TW202033292A - 鋼的連續鑄造方法 - Google Patents

鋼的連續鑄造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2033292A
TW202033292A TW108144986A TW108144986A TW202033292A TW 202033292 A TW202033292 A TW 202033292A TW 108144986 A TW108144986 A TW 108144986A TW 108144986 A TW108144986 A TW 108144986A TW 202033292 A TW202033292 A TW 202033292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cooling
continuous casting
cooling zone
steel
cast slab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814498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高屋慎
村上敏彥
Original Assignee
日商日本製鐵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Family has litigation
First worldwide family litigation filed litigation Critical https://patents.darts-ip.com/?family=71077298&utm_source=google_patent&utm_medium=platform_link&utm_campaign=public_patent_search&patent=TW202033292(A) "Global patent litigation dataset” by Darts-ip is licensed under a 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 4.0 International License.
Application filed by 日商日本製鐵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日商日本製鐵股份有限公司
Publication of TW20203329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2033292A/zh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2CASTING; POWDER METALLURGY
    • B22DCASTING OF METALS; CASTING OF OTHER SUBSTANCES BY THE SAME PROCESSES OR DEVICES
    • B22D11/00Continuous casting of metals, i.e. casting in indefinite lengths
    • B22D11/12Accessories for subsequent treating or working cast stock in situ
    • B22D11/124Accessories for subsequent treating or working cast stock in situ for cooling
    • B22D11/1246Nozzles; Spray head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2CASTING; POWDER METALLURGY
    • B22DCASTING OF METALS; CASTING OF OTHER SUBSTANCES BY THE SAME PROCESSES OR DEVICES
    • B22D11/00Continuous casting of metals, i.e. casting in indefinite lengths
    • B22D11/12Accessories for subsequent treating or working cast stock in situ
    • B22D11/124Accessories for subsequent treating or working cast stock in situ for cooling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2CASTING; POWDER METALLURGY
    • B22DCASTING OF METALS; CASTING OF OTHER SUBSTANCES BY THE SAME PROCESSES OR DEVICES
    • B22D11/00Continuous casting of metals, i.e. casting in indefinite lengths
    • B22D11/12Accessories for subsequent treating or working cast stock in situ
    • B22D11/124Accessories for subsequent treating or working cast stock in situ for cooling
    • B22D11/1245Accessories for subsequent treating or working cast stock in situ for cooling using specific cooling agent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2CASTING; POWDER METALLURGY
    • B22DCASTING OF METALS; CASTING OF OTHER SUBSTANCES BY THE SAME PROCESSES OR DEVICES
    • B22D11/00Continuous casting of metals, i.e. casting in indefinite lengths
    • B22D11/16Controlling or regulating processes or operations
    • B22D11/22Controlling or regulating processes or operations for cooling cast stock or mould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Continuous Casting (AREA)

Abstract

本發明在垂直部之上部側中的第1冷卻區中,將藉由每一支冷卻噴霧噴嘴的水量R1 (L/min)與空氣量A1 (L/min)而定義的氣水比A1 /R1 設為10以上,並將從冷卻噴霧噴嘴衝擊至鑄片之表面的冷卻水的衝擊壓設為12gf/cm2 以上,且將藉由冷卻水密度W1 (L/min/m2 )與第1冷卻區通過時間t1 (min)而定義的冷卻強度W1 ×t1 設為350以上,並將通過第1冷卻區後到達彎曲部為止之復熱時間設為0.5min以上。

Description

鋼的連續鑄造方法
本發明是有關於一種鋼的連續鑄造方法。 本案是依據已於2018年12月10日於日本提申之日本特願2018-231136號主張優先權,並於此援引其內容。
近年,在厚鋼板等之鋼鐵材料中,為了提升機械特性,製造了許許多含有Ti、Nb、Ni、Cu等合金元素的低合金鋼。然而,伴隨著該等合金元素的添加,在連續鑄造中所製造之鑄片會產生表面破裂缺陷,而成為操作上及製品之品質上的問題。此處之所謂表面破裂是指橫向裂縫等之非鑄造方向的破裂形態的總稱。
作為在連續鑄造中防止含有合金元素的鑄片之表面破裂的方法,例如有如專利文獻1所揭示的方法。專利文獻1所揭示的方法是一種針對鑄模正下方的水冷噴嘴提高平均水量密度並且以預定的衝擊壓朝鑄片吹附冷卻水,藉此來一邊將附著於鑄片表面之粉末剝離,一邊穩定地將鑄片的表面溫度冷卻至A3變態溫度以下,然後,進行鑄片的復熱,將彎曲部或矯正部中之鑄片的表面溫度作成為比脆化溫度區更高溫來進行鑄造的方法。
已知連續鑄造之二次冷卻帶以後所發生之表面破裂是沿著鑄片表層之舊沃斯田鐵晶界的破裂。該破裂是由於應力集中在薄膜狀肥粒鐵(ferrite)而發生,前述薄膜狀肥粒鐵是沿著因AlN或NbC等之析出而脆化後的沃斯田鐵晶界、或舊沃斯田鐵晶界而生成。破裂的形態是依施加之應力的方向而不同,橫向裂縫是藉由朝鑄造方向的拉伸應力而產生。尤其是,在從沃斯田鐵朝肥粒鐵的相變態區域附近的溫度區中容易發生破裂。因此,如專利文獻1所揭示地,可以採取一種使得機械性的應力施加於鑄片表面所造成的彎曲或是矯正帶上的表面溫度避開延展性會降低的溫度區(脆化溫度區),以抑制破裂之發生的方法。 先前技術文獻 專利文獻
專利文獻1:日本專利特開2018-099704號公報
發明欲解決之課題
近年,為了提升機械特性,隨著添加了各種元素的合金鋼種增加,鑄片表面裂縫敏感度(crack sensitivity)高的鋼種正在增加,僅以避開脆化溫度區之上述的連續鑄造方法未必可以防止鑄片表面破裂發生。如此地,以往之鋼的連續鑄造方法中,在作為目的之確保冷卻能力並防止鑄片表面破裂的這一點上仍有改善的餘地。
本發明是有鑑於上述之情形而作成者,其目的在於提供一種可以控制鑄片表層的顯微組織,且可以抑制起因於二次冷卻不均勻的鑄片表面破裂,並且可以抑制起因於彎曲部中之應變的鑄片表面破裂之鋼的連續鑄造方法。 用以解決課題之手段
(1)本發明之一態樣之鋼的連續鑄造方法中,是使用垂直彎曲型的連續鑄造裝置來連續鑄造鋼的方法,前述垂直彎曲型的連續鑄造裝置具備:從鑄模將鑄片往鉛直方向下方抽拉的垂直部、及將從前述垂直部抽拉之前述鑄片彎曲的彎曲部,並且在前述垂直部具備包含輥與冷卻噴霧噴嘴的第1冷卻區,在前述第1冷卻區中,將每一支前述冷卻噴霧噴嘴的空氣量A1 (L/min)對水量R1 (L/min)的比即氣水比A1 /R1 設為10以上,並且將從前述冷卻噴霧噴嘴衝擊至前述鑄片之表面的冷卻水的衝擊壓設為12gf/cm2 以上,且將定義為前述第1冷卻區中之冷卻水密度W1 (L/min/m2 )與前述鑄片通過前述第1冷卻區的時間t1 (min)的乘積之冷卻強度W1 ×t1 設為350以上,並將通過前述第1冷卻區後到達前述彎曲部為止之前述鑄片的復熱時間t2 設為0.5min以上。
(2)上述(1)所記載之鋼的連續鑄造方法中,在前述第1冷卻區中,將每一支前述冷卻噴霧噴嘴的水量R1 (L/min)設為20L/min以上且50L/min以下亦可。
(3)上述(1)或(2)所記載之鋼的連續鑄造方法中,在前述第1冷卻區中,將前述冷卻水密度W1 (L/min/m2 )設為500L/min/m2 以上且2000L/min/m2 以下亦可。
(4)上述(1)至(3)中任一項所記載之鋼的連續鑄造方法中,前述垂直彎曲型的連續鑄造裝置在前述第1冷卻區到前述彎曲部之間具備第2冷卻區亦可,並且在前述第2冷卻區中,將冷卻水密度W2 (L/min/m2 )設為0L/min/m2 以上且50L/min/m2 以下,藉此來使前述鑄片之表面復熱亦可。
(5)上述(1)至(4)中任一項所記載之鋼的連續鑄造方法中,在通過前述第1冷卻區後使前述鑄片之表面復熱,並在前述鑄片到達前述彎曲部的時間點,將前述鑄片之表面的溫度設為Ac3 點以上之溫度亦可。
(6)上述(1)至(5)中任一項所記載之鋼的連續鑄造方法中,前述輥為分割輥亦可。 發明效果
本發明之鋼的連續鑄造方法中,是在設置於垂直部的第1冷卻區中藉由高氣水比且高衝擊的噴霧來冷卻鑄片。可想成是藉由作成為高氣水比且高衝擊壓的噴霧,就可以將鑄片表面的鑄模粉末剝離,並且可以抑制輥間發生積水,而可以對鑄片均勻地進行二次冷卻。
又,本發明之鋼的連續鑄造方法中,是將第1冷卻區中之冷卻強度提高至預定以上。可想成是藉由將冷卻強度作成為預定以上,就可以更適當地控制鑄片表層的顯微組織。
此外,本發明之鋼的連續鑄造方法中,是將通過第1冷卻區所進行的冷卻後到達彎曲部為止之復熱時間設定為預定以上,而可以使鑄片表面適當地復熱。藉此,可以使微細組織生成於鑄片表面,並可以抑制彎曲部中的鑄片之表面破裂。
如以上地,根據本發明之鋼的連續鑄造方法,可以控制鑄片表層的顯微組織,且可以抑制起因於二次冷卻不均勻的鑄片表面破裂,並且可以抑制起因於彎曲部中之應變的鑄片表面破裂。
參照圖1,並針對本發明之鋼的連續鑄造方法來進行說明。圖1是概略地顯示垂直彎曲型的連續鑄造裝置100中之鑄模10、垂直部20、彎曲部30等的位置關係的圖。在圖1(A)中為了容易了解而省略冷卻噴霧噴嘴等來顯示。圖2是將垂直部20之第1冷卻區21的一部分放大並概略地顯示的圖,並且概略地顯示輥21a及冷卻噴霧噴嘴21b的位置關係。依冷卻水的水量等條件,如圖2所示地,從冷卻噴霧噴嘴21b釋出的冷卻水會作為積水W殘存於鑄片1與輥21a之間。
本實施形態之鋼的連續鑄造方法是使用垂直彎曲型的連續鑄造裝置100來連續鑄造鋼的方法,垂直彎曲型的連續鑄造裝置100具備:從鑄模10將鑄片1往鉛直方向下方抽拉的垂直部20、及將從垂直部20抽拉之鑄片1彎曲的彎曲部30,並且在垂直部20具備包含輥21a與冷卻噴霧噴嘴21b的第1冷卻區21,在第1冷卻區21中,將每一支冷卻噴霧噴嘴21b的空氣量A1 (L/min)對水量R1 (L/min)的比即氣水比A1 /R1 設為10以上,並且將從冷卻噴霧噴嘴21b衝擊至鑄片1之表面的冷卻水的衝擊壓設為12gf/cm2 以上,且將定義為第1冷卻區21中之冷卻水密度W1 (L/min/m2 )與鑄片1通過第1冷卻區21的時間t1 (min)的乘積之冷卻強度W1 ×t1 設為350以上,並將通過第1冷卻區21後到達彎曲部30為止之鑄片1的復熱時間t2 設為0.5min以上。
(連續鑄造裝置100的構成) 本實施形態之連續鑄造方法可適宜使用在周知之垂直彎曲型的連續鑄造裝置。鑄模10具有因應了鑄造對象即鑄片1之形狀的截面形狀。在鑄模10的正下方設置垂直部20,並在垂直部20的正下方設置彎曲部30。
垂直部20的高度(從鑄模10的正下方到彎曲部30為止之距離)可以設為例如0.5m以上且3.0m以下。在垂直部20之至少上部側設置第1冷卻區21。第1冷卻區21是包含輥21a與冷卻噴霧噴嘴21b而構成。在第1冷卻區21中,支撐鑄片1之一面側的輥21a的數量並不限定為圖1所示之5支。可以設為例如1支以上且7支以下。更佳的是一面側在6支以下(一面側與另一面側的合計在12支以下)。亦即,第1冷卻區中之冷卻層數並不限定於圖1所示之5層,較佳的是設為6層以下。
第1冷卻區21中,在鑄造方向上相鄰的各支輥21a之間的輥節距(圖2的P)可以設為例如50mm以上且300mm以下,且輥間的間隔(圖2的I)可以設為例如10mm以上且100mm以下。第1冷卻區21中,在鑄模10與鑄模正下方的輥21a之間及/或在鑄造方向上相鄰的輥21a之間具備有冷卻噴霧噴嘴21b,並從該冷卻噴霧噴嘴21b朝鑄片1之表面噴射冷卻水。各支輥21a之間的冷卻噴霧噴嘴21b的支數在鑄造方向上為例如1支,且在鑄片寬度方向上為至少1支。
垂直部20在第1冷卻區21與彎曲部30之間(第1冷卻區21的正下方)具備第2冷卻區22亦可。第2冷卻區22中,支撐鑄片1之一面側的輥22a的數量可以設為例如0支以上且10支以下。第2冷卻區22中,在鑄造方向上相鄰的輥21a與輥22a之間或輥22a之間配置冷卻噴霧噴嘴(不圖示)亦可,此時,可將各支輥22a之間的冷卻噴霧噴嘴的支數在鑄造方向上設為例如1支,且在鑄片寬度方向上設為至少1支。
輥21a亦可為分割輥。所謂分割輥是指在沿著輥之軸的方向上,輥面被分成2個以上的輥。輥面亦可分割為3面、4面、5面或其以上。分割輥在已分割之複數個輥面之間,具有直徑比輥面小的軸部。若輥21a並非分割輥,是藉由軸承部來支撐輥的兩端部,但若為分割輥,則是藉由軸承部來支撐該輥面間的軸部。 相較於容易發生積水之鑄片1的寬度方向的中央部,鑄片1的端部附近比較容易被冷卻,且藉由因此而產生之鑄片1的寬度方向上的溫度差,在鑄片1的端部附近會有容易產生表面破裂的傾向。藉由將輥21a作成為分割輥,積水將會從複數個輥面之間的軸部排出,會減緩鑄片1的寬度方向上的溫度差,而可以抑制鑄片之表面破裂。又,不僅輥21a的兩端部,藉由在位於輥之中間的軸部中支撐輥,即便是在輥徑小的情況下仍可抑制輥的彎曲。
針對輥22a,亦可因為與如上述之輥21a相同的理由而採用分割輥。
經過了垂直部20之鑄片1是經過在彎曲部30的彎曲及矯正後,在水平方向上被搬送。另外,本案所謂之「彎曲部」是指鑄片1之鑄造方向從鉛直方向朝水平方向變化的部分。針對彎曲部30,只要是作成為與以往周知的構成相同即可,此處省略詳細的說明。
(第1冷卻區21中之氣水比) 要使來自冷卻噴霧噴嘴21b的冷卻水之衝擊壓增加,較有效的方法是:使冷卻水量增加、或是在確保了冷卻水量的狀態下使空氣量增加。此處,當單純使冷卻水量增加時,輥21a中容易發生積水。要抑制積水並使冷卻水的衝擊壓增加,宜使空氣量對冷卻水量的比(氣水比)增大較佳。從這個觀點看來,本實施形態之鋼的連續鑄造方法中,是在第1冷卻區21中,將每一支冷卻噴霧噴嘴21b的空氣量A1 (L/min)對水量R1 (L/min)的比即氣水比A1 /R1 設為10以上。氣水比的上限雖無特別限定,但從噴霧穩定性的觀點來看,宜設為100以下較佳。更宜為50以下。
(第1冷卻區21中之水量R1 ) 冷卻噴霧噴嘴21b的水量R1 只要是考慮到後述之衝擊壓或冷卻強度而進行調整即可。尤其是,本實施形態之鋼的連續鑄造方法中,宜在第1冷卻區21中,將每一支冷卻噴霧噴嘴21b的水量R1 (L/min)設為20L/min以上且50L/min以下較佳。藉此,可以更容易地抑制積水的發生,並使噴霧的衝擊壓更容易增大。
(第1冷卻區21中之冷卻水的衝擊壓) 本發明人發現了在以噴霧來對高溫之鑄片(例如950℃以上)進行冷卻時,冷卻能力(熱傳遞係數)與噴霧的衝擊壓具有良好的相關性。這是因為以下緣故所致:在變態沸騰(transition boiling)區域中,由於沸騰膜的熱傳阻力在鑄片表面的傳熱中支配性地起了作用,因此伴隨著衝擊壓的增加,沸騰膜便會因為物理性地被排除而變薄,就結果而言,熱傳遞係數便會增加。除此之外,當成為一定的衝擊壓以上時,固著於鑄片表面的鑄模粉末會被剝離,而可以減低噴霧冷卻所造成之寬度方向的溫度不均。從這個觀點來看,本實施形態之鋼的連續鑄造方法中,在第1冷卻區21中,將從冷卻噴霧噴嘴21b衝擊至鑄片1之表面的冷卻水的衝擊壓設為12gf/cm2 以上。較佳為13gf/cm2 以上,更佳為15gf/cm2 以上,又更佳為17gf/cm2 以上。另一方面,若衝擊壓過大,鑄片1的凝固殼會局部地凹陷,冷卻水從輥21a與鑄片1之間被吹起至上方,而有鑄漏(break out)之虞。從這個觀點看來,本實施形態之鋼的連續鑄造方法中,宜將從冷卻噴霧噴嘴21b衝擊至鑄片1之表面的冷卻水的衝擊壓設為50gf/cm2 以下較佳。更佳為40gf/cm2 以下,又更佳為30gf/cm2 以下。
另外,衝擊至鑄片1之表面的冷卻水的衝擊壓可以藉由例如使用受壓感測器來離線測定的方法、或是以下之簡易的式1來估算。
[數式1] Pc=10-2 ×W0.8 ×Va0.5 ×H-0.2 ×(A/R)-0.3 …式1
上述式1中,Pc[gf/cm2 ]:衝擊壓、W[L/min/m2 ]:水量密度、Va[m/s]:壓縮空氣吐出流速(空氣流量[Nm3 /s]/氣孔(air orifice)面積[m2 ])、H[m]:噴射距離、A/R[-]:氣水比(空氣與水的體積比)。
(第1冷卻區21中之冷卻強度) 根據本發明人之新的知識見解,藉由使第1冷卻區21中之冷卻強度(W1 ×t1 )增大,可以使微細組織生成於鑄片表層,以抑制破裂的發生。這可想成是因為以下緣故所致:藉由在第1冷卻區21中使冷卻強度增大,可以適當且快速地將鑄片表面冷卻至Ar3 點以下之溫度,使鑄片表面之微細組織的控制變得更容易。依這個觀點,本實施形態之鋼的連續鑄造方法中,將定義為第1冷卻區21中之冷卻水密度W1 (L/min/m2 )與鑄片1通過第1冷卻區21的時間t1 (min)的乘積之冷卻強度W1 ×t1 設為350以上。冷卻強度的上限雖無特別限定,但例如宜設為1500以下較佳。更宜為1200以下。
另外,所謂「冷卻水密度W1 」是指鑄片表面之每單位面積(m2 )在每單位時間(min)被噴射之冷卻水的量(L)。「冷卻水密度W1 」例如可定義為「將每一支冷卻噴霧噴嘴21b的水量R1 (L/min)除以鑄造方向之輥節距P(m)與鑄片寬度方向上之噴霧噴射寬度(m)的乘積後的值」。
冷卻水密度W1 只要是考慮到上述之氣水比或衝擊壓等而進行調整即可。此處,在第1冷卻區21中,被二維冷卻的角落附近容易成為過冷卻,又,尤其是在高水量時,輥中容易發生積水,而有鑄片表面之二次冷卻變得不均勻之虞。另一方面,若作成為太過於低水量時,將難以達成上述之衝擊壓等。這一點,本實施形態之鋼的連續鑄造方法中,宜在第1冷卻區21中,將冷卻水密度W1 (L/min/m2 )設為500L/min/m2 以上且2000L/min/m2 以下較佳。下限更佳為600L/min/m2 以上,而上限更佳為1750L/min/m2 以下。
(通過第1冷卻區21後的復熱) 本實施形態之鋼的連續鑄造方法中,宜在通過第1冷卻區21後使鑄片1之表面復熱,並在鑄片1到達彎曲部30的時間點,將鑄片1之表面的溫度設為Ac3 點以上之溫度較佳。為了更容易地實現這一點,本實施形態之鋼的連續鑄造方法中,是將通過第1冷卻區21後到達彎曲部30為止之鑄片1的復熱時間t2 設為0.5min以上。藉由將復熱時間t2 設為0.5min以上,在第1冷卻區21中冷卻至Ar3 點以下之溫度的鑄片表面便會藉由鑄片內部的顯熱而復熱至Ac3 點以上之溫度,成為鑄片表層穩定且γ晶界不明確的微細組織。復熱時間t2 的上限雖無特別限定,但較佳為2.0min以下,且更佳為1.75min以下。
(其他) 本實施形態之鋼的連續鑄造方法中,垂直彎曲型的連續鑄造裝置100在第1冷卻區21到彎曲部30之間具備第2冷卻區22亦可。此處,本實施形態之鋼的連續鑄造方法中,可以是在第1冷卻區21中將鑄片表面冷卻至Ar3 點以下之溫度,然後調整二次冷卻,使其復熱至Ac3 點以上之溫度。此時,必須是在鑄片內部帶有充分之顯熱的狀態下通過第1冷卻區21,且在施加機械性之應變的彎曲部30之前完成恢復至Ac3 點為止之復熱。因此,在第2冷卻區22中,相較於第1冷卻區21,必須使冷卻水密度降低。具體而言,宜在第2冷卻區22中,藉由將冷卻水密度W2 (L/min/m2 )設為0L/min/m2 以上且50L/min/m2 以下來使鑄片1之表面復熱較佳。
另外,本案中,在從體心立方晶格(bcc的肥粒鐵相)變態為沃斯田鐵的面心立方晶格(fcc)之溫度的A3 點中,是將冷卻時的A3 變態(肥粒鐵變態)之溫度記載為Ar3 點,並將加熱時的A3 變態(沃斯田鐵變態)之溫度記載為Ac3 點。
如上述地,本實施形態之鋼的連續鑄造方法中,是在設置於二次冷卻帶即垂直部20之上部側的第1冷卻區21中藉由高氣水比且高衝擊壓的噴霧來冷卻鑄片1,因此可以控制鑄片表層的顯微組織,並且防止起因於二次冷卻不均勻的鑄片表面破裂。此處,當以垂直彎曲型的連續鑄造裝置100來連續鑄造鋼時,宜在鑄模10的正下方進行強冷卻,以將從鑄片表面算起至少2mm冷卻至Ar3 點以下之溫度較佳。然後,藉由在到達彎曲部30之前使鑄片表面復熱至Ac3 點以上之溫度,就可以更適當地抑制鑄片表面破裂。
設置於第1冷卻區21的冷卻噴霧噴嘴21b必須作成為即便在大流量的噴霧噴嘴且高氣水比之下仍能獲得穩定之噴霧的設計。又,為了確保衝擊壓,期望與鑄片1的距離較小。具體而言,宜將從鑄片1之表面到冷卻噴霧噴嘴21b為止之距離(噴霧高度)設為50mm以上且150mm以下較佳。一旦為50mm以下,冷卻噴霧噴嘴21b與鑄片1的距離近,噴嘴阻塞的危險性便會變大,又,會有成為噴霧檢查等設備維護的弊害之虞。
本實施形態之鋼的連續鑄造方法中,上述以外的條件並無特別限定。成為對象之鋼種並無特別限定。從可以獲得更顯著之效果的觀點來看,宜以含有Ti、Nb、Ni、及Cu中之至少一個合金元素的低合金鋼來作為對象較佳。針對鑄造速度,從低速到高速皆可對應。較佳的是,將鑄造速度Vc設為500mm/min以上且3000mm/min以下。本實施形態之連續鑄造方法中,彎曲部30以後的鑄造條件只要與以往相同即可。根據本實施形態之鋼的連續鑄造方法,例如,可以製造扁胚(slab)。
根據本發明之其他的實施形態,可提供一種採用了上述實施形態的各構成之鋼的連續鑄造裝置。
如以上地,本發明之鋼的連續鑄造方法中,是在設置於垂直部20之上部側的第1冷卻區21中藉由高氣水比且高衝擊的噴霧來冷卻鑄片,並且將第1冷卻區21中之冷卻強度提高至預定以上,此外,藉由將通過第1冷卻區21所進行的冷卻後到達彎曲部為止之鑄片1的復熱時間設定為預定以上,就可以控制鑄片表層的顯微組織,且可以抑制起因於二次冷卻不均勻的鑄片表面破裂,並且可以抑制起因於彎曲部中之應變的鑄片表面破裂。 [實施例]
以下,顯示實施例,並針對本發明之鋼的連續鑄造方法來更詳細地說明。
1.實驗條件 使用垂直彎曲型連續鑄造裝置製造了寬度2200mm、且厚度300mm的鑄片。鋼種是作成為具有表1所示之組成(質量%)的裂縫敏感度高的低合金鋼。 另外,鋼種A、B的Ac3 點溫度分別為898℃、872℃。
[表1]
C Si Mn P S Cu Ni Cr Al Nb Ti N
A 0.06 0.5 1.6 0.01 0.004 0.25 0.35 0.02 0.02 0.015 0.001 0.004
B 0.12 0.2 1.2 0.008 0.003 0.30 0.08 0.3 0.03 0.015 0.015 0.004
連續鑄造裝置之二次冷卻帶中,是作成為在從鑄模正下方算起第1~6支為止之5層的輥間,於每1層中在寬度方向上每150mm設置15支噴霧噴嘴,且可以獨立控制各層之冷卻水量。將該冷卻區稱作「第1冷卻區」,並適當變更水量及空氣量來進行了實驗。除此之外,還適當變更第1冷卻區之輥的形狀來進行了實驗。「分割輥1」是具備了1處寬度方向之大小為100mm之軸承部的分割輥,且「分割輥2」是具備了2處寬度方向之大小為100mm之軸承部的分割輥,而一支輥是不具備分割處且鑄片全寬與輥接觸的輥。
在從第1冷卻區正下方到彎曲部為止之冷卻區(第2冷卻區)中,作為平均水量密度W2 與通過時間t2 的乘積成為0~50(L/m2 )的冷卻條件,是設為在通過第1冷卻區後到達彎曲部之前使鑄片復熱。
下述表2中顯示其他的鑄造條件。
[表2]
鑄片尺寸(寬度×厚度) 2200mm×300mm
第1冷卻區  噴霧節距 150mm
第1冷卻區  噴霧高度 75mm
第1冷卻區  輥節距 200mm
2.評價條件 有關於鑄片之表面破裂發生狀況,在各個鑄造條件之恆定部中,在鑄造方向上切出2處鑄造方向長度為100mm之全寬試樣,然後將鑄片表面進行酸洗,並以觀察到之5mm以上的長度之表面破裂的個數之合計作為「破裂個數」進行了評價。又,也在寬度方向上切出5個從同試樣之表層算起30mm且寬度50mm之顯微鏡觀察用的試樣,而進行了鑄造組織的觀察。另外,所謂恆定部是指以目標的鑄造速度被抽拉之鑄片的部位。
在下述表3中,顯示實施例及比較例之鑄造條件的詳細內容及破裂個數的評價結果。
[表3]
Figure 02_image001
如從表3所示之結果可知地,實施例1~6中,皆無如上述之表面破裂,且實施例7~10中,僅發現很淺的表面破裂,並無問題。又,在將表層之截面進行硝太蝕劑蝕刻(nital etching)並以光學顯微鏡來觀察的情況下,可以確認到在從表面算起至少2mm中,在寬度方向上均勻地生成了由50μm以下之微細的肥粒鐵、波來鐵(pearlite)所構成的組織。
實施例1~6中,可想成是在鑄模正下的第1冷卻區中,可以將固著於鑄片表面之粉末剝離並進行將積水減低的冷卻,藉此,可想成是在鑄片寬度方向上也可以穩定地將鑄片表層冷卻至Ar3 點以下之溫度,然後,可以在到達彎曲部之前使鑄片表面之溫度復熱至Ac3 點以上之溫度,而可以控制成不易破裂的組織。
實施例7~10中,可想成是在表層之微細的組織產生了些許的不均,可視為是受到了積水的影響,這是造成很淺的破裂的原因。
可以確認到實施例1~10之任一例中,皆無固著於鑄片表面之粉末及鏽皮,已經藉由充分的衝擊壓將該等剝離。
另一方面,比較例1中,冷卻強度(W1 ×t1 )不充分,在表層之微細的組織成為1mm以下的位置(鑄片之厚度方向上之組織的長度成為1mm以下的位置)中發生了多數的表面破裂。
比較例2中,可想成是冷卻強度(W1 ×t1 )雖然充分,但由於復熱時間(t2 )短,因此在微細組織生成於鑄片表面之前便受到彎曲部的應變,而發生了多數的表面破裂。尤其是,在被二維冷卻的角落附近明顯地觀察到破裂。
比較例3中,可想成是冷卻強度(W1 ×t1 )雖然充分,但氣水比(A1 /R1 )小,導致積水之排出惡化。藉此,在寬度方向上不均勻地發生了多數的破裂。
比較例4、5中,衝擊壓不充分,且發生了多數的因冷卻不均所造成之不均勻的破裂。從表層試樣也確認到已固著之粉末與鏽皮,可知並未賦予剝離該等所需之充分的衝擊壓。
從以上的結果來看,為了防止在使用垂直彎曲型連續鑄造裝置來進行鋼的連續鑄造時所發生的鑄片表面破裂,將二次冷卻帶中之鑄片的冷卻條件設為如以下可說是很有效的。 (1)在設置於垂直部之上部側的第1冷卻區中,將每一支冷卻噴霧噴嘴的空氣量A1 (L/min)對水量R1 (L/min)的比即氣水比A1 /R1 設為10以上。 (2)在第1冷卻區中,將從冷卻噴霧噴嘴衝擊至前述鑄片之表面的冷卻水的衝擊壓設為12gf/cm2 以上。 (3)將定義為第1冷卻區中之冷卻水密度W1 (L/min/m2 )與鑄片通過第1冷卻區的時間t1 (min)的乘積之冷卻強度W1 ×t1 設為350以上。 (4)將通過第1冷卻區後到達彎曲部為止之鑄片的復熱時間t2 設為0.5min以上。 產業上之可利用性
本發明由於可提供一種可以控制鑄片表層的顯微組織,且可以抑制起因於二次冷卻不均勻的鑄片表面破裂,並且可以抑制起因於彎曲部中之應變的鑄片表面破裂之鋼的連續鑄造方法,因此產業上之可利用性高。
1:鑄片 10:鑄模 20:垂直部 21:第1冷卻區 21a,22a:輥 21b:冷卻噴霧噴嘴 22:第2冷卻區 30:彎曲部 100:連續鑄造裝置 I:輥間的間隔 P:輥節距 W:積水
圖1是用於說明本發明之鋼的連續鑄造方法的概略圖。 圖2是將圖1之第1冷卻區21的一部分放大並概略地顯示的圖。
以下,針對本發明的一實施形態,一邊參照圖式一邊來進行說明。再者,在本說明書及圖式中,對於實質上具有相同功能構成的要素會賦予相同符號,並藉此省略重複說明。
另,在本說明書中,使用「~」來表示之數值範圍是指將「~」的前後所記載的數值作為下限值及上限值來包含之範圍。在本說明書中,「步驟」之用語並非單指獨立之步驟,即便無法與其他步驟明確區別時,只要能達成該步驟所期望之目的,則仍包含於本用語。又,以下之實施形態的各要素當然是可以分別組合的。
1:鑄片
10:鑄模
20:垂直部
21:第1冷卻區
21a,22a:輥
22:第2冷卻區
30:彎曲部
100:連續鑄造裝置

Claims (6)

  1. 一種鋼的連續鑄造方法,是使用垂直彎曲型的連續鑄造裝置來連續鑄造鋼的方法,前述垂直彎曲型的連續鑄造裝置具備:從鑄模將鑄片往鉛直方向下方抽拉的垂直部、及將從前述垂直部抽拉之前述鑄片彎曲的彎曲部,並且在前述垂直部具備包含輥與冷卻噴霧噴嘴的第1冷卻區,前述鋼的連續鑄造方法之特徵在於: 在前述第1冷卻區中,將每一支前述冷卻噴霧噴嘴的空氣量A1 (L/min)對水量R1 (L/min)的比即氣水比A1 /R1 設為10以上,並且將從前述冷卻噴霧噴嘴衝擊至前述鑄片之表面的冷卻水的衝擊壓設為12gf/cm2 以上, 且將定義為前述第1冷卻區中之冷卻水密度W1 (L/min/m2 )與前述鑄片通過前述第1冷卻區的時間t1 (min)的乘積之冷卻強度W1 ×t1 設為350以上, 並將通過前述第1冷卻區後到達前述彎曲部為止之前述鑄片的復熱時間t2 設為0.5min以上。
  2. 如請求項1之鋼的連續鑄造方法,其在前述第1冷卻區中,將每一支前述冷卻噴霧噴嘴的水量R1 (L/min)設為20L/min以上且50L/min以下。
  3. 如請求項1或2之鋼的連續鑄造方法,其在前述第1冷卻區中,將前述冷卻水密度W1 (L/min/m2 )設為500L/min/m2 以上且2000L/min/m2 以下。
  4. 如請求項1至3中任一項之鋼的連續鑄造方法,其中前述垂直彎曲型的連續鑄造裝置在前述第1冷卻區到前述彎曲部之間具備第2冷卻區, 並且在前述第2冷卻區中,將冷卻水密度W2 (L/min/m2 )設為0L/min/m2 以上且50L/min/m2 以下,藉此來使前述鑄片之表面復熱。
  5. 請求項1至4中任一項之鋼的連續鑄造方法,其在通過前述第1冷卻區後使前述鑄片之表面復熱,並在前述鑄片到達前述彎曲部的時間點,將前述鑄片之表面的溫度設為Ac3 點以上之溫度。
  6. 如請求項1至5中任一項之鋼的連續鑄造方法,其中前述輥為分割輥。
TW108144986A 2018-12-10 2019-12-09 鋼的連續鑄造方法 TW202033292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8231136 2018-12-10
JP2018-231136 2018-12-10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2033292A true TW202033292A (zh) 2020-09-16

Family

ID=7107729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8144986A TW202033292A (zh) 2018-12-10 2019-12-09 鋼的連續鑄造方法

Country Status (7)

Country Link
US (1) US11577306B2 (zh)
JP (1) JP7020568B2 (zh)
KR (1) KR102493098B1 (zh)
CN (1) CN113165060B (zh)
BR (1) BR112021006880A2 (zh)
TW (1) TW202033292A (zh)
WO (1) WO2020122061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722640A (zh) * 2022-11-11 2023-03-03 中冶赛迪工程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改善连铸小方坯表面回温的二冷喷嘴布置方法
US11905567B1 (en) 2023-03-28 2024-02-20 King Faisal University High pressure, high temperature spray cooling system

Family Cites Families (1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719144A (en) * 1980-07-10 1982-02-01 Nippon Steel Corp Conveying method for high-temperature ingot
JP4217847B2 (ja) * 1999-02-17 2009-02-04 住友金属工業株式会社 連続鋳造方法
JP2001138019A (ja) * 1999-11-16 2001-05-22 Sumitomo Metal Ind Ltd 連続鋳造方法
JP3622687B2 (ja) * 2001-04-09 2005-02-23 住友金属工業株式会社 鋼の連続鋳造方法
JP4556720B2 (ja) * 2005-03-15 2010-10-06 Jfeスチール株式会社 連続鋳造における鋳片の冷却方法
JP4987545B2 (ja) * 2007-04-09 2012-07-25 新日本製鐵株式会社 連続鋳造機の二次冷却装置およびその二次冷却方法
JP5428499B2 (ja) * 2009-04-28 2014-02-26 Jfeスチール株式会社 2流体ミストスプレーノズルによる連続鋳造鋳片の二次冷却方法
JP5397214B2 (ja) * 2009-12-24 2014-01-22 新日鐵住金株式会社 鋼の連続鋳造方法
CN102233415B (zh) * 2010-04-20 2013-02-13 宝山钢铁股份有限公司 连铸生产中铁素体不锈钢板坯宽度的设定方法
JP6148447B2 (ja) * 2012-09-10 2017-06-14 新日鐵住金株式会社 連続鋳造の二次冷却方法
KR101421841B1 (ko) * 2012-12-21 2014-07-22 주식회사 포스코 하이브리드 냉각노즐장치 및 이를 이용한 연속주조설비의 냉각노즐 제어방법
JP5962625B2 (ja) * 2013-09-25 2016-08-03 Jfeスチール株式会社 鋼の連続鋳造方法
JP6369571B2 (ja) * 2015-01-15 2018-08-08 新日鐵住金株式会社 鋳片の連続鋳造方法
JP5896067B1 (ja) * 2015-04-06 2016-03-30 Jfeスチール株式会社 連続鋳造機を用いた鋳片の製造方法
CN107414049B (zh) * 2016-05-23 2020-01-21 上海梅山钢铁股份有限公司 连铸板坯角部表层金相组织的细化控制方法
JP6841028B2 (ja) * 2016-12-20 2021-03-10 日本製鉄株式会社 鋼の連続鋳造方法
CN106513617B (zh) * 2016-12-30 2019-02-12 中国重型机械研究院股份公司 一种改善连铸生产铸坯质量的装置及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7020568B2 (ja) 2022-02-16
KR20210082225A (ko) 2021-07-02
WO2020122061A1 (ja) 2020-06-18
JPWO2020122061A1 (ja) 2021-09-27
KR102493098B1 (ko) 2023-01-31
US11577306B2 (en) 2023-02-14
CN113165060B (zh) 2022-12-06
CN113165060A (zh) 2021-07-23
BR112021006880A2 (pt) 2021-07-13
US20210387248A1 (en) 2021-12-1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1128316B1 (ko) 연속 소둔 설비
US20140007992A1 (en) Method for Producing a Hot-Rolled Flat Steel Product
KR101797383B1 (ko) 재질편차가 적고 표면품질이 우수한 고강도 열연강판 및 그 제조방법
AU2017202997B2 (en) A Hot Rolled Thin Cast Strip Product And Method For Making The Same
JP2007160341A (ja) 鋼の連続鋳造設備及び連続鋳造方法
TW202033292A (zh) 鋼的連續鑄造方法
JP5444807B2 (ja) 連続鋳造鋳片の表面割れ防止方法
JP3622687B2 (ja) 鋼の連続鋳造方法
JP2010144243A (ja) 板厚精度に優れた高強度鋼板の製造方法
JP6131833B2 (ja) Ti脱酸鋼の連続鋳造方法
JP2002086252A (ja) 連続鋳造方法
JP6841028B2 (ja) 鋼の連続鋳造方法
US20130302644A1 (en) Hot rolled thin cast strip product and method for making the same
JP4923650B2 (ja) 連続鋳造鋳片の表面割れ防止方法
JP5928412B2 (ja) 鋼板の竪型冷却装置、およびそれを用いた溶融亜鉛めっき鋼板の製造方法
JP7091163B2 (ja) Pc鋼棒
JP2001138019A (ja) 連続鋳造方法
JP2006022390A (ja) 高強度冷延鋼板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CN115697587A (zh) 连续铸造方法
KR101560948B1 (ko) 내충격특성 및 엣지부 성형성이 우수한 고강도 복합조직 열연강판 및 그 제조방법
JP7477051B2 (ja) 連続鋳造スラブ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TWI784570B (zh) 連續鑄造方法
JP4987786B2 (ja) 熱延鋼板の製造方法
JP2009256695A (ja) 薄鋼板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KR101647209B1 (ko) 쌍롤식 박판주조기를 이용한 마르텐사이트계 스테인레스 박강판의 제조방법 및 이에 의해 제조된 마르텐사이트계 스테인레스 박강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