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2026336A - 分離與純化聚芳硫醚之方法以及聚芳硫醚的製備方法 - Google Patents

分離與純化聚芳硫醚之方法以及聚芳硫醚的製備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2026336A
TW202026336A TW108137776A TW108137776A TW202026336A TW 202026336 A TW202026336 A TW 202026336A TW 108137776 A TW108137776 A TW 108137776A TW 108137776 A TW108137776 A TW 108137776A TW 202026336 A TW202026336 A TW 202026336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polyarylene sulfide
particles
alkali metal
separating
purifying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813777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I795604B (zh
Inventor
金漢率
韓仲鎭
曺常煥
Original Assignee
南韓商Lg化學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南韓商Lg化學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南韓商Lg化學股份有限公司
Publication of TW20202633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202633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79560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795604B/zh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G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OTHERWISE THAN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UNSATURATED CARBON-TO-CARBON BONDS
    • C08G75/00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by reactions forming a linkage containing sulfur with or without nitrogen, oxygen, or carbon in the main chain of the macromolecule
    • C08G75/02Polythioethers
    • C08G75/0204Polyarylenethioethers
    • C08G75/0277Post-polymerisation treatment
    • C08G75/0281Recovery or purification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G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OTHERWISE THAN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UNSATURATED CARBON-TO-CARBON BONDS
    • C08G75/00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by reactions forming a linkage containing sulfur with or without nitrogen, oxygen, or carbon in the main chain of the macromolecule
    • C08G75/02Polythioethers
    • C08G75/0204Polyarylenethioether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G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OTHERWISE THAN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UNSATURATED CARBON-TO-CARBON BONDS
    • C08G75/00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by reactions forming a linkage containing sulfur with or without nitrogen, oxygen, or carbon in the main chain of the macromolecule
    • C08G75/02Polythioethers
    • C08G75/0204Polyarylenethioethers
    • C08G75/025Preparatory processes
    • C08G75/0254Preparatory processes using metal sulfides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Medicinal Chemistry (AREA)
  • Polymers & Plastics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General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Polymers With Sulfur, Phosphorus Or Metals In The Main Chain (AREA)

Abstract

本揭露是有關於一種更高效地分離與純化聚芳硫醚之方法,所述聚芳硫醚在聚合後被處理成模製產品時表現出優異的強度、耐熱性、阻燃性及可處理性。

Description

分離與回收聚芳硫醚之製程
本揭露是有關於一種更高效地分離與純化聚芳硫醚之方法,所述聚芳硫醚在聚合後被處理成模製產品時表現出優異的強度、耐熱性、阻燃性及可處理性。[ 相關申請案的交叉參考 ]
本申請案主張於2018年10月19日在韓國智慧財產局提出申請的韓國專利申請案第10-2018-0125505號以及於2019年10月17日在韓國智慧財產局提出申請的韓國專利申請案第10-2019-0129387號的權益,所述韓國專利申請案的揭露內容全文併入本案供參考。
由聚苯硫醚(polyphenylene sulfide,PPS)表示的聚芳硫醚(polyarylene sulfide,PAS)由於其優異的強度、耐熱性、阻燃性及可處理性,已被廣泛用於汽車、電氣及電子產品、機械等以代替金屬,尤其是壓鑄金屬(例如鋁及鋅)。特別地,由於PPS樹脂具有優異的可流動性,因此適合藉由與例如玻璃纖維或增強劑等填料捏合而將其用作化合物。
一般而言,PAS是藉由在醯胺系化合物(例如N-甲基吡咯啶酮(N-methyl pyrrolidone,NMP))存在下將硫源與二鹵代芳族化合物聚合製備的。由於此種方法的聚合反應是脫鹽縮聚機制,因此會產生大量副產物,例如氯化鈉。因此,在聚合反應後需要移除副產物的製程。然而,在一般處理中難以完全移除副產物,且市售的通用PPS產品含有約數千ppm的鹼金屬。當鹼金屬鹽保留在所得聚合物中時,可能發生物理性質(例如電性質)的劣化。因此,當藉由使用此種PAS作為原材料製備的模製產品應用於電氣及電子組件時,由PAS中的鹼金屬引起的電氣性質的劣化是一大障礙。
因此,當前已知用於自PAS組分移除副產物(例如氯化鈉)的各種方法。例如,日本專利公開案第1986-220446號揭露一種用水及熱水反覆洗滌含有PPS的反應產物,然後用酸性水溶液洗滌,接著用離子交換水洗滌的方法,其中PPS是藉由使氫硫化鈉、氫氧化鈉及對二氯苯在N-甲基-2-吡咯啶酮中反應而獲得。具體而言,為移除PAS製造製程中產生的金屬化合物(副產物),使含有固體PAS及金屬化合物的混合物與水接觸,且將金屬化合物溶解在水中並自PAS移除。然而,此種方法需要使用大量的水進行長時間的洗滌以移除金屬雜質,且因此非常大且複雜的製程是必不可少的。此外,存在亦需要處理洗滌製程中產生的大量水性廢水且處理成本及環境污染物的排放為高的問題。最近,已知一種自PAS組分移除副產物(例如氯化鈉)的方法,其中PAS組分是藉由使用振動網過濾來分離,而氯化鈉與廢漿料一起通過。然而,在此種情況下,網孔被氯化鈉細粉堵塞,因而會降低若干次過濾製程後的分離效率。
此外,即使在PAS聚合之後,仍藉由用有機溶劑(例如N-甲基-2-吡咯啶酮(NMP)及丙酮)或水洗滌來移除剩餘的未反應物質。如上所述使用的有機溶劑(例如N-甲基-2-吡咯啶酮)不僅昂貴,且已知當以水溶液形式排放時是環境污染的主要原因。因此,所述有機溶劑通常被回收、純化及再利用。然而,由於有機溶劑(例如N-甲基-2-吡咯啶酮)在有機物中具有高溶解度,因此其與水具有優異的相容性,且其與水無限混合。此外,當溶解大量無機鹽,例如來自PAS製造製程的流出物時,難以照原樣蒸餾,因此已嘗試了各種分離與純化方法。然而,當執行水洗以自PAS組分移除副產物(例如氯化鈉)時,用於洗滌PAS的有機溶劑與水混合,使得回收有機溶劑很昂貴。
因此,持續需要開發一種即使連續施加若干次仍更高效地分離與純化聚芳硫醚而不降低分離效率,同時提高有機溶劑的回收率且使整個製程的能耗及洗滌成本最小化的製程。
[技術問題]
本揭露提供一種更高效地分離與純化聚芳硫醚之方法,所述聚芳硫醚在聚合後被處理成模製產品時表現出優異的強度、耐熱性、阻燃性及可處理性。
本揭露亦提供一種包括如上所述的分離與純化製程的聚芳硫醚的製備方法。 [技術解決方案]
根據本揭露的一個實施例,提供一種分離與純化聚芳硫醚之方法,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驟:使用傾析器離心分離器(decanter centrifugal separator)在1000轉/分鐘(rpm)至2500轉/分鐘下,藉由沈降分離聚芳硫醚顆粒,然後藉由沈降自含有聚芳硫醚顆粒、鹼金屬鹵化物顆粒及有機溶劑的混合溶液移除鹼金屬鹵化物顆粒與有機溶劑;及在用水洗滌之前,在100℃至200℃下乾燥分離的所述聚芳硫醚顆粒。
根據本揭露的另一實施例,提供一種聚芳硫醚的製備方法,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驟:藉由在水及醯胺系化合物的混合溶劑中使鹼金屬的氫硫化物及鹼金屬的氫氧化物脫水來製備包括鹼金屬的硫化物以及水及醯胺系化合物的混合溶劑的硫源;藉由向含有硫源的反應器中添加二鹵代芳族化合物及醯胺系化合物且執行聚合反應來製備聚芳硫醚顆粒以及鹼金屬鹵化物顆粒;用有機溶劑洗滌含有聚芳硫醚顆粒及鹼金屬鹵化物顆粒的聚合產物;使用傾析器離心分離器在1000轉/分鐘至2500轉/分鐘下藉由沈降分離聚芳硫醚顆粒,然後藉由沈降自含有聚芳硫醚顆粒、鹼金屬鹵化物顆粒及有機溶劑的混合溶液移除鹼金屬鹵化物顆粒與有機溶劑;以及在用水洗滌之前,在100℃至200℃下乾燥分離的聚芳硫醚顆粒。 [有利效果]
如上所述,在本揭露中,聚芳硫醚顆粒可首先依據粒徑的差異藉由沈降分離,而不會由於鹼金屬鹵化物顆粒而降低分離效率,然後在最佳條件下乾燥以執行水洗,而不殘留有機溶劑,由此提高有機溶劑的回收率並顯著降低回收成本。因此,即使連續分離若干次,本揭露亦可以高分離效率高效地分離與純化聚芳硫醚顆粒。
在本揭露中,使用用語「第一」、「第二」等來闡述各種組件,且該些用語僅用於將某個組件與其他組件區分開來。
本文使用的術語僅用於闡述特定實施例,且不旨在限制本發明。除非上下文另外清晰地指出,否則單數形式亦旨在包括複數形式。更將理解,用語「包括」、「具有」或「擁有」當用於本說明書中時,具體說明所陳述的特徵、數目、步驟、組件或其組合的存在,但不排除一或多個其他特徵、數目、步驟、組件或其組合的存在或添加。
由於本發明可進行各種修改且具有各種形式,因此其具體實施例是藉由實例示出,且將詳細闡述。然而,不旨在將本發明限制於所揭露的特定形式,且應理解,本發明包括處於本發明的思想及技術範圍內的所有修改、等效形式及替代。
以下,將詳細地闡述本揭露。
本揭露提供一種自含有聚芳硫醚顆粒、鹼金屬鹵化物顆粒及有機溶劑的混合溶液高效地分離與純化聚芳硫醚顆粒之方法。
具體而言,本揭露自用有機溶劑洗滌在聚芳硫醚(PAS)製造製程中產生的聚芳硫醚顆粒之後獲得的廢液高效地分離聚芳硫醚顆粒。具體而言,首先使用傾析器離心分離器依據粒徑的差異藉由沈降分離聚芳硫醚顆粒,然後在最佳條件下乾燥以執行水洗,而不殘留有機溶劑,由此提高有機溶劑的回收率並顯著降低回收成本。
此外,在本揭露中,首先使用傾析器離心分離器依據粒徑的差異藉由沈降分離在聚合後產生的聚芳硫醚顆粒,由此藉由沈降移除有機溶劑及鹼金屬鹵化物顆粒與廢液。因此,即使連續分離若干次,本揭露亦可高效地分離與回收聚芳硫醚顆粒而不降低分離效率。
根據本揭露的一個實施例,分離與純化聚芳硫醚之方法使用傾析器離心分離器自含有聚芳硫醚顆粒、鹼金屬鹵化物顆粒及有機溶劑的混合溶液分離聚芳硫醚顆粒與有機溶劑,然後在用水洗滌之前藉由最佳化的乾燥製程移除有機溶劑。
具體而言,分離與純化聚芳硫醚之方法包括以下步驟:使用傾析器離心分離器在1000轉/分鐘至2500轉/分鐘下,藉由沈降分離聚芳硫醚顆粒與有機溶劑,然後藉由沈降自含有聚芳硫醚顆粒、鹼金屬鹵化物顆粒及有機溶劑的混合溶液移除鹼金屬鹵化物顆粒。
在分離與純化聚芳硫醚之方法中,使用傾析器離心分離器代替傳統振動網,使得可解決因網孔堵塞而導致分離效率低的問題。亦即,當聚芳硫醚顆粒藉由過濾來分離與純化時,在若干次過濾製程之後,網孔被鹼金屬鹵化物顆粒堵塞,因而會降低分離效率。然而,本揭露的特徵在於,即使連續分離若干次,分離效率仍不會降低。
特別地,本揭露在1000轉/分鐘至2500轉/分鐘下使用傾析器離心分離器,且不依據眾所習知的顆粒比重差異藉由沈降執行分離。具體而言,本揭露的特徵在於,儘管鹼金屬鹵化物顆粒(例如氯化鈉)的比重高,然而聚芳硫醚顆粒首先藉由取決於粒徑差異的沈降速度差異來分離與純化。
傾析器離心分離器可在1000轉/分鐘至2500轉/分鐘下使用,以依據粒徑的差異來產生沈降速度的差異。當傾析器離心分離器在高於2500轉/分鐘下使用時,鹼金屬鹵化物的沈降會加速,導致聚芳硫醚(PAS)析出,且因而會降低分離效率。當傾析器離心分離器在低於1000轉/分鐘下使用時,沈降需要很長時間,因而會增加聚芳硫醚(PAS)中的廢液量。
此時,傾析器離心分離器可在室溫至180℃的溫度及常壓至5巴的壓力下使用。此處,室溫是指常壓下的環境溫度,且可為約20℃至約28℃或約22℃至約26℃。此外,常壓是指沒有單獨減低的壓力或加壓條件的大氣壓,且可為約0.95大氣壓至約1.1大氣壓或約0.95巴至約1.1巴。
可用於根據本揭露的分離與純化聚芳硫醚的製程中的傾析器離心分離器的具體種類不受特別限制。例如,傾析器離心分離器一般是市售的,且此種市售分離器可用於本揭露中。
傾析器離心分離器是一種能夠藉由使用離心力沈降、脫水、濃縮等來分離液體-液體混合物或液體-固體混合物的裝置。一般而言,已知傾析器離心分離器依據比重的差異(即顆粒的密度)來沈降及分離具有大比重的顆粒。然而,本揭露的特徵在於傾析器離心分離器是在最佳條件下操作,以首先藉由沈降分離聚芳硫醚顆粒,然後依據粒徑的差異,而非比重的差異,藉由沈降移除鹼金屬鹵化物顆粒。
本揭露自含有在聚芳硫醚(PAS)製造製程中產生的聚芳硫醚顆粒、各種無機鹽及雜質的廢液高效地分離聚芳硫醚顆粒。因此,引入傾析器離心分離器的混合溶液可為在聚芳硫醚的合成或洗滌製程中產生的廢液或其混合液體,且除了作為聚合製程的產物的聚芳硫醚顆粒、作為副產物的鹼金屬鹵化物顆粒以及用於洗滌的有機溶劑及水之外,可更含有選自由氫氧化鈉(NaOH)、醋酸鈉(NaOAc)、硫化鈉(Na2 S)、氫硫化鈉(NaSH)及對二氯苯組成的群組中的至少一種。
此處,聚芳硫醚顆粒的具體實例包括聚苯硫醚(PPS)。
聚芳硫醚顆粒可具有100微米(μm)至2000微米(μm)或150微米至1800微米的粒徑。
例如,聚芳硫醚的粒徑可使用具有各種篩大小(例如100微米、40微米或10微米)的標準網篩來量測。量測聚芳硫醚的粒徑的具體條件不受特別限制。例如,可在聚芳硫醚顆粒在60%至78%的相對濕度下在約22℃至26℃下儲存至少約3小時、較佳地至少約6小時、至少約9小時、至少約15小時或至少約24小時後量測粒徑。
此外,聚芳硫醚顆粒可具有1克/立方公分至1.5克/立方公分或1.1克/立方公分至1.45克/立方公分的密度。
例如,密度可藉由美國測試及材料協會(American Society for Testing and Materials,ASTM)D 1505的方法來量測。
同時,在聚芳硫醚(PAS)製造製程中作為副產物與聚芳硫醚顆粒一起產生的鹼金屬鹵化物顆粒的具體實例包括氯化鈉(NaCl)、碘化鈉(NaI)等,且可使用其任何一種或者兩種或更多種的混合物。
鹼金屬鹵化物顆粒可具有5微米至30微米或6微米至28微米的粒徑。
此外,鹼金屬鹵化物顆粒可具有1.9克/立方公分至3克/立方公分或3克/立方公分至2.8克/立方公分的密度。
此處,鹼金屬鹵化物顆粒的大小及密度可以與聚芳硫醚顆粒相同的方式量測。
此外,在聚芳硫醚(PAS)製造製程中產生的聚芳硫醚顆粒及作為副產物的鹼金屬鹵化物顆粒所含有的有機溶劑用於洗滌製程,且可為選自由N-甲基-2-吡咯啶酮(NMP)、丙酮及異丙醇(isopropyl alcohol,IPA)組成的群組中的至少一種。
根據本揭露的一個實施例,在如上所述使用傾析器離心分離器分離聚芳硫醚顆粒與有機溶劑之後,移除有機溶劑等的步驟是在用水洗滌分離的聚芳硫醚顆粒之前藉由第一乾燥製程執行。
特別地,在洗滌聚芳硫醚顆粒之前的第一乾燥製程是在水洗之前在約100℃至約200℃下執行,使得水洗可被執行且沒有有機溶劑殘留,由此提高有機溶劑的回收率並降低回收成本。
第一乾燥製程可在約100℃至約200℃下、較佳地在約120℃至約190℃下或在約135℃至約180℃下執行。特別地,第一乾燥製程可在約100℃或高於100℃下、較佳地在約120℃或高於120℃下或在約135℃或高於135℃下執行,以蒸發用於聚合或洗滌的有機溶劑。此外,第一乾燥製程可在約200℃或低於200℃下、較佳地在約190℃或低於190℃下或在約180℃或低於180℃下執行,以防止聚芳硫醚(PAS)由於與熱空氣接觸而交聯。
此外,第一乾燥製程可在常壓或減低的壓力下執行。常壓如上所述,且減低的壓力是指低於常壓的壓力。例如,第一乾燥製程可在4×10-14 巴至1.1巴、4×10-10 巴至1.1巴或4×10-6 巴至1.1巴的壓力下執行。特別地,其可在減低的壓力下執行,以促進有機溶劑的蒸發並防止交聯。
在本揭露中,沒有有機溶劑殘留的水洗可在洗滌聚芳硫醚顆粒之前藉由上述第一乾燥製程執行,且在乾燥製程之後獲得的聚芳硫醚顆粒可具有0.5重量%或小於0.5重量%、0.3重量%或小於0.3重量%、或0.1重量%或小於0.1重量%的有機溶劑殘留量。
隨後,在移除有機溶劑等之後,藉由第一乾燥製程,聚芳硫醚顆粒的水洗可進一步執行一次或者兩次或更多次。此外,在用水洗滌乾燥的聚芳硫醚顆粒之後,可進一步執行第二乾燥製程以移除溶劑(例如水)。第二乾燥製程可在約100℃至約200℃下、較佳地在約130℃至約190℃下或在約140℃至約180℃下執行。特別地,第二乾燥製程可在約100℃或高於100℃下、較佳地在約130℃或高於130℃下或在約140℃或高於140℃下執行,以在洗滌製程後蒸發有機溶劑(例如水)。此外,第二乾燥製程可在約200℃或低於200℃下、較佳地在約190℃或低於190℃下或在約180℃或低於180℃下執行,以防止聚芳硫醚(PAS)由於與熱空氣接觸而交聯。
此外,第二乾燥製程可在常壓或減低的壓力下執行。常壓如上所述,且減低的壓力是指低於常壓的壓力。例如,第二乾燥製程可在4×10-14 巴至1.1巴、4×10-10 巴至1.1巴或4×10-6 巴至1.1巴的壓力下執行。特別地,其可在減低的壓力下執行,以促進有機溶劑(例如水)的蒸發並防止交聯。
在上述分離與純化聚芳硫醚之方法中,首先使用傾析器離心分離器依據粒徑的差異藉由沈降分離聚芳硫醚顆粒,然後在最佳條件下乾燥以執行水洗,而不殘留有機溶劑,由此提高有機溶劑的回收率並顯著降低回收成本。
特別地,藉由本揭露的分離與純化製程分離與純化的聚芳硫醚(PAS)顆粒的回收產率可為約90%或大於90%、約95%或大於95%、或約98%或大於98%。並且自水洗製程獲得的洗滌水中有機溶劑的殘留量可為約0.5重量%或小於0.5重量%、約0.1重量%或小於0.1重量%、或0.05重量%或小於0.05重量%。
同時,根據本揭露的另一實施例,提供一種包括如上所述的分離與純化製程的聚芳硫醚的製備方法。
聚芳硫醚的製備方法包括以下步驟:藉由在水及醯胺系化合物的混合溶劑中使鹼金屬的氫硫化物及鹼金屬的氫氧化物脫水來製備包括鹼金屬的硫化物以及水及醯胺系化合物的混合溶劑的硫源(第一步驟);藉由向含有硫源的反應器中添加二鹵代芳族化合物及醯胺系化合物且執行聚合反應來製備聚芳硫醚顆粒以及鹼金屬鹵化物顆粒(第二步驟);用有機溶劑洗滌含有聚芳硫醚顆粒及鹼金屬鹵化物顆粒的聚合產物(第三步驟);使用傾析器離心分離器在1000轉/分鐘至2500轉/分鐘下藉由沈降分離聚芳硫醚顆粒,然後藉由沈降自含有聚芳硫醚顆粒、鹼金屬鹵化物顆粒及有機溶劑的混合溶液移除鹼金屬鹵化物顆粒與有機溶劑(第四步驟);以及在用水洗滌之前,在100℃至200℃下乾燥分離的聚芳硫醚顆粒(第五步驟)。
將在每一步驟中闡述根據本揭露的另一實施例的聚芳硫醚的製備方法。
上述第一步驟是製備硫源。
藉由在水及醯胺系化合物的混合溶劑中使鹼金屬的氫硫化物及鹼金屬的氫氧化物脫水來製備硫源。因此,硫源可包括脫水後剩餘的水及醯胺系化合物的混合溶劑以及藉由使鹼金屬的氫硫化物與鹼金屬的氫氧化物反應而製備的鹼金屬的硫化物。
同時,鹼金屬的硫化物可依據反應中使用的鹼金屬的氫硫化物的類型來確定。其具體實例包括硫化鋰、硫化鈉、硫化鉀、硫化銣及硫化銫,且可使用其任何一種或者兩種或更多種的混合物。
可用於藉由使鹼金屬的氫硫化物與鹼金屬的氫氧化物反應製備硫源中的鹼金屬的氫硫化物的具體實例包括氫硫化鋰、氫硫化鈉、氫硫化鉀、氫硫化銣、氫硫化銫等。可使用其任何一種或者兩種或更多種的混合物,且可使用其酸酐或水合物。
鹼金屬的氫氧化物的具體實例包括氫氧化鋰、氫氧化鈉、氫氧化鉀、氫氧化銣、氫氧化銫等,且可使用其任何一種或者兩種或更多種的混合物。以1當量的鹼金屬的氫硫化物計,可使用0.9當量至2.0當量、更具體而言1.0當量至1.5當量、且更具體而言1.0當量至1.2當量的量的鹼金屬的氫氧化物。
在本揭露中,當量是指莫耳當量(當量/莫耳(eq/mol))。
此外,在藉由使鹼金屬的氫硫化物與鹼金屬的氫氧化物反應來製備硫源時,可添加能夠在短時間內促進聚合反應且提高聚芳硫醚的聚合程度的鹼金屬的有機酸鹽作為聚合助劑。鹼金屬的有機酸鹽的具體實例包括乙酸鋰、醋酸鈉等,且可使用其任何一種或者兩種或更多種的混合物。以1當量的鹼金屬的氫硫化物計,可使用約0.01當量至1.0當量、具體而言約0.01當量至0.8當量且更具體而言約0.05當量至0.5當量的量的鹼金屬的有機酸鹽。
鹼金屬的氫硫化物與鹼金屬的氫氧化物之間的反應可在水及醯胺系化合物的混合溶劑中實施。醯胺系化合物的具體實例包括醯胺化合物,例如N,N-二甲基甲醯胺或N,N-二甲基乙醯胺;吡咯啶酮化合物,例如N-甲基-2-吡咯啶酮(NMP)或N-環己基-2-吡咯啶酮;己內醯胺化合物,例如N-甲基-ε-己內醯胺;咪唑啶酮化合物,例如1,3-二烷基-2-咪唑啶酮;脲化合物,例如四甲基脲;磷酸醯胺化合物,例如六甲基磷酸三醯胺;以及類似物,且可使用其任何一種或者兩種或更多種的混合物。其中,慮及反應效率及共溶劑效應,醯胺系化合物可較佳為N-甲基-2-吡咯啶酮(NMP)作為製備聚芳硫醚的聚合溶劑。
以1當量的醯胺系化合物計,可使用約1當量至8當量、具體而言約1.5當量至5當量且更具體而言約2.5當量至5當量的量的水。
同時,在第一步驟中,可藉由使含有鹼金屬的氫硫化物、鹼金屬的氫氧化物等的反應物脫水來製備鹼金屬的硫化物。此處,脫水反應可藉由在約130℃至205℃的溫度下在約100轉/分鐘至500轉/分鐘下攪拌來執行。更具體而言,脫水反應可藉由在約175℃至200℃的溫度下在約100轉/分鐘至300轉/分鐘下攪拌來執行。脫水反應可執行約30分鐘至6小時或約1小時至3小時。
在脫水反應期間,可藉由蒸餾等來移除反應物中的溶劑(例如水),且一些醯胺系化合物可與水一起被排出。此外,硫源中包含的一些硫可在脫水反應期間藉由熱量與水反應,且可被揮發成硫化氫氣體。
作為鹼金屬的氫硫化物、鹼金屬的氫氧化物及鹼金屬鹽反應的結果,鹼金屬的硫化物在水及醯胺系化合物的混合溶劑中以固體相沈降。因此,當藉由使鹼金屬的氫硫化物與鹼金屬的氫氧化物反應而製備的硫源用作根據本揭露的製備聚芳硫醚中的硫源時,硫源的莫耳比率是指在反應期間添加的鹼金屬的氫硫化物的莫耳比率。
隨後,為自由上述反應產生的含有鹼金屬的硫化物的反應產物移除溶劑(例如水),執行脫水製程。脫水製程可根據此項技術中習知的方法來實施。條件不受特別限制,且具體製程條件如上所述。
此外,在脫水反應期間,硫源中含有的硫與水反應生成硫化氫及鹼金屬的氫氧化物,且所產生的硫化氫揮發。因此,脫水反應後殘留在系統中的硫源中的硫量可藉由在脫水反應期間自系統揮發出的硫化氫來減少。例如,當使用主要含有鹼金屬的氫硫化物的硫源時,脫水反應後殘留在系統中的硫量等於所引入的硫源中硫的莫耳量減去自系統揮發出的硫化氫的莫耳量。因此,需要藉由自系統中揮發出的硫化氫的量來量化脫水反應後殘留在系統中的硫源中含有的有效硫的量。具體而言,執行脫水反應,直至水對1莫耳有效硫的莫耳比率為1至5,具體而言為1.5至4,更具體而言為1.75至3.5。當硫源中的水含量由於脫水反應而過度降低時,可在聚合製程之前添加水來調整水含量。
因此,藉由如上所述的使鹼金屬的氫硫化物與鹼金屬的氫氧化物反應及脫水製備的硫源可包括水及醯胺系化合物的混合溶劑以及鹼金屬的硫化物,且以硫源中含有的1莫耳硫計可包含1.75至3.5的莫耳比率的水。此外,硫源可更包含藉由硫與水的反應而製備的鹼金屬的氫氧化物。
根據本揭露的一個實施例,第二步驟是將硫源與二鹵代芳族化合物聚合以製備聚芳硫醚。
可用於製備聚芳硫醚的二鹵代芳族化合物是芳環的兩個氫原子被鹵素原子取代的化合物。其具體實例包括鄰二鹵代苯、間二鹵代苯、對二鹵代苯、二鹵代甲苯、二鹵代萘、二鹵代聯苯、二鹵代苯甲酸、二鹵代二苯醚、二鹵代二苯碸、二鹵代二苯基亞碸及二鹵代二苯基酮,且可使用其任何一種或者兩種或更多種的混合物。在二鹵代芳族化合物中,鹵素原子可為氟、氯、溴或碘。其中,可較佳地使用對二氯苯(p-dichlorobenzene,p-DCB)以在製備聚芳硫醚時增加反應性及抑制副反應。
以1當量的硫源計,可添加約0.8當量至1.2當量的量的二鹵代芳族化合物。當二鹵代芳族化合物在上述範圍內添加時,可獲得具有優異物理性質的聚芳硫醚,而不會降低所製備的聚芳硫醚的熔融黏度及增加聚芳硫醚中存在的氯含量。慮及控制硫源及二鹵代芳族化合物的添加量的優異效果,可添加約0.9當量至1.1當量的量的二鹵代芳族化合物。
此外,在第二步驟之前,可更包括將含有硫源的反應器的溫度降低至約150℃至200℃的步驟,以防止二鹵代芳族化合物蒸發。
此外,硫源與二鹵代芳族化合物的聚合反應可在醯胺系化合物的溶劑中實施,所述醯胺系化合物是極性非質子有機溶劑,且在高溫下對鹼穩定。
醯胺系化合物的具體實例如上所述,且慮及反應效率,吡咯啶酮化合物(例如N-甲基-2-吡咯啶酮(NMP)或N-環己基-2-吡咯啶酮)是較佳的。
由於在第一步驟中硫源中含有的醯胺系化合物用作共溶劑,因此在第二步驟中可以約0.85或高於0.85的聚合系統中存在的水(H2 O)對醯胺系化合物的莫耳比率(水/醯胺系化合物的比率)添加醯胺系化合物。
在聚合反應期間,可以不降低將最終製備的聚芳硫醚的物理性質及產率的量進一步添加用於控制聚合反應或分子量的其他添加劑(例如分子量調節劑、交聯劑等)。
硫源與二鹵代芳族化合物的聚合反應可在約200℃至300℃下執行。作為另一選擇,聚合反應可在上述溫度範圍內改變溫度的多個步驟中執行。具體而言,在約200℃或高於200℃且低於250℃下的第一聚合反應之後,可在較第一聚合反應的溫度高的溫度下、具體而言在約250℃至300℃下執行第二聚合反應。
由聚合反應產生的聚芳硫醚為顆粒形式,且鹼金屬鹵化物顆粒作為副產物與聚芳硫醚顆粒一起產生。
與如此產生的聚芳硫醚顆粒及鹼金屬鹵化物顆粒相關的特徵如上所述,且將省略其詳細說明。
根據本揭露的一個實施例,第三步驟是用有機溶劑洗滌由聚合反應產生的反應產物,以移除雜質(例如寡聚物)。
有機溶劑的具體實例包括N-甲基-2-吡咯啶酮(NMP)、丙酮、異丙醇(IPA)等,且可使用其任何一種或者兩種或更多種的混合物。
此種用有機溶劑的洗滌製程可根據此項技術中習知的方法執行,且條件不受特別限制。
根據本揭露的一個實施例,第四步驟是藉由沈降自由聚合反應產生的反應產物分離與純化聚芳硫醚顆粒。
為分離與純化聚芳硫醚顆粒,將含有聚芳硫醚顆粒、鹼金屬鹵化物顆粒及醯胺系化合物的混合溶液引入傾析器離心分離器中,且傾析器離心分離器在1000轉/分鐘至2500轉/分鐘下操作,以首先藉由沈降分離聚芳硫醚顆粒,然後沈降並移除鹼金屬鹵化物顆粒。
在本揭露的另一實施例中,與使用傾析器離心分離器的聚芳硫醚顆粒的沈降及分離製程相關的特徵如上所述,且將省略其詳細說明。
根據本揭露的一個實施例,第五步驟是在如上所述使用傾析器離心分離器分離聚芳硫醚顆粒與有機溶劑之後,藉由用水洗滌分離的聚芳硫醚顆粒之前的第一乾燥製程來移除有機溶劑等。
特別地,在洗滌聚芳硫醚顆粒之前的第一乾燥製程是在水洗之前在約100℃至約200℃下執行,使得水洗可被執行且沒有有機溶劑殘留,由此提高有機溶劑的回收率並降低回收成本。
在本揭露的另一實施例中,與用水洗滌之前聚芳硫醚顆粒的第一乾燥製程相關的特徵如上所述,且將省略其詳細說明。
此後,可視需要用水等進一步洗滌、根據傳統方法過濾或乾燥分離與純化的聚芳硫醚顆粒。
作為聚芳硫醚的具體製備方法,可參考以下實例。然而,聚芳硫醚的製備方法不限於此說明。製備方法可更包括通常在本發明的技術領域中實施的步驟,且製備方法的步驟可藉由通常可改變的步驟來改變。
以下,將參考以下較佳實例更詳細地闡述本發明。然而,該些實例僅用於說明目的,且本發明不旨在受該些實例限制。[ 實例 ] 實例 1 1-1. 製備聚苯硫醚
藉由將70%的氫硫化鈉(NaSH)及氫氧化鈉(NaOH)以1:1.05的當量比混合來製備PPS聚合物而製備了硫化鈉。此時,向反應器中添加了0.4當量的醋酸鈉(CH3 COONa)粉末、1.65當量的N-甲基-2-吡咯啶酮(NMP)及4.72當量的去離子水(deionized water,DI水)。此處,當量是指莫耳當量(eq/mol)。此時,首先添加了固體試劑,然後是NMP、去離子水。然後,在約150轉/分鐘下攪拌反應器,並加熱至約195℃持續1小時40分鐘以進行脫水。此後,將反應器的溫度降至約175℃,且向反應器中添加了較氫硫化鈉多1.02倍當量的對二氯苯(p-DCB)及1.35當量的N-甲基-2-吡咯啶酮(NMP)。此後,將反應混合物加熱至約230℃並反應約2小時作為前反應,且進一步加熱至約255℃並反應約2小時作為後反應,然後添加3當量的蒸餾水並攪拌約5分鐘。結果,獲得了500克含有PPS聚合物顆粒的漿料。漿料含有聚芳硫醚顆粒、鹼金屬鹵化物顆粒及醯胺系化合物。1-2. 分離與純化聚芳硫醚
將100克在步驟1-1中產生的漿料等分並使用100克NMP洗滌一次。使用傾析器離心分離器過濾所得混合溶液,以分離聚芳硫醚作為PPS濕濾餅,如圖1所示。此時,傾析器離心分離器在室溫及常壓條件下在1000轉/分鐘下操作。
將如此獲得的PPS濕濾餅在用水洗滌之前在約0.15巴或小於0.15巴的壓力下在150℃的溫度下經受第一真空乾燥製程以製作乾PPS。乾PPS中的有機溶劑的殘留量為0.5重量%或小於0.5重量%。此後,使用50克水重複洗滌四次,然後在約0.15巴或小於0.15巴的壓力下在150℃的溫度下執行第二真空乾燥製程。
過濾100克藉由重複上述製程產生的PPS漿料所需的時間為0.3小時,包括額外的添加時間等,且分離與純化的PPS顆粒的總量為約15.2克。使用精細過濾器進一步回收在回收後殘留在廢水中的PPS細粉,且所回收的量為約0.31克。因此,確認到以回收的PPS顆粒的總量計分離與純化的PPS顆粒的回收產率為約98%。此外,確認到藉由在最後乾燥步驟之前執行的水洗製程收集的洗滌水中的NMP含量為500 ppm(0.05重量%)。比較例 1
除了在對藉由將100克在實例1的步驟1-1中產生的漿料等分並使用50克NMP洗滌一次而獲得的混合溶液執行分離與純化製程時,藉由使用振動網(參見圖4)而非圖3所示傾析器離心分離器在室溫及常壓下執行過濾而獲得PPS濕慮餅,並用水洗滌而不利用單獨的第一乾燥製程以外,以與實例1相同的方式執行了分離與純化聚芳硫醚的製程。
過濾100克藉由重複上述製程產生的PPS漿料所需的時間為0.5小時。分離與純化的PPS顆粒的總量為14.7克,且回收產率為約94.8%。此外,藉由在最後乾燥步驟之前執行的水洗製程收集的洗滌水中的NMP含量為4重量%,由此可看到分離效率大大降低。比較例 2
除了在對藉由將100克在實例1的步驟1-1中產生的漿料等分並使用50克NMP洗滌一次而獲得的混合溶液執行分離與純化製程時,在90℃下在常壓而非真空乾燥下在託盤上執行乾燥製程以外,以與實例1相同的方式執行了分離與純化聚芳硫醚的製程。
過濾100克藉由重複上述製程產生的PPS漿料所需的時間為0.3小時,包括額外的添加時間等,且分離與純化的PPS顆粒的總量為約15.4克。使用精細過濾器進一步回收在回收後殘留在廢水中的PPS細粉,且所回收的量為約0.11克。因此,確認到以回收的PPS顆粒的總量計分離與純化的PPS顆粒的回收產率為約98%。此外,確認到藉由在最後乾燥步驟之前執行的水洗製程收集的洗滌水中的NMP含量為4000 ppm(0.4重量%)。
圖1是根據本揭露一個實施例的實例1中的分離與純化聚芳硫醚的製程的示意圖。 圖2是示出根據實例1的在傾析器離心分離器中藉由沈降分離聚芳硫醚顆粒之後藉由沈降移除鹼金屬鹵化物顆粒的製程的示意圖。 圖3是根據先前技術的比較例1中的分離與純化聚芳硫醚的製程的示意圖。 圖4是示出根據比較例1在振動網中過濾聚芳硫醚顆粒以在上部部分上分離與純化所述聚芳硫醚顆粒,然後藉由使其向下通過來移除鹼金屬鹵化物顆粒的製程的示意圖。

Claims (13)

  1. 一種分離與純化聚芳硫醚之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使用傾析器離心分離器在1000轉/分鐘至2500轉/分鐘下,藉由沈降而分離聚芳硫醚顆粒,然後藉由沈降而自含有聚芳硫醚顆粒、鹼金屬鹵化物顆粒及有機溶劑的混合溶液移除鹼金屬鹵化物顆粒與有機溶劑;及 在用水洗滌之前,在100℃至200℃下乾燥所分離的所述聚芳硫醚顆粒。
  2. 如請求項1所述的分離與純化聚芳硫醚之方法,其中所述混合溶液是在聚芳硫醚的合成製程或聚芳硫醚的洗滌製程中產生的廢液。
  3. 如請求項1所述的分離與純化聚芳硫醚之方法,其中所述聚芳硫醚顆粒具有100微米至2000微米的粒徑。
  4. 如請求項1所述的分離與純化聚芳硫醚之方法,其中所述聚芳硫醚顆粒具有1克/立方公分至1.5克/立方公分的密度。
  5. 如請求項1所述的分離與純化聚芳硫醚之方法,其中所述鹼金屬鹵化物顆粒是選自由氯化鈉及碘化鈉組成的群組中的至少一種。
  6. 如請求項1所述的分離與純化聚芳硫醚之方法,其中所述鹼金屬鹵化物顆粒具有5微米至30微米的粒徑。
  7. 如請求項1所述的分離與純化聚芳硫醚之方法,其中所述鹼金屬鹵化物顆粒具有1.9克/立方公分至3克/立方公分的密度。
  8. 如請求項1所述的分離與純化聚芳硫醚之方法,其中所述有機溶劑是選自由N-甲基-2-吡咯啶酮、丙酮及異丙醇組成的群組中的至少一種。
  9. 如請求項1所述的分離與純化聚芳硫醚之方法,其中所述混合溶液更包含選自由氫氧化鈉、醋酸鈉、硫化鈉、氫硫化鈉及對二氯苯組成的群組中的至少一種。
  10. 如請求項1所述的分離與純化聚芳硫醚之方法,其中所述乾燥步驟是在常壓或減低的壓力下執行。
  11. 如請求項1所述的分離與純化聚芳硫醚之方法,其中在乾燥步驟後獲得的所述聚芳硫醚顆粒具有0.5重量%或小於0.5重量%的所述有機溶劑的殘留量。
  12. 如請求項1所述的分離與純化聚芳硫醚之方法,更包括用水洗滌乾燥步驟後獲得的所述聚芳硫醚顆粒、然後在100℃至200℃下乾燥的步驟。
  13. 一種聚芳硫醚的製備方法,包括以下步驟:藉由在水及醯胺系化合物的混合溶劑中使鹼金屬的氫硫化物及鹼金屬的氫氧化物脫水,製備包含鹼金屬的硫化物以及水及醯胺系化合物的混合溶劑的硫源; 藉由向含有所述硫源的反應器中添加二鹵代芳族化合物及醯胺系化合物且執行聚合反應來備聚芳硫醚顆粒以及鹼金屬鹵化物顆粒; 用有機溶劑洗滌含有所述聚芳硫醚顆粒及所述鹼金屬鹵化物顆粒的聚合產物; 使用傾析器離心分離器在1000轉/分鐘至2500轉/分鐘下,藉由沈降而分離所述聚芳硫醚顆粒,然後藉由沈降而自含有所述聚芳硫醚顆粒、所述鹼金屬鹵化物顆粒及所述有機溶劑的混合溶液移除所述鹼金屬鹵化物顆粒與所述有機溶劑;及 在用水洗滌之前,在100℃至200℃下乾燥所分離的所述聚芳硫醚顆粒。
TW108137776A 2018-10-19 2019-10-18 分離與純化聚芳硫醚之方法以及聚芳硫醚的製備方法 TWI795604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4)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KR10-2018-0125505 2018-10-19
KR20180125505 2018-10-19
KR1020190129387A KR102251793B1 (ko) 2018-10-19 2019-10-17 폴리아릴렌 설파이드의 분리 정제 방법
KR10-2019-0129387 2019-10-17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2026336A true TW202026336A (zh) 2020-07-16
TWI795604B TWI795604B (zh) 2023-03-11

Family

ID=7046675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8137776A TWI795604B (zh) 2018-10-19 2019-10-18 分離與純化聚芳硫醚之方法以及聚芳硫醚的製備方法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11661482B2 (zh)
JP (1) JP7150385B2 (zh)
KR (1) KR102251793B1 (zh)
CN (1) CN112689654B (zh)
TW (1) TWI795604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015047B (zh) * 2021-11-29 2022-09-23 四川大学 一种含s聚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16041703B (zh) * 2022-12-30 2024-05-24 四川大学 一种高白度低杂质含量的聚芳醚及其制备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1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61220446A (ja) 1985-03-27 1986-09-30 Toray Ind Inc 樹脂封止電子部品
DE3535455A1 (de) 1985-10-04 1987-04-09 Bayer Ag Verfahren zur isolierung von polyarylensulfiden
JP3042640B2 (ja) 1991-09-05 2000-05-15 出光石油化学株式会社 ポリアリーレンスルフィドオリゴマーの分離方法
JP2889999B2 (ja) 1991-09-05 1999-05-10 富士写真フイルム株式会社 写真用処理組成物及び処理方法
JP2002293935A (ja) * 2001-03-30 2002-10-09 Petroleum Energy Center ポリアリーレンスルフィド副生塩の焼成方法
JP2002293937A (ja) 2001-03-30 2002-10-09 Petroleum Energy Center ポリアリーレンスルフィド副生塩の処理方法
JP2003042640A (ja) * 2001-07-30 2003-02-13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献立支援システム
JP3882562B2 (ja) 2001-10-02 2007-02-21 東ソー株式会社 ポリアリーレンスルフィドの回収方法
US7632915B2 (en) 2002-12-27 2009-12-15 Kureha Corporation Production process and washing method of poly(arylene sulfide), and purification process of organic solvent used in washing
CN100575392C (zh) 2004-09-06 2009-12-30 株式会社吴羽 聚芳撑硫醚的制造方法
US8609790B2 (en) * 2008-07-31 2013-12-17 Kureha Corporation Production process of granular poly(arylene sulfide)
JP2011111548A (ja) * 2009-11-27 2011-06-09 Toray Ind Inc アルカリ金属ハロゲン化物の連続回収方法
WO2011145428A1 (ja) * 2010-05-19 2011-11-24 株式会社クレハ ポリアリーレンスルフィドの製造方法、及びポリアリーレンスルフィド
WO2015047717A1 (en) * 2013-09-25 2015-04-02 Ticona Llc Method and system for separation of a polymer from multiple compounds
JP6419311B2 (ja) * 2015-03-31 2018-11-07 株式会社クレハ 微粉ポリアリーレンスルフィドを製造する方法及び微粉ポリアリーレンスルフィド
KR102118356B1 (ko) 2016-08-09 2020-06-03 조승원 폴리 페닐렌 설파이드(Poly Phenylene Sulfide) 혼합폐기물로부터 폴리 페니렌 설파이드(Poly Phenylene Sulfide)와 N-메틸-2-피롤리돈(N-Methyl-2-pyrrolidone) 회수 방법
CN106633062B (zh) 2016-12-30 2018-12-28 浙江新和成特种材料有限公司 一种低氯含量的聚苯硫醚及其制备方法、树脂组合物和成形体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210214503A1 (en) 2021-07-15
KR102251793B1 (ko) 2021-05-13
CN112689654B (zh) 2023-07-14
JP7150385B2 (ja) 2022-10-11
US11661482B2 (en) 2023-05-30
KR20200044697A (ko) 2020-04-29
TWI795604B (zh) 2023-03-11
JP2021535952A (ja) 2021-12-23
CN112689654A (zh) 2021-04-2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1827231B1 (ko) 폴리아릴렌 설파이드의 제조 방법 및 폴리아릴렌 설파이드
JP4310279B2 (ja) ポリアリーレンスルフィドの製造方法及び洗浄方法、並びに洗浄に使用した有機溶媒の精製方法
JP6517337B2 (ja) 粒状ポリアリーレンスルフィドを製造する方法、及び粒状ポリアリーレンスルフィド
WO2006027985A1 (ja) ポリアリーレンスルフィドの製造方法
CN107207743B (zh) 制造微粉聚亚芳基硫醚的方法以及微粉聚亚芳基硫醚
JP2000191785A (ja) ポリアリーレンスルフィドの製造方法
JP6295379B2 (ja) ポリアリーレンスルフィドを製造する方法及びポリアリーレンスルフィド
TWI795604B (zh) 分離與純化聚芳硫醚之方法以及聚芳硫醚的製備方法
JP6456742B2 (ja) 微粉ポリアリーレンスルフィドを製造する製造方法及び微粉ポリアリーレンスルフィド
TWI797389B (zh) 分離與回收聚芳硫醚之方法以及聚芳硫醚的製備方法
WO2015147090A1 (ja) 熱処理微粉ポリアリーレンスルフィド、及び該熱処理微粉ポリアリーレンスルフィドを製造する製造方法
JPH0710997A (ja) 破砕抵抗性を有する粒状ポリフェニレンスルフィドの 製造方法
JP2020050845A (ja) ポリアリーレンスルフィドの回収方法
WO2020080899A1 (ko) 폴리아릴렌 설파이드의 분리 회수 방법
WO2020080898A1 (ko) 폴리아릴렌 설파이드의 분리 정제 방법
JP2021127422A (ja) スルフィド化剤およびポリアリーレンスルフィド樹脂の製造方法
JP2021123665A (ja) スルフィド化剤およびポリアリーレンスルフィド樹脂の製造方法
JP2022161191A (ja) スルフィド化剤およびポリアリーレンスルフィド樹脂の製造方法
JP6194566B2 (ja) アルカリ金属含有無機塩を含む水溶液の製造方法およびカルボキシアルキルアミノ基含有化合物と非水溶性溶液を含む溶液の製造方法
JP2021123664A (ja) スルフィド化剤およびポリアリーレンスルフィド樹脂の製造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