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2000239A - 與抗cd19抗體藥物結合物相關之組合物及方法 - Google Patents

與抗cd19抗體藥物結合物相關之組合物及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2000239A
TW202000239A TW108116030A TW108116030A TW202000239A TW 202000239 A TW202000239 A TW 202000239A TW 108116030 A TW108116030 A TW 108116030A TW 108116030 A TW108116030 A TW 108116030A TW 202000239 A TW202000239 A TW 202000239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antibody conjugate
antibody
alkyl
amino acid
group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811603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宋昊永
朴允姬
金星民
金炯來
吳智惠
柳賢敏
蔡濟旭
吳英秀
金容柱
毛林 迪漢
尼可拉斯 費雪
Original Assignee
韓商樂高化學生物科學股份有限公司
瑞士商諾夫益慕恩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韓商樂高化學生物科學股份有限公司, 瑞士商諾夫益慕恩公司 filed Critical 韓商樂高化學生物科學股份有限公司
Publication of TW20200023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2000239A/zh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7ORGANIC CHEMISTRY
    • C07KPEPTIDES
    • C07K16/00Immunoglobulins [IGs], e.g. monoclonal or polyclonal antibodies
    • C07K16/18Immunoglobulins [IGs], e.g. monoclonal or polyclonal antibodies against material from animals or humans
    • C07K16/28Immunoglobulins [IGs], e.g. monoclonal or polyclonal antibodies against material from animals or humans against receptors, cell surface antigens or cell surface determinants
    • C07K16/2803Immunoglobulins [IGs], e.g. monoclonal or polyclonal antibodies against material from animals or humans against receptors, cell surface antigens or cell surface determinants against the immunoglobulin superfamily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KPREPARATIONS FOR MEDICAL, DENTAL OR TOILETRY PURPOSES
    • A61K47/00Medicinal preparations characterised by the non-active ingredients used, e.g. carriers or inert additives; Targeting or modifying agents chemically bound to the active ingredient
    • A61K47/50Medicinal preparations characterised by the non-active ingredients used, e.g. carriers or inert additives; Targeting or modifying agents chemically bound to the active ingredient the non-active ingredient being chemically bound to the active ingredient, e.g. polymer-drug conjugates
    • A61K47/51Medicinal preparations characterised by the non-active ingredients used, e.g. carriers or inert additives; Targeting or modifying agents chemically bound to the active ingredient the non-active ingredient being chemically bound to the active ingredient, e.g. polymer-drug conjugates the non-active ingredient being a modifying agent
    • A61K47/68Medicinal preparations characterised by the non-active ingredients used, e.g. carriers or inert additives; Targeting or modifying agents chemically bound to the active ingredient the non-active ingredient being chemically bound to the active ingredient, e.g. polymer-drug conjugates the non-active ingredient being a modifying agent the modifying agent being an antibody, an immunoglobulin or a fragment thereof, e.g. an Fc-fragment
    • A61K47/6835Medicinal preparations characterised by the non-active ingredients used, e.g. carriers or inert additives; Targeting or modifying agents chemically bound to the active ingredient the non-active ingredient being chemically bound to the active ingredient, e.g. polymer-drug conjugates the non-active ingredient being a modifying agent the modifying agent being an antibody, an immunoglobulin or a fragment thereof, e.g. an Fc-fragment the modifying agent being an antibody or an immunoglobulin bearing at least one antigen-binding site
    • A61K47/6849Medicinal preparations characterised by the non-active ingredients used, e.g. carriers or inert additives; Targeting or modifying agents chemically bound to the active ingredient the non-active ingredient being chemically bound to the active ingredient, e.g. polymer-drug conjugates the non-active ingredient being a modifying agent the modifying agent being an antibody, an immunoglobulin or a fragment thereof, e.g. an Fc-fragment the modifying agent being an antibody or an immunoglobulin bearing at least one antigen-binding site the antibody targeting a receptor, a cell surface antigen or a cell surface determinant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KPREPARATIONS FOR MEDICAL, DENTAL OR TOILETRY PURPOSES
    • A61K31/00Medicinal preparations containing organic active ingredients
    • A61K31/33Heterocyclic compounds
    • A61K31/395Heterocyclic compounds having nitrogen as a ring hetero atom, e.g. guanethidine or rifamycins
    • A61K31/55Heterocyclic compounds having nitrogen as a ring hetero atom, e.g. guanethidine or rifamycins having seven-membered rings, e.g. azelastine, pentylenetetrazole
    • A61K31/551Heterocyclic compounds having nitrogen as a ring hetero atom, e.g. guanethidine or rifamycins having seven-membered rings, e.g. azelastine, pentylenetetrazole having two nitrogen atoms, e.g. dilazep
    • A61K31/55131,4-Benzodiazepines, e.g. diazepam or clozapine
    • A61K31/55171,4-Benzodiazepines, e.g. diazepam or clozapine condensed with five-membered rings having nitrogen as a ring hetero atom, e.g. imidazobenzodiazepines, triazolam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KPREPARATIONS FOR MEDICAL, DENTAL OR TOILETRY PURPOSES
    • A61K31/00Medicinal preparations containing organic active ingredients
    • A61K31/70Carbohydrates; Sugars; Derivatives thereof
    • A61K31/7042Compounds having saccharide radicals and heterocyclic rings
    • A61K31/7052Compounds having saccharide radicals and heterocyclic rings having nitrogen as a ring hetero atom, e.g. nucleosides, nucleotide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KPREPARATIONS FOR MEDICAL, DENTAL OR TOILETRY PURPOSES
    • A61K47/00Medicinal preparations characterised by the non-active ingredients used, e.g. carriers or inert additives; Targeting or modifying agents chemically bound to the active ingredient
    • A61K47/50Medicinal preparations characterised by the non-active ingredients used, e.g. carriers or inert additives; Targeting or modifying agents chemically bound to the active ingredient the non-active ingredient being chemically bound to the active ingredient, e.g. polymer-drug conjugates
    • A61K47/51Medicinal preparations characterised by the non-active ingredients used, e.g. carriers or inert additives; Targeting or modifying agents chemically bound to the active ingredient the non-active ingredient being chemically bound to the active ingredient, e.g. polymer-drug conjugates the non-active ingredient being a modifying agent
    • A61K47/68Medicinal preparations characterised by the non-active ingredients used, e.g. carriers or inert additives; Targeting or modifying agents chemically bound to the active ingredient the non-active ingredient being chemically bound to the active ingredient, e.g. polymer-drug conjugates the non-active ingredient being a modifying agent the modifying agent being an antibody, an immunoglobulin or a fragment thereof, e.g. an Fc-fragment
    • A61K47/6801Drug-antibody or immunoglobulin conjugates defined by the pharmacologically or therapeutically active agent
    • A61K47/6803Drugs conjugated to an antibody or immunoglobulin, e.g. cisplatin-antibody conjugate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KPREPARATIONS FOR MEDICAL, DENTAL OR TOILETRY PURPOSES
    • A61K47/00Medicinal preparations characterised by the non-active ingredients used, e.g. carriers or inert additives; Targeting or modifying agents chemically bound to the active ingredient
    • A61K47/50Medicinal preparations characterised by the non-active ingredients used, e.g. carriers or inert additives; Targeting or modifying agents chemically bound to the active ingredient the non-active ingredient being chemically bound to the active ingredient, e.g. polymer-drug conjugates
    • A61K47/51Medicinal preparations characterised by the non-active ingredients used, e.g. carriers or inert additives; Targeting or modifying agents chemically bound to the active ingredient the non-active ingredient being chemically bound to the active ingredient, e.g. polymer-drug conjugates the non-active ingredient being a modifying agent
    • A61K47/68Medicinal preparations characterised by the non-active ingredients used, e.g. carriers or inert additives; Targeting or modifying agents chemically bound to the active ingredient the non-active ingredient being chemically bound to the active ingredient, e.g. polymer-drug conjugates the non-active ingredient being a modifying agent the modifying agent being an antibody, an immunoglobulin or a fragment thereof, e.g. an Fc-fragment
    • A61K47/6801Drug-antibody or immunoglobulin conjugates defined by the pharmacologically or therapeutically active agent
    • A61K47/6803Drugs conjugated to an antibody or immunoglobulin, e.g. cisplatin-antibody conjugates
    • A61K47/68035Drugs conjugated to an antibody or immunoglobulin, e.g. cisplatin-antibody conjugates the drug being a pyrrolobenzodiazepine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KPREPARATIONS FOR MEDICAL, DENTAL OR TOILETRY PURPOSES
    • A61K47/00Medicinal preparations characterised by the non-active ingredients used, e.g. carriers or inert additives; Targeting or modifying agents chemically bound to the active ingredient
    • A61K47/50Medicinal preparations characterised by the non-active ingredients used, e.g. carriers or inert additives; Targeting or modifying agents chemically bound to the active ingredient the non-active ingredient being chemically bound to the active ingredient, e.g. polymer-drug conjugates
    • A61K47/51Medicinal preparations characterised by the non-active ingredients used, e.g. carriers or inert additives; Targeting or modifying agents chemically bound to the active ingredient the non-active ingredient being chemically bound to the active ingredient, e.g. polymer-drug conjugates the non-active ingredient being a modifying agent
    • A61K47/68Medicinal preparations characterised by the non-active ingredients used, e.g. carriers or inert additives; Targeting or modifying agents chemically bound to the active ingredient the non-active ingredient being chemically bound to the active ingredient, e.g. polymer-drug conjugates the non-active ingredient being a modifying agent the modifying agent being an antibody, an immunoglobulin or a fragment thereof, e.g. an Fc-fragment
    • A61K47/6835Medicinal preparations characterised by the non-active ingredients used, e.g. carriers or inert additives; Targeting or modifying agents chemically bound to the active ingredient the non-active ingredient being chemically bound to the active ingredient, e.g. polymer-drug conjugates the non-active ingredient being a modifying agent the modifying agent being an antibody, an immunoglobulin or a fragment thereof, e.g. an Fc-fragment the modifying agent being an antibody or an immunoglobulin bearing at least one antigen-binding site
    • A61K47/6851Medicinal preparations characterised by the non-active ingredients used, e.g. carriers or inert additives; Targeting or modifying agents chemically bound to the active ingredient the non-active ingredient being chemically bound to the active ingredient, e.g. polymer-drug conjugates the non-active ingredient being a modifying agent the modifying agent being an antibody, an immunoglobulin or a fragment thereof, e.g. an Fc-fragment the modifying agent being an antibody or an immunoglobulin bearing at least one antigen-binding site the antibody targeting a determinant of a tumour cell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KPREPARATIONS FOR MEDICAL, DENTAL OR TOILETRY PURPOSES
    • A61K47/00Medicinal preparations characterised by the non-active ingredients used, e.g. carriers or inert additives; Targeting or modifying agents chemically bound to the active ingredient
    • A61K47/50Medicinal preparations characterised by the non-active ingredients used, e.g. carriers or inert additives; Targeting or modifying agents chemically bound to the active ingredient the non-active ingredient being chemically bound to the active ingredient, e.g. polymer-drug conjugates
    • A61K47/51Medicinal preparations characterised by the non-active ingredients used, e.g. carriers or inert additives; Targeting or modifying agents chemically bound to the active ingredient the non-active ingredient being chemically bound to the active ingredient, e.g. polymer-drug conjugates the non-active ingredient being a modifying agent
    • A61K47/68Medicinal preparations characterised by the non-active ingredients used, e.g. carriers or inert additives; Targeting or modifying agents chemically bound to the active ingredient the non-active ingredient being chemically bound to the active ingredient, e.g. polymer-drug conjugates the non-active ingredient being a modifying agent the modifying agent being an antibody, an immunoglobulin or a fragment thereof, e.g. an Fc-fragment
    • A61K47/6835Medicinal preparations characterised by the non-active ingredients used, e.g. carriers or inert additives; Targeting or modifying agents chemically bound to the active ingredient the non-active ingredient being chemically bound to the active ingredient, e.g. polymer-drug conjugates the non-active ingredient being a modifying agent the modifying agent being an antibody, an immunoglobulin or a fragment thereof, e.g. an Fc-fragment the modifying agent being an antibody or an immunoglobulin bearing at least one antigen-binding site
    • A61K47/6851Medicinal preparations characterised by the non-active ingredients used, e.g. carriers or inert additives; Targeting or modifying agents chemically bound to the active ingredient the non-active ingredient being chemically bound to the active ingredient, e.g. polymer-drug conjugates the non-active ingredient being a modifying agent the modifying agent being an antibody, an immunoglobulin or a fragment thereof, e.g. an Fc-fragment the modifying agent being an antibody or an immunoglobulin bearing at least one antigen-binding site the antibody targeting a determinant of a tumour cell
    • A61K47/6867Medicinal preparations characterised by the non-active ingredients used, e.g. carriers or inert additives; Targeting or modifying agents chemically bound to the active ingredient the non-active ingredient being chemically bound to the active ingredient, e.g. polymer-drug conjugates the non-active ingredient being a modifying agent the modifying agent being an antibody, an immunoglobulin or a fragment thereof, e.g. an Fc-fragment the modifying agent being an antibody or an immunoglobulin bearing at least one antigen-binding site the antibody targeting a determinant of a tumour cell the tumour determinant being from a cell of a blood cancer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KPREPARATIONS FOR MEDICAL, DENTAL OR TOILETRY PURPOSES
    • A61K47/00Medicinal preparations characterised by the non-active ingredients used, e.g. carriers or inert additives; Targeting or modifying agents chemically bound to the active ingredient
    • A61K47/50Medicinal preparations characterised by the non-active ingredients used, e.g. carriers or inert additives; Targeting or modifying agents chemically bound to the active ingredient the non-active ingredient being chemically bound to the active ingredient, e.g. polymer-drug conjugates
    • A61K47/51Medicinal preparations characterised by the non-active ingredients used, e.g. carriers or inert additives; Targeting or modifying agents chemically bound to the active ingredient the non-active ingredient being chemically bound to the active ingredient, e.g. polymer-drug conjugates the non-active ingredient being a modifying agent
    • A61K47/68Medicinal preparations characterised by the non-active ingredients used, e.g. carriers or inert additives; Targeting or modifying agents chemically bound to the active ingredient the non-active ingredient being chemically bound to the active ingredient, e.g. polymer-drug conjugates the non-active ingredient being a modifying agent the modifying agent being an antibody, an immunoglobulin or a fragment thereof, e.g. an Fc-fragment
    • A61K47/6889Conjugates wherein the antibody being the modifying agent and wherein the linker, binder or spacer confers particular properties to the conjugates, e.g. peptidic enzyme-labile linkers or acid-labile linkers, providing for an acid-labile immuno conjugate wherein the drug may be released from its antibody conjugated part in an acidic, e.g. tumoural or environment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PSPECIFIC THERAPEUTIC ACTIVITY OF CHEMICAL COMPOUNDS OR MEDICINAL PREPARATIONS
    • A61P35/00Antineoplastic agent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PSPECIFIC THERAPEUTIC ACTIVITY OF CHEMICAL COMPOUNDS OR MEDICINAL PREPARATIONS
    • A61P37/00Drugs for immunological or allergic disorder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7ORGANIC CHEMISTRY
    • C07HSUGARS; DERIVATIVES THEREOF; NUCLEOSIDES; NUCLEOTIDES; NUCLEIC ACIDS
    • C07H15/00Compounds containing hydrocarbon or substituted hydrocarbon radicals directly attached to hetero atoms of saccharide radicals
    • C07H15/20Carbocyclic rings
    • C07H15/203Monocyclic carbocyclic rings other than cyclohexane rings; Bicyclic carbocyclic ring system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KPREPARATIONS FOR MEDICAL, DENTAL OR TOILETRY PURPOSES
    • A61K39/00Medicinal preparations containing antigens or antibodies
    • A61K2039/505Medicinal preparations containing antigens or antibodies comprising antibodie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KPREPARATIONS FOR MEDICAL, DENTAL OR TOILETRY PURPOSES
    • A61K45/00Medicinal preparations containing active ingredients not provided for in groups A61K31/00 - A61K41/00
    • A61K45/06Mixtures of active ingredients without chemical characterisation, e.g. antiphlogistics and cardiaca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7ORGANIC CHEMISTRY
    • C07KPEPTIDES
    • C07K2317/00Immunoglobulins specific features
    • C07K2317/20Immunoglobulins specific features characterized by taxonomic origin
    • C07K2317/24Immunoglobulins specific features characterized by taxonomic origin containing regions, domains or residues from different species, e.g. chimeric, humanized or veneered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7ORGANIC CHEMISTRY
    • C07KPEPTIDES
    • C07K2317/00Immunoglobulins specific features
    • C07K2317/30Immunoglobulins specific features characterized by aspects of specificity or valency
    • C07K2317/31Immunoglobulins specific features characterized by aspects of specificity or valency multispecific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7ORGANIC CHEMISTRY
    • C07KPEPTIDES
    • C07K2317/00Immunoglobulins specific features
    • C07K2317/30Immunoglobulins specific features characterized by aspects of specificity or valency
    • C07K2317/33Crossreactivity, e.g. for species or epitope, or lack of said crossreactivity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7ORGANIC CHEMISTRY
    • C07KPEPTIDES
    • C07K2317/00Immunoglobulins specific features
    • C07K2317/50Immunoglobulins specific features characterized by immunoglobulin fragments
    • C07K2317/56Immunoglobulins specific features characterized by immunoglobulin fragments variable (Fv) region, i.e. VH and/or VL
    • C07K2317/569Single domain, e.g. dAb, sdAb, VHH, VNAR or nanobody®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7ORGANIC CHEMISTRY
    • C07KPEPTIDES
    • C07K2317/00Immunoglobulins specific features
    • C07K2317/60Immunoglobulins specific features characterized by non-natural combinations of immunoglobulin fragments
    • C07K2317/62Immunoglobulins specific features characterized by non-natural combinations of immunoglobulin fragments comprising only variable region components
    • C07K2317/622Single chain antibody (scFv)

Landscapes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Medicinal Chemistry (AREA)
  • Immunology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Animal Behavior & Ethology (AREA)
  • Public Health (AREA)
  • Veterinary Medicine (AREA)
  • Pharmacology & Pharmacy (AREA)
  • Bioinformatics & Cheminformatics (AREA)
  • Epidemiology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Molecular Biology (AREA)
  • Cell Biology (AREA)
  • Biochemistry (AREA)
  • Genetics & Genomics (AREA)
  • Biophysics (AREA)
  • Proteomics, Peptides & Aminoacids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General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Nuclear Medicine, Radiotherapy & Molecular Imaging (AREA)
  • Biotechnology (AREA)
  • Oncology (AREA)
  • Hematology (AREA)
  • Peptides Or Proteins (AREA)
  • Medicines Containing Antibodies Or Antigens For Use As Internal Diagnostic Agents (AREA)
  • Medicinal Preparation (AREA)
  • Preparation Of Compounds By Using Micro-Organisms (AREA)
  • Micro-Organisms Or Cultivation Processes Thereof (AREA)
  • Medicines That Contain Protein Lipid Enzymes And Other Medicines (AREA)
  • Pharmaceuticals Containing Other Organic And Inorganic Compounds (AREA)

Abstract

本發明係關於一種抗體-藥物結合物(ADC),其中一或多種活性劑經由連接子結合於抗CD19抗體。該連接子可包含將活性劑共價連接至該抗體之單元。本發明進一步係關於特異性結合CD19之單株抗體及其抗原結合片段、變異體、多聚型式或雙特異性抗體,以及製備此等抗CD19抗體及其抗原結合片段且將其用於多種治療性、診斷性及預防性適應症中之方法。

Description

與抗CD19抗體藥物結合物相關之組合物及方法
抗體-藥物結合物(ADC)技術為標靶定向技術,其允許癌細胞之選擇性凋亡。通常,ADC藉由使用抗體靶向癌細胞且接著在細胞中釋放毒性材料(亦即藥物)來起作用,由此觸發細胞死亡。因為ADC技術允許藥物準確遞送至標靶癌細胞且在特定條件下釋放,所以在對健康細胞之附帶損害減至最少的同時,ADC技術增加治療抗體之功效且降低不良反應之風險。
B細胞在其分化及增殖期間表現大量細胞表面分子。實例包括CD10、CD19、CD20、CD21、CD22、CD23、CD24、CD37、CD53、CD72、CD74、CD75、CD77、CD79a、CD79b、CD80、CD81、CD82、CD83、CD84、CD85及CD86白血球表面標記物。通常認為此等標記物係用於治療B細胞病症或疾病之治療性標靶,該B細胞病症或疾病諸如B細胞惡性腫瘤、自體免疫性疾病及移植排斥反應。CD19為發現於B細胞及來源於B細胞之某些癌細胞(諸如許多B細胞淋巴瘤)上的表面蛋白。抗CD19單株抗體已在小鼠中產生。然而,小鼠來源之抗體在人體內通常具有免疫原性,且人類化抗體在人體內可具有免疫原性。
因此,存在對靶向CD19之經改良抗體-藥物結合物的需求。
在一些態樣中,本發明係關於抗體-藥物結合物(ADC)。在一些實施例中,本發明係關於一種抗體-藥物結合物,其包含抗體、連接子及活性劑(例如,藥物)。抗體-藥物結合物可包含自分解型基團,例如用於自抗體及連接子釋放活性劑。
本發明提供結合CD19之單株抗體及其抗原結合片段或任何片段、變異體、多聚型式或雙特異性抗體。此等抗體及其抗原結合片段或任何片段、變異體、多聚型式或雙特異性抗體在本文中統稱為抗CD19單株抗體或抗CD19 mAb或其抗原結合片段或任何片段、變異體、多聚型式或雙特異性抗體。較佳地,該等單株抗體及其抗原結合片段或任何片段、變異體、多聚型式或雙特異性抗體對至少人類CD19具有特異性。在一些實施例中,識別人類CD19之單株抗體及其抗原結合片段或任何片段、變異體、多聚型式或雙特異性抗體對至少一種其他非人類CD19蛋白,諸如(作為非限制性實例)非人類靈長類動物CD19 (例如,食蟹獼猴CD19)及/或嚙齒類動物CD19亦具有交叉反應性。
在一些態樣中,本發明係關於抗體-藥物結合物(ADC),其包含抗體、至少一種與該抗體共價偶合之分支連接子及至少一種或兩種與該分支連接子共價偶合之活性劑。分支連接子可包含分支單元,其中至少一種藥物經由次要連接子與分支單元偶合;分支單元藉由主要連接子與抗體偶合。主要及/或次要連接子可包含至少一個聚乙二醇單元。
在一些態樣中,本發明係關於一種由式I表示之抗體結合物或其醫藥學上可接受之鹽或溶劑合物:Ab-(X)y 式I 其中: Ab為包含結合CD19之第一臂的抗CD19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或雙特異性抗體,其中Ab包含可變重鏈互補決定區1 (CDRH1)、可變重鏈互補決定區2 (CDRH2)、可變重鏈互補決定區3 (CDRH3)、可變輕鏈互補決定區1 (CDRL1)、可變輕鏈互補決定區2 (CDRL2)及可變輕鏈互補決定區3 (CDRL3);其中, CDRH1包含SEQ ID NO: 23或29之胺基酸序列; CDRH2包含SEQ ID NO: 24或30之胺基酸序列; CDRH3包含SEQ ID NO: 25、26、27、28或31之胺基酸序列; CDRL 1包含SEQ ID NO: 32、37、41或44之胺基酸序列; CDRL 2包含SEQ ID NO: 33、38、42或45之胺基酸序列; CDRL 3包含SEQ ID NO: 34、35、36、40、43或46之胺基酸序列; 各X獨立地為包含活性劑及連接子之化學部分,其中該連接子將Ab連接至該活性劑;且 y為1至20之間的整數。
相關申請案 本申請案主張2018年5月10日申請的美國臨時申請案第62/669,183號之權益,該申請案之內容以引用之方式完全併入本文中。
抗體-藥物結合物之基本結構如下:抗體-連接子-低分子量藥物或毒素。理想地,例如在與抗體分離後(例如,藉由酶介導之水解),在藥物到達標靶細胞後連接子允許藥物對標靶癌細胞展現作用。連接子藉由將抗體與藥物連接,亦起功能性作用。抗體-藥物結合物之功效及毒性部分地視連接子而定,且因此,連接子在藥物安全性中起重要作用,如美國專利第9,919,057號、PCT公開案第WO 2017/089890號及PCT公開案第WO 2017/089895號中所描述,其內容以引用之方式完全併入本文中。
抗體-藥物結合物之連接子可大致歸類為不可裂解或可裂解的。許多不可裂解之連接子使用包含抗體之半胱胺酸的硫醚連接至抗體。藥物通常無法在活體內自抗體解離。然而,在廣泛使用之硫醇-順丁烯二醯亞胺方法之情況下,抗體-藥物結合物係不穩定的,此可導致藥物在到達標靶細胞之前或之後自結合物解離。
可裂解連接子為可例如藉由溶酶體酶水解之連接子。可裂解連接子可包含二硫鍵,例如包括抗體之半胱胺酸。允許經由硫醇交換反應解離之二硫化物連接子部分依賴於將抗體-藥物結合物攝取至標靶細胞中以及將二硫化物暴露於作為還原環境之細胞溶質。因為在血液中存在各種類型硫醇(例如,白蛋白及麩胱甘肽),所以無論如何,藥物在達到其標靶前可自抗體解離。
近來,已描述一種製備抗體-藥物結合物之新方法,該方法使用C端胺基酸序列之蛋白質異戊烯化來安裝經修飾類異戊二烯單元,該單元允許藥物或其他活性劑以溫和及位點特異性方式連接至抗體(例如,美國專利公開案第2012/0308584號,其以引用之方式完全併入本文中)。進一步細化係可能的,且額外可裂解連接子之描述可在以下中發現:美國專利第9,919,057號、PCT公開案第WO 2017/089890號及PCT公開案第WO 2017/089895號,其內容以引用之方式完全併入本文中。
本發明提供結合CD19的抗體之抗體-藥物結合物。此等抗體包括抗CD19單株抗體或抗CD19 mAb以及其抗原結合片段,且描述於美國專利申請案第15/804,517號中,公開為US 2018/0142018 A1,該申請案之內容以引用之方式完全併入本文中。較佳地,單株抗體對至少人類CD19具有特異性。在一些實施例中,識別人類CD19之單株抗體對至少一種其他非人類CD19蛋白,諸如(作為非限制性實例)非人類靈長類動物CD19 (例如,食蟹獼猴CD19)及/或嚙齒類動物CD19亦具有交叉反應性。本發明亦包括結合於與本文中所揭示之抗CD19單株抗體相同之抗原決定基的抗體。
本發明亦提供包括對CD19具有特異性之至少第一臂的單價抗體及/或雙特異性抗體。較佳地,單價抗體及/或雙特異性抗體對至少人類CD19具有特異性。在一些實施例中,識別人類CD19之單價抗體及/或雙特異性抗體對至少一種其他非人類CD19蛋白,諸如(作為非限制性實例)非人類靈長類動物CD19 (例如,食蟹獼猴CD19)及/或嚙齒類動物CD19亦具有交叉反應性。本發明亦提供結合於與本文中所揭示之抗CD19單價及/或抗CD19雙特異性抗體相同之抗原決定基的抗體。
本發明之雙特異性抗體允許兩個抗體臂同時與細胞表面上之兩個抗原結合(稱為共接合),此由於親合力機制而引起親和力之累加或協同增加。因此,與表現僅單個抗原之細胞相比,共接合對表現兩個抗原之細胞賦予高選擇性。另外,雙特異性抗體之兩個臂對其各別標靶之親和力可以與標靶細胞之結合大體上由抗體臂中之一者驅動的方式來設定。在一些實施例中,雙特異性抗體包括結合CD19之第一臂及結合並非CD19之第二標靶的第二臂。在一些實施例中,雙特異性抗體包括結合CD19之第一臂及結合腫瘤相關抗原(TAA)之第二臂。在一些實施例中,雙特異性抗體包括結合CD19之第一臂及結合腫瘤相關抗原(TAA)之第二臂,其中第一臂以高親和力結合於CD19,且第二臂以低親和力結合於TAA。在一些實施例中,TAA為在癌細胞之細胞表面上表現的抗原。在一些實施例中,癌細胞選自肺癌細胞、支氣管癌細胞、前列腺癌細胞、乳癌細胞、結腸直腸癌細胞、胰臟癌細胞、卵巢、白血病癌細胞、淋巴瘤癌細胞、食道癌細胞、肝癌細胞、泌尿及/或膀胱癌細胞、腎癌細胞、口腔癌細胞、咽癌細胞、子宮癌細胞及/或黑素瘤癌細胞。在一些實施例中,作為非限制性實例,適合的第二標靶包括CD47、CD20、CD22、CD40、BAFFR、CD5、CD32b、ICOSL、IL6R及/或IL21R。
在一些實施例中,雙特異性抗體為完全人類雙特異性IgG型式,諸如PCT公開案第WO 2012/023053號中所描述之κλ-體型式,該公開案之內容以全文引用之方式併入本文中。
本發明之例示性抗CD19單株抗體及其抗原結合片段包括例如5F5抗體、7F11抗體、9G8抗體、F6抗體、7F1抗體及10D8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
其中至少一個結合位點對CD19具有特異性的本發明之例示性抗CD19雙特異性抗體包括例如5F5抗體、7F11抗體、9G8抗體、F6抗體、7F1抗體及10D8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
在一些實施例中,本發明之例示性抗CD19單株抗體及其抗原結合片段包括選自展示於表1中之CDR序列的重鏈互補決定區(CDR)及選自展示於表2中之CDR序列的輕鏈CDR之組合,其中展示於表1及表2中之CDR根據IMGT命名法來定義。
在一些實施例中,本發明之例示性抗CD19單株、單特異性抗CD19抗體、抗CD19單價抗體及/或雙特異性抗體包括選自展示於表1中之CDR序列的重鏈互補決定區(CDR)及選自展示於表2中之CDR序列的輕鏈CDR之組合,其中展示於表1及表2中之CDR根據IMGT命名法來定義。 表1:抗CD19重鏈CDR
Figure 108116030-A0304-0001
表2:抗CD19輕鏈CDR
Figure 108116030-A0304-0002
在一個態樣中,本文中所揭示之抗體-藥物結合物由式I或其醫藥學上可接受之鹽或溶劑合物表示:Ab-(X)y 式I 其中: Ab為包含結合CD19之第一臂的抗CD19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或雙特異性抗體,其中Ab包含可變重鏈互補決定區1 (CDRH1)、可變重鏈互補決定區2 (CDRH2)、可變重鏈互補決定區3 (CDRH3)、可變輕鏈互補決定區1 (CDRL1)、可變輕鏈互補決定區2 (CDRL2)及可變輕鏈互補決定區3 (CDRL3);其中 CDRH1包含SEQ ID NO: 23或29之胺基酸序列; CDRH2包含SEQ ID NO: 24或30之胺基酸序列; CDRH3包含SEQ ID NO: 25、26、27、28或31之胺基酸序列; CDRL1包含SEQ ID NO: 32、37、41或44之胺基酸序列; CDRL2包含SEQ ID NO: 33、38、42或45之胺基酸序列; CDRL3包含SEQ ID NO: 34、35、36、40、43或46之胺基酸序列; 各X獨立地為包含一或多種活性劑及連接子之化學部分,其中該連接子將Ab連接至該一或多種活性劑;且 y為1至20之間的整數。
在一些實施例中,Ab為單株抗體、結構域抗體(dAb)、單鏈抗體(scAb)、Fab片段、F(ab')2片段、單鏈可變片段(scFv)、scFv-Fc片段、單結構域重鏈抗體、單結構域輕鏈抗體、變異抗體、多聚抗體或雙特異性抗體。Ab可為兔、小鼠、嵌合、人類化或完全人類單株抗體。在一些實施例中,Ab為IgG同型,諸如IgG1同型。
在一些實施例中,Ab包含可變重鏈與可變輕鏈之組合,該可變重鏈包含SEQ ID NO: 2、6、12、16或20之胺基酸序列,該可變輕鏈包含SEQ ID NO: 4、8、10、14、18或22之胺基酸序列。
在一些實施例中,Ab包含選自以下之可變重鏈序列與可變輕鏈序列之組合: (a) 包含SEQ ID NO: 2之胺基酸序列的可變重鏈及包含SEQ ID NO: 4之胺基酸序列的可變輕鏈; (b) 包含SEQ ID NO: 6之胺基酸序列的可變重鏈及包含SEQ ID NO: 8之胺基酸序列的可變輕鏈; (c) 包含SEQ ID NO: 6之胺基酸序列的可變重鏈及包含SEQ ID NO: 10之胺基酸序列的可變輕鏈; (d) 包含SEQ ID NO: 12之胺基酸序列的可變重鏈及包含SEQ ID NO: 14之胺基酸序列的可變輕鏈; (e) 包含SEQ ID NO: 16之胺基酸序列的可變重鏈及包含SEQ ID NO: 18之胺基酸序列的可變輕鏈;及 (f) 包含SEQ ID NO: 20之胺基酸序列的可變重鏈及包含SEQ ID NO: 22之胺基酸序列的可變輕鏈。
在一些實施例中,抗CD19抗體為5F5、7F11、9G8、F6、7F1或10D8。在一些實施例中,CD19為人類CD19。
較佳地,Ab與活性劑之間的連接係可裂解的。一般而言,連接子由式II表示:
Figure 02_image001
式II G為葡糖醛酸部分或
Figure 02_image003
,其中R3 為氫或羧基保護基,且各R4 獨立地為氫或羥基保護基; B為活性劑; R1 及R2 各自獨立地為氫、C1-8 烷基或C3-8 環烷基;或 W為-C(O)-、-C(O)NR'-、-C(O)O-、-SO2 NR'-、-P(O)R''NR'-、-SONR'-或-PO2 NR'-,其中C、S或P直接地結合於苯環,且R'及R"各自獨立地為氫、C1-8 烷基、C3-8 環烷基、C1-8 烷氧基、C1-8 烷硫基、單C1-8 烷胺基或二C1-8 烷胺基、C3-20 雜芳基或C6-20 芳基; Z之各個例獨立地為C1-8 烷基、鹵素、氰基或硝基; n為0至3之整數;且 L為連接Ab及W之連接子。
在一些實施例中,L為C1-50 伸烷基或1-50原子伸雜烷基。在一些實施例中,L滿足以下中之至少一者: (i) L包括至少一個不飽和鍵; (ii) L內之兩個原子經二價取代基取代,使得該取代基與其所橋接的原子完成伸雜芳基; (iii) L為1-50原子伸雜烷基;或 (iv)該伸烷基經一或多個C1-20 烷基取代。
在一些實施例中,L包括至少一個由式III表示的由類異戊二烯轉移酶識別之異戊二烯基衍生物單元:
Figure 02_image005
式III。
在一些此類實施例中,連接子由式II表示:
Figure 02_image007
式II G為葡糖醛酸部分或
Figure 02_image009
,其中R3 為氫或羧基保護基,且各R4 獨立地為氫或羥基保護基; B為該活性劑; R1 及R2 各自獨立地為氫、C1-8 烷基或C3-8 環烷基;或 W為-C(O)-、-C(O)NR'-、-C(O)O-、-SO2 NR'-、-P(O)R''NR'-、-SONR'-或-PO2 NR'-,其中C、S或P直接地結合於該苯環,且R'及R"各自獨立地為氫、C1-8 烷基、C3-8 環烷基、C1-8 烷氧基、C1-8 烷硫基、單C1-8 烷胺基或二C1-8 烷胺基、C3-20 雜芳基或C6-20 芳基; Z之各個例獨立地為C1-8 烷基、鹵素、氰基或硝基; n為0至3之整數; 其中: A) L為C1-50 伸烷基或1-50原子伸雜烷基且滿足以下中之至少一者: (i) L包括至少一個不飽和鍵; (ii) L內之兩個原子經二價取代基取代,使得該取代基與其所橋接的原子完成伸雜芳基; (iii) L為1-50原子伸雜烷基; (iv)該伸烷基經一或多個C1-20 烷基取代;或 B) L包括至少一個由式III表示的由類異戊二烯轉移酶識別之異戊二烯基衍生物單元:
Figure 02_image011
式III。
在一些實施例中,G為
Figure 02_image013
;R3 為氫或羧基保護基;且各R4 獨立地為氫或羥基保護基。在一些較佳實施例中,各R1 及R2 為氫。
在一些實施例中,各Z獨立地為C1-8 烷基、鹵素、氰基或硝基。
在一些較佳實施例中,n為0。
在一些實施例中,W為-C(O)-、-C(O)NR'-、-C(O)O-、-SO2 NR'-、-P(O)R''NR'-、-SONR'-或-PO2 NR'-,其中C、S或P直接地結合於該苯環,且R'及R"各自獨立地為氫、C1-8 烷基、C3-8 環烷基、C1-8 烷氧基、C1-8 烷硫基、單C1-8 烷胺基或二C1-8 烷胺基、C3-20 雜芳基或C6-20 芳基。在一些較佳實施例中,W為-C(O)-、-C(O)NR'-或-C(O)O-。在一些甚至更佳實施例中,W為-C(O)NR'-,其中C(O)鍵結至苯環且NR'鍵結至L。
在一些實施例中,G為
Figure 02_image015
;W為-C(O)NR'-,其中C(O)鍵結至苯環且NR'鍵結至L;且R1 及R2 各自表示氫。
在一些實施例中,L為C1-50 伸烷基或1-50原子伸雜烷基且滿足以下中之至少一者: (i) L包括至少一個不飽和鍵; (ii) L內之兩個原子經二價取代基取代,使得該取代基與其所橋接的原子完成伸雜芳基; (iii) L為1-50原子伸雜烷基;且 (iv)該伸烷基經一或多個C1-20 烷基取代。
在一些實施例中,L包含肟,且至少一個聚乙二醇單元將肟共價連接至活性劑。
在一些實施例中,L為含氮的1-50原子伸雜烷基,連接子包含親水性胺基酸之至少兩個原子,且氮與親水性胺基酸之羰基形成肽鍵。
在一些較佳實施例中,W表示-C(O)NR'-,且W之氮為親水性胺基酸之氮原子。在一些實施例中,親水性胺基酸為包含側鏈之胺基酸,該側鏈具有在水溶液中在中性pH下攜帶電荷之部分。在一些實施例中,親水性胺基酸為精胺酸、天冬胺酸、天冬醯胺、麩胺酸、麩醯胺酸、組胺酸、離胺酸、鳥胺酸、脯胺酸、絲胺酸或蘇胺酸。在一些較佳實施例中,親水性胺基酸為精胺酸、天冬胺酸、天冬醯胺、麩胺酸、麩醯胺酸、組胺酸、離胺酸、鳥胺酸、脯胺酸、絲胺酸或蘇胺酸。在一些較佳實施例中,親水性胺基酸為天冬胺酸或麩胺酸。在其他較佳實施例中,親水性胺基酸為鳥胺酸或離胺酸。在又其他較佳實施例中,親水性胺基酸為精胺酸。在一些實施例中,胺基酸將連接子之肟共價連接至連接子之聚乙二醇單元。
在一些實施例中,連接子包含肽且肽包含至少一個親水性胺基酸,較佳地具有側鏈之胺基酸,該側鏈具有在水溶液中在中性pH下攜帶電荷之部分(例如,胺、胍或羧基部分)。在一些實施例中,肽之各胺基酸獨立地選自丙胺酸、天冬胺酸、天冬醯胺、麩胺酸、麩醯胺酸、甘胺酸、離胺酸、鳥胺酸、脯胺酸、絲胺酸及蘇胺酸。在一些實施例中,肽包含至少一個天冬胺酸或麩胺酸。
在一些較佳實施例中,W表示-C(O)NR'-,且W之氮為肽中之N端胺基酸之氮。
在一些實施例中,肽將連接子之肟共價連接至連接子之聚乙二醇單元。
在一些實施例中,合肽包含2至20個胺基酸。
在一些實施例中,連接子藉由硫醚鍵共價結合至Ab,且該硫醚鍵包含Ab之半胱胺酸之硫原子。在一些實施例中,Ab包含由類異戊二烯轉移酶識別之胺基酸模體,其較佳地在Ab之C端處;且 該硫醚鍵包含胺基酸模體之半胱胺酸之硫原子。
在一些實施例中,胺基酸模體為序列CYYX; C表示半胱胺酸; Y在每次出現時獨立地表示脂族胺基酸,諸如丙胺酸、異白胺酸、白胺酸、甲硫胺酸或纈胺酸; X在每次出現時獨立地表示麩醯胺酸、麩胺酸、絲胺酸、半胱胺酸、甲硫胺酸、丙胺酸或白胺酸;且 該硫醚鍵包含該胺基酸模體之半胱胺酸之硫原子。
在一些實施例中,胺基酸模體為序列CVIM或CVLL。
在一些實施例中,胺基酸模體之前的七個胺基酸中之至少一者為甘胺酸。在一些實施例中,胺基酸模體之前的七個胺基酸中之至少三者各自獨立地選自甘胺酸及脯胺酸。在一些實施例中,胺基酸模體之前的七個胺基酸中之至少三者各自獨立地選自甘胺酸、天冬胺酸、精胺酸及絲胺酸。在一些實施例中,胺基酸模體之前的一個、兩個、三個、四個、五個、六個、七個、八個、九個或十個胺基酸中之每一者為甘胺酸。在一些較佳實施例中,L包含胺基酸序列GGGGGGGCVIM,較佳地在C端處。
在一些實施例中,L包含至少一個由式III表示的由類異戊二烯轉移酶識別之異戊二烯基衍生物單元:
Figure 02_image017
式III。
在一些實施例中,L為3-50伸雜烷基,其包含肟,其中: 該肟之該氧原子在L連接至W之旁側上且該肟之該碳原子在L連接至Ab之旁側上;或 該肟之該碳原子在L連接至W之旁側上且該肟之該氧原子在L連接至Ab之旁側上。
在一些較佳實施例中,L包含肟,且至少一個異戊二烯基單元將肟共價連接至Ab。在一些實施例中,L包含:
Figure 02_image019
。在一些實施例中,L包含:
Figure 02_image021
。在一些較佳實施例中,L包含:
Figure 02_image023
在一些實施例中,L進一步包含由式VIII或IX表示之連接單元: -(CH2 )r (V(CH2 )p )q - 式VIII, -(CH2 CH2 X)w - 式IX, V為單鍵、-O-、-S-、-NR21 -、-C(O)NR22 -、-NR23 C(O)-、-NR24 SO2 -或-SO2 NR25 -; X為-O-、C1-8 伸烷基或-NR21 -; R21 至R25 各自獨立地為氫、C1-6 烷基、C1-6 烷基C6-20 芳基或C1-6 烷基C3-20 雜芳基; r為1至10之整數; p為0至12之整數; q為1至20之整數;且 w為1至20之整數。
在一些實施例中,q為4至20之整數。在一些實施例中,q為2至12之整數。在一些實施例中,q為6至20之整數。在一些實施例中,q為2、5或11。在一些實施例中,r為2。在一些實施例中,p為2。在一些較佳實施例中,V為-O-。在一些實施例中,r為2;p為2;q為2、5或11;且V為-O-。在一些較佳實施例中,X為-O-。
在一些實施例中,w為6至20之整數。在一些實施例中,L包含至少一個由
Figure 02_image025
表示之聚乙二醇單元。在一些實施例中,L包含1至12個-OCH2 CH2 -單元。在一些實施例中,L包含3至12個-OCH2 CH2 -單元。在一些實施例中,L包含5至12個-OCH2 CH2 -單元。在一些實施例中,L包含6或12個-OCH2 CH2 -單元。在一些較佳實施例中,L包含3個-OCH2 CH2 -單元。
在一些實施例中,L包含肟,且至少一個聚乙二醇單元將肟共價連接至活性劑。在一些實施例中,L包含藉由以下形成之結合單元:1,3-偶極環加成反應、雜狄耳士-阿德爾反應(hetero-Diels-Alder reaction)、親核取代反應、非醛醇型羰基反應、碳-碳複鍵加成、氧化反應或點擊反應。
點擊化學反應在溫和條件下進行,由此使得有可能易於處置蛋白質。點擊化學反應展示顯著較高反應特異性。因此,儘管蛋白質具有其他官能基(例如,側鏈殘基,或在C端或N端處),但此等官能基不會受點擊化學反應影響。舉例而言,蛋白質之疊氮基與乙炔基之間可發生點擊化學反應,而蛋白質之其他官能基不會受點擊化學反應影響。此外,無論所涉及配位體之種類如何,點擊化學反應可特定地發生。在一些情況下,可選擇配位體以便提高整體反應效率。舉例而言,疊氮-乙炔點擊化學反應可以高產率產生三唑(參考:Rhiannon K. Hia等人, Chem. Rev. 2009, 109, 5620;Morten Meldal及Christian Wenzel Tornoe, Chem Rev., 2008, 108, 2952;Hartmuth C. Kolb等人, Angew. Chemie Int. Ed. Engl., 2001, 40, 2004,其皆以引用之方式併入本文中)。
在一些實施例中,結合單元藉由乙炔與疊氮化物之間的反應或醛基或酮基與肼或烷氧基胺之間的反應來形成。
在一些實施例中,L進一步包含由式IV、V、VI或VII表示之結合單元:
Figure 108116030-A0304-0003
L1 為單鍵或C1-30 伸烷基;且 R11 為氫或C1-10 烷基。
在一些實施例中,L1 為單鍵。在其他實施例中,L1 為C11 伸烷基。在又其他實施例中,L1 為C12 伸烷基。
在一些實施例中,L包含:
Figure 02_image035
; V為單鍵、-O-、-S-、-NR21 -、-C(O)NR22 -、-NR23 C(O)-、-NR24 SO2 -或-SO2 NR25 -,較佳為-O-; R21 至R25 各自獨立地為氫、C1-6 烷基、C1-6 烷基C6-20 芳基或C1-6 烷基C3-20 雜芳基; r為1至10之整數; p為0至10之整數; q為1至20之整數;且 L1 為單鍵。
在一些實施例中,r為2或3。在一些實施例中,p為1或2。在一些實施例中,q為1至6。在一些實施例中,r為2或3;p為1或2;且q為1至6。
在一些實施例中,連接子包含:
Figure 02_image037
其中Ab表示抗CD19抗體;B表示該活性劑;且n為1至20之整數。
在其他實施例中,連接子包含:
Figure 02_image039
其中Ab表示抗CD19抗體;B表示該活性劑;且n為1至20之整數。
在又其他實施例中,連接子包含:
Figure 02_image041
其中Ab表示抗CD19抗體;B表示該活性劑;且n為0至20之整數。
在又其他實施例中,連接子包含:
Figure 02_image043
其中Ab表示抗CD19抗體;B表示該活性劑;且n為1至20之整數。
在一些實施例中,類異戊二烯轉移酶為法呢基蛋白質轉移酶(FTase)或香葉基香葉基轉移酶(GGTase)。
在一些實施例中,L進一步包含
Figure 02_image045
。在一些實施例中,
Figure 02_image047
為結合部分。
在一些實施例中,L包含一或多個與Ab共價偶合之分支連接子,其中: i) 各分支連接子包含藉由主要連接子(PL)與Ab共價偶合之分支單元(BR); ii) 各分支連接子包含第一分支(B1),其使第一活性劑與該分支單元偶合且包含次要連接子(SL)及裂解基團(CG);且 iii) 各分支連接子進一步包含第二分支(B2),其中a)第二活性劑藉由次要連接子(SL)及裂解基團(CG)與該分支單元共價偶合;或b)聚乙二醇部分與該分支單元共價偶合,且 其中各裂解基團可經水解以自該抗體結合物釋放該活性劑。
在一些實施例中,至少一個分支單元具有結構
Figure 02_image049
Figure 02_image051
,其中L2 、L3 、L4 各自獨立的為直接鍵或-Cn H2n -,其中n為1至30之整數,其中G1 、G2 、G3 各自獨立地為直接鍵、
Figure 02_image053
,其中R30 為氫或C1-30 烷基;且其中R40 為COOR50 ,其中L5為直接鍵或C1-10 伸烷基,且R50 為氫或C1-30 烷基。
在又其他實施例中,連接子包含:
Figure 02_image055
其中: B及B'表示活性劑,其可相同或不同; n在每次出現時獨立地表示0至30之整數; f在每次出現時獨立地表示0至30之整數;且 L表示與該Ab之鍵聯。
在一些實施例中,n為1至10之整數。在一些實施例中,n為4至20之整數。
在一些實施例中,裂解基團能夠在標靶細胞內裂解。在一些實施例中,裂解基團能夠釋放一或多種活性劑。在一些實施例中,抗體結合物包含Ab;至少一個分支連接子與Ab共價偶合;且至少兩種活性劑與分支連接子共價偶合。在一些實施例中,至少兩個分支連接子與Ab偶合,且各分支連接子與至少兩種活性劑偶合。在一些實施例中,三個分支連接子與Ab偶合。在其他實施例中,四個分支連接子與Ab偶合。在又其他實施例中,恰好一個分支連接子與Ab偶合。在又其他實施例中,各分支連接子與恰好兩種活性劑偶合。在一些實施例中,結合物包含至少兩種不同活性劑。在一些實施例中,至少一個分支連接子與兩種不同活性劑偶合。
在一些實施例中,各活性劑藉由可裂解(例如,可水解)鍵與分支連接子偶合。在一些實施例中,各分支連接子包含分支單元,且各活性劑經由次要連接子與分支單元偶合,且分支單元藉由主要連接子與抗CD19抗體偶合。在一些實施例中,分支單元為例如胺或醯胺之氮原子。在一些實施例中,分支單元為醯胺且主要連接子包含醯胺之羰基。在一些實施例中,分支單元為醯胺且次要連接子包含醯胺之羰基。在一些較佳實施例中,分支單元為離胺酸單元。
在一些較佳實施例中,B為活性劑。在一些實施例中,活性劑獨立地選自化學治療劑及毒素。在一些實施例中,活性劑為免疫調節化合物、抗癌劑、抗病毒劑、抗細菌劑、抗真菌劑、抗寄生蟲劑,或其組合。
在一些實施例中,各活性劑獨立地選自: (a)埃羅替尼(erlotinib)、硼替佐米(bortezomib)、氟維司群(fulvestrant)、紓癌特(sutent)、來曲唑(letrozole)、甲磺酸伊馬替尼(imatinib mesylate)、PTK787/ZK 222584、奧沙利鉑(oxaliplatin)、5-氟尿嘧啶、甲醯四氫葉酸、雷帕黴素(rapamycin)、拉帕替尼(lapatinib)、洛那法尼(lonafarnib)、索拉非尼(sorafenib)、吉非替尼(gefitinib)、AG1478、AG1571、噻替派(thiotepa)、環磷醯胺、白消安(busulfan)、英丙舒凡(improsulfan)、哌泊舒凡(piposulfan)、苯唑多巴(benzodopa)、卡波醌(carboquone)、米特多巴(meturedopa)、尤利多巴(uredopa)、伸乙亞胺、六甲蜜胺、三伸乙基蜜胺、三伸乙基磷醯胺、三伸乙基硫代磷醯胺、三羥甲基密胺、布拉他辛(bullatacin)、布拉他辛酮(bullatacinone)、喜樹鹼(camptothecin)、拓朴替康(topotecan)、苔蘚抑素(bryostatin)、海洋抑素(callystatin)、CC-1065、阿多來新(adozelesin)、卡折來新(carzelesin)、比折來新(bizelesin)、念珠藻素(cryptophycin) 1、念珠藻素8、海兔毒素(dolastatin)、倍癌黴素(duocarmycin)、KW-2189、CB1-TM1、艾榴塞洛素(eleutherobin)、盤克斯他汀(pancratistatin)、沙考地汀(sarcodictyin)、海綿抑素(spongistatin)、氯芥苯丁酸(chlorambucil)、萘氮芥(chlornaphazine)、氯磷醯胺、雌莫司汀(estramustine)、異環磷醯胺、甲基二(氯乙基)胺(mechlorethamine)、美法侖(melphalan)、新恩比興(novembichin)、芬司特瑞(phenesterine)、潑尼莫司汀(prednimustine)、曲洛磷胺(trofosfamide)、尿嘧啶氮芥(uracil mustard)、卡莫司汀(carmustine)、氯脲黴素、福莫司汀(fotemustine)、洛莫司汀(lomustine)、尼莫司汀(nimustine)、雷莫司汀(ranimnustine)、卡奇黴素(calicheamicin)、卡奇黴素γ 1、卡奇黴素ω 1、達內黴素(dynemicin)、達內黴素A、氯屈膦酸鹽(clodronate)、埃斯培拉黴素(esperamicin)、新制癌菌素發色團(neocarzinostatin chromophore)、阿克拉黴素(aclacinomysins)、放線菌素(actinomycin)、安麴黴素(antrmycin)、偶氮絲胺酸(azaserine)、博萊黴素(bleomycins)、放線菌素C (cactinomycin)、卡柔比星(carabicin)、洋紅黴素(carninomycin)、嗜癌菌素(carzinophilin)、色黴素(chromomycin)、放線菌素D (dactinomycin)、道諾比星(daunorubicin)、地托比星(detorubucin)、6-重氮-5-側氧基-L-正白胺酸、多柔比星(doxorubicin)、嗎啉基-多柔比星、氰基嗎啉基-多柔比星、2-吡咯啉基-多柔比星、脂質多柔比星、去氧多柔比星、表柔比星(epirubicin)、依索比星(esorubicin)、麻西羅黴素(marcellomycin)、絲裂黴素(mitomycin) C、黴酚酸(mycophenolic acid)、諾加黴素(nogalamycin)、橄欖黴素(olivomycin)、培洛黴素(peplomycin)、潑非黴素(potfiromycin)、嘌呤黴素(puromycin)、奎那黴素(quelamycin)、羅多比星(rodorubicin)、鏈酶黑素(streptomigrin)、鏈脲佐菌素(streptozocin)、殺結核菌素(tubercidin)、烏苯美司(ubenimex)、淨司他丁(zinostatin)、佐柔比星(zorubicin)、5-氟尿嘧啶、迪諾特寧(denopterin)、甲胺喋呤(methotrexate)、蝶羅呤(pteropterin)、曲美沙特(trimetrexate)、氟達拉賓(fludarabine)、6-巰嘌呤、硫咪嘌呤(thiamiprine)、硫鳥嘌呤(thiguanine)、安西他濱(ancitabine)、阿紮胞苷(azacitidine)、6-氮尿苷、卡莫氟(carmofur)、阿糖胞苷(cytarabine)、二去氧尿苷(dideoxyuridine)、去氧氟尿苷(doxifluridine)、依諾他濱(enocitabine)、氟尿苷(floxuridine)、卡魯睾酮(calusterone)、丙酸屈他雄酮(dromostanolone propionate)、環硫雄醇(epitiostanol)、美雄烷(mepitiostane)、睾內酯(testolactone)、胺格魯米特(aminoglutethimide)、米托坦(mitotane)、曲洛司坦(trilostane)、醛葉酸、乙醯葡醛酯、醛磷醯胺糖苷、胺基乙醯丙酸、恩尿嘧啶(eniluracil)、安吖啶(amsacrine)、貝斯布西(bestrabucil)、比生群(bisantrene)、艾達曲克(edatraxate)、地磷醯胺(defofamine)、地美可辛(demecolcine)、地吖醌(diaziquone)、艾弗鳥胺酸(elfornithine)、依利醋銨(elliptinium acetate)、依託格魯(etoglucid)、硝酸鎵、羥基尿素、蘑菇多醣(lentinan)、氯尼達明(lonidainine)、美登素(maytansine)、胺沙托辛(ansamitocin)、米托胍腙(mitoguazone)、米托蒽醌(mitoxantrone)、莫比達摩(mopidanmol)、二胺硝吖啶(nitraerine)、噴司他汀(pentostatin)、苯來美特(phenamet)、吡柔比星(pirarubicin)、洛索蒽醌(losoxantrone)、2-乙基醯肼、丙卡巴肼(procarbazine)、多醣-k、雷佐生(razoxane)、根瘤菌素(rhizoxin)、西索菲蘭(sizofiran)、鍺螺胺(spirogermanium)、細交鏈孢菌酮酸(tenuazonic acid)、三亞胺醌(triaziquone)、2,2',2''-三氯三乙胺、T-2毒素、弗納庫林(verracurin) A、桿孢菌素(roridin) A,及胺癸叮(anguidine)、烏拉坦(urethane)、長春地辛(vindesine)、達卡巴嗪(dacarbazine)、甘露醇氮芥(mannomustine)、二溴甘露醇(mitobronitol)、二溴衛矛醇(mitolactol)、哌泊溴烷(pipobroman)、加西托星(gacytosine)、阿拉伯糖苷(arabinoside)、環磷醯胺、噻替派、太平洋紫杉醇(paclitaxel)、太平洋紫杉醇之經白蛋白工程改造之奈米顆粒調配物、多西他賽(doxetaxel)、氯芥苯丁酸、吉西他濱(gemcitabine)、6-硫鳥嘌呤、巰嘌呤、順鉑(cisplatin)、卡鉑(carboplatin)、長春鹼(vinblastine)、鉑、依託泊苷(etoposide)、異環磷醯胺、米托蒽醌、長春新鹼(vincristine)、長春瑞賓(vinorelbine)、諾凡特龍(novantrone)、替尼泊苷(teniposide)、依達曲沙(edatrexate)、道諾黴素(daunomycin)、胺基喋呤(aminopterin)、希羅達(xeloda)、伊班膦酸鹽(ibandronate)、CPT-11、拓樸異構酶抑制劑RFS 2000、二氟甲基鳥胺酸、視黃酸、卡培他濱(capecitabine),或前述任一者之醫藥學上可接受之鹽、溶劑合物或酸; (b)單核球激素、淋巴激素、傳統多肽激素、副甲狀腺激素、甲狀腺素、鬆弛素、前鬆弛素、糖蛋白激素、促卵泡激素、促甲狀腺激素、黃體生成激素、肝生長因子纖維母細胞生長因子、促乳素、胎盤催乳激素、腫瘤壞死因子-α、腫瘤壞死因子-β、苗勒氏管抑制物質(mullerian-inhibiting substance)、小鼠促性腺激素相關肽、抑制素、活化素、血管內皮生長因子、血小板生成素、紅血球生成素、骨性誘導因子、干擾素、干擾素-α、干擾素-β、干擾素-γ、群落刺激因子(「CSF」)、巨噬細胞-CSF、顆粒球-巨噬細胞-CSF、顆粒球-CSF、介白素(「IL」)、IL-1、IL-1α、IL-2、IL-3、IL-4、IL-5、IL-6、IL-7、IL-8、IL-9、IL-10、IL-11、IL-12、腫瘤壞死因子、TNF-α、TNF-β、多肽因子、LIF、kit配位體,或前述任一者之組合; (c)白喉毒素(diphtheria toxin)、肉毒桿菌毒素(botulium toxin)、破傷風毒素(tetanus toxin)、痢疾毒素(dysentery toxin)、霍亂毒素(cholera toxin)、瓢菌素(amanitin)、瓢菌素衍生物、α-瓢菌素、吡咯并苯并二氮呯、吡咯并苯并二氮呯衍生物、河豚毒素鹼(tetrodotoxin)、雙鞭甲藻毒素(brevetoxin)、雪卡藻毒素(ciguatoxin)、蓖麻毒素(ricin)、AM毒素、阿瑞他汀(auristatin)、妥布賴森(tubulysin)、格爾德黴素(geldanamycin)、類美登素(maytansinoid)、卡奇黴素、道諾黴素、多柔比星、甲胺喋呤、長春地辛、SG2285、海兔毒素(dolastatin)、海兔毒素類似物、念珠藻素(cryptophycin)、喜樹鹼、喜樹鹼衍生物及代謝物、根瘤菌素、根瘤菌素衍生物、CC-1065、CC-1065類似物或衍生物、倍癌黴素、烯二炔抗生素、埃斯培拉黴素、埃坡黴素(epothilone)、阿那非德(azonafide)、阿匹立定(aplidine)、類毒素,或前述任一者之組合; (d)親和配位體,其中該親和配位體為受質、抑制劑、刺激劑、神經傳遞物、放射性同位素,或前述任一者之組合; (e)放射性標記、32 P、35 S、螢光染料、電子緻密試劑、酶、生物素、抗生蛋白鏈菌素、地高辛(dioxigenin)、半抗原、免疫原性蛋白質、具有與標靶互補之序列的核酸分子,或前述任一者之組合; (f)免疫調節化合物、抗癌劑、抗病毒劑、抗細菌劑、抗真菌劑及抗寄生蟲劑,或前述任一者之組合; (g)他莫昔芬(tamoxifen)、雷洛昔芬(raloxifene)、曲洛昔芬(droloxifene)、4-羥基他莫昔芬、曲沃昔芬(trioxifene)、那洛昔芬(keoxifene)、LY117018、奧那司酮(onapristone)或托瑞米芬(toremifene); (h) 4(5)-咪唑、胺格魯米特、乙酸甲地孕酮、依西美坦(exemestane)、來曲唑或阿那曲唑(anastrozole); (i)氟他胺(flutamide)、尼魯胺(nilutamide)、比卡魯胺(bicalutamide)、亮丙立德(leuprolide)、戈舍瑞林(goserelin)或曲沙他濱(troxacitabine); (j)芳香酶抑制劑; (k)蛋白激酶抑制劑; (l)脂質激酶抑制劑; (m)反義寡核苷酸; (n)核糖核酸酶; (o)疫苗;及 (p)抗血管生成劑。
在一些實施例中,Ab為抗CD19抗體; 該活性劑為吡咯并苯并二氮呯二聚體; 該連接子將Ab連接至該吡咯并苯并二氮呯二聚體之N10或N'10位置;且 y為1至20之間的整數。
在一些實施例中,活性劑為吡咯并苯并二氮呯二聚體; 該吡咯并苯并二氮呯二聚體在該N10位置處經X取代或在該N'10位置處經X'取代,其中X或X'將該吡咯并苯并二氮呯二聚體連接至該連接子; X及X'各自獨立地選自-C(O)O-*、-S(O)O-*、-C(O)-*、-C(O)NRX -*、-S(O)2 NRX -*、-(P(O)R')NRX -*、-S(O)NRX -*或-PO2 NRX -*; RX 為H、C1-8 烷基、C3-8 環烷基、C3-20 雜芳基或C5-20 芳基; RX '為OH、N3 、CN、SH、C1-8 烷基、C3-8 環烷基、C1-8 烷氧基、C1-8 烷硫基、C3-20 雜芳基、C5-20 芳基或胺基;且 *表示該吡咯并苯并二氮呯二聚體與該連接子之間的連接點。
在一些實施例中,X及X'各自獨立地選自-C(O)O-*、-C(O)-*或-C(O)NRX -*。
在一些實施例中,其中吡咯并苯并二氮呯二聚體由式X或式XI表示:
Figure 02_image057
式X
Figure 02_image059
式XI 其中: 虛線指示視情況在C1與C2之間或C2與C3之間及C'1與C'2之間或C'2與C'3之間存在雙鍵; RX1 及RX1' 獨立地選自H、OH、=O、=CH2 、CN、Rm 、ORm 、=CH-Rm' =C(Rm' )2 、O-SO2 -Rm 、CO2 Rm 、CORm 、鹵基及二鹵基, Rm' 獨立地選自Rm 、CO2 Rm 、CORm 、CHO、CO2 H及鹵基, 各Rm 獨立地選自C1-12 烷基、C2-12 烯基、C2-12 炔基、C5-20 芳基、C5-20 雜芳基、C3-6 環烷基、3至7員雜環基、3至7員雜環烷基及5至7員雜芳基; RX2 、RX2' 、RX3 、RX3' 、RX5 及RX5' 各自獨立地選自H、Rm 、OH、ORm 、SH、SRm 、NH2 、NHRm 、NRm 2 、NO2 、Me3 Sn及鹵基; RX4 及RX4' 獨立地選自H、Rm 、OH、ORm 、SH、SRm 、NH2 、NHRm 、NRm 2 、NO2 、Me3 Sn、鹵基、C1-6 烷基、C1-6 烷氧基、C2-6 烯基、C2-6 炔基、C3-6 環烷基、3至7員雜環烷基、C5-12 芳基、5至7員雜芳基、-CN、-NCO、-ORn 、-OC(O)Rn 、-OC(O)NRn Rn' 、-OS(O)Rn 、-OS(O)2 Rn 、-SRn 、-S(O)Rn 、-S(O)2 Rn 、-S(O)NRn Rn' 、-S(O)2 NRn Rn' 、-OS(O)NRn Rn' 、-OS(O)2 NRn Rn' 、-NRn Rn' 、-NRn C(O)Ro 、-NRn C(O)ORo 、-NRn C(O)NRo Ro' 、-NRn S(O)Ro 、-NRn S(O)2 Ro 、-NRn S(O)NRo Ro' 、-NRn S(O)2 NRo Ro' 、-C(O)Rn 、-C(O)ORn 及-C(O)NRn Rn' ; RX 及RX '獨立地選自H、OH、N3 、CN、NO2 、SH、NH2 、ONH2 、NHNH2 、鹵基、C1-8 烷基、C3-8 環烷基、C1-8 烷氧基、C1-8 烷硫基、C3-20 雜芳基、C5-20 芳基或單C1-8 烷胺基或二C1-8 烷胺基; Y及Y'獨立地選自O、S及N(H); RX6 為C3-12 伸烷基、C3-12 伸烯基或C3-12 伸雜烷基; RX7 及RX7' 獨立地選自H、C1-6 烷基、C2-6 烯基、C2-6 炔基、C3-6 環烷基、3至7員雜環烷基、C6-10 芳基、5至7員雜芳基、-ORr 、-OC(O)Rr 、-OC(O)NRr Rr' 、-OS(O)Rr 、-OS(O)2 Rr 、-SRr 、-S(O)Rr 、-S(O)2 Rr 、-S(O)NRr Rr' 、-S(O)2 NRr Rr' 、-OS(O)NRr Rr' 、-OS(O)2 NRr Rr' 、-NRr Rr' 、-NRr C(O)Rs 、-NRr C(O)ORs 、-NRr C(O)NRs Rs' 、-NRr S(O)Rs 、-NRr S(O)2 Rs 、-NRr S(O)NRs Rs' 、-NRr S(O)2 NRs Rs 、-C(O)Rr 、-C(O)ORs 或-C(O)NRr Rr' ; 各Rr 、Rr' 、Rs 及Rs '獨立地選自H、C1-7 烷基、C2-7 烯基、C2-7 炔基、C3-13 環烷基、3至7員雜環烷基、C5-10 芳基及5至7員雜芳基; 各RX8 及RX8' 獨立地選自H、C1-6 烷基、C2-6 烯基、C2-6 炔基、C3-6 雜烷基、3至7員雜環烷基、C5-10 芳基、5至7員雜芳基、-S(O)Rm 、-S(O)2 Rm 、-S(O)NRm Rm' 、-S(O)2 NRm Rm' 、-NRm Rm' 、-NRm C(O)Rm 、-NRm C(O)ORn 、-NRm C(O)NRn Rn' 、-NRm S(O)Rn 、-NRm S(O)2 Rn 、-NRm S(O)NRn Rn' 、-NRm S(O)2 NRn Rn' 、-C(O)Rm 、-C(O)ORm 及-C(O)NRm Rm' , Za 選自ORX12a 、NRX12a RX12a 或SRX12a ; Zb 選自ORX13a 、NRX13a RX13a 或SRX13a ; Za '選自ORX12a 、NRX12a RX12a 或SRX12a ; Zb '選自ORX13a '、NRX13a 'RX13a '或SRX13a '; RX12a 、RX12a' 、RX13a' 及RX13a' 中之每一者獨立地選自不存在、H、C1-6 烷基、C2-6 烯基、C2-6 炔基、C3-6 環烷基、3至7員雜環烷基、C5-10 芳基、5至7員雜芳基、-C(O)RX15a 、-C(O)ORX15a 及-C(O)NRX15a RX15a ';且 各RX15a 及RX15a '獨立地選自C1-12 烷基、C2-12 烯基、C2-12 炔基、C5-20 芳基、C5-20 雜芳基、C3-6 環烷基、3至7員雜環基、3至7員雜環烷基及5至7員雜芳基; 其中RX13a 及RX14a 與其所連接之該等原子一起視情況組合以形成3至7員雜環基、3至7員雜環烷基或3至7員雜芳基;且RX13a' 及RX14a' 與其所連接之該等原子一起視情況組合以形成3至7員雜環基、3至7員雜環烷基或3至7員雜芳基;且 其中各Rn 、Rn '、Ro 、Ro '、Rp 及Rp '獨立地選自H、C1-7 烷基、C2-7 烯基、C2-7 炔基、C3-13 環烷基、3至7員雜環烷基、C5-10 芳基及5至7員雜芳基。
在一些實施例中,各Rm 獨立地選自C1-12 烷基、C2-12 烯基、C2-12 炔基、C5-20 芳基、C5-20 雜芳基、C3-6 環烷基、3至7員雜環基、3至7員雜環烷基及5至7員雜芳基, 其中,當Rm 視情況經一或多個C1-12 烷基、C2-12 烯基、C2-12 炔基、C5-20 芳基、C5-20 雜芳基、C3-6 環烷基、3至7員雜環基、3至7員雜環烷基或5至7員雜芳基取代時。
在一些實施例中,RX4 及RX4' 獨立地選自H、Rm 、OH、ORm 、SH、SRm 、NH2 、NHRm 、NRm Rm' 、NO2 、Me3 Sn、鹵基、C1-6 烷基、C1-6 烷氧基、C2-6 烯基、C2-6 炔基、C3-6 環烷基、3至7員雜環烷基、C5-12 芳基、5至7員雜芳基、-CN、-NCO、-ORn 、-OC(O)Rn 、-OC(O)NRn Rn' 、-OS(O)Rn 、-OS(O)2 Rn 、-SRn 、-S(O)Rn 、-S(O)2 Rn 、-S(O)NRn Rn' 、-S(O)2 NRn Rn' 、-OS(O)NRn Rn' 、-OS(O)2 NRn Rn' 、-NRn Rn' 、-NRn C(O)Ro 、-NRn C(O)ORo 、-NRn C(O)NRo Ro' 、-NRn S(O)Ro 、-NRn S(O)2 Ro 、-NRn S(O)NRo Ro' 、-NRn S(O)2 NRo Ro' 、-C(O)Rn 、-C(O)ORn 及-C(O)NRn Rn' , 其中,當RX4 或RX4' 為C1-6 烷基、C1-6 烷氧基、C2-6 烯基、C2-6 炔基、C3-6 環烷基、3至7員雜環烷基、C5-12 芳基、5至7員雜芳基時,其視情況經一或多個C1 -6 烷基、C1-6 烷氧基、C2 -6 烯基、C2-6 炔基、C3- C6 環烷基、3至7員雜環烷基、C5-10 芳基、5至7員雜芳基、-ORp 、-OC(O)Rp 、-OC(O)NRp Rp' 、-OS(O)Rp 、-OS(O)2 Rp 、-SRp 、-S(O)Rp 、-S(O)2 Rp 、-S(O)NRp Rp' 、-S(O)2 NRp Rp' 、-OS(O)NRp Rp' 、-OS(O)2 NRp Rp' 、-NRp Rp' 、-NRp C(O)Rq 、-NRp C(O)ORq 、-NRp C(O)NRq Rq' 、-NRp S(O)Rq 、-NRp S(O)2 Rq 、-NRp S(O)NRq Rq' 、-NRp S(O)2 NRq Rq' 、-C(O)Rp 、-C(O)ORp 或-C(O)NRp Rp 取代。
在一些實施例中,RX7 及RX7' 獨立地選自H、C1 -6 烷基、C2 -6 烯基、C2-6 炔基、C3-6 環烷基、3至7員雜環烷基、C6-10 芳基、5至7員雜芳基、-ORr 、-OC(O)Rr 、-OC(O)NRr Rr' 、-OS(O)Rr 、-OS(O)2 Rr 、-SRr 、-S(O)Rr 、-S(O)2 Rr 、-S(O)NRr Rr' 、-S(O)2 NRr Rr' 、-OS(O)NRr Rr' 、-OS(O)2 NRr Rr' 、-NRr Rr' 、-NRr C(O)Rs 、-NRr C(O)ORs 、-NRr C(O)NRs Rs' 、-NRr S(O)Rs 、-NRr S(O)2 Rs 、-NRr S(O)NRs Rs' 、-NRr S(O)2 NRs Rs 、-C(O)Rr 、-C(O)ORs 或-C(O)NRr Rr' , 其中,當RX7 或RX7' 為C1 -6 烷基、C2 -6 烯基、C2-6 炔基、C3-6 環烷基、3至7員雜環烷基、C6-10 芳基、5至7員雜芳基時,其視情況經一或多個C1 -6 烷基、C2 -6 烯基、C2-6 炔基、C3-6 環烷基、3至7員雜環烷基、C6-10 芳基、5至7員雜芳基、-ORt 、-OC(O)Rt 、-OC(O)NRt Rt' 、-OS(O)Rt 、-OS(O)2 Rt 、-SR、-S(O)Rt 、-S(O)2 Rt 、-S(O)NRt Rt' 、-S(O)2 NRt Rt' 、-OS(O)NRt Rt' 、-OS(O)2 NRt Rt' 、-NRt Rt' 、-NRt C(O)Ru 、-NRt C(O)ORu 、-NRt C(O)NRu Ru' 、-NRt S(O)Ru 、-NRt S(O)2 Ru 、-NRt S(O)NRu Ru' 、-NRt S(O)2 NRu Ru' 、-C(O)Rt 、-C(O)ORt 或-C(O)NRt Rt' 取代, 其中,各Rr 、Rr' 、Rs 、Rs '、Rt 、Rt '、Ru 及Ru '獨立地選自H、C1-7 烷基、C2-7 烯基、C2-7 炔基、C3-13 環烷基、3至7員雜環烷基、C5-10 芳基及5至7員雜芳基。
在一些實施例中,RX1 及RX1' 獨立地選自Rm ;且 Rm 選自C1-6 烷基、C2-6 烯基、C5-7 芳基及C3-6 雜芳基。
在一些實施例中,RX2 、RX2' 、RX3 、RX3' 、RX5 及RX5' 獨立地選自H或OH。
在一些實施例中,RX4 及RX4' 獨立地選自Rm ;且 Rm 為C1-6 烷氧基。在一些較佳實施例中,RX4 及RX4' 獨立地選自甲氧基、乙氧基或丁氧基。在一些實施例中,Y及Y'為O。
在一些實施例中,RX6 為C3-12 伸烷基、C3-12 伸烯基、C3-12 伸雜烷基,其中: RX6 經-NH2 、-NHRm 、-NHC(O)Rm 、-NHC(O)CH2 -[OCH2 CH2 ]n -RXX 或-[CH2 CH2 O]n -RXX 取代; 其中RXX 選自H、OH、N3 、CN、NO2 、SH、NH2 、ONH2 、NHNH2 、鹵基、C1-8 烷基、C3-8 環烷基、C1-8 烷氧基、C1-8 烷硫基、C3-20 雜芳基、C5-20 芳基或單C1-8 烷胺基或二C1-8 烷胺基;且 n為1至6之間的整數。
在一些實施例中,活性劑為由式XII或式XIII表示之吡咯并苯并二氮呯二聚體:
Figure 02_image061
式XII
Figure 02_image063
式XIII 其中: Xa 及Xa' 獨立地選自鍵或C1-6 伸烷基; ZX' 及ZX 各自獨立地選自氫、C1-8 烷基、鹵素、氰基、硝基、
Figure 02_image065
或-(CH2 )m -OCH3 ; 各R80 、R90 及R100 獨立地選自氫、C1-8 烷基、C2-6 烯基及C1-6 烷氧基;且 m為0至12之整數。
在一些實施例中,ZX' 及ZX 各自獨立地選自氫、
Figure 02_image067
及-(CH2 )m -OCH3 ; 各R80 、R90 及R100 獨立地選自氫、C1-3 烷基及C1-3 烷氧基; m為1至6之整數。
在一些較佳實施例中,活性劑為
Figure 02_image069
Figure 02_image071
Figure 02_image073
Figure 02_image075
Figure 02_image077
Figure 02_image079
Figure 02_image081
X可經由偶合基團連接至Ab,該偶合基團可藉由使兩個個別偶合基團反應而形成。舉例而言,偶合基團可藉由使胺或羥胺與親電子劑反應來形成,以形成例如醯胺或N-C鍵。在一些實施例中,X包含偶合基團且經由該偶合基團(例如,胺、醯胺、羥胺、三唑、炔烴、二硫鍵或硫醚)連接至Ab。三唑可藉由使疊氮化物與炔烴反應來形成。丁二醯亞胺可藉由使硫醇與順丁烯二醯亞胺反應來形成。二硫鍵可藉由使硫醇與順丁烯二醯亞胺反應來形成。
在一些實施例中,至少一個X包含由以下結構式中之一者形成之的部分。應瞭解,以下結構中之偶合基團繪製為結構上完整的化學式,但其中之偶合基團經由適合反應與Ab偶合。舉例而言,當與Ab部分偶合時,下方繪製之-NH2 基團應理解為涵蓋-N(H)-基團。同樣,疊氮基或乙炔基應理解為涵蓋三唑:
Figure 02_image083
Figure 02_image085
Figure 02_image087
Figure 02_image089
Figure 02_image091
Figure 02_image093
Figure 02_image095
Figure 02_image097
Figure 02_image099
Figure 02_image101
Figure 02_image103
在另一態樣中,本發明提供包含如本文中所描述之抗體藥物結合物,視情況進一步包含治療有效量之化學治療劑的醫藥組合物。
在又另一態樣中,本發明提供治療癌症之方法,其包含投與本發明之抗體-藥物結合物或其醫藥組合物。在一些此類實施例中,癌症選自白血病、淋巴瘤、乳癌、結腸癌、卵巢癌、膀胱癌、前列腺癌、神經膠質瘤、肺癌、支氣管癌、結腸直腸癌、胰臟癌、食道癌、肝癌、泌尿膀胱癌、腎癌、腎盂癌、口腔癌、咽癌、子宮體癌或黑素瘤。
在又另一態樣中,本發明提供治療自體免疫性疾病或發炎疾病之方法,其包含投與本發明之抗體藥物結合物或其醫藥組合物。在一些實施例中,自體免疫性疾病或發炎疾病選自B細胞介導之自體免疫性疾病或發炎疾病,例如,全身性紅斑性狼瘡症(SLE)、類風濕性關節炎(RA)、特發性血小板減少性紫癜(ITP)、瓦爾登斯特倫氏高γ球蛋白血症(Waldenstrom's hypergammaglobulinaemia)、休格連氏症候群(Sjogren's syndrome)、多發性硬化症(MS)或狼瘡性腎炎。
CD19 抗體 例示性抗CD19抗體包括在本文中稱為5F5、7F11、9G8、F6、7F1及10D8之抗體或其任何片段、變異體、多聚型式或雙特異性抗體。類似地,抗CD19抗體可為結合於與5F5、7F11、9G8、F6、7F1及10D8相同之抗原決定基的抗體或其任何片段、變異體、多聚形式或雙特異性變異體。此等抗體或其任何片段、變異體、多聚型式或雙特異性抗體分別在本文中稱為「huCD19」抗體。本發明之huCD19抗體包括完全人類單株抗體,以及人類化單株抗體及嵌合抗體,或其任何片段、變異體、多聚型式或雙特異性抗體。此等抗體展示對人類CD19之特異性,且其經證明調節,例如阻斷、抑制、減少、拮抗、中和或以其他方式干擾CD19之至少一個生物功能或活性。
作為非限制性實例,CD19之生物功能或活性包括充當與CD21及/或CD81之B細胞共受體;在經活化、磷酸化狀態下時結合於一或多種Src家族激酶;及/或募集PI-3激酶。當在存在抗體的情況下CD19之功能活動水準相較於在不存在與本文中所描述之抗體之結合的情況下CD19之功能活動水準減小至少95%,例如96%、97%、98%、99%或100%時,認為抗體完全調節、阻斷、抑制、減少、拮抗、中和或以其他方式干擾CD19之至少一個功能活性。當在存在抗體的情況下CD19之功能活動水準相較於在不存在與本文中所描述之抗體之結合的情況下CD19之功能活動水準減小少於95%,例如10%、20%、25%、30%、40%、50%、60%、75%、80%、85%或90%時,認為抗體部分調節、阻斷、抑制、減少、拮抗、中和或以其他方式干擾CD19之至少一個功能活性。
本文中所描述之huCD19單株抗體或其任何片段、變異體、多聚形式或雙特異性變異體中之每一者包括重鏈可變區(VH)及輕鏈可變區(VL),如下文列舉之胺基酸及對應核酸序列中所展示。根據IMGT,CDR序列在以下VH及VL序列中之每一者中加框。
5F5抗體包括由展示於SEQ ID NO: 1中之核酸序列編碼之重鏈可變區(VH) (SEQ ID NO: 2)及由展示於SEQ ID NO: 3中之核酸序列編碼之輕鏈可變區(VL) (SEQ ID NO: 4): >5F5_VH
Figure 02_image105
>5F5_VH
Figure 02_image107
>5F5_VL
Figure 02_image109
>5F5_VL
Figure 02_image111
Figure 02_image113
7F11抗體包括由展示於SEQ ID NO: 5中之核酸序列編碼之重鏈可變區(VH) (SEQ ID NO: 6)及由展示於SEQ ID NO: 7中之核酸序列編碼之輕鏈可變區(VL) (SEQ ID NO: 8): >7F11_VH
Figure 02_image115
>7F11_VH
Figure 02_image117
>7F11_VL
Figure 02_image119
>7F11_VL
Figure 02_image121
9G8抗體包括由展示於SEQ ID NO: 39中之核酸序列編碼之重鏈可變區(VH) (SEQ ID NO: 6)及由展示於SEQ ID NO: 9中之核酸序列編碼之輕鏈可變區(VL) (SEQ ID NO: 10): >9G8_VH
Figure 02_image123
>9G8_VH
Figure 02_image125
>9G8_VL
Figure 02_image127
>9G8_VL
Figure 02_image129
F6抗體包括由展示於SEQ ID NO: 11中之核酸序列編碼之重鏈可變區(VH) (SEQ ID NO: 12)及由展示於SEQ ID NO: 13中之核酸序列編碼之輕鏈可變區(VL) (SEQ ID NO: 14): >F6_VH
Figure 02_image131
>F6_VH
Figure 02_image133
>F6_VL
Figure 02_image135
>F6_VL
Figure 02_image137
7F1抗體包括由展示於SEQ ID NO: 15中之核酸序列編碼之重鏈可變區(VH) (SEQ ID NO: 16)及由展示於SEQ ID NO: 17中之核酸序列編碼之輕鏈可變區(VL) (SEQ ID NO: 18): >7F1_VH
Figure 02_image139
>7F1_VH
Figure 02_image141
Figure 02_image143
>7F1_VL
Figure 02_image145
>7F1_VL
Figure 02_image147
10D8抗體包括由展示於SEQ ID NO: 19中之核酸序列編碼之重鏈可變區(VH) (SEQ ID NO: 20)及由展示於SEQ ID NO: 21中之核酸序列編碼之輕鏈可變區(VL) (SEQ ID NO: 22): >10D8_VH
Figure 02_image149
>10D8_VH
Figure 02_image151
>10D8_VL
Figure 02_image153
>10D8_VL
Figure 02_image155
在一些實施例中,抗CD19抗體序列呈現於本文中或其抗原結合片段用於產生單價抗體。本發明之單價抗體包括常用重鏈序列、特異性識別CD19之一個臂及在本文中稱為虛設臂之第二臂。虛設臂包括不結合人類蛋白質或不以其他方式與該人類蛋白質交叉反應的胺基酸序列。在一些實施例中,虛設臂包括不結合在全血中發現之人類蛋白質或不以其他方式與該人類蛋白質交叉反應的胺基酸序列。在一些實施例中,虛設臂包括不結合在固體組織中發現之人類蛋白質或不以其他方式與該人類蛋白質交叉反應的胺基酸序列。較佳地,單價抗體對至少人類CD19具有特異性。在一些實施例中,識別人類CD19之單價抗體對至少一種其他非人類CD19蛋白,諸如(作為非限制性實例)非人類靈長類動物CD19 (例如,食蟹獼猴CD19)及/或嚙齒類動物CD19亦具有交叉反應性。
在一些實施例中,抗CD19抗體序列或其抗原結合片段與第二抗體序列或其抗原結合片段一起使用,該第二抗體序列或其抗原結合片段結合除CD19以外的標靶,以產生在本文中稱為「抗CD19雙特異性抗體」之雙特異性抗體。
儘管以下抗體序列作為實例提供於本文中,但應理解,此等序列可用於使用此項技術中公認的各種技術中之任一者產生雙特異性抗體。雙特異性格式之實例包括(但不限於)完全人類雙特異性抗體,其包括常用重鏈、κ型輕鏈及λ型輕鏈(PCT公開案第WO 2012/023053號)、基於Fab臂交換之雙特異性IgG (Gramer等人, 2013 MAbs. 5(6));CrossMab型式(Klein C等人, 2012 MAbs 4(6));基於強制雜二聚方法之多種型式,諸如SEED技術(Davis JH等人, 2010 Protein Eng Des Sel. 23(4):195-202)、靜電轉向(Gunasekaran K等人, J Biol Chem. 2010 285(25):19637-46.)或鈕入扣(knob-into-hole) (Ridgway JB等人, Protein Eng. 1996 9(7):617-21.)或防止同二聚體形成之其他突變組(Von Kreudenstein TS等人, 2013 MAbs. 5(5):646-54.);基於雙特異性型式之片段,諸如串疊型scFv (諸如BiTE) (Wolf E等人, 2005 Drug Discov. Today 10(18):1237-44.);雙特異性四價抗體(Pörtner LM等人, 2012 Cancer Immunol Immunother. 61(10):1869-75.);雙重親和力重靶向分子(Moore PA等人, 2011 Blood. 117(17):4542-51);雙功能抗體(Kontermann RE等人, Nat Biotechnol. 1997 15(7):629-31)。
定義: 除非本文中另外定義,否則本申請案中所用之科學及技術術語應具有一般熟習此項技術者通常所理解之含義。一般而言,與本文中所描述之化學、細胞及組織培養、分子生物學、細胞及癌症生物學、神經生物學、神經化學病毒學、免疫學、微生物學、藥理學、遺傳學及蛋白及核酸化學結合使用之命名法及其技術為此項技術中熟知且常用之彼等。
除非另外指示,否則本發明之方法及技術通常根據此項技術中熟知之習知方法且如本說明書通篇所引用及論述之各種一般及更特定參考文獻中所描述來執行。參見例如「Principles of Neural Science」, McGraw-Hill Medical, New York, N.Y. (2000);Motulsky, 「Intuitive Biostatistics」,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Inc. (1995);Lodish等人, 「Molecular Cell Biology, 第4版」, W. H. Freeman & Co., New York (2000);Griffiths等人, 「Introduction to Genetic Analysis, 第7版」, W. H. Freeman & Co., N.Y. (1999);及Gilbert等人, 「Developmental Biology, 第6版」, Sinauer Associates, Inc., Sunderland, MA (2000)。
除非另外為情形所需,否則單數術語應包括複數且複數術語應包括單數。一般而言,本文中所描述的與細胞及組織培養、分子生物學以及蛋白質及寡核苷酸或聚核苷酸化學及雜交結合使用的命名法及其技術為此項技術中熟知及常用者。標準技術用於重組型DNA、寡核苷酸合成及組織培養及轉形(例如電穿孔、脂質體轉染)。酶促反應及純化技術根據製造商之說明書或如通常在此項技術中所實現或如本文中所描述來執行。前述技術及程序一般根據此項技術中熟知之習知方法及如在本說明書通篇中所引用及論述之各種一般及更特定參考文獻中所描述來執行。參見例如Sambrook等人Molecular Cloning: A Laboratory Manual (第2版, Cold Spring Harbor Laboratory Press, Cold Spring Harbor, N.Y. (1989))。本文中所描述的與分析化學、合成有機化學及藥物與醫藥化學結合使用的命名法以及其實驗室程序及技術係在此項技術中熟知且常用之彼等。標準技術用於化學合成、化學分析、醫藥製備、調配及遞送及治療患者。
除非另外規定,否則如根據本發明使用之以下術語應理解為具有以下含義: 如本文中所用,術語「抗體」係指免疫球蛋白分子及免疫球蛋白(Ig)分子(亦即,含有特異性結合抗原(與抗原免疫反應)之抗原結合位點的分子)之免疫活性部分。藉由「特異性結合」或「與……免疫反應」或「免疫特異性結合」意謂使抗體與所需抗原之一或多個抗原決定子反應且不與其他多肽反應或以極低親和力(Kd > 10-6 )結合。抗體包括(但不限於)其任何片段、變異體、多聚型式或雙特異性抗體,包括例如多株、單株、嵌合、結構域抗體(dAb)、單鏈、Fab 、Fab' 及F(ab')2 片段、scFv及Fab 表現庫。抗體可為免疫球蛋白五個主要類別中之任一者:IgA、IgD、IgE、IgG及IgM或其亞類(同型) (例如IgG1、IgG2、IgG3、IgG4、IgA1及IgA2),基於其重鏈恆定結構域之身分,分別稱為α、δ、ε、γ及μ。免疫球蛋白之不同類別具有不同且熟知的次單元結構及三維組態。術語「抗體」不指與免疫球蛋白序列無同源性之分子。舉例而言,如本文中所用之術語「抗體」不包括「重複體(repebody)」。
已知基本抗體結構單元包含四聚體。各四聚體由兩對相同之多肽鏈構成,各對具有一個「輕」鏈(約25 kDa)及一個「重」鏈(約50-70 kDa)。各鏈之胺基端部分包括主要負責抗原識別之具有約100至110個或更多個胺基酸之可變區。各鏈之羧基端部分界定主要負責效應功能之恆定區。一般而言,獲自人類之抗體分子係關於類別IgG、IgM、IgA、IgE及IgD中之任一者,其根據分子中存在之重鏈之性質彼此不同。某些類別亦具有子類,諸如IgG1 、IgG2 及其他。此外,在人類中,輕鏈可為κ鏈或λ鏈。
術語「抗體片段」係指完整抗體之一部分且係指完整抗體之抗原決定可變區。抗體片段之實例包括Fab、Fab'、F(ab')2 、Fd及Fv片段、線性抗體、單鏈抗體,及由抗體片段形成之多特異性抗體。
如本文中所用,術語「單株抗體」(MAb)或「單株抗體組合物」係指抗體分子之群體,該等抗體分子含有僅一種由獨特輕鏈基因產物及獨特重鏈基因產物組成的抗體分子之分子物種。特定言之,單株抗體之互補決定區(CDR)在群體之所有分子中均相同。MAb含有能夠與抗原之特定抗原決定基進行免疫反應的抗原結合位點,該抗原之特徵在於對其具有獨特結合親和力。術語「單株抗體」係指涉及單一抗原決定子或抗原決定基之高度特異性識別及結合的均質抗體群體。此與多株抗體形成對比,多株抗體通常包括針對多種不同抗原決定子之不同抗體。術語「單株抗體」包括抗體片段(諸如Fab、Fab'、F(ab')2 、Fd、Fv)、單鏈(scFv)突變體、包括抗體部分之融合蛋白以及任何其他經修飾免疫球蛋白分子,但不限於此,該等免疫球蛋白分子包括抗原識別位點以及完整及全長單株抗體兩者。此外,「單株抗體」係指以多種方法產生之此類抗體,該等方法包括(但不限於)融合瘤、噬菌體選擇、重組表現及基因轉殖動物。
術語「抗原結合位點」或「結合部分」係指參與抗原結合的免疫球蛋白分子之部分。抗原結合位點由重鏈(「H」)及輕鏈(「L」)之N端可變(「V」)區之胺基酸殘基形成。稱為「高變區」之重鏈及輕鏈之V區內的三個高度分叉段插入於稱為「構架區」或「FR」之更加保守的側接段之間。因此,術語「FR」係指天然發現於免疫球蛋白中之高變區之間及與高變區相鄰的胺基酸序列。在抗體分子中,輕鏈之三個高變區與重鏈之三個高變區在三維空間中相對於彼此安置以形成抗原結合表面。抗原結合表面與結合抗原之三維表面互補,且重鏈及輕鏈中之每一者之三個高變區稱為「互補決定區」或「CDR」。將胺基酸分配至各結構域之係根據Kabat Sequences of Proteins of Immunological Interest (美國國家衛生研究院(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Bethesda, Md. (1987及1991)),或Chothia及Lesk J. Mol. Biol. 196:901-917 (1987),Chothia等人Nature 342:878-883 (1989)之定義進行。
抗體「特異性結合」於抗原決定基或抗原分子,此意謂與替代物質(包括不相關蛋白質)相比,抗體與抗原決定基或抗原分子更頻繁、更迅速、更長持續時間、更大親和力或上述之某一組合相互作用或締合。在特定實施例中,「特異性結合」意謂例如抗體以約0.1 mM或更低,但更通常小於約1 μM之KD 結合於蛋白質。在特定實施例中,「特異性結合」意謂抗體有時以約0.1 μM或更低之KD 且在其他時候以約0.01 μM或更低之KD 結合於蛋白質。因為不同物種中同源蛋白質之間的序列一致性,所以特異性結合可包括在超過一個物種中識別特定蛋白質之抗體。應瞭解特異性結合於第一標靶之抗體或結合殘基可或可不特異性結合於第二標靶。如上所描述,「特異性結合」不一定需要(雖然其可包括)排他性結合,亦即結合於單個標靶。一般而言,但不一定,本文中所用之術語結合意謂特異性結合。
術語「人類化抗體」係指非人類(例如,鼠類)抗體之形式,其為含有最少非人類(例如,鼠類)序列之特異性免疫球蛋白鏈、嵌合免疫球蛋白或其片段。一般而言,人類化抗體為人類免疫球蛋白,其中來自互補決定區(CDR)之殘基經具有所需特異性、親和力及能力的來自非人類物種(例如,小鼠、大鼠、兔及倉鼠)之CDR的殘基置換(參見例如Jones等人, Nature, 321:522-525 (1986);Riechmann等人, Nature, 332:323-327 (1988);Verhoeyen等人, Science, 239:1534-1536 (1988))。在一些情況下,人類免疫球蛋白之Fv構架區(FR)殘基經具有所需特異性、親和力及/或結合能力的來自非人類物種之抗體的對應殘基置換。人類化抗體可利用Fv構架區中及/或所置換之非人類殘基內之其他殘基之取代而進一步修飾,以優化及最佳化抗體特異性、親和力及/或結合能力。一般而言,人類化抗體包括至少一個及通常兩個或三個含有對應於非人類免疫球蛋白之所有或實質上所有CDR區之可變結構域的實質上全部,而所有或實質上所有構架區(FR)具有人類免疫球蛋白共同序列之FR。人類化抗體亦可包括通常人類免疫球蛋白之免疫球蛋白恆定區或結構域(Fc)之至少一部分。用於產生人類化抗體之方法之實例描述於美國專利第5,225,539號中,其以引用之方式併入本文中。
如本文中所用之術語「人類抗體」係指由人類核苷酸序列編碼之抗體或具有對應於人類使用任何適合技術產生之抗體的胺基酸序列的抗體。人類抗體之此定義包括完整全長抗體及/或其片段。
術語「嵌合抗體」係指其中免疫球蛋白分子之胺基酸序列來源於兩種或更多種物種之抗體,該等物種中之一者較佳為人類。一般而言,輕鏈及重鏈兩者之可變區對應於來源於哺乳動物(例如,小鼠、大鼠、兔等)中之一種物種的具有所需特異性、親和力及能力的抗體之可變區,而恆定區與來源於另一物種(通常為人類)之抗體中之序列同源,例如以避免引發該物種之免疫反應。
可使用任何適合技術獲得該等抗體,包括其片段/衍生物及單株抗體(參見例如McCafferty等人, Nature 348:552-554 (1990);Clackson等人, Nature 352:624-628;Marks等人, J. Mol. Biol. 222:581-597 (1991);Marks等人, Bio/Technology 10:779-783 (1992);Waterhouse等人, Nucleic Acids Res. 21:2265-2266 (1993);Morimoto等人, J Biochemical & Biophysical Methods 24:107-117 (1992);Brennan等人, Science 229:81(1985);Carter等人, Bio/Technology 10:163-167 (1992);Kohler等人, Nature 256:495 (1975);Kilpatrick等人, Hybridoma 16(4):381-389 (1997);Wring等人, J. Pharm. Biomed. Anal. 19(5):695-707 (1999);Bynum等人, Hybridoma 18(5):407-411 (1999);Jakobovits等人, Proc. Natl. Acad. Sci. USA, 90:2551 (1993);Jakobovits等人, Nature, 362:255-258 (1993);Bruggemann等人, Year Immuno. 7:33 (1993);Barbas等人, Proc. Nat. Acad. Sci. USA 91:3809-3813 (1994);Schier等人, Gene 169:147-155 (1995);Yelton等人, J. Immunol. 155:1994-2004 (1995);Jackson等人, J. Immunol. 154(7):3310-9 (1995);Hawkins等人, J. Mol. Biol. 226:889-896 (1992);美國專利第4,816,567號、第5,514,548號、第5,545,806號、第5,569,825號、第5,591,669號、第5,545,807號;PCT專利申請公開案第WO 97/17852號,其中之每一者以全文引用之方式併入本文中)。
在某些較佳實施例中,抗體不特異性結合於CD19或表皮生長因子受體(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EGFR)。在其他實施例中,抗體可為抗CD19或EGFR抗體。
當抗體包含至少一個輕鏈及至少一個重鏈時,抗體之至少一個輕鏈或抗體之至少一個重鏈或兩者可包含具有能夠由類異戊二烯轉移酶識別之胺基酸模體的胺基酸區域。因為抗體可包含四個多肽鏈(例如,兩個重鏈及兩個輕鏈),所以抗體可包含四個胺基酸模體,其中之每一者可用於經由連接子將活性劑與抗體結合。因此,抗體-藥物結合物可包含4種連接子,其各與活性劑結合,例如各自與抗體之不同鏈之C端結合。因此,抗體-藥物結合物可包含至少一種連接子及至少一種活性劑。抗體-藥物結合物可包含至少兩種連接子,且抗體-藥物結合物可包含至少兩種活性劑。抗體-藥物結合物可包含多種連接子。抗體-藥物結合物可包含多種活性劑。在包括2種或更多種活性劑之抗體-藥物結合物中,活性劑可全部相同,可全部不同,或可以任何混合物或比率存在。
如本文中所用,術語「抗原決定基」包括能夠特異性結合於免疫球蛋白、scFv或T細胞受體之任何蛋白質決定子。術語「抗原決定基」包括能夠特異性結合於免疫球蛋白或T細胞受體之任何蛋白質決定子。抗原決定基決定子通常由諸如胺基酸或糖側鏈之分子之化學活性表面基團組成,且通常具有特定三維結構特徵,以及荷質比(specific charge)特徵。舉例而言,可針對多肽之N端或C端肽產生抗體。
如本文中所用,術語「免疫結合」及「免疫結合性質」係指在免疫球蛋白分子與免疫球蛋白呈特異性之抗原之間發生的非共價相互作用類型。免疫結合相互作用之強度或親和力可根據相互作用之解離常數(Kd )表示,其中較小的Kd 表示較大的親和力。所選多肽之免疫結合特性可使用任何適合方法來定量。一種此類方法需要量測抗原結合位點/抗原複合物形成及解離之速率,其中該等速率視複合搭配物之濃度、相互作用之親和力及同等影響兩個方向上之速率之幾何結構參數而定。因此,「締合速率常數」(Kon )及「解離速率常數」(Koff )可藉由計算濃度及締合與解離之實際速率來確定。(參見Nature 361:186-87 (1993))。Koff /Kon 之比率能夠抵消不與親和力相關之所有參數,且等於解離常數Kd 。(一般參見Davies等人 (1990) Annual Rev Biochem 59:439-473)。本發明抗體為用以在平衡結合常數(Kd ) ≤ 1 μM,例如≤ 100 nM,較佳≤ 10 nM,且更佳≤ 1 nM時(如藉由適合的分析,諸如熟習此項技術者已知之放射性配位體結合分析或類似分析所量測)特異性結合於其標靶之抗體。
如本文中所用之術語「經分離聚核苷酸」應意謂基因組、cDNA或合成來源或依靠其來源的其某一組合之聚核苷酸,藉助於其來源,「經分離聚核苷酸」(1)不與其中「經分離聚核苷酸」經天然發現的聚核苷酸中之所有或一部分締合,(2)可操作地連接至天然不與其連接之聚核苷酸,或(3)不作為較大序列之部分天然存在。根據本發明之聚核苷酸包括編碼本文中所描述之重鏈免疫球蛋白分子的核酸分子及編碼本文中所描述之輕鏈免疫球蛋白分子的核酸分子。
本文中所提及之術語「經分離蛋白質」意謂cDNA、重組RNA或合成來源或依靠其來源或衍生源的其某一組合的蛋白質,「經分離蛋白質」(1)不與天然發現之蛋白質締合,(2)不含來自同一來源之其他蛋白質,(3)由來自不同物種之細胞表現,或(4)天然不存在。
在本文中使用術語「多肽」作為通用術語用於指代天然蛋白質、片段或多肽序列之類似物。因此,天然蛋白質片段及類似物係多肽屬之物種。根據本發明之多肽包含本文中所描述之重鏈免疫球蛋白分子及輕鏈免疫球蛋白分子,以及由包含重鏈免疫球蛋白分子與輕鏈免疫球蛋白分子(諸如κ輕鏈免疫球蛋白分子)的組合且反之亦然,以及其片段及類似物形成的抗體分子。
如本文中所用之術語「可操作地連接」係指如此描述之組分之位置在准許其以其預期方式起作用的關係中。「可操作地連接」至編碼序列的控制序列以使得在與控制序列相容之條件下實現該編碼序列之表現的方式接合。
如本文中所用之術語「控制序列」係指實現所接合之編碼序列之表現及加工所必需的聚核苷酸序列。此類控制序列之性質視宿主生物體而不同,在原核生物中,此類控制序列一般包括啟動子、核糖體結合位點及轉錄終止序列;在真核生物中,此類控制序列一般包括啟動子及轉錄終止序列。術語「控制序列」意欲包括在最低限度下,其存在對表現及加工而言至關重要的組分,且亦可包括其存在有利之額外組分,例如前導序列及融合搭配物序列。如本文中所提及之術語「聚核苷酸」意謂長度為至少10個鹼基之核苷酸(核糖核苷酸或去氧核苷酸)之聚合硼或任一種類型之核苷酸的經修飾形式。該術語包括DNA之單股及雙股形式。
如本文中所用,二十種習知胺基酸及其縮寫遵循習知用途。參見Immunology - A Synthesis (第2版, E.S. Golub及D.R. Gren,編, Sinauer Associates, Sunderland Mass. (1991))。二十種習知胺基酸之立體異構體(例如,D-胺基酸)、非天然胺基酸(諸如α-胺基酸、α-二取代胺基酸、N-烷基胺基酸、乳酸)及其他非習知胺基酸亦可為用於本發明之多肽的適合組分。非習知胺基酸之實例包括:4羥脯胺酸、γ-羧基麩胺酸、ε-N,N,N-三甲基離胺酸、ε-N-乙醯基離胺酸、O-磷絲胺酸、N-乙醯基絲胺酸、N-甲醯甲硫胺酸、3-甲基組胺酸、5-羥基離胺酸、σ-N-甲基精胺酸,及其他類似胺基酸及亞胺基酸(例如,4-羥脯胺酸)。在本文中所用之多肽符號中,根據標準用法及慣例,左手方向為胺基端方向且右手方向為羧基端方向。
在應用於多肽時,術語「實質上一致」意謂在諸如使用默認空位權重藉由程序GAP或BESTFIT最佳對準時,兩個肽序列具有至少80%序列一致性、較佳至少90%序列一致性、更佳至少95%序列一致性且最佳至少99%序列一致性。
較佳地,不一致殘基位置之不同之處在於保守胺基酸取代。
保守胺基酸取代係指具有類似側鏈之殘基的可互換性。舉例而言,具有脂族側鏈之胺基酸群組係甘胺酸、丙胺酸、纈胺酸、白胺酸及異白胺酸;具有脂族-羥基側鏈之胺基酸群組係絲胺酸及蘇胺酸;具有含醯胺側鏈之胺基酸群組係天冬醯胺及麩醯胺酸;具有芳族側鏈之胺基酸群組係苯丙胺酸、酪胺酸及色胺酸;具有鹼性側鏈之胺基酸群組係離胺酸、精胺酸及組胺酸;且具有含硫側鏈之胺基酸群組係半胱胺酸及甲硫胺酸。較佳的保守胺基酸取代群組為:纈胺酸-白胺酸-異白胺酸、苯丙胺酸-酪胺酸、離胺酸-精胺酸、丙胺酸纈胺酸、麩胺酸-天冬胺酸及天冬醯胺-麩醯胺酸。
如本文中所論述,預期本發明涵蓋抗體或免疫球蛋白分子之胺基酸序列中之微小變化,其限制條件為胺基酸序列中之變化維持至少75%、更佳至少80%、90%、95%,且最佳99%。特定言之,考慮保守胺基酸置換。保守置換為在其側鏈中相關之胺基酸家族內進行的彼等置換。基因編碼胺基酸通常分成以下家族:(1)酸性胺基酸係天冬胺酸、麩胺酸;(2)鹼性胺基酸係離胺酸、精胺酸、組胺酸;(3)非極性胺基酸係丙胺酸、纈胺酸、白胺酸、異白胺酸、脯胺酸、苯丙胺酸、甲硫胺酸、色胺酸;及(4)不帶電極性胺基酸係甘胺酸、天冬醯胺、麩醯胺酸、半胱胺酸、絲胺酸、蘇胺酸、酪胺酸。親水性胺基酸包括精胺酸、天冬醯胺、天冬胺酸、麩醯胺酸、麩胺酸、組胺酸、離胺酸、絲胺酸及蘇胺酸。疏水性胺基酸包括丙胺酸、半胱胺酸、異白胺酸、白胺酸、甲硫胺酸、苯丙胺酸、脯胺酸、色胺酸、酪胺酸及纈胺酸。胺基酸之其他家族包括(i)絲胺酸及蘇胺酸,其為脂肪族-羥基家族;(ii)天冬醯胺及麩醯胺酸,其為含有醯胺之家族;(iii)丙胺酸、纈胺酸、白胺酸及異白胺酸,其為脂族家族;及(iv)苯丙胺酸、色胺酸及酪胺酸,其為芳族家族。舉例而言,合理的係預期異白胺酸或纈胺酸對白胺酸、麩胺酸對天冬胺酸、絲胺酸對蘇胺酸之分離置換,或結構相關之胺基酸對胺基酸之類似置換將不對所得分子之結合或特性造成主要影響,尤其在置換不涉及構架位點內之胺基酸的情況下。藉由分析多肽衍生物之比活性可輕易確定胺基酸變化是否產生功能肽。在本文中詳細地描述分析。一般熟習此項技術者可輕易製備抗體或免疫球蛋白分子之片段或類似物。片段或類似物之較佳胺基端及羧基端在功能性結構域之邊界附近出現。可藉由比較核苷酸及/或胺基酸序列資料與公用或專用序列資料庫來鑑別結構性結構域及功能性結構域。較佳地,使用電腦化比較方法鑑別序列模體或預測其他具有已知結構及/或功能之蛋白質中存在的蛋白質構形結構域。已知用於鑑別摺疊成已知三維結構之蛋白質序列的方法。Bowie等人 Science 253:164 (1991)。因此,前述實例表明熟習此項技術者可識別可用於界定根據本發明之結構性結構域及功能性結構域之序列模體及結構構形。
較佳的胺基酸取代係進行以下之胺基酸取代:(1)減少對蛋白分解之敏感性,(2)減少對氧化之敏感性,(3)更改結合親和力以便形成蛋白質絡合物,(4)更改結合親和力,及(4)賦予或改變此類類似物之其他物理化學或功能性性質。類似物可包括除天然產生之肽序列以外的序列之各種突變蛋白。舉例而言,可在天然存在之序列中(較佳地,在形成分子間接觸之結構域外部的多肽之部分中)進行單個或多個胺基酸取代(較佳地,保守胺基酸取代)。保守胺基酸取代應不實質上改變親本序列之結構特徵(例如,置換胺基酸不應傾向於使在親本序列中出現之螺旋斷裂,或破壞表徵親本序列之其他類型的二級結構)。此項技術中公認的多肽二級及三級結構之實例描述於Proteins, Structures and Molecular Principles (Creighton編, W. H. Freeman and Company, New York (1984));Introduction to Protein Structure (C. Branden及J. Tooze編, Garland Publishing, New York, N.Y. (1991));及Thornton等人 Nature 354:105 (1991)中。
除非本文中另外定義,否則本文中所用之化學術語根據此項技術中之習知用法使用,如藉由「The McGraw-Hill Dictionary of Chemical Terms 」, Parker, S.編, McGraw-Hill, San Francisco (1985)所例示。
術語「藥劑」在本文中用以表示化學化合物(諸如有機或無機化合物、化合物之混合物)、生物大分子(諸如核酸、抗體(包括其部分)以及人類化、嵌合及人類抗體及單株抗體、蛋白或其部分,例如肽、脂質、碳水化合物)或由生物材料(諸如細菌、植物、真菌或動物(尤其哺乳動物)細胞或組織)製成之提取物。藥劑包括例如其結構已知之藥劑及其結構未知之藥劑。此類藥劑抑制AR或促進AR降解之能力可使得其適用作本發明之方法及組合物中之「治療劑」。
「患者」、「個體(subject)」或「個體(individual)」可互換使用且係指人類或非人類動物。此等術語包括哺乳動物,諸如人類、靈長類動物、家畜動物(包括牛科動物、豬科動物等)、伴侶動物(例如,犬科動物、貓科動物等)及嚙齒動物(例如,小鼠及大鼠)。
「治療」病況或患者係指採取獲得有利或所要結果(包括臨床結果)之步驟。如本文中所用且如此項技術中所充分理解,「治療」為獲得有利或所要結果(包括臨床結果)之方法。有利或所要臨床結果可包括(但不限於)緩解或改善一或多種症狀或病況,減輕疾病程度,穩定(亦即,不惡化)疾病狀態,防止疾病擴散,延遲或減緩疾病進展,改善或緩和疾病狀態及緩解(部分抑或全部),無論此為可偵測抑或不可偵測的。「治療」亦可意謂與不接受治療之預期存活期相比,延長存活期。
如本文中所用,「預防」病症或病況之治療劑係指在統計樣本中,相對於未經治療之對照樣本,減少病症或病況在經治療樣本中之發生率,或相對於未經治療之對照樣本,延遲病症或病況之一或多種症狀之發作或降低病症或病況之一或多種症狀之嚴重程度的化合物。術語「預防」為此項技術中公認的,且在關於諸如局部復發(例如,疼痛)之病況、諸如癌症之疾病、諸如心臟衰竭之複雜症候群或任何其他醫學病況使用時,為此項技術中充分瞭解的,且包括投與相對於未接受組合物之個體而言降低個體之醫學病況之症狀之頻率或延遲其發作的組合物。因此,預防癌症包括例如相對於未經治療之對照群體,減少接受防治性治療之患者群體中可偵測癌性生長之數目;及/或相對於未經治療之對照群體,延遲經治療之群體中可偵測癌性生長之出現,例如達統計學上及/或臨床上顯著量。
向個體「投與(administering/administration of)」物質、化合物或藥劑可藉由任何合適方法或途徑實行。舉例而言,可靜脈內、動脈、皮內、肌內、腹膜內、皮下、經眼、舌下、經口(藉由攝食)、鼻內(藉由吸入)、脊椎內、顱內及經皮(藉由吸收,例如經由皮膚管道)投與化合物或藥劑。亦可藉由可再充電或可生物降解的聚合裝置或其他裝置(例如,貼劑及泵或調配物,其提供化合物或藥劑之經延長、緩慢或受控釋放)適當地引入化合物或藥劑。投與亦可例如執行一次、複數次及/或歷經一或多個延長之週期。
向個體投與物質、化合物或藥劑之適當方法亦將視例如個體之年齡及/或身體病況及化合物或藥劑之化學及生物特性(例如,可溶性、可消化性、生物可用性、穩定性及毒性)而定。在一些實施例中,例如藉由攝食向個體經口投與化合物或藥劑。在一些實施例中,經口投與之化合物或藥劑呈延長釋放或緩慢釋放調配物形式,或使用用於此類緩慢釋放或延長釋放之裝置投與。
如本文中所用,片語「聯合投與」係指投與兩種或更多種不同治療劑以使得先前所投與之治療劑在體內仍有效的同時投與第二藥劑之任何形式(例如,兩種藥劑在患者體內同時生效,此可包括兩種藥劑之協同效應)。舉例而言,不同治療性化合物可以同一調配物或以單獨調配物之形式同時或依序投與。因此,接受此類治療之個體可受益於不同治療劑之組合效果。
術語「治療有效量」意謂有效治療或預防疾病或病症之單次劑量或以多次劑量時程投與之組合物。關於癌症或腫瘤之術語「治療有效量」意謂如下之量,其可減少癌細胞數目;減小癌細胞尺寸;抑制癌細胞侵入周圍系統或減少侵入;抑制癌細胞擴展至其他系統或減少擴展;抑制癌細胞生長;及/或改善至少一種與癌症相關之症狀。在治療癌症時,藥物效力可藉由腫瘤進展時間(TTP)及/或反應率(RR)來評定。
本文中所用之術語「醫藥學上可接受之鹽」包括有機鹽及無機鹽。其實例包括鹽酸鹽、氫溴酸鹽、氫碘酸鹽、硫酸鹽、檸檬酸鹽、乙酸鹽、乙二酸鹽、氯化物、溴化物、碘化物、硝酸鹽、硫酸氫鹽、磷酸鹽、酸性磷酸鹽、異菸鹼酸鹽、乳酸鹽、水楊酸鹽、酸性檸檬酸鹽、酒石酸鹽、油酸鹽、丹寧酸鹽、泛酸鹽、酒石酸氫鹽、抗壞血酸鹽、丁二酸鹽、順丁烯二酸鹽、龍膽酸鹽、反丁烯二酸鹽、葡糖酸鹽、葡糖醛酸酯、葡糖二酸鹽、甲酸鹽、苯甲酸鹽、麩胺酸、甲烷磺酸鹽、乙烷磺酸鹽、苯磺酸鹽、對甲苯磺酸鹽及雙羥萘酸鹽(亦即1,1'-亞甲基雙-(2-羥基-3-萘甲酸鹽))。醫藥學上可接受之鹽可包括另一分子(例如,乙酸根離子、丁二酸根離子及/或其他相對離子)。
如本文中所用,術語「視情況(optional/optionally)」意謂隨後描述之事件或情形可能發生或可能不發生,且該描述包括其中該事件或情形發生之情況以及其中該事件或情形不發生之情況。舉例而言,「視情況經取代之烷基」係指烷基可經取代以及烷基未經取代之情況。
應瞭解,一般熟習此項技術者可選擇本發明化合物上之取代基及取代模式,以產生可易於藉由任何適合方法(諸如下文闡述之彼等方法)自容易獲得的起始材料合成的化學穩定化合物。若取代基其自身經超過一個基團取代,則應瞭解,此等多個基團可在同一碳上或不同碳上,只要產生穩定結構即可。
如本文中所用,術語「視情況經取代」係指給定結構中之一至六個氫基經指定取代基之基團置換,該指定取代基包括(但不限於):羥基、羥烷基、烷氧基、鹵素、烷基、硝基、矽基、醯基、醯氧基、芳基、環烷基、雜環、胺基、胺基烷基、氰基、鹵烷基、鹵烷氧基、-OCO-CH2 -O-烷基、-OP(O)(O-烷基)2 或-CH2 -OP(O)(O-烷基)2 。較佳地,「視情況經取代」係指給定結構中之一至四個氫基經上文所提及之取代基置換。更佳地,一至三個氫基經如上文所提及之取代基置換。應瞭解,取代基可進一步經取代。
術語「醯基」為此項技術中公認的且係指由通式烴基C(O)-、較佳烷基C(O)-表示之基團。
術語「醯胺基」為此項技術中公認的且係指經醯基取代之胺基,且可例如由式烴基C(O)NH-表示。
術語「醯氧基」為此項技術中公認的且係指由通式烴基C(O)O-、較佳烷基C(O)O-表示之基團。
術語「烷氧基」係指與氧連接之烷基、較佳低碳烷基。代表性烷氧基包括甲氧基、三氟甲氧基、乙氧基、丙氧基、第三丁氧基及其類似基團。
術語「烷氧基烷基」係指經烷氧基取代之烷基且可由通式烷基-O-烷基表示。
如本文中所用之術語「烯基」係指含有至少一個雙鍵之脂族基且意欲包括「未經取代之烯基」與「經取代之烯基」兩者,後者係指烯基之一或多個碳上之氫經取代基置換的烯基部分。此類取代基可存在於一或多個包括或不包括於一或多個雙鍵中之碳上。此外,此類取代基包括如下文所論述之所有對於烷基所涵蓋之取代基,除非穩定性不允許。舉例而言,涵蓋烯基經一或多個烷基、碳環基、芳基、雜環基或雜芳基取代。
「烷基」或「烷烴」係完全飽和之直鏈或分支鏈非芳族烴。通常,除非另外定義,否則直鏈或分支鏈烷基具有1至約20個,較佳1至約10個碳原子。直鏈及分支鏈烷基之實例包括甲基、乙基、正丙基、異丙基、正丁基、第二丁基、第三丁基、戊基、己基、戊基及辛基。C1 -C6 直鏈或分支鏈烷基亦稱為「低碳烷基」。
此外,如整個說明書、實例及申請專利範圍中所用之術語「烷基」(或「低碳烷基」)意欲包括「未經取代之烷基」與「經取代之烷基」,後者係指烴主鏈之一或多個碳上之氫經取代基置換的烷基部分。若未另外規定,則此類取代基可包括例如鹵素(例如,氟)、羥基、羰基(諸如羧基、烷氧基羰基、甲醯基或醯基)、硫羰基(諸如硫酯、硫代乙酸酯或硫代甲酸酯)、烷氧基、磷醯基、磷酸酯、膦酸酯、亞膦酸酯、胺基、醯胺基、脒、亞胺、氰基、硝基、疊氮基、硫氫基、烷基硫基、硫酸酯、磺酸酯、胺磺醯基、磺醯胺基、磺醯基、雜環基、芳烷基,或芳族或雜芳族部分。在較佳實施例中,經取代烷基上之取代基選自C1-6 烷基、C3-6 環烷基、鹵素、羰基、氰基或羥基。在更佳實施例中,經取代烷基上之取代基選自氟、羰基、氰基或羥基。熟習此項技術者應瞭解,烴鏈上經取代之部分自身在適當時可經取代。舉例而言,經取代烷基之取代基可包括經取代及未經取代形式之胺基、疊氮基、亞胺基、醯胺基、磷醯基(包括膦酸酯及亞膦酸酯)、磺醯基(包括硫酸酯、磺醯胺基、胺磺醯基及磺酸酯)及矽烷基,以及醚、烷基硫基、羰基(包括酮、醛、羧酸酯及酯)、-CF3 、-CN及其類似基團。下文描述例示性經取代烷基。環烷基可進一步經烷基、烯基、烷氧基、烷基硫基、胺基烷基、經羰基取代之烷基、-CF3 、-CN及其類似基團取代。
術語「Cx-y 」在與諸如醯基、醯氧基、烷基、烯基、炔基或烷氧基之化學部分結合使用時意欲包括鏈中含有x至y個碳的基團。舉例而言,術語「Cx-y 烷基」係指經取代或未經取代之飽和烴基,包括鏈中含有x至y個碳的直鏈烷基及分支鏈烷基,包括鹵基烷基。較佳的鹵基烷基包括三氟甲基、二氟甲基、2,2,2-三氟乙基及五氟乙基。C0 烷基在基團位於末端位置時指示氫,位於內部時指示一鍵。術語「C2-y 烯基」及「C2-y 炔基」係指經取代或未經取代之不飽和脂族基,其長度及可能的取代物與上文所描述之烷基類似,但分別含有至少一個雙鍵或參鍵。
如本文中所用,術語「烷胺基」係指經至少一個烷基取代之胺基。
如本文中所用,術語「烷基硫基」係指經烷基取代之硫醇基且可由通式烷基S-表示。
如本文中所用,術語「炔基」係指含有至少一個參鍵之脂族基且意欲包括「未經取代之炔基」與「經取代之炔基」兩者,後者係指炔基之一或多個碳上之氫經取代基置換的炔基部分。此類取代基可存在於一或多個包括或不包括於一或多個參鍵中之碳上。此外,此類取代基包括如上文所論述之所有對於烷基所涵蓋之取代基,除非穩定性不允許。舉例而言,涵蓋炔基經一或多個烷基、碳環基、芳基、雜環基或雜芳基取代。
如本文中所用,術語「醯胺」係指基團
Figure 02_image157
其中各RA 獨立表示氫或烴基,或兩個RA 與其所連接之N原子一起完成在環結構中具有4至8個原子的雜環。
術語「胺」及「胺基」為此項技術中公認的且係指未經取代與經取代之胺及其鹽兩者,例如可由以下表示之部分:
Figure 02_image159
其中各RA 獨立表示氫或烴基,或兩個RA 與其所連接之N原子一起完成在環結構中具有4至8個原子的雜環。
如本文中所用,術語「胺基烷基」係指經胺基取代之烷基。
如本文中所用,術語「芳烷基」係指經芳基取代之烷基。
如本文中所用之術語「芳基」包括經取代或未經取代之單環芳族基,其中該環之各原子為碳。環較佳為6員或10員環,更佳為6員環。術語「芳基」亦包括具有兩個或更多個環狀環之多環系統,其中兩個或更多個碳為兩個鄰接環所共用,其中至少一個環為芳族環,例如其他環狀環可為環烷基、環烯基、環炔基、芳基、雜芳基及/或雜環基。芳基包括苯、萘、菲、酚、苯胺及其類似基團。
術語「胺基甲酸酯」為此項技術中公認的且係指基團
Figure 02_image161
其中各RA 獨立表示氫或烴基,諸如烷基,或兩個RA 與介入原子一起完成在環結構中具有4至8個原子的雜環。
如本文中所用,術語「碳環」係指飽和或不飽和環,其中環之各原子為碳。術語碳環包括芳族碳環與非芳族碳環兩者。非芳族碳環包括:環烷烴環,其中所有碳原子均為飽和的;及環烯烴環,其含有至少一個雙鍵。「碳環」包括5-7員單環及8-12員雙環。雙環碳環之各環可選自飽和環、不飽和環及芳族環。碳環包括雙環分子,其中兩個環之間共用一個、兩個或三個或更多個原子。術語「稠合碳環」係指雙環碳環,其中各環與另一環共用兩個相鄰原子。稠合碳環之各環可選自飽和環、不飽和環及芳族環。在一例示性實施例中,芳族環(例如,苯基)可與飽和或不飽和環(例如,環己烷、環戊烷或環己烯)稠合。飽和雙環、不飽和雙環及芳族雙環之任何組合在價數准許時包括於碳環之定義中。例示性「碳環」包括環戊烷、環己烷、雙環[2.2.1]庚烷、1,5-環辛二烯、1,2,3,4-四氫萘、雙環[4.2.0]辛-3-烯、萘及金剛烷。例示性稠合碳環包括十氫萘、萘、1,2,3,4-四氫萘、雙環[4.2.0]辛烷、4,5,6,7-四氫-1H-茚及雙環[4.1.0]庚-3-烯。「碳環」可在能夠攜帶氫原子之任一或多個位置處經取代。
「環烷基」為完全飽和之環烴。「環烷基」包括單環及雙環。除非另外定義,否則典型地,單環環烷基具有3至約10個碳原子,更典型地3至8個碳原子。雙環環烷基之第二個環可選自飽和、不飽和及芳族環。環烷基包括雙環分子,其中兩個環之間共用一個、兩個或三個或更多個原子。術語「稠合環烷基」係指雙環環烷基,其中各環與另一環共用兩個相鄰原子。稠合雙環環烷基之第二個環可選自飽和環、不飽和環及芳族環。「環烯基」為含有一或多個雙鍵之環烴。
如本文中所用,術語「碳環基烷基」係指經碳環基取代之烷基。
術語「碳酸酯」為此項技術中公認的且係指基團-OCO2 -RA ,其中RA 表示烴基。
如本文中所用,術語「羧基」係指由式-CO2 H表示之基團。
如本文中所用,術語「酯」係指基團-C(O)ORA ,其中RA 表示烴基。
如本文中所用,術語「醚」係指經由氧連接至另一烴基之烴基。因此,烴基之醚取代基可為烴基-O-。醚可為對稱或不對稱的。醚之實例包括(但不限於)雜環-O-雜環及芳基-O-雜環。醚包括「烷氧基烷基」,其可由通式烷基-O-烷基表示。
如本文中所用,術語「鹵基」及「鹵素」意謂鹵素且包括氯、氟、溴及碘。術語「二鹵基」在指取代物時係指與單個碳原子結合之兩個鹵素。
如本文中所用,術語「雜芳烷基」係指經雜芳基取代之烷基。
如本文中所用,術語「雜烷基」係指碳原子及至少一個雜原子之飽和或不飽和鏈。在某些實施例中,雜烷基中無相鄰的兩個雜原子。
術語「雜芳基(heteroaryl/hetaryl)」包括經取代或未經取代之芳族單環結構,較佳5至7員環,更佳5至6員環,其環結構包括至少一個雜原子,較佳一至四個雜原子,更佳一個或兩個雜原子。術語「雜芳基」亦包括具有兩個或更多個環之多環系統,其中兩個或更多個碳為兩個鄰接環所共用,其中至少一個環為雜芳族環,例如其他環可為環烷基、環烯基、環炔基、芳基、雜芳基及/或雜環基。雜芳基包括例如吡咯、呋喃、噻吩、咪唑、噁唑、噻唑、吡唑、吡啶、吡嗪、噠嗪及嘧啶以及類似基團。
如本文中所用,術語「雜原子」意謂除碳或氫之外的任何元素之原子。較佳雜原子為氮、氧及硫。
術語「雜環基」、「雜環(heterocycle)」及「雜環的(heterocyclic)」係指經取代或未經取代之非芳族環結構,較佳3至10員環,更佳3至7員環,其環結構包括至少一個雜原子,較佳一至四個雜原子,更佳一個或兩個雜原子。術語「雜環基」及「雜環」亦包括具有兩個或更多個環狀環之多環系統,其中兩個或更多個碳為兩個鄰接環所共用,其中至少一個環為雜環,例如其他環狀環可為環烷基、環烯基、環炔基、芳基、雜芳基及/或雜環基。雜環基包括諸如哌啶、哌嗪、吡咯啶、四氫哌喃、四氫呋喃、嗎啉、內酯、內醯胺及其類似基團。
如本文中所用,術語「雜環基烷基」係指經雜環基團取代之烷基。
如本文中所用,術語「烴基」係指經由碳原子鍵結之基團,該基團不具有=O或=S取代基且通常具有至少一個碳-氫鍵及主要碳主鏈,但可視情況包括雜原子。因此,出於本申請案之目的,認為如甲基、乙氧基乙基、2-吡啶基及三氟甲基之基團為烴基,但諸如乙醯基(其在連接碳上具有=O取代基)及乙氧基(其經由氧而非碳連接)之取代基不為烴基。烴基包括(但不限於)芳基、雜芳基、碳環、雜環基、烷基、烯基、炔基及其組合。
如本文中所用,術語「羥烷基」係指經羥基取代之烷基。
術語「低碳」當與諸如醯基、醯氧基、烷基、烯基、炔基或烷氧基之化學部分結合使用時,意欲包括取代基中存在十個或更少,較佳六個或更少非氫原子之基團。「低碳烷基」例如係指含有十個或更少,較佳六個或更少碳原子的烷基。在某些實施例中,本文所定義之醯基、醯氧基、烷基、烯基、炔基或烷氧基取代基分別為低碳醯基、低碳醯氧基、低碳烷基、低碳烯基、低碳炔基或低碳烷氧基,無論其單獨出現抑或與其他取代基組合出現,諸如在所敍述羥基烷基及芳烷基中(在例如當計數烷基取代基中之碳原子時不計數芳基內之原子的情形中)。
術語「多環基」係指兩個或更多個環(例如,環烷基、環烯基、環炔基、芳基、雜芳基及/或雜環基),其中兩個或更多個原子為兩個鄰接環所共用,例如該等環為「稠環」。多環之各環可經取代或未經取代。在某些實施例中,多環之各環在環中含有3至10個原子,較佳5至7個。
術語「矽烷基」係指與三個烴基部分連接之矽部分。
術語「經取代」係指部分具有置換主鏈之一或多個碳上之氫的取代基。應理解,「取代」或「經取代」包括隱含限制條件為此類取代係根據經取代原子及取代基之准許價,且取代產生穩定化合物,例如其並不自發地諸如藉由重排、環化、消除等進行轉化。如本文中所用之術語「經取代」預期包括有機化合物之所有可容許取代基。在一廣泛態樣中,可容許取代基包括有機化合物之非環狀及環狀、分支鏈及非分支鏈、碳環及雜環、芳族及非芳族取代基。對於適當有機化合物,可容許取代基可為一或多個且相同或不同。出於本發明之目的,諸如氮之雜原子可具有氫取代基及/或本文中所描述之滿足雜原子化合價之有機化合物的任何可容許取代基。取代基可包括本文中所描述之任何取代基,例如鹵素、羥基、羰基(諸如羧基、烷氧基羰基、甲醯基或醯基)、硫羰基(諸如硫酯、硫代乙酸酯或硫代甲酸酯)、烷氧基、磷醯基、磷酸酯、膦酸酯、亞膦酸酯、胺基、醯胺基、脒基、亞胺基、氰基、硝基、疊氮基、硫氫基、烷基硫基、硫酸酯、磺酸酯、胺磺醯基、磺醯胺基、磺醯基、雜環基、芳烷基或芳族或雜芳族部分。在較佳實施例中,經取代烷基上之取代基選自C1-6 烷基、C3-6 環烷基、鹵素、羰基、氰基或羥基。在更佳實施例中,經取代烷基上之取代基選自氟、羰基、氰基或羥基。熟習此項技術者應瞭解,取代基自身在適當時可經取代。除非特別陳述為「未經取代」,否則在本文中提及化學部分應理解為包括經取代之變體。舉例而言,提及「芳基」或部分隱含地包括經取代與未經取代之變體。
術語「硫酸酯」為此項技術中公認的且係指基團-OSO3 H或其醫藥學上可接受之鹽。
術語「磺醯胺」為此項技術中公認的且係指由以下通式表示之基團:
Figure 02_image163
其中各RA 獨立表示氫或烴基,諸如烷基,或兩個RA 與介入原子一起完成在環結構中具有4至8個原子的雜環。
術語「亞碸」為此項技術中公認的且係指基團-S(O)-RA ,其中RA 表示烴基。
術語「磺酸酯」為此項技術中公認的且係指基團SO3 H或其醫藥學上可接受之鹽。
術語「碸」為此項技術中公認的且係指基團-S(O)2 -RA ,其中RA 表示烴基。
如本文中所用,術語「硫烷基」係指經硫醇基取代之烷基。
如本文中所用,術語「硫酯」係指基團-C(O)SRA 或-SC(O)RA ,其中RA 表示烴基。
如本文中所用,術語「硫醚」等效於醚,其中氧經硫置換。
術語「脲」為此項技術中公認的且可由以下通式表示:
Figure 02_image165
其中各RA 獨立表示氫或烴基,諸如烷基,或RA 在每次出現時與另一個RA 及介入原子一起完成在環結構中具有4至8個原子的雜環。
「保護基」係指當連接至分子中之反應性官能基時遮蔽、降低或阻礙該官能基之反應性的一組原子。通常,在合成過程中可視需要選擇性地移除保護基。保護基之實例可見於Greene及Wuts,Protective Groups in Organic Chemistry , 第3版, 1999, John Wiley & Sons, NY及Harrison等人,Compendium of Synthetic Organic Methods , 第1-8卷, 1971-1996, John Wiley & Sons, NY。代表性氮保護基包括(但不限於)甲醯基、乙醯基、三氟乙醯基、苯甲基、苯甲氧羰基(「CBZ」)、第三丁氧羰基(「Boc」)、三甲基矽烷基(「TMS」)、2-三甲基矽烷基-乙磺醯基(「TES」)、三苯甲基以及經取代之三苯甲基、烯丙氧基羰基、9-茀基甲氧基羰基(「FMOC」)、硝基-藜蘆基氧基羰基(「NVOC」)及其類似基團。代表性羥基保護基包括(但不限於)其中羥基經醯基化(酯化)或烷基化之彼等基團(,諸如苯甲基及三苯甲基醚),以及烷基醚、四氫哌喃基醚、三烷基矽烷基醚(例如,TMS或TIPS基團)、二醇醚(諸如乙二醇及丙二醇衍生物)及烯丙基醚。
如本文中所用之術語「調節」包括抑制或遏制功能或活性(諸如細胞增殖)以及增強功能或活性。
片語「醫藥學上可接受」為此項技術中公認的。在某些實施例中,該術語包括合理醫學判斷之範疇內適用於與人類及動物之組織接觸而無過度毒性、刺激、過敏反應或其他問題或併發症的與合理益處/風險比相匹配的組合物、賦形劑、佐劑、聚合物及其他材料及/或劑型。
「醫藥學上可接受之鹽」或「鹽」在本文中用於指酸加成鹽或鹼加成鹽,其適用於治療患者或與該治療相容。
如本文中所用之術語「醫藥學上可接受之酸加成鹽」意謂任何鹼基化合物之任何無毒有機或無機鹽。形成適合鹽之說明性無機酸包括鹽酸、氫溴酸、硫酸及磷酸,以及諸如正磷酸一氫鈉及硫酸氫鉀之金屬鹽。形成適合鹽之說明性有機酸包括單羧酸、二羧酸及三羧酸,諸如乙醇酸、乳酸、丙酮酸、丙二酸、丁二酸、戊二酸、反丁烯二酸、蘋果酸、酒石酸、檸檬酸、抗壞血酸、順丁烯二酸、苯甲酸、苯乙酸、肉桂酸及柳酸,以及磺酸,諸如對甲苯磺酸及甲磺酸。可形成單酸鹽或二酸鹽,且此類鹽可以水合、溶合或實質上無水形式存在。一般而言,酸加成鹽更可溶於水及各種親水性有機溶劑中,且通常展現與其游離鹼形式相比更高的熔點。適當鹽之選擇為熟習此項技術者所已知。其他非醫藥學上可接受之鹽(例如草酸鹽)可用於例如分離化合物以用於實驗室用途,或用於對醫藥學上可接受之酸加成鹽之後續轉化。
如本文中所用之術語「醫藥學上可接受之鹼加成鹽」意謂任何酸化合物之任何無毒有機或無機鹼加成鹽。形成適合鹽之說明性無機鹼包括氫氧化鋰、氫氧化鈉、氫氧化鉀、氫氧化鈣、氫氧化鎂或氫氧化鋇。形成適合鹽之說明性有機鹼包括脂族、脂環或芳族有機胺,諸如甲胺、三甲胺及甲吡啶或氨。適當鹽之選擇為熟習此項技術者所已知。
許多適用於本發明方法及組合物之化合物在其結構中具有至少一個立體對稱中心。此立體對稱中心可以R或S組態存在,該R及S標號與Pure Appl. Chem. (1976), 45, 11-30中所描述之規則一致地使用。本發明涵蓋所有立體異構形式,諸如化合物、鹽、前藥或其混合物(包括立體異構體之所有可能的混合物)之對映異構及非對映異構形式。參見例如WO 01/062726。
此外,含有烯基的某些化合物可以Z (同側)或E (異側)異構體之形式存在。在各情況下,本發明包括混合物及單獨個別異構體兩者。
一些化合物亦可以互變異構形式存在。儘管本文中所描述之式中未明確指示,但此類形式意欲包括於本發明之範疇內。
「前藥」或「醫藥學上可接受之前藥」係指在投與之後在宿主中代謝(例如,水解或氧化)以形成生物活性分子的化合物。前藥之典型實例包括在活性化合物之官能性部分上具有生物學不穩定或可裂解(保護)基團的化合物。前藥包括可經氧化、還原、胺化、脫胺化、羥基化、脫羥基化、水解、脫水解、烷基化、去烷基化、醯化、去醯化、磷酸化或去磷酸化以產生活性化合物的化合物。使用酯或胺基磷酸酯作為生物學不穩定或可裂解(保護)基團的前藥之實例揭示於美國專利6,875 751、7,585,851及7,964,580中,該等專利之揭示內容以引用之方式併入本文中。本發明在其範疇內包括本文中所描述之活性劑之前藥。用於選擇及製備適合前藥之習知程序描述於例如「Design of Prodrugs」, H. Bundgaard編, Elsevier, 1985中。
如本文中所用之片語「醫藥學上可接受之載劑意謂醫藥學上可接受之材料、組合物或媒劑,諸如適用於調配用於醫學或治療用途之藥物的液體或固體填充劑、稀釋劑、賦形劑、溶劑或包封材料。各載劑在與調配物之其他成分相容且對患者無害的意義上必須為「可接受的」。可充當醫藥學上可接受之載劑的材料之一些實例包括:(1)糖,諸如乳糖、葡萄糖及蔗糖;(2)澱粉,諸如玉米澱粉及馬鈴薯澱粉;(3)纖維素及其衍生物,諸如羧甲基纖維素鈉、乙基纖維素及乙酸纖維素;(4)粉末狀黃蓍;(5)麥芽;(6)明膠;(7)滑石;(8)賦形劑,諸如可可油及栓劑蠟;(9)油,諸如花生油、棉籽油、紅花油、芝麻油、橄欖油、玉米油及大豆油;(10)二醇,諸如丙二醇;(11)多元醇,諸如丙三醇、山梨糖醇、甘露糖醇及聚乙二醇;(12)酯,諸如油酸乙酯及月桂酸乙酯;(13)瓊脂;(14)緩衝劑,諸如氫氧化鎂及氫氧化鋁;(15)褐藻酸;(16)無熱原質水;(17)等張生理鹽水;(18)林格氏溶液(Ringer's solution);(19)乙醇;(20)磷酸鹽緩衝溶液;以及(21)其他用於醫藥調配物中之無毒相容物質。
如本文中所用之術語「溶解度之對數」、「LogS」或「logS」在此項技術中用於定量化合物之水溶解度。化合物之水溶解度顯著地影響其吸收及分佈特徵。低溶解度通常與不良吸收相關聯。LogS值為以莫耳/公升計所量測的溶解度之單位剝離對數(鹼基10)。
如本文中所用,「實質上純的」意謂目標物種為所存在之主要物種(亦即以莫耳計,該物種比組合物中之任何其他個別物種更加充足),且較佳地實質上經純化部分為其中目標物種包含所存在之所有大分子物種之至少約50% (以莫耳計)的組合物。
一般而言,實質上純的組合物將包含組合物中所存在之所有大分子物種之超過約80%、更佳超過約85%、90%、95%及99%。最佳地,將目標物種純化至基本均質性(無法藉由習知偵測方法在組合物中偵測到之污染物種),其中組合物基本上由單一巨分子物種組成。
類異戊二烯轉移酶識別抗體 本文中所描述之抗體可包含由類異戊二烯轉移酶識別之胺基酸模體,其較佳地在抗體之C端處;且硫醚鍵可包含胺基酸模體之半胱胺酸之硫原子。胺基酸模體可為選自CXX、CXC、XCXC、XXCC及CYYX之序列,其中C表示半胱胺酸;Y在每次出現時獨立地表示脂族胺基酸;且X在每次出現時獨立地表示麩醯胺酸、麩胺酸、絲胺酸、半胱胺酸、甲硫胺酸、丙胺酸或白胺酸。在較佳實施例中,硫醚鍵包含胺基酸模體之半胱胺酸之硫原子。
在一些實施例中,胺基酸模體為序列CYYX,且Y在每次出現時獨立地表示丙胺酸、異白胺酸、白胺酸、甲硫胺酸或纈胺酸。舉例而言,胺基酸模體可為CVIM或CVLL。
在較佳實施例中,胺基酸模體之前的七個胺基酸中之至少一者為甘胺酸。在較佳實施例中,胺基酸模體之前的七個胺基酸中之至少三者各自獨立地選自甘胺酸及脯胺酸。在一些實施例中,胺基酸模體之前的一個、兩個、三個、四個、五個、六個、七個、八個、九個或十個(較佳地七個)胺基酸中之每一者為甘胺酸。在某些較佳實施例中,胺基酸模體之前的七個胺基酸中之至少三者各自獨立地選自甘胺酸、天冬胺酸、精胺酸及絲胺酸。
在一些實施例中,抗體包含胺基酸序列GGGGGGGCVIM,較佳地在C端處。
在較佳實施例中,抗體包含能夠由類異戊二烯轉移酶識別之胺基酸模體。舉例而言,抗體之至少一個C端可包含能夠由類異戊二烯轉移酶識別之胺基酸模體(例如,例如在形成抗體-藥物結合物前,作為受質,或例如在形成抗體-藥物結合物後,作為類異戊二烯轉移酶之產物)。抗體可進一步包含將抗體肽鏈連接至胺基酸模體的間隔子,諸如胺基酸或胺基酸段。間隔基可由1至20個連續胺基酸、較佳7-20個胺基酸組成。在一些實施例中,甘胺酸及脯胺酸為間隔子之較佳胺基酸,且可以任何組合使用,諸如一連串至少約1、2、3、4、5、6、7、8、9或10個甘胺酸,或一連串約1、2、3、4、5、6、7、8、9或10個甘胺酸。在其他實施例中,胺基酸模體各自獨立地選自甘胺酸、天冬胺酸、精胺酸及絲胺酸。例如相對於不包括於ADC中之抗體型式,抗體可在羧基端包含添加或缺失。
類異戊二烯轉移酶之實例包括法呢基蛋白質轉移酶(FTase)及香葉基香葉基轉移酶(GGTase),其可催化法呢基或香葉基香葉基轉移至標靶蛋白之至少一個C端半胱胺酸。GGTase可分類為GGTase I或GGTase II。FTase及GGTase I可識別CAAX模體,且GGTase II可識別XXCC、XCXC或CXX模體,其中C表示半胱胺酸,A表示脂族胺基酸(例如,異白胺酸、纈胺酸、甲硫胺酸、白胺酸),且各X獨立地表示例如麩醯胺酸、麩胺酸、絲胺酸、半胱胺酸、甲硫胺酸、丙胺酸或白胺酸(參見Nature Rev. Cancer, 5(5):405-12 (2005);Nature Chemical Biology 17:498-506 (2010);Lane KT, Bees LS, J. Lipid Research, 47:681-699 (2006);Kasey PJ, Seabra MC, J. Biological Chemistry, 271(10):5289-5292 (1996),其中之每一者以全文引用之方式併入本文中)。
根據本發明之抗體-藥物結合物可包含胺基酸模體,諸如CYYX、XXCC、XCXC或CXX,較佳CYYX (其中C表示半胱胺酸,Y表示脂族胺基酸,諸如白胺酸、異白胺酸、纈胺酸及/或甲硫胺酸,且X表示決定類異戊二烯轉移酶之受質特異性之胺基酸,諸如麩醯胺酸、麩胺酸、絲胺酸、半胱胺酸、甲硫胺酸、丙胺酸及/或白胺酸)。
可使用來自各種來源之類異戊二烯轉移酶。舉例而言,類異戊二烯轉移酶可獲自人類、動物、植物、細菌、病毒或其他來源。在一些實施例中,使用天然存在之類異戊二烯轉移酶。在一些實施例中,可使用天然修飾或人工修飾之類異戊二烯轉移酶。舉例而言,類異戊二烯轉移酶可包含一或多個胺基酸取代、添加及/或缺失,及/或類異戊二烯轉移酶可藉由添加以下至少一者來修飾:組胺酸-標籤、GST、GFP、MBP、CBP、Isopeptag、BCCP、Myc-標籤、調鈣蛋白-標籤、FLAG-標籤、HA-標籤、麥芽糖結合蛋白-標籤、Nus-標籤、麩胱甘肽-S-轉移酶-標籤、綠色螢光蛋白-標籤、硫氧還蛋白-標籤、S-標籤、Softag 1、Softag 3、Strep-標籤、SBP-標籤、Ty-標籤及其類似物。
類異戊二烯轉移酶識別異受質(isosubstrate)及/或受質。術語異受質係指包含化學改質之受質類似物。類異戊二烯轉移酶可在抗體之C端烷基化特異性胺基酸模體(例如,CAAX模體) (參見例如Duckworth, BP等人, ChemBioChem, 8:98 (2007);Uyen TT等人, ChemBioChem, 8:408 (2007);Labadie, GR等人, J. Org. Chem., 72(24):9291 (2007);Wollack, JW等人, ChemBioChem, 10:2934 (2009),其中之每一者以引用之方式併入本文中)。官能化抗體可使用可將C端半胱胺酸烷基化之類異戊二烯轉移酶及異受質產生。
異受質可為例如具有下式之化合物:
Figure 02_image167
C端CAAX模體之半胱胺酸可使用類異戊二烯轉移酶結合於異受質。在一些實施例中,例如AAX之模體之一部分隨後可藉由蛋白酶移除,例如僅僅留下類異戊二烯結合之半胱胺酸。半胱胺酸可視情況例如藉由酶在羧基端經甲基化(參見例如Bell, IM, J. Med. Chem., 47(8):1869 (2004)),其以引用之方式併入本文中)。
本發明之抗體-藥物結合物可使用任何適合方法,包括分子生物學及細胞生物學方法來製備。舉例而言,可使用瞬時或穩定轉染方法。編碼能夠由類異戊二烯轉移酶識別之特異性胺基酸模體的基因序列可使用標準PCR及/或接合技術插入質體載體中,其中許多適合的載體係已知的,以便表現在其C端處具有特異性胺基酸模體之抗體。具有能夠由類異戊二烯轉移酶識別之至少一個胺基酸模體的抗體可因此在適合宿主,例如CHO細胞或大腸桿菌(E. coli )中表現。
如本文中所用,術語「標記」或「標記的」係指併入可偵測標記物,例如藉由併入放射性標記胺基酸或連接至可由標記抗生素蛋白(例如,含有可藉由光學或量熱方法偵測之螢光標記物或酶活性的抗生蛋白鏈菌素)偵測的生物素基部分之多肽。在某些情況下,標記或標記物亦可為治療性的。標記多肽及糖蛋白之各種方法為此項技術中已知的且可使用任何適合方法。多肽標記之實例包括(但不限於)以下:放射性同位素或放射性核種(例如,3 H、14 C、15 N、35 S、90 Y、99 Tc、111 In、125 I、131 I)、螢光標記(例如,FITC、若丹明(rhodamine)、鑭系磷光體)、酶標記(例如,辣根過氧化酶、p-半乳糖苷酶、螢光素酶、鹼性磷酸酶)、化學發光物、生物素基團、由二級報導子識別之預先確定的多肽抗原決定基(例如,白胺酸拉鏈對序列、二級抗體之結合位點、金屬結合結構域、抗原決定基標籤)。在一些實施例中,標記藉由各種長度的間隔臂連接以降低潛在位阻。如本文中所用之術語「藥劑或藥物」係指當向患者適當投與時能夠誘導所需治療效果之化合物或組合物。
活性劑可為藥物、毒素、親和配位體、偵測探針,或前述任一者之組合。活性劑可為免疫調節化合物、抗癌劑、抗病毒劑、抗菌劑、抗真菌劑、抗寄生蟲劑,或其組合。在一些實施例中,活性劑可為如本文中所揭示之化學治療劑及毒素。舉例而言,在一些實施例中,活性劑為瓢菌素、奧瑞他汀、卡奇黴素、喜樹鹼、念珠藻素、道諾黴素、海兔毒素、多柔比星、倍癌黴素、埃坡黴素、埃斯培拉黴素、格爾德黴素、類美登素、甲胺喋呤、單甲基奧瑞他汀E (「MMAE」)、單甲基阿瑞他汀F (「MMAF」)、吡咯并苯并二氮呯、根瘤菌素、SG2285、妥布賴森、長春地辛、類毒素,或前述任一者之衍生物。在一些實施例中,至少一種活性劑可為塔托布林(taltobulin)。在一些實施例中,至少一種活性劑為阿那非德。在一些實施例中,活性劑可為如本文中所揭示之吡咯并苯并二氮呯二聚體。
在一些實施例中,活性劑為化學治療劑或毒素。活性劑可選自埃羅替尼;硼替佐米;氟維司群;紓癌特;來曲唑;甲磺酸伊馬替尼;PTK787/ZK 222584;奧沙利鉑;5-氟尿嘧啶;甲醯四氫葉酸;雷帕黴素(西羅莫司(Sirolimus));拉帕替尼;洛那法尼;索拉非尼;吉非替尼;AG1478;AG1571;烷基化劑(例如,噻替派或環磷醯胺);磺酸烷酯(例如,白消安、英丙舒凡或哌泊舒凡);氮丙啶(例如,苯唑多巴、卡波醌、米特多巴或尤利多巴);伸乙亞胺、甲基三聚氰胺、六甲蜜胺、三伸乙基蜜胺、三伸乙基磷醯胺、三伸乙基硫代磷醯胺、三羥甲基密胺;多聚乙醯(例如,布拉他辛或布拉他辛酮);喜樹鹼;喜樹鹼之衍生物或代謝物(例如,SN-38);拓朴替康;苔蘚抑素;海洋抑素;CC-1065 (包括其阿多來新、卡折來新或比折來新合成類似物);念珠藻素(例如,念珠藻素1或念珠藻素8);海兔毒素;倍癌黴素(包括合成類似物,例如KW-2189及CB1-TM1);艾榴塞洛素;盤克斯他汀;沙考地汀;海綿抑素;氮芥(例如,氯芥苯丁酸、萘氮芥、氯磷醯胺、雌莫司汀、異環磷醯胺、甲基二(氯乙基)胺、甲基二(氯乙基)胺氧化物鹽酸鹽、美法侖、新恩比興、芬司特瑞、潑尼莫司汀、曲洛磷胺或尿嘧啶氮芥);亞硝基脲(例如,卡莫司汀、氯脲黴素、福莫司汀、洛莫司汀、尼莫司汀或雷莫司汀);抗生素(例如,烯二炔抗生素,諸如選自刺胞黴素(calicheamycin) γ 1I及刺胞黴素Ω 1I之刺胞黴素,或包括達內黴素A之達內黴素);雙膦酸鹽(例如,氯屈膦酸鹽、埃斯培拉黴素、新製癌菌素發色團或相關色蛋白烯二炔抗生素發色團)、阿克拉黴素、放線菌素、安麴黴素、偶氮絲胺酸、博萊黴素、放線菌素C、卡柔比星、洋紅黴素、嗜癌菌素、色黴素、放線菌素D、道諾比星、地托比星、6-重氮-5-側氧基-L-正白胺酸、多柔比星(例如,嗎啉基-多柔比星、氰基嗎啉基-多柔比星、2-吡咯啉基-多柔比星、脂質多柔比星或去氧多柔比星)、表柔比星、依索比星、麻西羅黴素、絲裂黴素(例如,絲裂黴素C、黴酚酸、諾加黴素、橄欖黴素、培洛黴素、潑非黴素、嘌呤黴素、奎那黴素、羅多比星、鏈黴素、鏈脲佐菌素、殺結核菌素、烏苯美司、淨司他丁或佐柔比星);抗代謝物(例如,5-氟尿嘧啶)、葉酸類似物(例如,迪諾特寧、甲胺喋呤、蝶羅呤或曲美沙特);嘌呤類似物(例如,氟達拉賓、6-巰嘌呤、硫咪嘌呤或硫鳥嘌呤);嘧啶類似物(例如,安西他濱、阿紮胞苷、6-氮尿苷、卡莫氟、阿糖胞苷、二去氧尿苷、去氧氟尿苷、依諾他濱或氟尿苷);雄激素(例如,卡魯睾酮、丙酸屈他雄酮、環硫雄醇、美雄烷或睾內酯);抗腎上腺(例如,胺格魯米特、米托坦或曲洛司坦);葉酸補充劑(例如,醛葉酸);乙醯葡醛酯;醛磷醯胺糖苷;胺基乙醯丙酸;恩尿嘧啶;安吖啶;貝斯布西;比生群;艾達曲克;地磷醯胺;地美可辛;地吖醌;艾弗鳥胺酸;依利醋銨;埃坡黴素;依託格魯;硝酸鎵;羥基尿素;蘑菇多醣;氯尼達明;類美登素(例如,美登素或胺沙托辛);新月毒素(trichothecene) (特定言之T-2毒素、弗納庫林A、桿孢菌素A或胺癸叮);米托胍腙;米托蒽醌;莫比達摩;二胺硝吖啶;噴司他汀;苯來美特;吡柔比星;洛索蒽醌;2-乙基醯肼;丙卡巴肼;多醣K複合物;雷佐生;根瘤菌素;西索菲蘭;鍺螺胺;細交鏈孢菌酮酸;三亞胺醌;2,2',2"-三氯三乙胺;新月毒素(特定言之,T-2毒素、弗納庫林A、桿孢菌素A及胺癸叮);烏拉坦;長春地辛;達卡巴嗪;甘露醇氮芥;二溴甘露醇;二溴衛矛醇;哌泊溴烷;加西托星;阿拉伯糖苷;環磷醯胺;噻替派;類紫杉醇(例如,太平洋紫杉醇)、太平洋紫杉醇之ABRAXANETM 無十六醇聚氧乙烯醚經白蛋白工程改造之奈米顆粒調配物、多西他賽;氯芥苯丁酸;吉西他濱;6-硫鳥嘌呤;巰嘌呤;鉑類似物(例如,順鉑或卡鉑);長春鹼;鉑;依託泊苷;異環磷醯胺;米托蒽醌;長春新鹼;長春瑞賓;諾凡特龍;替尼泊苷;依達曲沙;道諾黴素;胺基喋呤;希羅達;伊班膦酸鹽;CPT-11;拓樸異構酶抑制劑(RFS 2000);二氟甲基鳥胺酸;類視黃素(例如,視黃酸);卡培他濱及其醫藥學上可接受之鹽、溶劑合物、酸或衍生物,但不必需限於此。
活性劑可選自(i)用以調節或抑制對腫瘤之激素作用的抗激素劑,諸如抗雌激素及選擇性雌激素受體調節劑,包括例如他莫昔芬、雷洛昔芬、曲洛昔芬、4-羥基他莫昔芬、曲沃昔芬、那洛昔芬、LY117018、奧那司酮及托瑞米芬;(ii)抑制芳香酶之芳香酶抑制劑,其調節腎上腺中之雌激素產生,例如4(5)-咪唑、胺格魯米特、乙酸甲地孕酮、依西美坦、來曲唑及阿那曲唑;(iii)抗雄激素,諸如氟他胺、尼魯胺、比卡魯胺、亮丙立德及戈舍瑞林;以及曲沙他濱(一種1,3-二氧戊環核苷胞嘧啶類似物);(iv)芳香酶抑制劑;(v)蛋白激酶抑制劑;(vi)脂質激酶抑制劑;(vii)反義寡核苷酸,特定言之抑制基因在牽涉黏附細胞之信號傳導路徑中之表現的彼等反股寡核苷酸,例如PKC-α、Raf、H-Ras;(viii)核糖核酸酶,例如諸如核糖核酸酶之VEGF抑制劑及HER2表現抑制劑;(ix)疫苗,諸如基因療法疫苗、ALLOVECTIN®疫苗、LEUVECTIN疫苗、VAXID疫苗、PROLEUKIN®rlL-2、LURTOTECAN®拓樸異構酶1抑制劑、ABARELIX® rmRH;(x)抗血管生成劑,諸如貝伐單抗;(xi)親和配位體,其中親和配位體為受質、抑制劑、刺激劑、神經傳遞物、放射性同位素,或前述任一者之組合;(xii)放射性標記、32 P、35 S、螢光染料、電子緻密試劑、酶、生物素、抗生蛋白鏈菌素、地高辛、半抗原、免疫原性蛋白質、具有與標靶互補之序列的核酸分子,或前述任一者之組合;(xiii)免疫調節化合物、抗癌劑、抗病毒劑、抗細菌劑、抗真菌劑及抗寄生蟲劑,或前述任一者之組合;(xiv)他莫昔芬、雷洛昔芬、曲洛昔芬、4-羥基他莫昔芬、曲沃昔芬、那洛昔芬、LY117018、奧那司酮或托瑞米芬;(xv) 4(5)-咪唑、胺格魯米特、乙酸甲地孕酮、依西美坦、來曲唑或阿那曲唑;(xvi)氟他胺、尼魯胺、比卡魯胺、亮丙立德、戈舍瑞林或曲沙他濱;(xvii)芳香酶抑制劑;(xviii)蛋白激酶抑制劑;(xix)脂質激酶抑制劑;(xx)反義寡核苷酸;(xxi)核糖核酸酶;(xxii)疫苗;(xxiii)抗血管生成劑;以及(xxiv)其醫藥學上可接受之鹽、溶劑合物、酸或衍生物。
在一些實施例中,至少一種活性劑為塔托布林或阿那非德。
在一些實施例中,活性劑為瓢菌素、阿瑞他汀、卡奇黴素、喜樹鹼、喜樹鹼衍生物及代謝物(SN-38)、念珠藻素、道諾黴素、海兔毒素、多柔比星、倍癌黴素、埃坡黴素、埃斯培拉黴素、格爾德黴素、類美登素、甲胺喋呤、單甲基奧瑞他汀E (「MMAE」)、單甲基阿瑞他汀F (「MMAF」)、吡咯并苯并二氮呯、根瘤菌素、SG2285、妥布賴森、長春地辛、類毒素,或前述任一者之衍生物。在某些實施例中,活性劑為瓢菌素、MMAE或MMAF,或前述任一者之衍生物。
另外,細胞因子可用作活性劑。細胞因子為小的細胞信號傳導蛋白分子,其藉由多個細胞分泌且為在細胞間通信中廣泛使用之信號傳導分子類別。細胞因子包括單核因子、淋巴因子、傳統多肽激素及其類似物。細胞因子之實例包括生長激素(例如,人類生長激素、N-甲硫胺醯基人類生長激素或牛類生長激素);副甲狀腺激素;甲狀腺素;胰島素;胰島素原;鬆弛素;前鬆弛素;醣蛋白激素(例如,促卵泡激素(FSH)、促甲狀腺激素(TSH)或促黃體激素(LH));肝生長因子;纖維母細胞生長因子;促乳素;胎盤催乳激素;腫瘤壞死因子-α、腫瘤壞死因子-β;苗勒氏管抑制物質;小鼠促性腺激素相關肽;抑制素;活化素;血管內皮生長因子;整合素、血小板生成素(TPO);神經生長因子(例如,NGF-β);血小板生長因子;轉型生長因子(TGF) (例如,TGF-α或TGF-β);胰島素樣生長因子-I、胰島素樣生長因子-II;紅血球生成素(EPO);骨誘導因子;干擾素(例如,干擾素-α、干擾素-β或干擾素-γ);群落刺激因子(CSF) (例如,巨噬細胞-CSF (M-CSF)、顆粒細胞-巨噬細胞-CSF (GM-CSF)或顆粒細胞-CSF (G-CSF));介白素(IL) (例如,IL-1、IL-1α、IL-2、IL-3、IL-4、IL-5、IL-6、IL-7、IL-8、IL-9、IL-10、IL-11或IL-12);腫瘤壞死因子(TNF) (例如,TNF-α或TNF-β);以及多肽因子(例如,LIF或kit配位體),但不限於此。此外,術語「細胞因子」亦包括來自天然來源或重組細胞培養基之細胞因子及天然序列細胞因子之生物活性相等物。
術語「毒素」係指對活細胞或生物體有毒之物質。毒素可為在與身體組織接觸或由身體組織吸收後,例如經由與一或多種諸如酶或細胞受體之生物大分子相互作用,能夠造成細胞功能異常或細胞死亡之小分子、肽或蛋白質。毒素包括植物毒素及動物毒素。動物毒素之實例包括白喉毒素、肉毒桿菌毒素、破傷風毒素、痢疾毒素、霍亂毒素、河豚毒素鹼、雙鞭甲藻毒素及雪卡藻毒素,但不限於此。植物毒素之實例包括蓖麻毒素及AM-毒素,但不限於此。
小分子毒素之實例包括奧瑞他汀、妥布賴森、格爾德黴素(Kerr等人, 1997, Bioconjugate Chem. 8(6):781-784)、類美登素(EP 1391213、ACR 2008、41 、98-107)、卡奇黴素(美國專利公開案第2009/0105461號, Cancer Res. 1993, 53, 3336-3342)、道諾黴素、多柔比星、甲胺喋呤、長春地辛、SG2285 (Cancer Res. 2010, 70(17), 6849-6858)、海兔毒素、海兔毒素類似物、奧瑞他汀(美國專利第5,635,483號)、念珠藻素、喜樹鹼、喜樹鹼之衍生物或代謝物(例如,SN-38)、根瘤菌素衍生物、CC-1065類似物或衍生物、倍癌黴素、烯二炔抗生素、埃斯培拉黴素、埃坡黴素、吡咯并苯并二氮呯(PBD)衍生物、瓢菌素、瓢菌素之衍生物、α-瓢菌素、阿匹立定、阿那非德及類毒素,但不限於此。毒素可藉由微管蛋白結合、DNA結合、拓樸異構酶遏制及其類似作用來展現細胞毒性及細胞生長抑制活性。
「可偵測部分」或「標記」係指可藉由光譜法、光化學、生物化學、免疫化學、放射性或化學方式偵測之組合物。舉例而言,適用標籤包括32 P、35 S、螢光染料、電子緻密試劑、酶(例如,ELISA中常用之酶)、生物素-抗生蛋白鏈菌素、地高辛、半抗原,及可獲得抗血清或單株抗體之蛋白質,或具有與標靶互補之序列的核酸分子。可偵測部分常常產生可用於定量樣品中結合之可偵測部分之量的可量測信號,諸如放射性、發色或螢光信號。信號定量可例如藉由閃爍計數、密度測定法、流動式細胞量測術、ELISA或藉由完整或隨後消化肽(可評定一或多種肽)之質譜分析進行直接分析來實現。
如本文中所用之術語「探針」係指如下材料,其可(i)提供可偵測信號,(ii)與第一探針或第二探針相互作用以改變由第一或第二探針提供之可偵測信號,諸如螢光共振能量轉移(FRET),(iii)使與抗原或配位體之相互作用穩定或增加結合親和力;(iv)藉由物理參數(諸如電荷、疏水性等)影響電泳遷移率或細胞侵入活性,或(v)控制配位體親和力、抗原-抗體結合或離子複合物形成。
活性劑可為免疫調節化合物、抗癌劑、抗病毒劑、抗菌劑、抗真菌劑、抗寄生蟲劑,或其組合。
免疫調節化合物可選自胺基己酸、硫唑嘌呤、溴麥角環肽、苯丁酸氮芥、氯奎寧、環磷醯胺、環孢靈、環孢靈A、達那唑(danazol)、脫氫表雄酮(dehydroepiandrosterone)、地塞米松(dexamethasone)、依那西普(etanercept)、氫化可的松(hydrocortisone)、羥基氯奎(hydroxychloroquine)、英利昔單抗(inflixima)、美洛昔康(meloxicam)、甲胺喋呤、黴酚酸嗎啉乙酯(mycophenylate mofetil)、潑尼松(prednisone)、西羅莫司及他克莫司(tacrolimus)。抗癌劑可選自1-甲基-4-苯基吡錠離子、5-乙炔基-1-β-D-呋喃核糖基咪唑-4-甲醯胺(EICAR)、5-氟尿嘧啶、9-胺基喜樹鹼、放線菌素D、天冬醯胺酶、比卡魯胺、雙氯乙基亞硝基脲(BCNU)、博萊黴素、博萊黴素A2、博萊黴素B2、白消安、喜樹鹼、喜樹鹼之衍生物或代謝物(例如,SN-38)、卡鉑、卡莫司汀、CB1093、氯芥苯丁酸、順鉑、克立那托(crisnatol)、環磷醯胺、阿糖胞苷、胞嘧啶阿拉伯糖苷、賽托克森(cytoxan)、達卡巴嗪、放線菌素D、道諾比星、達卡巴嗪、去鐵胺、去甲氧基-竹紅菌素A、多烯紫杉醇(docetaxel)、去氧氟尿苷、多柔比星、EB1089、表柔比星、依託泊苷、氟尿苷、氟達拉賓、氟他胺、吉西他濱、戈舍瑞林、羥基尿素、艾達黴素(idarubicin)、異環磷醯胺、干擾素-α、干擾素-γ、伊立替康(irinotecan)、KH1060、乙酸亮丙立德、洛莫司汀、洛伐他汀(lovastatin)、甲地孕酮、美法侖、巰嘌呤、甲胺喋呤、絲裂黴素、絲裂黴素C、米托蒽醌、黴酚酸、氮芥、亞硝基脲、太平洋紫杉醇、培洛黴素、感光劑Pe4、酞花青(phthalocyanine)、吡柔比星、普卡黴素、丙卡巴肼、雷洛昔芬、雷替曲塞(raltitrexed)、雷利米得(revlimid)、利巴韋林(ribavirin)、星形孢菌素、他莫昔芬、替尼泊苷、沙洛米得(thalomid)、毒胡蘿蔔素(thapsigargin)、硫鳥嘌呤、噻唑呋林(tiazofurin)、拓朴替康、曲奧舒凡(treosulfan)、曲美沙特、腫瘤壞死因子、萬珂(velcade)、維拉帕米(verapamil)、維替泊芬(verteporfin)、長春鹼、長春新鹼、長春瑞賓及佐柔比星。抗病毒劑可選自噴昔洛韋(pencicyclovir)、發昔洛韋(valacyclovir)、加昔洛韋(gancicyclovir)、膦甲酸、利巴韋林、碘苷、阿糖腺苷、曲氟尿苷、阿昔洛韋、泛昔洛韋(famcicyclovir)、金剛胺、金剛乙胺、西多福韋(cidofovir)、反義寡核苷酸、免疫球蛋白及干擾素。抗菌劑可選自氯黴素(chloramphenicol)、萬古黴素(vancomycin)、甲硝噠唑(metronidazole)、甲氧苄啶(trimethoprin)、磺胺二甲噁唑(sulfamethazole)、奎奴普丁(quinupristin)、達福普汀(dalfopristin)、利福平(rifampin)、大觀黴素(spectinomycin)及呋喃妥因(nitrofurantoin)。抗真菌劑可選自兩性黴素(amphotericin) B 、康敵西丁(candicidin)、非律平(filipin)、哈黴素(hamycin)、遊黴素(natamycin)、制黴素(nystatin)、龜裂殺菌素(rimocidin)、聯苯苄唑(bifonazole)、布康唑(butoconazole)、克黴唑(clotrimazole)、益康唑(econazole)、芬替康唑(fenticonazole)、異康唑(isoconazole)、酮康唑(ketoconazole)、盧立康唑(luliconazole)、咪康唑(miconazole)、奧莫康唑(omoconazole)、奧昔康唑(oxiconazole)、舍他康唑(sertaconazole)、硫康唑(sulconazole)、噻康唑(tioconazole)、阿巴康唑(albaconazole)、氟康唑(fluconazole)、艾沙康唑(isavuconazole)、伊曲康唑(itraconazole)、泊沙康唑(posaconazole)、拉夫康唑(ravuconazole)、特康唑(terconazole)、伏立康唑(voriconazole)、阿巴芬淨(abafungin)、阿莫羅芬(amorolfin)、布替萘芬(butenafine)、萘替芬(naftifine)、特比萘芬(terbinafine)、阿尼芬淨(anidulafungin)、卡泊芬淨(caspofungin)、米卡芬淨(micafungin)、苯甲酸、環吡酮(ciclopirox)、氟胞嘧啶(flucytosine)、灰黃黴素(griseofulvin)、鹵苯炔醚(haloprogin)、托萘酯(tolnaftate)、十一碳烯酸(undecylenic acid)、結晶紫、秘魯香脂(balsam of peru)、環吡酮乙醇胺(ciclopirox olamine)、啶酮乙醇胺鹽(piroctone olamine)、吡硫鋅(zinc pyrithione)及硫化硒。抗寄生蟲劑可選自甲苯噠唑(mebendazole)、噻嘧啶雙羥萘酸鹽(pyrantel pamoate)、腐絕(thiabendazole)、二乙碳醯嗪(diethylcarbamazine)、伊維菌素(ivermectin)、氯硝柳胺(niclosamide)、吡喹酮(praziquantel)、阿苯達唑(albendazole)、利福平、兩性黴素B、美拉胂醇(melarsoprol)、依氟鳥胺酸(eflornithine)、甲硝噠唑、磺甲硝咪唑(tinidazole)及米替福新(miltefosine)。
抗體可包含選自以下之胺基酸模體:Ab-HC-(G)z CVIM、Ab-HC-(G)z CVLL、Ab-LC-(G)z CVIM,及Ab-LC-(G)z CVLL、Ab-HC-(G)z CVIM/LC-(G)z CVIM、Ab-HC-(G)z CVLL/LC-(G)z CVIM、Ab-HC-(G)z CVIM/LC-(G)z CVLL,以及Ab-HC-(G)z CVLL/LC-(G)z CVLL,其中Ab表示抗體(例如,如本文中所揭示之抗體),Ab-HC-表示抗體之重鏈(例如,本文中所揭示之重鏈),Ab-LC-表示抗體之輕鏈(例如,本文中所揭示之輕鏈),G表示甘胺酸,C表示半胱胺酸,V表示纈胺酸,I表示異白胺酸,M表示甲硫胺酸,L表示白胺酸,且z為0至20,較佳地1至10之整數。
用於製備抗體之通用方法 此項技術內已知之各種步驟可用於產生針對給定標靶,諸如(例如) CD19、腫瘤相關抗原或其他標靶,或針對其衍生物、片段、類似物同源物或直系同源物的多株或單株抗體。(參見例如Antibodies: A Laboratory Manual, Harlow E及Lane D, 1988, Cold Spring Harbor Laboratory Press, Cold Spring Harbor, NY,其以引用之方式併入本文中)。
抗體可藉由熟知技術純化,諸如使用蛋白質A或蛋白質G之親和層析法,其主要提供免疫血清之IgG部分。隨後或替代地,作為免疫球蛋白所搜尋之標靶的特定抗原或其抗原決定基可以固定在管柱上以藉由免疫親和層析法純化免疫特異性抗體。舉例而言,D. Wilkinson論述了免疫球蛋白之純化(The Scientist, 由The Scientist, Inc.出版, Philadelphia PA, 第14卷, 第8期(2000年4月17日), 第25-28頁)。
在一些實施例中,本發明之抗體為單株抗體。舉例而言,藉由使用本文中所提供之實例中所闡述之步驟來產生單株抗體。抗體亦例如藉由用細胞轉染物之組合免疫BALB/c小鼠產生,該等細胞轉染物在其表面上表現高水準之給定標靶。隨後,針對與所選標靶之反應性篩選由骨髓瘤/B細胞融合物產生之融合瘤。
例如使用融合瘤方法,諸如Kohler及Milstein, Nature, 256:495(1975)所描述之彼等方法來製備單株抗體。在融合瘤方法中,倉鼠、小鼠或其他適當宿主動物通常用免疫劑免疫以產生淋巴球,其產生或能夠產生將特異性結合於免疫劑之抗體。替代地,淋巴球可在活體外免疫。
免疫劑通常將包括蛋白質抗原、其片段或其融合蛋白。一般而言,若需要人類來源之細胞,則使用末梢血液淋巴球(「PBL」);或若需要非人類哺乳動物來源之細胞,則使用脾細胞或淋巴結細胞。接著,使用適合融合劑(諸如聚乙二醇)使淋巴球與永生化細胞株融合以形成融合瘤細胞(Goding, Monoclonal Antibodies: Principles and Practice, Academic Press, (1986) 第59-103頁)。永生化細胞株通常為經轉形哺乳動物細胞,尤其嚙齒動物、牛科動物及人類來源之骨髓瘤細胞。通常,採用大鼠或小鼠骨髓瘤細胞株。融合瘤細胞可在較佳含有一或多種抑制未融合、永生化細胞之生長或存活之物質的適合培養基中培養。舉例而言,若親本細胞缺乏酶次黃嘌呤鳥嘌呤磷酸核糖基轉移酶(HGPRT或HPRT),則用於融合瘤之培養基通常將包括次黃嘌呤、胺基蝶呤及胸苷(「HAT培養基」),該等物質阻止HGPRT缺陷型細胞之生長。
較佳永生化細胞株係高效融合,支持所選產抗體細胞穩定高水準表現抗體且對諸如HAT培養基之培養基敏感的永生化細胞株。更佳永生化細胞株為鼠類骨髓瘤細胞株,其可例如獲自沙克研究所細胞分配中心(Salk Institute Cell Distribution Center), San Diego, California及美國菌種保藏中心(American Type Culture Collection), Manassas, Virginia。亦已單株抗體之產生描述了人類骨髓瘤及小鼠-人類融合骨髓瘤細胞株。(參見Kozbor, J. Immunol., 133:3001 (1984);Brodeur等人 Monoclonal Antibody Production Techniques and Applications, Marcel Dekker, Inc., New York, (1987) 第51-63頁)。
接著可針對單株抗體之存在來分析其中培養融合瘤細胞之培養基,該等單株抗體係針對抗原。較佳地,藉由免疫沈澱或藉由活體外結合分析法(諸如放射免疫分析RIA)或酶接合免疫吸附分析法(ELISA))測定由融合瘤細胞產生之單株抗體的結合特異性。該等技術及分析法為此項技術中已知的。單株抗體之結合親和力可例如藉由Munson及Pollard, Anal. Biochem., 107:220 (1980)之Scatchard分析來測定。此外,在單株抗體之治療性應用中,重要的係鑑別對標靶抗原具有高度特異性及高結合親和力的抗體。
在鑑別所需融合瘤細胞之後,純系可藉由限制稀釋程序次選殖且藉由標準方法生長。(參見Goding,Monoclonal Antibodies: Principles and Practice , Academic Press, (1986) 第59-103頁)。用於此目的之適合培養基包括例如達爾伯克氏改良伊格爾氏培養基(Dulbecco's Modified Eagle's Medium)及RPMI-1640培養基。替代地,融合瘤細胞可以腹水形式活體內生長於哺乳動物中。
次純系所分泌之單株抗體可藉由習知免疫球蛋白純化程序,諸如(例如)蛋白質A-瓊脂糖、羥磷灰石層析法、凝膠電泳、透析或親和層析法自培養基或腹水液分離或純化。
單株抗體亦可藉由重組DNA方法製備,諸如美國專利第4,816,567號中所描述之彼等方法。編碼本發明之單株抗體的DNA可使用習知程序容易地分離及定序(例如,藉由使用能夠特異性結合於編碼鼠類抗體之重鏈及輕鏈之基因的寡核苷酸探針)。本發明之融合瘤細胞充當此類DNA之較佳來源。一旦分離,可將DNA置放於表現載體中,接著轉染於宿主細胞(諸如猴COS細胞、中國倉鼠卵巢(CHO)細胞或骨髓瘤細胞)中(否則該等宿主細胞不會產生免疫球蛋白),以獲得重組宿主細胞中單株抗體之合成。亦可例如藉由取代人類重鏈及輕鏈恆定結構域之編碼序列以代替同源鼠類序列(參見美國專利第4,816,567號;Morrison, Nature 368, 812-13 (1994))或藉由將非免疫球蛋白多肽之全部或部分編碼序列共價接合至免疫球蛋白編碼序列來修飾DNA。此類非免疫球蛋白多肽可取代本發明之抗體之恆定結構域,或可取代本發明之抗體之一個抗原組合位點之可變結構域,以產生嵌合二價抗體。
本發明之單株抗體包括人類化抗體或人類抗體。該等抗體適於投與人類,而不會引起人類針對所投與之免疫球蛋白的免疫反應。抗體之人類化形式為嵌合免疫球蛋白、免疫球蛋白鏈或其片段(諸如Fv、Fab、Fab'、F(ab')2 或抗體之其他抗原結合子序列),其大體上由人類免疫球蛋白之序列構成,且含有來源於非人類免疫球蛋白之最小序列。例如藉由遵循Winter及同事之方法(Jones等人, Nature, 321:522-525 (1986);Riechmann等人, Nature 332:323-327 (1988);Verhoeyen等人, Science, 239:1534-1536 (1988)),藉由用嚙齒動物CDR或CDR序列取代人類抗體之對應序列來進行人類化。(亦參見美國專利第5,225,539號)。在一些情況下,人類免疫球蛋白之Fv構架殘基置換為對應非人類殘基。人類化抗體亦包含例如未在受體抗體中亦未在所引入之CDR或構架序列中發現的殘基。一般而言,人類化抗體包括實質上所有至少一個且通常兩個可變結構域,其中所有或實質上所有CDR區對應於非人類免疫球蛋白之彼等者且所有或實質上所有構架區為人類免疫球蛋白一致序列之彼等者。人類化抗體最佳亦包括免疫球蛋白恆定區(Fc)之至少一部分,通常為人類免疫球蛋白之恆定區之至少一部分(Jones等人, 1986;Riechmann等人, 1988;及Presta, Curr. Op. Struct. Biol., 2:593-596 (1992))。
完全人類抗體為其中輕鏈及重鏈兩者(包括CDR)之完整序列源自人類基因的抗體分子。此類抗體在本文中稱為「人類抗體」或「完全人類抗體」。單株抗體可藉由使用三源融合瘤技術、人類B細胞融合瘤技術(參見Kozbor等人, 1983 Immunol Today 4: 72)及EBV融合瘤技術來製備,以產生單株抗體(參見Cole等人, 1985 In: Monoclonal Antibodies and Cancer Therapy, Alan R. Liss, Inc., 第77-96頁)。可利用單株抗體且可藉由使用人類融合瘤(參見Cote等人, 1983. Proc Natl Acad Sci USA 80: 2026-2030)或藉由在活體外用艾司坦巴爾病毒(Epstein Barr Virus)轉形人類B細胞(參見Cole等人, 1985 In: Monoclonal Antibodies and Cancer Therapy, Alan R. Liss, Inc., 第77-96頁)來產生該等單株抗體。
另外,亦可使用其他技術(包括噬菌體呈現庫)產生人類抗體。(參見Hoogenboom及Winter, J. Mol. Biol., 227:381 (1991);Marks等人, J. Mol. Biol., 222:581 (1991))。類似地,可藉由將人類免疫球蛋白基因座引入轉殖基因動物(例如,內源免疫球蛋白基因已部分或完全失活之小鼠)中來製備人類抗體。攻擊後,觀察到有人類抗體產生,其在所有方面與在人類中所見極其類似,包括基因重排、組裝及抗體譜系。此方法描述於例如美國專利第5,545,807號;第5,545,806號;第5,569,825號;第5,625,126號;第5,633,425號;第5,661,016號,及Marks等人, Bio/Technology 10, 779-783 (1992);Lonberg等人, Nature 368 856-859 (1994);Morrison, Nature 368, 812-13 (1994);Fishwild等人, Nature Biotechnology 14, 845-51 (1996);Neuberger, Nature Biotechnology 14, 826 (1996);及Lonberg及Huszar, Intern. Rev. Immunol. 13 65-93 (1995)中。
人類抗體可另外使用經修飾之轉殖基因非人類動物產生,以便回應於抗原之攻擊產生完全人類抗體而非動物之內源抗體。(參見PCT公開案WO94/02602)。編碼非人類宿主中之重免疫球蛋白鏈及輕免疫球蛋白鏈的內源基因已喪失能力,且編碼人類重鏈免疫球蛋白及輕鏈免疫球蛋白的活性基因座插入宿主之基因組中。例如使用含有必需的人類DNA區段之酵母人造染色體併入人類基因。接著藉由使含有少於修飾之完整補體的中間轉殖基因動物雜交育種來獲得提供所有所要修飾之動物作為後代。此類非人類動物之實例為稱為XenomouseTM 之小鼠,如PCT公開案WO 96/33735及WO 96/34096中所揭示。此動物產生分泌完全人類免疫球蛋白之B細胞。抗體可在用相關免疫原免疫之後自動物直接地獲得(作為例如多株抗體之製備的),或替代地自來源於動物之永生化B細胞(諸如產生單株抗體之融合瘤)直接地獲得。另外,編碼具有人類可變區之免疫球蛋白的基因可經回收且表現以直接地獲得抗體,或該等基因可進一步經修飾以獲得諸如(例如)單鏈Fv (scFv)分子之抗體類似物。
產生例示為缺乏內源免疫球蛋白重鏈之表現之小鼠的非人類宿主的方法之實例揭示於美國專利第5,939,598號中。其可藉由一種方法獲得,該方法包括:在胚胎幹細胞中自至少一個內源重鏈基因座缺失J區段基因,以防止重排基因座且防止形成經重排免疫球蛋白重鏈基因座之轉錄物,該缺失係藉由含有編碼可選標記物之基因的標靶載體來實現;及自胚胎幹細胞產生轉殖基因小鼠,其體細胞及生殖細胞含有編碼可選標記物之基因。
用於產生相關抗體(諸如人類抗體)之一種方法揭示於美國專利第5,916,771號中。此方法包括:在培養基中將含有編碼重鏈之核苷酸序列的表現載體引入一個哺乳動物宿主細胞中;將含有編碼輕鏈之核苷酸序列的表現載體引入另一哺乳動物宿主細胞中;以及融合兩個細胞,以形成雜交細胞。雜交細胞表現含有重鏈及輕鏈之抗體。
在對此步驟之進一步改良中,用於鑑別免疫原上之臨床相關抗原決定基的方法及用於選擇以高親和力特異性結合於相關抗原決定基之抗體的相關方法揭示於PCT公開案WO 99/53049中。
抗體可由含有編碼上文所描述之單鏈抗體之DNA區段的載體表現。
此等載體可包括載體、脂質體、裸DNA、佐劑輔助之DNA、基因槍、導管等。載體包括:化學結合物,諸如WO 93/64701中所描述,其具有靶向部分(例如,細胞表面受體之配位體)及核酸結合部分(例如,聚離胺酸);病毒載體(例如,DNA或RNA病毒載體);融合蛋白,諸如PCT/US 95/02140 (WO 95/22618)中所描述,其為含有標靶部分(例如,對標靶細胞具有特異性之抗體)及核酸結合部分(例如,魚精蛋白)的融合蛋白;質體;噬菌體等。該等載體可為染色體、非染色體或合成的。
較佳載體包括病毒載體、融合蛋白及化學結合物。反轉錄病毒載體包括莫洛尼鼠類白血病病毒。DNA病毒載體係較佳的。此等載體包括痘載體,諸如正痘或禽痘載體;疱疹病毒載體,諸如單純疱疹I病毒(HSV)載體(參見Geller, A. I.等人, J. Neurochem, 64:487 (1995);Lim, F.等人, in DNA Cloning: Mammalian Systems, D. Glover編 (Oxford Univ. Press, Oxford England) (1995);Geller, A. I.等人, Proc Natl. Acad. Sci.: U.S.A. 90:7603 (1993);Geller, A. I.等人, Proc Natl. Acad. Sci USA 87:1149 (1990));腺病毒載體(參見LeGal LaSalle等人, Science, 259:988 (1993);Davidson等人, Nat. Genet 3:219 (1993);Yang等人, J. Virol. 69:2004 (1995));及腺相關病毒載體(參見Kaplitt, M. G.等人, Nat. Genet. 8:148 (1994))。
痘病毒載體將基因引入細胞細胞質中。禽痘病毒載體僅引起核酸之短期表現。腺病毒載體、腺相關病毒載體及單純疱疹病毒(HSV)載體係較佳的,以供將核酸引入神經細胞中。腺病毒載體引起之表現時間(約2個月)比腺相關病毒(約4個月)短,腺相關病毒又比HSV載體短。所選特定載體將視標靶細胞及所治療之病況而定。可藉由標準技術,例如感染、轉染、轉導或轉形進行引入。基因轉移模式之實例包括例如裸DNA、CaPO4 沈澱、DEAE葡聚糖、電穿孔、原生質體融合、脂質體轉染、細胞顯微注射及病毒載體。
可以採用載體靶向基本上任何所需標靶細胞。舉例而言,可使用立體定位注射將載體(例如,腺病毒、HSV)導引至所需位置。另外,可藉由腦室內(icv)輸注,使用小型泵輸注系統(諸如SynchroMed輸注系統)來遞送顆粒。亦已證實基於總體流動(稱為對流)之方法在將大分子遞送至大腦之延伸區域方面有效且可用於將載體遞送至標靶細胞。(參見Bobo等人, Proc. Natl. Acad. Sci. USA 91:2076-2080 (1994);Morrison等人, Am. J. Physiol. 266:292-305 (1994))。其他可使用之方法包括導管、靜脈內、非經腸、腹膜內及皮下注射,以及口服或其他適合投藥途徑。
雙特異性抗體為對至少兩種不同抗原具有結合特異性之單株抗體。在本發明之情況下,結合特異性中之一者係針對諸如CD19或其任何片段之標靶。第二結合標靶為任何其他抗原,且有利地為細胞表面蛋白或受體或受體次單元。
用於製備雙特異性抗體之許多方法為此項技術中已知的。傳統上,雙特異性抗體之重組產生係基於兩個免疫球蛋白重鏈/輕鏈對之共表現,其中兩個重鏈具有不同特異性(Milstein及Cuello, Nature, 305:537-539 (1983))。由於免疫球蛋白重鏈及輕鏈之隨機分類,此等融合瘤(四源融合瘤)產生十種不同抗體分子之潛在混合物,其中僅一種具有適當雙特異性結構。適當分子之純化通常藉由親和層析步驟實現。類似程序揭示於1993年5月13日公開之WO 93/08829及Traunecker等人, EMBO J., 10:3655-3659 (1991)中。
本發明之雙特異性及/或單價抗體可使用此項技術中公認的各種技術中之任一者來製備,該等技術包括2011年8月16日申請之申請案WO 2012/023053中所揭示之技術,其內容以全文引用之方式併入本文中。WO 2012/023053中所描述之方法產生在結構上與人類免疫球蛋白相同之雙特異性抗體。此類型之分子由獨特重鏈多肽之兩個複本、與恆定κ結構域融合之第一輕鏈可變區以及與恆定λ結構域融合之第二輕鏈可變區構成。各組合位點呈現重鏈及輕鏈兩者所促成之不同抗原特異性。輕鏈可變區可具有λ或κ家族且較佳地分別與λ及κ恆定結構域融合。為避免產生非天然多肽連接,此係較佳的。然而,亦有可能藉由針對第一特異性將κ輕鏈可變結構域與恆定λ結構域融合且針對第二特異性將λ輕鏈可變結構域與恆定κ結構域融合來獲得本發明之雙特異性抗體。WO 2012/023053中所描述之雙特異性抗體稱為IgGκλ抗體或「κλ體」,其為一種新的完全人類雙特異性IgG型式。此κλ體型式允許親和純化雙特異性抗體,該雙特異性抗體與標準IgG分子難以區分,其特徵與標準單株抗體難以區分,且因此與先前型式相比係有利的。
方法之基本步驟為鑑別共用相同重鏈可變結構域的具有不同抗原特異性之兩個抗體Fv區(各自由可變輕鏈及可變重鏈域構成)。已針對單株抗體及其片段之產生描述了眾多方法。(參見例如Antibodies: A Laboratory Manual, Harlow E及Lane D, 1988, Cold Spring Harbor Laboratory Press, Cold Spring Harbor, NY,其以引用之方式併入本文中)。完全人類抗體為其中輕鏈及重鏈兩者(包括CDR 1及CDR 2)之序列源自人類基因的抗體分子。CDR3區可具有人源性或藉由合成手段設計。此類抗體在本文中稱為「人類抗體」或「完全人類抗體」。人類單株抗體可藉由使用三源融合瘤技術、人類B細胞融合瘤技術(參見Kozbor等人, 1983 Immunol Today 4: 72)及EBV融合瘤技術來製備,以產生人類單株抗體(參見Cole等人, 1985 In: Monoclonal Antibodies and Cancer Therapy, Alan R. Liss, Inc., 第77-96頁)。可利用人類單株抗體且可藉由使用人類融合瘤(參見Cote等人, 1983. Proc Natl Acad Sci USA 80: 2026-2030)或藉由在活體外用艾司坦巴爾病毒轉形人類B細胞(參見Cole等人, 1985 In: Monoclonal Antibodies and Cancer Therapy, Alan R. Liss, Inc., 第77-96頁)來產生該等人類單株抗體。
例如藉由用標靶抗原或其免疫原性片段、衍生物或變異體免疫動物來產生單株抗體。替代地,動物用經含有編碼標靶抗原之核酸分子之載體轉染的細胞免疫,使得表現標靶抗原且其與經轉染細胞之表面締合。用於產生異種非人類動物之各種適合技術為此項技術中熟知的。舉例而言,參見美國專利第6,075,181號及第6,150,584號,其以全文引用之方式併入本文中。
替代地,抗體藉由篩選含有抗體或抗原結合結構域序列的庫來獲得,該等序列用於結合於標靶抗原。此庫例如在噬菌體中製備為與噬菌體外殼蛋白的蛋白質或肽融合物,該噬菌體外殼蛋白在經組裝噬菌體顆粒之表面及包含於該等噬菌體顆粒內之編碼DNA序列上表現(亦即,「噬菌體呈現庫」)。
接著,針對與標靶抗原之反應性篩選由骨髓瘤/B細胞融合物產生之融合瘤。例如使用融合瘤方法,諸如Kohler及Milstein, Nature, 256:495(1975)所描述之彼等方法來製備單株抗體。在融合瘤方法中,倉鼠、小鼠或其他適當宿主動物通常用免疫劑免疫以產生淋巴球,其產生或能夠產生將特異性結合於免疫劑之抗體。替代地,淋巴球可在活體外免疫。
雖然並非完全不可能,但具有相同重鏈可變結構域但針對不同抗原的不同抗體之偶發性鑑別係極不可能的。實際上,在大多數情況下,重鏈很大程度上有助於抗原結合表面且亦在序列方面變化最大。特定言之,重鏈上之CDR3為在序列、長度及結構方面最多樣化的CDR。因此,對不同抗原具有特異性之兩個抗體幾乎總是攜帶不同重鏈可變結構域。
申請案WO 2012/023053中所揭示之方法克服此限制且大大有助於藉由使用抗體庫分離具有相同重鏈可變結構域之抗體,其中重鏈可變結構域對所有庫成員而言相同且因此多樣性受限於輕鏈可變結構域。此類庫描述於例如申請案WO 2010/135558及WO 2011/084255中,其中之每一者以全文引用之方式併入本文中。然而,由於輕鏈可變結構域結合重鏈可變結構域表現,因此兩個結構域均可有助於抗原結合。為進一步促進該過程,含有相同重鏈可變結構域之抗體庫及λ可變輕鏈或κ可變輕鏈之多樣性可並行用於在活體外選擇針對不同抗原之抗體。此方法使得能夠鑑別具有常用重鏈但一個攜帶λ輕鏈可變結構域而另一個攜帶κ輕鏈可變結構域的兩個抗體,其可用作用於以本發明之完整免疫球蛋白型式產生雙特異性抗體之建構組元。本發明之雙特異性抗體可具有不同的同型,且其Fc部分可經修飾以更改與不同Fc受體之結合特性且以此方式修改抗體之效應子功能以及其藥物動力學特性。已描述用於修飾Fc部分之眾多方法且該等方法適用於本發明之抗體。(參見例如Strohl, WR Curr Opin Biotechnol 2009 (6):685-91;美國專利第6,528,624號;2009年1月9日申請之PCT/US2009/0191199)。本發明之方法亦可用於產生雙特異性抗體及呈缺乏Fc部分之F(ab')2型式的抗體混合物。
常用重鏈及兩個不同輕鏈共表現於單一細胞中,以允許組裝本發明之雙特異性抗體。若所有多肽均以相同水準表現且經同等地充分組裝以形成免疫球蛋白分子,則單特異性(相同輕鏈)與雙特異性(兩個不同輕鏈)之比率應為50%。然而,不同輕鏈有可能以不同水準表現且/或不以相同效率組裝。因此,用以調節不同多肽之相對表現的手段係用於補償其內在表現特徵或與常用重鏈組裝的不同傾向。此調節可經由啟動子強度實現,內部核糖體進入位點(internal ribosome entry site,IRES)之使用具有不同效率或可以轉錄或轉譯水準起作用的其他類型之調節元件以及作用於mRNA穩定性。具有不同強度之不同啟動子可包括即早細胞巨大病毒啟動子(Immediate-early Cytomegalovirus virus promoter,CMV);人類延長因子1α-次單元啟動子(Human elongation factor 1α-subunit promoter,EF1-1α);人類泛蛋白C啟動子(Human ubiquitin C promoter,Ubc);猴病毒40啟動子(Simian virus 40 promoter,SV40)。亦已描述與哺乳動物及病毒來源不同的IRES。(參見例如Hellen CU及Sarnow P. Genes Dev 2001 15: 1593-612)。此等IRES可在其長度及核糖體補充效率方面大不相同。此外,有可能藉由引入IRES之多個複本進一步調節活性(Stephen等人 2000 Proc Natl Acad Sci USA 97: 1536-1541)。亦可藉由細胞之多次連續轉染來實現表現之調節,以增加表現一個或另一個輕鏈的個別基因之複本數,且因此修改其相對表現。本文中所提供之實例顯示,控制不同鏈之相對表現對於最大化雙特異性抗體之組裝及總產率係至關重要的。
重鏈及兩個輕鏈之共表現產生細胞培養上澄液中三種不同抗體之混合物:兩種單特異性二價抗體及一種雙特異性二價抗體。後者必須自混合物純化以獲得相關分子。本文中所描述之方法大大有助於此藉由使用與κ或λ輕鏈恆定結構域特異性相互作用之親和層析培養基進行之此純化步驟,該親和層析培養基諸如CaptureSelect Fab κ及CaptureSelect Fab λ親和力基質(BAC BV, Holland)。此多步驟親和層析純化方法係有效的且通常適用於本發明之抗體。此與針對來源於表現抗體混合物之四倍體或其他細胞株之各雙特異性抗體研發且最佳化的特定純化方法形成鮮明對比。實際上,若混合物中之不同抗體之生物化學特徵類似,則其使用諸如離子交換層析法之標準層析技術進行之分離可具有挑戰性或根本不可能。
其他適合純化方法包括揭示於US2013/0317200中之純化方法,其內容以全文引用之方式併入本文中。
在產生雙特異性抗體之其他實施例中,具有所需結合特異性(抗體-抗原結合位點)之抗體可變結構域可與免疫球蛋白恆定結構域序列融合。較佳與包含鉸鏈、CH2及CH3區之至少一部分的免疫球蛋白重鏈恆定結構域進行融合。較佳使含有輕鏈結合必需位點之第一重鏈恆定區(CH1)存在於融合物中之至少一者中。將編碼免疫球蛋白重鏈融合物及(若需要)免疫球蛋白輕鏈之DNA插入單獨表現載體中,且共轉染至適合宿主生物體中。關於產生雙特異性抗體之其他細節,參見例如Suresh等人, Methods in Enzymology, 121:210 (1986)。
根據WO 96/27011中描述之另一種方法,抗體分子對之間的界面可經工程改造以最大化自重組型細胞培養物回收之雜二聚體之百分比。較佳界面包括抗體恆定結構域之CH3區之至少一部分。在此方法中,來自第一抗體分子界面之一或多個小胺基酸側鏈經較大側鏈(例如,酪胺酸或色胺酸)置換。藉由用較小胺基酸側鏈(例如,丙胺酸或蘇胺酸)置換大胺基酸側鏈在第二抗體分子之界面上產生了大小與大側鏈相同或相似的補償性「空腔」。由此提供了使異二聚體產量增加超過其他非所需最終產物(諸如同二聚體)的機制。
自抗體片段產生雙特異性抗體之技術已描述於文獻中。舉例而言,雙特異性抗體可使用化學鍵聯製備。所產生之雙特異性抗體可用作酶選擇性固定劑。
已亦描述直接自重組細胞培養物製備及分離雙特異性抗體片段之各種技術。舉例而言,已使用白胺酸拉鏈產生雙特異性抗體。Kostelny等人, J. Immunol. 148(5):1547-1553 (1992)。來自Fos及Jun蛋白質之白胺酸拉鏈肽藉由基因融合物連接至兩種不同抗體之Fab'部分。抗體均二聚體在鉸鏈區還原以形成單體且接著再氧化以形成抗體雜二聚體。此方法亦可用於產生抗體同型二聚體。Hollinger等人, Proc. Natl. Acad. Sci. USA 90:6444-6448(1993)所描述的「雙功能抗體」技術提供了用於製備雙特異性抗體片段之替代機制。片段包含連接至輕鏈可變域(VL )的重鏈可變域(VH ),該連接係藉由太短而不允許在相同鏈上之兩個結構域之間配對的連接子達成。因此,迫使一個片段之VH 及VL 結構域與另一片段之互補VL 及VH 結構域配對,由此形成兩個抗原結合位點。已報導藉由使用單鏈Fv (sFv)二聚體製備雙特異性抗體片段的另一種策略亦。參見Gruber等人, J. Immunol. 152:5368 (1994)。
涵蓋具有超過兩價之抗體。舉例而言,可製備三特異性抗體。Tutt等人, J. Immunol. 147:60 (1991)。
例示性雙特異性抗體可結合於兩個不同抗原決定基,其中之至少一者源於本發明之蛋白質抗原。替代地,免疫球蛋白分子之抗-抗原臂可與結合於白血球上之觸發分子,諸如T細胞受體分子(例如,CD2、CD3、CD28或B7),或IgG之Fc受體(FcγR),諸如FcγRI (CD64)、FcγRII (CD32)及FcγRIII (CD16)的臂組合,以便將細胞防禦機制集中於表現特定抗原之細胞。亦可使用雙特異性抗體將細胞毒性劑導引至表現特定抗原之細胞。此等抗體具有抗原結合臂及結合細胞毒性劑或放射性核種螯合劑(諸如EOTUBE、DPTA、DOTA或TETA)的臂。另一相關雙特異性抗體結合本文中所描述之蛋白質抗原且進一步結合組織因子(TF)。
雜結合抗體亦在本發明之範疇內。雜結合抗體由兩個共價接合之抗體構成。舉例而言,已提出此類抗體將免疫系統細胞靶向非所需細胞(參見美國專利第4,676,980號)且用於治療HIV感染(參見WO 91/00360;WO 92/200373;EP 03089)。預期可使用合成蛋白質化學方法(包括涉及交聯劑之方法)在活體外製備抗體。舉例而言,免疫毒素可使用二硫化物交換反應或藉由形成硫醚鍵來構築。適於此目的之試劑之實例包括亞胺基硫醇酯及4-巰基丁醯亞胺甲酯及揭示於例如美國專利第4,676,980號中之試劑。
可期望相對於效應功能調節本發明抗體,以便增強例如抗體在治療癌症及/或與異常CD19表現及/或活性相關聯之其他疾病及病症中之效力。舉例而言,可將半胱胺酸殘基引入Fc區中,由此允許在此區中形成鏈間二硫鍵。因此產生的均二聚抗體可具有經改良內化能力及/或增加的補體介導之細胞殺滅及抗體依賴性細胞毒性(ADCC)。(參見Caron等人, J. Exp Med., 176: 1191-1195 (1992)及Shopes, J. Immunol., 148: 2918-2922 (1992))。替代地,抗體可經工程改造以具有雙Fc區且可由此具有經增強補體溶解及ADCC能力。(參見Stevenson等人, Anti-Cancer Drug Design, 3: 219-230 (1989))。
結合抗體 本發明亦關於結合抗體,在本文中亦稱為免疫結合物,其包含與諸如毒素(例如,細菌、真菌、植物或動物來源之酶促活性毒素或其片段)之細胞毒性劑或放射性同位素(亦即,放射性結合物)結合的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
在一些實施例中,毒素為微管抑制劑或其衍生物。在一些實施例中,毒素為海兔毒素或其衍生物。在一些實施例中,毒素為奧瑞他汀E、AFP、MMAF、MMAE、MMAD、DMAF或DMAE。在一些實施例中,毒素為類美登素或類美登素衍生物。在一些實施例中,毒素為DM1或DM4。在一些實施例中,毒素為核酸損傷毒素。在一些實施例中,毒素為倍癌黴素或其衍生物。在一些實施例中,毒素為卡奇黴素或其衍生物。在一些實施例中,毒素為吡咯并苯并二氮呯或其衍生物。
可使用之酶活性毒素及其片段包括白喉A鏈、白喉毒素之非結合活性片段、外毒素A鏈(來自綠膿假單胞菌(Pseudomonas aeruginosa))、篦麻毒素A鏈、相思子毒素A鏈、莫迪素A鏈、α-帚麴菌素(alpha-sarcin)、油桐(Aleurites fordii)蛋白、康乃馨蛋白、美洲商陸(Phytolaca americana)蛋白(PAPI、PAPII及PAP-S)、苦瓜(momordica charantia)抑制劑、麻瘋樹毒蛋白(curcin)、巴豆毒素(crotin)、肥皂草(sapaonaria officinalis)抑制劑、白樹素(gelonin)、有絲分裂素(mitogellin)、侷限麴菌素(restrictocin)、酚黴素、伊諾黴素(enomycin)及黴菌毒素(tricothecene)。多種放射性核種可用於產生放射性結合之抗體。實例包括212 Bi、131 I、131 In、90 Y及186 Re。
抗體與細胞毒性劑之結合物可使用多種雙官能性蛋白質偶合劑來製備,該等蛋白質偶合劑諸如N-丁二醯亞胺基-3-(2-吡啶基二硫醇)丙酸酯(SPDP)、亞胺基硫雜環戊烷(IT)、醯亞胺酯之雙官能性衍生物(諸如己二醯亞胺酸二甲酯HCL)、活性酯(諸如辛二酸二丁二醯亞胺酯)、醛(諸如戊二醛)、雙疊氮基化合物(諸如雙(對疊氮基苯甲醯基)己二胺)、雙重氮衍生物(諸如雙-(對重氮苯甲醯基)-乙二胺)、二異氰酸酯(諸如甲苯2,6-二異氰酸酯)及雙活性氟化合物(諸如1,5-二氟-2,4-二硝基苯)。舉例而言,蓖麻毒素免疫毒素可如Vitetta等人, Science 238: 1098 (1987)中所描述來製備。碳14標記之1-異硫氰基苯甲基-3-甲基二伸乙三胺五乙酸(MX-DTPA)為用於使放射性核苷酸與抗體結合的例示性螯合劑。(參見WO94/11026)。
一般熟習此項技術者應認識到,可將多種可能的部分偶合至所得本發明之抗體。(參見例如,「Conjugate Vaccines」, Contributions to Microbiology and Immunology, J. M. Cruse及R. E. Lewis, Jr (編), Carger Press, New York, (1989),其全部內容以引用之方式併入本文中)。
偶合可以藉由將結合兩個分子之任何化學反應實現,只要該抗體與另一部分保持其對應的活性即可。此連接可以包括許多化學機制,例如共價結合、親和力結合、插入、配位結合及錯合。不過,較佳結合係共價結合。共價結合可以藉由現有側鏈之直接縮合或藉由併入外部橋連分子實現。許多二價或多價連接劑適用於將蛋白質分子(諸如本發明抗體)偶合至其他分子。舉例而言,代表性偶合劑可以包括有機化合物,諸如硫酯、碳化二亞胺、丁二醯亞胺酯、二異氰酸酯、戊二醛、重氮苯及六亞甲基二胺。此清單並不意欲窮舉此項技術中已知之偶合劑之各種類別,而實際上例示較常用偶合劑。(參見Killen及Lindstrom, Jour. Immun. 133:1335-2549 (1984);Jansen等人, Immunological Reviews 62:185-216 (1982);及Vitetta等人, Science 238:1098 (1987)。
適合連接劑描述於文獻中。(參見例如Ramakrishnan, S.等人, Cancer Res. 44:201-208 (1984),其描述MBS (M-順丁烯二醯亞胺基苯甲醯基-N-羥基丁二醯亞胺酯)之用途)。亦參見美國專利第5,030,719號,其描述藉助於寡肽連接子偶合至抗體的鹵化乙醯基醯肼衍生物之用途。尤佳連接子包括:(i) EDC (1-乙基-3-(3-二甲胺基-丙基)碳化二亞胺鹽酸鹽;(ii) SMPT (4-丁二醯亞胺基氧基羰基-α-甲基-α-(2-吡啶基-二硫基)-甲苯(Pierce Chem. Co., 目錄號(21558G));(iii) SPDP (丁二醯亞胺基-6[3-(2-吡啶基二硫基)丙醯胺基]己酸酯(Pierce Chem. Co., 目錄號21651G);(iv)磺基-LC-SPDP (6[3-(2-吡啶基二硫基)-丙醯胺]己酸磺基丁二醯亞胺酯(Pierce Chem. Co., 目錄號2165-G);及(v)結合於EDC的磺基-NHS (N-羥基磺基-丁二醯亞胺:Pierce Chem. Co., 目錄號24510)。
上述連接子含有具有不同屬性之組分,由此產生具有不同物理化學特性之結合物。舉例而言,烷基羧酸之磺基-NHS酯的穩定性大於芳族羧酸之磺基-NHS酯。含有NHS-酯之連接子溶解性低於磺基-NHS酯。另外,連接子SMPT含有位阻二硫鍵,且可以形成具有增加之穩定性的結合物。二硫化物鍵聯一般不如其他鍵聯穩定,因為該二硫化物鍵聯在活體外裂解,使得不易獲得結合物。特定言之,磺基-NHS可以增強碳化二亞胺偶合之穩定性。當結合磺基-NHS使用時,碳化二亞胺偶合(諸如EDC)形成對水解之抗性大於單獨碳化二亞胺偶合反應的酯。
本文中所揭示之抗體亦可調配成免疫脂質體形式。含有抗體之脂質體可藉由任何適合方法製備,該等方法諸如Epstein等人, Proc. Natl. Acad. Sci. USA, 82: 3688 (1985);Hwang等人, Proc. Natl Acad. Sci. USA, 77: 4030 (1980);及美國專利第4,485,045號及第4,544,545號中所描述之方法。具有延長之循環時間的脂質體揭示於美國專利第5,013,556號中。
尤其適用之脂質體可藉由反相蒸發法,用包含磷脂醯膽鹼、膽固醇及PEG衍生化之磷脂醯乙醇胺(PEG-PE)的脂質組合物產生。脂質體經具有界定孔徑之過濾器擠出以產生具有所要直徑之脂質體。本發明抗體之Fab'片段可經由二硫鍵互換反應與如Martin等人, J. Biol. Chem., 257: 286-288 (1982)中所描述之脂質體結合。
CD19 抗體之用途 應瞭解,根據本發明之治療性實體之投與將與適合載劑、賦形劑及併入調配物中之其他試劑一起投與,以提供經改良轉移、遞送、耐受性及類似者。多種適當調配物可見於所有醫藥化學家已知之處方集中:Remington's Pharmaceutical Sciences (第15版, Mack Publishing Company, Easton, PA (1975)),尤其其中Blaug、Seymour之第87章。此等調配物包括例如散劑、糊劑、軟膏、凝膠劑、蠟、油、脂質、含有脂質(陽離子或陰離子型)之微脂粒(諸如Lipofectint™)、DNA結合物、無水吸收糊劑、水包油及油包水乳液、乳液聚乙二醇(各種分子量之聚乙二醇)、半固體凝膠及含有聚乙二醇之半固體混合物。前述混合物中之任一者可適用於根據本發明之治療及療法,其限制條件為調配物中之活性成分不藉由該調配物失活且該調配物在生理學上與投與途徑相容且可耐受。亦參見Baldrick P. 「Pharmaceutical excipient development: the need for preclinical guidance.」 Regul. Toxicol Pharmacol. 32(2):210-8 (2000);Wang W. 「Lyophiliz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solid protein pharmaceuticals.」 Int. J. Pharm. 203(1-2):1-60 (2000);Charman WN 「Lipids, lipophilic drugs, and oral drug delivery-some emerging concepts.」 J Pharm Sci. 89(8):967-78 (2000);Powell等人 「Compendium of excipients for parenteral formulations」 PDA J Pharm Sci Technol. 52:238-311 (1998)及其中與醫藥化學家所熟知之調配物、賦形劑及載劑相關之額外資訊的引用。
包括本發明結合物的本發明之治療性調配物用於治療或緩解與癌症相關聯之症狀,該癌症諸如(作為非限制性實例)白血病、淋巴瘤、乳癌、結腸癌、卵巢癌、膀胱癌、前列腺癌、神經膠質瘤、肺及支氣管癌、結腸直腸癌、胰臟癌、食道癌、肝癌、泌尿膀胱癌、腎臟及腎盂癌、口腔及咽喉癌、子宮體癌及/或黑素瘤。本發明亦提供治療或緩解與癌症相關聯之症狀的方法。治療方案可包括例如使用標準方法鑑別個體,例如罹患癌症(或處於罹患癌症之風險下)的人類患者。
包括識別CD19且視情況識別第二標靶之本發明結合物的本發明之治療性調配物可用於治療或緩解與自體免疫疾病及/或發炎疾病相關聯之症狀,該疾病諸如(例如) B細胞介導之自體免疫性疾病及/或發炎疾病,包括(作為非限制性實例)全身性紅斑性狼瘡症(SLE)、類風濕性關節炎(RA)、特發性血小板減少性紫癜(ITP)、瓦爾登斯特倫氏高γ球蛋白血症、休格連氏症候群、多發性硬化症(MS)及/或狼瘡性腎炎。
治療之有效性可結合用於診斷或治療特定免疫相關病症之任何適合之方法來測定。該免疫相關病症之一或多個症狀之緩解指示結合物提供臨床益處。
針對諸如CD19、腫瘤相關抗原或其他抗原之標靶的結合物可用於與此等標靶之定位及/或定量相關的方法中,例如用於量測此等標靶在適當生理學樣本內的量、用於診斷方法中、用於使蛋白質成像及其類似者。舉例而言,含有抗體衍生之抗原結合結構域的對此等標靶或其衍生物、片段、類似物或同源物中之任一者具有特異性的結合物可用作藥理學活性化合物(下文中稱為「治療劑」)。
本發明結合物可用於使用標準技術(諸如免疫親和力、層析法或免疫沈澱)來分離特定標靶。本發明結合物可用於在診斷上監測組織中之蛋白質含量作為臨床測試步驟之部分,例如以測定給定治療方案之功效。可藉由將抗體與可偵測物質偶合(亦即,以物理方式連接)來促進偵測。可偵測物質之實例包括各種酶、輔基、螢光材料、發光材料、生物發光材料及放射性材料。適合酶之實例包括辣根過氧化酶、鹼性磷酸酶、β-半乳糖苷酶或乙醯膽鹼酯酶;適合輔基複合物之實例包括抗生蛋白鏈菌素/生物素和抗生物素蛋白/生物素;適合螢光材料之實例包括傘酮、螢光素、異硫氰酸螢光素、若丹明、二氯三嗪基胺螢光素、丹磺醯氯或藻紅素;發光材料之實例包括魯米諾(luminol);生物發光材料之實例包括螢光素酶、螢光素和發光蛋白質;以及適合放射性材料之實例包括125 I、131 I、35 S或3 H。
本發明之結合物可用作治療劑。此類藥劑通常將用於治療或預防與個體中給定標靶之異常表現或活化相關聯的疾病或病變。將結合物製劑,較佳對其標靶抗原具有高特異性及高親和力之製劑投與至個體,且其通常由於其與標靶結合而具有作用。投與結合物可阻斷或抑制或干擾標靶之信號傳導功能。投與結合物可阻斷或抑制或干擾標靶與其天然結合之內源性配位體的結合。
本發明結合物大體上係關於達成治療性目的所需之量。如上文所提及,此可為抗體與其標靶抗原之間的結合相互作用,在某些情況下,干擾標靶之功能及/或與抗體結合之活性劑之作用。投與所需之量將另外視抗體對其特異性抗原之結合親和力及/或活性劑之效力而定,且亦將視所投與抗體自投與該抗體之其他個體的自由體積中耗盡的速率而定。本發明結合物之治療有效劑量之常用範圍可為(作為非限制性實例)約0.1 mg/kg體重至約50 mg/kg體重。常用給藥頻率可例如範圍介於每天兩次至一週一次。
本發明之結合物可以醫藥組合物之形式投與以用於治療多種疾病及病症。涉及製備此類組合物之原理及考慮因素以及組分選擇之指南提供於例如以下中:Remington: The Science And Practice Of Pharmacy 第19版 (Alfonso R. Gennaro等人, 編者) Mack Pub. Co., Easton, Pa.: 1995;Drug Absorption Enhancement: Concepts, Possibilities, Limitations, And Trends, Harwood Academic Publishers, Langhorne, Pa., 1994;及Peptide And Protein Drug Delivery (Advances In Parenteral Sciences, 第4卷), 1991, M. Dekker, New York。
調配物亦可含有超過一種為所治療之特定適應症所必需之活性化合物,較佳為具有不會對彼此產生不利影響之互補活性的活性化合物。替代地或另外,組合物可包含增強其功能之藥劑,諸如細胞毒性劑、細胞介素、化學治療劑或生長抑制劑。此類分子適合地以對預期目的有效之量存在於組合中。
活性成分亦可包埋於例如藉由凝聚技術或藉由界面聚合製備之微膠囊(例如,分別為羥基甲基纖維素或明膠-微膠囊及聚(甲基丙烯酸甲酯)微膠囊)中、膠態藥物遞送系統(例如,脂質體、白蛋白微球體、微乳液、奈米顆粒及奈米膠囊)中或巨乳液中。
用於活體內投與之調配物較佳為無菌的。此容易藉由經由無菌過濾膜進行過濾來完成。
可製備持續釋放製劑。持續釋放製劑之適合實例包括含有抗體之固體疏水性聚合物之半滲透基質,該等基質呈成形物品形式,例如膜或微膠囊。持續釋放基質之實例包括聚酯、水凝膠(例如,聚(甲基丙烯酸2-羥乙酯)或聚(乙烯醇))、聚乳酸交酯(美國專利第3,773,919號)、L-麩胺酸與γ乙基-L-麩胺酸之共聚物、不可降解乙烯-乙酸乙烯酯、諸如LUPRON DEPOTTM (由乳酸-乙醇酸共聚物及乙酸亮丙立德構成之可注射微球體)之可降解乳酸-乙醇酸共聚物,以及聚-D-(-)-3-羥基丁酸。雖然諸如乙烯-乙酸乙烯酯及乳酸-乙醇酸之聚合物允許持續超過100天釋放分子,但某些水凝膠持續較短時間段釋放蛋白質。
根據本發明之結合物可用作偵測樣本中給定標靶(或其蛋白質片段)之存在的藥劑。在一些實施例中,結合物含有可偵測標記。抗體可為多株抗體,或更佳為單株抗體。可使用完整抗體或其片段(例如Fab 、scFv或F(ab)2 )。術語「生物樣本」意欲包括自個體分離的組織、細胞及生物流體,以及存在於個體體內之組織、細胞及流體。因此,在術語「生物樣本」之用法內包括血液及血液之部分或組分,包括血清、血漿,或淋巴。亦即,本發明之偵測方法可用於偵測活體外以及活體內生物樣本中之分析物mRNA、蛋白質或基因組DNA。舉例而言,用於偵測分析物mRNA之活體外技術包括Northern雜交及原位雜交。用於偵測分析物蛋白質之活體外技術包括酶聯結免疫吸附劑分析法(ELISA)、西方墨點法(Western blot)、免疫沈澱法及免疫螢光法。用於偵測分析物基因組DNA之活體外技術包括Southern雜交。用於進行免疫分析之步驟描述於例如以下中:「ELISA: Theory and Practice: Methods in Molecular Biology」, 第42卷, J. R. Crowther (編) Human Press, Totowa, NJ, 1995;「Immunoassay」, E. Diamandis及T. Christopoulus, Academic Press, Inc., San Diego, CA, 1996;及「Practice and Theory of Enzyme Immunoassays」, P. Tijssen, Elsevier Science Publishers, Amsterdam, 1985。另外,用於偵測分析物蛋白質之活體內技術包括將經標記抗分析物結合物引入個體體內。舉例而言,可以用放射性標記物標記抗體,該放射性標記物在個體體內之存在及位置可以藉由標準成像技術偵測。
醫藥組合物 抗體-藥物結合物可用於將活性劑轉移至個體之靶細胞以使用製備組合物之任何適合方法治療個體。在一些態樣中,本發明係關於一種包含如本文中所描述之抗體-藥物結合物的組合物(例如,藥物組合物)。
本發明之組合物及方法可用於治療有需要之個體。在某些實施例中,個體為哺乳動物,諸如人類,或非人類哺乳動物。當向諸如人類之動物投與時,組合物或化合物較佳以包含例如本發明之化合物及醫藥學上可接受之載劑的醫藥組合物之形式投與。醫藥學上可接受之載劑為此項技術中所熟知,且包括例如水溶液,諸如水或生理學緩衝生理鹽水,或其他溶劑或媒劑,諸如二醇、丙三醇、油(諸如橄欖油),或可注射有機酯。在較佳實施例中,當此類醫藥組合物用於人類投與、尤其用於侵入性投與途徑(亦即,避開經由上皮障壁傳輸或擴散之途徑,諸如注射或植入)時,水溶液無熱原質,或實質上無熱原質。可選擇賦形劑例如以實現試劑之延遲釋放或選擇性靶向一或多種細胞、組織或器官。醫藥組合物可為單位劑型,諸如錠劑、膠囊(包括分散型膠囊及明膠膠囊)、顆粒、復原用凍乾物、粉末、溶液、糖漿、栓劑、注射劑或其類似物。組合物亦可存在於經皮遞送系統(例如,皮膚貼片)中。組合物亦可存在於適用於局部投與之溶液(諸如乳液、乳膏或軟膏)中。
醫藥學上可接受之載劑可含有生理學上可接受之藥劑,其例如用以穩定諸如本發明化合物的化合物、增加其溶解度或增加其吸收。此類生理學上可接受之試劑包括例如碳水化合物,諸如葡萄糖、蔗糖或聚葡萄糖;抗氧化劑,諸如抗壞血酸或麩胱甘肽;螯合劑,低分子量蛋白質或其他穩定劑或賦形劑。醫藥學上可接受之載劑(包括生理學上可接受之試劑)的選擇例如視組合物之投與途徑而定。製劑或醫藥組合物可為自乳化藥物遞送系統或自微乳化藥物遞送系統。醫藥組合物(製劑)亦可為脂質體或其他聚合物基質,其中可併入例如本發明之化合物。脂質體(例如,其包含磷脂或其他脂質)為生理學上可接受且可代謝的無毒載劑,其可相對簡單地製備及投與。
片語「醫藥學上可接受」在本文中係指在合理醫學判斷範疇內,適用於與人類及動物之組織接觸而無過度毒性、刺激、過敏反應或其他問題或併發症,與合理益處/風險比相稱的彼等化合物、材料、組合物及/或劑型。
可藉由包括例如以下之多種投與途徑中之任一者向個體投與藥物組合物(製劑):經口(例如,如呈水溶液或非水溶液或懸浮液形式之大劑量灌藥、錠劑、膠囊(包括分散型膠囊及明膠膠囊)、大丸劑、散劑、顆粒、塗覆於舌部之糊劑);經由口腔黏膜(例如,舌下)吸收;皮下;經皮(例如,呈塗覆於皮膚之貼片形式);及局部(例如,呈塗覆於皮膚之乳膏、軟膏或噴霧形式)。化合物亦可經調配以進行吸入。在某些實施例中,化合物可簡單地溶解或懸浮於無菌水中。適當投與途徑及適用於其的組合物之細節可見於例如美國專利第6,110,973號、第5,763 493號、第5,731,000號、第5,541,231號、第5,427,798號、第5,358,970號及第4,172,896號中,以及其中所引用之專利中。
調配物宜以單位劑型呈現且可藉由制藥技術中熟知之任何方法來製備。可與載劑材料組合以產生單一劑型之活性成分之量將視所治療之主體、特定投與模式而定。可與載劑材料組合以製備單一劑型之活性成分之量一般將為產生治療作用之化合物的量。一般而言,此量(以百分比計)將範圍介於約1%至約99%活性成分,較佳約5%至約70%,最佳約10%至約30%。
製備此等調配物或組合物之方法包括使活性化合物(諸如本發明之化合物)與載劑及(視情況)一或多種附屬成分締合之步驟。一般而言,藉由使本發明化合物與液體載劑或細粉狀固體載劑或兩者均一且緊密地締合且接著(必要時)使產物成形來製備調配物。
適於經口投與之本申請案之調配物可呈以下形式:膠囊(包括分散型膠囊及明膠膠囊)、扁囊劑、丸劑、錠劑、口含錠(使用調味基劑,通常蔗糖及阿拉伯膠或黃蓍膠)、凍乾物、散劑、顆粒,或水性或非水性液體中的溶液或懸浮液形式,或水包油或油包水液體乳液形式,或酏劑或糊漿形式,或片劑(使用惰性基劑,諸如明膠及丙三醇,或蔗糖及阿拉伯膠)及/或漱口水形式及其類似形式,其各含有預定量的本申請案之化合物作為活性成分。組合物或化合物亦可以藥團、舐劑或糊劑之形式投與。
為製備用於經口投與之固體劑型(膠囊(包括分散型膠囊及明膠膠囊)、錠劑、丸劑、糖衣藥丸、散劑、顆粒劑及其類似形式),活性成分與一或多種醫藥學上可接受之載劑(諸如檸檬酸鈉或磷酸二鈣),及/或以下中任一者混合:(1)填充劑或增量劑,諸如澱粉、乳糖、蔗糖、葡萄糖、甘露糖醇及/或矽酸;(2)黏合劑,諸如羧甲基纖維素、海藻酸鹽、明膠、聚乙烯吡咯啶酮、蔗糖及/或阿拉伯膠;(3)保濕劑,諸如丙三醇;(4)崩解劑,諸如瓊脂-瓊脂、碳酸鈣、馬鈴薯或木薯澱粉、海藻酸、某些矽酸鹽及碳酸鈉;(5)溶液阻滯劑,諸如石蠟;(6)吸收加速劑,諸如四級銨化合物;(7)濕潤劑,諸如鯨蠟醇及丙三醇單硬脂酸酯;(8)吸附劑,諸如高嶺土及膨潤土;(9)潤滑劑,諸如滑石、硬脂酸鈣、硬脂酸鎂、固體聚乙二醇、月桂基硫酸鈉及其混合物;(10)複合劑,諸如經改質及未經改質之環糊精;及(11)著色劑。在膠囊(包括分散型膠囊及明膠膠囊)、錠劑及丸劑之情況下,醫藥組合物亦可包含緩衝劑。亦可使用諸如乳糖、奶糖(milk sugar)以及高分子量聚乙二醇及其類似物之賦形劑將類似類型之固體組合物用作軟填充及硬填充明膠膠囊中之填充劑。
錠劑可藉由視情況與一或多種附屬成分一起壓縮或成型來製造。可使用黏合劑(例如,明膠或羥丙基甲基纖維素)、潤滑劑、惰性稀釋劑、防腐劑、崩解劑(例如,羥基乙酸澱粉鈉或交聯羧甲基纖維素鈉)、界面活性劑或分散劑來製備壓縮錠劑。成型錠劑可藉由使經惰性液體稀釋劑濕潤之粉末狀化合物之混合物在適合機器中成型來製造。
醫藥組合物之錠劑及其他固體劑型(諸如糖衣藥丸、膠囊(包括分散型膠囊及明膠膠囊)、丸劑及顆粒)可視情況刻痕或使用塗層及外殼(諸如腸溶衣及醫藥調配技術中熟知的其他塗層)來製備。其亦可經調配以便使用例如呈不同比例之羥丙基甲基纖維素提供活性成分於其中之緩慢或受控釋放,以提供所要釋放特徵、其他聚合物基質、脂質體及/或微球體。其可藉由(例如)經由細菌截留過濾器過濾,或藉由併入呈臨用前可溶解於無菌水或一些其他無菌可注射介質中之無菌固體組合物形式之滅菌劑來滅菌。此等組合物亦可視情況含有失透劑且可為視情況具有以延遲方式僅僅或較佳在胃腸道某一部分中釋放活性成分的組合物。可使用之包埋組合物之實例包括聚合物質及蠟。活性成分亦可適當時呈與一或多種上述賦形劑一起之微囊封形式。
適用於經口投與之液體劑型包括醫藥學上可接受之乳液、用於復原之凍乾物、微乳液、溶液、懸浮液、糖漿以及酏劑。除了活性成分之外,液體劑型可含有此項技術中常用之惰性稀釋劑,諸如水或其他溶劑;環糊精及其衍生物;增溶劑及乳化劑,諸如乙醇、異丙醇、碳酸乙酯、乙酸乙酯、苯甲醇、苯甲酸苯甲酯、丙二醇、1,3-丁二醇、油(具體而言,棉籽油、花生油、玉米油、胚芽油、橄欖油、蓖麻油及芝麻油)、丙三醇、四氫呋喃醇、聚乙二醇以及脫水山梨糖醇的脂肪酸酯,以及其混合物。
除惰性稀釋劑之外,經口組合物亦可包括佐劑,諸如濕潤劑、乳化劑及懸浮劑、甜味劑、調味劑、著色劑、芳香劑及防腐劑。
除活性化合物之外,懸浮液亦可含有懸浮劑,例如乙氧基化異硬脂醇、聚氧化乙烯山梨糖醇及脫水山梨糖醇酯、微晶纖維素、偏氫氧化鋁、膨潤土、瓊脂-瓊脂以及黃蓍膠及其混合物。
用於局部或經皮投與之劑型包括散劑、噴霧劑、軟膏、糊劑、乳膏、洗劑、凝膠、溶液、貼片及吸入劑。活性化合物可在無菌條件下與醫藥學上可接受之載劑及可能需要之任何防腐劑、緩衝劑或推進劑混合。
除活性化合物之外,軟膏、糊劑、乳膏及凝膠亦可含有賦形劑,諸如動物及植物脂肪、油、蠟、石蠟、澱粉、黃蓍膠、纖維素衍生物、聚乙二醇、聚矽氧、膨潤土、矽酸、滑石及氧化鋅或其混合物。
除活性化合物之外,散劑及噴霧劑可含有賦形劑,諸如乳糖、滑石、矽酸、氫氧化鋁、矽酸鈣及聚醯胺粉末或此等物質之混合物。噴霧可另外含有習用推進劑,諸如氯氟烴及揮發性未經取代之烴,諸如丁烷及丙烷。
經皮貼片具有提供控制本發明化合物向身體之遞送的額外優勢。可藉由將活性化合物溶解或分散於適當介質中來製造此類劑型。亦可使用吸收增進劑來增加化合物通過皮膚之通量。該流量之速率可藉由提供速率控制膜或使化合物分散於聚合物基質或凝膠中來控制。
如本文中所用之片語「非經腸投與(parenteral administration/administered parenterally)」意謂除腸內及局部投與以外,通常藉由注射進行之投與模式,且包括(但不限於)靜脈內、眼內(諸如玻璃體內)、肌肉內、動脈內、鞘內、囊內、眶內、心內、皮內、腹膜內、經氣管、皮下、表皮下、關節內、囊下、蛛膜下、脊柱內及胸骨內注射及輸注。適於非經腸投與之醫藥組合物包含一或多種活性化合物以及一或多種醫藥學上可接受之無菌等張水性或非水性溶液、分散液、懸浮液或乳液,或可在即將使用之前復原成無菌可注射溶液或分散液之無菌粉末,其可含有抗氧化劑、緩衝劑、抑菌劑、溶質(其用預期接受者之血液使調配物等張)或懸浮劑或增稠劑。
可用於本發明醫藥組合物中之適合水性及非水性載劑的實例包括水、乙醇、多元醇(諸如丙三醇、丙二醇、聚乙二醇及其類似物)及其適合混合物、植物油(諸如橄欖油)及可注射有機酯(諸如油酸乙酯)。可例如藉由使用包衣材料(諸如卵磷脂)、在分散液之情況下藉由維持所需粒度且藉由使用界面活性劑來維持適當流動性。
此等組合物亦可含有佐劑,諸如防腐劑、濕潤劑、乳化劑及分散劑。可藉由包括各種抗細菌及抗真菌劑,例如對羥基苯甲酸酯、氯丁醇、苯酚山梨酸及其類似物來確保微生物作用之預防。亦可能需要在組合物中包括等張劑,諸如糖、氯化鈉及其類似物。另外,可藉由包括延遲吸收之藥劑(諸如單硬脂酸鋁及明膠)來達成可注射醫藥形式之延長吸收。
在一些情況下,為延長藥物之效果,需要減緩藥物自皮下或肌肉內注射之吸收。此可藉由使用具有不良水溶性之結晶或非晶形材料之液體懸浮液來實現。藥物吸收速率則視其溶解速率而定,而溶解速率又可視晶體大小及結晶形態而定。替代地,非經腸投與之藥物形式之延遲吸收係藉由將藥物溶解或懸浮於油性媒劑中來實現。
可注射積存形式係藉由以諸如聚丙交酯-聚乙交酯之可生物降解聚合物形成目標化合物之微囊封基質而製造。視藥物與聚合物之比及所用特定聚合物之性質而定,可控制藥物釋放之速率。其他生物可降解聚合物的實例包括聚(原酸酯)及聚(酸酐)。亦可藉由將藥物包覆於與身體組織相容之脂質體或微乳液中來製備可注射積存調配物。
為了在本發明之方法中使用,活性化合物可本身給與或以含有例如0.1至99.5% (更佳0.5至90%)活性成分以及醫藥學上可接受之載劑的醫藥組合物之形式給與。
亦可藉由可再裝填或可生物降解裝置提供引入方法。近年來已研發及活體內測試用於藥物(包括蛋白質生物藥物)之受控遞送的多種緩慢釋放聚合裝置。包括可生物降解及不可降解聚合物的多種生物相容性聚合物(包括水凝膠)可用於形成在特定目標位點持續釋放化合物的插入物。
醫藥組合物中活性成分之實際劑量可變化以獲得針對具體患者、組合物及投與模式,有效實現所需治療反應而對患者無毒性的活性成分之量。
所選劑量將視多種因素而定,包括:所採用特定化合物或化合物組合或其酯、鹽或醯胺之活性;投與途徑;投與時間;所採用特定化合物之排泄速率;治療持續時間;與所採用特定化合物組合使用之其他藥物、化合物及/或材料;所治療患者之年齡、性別、體重、病況、整體健康及先前病史;以及醫學技術中熟知之類似因素。
一般技術之醫師或獸醫容易判斷及規定所需醫藥組合物之治療有效量。舉例而言,醫師或獸醫可以低於實現所要治療作用所需之水準開始醫藥組合物或化合物給藥,且逐漸增加劑量直至實現所要作用。「治療有效量」意謂足以引起所要治療作用之化合物濃度。一般理解,化合物之有效量將根據個體之體重、性別、年齡及病史而變化。影響有效量之其他因素可包括(但不限於)患者病況之嚴重程度、正進行治療之病症、化合物之穩定性及必要時與本發明化合物一起投與的另一類型之治療劑。可藉由多次投與試劑來遞送較大總劑量。測定療效及劑量之許多方法為熟習此項技術者已知(Isselbacher等人 (1996) Harrison's Principles of Internal Medicine 第13版, 1814-1882,其以引用之方式併入本文中)。
一般而言,用於本發明組合物及方法中之活性化合物的適合日劑量將為作為有效產生治療效果之最低劑量的化合物之量。此類有效劑量通常視上述因素而定。
必要時,活性化合物之有效日劑量可視情況以單位劑型作為一個、兩個、三個、四個、五個、六個或更多個子劑量在一天中以適當間隔單獨投與。在本發明之某些實施例中,活性化合物可每日投與兩次或三次。在較佳實施例中,將每日一次投與活性化合物。
接受此治療之患者為任何有需要之動物,包括靈長類動物(特定言之,人類),及其他哺乳動物,諸如馬、牛、豬、綿羊貓以及狗;且一般為家禽及寵物。
在某些實施例中,本發明之化合物可單獨投與或與另一類型之治療劑結合投與。
本發明包括本發明化合物之醫藥學上可接受之鹽在本發明之組合物及方法中之用途。在某些實施例中,本發明之預期鹽包括(但不限於)烷基、二烷基、三烷基或四烷基銨鹽。在某些實施例中,本發明之預期鹽包括(但不限於) L-精胺酸、苄苯乙胺(benethamine)、苯乍生(benzathine)、甜菜鹼、氫氧化鈣、膽鹼、丹醇、二乙醇胺、二乙胺、2-(二乙胺)乙醇、乙醇胺、乙二胺、N-甲基還原葡糖胺、海卓胺(hydrabamine)、1H-咪唑、鋰、L-離胺酸、鎂、4-(2-羥乙基)嗎啉、哌嗪、鉀、1-(2-羥乙基)吡咯啶、鈉、三乙醇胺、緩血酸胺及鋅鹽。在某些實施例中,本發明之預期鹽包括(但不限於) Na、Ca、K、Mg、Zn或其他金屬鹽。在某些實施例中,本發明之預期鹽包括(但不限於) 1-羥基-2-萘甲酸、2,2-二氯乙酸、2-羥基乙磺酸、2-氧代戊二酸、4-乙醯胺基苯甲酸、4-胺基柳酸、乙酸、己二酸、L-抗壞血酸、L-天冬胺酸、苯磺酸、苯甲酸、(+)-樟腦酸、(+)-樟腦-10-磺酸、羊脂酸(癸酸)、羊油酸(己酸)、羊羶酸(辛酸)、碳酸、肉桂酸、檸檬酸、環己胺磺酸、十二基硫酸、乙烷-1,2-二磺酸、乙磺酸、甲酸、反丁烯二酸、半乳糖二酸、龍膽酸、d-葡糖庚酸、d-葡糖酸、d-葡糖醛酸、麩胺酸、戊二酸、甘油磷酸、乙醇酸、馬尿酸、氫溴酸、氫氯酸、異丁酸、乳酸、乳糖酸、十二酸、順丁烯二酸、L-蘋果酸、丙二酸、杏仁酸、甲磺酸、萘-1,5-二磺酸、萘-2-磺酸、菸鹼酸、硝酸、油酸、草酸、棕櫚酸、雙羥萘酸、磷酸、丙酸、L-焦麩胺酸、水楊酸、癸二酸、硬脂酸、丁二酸、硫酸、L-酒石酸、硫氰酸、對甲苯磺酸、三氟乙酸及十一碳烯酸鹽。
醫藥學上可接受之酸加成鹽亦可以(諸如)與水、甲醇、乙醇、二甲基甲醯胺及其類似物的各種溶劑合物之形式存在。亦可製備此類溶劑合物之混合物。此類溶劑合物之來源可來自結晶之溶劑、製備或結晶之溶劑中所固有或此類溶劑外來。
濕潤劑、乳化劑及潤滑劑(諸如月桂基硫酸鈉及硬脂酸鎂)以及著色劑、脫模劑、塗佈劑、甜味劑、調味劑及芳香劑、防腐劑及抗氧化劑亦可存在於組合物中。
醫藥學上可接受之抗氧化劑之實例包括:(1)水溶性抗氧化劑,諸如抗壞血酸、半胱胺酸鹽酸鹽、硫酸氫鈉、偏亞硫酸氫鈉、亞硫酸鈉及其類似物;(2)油溶性抗氧化劑,諸如抗壞血酸棕櫚酸酯、丁基化羥基甲氧苯(BHA)、丁基化羥基甲苯(BHT)、卵磷脂、沒食子酸丙酯、α-生育酚及其類似物;及(3)金屬螯合劑,諸如檸檬酸、乙二胺四乙酸(EDTA)、山梨糖醇、酒石酸、磷酸及其類似物。
組合物可呈可注射形式,呈液體溶液或懸浮液形式製備。適合於注射之固體形式亦可製備為例如乳液,或用囊封於脂質體中之抗體-藥物結合物製備。抗體-藥物結合物可與醫藥學上可接受之載劑組合,該醫藥學上可接受之載劑包括不誘發對接受載劑之個體有害之抗體產生的任何載劑。適合載劑通常包含代謝緩慢之大分子,例如蛋白質、多醣、聚乳酸、聚乙醇酸、聚合胺基酸、胺基酸共聚物、脂質凝聚體及其類似物。
組合物亦可含有稀釋劑,例如水、生理食鹽水、丙三醇及乙醇。其中亦可存在輔助物質,例如潤濕劑或乳化劑、pH緩衝物質及其類似物。組合物可藉由注射非經腸投與,其中此類注射可為皮下或肌肉內注射。在一些實施例中,組合物可投與至腫瘤中。組合物可插入(例如,注射)至腫瘤中。其他調配物適合於其他投與形式,諸如栓劑或經口投與。口服組合物可以溶液、懸浮液、錠劑、丸劑、膠囊或持續釋放調配物之形式投與。
組合物可以與劑量及調配物相容之方式投與。組合物較佳包含治療有效量之抗體-藥物結合物。劑量可視待治療之個體、個體之健康及身體狀況、希望保護之程度及其他相關因素而變化。活性成分(例如,抗體-藥物結合物)之確切量可視醫生判斷而定。舉例而言,可向罹患癌症或腫瘤之患者投與治療有效量之抗體-藥物結合物或含有其之組合物,以治療癌症或腫瘤。
根據本發明之抗體-藥物結合物或含有其之組合物可以其醫藥學上可接受之鹽或溶劑合物的形式投與。在一些實施例中,根據本發明之抗體-藥物結合物或含有其之組合物可與醫藥學上可接受之載劑、醫藥學上可接受之賦形劑及/或醫藥學上可接受之添加劑一起投與。醫藥學上可接受之鹽或溶劑合物、賦形劑及添加劑的有效量及類型可使用標準方法來量測(參見例如Remington's Pharmaceutical Sciences, Mack Publishing Co., Easton, PA, 第18版, 1990)。
可用於本文中所描述之抗體-藥物結合物之醫藥學上可接受之溶劑合物的例示性溶劑合物包括水、異丙醇、乙醇、甲醇、二甲亞碸、乙酸乙酯、乙酸及乙醇胺。
可用於本文中所描述之抗體-藥物結合物之醫藥學上可接受之溶劑合物的例示性溶劑合物包括水、異丙醇、乙醇、甲醇、二甲亞碸、乙酸乙酯、乙酸及乙醇胺。
在一些實施例中,本發明係關於一種治療個體之癌症之方法,其包含向個體投與包含如本文中所描述之抗體-藥物結合物的醫藥組合物。在較佳實施例中,個體為哺乳動物。舉例而言,個體可選自嚙齒動物、兔類動物、貓科動物、犬科動物、豬科動物、綿羊科動物、牛類動物、馬科動物及靈長類動物。在某些較佳實施例中,個體為人類。
可將本發明結合物(在本文中亦稱為「活性化合物」)及其衍生物、片段、類似物及同源物併入適用於投與之醫藥組合物中。此類組合物通常包含結合物及醫藥學上可接受之載劑。如本文中所用,術語「醫藥學上可接受之載劑」意欲包括與醫藥投與相容的任何及所有溶劑、分散介質、包衣、抗細菌劑及抗真菌劑、等張性及吸收延遲劑及類似物。適合載劑描述於最新版Remington's Pharmaceutical Sciences (領域中之標準參考文本)中,其以引用之方式併入本文中。此類載劑或稀釋劑之較佳實例包括(但不限於)水、生理鹽水、林格氏溶液(Ringer's solutions)、右旋糖溶液及5%人類血清白蛋白。亦可使用脂質體及非水性媒劑,諸如不揮發性油。此類介質及藥劑用於醫藥學上之活性物質之用途為此項技術中所熟知。除非任何習知介質或試劑與活性化合物不相容,否則考慮其在組合物中之用途。亦可在組合物中併入補充活性化合物。
本發明之醫藥組合物經調配與其預期投與途徑相容。投與途徑之實例包括非經腸,例如靜脈內、皮內、皮下、經口(例如吸入)、經皮(亦即,局部)、經黏膜及直腸投與。用於非經腸、皮內或皮下施用之溶液或懸浮液可包括以下組分:無菌稀釋劑,諸如注射用水、生理鹽水溶液、不揮發性油、聚乙二醇、丙三醇、丙二醇或其他合成溶劑;抗細菌劑,諸如苯甲醇或對羥基苯甲酸甲酯;抗氧化劑,諸如抗壞血酸或亞硫酸氫鈉;螯合劑,諸如乙二胺四乙酸(EDTA);緩衝劑,諸如乙酸鹽、檸檬酸鹽或磷酸鹽;及張力調節劑,諸如氯化鈉或右旋糖。可用酸或鹼,諸如鹽酸或氫氧化鈉調節pH值。非經腸製劑可封裝於由玻璃或塑膠製成的安瓿、拋棄式注射器或多劑量小瓶中。
適於可注射使用之醫藥組合物包括無菌水溶液(在水溶性情況下)或分散液及用於臨時製備無菌可注射溶液或分散液之無菌粉末。對於靜脈內投與,適合載劑包括生理鹽水、抑菌水、Cremophor ELTM (BASF, Parsippany, N.J.)或磷酸鹽緩衝鹽水(PBS)。在所有情況下,組合物必須為無菌的且流動性應達到存在易注射性之程度。其在製造及儲存條件下必須穩定,且必須保護其免遭諸如細菌及真菌之微生物之污染作用。載劑可為溶劑或分散介質,其含有例如水、乙醇、多元醇(例如,丙三醇、丙二醇及液體聚乙二醇及其類似物),及其適合混合物。可例如藉由使用諸如卵磷脂之包衣、在分散液之情況下藉由維持所需粒度及藉由使用界面活性劑來維持適當流動性。微生物作用之預防可藉由各種抗菌劑及抗真菌劑達成,例如對羥基苯甲酸酯、氯丁醇、酚、抗壞血酸、硫柳汞及其類似物。在許多情況下,在組合物中將較佳包括等張劑,例如糖、多元醇(諸如甘露糖醇、山梨糖醇)、氯化鈉。可藉由將延遲吸收之試劑(例如,單硬脂酸鋁及明膠)包括在組合物中而實現可注射組合物之延長吸收。
可藉由如下方法來製備無菌可注射溶液:將適當溶劑中之所需量之活性化合物與上文所列舉之成分中之一者或組合合併,視需要接著進行過濾滅菌。一般而言,藉由將活性化合物併入含有鹼性分散介質及來自以上所列舉的成分彼等的所需其他成分的無菌媒劑中來製備分散液。在用於製備無菌可注射溶液之無菌散劑的情況下,製備方法為真空乾燥及冷凍乾燥,其自其先前經無菌過濾之溶液產生活性成分加任何額外所需成分之散劑。
口服組合物一般包括惰性稀釋劑或可食用載劑。其可封裝於明膠膠囊中或壓縮成錠劑。出於經口治療性投與之目的,活性化合物可與賦形劑合併且以錠劑、糖衣錠或膠囊之形式使用。亦可使用適用作漱口劑之流體載劑製備經口組合物,其中流體載劑中之化合物經口施用且漱口並吐掉或吞咽。可包括醫藥學上相容之黏合劑及/或佐劑材料作為組合物之部分。錠劑、丸劑、膠囊、糖衣錠及其類似物可含有以下成分或具有類似性質之化合物中之任一者:黏合劑,諸如微晶纖維素、黃蓍膠或明膠;賦形劑,諸如澱粉或乳糖;崩解劑,諸如褐藻酸、澱粉羥基乙酸鈉或玉米澱粉;潤滑劑,諸如硬脂酸鎂或Sterotes;滑動劑,諸如膠狀二氧化矽;甜味劑,諸如蔗糖或糖精;或調味劑,諸如胡椒薄荷、水楊酸甲酯或橙調味劑。
對於藉由吸入進行投與,化合物可以氣溶膠噴霧之形式自含有適合推進劑(例如,諸如二氧化碳之氣體)之加壓容器或分配器或噴霧器遞送。
全身性投與亦可藉由經黏膜或經皮方式。對於經黏膜或經皮投與,在調配物中使用適於待滲透之障壁的滲透劑。此類滲透劑一般為此項技術中已知的,且對於經黏膜投與,包括例如清潔劑、膽汁鹽及梭鏈孢酸衍生物。經黏膜投與可經由使用經鼻噴霧或栓劑實現。對於經皮投與,將活性化合物調配成軟膏、油膏、凝膠或乳膏,如此項技術中一般已知。
化合物亦可以栓劑(例如,具有習知栓劑基質,諸如可可豆油及其他甘油酯)或保留灌腸劑之形式製備以用於直腸遞送。
在一個實施例中,用將保護化合物免於自身體快速消除之載劑來製備活性化合物,該等載劑諸如受控釋放調配物,包括植入物及微膠囊化遞送系統。可使用可生物降解、生物相容性聚合物,諸如乙烯乙酸乙烯酯、聚酸酐、聚乙醇酸、膠原蛋白、聚原酸酯及聚乳酸。用於製備此類調配物之方法將為一般熟習此項技術者顯而易見的。材料亦可商業上獲自Alza Corporation and Nova Pharmaceuticals, Inc。脂質體懸浮液(包括靶向具有針對病毒抗原之單株抗體之經感染細胞的脂質體)亦可用作醫藥學上可接受之載劑。此等物質可根據例如如美國專利第4,522,811號中所描述之適合方法來製備。
為了易於投藥及劑量均一性而按單位劑型來調配經口或非經腸組合物為尤其有利的。如本文中所用之單位劑型係指適合作為單位劑量用於待治療之個體的物理個別單元;各單元含有經計算以產生與所需醫藥載劑結合的所需治療效果的預定數量之活性化合物。本發明之單位劑型之規格藉由以下情況指定且直接視以下情況而定:活性化合物之獨特特徵及欲達成之特定治療性效應,及混配用於治療個體敏感性之此類活性化合物之技術中的固有限制。
醫藥組合物可與投藥說明書一起包括於容器、包裝或分配器中。
本申請案中所提及之所有上述及任何其他公開案、專利及公開專利申請案特定言之以引用之方式併入本文中。在衝突的情況下,以本說明書(包括其特定定義)為主。
將在以下實例中進一步描述本發明,該等實例並不限制申請專利範圍中所描述的本發明之範疇。
下文中,本發明之組態將經由實例來詳細描述,但以下實例僅用以幫助理解本發明。本發明之範疇不限於此。此外,除非另外特定描述,否則本說明書中所描述之試劑、溶劑及起始材料可容易地獲自商業供應商。
實例 下表列出貫穿以下實例所使用之縮寫:
Figure 108116030-A0304-0004
實例 實例1:合成抗體 - 藥物結合物 實例2:本文中所揭示之抗體 - 藥物結合物可藉由任何適合方法 ( 包括此項技術中已知之方法 ) 來製備。例如參見: i) WO 2018/182341 ,其描述吡咯并苯并二氮呯二聚物及因此抗體 - 藥物結合物之製備; ii) WO 2015/182984 ,其描述包含葡糖醛酸部分之抗體 - 藥物結合物之製備;及 iii) WO 2018/083535 ,其描述某些抗 CD-19 抗體之製備。前述公開案中之每一者之內容以全文引用之方式併入本文中。抗 CD19 抗體之結淋巴球合分析
評估本發明之各種抗CD19抗體結合各種人類B淋巴球細胞株的能力。特定言之,評估人類IgG1 5F5、7F11、9G8、F6、7F1、及10D8抗CD19抗體結合以下之能力:(i)六種人類B淋巴球細胞株:Raji、Ramos、Nalm6、Su-DHL6、Su-DHL4及Mec2,(ii) CD19靜默B細胞株::Raji siRNA;及陰性細胞株(Jurkat)。在4℃下在FACS緩衝液(PBS,BSA 2%)中製備所有培育。用10%小鼠血清阻斷B細胞上之Fc受體。測試四個hIgG1劑量:10、1、0.1及0.01 μg/mL。用小鼠抗人類IgG Fc-PE mAb偵測細胞表面結合hIgG1。此研究之結果展示於圖1A至圖1F中。
如圖1A至圖1F中所示,儘管具有不同概況及/或不同親和力,但所有經測試抗CD19抗體結合於所有六種不同B淋巴球。舉例而言,7F1及10D8與結合於Raji細胞相比更加結合於Nalm6,而其他抗體展示相反結合概況。所有經測試抗體對CD19具有明顯特異性,且所有經測試抗體失去在CD19靜默細胞株Raji siRNA中結合CD19的能力。該該細胞株中無一者結合於陰性細胞株。
實例3: CD19 抗體之交叉反應性分析 評估抗CD19抗體結合人類及/或食蟹獼猴CD19之能力。
特定言之,評估人類IgG1 5F5、7F11、9G8、F6、7F1及10D8抗CD19抗體結合經食蟹獼猴CD19轉染之CHO細胞株及陰性對照細胞株(CHO)的能力。在4℃下在FACS緩衝液(PBS,BSA 2%)中製備所有培育。用10%小鼠血清阻斷B細胞上之Fc受體。測試四個hIgG1劑量:10、1、0.1及0.01 μg/mL。此研究之結果展示於圖2中。
9G8抗CD19抗體與食蟹獼猴CD19具有明顯交叉反應。抗CD19抗體5F5、7F11及F6亦與食蟹獼猴具有輕微交叉反應,如圖2中之FACS覆層上所見。抗CD19抗體7F1及10D8不結合於經轉染CHO cynoCD19細胞。
實例4: CD19 抗體之外周血單核細胞 (PBMC) 結合分析 評估本發明之各種抗CD19抗體結合各種周邊血液單核細胞(PBMC)的能力。測試來自含冷凍等分試樣之檸檬酸鹽緩衝液的人類及食蟹獼猴PBMC。在30 μg/mL及3 μg/mL下測試兩種劑量之以下人類IgG1 抗CD19抗體:5F5、7F11、9G8、F6、10D8、7F1,Mdx為陽性對照,且稱為NI-0801之抗IP-10抗體為陰性對照。用對人類及食蟹獼猴物種兩者均具有交叉反應的抗CD20-PE單株抗體(mAb)、抗CD14-FITC mAb及抗CD3-PerCP mAb標記PBMC。用小鼠抗人類IgG Fc-APC mAb偵測細胞表面結合hIgG1。用抗CD20 mAb對B淋巴球群體、用抗CD3對T淋巴球群體且用抗CD14對單核球群體執行FACS選通。此等研究之結果展示於圖3A至圖3F中。
如圖3C中所示,經測試抗CD19抗體中無一者在30 μg/mL之高劑量下結合於人類PBMC CD3+。所有經測試抗體顯示與如藉由由於細胞表面Fc受體而結合的陰性對照NI-0801所見相同的單核球上之結合水準。如圖3A中所示,所有經測試抗CD19抗體結合於人類PBMC CD20+,在3 μg/mL下可見較小親和力差。圖3C顯示所有抗CD19抗體之交叉反應性。結合在人類上比在食蟹獼猴PBMC上高至多十倍,其處於如針對陽性對照Mdx所見之相同範圍內。
實例5: CD19 抗體 9G8 例示性異種移植研究 CD19 AD (9G8) Raji 非霍奇金淋巴瘤 (non-Hodgkin lymphoma) 異種移植模型中之抗腫瘤功效
在皮下移植有Raji伯基特氏淋巴瘤(Burkitt's lymphoma)細胞之免疫缺乏CB17SCID小鼠中評估抗CD19 (9G8)抗體藥物結合物之抗腫瘤活性。
7週齡之CB17-SCID小鼠(Charles River)在右側腹皮下植入(s.c.)有5 × 106 個Raji細胞(獲自ATCC)。在植入後4天藉由數位測徑規量測腫瘤體積(使用公式TV = 0.5 × [長度×寬度2 ]計算),且將小鼠分配至不同組(參見下表),以便獲得群組之間的均質平均腫瘤體積(n = 7-8隻小鼠/組。D4之平均腫瘤體積:hIgG1對照6 mg/kg:180 mm3 ± 63;抗CD19 ADC 0.3 mg/kg:187 mm3 ± 61;抗CD19 ADC 1 mg/kg:200 mm3 ± 49;利妥昔單抗6 mg/kg:194 mm3 ± 63)。同一天,用單劑量之hIgG1對照(6 mg/kg)、0.3或1 mg/kg之抗CD19 ADC或利妥昔單抗(6 mg/kg)在尾部靜脈中靜脈內(i.v.)治療小鼠。接著每週2次監測小鼠之體重且每週3次監測其腫瘤生長,直至實驗端點為止(腫瘤體積= 1500 mm3 )。動物機構及實驗經日內瓦州動物研究委員會(animal research committee of Geneva canton)審批通過,且根據瑞士聯邦獸醫局指南(Swiss Federal Veterinary Office guidelines)進行實驗。用9G8 抗CD19 ADC治療之小鼠展現腫瘤生長之消退(圖4A至圖4H)。
CD19 ADC (9G8) Ramos 非霍奇金淋巴瘤異種移植模型中之抗腫瘤功效 在皮下移植有Ramos伯基特氏淋巴瘤細胞之免疫缺乏CB-17 scid小鼠中評估抗CD19 (9G8)抗體藥物結合物之抗腫瘤活性。
7週齡之CB17-SCID小鼠(Charles River)在右側腹皮下植入(s.c.)有5 × 106 個Ramos細胞(獲自ATCC)。藉由數位測徑規每週3次量測腫瘤體積(使用公式TV = 0.5 × [長度×寬度2 ]計算),且在腫瘤體積達至200-250 mm3 時募集小鼠進行治療。將小鼠分配至不同組(參見下表),以便獲得群組之間的均質平均腫瘤體積(n = 7-8隻小鼠/組。平均腫瘤體積:hIgG1對照1 mg/kg,注射1次:243 mm3 ± 26;抗CD19 CaaX 1 mg/kg,注射1次:233 mm3 ± 18;hIgG1 ADC 1 mg/kg,注射1次:224 mm3 ± 20;抗CD19 ADC 0.33 mg/kg,注射1次:242 mm3 ± 28;抗CD19 ADC 0.66 mg/kg,注射1次:234 mm3 ± 23;抗CD19 ADC 1 mg/kg,注射1次:234 mm3 ± 31;抗CD19 ADC 0.33 mg/kg,在3週期間每週注射1次:251 mm3 ± 25;利妥昔單抗6 mg/kg,注射1次:242 mm3 ± 31)。在尾部靜脈中靜脈內(i.v.)注射單劑量或多劑量(僅針對群組抗CD19 ADC 0.33 mg/kg 1×/週,3週)治療。接著每週3次監測小鼠之體重且每週3次監測其腫瘤生長,直至實驗端點為止(腫瘤體積= 1500 mm3 )。動物機構及實驗經日內瓦州動物研究委員會審批通過,且根據瑞士聯邦獸醫局指南進行實驗。
Figure 108116030-A0304-0005
9G8抗CD19 ADC組在第70天呈現腫瘤消退,且所有小鼠存活至第70天(圖5A至圖5B)。接受hIgG1同型對照、抗CD19 9G8-Caax Ab及非腫瘤特異性ADC (抗Her2)之組顯示腫瘤生長,且此等組內之所有小鼠達至腫瘤大小端點。無一者存活至第70天。在用利妥昔單抗治療之組中,七隻小鼠中之四隻達至端點,而三隻存活至第70天。觀測到消極副作用與9G8 抗CD19 ADC之投與無關。
實例6: CD19 抗體 9G8 例示性活體外研究 藉由抗增殖分析評估抗CD19 (9G8)抗體-藥物結合物之活體外抗腫瘤活性。使用可商購的6種B細胞淋巴瘤癌細胞株DOHH-2 (DSMZ,#ACC 47)、NALM-6 (DSMZ,#ACC 58)、拉莫斯(ECACC,#85030802)、SU-DHL-6 (ATCC,#CRL-2959)、WSU-DLCL2 (DSMZ,#ACC 575)及WSU-NHL(DSMZ,#ACC 58)。SG2057用作無毒素藥物。對於96小時治療組,在96孔培養盤中以2000至10000個/孔接種癌細胞株中之每一者,培育2小時,且接著在0.00025至100 nM濃度(5倍連續稀釋液)下用藥物及ADC治療。96小時後,使用CellTiter-Glo發光細胞活力分析(Promega-G7573)定量活細胞數目。藉由下式測定藥物及ADC之抑制率(Inhibition rate,IR):IR (%) = (1- (RLU化合物-RLU空白組) / (RLU對照-RLU空白組))*100%。樣本之不同劑量之抑制在Excel檔案中進行計算,且接著用於繪製抑制曲線並評估相關參數,諸如底限(%)、頂限(%)及相對IC50。資料由GraphPad Prism解釋且展示於圖6中。計算各實驗及治療之IC50 (參見下表)。9G8抗CD19 ADC之抑制率與無毒素dPBD (SG2057)之抑制率相當。
Figure 108116030-A0304-0006
參考文獻併入 本文中所提及之所有公開案及專利均以引用的方式併入本文中,其引用的程度就如同已特定或個別地將各個別公開案或專利以引用的方式併入本文中一般。在有衝突的情況下,以本申請案(包括本文中之任何定義)為准。
等效物 儘管已論述本發明之特定實施例,但以上說明為說明性而非限制性的。當回顧本說明書及下文申請專利範圍時,本發明之許多變化形式對於熟習此項技術者將變得顯而易見。本發明之完整範疇以及其等效物之完整範疇,及說明書,以及此類變化形式,應參照申請專利範圍來確定。
1A 1F 為描繪本發明之各種抗CD19抗體結合六種不同B淋巴球細胞株(Raji、Ramos、Nalm6、SU-DHL6、SU-DHL4、Mec2)、CD19-靜默細胞株(Raji siRNA)及陰性對照細胞株(Jurkat)之能力的一系列曲線圖,如藉由FACS分析所測定。 2 為描繪本發明之各種抗CD19抗體結合由經轉染CHO細胞或陰性對照細胞株(CHO)表現之食蟹獼猴CD19之能力的一系列曲線圖,如藉由FACS分析所測定。 3A 展示描繪本發明之各種抗CD19抗體在30 ug/mL或3 ug/mL之濃度下結合於人類T細胞及單核球之能力的曲線圖。 3B 展示描繪本發明之各種抗CD19抗體在30 ug/mL或3 ug/mL之濃度下結合於食蟹獼猴B細胞之能力的曲線圖。 3C 展示描繪本發明之各種抗CD19抗體在30 ug/mL或3 ug/mL之濃度下結合於人類T細胞及單核球結合之能力的曲線圖。 4A 至圖 4G 展示植入有Ramos細胞且接著用9G8抗CD19 ADC、非腫瘤特異性人類IgG1抗HER2-ADC或利妥昔單抗(rituximab)治療之CB17-SCID小鼠隨時間推移的腫瘤體積。用9G8抗CD19 ADC治療之小鼠顯示腫瘤生長之消退。 4H 展示植入有Ramos細胞且接著用人類IgG1同型、9G8抗CD19 ADC、非腫瘤特異性人類IgG1抗HER2-ADC或利妥昔單抗治療之CB17-SCID小鼠隨時間推移的平均重量。 5A 展示植入有Ramos細胞且接著用9G8抗CD19 ADC、非腫瘤特異性人類IgG1抗HER2-ADC或利妥昔單抗治療之CB17-SCID小鼠隨時間推移的平均腫瘤體積。用9G8抗CD19 ADC治療之小鼠直至第70天顯示腫瘤生長之消退。 5B 展示植入有Ramos細胞且接著用9G8抗CD19 ADC (人類IgG1同型,9G8抗CD19 CaaX抗體)、非腫瘤特異性人類IgG1抗HER2-ADC或利妥昔單抗治療之CB17-SCID小鼠的存活率百分比。用9G8抗CD19 ADC治療之小鼠在第70天具有100%存活率。 6A 及圖 6B 展示抗CD19 ADC或dPBD (SG2057)之抑制率(%)。ADC之抑制率%與dPBD之抑制率%相當。
Figure 12_A0101_SEQ_0001
Figure 12_A0101_SEQ_0002
Figure 12_A0101_SEQ_0003
Figure 12_A0101_SEQ_0004
Figure 12_A0101_SEQ_0005
Figure 12_A0101_SEQ_0006
Figure 12_A0101_SEQ_0007
Figure 12_A0101_SEQ_0008
Figure 12_A0101_SEQ_0009
Figure 12_A0101_SEQ_0010
Figure 12_A0101_SEQ_0011
Figure 12_A0101_SEQ_0012
Figure 12_A0101_SEQ_0013
Figure 12_A0101_SEQ_0014
Figure 12_A0101_SEQ_0015
Figure 12_A0101_SEQ_0016
Figure 12_A0101_SEQ_0017
Figure 12_A0101_SEQ_0018
Figure 12_A0101_SEQ_0019
Figure 12_A0101_SEQ_0020
Figure 12_A0101_SEQ_0021
Figure 12_A0101_SEQ_0022

Claims (142)

  1. 一種由式I表示之抗體結合物或其醫藥學上可接受之鹽或溶劑合物:Ab-(X)y 式I 其中: Ab為包含結合CD19之第一臂的抗CD19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或雙特異性抗體,其中Ab包含可變重鏈互補決定區1 (CDRH1)、可變重鏈互補決定區2 (CDRH2)、可變重鏈互補決定區3 (CDRH3)、可變輕鏈互補決定區1 (CDRL1)、可變輕鏈互補決定區2 (CDRL2)及可變輕鏈互補決定區3 (CDRL3);其中, CDRH1包含SEQ ID NO: 23或29之胺基酸序列; CDRH2包含SEQ ID NO: 24或30之胺基酸序列; CDRH3包含SEQ ID NO: 25、26、27、28或31之胺基酸序列; CDRL 1包含SEQ ID NO: 32、37、41或44之胺基酸序列; CDRL 2包含SEQ ID NO: 33、38、42或45之胺基酸序列; CDRL 3包含SEQ ID NO: 34、35、36、40、43或46之胺基酸序列; 各X獨立地為包含一或多種活性劑及連接子之化學部分,其中該連接子將Ab連接至該一或多種活性劑;且 y為1至20之間的整數。
  2. 如請求項1之抗體結合物,其中Ab進一步包含可變重鏈及可變輕鏈之組合,該可變重鏈包含SEQ ID NO: 2、6、12、16或20之胺基酸序列,該可變輕鏈包含SEQ ID NO: 4、8、10、14、18或22之胺基酸序列。
  3. 如請求項1之抗體結合物,其中Ab進一步包含選自以下之可變重鏈序列及可變輕鏈序列之組合: (a) 包含SEQ ID NO: 2之胺基酸序列的可變重鏈及包含SEQ ID NO: 4之胺基酸序列的可變輕鏈; (b) 包含SEQ ID NO: 6之胺基酸序列的可變重鏈及包含SEQ ID NO: 8之胺基酸序列的可變輕鏈; (c) 包含SEQ ID NO: 6之胺基酸序列的可變重鏈及包含SEQ ID NO: 10之胺基酸序列的可變輕鏈; (d) 包含SEQ ID NO: 12之胺基酸序列的可變重鏈及包含SEQ ID NO: 14之胺基酸序列的可變輕鏈; (e) 包含SEQ ID NO: 16之胺基酸序列的可變重鏈及包含SEQ ID NO: 18之胺基酸序列的可變輕鏈;及 (f) 包含SEQ ID NO: 20之胺基酸序列的可變重鏈及包含SEQ ID NO: 22之胺基酸序列的可變輕鏈。
  4. 如請求項1之抗體結合物,其中該抗CD19抗體為5F5、7F11、9G8、F6、7F1或10D8。
  5. 如前述請求項中任一項之抗體結合物,其中該CD19為人類CD19。
  6. 如前述請求項中任一項之抗體結合物,其中Ab為單株抗體、結構域抗體(dAb)、單鏈抗體(scAb)、Fab片段、F(ab')2 片段、單鏈可變片段(scFv)、scFv-Fc片段、單結構域重鏈抗體、單結構域輕鏈抗體、變異抗體、多聚抗體或雙特異性抗體。
  7. 如前述請求項中任一項之抗體結合物,其中Ab為兔、小鼠、嵌合、人類化或完全人類單株抗體。
  8. 如前述請求項中任一項之抗體結合物,其中Ab為IgG同型。
  9. 如前述請求項中任一項之抗體結合物,其中Ab為IgG1同型。
  10. 如前述請求項中任一項之抗體結合物,其中Ab與該活性劑之間的該連接係可裂解的。
  11. 如前述請求項中任一項之抗體結合物,其中該連接子由式II表示:
    Figure 03_image169
    式II G為葡糖醛酸部分或
    Figure 03_image171
    ,其中R3 為氫或羧基保護基,且各R4 獨立地為氫或羥基保護基; B為活性劑; R1 及R2 各自獨立地為氫、C1-8 烷基或C3-8 環烷基;或 W為-C(O)-、-C(O)NR'-、-C(O)O-、-SO2 NR'-、-P(O)R''NR'-、-SONR'-或-PO2 NR'-,其中C、S或P直接地結合於苯環,且R'及R"各自獨立地為氫、C1-8 烷基、C3-8 環烷基、C1-8 烷氧基、C1-8 烷硫基、單-C1-8 烷胺基或二-C1-8 烷胺基、C3-20 雜芳基或C6-20 芳基; Z之各個例獨立地為C1-8 烷基、鹵素、氰基或硝基; n為0至3之整數;且 L為連接Ab及W之連接子。
  12. 如請求項11之抗體結合物,其中L為C1-50 伸烷基或1-50原子伸雜烷基。
  13. 如請求項11或12之抗體結合物,其中L滿足以下中之至少一者: (i) L包括至少一個不飽和鍵; (ii) L內之兩個原子經二價取代基取代,使得該取代基與其所橋接的原子完成伸雜芳基; (iii) L為1-50原子伸雜烷基;或 (iv) 該伸烷基經一或多個C1-20 烷基取代。
  14. 如請求項11至13中任一項之抗體結合物,其中L包括至少一個由式III表示的由類異戊二烯轉移酶識別之異戊二烯基衍生物單元:
    Figure 03_image173
    式III。
  15. 如前述請求項中任一項之抗體結合物,其中該連接子由式II表示:
    Figure 03_image175
    式II G為葡糖醛酸部分或
    Figure 03_image177
    ,其中R3 為氫或羧基保護基,且各R4 獨立地為氫或羥基保護基; B為該活性劑; R1 及R2 各自獨立地為氫、C1-8 烷基或C3-8 環烷基;或 W為-C(O)-、-C(O)NR'-、-C(O)O-、-SO2 NR'-、-P(O)R''NR'-、-SONR'-或-PO2 NR'-,其中C、S或P直接地結合於該苯環,且R'及R"各自獨立地為氫、C1-8 烷基、C3-8 環烷基、C1-8 烷氧基、C1-8 烷硫基、單-C1-8 烷胺基或二-C1-8 烷胺基、C3-20 雜芳基或C6-20 芳基; Z之各個例獨立地為C1-8 烷基、鹵素、氰基或硝基; n為0至3之整數; 其中: A) L為C1-50 伸烷基或1-50原子伸雜烷基且滿足以下中之至少一者: (i) L包括至少一個不飽和鍵; (ii) L內之兩個原子經二價取代基取代,使得該取代基與其所橋接的原子完成伸雜芳基; (iii) L為1-50原子伸雜烷基; (iv)該伸烷基經一或多個C1-20 烷基取代;或 B) L包括至少一個由式III表示的由類異戊二烯轉移酶識別之異戊二烯基衍生物單元:
    Figure 03_image179
    式III。
  16. 如請求項11至15中任一項之抗體結合物,其中: G為
    Figure 03_image181
    ; R3 為氫或羧基保護基;且 各R4 獨立地為氫或羥基保護基。
  17. 如請求項11至16中任一項之抗體結合物,其中R3 為氫且各R4 為氫。
  18. 如請求項11至17中任一項之抗體結合物,其中各R1 及R2 為氫。
  19. 如請求項11至18中任一項之抗體結合物,其中各Z獨立地為C1-8 烷基、鹵素、氰基或硝基。
  20. 如請求項11至19中任一項之抗體結合物,其中n為0。
  21. 如請求項11至20中任一項之抗體結合物,其中W為-C(O)-、-C(O)NR'-、-C(O)O-、-SO2 NR'-、-P(O)R''NR'-、-SONR'-或-PO2 NR'-,其中C、S或P直接地結合於該苯環,且R'及R"各自獨立地為氫、C1-8 烷基、C3-8 環烷基、C1-8 烷氧基、C1-8 烷硫基、單-C1-8 烷胺基或二-C1-8 烷胺基、C3-20 雜芳基或C6-20 芳基。
  22. 如請求項11至21中任一項之抗體結合物,其中W為-C(O)-、-C(O)NR'-或-C(O)O-。
  23. 如請求項22之抗體結合物,其中W為-C(O)NR'-,其中C(O)鍵結至該苯環且NR'鍵結至L。
  24. 如請求項11至23中任一項之抗體結合物,其中: G為
    Figure 03_image183
    ; W為-C(O)NR'-,其中C(O)鍵結至該苯環且NR'鍵結至L;且 R1 及R2 各自表示氫。
  25. 如請求項11至24中任一項之抗體結合物,其中 L為C1-50 伸烷基或1-50原子伸雜烷基且滿足以下中之至少一者: (i) L包括至少一個不飽和鍵; (ii) L內之兩個原子經二價取代基取代,使得該取代基與其所橋接的原子完成伸雜芳基; (iii) L為1-50原子伸雜烷基;且 (iv)該伸烷基經一或多個C1-20 烷基取代。
  26. 如請求項11至25中任一項之抗體結合物,其中L為含氮1-50原子伸雜烷基,該連接子包含親水性胺基酸之至少兩個原子,且該氮與該親水性胺基酸之羰基形成肽鍵。
  27. 如請求項11至26中任一項之抗體結合物,其中W表示-C(O)NR'-,且W之該氮為親水性胺基酸之氮原子。
  28. 如請求項26或27之抗體結合物,其中該胺基酸將該連接子之肟共價連接至該連接子之聚乙二醇單元。
  29. 如請求項26至28中任一項之抗體結合物,其中該親水性胺基酸為精胺酸、天冬胺酸、天冬醯胺、麩胺酸、麩醯胺酸、組胺酸、離胺酸、鳥胺酸、脯胺酸、絲胺酸或蘇胺酸。
  30. 如請求項26至29中任一項之抗體結合物,其中該親水性胺基酸為包含側鏈之胺基酸,該側鏈具有在水溶液中在中性pH下攜帶電荷之部分。
  31. 如請求項30之抗體結合物,其中該親水性胺基酸為天冬胺酸或麩胺酸。
  32. 如請求項30之抗體結合物,其中該親水性胺基酸為鳥胺酸或離胺酸。
  33. 如請求項30之抗體結合物,其中該親水性胺基酸為精胺酸。
  34. 如前述請求項中任一項之抗體結合物,其中該連接子包含肽且該肽包含至少一個親水性胺基酸,較佳為具有側鏈之胺基酸,該側鏈具有在水溶液中在中性pH下攜帶電荷之部分(例如,胺、胍或羧基部分)。
  35. 如請求項34之抗體結合物,其中該肽之各胺基酸獨立地選自丙胺酸、天冬胺酸、天冬醯胺、麩胺酸、麩醯胺酸、甘胺酸、離胺酸、鳥胺酸、脯胺酸、絲胺酸及蘇胺酸。
  36. 如請求項34或35之抗體結合物,其中該肽包含至少一個天冬胺酸或麩胺酸。
  37. 如請求項34至36中任一項之抗體結合物,其中W表示-C(O)NR'-,且W之該氮為該肽中之N端胺基酸之氮。
  38. 如請求項34至37中任一項之抗體結合物,其中該肽將該連接子之肟共價連接至該連接子之聚乙二醇單元。
  39. 如請求項34至38中任一項之抗體結合物,其中該肽包含2至20個胺基酸。
  40. 如前述請求項中任一項之抗體結合物,其中該連接子藉由硫醚鍵共價結合至Ab,且該硫醚鍵包含該Ab之半胱胺酸之硫原子。
  41. 如請求項40之抗體結合物,其中: Ab包含由類異戊二烯轉移酶識別之胺基酸模體,較佳地在Ab之C端處;且 該硫醚鍵包含該胺基酸模體之半胱胺酸之硫原子。
  42. 如請求項41之抗體結合物,其中: 該胺基酸模體為序列CYYX; C表示半胱胺酸; Y在每次出現時獨立地表示脂族胺基酸; X在每次出現時獨立地表示麩醯胺酸、麩胺酸、絲胺酸、半胱胺酸、甲硫胺酸、丙胺酸或白胺酸;且 該硫醚鍵包含該胺基酸模體之半胱胺酸之硫原子。
  43. 如請求項41或42之抗體結合物,其中: 該胺基酸模體為序列CYYX;且 Y在每次出現時獨立地表示丙胺酸、異白胺酸、白胺酸、甲硫胺酸或纈胺酸。
  44. 如請求項41至43中任一項之抗體結合物,其中該胺基酸模體為序列CVIM或CVLL。
  45. 如請求項41至44中任一項之抗體結合物,其中該胺基酸模體之前的七個胺基酸中之至少一者為甘胺酸。
  46. 如請求項41至45中任一項之抗體結合物,其中該胺基酸模體之前的七個胺基酸中之至少三者各自獨立地選自甘胺酸、天冬胺酸、精胺酸及絲胺酸。
  47. 如請求項41至46中任一項之抗體結合物,其中該胺基酸模體之前的七個胺基酸中之至少三者各自獨立地選自甘胺酸及脯胺酸。
  48. 如請求項41至47中任一項之抗體結合物,其中該胺基酸模體之前的一個、兩個、三個、四個、五個、六個、七個、八個、九個或十個胺基酸中之每一者為甘胺酸。
  49. 如請求項41至48中任一項之抗體結合物,其中L包含胺基酸序列GGGGGGGCVIM,較佳地在C端處。
  50. 如請求項11至49中任一項之抗體結合物,其中L包含至少一個由式III表示的由類異戊二烯轉移酶識別之異戊二烯基衍生物單元:
    Figure 03_image185
    式III。
  51. 如請求項11至50中任一項之抗體結合物,其中L為包含肟之3-50伸雜烷基,其中: 該肟之該氧原子在L連接至W之旁側上且該肟之該碳原子在L連接至Ab之旁側上;或 該肟之該碳原子在L連接至W之旁側上且該肟之該氧原子在L連接至Ab之旁側上。
  52. 如請求項50或51之抗體結合物,其中L包含肟,且至少一個異戊二烯基單元將該肟共價連接至Ab。
  53. 如請求項11至52中任一項之抗體結合物,其中L包含:
    Figure 03_image187
  54. 如請求項11至53中任一項之抗體結合物,其中L包含:
    Figure 03_image189
  55. 如請求項11至54中任一項之抗體結合物,其中L包含:
    Figure 03_image191
  56. 如請求項11至55中任一項之抗體結合物,其中L進一步包含由式VIII或IX表示之連接單元: -(CH2 )r (V(CH2 )p )q - 式VIII, -(CH2 CH2 X)w - 式IX; V為單鍵、-O-、-S-、-NR21 -、-C(O)NR22 -、-NR23 C(O)-、-NR24 SO2 -或-SO2 NR25 -; X為-O-、C1-8 伸烷基或-NR21 -; R21 至R25 各自獨立地為氫、C1-6 烷基、C1-6 烷基C6-20 芳基或C1-6 烷基C3-20 雜芳基; r為1至10之整數; p為0至12之整數; q為1至20之整數;且 w為1至20之整數。
  57. 如請求項56之抗體結合物,其中q為4至20之整數。
  58. 如請求項56之抗體結合物,其中q為2至12之整數。
  59. 如請求項56至58中任一項之抗體結合物,其中q為6至20之整數。
  60. 如請求項56至59中任一項之抗體結合物,其中q為2、5或11。
  61. 如請求項56至60中任一項之抗體結合物,其中r為2。
  62. 如請求項56至61中任一項之抗體結合物,其中p為2。
  63. 如請求項56至62中任一項之抗體結合物,其中V為-O-。
  64. 如請求項56至63中任一項之抗體結合物,其中: r為2; p為2; q為2、5或11;且 V為-O-。
  65. 如請求項56至64中任一項之抗體結合物,其中X為-O-。
  66. 如請求項56至65中任一項之抗體結合物,其中w為6至20之整數。
  67. 如請求項56至66中任一項之抗體結合物,其中X為-O-,且w為6至20之整數。
  68. 如請求項11至67中任一項之抗體結合物,其中L包含至少一個由
    Figure 03_image193
    表示之聚乙二醇單元。
  69. 如請求項11至68中任一項之抗體結合物,其中L包含1至12個-OCH2 CH2 -單元。
  70. 如請求項11至69中任一項之抗體結合物,其中L包含3至12個-OCH2 CH2 -單元。
  71. 如請求項11至70中任一項之抗體結合物,其中L包含5至12個-OCH2 CH2 -單元。
  72. 如請求項11至71中任一項之抗體結合物,其中L包含6或12個-OCH2 CH2 -單元。
  73. 如請求項11至70中任一項之抗體結合物,其中L包含3個-OCH2 CH2 -單元。
  74. 如請求項11至73中任一項之抗體結合物,其中L包含肟,且該至少一個聚乙二醇單元將該肟共價連接至該活性劑。
  75. 如請求項11至74中任一項之抗體結合物,其中L包含藉由以下形成之結合單元:1,3-偶極環加成反應、雜-狄耳士-阿德爾反應(hetero-Diels-Alder reaction)、親核取代反應、非醛醇型羰基反應、碳-碳多鍵加成、氧化反應或點擊反應。
  76. 如請求項75之抗體結合物,其中該結合單元藉由乙炔與疊氮化物之間的反應或醛基或酮基與肼或烷氧基胺之間的反應來形成。
  77. 如請求項11至76中任一項之抗體結合物,其中L進一步包括由式IV、V、VI或VII表示之結合單元:
    Figure 108116030-A0304-0007
    L1 為單鍵或C1-30 伸烷基;且 R11 為氫或C1-10 烷基。
  78. 如請求項77之抗體結合物,其中L1 為單鍵。
  79. 如請求項77之抗體結合物,其中L1 為C11 伸烷基。
  80. 如請求項77之抗體結合物,其中L1 為C12 伸烷基。
  81. 如請求項11至77中任一項之抗體結合物,其中L包含:
    Figure 03_image203
    ; V為單鍵、-O-、-S-、-NR21 -、-C(O)NR22 -、-NR23 C(O)-、-NR24 SO2 -或-SO2 NR25 -,較佳為-O-; R21 至R25 各自獨立地為氫、C1-6 烷基、C1-6 烷基C6-20 芳基或C1-6 烷基C3-20 雜芳基; r為1至10之整數; p為0至10之整數; q為1至20之整數;且 L1 為單鍵。
  82. 如請求項81之抗體結合物,其中r為2或3。
  83. 如請求項81或82之抗體結合物,其中p為1或2。
  84. 如請求項81至83中任一項之抗體結合物,其中q為1至6。
  85. 如請求項81至84中任一項之抗體結合物,其中r為2或3;p為1或2;且q為1至6。
  86. 如請求項11之抗體結合物,其包含以下結構:
    Figure 03_image205
    其中Ab表示抗CD19抗體;B表示該活性劑;且n為1至20之整數。
  87. 如請求項11之抗體結合物,其包含以下結構:
    Figure 03_image207
    其中Ab表示抗CD19抗體;B表示該活性劑;且n為1至20之整數。
  88. 如請求項11之抗體結合物,其包含以下結構:
    Figure 03_image209
    其中Ab表示抗CD19抗體;B表示該活性劑;且n為0至20之整數。
  89. 如請求項11之抗體結合物,其包含以下結構:
    Figure 03_image211
    其中Ab表示抗CD19抗體;B表示該活性劑;且n為1至20之整數。
  90. 如請求項11至89中任一項之抗體結合物,其中該類異戊二烯轉移酶為法呢基蛋白質轉移酶(FTase)或香葉基香葉基轉移酶(GGTase)。
  91. 如請求項11至85中任一項之抗體結合物,其中L包含一或多個與Ab共價偶合之分支連接子,其中: i) 各分支連接子包含藉由主要連接子(PL)與Ab共價偶合之分支單元(BR); ii) 各分支連接子包含第一分支(B1),其使第一活性劑與該分支單元偶合且包含次要連接子(SL)及裂解基團(CG);且 iii) 各分支連接子進一步包含第二分支(B2),其中a)第二活性劑藉由次要連接子(SL)及裂解基團(CG)與該分支單元共價偶合;或b)聚乙二醇部分與該分支單元共價偶合,且 其中各裂解基團可經水解以自該抗體結合物釋放該活性劑。
  92. 如請求項91之抗體結合物,其中至少一個分支單元具有以下結構
    Figure 03_image213
    , 其中L2 、L3 、L4 各自獨立地為直接鍵或-Cn H2n -,其中n為1至30之整數, 其中G1 、G2 、G3 各自獨立地為直接鍵、
    Figure 03_image215
    Figure 03_image217
    , 其中R30 為氫或C1-30 烷基;且 其中R40 為COOR50 ,其中L5為直接鍵或C1-10 伸烷基,且R50 為氫或C1-30 烷基。
  93. 如請求項91之抗體結合物,其包含以下結構:
    Figure 03_image219
    其中: B及B'表示活性劑,其可相同或不同; n在每次出現時獨立地表示0至30之整數; f在每次出現時獨立地表示0至30之整數;且 L表示與該Ab之鍵聯。
  94. 如請求項93之抗體結合物,其中n為1至10之整數。
  95. 如請求項93之抗體結合物,其中n為4至20之整數。
  96. 如請求項11至95中任一項之抗體結合物,其中L包含肟,且該至少一個聚乙二醇單元將該肟共價連接至該活性劑。
  97. 如前述請求項中任一項之抗體結合物,其中該裂解基團能夠在標靶細胞內裂解。
  98. 如前述請求項中任一項之抗體結合物,其中該裂解基團能夠釋放一或多種活性劑。
  99. 如請求項11至98中任一項之抗體結合物,其中該抗體結合物包含Ab;至少一個分支連接子與Ab共價偶合;且至少兩種活性劑與該分支連接子共價偶合。
  100. 如請求項91至99中任一項之抗體結合物,其中至少兩個分支連接子與Ab偶合,且各分支連接子與至少兩種活性劑偶合。
  101. 如請求項100之抗體結合物,其中三個分支連接子與Ab偶合。
  102. 如請求項100之抗體結合物,其中四個分支連接子與Ab偶合。
  103. 如請求項91或92之抗體結合物,其中恰好一個分支連接子與Ab偶合。
  104. 如請求項91至103中任一項之抗體結合物,其中各分支連接子與恰好兩種活性劑偶合。
  105. 如請求項11至104中任一項之抗體結合物,其中該結合物包含至少兩種不同活性劑。
  106. 如請求項91至105中任一項之抗體結合物,其中至少一個分支連接子與兩種不同活性劑偶合。
  107. 如請求項91至106中任一項之抗體結合物,其中各活性劑藉由可裂解(例如,可水解)鍵與分支連接子偶合。
  108. 如請求項91至107中任一項之抗體結合物,其中各分支連接子包含分支單元,且各活性劑經由次要連接子與該分支單元偶合,且該分支單元藉由主要連接子與該抗CD19抗體偶合。
  109. 如請求項108之抗體結合物,其中該分支單元為例如胺或醯胺之氮原子。
  110. 如請求項108或109之抗體結合物,其中該分支單元為醯胺且該主要連接子包含該醯胺之羰基。
  111. 如請求項108或109之抗體結合物,其中該分支單元為醯胺且該次要連接子包含該醯胺之羰基。
  112. 如請求項108至111中任一項之抗體結合物,其中該分支單元為離胺酸單元。
  113. 如請求項11至112中任一項之抗體結合物,其中該活性劑獨立地選自化學治療劑及毒素。
  114. 如請求項113之抗體結合物,其中該活性劑為化學治療劑。
  115. 如請求項113或114之抗體結合物,其中該活性劑為免疫調節化合物、抗癌劑、抗病毒劑、抗細菌劑、抗真菌劑、抗寄生蟲劑或其組合。
  116. 如請求項11至115中任一項之抗體結合物,其中該活性劑獨立地選自: (a)埃羅替尼(erlotinib)、硼替佐米(bortezomib)、氟維司群(fulvestrant)、紓癌特(sutent)、來曲唑(letrozole)、甲磺酸伊馬替尼(imatinib mesylate)、PTK787/ZK 222584、奧沙利鉑(oxaliplatin)、5-氟尿嘧啶、甲醯四氫葉酸、雷帕黴素(rapamycin)、拉帕替尼(lapatinib)、洛那法尼(lonafarnib)、索拉非尼(sorafenib)、吉非替尼(gefitinib)、AG1478、AG1571、噻替派(thiotepa)、環磷醯胺、白消安(busulfan)、英丙舒凡(improsulfan)、哌泊舒凡(piposulfan)、苯唑多巴(benzodopa)、卡波醌(carboquone)、米特多巴(meturedopa)、尤利多巴(uredopa)、伸乙亞胺、六甲蜜胺、三伸乙基蜜胺、三伸乙基磷醯胺、三伸乙基硫代磷醯胺、三羥甲基密胺、布拉他辛(bullatacin)、布拉他辛酮(bullatacinone)、喜樹鹼(camptothecin)、拓朴替康(topotecan)、苔蘚抑素(bryostatin)、海洋抑素(callystatin)、CC-1065、阿多來新(adozelesin)、卡折來新(carzelesin)、比折來新(bizelesin)、念珠藻素(cryptophycin) 1、念珠藻素8、海兔毒素(dolastatin)、倍癌黴素(duocarmycin)、KW-2189、CB1-TM1、艾榴塞洛素(eleutherobin)、盤克斯他汀(pancratistatin)、沙考地汀(sarcodictyin)、海綿抑素(spongistatin)、氯芥苯丁酸(chlorambucil)、萘氮芥(chlornaphazine)、氯磷醯胺、雌莫司汀(estramustine)、異環磷醯胺、甲基二(氯乙基)胺(mechlorethamine)、美法侖(melphalan)、新恩比興(novembichin)、芬司特瑞(phenesterine)、潑尼莫司汀(prednimustine)、曲洛磷胺(trofosfamide)、尿嘧啶氮芥(uracil mustard)、卡莫司汀(carmustine)、氯脲黴素、福莫司汀(fotemustine)、洛莫司汀(lomustine)、尼莫司汀(nimustine)、雷莫司汀(ranimnustine)、卡奇黴素(calicheamicin)、卡奇黴素γ 1、卡奇黴素ω 1、達內黴素(dynemicin)、達內黴素A、氯屈膦酸鹽(clodronate)、埃斯培拉黴素(esperamicin)、新制癌菌素發色團(neocarzinostatin chromophore)、阿克拉黴素(aclacinomysins)、放線菌素(actinomycin)、安麴黴素(antrmycin)、偶氮絲胺酸(azaserine)、博萊黴素(bleomycins)、放線菌素C (cactinomycin)、卡柔比星(carabicin)、洋紅黴素(carninomycin)、嗜癌菌素(carzinophilin)、色黴素(chromomycin)、放線菌素D (dactinomycin)、道諾比星(daunorubicin)、地托比星(detorubucin)、6-重氮-5-側氧基-L-正白胺酸、多柔比星(doxorubicin)、嗎啉基-多柔比星、氰基嗎啉基-多柔比星、2-吡咯啉基-多柔比星、脂質多柔比星、去氧多柔比星、表柔比星(epirubicin)、依索比星(esorubicin)、麻西羅黴素(marcellomycin)、絲裂黴素(mitomycin) C、黴酚酸(mycophenolic acid)、諾加黴素(nogalamycin)、橄欖黴素(olivomycin)、培洛黴素(peplomycin)、潑非黴素(potfiromycin)、嘌呤黴素(puromycin)、奎那黴素(quelamycin)、羅多比星(rodorubicin)、鏈酶黑素(streptomigrin)、鏈脲佐菌素(streptozocin)、殺結核菌素(tubercidin)、烏苯美司(ubenimex)、淨司他丁(zinostatin)、佐柔比星(zorubicin)、5-氟尿嘧啶、迪諾特寧(denopterin)、甲胺喋呤(methotrexate)、蝶羅呤(pteropterin)、曲美沙特(trimetrexate)、氟達拉賓(fludarabine)、6-巰嘌呤、硫咪嘌呤(thiamiprine)、硫鳥嘌呤(thiguanine)、安西他濱(ancitabine)、阿紮胞苷(azacitidine)、6-氮尿苷、卡莫氟(carmofur)、阿糖胞苷(cytarabine)、二去氧尿苷(dideoxyuridine)、去氧氟尿苷(doxifluridine)、依諾他濱(enocitabine)、氟尿苷(floxuridine)、卡魯睾酮(calusterone)、丙酸屈他雄酮(dromostanolone propionate)、環硫雄醇(epitiostanol)、美雄烷(mepitiostane)、睾內酯(testolactone)、胺格魯米特(aminoglutethimide)、米托坦(mitotane)、曲洛司坦(trilostane)、醛葉酸、乙醯葡醛酯、醛磷醯胺糖苷、胺基乙醯丙酸、恩尿嘧啶(eniluracil)、安吖啶(amsacrine)、貝斯布西(bestrabucil)、比生群(bisantrene)、艾達曲克(edatraxate)、地磷醯胺(defofamine)、地美可辛(demecolcine)、地吖醌(diaziquone)、艾弗鳥胺酸(elfornithine)、依利醋銨(elliptinium acetate)、依託格魯(etoglucid)、硝酸鎵、羥基尿素、蘑菇多醣(lentinan)、氯尼達明(lonidainine)、美登素(maytansine)、胺沙托辛(ansamitocin)、米托胍腙(mitoguazone)、米托蒽醌(mitoxantrone)、莫比達摩(mopidanmol)、二胺硝吖啶(nitraerine)、噴司他汀(pentostatin)、苯來美特(phenamet)、吡柔比星(pirarubicin)、洛索蒽醌(losoxantrone)、2-乙基醯肼、丙卡巴肼(procarbazine)、多醣-k、雷佐生(razoxane)、根瘤菌素(rhizoxin)、西索菲蘭(sizofiran)、鍺螺胺(spirogermanium)、細交鏈孢菌酮酸(tenuazonic acid)、三亞胺醌(triaziquone)、2,2',2''-三氯三乙胺、T-2毒素、弗納庫林(verracurin) A、桿孢菌素(roridin) A,及胺癸叮(anguidine)、烏拉坦(urethane)、長春地辛(vindesine)、達卡巴嗪(dacarbazine)、甘露醇氮芥(mannomustine)、二溴甘露醇(mitobronitol)、二溴衛矛醇(mitolactol)、哌泊溴烷(pipobroman)、加西托星(gacytosine)、阿拉伯糖苷(arabinoside)、環磷醯胺、噻替派、太平洋紫杉醇(paclitaxel)、太平洋紫杉醇之經白蛋白工程改造之奈米顆粒調配物、多西他賽(doxetaxel)、氯芥苯丁酸、吉西他濱(gemcitabine)、6-硫鳥嘌呤、巰嘌呤、順鉑(cisplatin)、卡鉑(carboplatin)、長春鹼(vinblastine)、鉑、依託泊苷(etoposide)、異環磷醯胺、米托蒽醌、長春新鹼(vincristine)、長春瑞賓(vinorelbine)、諾凡特龍(novantrone)、替尼泊苷(teniposide)、依達曲沙(edatrexate)、道諾黴素(daunomycin)、胺基喋呤(aminopterin)、希羅達(xeloda)、伊班膦酸鹽(ibandronate)、CPT-11、拓樸異構酶抑制劑RFS 2000、二氟甲基鳥胺酸、視黃酸、卡培他濱(capecitabine),或前述任一者之醫藥學上可接受之鹽、溶劑合物或酸; (b)單核球激素、淋巴激素、傳統多肽激素、副甲狀腺激素、甲狀腺素、鬆弛素、前鬆弛素、糖蛋白激素、促卵泡激素、促甲狀腺激素、黃體生成激素、肝生長因子纖維母細胞生長因子、促乳素、胎盤催乳激素、腫瘤壞死因子-α、腫瘤壞死因子-β、苗勒氏管抑制物質(mullerian-inhibiting substance)、小鼠促性腺激素相關肽、抑制素、活化素、血管內皮生長因子、血小板生成素、紅血球生成素、骨性誘導因子、干擾素、干擾素-α、干擾素-β、干擾素-γ、群落刺激因子(「CSF」)、巨噬細胞-CSF、顆粒球-巨噬細胞-CSF、顆粒球-CSF、介白素(「IL」)、IL-1、IL-1α、IL-2、IL-3、IL-4、IL-5、IL-6、IL-7、IL-8、IL-9、IL-10、IL-11、IL-12、腫瘤壞死因子、TNF-α、TNF-β、多肽因子、LIF、kit配位體,或前述任一者之組合; (c)白喉毒素(diphtheria toxin)、肉毒桿菌毒素(botulium toxin)、破傷風毒素(tetanus toxin)、痢疾毒素(dysentery toxin)、霍亂毒素(cholera toxin)、瓢菌素(amanitin)、瓢菌素衍生物、α-瓢菌素、吡咯并苯并二氮呯、吡咯并苯并二氮呯衍生物、河豚毒素鹼(tetrodotoxin)、雙鞭甲藻毒素(brevetoxin)、雪卡藻毒素(ciguatoxin)、蓖麻毒素(ricin)、AM毒素、阿瑞他汀(auristatin)、妥布賴森(tubulysin)、格爾德黴素(geldanamycin)、類美登素(maytansinoid)、卡奇黴素、道諾黴素、多柔比星、甲胺喋呤、長春地辛、SG2285、海兔毒素(dolastatin)、海兔毒素類似物、念珠藻素(cryptophycin)、喜樹鹼、喜樹鹼衍生物及代謝物、根瘤菌素、根瘤菌素衍生物、CC-1065、CC-1065類似物或衍生物、倍癌黴素、烯二炔抗生素、埃斯培拉黴素、埃坡黴素(epothilone)、阿那非德(azonafide)、阿匹立定(aplidine)、類毒素,或前述任一者之組合; (d)親和配位體,其中該親和配位體為受質、抑制劑、刺激劑、神經傳遞物、放射性同位素,或前述任一者之組合; (e)放射性標記、32 P、35 S、螢光染料、電子緻密試劑、酶、生物素、抗生蛋白鏈菌素、地高辛(dioxigenin)、半抗原、免疫原性蛋白質、具有與標靶互補之序列的核酸分子,或前述任一者之組合; (f)免疫調節化合物、抗癌劑、抗病毒劑、抗細菌劑、抗真菌劑及抗寄生蟲劑,或前述任一者之組合; (g)他莫昔芬(tamoxifen)、雷洛昔芬(raloxifene)、曲洛昔芬(droloxifene)、4-羥基他莫昔芬、曲沃昔芬(trioxifene)、那洛昔芬(keoxifene)、LY117018、奧那司酮(onapristone)或托瑞米芬(toremifene); (h) 4(5)-咪唑、胺格魯米特、乙酸甲地孕酮、依西美坦(exemestane)、來曲唑或阿那曲唑(anastrozole); (i)氟他胺(flutamide)、尼魯胺(nilutamide)、比卡魯胺(bicalutamide)、亮丙立德(leuprolide)、戈舍瑞林(goserelin)或曲沙他濱(troxacitabine); (j)芳香酶抑制劑; (k)蛋白激酶抑制劑; (l)脂質激酶抑制劑; (m)反義寡核苷酸; (n)核糖核酸酶; (o)疫苗;及 (p)抗血管生成劑。
  117. 如請求項1至116中任一項之抗體結合物,其中: Ab為抗CD19抗體; 該活性劑為吡咯并苯并二氮呯二聚體; 該連接子將Ab連接至該吡咯并苯并二氮呯二聚體之N10或N'10位置;且 y為1至20之間的整數。
  118. 如請求項1至116之抗體結合物,其中: 該活性劑為吡咯并苯并二氮呯二聚體; 該吡咯并苯并二氮呯二聚體在該N10位置處經X取代或在該N'10位置處經X'取代,其中X或X'將該吡咯并苯并二氮呯二聚體連接至該連接子; X及X'各自獨立地選自-C(O)O-*、-S(O)O-*、-C(O)-*、-C(O)NRX -*、-S(O)2 NRX -*、-(P(O)R')NRX -*、-S(O)NRX -*或-PO2 NRX -*; RX 為H、C1-8 烷基、C3-8 環烷基、C3-20 雜芳基或C5-20 芳基; RX '為OH、N3 、CN、SH、C1-8 烷基、C3-8 環烷基、C1-8 烷氧基、C1-8 烷硫基、C3-20 雜芳基、C5-20 芳基或胺基;且 *表示該吡咯并苯并二氮呯二聚體與該連接子之間的連接點。
  119. 如請求項118之抗體結合物,其中: X及X'各自獨立地選自-C(O)O-*、-C(O)-*或-C(O)NRX -*。
  120. 如請求項118或119之抗體結合物,其中該吡咯并苯并二氮呯二聚體由式X或式XI表示:
    Figure 03_image221
    式X
    Figure 03_image223
    式XI 其中: 虛線指示視情況在C1與C2之間或C2與C3之間及C'1與C'2之間或C'2與C'3之間存在雙鍵; RX1 及RX1' 獨立地選自H、OH、=O、=CH2 、CN、Rm 、ORm 、=CH-Rm' =C(Rm' )2 、O-SO2 -Rm 、CO2 Rm 、CORm 、鹵基及二鹵基, Rm' 獨立地選自Rm 、CO2 Rm 、CORm 、CHO、CO2 H及鹵基, 各Rm 獨立地選自C1-12 烷基、C2-12 烯基、C2-12 炔基、C5-20 芳基、C5-20 雜芳基、C3-6 環烷基、3至7員雜環基、3至7員雜環烷基及5至7員雜芳基; RX2 、RX2' 、RX3 、RX3' 、RX5 及RX5' 各自獨立地選自H、Rm 、OH、ORm 、SH、SRm 、NH2 、NHRm 、NRm 2 、NO2 、Me3 Sn及鹵基; RX4 及RX4' 獨立地選自H、Rm 、OH、ORm 、SH、SRm 、NH2 、NHRm 、NRm 2 、NO2 、Me3 Sn、鹵基、C1-6 烷基、C1-6 烷氧基、C2-6 烯基、C2-6 炔基、C3-6 環烷基、3至7員雜環烷基、C5-12 芳基、5至7員雜芳基、-CN、-NCO、-ORn 、-OC(O)Rn 、-OC(O)NRn Rn' 、-OS(O)Rn 、-OS(O)2 Rn 、-SRn 、-S(O)Rn 、-S(O)2 Rn 、-S(O)NRn Rn' 、-S(O)2 NRn Rn' 、-OS(O)NRn Rn' 、-OS(O)2 NRn Rn' 、-NRn Rn' 、-NRn C(O)Ro 、-NRn C(O)ORo 、-NRn C(O)NRo Ro' 、-NRn S(O)Ro 、-NRn S(O)2 Ro 、-NRn S(O)NRo Ro' 、-NRn S(O)2 NRo Ro' 、-C(O)Rn 、-C(O)ORn 及-C(O)NRn Rn' ; RX 及RX '獨立地選自H、OH、N3 、CN、NO2 、SH、NH2 、ONH2 、NHNH2 、鹵基、C1-8 烷基、C3-8 環烷基、C1-8 烷氧基、C1-8 烷硫基、C3-20 雜芳基、C5-20 芳基或單C1-8 烷胺基或二C1-8 烷胺基; Y及Y'獨立地選自O、S及N(H); RX6 為C3-12 伸烷基、C3-12 伸烯基或C3-12 伸雜烷基; RX7 及RX7' 獨立地選自H、C1-6 烷基、C2-6 烯基、C2-6 炔基、C3-6 環烷基、3至7員雜環烷基、C6-10 芳基、5至7員雜芳基、-ORr 、-OC(O)Rr 、-OC(O)NRr Rr' 、-OS(O)Rr 、-OS(O)2 Rr 、-SRr 、-S(O)Rr 、-S(O)2 Rr 、-S(O)NRr Rr' 、-S(O)2 NRr Rr' 、-OS(O)NRr Rr' 、-OS(O)2 NRr Rr' 、-NRr Rr' 、-NRr C(O)Rs 、-NRr C(O)ORs 、-NRr C(O)NRs Rs' 、-NRr S(O)Rs 、-NRr S(O)2 Rs 、-NRr S(O)NRs Rs' 、-NRr S(O)2 NRs Rs 、-C(O)Rr 、-C(O)ORs 或-C(O)NRr Rr' ; 各Rr 、Rr' 、Rs 及Rs '獨立地選自H、C1-7 烷基、C2-7 烯基、C2-7 炔基、C3-13 環烷基、3至7員雜環烷基、C5-10 芳基及5至7員雜芳基; 各RX8 及RX8' 獨立地選自H、C1-6 烷基、C2-6 烯基、C2-6 炔基、C3-6 雜烷基、3至7員雜環烷基、C5-10 芳基、5至7員雜芳基、-S(O)Rm 、-S(O)2 Rm 、-S(O)NRm Rm' 、-S(O)2 NRm Rm' 、-NRm Rm' 、-NRm C(O)Rm 、-NRm C(O)ORn 、-NRm C(O)NRn Rn' 、-NRm S(O)Rn 、-NRm S(O)2 Rn 、-NRm S(O)NRn Rn' 、-NRm S(O)2 NRn Rn' 、-C(O)Rm 、-C(O)ORm 及-C(O)NRm Rm' , Za 選自ORX12a 、NRX12a RX12a 或SRX12a ; Zb 選自ORX13a 、NRX13a RX13a 或SRX13a ; Za '選自ORX12a 、NRX12a RX12a 或SRX12a ; Zb '選自ORX13a '、NRX13a 'RX13a '或SRX13a '; RX12a 、RX12a' 、RX13a' 及RX13a' 中之每一者獨立地選自不存在、H、C1-6 烷基、C2-6 烯基、C2-6 炔基、C3-6 環烷基、3至7員雜環烷基、C5-10 芳基、5至7員雜芳基、-C(O)RX15a 、-C(O)ORX15a 及-C(O)NRX15a RX15a ';且 各RX15a 及RX15a '獨立地選自C1-12 烷基、C2-12 烯基、C2-12 炔基、C5-20 芳基、C5-20 雜芳基、C3-6 環烷基、3至7員雜環基、3至7員雜環烷基及5至7員雜芳基; 其中RX13a 及RX14a 與其所連接之該等原子一起視情況組合以形成3至7員雜環基、3至7員雜環烷基或3至7員雜芳基;且RX13a' 及RX14a' 與其所連接之該等原子一起視情況組合以形成3至7員雜環基、3至7員雜環烷基或3至7員雜芳基;且 其中各Rn 、Rn '、Ro 、Ro '、Rp 及Rp '獨立地選自H、C1-7 烷基、C2-7 烯基、C2-7 炔基、C3-13 環烷基、3至7員雜環烷基、C5-10 芳基及5至7員雜芳基。
  121. 如請求項120之抗體結合物,其中各Rm 獨立地選自C1-12 烷基、C2-12 烯基、C2-12 炔基、C5-20 芳基、C5-20 雜芳基、C3-6 環烷基、3至7員雜環基、3至7員雜環烷基及5至7員雜芳基, 其中,當Rm 視情況經一或多個C1-12 烷基、C2-12 烯基、C2-12 炔基、C5-20 芳基、C5-20 雜芳基、C3-6 環烷基、3至7員雜環基、3至7員雜環烷基或5至7員雜芳基取代時。
  122. 如請求項120或121之抗體結合物,其中RX4 及RX4' 獨立地選自H、Rm 、OH、ORm 、SH、SRm 、NH2 、NHRm 、NRm Rm' 、NO2 、Me3 Sn、鹵基、C1-6 烷基、C1-6 烷氧基、C2-6 烯基、C2-6 炔基、C3-6 環烷基、3至7員雜環烷基、C5-12 芳基、5至7員雜芳基、-CN、-NCO、-ORn 、-OC(O)Rn 、-OC(O)NRn Rn' 、-OS(O)Rn 、-OS(O)2 Rn 、-SRn 、-S(O)Rn 、-S(O)2 Rn 、-S(O)NRn Rn' 、-S(O)2 NRn Rn' 、-OS(O)NRn Rn' 、-OS(O)2 NRn Rn' 、-NRn Rn' 、-NRn C(O)Ro 、-NRn C(O)ORo 、-NRn C(O)NRo Ro' 、-NRn S(O)Ro 、-NRn S(O)2 Ro 、-NRn S(O)NRo Ro' 、-NRn S(O)2 NRo Ro' 、-C(O)Rn 、-C(O)ORn 及-C(O)NRn Rn' , 其中,當RX4 或RX4' 為C1-6 烷基、C1-6 烷氧基、C2-6 烯基、C2-6 炔基、C3-6 環烷基、3至7員雜環烷基、C5-12 芳基、5至7員雜芳基時,其視情況經一或多個C1 -6 烷基、C1-6 烷氧基、C2 -6 烯基、C2-6 炔基、C3- C6 環烷基、3至7員雜環烷基、C5-10 芳基、5至7員雜芳基、-ORp 、-OC(O)Rp 、-OC(O)NRp Rp' 、-OS(O)Rp 、-OS(O)2 Rp 、-SRp 、-S(O)Rp 、-S(O)2 Rp 、-S(O)NRp Rp' 、-S(O)2 NRp Rp' 、-OS(O)NRp Rp' 、-OS(O)2 NRp Rp' 、-NRp Rp' 、-NRp C(O)Rq 、-NRp C(O)ORq 、-NRp C(O)NRq Rq' 、-NRp S(O)Rq 、-NRp S(O)2 Rq 、-NRp S(O)NRq Rq' 、-NRp S(O)2 NRq Rq' 、-C(O)Rp 、-C(O)ORp 或-C(O)NRp Rp 取代。
  123. 如請求項120至122中任一項之抗體結合物,其中RX7 及RX7' 獨立地選自H、C1 -6 烷基、C2 -6 烯基、C2-6 炔基、C3-6 環烷基、3至7員雜環烷基、C6-10 芳基、5至7員雜芳基、-ORr 、-OC(O)Rr 、-OC(O)NRr Rr' 、-OS(O)Rr 、-OS(O)2 Rr 、-SRr 、-S(O)Rr 、-S(O)2 Rr 、-S(O)NRr Rr' 、-S(O)2 NRr Rr' 、-OS(O)NRr Rr' 、-OS(O)2 NRr Rr' 、-NRr Rr' 、-NRr C(O)Rs 、-NRr C(O)ORs 、-NRr C(O)NRs Rs' 、-NRr S(O)Rs 、-NRr S(O)2 Rs 、-NRr S(O)NRs Rs' 、-NRr S(O)2 NRs Rs 、-C(O)Rr 、-C(O)ORs 或-C(O)NRr Rr' , 其中,當RX7 或RX7' 為C1 -6 烷基、C2 -6 烯基、C2-6 炔基、C3-6 環烷基、3至7員雜環烷基、C6-10 芳基、5至7員雜芳基時,其視情況經一或多個C1 -6 烷基、C2 -6 烯基、C2-6 炔基、C3-6 環烷基、3至7員雜環烷基、C6-10 芳基、5至7員雜芳基、-ORt 、-OC(O)Rt 、-OC(O)NRt Rt' 、-OS(O)Rt 、-OS(O)2 Rt 、-SRt 、-S(O)Rt 、-S(O)2 Rt 、-S(O)NRt Rt' 、-S(O)2 NRt Rt' 、-OS(O)NRt Rt' 、-OS(O)2 NRt Rt' 、-NRt Rt' 、-NRt C(O)Ru 、-NRt C(O)ORu 、-NRt C(O)NRu Ru' 、-NRt S(O)Ru 、-NRt S(O)2 Ru 、-NRt S(O)NRu Ru' 、-NRt S(O)2 NRu Ru' 、-C(O)Rt 、-C(O)ORt 或-C(O)NRt Rt' 取代, 其中,各Rr 、Rr' 、Rs 、Rs '、Rt 、Rt '、Ru 及Ru '獨立地選自H、C1-7 烷基、C2-7 烯基、C2-7 炔基、C3-13 環烷基、3至7員雜環烷基、C5-10 芳基及5至7員雜芳基。
  124. 如請求項120至123中任一項之抗體結合物,其中: RX1 及RX1' 獨立地選自Rm ;且 Rm 選自C1-6 烷基、C2-6 烯基、C5-7 芳基及C3-6 雜芳基。
  125. 如請求項120至124中任一項之抗體結合物,其中RX2 、RX2' 、RX3 、RX3' 、RX5 及RX5' 獨立地選自H或OH。
  126. 如請求項120至125中任一項之抗體結合物,其中: RX4 及RX4' 獨立地選自Rm ;且 Rm 為C1-6 烷氧基。
  127. 如請求項120至126中任一項之抗體結合物,其中RX4 及RX4' 獨立地選自甲氧基、乙氧基或丁氧基。
  128. 如請求項120至127中任一項之抗體結合物,其中Y及Y'為O。
  129. 如請求項120至128中任一項之抗體結合物,其中: RX6 為C3-12 伸烷基、C3-12 伸烯基、C3-12 伸雜烷基,其中: RX6 經-NH2 、-NHRm 、-NHC(O)Rm 、-NHC(O)CH2 -[OCH2 CH2 ]n -RXX 或-[CH2 CH2 O]n -RXX 取代; 其中RXX 選自H、OH、N3 、CN、NO2 、SH、NH2 、ONH2 、NHNH2 、鹵基、C1-8 烷基、C3-8 環烷基、C1-8 烷氧基、C1-8 烷硫基、C3-20 雜芳基、C5-20 芳基或單C1-8 烷胺基或二C1-8 烷胺基;且 n為1至6之間的整數。
  130. 如請求項120至129中任一項之抗體結合物,其中該活性劑為由式XII或式XIII表示之吡咯并苯并二氮呯二聚體:
    Figure 03_image225
    式XII
    Figure 03_image227
    式XIII 其中: Xa 及Xa' 獨立地選自鍵或C1-6 伸烷基; ZX' 及ZX 各自獨立地選自氫、C1-8 烷基、鹵素、氰基、硝基、
    Figure 03_image229
    或-(CH2 )m -OCH3 ; 各R80 、R90 及R100 獨立地選自氫、C1-8 烷基、C2-6 烯基及C1-6 烷氧基;且 m為0至12之整數。
  131. 如請求項130之抗體結合物,其中ZX' 及ZX 各自獨立地選自氫、
    Figure 03_image231
    及-(CH2 )m -OCH3 ; 各R80 、R90 及R100 獨立地選自氫、C1-3 烷基及C1-3 烷氧基; m為1至6之整數。
  132. 如請求項11至115中任一項之化合物,其中該活性劑為
    Figure 03_image233
    Figure 03_image235
    Figure 03_image237
    Figure 03_image239
    Figure 03_image241
    Figure 03_image243
  133. 如前述請求項中任一項之抗體結合物,其中X包含偶合基團且X經由該偶合基團(例如,胺、醯胺、羥胺、三唑、炔烴、二硫鍵或硫醚)連接至Ab。
  134. 如前述請求項中任一項之抗體結合物,其中至少一個X包含:
    Figure 03_image245
    Figure 03_image247
    Figure 03_image249
    Figure 03_image251
    Figure 03_image253
    Figure 03_image255
    Figure 03_image257
    Figure 03_image259
    Figure 03_image261
    Figure 03_image263
    Figure 03_image265
  135. 如請求項11至135中任一項之抗體結合物,其中L進一步包含
    Figure 03_image267
  136. 如請求項135之抗體結合物,其中
    Figure 03_image269
    為結合部分。
  137. 一種醫藥組合物,其包含如前述請求項中任一項之抗體結合物。
  138. 如請求項137之醫藥組合物,其進一步包含治療有效量之化學治療劑。
  139. 一種治療癌症之方法,其包含向個體投與如請求項1至136中任一項之抗體結合物或如請求項137或138之醫藥組合物。
  140. 如請求項139之方法,其中該癌症選自白血病、淋巴瘤、乳癌、結腸癌、卵巢癌、膀胱癌、前列腺癌、神經膠質瘤、肺癌、支氣管癌、結腸直腸癌、胰臟癌、食道癌、肝癌、泌尿膀胱癌、腎癌、腎盂癌、口腔癌、咽癌、子宮體癌或黑素瘤。
  141. 一種治療自體免疫性疾病或發炎疾病之方法,其包含向個體投與如請求項1至136中任一項之抗體結合物或如請求項137或138之醫藥組合物。
  142. 如請求項141之方法,其中該自體免疫性疾病或該發炎疾病選自B細胞介導之自體免疫性疾病或發炎疾病,例如,全身性紅斑性狼瘡症(SLE)、類風濕性關節炎(RA)、特發性血小板減少性紫癜(ITP)、瓦爾登斯特倫氏高γ球蛋白血症(Waldenstrom's hypergammaglobulinaemia)、休格連氏症候群(Sjogren's syndrome)、多發性硬化症(MS)或狼瘡性腎炎。
TW108116030A 2018-05-09 2019-05-09 與抗cd19抗體藥物結合物相關之組合物及方法 TW202000239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US201862669183P 2018-05-09 2018-05-09
US62/669,183 2018-05-09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2000239A true TW202000239A (zh) 2020-01-01

Family

ID=6846732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8116030A TW202000239A (zh) 2018-05-09 2019-05-09 與抗cd19抗體藥物結合物相關之組合物及方法

Country Status (12)

Country Link
US (2) US11827703B2 (zh)
EP (1) EP3790591A4 (zh)
JP (2) JP7459063B2 (zh)
KR (1) KR20210023839A (zh)
CN (1) CN112601555A (zh)
AU (2) AU2019266406A1 (zh)
BR (1) BR112020022299A2 (zh)
CA (1) CA3099680A1 (zh)
MX (1) MX2020011554A (zh)
SG (1) SG11202010443WA (zh)
TW (1) TW202000239A (zh)
WO (1) WO2019215510A2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01628872B1 (ko) * 2014-05-28 2016-06-09 주식회사 레고켐 바이오사이언스 자가-희생 기를 포함하는 화합물
EP3380125A4 (en) 2015-11-25 2019-08-28 LegoChem Biosciences, Inc. CONJUGATES WITH PEPTIDE GROUPS AND RELATED METHODS
CN112451682A (zh) 2015-11-25 2021-03-09 乐高化学生物科学股份有限公司 包含自降解基团的缀合物及其相关方法
US11173214B2 (en) 2015-11-25 2021-11-16 Legochem Biosciences, Inc. Antibody-drug conjugates comprising branched linkers and methods related thereto
CA3058360A1 (en) 2017-03-29 2018-10-04 Legochem Biosciences, Inc. Pyrrolobenzodiazepine dimer prodrug and ligand-linker conjugate compound of the same
BR112020022299A2 (pt) 2018-05-09 2021-02-23 Legochem Biosciences, Inc. composições e métodos relacionados a conjugados de anticorpo-fármaco anti-cd19
KR20210028544A (ko) 2019-09-04 2021-03-12 주식회사 레고켐 바이오사이언스 인간 ror1에 대한 항체를 포함하는 항체 약물 접합체 및 이의 용도
AU2020406083A1 (en) 2019-12-17 2022-06-16 Ose Immunotherapeutics Bifunctional molecules comprising an IL-7 variant
WO2022220625A1 (ko) * 2021-04-14 2022-10-20 주식회사 레고켐바이오사이언스 단백질 분해제 접합체 및 이의 용도
AU2022302769A1 (en) * 2021-06-29 2024-02-08 Adc Therapeutics Sa Combination therapy using antibody-drug conjugates

Family Cites Families (7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112739A (en) 1988-08-02 1992-05-12 Polaroid Corporation Enzyme controlled release system
DE19512484A1 (de) 1995-04-04 1996-10-17 Bayer Ag Kohlenhydratmodifizierte Cytostatika
ES2257756T3 (es) 1996-03-12 2006-08-01 Sanofi-Aventis Deutschland Gmbh Nuevos profarmacos para la terapia de tumores y enfermedades inflamatorias.
US6218519B1 (en) 1996-04-12 2001-04-17 Pro-Neuron, Inc. Compounds and methods for the selective treatment of cancer and bacterial infections
JP2001505194A (ja) 1996-11-05 2001-04-17 ブリストル―マイヤーズ・スクイブ・カンパニー 分枝ペプチド・リンカー
US6759509B1 (en) 1996-11-05 2004-07-06 Bristol-Myers Squibb Company Branched peptide linkers
EP1581218A1 (en) 2002-12-05 2005-10-05 Schering AG Epothilone analogs for site specific delivery in the treatment of proliferative diseases
SG195524A1 (en) 2003-11-06 2013-12-30 Seattle Genetics Inc Monomethylvaline compounds capable of conjugation to ligands
SV2007002227A (es) 2004-09-10 2007-03-20 Wyeth Corp Anticuerpos anti-5t4 humanizados y conjugados anticuerpo anti-5t4/calicheamicina ref. 040000-0317637
EP4026840A1 (en) 2005-07-18 2022-07-13 Seagen Inc. Beta-glucuronide-linker drug conjugates
CN101287500A (zh) 2005-08-19 2008-10-15 恩多塞特公司 多药物配体缀合物
CA2658612C (en) * 2006-08-03 2015-11-17 Astrazeneca Ab Antibodies directed to .alpha.v.beta.6 and uses thereof
MX2009002857A (es) 2006-09-15 2009-03-30 Enzon Pharmaceuticals Inc Enlazadores polimericos basados en lisina.
UA94628C2 (ru) 2006-10-27 2011-05-25 Дженентек, Инк. Гуманизированное моноклональное антитело, которое связывается с steap-1, и его применение
CN103073641B (zh) 2006-11-10 2015-01-21 株式会社立富泰克 在体内具有抗肿瘤活性的抗人Dlk-1抗体
CN101636502B (zh) * 2006-12-13 2014-06-04 梅达雷克斯有限责任公司 结合cd19的人类抗体及其用途
CL2007003622A1 (es) 2006-12-13 2009-08-07 Medarex Inc Anticuerpo monoclonal humano anti-cd19; composicion que lo comprende; y metodo de inhibicion del crecimiento de celulas tumorales.
EP2188297B1 (en) 2007-08-01 2012-02-01 Council of Scientific & Industrial Research Pyrrolo [2,1-c][1, 4] benzodiazepine-glycoside prodrugs useful as a selective anti tumor agent
ES2450755T3 (es) 2007-10-19 2014-03-25 Genentech, Inc. Anticuerpos anti-TENB2 modificados por ingeniería genética con cisteína, y conjugados de anticuerpo y fármaco
WO2009116670A1 (ja) 2008-03-17 2009-09-24 株式会社リブテック in vivoで抗腫瘍活性を有する抗ヒトDlk-1抗体
WO2010124188A1 (en) 2009-04-23 2010-10-28 The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 As Represented By The Secretary, Department Of Health And Human Services Anti-human ror1 antibodies
WO2011066418A1 (en) 2009-11-25 2011-06-03 Academia Sinica The tumor-selective anti-cancer prodrug bqc-g
FR2960153B1 (fr) 2010-05-20 2012-08-17 Centre Nat Rech Scient Nouveaux bras autoreactifs et prodrogues les comprenant
US9591882B2 (en) 2010-08-05 2017-03-14 Robert LaGrand Duffin Absorbent sleeve
EP3828205A1 (en) 2010-10-01 2021-06-02 Oxford BioTherapeutics Ltd Anti-ror1 antibodies
KR20120107741A (ko) 2011-03-22 2012-10-04 한국생명공학연구원 패혈증 단백질 치료제의 효능 분석 및 스크리닝 방법
KR101461706B1 (ko) 2011-04-04 2014-11-18 한국생명공학연구원 Dlk1 세포 외 수용성 도메인을 포함하는 액티빈 수용체 타입 2b 억제제
WO2012138102A2 (ko) 2011-04-04 2012-10-11 한국생명공학연구원 Dlk1 특이적 인간 항체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약학적 조성물
WO2012148427A1 (en) 2011-04-29 2012-11-01 Hewlett-Packard Development Company, L.P.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in-memory processing of events
PL2707031T3 (pl) 2011-05-08 2020-01-31 Legochem Biosciences, Inc. Koniugaty białko-środek czynny i sposoby i ch wytwarzania
ES2945932T3 (es) 2011-10-14 2023-07-10 Seagen Inc Pirrolobenzodiazepinas y conjugados dirigidos
WO2013103707A1 (en) 2012-01-03 2013-07-11 Invictus Oncology Pvt. Ltd. Ligand-targeted molecules and methods thereof
JP6392770B2 (ja) 2012-12-03 2018-09-19 ノビミューン エスアー 抗cd47抗体およびその使用方法
ES2658888T5 (es) 2012-12-21 2021-10-19 Medimmune Ltd Pirrolobenzodiazepinas y conjugados de las mismas
SI2968588T1 (sl) 2013-03-15 2019-05-31 AbbVie Deutschland GmbH & Co. KG Formulacije konjugatov protitelo proti-EGFR zdravilo
WO2014194030A2 (en) 2013-05-31 2014-12-04 Immunogen, Inc. Conjugates comprising cell-binding agents and cytotoxic agents
EP3054984A1 (en) 2013-10-11 2016-08-17 Medimmune Limited Pyrrolobenzodiazepine-antibody conjugates
KR20240034882A (ko) 2013-10-15 2024-03-14 씨젠 인크. 개선된 리간드-약물 컨쥬게이트 약물동력학을 위한 peg화된 약물-링커
EA201691075A1 (ru) 2013-11-26 2016-09-30 Новартис Аг Способы оксимной конъюгации с кетон-модифицированными полипептидами
KR20240010081A (ko) 2013-12-19 2024-01-23 씨젠 인크. 표적화된-약물 컨쥬게이트와 함께 사용되는 메틸렌 카바메이트 링커
EP2913064A1 (en) 2014-02-26 2015-09-02 celares GmbH Branched drug-linker conjugates for the coupling to biological targeting molecules
KR101628872B1 (ko) 2014-05-28 2016-06-09 주식회사 레고켐 바이오사이언스 자가-희생 기를 포함하는 화합물
WO2015197582A1 (en) 2014-06-27 2015-12-30 Innate Pharma Monomeric multispecific antigen binding proteins
TWI751102B (zh) 2014-08-28 2022-01-01 美商奇諾治療有限公司 對cd19具專一性之抗體及嵌合抗原受體
ES2886884T3 (es) 2014-09-11 2021-12-21 Seagen Inc Suministro dirigido de sustancias farmacéuticas que contienen amina terciaria
BR112017012342A2 (pt) 2014-12-09 2018-02-27 Abbvie Inc compostos inibitórios de bcl-xl e conjugados de anticorpo-fármaco incluindo os mesmos
KR20160080832A (ko) 2014-12-29 2016-07-08 주식회사 레고켐 바이오사이언스 리피바디 유도체-약물 복합체, 그 제조방법 및 용도
SG10201906471PA (en) 2015-01-14 2019-09-27 Brigham & Womens Hospital Inc Treatment of cancer with anti-lap monoclonal antibodies
CA2973964A1 (en) 2015-01-16 2016-07-21 Juno Therapeutics, Inc. Antibodies and chimeric antigen receptors specific for ror1
US10844090B2 (en) 2015-01-30 2020-11-24 Sutro Biopharma, Inc. Hemiasterlin derivatives for conjugation and therapy
US11673957B2 (en) 2015-03-10 2023-06-13 Eureka Therapeutics, Inc. Anti-ROR2 antibodies
WO2017051254A1 (en) 2015-09-25 2017-03-30 Legochem Biosciences, Inc. Compositions and methods related to anti-egfr antibody drug conjugates
WO2017051249A1 (en) * 2015-09-25 2017-03-30 Legochem Biosciences, Inc. Compositions and methods related to anti-cd19 antibody drug conjugates
WO2017066136A2 (en) 2015-10-13 2017-04-20 Eureka Therapeutics, Inc. Antibody agents specific for human cd19 and uses thereof
EP3380125A4 (en) 2015-11-25 2019-08-28 LegoChem Biosciences, Inc. CONJUGATES WITH PEPTIDE GROUPS AND RELATED METHODS
US11173214B2 (en) 2015-11-25 2021-11-16 Legochem Biosciences, Inc. Antibody-drug conjugates comprising branched linkers and methods related thereto
CN112451682A (zh) 2015-11-25 2021-03-09 乐高化学生物科学股份有限公司 包含自降解基团的缀合物及其相关方法
RU2651776C2 (ru) 2015-12-01 2018-04-23 Общество с ограниченной ответственностью "Международный биотехнологический центр "Генериум" ("МБЦ "Генериум") Биспецифические антитела против cd3*cd19
GB201617466D0 (en) 2016-10-14 2016-11-30 Medimmune Ltd Pyrrolobenzodiazepine conjugates
US20180142018A1 (en) * 2016-11-04 2018-05-24 Novimmune Sa Anti-cd19 antibodies and methods of use thereof
AU2017361549B2 (en) 2016-11-21 2023-12-21 Obi Pharma, Inc. Conjugated biological molecules, pharmaceutical compositions and methods
EP3939616A1 (en) 2017-02-08 2022-01-19 ADC Therapeutics SA Pyrrolobenzodiazepine-antibody conjugates
CA3058360A1 (en) 2017-03-29 2018-10-04 Legochem Biosciences, Inc. Pyrrolobenzodiazepine dimer prodrug and ligand-linker conjugate compound of the same
WO2018182341A1 (ko) 2017-03-29 2018-10-04 주식회사 레고켐 바이오사이언스 피롤로벤조디아제핀 이량체 전구체 및 이의 리간드-링커 접합체 화합물
AR113224A1 (es) 2017-04-28 2020-02-19 Novartis Ag Conjugados de anticuerpo que comprenden un agonista de sting
CA3067829A1 (en) 2017-06-23 2018-12-27 VelosBio Inc. Ror1 antibody immunoconjugates
KR20190018400A (ko) 2017-08-14 2019-02-22 주식회사 레고켐 바이오사이언스 EGFRvIII에 대한 항체를 포함하는 항체 약물 접합체
KR102125032B1 (ko) 2017-09-08 2020-06-19 주식회사 와이바이오로직스 인간 dlk1에 대한 항체 및 이의 용도
BR112020022299A2 (pt) 2018-05-09 2021-02-23 Legochem Biosciences, Inc. composições e métodos relacionados a conjugados de anticorpo-fármaco anti-cd19
WO2019225777A1 (ko) 2018-05-23 2019-11-28 에이비엘바이오 주식회사 항-ror1 항체 및 그 용도
KR20200084802A (ko) 2019-01-03 2020-07-13 주식회사 레고켐 바이오사이언스 안전성이 향상된 피롤로벤조디아제핀 이량체 화합물 및 이의 용도
EP3936150A4 (en) 2019-03-06 2023-03-29 LegoChem Biosciences, Inc. ANTIBODY-DRUG CONJUGATES COMPRISING ANTIBODY AGAINST HUMAN DLK1 AND USE THEREOF
CN110784759B (zh) 2019-08-12 2022-08-12 腾讯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弹幕信息处理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KR20210028544A (ko) 2019-09-04 2021-03-12 주식회사 레고켐 바이오사이언스 인간 ror1에 대한 항체를 포함하는 항체 약물 접합체 및 이의 용도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7459063B2 (ja) 2024-04-01
AU2019266406A1 (en) 2020-11-26
JP2021523232A (ja) 2021-09-02
AU2023202448A1 (en) 2023-05-11
US20230272070A1 (en) 2023-08-31
WO2019215510A8 (en) 2020-11-26
EP3790591A4 (en) 2022-05-11
KR20210023839A (ko) 2021-03-04
US20200095317A1 (en) 2020-03-26
WO2019215510A2 (en) 2019-11-14
CA3099680A1 (en) 2019-11-14
SG11202010443WA (en) 2020-11-27
US11827703B2 (en) 2023-11-28
CN112601555A (zh) 2021-04-02
EP3790591A2 (en) 2021-03-17
BR112020022299A2 (pt) 2021-02-23
MX2020011554A (es) 2020-11-24
JP2024054141A (ja) 2024-04-16
WO2019215510A3 (en) 2020-01-0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7459063B2 (ja) 抗-cd19抗体薬物複合体に関連する組成物および方法
US20200385486A1 (en) Method of treating cancer comprising administration of anti-her2 antibody-drug conjugate
EP4032892A1 (en) Camptothecin derivative and conjugate thereof
TWI765864B (zh) 關於抗-cd19抗體藥物共軛物之組合物及方法
US20210220472A1 (en) Antibodies specific to human t-cell immunoglobulin and itim domain (tigit)
RU2712744C2 (ru) Соединения, включающие саморасщепляющуюся группу
EP4095148A1 (en) Anti-trop-2 antidody-exatecan analog conjugate and medical use thereof
EP4074345A1 (en) Anti-claudin antibody-drug conjugate and pharmaceutical use thereof
TW202102228A (zh) 抗體-吡咯并苯二氮呯衍生物結合物
US20220047717A1 (en) Antibody-drug conjugates comprising anti-b7-h3 antibodies
JP2022530482A (ja) トリス構造を有するリンカーを含むリガンド―薬物複合体
RU2806333C2 (ru) Композиции и способы, относящиеся к конъюгатам лекарственных средств с антителами против cd19
KR102501394B1 (ko) 트리스 구조를 가지는 링커를 포함하는 리간드-약물 접합체
KR20230004651A (ko) 딜스-알더 접합 방법
US20230190939A1 (en) Antibody drug conjugates comprising toxins with polar groups and uses thereof
JP2022553643A (ja) 細胞傷害性t細胞耐性腫瘍を治療するための組成物および方法
TW202102226A (zh) 抗體-吡咯并苯二氮呯衍生物結合物及parp抑制劑之組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