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1946353A - 馬達 - Google Patents

馬達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1946353A
TW201946353A TW107114552A TW107114552A TW201946353A TW 201946353 A TW201946353 A TW 201946353A TW 107114552 A TW107114552 A TW 107114552A TW 107114552 A TW107114552 A TW 107114552A TW 201946353 A TW201946353 A TW 201946353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sleeve
bearing
ring
item
patent application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711455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I670917B (zh
Inventor
洪銀樹
蔡仲豪
Original Assignee
建準電機工業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建準電機工業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建準電機工業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to TW10711455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TWI670917B/zh
Priority to CN201810440798.XA priority patent/CN11041716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67091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670917B/zh
Publication of TW20194635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946353A/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4POSITIVE - DISPLACEMENT MACHINES FOR LIQUIDS; PUMPS FOR LIQUIDS OR ELASTIC FLUIDS
    • F04DNON-POSITIVE-DISPLACEMENT PUMPS
    • F04D25/00Pumping installations or systems
    • F04D25/02Units comprising pumps and their driving means
    • F04D25/08Units comprising pumps and their driving means the working fluid being air, e.g. for ventilation
    • F04D25/088Ceiling fa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4POSITIVE - DISPLACEMENT MACHINES FOR LIQUIDS; PUMPS FOR LIQUIDS OR ELASTIC FLUIDS
    • F04DNON-POSITIVE-DISPLACEMENT PUMPS
    • F04D25/00Pumping installations or systems
    • F04D25/02Units comprising pumps and their driving means
    • F04D25/06Units comprising pumps and their driving means the pump being electrically driven
    • F04D25/0606Units comprising pumps and their driving means the pump being electrically driven the electric motor being specially adapted for integration in the pump
    • F04D25/0613Units comprising pumps and their driving means the pump being electrically driven the electric motor being specially adapted for integration in the pump the electric motor being of the inside-out type, i.e. the rotor is arranged radially outside a central stator
    • F04D25/062Details of the bearing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5/00Casings; Enclosures; Supports
    • H02K5/04Casings or enclosures characterised by the shape, form or construction thereof
    • H02K5/16Means for supporting bearings, e.g. insulating supports or means for fitting bearings in the bearing-shields
    • H02K5/173Means for supporting bearings, e.g. insulating supports or means for fitting bearings in the bearing-shields using bearings with rolling contact, e.g. ball bearings
    • H02K5/1732Means for supporting bearings, e.g. insulating supports or means for fitting bearings in the bearing-shields using bearings with rolling contact, e.g. ball bearings radially supporting the rotary shaft at both ends of the rotor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Motor Or Generator Frames (AREA)

Abstract

一種馬達,用以解決目前馬達組裝便利性不佳的問題。係包含:一芯軸,具有一第一肩部及一第二肩部;一第一軸承套組,具有一第一軸承設於一第一套筒中,該第一套筒及該第一肩部共同夾持定位該第一軸承;一第二軸承套組,具有一第二軸承設於一第二套筒中,該第二套筒及該第二肩部共同夾持定位該第二軸承,該第二套筒與該第一套筒相結合;一定子,設於該芯軸外周,該定子具有一鐵芯;及一轉子,結合於該第一軸承套組或該第二軸承套組。

Description

馬達
本發明係關於一種馬達,尤其是一種組裝便利性佳的馬達。
請參照第1圖,其係一種習知的馬達9,該習知的馬達9具有一軸心91、一定子92及一轉子93。該定子92的中心結合該軸心91;該轉子93具有一中圈931連接一上殼932與一下殼933,且該上殼932與該下殼933內分別設有一軸承934以供該軸心91穿設,使該定子92能夠被固定於該上殼932與該下殼933之間。類似於該習知馬達9的實施例已揭露於中華民國公告第I326959號、第I555312號及第I566504號等專利案當中。
然而,該習知馬達9的轉子93係直接經由該二軸承934結合該軸心91,因此,為確保該轉子93可順暢地環繞該定子92旋轉,該軸心91必須與該二軸承934形成緊配合,以避免該二軸承934之內環相對該軸心91轉動。如此一來,各該軸承934必須透過迫緊方式加工組裝於該軸心91,方能與該軸心91形成緊配合;換言之,安裝該二軸承934時,都會需要耗費額外的人力或機具來操作軸承迫緊工具,使得組裝該二軸承934的程序耗時又費力。
再者,該習知馬達9的組裝過程,在將其中一軸承934緊配安裝至該軸心91之後,還要先組裝定位該定子92,方能再將另一軸承934緊配安裝至該軸心91,最後再套入該中圈931及鎖固結合該上殼932與該 下殼933。因此,在組裝第二個前述的軸承934時,該定子92等構件會增加負重及阻礙視線,除了增加組裝流程的操作困難性外,更會導致該二軸承934組裝後的共軸度校正不易進行,故該習知馬達9的組裝程序繁雜、技術門檻高且組裝效率難以提升。
有鑑於此,習知的馬達確實仍有加以改善之必要。
為解決上述問題,本發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種馬達,使其軸承可與芯軸形成非緊配合之結合方式,以提升組裝軸承時操作便利性及效率。
本發明的次一目的是提供一種馬達,其軸承與芯軸可預先組裝及校正好,再結合定子及轉子等構件,使軸承之間的共軸度校正易於進行,並降低組裝馬達的技術門檻。
本發明以下所述方向性或其近似用語,例如「前」、「後」、「上(頂)」、「下(底)」、「內」、「外」、「側面」等,主要係參考附加圖式的方向,各方向性或其近似用語僅用以輔助說明及理解本發明的各實施例,非用以限制本發明。
本發明的馬達,包含:一芯軸,該芯軸具有一第一肩部及一第二肩部;一第一軸承套組,該第一軸承套組具有一第一套筒及一第一軸承,該第一軸承設於該第一套筒中,該第一套筒及該第一肩部共同夾持定位該第一軸承;一第二軸承套組,該第二軸承套組具有一第二套筒及一第二軸承,該第二軸承設於該第二套筒中,該第二套筒及該第二肩部共同夾持定位該第二軸承,該第二套筒與該第一套筒相結合;一定子,該定子設於該芯軸外周;及一轉子,該轉子結合於該第一軸承套組或該第二軸承套組。
據此,本發明的馬達,其軸承可以被套筒與芯軸的肩部共同夾持定位,故軸承可與芯軸形成非緊配合之結合方式,從而提升組裝軸承 時操作便利性及效率。此外,該馬達的軸承與芯軸可預先組裝及校正好,再結合定子及轉子等構件,使軸承之間的共軸度校正易於進行,並降低組裝馬達的技術門檻。
其中,該定子具有一鐵芯,該鐵芯具有二軸向端面,該第一軸承及該第二軸承較佳位於該鐵芯的其中一軸向端面的同一側。如此,具有提升組裝便利性等功效。
其中,該第一軸承或該第二軸承較佳位於該鐵芯的軸向分布範圍內。如此,該定子不會過度遠離該第一軸承套組或該第二軸承套組,以便與該轉子相對位,具有提升組裝便利性等功效。
其中,該芯軸具有一管體及一套體,該套體可以連接該管體的外壁,以於該套體的二端形成該第一肩部及該第二肩部。如此,具有提升該第一肩部及該第二肩部的結構強度等功效。
其中,該管體與該套體可以一體成型相連接。如此,具有提升該芯軸的製造便利性等功效。
其中,該芯軸可以具有一管體及二扣環,該管體的外壁設有二環槽,該二扣環分別卡扣於該二環槽,該二扣環凸出於該二環槽的部位形成該第一肩部及該第二肩部。如此,具有減輕該芯軸的重量及降低該芯軸的製造成本等功效。
其中,該第一軸承由一內環抵接該第一肩部,該第一套筒的一端具有一環唇,該第一軸承具有一外環抵接該環唇並可相對於該內環旋轉。如此,具有提升轉子運轉順暢度等功效。
其中,該第一軸承套組較佳具有一彈性件抵接該環唇及該第一軸承的外環。如此,該彈性件可以有效維持該第一套筒隨該第一軸承的外環同步轉動,及間接維持該第一軸承的內環穩固抵接該第一肩部,還可吸收掉該轉子運轉時所產生的震動,具有提升結合穩固性、降低馬達故障 率及延長馬達使用壽命等功效。
其中,該第二軸承由一內環抵接該第二肩部,該第二套筒的一端具有一環唇,該第二軸承具有一外環抵接該環唇並可相對於該內環旋轉。如此,具有提升轉子運轉順暢度等功效。
其中,該第二軸承套組具有一彈性件抵接該環唇及該第二軸承的外環。如此,該彈性件可以有效維持該第二套筒隨該第二軸承的外環同步轉動,及間接維持該第二軸承的內環穩固抵接該第二肩部,還可吸收掉該轉子運轉時所產生的震動,具有提升結合穩固性、降低馬達故障率及延長馬達使用壽命等功效。
其中,該彈性件可以為彈簧、彈性華司、橡膠或矽膠。如此,該彈性件易取得且成本低,具有降低馬達成本等功效。
其中,該第一套筒及該第二套筒的另一端分別具有一抵接環,該第一套筒的抵接環抵接該第二套筒的抵接環。如此,具有提升結合穩固性等功效。
其中,該第一套筒的外周面連接有一抵接環,該第一套筒的抵接環位於該第一套筒的二端之間,該第二套筒的另一端具有一抵接環,該第一套筒的抵接環抵接該第二套筒的抵接環,該第二套筒貼接該第一套筒的外周面,該第二軸承的外環及該第一軸承的外環均抵接該第一套筒的內周面。如此,可增加該第二套筒與該第一套筒的接觸面積以提升結合穩固性,並使該第二軸承與該第一軸承之間更易達到良好的共軸度。
其中,該第一套筒的底端較佳設有數個缺槽。如此,可減少該第一套筒與該第二軸承的接觸面積,具有提升將第二軸承組裝入第一套筒時的操作便利性等功效。
其中,該第一套筒設有一支撐部,該支撐部較佳不位於該第一套筒與該第二套筒相結合處,該轉子具有一轂部結合於該支撐部。如此, 該轂部可不結合在該第二套筒與該第一套筒相結合處,以便預先結合該第二套筒與該第一套筒。
其中,該支撐部為設於該第一套筒外表面的至少一凸緣,該支撐部連接該環唇,該轂部同時搭接於該環唇及該支撐部。如此,可增加該轂部與該第一套筒的結合面積,具有提升結合穩固性等功效。
其中,該第一套筒與該第二套筒的形狀及大小較佳相同。如此,該第一套筒與該第二套筒可以由同一模具製得,具有降低製造成本等功效。
其中,該轉子具有一轂部,該轂部、該第一套筒及該第二套筒分別設有數個穿孔,數個螺絲分別穿過該轂部、該第一套筒及該第二套筒相對應的穿孔,各該螺絲由一螺帽螺固。如此,具有提升結合穩固性及組裝便利性等功效。
其中,該轉子具有一轂部,該轂部及該第一套筒分別設有數個穿孔,該第二套筒可以設有數個螺孔與該數個穿孔相對應,數個螺絲分別穿過該數個螺孔及該數個穿孔,各該螺絲由一螺帽螺固。如此,具有提升結合穩固性及組裝便利性等功效。
其中,該轉子具有一轂部一體成型連接該第一套筒的外周面,該轉子具有一磁性件結合於該轂部的內表面,該第二套筒可以抵接該轂部。或者,該轉子具有一轂部一體成型連接該第二套筒的外周面,該轉子具有一磁性件結合於該轂部的內表面,該第一套筒可以抵接該轂部。如此,均可具有提升組裝便利性及效率等功效。
〔本發明〕
1‧‧‧芯軸
1a‧‧‧第一肩部
1b‧‧‧第二肩部
11‧‧‧管體
111‧‧‧環槽
12‧‧‧套體
13‧‧‧扣環
2‧‧‧第一軸承套組
21‧‧‧第一套筒
21a‧‧‧外周面
21b‧‧‧內周面
211‧‧‧環唇
212‧‧‧抵接環
213‧‧‧穿孔
214‧‧‧支撐部
215‧‧‧缺槽
22‧‧‧第一軸承
221‧‧‧內環
222‧‧‧外環
23‧‧‧彈性件
3‧‧‧第二軸承套組
31‧‧‧第二套筒
311‧‧‧環唇
312‧‧‧抵接環
313‧‧‧穿孔
314‧‧‧螺孔
32‧‧‧第二軸承
321‧‧‧內環
322‧‧‧外環
33‧‧‧彈性件
34‧‧‧螺絲
4‧‧‧定子
41‧‧‧絕緣套
42‧‧‧鐵芯
421‧‧‧軸向端面
421a‧‧‧上軸向端面
421b‧‧‧下軸向端面
43‧‧‧線圈組
5‧‧‧轉子
51‧‧‧轂部
511‧‧‧穿孔
52‧‧‧磁性件
N‧‧‧螺帽
R‧‧‧軸向分布範圍
〔習用〕
9‧‧‧馬達
91‧‧‧軸心
92‧‧‧定子
93‧‧‧轉子
931‧‧‧中圈
932‧‧‧上殼
933‧‧‧下殼
934‧‧‧軸承
第1圖:一種習知馬達的結構剖視圖。
第2圖:本發明第一實施例的芯軸、第一軸承套組及第二軸承套組的 局部剖視分解立體圖。
第3圖:本發明第一實施例的組合剖視圖。
第4圖:本發明第二實施例的組合剖視圖。
第5圖:本發明第三實施例的組合剖視圖。
第6圖:本發明第四實施例的芯軸、第一軸承套組及第二軸承套組的局部剖視分解立體圖。
第7圖:本發明第四實施例的組合剖視圖。
第8圖:本發明第五實施例的第一套筒的局部剖視立體圖。
第9圖:本發明第六實施例的組合剖視圖。
為讓本發明之上述及其他目的、特徵及優點能更明顯易懂,下文特舉本發明之較佳實施例,並配合所附圖式,作詳細說明如下:請參照第2、3圖,其係本發明馬達的第一實施例;例如但不限制地,本發明的馬達較佳應用於吊扇中,該馬達大致上包含一芯軸1、一第一軸承套組2、一第二軸承套組3、一定子4及一轉子5,該第一軸承套組2、該第二軸承套組3及該定子4分別組裝定位於該芯軸1,該轉子5則結合該第一軸承套組2或該第二軸承套組3。
該芯軸1具有一第一肩部1a及一第二肩部1b以分別供該第一軸承套組2及該第二軸承套組3組裝定位。在本實施例中,該芯軸1可具有一管體11及一套體12,該套體12連接該管體11的外壁,以於該套體12的二端形成該第一肩部1a及該第二肩部1b。其中,該管體11與該套體12可以一體成型相連接,或是將該套體12以緊配結合、銲接或其他方式穩固結合於該管體11的外壁。
該第一軸承套組2具有一第一套筒21及一第一軸承22,該第一軸承22設於該第一套筒21中,該第一套筒21及該芯軸1的第一肩部 1a共同夾持定位該第一軸承22。詳言之,該第一軸承22可例如為一滾珠軸承,該第一軸承22由一內環221抵接該第一肩部1a,且該第一軸承22具有一外環222可相對於該內環221旋轉,該第一套筒21的一端具有一環唇211,該第一軸承22的外環222直接或間接地抵接該環唇211,使該第一套筒21可以隨該第一軸承22的外環222同步轉動。其中,該第一軸承套組2較佳具有一彈性件23抵接該環唇211及該第一軸承22的外環222,該彈性件23可以為彈簧、彈性華司、橡膠或矽膠等;據此,該彈性件23可以有效維持該第一套筒21隨該第一軸承22的外環222同步轉動,及間接維持該第一軸承22的內環221穩固抵接該芯軸1的第一肩部1a。該第一套筒21的另一端則具有一抵接環212,且較佳設有貫穿該抵接環212的數個穿孔213。
相類似地,該第二軸承套組3具有一第二套筒31及一第二軸承32,該第二軸承32設於該第二套筒31中,該第二套筒31及該芯軸1的第二肩部1b共同夾持定位該第二軸承32。詳言之,該第二軸承32亦例如為一滾珠軸承,該第二軸承32由一內環321抵接該第二肩部1b,且該第二軸承32具有一外環322可相對於該內環321旋轉,該第二套筒31的一端具有一環唇311,該第二軸承32的外環322抵接該環唇311,使該第二套筒31可以隨該第二軸承32的外環322同步轉動。同樣地,該第二軸承套組3較佳具有一彈性件33抵接該環唇311及該第二軸承32的外環322,該彈性件33可以為彈簧、彈性華司、橡膠或矽膠等;據此,該彈性件33可以有效維持該第二套筒31隨該第二軸承32的外環322同步轉動,及間接維持該第二軸承32的內環321穩固抵接該芯軸1的第二肩部1b。該第二套筒31的另一端則具有一抵接環312,且較佳設有貫穿該抵接環312的數個穿孔313,各該穿孔313較佳銲接結合有一螺絲34。
值得一提的是,本實施例的第二套筒31較佳與該第一套筒 21的形狀及大小相同,故該第一套筒21與該第二套筒31可以由同一模具製得,具有降低製造成本等功效。
該定子4設於該芯軸1外周,本實施例的定子4具有一絕緣套41結合一鐵芯42,該鐵芯42可以為一體式的,或是由數個矽鋼片堆疊形成,該絕緣套41組裝定位於該芯軸1外周,且該絕緣套41可供一線圈組43捲繞固定。其中,該鐵芯42由該絕緣套41組裝定位於該芯軸1外周後,該第一軸承22及該第二軸承32將位於該鐵芯42的其中一軸向端面421的同一側;例如,在本實施例中,該第一軸承22及該第二軸承32係位於該鐵芯42的上軸向端面421a的二側,而位於該鐵芯42的下軸向端面421b的同一側(上側)。又,該第一軸承22或該第二軸承32較佳位於該鐵芯42的軸向分布範圍R內,使該定子4不會過度遠離該第一軸承套組2或該第二軸承套組3,以便與結合於該第一軸承套組2或該第二軸承套組3的轉子5相對位,且兼可降低該馬達的軸向高度。
該轉子5具有一轂部51,本實施例的轂部51可以在鄰近該第一套筒21或該第二套筒31處設有數個穿孔511以便與該第一軸承套組2或該第二軸承套組3結合,使該轂部51可隨該第一軸承套組2或該第二軸承套組3同步旋轉。該轉子5另具有一磁性件52結合於該轂部51的內表面。
請參照第3圖,據由前述結構,組裝本發明第一實施例的馬達時,可以將該第一軸承22與該第一套筒21套入該芯軸1,以及將該第二軸承32置入該第二套筒31並套入該芯軸1,另使該第一套筒21的抵接環212與該第二套筒31的抵接環312相抵接,再將該第二套筒31與該第一套筒21相結合,以由該第一套筒21及該芯軸1的第一肩部1a共同夾持定位該第一軸承22,及由該第二套筒31及該芯軸1的第二肩部1b共同夾持定位該第二軸承32;接著,再將該定子4組裝定位於該芯軸1外周,並 使該定子4不會位於該第一套筒21與該第二套筒31結合後所共同圈圍出的空間內,另將該轉子5結合至該第一軸承套組2或該第二軸承套組3,以完成該馬達的組裝。
其中,在本實施例中,該第一套筒21及該轂部51可以分別由該數個穿孔213、511套入對應的螺絲34,再由數個螺帽N分別螺固該數個螺絲34並抵接該轂部51,以於結合該第一套筒21與該第二套筒31時,一併結合定位該轂部51,並使該磁性件52能與該鐵芯21相對,據以達到提升組裝效率及便利性等功效。
值得注意的是,本發明的馬達是靠該第一套筒21及該芯軸1的第一肩部1a從軸向來定位該第一軸承22,而不是利用該內環221結合該芯軸1來定位該第一軸承22,故不需使該第一軸承22的內環221緊配結合該芯軸1,可大幅提升將該第一軸承22套入該芯軸1時的操作便利性;該第二軸承32與該芯軸1的定位原理亦同,於此不再詳述。另一方面,將該第一軸承套組2及該第二軸承套組3分別組裝定位於該芯軸1後,因尚未組裝該定子4及該轉子5等構件,故負重較輕且不易阻礙檢測視線,使得檢測該第一軸承22與該第二軸承32共軸度的校正程序可較易於進行。甚至,本發明的馬達還可以將組裝程序切割開來,由第一業者預先將該芯軸1、該第一軸承套組2及該第二軸承套組3組裝、校正好,再由第二業者將該定子4及該轉子5等構件組裝至該具有第一軸承套組2與第二軸承套組3的芯軸1;如此,對第二業者而言,可大幅降低組裝馬達所需具備的技術門檻。
除此之外,本實施例的馬達運作時,還可藉由該第一軸承套組2的彈性件23及該第二軸承套組3的彈性件33,吸收掉該轉子5運轉時所產生的震動,使震動不易傳遞至該芯軸1,進而間接降低震動對該定子4中的電子元件或其它連接該芯軸1的元件所造成的影響,藉以降低該 馬達的故障率並延長該馬達的使用壽命。
請參照第4圖,其係本發明馬達的第二實施例,本發明的第二實施例大致上同於上述的第一實施例,其主要差異在於:本發明第二實施例的芯軸1以不同於第一實施例的型態形成其第一肩部1a及第二肩部1b。以及,本發明第二實施例組裝結合第一套筒21、第二套筒31及轂部51的細部結構亦不同於前述的第一實施例。
詳言之,本實施例的芯軸1可以在其管體11的外壁設有二環槽111,且該芯軸1具有二扣環13分別卡扣於該二環槽111,以由該二扣環13凸出於該二環槽111的部位形成該芯軸1的第一肩部1a及第二肩部1b,據以減輕該芯軸1的重量及降低該芯軸1的製造成本。
另一方面,本實施例的第二套筒31可以設有貫穿該抵接環312的數個螺孔314,各該螺孔314具有內螺紋以供螺合一螺絲34,使各該螺絲34可維持定位以供該第一套筒21及該轂部51可以分別由該數個穿孔213、511套入對應的螺絲34,再由數個螺帽N分別螺固該數個螺絲34並抵接該轂部51,以於結合該第一套筒21與該第二套筒31時,一併結合定位該轂部51,並使該磁性件52能與該鐵芯21相對,據以達到提升組裝效率及便利性等功效。在其他實施例中,該第一套筒21的數個穿孔213和/或該轂部51的數個穿孔511亦可設有內螺紋,本發明並不加以限制。
請參照第5圖,其係本發明馬達的第三實施例,本發明的第三實施例大致上同於上述的第一實施例,其主要差異在於:本發明第三實施例不再一併結合定位第一套筒21、第二套筒31及轂部51,而是先結合該第一套筒21與該第二套筒31,再將該轂部51結合至該第一套筒21或該第二套筒31。
例如但不限制地,本實施例可選擇在第一套筒21設有一支撐部214,該支撐部214不位於該第一套筒21與該第二套筒31相結合處; 例如,本實施例的支撐部214可以是設於該第一套筒21外表面的至少一凸緣,且該支撐部214較佳連接該環唇211。據此,組裝時,該轂部51可以結合於該支撐部214,使該轂部51不結合在該第二套筒31與該第一套筒21相結合處;此外,該轂部51可以同時搭接於該環唇211及該支撐部214,以增加該轂部51與該第一套筒21的結合面積,從而有助提升該轂部51與該第一套筒21的結合穩固性。
請參照第6、7圖,其係本發明馬達的第四實施例,本發明的第四實施例大致上同於上述的第一實施例,其主要差異在於:本發明第四實施例變更了第一套筒21的抵接環212位置。
詳言之,本實施例的抵接環212可以連接在該第一套筒21的外周面21a,且該抵接環212位於該第一套筒21的二端之間。據此,該第二軸承32的外環322及該第一軸承22的外環222均可抵接該第一套筒21的內周面21b,使該第二軸承32與該第一軸承22之間更易達到良好的共軸度;另一方面,該第二套筒31除可以該抵接環312抵接該第一套筒21的抵接環212外,還能由該第二套筒31貼接該第一套筒21的外周面21a,以增加該第二套筒31與該第一套筒21的接觸面積,達到提升結合穩固性等功效。
請參照第8圖,在本發明馬達的第五實施例中,其第一套筒21的底端還可以設有數個缺槽215;據此,請配合參照第7圖,該數個缺槽215可減少該第一套筒21與該第二軸承32的接觸面積,以提升將該第二軸承32組裝入該第一套筒21的操作便利性。
請參照第9圖,其係本發明馬達的第六實施例,本發明的第六實施例大致上同於上述的第一實施例,其主要差異在於:本發明第六實施例的轉子5的轂部51可以一體成型連接於第一套筒21的外周面21a,該轉子5具有一磁性件52結合於該轂部51的內表面。
據此,組裝本實施例的馬達時,可以將該第一軸承22與該第一套筒21套入該芯軸1,以及將該第二軸承32置入該第二套筒31並套入該芯軸1,另由該第二套筒31的抵接環312抵接該轉子5的轂部51,並使該第二套筒31及該轂部51的數個穿孔313、511相對,以便分別穿過一螺絲34及由一螺帽N螺固,從而達到提升組裝效率及便利性等功效。
值得注意的是,在其他實施例中,該轉子5的轂部51也可選擇一體成型連接於第二套筒31的外周面,以供第一套筒21抵接結合該轂部51,並達到與上述相同的功效。
綜上所述,本發明的馬達,其軸承可以被套筒與芯軸的肩部共同夾持定位,故軸承可與芯軸形成非緊配合之結合方式,從而提升組裝軸承時操作便利性及效率。此外,該馬達的軸承與芯軸可預先組裝及校正好,再結合定子及轉子等構件,使軸承之間的共軸度校正易於進行,並降低組裝馬達的技術門檻。
雖然本發明已利用上述較佳實施例揭示,然其並非用以限定本發明,任何熟習此技藝者在不脫離本發明之精神和範圍之內,相對上述實施例進行各種更動與修改仍屬本發明所保護之技術範疇,因此本發明之保護範圍當視後附之申請專利範圍所界定者為準。

Claims (21)

  1. 一種馬達,包含:一芯軸,該芯軸具有一第一肩部及一第二肩部;一第一軸承套組,該第一軸承套組具有一第一套筒及一第一軸承,該第一軸承設於該第一套筒中,該第一套筒及該第一肩部共同夾持定位該第一軸承;一第二軸承套組,該第二軸承套組具有一第二套筒及一第二軸承,該第二軸承設於該第二套筒中,該第二套筒及該第二肩部共同夾持定位該第二軸承,該第二套筒與該第一套筒相結合;一定子,該定子設於該芯軸外周;及一轉子,該轉子結合於該第一軸承套組或該第二軸承套組。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馬達,其中,該定子具有一鐵芯,該鐵芯具有二軸向端面,該第一軸承及該第二軸承位於該鐵芯的其中一軸向端面的同一側。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所述之馬達,其中,該第一軸承或該第二軸承位於該鐵芯的軸向分布範圍內。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馬達,其中,該芯軸具有一管體及一套體,該套體連接該管體的外壁,以於該套體的二端形成該第一肩部及該第二肩部。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馬達,其中,該管體與該套體一體成型相連接。
  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馬達,其中,該芯軸具有一管體及二扣環,該管體的外壁設有二環槽,該二扣環分別卡扣於該二環槽,該二扣環凸出於該二環槽的部位形成該第一肩部及該第二肩部。
  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馬達,其中,該第一軸承由一內環抵接該 第一肩部,該第一套筒的一端具有一環唇,該第一軸承具有一外環抵接該環唇並可相對於該內環旋轉。
  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7項所述之馬達,其中,該第一軸承套組具有一彈性件抵接該環唇及該第一軸承的外環。
  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7項所述之馬達,其中,該第二軸承由一內環抵接該第二肩部,該第二套筒的一端具有一環唇,該第二軸承具有一外環抵接該環唇並可相對於該內環旋轉。
  10.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9項所述之馬達,其中,該第二軸承套組具有一彈性件抵接該環唇及該第二軸承的外環。
  11.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8或10項所述之馬達,其中,該彈性件為彈簧、彈性華司、橡膠或矽膠。
  1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9項所述之馬達,其中,該第一套筒及該第二套筒的另一端分別具有一抵接環,該第一套筒的抵接環抵接該第二套筒的抵接環。
  1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9項所述之馬達,其中,該第一套筒的外周面連接有一抵接環,該第一套筒的抵接環位於該第一套筒的二端之間,該第二套筒的另一端具有一抵接環,該第一套筒的抵接環抵接該第二套筒的抵接環,該第二套筒貼接該第一套筒的外周面,該第二軸承的外環及該第一軸承的外環均抵接該第一套筒的內周面。
  1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3項所述之馬達,其中,該第一套筒的底端設有數個缺槽。
  1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7項所述之馬達,其中,該第一套筒設有一支撐部,該支撐部不位於該第一套筒與該第二套筒相結合處,該轉子具有一轂部結合於該支撐部。
  1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5項所述之馬達,其中,該支撐部為設於該第一套 筒外表面的至少一凸緣,該支撐部連接該環唇,該轂部同時搭接於該環唇及該支撐部。
  1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馬達,其中,該第一套筒與該第二套筒的形狀及大小相同。
  1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馬達,其中,該轉子具有一轂部,該轂部、該第一套筒及該第二套筒分別設有數個穿孔,數個螺絲分別穿過該轂部、該第一套筒及該第二套筒相對應的穿孔,各該螺絲由一螺帽螺固。
  1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馬達,其中,該轉子具有一轂部,該轂部及該第一套筒分別設有數個穿孔,該第二套筒設有數個螺孔與該數個穿孔相對應,數個螺絲分別穿過該數個螺孔及該數個穿孔,各該螺絲由一螺帽螺固。
  20.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馬達,其中,該轉子具有一轂部一體成型連接該第一套筒的外周面,該轉子具有一磁性件結合於該轂部的內表面,該第二套筒抵接該轂部。
  21.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馬達,其中,該轉子具有一轂部一體成型連接該第二套筒的外周面,該轉子具有一磁性件結合於該轂部的內表面,該第一套筒抵接該轂部。
TW107114552A 2018-04-27 2018-04-27 馬達 TWI670917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7114552A TWI670917B (zh) 2018-04-27 2018-04-27 馬達
CN201810440798.XA CN110417169A (zh) 2018-04-27 2018-05-10 马达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7114552A TWI670917B (zh) 2018-04-27 2018-04-27 馬達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I670917B TWI670917B (zh) 2019-09-01
TW201946353A true TW201946353A (zh) 2019-12-01

Family

ID=6835798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7114552A TWI670917B (zh) 2018-04-27 2018-04-27 馬達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110417169A (zh)
TW (1) TWI670917B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1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3564299B2 (ja) * 1998-07-10 2004-09-08 株式会社東芝 アウタロータ形モータのステータ
CN100526663C (zh) * 2006-06-12 2009-08-12 台达电子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风扇、马达及其轴承结构
TWI456868B (zh) * 2011-12-29 2014-10-11 Metal Ind Res & Dev Ct 電機結構
US9419504B2 (en) * 2012-04-20 2016-08-16 Louis J. Finkle Hybrid induction motor with self aligning permanent magnet inner rotor
KR101454535B1 (ko) * 2013-02-25 2014-10-24 뉴모텍(주) 팬 모터
TWI509951B (zh) * 2013-12-24 2015-11-21 Sunonwealth Electr Mach Ind Co 吊扇馬達
TWI509948B (zh) * 2013-12-24 2015-11-21 Sunonwealth Electr Mach Ind Co 吊扇馬達
TWI509952B (zh) * 2014-05-15 2015-11-21 Sunonwealth Electr Mach Ind Co 吊扇馬達
TWI502862B (zh) * 2014-05-15 2015-10-01 Sunonwealth Electr Mach Ind Co 吊扇馬達
TWI535151B (zh) * 2014-08-29 2016-05-21 建準電機工業股份有限公司 外轉子馬達
JP2016082669A (ja) * 2014-10-15 2016-05-16 日本電産株式会社 シーリングファン用モータ、およびシーリングファン
TWI559656B (zh) * 2015-02-11 2016-11-21 建準電機工業股份有限公司 外轉子馬達
TWI555312B (zh) * 2015-12-21 2016-10-21 Ceiling fan motor housing and housing cover lateral fixing structure
TWI599153B (zh) * 2016-07-06 2017-09-11 建準電機工業股份有限公司 吊扇及其馬達
CN107689700B (zh) * 2016-08-05 2021-06-04 德昌电机(深圳)有限公司 定子及应用该定子的电机
TWI614414B (zh) * 2017-01-17 2018-02-11 建準電機工業股份有限公司 吊扇
CN107947510A (zh) * 2017-12-14 2018-04-20 江苏世隆电机有限公司 节能高效永磁同步电动机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417169A (zh) 2019-11-05
TWI670917B (zh) 2019-09-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502862B (zh) 吊扇馬達
ES2689943T3 (es) Motor eléctrico estanco al aire
TWI625030B (zh) 吊扇馬達
TWI535151B (zh) 外轉子馬達
US9841029B2 (en) Motor of a ceiling fan
KR20060133373A (ko) 전동기의 마그네트 고정 구조
US9356481B2 (en) Rotor structure for a motor
TW201815029A (zh) 外轉子馬達及其定子組件
JP2014128115A (ja) 永久磁石埋設型回転電機
TWI575849B (zh) 馬達
TWI509952B (zh) 吊扇馬達
TWI634725B (zh) 馬達轉子
JP2017036806A (ja) 軸継手
TW201946353A (zh) 馬達
TW201734379A (zh) 吊扇
US20180062473A1 (en) Inner-Rotor Type Motor and Stator Thereof
US20150318771A1 (en) Step motor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thereof
JP2010142007A (ja) 回転電機
TWI460969B (zh) 馬達
US10084356B2 (en) Motor and sealing member thereof
US20180135641A1 (en) Centrifugal pump
JP2014214633A5 (zh)
US10797557B2 (en) Motor
KR20140070902A (ko) 모터의 회전축 결합모듈 및 그 제조방법
TWI611651B (zh) 外轉子馬達定子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