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1935780A - 連接器及連接器組件 - Google Patents

連接器及連接器組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1935780A
TW201935780A TW108102213A TW108102213A TW201935780A TW 201935780 A TW201935780 A TW 201935780A TW 108102213 A TW108102213 A TW 108102213A TW 108102213 A TW108102213 A TW 108102213A TW 201935780 A TW201935780 A TW 201935780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connector
harness
base
wire
terminal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810221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I736828B (zh
Inventor
石川敦史
井田絢子
Original Assignee
美商莫仕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美商莫仕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美商莫仕有限公司
Publication of TW20193578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93578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73682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736828B/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46Bases; Cases
    • H01R13/514Bases; Cases composed as a modular blocks or assembly, i.e. composed of co-operating parts provided with contact members or holding contact members between them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46Bases; Cases
    • H01R13/516Means for holding or embracing insulating body, e.g. casing, hoods
    • H01R13/518Means for holding or embracing insulating body, e.g. casing, hoods for holding or embracing several coupling parts, e.g. frames

Landscapes

  • Coupling Device And Connection With Printed Circuit (AREA)
  • Connector Housings Or Holding Contact Members (AREA)
  • Details Of Connecting Devices For Male And Female Coupling (AREA)

Abstract

透過將多個線束基座組合以形成能與一保持件結合的一單元,能夠將多個線束整合到一個連接器中,以減少部件的數量、減少連接器與一配合連接器嵌合所需的作業量並降低製造成本,本發明的連接器包括一保持件以及與所述保持件結合的一線束基座單元;其中,所述線束基座單元包括與由導線形成的線束的末端連接的多個線束基座並透過將在一寬度方向上彼此相鄰的線束基座連結而形成。

Description

連接器及連接器組件
本發明涉及一種連接器以及一種連接器組件。
先前已提出用於將諸如線纜的導電線連接於諸如一印刷電路基板的一電路基板的一導線對基板連接器的技術,其中,一個導線連接器透過使一對線束基座(其中線束的導線均以一列排列並被連接)與一保持件結合而形成,且該導線連接器插入一基板連接器的一基座並嵌合(例如參見專利文獻1)。結果,以兩列排列的導線能連接於一電路基板。
圖23是一常規的導線連接器的一分解圖。
在圖中,811分別表示一對線束基座,在所述一對線束基座中一線束的導線891以一列排列,且這一對線束基座在彼此面對的同時與一保持件831結合,以形成一導線連接器。各線束基座811設有多個端子收容室813,且與各自的導線891的末端連接於的多個端子(未示出)收容於所述多個端子收容室813。
另一方面,保持件831設有一對端壁832以及用於將所述一對端壁832連結的一分隔壁833。一接合槽836形成於各端壁832上。另外,引導槽837形成在分隔壁833的兩側上。此外,保持片834形成在分隔壁833的前緣833f上,且鎖定片834a形成在保持片834的末端上。
各線束基座811的方位設置成前緣811f面向保持件831的保持片834,且透過使從側端面突出的接合突部821與接合槽836接合且使從一內側壁812突出的引導突部822與引導槽837接合,各線束基座811附接於保持件831。在這種情況下,前緣811f被形成在保持片834的末端的鎖定片834a鎖定。
這樣,透過使一對線束基座811與一保持件831結合而形成的一導線連接器插入一基板連接器(未示出)的一基座並嵌合。結果,兩列的導線891能電連接於安裝基板連接器的一電路基板(未示出)。
專利文獻1︰日本未審專利申請公開號JP2004-241315
然而,在上述常規的導線連接器中,保持件831製造成對應線束基座811的尺寸,且因此,例如當極數(即端子的數量)變化且連接更多的導線891的需求產生時,不僅線束基座811而且保持件831必須重新建構以能夠連接更多的導線891,這增加製造成本。另外,因為僅一個線束基座811能與保持件831的各側面結合,所以當有多個線束將連接於一電路基板時,必須準備均為多個的導線連接器和基板連接器,這不僅增加了部件的數量,而且增加了嵌合多個導線連接器與多個基板連接器所需的作業量,從而導致製造成本增加。
由此,本發明的一目的在於解決上述的常規的連接器的問題並提供一種連接器以及一種連接器組件,透過將多個線束基座組合以形成能與一保持件結合的一單元,能夠將多個線束集成到一個連接器中,以減少部件的數量、減少連接器與一配合連接器嵌合所需的作業量並降低製造成本。
因此,本發明提供了一種連接器,其包括一保持件以及與所述保持件結合的一線束基座單元;其中,所述線束基座單元包括與由導線形成的線束的末端連接的多個線束基座並透過將在一寬度方向上彼此相鄰的線束基座連結而形成。
在另一連接器中,各線束基座包括一端子收容凹部,所述端子收容凹部用於收容與所述導線的一末端連接的一端子;以及所述保持件包括插進各線束基座的一插進部。
在又一連接器中,所述插進部包括:一固持件,用於防止所述端子從所述端子收容凹部拔出。
在再一連接器中,所述線束基座包括:一連結肋部,形成在一第一側部;以及一連結槽,形成於一第二側部,所述連結肋部能插入所述連結槽。
在還一連接器中,所述線束基座包括在所述第一及第二側部上形成的凸部以及在所述凸部上形成的凹部,透過彼此連結的相鄰的線束基座的所述第一側部和所述第二側部之間的所述凹部形成配合端子能進入的空間。
在仍一連接器中,所述保持件包括在一寬度方向上延伸的一分隔壁,且所述多個線束基座單元分別與所述分隔壁的兩側結合。
在依然有的一連接器中,鎖定凹部形成於所述分隔壁,而在所述分隔壁兩側的所述線束基座單元所包括的線束基座上形成有與所述鎖定凹部接合的鎖定突起。
在依舊有的一連接器中,所述保持件包括與所述分隔壁的兩端連接的端板部,鎖定元件包括形成在所述端板部的外表面上的鎖定凹部,所述鎖定凹部能與一配合連接器的鎖定突起接合。
本發明還提供了一種連接器組件,其包括:本發明所述的連接器;以及一配合連接器,設有一配合連接器本體,所述配合連接器本體包括所述連接器能插入的一嵌合空間。
下面將參照附圖詳細說明實施例。
圖1是一第一實施例中的一連接器組件的一立體圖。圖2是第一實施例中的連接器組件在嵌合之前的一立體圖。圖3A及圖3B是第一實施例中的連接器組件在嵌合之前和之後的後視圖。圖4A及圖4B是第一實施例中的連接器組件在嵌合之後的一剖視圖。圖5是第一實施例中的連接器組件在嵌合之前的一剖視圖,且是沿圖3的線C-C作出的一剖視圖。注意的是,在圖3A及圖3B中,圖3A示出在嵌合之後的狀態,而圖3B示出在嵌合之前的狀態。在圖4A及圖4B中,圖4A是沿圖3的線A-A作出的一剖視圖,而圖4B是沿圖3的線B-B作出的一剖視圖。
在圖中,1是作為該實施例中的一連接器的一導線連接器,連接於包括多個導線91的一線束的末端。另外,101是作為該實施例中的一配合連接器的一基板連接器,安裝於作為一基板(未示出)的一電路基板。導線連接器1和基板連接器101能彼此嵌合,以形成該實施例的連接器組件。注意的是,基板連接器101是相對一電路基板的立設的同時(即在開口向上的狀態下)安裝的一所謂的直型連接器(straight-type connector)。導線連接器1與基板連接器101豎直嵌合,且結果,導線91垂直於電路基板而引出。
另外,在本實施例中,諸如上、下、左、右、前和後等用於說明導線連接器1和基板連接器101的各構件的操作和構造的指示方向的表述不是絕對的而是相對的,且儘管當導線連接器1和基板連接器101處於圖中所示的方位時這些指示是合適的,但是,當這些方位改變時,導線連接器1和基板連接器101的方位應對應這些改變而變化地進行解釋。
在此,基板連接器101為稱為一接頭連接器(header connector)的一連接器,由諸如一合成樹脂的一絕緣材料製成,且包括:一基座111,作為一配合連接器本體,一體形成並與導線連接器1嵌合;以及多個基板側端子161,作為配合端子,由導電金屬板製成,附接成穿過基座111的一底板部112。基座111為具有在正交於導線連接器1的嵌合方向(Z軸方向)的一方向和基板側端子161的排列方向(即基板連接器101的寬度方向(Y軸方向))上延伸的一大體為長方體的一箱狀的元件。
貫通底板部112的端子嵌入孔112b形成在底板部112上,且基板側端子161嵌入端子嵌入孔112b以附接於底板部112。注意的是,基板側端子161包括:焊接尾部162,其從底板部112的下方沿厚度方向(即基板連接器101的前後方向(X軸方向))延伸並透過焊接等電連接於在電路基板的表面上形成的連接墊等(未示出);一本體部163,其嵌進端子嵌入孔112b中並被保持;以及接觸部164,其從底板部112向上延伸出並與導線連接器1的導線側端子61接觸。
另外,在圖中所示的示例中,合計二十個基板側端子161以一預定間距在基板連接器101的寬度方向上以兩列排列,然而,基板側端子161的數量(即極數(number of poles)以及基板側端子161的間距可按照需要變化。
基座111包括:平板狀的底板部112,在平面圖中具有一大體為矩形之形狀;一對側板部113,沿底板部112的長邊延伸並從底板部112向上延伸;一對端板部114,沿底板部112的短邊延伸並從底板部112向上延伸;以及一嵌合空間115,由底板部112、一對側板部113以及一對端板部114五面限定,同時相對底板部112的上面開放。導線連接器1插入嵌合空間115並嵌合。注意的是,在嵌合空間115中,從底板部112向上(Z軸正方向)突出的基板側端子161的接觸部164以兩列排列。另外,在基板側端子161的排列方向上延伸的一凹槽112a形成在底板部112的上表面的基板側端子161的接觸部164的兩列的中心。導線連接器1的一夾接基座31的一分隔壁33的下端插入凹槽112a。此外,作為加強金屬配件的附接釘171附接於端板部114的外面。形成在附接釘171的下端的釘尾部172透過焊接等固定於在電路基板的表面上形成的連接墊等(未示出)。
另外,朝向嵌合空間115內突出的鎖定突起118形成在端板部114的上端附近。鎖定突起118插入並嵌合於鎖定凹部38a,鎖定凹部38a形成於鎖定臂38上,作為導線連接器1的夾接基座31的正鎖定元件(positive lock member)。另外,錐形(tapered)部116形成在端板部114和側板部113的上端附近的嵌合空間115側的面。錐形部116是形成為嵌合空間115的尺寸朝向基座111的上端面111a逐漸變大的斜面,這起到用於順利地引導導線連接器1插入嵌合空間115的引導功能。此外,朝向嵌合空間115內突出的作為極性鍵(polarity key)的極性用膨出部(polarity bulging part)117形成在後側(負X軸方向側)的側板部113的兩端與端板部114連接的部分處。當導線連接器1以一前後顛倒的姿勢插入嵌合空間115時,極性用膨出部117與作為導線連接器1的夾接基座31的極性鍵的極性用膨出部37干涉,以防止導線連接器1誤插入嵌合空間115內。
另一方面,導線連接器1包括:一對線束基座單元11,作為一對結合體;一夾接基座31,作為一保持件,一對線束基座單元11能結合夾接基座31;以及多個導線側端子61,作為端子,連接於導線91的末端附近。其中,與夾接基座31的前側(正X軸方向側)結合的線束基座單元11稱為前側線束基座單元11A,而與夾接基座31的後側(負X軸方向側)結合的線束基座單元11稱為後側線束基座單元11B,然而,當一起說明時,它們將稱為線束基座單元11。此外,在導線連接器1的寬度方向(Y軸方向)上均以一列排列的導線91的末端分別連接於前側線束基座單元11A和後側線束基座單元11B。由此,在寬度方向上以兩列排列的導線91的末端連接於導線連接器1。
在本實施例中,線束基座單元11可為多個(例如n個)的線束基座11-1、11-2、…、11-n的一組合或者可包括僅單個的線束基座11-s。例如,在圖1和圖2所示的示例中,前側線束基座單元11A是三個線束基座11-1、11-2以及11-3的一組合,而後側線束基座單元11B包括僅單個的線束基座11-s。另外,在圖3至圖5所示的示例中,後側線束基座單元11B為三個線束基座11-1、11-2以及11-3的一組合。注意的是,當說明統一線束基座11-1、11-2、…、11-n以及11-s中的每一個時,它們統稱為線束基座11-α。
在圖中所示的示例中,線束基座11-1和11-3各自連接於包括兩根導線91的線束的末端,而線束基座11-2連接於包括四根導線91的線束的末端,而線束基座11-s連接於包括十根導線91的線束的末端,但是末端連接於線束基座11-α的線束可包括任意數量的導線91。就是說,末端連接於線束基座11-α的導線91的數量可按照需要設定。換句話說,與線束基座11-α的基板連接器101的寬度方向(Y軸方向)相關的尺寸可根據線束所包括末端連接於線束基座11-α的導線91的數量以及連接於導線91的導線側端子61的數量(即極數)按照需要設定,且與其它線束基座11-α形成的組合的形式可根據所述設定的尺寸按照需要確定。
各線束基座11-α包括:一本體部12,作為一大體呈長方形的基座本體,由諸如一合成樹脂的一絕緣材料一體形成;以及一個或多個端子收容凹部13,形成在本體部12內。連接於端子的一根導線的一個末端和連接於該末端的一個導線側端子61對應收容於各端子收容凹部13。當存在有多個端子收容凹部13時,多個端子收容凹部13在線束基座11-α的寬度方向上(即在基板連接器101的寬度方向上)以與基板側端子161的間距相同的間距以一單列排列。另外,端子收容凹部13形成為在上下方向(Z軸方向)上從本體部12的上側部12c到下側部12d貫通本體部12。注意的是,一基板側端子插入開口13a在與各端子收容凹部13對應的一位置形成於下側部12d上,而一前側開口13b在與各端子收容凹部13對應的一位置形成於本體部12的前側部12a上。
導線側端子61是由一導電金屬板一體形成的元件,且如圖4和圖5所示,包括:一本體部62;一連接部65,連接於本體部62的上端;以及一對接觸部64,形成於本體部62的線束基座11-α的寬度方向的兩側。一對接觸部64是透過將本體部62的一部分切起而形成的懸臂式的彈性元件並起到板簧(plate spring)的功能。一對接觸部64挾持經由基板側端子插入開口13a插入本體部62的基板側端子161的接觸部164,以維持與接觸部164接觸。在導線側端子61收容於端子收容凹部13中的狀態下,本體部62的下端部62d接觸或接近端子收容凹部13的下表面,且形成在本體部62前側的作為接合突部的矛狀部(lance part)62a突出到前側開口13b內。矛狀部62a向上傾斜突出且因此扣持到前側開口13b的上端,以防止導線側端子61從端子收容凹部13中拔出。另外,連接部65作為連接於導線91的末端的部分,包括:一金屬芯夾持部65a,其接觸並夾持從導線91的末端向下露出的一導電的金屬芯(未示出);以及一包覆物夾持部65b,用於夾持包覆金屬芯的一絕緣包覆物的周圍。
另外,一本體部後壁12h形成在線束基座11-α的本體部12的後側部12b,且朝向本體部12的上側部12c開口的一插進收容凹部(plug housing recessed part )25形成在本體部後壁12h和端子收容凹部13的後壁13c之間。貫通後壁13c以將端子收容凹部13和插進收容凹部25連通的一縫隙25a形成為在後壁13c上於線束基座11-α的端子收容凹部13的寬度方向的中心附近的一位置在上下方向上延伸。此外,一插進槽25c形成在插進收容凹部25的下端。另外,摩擦鎖定突起22形成後側部12b的在下側部12d附近的多個部位。此外,相對前側部12a進一步向外突出的一簷部14形成在本體部12的前側部12a和上側部12c之間的連接部分處。如圖1所示,在導線連接器1嵌合在嵌合空間115內的狀態下,簷部14在基座111的上端面111a覆蓋對應側板部113的至少一部分,且簷部14的下表面接觸或接近上端面111a。注意的是,簷部14的上表面優選為向下朝外面向的一斜面。結果,當一操作者透過一手指等施加一向下的力在簷部14的上表面上時,如圖4B所示,在進入分隔壁33的摩擦鎖定凹部33a方向上的一力作用於在線束基座11-α的後側部12b上形成的摩擦鎖定突起22。
夾接基座31包括:一平板狀的頂板部32,在平面圖中具有一大體呈矩形之形狀;一對端板部34,沿頂板部32的短邊延伸並從頂板部32向下延伸;一分隔壁33,從頂板部32的前後方向的中心附近向下延伸且在頂板部32(Y軸方向)的長邊的方向上延伸,以連接於兩側上的端板部34;以及多個梳齒狀的插進部35,分別在頂板部32的兩長邊的方向上排列,以在前後的分隔壁33均以一單列形成。注意的是,多個凹部32b均以與端子收容凹部13的間距相同的間距成一列形成在頂板部32的長邊上。在線束基座單元11與夾接基座31結合的狀態下,各凹部32b處於線束基座11-α的與各端子收容凹部13的上端對應的位置,以允許導線91通過。
作為正鎖定元件的鎖定臂38形成在端板部34的外表面上。各鎖定臂38是一懸臂式的能夠彈性變形的元件,其中下端與端板部34一體連接而上端為一自由端。一鎖定凹部38a形成在上端附近,且朝向夾接基座31的寬度方向(Y軸方向)外側突出的一簷狀的操作部38b形成在上端。如圖1所示,在導線連接器1嵌合在嵌合空間115內的狀態下,操作部38b朝向基座111的端板部114的外側突出,且因此,操作者透過一手指等能容易地操作操作部38b。另外,在上下方向上延伸的一極性用膨出部37形成在端板部34的前側(X軸正方向側)的端部。此外,從頂板部32向夾接基座31的寬度方向的外側突出的簷部32a形成在前後側的端部的端板部34的上端。如圖1所示,在導線連接器1嵌合在嵌合空間115內的狀態下,簷部32a在基座111的上端面111a上覆蓋與端板部114以及側板部113對應部分的至少一部分,且簷部32a的下表面接觸或接近上端面111a。
另外,摩擦鎖定突起33a形成在分隔壁33的下端附近的多個部位。如圖4B所示,在線束基座單元11與夾接基座31結合的狀態下,形成在線束基座11-α的後側部12b上的摩擦鎖定突起22與摩擦鎖定凹部33a接合。注意的是,在線束基座單元11與夾接基座31結合時,分隔壁33的下端相對線束基座11-α的下側部12d進一步向下突出,且當導線連接器1嵌合在嵌合空間115內的狀態下,分隔壁33的下端插入在基座111的底板部112上形成的凹槽112a中。
此外,插進部35在線束基座11-α的寬度方向上(即在頂板部32的長邊的方向上)以與端子收容凹部13的間距相同的間距以一列排列。各插進部35包括:一細長的條狀的基部35b,向下延伸;以及肋部35a,向下延伸並從基部35b的寬度方向(Y軸方向)的中心相背於分隔壁33的方向突出。注意的是,基部35b的下端相對肋部35a的下端進一步向下突出。另外,插進部35形成在相距分隔壁33的前後表面的一距離處,且一固持後方間隙35c形成在分隔壁33的前後表面與基部35b之間。如圖4A和圖5所示,在線束基座單元11與夾接基座31結合的狀態下,插進部35定位成對應各端子收容凹部13。線束基座11-α的後側部12b的上端的附近隨後插入固持後方間隙35c,且基部35b的下端的附近插入插進收容凹部25的插進槽25c。肋部35a插入縫隙25a,從而肋部35a的至少一部分突出到端子收容凹部13內。突出到端子收容凹部13內的肋部35a的下端的部分位於收容於端子收容凹部13內的導線側端子61的本體部62的上端部62c的上方,且因此,防止導線側端子61從端子收容凹部13中拔出。
也就是說,插進部35的基部35b插進到插進收容凹部25,同時摩擦鎖定突起22與摩擦鎖定凹部33a接合,從而線束基座單元11附接於夾接基座31,且同時,肋部35a作為一固持件(retainer),以防止導線側端子61從端子收容凹部13中拔出。
注意的是,在本實施例中,肋部35a作為一固持件插入縫隙25a,從而肋部35a的一部分突出到端子收容凹部13內,但為了使線束基座單元11和夾接基座31結合,該固持件結構可以其它方式設置,以形成未設有肋部35a和後壁13c的一結構。
接下來將詳細說明導線連接器1的構成。
圖6是第一實施例中的連接器的仰視圖。圖7是第一實施例中的連接器的一分解圖。圖8是第一實施例中的連接器的一夾接基座的一立體圖。圖9A及圖9B是第一實施例中的連接器的一線束基座單元的一立體圖。圖10是第一實施例中的連接器的線束基座單元的一部分分解圖。圖11A及圖11B是第一實施例中的連接器的線束基座的立體圖。圖12A~圖12E是第一實施例的連接器中的具有少的極數的一線束基座的五面視圖。圖13A~圖13E是第一實施例的連接器中的具有多的極數的一線束基座的五面視圖。注意的是,在圖9A及圖9B中,圖9A是從前側線束基座單元觀察到的一立體圖,而圖9B是一後側線束基座單元觀察到的一立體圖。在圖11A及圖11B中,圖11A是具有少的極數的一線束基座的一立體圖,而圖11B是具有多的極數的一線束基座的一立體圖。在圖12A~圖12E和圖13A~圖13E中,圖12A、圖13A是一前視圖,圖12B、圖13B是一俯視圖,圖12C、圖13C是一仰視圖,圖12D、圖13D是一側視圖,而圖12E、圖13E是一後視圖。
這裡,將說明如圖1和圖2所示的示例中的前側線束基座單元11A是三個線束基座11-1、11-2、11-3的組合,而後側線束基座單元11B包括僅單個的線束基座11-s的情況。應注意的是,在圖9B和圖11B中,線束基座11-s的本體部12的前側部12a面向後方(負X軸方向)。此外,如圖6和圖7所示,前側線束基座單元11A和後側線束基座單元11B結合於夾接基座31的前側及後側。
注意的是,如上所述,多個插進部35(均使一部分突出到端子收容凹部13內以面對導線側端子61的本體部62的上端且包括起到防止導線側端子61從端子收容凹部13拔出的功能的肋部35a)與頂板部32一體形成,同時在夾接基座31的頂板部32的兩長邊的方向上排列,如圖7和圖8所示。因此,插進部35和頂板部32配置成肋部35a起到用於防止導線側端子61拔出的一固持件的功能,且本實施例中的夾接基座31包括一體形成的一固持件。
在本實施例中,線束基座11-α的本體部12包括:作為一第一側部的一左側部12e以及作為一第二側部的一右側部12f,將前側部12a、後側部12b以及上側部12c以及下側部12d的基板連接器101的寬度方向的兩端連接。向基板連接器101的寬度方向的外側突出並在上下方向上延伸的一連結肋部21a形成在左側部12e上,而向基板連接器101的寬度方向的內側凹入並在上下方向上延伸的一連結槽21b形成在右側部12f上。為了將多個線束基座11-α組合,使得相鄰的線束基座11-α的左側部12e和右側部12f彼此面對且連結肋部21a插入連結槽21b以使連結肋部21a和連結槽21b透過摩擦連結。結果,相鄰的線束基座11-α彼此連結。例如,在前側線束基座單元11A中,在線束基座11-1的左側部12e上形成的連結肋部21a插入在線束基座11-2的右側部12f上形成的連結槽21b,而在線束基座11-2的左側部12e上形成的連結肋部21a插入在線束基座11-3的右側部12f上形成的連結槽21b,從而三個線束基座彼此連結。注意的是,不管極數如何,連結肋部21a及連結槽21b優選形成在所有的線束基座11-α的左側部12e及右側部12f。另外,連結肋部21a能被收容於內的一凹槽34b優選形成在夾接基座31的端板部34的內表面的與連結肋部21a相對的一位置。因為彼此連結的的多個線束基座11-α或夾接基座31與線束基座11透過摩擦連結,所以它們能透過施加在使這些部件彼此移動分離的一方向上的力而分離。
此外,向基板連接器101的寬度方向的外側突出的凸部23形成在線束基座11-α的各自的左側部12e和右側部12f。注意的是,凸部23的突出量設定為小於連結肋部21a的突出量。開口朝向下側部12d並由下側部12d向上延伸的作為空(void)的凹部的凹部23a形成於凸部23。當相鄰的線束基座11-α的對應的左側部12e和右側部12f彼此面對的同時連結時,左右的線束基座11-α的凹部23a彼此組合,這導致形成基板連接器101的基板側端子161的接觸部164能插入的一空的空間。所述空的空間為位於右側的線束基座11-α的最左側的端子收容凹部13和左側的線束基座11-α的最右側的端子收容凹部13之間的一空間,且所述空間朝向下側部12d開口。就是說,所述空的空間和相鄰端子收容凹部13之間的間隔與端子收容凹部13的間距以及基板側端子161的間距相同。由此,當包括多個線束基座11-α的一組合的一線束基座單元11插入基板連接器101的嵌合空間115內時,基板側端子161的與相鄰的線束基座11-α的對應的連結部分相對應的接觸部164進入通過凹部23a形成的所述空的空間。結果,即使多個線束基座11-α的組合的形式按照需要而變化且相鄰的線束基座11-α的對應的連結部分的位置變化,同樣的基板連接器101總是能被使用,而無需去除處於所述連結部分的位置處的基板側端子161。
另外,鎖定凹部12g形成在線束基座11-α的本體部12的前側部12a的左右兩側。此外,一個或多個鎖定開口24及從鎖定開口24向上延伸並到達本體部後壁12h的上端的縫隙24a形成於本體部12的本體部後壁12h。插進收容凹部25經由鎖定開口24和縫隙24a連通本體部後壁12h的外側。注意的是,在一線束基座11-s具有比較多的極數且具有在基板連接器101的寬度方向(Y軸方向)上的比較大的尺寸的情況下,如圖13B所示,用於將本體部12的本體部後壁12h和端子收容凹部13的後壁13c連結的一支持部25b優選形成於插進收容凹部25。透過經由支持部25b將本體部後壁12h連結於後壁13c,能控制具有彈性性能的作為一平板狀的元件的本體部後壁12h的撓曲。注意的是,支援部25b的數量和位置不限於圖中所示的示例且可合適地變化。
接下來將說明導線連接器1與基板連接器101嵌合的動作。
首先,將說明透過將多個線束基座11-α組合來形成一線束基座單元11並透過將多個線束基座單元11結合於一夾接基座31來進一步形成一導線連接器1的動作。這裡,將說明如圖1和圖2所示的一前側線束基座單元11A透過三個線束基座11-1、11-2、11-3組合而形成,而一後側線束基座單元11B由僅單個的線束基座11-s形成且前側線束基座單元11A和後側線束基座單元11B與一夾接基座31結合的一示例。
透過使在線束基座11-1的左側部12e上形成的連結肋部21a插入在線束基座11-2的右側部12f上形成的連結槽21b中並使在線束基座11-2的左側部12e上形成的連結肋部21a插入形成在線束基座11-3的右側部12f上形成的連結槽21b中,操作者形成諸如圖9A所示的一前側線束基座單元11A。另外,線束基座11-s直接作為一後側線束基座單元11B。
接下來,操作者使前側線束基座單元11A從夾接基座31的下方相對上升並使前側線束基座單元11A結合於夾接基座31的前側。此時,與線束基座11-1、11-2、11-3對應的本體部12的後側部12b的表面在沿夾接基座31的分隔壁33的前表面滑動的同時相對上升。相對下降的夾接基座31的插進部35的基部35b和肋部35a從上方插入插進本體部12的收容凹部25和縫隙25a中,且後側部12b從下方插入分隔壁33的前表面與基部35b之間的固持後方間隙35c。結果,如圖2所示,前側線束基座單元11A與夾接基座31的前側結合。另外,操作者同樣地使後側線束基座單元11B與夾接基座31的後側結合。結果,構成諸如圖2所示的一導線連接器1。採用線束基座11-1、11-2、11-3附接以相對夾接基座31上升且連結肋部21a和連結槽21b面向上下方向的構造,因此,線束基座11-1、11-2、11-3能各附接於一單個的夾接基座31,這可以對作業進行選擇。注意的是,線束基座11-1、11-2、11-3附接成相對夾接基座31上升的構造為這樣一種構造,其中甚至一單個的線束基座11-α透過例如後側部12b的上端附近插進固持後方間隙35c的一構造以及摩擦鎖定突起22與摩擦鎖定凹部33a接合的構造而能固定於夾接基座31。
接下來,如圖2所示,操作者使導線連接器1從上方相對基板連接器101下降並使導線連接器1插入基板連接器101的嵌合空間115內以嵌合基板連接器101。同時,導線連接器1相對基板連接器101的方位控制成導線連接器1的前側(即一對極性用膨出部37存在的側)面向基板連接器101的前側(即不存一對極性用膨出部117的側)。
結果,基板連接器101的各基板側端子161的接觸部164從下方插入線束基座11-α的本體部12的對應端子收容凹部13中並與收容於端子收容凹部13內的導線側端子61的接觸部64發生接觸以導通。注意的是,因為前側線束基座單元11A透過三個線束基座11-1、11-2、11-3組合而構成,所以在相鄰的線束基座11-1和線束基座11-2之間的連結部分以及在線束基座11-2和線束基座11-3之間的連結部分,存在的是透過凹部23a的組合形成的空的空間而不是端子收容凹部13,如圖6所示。因此,與所述連結部分對應的基板側端子161的接觸部164插入透過凹部23a形成的一空的空間而不是插入端子收容凹部13。
此外,操作者相對向下下壓導線連接器1並使嵌合空間115內的鎖定突起118與形成於鎖定臂38的鎖定凹部38a接合。結果,導線連接器1和基板連接器101的嵌合狀態被鎖定,這防止不必要的嵌合解除。
由此,在本實施例中,導線連接器1包括一夾接基座31以及與夾接基座31結合的一線束基座單元11,其中,線束基座單元11包括均與包括導線91的線束的末端連接的多個線束基座11-α。由此,可將多個線束整合於一個連接器1,以減少部件的數量、減少導線連接器1與基板連接器101嵌合所需的作業量並降低製造成本。
另外,各線束基座11-α包括端子收容凹部13,端子收容凹部13用於收容與導線91的末端連接的導線側端子61,而夾接基座31包括一頂板部32以及一插進部35,插進部35作為一固持件以用於防止導線側端子61從端子收容凹部13拔出。因此,即使拉拽導線91的一外力施加於線束,也能防止導線側端子61從端子收容凹部13拔出。
此外,線束基座單元11透過將在寬度方向上彼此相鄰的線束基座11-α連結而形成。結果,線束基座11-α能按照需要來組合以形成一線束基座單元11。
此外,各線束基座11-α包括形成在左側部12e的一連結肋部21a以及形成在右側部12f的連結肋部21a能插入的一連結槽21b。由此,透過簡單地使一線束基座11-α的連結肋部21a插入一相鄰的線束基座11-α的連結槽21b,多個線束基座11-α能容易地彼此連結。
此外,線束基座11-α包括在左側部12e和右側部12f上均形成的凸部23以及在凸部23上形成的凹部23a,且透過相鄰的彼此連結的線束基座11-α的對應的左側部12e和右側部12f之間的凹部23a形成基板側端子161能進入的空的空間。結果,即使多個線束基座11-α的組合的形式變化且相鄰的線束基座11-α的對應的連結部分的位置變化,具有同樣規格的一基板連接器101也能總是被使用,而無需從基板連接器101上去除處於所述連結部分的位置處的基板側端子161。
此外,夾接基座31包括在寬度方向上延伸的一分隔壁33,且多個線束基座單元11分別與分隔壁33的兩側結合。由此,多個線束能整合到一單個的導線連接器1。
此外,摩擦鎖定凹部33a形成於分隔壁33,且在分隔壁33的兩側的線束基座單元11所包含的線束基座11-α上形成有與摩擦鎖定凹部33a接合的摩擦鎖定突起22。結果,摩擦鎖定突起22和摩擦鎖定凹部33a與頂板部32和作為一固持件的插進部35配合,從而線束基座單元11可靠地與夾接基座31結合。
此外,夾接基座31包括與分隔壁33的兩端連接的端板部34,而鎖定臂38包括形成在端板部34的外表面上的鎖定凹部38a,鎖定凹部38a能夠與基板連接器101的鎖定突起118接合。結果,導線連接器1與基板連接器101的嵌合狀態被鎖定,這防止不必要的嵌合解除。
接下來將說明一第二實施例。注意的是,與第一實施例具有相同構造的物件的說明透過由相同的符號來表示而省略。此外,與第一實施例相同的動作和效果的說明也將省略。
圖14是一第二實施例中的一連接器組件的一立體圖。圖15是第二實施例中的連接器組件的一第一分解圖。圖16是第二實施例中的連接器組件的一第二分解圖。圖17A及圖17B是第二實施例中的連接器組件的一兩面視圖。圖18A及圖18B是第二實施例中的一基板連接器的一立體圖。圖19A及圖19B是第二實施例中的一導線連接器的一立體圖。圖20是第二實施例中的導線連接器的一分解圖。圖21A及圖21B是第二實施例中的導線連接器的兩面視圖。圖22A~圖22D是第二實施例中的包括一固持件的一保持件的四面視圖。注意的是,在圖17A及圖17B中,圖17A是一俯視圖,而圖17B是沿圖17A的線D-D作出的一剖視圖。在圖18A及圖18B中,圖18A是從一第一角度觀察到的一立體圖,而圖18B是從一第二角度觀察到的一立體圖。在圖19A及圖19B中,圖19A是從前方觀察到的一立體圖,而圖19B是從後方觀察到的一立體圖。在圖21A及圖21B中,圖21A是一俯視圖,而圖21B是沿圖21A的線E-E作出的一剖視圖。在圖22A~圖22D中,圖22A是一俯視圖,圖22B是一前視圖,圖22C是一後視圖,而圖22D是一側視圖。
該實施例適用於共同使用第一實施例的多個線束基座11-α並在寬度方向上以一列排列以形成一單個的線束基座單元11的情況,然而,這是一具體構造,其用於解決的問題是:當多個線束基座以一列排列的一個線束基座單元11用於一單個的連接器且存在有多個線束連接於電路基板時,有必要準備多個導線連接器以及多個基板連接器,這不僅增加部件的數量,而且增加導線連接器與基板連接器嵌合所需的作業量,導致製造成本的增加。
符號201是一導線連接器,作為本實施例的一連接器,與第一實施例中的導線連接器1一樣,連接於包括多個導線91的線束的末端。然而,第一實施例的導線連接器1具有將兩列的均在寬度方向上排列的導線91的末端被連接的兩個線束基座單元11,而本實施例的導線連接器201包括一單列的在寬度方向上排列的導線91的末端被連接的一個線束基座單元11。
另外,301是一基板連接器,作為本實施例中的一配合連接器,安裝於作為一基板(未示出)的一電路基板。導線連接器201和基板連接器301能彼此嵌合以形成本實施例的連接器組件。注意的是,基板連接器301是一所謂的直型連接器,其在相對一電路基板立設(即在開口向上的狀態下)的同時安裝。導線連接器201與基板連接器301豎直嵌合,且結果,導線91垂直於電路基板而被引出。
另外,在本實施例中,諸如上、下、左、右、前和後等用於說明導線連接器201和基板連接器301的各構件的操作和構造的指示方向的表述不是絕對的而是相對的,且儘管當導線連接器201和基板連接器301處於圖中所示的方位時這些指示是合適的,但是,當這些方位改變時,導線連接器201和基板連接器301的方位應對應這些改變而變化地進行解釋。
基板連接器301是稱為一接頭連接器的一連接器,其由諸如一合成樹脂的一絕緣材料製成,且包括:一基座311,作為一配合連接器本體,一體形成並與導線連接器201嵌合;以及多個基板側端子161,作為配合端子,由導電金屬板製成,附接成穿過基座311的一底板部312。基座311是具有正交於導線連接器201的嵌合方向(Z軸方向)的一方向以及基板側端子161的排列方向(即基板連接器301的寬度方向(Y軸方向))延伸的一大體為長方體的一箱狀的元件。
貫通底板部312的端子嵌入孔(未示出)形成於底板部312,且基板側端子161嵌入端子嵌入孔以附接於底板部312。注意的是,基板側端子161與第一實施例中的基板側端子161相同。
另外,在圖中所示的示例中,合計十個基板側端子161在基板連接器301的寬度方向上以一預定間距以一列排列,然而,基板側端子161的數量(即極數)以及基板側端子161的間距可按照需要而變化。
基座311包括:平板狀的底板部312,在平面圖中具有一大體呈矩形之形狀;一對側板部313,沿底板部312的兩長邊延伸並從底板部312向上延伸;一對端板部314,沿底板部312的兩短邊延伸並從底板部312向上延伸;以及一嵌合空間315,由底板部312、一對側板部313以及一對端板部314五面限定同時相對底板部312的上面開放。導線連接器201插入嵌合空間315並嵌合。注意的是,在嵌合空間315內,多個基板側端子161的從底板部312向上(正Z軸方向)突出的接觸部164以一列排列。
另外,作為加強金屬配件的附接釘371附接於端板部314。形成在附接釘371的下端的釘尾部372透過焊接等固定於在電路基板的表面上形成的連接墊等(未示出)。另外,鎖定臂373作為摩擦鎖定元件,圍繞端板部314的上端包裹並延伸到嵌合空間315內,連接於附接釘371的上端。鎖定臂373是懸臂式的板簧元件,其上端作為基端被固定而其末端373a作為自由端向下延伸。朝向基板連接器301的寬度方向的中心突出的鎖定凸部374形成在上端和末端373a之間。鎖定凸部374進入並接合在導線連接器201的線束基座11-α的本體部12的前側部12a的左右兩側上形成的鎖定凹部12g。注意的是,向上延伸的鎖定限制突起317在端板部314附近形成在底板部312的上表面上,且鎖定臂373的末端373a收容於在鎖定限制突起371和端板部314之間的鎖定限制凹部318內。結果,鎖定凸部374在基板連接器301的寬度方向上的位置被限制。
此外,在上下方向上延伸的多個摩擦鎖定突起收容槽319形成在後側的側板部313的嵌合空間315側的面上。當導線連接器201插入嵌合空間315內,形成在導線連接器201的線束基座11-α的後側部12b上的摩擦鎖定突起22收容於摩擦鎖定突起收容槽319內。注意的是,錐形部316形成在前側及後側的側板部313的上端附近的嵌合空間315側的面上。錐形部316是形成為嵌合空間315的尺寸朝向基座311的上端面逐漸變大的斜面,起到用於順利地引導導線連接器201插入嵌合空間315內的引導功能。
另一方面,導線連接器201包括:一線束基座單元11,作為一結合體;一保持件231,線束基座單元11能結合於保持件231;以及多個導線側端子61,作為端子,連接於多根導線91的末端的附近。
在本實施例中,如第一實施例一樣,線束基座單元11可為多個線束基座11-α的組合或者可包括僅單個的線束基座11-α。就是說,一單個的線束基座11-s可直接作為一線束基座單元11,如圖15所示,或者一線束基座單元11可透過三個線束基座11-1、11-2、11-3的組合而構成,如圖16所示。這裡,為了便於說明起見,將說明一單個的線束基座11-s直接作為一線束基座單元11的情況。注意的是,因為線束基座11-α與第一實施例相同,所以其說明在此省略。另外,因為收容於在線束基座11-α的本體部12上形成的端子收容凹部13內的導線側端子61也與第一實施例相同,所以其說明在此省略。
保持件231包括:一平板狀的頂板部232,在平面圖中具有一大體呈矩形之形狀;以及多個插進部235,各插進部235包括:一基部235b,沿頂板部232的後側的長邊向下延伸並在頂板部232的長邊的方向(Y軸方向)上延伸;以及一肋部235a,從基部235b的前側的面突出並向下延伸。存在有多個肋部235a,它們在頂板部232的長邊的方向上以與端子收容凹部13的間距相同的間距以一列排列。注意的是,基部235b的下端相對肋部235a的下端進一步向下突出。插進部235以及頂板部232配置成肋部235a起到用於防止導線側端子61拔出的一固持件的功能,且本實施例中的保持件231包括一體形成的一固持件。
另外,多個支持部收容縫隙235c形成於基部235b以從下端開口並向上延伸,且多個鎖定突起235d形成在基部235b的後側的面上。此外,多個凹部232b以與端子收容凹部13的間距相同的間距以一列形成在頂板部232的前側的長邊。在線束基座單元11與保持件231結合的狀態下,各凹部232b處於線束基座11-α的與各端子收容凹部13的上端對應的一位置,以允許導線91通過。注意的是,從部件通用的觀點看,如第一實施例的基部35b的情況一樣,多個基部235b可各彼此獨立。
如圖19和圖21所示,在線束基座單元11與保持件231結合的狀態下,肋部235a定位成對應各端子收容凹部13。插進部235的基部235b插入線束基座11-α的插進收容凹部25,且肋部235a插入縫隙25a從而肋部235a的至少一部分突出到端子收容凹部13內。肋部235a的下端的突出到端子收容凹部13內的部分位於導線側端子61的本體部62的收容於端子收容凹部13內的上端部62c的上方,並由此防止導線側端子61從端子收容凹部13拔出。另外,因為鎖定突起235d與線束基座11-α的鎖定開口24接合,所以保持件231和線束基座單元11彼此鎖定,且可靠地維持保持件231與線束基座單元11的結合。此外,保持件231和線束基座單元11能容易地結合以及解除結合。注意的是,即使用於將本體部12的後側部12b和端子收容凹部13的後壁13c連結的一支持部25b形成在插進收容凹部25內,支持部25b也收容於支持部收容縫隙235c內,且因此,基部235b能插入插進收容凹部25。
當導線連接器201與基板連接器301嵌合時,操作者使圖19和圖21所示的其中一保持件與線束基座單元1結合的導線連接器201從基板連接器301的上方相對下降,從並使導線連接器201插入基板連接器301的嵌合空間315內,以使導線連接器201與基板連接器301嵌合。同時,導線連接器201相對基板連接器301的方位控制成導線連接器201的後側(即摩擦鎖定突起22存在的側)面向側板部313的嵌合空間315側(即摩擦鎖定突起收容槽319形成的側)的面。結果,摩擦鎖定突起22收容於摩擦鎖定突起收容槽319內,且因此,導線連接器201能插入嵌合空間315。就是說,在本實施例中,摩擦鎖定突起22和摩擦鎖定突起收容槽319起到用於防止導線連接器201誤插入嵌合空間315的極性鍵的功能。
結果,基板連接器301的各基板側端子161的接觸部164從下方插入本體部12的線束基座11-α的對應的端子收容凹部13並與收容於端子收容凹部13內的導線側端子61的接觸部64發生接觸以導通。
進一步地,操作者相對向下下壓導線連接器201並使在嵌合空間315內的鎖定臂373與在線束基座11-α的左右兩側形成的鎖定凹部12g接合。結果,導線連接器201與基板連接器301的嵌合狀態被鎖定,這防止不必要的嵌合解除。
由此,在本實施例中,導線連接器201包括一保持件231以及與保持件231結合的一線束基座單元11,其中,線束基座單元11包括與包括導線91的多個線束的末端連接的多個線束基座11-α。由此,可將多個線束整合於一個連接器201,減少部件的數量,減少導線連接器201與基板連接器301嵌合所需的作業量並降低製造成本。
另外,各線束基座11-α包括:一端子收容凹部13,用於收容與導線91的末端連接的端子61;以及保持件231,包括一頂板部232以及一插進部235,插進部235作為用於防止導線側端子61從端子收容凹部13拔出的一固持件。因此,即使拉拽導線91的一外力施加於線束,也能防止導線側端子61從端子收容凹部13拔出。
本實施例的導線連接器201和基板連接器301的其它的構造、動作和效果與第一實施例的導線連接器1和基板連接器101的情況相同,且因此,在此省略它們的說明。
注意的是,本發明僅是一個示例,且由此保留本公開內容的主旨的且能容易地由本領域技術人員構思的任何合適的變化將在本公開內容的範圍內。圖中所示的各部分的寬度、厚度以及形狀均是示意性的且不意欲限制本公開內容的解釋。
另外,本說明書的公開內容說明了與優選和示範性實施例相關的特性。透過閱讀本說明書的公開內容,本領域技術人員自然能構思出在隨附申請專利範圍的範圍和其精神內的各種其它的實施例、修改以及變形。
1、201‧‧‧導線連接器
11‧‧‧線束基座單元
11-1、11-2、11-3、11-s、11-α‧‧‧線束基座
11A‧‧‧前側線束基座單元
11B‧‧‧後側線束基座單元
12、62、163‧‧‧本體部
12a‧‧‧前側部
12b‧‧‧後側部
12c‧‧‧上側部
12d‧‧‧下側部
12e‧‧‧左側部
12f‧‧‧右側部
12g、38a‧‧‧鎖定凹部
12h‧‧‧本體部後壁
13‧‧‧端子收容凹部
13a‧‧‧基板側端子插入開口
13b‧‧‧前側開口
13c‧‧‧後壁
14、32a‧‧‧簷部
21a‧‧‧連結肋部
21b‧‧‧連結槽
22‧‧‧摩擦鎖定突起
23‧‧‧凸部
23a、32b、232b‧‧‧凹部
24‧‧‧鎖定開口
24a、25a‧‧‧縫隙
25‧‧‧插進收容凹部
25b‧‧‧支持部
25c‧‧‧插進槽
31‧‧‧夾接基座
32、232‧‧‧頂板部
33‧‧‧分隔壁
33a‧‧‧摩擦鎖定凹部
34、114、314‧‧‧端板部
34b、112a‧‧‧凹槽
35、235‧‧‧插進部
35a、235a‧‧‧肋部
35b、235b‧‧‧基部
35c‧‧‧固持後方間隙
37、117‧‧‧極性用膨出部
38、373‧‧‧鎖定臂
38b‧‧‧操作部
61‧‧‧導線側端子
62a‧‧‧矛狀部
62c‧‧‧上端部
62d‧‧‧下端部
64、164‧‧‧接觸部
65‧‧‧連接部
65a‧‧‧金屬芯夾持部
65b‧‧‧包覆物夾持部
91‧‧‧導線
101、301‧‧‧基板連接器
111、311‧‧‧基座
111a‧‧‧上端面
112、312‧‧‧底板部
112b‧‧‧端子嵌入孔
113、313‧‧‧側板部
115、315‧‧‧嵌合空間
116、316‧‧‧錐形部
118、235d‧‧‧鎖定突起
161‧‧‧基板側端子
162‧‧‧焊接尾部
171、371‧‧‧附接釘
172、372‧‧‧釘尾部
231‧‧‧保持件
235c‧‧‧支持部收容縫隙
317‧‧‧鎖定限制突起
318‧‧‧鎖定限制凹部
319‧‧‧摩擦鎖定突起收容槽
373a‧‧‧末端
374‧‧‧鎖定凸部
本發明之其他的特徵及功效,將於參照圖式的實施方式中清楚地呈現,其中:
圖1是一第一實施例中的一連接器組件的一立體圖;
圖2是第一實施例中的連接器組件在嵌合之前的一立體圖;
圖3A及圖3B是第一實施例中的連接器組件在嵌合之前和之後的後視圖,其中,圖3A示出在嵌合之後的狀態,而圖3B示出在嵌合之前的狀態;
圖4A及圖4B是第一實施例中的連接器組件在嵌合之後的一剖視圖,其中,圖4A是沿圖3的線A-A作出的一剖視圖,而圖4B是沿圖3的線B-B作出的一剖視圖;
圖5是第一實施例中的連接器組件在嵌合之前的一剖視圖,且是沿圖3的線C-C作出的一剖視圖;
圖6是第一實施例中的連接器的仰視圖;
圖7是第一實施例中的連接器的一分解圖;
圖8是第一實施例中的連接器的一夾接基座的一立體圖;
圖9A及圖9B是第一實施例中的連接器的一線束基座單元的一立體圖,其中,圖9A是從前側線束基座單元觀察到的一立體圖,而圖9B是一後側線束基座單元觀察到的一立體圖;
圖10是第一實施例中的連接器的線束基座單元的一部分分解圖;
圖11A及圖11B是第一實施例中的連接器的線束基座的立體圖,其中,圖11A是具有少的極數(number of poles)的一線束基座的一立體圖,而圖11B是具有多的極數的一線束基座的一立體圖;
圖12A至圖12E是第一實施例的連接器中的具有少的極數的一線束基座的五面視圖,其中,圖12A是一前視圖,圖12B是一俯視圖,圖12C是一仰視圖,圖12D是一側視圖,而圖12E是一後視圖;
圖13A至圖13E是第一實施例的連接器中的具有多的極數的一線束基座的五面視圖,其中,圖13A是一前視圖,圖13B是一俯視圖,圖13C是一仰視圖,圖13D是一側視圖,而圖13E是一後視圖;
圖14是一第二實施例中的一連接器組件的一立體圖;
圖15是第二實施例中的連接器組件的一第一分解圖;
圖16是第二實施例中的連接器組件的一第二分解圖;
圖17A及圖17B是第二實施例中的連接器組件的一兩面視圖,其中,圖17A是一俯視圖,而圖17B是沿圖17A的線D-D作出的一剖視圖;
圖18A及圖18B是第二實施例中的一基板連接器的一立體圖,其中,圖18A是從一第一角度觀察到的一立體圖,而圖18B是從一第二角度觀察到的一立體圖;
圖19A及圖19B是第二實施例中的一導線連接器的一立體圖,其中,圖19A是從前方觀察到的一立體圖,而圖19B是從後方觀察到的一立體圖;
圖20是第二實施例中的導線連接器的一分解圖;
圖21A及圖21B是第二實施例中的導線連接器的兩面視圖,其中,圖21A是一俯視圖,而圖21B是沿圖21A的線E-E作出的一剖視圖;
圖22A至圖22D是第二實施例中的包括一固持件的一保持件的四面視圖,其中,圖22A是一俯視圖,圖22B是一前視圖,圖22C是一後視圖,而圖22D是一側視圖;
圖23是一常規的導線連接器的一分解圖。

Claims (9)

  1. 一種連接器,包含 一保持件以及與所述保持件結合的一線束基座單元; 其中,所述線束基座單元包括與由導線形成的線束的末端連接的多個線束基座並透過將在一寬度方向上彼此相鄰的線束基座連結而形成。
  2. 如請求項1所述的連接器,其中, 各線束基座包括一端子收容凹部,所述端子收容凹部用於收容與所述導線的一末端連接的一端子;以及 所述保持件包括插進各線束基座的一插進部。
  3. 如請求項1所述的連接器,其中,所述插進部包括:一固持件,用於防止所述端子從所述端子收容凹部拔出。
  4. 如請求項1至3中任一項所述的連接器,其中,所述線束基座包括:一連結肋部,形成在一第一側部;以及一連結槽,形成於一第二側部,所述連結肋部能插入所述連結槽。
  5. 如請求項1至4中任一項所述的連接器,其中,所述線束基座包括在所述第一及第二側部上形成的凸部以及在所述凸部上形成的凹部,透過彼此連結的相鄰的線束基座的所述第一側部和所述第二側部之間的所述凹部形成配合端子能進入的空間。
  6. 如請求項1至5中任一項所述的連接器,其中,所述保持件包括在一寬度方向上延伸的一分隔壁,且所述多個線束基座單元分別與所述分隔壁的兩側結合。
  7. 如請求項6所述的連接器,其中,鎖定凹部形成於所述分隔壁,而在所述分隔壁兩側的所述線束基座單元所包括的線束基座上形成有與所述鎖定凹部接合的鎖定突起。
  8. 如請求項6或7所述的連接器,其中,所述保持件包括與所述分隔壁的兩端連接的端板部,鎖定元件包括形成在所述端板部的外表面上的鎖定凹部,所述鎖定凹部能與一配合連接器的鎖定突起接合。
  9. 一種連接器組件,包括: 根據請求項1-8中任一項所述的連接器;以及 一配合連接器,設有一配合連接器本體,所述配合連接器本體包括所述連接器能插入的一嵌合空間。
TW108102213A 2018-01-31 2019-01-21 連接器及連接器組件 TWI736828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8014725A JP7026522B2 (ja) 2018-01-31 2018-01-31 コネクタ及びコネクタアセンブリ
JP2018-014725 2018-01-31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935780A true TW201935780A (zh) 2019-09-01
TWI736828B TWI736828B (zh) 2021-08-21

Family

ID=6744388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8102213A TWI736828B (zh) 2018-01-31 2019-01-21 連接器及連接器組件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JP (1) JP7026522B2 (zh)
CN (1) CN110098532B (zh)
TW (1) TWI736828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BR112016027704B1 (pt) * 2014-06-10 2023-04-04 Jacobs Vehicle Systems, Inc Sistema para uso em um motor de combustão interna e método para acionar em um motor de combustão interna
US11101585B1 (en) * 2020-02-05 2021-08-24 Japan Aviation Electronics Industry, Ltd. Electrical connector assembly with pitch surfaces on the plug and receptacle
KR102484077B1 (ko) * 2020-12-29 2023-01-04 주식회사 유라코퍼레이션 커넥터

Family Cites Families (1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524137Y2 (zh) * 1987-09-25 1993-06-18
JP2559833Y2 (ja) * 1991-10-17 1998-01-19 日本エー・エム・ピー株式会社 モジューラ電気コネクタ用ホルダ
JPH09134755A (ja) * 1995-11-09 1997-05-20 Sumitomo Wiring Syst Ltd ブロックコネクタ
JP3262732B2 (ja) * 1997-02-24 2002-03-04 日本圧着端子製造株式会社 コネクタホルダー
JP3652610B2 (ja) * 2001-02-06 2005-05-25 住友電装株式会社 コネクタ
US6572404B1 (en) * 2002-07-08 2003-06-03 Hon Hai Precision Ind. Co., Ltd. Board lock for electrical connector
JP2004241315A (ja) * 2003-02-07 2004-08-26 Jst Mfg Co Ltd コネクタ保持体
DE202005020026U1 (de) * 2005-12-22 2006-03-16 Harting Electric Gmbh & Co. Kg Halterahmen für Steckermodule
JP6203606B2 (ja) * 2013-11-13 2017-09-27 モレックス エルエルシー コネクタ
CN203707388U (zh) * 2013-12-19 2014-07-09 电连精密技术有限公司 板对板连接器
JP6352676B2 (ja) * 2014-05-13 2018-07-04 モレックス エルエルシー コネクタ
JP2017521821A (ja) * 2014-05-30 2017-08-03 モレックス エルエルシー 端子ホルダを備える電気コネクタ
CN105098600A (zh) * 2015-08-26 2015-11-25 四川长虹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激光光源模组
US10673173B2 (en) * 2016-05-24 2020-06-02 Nippon Tanshi Co., Ltd. Connector structure
TWI602351B (zh) * 2016-06-27 2017-10-11 凡甲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電連接器組件及電連接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098532A (zh) 2019-08-06
JP2019133824A (ja) 2019-08-08
JP7026522B2 (ja) 2022-02-28
CN110098532B (zh) 2021-08-31
TWI736828B (zh) 2021-08-2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0940733B1 (ko) 전기 커넥터 조립체
JP4651521B2 (ja) コネクタ用シールドケース
JP5742741B2 (ja) 端子
TW201935780A (zh) 連接器及連接器組件
US9887481B2 (en) Terminal, connector, and electrical connection apparatus
JP2018147788A (ja) コネクタ
US11146004B2 (en) Connector assembly
US10587057B2 (en) Terminal, and electrical connector
JP2010157368A (ja) 電気コネクタ
JP4623735B2 (ja) コネクタ
US11031718B2 (en) Connector with a housing having a locking lance with a restricting portion to restrict outward deformation of the locking lance
JP4774956B2 (ja) コネクタ、及びコネクタ用レセプタクル
KR101898944B1 (ko) 와이어 투 와이어 커넥터 어셈블리
JP6352676B2 (ja) コネクタ
KR102059929B1 (ko) 커넥터 어셈블리 및 그에 사용되는 커넥터
TWI827052B (zh) 端子、電線連接器及線對板連接器
US10971849B2 (en) Connector and connector assembly
US20220173545A1 (en) Connector and connector assembly
JP7283971B2 (ja) 基板用コネクタ、及び基板用コネクタ構造
JP5521845B2 (ja) カードエッジコネクタ
JP2022066929A (ja) 平型導体付電気コネクタ及び電気コネクタ組立体
JP5692432B2 (ja) 外部接続が可能な電子回路ユニット
US20230076927A1 (en) Cable-end connector, board-end connector and assembly thereof
JP2019003833A (ja) 電気コネクタ
JP7231101B1 (ja) 電気コネクタ及び電気コネクタの製造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