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1930460A - 阻燃性聚碳酸酯樹脂組合物 - Google Patents

阻燃性聚碳酸酯樹脂組合物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1930460A
TW201930460A TW107128962A TW107128962A TW201930460A TW 201930460 A TW201930460 A TW 201930460A TW 107128962 A TW107128962 A TW 107128962A TW 107128962 A TW107128962 A TW 107128962A TW 201930460 A TW201930460 A TW 201930460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resin composition
flame
polycarbonate resin
mass
polytetrafluoroethylene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712896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I832823B (zh
Inventor
坂口惠子
Original Assignee
日商住化Pc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日商住化Pc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日商住化Pc有限公司
Publication of TW20193046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93046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83282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832823B/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KUse of inorganic or non-macromolecular organic substances as compounding ingredients
    • C08K5/00Use of organic ingredients
    • C08K5/0008Organic ingredients according to more than one of the "one dot" groups of C08K5/01 - C08K5/59
    • C08K5/0066Flame-proofing or flame-retarding additive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KUse of inorganic or non-macromolecular organic substances as compounding ingredients
    • C08K5/00Use of organic ingredients
    • C08K5/49Phosphorus-containing compounds
    • C08K5/51Phosphorus bound to oxygen
    • C08K5/52Phosphorus bound to oxygen only
    • C08K5/521Esters of phosphoric acids, e.g. of H3PO4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KUse of inorganic or non-macromolecular organic substances as compounding ingredients
    • C08K5/00Use of organic ingredients
    • C08K5/54Silicon-containing compound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LCOMPOSITIONS OF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 C08L101/00Compositions of unspecified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LCOMPOSITIONS OF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 C08L27/00Compositions of homopolymers or copolymers of compounds having one or more unsaturated aliphatic radicals, each having only one carbon-to-carbon double bond, and at least one being terminated by a halogen; Compositions of derivatives of such polymers
    • C08L27/02Compositions of homopolymers or copolymers of compounds having one or more unsaturated aliphatic radicals, each having only one carbon-to-carbon double bond, and at least one being terminated by a halogen; Compositions of derivatives of such polymers not modified by chemical after-treatment
    • C08L27/12Compositions of homopolymers or copolymers of compounds having one or more unsaturated aliphatic radicals, each having only one carbon-to-carbon double bond, and at least one being terminated by a halogen; Compositions of derivatives of such polymers not modified by chemical after-treatment containing fluorine atoms
    • C08L27/18Homopolymers or copolymers or tetrafluoroethene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LCOMPOSITIONS OF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 C08L69/00Compositions of polycarbonates; Compositions of derivatives of polycarbonate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LCOMPOSITIONS OF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 C08L83/00Compositions of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by reactions forming in the main chain of the macromolecule a linkage containing silicon with or without sulfur, nitrogen, oxygen or carbon only; Compositions of derivatives of such polymers
    • C08L83/04Polysiloxanes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Medicinal Chemistry (AREA)
  • Polymers & Plastics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Compositions Of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AREA)

Abstract

本發明提供一種新穎聚碳酸酯樹脂組合物,其可獲得兼具優異之阻燃性、機械強度及優異之外觀之聚碳酸酯樹脂組合物成形品。 本發明係關於一種阻燃性聚碳酸酯樹脂組合物,其特徵在於:其係含有(A)聚碳酸酯、(B)選自由矽酮系阻燃劑、鹵素系阻燃劑及磷酸酯系阻燃劑所組成之群中之至少1種阻燃劑、(C)聚四氟乙烯、以及(D)彈性體者,且組合物中之阻燃劑(B)之含量為0.001~40質量%,聚四氟乙烯(C)之含量為0.1~1.0質量%,彈性體(D)之含量為1.5質量%以下。

Description

阻燃性聚碳酸酯樹脂組合物
本發明係關於一種阻燃性聚碳酸酯樹脂組合物。
聚碳酸酯樹脂組合物由於透明性、阻燃性、耐熱性、機械強度等優異,故被廣泛用於電氣、電子、ITE(Information Technology Equipment,資訊技術設備)、機械、汽車、建材等領域。近年來,於該等領域中,要求更高之阻燃性,例如依據美國保險商實驗室(Underwriters Laboratories Inc)所規定之UL94試驗(設備之零件用塑膠材料之燃燒性試驗)進行之阻燃性之評價中,要求符合V-0或V-1之高阻燃性。
為了使聚碳酸酯樹脂組合物發揮此種高阻燃性,必須在燃燒時不產生樹脂之滴落(drip)。作為抑制燃燒時樹脂滴落之方法,向聚碳酸酯樹脂組合物中調配聚四氟乙烯(PTFE)等氟樹脂。然而,若向聚碳酸酯樹脂組合物中調配聚四氟乙烯等氟樹脂,則存在氟樹脂凝集,於聚碳酸酯樹脂組合物之成形品之表面浮出氟樹脂粒子等外觀劣化之問題。
作為解決此種問題之方法,例如於專利文獻1中揭示有對於聚碳酸酯系樹脂調配阻燃劑與聚四氟乙烯,進而,作為聚四氟乙烯,使用藉由懸浮聚合所製造者之技術。然而,即便藉由該方法,亦無法充分解決於聚碳酸酯樹脂組合物中,聚四氟乙烯凝集,於聚碳酸酯樹脂組合物之成形品之表面浮出聚四氟乙烯粒子而形成條紋狀之線,或表面之色相發生偏差等外觀劣化之問題。UL-94規格所規定之極為薄壁之射出成型品中,由於射出成形時之強力之剪切,PTFE進一步原纖化,存在於狹窄之視野中,即便原纖維之最粗部分之直徑亦為2 μm以下之情況,但並非可充分地改善成形品之表面外觀者。
近年來,對於聚碳酸酯樹脂組合物之成形品在要求優異之阻燃性之同時,亦要求更優異之外觀,但專利文獻1中所揭示之方法中,存在無法兼具對聚碳酸酯樹脂組合物所要求之優異之阻燃性與外觀之問題。若能改良外觀,則可無塗裝、無需表面塗佈等步驟減少之優點較多,因此進一步進行外觀改良之要求提高。 先前技術文獻 專利文獻
專利文獻1:日本專利特開2010-106097號公報
[發明所欲解決之問題]
本發明之目的在於提供一種新穎聚碳酸酯樹脂組合物,其提供兼具優異之阻燃性、機械強度及優異之外觀之聚碳酸酯樹脂組合物成形品。 [解決問題之技術手段]
本發明者為了解決上述課題,對製造方法進行了銳意研究,結果發現含有聚碳酸酯、特定之阻燃劑、聚四氟乙烯、彈性體之阻燃性聚碳酸酯樹脂組合物中,藉由以特定量含有特定之阻燃劑、聚四氟乙烯、彈性體,而維持優異之阻燃性,且可有效地抑制包含聚四氟乙烯之先前之聚碳酸酯樹脂組合物中無法避免之外觀之劣化(於成形品之表面形成氟樹脂浮出所致之條紋狀之線、色相偏差),從而完成本發明。
即,本發明係關於一種阻燃性聚碳酸酯樹脂組合物,其特徵在於:其係含有(A)聚碳酸酯、(B)選自由矽酮系阻燃劑、鹵素系阻燃劑及磷酸酯系阻燃劑所組成之群中之至少1種阻燃劑、(C)聚四氟乙烯、以及(D)彈性體者,且組合物中之阻燃劑(B)之含量為0.001~40質量%,聚四氟乙烯(C)之含量為0.1~1.0質量%,彈性體(D)之含量為1.5質量%以下。
彈性體(D)較佳為選自由甲基丙烯酸甲酯-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甲基丙烯酸甲酯-丁二烯共聚物、苯乙烯-丁二烯系三嵌段共聚物、苯乙烯-異戊二烯系三嵌段共聚物、烯烴系熱塑性彈性體所組成之群中之至少1種。
進而,較佳為包含(E)選自由苯乙烯-丙烯腈共聚物、聚甲基丙烯醯基苯乙烯(polymethacryl styrene)、聚酯、聚醯胺、及乙烯-乙酸乙烯酯聚合物所組成之群中之至少1種熱塑性樹脂。
熱塑性樹脂(E)之含量較佳為於阻燃性聚碳酸酯樹脂組合物中為0.005~5質量%。
利用掃描式電子顯微鏡觀察使於上述樹脂組合物中不調配彈性體(D)而製作之試驗用樹脂組合物於與流動方向垂直之方向上進行冷凍斷裂所得之斷裂面,於127 μm×95 μm之任意一視野中存在之聚四氟乙烯(C)之原纖維之最粗部分之直徑較佳為2 μm以下。
使阻燃性聚碳酸酯樹脂組合物射出成形所得之80 mm×52 mm×2 mm之成形品中存在之50 μm以上之異物之個數較佳為10個以下。
聚四氟乙烯(C)之平均粒徑較佳為200 μm以下。
熱塑性樹脂(E)之平均粒徑較佳為5 μm以下。
又,本發明係關於一種使上述阻燃性聚碳酸酯樹脂組合物成形所得之樹脂成形品。 [發明之效果]
本發明之阻燃性聚碳酸酯樹脂組合物係含有聚碳酸酯、特定之阻燃劑、聚四氟乙烯、彈性體者,由於以特定量含有特定之阻燃劑、聚四氟乙烯、彈性體,故若使用該聚碳酸酯樹脂組合物成形,則維持優異之阻燃性,且可有效地抑制包含聚四氟乙烯之先前之聚碳酸酯樹脂組合物所無法避免之外觀之劣化。其結果,若為相同之阻燃性,則可減少聚四氟乙烯(C)之調配量,並且亦可改善外觀。
以下,顯示實施形態及例示物等對本發明詳情地進行說明,但本發明不限定於以下所示之實施形態及例示物等,於不脫離本發明之主旨之範圍內可任意地加以變更而實施。
本發明之阻燃性聚碳酸酯樹脂組合物之特徵在於:其係含有(A)聚碳酸酯、(B)選自由矽酮系阻燃劑、鹵素系阻燃劑及磷酸酯系阻燃劑所組成之群中之至少1種阻燃劑、(C)聚四氟乙烯、以及(D)彈性體者,且組合物中之阻燃劑(B)之含量為0.001~40質量%,聚四氟乙烯(C)之含量為0.1~1.0質量%,彈性體(D)之含量為1.5質量%以下。
<調配成分> 本發明使用之聚碳酸酯(A)係藉由使各種二羥基二芳基化合物與碳醯氯反應之碳醯氯法、或使二羥基二芳基化合物與碳酸二苯酯等碳酸酯反應之酯交換法所得之聚合物。作為代表,可列舉由2,2-雙(4-羥基苯基)丙烷(通稱雙酚A)製造之聚碳酸酯樹脂。
作為上述二羥基二芳基化合物,除了雙酚A之外,可列舉雙(4-羥基苯基)甲烷、1,1-雙(4-羥基苯基)乙烷、2,2-雙(4-羥基苯基)丁烷、2,2-雙(4-羥基苯基)辛烷、雙(4-羥基苯基)苯基甲烷、2,2-雙(4-羥基苯基-3-甲基苯基)丙烷、1,1-雙(4-羥基-3-第三丁基苯基)丙烷、2,2-雙(4-羥基-3-溴苯基)丙烷、2,2-雙(4-羥基-3,5-二溴苯基)丙烷、2,2-雙(4-羥基-3,5-二氯苯基)丙烷之類之雙(羥基芳基)烷烴類,1,1-雙(4-羥基苯基)環戊烷、1,1-雙(4-羥基苯基)環己烷之類之雙(羥基芳基)環烷烴類,4,4'-二羥基二苯基醚、4,4'-二羥基-3,3'-二甲基二苯基醚之類之二羥基二芳基醚類,4,4'-二羥基二苯基硫醚之類之二羥基二芳基硫醚類,4,4'-二羥基二苯基亞碸、4,4'-二羥基-3,3'-二甲二苯基亞碸之類之二羥基二芳基亞碸類,4,4'-二羥基二苯基碸、4,4'-二羥基-3,3'-二甲二苯基碸之類之二羥基二芳基碸類等。
該等係單獨使用或混合2種以上使用,除該等之外,可混合哌、二哌啶基對苯二酚、間苯二酚、4,4'-二羥基聯苯等使用。
進而,可與上述二羥基芳基化合物一起混合使用以下所示之3元以上之酚化合物。作為3元以上之酚化合物,可列舉間苯三酚、4,6-二甲基-2,4,6-三-(4-羥基苯基)-庚烯、2,4,6-二甲基-2,4,6-三-(4-羥基苯基)-庚烷、1,3,5-三-(4-羥基苯基)-苯、1,1,1-三-(4-羥基苯基)-乙烷及2,2-雙-[4,4-(4,4'-二羥基二苯基)-環己基]-丙烷等。
聚碳酸酯(A)之黏度平均分子量(Mv)並無特別限定,就成形加工性、強度之方面而言,較佳為10000~100000,較佳為15000~35000。又,製造該聚碳酸酯時,視需要可使用分子量調整劑、觸媒等。再者,聚碳酸酯之黏度平均分子量(Mv)係製作0.5質量%之二氯甲烷溶液,使用坎農-芬斯克型黏度管於溫度20℃下測定比黏度(ηsp),藉由濃度換算求出極限黏度[η]並自下述SCHNELL之式算出之值。 [η]=1.23×10-4 ×Mv0.83
作為本發明之阻燃性聚碳酸酯樹脂組合物包含之聚碳酸酯之比率,就對聚碳酸酯樹脂組合物賦予優異之阻燃性、機械強度及優異之外觀之觀點而言,較佳為50~99.5質量%,更佳為70~99.5質量%,進而較佳為85~99.5質量%。
聚碳酸酯(A)之形態無特別限定,例如可列舉顆粒狀物、薄片狀物、珠粒狀物等。其中,就可獲得均質之分散性之觀點而言,較佳為薄片狀物,更佳為多孔質薄片狀物。聚碳酸酯之鬆密度亦無特別限定,較佳為0.1~0.9,更佳為0.1~0.7。此處,鬆密度係指依據JISK7370之壓實表觀鬆密度所測定之值。聚碳酸酯之大小並無特別限制,較佳為5 mm以下。
本發明中使用之阻燃劑(B)係選自由矽酮系阻燃劑、鹵素系阻燃劑、及磷酸酯系阻燃劑所組成之群中之至少1種。就發揮優異之阻燃性與優異之外觀之觀點而言,特佳為矽酮系阻燃劑。作為矽酮系阻燃劑,例如較佳為日本專利特開平11-217494號公報中所記載之主鏈為分支結構且含有之有機官能基中具有芳香族基之矽酮化合物。
更具體而言,較佳為下述通式所示之主鏈為分支結構且含有芳香族基作為有機官能基者,即具有T單元及/或Q單元作為分支單元者。
[化1](此處,R1 、R2 以及R3 表示主鏈之有機官能基,X表示末端之官能基;l、m、n分別為1以上之整數)
該等較佳為含有整體之矽氧烷單元之20 mol%以上。若未達20 mol%,則存在矽酮化合物之耐熱性降低,其阻燃性之效果下降,且矽酮化合物本身之黏度過低而對聚碳酸酯之混練性或成形性帶來不良影響之情形。進而較佳為30 mol%以上且95 mol%以下。若為30 mol%以上,則矽酮化合物之耐熱性進一步提昇,含有其之聚碳酸酯樹脂之阻燃性大幅度提昇。但若超過95 mol%,則存在矽酮之主鏈之自由度減少,燃燒時不易產生芳香族基之縮合之情形,存在不易表現顯著之阻燃性之情形。
又,矽酮化合物具有之有機官能基中,芳香族基較佳為20 mol%以上。若未達該範圍,則存在燃燒時不易產生芳香族基彼此之縮合,阻燃效果降低之情形。進而較佳為40~95 mol%。若為40 mol%以上,則燃燒時之芳香族基可更加有效率地縮合,同時聚碳酸酯樹脂(A)中之矽酮化合物之分散性得到大幅度改良,可表現極良好之阻燃效果。若超過95 mol%,則由於芳香族基彼此之位阻,存在不易產生該等之縮合之情形,存在不易表現顯著之阻燃效果之情形。
作為芳香族基,為苯基、聯苯基、萘、或該等之衍生物,就矽酮化合物之安全方面而言,較佳為苯基。矽酮化合物中之有機官能基中附著於主鏈或分支之側鏈者中,作為芳香族基以外之有機基,較佳為甲基,進而,末端基較佳為選自甲基、苯基、羥基、烷氧基(尤其是甲氧基)中之1種或該等之2種至4種之混合物。於該等末端基之情形時,由於反應性較低,故於聚碳酸酯樹脂(A)與矽酮化合物混練時,不易發生矽酮化合物之凝膠化(交聯化),因此矽酮化合物可均勻地分散於聚碳酸酯樹脂(A)中,其結果,可具有更加良好之阻燃效果,進而成形性亦提昇。特佳為甲基。該情形時,由於反應性極低,故分散性變得極良好,可進一步提昇阻燃性。
矽酮化合物之重量平均分子量較佳為5000~500000。若未達5000,則存在矽酮化合物本身之耐熱性降低,阻燃性之效果降低,進而熔融黏度過低,成形時於聚碳酸酯樹脂(A)之成形體表面滲出矽酮化合物而使成形性降低之情形,又,若超過500000,則存在熔融黏度增加,有損聚碳酸酯樹脂(A)中之均勻之分散,阻燃性之效果或成形性降低之情形。進而特佳為10000~270000。由於該範圍中矽酮化合物之熔融黏度最佳,故聚碳酸酯樹脂(A)中矽酮化合物可極為均勻地分散,且亦無對表面之過度之滲出,因此可達成更加良好之阻燃性與成形性。
本發明之阻燃性聚碳酸酯樹脂組合物包含之阻燃劑(B)之比率就對聚碳酸酯樹脂組合物賦予優異之阻燃性及優異之外觀之觀點而言,為0.001~40質量%。若為矽酮系阻燃劑,則較佳為0.05~5質量%。
作為阻燃劑(B),亦可使用鹵素系阻燃劑、磷酸酯系阻燃劑。作為鹵素系阻燃劑,例如可列舉來自四溴雙酚A[2,2-雙(3,5-二溴-4-羥基苯基)丙烷]之聚碳酸酯、四溴雙酚A與雙酚A之共聚碳酸酯、十溴二苯醚、八溴二苯醚、六溴二苯醚、四溴二苯醚、六溴環十二烷、伸乙基雙四溴鄰苯二甲胺、異氰尿酸三(五溴苄基)酯、溴化聚苯乙烯、四溴雙酚A-環氧樹脂等。作為磷酸酯系阻燃劑,例如可列舉苯基-間苯二酚多磷酸酯、甲酚基-間苯二酚多磷酸酯、苯基-甲酚基-間苯二酚多磷酸酯、苯基-對苯二酚多磷酸酯、甲酚基-對苯二酚多磷酸酯、苯基-甲酚基-對苯二酚多磷酸酯、苯基-2,2-雙(4-氧基苯基)丙烷(:雙酚A型)多磷酸酯、甲酚基-2,2-雙(4-氧基苯基)丙烷(:雙酚A型)多磷酸酯、苯基-甲酚基-2,2-雙(4-氧基苯基)丙烷(:雙酚A型)多磷酸酯、二甲苯基-間苯二酚多磷酸酯、苯基、對第三丁基苯基間苯二酚-多磷酸酯、苯基異丙基苯基間苯二酚多磷酸酯、甲酚基二甲苯基間苯二酚多磷酸酯、苯基異丙基苯基二異丙基苯基間苯二酚多磷酸酯等。該等可作為市售品、例如大八化學工業公司製造之CR741、CR733S、PX-200等獲取。作為各阻燃劑(B)之比率,若為鹵素系阻燃劑,則更佳為5~35質量%。若為磷酸酯系阻燃劑,則較佳為3~25質量%。
本發明使用之聚四氟乙烯(C)並無特別限定,可使用聚四氟乙烯均聚物,亦可使用含有不損害聚四氟乙烯之性能之程度之共聚物及三元共聚物者。又,聚四氟乙烯亦可為共聚物。
聚四氟乙烯(C)之形態並無特別限定,較佳為粒子。平均粒徑較佳為200 μm以下,更佳為100 μm以下。若為200 μm以下,則可賦予優異之阻燃性及優異之外觀。此處,平均粒徑係指對於1 g複合樹脂粒子,添加50 ml二氯甲烷,於23℃下放置3小時,並利用攪拌棒攪拌所得之溶液20分鐘,對不溶解而殘留之100個PTFE粒子測定長徑及短徑,將(長徑+短徑)/2作為粒徑求出之100個PTFE粒子之粒徑之平均值。
再者,雖市售有可用於將聚四氟乙烯粒子添加至聚碳酸酯樹脂組合物之含PTFE添加劑(例如三菱麗陽公司製造之A3800、Shine Polymer公司製造之SN3307等),該添加劑利用上述測定方法測得之平均粒徑不為200 μm以下。
聚四氟乙烯(C)就相對均勻之分散性之方面而言,即就減少聚四氟乙烯之凝集物之產生,均勻之分散性、再現性優異之方面而言,較佳為作為水性分散體使用。水性分散體中之聚四氟乙烯(C)之固形物成分率並無特別限定,較佳為20~65質量%,更佳為20~70質量%。
本發明之阻燃性聚碳酸酯樹脂組合物包含之聚四氟乙烯(C)之含量就對聚碳酸酯樹脂組合物賦予優異之阻燃性以及優異之外觀之觀點而言,為0.1~1.0質量%,更佳為0.1~0.5質量%。
聚四氟乙烯(C)就可將對聚碳酸酯樹脂組合物之親和性較低之聚四氟乙烯粒子高均勻性地分散於聚碳酸酯樹脂組合物中而言,較佳為作為與聚碳酸酯樹脂粒子預先混合之複合樹脂粒子使用。複合樹脂粒子於調配於聚碳酸酯樹脂組合物中時,複合樹脂粒子中之聚碳酸酯樹脂粒子熔融於聚碳酸酯樹脂組合物中時,聚四氟乙烯粒子以高均勻性分散於聚碳酸酯樹脂組合物中,有效抑制混合中聚四氟乙烯粒子凝集。又,於複合粒子包含熱塑性樹脂之情形,藉由熱塑性樹脂之效果,與聚碳酸酯樹脂組合物之親和性更為提高,可實現均勻性更高之分散。藉此,可有效地抑制包含聚四氟乙烯粒子之聚碳酸酯樹脂組合物之外觀之劣化(於成形品之表面浮出氟樹脂而形成條紋狀之線,或表面之色相發生偏差等)。
作為用於複合樹脂粒子之聚碳酸酯樹脂粒子之平均粒徑,並無特別限制,就對聚碳酸酯樹脂組合物賦予優異之阻燃性及優異之外觀之觀點而言,較佳為5 mm以下,更佳為3 mm以下。藉由使聚碳酸酯樹脂粒子具備此種粒徑,易使本發明之複合樹脂粒子均勻地分散於聚碳酸酯樹脂組合物中。
聚碳酸酯樹脂粒子之鬆密度為0.1~0.9,更佳為0.1~0.7。若未達0.1或超過0.9,則無法均勻地表現分散狀態,或加工時之材料供給性變得不穩定。此處,鬆密度係指依據JISK7370壓實表觀鬆密度測定之值。
作為複合樹脂粒子包含之聚碳酸酯樹脂粒子之比率,就對聚碳酸酯樹脂組合物賦予優異之阻燃性、機械強度以及優異之外觀之觀點而言,較佳為0~99.5質量%,更佳為70~99.5質量%,進而較佳為85~99.5質量%。
作為複合樹脂粒子包含之聚四氟乙烯粒子之比率,就對聚碳酸酯樹脂組合物賦予優異之阻燃性、機械強度、優異之外觀之觀點而言,較佳為0.1~33質量%,更佳為0.2~25質量%,進而較佳為3~15質量%。
此種複合樹脂粒子例如可藉由具備以下之步驟之方法良好地進行製造。 步驟1:將聚四氟乙烯粒子之水性分散體與熱塑性樹脂粒子之水性分散體混合,製備混合分散體。 步驟2:將聚碳酸酯樹脂粒子及混合分散體混合。
關於聚四氟乙烯粒子、熱塑性樹脂粒子及聚碳酸酯樹脂粒子之詳情(樹脂之種類或粒徑等),如上所述。又,關於該等之調配比率,亦調整成本發明之複合樹脂粒子中之含量即可。
步驟1中,作為聚四氟乙烯粒子之水性分散體及熱塑性樹脂粒子之水性分散體,例如可使用市售品。作為聚四氟乙烯粒子之水性分散體中之固形物成分,通常可列舉20~65質量%。又,作為熱塑性樹脂粒子之水性分散體中之固形物成分,通常可列舉20~70質量%。
又,步驟1中,聚四氟乙烯粒子之水性分散體及熱塑性樹脂粒子之水性分散體之混合可使用攪拌機等進行。再者,製備該等樹脂粒子之混合分散體時,可使用酸或鹼調整pH值。
步驟2中,作為將聚碳酸酯樹脂粒子及混合分散體混合之方法,可使用一般之混合機(例如圓錐螺旋混合機、亨舍爾混合機、蝶形混合機等)、均質機、攪拌機等進行。
步驟2之後,較佳為設置乾燥步驟。作為乾燥方法,可列舉熱風乾燥、真空乾燥、蒸氣乾燥、旋轉乾燥、抽吸乾燥等各種乾燥方法。
本發明使用之彈性體(D)並無特別限定,較佳為使橡膠成分與可與其共聚之單體成分接枝共聚所得之接枝共聚物。作為接枝共聚物之製造方法,可為塊狀聚合、溶液聚合、懸浮聚合、乳化聚合等任一製造方法,共聚之方式可為一段接枝,亦可為多段接枝。
橡膠成分之玻璃轉移溫度通常為0℃以下,更佳為-20℃以下,進而較佳為-30℃以下。作為橡膠成分之具體例,可列舉聚丁二烯橡膠、聚異戊二烯橡膠、聚丙烯酸丁酯或聚(丙烯酸2-乙基己酯)、丙烯酸丁酯・丙烯酸2-乙基己酯共聚物等聚丙烯酸烷基酯橡膠、聚有機矽氧烷橡膠等矽酮系橡膠、丁二烯-丙烯酸系樹脂複合橡膠、包含聚有機矽氧烷橡膠與聚丙烯酸烷基酯橡膠之IPN(Interpenetrating Polymer Network,互穿聚合物網絡)型複合橡膠、苯乙烯-丁二烯橡膠、乙烯-丙烯橡膠或乙烯-丁烯橡膠、乙烯-辛烯橡膠等乙烯-α-烯烴系橡膠、乙烯-丙烯酸系橡膠、氟橡膠等。該等可單獨使用,亦可混合2種以上使用。該等之中,就機械特性或表面外觀之方面而言,較佳為聚丁二烯橡膠、聚丙烯酸烷基酯橡膠、聚有機矽氧烷橡膠、包含聚有機矽氧烷橡膠與聚丙烯酸烷基酯橡膠之IPN型複合橡膠、苯乙烯-丁二烯橡膠。
作為可與橡膠成分接枝共聚之單體成分之具體例,可列舉芳香族乙烯系化合物、丙烯腈化合物、(甲基)丙烯酸酯化合物、(甲基)丙烯酸化合物、(甲基)丙烯酸縮水甘油酯等含環氧基之(甲基)丙烯酸酯化合物;順丁烯二醯亞胺、N-甲基順丁烯二醯亞胺、N-苯基順丁烯二醯亞胺等順丁烯二醯亞胺化合物;順丁烯二酸、鄰苯二甲酸、伊康酸等α,β-不飽和羧酸化合物或該等之酐(例如順丁烯二酸酐等)等。該等單體成分可單獨使用1種,亦可併用2種以上。該等之中,就機械特性或表面外觀之方面而言,較佳為芳香族乙烯系化合物、丙烯腈化合物、(甲基)丙烯酸酯化合物、(甲基)丙烯酸化合物,更佳為(甲基)丙烯酸酯化合物。作為(甲基)丙烯酸酯化合物之具體例,可列舉(甲基)丙烯酸甲酯、(甲基)丙烯酸乙酯、(甲基)丙烯酸丁酯、(甲基)丙烯酸環己酯、(甲基)丙烯酸辛酯等。
本發明所使用之彈性體(D)就耐衝擊性或表面外觀之方面而言,較佳為核/殼型接枝共聚物型者。其中特佳為以選自含聚丁二烯之橡膠、含聚丙烯酸丁酯之橡膠、聚有機矽氧烷橡膠、包含聚有機矽氧烷橡膠與聚丙烯酸烷基酯橡膠之IPN型複合橡膠之至少1種橡膠成分作為核層,且包含於其周圍使(甲基)丙烯酸酯共聚而形成之殼層的核/殼型接枝共聚物。上述核/殼型接枝共聚物中,較佳為含有40重量%以上之橡膠成分者,進而較佳為含有60重量%以上者。又,(甲基)丙烯酸較佳為含有10重量%以上。再者,本發明中之核/殼型亦可未必為可明確地區分核層與殼層者,而是廣泛包含於成為核之部分之周圍接枝聚合橡膠成分而獲得之化合物之大意。
作為該等核/殼型接枝共聚物之較佳之具體例,可列舉甲基丙烯酸甲酯-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MBS)、甲基丙烯酸甲酯-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MABS)、甲基丙烯酸甲酯-丁二烯共聚物(MB)、甲基丙烯酸甲酯-丙烯酸系橡膠共聚物(MA)、甲基丙烯酸甲酯-丙烯酸系橡膠-苯乙烯共聚物(MAS)、甲基丙烯酸甲酯-丙烯酸系樹脂・丁二烯橡膠共聚物、甲基丙烯酸甲酯-丙烯酸系樹脂・丁二烯橡膠-苯乙烯共聚物、甲基丙烯酸甲酯-(丙烯酸系樹脂・矽酮IPN橡膠)共聚物、包含聚有機矽氧烷與聚(甲基)丙烯酸烷基酯之矽酮-丙烯酸系樹脂複合橡膠等,特佳為包含聚有機矽氧烷與聚(甲基)丙烯酸烷基酯之矽酮-丙烯酸系樹脂複合橡膠及甲基丙烯酸甲酯-丁二烯共聚物(MB)。此種橡膠性聚合物可單獨使用1種,亦可併用2種以上。
本發明使用之彈性體(D)可適當地列舉甲基丙烯酸甲酯-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MBS樹脂)、甲基丙烯酸甲酯-丁二烯共聚物、被稱作SBS、SEBS之苯乙烯-丁二烯系三嵌段共聚物與其氫化物、被稱作SPS、SEPS之苯乙烯-異戊二烯系三嵌段共聚物與其氫化物、被稱作TPO(thermoplastic olefin,熱塑性烯烴)之烯烴系熱塑性彈性體、聚酯系彈性體、矽氧烷系橡膠、丙烯酸酯系橡膠等,可更適當地使用甲基丙烯酸甲酯-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甲基丙烯酸甲酯-丁二烯共聚物、苯乙烯-丁二烯系三嵌段共聚物、苯乙烯-異戊二烯系三嵌段共聚物、烯烴系熱塑性彈性體。
作為此種彈性體(D),例如可列舉Rohm and Haas Japan公司製造之「Paraloid(註冊商標,以下相同)EXL2602」、「Paraloid EXL2603」、「Paraloid EXL2655」、「Paraloid EXL2311」、「Paraloid EXL2313」、「Paraloid EXL2315」、「Paraloid KM330」、「Paraloid KM336P」、「Paraloid KCZ201」,三菱麗陽公司製造之「Metablen(註冊商標,以下相同)C-223A」、「Metablen E-901」、「Metablen S-2001」、「Metablen SRK-200」、「Metablen S-2030」Kaneka公司製造之「Kane Ace(註冊商標,以下相同)M-511」、「Kane Ace M-600」、「Kane Ace M-400」、「Kane Ace M-580」、「Kane Ace M-711」、「Kane Ace MR-01」,宇部興產公司製造之「UBESTA XPA」等。
本發明之阻燃性聚碳酸酯樹脂組合物包含之彈性體(D)之比率為1.5質量%以下,較佳為0.1~1.5質量%。若超過1.5質量%,則耐熱性、阻燃性較差。另一方面,若為0.1質量份以上,則可有效地抑制外觀之劣化(於成形品之表面形成氟樹脂浮出所致之條紋狀之線、色相偏差)。
本發明之阻燃性聚碳酸酯樹脂組合物除上述(A)~(D)成分以外,可調配阻燃性之聚碳酸酯樹脂組合物中一般調配之各種成分。作為此種成分,例如可列舉各種樹脂、進一步之阻燃劑、抗氧化劑、螢光增白劑、著色劑、填充材、脫模劑、紫外線吸收劑、抗靜電劑、軟化材、展布劑(液態石蠟、環氧化大豆油等)、進一步之有機金屬鹽等。
作為各種樹脂,可調配聚碳酸酯樹脂組合物中調配之公知之樹脂。作為各種樹脂,可列舉聚苯乙烯、耐衝擊性聚苯乙烯、ABS(acrylonitrile-butadiene-styrene,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AES(acrylonitrile-ethylene-styrene,丙烯腈-乙烯-苯乙烯)、AAS(acrylonitrile acrylicester styrene,丙烯腈-丙烯酸酯-苯乙烯)、AS(acrylonitrile styrene,丙烯腈-苯乙烯)、丙烯酸系樹脂、聚醯胺、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酯、聚對苯二甲酸丁二酯、聚芳酯、聚碸、聚苯硫醚樹脂等。該等樹脂可單獨使用1種,亦可組合2種以上使用。
作為抗氧化劑,可使用聚碳酸酯樹脂組合物中調配之公知之抗氧化劑。作為抗氧化劑,可列舉磷系抗氧化劑、酚系抗氧化劑等。其中,可良好地使用受阻酚系抗氧化劑,例如可列舉季戊四醇基-四[3-(3,5-二第三丁基-4-羥基苯基)丙酸酯]、硫代二伸乙基-雙[3-(3,5-二第三丁基-4-羥基苯基)丙酸酯]等。作為抗氧化劑之調配量,相對於聚碳酸酯樹脂100質量份,例如可列舉0.005~1質量份。
作為著色劑,可使用聚碳酸酯樹脂組合物中調配之公知之著色劑。作為著色劑,並無特別限制,可使用染料、顏料(二氧化鈦、碳黑等)。作為著色劑之調配量,相對於聚碳酸酯樹脂100質量份,例如可列舉0.0001~10質量份。
作為填充材,可使用聚碳酸酯樹脂組合物中調配之公知之填充材。作為填充材,並無特別限制,可列舉玻璃纖維、碳纖維、二氧化矽、滑石、雲母等。作為填充材之調配量,相對於聚碳酸酯樹脂100質量份,較佳為3~120質量份。
作為有機金屬鹽,可使用聚碳酸酯樹脂組合物中調配之公知之有機金屬鹽。作為有機金屬鹽,並無特別限制,可列舉芳香族硫化合物金屬鹽、全氟烷烴磺酸金屬鹽等。作為有機磺酸金屬鹽之金屬,可列舉鹼金屬、鹼土金屬。作為有機金屬鹽之調配量,相對於聚碳酸酯樹脂100質量份,較佳為0.001~5質量份,更佳為0.003~3質量份。
本發明之阻燃性聚碳酸酯樹脂組合物以試片之厚度1.5 mm進行UL-94規格(設備之零件用塑膠材料之燃燒性試驗)之垂直燃燒試驗(V試驗)之情形時之等級較佳為V-0或V-1。
利用掃描式電子顯微鏡觀察使於上述樹脂組合物中不調配本發明使用之彈性體而製作之試驗用樹脂組合物於垂直於流動方向之方向上冷凍斷裂所得之斷裂面,於127 μm×95 μm之任意一視野中存在之聚四氟乙烯(C)之原纖維之最粗部分之直徑較佳為2 μm以下。
垂直於樹脂組合物之流動方向之方向(TD方向)係指樹脂顆粒中垂直於樹脂之流動方向之方向。藉由觀察與流動方向垂直之剖面,可理解顆粒內之聚四氟乙烯(C)之分散狀態。具體而言,以聚四氟乙烯(C)之分散狀態不變化之方式利用液態氮等使顆粒冷卻至極低溫,使作為基質樹脂之聚碳酸酯脆性破壞,藉此觀察原纖化之聚四氟乙烯(C)之分散形態。不冷卻之情形時,聚碳酸酯會延性破壞,覆蓋聚四氟乙烯(C)而無法觀察原纖維。為了確認整體之狀態,觀察之視野係觀察127 μm×95 μm之相對廣泛之範圍。觀察之視野之個數並無特別限定,例如較佳為觀察3個以上顆粒之斷裂面。若觀察3個顆粒且不存在最粗部分之直徑超過2 μm之聚四氟乙烯(C)之原纖維,則整體上幾乎未見聚四氟乙烯(C)之凝集,發揮高阻燃性。
於聚四氟乙烯(C)以不均勻之粗細分散之情形,利用最粗部分之直徑(短軸方向最大寬度)。原纖維之最粗部分之直徑為2 μm以下,較佳為1 μm以下。若最粗部分之直徑超過2 μm,則會形成條紋狀之線,或表面之色相發生偏差等而使外觀劣化。於顆粒之狀態下,若直徑為2 μm以下,則UL-94規格所規定之極為薄壁之射出成型品中,藉由射出成形時之強力之剪切,PTFE進而原纖化並良好地分散。
使本發明之阻燃性聚碳酸酯樹脂組合物射出成形所得之80 mm×52 mm×2 mm之成形品中存在之白色異物之個數較佳為10個以下,更佳為5個以下。若存在11個以上,則有表面粗糙,外觀劣化之傾向。此處,白色異物係藉由利用目視與光學顯微鏡觀察射出成形品,數出成形品整體中存在之50 μm以上之異物而求出。
本案發明之聚碳酸酯樹脂組合物之製造方法並無特別限定,例如可藉由如下製造方法製作:其包括將聚碳酸酯(A)及聚四氟乙烯(C)預混合而獲得預混合物之步驟、以及將獲得之預混合物與聚碳酸酯(A)、阻燃劑(B)及彈性體(D)熔融混練而獲得熔融混練物之步驟,或包括將聚碳酸酯(A)、阻燃劑(B)及聚四氟乙烯(C)預混合而獲得預混合物之步驟、及將獲得之預混合物與聚碳酸酯(A)及彈性體(D)熔融混練而獲得熔融混練物之步驟。若為該等方法,則於聚碳酸酯中,可使聚四氟乙烯良好地分散,可縮小原纖維徑。
<預混合步驟> 預混合係指於熔融混練之前,將聚碳酸酯(A)與聚四氟乙烯(C)混合,製作母料。視需要亦可調配阻燃劑(B)進行預混合。作為混合方法,並無特別限定,可列舉將固體狀態之聚碳酸酯(A)與聚四氟乙烯(C)之水性分散體混合之方法、於固體狀態下將聚碳酸酯(A)與聚四氟乙烯(C)混合之乾摻等。其中,就獲得均勻之分散性之方面而言,較佳為將固體狀態之聚碳酸酯(A)與聚四氟乙烯(C)之水性分散體混合之方法。混合方法並無特別限定,較佳為一面攪拌一面混合,可使用一般之混合機(例如圓錐螺旋混合機、亨舍爾混合機、蝶形混合機等)、均質機、攪拌機等。又,製備該等樹脂粒子之混合分散體時,可使用酸或鹼調整pH值。
預混合步驟中之聚四氟乙烯(C)之混合量並無特別限定,相對於預混合步驟中使用之聚碳酸酯(A)100質量份,較佳為0.1~33質量份,更佳為0.2~25質量份,進而較佳為3~15質量份。於亦預混合阻燃劑(B)之情形時,阻燃劑(B)之混合量並無特別限定,相對於預混合步驟中使用之聚碳酸酯(A)100質量份,較佳為0.005~100質量份,更佳為0.01~80質量份。
於預混合步驟中,可與聚碳酸酯(A)及聚四氟乙烯(C)一起混合熱塑性樹脂(E),可預先混合聚四氟乙烯(C)與熱塑性樹脂(E)之後,與聚碳酸酯(A)及彈性體(D)預混合。聚四氟乙烯(C)及熱塑性樹脂(E)較佳為作為水性分散體使用。
預混合中之熱塑性樹脂(E)之混練量亦無特別限定,相對於預混合步驟中使用之聚碳酸酯(A)100質量份,較佳為0.1~33質量%,更佳為0.2~25質量%,進而較佳為3~20質量%。
預混合之後,較佳為設置乾燥步驟。作為乾燥方法,可列舉熱風乾燥、真空乾燥、蒸氣乾燥、旋轉乾燥、抽吸乾燥等各種乾燥方法。
<熔融混練步驟> 熔融混練係指將預混合步驟所獲得之預混合物與聚碳酸酯(A)、阻燃劑(B)、彈性體(D)熔融混練。再者,於預混合步驟中混合阻燃劑(B)之情形時,無需於熔融混練步驟中混練阻燃劑。作為混練方法,並無特別限定,例如可列舉擠出機(熔融混練機、熔融捏和機)、批次式混練機等。作為擠出機,可為單軸,亦可為多軸,於多軸之情形,可良好地使用嚙合型同向旋轉雙軸擠出機等雙軸擠出機、雙軸以上之多軸擠出機。通常較佳為使用通常之嚙合型同向旋轉雙軸擠出機等。混練溫度並無特別限定,較佳為220℃~340℃,更佳為240℃~320℃。於超過340℃之過於高溫之情形時,存在發生樹脂、添加劑之分解及發生添加劑之凝集,引起成形品之外觀不良之傾向。
熔融混練步驟中新調配之聚碳酸酯(A)之添加量並無特別限定,相對於預混合物100質量份,較佳為250~10000質量份,更佳為500~5000質量份。若超過10000質量份,則生產性較差,若未達250質量份,則存在無法獲得均勻之阻燃性之傾向。
熔融混練步驟中添加之阻燃劑(B)之添加量並無特別限定,相對於預混練物包含之聚碳酸酯與新添加之聚碳酸酯之合計100質量份,較佳為0.01~40質量份,更佳為0.01~25質量份,進而較佳為0.01~10質量份,特佳為0.01~5質量份。若未達0.01質量份,則難以獲得穩定之阻燃性,若超過40質量份,則存在引起聚碳酸酯之分解,於製造上發生異常之可能性。
又,本發明係關於一種使上述阻燃性聚碳酸酯樹脂組合物成形所獲得之樹脂成形品。由於使用本發明之阻燃性聚碳酸酯樹脂組合物,故而於成形品中異物較少,阻燃性、機械強度優異且表面外觀亦優異。
本發明之聚碳酸酯樹脂組合物之以試片之厚度1.5 mm進行UL規格94(設備之零件用塑膠材料之燃燒性試驗)之垂直燃燒試驗(V試驗)之情形時之等級較佳為V-0或V-1。 實施例
以下,藉由實施例對本發明具體地進行說明,但本發明不限於該等實施例。再者,只要無特別說明,則「份」及「%」分別為質量基準。
(製造例1)預混合物A之製造 將聚四氟乙烯粒子水性分散液(一次粒徑0.15~0.25 μm;DAIKIN INDUSTRIES股份有限公司製造之Polyflon D210-C)與苯乙烯-丙烯腈共聚物粒子水性分散液(一次粒徑0.05~1 μm;NIPPON A&L公司製造之K-1158)以50:50(=PTEF粒子:SAN粒子)之質量比(固形物成分比)混合。利用酸中和獲得之混合液而獲得中和混合液。其次,向4質量份聚碳酸酯樹脂粒子(一次粒徑1 mm)之粉末添加中和混合液(固形物成分0.46質量份)。其次,加溫至80℃,使用高速混合機(super mixer)攪拌0.5小時後,加以乾燥而製造預混合物A。預混合物A中之PC樹脂粒子、PTFE粒子、及SAN粒子之質量比為89.0:6.5:6.5。又,藉由上述方法進行測定,結果獲得之預混合物A具有5 mm以下之平均粒徑。
<PTFE粒子之平均粒徑之測定> 相對於1 g預混合物A,加入50 ml二氯甲烷,於23℃下放置3小時。其次,利用攪拌棒攪拌獲得之溶液20分鐘,對100個不溶解而殘留之PTFE粒子測定長徑及短徑,將(長徑+短徑)/2作為粒徑,將100個PTFE粒子之粒徑之平均值作為PTFE粒子之平均粒徑。其結果,預混合物A中之該平均粒徑為70 μm。再者,短徑之最小值為9 μm,長徑之最大值為264 μm。
(製造例2)預混合物B之製造 將聚四氟乙烯粒子水性分散液(一次粒徑0.15~0.25 μm;DAIKIN INDUSTRIES股份有限公司製造之Polyflon D210-C)與苯乙烯-丙烯腈共聚物粒子水性分散液(一次粒徑0.05~1 μm;NIPPON A&L公司製造之K-1158)以65:35(=PTEF粒子:SAN粒子)之質量比(固形物成分比)混合,除此以外,以與製造例1相同之方式製造預混合物B。預混合物B中之PC樹脂粒子、PTFE粒子、及SAN粒子之質量比為89.7:6.7:3.6。又,藉由上述方法進行測定,結果獲得之預混合物B具有5 mm以下之平均粒徑。
(製造例3)預混合物C之製造 將聚四氟乙烯粒子水性分散液(一次粒徑0.15~0.25 μm;DAIKIN INDUSTRIES股份有限公司製造之Polyflon D210-C)與苯乙烯-丙烯腈共聚物粒子水性分散液(一次粒徑0.05~1 μm;NIPPON A&L公司製造之K-1158)以35:65(=PTEF粒子:SAN粒子)之質量比(固形物成分比)混合,除此以外,以與製造例1相同之方式製造預混合物C。預混合物C中之PC樹脂粒子、PTFE粒子、及SAN粒子之質量比為82.3:6.2:11.5。又,藉由上述方法進行測定,結果獲得之預混合物C具有5 mm以下之平均粒徑。
(實施例1~7及比較例1~6) 以成為表1所記載之組成之方式將各成分投入至滾筒,進行10分鐘乾式混合。其次,使用雙軸擠出機(日本製鋼所(股)製造之TEX30α),以熔融溫度280℃混練,獲得各聚碳酸酯樹脂組合物之顆粒。利用射出成形機(FANAC公司製造之ROBOSHOT S-2000i)將獲得之顆粒射出成形,將獲得之成形品供於後述之評價。表1所記載之各成分之詳情如下所示。再者,預混合物A~C係利用上述製造例1~3製造者。又,全部實施例及比較例中,均共同地添加有微量抗氧化劑(磷系及酚系)及脫模劑。
(各成分) ・PC:聚碳酸酯樹脂(Sumika Polycarbonate公司製造之SD Polyca 200-20;芳香族聚碳酸酯樹脂,鬆密度0.7 g/ml) ・阻燃劑:矽酮系阻燃劑(係二有機二氯矽烷、單有機三氯矽烷及四氯矽烷之共聚物,主鏈結構之M/D/T/Q=14/16/70/0(莫耳比),總有機官能基中之苯基之比率為32莫耳%,末端基為甲基,重量平均分子量為65000左右) ・A3800:三菱麗陽公司製造之PTFE/MS(聚甲基丙烯醯基苯乙烯)=50/50之粒子 ・SN3307:Shine Polymer公司製造之PTFE/SAN(苯乙烯-丙烯腈共聚物)=50/50之粒子 ・彈性體:Kane Ace M711 Kaneka公司製造,核-殼型甲基丙烯酸甲酯・丁二烯橡膠(甲基丙烯酸甲酯-丁二烯共聚物) ・PTSNa:對甲苯磺酸鈉鹽 ・C4:全氟丁烷磺酸鉀鹽
<A3800及SN3307之PTFE粒子之平均粒徑之測定> 對A3800及SN3307以與上述預混合物A相同之方式測定PTFE粒子之平均粒徑。其結果,A3800之該平均粒徑為317 μm。再者,短徑之最小值為82 μm,長徑之最大值為715 μm。另一方面,SN3307之該平均粒徑為253 μm。再者,短徑之最小值為79 μm,長徑之最大值為633 μm。
<原纖維直徑(短軸方向最大寬度)> 除了不調配彈性體以外,以與實施例1相同之方式製作阻燃性聚碳酸酯樹脂組合物顆粒(試驗用)。於獲得之顆粒形成凹口後,利用液態氮冷凍而使其於垂直於流動方向之方向上斷裂。利用掃描式電子顯微鏡觀察斷裂面,數出127 μm×95 μm之任意一視野中存在之聚四氟乙烯(C)之原纖維之最粗部分之直徑(短軸方向最大寬度)超過2 μm之原纖維之個數。測定合計3個顆粒,將存在超過2 μm之原纖維者評價為×,將不存在超過2 μm之原纖維者評價為〇。將該等結果表示於表1。再者,露出顆粒斷裂面之原纖維中,將原纖維剖面之短軸方向最大寬度視為原纖維直徑。
<阻燃性評價> 使用表1所示之調配比率之各實施例1~8以及比較例1~6中獲得之顆粒,根據UL-94規格(設備之零件用塑膠材料之燃燒性試驗),以試片之厚度1.5 mm進行垂直燃燒試驗(V試驗),評價其等級。將結果示於表1。
<外觀評價1:異物個數> 將實施例1~8及比較例1~6中獲得之顆粒以125℃乾燥4小時後,使用射出成形機(FANAC公司製造之ROBOSHOT S-2000i),於試片成形時之溫度300℃、射出壓力100 MPa、模具溫度100℃之條件下製作試片(80 mm×52 mm×2 mm之平板)。其次,利用目視及光學顯微鏡觀察各試片之可視認之區域,數出直徑為50 μm以上之異物之個數。根據以下基準進行評價。將結果示於表1。 〇:異物之個數為0~5個,幾乎無表面之粗糙 △:異物之個數為6~10個,稍有表面之粗糙 ×:異物之個數超過10個,表面之粗糙較大
<外觀評價2:表面之色不均> 將除了調配1.0質量%之TiO2 、0.0025質量%之碳黑作為著色劑以外,以與實施例1~7及比較例1~6相同之方式製作之聚碳酸酯樹脂組合物作為試片。具體而言,將除了調配1.0質量%之TiO2 、0.0025質量%之碳黑作為著色劑以外,以與實施例1~8及比較例1~6相同之方式獲得之顆粒以125℃乾燥4小時後,使用射出成形機(FANAC公司製造之ROBOSHOT S-2000i),於試片成形時之溫度300℃、射出壓力100 MPa、模具溫度100℃之條件下製作試片(80 mm×52 mm×2 mm之平板)。其次,於暗幕中,對試片之一側之主面自90°之兩個方向,使用燈光面約170 mm×120 mm之LED平面燈(NanGuang公司製造之Web LED Photo Light WP-960)照射燈照度(約2180 Lx/50 cm)之白色光。自試片之該主面於垂直方向空出約10 cm之距離設置2維色彩亮度計(柯尼卡美能達公司製造之CA2000),對上述主面之12個部位測定亮度。使用獲得之各亮度中之最大亮度及最小亮度、以及12個部位之平均亮度,算出色相偏差=((最大亮度-最小亮度)/平均亮度)×100。將5個試片之色相偏差(%)之平均作為平均色相偏差(%)。自獲得之平均色相偏差(%)之結果,根據以下基準評價表面之色不均。將結果示於表1。 ◎:平均色相偏差未達31.0%,色不均極少,即便目視亦幾乎無法辨識色不均。 〇:平均色相偏差為31.0%以上且未達32.0%,色不均較少,但利用目視可辨識若干色不均。 ×:平均色相偏差為32.0%以上,色不均較多,利用目視可清楚地辨識色不均。
[表1] [產業上之可利用性]
根據本發明之阻燃性聚碳酸酯樹脂組合物,由於自獲得之樹脂組合物成形之成形體兼具優異之阻燃性、機械強度及優異之外觀,無塗裝、無需表面塗佈等優點較多,故可良好地應用於要求外觀改良之用途,工業利用價值極高。

Claims (9)

  1. 一種阻燃性聚碳酸酯樹脂組合物,其特徵在於:其係含有(A)聚碳酸酯、(B)選自由矽酮系阻燃劑、鹵素系阻燃劑及磷酸酯系阻燃劑所組成之群中之至少1種阻燃劑、(C)聚四氟乙烯、以及(D)彈性體者,且 組合物中之阻燃劑(B)之含量為0.001~40質量%,聚四氟乙烯(C)之含量為0.1~1.0質量%,彈性體(D)之含量為1.5質量%以下。
  2. 如請求項1之阻燃性聚碳酸酯樹脂組合物,其中彈性體(D)為選自由甲基丙烯酸甲酯-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甲基丙烯酸甲酯-丁二烯共聚物、苯乙烯-丁二烯系三嵌段共聚物、苯乙烯-異戊二烯系三嵌段共聚物、烯烴系熱塑性彈性體所組成之群中之至少1種。
  3. 如請求項1或2中任一項之阻燃性聚碳酸酯樹脂組合物,其進而包含(E)選自由苯乙烯-丙烯腈共聚物、聚甲基丙烯醯基苯乙烯、聚酯、聚醯胺及乙烯-乙酸乙烯酯聚合物所組成之群中之至少1種熱塑性樹脂。
  4. 如請求項3之阻燃性聚碳酸酯樹脂組合物,其中熱塑性樹脂(E)之含量於阻燃性聚碳酸酯樹脂組合物中為0.005~5質量%。
  5. 如請求項1至4中任一項之阻燃性聚碳酸酯樹脂組合物,其中利用掃描式電子顯微鏡觀察使於上述樹脂組合物中不調配彈性體(D)而製作之試驗用樹脂組合物於垂直於流動方向之方向上冷凍斷裂所得之斷裂面,於127 μm×95 μm之任意一視野中存在之聚四氟乙烯(C)之原纖維之最粗部分之直徑為2 μm以下。
  6. 如請求項1至5中任一項之阻燃性聚碳酸酯樹脂組合物,其中使阻燃性聚碳酸酯樹脂組合物射出成形所得之80 mm×52 mm×2 mm之成形品中存在之50 μm以上之異物之個數為10個以下。
  7. 如請求項1至6中任一項之阻燃性聚碳酸酯樹脂組合物,其中聚四氟乙烯(C)之平均粒徑為200 μm以下。
  8. 如請求項4至7中任一項之阻燃性聚碳酸酯樹脂組合物,其中熱塑性樹脂(E)之平均粒徑為5 μm以下。
  9. 一種樹脂成形品,其係使如請求項1至8中任一項之阻燃性聚碳酸酯樹脂組合物成形而獲得。
TW107128962A 2017-09-06 2018-08-20 阻燃性聚碳酸酯樹脂組合物 TWI832823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7171338 2017-09-06
JP2017-171338 2017-09-06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930460A true TW201930460A (zh) 2019-08-01
TWI832823B TWI832823B (zh) 2024-02-21

Family

ID=6563389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7128962A TWI832823B (zh) 2017-09-06 2018-08-20 阻燃性聚碳酸酯樹脂組合物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JP (1) JP7307679B2 (zh)
KR (1) KR20200039669A (zh)
CN (1) CN111094452A (zh)
TW (1) TWI832823B (zh)
WO (1) WO2019049563A1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222541A (zh) * 1997-08-29 1999-07-14 通用电气公司 聚碳酸酯模塑组合物
JP4863627B2 (ja) * 2005-03-02 2012-01-25 住化スタイロンポリカーボネート株式会社 熱安定性に優れた光反射性難燃ポリカーボネート樹脂組成物
JP2008208317A (ja) * 2007-02-28 2008-09-11 Teijin Chem Ltd 難燃性ポリカーボネート樹脂組成物
JP2010106097A (ja) * 2008-10-29 2010-05-13 Teijin Chem Ltd 難燃性ポリカーボネート樹脂組成物
US8835534B2 (en) * 2009-03-04 2014-09-16 Mitsubishi Engineering-Plastics Corporation Aromatic polycarbonate resin composition, method for producing the resin composition, and molded article of the same
JP2011168682A (ja) 2010-02-18 2011-09-01 Mitsubishi Engineering Plastics Corp ポリカーボネート樹脂組成物の製造方法およびそれからなる成形品
JP2011168633A (ja) * 2010-02-16 2011-09-01 Mitsubishi Engineering Plastics Corp ポリカーボネート樹脂組成物の製造方法、およびそれからなる成形品
CN103975016B (zh) * 2011-12-13 2017-05-31 出光兴产株式会社 芳香族聚碳酸酯树脂组合物及光学成型品
JP6264809B2 (ja) * 2012-09-26 2018-01-24 三菱ケミカル株式会社 ポリカーボネート樹脂の製造方法
JP2014129489A (ja) * 2012-12-28 2014-07-10 Idemitsu Kosan Co Ltd ポリカーボネート樹脂組成物及びその成形体
CN105452526B (zh) * 2013-10-07 2017-09-19 三菱工程塑料株式会社 树脂组合物、树脂成型品和树脂成型品的制造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WO2019049563A1 (ja) 2020-08-20
KR20200039669A (ko) 2020-04-16
CN111094452A (zh) 2020-05-01
JP7307679B2 (ja) 2023-07-12
WO2019049563A1 (ja) 2019-03-14
TWI832823B (zh) 2024-02-2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576388B (zh) 具有良好衝擊強度、流動性及化學耐性之防焰pc/abs組成物
JP3662424B2 (ja) 難燃性ポリカーボネート樹脂組成物および射出成形品
TW200407385A (en) Polycarbonate resin composition and molded article thereof
JP4678338B2 (ja) 有機樹脂難燃化用添加剤、難燃性樹脂組成物及びその成形品
JP2001040202A (ja) ポリカーボネート樹脂組成物
KR20090118739A (ko) 난연성이 우수한 폴리카보네이트 수지 조성물
TWI398463B (zh) An aromatic polycarbonate resin composition and a molded body using the same
JP5054259B2 (ja) 難燃性ポリカーボネート樹脂組成物及びその成形品
JP2022097753A (ja) 複合樹脂粒子
JP2003049076A (ja) 酸化チタン含有難燃性樹脂組成物および製法
JP2011168633A (ja) ポリカーボネート樹脂組成物の製造方法、およびそれからなる成形品
JP3616791B2 (ja) 難燃性ポリカーボネート樹脂組成物および成形品
JP7060452B2 (ja) 高濃度リン系難燃剤マスターバッチ、ポリカーボネート樹脂組成物、及びマスターバッチの製造方法
JP3623117B2 (ja) 難燃性ポリカーボネート樹脂組成物および成形品
JP2018188539A (ja) 難燃性ポリカーボネート樹脂組成物の製造方法
JPH09111109A (ja) 難燃性ポリカーボネート樹脂組成物
JP2020200373A (ja) ポリカーボネート樹脂組成物および照明カバー
JP2001279081A (ja) 難燃性ポリカーボネート系樹脂組成物
TWI832823B (zh) 阻燃性聚碳酸酯樹脂組合物
JP2000327897A (ja) 難燃性ポリカーボネート樹脂組成物
JP6646396B2 (ja) 難燃性ポリカーボネート樹脂組成物
JP4976616B2 (ja) 難燃性ポリカーボネート樹脂組成物とその製造法および成形品
JP4384330B2 (ja) 難燃性ポリカーボネート樹脂組成物
JP7018783B2 (ja) 難燃性ポリカーボネート樹脂組成物およびそれを含む電子機器筐体
JP4691316B2 (ja) ポリカーボネート樹脂組成物及び射出成形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