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1927620A - 車輛的電池收納裝置 - Google Patents

車輛的電池收納裝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1927620A
TW201927620A TW107133992A TW107133992A TW201927620A TW 201927620 A TW201927620 A TW 201927620A TW 107133992 A TW107133992 A TW 107133992A TW 107133992 A TW107133992 A TW 107133992A TW 201927620 A TW201927620 A TW 201927620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battery
box
terminal
storage device
support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713399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I727210B (zh
Inventor
大久保克幸
倉持亮
西田翔吾
Original Assignee
日商本田技研工業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日商本田技研工業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日商本田技研工業股份有限公司
Publication of TW20192762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92762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72721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727210B/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LPROPULSION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SUPPLYING ELECTRIC POWER FOR AUXILIARY EQUIPMENT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ELECTRODYNAMIC BRAKE SYSTEMS FOR VEHICLES IN GENERAL; MAGNETIC SUSPENSION OR LEVITATION FOR VEHICLES; MONITORING OPERATING VARIABLES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ELECTRIC SAFETY DEVICES FOR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 B60L50/00Electric propulsion with power supplied within the vehicle
    • B60L50/50Electric propulsion with power supplied within the vehicle using propulsion power supplied by batteries or fuel cells
    • B60L50/60Electric propulsion with power supplied within the vehicle using propulsion power supplied by batteries or fuel cells using power supplied by batteries
    • B60L50/64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batteri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electric vehicl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K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PROPULSION UNITS OR OF TRANSMISSIONS IN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PLURAL DIVERSE PRIME-MOVERS IN VEHICLES; AUXILIARY DRIVES FOR VEHICLES; INSTRUMENTATION OR DASHBOARDS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S IN CONNECTION WITH COOLING, AIR INTAKE, GAS EXHAUST OR FUEL SUPPLY OF PROPULSION UNITS IN VEHICLES
    • B60K1/00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electrical propulsion units
    • B60K1/04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electrical propulsion units of the electric storage means for propulsion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LPROPULSION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SUPPLYING ELECTRIC POWER FOR AUXILIARY EQUIPMENT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ELECTRODYNAMIC BRAKE SYSTEMS FOR VEHICLES IN GENERAL; MAGNETIC SUSPENSION OR LEVITATION FOR VEHICLES; MONITORING OPERATING VARIABLES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ELECTRIC SAFETY DEVICES FOR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 B60L50/00Electric propulsion with power supplied within the vehicle
    • B60L50/50Electric propulsion with power supplied within the vehicle using propulsion power supplied by batteries or fuel cells
    • B60L50/60Electric propulsion with power supplied within the vehicle using propulsion power supplied by batteries or fuel cells using power supplied by batteries
    • B60L50/66Arrangements of batteri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JCYCLE SADDLES OR SEATS; AUXILIARY DEVICES OR ACCESSORIES SPECIALLY ADAPTED TO CYCLES AND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e.g. ARTICLE CARRIERS OR CYCLE PROTECTORS
    • B62J43/00Arrangements of batteries
    • B62J43/10Arrangements of batteries for propulsion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JCYCLE SADDLES OR SEATS; AUXILIARY DEVICES OR ACCESSORIES SPECIALLY ADAPTED TO CYCLES AND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e.g. ARTICLE CARRIERS OR CYCLE PROTECTORS
    • B62J43/00Arrangements of batteries
    • B62J43/10Arrangements of batteries for propulsion
    • B62J43/16Arrangements of batteries for propulsion on motorcycles or the lik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JCYCLE SADDLES OR SEATS; AUXILIARY DEVICES OR ACCESSORIES SPECIALLY ADAPTED TO CYCLES AND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e.g. ARTICLE CARRIERS OR CYCLE PROTECTORS
    • B62J43/00Arrangements of batteries
    • B62J43/20Arrangements of batteries characterised by the mounting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JCYCLE SADDLES OR SEATS; AUXILIARY DEVICES OR ACCESSORIES SPECIALLY ADAPTED TO CYCLES AND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e.g. ARTICLE CARRIERS OR CYCLE PROTECTORS
    • B62J43/00Arrangements of batteries
    • B62J43/20Arrangements of batteries characterised by the mounting
    • B62J43/23Arrangements of batteries characterised by the mounting dismounted when charging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JCYCLE SADDLES OR SEATS; AUXILIARY DEVICES OR ACCESSORIES SPECIALLY ADAPTED TO CYCLES AND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e.g. ARTICLE CARRIERS OR CYCLE PROTECTORS
    • B62J43/00Arrangements of batteries
    • B62J43/20Arrangements of batteries characterised by the mounting
    • B62J43/28Arrangements of batteries characterised by the mounting hidden within the cycle fram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JCYCLE SADDLES OR SEATS; AUXILIARY DEVICES OR ACCESSORIES SPECIALLY ADAPTED TO CYCLES AND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e.g. ARTICLE CARRIERS OR CYCLE PROTECTORS
    • B62J9/00Container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ycles, e.g. panniers or saddle bags
    • B62J9/30Container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ycles, e.g. panniers or saddle bags characterised by locking arrangements, e.g. top case locks integrated in a vehicle central locking system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KCYCLES; CYCLE FRAMES; CYCLE STEERING DEVICES; RIDER-OPERATED TERMINAL CONTRO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YCLES; CYCLE AXLE SUSPENSIONS; CYCLE SIDE-CARS, FORECARS, OR THE LIKE
    • B62K11/00Motorcycles, engine-assisted cycles or motor scooters with one or two wheels
    • B62K11/02Frames
    • B62K11/10Frames characterised by the engine being over or beside driven rear wheel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MRIDER PROPULSION OF WHEELED VEHICLES OR SLEDGES; POWERED PROPULSION OF SLEDGES OR SINGLE-TRACK CYCLES; TRANSMISSION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UCH VEHICLES
    • B62M11/00Transmissions 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interengaging toothed wheels or frictionally-engaging wheels
    • B62M11/02Transmissions 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interengaging toothed wheels or frictionally-engaging wheels of unchangeable ratio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MRIDER PROPULSION OF WHEELED VEHICLES OR SLEDGES; POWERED PROPULSION OF SLEDGES OR SINGLE-TRACK CYCLES; TRANSMISSION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UCH VEHICLES
    • B62M7/00Motorcycles characterised by position of motor or engine
    • B62M7/12Motorcycles characterised by position of motor or engine with the engine beside or within the driven wheel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50/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of the non-active parts of electrochemical cells other than fuel cells, e.g. hybrid cells
    • H01M50/20Mountings; Secondary casings or frames; Racks, modules or packs; Suspension devices; Shock absorbers; Transport or carrying devices; Holders
    • H01M50/262Mountings; Secondary casings or frames; Racks, modules or packs; Suspension devices; Shock absorbers; Transport or carrying devices; Holders with fastening means, e.g. locks
    • H01M50/264Mountings; Secondary casings or frames; Racks, modules or packs; Suspension devices; Shock absorbers; Transport or carrying devices; Holders with fastening means, e.g. locks for cells or batteries, e.g. straps, tie rods or peripheral fram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50/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of the non-active parts of electrochemical cells other than fuel cells, e.g. hybrid cells
    • H01M50/20Mountings; Secondary casings or frames; Racks, modules or packs; Suspension devices; Shock absorbers; Transport or carrying devices; Holders
    • H01M50/271Lids or covers for the racks or secondary casing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50/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of the non-active parts of electrochemical cells other than fuel cells, e.g. hybrid cells
    • H01M50/20Mountings; Secondary casings or frames; Racks, modules or packs; Suspension devices; Shock absorbers; Transport or carrying devices; Holders
    • H01M50/296Mountings; Secondary casings or frames; Racks, modules or packs; Suspension devices; Shock absorbers; Transport or carrying devices; Holders characterised by terminals of battery pack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LPROPULSION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SUPPLYING ELECTRIC POWER FOR AUXILIARY EQUIPMENT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ELECTRODYNAMIC BRAKE SYSTEMS FOR VEHICLES IN GENERAL; MAGNETIC SUSPENSION OR LEVITATION FOR VEHICLES; MONITORING OPERATING VARIABLES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ELECTRIC SAFETY DEVICES FOR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 B60L2200/00Type of vehicles
    • B60L2200/12Bik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KCYCLES; CYCLE FRAMES; CYCLE STEERING DEVICES; RIDER-OPERATED TERMINAL CONTRO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YCLES; CYCLE AXLE SUSPENSIONS; CYCLE SIDE-CARS, FORECARS, OR THE LIKE
    • B62K2202/00Motorised scooter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KCYCLES; CYCLE FRAMES; CYCLE STEERING DEVICES; RIDER-OPERATED TERMINAL CONTRO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YCLES; CYCLE AXLE SUSPENSIONS; CYCLE SIDE-CARS, FORECARS, OR THE LIKE
    • B62K2204/00Adaptations for driving cycles by electric motor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2220/00Batteries for particular applications
    • H01M2220/20Batteries in motive systems, e.g. vehicle, ship, plane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10Energy storage using batterie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10/00Road transport of goods or passengers
    • Y02T10/60Other road transportation technologies with 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effect
    • Y02T10/70Energy storage systems for electromobility, e.g. batteri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Electrochemistry (AREA)
  • General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Transportation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Sustainable Energy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Propulsion Units For Vehicles (AREA)
  • Battery Mounting, Suspending (AREA)
  • Clamps And Clips (AREA)

Abstract

電池收納裝置具備:電池箱(42)、箱側連接端子(43)、該構件(8)、鎖定機構(133)、操作機構(44)。鎖定機構(133),在蓋構件(8)的下方,可將已收納於電池箱(42)的電池(62A、62B)固定於電池箱(42)。操作構件(44)構成:在鎖定操作位置的狀態下,於電池(62A、62B)的插入方向視角中,至少其中一部分與插拔口(136)在上方側重疊。

Description

車輛的電池收納裝置
本發明關於:可裝卸地收納電池之車輛的電池收納裝置。
在電動型的二輪車等中,存在有電池可裝卸地搭載於車輛,當電池充電時可將電池從車體卸下的車輛。
就該種車輛所採用的電池收納裝置而言,已知有:在電池箱的底部突出形成有端子部,在插入電池的同時,執行電池與端子的連接的裝置。這樣的電池收納裝置,由於端子朝上方突出,為了於插入電池時保護端子,有時端子部形成浮動構造。
然而,取決於電池的插入方式(譬如,電池的插入速度較快時等),保護並不充分。
[先前技術文獻]
[專利文獻]
[專利文獻1]國際公開第2015/068753號
[發明欲解決之問題]
發明欲解決之問題,是改善端子部的保護。

[解決問題之手段]
本發明其中一種樣態之車輛的電池收納裝置,是具備「具有可供電池(62A、62B)裝卸之插拔口(136)」的電池箱(42)、和「在前述電池箱(12)的下方朝上方突出,連接於已插入前述電池箱(42)的前述電池(62A、62B)之端子部(41)」的箱側連接端子(43)、及「可開閉前述電池箱(42)之上方」的蓋構件(8)之車輛的電池收納裝置,其特徵為:更進一步具備「在前述蓋構件(8)的下方,可將已收納於前述電池箱(42)的電池(62A、62B),固定於前述電池箱(42)」的鎖定機構(133)、及「可操作前述鎖定機構(133)」的操作構件(44),前述操作構件(44)構成:在鎖定操作位置的狀態下,於前述電池(62A、62B)的插入方向視角中,至少其中一部分與前述插拔口(136)在上方側重疊。
根據上述的構造,在將電池(62A、62B)搭載於車輛的場合中,使電池(62A、62B)通過插拔口(136)並插入電池箱(42)內,並在該狀態下,操作者將操作構件(44)操作至鎖定操作位置。藉此,將電池(62A、62B)固定於電池箱(42)。此外,一旦操作構件(44)被操作至鎖定操作位置,插拔口(136)的一部分將由操作構件(44)所覆蓋。因此,當電池(62A、62B)非插入狀態時,即使將操作構件(44)操作至鎖定操作位置,在該狀態下,也能藉由操作構件(44)阻止電池(62A、62B)朝向插拔口(136)的插入。因此,在採用了該樣態的場合中,在箱側連接端子(43)從電池箱(42)的底部朝上方突出的狀態下,可防止電池(62A、62B)被誤插入電池箱(42)內。
本發明其中一種樣態之車輛的電池收納裝置,前述操作構件(44)構成:在鎖定操作位置的狀態下,於前述電池(62A、62B)的插入方向視角中,從前述插拔口(136)的上方分離。
此外,本發明其中一種樣態之車輛的電池收納裝置,更進一步具備:使前述箱側連接端子(43),在「從前述電池箱(42)的底部朝上方突出」的連接位置(P1)、與「從該連接位置(P1)朝下方後退」的退避位置(P2)之間位移的端子位移機構(45),前述操作構件(44)也能操作端子位移機構(45),前述操作構件(44)構成:在位於使前述箱側連接端子(43)位移至前述連接位置(P1)的連接操作位置的狀態下,於前述電池(62A、62B)的插入方向視角中,至少其中一部分與前述插拔口(136)在上方側重疊。
在該場合中,當箱側連接端子(43)被操作至連接位置(P1)時,插拔口(136)的一部分將由操作構件(44)所覆蓋。因此,當電池(62A、62B)非插入狀態時,即使將操作構件(44)操作至連接操作位置,在該狀態下,也能藉由操作構件(44)阻止電池(62A、62B)朝向插拔口(136)的插入。因此,在採用了該樣態的場合中,在箱側連接端子(43)從電池箱(42)的底部朝上方突出的狀態下,可防止電池(62A、62B)被誤插入電池箱(42)內。
本發明其中一種樣態之車輛的電池收納裝置,前述操作構件(44)構成:在位於使前述箱側連接端子(43)位移至前述退避位置(P2)的脫離操作位置的狀態下,於前述電池(62A、62B)的插入方向視角中,從前述插拔口(136)的上方分離。
此外,本發明其中一種樣態之車輛的電池收納裝置,前述鎖定機構(133)具有可在「用來限制已插入前述電池箱(42)之前述電池(62A、62B)的拔出方向之位移」的鎖定位置、與「已解除前述限制」的鎖定解除位置之間位移的可動塊(160),前述可動塊(160)可藉由前述操作構件(44)操作。
在該場合中,可藉由共同的操作構件(44),操作「將電池(62A、62B)固定於電池箱(42)之鎖定機構(133)」的可動塊(160)、與「使電池(62A、62B)的端子部(41),可連接地位移至箱側連接端子(43)」的端子位移機構(45)。因此,在採用了該樣態場合中,可提高將電池(62A、62B)安裝於電池箱(42)時的操作性。
本發明其中一種樣態之車輛的電池收納裝置,前述可動塊(160)構成:前述操作構件(44)在鎖定操作位置的狀態下,於前述電池(62A、62B)的插入方向視角中,至少其中一部分與前述插拔口(136)在上方側重疊,且在前述操作構件(44)位於前述脫離操作位置的狀態下,於前述電池(62A、62B)的插入方向視角中,從前述插拔口(136)的上方分離。
在該場合中,在操作構件(44)位於鎖定操作位置的狀態下,鎖定機構(133)的可動塊(160),封閉插拔口(136)的至少其中一部分。因此,當電池(62A、62B)非插入狀態時,即使將操作構件(44)操作至鎖定操作位置,在該狀態下,也能藉由鎖定機構(133)的可動塊(160)阻止電池(62A、62B)朝向插拔口(136)的插入。此外,在已將操作構件(44)操作至鎖定操作位置的狀態下,由於插拔口(136)的上方並未被可動塊(160)所封閉,因此容許電池(62A、62B)對插拔口(136)的插入。

[發明的效果]
本發明之車輛的電池收納裝置,當電池非插入狀態時,即使將操作構件操作至鎖定操作位置,在該狀態下,也能藉由操作構件阻止電池朝向插拔口的插入。因此,在箱側連接端子從電池箱的底部朝上方突出的狀態下將電池插入,可抑制大量的負荷作用於電池的端子部與箱側連接端子。
以下,針對本發明的實施形態,參考圖面進行說明。在以下說明中之前後左右等的方向,只要沒有特別的記載,便是與以下所說明之車輛的方向形成一致(相同)。此外,以下說明所採用之圖中,於適當的位置標示有:表示車輛前方的箭號FR、表示車輛左側方的箭號LH、表示車輛上方的箭號UP。
第1圖,為顯示跨騎型電動車輛其中一種形態之電動式的機車1之左側面的圖。本實施形態的機車1,是具有「可供乘坐於座墊8的駕駛人放置腳底(鞋底)的腳踏板9」的速克達型的車輛。
機車1具備:本身為轉向輪的前輪3、及本身為驅動輪的後輪4。前輪3,將左右成對(一對)前叉6支承成可轉動。此外,前輪3可藉由手握把2而形成可轉向。在前叉6支承有:覆蓋前輪3之上方側的前擋泥板50F。
後輪4由「可搖動地支承於車體框架F之搖臂20」的後部所支承。本實施形態的機車1,是單元搖動式(Unit Swing type)的機車,在搖臂20搭載有:車輛驅動用的電動馬達30、將電動馬達30的驅動力予以減速後傳達至後輪車軸4a的減速機構35(請參考第6圖)。在搖臂20的後端部,透過擋泥板支承臂40支承著「覆蓋後輪4之後上部的後擋泥板50R」。在擋泥板支承臂40連接有:本身為後側懸吊零件的後避震器7的下端部。
此外,機車1具備:可供乘坐於座墊8的駕駛人放置腳底(鞋底)之左右成對(一對)的腳踏板9;在左右的腳踏板9之間,延伸於車輛前後方向的中央通道(Center tunnel)10。中央通道10,在座墊8的前方側形成較座墊8更低。中央通道10之上方側的空間部,在手握把2與座墊8之間,形成駕駛人跨過車體時的跨越空間。
第2圖,是從左側方觀看已去除了座墊8和蓋類的機車1的圖。第3圖是從左側方觀看機車1之車體框架F的圖,第4圖是從左前部上方觀看車體框架F的圖。此外,第5圖,是從上方是觀看車體框架F的圖。
車體框架F,是藉由焊接等使複數種鋼材接合成一體所形成。車體框架F,在前端部具備頭管12。頭管12,透過轉向桿11(steering stem,請參考第1圖、第2圖)與左右的前叉6,將前輪3保持成可轉向。
車體框架F更進一步具備:從頭管12之上下方向的略中間領域朝後斜下方延伸之左右成對(一對)的上框架13;從頭管12的下部領域延伸至下方後,朝車體後方延伸,並以稍微朝後方傾斜的狀態,從其後端部朝向上方延伸之左右成對(一對)的下框架14;從左右的上框架13之前後方向的略中間位置,朝後斜上方延伸之左右成對(一對)的座墊框架15。下框架14具有:從頭管12朝下部後方延伸的下降框架部14a、從下降框架部14a的後部朝上方延伸的後框架部14b。
左右的各後框架部14b的上端部,結合於左右之對應的座墊框架15的前後方向的略中間位置。在左右的座墊框架15的上部,安裝有供乘客乘坐的座墊8。座墊8,將前端側作為鉸鍊支點而可朝上下形成開閉。
此外,左右的上框架13的後端部,結合於左右之對應的後框架部14b的下端附近。
左右的各下框架14,其下降框架部14a之下方延伸部14a-1的上部領域與後方延伸部14a-2的後部領域,是由中間框架(Middle frame)16所連結。左右之下降框架部14a的下方延伸部14a-1之間,是藉由前橫樑(cross member)18而相互連結。此外,左右之下降框架部14a的後方延伸部14a-2的前端領域之間,是藉由前下橫樑19而相互連結。左右之下降框架部14a的後方延伸部14a-2的後端領域之間,是藉由橫框架51而相互連結。前橫樑18與前下橫樑19,是由管徑較下框架14更小的圓鋼管所形成。前橫樑18沿著車寬方向延伸成直線狀,前下橫樑19成為凸出彎曲狀地朝前方延伸。橫框架51,沿著車寬方向延伸成直線狀,由管徑與下框架14大致相同的圓鋼管所形成。
左右的座墊框架15,其前部領域之間藉由中央橫樑52而相互連結,且後端部之間藉由後橫樑53與後橫板54而相互連結。中央橫樑52,成為凸出彎曲狀地朝前上方延伸,後橫樑53沿著車寬方向延伸成直線狀。中央橫樑52,是由管徑較座墊框架15更小的圓鋼管所形成,後橫樑53,則是由管徑與座墊框架15大致相同的圓鋼管所形成。
此外,左右之各下框架14的後框架部14b、與左右之對應的座墊框架15的後部領域,是藉由支承框架17所連結。左右之支承框架17的後部領域間,藉由後橫樑55而相互連結。後橫樑55,成為凸出彎曲狀地朝下方延伸。後橫樑55,是由管徑與支承框架17大致相同的圓鋼管所形成。
第6圖,是顯示機車1沿著第1圖的VI-VI線之剖面的圖。
搖臂20具備:從後輪4的前方朝向後輪4的左側方延伸的主臂21、從主臂21的前右側部朝向後輪4的右側方且朝車寬方向內側彎曲並延伸的副臂22。圖中的圖號CL,為車輛之車寬方向的中心線。
在主臂21設有:用來收容電動馬達30的馬達收容部23、用來收容減速機構35的減速機構收容部24。
馬達收容部23具備:從車寬方向內側覆蓋電動馬達30的內側蓋23a、從車寬方向外側覆蓋電動馬達30的外側蓋23b。
內側蓋23a成為:朝車寬方向外側形成開口的箱狀。內側蓋23a,一體地形成於主臂21的臂本體部21a。外側蓋23b,是藉由螺栓等連結構件而與內側蓋23a結合。
第7圖,是從左側前部上方觀看主臂21的圖。
如第6圖、第7圖所示,主臂21具有:在後輪4的前方,橫越車寬方向延伸的臂基部21c、從臂基部21c左側的端部朝向車體後方側延伸的臂本體部21a。副臂22結合於臂基部21c的右側面。在臂基部21c左右的兩端部,突設有朝向前方延伸的延伸片21b。在左右的延伸片21b,形成有朝車寬方向貫穿的貫穿孔56。在貫穿孔56,可轉動地保持著稍後詳述的樞支軸57。從左右的各延伸片21b到臂基部21c的上表面,朝向後部上方側傾斜地延伸。該部分被作為:從與樞支軸57之間的連結部朝後上方傾斜延伸的上方傾斜部58。
如第6圖所示,電動馬達30,由搖臂20的主臂21所保持而配置於後輪4的左側方。電動馬達30,是內轉子型的馬達,具備:具有馬達輸出軸31的內轉子32、及定子33。電動馬達30,被配置於搖臂20之主臂21的後部領域。
馬達輸出軸31,沿著車寬方向由主臂21所軸支。馬達輸出軸31,具有與後輪軸線CR(後輪車軸4a的軸線)平行的軸線Cm1(以下,稱為「馬達軸線Cm1」)。第6圖中的圖號34a~34c,是將馬達輸出軸31支承成可轉動的軸承。
內轉子32具備:形成筒狀的內轉子本體32a、被設在內轉子本體32a之外周面的磁鐵32b。內轉子本體32a的徑向中央部,與馬達輸出軸31形成栓槽(spline)結合。在內轉子本體32a之車寬方向內端部的外周面,安裝有被偵測體32c。
定子33具備:被固定於內側蓋23a外周壁之環狀的定子軛33a;接合於定子軛33a,且對馬達軸線Cm1設成放射狀的複數個齒(teeth)33b;捲繞於各齒33b的線圈33c。在定子軛33a安裝有:藉由偵測被偵測體32c的通過,而偵測內轉子32之旋轉位置的轉子感測器33d。
第8圖,是將第2圖的搖臂20的支承部附近予以放大顯示的圖。
如同該圖所示,在電動馬達30連接有電纜60。電纜60,是將車體框架F側的電力供給部、與電動馬達30之三相的各線圈33c予以電氣性連接的電纜,三相的電線60u、60v、60w的線束周圍,由保護材61(請參考第11圖)所覆蓋。電纜60的粗度充分地變粗,保護材61的最大外徑,較樞支軸57的外徑更大。連接於電動馬達30的電纜60,沿著搖臂20之臂本體部21a的車寬方向外側的側面,而被朝向前方拉出。位於臂本體部21a側方之電纜60的配線部,如第8圖所示,是由「被安裝於臂本體部21a的臂蓋39」所覆蓋。
在本文中,對電動馬達30的電力供給部,如第2圖所示具有:用來蓄積電力的一對電池62A、62B;將前述電池62A、62B的直流電力轉換成交流電力的動力驅動單元(PDU:Power drive unit)63。電纜60的三相電線60u、60v、60w,連接於動力驅動單元63。此外,電池62A、62B與動力驅動單元63,藉由圖面中未顯示的其他電纜而相互連接。
動力驅動單元63,配置在車體框架F中被「下框架14之左右的下降框架部14a」與「左右的上框架13」所包圍的領域,而位於左右的中間框架16的車寬方向內側領域。動力驅動單元63,以稍微前傾斜的狀態,配置於中央通道10之下方的空間部。
電池62A、62B,前後並列地配置於「被設在座墊8下方之電池收納裝置64」的內部。電池62A、62B,皆形成略長方體狀,且形成彼此相同的構造。電池62A、62B,藉由接線成直列,而能獲得特定的高電壓(譬如:48V~72V)。舉例來說,電池62A、62B,是由鋰離子電池構成可充放電的能量儲存器(energy storage)。
此外,電動馬達30,是由圖面中未顯示的控制單元所控制。控制單元,接收來自於圖面中未顯示之油門開度感測器等的資訊,對應於駕駛人的操作意圖和行駛狀況等,對電動馬達30的驅動輸出預定的控制訊號。
此外,第6圖所示的減速機構35具備:與馬達輸出軸31及後輪車軸4a平行地軸支的傳達軸36;分別設於馬達輸出軸31的車寬方向內端部及傳達軸36之車寬方向內側部的第1齒輪對(Gear pair)37a、37b;分別設於傳達軸36的車寬方向外側部及後輪車軸4a之左端部的第2齒輪對38a、38b。第6圖中的圖號4b~4d,是將後輪車軸4a支承成可轉動的軸承。
馬達輸出軸31、傳達軸36及後輪車軸4a,從前側起在前後隔開間隔地依序配置。傳達軸36,具有與馬達軸線Cm1平行的軸線Ct1(以下稱為「傳達軸線Ct1」)。第6圖中的圖號39a、39b,是將傳達軸36支承成可轉動的軸承。
馬達輸出軸31的轉動,藉由上述減速機構35構造,被特定的減速比所減速並傳達至後輪車軸4a。
第9圖,是從車輛的下方觀看搖臂20之支承部附近的圖。此外,第10圖是顯示沿著第8圖的X-X線之剖面的圖,第11圖是顯示沿著第9圖的XI-XI線之剖面的圖。
如同第8圖及上述圖面所示,在左右的下框架14中之後框架部14b的下部領域,安裝有朝向車輛後方突出的臂支承構件65。在臂支承構件65之後端部的附近,保持著「將搖臂20的前部支承成可搖動」的樞支軸57。臂支承構件65,詳細的構造稍後說明,在側面視角中,被兩邊所包夾的一個頂部,形成朝車輛後方側突出的略三角形狀。樞支軸57被保持於:朝車輛後方突出的頂部附近。
如第8圖、第10圖所示,在車體框架F左右的各後框架部14b之上下方向的略中間位置,結合有用來支承電池收納裝置64的電池支承支柱66。電池支承支柱66,從後框架部14b朝向車體後方側延伸。此外,在較左右的各後框架部14b之電池支承支柱66的結合部稍微下方的位置,安裝有朝向後部上方側延伸的副支柱67。副支柱67的後端部,從下方結合於電池支承支柱66的後部領域。
在左右之各後框架部14b的下部領域、及左右之對應的副支柱67,安裝有由金屬板所形成的第1支承托架68a與第2支承托架68b。第1支承托架68a接合於後框架部14b與副支柱67的車寬方向外側領域,第2支承托架68b接合於後框架部14b與副支柱67的車寬方向內側領域。如第10圖所示,第1支承托架68a與第2支承托架68b的上部領域之間,形成特定寬度的分離,在該分離的空間部內配置有軸襯69。軸襯69在金屬筒的內部安裝有圖面中未顯示的橡膠彈性體,並在該橡膠彈性體的軸心部安裝有金屬製的軸部69a。軸部69a沿著軸方向貫穿軸襯69,左右的端部連結固定於第1支承托架68a與第2支承托架68b的上部領域。此外,在軸襯69的外面,連結有朝後部斜下方傾斜延伸的上側支承臂70。上側支承臂70,如第10圖所示,形成扭轉之略ㄈ字型的剖面形狀,並朝向車體後方側朝車寬方向內側傾斜。
與軸襯69結合成一體的上側支承臂70,對稱地設在車輛的車寬方向兩側。左右的上側支承臂70之後部的端部彼此,結合於「沿著車寬方向延伸成直線狀的連結桿71」之左右的各端部。
此外,第1支承托架68a與第2支承托架68b,在左右的各後框架部14b的下方,兩者的下部領域相互接合。以下,將該下部領域的接合部稱為「支承托架68a、68b的下部接合部」。在車寬方向兩側之支承托架68a、68b的下部接合部結合有:沿著車寬方向延伸成直線狀之橫框架51的兩端部。橫框架51,是由管徑與後框架部14b大致相同的圓鋼管所形成。
在橫框架51結合有:朝向車體後方側延伸的一對後方延伸桿73。後方延伸桿73結合於:朝橫框架51之後側面的左右分離的兩個位置。在左右的後方延伸桿73的後端部,結合有沿著車寬方向延伸成直線狀的支承管74。樞支軸57可轉動地穿過支承管74。樞支軸57的兩端部,由搖臂20前端之左右的延伸片21b所支承。因此,搖臂20的前端部,可搖動地由支承管74所支承。圖中的圖號o1,是沿著車寬方向之樞支軸57的軸線。
此外,在左右的後方延伸桿73之靠近後部的中間領域結合有:連結著左右之上側支承臂70的後端部的連結桿71。因此,左右的後方延伸桿73的中間領域,透過朝向車體前方側並朝斜上方傾斜延伸的一對上側支承臂70,由左右的後框架部14b所支承。在本實施形態的場合中,左右的上側支承臂70構成:從後框架部14b朝後下方傾斜延伸的下方傾斜部。
本實施形態中的臂支承構件65,是由以上說明的橫框架51、後方延伸桿73、支承管74、上側支承臂70、連結桿71等所構成。
在本文中,在跨越「臂支承構件65與搖臂20之前部領域」的領域上方,保留有可供電纜60配線的配線空間75。該配線空間75,是由臂支承構件65及搖臂20、與電池收納裝置64所圍繞的空間。此外,臂支承構件65的上側支承臂70(下方傾斜部)、與搖臂20之前部領域的上方傾斜部58,如第8圖、第11圖所示,側面視角形成略V字型的凹狀部76。該凹狀部76,構成配線空間75的一部分,且形成可供「電纜60的至少一部分」配線。
在搖臂20之左側的臂本體部21a,從與電動馬達30之間的連接部被拉出至前方的電纜60,如第9圖~第11圖所示,從樞支軸57之左側部上方附近的車寬方向的左側位置朝右側彎曲,並在車寬方向的右側位置朝前方拉出。被朝前方拉出的電纜60,在後框架部14b之前方側的空間部,連接於動力驅動單元63。電纜60中,於搖臂20的前部側從車寬方向的左側朝右側彎曲的領域,如第9圖所示,被配置於上述的配線空間75,而形成在俯視視角中,至少其中一部分與樞支軸57的軸線o1重疊。
此外,電纜60中,於搖臂20的前部側從車寬方向的左側朝右側彎曲之領域的一部分,由構成電池收納裝置64之骨幹部的電池支承框架110的下端所支承。具體地說,如第9圖~第11圖所示,在電纜60之中從左朝右跨越電池收納裝置64之下方的部分,安裝有用來保持電纜60的夾具零件130,該夾具零件130被連結固定於:設在電池支承框架110之下端的電纜支承托架131(電纜支承部)。
第12圖,是從左前部上方觀看電池支承框架110的圖。
在電池支承框架110的內側,如第8圖所示,形成可安裝「可裝卸地收容電池62A、62B」的樹脂箱部132F、132R。樹脂箱部132F、132R,前後並列地配置於電池支承框架110內。各樹脂箱部132F、132R,具有朝向上方形成開口的插拔口136(請參考第13圖、第15圖)。各樹脂箱部132F、132R內的電池收容部,朝向前部下方傾倒地形成傾斜。電池62A、62B,藉由通過插拔口136並傾倒地滑動入樹脂箱部132F、132R內,而被安置於樹脂箱部132F、132R的內部。電池62A、62B,藉由傾倒地裝卸於樹脂箱部132F、132R內,而使電池62A、62B的一部分重量由樹脂箱部132F、132R的壁部所支承。
被安置於樹脂箱部132F、132R內的電池62A、62B,是藉由第8圖所示的鎖定機構133(電池固定手段)而固定於樹脂箱部132F、132R與電池支承框架110,且後述的端子部41(請參考第17圖)在各樹脂箱部132F、132R內連接於箱側連接端子43(請參考第17圖)。
如第12圖所示,電池支承框架110具備:用來支承前方側之樹脂箱部132F(請參考第8圖)的第1支承框架111、用來支承後方側之樹脂箱部132R(請參考第8圖)的第2支承框架112、用來連結第1支承框架111與第2支承框架112的連結框架113。
第1支承框架111具有:沿著前方側之樹脂箱部132F的傾斜姿勢(請參考第8圖)而稍微朝前後傾斜地朝向上下延伸之左右成對(一對)的側框架部115L、115R;用來將左右的側框架部115L、115R的下端部彼此連結的橫管116;兩側部結合於左右之側框架部115L、115R的下部領域的前框架部117。前框架部117,朝前方成為凸出彎曲狀地延伸於車寬方向。前框架部117,被配置於前方側之樹脂箱部132F的前部領域。
左右的側框架部115L、115R,成為朝向車寬方向內側開口的帽子狀剖面,且朝長度方向(略上下方向)延伸。在側框架部115L、115R的上端部設有:用來將電池支承框架110安裝於車體框架F(請參考第8圖)的安裝托架118。在安裝托架118,設有可供螺栓鎖合的母螺紋部118a。安裝托架118,在車體框架F之後框架部14b的前方,連結固定於設在左右之對應的座墊框架15的固定托架105(請參考第8圖等)。
在橫管116的兩端部,設有可供螺栓鎖合的母螺紋部116a。在橫管116,結合有前述的電纜支承托架131。電纜60,透過電纜支承托架131由電池支承框架110的橫管116所保持。橫管116的兩端部連結固定於:設在車體框架F的左右之對應的後框架部14b的固定托架106(請參考第8圖等)。
第2支承框架112具有:沿著後方側之樹脂箱部132R的傾斜姿勢(請參考第8圖)而稍微朝前後傾斜地朝向上下延伸之左右成對(一對)的側框架部121L、121R;用來將左右的側框架部121L、121R的下端部彼此連結的橫管122;兩側部結合於左右之側框架部121L、121R的上下方向中央領域的後框架部123。後框架部123,朝後方成為凸出彎曲狀地延伸於車寬方向。後框架部123,被配置於後方側之樹脂箱部132R的後部領域。
左右的側框架部121L、121R,成為朝向車寬方向內側開口的帽子狀剖面,且朝長度方向(略上下方向)延伸。在側框架部121L、121R的上端部設有:用來將電池支承框架110安裝於車體框架F(請參考第8圖)的安裝托架124。在安裝托架124,設有可供螺栓鎖合的母螺紋部124a。安裝托架124,連結固定於設在車體框架F的左右之對應的支承框架17的固定托架107(請參考第8圖等)。
在橫管122的兩端部,設有可供螺栓鎖合的母螺紋部122a。橫管122的兩端部連結固定於:設在車體框架F的左右之對應的電池支承支柱66的固定托架108(請參考第8圖等)。
連結框架113具有:將第1支承框架111與第2支承框架112之左右同側的側框架部115L、121L,及側框架部115R、121R予以連結的連結側框架部127L、127R;將左右之連結側框架部127L、127R的前後方向之略中央部予以連結的連結橫框架部128。在連結橫框架部128的前方側,配置有前方側的樹脂箱部132F,在連結橫框架部128的後方側,配置有後方側的樹脂箱部132R。
<電池收納裝置>
第13圖、第15圖是從前部左斜上方觀看電池收納裝置64的圖,第14圖、第16圖是從左側方觀看電池收納裝置64之一部分的圖。第13圖、第14圖顯示電池非固定狀態時的電池收納裝置64,第15圖、第16圖顯示電池固定狀態時的電池收納裝置64。在第14圖、第16圖中,為了顯示上的方便,卸除了樹脂箱部132F。第17圖,是顯示沿著第13圖的XVII-XVII線之剖面的圖。
電池62A、62B如第17圖所示,在其下表面的凹陷部內具有端子部41。端子部41,被配置在各電池62A、62B之靠近前部的下表面。端子部41,通過設在電池收納裝置64的箱側連接端子43,而電氣性地(導電地)連接於動力驅動單元63和圖面中未顯示控制單元。端子部41,透過動力驅動單元63(請參考第2圖)將電池電壓供給至電動馬達30,並將電池62A、62B的資訊(電壓和溫度等的資訊)輸出至控制單元。
電池收納裝置64具備:用來收納電池62A、62B的電池箱42;於收納電池62A、62B時,連接於電池62A、62B之端子部41的箱側連接端子43;使箱側連接端子43,在「接觸連接於電池62A、62B之端子部41的連接位置P1(請參考第17圖、第25圖、第26圖)」與「從連接位置P1朝下方分離的退避位置P2」之間位移的端子位移機構45;可將電池62A、62B固定保持於電池箱42的鎖定機構133;可將鎖定機構133切換成電池固定狀態與電池非固定狀態,並可操作端子位移機構45的操作桿44(操作構件)。
退避位置P2,如第17圖所示,當電池62A(62B)的底部62-B與電池箱42的箱側抵接部42-B抵接時,箱側連接端子43位在:從電池62A(62B)的端子部41朝電池62A(62B)的進入方向(下方)分離的位置。
電池箱42具有:前述的電池支承框架110;連結固定於電池支承框架110之前後的側框架部115L、115R及121L、121R的各上部的支承支柱135(請參考第14圖、第16圖);配置於電池支承框架110內之前後的樹脂箱部132F、132R。箱側連接端子43與端子位移機構45,被配置於前後的樹脂箱部132F、132R的各下部側。此外,操作桿44與鎖定機構133,是對應於前後的樹脂箱部132F、132R之各下部側的箱側連接端子43與端子位移機構45所設置。對應於前後的各樹脂箱部132F、132R的箱側連接端子43、端子位移機構45、操作桿44、鎖定機構133等,形成相同的構造。在以下的說明中,對於上述各構件細部構造,僅針對「對應於前側之樹脂箱部132F的構件」進行說明,對於「對應於後側之樹脂箱部132R的構件」的說明則省略。
如第17圖所示,電池62A(62B)的端子部41具有:將電池62A(62B)的電力輸出至動力驅動單元63的一對高壓端子47、將電池62A(62B)的各種資訊輸出至控制單元的複數個訊號端子48。
樹脂箱部132F、132R,如第13圖、第15圖所示,具有朝向上方形成開口的插拔口136,而形成可通過該插拔口136進行電池62A、62B的收納與取出。前後的樹脂箱部132F、132R,皆是朝向下方側並朝前方形成傾斜。各樹脂箱部132F、132R的底壁,如第8圖所示,朝向後方並朝下方傾斜。
如第13圖、第15圖所示,在電池支承框架110的上部,配置有行李箱(luggage box)137的周壁137a。行李箱137,是箱本體在電池收納裝置64的後方,且內部可收納物品的樹脂製的箱子。行李箱137的周壁137a,從行李箱137的箱本體朝前方延長,圍繞「電池收納裝置64之前後的樹脂箱部132F、132R的上部側左右側方」、「前側的樹脂箱部132F的前方」。行李箱137之周壁137a的上部,由乘客乘坐用座墊8(請參考第1圖、第27圖、第28圖)所封閉。座墊8,將前端側作為鉸鍊支點而可朝上下形成開閉。行李箱137與電池收納裝置64的上方,藉由蓋構件亦即座墊8形成開閉。
如第17圖所示,在樹脂箱部132F(132R)之靠近前部的底壁設有:容許來自下方之箱側連接端子43的插入與脫離的開口部138。在開口部138的下方,可升降地配置有:箱側連接端子43、一體地支承的該箱側連接端子43的端子支承塊139。
第18圖,是從斜上方觀看箱側連接端子43與其支承部的圖。
如第17圖、第18圖所示,箱側連接端子43具有:可嵌合連接於電池62A(62B)側之高壓端子47的一對高壓端子銷140、可嵌合連接於電池62A(62B)側之訊號端子48的複數個訊號端子銷141。高壓端子銷140與訊號端子銷141,沿著車寬方向橫向並排地配置成一列。高壓端子銷140,分別配置於複數個訊號端子銷141的車寬方向外側。被配置於車寬方向兩側的各高壓端子銷140,其上端部的高度,較訊號端子銷141之上端部的高度更高。因此,當箱側連接端子43與端子支承塊139一體地從退避位置P2位移至連接位置P1時,高壓端子銷140較訊號端子銷141更先接觸電池62A(62B)側的端子部41。
此外,在端子支承塊139的下端設有:用來將電纜142(電線)連接於高壓端子銷140的電纜連接壁143、用來將訊號線144(電線)連接於訊號端子銷141的訊號線連接部145。電纜連接壁143,分別被配置於訊號線連接部145的車寬方向外側。用來將電纜142的金屬導線連接於高壓端子銷140的螺栓146,從車寬方向外側連結於電纜連接壁143。螺栓146構成:電氣性(導電)地將電纜142連接於高壓端子銷140,且就物理性而言,也穩固地連接固定的固定手段。
在端子支承塊139,如第17圖所示地,安裝有電纜支承托架201。在電纜支承托架201,保持著由夾具裝置202所束集的電纜142與訊號線144。電纜支承托架201,由圖面中未顯示之「從端子支承塊139之靠近車寬方向其中一側的下端部朝下方突設」的支柱所支承。電纜支承托架201,在從端子支承塊139側朝下方延伸之後,以沿著電纜142和訊號線144之拉出方向的方式,朝車寬方向彎曲成略J字型。夾具裝置202,由電纜支承托架201之彎曲部的前端側所支承。電纜支承托架201的下端與夾具裝置202,位在較端子支承塊139的電纜連接壁143和訊號線連接部145更下方。
在較端子支承塊139的箱側連接端子43更朝車寬方向外側位置,箱側導引部亦即一對導引突起147,朝向上方突設。導引突起147,整體形成略圓柱狀,在其前端部設有球面狀的彎曲面、或著前端尖細狀的錐面。左右的各導引突起147,較箱側連接端子43的高壓端子銷140和訊號端子銷141的上端部更朝上方突出。
另外,在樹脂箱部132F(132R)所收納的電池62A(62B)的下表面,設有可收容「端子支承塊139側之左右的導引突起147」的一對導引孔148。導件孔148構成電池側導引部。在本文中,在電池62A(62B)已被收納於樹脂箱部132F(132R)內的狀態下,一旦箱側連接端子43朝向連接位置P1(請參考第17圖、第25圖、第26圖)上升,在箱側連接端子43接觸連接於電池62A(62B)的端子部41之前,導引突起147將插入導引孔148。在本實施形態的場合中,導引突起147設定成:當箱側連接端子43位於退避位置P2時,導引突起147與導引孔148之抵接部的分離距離L1,較箱側連接端子43與電池62A(62B)之端子部41的分離距離L2更短。如第17圖所示,導引突起147之電池方向的導引端,亦即該導引突起147的上端147e,較箱側連接端子43之電池方向的端子端,亦即高壓端子銷140的上端140e,更形成於上方側(電池側)。
端子位移機構45具備:透過端子支承塊139保持著箱側連接端子43的端子保持構件149。端子保持構件149是由金屬製的板材所形成,並具有:沿著車寬方向延伸的基座壁149a、從基座壁149a之車寬方向的兩端部朝上方側彎曲延伸之左右成對(一對)的連結壁149b。在基座壁149a之車寬方向的中央領域,形成有長孔狀的貫穿孔150。在基座壁149a的下表面側,透過連結銷151、彈簧單元152而保持著端子支承塊139。基座壁149a所保持之端子支承塊139的一部分、與箱側連接端子43,通過貫穿孔150朝基座壁149a的上方側突出。
在端子支承塊139之車寬方向的兩緣部,形成有可供連結銷151穿過的貫穿孔153。貫穿孔153的內徑,形成較連結銷151的外徑更大。端子支承塊139,可在貫穿孔153與連結銷151之間隙的範圍,朝略水平方向(與「對端子部41的連接方向」交叉的方向)位移。因此,由端子支承塊139所支承的箱側連接端子43,在與「對端子部41的連接方向」形成交叉的方向上,可相對位移地由端子保持構件149所保持。
連結銷151,自由滑動地插入被設在端子保持構件149之基座壁149a的支承孔198。在連結銷151的上端部,一體地設有防拔出凸緣151a。連結銷151,藉由防拔出凸緣151a抵接於基座壁149a的上表面,而防止對基座壁149a的拔出。
彈簧單元152具有:有底圓筒狀之金屬製的單元盒154、可抵接於單元盒154的開口端之圓板狀的塞板(stopper plate)155、作為嵌裝於單元盒154的內側底面與塞板155之間的彈性構件的螺旋彈簧156。彈簧單元152,在已使單元盒154的外側底面抵接於基座壁149a的下表面的狀態下,被配置於基座壁149a的下方。連結銷151,貫穿單元盒154的底壁,並在單元盒154的下方結合於塞板155。此外,螺旋彈簧156被配置在連結銷151的周邊領域。
箱側連接端子43與端子支承塊139,透過彈簧單元152與連結銷151而懸吊支承於端子保持構件149。單元盒154與塞板155,在特定以上的按壓荷重從上方輸入箱側連接端子43之前,被維持成分離狀態。一旦從該狀態將特定以上的按壓荷重輸入箱側連接端子43,端子支承塊139將使螺旋彈簧156壓縮位移,相對於端子保持構件149朝下方相對位移。如此一來,一旦端子支承塊139對端子保持構件149形成特定量以上的相對位移,塞板155將抵接於單元盒154,藉此限制端子支承塊139(箱側連接端子43)對端子保持構件149的相對位移(請參考第26圖)。
端子保持構件149之左右的各連結壁149b,在樹脂箱部132F(132R)之側部外側的下部領域,由金屬製的鏈板(link plate)157的下端保持成可自由轉動。鏈板157,是在「沿著略上下方向延伸之單一方向」上之長型的板構件。左右之各鏈板157的上端部,可轉動地連結於操作構件,亦即操作桿44之左右的拉桿片44a的前端。左右之拉桿片44a的延伸方向的中間領域,可轉動地由「被安裝於電池支承框架110之左右的各支承支柱135」所樞支(pivoting)。左右的各鏈板157,藉由操作桿44朝向其中一個方向(第14圖、第16圖中的順時針方向)轉動操作,而被朝上方側拉起,藉此,使端子保持構件149之左右的各連結壁149b朝上方側位移。此時,端子保持構件149所保持的箱側連接端子43從退避位置P2朝連接位置P1位移。
第14圖、第16圖中的圖號197,是被安裝於左右的支承支柱135的下端附近,用來補強樹脂箱部132F(132R)之周邊領域的補強框架。
左右之各鏈板157的下端、與端子保持構件149之左右的連結壁149b,如第17圖所示,轉動銷158插入長孔159而形成連接。轉動銷158由左右的各連結壁149b所支承,長孔159形成於鏈板157。因此,當藉由操作桿44的操作,將鏈板157朝上方拉起時,如第17圖(B)的(I)、(II)所示,轉動銷158以鏈板157之特定行程的量,在長孔159內移動。其結果,端子保持構件149,相對於操作桿44之操作的開始,而延遲「開始上方位移的時機」。
第17圖(B),是顯示第17圖(A)之E部的動作狀態的圖。
此外,用來將電池62A(62B)固定於電池箱42的鎖定機構133,具備可動塊160。可動塊160,可轉動(可位移)地安裝於電池箱42之左右的支承支柱135的上端部。可動塊160,當操作桿44從脫離操作位置朝特定位置範圍轉動時,從操作桿44承受操作力而朝電池箱42的上表面轉動。可動塊160押附於電池62A(62B)的上表面,限制電池62A(62B)之拔出方向的位移。
第19圖,是從左側的支承支柱135的上部右前方,觀看操作桿44與可動塊160的圖。
操作桿44,以第1轉動軸162作為中心,可轉動地由支承支柱135所支承。第1轉動軸162,是軸支於「支承支柱135之上下方向略中央的靠近前部的部分」的軸,沿著車輛的車寬方向配置。在一部分的圖中,僅顯示第1轉動軸162的軸心o1。
鎖定機構133的可動塊160,將「與第1轉動軸162直交的第2轉動軸163」作為中心,可轉動地由支承支柱135所支承。第2轉動軸163,是軸支於「支承支柱135之上端部」的軸,沿著車輛的前後方向配置。
在本實施形態的場合中,第1轉動軸162配置成:第1轉動軸162的軸線o1與被收納於樹脂箱部132F(132R)的電池62A(62B)重疊(請參考第24圖(c)、第26圖(c)、第28圖(c)等)。此外,第2轉動軸163配置成:第2轉動軸163的軸線o2位在被收納於樹脂箱部132F(132R)之電池62A(62B)的外側(請參考第24圖(c)、第26圖(c)、第28圖(c)等)。
操作桿44具有:沿著車寬方向延伸的操作片44b、從操作片44b兩端部朝略直交方向彎曲延伸之左右的拉桿片44a。左右之拉桿片44a的延伸方向的中間領域,藉由第1轉動軸162而支承於左右的支承支柱135。左右的拉桿片44a形成:側面視角彎曲成略L字型(前端部朝前方突出的略L字型)。以下,將「隔著拉桿片44a之彎曲部的操作片44b側」稱為第1延伸部44a-1,將「隔著彎曲部之操作片44b的相反側」稱為第2延伸片44a-2。左右的拉桿片44a,其第2延伸片44a-2之延伸方向的略中間位置,透過第1轉動軸162而支承於支承支柱135。鏈板157的上端部,透過連結銷164而可轉動地連結於第2延伸片44a-2的前端部。
在本文中,如第19圖所示,鎖定機構133的可動塊160具有:樞支部160a、位移限制壁160b(電池限制部)、彈性體塊160c(電池限制部)、保持力承受壁160d(保持力承受部)、凸輪壁160e。樞支部160a,可轉動地由第2轉動軸163所支承。位移限制壁160b連接設置於樞支部160a,並形成:當位移至樹脂箱部132F(132R)的內側領域時,可限制電池62A(62B)之浮起方向(上浮方向)的位移。彈性體塊160c被安裝於位移限制壁160b的其中一面,當位移限制壁160b限制電池62A(62B)之浮起方向的位移時,直接抵接於電池62A的上表面。此時,彈性體塊160c形成彈性變形,使反彈力作用於電池62A的上表面。
可動塊160的位移限制壁160b與彈性體塊160c(電池限制部)構成:在電池62A、62B對樹脂箱部132F(132R)之插入方向的視角中,在電池非固定狀態下,位於電池62A、62B的外側(請參考第24圖(c)),在電池固定狀態下,與電池62A、62B重疊(請參考第26圖(c)、第28圖(c))。
保持力承受壁160d,連接設置於樞支部160a,且在第2轉動軸163的周圍,朝與位移限制壁160b略呈直角的方向延伸。保持力承受壁160d,承接來自於操作桿44之拉桿片44a的保持荷重,維持「位移限制壁160b與彈性體塊160c限制電池62A(62B)之浮起方向的位移」的狀態。凸輪壁160e,是在位移限制壁160b與保持力承受壁160d的前部側將兩者連接的壁,具有從位移限制壁160b側平順地朝向保持力承受壁160d的背面160d-1(保持力承受面)方向延續的凸輪面160e-1。
在本實施形態的場合中,保持力承受壁160d(保持力承受部)構成:在沿著第1轉動軸162的方向視角中,在電池固定狀態下,與操作桿44的拉桿片44a重疊(請參考第19圖)。
鎖定機構133的可動塊160,對應於操作桿44的轉動操作,可在「位移限制壁160b與彈性體塊160c朝上方彈起」的鎖定解除位置、與「位移限制壁160b與彈性體塊160c趨近於90°地朝樹脂箱部132F(132R)的內側方向傾倒」的鎖定位置之間轉動。鎖定機構133,當位移限制壁160b與彈性體塊160c位於鎖定解除位置時,成為電池非固定狀態,當位移限制壁160b與彈性體塊160c位於鎖定位置時,成為電池固定狀態。各可動塊160,藉由圖面中未顯示的彈簧而經常地朝彈起方向彈推。
當電池非固定狀態時,操作桿44最大限度地倒向前方,此時,箱側連接端子43,透過端子位移機構45而位移至退避位置P2。此時的操作桿44的位置,稱為脫離操作位置。此外,當電池固定狀態時,操作桿44被最大限度地朝後部上方拉起,此時,箱側連接端子43,透過端子位移機構45而位移至連接位置P1。此時的操作桿44的位置,稱為連接操作位置。
此外,操作桿44的拉桿片44a之中,在第1延伸部44a-1形成有朝後方側凸出的凸輪突起165。凸輪突起165,當操作桿44從脫離操作位置朝上部後方側被拉起時,抵接於呈現彈起狀態之可動塊160的凸輪面160e-1,滑接於該凸輪面160e-1的同時,將可動塊160朝轉動方向按壓。可動塊160,可藉此而從鎖定解除位置朝向鎖定位置轉動操作。如此一來,一旦進行操作桿44的拉起操作而使凸輪突起165的接觸部到達凸輪面160e-1的終端位置時,拉桿片44a的內側面(朝向車寬方向內側的面),將與可動塊160之保持力承受壁160d的背面160d-1形成抵接。該狀態將持續,直到操作桿44到達最大拉起操作位置。
此外,鎖定機構133與端子位移機構45,是由共同的操作桿44所操作。接著,鎖定機構133與端子位移機構45的各作動狀態,是由操作桿44的轉動操作位置所決定。端子位移機構45與鎖定機構133相互地連動,而形成:藉由操作桿44的操作,鎖定機構133將電池62A(62B)固定,在該狀態下,端子位移機構45使箱側連接端子43位移至連接位置P1。
第20圖,是操作桿44被操作至脫離操作位置的狀態下,電池收納裝置64之局部的概略側視圖,第21圖,是操作桿44被操作至脫離操作位置的狀態下,電池收納裝置64之局部的俯視圖。此外,第22圖,是操作桿44被操作至連接操作位置的狀態下,電池收納裝置64之局部的概略側視圖,第23圖,是操作桿44被操作至連接操作位置的狀態下,電池收納裝置64之局部的俯視圖。
如第20圖所示,操作桿44,在操作桿44被操作至脫離操作位置的狀態下,於電池62A、62B的插入方向視角中,操作片44b部分構成:相對於樹脂箱部132F、132R(電池箱42)的插拔口136,在上方朝前方分離。此外,如第21圖所示,鎖定機構133的可動塊160,於電池62A、62B的插入方向視角中,位移限制壁160b與彈性體塊160c構成:相對於樹脂箱部132F、132R(電池箱42)的插拔口136,在上方朝外側的側邊分離。
此外,如第22圖所示,操作桿44,在操作桿44被操作至連接操作位置的狀態下,於電池62A、62B的插入方向視角中,操作片44b部分構成:相對於樹脂箱部132F、132R(電池箱42)的插拔口136,在上方重疊。此外,如第23圖所示,鎖定機構133的可動塊160,在操作桿44被操作至連接操作位置的狀態下,於電池62A、62B的插入方向視角中,位移限制壁160b與彈性體塊160c構成:相對於樹脂箱部132F、132R(電池箱42)的插拔口136,在上方重疊。
接著,參考第24圖~第30圖,說明將電池62A(62B)插入樹脂箱部132F(132R)之後,將電池62A(62B)固定於樹脂箱部132F(132R),並將箱側連接端子43連接於電池62A(62B)之端子部41的一連串動作。
第24圖所示的狀態,操作桿44位在最大限度地朝前方傾倒的脫離操作位置。此時,操作桿44之拉桿片44a的前端部位於最下方位置,鏈板157、與端子位移機構45的端子保持構件149也位移至最下方位置。電池62A(62B),在該狀態下插入樹脂箱部132F(132R)內。此時,箱側連接端子43,如第17圖所示,位在退避位置P2。此外,鎖定機構133的可動塊160,位在朝上方彈起的鎖定解除位置。
倘若從該狀態下進行操作桿44的拉起操作,將如第25圖所示,操作桿44的凸輪突起165抵接於可動塊160的凸輪面160e-1,滑動於該凸輪面160e-1的同時,使可動塊160朝鎖定位置方向轉動。
該操作桿44的操作開始初期,雖然鏈板157被拉桿片44a所拉起,但由於鏈板157與端子保持構件149之間,如先前所述地存在長孔159所衍生的遊隙,因此,此時端子保持構件149之上升位移的開始受到延遲。
倘若進行操作桿44的拉起操作,將如第26圖所示,可動塊160進行轉動,使可動塊160的彈性體塊160c抵接於電池62A的上表面。此時,端子位移機構45的端子保持構件149,透過鏈板157,藉由操作桿44的拉起而朝上方位移。此外,此時如第27圖所示,端子支承塊139的導引突起147嵌入電池62A(62B)之下表面側的導引孔148,藉此微調整「端子支承塊139與箱側連接端子43的端子連接方向交叉之方向」的位置。
倘若更進一步進行操作桿44的拉起操作,將如第28圖所示,操作桿44的拉桿片44a朝可動塊160的保持力承受壁160d的背面側轉入並形成抵接。如此一來,可動塊160的位移限制壁160b轉動至預定的位移限制位置,而成為透過彈性體塊160c來限制電池62A(62B)之浮起方向的位移。此時,如第29圖所示,端子位移機構45的端子保持構件149,透過鏈板157,藉由操作桿44的拉起而更進一步上升,使箱側連接端子43位移直到連接位置P1為止。如此一來,箱側連接端子43,嵌合連接於電池62A(62B)的端子部41。
倘若從第28圖所示的狀態使操作桿44更進一步朝拉起方向進行特定量的操作,在端子位移機構45,將如第30圖所示地使端子保持構件149更進一步朝上方位移。此時,彈簧單元152的螺旋彈簧156受到壓縮,箱側連接端子43以預定荷重按壓於電池62A(62B)的端子部41。如此一來,鎖定機構133所執行之電池62A(62B)的鎖定、及端子位移機構45所執行的端子連接完成。
本實施形態的場合中,在電池收納裝置64內的任意位置設有:當操作桿44被操作至操作結束位置時,發生敲擊聲響之類的點擊聲音(Click sound)以通知操作者該操作已結束的機構。
第31圖,是顯示操作桿44於操作結束前之狀態時,電池收納裝置64與座墊8的局部剖面側視圖。第32圖,是顯示操作桿44於操作結束之狀態時,電池收納裝置64與座墊8的局部剖面側視圖。
如同這些圖所示,座墊8,在前端部側具有沿著車寬方向的鉸鍊軸170,將該鉸鍊軸170作為中心,可轉動地由車體所支承。此外,在座墊8的背面,設有朝前後分離的一對突起171A、171B。突起171A、171B,從座墊8的背面朝向下方突出。一對突起171A、171B,當電池收納裝置64之前後的操作桿44被完全地操作至操作結束位置時(轉動操作直到成為電池固定狀態的正規位置狀態時),如第32圖所示,設成不會接觸於操作桿44地進入各操作桿44之前方側的空間。此外,一對突起171A、171B設成:當電池收納裝置64之前後的操作桿44於操作結束之前的狀態時(到達正規位置前之半固定位置的狀態時),如第31圖所示,設成抵接於操作桿44之操作片44b的上表面。因此,在任一個操作桿44尚未被完全操作至操作結束位置之前,座墊8的關閉是由突起171A和突起171B所阻止。因此,可令操作者知悉操作桿44尚未到達操作結束位置。
根據操作桿44的位置,當座墊8的關閉操作時突起171A、171B抵接於操作桿44之操作片44b的上表面,藉此,可將操作桿44按壓操作至操作結束位置為止。
此外,本實施形態的場合,設定成當前後的操作桿44位於脫離操作位置時,座墊8側的突起171A、171B進入操作桿44之後方側的空間,不會與操作桿44形成接觸。
如以上所述,本實施形態的電池收納裝置64構成:操作桿44,在鎖定操作位置的狀態下,於電池62A、62B的插入方向視角中,至少其中一部分與插拔口136在上方側重疊。因此,當電池62A、62B非插入狀態時,即使將操作桿44操作至鎖定操作位置,也能藉由操作桿44阻止電池62A、62B朝向插拔口136的插入。因此,在箱側連接端子43從電池箱42的底部朝上方突出的狀態下將電池62A、62B插入,可抑制大量的負荷作用於電池62A、62B的端子部41與箱側連接端子43。
本實施形態的電池收納裝置64,操作桿44可相對於端子位移機構45操作,在位於「使箱側連接端子43位移至連接位置P1」的連接操作位置的狀態下構成:於電池62A、62B的插入方向視角中,至少一部分與插拔口136在上方側重疊。因此,當電池62A、62B非插入狀態時,即使將操作桿44操作至連接操作位置,也能藉由操作桿44阻止電池62A、62B朝向插拔口136的插入。因此,在箱側連接端子43從電池箱42的底部朝上方突出的狀態下,可防止電池62A、62B被誤插入電池箱42內。
據此,在採用本實施形態之電池收納裝置64的場合中,在箱側連接端子43從電池箱42的底部朝上方突出的狀態下將電池62A、62B插入,可抑制大量的負荷作用於電池62A、62B的端子部41與箱側連接端子43。
此外,本實施形態的電池收納裝置64具備:在已將電池62A、62B收納於電池箱42(樹脂箱部132F、132R)的狀態下,可將電池62A、62B固定於電池箱42的鎖定機構(133)。然後形成:鎖定機構133,可由用來操作端子位移機構45的同一個操作桿44所操作。因此,在採用本實施形態之電池收納裝置64的場合中,將電池62A、62B安裝於電池箱42時的操作性變得良好。
不僅如此,本實施形態的電池收納裝置64構成:在操作桿44位於連接操作位置的狀態下,於電池62A、62B的插入方向視角中,鎖定機構133之可動塊160的至少其中一部分與插拔口136在上方側重疊,在操作桿44位於脫離操作位置的狀態下,於電池62A、62B的插入方向視角中,鎖定機構133之可動塊160從插拔口136的上方分離。因此,在採用了本實施形態之電池收納裝置64的場合中,當電池62A、62B非插入狀態時,即使將操作桿44操作至連接操作位置,也能藉由鎖定機構133的可動塊160,阻止電池62A、62B朝向插拔口136的誤插入。
本發明,並不侷限於上述的實施形態,在不脫離本發明主旨的範圍內,可以有各式各樣的設計變更。
此外,採用本發明之電池收納裝置的車輛,不侷限於機車,也包含前兩輪、後一輪的跨騎型三輪車輛;和四輪車輛等。
1‧‧‧機車(車輛)
8‧‧‧座墊(蓋構件)
41‧‧‧端子部
42‧‧‧電池箱
43‧‧‧箱側連接端子
44‧‧‧操作桿(操作構件)
45‧‧‧端子位移機構
62A、62B‧‧‧電池
64‧‧‧電池收納裝置
133‧‧‧鎖定機構
136‧‧‧插拔口
160‧‧‧可動塊
第1圖:為實施形態之跨騎型電動車輛的左側視圖。
第2圖:是將實施形態之跨騎型電動車輛的部分零件卸下的左側視圖。
第3圖:為實施形態之跨騎型電動車輛的車體框架的左側視圖。
第4圖:為實施形態之跨騎型電動車輛的車體框架的立體圖。
第5圖:為實施形態之跨騎型電動車輛的車體框架的俯視圖。
第6圖:為實施形態之跨騎型電動車輛沿著第1圖之VI-VI線的剖面圖。
第7圖:是從左側前部上方所見的實施形態之主臂(Main arm)的立體圖。
第8圖:是將實施形態的跨騎型電動車輛之第2圖的一部分放大顯示的側視圖。
第9圖:為實施形態之跨騎型電動車輛的底面圖。
第10圖:為實施形態之跨騎型電動車輛沿著第8圖之X-X線的剖面圖。
第11圖:為實施形態之跨騎型電動車輛沿著第9圖之XI-XI線的剖面圖。
第12圖:為實施形態之跨騎型電動車輛的電池支承框架的立體圖。
第13圖:為實施形態之電池收納裝置於電池非固定狀態時的立體圖。
第14圖:為實施形態之電池收納裝置的局部於電池非固定狀態時的側視圖。
第15圖:為實施形態之電池收納裝置於電池固定狀態時的立體圖。
第16圖:為實施形態之電池收納裝置的局部於電池固定狀態時的側視圖。
第17圖:為實施形態之電池收納裝置沿著第13圖之XVII-XVII線的剖面圖。
第18圖:為顯示實施形態的電池收納裝置之端子支承部的立體圖。
第19圖:為顯示實施形態的電池收納裝置之電池固定部的立體圖。
第20圖:為實施形態之電池收納裝置的局部的概略側視圖。
第21圖:為實施形態之電池收納裝置的局部的概略俯視圖。
第22圖:為實施形態之電池收納裝置的局部的概略側視圖。
第23圖:為實施形態之電池收納裝置局部的概略俯視圖。
第24圖:是一併記載了實施形態的電池收納裝置於電池插入時的(a)側視圖、(b)立體圖及(c)俯視圖的圖面。
第25圖:為顯示實施形態的電池收納裝置之電池固定部的立體圖。
第26圖:是一併記載了實施形態的電池收納裝置於電池鎖定操作時的(a)側視圖、(b)立體圖及(c)俯視圖的圖面。
第27圖:是實施形態的電池收納裝置於電池鎖定操作時,與第17圖相同的剖面圖。
第28圖:是一併記載了實施形態的電池收納裝置於電池鎖定操作時的(a)側視圖、(b)立體圖及(c)俯視圖的圖面。
第29圖:是實施形態的電池收納裝置於電池鎖定操作時,與第17圖相同的剖面圖。
第30圖:是實施形態的電池收納裝置於電池鎖定結束時,與第17圖相同的剖面圖。
第31圖:是實施形態的電池收納裝置與座墊的電池鎖定非結束時的局部剖面側視圖。
第32圖:是實施形態的電池收納裝置與座墊的電池鎖定結束時的局部剖面側視圖。

Claims (6)

  1. 一種車輛的電池收納裝置,具備: 電池箱(42),具有可供電池(62A、62B)裝卸的插拔口(136); 箱側連接端子(43),在前述電池箱(42)的下方朝上方突出,連接於已插入前述電池箱(42)之前述電池(62A、62B)的端子部(41); 蓋構件(8),可對前述電池箱(42)的上方形成開閉, 其特徵為: 更進一步具備:鎖定機構(133),在前述蓋構件(8)的下方,可將已收納於前述電池箱(42)的電池(62A、62B)固定於前述電池箱(42);操作構件(44),可操作前述鎖定機構(133), 前述操作構件(44)構成:在鎖定操作位置的狀態下,於前述電池(62A、62B)的插入方向視角中,至少其中一部分與前述插拔口(136)在上方側重疊。
  2. 如請求項1所記載之車輛的電池收納裝置,其中前述操作構件(44)構成:在鎖定操作位置的狀態下,於前述電池(62A、62B)的插入方向視角中,從前述插拔口(136)的上方分離。
  3. 如請求項1或請求項2所記載之車輛的電池收納裝置,其中更進一步具備:端子位移機構(45),使前述箱側連接端子(43),在從前述電池箱(42)的底部朝上方突出的連接位置(P1)、與從該連接位置(P1)朝下方後退的退避位置(P2)之間位移, 前述操作構件(44)也能操作端子位移機構(45), 前述操作構件(44)構成:在位於使前述箱側連接端子(43)位移至前述連接位置(P1)的連接操作位置的狀態下,於前述電池(62A、62B)的插入方向視角中,至少其中一部分與前述插拔口(136)在上方側重疊。
  4. 如請求項3所記載之車輛的電池收納裝置,其中前述操作構件(44)構成:在位於使前述箱側連接端子(43)位移至前述退避位置(P2)的脫離操作位置的狀態下,於前述電池(62A、62B)的插入方向視角中,從前述插拔口(136)的上方分離。
  5. 如請求項1至請求項3之其中任一項所記載之車輛的電池收納裝置,其中前述鎖定機構(133)具有可動塊(160),該可動塊(160)可在:用來限制已插入前述電池箱(42)之前述電池(62A、62B)的拔出方向之位移的鎖定位置、與已解除前述限制的鎖定解除位置之間位移, 前述可動塊(160),可藉由前述操作構件(44)形成操作。
  6. 如請求項5所記載之車輛的電池收納裝置,其中前述可動塊(160)構成:前述操作構件(44)在鎖定操作位置的狀態下,於前述電池(62A、62B)的插入方向視角中,至少其中一部分與前述插拔口(136)在上方側重疊,且在前述操作構件(44)位於前述脫離操作位置的狀態下,於前述電池(62A、62B)的插入方向視角中,從前述插拔口(136)的上方分離。
TW107133992A 2017-09-29 2018-09-27 車輛的電池收納裝置 TWI727210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PCT/JP2017/035757 WO2019064606A1 (ja) 2017-09-29 2017-09-29 車両のバッテリ収納装置
WOPCT/JP2017/035757 2017-09-29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927620A true TW201927620A (zh) 2019-07-16
TWI727210B TWI727210B (zh) 2021-05-11

Family

ID=6590278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7133992A TWI727210B (zh) 2017-09-29 2018-09-27 車輛的電池收納裝置

Country Status (7)

Country Link
US (1) US11912141B2 (zh)
EP (2) EP3929069A1 (zh)
JP (1) JP6825123B2 (zh)
CN (1) CN111278721B (zh)
PH (1) PH12020500502A1 (zh)
TW (1) TWI727210B (zh)
WO (1) WO2019064606A1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754995B (zh) * 2019-09-27 2022-02-11 日商本田技研工業股份有限公司 可搬型電池之充電器
TWI804173B (zh) * 2022-01-21 2023-06-01 三陽工業股份有限公司 車輛的電池收納裝置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6830566B2 (ja) * 2018-09-27 2021-02-17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鞍乗型車両のバッテリ着脱構造
EP4339083A2 (en) 2019-03-25 2024-03-20 Honda Motor Co., Ltd. Electric vehicle with a battery attachment/ detachment structure
DE102020119107A1 (de) * 2020-07-21 2022-01-27 Dr. Ing. H.C. F. Porsche Aktiengesellschaft Batterie für ein Kraftfahrzeug
US20230369706A1 (en) * 2020-09-17 2023-11-16 Honda Motor Co., Ltd. Battery housing device
JP7480668B2 (ja) * 2020-10-16 2024-05-10 スズキ株式会社 鞍乗型車両の車体構造
KR102255498B1 (ko) * 2020-10-20 2021-05-24 주식회사 넥스텍 배터리 재생기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배터리 모니터링 시스템
US20240170795A1 (en) * 2021-03-25 2024-05-23 Honda Motor Co., Ltd. Battery storage device
JP2023170642A (ja) * 2022-05-19 2023-12-01 カワサキモータース株式会社 鞍乗車両

Family Cites Families (2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3412701B2 (ja) * 1993-10-19 2003-06-03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電動車両のカバー構造および電池収納ケース構造
EP0865984B1 (en) * 1994-11-18 2003-10-08 Yamaha Hatsudoki Kabushiki Kaisha Seat fastening device for a bicycle
JP3491708B2 (ja) 1995-02-23 2004-01-26 ヤマハ発動機株式会社 電動自転車用バッテリ収納装置
JP3683307B2 (ja) * 1995-06-30 2005-08-17 ヤマハ発動機株式会社 車両用バッテリ収納装置
JP3378740B2 (ja) * 1996-08-09 2003-02-17 三洋電機株式会社 電動自転車
JPH1134957A (ja) * 1997-07-22 1999-02-09 Tec Corp 電動補助動力装置付自転車
JP3971549B2 (ja) * 2000-06-09 2007-09-05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スクータ型自動二輪車
JP2002053087A (ja) * 2000-08-11 2002-02-19 Honda Motor Co Ltd 車両用後輪支持装置
JP3899006B2 (ja) * 2001-12-14 2007-03-28 ヤマハ発動機株式会社 スクータ型自動二輪車の車体フレーム
JP4274759B2 (ja) * 2002-08-16 2009-06-10 ヤマハ発動機株式会社 電動二輪車
JP2004268667A (ja) 2003-03-06 2004-09-30 Honda Motor Co Ltd 車両用ウインカ装置
CN1948039A (zh) 2006-11-27 2007-04-18 北京清能华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一种超微型电动车
TWI357865B (en) * 2008-12-03 2012-02-11 Ind Tech Res Inst A swift pluggable and lockable battery structure
JP5597376B2 (ja) * 2009-09-15 2014-10-01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自動二輪車
US9399499B2 (en) * 2011-06-29 2016-07-26 Shimano Inc. Bicycle battery holder
TWI435814B (zh) * 2011-10-26 2014-05-01 Kwang Yang Motor Co The storage structure of the two - wheeled battery
JP5879176B2 (ja) 2012-03-30 2016-03-08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電動車両
JPWO2015068753A1 (ja) 2013-11-06 2017-03-09 ヤマハ発動機株式会社 鞍乗型電動車両
JP6399741B2 (ja) 2013-11-06 2018-10-03 ヤマハ発動機株式会社 鞍乗型電動車両
US10160509B2 (en) * 2015-03-31 2018-12-25 Honda Motor Co., Ltd. Motorcycle
CN106314166B (zh) 2015-06-24 2020-10-27 光阳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摩托车的电池盖装置
TWI602738B (zh) * 2015-12-18 2017-10-21 達方電子股份有限公司 電動自行車及其電池承載裝置
US11319014B2 (en) * 2017-11-02 2022-05-03 Piaggio & C. S.P.A. Electric drive motorcycle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754995B (zh) * 2019-09-27 2022-02-11 日商本田技研工業股份有限公司 可搬型電池之充電器
TWI804173B (zh) * 2022-01-21 2023-06-01 三陽工業股份有限公司 車輛的電池收納裝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19064606A1 (ja) 2019-04-04
JPWO2019064606A1 (ja) 2020-04-23
EP3670311A4 (en) 2020-10-28
EP3929069A1 (en) 2021-12-29
EP3670311A1 (en) 2020-06-24
TWI727210B (zh) 2021-05-11
CN111278721B (zh) 2021-08-13
US20200283085A1 (en) 2020-09-10
US11912141B2 (en) 2024-02-27
CN111278721A (zh) 2020-06-12
PH12020500502A1 (en) 2021-05-17
JP6825123B2 (ja) 2021-02-03
EP3670311B1 (en) 2021-10-1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201927620A (zh) 車輛的電池收納裝置
TWI752270B (zh) 車輛的電池收納裝置
TWI705023B (zh) 車輛的電池收納裝置
TWI706890B (zh) 車輛的電池收納裝置
TWI705024B (zh) 車輛的電池收納裝置
TWI676569B (zh) 跨騎型車輛
TWI687343B (zh) 電動車輛的電池收納裝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