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1923333A - 檢査對象物之表面狀態的評價方法、評價裝置、評價裝置的控制方法及評價裝置的控制程式 - Google Patents
檢査對象物之表面狀態的評價方法、評價裝置、評價裝置的控制方法及評價裝置的控制程式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TW201923333A TW201923333A TW107139581A TW107139581A TW201923333A TW 201923333 A TW201923333 A TW 201923333A TW 107139581 A TW107139581 A TW 107139581A TW 107139581 A TW107139581 A TW 107139581A TW 201923333 A TW201923333 A TW 201923333A
- Authority
- TW
- Taiwan
- Prior art keywords
- measurement
- output
- unit
- light
- mode
- Prior art date
Links
- 238000007689 inspection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38
- 238000011156 evaluation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description 161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description 73
- 238000013461 design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33
- 238000005259 measurement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583
- 238000012545 processing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63
- 238000012937 correc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70
- 238000000926 separa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05
- 238000004364 calcula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99
- 238000005286 illumina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4
- 238000012797 qualifica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7
- 230000004044 response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
- 230000000052 comparative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1
- 230000005855 radiation Effects 0.000 claims 1
- 238000004519 manufactu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19
- 230000008569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3
- 230000006870 fun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7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4
- 239000000463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3
- 238000012360 testing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0
- 239000011324 bead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9
- 238000003860 storage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7
- 238000005422 blast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6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6
- 239000000470 constituen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5
- JEIPFZHSYJVQDO-UHFFFAOYSA-N iron(III) oxide Inorganic materials O=[Fe]O[Fe]=O JEIPFZHSYJVQDO-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5
- 239000002184 met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4
- 229910052751 metal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04737 colorimetric analysi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2950 deficien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9000000758 substrat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3
- 229910001208 Crucible steel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2
- XEEYBQQBJWHFJM-UHFFFAOYSA-N Iron Chemical compound [Fe] XEEYBQQBJWHFJM-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2
- 229910000831 Steel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8859 chang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11248 coating agen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0576 coating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2245 particl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10959 stee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4140 clean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456 color vis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36541 health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8676 impor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10052742 iron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080 punch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096 roll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381 surface treatment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Classifications
-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J—MEASUREMENT OF INTENSITY, VELOCITY, SPECTRAL CONTENT, POLARISATION, PHASE OR PULSE CHARACTERISTICS OF INFRARED, VISIBLE OR ULTRAVIOLET LIGHT; COLORIMETRY; RADIATION PYROMETRY
- G01J3/00—Spectrometry; Spectrophotometry; Monochromators; Measuring colours
- G01J3/46—Measurement of colour; Colour measuring devices, e.g. colorimeters
- G01J3/52—Measurement of colour; Colour measuring devices, e.g. colorimeters using colour charts
- G01J3/524—Calibration of colorimeters
-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J—MEASUREMENT OF INTENSITY, VELOCITY, SPECTRAL CONTENT, POLARISATION, PHASE OR PULSE CHARACTERISTICS OF INFRARED, VISIBLE OR ULTRAVIOLET LIGHT; COLORIMETRY; RADIATION PYROMETRY
- G01J3/00—Spectrometry; Spectrophotometry; Monochromators; Measuring colours
- G01J3/02—Details
- G01J3/0278—Control or determination of height or angle information for sensors or receivers
-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N—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DETERMINING THEIR CHEMICAL OR PHYSICAL PROPERTIES
- G01N21/00—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the use of optical means, i.e. using sub-millimetre waves, infrared, visible or ultraviolet light
- G01N21/17—Systems in which incident light is modified in accordance with the properties of the material investigated
- G01N21/25—Colour; Spectral properties, i.e. comparison of effect of material on the light at two or more different wavelengths or wavelength bands
- G01N21/27—Colour; Spectral properties, i.e. comparison of effect of material on the light at two or more different wavelengths or wavelength bands using photo-electric detection ; circuits for computing concentration
-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N—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DETERMINING THEIR CHEMICAL OR PHYSICAL PROPERTIES
- G01N21/00—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the use of optical means, i.e. using sub-millimetre waves, infrared, visible or ultraviolet light
- G01N21/84—System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rticular applications
- G01N21/88—Investigating the presence of flaws or contamination
- G01N21/8806—Specially adapted optical and illumination features
-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N—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DETERMINING THEIR CHEMICAL OR PHYSICAL PROPERTIES
- G01N21/00—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the use of optical means, i.e. using sub-millimetre waves, infrared, visible or ultraviolet light
- G01N21/84—System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rticular applications
- G01N21/88—Investigating the presence of flaws or contamination
- G01N21/95—Investigating the presence of flaws or contamination characterised by the material or shape of the object to be examined
- G01N21/9515—Objects of complex shape, e.g. examined with use of a surface follower device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Spectroscopy & Molecular Physics (AREA)
- Immunology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Biochemistry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Pathology (AREA)
- Analytical Chemistry (AREA)
- Mathematical Physics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pectrometry And Color Measurement (AREA)
- Investigating Materials By The Use Of Optical Means Adapted For Particular Applications (AREA)
- 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Optical Means (AREA)
- Length Measuring Devices By Optical Means (AREA)
Abstract
預先以顏色感測器(32)非接觸地測量合格品表面的一點,根據其輸出值設定合格基準值,之後以顏色感測器(32)非接觸地測量設計規格與合格品相同的檢査對象物表面的一點,再將其輸出值與合格基準值比較,判定是否合格。如此,可在不接觸檢査對象物的情況下判定是否合格,而能夠應用於高速產線。
Description
本揭示係關於檢査對象物之表面狀態的評價方法、評價裝置、評價裝置的控制方法及評價裝置的控制程式。
下述專利文獻1中揭示關於金屬表面的基底處理狀態的判定方法相關的發明。本發明中,為了判斷金屬表面的基底處理狀態,而進行金屬表面的比色分析。在該比色分析中使用測色裝置,測色裝置裝配有用以遮蔽外部光源的端塞。亦即,係在使端塞接觸經基底處理之金屬表面的狀態下,使用測色裝置進行比色分析。 [先前技術文獻] [專利文獻]
[專利文獻1] 國際公開第2015/044591號小冊。
[發明所欲解決之課題]
然而,使端塞接觸表面的構成並不適用於高速產線。
本揭示考量上述事實,目的係得到可應用於高速產線的檢査對象物之表面狀態的評價方法、評價裝置、評價裝置的控制方法及評價裝置的控制程式。 [解決課題之手段]
本揭示的第一態樣之檢査對象物之表面狀態的評價方法,係使用顏色感測器以評價檢査對象物之表面狀態的方法,該顏色感測器,包括投光部及受光部,使從該投光部照射的光線在測量對象面反射而以該受光部接收,並且從該接收的紅、藍及綠的光強度算出與測量對象的顏色對應的輸出值;在檢査對象物之表面狀態的評價方法中,預先以該顏色感測器非接觸地測量合格品表面的一點,而電腦根據該顏色感測器的輸出值設定合格基準值,之後以該顏色感測器非接觸地測量設計規格與該合格品相同的檢査對象物表面的一點,該電腦將「在設定該合格基準值後從該顏色感測器輸出的輸出值」或是「因應測量時的測量條件並根據既定基準將該輸出值修正所得到的修正值」與該合格基準值比較,判定是否合格。
另外,「合格品」係指被判斷為其表面狀態完成至一定基準以上的產品(以下,本說明書中皆相同)。又,「設計規格」中,除了與對象物的材質或尺寸相關的規格以外,亦包含與對該對象物所實施之表面加工相關的規格(以下,本說明書中皆相同)。
根據上述構成,預先以顏色感測器非接觸地測量合格品表面的一點,而電腦根據其輸出值設定合格基準值,之後以顏色感測器非接觸地測量設計規格與合格品相同的檢査對象物表面的一點,電腦將「在設定合格基準值後從顏色感測器輸出的輸出值」或是「因應測量時的測量條件並根據既定基準將該輸出值修正所得到的修正值」與合格基準值比較,判定是否合格。如此,可在不接觸檢査對象物的情況下判定是否合格,而可縮短處理時間,進而能夠應用於高速產線。
本揭示的第二態樣,係在第一態樣之檢査對象物之表面狀態的評價方法中,以該顏色感測器測量該檢査對象物表面的一點之前,在改變間隔距離的多個型態中,以該顏色感測器測量該合格品表面的一點,並且藉由組裝至該顏色感測器的距離測量儀測量該間隔距離,該間隔距離,係在該顏色感測器中朝向測量對象側的既定部位與該合格品表面之間,沿著該投光部之照光中心軸方向的距離;該電腦從該多個型態中的該距離測量儀之輸出值與該顏色感測器的顏色相關輸出值之關係,算出與該間隔距離對應的修正係數,之後藉由該距離測量儀,在未與該檢査對象物接觸的情況下測量間隔距離,該間隔距離,係在配置於測量該檢査對象物時之位置的該顏色感測器中朝向該測量對象側之既定部位與該檢査對象物表面之間,沿著該投光部之照光中心軸方向的距離;該電腦,在算出該修正係數後,藉由與以該距離測量儀所測量的值對應的該修正係數,修正以該顏色感測器非接觸地測量該檢査對象物表面之一點時的顏色相關輸出值,再將修正值與該合格基準值比較,判定是否合格。
根據上述構成,在以顏色感測器測量檢査對象物表面的一點之前,在改變間隔距離的多個型態中,以顏色感測器測量合格品表面的一點,並且藉由組裝至顏色感測器之中的距離測量儀測量該間隔距離,該間隔距離,係在顏色感測器中朝向測量對象側之既定部位與合格品表面之間,沿著投光部之照光中心軸方向的距離;電腦從多個型態中距離測量儀的輸出值與顏色感測器的顏色相關輸出值的關係,算出與該間隔距離對應的修正係數。之後,藉由距離測量儀,在未與檢査對象物接觸的情況下測量間隔距離,該間隔距離,係在配置於測量檢査對象物時之位置的顏色感測器中朝向測量對象側之既定部位與檢査對象物表面之間,沿著投光部之照光中心軸方向的距離。接著,電腦在算出修正係數後,藉由與以距離測量儀所測量的值對應的修正係數,修正以顏色感測器非接觸地測量檢査對象物表面的一點時的顏色相關輸出值,再將該修正值與合格基準值比較,判定是否合格。藉此,即使顏色感測器的投光部與檢査對象物表面的測量點之間的間隔距離不一致,亦可精準地判定是否合格。
本揭示的第三態樣,係在第一態樣之檢査對象物之表面狀態的評價方法中,在以該顏色感測器測量該檢査對象物表面的一點之前,在改變間隔距離與斜率之條件的多個型態中,以該顏色感測器測量該合格品表面的一點,並且藉由在該顏色感測器中組裝於該投光部及該受光部並排之方向兩側的兩個距離測量儀分別測量該間隔距離,該間隔距離,係在該顏色感測器中朝向測量對象側之既定部位與該合格品表面之間,沿著該投光部之照光中心軸方向的距離,該斜率係該投光部之照光中心軸方向相對於與該合格品表面之測量部分垂直之方向的斜率;再者,該電腦,從該兩個距離測量儀測量的結果,算出該間隔距離的平均值與該斜率作為第一資料,並且從該多個型態中的該顏色感測器的顏色相關輸出值與該第一資料的關係,預先算出與該間隔距離的平均值(即平均間隔距離)以及該斜率對應的修正係數,之後藉由該兩個距離測量儀,在未與該檢査對象物接觸的情況下分別測量間隔距離,該間隔距離,係在配置於測量該檢査對象物時之位置的該顏色感測器中朝向測量對象側之既定部位與該檢査對象物表面之間,沿著該投光部之照光中心軸方向的距離;再者,該電腦從該兩個測量結果,算出該間隔距離的平均值與該投光部之照光中心軸方向相對於與該檢査對象物表面之測量部分垂直之方向的斜率以作為第二資料,該電腦藉由與該第二資料對應的該修正係數,修正以該顏色感測器非接觸地測量該檢査對象物表面的一點時的顏色相關輸出值,再將修正值與該合格基準值比較,判定是否合格。
根據上述構成,在以顏色感測器測量檢査對象物表面的一點之前,在改變間隔距離與斜率之條件的多個型態中,以該顏色感測器測量該合格品表面的一點,並且藉由在該顏色感測器中組裝於該投光部及該受光部並排之方向兩側的兩個距離測量儀分別測量該間隔距離,該間隔距離,係在該顏色感測器中朝向測量對象側之既定部位與該合格品表面之間,沿著該投光部之照光中心軸方向的距離,該斜率係該投光部之照光中心軸方向相對於與該合格品表面之測量部分垂直之方向的斜率。再者,電腦從兩個距離測量儀測量的結果,算出該間隔距離的平均值與該斜率作為第一資料,並且從多個型態中顏色感測器的顏色相關輸出值與第一資料的關係,預先算出與該間隔距離的平均值(即平均間隔距離)以及該斜率對應的修正係數。之後藉由兩個距離測量儀,在未與檢査對象物接觸的情況下分別測量間隔距離,該間隔距離,係在配置於測量檢査對象物時之位置的顏色感測器中朝向測量對象側之既定部位與檢査對象物表面之間,沿著投光部之照光中心軸方向的距離;再者,電腦從該兩個測量結果算出該間隔距離的平均值與投光部之照光中心軸方向相對於與檢査對象物表面之測量部分垂直之方向的斜率以作為第二資料。接著,電腦藉由與第二資料對應的修正係數,修正以顏色感測器非接觸地測量檢査對象物表面的一點時的顏色相關輸出值,再將該修正值與合格基準值比較,判定是否合格。藉此,即使顏色感測器的投光部與檢査對象物表面的測量點之間的間隔距離以及投光部之照光中心軸方向的斜率中的兩者或是一者不一致,亦可精準地判定是否合格。
本揭示的第四態樣,係在第一態樣之檢査對象物之表面狀態的評價方法中,預先以該顏色感測器測量設計規格與該檢査對象物相同的一個合格品表面的一點,該電腦再將其輸出值設定為該合格基準值。
根據上述構成,可由相同設計規格的一個合格品設定合格基準值。
本揭示的第五態樣,係在第一態樣至第三態樣中任一態樣之檢査對象物之表面狀態的評價方法中,預先以該顏色感測器測量設計規格與該檢査對象物相同的多個合格品表面的各一點,該電腦再將其輸出值之中最低的該輸出值設定為該合格基準值。
根據上述構成,可從相同設計規格的多個合格品設定合格基準值。
本揭示的第六態樣之評價裝置,係以特定設計規格的產品作為檢査對象物而評價其表面狀態的評價裝置,包括:投光部,對測量對象面照射光線;受光部,接收從該投光部照射而在該測量對象面反射的光線;算出部,從該受光部所接收的紅、藍及綠的光強度算出與測量對象的顏色對應的輸出值;測色部,在測量時未接觸該測量對象;模式選擇部,可選擇第一模式或第二模式,該第一模式係在測量該特定設計規格之合格品表面狀態的情況下選定,該第二模式係在判定該檢査對象物之表面狀態的情況下所選定;及資料處理部,包括合格基準設定部及判定部,該合格基準設定部根據在選定該第一模式的狀態下從該測色部輸出的輸出值,設定合格基準值,而該判定部將「在選定該第二模式的狀態下從該測色部輸出的輸出值」或是「因應測量時的測量條件並根據既定基準將該輸出值修正所得到的修正值」與該合格基準值比較,判定是否合格。
根據上述構成,評價裝置,以特定設計規格的產品作為檢査對象物而評價其表面狀態,包括測色部、模式選擇部及資料處理部。測色部在測量時未接觸測量對象,以受光部接收從投光部照射而在測量對象面反射的光線,並且算出部從受光部接收的紅、藍及綠的光強度算出與測量對象之顏色對應的輸出值。另一方面,在模式選擇部中可選擇第一模式或第二模式,該第一模式係在測量特定設計規格之合格品表面狀態的情況下所選定,該第二模式係在判定檢査對象物之表面狀態的情況下所選定。
此處,本發明的評價裝置具有資料處理部包括合格基準設定部及判定部。合格基準設定部,根據在選定第一模式的狀態下從測色部輸出的輸出值,設定合格基準值。又,判定部,將「在選定第二模式的狀態下從測色部輸出的輸出值」或是「因應其測量時的測量條件並根據既定基準將該輸出值修正所得到的修正值」與合格基準值比較,判定是否合格。如此,因為可在不接觸檢査對象物的情況下判定是否合格,因此可縮短處理時間,而能夠應用於高速產線。
本揭示的第七態樣,係在第六態樣之評價裝置更包括距離測量部,與該測色部一體化而構成測量設備,距離測量部在未接觸該測量對象的情況下測量間隔距離,該間隔距離係在該測量設備中朝向測量對象側之既定部位與該測量對象之間,沿著該投光部之照光中心軸方向的距離;該資料處理部更包括修正係數算出部,根據彼此配對儲存的「在選定該第一模式的狀態下從該測色部輸出的輸出值」與「在選定該第一模式的狀態下從該距離測量部輸出的輸出值」的關係,算出與該間隔距離對應的修正係數,而該判定部,藉由與在選定該第二模式的狀態下從該距離測量部輸出的輸出值對應的該修正係數,修正在選定該第二模式的狀態下從該測色部輸出的輸出值,再將該修正值與該合格基準值比較,判定是否合格。
根據上述構成,距離測量部與測色部一體化而構成測量設備,在未接觸測該量對象的情況下測量間隔距離,該間隔距離係在該測量設備中朝向測量對象側之既定部位與該測量對象之間,沿著該投光部之照光中心軸方向的距離。又,資料處理部更包括修正係數算出部,該修正係數算出部,根據彼此配對儲存的「在選定第一模式的狀態下從測色部輸出的輸出值」與「選定第一模式的狀態下從距離測量部輸出的輸出值」的關係,算出與該間隔距離對應的修正係數。接著,判定部,藉由與在選定第二模式的狀態下從距離測量部輸出之輸出值對應的修正係數,修正在選定第二模式的狀態下從測色部輸出的輸出值,再將該修正值與合格基準值比較,判定是否合格。藉此,即使測色部的投光部與測量對象之間的間隔距離不一致,亦可精準地判定是否合格。
本揭示的第八態樣,係在第六態樣之評價裝置中更包括兩個距離測量部,相對該測色部配置於該投光部及該受光部並排方向之兩側,並與該測色部一體化而構成測量設備,該兩個距離測量部分別在未接觸該測量對象的情況下測量間隔距離,該間隔距離,係在該測量設備中朝向測量對象側之既定部位與該測量對象之間,沿著該投光部之照光中心軸方向的距離;該資料處理部更包括:距離傾角算出部,從該兩個距離測量部分別輸出的輸出值算出該間隔距離的平均值,並且算出該投光部之照光中心軸方向相對於與該測量對象面垂直之方向的斜率;及修正係數算出部,根據彼此配對儲存的「在選定該第一模式的狀態下從該測色部輸出的輸出值」與「該距離傾角算出部根據在選定該第一模式的狀態下分別從該兩個距離測量部輸出之輸出值所算出的算出值」的關係,算出與該間隔距離的平均值(即平均間隔距離)及該斜率對應的修正係數;該判定部,藉由與「該距離傾角算出部根據在選定該第二模式的狀態下分別從該兩個距離測量部輸出之輸出值所算出的算出值」對應的該修正係數,修正在選定該第二模式的狀態下從該測色部輸出的輸出值,再將修正值與該合格基準值比較,判定是否合格。
根據上述構成,兩個距離測量部相對於測色部配置於投光部及受光部並排方向的兩側,而與測色部一體化地構成測量設備,兩個距離測量部在未接觸該測量對象的情況下分別測量間隔距離,該間隔距離,係在該測量設備中朝向測量對象側之既定部位與測量對象之間,沿著投光部之照光中心軸方向的距離。資料處理部,更包括距離傾角算出部及修正係數算出部。距離傾角算出部,從兩個距離測量部分別輸出的輸出值,算出該間隔距離的平均值,並且算出投光部之照光中心軸方向相對於與測量對象面垂直之方向的斜率。修正係數算出部,根據彼此配對儲存的「在選定第一模式的狀態下從測色部輸出的輸出值」與「距離傾角算出部根據在選定第一模式的狀態下從兩個距離測量部分別輸出之輸出值所算出的算出值」的關係,算出與該間隔距離的平均值(即平均間隔距離)以及該斜率對應的修正係數。接著,判定部,藉由與「距離傾角算出部根據在選定第二模式的狀態下從兩個距離測量部分別輸出的輸出值所算出之算出值」對應的修正係數,修正在選定第二模式的狀態下從測色部輸出的輸出值,再將該修正值與合格基準值比較,判定是否合格。藉此,即使測色部的投光部與測量對象之間的間隔距離及投光部之照光中心軸方向的斜率的兩者或是一者不一致,亦可精準地判定是否合格。
本揭示的第九態樣,係在第六態樣至第八態樣中任一態樣之評價裝置中,該合格基準設定部,在選定該第一模式的狀態下從該測色部輸出的輸出值的資料為一筆的情況下,將該輸出值設定為合格基準值。
根據上述構成,可從一個合格品設定合格基準值。
本揭示的第十態樣,係第六態樣至第八態樣中任一態樣之評價裝置中,該合格基準設定部,在選定該第一模式的狀態下從該測色部輸出的輸出值的資料為多筆的情況下,將該輸出值的最低值設定為合格基準值。
根據上述構成,可從多個合格品設定合格基準值。
本揭示的第十一態樣之評價裝置,包括:投光部,對測量對象面照射光線;受光部,接收從該投光部照射而在該測量對象面反射的光線;算出部,從該受光部所接收的紅、藍及綠的光強度算出測量對象的顏色對應的輸出值;測色部,在測量時未接觸測量對象;資訊輸入部,可輸入測量對象之設計規格的資訊;模式選擇部,可選擇第一模式或第二模式,該第一模式係在測量合格品之表面狀態的情況下選定,該第二模式係在判定檢査對象物之表面狀態的情況下選定;及資料處理部,包括合格基準設定部及判定部,該合格基準設定部,根據在選定該第一模式的狀態下從該測色部輸出的輸出值及來自該資訊輸入部的資訊,針對測量對象之設計規格逐一設定合格基準值,而該判定部,將「在選定該第二模式的狀態下從該測色部輸出的輸出值」或是「因應測量時的測量條件並根據既定基準將該輸出值修正所得到的修正值」與設計規格和該測量對象相同的產品中的該合格基準值比較,判定是否合格。
根據上述構成,測色部在測量時未接觸測量對象,以受光部接收從投光部照射而在測量對象面反射的光線,並且算出部從受光部接收的紅、藍及綠的光強度算出與測量對象的顏色對應的輸出值。另一方面,在資訊輸入部中,可輸入測量對象之設計規格的資訊,而在模式選擇部中,可選擇第一模式或第二模式,該第一模式係在測量合格品之表面狀態的情況下選定,該第二模式係在判定檢査對象物之表面狀態的情況下選定。
此處,本發明的評價裝置具有資料處理部,其包括合格基準設定部及判定部。合格基準設定部,根據在選定第一模式的狀態下從測色部輸出的輸出值及來自資訊輸入部的資訊,針對測量對象之設計規格逐一設定合格基準值。又,判定部,將「在選定第二模式的狀態下從測色部輸出的輸出值」或是「因應測量時的測量條件並根據既定基準將該輸出值修正所得到的修正值」與和該測量對象相同設計規格的產品中的合格基準值比較,判定是否合格。如此,可在不接觸檢査對象物的情況下判定是否合格,因此可縮短處理時間,而能夠應用於高速產線。
本揭示的第十二態樣,係在第十一態樣之評價裝置中更包括距離測量部,與該測色部一體化而構成測量設備,距離測量部在未接觸該測量對象的情況下測量間隔距離,該間隔距離係在該測量設備中朝向測量對象側之既定部位與該測量對象之間,沿著該投光部之照光中心軸方向的距離;該資料處理部,更包括修正係數算出部,根據彼此配對儲存的「在選定該第一模式的狀態下從該測色部輸出的輸出值」與「在選定該第一模式的狀態下從該距離測量部輸出的輸出值」的關係以及來自該資訊輸入部的資訊,逐一針對測量對象之設計規格算出與該間隔距離對應的修正係數;該判定部,藉由與「在選定該第二模式的狀態下從該距離測量部輸出的輸出值」及「該測量對象之設計規格的資訊」對應的該修正係數,修正在選定該第二模式的狀態下從該測色部輸出的輸出值,再將修正值與設計規格和該測量對象相同的產品中的該合格基準值比較,判定是否合格。
根據上述構成,距離測量部與測色部一體化而構成測量設備,距離測量部在未接觸該測量對象的情況下測量間隔距離,該間隔距離,係在該測量設備中朝向測量對象側之既定部位與測量對象之間,沿著投光部之照光中心軸方向的距離。資料處理部更包括修正係數算出部,修正係數算出部,根據彼此配對儲存的「在選定第一模式的狀態下從測色部輸出的輸出值」與「在選定第一模式的狀態下從距離測量部輸出的輸出值」的關係以及來自資訊輸入部的資訊,逐一針對測量對象之設計規格算出與該間隔距離對應的修正係數。接著,判定部,藉由與「在選定第二模式的狀態下從距離測量部輸出的輸出值」及「該測量對象之設計規格的資訊」對應的修正係數,修正在選定第二模式的狀態下從測色部輸出的輸出值,再將修正值與設計規格和該測量對象相同的產品中的合格基準值比較,判定是否合格。藉此,即使測色部的投光部與測量對象之間的間隔距離不一致,亦可精準地判定是否合格。
本揭示的第十三態樣,係在第十一態樣之評價裝置中更包括兩個距離測量部,相對該測色部配置於該投光部及該受光部並排方向的兩側,與該測色部一體化而構成測量設備,兩個距離測量部在未接觸該測量對象的情況下分別測量間隔距離,該間隔距離係在該測量設備中朝向測量對象側之既定部位與該測量對象之間,沿著該投光部之照光中心軸方向的距離;該資料處理部包括距離傾角算出部與修正係數算出部,該距離傾角算出部,從該兩個距離測量部分別輸出的輸出值,算出該間隔距離的平均值,並且算出該投光部之照光中心軸方向相對於與該測量對象面垂直之方向的斜率,而該修正係數算出部,根據彼此配對儲存的「在選定該第一模式的狀態下從該測色部輸出的輸出值」與「該距離傾角算出部根據在選定該第一模式的狀態下從該兩個距離測量部分別輸出的輸出值所算出之算出值」的關係以及來自該資訊輸入部的資訊,逐一針對測量對象之設計規格,算出與該間隔距離的平均值(即平均間隔距離)及該斜率對應的修正係數;該判定部,藉由與「該距離傾角算出部根據在選定該第二模式的狀態下從該兩個距離測量部分別輸出的輸出值所算出之算出值」及「該測量對象之設計規格的資訊」對應的該修正係數,修正在選定該第二模式的狀態下從該測色部輸出的輸出值,再將修正值與設計規格和該測量對象相同的產品中的該合格基準值比較,判定是否合格。
根據上述構成,兩個距離測量部,相對測色部配置於投光部及受光部並排方向的兩側,與測色部一體化而構成測量設備,兩個距離測量部在未接觸該測量對象的情況下分別測量間隔距離,該間隔距離,係在該測量設備中朝向測量對象側之既定部位與測量對象之間,沿著投光部之照光中心軸方向的距離。資料處理部更包括距離傾角算出部及修正係數算出部。距離傾角算出部,從兩個距離測量部分別輸出的輸出值算出該間隔距離的平均值,並且算出投光部之照光中心軸方向相對於與測量對象面垂直之方向的斜率。修正係數算出部,根據彼此配對儲存的「在選定第一模式的狀態下從測色部輸出的輸出值」與「距離傾角算出部根據在選定第一模式的狀態下從兩個距離測量部分別輸出的輸出值所算出之算出值」的關係以及來自資訊輸入部的資訊,逐一針對測量對象之設計規格,算出與該間隔距離的平均值(即平均間隔距離)及該斜率對應的修正係數。接著,判定部,藉由與「距離傾角算出部根據在選定第二模式的狀態下從兩個距離測量部分別輸出的輸出值所算出之算出值」及「該測量對象之設計規格的資訊」對應的修正係數,修正在選定第二模式的狀態下從測色部輸出的輸出值,再將該修正值與設計規格和該測量對象相同的產品中的合格基準值比較,判定是否合格。藉此,即使測色部的投光部與測量對象之間的間隔距離及投光部之照光中心軸方向的斜率的兩者或是一者不一致,亦可精準地判定是否合格。
本揭示的第十四態樣,係在第十一態樣至第十三態樣中任一態樣之評價裝置中,該合格基準設定部,在選定該第一模式的狀態下從該測色部輸出的輸出值的資料在以該測量對象之設計規格的資訊分類的設計規格類別內為一筆資料的情況下,將該輸出值設定為該設計規格的產品中的合格基準值。
根據上述構成,可從設計規格類別內的一個合格品設定合格基準值。
本揭示的第十五態樣,係在第十一態樣至第十三態樣任一態樣之評價裝置中,該合格基準設定部,在選定該第一模式的狀態下從該測色部輸出的輸出值的資料在以該測量對象之設計規格的資訊分類的設計規格類別內為多筆資料的情況下,將該輸出值的最低值設定為該設計規格的產品中的合格基準值。
根據上述構成,可從設計規格類別內的多個合格品設定合格基準值。
本揭示的第十六態樣,係在第十一態樣至第十三態樣中任一態樣之評價裝置中,該資料處理部,將「指定用於設定該合格基準值之產品的設計規格的輸入資訊」與「該合格基準設定部所設定之該合格基準值」配對並儲存於表中,且該判定部參照該表來判定是否合格。
根據上述構成,因為判定部參照將「指定設計規格的輸入資訊」與「合格基準值」配對儲存的表來判定是否合格,因此可有效率地判定是否合格。
本揭示的第十七態樣之評價裝置的控制方法,該評價裝置係以特定設計規格的產品作為檢査對象物而評價其表面狀態,該評價裝置包括:投光部,對測量對象面照射光線;受光部,接收從該投光部照射而在該測量對象面反射的光線;算出部,從該受光部所接收的紅、藍及綠的光強度算出測量對象的顏色對應的輸出值;測色部,在測量時未接觸該測量對象;模式選擇部,可選擇第一模式或第二模式,該第一模式係在該測量特定設計規格的合格品表面狀態的情況下選定,該第二模式係在判定檢査對象物之表面狀態的情況下所選定;該控制方法包含下述步驟:在選定該第一模式之情況下,根據此狀態下從該測色部輸出的輸出值設定合格基準值,而在選定該第二模式的情況,將「在該狀態下從該測色部輸出的輸出值」或是「因應測量時的測量條件並根據既定基準將該輸出值修正所得到的修正值」與該合格基準值比較,以判定是否合格。因此,可與本揭示的第六態樣相同,可在不接觸檢査對象物的情況下判定是否合格,而能夠應用於高速產線。
本揭示的第十八態樣之評價裝置的控制方法,該評價裝置包括:投光部,對測量對象面照射光線;受光部,接收從該投光部照射而在該測量對象面反射的光線;算出部,從該受光部所接收的紅、藍及綠的光強度算出測量對象的顏色對應的輸出值;測色部,在測量時未接觸該測量對象;資訊輸入部,可輸入測量對象之設計規格的資訊;模式選擇部,可選擇第一模式或第二模式,該第一模式係在測量合格品之表面狀態的情況下選定,該第二模式係在判定檢査對象物之表面狀態的情況下選定;該控制方法包含下述步驟:在選定該第一模式的情況,根據於此狀態下從該測色部輸出的輸出值及來自該資訊輸入部的資訊,針對該測量對象之設計規格逐一設定合格基準值,而在選定該第二模式的情況,於此狀態下將從該測色部輸出的輸出值或是因應測量時的測量條件並根據既定基準將該輸出值修正的修正值與設計規格和該測量對象相同的產品中的該合格基準值比較,判定是否合格。因此,與本揭示的第十一態樣相同,可在不接觸檢査對象物的情況下判定是否合格,而能夠應用於高速產線。
本揭示的第十九態樣之評價裝置的控制程式,該評價裝置係以特定設計規格的產品作為檢査對象物而評價其表面狀態,該評價裝置包括:投光部,對測量對象面照射光線;受光部,接收從該投光部照射而在該測量對象面反射的光線;算出部,從該受光部所接收的紅、藍及綠的光強度算出測量對象的顏色對應的輸出值;測色部,在測量時未接觸該測量對象;模式選擇部,可選擇第一模式或第二模式,該第一模式係在測量該特定設計規格的合格品表面狀態的情況下選定,該第二模式係在判定檢査對象物之表面狀態的情況下選定;該控制程式係使該評價裝置所包含的電腦進行包含下述步驟的處理:在選定該第一模式的情況,根據於此狀態下從該測色部輸出的輸出值而設定合格基準值,並在選定該第二模式的情況,於此狀態下將從該測色部輸出的輸出值或是因應測量時的測量條件並根據既定基準將該輸出值修正所得到的修正值與該合格基準值比較,以判定是否合格。因此,藉由使電腦執行本揭示的第十九態樣之評價裝置的控制程式,可以電腦實施本揭示的第十七態樣之評價裝置的控制方法。亦即,可與本揭示的第六態樣及本揭示的第十七態樣相同,可在不接觸檢査對象物的情況下判定是否合格,而能夠應用於高速產線。
本揭示的第二十態樣之評價裝置的控制程式,該評價裝置包括:投光部,對測量對象面照射光線;受光部,接收從該投光部照射而在該測量對象面反射的光線;算出部,從該受光部所接收的紅、藍及綠的光強度算出測量對象的顏色對應的輸出值;測色部,在測量時未接觸該測量對象;資訊輸入部,可輸入測量對象之設計規格的資訊;模式選擇部,可選擇第一模式或第二模式,該第一模式係在測量合格品之表面狀態的情況選定,該第二模式係在判定該檢査對象物之表面狀態的情況下選定;該控制程式係使該評價裝置所包含的電腦進行包含下述步驟的處理:在選定該第一模式的情況,根據於此狀態下從該測色部輸出的輸出值及來自該資訊輸入部的資訊,針對該測量對象之設計規格逐一設定合格基準值,並在選定該第二模式的情況,將「此狀態下從該測色部輸出的輸出值」或是「因應測量時的測量條件並根據既定基準將該輸出值修正所得到的修正值」與設計規格和該測量對象相同的產品中的該合格基準值比較,以判定是否合格。因此,藉由使電腦執行本揭示的第二十態樣之評價裝置的控制程式,可以電腦實施本揭示的第十八態樣之評價裝置的控制方法。亦即,可與本揭示的第十一態樣及本揭示的第十八態樣相同,可在不接觸檢査對象物的情況下判定是否合格,而能夠應用於高速產線。 [發明之效果]
如以上所說明,根據本揭示,具有可應用於高速產線這樣的優良效果。
[第一實施態樣]
使用第1圖至第6B圖說明本揭示之第一實施態樣的檢査對象物表面狀態的評價方法、評價裝置、評價裝置的控制方法及評價裝置的控制程式。另外,本實施態樣的檢査對象物之表面狀態的評價方法、評價裝置、評價裝置的控制方法及評價裝置的控制程式,作為一例,係用於判斷在進行珠擊(Shot blast)以去除生鏽或刻度的檢査對象物表面中,是否良好地去除生鏽或刻度。
第1圖係以方塊圖顯示本實施態樣中的評價裝置10的概略構成。如第1圖所示,評價裝置10係包含測色部12、資訊輸入部20、模式選擇部22、資料處理部24及輸出部30而構成。
測色部12,由顏色感測器32(參照第3A圖及第3B圖)進行測色處理。第3A圖及第3B圖中,以示意縱剖面圖顯示從側面觀看顏色感測器32之概略構成的狀態。另外,顏色感測器32可使用例如與歐姆龍(股)公司製的E3NX-CA相同構成的感測器。
如第1圖所示,測色部12可包括投光部14、受光部16及算出部18。如第3A圖及第3B圖所示,投光部14的功能係對於測量對象面60、62照光,在測量對象面60、62使所照射之光線反射。又,受光部16的功能係接收從投光部14照射而在測量對象面60、62反射之光線。另外,第3A圖係顯示測量對象T1的表面(測量對象面60)具有凹凸的情況,第3B圖係顯示測量對象T2的表面(測量對象面62)為平面的情況。以顏色感測器32進行測色處理的測色部12(參照第1圖),在測量時未接觸測量對象T1、T2。第1圖所示的算出部18的功能係從受光部16所接收之紅、藍及綠的光強度算出與測量對象的顏色對應的輸出值。測色部12與資料處理部24連接。
資料處理部24與資訊輸入部20、模式選擇部22及輸出部30連接。資訊輸入部20包含例如滑鼠、鍵盤或觸控螢幕等的輸入部。資訊輸入部20中,使用者可使用滑鼠、鍵盤或觸控螢幕等的輸入部,在例如既定輸入畫面中的輸入欄,輸入測量對象之設計規格的資訊。資訊輸入部20,作為一例,具有資料複製功能(將已輸入的資料複製的功能)。另外,「設計規格」中,除了對象物的材質及尺寸的相關規格以外,亦包含與對該對象物實施之表面加工相關的規格。例如,針對以珠擊處理進行表面加工者,與表面加工相關的規格亦包含了投射條件,其中投射條件包括投射材的種類、投射材的粒徑、投射材每單位時間的投射量、投射材的投射時間、投射材的投射速度、以空氣噴設投射材的情況中的空氣壓力、藉由葉輪的旋轉以離心力加速而將投射材投射的情況中該葉輪每單位時間的旋轉數、以及經表面加工之處理對象物與投射機之投射口的距離。
又,模式選擇部22中,可選擇第一模式或第二模式,第一模式係在測量合格品之表面狀態的情況下選定,而第二模式係在判定檢査對象物之表面狀態的情況下選定。評價裝置10係假定為下述裝置:在模式選擇部22中選擇第一模式而測量合格品表面狀態之後,於模式選擇部22中選擇第二模式。另外,作為「合格品」的一例,係由熟練者判斷其表面狀態完成至既定基準以上的產品。作為模式選擇部22的一例,係使用者可操作的用以選擇模式的切換開關。另外,作為變形例,模式選擇部22可為使用者可操作的用以選擇模式的按鈕或用以選擇模式的輸入部。輸出部30,包含例如顯示器等的顯示輸出部,可將在資料處理部24之中的處理結果輸出並且顯示。
資料處理部24包括合格基準設定部26及判定部28。合格基準設定部26具有下述功能:根據在選定第一模式的狀態下從測色部12輸出的輸出值及來自資訊輸入部20的資訊,針對測量對象之設計規格逐一設定合格基準值。又,判定部28具有下述功能:將在選定第二模式的狀態下從測色部12輸出的輸出值與設計規格和該測量對象相同之產品中的合格基準值比較,判定是否合格。
在選定第一模式的狀態下從測色部12輸出的輸出值的資料,若在以該測量對象之設計規格資訊分類的設計規格類別內為一筆資料,則在這樣的情況下,合格基準設定部26將該輸出值設定為該設計規格之產品中的合格基準值。又,在選定第一模式的狀態下從測色部12輸出的輸出值的資料,若在以該測量對象之設計規格資訊分類的設計規格類別內為多筆資料,則在這樣的情況下,合格基準設定部26將該輸出值的最低值設定為該設計規格之產品中的合格基準值。
本實施態樣中,資料處理部24,將指定用於設定合格基準值的產品之設計規格的輸入資訊與合格基準設定部26所設定之合格基準值配對並儲存於表中,而判定部28則參照該表來判定是否合格。
資料處理部24,藉由作為第2圖所示之電腦的資料處理控制裝置40,進行用以判定是否合格的資料處理控制。第2圖中,以方塊圖顯示資料處理控制裝置40的概略構成。資料處理控制裝置40,包括CPU 42、RAM 44、ROM 46及輸出入介面部(I/O)50,該等透過匯流排52相互連接。ROM 46為非揮發性的儲存部,該ROM 46中,儲存有資料處理控制程式48(本揭示的第二十態樣之評價裝置的控制程式的一例)。I/O 50進行外部裝置的通訊。該I/O 50與顏色感測器32(參照第3A圖及第3B圖)連接。資料處理控制裝置40,從ROM 46讀取資料處理控制程式48,並於RAM 44中展開,藉由CPU 42執行於RAM 44中展開的資料處理控制程式48,而具有作為資料處理部24(參照第1圖)的功能。
接著,作為本實施態樣的作用,參照第4圖所示的流程圖說明第1圖所示的評價裝置10中以資料處理部24(資料處理控制裝置40(參照第2圖))執行之控制處理(評價裝置10的控制方法)的流程的一例。本實施態樣中,作為一例,若第2圖所示的資料處理控制裝置40的電源開啟,則開始執行第4圖所示的控制處理。
第4圖所示的控制處理的步驟100中,資料處理部24,取得以模式選擇部22所選擇的模式資訊。
步驟100的下一步驟102中,資料處理部24,根據先前的步驟100中所取得的模式資訊,判斷是否選定第一模式。步驟102的判定為否定的情況移至步驟106,步驟102的判定為肯定的情況則移至步驟104。
步驟104中,資料處理部24從測色部12取得測量結果的輸出值,且取得在資訊輸入部20中輸入的測量對象之設計規格的資訊。步驟104的下一步驟108中,資料處理部24,根據在選定第一模式的狀態下從測色部12輸出的輸出值以及來自資訊輸入部20的資訊,針對測量對象之設計規格逐一設定合格基準值。在步驟108之後即移至步驟114。步驟114於後段中敘述。
另一方面,步驟106中,資料處理部24,根據步驟100中取得的模式資訊,判定是否選定第二模式。步驟106的判定為否定的情況,移至步驟114,步驟106的判定為肯定的情況則移至步驟110。
步驟110中,資料處理部24從測色部12取得測量結果的輸出值,且取得由資訊輸入部20輸入的測量對象之設計規格的資訊。步驟110的下一步驟112中,資料處理部24,將在選定第二模式的狀態下從測色部12輸出的輸出值與設計規格和該測量對象相同的產品中的合格基準值比較,判定是否合格。此處,在資料處理部24中,判定部28參照將指定設計規格的輸入資訊與合格基準值配對並儲存的表來判定是否合格,因此可有效率判斷是否合格。步驟112之後即移至步驟114。
步驟114中,資料處理部24,判定資料處理控制裝置40(參照第2圖)的電源是否關閉。步驟114的判定為否定的情況,則回到步驟100,在步驟114的判定成為肯定之前,重複步驟100至步驟114。若步驟114的判定為肯定,則結束第4圖所示的控制處理。
接著說明使用第3A圖及第3B圖所示的顏色感測器32及第2圖所示的資料處理控制裝置40評價檢査對象物之表面狀態的方法,亦即檢査對象物之表面狀態的評價方法。
檢査對象物之表面狀態的評價方法中,預先藉由第3A圖及第3B圖所示的顏色感測器32非接觸地測量合格品表面的一點,而資料處理控制裝置40(參照第2圖)根據其輸出值設定合格基準值。之後藉由顏色感測器32非接觸地測量設計規格與合格品相同的檢査對象物表面的一點,而第2圖所示的資料處理控制裝置40將其輸出值與該合格基準值比較,判定是否合格。具體而言,資料處理控制裝置40,只要第3A圖及第3B圖所示的顏色感測器32的輸出值在該合格基準值以上就判定為合格,若顏色感測器32的輸出值小於該合格基準值則判定為不合格。
檢査對象物之表面狀態的評價方法中,可預先以顏色感測器32測量設計規格與檢査對象物相同的一個合格品表面的一點,將其輸出值設定為合格基準值,亦可預先以顏色感測器32測量設計規格與檢査對象物相同的多個合格品表面的各一點,將其輸出值之中最低的輸出值設定為合格基準值。
接著,一邊參照第5圖、第6A圖及第6B圖,一邊說明與合格判定相關的試驗例。第5圖中,以示意的側面圖顯示在評價前的階段以珠擊對檢査對象物進行表面加工的狀態。第6A圖及第6B圖中顯示試驗結果的圖表。
首先,大致說明試驗條件。檢査對象物表面加工之前的對象物為SS400(用於一般結構的軋鋼材(rolling steel))的軋鋼皮材料(mill scale)(表面具備氧化皮膜者),其形成一邊50mm的正方形且厚度6mm的試驗片。如第5圖所示,對於對象物W進行珠擊加工。
第6A圖中顯示第1珠擊條件的試驗結果,該第1珠擊條件係使用粒徑0.8mm的球狀鑄鋼粒作為投射材,使珠擊時的空氣壓力為0.1MPa,並且在珠擊加工時,以第6A圖中試驗結果所示的進給速度使對象物移動。第6B圖中顯示第2珠擊條件的試驗結果,該第2珠擊條件係使用粒徑0.7mm、具有鋭角狀的鑄鋼粗砂作為投射材,使珠擊時的空氣壓力為0.08MPa,並且在珠擊加工時以第6B圖中試驗結果所示的進給速度使對象物移動。
若使用第5圖補充說明,在將投射材投射的珠擊用空氣噴嘴S1固定的狀態下,對象物W藉由移動裝置S2在箭號X方向上移動。接著,藉由改變對象物W的進給速度,使投射密度不同。
又,珠擊後去除生鏽的評價,是由熟練者判斷是否合格,是否合格的判定結果(亦即合格、不合格的結果)如第6A圖及第6B圖所示。另一方面,使用顏色感測器測量時的測量模式,為重視對比的模式(對比模式)。
第6A圖及第6B圖中,縱軸設定為顏色感測器的輸出值,横軸設定為進給速度。如第6A圖及第6B圖所示,若畫出一條通過合格品之輸出值的最低值的線(點線)L1、L2,則判斷為不合格品皆存在於該線L1、L2以下的範圍。藉此,若以合格品的輸出值的最低值作為合格基準值,則可良好地判定是否合格。又,從第6A圖及第6B圖,可判定用於珠擊處理(廣義上為表面處理)的設計規格若不同,則合格基準值亦改變。
如以上所說明,根據本實施態樣,因為第3A圖及第3B圖所示的顏色感測器32(第1圖的測色部)未接觸檢査對象物即可判定是否合格,因此可縮短處理時間,而能夠應用於高速產線。另外,高速產線,例如,可設於汽車業界、造船業界及鐵鋼業界等的製造現場。
又,本實施態樣中,能夠客觀地判定表面狀態的是否合格,所以例如,可適用於像是工程零件的連桿之複雜形狀的零件或狹窄部。 [第二實施態樣]
接著,使用第7圖至第9圖說明本揭示的第二實施態樣的檢査對象物之表面狀態的評價方法、評價裝置、評價裝置的控制方法及評價裝置的控制程式。本實施態樣,除了以下說明的點,實質上與第一實施態樣相同。因此,針對與第一實施態樣實質上相同的構成部,賦予相同符號並省略說明。
第7圖中,以方塊圖顯示本實施態樣的評價裝置70的概略構成。如第7圖所示,本實施態樣的評價裝置70中,不存在與第一實施態樣的資訊輸入部20(參照第1圖)對應的功能部,並且設置資料處理部72代替資料處理部24。
本實施態樣的評價裝置70,是以特定設計規格的產品作為檢査對象物而評價其表面狀態的評價裝置。評價裝置70,作為一例,係設置作為特定產品專用之珠擊裝置的附加設備。另外,模式選擇部22,因為實質上與第一實施態樣的模式選擇部22相同,因此賦予相同符號,但在模式選擇部22可選擇的第一模式及第二模式之中,本實施態樣中的第一模式,在運用上係在測量特定設計規格之合格品的表面狀態的情況下選定。
資料處理部72包括合格基準設定部74及判定部76。合格基準設定部74的功能為根據在選定第一模式的狀態下從測色部12輸出的輸出值,設定合格基準值。又,判定部76的功能係將在選定第二模式的狀態下從測色部12輸出的輸出值與合格基準值比較,判定是否合格。
合格基準設定部74,在選定第一模式的狀態下從測色部12輸出的輸出值為一筆資料的情況中,將該輸出值設定為合格基準值。又,合格基準設定部74,在選定第一模式的狀態下從測色部12輸出的輸出值為多筆資料的情況中,將該輸出值的最低值設定為合格基準值。
資料處理部72,藉由作為第8圖所示之電腦的資料處理控制裝置80,進行用以判定是否合格的資料處理控制。第8圖中,以方塊圖顯示資料處理控制裝置80的概略構成。
如第8圖所示,資料處理控制裝置80中,具有儲存了資料處理控制程式78(本揭示的第十九態樣之評價裝置的控制程式的一例)的ROM 47,以取代第一實施態樣的ROM 46(參照第2圖)。另外,ROM 47,與第一實施態樣的ROM 46(參照第2圖)相同,為非揮發性的儲存部。關於資料處理控制裝置80的其他構成部、即CPU 42、RAM 44、輸出入介面部(I/O)50及匯流排52,皆與第一實施態樣相同。該資料處理控制裝置80,從ROM 47讀取資料處理控制程式78,並在RAM 44中展開,再藉由CPU 42執行在RAM 44中展開的資料處理控制程式78,藉此作為本實施態樣中的資料處理部72(參照第7圖)而發揮功能。
接著,作為本實施態樣的作用,參照第9圖所示的流程圖說明以第7圖所示的評價裝置70中的資料處理部72(資料處理控制裝置80(參照第8圖))所執行之控制處理流程的一例。
如第9圖所示,本實施態樣的控制處理中,設定步驟124、128以代替第一實施態樣的控制處理中的步驟104、108(參照第4圖),設定步驟130、132以代替第一實施態樣的控制處理中的步驟110、112(第4圖參照)。以下說明與第一實施態樣的控制處理不同的部分。
步驟102為肯定的情況下移至步驟124,換言之,在選定第一模式的情況中,資料處理部72從測色部12取得測量結果的輸出值。步驟124的下一步驟128中,資料處理部72根據在選定第一模式的狀態下從測色部12輸出的輸出值而設定合格基準值。步驟128之後即移至步驟114。
又,步驟106為肯定的情況中移至步驟130,換言之,在選定第二模式的情況中,資料處理部72取得測色部12的測量結果,亦即來自測色部12的輸出值。步驟130的下一步驟132中,資料處理部72,將在選定第二模式的狀態下從測色部12輸出的輸出值與合格基準值比較,判定是否合格。步驟132之後即移至步驟114。
藉由以上說明的本實施態樣的構成,因為可在未接觸檢査對象物的情況下判定是否合格,而能夠應用於高速產線。 [第三實施態樣]
接著,使用第10圖至第13圖說明本揭示的第三實施態樣的檢査對象物之表面狀態的評價方法、評價裝置、評價裝置的控制方法及評價裝置的控制程式。本實施態樣中,除了以下說明的點以外,實質上與第一實施態樣相同。因此,針對實質上與第一實施態樣相同的構成部,賦予相同符號並省略說明。
第10圖中,以方塊圖顯示本實施態樣的評價裝置200的概略構成。如第10圖所示,本實施態樣的評價裝置200中設有距離測量部202,並且設有資料處理部204以取代第一實施態樣的資料處理部24(參照第1圖)。
距離測量部202,與測色部12一體化而構成作為第12圖所示之測量設備的顏色感測器32A,顏色感測器32A非接觸地測量相對於測量對象T2的間隔距離L,該間隔距離L,係在顏色感測器32A中朝向測量對象側之既定部位與測量對象T2之間,沿著投光部14之照光中心軸方向14X的距離。距離測量部202,係由距離測量儀所構成,距離測量儀可使用雷射測距儀、渦電流測距儀等。本實施態樣中,距離測量部202係配置於投光部14的旁邊。另外,在顏色感測器32A相對於測量對象T2的位置未改變的狀態下,資料處理部204(參照第10圖)將測色部12及距離測量部202各自測量而輸出的輸出值自動或是根據來自使用者的輸入資訊彼此配對並儲存。
如第10圖所示,資料處理部204,包括合格基準設定部26、修正係數算出部206及判定部208。修正係數算出部206的功能係根據彼此配對儲存的「在選定第一模式的狀態下從測色部12輸出的輸出值」與「在選定第一模式的狀態下從距離測量部202輸出之輸出值」的關係以及來自資訊輸入部20的資訊,逐一針對測量對象之設計規格,算出與間隔距離L對應的修正係數;該間隔距離L,係在第12圖所示的顏色感測器32A中朝向測量對象側之既定部位與測量對象T2之間,沿著投光部14之照光中心軸方向14X的距離。另外,藉由精準掌握如第10圖所示之測色部12的距離相依性,可精準地算出修正係數。
判定部208的功能係藉由與「在選定第二模式之狀態下從距離測量部202輸出的輸出值」及「該測量對象之設計規格的資訊」對應的修正係數,修正在選定第二模式的狀態下從測色部12輸出的輸出值,再將該修正值(換言之,因應測量時的測量條件並根據既定基準修正從測色部12輸出之輸出值而得到的修正值)與設計規格和該測量對象相同的產品中的合格基準值比較,以判定是否合格。
資料處理部204,藉由作為第11圖所示之電腦的資料處理控制裝置210,進行用以判定是否合格的資料處理控制。第11圖中,以方塊圖顯示資料處理控制裝置210的概略構成。
如第11圖所示,資料處理控制裝置210具有儲存了資料處理控制程式214(本揭示的第二十態樣之評價裝置的控制程式的一例)的ROM 212,取代第一實施態樣的ROM 46(參照第2圖)。另外,ROM 212,與第一實施態樣的ROM 46(參照第2圖)相同,為非揮發性的儲存部。關於資料處理控制裝置210的其他構成部、即CPU 42、RAM 44、輸出入介面部(I/O)50及匯流排52,皆與第一實施態樣與相同。另外,本實施態樣的I/O 50亦與距離測量部202(參照第12圖)連接。資料處理控制裝置210,從ROM 212讀取資料處理控制程式214並在RAM 44中展開,再藉由CPU 42執行在RAM 44中展開的資料處理控制程式214,藉此作為本實施態樣中的資料處理部204(參照第10圖)而發揮功能。
接著,作為本實施態樣的作用,參照第13圖所示的流程圖說明如第10圖所示的評價裝置200中以資料處理部204(資料處理控制裝置210(第11圖參照))所執行的控制處理流程的一例。
如第13圖所示,本實施態樣的控制處理,設定步驟134、136以取代第一實施態樣的控制處理中的步驟104、108(參照第4圖),設定步驟138、140、142以取代第一實施態樣的控制處理中的步驟110、112(參照第4圖)。以下說明與第一實施態樣的控制處理不同的部分。
步驟102為肯定的情況下移至步驟134,換言之,在選定第一模式的情況中,資料處理部204,取得在選定第一模式的狀態下從測色部12及距離測量部202分別輸出之測量結果的輸出值,且取得以資訊輸入部20所輸入的測量對象之設計規格的資訊。步驟134的下一步驟136中,在資料處理部204中,合格基準設定部26針對測量對象之設計規格逐一設定合格基準值,且修正係數算出部206逐一針對測量對象之設計規格算出與間隔距離L對應的修正係數,該間隔距離L,係在顏色感測器32A中朝向測量對象側之既定部位與測量對象T2之間,沿著投光部14之照光中心軸方向14X的距離。此時,修正係數算出部206,根據彼此配對儲存的「在選定第一模式的狀態下從測色部12輸出的輸出值」與「在選定第一模式的狀態下從距離測量部202輸出的輸出值」的關係以及來自資訊輸入部20的資訊,算出與間隔距離L對應的修正係數。步驟136之後即移至步驟114。
又,步驟106為肯定的情況中移至步驟138,換言之,在選定第二模式的情況中,資料處理部204,取得在選定第二模式的狀態下從測色部12及距離測量部202分別輸出之測量結果的輸出值,且取得以資訊輸入部20輸入之測量對象之設計規格的資訊。步驟138的下一步驟140中,資料處理部204的判定部208,藉由與在選定第二模式的狀態下從距離測量部202輸出之輸出值及該測量對象之設計規格的資訊對應的修正係數,修正在選定第二模式的狀態下從測色部12輸出的輸出值。步驟140的下一步驟142中,資料處理部204的判定部208,將在步驟140中求得的修正值(換言之,因應測量時的測量條件並根據既定基準修正從測色部12輸出之輸出值所得到的修正值)與設計規格和該測量對象相同的產品中的合格基準值比較,判定是否合格。步驟142之後即移至步驟114。
接著說明使用第12圖所示的顏色感測器32A、距離測量部202及第11圖所示的資料處理控制裝置210評價檢査對象物之表面狀態的方法,亦即檢査對象物之表面狀態的評價方法。
檢査對象物之表面狀態的評價方法中,在藉由第12圖所示的顏色感測器32A測量檢査對象物表面的一點之前,在改變間隔距離L的多個型態中,藉由顏色感測器32A的測色部12測量合格品表面的一點,且藉由組裝至顏色感測器32A的距離測量儀、即距離測量部202測量間隔距離L,該間隔距離L係在顏色感測器32A中朝向測量對象側之既定部位與合格品表面之間,沿著投光部14之照光中心軸方向14X的距離;而資料處理控制裝置210(更具體而言為第10圖的修正係數算出部206)從在多個型態中距離測量部202的輸出值與顏色感測器32A的顏色相關輸出值的關係算出與間隔距離L對應的修正係數。又,資料處理控制裝置210(更具體而言為第10圖的合格基準設定部26),根據顏色感測器32A的顏色相關輸出值來設定合格基準值。
之後,藉由顏色感測器32A的測色部12非接觸地測量設計規格與合格品相同的檢査對象物表面的一點。又,藉由組裝至顏色感測器32A的距離測量儀、即距離測量部202,在未與檢査對象物接觸的情況下測量間隔距離L,該間隔距離L,係在配置於測量檢査對象物時的位置的顏色感測器32A中朝向測量對象側之既定部位與檢査對象物表面之間,沿著投光部14的照光中心軸方向14X的距離。接著,資料處理控制裝置210(參照第11圖,更具體而言為第10圖的判定部208),在算出修正係數後,藉由與距離測量部202所測量之值對應的修正係數,修正以顏色感測器32A之測色部12非接觸地測量檢査對象物表面的一點時的顏色相關輸出值,再將該修正值(換言之,因應測量時的測量條件並根據既定基準修正從顏色感測器32A之測色部12輸出的顏色相關輸出值所得到的修正值)與合格基準值比較,以判定是否合格。
根據以上說明的本實施態樣的構成,因為可在未接觸檢査對象物的情況下判定是否合格,而能夠應用於高速產線。又,本實施態樣中,即使顏色感測器32A的投光部14與檢査對象物表面的測量點之間的間隔距離不一致,亦可精準地判定是否合格。 [第四實施態樣]
接著,使用第14圖至第16圖說明本揭示的第四實施態樣的檢査對象物之表面狀態的評價方法、評價裝置、評價裝置的控制方法及評價裝置的控制程式。本實施態樣,除了以下說明的點以外,實質上與第三實施態樣相同。因此,針對實質上與第三實施態樣相同的構成部,賦予相同符號而省略說明。
第14圖中,以方塊圖顯示本實施態樣的評價裝置220的概略構成。如第14圖所示,本實施態樣的評價裝置220中,不存在與第三實施態樣的資訊輸入部20(參照第10圖)對應的功能部,並且設置資料處理部222以取代資料處理部204。另外,資料處理部222,與第三實施態樣中的資料處理部204相同,在顏色感測器32A相對於測量對象T2(參照第12圖)的位置未改變的狀態下,自動或是根據來自使用者之輸入資訊,將測色部12及距離測量部202分別測量並輸出的輸出值彼此配對並儲存。
本實施態樣的評價裝置220,與第二實施態樣相同,係以特定設計規格的產品作為檢査對象物而評價其表面狀態的評價裝置。另外,模式選擇部22,實質上與第三實施態樣的模式選擇部22相同,因此賦予相同符號,但在模式選擇部22中可選擇的第一模式及第二模式之中,本實施態樣中的第一模式,在運用上係於測量特定設計規格之合格品表面狀態的情況下選定。
資料處理部222,包括合格基準設定部74、修正係數算出部224及判定部226。合格基準設定部74的功能與第二實施態樣中的合格基準設定部74相同,因此省略詳細說明。
修正係數算出部224的功能係根據彼此配對儲存的「在選定第一模式的狀態下從測色部12輸出的輸出值」與「在選定第一模式的狀態下從距離測量部202輸出的輸出值」的關係,算出與間隔距離L(參照第12圖)對應的修正係數,該間隔距離L,係在測色部12中朝向測量對象側之既定部位與測量對象T2(參照第12圖)之間,沿著投光部14之照光中心軸方向14X(參照第12圖)的距離。又,判定部226的功能係藉由與在選定第二模式的狀態下從距離測量部202輸出的輸出值對應的修正係數,修正在選定第二模式的狀態下從測色部12輸出的輸出值,將該修正值(換言之,因應測量時的測量條件並根據既定基準修正從測色部12輸出的輸出值所得到的修正值)與合格基準值比較,判定是否合格。
資料處理部222,藉由作為第15圖所示之電腦的資料處理控制裝置230,進行用以判定是否合格的資料處理控制。第15圖中,以方塊圖顯示資料處理控制裝置230的概略構成。
如第15圖所示,資料處理控制裝置230中,具有儲存了資料處理控制程式234(本揭示的第十九態樣之評價裝置的控制程式的一例)的ROM 232,以代替第三實施態樣的ROM 212(參照第11圖)。另外,ROM 232與第三實施態樣的ROM 212(參照第11圖)相同,為非揮發性的儲存部。關於資料處理控制裝置230的其他構成部、即CPU 42、RAM 44、輸出入介面部(I/O)50及匯流排52,皆與第三實施態樣相同。該資料處理控制裝置230,從ROM 232讀取資料處理控制程式234並於RAM 44中展開,再藉由CPU 42執行在RAM 44中展開的資料處理控制程式234,而作為本實施態樣中的資料處理部222(參照第14圖)而發揮功能。
接著,作為本實施態樣的作用,參照第16圖所示的流程圖,說明第14圖所示的評價裝置220中以資料處理部222(資料處理控制裝置230(參照第15圖))執行的控制處理流程之一例。
如第16圖所示,本實施態樣的控制處理中,設定步驟144、146以取代第三實施態樣的控制處理中的步驟134、136(參照第13圖),設定步驟148、150、152以取代第三實施態樣的控制處理中的步驟138、140、142(參照第13圖)。以下說明與第三實施態樣的控制處理不同的部分。
步驟102為肯定的情況移至步驟144,換言之,在選定第一模式的情況中,資料處理部222,取得在選定第一模式的狀態下從測色部12及距離測量部202分別輸出之測量結果的輸出值。步驟144的下一步驟146中,在資料處理部222中,合格基準設定部74設定合格基準值,且修正係數算出部224算出與間隔距離L對應的修正係數,該間隔距離L,係在測色部12中朝向測量對象側之既定部位與測量對象T2之間,沿著投光部14之照光中心軸方向14X的距離。此時,修正係數算出部224,根據彼此配對儲存的「在選定第一模式的狀態下從測色部12輸出的輸出值」與「在選定第一模式的狀態下從距離測量部202輸出的輸出值」的關係,算出與間隔距離L對應的修正係數。步驟146之後即移至步驟114。
又,步驟106為肯定的情況移至步驟148,換言之,在選定第二模式的情況中,資料處理部222,取得在選定第二模式的狀態下從測色部12及距離測量部202分別輸出之測量結果的輸出值。步驟148的下一步驟150中,資料處理部222的判定部226,藉由與在選定第二模式的狀態下從距離測量部202輸出之輸出值對應的修正係數,修正在選定第二模式的狀態下從測色部12輸出的輸出值。步驟150的下一步驟152中,資料處理部222的判定部226,將步驟150中求得的修正值(換言之,因應其測量時的測量條件並根據既定基準修正從測色部12輸出之輸出值所得到的修正值)與合格基準值比較,判定是否合格。步驟152之後即移至步驟114。
另外,若使用第14圖所示的評價裝置220,與第三實施態樣相同,可執行檢査對象物之表面狀態的評價方法。
藉由以上說明的本實施態樣的構成,可在未接觸檢査對象物的情況下判定是否合格,而能夠應用於高速產線。又,本實施態樣中,與第三實施態樣相同,即使投光部14與檢査對象物表面的測量點之間的間隔距離不一致,亦可精準地判定是否合格。 [第五實施態樣]
接著,使用第17圖至第20圖說明本揭示的第五實施態樣的檢査對象物之表面狀態的評價方法、評價裝置、評價裝置的控制方法及評價裝置的控制程式。本實施態樣中,除了以下說明的點以外,實質上與第一實施態樣相同。因此,針對實質上與第一實施態樣相同的構成部,賦予相同符號並且省略說明。
第17圖中,以方塊圖顯示本實施態樣的評價裝置240的概略構成。如第17圖所示,本實施態樣的評價裝置240中,設置作為兩個距離測量部的第一距離測量部242及第二距離測量部244,並且設置資料處理部246以取代第一實施態樣的資料處理部24(參照第1圖)。
第一距離測量部242及第二距離測量部244,相對測色部12配置於第19圖所示之投光部14及受光部16並排方向的兩側而與測色部12一體化,構成作為測量設備的顏色感測器32B。第一距離測量部242及第二距離測量部244,分別對於測量對象T2非接觸地測量間隔距離La、Lb,該間隔距離La、Lb,係在顏色感測器32B中朝向測量對象側之既定部位與測量對象T2之間,沿著投光部14之照光中心軸方向14X的距離。第一距離測量部242及第二距離測量部244,與第三實施態樣的距離測量部202相同,以距離測量儀所構成,距離測量儀可使用雷射測距儀、渦電流測距儀等。另外,在顏色感測器32B相對於測量對象T2的位置未改變的狀態下,藉由資料處理部246(參照第17圖)將測色部12、第一距離測量部242及第二距離測量部244分別測量而輸出的輸出值自動或是根據來自使用者的輸入資訊彼此配對並儲存。
如第17圖所示,資料處理部246,包括合格基準設定部26、距離傾角算出部248、修正係數算出部250及判定部252。距離傾角算出部248的功能係從第一距離測量部242及第二距離測量部244分別輸出的輸出值,算出間隔距離La、Lb的平均值,並且算出投光部14之照光中心軸方向14X相對於與測量對象面62垂直之方向的斜率;該間隔距離La、Lb,係在第19圖所示之顏色感測器32B中朝向測量對象側之既定部位與測量對象T2之間,沿著投光部14的照光中心軸方向14X的距離。
第17圖所示之修正係數算出部250的功能係根據彼此配對儲存的「在選定第一模式的狀態下從測色部12輸出的輸出值」與「距離傾角算出部248根據在選定第一模式的狀態下從第一距離測量部242及第二距離測量部244分別輸出的輸出值所算出之算出值」的關係以及來自資訊輸入部20的資訊,逐一針對測量對象之設計規格,算出與間隔距離La、Lb的平均值(即平均間隔距離)以及斜率對應的修正係數;該間隔距離La、Lb,係在第19圖所示之顏色感測器32B中朝向測量對象側之既定部位與測量對象T2之間,沿著投光部14之照光中心軸方向14X的距離;該斜率係投光部14之照光中心軸方向14X相對於與測量對象面62垂直之方向的斜率。
又,第17圖所示的判定部252的功能係藉由與「距離傾角算出部248根據在選定第二模式的狀態下從第一距離測量部242及第二距離測量部244分別輸出的輸出值所算出的算出值」以及「該測量對象之設計規格的資訊」對應的修正係數,修正在選定第二模式的狀態下從測色部12輸出的輸出值,再將該修正值(換言之,因應測量時的測量條件並根據既定基準修正從測色部12輸出的輸出值而得到的修正值)與設計規格和該測量對象相同的產品中的合格基準值比較,判定是否合格。
資料處理部246,藉由作為第18圖所示之電腦的資料處理控制裝置260進行用以判定是否合格的資料處理控制。第18圖中,以方塊圖顯示資料處理控制裝置260的概略構成。
如第18圖所示,資料處理控制裝置260,具有儲存了資料處理控制程式264(本揭示的第二十態樣之評價裝置的控制程式的一例)的ROM 262,以代替第一實施態樣的ROM 46(參照第2圖)。另外,ROM 262,與第一實施態樣的ROM 46(參照第2圖)相同,為非揮發性的儲存部。關於資料處理控制裝置260的其他構成部、即CPU 42、RAM 44、輸出入介面部(I/O)50及匯流排52皆與第一實施態樣相同。另外,本實施態樣的I/O 50亦與第一距離測量部242及第二距離測量部244(皆參照第19圖)連接。該資料處理控制裝置260,從ROM 262讀取資料處理控制程式264並在RAM 44中展開,再藉由CPU 42執行在RAM 44中展開的資料處理控制程式264,而作為本實施態樣中的資料處理部246(參照第17圖)發揮功能。
接著,作為本實施態樣的作用,參照第20圖所示的流程圖說明第17圖所示的評價裝置240中以資料處理部246(資料處理控制裝置260(參照第18圖))所執行的控制處理流程的一例。
如第20圖所示,本實施態樣的控制處理,設定步驟154、156以取代第一實施態樣的控制處理中的步驟104、108(參照第4圖),設定步驟158、160、162以取代第一實施態樣的控制處理中的步驟110、112(參照第4圖)。以下說明與第一實施態樣的控制處理不同的部分。
步驟102為肯定的情況則移至步驟154,換言之,在選定第一模式的情況中,資料處理部246,取得在選定第一模式的狀態下從測色部12、第一距離測量部242及第二距離測量部244分別輸出之測量結果的輸出值,且取得由資訊輸入部20輸入的測量對象之設計規格的資訊。
步驟154的下一步驟156中,在資料處理部246中,合格基準設定部26針對測量對象之設計規格逐一設定合格基準值。又,步驟156中,在資料處理部246中,距離傾角算出部248進行上述既定的演算後,修正係數算出部250,逐一針對測量對象之設計規格,算出與間隔距離La、Lb的平均值(即平均間隔距離)以及斜率對應的修正係數;該間隔距離La、Lb,係在顏色感測器32B中朝向測量對象側之既定部位與測量對象T2之間,沿著投光部14之照光中心軸方向14X的距離;該斜率係投光部14之照光中心軸方向14X相對於與測量對象面62垂直之方向的斜率。若補充說明,在修正係數算出部250算出修正係數之前,距離傾角算出部248,從在選定第一模式的狀態下第一距離測量部242及第二距離測量部244分別輸出的輸出值,算出在顏色感測器32B中朝向測量對象側之既定部位與測量對象T2之間沿著投光部14之照光中心軸方向14X的間隔距離La、Lb的平均值,並且算出投光部14之照光中心軸方向14X相對於與測量對象面62垂直之方向的斜率。接著,修正係數算出部250,根據彼此配對儲存的「在選定第一模式的狀態下從測色部12輸出的輸出值」與「距離傾角算出部248根據在選定第一模式的狀態下從第一距離測量部242及第二距離測量部244分別輸出的輸出值所算出之算出值」的關係以及來自資訊輸入部20的資訊,算出與該平均間隔距離及該斜率對應的修正係數。步驟156之後即移至步驟114。
又,步驟106為肯定的情況則移至步驟158,換言之,在選定第二模式的情況中,資料處理部246,取得在選定第二模式的狀態下從測色部12、第一距離測量部242及第二距離測量部244分別輸出之測量結果的輸出值,並且取得由資訊輸入部20輸入的測量對象之設計規格的資訊。
步驟158的下一步驟160中,資料處理部246,修正在選定第二模式的狀態下從測色部12輸出的輸出值。若更具體說明,首先,資料處理部246的距離傾角算出部248,由在選定第二模式的狀態下從第一距離測量部242及第二距離測量部244分別輸出的輸出值,算出在顏色感測器32B中朝向測量對象側之既定部位與測量對象T2之間沿著投光部14之照光中心軸方向14X的間隔距離La、Lb的平均值,並且算出投光部14之照光中心軸方向14X相對於與測量對象面62垂直之方向的斜率。接著,資料處理部246的判定部252,藉由與「距離傾角算出部248根據在選定第二模式的狀態下從第一距離測量部242及第二距離測量部244分別輸出的輸出值所算出的算出值」以及「該測量對象之設計規格之資訊」對應的修正係數,修正在選定第二模式的狀態下從測色部12輸出的輸出值。
步驟160的下一步驟162中,資料處理部246的判定部252,將步驟160中求得的修正值(換言之,因應測量時的測量條件並根據既定基準修正從測色部12輸出的輸出值所得到的修正值)與設計規格和該測量對象相同的產品中的合格基準值比較,判定是否合格。步驟162之後即移至步驟114。
接著說明使用第19圖所示的顏色感測器32B、第一距離測量部242及第二距離測量部244以及第18圖所示的資料處理控制裝置260評價檢査對象物之表面狀態的方法,亦即檢査對象物之表面狀態的評價方法。
檢査對象物之表面狀態的評價方法中,在以第19圖所示的顏色感測器32B測量檢査對象物表面的一點之前,在改變間隔距離La、Lb及斜率之條件的多個型態中,藉由顏色感測器32B測量合格品表面的一點,並且藉由在顏色感測器32B之中組裝於投光部14及受光部16之並排方向兩側的兩個距離測量儀(即第一距離測量部242及第二距離測量部244)分別測量間隔距離La、Lb;該間隔距離La、Lb係在顏色感測器32B中朝向測量對象側之既定部位與合格品表面之間沿著投光部14的照光中心軸方向14X的距離;該斜率係投光部14之照光中心軸方向14X相對於與合格品表面的測量部分垂直之方向的斜率。再者,資料處理控制裝置260(更具體而言為第17圖的距離傾角算出部248),從第一距離測量部242及第二距離測量部244的測量結果,算出間隔距離La、Lb的平均值與該斜率而作為第一資料。接著,資料處理控制裝置260(更具體而言為第17圖的修正係數算出部250),從多個型態中顏色感測器32B的顏色相關輸出值與該第一資料的關係,預先算出與間隔距離La、Lb的平均值(即平均間隔距離)以及該斜率對應的修正係數。又,資料處理控制裝置260(更具體而言為第17圖的合格基準設定部26),根據顏色感測器32B的顏色相關輸出值設定合格基準值。
之後,藉由顏色感測器32B的測色部12非接觸地測量設計規格與合格品相同的檢査對象物表面的一點。又,藉由在顏色感測器32B組裝至投光部14及受光部16並排之方向兩側的兩個距離測量儀(即第一距離測量部242及第二距離測量部244),在未與檢査對象物接觸的情況下分別測量間隔距離La、Lb,該間隔距離La、Lb係在配置於測量檢査對象物時的位置的顏色感測器32B中朝向測量對象側之既定部位與檢査對象物表面之間,沿著投光部14的照光中心軸方向14X的距離。再者,資料處理控制裝置260(更具體而言為第17圖的距離傾角算出部248),從該兩個測量結果,算出間隔距離La、Lb的平均值與斜率以作為第二資料,該斜率係投光部14之照光中心軸方向14X相對於與檢査對象物表面之測量部分垂直的方向的斜率。接著,資料處理控制裝置260(更具體而言為第17圖的判定部252),藉由與該第二資料對應的修正係數修正以顏色感測器32B的測色部12非接觸地測量檢査對象物表面的一點時的顏色相關輸出值,再將該修正值(換言之,因應測量時的測量條件並根據既定基準修正從顏色感測器32B的測色部12輸出的顏色相關輸出值所得到的修正值)與合格基準值比較,判定是否合格。
根據以上說明的本實施態樣的構成,可在未接觸檢査對象物的情況下判定是否合格,因而能夠應用於高速產線。又,本實施態樣中,即使「顏色感測器32B的投光部14與檢査對象物表面的測量點之間的間隔距離」以及「投光部14之照光中心軸方向14X的斜率」的兩者或是一者不一致,亦可精準地判定是否合格。因此,本實施態樣中,例如,即使在檢査對象物表面彎曲的情況或檢査對象物為圓棒狀的情況下,亦可精準地判定是否合格。 [第六實施態樣]
接著,使用第21圖至第23圖說明本揭示的第六實施態樣的檢査對象物之表面狀態的評價方法、評價裝置、評價裝置的控制方法及評價裝置的控制程式。本實施態樣,除了以下說明的點以外,實質上與第五實施態樣相同。因此,針對實質上與第五實施態樣相同的構成部,賦予相同符號而省略說明。
第21圖中,以方塊圖顯示本實施態樣的評價裝置270的概略構成。如第21圖所示,本實施態樣的評價裝置270中,不存在與第五實施態樣的資訊輸入部20(參照第17圖)對應的功能部,並且設置資料處理部272代替資料處理部246。另外,資料處理部272,與第五實施態樣中的資料處理部246相同,在顏色感測器32B相對於測量對象T2(參照第19圖)的位置未改變的狀態下,自動或是根據來自使用者的輸入資訊,將測色部12、第一距離測量部242及第二距離測量部244分別測量而輸出的輸出值彼此配對並儲存。
本實施態樣的評價裝置270,與第二、第四實施態樣相同,係以特定的設計規格的產品作為檢査對象物而評價其表面狀態的評價裝置。另外,模式選擇部22,實質上與第五實施態樣的模式選擇部22相同,因此賦予相同符號,但在模式選擇部22可選擇的第一模式及第二模式之中,本實施態樣中的第一模式,在運用上係在測量特定設計規格的合格品表面狀態的情況下選定。
資料處理部272,包括合格基準設定部74、距離傾角算出部248、修正係數算出部274以及判定部276。合格基準設定部74,其功能與第二、第四實施態樣中的合格基準設定部74相同。又,距離傾角算出部248,其功能與第五實施態樣中的距離傾角算出部248相同。
修正係數算出部274的功能係根據彼此配對儲存的「在選定第一模式的狀態下從測色部12輸出的輸出值」與「距離傾角算出部248根據在選定第一模式的狀態下從第一距離測量部242及第二距離測量部244分別輸出之輸出值所算出的算出值」的關係,算出與間隔距離La、Lb的平均值(即平均間隔距離)以及斜率對應的修正係數;該間隔距離La、Lb,係在第19圖所示的顏色感測器32B中朝向測量對象側之既定部位與測量對象T2之間沿著投光部14之照光中心軸方向14X的距離;該斜率係投光部14之照光中心軸方向14X相對於與測量對象面62垂直之方向的斜率。
又,第21圖所示的判定部276的功能係藉由與距離傾角算出部248根據在選定第二模式的狀態下從第一距離測量部242及第二距離測量部244分別輸出的輸出值所算出的算出值對應的修正係數,修正在選定第二模式的狀態下從測色部12輸出的輸出值,再將該修正值(換言之,因應測量時的測量條件並根據既定基準修正從測色部12輸出的輸出值所得到的修正值)與合格基準值比較,以判定是否合格。
資料處理部272,藉由作為第22圖所示之電腦的資料處理控制裝置280,進行用以判定是否合格的資料處理控制。第22圖中,以方塊圖顯示資料處理控制裝置280的概略構成。
如第22圖所示,資料處理控制裝置280,具有儲存了資料處理控制程式284(本揭示的第十九態樣之評價裝置的控制程式的一例)的ROM 282,以代替第五實施態樣的ROM 262(參照第18圖)。另外,ROM 282,與第五實施態樣的ROM 262(參照第18圖)相同,為非揮發性的儲存部。針對資料處理控制裝置280的其他構成部、即CPU 42、RAM 44、輸出入介面部(I/O)50及匯流排52,皆與第五實施態樣相同。該資料處理控制裝置280,從ROM 282讀取資料處理控制程式284並於RAM 44中展開,再藉由CPU 42執行在RAM 44中展開的資料處理控制程式284,而作為本實施態樣中的資料處理部272(參照第21圖)發揮功能。
接著,作為本實施態樣的作用,參照第23圖所示的流程圖說明第21圖所示的評價裝置270中以資料處理部272(資料處理控制裝置280(參照第22圖))執行的控制處理流程之一例。
如第23圖所示,本實施態樣的控制處理,設定步驟164、166以代替第五實施態樣的控制處理中的步驟154、156(參照第20圖),設定步驟168、170、172,以代替第五實施態樣的控制處理中的步驟158、160、162(參照第20圖)。以下說明與第五實施態樣的控制處理不同的部分。
步驟102為肯定的情況則移至步驟164,換言之,在選定第一模式的情況中,資料處理部272,取得從測色部12、第一距離測量部242及第二距離測量部244分別輸出之測量結果的輸出值。
步驟164的下一步驟166中,資料處理部272中,合格基準設定部74設定合格基準值。又,步驟166中,資料處理部272,在距離傾角算出部248進行前述既定的演算後,修正係數算出部274,算出與間隔距離La、Lb的平均值(即平均間隔距離)及斜率對應的修正係數;該間隔距離La、Lb,係在顏色感測器32B中朝向測量對象側之既定部位與測量對象T2之間,沿著投光部14之照光中心軸方向14X的距離;該斜率係投光部14之照光中心軸方向14X相對於與測量對象面62垂直之方向的斜率。若補充說明,在修正係數算出部274算出修正係數之前,距離傾角算出部248,從在選定第一模式的狀態下從第一距離測量部242及第二距離測量部244分別輸出的輸出值,算出在顏色感測器32B中朝向測量對象側之既定部位與測量對象T2之間沿著投光部14之照光中心軸方向14X的間隔距離La、Lb的平均值,並且算出投光部14之照光中心軸方向14X相對於與測量對象面62垂直之方向的斜率。接著,修正係數算出部274,根據彼此配對儲存的「在選定第一模式的狀態下從測色部12輸出的輸出值」與「距離傾角算出部248根據在選定第一模式的狀態下從第一距離測量部242及第二距離測量部244分別輸出的輸出值所算出的算出值」的關係,算出與該平均間隔距離及該斜率對應的修正係數。步驟166之後即移至步驟114。
又,步驟106為肯定的情況則移至步驟168,換言之,在選定第二模式的情況中,資料處理部272,取得在選定第二模式的狀態下從測色部12、第一距離測量部242及第二距離測量部244分別輸出之測量結果的輸出值。步驟168的下一步驟170中,資料處理部272,修正在選定第二模式的狀態下從測色部12輸出的輸出值。若更具體說明,首先,資料處理部272的距離傾角算出部248,從在選定第二模式的狀態下第一距離測量部242及第二距離測量部244分別輸出的輸出值,算出在顏色感測器32B中朝向測量對象側之既定部位與測量對象T2之間沿著投光部14之照光中心軸方向14X的間隔距離La、Lb的平均值,並且算出投光部14之照光中心軸方向14X相對於與測量對象面62垂直之方向的斜率。接著,資料處理部246的判定部276,藉由與距離傾角算出部248根據在選定第二模式的狀態下從第一距離測量部242及第二距離測量部244分別輸出的輸出值所算出的算出值對應的修正係數,修正在選定第二模式的狀態下從測色部12輸出的輸出值。
步驟170的下一步驟172中,資料處理部272的判定部276,將步驟170中求得的修正值(換言之,因應測量時的測量條件並根據既定基準修正從測色部12輸出的輸出值所求得的修正值)與合格基準值比較,判定是否合格。步驟172之後即移至步驟114。
另外,若使用第21圖所示的評價裝置270,則可與第五實施態樣相同,執行檢査對象物之表面狀態的評價方法。
根據以上說明的本實施態樣的構成,可在未接觸檢査對象物的情況下判定是否合格,而能夠應用於高速產線。又,本實施態樣中,與第五實施態樣相同,即使「投光部14與檢査對象物表面的測量點之間的間隔距離」以及「投光部14的照光中心軸方向14X的斜率」的兩者或是一者不一致,亦可精準地判定是否合格。 [實施態樣的補充說明]
上述第一實施態樣、第三實施態樣及第五實施態樣中,第1圖、第10圖及第17圖所示的合格基準設定部26,在選定第一模式的狀態下,分成下述兩種情況而設定合格基準值:從測色部12輸出的輸出值資料,在以該測量對象之設計規格的資訊分類的設計規格類別內為一筆資料的情況與多筆資料的情況。然而,例如,在選定第一模式的狀態下由測色部12所測量的每種設計規格的產品(合格品)的數量必定為一個的前提下,亦可不設定假設下述情況的邏輯:在選定第一模式的狀態下,以測色部12測量的每種設計規格的產品(合格品)數量為複數的情況。又,在選定第一模式的狀態下,由測色部12測量之每種設計規格的產品(合格品)的數量必定為複數的前提下,在選定第一模式的狀態下,亦可不設定假設下述情況的邏輯:由測色部12測量之每種設計規格的產品(合格品)數量為一個的情況。
又,在上述第二實施態樣、第四實施態樣及第六實施態樣中,第7圖、第14圖及第21圖所示的合格基準設定部74分成下述兩種情況設定合格基準值:在選定第一模式的狀態下,從測色部12輸出的輸出值的資料為一筆的情況與多筆的情況。然而,例如,在選定第一模式的狀態下,由測色部12測量之產品(合格品)的數量必定為一個的前提下,亦可不設置假設下述情況的邏輯:在選定第一模式的狀態下,以測色部12測量之產品(合格品)的數量為複數的情況。又,選定第一模式的狀態下,由測色部12測量之產品(合格品)的數量必定為複數的前提下,在選定第一模式的狀態下,亦可不設置假設下述情況的邏輯:由測色部12測量之產品(合格品)的數量為一個的情況。
又,上述第一實施態樣中,第1圖所示的資料處理部24,將指定用以設定合格基準值的產品之設計規格的輸入資訊與合格基準設定部26所設定的合格基準值配對而儲存於表中,且判定部28參照該表判定是否合格。從有效率(快速地)地判定是否合格的觀點來看,這樣的構成較佳,上述第三實施態樣及第五實施態樣中,亦可應用相同的構成。然而,資料處理部,例如,在沒有上述表的情況中亦可採用下述構成:具有將「在選定第一模式的狀態下從測色部(12)輸出的輸出值」與「來自資訊輸入部(20)的資訊」配對的資料庫,且判定部(28)在判定是否合格時,合格基準設定部參照該資料庫設定合格基準值,而判定部(28)以該合格基準值為基準判定是否合格。
又,第2圖、第8圖、第11圖、第15圖、第18圖、第22圖所示的資料處理控制程式48、78、214、234、264、284,亦可儲存於儲存媒體等而流通。
又,上述第一至第六實施態樣中,第1圖、第7圖、第10圖、第14圖、第17圖、第21圖所示的評價裝置10、70、200、220、240、270,係假設在模式選擇部22中選定第一模式而測量合格品表面狀態之後,在模式選擇部22中選定第二模式的裝置。因此,在設定合格基準值之前,雖省略了選定第二模式情況中的控制處理流程,但在控制處理的流程中,例如,亦可追加下述步驟:在設定合格基準值之前選定第二模式而無法判斷是否合格的情況下,在輸出部(30)顯示錯誤訊息。相同地,上述第三至第六實施態樣中,在算出修正係數之前選定第二模式的情況中雖省略控制處理的流程,但亦可在控制處理的流程中,例如,追加下述步驟:在算出修正係數之前選定第二模式而無法判定是否合格的情況中,在輸出部(30)中顯示錯誤訊息。
再者,上述實施態樣中雖說明應用於評價以珠擊去除生鏽或刻度後的表面狀態的情況,但亦可應用於例如評價以磨床、雷射清潔等去除生鏽或刻度後的表面狀態,評價以珠擊等進行塗裝去除後或是塗布剝離後的表面狀態。
上述以外,當然可在不脫離本揭示之主旨的範圍內實施各種的變形。
另外,藉由參照日本專利申請案第2017-219029號揭示的整體內容而將其引用至本說明書。
10‧‧‧評價裝置
12‧‧‧測色部
14‧‧‧投光部
14X‧‧‧照光中心軸方向
16‧‧‧受光部
18‧‧‧算出部
20‧‧‧資訊輸入部
22‧‧‧模式選擇部
24‧‧‧資料處理部
26‧‧‧合格基準設定部
28‧‧‧判定部
30‧‧‧輸出部
32‧‧‧顏色感測器
32A‧‧‧顏色感測器
32B‧‧‧顏色感測器
40‧‧‧資料處理控制裝置
42‧‧‧CPU
44‧‧‧RAM
46‧‧‧ROM
47‧‧‧ROM
48‧‧‧資料處理控制程式
50‧‧‧輸出入介面部
52‧‧‧匯流排
60‧‧‧測量對象面
62‧‧‧測量對象面
70‧‧‧評價裝置
72‧‧‧資料處理部
74‧‧‧合格基準設定部
76‧‧‧判定部
78‧‧‧資料處理控制程式
80‧‧‧資料處理控制裝置
200‧‧‧評價裝置
202‧‧‧距離測量部
204‧‧‧資料處理部
206‧‧‧修正係數算出部
208‧‧‧判定部
210‧‧‧資料處理控制裝置
212‧‧‧ROM
214‧‧‧資料處理控制程式
220‧‧‧評價裝置
222‧‧‧資料處理部
224‧‧‧修正係數算出部
226‧‧‧判定部
230‧‧‧資料處理控制裝置
232‧‧‧ROM
234‧‧‧資料處理控制程式
240‧‧‧評價裝置
242‧‧‧第一距離測量部
244‧‧‧第二距離測量部
246‧‧‧資料處理部
248‧‧‧距離傾角算出部
250‧‧‧修正係數算出部
252‧‧‧判定部
260‧‧‧資料處理控制裝置
262‧‧‧ROM
264‧‧‧資料處理控制程式
270‧‧‧評價裝置
272‧‧‧資料處理部
274‧‧‧修正係數算出部
276‧‧‧判定部
280‧‧‧資料處理控制裝置
282‧‧‧ROM
284‧‧‧資料處理控制程式
100~172‧‧‧步驟
L‧‧‧間隔距離
L1、L2‧‧‧線
La‧‧‧間隔距離
Lb‧‧‧間隔距離
T1‧‧‧測量對象
T2‧‧‧測量對象
S1‧‧‧珠擊用空氣噴嘴
S2‧‧‧移動裝置
W‧‧‧對象物
X‧‧‧箭號
[第1圖] 係顯示本揭示之第一實施態樣的評價裝置概略構成的方塊圖。 [第2圖] 係顯示本揭示之第一實施態樣的評價裝置之資料處理控制裝置概略構成的方塊圖。 [第3A圖] 係顯示從側面觀看顏色感測器(測色部)之概略構成的狀態下的示意縱剖面圖,其顯示測量對象的表面具有凹凸的情況。 [第3B圖] 係顯示從側面觀看顏色感測器(測色部)之概略構成的狀態下的示意縱剖面圖,其顯示測量對象的表面為平面的情況。 [第4圖] 係顯示以第1圖之資料處理部所執行的控制處理流程之一例的流程圖。 [第5圖] 係示意顯示在評價前的階段將檢査對象物進行表面加工之狀態的側面圖。 [第6A圖] 係顯示試驗結果的圖表。 [第6B圖] 係顯示試驗結果的圖表。 [第7圖] 係顯示本揭示之第二實施態樣的評價裝置其概略構成的方塊圖。 [第8圖] 係顯示本揭示之第二實施態樣的評價裝置之資料處理控制裝置其概略構成的方塊圖。 [第9圖] 係顯示以第7圖的資料處理部所執行之控制處理流程之一例的流程圖。 [第10圖] 係顯示本揭示之第三實施態樣的評價裝置其概略構成的方塊圖。 [第11圖] 係顯示本揭示之第三實施態樣的評價裝置之資料處理控制裝置其概略構成的方塊圖。 [第12圖] 係顯示從側面觀看在顏色感測器(測色部)中組裝有距離測量部之構成的狀態下的示意縱剖面圖。 [第13圖] 係顯示以第10圖的資料處理部所執行之控制處理流程之一例的流程圖。 [第14圖] 係顯示本揭示之第四實施態樣的評價裝置其概略構成的方塊圖。 [第15圖] 係顯示本揭示之第四實施態樣的評價裝置的資料處理控制裝置其概略構成的方塊圖。 [第16圖] 係顯示以第14圖的資料處理部所執行之控制處理流程之一例的流程圖。 [第17圖] 係顯示本揭示之第五實施態樣的評價裝置的概略構成的方塊圖。 [第18圖] 係顯示本揭示之第五實施態樣的評價裝置之資料處理控制裝置其概略構成的方塊圖。 [第19圖] 係顯示從側面觀看在顏色感測器(測色部)中組裝有第一距離測量部及第二距離測量部之構成的狀態下其示意縱剖面圖。 [第20圖] 係顯示以第17圖之資料處理部所執行之控制處理流程之一例的流程圖。 [第21圖] 係顯示本揭示之第六實施態樣的評價裝置其概略構成的方塊圖。 [第22圖] 係顯示本揭示之第六實施態樣的評價裝置之資料處理控制裝置其概略構成的方塊圖。 [第23圖] 係顯示以第21圖的資料處理部所執行之控制處理流程之一例的流程圖。
Claims (20)
- 一種檢査對象物之表面狀態的評價方法,係使用顏色感測器評價該檢査對象物之表面狀態的方法,該顏色感測器包括投光部及受光部,使從該投光部照射的光線在測量對象面反射而以該受光部接收,並且從接收的紅、藍及綠的光強度算出與測量對象的顏色對應的輸出值,該評價方法包括: 預先以該顏色感測器非接觸地測量合格品表面的一點,而電腦根據該顏色感測器的輸出值設定合格基準值,之後以該顏色感測器非接觸地測量設計規格與該合格品相同的該檢査對象物表面的一點,該電腦在設定該合格基準值之後從該顏色感測器輸出的輸出值或是因應測量時的測量條件並根據既定基準將該輸出值修正所得到的修正值與該合格基準值比較,判定是否合格。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檢査對象物之表面狀態的評價方法,其中在以該顏色感測器測量該檢査對象物表面的一點之前,在改變間隔距離的多個型態中,以該顏色感測器測量該合格品表面的一點,並且藉由組裝至該顏色感測器的距離測量儀測量該間隔距離,該間隔距離,係在該顏色感測器中朝向測量對象側的既定部位與該合格品表面之間,沿著該投光部之照光中心軸方向的距離;該電腦從該多個型態中的該距離測量儀之輸出值與該顏色感測器的顏色相關輸出值之關係,算出與該間隔距離對應的修正係數, 之後藉由該距離測量儀,在未與該檢査對象物接觸的情況下測量間隔距離,該間隔距離,係在配置於測量該檢査對象物時之位置的該顏色感測器中朝向該測量對象側之既定部位與該檢査對象物表面之間,沿著該投光部之照光中心軸方向的距離, 該電腦,在算出該修正係數後,藉由與以該距離測量儀所測量的值對應的該修正係數,修正以該顏色感測器非接觸地測量該檢査對象物表面之一點時的顏色相關輸出值,再將修正值與該合格基準值比較,判定是否合格。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檢査對象物之表面狀態的評價方法,其中在以該顏色感測器測量該檢査對象物表面的一點之前,在改變間隔距離與斜率之條件的多個型態中,以該顏色感測器測量該合格品表面的一點,並且藉由在該顏色感測器中組裝於該投光部及該受光部並排之方向兩側的兩個距離測量儀分別測量該間隔距離,該間隔距離,係在該顏色感測器中朝向測量對象側之既定部位與該合格品表面之間,沿著該投光部之照光中心軸方向的距離,該斜率係該投光部之照光中心軸方向相對於與該合格品表面之測量部分垂直之方向的斜率;再者,該電腦,從該兩個距離測量儀測量的結果,算出該間隔距離的平均值與該斜率作為第一資料,並且從該多個型態中的該顏色感測器的顏色相關輸出值與該第一資料的關係,預先算出與該間隔距離的平均值(即平均間隔距離)以及該斜率對應的修正係數, 之後藉由該兩個距離測量儀,在未與該檢査對象物接觸的情況下分別測量間隔距離,該間隔距離,係在配置於測量該檢査對象物時之位置的該顏色感測器中朝向測量對象側之既定部位與該檢査對象物表面之間,沿著該投光部之照光中心軸方向的距離;再者,該電腦從兩個測量結果,算出該間隔距離的平均值與該投光部之照光中心軸方向相對於與該檢査對象物表面之測量部分垂直之方向的斜率以作為第二資料, 該電腦藉由與該第二資料對應的該修正係數,修正以該顏色感測器非接觸地測量該檢査對象物表面的一點時的顏色相關輸出值,再將修正值與該合格基準值比較,判定是否合格。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檢査對象物之表面狀態的評價方法,其中預先以該顏色感測器測量設計規格與該檢査對象物相同的一個合格品表面的一點,該電腦再將其輸出值設定為該合格基準值。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至3項中任一項所述之檢査對象物之表面狀態的評價方法,其中預先以該顏色感測器測量設計規格與該檢査對象物相同的多個合格品表面的各一點,該電腦再將其輸出值之中最低的該輸出值設定為該合格基準值。
- 一種評價裝置,係以特定設計規格的產品作為檢査對象物而評價其表面狀態,該評價裝置包括: 投光部,對測量對象面照射光線; 受光部,接收從該投光部照射而在該測量對象面反射的光線; 算出部,從該受光部所接收的紅、藍及綠的光強度算出與測量對象的顏色對應的輸出值; 測色部,在測量時未接觸該測量對象; 模式選擇部,可選擇第一模式或第二模式,該第一模式係在測量該特定設計規格之合格品表面狀態的情況下選定,該第二模式係在判定該檢査對象物之表面狀態的情況下所選定;及 資料處理部,包括合格基準設定部及判定部,該合格基準設定部根據在選定該第一模式的狀態下從該測色部輸出的輸出值,設定合格基準值,而該判定部將在選定該第二模式的狀態下從該測色部輸出的輸出值或是因應測量時的測量條件並根據既定基準將該輸出值修正所得到的修正值與該合格基準值比較,判定是否合格。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6項所述之評價裝置,更包括距離測量部,與該測色部一體化而構成測量設備,該距離測量部在未接觸該測量對象的情況下測量間隔距離,該間隔距離係在該測量設備中朝向測量對象側之既定部位與該測量對象之間,沿著該投光部之照光中心軸方向的距離; 該資料處理部更包括修正係數算出部,根據彼此配對儲存的在選定該第一模式的狀態下從該測色部輸出的輸出值與在選定該第一模式的狀態下從該距離測量部輸出的輸出值的關係,算出與該間隔距離對應的修正係數; 該判定部,藉由與在選定該第二模式的狀態下從該距離測量部輸出的輸出值對應的該修正係數,修正在選定該第二模式的狀態下從該測色部輸出的輸出值,再將修正值與該合格基準值比較,判定是否合格。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6項所述之評價裝置,更包括兩個距離測量部,相對該測色部配置於該投光部及該受光部並排方向之兩側,並與該測色部一體化而構成測量設備,該兩個距離測量部分別在未接觸該測量對象的情況下測量間隔距離,該間隔距離,係在該測量設備中朝向測量對象側之既定部位與該測量對象之間,沿著該投光部之照光中心軸方向的距離; 該資料處理部,更包括: 距離傾角算出部,從該兩個距離測量部分別輸出的輸出值算出該間隔距離的平均值,並且算出該投光部之照光中心軸方向相對於與該測量對象面垂直之方向的斜率;及 修正係數算出部,根據彼此配對儲存的在選定該第一模式的狀態下從該測色部輸出的輸出值與該距離傾角算出部根據在選定該第一模式的狀態下分別從該兩個距離測量部輸出之輸出值所算出的算出值的關係,算出與該間隔距離的平均值(即平均間隔距離)及該斜率對應的修正係數; 該判定部,藉由與該距離傾角算出部根據在選定該第二模式的狀態下分別從該兩個距離測量部輸出之輸出值所算出的算出值對應的該修正係數,修正在選定該第二模式的狀態下從該測色部輸出的輸出值,再將修正值與該合格基準值比較,判定是否合格。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6至8項中任一項所述之評價裝置,其中該合格基準設定部,在選定該第一模式的狀態下從該測色部輸出的輸出值的資料為一筆的情況下,將該輸出值設定為該合格基準值。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6至8項中任一項所述之評價裝置,其中該合格基準設定部,在選定該第一模式的狀態下從該測色部輸出的輸出值的資料為多筆的情況下,將該輸出值的最低值設定為該合格基準值。
- 一種評價裝置,包括: 投光部,對測量對象面照射光線; 受光部,接收從該投光部照射而在該測量對象面反射的光線; 算出部,從該受光部所接收的紅、藍及綠的光強度算出測量對象的顏色對應的輸出值; 測色部,在測量時未接觸該測量對象; 資訊輸入部,可輸入該測量對象之設計規格的資訊; 模式選擇部,可選擇第一模式或第二模式,該第一模式係在測量合格品之表面狀態的情況下選定,該第二模式係在判定該檢査對象物之表面狀態的情況下選定;及 資料處理部,包括合格基準設定部及判定部,該合格基準設定部,根據在選定該第一模式的狀態下從該測色部輸出的輸出值及來自該資訊輸入部的資訊,針對該測量對象之設計規格逐一設定合格基準值,而該判定部,將在選定該第二模式的狀態下從該測色部輸出的輸出值或是因應測量時的測量條件並根據既定基準將該輸出值修正所得到的修正值與設計規格和該測量對象相同的產品中的該合格基準值比較,判定是否合格。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1項所述之評價裝置,更包括距離測量部,與該測色部一體化而構成測量設備,該距離測量部在未接觸該測量對象的情況下測量間隔距離,該間隔距離係在該測量設備中朝向測量對象側之既定部位與該測量對象之間,沿著該投光部之照光中心軸方向的距離; 該資料處理部,更包括修正係數算出部,根據彼此配對儲存的在選定該第一模式的狀態下從該測色部輸出的輸出值與在選定該第一模式的狀態下從該距離測量部輸出的輸出值的關係以及來自該資訊輸入部的資訊,逐一針對該測量對象之設計規格算出與該間隔距離對應的修正係數; 該判定部,藉由與在選定該第二模式的狀態下從該距離測量部輸出的輸出值及該測量對象之設計規格的資訊對應的該修正係數,修正在選定該第二模式的狀態下從該測色部輸出的輸出值,再將修正值與設計規格和該測量對象相同的產品中的該合格基準值比較,判定是否合格。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1項所述之評價裝置,更包括兩個距離測量部,相對該測色部配置於該投光部及該受光部並排方向的兩側,與該測色部一體化而構成測量設備,該兩個距離測量部在未接觸該測量對象的情況下分別測量間隔距離,該間隔距離係在該測量設備中朝向測量對象側之既定部位與該測量對象之間,沿著該投光部之照光中心軸方向的距離; 該資料處理部更包括: 距離傾角算出部,從該兩個距離測量部分別輸出的輸出值,算出該間隔距離的平均值,並且算出該投光部之照光中心軸方向相對於與該測量對象面垂直之方向的斜率;及 修正係數算出部,根據彼此配對儲存的在選定該第一模式的狀態下從該測色部輸出的輸出值與該距離傾角算出部根據在選定該第一模式的狀態下從該兩個距離測量部分別輸出的輸出值所算出之算出值的關係以及來自該資訊輸入部的資訊,逐一針對該測量對象之設計規格,算出與該間隔距離的平均值(即平均間隔距離)及該斜率對應的修正係數; 該判定部,藉由與該距離傾角算出部根據在選定該第二模式的狀態下從該兩個距離測量部分別輸出的輸出值所算出之算出值及該測量對象之設計規格的資訊對應的該修正係數,修正在選定該第二模式的狀態下從該測色部輸出的輸出值,再將該修正值與設計規格和該測量對象相同的產品中的該合格基準值比較,判定是否合格。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1至13項中任一項所述之評價裝置,其中該合格基準設定部,在選定該第一模式的狀態下從該測色部輸出的輸出值的資料在以該測量對象之設計規格的資訊分類的設計規格類別內為一筆資料的情況下,將該輸出值設定為該設計規格的產品中的該合格基準值。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1至13項中任一項所述之評價裝置,其中該合格基準設定部,在選定該第一模式的狀態下從該測色部輸出的輸出值的資料在以該測量對象之設計規格的資訊分類的設計規格類別內為多筆資料的情況下,將該輸出值的最低值設定為該設計規格的產品中的該合格基準值。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1至13項中任一項所述之評價裝置,其中該資料處理部,將指定用於設定該合格基準值之產品的設計規格的輸入資訊與該合格基準設定部所設定之該合格基準值配對並儲存於表中,且該判定部參照該表來判定是否合格。
- 一種評價裝置的控制方法,該評價裝置係以特定設計規格的產品作為檢査對象物而評價其表面狀態,該評價裝置包括: 投光部,對測量對象面照射光線; 受光部,接收從該投光部照射而在該測量對象面反射的光線; 算出部,從該受光部所接收的紅、藍及綠的光強度算出測量對象的顏色對應的輸出值; 測色部,在測量時未接觸該測量對象;及 模式選擇部,可選擇第一模式或第二模式,該第一模式係在測量該特定設計規格之合格品表面狀態的情況下選定,該第二模式係在判定該檢査對象物之表面狀態的情況下所選定; 該控制方法包含下述步驟:在選定該第一模式之情況下,根據此狀態下從該測色部輸出的輸出值設定合格基準值,而在選定該第二模式的情況,將在此狀態下從該測色部輸出的輸出值或是因應測量時的測量條件並根據既定基準將該輸出值修正所得到的修正值與該合格基準值比較,以判定是否合格。
- 一種評價裝置的控制方法,該評價裝置包括: 投光部,對測量對象面照射光線; 受光部,接收從該投光部照射而在該測量對象面反射的光線; 算出部,從該受光部所接收的紅、藍及綠的光強度算出測量對象的色對應的輸出值; 測色部,在測量時未接觸該測量對象; 資訊輸入部,可輸入該測量對象之設計規格的資訊;及 模式選擇部,可選擇第一模式或第二模式,該第一模式係在測量合格品之表面狀態的情況下選定,該第二模式係在判定該檢査對象物之表面狀態的情況下選定; 該控制方法包含下述步驟: 在選定該第一模式的情況,根據於此狀態下從該測色部輸出的輸出值及來自該資訊輸入部的資訊,針對該測量對象之設計規格逐一設定合格基準值, 在選定該第二模式的情況,於此狀態下將從該測色部輸出的輸出值或是因應測量時的測量條件並根據既定基準將該輸出值修正的修正值與設計規格和該測量對象相同的產品中的該合格基準值比較,判定是否合格。
- 一種評價裝置的控制程式,該評價裝置係以特定設計規格的產品作為檢査對象物而評價其表面狀態,該評價裝置包括: 投光部,對測量對象面照射光線; 受光部,接收從該投光部照射而在該測量對象面反射的光線; 算出部,從該受光部所接收的紅、藍及綠的光強度算出測量對象的顏色對應的輸出值; 測色部,在測量時未接觸測量對象;及 模式選擇部,可選擇第一模式或第二模式,該第一模式係在測量該特定設計規格的合格品表面狀態的情況下選定,該第二模式係在判定該檢査對象物之表面狀態的情況下選定; 該控制程式係使該評價裝置所包含的電腦進行包含下述步驟的處理: 在選定該第一模式的情況,根據於此狀態下從該測色部輸出的輸出值而設定合格基準值, 在選定該第二模式的情況,於此狀態下將從該測色部輸出的輸出值或是因應測量時的測量條件並根據既定基準將該輸出值修正所得到的修正值與該合格基準值比較,以判定是否合格。
- 一種評價裝置的控制程式,該評價裝置包括: 投光部,對測量對象面照射光線; 受光部,接收從該投光部照射而在該測量對象面反射的光線; 算出部,從該受光部所接收的紅、藍及綠的光強度算出測量對象的顏色對應的輸出值; 測色部,在測量時未接觸該測量對象; 資訊輸入部,可輸入該測量對象之設計規格的資訊;及 模式選擇部,可選擇第一模式或第二模式,該第一模式係在測量合格品之表面狀態的情況選定,該第二模式係在判定該檢査對象物之表面狀態的情況下選定; 該控制程式係使該評價裝置所包含的電腦進行包含下述步驟的處理: 在選定該第一模式的情況,根據於此狀態下從該測色部輸出的輸出值及來自該資訊輸入部的資訊,針對該測量對象之設計規格逐一設定合格基準值, 在選定該第二模式的情況,於此狀態下將從該測色部輸出的輸出值或是因應測量時的測量條件並根據既定基準將該輸出值修正所得到的修正值與設計規格和該測量對象相同的產品中的該合格基準值比較,以判定是否合格。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2017219029 | 2017-11-14 | ||
JP2017-219029 | 2017-11-14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TW201923333A true TW201923333A (zh) | 2019-06-16 |
Family
ID=6653856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TW107139581A TW201923333A (zh) | 2017-11-14 | 2018-11-07 | 檢査對象物之表面狀態的評價方法、評價裝置、評價裝置的控制方法及評價裝置的控制程式 |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20210190678A1 (zh) |
JP (1) | JP7184048B2 (zh) |
CN (1) | CN111094949A (zh) |
DE (1) | DE112018005835T5 (zh) |
TW (1) | TW201923333A (zh) |
WO (1) | WO2019097981A1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4018408B (zh) * | 2021-11-25 | 2024-05-28 | 上海布鲁可积木科技有限公司 | 基于红外测距补偿颜色识别电路及调制方法 |
Family Cites Families (1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S61155714A (ja) * | 1984-12-27 | 1986-07-15 | Kawasaki Steel Corp | 表面色調制御方法及び装置 |
JP3318393B2 (ja) * | 1993-06-28 | 2002-08-26 | 新日本製鐵株式会社 | 合金の表面濃化元素濃度の測定方法 |
JPH09184762A (ja) * | 1995-12-28 | 1997-07-15 | Kawasaki Steel Corp | 測色装置および測色方法 |
JP2000131243A (ja) * | 1998-10-21 | 2000-05-12 | Omron Corp | 反射型光センサ |
JP2000205957A (ja) * | 1999-01-13 | 2000-07-28 | Toyota Motor Corp | 色調測定方法および色調測定装置 |
JP2001281057A (ja) | 2000-03-28 | 2001-10-10 | Matsushita Electric Works Ltd | 建材の色調検査方法及び色調検査装置 |
JP3653588B2 (ja) | 2000-07-26 | 2005-05-25 | 松下電工株式会社 | 建材外観色調検査方法およびその装置 |
JP2004354089A (ja) * | 2003-05-27 | 2004-12-16 | Toyota Motor Corp | 色調測定装置及び色調測定方法 |
JP4535889B2 (ja) * | 2005-01-20 | 2010-09-01 | Necエンジニアリング株式会社 | エアフィルタの目詰まり検出装置 |
EP1694048B1 (de) * | 2005-02-16 | 2013-01-09 | X-Rite Europe GmbH | Farbmessgerät und Messverfahren für das Gerät |
JP2006266959A (ja) * | 2005-03-25 | 2006-10-05 | Jfe Steel Kk | 物体表面の測色装置および測色方法 |
JP2009229431A (ja) * | 2008-02-28 | 2009-10-08 | Ishida Co Ltd | 検査装置および搬送システム |
US9024223B2 (en) * | 2012-03-27 | 2015-05-05 | Satake Corporation | Optical type granule sorting machine |
FR3011078B1 (fr) | 2013-09-26 | 2015-09-25 | Winoa | Procede de determination de l'etat de decapage d'une surface metallique |
EP3078950B8 (de) * | 2015-04-08 | 2024-06-26 | X-Rite Europe GmbH | Farbmessverfahren und farbmessgerät |
JP2017219034A (ja) | 2016-06-08 | 2017-12-14 | 日本電産株式会社 | 送風装置 |
-
2018
- 2018-10-25 JP JP2019553779A patent/JP7184048B2/ja active Active
- 2018-10-25 US US16/755,838 patent/US20210190678A1/en not_active Abandoned
- 2018-10-25 CN CN201880058650.8A patent/CN111094949A/zh active Pending
- 2018-10-25 WO PCT/JP2018/039760 patent/WO2019097981A1/ja active Application Filing
- 2018-10-25 DE DE112018005835.2T patent/DE112018005835T5/de active Pending
- 2018-11-07 TW TW107139581A patent/TW201923333A/zh unknown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JP7184048B2 (ja) | 2022-12-06 |
US20210190678A1 (en) | 2021-06-24 |
WO2019097981A1 (ja) | 2019-05-23 |
DE112018005835T5 (de) | 2020-08-06 |
CN111094949A (zh) | 2020-05-01 |
JPWO2019097981A1 (ja) | 2020-09-24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US8107737B2 (en) | Shape evaluation method, shape evaluation device, and 3D inspection device | |
US7433797B2 (en) | Method for verifying scan precision of a laser measurement machine | |
US20210150695A1 (en) | Inspection device | |
JP6119926B1 (ja) | 金属体の形状検査装置及び金属体の形状検査方法 | |
CN105783784A (zh) | 检查装置及检查装置的控制方法 | |
EP2102639B1 (en) | System and method for the defect analysis of workpieces | |
CN107003251B (zh) | 金属板的修补方法和铸模的制造方法 | |
JP6738597B2 (ja) | 局所屈折力を決定する方法及びその装置 | |
KR102596252B1 (ko) | 생산라인에서 타이어를 검사하기 위한 방법 및 기기 | |
US20170089840A1 (en) | Inspection apparatus, and article manufacturing method | |
WO2013140907A1 (ja) | パターン計測装置、及び半導体計測システム | |
JP2018506018A (ja) | 製造ラインでタイヤをチェックする装置 | |
JP2019152591A (ja) | 画像検査装置、画像検査方法及び画像検査プログラム | |
TW201923333A (zh) | 檢査對象物之表面狀態的評價方法、評價裝置、評價裝置的控制方法及評價裝置的控制程式 | |
JP6597469B2 (ja) | 欠陥検査装置 | |
JP2007057497A (ja) | 蛍光体膜厚検査システム及び蛍光体膜厚検査方法 | |
JP2021162584A (ja) | 表面欠陥検出装置、表面欠陥検出方法、鋼板の製造方法、鋼板の品質管理方法、及び、鋼板の製造設備 | |
JP5418763B2 (ja) | 長尺物の外観検査方法及びその装置 | |
JP2010197106A (ja) | 長尺物の外観検査方法及びその装置 | |
KR20100111536A (ko) | 표면 밝기 분포의 분산 산출 알고리즘을 이용한 대상물 표면의 영상 검사방법 | |
JP6507680B2 (ja) | タイヤのビード部の検査方法及び検査装置 | |
CN115876108B (zh) | 内径测量方法、装置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 |
US11361458B2 (en) | Three-dimensional geometry measurement apparatus and three-dimensional geometry measurement method | |
JP6300594B2 (ja) | ワーク品質判定方法及びワーク品質判定システム | |
JP5974400B2 (ja) | 測定器の性能評価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