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094949A - 检查对象物的表面状态的评价方法、评价装置、评价装置的控制方法以及评价装置的控制程序 - Google Patents

检查对象物的表面状态的评价方法、评价装置、评价装置的控制方法以及评价装置的控制程序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094949A
CN111094949A CN201880058650.8A CN201880058650A CN111094949A CN 111094949 A CN111094949 A CN 111094949A CN 201880058650 A CN201880058650 A CN 201880058650A CN 111094949 A CN111094949 A CN 11109494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easurement
unit
output
color
mod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80058650.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辻俊哉
山本翔一
小林祐次
杉林俊雄
吉田瞬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intokogi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intokogi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intokogio Ltd filed Critical Sintokogio Ltd
Publication of CN11109494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094949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JMEASUREMENT OF INTENSITY, VELOCITY, SPECTRAL CONTENT, POLARISATION, PHASE OR PULSE CHARACTERISTICS OF INFRARED, VISIBLE OR ULTRAVIOLET LIGHT; COLORIMETRY; RADIATION PYROMETRY
    • G01J3/00Spectrometry; Spectrophotometry; Monochromators; Measuring colours
    • G01J3/46Measurement of colour; Colour measuring devices, e.g. colorimeters
    • G01J3/52Measurement of colour; Colour measuring devices, e.g. colorimeters using colour charts
    • G01J3/524Calibration of colorimeter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JMEASUREMENT OF INTENSITY, VELOCITY, SPECTRAL CONTENT, POLARISATION, PHASE OR PULSE CHARACTERISTICS OF INFRARED, VISIBLE OR ULTRAVIOLET LIGHT; COLORIMETRY; RADIATION PYROMETRY
    • G01J3/00Spectrometry; Spectrophotometry; Monochromators; Measuring colours
    • G01J3/02Details
    • G01J3/0278Control or determination of height or angle information for sensors or receiver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N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DETERMINING THEIR CHEMICAL OR PHYSICAL PROPERTIES
    • G01N21/00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the use of optical means, i.e. using sub-millimetre waves, infrared, visible or ultraviolet light
    • G01N21/17Systems in which incident light is modified in accordance with the properties of the material investigated
    • G01N21/25Colour; Spectral properties, i.e. comparison of effect of material on the light at two or more different wavelengths or wavelength bands
    • G01N21/27Colour; Spectral properties, i.e. comparison of effect of material on the light at two or more different wavelengths or wavelength bands using photo-electric detection ; circuits for computing concentration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N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DETERMINING THEIR CHEMICAL OR PHYSICAL PROPERTIES
    • G01N21/00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the use of optical means, i.e. using sub-millimetre waves, infrared, visible or ultraviolet light
    • G01N21/84System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rticular applications
    • G01N21/88Investigating the presence of flaws or contamination
    • G01N21/8806Specially adapted optical and illumination feature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N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DETERMINING THEIR CHEMICAL OR PHYSICAL PROPERTIES
    • G01N21/00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the use of optical means, i.e. using sub-millimetre waves, infrared, visible or ultraviolet light
    • G01N21/84System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rticular applications
    • G01N21/88Investigating the presence of flaws or contamination
    • G01N21/95Investigating the presence of flaws or contamination characterised by the material or shape of the object to be examined
    • G01N21/9515Objects of complex shape, e.g. examined with use of a surface follower device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Spectroscopy & Molecular Physics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Pathology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Analytical Chemistry (AREA)
  • Biochemistry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Immunology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athematical Physics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pectrometry And Color Measurement (AREA)
  • Investigating Materials By The Use Of Optical Means Adapted For Particular Applications (AREA)
  • Length Measuring Devices By Optical Means (AREA)
  • 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Optical Means (AREA)

Abstract

预先通过颜色传感器(32)以非接触的方式测定合格品的表面的一点,基于其输出值设定合格基准值,之后通过颜色传感器(32)以非接触的方式测定与合格品相同的设计规格的检查对象物的表面的一点,将其输出值与合格基准值进行比较来判定合格与否。这样能以与检查对象物不接触的方式判定合格与否,因此能应用于高速的生产线。

Description

检查对象物的表面状态的评价方法、评价装置、评价装置的控 制方法以及评价装置的控制程序
技术领域
本公开内容涉及检查对象物的表面状态的评价方法、评价装置、评价装置的控制方法以及评价装置的控制程序。
背景技术
在下述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涉及金属表面的基底处理状态的判定方法的发明。在该发明中,为了判定金属表面的基底处理状态,进行金属表面的比色分析。在该比色分析中使用测色装置,测色装置装备有用于遮蔽外部光源的端塞。即,在使端塞与经过基底处理的金属表面接触的状态下,进行使用测色装置的比色分析。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国际公开第2015/044591号小册子
发明内容
发明所要解决的问题
然而,在使端塞与表面接触的构成中,无法应用于高速的生产线。
本公开内容考虑到上述事实,目的在于得到能应用于高速的生产线的检查对象物的表面状态的评价方法、评价装置、评价装置的控制方法以及评价装置的控制程序。
用于解决问题的方案
本公开内容的第一方案的检查对象物的表面状态的评价方法是使用颜色传感器评价检查对象物的表面状态的方法,所述颜色传感器具备投光部和受光部,使从所述投光部照射的光在测定对象面反射并由所述受光部接收,并且根据其接收的红、蓝以及绿的光强度计算出与测定对象的颜色相应的输出值,其中,预先通过所述颜色传感器以非接触的方式测定合格品的表面的一点,计算机基于其输出值设定合格基准值,之后通过所述颜色传感器以非接触的方式测定与所述合格品相同的设计规格的检查对象物的表面的一点,所述计算机在设定所述合格基准值后将从所述颜色传感器输出的输出值、或者对该输出值根据其测定时的测定条件基于规定的基准进行校正后的校正值与所述合格基准值进行比较来判定合格与否。
需要说明的是,“合格品”是指,被判断为精加工成固定的基准以上的表面状态的产品(以下,在本说明书中相同)。此外,在“设计规格”中,除了与作为对象的物体的材质、尺寸相关的规格之外,还包括与施加于该作为对象的物体的表面加工相关的规格(以下,在本说明书中相同)。
根据上述构成,预先通过颜色传感器以非接触的方式测定合格品的表面的一点,计算机基于其输出值设定合格基准值,之后通过颜色传感器以非接触的方式测定与合格品相同的设计规格的检查对象物的表面的一点,计算机在设定合格基准值后将从颜色传感器输出的输出值、或者对该输出值根据其测定时的测定条件基于规定的基准进行校正后的校正值与合格基准值进行比较来判定合格与否。这样能以与检查对象物不接触的方式判定合格与否,因此,能将处理时间抑制得短,能应用于高速的生产线。
对于本公开内容的第二方案而言,在第一方案的检查对象物的表面状态的评价方法中,在通过所述颜色传感器测定所述检查对象物的表面的一点之前,在改变了所述颜色传感器中的朝向测定对象侧的规定部位与所述合格品的表面之间的沿着所述投光部的光照射中心轴方向的分离距离的多个方案中,通过所述颜色传感器测定所述合格品的表面的一点且通过嵌入至所述颜色传感器的距离测定仪测定所述分离距离,所述计算机根据所述多个方案中的所述距离测定仪的输出值与所述颜色传感器的关于颜色的输出值的关系计算出与所述分离距离相应的校正系数,之后,通过所述距离测定仪以与所述检查对象物不接触的方式测定配置于测定所述检查对象物时的位置的所述颜色传感器中的朝向测定对象侧的规定部位与所述检查对象物的表面之间的沿着所述投光部的光照射中心轴方向的分离距离,所述计算机在计算出所述校正系数后根据与通过所述距离测定仪测定出的值相应的所述校正系数对通过所述颜色传感器以非接触的方式测定所述检查对象物的表面的一点时的关于颜色的输出值进行校正,将其校正值与所述合格基准值进行比较来判定合格与否。
根据上述构成,在通过颜色传感器测定检查对象物的表面的一点之前,在改变了颜色传感器中的朝向测定对象侧的规定部位与合格品的表面之间的沿着投光部的光照射中心轴方向的分离距离的多个方案中,通过颜色传感器测定合格品的表面的一点且通过嵌入至颜色传感器的距离测定仪测定所述分离距离,计算机根据多个方案中的距离测定仪的输出值与颜色传感器的关于颜色的输出值的关系计算出与所述分离距离相应的校正系数。之后,通过距离测定仪以与检查对象物不接触的方式测定配置于测定检查对象物时的位置的颜色传感器中的朝向测定对象侧的规定部位与检查对象物的表面之间的沿着投光部的光照射中心轴方向的分离距离。然后,计算机在计算出校正系数后根据与通过距离测定仪测定出的值相应的校正系数对通过颜色传感器以非接触的方式测定检查对象物的表面的一点时的关于颜色的输出值进行校正,将其校正值与合格基准值进行比较来判定合格与否。由此,即使颜色传感器的投光部与检查对象物的表面的测定点之间的分离距离存在偏差,也能高精度地判定合格与否。
对于本公开内容的第三方案而言,在第一方案的检查对象物的表面状态的评价方法中,在通过所述颜色传感器测定所述检查对象物的表面的一点之前,在改变了所述颜色传感器中的朝向测定对象侧的规定部位与所述合格品的表面之间的沿着所述投光部的光照射中心轴方向的分离距离、和所述投光部的光照射中心轴方向相对于与所述合格品的表面的测定部分垂直的方向的倾斜度的条件的多个方案中,通过所述颜色传感器测定所述合格品的表面的一点且通过在所述投光部和所述受光部排列的方向的两侧嵌入至所述颜色传感器的两个距离测定仪分别测定所述分离距离,进而,所述计算机根据所述两个距离测定仪的测定结果计算出所述分离距离的平均值和所述倾斜度作为第一数据,根据所述多个方案中的所述颜色传感器的关于颜色的输出值与所述第一数据的关系,预先计算出与作为所述分离距离的平均值的平均分离距离和所述倾斜度相应的校正系数,之后,通过所述两个距离测定仪以与所述检查对象物不接触的方式分别测定配置于测定所述检查对象物时的位置的所述颜色传感器中的朝向测定对象侧的规定部位与所述检查对象物的表面之间的沿着所述投光部的光照射中心轴方向的分离距离,进而,所述计算机根据其两个测定结果计算出所述分离距离的平均值和所述投光部的光照射中心轴方向相对于与所述检查对象物的表面的测定部分垂直的方向的倾斜度作为第二数据,所述计算机根据与所述第二数据相应的所述校正系数对通过所述颜色传感器以非接触的方式测定所述检查对象物的表面的一点时的关于颜色的输出值进行校正,将其校正值与所述合格基准值进行比较来判定合格与否。
根据上述构成,在通过颜色传感器测定检查对象物的表面的一点之前,在改变了颜色传感器中的朝向测定对象侧的规定部位与合格品的表面之间的沿着投光部的光照射中心轴方向的分离距离、和投光部的光照射中心轴方向相对于与合格品的表面的测定部分垂直的方向的倾斜度的条件的多个方案中,通过颜色传感器测定合格品的表面的一点且通过在投光部和受光部排列的方向的两侧嵌入至颜色传感器的两个距离测定仪分别测定所述分离距离。进而,计算机根据两个距离测定仪的测定结果计算出所述分离距离的平均值和所述倾斜度作为第一数据,根据多个方案中的颜色传感器的关于颜色的输出值与第一数据的关系,预先计算出与作为所述分离距离的平均值的平均分离距离和所述倾斜度相应的校正系数。之后,通过两个距离测定仪以与检查对象物不接触的方式分别测定配置于测定检查对象物时的位置的颜色传感器中的朝向测定对象侧的规定部位与检查对象物的表面之间的沿着投光部的光照射中心轴方向的分离距离,进而,计算机根据其两个测定结果计算出所述分离距离的平均值和投光部的光照射中心轴方向相对于与检查对象物的表面的测定部分垂直的方向的倾斜度作为第二数据。然后,计算机根据与第二数据相应的校正系数对通过颜色传感器以非接触的方式测定检查对象物的表面的一点时的关于颜色的输出值进行校正,将其校正值与合格基准值进行比较来判定合格与否。由此,即使颜色传感器的投光部与检查对象物的表面的测定点之间的分离距离和投光部的光照射中心轴方向的倾斜度中的两方或一方存在偏差,也能高精度地判定合格与否。
对于本公开内容的第四方案而言,在第一方案的检查对象物的表面状态的评价方法中,预先通过所述颜色传感器测定与检查对象物相同的设计规格的一个合格品的表面的一点,所述计算机将其输出值设定为所述合格基准值。
根据上述构成,能根据相同的设计规格的一个合格品设定合格基准值。
对于本公开内容的第五方案而言,在第一方案至第三方案中的任一个方案的检查对象物的表面状态的评价方法中,预先通过所述颜色传感器测定与检查对象物相同的设计规格的多个合格品的表面各自的一点,所述计算机将其输出值中的最低的输出值设定为所述合格基准值。
根据上述构成,能根据相同的设计规格的多个合格品设定合格基准值。
本公开内容的第六方案的评价装置是将指定的设计规格的产品作为检查对象物来评价其表面状态的评价装置,所述评价装置具有:测色部,具备:投光部,向测定对象面照射光;受光部,接收从所述投光部照射并在所述测定对象面反射的光;以及计算部,根据由所述受光部接收的红、蓝以及绿的光强度计算出与测定对象的颜色相应的输出值,并且所述测色部在测定时与测定对象不接触;模式选择部,能选择在测定所述指定的设计规格的合格品的表面状态的情况下选择的第一模式和在判定检查对象物的表面状态的情况下选择的第二模式;以及数据处理部,具备:合格基准设定部,基于在选择了所述第一模式的状态下从所述测色部输出的输出值设定合格基准值;以及判定部,将在选择了所述第二模式的状态下从所述测色部输出的输出值、或者对该输出值根据其测定时的测定条件基于规定的基准进行校正后的校正值与所述合格基准值进行比较来判定合格与否。
根据上述构成,评价装置将指定的设计规格的产品作为检查对象物来评价其表面状态,具有测色部、模式选择部以及数据处理部。测色部在测定时与测定对象不接触,由受光部接收从投光部照射并在测定对象面反射的光,并且计算部根据由受光部接收的红、蓝以及绿的光强度计算出与测定对象的颜色相应的输出值。另一方面,在模式选择部中,能选择在测定指定的设计规格的合格品的表面状态的情况下选择的第一模式和在判定检查对象物的表面状态的情况下选择的第二模式。
在此,本发明的评价装置具有具备合格基准设定部和判定部的数据处理部。合格基准设定部基于在选择了第一模式的状态下从测色部输出的输出值设定合格基准值。此外,判定部将在选择了第二模式的状态下从测色部输出的输出值、或者对该输出值根据其测定时的测定条件基于规定的基准进行校正后的校正值与合格基准值进行比较来判定合格与否。这样能以与检查对象物不接触的方式判定合格与否,因此,能将处理时间抑制得短,能应用于高速的生产线。
对于本公开内容的第七方案而言,在第六方案的评价装置中,具有距离测定部,所述距离测定部与所述测色部一体化地构成测定设备,并以与测定对象不接触的方式测定所述测定设备中的朝向测定对象侧的规定部位与所述测定对象之间的沿着所述投光部的光照射中心轴方向的分离距离,所述数据处理部具备校正系数计算部,所述校正系数计算部基于相互建立对应地存储的、在选择了所述第一模式的状态下从所述测色部输出的输出值与在选择了所述第一模式的状态下从所述距离测定部输出的输出值的关系计算出与所述分离距离相应的校正系数,所述判定部根据与在选择了所述第二模式的状态下从所述距离测定部输出的输出值相应的所述校正系数对在选择了所述第二模式的状态下从所述测色部输出的输出值进行校正,将其校正值与所述合格基准值进行比较来判定合格与否。
根据上述构成,距离测定部与测色部一体化地构成测定设备,并以与测定对象不接触的方式测定所述测定设备中的朝向测定对象侧的规定部位与测定对象之间的沿着所述投光部的光照射中心轴方向的分离距离。此外,数据处理部具备校正系数计算部,该校正系数计算部基于相互建立对应地存储的、在选择了第一模式的状态下从测色部输出的输出值与在选择了第一模式的状态下从距离测定部输出的输出值的关系计算出与所述分离距离相应的校正系数。然后,判定部根据与在选择了第二模式的状态下从距离测定部输出的输出值相应的校正系数对在选择了第二模式的状态下从测色部输出的输出值进行校正,将其校正值与合格基准值进行比较来判定合格与否。由此,即使测色部的投光部与测定对象之间的分离距离存在偏差,也能高精度地判定合格与否。
对于本公开内容的第八方案而言,在第六方案的评价装置中,具有两个距离测定部,所述两个距离测定部相对于所述测色部配置于所述投光部和所述受光部排列的方向的两侧,与所述测色部一体化地构成测定设备,并以与测定对象不接触的方式分别测定所述测定设备中的朝向测定对象侧的规定部位与所述测定对象之间的沿着所述投光部的光照射中心轴方向的分离距离,所述数据处理部具备:距离斜度计算部,根据分别从所述两个距离测定部输出的输出值,计算出所述分离距离的平均值,且计算出所述投光部的光照射中心轴方向相对于与所述测定对象面垂直的方向的倾斜度;以及校正系数计算部,基于相互建立对应地存储的、在选择了所述第一模式的状态下从所述测色部输出的输出值与所述距离斜度计算部基于在选择了所述第一模式的状态下分别从所述两个距离测定部输出的输出值计算出的计算值的关系,计算出与作为所述分离距离的平均值的平均分离距离和所述倾斜度相应的校正系数,所述判定部根据与所述距离斜度计算部基于在选择了所述第二模式的状态下分别从所述两个距离测定部输出的输出值计算出的计算值相应的所述校正系数对在选择了所述第二模式的状态下从所述测色部输出的输出值进行校正,将其校正值与所述合格基准值进行比较来判定合格与否。
根据上述构成,两个距离测定部相对于测色部配置于投光部和受光部排列的方向的两侧,与测色部一体化地构成测定设备,并以与测定对象不接触的方式分别测定所述测定设备中的朝向测定对象侧的规定部位与测定对象之间的沿着投光部的光照射中心轴方向的分离距离。数据处理部具备距离斜度计算部和校正系数计算部。距离斜度计算部根据分别从两个距离测定部输出的输出值,计算出所述分离距离的平均值,且计算出投光部的光照射中心轴方向相对于与测定对象面垂直的方向的倾斜度。校正系数计算部基于相互建立对应地存储的、在选择了第一模式的状态下从测色部输出的输出值与距离斜度计算部基于在选择了第一模式的状态下分别从两个距离测定部输出的输出值计算出的计算值的关系,计算出与作为所述分离距离的平均值的平均分离距离和所述倾斜度相应的校正系数。然后,判定部根据与距离斜度计算部基于在选择了第二模式的状态下分别从两个距离测定部输出的输出值计算出的计算值相应的校正系数对在选择了第二模式的状态下从测色部输出的输出值进行校正,将其校正值与合格基准值进行比较来判定合格与否。由此,即使测色部的投光部与测定对象之间的分离距离和投光部的光照射中心轴方向的倾斜度中的两方或一方存在偏差,也能高精度地判定合格与否。
对于本公开内容的第九方案而言,在第六方案至第八方案中的任一个方案的评价装置中,在选择了所述第一模式的状态下从所述测色部输出的输出值的数据为一个的情况下,所述合格基准设定部将该输出值设定为合格基准值。
根据上述构成,能根据一个合格品设定合格基准值。
对于本公开内容的第十方案而言,在第六方案至第九方案中的任一个方案的评价装置中,在选择了所述第一模式的状态下从所述测色部输出的输出值的数据为多个的情况下,所述合格基准设定部将该输出值的最低值设定为合格基准值。
根据上述构成,能根据多个合格品设定合格基准值。
本公开内容的第十一方案的评价装置具有:测色部,具备:投光部,向测定对象面照射光;受光部,接收从所述投光部照射并在所述测定对象面反射的光;以及计算部,根据由所述受光部接收的红、蓝以及绿的光强度计算出与测定对象的颜色相应的输出值,并且所述测色部在测定时与测定对象不接触;信息输入部,能输入测定对象的设计规格的信息;模式选择部,能选择在测定合格品的表面状态的情况下选择的第一模式和在判定检查对象物的表面状态的情况下选择的第二模式;以及数据处理部,具备:合格基准设定部,基于在选择了所述第一模式的状态下从所述测色部输出的输出值和来自所述信息输入部的信息,按测定对象的每个设计规格设定合格基准值;以及判定部,将在选择了所述第二模式的状态下从所述测色部输出的输出值、或者对该输出值根据其测定时的测定条件基于规定的基准进行校正后的校正值与和其测定对象相同的设计规格的产品的所述合格基准值进行比较来判定合格与否。
根据上述构成,测色部在测定时与测定对象不接触,由受光部接收从投光部照射并在测定对象面反射的光,并且计算部根据由受光部接收的红、蓝以及绿的光强度计算出与测定对象的颜色相应的输出值。另一方面,在信息输入部中,能输入测定对象的设计规格的信息,在模式选择部中,能选择在测定合格品的表面状态的情况下选择的第一模式和在判定检查对象物的表面状态的情况下选择的第二模式。
在此,本发明的评价装置具有具备合格基准设定部和判定部的数据处理部。合格基准设定部基于在选择了第一模式的状态下从测色部输出的输出值和来自信息输入部的信息,按测定对象的每个设计规格设定合格基准值。此外,判定部将在选择了第二模式的状态下从测色部输出的输出值、或者对该输出值根据其测定时的测定条件基于规定的基准进行校正后的校正值与和其测定对象相同的设计规格的产品的合格基准值进行比较来判定合格与否。这样能以与检查对象物不接触的方式判定合格与否,因此,能将处理时间抑制得短,能应用于高速的生产线。
对于本公开内容的第十二方案而言,在第十一方案的评价装置中,具有距离测定部,所述距离测定部与所述测色部一体化地构成测定设备,并以与测定对象不接触的方式测定所述测定设备中的朝向测定对象侧的规定部位与所述测定对象之间的沿着所述投光部的光照射中心轴方向的分离距离,所述数据处理部具备校正系数计算部,所述校正系数计算部基于相互建立对应地存储的、在选择了所述第一模式的状态下从所述测色部输出的输出值与在选择了所述第一模式的状态下从所述距离测定部输出的输出值的关系和来自所述信息输入部的信息,按测定对象的每个设计规格计算出与所述分离距离相应的校正系数,所述判定部根据与在选择了所述第二模式的状态下从所述距离测定部输出的输出值和其测定对象的设计规格的信息相应的所述校正系数对在选择了所述第二模式的状态下从所述测色部输出的输出值进行校正,将其校正值与和其测定对象相同的设计规格的产品的所述合格基准值进行比较来判定合格与否。
根据上述构成,距离测定部与测色部一体化地构成测定设备,并以与测定对象不接触的方式测定所述测定设备中的朝向测定对象侧的规定部位与测定对象之间的沿着投光部的光照射中心轴方向的分离距离。数据处理部具备校正系数计算部,校正系数计算部基于相互建立对应地存储的、在选择了第一模式的状态下从测色部输出的输出值与在选择了第一模式的状态下从距离测定部输出的输出值的关系和来自信息输入部的信息,按测定对象的每个设计规格计算出与所述分离距离相应的校正系数。然后,判定部根据与在选择了第二模式的状态下从距离测定部输出的输出值和其测定对象的设计规格的信息相应的校正系数对在选择了第二模式的状态下从测色部输出的输出值进行校正,将其校正值与和其测定对象相同的设计规格的产品的合格基准值进行比较来判定合格与否。由此,即使测色部的投光部与测定对象之间的分离距离存在偏差,也能高精度地判定合格与否。
对于本公开内容的第十三方案而言,在第十一方案的评价装置中,具有两个距离测定部,所述两个距离测定部相对于所述测色部配置于所述投光部和所述受光部排列的方向的两侧,与所述测色部一体化地构成测定设备,并以与测定对象不接触的方式分别测定所述测定设备中的朝向测定对象侧的规定部位与所述测定对象之间的沿着所述投光部的光照射中心轴方向的分离距离,所述数据处理部具备:距离斜度计算部,根据分别从所述两个距离测定部输出的输出值,计算出所述分离距离的平均值,且计算出所述投光部的光照射中心轴方向相对于与所述测定对象面垂直的方向的倾斜度;以及校正系数计算部,基于相互建立对应地存储的、在选择了所述第一模式的状态下从所述测色部输出的输出值与所述距离斜度计算部基于在选择了所述第一模式的状态下分别从所述两个距离测定部输出的输出值计算出的计算值的关系和来自所述信息输入部的信息,按测定对象的每个设计规格计算出与作为所述分离距离的平均值的平均分离距离和所述倾斜度相应的校正系数,所述判定部根据与所述距离斜度计算部基于在选择了所述第二模式的状态下分别从所述两个距离测定部输出的输出值计算出的计算值和其测定对象的设计规格的信息相应的所述校正系数对在选择了所述第二模式的状态下从所述测色部输出的输出值进行校正,将其校正值与和其测定对象相同的设计规格的产品的所述合格基准值进行比较来判定合格与否。
根据上述构成,两个距离测定部相对于测色部配置于投光部和受光部排列的方向的两侧,与测色部一体化地构成测定设备,并以与测定对象不接触的方式分别测定所述测定设备中的朝向测定对象侧的规定部位与测定对象之间的沿着投光部的光照射中心轴方向的分离距离。数据处理部具备距离斜度计算部和校正系数计算部。距离斜度计算部根据分别从两个距离测定部输出的输出值,计算出所述分离距离的平均值,且计算出投光部的光照射中心轴方向相对于与测定对象面垂直的方向的倾斜度。校正系数计算部基于相互建立对应地存储的、在选择了第一模式的状态下从测色部输出的输出值与距离斜度计算部基于在选择了第一模式的状态下分别从两个距离测定部输出的输出值计算出的计算值的关系和来自信息输入部的信息,按测定对象的每个设计规格计算出与作为所述分离距离的平均值的平均分离距离和所述倾斜度相应的校正系数。然后,判定部根据与距离斜度计算部基于在选择了第二模式的状态下分别从两个距离测定部输出的输出值计算出的计算值和其测定对象的设计规格的信息相应的校正系数对在选择了第二模式的状态下从测色部输出的输出值进行校正,将其校正值与和其测定对象相同的设计规格的产品的合格基准值进行比较来判定合格与否。由此,即使测色部的投光部与测定对象之间的分离距离和投光部的光照射中心轴方向的倾斜度中的两方或一方存在偏差,也能高精度地判定合格与否。
对于本公开内容的第十四方案而言,在第十一方案至第十三方案中的任一个方案的评价装置中,在选择了所述第一模式的状态下从所述测色部输出的输出值的数据在以其测定对象的设计规格的信息进行分类的按设计规格区分的类别内为一个的情况下,所述合格基准设定部将该输出值设定为该设计规格的产品的合格基准值。
根据上述构成,能根据按设计规格区分的类别内的一个合格品设定合格基准值。
对于本公开内容的第十五方案而言,在第十一方案至第十四方案中的任一个方案的评价装置中,在选择了所述第一模式的状态下从所述测色部输出的输出值的数据在以其测定对象的设计规格的信息进行分类的按设计规格区分的类别内为多个的情况下,所述合格基准设定部将该输出值的最低值设定为该设计规格的产品的合格基准值。
根据上述构成,能根据按设计规格区分的类别内的多个合格品设定合格基准值。
对于本公开内容的第十六方案而言,在第十一方案至第十五方案中的任一个方案的评价装置中,所述数据处理部将指定所述合格基准值的设定所使用的产品的设计规格的输入信息与所述合格基准设定部所设定的所述合格基准值建立对应地存储于表,并且所述判定部参照所述表来判定合格与否。
根据上述构成,判定部参照将指定设计规格的输入信息与合格基准值建立对应地存储的表来判定合格与否,因此能高效地进行合格与否判定。
在本公开内容的第十七方案的评价装置的控制方法中,所述评价装置是将指定的设计规格的产品作为检查对象物来评价其表面状态的评价装置,所述评价装置具有:测色部,具备:投光部,向测定对象面照射光;受光部,接收从所述投光部照射并在所述测定对象面反射的光;以及计算部,根据由所述受光部接收的红、蓝以及绿的光强度计算出与测定对象的颜色相应的输出值,并且所述测色部在测定时与测定对象不接触;以及模式选择部,能选择在测定所述指定的设计规格的合格品的表面状态的情况下选择的第一模式和在判定检查对象物的表面状态的情况下选择的第二模式,所述评价装置的控制方法包括:在选择了所述第一模式的情况下,基于在该状态下从所述测色部输出的输出值设定合格基准值,在选择了所述第二模式的情况下,将在该状态下从所述测色部输出的输出值、或者对该输出值根据其测定时的测定条件基于规定的基准进行校正后的校正值与所述合格基准值进行比较来判定合格与否。因此,与本公开内容的第六方案相同,能以与检查对象物不接触的方式判定合格与否,因此能应用于高速的生产线。
在本公开内容的第十八方案的评价装置的控制方法中,所述评价装置具有:测色部,具备:投光部,向测定对象面照射光;受光部,接收从所述投光部照射并在所述测定对象面反射的光;以及计算部,根据由所述受光部接收的红、蓝以及绿的光强度计算出与测定对象的颜色相应的输出值,并且所述测色部在测定时与测定对象不接触;信息输入部,能输入测定对象的设计规格的信息;以及模式选择部,能选择在测定合格品的表面状态的情况下选择的第一模式和在判定检查对象物的表面状态的情况下选择的第二模式,所述评价装置的控制方法包括:在选择了所述第一模式的情况下,基于在该状态下从所述测色部输出的输出值和来自所述信息输入部的信息,按测定对象的每个设计规格设定合格基准值,在选择了所述第二模式的情况下,将在该状态下从所述测色部输出的输出值、或者对该输出值根据其测定时的测定条件基于规定的基准进行校正后的校正值与和其测定对象相同的设计规格的产品的所述合格基准值进行比较来判定合格与否。因此,与本公开内容的第十一方案相同,能以与检查对象物不接触的方式判定合格与否,因此能应用于高速的生产线。
在本公开内容的第十九方案的评价装置的控制程序中,所述评价装置是将指定的设计规格的产品作为检查对象物来评价其表面状态的评价装置,所述评价装置具有:测色部,具备:投光部,向测定对象面照射光;受光部,接收从所述投光部照射并在所述测定对象面反射的光;以及计算部,根据由所述受光部接收的红、蓝以及绿的光强度计算出与测定对象的颜色相应的输出值,并且所述测色部在测定时与测定对象不接触;以及模式选择部,能选择在测定所述指定的设计规格的合格品的表面状态的情况下选择的第一模式和在判定检查对象物的表面状态的情况下选择的第二模式,所述评价装置的控制程序使所述评价装置所包括的计算机进行包括以下步骤的处理:在选择了所述第一模式的情况下,基于在该状态下从所述测色部输出的输出值设定合格基准值,在选择了所述第二模式的情况下,将在该状态下从所述测色部输出的输出值、或者对该输出值根据其测定时的测定条件基于规定的基准进行校正后的校正值与所述合格基准值进行比较来判定合格与否。因此,通过由计算机执行本公开内容的第十九方案的评价装置的控制程序,会由计算机实施本公开内容的第十七方案的评价装置的控制方法。即,与本公开内容的第六方案和本公开内容的第十七方案相同,能以与检查对象物不接触的方式判定合格与否,因此能应用于高速的生产线。
在本公开内容的第二十方案的评价装置的控制程序中,所述评价装置具有:测色部,具备:投光部,向测定对象面照射光;受光部,接收从所述投光部照射并在所述测定对象面反射的光;以及计算部,根据由所述受光部接收的红、蓝以及绿的光强度计算出与测定对象的颜色相应的输出值,并且所述测色部在测定时与测定对象不接触;信息输入部,能输入测定对象的设计规格的信息;以及模式选择部,能选择在测定合格品的表面状态的情况下选择的第一模式和在判定检查对象物的表面状态的情况下选择的第二模式,所述评价装置的控制程序使所述评价装置所包括的计算机进行包括以下步骤的处理:在选择了所述第一模式的情况下,基于在该状态下从所述测色部输出的输出值和来自所述信息输入部的信息,按测定对象的每个设计规格设定合格基准值,在选择了所述第二模式的情况下,将在该状态下从所述测色部输出的输出值、或者对该输出值根据其测定时的测定条件基于规定的基准进行校正后的校正值与和其测定对象相同的设计规格的产品的所述合格基准值进行比较来判定合格与否。因此,通过由计算机执行本公开内容的第二十方案的评价装置的控制程序,会由计算机实施本公开内容的第十八方案的评价装置的控制方法。即,与本公开内容的第十一方案和本公开内容的第十八方案相同,能以不与检查对象物不接触的方式判定合格与否,因此能应用于高速的生产线。
发明效果
如以上说明的那样,根据本公开内容,具有能应用于高速的生产线的优异的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公开内容的第一实施方式的评价装置的概略构成的框图。
图2是表示本公开内容的第一实施方式的评价装置的数据处理控制装置的概略构成的框图。
图3A是在从侧方侧观察颜色传感器(测色部)的概略构成的状态下表示的示意性的纵剖视图,表示在测定对象的表面存在凹凸的情况。
图3B是在从侧方侧观察颜色传感器(测色部)的概略构成的状态下表示的示意性的纵剖视图,表示测定对象的表面为平面的情况。
图4是表示由图1的数据处理部执行的控制处理的流程的一个例子的流程图。
图5是示意性地表示在评价前的阶段对检查对象物进行了表面加工的状态的侧视图。
图6A是表示试验结果的图表。
图6B是表示试验结果的图表。
图7是表示本公开内容的第二实施方式的评价装置的概略构成的框图。
图8是表示本公开内容的第二实施方式的评价装置的数据处理控制装置的概略构成的框图。
图9是表示由图7的数据处理部执行的控制处理的流程的一个例子的流程图。
图10是表示本公开内容的第三实施方式的评价装置的概略构成的框图。
图11是表示本公开内容的第三实施方式的评价装置的数据处理控制装置的概略构成的框图。
图12是在从侧方侧观察在颜色传感器(测色部)嵌入有距离测定部的构成的状态下表示的示意性的纵剖视图。
图13是表示由图10的数据处理部执行的控制处理的流程的一个例子的流程图。
图14是表示本公开内容的第四实施方式的评价装置的概略构成的框图。
图15是表示本公开内容的第四实施方式的评价装置的数据处理控制装置的概略构成的框图。
图16是表示由图14的数据处理部执行的控制处理的流程的一个例子的流程图。
图17是表示本公开内容的第五实施方式的评价装置的概略构成的框图。
图18是表示本公开内容的第五实施方式的评价装置的数据处理控制装置的概略构成的框图。
图19是在从侧方侧观察在颜色传感器(测色部)嵌入有第一距离测定部和第二距离测定部的构成的状态下表示的示意性的纵剖视图。
图20是表示由图17的数据处理部执行的控制处理的流程的一个例子的流程图。
图21是表示本公开内容的第六实施方式的评价装置的概略构成的框图。
图22是表示本公开内容的第六实施方式的评价装置的数据处理控制装置的概略构成的框图。
图23是表示由图21的数据处理部执行的控制处理的流程的一个例子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第一实施方式]
使用图1~图6B对本公开内容的第一实施方式的检查对象物的表面状态的评价方法、评价装置、评价装置的控制方法以及评价装置的控制程序进行说明。需要说明的是,作为一个例子,本实施方式的检查对象物的表面状态的评价方法、评价装置、评价装置的控制方法以及评价装置的控制程序用于判断在为了去除锈、氧化皮(scale)而进行了喷丸(shotblast)的检查对象物的表面是否良好地进行了锈、氧化皮的去除。
在图1中,以框图示出了本实施方式的评价装置10的概略构成。如图1所示,评价装置10构成为包括测色部12、信息输入部20、模式选择部22、数据处理部24以及输出部30。
测色部12通过颜色传感器32(参照图3A和图3B)进行测色的处理。在图3A和图3B中,以从侧方侧观察的状态的示意性的纵剖视图示出了颜色传感器32的概略构成。需要说明的是,在颜色传感器32中可以应用例如与欧姆龙(株)公司制的E3NX-CA相同的构成的传感器。
如图1所示,测色部12具备投光部14、受光部16以及计算部18。如图3A和图3B所示,投光部14是向测定对象面60、62照射光的功能部,使照射的光在测定对象面60、62反射。此外,受光部16是接收从投光部14照射并在测定对象面60、62反射的光的功能部。需要说明的是,图3A表示在测定对象T1的表面(测定对象面60)存在凹凸的情况,图3B表示测定对象T2的表面(测定对象面62)为平面的情况。通过颜色传感器32进行测色的处理的测色部12(参照图1)在测定时与测定对象T1、T2不接触。图1所示的计算部18是根据由受光部16接收的红、蓝以及绿的光强度计算出与测定对象的颜色相应的输出值的功能部。测色部12与数据处理部24连接。
在数据处理部24连接有信息输入部20、模式选择部22以及输出部30。信息输入部20包括例如鼠标、键盘、触摸屏等输入部。在信息输入部20中,用户能使用鼠标、键盘、触摸屏等输入部在例如规定的输入画面中的输入栏输入测定对象的设计规格的信息。作为一个例子,信息输入部20具有数据复制功能(复制已经输入的数据的功能)。需要说明的是,在“设计规格”中,除了与作为对象的物体的材质、尺寸相关的规格之外,还包括与施加于该作为对象的物体的表面加工相关的规格。在与表面加工相关的规格中,例如,对于通过喷丸处理进行了表面加工的物体而言,还包括投射条件,所述投射条件包括投射材料的种类、投射材料的粒径、投射材的每单位时间的投射量、投射材料的投射时间、投射材料的投射速度、利用空气对投射材料进行喷射的情况下的空气压力、通过叶轮的旋转利用离心力对投射材料进行加速来投射的情况下的所述叶轮的每单位时间的转速以及被进行表面加工的处理对象物与投射机的投射口的距离。
此外,在模式选择部22中,能选择在测定合格品的表面状态的情况下选择的第一模式和在判定检查对象物的表面状态的情况下选择的第二模式。评价装置10是假定在模式选择部22中选择第一模式而测定了合格品的表面状态之后在模式选择部22中选择第二模式的装置。需要说明的是,作为一个例子,“合格品”是由技术人员判断为精加工成固定的基准以上的表面状态的产品。作为一个例子,模式选择部22采用用户可操作的模式选择用的切换开关。需要说明的是,作为变形例,模式选择部22也可以采用用户可操作的模式选择用的按钮、模式选择用的输入部。输出部30包括例如显示器等显示输出部,能显示输出数据处理部24中的处理结果。
数据处理部24具备合格基准设定部26和判定部28。合格基准设定部26是如下功能部:基于在选择了第一模式的状态下从测色部12输出的输出值和来自信息输入部20的信息,按测定对象的每个设计规格设定合格基准值。此外,判定部28是如下功能部:将在选择了第二模式的状态下从测色部12输出的输出值与和其测定对象相同的设计规格的产品的合格基准值进行比较来判定合格与否。
在选择了第一模式的状态下从测色部12输出的输出值的数据在以其测定对象的设计规格的信息进行分类的按设计规格区分的类别内为一个的情况下,合格基准设定部26将该输出值设定为该设计规格的产品的合格基准值。此外,在选择了第一模式的状态下从测色部12输出的输出值的数据在以其测定对象的设计规格的信息进行分类的按设计规格区分的类别内为多个的情况下,合格基准设定部26将该输出值的最低值设定为该设计规格的产品的合格基准值。
在本实施方式中,数据处理部24将指定合格基准值的设定所使用的产品的设计规格的输入信息与合格基准设定部26所设定的合格基准值建立对应地存储于表,并且判定部28参照所述表来判定合格与否。
数据处理部24通过图2所示的作为计算机的数据处理控制装置40进行用于合格与否判定的数据处理控制。在图2中,以框图示出了数据处理控制装置40的概略构成。数据处理控制装置40具备CPU(Central Processing Unit:中央处理器)42、RAM(Random AccessMemory:随机存储器)44、ROM(Read Only Memory:只读存储器)46以及输入/输出接口部(I/O)50,它们经由总线52相互连接。ROM46为非易失性的存储部,在该ROM46中存储有数据处理控制程序48(本公开内容的第二十方案的评价装置的控制程序的一个例子)。I/O50进行与外部的装置的通信。在该I/O50连接有颜色传感器32(参照图3A和图3B)。数据处理控制装置40通过从ROM46中读出数据处理控制程序48并在RAM44中展开,由CPU42执行在RAM44中展开的数据处理控制程序48,从而作为数据处理部24(参照图1)发挥功能。
接着,作为本实施方式的作用,参照图4所示的流程图,对在图1所示的评价装置10中由数据处理部24(数据处理控制装置40(参照图2))执行的控制处理(评价装置10的控制方法)的流程的一个例子进行说明。在本实施方式中,作为一个例子,当图2所示的数据处理控制装置40的电源被打开时,开始执行图4所示的控制处理。
在图4所示的控制处理的步骤100中,数据处理部24获取由模式选择部22选择的模式信息。
在步骤100之后的步骤102中,数据处理部24基于在之前的步骤100中获取到的模式信息判定是否选择了第一模式。在步骤102的判定为否定的情况下转移至步骤106,在步骤102的判定为肯定的情况下转移至步骤104。
在步骤104中,数据处理部24从测色部12获取作为测定结果的输出值,且获取由信息输入部20输入的测定对象的设计规格的信息。在步骤104之后的步骤108中,数据处理部24基于在选择了第一模式的状态下从测色部12输出的输出值和来自信息输入部20的信息,按测定对象的每个设计规格设定合格基准值。在步骤108之后转移至步骤114。关于步骤114将在后面进行说明。
另一方面,在步骤106中,数据处理部24基于在步骤100中获取到的模式信息判定是否选择了第二模式。在步骤106的判定为否定的情况下转移至步骤114,在步骤106的判定为肯定的情况下转移至步骤110。
在步骤110中,数据处理部24从测色部12获取作为测定结果的输出值,且获取由信息输入部20输入的测定对象的设计规格的信息。在步骤110之后的步骤112中,数据处理部24将在选择了第二模式的状态下从测色部12输出的输出值与和其测定对象相同的设计规格的产品的合格基准值进行比较来判定合格与否。在此,在数据处理部24中,判定部28参照将指定设计规格的输入信息与合格基准值建立对应地存储的表来判定合格与否,因此能高效地进行合格与否的判定。在步骤112之后转移至步骤114。
在步骤114中,数据处理部24判定数据处理控制装置40(参照图2)的电源是否被关闭。在步骤114的判定为否定的情况下返回至步骤100,重复步骤100~步骤114直至步骤114的判定为肯定。当步骤114的判定为肯定时,结束图4所示的控制处理。
接着,对使用图3A和图3B所示的颜色传感器32以及图2所示的数据处理控制装置40来评价检查对象物的表面状态的方法、即检查对象物的表面状态的评价方法进行说明。
在检查对象物的表面状态的评价方法中,预先通过图3A和图3B所示的颜色传感器32以非接触的方式测定合格品的表面的一点,数据处理控制装置40(参照图2)基于其输出值设定合格基准值。之后,通过颜色传感器32以非接触的方式测定与该合格品相同的设计规格的检查对象物的表面的一点,图2所示的数据处理控制装置40将其输出值与所述合格基准值进行比较来判定合格与否。具体而言,如果图3A和图3B所示的颜色传感器32的输出值为所述合格基准值以上,则数据处理控制装置40判定为合格,如果颜色传感器32的输出值小于所述合格基准值,则数据处理控制装置40判定为不合格。
在检查对象物的表面状态的评价方法中,可以预先通过颜色传感器32测定与检查对象物相同的设计规格的一个合格品的表面的一点,将其输出值设定为合格基准值,也可以预先通过颜色传感器32测定与检查对象物相同的设计规格的多个合格品的表面各自的一点,将其输出值中的最低的输出值设定为合格基准值。
接着,参照图5、图6A以及图6B对与合格与否判定相关的试验例进行说明。在图5中,以示意性的侧视图示出了在评价前的阶段通过喷丸对检查对象物进行了表面加工的状态。在图6A和图6B中,示出了试验结果的图表。
首先,对试验条件进行概述。检查对象物的表面加工前的对象物为SS400(普通结构用轧制钢材)的黑皮材料(表面具备氧化膜的材料),采用边长50mm的正方形且厚度6mm的试验片。如图5所示,对于对象物W进行了喷丸加工。
对于在图6A中示出结果的试验的第一喷丸条件而言,应用粒径0.8mm的球状的铸钢丸作为投射材料,将进行喷丸时的空气压力设为0.1MPa,而且,在喷丸加工时以在图6A中示出试验结果的进给速度使对象物移动。对于在图6B中示出结果的试验的第二喷丸条件而言,应用粒径0.7mm且具备锐角形状的铸钢砂作为投射材料,将进行喷丸时的空气压力设为0.08MPa,而且,在喷丸加工时以在图6B中示出试验结果的进给速度使对象物移动。
当使用图5进行补充说明时,在对投射材料进行投射的喷丸用的空气喷嘴S1被固定的状态下,对象物W通过移动装置S2向箭头X方向移动。然后,通过改变对象物W的进给速度,使投射密度不同。
此外,喷丸后的锈的去除的评价由技术人员进行合格与否判定,合格与否判定的结果(就是说合格、不合格的结果)如图6A和图6B所示。另一方面,使用颜色传感器进行测定时的测定模式采用重视对比度的模式(对比度模式)。
在图6A和图6B中,在纵轴设定颜色传感器的输出值,在横轴设定进给速度。如图6A和图6B所示,当引出通过合格品的输出值的最低值的线(虚线)L1、L2时,可知不合格品全部存在于比该线L1、L2靠下的范围。由此可知,如果将合格品的输出值的最低值设为合格基准值,则能良好地进行合格与否判定。此外,根据图6A和图6B可知,当用于喷丸处理(广义上为表面处理)的设计规格不同时,合格基准值也会改变。
如以上说明的那样,根据本实施方式,能以使图3A和图3B所示的颜色传感器32(图1的测色部)与检查对象物不接触的方式进行合格与否的判定,因此,能将处理时间抑制得短,能应用于高速的生产线。需要说明的是,高速的生产线设于例如汽车产业、造船产业以及钢铁产业等的制造现场。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不仅能进行表面状态的客观的合格与否判定,也能应用于例如发动机零件的连杆这样的复杂形状的零件、狭隘部。
[第二实施方式]
接着,使用图7~图9对本公开内容的第二实施方式的检查对象物的表面状态的评价方法、评价装置、评价装置的控制方法以及评价装置的控制程序进行说明。本实施方式除了以下说明的点之外与第一实施方式实质上相同。由此,对与第一实施方式实质上相同的构成部标注相同的附图标记并省略说明。
在图7中,以框图示出了本实施方式的评价装置70的概略构成。如图7所示,在本实施方式的评价装置70中,不存在与第一实施方式的信息输入部20(参照图1)对应的功能部,代替数据处理部24而设有数据处理部72。
本实施方式的评价装置70是将指定的设计规格的产品作为检查对象物来评价其表面状态的评价装置。作为一个例子,评价装置70设为指定的产品专用的喷丸装置的附带设备。需要说明的是,模式选择部22与第一实施方式的模式选择部22实质上相同,因此标注相同的附图标记,但在能由模式选择部22选择的第一模式和第二模式中,本实施方式中的第一模式在运用上是在测定指定的设计规格的合格品的表面状态的情况下选择的模式。
数据处理部72具备合格基准设定部74和判定部76。合格基准设定部74是基于在选择了第一模式的状态下从测色部12输出的输出值设定合格基准值的功能部。此外,判定部76是将在选择了第二模式的状态下从测色部12输出的输出值与合格基准值进行比较来判定合格与否的功能部。
在选择了第一模式的状态下从测色部12输出的输出值的数据为一个的情况下,合格基准设定部74将该输出值设定为合格基准值。此外,在选择了第一模式的状态下从测色部12输出的输出值的数据为多个的情况下,合格基准设定部74将该输出值的最低值设定为合格基准值。
数据处理部72通过图8所示的作为计算机的数据处理控制装置80进行用于合格与否判定的数据处理控制。在图8中,以框图示出了数据处理控制装置80的概略构成。
如图8所示,在数据处理控制装置80中,代替第一实施方式的ROM46(参照图2)而具有存储有数据处理控制程序78(本公开内容的第十九方案的评价装置的控制程序的一个例子)的ROM47。需要说明的是,ROM47与第一实施方式的ROM46(参照图2)同样地为非易失性的存储部。作为数据处理控制装置80的其他构成部的CPU42、RAM44、输入/输出接口部(I/O)50以及总线52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该数据处理控制装置80通过从ROM47读出数据处理控制程序78并在RAM44中展开,由CPU42执行在RAM44中展开的数据处理控制程序78,从而作为本实施方式中的数据处理部72(参照图7)发挥功能。
接着,作为本实施方式的作用,参照图9所示的流程图,对在图7所示的评价装置70中由数据处理部72(数据处理控制装置80(参照图8))执行的控制处理的流程的一个例子进行说明。
如图9所示,在本实施方式的控制处理中,代替第一实施方式的控制处理中的步骤104、108(参照图4)而设定有步骤124、128,代替第一实施方式的控制处理中的步骤110、112(参照图4)而设定有步骤130、132。以下,对与第一实施方式的控制处理不同的部分进行说明。
在步骤102为肯定的情况下所转移至的步骤124中,换言之,在选择了第一模式的情况下,数据处理部72从测色部12获取作为测定结果的输出值。在步骤124之后的步骤128中,数据处理部72基于在选择了第一模式的状态下从测色部12输出的输出值设定合格基准值。在步骤128之后转移至步骤114。
此外,在步骤106为肯定的情况下所转移至的步骤130中,换言之,在选择了第二模式的情况下,数据处理部72获取测色部12的测定结果、就是说来自测色部12的输出值。在步骤130之后的步骤132中,数据处理部72将在选择了第二模式的状态下从测色部12输出的输出值与合格基准值进行比较来判定合格与否。在步骤132之后转移至步骤114。
根据以上说明的本实施方式的构成,也能以与检查对象物不接触的方式进行合格与否的判定,因此能应用于高速的生产线。
[第三实施方式]
接着,使用图10~图13对本公开内容的第三实施方式的检查对象物的表面状态的评价方法、评价装置、评价装置的控制方法以及评价装置的控制程序进行说明。本实施方式除了以下说明的点之外与第一实施方式实质上相同。由此,对与第一实施方式实质上相同的构成部标注相同的附图标记并省略说明。
在图10中,以框图示出了本实施方式的评价装置200的概略构成。如图10所示,在本实施方式的评价装置200中,设有距离测定部202,并且代替第一实施方式的数据处理部24(参照图1)而设有数据处理部204。
距离测定部202与测色部12一体化地构成图12所示的作为测定设备的颜色传感器32A,并以与测定对象T2不接触的方式测定颜色传感器32A中的朝向测定对象侧的规定部位与测定对象T2之间的沿着投光部14的光照射中心轴方向14X的分离距离L。距离测定部202由距离测定仪构成,在距离测定仪中可以应用激光测距仪、电涡流测距仪等。在本实施方式中,距离测定部202配置于投光部14的旁边。需要说明的是,在不改变颜色传感器32A相对于测定对象T2的位置的状态下测色部12和距离测定部202分别测定并输出的输出值通过数据处理部204(参照图10)自动地或基于来自用户的输入信息相互建立对应地被存储。
如图10所示,数据处理部204具备合格基准设定部26、校正系数计算部206以及判定部208。校正系数计算部206是如下功能部:基于相互建立对应地存储的、在选择了第一模式的状态下从测色部12输出的输出值与在选择了第一模式的状态下从距离测定部202输出的输出值的关系和来自信息输入部20的信息,按测定对象的每个设计规格计算出与图12所示的颜色传感器32A中的朝向测定对象侧的规定部位与测定对象T2之间的沿着投光部14的光照射中心轴方向14X的分离距离L相应的校正系数。需要说明的是,校正系数通过高精度地掌握图10所示的测色部12的距离依赖性而高精度地计算出。
判定部208是如下功能部:根据与在选择了第二模式的状态下从距离测定部202输出的输出值和其测定对象的设计规格的信息相应的校正系数对在选择了第二模式的状态下从测色部12输出的输出值进行校正,将其校正值(换言之,对从测色部12输出的输出值根据其测定时的测定条件基于规定的基准进行校正后的校正值)与和其测定对象相同的设计规格的产品的合格基准值进行比较来判定合格与否。
数据处理部204通过图11所示的作为计算机的数据处理控制装置210进行用于合格与否判定的数据处理控制。在图11中,以框图示出了数据处理控制装置210的概略构成。
如图11所示,在数据处理控制装置210中,代替第一实施方式的ROM46(参照图2)而具有存储有数据处理控制程序214(本公开内容的第二十方案的评价装置的控制程序的一个例子)的ROM212。需要说明的是,ROM212与第一实施方式的ROM46(参照图2)同样地为非易失性的存储部。作为数据处理控制装置210的其他构成部的CPU42、RAM44、输入/输出接口部(I/O)50以及总线52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方式的I/O50中,还连接有距离测定部202(参照图12)。数据处理控制装置210通过从ROM212读出数据处理控制程序214并在RAM44中展开,由CPU42执行在RAM44中展开的数据处理控制程序214,从而作为本实施方式中的数据处理部204(参照图10)发挥功能。
接着,作为本实施方式的作用,参照图13所示的流程图,对在图10所示的评价装置200中由数据处理部204(数据处理控制装置210(参照图11))执行的控制处理的流程的一个例子进行说明。
如图13所示,在本实施方式的控制处理中,代替第一实施方式的控制处理中的步骤104、108(参照图4)而设定有步骤134、136,代替第一实施方式的控制处理中的步骤110、112(参照图4)而设定有步骤138、140、142。以下,对与第一实施方式的控制处理不同的部分进行说明。
在步骤102为肯定的情况下所转移至的步骤134中,换言之,在选择了第一模式的情况下,数据处理部204获取作为在选择了第一模式的状态下分别从测色部12和距离测定部202输出的测定结果的输出值,且获取由信息输入部20输入的测定对象的设计规格的信息。在步骤134之后的步骤136中,在数据处理部204中,合格基准设定部26按测定对象的每个设计规格设定合格基准值,且校正系数计算部206按测定对象的每个设计规格计算出与颜色传感器32A中的朝向测定对象侧的规定部位与测定对象T2之间的沿着投光部14的光照射中心轴方向14X的分离距离L相应的校正系数。此时,校正系数计算部206基于相互建立对应地存储的、在选择了第一模式的状态下从测色部12输出的输出值与在选择了第一模式的状态下从距离测定部202输出的输出值的关系和来自信息输入部20的信息,计算出与分离距离L相应的校正系数。在步骤136之后转移至步骤114。
此外,在步骤106为肯定的情况下所转移至的步骤138中,换言之,在选择了第二模式的情况下,数据处理部204获取作为在选择了第二模式的状态下分别从测色部12和距离测定部202输出的测定结果的输出值,且获取由信息输入部20输入的测定对象的设计规格的信息。在步骤138之后的步骤140中,数据处理部204的判定部208根据与在选择了第二模式的状态下从距离测定部202输出的输出值和其测定对象的设计规格的信息相应的校正系数对在选择了第二模式的状态下从测色部12输出的输出值进行校正。在步骤140之后的步骤142中,数据处理部204的判定部208将在步骤140中求出的校正值(换言之,对从测色部12输出的输出值根据其测定时的测定条件基于规定的基准进行校正后的校正值)与和其测定对象相同的设计规格的产品的合格基准值进行比较来判定合格与否。在步骤142之后转移至步骤114。
接着,对使用图12所示的颜色传感器32A、距离测定部202以及图11所示的数据处理控制装置210来评价检查对象物的表面状态的方法、即检查对象物的表面状态的评价方法进行说明。
在检查对象物的表面状态的评价方法中,在通过图12所示的颜色传感器32A测定检查对象物的表面的一点之前,在改变了颜色传感器32A中的朝向测定对象侧的规定部位与合格品的表面之间的沿着投光部14的光照射中心轴方向14X的分离距离L的多个方案中,通过颜色传感器32A的测色部12测定合格品的表面的一点且通过作为嵌入至颜色传感器32A的距离测定仪的距离测定部202测定分离距离L,数据处理控制装置210(更具体而言为图10的校正系数计算部206)根据多个方案中的距离测定部202的输出值与颜色传感器32A的关于颜色的输出值的关系计算出与分离距离L相应的校正系数。此外,数据处理控制装置210(更具体而言为图10的合格基准设定部26)基于颜色传感器32A的关于颜色的输出值设定合格基准值。
之后,通过颜色传感器32A的测色部12以非接触的方式测定与合格品相同的设计规格的检查对象物的表面的一点。此外,通过作为嵌入至颜色传感器32A的距离测定仪的距离测定部202以与检查对象物不接触的方式测定配置于测定检查对象物时的位置的颜色传感器32A中的朝向测定对象侧的规定部位与检查对象物的表面之间的沿着投光部14的光照射中心轴方向14X的分离距离L。然后,数据处理控制装置210(参照图11,更具体而言为图10的判定部208)在计算出校正系数后根据与通过距离测定部202测定出的值相应的校正系数对通过颜色传感器32A的测色部12以非接触的方式测定检查对象物的表面的一点时的关于颜色的输出值进行校正,将其校正值(换言之,对从颜色传感器32A的测色部12输出的关于颜色的输出值根据其测定时的测定条件基于规定的基准进行校正后的校正值)与合格基准值进行比较来判定合格与否。
根据以上说明的本实施方式的构成,也能以与检查对象物不接触的方式进行合格与否的判定,因此能应用于高速的生产线。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即使颜色传感器32A的投光部14与检查对象物的表面的测定点之间的分离距离存在偏差,也能高精度地判定合格与否。
[第四实施方式]
接着,使用图14~图16对本公开内容的第四实施方式的检查对象物的表面状态的评价方法、评价装置、评价装置的控制方法以及评价装置的控制程序进行说明。本实施方式除了以下说明的点之外与第三实施方式实质上相同。由此,对与第三实施方式实质上相同的构成部标注相同的附图标记并省略说明。
在图14中,以框图示出了本实施方式的评价装置220的概略构成。如图14所示,在本实施方式的评价装置220中,不存在与第三实施方式的信息输入部20(参照图10)对应的功能部,代替数据处理部204而设有数据处理部222。需要说明的是,数据处理部222与第三实施方式中的数据处理部204同样,将在不改变颜色传感器32A相对于测定对象T2(参照图12)的位置的状态下测色部12和距离测定部202分别测定并输出的输出值自动地或基于来自用户的输入信息相互建立对应地进行存储。
本实施方式的评价装置220与第二实施方式同样地是将指定的设计规格的产品作为检查对象物来评价其表面状态的评价装置。需要说明的是,模式选择部22与第三实施方式的模式选择部22实质上相同,因此标注相同的附图标记,但在能由模式选择部22选择的第一模式和第二模式中,本实施方式中的第一模式在运用上是在测定指定的设计规格的合格品的表面状态的情况下选择的模式。
数据处理部222具备合格基准设定部74、校正系数计算部224以及判定部226。合格基准设定部74是与第二实施方式中的合格基准设定部74相同的功能部,因此省略详细说明。
校正系数计算部224是如下功能部:基于相互建立对应地存储的、在选择了第一模式的状态下从测色部12输出的输出值与在选择了第一模式的状态从距离测定部202输出的输出值的关系,计算出与测色部12中的朝向测定对象侧的规定部位与测定对象T2(参照图12)之间的沿着投光部14的光照射中心轴方向14X(参照图12)的分离距离L(参照图12)相应的校正系数。此外,判定部226是如下功能部:根据与在选择了第二模式的状态下从距离测定部202输出的输出值相应的校正系数对在选择了第二模式的状态下从测色部12输出的输出值进行校正,将其校正值(换言之,对从测色部12输出的输出值根据其测定时的测定条件基于规定的基准进行校正后的校正值)与合格基准值进行比较来判定合格与否。
数据处理部222通过图15所示的作为计算机的数据处理控制装置230进行用于合格与否判定的数据处理控制。在图15中,以框图示出了数据处理控制装置230的概略构成。
如图15所示,在数据处理控制装置230中,代替第三实施方式的ROM212(参照图11)而具有存储有数据处理控制程序234(本公开内容的第十九方案的评价装置的控制程序的一个例子)的ROM232。需要说明的是,ROM232与第三实施方式的ROM212(参照图11)同样地为非易失性的存储部。作为数据处理控制装置230的其他构成部的CPU42、RAM44、输入/输出接口部(I/O)50以及总线52与第三实施方式相同。该数据处理控制装置230通过从ROM232读出数据处理控制程序234并在RAM44中展开,由CPU42执行在RAM44中展开的数据处理控制程序234,从而作为本实施方式中的数据处理部222(参照图14)发挥功能。
接着,作为本实施方式的作用,参照图16所示的流程图,对在图14所示的评价装置220中由数据处理部222(数据处理控制装置230(参照图15))执行的控制处理的流程的一个例子进行说明。
如图16所示,在本实施方式的控制处理中,代替第三实施方式的控制处理中的步骤134、136(参照图13)而设定有步骤144、146,代替第三实施方式的控制处理中的步骤138、140、142(参照图13)而设定有步骤148、150、152。以下,对与第三实施方式的控制处理不同的部分进行说明。
在步骤102为肯定的情况下所转移至的步骤144中,换言之,在选择了第一模式的情况下,数据处理部222获取作为在选择了第一模式的状态下分别从测色部12和距离测定部202输出的测定结果的输出值。在步骤144之后的步骤146中,在数据处理部222中,合格基准设定部74设定合格基准值,且校正系数计算部224计算出与测色部12中的朝向测定对象侧的规定部位与测定对象T2之间的沿着投光部14的光照射中心轴方向14X的分离距离L相应的校正系数。此时,校正系数计算部224基于相互建立对应地存储的、在选择了第一模式的状态下从测色部12输出的输出值与在选择了第一模式的状态下从距离测定部202输出的输出值的关系,计算出与分离距离L相应的校正系数。在步骤146之后转移至步骤114。
此外,在步骤106为肯定的情况下所转移至的步骤148中,换言之,在选择了第二模式的情况下,数据处理部222获取作为在选择了第二模式的状态下分别从测色部12和距离测定部202输出的测定结果的输出值。在步骤148之后的步骤150中,数据处理部222的判定部226根据与在选择了第二模式的状态下从距离测定部202输出的输出值相应的校正系数对在选择了第二模式的状态下从测色部12输出的输出值进行校正。在步骤150之后的步骤152中,数据处理部222的判定部226将在步骤150中求出的校正值(换言之,对从测色部12输出的输出值根据其测定时的测定条件基于规定的基准进行校正后的校正值)与合格基准值进行比较来判定合格与否。在步骤152之后转移至步骤114。
需要说明的是,如果使用图14所示的评价装置220,则能与第三实施方式同样地执行检查对象物的表面状态的评价方法。
根据以上说明的本实施方式的构成,也能以与检查对象物不接触的方式进行合格与否的判定,因此能应用于高速的生产线。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与第三实施方式同样,即使投光部14与检查对象物的表面的测定点之间的分离距离存在偏差,也能高精度地判定合格与否。
[第五实施方式]
接着,使用图17~图20对本公开内容的第五实施方式的检查对象物的表面状态的评价方法、评价装置、评价装置的控制方法以及评价装置的控制程序进行说明。本实施方式除了以下说明的点之外与第一实施方式实质上相同。由此,对与第一实施方式实质上相同的构成部标注相同的附图标记并省略说明。
在图17中,以框图示出了本实施方式的评价装置240的概略构成。如图17所示,在本实施方式的评价装置240中,设有作为两个距离测定部的第一距离测定部242和第二距离测定部244,并且代替第一实施方式的数据处理部24(参照图1)而设有数据处理部246。
第一距离测定部242和第二距离测定部244相对于测色部12配置于图19所示的投光部14和受光部16排列的方向的两侧,与测色部12一体化地构成作为测定设备的颜色传感器32B。第一距离测定部242和第二距离测定部244以与测定对象T2不接触的方式分别测定颜色传感器32B中的朝向测定对象侧的规定部位与测定对象T2之间的沿着投光部14的光照射中心轴方向14X的分离距离La、Lb。第一距离测定部242和第二距离测定部244与第三实施方式的距离测定部202同样地由距离测定仪构成,在距离测定仪中可以应用激光测距仪、电涡流测距仪等。需要说明的是,在不改变颜色传感器32B相对于测定对象T2的位置的状态下测色部12、第一距离测定部242以及第二距离测定部244分别测定并输出的输出值通过数据处理部246(参照图17)自动地或基于来自用户的输入信息相互建立对应地被存储。
如图17所示,数据处理部246具备合格基准设定部26、距离斜度计算部248、校正系数计算部250以及判定部252。距离斜度计算部248是如下功能部:根据分别从第一距离测定部242和第二距离测定部244输出的输出值,计算出图19所示的颜色传感器32B中的朝向测定对象侧的规定部位与测定对象T2之间的沿着投光部14的光照射中心轴方向14X的分离距离La、Lb的平均值,且计算出投光部14的光照射中心轴方向14X相对于与测定对象面62垂直的方向的倾斜度。
图17所示的校正系数计算部250是如下功能部:基于相互建立对应地存储的、在选择了第一模式的状态下从测色部12输出的输出值与距离斜度计算部248基于在选择了第一模式的状态下分别从第一距离测定部242和第二距离测定部244输出的输出值计算出的计算值的关系和来自信息输入部20的信息,按测定对象的每个设计规格计算出与作为图19所示的颜色传感器32B中的朝向测定对象侧的规定部位与测定对象T2之间的沿着投光部14的光照射中心轴方向14X的分离距离La、Lb的平均值的平均分离距离和投光部14的光照射中心轴方向14X相对于与测定对象面62垂直的方向的倾斜度相应的校正系数。
此外,图17所示的判定部252是如下功能部:根据与距离斜度计算部248基于在选择了第二模式的状态下分别从第一距离测定部242和第二距离测定部244输出的输出值计算出的计算值和其测定对象的设计规格的信息相应的校正系数对在选择了第二模式的状态下从测色部12输出的输出值进行校正,将其校正值(换言之,对从测色部12输出的输出值根据其测定时的测定条件基于规定的基准进行校正后的校正值)与和其测定对象相同的设计规格的产品的合格基准值进行比较来判定合格与否。
数据处理部246通过图18所示的作为计算机的数据处理控制装置260进行用于合格与否判定的数据处理控制。在图18中,以框图示出了数据处理控制装置260的概略构成。
如图18所示,在数据处理控制装置260中,代替第一实施方式的ROM46(参照图2)而具有存储有数据处理控制程序264(本公开内容的第二十方案的评价装置的控制程序的一个例子)的ROM262。需要说明的是,ROM262与第一实施方式的ROM46(参照图2)同样地为非易失性的存储部。作为数据处理控制装置260的其他构成部的CPU42、RAM44、输入/输出接口部(I/O)50以及总线52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方式的I/O50中,还连接有第一距离测定部242和第二距离测定部244(均参照图19)。该数据处理控制装置260通过从ROM262读出数据处理控制程序264并在RAM44中展开,由CPU42执行在RAM44中展开的数据处理控制程序264,从而作为本实施方式中的数据处理部246(参照图17)发挥功能。
接着,作为本实施方式的作用,参照图20所示的流程图,对在图17所示的评价装置240中由数据处理部246(数据处理控制装置260(参照图18))执行的控制处理的流程的一个例子进行说明。
如图20所示,在本实施方式的控制处理中,代替第一实施方式的控制处理中的步骤104、108(参照图4)而设定有步骤154、156,代替第一实施方式的控制处理中的步骤110、112(参照图4)而设定有步骤158、160、162。以下,对与第一实施方式的控制处理不同的部分进行说明。
在步骤102为肯定的情况下所转移至的步骤154中,换言之,在选择了第一模式的情况下,数据处理部246获取作为在选择了第一模式的状态下分别从测色部12、第一距离测定部242以及第二距离测定部244输出的测定结果的输出值,且获取由信息输入部20输入的测定对象的设计规格的信息。
在步骤154之后的步骤156中,在数据处理部246中,合格基准设定部26按测定对象的每个设计规格设定合格基准值。此外,在步骤156中,在数据处理部246中,在距离斜度计算部248进行了前述的规定的运算之后,校正系数计算部250按测定对象的每个设计规格计算出与作为颜色传感器32B中的朝向测定对象侧的规定部位与测定对象T2之间的沿着投光部14的光照射中心轴方向14X的分离距离La、Lb的平均值的平均分离距离和投光部14的光照射中心轴方向14X相对于与测定对象面62垂直的方向的倾斜度相应的校正系数。当补充说明时,在校正系数计算部250计算出校正系数之前,距离斜度计算部248根据在选择了第一模式的状态下分别从第一距离测定部242和第二距离测定部244输出的输出值,计算出颜色传感器32B中的朝向测定对象侧的规定部位与测定对象T2之间的沿着投光部14的光照射中心轴方向14X的分离距离La、Lb的平均值,且计算出投光部14的光照射中心轴方向14X相对于与测定对象面62垂直的方向的倾斜度。然后,校正系数计算部250基于相互建立对应地存储的、在选择了第一模式的状态下从测色部12输出的输出值与距离斜度计算部248基于在选择了第一模式的状态下分别从第一距离测定部242和第二距离测定部244输出的输出值计算出的计算值的关系和来自信息输入部20的信息,计算出与所述平均分离距离和所述倾斜度相应的校正系数。在步骤156之后转移至步骤114。
此外,在步骤106为肯定的情况下所转移至的步骤158中,换言之,在选择了第二模式的情况下,数据处理部246获取作为在选择了第二模式的状态下分别从测色部12、第一距离测定部242以及第二距离测定部244输出的测定结果的输出值,且获取由信息输入部20输入的测定对象的设计规格的信息。
在步骤158之后的步骤160中,数据处理部246对在选择了第二模式的状态下从测色部12输出的输出值进行校正。当更具体地进行说明时,首先,数据处理部246的距离斜度计算部248根据在选择了第二模式的状态下分别从第一距离测定部242和第二距离测定部244输出的输出值,计算出颜色传感器32B中的朝向测定对象侧的规定部位与测定对象T2之间的沿着投光部14的光照射中心轴方向14X的分离距离La、Lb的平均值,且计算出投光部14的光照射中心轴方向14X相对于与测定对象面62垂直的方向的倾斜度。然后,数据处理部246的判定部252根据与距离斜度计算部248基于在选择了第二模式的状态下分别从第一距离测定部242和第二距离测定部244输出的输出值计算出的计算值和其测定对象的设计规格的信息相应的校正系数对在选择了第二模式的状态下从测色部12输出的输出值进行校正。
在步骤160之后的步骤162中,数据处理部246的判定部252将在步骤160中求出的校正值(换言之,对从测色部12输出的输出值根据其测定时的测定条件基于规定的基准进行校正后的校正值)与和其测定对象相同的设计规格的产品的合格基准值进行比较来判定合格与否。在步骤162之后转移至步骤114。
接着,对使用图19所示的颜色传感器32B、第一距离测定部242和第二距离测定部244以及图18所示的数据处理控制装置260来评价检查对象物的表面状态的方法、即检查对象物的表面状态的评价方法进行说明。
在检查对象物的表面状态的评价方法中,在通过图19所示的颜色传感器32B测定检查对象物的表面的一点之前,在改变了颜色传感器32B中的朝向测定对象侧的规定部位与合格品的表面之间的沿着投光部14的光照射中心轴方向14X的分离距离La、Lb、和投光部14的光照射中心轴方向14X相对于与合格品的表面的测定部分垂直的方向的倾斜度的条件的多个方案中,通过颜色传感器32B测定合格品的表面的一点且通过作为在投光部14和受光部16排列的方向的两侧嵌入至颜色传感器32B的两个距离测定仪的第一距离测定部242和第二距离测定部244分别测定分离距离La、Lb。进而,数据处理控制装置260(更具体而言为图17的距离斜度计算部248)根据第一距离测定部242和第二距离测定部244的测定结果计算出分离距离La、Lb的平均值和所述倾斜度作为第一数据。然后,数据处理控制装置260(更具体而言为图17的校正系数计算部250)根据多个方案中的颜色传感器32B的关于颜色的输出值与所述第一数据的关系,预先计算出与作为分离距离La、Lb的平均值的平均分离距离和所述倾斜度相应的校正系数。此外,数据处理控制装置260(更具体而言为图17的合格基准设定部26)基于颜色传感器32B的关于颜色的输出值设定合格基准值。
之后,通过颜色传感器32B的测色部12以非接触的方式测定与合格品相同的设计规格的检查对象物的表面的一点。此外,通过作为在投光部14和受光部16排列的方向的两侧嵌入至颜色传感器32B的两个距离测定仪的第一距离测定部242和第二距离测定部244以与检查对象物不接触的方式分别测定配置于测定检查对象物时的位置的颜色传感器32B中的朝向测定对象侧的规定部位与检查对象物的表面之间的沿着投光部14的光照射中心轴方向14X的分离距离La、Lb。进而,数据处理控制装置260(更具体而言为图17的距离斜度计算部248)根据其两个测定结果计算出分离距离La、Lb的平均值和投光部14的光照射中心轴方向14X相对于与检查对象物的表面的测定部分垂直的方向的倾斜度作为第二数据。然后,数据处理控制装置260(更具体而言为图17的判定部252)根据与所述第二数据相应的校正系数对通过颜色传感器32B的测色部12以非接触的方式测定检查对象物的表面的一点时的关于颜色的输出值进行校正,将其校正值(换言之,对从颜色传感器32B的测色部12输出的关于颜色的输出值根据其测定时的测定条件基于规定的基准进行校正后的校正值)与合格基准值进行比较来判定合格与否。
根据以上说明的本实施方式的构成,也能以与检查对象物不接触的方式进行合格与否的判定,因此能应用于高速的生产线。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即使颜色传感器32B的投光部14与检查对象物的表面的测定点之间的分离距离和投光部14的光照射中心轴方向14X的倾斜度中的两方或一方存在偏差,也能高精度地判定合格与否。因此,在本实施方式中,例如,在检查对象物的表面弯曲的情况下、在检查对象物为圆棒状的情况下,也能高精度地判定合格与否。
[第六实施方式]
接着,使用图21~图23对本公开内容的第六实施方式的检查对象物的表面状态的评价方法、评价装置、评价装置的控制方法以及评价装置的控制程序进行说明。本实施方式除了以下说明的点之外与第五实施方式实质上相同。由此,对与第五实施方式实质上相同的构成部标注相同的附图标记并省略说明。
在图21中,以框图示出了本实施方式的评价装置270的概略构成。如图21所示,在本实施方式的评价装置270中,不存在与第五实施方式的信息输入部20(参照图17)对应的功能部,代替数据处理部246而设有数据处理部272。需要说明的是,数据处理部272与第五实施方式中的数据处理部246同样,将在不改变颜色传感器32B相对于测定对象T2(参照图19)的位置的状态下测色部12、第一距离测定部242以及第二距离测定部244分别测定并输出的输出值自动地或基于来自用户的输入信息相互建立对应地进行存储。
本实施方式的评价装置270与第二、第四实施方式同样地是将指定的设计规格的产品作为检查对象物来评价其表面状态的评价装置。需要说明的是,模式选择部22与第五实施方式的模式选择部22实质上相同,因此标注相同的附图标记,但在能由模式选择部22选择的第一模式和第二模式中,本实施方式中的第一模式在运用上是在测定指定的设计规格的合格品的表面状态的情况下选择的模式。
数据处理部272具备合格基准设定部74、距离斜度计算部248、校正系数计算部274以及判定部276。合格基准设定部74是与第二、第四实施方式中的合格基准设定部74相同的功能部。此外,距离斜度计算部248是与第五实施方式中的距离斜度计算部248相同的功能部。
校正系数计算部274是如下功能部:基于相互建立对应地存储的、在选择了第一模式的状态下从测色部12输出的输出值与距离斜度计算部248基于在选择了第一模式的状态下分别从第一距离测定部242和第二距离测定部244输出的输出值计算出的计算值的关系,计算出与作为图19所示的颜色传感器32B中的朝向测定对象侧的规定部位与测定对象T2之间的沿着投光部14的光照射中心轴方向14X的分离距离La、Lb的平均值的平均分离距离和投光部14的光照射中心轴方向14X相对于与测定对象面62垂直的方向的倾斜度相应的校正系数。
此外,图21所示的判定部276是如下功能部:根据与距离斜度计算部248基于在选择了第二模式的状态下分别从第一距离测定部242和第二距离测定部244输出的输出值计算出的计算值相应的校正系数对在选择了第二模式的状态下从测色部12输出的输出值进行校正,将其校正值(换言之,对从测色部12输出的输出值根据其测定时的测定条件基于规定的基准进行校正后的校正值)与合格基准值进行比较来判定合格与否。
数据处理部272通过图22所示的作为计算机的数据处理控制装置280进行用于合格与否判定的数据处理控制。在图22中,以框图示出了数据处理控制装置280的概略构成。
如图22所示,在数据处理控制装置280中,代替第五实施方式的ROM262(参照图18)而具有存储有数据处理控制程序284(本公开内容的第十九方案的评价装置的控制程序的一个例子)的ROM282。需要说明的是,ROM282与第五实施方式的ROM262(参照图18)同样地为非易失性的存储部。作为数据处理控制装置280的其他构成部的CPU42、RAM44、输入/输出接口部(I/O)50以及总线52与第五实施方式相同。该数据处理控制装置280通过从ROM282读出数据处理控制程序284并在RAM44中展开,由CPU42执行在RAM44中展开的数据处理控制程序284,从而作为本实施方式中的数据处理部272(参照图21)发挥功能。
接着,作为本实施方式的作用,参照图23所示的流程图,对在图21所示的评价装置270中由数据处理部272(数据处理控制装置280(参照图22))执行的控制处理的流程的一个例子进行说明。
如图23所示,在本实施方式的控制处理中,代替第五实施方式的控制处理中的步骤154、156(参照图20)而设定有步骤164、166,代替第五实施方式的控制处理中的步骤158、160、162(参照图20)而设定有步骤168、170、172。以下,对与第五实施方式的控制处理不同的部分进行说明。
在步骤102为肯定的情况下所转移至的步骤164中,换言之,在选择了第一模式的情况下,数据处理部272获取作为分别从测色部12、第一距离测定部242以及第二距离测定部244输出的测定结果的输出值。
在步骤164之后的步骤166中,在数据处理部272中,合格基准设定部74设定合格基准值。此外,在步骤166中,在数据处理部272中,在距离斜度计算部248进行了前述的规定的运算之后,校正系数计算部274计算出与作为颜色传感器32B中的朝向测定对象侧的规定部位与测定对象T2之间的沿着投光部14的光照射中心轴方向14X的分离距离La、Lb的平均值的平均分离距离和投光部14的光照射中心轴方向14X相对于与测定对象面62垂直的方向的倾斜度相应的校正系数。当补充说明时,在校正系数计算部274计算出校正系数之前,距离斜度计算部248根据在选择了第一模式的状态下分别从第一距离测定部242和第二距离测定部244输出的输出值,计算出颜色传感器32B中的朝向测定对象侧的规定部位与测定对象T2之间的沿着投光部14的光照射中心轴方向14X的分离距离La、Lb的平均值,且计算出投光部14的光照射中心轴方向14X相对于与测定对象面62垂直的方向的倾斜度。然后,校正系数计算部274基于相互建立对应地存储的、在选择了第一模式的状态下从测色部12输出的输出值与距离斜度计算部248基于在选择了第一模式的状态下分别从第一距离测定部242和第二距离测定部244输出的输出值计算出的计算值的关系,计算出与所述平均分离距离和所述倾斜度相应的校正系数。在步骤166之后转移至步骤114。
此外,在步骤106为肯定的情况下所转移至的步骤168中,换言之,在选择了第二模式的情况下,数据处理部272获取作为在选择了第二模式的状态下分别从测色部12、第一距离测定部242以及第二距离测定部244输出的测定结果的输出值。在步骤168之后的步骤170中,数据处理部272对在选择了第二模式的状态下从测色部12输出的输出值进行校正。当更具体地进行说明时,首先,数据处理部272的距离斜度计算部248根据在选择了第二模式的状态下分别从第一距离测定部242和第二距离测定部244输出的输出值,计算出颜色传感器32B中的朝向测定对象侧的规定部位与测定对象T2之间的沿着投光部14的光照射中心轴方向14X的分离距离La、Lb的平均值,且计算出投光部14的光照射中心轴方向14X相对于与测定对象面62垂直的方向的倾斜度。然后,数据处理部246的判定部276根据与距离斜度计算部248基于在选择了第二模式的状态下分别从第一距离测定部242和第二距离测定部244输出的输出值计算出的计算值相应的校正系数对在选择了第二模式的状态下从测色部12输出的输出值进行校正。
在步骤170之后的步骤172中,数据处理部272的判定部276将在步骤170中求出的校正值(换言之,对从测色部12输出的输出值根据其测定时的测定条件基于规定的基准进行校正后的校正值)与合格基准值进行比较来判定合格与否。在步骤172之后转移至步骤114。
需要说明的是,如果使用图21所示的评价装置270,则能与第五实施方式同样地执行检查对象物的表面状态的评价方法。
根据以上说明的本实施方式的构成,也能以与检查对象物不接触的方式进行合格与否的判定,因此能应用于高速的生产线。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与第五实施方式同样,即使投光部14与检查对象物的表面的测定点之间的分离距离和投光部14的光照射中心轴方向14X的倾斜度中的两方或一方存在偏差,也能高精度地判定合格与否。
[实施方式的补充说明]
在上述第一实施方式、第三实施方式以及第五实施方式中,图1、图10以及图17所示的合格基准设定部26分为在选择了第一模式的状态下从测色部12输出的输出值的数据在以其测定对象的设计规格的信息进行分类的按设计规格区分的类别内为一个的情况和为多个的情况来设定合格基准值。但是,例如,在将在选择了第一模式的状态下由测色部12测定的每个设计规格的产品(合格品)的数量必定为一个作为前提的情况下,也可以不设置假定在选择了第一模式的状态下由测色部12测定的每个设计规格的产品(合格品)的数量为多个的情况的逻辑。此外,在将在选择了第一模式的状态下由测色部12测定的每个设计规格的产品(合格品)的数量必定为多个作为前提的情况下,也可以不设置假定在选择了第一模式的状态下由测色部12测定的每个设计规格的产品(合格品)的数量为一个的情况的逻辑。
此外,在上述第二实施方式、第四实施方式以及第六实施方式中,图7、图14以及图21所示的合格基准设定部74分为在选择了第一模式的状态下从测色部12输出的输出值的数据为一个的情况和为多个的情况来设定合格基准值。但是,例如,在将在选择了第一模式的状态下由测色部12测定的产品(合格品)的数量必定为一个作为前提的情况下,也可以不设置假定在选择了第一模式的状态下由测色部12测定的产品(合格品)的数量为多个的情况的逻辑。此外,在将在选择了第一模式的状态下由测色部12测定的产品(合格品)的数量必定为多个作为前提的情况下,也可以不设置假定在选择了第一模式的状态下由测色部12测定的产品(合格品)的数量为一个的情况的逻辑。
此外,在上述第一实施方式中,图1所示的数据处理部24将指定合格基准值的设定所使用的产品的设计规格的输入信息与合格基准设定部26所设定的合格基准值建立对应地存储于表,并且判定部28参照所述表来判定合格与否。这样的构成从高效地(快速地)判定合格与否的观点考虑是优选的,在上述第三实施方式和第五实施方式中也应用同样的构成。但是,数据处理部例如也可以采用如下构成:不具有上述表,而具有将在选择了第一模式的状态下从测色部(12)输出的输出值和来自信息输入部(20)的信息建立对应的数据库,并且在判定部(28)判定合格与否时,合格基准设定部参照所述数据库来设定合格基准值,判定部(28)以该合格基准值为基准来判定合格与否。
此外,图2、图8、图11、图15、图18、图22所示的数据处理控制程序48、78、214、234、264、284可以存储于存储介质等并能流通。
此外,在上述第一至第六实施方式中,图1、图7、图10、图14、图17、图21所示的评价装置10、70、200、220、240、270采用假定在模式选择部22中选择第一模式而测定了合格品的表面状态之后在模式选择部22中选择第二模式的装置。因此,省略了在设定合格基准值之前选择第二模式的情况的控制处理的流程,但在控制处理的流程中,例如,也可以追加在设定合格基准值之前选择第二模式而无法进行合格与否的判断的情况下在输出部(30)显示错误消息这样的步骤。同样地,在上述第三至第六实施方式中,省略了在计算出校正系数之前选择第二模式的情况的控制处理的流程,但在控制处理的流程中,例如,也可以追加在计算出校正系数之前选择第二模式而无法进行合格与否的判断的情况下在输出部(30)显示错误消息这样的步骤。
而且,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对应用于通过喷丸来去除锈、氧化皮后的表面状态的评价的情况进行了说明,但例如也可以应用于通过研磨机、激光清洗等来去除锈、氧化皮后的表面状态的评价,还可以应用于通过喷丸等去除涂装后、剥离涂层后的表面状态的评价。
除了上述以外,当然可以在不脱离本公开内容的主旨的范围内进行各种变形来实施。
需要说明的是,日本专利申请No.2017-219029的公开内容的整体通过参照而被援引至本说明书。

Claims (20)

1.一种检查对象物的表面状态的评价方法,是使用颜色传感器评价检查对象物的表面状态的方法,所述颜色传感器具备投光部和受光部,使从所述投光部照射的光在测定对象面反射并由所述受光部接收,并且根据其接收的红、蓝以及绿的光强度计算出与测定对象的颜色相应的输出值,其中,
预先通过所述颜色传感器以非接触的方式测定合格品的表面的一点,计算机基于其输出值设定合格基准值,之后通过所述颜色传感器以非接触的方式测定与所述合格品相同的设计规格的检查对象物的表面的一点,所述计算机在设定所述合格基准值后将从所述颜色传感器输出的输出值、或者对该输出值根据其测定时的测定条件基于规定的基准进行校正后的校正值与所述合格基准值进行比较来判定合格与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检查对象物的表面状态的评价方法,其中,
在通过所述颜色传感器测定所述检查对象物的表面的一点之前,在改变了所述颜色传感器中的朝向测定对象侧的规定部位与所述合格品的表面之间的沿着所述投光部的光照射中心轴方向的分离距离的多个方案中,通过所述颜色传感器测定所述合格品的表面的一点且通过嵌入至所述颜色传感器的距离测定仪测定所述分离距离,所述计算机根据所述多个方案中的所述距离测定仪的输出值与所述颜色传感器的关于颜色的输出值的关系计算出与所述分离距离相应的校正系数,
之后,通过所述距离测定仪以与所述检查对象物不接触的方式测定配置于测定所述检查对象物时的位置的所述颜色传感器中的朝向测定对象侧的规定部位与所述检查对象物的表面之间的沿着所述投光部的光照射中心轴方向的分离距离,
所述计算机在计算出所述校正系数后根据与通过所述距离测定仪测定出的值相应的所述校正系数对通过所述颜色传感器以非接触的方式测定所述检查对象物的表面的一点时的关于颜色的输出值进行校正,将其校正值与所述合格基准值进行比较来判定合格与否。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检查对象物的表面状态的评价方法,其中,
在通过所述颜色传感器测定所述检查对象物的表面的一点之前,在改变了所述颜色传感器中的朝向测定对象侧的规定部位与所述合格品的表面之间的沿着所述投光部的光照射中心轴方向的分离距离、和所述投光部的光照射中心轴方向相对于与所述合格品的表面的测定部分垂直的方向的倾斜度的条件的多个方案中,通过所述颜色传感器测定所述合格品的表面的一点且通过在所述投光部和所述受光部排列的方向的两侧嵌入至所述颜色传感器的两个距离测定仪分别测定所述分离距离,进而,所述计算机根据所述两个距离测定仪的测定结果计算出所述分离距离的平均值和所述倾斜度作为第一数据,根据所述多个方案中的所述颜色传感器的关于颜色的输出值与所述第一数据的关系,预先计算出与作为所述分离距离的平均值的平均分离距离和所述倾斜度相应的校正系数,
之后,通过所述两个距离测定仪以与所述检查对象物不接触的方式分别测定配置于测定所述检查对象物时的位置的所述颜色传感器中的朝向测定对象侧的规定部位与所述检查对象物的表面之间的沿着所述投光部的光照射中心轴方向的分离距离,进而,所述计算机根据其两个测定结果计算出所述分离距离的平均值和所述投光部的光照射中心轴方向相对于与所述检查对象物的表面的测定部分垂直的方向的倾斜度作为第二数据,
所述计算机根据与所述第二数据相应的所述校正系数对通过所述颜色传感器以非接触的方式测定所述检查对象物的表面的一点时的关于颜色的输出值进行校正,将其校正值与所述合格基准值进行比较来判定合格与否。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检查对象物的表面状态的评价方法,其中,
预先通过所述颜色传感器测定与检查对象物相同的设计规格的一个合格品的表面的一点,所述计算机将其输出值设定为所述合格基准值。
5.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检查对象物的表面状态的评价方法,其中,
预先通过所述颜色传感器测定与检查对象物相同的设计规格的多个合格品的表面各自的一点,所述计算机将其输出值中的最低的输出值设定为所述合格基准值。
6.一种评价装置,是将指定的设计规格的产品作为检查对象物来评价其表面状态的评价装置,
所述评价装置具有:
测色部,具备:投光部,向测定对象面照射光;受光部,接收从所述投光部照射并在所述测定对象面反射的光;以及计算部,根据由所述受光部接收的红、蓝以及绿的光强度计算出与测定对象的颜色相应的输出值,并且所述测色部在测定时与测定对象不接触;
模式选择部,能选择在测定所述指定的设计规格的合格品的表面状态的情况下选择的第一模式和在判定检查对象物的表面状态的情况下选择的第二模式;以及
数据处理部,具备:合格基准设定部,基于在选择了所述第一模式的状态下从所述测色部输出的输出值设定合格基准值;以及判定部,将在选择了所述第二模式的状态下从所述测色部输出的输出值、或者对该输出值根据其测定时的测定条件基于规定的基准进行校正后的校正值与所述合格基准值进行比较来判定合格与否。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评价装置,其中,
所述评价装置具有距离测定部,所述距离测定部与所述测色部一体化地构成测定设备,并以与测定对象不接触的方式测定所述测定设备中的朝向测定对象侧的规定部位与所述测定对象之间的沿着所述投光部的光照射中心轴方向的分离距离,
所述数据处理部具备校正系数计算部,所述校正系数计算部基于相互建立对应地存储的、在选择了所述第一模式的状态下从所述测色部输出的输出值与在选择了所述第一模式的状态下从所述距离测定部输出的输出值的关系计算出与所述分离距离相应的校正系数,
所述判定部根据与在选择了所述第二模式的状态下从所述距离测定部输出的输出值相应的所述校正系数对在选择了所述第二模式的状态下从所述测色部输出的输出值进行校正,将其校正值与所述合格基准值进行比较来判定合格与否。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评价装置,其中,
所述评价装置具有两个距离测定部,所述两个距离测定部相对于所述测色部配置于所述投光部和所述受光部排列的方向的两侧,与所述测色部一体化地构成测定设备,并以与测定对象不接触的方式分别测定所述测定设备中的朝向测定对象侧的规定部位与所述测定对象之间的沿着所述投光部的光照射中心轴方向的分离距离,
所述数据处理部具备:
距离斜度计算部,根据分别从所述两个距离测定部输出的输出值,计算出所述分离距离的平均值,且计算出所述投光部的光照射中心轴方向相对于与所述测定对象面垂直的方向的倾斜度;以及
校正系数计算部,基于相互建立对应地存储的、在选择了所述第一模式的状态下从所述测色部输出的输出值与所述距离斜度计算部基于在选择了所述第一模式的状态下分别从所述两个距离测定部输出的输出值计算出的计算值的关系,计算出与作为所述分离距离的平均值的平均分离距离和所述倾斜度相应的校正系数,
所述判定部根据与所述距离斜度计算部基于在选择了所述第二模式的状态下分别从所述两个距离测定部输出的输出值计算出的计算值相应的所述校正系数对在选择了所述第二模式的状态下从所述测色部输出的输出值进行校正,将其校正值与所述合格基准值进行比较来判定合格与否。
9.根据权利要求6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评价装置,其中,
在选择了所述第一模式的状态下从所述测色部输出的输出值的数据为一个的情况下,所述合格基准设定部将该输出值设定为合格基准值。
10.根据权利要求6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评价装置,其中,
在选择了所述第一模式的状态下从所述测色部输出的输出值的数据为多个的情况下,所述合格基准设定部将该输出值的最低值设定为合格基准值。
11.一种评价装置,具有:
测色部,具备:投光部,向测定对象面照射光;受光部,接收从所述投光部照射并在所述测定对象面反射的光;以及计算部,根据由所述受光部接收的红、蓝以及绿的光强度计算出与测定对象的颜色相应的输出值,并且所述测色部在测定时与测定对象不接触;
信息输入部,能输入测定对象的设计规格的信息;
模式选择部,能选择在测定合格品的表面状态的情况下选择的第一模式和在判定检查对象物的表面状态的情况下选择的第二模式;以及
数据处理部,具备:合格基准设定部,基于在选择了所述第一模式的状态下从所述测色部输出的输出值和来自所述信息输入部的信息,按测定对象的每个设计规格设定合格基准值;以及判定部,将在选择了所述第二模式的状态下从所述测色部输出的输出值、或者对该输出值根据其测定时的测定条件基于规定的基准进行校正后的校正值与和其测定对象相同的设计规格的产品的所述合格基准值进行比较来判定合格与否。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评价装置,其中,
所述评价装置具有距离测定部,所述距离测定部与所述测色部一体化地构成测定设备,并以与测定对象不接触的方式测定所述测定设备中的朝向测定对象侧的规定部位与所述测定对象之间的沿着所述投光部的光照射中心轴方向的分离距离,
所述数据处理部具备校正系数计算部,所述校正系数计算部基于相互建立对应地存储的、在选择了所述第一模式的状态下从所述测色部输出的输出值与在选择了所述第一模式的状态下从所述距离测定部输出的输出值的关系和来自所述信息输入部的信息,按测定对象的每个设计规格计算出与所述分离距离相应的校正系数,
所述判定部根据与在选择了所述第二模式的状态下从所述距离测定部输出的输出值和其测定对象的设计规格的信息相应的所述校正系数对在选择了所述第二模式的状态下从所述测色部输出的输出值进行校正,将其校正值与和其测定对象相同的设计规格的产品的所述合格基准值进行比较来判定合格与否。
13.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评价装置,其中,
所述评价装置具有两个距离测定部,所述两个距离测定部相对于所述测色部配置于所述投光部和所述受光部排列的方向的两侧,与所述测色部一体化地构成测定设备,并以与测定对象不接触的方式分别测定所述测定设备中的朝向测定对象侧的规定部位与所述测定对象之间的沿着所述投光部的光照射中心轴方向的分离距离,
所述数据处理部具备:
距离斜度计算部,根据分别从所述两个距离测定部输出的输出值,计算出所述分离距离的平均值,且计算出所述投光部的光照射中心轴方向相对于与所述测定对象面垂直的方向的倾斜度;以及
校正系数计算部,基于相互建立对应地存储的、在选择了所述第一模式的状态下从所述测色部输出的输出值与所述距离斜度计算部基于在选择了所述第一模式的状态下分别从所述两个距离测定部输出的输出值计算出的计算值的关系和来自所述信息输入部的信息,按测定对象的每个设计规格计算出与作为所述分离距离的平均值的平均分离距离和所述倾斜度相应的校正系数,
所述判定部根据与所述距离斜度计算部基于在选择了所述第二模式的状态下分别从所述两个距离测定部输出的输出值计算出的计算值和其测定对象的设计规格的信息相应的所述校正系数对在选择了所述第二模式的状态下从所述测色部输出的输出值进行校正,将其校正值与和其测定对象相同的设计规格的产品的所述合格基准值进行比较来判定合格与否。
14.根据权利要求11至13中任一项所述的评价装置,其中,
在选择了所述第一模式的状态下从所述测色部输出的输出值的数据在以其测定对象的设计规格的信息进行分类的按设计规格区分的类别内为一个的情况下,所述合格基准设定部将该输出值设定为该设计规格的产品的合格基准值。
15.根据权利要求11至14中任一项所述的评价装置,其中,
在选择了所述第一模式的状态下从所述测色部输出的输出值的数据在以其测定对象的设计规格的信息进行分类的按设计规格区分的类别内为多个的情况下,所述合格基准设定部将该输出值的最低值设定为该设计规格的产品的合格基准值。
16.根据权利要求11至15中任一项所述的评价装置,其中,
所述数据处理部将指定所述合格基准值的设定所使用的产品的设计规格的输入信息与所述合格基准设定部所设定的所述合格基准值建立对应地存储于表,并且所述判定部参照所述表来判定合格与否。
17.一种评价装置的控制方法,其中,
所述评价装置是将指定的设计规格的产品作为检查对象物来评价其表面状态的评价装置,
所述评价装置具有:
测色部,具备:投光部,向测定对象面照射光;受光部,接收从所述投光部照射并在所述测定对象面反射的光;以及计算部,根据由所述受光部接收的红、蓝以及绿的光强度计算出与测定对象的颜色相应的输出值,并且所述测色部在测定时与测定对象不接触;以及
模式选择部,能选择在测定所述指定的设计规格的合格品的表面状态的情况下选择的第一模式和在判定检查对象物的表面状态的情况下选择的第二模式,
所述评价装置的控制方法包括:
在选择了所述第一模式的情况下,基于在该状态下从所述测色部输出的输出值设定合格基准值,
在选择了所述第二模式的情况下,将在该状态下从所述测色部输出的输出值、或者对该输出值根据其测定时的测定条件基于规定的基准进行校正后的校正值与所述合格基准值进行比较来判定合格与否。
18.一种评价装置的控制方法,其中,
所述评价装置具有:
测色部,具备:投光部,向测定对象面照射光;受光部,接收从所述投光部照射并在所述测定对象面反射的光;以及计算部,根据由所述受光部接收的红、蓝以及绿的光强度计算出与测定对象的颜色相应的输出值,并且所述测色部在测定时与测定对象不接触;
信息输入部,能输入测定对象的设计规格的信息;以及
模式选择部,能选择在测定合格品的表面状态的情况下选择的第一模式和在判定检查对象物的表面状态的情况下选择的第二模式,
所述评价装置的控制方法包括:
在选择了所述第一模式的情况下,基于在该状态下从所述测色部输出的输出值和来自所述信息输入部的信息,按测定对象的每个设计规格设定合格基准值,
在选择了所述第二模式的情况下,将在该状态下从所述测色部输出的输出值、或者对该输出值根据其测定时的测定条件基于规定的基准进行校正后的校正值与和其测定对象相同的设计规格的产品的所述合格基准值进行比较来判定合格与否。
19.一种评价装置的控制程序,其中,
所述评价装置是将指定的设计规格的产品作为检查对象物来评价其表面状态的评价装置,
所述评价装置具有:
测色部,具备:投光部,向测定对象面照射光;受光部,接收从所述投光部照射并在所述测定对象面反射的光;以及计算部,根据由所述受光部接收的红、蓝以及绿的光强度计算出与测定对象的颜色相应的输出值,并且所述测色部在测定时与测定对象不接触;以及
模式选择部,能选择在测定所述指定的设计规格的合格品的表面状态的情况下选择的第一模式和在判定检查对象物的表面状态的情况下选择的第二模式,
所述评价装置的控制程序用于使所述评价装置所包括的计算机进行包括以下步骤的处理:
在选择了所述第一模式的情况下,基于在该状态下从所述测色部输出的输出值设定合格基准值,在选择了所述第二模式的情况下,将在该状态下从所述测色部输出的输出值、或者对该输出值根据其测定时的测定条件基于规定的基准进行校正后的校正值与所述合格基准值进行比较来判定合格与否。
20.一种评价装置的控制程序,其中,
所述评价装置具有:
测色部,具备:投光部,向测定对象面照射光;受光部,接收从所述投光部照射并在所述测定对象面反射的光;以及计算部,根据由所述受光部接收的红、蓝以及绿的光强度计算出与测定对象的颜色相应的输出值,并且所述测色部在测定时与测定对象不接触;
信息输入部,能输入测定对象的设计规格的信息;以及
模式选择部,能选择在测定合格品的表面状态的情况下选择的第一模式和在判定检查对象物的表面状态的情况下选择的第二模式,
所述评价装置的控制程序用于使所述评价装置所包括的计算机进行包括以下步骤的处理:
在选择了所述第一模式的情况下,基于在该状态下从所述测色部输出的输出值和来自所述信息输入部的信息,按测定对象的每个设计规格设定合格基准值,在选择了所述第二模式的情况下,将在该状态下从所述测色部输出的输出值、或者对该输出值根据其测定时的测定条件基于规定的基准进行校正后的校正值与和其测定对象相同的设计规格的产品的所述合格基准值进行比较来判定合格与否。
CN201880058650.8A 2017-11-14 2018-10-25 检查对象物的表面状态的评价方法、评价装置、评价装置的控制方法以及评价装置的控制程序 Pending CN111094949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7-219029 2017-11-14
JP2017219029 2017-11-14
PCT/JP2018/039760 WO2019097981A1 (ja) 2017-11-14 2018-10-25 検査対象物の表面状態の評価方法、評価装置、評価装置の制御方法及び評価装置の制御プログラム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094949A true CN111094949A (zh) 2020-05-01

Family

ID=6653856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80058650.8A Pending CN111094949A (zh) 2017-11-14 2018-10-25 检查对象物的表面状态的评价方法、评价装置、评价装置的控制方法以及评价装置的控制程序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Link
US (1) US20210190678A1 (zh)
JP (1) JP7184048B2 (zh)
CN (1) CN111094949A (zh)
DE (1) DE112018005835T5 (zh)
TW (1) TW201923333A (zh)
WO (1) WO2019097981A1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018408A (zh) * 2021-11-25 2022-02-08 上海布鲁可积木科技有限公司 基于红外测距补偿颜色识别电路及调制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1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61155714A (ja) * 1984-12-27 1986-07-15 Kawasaki Steel Corp 表面色調制御方法及び装置
JP3318393B2 (ja) * 1993-06-28 2002-08-26 新日本製鐵株式会社 合金の表面濃化元素濃度の測定方法
JPH09184762A (ja) * 1995-12-28 1997-07-15 Kawasaki Steel Corp 測色装置および測色方法
JP2000131243A (ja) * 1998-10-21 2000-05-12 Omron Corp 反射型光センサ
JP2000205957A (ja) 1999-01-13 2000-07-28 Toyota Motor Corp 色調測定方法および色調測定装置
JP2001281057A (ja) 2000-03-28 2001-10-10 Matsushita Electric Works Ltd 建材の色調検査方法及び色調検査装置
JP3653588B2 (ja) 2000-07-26 2005-05-25 松下電工株式会社 建材外観色調検査方法およびその装置
JP2004354089A (ja) 2003-05-27 2004-12-16 Toyota Motor Corp 色調測定装置及び色調測定方法
JP4535889B2 (ja) 2005-01-20 2010-09-01 Necエンジニアリング株式会社 エアフィルタの目詰まり検出装置
EP1694048B1 (de) 2005-02-16 2013-01-09 X-Rite Europe GmbH Farbmessgerät und Messverfahren für das Gerät
JP2006266959A (ja) 2005-03-25 2006-10-05 Jfe Steel Kk 物体表面の測色装置および測色方法
JP2009229431A (ja) 2008-02-28 2009-10-08 Ishida Co Ltd 検査装置および搬送システム
JP6152845B2 (ja) * 2012-03-27 2017-06-28 株式会社サタケ 光学式粒状物選別機
FR3011078B1 (fr) 2013-09-26 2015-09-25 Winoa Procede de determination de l'etat de decapage d'une surface metallique
EP3078950B1 (de) 2015-04-08 2024-01-03 X-Rite Switzerland GmbH Farbmessverfahren und farbmessgerät
JP2017219028A (ja) 2016-06-08 2017-12-14 日本電産株式会社 送風装置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018408A (zh) * 2021-11-25 2022-02-08 上海布鲁可积木科技有限公司 基于红外测距补偿颜色识别电路及调制方法
CN114018408B (zh) * 2021-11-25 2024-05-28 上海布鲁可积木科技有限公司 基于红外测距补偿颜色识别电路及调制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210190678A1 (en) 2021-06-24
WO2019097981A1 (ja) 2019-05-23
TW201923333A (zh) 2019-06-16
JP7184048B2 (ja) 2022-12-06
DE112018005835T5 (de) 2020-08-06
JPWO2019097981A1 (ja) 2020-09-2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7433797B2 (en) Method for verifying scan precision of a laser measurement machine
US8107737B2 (en) Shape evaluation method, shape evaluation device, and 3D inspection device
US7012701B2 (en) Measuring for device for contactless measurement of tires
KR100660415B1 (ko) 허용 오차 영역을 이용한 3차원 측정 데이터의 검출 방법
US8433102B2 (en) Surface roughness inspection system
US20040071334A1 (en) Device and method for quality controlling a body
US20070132990A1 (en) Surface inspection apparatus
WO2019216362A1 (ja) 検査装置及び検査方法
US8830464B2 (en) Film thickness, refractive index, and extinction coefficient determination for film curve creation and defect sizing in real time
CN111094949A (zh) 检查对象物的表面状态的评价方法、评价装置、评价装置的控制方法以及评价装置的控制程序
WO2018211879A1 (ja) 表面処理加工方法及び表面処理加工装置
US7379177B1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performing hard glass inspection
US20190308300A1 (en) Appearance inspection apparatus, surface treatment system, appearance inspection method, program and shot material replacement determination method
JP6597469B2 (ja) 欠陥検査装置
US20060227443A1 (en) Method for verifying scan precision of a laser measurement machine
JP2929096B2 (ja) 曲面を有する被検査物の表面検査装置
WO2017217121A1 (ja) 外観検査装置、表面処理システム、外観検査方法、プログラム、および投射材交換判断方法
US20240068959A1 (en) Method for assessing the result of a surface treatment performed on a workpiece by particle blasting
JP6973277B2 (ja) 中子検査装置、中子検査システム、及び中子検査方法
JP2009085900A (ja) 部品の検査システム及び検査方法
KR20170094709A (ko) 원형 물체에 대한 특징 검출 장치 및 방법
CN109946302A (zh) 用于目视检查的方法和系统
JP2019120605A (ja) 塗装検査装置、及び塗装検査方法
JPH07140084A (ja) ウェーハの表面検査方法および検査機
JP2015038517A (ja) 測定器の性能評価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200501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