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1923180A - 聚胺酯彈性纖維、其捲紗體、及含有其之製品 - Google Patents

聚胺酯彈性纖維、其捲紗體、及含有其之製品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1923180A
TW201923180A TW107136449A TW107136449A TW201923180A TW 201923180 A TW201923180 A TW 201923180A TW 107136449 A TW107136449 A TW 107136449A TW 107136449 A TW107136449 A TW 107136449A TW 201923180 A TW201923180 A TW 201923180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polyurethane elastic
elastic fiber
multifilament
cross
less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713644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佐藤均
山本太郎
Original Assignee
日商旭化成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日商旭化成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日商旭化成股份有限公司
Publication of TW20192318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923180A/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DTEXTILES; PAPER
    • D01NATURAL OR MAN-MADE THREADS OR FIBRES; SPINNING
    • D01FCHEMICAL FEATURES IN THE MANUFACTURE OF ARTIFICIAL FILAMENTS, THREADS, FIBRES, BRISTLES OR RIBBONS;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F CARBON FILAMENTS
    • D01F1/00General methods for the manufacture of artificial filaments or the like
    • D01F1/02Addition of substances to the spinning solution or to the melt
    • D01F1/10Other agents for modifying properties
    • DTEXTILES; PAPER
    • D01NATURAL OR MAN-MADE THREADS OR FIBRES; SPINNING
    • D01DMECHANICAL METHODS OR APPARATUS IN THE MANUFACTURE OF ARTIFICIAL FILAMENTS, THREADS, FIBRES, BRISTLES OR RIBBONS
    • D01D4/00Spinnerette packs; Cleaning thereof
    • D01D4/02Spinnerettes
    • DTEXTILES; PAPER
    • D01NATURAL OR MAN-MADE THREADS OR FIBRES; SPINNING
    • D01FCHEMICAL FEATURES IN THE MANUFACTURE OF ARTIFICIAL FILAMENTS, THREADS, FIBRES, BRISTLES OR RIBBONS;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F CARBON FILAMENTS
    • D01F6/00Monocomponent artificial filaments or the like of synthetic polymers; Manufacture thereof
    • D01F6/58Monocomponent artificial filaments or the like of synthetic polymers; Manufacture thereof from homopolycondensation products
    • D01F6/70Monocomponent artificial filaments or the like of synthetic polymers; Manufacture thereof from homopolycondensation products from polyurethanes
    • DTEXTILES; PAPER
    • D01NATURAL OR MAN-MADE THREADS OR FIBRES; SPINNING
    • D01FCHEMICAL FEATURES IN THE MANUFACTURE OF ARTIFICIAL FILAMENTS, THREADS, FIBRES, BRISTLES OR RIBBONS;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F CARBON FILAMENTS
    • D01F8/00Conjugated, i.e. bi- or multicomponent, artificial filaments or the like; Manufacture thereof
    • D01F8/04Conjugated, i.e. bi- or multicomponent, artificial filaments or the like; Manufacture thereof from synthetic polymers
    • DTEXTILES; PAPER
    • D02YARNS; MECHANICAL FINISHING OF YARNS OR ROPES; WARPING OR BEAMING
    • D02GCRIMPING OR CURLING FIBRES, FILAMENTS, THREADS, OR YARNS; YARNS OR THREADS
    • D02G3/00Yarns or threads, e.g. fancy yarns; Processes or apparatus for the production thereof,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D02G3/22Yarns or threads characterised by constructional features, e.g. blending, filament/fibre
    • D02G3/32Elastic yarns or threads ; Production of plied or cored yarns, one of which is elastic
    • DTEXTILES; PAPER
    • D04BRAIDING; LACE-MAKING; KNITTING; TRIMMINGS; NON-WOVEN FABRICS
    • D04HMAKING TEXTILE FABRICS, e.g. FROM FIBRES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FABRICS MADE BY SUCH PROCESSES OR APPARATUS, e.g. FELTS, NON-WOVEN FABRICS; COTTON-WOOL; WADDING ; NON-WOVEN FABRICS FROM STAPLE FIBRES, FILAMENTS OR YARNS, BONDED WITH AT LEAST ONE WEB-LIKE MATERIAL DURING THEIR CONSOLIDATION
    • D04H1/00Non-woven fabrics formed wholly or mainly of staple fibres or like relatively short fibres
    • D04H1/40Non-woven fabrics formed wholly or mainly of staple fibres or like relatively short fibres from fleeces or layers composed of fibres without existing or potential cohesive properties
    • D04H1/42Non-woven fabrics formed wholly or mainly of staple fibres or like relatively short fibres from fleeces or layers composed of fibres without existing or potential cohesive properties 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certain kinds of fibres insofar as this use has no preponderant influence on the consolidation of the fleece
    • D04H1/4326Condensation or reaction polymers
    • D04H1/4358Polyurethanes
    • DTEXTILES; PAPER
    • D10INDEXING SCHEME ASSOCIATED WITH SUBLASSES OF SECTION D, RELATING TO TEXTILES
    • D10BINDEXING SCHEME ASSOCIATED WITH SUBLASSES OF SECTION D, RELATING TO TEXTILES
    • D10B2331/00Fibres made from polymers obtained otherwise than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carbon-to-carbon unsaturated bonds, e.g. polycondensation products
    • D10B2331/10Fibres made from polymers obtained otherwise than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carbon-to-carbon unsaturated bonds, e.g. polycondensation products polyurethan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extile Engineering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General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Artificial Filaments (AREA)
  • Yarns And Mechanical Finishing Of Yarns Or Ropes (AREA)
  • Knitting Of Fabric (AREA)
  • Woven Fabrics (AREA)
  • Absorbent Articles And Supports Therefor (AREA)

Abstract

本發明提供一種於長期保管後亦不引起表面處理劑之滲出、可防止包裝材料之污染、進而無論保管期間長短均具有穩定之摩擦性能、滑入之產生較少之適於穩定之褶皺構件之聚胺酯彈性纖維。本發明之聚胺酯彈性纖維之特徵在於:其係包含複絲者,且於該複絲之剖面中,具有藉由構成該複絲之單紗相互連接所畫出之空隙部,將使該空隙部之面積與構成該複絲之所有單紗之剖面積合計而成之面積設為總剖面積時,利用下述式:
剖面空隙面積率(%)=100×空隙部之面積/總剖面積
所求出之剖面空隙面積率為15%以上且60%以下。

Description

聚胺酯彈性纖維、其捲紗體、及含有其之製品
本發明係關於一種聚胺酯彈性纖維、其捲紗體、及含有其之製品。
聚胺酯彈性纖維具有高伸長率且優異之彈性特性。然而,聚胺酯聚合物係柔軟且具有黏著性之素材,故而於使用紗之製品之製造步驟中,容易產生因自捲紗體之解舒時或於導紗器、輥上之摩擦阻力所產生之斷頭或生產不均等問題,尤其於長期之保管後之使用中,該等問題非常明顯。
為了解決該等問題,已知有對紗賦予聚矽氧油等處理劑之方法。
於以下之專利文獻1中,為了解決經日之解舒性之變差,報告有對聚胺酯彈性纖維賦予包含特定之平滑劑與解舒性改善劑之處理劑之方法。又,於以下之專利文獻2中,為了改善高溫保管後之解舒性,提出使用將如二烷基磺基鹽之特定成分混合特定量而成之彈性纖維用處理劑。
然而,於對聚胺酯彈性纖維之表面賦予特定之表面處理劑之該等方法中,有如下問題:雖然可暫時改善纖維表面之摩擦性,但因於保管中紗表面之處理劑移動而導致包裝材料之污染或經時保管中之摩擦性之變動。又,若製造將利用專利文獻1或2中記載之方法所製造之聚胺酯彈性纖維夾入至不織布之褶皺構件,則聚胺酯彈性纖維之表面之處理劑之附著量不穩定,故而亦有無法獲得充分之接著性,而於製品中滑入紗之問題。
於以下之專利文獻3中,提出有藉由濕式紡紗而製成扁平之斯潘德克斯彈性纖維,藉此製造接著性較高之尿布用褶皺構件。然而,除了作為生產性較低之濕式紡紗之先前之問題方面以外,雖然藉由將複絲之剖面製成扁平而提高接著面積,但於專利文獻1或2中所記載者同樣,表面之處理劑之附著狀態不穩定,無法獲得如可稱為滑入之產生充分少之褶皺構件。
如上所述,為了獲得平滑性與摩擦性得到改善之聚胺酯彈性纖維與滑入之產生較少之褶皺構件,目前研究了將各種表面處理劑賦予至纖維表面之方法或將纖維剖面製成扁平之方法,但僅通過該方法,無法充分解決製品於倉庫中之保管之長期保管時之因表面處理劑導致之包裝材料之污染或摩擦性之變動等問題或無法充分解決褶皺構件中之聚胺酯彈性纖維滑入之問題。
[先前技術文獻]
[專利文獻]
[專利文獻1]日本專利特開2016-211131號公報
[專利文獻2]國際公開第2015/125753號
[專利文獻3]日本專利特表2002-519528號公報
[發明所欲解決之問題]
鑒於上述先前技術之問題方面,本發明所欲解決之課題在於提供一種於長期保管後亦不導致表面處理劑之滲出、可防止包裝材料之污染、進而無論保管期間長短均具有穩定之摩擦性能、滑入之產生較少之適於穩定之褶皺構件之聚胺酯彈性纖維、及聚胺酯彈性纖維之滑入之產生較少之褶皺構件。
[解決問題之技術手段]
為了解決上述課題,努力研究並反覆實驗,結果本案發明者發現:藉由將構成聚胺酯彈性纖維之複絲之剖面空隙面積率設為特定值以上,可解決上述問題,從而完成本發明。
即,本發明係如下所述。
[1]一種聚胺酯彈性纖維,其特徵在於:其係包含複絲者,且於該複絲之剖面,具有藉由構成該複絲之單紗相互連接所畫出之空隙部,將使該空隙部之面積與構成該複絲之所有單紗之剖面積合計而成之面積設為總剖面積時,利用下述式:
剖面空隙面積率(%)=空隙部之面積/總剖面積×100
所求出之剖面空隙面積率為15%以上且60%以下。
[2]如上述[1]之聚胺酯彈性纖維,其中上述複絲之纖度為150 dt以上且1300 dt以下。
[3]如上述[1]或[2]之聚胺酯彈性纖維,其中上述複絲之纖度為150 dt以上且900 dt以下。
[4]如上述[1]至[3]中任一項之聚胺酯彈性纖維,其中構成上述複絲之單紗數為14條以上且140條以下。
[5]如上述[1]至[4]中任一項之聚胺酯彈性纖維,其中於上述複絲剖面中,存在至少一個上述空隙部,上述空隙部之大小大於將由構成該複絲之所有單紗所計算之平均單紗直徑設為直徑之單紗。
[6]如上述[1]至[5]中任一項之聚胺酯彈性纖維,其中以200 rpm之速度進行5000次藉由De Mattie試驗機而將長度40 mm之複絲擴展至240 mm之長度並再次恢復至40 mm之操作時之單紗散開產生率為20%以下。
[7]如上述[1]至[6]中任一項之聚胺酯彈性纖維,其中上述單紗散開產生率為13%以下。
[8]如上述[1]至[7]中任一項之聚胺酯彈性纖維,其中相對於聚胺酯彈性纖維之重量之碳數10~20之長鏈脂肪酸金屬鹽之含有率為0~0.2質量%。
[9]一種捲紗體,其包含如上述[1]至[8]中任一項之聚胺酯彈性纖維。
[10]如上述[9]之捲紗體,其中拉伸比3.0下之移行應力為0.075 g/dt以上且0.130 g/dt以下。
[11]一種布帛,其包含如上述[1]至[8]中任一項之聚胺酯彈性纖維。
[12]一種褶皺構件,其係使如上述[1]至[8]中任一項之聚胺酯彈性纖維夾入至不織布而成。
[13]一種褶皺構件,其係包含聚胺酯彈性纖維者,且於該褶皺構件中所含之包含複絲之聚胺酯彈性纖維之剖面,具有藉由構成該複絲之單紗相互連接所畫出之空隙部,於將該空隙部之面積與構成該複絲之所有單紗之剖面積合計而成之面積設為總剖面積時,利用下述式:
剖面空隙面積率(%)=空隙部之面積/總剖面積×100
所求出之褶皺構件中所含之聚胺酯彈性纖維之剖面空隙面積率為15%以上且60%以下。
[發明之效果]
若使用本發明之聚胺酯彈性纖維,則即便於賦予表面處理劑之情形時,於長期保管之情形時亦難以導致表面處理劑之移動,可抑制包裝材料之污染或經時之摩擦性之變動,故而即便於編織等以高速使用時,亦可降低斷頭等問題之頻度,可提高生產性。又,於褶皺構件中,聚胺酯彈性纖維表面之表面處理劑之附著量亦穩定,故而可提供表面處理劑之附著斑或因滲出導致之聚胺酯彈性纖維之滑入之產生較少之褶皺構件。
以下,對用以實施本發明之形態(以下,稱為「本實施形態」)詳細地說明。再者,本發明並不限定於以下之實施形態,可於其主旨之範圍內進行各種變化而實施。
本實施形態係一種聚胺酯彈性纖維,其特徵在於:其係包含複絲者,且於該複絲之剖面,具有藉由構成該複絲之單紗相互連接所畫出之空隙部,於將使該空隙部之面積與構成該複絲之所有單紗之剖面積合計而成之面積設為總剖面積時,利用下述式:
剖面空隙面積率(%)=該空隙部之面積/該總剖面積×100
所表示之剖面空隙面積率為15%以上且60%以下。
剖面空隙面積率較佳為18%以上,更佳為20%以上。剖面空隙面積率越高越佳,但若超過60%,則複絲容易散開,有產生斷頭之可能性,故而較佳為60%以下,更佳為50%以下。
本實施形態之聚胺酯彈性纖維係藉由將聚胺酯聚合物進行紡紗所獲得之纖維。
關於製造本實施形態之聚胺酯彈性纖維之原料聚合物之方法,可使用公知之聚胺酯化反應之技術。可使高分子多元醇例如聚伸烷基醚二醇、與二異氰酸酯於二異氰酸酯過量之條件下反應,而合成末端具有異氰酸基之胺基甲酸酯預聚物,繼而,可利用二官能性胺等含活性氫之化合物將該胺基甲酸酯預聚物進行鏈擴展反應,而獲得聚胺酯聚合物。
作為本實施形態之聚胺酯彈性纖維之較佳之聚合物基質,為如下之聚胺酯脲聚合物:使數量平均分子量500~5000之聚伸烷基醚二醇與過量等量之二異氰酸酯反應,而合成末端具有異氰酸基之預聚物,繼而,使二官能性胺與一官能性胺同預聚物反應所獲得者。
作為高分子多元醇,可列舉:實質上包含線狀之均聚物或共聚物之各種二醇例如聚酯二醇、聚醚二醇、聚酯醯胺二醇、聚丙烯酸二醇、聚硫酯二醇、聚硫醚二醇、聚碳酸酯二醇、該等之混合物、及該等之共聚物等,較佳為聚伸烷基醚二醇,例如為聚氧乙二醇、聚氧丙烯二醇、聚四亞甲基醚二醇、聚氧1,5-戊二醇、由四亞甲基與2,2-二甲基伸丙基所形成之共聚聚醚二醇、由四亞甲基與3-甲基四亞甲基所形成之共聚聚醚二醇、及該等之混合物等。該等之中,就顯示優異之彈性功能之觀點而言,作為高分子多元醇,更佳為聚四亞甲基醚二醇、由四亞甲基與2,2-二甲基伸丙基所形成之共聚聚醚二醇。
作為二異氰酸酯,可列舉:脂肪族、脂環族、芳香族之二異氰酸酯等。例如可列舉:4,4'-二苯基甲烷二異氰酸酯、2,4'-二苯基甲烷二異氰酸酯、2,4-或2,6-甲苯二異氰酸酯、間或對苯二甲基二異氰酸酯、α,α,α',α'-四甲基-苯二甲基二異氰酸酯、4,4'-二苯醚二異氰酸酯、4,4'-二環己基二異氰酸酯、1,3-或1,4-環己二異氰酸酯、異氰酸酯3-(α-異氰酸酯基乙基)苯、1,6-六亞甲基二異氰酸酯、三亞甲基二異氰酸酯、四亞甲基二異氰酸酯、異佛爾酮二異氰酸酯、該等之混合物、及該等之共聚物等,該等之中,更佳為4,4'-二苯基甲烷二異氰酸酯。
作為含活性氫之化合物即具有多官能性活性氫原子之鏈延長劑,例如可列舉:肼、聚肼、乙二醇、1,2-丙二醇、1,3-丙二醇、1,3-丁二醇、1,4-丁二醇、1,5-戊二醇、1,6-己二醇、2,2-二甲基-1,3-丙二醇、二乙二醇、二丙二醇、1,4-環己烷二甲醇、苯基二乙醇胺等低分子二醇、或乙二胺、1,2-丙二胺、1,3-丙二胺、2-甲基-1,5-戊二胺、三乙二胺、間苯二甲胺、哌、鄰、間或對苯二胺、1,3-環己二胺、1,4-環己二胺、1,6-己二胺、N,N'-(亞甲基二-4,1-伸苯基)雙[2-(乙基胺基)-脲]等二官能性胺。
該等可單獨使用,或混合而使用。與低分子二醇相比,較佳為二官能性胺,可列舉單獨乙二胺、包含5~40莫耳%之選自1,2-丙二胺、1,3-環己二胺、及2-甲基-1,5-戊二胺之群中之至少一種之乙二胺混合物作為較佳者,更佳為單獨乙二胺。
作為具有單官能性活性氫原子之末端封端劑,例如可列舉:甲醇、乙醇、2-丙醇、2-甲基-2-丙醇、1-丁醇、2-乙基-1-己醇、3-甲基-1-丁醇等單醇、或異丙基胺、正丁胺、第三丁胺、2-乙基己基胺等單烷基胺、或二乙胺、二甲胺、二正丁胺、二第三丁胺、二異丁胺、二-2-乙基己基胺、及二異丙胺等二烷基胺。該等可單獨使用,或混合而使用。與單醇相比,較佳為作為一官能性胺之單烷基胺或二烷基胺。
關於聚胺酯化反應之操作,於胺基甲酸酯預聚物合成時或胺基甲酸酯預聚物與含活性氫之化合物之反應時,可使用二甲基甲醯胺、二甲基亞碸、及二甲基乙醯胺等醯胺系極性溶劑,較佳為二甲基乙醯胺。
於聚胺酯聚合物組合物中,除氧化鈦以外,亦可含有各種穩定劑或顏料等。例如亦可將耐光劑、受阻酚系藥劑或苯并三唑系、二苯甲酮系、磷系及各種受阻胺系之抗氧化劑、及如硬脂酸鎂所代表之金屬皂(長鏈脂肪酸金屬鹽)、氧化鐵、氧化鋅、氧化鈰、及氧化鎂等無機物、碳黑及各種顏料、包含銀或鋅或該等之化合物等之抗菌劑或除臭劑、抗靜電劑、氧化氮捕捉劑、熱氧化穩定劑、及光穩定劑等併用而添加。
以如此之方式所獲得之聚胺酯聚合物可利用公知之乾式紡紗、熔融紡紗或濕式紡紗法等而成形為纖維狀,而獲得聚胺酯彈性纖維。又,亦可將使用不同之原料所聚合之聚胺酯聚合物於紡紗之上一階段混合而紡紗。
關於本實施形態之聚胺酯彈性纖維,為了降低解舒時之阻力或使用時之摩擦性,亦可含有表面處理劑而使用。表面處理劑可預先於紡紗原液中混練,亦可於紡紗時於卷取為紙管前藉由輥加油、或導紗器加油、及噴霧加油等公知之方法而賦予。或者,亦可於不賦予表面處理劑而於卷取後卷回而製造另一捲紗體之步驟中賦予表面處理劑。
作為表面處理劑之構成,並無特別限定,可將聚二甲基矽氧烷、聚酯改性聚矽氧、聚醚改性聚矽氧、胺基改性聚矽氧、礦物油、礦物性微粒子例如二氧化矽、膠體氧化鋁、滑石等、高級脂肪酸金屬鹽粉末例如硬脂酸鎂、硬脂酸鈣等高級脂肪族羧酸、高級脂肪族醇、石蠟、及聚乙烯等在常溫下為固形狀蠟等公知之表面處理劑組合而使用。
就製品之使用時之摩擦性之觀點而言,較佳為使用含有20%以上之聚二甲基矽氧烷之表面處理劑,就防止經時之處理劑之滲出或移動之觀點而言,較佳為處理劑中之聚二甲基矽氧烷之含有率未達90%,更佳為未達80%。
作為相對於本實施形態之聚胺酯彈性纖維之重量之表面處理劑之賦予量,較佳為0.2%以上且未達5.0%。若賦予量未達0.2%,則聚胺酯彈性纖維之摩擦阻力較大,於紗之使用時容易產生斷頭等問題。另一方面,若賦予量超過5%,則容易引起因長期保管時之表面處理劑自聚胺酯彈性纖維之滲出所導致之包裝材料之污染或摩擦性之變動。就摩擦性或表面處理劑之滲出之觀點而言,更佳之表面處理劑之賦予量為0.5%以上~4%以下。
本發明之聚胺酯彈性纖維之紡紗方法並無特別限定,較佳為將使聚胺酯聚合物溶解於醯胺系極性溶劑中所獲得之聚胺酯紡紗原液進行乾式紡紗而製造。乾式紡紗與熔融紡紗或濕式紡紗相比,可最牢固地形成藉由硬鏈段間之氫鍵之物理交聯。又,就獲得剖面空隙面積率較高、單紗不易散開之聚胺酯彈性纖維之觀點而言,亦較佳為乾式紡紗。於熔融紡紗中,難以使單紗充分集束而製造不易散開之複絲之聚胺酯彈性纖維,又,於濕式紡紗中,生產性較低,此外,難以製造剖面空隙面積率較高之複絲。
本實施形態之聚胺酯彈性纖維之剖面空隙面積率較高之複絲可藉由複合地使用拉長於紡紗時噴出紡紗原液之噴嘴之孔間之距離(孔間間距)之方法或調整紡紗時之空氣假撚機之空氣壓之方法、及調整紡紗卷取時之導引輥與卷取機之速度比之方法等而獲得。此外,若為於紡紗原液中添加特定之添加劑或乾式紡紗,則亦可藉由紡紗時之供氣之供給方法(風向或溫度)等而調整。又,無經由於紡紗時之紗道上壓碾複絲之壓輥之步驟之方法容易獲得剖面空隙面積率較高之複絲。但是,只要為15%以上且60%以下之剖面空隙面積率之聚胺酯彈性纖維,則並不限制於上述製造方法。
作為用以獲得本實施形態之剖面空隙面積率較高之聚胺酯彈性纖維之較佳之製造方法,就可獲得剖面空隙面積率較高、且不易散開之紗之觀點而言,較佳為乾式紡紗。又,紡絲嘴之孔間間距較寬者較佳,較佳為12 mm以上且未達30 mm。若孔間間距未達12 mm,則有難以獲得較高之剖面空隙面積率之紗之傾向,若超過30 mm,則有難以使複絲集束之傾向,容易成為容易散開之紗。作為紡絲嘴上之噴嘴之排列,就可獲得均勻之紗物性之觀點而言,較佳為環狀排列。又,紡紗時之假撚適度較弱者較佳,於使用空氣假撚機之情形時,若將運轉壓力設為0.1 MPa以上且未達0.30 MPa,則容易獲得剖面空隙面積率較高、且不易散開之紗。若未達0.1 MPa,則有成為複絲之集束不充分且容易散開之紗之傾向,另一方面,若為0.30 MPa以上,則有難以獲得剖面空隙面積率較高之紗之傾向。作為更佳之範圍,為0.1 MPa以上且未達0.25 MPa。又,導引輥與卷取機之速度比儘可能低者較佳,較佳為1.03以上且未達1.17。若未達1.03,則有於紡紗中紗鬆弛而產生大量斷頭,而紗之生產變得困難之傾向,另一方面,若為1.17以上,則有難以獲得較高之空隙面積之複絲之傾向。作為更佳之導引輥與卷取機之速度比,為1.03以上且未達1.15,作為進而較佳之範圍,為1.05以上且未達1.13。又,為了獲得於具有較高之剖面空隙面積率之情況下單紗不易散開之複絲,較佳為碳數10~20之長鏈脂肪酸金屬鹽(例如 硬脂酸鎂等脂肪酸金屬)之含有率為0.2 wt%以下。含有長鏈脂肪酸金屬鹽之方法亦可為直接混合於紡紗原液中之方法或混入至表面處理劑中並於紡紗時賦予至紗表面之方法之任一種。若硬脂酸鎂等長鏈脂肪酸金屬鹽之量為0.2 wt%以下,則長鏈脂肪酸金屬鹽之潤滑劑效果較為合適,故而單紗彼此之接點之表面連合力充分發揮作用,而難以產生單紗之散開。更佳之脂肪酸金屬鹽之含有率為0.1 wt%以下。
作為碳數10~20之長鏈脂肪酸金屬鹽,可列舉:包含硬脂酸或12-羥基硬脂酸、棕櫚酸、油酸、月桂酸之長鏈脂肪酸之鎂鹽或鈣鹽等,較佳為鎂鹽。作為尤佳之長鏈脂肪酸金屬鹽,為硬脂酸鎂,若為碳數10~20之長鏈脂肪酸之鎂鹽,則亦可單獨使用或混合而使用。
本實施形態之聚胺酯彈性纖維較佳為進行紡紗所獲得之聚胺酯彈性纖維之纖度為150 dt以上且1300 dt以下。若纖度過低,則有於製造步驟中容易產生斷頭,而難以獲得本發明之剖面空隙面積率較高之聚胺酯彈性纖維之傾向。又,由於在纖度過高之情形時,亦難以使複絲之單紗集束,故而容易產生散開等問題。作為更佳之纖度,為150 dt以上且900 dt以下,進而較佳為300 dt以上且900 dt以下,更進而較佳為300 dt以上且800 dt以下。
構成本實施形態之聚胺酯彈性纖維之複絲之單紗數較佳為14條以上且140條以下。若單紗數過少,則紡紗時之張力較低而容易產生斷頭,又,有難以獲得較高之剖面空隙面積率之紗之傾向。就容易獲得較高之剖面空隙面積率之複絲之觀點而言,更佳之單紗數為20條以上,進而較佳為25條以上。又,若單紗數過多,則有難以使複絲之單紗集束,而容易產生散開等問題之傾向。就單紗難以散開之觀點而言,更佳之單紗數為120條以下,進而較佳為100條以下,更進而較佳為90條以下,最佳為80條以下。
關於構成本實施形態之聚胺酯彈性纖維之複絲之單紗之纖度,就紡紗性與製品之物性之觀點而言,較佳為8~14 dt(分德士、dtex),更佳為8~11 dt。若單紗纖度未達8 dt,則容易產生紡紗時之斷頭,另一方面,若大於14 dt,則有難以獲得具有充分之應力之紗之傾向。
單紗之剖面形狀可為真圓,亦可為橢圓等異形截面,就製品之使用上之單紗之散開之觀點而言,較佳為接近真圓者。
於本實施形態之聚胺酯彈性纖維之複絲之剖面中,較佳為存在至少一個大於具有與由構成該複絲之所有單紗所計算之平均單紗直徑相同直徑之單紗之粗細之空間部分,更佳為具有兩個以上,進而較佳為具有三個以上。藉由本實施形態之聚胺酯彈性纖維具有此種空間部分,可防止表面處理劑之滲出,故而尤佳。關於該空間部分之個數之具體之求出方法,於以下揭示。
本實施形態之聚胺酯彈性纖維之藉由以下揭示之方法所求出之單紗散開產生率較佳為20%以下,更佳為13%以下。若單紗散開產生率為20%以下,則抑制表面處理劑之滲出之效果變得更強。作為其原理,雖未確定,但由使散開產生率成為20%以下之等級之單紗彼此之接點之結合力所畫出之剖面空隙部與散開產生率超過20%之複絲之剖面空隙部相比,表面處理劑之保持能力較高,因此,推測散開產生率較低之複絲之滲出抑制效果提高。
本實施形態之聚胺酯彈性纖維可卷取於任意之紙管或塑膠管等而製成捲紗體。關於紙管或塑膠管,亦可使表面由羊皮紙或PE等樹脂塗佈,或將尾紗用之溝雕刻於紙管或塑膠管上。
本實施形態之捲紗體較佳為藉由下述之方法並以拉伸比3.0所測定之移行應力為0.075 g/dt以上且0.130 g/dt以下。藉由以移行應力成為該範圍之方式卷取,而容易獲得較高之剖面空隙面積率之紗,又,可獲得卷取於紙管後進行長期間保管之情形之剖面空隙面積率之變動較小、剖面空隙面積率非常穩定之製品。作為更佳之下限,為0.080 g/dt以上,作為更佳之上限,為0.125 g/dt以下。
本實施形態之聚胺酯彈性纖維或由捲紗體所供給之聚胺酯彈性纖維可藉由夾入至任意之不織布或膜,而製成用於尿布或生理用品等之衛生材料用之具有伸縮性之褶皺構件。若為本實施形態之聚胺酯彈性纖維或由捲紗體所供給之聚胺酯彈性纖維,則可抑制處理劑之滲出,故而紗表面之處理劑量穩定,因此,與不織布或膜、接著劑等之接著性穩定,可獲得滑入之產生較少之穩定之製品。用於製作褶皺構件所使用之不織布可使用:使用聚丙烯、聚乙烯、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酯或聚乳酸等公知之素材,並藉由公知之製造方法所製造者。不織布亦可由複數層形成,或進行壓紋加工。
作為將膜或不織布與聚胺酯彈性纖維進行接著之方法,可使用:使用熱熔接著劑之方法或熱壓接輥、超音波接著等公知之方法,若為本實施形態之聚胺酯彈性纖維,則紗表面之處理劑量穩定,故而利用任一種接著方法,均可獲得較高之接著性。
藉由以下揭示之方法而由本實施形態之褶皺構件所取出之聚胺酯彈性纖維之剖面空隙面積率較佳為15%以上且60%以下。若自褶皺構件所取出之聚胺酯彈性纖維之剖面空隙面積率為該範圍,則於褶皺構件中,紗之表面之表面處理劑之附著量亦藉由通過剖面空隙部之滲出抑制效果而穩定,故而聚胺酯彈性纖維與其以外之素材之接著力更加牢固,難以產生滑入。
本實施形態之聚胺酯彈性纖維可藉由與棉、絹、羊毛等天然纖維、尼龍6或尼龍66等聚醯胺纖維、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酯、聚對苯二甲酸丙二酯、聚對苯二甲酸丁二酯等聚酯纖維、陽離子可染聚酯纖維、銅氨再生嫘縈、黏液嫘縈、及乙酸嫘縈等進行交叉編織,或使用該等纖維並藉由被覆、交絡、合撚等而製成加工紗後,進行交叉編織,而獲得無斑之高品質之布帛。尤其是使用聚胺酯彈性纖維之布帛之生產量較多,由裸紗供給,故而適於原紗之品質之影響較大之經編織物。經編織布料有彈力網眼、緞紋網眼、拉舍爾花邊網眼、雙向翠可特針織等,但可藉由使用本實施形態之聚胺酯彈性纖維,而獲得經向之條紋較少之高品質之布帛。
使用本實施形態之聚胺酯彈性纖維之布帛可用於泳衣、緊身褡、胸罩、伴侶商品、內衣等各種彈力內衣、緊身襪、連褲襪、腰帶、緊身西服、鞋罩、彈力運動服、彈力外套、醫療用服裝、彈力裡料等用途中。
本實施形態之聚胺酯彈性纖維、其捲紗體、及含有其之褶皺構件亦可較佳地用於生理用品或紙尿布等衛生材料,平滑性良好,且摩擦性之變動較小,故而可獲得較高之生產性與製品之穩定性,又,藉由褶皺構件中之聚胺酯彈性纖維表面之處理劑量穩定而與其他素材之接著力變得牢固,故而可獲得聚胺酯彈性纖維之滑入之產生較少之褶皺構件、或包含其之尿布、生理用品。
[實施例]
以下,列舉實施例具體地說明本發明,但本發明並不受該等任何限定。再者,以下之實施例、比較例中所使用之測定法、評價法等係如下所述。
(1)剖面空隙面積率之測定
利用SEM(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e,掃描式電子顯微鏡)對1條複絲之剖面進行拍攝,由該剖面圖片,求出SEM圖片中之構成該複絲之所有單紗之剖面部分之面積(A)、及由構成該複絲之單紗相互連接所畫出之空隙部分之面積(B),並藉由下述式:
剖面空隙面積率(%)=空隙部之面積/總剖面積×100
而算出。再者,總剖面積係藉由剖面部分之面積(A)與空隙部分之面積(B)之和(A+B)而求出。
用以拍攝剖面之SEM圖片之複絲紗係以貼附有雙面膠之兩片厚紙夾住一條該複絲,於厚紙之最邊緣處藉由剃刀刀片將由其所伸出之該複絲切斷,以可自正面觀察該剖面之方式放置於SEM之平台上進行觀察。根據本方法,無因切斷時之變形導致之剖面空隙面積率之變動。
SEM之測定倍率係以可觀察複絲之剖面之整體像之方式以適當之倍率進行觀察。於本實施例與比較例中,以100~250倍之範圍進行測定。
測定次數係自相同之捲紗體中,隔開1 m以上之間隔而取樣5條,將由該剖面所求出之剖面空隙面積率較大者之小數點前兩位之平均值設為該樣品之剖面空隙面積率。
再者,布帛中之複絲可將布帛及加工紗進行分解而取出複絲,取樣5條,以與上述之方法相同之方式測定剖面空隙面積率。
剖面空隙面積率係使用日本電子股份有限公司製造之軟體「SEM Control User Interface ver.3.02」之面積測量功能而算出。更具體而言,藉由使用面積測量功能之「多邊形」,無間隙地描摹測量之SEM圖片中之複絲剖面之所有單紗之外周,而求出複絲之剖面部分之面積(A),其次,同樣地使用面積測量功能之「多邊形」,描摹藉由單紗相互連接所畫出之空隙部中之各單紗之內側而算出複絲之空隙部分之面積(B)。使用以如此之方式所測量之數值(A+B)與(B),並藉由上述式,算出剖面空隙面積率(%)。
再者,所謂「單紗相互連接」,亦包含單紗彼此不完全連接之情形,於單紗彼此之單紗間之中心距離(L)為平均單紗直徑(d)×2以下之情形時單紗不完全連接之情形時,亦稱為「相互連接」,又,於該情形時,所謂「描摹」,意指於將兩條鄰接之單紗之中心連結之直線上描摹。關於L與d之關係,依據具有以下揭示之單紗未完全畫出之(未包圍之)空隙部之情形之操作方法。
於圖1中表示用以說明剖面部分之面積與空隙部分之面積之求出方法之複絲剖面之概略圖。
此處,於構成剖面之外周之單紗為不連續(上述之「單紗不相互連接之」狀態)且具有單紗所未畫出之(未包圍之)空隙部之情形時,藉由於不連續部最接近且相互不連接之兩條單紗之中心距離L與平均單紗直徑d,而判斷該單紗是否算入「相互連接之」外周。平均單紗直徑d係使用與用以算出剖面空隙面積率者相同之5條複絲之SEM圖片,測量構成各複絲之所有單紗之條數與各單位之截面直徑,將由各複絲所求出之值進行平均(除以5)而求出。於單紗並非真圓之情形時,將用長徑與短徑之和除以2所得之值設為單紗直徑,除此以外,以與上述相同之方法求出平均單紗直徑d。單紗之中心係設為算出長徑與短徑時之直線之交點。
<L>2d時>
將不相互連接之末端之兩條單紗判斷為不連續,單紗不完全包圍之空隙部之面積不算入空隙面積。於圖2中表示單紗不完全包圍之空隙部之例。
<L≦2d時>
將不相互連接之末端之兩條單紗判斷為連續,以將兩條單紗之中心連結之直線作為補全不連續部之線(外周),將由該線所包圍之空隙部分算入空隙面積。於圖3中概率圖地表示複絲剖面作為其一例,於該情形時,該空隙部分不算入空隙面積。
(2)大於與平均單紗直徑相同直徑之單紗之大小之空隙部分之數
使用(1)中所測定之5個樣品中剖面空隙面積率較大之小數點前兩位之SEM圖片,求出以平均單紗直徑作為真圓之直徑之單紗之尺寸以上之空隙部之數。
平均單紗直徑d係與(1)同樣地求出,關於上述兩個SEM圖片,所謂「大於與平均單紗直徑相同直徑之單紗之大小之空隙部分」,係指假定具有平均單紗直徑d之真圓之單紗,於欲將該單紗配置於空隙部分內時,如可於不與畫出該空隙部分之該假定單紗以外之相互連接之單紗連接之情況下配置之空隙部分。關於上述兩個SEM圖片,於任一者中存在一個該空隙部分之情形時,將大於與平均單紗直徑相同直徑之單紗之大小之空隙部分之數設為1,於在兩者中存在1個以上該空隙部分之情形時,採用其中最大之空隙部分之數作為大於與平均單紗直徑相同直徑之單紗之大小之空隙部分之數。
(3)纖度之測定
將1條複絲以不施加張力之方式自捲紗體剝離,於無張力狀態且無鬆弛之狀態下測長1 m並切取,計量其重量,並由下述式:
纖度(dt)=10000×每1 m之重量(g)
求出。測定係進行5次,將其平均值設為纖度。
(4)單紗散開產生率之測定
將10條長度40 mm之複絲以平行排列之方式放置於De Mattie試驗機,以200 rpm之速度進行5000次於紗長方向上擴展直至成為240 mm之長度,並再次重複緩和擴展直至原本之40 mm之操作。其後,如圖4所示,於將長度40 mm之複絲平行放置之狀態下,於產生距離複絲中單紗最收斂之部分之距離為最大相距0.5 mm以上之單紗之情形與單紗切斷之情形時,設為單紗散開產生。測定係針對每個相同樣品以1組10條進行5次測定,計算合計50條紗中產生幾條散開,並計算產生率。
(5)含有紗之硬脂酸鎂之定量方法
稱量試樣約1 g放置於50 ml錐形瓶,並浸漬於8 ml之5~10%之鹽酸甲醇(東京化成工業股份有限公司製造)中。將其於120℃下進行1小時回流加熱,進行於甲酯之衍生物化處理。將該反應液回收後,藉由GC/MS而測定、定量利用甲醇定容至20 ml者。
(6)移行應力測定方法
將藉由紡紗所獲得之彈性纖維之捲紗體1放置於圖5所示之裝置中,以速度10 m/min將彈性纖維進給輥2進行移行,以速度30 m/min之延伸倍率3倍將卷取輥9進行移行,利用張力計8測定紗移行時之應力(g)3分鐘。將用所獲得之應力值之平均值除以彈性纖維之纖度所得之值設為移行應力(g/dt)。若該值過高,則經時之剖面空隙面積率容易變動,若過低,則伸縮性較低,又,成為容易散開之紗。
(7)保管中之表面處理劑之滲出評價
將以成為卷寬度9 cm、卷直徑18 cm之方式卷取於直徑8.2 cm、寬度11.5 cm之紙管而成之聚胺酯彈性纖維之捲紗體1條配置於外尺寸:縱32 cm×橫23 cm×高度24.5 cm、厚度:0.5 cm之瓦楞紙板之中心,蓋上蓋進行梱包並於50℃之熱風庫中保管4週,進行4週後之表面處理劑於瓦楞紙板內側之滲出情況、與剝離紗後之表面處理劑於紙管之滲出情況之外觀評價。
(8)老化後之動摩擦係數(μd)之測定
使用與(7)之評價中所使用者相同卷徑之紗,使用於50℃之熱風庫中保管4週前(老化前)與於50℃之熱風庫中保管4週後(老化後)之兩個捲紗體,分別剝離至距離紙管1 cm處,根據以下順序測定μd,求出50℃保管前後之μd之變動值(Δμd)。
具體而言,由經由陶瓷導紗器而移行之紗之陶瓷導紗器之前後之紗張力之比而求出動摩擦係數(μd)。即,於將自封裝體之進給速度設為50 m/min,將卷取速度設為150 m/min而使紗移行時,測定將陶瓷鉤導紗器(YUASA YARN GUIDE製造:A204062 HOOK GUIDE)以摩擦角90°插入至紗之移行路徑時之輸入側之紗張力(T1 )、輸出側之紗張力(T2 )。動摩擦係數(μd)係藉由下述式:
動摩擦係數(μd)=ln(T2 /T1 )/0.5π
而算出。再者,為了確保摩擦角90°,亦可使用對紗道之摩擦阻力較低之各種導紗器、旋輥等。μd之值越小,則與陶瓷鉤導紗器之摩擦越少而越良好,又,老化前後之μd之值之變動越小,則假定倉庫中之保管之情形之摩擦性之變動越小,作為製品之穩定性越高。更具體而言,就作為製品之摩擦性之穩定性之觀點而言,Δμd較佳為0.1以下,更佳為0.06以下。
(9)老化後之內層紗線晃動
將上述(7)中老化之聚胺酯彈性纖維自紙管剝離直至成為1 cm之卷厚,放置於圖6所示之裝置,以速度50 m/min之條件使彈性纖維進給輥2移行,以速度80 m/min之條件使將彈性纖維捲曲3次而成之預拉伸輥3移行,以速度85 m/min之條件使卷取輥4移行。目視觀察3分鐘觀察部位5中之彈性纖維之舉動,根據以下之評價基準,評價紗線晃動。於本評價中,紗線晃動寬度越小,則紗之使用時之摩擦阻力越小,而難以產生斷頭等。
◎:紗線晃動寬度為0 mm以上且未達2 mm
○:紗線晃動寬度為2 mm以上且未達4 mm
Δ:紗線晃動寬度為4 mm以上且未達6 mm
×:斷頭寬度為6 mm以上或斷頭
再者,於3分鐘之目視觀察中,於紗線晃動寬度於上述評價基準之兩個基準之間擺動之情形時,設為例如如「Δ~○」般具有寬度之評價結果。
(10)老化後之捲紗體之剖面空隙面積率
測定上述(7)中老化之聚胺酯彈性纖維,除此以外,以與上述(1)同樣之方法,進行測定。
(11)褶皺構件中所含之聚胺酯彈性纖維之剖面空隙面積率之測定
將5條聚胺酯彈性纖維隔開7 mm之間隔而平行排列,以成為原本之長度之3倍之長度之方式擴展,一面以藉由V狹縫擴展附著量而成之每1條聚胺酯彈性纖維成為0.04 g/m之方式連續地塗佈在150℃下熔融之熱熔接著劑(Henkel Japan股份有限公司製造之765E),一面用兩片寬度30 cm、單位面積重量17 g/m2 之不織布(旭化成股份有限公司製造之ELTAS GUARD(註冊商標))連續地夾住塗佈有該熱熔接著劑之聚胺酯彈性纖維,自其上藉由外徑16 cm寬度40 cm之1組輥,一面將一個輥藉由供給有0.5 MPa之空氣壓之氣缸(SMC股份有限公司製造之CQ2WB100-50DZ)壓入,一面連續地進行壓接,而製作褶皺構件。藉由立即將製作之褶皺切出,於20℃65%RH之環境下放置24小時後,浸漬於環己烷中10分鐘,而使熱熔接著劑溶解並去除,並自褶皺構件中取出聚胺酯彈性纖維,以成為無張力之方式置於紙上,於20℃65%RH之環境下乾燥12小時。替代自相同之捲紗體以間隔1 m以上之間隔取樣5條,而使用如上所述取出之聚胺酯彈性纖維,除此以外,藉由與(1)相同之方法而測定剖面空隙面積率。
再者,於為利用熱壓接輥或超音波接著等之不使用熱熔接著劑之方法所製造之褶皺構件且難以自褶皺構件取出聚胺酯彈性纖維之情形時,亦可針對每個包含聚胺酯彈性纖維之褶皺構件切出10 cm,於無張力之狀態下,於20℃65%RH之環境下放置12小時後,藉由SEM觀察包含聚胺酯彈性纖維之褶皺構件之剖面,藉由與(1)相同之方法測定剖面空隙面積率。
(12)接著性之評價方法(滑入之產生率之評價)
將(11)中所製作之褶皺構件設為樣品,將該樣品於紗長方向上切斷為250 mm~300 mm之長度(將此時之褶皺構件之長度設為初期長度),於在紗長方向上延伸至初期長度之3倍之狀態下貼附於瓦楞紙板。繼而,自不織布上以油性筆將印施加於如所貼附之試樣之聚胺酯彈性纖維之長度成為200 mm之任意兩點。藉此,可通過不織布以墨水將印施加於浸入有墨水之聚胺酯彈性纖維。於該印處,將每個聚胺酯彈性纖維與接著於其之不織布切斷,於40℃下放置5小時。5小時後,測定施加有聚胺酯彈性纖維之印之兩點間之長度,藉由以下式:
接著性保持率=100×(5小時後之測量長度mm)/200 mm
而算出保持率。保持率越高,則於製品之製造時或穿著時,聚胺酯彈性纖維之滑入越少。測定係針對同一樣品測定10次,使用其平均值並基於以下之評價基準,設為滑入之產生率。
5:測定10次接著性保持率時之平均值為95%以上
4:測定10次接著性保持率時之平均值為90%以上且未達95%
3:測定10次接著性保持率時之平均值為85%以上且未達90%
2:測定10次接著性保持率時之平均值為80%以上且未達85%
1:測定10次接著性保持率時之平均值未達80%
[實施例1]
將數量平均分子量2000之聚四亞甲基醚二醇2000 g、與4,4'-二苯基甲烷二異氰酸酯400 g於乾燥氮氣環境下、60℃下,於攪拌下反應3小時,獲得末端以異氰酸酯封端之聚胺酯預聚物。將其冷卻至室溫後,加入二甲基乙醯胺進行溶解而製成聚胺酯預聚物溶液。
另一方面,準備將乙二胺33.8 g及二乙胺5.4 g溶解於乾燥二甲基乙醯胺而成之溶液,將其於室溫下添加至上述預聚物溶液中,獲得聚胺酯固形物成分濃度30質量%、黏度450 Pa・s(30℃)之聚胺酯溶液。
將作為受阻酚系抗氧化劑之Cyanox1790(註冊商標,Cytec Industries公司製造)與作為紫外線吸收劑之Tinuvin234(註冊商標,BASF公司製造)分別於二甲基乙醯胺10質量%溶液中調整,以上述抗氧化劑之固形物成分相對於聚胺酯聚合物成為1.00質量%之方式,又,以上述紫外線吸收劑相對於聚胺酯聚合物成為0.25質量%之方式添加至聚胺酯聚合物中進行混合,製成均勻之溶液後,於室溫、減壓下進行脫泡,將其設為紡紗原液。
以第一個導引輥與最終之卷取速度之比(=最終卷取速度÷第一個導引輥速度)成為1.15之方式,於卷取速度500 m/min、熱風溫度310℃之條件下,使用包含環狀排列、孔數14個、且相同圓內之孔間間距為20 mm之紡絲嘴,將該紡紗原液進行乾式紡紗,將複絲利用藉由0.20 MPa之壓縮空氣之假撚裝置進行集束後,將表面處理劑3.0質量%賦予至聚胺酯彈性纖維,並卷取於紙制之紙管,獲得150 dt/14長絲之聚胺酯彈性纖維之卷取封裝體。再者,作為表面處理劑,使用包含聚二甲基矽氧烷67質量%、礦物油30質量%、胺基改性聚矽氧3.0質量%之油劑。
[實施例2]
使用包含環狀排列、孔數28個且相同圓內之孔間間距為20 mm之紡絲嘴,進而第一個導引輥與最終之卷取速度之比為1.10,且以纖度成為310 dt之方式調整紡紗原液之噴出量,除此以外,以與實施例1相同之方法,獲得310 dt/28長絲之聚胺酯彈性纖維。
[實施例3]
使用包含環狀排列、孔數36個且相同圓內之孔間間距為15 mm之紡絲嘴,進而第一個導引輥與最終之卷取速度之比為1.20,且以纖度成為310 dt之方式調整紡紗原液之噴出量,除此以外,以與實施例1相同之方法,獲得310 dt/36長絲之聚胺酯彈性纖維。
[實施例4]
使用包含環狀排列、孔數36個、且相同圓內之孔間間距為20 mm之紡絲嘴,進而第一個導引輥與最終之卷取速度之比為1.10,且以纖度成為310 dt之方式調整紡紗原液之噴出量,除此以外,以與實施例1相同之方法,獲得310 dt/36長絲之聚胺酯彈性纖維。
[實施例5]
使用包含環狀排列、孔數36個、且相同圓內之孔間間距為20 mm之紡絲嘴,進而第一個導引輥與最終之卷取速度之比為1.08,且於0.15 MPa之壓縮空氣下使用假撚裝置,以成為310 dt之方式調整紡紗原液之噴出量,除此以外,以與實施例1相同之方法,獲得310 dt/36長絲之聚胺酯彈性纖維。
[實施例6]
使用包含環狀排列、孔數36個且相同圓內之孔間間距為15 mm之紡絲嘴,進而第一個導引輥與最終之卷取速度之比為1.15,且以成為310 dt之方式調整紡紗原液之噴出量,除此以外,以與實施例1相同之方法,獲得310 dt/36長絲之聚胺酯彈性纖維。
[實施例7]
使用包含環狀排列、孔數72個且相同圓內之孔間間距為20 mm之紡絲嘴,進而第一個導引輥與最終之卷取速度之比為1.08,且以成為620 dt之方式調整紡紗原液之噴出量,除此以外,以與實施例1相同之方法,獲得620 dt/72長絲之聚胺酯彈性纖維。
[實施例8]
使用包含環狀排列、孔數72個且相同圓內之孔間間距為25 mm之紡絲嘴,進而第一個導引輥與最終之卷取速度之比為1.08,且以0.15 MPa之壓縮空氣下使用假撚裝置,以成為620 dt之方式調整紡紗原液之噴出量,以與實施例1相同之方法,獲得620 dt/72長絲之聚胺酯彈性纖維。
[實施例9]
以硬脂酸鎂量相對於聚胺酯彈性纖維之質量成為0.07質量%之方式使硬脂酸鎂含有於紡紗原液中,使用包含環狀排列、孔數72個且相同圓內之孔間間距為20 mm之紡絲嘴,進而第一個導引輥與最終之卷取速度之比為1.08,且以成為620 dt之方式調整紡紗原液之噴出量,除此以外,以與實施例1相同之方法,獲得620 dt/72長絲之聚胺酯彈性纖維。
[實施例10]
以硬脂酸鎂量相對於聚胺酯彈性纖維之質量成為0.30質量%之方式使硬脂酸鎂含有於紡紗原液中,使用包含環狀排列、孔數72個且相同圓內之孔間間距為20 mm之紡絲嘴,進而第一個導引輥與最終之卷取速度之比為1.08,且以成為620 dt之方式調整紡紗原液之噴出量,除此以外,以與實施例1相同之方法,獲得620 dt/72長絲之聚胺酯彈性纖維。
[實施例11]
使用包含環狀排列、孔數72個且相同圓內之孔間間距為20 mm之紡絲嘴,進而第一個導引輥與最終之卷取速度之比為1.20,且以成為620 dt之方式調整紡紗原液之噴出量,除此以外,以與實施例1相同之方法,獲得620 dt/72長絲之聚胺酯彈性纖維。
[實施例12]
使用包含環狀排列、孔數72個且相同圓內之孔間間距為20 mm之紡絲嘴,進而第一個導引輥與最終之卷取速度之比為1.02,且以成為620 dt之方式調整紡紗原液之噴出量,除此以外,以與實施例1相同之方法,獲得620 dt/72長絲之聚胺酯彈性纖維。
[實施例13]
使用包含環狀排列、孔數72個且相同圓內之孔間間距為20 mm之紡絲嘴,進而第一個導引輥與最終之卷取速度之比為1.08,且以成為860 dt之方式調整紡紗原液之噴出量,除此以外,以與實施例1相同之方法,獲得860 dt/72長絲之聚胺酯彈性纖維。
[實施例14]
使用包含環狀排列、孔數72個且相同圓內之孔間間距為20 mm之紡絲嘴,進而第一個導引輥與最終之卷取速度之比為1.15,且以成為940 dt之方式調整自紡絲嘴之噴出量,除此以外,以與實施例1相同之方法,獲得940 dt/72長絲之聚胺酯彈性纖維。
[實施例15]
使用包含環狀排列、孔數96個且相同圓內之孔間間距為15 mm之紡絲嘴,進而第一個導引輥與最終之卷取速度之比為1.15,且於0.15 MPa之壓縮空氣下使用假撚裝置,以成為1280 dt之方式調整紡紗原液之噴出量,除此以外,以與實施例1相同之方法,獲得1280 dt之聚胺酯彈性纖維。
[比較例1]
使用包含環狀排列、孔數36個且相同圓內之孔間間距為10 mm之紡絲嘴,進而第一個導引輥與最終之卷取速度之比為1.20,且於0.27 MPa之壓縮空氣下使用假撚裝置,以成為310 dt之方式調整紡紗原液之噴出量,除此以外,以與實施例1相同之方法,獲得310 dt/36長絲之聚胺酯彈性纖維。
[比較例2]
使用包含環狀排列、孔數36個且相同圓內之孔間間距為10 mm之紡絲嘴,進而第一個導引輥與最終之卷取速度之比為1.30,且於0.27 MPa之壓縮空氣下使用假撚裝置,以成為310 dt之方式調整紡紗原液之噴出量,除此以外,以與實施例1相同之方法,獲得310 dt/36長絲之聚胺酯彈性纖維。
[比較例3]
使用包含環狀排列、孔數72個且相同圓內之孔間間距為10 mm之紡絲嘴,進而第一個導引輥與最終之卷取速度之比為1.20,且於0.27 MPa之壓縮空氣下使用假撚裝置,以成為620 dt之方式調整紡紗原液之噴出量,除此以外,以與實施例1相同之方法,獲得620 dt/72長絲之聚胺酯彈性纖維。
[比較例4]
使用包含環狀排列、孔數28個、且相同圓內之孔間間距為20 mm之紡絲嘴,進而第一個導引輥與最終之卷取速度之比為1.10,進而利用接觸壓力10 N之壓縮輥將複絲壓縮後,利用卷線進行卷取,以纖度成為310 dt之方式調整紡紗原液之噴出量,除此以外,以與實施例1相同之方法,獲得310 dt/28長絲之聚胺酯彈性纖維。
將以上之各實施例及比較例中之製造條件、所獲得之聚胺酯彈性纖維之各特性之測定結果等示於以下之表1、2。
[表1]
[表2]
[產業上之可利用性]
若使用本發明之聚胺酯彈性纖維,則即便於生產後於倉庫長期保管聚胺酯彈性纖維之情形時,亦不使梱包材料被表面處理劑污染,又,亦無因經日變化導致之製品之摩擦性之變動,故而可降低使用時之斷頭之頻度,可提高生產性。又,於褶皺構件中,聚胺酯彈性纖維表面之表面處理劑之附著量亦穩定,故而可提供表面處理劑之附著斑或因滲出導致之聚胺酯彈性纖維之滑入之產生較少之褶皺構件。又,本發明之褶皺構件之滑入之產生較少。
1‧‧‧彈性纖維之捲紗體
2‧‧‧進給輥
3‧‧‧預拉伸輥
4‧‧‧卷取輥
5‧‧‧觀察部位
6‧‧‧陶瓷鉤導紗器
7‧‧‧無軸承輥
8‧‧‧張力計
9‧‧‧卷取輥
圖1係用以說明剖面空隙面積率算出時之剖面部分與空隙部分之複絲剖面之概略圖。
圖2係用以說明於L>2d時被視為空隙部分之部分之複絲剖面之概略圖。
圖3係用以說明於L≦2d時被視為空隙部分之部分之複絲剖面之概略圖。
圖4係表示單紗散開狀態之圖片。
圖5係用於測定移行應力之裝置之概略圖。
圖6係用於評價老化後之內層紗線晃動之裝置之概略圖。
圖7係本發明之聚胺酯彈性纖維之代表性之剖面SEM圖片。

Claims (13)

  1. 一種聚胺酯彈性纖維,其特徵在於:其係包含複絲者,且於該複絲之剖面中,具有藉由構成該複絲之單紗相互連接所畫出之空隙部,將使該空隙部之面積與構成該複絲之所有單紗之剖面積合計而成之面積設為總剖面積時,利用下述式: 剖面空隙面積率(%)=空隙部之面積/總剖面積×100 所求出之剖面空隙面積率為15%以上且60%以下。
  2. 如請求項1之聚胺酯彈性纖維,其中上述複絲之纖度為150 dt以上且1300 dt以下。
  3. 如請求項1或2之聚胺酯彈性纖維,其中上述複絲之纖度為150 dt以上且900 dt以下。
  4. 如請求項1至3中任一項之聚胺酯彈性纖維,其中構成上述複絲之單紗數為14條以上且140條以下。
  5. 如請求項1至4中任一項之聚胺酯彈性纖維,其中於上述複絲剖面,存在至少一個上述空隙部,上述空隙部之大小大於將由構成該複絲之所有單紗所計算之平均單紗直徑設為直徑之單紗。
  6. 如請求項1至5中任一項之聚胺酯彈性纖維,其中以200 rpm之速度將藉由De Mattie試驗機而將長度40 mm之複絲擴展至240 mm之長度並再次恢復至40 mm之操作重複5000次時之單紗散開產生率為20%以下。
  7. 如請求項1至6中任一項之聚胺酯彈性纖維,其中上述單紗散開產生率為13%以下。
  8. 如請求項1至7中任一項之聚胺酯彈性纖維,其中相對於聚胺酯彈性纖維之重量之碳數10~20之長鏈脂肪酸金屬鹽之含有率為0~0.2質量%。
  9. 一種捲紗體,其包含如請求項1至8中任一項之聚胺酯彈性纖維。
  10. 如請求項9之捲紗體,其中拉伸比3.0下之移行應力為0.075 g/dt以上且0.130 g/dt以下。
  11. 一種布帛,其包含如請求項1至8中任一項之聚胺酯彈性纖維。
  12. 一種褶皺構件,其係使如請求項1至8中任一項之聚胺酯彈性纖維夾入至不織布中而成。
  13. 一種褶皺構件,其係包含聚胺酯彈性纖維者,且於該褶皺構件中所含之包含複絲之聚胺酯彈性纖維之剖面,具有藉由構成該複絲之單紗相互連接所畫出之空隙部,將使該空隙部之面積與構成該複絲之所有單紗之剖面積合計而成之面積設為總剖面積時,利用下述式: 剖面空隙面積率(%)=空隙部之面積/總剖面積×100 所求出之褶皺構件中所含之聚胺酯彈性纖維之剖面空隙面積率為15%以上且60%以下。
TW107136449A 2017-10-18 2018-10-17 聚胺酯彈性纖維、其捲紗體、及含有其之製品 TW201923180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7201691 2017-10-18
JP2017-201691 2017-10-18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923180A true TW201923180A (zh) 2019-06-16

Family

ID=6617403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7136449A TW201923180A (zh) 2017-10-18 2018-10-17 聚胺酯彈性纖維、其捲紗體、及含有其之製品

Country Status (7)

Country Link
US (1) US11781249B2 (zh)
EP (1) EP3699332A4 (zh)
JP (1) JP7050800B2 (zh)
CN (1) CN111194364B (zh)
SG (1) SG11202002221RA (zh)
TW (1) TW201923180A (zh)
WO (1) WO2019078170A1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777722B (zh) * 2020-08-12 2022-09-11 日商旭化成股份有限公司 聚胺酯彈性纖維及其捲紗體、皺褶部件、以及衛生材料
TWI811788B (zh) * 2020-09-11 2023-08-11 日商旭化成股份有限公司 聚胺酯彈性纖維、以及含有其之皺褶部件、及衛生材料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962190B (zh) * 2020-08-18 2021-12-28 华峰化学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具有防滑弹性能的聚氨酯弹性纤维及其制备方法
JP7162195B1 (ja) 2022-02-25 2022-10-28 東レ・オペロンテックス株式会社 ポリウレタン弾性繊維

Family Cites Families (2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007193A (en) 1990-01-17 1991-04-16 E. I. Du Pont De Nemours And Company Fishing lure with improved elastomeric skirt
EP0548364A4 (en) 1991-05-14 1994-06-22 Kanebo Ltd Potentially elastic conjugate fiber, production thereof, and production of fibrous structure with elasticity in expansion and contraction
JP2628502B2 (ja) 1991-12-27 1997-07-09 鐘紡株式会社 複合弾性糸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US5723080A (en) * 1995-07-27 1998-03-03 Bayer Faser Gmbh Process for producing splittable elastane yarns
US6214145B1 (en) 1996-07-24 2001-04-10 Dupont Toray Co., Ltd. Coalesced multifilament spandex and method for its preparation
JPH10310979A (ja) 1997-05-08 1998-11-24 Matsumoto Yushi Seiyaku Co Ltd ポリウレタン弾性繊維用改質剤
DE19829164A1 (de) 1998-06-30 2000-03-30 Bayer Faser Gmbh Elastanfäden und Verfahren zu ihrer Herstellung
JP2000054257A (ja) 1998-07-30 2000-02-22 Uesuke Senko Kk 中空加工紡績糸の製造方法及び編織物の製造方法
JP4204716B2 (ja) 1999-10-15 2009-01-07 株式会社クラレ 自立性多孔性繊維集積体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KR100460137B1 (ko) 2002-10-09 2004-12-03 태광산업주식회사 스판덱스 건식방사용 방사구금, 이를 이용하여 제조된스판덱스 및 스판덱스의 제조방법
CN1542182A (zh) 2003-04-30 2004-11-03 远东纺织股份有限公司 弹性超细纤维假捻加工纱的制造方法
US8748693B2 (en) * 2009-02-27 2014-06-10 Exxonmobil Chemical Patents Inc. Multi-layer nonwoven in situ laminates and method of producing the same
CN101748541A (zh) 2008-12-17 2010-06-23 东丽纤维研究所(中国)有限公司 一种膨松感织物及其加工方法
MX349846B (es) * 2010-12-28 2017-08-15 Invista Tech Sarl Spandex bicomponente con filamentos de friccion reducida separables.
JP5719209B2 (ja) 2011-03-29 2015-05-13 旭化成せんい株式会社 ポリウレタン弾性繊維及びその製法
JP6080526B2 (ja) 2012-12-10 2017-02-15 ユニ・チャーム株式会社 吸収性物品
JP6606061B2 (ja) 2014-02-21 2019-11-13 松本油脂製薬株式会社 弾性繊維用処理剤及び弾性繊維
JP6425410B2 (ja) * 2014-04-23 2018-11-21 旭化成株式会社 ポリウレタン弾性繊維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JP2015206151A (ja) 2014-04-23 2015-11-19 旭化成せんい株式会社 ポリウレタン弾性繊維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JP5853065B1 (ja) 2014-08-04 2016-02-09 旭化成せんい株式会社 ギャザー部材
JP5936293B1 (ja) 2015-05-12 2016-06-22 竹本油脂株式会社 乾式紡糸ポリウレタン系弾性繊維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777722B (zh) * 2020-08-12 2022-09-11 日商旭化成股份有限公司 聚胺酯彈性纖維及其捲紗體、皺褶部件、以及衛生材料
TWI811788B (zh) * 2020-09-11 2023-08-11 日商旭化成股份有限公司 聚胺酯彈性纖維、以及含有其之皺褶部件、及衛生材料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3699332A1 (en) 2020-08-26
US20200190702A1 (en) 2020-06-18
CN111194364A (zh) 2020-05-22
JP7050800B2 (ja) 2022-04-08
JPWO2019078170A1 (ja) 2020-04-16
WO2019078170A1 (ja) 2019-04-25
CN111194364B (zh) 2022-07-26
US11781249B2 (en) 2023-10-10
SG11202002221RA (en) 2020-04-29
EP3699332A4 (en) 2020-11-2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201923180A (zh) 聚胺酯彈性纖維、其捲紗體、及含有其之製品
JP6133254B2 (ja) 2成分スパンデックス
TWI625436B (zh) 具可分離、摩擦力降低之長絲的雙成份彈性纖維及其製造方法
CN111433396B (zh) 聚氨酯弹性纤维和其卷纱体
JP7402246B2 (ja) リサイクルポリウレタン弾性繊維、その製法、該リサイクルポリウレタン弾性繊維を含む繊維構造物、ギャザー部材、及び衛生材料
CN113939618B (zh) 聚氨酯弹性纤维及含有其的产品、以及聚氨酯弹性纤维用表面处理剂
JP2016016536A (ja) フィット性の良い伸縮材料
CN113874561A (zh) 聚氨酯弹性纱及其制造方法
JP2009007681A (ja) ポリウレタン弾性糸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EP4198180A1 (en) Polyurethane elastic fiber, winding body therefor, gather member, and sanitary material
JP5853065B1 (ja) ギャザー部材
JP4604797B2 (ja) ポリ乳酸繊維パッケージ、および製造方法
JP4586390B2 (ja) 糸条パッケージ
JP4030375B2 (ja) 接着性良好な紙おむつ用ポリウレタン弾性繊維
WO2018147461A1 (ja) ポリウレタン弾性繊維、その製法、及びそれを含むギャザー部材
JP4147547B2 (ja) ポリウレタン糸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JP6799818B2 (ja) 繊維構造物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JP2005344215A (ja) 紙おむつ用ポリウレタン弾性繊維
EP3786348A1 (en) Polyamide monofilament
JP2018138708A (ja) ポリウレタン弾性繊維
JP2006009178A (ja) ナイロン中空繊維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JPH0892823A (ja) ウレタン複合繊維の製造方法
JPH07166434A (ja) ポリウレタン複合繊維の製造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