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1910712A - 芯構造體及容納芯構造體的熱管 - Google Patents
芯構造體及容納芯構造體的熱管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TW201910712A TW201910712A TW107126055A TW107126055A TW201910712A TW 201910712 A TW201910712 A TW 201910712A TW 107126055 A TW107126055 A TW 107126055A TW 107126055 A TW107126055 A TW 107126055A TW 201910712 A TW201910712 A TW 201910712A
- Authority
- TW
- Taiwan
- Prior art keywords
- foil
- core structure
- container
- foils
- heat
- Prior art date
Links
Classifications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8—HEAT EXCHANGE IN GENERAL
- F28F—DETAILS OF HEAT-EXCHANGE AND HEAT-TRANSFER APPARATUS, OF GENERAL APPLICATION
- F28F3/00—Plate-like or laminated elements; Assemblies of plate-like or laminated elements
- F28F3/02—Elements or assemblies thereof with means for increasing heat-transfer area, e.g. with fins, with recesses, with corrugations
- F28F3/04—Elements or assemblies thereof with means for increasing heat-transfer area, e.g. with fins, with recesses, with corrugations the means being integral with the element
- F28F3/048—Elements or assemblies thereof with means for increasing heat-transfer area, e.g. with fins, with recesses, with corrugations the means being integral with the element in the form of ribs integral with the element or local variations in thickness of the element, e.g. grooves, microchannels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8—HEAT EXCHANGE IN GENERAL
- F28D—HEAT-EXCHANGE APPARATUS, NOT PROVIDED FOR IN ANOTHER SUBCLASS, IN WHICH THE HEAT-EXCHANGE MEDIA DO NOT COME INTO DIRECT CONTACT
- F28D15/00—Heat-exchange apparatus with the intermediate heat-transfer medium in closed tubes passing into or through the conduit walls ; Heat-exchange apparatus employing intermediate heat-transfer medium or bodies
- F28D15/02—Heat-exchange apparatus with the intermediate heat-transfer medium in closed tubes passing into or through the conduit walls ; Heat-exchange apparatus employing intermediate heat-transfer medium or bodies in which the medium condenses and evaporates, e.g. heat pipes
- F28D15/04—Heat-exchange apparatus with the intermediate heat-transfer medium in closed tubes passing into or through the conduit walls ; Heat-exchange apparatus employing intermediate heat-transfer medium or bodies in which the medium condenses and evaporates, e.g. heat pipes with tubes having a capillary structure
- F28D15/046—Heat-exchange apparatus with the intermediate heat-transfer medium in closed tubes passing into or through the conduit walls ; Heat-exchange apparatus employing intermediate heat-transfer medium or bodies in which the medium condenses and evaporates, e.g. heat pipes with tubes having a capillary structure characterised by the material or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capillary structure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8—HEAT EXCHANGE IN GENERAL
- F28D—HEAT-EXCHANGE APPARATUS, NOT PROVIDED FOR IN ANOTHER SUBCLASS, IN WHICH THE HEAT-EXCHANGE MEDIA DO NOT COME INTO DIRECT CONTACT
- F28D15/00—Heat-exchange apparatus with the intermediate heat-transfer medium in closed tubes passing into or through the conduit walls ; Heat-exchange apparatus employing intermediate heat-transfer medium or bodies
- F28D15/02—Heat-exchange apparatus with the intermediate heat-transfer medium in closed tubes passing into or through the conduit walls ; Heat-exchange apparatus employing intermediate heat-transfer medium or bodies in which the medium condenses and evaporates, e.g. heat pipes
- F28D15/0233—Heat-exchange apparatus with the intermediate heat-transfer medium in closed tubes passing into or through the conduit walls ; Heat-exchange apparatus employing intermediate heat-transfer medium or bodies in which the medium condenses and evaporates, e.g. heat pipes the conduits having a particular shape, e.g. non-circular cross-section, annular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8—HEAT EXCHANGE IN GENERAL
- F28F—DETAILS OF HEAT-EXCHANGE AND HEAT-TRANSFER APPARATUS, OF GENERAL APPLICATION
- F28F3/00—Plate-like or laminated elements; Assemblies of plate-like or laminated elements
- F28F3/02—Elements or assemblies thereof with means for increasing heat-transfer area, e.g. with fins, with recesses, with corrugations
- F28F3/06—Elements or assemblies thereof with means for increasing heat-transfer area, e.g. with fins, with recesses, with corrugations the means being attachable to the element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8—HEAT EXCHANGE IN GENERAL
- F28F—DETAILS OF HEAT-EXCHANGE AND HEAT-TRANSFER APPARATUS, OF GENERAL APPLICATION
- F28F3/00—Plate-like or laminated elements; Assemblies of plate-like or laminated elements
- F28F3/12—Elements constructed in the shape of a hollow panel, e.g. with channels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8—HEAT EXCHANGE IN GENERAL
- F28F—DETAILS OF HEAT-EXCHANGE AND HEAT-TRANSFER APPARATUS, OF GENERAL APPLICATION
- F28F2210/00—Heat exchange conduits
- F28F2210/10—Particular layout, e.g. for uniform temperature distribution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rmal Sciences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AREA)
- Cooling Or The Like Of Semiconductors Or Solid State Devices (AREA)
- Cooling Or The Like Of Electrical Apparatus (AREA)
- Rigid Pipes And Flexible Pipes (AREA)
Abstract
提供一種芯構造體及熱管,該芯構造體係不會損害毛細管力,並可減少流通之工作流體的壓力損失,該熱管係藉由容納該芯構造體,發揮優異之熱輸送特性。 一種容納於熱管之容器內部的芯構造體,其具有以分別相對向之方式所豎立的複數片箔。
Description
本發明係關於一種可減少工作流體的壓力損失之芯構造體以及藉由容納所述芯構造體,發揮優異熱輸送特性之熱管。
電性、電子機器所搭載之半導體元件等的電子部件係因伴隨高功能化的高密度搭載等,而發熱量增大,其冷卻更為重要。作為電子元件之冷卻方法,有時使用熱管。
如上述所示,因為發熱體之發熱量增大,所以要求熱管之熱輸送特性進一步提高。為了進一步提高熱輸送特性,亦考慮封入熱管中的工作流體在芯構造體中流通時,減少其壓力損失。另一方面,對於芯構造體,因為亦要求提高毛細管力,所以亦需要使工作流體與芯構造體之界面的表面積變大。可是,若為了提高毛細管力而使該表面積變大,則具有工作流體在芯構造體中流通時壓力損失增大的問題。
因此,提出一種熱管(專利文獻1),其包括波浪狀之吸引部,係配置於所述外殼中,並具有複數之楔狀的毛細管,且該毛細管具備折疊的鰭片;以及流體,係以與該波浪狀之吸引部成為流體連通狀態的方式所設置。
可是,在設有具備折疊的鰭片之波浪狀的吸引部之專利文獻1的熱管中,無法使吸引部之鰭片間距變成充分地小,而具有無法得到充分之毛細管力的問題。又,在專利文獻1的熱管中,因為稱為波浪狀之引部的形狀,即吸引部之對外殼的縱向正交方向的部位因未開放,從液相往氣相進行相變化之工作流體在吸引部中流通時具有壓力損失的問題。
另一方面,作為容納熱管之芯構造體,有時亦使用金屬粉的燒結體或金屬網。可是,對於金屬粉的燒結體或金屬網,雖然容易獲得預定之毛細管力,但從液相往氣相進行相變化之工作流體在金屬粉的燒結體或金屬網中流通時,由於流路形狀的複雜性,而具有壓力損失之情況等問題。 [先前技術文獻] [專利文獻]
[專利文獻1] 日本特表2008-505305號公報
[發明所欲解決之課題]
鑑於上述的情況,本發明之目的在於提供一種芯構造體及熱管,該芯構造體係不會損害毛細管力,並可減少流通之工作流體的壓力損失,該熱管係藉由容納該芯構造體,發揮優異之熱輸送特性。 [解決課題之手段]
本發明之構成元件的主旨如下所示。 [1]一種容納於熱管容器內部之芯構造體,其具有以分別相對向之方式所豎立的複數片箔。 [2]如[1]項所記載之芯構造體,其中該箔被複數個及至少一個構造固持部所固持,並藉由該構造固持部連結該複數片箔。 [3]如[1]或[2]項所記載之芯構造體,其中所述構造固持部亦可作為用以在所述容器之內面連接固定所述複數片箔之固定部。 [4]如[1]~[3]項中任一項所記載之芯構造體,其中在該箔之豎立基部,形成箔支撐部。 [5]如[1]~[3]項中任一項所記載之芯構造體,其中在彼此鄰接的該箔之間的一部分,設置多孔質構件。 [6]如[1]~[5]項中任一項所記載之芯構造體,其中該箔之材質是金屬、陶瓷及/或碳。 [7]如[1]~[6]項中任一項所記載之芯構造體,其中該複數片箔的高厚比是2以上且1000以下。 [8]如[1]~[7]項中任一項所記載之芯構造體,其中該箔之表面的算術平均粗糙度(Ra)是0.01μm以上且1μm以下。 [9]如[1]~[8]項中任一項所記載之芯構造體,其中該箔之厚度是1μm以上且300μm以下。 [10]如[1]~[9]項中任一項所記載之芯構造體,其中於彼此鄰接的該箔之豎立基部的箔間距離是2μm以上且300μm以下。 [11]如[1]~[10]項中任一項所記載之芯構造體,其中相對該容器之縱向鉛垂方向之截面積係相對該容器之縱向鉛垂方向之該容器的截面積之10%~90%。 [12]如[3]~[11]項中任一項所記載之芯構造體,其中該固定部是金屬粉的燒結體、銀焊料、焊料。 [13]一種熱管,係容納如[1]~[12]項中任一項所記載之芯構造體。 [14]如[13]項所記載之熱管,其中將該芯構造體設置於受熱部。
上述芯構造體為以並列的方式設置複數片箔的形態,在彼此鄰接的箔之間形成作為空隙部的槽部。
在本說明書中,「高厚比」係指在彼此鄰接的箔之間所形成之箔的高度(D)對在彼此鄰接的箔之豎立基部之箔的厚度(T)之比(箔的高度(D)/箔的厚度(T))。又,在一片箔21被構造固持部22在高度方向隔著既定間隔被分開成複數個部分之形態的情況,箔21的高度(D)係指將該間隔除外的尺寸。此外,箔間距(L)係一片箔之一面、與在和該片箔鄰接之其他的箔中和該片箔未相對向的面之間的距離。 [發明之效果]
根據本發明之實施態樣,藉由以分別分開的方式設置形成芯構造體之複數片箔,該芯構造體將不會損害毛細管力,並可減少在該複數片箔之間流通之工作流體的壓力損失。結果,藉由在熱管容納該芯構造體,可得到發揮優異之熱輸送特性的熱管。又,在箔亦可發揮作為散熱鰭片的功能上,亦可得到發揮優異熱輸送特性的熱管。
根據本發明之實施態樣,藉由以高厚比是2以上且1000以下的方式設置形成芯構造體之複數片箔,在芯構造體之毛細管力提高的同時,一面可減少工作流體的壓力損失。結果,可得到發揮更優異之熱輸送特性的熱管。
根據本發明之實施態樣,藉由箔之材質是金屬、陶瓷及/或碳,芯構造體之導熱性提高。結果,熱管之熱輸送特性更提高。
根據本發明之實施態樣,藉由箔之表面的算術平均粗糙度(Ra)是0.01μm以上且1μm以下,可有助於芯構造體之毛細管力的提高。
根據本發明之實施態樣,藉由相對容器之縱向鉛垂方向之芯構造體的截面積是相對容器之縱向鉛垂方向之容器的截面積之10%~90%,熱管若容納芯構造體,可高度均衡地提高氣相之工作流體的流通性、與是氣相之工作流體的對向流之液相之工作流體的流通性。此外,本發明之芯構造體係亦可設置於容器之縱向的整體,亦可設置於容器之縱向的一部分,例如容器之受熱部等。因此,該截面積之百分比係容器中在設置本發明之芯構造體的部分之截面積的百分比。該「受熱部」係在容器中以熱性連接作為冷卻對象之發熱體的部位,液相之工作流體係主要在受熱部進行相變化成氣相。
以下,一面使用圖式,一面說明本發明之第1實施形態例的芯構造體與容納第1實施形態例之芯構造體的熱管。首先,說明容納芯構造體的熱管。
如圖3、圖7所示,在熱管10之容器15的內部,容納第1實施形態例的芯構造體1。容器15係管狀的構件。在容器15的內部,封入工作流體(未繪示)。
容器15係密閉的管構件。相對容器15之縱向正交方向的截面形狀雖無特別地限定,在熱管10,為扁平形狀。又,容器15之縱向的形狀雖無特別地限定,在熱管10,大致上為直線狀。
相對容器15之縱向正交方向的尺寸無特別地限定,例如,其下限值係1.0mm以上較佳,2.0mm以上尤其佳。又,相對容器15之縱向正交方向之尺寸的上限值無特別地限定,例如,15mm以下較佳,10mm以下尤其佳。容器15的厚度無特別地限定,例如,是50~500μm。熱管10之熱輸送方向係容器15的縱向。
如圖1、圖3所示,熱管10之容器15的內部所容納之芯構造體1係具有複數片箔21、及用以固定箔21的構造固持部22。藉由各片箔21、21、…被構造固持部22所固持,決定箔21之位置,且以並列的方式配置。
箔21係藉由一個構造固持部21,連結包含鄰接之其他的箔21在內之其他的各片箔21、21、…。在圖1、圖3中,構造固持部22係沿著容器15之內面的底部延伸之平面狀的部位。構造固持部22亦作為容器15之內面中用以將複數片箔21、21、…連接並固定於底部的固定部。
又,如圖3所示,在芯構造體1,雖構造固持部22與容器15之內面係直接接觸的樣態,但是亦可因應需要,在構造固持部22與容器15的內面之間,置入銅粉等之金屬粉的燒結體、銀焊料、焊料等(未繪示)。在此情況,構造固持部22係藉銅粉等之金屬粉的燒結體、銀焊料、焊料等固定於容器15之內面。進而,將芯構造體1藉銅粉等之金屬粉的燒結體、銀焊料、焊料等固定於容器15之內面。此時,因為銅粉等之金屬粉的燒結體具有毛細管力,所以亦作為使液相之工作流體回流至芯構造體1之位置的芯部。在此情況,係液相之工作流體存在於構造固持部22與容器之間的狀態,熱管10之熱阻亦有增加之虞。為了改善這一點,亦有在芯構造體1之固定使用粒徑小之金屬粉的情況。
各片箔21、21、…的形狀係為平坦之矩形片狀(薄膜狀)。各片箔21、21、…係相對容器15之縱向在鉛垂方向所豎立。又,各片箔21、21、…係從構造固持部22在鉛垂方向延伸。進而,各片箔21、21、…係沿著相對容器15之縱向之正交方向,以隔著預定間隔並列的方式所配置。又,各片箔21、21、…係沿著構造固持部22以隔著既定間隔並列的方式所配置。因此,各片箔21、21、…係間隔地配置。在熱管10之芯構造體1,各片箔21、21、…係至少在來自構造固持部22之豎立基部,以大致等間隔的方式所配置。此外,在圖1、圖3,各片箔21、21、…係從來自構造固持部22之豎立基部至作為前端部的自由端,以大致等間隔的方式所配置。又,在熱管10的芯構造體1,各片箔21、21、…係至少在來自構造固持部22之豎立基部,以彼此大致平行地並列的方式所配置。此外,在圖1、圖3,各片箔21、21、…係從來自構造固持部22之豎立基部至作為前端部的自由端,以彼此大致平行地並列的方式所配置。
此外,如上述所示,箔21因為相對容器15之縱向在鉛垂方向所豎立,所以無法維持平坦的形狀,而在一部分形成曲部等,在鉛垂方向的形狀可能發生變形。因此,鄰接的箔21彼此在比來自構造固持部22之豎立基部更靠近自由端側的部位,比在來自構造固持部22之豎立基部的間隔更接近亦可,又,接觸亦可。
從上述之箔21的構成,如圖7所示,各片箔21、21、…係沿著容器15之縱向延伸的態樣。此外,在熱管10,芯構造體1被配置於容器15之一方的端部11,而在容器15的中央部13、及與一方的端部11相對向之另一方的端部12,係未配置芯構造體1。
各片箔21、21、…係藉由在高度方向之一方的端邊部23被構造固持部22所固持,而被決定位置。因此,箔21之一方的端邊部23為來自構造固持部22之豎立基部。即,各片箔21、21、…係為從構造固持部22豎立之形態,各片箔21、21、…係藉由構造固持部22,彼此連結。
另一方面,與箔21之一方的端邊部23相對向之另一方的端邊部24係未被固定,而成為自由端。在芯構造體1,箔21之另一方的端邊部24的前端係與容器15之內面未接觸。因此,彼此鄰接的箔21之另一方的端邊部24之間係成為開放部。從上述,在彼此鄰接的箔21之間,形成作為空隙部的槽部25。因為箔21之表面形狀係平坦,即平面狀,所以相對容器15之縱向在正交方向之槽部25的截面形狀係成為矩形。進而,槽部25係在彼此鄰接的箔21之間沿著容器15之縱向延伸。又,構造固持部22之表面係對應於槽部25的底部。因此,箔21的高度(D)係相當於從構造固持部22的表面至箔21之另一方的端邊部24之距離。
在芯構造體1,係因為箔21之另一方的端邊部24側為開放部,以及槽部25之該截面形狀係為矩形,在槽部25之從液相往氣相進行相變化的工作流體係從槽部25,經由另一方的端邊部24之間的開放部,平順地向芯構造體1的外部被釋出。因此,在向芯構造體1的外部釋出在槽部25從液相往氣相進行相變化的工作流體時,可減少壓力損失,進而,可使在容器15內之氣相之工作流體的流通變得平順。
此外,箔21之另一方的端邊部24亦可採用與容器15之內面接觸的非自由端或固定端,替代上述之與容器15之內面未接觸的自由端。各片箔21、21、…係以彼此分開之方式所配置。因此,即使箔21之另一方的端邊部24與容器15之內面接觸,在槽部25由液相向氣相進行相變化的工作流體係從槽部25,經由箔21與箔21之分開部,向芯構造體1的外部平順地被釋出。
在芯構造體1,複數片箔21的高厚比係無特別地限定,例如,被配置成高厚比成為2以上且1000以下。「高厚比」係意指在彼此鄰接的箔21之間所形成之箔21的高度(D)對彼此鄰接的箔21之在豎立基部(一方的端邊部23)之箔的厚度(T)之比(箔的高度(D)/箔的厚度(T))。此外,如圖1、圖3所示,箔間距(L)係一片箔21之一方的面、與在和該一片箔21鄰接之其他的箔21中和該片箔21未相對向的面之間的距離。藉由將各片箔21、21、…配置成高厚比成為2以上且1000以下,可一面提高毛細管力的同時,一面減少在芯構造體1流通之工作流體的壓力損失。又,藉由在容器15容納芯構造體1,可得到發揮優異之熱輸送特性的熱管10。此外,因片狀(薄膜狀)之箔21被豎立設置,無法維持平坦的形狀而具有曲部等,在芯構造體1之箔21的形狀發生變形的情況,係以消除了該變形的形狀為前提來算出該高厚比。又,在一片箔21被構造固持部22在高度方向隔著預定間隔被分開成複數個部分之形態的情況,箔21的高度(D)係意指將該間隔除外的尺寸。
如上述所示,箔21之高厚比係例如2以上且1000以下佳,但是從進一步提高芯構造體1之毛細管力並使液相之工作流體的回流更為平順的觀點,其下限值係70較佳,80更佳,90尤其佳。又,從確實地減少從液相往氣相進行相變化之工作流體在芯構造體1中流通時的壓力損失,且獲得箔21之機械性強度的觀點,箔21之高厚比的上限值係480更佳,330尤其佳。
又,箔21之高厚比在各片箔21、21、…,相同亦可,相異亦可。
箔21之表面的算術平均粗糙度(Ra)係無特別地限定,是平滑面亦可,但是從有助於提高毛細管力的觀點,其下限值係0.01μm較佳,0.02μm尤其佳。另一方面,箔21之表面之算術平均粗糙度(Ra)的上限值係無特別地限定,但是從氣相的工作流體之平順流通的觀點,1.0μm較佳,0.5μm尤其佳。
又,如圖12所示,亦可在箔21,因應需要,設置在厚度方向貫穿的貫穿孔100。又,亦可在箔21之表面,因應需要,形成在厚度方向突起之凸部、在厚度方向凹下之凹部等構造。又,亦可藉管部將箔21之該貫穿孔100與鄰接之其他的箔21之貫穿孔100連通,形成通孔,藉此,連結鄰接之箔21。
又,箔21的厚度(T)係無特別地限定,但是從機械性強度的觀點,其下限值係1μm較佳,2μm尤其佳。另一方面,從一面確保槽部25的寬度同時,一面提高高厚比的觀點,箔21之厚度(T)的上限值係300μm佳,200μm更佳,100μm尤其佳。又,雖箔21的厚度(T)在6μm以下之厚度的情況,無法得到優異之操作性,但是從提高芯構造體1之毛細管力的觀點,箔21的厚度(T)係較薄為佳。
相對容器15之縱向鉛垂方向之芯構造體1的截面積係無特別地限定,但是從使液相之工作流體向容器15之一方的端部11平順地回流的觀點,相對容器15之縱向在鉛垂方向之容器15的截面積之10%以上較佳,20%以上尤其佳。另一方面,在芯構造體1內使從液相往氣相進行相變化之工作流體從容器15之一方的端部11向另一方之端部12的方向平順地流通的觀點,相對容器15之縱向鉛垂方向之芯構造體1的截面積係相對容器15之縱向在鉛垂方向之容器15的截面積之90%以下較佳,80%以下尤其佳。
雖在來自彼此鄰接的箔21之構造固持部22之豎立基部(一方的端邊部23)的箔間距(L)可因應複數片箔21之高厚比來適當地設定,但是從確保槽部25的寬度(即,彼此鄰接的箔21之間的距離)以得到工作流體之流通性,即,確實地減少壓力損失的觀點而言,其下限值係2μm較佳,10μm更佳,20μm尤其佳。另一方面,從確實地防止毛細管力低下的觀點而言,箔間距(L)的上限值係300μm較佳,100μm更佳,80μm尤其佳。
箔21之材質係無特別地限定,例如,從導熱性優異的觀點,可使用銅、銅合金,從重量輕之觀點,可使用鋁、鋁合金,從強度的觀點,可使用不銹鋼等之金屬(即,金屬箔)。又,作為箔21之材質,係除了上述之各種金屬以外,亦可使用陶瓷(包含玻璃),或從導熱性之觀點,使用碳材料(例如,石墨、鑽石等)。又,作為構造固持部22之材質,可列舉金屬(銅、銅合金等)、陶瓷、碳材料。
又,構造固持部22不僅在芯構造體1之容器15之內面的底面側,亦可因應需要,藉由延伸至芯構造體1的側面部,使構造固持部22作為容納芯構造體1的容器。
容器15之材質無特別地限定,例如,從導熱性優異的觀點,可使用銅、銅合金,從重量輕之觀點,可使用鋁、鋁合金,從強度的觀點,可使用不銹鋼等。此外,亦可因應使用狀況,使用錫、錫合金、鈦、鈦合金、鎳以及鎳合金等。又,作為封入容器15之工作流體,因應於與容器15之材料的適合性,可適當地選擇,例如,可列舉水、替代氟氯碳化物、全氟碳化合物、環戊烷等。
其次,一面使用圖1、圖3、圖7,一面說明容納本發明之第1實施形態例的芯構造體之熱管10的熱輸送機制。此處,係將配置有芯構造體1的容器15之一方的端部11作為受熱部,並將另一方的端部12作為散熱部的情況為例來說明。
首先,在容器15中,在配置有芯構造體1之構造固持部22的一側,以熱性連接發熱體(未繪示)。芯構造體1之構造固持部22係與容器15之內面接觸。熱管10在受熱部從發熱部受熱時,熱從熱管10之容器15往芯構造體1之構造固持部22傳導。向構造固持部22所傳導之熱係從構造固持部22向箔21傳導,在芯構造體1的內部(槽部25),液相之工作流體往氣相進行相變化。在芯構造體1之槽部25進行相變化成氣相的工作流體,朝槽部25重力方向上側(從箔21之豎立基部往箔21之另一方的端邊部24的方向)逐漸移動,再從槽部25,經由在彼此鄰接的箔21之另一方的端邊部24之間所形成的開放部,向芯構造體1的外部被釋出。容器15的內部空間係作為氣相之工作流體所流通的蒸氣流路14。向芯構造體1的外部所釋出之氣相的工作流體經蒸氣流路14在容器15之縱向從受熱部向散熱部流動,藉此,從受熱部向散熱部輸送來自發熱體的熱。從受熱部向散熱部所輸送之來自發熱體的熱因應需要,在設置熱交換手段的散熱部,藉由氣相的工作流體往液相進行相變化,作為潛熱被釋出。在散熱部所釋出的潛熱係從散熱部向熱管10的外部環境被釋出。在散熱部從氣相往液相進行相變化之工作流體係,例如,被設置在容器15的內面之複數個細槽或金屬粉之燒結體等的芯部(未繪示)所回收,並藉該芯部的毛細管力,從散熱部向受熱部送回。
在第1實施形態例的芯構造體1,係藉由複數片箔21以各自分開的方式所配置,而芯構造體1毛細管力不會受損,並可減少在芯構造體1中流通之工作流體的壓力損失。因此,芯構造體1在維持從散熱部往受熱部之液相之工作流體的回流特性的同時,在芯構造體1內部之氣相工作流體具有優異的流通性。因此,藉由在容器15的內部容納芯構造體1,可得到發揮優異之熱輸送特性的熱管10。
其次,說明本發明之第1實施形態例之芯構造體1的製造方法例。作為芯構造體1的製造方法,例如,可藉3D列印機或金屬粉末成型來製造。對於要以蝕刻實現如本發明的芯構造體之高的高厚比構造,雖深雕刻變得困難,但是在3D列印機,係藉微細部分的積層,可製造高的高厚比構造。作為3D列印機,可採用溶液光固化積層方式、熔化積層方式、材料擠出光固化方式、粉床熔融成型技術等。
其次,說明本發明之其他的實施形態例之芯構造體。對與第1實施形態例之芯構造體1相同的構成元件,使用相同的符號來說明。如圖5所示,作為第2實施形態例的芯構造體2,亦可採用沿著箔21之豎立基部,因應需要,進一步形成箔支撐部30之芯構造體2。箔支撐部30係,例如,為凸形狀。藉由設置箔支撐部30,構造固持部22穩定地固持箔21,箔21與構造固持部22亦可能未必是完全地化學結合的情況,在這種情況,藉箔支撐部30之固持效果成更為重要。
又,如圖6所示,作為第2實施形態例的芯構造體2,亦可採用芯構造體3,該芯構造體3係在彼此鄰接的箔21之間,因應於需要,進一步設置金屬製之網孔材料、金屬粉之燒結體、金屬短纖維之燒結體、多孔狀金屬等的多孔質構件31。在芯構造體3,係在構造固持部22之表面設置多孔質構件31。藉由設置多孔質構件31,芯構造體3之毛細管力與熱傳導特性更進一步提高。
又,在第1實施形態例之芯構造體1,各片箔21、21、…係以大致等間隔的方式所配置。但是亦可各片箔21、21、…係以彼此間隔相異的方式所配置。
又,在第1實施形態例之芯構造體1,各片箔21、21、…的高度皆大致相同,各片箔21、21、…之前端部的位置雖大致相同,但是箔21、21、…的高度亦可在至少一部分的箔21相異,亦可箔21、21、…之前端部的位置係至少在一部分的箔21相異。又,因為工作流體主要在受熱部從液相往氣相進行相變化,所以亦有藉由作成從散熱部愈往受熱部箔21之高度變成愈低的形態,而可預期熱輸送特性之提高的情況。
在第1實施形態例之芯構造體1,各片箔21、21、…係相對容器15之縱向在鉛垂方向所豎立,但是箔21之豎立方向,即,箔21之從一方的端邊部23往另一方之端邊部24的方向係無特別地限定。例如,在平面型熱管容納芯構造體1的情況,亦可採用箔21之從一方的端邊部23往另一方之端邊部24的方向為沿著平面型熱管之平面方向的形態。在此情況,箔21的平面部係沿著平面型熱管之平面方向延伸。
又,亦可在扁平形狀之容器10,採用箔21之從一方的端邊部23往另一方之端邊部24的方向沿著扁平形狀熱管之平坦部方向的形態。在此情況,箔21的平面部係沿著扁平形狀之熱管的平坦部方向延伸。
第1實施形態例之芯構造體1係被配置於容器15之一方的端部11,而在中央部13與另一方的端部12係未配置芯構造體1,但是亦可將之替代為,在中央部13及/或另一方的端部12亦配置芯構造體1。
容納第1實施形態例之芯構造體1的熱管10係相對容器15之縱向正交方向的截面形狀是扁平形狀,但是容器15亦可未被進行扁平加工,該截面形狀係,例如,為圓形、圓角長方形、多角形等亦可。又,容納第1實施形態例之芯構造體1的熱管10對容器15之縱向的形狀大致為直線狀,但是亦可將之替代為U字形、L字形等具有曲部的形狀。
又,在第1實施形態例之芯構造體1,各片箔21、21、…至少在來自構造固持部22之豎立基部,以彼此大致平行地並列方式所配置,但是各片箔21、21、…的配置關係不限定為大致平行,例如,亦可以隨機的方式所配置。又,箔21、21、…於俯視圖中,亦可被配置成放射狀,也可以箔21相連的方式被配置成弧狀。
又,在第1實施形態例之芯構造體1,箔21之表面形狀係平面狀,但是亦可將之替代為表面彎曲的形狀、在表面形成段差的形狀、表面被加工成波浪狀的形狀等。
又,構造固持部22的位置係無特別地限定,例如如圖4之第4實施形態例的芯構造體4所示,亦可藉複數個構造固持部22以隔著預定間隔之方式將各片箔21、21、…分開成複數個部分。此外,關於圖4之芯構造體4,對與前述芯構造體1、2、3相同的構成元件,使用相同的符號。
在芯構造體4,係設置2個コ字形的構造固持部22。對各片箔21、21、…,在其一方的端邊部23與另一方的端邊部24之間設置構造固持部22,各片箔21、21、…係在箔21的高度方向,被分開成2部分或3部分。在芯構造體4,藉各個構造固持部22,在正視圖中形成矩形的缺口41。
箔21係經由複數個(在芯構造體4係2個)構造固持部21中之至少一個構造固持部21,與包含鄰接之其他的箔21在內之各片箔21、21、…連結。此外,在芯構造體4,構造固持部21係在箔21之一方的端邊部23與在另一方的端邊部23都未設置。
在芯構造體4,藉由以各自分開之方式設置複數片箔21、21、…,而不會損害毛細管力,並可減少在複數片箔21、21、…之間流通之工作流體的壓力損失。又,箔21在亦可發揮作為散熱片的功能上,亦可得到發揮優異之熱輸送特性的熱管10。
其次,說明本發明之第5實施形態例的芯構造體。與第1~第4實施形態例之芯構造體相同的構成元件,使用相同的符號來說明。在第1~第3實施形態例之芯構造體,構造固持部22係沿著容器15內面的底部延伸之平面狀的部位,但亦可將之替代為,如圖2所示,在第5實施形態例之芯構造體5,構造固持部22係以隔著預定間隔之方式連結箔21的棒狀構件。
在芯構造體5,係在箔21的各角部,將是棒狀構件的構造固持部22嵌插入各片箔21、21、…。構造固持部22係由複數支(在圖2係4支)棒狀構件所構成。藉由將各片箔21、21、…嵌插入是棒狀構件的構造固持部22,而將箔21進行定位,並以並列之方式配置。
作為棒狀構件的材質係無特別地限定,但是例如從具有優異熱傳導特性的觀點,可列舉與箔21相同的材質。具體而言,例如,可使用銅、銅合金,從輕量性之觀點,可使用鋁、鋁合金,從強度的觀點,可使用不銹鋼等之金屬(即,金屬箔)。又,作為棒狀構件箔21之材質,除了上述之各種金屬以外,亦可使用陶瓷(包含玻璃),或從導熱性之觀點,使用碳材料(例如,石墨、鑽石等)。
其次,一面使用圖式,一面說明本發明之第6實施形態例的芯構造體與容納第6實施形態例之芯構造體的平面型熱管(以下有時稱為「蒸氣室」)。首先,說明容納芯構造體之蒸氣室。
如圖8、圖9所示,在蒸氣室60之容器15的內部,容納第6實施形態例的芯構造體。容器15係中空之平面型構件。在容器15的內部,封有工作流體 (未繪示)。
容器15係被密閉的構件。容器15係將相對向之2片板狀構件,即一方之板狀構件61及與所述一方之板狀構件61相對向之另一方的板狀構件62積層所形成。一方之板狀構件61是平板狀。另一方之板狀構件62雖亦是平板狀,但是中央部塑性變形成凸狀。另一方之板狀構件62之朝向外側突出並塑性變形成凸狀的部位是容器15的凸部63,凸部63的內部為空洞部。空洞部係藉脫氣處理被降壓。藉由將一方之板狀構件61的周緣部與另一方之板狀構件62的周緣部接合,容器15之空洞部成為氣密狀態。作為接合方法,係無特別地限定,例如,可列舉焊接、雷射熔接、電阻熔接、壓焊等。
容器15之俯視圖的形狀係無特別地限定,在蒸氣室60,係如圖9所示,為四角形。
容器15的厚度係無特別地限定,例如是0.5mm~2.0mm。又,一方之板狀構件61與另一方之板狀構件62的厚度係無特別地限定,例如,分別可列舉0.1mm。蒸氣室60之熱輸送方向係容器15的平面方向。
如圖8所示,容納於蒸氣室60之容器15內部之芯構造體6係具有複數片第1箔21、與用以固持第1箔21的構造固持部22。藉由各片第1箔21、21、…被構造固持部22所固持,而決定第1箔21之位置。
各片第1箔21、21、…的形狀為平坦之矩片狀(薄膜狀)。各片第1箔21、21、…相對容器15之平面方向在鉛垂方向所豎立。又,各片第1箔21、21、…從構造固持部22在鉛垂方向延伸。進而,各片第1箔21、21、…沿著容器15之平面方向,以隔著預定間隔並列的方式所配置。因此,各片第1箔21、21、…係以分開之方式所配置。
又,如圖8、圖9所示,芯構造體6係在第1箔21之間,豎立比第1箔21更厚的第2箔26。在芯構造體6,係具有複數片第2箔26。藉由第2箔26被構造固持部22所固持,而決定第2箔26之位置。
第2箔26的形狀為平坦之矩形片狀(薄膜狀)。第2箔26係相對容器15之平面方向在鉛垂方向所豎立。又,第2箔26係從構造固持部22在鉛垂方向延伸。進而,第2箔26係被配置於以並列之方式所配置的第1箔21之間,且沿著容器15之平面方向以隔著預定間隔並列的方式所配置。因此,第2箔26係相對其他的第2箔26以隔著預定間隔並列的方式所配置,並對第1箔21亦以隔著預定間隔並列的方式所配置。在彼此鄰接的第2箔26之間,豎立複數片第1箔21。
蒸氣室60之容器15係平面型,因為構成容器15之一方的板狀構件61與另一方之板狀構件62的厚度亦薄至約0.1mm,所以對容器15的內部進行脫氣處理而成減壓狀態時,在容器15產生朝空洞部方向的應力。然而,藉由在芯構造體6進一步設置比第1箔21更厚的第2箔26,即使在容器15產生朝空洞部方向的應力,第2箔26作為對容器15的支撐構件,而可確實地防止容納於容器15內部之芯構造體6的變形、損傷。又,為了使第2箔26作為支撐構件,相對容器15之平面方向鉛垂方向之第2箔26的尺寸(第2箔26的高度)係比相對容器15之平面方向鉛垂方向之第1箔21的尺寸(第1箔21的高度)更高。
在蒸氣室60的芯構造體6,在鄰接的第2箔26之間所配置的複數片第1箔21、21、…及在第2箔26與容器15的側面之間所配置的複數片第1箔21、21、…係至少在來自構造固持部22之豎立基部,以大致等間隔的方式所配置。此外,於圖8,在鄰接的第2箔26之間所配置的複數片第1箔21、21、…及在第2箔26與容器15的側面之間所配置的複數片第1箔21、21、…係從來自構造固持部22之豎立基部至作為前端部的自由端,以大致等間隔的方式所配置。又,複數片第2箔26、26、…亦以彼此大致等間隔的方式所配置。進而,在蒸氣室60的芯構造體6,複數片箔21、21、…及複數片第2箔26、26、…係至少在來自構造固持部22之豎立基部,以彼此大致平行地並列的方式所配置。此外,在圖8,係第1箔21、21、…與複數片第2箔26、26、…係從來自構造固持部22之豎立基部至作為前端部的自由端,以彼此大致平行地並列的方式所配置。
此外,如上述所示,因為厚度比第2箔26更薄的第1箔21係相對容器15之平面方向在鉛垂方向所豎立,所以無法維持平坦的形狀,而在一部分形成曲部等,在鉛垂方向的形狀可能發生變形。因此,第1箔21係相對於鄰接之其他的第1箔21或鄰接的第2箔26,在比來自構造固持部22之豎立基部更靠近自由端側的部位,係比在來自構造固持部22之豎立基部的間隔更接近亦可,又,接觸亦可。
從上述之第1箔21及第2箔26的構成,如圖9所示,第1箔21、21、…及第2箔26、…係分別為沿著容器15之平面方向延伸的形態。此外,在蒸氣室60,芯構造體6之第1箔21及第2箔26係配置在容器15的中央部及其附近,在容器15的周緣部,係未配置芯構造體6。
如圖8所示,第1箔21、21、…係分別藉由在高度方向之一方的端邊部23被構造固持部22所固持,而決定其位置。因此,第1箔21之一方的端邊部23為來自構造固持部22之豎立基部。即,第1箔21、21、…係分別成為從構造固持部22豎立之形態,各片第1箔21、21、…係經由構造固持部22,彼此連結。
與第1箔21一樣,複數片第2箔26、26、…亦分別藉由在高度方向之一方的端邊部27被構造固持部22所固持,而。因此,第2箔26之一方的端邊部27成為來自構造固持部22之豎立基部。即,第2箔26、26、…係分別為從構造固持部22豎立之形態,各片第2箔26、26、…係經由構造固持部22,彼此連結。進而,經由構造固持部22,亦與第1箔21、21、…彼此連結。
另一方面,第1箔21之與一方的端邊部23相對向之另一方的端邊部24係未被固定,而成為自由端。在芯構造體6,第1箔21之另一方的端邊部24的前端係與容器15之內面未接觸。又,與第1箔21一樣,第2箔26之與一方的端邊部27相對向之另一方的端邊部28係未被固定,而成為自由端。因此,彼此鄰接的第1箔21之另一方的端邊部24之間係為開放部,第2箔26之另一方的端邊部28與和第2箔26鄰接的第1箔21之另一方的端邊部24之間亦為開放部。
從上述,在彼此鄰接的第1箔21之間,係形成作為空隙部的第1槽部65。因為第1箔21之表面形狀係平坦,即平面狀,所以對蒸氣室10之平面方向在正交方向之第1槽部65的截面形狀係成為矩形。進而,第1槽部65係在彼此鄰接的第1箔21之間沿著蒸氣室60之平面方向延伸。又,構造固持部22之表面係對應於第1槽部65的底部。因此,第1槽部65的深度(D)係相當於從構造固持部22之表面至第1箔21之另一方的端邊部24之距離。
又,在第2箔26與和第2箔26鄰接的第1箔21之間,形成作為空隙部的第2槽部66。因為第2箔26之表面形狀係平坦,即平面狀,所以相對蒸氣室60之平面方向在正交方向之第2槽部66的截面形狀係成為矩形。進而,第2槽部66係在第2箔26與和第2箔26鄰接的第1箔21之間沿著蒸氣室60之平面方向延伸。
在芯構造體6,係因為第1箔21之另一方的端邊部24側成為開放部,進而第1槽部65的該截面形狀成為矩形,所以在第1槽部65之從液相往氣相進行相變化之工作流體係從第1槽部65,經由另一方的端邊部24之間的開放部,向芯構造體1的外部平順地被釋出。又,在芯構造體6,係因為第2箔26之另一方的端邊部28側亦成為開放部,進而第2槽部66的該截面形狀成為矩形,所以在第2槽部66之從液相往氣相進行相變化之工作流體係從第2槽部66,經由另一方的端邊部24與另一方的端邊部28之間的開放部,向芯構造體6的外部平順地被釋出。因此,在第1槽部65、第2槽部66之從液相往氣相進行相變化之工作流體向芯構造體6的外部被釋出時,可減少壓力損失,進而,可使在容器15內氣相之工作流體的流通變得平順。
在芯構造體6,複數片第1箔21、21、…的高厚比係無特別地限定,例如被配置成高厚比成為2以上且1000以下。「高厚比」係如上述所示,意指在彼此鄰接的第1箔21之間所形成之第1箔21的高度(D)對彼此鄰接的第1箔21之在豎立基部(一方的端邊部23)之箔的厚度(T)之比(第1箔的高度(D)/第1箔的厚度(T))。此外,如圖8所示,箔間距(L)係一片第1箔21之一方的面、與在和該一片第1箔21鄰接之其他的第1箔21中和該一片第1箔21未相對向的面之間的距離。藉由將複數片第1箔21、21、…配置成高厚比成為2以上且1000以下,可一面更進一步提高毛細管力,一面更進一步減少在芯構造體6流通之工作流體的壓力損失。又,藉由在容器15容納芯構造體6,可得到發揮優異之熱輸送特性的蒸氣室60。此外,因片狀(薄膜狀)之第1箔21被豎立,無法維持平坦的形狀而具有曲部等,在芯構造體6之第1箔21的形狀發生變形的情況下,係以消除了該變形的形狀為前提來算出該高厚比。
如上述所示,第1箔21之高厚比係例如是2以上且1000以下,但是從進一步提高芯構造體1之毛細管力並使液相之工作流體的回流變得更為平順的觀點,其下限值係70較佳,80更佳,90尤其佳。又,從確實地減少從液相往氣相進行相變化之工作流體在芯構造體1中流通時的壓力損失的觀點,第1箔21之高厚比的上限值係480更佳,330尤其佳。
又,第1箔21之高厚比係在各片第1箔21、21、…,相同亦可,相異亦可。
第1箔21及第2箔26之表面的算術平均粗糙度(Ra)係無特別地限定,是平滑面亦可,但是從有助於提高毛細管力的觀點,其下限值係0.01μm較佳,0.02μm尤其佳。另一方面,第1箔21及第2箔26之表面之算術平均粗糙度(Ra)的上限值係無特別地限定,但是從氣相的工作流體之平順流通的觀點,1.0μm較佳,0.5μm尤其佳。
又,在芯構造體6,第2箔26的厚度係為比第1箔21之厚度更厚的形態。只要是第2箔26的厚度係比第1箔21之厚度更厚的形態,無特別地限定,但是例如,從確實地得到作為支撐構件之功能的觀點,其下限值係35μm較佳,40μm尤其佳。另一方面,從氣相的工作流體之平順流通的觀點,第2箔26之厚度的上限值係300μm較佳,200μm尤其佳。又,第1箔21的厚度,例如從機械性強度的觀點,其下限值係1μm較佳,2μm尤其佳。另一方面,從在確保第1槽部35的寬度下,提高高厚比的觀點,第1箔21之厚度的上限值係30μm較佳,25μm尤其佳。又,在第1箔21的厚度是6μm以下的情況,無法得到優異之操作性,但是從提高芯構造體6之毛細管的觀點,第1箔21的厚度係較薄為佳。
第1箔21的高度係無特別地限定,但是從使液相之工作流體從散熱部向受熱部方向平順地回流的觀點,相對容器15之空洞部平面方向的鉛垂方向之尺寸的10%以上較佳,20%以上尤其佳。另一方面,從在芯構造體1內使從液相往氣相進行相變化之工作流體從散熱部向受熱部方向平順地流通的觀點,第1箔21的高度係相對於容器15之空洞部的平面方向的鉛垂方向之尺寸的90%以下較佳,80%以下尤其佳。
彼此鄰接的第1箔21之在來自構造固持部22之豎立基部(一方的端邊部23)的箔間距(L)係可因應於複數片第1箔21、21、…之高厚比來適當地設定,但是從確保第1槽部65的寬度(即,彼此鄰接的第1箔21之間的距離)以得到工作流體之流通性,即確實地減少壓力損失的觀點,其下限值係2μm較佳,10μm更佳,20μm尤其佳。另一方面,從確實地防止毛細管力降低的觀點,箔間距(L)的上限值係100μm較佳, 80μm尤其佳。
第1箔21之材質係無特別地限定,例如,從導熱性優異的觀點,可使用銅、銅合金,從輕量性之觀點,可使用鋁、鋁合金,從強度的觀點,可使用不銹鋼等之金屬(即,金屬箔)。又,作為第1箔21之材質,除了上述之各種金屬以外,亦可使用陶瓷(包含玻璃),或從導熱性之觀點,使用碳材料(例如,石墨、鑽石等)。第2箔26之材質係無特別地限定,例如,與第1箔21一樣,從在導熱性優異的觀點,可使用銅、銅合金,從輕量性之觀點,可使用鋁、鋁合金,從強度的觀點,可使用不銹鋼等之金屬(即,金屬箔)。作為第2箔26使用之金屬箔的形態,可列舉不具有貫穿孔之金屬、具有複數個貫穿孔之金屬等的多孔質材料、金屬網等。又,作為第2箔26的材質,除了上述之各種金屬以外,亦可使用陶瓷(包含玻璃),或從導熱性之觀點,使用碳材料(例如,石墨、鑽石等)。第1箔21的材質與第2箔26的材質係相同亦可,相異亦可。又,作為構造固持部22之材質,可列舉金屬(銅、銅合金等)、陶瓷、碳材料。
容器15之材質係無特別地限定,例如,從導熱性優異的觀點,可使用銅、銅合金,從輕量性之觀點,可使用鋁、鋁合金,從強度的觀點,可使用不銹鋼等。此外,亦可因應使用狀況,使用錫、錫合金、鈦、鈦合金、鎳以及鎳合金等。又,作為封入容器15之工作流體,因應與容器15之材料的適合性,可適當地選擇,例如,可列舉水、替代氟氯碳化物、全氟碳化合物、環戊烷等。
其次,一面使用圖8、圖9,一面說明容納本發明之第6實施形態例的芯構造體6之蒸氣室60之熱輸送機制。此處,係以配置芯構造體6之容器15的中央部作為受熱部,並將周緣部作為散熱部的情況為例來說明。
首先,在容器15的外面中,在配置芯構造體6之構造固持部22的一側,以熱性連接發熱體(未繪示)。芯構造體6之構造固持部22與容器15之內面接觸。蒸氣室60在受熱部從發熱部受熱後,從蒸氣室60之容器15往芯構造體6之構造固持部22傳導熱,向構造固持部22所傳導之熱從構造固持部22向第1箔21與第2箔26傳導,在芯構造體6的內部(第1槽部65與第2槽部66),液相之工作流體往氣相進行相變化。在芯構造體6之第1槽部65與第2槽部66進行相變化成氣相的工作流體在第1槽部65與第2槽部66向重力方向上側(從箔之豎立基部往箔之另一方的端邊部的方向)移動,往重力方向上側移動之氣相的工作流體係從第1槽部65與第2槽部66,分別經由在彼此鄰接的第1箔21之另一方的端邊部24之間所形成的開放部、及在第1箔21之另一方的端邊部24和第2箔26之另一方的端邊部28之間所形成的開放部,向芯構造體6的外部被釋出。容器15的內部空間作為氣相之工作流體流通的蒸氣流路14。向芯構造體6的外部所釋出之氣相的工作流體經蒸氣流路14在容器15之平面方向從受熱部(中央部)向散熱部(周緣部)流動,藉此,從受熱部向散熱部輸送來自發熱體的熱。從受熱部向散熱部所輸送之來自發熱體的熱係因應需要在設置熱交換手段的散熱部,藉氣相的工作流體往液相進行相變化,而作為潛熱被釋出。在散熱部所釋出的潛熱係從散熱部向蒸氣室60的外部環境被釋出。在散熱部從氣相往液相進行相變化之工作流體,例如,被在容器15的內面所設置之複數個細槽等的芯部(未繪示)所回收,並藉該芯部的毛細管力,從散熱部向受熱部送回。
在第6實施形態例的芯構造體6,係藉由以各自分開的方式配置複數片第1箔21、21、…,而芯構造體6毛細管力不會受損,並可減少在芯構造體6中流通之工作流體的壓力損失。因此,芯構造體6在維持從散熱部往受熱部之液相工作流體的回流特性的同時,在芯構造體6內部之氣相工作流體亦具有優異的流通性。因此,藉由在容器15的內部容納芯構造體6,可得到發揮優異之熱輸送特性的蒸氣室60。進而,藉由平面型之容器15的內部是減壓狀態,即使朝向容器15的內部方向發生應力,亦因第2箔26作為支撐構件,所以可確實地防止容器15的內部所容納之芯構造體6的變形、損傷,而可在長期維持優異之熱輸送特性。
因為在芯構造體6所使用之第1箔21是片狀構件,所以與由具有微細之空隙的網孔構件或金屬粉之燒結體所構成的芯構造體相比,在其構造上、導熱性上優異。因此,因為從發熱體往芯構造體6之導熱性優異的同時,從芯構造體6往外部之導熱性亦優異,所以結果,蒸氣室60之熱輸送特性提高。
其次,說明本發明之第6實施形態例之芯構造體6的製造方法例。作為芯構造體6的製造方法,例如,可藉3D列印機或金屬粉末成型來製造。作為3D列印機,可採用溶液光固化積層方式、熔化積層方式、材料擠出光固化方式、粉床熔融成型技術等。
其次,說明本發明之第7實施形態例之芯構造體。對與第1~第6實施形態例之芯構造體相同的構成元件,使用相同的符號來說明。
在第6實施形態例的芯構造體6,第1箔21與第2箔26都以彼此大致平行地並列的方式所配置,但亦可將之替代為,如圖10所示,在第7實施形態例的芯構造體7,係預定區域之第1箔21的面在對其他的預定區域之第1箔21的面不是平行的方向延伸。進而,預定區域之第2箔26的面在對其他的預定區域之第2箔26的面不是平行的方向延伸。在芯構造體7,係將第1箔21的面與第2箔26的面配置成向容器15之空洞部的中心C延伸。
芯構造體7係為了等分平面圖為大致正方形之容器15的空洞部,而被區分成複數個區域(在圖10,為區域7-1、區域7-2、區域7-3以及區域7-4之4個區域)。在區域7-1所豎立之第1箔21的面與第2箔26的面,係相對在與中心C為對稱位置的區域7-3所豎立之第1箔21的面與第2箔26的面以大致平行方向延伸。另一方面,在區域7-1與區域7-3所豎立之第1箔21的面與第2箔26的面,係相對在與中心C非對稱位置的區域7-2與區域7-4所豎立之第1箔21的面與第2箔26的面以非平行的方向(在圖10係約90˚的方向)延伸。又,在區域7-2所豎立之第1箔21的面與第2箔26的面,係相對在與中心C為對稱位置的區域7-4所豎立之第1箔21的面與第2箔26的面以大致平行方向延伸。
在芯構造體7,在蒸氣室60的平面方向,從液相往氣相進行相變化的工作流體之、來自容器15的空洞部之中心C的擴散均勻化。進而,在芯構造體7,從氣相往液相進行相變化的工作流體之、向容器15的空洞部之中心C的回流平順化。因此,在容器15的中心C或其附近以熱性連接發熱體時,蒸氣室60之熱輸送特性更提高。
此外,如圖10、圖11所示,在芯構造體7,在區域7-1、區域7-2、區域7-3以及區域7-4之周圍,分別設置具有毛細管力的芯部40。作為芯部40,例如可列舉金屬網、金屬粉之燒結體等。藉由設置芯部40,向區域7-1、區域7-2、區域7-3以及區域7-4之第1箔21平順地供給工作流體。
在第6、第7實施形態例之芯構造體6、7,因應需要,亦可沿著第1箔21與第2箔26之豎立基部,進一步形成與上述相同的箔支撐部。箔支撐部,例如,為凸形。藉由設置箔支撐部30,第1箔21與第2箔26被構造固持部22穩定地固持。
在第6、第7實施形態例之芯構造體6、7,因應於需要,亦可在彼此鄰接的第1箔21之間、及第2箔26與和第2箔26鄰接的第1箔21之間,分別進一步設置與上述一樣之金屬製的網孔材料、金屬粉之燒結體、金屬短纖維之燒結體、多孔狀金屬等的多孔質構造體。在構造固持部22之表面,可設置多孔質構造體。因此,形成第1槽部65與第2槽部66之空隙部被維持。藉由設置多孔質構造體,芯構造體6、7之毛細管力與熱傳導特性更加提升。
其次,說明本發明之其他的實施形態例之芯構造體。在上述之第6、第7實施形態例的芯構造體,雖設置有作為支撐構件的第2箔26,但是因應於芯構造體之使用狀況等,亦可不設置第2箔26。又,在上述之第6、第7實施形態例的芯構造體,雖第1箔21及第2箔26都以大致等間隔的方式所配置,但是亦可將之替代為,以相異之間隔的方式所配置。
又,在上述之第6、第7實施形態例的芯構造體,構造固持部22為與容器15內面直接接觸的形態,但是亦可因應需要,在構造固持部22與容器15的內面之間,置入銅粉等之金屬粉的燒結體、銀焊料、焊料等。在此情況,構造固持部22係藉銅粉等之金屬粉的燒結體、銀焊料、焊料等固定於容器15之內面,進而,藉銅粉等之金屬粉的燒結體、銀焊料、焊料等將芯構造體1固定於容器15之內面。又,因為銅粉等之金屬粉的燒結體具有毛細管力,所以亦作為使液相之工作流體回流至芯構造體1之位置的芯部。 [產業上之可利用性]
本發明之芯構造體因為不會損害毛細管力,並可減少流通之工作流體的壓力損失,所以例如在冷卻高發熱量之電子元件等之熱管的領域,具有高利用價值。
1、2、3、4、5、6、7‧‧‧芯構造體
10‧‧‧熱管
15‧‧‧容器
21‧‧‧箔(第1箔)
22‧‧‧構造固持部
25‧‧‧槽部
[圖1]係說明本發明之第1實施形態例的芯構造體概要的立體圖。 [圖2]係說明本發明之第5實施形態例的芯構造體概要的立體圖。 [圖3]係容納於熱管之本發明的第1實施形態例之芯構造體的正面剖面圖。 [圖4]係容納於熱管之本發明的第4實施形態例之芯構造體的正面剖面圖。 [圖5]係本發明之關於第2實施形態例之芯構造體的說明圖。 [圖6]係本發明之關於第3實施形態例之芯構造體的說明圖。 [圖7]係容納於熱管之本發明的第1實施形態例之芯構造體的側面剖面圖。 [圖8]係容納於蒸氣室之本發明的第6實施形態例之芯構造體的側面剖面圖。 [圖9]係說明容納於蒸氣室之本發明的第6實施形態例之芯構造體之圖8的A-A剖面圖。 [圖10]係容納於蒸氣室之本發明的第7實施形態例之芯構造體的平面剖面圖。 [圖11]係說明容納於蒸氣室之本發明的第7實施形態例之芯構造體之圖10的B-B剖面圖。 [圖12]係關於本發明之其他實施形態例之芯構造體的說明圖。
Claims (14)
- 一種容納於熱管之容器內部的芯構造體,包含以分別相對向之方式所豎立的複數片之箔。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芯構造體,其中該箔被複數個、並排中之至少一個構造固持部所固持,並藉由該構造固持部連結複數片之該箔。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或2項所述之芯構造體,其中該構造固持部亦可作為用以在該容器之內面連接並固定複數片之該箔的一固定部。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3項中任一項所述之芯構造體,其中在該箔之一豎立基部,形成一箔支撐部。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3項中任一項所述之芯構造體,其中在彼此鄰接的該箔之間的一部分,設置有一多孔質構件。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5項中任一項所述之芯構造體,其中該箔之材質是金屬、陶瓷及/或碳。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6項中任一項所述之芯構造體,其中複數片之該箔的高厚比是2以上且1000以下。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7項中任一項所述之芯構造體,其中該箔之表面的算術平均粗糙度(Ra)是0.01μm以上且1μm以下。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8項中任一項所述之芯構造體,其中該箔之厚度是1μm以上且300μm以下。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9項中任一項所述之芯構造體,其中在彼此鄰接的該箔之該豎立基部的箔間距離是2μm以上且300μm以下。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10項中任一項所述之芯構造體,其中相對該容器之縱向鉛垂方向之截面積係相對該容器之縱向鉛垂方向之該容器的截面積之10%~90% 。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11項中任一項所述之芯構造體,其中該固定部是金屬粉的燒結體、銀焊料、焊料。
- 一種熱管,係容納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12項中任一項所述之芯構造體。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3項所述之熱管,其中將該芯構造體設置於一受熱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4)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2017-145994 | 2017-07-28 | ||
JP2017145994 | 2017-07-28 | ||
JP2018-123795 | 2018-06-29 | ||
JP2018123795 | 2018-06-29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TW201910712A true TW201910712A (zh) | 2019-03-16 |
TWI806885B TWI806885B (zh) | 2023-07-01 |
Family
ID=6503971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TW107126055A TWI806885B (zh) | 2017-07-28 | 2018-07-27 | 芯構造體及容納芯構造體的熱管 |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11346617B2 (zh) |
JP (1) | JP7097308B2 (zh) |
CN (1) | CN110869689B (zh) |
TW (1) | TWI806885B (zh) |
WO (1) | WO2019022214A1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3812219B (zh) * | 2019-05-21 | 2024-06-07 | 巴川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调温单元 |
US20230105760A1 (en) * | 2020-03-27 | 2023-04-06 | Tomoegawa Co., Ltd. | Metal fiber molded body, temperature regulation unit,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metal fiber molded body |
US20210410331A1 (en) * | 2020-06-25 | 2021-12-30 | Intel Corporation | Integrated circuit die thermal solutions with a contiguously integrated heat pipe |
CN117083710A (zh) * | 2021-03-25 | 2023-11-17 | 株式会社巴川制纸所 | 传热体 |
JP2023150314A (ja) * | 2022-03-31 | 2023-10-16 | 住友精密工業株式会社 | 沸騰式冷却器の製造方法および沸騰式冷却器 |
US12120851B2 (en) * | 2022-04-20 | 2024-10-15 | Microsoft Technology Licensing, Llc | 3-D structured two-phase cooling boilers with nano structured boiling enhancement coating |
Family Cites Families (37)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S5937584Y2 (ja) * | 1978-12-27 | 1984-10-18 | 日本電気株式会社 | 二重グル−ブヒ−トパイプ |
JPS5855687A (ja) * | 1981-09-29 | 1983-04-02 | Hisateru Akachi | ヒ−トパイプのコンテナとその製造方法 |
JP2677879B2 (ja) * | 1989-09-29 | 1997-11-17 | 古河電気工業株式会社 | ヒートパイプ |
JP2002039693A (ja) * | 2000-07-21 | 2002-02-06 | Toufuji Denki Kk | フラット型ヒートパイプ |
JP2002318085A (ja) * | 2001-04-18 | 2002-10-31 | Hitachi Cable Ltd | ヒートパイプ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
US6679318B2 (en) * | 2002-01-19 | 2004-01-20 | Allan P Bakke | Light weight rigid flat heat pipe utilizing copper foil container laminated to heat treated aluminum plates for structural stability |
US20060113662A1 (en) | 2004-07-03 | 2006-06-01 | Juan Cepeda-Rizo | Micro heat pipe with wedge capillaries |
CN100351602C (zh) * | 2004-11-29 | 2007-11-28 | 杨洪武 | 热管散热器的箔片槽道吸液芯 |
US20060196640A1 (en) * | 2004-12-01 | 2006-09-07 | Convergence Technologies Limited | Vapor chamber with boiling-enhanced multi-wick structure |
US7770633B2 (en) * | 2005-06-27 | 2010-08-10 | Nakamura Seisakusho Kabushikigaisha | Plate type heat exchanger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the same |
JP2007093020A (ja) * | 2005-09-26 | 2007-04-12 | Nakamura Mfg Co Ltd | 液冷熱交換器、および、その作動流体封止方法 |
JP2007183021A (ja) * | 2006-01-05 | 2007-07-19 |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 シート状ヒートパイプ |
US9453691B2 (en) * | 2007-08-09 | 2016-09-27 | Coolit Systems, Inc. | Fluid heat exchange systems |
CN101398272A (zh) * | 2007-09-28 | 2009-04-01 | 富准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 | 热管 |
JP4352091B2 (ja) * | 2008-03-27 | 2009-10-28 | 株式会社東芝 | 電子機器、冷却装置 |
CN101354220B (zh) * | 2008-08-13 | 2010-06-16 | 杨洪武 | 吸液芯和板式集成热管 |
US20100071880A1 (en) * | 2008-09-22 | 2010-03-25 | Chul-Ju Kim | Evaporator for looped heat pipe system |
CN101441045B (zh) * | 2008-12-22 | 2010-12-01 | 大连金三维科技有限公司 | 吸液芯支撑构件及其制造方法和集成热管 |
CN101819002A (zh) * | 2009-02-26 | 2010-09-01 | 富瑞精密组件(昆山)有限公司 | 扁平薄型热导管 |
US20110024085A1 (en) * | 2009-07-28 | 2011-02-03 | Huang Yu-Po | Heat pipe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the same |
WO2011145618A1 (ja) * | 2010-05-19 | 2011-11-24 | 日本電気株式会社 | 沸騰冷却器 |
JP2012242009A (ja) * | 2011-05-20 | 2012-12-10 | Nec Corp | 接続管、その製造方法、及びそれを用いた冷却装置 |
US20130037242A1 (en) * | 2011-08-09 | 2013-02-14 | Cooler Master Co., Ltd. | Thin-type heat pipe structure |
WO2014157147A1 (ja) * | 2013-03-27 | 2014-10-02 | 古河電気工業株式会社 | 冷却装置 |
JP2014214985A (ja) * | 2013-04-26 | 2014-11-17 | 富士通株式会社 | 蒸発器、冷却装置及び電子装置 |
US9803938B2 (en) * | 2013-07-05 | 2017-10-31 | Toyota Motor Engineering & Manufacturing North America, Inc. | Cooling assemblies having porous three dimensional surfaces |
JP2015045491A (ja) * | 2013-08-28 | 2015-03-12 | 中村製作所株式会社 | ピンフィン型ウイック構造体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
JP6121854B2 (ja) * | 2013-09-18 | 2017-04-26 | 東芝ホームテクノ株式会社 | シート型ヒートパイプまたは携帯情報端末 |
JP6221645B2 (ja) * | 2013-11-01 | 2017-11-01 | 富士通株式会社 | ループ型ヒートパイプ及び電子機器。 |
JP6121893B2 (ja) * | 2013-12-24 | 2017-04-26 | 東芝ホームテクノ株式会社 | シート型ヒートパイプ |
JP2015169411A (ja) * | 2014-03-10 | 2015-09-28 | 富士通株式会社 | 熱輸送デバイスとその製造方法、及び電子機器 |
DE102015107468A1 (de) * | 2015-05-12 | 2016-11-17 | Benteler Automobiltechnik Gmbh | Kraftfahrzeug-Wärmeübertragersystem |
TWM521170U (zh) * | 2015-12-04 | 2016-05-01 | Tai Sol Electronics Co Ltd | 具有纖維毛細結構之熱管 |
TWI639806B (zh) * | 2016-02-05 | 2018-11-01 | 業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導熱裝置及其製造方法 |
JP6623296B2 (ja) * | 2016-07-01 | 2019-12-18 | 古河電気工業株式会社 | ベーパーチャンバ |
CN211503795U (zh) * | 2017-04-28 | 2020-09-15 | 株式会社村田制作所 | 均热板 |
US10433461B2 (en) * | 2017-10-30 | 2019-10-01 | Google Llc | High-performance electronics cooling system |
-
2018
- 2018-07-27 WO PCT/JP2018/028169 patent/WO2019022214A1/ja active Application Filing
- 2018-07-27 TW TW107126055A patent/TWI806885B/zh active
- 2018-07-27 JP JP2018567971A patent/JP7097308B2/ja active Active
- 2018-07-27 CN CN201880044305.9A patent/CN110869689B/zh active Active
-
2020
- 2020-01-24 US US16/752,481 patent/US11346617B2/en active Active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0869689A (zh) | 2020-03-06 |
TWI806885B (zh) | 2023-07-01 |
WO2019022214A1 (ja) | 2019-01-31 |
US20200158447A1 (en) | 2020-05-21 |
US11346617B2 (en) | 2022-05-31 |
JPWO2019022214A1 (ja) | 2020-06-11 |
JP7097308B2 (ja) | 2022-07-07 |
CN110869689B (zh) | 2021-12-14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TW201910712A (zh) | 芯構造體及容納芯構造體的熱管 | |
CN108700282B (zh) | 用于便携式应用的高性能两相冷却设备 | |
JPWO2018003957A1 (ja) | ベーパーチャンバ | |
US10976112B2 (en) | Heat pipe | |
CN107421364B (zh) | 均温板结构及其制造方法 | |
JP5654186B1 (ja) | ヒートパイプ | |
US11112186B2 (en) | Heat pipe heatsink with internal structural support plate | |
CN110567303A (zh) | 具有凸部的均温板结构及其制造方法 | |
JP2014142143A (ja) | ヒートパイプ | |
JP2017135227A (ja) | ヒートシンク | |
JP2006261472A (ja) | 熱輸送装置、電子機器及び熱輸送装置の製造方法 | |
JP7111266B2 (ja) | ベーパーチャンバー | |
JP2018009717A (ja) | 振動型ヒートパイプ | |
JP2012237491A (ja) | 平板型冷却装置、その製造方法及びその使用方法 | |
WO2021246519A1 (ja) | ベーパーチャンバおよびベーパーチャンバの製造方法 | |
JP6024665B2 (ja) | 平板型冷却装置及びその使用方法 | |
US20200025460A1 (en) | Heat sink | |
US20240276677A1 (en) | Thermal diffusion device | |
WO2023090265A1 (ja) | 熱拡散デバイス | |
JP2023006705A (ja) | 熱伝導部材 | |
JP2023006706A (ja) | 熱伝導部材 | |
JP2023006702A (ja) | 熱伝導部材 | |
JP2023006704A (ja) | 熱伝導部材 | |
TW202240121A (zh) | 蒸氣室 | |
JP2023006703A (ja) | 熱伝導部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