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1910126A - 接著帶與接著方法 - Google Patents

接著帶與接著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1910126A
TW201910126A TW107126877A TW107126877A TW201910126A TW 201910126 A TW201910126 A TW 201910126A TW 107126877 A TW107126877 A TW 107126877A TW 107126877 A TW107126877 A TW 107126877A TW 201910126 A TW201910126 A TW 201910126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adhesive tape
adhesive layer
adhesive
adherend
layer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712687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唐沢久美子
森野彰規
秋山誠二
Original Assignee
日商Dic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日商Dic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日商Dic股份有限公司
Publication of TW20191012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910126A/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9DYES; PAINTS; POLISHES; NATURAL RESINS; ADHESIVES; COMPOSITION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PPLICATIONS OF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C09JADHESIVES; NON-MECHANICAL ASPECTS OF ADHESIVE PROCESSES IN GENERAL; ADHESIVE PROCESSES NOT PROVIDED FOR ELSEWHERE; USE OF MATERIALS AS ADHESIVES
    • C09J201/00Adhesives based on unspecified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9DYES; PAINTS; POLISHES; NATURAL RESINS; ADHESIVES; COMPOSITION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PPLICATIONS OF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C09JADHESIVES; NON-MECHANICAL ASPECTS OF ADHESIVE PROCESSES IN GENERAL; ADHESIVE PROCESSES NOT PROVIDED FOR ELSEWHERE; USE OF MATERIALS AS ADHESIVES
    • C09J5/00Adhesive processes in general; Adhesive processes not provided for elsewhere, e.g. relating to primers
    • C09J5/08Adhesive processes in general; Adhesive processes not provided for elsewhere, e.g. relating to primers using foamed adhesive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9DYES; PAINTS; POLISHES; NATURAL RESINS; ADHESIVES; COMPOSITION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PPLICATIONS OF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C09JADHESIVES; NON-MECHANICAL ASPECTS OF ADHESIVE PROCESSES IN GENERAL; ADHESIVE PROCESSES NOT PROVIDED FOR ELSEWHERE; USE OF MATERIALS AS ADHESIVES
    • C09J7/00Adhesives in the form of films or foils
    • C09J7/30Adhesives in the form of films or foils characterised by the adhesive composition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Adhesive Tapes (AREA)
  • Adhesives Or Adhesive Processes (AREA)

Abstract

本發明欲解決之課題在於提供一種即便施加至接著帶的負載小也充分使其接著固定的接著帶。本發明是有關於一種接著帶,其具有至少一層膨脹性接著劑層(A),所述接著帶的特徵在於,藉由將所述接著帶設置於兩個以上的被接著體間,經由所述接著帶所接觸的一側的被接著體或兩側的被接著體對所述接著帶施加50 N/cm2以下的負載並給予刺激,使所述膨脹性接著劑層(A)膨脹來進行接著。

Description

接著帶與接著方法
本發明是有關於一種接著帶,其具有至少一層膨脹性接著劑層(A),所述接著帶的特徵在於,藉由將所述接著帶設置於兩個以上的被接著體間,經由所述接著帶所接觸的一側或兩側的被接著體對所述接著帶施加50 N/cm2 以下的負載並給予刺激,使所述膨脹性接著劑層(A)膨脹來進行接著。
接著帶一般而言可於將一個被接著體例如固定於另一個被接著體時較佳地使用,例如在以汽車用構件或電氣設備等為代表的各種產品的製造情形中廣泛使用。
所述接著帶於固定兩個以上的被接著體時,需要藉由將所述接著帶設置於兩個以上的被接著體間,並經由所述接著帶所接觸的一側的被接著體或兩側的被接著體對所述接著帶的單位面積施加充分的負載來使其密接。
例如,於專利文獻1中,於兩個被接著體間接著帶所接觸的面上設置30 μm的階差,將2 mm寬的接著帶設置於被接著體間,並為了填埋所述階差使其密接而使2 kg的輥(roller)往復運動來將充分的負載施加至整個面,從而接著帶使被接著體間存在的30 μm的階差密接。
另一方面,被接著體有時為無法均勻加壓的形狀或無法充分加壓的構件。例如,被接著體自身或接著帶所接觸的面上具有階差或翹曲、凹凸、形變的構件;三維(three-dimensional,3D)形狀般複雜的形狀;剛體、玻璃等脆弱的構件等。於利用接著帶對此類構件進行接著時,有因無法如上所述對接著帶施加充分的負載而產生接著不良,或於施加了充分的負載的情況下而使構件損傷之虞。 [現有技術文獻] [專利文獻]
[專利文獻1]日本專利第5370796號
[發明所欲解決之課題] 本發明所欲解決之課題在於提供一種即便施加至接著帶的單位面積的負載小也充分使其接著固定的接著帶。 [解決課題之手段]
本發明藉由如下接著帶而解決了所述課題,所述接著帶具有至少一層膨脹性接著劑層(A),所述接著帶的特徵在於,藉由將所述接著帶設置於兩個以上的被接著體間,經由所述接著帶所接觸的一側或兩側的被接著體對所述接著帶施加50 N/cm2 以下的負載並給予刺激,使所述膨脹性接著劑層(A)膨脹來進行接著。 [發明的效果]
本發明為具有至少一層膨脹性接著劑層(A)的接著帶,藉由將所述接著帶設置於兩個以上的被接著體間,經由所述接著帶所接觸的一側或兩側的被接著體對所述接著帶施加50 N/cm2 以下的負載並給予刺激,使所述膨脹性接著劑層(A)膨脹,而能夠對兩個以上的被接著體進行固定,並且可較佳地用於無法以大的負載進行加壓的部位等的固定。
本發明的接著帶具有膨脹性接著劑層(A),較佳為所述膨脹性接著劑層(A)的厚度方向的膨脹率〔膨脹後的膨脹性接著劑層(A1)的厚度/膨脹前的膨脹性接著劑層(A)的厚度〕×100為150%以上。
作為所述接著帶,具有至少一層所述膨脹性接著劑層(A)即可,既可為單層亦可具有兩層以上。而且,既可僅由膨脹性接著劑層(A)構成,亦可由膨脹性接著劑層(A)與除此之外的接著劑層(例如後述的接著劑層(B)等)構成,所述除此之外的接著劑層既可為單層亦可為兩層以上。其中,作為所述接著帶,若使用由所述膨脹性接著劑層(A)與除此之外的接著劑層構成的接著帶,則可於將所述接著帶設置於兩個以上的被接著體間,經由所述接著帶所接觸的一側或兩側的被接著體對所述接著帶施加50 N/cm2 以下的負載並給予刺激而使所述接著帶膨脹時,將所述被接著體間牢固地接著,所以較佳。
作為由所述膨脹性接著劑層(A)與除此之外的接著劑層構成的接著帶,具體而言,較佳為使用於所述膨脹性接著劑層(A)的至少一個面上具有後述接著劑層(B)者。作為所述接著帶,於為所述膨脹性接著劑層(A)與所述被接著體接觸的構成的情況下,若將所述膨脹性接著劑層(A)於所述膨脹前預先貼附於被接著體,則於維持所述膨脹後的所述膨脹性接著劑層(A1)與所述被接著體之間的優異的密接性方面較佳。
(膨脹性接著劑層(A)) 所述膨脹性接著劑層(A)是能夠因給予刺激而膨脹的層。作為所述膨脹性接著劑層(A),較佳為膨脹性接著劑層(A)的厚度方向的膨脹率〔膨脹後的膨脹性接著劑層(A1)的厚度/膨脹前的膨脹性接著劑層(A)的厚度〕×100為150%以上者,較佳為200%以上,更佳為250%~1000%。若為所述接著帶,則於將所述接著帶設置於兩個以上的被接著體間,經由所述接著帶所接觸的一側或兩側的被接著體對所述接著帶施加50 N/cm2 以下的負載並給予刺激而使其膨脹時,即便所述被接著體的形狀為平面或曲面或所述形狀的組合,亦可獲得良好的接著性。作為所述刺激,例如可列舉熱或光。作為所述刺激,就亦可應用於不透光的構件的方面而言,較佳為加熱。另外,所述膨脹率是指於將所述接著帶於50℃~150℃的溫度下放置了30分鐘的情況下,膨脹性接著劑層(A)因所述放置而膨脹從而所形成的膨脹性接著劑層(A1)的厚度相對於所述放置前(膨脹前)的膨脹性接著劑層(A)的厚度的比例,較佳為60℃~145℃的溫度下,更佳為70℃~140℃的溫度下。
作為所述被接著體,例如可於被接著體表面具有1 μm以下的微小的凹凸、或者壓花(emboss)加工或印刷階差般1 μm以上的凹凸、或於被接著體自身具有翹曲或形變。作為所述凹凸,較佳為500 μm以下,更佳為400 μm以下,尤佳為300 μm以下,作為所述被接著體的翹曲或形變,較佳為於將所述被接著體放置於平面上的情況下,所述被接著體的接著面相對於所述平面的高度的最高點與最低點的差值為500 μm以下者,更佳為400 μm以下,若為300 μm以下,則可於經由所述接著帶所接觸的一側或兩側的被接著體對所述接著帶施加50 N/cm2 以下的負載並給予刺激而使其膨脹時充分地接著,所以尤佳。 而且,作為所述被接著體,可為曲面間的組合,作為所述曲面,既可為曲率半徑相同者彼此,亦可為曲率半徑不同者彼此。作為所述曲率半徑,若為0.1 mm~10 mm的範圍,則可於經由所述接著帶所接觸的一側或兩側的被接著體對所述接著帶施加50 N/cm2 以下的負載並使其膨脹時,獲得良好的接著性。另外,於所述被接著體彼此的曲率半徑不同的情況下,較佳為貼附有所述接著帶的被接著體的、自所述接著帶表面向另一個被接著體的間隙(gap)為500 μm以下,更佳為400 μm以下者,若為300 μm以下,則可於經由所述接著帶所接觸的一側或兩側的被接著體對所述接著帶施加50 N/cm2 以下的負載並使其膨脹時,獲得良好的接著性。
作為所述膨脹性接著劑層(A),就賦予給予刺激使其膨脹前亦能夠暫時貼附於被接著體的水準的接著性的方面而言,較佳為使用沿180度方向以300 mm/分鐘的速度進行剝離時的接著力為0.5 N/20 mm以上者,更佳為使用1 N/20 mm以上者,更佳為使用2 N/20 mm以上者,就防止所述接著帶自被接著體的剝離或位置偏移方面而言,使用3 N/20 mm以上者尤佳。
膨脹前的所述膨脹性接著劑層(A)的厚度較佳為10 μm~250 μm的範圍,更佳為15 μm~200 μm的範圍,就可賦予給予刺激使其膨脹前亦能夠暫時貼附於被接著體的水準的接著性,並防止所述接著帶自被接著體的剝離或位置偏移方面而言,為20 μm~150 μm的範圍較佳。
另一方面,藉由所述膨脹性接著劑層(A)膨脹而形成的膨脹性接著劑層(A1)的厚度,較佳為20 μm~2500 μm的範圍,就獲得更優異的接著力的方面而言,為40 μm~1500 μm的範圍較佳。而且,所述膨脹性接著劑層(A1)較佳為具有多孔結構者。
而且,作為所述接著帶,較佳為使用所述膨脹性接著劑層(A)的厚度相對於所述接著帶的總厚度而為10%以上者,若使用30%以上者,則即便所述被接著體的形狀為平面或曲面或所述形狀的組合,亦可獲得良好的接著性,所以較佳。 作為所述膨脹性接著劑層(A),使用如前所述具有可預先接著於被接著體的程度的接著力,並且可藉由於將所述接著帶設置於兩個以上的被接著體間,經由所述接著帶所接觸的一側或兩側的被接著體對所述接著帶施加50 N/cm2 以下的負載並給予刺激時所述膨脹性接著劑層(A)膨脹而產生的壓力來將被接著體接著固定者。
所述接著帶可藉由給予刺激而膨脹,並且具有優異的接著力,所以可藉由將所述接著帶設置於兩個以上的被接著體間,經由所述接著帶所接觸的一側的被接著體或兩側的被接著體對所述接著帶施加50 N/cm2 以下的負載並給予刺激而使其膨脹,來對兩個以上的被接著體間進行接著。作為所述負載,較佳為經由所述接著帶所接觸的一側或兩側的被接著體對所述接著帶而為0.01 N/cm2 ~40 N/cm2 的負載的範圍,較佳為0.05 N/cm2 ~30 N/cm2 的負載的範圍,較佳為0.1 N/cm2 ~20 N/cm2 的負載的範圍,較佳為0.1 N/cm2 ~15 N/cm2 的負載的範圍,若為0.1 N/cm2 ~10 N/cm2 的負載的範圍,則即便所述被接著體的形狀為平面或曲面或所述形狀的組合,所述被接著體亦不會因膨脹導致的壓力而浮動,而可獲得良好的接著性,所以更佳。而且,於被接著體為玻璃等脆弱的情況下,亦能夠不損傷被接著體地進行接著固定。另外,所述負載是指包含被接著體自身的重量者。
作為所述膨脹性接著劑層(A),可藉由將後述接著劑組成物(a)塗覆於離型襯裡(liner)或黏著帶的支撐體上並進行乾燥等來製造。
所述膨脹性接著劑層(A)例如可使用含有熱塑性樹脂的接著劑組成物(a1)來形成。所述熱塑性樹脂的含量較佳為相對於接著劑組成物(a1)的總固形成分而為50質量%以上,更佳為75質量%以上,尤佳為90質量%以上。
作為所述熱塑性樹脂,可使用能夠容易因加熱而膨脹者。 作為所述熱塑性樹脂,較佳為使用利用1 Hz及23℃下的動態黏彈性譜(spectrum)測定的儲存模數G23 為1.0×103 Pa~5.0×107 Pa的範圍者,並且,較佳為使用利用1 Hz及70℃下的動態黏彈性譜測定的儲存模數G70 為1.0×102 Pa~1.0×107 Pa的範圍者,並且,就獲得即便於加熱前亦可防止所述接著帶自被接著體的剝離或位置偏移,並且,能夠膨脹至即便所述被接著體的形狀為平面或曲面或所述形狀的組合亦可獲得良好的接著性的水準的接著帶方面而言,使用利用1 Hz及120℃下的動態黏彈性譜測定的儲存模數G120 為1.0×102 Pa~1.0×106 Pa的範圍者較佳。
使所述熱塑性熱膨脹性接著劑層(A)膨脹前的狀態的接著帶就即便於加熱前亦可防止所述接著帶自被接著體的剝離或位置偏移並且於膨脹後於常溫環境下抑制收縮等方面而言,可使用含有利用1 Hz及23℃下的動態黏彈性譜測定的儲存模數G23 較佳為1.0×103 Pa~5.0×107 Pa,更佳為5.0×103 Pa~1.0×107 Pa,特佳為5.0×103 Pa~5.0×106 Pa的熱塑性樹脂者。
而且,作為所述熱塑性樹脂,就抑制黏著帶向平面方向(流動方向或寬度方向)的膨脹,並使其向其厚度方向膨脹方面而言,使用具有所述範圍內的利用1 Hz及23℃下的動態黏彈性譜測定的儲存模數G23 並且70℃~120℃的範圍的利用1 Hz下的動態黏彈性譜測定的儲存模數為1.0×102 Pa~1.0×107 Pa的範圍者較佳。 作為所述熱塑性樹脂,可使用利用1 Hz及70℃下的動態黏彈性譜測定的儲存模數G70 較佳為1.0×102 Pa~1.0×107 Pa,更佳為5.0×102 Pa~5.0×106 Pa,特佳為5.0×102 Pa~1.0×106 Pa者。 而且,作為所述熱塑性樹脂,可使用利用1 Hz及70℃下的動態黏彈性譜測定的儲存模數G70 較佳為1.0×102 Pa~1.0×107 Pa,更佳為5.0×102 Pa~5.0×106 Pa,特佳為5.0×102 Pa~1.0×106 Pa者。
而且,所述熱塑性樹脂的利用1 Hz及120℃下的動態黏彈性譜測定的儲存模數G120 較佳為1.0×102 Pa~1.0×106 Pa,更佳為5.0×102 Pa~5.0×106 Pa,尤佳為5.0×102 Pa~2.0×105 Pa。
所述熱塑性樹脂的所述彈性模數G120 較佳為小於所述彈性模數G70,所述彈性模數G70 較佳為小於所述彈性模數G23
另外,所述彈性模數G23 、彈性模數G70 及彈性模數G120 的測定是使用市售的黏彈性實驗機利用後述實施例所記載的方法進行測定。作為所述測定的試驗片,使用藉由將熱塑性熱膨脹性接著劑層(A)中所含的熱塑性樹脂(不含膨脹劑)加熱,並將其塗佈於離型襯裡上進行冷卻而獲得的厚度2 mm的試驗片。
作為所述熱塑性樹脂,例如較佳為使用膨脹前具有優異的接著力,於膨脹劑的膨脹開始溫度進行軟化,膨脹劑容易膨脹,膨脹後亦呈現優異的接著力者。 作為所述熱塑性樹脂例如可列舉:聚胺基甲酸酯(polyurethane,PU)、熱塑性聚胺基甲酸酯(Thermoplastic Polyurethane,TPU)等胺基甲酸酯系樹脂;聚碳酸酯(polycarbonate,PC);聚氯乙烯(polyvinyl chloride,PVC)、氯乙烯-乙酸乙烯酯共聚樹脂等氯乙烯系樹脂;聚丙烯酸、聚甲基丙烯酸、聚丙烯酸甲酯、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oly(methyl methacrylate),PMMA)、聚甲基丙烯酸乙酯等丙烯酸系樹脂;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酯(polyethylene terephthalate,PET)、聚對苯二甲酸丁二酯、聚對苯二甲酸丙二醇酯(polytrimethylene terephthalate)、聚萘二甲酸乙二醇酯、聚萘二甲酸丁二醇酯等聚酯系樹脂;尼龍(註冊商標)等聚醯胺系樹脂;聚苯乙烯(polystyrene,PS)、醯亞胺改質聚苯乙烯、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Acrylonitrile Butadiene Styrene,ABS)樹脂、醯亞胺改質ABS樹脂、苯乙烯·丙烯腈共聚(Styrene Acrylonitrile,SAN)樹脂、丙烯腈·乙烯-丙烯-二烯·苯乙烯(acrylonitrile·ethylene-propylene-diene·styrene,AES)樹脂等聚苯乙烯樹脂、聚乙烯(polyethelyne,PE)樹脂、聚丙烯(polypropylene,PP)樹脂、環烯烴樹脂等烯烴系樹脂;硝酸纖維素(nitrocellulose)、乙酸纖維素等纖維素系樹脂;矽酮系樹脂;氟系樹脂等熱塑性樹脂、苯乙烯系熱塑性彈性體、烯烴系熱塑性彈性體、氯乙烯系熱塑性彈性體、胺基甲酸酯系熱塑性彈性體、酯系熱塑性彈性體、醯胺系熱塑性彈性體等熱塑性彈性體。
作為熱塑性樹脂,該些之中,尤其是使用苯乙烯系熱塑性彈性體、烯烴系熱塑性彈性體、氯乙烯系熱塑性彈性體、脂系熱塑性彈性體、胺基甲酸酯系熱塑性彈性體、醯胺系熱塑性彈性體或丙烯酸系樹脂等較佳,特佳為使用苯乙烯系熱塑性彈性體或丙烯酸系樹脂。
作為苯乙烯系熱塑性彈性體,例如可列舉:苯乙烯-乙烯-丁烯共聚物(styrene-ethylene-butylene,SEB)等苯乙烯系AB型二嵌段(diblock)共聚物;苯乙烯-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styrene-butylene- styrene,SBS)、SBS的氫化產物(苯乙烯-乙烯-丁烯-苯乙烯共聚物(styrene-ethylene-butylene-styrene,SEBS))、苯乙烯-異戊二烯-苯乙烯共聚物(styrene-isoprene-styrene,SIS)、SIS的氫化產物(苯乙烯-乙烯-丙烯-苯乙烯共聚物(styrene-ethylene-propylene-styrene,SEPS))、苯乙烯-異丁烯-苯乙烯共聚物(styrene-isbutylene- styrene,SIBS)等苯乙烯系ABA型三嵌段共聚物;苯乙烯-丁二烯-苯乙烯-丁二烯(styrene-butadiene-styrene-butadiene,SBSB)等苯乙烯系ABAB型四嵌段共聚物;苯乙烯-丁二烯-苯乙烯-丁二烯-苯乙烯(styrene-butadiene-styrene-butadiene-styrene,SBSBS)等苯乙烯系ABABA型五嵌段共聚物;具有該些以上的AB重複單元的苯乙烯系多嵌段共聚物;對苯乙烯-丁二烯橡膠(styrene-butadiene rubber,SBR)等苯乙烯系隨機共聚物的乙烯性雙鍵進行氫化而得的氫化產物等。苯乙烯系熱塑性彈性體可使用市售品。
作為所述丙烯酸系樹脂,例如可使用將含有(甲基)丙烯酸烷基酯的單體聚合而得者。 作為所述(甲基)丙烯酸烷基酯,較佳為使用具有碳原子數4~12的烷基的(甲基)丙烯酸酯,具體而言,較佳為使用(甲基)丙烯酸丁酯、(甲基)丙烯酸異辛酯、(甲基)丙烯酸2-乙基己酯等,更佳為單獨或組合使用丙烯酸丁酯及丙烯酸2-乙基己酯。 而且,作為所述單體,除去所述單體之外,亦可使用丙烯腈、(甲基)丙烯酸、馬來酸酐、丙烯醯胺、衣康酸、苯乙烯、乙酸乙烯酯等。
而且,所述膨脹性接著劑層(A)例如可使用含有熱硬化性樹脂的接著劑組成物(a2)而形成。所述熱硬化性樹脂的含量較佳為相對於接著劑組成物(a2)的總固形成分而為50質量%以上,更佳為75質量%以上,尤佳為90質量%以上。
作為所述熱硬化性樹脂,可使用胺基甲酸酯樹脂、酚樹脂、不飽和聚酯樹脂、環氧樹脂、丙烯酸樹脂等。其中,例如可單獨或組合使用兩種以上的雙酚A型環氧樹脂、雙酚F型環氧樹脂、雙酚S型環氧樹脂、乙內醯脲(Hydantoin)型環氧樹脂、聯苯型環氧樹脂、脂環式環氧樹脂、三苯甲烷型環氧樹脂、苯酚酚醛清漆型環氧樹脂、甲酚酚醛清漆型環氧樹脂、萘酚酚醛清漆型環氧樹脂、二環戊二烯/苯酚環氧樹脂、脂環式胺環氧樹脂、脂肪族胺環氧樹脂、及經CTBN改質(端羧基丁二烯腈(carboxyl-terminated butadiene nitrile)改質)或鹵素改質的環氧樹脂等。
所述接著劑組成物(a1)及接著劑組成物(a2)亦可含有膨脹劑。作為膨脹劑較佳為使用可形成多孔結構的所述膨脹後的膨脹性接著劑層(A1)者,例如可使用碳酸銨、碳酸氫銨、亞硝酸銨、硼氰化銨、疊氮化物等無機化合物、三氯氟甲烷等氟化烷烴、偶氮雙異丁腈等偶氮化合物、對甲苯磺醯阱(p-Toluenesulfonyl Hydrazide)等肼化合物、對甲苯磺醯半卡阱(p-Toluenesulfonyl Semicarbazide)等半卡阱化合物、5-嗎啉基-1,2,3,4-塞三唑等三唑化合物、N,N'-二亞硝基對苯二甲醯胺等N-亞硝基化合物。作為所述膨脹劑,可單獨或組合兩種以上來使用。
作為所述膨脹劑,作為藉由熱或光而分解並產生氣體的膨脹劑,較佳地使用偶氮化合物或疊氮化合物。 作為所述偶氮化合物,例如可列舉:2,2'-偶氮雙(N-環己基-2-甲基丙醯胺)、2,2'-偶氮雙[N-(2-甲基丙基)-2-甲基丙醯胺]、2,2'-偶氮雙(N-丁基-2-甲基丙醯胺)、2,2'-偶氮雙[N-(2-甲基乙基)-2-甲基丙醯胺]、2,2'-偶氮雙(N-己基-2-甲基丙醯胺)、2,2'-偶氮雙(N-丙基-2-甲基丙醯胺)、2,2'-偶氮雙(N-乙基-2-甲基丙醯胺)、2,2'-偶氮雙{2-甲基-N-[1,1-雙(羥甲基)-2-羥乙基]丙醯胺}、2,2'-偶氮雙{2-甲基-N-[2-(1-羥丁基)]丙醯胺}、2,2'-偶氮雙[2-甲基-N-(2-羥乙基)丙醯胺]、2,2'-偶氮雙[N-(2-丙烯基)-2-甲基丙醯胺]、2,2'-偶氮雙[2-(5-甲基-2-咪唑啉-2-基)丙烷]二鹽酸鹽、2,2'-偶氮雙[2-(2-咪唑啉-2-基)丙烷]二鹽酸鹽、2,2'-偶氮雙[2-(2-咪唑啉-2-基)丙烷]二硫酸鹽二水合物、2,2'-偶氮雙[2-(3,4,5,6-四氫嘧啶-2-基)丙烷]二鹽酸鹽、2,2'-偶氮雙{2-[1-(2-羥乙基)-2-咪唑啉-2-基]丙烷}二鹽酸鹽、2,2'-偶氮雙[2-(2-咪唑啉-2-基)丙烷]、2,2'-偶氮雙(2-甲基丙基脒)氫氯化物、2,2'-偶氮雙(2-胺基丙烷)二鹽酸鹽、2,2'-偶氮雙[N-(2-羧基醯基)-2-甲基-丙基脒]、2,2'-偶氮雙{2-[N-(2-羧基乙基)脒]丙烷}、2,2'-偶氮雙(2-甲基丙醯胺肟)、二甲基2,2'-偶氮雙(2-甲基丙酸酯)、二甲基2,2'-偶氮雙異丁酸酯、4,4'-偶氮雙(4-氰基甲酸)、4,4'-偶氮雙(4-氰基戊酸)、2,2'-偶氮雙(2,4,4-三甲基戊烷)等。
而且,作為所述膨脹劑,例如可使用將碳化氫系溶劑微膠囊化而成的熱膨脹性膠囊等膨脹性膠囊。作為所述膨脹劑,較佳為使用能夠於所述接著劑組成物(a)的軟化點前後的溫度下產生氣體並膨脹者。作為所述膨脹劑的膨脹開始溫度,較佳為50℃以上,更佳為60℃以上,若為70℃以上,則保管時的穩定性優異,且不會損傷耐熱性低的被接著體而使所述接著帶充分膨脹,並於膨脹後可獲得優異的接著力,所以較佳。
作為所述熱膨脹性膠囊的市售品,例如可列舉埃克斯帕塞爾(Expancel)(日本菲萊特(fillite)股份有限公司製造)、松本微球(Matsumoto microsphere)(松本油脂製藥股份有限公司)、微球(吳雨(kureha)股份有限公司製造)等。 作為所述熱膨脹性膠囊,較佳為使用相對於膨脹前的所述膠囊的體積,膨脹後的體積(體積膨脹率)為8倍~60倍者。
所述膨脹劑的使用量,較佳為所述熱膨脹性膠囊的使用量較佳為相對於所述層(A)的總成分的固形成分100質量份而為0.3質量份~30質量份的範圍,更佳為1質量份~20質量份的範圍,若為1質量份~15質量份的範圍,則可於經由所述接著帶所接觸的一側或兩側的被接著體對所述接著帶施加50 N/cm2 以下的負載並給予刺激而使其膨脹時充分地接著,所以尤佳。
作為所述接著劑組成物(a1)及接著劑組成物(a2),除所述者之外還可視需要使用含有增黏劑、交聯劑、硬化劑、硬化促進劑等者。
(接著劑層(B)) 而且,作為本發明的接著帶,如前所述,較佳為使用具有接著劑層(B)者。 作為構成所述接著帶的接著劑層(B),可使用能夠形成具有黏著性或接著性的層的接著劑組成物(b)來形成。
作為所述接著劑層(B),可使用所述接著劑層(B)的厚度方向的膨脹率〔加熱後的所述放置後的接著劑層(B)的厚度/所述放置前的接著劑層(B)的厚度〕×100為120%以下者。所述接著劑層(B)的膨脹率較佳為115%以下,更佳為110%以下。只要為所述接著帶,則即便於所述膨脹性接著劑層(A)膨脹後,亦可維持對被接著體的優異的接著力。另外,所述接著劑層(B)的膨脹率是指於將所述接著帶於100℃的環境下放置了30分鐘的情況下,所述放置後的接著劑層的厚度相對於所述放置前的所述接著劑層(B)的厚度的比例。
所述接著劑層(B)的厚度較佳為1 μm~150 μm的範圍,若為5 μm~100 μm的範圍,則可於經由所述接著帶所接觸的一側或兩側的被接著體對所述接著帶施加50 N/cm2 以下的負載並給予刺激而使其膨脹時充分地接著,所以尤佳。
所述接著劑層(B)如前所述較佳為膨脹率低,所以較佳為實質上不含有作為形成所述膨脹性接著劑層(A)時能夠使用者而例示的膨脹劑者。 作為所述接著劑層(B),可較佳地使用含有例如熱硬化性樹脂或熱可塑性樹脂等樹脂,並且所述膨脹劑的含量少或不含有所述膨脹劑的接著劑組成物(b)。 作為能夠使用於所述接著劑組成物(b)中的樹脂,可選擇先前已知的樹脂來使用。其中,作為所述樹脂,就提升本發明的接著帶的生成效率的方面而言,例如較佳為使用與作為能夠於形成所述膨脹性接著劑層(A)中使用的接著劑組成物(a1)及接著劑組成物(a2)而例示者相同者。
作為所述接著劑組成物(b),例如可使用所述接著劑組成物(a1)或接著劑組成物(a2)及視需要的含有增黏樹脂、交聯劑、其他添加劑等者。
作為所述增黏樹脂,以調整接著劑層(B)的強接著性為目的,例如可使用松香系增黏樹脂、聚合松香系增黏樹脂、聚合松香酯系增黏樹脂、松香酚系增黏樹脂、穩定化松香酯系增黏樹脂、歧化松香酯系增黏樹脂、萜烯系增黏樹脂、萜烯酚系增黏樹脂、石油樹脂系增黏樹脂等。
作為所述交聯劑,以提升接著劑層(B)的凝集力為目的,可使用公知的異氰酸酯系交聯劑、環氧系交聯劑、氮雜環丙烷系交聯劑、多價金屬鹽系交聯劑、金屬螯合物系交聯劑、酮·醯肼系交聯劑、噁唑啉系交聯劑、碳二亞胺系交聯劑、矽烷系交聯劑、縮水甘油基(烷氧基)環氧矽烷系交聯劑等。
作為所述添加劑,可視需要於不妨礙本發明的期望的效果的範圍內使用用以調整pH的鹼(氨水等)或酸、發泡劑、塑化劑、軟化劑、抗氧化劑、玻璃或塑膠製的纖維狀、氣球(balloon)狀、珠粒(beads)狀、金屬粉末狀的填充劑、顏料、染料等著色劑、pH調整劑、皮膜形成輔助劑、調平劑、增稠劑、撥水劑、消泡劑等公知者。
作為所述接著劑組成物(b),就維持良好的塗覆作業性等方面而言,可使用含有溶媒者。作為所述溶媒,例如可使用甲苯、二甲苯、乙酸乙酯、乙酸丁酯、丙酮、甲基乙基酮、己烷等。而且,於使用水系接著劑組成物作為所述接著劑組成物(b)的情況下,可使用水或以水為主體的水性溶媒作為所述溶劑。
本發明的接著帶例如可藉由經由步驟[Ⅰ]來製造,所述步驟[Ⅰ]是藉由將所述接著劑組成物(a1)或接著劑組成物(a2)塗佈於離型襯裡上並進行乾燥而形成膨脹性接著劑層(A)的步驟。 本發明的接著帶中,由所述膨脹性接著劑層(A)及所述接著劑層(B)構成的接著帶藉由經由所述步驟[Ⅰ]、步驟[Ⅱ]及步驟[Ⅲ]來製造,所述步驟[Ⅱ]與所述步驟[Ⅰ]不同,是藉由將所述接著劑組成物(b)塗佈於離型襯裡上並進行乾燥等而形成接著劑層(B)的步驟,所述步驟[Ⅲ]是對所述膨脹性接著劑層(A)的單片轉印所述接著劑層(B),並對它們進行壓接等的步驟。 另外,所述膨脹性接著劑層(A)較佳為於製造所述接著帶的過程中實質上不膨脹。
而且,作為本發明的接著帶,視需要,可使用於所述膨脹性接著劑層(A)與接著劑層(B)之間具有包括無紡布層或樹脂膜層或金屬的層(Z)者。所述接著帶具有良好的剛性,所以貼附作業性優異。
作為所述層(Z),例如若為無紡布,則材質較佳為包括紙漿(pulp)、嫘縈(rayon)、馬尼拉麻(Musa textilis)、丙烯腈(acrylonitrile)、尼龍、聚酯等,為了滿足無紡布的拉伸強度,亦可視需要而進行於抄紙步驟中添加聚醯胺,並於乾燥後進行塗佈(coating)的1步驟浸漬處理、或者將黏膠(viscose)或熱塑性樹脂製成黏合劑(binder)的2步驟浸漬處理。作為樹脂膜,可列舉使用聚酯膜、聚乙烯膜、聚丙烯膜、聚氯乙烯膜、聚醯亞胺膜等塑膠膜等而形成的樹脂膜層,作為包括金屬的層,可列舉鋁、銅等金屬層。
作為所述層(Z),較佳為使用具有1 μm~200 μm的厚度者。
具有所述層(Z)的接著帶例如可藉由經由步驟[Ⅰ]、步驟[Ⅱ]、步驟[Ⅳ]及步驟[Ⅴ]來製造,所述步驟[Ⅰ]是藉由將所述接著劑組成物(a1)或接著劑組成物(a2)塗佈於離型襯裡上並進行乾燥而形成膨脹性接著劑層(A)的步驟,所述步驟[Ⅱ]與所述步驟[Ⅰ]不同,是藉由將所述接著劑組成物(b)塗佈於離型襯裡上並進行乾燥等而形成接著劑層(B)的步驟,所述步驟[Ⅳ]是對所述膨脹性接著劑層(A)的單面積層所述層(Z)的步驟,所述步驟(Ⅴ)是對包括所述層(Z)的面轉印所述接著劑層(B)並對它們進行壓接的步驟。
作為接著方法,例如可列舉具有步驟[1]、步驟[2]、步驟[3]、步驟[4]、步驟[5]及步驟[6]的接著方法,所述步驟[1]是對構成被接著體(C1)的部位(c1-1)貼附所述接著帶的膨脹性接著劑層(A)的步驟,所述步驟[2]是以面對構成所述被接著體(C1)的部位(c1-1)及所述接著帶的膨脹性接著劑層(A)的方式裝載構成被接著體(C2)的部位(C2-1)的步驟,所述步驟[3]是經由所述被接著體(C1)或所述被接著體(C2)中的一者或所述被接著體(C1)或所述被接著體(C2)中的兩者而對所述接著帶施加50 N/cm2 以下的負載的步驟,所述步驟[4]是對所述膨脹性接著劑層(A)給予刺激的步驟,所述步驟[5]是所述膨脹性接著劑層(A)因所述刺激而膨脹,從而形成膨脹性接著劑層(A1)的步驟,所述步驟[6]是將構成所述接著帶的膨脹性接著劑層(A1)或接著劑層(B)貼附於構成所述被接著體(C2)的部位(c2-1)的步驟。
於所述步驟[1]中,若使接著帶的膨脹性接著劑層(A)以0.1 N/cm2 以上的力壓接於構成被接著帶(C1)的部位(c1-1),則所述接著帶向構成被接著體(C1)的部位(c1-1)的接著力提高,即便於加熱前亦可抑制接著帶與被接著體(C1)的偏移,所以較佳。
於使所述接著帶的所述膨脹性接著劑層(A)壓接於構成所述被接著體(C1)的部位(c1-1)時,既可視需要而使用壓片機、輥等設備,亦可利用手指對它們進行按壓。
於所述步驟[3]中,將所述接著帶設置於被接著體(C1)與被接著體(C2)之間,經由所述接著帶所接觸的一側或兩側的被接著體對所述接著帶施加50 N/cm2 以下的負載並給予刺激,使其膨脹,藉此可對兩個以上的被接著體間進行接著。作為所述負載,較佳為經由所述接著帶所接觸的一側或兩側的被接著體對所述接著帶而為0.01 N/cm2 ~40 N/cm2 的負載的範圍,較佳為0.05 N/cm2 ~30 N/cm2 的負載的範圍,較佳為0.1 N/cm2 ~20 N/cm2 的負載的範圍,較佳為0.1 N/cm2 ~15 N/cm2 的負載的範圍,若為0.1 N/cm2 ~10 N/cm2 的負載的範圍,則即便所述被接著體的形狀為平面或曲面或所述形狀的組合,所述被接著體亦不會因膨脹導致的壓力而浮動,而可獲得良好的接著性,所以更佳。而且,於被接著體為玻璃等脆弱的情況下,亦能夠不損傷被接著體地進行接著固定。另外,所述負載是指包含被接著體自身的重量者。 作為所述被接著體既可使用包括相同的材質或形狀者,亦可使用不同的材質或形狀者。
作為所述被接著體,所述膨脹性接著劑層(A)或所述接著劑層(B)所接觸的表面可為粗糙面。作為構成所述被接著體(C1)的部位(c1-1)或構成所述被接著體(C2)的部位(c2-1)的形狀,例如可為平面或曲面或所述形狀的組合。作為所述被接著體,例如可於被接著體表面具有1 μm以下的微小的凹凸、或者壓花加工或印刷階差般1 μm以上的凹凸、或於被接著體自身具有翹曲或形變。作為所述凹凸,較佳為500 μm以下,更佳為400 μm以下,尤佳為300 μm以下,作為所述被接著體自身的翹曲或形變,較佳為於將所述被接著體放置於平面上的情況下,所述被接著體的接著面相對於所述平面的高度的最高點與最低點的差值為500 μm以下,更佳為400 μm以下,若為300 μm以下,則可於對所述接著帶施加50 N/cm2 以下的負載並給予刺激而使其膨脹時充分地接著,所以尤佳。而且,作為所述被接著體,可為曲面間的組合,作為所述曲面,既可為曲率半徑相同者彼此,亦可為曲率半徑不同者彼此。
而且,作為所述被接著體,可為曲面間的組合,作為所述曲面,既可為曲率半徑相同者彼此,亦可為曲率半徑不同者彼此。作為所述曲率半徑,若為0.1 mm~10 mm的範圍,則可於經由所述接著帶所接觸的一側或兩側的被接著體對所述接著帶施加50 N/cm2 以下的負載並使其膨脹時,獲得良好的接著性。另外,於所述被接著體彼此的曲率半徑不同的情況下,較佳為被接著體間產生的間隙為500 μm以下,更佳為400 μm以下,若為300 μm以下,則可於經由所述接著帶所接觸的一側或兩側的被接著體對所述接著帶施加50 N/cm2 以下的負載並使其膨脹時,獲得良好的接著性。亦可使用剛體作為所述被接著體,例如可列舉玻璃、鋁、不銹鋼等金屬、包括丙烯酸、聚碳酸酯等樹脂的塑膠等。
作為所述步驟[4]中的刺激,例如可列舉加熱或照射光。作為所述刺激,就亦可應用於不透光的構件的方面而言,較佳為加熱。於加熱的情況下,加熱溫度例如較佳為與所述膨脹劑進行膨脹的溫度相對應的溫度,具體而言,較佳為50℃~150℃,更佳為60℃~145℃,若為70℃~140℃,則保管時的穩定性優異,且不會損傷耐熱性低的被接著體而使所述接著帶充分膨脹,並於膨脹後可獲得優異的接著力,所以較佳。 作為所述加熱方法,例如可列舉將物品投入至烘箱或加熱爐等加熱裝置中,對物品整體進行加熱的方法,或藉由使熱源接觸或接近所述膨脹性接著劑層(A)或所述接著帶或所述被接著體來對所述膨脹性接著劑層(A)進行加熱的方法。 作為所述熱源,例如可使用鹵素燈、雷射照射裝置、電磁感應加熱裝置、加熱印(hot stamp)、加熱板(hot plate)、焊接烙鐵(soldering iron)等。作為加熱方法,可根據物品的大小來選擇。
藉由所述步驟[4],所述膨脹性接著劑層(A)進行膨脹而形成膨脹性接著劑層(A1)(步驟[5])。膨脹性接著劑層(A1)藉由所述膨脹而主要沿接著帶的厚度方向膨脹。
於對被接著體(C1)與被接著體(C2)之間的空隙進行填充時,接著帶與被接著體利用藉由所述膨脹而產生的力而密接,因此,即便於使用表面具有凹凸者(具有粗糙面者)作為被接著體的情況下,亦不易於接著帶與被接著體之間產生間隙。
作為所述接著方法,就於膨脹前具有優異的接著力,而因刺激進行膨脹,從而可對被接著體彼此進行接著固定方面而言,較佳為藉由所述步驟[1]、步驟[2]、步驟[3]、步驟[4]、步驟[5]及步驟[6]的順序進行。尤其於被接著體(C1)或(C2)具有翹曲或凹凸、形變的情況下亦呈現良好的接著力方面是有效果的。
本發明的接著帶可較佳地用於對行動電話、智慧型手機、平板(tablet)、電視機、車載導航等的顯示面板與框體進行固定。 而且,亦可較佳地用於將薄的膜片(film sheet)以保持著平滑的狀態固定於具有凹凸的被接著體。作為具體例,可列舉直下型LED發光裝置中的基板與反射片的固定。發光裝置的基板表面被抗蝕油墨(resist ink)包覆,若以追隨油墨層的凹凸的方式利用帶(tape)將反射片予以固定,則反射片會起伏,不會呈現光學特性。藉由使用本發明的接著帶,可使帶追隨抗蝕油墨的凹凸的同時平滑地對反射片進行固定,所以較佳。 [實施例]
(製備例1) <含有熱塑性樹脂的接著劑組成物(a-1)的製備> 藉由將混合100質量份的重量平均分子量30萬的苯乙烯-丁二烯嵌段共聚物S(三嵌段共聚物與二嵌段共聚物的混合物。相對於所述混合物的總量,所述二嵌段共聚物所占的比例為50質量%。於所述苯乙烯-丁二烯嵌段共聚物的整體中,聚乙烯單元所占的質量比例為30質量%,聚丁二烯單元所占的質量比例為70質量%)與100質量份的萜烯酚系增黏樹脂(軟化點115℃、分子量1000)而成者溶解至甲苯中,獲得了接著劑組成物(a-1)。
(製備例2) <接著劑組成物(a-2)的製備> 除去將製備例1中使用的萜烯酚系增黏樹脂(軟化點115℃、分子量1000)的使用量自100質量份變更為65質量份之外,以與製備例1相同的方法獲得了接著劑組成物(a-2)。
<接著帶的製作> (實施例1) 使用棒狀的金屬敷料器(applicator)將相對於接著劑組成物(a-1)的總固形成分100質量份而混合10質量份的膨脹劑F-36D(松本油脂製藥股份有限公司製造、熱膨脹性微型膠囊、初始粒徑10 μm ~16 μm、膨脹開始溫度70℃~80℃)並攪拌10分鐘而成者以乾燥後的厚度成為90 μm的方式塗覆至於上等紙的兩面具有聚乙烯層,並於聚乙烯層的單面具有矽酮系離型處理劑層的厚度130 μm的離型紙的表面,並利用設定為65℃的乾燥機進行10分鐘的乾燥,藉此製作了膨脹性接著劑層(A-1)。將所述膨脹性接著劑層(A-1)積層於與上述離型紙不同的離型紙上,並使用2 kg的手輥(hand roller)使其於所述貼附物的上表面上往復運動,藉此獲得了包括所述膨脹性接著劑層(A-1)的接著帶。
其次,使用棒狀的金屬敷料器將所述接著劑組成物(a-1)以乾燥後的厚度成為90 μm的方式塗覆至於上等紙的兩面具有聚乙烯層,並於聚乙烯層的單面具有矽酮系離型處理劑層的厚度130 μm的離型紙的表面,並利用設定為65℃的乾燥機進行10分鐘的乾燥,藉此製作了接著劑層(B-1)。 將所述膨脹性接著劑層(A-1)貼附於前述所得的接著劑層(B-1),之後,以80℃4 kgf/cm2 進行加壓積層,藉此獲得了積層有膨脹性接著劑層(A-1)及接著劑層(B-1)的接著帶。
(實施例2) 以與實施例1相同的方法製作膨脹性接著劑層(A-1)及接著劑層(B-1),將所述膨脹性接著劑層(A-1)貼附於厚度35 μm的無紡布的單面,並於另一面貼附前述所得的接著劑層(B-1),之後,以80℃4 kgf/cm2 進行加壓積層,藉此獲得了於無紡布上積層有膨脹性接著劑層(A-1)及接著劑層(B-1)的接著帶。
(實施例3) 除去使用接著劑組成物(a-2)代替接著劑組成物(a-1)之外,以與實施例1相同的方法,獲得了包括膨脹性接著劑層(A-2)的接著帶。進而,以與實施例1相同的方法製作接著劑層(B-1),將所述膨脹性接著劑層(A-2)貼附於厚度35 μm的無紡布的單面,並於另一面貼附前述所得的接著劑層(B-1),之後,以80℃4 kgf/cm2 進行加壓積層,藉此獲得了於無紡布上積層有膨脹性接著劑層(A-2)及接著劑層(B-1)的接著帶。
(比較例1) 以與實施例1相同的方法製作接著劑層(B-1),將所述接著劑層(B-1)貼附於厚度35 μm的無紡布的單面,並於另一面貼附前述所得的接著劑層(B-1),之後,以80℃4 kgf/cm2 進行加壓積層,藉此獲得了於無紡布上積層有接著劑層(B-1)的接著帶。
[接著性的評價方法] (1)將藉由實施例及比較例而獲得的接著帶裁斷成外形為縱64 mm×橫43 mm、寬1 mm的框狀。帶面積:2.1 cm2 (2)將縱64 mm×橫45 mm×厚2 mm的聚碳酸酯板1貼附於構成所述接著帶的膨脹性接著劑層的面上。 (3)準備縱65 mm×橫45 mm×厚2 mm的大小,並且於表面具有兩個縱65 mm×橫5 mm深100 μm的楔形的凹部(階差部)的聚碳酸酯板2。 (4)以所述兩個凹部與貼附於所述聚碳酸酯板1或玻璃板1的所述接著帶的框部重疊的方式,將具有所述試驗帶的聚碳酸酯板1與所述聚碳酸酯板2或將玻璃板1與玻璃板2積層,製作了所述聚碳酸酯板1與聚碳酸酯板2或玻璃板1與玻璃板2藉由所述框狀的試驗帶接合的試驗片。另外,實施例1、實施例2及比較例1是以加上所述聚碳酸酯板1的重量而成為210 g的方式將重物置於貼附於試驗片的接著帶整個面,並於對所述接著帶的單位面積施加有1 N的負載的狀態下利用95℃的加熱爐加熱30分鐘,之後放冷至試驗片冷卻至室溫為止。比較例2除去不施加所述負載之外以與實施例1、實施例2相同的條件製作了試驗片。 (5)將所述試驗片於水深1 m中靜置了30分鐘(遵照JISC0920的IPX7) (6)於所述靜置後,以目視觀察所述試驗片,並依據以下評價基準進行了評價。 ○:水未滲入至構成所述試驗片的、藉由框狀的試驗帶而圍成的內部(試驗片的中央部)。 ×:水滲入至構成所述試驗片的、藉由框狀的試驗帶而圍成的內部(試驗片的中央部)。
·[表1]
1‧‧‧聚碳酸酯板1或玻璃板
1 2‧‧‧接著帶
3‧‧‧聚碳酸酯板2或玻璃板
2 4‧‧‧階差部
圖1是表示防水性實驗的測定方法的概念圖。

Claims (6)

  1. 一種接著帶,其特徵在於,包含至少一層膨脹性接著劑層(A),其中,藉由將所述接著帶設置於兩個以上的被接著體間,經由所述接著帶所接觸的一側的被接著體或兩側的被接著體對所述接著帶施加50 N/cm2 以下的負載並給予刺激,使所述膨脹性接著劑層(A)膨脹來進行接著。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接著帶,其中所述被接著體的形狀為平面、曲面或所述形狀的組合。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或第2項所述的接著帶,其中所述膨脹性接著劑層(A)是藉由熱或光而膨脹者。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或第2項所述的接著帶,其中所述膨脹性接著劑層(A)在沿180度方向以300 mm/分鐘的速度進行剝離時的接著力為0.5 N/20 mm以上。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或第2項所述的接著帶,其中,所述膨脹性接著劑層(A)的厚度為10 μm~250 μm的範圍。
  6. 一種接著方法,其特徵在於,藉由將所述接著帶設置於兩個以上的被接著體間,對所述接著帶施加50 N/cm2 以下的負載並給予刺激,使所述接著帶膨脹來進行接著。
TW107126877A 2017-08-16 2018-08-02 接著帶與接著方法 TW201910126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4)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7-157120 2017-08-16
JP2017157120 2017-08-16
JP2018-038628 2018-03-05
JP2018038628 2018-03-05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910126A true TW201910126A (zh) 2019-03-16

Family

ID=6536269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7126877A TW201910126A (zh) 2017-08-16 2018-08-02 接著帶與接著方法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JP (1) JPWO2019035388A1 (zh)
CN (1) CN110832045A (zh)
TW (1) TW201910126A (zh)
WO (1) WO2019035388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24043866A (ja) * 2022-09-20 2024-04-02 大日本印刷株式会社 発泡性接着シートおよび構造体の製造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06093315A1 (ja) * 2005-03-04 2006-09-08 Sony Chemical & Information Device Corporation 異方導電性接着剤及びこれを用いた電極の接続方法
JP6041178B2 (ja) * 2014-06-11 2016-12-07 Dic株式会社 接着テープ、物品、モーター及び物品の製造方法
CN106459678B (zh) * 2014-07-04 2020-12-18 Dic株式会社 粘合带、电子机器及物品的拆卸方法
JP6690130B2 (ja) * 2015-04-03 2020-04-28 Dic株式会社 粘着テープ、物品、物品の解体方法、電子機器及び電子機器の解体方法
EP3922450A1 (en) * 2015-04-10 2021-12-15 Teraoka Seisakusho Co., Ltd. Adhesive sheet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832045A (zh) 2020-02-21
WO2019035388A1 (ja) 2019-02-21
JPWO2019035388A1 (ja) 2020-03-2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714815B (zh) 物品、物品之製造方法及空隙之填充方法
TWI337579B (en) Method of thermal adherend release and apparatus for thermal adherend release
TWI669373B (zh) 雙面黏貼膠帶、物品及分離方法
TW200540092A (en) Method of thermal adherend release and apparatus for thermal adherend release
TW201910126A (zh) 接著帶與接著方法
JP2018203863A (ja) 接着テープ、物品及び物品の製造方法
JP6874867B2 (ja) 接着テープ、物品及び物品の製造方法
JP2023065455A (ja) 接着シート、並びに物品及び物品の製造方法
CN112088197B (zh) 用于制造用微球发泡的自胶粘剂组合物层的方法
CN111770973B (zh) 热塑性粘接片及其利用
JP7077735B2 (ja) 接着テープ、物品、モーター及び物品の製造方法
TWI812660B (zh) 使用了黏著帶的物品的製造方法
JP6417837B2 (ja) 両面粘着テープ、両面粘着テープの製造方法、接着方法及び分離方法
JPH0761458A (ja) 接着シート
JP6417838B2 (ja) 両面粘着テープ、両面粘着テープの製造方法、接着方法、及び分離方法
JP2002220569A (ja) 加熱剥離型粘着シートの製造方法
TW202338049A (zh) 黏著片材
JPWO2019078347A1 (ja) 物品の製造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