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832045A - 粘接带、物品以及物品的制造方法 - Google Patents

粘接带、物品以及物品的制造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832045A
CN110832045A CN201880044963.8A CN201880044963A CN110832045A CN 110832045 A CN110832045 A CN 110832045A CN 201880044963 A CN201880044963 A CN 201880044963A CN 110832045 A CN110832045 A CN 11083204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dhesive tape
adhesive
adhesive layer
adherend
expandab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80044963.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唐泽久美子
森野彰规
秋山诚二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DIC Corp
Original Assignee
DIC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DIC Corp filed Critical DIC Corp
Publication of CN11083204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832045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9DYES; PAINTS; POLISHES; NATURAL RESINS; ADHESIVES; COMPOSITION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PPLICATIONS OF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C09JADHESIVES; NON-MECHANICAL ASPECTS OF ADHESIVE PROCESSES IN GENERAL; ADHESIVE PROCESSES NOT PROVIDED FOR ELSEWHERE; USE OF MATERIALS AS ADHESIVES
    • C09J201/00Adhesives based on unspecified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9DYES; PAINTS; POLISHES; NATURAL RESINS; ADHESIVES; COMPOSITION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PPLICATIONS OF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C09JADHESIVES; NON-MECHANICAL ASPECTS OF ADHESIVE PROCESSES IN GENERAL; ADHESIVE PROCESSES NOT PROVIDED FOR ELSEWHERE; USE OF MATERIALS AS ADHESIVES
    • C09J5/00Adhesive processes in general; Adhesive processes not provided for elsewhere, e.g. relating to primers
    • C09J5/08Adhesive processes in general; Adhesive processes not provided for elsewhere, e.g. relating to primers using foamed adhesive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9DYES; PAINTS; POLISHES; NATURAL RESINS; ADHESIVES; COMPOSITION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PPLICATIONS OF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C09JADHESIVES; NON-MECHANICAL ASPECTS OF ADHESIVE PROCESSES IN GENERAL; ADHESIVE PROCESSES NOT PROVIDED FOR ELSEWHERE; USE OF MATERIALS AS ADHESIVES
    • C09J7/00Adhesives in the form of films or foils
    • C09J7/30Adhesives in the form of films or foils characterised by the adhesive composition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Adhesive Tapes (AREA)
  • Adhesives Or Adhesive Process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要解决的课题在于提供一种即便施加到粘接带的负载小也充分使其粘接固定的粘接带。本发明涉及一种粘接带,其为具有至少一层膨胀性粘接剂层(A)的粘接带,其特征在于,将所述粘接带设置在两个以上的被粘物间,经由所述粘接带所接触的一侧的被粘物或两侧的被粘物对所述粘接带施加50N/cm2以下的负载的同时,给予刺激,使所述膨胀性粘接剂层(A)膨胀,从而进行粘接。

Description

粘接带、物品以及物品的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粘接带,其为具有至少一层膨胀性粘接剂层(A)的粘接带,将所述粘接带设置在两个以上的被粘物间,经由所述粘接带所接触的一侧或两侧的被粘物对所述粘接带施加50N/cm2以下的负载的同时,给予刺激,使所述膨胀性粘接剂层(A)膨胀,从而进行粘接。
背景技术
粘接带一般而言可以将一个被粘物固定于另一个被粘物等时适宜地使用,例如在以汽车用构件、电气设备等为代表的各种产品的制造场面中被广泛使用。
所述粘接带在固定两个以上的被粘物时,需要将所述粘接带设置在两个以上的被粘物间,经由所述粘接带所接触的一侧或两侧的被粘物,对所述粘接带的单位面积施加充分的负载来使其密合。
例如,在专利文献1中,在两个被粘物间的粘接带所接触的面上设置30μm的高低差,将2mm宽的粘接带设置在被粘物间,为了填埋所述高低差而使其密合,将2kg的辊(roller)往复运动而将充分的负载施加至整个面,从而粘接带使被粘物间存在的30μm的高低差密合。
而另一方面,根据被粘物有为无法均匀加压的形状、为无法充分加压的构件的情况。例如,被粘物自身、粘接带所接触的面上具有高低差或翘曲、凹凸、形变的构件,三维(three-dimensional,3D)形状那样复杂的形状,刚体、玻璃等脆弱的构件等。在用粘接带对此类构件进行粘接时,有因无法如上所述那样对粘接带施加充分的负载而产生粘接不良,或在施加了充分的负载的情况下而使构件损伤这样的担心。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第5370796号
发明内容
发明所要解决的课题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课题在于,提供一种即便施加至粘接带的单位面积的负载小,也充分使其粘接固定的粘接带。
用于解决课题的方法
本发明通过如下的粘接带而解决了所述课题:其为具有至少一层膨胀性粘接剂层(A)的粘接带,其特征在于,通过将所述粘接带设置在两个以上的被粘物间,经由所述粘接带所接触的一侧或两侧的被粘物对所述粘接带施加50N/cm2以下的负载的同时,给予刺激,使所述膨胀性粘接剂层(A)膨胀,从而进行粘接。
发明效果
本发明为具有至少一层膨胀性粘接剂层(A)的粘接带,通过将所述粘接带设置在两个以上的被粘物间,经由所述粘接带所接触的一侧或两侧的被粘物对所述粘接带施加50N/cm2以下的负载的同时,给予刺激,使所述膨胀性粘接剂层(A)膨胀,从而能够对两个以上的被粘物进行固定,能够适宜地用于无法以大的负载进行加压的部位等的固定。
附图说明
图1是显示防水性实验的测定方法的概念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的粘接带具有膨胀性粘接剂层(A),优选为所述膨胀性粘接剂层(A)的厚度方向的膨胀率〔膨胀后的膨胀性粘接剂层(A1)的厚度/膨胀前的膨胀性粘接剂层(A)的厚度〕×100为150%以上。
作为所述粘接带只要具有至少一层所述膨胀性粘接剂层(A)即可,可以具有单层或者具有两层以上。另外,既可仅由膨胀性粘接剂层(A)构成,也可由膨胀性粘接剂层(A)与除此之外的粘接剂层(例如后述的粘接剂层(B)等)构成,所述除此之外的粘接剂层既可为单层也可为两层以上。其中,作为所述粘接带,使用通过所述膨胀性粘接剂层(A)与除此之外的粘接剂层构成的粘接带,在将所述粘接带设置在两个以上的被粘物间,经由所述粘接带所接触的一侧或两侧的被粘物对所述粘接带施加50N/cm2以下的负载的同时,给予刺激而使所述粘接带膨胀时,由于将所述被粘物间牢固地粘接,因而优选。
作为通过所述膨胀性粘接剂层(A)与除此之外的粘接剂层构成的粘接带,具体而言,优选为使用在所述膨胀性粘接剂层(A)的至少一个面上具有后述的粘接剂层(B)的粘接带。作为所述粘接带,在所述膨胀性粘接剂层(A)与所述被粘物接触的构成时,从维持所述膨胀后的所述膨胀性粘接剂层(A1)与所述被粘物之间优异的密合性方面,优选将所述膨胀性粘接剂层(A)在所述膨胀前预先贴附于被粘物。
(膨胀性粘接剂层(A))
所述膨胀性粘接剂层(A)是通过给予刺激而能膨胀的层。作为所述膨胀性粘接剂层(A),优选为膨胀性粘接剂层(A)的厚度方向的膨胀率〔膨胀后的膨胀性粘接剂层(A1)的厚度/膨胀前的膨胀性粘接剂层(A)的厚度〕×100为150%以上,优选为200%以上,更优选为250%~1000%。如果为所涉及的粘接带,则在将所述粘接带设置在两个以上的被粘物间,经由所述粘接带所接触的一侧或两侧的被粘物对所述粘接带施加50N/cm2以下的负载的同时给予刺激而使其膨胀时,即便所述被粘物的形状为平面或曲面或所述形状的组合,也可获得良好的粘接性。作为所述刺激,例如可列举热或光。作为所述刺激,就也可应用于不透光的构件而言,优选为加热。另外,所述膨胀率是指,在将所述粘接带在50℃~150℃的温度下放置了30分钟时,膨胀性粘接剂层(A)因所述放置而膨胀而形成的膨胀性粘接剂层(A1)的厚度相对于所述放置前(膨胀前)的膨胀性粘接剂层(A)的厚度的比例,优选为60℃~145℃的温度下,更优选为70℃~140℃的温度下。
作为所述被粘物,例如可在被粘物表面有1μm以下的微小的凹凸、浮雕或印刷高低差那样的1μm以上的凹凸、被粘物自身有翘曲或形变。作为所述凹凸,优选为500μm以下,更优选为400μm以下,进一步优选为300μm以下,作为所述被粘物的翘曲、形变,优选为在将所述被粘物放置于平面时,所述被粘物的粘接面相对于所述平面的高度,其最高点与最低点的差为500μm以下,更优选为400μm以下,由于为300μm以下,可在经由所述粘接带所接触的一侧或两侧的被粘物对所述粘接带施加50N/cm2以下的负载的同时,给予刺激而使其膨胀时充分地粘接,因而进一步优选。
另外,作为所述被粘物,可为曲面彼此的组合,作为所述曲面,既可为曲率半径相同的彼此,也可为曲率半径不同的彼此。作为所述曲率半径为0.1mm~10mm的范围,可在经由所述粘接带所接触的一侧或两侧的被粘物对所述粘接带施加50N/cm2以下的负载并使其膨胀时,获得良好的粘接性。另外,在所述被粘物彼此的曲率半径不同的情况下,优选为贴附有所述粘接带的被粘物的、从所述粘接带表面向另一个被粘物的间隙(gap)为500μm以下,更优选为400μm以下,为300μm以下在经由所述粘接带所接触的一侧或两侧的被粘物对所述粘接带施加50N/cm2以下的负载并使其膨胀时,可以获得良好的粘接性。
作为所述膨胀性粘接剂层(A),从给予刺激使其膨胀前也能够赋予暂时贴附于被粘物的程度的粘接性出发,优选使用沿180度方向以300mm/分钟的速度进行剥离时的粘接力为0.5N/20mm以上的层,更优选使用为1N/20mm以上的层,更优选使用为2N/20mm以上的层,从防止所述粘接带从被粘物剥离、位置偏移方面,进一步优选使用为3N/20mm以上的层。
膨胀前的所述膨胀性粘接剂层(A)的厚度优选为10μm~250μm的范围,更优选为15μm~200μm的范围,从给予刺激使其膨胀前也能够赋予暂时贴附于被粘物的程度的粘接性,并防止所述粘接带从被粘物的剥离、位置偏移方面出发,优选为20μm~150μm的范围。
而另一方面,所述膨胀性粘接剂层(A)通过膨胀而形成的膨胀性粘接剂层(A1)的厚度,优选为20μm~2500μm的范围,就获得更优异的粘接力的方面而言,优选为40μm~1500μm的范围。而且,所述膨胀性粘接剂层(A1)优选为具有多孔结构的层。
另外,作为所述粘接带,相对于所述粘接带的总厚度,优选使用所述膨胀性粘接剂层(A)的厚度为10%以上的粘接带,如果使用为30%以上的粘接带,由于即便所述被粘物的形状为平面或曲面或所述形状的组合,也可获得良好的粘接性,因而优选。
作为所述膨胀性粘接剂层(A),使用如前所述具有可预先粘接于被粘物的程度的粘接力,并且可通过在将所述粘接带设置在两个以上的被粘物间,经由所述粘接带所接触的一侧或两侧的被粘物对所述粘接带施加50N/cm2以下的负载并给予刺激时所述膨胀性粘接剂层(A)膨胀而产生的压力来将被粘物彼此粘接固定的层。
所述粘接带可通过给予刺激而膨胀,且具有优异的粘接力,因而可通过将所述粘接带设置在两个以上的被粘物间,经由所述粘接带所接触的一侧的被粘物或两侧的被粘物对所述粘接带施加50N/cm2以下的负载并给予刺激而使其膨胀,从而对两个以上的被粘物间进行粘接。作为所述负载,优选为经由所述粘接带所接触的一侧或两侧的被粘物对所述粘接带为0.01N/cm2~40N/cm2的负载的范围,优选为0.05N/cm2~30N/cm2的负载的范围,优选为0.1N/cm2~20N/cm2的负载的范围,优选为0.1N/cm2~15N/cm2的负载的范围,由于0.1N/cm2~10N/cm2的负载的范围,所述被粘物的形状即使为平面或曲面或所述形状的组合,所述被粘物也不会因膨胀导致的压力而浮动,可获得良好的粘接性,因而更优选。而且,在被粘物为玻璃等脆弱的情况下,也能够不损伤被粘物地进行粘接固定。另外,所述负载是指包含被粘物自身的重量。
作为所述膨胀性粘接剂层(A),可通过将后述的粘接剂组成物(a)涂覆在脱模衬里(liner)、粘着带的支撑体上并进行干燥等来制造。
所述膨胀性粘接剂层(A)例如可使用含有热塑性树脂的粘接剂组成物(a1)来形成。所述热塑性树脂的含量优选相对于粘接剂组成物(a1)的总固体成分为50质量%以上,更优选为75质量%以上,进一步优选为90质量%以上。
作为所述热塑性树脂,可使用通过加热而容易膨胀的热塑性树脂。
作为所述热塑性树脂,优选使用用1Hz和23℃下的动态粘弹性光谱(spectrum)测定的储能模量G23为1.0×103Pa~5.0×107Pa的范围的树脂,并且,优选使用用1Hz和70℃下的动态粘弹性光谱测定的储能模量G70为1.0×102Pa~1.0×107Pa的范围的树脂,并且,就能获得即便在加热前也可防止所述粘接带从被粘物剥离、位置偏移,且能够膨胀至即便所述被粘物的形状为平面或曲面或所述形状的组合也可获得良好的粘接性的水平的粘接带方面而言,特别优选使用用1Hz及120℃下的动态粘弹性光谱测定的储能模量G120为1.0×102Pa~1.0×106Pa的范围的热塑性树脂。
就即便在加热前也可防止所述粘接带从被粘物剥离或位置偏移、且在膨胀后在常温环境下抑制收缩等方面而言,所述热塑性热膨胀性粘接剂层(A)膨胀前的状态的粘接带优选使用含有用1Hz及23℃下的动态粘弹性光谱测定的储能模量G23为1.0×103Pa~5.0×107Pa,更优选为5.0×103Pa~1.0×107Pa,特别优选为5.0×103Pa~5.0×106Pa的热塑性树脂。
另外,作为所述热塑性树脂,就抑制粘着带向平面方向(流动方向或宽度方向)膨胀,向其厚度方向膨胀方面而言,优选使用具有所述范围内的用1Hz及23℃下的动态粘弹性光谱测定的储能模量G23的同时,70℃~120℃范围的用1Hz下的动态粘弹性光谱测定的储能模量为1.0×102Pa~1.0×107Pa的范围的热塑性树脂。
作为所述热塑性树脂,可使用用1Hz及70℃下的动态粘弹性光谱测定的储能模量G70优选为1.0×102Pa~1.0×107Pa,更优选为5.0×102Pa~5.0×106Pa,特别优选为5.0×102Pa~1.0×106Pa的热塑性树脂。
另外,作为所述热塑性树脂,可使用利用1Hz及70℃下的动态粘弹性光谱测定的储能模量G70优选为1.0×102Pa~1.0×107Pa,更优选为5.0×102Pa~5.0×106Pa,特别优选为5.0×102Pa~1.0×106Pa的热塑性树脂。
而且,所述热塑性树脂的用1Hz及120℃下的动态粘弹性光谱测定的储能模量G120优选为1.0×102Pa~1.0×106Pa,更优选为5.0×102Pa~5.0×106Pa,进一步优选为5.0×102Pa~2.0×105Pa。
所述热塑性树脂的所述弹性模数G120优选为小于所述弹性模数G70,所述弹性模数G70优选为小于所述弹性模数G23
另外,所述弹性模数G23、弹性模数G70和弹性模数G120的测定使用市售的粘弹性实验机用后述的实施例记载的方法进行测定。作为所述测定的试验片,使用通过将热塑性热膨胀性粘接剂层(A)中所含的热塑性树脂(不含发泡剂)加热,并涂布在脱模衬里上进行冷却而获得的厚度2mm的试验片。
作为所述热塑性树脂,例如优选为使用膨胀前具有优异的粘接力,在发泡剂的膨胀开始温度下进行软化,发泡剂容易膨胀,膨胀后也呈现优异的粘接力的热塑性树脂。
作为所述热塑性树脂例如可列举:聚氨酯(polyurethane,PU)、热塑性聚氨酯(Thermoplastic Polyurethane,TPU)等氨基甲酸酯系树脂;聚碳酸酯(polycarbonate,PC);聚氯乙烯(polyvinyl chloride,PVC)、氯乙烯-乙酸乙烯酯共聚树脂等氯乙烯系树脂;聚丙烯酸、聚甲基丙烯酸、聚丙烯酸甲酯、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oly(methylmethacrylate),PMMA)、聚甲基丙烯酸乙酯等丙烯酸系树脂;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olyethylene terephthalate,PET)、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聚对苯二甲酸丙二醇酯(polytrimethylene terephthalate)、聚萘二甲酸乙二醇酯、聚萘二甲酸丁二醇酯等聚酯系树脂;尼龙(注册商标)等聚酰胺系树脂;聚苯乙烯(polystyrene,PS)、酰亚胺改性聚苯乙烯、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Acrylonitrile Butadiene Styrene,ABS)树脂、酰亚胺改性ABS树脂、苯乙烯·丙烯腈共聚(Styrene Acrylonitrile,SAN)树脂、丙烯腈·乙烯-丙烯-二烯·苯乙烯(acrylonitrile·ethylene-propylene-diene·styrene,AES)树脂等聚苯乙烯树脂、聚乙烯(polyethelyne,PE)树脂、聚丙烯(polypropylene,PP)树脂、环烯烃树脂等烯烃系树脂;硝化纤维素(nitrocellulose)、乙酸纤维素等纤维素系树脂;硅酮系树脂;氟系树脂等热塑性树脂、苯乙烯系热塑性弹性体、烯烃系热塑性弹性体、氯乙烯系热塑性弹性体、氨基甲酸酯系热塑性弹性体、酯系热塑性弹性体、酰胺系热塑性弹性体等热塑性弹性体。
作为热塑性树脂,在这些中,特别是优选使用苯乙烯系热塑性弹性体、烯烃系热塑性弹性体、氯乙烯系热塑性弹性体、脂系热塑性弹性体、氨基甲酸酯系热塑性弹性体、酰胺系热塑性弹性体或丙烯酸系树脂等,特别优选使用苯乙烯系热塑性弹性体或丙烯酸系树脂。
作为苯乙烯系热塑性弹性体,例如可列举:苯乙烯-乙烯-丁烯共聚物(styrene-ethylene-butylene,SEB)等苯乙烯系AB型二嵌段共聚物;苯乙烯-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styrene-butylene-styrene,SBS)、SBS的氢化产物(苯乙烯-乙烯-丁烯-苯乙烯共聚物(styrene-ethylene-butylene-styrene,SEBS))、苯乙烯-异戊二烯-苯乙烯共聚物(styrene-isoprene-styrene,SIS)、SIS的氢化产物(苯乙烯-乙烯-丙烯-苯乙烯共聚物(styrene-ethylene-propylene-styrene,SEPS))、苯乙烯-异丁烯-苯乙烯共聚物(styrene-isbutylene-styrene,SIBS)等苯乙烯系ABA型三嵌段共聚物;苯乙烯-丁二烯-苯乙烯-丁二烯(styrene-butadiene-styrene-butadiene,SBSB)等苯乙烯系ABAB型四嵌段共聚物;苯乙烯-丁二烯-苯乙烯-丁二烯-苯乙烯(styrene-butadiene-styrene-butadiene-styrene,SBSBS)等苯乙烯系ABABA型五嵌段共聚物;具有这些以上的AB重复单元的苯乙烯系多嵌段共聚物;对苯乙烯-丁二烯橡胶(styrene-butadiene rubber,SBR)等苯乙烯系无规共聚物的乙烯性双键进行氢化而得的氢化产物等。苯乙烯系热塑性弹性体可使用市售品。
作为所述丙烯酸系树脂,例如可使用将含有(甲基)丙烯酸烷基酯的单体聚合而得到的丙烯酸系树脂。
作为所述(甲基)丙烯酸烷基酯,优选使用具有碳原子数4~12的烷基的(甲基)丙烯酸酯,具体而言,优选使用(甲基)丙烯酸丁酯、(甲基)丙烯酸异辛酯、(甲基)丙烯酸2-乙基己酯等,更优选单独或组合使用丙烯酸丁酯和丙烯酸2-乙基己酯。
另外,作为所述单体,除了上述的单体之外,也可以使用丙烯腈、(甲基)丙烯酸、马来酸酐、丙烯酰胺、衣康酸、苯乙烯、乙酸乙烯酯等。
另外,所述膨胀性粘接剂层(A)例如可使用含有热硬化性树脂的粘接剂组成物(a2)来形成。所述热硬化性树脂的含量相对于粘接剂组成物(a2)的总固体成分,优选为50质量%以上,更优选为75质量%以上,进一步优选为90质量%以上。
作为所述热硬化性树脂,可使用氨基甲酸酯树脂、酚树脂、不饱和聚酯树脂、环氧树脂、丙烯酸树脂等。其中,例如可单独或组合使用两种以上的双酚A型环氧树脂、双酚F型环氧树脂、双酚S型环氧树脂、乙内酰脲(Hydantoin)型环氧树脂、联苯型环氧树脂、脂环式环氧树脂、三苯甲烷型环氧树脂、苯酚酚醛清漆型环氧树脂、甲酚酚醛清漆型环氧树脂、萘酚酚醛清漆型环氧树脂、二环戊二烯/苯酚环氧树脂、脂环式胺环氧树脂、脂肪族胺环氧树脂、以及被CTBN改性(端羧基丁二烯腈(carboxyl-terminated butadiene nitrile)改性)或卤素改性的环氧树脂等。
所述粘接剂组成物(a1)和粘接剂组成物(a2)也可含有发泡剂。作为发泡剂优选使用作为所述膨胀后的膨胀性粘接剂层(A1)能形成多孔结构的发泡剂,例如可使用碳酸铵、碳酸氢铵、亚硝酸铵、硼氢化铵、迭氮化物等无机化合物、三氯一氟甲烷等氟化烷烃、偶氮二异丁腈等偶氮化合物、对甲苯磺酰阱(p-Toluenesulfonyl Hydrazide)等肼化合物、对甲苯磺酰氨基脲(p-Toluenesulfonyl Semicarbazide)等氨基脲化合物、5-吗啉基-1,2,3,4-噻三唑等三唑化合物、N,N'-二亚硝基对苯二甲酰胺等N-亚硝基化合物。作为所述发泡剂,可单独或组合两种以上来使用。
作为所述发泡剂通过热或光进行分解,作为产生气体的发泡剂,适宜地使用偶氮化合物、迭氮化合物。
作为所述偶氮化合物,例如可列举:2,2'-偶氮双(N-环己基-2-甲基丙酰胺)、2,2'-偶氮双[N-(2-甲基丙基)-2-甲基丙酰胺]、2,2'-偶氮双(N-丁基-2-甲基丙酰胺)、2,2'-偶氮双[N-(2-甲基乙基)-2-甲基丙酰胺]、2,2'-偶氮双(N-己基-2-甲基丙酰胺)、2,2'-偶氮双(N-丙基-2-甲基丙酰胺)、2,2'-偶氮双(N-乙基-2-甲基丙酰胺)、2,2'-偶氮双{2-甲基-N-[1,1-双(羟甲基)-2-羟乙基]丙酰胺}、2,2'-偶氮双{2-甲基-N-[2-(1-羟丁基)]丙酰胺}、2,2'-偶氮双[2-甲基-N-(2-羟乙基)丙酰胺]、2,2'-偶氮双[N-(2-丙烯基)-2-甲基丙酰胺]、2,2'-偶氮双[2-(5-甲基-2-咪唑啉-2-基)丙烷]二盐酸盐、2,2'-偶氮双[2-(2-咪唑啉-2-基)丙烷]二盐酸盐、2,2'-偶氮双[2-(2-咪唑啉-2-基)丙烷]二硫酸盐二水合物、2,2'-偶氮双[2-(3,4,5,6-四氢嘧啶-2-基)丙烷]二盐酸盐、2,2'-偶氮双{2-[1-(2-羟乙基)-2-咪唑啉-2-基]丙烷}二盐酸盐、2,2'-偶氮双[2-(2-咪唑啉-2-基)丙烷]、2,2'-偶氮双(2-甲基丙基脒)氢氯化物、2,2'-偶氮双(2-氨基丙烷)二盐酸盐、2,2'-偶氮双[N-(2-羧基酰基)-2-甲基-丙基脒]、2,2'-偶氮双{2-[N-(2-羧基乙基)脒]丙烷}、2,2'-偶氮双(2-甲基丙酰胺肟)、二甲基2,2'-偶氮双(2-甲基丙酸酯)、二甲基2,2'-偶氮双异丁酸酯、4,4'-偶氮双(4-氰基甲酸)、4,4'-偶氮双(4-氰基戊酸)、2,2'-偶氮双(2,4,4-三甲基戊烷)等。
另外,作为所述发泡剂,例如可使用将碳化氢系溶剂微胶囊化而成的热膨胀性胶囊等膨胀性胶囊。作为所述发泡剂,优选为使用能够在所述粘接剂组成物(a)的软化点前后的温度下产生气体并膨胀的发泡剂。作为所述发泡剂的膨胀开始温度,优选为50℃以上,更优选为60℃以上,如果为70℃以上,由于保管时的稳定性优异,且不会损伤耐热性低的被粘物而使所述粘接带充分膨胀,并可在膨胀后获得优异的粘接力,所以优选。
作为所述热膨胀性胶囊的市售品,例如可列举阿克苏诺贝尔(Expancel)(日本菲莱特(fillite)株式会社制)、松本微球(Matsumoto microsphere)(松本油脂制药株式会社)、微球(株式会社吴羽(kureha)制)等。
作为所述热膨胀性胶囊,优选使用相对于膨胀前的所述胶囊的体积,膨胀后的体积(体积膨胀率)为8倍~60倍的热膨胀性胶囊。
所述发泡剂的使用量,优选所述热膨胀性胶囊的使用量相对于所述层(A)的总成分的固体成分100质量份,优选为0.3质量份~30质量份的范围,更优选为1质量份~20质量份的范围,为1质量份~15质量份的范围,则可借由所述粘接带所接触的一侧或两侧的被粘物对所述粘接带施加50N/cm2以下的负载的同时,给予刺激而使其膨胀时充分地粘接,因而更优选。
作为所述粘接剂组成物(a1)和粘接剂组成物(a2),除上述之外可以根据需要使用含有增粘剂、交联剂、硬化剂、硬化促进剂等的组合物。
(粘接剂层(B))
另外,作为本发明的粘接带,如前所述,优选使用具有粘接剂层(B)的粘接带。
作为构成所述粘接带的粘接剂层(B),可使用能够形成具有粘着性或粘接性的层的粘接剂组成物(b)来形成。
作为所述粘接剂层(B),可使用所述粘接剂层(B)的厚度方向的膨胀率〔加热后的所述放置后的粘接剂层(B)的厚度/所述放置前的粘接剂层(B)的厚度〕×100为120%以下的粘接剂层(B)。所述粘接剂层(B)的膨胀率优选为115%以下,更优选为110%以下。只要为所述粘接带,则即便在所述膨胀性粘接剂层(A)膨胀后,也可维持对被粘物的优异的粘接力。另外,所述粘接剂层(B)的膨胀率是指,在将所述粘接带在100℃的环境下放置了30分钟的情况下,所述放置后的粘接剂层的厚度相对于所述放置前的所述粘接剂层(B)的厚度的比例。
所述粘接剂层(B)的厚度优选为1μm~150μm的范围,为5μm~100μm的范围,由于可在借由所述粘接带所接触的一侧或两侧的被粘物对所述粘接带施加50N/cm2以下的负载的同时,给予刺激而使其膨胀时充分地粘接,因而更优选。
所述粘接剂层(B)如前所述优选膨胀率低,因而优选实质上不含有作为形成所述膨胀性粘接剂层(A)时能够使用的层而例示的发泡剂。
作为所述粘接剂层(B),可适宜地使用含有例如热硬化性树脂、热可塑性树脂等树脂,并且所述发泡剂的含量少或不含有所述发泡剂的粘接剂组成物(b)。
作为能够在所述粘接剂组成物(b)中使用的树脂,可选择以往已知的树脂来使用。其中,作为所述树脂,就提高本发明的粘接带的生产效率的方面而言,例如优选使用与作为能够在形成所述膨胀性粘接剂层(A)中使用的粘接剂组成物(a1)和粘接剂组成物(a2)而例示的为相同的树脂。
作为所述粘接剂组成物(b),例如可使用所述粘接剂组成物(a1)或粘接剂组成物(a2)及根据需要而含有增粘树脂、交联剂、其他添加剂等。
作为所述增粘树脂,以调整粘接剂层(B)的强粘接性为目的,例如可使用松香系增粘树脂、聚合松香系增粘树脂、聚合松香酯系增粘树脂、松香酚系增粘树脂、稳定化松香酯系增粘树脂、歧化松香酯系增粘树脂、萜烯系增粘树脂、萜烯酚系增粘树脂、石油树脂系增粘树脂等。
作为所述交联剂,以提高粘接剂层(B)的凝集力为目的,可使用公知的异氰酸酯系交联剂、环氧系交联剂、氮杂环丙烷系交联剂、多价金属盐系交联剂、金属螯合物系交联剂、酮·酰肼系交联剂、恶唑啉系交联剂、碳化二亚胺系交联剂、硅烷系交联剂、缩水甘油基(烷氧基)环氧硅烷系交联剂等。
作为所述添加剂,可根据需要在不妨碍本发明的期望的效果的范围内,使用用于调整pH的碱(氨水等)、酸、发泡剂、增塑剂、软化剂、抗氧化剂、玻璃或塑料制的纤维状、气球(balloon)状、珠粒(beads)状、金属粉末状的填充剂、颜料、染料等着色剂、pH调整剂、皮膜形成辅助剂、调平剂、增稠剂、排水剂、消泡剂等公知的添加剂。
作为所述粘接剂组成物(b),就维持良好的涂覆作业性等方面而言,可使用含有溶剂的粘接剂组成物(b)。作为所述溶剂,例如可使用甲苯、二甲苯、乙酸乙酯、乙酸丁酯、丙酮、甲基乙基酮、己烷等。另外,在使用水系粘接剂组成物作为所述粘接剂组成物(b)的情况下,可使用水或以水为主体的水性溶剂作为所述溶剂。
本发明的粘接带例如可通过经由工序[Ⅰ]来制造,所述工序[Ⅰ]是通过将所述粘接剂组成物(a1)或粘接剂组成物(a2)涂布于脱模衬里上并进行干燥而形成膨胀性粘接剂层(A)的工序。
本发明的粘接带中,由所述膨胀性粘接剂层(A)及所述粘接剂层(B)构成的粘接带通过经由所述工序[Ⅰ]、工序[Ⅱ]及工序[Ⅲ]来制造,所述工序[Ⅱ]是与所述工序[Ⅰ]不同、通过将所述粘接剂组成物(b)涂布于脱模衬里上并进行干燥等而形成粘接剂层(B)的工序,所述工序[Ⅲ]是对所述膨胀性粘接剂层(A)的单面转印所述粘接剂层(B),并对它们进行压接等的工序。
另外,所述膨胀性粘接剂层(A)优选在制造所述粘接带的过程中实质上不进行膨胀。
而且,作为本发明的粘接带,根据需要,可使用在所述膨胀性粘接剂层(A)与粘接剂层(B)之间具有包括无纺布层或树脂膜层或金属的层(Z)的粘接带。所涉及的粘接带由于具有良好的刚性,因而贴附作业性优异。
作为所述层(Z),例如如果为无纺布,则作为材质优选为包括纸浆(pulp)、人造丝(rayon)、马尼拉麻(Musa textilis)、丙烯腈(acrylonitrile)、尼龙、聚酯等,为了满足无纺布的拉伸强度,也可根据需要进行在抄纸工序中添加聚酰胺,在干燥后进行涂布(coating)的1工序浸渍处理、将粘胶(viscose)、热塑性树脂制成粘合剂(binder)的2工序浸渍处理。作为树脂膜,可列举使用聚酯膜、聚乙烯膜、聚丙烯膜、聚氯乙烯膜、聚酰亚胺膜等塑料膜等而形成的树脂膜层,作为包括金属的层,可列举铝、铜等金属层。
作为所述层(Z),优选使用具有1μm~200μm的厚度的层。
具有所述层(Z)的粘接带例如可通过经由工序[Ⅰ]、工序[Ⅱ]、工序[Ⅳ]及工序[Ⅴ]来制造,所述工序[Ⅰ]是通过将所述粘接剂组成物(a1)或粘接剂组成物(a2)涂布于脱模衬里上并进行干燥而形成膨胀性粘接剂层(A)的工序,所述工序[Ⅱ]是与所述工序[Ⅰ]不同、通过将所述粘接剂组成物(b)涂布于脱模衬里上并进行干燥等而形成粘接剂层(B)的工序,所述工序[Ⅳ]是对所述膨胀性粘接剂层(A)的单面积层所述层(Z)的工序,所述工序(Ⅴ)是对包括所述层(Z)的面转印所述粘接剂层(B)并对它们进行压接的工序。
作为粘接方法,例如可列举具有工序[1]、工序[2]、工序[3]、工序[4]、工序[5]及工序[6]的粘接方法,所述工序[1]是对构成被粘物(C1)的部位(c1-1)贴附所述粘接带的膨胀性粘接剂层(A)的工序,所述工序[2]是以将构成所述被粘物(C1)的部位(c1-1)面向所述粘接带的膨胀性粘接剂层(A)的方式装载构成被粘物(C2)的部位(C2-1)的工序,所述工序[3]是借由所述被粘物(C1)或所述被粘物(C2)中的一者或所述被粘物(C1)或所述被粘物(C2)中的两者而对所述粘接带施加50N/cm2以下的负载的工序,所述工序[4]是对所述膨胀性粘接剂层(A)给予刺激的工序,所述工序[5]是所述膨胀性粘接剂层(A)因所述刺激而膨胀,从而形成膨胀性粘接剂层(A1)的工序,所述工序[6]是将构成所述粘接带的膨胀性粘接剂层(A1)或粘接剂层(B)贴附于构成所述被粘物(C2)的部位(c2-1)的工序。
在所述工序[1]中,使粘接带的膨胀性粘接剂层(A)以0.1N/cm2以上的力压接于构成被粘物(C1)的部位(c1-1),由于提高所述粘接带向构成被粘物(C1)的部位(c1-1)的粘接力,即便在加热前也可抑制粘接带与被粘物(C1)的偏移,因而优选。
在将所述粘接带的所述膨胀性粘接剂层(A)压接于构成所述被粘物(C1)的部位(c1-1)时,既可根据需要使用压片机、辊等设备,也可用手指对它们进行按压。
在所述工序[3]中,将所述粘接带设置在被粘物(C1)与被粘物(C2)之间,借由所述粘接带所接触的一侧或两侧的被粘物对所述粘接带施加50N/cm2以下的负载的同时,给予刺激,使其膨胀,从而可将两个以上的被粘物间进行粘接。作为所述负载,优选为借由所述粘接带所接触的一侧或两侧的被粘物,相对于所述粘接带为0.01N/cm2~40N/cm2的负载的范围,优选为0.05N/cm2~30N/cm2的负载的范围,优选为0.1N/cm2~20N/cm2的负载的范围,优选为0.1N/cm2~15N/cm2的负载的范围,为0.1~10N/cm2的负载的范围,即便所述被粘物的形状为平面或曲面或所述形状的组合,所述被粘物也不会因膨胀导致的压力而浮动,可获得良好的粘接性,因而更优选。另外,在被粘物为玻璃等脆弱的情况下,也能够不损伤被粘物地进行粘接固定。另外,所述负载是指包含被粘物自身的重量的负载。
作为所述被粘物既可使用包括相同的材质、形状的被粘物,也可使用不同的材质或形状的被粘物。
作为所述被粘物,所述膨胀性粘接剂层(A)、所述粘接剂层(B)所接触的表面可为粗糙面。作为构成所述被粘物(C1)的部位(c1-1)、构成所述被粘物(C2)的部位(c2-1)的形状,例如可为平面或曲面或所述形状的组合。作为所述被粘物,例如可在被粘物表面具有1μm以下的微小的凹凸、如浮雕或印刷高低差那样的1μm以上的凹凸、在被粘物自身具有翘曲或形变。作为所述凹凸,优选为500μm以下,更优选为400μm以下,进一步优选为300μm以下,作为所述被粘物自身的翘曲、形变,优选为在将所述被粘物放置于平面的情况下,所述被粘物的粘接面相对于所述平面的高度,其最高点与最低点的差值为500μm以下,更优选为400μm以下,由于为300μm以下,可在对所述粘接带施加50N/cm2以下的负载的同时,给予刺激而使其膨胀时充分地粘接,因而进一步优选。另外,作为所述被粘物,可为曲面间的组合,作为所述曲面,既可为曲率半径相同的彼此,也可为曲率半径不同的彼此。
另外,作为所述被粘物,可为曲面间的组合,作为所述曲面,既可为曲率半径相同的彼此,也可为曲率半径不同的彼此。作为所述曲率半径,为0.1mm~10mm的范围,可在借由所述粘接带所接触的一侧或两侧的被粘物对所述粘接带施加50N/cm2以下的负载的同时,使其膨胀时,获得良好的粘接性。另外,在所述被粘物彼此的曲率半径不同的情况下,优选为所述被粘物间产生的间隙为500μm以下,更优选为400μm以下,为300μm以下,可在借由所述粘接带所接触的一侧或两侧的被粘物对所述粘接带施加50N/cm2以下的负载的同时,使其膨胀时,获得良好的粘接性。也可使用刚体作为所述被粘物,例如可列举玻璃、铝、不锈钢等金属、包括丙烯酸、聚碳酸酯等树脂的塑料等。
作为所述工序[4]中的刺激,例如可列举加热、照射光。作为所述刺激,就也可应用于不透光的构件的方面而言,优选为加热。在加热的情况下,加热温度例如优选为与所述发泡剂进行膨胀的温度相对应的温度,具体而言,优选为50℃~150℃,更优选为60℃~145℃,为70℃~140℃,则保管时的稳定性优异,且不会损伤耐热性低的被粘物而使所述粘接带充分膨胀,并于膨胀后可获得优异的粘接力,因而优选。
作为所述加热方法,例如可列举将物品投入至烘箱、加热炉等加热装置中,对物品整体进行加热的方法;通过使热源接触或接近所述膨胀性粘接剂层(A)或所述粘接带或所述被粘物来对所述膨胀性粘接剂层(A)进行加热的方法。
作为所述热源,例如可使用卤素灯、激光照射装置、电磁感应加热装置、热烫印(hot stamp)、加热板(hot plate)、烙铁(soldering iron)等。作为加热方法,可根据物品的大小来选择。
通过所述工序[4],所述膨胀性粘接剂层(A)进行膨胀而形成膨胀性粘接剂层(A1)(工序[5])。膨胀性粘接剂层(A1)通过所述膨胀而主要沿粘接带的厚度方向膨胀。
在对被粘物(C1)与被粘物(C2)之间的空隙进行填充时,通过所述膨胀而产生的力粘接带与被粘物被密合,因而即便在使用表面具有凹凸的物体(具有粗糙面)作为被粘物的情况下,也难以在粘接带与被粘物之间形成间隙。
作为所述粘接方法,就在膨胀前具有优异的粘接力,因刺激进行膨胀,能够对被粘物彼此进行粘接固定的方面而言,优选通过按照所述工序[1]、工序[2]、工序[3]、工序[4]、工序[5]及工序[6]的顺序进行。特别是在被粘物(C1)或(C2)具有翘曲或凹凸、形变的情况下也呈现良好的粘接力方面是有效果的。
本发明的粘接带可适宜地用于对移动电话、智能型手机、平板电脑(tablet)、电视机、车载导航等的显示面板与框体进行固定这样的用途中。
而且,也可适宜地用于将薄的膜片(film sheet)以保持着平滑的状态固定于具有凹凸的被粘物这样的用途中。作为具体例,可列举直下型LED发光装置中的基板与反射片的固定。如果用抗蚀油墨(resist ink)被覆发光装置的基板表面,以追随油墨层的凹凸的方式用带(tape)将反射片予以固定,则反射片会起伏,无法呈现光学特性。通过使用本发明的粘接带,可使带追随抗蚀油墨的凹凸的同时,平滑地对反射片进行固定,因而优选。
[实施例]
(制备例1)
<含有热塑性树脂的粘接剂组成物(a-1)的制备>
通过将100质量份的重均分子量30万的苯乙烯-丁二烯嵌段共聚物S(三嵌段共聚物与二嵌段共聚物的混合物。相对于所述混合物的总量,所述二嵌段共聚物所占的比例为50质量%。在所述苯乙烯-丁二烯嵌段共聚物的整体中,聚苯乙烯单元所占的质量比例为30质量%,聚丁二烯单元所占的质量比例为70质量%)与100质量份的萜烯酚系增粘树脂(软化点115℃、分子量1000)混合而成的混合物用甲苯进行溶解,从而得到粘接剂组成物(a-1)。
(制备例2)
<粘接剂组成物(a-2)的制备>
除了将制备例1中使用的萜烯酚系增粘树脂(软化点115℃、分子量1000)的使用量从100质量份变更为65质量份之外,以与制备例1相同的方法获得了粘接剂组成物(a-2)。
<粘接带的制作>
(实施例1)
使用棒状的金属涂布机(applicator)将相对于粘接剂组成物(a-1)的总固体成分100质量份混合有10质量份的作为发泡剂的F-36D(松本油脂制药株式会社制、热膨胀性微型胶囊、初始粒径10μm~16μm、膨胀开始温度70℃~80℃)并搅拌10分钟而成的物质以干燥后的厚度为90μm的方式涂覆在高级纸的两面具有聚乙烯层,并在聚乙烯层的单面具有硅酮系脱模处理剂层的厚度130μm的剥离纸的表面,用设定为65℃的干燥机进行10分钟的干燥,由此制作了膨胀性粘接剂层(A-1)。将所述膨胀性粘接剂层(A-1)积层于与上述剥离纸不同的剥离纸上,使用2kg的手辊(hand roller)在所述贴附物的上表面进行一次往复运动,由此获得了包括所述膨胀性粘接剂层(A-1)的粘接带。
其次,使用棒状的金属涂布机将所述粘接剂组成物(a-1)以干燥后的厚度为90μm的方式涂覆在高级纸的两面具有聚乙烯层,并在聚乙烯层的单面具有硅酮系脱模处理剂层的厚度130μm的剥离纸的表面,用设定为65℃的干燥机进行10分钟的干燥,由此制作了粘接剂层(B-1)。
将所述膨胀性粘接剂层(A-1)贴附于另一个面上前述所得的粘接剂层(B-1)后,在80℃下、以4kgf/cm2进行加压积层,由此获得了积层有膨胀性粘接剂层(A-1)及粘接剂层(B-1)的粘接带。
(实施例2)
以与实施例1相同的方法制作膨胀性粘接剂层(A-1)及粘接剂层(B-1),将所述膨胀性粘接剂层(A-1)贴附在厚度35μm的无纺布的单面,并在另一面贴附前述所得的粘接剂层(B-1)后,在80℃下、以4kgf/cm2进行加压积层,由此获得了在无纺布上积层有膨胀性粘接剂层(A-1)及粘接剂层(B-1)的粘接带。
(实施例3)
除了使用粘接剂组成物(a-2)代替粘接剂组成物(a-1)之外,以与实施例1相同的方法,获得了包括膨胀性粘接剂层(A-2)的粘接带。进而,以与实施例1相同的方法制作粘接剂层(B-1),将所述膨胀性粘接剂层(A-2)贴附在厚度35μm的无纺布的单面,并在另一面贴附前述所得的粘接剂层(B-1)后,在80℃下、以4kgf/cm2进行加压积层,由此获得了在无纺布上积层有膨胀性粘接剂层(A-2)及粘接剂层(B-1)的粘接带。
(比较例1)
以与实施例1相同的方法制作粘接剂层(B-1),将所述粘接剂层(B-1)贴附于厚度35μm的无纺布的单面,并在另一面贴附前述所得的粘接剂层(B-1)后,在80℃下、以4kgf/cm2进行加压积层,由此获得了在无纺布上积层有粘接剂层(B-1)的粘接带。
[粘接性的评价方法]
(1)将由实施例及比较例得到的粘接带裁断成外形为长64mm×宽43mm、横宽1mm的框状。带面积:2.1cm2
(2)将长64mm×宽45mm×厚2mm的聚碳酸酯板1贴附在构成所述粘接带的膨胀性粘接剂层的面上。
(3)准备长65mm×宽45mm×厚2mm的大小,且在其表面具有两个长65mm×宽5mm深100μm的楔形的凹部(高低差部)的聚碳酸酯板2。
(4)以所述两个凹部与贴附在所述聚碳酸酯板1或玻璃板1的所述粘接带的框部重合的方式,将具有所述试验带的聚碳酸酯板1与所述聚碳酸酯板2或将玻璃板1与玻璃板2积层,制作了所述聚碳酸酯板1与聚碳酸酯板2或玻璃板1与玻璃板2通过所述框状的试验带接合的试验片。另外,实施例1、实施例2及比较例1是以加上所述聚碳酸酯板1的重量而成为210g的方式将重物置于贴附于试验片的粘接带的整个面,在对所述粘接带的单位面积施加有1N的负载的状态下用95℃的加热炉加热30分钟,其后放冷至试验片冷却至室温为止。比较例2除了不施加所述负载之外,以与实施例1、实施例2相同的条件制作了试验片。
(5)将所述试验片静置于水深1m中30分钟(遵照JISC0920的IPX7)。
(6)所述静置后,以目视观察所述试验片,按照以下的评价基准进行了评价。
○:水未渗入至构成所述试验片的、通过框状的试验带而围成的内部(试验片的中央部)。
×:水渗入至构成所述试验片的、通过框状的试验带而围成的内部(试验片的中央部)。
表1
Figure BDA0002354962510000181
符号说明
1:聚碳酸酯板1或玻璃板1
2:粘接带
3:聚碳酸酯板2或玻璃板2
4:高低差部

Claims (6)

1.一种粘接带,其为具有至少一层膨胀性粘接剂层(A)的粘接带,其特征在于,通过将所述粘接带设置在两个以上的被粘物间,借由所述粘接带所接触的一侧的被粘物或两侧的被粘物对所述粘接带施加50N/cm2以下的负载的同时,给予刺激,使所述膨胀性粘接剂层(A)膨胀,从而进行粘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粘接带,其中,所述被粘物的形状为平面或曲面或所述形状的组合。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粘接带,其中,所述膨胀性粘接剂层(A)是通过热或光进行膨胀而成的层。
4.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粘接带,其中,所述膨胀性粘接剂层(A)在沿180度方向以300mm/分钟的速度进行剥离时的粘接力为0.5N/20mm以上。
5.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粘接带,其中,所述膨胀性粘接剂层(A)的厚度为10μm~250μm的范围。
6.一种粘接方法,其特征在于,通过将所述粘接带设置在两个以上的被粘物间,对所述粘接带施加50N/cm2以下的负载的同时,给予刺激,使所述粘接带膨胀,从而进行粘接。
CN201880044963.8A 2017-08-16 2018-08-07 粘接带、物品以及物品的制造方法 Pending CN110832045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5)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7157120 2017-08-16
JP2017-157120 2017-08-16
JP2018038628 2018-03-05
JP2018-038628 2018-03-05
PCT/JP2018/029549 WO2019035388A1 (ja) 2017-08-16 2018-08-07 接着テープ、物品及び物品の製造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832045A true CN110832045A (zh) 2020-02-21

Family

ID=6536269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80044963.8A Pending CN110832045A (zh) 2017-08-16 2018-08-07 粘接带、物品以及物品的制造方法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JP (1) JPWO2019035388A1 (zh)
CN (1) CN110832045A (zh)
TW (1) TW201910126A (zh)
WO (1) WO2019035388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24043866A (ja) * 2022-09-20 2024-04-02 大日本印刷株式会社 発泡性接着シートおよび構造体の製造方法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146885A (zh) * 2005-03-04 2008-03-19 索尼化学&信息部件株式会社 各向异性导电性粘结剂及使用了该粘结剂的电极连接方法
JP2016196568A (ja) * 2015-04-03 2016-11-24 Dic株式会社 粘着テープ、物品、物品の解体方法、電子機器及び電子機器の解体方法
CN106414640A (zh) * 2015-04-10 2017-02-15 株式会社寺冈制作所 粘接片
CN106459679A (zh) * 2014-06-11 2017-02-22 Dic株式会社 胶带、物品、电动机及物品的制造方法
CN106459678A (zh) * 2014-07-04 2017-02-22 Dic株式会社 粘合带、电子机器及物品的拆卸方法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146885A (zh) * 2005-03-04 2008-03-19 索尼化学&信息部件株式会社 各向异性导电性粘结剂及使用了该粘结剂的电极连接方法
CN106459679A (zh) * 2014-06-11 2017-02-22 Dic株式会社 胶带、物品、电动机及物品的制造方法
CN106459678A (zh) * 2014-07-04 2017-02-22 Dic株式会社 粘合带、电子机器及物品的拆卸方法
JP2016196568A (ja) * 2015-04-03 2016-11-24 Dic株式会社 粘着テープ、物品、物品の解体方法、電子機器及び電子機器の解体方法
CN106414640A (zh) * 2015-04-10 2017-02-15 株式会社寺冈制作所 粘接片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WO2019035388A1 (ja) 2020-03-26
TW201910126A (zh) 2019-03-16
WO2019035388A1 (ja) 2019-02-2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0099978B (zh) 粘接带、物品及物品的制造方法
JP6120123B2 (ja) 両面粘着テープ、物品及び分離方法
JP6884141B2 (ja) 被着体積層物の製造方法
JP6256670B1 (ja) 接着シート及び物品
CN110832045A (zh) 粘接带、物品以及物品的制造方法
CN108977111A (zh) 粘接胶带、物品以及物品的制造方法
WO2019155896A1 (ja) 接着テープ、物品及び物品の製造方法
JP2023065455A (ja) 接着シート、並びに物品及び物品の製造方法
TWI812660B (zh) 使用了黏著帶的物品的製造方法
JP7077735B2 (ja) 接着テープ、物品、モーター及び物品の製造方法
JP6844750B2 (ja) 粘着シート及びそれを使用した物品の製造方法
JP2016074813A (ja) 両面粘着テープ、両面粘着テープの製造方法、接着方法及び分離方法
JP6658964B2 (ja) 物品の製造方法
JPWO2019078347A1 (ja) 物品の製造方法
WO2019078347A1 (ja) 物品の製造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200221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