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099978B - 粘接带、物品及物品的制造方法 - Google Patents

粘接带、物品及物品的制造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099978B
CN110099978B CN201780079714.8A CN201780079714A CN110099978B CN 110099978 B CN110099978 B CN 110099978B CN 201780079714 A CN201780079714 A CN 201780079714A CN 110099978 B CN110099978 B CN 110099978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dhesive layer
adherend
expandable
thermoplastic heat
adhesive tap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80079714.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0099978A (zh
Inventor
唐泽久美子
秋山诚二
森野彰规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DIC Corp
Original Assignee
DIC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DIC Corp filed Critical DIC Corp
Publication of CN11009997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09997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009997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099978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7/00Layered products characterised by the relation between layers; Layered products characterised by the relative orientation of features between layers, or by the relative values of a measurable parameter between layers, i.e. products comprising layers having different physical, chemical or physicochemical properties; Layered products characterised by the interconnection of layers
    • B32B7/04Interconnection of layers
    • B32B7/10Interconnection of layers at least one layer having inter-reactive propertie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9DYES; PAINTS; POLISHES; NATURAL RESINS; ADHESIVES; COMPOSITION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PPLICATIONS OF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C09JADHESIVES; NON-MECHANICAL ASPECTS OF ADHESIVE PROCESSES IN GENERAL; ADHESIVE PROCESSES NOT PROVIDED FOR ELSEWHERE; USE OF MATERIALS AS ADHESIVES
    • C09J11/00Features of adhesives not provided for in group C09J9/00, e.g. additives
    • C09J11/02Non-macromolecular additives
    • C09J11/06Non-macromolecular additives organic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9DYES; PAINTS; POLISHES; NATURAL RESINS; ADHESIVES; COMPOSITION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PPLICATIONS OF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C09JADHESIVES; NON-MECHANICAL ASPECTS OF ADHESIVE PROCESSES IN GENERAL; ADHESIVE PROCESSES NOT PROVIDED FOR ELSEWHERE; USE OF MATERIALS AS ADHESIVES
    • C09J201/00Adhesives based on unspecified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9DYES; PAINTS; POLISHES; NATURAL RESINS; ADHESIVES; COMPOSITION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PPLICATIONS OF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C09JADHESIVES; NON-MECHANICAL ASPECTS OF ADHESIVE PROCESSES IN GENERAL; ADHESIVE PROCESSES NOT PROVIDED FOR ELSEWHERE; USE OF MATERIALS AS ADHESIVES
    • C09J7/00Adhesives in the form of films or foils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Adhesive Tapes (AREA)
  • Laminated Bodies (AREA)
  • Adhesives Or Adhesive Process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要解决的课题是提供在加热前具有优异的胶粘力,可通过加热而膨胀,且加热膨胀后也能表现出优异的胶粘力的粘接带。本发明是一种粘接带,其特征在于,用在填充被粘体C1具有的空隙、或被粘体C1与被粘体C2之间的空隙的用途,所述粘接带具有热塑性热膨胀性粘接剂层A,所述热塑性热膨胀性粘接剂层A的厚度方向的膨胀率[加热后的热塑性热膨胀性粘接剂层A1的厚度/加热前的热塑性热膨胀性粘接剂层A的厚度]×100为150%以上。

Description

粘接带、物品及物品的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粘接带,具备通过给予低温且短时间的加热等刺激能够在其厚度方向上膨胀的构成。
背景技术
粘接带,通常可合适地用于将一个被粘体向另一个被粘体的平面部分、曲面部分等固定等之际,已广泛使用在例如汽车用构件、电气设备等各种制品的制造场合。
另一方面,在期待粘接带的使用范围日益扩大当中,要求上述粘接带能合适地使用于例如在一个被粘体具有的空隙内固定另一被粘体的情况。具体而言,作为油电混合车等中搭载的发动机,一般已知具有在核部(转子核)的规定的位置(空隙)埋入磁体的构成的发动机,正在研究在将上述磁体固定于上述核部具有的空隙内时使用上述粘接带。
作为可使用于上述用途的粘接带,例如已知一种热固化性热膨胀性粘接片,其具有基材和第1粘接层,上述基材具有第1面及位于上述第1面的相反侧的第2面,并具有连通口,上述第1粘接层形成于上述基材的第1面且含有热固化性热膨胀性环氧粘接剂,上述热固化性热膨胀性环氧粘接剂在加热时通过上述基材的上述连通口而在上述基材的第2面上形成第2粘接层(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
但是,上述热固化性粘接带就其加热前的状态而言不具有足够的胶粘力,因此存在加热前难以将热固化性粘接带暂时贴附(暂时粘接)于被粘体的规定位置的情况、即使能暂时贴附也会引起上述热固化性粘接带从被粘体偏移的情况。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0-023559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本发明要解决的课题是提供在加热前具有优异的胶粘力,可通过加热而膨胀,且加热膨胀后也能表现出优异的胶粘力的粘接带。
解决课题的手段
本案发明人等通过以下的粘接带解决了上述课题:
一种粘接带,其特征在于,用在填充被粘体(C1)具有的空隙、或被粘体(C1)与被粘体(C2)之间的空隙的用途,所述粘接带具有热塑性热膨胀性粘接剂层(A),所述热塑性热膨胀性粘接剂层(A)的厚度方向的膨胀率[加热后的热塑性热膨胀性粘接剂层(A1)的厚度/加热前的热塑性热膨胀性粘接剂层(A)的厚度]×100为150%以上。
发明效果
本发明的粘接带具有优异的胶粘力,因此即使在加热前也能贴附于被粘体的正确的位置,且不会在暂时贴附后引起粘接带的贴附位置偏移,故能充分地填充或粘接被粘体具有的空隙、2个以上的被粘体之间的空隙。
附图说明
图1为显示剪切胶粘力的测定方法的概念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的粘接带是这样的粘接带,其特征在于,用在填充被粘体(C1)具有的空隙、或被粘体(C1)与被粘体(C2)之间的空隙的用途,所述粘接带具有热塑性热膨胀性粘接剂层(A),所述热塑性热膨胀性粘接剂层(A)的厚度方向的膨胀率[加热后的热塑性热膨胀性粘接剂层(A1)的厚度/加热前的热塑性热膨胀性粘接剂层(A)的厚度]×100为150%以上。
本发明的粘接带,使用至少具有上述热塑性热膨胀性粘接剂层(A)的粘接带。
作为上述粘接带,可列举由单层或2层以上的上述热塑性热膨胀性粘接剂层(A)构成的粘接带、由上述热塑性热膨胀性粘接剂层(A)与其以外的膨胀性粘接剂层(例如光膨胀性的粘接剂层、热固化性的膨胀性粘接剂层)构成的粘接带、由上述热塑性热膨胀性粘接剂层(A)与难以膨胀的粘接剂层(例如后述的粘接剂层(B)等)构成的粘接带等。
其中,使用由上述热塑性热膨胀性粘接剂层(A)与其以外的粘接剂层构成的粘接带作为上述粘接带,在利用上述粘接带的膨胀物将被粘体(C1)具有的空隙、或被粘体(C1)与被粘体(C2)之间的空隙填充并且牢固地粘接这方面上为优选。
作为由上述热塑性热膨胀性粘接剂层(A)与其以外的粘接剂层构成的粘接带,具体而言,优选使用在上述热塑性热膨胀性粘接剂层(A)的至少一面具有后述的粘接剂层(B)的粘接带。作为上述粘接带,将上述热塑性热膨胀性粘接剂层(A)在上述膨胀前预先贴附于被粘体,在维持上述膨胀后的上述热塑性热膨胀性粘接剂层(A1)与上述被粘体的优异的密合性这方面上为优选。
(热塑性热膨胀性粘接剂层(A))
上述热塑性热膨胀性粘接剂层(A)为例如能通过加热而膨胀的层。作为上述热塑性热膨胀性粘接剂层(A),使用热塑性热膨胀性粘接剂层(A)的厚度方向的膨胀率[加热后的上述放置后的热塑性热膨胀性粘接剂层(A)的厚度/上述放置前的热塑性热膨胀性粘接剂层(A)的厚度]×100为150%以上的热塑性热膨胀性粘接剂层。上述膨胀率优选为200%以上,更优选为250%~1000%。只要是这样的粘接带,即使是被粘体(C1)具有的空隙、或被粘体(C1)与被粘体(C2)之间的空隙的高度(厚度)大的情况,也能通过使上述粘接带膨胀,而将另一被粘体合适地固定在上述空隙内,或者用上述粘接带填充上述空隙内。另外,只要是上述粘接带,即使是被粘体的表面为粗糙面的情况,也能将另一被粘体合适地固定于上述粗糙面。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膨胀率是指将上述粘接带在50℃~150℃的温度下放置了30分钟时通过上述放置使热塑性热膨胀性粘接剂层(A)膨胀而形成的热塑性热膨胀性粘接剂层(A1)的厚度相对于上述放置前(膨胀前)的热塑性热膨胀性粘接剂层(A)的厚度的比例,优选60℃~145℃的温度下,更优选70℃~140℃的温度下。
作为上述热塑性热膨胀性粘接剂层(A),在赋予即使在加热前也能暂时贴附于被粘体的程度的粘接性这方面,优选使用沿180度方向以300mm/分钟的速度剥离时的胶粘力为0.5N/20mm以上的热塑性热膨胀性粘接剂层,更优选使用胶粘力为1N/20mm以上的热塑性热膨胀性粘接剂层,进一步优选使用胶粘力为2N/20mm以上的热塑性热膨胀性粘接剂层,在防止上述粘接带从被粘体剥离、位置偏移这方面优选使用胶粘力为3N/20mm以上的热塑性热膨胀性粘接剂层。
膨胀前的上述热塑性热膨胀性粘接剂层(A)的厚度优选为10μm~250μm的范围,更优选为20μm~150μm的范围,厚度为30μm~100μm的范围在能赋予即使在加热前也能暂时贴附于被粘体的程度的粘接性并防止上述粘接带从被粘体剥离、位置偏移这方面上为优选。
另一方面,通过上述热塑性热膨胀性粘接剂层(A)膨胀而形成的热塑性热膨胀性粘接剂层(A1)的厚度优选为20μm~2500μm的范围,厚度为40μm~1500μm的范围在获得更优异的胶粘力这方面上为优选。另外,上述热塑性热膨胀性粘接剂层(A1)优选具有多孔结构。
另外,作为上述粘接带,优选使用上述热塑性热膨胀性粘接剂层(A)的厚度相对于上述粘接带的总厚度为10%以上的粘接带,使用厚度相对于上述粘接带的总厚度为30%以上的粘接带易于将另一被粘体合适地固定在上述空隙内、或易于用上述粘接带将上述空隙内填充故而更优选。
作为上述热塑性热膨胀性粘接剂层(A),使用如上所述具有能预先粘接于被粘体的程度的胶粘力,并能用上述热塑性热膨胀性粘接剂层(A)膨胀所产生的压力将被粘体(C1)具有的空隙、或被粘体(C1)与被粘体(C2)之间的空隙进行填充和粘接的热塑性热膨胀性粘接剂层。
作为上述热塑性热膨胀性粘接剂层(A),可通过将后述的粘接剂组合物(a)涂布于例如脱模衬垫、粘合带的支持体并进行干燥等来制造。
可使用含有热塑性树脂的粘接剂组合物(a)来形成上述热塑性热膨胀性粘接剂层(A)。上述热塑性树脂的含量相对于粘接剂组合物(a)的全部固体成分优选为50质量%以上,更优选为75质量%以上,进一步优选为90质量%以上。
作为上述热塑性树脂,可以使用能通过加热而容易地膨胀的热塑性树脂。
作为上述热塑性树脂,优选使用在1Hz及23℃用动态粘弹谱测定的储能弹性模量G23为1.0×103~5.0×107Pa的范围的热塑性树脂,并且优选使用在1Hz及70℃用动态粘弹谱测定的储能弹性模量G70为1.0×102~1.0×107Pa的范围的热塑性树脂,并且使用在1Hz及120℃用动态粘弹谱测定的储能弹性模量G120为1.0×102~1.0×106Pa的范围的热塑性树脂在获得即使在加热前也能防止上述粘接带从被粘体剥离、位置偏移,并且可膨胀到能充分地填充上述空隙的程度的粘接带这方面特别优选。
就使上述热塑性热膨胀性粘接剂层(A)膨胀前的状态的粘接带而言,在即使在加热前也能防止上述粘接带从被粘体剥离、位置偏移,且抑制膨胀后在常温环境下收缩等方面,可使用含有在1Hz及23℃用动态粘弹谱测定的储能弹性模量G23优选为1.0×103~5.0×107Pa,更优选为5.0×103~1.0×107Pa,特别优选为5.0×103~5.0×106Pa的热塑性树脂的粘接带。
另外,作为上述热塑性树脂,使用具有在上述范围内的、在1Hz及23℃用动态粘弹谱测定的储能弹性模量G23,而且在70℃~120℃的范围的、在1Hz用动态粘弹谱测定的储能弹性模量为1.0×102Pa~1.0×107Pa的范围的热塑性树脂,在抑制粘接带向平面方向(流动方向、宽度方向)膨胀并使其向其厚度方向膨胀这方面上为优选。
作为上述热塑性树脂,可使用在1Hz及70℃用动态粘弹谱测定的储能弹性模量G70优选为1.0×102~1.0×107Pa,更优选为5.0×102~5.0×106Pa,特别优选为5.0×102~1.0×106Pa的热塑性树脂。
另外,作为上述热塑性树脂,可使用在1Hz及70℃用动态粘弹谱测定的储能弹性模量G70优选为1.0×102~1.0×107Pa,更优选为5.0×102~5.0×106Pa,特别优选为5.0×102~1.0×106Pa的热塑性树脂。
另外,上述热塑性树脂的在1Hz及120℃用动态粘弹谱测定的储能弹性模量G120优选为1.0×102~1.0×106Pa,更优选为5.0×102~5.0×106Pa,进一步优选为5.0×102~2.0×105Pa。
上述热塑性树脂的上述储能弹性模量G120优选小于上述储能弹性模量G70,上述储能弹性模量G70优选小于上述储能弹性模量G23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储能弹性模量G23、G70及G120的测定使用市售的粘弹性试验机并用后述实施例记载的方法进行测定。作为上述测定的试验片,使用通过将热塑性热膨胀性粘接剂层(A)中含有的热塑性树脂(不含膨胀剂)加热并涂布于脱模衬垫上并进行冷却而得的厚度2mm的试验片。
上述热塑性树脂,优选使用例如膨胀前具有优异的胶粘力,在膨胀剂的膨胀开始温度发生软化,膨胀剂容易膨胀,即使在膨胀后也能表现出优异的胶粘力的热塑性树脂。
作为上述热塑性树脂,可以列举:例如,聚氨酯(PU)、热塑性聚氨酯(TPU)等氨基甲酸酯系树脂;聚碳酸酯(PC);聚氯乙烯(PVC)、氯乙烯-乙酸乙烯酯共聚合树脂等氯乙烯系树脂;聚丙烯酸、聚甲基丙烯酸、聚丙烯酸甲酯、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聚甲基丙烯酸乙酯等丙烯酸系树脂;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聚对苯二甲酸丙二醇酯、聚萘二甲酸乙二醇酯、聚萘二甲酸丁二醇酯等聚酯系树脂;尼龙(注册商标)等聚酰胺系树脂;聚苯乙烯(PS)、酰亚胺改性聚苯乙烯、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ABS)树脂、酰亚胺改性ABS树脂、苯乙烯·丙烯腈共聚合(SAN)树脂、丙烯腈·乙烯-丙烯-二烯·苯乙烯(AES)树脂等聚苯乙烯系树脂、聚乙烯(PE)树脂、聚丙烯(PP)树脂、环烯烃树脂等烯烃系树脂;硝基纤维素、乙酸纤维素等纤维素系树脂;硅酮系树脂;氟系树脂等热塑性树脂、苯乙烯系热塑性弹性体、烯烃系热塑性弹性体、氯乙烯系热塑性弹性体、氨基甲酸酯系热塑性弹性体、酯系热塑性弹性体、酰胺系热塑性弹性体等热塑性弹性体。
这些当中,作为热塑性树脂,尤其优选使用苯乙烯系热塑性弹性体、烯烃系热塑性弹性体、氯乙烯系热塑性弹性体、酯系热塑性弹性体、氨基甲酸酯系热塑性弹性体、酰胺系热塑性弹性体或丙烯酸系树脂等,特别优选使用苯乙烯系热塑性弹性体或丙烯酸系树脂。
作为苯乙烯系热塑性弹性体,可以列举:例如,苯乙烯-乙烯-丁烯共聚物(SEB)等苯乙烯系AB型二嵌段共聚物;苯乙烯-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SBS)、SBS的氢化物(苯乙烯-乙烯-丁烯-苯乙烯共聚物(SEBS))、苯乙烯-异戊二烯-苯乙烯共聚物(SIS)、SIS的氢化物(苯乙烯-乙烯-丙烯-苯乙烯共聚物(SEPS))、苯乙烯-异丁烯-苯乙烯共聚物(SIBS)等苯乙烯系ABA型三嵌段共聚物;苯乙烯-丁二烯-苯乙烯-丁二烯(SBSB)等苯乙烯系ABAB型四嵌段共聚物;苯乙烯-丁二烯-苯乙烯-丁二烯-苯乙烯(SBSBS)等苯乙烯系ABABA型五嵌段共聚物;具有这些以上的AB重复单元的苯乙烯系多嵌段共聚物;将苯乙烯-丁二烯橡胶(SBR)等苯乙烯系无规共聚物的乙烯性双键进行加氢而得到的氢化物;等。苯乙烯系热塑性弹性体也可以使用市售品。
作为上述丙烯酸系树脂,可使用例如将包含(甲基)丙烯酸烷基酯的单体进行聚合而得的丙烯酸系树脂。
上述(甲基)丙烯酸烷基酯,优选使用具有碳原子数4~12的烷基的(甲基)丙烯酸酯,具体而言,优选使用(甲基)丙烯酸酯丁酯、(甲基)丙烯酸异辛酯、(甲基)丙烯酸2-乙基己酯等,更优选将丙烯酸丁酯及丙烯酸2-乙基己酯单独使用或组合使用。
另外,作为上述单体,除了上述之外,还可以使用丙烯腈、(甲基)丙烯酸、马来酸酐、丙烯酰胺、衣康酸、苯乙烯、乙酸乙烯酯等。
上述粘接剂组合物(a)也可含有热固性树脂。作为热固性树脂,可以将氨基甲酸酯树脂、苯酚树脂、不饱和聚酯树脂、环氧树脂、丙烯酸树脂等。其中,可将例如双酚A型环氧树脂、双酚F型环氧树脂、双酚S型环氧树脂、乙内酰脲型环氧树脂、联苯型环氧树脂、脂环式环氧树脂、三苯基甲烷型环氧树脂、苯酚酚醛清漆型环氧树脂、甲酚酚醛清漆型环氧树脂、萘酚酚醛清漆型环氧树脂、二环戊二烯/苯酚环氧树脂、脂环式胺环氧树脂、脂肪族胺环氧树脂、以及经过CTBN改性(羧基封端的丁二烯腈改性)、卤素改性的环氧树脂等单独使用或组合2种以上使用。
上述热固性树脂的含量相对于粘接剂组合物(a)的全部固体成分优选为50质量%以下,更优选为25质量%以下,进一步优选为10质量%以下。
上述粘接剂组合物(a)也可含有膨胀剂。作为膨胀剂,优选使用可形成作为上述膨胀后的热塑性热膨胀性粘接剂层(A1)的多孔结构的膨胀剂,例如可使用碳酸铵、碳酸氢铵、亚硝酸铵、硼氢化铵、叠氮化物等无机化合物、三氯一氟甲烷等氟化烷烃、偶氮二异丁腈等偶氮化合物、对甲苯磺酰肼等肼化合物、对甲苯磺酰氨基脲等氨基脲化合物、5-吗啉基-1,2,3,4-噻三唑等三唑化合物、N,N’-二亚硝基对苯二甲酰胺等N-亚硝基化合物。
另外,作为上述膨胀剂,优选为因热而发生膨胀的热膨胀剂,例如可使用将烃系溶剂进行微胶囊化而得的热膨胀性胶囊等膨胀性胶囊。作为上述热膨胀剂,优选使用可在上述热塑性树脂的软化点前后的温度产生气体并发生膨胀的膨胀剂。上述热膨胀剂的膨胀开始温度优选为50℃以上,更优选为60℃以上,膨胀开始温度为70℃以上在保存时的安定性优异,且可使上述粘接带充分地膨胀而不损伤耐热性低的被粘体,可在膨胀后获得优异的胶粘力,故而优选。
使用上述中的将烃系溶剂进行微胶囊化而得的热膨胀性胶囊作为上述膨胀剂在防止例如因热等的影响导致的热塑性热膨胀性粘接剂层(A)的劣化等方面更优选。作为上述膨胀剂,可单独使用或组合2种以上使用。
上述热膨胀性胶囊的市售品,例如可列举Expancel(日本Fillite株式会社制)、Matsumoto Microsphere(松本油脂制药株式会社制)、Microsphere(株式会社Kureha制)等。
使用松本油脂制药株式会社制Matsumoto Microsphere F-30、F-36、F-36D、F-36LV、F-48、F-48D、F-50、FN-80GS、F-65、日本Fillite株式会社制Expancel 053-40、007-40、031-40等作为上述热膨胀性胶囊,在热塑性树脂的软化温度前后膨胀,因此抑制粘接带向平面方向(流动方向、宽度方向)膨胀,并能更有效地向其厚度方向膨胀,故而优选。
作为上述热膨胀性胶囊,优选使用膨胀后的体积相对于膨胀前的上述胶囊的体积(体积膨胀率)为8倍~60倍的热膨胀性胶囊。
上述膨胀剂的用量、优选上述热膨胀性胶囊的用量,相对于上述层(A)的全部成分中的固体成分100质量份优选为0.3质量份~30质量份的范围,更优选为1质量份~20质量份的范围,进一步优选为3~17质量份的范围,用量为5质量份~15质量份的范围可充分膨胀到将被粘体具有的空隙填充等的程度,且会获得更优异的胶粘力,故而进一步优选。
作为上述粘接剂组合物(a),除了含有上述物质以外,可根据需要使用含有增粘剂、交联剂、固化剂、固化促进剂等的粘接剂组合物。
(粘接剂层(B))
另外,作为本发明的粘接带,如上所述,优选使用具有粘接剂层(B)的粘接带。
作为构成上述粘接带的粘接剂层(B),可使用能形成具有粘性或粘接性的层的粘接剂组合物(b)来形成。
作为上述粘接剂层(B),可使用上述粘接剂层(B)的厚度方向的膨胀率[加热后的上述放置后的粘接剂层(B)的厚度/上述放置前的粘接剂层(B)的厚度]×100为120%以下的粘接剂层。上述粘接剂层(B)的膨胀率优选为115%以下,更优选为110%以下。只要是这样的粘接带,即使在上述热塑性热膨胀性粘接剂层(A)膨胀后,也能维持对于被粘体的优异的胶粘力。需要说明的是,上述粘接剂层(B)的膨胀率是指将上述粘接带在100℃的环境下放置了30分钟时上述放置后的粘接剂层的厚度相对于上述放置前的上述粘接剂层(B)的厚度的比例。
上述粘接剂层(B)的厚度优选为1μm~150μm的范围,厚度为5μm~100μm的范围时,构成上述粘接带的热塑性热膨胀性粘接剂层(A)膨胀,将被粘体(C1)具有的空隙、或被粘体(C1)与被粘体(C2)之间的空隙填充,并将上述粘接剂层(B)贴附于被粘体(C2)时表现出优异的胶粘力,故而更优选。
上述粘接剂层(B),如前所述,优选膨胀率低,因此优选实质上不含有作为在形成上述热塑性热膨胀性粘接剂层(A)时可使用的膨胀剂而列举的膨胀剂。
作为上述粘接剂(B),可合适地使用含有例如热固性树脂、热塑性树脂等树脂,且上述膨胀剂的含量少或不含有上述膨胀剂的粘接剂组合物(b)。
作为可使用于上述粘接剂组合物(b)的树脂,可选择使用以往已知的树脂。其中,作为上述树脂,在提升本发明的粘接带的生产效率方面,优选使用例如与作为可使用于上述热塑性热膨胀性粘接剂层(A)的形成的粘接剂组合物(a)所含有的热塑性树脂而列举的树脂同样的树脂。
上述粘接剂组合物(b),可使用含有例如上述热塑性树脂等树脂、以及根据需要的增粘树脂、交联剂、其他添加剂等的粘接剂组合物。
作为上述增粘树脂,以调整粘接剂层(B)的强粘接性为目的,例如可使用松香系增粘树脂、聚合松香系增粘树脂、聚合松香酯系增粘树脂、松香酚系增粘树脂、稳定化松香酯系增粘树脂、歧化松香酯系增粘树脂、萜烯系增粘树脂、萜烯酚系增粘树脂、石油树脂系增粘树脂等。
作为上述交联剂,以提升粘接剂层(B)的凝聚力为目的,可使用公知的异氰酸酯系交联剂、环氧系交联剂、氮丙啶系交联剂、多价金属盐系交联剂、金属螯合物系交联剂、酮·酰肼系交联剂、噁唑啉系交联剂、碳二亚胺系交联剂、硅烷系交联剂、环氧丙基(烷氧基)环氧硅烷系交联剂等。
作为上述添加剂,可根据需要在不妨碍本发明所希望的效果的范围内,使用用于调整pH的碱(氨水等)、酸、发泡剂、增塑剂、软化剂、抗氧化剂、玻璃、塑料制的纤维状、气球状、珠粒状、金属粉末状的填充剂、颜料、染料等着色剂、pH调整剂、皮膜形成辅助剂、流平剂、增稠剂、疏水剂、消泡剂等公知的物质。
作为上述粘接剂组合物(b),在维持良好的涂布操作性等方面可使用含有溶剂的粘接剂组合物。上述溶剂可使用例如甲苯、二甲苯、乙酸乙酯、乙酸丁酯、丙酮、甲乙酮、己烷等。另外,使用水系粘接剂组合物作为上述粘接剂组合物(b)时,可使用水、或以水为主体的水性溶剂作为上述溶剂。
本发明的粘接带,例如可经由以下工序进行制造:工序[I],将上述粘接剂组合物(a)涂布于脱模衬垫并进行干燥从而形成热塑性热膨胀性粘接剂层(A)。
本发明的粘接带当中,由上述热塑性热膨胀性粘接剂层(A)与上述粘接剂层(B)构成的粘接带,可经由以下工序进行制造:上述工序[I];工序[II],区别于上述工序[I],将上述粘接剂组合物(b)涂布于脱模衬垫并进行干燥等从而形成粘接剂层(B);以及工序[III],将上述粘接剂层(B)转印至上述热塑性热膨胀性粘接剂层(A)的单面,并对它们进行压接等。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热塑性热膨胀性粘接剂层(A)优选在制造上述粘接带的过程中实质上不膨胀。
另外,作为本发明的粘接带,根据需要可使用在上述热塑性热膨胀性粘接剂层(A)与粘接剂层(B)之间具有无纺布层或树脂薄膜层或由金属构成的层(Z)的粘接带。这样的粘接带具有良好的刚性,因此贴附操作性优异。
作为上述层(Z),例如为无纺布时,作为材质优选由纸浆、人造丝、马尼拉麻、丙烯腈、尼龙、聚酯等构成,为了满足无纺布的拉伸强度,根据需要也可进行在抄纸工序中添加聚酰胺并在干燥后进行涂布的1工序含浸处理、以粘液纤维、热塑性树脂作为粘结剂的2工序含浸处理等。作为树脂薄膜层,可列举使用聚酯薄膜、聚乙烯薄膜、聚丙烯薄膜、聚氯乙烯薄膜、聚酰亚胺薄膜等塑料薄膜等而形成的树脂薄膜层;作为由金属构成的层,可列举铝、铜等的金属层。
作为上述层(Z),优选使用具有1μm~200μm的厚度的层。
具有上述层(Z)的粘接带,例如可经由以下工序进行制造:工序[I],将上述粘接剂组合物(a)涂布于脱模衬垫并进行干燥从而形成热塑性热膨胀性粘接剂层(A);工序[II],区别于上述工序[I],将上述粘接剂组合物(b)涂布于脱模衬垫并进行干燥等从而形成粘接剂层(B);工序[IV],在上述热塑性热膨胀性粘接剂层(A)的单面层叠上述层(Z);以及工序[V],在由上述层(Z)构成的面转印上述粘接剂层(B)并对它们进行压接。
以上述方法等获得的本发明的粘接带,可通过加热而膨胀,且具有优异的胶粘力,因此可以合适地专用在通过本发明的粘接带的膨胀物将被粘体(C1)具有的空隙、或被粘体(C1)与被粘体(C2)之间的空隙进行填充或粘接而成的物品的制造场合。
作为上述物品的制造方法,例如可列举一种物品的制造方法,其包括以下工序:工序[1],将上述粘接带的热塑性热膨胀性粘接剂层(A)或粘接剂层(B)贴附于构成被粘体(C1)的部位(c1-1);工序[2],加热上述热塑性热膨胀性粘接剂层(A);工序[3],通过上述加热,上述热塑性热膨胀性粘接剂层(A)膨胀并形成热塑性热膨胀性粘接剂层(A1);以及工序[4],将构成上述粘接带的热塑性热膨胀性粘接剂层(A1)或粘接剂层(B)贴附于构成上述被粘体(C1)的其他部位(c1-2)或其他被粘体(C2)。
在上述工序[1]中,用0.1N/cm2以上的力使粘接带的热塑性热膨胀性粘接剂层(A)或粘接剂层(B)压接于构成被粘体(C1)的部位(c1-1),会提高上述粘接带对于构成被粘体(C1)的部位(c1-1)的胶粘力,即使在加热前也能抑制粘接带与被粘体(C1)的偏移,故而优选。
在使上述粘接带的上述热塑性热膨胀性粘接剂层(A)或上述粘接剂层(B)压接于构成上述被粘体(C1)的部位(c1-1)时,根据需要可使用冲压机、辊等设备,也可以用手指对它们进行按压。
上述工序[2]的加热温度,优选为例如对应于上述膨胀剂发生膨胀的温度(膨胀开始温度)的温度,具体而言,优选为50~150℃,更优选为60~145℃,加热温度为70~140℃时,保存时的安定性优异,且可使上述粘接带充分地膨胀而不损伤耐热性低的被粘体,可在膨胀后获得优异的胶粘力,故而优选。
作为上述加热方法,可列举例如将物品投入烘箱、加热炉等加温装置中将物品整体进行加热的方法、通过使热源接触或接近上述热塑性热膨胀性粘接剂层(A)或上述粘接带或上述被粘体而将上述热塑性热膨胀性粘接剂层(A)加热的方法。
作为上述热源,例如可使用卤素灯、激光照射装置、电磁感应加热装置、热压印机、热板、焊铁等。可根据物品的大小来选择加热方法。
本发明的粘接带,在上述加热后,优选在其厚度方向膨胀,优选实质上不在其流动方向或宽度方向膨胀。
通过上述工序[2],上述热塑性热膨胀性粘接剂层(A)膨胀并形成热塑性热膨胀性粘接剂层(A1)(工序[3])。上述膨胀导致塑性热膨胀性粘接剂层(A1)主要在粘接带的厚度方向膨胀。
上述工序[4]中,通过使上述热塑性热膨胀性粘接剂层(A)膨胀而产生的力,使上述粘接剂层(A1)或上述粘接剂层(B)、与构成上述被粘体(C1)的其他部位(c1-2)或其他被粘体(C2)压接。因此,将被粘体(C1)具有的空隙、或被粘体(C1)与被粘体(C2)之间的空隙进行填充时,不必使用例如冲压机等施加压力。另外,上述膨胀所产生的力使粘接带与被粘体密合,因此即使使用表面有凹凸的物体(具有粗糙面的物体)作为被粘体时,也不易在粘接带与被粘体之间形成间隙。
作为上述被粘体(C1)及(C2),例如可列举玻璃、铝等金属、由压克力、聚碳酸酯等树脂构成的塑料等。上述被粘体(C1)及(C2)可以使用由相同的材质、形状构成的被粘体,也可以使用不同的材质、形状的被粘体。
作为上述被粘体(C1)及(C2),与上述热塑性热膨胀性粘接剂层(A)、上述粘接剂层(B)接触的表面可以是粗糙面。
上述被粘体(C1)及上述被粘体(C2)的形状没有特别限定,例如可列举2维形状、3维形状(曲面等)、具有表面凹凸的形状、嵌合的形状等。也可以是上述形状的组合。
本发明的粘接带,可通过给予上述热塑性热膨胀性粘接剂层(A)或上述粘接带整体热而使其膨胀。
作为上述物品的制造方法,按上述工序[1]、工序[2]以及工序[3]的顺序进行,在加热前具有优异的胶粘力,能通过加热而膨胀,且加热膨胀后也表现出优异的胶粘力这方面上为优选。尤其在被粘体(C1)或(C2)的表面为粗糙面时,在表现出良好的胶粘力的方面是有效的。
例如,即使在要使用一开始先经由工序[2]预先进行加热膨胀而得的粘接带并在有表面凹凸的被粘体进行贴附等的情况下,也能降低在它们的界面形成微细的间隙的可能性。
作为用上述方法获得的物品,例如可列举搭载于汽车的可动部的小型发动机。上述发动机通常由外装构件(筒状构件)与其盖状构件构成。上述发动机,具体而言,可列举将金属制的筒状构件、与对应于上述筒状构件的形状的树脂制的盖状构件以嵌合的状态进行固定而成的发动机。本发明的粘接带能够填充有时在上述筒状构件与上述盖状构件之间形成的空隙。
实施例
(制备例1)
<粘接剂组合物(a-1)的制备>
将重均分子量30万的苯乙烯-丁二烯嵌段共聚物S(三嵌段共聚物与二嵌段共聚物的混合物。相对于上述混合物的总量,上述二嵌段共聚物所占的比例为50质量%。在上述苯乙烯-丁二烯嵌段共聚物的整体中,聚苯乙烯单元所占的质量比例为30质量%,聚丁二烯单元所占的质量比例为70质量%)100质量份、萜烯酚系增粘树脂(软化点115℃,分子量1000)65质量份混合,并将混合物溶解于甲苯,由此得到粘接剂组合物(a-1)。
(制备例2)
<粘接剂组合物(a-2)的制备>
将制备例1中使用的萜烯酚系增粘树脂(软化点115℃,分子量1000)的用量从65质量份变更为100质量份,除此以外,以与制备例1同样的方法得到粘接剂组合物(a-2)。
(制备例3)
<粘接剂组合物(a-3)的制备>
使用重均分子量20万的苯乙烯-异戊二烯嵌段共聚物T(三嵌段共聚物与二嵌段共聚物的混合物。相对于上述混合物的总量,上述二嵌段共聚物所占的比例为52质量%。在上述苯乙烯-异戊二烯嵌段共聚物的整体中,聚苯乙烯单元所占的质量比例为15质量%,聚异戊二烯单元所占的质量比例为85质量%)100质量份来代替苯乙烯-丁二烯嵌段共聚物S,使用C5石油系增粘树脂(软化点100℃,数均分子量885)40质量份、聚合松香酯系增粘树脂(软化点125℃,数均分子量880)30质量份、作为液态增粘树脂的HV-100(JX日矿日石能源株式会社制,低分子量聚丁烯)5质量份来代替萜烯酚系增粘树脂,除此以外,以与制备例1同样的方法得到粘接剂组合物(a-3)。
(制备例4)
<粘接剂组合物(a-4)的制备>
在配备搅拌机、回流冷凝器、温度计、滴液漏斗及氮气导入口的反应容器中,将丙烯酸丁酯44.9质量份、丙烯酸2-乙基己酯50质量份、丙烯酸2质量份、乙酸乙烯酯3质量份、丙烯酸4-羟基丁酯0.1质量份、作为聚合引发剂的2,2’-偶氮二异丁腈0.1质量份溶解于乙酸乙酯100质量份,并在70℃下聚合10小时,由此得到重均分子量80万的丙烯酸系共聚物W溶液。
然后,相对于丙烯酸系共聚物W100质量份,添加聚合松香酯系增粘树脂D-135(荒川化学工业株式会社制)30质量份,加入乙酸乙酯并进行混合,由此得到非挥发性成分45质量%的粘接剂组合物(a-4)。
(制备例5)
<粘接剂组合物(a-5)的制备>
在配备搅拌机、回流冷凝器、温度计、滴液漏斗及氮气导入口的反应容器中,将丙烯酸丁酯95.5质量份、丙烯酸4质量份、丙烯酸羟基乙酯0.5质量份、作为聚合引发剂的2,2’-偶氮二异丁腈0.2质量份溶解于乙酸乙酯100质量份,并在80℃下聚合8小时,由此得到重均分子量65万的丙烯酸系共聚物溶液X。
然后,相对于丙烯酸系共聚物X100质量份,添加松香酯系树脂A-100(荒川化学公司制)10质量份、聚合松香酯系树脂D-135(荒川化学公司制)20质量份,加入甲苯并进行混合,由此得到非挥发性成分45质量%的粘接剂组合物(a-5)。
(制备例6)
<粘接剂组合物(a-6)的制备>
将制备例1中使用的萜烯酚系增粘树脂(软化点115℃,分子量1000)的用量从65质量份变更为5质量份,除此以外,以与制备例1同样的方法得到粘接剂组合物(a-6)。
(制备例7)
<粘接剂组合物(a-7)的制备>
将EPICLON N-680(DIC株式会社制的甲酚酚醛清漆型环氧树脂溶液,环氧当量215g/eq,非挥发性成分75质量%)21.4质量份、与“YL-7862”(三菱化学株式会社制的环氧树脂,环氧当量3748g/eq,非挥发性成分50质量%)48质量份混合后,再混合甲乙酮30.6质量份,由此得到非挥发性成分40质量%的环氧树脂组合物Y。
然后,相对于上述环氧树脂组合物Y100质量份,混合作为固化剂的Curezol2MAOK-PW(四国化成株式会社制,咪唑系固化促进剂)0.4质量份,并搅拌10分钟,由此得到粘接剂组合物(a-7)。
<粘接剂组合物(a-8)的制备>
将制备例1中使用的萜烯酚系增粘树脂(软化点115℃,分子量1000)的用量从65质量份变更为20质量份,除此以外,以与制备例1同样的方法得到粘接剂组合物(a-8)。
<粘接带的制作>
(实施例1)
使用棒状的金属涂抹器,将相对于粘接剂组合物(a-1)的全部固体成分100质量份混合作为膨胀剂的Matsumoto Microsphere F-36D(松本油脂制药株式会社制,热膨胀性微胶囊,初始粒径10~16μm,膨胀开始温度70~80℃)10质量份并进行10分钟搅拌而得的混合物,以干燥后的厚度为60μm的方式涂布于在高级纸的两面具有聚乙烯层且在聚乙烯层的单面具有硅酮系脱模处理剂层的厚度130μm的脱模纸的表面,并用设定于65℃的干燥机进行干燥10分钟,由此制作热塑性热膨胀性粘接剂层(A-1)。将上述热塑性热膨胀性粘接剂层(A-1)层叠于有别于上述的另一脱模纸,并使用2kg的手持辊使其在上述贴附物的上表面来回一次,由此得到由上述热塑性热膨胀性粘接剂层(A-1)构成的粘接带。
(实施例2)
使用粘接剂组合物(a-2)来代替粘接剂组合物(a-1),除此以外,以与实施例1同样的方法得到由热塑性热膨胀性粘接剂层(A-2)构成的粘接带。
(实施例3)
使用粘接剂组合物(a-3)来代替粘接剂组合物(a-1),除此以外,以与实施例1同样的方法得到由热塑性热膨胀性粘接剂层(A-3)构成的粘接带。
(实施例4)
使用棒状的金属涂抹器,将用甲苯进行稀释至粘接剂组合物(a-4)100质量份的非挥发性成分为30质量%并搅拌10分钟后再加入作为膨胀剂的F-36D10质量份并进行搅拌10分钟而得的混合物,以干燥后的厚度为60μm的方式涂布于在高级纸的两面具有聚乙烯层且在聚乙烯层的单面具有硅酮系脱模处理剂层的厚度130μm的脱模纸的表面,并用设定于65℃的干燥机进行干燥10分钟,由此制作热塑性热膨胀性粘接剂层(A-4),除此以外,以与实施例1同样的方法得到由热塑性热膨胀性粘接剂层(A-4)构成的粘接带。
(实施例5)
使用粘接剂组合物(a-5)来代替粘接剂组合物(a-4),除此以外,以与实施例4同样的方法得到由热塑性热膨胀性粘接剂层(A-5)构成的粘接带。
(实施例6)
以与实施例1同样的方法制作热塑性热膨胀性粘接剂层(A-1)。
然后,使用棒状的金属涂抹器,将上述粘接剂组合物(a-1)以干燥后的厚度为60μm的方式涂布于在高级纸的两面具有聚乙烯层且在聚乙烯层的单面具有硅酮系脱模处理剂层的厚度130μm的脱模纸的表面,并用设定于65℃的干燥机进行干燥10分钟,由此制作粘接剂层(B-1)。
向上述得到的热塑性热膨胀性粘接剂层(A-1)贴附上述粘接剂层(B-1),并使用2kg的手持辊使其在上述贴附物的上表面来回一次,由此得到在上述热塑性热膨胀性粘接剂层(A-1)的单面层叠粘接剂层(B-1)而成的粘接带。
(实施例7)
使用粘接剂组合物(a-2)来代替粘接剂组合物(a-1),除此以外,以与实施例6同样的方法制作热塑性热膨胀性粘接剂层(A-2)及粘接剂层(B-2),并得到在上述热塑性热膨胀性粘接剂层(A-2)的单面层叠粘接剂层(B-2)而成的粘接带。
(实施例8)
使用粘接剂组合物(a-3)来代替粘接剂组合物(a-1),除此以外,以与实施例6同样的方法制作成热塑性热膨胀性粘接剂层(A-3)及粘接剂层(B-3),并得到在上述热塑性热膨胀性粘接剂层(A-3)的单面层叠粘接剂层(B-3)而成的粘接带。
(实施例9)
使用粘接剂组合物(a-4)来代替粘接剂组合物(a-1),除此以外,以与实施例6同样的方法制作成热塑性热膨胀性粘接剂层(A-4)及粘接剂层(B-4),并得到在上述热塑性热膨胀性粘接剂层(A-4)的单面层叠粘接剂层(B-4)而成的粘接带。
(实施例10)
使用粘接剂组合物(a-5)来代替粘接剂组合物(a-1),除此以外,以与实施例6同样的方法制作成热塑性热膨胀性粘接剂层(A-5)及粘接剂层(B-5),并得到在上述热塑性热膨胀性粘接剂层(A-5)的单面层叠粘接剂层(B-5)而成的粘接带。
(实施例11)
将热塑性热膨胀性粘接剂层(A-1)贴附于厚度12μm的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薄膜的单面,并在另一面贴附上述得到的粘接剂层(B-1),然后以4kgf/cm2进行加压层压,由此得到在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薄膜层叠热塑性热膨胀性粘接剂层(A-1)及粘接剂层(B-1)而成的粘接带。
(实施例12)
使用热塑性热膨胀性粘接剂层(A-2)来代替热塑性热膨胀性粘接剂层(A-1),使用粘接剂层(B-2)来代替粘接剂层(B-1),除此以外,以与实施例11同样的方法得到在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薄膜层叠热塑性热膨胀性粘接剂层(A-2)及粘接剂层(B-2)而成的粘接带。
(实施例13)
使用热塑性热膨胀性粘接剂层(A-3)来代替热塑性热膨胀性粘接剂层(A-1),使用粘接剂层(B-3)来代替粘接剂层(B-1),除此以外,以与实施例11同样的方法得到在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薄膜层叠热塑性热膨胀性粘接剂层(A-3)及粘接剂层(B-3)而成的粘接带。
(实施例14)
使用热塑性热膨胀性粘接剂层(A-4)来代替热塑性热膨胀性粘接剂层(A-1),使用粘接剂层(B-4)来代替粘接剂层(B-1),除此以外,以与实施例11同样的方法得到在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薄膜层叠热塑性热膨胀性粘接剂层(A-4)及粘接剂层(B-4)而成的粘接带。
(实施例15)
使用热塑性热膨胀性粘接剂层(A-5)来代替热塑性热膨胀性粘接剂层(A-1),使用粘接剂层(B-4)来代替粘接剂层(B-5),除此以外,以与实施例15同样的方法得到在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薄膜层叠热塑性热膨胀性粘接剂层(A-5)及粘接剂层(B-5)而成的粘接带。
(实施例16)
将热塑性热膨胀性粘接剂层(A-1)贴附于厚度35μm的无纺布的单面,并在另一面贴附上述得到的粘接剂层(B-1),然后在80℃下以4kgf/cm2进行加压层压,由此得到在无纺布层叠热塑性热膨胀性粘接剂层(A-1)及粘接剂层(B-1)而成的粘接带。
(实施例17)
使用热塑性热膨胀性粘接剂层(A-2)来代替热塑性热膨胀性粘接剂层(A-1),使用粘接剂层(B-2)来代替粘接剂层(B-1),除此以外,以与实施例16同样的方法得到在无纺布层叠热塑性热膨胀性粘接剂层(A-2)及粘接剂层(B-2)而成的粘接带。
(实施例18)
使用热塑性热膨胀性粘接剂层(A-3)来代替热塑性热膨胀性粘接剂层(A-1),使用粘接剂层(B-3)来代替粘接剂层(B-1),除此以外,以与实施例16同样的方法得到在无纺布层叠热塑性热膨胀性粘接剂层(A-3)及粘接剂层(B-3)而成的粘接带。
(实施例19)
使用热塑性热膨胀性粘接剂层(A-4)来代替热塑性热膨胀性粘接剂层(A-1),使用粘接剂层(B-4)来代替粘接剂层(B-1),除此以外,以与实施例16同样的方法得到在无纺布层叠热塑性热膨胀性粘接剂层(A-4)及粘接剂层(B-4)而成的粘接带。
(实施例20)
使用热塑性热膨胀性粘接剂层(A-5)来代替热塑性热膨胀性粘接剂层(A-1),使用粘接剂层(B-5)来代替粘接剂层(B-1),除此以外,以与实施例16同样的方法得到在无纺布层叠热塑性热膨胀性粘接剂层(A-5)及粘接剂层(B-5)而成的粘接带。
(实施例21)
使用Expancel 051-40(日本Fillite株式会社制,热膨胀性微胶囊,初始粒径12μm,膨胀开始温度110℃)来代替F-36D作为膨胀剂,除此以外,以与实施例6同样的方法得到在热塑性热膨胀性粘接剂层(A-6)的单面层叠粘接剂层(B-1)而成的粘接带。
(实施例22)
使用粘接剂组合物(a-6)来代替粘接剂组合物(a-1),除此以外,以与实施例6同样的方法得到在热塑性热膨胀性粘接剂层(A-7)的单面层叠粘接剂层(B-1)而成的粘接带。
(实施例23)
使用粘接剂组合物(a-8)来代替粘接剂组合物(a-1),除此以外,以与实施例6同样的方法得到在热塑性热膨胀性粘接剂层(A-13)的单面层叠粘接剂层(B-1)而成的粘接带。
(实施例24)
使用F-30(松本油脂制药株式会社制,热膨胀性微胶囊,初始粒径10~16μm,膨胀开始温度70~80℃)来代替F-36D作为膨胀剂,除此以外,以与实施例6同样的方法得到在热塑性热膨胀性粘接剂层(A-14)的单面层叠粘接剂层(B-1)而成的粘接带。
(实施例25)
使用Expancel 031-40(日本Fillite株式会社制,热膨胀性微胶囊,初始粒径10μm~16μm,膨胀开始温度80~95℃)来代替F-36D作为膨胀剂,除此以外,以与实施例6同样的方法得到在热塑性热膨胀性粘接剂层(A-15)的单面层叠粘接剂层(B-1)而成的粘接带。
(实施例26)
相对于粘接剂组合物(a-2)的全部固体成分100质量份混合作为膨胀剂的F-36D 5质量份,除此以外,以与实施例2同样的方法得到由热塑性热膨胀性粘接剂层(A-16)构成的粘接带。
(实施例27)
相对于粘接剂组合物(a-2)的全部固体成分100质量份混合作为膨胀剂的F-36D15质量份,除此以外,以与实施例2同样的方法得到由热塑性热膨胀性粘接剂层(A-17)构成的粘接带。
(实施例28)
相对于粘接剂组合物(a-2)的全部固体成分100质量份混合作为膨胀剂的F-36D30质量份,除此以外,以与实施例2同样的方法得到由热塑性热膨胀性粘接剂层(A-17)构成的粘接带。
(比较例1)
不使用膨胀剂F-36D,除此以外,以与实施例1同样的方法得到由粘接剂层(A-8)构成的粘接带。
(比较例2)
不使用膨胀剂F-36D,除此以外,以与实施例2同样的方法得到由粘接剂层(A-9)构成的粘接带。
(比较例3)
不使用膨胀剂F-36D,除此以外,以与实施例3同样的方法得到由粘接剂层(A-10)构成的粘接带。
(比较例4)
不使用膨胀剂F-36D,除此以外,以与实施例4同样的方法得到由粘接剂层(A-11)构成的粘接带。
(比较例5)
不使用膨胀剂F-36D,除此以外,以与实施例5同样的方法得到由粘接剂层(A-12)构成的粘接带。
(比较例6)
使用棒状的金属涂抹器,将对于粘接剂组合物(a-7)100质量份混合作为膨胀剂的Expancel 051-403.2质量份并进行搅拌10分钟而得的混合物,以干燥后的厚度为50μm的方式涂布于用硅酮化合物对厚度75μm的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薄膜的单面进行剥离处理而成的脱模薄膜的表面,并用设定于75℃的干燥机进行干燥10分钟,由此制作粘接剂层(A-13)。将上述粘接剂层(A-13)贴附于上述脱模薄膜,并使用2kg的手持辊使其在上述贴附物的上表面来回一次,由此得到由上述粘接剂层(A-13)构成的粘接带。
[热膨胀性粘接剂层的储能弹性模量的测定方法]
使用涂抹器将制备例1~6、8中制成的粘接剂组合物(a-1)~(a-6)、(a-8)以干燥后的厚度为100μm的方式涂布于脱模衬垫的表面,并在85℃下干燥5分钟,从而分别形成多片厚度100μm的粘合剂层。
然后,将使用同一粘合剂而得的粘合剂层叠加,由此分别制作由厚度2mm的粘合剂层构成的试验片。
在TA Instruments Japan公司制的粘弹性试验机(ARES 2kSTD)安装直径7.9mm的平行板。用上述平行板以压缩载荷40~60g将上述试验片夹住,在频率1Hz、温度范围-60~150℃、及升温速度2℃/min的条件,测定23℃下的储能弹性模量(G23)及70℃下的储能弹性模量(G70)及120℃下的储能弹性模量(G120)。需要说明的是,对于比较例6则由于使用了热固性树脂,无法适用上述的测定方法,故略去。
[热膨胀性粘接剂层的初始胶粘力的测定方法]
根据JIS Z 0237测定180度剥离胶粘力。
对于实施例6~22,将粘接带的粘接剂层(B)侧的脱模衬垫剥离,以厚度25μm的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薄膜将该粘接剂层作为背衬。对于其他实施例,没有特别限定剥离脱模衬垫的面。将上述设了背衬的粘接带裁切成20mm宽度后,将粘接带的热塑性热膨胀性粘接剂层(A)侧的脱模衬垫剥离,将该粘接剂层贴合于SUS板的经过脱脂处理的平滑表面,并以2kg辊来回1次,将以该方式获得的产物作为试验片。
将上述试验片在23℃环境下放置1小时后,在相同环境下,使用TENSILON拉伸试验机[A&D株式会社制,型号:RTM-100],测定将构成上述试验片的双面粘接带从SUS板沿180度方向以300mm/分钟的速度剥离时的胶粘力。
[粘接带、以及构成该粘接带的各粘接剂层的膨胀率的测定方法]
使用厚度计分别测定用上述方法制作而成的粘接带的厚度、以及构成该粘接带的各粘接剂层的厚度。
另外,通过将上述粘接带在100℃的环境下放置30分钟而使其膨胀。
需要说明的是,对于实施例21是通过在120℃的环境下放置30分钟而使其膨胀,对于比较例6是通过在130℃的环境下放置1小时而使其膨胀。
然后,使用厚度计分别测定上述膨胀后的粘接带的厚度、构成该粘接带的粘接剂层的厚度。
上述膨胀率,是根据以下的算式计算将上述粘接带在100℃的环境下放置30分钟后的粘接带的厚度相对于上述放置前(膨胀前)的上述粘接带的厚度的比例、因上述放置致使上述热塑性热膨胀性粘接剂层(A)膨胀而形成的热塑性热膨胀性粘接剂层(A1)的厚度相对于上述放置前的热塑性热膨胀性粘接剂层(A)的厚度的比例、及上述放置后的粘接剂层(B)的厚度相对于上述放置前的上述粘接剂层(B)的厚度的比例。
[上述放置后(膨胀后)的粘接带的厚度/上述放置前(膨胀前)的粘接带的厚度]×100
[构成上述放置后(膨胀后)的粘接带的已膨胀的热塑性热膨胀性粘接剂层(A)〔热塑性热膨胀性粘接剂层(A1)〕的厚度/构成上述放置前(膨胀前)的粘接带的热塑性热膨胀性粘接剂层(A)的厚度]×100
[构成上述放置后的粘接带的粘接剂层(B)的厚度/构成上述放置前的粘接带的粘接剂层(B)的厚度]×100
[粘接剂层(A)的膨胀率2的测定方法]
将粘接带在85℃的环境下放置30分钟,除此以外,以和粘接带、构成该粘接带的各粘接剂层的膨胀率的测定方法同样的方法,测定实施例1~5的粘接剂层(A)的膨胀率。
[空隙填充性的评价方法]
将宽度15mm×长度70mm×厚度0.5mm的2片表面平滑的铝板进行脱脂处理,将2条间隔件(图1的3)隔着12mm的间隔平行排列并使用粘接带(50μm)粘接于其中的一铝板(C1)(图1中的1)的上表面(C1-1)的端部。关于上述间隔件,使用以用于与间隔件粘接的粘接带的总厚度比实施例1~28及比较例1~5中制成的各粘接带的总厚度厚60μm的方式制备而成的间隔件。
然后,在上述铝板(C1)的上表面(C1-1)侧且在上述2条间隔件之间,贴附已裁切成10mm×10mm的大小的粘接带(对于实施例6~22则是贴附相当于上述热塑性热膨胀性粘接剂层(A)的面),并使用2kg的手持辊进行压接。对于实施例1~5及比较例1~6的贴附的面没有特别限定。
然后,在上述粘接带的上表面(对于实施例6~25则是相当于上述粘接剂层(B)的面),载置经过脱脂处理的具有平滑表面的另一铝板(C2)(宽度15mm×长度70mm×厚度0.5mm),并用夹子将它们固定。
将上述经固定的物体在100℃下加热30分钟后,在23℃环境下放置30分钟进行冷却。需要说明的是,对于实施例21则是在120℃加热30分钟,对于比较例6则是在130℃加热1小时,然后在23℃环境下放置30分钟进行冷却。
然后,取下上述夹子,将铝板(C2)的端部拿起。此时,将铝板(C1)未落下的样品评价为“○”,将铝板(C1)落下的样品评价为“×”。
[剪切胶粘力1的测定方法]
制作和空隙填充性评价同样的样品,将其在100℃加热30分钟后,在23℃环境下放置30分钟进行冷却,然后取下夹子,将获得的样品作为试验片。另外,对于实施例21则是在120℃加热30分钟,对于比较例6则是在130℃加热1小时,然后在23℃环境下放置30分钟进行冷却,然后取下夹子。
将上述试验片分别夹住上述2片铝板的端部,并使用拉伸试验机沿180度方向以拉伸速度10mm/分钟进行拉伸试验,由此求得上述粘接带的胶粘力。
[剪切胶粘力2的测定方法]
对于上述间隔件,使用以用于与间隔件粘接的粘接带的总厚度比实施例1~28及比较例1~5中制成的各粘接带的总厚度厚120μm的方式制备而成的间隔件,除此以外,用与剪切胶粘力1的测定方法同样的方法进行测定。
[剪切胶粘力3的测定方法]
使用实施例1~5来制作和空隙填充性评价同样的试验片,在85℃加热30分钟后,在23℃环境下放置30分钟进行冷却,然后取下夹子,将获得的样品作为试验片。进而,对于上述间隔件,以用于与间隔件粘接的粘接带的总厚度比实施例1~5中制成的各粘接带的总厚度厚30μm的方式制备,并用与剪切胶粘力1的测定方法同样的方法进行测定。
[剪切胶粘力4的测定方法]
使用实施例6~10,在铝板(C1)的上表面(C1-1)侧且在上述2条间隔件之间,贴附己裁切成10mm×10mm的大小的粘接带的粘接剂层(B),除此以外,用与剪切胶粘力1的测定方法同样的方法进行测定。
[构件选择性]
使用实施例1~28及比较例1~6中制作的粘接带并分别使用铝板、压克力板,来制作与空隙填充性评价同样的试验片。(压克力板:将宽度15mm×长度70mm×厚度1.5mm的2片表面平滑的压克力板进行脱脂处理,将2条间隔件隔着12mm的间隔平行排列并使用粘接带(50μm)粘接于一侧的压克力板(D1)的上表面(D1-1)的端部。上述间隔件,使用以用于与间隔件粘接的粘接带的总厚度比实施例1~28及比较例1~5中制成的各粘接带的总厚度厚60μm的方式制备而成的间隔件。
然后,在上述压克力板(D1)的上表面(D1-1)侧且在上述2条间隔件之间,贴附已裁切成10mm×10mm的大小的粘接带(对于实施例6~22则是贴附相当于上述热塑性热膨胀性粘接剂层(A)的面),并使用2kg的手持辊进行压接。然后,在上述粘接带的上表面(对于实施例6~22则是相当于上述粘接剂层(B)的面),载置经过脱脂处理的具有平滑表面的另一压克力板(D2)(宽度15mm×长度70mm×厚度1.5mm),并以夹子将它们固定。)
将上述试验片在100℃加热30分钟后,在23℃环境下放置30分钟进行冷却。需要说明的是,对于实施例22则是在130℃加热30分钟后,在23℃环境下放置30分钟进行冷却。然后,取下上述夹子,将铝板(C2)及压克力板(C2)的端部拿起。此时,将铝板(C1)和压克力板(D1)未落下且未观察到铝板和压克力板的变形的试验片评价为“○”,将虽然未落下但观察到铝板和压克力板的变形的试验片评价为“△”,将落下的试验片评价为“×”。
[表1]
Figure GDA0002102905550000271
[表2]
Figure GDA0002102905550000281
[表3]
Figure GDA0002102905550000291
[表4]
Figure GDA0002102905550000301
[表5]
Figure GDA0002102905550000311
[表6]
Figure GDA0002102905550000321
[表7]
Figure GDA0002102905550000331
*F-36D:Matsumoto Microsphere F-36D
*F-30:Matsumoto Microsphere F-30
*051-40:Expancel 051-40
*031-40:Expancel 031-40
附图标记说明
1 铝板(C1)
2 铝板(C2)
3 间隔件
4 粘接带
5 粘接带与铝板(C2)之间的空隙

Claims (14)

1.一种粘接带,其特征在于,是用在填充被粘体C1具有的空隙、或被粘体C1与被粘体C2之间的空隙的用途的粘接带,所述粘接带具有热塑性热膨胀性粘接剂层A,在85℃的环境下放置30分钟时的所述热塑性热膨胀性粘接剂层A的厚度方向的膨胀率,即,加热后的热塑性热膨胀性粘接剂层A1的厚度/加热前的热塑性热膨胀性粘接剂层A的厚度×100,为180%以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粘接带,其中,在所述热塑性热膨胀性粘接剂层A的至少一面侧具有粘接剂层B,所述粘接剂层B的厚度方向的膨胀率,即,加热后的粘接剂层B1的厚度/加热前的粘接剂层B的厚度×100,为120%以下。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粘接带,其中,所述热塑性热膨胀性粘接剂层A是在通过加热而形成热塑性热膨胀性粘接剂层A1之前贴附在所述被粘体C1的粘接剂层。
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粘接带,其中,所述热塑性热膨胀性粘接剂层A具有0.5N/20mm以上的胶粘力。
5.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粘接带,其中,所述热塑性热膨胀性粘接剂层A是含有热塑性树脂和膨胀开始温度为50℃~150℃的范围的热膨胀胶囊的层。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粘接带,其中,所述热塑性树脂在70℃~120℃的范围用动态粘弹谱以1Hz进行测定的储能弹性模量为1.0×102Pa~1.0×107Pa的范围。
7.一种物品,其将被粘体C1具有的空隙、或被粘体C1与被粘体C2之间的空隙经由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的粘接带的膨胀物进行粘接或填充而成。
8.一种物品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是将被粘体C1具有的空隙、或被粘体C1与被粘体C2之间的空隙经由权利要求1所述的粘接带的膨胀物进行粘接或填充而成的物品的制造方法,具有以下工序:
工序1,将权利要求1所述的粘接带的热塑性热膨胀性粘接剂层A贴附于构成被粘体C1的部位c1-1;
工序2,在50℃~150℃的温度下加热所述热塑性热膨胀性粘接剂层A;
工序3,通过所述加热,所述热塑性热膨胀性粘接剂层A膨胀并形成热塑性热膨胀性粘接剂层A1;以及
工序4,将构成所述粘接带的热塑性热膨胀性粘接剂层A1贴附于构成所述被粘体C1的其他部位c1-2或其他被粘体C2。
9.一种物品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是将被粘体C1具有的空隙、或被粘体C1与被粘体C2之间的空隙经由权利要求2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粘接带的膨胀物进行粘接或填充而成的物品的制造方法,具有以下工序:
工序1,将权利要求2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粘接带的热塑性热膨胀性粘接剂层A或粘接剂层B贴附于构成被粘体C1的部位c1-1;
工序2,在50℃~150℃的温度下加热所述热塑性热膨胀性粘接剂层A;
工序3,通过所述加热,所述热塑性热膨胀性粘接剂层A膨胀并形成热塑性热膨胀性粘接剂层A1;以及
工序4,将构成所述粘接带的热塑性热膨胀性粘接剂层A1或粘接剂层B贴附于构成所述被粘体C1的其他部位c1-2或其他被粘体C2。
10.根据权利要求8或9所述的物品的制造方法,其中,所述工序1包括以下工序:
以0.1N/cm2以上的力使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粘接带的热塑性热膨胀性粘接剂层A压接于构成被粘体C1的部位c1-1。
11.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物品的制造方法,其中,所述工序4包括以下工序:
通过使所述热塑性热膨胀性粘接剂层A膨胀所产生的力,使所述热塑性热膨胀性粘接剂层A1、与构成所述被粘体C1的其他部位c1-2或其他被粘体C2压接。
12.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物品的制造方法,其中,所述工序4包括以下工序:
通过使所述热塑性热膨胀性粘接剂层A膨胀所产生的力,使所述热塑性热膨胀性粘接剂层A1或粘接剂层B、与构成所述被粘体C1的其他部位c1-2或其他被粘体C2压接。
13.一种被粘体C1具有的空隙、或被粘体C1与被粘体C2之间的空隙的填充方法,其特征在于,具有以下工序:
工序1,将权利要求1所述的粘接带的热塑性热膨胀性粘接剂层A贴附于构成被粘体C1的部位c1-1;
工序2,加热所述热塑性热膨胀性粘接剂层A;
工序3,通过所述加热,所述热塑性热膨胀性粘接剂层A膨胀并形成热塑性热膨胀性粘接剂层A1;以及
工序4,将构成所述粘接带的热塑性热膨胀性粘接剂层A1贴附于构成所述被粘体C1的其他部位c1-2或其他被粘体C2。
14.一种被粘体C1具有的空隙、或被粘体C1与被粘体C2之间的空隙的填充方法,其特征在于,具有以下工序:
工序1,将权利要求2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粘接带的热塑性热膨胀性粘接剂层A贴附于构成被粘体C1的部位c1-1;
工序2,加热所述热塑性热膨胀性粘接剂层A;
工序3,通过所述加热,所述热塑性热膨胀性粘接剂层A膨胀并形成热塑性热膨胀性粘接剂层A1;以及
工序4,将构成所述粘接带的热塑性热膨胀性粘接剂层A1或粘接剂层B贴附于构成所述被粘体C1的其他部位c1-2或其他被粘体C2。
CN201780079714.8A 2016-12-26 2017-12-14 粘接带、物品及物品的制造方法 Active CN110099978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5)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6-251162 2016-12-26
JP2016251162 2016-12-26
JP2017-087168 2017-04-26
JP2017087168 2017-04-26
PCT/JP2017/044867 WO2018123615A1 (ja) 2016-12-26 2017-12-14 接着テープ、物品及び物品の製造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099978A CN110099978A (zh) 2019-08-06
CN110099978B true CN110099978B (zh) 2021-10-08

Family

ID=6270808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80079714.8A Active CN110099978B (zh) 2016-12-26 2017-12-14 粘接带、物品及物品的制造方法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JP (1) JP6555563B2 (zh)
CN (1) CN110099978B (zh)
TW (1) TWI714815B (zh)
WO (1) WO2018123615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1049301A1 (ja) * 2019-09-10 2021-03-18 Dic株式会社 感熱接着シート及び感熱接着シートを貼合した物品の製造方法
JP6977835B1 (ja) * 2020-08-28 2021-12-08 王子ホールディングス株式会社 加飾フィルム及び加飾成形体
JP7231129B2 (ja) * 2020-12-15 2023-03-01 Dic株式会社 接着シート、並びに物品及び物品の製造方法
WO2022131110A1 (ja) * 2020-12-15 2022-06-23 Dic株式会社 接着シート、並びに物品及び物品の製造方法
JP2022178658A (ja) * 2021-05-20 2022-12-02 ニッカン工業株式会社 加熱膨張シート
CN113386428A (zh) * 2021-06-23 2021-09-14 天津辰弘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树脂膨胀胶及其制备方法
WO2023204005A1 (ja) * 2022-04-18 2023-10-26 デンカ株式会社 粘着テープ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664104A (ja) * 1992-08-21 1994-03-08 Sekisui Chem Co Ltd 粘着性熱可塑性樹脂発泡シートの製造方法
JP2012214623A (ja) * 2011-03-31 2012-11-08 Sekisui Chem Co Ltd 粘着シート
CN105308140A (zh) * 2013-01-24 2016-02-03 汉高有限公司 可发泡热熔粘合剂组合物及其用途
CN106133040A (zh) * 2014-03-31 2016-11-16 积水化学工业株式会社 聚烯烃系发泡片及粘合胶带

Family Cites Familie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8204075A (ja) * 1982-05-25 1983-11-28 Aica Kogyo Co Ltd 発泡性ホツトメルト接着剤の製造法
JPH05311134A (ja) * 1992-05-07 1993-11-22 Nitto Denko Corp 高周波加熱型接着剤
CN101263183B (zh) * 2005-09-16 2011-09-07 松本油脂制药株式会社 已热膨胀的微球及其制造方法
JP5701508B2 (ja) * 2009-03-04 2015-04-15 日東電工株式会社 導電性を有する樹脂発泡体
CN103354830B (zh) * 2011-02-14 2016-05-11 琳得科株式会社 热熔粘接剂组合物、热熔粘接片及粘接方法
JP2014005423A (ja) * 2012-06-27 2014-01-16 Sika Technology Ag 粘着性組成物及び粘着性発泡シート
EP3116965A2 (en) * 2014-03-13 2017-01-18 Avery Dennison Corporation Shock absorbing expanded adhesvie and articles therefrom
JP6587811B2 (ja) * 2015-02-24 2019-10-09 日東電工株式会社 熱剥離型粘着シート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664104A (ja) * 1992-08-21 1994-03-08 Sekisui Chem Co Ltd 粘着性熱可塑性樹脂発泡シートの製造方法
JP2012214623A (ja) * 2011-03-31 2012-11-08 Sekisui Chem Co Ltd 粘着シート
CN105308140A (zh) * 2013-01-24 2016-02-03 汉高有限公司 可发泡热熔粘合剂组合物及其用途
CN106133040A (zh) * 2014-03-31 2016-11-16 积水化学工业株式会社 聚烯烃系发泡片及粘合胶带

Non-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Mechanical and thermal characterization of a structural polyurethane adhesive modified with thermally expandable particles;Banea, M. D.等;《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ADHESION AND ADHESIVES》;20121031;第54卷;第191-199页 *
室温下制备粘性泡沫用压敏胶粘剂;李志超等;《粘接》;20100810(第08期);第67-69页 *
高发泡EVA膨胀胶块的研制;吴子刚等;《粘接》;20110510(第05期);第53-55页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099978A (zh) 2019-08-06
WO2018123615A1 (ja) 2018-07-05
TWI714815B (zh) 2021-01-01
TW201829684A (zh) 2018-08-16
JP6555563B2 (ja) 2019-08-07
JPWO2018123615A1 (ja) 2019-10-3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0099978B (zh) 粘接带、物品及物品的制造方法
TWI669373B (zh) 雙面黏貼膠帶、物品及分離方法
JP6337480B2 (ja) 粘着テープ、物品及び電子機器
JP6718142B2 (ja) 物品の製造方法
CN109312196B (zh) 粘接片及物品
JP2018203863A (ja) 接着テープ、物品及び物品の製造方法
US20230312995A1 (en) Adhesive sheet, article,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article
WO2019155896A1 (ja) 接着テープ、物品及び物品の製造方法
JP7077735B2 (ja) 接着テープ、物品、モーター及び物品の製造方法
CN110832045A (zh) 粘接带、物品以及物品的制造方法
JP6417837B2 (ja) 両面粘着テープ、両面粘着テープの製造方法、接着方法及び分離方法
JP6763490B2 (ja) 粘着テープを用いた物品の製造方法
JP6417838B2 (ja) 両面粘着テープ、両面粘着テープの製造方法、接着方法、及び分離方法
JP2016196568A (ja) 粘着テープ、物品、物品の解体方法、電子機器及び電子機器の解体方法
JP6844750B2 (ja) 粘着シート及びそれを使用した物品の製造方法
JP6451267B2 (ja) 両面粘着テープ、両面粘着テープの製造方法、接着方法及び分離方法
JP2017165894A (ja) 粘着組成物および粘着テープ
JPWO2019078347A1 (ja) 物品の製造方法
WO2019078347A1 (ja) 物品の製造方法
JP2017179036A (ja) 粘着組成物および粘着テープ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