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1908246A - 微生物製劑的自動投入裝置、廢水處理系統及微生物製劑的投入方法 - Google Patents

微生物製劑的自動投入裝置、廢水處理系統及微生物製劑的投入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1908246A
TW201908246A TW107115802A TW107115802A TW201908246A TW 201908246 A TW201908246 A TW 201908246A TW 107115802 A TW107115802 A TW 107115802A TW 107115802 A TW107115802 A TW 107115802A TW 201908246 A TW201908246 A TW 201908246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tank
microbial preparation
microorganisms
water
aforementioned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711580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藤岡正剛
Original Assignee
日商日產化學工業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日商日產化學工業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日商日產化學工業股份有限公司
Publication of TW20190824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908246A/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2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1/00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or sewage
    • C02F1/20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or sewage by degassing, i.e. liberation of dissolved gase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2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3/00Biological 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or sewage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2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3/00Biological 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or sewage
    • C02F3/34Biological 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or sewage characterised by the microorganisms used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12BIOCHEMISTRY; BEER; SPIRITS; WINE; VINEGAR; MICROBIOLOGY; ENZYMOLOGY; MUTATION OR GENETIC ENGINEERING
    • C12NMICROORGANISMS OR ENZYMES; COMPOSITIONS THEREOF; PROPAGATING, PRESERVING, OR MAINTAINING MICROORGANISMS; MUTATION OR GENETIC ENGINEERING; CULTURE MEDIA
    • C12N1/00Microorganisms, e.g. protozoa; Compositions thereof; Processes of propagating, maintaining or preserving microorganisms or compositions thereof; Processes of preparing or isolating a composition containing a microorganism; Culture media therefor
    • C12N1/14Fungi; Culture media therefor
    • C12N1/16Yeasts; Culture media therefor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12BIOCHEMISTRY; BEER; SPIRITS; WINE; VINEGAR; MICROBIOLOGY; ENZYMOLOGY; MUTATION OR GENETIC ENGINEERING
    • C12NMICROORGANISMS OR ENZYMES; COMPOSITIONS THEREOF; PROPAGATING, PRESERVING, OR MAINTAINING MICROORGANISMS; MUTATION OR GENETIC ENGINEERING; CULTURE MEDIA
    • C12N1/00Microorganisms, e.g. protozoa; Compositions thereof; Processes of propagating, maintaining or preserving microorganisms or compositions thereof; Processes of preparing or isolating a composition containing a microorganism; Culture media therefor
    • C12N1/20Bacteria; Culture media therefor

Abstract

[課題]提供一種能夠將微生物製劑之製造和投入自動化之微生物製劑的自動投入裝置、廢水處理系統以及微生物製劑的投入方法。   [解決手段]自動投入裝置(1),係具備有:保冷儲存手段,係將好氣性微生物群的種微生物,以冷藏狀態來作保管;和第1儲存手段,係儲存活性化劑;和第2儲存手段,係儲存碳源;和增殖槽(20),係供給種微生物和活性化劑以及碳源而使種微生物增殖為特定濃度範圍並製造微生物製劑;和供水手段,係對於增殖槽(20)供給水;和第1散氣手段,係進行增殖槽(20)之充氣;和投入手段,係將微生物製劑投入至含油脂廢水中;以及控制手段,增殖槽(20),係使槽全體於鉛直方向上而形成為縱長形狀,第1散氣手段,係使增殖槽(20)之內容物產生對流並與空氣導入一同地而進行攪拌混合,控制手段,係以特定間隔而反覆進行下述操作:使種微生物增殖為特定範圍,而製造出微生物製劑,之後,來進行對於含油脂廢水之特定量之微生物製劑之投入。

Description

微生物製劑的自動投入裝置、廢水處理系統及微生物製劑的投入方法
本發明,係有關於微生物製劑的自動投入裝置、廢水處理系統及微生物製劑的投入方法。
於先前技術中,於廢水處理裝置中,係利用有身為將在餐飲產業的廚房廢水中所包含之油分藉由固液分離來去除的處理設備之集油井(Grease trap),並對於食品工廠之廢水一般的含有較為多量之油脂(作為正己烷萃取物而被測定)的廢水(以下,稱作「含油脂廢水」)而對於有用菌(微生物)有所利用。亦即是,在此種廢水處理裝置中,係將分解油脂或有機物的微生物,投入至調整槽、曝氣槽、接觸氧化槽等之中,而將在集油井或含油脂廢水等之中所包含的油脂有效率地且綜合性地進行微生物分解。
作為上述之對油脂進行處理的微生物,係報告有分泌出身為油脂加水分解酵素的脂肪脢(lipase)之Burkholderia arboris SL1B1株(受存編號:NITE BP-00724)(參考專利文獻1)。又,係亦報告有下述之手法:亦即是,藉由使用一併利用有作為在甘油同化性上為優良之微生物的Candida cylindracea SL1B2株(受存編號:NITE BP-00714)之微生物製劑,來促進油脂之分解(參考專利文獻2)。
由於油脂之加水分解反應係為可逆反應,因此,若是油脂之分解越進展,則身為其之分解產物的脂肪酸和甘油係會累積,油脂的分解速度係降低。若依據專利文獻2,則係將身為分解產物之其中一者的甘油藉由甘油同化性為優良之微生物來除去,以促進油脂的分解。然而,作為油脂分解產物,相較於甘油,係以脂肪酸為壓倒性的多,由於此游離後的脂肪酸(游離脂肪酸)本身亦係身為油分,因此,係與油脂同樣的而必須除去。特別是,在使用有如同於專利文獻1中所報告的微生物一般之油脂分解能力極高的微生物等的情況時,由微生物所致之脂肪酸的消耗係並無法追上生產,而在處理槽內累積大量的游離脂肪酸,並且會有亦導致油脂之分解效率本身的降低之虞。
因此,本發明者,係報告有下述之手法:亦即是,係使用除了在專利文獻1、2中所記載的微生物之外更進而作為對於油脂之分解而言為有用的新穎之Yarrowia屬微生物而一併使用有Yarrowia lipolytica 1A1株(寄存編號:NITE BP-1167)的微生物製劑,並藉由此來促進油脂之分解(參考專利文獻3)。 [先前技術文獻] [專利文獻]
[專利文獻1]日本專利第5470614號公報   [專利文獻2]日本專利第5640211號公報   [專利文獻3]日本專利第5685783號公報
[發明所欲解決之課題]
然而,若依據專利文獻3,則雖係使用包含有Yarrowia屬、Burkholderia屬以及Candida屬之中之至少2種類之微生物的微生物製劑,來將身為處理對象的含油脂廢水中或集油井內的油脂作分解,但是,係有必要定期性地投入必要之量的微生物製劑。其結果,係成為需要大量的與處理對象相對應之微生物製劑,在其之籌備以及投入作業中會耗費勞力,因此,係有著將微生物製劑之製作和投入作業自動化的需求,
本發明,係為有鑑於上述事態所進行者,其目的,係在於提供一種能夠將微生物製劑之製造和投入自動化之微生物製劑的自動投入裝置、廢水處理系統及微生物製劑的投入方法。 [用以解決課題之手段]
達成上述目的之本發明之第1態樣,係為一種微生物製劑的自動投入裝置,其特徵為,係具備有:保冷儲存手段,係將包含有將在含油脂廢水中所包含之油脂作分解之至少1種的好氣性微生物之好氣性微生物群的種微生物,以生存狀態來作冷藏保管;和第1儲存手段,係儲存使前述種微生物活性化之活性化劑;和第2儲存手段,係儲存使前述種微生物增殖之由植物油所成之碳源;和增殖槽,係使前述種微生物增殖並製造微生物製劑;和供水手段,係對於前述增殖槽供給水;和第1散氣手段,係進行前述增殖槽之充氣;和投入手段,係將藉由前述增殖槽所製造出的前述微生物製劑投入至含油脂廢水中;以及控制手段,前述增殖槽,係使槽全體於鉛直方向上而形成為縱長形狀,前述第1散氣手段,係於前述增殖槽之下部側處,具備有具備第1空氣吐出口之第1空氣吐出部,並藉由從前述第1空氣吐出口而來之空氣之吐出,而在前述增殖槽之內容物中使對流產生並與空氣導入一同地而進行攪拌混合,前述控制手段,係以特定間隔而反覆進行下述操作:藉由前述供水手段而對於前述增殖槽內供給水,並供給前述種微生物和前述活性化劑以及前述碳源,並且藉由前述第1散氣手段來一面將空氣導入至前述增殖槽中一面將前述內容物作攪拌混合,來使前述種微生物增殖為特定個體數量濃度之範圍,而製造出前述微生物製劑,之後,藉由前述投入手段來進行對於含油脂廢水之特定量之前述微生物製劑之投入。
本發明之第2態樣,係在第1態樣之微生物製劑的自動投入裝置中,具備有下述特徵:亦即是,在前述控制手段中,係具備有:洗淨控制部,係針對於第1時序而進行前述增殖槽的洗淨之洗淨工程而進行控制;和儲水控制部,係針對於第2時序藉由前述供水手段而進行對於前述增殖槽之特定量之儲水之儲水工程而進行控制;和增殖控制部,係針對於第3時序對於前述增殖槽而將前述種微生物和前述活性化劑以及前述碳源分別供給特定量並一面藉由前述第1散氣手段來進行充氣一面使前述種微生物增殖為特定個體數量濃度的範圍之增殖工程作控制;和投入控制部,係針對於第4時序將前述微生物製劑藉由前述投入手段來對於含油脂廢水作投入之投入工程作控制。
本發明之第3態樣,係在第2態樣之微生物製劑的自動投入裝置中,具備有下述特徵:亦即是,在前述控制手段中,係將前述洗淨工程、前述儲水工程、前述增殖工程以及前述投入工程,於每24小時進行1次,並每日反覆進行。
本發明之第4態樣,係在第2態樣之微生物製劑的自動投入裝置中,具備有下述特徵:亦即是,係具備有2個的增殖槽,前述控制手段,係將前述洗淨工程、前述儲水工程、前述增殖工程以及前述投入工程,於每48小時進行1次,並錯開24小時地而藉由前述2個的增殖槽來分別進行,並於每48小時而反覆進行,且於每日進行從前述2個的增殖槽所交替對於含油脂廢水的前述微生物製劑之投入。
本發明之第5態樣,係在第2~4態樣中之任一者之微生物製劑的自動投入裝置中,具備有下述特徵:亦即是,在前述控制手段中,係更進而具備有:除氯控制部,係針對在前述儲水控制部進行了對於前述增殖槽之儲水之後進行特定時間之充氣(Aeration)而進行前述增殖槽內的除氯之除氯工程作控制。
本發明之第6態樣,係在第2~5態樣中之任一者之微生物製劑的自動投入裝置中,具備有下述特徵:亦即是,在前述增殖控制部中,係使供給至前述增殖槽內的特定容量之前述種微生物之個體數量增殖為100倍~2000倍,而製造出前述特定容量之50倍~500倍之容量的前述微生物製劑。
本發明之第7態樣,係在第2~6態樣中之任一者之微生物製劑的自動投入裝置中,具備有下述特徵:亦即是,前述種微生物之個體數量濃度係為1×107 CFU/mL~5×109 CFU/mL,前述微生物製劑,係為前述特定容量之50倍~500倍之容量並且個體數量濃度為1×107 CFU/mL~2×1010 CFU/mL之範圍。
本發明之第8態樣,係在第5~7態樣中之任一者之微生物製劑的自動投入裝置中,具備有下述特徵:亦即是,前述供水手段係供水自來水,前述除氯控制部係使用前述第1散氣手段而進行充氣並進行除氯。
本發明之第9態樣,係在第1~8態樣中之任一者之微生物製劑的自動投入裝置中,具備有下述特徵:亦即是,在前述保冷儲存手段中,係具備有將前述種微生物以冷藏狀態來作保管之保冷庫,係具備有進行前述保冷庫之充氣之第2散氣手段,前述第2散氣手段,係於前述保冷庫之下部側處,具備有具備第2空氣吐出口之第2空氣吐出部,前述控制手段,係具備有對於保管控制工程作控制之保管控制部,該保管工程,係以24小時中至少1次的時序,來藉由從前述第2空氣吐出口而來之空氣之吐出而使前述保冷庫之內容物產生對流以進行空氣導入並且進行攪拌混合,而將前述種微生物以生存狀態來作保管。
本發明之第10態樣,係在第1~9態樣中之任一者之微生物製劑的自動投入裝置中,具備有下述特徵:亦即是,在前述供水手段中,係於前述增殖槽之上部側處,具備有具備水吐出口之水吐出部,前述水吐出口,係以朝向前述增殖槽之側面而吐出水的方式,來以和前述增殖槽之前述側面相對向的方式而被配置在前述水吐出部處。
本發明之第11態樣,係在第1~10態樣中之任一者之微生物製劑的自動投入裝置中,具備有下述特徵:亦即是,在前述好氣性微生物群中,係包含有Yarrowia lipolytica 1A1株 NITE BP-1167、和Burkholderia arboris SL1B1株 NITE BP-00724。
本發明之第12態樣,係在第11態樣之微生物製劑的自動投入裝置中,具備有下述特徵:亦即是,在前述好氣性微生物群中,係包含有Candida cylindracea SL1B2株 NITE BP-00714。
本發明之第13態樣,係在第1~12態樣中之任一者之微生物製劑的自動投入裝置中,具備有下述特徵:亦即是,在前述活性化劑中,係包含有氮、磷以及鉀。
達成上述目的之本發明之第14態樣,係為一種廢水處理系統,其特徵為:係具備有如第1~13態樣中之任一者之微生物製劑的自動投入裝置。
達成上述目的之本發明之第15態樣,係為一種微生物製劑的投入方法,其特徵為,係具備有:於第1時序而進行使槽全體於鉛直方向上被形成為縱長形狀之增殖槽的洗淨之洗淨工程;和於第2時序而進行對於前述增殖槽之特定量之儲水之儲水工程;和於第3時序對於前述增殖槽而將包含有將在含油脂廢水中所包含之油脂作分解的至少1種之好氣性微生物之好氣性微生物群的種微生物和使前述種微生物活性化之活性化劑以及使前述種微生物增殖之由植物油所成之碳源分別作特定量之供給,並在保持於一定溫度的狀態下,一面進行從前述增殖槽之下部側而將空氣導入並使前述增殖槽之內容物產生對流而進行空氣導入並且進行攪拌混合之充氣,一面使前述種微生物增殖為特定個體數量濃度的範圍之增殖工程;和於第4時序將在前述增殖工程中所製造出的微生物製劑對於含油脂廢水作特定量之投入之投入工程。
本發明之第16態樣,係在第15態樣之微生物製劑的投入方法中,具備有下述特徵:亦即是,係將前述洗淨工程、前述儲水工程、前述增殖工程以及前述投入工程,於每24小時進行1次,並每日反覆進行。
本發明之第17態樣,係在第15態樣之微生物製劑的投入方法中,具備有下述特徵:亦即是,係將前述洗淨工程、前述儲水工程、前述增殖工程以及前述投入工程,於每48小時進行1次,並錯開24小時地而藉由2個的增殖槽來分別進行,並於每48小時而反覆進行,且於每日進行從前述2個的增殖槽所對於含油脂廢水的前述微生物製劑之投入。
本發明之第18態樣,係在第15~17態樣中之任一者之微生物製劑的投入方法中,具備有下述特徵:亦即是,係更進而具備有:在進行了對於前述增殖槽之儲水之後,將前述增殖槽之充氣進行特定時間而進行前述增殖槽的除氯之除氯工程。
本發明之第19態樣,係在第18態樣之微生物製劑的投入方法中,具備有下述特徵:亦即是,在前述除氯工程中,係對於前述增殖槽供水自來水並進行充氣而進行除氯。
本發明之第20態樣,係在第15~19態樣中之任一者之微生物製劑的投入方法中,具備有下述特徵:亦即是,在前述增殖工程中,係使供給至前述增殖槽內的特定容量之前述種微生物之個體數量增殖為100倍~2000倍,而製造出前述特定容量之50倍~500倍之容量的前述微生物製劑。
本發明之第21態樣,係在第15~20態樣中之任一者之微生物製劑的投入方法中,具備有下述特徵:亦即是,在前述增殖工程中,係對於前述增殖槽而供給個體數量濃度為1×107 CFU/mL~5×109 CFU/mL之前述種微生物,並以前述特定容量之50倍~500倍之容量並且個體數量濃度為1×107 CFU/mL~2×1010 CFU/mL之範圍而使前述種微生物增殖。
本發明之第22態樣,係在第15~21態樣中之任一者之微生物製劑的投入方法中,具備有下述特徵:亦即是,係具備有:以24小時中至少1次的時序,來進行從將前述種微生物以冷藏狀態來作保管的保冷庫之下部側而導入空氣並使前述保冷庫之內容物產生對流而一面進行空氣導入一面進行攪拌混合之充氣,而將前述種微生物以生存狀態來作保管之保管工程。
本發明之第23態樣,係在第15~22態樣中之任一者之微生物製劑的投入方法中,具備有下述特徵:亦即是,在前述洗淨工程中,係從前述增殖槽之上部側來朝向側面而吐出水並進行前述增殖槽之洗淨。 [發明之效果]
若依據本發明,則係可提供一種能夠將微生物製劑之製造和投入自動化之微生物製劑的自動投入裝置、廢水處理系統及微生物製劑的投入方法。
(微生物製劑的自動投入裝置)   以下,參考圖面,針對本發明之其中一個實施形態作詳細說明。另外,以下之實施形態,係列舉出具備有1個的微生物製劑之製造用之增殖槽之微生物製劑的自動投入裝置(以下,稱作「自動投入裝置」)為例,來進行說明。
本發明,係實現有能夠進行下述操作之自動投入裝置:亦即是,係以當在油脂分解槽中而進行含油脂廢水之處理時只要一日一次地以特定範圍之個體數量濃度來將特定量投入至油脂分解槽中即可的方式,來設計微生物製劑,並每日製造出此微生物製劑之特定量,而投入至油脂分解槽中。
於先前技術中,種微生物,一般而言,係使其附著在填充材等處並以假死狀態來作保存,並在被投入至廢水等之中之前,先使其活性化,再作使用,但是,在本發明中,係具備有下述之全新的特徵:亦即是,係將種微生物以生存狀態來在自動投入裝置內作長期間的保存,並定期性地進行增殖來作使用。本發明之詳細內容雖係於後再述,但是,本發明係為基於以下之新的知識而完成者。
亦即是,係初次發現到:若是使用特定之種微生物,並設為特定之個體數量濃度,並且以特定之條件來作保存,則係能夠將種微生物以生存狀態來作長期間的保存,並且在使用時係能夠以短時間來一直增殖至有效的濃度,基於此知識,而完成了本發明。   又,係亦具備有下述之新的特徵:亦即是,係發現到了,若是將特定之微生物製劑以在被處理液中而成為特定之個體數量濃度範圍的方式來進行投入,則無關於被處理液中之油脂量的多少,均能夠有效地將油脂分解。若是,在處理槽內之有效濃度為1×105 CFU/mL以上、較理想為1×106 CFU/mL以上,但是,若是在處理槽之容量為100m3 的情況時,則例如,係成為只要將1×108 CFU/mL以上、較理想為1×109 CFU/mL以上之微生物製劑作100L之投入即可。又,為了進行安定的廢水處理,較理想,係進行1日1次的投入。然而,想要每天準備100L之微生物製劑一事,係並不容易,能夠涵蓋長期間而進行自動投入的裝置,係會成為非常大型,並且,微生物製劑的長期保存亦為困難。   本發明,係基於此種觀點,而使用能夠以生存狀態來作長期間保存之種微生物,並且將特定之個體數量濃度的種微生物,例如僅使用100L之1/500~1/50的容量,並將此每日進行增殖,而成為能夠每日自動投入100L之微生物製劑。
本發明之自動投入裝置,係為能夠使用必要之微生物製劑的例如1/500~1/50之容量之種微生物而將此進行增殖並每日製造出特定容量之微生物製劑者,並構成為能夠將從增殖之準備工程起而至增殖工程乃至於投入工程,以24小時之循環來進行。
又,係以能夠無維修地來進行此種每日反覆進行之增殖以及投入的方式,而構成為能夠最少在1個月以內、較理想為在2個月~3個月以內而供給種微生物和用以使其增殖之活性化劑以及碳源。為了將此種種微生物作2個月~3個月的保管,係需要後述一般之保冷庫。
進而,為了作為種微生物而使用1×107 CFU/ mL~5×109 CFU/mL之個體數量濃度者,並且使此增殖而每日反覆製造出容量為種微生物之容量的50倍~500倍之微生物製劑,並不在增殖槽處使用機械性之攪拌裝置一事係為重要。此事,從無維修的觀點和易於洗淨的觀點來看,係為重要。
本發明的重要之處,係在於在種微生物之增殖時並不使雜菌繁殖,此事,係藉由作為碳源而使用油脂一事,來作了解決。藉由此,係成為能夠每日反覆進行增殖。又,對於進行對於油脂的馴養並製造出適於進行油脂之分解的微生物製劑一事而言,並不使雜菌繁殖地而進行種微生物之增殖一事係為重要。
在本實施形態中,係針對對於上述各點有所考慮並成為能夠將從製造出適合於油脂之分解的微生物製劑起直到投入至含油脂廢水中為止的全部工程自動化之裝置進行說明。
圖1,係為對於本發明之實施形態的微生物製劑的自動投入裝置之構成的其中一例作展示之圖。如同圖示一般,自動投入裝置1,係具備有種微生物保冷儲存裝置11、和保冷庫用散氣裝置12、和活性化劑儲存庫13、和碳源儲存庫14、和供水裝置15、和水位監視裝置16、和增殖槽散氣裝置17、和溫度管理裝置18、和投入裝置19、和增殖槽20、以及控制部30。另外,自動投入裝置1,係亦可因應於需要而具備有其他之構成要素。
種微生物保冷儲存裝置11,係為將包含有將在含油脂廢水中所包含的油脂作分解之至少1種的好氣性微生物之好氣性微生物群的種微生物,以生存狀態來作冷藏保管的保冷儲存手段。在種微生物保冷儲存裝置11內,設置將種微生物以生存狀態來作冷藏保管的保冷庫111,並將保冷庫111內之種微生物經由配管112來藉由幫浦113而供給至增殖槽20處。保冷庫用散氣裝置12,係為進行種微生物保冷儲存裝置11之保冷庫111內的充氣,並從鼓風機121來經由附有閥122之配管123而對於保冷庫111供給空氣者。在配管123之保冷庫111側之前端處,係於保冷庫111之下部側處配置有空氣吐出部125,該空氣吐出部125,係具有複數之空氣吐出口124。在保冷庫用散氣裝置12處,係從鼓風機121來經由配管123而供給空氣,並藉由從複數之空氣吐出口124而來的空氣之吐出,而在保冷庫111之內容物中使對流產生,以與空氣導入(充氣)一同地而進行攪拌混合,並將種微生物以生存狀態來作保管。
於此,本實施形態之所謂種微生物,係為包含有將在含油脂廢水中所包含的油脂作分解之至少1種的好氣性微生物之好氣性微生物群的種微生物。好氣性微生物群之種微生物,係成為包含有將在含油脂廢水中所包含的油脂作分解之至少1種的好氣性微生物之微生物群的種。在此種好氣性微生物中,較理想,係包含有Yarrowia lipolytica 1A1株 NITE BP-1167和Burkholderia arboris SL1B1株 NITE BP-00724,亦可包含有Candida cylindracea SL1B2株 NITE BP-00714。
活性化劑儲存庫13,係為儲存使好氣性微生物群之種微生物活性化的活性化劑之第1儲存手段,並將活性化劑儲存庫13內之活性化劑經由配管131來藉由幫浦132而供給至增殖槽20處。活性化劑,係含有氮、磷以及鉀,亦可因應於需要而添加成為種微生物之構成要素的金屬。
碳源儲存庫14,係為儲存使好氣性微生物群之種微生物增殖的由植物油所成之碳源之第2儲存手段,並將碳源儲存庫14內之碳源經由配管141來藉由幫浦142而供給至增殖槽20處。碳源,係為在種微生物之增殖中所必須之物,但是,為了針對種微生物而進行其之對於油脂的馴養並製造出適於進行油脂之分解的微生物製劑,並且防止雜菌的增殖,係設為使用植物油。又,係可因應於在後述之廢水處理系統200(參考圖3)中所處理之油脂的種類,來適宜作變更。例如,作為油脂,係以植物油為理想,作為植物油,係可使用棉花籽油、菜籽油、大豆油、玉黍油(玉米油)、橄欖油、紅花油、米糠油、芝麻油、棕櫚油、椰子油、花生油等。當處理對象含有多量之動物性油脂的情況時,係亦可使用豬油、牛油、乳脂肪等,亦可因應於需要而使用1種或複數種之碳源。
供水裝置15,係為從供水源151來經由附有閥152之供水管153來對於增殖槽20供給水的供水手段,但是,係亦兼作為增殖槽20之洗淨裝置。在供水管153之增殖槽20側之前端處,係被設置有具備水吐出口154之水吐出部155,水吐出部155係被配置在增殖槽20之中央上部側處。在本實施形態中,水吐出口154,係以朝向增殖槽20之側面而吐出水的方式,來以和增殖槽20之側面相對向的方式而被配置在水吐出部155處。藉由從水吐出口154所吐出之水,係能夠將附著在增殖槽20內、特別是將附著在側面上的髒污除去。藉由髒污之除去,來防止增殖槽20之堵塞,並且防止油脂分解好氣性微生物群以外之雜菌的繁殖。水吐出部155之構成,係並不被限定於此,例如,係亦能夠構成為使水吐出部155以鉛直方向作為中心而旋轉,並使水吐出口154在周方向上移動。藉由供水裝置15而被供給至增殖槽20處之水,係可使用自來水(淨水)、純水、去離子水、工業用水等之任一者,但是,只要是不會對於好氣性微生物群之種微生物的增殖造成阻礙,則係並不特別作限定。從並不會對於好氣性微生物群之種微生物的增殖造成阻礙並能夠防止油脂分解好氣性微生物群以外之雜菌的繁殖,並且在成本上為優良的觀點來看,係以自來水為理想。
水位監視裝置16,係為對於在藉由供水裝置15來對於增殖槽20供給水時的水位進行監視之準位感測器(液面感測器),其構成係並未特別作限定。例如,水位監視裝置16,係藉由上面感測器161、接地感測器162以及下面感測器163所構成,並藉由上面感測器161以及接地感測器162來對於增殖槽20之水位進行監視而調節供水裝置15之閥152的開閉,並且藉由下面感測器163來對於增殖槽20之水位進行監視而偵測出微生物製劑之投入的結束。
增殖槽散氣裝置17,係為從鼓風機171來經由附有閥172之配管173而對於增殖槽20供給空氣者。在配管173之增殖槽20側之前端處,係被設置有具備複數之空氣吐出口174的空氣吐出部175。空氣吐出部175,係由以橫斷增殖槽20之下部的方式所配置之直管構件所成,並在傾斜上方兩側處被設置有複數之空氣吐出口174。亦即是,增殖槽散氣裝置17,係為從鼓風機171來經由配管173而供給空氣,並藉由從複數之空氣吐出口174而來的空氣之吐出,而對增殖槽20之內容物進行空氣導入(充氣),並且使對流產生而進行內容物之攪拌混合,以使好氣性微生物群之種微生物與活性化劑以及碳源作接觸並促進增殖的第1散氣手段。具備複數之空氣吐出口174的空氣吐出部175,係可適用例如在氯化乙烯等之樹脂製或不鏽鋼等之金屬製之管的外周處例如形成有複數之直徑1.5cm程度之孔而作為空氣吐出口174者。在空氣吐出部175處,較理想,係適用難以發生由植物油所成之碳源之堵塞的素材,而以氯化乙烯為理想。另外,陶瓷,由於係容易發生碳源之堵塞,因此係並不理想。
溫度管理裝置18,係為對於增殖槽20內之溫度進行管理的溫度管理手段,並為作為溫度感測器而例如適用有熱電偶181者。具體而言,係具備有將增殖槽20內保持為特定溫度之加熱器以及冷卻器。
投入裝置19,係為將藉由增殖槽20所製造出的微生物製劑投入至含油脂廢水中之投入手段。在後述之被設置於增殖槽20之底面21處的投入口22處,係經由投入裝置19之投入管191而被設置有幫浦192以及閥193。在投入裝置19處,係將增殖槽20內的微生物製劑經由投入管191來藉由幫浦192而投入至含油脂廢水中。
增殖槽20,較理想,係為將槽全體形成為於鉛直方向上為縱長的圓筒形狀或多角形筒形狀,並且使底部成為倒錐狀或者是從雙方向來朝向中央作了縮窄者。在本實施形態之增殖槽20之底面21側處,係被設置有將微生物製劑投入至含油脂廢水中的投入口22。增殖槽20之底面21側之側面的一部分,係藉由朝向投入口22而傾斜之傾斜面23a、23b所構成。在微生物製劑之製造時,當被作了供給的好氣性微生物群之種微生物、活性化劑以及碳源(以下,係亦將此些統稱為「製劑成分」)滯留於增殖槽20之底面21側處時,係能夠藉由增殖槽散氣裝置17之充氣來使製劑成分沿著增殖槽20之底面21之傾斜面23a、23b而上升至液面側處,並在增殖槽20內反覆產生製劑成分之上升和下降而使對流產生。其結果,係能夠使增殖槽20內之製劑成分之濃度分布不會集中於底面21側處而保持為均勻。另外,在本實施形態中,藉由適用縱長形狀之增殖槽20,係能夠並不使用攪拌裝置地而進行攪拌混合,但是,在使用有攪拌裝置的情況時,增殖槽之形狀係並不被特別作限定,例如係亦可適用橫長形狀之增殖槽。又,係亦可因應於需要而設置複數之增殖槽20,例如,係亦可設置2個的增殖槽20。
控制部30,係具備有:對於將好氣性微生物群之種微生物以生存狀態來作保管的保管工程作控制之保管控制部31、和對於進行增殖槽20的洗淨之洗淨工程作控制之洗淨控制部32、和對於藉由供水裝置15而進行對於增殖槽20之特定量之儲水之儲水工程作控制之儲水控制部33、和對於進行特定時間之充氣而進行增殖槽20內之除氯的除氯工程作控制之除氯控制部34、和對於使種微生物增殖為特定個體數量濃度的範圍之增殖工程作控制之增殖控制部35、和對於將微生物製劑投入至含油脂廢水中之投入工程作控制之投入控制部36,並為對於製劑成分之供給量或時序或者是環境等之微生物製劑之製造條件、或所製造出之微生物製劑之對於含油脂廢水之投入量或時序等的投入條件作控制之控制手段。
保管控制部31,係驅動保冷庫用散氣裝置12之鼓風機121並對閥122進行開閉,而進行保冷庫111內的充氣。此時,係對於閥122之開閉作調節而對於空氣之導入量作控制。又,雖並未圖示,但是,係進行種微生物保冷儲存裝置11之保冷庫111內的溫度管理,並將種微生物以冷藏狀態來作保管。保管溫度,只要是能夠使種微生物之活動降低的程度即可,例如係為0℃~20℃,又以設為0℃~10℃為理想。在本實施形態中,係將保冷庫111內之溫度設為4℃,而將種微生物以冷藏狀態來作了保管。
洗淨控制部32,係對於供水裝置15之閥152進行開閉而將水對於增殖槽20作供給。此時,藉由在水吐出部155處之水吐出口154所供給的水,係朝向增殖槽20之側面而被吐出,並將附著在側面上的髒污除去。增殖槽20之洗淨時間,係因應於增殖槽20之大小或形狀或者是設置數量而適宜作決定,但是,例如,當100L之縱長形狀之增殖槽20的情況時,係為10分鐘~15分鐘。洗淨控制部32,係可藉由計時器等來依據時間而對於閥152進行開閉,亦可經由在增殖槽20內而偵測出髒污的感測器等來作控制。另外,起因於洗淨所得到的污水,係從增殖槽20之投入口22而被排出,並與含油脂廢水等一同地,藉由後述之廢水處理系統200(參考圖3)而被作處理。
儲水控制部33,係對於供水裝置15之閥152進行開閉而將水供給至增殖槽20處,並且藉由水位監視裝置16之上面感測器161以及接地感測器162來對於增殖槽20之水位進行監視而調節供水裝置15之閥152的開閉,以對於水的供給量作控制。此時,在藉由接地感測器162而偵測出增殖槽20內之水並且藉由上面感測器161而偵測出增殖槽20之水面的狀態下,係判斷為進行了特定量之供水,並將供水裝置15之閥152關閉,而結束儲水。
除氯控制部34,係驅動增殖槽散氣裝置17之鼓風機171並對閥172進行開閉,而進行增殖槽20內的充氣。此時,係對於閥172之開閉作調節而對於空氣之導入量作控制。又,係藉由溫度管理裝置18之熱電偶181來進行增殖槽20內之溫度管理,並保持為適合於對於水而進行除氯處理的溫度。除氯處理之溫度,係因應於被供給至增殖槽20處之水而適宜作決定,例如,在被供給有自來水的情況時,較理想,係將增殖槽20內之溫度設為20℃~40℃,更理想,係設為25℃~35℃。除氯處理之時間,係因應於增殖槽20之大小或形狀或者是設置數量而適宜作決定,但是,例如,當100L之縱長形狀之增殖槽20的情況時,只要進行約3小時~6小時便為充分。
增殖控制部35,係驅動種微生物保冷儲存裝置11之幫浦113而將保冷庫111內的好氣性微生物群之種微生物對於增殖槽20作供給,並驅動活性化劑儲存庫13之幫浦132而將活性化劑對於增殖槽20作供給,並且驅動碳源儲存庫14之幫浦142而將碳源對於增殖槽20作供給。此時,係藉由幫浦113、132、142之驅動而對於種微生物、活性化劑以及碳源之供給量分別作控制。又,係驅動增殖槽散氣裝置17之鼓風機171並對閥172進行開閉,而進行增殖槽20內的充氣。此時,係對於閥172之開閉作調節而對於空氣之導入量作控制。進而,係藉由溫度管理裝置18之熱電偶181來進行增殖槽20內之溫度管理,並保持為適合於種微生物之增殖的溫度。種微生物之增殖溫度和增殖時間,係因應於被供給至增殖槽20處之種微生物而適宜作決定,例如,在被供給有Yarrowia lipolytica 1A1株 NITE BP-1167和Burkholderia arboris SL1B1株 NITE BP-00724的情況時,較理想,係將增殖槽20內之溫度設為20℃~40℃,或者是設為25℃~35℃,並以將增殖時間設為12小時~20小時為理想。
投入控制部36,係驅動投入裝置19之幫浦192並對閥193進行開閉,而將增殖槽20內的微生物製劑投入至後述之含油脂廢水中。此時,係對於閥193之開閉作調節而對於微生物製劑之投入量作控制。進而,係藉由水位監視裝置16之下面感測器163而對於增殖槽20之水位作監視,若是偵測到增殖槽20之水面,則係將閥193關閉,而結束微生物製劑之投入。
(微生物製劑的投入方法)   接著,針對使用有自動投入裝置1(參考圖1)之微生物製劑的投入方法,基於微生物製劑的投入流程來作說明。圖2,係為對於使用有本發明之實施形態的微生物製劑的自動投入裝置1之微生物製劑的投入流程之其中一例作展示之圖。如同圖示一般,首先,控制部30之保管控制部31,係針對是否為進行保冷庫111之充氣的時序一事進行判斷(步驟S1),當身為進行充氣之時序的情況時(步驟S1:Yes),係進行保冷庫111之充氣(步驟S2),並移行至步驟S3。另一方面,當並非為進行充氣之時序的情況時(步驟S1:No),係再度進行判斷(步驟S1)。
在保管工程(步驟S1~步驟S2)中,進行保冷庫111之充氣的時序係並未特別作限定,但是,係以在24小時中至少1次的時序來進行充氣。在步驟S2中,係從將種微生物以冷藏狀態來作保管的保冷庫111之下部側而導入空氣並使保冷庫111之內容物產生對流而一面進行空氣導入一面進行攪拌混合之充氣,而將好氣性微生物群之種微生物以生存狀態來作保管。
接著,洗淨控制部32,係針對是否為進行增殖槽20之洗淨的第1時序一事進行判斷(步驟S3),當身為進行洗淨之時序的情況時(步驟S3:Yes),係進行增殖槽20之洗淨(步驟S4),並移行至步驟S5。另一方面,當並非為進行洗淨之時序的情況時(步驟S3:No),係再度進行判斷(步驟S3)。
接著,儲水控制部33,係針對是否為進行對於增殖槽20之儲水的第2時序一事進行判斷(步驟S5),當身為進行儲水之時序的情況時(步驟S5:Yes),係進行對於增殖槽20之儲水(步驟S6),並移行至步驟S7。另一方面,當並非為進行儲水之時序的情況時(步驟S5:No),係再度進行判斷(步驟S5)。
在儲水工程(步驟S5~步驟S6)之步驟S6中,由於係能夠設為不會對於種微生物之增殖造成阻礙並且為最適當的生長環境之pH6~7,因此係使用供水裝置15而例如供水自來水。又,雖並未圖示,但是,在使用水位監視裝置16而對於增殖槽20之水位作監視並判斷為係進行了特定量之供水的情況時,係將供水裝置15之閥152關閉,而結束儲水。
若是儲水結束,則儲水控制部33,係藉由除氯控制部34而進行增殖槽20之除氯(步驟S7),並移行至步驟S8。
在除氯工程(步驟S7)中,係進行增殖槽20之除氯。充氣之時間,係因應於需要而適宜作決定,但是,例如係以進行3小時~6小時為理想。
接著,增殖控制部35,係判斷是否為將包含有將在含油脂廢水中所包含的油脂作分解之至少1種的好氣性微生物之好氣性微生物群的種微生物和使種微生物活性化之活性化劑以及使種微生物增殖之由植物油所成之碳源(以下,係亦將此些統稱為「製劑成分」)供給至增殖槽20處的第3時序(步驟S8),當並非為進行製劑成分之供給之時序的情況時(步驟S8:No),係進行待機,當身為進行製劑成分之供給之時序的情況時(步驟S8:Yes),係進行製劑成分之供給(步驟S9),並在增殖槽20內而持續進行種微生物之增殖(步驟S10)。
在增殖工程(步驟S8~步驟S10)之步驟S9中,係對於增殖槽20而將製劑成分分別作特定量之供給,在步驟S10中,係在保持為一定之溫度的狀態下,一面從增殖槽20之下部側導入空氣而進行充氣,一面將種微生物增殖至特定個體數量濃度之範圍。
具體而言,增殖控制部35,係使供給至增殖槽20內的種微生物之個體數量增殖為100倍~2000倍,而製造出50倍~500倍之容量的微生物製劑。此時,較理想,種微生物之個體數量濃度係為1×107 CFU/mL~5×109 CFU/mL,微生物製劑之容量,係為種微生物之容量之50倍~500倍,微生物製劑之個體數量濃度係為1×107 CFU/mL~2×1010 CFU/mL之範圍。
在種微生物以及微生物製劑中之個體數量濃度,係以每單位體積之菌落形成單位來表現。具體而言,係將一定量之正確地作了稀釋的試料灑在培土上,並對於藉由培養(例如,30℃、1日~2日間)所產生的菌落數量進行計測而算出。例如,在將稀釋為106 倍之試料溶液0.1mL灑在培土上,而產生了20個的菌落的情況時,試料中之個體數量濃度,係被計算為20÷0.1×106 =2×108 CFU/mL。
作為前述培土,係並未特別作限制,而可使用一般的培土。例如,係可列舉出將特定之溶液作了高壓釜(autoclave)滅菌(飽和水蒸氣中、121℃、2大氣壓、15分鐘~20分鐘)的洋菜培土等。於此,所謂特定之溶液,係為將蛋白腖(peptone)10g、肉萃取物10g(亦可為各種酵母萃取物1g~5g)、氯化鈉3g以及洋菜粉末15g溶解在1L之去離子水中的溶液。
另外,從防止前述培養時之雜菌的混入、增殖的觀點來看,係以進行在無菌室內之培養及/或限制培土(limiting medium)之使用為理想。
接著,投入控制部36,係針對是否為進行微生物製劑之投入的第4時序一事進行判斷(步驟S11),當身為進行投入之時序的情況時(步驟S11:Yes),係進行微生物製劑之投入(步驟S12),並回到步驟S1。另一方面,當並非為進行投入之時序的情況時(步驟S11:No)、亦即是當無法將種微生物增殖至特定個體數量濃度之範圍的情況時,係回到步驟S10。
在投入工程(步驟S11~步驟S12)中,進行微生物製劑之投入的第4時序係並未特別作限定,但是,係在24小時中進行1次,並於增殖工程之後而每日反覆進行。在步驟S12中,係將藉由增殖工程所製造出的微生物製劑對於含油脂廢水作特定量之投入。微生物製劑之投入量,係並未特別作限定,但是,係可因應於含油脂廢水之處理量和時間來適宜作決定。
在以上所說明的實施形態中,係以將增殖槽20之洗淨(步驟S4)、儲水(步驟S6)、除氯(步驟S7)、對於增殖槽20之製劑成分之供給(步驟S9)、種微生物之增殖(步驟S10)以及微生物製劑之投入(步驟S12)之各工程在24小時中而分別進行1次並且將全部工程在24小時以內結束的方式,來進行編程。藉由對於微生物製劑之投入的時序之時刻作決定,各別之時序係全部被設定為特定之時刻。
另外,保冷庫111之充氣,在上述之例中,雖係構成為在24小時中而進行1次,但是,只要不會成為與微生物製劑之投入相同的時序,則不論是在何者之時序處而進行均可。例如,從將對於增殖槽20所供給之種微生物的濃度設為均勻並將該狀態作保持而對於增殖槽20作投入的觀點來看,係亦可在緊接於種微生物之對於增殖槽20之投入之前(步驟S8與步驟S9之間)而進行保冷庫111之充氣。
又,在以上所說明了的實施形態中,雖係以將各工程在24小時內而各別進行1次並且能夠在24小時以內而使全部之工程結束的方式,來作設定,但是,依存於微生物製劑之投入量和種微生物之種類,可以推測到,係會有增殖時間變長而無法在24小時以內結束的情形。例如,在使全部的工程於24小時以上48小時以內而結束的情況時,係配置2個的增殖槽20,並錯開24小時地而實施在各增殖槽20處之各工程。亦即是,藉由在各增殖槽20處,每48小時重複進行地來交替進行種微生物之增殖,係成為能夠進行對於含油脂廢水之每24小時1次的微生物製劑之投入。
(廢水處理系統)   接著,針對適用有自動投入裝置1之廢水處理系統作說明。圖3,係為對於本發明之實施形態之廢水處理系統之構成的其中一例作展示之區塊圖。如同圖示一般,於廢水處理系統200中,身為將在餐飲產業的廚房廢水中所包含之油分藉由固液分離來去除的處理設備之集油井或者是食品工廠之廢水一般的含有較為多量之油脂之含油脂廢水44,係被集中於原水槽50中,若是到達一定之量,則係被送至油脂分解槽60處。在油脂分解槽60處,係藉由自動投入裝置1,而被投入有經由將種微生物41、活性化劑42以及碳源43供給至增殖槽20中並進行增殖、馴養所得到的微生物製劑。在油脂分解槽60處,含油脂廢水44中之油脂係藉由微生物製劑而被分解,並被送至活性污泥槽70處。在活性污泥槽70處,有機物等係藉由微生物而被分解並被送至沈澱槽80處,在沈澱槽80處,沈澱後之上方澄液係被放流,沉澱物係被送回至活性污泥槽70處(回送污泥)。之後,在沈澱槽80處而殘留至最後的沉澱物,係被集中於污泥儲存槽90中,若是到達一定之量,則係被進行產業廢棄物處理。另外,上述之廢水處理系統200,係僅為其中一例,而亦可包含有其他之構成,亦可將某些之構成作省略。
(其他實施形態)   在本實施形態之自動投入裝置中,雖係採用藉由在種微生物保冷儲存裝置處設置保冷庫而將種微生物以生存狀態來作保管的構成,但是,係並不被限定於此構成。代替保冷庫,例如係亦可使用保冷劑等之保冷儲存手段。
又,雖係採用設置有對於種微生物保冷儲存裝置而從鼓風機來經由附有閥之配管而對於保冷庫供給空氣並在槽內使對流產生而能夠將內容物作攪拌混合的保冷庫用散氣裝置之構成,但是,只要是能夠對於保冷庫供給空氣,則係並不被限定於此構成。代替保冷庫用散氣裝置,例如係亦可設置具備有攪拌扇葉之攪拌混合裝置等的攪拌手段,亦可將此攪拌手段和例如鼓風機(送氣幫浦)等之空氣導入手段作併用。藉由將此些手段作併用,係能夠在進行內容物之攪拌混合的同時亦確實地進行對於保冷庫內之空氣導入。
另外,在種微生物保冷儲存裝置中,只要是能夠將在保冷庫中之種微生物之生存狀態下的保存維持一定期間、例如維持數個月程度,則係並不需要對於保冷庫導入空氣並將內容物作攪拌混合,而亦可並不設置上述之攪拌手段或空氣導入手段等。
在本實施形態之自動投入裝置中,雖係採用藉由在增殖槽之投入口處設置投入裝置而將增殖槽內之微生物製劑經由投入管來藉由幫浦而投入至含油脂廢水中的構成,但是,只要是能夠將微生物製劑投入至含油脂廢水中,則係並不被限定於此構成。
例如,係亦可採用並不在增殖槽處設置微生物製劑之投入口地而僅設置製劑成分之投入口之構成。於此情況,係亦可將製劑成分之投入口作為微生物製劑之投入口來使用,並在此製劑成分之投入口處,設置例如送液幫浦等之送液手段,而使用該送液手段來將微生物製劑投入至含油脂廢水中。 [產業上的利用可能性]
本發明,係能夠在對於身為將在餐飲產業的廚房廢水中所包含之油分藉由固液分離來去除的處理設備之集油井(Grease trap)或食品工廠之廢水一般的含有較為多量之油脂之含油脂廢水而進行廢水處理的產業領域中作利用。又,係對於在微生物分解時之惡臭的產生作抑制,而能夠改善作業者的勞動環境。又,由於係能夠將微生物分解時之工程簡略化並減少所必要之設備,並且能夠對於包含有系統全體之初期成本、維修成本以及使用電力量和產業廢棄物之處理費用等的營運成本作削減,因此,在產業上而言係為有用。
1‧‧‧自動投入裝置
11‧‧‧種微生物保冷儲存裝置
12‧‧‧保冷庫用散氣裝置
13‧‧‧活性化劑儲存庫
14‧‧‧碳源儲存庫
15‧‧‧供水裝置
16‧‧‧水位監視裝置
17‧‧‧增殖槽散氣裝置
18‧‧‧溫度管理裝置
19‧‧‧投入裝置
20‧‧‧增殖槽
21‧‧‧底面
22‧‧‧投入口
23a、23b‧‧‧傾斜面
30‧‧‧控制部
31‧‧‧保管控制部
32‧‧‧洗淨控制部
33‧‧‧儲水控制部
34‧‧‧除氯控制部
35‧‧‧增殖控制部
36‧‧‧投入控制部
41‧‧‧種微生物
42‧‧‧活性化劑
43‧‧‧碳源
44‧‧‧含油脂廢水
50‧‧‧原水槽
60‧‧‧油脂分解槽
70‧‧‧活性污泥槽
80‧‧‧沈澱槽
90‧‧‧污泥儲存槽
111‧‧‧保冷庫
112、123、131、141、173‧‧‧配管
113、132、142、192‧‧‧幫浦
121、171‧‧‧鼓風機
122、152、172、193‧‧‧閥
124、174‧‧‧空氣吐出口
125、175‧‧‧空氣吐出部
151‧‧‧供水源
153‧‧‧供水管
154‧‧‧水吐出口
155‧‧‧水吐出部
161‧‧‧上面感測器
162‧‧‧接地感測器
163‧‧‧下面感測器
181‧‧‧熱電偶
191‧‧‧投入管
200‧‧‧廢水處理系統
[圖1]係為對於本發明之實施形態的微生物製劑的自動投入裝置之構成的其中一例作展示之圖。   [圖2]係為對於使用有本發明之實施形態的微生物製劑的自動投入裝置之微生物製劑的投入流程之其中一例作展示之圖。   [圖3]係為對於本發明之實施形態之廢水處理系統之構成的其中一例作展示之區塊圖。
國外寄存資訊 1.日本 ; NPMD ; 2009/03/06 ; NITE BP-00714 2.日本 ; NPMD ; 2009/03/17 ; NITE BP-00724 3.日本 ; NPMD ; 2011/11/25 ; NITE BP-1167 [受存編號] Yarrowia lipolytica 1A1株 NITE BP-1167 Burkholderia arboris SL1B1株 NITE BP-00724 Candida cylindracea SL1B2株 NITE BP-00714
對於微生物之提及 寄存機關之名稱:日本獨立行政法人製品評價技術基礎機構 專利微生物寄存中心 寄存機關之地址:日本國千葉縣木更津市上總鐮足2-5-8 122號室 寄存於寄存機關之日期:2011年11月25日 寄存機關針對寄存所賦予的受存編號:NITE BP-1167 寄存機關之名稱:日本獨立行政法人製品評價技術基礎機構 專利微生物寄存中心 寄存機關之地址:日本國千葉縣木更津市上總鐮足2-5-8 122號室 寄存於寄存機關之日期:2018年4月10日 寄存機關針對寄存所賦予的受存編號:NITE BP-00714 該寄存之微生物,係為將在2009年3月6日對於日本獨立行政法人製品評價技術基礎機構 專利微生物寄存中心而進行了國內寄存的微生物(受存編號NITE P-714)於2018年4月10日移交至國際寄存者。 寄存機關之名稱:日本獨立行政法人製品評價技術基礎機構 專利微生物寄存中心 寄存機關之地址:日本國千葉縣木更津市上總鐮足2-5-8 122號室 寄存於寄存機關之日期:2018年4月10日 寄存機關針對寄存所賦予的受存編號:NITE BP-00724 該寄存之微生物,係為將在2009年3月17日對於日本獨立行政法人製品評價技術基礎機構 專利微生物寄存中心而進行了國內寄存的微生物(受存編號NITE P-724)於2018年4月10日移交至國際寄存者。

Claims (23)

  1. 一種微生物製劑的自動投入裝置,其特徵為,係具備有:   保冷儲存手段,係將包含有將在含油脂廢水中所包含之油脂作分解之至少1種的好氣性微生物之好氣性微生物群的種微生物,以冷藏狀態來作保管;和   第1儲存手段,係儲存使前述種微生物活性化之活性化劑;和   第2儲存手段,係儲存使前述種微生物增殖之由植物油所成之碳源;和   增殖槽,係使前述種微生物增殖並製造微生物製劑;和   供水手段,係對於前述增殖槽供給水;和   第1散氣手段,係進行前述增殖槽之充氣;和   投入手段,係將藉由前述增殖槽所製造出的前述微生物製劑投入至含油脂廢水中;以及   控制手段,   前述增殖槽,係使槽全體於鉛直方向上而形成為縱長形狀,   前述第1散氣手段,係於前述增殖槽之下部側處,具備有具備第1空氣吐出口之第1空氣吐出部,並藉由從前述第1空氣吐出口而來之空氣之吐出,而在前述增殖槽之內容物中使對流產生並與空氣導入一同地而進行攪拌混合,   前述控制手段,係以特定間隔而反覆進行下述操作:藉由前述供水手段而對於前述增殖槽內供給水,並供給前述種微生物和前述活性化劑以及前述碳源,並且藉由前述第1散氣手段來一面將空氣導入至前述增殖槽中一面將前述內容物作攪拌混合,來使前述種微生物增殖為特定個體數量濃度之範圍,而製造出前述微生物製劑,之後,藉由前述投入手段來進行對於含油脂廢水之特定量之前述微生物製劑之投入。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記載之微生物製劑的自動投入裝置,其中,   前述控制手段,係具備有:   洗淨控制部,係針對於第1時序而進行前述增殖槽的洗淨之洗淨工程而進行控制;和   儲水控制部,係針對於第2時序藉由前述供水手段而進行對於前述增殖槽之特定量之儲水之儲水工程而進行控制;和   增殖控制部,係針對於第3時序對於前述增殖槽而將前述種微生物和前述活性化劑以及前述碳源分別供給特定量並一面藉由前述第1散氣手段而進行充氣(Aeration)一面使前述種微生物增殖為特定個體數量濃度的範圍之增殖工程作控制;和   投入控制部,係針對於第4時序將前述微生物製劑藉由前述投入手段來對於含油脂廢水作投入之投入工程作控制。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所記載之微生物製劑的自動投入裝置,其中,   前述控制手段,係將前述洗淨工程、前述儲水工程、前述增殖工程以及前述投入工程,於每24小時進行1次,並每日反覆進行。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所記載之微生物製劑的自動投入裝置,其中,   係具備有2個的增殖槽,   前述控制手段,係將前述洗淨工程、前述儲水工程、前述增殖工程以及前述投入工程,於每48小時進行1次,並錯開24小時地而藉由前述2個的增殖槽來分別進行,並於每48小時而反覆進行,且於每日進行從前述2個的增殖槽所交替對於含油脂廢水的前述微生物製劑之投入。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所記載之微生物製劑的自動投入裝置,其中,   前述控制手段,係具備有:   除氯控制部,係針對在前述儲水控制部進行了對於前述增殖槽之儲水之後進行特定時間之充氣(Aeration)而進行前述增殖槽內的除氯之除氯工程作控制。
  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至5項中之任一項所記載之微生物製劑的自動投入裝置,其中,   前述增殖控制部,係使供給至前述增殖槽內的特定容量之前述種微生物之個體數量增殖為100倍~2000倍,而製造出前述特定容量之50倍~500倍之容量的前述微生物製劑。
  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至5項中之任一項所記載之微生物製劑的自動投入裝置,其中,   前述種微生物之個體數量濃度係為1×107 CFU/mL~5×109 CFU/mL,前述微生物製劑,係為前述特定容量之50倍~500倍之容量並且個體數量濃度為1×107 CFU/mL~2×1010 CFU/mL之範圍。
  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5項所記載之微生物製劑的自動投入裝置,其中,   前述供水手段係供水自來水,前述除氯控制部係使用前述第1散氣手段而進行充氣並進行除氯。
  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至5項中之任一項所記載之微生物製劑的自動投入裝置,其中,   前述保冷儲存手段,係具備有將前述種微生物以冷藏狀態來作保管之保冷庫,   係具備有進行前述保冷庫之充氣之第2散氣手段,   前述第2散氣手段,係於前述保冷庫之下部側處,具備有具備第2空氣吐出口之第2空氣吐出部,   前述控制手段,係具備有對於保管工程作控制之保管控制部,該保管工程,係以24小時中至少1次的時序,來藉由從前述第2空氣吐出口而來之空氣之吐出而使前述保冷庫之內容物產生對流以進行空氣導入並且進行攪拌混合,而將前述種微生物以生存狀態來作保管。
  10.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至5項中之任一項所記載之微生物製劑的自動投入裝置,其中,   前述供水手段,係於前述增殖槽之上部側處,具備有具備水吐出口之水吐出部,   前述水吐出口,係以朝向前述增殖槽之側面而吐出水的方式,來以和前述增殖槽之前述側面相對向的方式而被配置在前述水吐出部處。
  11.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記載之微生物製劑的自動投入裝置,其中,   前述好氣性微生物群,係包含有Yarrowia lipolytica 1A1株 NITE BP-1167、和Burkholderia arboris SL1B1株 NITE BP-00724。
  1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1項所記載之微生物製劑的自動投入裝置,其中,   前述好氣性微生物群,係包含有Candida cylindracea SL1B2株 NITE BP-00714。
  1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記載之微生物製劑的自動投入裝置,其中,   前述活性化劑,係包含有氮、磷以及鉀。
  14. 一種廢水處理系統,其特徵為:   係具備有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至13項中之任一項所記載之微生物製劑的自動投入裝置。
  15. 一種微生物製劑的投入方法,其特徵為,係具備有:   於第1時序而進行使槽全體於鉛直方向上被形成為縱長形狀之增殖槽的洗淨之洗淨工程;和   於第2時序而進行對於前述增殖槽之特定量之儲水之儲水工程;和   於第3時序對於前述增殖槽而將包含有將在含油脂廢水中所包含之油脂作分解的至少1種之好氣性微生物之好氣性微生物群的種微生物和使前述種微生物活性化之活性化劑以及使前述種微生物增殖之由植物油所成之碳源分別作特定量之供給,並在保持於一定溫度的狀態下,一面進行從前述增殖槽之下部側而將空氣導入並使前述增殖槽之內容物產生對流而進行空氣導入並且進行攪拌混合之充氣,一面使前述種微生物增殖為特定個體數量濃度的範圍之增殖工程;和   於第4時序將在前述增殖工程中所製造出的微生物製劑對於含油脂廢水作特定量之投入之投入工程。
  1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5項所記載之微生物製劑的投入方法,其中,   係將前述洗淨工程、前述儲水工程、前述增殖工程以及前述投入工程,於每24小時進行1次,並每日反覆進行。
  1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5項所記載之微生物製劑的投入方法,其中,   係將前述洗淨工程、前述儲水工程、前述增殖工程以及前述投入工程,於每48小時進行1次,並錯開24小時地而藉由2個的增殖槽來分別進行,並於每48小時而反覆進行,且於每日進行從前述2個的增殖槽所對於含油脂廢水的前述微生物製劑之投入。
  1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5項所記載之微生物製劑的投入方法,其中,係具備有:   在進行了對於前述增殖槽之儲水之後,進行特定時間之前述增殖槽之充氣而進行前述增殖槽內的除氯之除氯工程。
  1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8項所記載之微生物製劑的投入方法,其中,   在前述除氯工程中,係對於前述增殖槽供水自來水並進行充氣而進行除氯。
  20.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5至19項中之任一項所記載之微生物製劑的投入方法,其中,   在前述增殖工程中,係使供給至前述增殖槽內的特定容量之前述種微生物之個體數量增殖為100倍~2000倍,而製造出前述特定容量之50倍~500倍之容量的前述微生物製劑。
  21.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5至19項中之任一項所記載之微生物製劑的投入方法,其中,   在前述增殖工程中,係對於前述增殖槽而供給個體數量濃度為1×107 CFU/mL~5×109 CFU/mL之前述種微生物,並使前述種微生物增殖為前述特定容量之50倍~500倍之容量且個體數量濃度為1×107 CFU/mL~2×1010 CFU/mL之範圍。
  2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5至19項中之任一項所記載之微生物製劑的投入方法,其中,係具備有:   以24小時中至少1次的時序,來進行從將前述種微生物以冷藏狀態來作保管的保冷庫之下部側而導入空氣並使前述保冷庫之內容物產生對流而一面進行空氣導入一面進行攪拌混合之充氣,而將前述種微生物以生存狀態來作保管之保管工程。
  2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5至19項中之任一項所記載之微生物製劑的投入方法,其中,   在前述洗淨工程中,係從前述增殖槽之上部側來朝向側面而吐出水並進行前述增殖槽之洗淨。
TW107115802A 2017-05-09 2018-05-09 微生物製劑的自動投入裝置、廢水處理系統及微生物製劑的投入方法 TW201908246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4)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7093364 2017-05-09
JP2017-093364 2017-05-09
JP2017-225139 2017-11-22
JP2017225139 2017-11-22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908246A true TW201908246A (zh) 2019-03-01

Family

ID=6410513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7115802A TW201908246A (zh) 2017-05-09 2018-05-09 微生物製劑的自動投入裝置、廢水處理系統及微生物製劑的投入方法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JP (1) JPWO2018207826A1 (zh)
TW (1) TW201908246A (zh)
WO (1) WO2018207826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626457B (zh) * 2018-12-29 2021-04-27 象山平悦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水处理用过滤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0084587A (ja) * 1998-09-09 2000-03-28 C-Bingu Eng:Kk 自動培養式汚水浄化装置
JP2000354484A (ja) * 1999-04-16 2000-12-26 Sumitomo Chem Co Ltd 好気性微生物の保存方法
JP2004216286A (ja) * 2003-01-15 2004-08-05 Koito Jushi Kk グリーストラップの汚水槽における微生物による汚水油分分解処理方法とその装置
JP4815827B2 (ja) * 2005-03-11 2011-11-16 栗田工業株式会社 有機性廃水の生物処理方法
JP5046121B2 (ja) * 2007-03-14 2012-10-10 国立大学法人 名古屋工業大学 バイオフィルムによる油脂分解とオゾンによる脱臭を両立させるグリーストラップの衛生化技術
JP2009039709A (ja) * 2007-07-17 2009-02-26 Asahi Kasei Chemicals Corp 油脂含有排水の処理装置および処理方法
JP5448512B2 (ja) * 2009-03-17 2014-03-19 プリマハム株式会社 油脂分解能を有する微生物及びそれを用いた油脂含有排水の処理方法
JP5167447B2 (ja) * 2009-07-28 2013-03-21 第一環境株式会社 水処理装置
JP5685783B2 (ja) * 2012-01-19 2015-03-18 国立大学法人名古屋大学 新規ヤロウィア属微生物、並びにそれを用いた油分解剤及び油分解除去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WO2018207826A1 (ja) 2020-05-14
WO2018207826A1 (ja) 2018-11-1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3187579B1 (en) Composition, support, wastewater treatment system, wastewater treating method, deodorization method, and batch wastewater treating method
US20060134770A1 (en) Microorganisms for assimilating oils or fats, etc. and methods for treating waste liquids and deodorizing by using the same
JP2004520082A (ja) 汚廃水処理用微生物培養器
TW201908246A (zh) 微生物製劑的自動投入裝置、廢水處理系統及微生物製劑的投入方法
JP2004275960A (ja) 有機性排水の処理方法
JP6628068B2 (ja) 微生物製剤の投入方法、微生物製剤の自動投入装置及び廃水処理システム
KR101885118B1 (ko) 콤팩트형 해수양식장 수질 개선용 고농도 미생물 배양장치 및 이를 이용한 고농도 미생물 배양방법
US20170008785A1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Treating Water with a Biological Based Biocide
JP6379409B1 (ja) 微生物製剤の投入方法、微生物製剤の自動投入装置及び廃水処理システム
CN108675462A (zh) 污染水体的原位修复方法
CN210988071U (zh) 双槽式电解水食材净化器
JP3400418B2 (ja) 新規微生物及びそれを用いた油の分解方法
JP6622958B2 (ja) 循環水の処理方法
JPH10236894A (ja) 特殊液体肥料の製造方法
JP2006341236A (ja) 厨房廃水の浄化方法
JP3854269B2 (ja) 汚水処理設備
JPH07265897A (ja) 排水の浄化方法及びその装置
Šístková et al. Efficacy of chemical agents and power ultrasound on biofilms formed by Asaia spp.-spoilage bacteria in beverage industries.
CN109182114B (zh) 一种用于含油固废降解的固体生物菌剂制备装置
JP2005507779A (ja) 汚泥処理
JP3599289B2 (ja) 高密度微生物の連続散布装置
AU2020395697A1 (en) Onsite microorganism-based treatment method, system and apparatus
KR101598765B1 (ko) 배수관용 미생물 유지방 세정제 조성물 블록 및 그 세정제 조성물 블록의 제조방법
CZ2013240A3 (cs) Způsob biodegradační sanace znečištěné zeminy
JP2002205073A (ja) 無菌海水生成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