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1842255A - 纖維製品之處理方法 - Google Patents

纖維製品之處理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1842255A
TW201842255A TW106145758A TW106145758A TW201842255A TW 201842255 A TW201842255 A TW 201842255A TW 106145758 A TW106145758 A TW 106145758A TW 106145758 A TW106145758 A TW 106145758A TW 201842255 A TW201842255 A TW 201842255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fiber product
less
mass
fiber
component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614575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I781127B (zh
Inventor
森川悟史
楠亜矢子
Original Assignee
日商花王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日商花王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日商花王股份有限公司
Publication of TW20184225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84225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78112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781127B/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DTEXTILES; PAPER
    • D06TREATMENT OF TEXTILES OR THE LIKE; LAUNDERING; FLEXIBLE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D06MTREATMENT, NOT PROVIDED FOR ELSEWHERE IN CLASS D06, OF FIBRES, THREADS, YARNS, FABRICS, FEATHERS OR FIBROUS GOODS MADE FROM SUCH MATERIALS
    • D06M13/00Treating fibres, threads, yarns, fabrics or fibrous goods made from such materials, with non-macromolecular organic compounds; Such treatment combined with mechanical treatment
    • D06M13/02Treating fibres, threads, yarns, fabrics or fibrous goods made from such materials, with non-macromolecular organic compounds; Such treatment combined with mechanical treatment with hydrocarbons
    • DTEXTILES; PAPER
    • D06TREATMENT OF TEXTILES OR THE LIKE; LAUNDERING; FLEXIBLE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D06MTREATMENT, NOT PROVIDED FOR ELSEWHERE IN CLASS D06, OF FIBRES, THREADS, YARNS, FABRICS, FEATHERS OR FIBROUS GOODS MADE FROM SUCH MATERIALS
    • D06M13/00Treating fibres, threads, yarns, fabrics or fibrous goods made from such materials, with non-macromolecular organic compounds; Such treatment combined with mechanical treatment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11ANIMAL OR VEGETABLE OILS, FATS, FATTY SUBSTANCES OR WAXES; FATTY ACIDS THEREFROM; DETERGENTS; CANDLES
    • C11DDETERGENT COMPOSITIONS; USE OF SINGLE SUBSTANCES AS DETERGENTS; SOAP OR SOAP-MAKING; RESIN SOAPS; RECOVERY OF GLYCEROL
    • C11D1/00Detergent compositions based essentially on surface-active compounds; Use of these compounds as a detergent
    • C11D1/02Anionic compounds
    • C11D1/12Sulfonic acids or sulfuric acid esters; Salts thereof
    • C11D1/14Sulfonic acids or sulfuric acid esters; Salts thereof derived from aliphatic hydrocarbons or mono-alcohols
    • C11D1/143Sulfonic acid ester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7ORGANIC CHEMISTRY
    • C07CACYCLIC OR CARBOCYCLIC COMPOUNDS
    • C07C309/00Sulfonic acids; Halides, esters, or anhydrides thereof
    • C07C309/01Sulfonic acids
    • C07C309/02Sulfonic acids having sulfo groups bound to acyclic carbon atoms
    • C07C309/20Sulfonic acids having sulfo groups bound to acyclic carbon atoms of an acyclic unsaturated carbon skeleton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11ANIMAL OR VEGETABLE OILS, FATS, FATTY SUBSTANCES OR WAXES; FATTY ACIDS THEREFROM; DETERGENTS; CANDLES
    • C11DDETERGENT COMPOSITIONS; USE OF SINGLE SUBSTANCES AS DETERGENTS; SOAP OR SOAP-MAKING; RESIN SOAPS; RECOVERY OF GLYCEROL
    • C11D1/00Detergent compositions based essentially on surface-active compounds; Use of these compounds as a detergent
    • C11D1/38Cationic compounds
    • C11D1/46Esters of carboxylic acids with amino alcohols; Esters of amino carboxylic acids with alcohol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11ANIMAL OR VEGETABLE OILS, FATS, FATTY SUBSTANCES OR WAXES; FATTY ACIDS THEREFROM; DETERGENTS; CANDLES
    • C11DDETERGENT COMPOSITIONS; USE OF SINGLE SUBSTANCES AS DETERGENTS; SOAP OR SOAP-MAKING; RESIN SOAPS; RECOVERY OF GLYCEROL
    • C11D1/00Detergent compositions based essentially on surface-active compounds; Use of these compounds as a detergent
    • C11D1/38Cationic compounds
    • C11D1/62Quaternary ammonium compound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11ANIMAL OR VEGETABLE OILS, FATS, FATTY SUBSTANCES OR WAXES; FATTY ACIDS THEREFROM; DETERGENTS; CANDLES
    • C11DDETERGENT COMPOSITIONS; USE OF SINGLE SUBSTANCES AS DETERGENTS; SOAP OR SOAP-MAKING; RESIN SOAPS; RECOVERY OF GLYCEROL
    • C11D1/00Detergent compositions based essentially on surface-active compounds; Use of these compounds as a detergent
    • C11D1/38Cationic compounds
    • C11D1/65Mixtures of anionic with cationic compound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11ANIMAL OR VEGETABLE OILS, FATS, FATTY SUBSTANCES OR WAXES; FATTY ACIDS THEREFROM; DETERGENTS; CANDLES
    • C11DDETERGENT COMPOSITIONS; USE OF SINGLE SUBSTANCES AS DETERGENTS; SOAP OR SOAP-MAKING; RESIN SOAPS; RECOVERY OF GLYCEROL
    • C11D17/00Detergent materials or soap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shape or physical properties
    • C11D17/0008Detergent materials or soap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shape or physical properties aqueous liquid non soap composition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11ANIMAL OR VEGETABLE OILS, FATS, FATTY SUBSTANCES OR WAXES; FATTY ACIDS THEREFROM; DETERGENTS; CANDLES
    • C11DDETERGENT COMPOSITIONS; USE OF SINGLE SUBSTANCES AS DETERGENTS; SOAP OR SOAP-MAKING; RESIN SOAPS; RECOVERY OF GLYCEROL
    • C11D3/00Other compounding ingredients of detergent compositions covered in group C11D1/00
    • C11D3/0005Other compounding ingredi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effect
    • C11D3/001Softening compositions
    • DTEXTILES; PAPER
    • D06TREATMENT OF TEXTILES OR THE LIKE; LAUNDERING; FLEXIBLE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D06LDRY-CLEANING, WASHING OR BLEACHING FIBRES, FILAMENTS, THREADS, YARNS, FABRICS, FEATHERS OR MADE-UP FIBROUS GOODS; BLEACHING LEATHER OR FURS
    • D06L1/00Dry-cleaning or washing fibres, filaments, threads, yarns, fabrics, feathers or made-up fibrous goods
    • D06L1/12Dry-cleaning or washing fibres, filaments, threads, yarns, fabrics, feathers or made-up fibrous goods using aqueous solvents
    • D06L1/16Multi-step processes
    • DTEXTILES; PAPER
    • D06TREATMENT OF TEXTILES OR THE LIKE; LAUNDERING; FLEXIBLE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D06MTREATMENT, NOT PROVIDED FOR ELSEWHERE IN CLASS D06, OF FIBRES, THREADS, YARNS, FABRICS, FEATHERS OR FIBROUS GOODS MADE FROM SUCH MATERIALS
    • D06M13/00Treating fibres, threads, yarns, fabrics or fibrous goods made from such materials, with non-macromolecular organic compounds; Such treatment combined with mechanical treatment
    • D06M13/10Treating fibres, threads, yarns, fabrics or fibrous goods made from such materials, with non-macromolecular organic compounds; Such treatment combined with mechanical treatment with compounds containing oxygen
    • D06M13/144Alcohols; Metal alcoholates
    • DTEXTILES; PAPER
    • D06TREATMENT OF TEXTILES OR THE LIKE; LAUNDERING; FLEXIBLE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D06MTREATMENT, NOT PROVIDED FOR ELSEWHERE IN CLASS D06, OF FIBRES, THREADS, YARNS, FABRICS, FEATHERS OR FIBROUS GOODS MADE FROM SUCH MATERIALS
    • D06M13/00Treating fibres, threads, yarns, fabrics or fibrous goods made from such materials, with non-macromolecular organic compounds; Such treatment combined with mechanical treatment
    • D06M13/10Treating fibres, threads, yarns, fabrics or fibrous goods made from such materials, with non-macromolecular organic compounds; Such treatment combined with mechanical treatment with compounds containing oxygen
    • D06M13/184Carboxylic acids; Anhydrides, halides or salts thereof
    • D06M13/188Monocarboxylic acids; Anhydrides, halides or salts thereof
    • DTEXTILES; PAPER
    • D06TREATMENT OF TEXTILES OR THE LIKE; LAUNDERING; FLEXIBLE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D06MTREATMENT, NOT PROVIDED FOR ELSEWHERE IN CLASS D06, OF FIBRES, THREADS, YARNS, FABRICS, FEATHERS OR FIBROUS GOODS MADE FROM SUCH MATERIALS
    • D06M13/00Treating fibres, threads, yarns, fabrics or fibrous goods made from such materials, with non-macromolecular organic compounds; Such treatment combined with mechanical treatment
    • D06M13/10Treating fibres, threads, yarns, fabrics or fibrous goods made from such materials, with non-macromolecular organic compounds; Such treatment combined with mechanical treatment with compounds containing oxygen
    • D06M13/184Carboxylic acids; Anhydrides, halides or salts thereof
    • D06M13/203Unsaturated carboxylic acids; Anhydrides, halides or salts thereof
    • DTEXTILES; PAPER
    • D06TREATMENT OF TEXTILES OR THE LIKE; LAUNDERING; FLEXIBLE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D06MTREATMENT, NOT PROVIDED FOR ELSEWHERE IN CLASS D06, OF FIBRES, THREADS, YARNS, FABRICS, FEATHERS OR FIBROUS GOODS MADE FROM SUCH MATERIALS
    • D06M13/00Treating fibres, threads, yarns, fabrics or fibrous goods made from such materials, with non-macromolecular organic compounds; Such treatment combined with mechanical treatment
    • D06M13/10Treating fibres, threads, yarns, fabrics or fibrous goods made from such materials, with non-macromolecular organic compounds; Such treatment combined with mechanical treatment with compounds containing oxygen
    • D06M13/224Esters of carboxylic acids; Esters of carbonic acid
    • DTEXTILES; PAPER
    • D06TREATMENT OF TEXTILES OR THE LIKE; LAUNDERING; FLEXIBLE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D06MTREATMENT, NOT PROVIDED FOR ELSEWHERE IN CLASS D06, OF FIBRES, THREADS, YARNS, FABRICS, FEATHERS OR FIBROUS GOODS MADE FROM SUCH MATERIALS
    • D06M13/00Treating fibres, threads, yarns, fabrics or fibrous goods made from such materials, with non-macromolecular organic compounds; Such treatment combined with mechanical treatment
    • D06M13/10Treating fibres, threads, yarns, fabrics or fibrous goods made from such materials, with non-macromolecular organic compounds; Such treatment combined with mechanical treatment with compounds containing oxygen
    • D06M13/224Esters of carboxylic acids; Esters of carbonic acid
    • D06M13/2243Mono-, di-, or triglycerides
    • DTEXTILES; PAPER
    • D06TREATMENT OF TEXTILES OR THE LIKE; LAUNDERING; FLEXIBLE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D06MTREATMENT, NOT PROVIDED FOR ELSEWHERE IN CLASS D06, OF FIBRES, THREADS, YARNS, FABRICS, FEATHERS OR FIBROUS GOODS MADE FROM SUCH MATERIALS
    • D06M13/00Treating fibres, threads, yarns, fabrics or fibrous goods made from such materials, with non-macromolecular organic compounds; Such treatment combined with mechanical treatment
    • D06M13/244Treating fibres, threads, yarns, fabrics or fibrous goods made from such materials, with non-macromolecular organic compounds; Such treatment combined with mechanical treatment with compounds containing sulfur or phosphorus
    • D06M13/248Treating fibres, threads, yarns, fabrics or fibrous goods made from such materials, with non-macromolecular organic compounds; Such treatment combined with mechanical treatment with compounds containing sulfur or phosphorus with compounds containing sulfur
    • D06M13/256Sulfonated compounds esters thereof, e.g. sultones
    • DTEXTILES; PAPER
    • D06TREATMENT OF TEXTILES OR THE LIKE; LAUNDERING; FLEXIBLE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D06MTREATMENT, NOT PROVIDED FOR ELSEWHERE IN CLASS D06, OF FIBRES, THREADS, YARNS, FABRICS, FEATHERS OR FIBROUS GOODS MADE FROM SUCH MATERIALS
    • D06M13/00Treating fibres, threads, yarns, fabrics or fibrous goods made from such materials, with non-macromolecular organic compounds; Such treatment combined with mechanical treatment
    • D06M13/322Treating fibres, threads, yarns, fabrics or fibrous goods made from such materials, with non-macromolecular organic compounds; Such treatment combined with mechanical treatment with compounds containing nitrogen
    • D06M13/46Compounds containing quaternary nitrogen atoms
    • D06M13/463Compounds containing quaternary nitrogen atoms derived from monoamines
    • DTEXTILES; PAPER
    • D06TREATMENT OF TEXTILES OR THE LIKE; LAUNDERING; FLEXIBLE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D06MTREATMENT, NOT PROVIDED FOR ELSEWHERE IN CLASS D06, OF FIBRES, THREADS, YARNS, FABRICS, FEATHERS OR FIBROUS GOODS MADE FROM SUCH MATERIALS
    • D06M15/00Treating fibres, threads, yarns, fabrics, or fibrous goods made from such materials, with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Such treatment combined with mechanical treatment
    • D06M15/19Treating fibres, threads, yarns, fabrics, or fibrous goods made from such materials, with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Such treatment combined with mechanical treatment with synthet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 D06M15/37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otherwise than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carbon-to-carbon unsaturated bonds
    • D06M15/643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otherwise than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carbon-to-carbon unsaturated bonds containing silicon in the main chain
    • DTEXTILES; PAPER
    • D06TREATMENT OF TEXTILES OR THE LIKE; LAUNDERING; FLEXIBLE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D06MTREATMENT, NOT PROVIDED FOR ELSEWHERE IN CLASS D06, OF FIBRES, THREADS, YARNS, FABRICS, FEATHERS OR FIBROUS GOODS MADE FROM SUCH MATERIALS
    • D06M15/00Treating fibres, threads, yarns, fabrics, or fibrous goods made from such materials, with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Such treatment combined with mechanical treatment
    • D06M15/19Treating fibres, threads, yarns, fabrics, or fibrous goods made from such materials, with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Such treatment combined with mechanical treatment with synthet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 D06M15/37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otherwise than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carbon-to-carbon unsaturated bonds
    • D06M15/643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otherwise than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carbon-to-carbon unsaturated bonds containing silicon in the main chain
    • D06M15/6436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otherwise than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carbon-to-carbon unsaturated bonds containing silicon in the main chain containing amino groups
    • DTEXTILES; PAPER
    • D06TREATMENT OF TEXTILES OR THE LIKE; LAUNDERING; FLEXIBLE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D06MTREATMENT, NOT PROVIDED FOR ELSEWHERE IN CLASS D06, OF FIBRES, THREADS, YARNS, FABRICS, FEATHERS OR FIBROUS GOODS MADE FROM SUCH MATERIALS
    • D06M15/00Treating fibres, threads, yarns, fabrics, or fibrous goods made from such materials, with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Such treatment combined with mechanical treatment
    • D06M15/19Treating fibres, threads, yarns, fabrics, or fibrous goods made from such materials, with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Such treatment combined with mechanical treatment with synthet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 D06M15/37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otherwise than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carbon-to-carbon unsaturated bonds
    • D06M15/643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otherwise than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carbon-to-carbon unsaturated bonds containing silicon in the main chain
    • D06M15/647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otherwise than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carbon-to-carbon unsaturated bonds containing silicon in the main chain containing polyether sequence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11ANIMAL OR VEGETABLE OILS, FATS, FATTY SUBSTANCES OR WAXES; FATTY ACIDS THEREFROM; DETERGENTS; CANDLES
    • C11DDETERGENT COMPOSITIONS; USE OF SINGLE SUBSTANCES AS DETERGENTS; SOAP OR SOAP-MAKING; RESIN SOAPS; RECOVERY OF GLYCEROL
    • C11D2111/00Cleaning compositions characterised by the objects to be cleaned; Cleaning compositions characterised by non-standard cleaning or washing processes
    • C11D2111/10Objects to be cleaned
    • C11D2111/12Soft surfaces, e.g. textile
    • DTEXTILES; PAPER
    • D06TREATMENT OF TEXTILES OR THE LIKE; LAUNDERING; FLEXIBLE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D06MTREATMENT, NOT PROVIDED FOR ELSEWHERE IN CLASS D06, OF FIBRES, THREADS, YARNS, FABRICS, FEATHERS OR FIBROUS GOODS MADE FROM SUCH MATERIALS
    • D06M2200/00Functionality of the treatment composition and/or properties imparted to the textile material
    • D06M2200/50Modified hand or grip properties; Softening compositions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extile Engineering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Wood Science & Technology (AREA)
  • Oil, Petroleum & Natural Gas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Treatments For Attaching Organic Compounds To Fibrous Goods (AREA)
  • Detergent Compositions (AREA)
  • Organic Low-Molecular-Weight Compounds And Preparation Thereof (AREA)
  • Chemical Or Physical Treatment Of Fibers (AREA)
  • Preliminary Treatment Of Fibers (AREA)
  • Yarns And Mechanical Finishing Of Yarns Or Ropes (AREA)

Abstract

本發明之纖維製品之洗滌方法包括下述步驟1與步驟2。 步驟1:使將水與(A)碳數17以上且24以下之內部烯烴磺酸鹽[以下稱為(A)成分]加以混合而獲得之處理液1接觸纖維製品,而對纖維製品進行處理 步驟2:使將水與纖維製品用精處理劑組合物加以混合而獲得之處理液2接觸經步驟1處理過之纖維製品,而對纖維製品進行處理

Description

纖維製品之處理方法
本發明係關於一種纖維製品之處理方法、纖維製品之製造方法、維持纖維製品吸水性之方法、纖維製品用吸水性維持劑、及纖維製品用精處理基劑之功能改質劑。
先前,陰離子性界面活性劑由於清潔力及起泡力優異而廣泛地用作家庭用清潔成分。作為烷基苯磺酸鹽以外之陰離子性界面活性劑之一,報告有以烯烴磺酸鹽、尤其是於烯烴鏈內部而非末端具有雙鍵之內部烯烴作為原料所獲得之內部烯烴磺酸鹽。又,關於纖維製品之洗滌方法,利用含有陰離子性界面活性劑之清潔劑組合物清洗纖維製品後再利用纖維製品用柔軟劑組合物對纖維製品進行軟化處理之洗滌方法亦為普通家庭所採用。 日本專利特開2011-47065號公報中揭示有一種纖維製品之洗滌方法,其係利用以特定比率包含特定之非離子界面活性劑與陰離子界面活性劑之洗劑清洗纖維製品後,進行利用包含纖維製品處理劑之漂洗水處理纖維製品之蓄水漂洗步驟,該洗滌方法之節水性優異且不會損害清潔力與柔軟性。 日本專利特開2014-76988號公報中揭示有一種內部烯烴磺酸鹽組合物,其含有(A)碳數16之內部烯烴磺酸鹽及/或(B)碳數18之內部烯烴磺酸鹽,且該(A)成分與(B)成分之含有質量比(A/B)為0/100~70/30,該內部烯烴磺酸鹽組合物尤其於毛髮清洗時之起泡性、泡質、速泡性、消泡性、特別是泡質優異。 歐州特許公開公報377261號中揭示有一種清潔性優異之清潔劑組合物,其含有包含25%以上之β-羥基體之內部烯烴磺酸鹽。其中記載內部烯烴磺酸鹽之碳數較佳為12~20。具體地揭示有針對聚酯/棉布製品上附著之污漬之處理方法。 日本專利特開平3-126793號公報中記載有一種以特定比率包含由碳數12~18之內部烯烴衍生之內部烯烴磺酸鹽、與HLB(Hydrophile Lipophile Balance,親水-親油平衡)值為10.5以下之非離子性界面活性劑的洗劑組合物。於實施例中記載,作為比較例而使用碳數18之內部烯烴磺酸鹽,利用經氯化鈉與碳酸鈉調節離子強度後之水進行清潔評價。 日本專利特開平6-123071號公報中記載有一種以胺化合物或其中和鹽或其四級鹽作為必須成分之柔順劑,該胺化合物含有具有1個不飽和鍵基之烴基、且該等之立體異構之順式體之總和/反式體之總和=25/75~90/10。其中記載該柔順劑對各種纖維表現出良好之軟化效果,且顯著提昇纖維之吸水性能。
本發明提供一種可維持纖維製品所具有之吸水性的纖維製品之處理方法。 又,本發明提供一種可製造吸水性優異之纖維製品的纖維製品之製造方法。 又,本發明提供一種維持纖維製品所具有之吸水性之方法。 又,本發明提供一種維持纖維製品所具有之吸水性之纖維製品用吸水性維持劑。 又,本發明提供一種纖維製品用精處理基劑之功能改質方法。 又,本發明提供一種纖維製品用精處理基劑之功能改質劑。 本發明者等人發現,對於纖維製品,於利用纖維製品用精處理劑組合物處理纖維製品前,預先利用具有特定碳數之烴基之內部烯烴磺酸鹽處理纖維製品,藉此可維持處理前之纖維製品原有之吸水性。又,發現了具有特定碳數之烴基之內部烯烴磺酸鹽作為維持纖維製品原本之吸水性之劑的用途。又,發現了具有特定碳數之烴基之內部烯烴磺酸鹽作為纖維用精處理基劑之功能改質劑的用途。 本發明係關於一種纖維製品之處理方法,其包括下述步驟1與步驟2。 步驟1:使將水與(A)碳數17以上且24以下之內部烯烴磺酸鹽加以混合而獲得之處理液1接觸纖維製品,而對纖維製品進行處理 步驟2:使將水與纖維製品用精處理劑組合物加以混合而獲得之處理液2接觸經步驟1處理過之纖維製品,而對纖維製品進行處理 又,本發明係關於一種纖維製品之製造方法,其包括下述步驟1與步驟2。 步驟1:使將水與(A)碳數17以上且24以下之內部烯烴磺酸鹽加以混合而獲得之處理液1接觸纖維製品,而對纖維製品進行處理 步驟2:使將水與纖維製品用精處理劑組合物加以混合而獲得之處理液2接觸經步驟1處理過之纖維製品,而對纖維製品進行處理 又,本發明係關於一種維持纖維製品吸水性之方法,其中於藉由包括下述步驟1與步驟2之步驟對纖維製品進行處理時,使用(A)碳數17以上且24以下之內部烯烴磺酸鹽作為步驟1之陰離子界面活性劑。 步驟1:使將水與陰離子界面活性劑加以混合而獲得之處理液1接觸纖維製品,而對纖維製品進行處理 步驟2:使將水與纖維製品用精處理劑組合物加以混合而獲得之處理液2接觸經步驟1處理過之纖維製品,而對纖維製品進行處理 又,本發明係關於一種纖維製品用吸水性維持劑,其含有(A)碳數17以上且24以下之內部烯烴磺酸鹽。 又,本發明係關於一種纖維製品用精處理基劑之功能改質方法,其中於藉由包括下述步驟1與步驟2之步驟對纖維製品進行處理時,使用(A)碳數17以上且24以下之內部烯烴磺酸鹽作為步驟1之陰離子界面活性劑。 步驟1:使將水與陰離子界面活性劑加以混合而獲得之處理液1接觸纖維製品,而對纖維製品進行處理 步驟2:使將水與含有纖維製品用精處理基劑之纖維製品用精處理劑組合物加以混合而獲得之處理液2接觸經步驟1處理過之纖維製品,而對纖維製品進行處理 又,本發明係關於一種纖維製品用精處理基劑之功能改質劑,其含有(A)碳數17以上且24以下之內部烯烴磺酸鹽。 以下將(A)碳數17以上且24以下之內部烯烴磺酸鹽記為(A)成分,對其進行說明。 根據本發明,無論利用何種纖維製品用精處理劑組合物對纖維製品進行處理,均可維持處理前之纖維製品原有之吸水性。又,根據本發明,可對纖維製品用精處理基劑所具有之纖維製品之精處理功能進行改質。
<(A)成分> 本發明之(A)成分係碳數17以上且24以下之內部烯烴磺酸鹽。(A)成分具有維持纖維原本之吸水性之作用。本發明中,所謂維持纖維原本之吸水性意指例如吸水性2/吸水性1為0.72以上且1.0以下。此處,吸水性1係指如下纖維製品之吸水性,即,於步驟1中未使用(A)成分,且於步驟2中未使用纖維製品用精處理劑組合物,分別僅用水對纖維製品進行處理、例如洗滌後之纖維製品。又,吸水性2係指藉由本發明之方法對纖維製品進行處理、例如洗滌後之纖維製品之吸水性。具體而言,吸水性1及吸水性2可藉由實施例之方法求出。 又,(A)成分具有對纖維製品用精處理基劑之功能進行改質而抑制經纖維製品用精處理基劑處理過之纖維製品之吸水性之降低的作用。本發明中,所謂對纖維製品用精處理基劑之功能進行改質,例如可列舉改質成如下纖維製品用精處理基劑,即,不僅維持纖維製品用精處理基劑所具有之纖維製品之精處理功能,並且抑制由纖維製品用精處理基劑引起之纖維製品原本之吸水性之變化。本發明中,所謂對纖維製品用精處理基劑之功能進行改質,例如意指上述吸水性2/吸水性1為0.72以上且1.0以下。此處,吸水性1係指如下纖維製品之吸水性,即,於步驟1中未使用(A)成分,且於步驟2中未使用含有纖維製品用精處理基劑之纖維製品用精處理劑組合物,分別僅用水對纖維製品進行處理、例如洗滌後之纖維製品。又,吸水性2係指藉由本發明之方法對纖維製品進行處理、例如洗滌後之纖維製品之吸水性。 本發明之(A)成分之作用機制尚未十分明確,但推測如下,於利用如下述(B)成分之纖維製品用精處理基劑對纖維製品進行處理之步驟2之前,先進行使用本發明之(A)成分對纖維製品進行處理之步驟1,藉此,少量殘留於纖維製品上之(A)成分於步驟2中將纖維製品用精處理基劑對纖維製品之吸附狀態改質成不僅維持纖維製品用精處理基劑所具有之纖維製品之質感賦予能力、且可抑制纖維製品之吸水性之變化的狀態。 (A)成分中之內部烯烴磺酸鹽之碳數表示磺酸鹽所共價鍵結之內部烯烴之碳數。碳數17以上且24以下之內部烯烴磺酸鹽之碳數就可維持纖維製品原有之吸水性之觀點而言,為17以上,較佳為18以上,又,24以下,較佳為22以下,更佳為20以下,進而較佳為19以下。 本發明之內部烯烴磺酸鹽係藉由將作為原料之碳數17以上且24以下之內部烯烴(於烯烴鏈之內部具有雙鍵之烯烴)進行磺化、中和及水解而獲得之磺酸鹽。 此種內部烯烴亦有含有微量之雙鍵之位置存在於碳鏈之1位之所謂alpha烯烴(以下亦稱為α-烯烴)的情況。又,若將內部烯烴磺化,則生成定量之β-磺內酯(β-Sultone),一部分β-磺內酯轉化為γ-磺內酯、烯烴磺酸,進而,該等於中和-水解步驟中轉化為羥基烷烴磺酸鹽與烯烴磺酸鹽(例如J. Am. Oil Chem. Soc. 69, 39(1992))。此處,所獲得之羥基烷烴磺酸鹽之羥基位於烷烴鏈之內部,烯烴磺酸鹽之雙鍵位於烯烴鏈之內部。又,所獲得之生成物主要為該等之混合物,又,亦有其一部分含有微量之於碳鏈之末端具有羥基之羥基烷烴磺酸鹽、或於碳鏈之末端具有雙鍵之烯烴磺酸鹽的情況。 本說明書中,將該等各生成物及該等之混合物統稱為內部烯烴磺酸鹽((A)成分)。又,將羥基烷烴磺酸鹽稱為內部烯烴磺酸鹽之羥基體(以下亦稱為HAS),將烯烴磺酸鹽稱為內部烯烴磺酸鹽之烯烴體(以下亦稱為IOS)。 再者,(A)成分中之化合物之HAS與IOS之質量比可藉由高效液相層析質譜儀(以下簡記為HPLC-MS)進行測定。具體而言,可根據(A)成分之HPLC-MS峰面積而求出質量比。 作為(A)成分之內部烯烴磺酸鹽之鹽,可列舉:鹼金屬鹽、鹼土金屬(1/2原子)鹽、銨鹽或有機銨鹽。作為鹼金屬鹽,可列舉鈉鹽、鉀鹽。作為有機銨鹽,可列舉碳數2以上且6以下之烷醇銨鹽。 關於(A)成分中之磺酸基存在於5位以上之內部烯烴磺酸鹽之含量,就可進一步享有本發明之效果之觀點而言,較佳為10質量%以上,更佳為10.5質量%以上,進而較佳為11.0質量%以上,進而更佳為12.0質量%以上,進而更佳為12.5質量%以上,進而更佳為13.0質量%以上,進而更佳為13.5質量%以上,又,較佳為60質量%以下,更佳為55質量%以下,進而較佳為50質量%以下,進而更佳為45質量%以下,進而更佳為40質量%以下,進而更佳為35質量%以下,進而更佳為30質量%以下。 關於(A)成分中之磺酸基存在於1位之烯烴磺酸鹽之含量,就即便利用纖維製品用精處理劑組合物對纖維製品進行處理而亦可維持處理前之纖維製品原有之吸水性的觀點而言,含量需受限制,於(A)成分中較佳為10質量%以下,更佳為7質量%以下,進而較佳為5質量%以下,進而更佳為3質量%以下,又,就降低生產成本、及提高生產性之觀點而言,較佳為0.01質量%以上。 該等化合物之磺酸基之位置係指於烯烴鏈或烷烴鏈上之位置。 本發明之(A)成分就無論使用何種纖維製品用精處理劑組合物,藉由控制纖維製品用精處理劑組合物向纖維製品之吸附狀態,而可維持纖維製品原本之吸水性的方面而言,較佳為包含磺酸基存在於2位以上且4位以下之碳數17以上且24以下之內部烯烴磺酸鹽(IO-1S)與磺酸基存在於5位以上之碳數17以上且24以下之內部烯烴磺酸鹽(IO-2S),且(IO-1S)與(IO-2S)之質量比以(IO-1S)/(IO-2S)表示而為0.6以上且6以下。 即,本發明之(A)成分就無論使用何種纖維製品用精處理劑組合物,藉由控制纖維製品用精處理劑組合物向纖維製品之吸附狀態,而可維持纖維製品原本之吸水性的方面而言,較佳為碳數17以上且24以下之內部烯烴磺酸鹽,且該內部烯烴磺酸鹽中之磺酸基存在於2位以上且4位以下之碳數17以上且24以下之內部烯烴磺酸鹽(IO-1S)與磺酸基存在於5位以上之碳數17以上且24以下之內部烯烴磺酸鹽(IO-2S)的質量比以(IO-1S)/(IO-2S)表示而為0.6以上且6以下。 關於(A)成分中之(IO-1S)之含量與(IO-2S)之含量的質量比即(IO-1S)/(IO-2S),就無論使用何種纖維製品用精處理劑組合物,藉由控制纖維製品用精處理劑組合物向纖維製品之吸附狀態,而可維持纖維製品原本之吸水性的方面而言,較佳為0.6以上,更佳為0.65以上,進而較佳為0.70以上,進而更佳為0.75以上,進而更佳為0.8以上,進而更佳為1.0以上,進而更佳為1.2以上,進而更佳為1.4以上,進而更佳為1.6以上,進而更佳為2.0以上,進而更佳為2.5以上,進而更佳為3.0以上,進而更佳為3.5以上,進而更佳為4.0以上,又,就不易損害纖維製品用精處理劑組合物之質感賦予效果之觀點而言,較佳為6以下,更佳為5.9以下,進而較佳為5.8以下,進而更佳為5.7以下,進而更佳為5.6以下,進而更佳為5.5以下,進而更佳為5.4以下,進而更佳為5.3以下,進而更佳為5.2以下,進而更佳為5.1以下,進而更佳為5.0以下,進而更佳為4.9以下,進而更佳為4.8以下,進而更佳為4.7以下。 再者,(A)成分中之磺酸基之位置不同之各化合物之含量可藉由高效液相層析質譜儀(以下簡記為HPLC-MS)進行測定。本說明書中之磺酸基之位置不同之各化合物之含量係作為基於(A)成分之全部HAS中之磺酸基位於各位置之化合物之HPLC-MS峰面積的質量比而求出。 此處,HAS係藉由內部烯烴磺酸之磺化而生成之化合物中之羥基烷烴磺酸鹽、即內部烯烴磺酸鹽之羥基體。 具體而言,(A)成分中之磺酸基之位置不同之各化合物之含量可藉由高效液相層析質譜儀(以下簡記為HPLC-MS)進行測定。本說明書中之磺酸基之位置不同之各化合物之含量係作為基於(A)成分之全部HAS體中之磺酸基位於各位置之化合物之HPLC-MS峰面積的質量比而求出。此處,HAS係藉由內部烯烴磺酸之磺化而生成之化合物中之羥基烷烴磺酸鹽、即內部烯烴磺酸鹽之羥基體。本發明中,所謂磺酸基存在於各位置之碳數17以上且24以下之內部烯烴磺酸鹽之含量,係以基於碳數17以上且24以下之HAS體中之磺酸基存在於各位置之碳數17以上且24以下之磺酸鹽之HPLC-MS之峰面積的數值作為代表值。 本發明中,所謂磺酸基存在於2位以上且4位以下之碳數17以上且24以下之內部烯烴磺酸鹽(IO-1S)之含量,係以基於碳數17以上且24以下之HAS體中之磺酸基存在於2位以上且4位以下之碳數17以上且24以下之磺酸鹽之HPLC-MS之峰面積的數值作為代表值。 又,本發明中,所謂磺酸基存在於5位以上之碳數17以上且24以下之內部烯烴磺酸鹽(IO-2S)之含量,係以基於碳數17以上且24以下之HAS體中之磺酸基存在於5位以上之碳數17以上且24以下之磺酸鹽之HPLC-MS之峰面積的數值作為代表值。 再者,作為(A)成分之內部烯烴磺酸鹽可包含磺酸基存在於2位以上且4位以下之碳數17以上且24以下之內部烯烴磺酸鹽(IO-1S)與磺酸基存在於5位以上之碳數17以上且24以下之內部烯烴磺酸鹽(IO-2S)而構成。內部烯烴磺酸鹽(IO-2S)中之磺酸基之鍵結位置之最大值因碳數而異。 關於(A)成分之質量比(IO-1S)/(IO-2S)係以最終獲得之(A)成分作為基準。例如即便為混合有質量比(IO-1S)/(IO-2S)偏離上述範圍之內部烯烴磺酸鹽而獲得之內部烯烴磺酸鹽,但於內部烯烴磺酸鹽之組成中質量比(IO-1S)/(IO-2S)處於上述範圍,該情形時仍屬於作為(A)成分較佳之內部烯烴磺酸鹽。 上述內部烯烴磺酸鹽可為羥基體與烯烴體之混合物。(A)成分中之內部烯烴磺酸鹽之烯烴體之含量與內部烯烴磺酸鹽之羥基體之含量的質量比(烯烴體/羥基體)可為0/100以上、進而5/95以上,又,可為50/50以下、進而40/60以下、進而30/70以下、進而25/75以下。 關於(A)成分中之內部烯烴磺酸鹽之羥基體之含量與內部烯烴磺酸鹽之烯烴體之含量的質量比,可藉由HPLC自(A)成分分離羥基體與烯烴體後,藉由實施例記載之方法而測定。 (A)成分可藉由將作為原料之碳數17以上且24以下之內部烯烴進行磺化、中和、水解而製造。 磺化可藉由使1莫耳之內部烯烴與相對於其為1.0~1.2莫耳之三氧化硫氣體反應而進行。可於反應溫度20~40℃下進行。 中和係藉由與相對於磺酸基之理論值為1.0~1.5莫耳倍量之氫氧化鈉、氨、2-胺基乙醇等之鹼性水溶液反應而進行。 水解只要於水之存在下以90~200℃進行30分鐘~3小時之反應即可。 該等反應可連續進行。又,反應結束後可藉由萃取、清洗等而進行精製。 再者,於製造(A)成分之內部烯烴磺酸鹽時,可使用於碳數17以上且24以下具有分佈之原料內部烯烴進行磺化、中和、水解之處理,亦可使用具有單一碳數之原料內部烯烴進行磺化、中和、水解之處理,又,視需要亦可混合預先製造之具有不同碳數之複數種內部烯烴磺酸鹽。 本發明中,所謂內部烯烴,如上所述係指於烯烴鏈之內部具有雙鍵之烯烴。作為(A)成分之原料的內部烯烴之碳數為17以上且24以下。用於(A)成分之內部烯可單獨使用1種,亦可將2種以上組合使用。 關於原料內部烯烴中之雙鍵存在於1位之烯烴、即所謂alpha烯烴之合計含量,就即便利用纖維製品用精處理劑組合物對纖維製品進行處理而亦可維持處理前之纖維製品原有之吸水性的觀點而言,於(A)成分中,較佳為10質量%以下,更佳為7質量%以下,進而較佳為5質量%以下,進而更佳為3質量%以下,又,就降低生產成本、及提高生產性之觀點而言,較佳為0.01質量%以上。 關於原料內部烯烴中之雙鍵存在於5位以上之烯烴之含量,就即便利用纖維製品用精處理劑組合物對纖維製品進行處理而亦可維持處理前之纖維製品原有之吸水性的觀點而言,較佳為10質量%以上,又,較佳為60質量%,更佳為55質量%以下,進而較佳為50質量%以下,進而更佳為45質量%以下,進而更佳為40質量%以下,進而更佳為35質量%以下,進而更佳為30質量%以下。就纖維上附著之污漬之清潔性之提昇之觀點而言,較佳為60質量%,更佳為55質量%以下,進而較佳為50質量%以下,進而更佳為45質量%以下。再者,原料內部烯烴中之雙鍵之位置之最大值因碳數而異。 原料內部烯烴中之雙鍵之分佈例如可利用氣相層析質譜儀(以下簡記為GC-MS)進行測定。具體而言,利用氣相層析分析儀(以下簡記為GC)精確地分離碳鏈長度及雙鍵位置不同之各成分,分別置於質譜儀(以下簡記為MS)中,藉此可鑑定其雙鍵位置,可根據其GC峰面積而求出各自比率。以下揭示原料內部烯烴之雙鍵位置之測定方法。 <原料內部烯烴之雙鍵位置之測定方法> 內部烯烴之雙鍵位置係利用氣相層析儀(以下簡記為GC)進行測定。具體而言,藉由使內部烯烴與二甲基二硫醚反應而使之成為二硫化衍生物後,利用GC分離各成分。最終根據各自之峰面積而求出內部烯烴之雙鍵位置。 再者,用於測定之裝置及分析條件如下所示。 GC裝置:「HP6890」(HEWLETT PACKARD公司製造) 管柱:「Ultra-Alloy-1HT毛細管柱」(30 m×250 μm×0.15 μm,Frontier Laboratories股份有限公司製造) 檢測器:氫焰離子化檢測器(FID) 注入溫度:300℃ 檢測器溫度:350℃ He流量:4.6 mL/min 本發明中,(A)成分之質量係使用將抗衡離子換算為鈉離子之值。 <纖維製品用精處理劑組合物> 其次,對步驟2中使用之纖維製品用精處理劑組合物進行說明。 本發明所使用之纖維製品用精處理劑組合物較佳為含有纖維製品用精處理基劑作為(B)成分。作為更具體之(B)成分,例如可列舉選自(B1)具有碳數16以上且24以下之烴基之陽離子界面活性劑[以下有時亦稱為(B1)成分]、(B2)聚矽氧化合物[以下有時亦稱為(B2)成分]、(B3)脂肪醇[以下有時亦稱為(B3)成分]、(B4)脂肪酸酯[以下有時亦稱為(B4)成分]、(B5)油脂[以下有時亦稱為(B5)成分]、及(B6)脂肪酸或其鹽[以下有時亦稱為(B6)成分]中之一種以上之成分。 作為(B1)成分之陽離子界面活性劑,例如可列舉作為三級胺鹽之陽離子界面活性劑及作為四級銨鹽之陽離子界面活性劑。作為(B1)成分之陽離子界面活性劑,可列舉下述通式(1)所表示之化合物。 [化1][通式(1)中,R1 為可經酯基及/或醯胺基分斷之總碳數16以上且24以下之烴基。R2 及R3 分別獨立地為可經酯基及/或醯胺基分斷之總碳數16以上且24以下之烴基、碳數1以上且3以下之羥基烷基、或者碳數1以上且3以下之烷基。R4 為氫原子或碳數1以上且3以下之烷基。X- 為陰離子基] 通式(1)中,R1 為可經酯基及/或醯胺基分斷之總碳數16以上且24以下、就柔軟性提昇之觀點而言較佳為16以上且22以下、更佳為16以上且20以下之烴基,烴基為飽和烴基、不飽和烴基。R2 及R3 分別獨立地為碳數1以上且3以下之羥基烷基,較佳為羥基乙基,或者為碳數1以上且3以下之烷基,較佳為甲基、乙基,或者為可經酯基及/或醯胺基分斷之總碳數16以上且24以下、就柔軟性提昇之觀點而言較佳為16以上且22以下、更佳為16以上且20以下之烴基,烴基為飽和烴基、不飽和烴基。R4 為氫原子或碳數1以上且3以下之烷基。作為X- ,可列舉:鹵素離子、硫酸根離子、碳數1以上且12以下之脂肪酸或碳數1以上且3以下之烷基硫酸根離子等。 就可進一步享有本發明之維持纖維製品之吸水性之效果之方面而言,R1 、R2 及R3 中之可經酯基及/或醯胺基分斷之總碳數16以上且24以下之烴基較佳為包含飽和烴基之烴基。 通式(1)所表示之陽離子界面活性劑中所含之可經酯基及/或醯胺基分斷之總碳數16以上且24以下之飽和烴基與不飽和烴基之合計量中的飽和烴基之含量就可進一步享有本發明之效果之觀點而言,較佳為超過0質量%,更佳為1質量%以上,進而較佳為3質量%以上,進而更佳為5質量%以上,進而更佳為10質量%以上,進而更佳為20質量%以上,進而更佳為30質量%以上,進而更佳為40質量%以上,進而更佳為50質量%以上,進而更佳為60質量%以上,進而更佳為70質量%以上,進而更佳為80質量%以上,進而更佳為85質量%以上,進而更佳為90質量%以上,進而更佳為95質量%以上,進而更佳為97質量%以上,進而更佳為99質量%以上,又,較佳為100質量%以下。通式(1)所表示之陽離子界面活性劑中所含之飽和烴基與不飽和烴基之合計量中的飽和烴基之含量亦可為100質量%。 已知一般而言越是可經酯基及/或醯胺基分斷之總碳數16以上且24以下之烴基中之飽和烴基之含量較多的陽離子界面活性劑,越更容易降低纖維原本之吸水性。本發明中,於利用(B1)成分處理纖維製品前,先利用(A)成分處理纖維製品,藉此,即便使用被認為對纖維製品原本之吸水性之降低程度較大之(B1)成分,亦可接近纖維製品原本之吸水性。 通式(1)所表示之化合物可藉由選擇脂肪酸或脂肪酸低級烷基(烷基之碳數1以上且3以下)酯之烴基之組成,使如具有該組成之特定莫耳數之原料脂肪酸或脂肪酸低級烷基(烷基之碳數1以上且3以下)酯與對應之烷醇胺進行脫水酯化反應或酯交換反應而製造,藉由使用烷基化劑之四級化反應或使用酸劑之中和反應。 作為上述烷醇胺,可列舉:二烷基單烷醇胺、較佳為二甲基單乙醇胺或二甲基單丙醇胺,或者單烷基二烷醇胺、較佳為甲基二乙醇胺或甲基二丙醇胺,或者三烷醇胺、較佳為三乙醇胺或三丙醇胺,但並不限定於該等。烷醇胺更佳為三烷醇胺。 又,為了控制原料脂肪酸或脂肪酸低級烷基酯中之具有2個以上之雙鍵之飽和烴基之含量,例如可進行如日本專利特開平4-306296號公報記載之晶析、如日本專利特開平6-41578號公報記載之減壓蒸餾甲酯之方法、如日本專利特開平8-99036號公報記載之選擇性氫化反應等。 於酯化反應或酯交換反應中,脂肪酸或脂肪酸低級烷基酯與烷醇胺之羥基之莫耳比以脂肪酸或脂肪酸低級烷基酯:烷醇胺之羥基表示,較佳為0.3:1.0以上、進而0.5:1.0以上,又,較佳為1.2:1.0以下、進而1.0:1.0以下。 作為烷基化劑,可列舉二烷基硫酸(烷基之碳數1以上且3以下)、鹵化烷基(烷基之碳數1以上且3以下)等。作為酸劑,可列舉無機酸或有機酸。作為無機酸,可列舉鹽酸、硫酸。作為有機酸,可列舉碳數2以上且6以下之羧酸鹽,例如乳酸、乙醇酸、檸檬酸等。又,作為其他有機酸,可列舉碳數1以上且3以下之烷基硫酸。 使用烷基化劑之四級化反應可於溶劑存在下(例如乙醇)下進行,但就抑制雜質生成之觀點而言,更佳為於無溶劑下合成。又,使用酸劑之中和反應可於水存在下或溶劑存在下(例如乙醇)下進行。 再者,本說明書中使用之(B1)成分之陽離子界面活性劑之質量係使用將抗衡離子換算為甲基硫酸鹽時之質量。 作為(B)成分中之(B2)成分之聚矽氧化合物,較佳為選自二甲基聚矽氧、胺基改性聚矽氧及聚醚改性聚矽氧中之1種以上之聚矽氧化合物。就可進一步享有本發明之效果之觀點而言,較佳為選自二甲基聚矽氧及聚醚改性聚矽氧中之1種以上之聚矽氧化合物。 作為二甲基聚矽氧,較佳為25℃下之黏度為1000~600000 mm2 /s之二甲基聚矽氧烷。黏度係利用烏氏黏度計(柴田科學製造)於25℃±0.2℃之溫度範圍下測得之動黏度。 作為胺基改性聚矽氧,較佳為25℃下之動黏度(以下只要無特別說明,胺基改性聚矽氧之黏度即指該黏度)為100~20000 mm2 /s、且胺基當量為400~8000 g/mol之胺基改性聚矽氧。25℃下之動黏度可利用奧氏型黏度計而求出。關於上述動黏度,就對纖維製品賦予質感之效果較高之觀點而言,較佳為100 mm2 /s以上,更佳為200 mm2 /s以上,進而較佳為500 mm2 /s以上,又,更易享有本發明之效果之方面而言,較佳為20000 mm2 /s以下,更佳為10000 mm2 /s以下,進而較佳為5000 mm2 /s以下。 又,關於胺基改性聚矽氧之胺基當量,就可進一步享有本發明之效果之觀點而言,較佳為400 g/mol以上,更佳為600 g/mol以上,進而較佳為800 g/mol以上,又,就對纖維製品賦予質感之觀點而言,較佳為8000 g/mol以下,更佳為5000 g/mol以下,進而較佳為4000 g/mol以下。再者,胺基當量可藉由胺基當量=分子量/氮原子數而作為每個氮原子之分子量求出,可根據藉由元素分析法所求出之氮之重量%求出。 作為聚醚改性聚矽氧,較佳為HLB超過0且為7以下之聚醚改性聚矽氧。HLB超過0且為7以下之聚醚改性聚矽氧可使用日本專利特開2007-131989號公報之段落編號0024~0035中記載之通式(4)之化合物、通式(5)之化合物。 作為上述日本專利特開2007-131989號公報中記載之通式(4)之化合物,可列舉:原為Nippon UNICA股份有限公司製造(現為Dow Corning Toray Silicone股份有限公司製造)之FZ-2203、FZ-2206、FZ-2207、FZ-2222。作為上述日本專利特開2007-131989號公報中記載之通式(5)之化合物,可列舉:Dow Corning Toray Silicone股份有限公司製造之SH3772M、SH3775M、FZ-2233,信越化學工業股份有限公司製造之KF6012、KF6016、KF6017。 本發明中,(B)成分可為(B1)成分之一種以上與(B2)成分之一種以上。即,纖維製品用精處理劑組合物可含有(B1)一種以上之陽離子界面活性劑及(B2)一種以上之聚矽氧化合物作為(B)成分。於該情形時,(B2)成分/(B1)成分之質量比較佳為0.01以上,更佳為0.05以上,又,較佳為0.1以下,更佳為1以下。 作為(B3)成分之脂肪醇,就對纖維製品進行精處理而使之更柔滑之觀點而言,可列舉碳數較佳為10以上、更佳為12以上、進而較佳為14以上、且較佳為碳數22以下、更佳為18以下之脂肪醇。作為脂肪醇,具體而言,可列舉飽和或不飽和之脂肪醇。具體而言,可列舉:癸醇、肉豆蔻醇、棕櫚醇、硬脂醇、油醇、亞麻油醇、異鯨蠟醇、異硬脂醇、山崳醇、十六烷醇、苯基乙醇、鯨蠟醇、油醇、2-辛基十二烷醇、鯊肝醇(batyl alcohol)、2-己基癸醇。 作為(B4)成分之脂肪酸酯,就對纖維製品進行精處理而使之更柔滑之觀點而言,較佳為分子量300以上且3000以下之脂肪酸酯。具體而言,宜為碳數10以上且18以下之脂肪酸與碳數1以上且6以下之一元以上且六元以下之醇的酯化合物。作為醇之具體之較佳例,可列舉:選自乙醇、異丙醇、丁醇、己醇中之一元醇,乙二醇、丙二醇、二乙二醇、二丙二醇、1,6-己二醇等二元醇,甘油(甘油之情形時設為單或二酯)、季戊四醇、葡萄糖、山梨糖醇、山梨醇酐等三元以上之醇。再者,(B4)成分中不包括(B5)成分。 作為(B5)成分之油脂,就對纖維製品進行精處理而使之更柔滑之觀點而言,可列舉:植物性或動物性油脂、或該等之氫化物。具體而言,較佳為選自橄欖油、鱷梨油、月見草油、荷荷芭油、山茶油、澳洲胡桃油、薄荷油、葵花籽油、菜籽油、芝麻油、小麥胚芽油、蓖麻油、紅花油、棉籽油、大豆油、荷荷芭油、椰子油、棕櫚油、棕櫚仁油、牛油、豬油、魚油、馬油、蛋黃油、巴西棕櫚蠟及羊毛脂中之1種以上。 作為(B6)成分之脂肪酸或其鹽,就對纖維製品進行精處理而使之更柔滑之觀點而言,可列舉碳數較佳為12以上、更佳為14以上、且碳數較佳為18以下之飽和或不飽和之脂肪酸或該等之鹽。具體而言,可列舉:月桂酸、肉豆蔻酸、棕櫚酸、棕櫚油酸、硬脂酸、油酸、亞麻油酸或該等之鹽。作為鹽,可列舉無機金屬鹽,進而可列舉鹼金屬鹽,例如鈉鹽。 (B1)成分~(B6)成分之中,就可更切實感受到能夠維持處理前之纖維製品原有之吸水性之效果的觀點而言,較佳為選自(B1)成分、(B2)成分、(B3)成分、(B4)成分及(B6)成分中之1種以上之化合物,更佳為選自(B1)成分、(B2)成分及(B4)成分中之1種以上之化合物。 <纖維製品> 相較於先前已知作為清潔成分之陰離子界面活性劑,本發明之(A)成分即便於利用纖維製品用精處理劑組合物對纖維製品進行處理,亦可維持處理前之纖維製品原有之吸水性,就使該效果更易被切實感知之觀點而言,纖維較佳為包含親水性纖維之纖維製品。 作為親水性纖維,例如可例示:種毛纖維(棉花(cotton)、棉紗、木棉(kapok)等)、韌皮纖維(麻、亞麻、苧麻、大麻、黃麻等)、葉脈纖維(馬尼拉麻、瓊麻等)、椰殼纖維、燈心草、稻麥稈、獸毛纖維(羊毛、馬海毛、開司米山羊毛、駝毛、阿爾帕卡毛、駱馬毛、安哥拉兔毛等)、絹纖維(家蠶絹、野蠶絹)、羽毛、纖維素系纖維(嫘縈、高濕模量黏膠纖維、銅氨纖維、乙酸纖維等)等。 構成本發明中之作為對象之纖維製品的纖維除上述親水性纖維以外,亦可於無損本發明之效果之範圍內包含疏水性纖維。作為疏水性纖維,例如可例示:蛋白質系纖維(牛乳蛋白酪蛋白纖維、蛋白質共聚物纖維(Promix)等)、聚醯胺系纖維(尼龍等)、聚酯系纖維(聚酯等)、聚丙烯腈系纖維(丙烯酸等)、聚乙烯醇系纖維(維尼綸等)、聚氯乙烯系纖維(聚氯乙烯等)、聚偏二氯乙烯系纖維(亞乙烯等)、聚烯烴系纖維(聚乙烯、聚丙烯等)、聚胺基甲酸酯系纖維(聚胺基甲酸酯等)、聚氯乙烯/聚乙烯醇共聚合系纖維(聚氯乙烯醇纖維等)、聚對羥苯甲酸烷二酯系纖維(苯甲酸酯等)、聚氟乙烯系纖維(聚四氟乙烯等)、玻璃纖維、碳纖維、氧化鋁纖維、碳化矽纖維、岩石纖維(rock fibre)、礦渣纖維(slag fiber)、金屬纖維(金絲、銀絲、鋼絲纖維)等。 本發明中,所謂纖維製品,意指使用上述親水性纖維或使用親水性纖維與任意之疏水性纖維之織物、編物、不織布等之布帛、以及使用該布帛而製作之汗衫、T恤、襯衫、罩衫、便褲、帽子、手帕、毛巾、針織衫、襪子、內衣、緊身衣等製品。 相較於先前已知之作為清潔成分之陰離子界面活性劑,本發明之(A)成分即便於利用纖維製品用精處理劑組合物對纖維製品進行處理之情況下亦可維持處理前之纖維製品原有之吸水性,就使該效果更易被切實感知之觀點而言,纖維製品較佳為包含親水性纖維,更佳為包含棉紗纖維。纖維製品中之親水性纖維之含量就可進一步提昇吸水性之觀點而言,較佳為5質量%以上,更佳為10質量%以上,進而較佳為15質量%以上,進而更佳為20質量%以上,進而更佳為100質量%。棉紗纖維之含量就可進一步提昇吸水性之觀點而言,較佳為5質量%以上,更佳為10質量%以上,進而較佳為15質量%以上,進而更佳為20質量%以上,進而更佳為100質量%。 <本發明之方法> 本發明之纖維製品之處理方法、例如洗滌方法係包括下述步驟1與步驟2之纖維製品之處理方法、例如洗滌方法。作為本發明之纖維製品之處理方法,可列舉包括下述步驟1與步驟2之纖維製品之洗滌方法。作為本發明之其他處理方法,可列舉於纖維製品之製造步驟中對纖維製品進行精處理之步驟。 步驟1:使將水與(A)碳數17以上且24以下之內部烯烴磺酸鹽加以混合而獲得之處理液1接觸纖維製品,而對纖維製品進行處理 步驟2:使將水與纖維製品用精處理劑組合物加以混合而獲得之處理液2接觸經步驟1處理過之纖維製品,而對纖維製品進行處理 又,本發明之纖維製品之製造方法係包括下述步驟1與步驟2之纖維製品之製造方法。 步驟1:使將水與(A)碳數17以上且24以下之內部烯烴磺酸鹽加以混合而獲得之處理液1接觸纖維製品,而對纖維製品進行處理 步驟2:使將水與纖維製品用精處理劑組合物加以混合而獲得之處理液2接觸經步驟1處理過之纖維製品,而對纖維製品進行處理 又,本發明之維持纖維製品吸水性之方法係於藉由包括下述步驟1與步驟2之步驟對纖維製品進行處理時,使用(A)碳數17以上且24以下之內部烯烴磺酸鹽作為步驟1之陰離子界面活性劑的維持纖維製品吸水性之方法。 步驟1:使將水與陰離子界面活性劑加以混合而獲得之處理液1接觸纖維製品,而對纖維製品進行處理 步驟2:使將水與纖維製品用精處理劑組合物加以混合而獲得之處理液2接觸經步驟1處理過之纖維製品,而對纖維製品進行處理 藉由本發明之維持纖維製品吸水性之方法而可維持纖維製品原有之吸水性。本說明書中之吸水性例如可將下述纖維製品之吸水速度、使用纖維製品擦拭沾有水之肌膚時水被拭去時之觸感、於纖維製品之表面滴下水後經過一定時間後水之擴展面積等作為指標、或纖維製品吸取水之速度作為指標而進行評價。 又,本發明之纖維製品用精處理基劑之功能改質方法係於藉由包括下述步驟1與步驟2之步驟對纖維製品進行處理時,使用(A)碳數17以上且24以下之內部烯烴磺酸鹽作為步驟1之陰離子界面活性劑的纖維製品用精處理基劑之功能改質方法。 步驟1:使將水與陰離子界面活性劑加以混合而獲得之處理液1接觸纖維製品,而對纖維製品進行處理 步驟2:使將水與含有纖維製品用精處理基劑之纖維製品用精處理劑組合物加以混合而獲得之處理液2接觸經步驟1處理過之纖維製品,而對纖維製品進行處理 藉由本發明之纖維製品用精處理基劑之功能改質方法,不僅維持纖維製品用精處理基劑原有之質感賦予效果,並且抑制纖維製品用精處理基劑對纖維製品原本之吸水性之影響、尤其是吸水性之降低,藉此可實現對纖維製品用精處理基劑之功能之改質。本說明書中之吸水性例如可將下述纖維製品之吸水速度、使用纖維製品擦拭沾有水之肌膚時水被拭去時之觸感、纖維製品吸取水之速度作為指標而進行評價。 以下,對步驟1、步驟2、任意之步驟等進行說明,但只要無特別記載,以下之說明可應用於上述4種本發明之方法。 <步驟1> 步驟1係使纖維製品與水及陰離子界面活性劑接觸而對纖維製品進行處理之步驟,其特徵在於:上述陰離子界面活性劑為下述(A)成分。 (A)成分:碳數17以上且24以下之內部烯烴磺酸鹽 步驟1中使用之(A)成分、纖維製品分別與上述(A)成分、纖維製品相同。 步驟1中,將水與至少包含(A)成分之陰離子界面活性劑加以混合而獲得處理液1。再者,以下有時將步驟1中使用之水稱為水1。 就可進一步享有即便利用纖維製品用精處理劑組合物對纖維製品進行處理而亦維持纖維製品之吸水性之效果之方面而言,水1較佳為包含鈣或鎂等硬度成分之水。使用包含硬度成分之水之情形時之水之硬度例如為0.5°dH以上,更佳為1°dH以上,進而較佳為2°dH以上,進而更佳為3°dH以上,又,較佳為20°dH以下,更佳為10°dH以下,進而較佳為8°dH以下,進而更佳為6°dH以下。 此處,本說明書中之所謂德國硬度(°dH)係指將水中之鈣及鎂之濃度以CaCO3 換算濃度計為1 mg/L(ppm)=約0.056°dH(1°dH=17.8 ppm)所表示之值。 用以求出該德國硬度之鈣及鎂之濃度係藉由使用乙二胺四乙酸二鈉鹽之螯合滴定法求出。本說明書中之水之德國硬度之測定方法詳見下文。 <水之德國硬度之測定方法> [試劑] ・0.01 mol/l EDTA・2Na溶液:乙二胺四乙酸二鈉之0.01 mol/l水溶液(滴定用溶液,0.01 M EDTΑ-Na2,SIGMΑ-ALDRICH公司製造) ・Universal BT指示劑(製品名:Universal BT,同仁化學研究所股份有限公司製造) ・硬度測定用氨緩衝液(使氯化銨67.5 g溶解於28 w/v%氨水570 ml並添加離子交換水使總量成為1000 ml而獲得之溶液) [硬度之測定] (1)使用全移液管將作為試樣之20 ml水採集至錐形燒杯內。 (2)添加硬度測定用氨緩衝液2 ml。 (3)添加Universal BT指示劑0.5 ml。確認添加後之溶液為紫紅色。 (4)一面充分振盪錐形燒杯,一面自滴定管滴下0.01 mol/l EDTA・2Na溶液,將作為試樣之水變為藍色之時間點作為滴定之終點。 (5)全硬度係藉由下述計算式求出。 硬度(°dH)=T×0.01×F×56.0774×100/A T:0.01 mol/l EDTA・2Na溶液之滴定量(mL) A:試樣體積(20 mL,作為試樣之水之體積) F:0.01 mol/l EDTA・2Na溶液之因數 步驟1所使用之處理液1中,關於處理液1中之(A)成分之含量、或水1與(A)成分之合計質量中之(A)成分之含量,就更能洗淨纖維製品上附著之污漬之觀點、或即便進行下述步驟2而亦可維持步驟1中獲得之纖維製品之吸水性之觀點而言,較佳為10 mg/kg以上,更佳為30 mg/kg以上,進而較佳為70 mg/kg以上,進而更佳為100 mg/kg以上,就即便進行下述步驟2而亦可維持步驟1中獲得之纖維製品之吸水性之觀點而言,較佳為5000 mg/kg以下,更佳為3000 mg/kg以下,進而較佳為2000 mg/kg以下,進而更佳為1000 mg/kg以下。 再者,處理液1所含之(A)成分之含量係基於假定抗衡離子為鈉離子而算出之值者。 步驟1中,水1與(A)成分形成混合物。該混合物即處理液1。處理液1之溫度就可進一步提昇纖維製品上附著之污漬之清潔性之觀點而言,較佳為0℃以上,更佳為3℃以上,進而較佳為5℃以上,又,較佳為40℃以下,更佳為35℃以下。 處理液1於25℃下之pH值就提昇纖維上附著之污漬之清潔性之觀點、或即便進行下述步驟2而亦可維持步驟1中獲得之纖維製品之吸水性之觀點而言,較佳為4以上,更佳為5以上,又,較佳為10.5以下,更佳為10以下,進而較佳為9以下,進而更佳為8.5以下。本發明中之pH值之測定方法詳見下文。 <pH值之測定法> 於pH計(HORIBA製造,pH/離子計F-23)上連接pH值測定用複合電極(HORIBA製造,磨砂玻璃套管型),並接通電源。作為pH值電極內部液,使用飽和氯化鉀水溶液(3.33 mol/L)。繼而,向燒杯內分別填充pH值4.01標準液(鄰苯二甲酸鹽標準液)、pH值6.86(中性磷酸鹽標準液)、pH值9.18標準液(硼酸鹽標準液)各100 mL,於25℃之恆溫槽中浸漬30分鐘。將pH值測定用電極浸入已調整為恆溫之標準液中3分鐘,按pH值6.86→pH值9.18→pH值4.01之順序進行校正操作。將作為測定對象之樣品調整為25℃,將上述pH計之電極浸入樣品中,測定1分鐘後之pH值。 步驟1中之纖維製品之質量(kg)與水1或處理液1之體積(L)的比所表示之浴比之值,即,水1或處理液1之體積(L)/纖維製品之質量(kg)有時稱為浴比1。於使用家庭用洗衣機之情形時,若浴比1變小,則有攜帶至下述步驟2中之陰離子界面活性劑之量增多之情況。即便於步驟1之纖維製品之處理方法之浴比1較小之處理條件下,亦可抑制於下述步驟2中纖維製品用精處理劑組合物對纖維製品賦予質感之效果之降低,且可維持步驟1中獲得之纖維製品原有之吸水性。關於浴比1,就可維持纖維製品上附著之污漬之清潔力、或不僅抑制於下述步驟2中纖維製品用精處理劑組合物對纖維製品賦予質感之效果之降低、且即便下述步驟2中利用纖維製品用精處理劑組合物對纖維製品進行處理而亦可維持步驟1中獲得之纖維製品之吸水性的觀點而言,浴比1較佳為2以上,更佳為3以上,進而較佳為4以上,進而更佳為5以上,又,較佳為45以下,更佳為40以下,進而較佳為30以下,進而更佳為20以下。 根據本發明,步驟1之處理時間就容易去除纖維製品上附著之污漬之觀點、或即便下述步驟2中利用纖維製品用精處理劑組合物對纖維製品進行處理而亦可維持步驟1中獲得之纖維製品原有之吸水性之觀點而言,較佳為1分鐘以上,更佳為2分鐘以上,進而較佳為3分鐘以上,又,較佳為1小時以下,更佳為30分鐘以下,進而較佳為20分鐘以下,進而更佳為15分鐘以下。 步驟1中,於對纖維製品進行處理時可使用旋轉洗衣機。作為旋轉式洗衣機,具體而言,可列舉:滾筒洗衣機、波輪洗衣機或攪拌洗衣機。該等旋轉洗衣機分別可使用作為家庭用而市售者。由於可進一步減少每次洗滌所使用之水量,近年來滾筒洗衣機得以快速普及,滾筒洗衣機尤其可減少處理時之水量。本發明之纖維製品之處理就可進一步享有本發明之效果之方面而言,較佳為使用滾筒洗衣機進行纖維製品之處理。 又,於步驟1中,亦可藉由使含有水與至少包含(A)成分之陰離子界面活性劑之處理液1接觸纖維製品後加以靜置而對纖維製品進行處理。上述所謂靜置表示於使纖維製品與處理液1接觸後進行放置之狀態。又,於上述放置之前後、進而放置過程中亦可適當進行振盪或用手攪動等攪拌操作。 <任意成分> 本發明之步驟1中使用之處理液1可含有(A)成分及水以外之成分。 步驟1中使用之處理液1可於無損本發明之效果之範圍內使用(A)成分及(B)成分以外之界面活性劑作為(C)成分。作為(C)成分,可列舉選自(A)成分以外之陰離子界面活性劑、及非離子界面活性劑中之1種以上之界面活性劑。作為(C)成分,可列舉選自下述(c1)成分、(c2)成分、(c3)成分、(c4)成分及(c5)成分中之1種以上之界面活性劑。 (c1)成分:烷基或烯基硫酸酯鹽 (c2)成分:聚氧伸烷基烷基醚硫酸酯鹽或聚氧伸烷基烯基醚硫酸酯鹽 (c3)成分:具有磺酸鹽基之陰離子界面活性劑(其中不包括(A)成分) (c4)成分:脂肪酸或其鹽 (c5)成分:具有聚氧伸烷基之非離子界面活性劑 作為(c1)成分,更具體而言,可列舉選自烷基之碳數為10以上且18以下之烷基硫酸酯鹽、及烯基之碳數為10以上且18以下之烯基硫酸酯鹽中之1種以上之陰離子界面活性劑。就清潔性提昇之觀點而言,(c1)成分較佳為選自烷基之碳數為12以上且14以下之烷基硫酸鹽中之1種以上之陰離子界面活性劑,更佳為選自烷基之碳數為12以上且14以下之烷基硫酸鈉中之1種以上之陰離子界面活性劑。 作為(c2)成分,更具體而言,可列舉選自烷基之碳數為10以上且18以下並且環氧烷之平均加成莫耳數為1以上且3以下之聚氧伸烷基烷基硫酸酯鹽、及烯基之碳數為10以上且18以下並且環氧烷之平均加成莫耳數為1以上且3以下之聚氧伸烷基烯基醚硫酸酯鹽中之1種以上之陰離子界面活性劑。就清潔性提昇之觀點而言,(c2)成分較佳為環氧乙烷之平均加成莫耳數為1以上且2.2以下之聚氧乙烯烷基硫酸鹽,更佳為烷基之碳數為12以上且14以下並且環氧乙烷之平均加成莫耳數為1以上且2.2以下之聚氧乙烯烷基硫酸鹽,進而更佳為該等之鈉鹽。 作為(c3)成分之所謂具有磺酸鹽基之陰離子界面活性劑,表示具有磺酸鹽作為親水基之陰離子界面活性劑(其中不包括(A)成分)。 作為(c3)成分,更具體而言,可列舉選自烷基之碳數為10以上且18以下之烷基苯磺酸鹽、烯基之碳數為10以上且18以下之烯基苯磺酸鹽、烷基之碳數為10以上且18以下之烷烴磺酸鹽、α-烯烴部分之碳數為10以上且18以下之α-烯烴磺酸鹽、脂肪酸部分之碳數為10以上且18以下之α-磺基脂肪酸鹽、脂肪酸部分之碳數為10以上且18以下並且酯部分之碳數為1以上且5以下之α-磺基脂肪酸低級烷基酯鹽中之1種以上之陰離子界面活性劑。就清潔性提昇之觀點而言,(c3)成分較佳為烷基之碳數為11以上且14以下之烷基苯磺酸鹽,更佳為烷基之碳數為11以上且14以下之烷基苯磺酸鈉。 關於作為(c4)成分之脂肪酸或其鹽,可列舉碳數10以上且20以下之脂肪酸或其鹽。(c4)成分之碳數亦可為12以上、14以上,又,20以下、18以下。 (c5)成分宜為例如下述通式(c5)所表示之非離子界面活性劑。 R1c (CO)m -O-(AO)n -R2c (c5) [式中,R1c 為碳數9以上且16以下之脂肪族烴基,R2c 為氫原子或甲基,CO為羰基,m為0或1之數,AO基為選自伸乙氧基及伸丙氧基中之1種以上之基,n表示平均加成莫耳數,為3以上且100以下之數] 通式(c5)中,R1c 為碳數9以上且16以下之脂肪族烴基。就更容易去除纖維上附著之污漬之方面而言,R1之碳數為9以上,較佳為10以上,更佳為11以上,又,為16以下,較佳為15以下,更佳為14以下。作為R1c 之脂肪族烴基,較佳為選自烷基及烯基中之基。 通式(c5)中,AO基為選自伸乙氧基及伸丙氧基中之1種以上之基。於包含伸乙氧基及伸丙氧基之情形時,伸乙氧基與伸丙氧基可為嵌段型鍵,亦可為無規型鍵。 通式(c5)中,n表示平均加成莫耳數,為3以上且100以下之數。n就更容易去除纖維上附著之污漬之方面而言,為3以上,較佳為6以上,更佳為6.5以上,進而較佳為7以上,進而更佳為8以上,又,為100以下,較佳為60以下,更佳為50以下,進而較佳為40以下,進而更佳為35以下,進而更佳為30以下。 關於作為(c1)成分~(c4)成分之陰離子界面活性劑之鹽,可列舉:鹼金屬鹽、碳數2以上且6以下之烷醇胺鹽。 步驟1中使用之處理液1就可進一步享有本發明之效果之觀點而言,處理液1所含有之全部陰離子界面活性劑中之(A)成分比率較佳為50質量%以上,更佳為60質量%以上,進而較佳為70質量%以上,又,較佳為100質量%以下,亦可為100質量%。 步驟1中使用之處理液1就可進一步享有本發明之效果之觀點而言,處理液1所含有之全部界面活性劑中之(A)成分比率較佳為55質量%以上,更佳為65質量%以上,進而較佳為75質量%以上,又,較佳為100質量%以下,亦可為100質量%。 步驟1中使用之處理液1可於無損本發明之效果之範圍內使用金屬離子螯合劑作為(D)成分。本發明之纖維製品之處理方法、例如洗滌方法較佳為供進行使用包含硬度成分之水之處理,因此亦可不於組合物中調配(D)成分。 (D)成分較佳為可螯合2價以上之金屬離子之金屬離子螯合劑。 關於本發明之(D)成分,可列舉選自(D1)作為無機化合物之金屬離子螯合劑及(D2)作為有機化合物之金屬離子螯合劑中之1種以上之金屬離子螯合劑。 [(D1)作為無機化合物之金屬離子螯合劑] 關於(D1)作為無機化合物之金屬離子螯合劑,可列舉選自(D1-1)鹼金屬矽酸鹽、(D1-2)鋁矽酸鹽、及(D1-3)三聚磷酸鹽中之1種以上之金屬離子螯合劑。以下對該等成分進行說明。 (D1-1)鹼金屬矽酸鹽為矽酸(SiO2 )之鹼金屬鹽,一般使用鹼金屬矽酸鹽之SiO2 /M2 O(其中,M表示鹼金屬)為0.5以上且2.6以下之化合物。更具體而言為具有下述通式(d1)所示之組成者。 x(M2 O)・y(SiO2 )・z(Mem On )・w(H2 O) (d1) [式中,M表示選自由鹼金屬所組成之群中之1種或2種以上之組合,Me為選自元素週期表之II族、III族、IV族及VIII族中之1種或2種以上之元素,y/x=0.5以上且2.6以下、z/x=0.01以上且10以下、w=0以上且20以下、n/m=0.5以上且20以下] 通式(d1)中,關於作為M之鹼金屬,可列舉Na、K等。該等可單獨地構成M2 O成分,或可例如Na2 O與K2 O混合而構成M2 O成分。關於Me,可列舉:Mg、Ca、Zn、Y、Ti、Zr、Fe等。該等並無特別限定,但就資源及安全性之方面而言,較佳為Mg、Ca。又,該等可單獨地構成Mem On 成分,或可2種以上混合、例如MgO、CaO等混合而構成Mem On 成分。 又,通式(d1)中,y/x為0.5以上且2.6以下,較佳為1.5以上且2.2以下。若y/x超過2.6,則離子交換能力變低。又,通式(d1)中,若z/x超過1.0,則離子交換能力變低。x、y、z只要為如上述y/x比、z/x比所示般之關係,則無特別限定。再者,如上所述,於x(M2 O)例如為x'(Na2 O)・x''(K2 O)之情形時,x為x'+x''。此種關係亦同樣適用於z(Mem On )成分包含2種以上者之情形時之z。 又,n/m表示對該元素配位之氧離子數,實質上選自0.5、1.0、1.5、2.0之值之中。 通式(d1)所表示之鹼金屬矽酸鹽係具有100CaCO3 mg/g以上、較佳為200CaCO3 mg/g以上且600CaCO3 mg/g以下之離子交換容量者,為本發明中之具有離子捕捉能力之物質之一。 作為(D1-2)鋁矽酸鹽,可為結晶性或非結晶性之任意者,但作為2價之金屬離子交換捕捉能力較高之化合物,較佳為結晶性之鋁矽酸鹽。結晶性之鋁矽酸鹽一般稱為沸石,可列舉下述式(d2): a'(M2 O)・Al2 O3 ・b'(SiO2 )・w(H2 O) (d2) [式中,M表示鹼金屬原子,a'、b'、w表示各成分之莫耳數,一般而言,0.7≦a'≦1.5、0.8≦b'<6,w為任意之正數] 所表示者。其中,較佳為下述通式(d3): Na2 O・Al2 O3 ・n(SiO2 )・w(H2 O) (d3) [此處,n表示1.8以上且3.0以下之數,w表示1以上且6以下之數] 所表示者。 作為結晶性之鋁矽酸鹽(沸石),宜使用以A型、X型、P型沸石為代表之平均一次粒徑0.1~10 μm之合成沸石。沸石可以粉末及/或將沸石漿料乾燥獲得之沸石凝集乾燥粒子之形式調配。 作為形成(D1-3)三聚磷酸鹽之鹽之抗衡離子,可列舉選自鈉離子及鉀離子中之離子。即,作為(D1-3),可列舉選自三聚磷酸鈉及三聚磷酸鉀中之化合物。 [(D2)作為有機化合物之金屬離子螯合劑] 關於(D2)作為有機化合物之金屬離子螯合劑,可列舉選自(D2-1)不含胺基之碳數4以上且12以下之2價以上且4價以下之羧酸或其鹽、(D2-2)包含胺基之碳數4以上且10以下之2價以上且4價以下之羧酸或其鹽、以及(D2-3)分子內具有膦酸基或其鹽之有機化合物中之1種以上之有機化合物。 關於作為(D2-1)成分的不含胺基之碳數4以上且12以下之2價以上且4價以下之羧酸或其鹽,具體而言,可列舉選自檸檬酸、酒石酸、琥珀酸及蘋果酸中之1種以上之羧酸或其鹽。 關於作為(D2-2)成分的包含胺基之碳數4以上且12以下之2價以上且4價以下之羧酸或其鹽,具體而言,可列舉選自氮基三乙酸、乙二胺四乙酸、3-羥基-2,2'-亞胺基二琥珀酸、二伸乙基三胺五乙酸及羥基甲基乙二胺三乙酸中之1種以上之羧酸或其鹽。 關於(D2-3)分子內具有膦酸基或其鹽之有機化合物,可列舉:乙烷-1,1-二膦酸、乙烷-1,1,2-三膦酸、1-羥基亞乙基-1,1-二膦酸、乙烷羥基-1,1,2-三膦酸、乙烷-1,2-二羧基-1,2-二膦酸、甲烷羥基膦酸、氮基三亞甲基膦酸、乙二胺四亞甲基膦酸等有機膦酸衍生物等。 作為(D2-1)成分~(D2-3)成分之鹽,就通用性之方面而言,較佳為採用Na、K等鹼金屬之鹽,單乙醇胺、二乙醇胺、三乙醇胺等碳數2~6之烷醇胺之鹽。 本發明之纖維製品之處理方法、例如洗滌方法尤其在用於使用包含硬度成分之水之處理之情形時,獲得更優異之維持纖維製品之吸水性之效果。因此,可減少處理液1中之(D)成分之含量。就該觀點而言,於本發明之纖維製品之處理方法、例如洗滌方法中,處理液1中之(D)成分之含量與(A)成分之含量之質量比即(D)成分/(A)成分較佳為1以下,更佳為0.5以下,進而較佳為0.3以下,進而更佳為0.1質量%以下,進而更佳為0.05質量%以下,又,為0以上。(D)成分/(A)成分亦可為0。 處理液1較佳為清洗液。因此,步驟1可為使將水與(A)成分混合獲得之清洗液1接觸纖維製品而清洗纖維製品之步驟。於該步驟中,亦可適當應用上文記述之事項。 再者,處理液1中之(B)成分之含量較佳為20 mg/kg以下,更佳為10 mg/kg以下,進而較佳為5 mg/kg以下,進而更佳為4 mg/kg以下,亦可不含(B)成分。 <步驟2> 步驟2係使將水與纖維製品用精處理劑組合物加以混合而獲得之處理液2接觸經步驟1處理過之纖維製品,而對纖維製品進行處理。藉由進行步驟2,可於維持纖維製品原有之吸水性之基礎上對纖維製品賦予質感。此處,所謂質感,並無限定,例如可列舉:柔軟度、鬆軟感、彈力性、柔滑感、柔和感、服貼感、光滑感等觸感。所謂對纖維製品賦予質感,例如若以本發明之處理方法、例如洗滌方法為例,係指於將步驟2中獲得之纖維製品加以乾燥後之纖維製品、與將步驟1中獲得之纖維製品加以乾燥後之纖維製品進行比較時,可於將步驟2中獲得之纖維製品加以乾燥後之纖維製品上感受到上述質感。再者,上述纖維製品用精處理劑組合物包含纖維製品用精處理基劑。 於步驟2中,將水與纖維製品用精處理劑組合物加以混合而獲得處理液2。以下有時將步驟2中使用之水稱為水2。水2可與上述步驟1中使用之水1相同,亦可不同。又,水1可攜帶(carry over)於步驟1中獲得之纖維製品上而攜入包含至步驟2之水2中。 步驟2中使用之纖維製品用精處理劑組合物即指上述纖維製品用精處理劑組合物。 於步驟2中,水2與纖維製品用精處理劑組合物形成混合物。該混合物即處理液2。 處理液2中之纖維製品用精處理劑組合物所含之有效成分之含量就對纖維製品賦予質感之觀點而言,較佳為5 mg/kg以上,更佳為10 mg/kg以上,進而較佳為15 mg/kg以上,進而更佳為20 mg/kg以上,又,較佳為1000 mg/kg以下,更佳為700 mg/kg以下,進而較佳為500 mg/kg以下,進而更佳為300 mg/kg以下,進而更佳為100 mg/kg以下。上述所謂纖維製品用精處理劑組合物中所含之有效成分係指若自纖維製品用精處理劑組合物中去除特定成分則對纖維製品之質感賦予效果會降低之成分。雖無限制,但於包含作為(B)成分之陽離子界面活性劑、聚矽氧化合物、脂肪醇、脂肪酸酯、油脂、脂肪酸或其鹽的纖維製品用精處理劑組合物之情形時,有效成分可取(B)成分。 於處理液2中之纖維製品用精處理劑組合物含有(B1)一種以上之陽離子界面活性劑作為(B)成分之情形時,處理液2中之(B1)成分之含量就對纖維製品賦予質感之觀點而言,較佳為5 mg/kg以上,更佳為10 mg/kg以上,進而較佳為15 mg/kg以上,進而更佳為20 mg/kg以上,進而更佳為25 mg/kg以上,又,較佳為1000 mg/kg以下,更佳為700 mg/kg以下,進而較佳為500 mg/kg以下,進而更佳為300 mg/kg以下,進而更佳為100 mg/kg以下。 又,於處理液2中之纖維製品用精處理劑組合物含有(B1)一種以上之陽離子界面活性劑及(B2)一種以上之聚矽氧化合物作為(B)成分之情形時,(B2)成分/(B1)成分之質量比較佳為0.01以上,更佳為0.05以上,又,較佳為0.1以下,更佳為1以下。 又,於處理液2中之纖維製品用精處理劑組合物含有選自(B3)脂肪醇、(B4)脂肪酸酯、(B5)油脂及(B6)脂肪酸或其鹽中之一種以上之成分作為(B)成分之情形時,關於各成分之含量,就對纖維製品賦予質感之觀點而言,較佳為5 mg/kg以上,更佳為10 mg/kg以上,進而較佳為15 mg/kg以上,進而更佳為20 mg/kg以上,進而更佳為25 mg/kg以上,又,較佳為1000 mg/kg以下,更佳為700 mg/kg以下,進而較佳為500 mg/kg以下,進而更佳為400 mg/kg以下,進而更佳為300 mg/kg以下。 又,於處理液2中之纖維製品用精處理劑組合物含有(B1)一種以上之陽離子界面活性劑、與選自(B3)脂肪醇、(B4)脂肪酸酯、(B5)油脂及(B6)脂肪酸或其鹽中之1種以上之成分作為(B)成分之情形時,[選自(B3)成分~(B6)成分中之1種以上之成分]/[(B1)成分]之質量比較佳為0.01以上,更佳為0.05以上,進而較佳為0.1以上,又,較佳為100以下,更佳為50以下,進而較佳為30以下。 處理液2可含有(B)成分以外之成分,例如處理液1中提及之(C)成分、(D)成分等任意成分。可考慮到步驟2中進行之精處理而選用該等任意成分。該等任意成分可調配至纖維製品用精處理劑組合物中,亦可與上述組合物分開調配。 再者,處理液2存在包含由處理液1攜帶而來之(A)成分之情況。即,例如存在如下情況:步驟1後之纖維製品上殘存之處理液1中之(A)成分、或來自步驟1後之纖維製品上吸附之處理液1的(A)成分釋出至處理液2中,或被攜帶至處理液2中。就維持纖維製品所具有之吸水性之觀點、對纖維製品用精處理劑組合物所含之纖維製品用精處理基劑之功能進行改質之觀點而言,處理液2中之(A)成分之含量較佳為500 mg/kg以下,更佳為300 mg/kg以下,進而較佳為100 mg/kg以下,進而更佳為50 mg/kg以下,進而更佳為30 mg/kg以下,又,較佳為0 mg/kg以上,更佳為超過0 mg/kg。又,處理液2亦可不含(A)成分。 於步驟2中,處理液2之溫度例如可為如下溫度:較佳為0℃以上,更佳為3℃以上,進而較佳為5℃以上,又,較佳為40℃以下,更佳為35℃以下。 處理液2於25℃下之pH值就對纖維製品賦予質感之效果之提昇之觀點而言,較佳為4以上,更佳為5以上,又,較佳為10.5以下,更佳為10以下,進而較佳為9以下,進而更佳為8.5以下,進而更佳為8.0以下。pH值可藉由上述pH值之測定方法進行測定。 以下,纖維製品之質量(kg)與水2或處理液2之體積(L)的比所表示之浴比之值,即,水或處理液2之體積(L)/纖維製品之質量(kg)有時稱為浴比2。於步驟2中,纖維製品用精處理劑組合物可對纖維製品賦予質感。浴比2就可抑制纖維製品用精處理劑組合物對纖維製品賦予質感之效果之降低之觀點而言,較佳為2以上,更佳為3以上,進而較佳為4以上,進而更佳為5以上,又,較佳為45以下,更佳為40以下,進而較佳為30以下,進而更佳為20以下。再者,浴比2中之纖維製品之質量係步驟1中最初使用之纖維製品之質量,於步驟1後之纖維製品為濕潤狀態之情形時,不包括該纖維製品所吸收之步驟1中之處理液1之量。 步驟2中之纖維製品與處理液2之接觸時間就可進一步提昇對纖維製品賦予質感之效果之觀點而言,較佳為10秒以上,更佳為30秒以上,進而較佳為1分鐘以上,進而更佳為2分鐘以上,進而更佳為3分鐘以上,又,較佳為30分鐘以下,進而較佳為20分鐘以下,進而更佳為10分鐘以下,進而更佳為5分鐘以下。 步驟2中,於對纖維製品進行處理時可使用旋轉洗衣機。作為旋轉式洗衣機,具體而言,可列舉:滾筒洗衣機、波輪洗衣機或攪拌洗衣機。該等旋轉洗衣機分別可使用作為家庭用而市售者。由於可進一步減少每次處理、例如每次洗滌所使用之水量,近年來滾筒洗衣機得以快速普及,滾筒洗衣機尤其可減少洗滌時之水量。就可進一步享有本發明之效果之方面而言,較佳為使用滾筒洗衣機進行步驟2。 又,於步驟2中,亦可藉由使由水2與纖維製品用精處理劑組合物獲得之處理液2接觸纖維製品後加以靜置而對纖維製品賦予質感。上述所謂靜置表示於使纖維製品與水2及纖維製品用精處理劑組合物接觸後進行放置之狀態。又,於上述放置之前後、進而放置過程中亦可適當進行振盪或用手攪動等攪拌操作。 <任意之步驟> [脫水步驟] 於步驟1與步驟2之間,例如於對步驟1中獲得之纖維製品進行步驟2之前,可進行將經步驟1處理過之纖維製品脫水之脫水步驟。又,亦可步驟2之後進行將經步驟2處理過之纖維製品脫水之脫水步驟。以下,有時將於步驟1與步驟2之間進行之脫水步驟稱為脫水步驟1。又,有時將於步驟2之後進行之脫水步驟稱為脫水步驟2。脫水步驟1、2分別可進行複數次。 脫水步驟1係指減少與纖維製品一併存在之處理液1之量的步驟。藉由進行脫水步驟1,可減少被纖維製品攜帶至步驟2中之陰離子界面活性劑之量。已知陰離子界面活性劑會降低纖維製品用精處理劑組合物所含之上述有效成分對纖維製品賦予質感之效果。藉由進行脫水步驟1,步驟2中之對纖維製品賦予質感之效果進一步提昇,因此較佳。於將供至步驟1之前之纖維製品之質量設為100質量份之情形時,自步驟1之處理液1中取出之纖維製品有時會包含90質量份以上且200質量份左右之處理液1。於將供至步驟1之前之纖維製品之質量設為100質量份時,脫水步驟1意指將纖維製品所含之處理液1之質量減少至10質量份以上且70質量份以下之步驟。作為脫水步驟1之例,例如可列舉如下方法:於纖維製品與處理液1共存之狀態下,對纖維製品施加重力、離心力或壓力,藉此減少與纖維製品一併存在之處理液1之量。 脫水步驟2係減少與步驟2中獲得之纖維製品一併存在之處理液2之量的步驟。藉由進行脫水步驟2,下述乾燥時間變短,可使纖維製品成為適於穿著之狀態。於將供至步驟1之前之纖維製品之質量設為100質量份之情形時,意指將纖維製品所含之處理液2之質量減少至10質量份以上且70質量份以下之步驟。作為脫水步驟2之例,例如可列舉如下方法:於纖維製品與處理液2共存之狀態下,對纖維製品施加重力、離心力或壓力,藉此減少與纖維製品一併存在之處理液2之量。 [漂洗步驟] 亦可於步驟1與步驟2之間進行漂洗步驟。本發明中,所謂漂洗步驟係指減少步驟1中獲得之纖維製品中存在之陰離子界面活性劑之量的步驟。作為漂洗步驟,例如可列舉使經步驟1處理過之纖維製品與新水接觸之方法。於漂洗步驟中,供至步驟1之前之纖維製品之質量(kg)與水之體積(L)的比所表示之浴比之值,即,水之體積(L)/纖維製品之質量(kg)以下有時稱為浴比3。浴比3就可抑制步驟2中之纖維製品用精處理劑組合物對纖維製品賦予質感之效果之降低之觀點而言,較佳為2以上,更佳為3以上,進而較佳為4以上,進而更佳為5以上,又,較佳為45以下,更佳為40以下,進而較佳為30以下,進而更佳為20以下。再者,漂洗步驟所用之水可使用與上述水1或水2相同或不同者。漂洗步驟可進行複數次。 [乾燥步驟] 亦可於步驟1與步驟2之間、或步驟2之後進行將纖維製品加以乾燥之乾燥步驟。 乾燥步驟係減少與步驟1中獲得之纖維製品一併存在之處理液1或與步驟2中獲得之纖維製品一併存在之處理液2之量的步驟。具體而言,於將供至步驟1之前之纖維製品之質量設為100質量份時,意指使乾燥後之纖維製品成為90質量份以上110質量份以下之狀態。再者,於上述步驟1及步驟2或任意之步驟中,有時纖維會自纖維製品脫落,從而存在外觀上看,乾燥步驟之後之纖維製品之質量較供至步驟1之前之纖維製品之質量而有所減少的情況,因此將乾燥後之纖維製品之質量設為上述範圍。乾燥可為自然乾燥、加熱乾燥之任意方式。乾燥步驟分別可進行複數次。 <纖維製品用吸水性維持劑> 本發明提供一種含有(A)碳數17以上且24以下之內部烯烴磺酸鹽[(A)成分]之纖維製品用吸水性維持劑。本發明之纖維製品用吸水性維持劑係對纖維製品賦予維持纖維製品原有之吸水性之效果的劑。藉由利用本發明之纖維製品用吸水性維持劑對纖維製品進行處理,即便於該纖維製品進而經柔軟劑等處理劑處理之情形時,亦可維持吸水性。例如於假設使用者使用柔軟劑進行處理之情形時,藉由使用本發明之纖維製品用吸水性維持劑,選擇柔軟劑時可較吸水性而優先考慮香味或其他物性。本發明之纖維製品用吸水性維持劑較佳為於使用纖維製品用精處理劑組合物、例如柔軟劑進行處理之前使用。 本發明之纖維製品用吸水性維持劑可由(A)成分構成。又,本發明之纖維製品用吸水性維持劑亦可為含有(A)成分與其他成分之纖維製品用吸水性維持劑組合物。作為纖維製品用吸水性維持劑組合物,可列舉含有(A)成分及水者。於纖維製品用吸水性維持劑組合物之情形時,(A)成分之含量可設為3質量%以上且60質量%以下。 <纖維製品用精處理基劑之功能改質劑> 本發明提供一種含有(A)碳數17以上且24以下之內部烯烴磺酸鹽[(A)成分]之纖維製品用精處理基劑之功能改質劑。本發明之纖維製品用精處理基劑之功能改質劑係對纖維製品用精處理基劑賦予不僅維持纖維製品用精處理基劑對纖維製品之質感賦予效果、並且抑制纖維製品原有之吸水性之變化的效果之劑。藉由利用本發明之纖維製品用精處理基劑之功能改質劑對纖維製品進行處理,即便於該纖維製品進而經纖維製品用精處理基劑處理之情形時,亦可維持吸水性。例如於假設使用者使用纖維製品用精處理基劑進行處理之情形時,藉由使用本發明之纖維製品用精處理基劑之功能改質劑,選擇纖維製品用精處理基劑時可較吸水性而優先考慮香味或纖維製品之質感等其他物性。本發明之纖維製品用精處理基劑之功能改質劑較佳為於使用纖維製品用精處理基劑進行處理之前使用。 本發明之纖維製品用精處理基劑之功能改質劑可由(A)成分構成。又,本發明之纖維製品用精處理基劑之功能改質劑亦可為含有(A)成分與其他成分之纖維製品用精處理基劑之功能改質劑組合物。作為纖維製品用精處理基劑之功能改質劑,可列舉含有(A)成分及水者。於纖維製品用精處理基劑之功能改質劑組合物之情形時,(A)成分之含量可設為3質量%以上且60質量%以下。 <本發明之態樣> 以下例示本發明之更具體之態樣。於以下之態樣中,可適當應用關於本發明之纖維製品之處理方法、纖維製品之製造方法、維持纖維製品吸水性之方法、纖維製品用吸水性維持劑、纖維製品用精處理基劑之功能改質方法、及纖維製品用精處理基劑之功能改質劑所記述之事項。 <1> 一種纖維製品之處理方法、例如纖維製品之洗滌方法,其包括下述步驟1與步驟2。 步驟1:使將水與(A)碳數17以上且24以下之內部烯烴磺酸鹽[以下稱為(A)成分]加以混合而獲得之處理液1接觸纖維製品,而對纖維製品進行處理 步驟2:使將水與纖維製品用精處理劑組合物加以混合而獲得之處理液2接觸經步驟1處理過之纖維製品,而對纖維製品進行處理 <2> 如<1>記載之纖維製品之處理方法,其中(A)成分為以含有雙鍵存在於5位以上之碳數17以上且24以下之內部烯烴的內部烯烴作為原料而獲得之內部烯烴磺酸鹽。 <3> 如<2>記載之纖維製品之處理方法,其中(A)成分為以含有10質量%以上且60質量%以下之雙鍵存在於5位以上之碳數17以上且24以下之內部烯烴的內部烯烴作為原料而獲得之內部烯烴磺酸鹽。 <4> 如<3>記載之纖維製品之處理方法,其中關於(A)成分,(A)成分中之磺酸基存在於5位以上之內部烯烴磺酸鹽之含量為10.5質量%以上,較佳為11.0質量%以上,更佳為12.0質量%以上,進而較佳為12.5質量%以上,進而更佳為13.0質量%以上,進而更佳為13.5質量%以上,又,為55質量%以下,較佳為50質量%以下,更佳為45質量%以下,進而較佳為40質量%以下,進而更佳為35質量%以下,進而更佳為30質量%以下。 <5> 如<1>或<2>記載之纖維製品之處理方法,其中(A)成分包含磺酸基存在於2位以上且4位以下之碳數17以上且24以下之內部烯烴磺酸鹽(IO-1S)與磺酸基存在於5位以上之碳數17以上且24以下之內部烯烴磺酸鹽(IO-2S),並且(IO-1S)與(IO-2S)之質量比以(IO-1S)/(IO-2S)表示而為0.6以上且6以下。 <6> 如<5>記載之纖維製品之處理方法,其中(A)成分中之(IO-1S)之含量與(IO-2S)之含量的質量比即(IO-1S)/(IO-2S)為0.65以上,較佳為0.70以上,更佳為0.75以上,進而較佳為0.8以上,進而更佳為1.0以上,進而更佳為1.2以上,進而更佳為1.4以上,進而更佳為1.6以上,進而更佳為2.0以上,進而更佳為2.5以上,進而更佳為3.0以上,進而更佳為3.5以上,進而更佳為4.0以上,又,為5.9以下,較佳為5.8以下,更佳為5.7以下,進而較佳為5.6以下,進而更佳為5.5以下,進而更佳為5.4以下,進而更佳為5.3以下,進而更佳為5.2以下,進而更佳為5.1以下,進而更佳為5.0以下,進而更佳為4.9以下,進而更佳為4.8以下,進而更佳為4.7以下。 <7> 如<1>至<6>中任一項記載之纖維製品之處理方法,其中(A)成分之碳數較佳為18以上,又,較佳為22以下,更佳為20以下,進而較佳為19以下。 <8> 如<1>至<7>中任一項記載之纖維製品之處理方法,其中(A)成分中之磺酸基存在於1位之烯烴磺酸鹽之含量於(A)成分中為10質量%以下,更佳為7質量%以下,進而較佳為5質量%以下,進而更佳為3質量%以下,又,0.01質量%以上,較佳為0.02質量%以上,更佳為0.03質量%以上,進而較佳為0.04質量%以上。 <9> 如<1>至<8>中任一項記載之纖維製品之處理方法,其中上述纖維製品用精處理劑組合物含有纖維製品用精處理基劑作為(B)成分。 <10> 如<1>至<9>中任一項記載之纖維製品之處理方法,其中上述作為纖維製品用精處理基劑之(B)成分為選自(B1)具有碳數16以上且24以下之烴基之陽離子界面活性劑、(B2)聚矽氧化合物、(B3)脂肪醇、(B4)脂肪酸酯、(B5)油脂及(B6)脂肪酸或其鹽中之一種以上之成分。 <11> 如<1>至<10>中任一項記載之纖維製品之處理方法,其中上述纖維製品為包含棉紗之纖維製品。 <12> 一種纖維製品之製造方法,其包括下述步驟1與步驟2。 步驟1:使將水與(A)碳數17以上且24以下之內部烯烴磺酸鹽[以下稱為(A)成分]加以混合而獲得之處理液1接觸纖維製品,而對纖維製品進行處理 步驟2:使將水與纖維製品用精處理劑組合物加以混合而獲得之處理液2接觸經步驟1處理過之纖維製品,而對纖維製品進行處理 <13> 如<12>記載之纖維製品之製造方法,其中(A)成分為以含有雙鍵存在於5位以上之碳數17以上且24以下之內部烯烴的內部烯烴作為原料而獲得之內部烯烴磺酸鹽。 <14> 如<13>記載之纖維製品之製造方法,其中(A)成分為以含有10質量%以上且60質量%以下之雙鍵存在於5位以上之碳數17以上且24以下之內部烯烴的內部烯烴作為原料而獲得之內部烯烴磺酸鹽。 <15> 如<14>記載之纖維製品之製造方法,其中關於(A)成分,(A)成分中之磺酸基存在於5位以上之內部烯烴磺酸鹽之含量為10.5質量%以上,較佳為11.0質量%以上,更佳為12.0質量%以上,進而較佳為12.5質量%以上,進而更佳為13.0質量%以上,進而更佳為13.5質量%以上,又,為55質量%以下,較佳為50質量%以下,更佳為45質量%以下,進而較佳為40質量%以下,進而更佳為35質量%以下,進而更佳為30質量%以下。 <16> 如<12>或<13>記載之纖維製品之製造方法,其中(A)成分包含磺酸基存在於2位以上且4位以下之碳數17以上且24以下之內部烯烴磺酸鹽(IO-1S)與磺酸基存在於5位以上之碳數17以上且24以下之內部烯烴磺酸鹽(IO-2S),並且(IO-1S)與(IO-2S)之質量比以(IO-1S)/(IO-2S)表示而為0.6以上且6以下。 <17> 如<16>記載之纖維製品之製造方法,其中(A)成分中之(IO-1S)之含量與(IO-2S)之含量的質量比即(IO-1S)/(IO-2S)為0.65以上,較佳為0.70以上,更佳為0.75以上,進而較佳為0.8以上,進而更佳為1.0以上,進而更佳為1.2以上,進而更佳為1.4以上,進而更佳為1.6以上,進而更佳為2.0以上,進而更佳為2.5以上,進而更佳為3.0以上,進而更佳為3.5以上,進而更佳為4.0以上,又,為5.9以下,較佳為5.8以下,更佳為5.7以下,進而較佳為5.6以下,進而更佳為5.5以下,進而更佳為5.4以下,進而更佳為5.3以下,進而更佳為5.2以下,進而更佳為5.1以下,進而更佳為5.0以下,進而更佳為4.9以下,進而更佳為4.8以下,進而更佳為4.7以下。 <18> 如<12>至<17>中任一項記載之纖維製品之製造方法,其中(A)成分之碳數較佳為18以上,又,較佳為22以下,更佳為20以下,進而較佳為19以下。 <19> 如<12>至<18>中任一項記載之纖維製品之製造方法,其中(A)成分中之磺酸基存在於1位之烯烴磺酸鹽之含量於(A)成分中為10質量%以下,更佳為7質量%以下,進而較佳為5質量%以下,進而更佳為3質量%以下,又,為0.01質量%以上,較佳為0.02質量%以上,更佳為0.03質量%以上,進而較佳為0.04質量%以上。 <20> 如<1>至<19>中任一項記載之纖維製品之製造方法,其中上述纖維製品用精處理劑組合物含有纖維製品用精處理基劑作為(B)成分。 <21> 如<1>至<20>中任一項記載之纖維製品之製造方法,其中上述作為纖維製品用精處理基劑之(B)成分為選自(B1)具有碳數16以上且24以下之烴基之陽離子界面活性劑、(B2)聚矽氧化合物、(B3)脂肪醇、(B4)脂肪酸酯、(B5)油脂及(B6)脂肪酸或其鹽中之一種以上之成分。 <22> 如<1>至<21>中任一項記載之纖維製品之纖維製品之製造方法,其中上述纖維製品為包含棉紗之纖維製品。 <23> 一種維持纖維製品吸水性之方法,其中於藉由包括下述步驟1與步驟2之步驟對纖維製品進行處理時,使用(A)碳數17以上且24以下之內部烯烴磺酸鹽作為步驟1之陰離子界面活性劑。 步驟1:使將水與陰離子界面活性劑加以混合而獲得之處理液1接觸纖維製品,而對纖維製品進行處理 步驟2:使將水與纖維製品用精處理劑組合物加以混合而獲得之處理液2接觸經步驟1處理過之纖維製品,而對纖維製品進行處理 <24> 如<23>記載之維持纖維製品吸水性之方法,其中(A)成分為以含有雙鍵存在於5位以上之碳數17以上且24以下之內部烯烴的內部烯烴作為原料而獲得之內部烯烴磺酸鹽。 <25> 如<24>記載之維持纖維製品吸水性之方法,其中(A)成分為以含有10質量%以上且60質量%以下之雙鍵存在於5位以上之碳數17以上且24以下之內部烯烴的內部烯烴作為原料而獲得之內部烯烴磺酸鹽。 <26> 如<25>記載之維持纖維製品吸水性之方法,其中關於(A)成分,(A)成分中之磺酸基存在於5位以上之內部烯烴磺酸鹽之含量為10.5質量%以上,較佳為11.0質量%以上,更佳為12.0質量%以上,進而較佳為12.5質量%以上,進而更佳為13.0質量%以上,進而更佳為13.5質量%以上,又,為55質量%以下,較佳為50質量%以下,更佳為45質量%以下,進而較佳為40質量%以下,進而更佳為35質量%以下,進而更佳為30質量%以下。 <27> 如<23>或<24>記載之維持纖維製品吸水性之方法,其中(A)成分包含磺酸基存在於2位以上且4位以下之碳數17以上且24以下之內部烯烴磺酸鹽(IO-1S)與磺酸基存在於5位以上之碳數17以上且24以下之內部烯烴磺酸鹽(IO-2S),並且(IO-1S)與(IO-2S)之質量比以(IO-1S)/(IO-2S)表示而為0.6以上且6以下。 <28> 如<27>記載之維持纖維製品吸水性之方法,其中(A)成分中之(IO-1S)之含量與(IO-2S)之含量的質量比即(IO-1S)/(IO-2S)為0.65以上,較佳為0.70以上,更佳為0.75以上,進而較佳為0.8以上,進而更佳為1.0以上,進而更佳為1.2以上,進而更佳為1.4以上,進而更佳為1.6以上,進而更佳為2.0以上,進而更佳為2.5以上,進而更佳為3.0以上,進而更佳為3.5以上,進而更佳為4.0以上,又,為5.9以下,較佳為5.8以下,更佳為5.7以下,進而較佳為5.6以下,進而更佳為5.5以下,進而更佳為5.4以下,進而更佳為5.3以下,進而更佳為5.2以下,進而更佳為5.1以下,進而更佳為5.0以下,進而更佳為4.9以下,進而更佳為4.8以下,進而更佳為4.7以下。 <29> 如<23>至<28>中任一項記載之維持纖維製品吸水性之方法,其中(A)成分之碳數較佳為18以上,又,較佳為22以下,更佳為20以下,進而較佳為19以下。 <30> 如<23>至<29>中任一項記載之維持纖維製品吸水性之方法,其中(A)成分中之磺酸基存在於1位之烯烴磺酸鹽之含量於(A)成分中為10質量%以下,更佳為7質量%以下,進而較佳為5質量%以下,進而更佳為3質量%以下,又,為0.01質量%以上,較佳為0.02質量%以上,更佳為0.03質量%以上,進而較佳為0.04質量%以上。 <31> 如<23>至<30>中任一項記載之維持纖維製品吸水性之方法,其中上述纖維製品用精處理劑組合物含有纖維製品用精處理基劑作為(B)成分。 <32> 如<23>至<231>中任一項記載之維持纖維製品吸水性之方法,其中上述作為纖維製品用精處理基劑之(B)成分為選自(B1)具有碳數16以上且24以下之烴基之陽離子界面活性劑、(B2)聚矽氧化合物、(B3)脂肪醇、(B4)脂肪酸酯、(B5)油脂及(B6)脂肪酸或其鹽中之一種以上之成分。 <33> 如<23>至<32>中任一項記載之維持纖維製品吸水性之方法,其中上述纖維製品為包含棉紗之纖維製品。 <34> 一種纖維製品用吸水性維持劑,其含有(A)碳數17以上且24以下之內部烯烴磺酸鹽。 <35> 如<34>記載之纖維製品用吸水性維持劑,其中(A)成分為以含有雙鍵存在於5位以上之碳數17以上且24以下之內部烯烴的內部烯烴作為原料而獲得之內部烯烴磺酸鹽。 <36> 如<35>記載之纖維製品用吸水性維持劑,其中(A)成分為以含有10質量%以上且60質量%以下之雙鍵存在於5位以上之碳數17以上且24以下之內部烯烴的內部烯烴作為原料而獲得之內部烯烴磺酸鹽。 <37> 如<36>記載之纖維製品用吸水性維持劑,其中關於(A)成分,(A)成分中之磺酸基存在於5位以上之內部烯烴磺酸鹽之含量較佳為10.5質量%以上,更佳為11.0質量%以上,進而較佳為12.0質量%以上,進而更佳為12.5質量%以上,進而更佳為13.0質量%以上,進而更佳為13.5質量%以上,又,較佳為55質量%以下,更佳為50質量%以下,進而較佳為45質量%以下,進而更佳為40質量%以下,進而更佳為35質量%以下,進而更佳為30質量%以下。 <38> 如<34>或<35>記載之纖維製品用吸水性維持劑,其中(A)成分包含磺酸基存在於2位以上且4位以下之碳數17以上且24以下之內部烯烴磺酸鹽(IO-1S)與磺酸基存在於5位以上之碳數17以上且24以下之內部烯烴磺酸鹽(IO-2S),並且(IO-1S)與(IO-2S)之質量比以(IO-1S)/(IO-2S)表示而為0.6以上且6以下。 <39> 如<38>記載之纖維製品用吸水性維持劑,其中(A)成分中之(IO-1S)之含量與(IO-2S)之含量的質量比即(IO-1S)/(IO-2S)為0.65以上,較佳為0.70以上,更佳為0.75以上,進而較佳為0.8以上,進而更佳為1.0以上,進而更佳為1.2以上,進而更佳為1.4以上,進而更佳為1.6以上,進而更佳為2.0以上,進而更佳為2.5以上,進而更佳為3.0以上,進而更佳為3.5以上,進而更佳為4.0以上,又,為5.9以下,較佳為5.8以下,更佳為5.7以下,進而較佳為5.6以下,進而更佳為5.5以下,進而更佳為5.4以下,進而更佳為5.3以下,進而更佳為5.2以下,進而更佳為5.1以下,進而更佳為5.0以下,進而更佳為4.9以下,進而更佳為4.8以下,進而更佳為4.7以下。 <40> 如<34>至<39>中任一項記載之纖維製品用吸水性維持劑,其中(A)成分之碳數較佳為18以上,又,較佳為22以下,更佳為20以下,進而較佳為19以下。 <41> 如<34>至<40>中任一項記載之纖維製品用吸水性維持劑,其中(A)成分中之磺酸基存在於1位之烯烴磺酸鹽之含量於(A)成分中為10質量%以下,更佳為7質量%以下,進而較佳為5質量%以下,進而更佳為3質量%以下,又,為0.01質量%以上,較佳為0.02質量%以上,更佳為0.03質量%以上,進而較佳為0.04質量%以上。 <42> 一種纖維製品用精處理基劑之功能改質方法,其中於藉由包括下述步驟1與步驟2之步驟對纖維製品進行處理時,使用(A)碳數17以上且24以下之內部烯烴磺酸鹽作為步驟1之陰離子界面活性劑。 步驟1:使將水與陰離子界面活性劑加以混合而獲得之處理液1接觸纖維製品,而對纖維製品進行處理 步驟2:使將水與含有纖維製品用精處理基劑之纖維製品用精處理劑組合物加以混合而獲得之處理液2接觸經步驟1處理過之纖維製品,而對纖維製品進行處理 <43> 如<42>記載之纖維製品用精處理基劑之功能改質方法,其中(A)成分為以含有雙鍵存在於5位以上之碳數17以上且24以下之內部烯烴的內部烯烴作為原料而獲得之內部烯烴磺酸鹽。 <44> 如<43>記載之纖維製品用精處理基劑之功能改質方法,其中(A)成分為以含有10質量%以上且60質量%以下之雙鍵存在於5位以上之碳數17以上且24以下之內部烯烴的內部烯烴作為原料而獲得之內部烯烴磺酸鹽。 <45> 如<44>記載之纖維製品用精處理基劑之功能改質方法,其中關於(A)成分,(A)成分中之磺酸基存在於5位以上之內部烯烴磺酸鹽之含量較佳為10.5質量%以上,更佳為11.0質量%以上,進而較佳為12.0質量%以上,進而更佳為12.5質量%以上,進而更佳為13.0質量%以上,進而更佳為13.5質量%以上,又,較佳為55質量%以下,更佳為50質量%以下,進而較佳為45質量%以下,進而更佳為40質量%以下,進而更佳為35質量%以下,進而更佳為30質量%以下。 <46> 如<42>或<43>記載之纖維製品用精處理基劑之功能改質方法,其中(A)成分包含磺酸基存在於2位以上且4位以下之碳數17以上且24以下之內部烯烴磺酸鹽(IO-1S)與磺酸基存在於5位以上之碳數17以上且24以下之內部烯烴磺酸鹽(IO-2S),並且(IO-1S)與(IO-2S)之質量比以(IO-1S)/(IO-2S)表示而為0.6以上且6以下。 <47> 如<46>記載之纖維製品用精處理基劑之功能改質方法,其中(A)成分中之(IO-1S)之含量與(IO-2S)之含量的質量比即(IO-1S)/(IO-2S)為0.65以上,較佳為0.70以上,更佳為0.75以上,進而較佳為0.8以上,進而更佳為1.0以上,進而更佳為1.2以上,進而更佳為1.4以上,進而更佳為1.6以上,進而更佳為2.0以上,進而更佳為2.5以上,進而更佳為3.0以上,進而更佳為3.5以上,進而更佳為4.0以上,又,為5.9以下,較佳為5.8以下,更佳為5.7以下,進而較佳為5.6以下,進而更佳為5.5以下,進而更佳為5.4以下,進而更佳為5.3以下,進而更佳為5.2以下,進而更佳為5.1以下,進而更佳為5.0以下,進而更佳為4.9以下,進而更佳為4.8以下,進而更佳為4.7以下。 <48> 如<42>至<47>中任一項記載之纖維製品用精處理基劑之功能改質方法,其中(A)成分之碳數較佳為18以上,又,較佳為22以下,更佳為20以下,進而較佳為19以下。 <49> 如<42>至<48>中任一項記載之纖維製品用精處理基劑之功能改質方法,其中(A)成分中之磺酸基存在於1位之烯烴磺酸鹽之含量於(A)成分中為10質量%以下,更佳為7質量%以下,進而較佳為5質量%以下,進而更佳為3質量%以下,又,為0.01質量%以上,較佳為0.02質量%以上,更佳為0.03質量%以上,進而較佳為0.04質量%以上。 <50> 如<42>至<49>中任一項記載之纖維製品用精處理基劑之功能改質方法,其中上述纖維製品用精處理劑組合物含有纖維製品用精處理基劑作為(B)成分。 <51> 如<42>至<50>中任一項記載之纖維製品用精處理基劑之功能改質方法,其中上述作為纖維製品用精處理基劑之(B)成分為選自(B1)具有碳數16以上且24以下之烴基之陽離子界面活性劑、(B2)聚矽氧化合物、(B3)脂肪醇、(B4)脂肪酸酯、(B5)油脂及(B6)脂肪酸或其鹽中之一種以上之成分。 <52> 如<42>至<51>中任一項記載之纖維製品用精處理基劑之功能改質方法,其中上述纖維製品為包含棉紗之纖維製品。 <53> 一種纖維製品用精處理基劑之功能改質劑,其含有(A)碳數17以上且24以下之內部烯烴磺酸鹽。 <54> 如<53>記載之纖維製品用精處理基劑之功能改質劑,其中(A)成分為以含有雙鍵存在於5位以上之碳數17以上且24以下之內部烯烴的內部烯烴作為原料而獲得之內部烯烴磺酸鹽。 <55> 如<54>記載之纖維製品用精處理基劑之功能改質劑,其中(A)成分為以含有10質量%以上且60質量%以下之雙鍵存在於5位以上之碳數17以上且24以下之內部烯烴的內部烯烴作為原料而獲得之內部烯烴磺酸鹽。 <56> 如<55>記載之纖維製品用精處理基劑之功能改質劑,其中關於(A)成分,(A)成分中之磺酸基存在於5位以上之內部烯烴磺酸鹽之含量較佳為10.5質量%以上,更佳為11.0質量%以上,進而較佳為12.0質量%以上,進而更佳為12.5質量%以上,進而更佳為13.0質量%以上,進而更佳為13.5質量%以上,又,較佳為55質量%以下,更佳為50質量%以下,進而較佳為45質量%以下,進而更佳為40質量%以下,進而更佳為35質量%以下,進而更佳為30質量%以下。 <57> 如<53>或<54>中任一項記載之纖維製品用精處理基劑之功能改質劑,其中(A)成分包含磺酸基存在於2位以上且4位以下之碳數17以上且24以下之內部烯烴磺酸鹽(IO-1S)與磺酸基存在於5位以上之碳數17以上且24以下之內部烯烴磺酸鹽(IO-2S),並且(IO-1S)與(IO-2S)之質量比以(IO-1S)/(IO-2S)表示而為0.6以上且6以下。 <58> 如<57>記載之纖維製品用精處理基劑之功能改質劑,其中(A)成分中之(IO-1S)之含量與(IO-2S)之含量的質量比即(IO-1S)/(IO-2S)為0.65以上,較佳為0.70以上,更佳為0.75以上,進而較佳為0.8以上,進而更佳為1.0以上,進而更佳為1.2以上,進而更佳為1.4以上,進而更佳為1.6以上,進而更佳為2.0以上,進而更佳為2.5以上,進而更佳為3.0以上,進而更佳為3.5以上,進而更佳為4.0以上,又,為5.9以下,較佳為5.8以下,更佳為5.7以下,進而較佳為5.6以下,進而更佳為5.5以下,進而更佳為5.4以下,進而更佳為5.3以下,進而更佳為5.2以下,進而更佳為5.1以下,進而更佳為5.0以下,進而更佳為4.9以下,進而更佳為4.8以下,進而更佳為4.7以下。 <59> 如<53>至<58>中任一項記載之纖維製品用精處理基劑之功能改質劑,其中(A)成分之碳數較佳為18以上,又,較佳為22以下,更佳為20以下,進而較佳為19以下。 <60> 如<53>至<59>中任一項記載之纖維製品用精處理基劑之功能改質劑,其中(A)成分中之磺酸基存在於1位之烯烴磺酸鹽之含量於(A)成分中為10質量%以下,更佳為7質量%以下,進而較佳為5質量%以下,進而更佳為3質量%以下,又,為0.01質量%以上,較佳為0.02質量%以上,更佳為0.03質量%以上,進而較佳為0.04質量%以上。 實施例 [(A)成分及(a'-1)之合成] (1)內部烯烴A~C之合成(製造例A~C) 藉由如下方式合成作為(A)成分之原料的內部烯烴A~C。 向附帶攪拌裝置之燒瓶內添加1-十八烷醇(製品名:Kalcol 8098,花王股份有限公司製造)7000 g(25.9莫耳)、作為固體酸觸媒之γ-氧化鋁(STREM Chemicals, Inc公司)700 g(相對於原料醇為10質量%),於攪拌下,一面於280℃下向系統內通入氮氣(7000 mL/min.) 一面進行反應,並按製造例A~C分別改變反應時間。將所獲得之粗製內部烯烴移至蒸餾用燒瓶內,以148~158℃/0.5 mmHg進行蒸餾,藉此獲得烯烴純度100%之碳數18之內部烯烴A~C。將所獲得之內部烯烴之雙鍵分佈示於表1。 (2)(a'-1)用之碳數16之內部烯烴D 作為碳數16之內部烯烴D,使用藉由日本專利特開2014-76988號之製造例C中記載之方法所獲得之內部烯烴。將內部烯烴D之雙鍵分佈示於表1。 [表1] 內部烯烴之雙鍵分佈係藉由氣相層析儀(以下簡記為GC)進行測定。具體而言,藉由使內部烯烴與二甲基二硫醚反應而製成二硫化衍生物後,利用GC分離各成分。最終根據各自之峰面積求出內部烯烴之雙鍵分佈。再者,於碳數18之烯烴中,雙鍵存在於8位之內部烯烴與雙鍵存在於9位之內部烯烴在結構上無法區別,但於磺化之情形時,為加以區別,方便起見而將雙鍵存在於8位之內部烯烴之量除以2所得之值示於各欄。同樣地,於碳數16之烯烴中,方便起見而將雙鍵存在於7位之內部烯烴之量除以2所得之值示於各欄。 又,用於測定之裝置及分析條件如下所示。GC裝置「HP6890」(HEWLETT PACKARD公司製造)、管柱「Ultra-Alloy-1HT毛細管柱」(30 m×250 μm×0.15 μm,Frontier Laboratories股份有限公司製造)、檢測器(氫焰離子化檢測器(FID))、注入溫度300℃、檢測器溫度350℃、He流量4.6 mL/min (3)(a-1)、(a-2)、(a-3)、及(a-1')之合成 使用外部具有套管之薄膜式磺化反應器,向反應器外部套管內通入20℃之冷卻水,藉此使內部烯烴A~D與三氧化硫氣體進行磺化反應。磺化反應時之SO3 /內部烯烴之莫耳比設定為1.09。將所獲得之磺化物添加至利用相對於理論酸值為1.5莫耳倍量之氫氧化鈉所製備之鹼性水溶液中,一面攪拌一面於30℃下中和1小時。藉由將中和物於高壓釜中以160℃加熱1小時而進行水解,獲得各內部烯烴磺酸鈉粗產物。將該粗產物300 g移至分液漏斗內,添加乙醇300 mL後,逐次添加石油醚300 mL而萃取去除油溶性雜質。此時,因添加乙醇而析出至油水界面之無機化合物(主成分為芒硝)亦藉由油水分離操作而自水相分離去除。進行3次該萃取去除操作。將水相側蒸乾,藉此獲得下述各內部烯烴磺酸鈉。此處,將以內部烯烴A作為原料而獲得之內部烯烴磺酸鹽記為(a-1)、以內部烯烴B作為原料而獲得之內部烯烴磺酸鹽記為(a-2)、以內部烯烴C作為原料而獲得之內部烯烴磺酸鹽記為(a-3)、以內部烯烴D作為原料而獲得之內部烯烴磺酸鹽記為(a'-1)。又,將(a-1)與(a-2)混合、或(a-2)與(a-3)混合,而獲得下述(a-4)與(a-5)。 鍵結有磺酸基之內部烯烴磺酸鹽之含有比率係藉由高效液相層析/質譜儀(HPLC-MS)進行測定。具體而言,藉由高效液相層析(HPLC)而分離出鍵結有磺酸基之羥基體,分別置於質譜儀(MS)中,藉此進行鑑定。最終根據其HPLC-MS峰面積而求出各比率。本說明書中,根據HAS體之峰面積所求出之各比率係作為質量比率而算出。 再者,用於測定之裝置及條件如下所示。HPLC裝置「LC-20ASXR」(島津製作所股份有限公司製造)、管柱「ODS Hypersil(註冊商標)」(4.6×250 mm,粒子尺寸:3 μm,Thermo Fisher Scientific公司製造)、樣品製備(利用甲醇稀釋1000倍)、溶離液A(添加有10 mM乙酸銨之水)、溶離液B(添加有10 mM乙酸銨之甲基丙烯腈/水=95/5(v/v)溶液)、梯度(0分鐘(A/B=60/40)→15.1~20分鐘(30/70)→20.1~30分鐘(60/40))、MS裝置「LCMS-2020」(島津製作所股份有限公司製造)、ESI(Electrospray Ionization,電噴灑游離)檢測(陰離子檢測m/z:349.15(碳數18之(A)成分、321.10(碳數16之(D)成分)、管柱溫度(40℃)、流速(0.5 mL/min)、注入容量(5 μL)。 將所獲得之(a-1)、(a-2)、(a-3)、(a-4)、(a-5)、及(a'-1)之鍵結有磺酸基之碳之位置分佈示於表2。 [表2] [(B1)成分之合成] (1)(b1-1)成分:陽離子界面活性劑之合成 將混合脂肪酸1(棕櫚酸/硬脂酸/油酸/亞麻油酸之質量比為30/30/35/5,平均分子量275)195 g(0.71莫耳)與三乙醇胺54.4 g(0.37莫耳)加以混合,於180~185℃(常壓下)反應3小時,繼而減壓至200 mmHg,進而進行3小時之熟成。其後,利用氮氣恢復至常壓,並冷卻至100℃而獲得脫水縮合物392 g。所獲得之縮合物之酸值(依據JIS K0070)為0.7 mgKOH/g、總胺值(依據JIS K2501)為196 mgKOH/g。其次,將該脫水縮合物392 g之溫度調整至70~75℃,根據上述脫水縮合物之胺值,歷時2.5小時滴下相對於脫水縮合物之胺當量而相當於0.98當量之二甲基硫酸。滴下結束後,進而於50~55℃下進行3小時之熟成,而獲得含有75質量%之目標化合物(b1-1)之反應產物。再者,於實施例中,將反應產物中之四級銨鹽設為(b1-1)成分。 (2)(b1-2)成分:陽離子界面活性劑之合成 將混合脂肪酸2(棕櫚酸/硬脂酸/油酸/亞麻油酸之質量比為35/60/4/1,平均分子量274)195 g(0.71莫耳)與三乙醇胺54.4 g(0.37莫耳)加以混合,於180~185℃(常壓下)反應3小時,繼而減壓至200 mmHg,進而進行3小時之熟成。其後,利用氮氣恢復至常壓,並冷卻至100℃而獲得脫水縮合物394 g。所獲得之縮合物之酸值(依據JIS K0070)為1.0 mgKOH/g、總胺值(依據JIS K2501)為197 mgKOH/g。其次,將該脫水縮合物394 g之溫度調整至70~75℃,根據上述脫水縮合物之胺值,歷時2.5小時滴下相對於脫水縮合物之胺當量而相當於0.98當量之二甲基硫酸。滴下結束後,進而於50~55℃下進行3小時之熟成,而獲得含有76質量%之目標化合物(b1-2)之反應產物。再者,於實施例中,將反應產物中之四級銨鹽設為(b1-2)成分。 (3)(b1-3)成分:陽離子界面活性劑之合成 將混合脂肪酸3(棕櫚酸/硬脂酸/油酸/亞麻油酸之質量比為2/3/80/15、平均分子量281)200 g(0.71莫耳)與三乙醇胺54.4 g(0.37莫耳)加以混合,於180~185℃(常壓下)反應3小時,繼而減壓至200 mmHg,進而進行3小時之熟成。其後,利用氮氣恢復至常壓,並冷卻至100℃而獲得脫水縮合物397 g。所獲得之縮合物之酸值(依據JIS K0070)為1.5 mgKOH/g、總胺值(依據JIS K2501)為190 mgKOH/g。其次,將該脫水縮合物397 g之溫度調整至70~75℃,根據上述脫水縮合物之胺值,歷時2.5小時滴下相對於脫水縮合物之胺當量而相當於0.98當量之二甲基硫酸。滴下結束後,進而於50~55℃下進行3小時之熟成,而獲得含有80質量%之目標化合物(b1-3)之反應產物。再者,於實施例中,將反應產物中之四級銨鹽設為(b1-3)成分。 <調配成分> [(A)成分] (a-1):由內部烯烴A獲得之內部烯烴磺酸鈉鹽 內部烯烴磺酸鈉中之羥基體(羥基烷烴磺酸鈉)/烯烴體(烯烴磺酸鈉)之質量比為82/18。 (a-2):由內部烯烴B獲得之內部烯烴磺酸鈉鹽 內部烯烴磺酸鈉中之羥基體(羥基烷烴磺酸鈉)/烯烴體(烯烴磺酸鈉)之質量比為83/17。 (a-3):由內部烯烴C獲得之內部烯烴磺酸鈉鹽 內部烯烴磺酸鈉中之羥基體(羥基烷烴磺酸鈉)/烯烴體(烯烴磺酸鈉)之質量比為83/17。 (a-4):表2之(a-4)之內部烯烴磺酸鹽 (a-5):表2之(a-5)之內部烯烴磺酸鹽 [(A')成分](A成分之比較成分) (a'-1):由內部烯烴D獲得之內部烯烴磺酸鈉鹽 內部烯烴磺酸鈉中之羥基體(羥基烷烴磺酸鈉)/烯烴體(烯烴磺酸鈉)之質量比為84/16。 (a'-2):烷基苯磺酸鈉(花王股份有限公司製造,NEOPELEX G-25) (a'-3):使日本專利特開2011-63784號公報之實施例中記載之(a-1)成分與相對於碳數10~14之一級醇1莫耳為9莫耳之環氧乙烷進行加成反應後,與2莫耳之環氧丙烷進行加成反應,其後與9莫耳之環氧乙烷進行反應,藉此獲得之化合物 [(B)成分] (b1-1):藉由上述「(1)(b1-1)成分:陽離子界面活性劑之合成」所獲得之四級銨鹽 (b1-2):藉由上述「(2)(b1-2)成分:陽離子界面活性劑之合成」所獲得之四級銨鹽 (b1-3):藉由上述「(3)(b1-3)成分:陽離子界面活性劑之合成」所獲得之四級銨鹽 (b2-1):二甲基聚矽氧烷(信越化學工業股份有限公司製造) (b2-2):聚醚改性聚矽氧(信越化學工業股份有限公司製造) (b3-1):脂肪醇(月桂醇/肉豆蔻醇/棕櫚醇=60/30/10(質量比)之混合醇) (b4-1):硬脂酸單甘油酯(花王股份有限公司製造,EXCEL84) (b6-1):脂肪酸鈉(肉豆蔻酸鈉/棕櫚酸鈉/硬脂酸鈉=5/30/65(質量比)之混合脂肪酸鈉) [水] 水:自來水(3.5°dH(藉由上述水之硬度之測定方法算出之20℃下之硬度)) 以下,例示本發明及比較之纖維製品之處理之例。再者,可將纖維製品之處理換讀作纖維製品之洗滌。 [實施例1~6、比較例1~2、及參考例1~2] 藉由以下之方法而評價使用表3所示之處理液1、處理液2對纖維製品進行處理時之柔軟性、吸水性及清潔性。 <柔軟性及吸水性之評價> (1a)柔軟性與吸水性之評價用纖維製品之製備 作為纖維製品,使用針織布料(色染社股份有限公司製造,無絲光棉線織物(未經絲光加工),100%棉紗)。 於全自動洗衣機(National製造,NA-F702P)之標準模式下,對針織布料1.7 kg進行累計2次洗滌(清洗時直接使用作為界面活性劑之EMULGEN 108(花王股份有限公司製造)4.7 g,水量47 L,洗滌9分鐘-漂洗2次-脫水3分鐘)後,進行僅使用水之累計3次洗滌(水量47 L,洗滌9分鐘-漂洗2次-脫水3分鐘),於23℃、45%RH之環境下乾燥24小時。藉此獲得柔軟性與吸水性之評價用纖維製品。 (2a)評價用纖維製品之處理 [步驟1] 向National製造之電動水桶洗衣機(型號「N-BK2」)內注入4.0 L自來水。繼而,投入表3記載之(A)成分或(A')成分之5質量%水溶液,以處理液1中之(A)成分或(A')成分之濃度成為表2之濃度之方式製備處理液1後,攪拌1分鐘,而製備作為自來水與(A)成分或(A')成分之混合物的處理液1。將處理液1中之(A)成分或(A')成分之濃度示於表3。藉由上述pH值之測定方法而測定處理液1之pH值,將結果記於表3。將處理液1之溫度示於表3。將上述(1a)中獲得之4片評價用纖維製品(70 g/1片)投入上述洗衣機內,攪拌10分鐘而進行清洗。 [脫水步驟1] 使用日立製造之雙層洗衣機(型號「PS-H35L」),對結束了上述步驟1之4片評價用纖維製品進行1分鐘之脫水。脫水後,測定評價用纖維製品之質量,結果於各實施例或比較例中,將供至步驟1之前之評價用纖維製品之質量設為100質量份時,脫水後之上述混合物之質量均為70質量份。 [漂洗步驟1] 向National製造之電動水桶洗衣機(型號「N-BK2」)內注入4.0 L自來水。繼而,投入結束了上述脫水步驟1之4片評價用纖維製品,再向上述電桶洗衣機內注入6.0 L上述自來水,進而投入經日立製造之雙層洗衣機脫水後之評價用纖維製品,進行3分鐘之漂洗步驟。其後,使用上述雙層洗衣機進行1分鐘之脫水處理。 [脫水步驟2] 使用日立製造之雙層洗衣機(型號「PS-H35L」),對結束了上述漂洗步驟1之4片評價用纖維製品進行1分鐘之脫水。脫水後,測定評價用纖維製品之質量,結果於各實施例或比較例中,將供至步驟1之前之評價用纖維製品之質量設為100質量份時,脫水後之上述混合物之質量均為69質量份。 [乾燥步驟1] 將結束了上述脫水步驟2之評價用纖維製品掛於晾衣桿上,於20℃、43%RH之條件下放置12小時而使之乾燥。 [步驟2] 測定結束了上述乾燥步驟1之評價用纖維製品之質量(70 g/1片)。向National製造之電動水桶洗衣機(型號「N-BK2」)內注入4.0 L自來水。繼而,投入表3記載之(B)成分之5質量%水分散液並攪拌1分鐘,以處理液2中之(B)成分之濃度成為表3之濃度之方式獲得作為(B)成分與水之混合物的處理液2。處理液2之溫度為20℃、pH值為7.3。將結束了上述乾燥步驟1之4片評價用纖維製品(70 g/1片)投入上述洗衣機內,攪拌3分鐘,而使評價用纖維製品與處理液2接觸。上述(B)成分之5質量%水分散液係含有5質量%作為纖維製品用精處理基劑之(B)成分之纖維製品用精處理劑組合物。 [脫水步驟3] 使用日立製造之雙層洗衣機(型號「PS-H35L」),對結束了上述步驟2之4片評價用纖維製品進行1分鐘之脫水。脫水後,測定評價用纖維製品之質量,結果於各實施例或比較例中,將供至步驟2之前之評價用纖維製品之質量設為100質量份時,脫水後之上述混合物之質量均為69質量份。 [乾燥步驟2] 將結束了上述脫水步驟2之評價用纖維製品掛於晾衣桿上,於20℃、43%RH之條件下放置12小時而使之乾燥。 評價用纖維製品之處理係將上述步驟1、脫水步驟1、漂洗步驟1、脫水步驟2、乾燥步驟1、步驟2、脫水步驟3、乾燥步驟2作為1個循環,使用合計3個循環結束後之評價用纖維製品,進行下述所示之柔軟性及吸水性之評價。將結果示於表。 再者,於各步驟中,評價用纖維製品之質量均為於20℃、43%RH之環境下測定之值。 (3a)柔軟性之評價 由熟練之官能檢查員對參考例1中經處理之評價用纖維製品之柔軟度、與實施例1~6、比較例1或比較例2中經處理之評價用纖維製品之柔軟度進行比較而作出評價。 (4a)吸水性之評價 自作為評價用纖維製品之4片針織布料中隨機選擇2片,自2片針織布料上各剪下1片長度25 cm、寬度2.5 cm之布料片。使用黑色之水性記號筆,於長邊方向上距離短邊端部2 cm之位置標註記號。將標有記號之位置設為0 cm,沿著長邊方向每隔1 cm逐次標註記號,直至最大達20 cm。以標有0 cm記號之方向為下、以相對向之短邊為上,並使長邊方向垂直於水平面而配置上述布料片。繼而,向塑膠製燒杯(容量2 L)內添加25℃之自來水2 L,將布料片之短邊(下端)浸入水中直至水面達0 cm之記號處。將水面達0 cm處之時間設為0分鐘,測定15分鐘後水之高度。關於水之高度,黑色之記號發生暈染,藉由層析法,將黑色墨水之擴展末端作為水之高度。將2片布料片之平均值示於表3。吸水高度更高,表示吸水性更良好。將各實施例及比較例之水之高度記為「吸水高度1」。又,將未使用陰離子界面活性劑進行處理且未使用纖維製品用精處理劑組合物進行處理之處理方法即參考例1(基準2)之水之高度記為「吸水高度2」。算出吸水高度2與實施例1~6、比較例1或比較例2之吸水高度1的比即吸水高度1/吸水高度2之值。吸水高度1/吸水高度2相當於吸水性1/吸水性2,0.72以上為合格,越接近1越佳。 (5a)清潔性之評價 於上述(2a)評價用纖維製品之處理中,使用下述(5a-1)中獲得之評價用纖維製品代替(1a)中獲得之評價用纖維製品,進行相同之洗滌操作。 (5a-1)清潔性之評價用纖維製品之製備 於上述(1a)中獲得之針織布料之平織部分,呈直徑2 cm之圓狀塗佈下述組成之樣本皮脂人工污染液0.5 mL,於23℃、45%RH之環境下乾燥24小時。藉此獲得清潔性之評價用纖維製品。 *樣本皮脂人工污染液之組成:月桂酸0.4質量%、肉豆蔻酸3.1質量%、十五酸2.3質量%、棕櫚酸6.2質量%、十七酸0.4質量%、硬脂酸1.6質量%、油酸7.8質量%、三油酸甘油酯13.0質量%、棕櫚酸正十六烷基酯2.2質量%、角鯊烯6.5質量%、蛋白卵磷脂液晶物1.9質量%、鹿沼紅土8.1質量%、碳黑0.01質量%,餘量為水(合計100質量%) [表3] 使用本發明之(A)成分進行清洗後再與纖維製品用精處理劑組合物接觸而進行處理之實施例1~6之針織布料的吸水高度高於使用並非(A)成分之內部烯烴磺酸鹽進行清洗後再與纖維製品用精處理劑組合物接觸而進行處理之比較例1(基準1)之棉紗針織布料的吸水高度。又,實施例1~6之吸水高度1與未使用陰離子界面活性劑進行處理且未使用纖維製品用精處理劑組合物進行處理之處理方法即參考例1(基準2)中經處理之針織布料之吸水高度2的比即吸水高度1/吸水高度2均接近1,達0.72以上,為大致同程度之吸水性。又,表1之比較例2中經清洗後再與纖維製品用精處理劑組合物接觸而進行處理之針織布料之吸水性與比較例1(基準1)為同程度。 再者,針對柔軟性,關於用手觸摸針織布料時之柔軟度,與參考例1中經處理之棉紗針織布料相比,實施例1~6、比較例1或比較例2中經處理之針織布料更柔軟。 又,針對清潔性,目視觀察實施例1~6或比較例1中經處理後之針織布料上附著之樣本皮脂之污漬程度,結果污漬程度均輕於參考例1中經處理後之針織布料,針織布料上附著之污漬被洗淨。 [實施例7~9、及參考例3~6] 藉由以下方法評價使用表4所示之處理液1、處理液2對纖維製品進行處理時之吸水性。 <吸水性之評價> (1b)評價用纖維製品之製備 作為纖維製品,使用棉毛巾(Takei Towel股份有限公司製造,TW-220,存在平織部分,100%棉)。 於全自動洗衣機(National製造,NA-F702P)之標準模式下,對24片棉毛巾進行累計2次洗滌(清洗時直接使用作為界面活性劑之EMULGEN 108(花王股份有限公司製造)4.7 g,水量47 L,洗滌9分鐘-漂洗2次-脫水3分鐘)後,進行僅使用水之累計3次洗滌(水量47 L,洗滌9分鐘-漂洗2次-脫水3分鐘),於23℃、45%RH之環境下乾燥24小時。藉此獲得吸水性之評價用纖維製品。 (2b)評價用纖維製品之處理洗滌 [步驟1] 向National製造之電動水桶洗衣機(型號「N-BK2」)內注入4.0 L自來水。繼而,投入表4記載之(A)成分或(A')成分之5質量%水溶液,以處理液1中之(A)成分或(A')成分之濃度成為表4之濃度之方式製備處理液1後,攪拌1分鐘,而製備作為自來水與(A)成分或(A')成分之混合物的處理液1。將處理液1中之(A)成分或(A')成分之濃度示於表4。藉由上述pH值之測定方法而測定處理液1之pH值,將結果記於表4。將處理液1之溫度示於表4。將上述(1b)中獲得之2片評價用纖維製品(140 g)投入上述洗衣機內,攪拌10分鐘而進行清洗。 [脫水步驟1] 使用日立製造之雙層洗衣機(型號「PS-H35L」),對結束了上述步驟1之2片評價用纖維製品(140 g)進行1分鐘之脫水。脫水後,測定評價用纖維製品之質量,結果於各實施例或比較例中,將供至步驟1之前之評價用纖維製品之質量設為100質量份時,脫水後之上述混合物之質量均為80質量份。 [漂洗步驟1] 向National製造之電動水桶洗衣機(型號「N-BK2」)內注入4.0 L自來水。繼而,投入結束了上述脫水步驟1之2片評價用纖維製品,再向上述電桶洗衣機內注入6.0 L上述自來水,進而投入經日立製造之雙層洗衣機脫水後之評價用纖維製品,進行3分鐘之漂洗步驟。其後,使用上述雙層洗衣機進行1分鐘之脫水處理。 [脫水步驟2] 使用日立製造之雙層洗衣機(型號「PS-H35L」),對結束了上述漂洗步驟1之2片評價用纖維製品進行1分鐘之脫水。脫水後,測定評價用纖維製品之質量,結果於各實施例或比較例中,將供至步驟1之前之評價用纖維製品之質量設為100質量份時,脫水後之上述混合物之質量均為83質量份。 [乾燥步驟1] 將結束了上述脫水步驟2之評價用纖維製品掛於晾衣桿上,於20℃、43%RH之條件下放置12小時而使之乾燥。 [步驟2] 測定結束了上述乾燥步驟1之評價用纖維製品之質量(139 g/1片)。評價用纖維製品之質量稍有減少。認為其原因在於,於上述步驟1~乾燥步驟1之過程中,構成棉毛巾之一些纖維發生脫落。向National製造之電動水桶洗衣機(型號「N-BK2」)內注入4.0 L自來水。繼而,投入表4記載之(B)成分之5質量%水分散液並攪拌1分鐘,以處理液2中之(B)成分之濃度成為表4之濃度之方式獲得作為(B)成分與水之混合物的處理液2。處理液2之溫度為20℃、pH值為7.3。將結束了上述乾燥步驟1之2片評價用纖維製品(139 g/1片)投入上述洗衣機內,攪拌3分鐘,而使2片評價用纖維製品與處理液2接觸。上述(B)成分之5質量%水分散液係含有5質量%作為纖維製品用精處理基劑之(B)成分之纖維製品用精處理劑組合物。 [脫水步驟3] 使用日立製造之雙層洗衣機(型號「PS-H35L」),對結束了上述步驟2之2片評價用纖維製品進行1分鐘之脫水。脫水後,測定評價用纖維製品之質量,結果於各實施例或比較例中,將供至步驟2之前之評價用纖維製品之質量設為100質量份時,脫水後之上述混合物之質量均為82質量份。 [乾燥步驟2] 將上述脫水步驟2中獲得之評價用纖維製品掛於晾衣桿上,於20℃、43%RH之條件下放置12小時而使之乾燥。 評價用纖維製品之處理係將上述步驟1、脫水步驟1、漂洗步驟1、脫水步驟2、乾燥步驟1、步驟2、脫水步驟3、乾燥步驟2作為1個循環,使用合計3個循環結束後之評價用纖維製品,進行下述所示之吸水性之評價。 再者,於各步驟中,評價用纖維製品之質量均為於20℃、43%RH之環境下測定之值。 (3b)吸水性之評價 自作為評價用纖維製品之2片棉毛巾之平織部分各剪下1片長度25 cm、寬度2.5 cm之布料片。使用黑色之水性記號筆,於長邊方向上距離短邊端部2 cm之位置標註記號。將標有記號之位置設為0 cm,沿著長邊方向每隔1 cm逐次標註記號,直至最大達20 cm。以標有0 cm記號之方向為下、以相對向之短邊為上,並使長邊方向垂直於水平面而配置上述布料片。繼而,向塑膠製燒杯(容量2 L)內添加25℃之自來水2 L,將布料片之短邊(下端)浸入水中直至水面達0 cm之記號處。將水面達0 cm處之時間設為0分鐘,測定15分鐘後水之高度。關於水之高度,黑色之記號發生暈染,藉由層析法,將黑色墨水之擴展末端作為水之高度。將2片布料片之平均值(吸水高度1)示於表4。又,將未使用陰離子界面活性劑進行處理且未使用纖維製品用精處理劑組合物進行處理之處理方法即參考例3(基準3)之水之高度記為「吸水高度2」。將吸水高度1/吸水高度2示於表4。 [表4] 已知烴基中之飽和烴基比率不同之含四級銨鹽之纖維製品用精處理劑組合物之吸水性不同。然而,如表4所示,藉由使用本發明之(A)成分進行處理,即便四級銨鹽之烴基中之飽和烴基比率發生改變,棉毛巾之吸水性亦優異,纖維製品用精處理劑組合物之種類之選擇幅度變寬。又,於具有烴基之四級銨鹽中,烴基中之飽和烴基比率越增大,越可期待本發明之吸水性之改善效果。所謂吸水性之改善效果,例如於試驗群1中,於實施例7與參考例3(基準3)之對比中,將參考例3(基準3)之吸水性之值設為100時之實施例7之吸水性之相對值為376。同樣地,可知相較於表中同一試驗群之參考例,實施例可提昇吸水性。本發明中,將該相對值作為表現吸水性之改善效果的尺度。相對值越大,表示吸水性之改善效果越大。 實施例7、實施例8或實施例9之吸水高度1與參考例6(基準6)之吸水高度2的比即吸水高度1/吸水高度2均為0.72以上,維持吸水性之效果優異。 [實施例10~12、比較例3~5、及參考例7] 評價使用表5所示之處理液1、處理液2對纖維製品進行處理時之柔軟性、吸水性及清潔性。再者,關於評價方法,除改變處理液1中之(A)成分之濃度、處理液1之pH值與溫度、處理液2中之(B)成分之濃度、處理液2之pH值與溫度以外,藉由與實施例1~6之<柔軟性及吸水性之評價>相同之方法進行評價。再者,於(4a)吸水性之評價中,將各實施例及比較例之水之高度記為「吸水高度1」。又,將未使用陰離子界面活性劑進行處理且未使用纖維製品用精處理劑組合物進行處理之處理方法即參考例7(基準7)之水之高度記為「吸水高度2」。算出吸水高度2與實施例10~12、比較例3~5之吸水高度1的比即吸水高度1/吸水高度2之值。吸水高度1/吸水高度2相當於吸水性1/吸水性2,0.72以上為合格,越接近1越佳。將結果示於表5。 [表5] 使用本發明之(A)成分進行清洗後再與纖維製品用精處理劑組合物接觸而進行處理之實施例10~12之針織布料之吸水高度即實施例10~12之吸水高度1、與未使用陰離子界面活性劑進行處理且未使用纖維製品用精處理劑組合物進行處理之處理方法即參考例7(基準7)中經處理之針織布料之吸水高度2的比,即吸水高度1/吸水高度2均接近1,達0.72以上,為大致同程度之吸水性。又,表1之比較例2中經清洗後再與纖維製品用精處理劑組合物接觸而進行處理之針織布料之吸水性與比較例1(基準1)為同程度。 再者,針對柔軟性,關於用手觸摸針織布料時之柔軟度,與參考例7中經處理之棉紗針織布料相比,實施例10~12、比較例3~5中經處理之針織布料更柔軟。 又,針對清潔性,目視觀察實施例10~12中經處理後之針織布料上附著之樣本皮脂之污漬程度,結果污漬程度均輕於參考例7中經處理後之針織布料,針織布料上附著之污漬被洗淨。 [實施例13~18、及參考例1] 評價使用表6所示之處理液1、處理液2對纖維製品進行處理時之柔軟性及吸水性。再者,關於評價方法,除改變處理液1中之(A)成分之濃度以外,藉由與實施例1~6之<柔軟性及吸水性之評價>相同之方法進行評價。再者,於(4a)吸水性之評價中,將各實施例之水之高度記為「吸水高度1」。又,將未使用陰離子界面活性劑進行處理且未使用纖維製品用精處理劑組合物進行處理之處理方法即參考例1(基準2)之水之高度記為「吸水高度2」。算出吸水高度2與實施例13~18之吸水高度1的比即吸水高度1/吸水高度2之值。吸水高度1/吸水高度2相當於吸水性1/吸水性2,0.72以上為合格,越接近1越佳。將結果示於表5。 [表6] 使用本發明之(A)成分對纖維製品進行處理後再與纖維製品用精處理劑組合物接觸而進行處理之實施例13~18之針織布料之吸水高度1、與未使用陰離子界面活性劑進行處理且未使用纖維製品用精處理劑組合物進行處理之處理方法即參考例1(基準2)中經處理之針織布料之吸水高度2的比,即吸水高度1/吸水高度2均為0.72以上。 再者,關於柔軟性,用手觸摸針織布料時之柔軟度為參考例1中經處理之棉紗針織布料之同等以上之柔軟度。 本發明之(A)成分實現了對纖維製品精處理劑組合物所含之纖維製品用精處理基劑之功能之改質。

Claims (12)

  1. 一種纖維製品之處理方法,其包括下述步驟1與步驟2, 步驟1:使將水與(A)碳數17以上且24以下之內部烯烴磺酸鹽[以下稱為(A)成分]加以混合而獲得之處理液1接觸纖維製品,而對纖維製品進行處理; 步驟2:使將水與纖維製品用精處理劑組合物加以混合而獲得之處理液2接觸經步驟1處理過之纖維製品,而對纖維製品進行處理。
  2. 如請求項1之纖維製品之處理方法,其中(A)成分為以含有雙鍵存在於5位以上之碳數17以上且24以下之內部烯烴的內部烯烴作為原料而獲得之內部烯烴磺酸鹽。
  3. 如請求項2之纖維製品之處理方法,其中(A)成分為以含有10質量%以上且60質量%以下之雙鍵存在於5位以上之碳數17以上且24以下之內部烯烴的內部烯烴作為原料而獲得之內部烯烴磺酸鹽。
  4. 如請求項1至3中任一項之纖維製品之處理方法,其中上述纖維製品用精處理劑組合物含有(B)纖維製品用精處理基劑[以下稱為(B)成分]。
  5. 如請求項4之纖維製品之處理方法,其中(B)成分為選自(B1)具有碳數16以上且24以下之烴基之陽離子界面活性劑、(B2)聚矽氧化合物、(B3)脂肪醇、(B4)脂肪酸酯、(B5)油脂及(B6)脂肪酸或其鹽中之一種以上之成分。
  6. 如請求項5之纖維製品之處理方法,其中(B)成分為選自(B1)具有碳數16以上且24以下之烴基之陽離子界面活性劑及(B2)聚矽氧化合物中之一種以上之成分。
  7. 如請求項1至6中任一項之纖維製品之處理方法,其中上述纖維製品為包含棉紗之纖維製品。
  8. 一種纖維製品之製造方法,其包括下述步驟1與步驟2, 步驟1:使將水與(A)碳數17以上且24以下之內部烯烴磺酸鹽加以混合而獲得之處理液1接觸纖維製品,而對纖維製品進行處理; 步驟2:使將水與纖維製品用精處理劑組合物加以混合而獲得之處理液2接觸經步驟1處理過之纖維製品,而對纖維製品進行處理。
  9. 一種維持纖維製品吸水性之方法,其中於藉由包括下述步驟1與步驟2之步驟對纖維製品進行處理時,使用(A)碳數17以上且24以下之內部烯烴磺酸鹽作為步驟1之陰離子界面活性劑, 步驟1:使將水與陰離子界面活性劑加以混合而獲得之處理液1接觸纖維製品,而對纖維製品進行處理; 步驟2:使將水與纖維製品用精處理劑組合物加以混合而獲得之處理液2接觸經步驟1處理過之纖維製品,而對纖維製品進行處理。
  10. 一種纖維製品用吸水性維持劑,其含有(A)碳數17以上且24以下之內部烯烴磺酸鹽。
  11. 一種纖維製品用精處理基劑之功能改質方法,其中於藉由包括下述步驟1與步驟2之步驟對纖維製品進行處理時,使用(A)碳數17以上且24以下之內部烯烴磺酸鹽作為步驟1之陰離子界面活性劑, 步驟1:使將水與陰離子界面活性劑加以混合而獲得之處理液1接觸纖維製品,而對纖維製品進行處理; 步驟2:使將水與含有纖維製品用精處理基劑之纖維製品用精處理劑組合物加以混合而獲得之處理液2接觸經步驟1處理過之纖維製品,而對纖維製品進行處理。
  12. 一種纖維製品用精處理基劑之功能改質劑,其含有(A)碳數17以上且24以下之內部烯烴磺酸鹽。
TW106145758A 2016-12-26 2017-12-26 纖維製品之處理方法 TWI781127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6-250991 2016-12-26
JP2016250991 2016-12-26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842255A true TW201842255A (zh) 2018-12-01
TWI781127B TWI781127B (zh) 2022-10-21

Family

ID=6270812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6145758A TWI781127B (zh) 2016-12-26 2017-12-26 纖維製品之處理方法

Country Status (8)

Country Link
US (1) US20190390137A1 (zh)
EP (1) EP3561175A4 (zh)
JP (1) JP6993217B2 (zh)
CN (1) CN110073051B (zh)
AU (1) AU2017386785A1 (zh)
RU (1) RU2748253C2 (zh)
TW (1) TWI781127B (zh)
WO (1) WO2018123942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726161B (zh) * 2016-10-14 2021-05-01 日商花王股份有限公司 纖維製品用整理劑組合物
JP7403917B2 (ja) * 2019-02-13 2023-12-25 花王株式会社 親水化処理剤組成物
JP7311372B2 (ja) * 2019-09-20 2023-07-19 花王株式会社 衛生用不織布及びそれを備えた吸収性物品並びに繊維処理剤

Family Cites Families (3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915185A (ja) * 1982-07-19 1984-01-26 ライオン株式会社 石油回収用ミセル溶液
JPS5927995A (ja) * 1982-08-10 1984-02-14 ライオン株式会社 高濃度界面活性剤スラリ−
JPS6160796A (ja) * 1984-08-31 1986-03-28 ライオン株式会社 透明液体洗浄剤組成物
JPS63161078A (ja) * 1986-12-25 1988-07-04 ライオン株式会社 粒状洗剤組成物
DE3739143A1 (de) * 1987-11-19 1989-06-01 Henkel Kgaa Waessriges weichspuelmittel fuer die behandlung von textilien
JP2625150B2 (ja) * 1988-04-21 1997-07-02 ライオン株式会社 インナーオレフィンスルホネートの製法
GB8900023D0 (en) * 1989-01-03 1989-03-01 Shell Int Research Detergent composition
GB2236538A (en) * 1989-10-06 1991-04-10 Unilever Plc Detergent compositions
GB9023366D0 (en) * 1990-10-26 1990-12-05 Shell Int Research Concentrated,liquid,pourable composition
JP2989682B2 (ja) 1991-04-04 1999-12-13 花王株式会社 液体脂肪酸及び固体脂肪酸の製造方法
JPH0641578A (ja) 1992-07-22 1994-02-15 Kao Corp 脂肪酸エステルの製造方法、並びに該脂肪酸エステルを使用した石鹸の製造方法
JP3021997B2 (ja) 1992-10-08 2000-03-15 花王株式会社 柔軟仕上剤
JPH0899036A (ja) 1994-09-30 1996-04-16 Kao Corp 選択水添用触媒及びそれを用いる高純度オレイン酸の製造方法
JP2000044988A (ja) 1998-08-03 2000-02-15 Kao Corp 繊維製品の洗浄方法
JP2003081935A (ja) 2001-09-10 2003-03-19 Lion Corp 内部オレフィンスルホン酸塩及びそれを含む洗浄剤組成物
JP4813200B2 (ja) 2005-02-24 2011-11-09 花王株式会社 繊維処理剤組成物
US20080115291A1 (en) * 2006-11-20 2008-05-22 Stephanie Nussbaum Cottrell Composition for fabric treatment
JP4494516B1 (ja) 2008-11-21 2010-06-30 花王株式会社 液体洗浄剤組成物
JP5628497B2 (ja) 2009-08-26 2014-11-19 花王株式会社 洗濯方法
JP6243673B2 (ja) * 2012-09-20 2017-12-06 花王株式会社 内部オレフィンスルホン酸塩組成物及びこれを含有する洗浄剤組成物
JP6224390B2 (ja) * 2012-09-20 2017-11-01 花王株式会社 内部オレフィンスルホン酸塩組成物及びこれを含有する洗浄剤組成物
JP6215629B2 (ja) 2012-09-20 2017-10-18 花王株式会社 内部オレフィンスルホン酸塩組成物及びこれを含有する洗浄剤組成物
JP2015178466A (ja) * 2014-03-19 2015-10-08 ロレアル 内部オレフィンスルホン酸塩及び1種のポリマー懸濁剤を含有する起泡性組成物
CN103938471B (zh) * 2014-04-18 2015-11-04 长兴宏峰纺织印染有限公司 一种棉织物的印染工艺
CA2956121A1 (en) * 2014-08-27 2016-03-03 The Procter & Gamble Company Method of treating a fabric
CN105255602A (zh) * 2015-11-14 2016-01-20 华玉叶 一种去油污洗衣液
CN105273859A (zh) * 2015-11-14 2016-01-27 华玉叶 一种去油污洗衣液
CN105296174A (zh) * 2015-11-14 2016-02-03 华玉叶 一种去油污洗衣液
CN105238573A (zh) * 2015-11-14 2016-01-13 华玉叶 一种去油污洗衣液
CN105273858A (zh) * 2015-11-14 2016-01-27 华玉叶 一种去油污洗衣液
CN106087418A (zh) * 2016-05-17 2016-11-09 温州职业技术学院 防水阻燃的服装面料
JP6670178B2 (ja) * 2016-05-31 2020-03-18 花王株式会社 繊維製品の洗濯方法
TWI726161B (zh) * 2016-10-14 2021-05-01 日商花王股份有限公司 纖維製品用整理劑組合物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RU2019123437A (ru) 2021-01-26
RU2748253C2 (ru) 2021-05-21
EP3561175A1 (en) 2019-10-30
JP2018104880A (ja) 2018-07-05
TWI781127B (zh) 2022-10-21
JP6993217B2 (ja) 2022-02-04
CN110073051A (zh) 2019-07-30
US20190390137A1 (en) 2019-12-26
RU2019123437A3 (zh) 2021-01-26
EP3561175A4 (en) 2020-08-26
WO2018123942A1 (ja) 2018-07-05
CN110073051B (zh) 2021-12-24
AU2017386785A1 (en) 2019-06-1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6993836B2 (ja) 繊維製品用仕上げ剤組成物
JP7060925B2 (ja) 繊維用洗浄剤組成物
JP6963416B2 (ja) 繊維製品用液体洗浄剤組成物
TWI757297B (zh) 纖維製品用清潔劑組合物
TWI781127B (zh) 纖維製品之處理方法
JP7152910B2 (ja) 繊維製品用処理剤組成物
JP6670178B2 (ja) 繊維製品の洗濯方法
JP2021113271A (ja) 繊維製品用液体洗浄剤組成物
TW202128971A (zh) 洗淨劑組合物
JP7317691B2 (ja) 液体洗剤組成物
JP7408420B2 (ja) ドラム式洗濯機用液体洗剤組成物
JP7364453B2 (ja) 繊維製品用液体洗浄剤組成物
JP7421955B2 (ja) 繊維製品用液体洗浄剤組成物
JP7430526B2 (ja) 液体洗剤組成物
WO2023199913A1 (ja) 液体洗浄剤組成物
TW202233818A (zh) 纖維製品之處理方法
TW202128967A (zh) 纖維製品用液體清潔劑組合物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D4A Issue of patent certificate for granted invention pat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