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1834584A - 加熱送風裝置 - Google Patents

加熱送風裝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1834584A
TW201834584A TW107105976A TW107105976A TW201834584A TW 201834584 A TW201834584 A TW 201834584A TW 107105976 A TW107105976 A TW 107105976A TW 107105976 A TW107105976 A TW 107105976A TW 201834584 A TW201834584 A TW 201834584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air
charged particle
hair
control mode
mode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710597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I750327B (zh
Inventor
松井康訓
上林真由香
柴武志
Original Assignee
日商松下知識產權經營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日商松下知識產權經營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日商松下知識產權經營股份有限公司
Publication of TW20183458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83458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75032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750327B/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45HAND OR TRAVELLING ARTICLES
    • A45DHAIRDRESSING OR SHAVING EQUIPMENT; EQUIPMENT FOR COSMETICS OR COSMETIC TREATMENTS, e.g. FOR MANICURING OR PEDICURING
    • A45D20/00Hair drying devices; Accessories therefor
    • A45D20/04Hot-air producers
    • A45D20/08Hot-air producers heated electrically
    • A45D20/10Hand-held drying devices, e.g. air douches
    • A45D20/12Details thereof or accessories therefor, e.g. nozzles, stands
    • AHUMAN NECESSITIES
    • A45HAND OR TRAVELLING ARTICLES
    • A45DHAIRDRESSING OR SHAVING EQUIPMENT; EQUIPMENT FOR COSMETICS OR COSMETIC TREATMENTS, e.g. FOR MANICURING OR PEDICURING
    • A45D20/00Hair drying devices; Accessories therefor
    • A45D20/04Hot-air producers
    • A45D20/08Hot-air producers heated electrically
    • A45D20/10Hand-held drying devices, e.g. air douches

Landscapes

  • Cleaning And Drying Hair (AREA)

Abstract

本揭示之加熱送風裝置具備有通電控制部,該通電控制部會控制對加熱部之通電的開啟/關閉。通電控制部具有第1通電控制模式,該第1通電控制模式在選擇了冷熱模式的狀態下,會控制成使在規定的周期內對加熱部通電的通電時間在3秒以下,並且使輸入至加熱部的電力與通電時間的乘積成為1000W·s以上。藉此,能夠提供一種能夠更加提高毛髮之護理效果的加熱送風裝置。

Description

加熱送風裝置
發明領域
本揭示是有關於一種加熱送風裝置。
發明背景
在專利第5504227號公報(以下稱為文獻1)中,提出有一種加熱送風裝置,具備:送風部,使從吸入口吸入的空氣從吹出口吐出;及加熱部,加熱藉由送風部所送風的風。
在此文獻1中,是構成為藉由間歇性地進行對加熱部的通電,來使熱風模式與冷風模式自動交互地切換。亦即,是構成為熱風與冷風會從加熱送風裝置的吐出口以規定的周期交互地被吐出。
並且,是構成為藉由使熱風與冷風從吐出口交互地吐出,以熱風與冷風交互地來吹毛髮,而能夠賦與毛髮的直順效果,或伴隨其而來之毛髮的增豔效果等。
具體來說,以熱風來吹毛髮時,毛髮會被加熱而成為毛髮纖維彼此之氫鍵被切斷的狀態。因此,在毛髮正被熱風吹時(毛髮纖維彼此之氫鍵被切斷的狀態時),使用手或梳子等來整理毛髮的話,能夠更容易地將毛髮弄成期望形狀(直順形狀等)。另一方面,對毛髮纖維彼此之氫鍵被切斷的狀態之毛髮吹冷風的話,毛髮會被冷卻而成為毛髮纖維彼此進行了氫鍵鍵結的狀態。因此,若對已被整理成期望形狀的毛髮吹冷風加以冷卻的話,毛髮纖維彼此會在已被整理成期望形狀的狀態下進行氫鍵鍵結,而變得能夠以期望形狀來維持毛髮。
如此,只要構成為使熱風與冷風從吐出口交互地吐出的話,就能夠將毛髮造型成期望的形狀,且能夠提高毛髮的護理效果。
發明概要
然而,以往在打算使用梳子等來整理髮尾時,不易持續對髮尾施加張力,而存在有無法得到充分之護理效果的情況。
又,在上述以往的技術中,對加熱部的通電時間成為相對較長的3~10秒,且熱風與冷風的切換周期成為相對較長的12秒。因此,打算使用手來對髮尾持續施加張力的話,熱風會長時間地吹到手,也不易使用手來持續對髮尾施加張力,而存在有同樣無法得到充足之護理效果的情況。
如此,在上述以往的技術中,因為熱度或護理動作的關係,不太會想使用手或梳子等來整理髮尾,而存在有無法賦與毛髮充分之護理效果的情況。
本揭示是解決上述以往的課題之發明,其目的在於提供一種能夠更加提高毛髮之護理效果的加熱送風裝置。
為了解決上述以往的課題,本揭示之加熱送風裝置具備:殼體,設置有從吸入口到吐出口的送風流路,並構成外廓;送風部,設置於前述殼體內,使從前述吸入口吸入的空氣從前述吐出口吐出;及加熱部,設置於前述殼體內,加熱藉由前述送風部所送風的風。
又,加熱送風裝置具備:送風模式選擇部,選擇冷熱模式,該冷熱模式會使熱風與冷風從前述吐出口以規定的周期交互地吐出;及通電控制部,控制對前述加熱部之通電的開啟/關閉。
並且,前述通電控制部具有第1通電控制模式,該第1通電控制模式在藉由前述送風模式選擇部選擇了前述冷熱模式的狀態下,會控制成使在前述規定的周期內對前述加熱部通電的通電時間在3秒以下,並且使輸入至前述加熱部的電力與前述通電時間的乘積成為1000W·s以上。
如此一來,能夠在相對較短的時間得到直順毛髮等之護理所需的頭髮溫度(能夠切斷毛髮纖維彼此之氫鍵的頭髮溫度),髮尾的整髮也變得容易進行,而變得能夠使毛髮的護理效果更加提升。
依據本揭示,能夠得到一種能夠更加提高毛髮之護理效果的加熱送風裝置。
用以實施發明之形態 本揭示之實施形態的加熱送風裝置具備:殼體,設置有從吸入口到吐出口的送風流路,並構成外廓;送風部,設置於前述殼體內,使從前述吸入口吸入的空氣從前述吐出口吐出;及加熱部,設置於前述殼體內,加熱藉由前述送風部所送風的風。
又,加熱送風裝置具備:送風模式選擇部,選擇冷熱模式,該冷熱模式會使熱風與冷風從前述吐出口以規定的周期交互地吐出;及通電控制部,控制對前述加熱部之通電的開啟/關閉。
並且,前述通電控制部具有第1通電控制模式,該第1通電控制模式在藉由前述送風模式選擇部選擇了前述冷熱模式的狀態下,會控制成使在前述規定的周期內對前述加熱部通電的通電時間在3秒以下,並且使輸入至前述加熱部的電力與前述通電時間的乘積成為1000W·s以上。
如此一來,能夠在相對較短的時間得到直順毛髮等之護理所需的頭髮溫度(能夠切斷毛髮纖維彼此之氫鍵的頭髮溫度),髮尾的整髮也變得容易進行,而變得能夠使毛髮的護理效果更加提升。
又,亦可構成為前述加熱送風裝置可更具備有風量控制部,該風量控制部會控制藉由前述送風部從前述吐出口所吐出之風的風量,前述風量控制部具有第1送風控制模式,該第1送風控制模式會控制成使從前述吐出口所吐出之風的風量成為1m3 /分以下。
並且,亦可構成為在前述第1送風控制模式動作時,會使前述第1通電控制模式動作。
如此一來,由於吹風而使得髮尾飄動(過於分散)的情況會被抑制,變得能夠將熱更加穩定地傳達至髮尾,能夠使毛髮的護理效果更加提升。
又,亦可構成為前述加熱送風裝置更具備:帶電粒子生成部,設置於前述殼體內,並生成帶電粒子;及帶電粒子生成量控制部,控制以前述帶電粒子生成部所生成之帶電粒子的生成量。
並且,亦可構成為前述帶電粒子生成量控制部具有第1帶電粒子生成量控制模式與第2帶電粒子生成量控制模式,該第2帶電粒子生成量控制模式會生成與前述第1帶電粒子生成量控制模式不同之量的帶電粒子。
另外,亦可構成為在已使前述第1通電控制模式動作的狀態下,會使前述第1帶電粒子生成量控制模式與前述第2帶電粒子生成量控制模式動作,且,在對前述加熱部通電的時間當中的至少一部分時間中,會使前述第2帶電粒子生成量控制模式作動。
如此一來,能夠配合毛髮的狀態來使帶電粒子的產生量變化,而變得能夠使帶電粒子對毛髮的附著狀態更加穩定。又,變得能夠更確實地進行靜電的去除。
此時,能夠使以前述第2帶電粒子生成量控制模式所生成之帶電粒子的量,比以前述第1帶電粒子生成量控制模式所生成之帶電粒子的量更多。
如此一來,能夠配合毛髮的溫度來使帶電粒子的產生量變化,即便是毛髮表面的導電性已變化時,也變得能夠使帶電粒子對毛髮的附著狀態更加穩定。又,變得能夠更確實地進行靜電的去除。
以下,針對本揭示之實施形態,一邊參照圖式一邊進行說明。再者,本揭示並不因此實施形態而受到限定。 (實施形態1)
作為本實施形態1的加熱送風裝置的吹風機1具備有:握持部1a,作為供使用者以手抓握的部分;及本體部1b,在與握持部1a交叉的方向上被結合。並且,是構成為能夠摺疊,而可在使用時以握持部1a與本體部1b呈現出大致T字狀或大致L字狀(在本實施形態1中為大致T字狀)的外觀。
從握持部1a的突出端部有被拉出電源線2。又,握持部1a被分割成本體部1b側的根部1c與前端部1d,該等根部1c與前端部1d是透過連結部1e而被連結成可旋動。再者,前端部1d是構成為能夠摺疊至沿本體部1b的位置為止。
構成吹風機1之外壁(構成外廓)的殼體3,是使複數個分割體接合所構成。在殼體3的內部中形成有空洞,在此空洞內收容有各種電氣零件。
在本體部1b的內部中形成有風洞(送風流路)4,該風洞(送風流路)4是從本體部1b的長邊方向(圖3的左右方向)之一側(右側)的入口開口(吸入口)4a到出口開口(吐出口)4b,在此風洞4內收容有送風部5。送風部5具備有風扇5a與馬達5b,該馬達5b會使風扇5a旋轉。並且,藉由使馬達5b驅動而使風扇5a旋轉,便可形成空氣流W。此空氣流W會從外部透過入口開口4a流入至風洞4內,且主要是會通過風洞4內而從出口開口4b被排出至外部。
在本實施形態1中,入口開口(吸入口)4a是被網目狀的框體81所覆蓋,此框體81之開口部的形狀是成為蜂槽(honeycomb)形狀。又,如圖3所示,在框體81一體成形有網孔82,該網孔82是孔徑比率(aperture ratio)為55~90%左右,且網目寬度為300~650μm左右的網孔。此網孔82能夠使用例如金屬或聚酯等的阻燃性樹脂,藉由像這樣將網目寬度細的網孔82一體成形,以達到能夠更確實地抑制細微的塵埃或毛髮等進入空氣流路內。
又,在本體部1b中,在殼體3之外筒3a的內部中,設置有大致圓筒狀的內筒6,空氣流W變得主要會是在內筒6的內側中流動。在此內筒6的內側中,在最上游側配置有風扇5a,在其下游側配置有驅動風扇5a的馬達5b,在馬達5b的更下游側配置有作為加熱部的加熱器8。
並且,是構成為在已使加熱器8作動時,熱風會從出口開口4b被吹出。再者,在本實施形態1中,加熱器8雖然是構成為將帶狀且波形片狀的電阻體沿內筒6的內周捲繞來配置的構件,但並不限定於此構成。
內筒6具有:筒狀部6a;複數個支撐肋6b(在圖3僅圖示一處),從筒狀部6a朝向徑方向外側延伸並在周方向上分散配置;及凸緣部6c,透過支撐肋6b被連接於筒狀部6a上,並在與該筒狀部6a的軸方向大致正交的方向上突出。
並且,是構成為在筒狀部6a與凸緣部6c之間形成有間隙g1,透過此間隙g1來使空氣流W的一部分被分歧而流入至空洞9內(形成分歧流)。再者,成為分歧流之朝空洞9內的導入口之間隙g1是設置於風扇5之下游且成為加熱器8之上游側的位置。因此,分歧流會成為藉由加熱器8被加熱前之相對較冷的空氣流。
又,已流入至空洞9內的分歧流變得有一部分會再被分歧,會通過內筒6與殼體3之間從出口開口4b的外周部分被吹出。此分歧流的一部分會成為如下空氣流,即,不通過後述之金屬微粒子吹出口(帶電粒子放出口)20a、20b或霧氣吹出口(帶電粒子放出口)20c,而是通過內筒6與殼體3之間從出口開口4b的外周部分被吹出之相對較冷的空氣流。
在本實施形態1中,在殼體3中之空洞9的成為出口開口4b側之位置,形成有大致圓弧狀的貫通孔(開口)3b,此貫通孔3b會被罩蓋20所堵塞,該罩蓋20是由絕緣性的合成樹脂材料所構成。此罩蓋20是藉由使其相對於殼體3從下游側移動至上游側,而被安裝於殼體3上。
另外,是構成為在罩蓋20的下游側,一體地形成有大致圓筒狀的外側吹嘴20f,且在已將罩蓋20安裝於殼體3時,會藉由此外側吹嘴20f而界定出出口開口4b的外周。
又,是構成為在內筒6的下游端安裝有內側吹嘴21,該內側吹嘴21呈比外側吹嘴20f更小徑的大致圓筒狀,且,此內側吹嘴21的下游側開口會成為出口開口4b的一部分。
如此,在本實施形態1中,是構成為在內筒6的下游端安裝內側吹嘴21,並且將罩蓋20安裝於殼體3上,藉此以外側吹嘴20f與內側吹嘴21來形成雙重筒構造的吹嘴。
因此,藉由使送風部5驅動所形成的空氣流W,雖然大半會被導入至內筒6內而成為從內側吹嘴21之開口(出口開口4b的中心)被吹出的主空氣流W1,但一部分的空氣流W會成為分歧流W2或分歧流W3。再者,分歧流W2是一種流入至空洞9內,不通過金屬微粒子吹出口20a、20b或霧氣吹出口20c,而是從外側吹嘴20f與內側吹嘴21之間(出口開口4b的外周側)被吹出的空氣流。又,分歧流W3是一種流入至空洞9內,從金屬微粒子吹出口20a、20b或霧氣吹出口20c被吹出的空氣流。
另外,在本實施形態1中,主空氣流W1變得會從形成於內側吹嘴21上的2個窗部(第1窗部231及第2窗部232)被吹出(參照圖5A、圖5B及圖7)。
具體來說,內側吹嘴21具備有:本體部210,為大致圓筒狀;及樑部220,將本體部210的內部空間分割成2個空間。此樑部220形成為於本體部210的左右方向中央部在上下方向上延伸。藉由如此進行,就會構成為在內側吹嘴21的左右各自形成窗部231、232。
再者,是構成為在本體部210的外周形成有複數個安裝片部211,藉由使此安裝片部211卡合於內筒6,內側吹嘴21就會被安裝於內筒6上。
又,如圖7所示,樑部220形成為水平截面的形狀成為大致U字狀。亦即,是使形成於樑部220之下游側的左右一對之壁部221、221在前後方向(送風方向)上大致平行地延伸。
若使用採用了這種構成的內側吹嘴21,來使空氣流從2個窗部231、232吐出的話,將變得能使風(熱風或冷風)更加均等地吹到毛髮。並且,如果使風更加均等地吹到毛髮的話,由於能夠將毛髮適度地解開(使其分散),所以能夠使毛髮的乾燥性能更加提升。
然而,若構成為使用圖5A、圖5B所示的內側吹嘴21,使空氣從出口開口4b吐出的話,在樑部220的下游側附近會產生負壓。因此,即便已使從內側吹嘴21被吹出的主空氣流W1分歧成2道空氣流(2道空氣束),2道空氣流也會在相對較早的階段交會(參照圖7)。因此,在使用了圖5A、圖5B所示的內側吹嘴21時,幾乎成1束的空氣流吹到毛髮的可能性很高,存在有無法使毛髮之乾燥性能提升的情況。
因此,使用圖6A、圖6B及圖8所示的內側吹嘴21A來取代內側吹嘴21是較理想的。
此內側吹嘴21A也具備有:本體部210A,為大致圓筒狀;及樑部220A,將本體部210A的內部空間分割成2個空間,樑部220A形成為於本體部210A的左右方向中央部在上下方向上延伸。如此進行,就會構成為在內側吹嘴21A的左右各自形成窗部231A、232A。
再者,是構成為在本體部210A的外周形成有複數個安裝片部211A,藉由使此安裝片部211A卡合於內筒6,內側吹嘴21A就會被安裝於內筒6上。
在此,如圖8所示,在內側吹嘴21A中,樑部220A形成為水平截面形狀會成為大致V字狀。亦即,形成於樑部220A之下游側的左右一對之壁部221A、221A是設置成會隨著朝向下游側而彼此分離。藉由如此進行,就會構成為使從內側吹嘴21被吹出的主空氣流W1更確實地分歧成2道空氣流(2道空氣束)。
另外,在內側吹嘴21A中,在本體部210A的上下兩端部,各自形成有朝向中心凹陷的溝部212A、212A,此溝部212A、212A是形成為下游側的溝深變得比上游側的溝深更深。
並且,在本體部210A設置這種溝部212A、212A後,在使空氣從出口開口4b吐出時,會變成分歧流W2會流動至樑部220A之下游側的中心部分,該分歧流W2是從外側吹嘴20f與內側吹嘴21之間(出口開口4b的外周側)被吹出。因此,能夠使產生於樑部220A之下游側附近的負壓緩和。
如此,使用內側吹嘴21A來取代內側吹嘴21的話,由於在樑部220A的下游側附近產生負壓的情況會被抑制,所以能夠更確實地維持分歧成2道空氣流(2道空氣束)的狀態。其結果,能夠用2道空氣流(2道空氣束)來吹毛髮,由於能夠將毛髮適度地解開(使其分散),所以變得能夠使毛髮的乾燥性能更加提升。
又,在本體部1b內,在形成於殼體3與內筒6之間的空洞9中,收容有:2個(複數個)金屬微粒子生成部(離子產生部:帶電粒子生成部)30、40;霧氣生成部(離子產生部:帶電粒子生成部)50;及電壓施加電路12,對霧氣生成部50施加電壓。另外,在空洞9中的與收容了電壓施加電路12的部位不同的部位,收容有電壓施加電路13,該電壓施加電路13會對金屬微粒子生成部30、40施加電壓。
電壓施加電路12及電壓施加電路13配置於握持部1a內,或是在本體部1b內成為握持部1a之延長線上的區域是較理想的。這是因為在使用者握住握持部1a時,會減少起因於電壓施加電路12及電壓施加電路13之質量的轉矩,從而減少作用於使用者之手上的負荷的緣故。
又,將該等電壓施加電路12及電壓施加電路13配置於包夾內筒6而相互地成為相反側的位置是較理想的。如此一來,能夠抑制由於電壓施加電路12與電壓施加電路13的相互干渉所造成的電壓之低下或不穩定化等的不良情況。
另外,在本實施形態1中,在本體部1b的側面部分(空洞9中的與收容了電壓施加電路12的部位不同的部位),設置有開關部(送風模式選擇部)19,該開關部(送風模式選擇部)19會進行熱風與冷風的切換(選擇)或動作模式的選擇等。
又,在握持部1a的前端部1d,設置有不同的開關部(送風模式選擇部)16,該開關部16會進行電源之開啟與關閉的切換等。該等電氣零件彼此是藉由導線17所連接,該導線17是將金屬導體等所構成的芯線以絕緣性樹脂等來被覆。
再者,連接於金屬微粒子生成部30的導線17、連接於金屬微粒子生成部40的導線17、及連接於霧氣生成部50的導線17,以不使其相互交叉並極力使其相隔來配線是較理想的。這是為了抑制如下情況,即,由於在不同條之導線17中流動的電流之相互干渉,而在金屬微粒子生成部30、40或霧氣生成部50變得無法得到期望的電壓,或電壓變得不穩定的情況。
在本實施形態1中,開關部16是構成為藉由操作露出於殼體3之表面的操作件16a,能夠切換內部接點的開閉狀態。此時,能夠構成為藉由使操作件16a在上下方向上滑動,而能夠將內部接點的開閉狀態多階段地切換。
例如,能夠構成為可在電源關閉、弱風、中風、強風的4個模式中切換。此時,能夠將使操作件16a位於最下部的狀態設定成電源關閉。
並且,能夠構成為在使操作件16a從最下部朝上方滑動一階段時,成為電源開啟狀態,且會送出弱風。再者,能夠構成為在使操作件16a繼續朝上方滑動一階段時,會送出中風,且在使操作件16a滑動至最上部時,會送出強風。
另一方面,進行熱風與冷風之切換或動作模式等的開關部19,是構成為藉由操作(按壓)形成於殼體3之表面(側面)的操作件19a,能夠切換內部接點的開閉狀態。並且,在操作件19的上方形成有顯示部14,該顯示部14會顯示現在所選擇的模式。
該等開關部19或顯示部14等是與控制部10作電性連接。
在本實施形態1中,是構成為藉由操作操作件19,能夠切換「HOT(熱)」、「冷熱」「COLD(冷)」、「SCALP(頭皮)」之4種風溫模式。此時,是構成為在顯示部14中,會顯示出能夠辨識所選擇之模式的文字等。
以下,針對各模式及對顯示部14之顯示方法的一例進行說明。
所謂的「HOT(熱)」是輸出熱風的模式,且是構成為在通常的使用時,吹到毛髮的風的溫度成為約70℃到80℃的模式。能夠構成為在此輸出熱風的模式被選擇時,「HOT(熱)」的文字會被顯示在顯示部14中。
又,所謂的「冷熱」是例如(熱風5秒、冷風7秒)或(熱風2秒、冷風6秒)等,交互輸出熱風與冷風的模式。能夠構成為在此「冷熱」模式被選擇時,箭頭會被顯示在顯示部14中,且對應於熱風與冷風的輸出,「HOT(熱)」與「COLD(冷)」會交互地被顯示。
又,所謂的「COLD(冷)」是輸出冷風的模式,且是構成為在通常的使用時,吹到毛髮的風的溫度成為約30℃的模式。能夠構成為在此輸出冷風的模式被選擇時,「COLD(冷)」的文字會被顯示在顯示部14中。
又,所謂的「SCALP(頭皮)」是輸出低溫風的模式,且是構成為在通常的使用時,吹到毛髮的風的溫度成為約50℃的模式。此「SCALP(頭皮)」模式主要是作為在進行頭皮的保養時會被選擇的模式而設定的模式。並且,能夠構成為在此「SCALP(頭皮)」模式被選擇時,「SCALP(頭皮)」的文字會被顯示在顯示部14中。
並且,使操作件16a滑動至上方而成為電源開啟狀態後,控制部10會被通電,加熱器8會藉由對應於現在的送風模式的驅動訊號而被驅動,且顯示部14的顯示會被控制,以顯示現在的送風模式。再者,在使操作件16a滑動至上方而僅是已成為電源開啟狀態的狀態下,「HOT(熱)」模式會被選擇,從而送出熱風。
並且,是構成為每次操作操作件19a時,壓下訊號會被送至控制部10,使得4種風溫狀態會以「冷熱」模式、「COLD(冷)」模式、「SCALP(頭皮)」模式、「HOT(熱)」模式的順序作切換。
另外,在本實施形態1中,是構成為在顯示部14中形成有「SKIN(肌膚)」的文字,在弱風模式中選擇了「COLD(冷)」時,「SKIN(肌膚)」會與「COLD(冷)」一起被顯示。
亦即,是構成為在弱風模式中選擇了「COLD(冷)」時,也能夠作為「SKIN(肌膚)」模式來使用。再者,「SKIN(肌膚)」模式是進行肌膚的保養時所會選擇的模式,該肌膚的保養是藉由用含有霧氣等的冷風來吹肌膚而使肌膚的水分保溼成為適當的狀態等。
再者,上述說明不過是一例,作為各模式的顯示方法,能夠使用各種方法。又,關於熱風與冷風的切換模式,各種模式的設定是可行的。
又,如上所述,在罩蓋20中,金屬微粒子吹出口(離子放出口)20a、20b與霧氣吹出口(離子放出口)20c是各自獨立地被形成的。
再者,由於供離子流動的離子流路4c將會形成於霧氣生成部(離子產生部:帶電粒子生成部)50及金屬微粒子生成部(離子產生部:帶電粒子生成部)30、40的前方,所以金屬微粒子吹出口(離子放出口)20a、20b及霧氣吹出口(離子放出口)20c將會設置於離子流路4c的下游側。
又,罩蓋20為了要抑制金屬微粒子或霧氣所造成的帶電,將導電性降得比殼體3更低是較理想的。這是因為罩蓋20帶電的話,就會因為該電荷,而使帶有電荷的金屬微粒子及負離子或霧氣變得難以從金屬微粒子生成部30、40或霧氣生成部50被放出的緣故。
為了抑制罩蓋20的帶電,以不易引起帶電的材料,例如使用PC(polycarbonate:聚碳酸酯)樹脂來形成罩蓋20,將罩蓋20的材質採用為不易引起帶電的材質是較理想的。再者,在此部分中,罩蓋20是構成吹風機1的外廓。
又,也能夠構成為藉由使罩蓋20抵接於霧氣生成部(離子產生部:帶電粒子生成部)50的電極,來進行罩蓋20的除電。
又,在本實施形態1中,是將金屬微粒子吹出口20a、20b的孔徑,縮小得比霧氣吹出口20c的孔徑更小。亦即,會使透過霧氣吹出口20c之霧氣生成部50的維護或狀態的確認等更容易地進行,且抑制手指或道具等透過金屬微粒子吹出口20a、20b的誤入。
又,在本實施形態1中,在霧氣吹出口20c的周邊部20d,形成有金屬微粒子吹出口(離子放出口)20a、20b。
具體來說,是將金屬微粒子吹出口20a與金屬微粒子吹出口20b並排設置成會使霧氣吹出口20c成為中心。
亦即,在罩蓋20中,金屬微粒子吹出口20a、20b及霧氣吹出口20c是在吹風機1的寬度方向(圖2的左右方向)上,被形成為以金屬微粒子吹出口20a、霧氣吹出口20c、金屬微粒子吹出口20b的順序來排列。
藉由採用這種配置,構成為能夠抑制帶負電的霧氣因為從金屬微粒子吹出口(離子放出口)20a、20b被吹出的負離子而朝外側擴散(離散),該金屬微粒子吹出口20a、20b是形成於霧氣吹出口20c的周邊部20d。
其結果,霧氣的直進性提升,霧氣變得容易到達頭髮,能夠更加提高護髮效果。
另外,在霧氣吹出口20c的下游側且下方處設置有壁部20e,該壁部20e會在霧氣的吹出方向上延伸。又,構成為藉由設置此壁部20e,能夠抑制從霧氣吹出口20c被吹出的霧氣擴散(離散)至下方。
又,金屬微粒子生成部30、40及霧氣生成部50在空洞9內是在吹風機1的寬度方向(圖2的左右方向)上,以金屬微粒子生成部30、霧氣生成部50、金屬微粒子生成部40的順序被並列配置。
並且,在霧氣生成部50與相鄰於該霧氣生成部50的金屬微粒子生成部(負離子產生部)30、40之間,設置有遮蔽板(分隔部)6d。
並且,如圖4所示,藉由將遮蔽板6d配置成會在吹風機1的上下方向及霧氣的吹出方向(圖4的左右方向)上延伸,來抑制金屬微粒子或霧氣在從金屬微粒子吹出口20a、20b及霧氣吹出口20c被吹出前便混合的情況。
作為金屬微粒子生成部30、40,能夠使用具有放電極(第1電極)及放電反電極(第2電極)兩者之金屬微粒子生成裝置等以往公知的裝置,該放電極及該放電反電極是藉由具有導電性的金屬材料所形成。
又,作為霧氣生成部50,也可使用以往公知的裝置。例如,能夠使用如下靜電霧化裝置,即,在藉由帕耳帖元件所冷卻的冷卻板之表面上使空氣中的水分冷凝來產生冷凝水,並使該冷凝水藉由放電作用而微粒化,藉此來生成奈米尺寸之非常細微的霧氣(包含負離子之帶負電的霧氣)的靜電霧化裝置。
在本實施形態1中,是將此霧氣生成部(離子產生部)50作為會放出霧氣(包含帶電粒子的帶電微粒子水)的帶電粒子生成部。
另外,在本實施形態1中,設置有能夠變更毛髮之帶電狀態的帶電部(帶電賦與板)1f。此帶電部1f設置於握持部1a的附近。具體來說,帶電部1f是以露出於握持部1a之外表面的導電性樹脂(導電構件)所形成。
在此,在本實施形態1中,是構成為控制部10會控制加熱器(加熱部)8的通電時間,或控制馬達5b的旋轉數,或是控制以帶電粒子生成部30、40、50所生成之帶電粒子的生成量,藉此能夠用各種狀態的風來吹毛髮。
如圖9所示,此控制部10具備有通電控制部10a、及風量控制部10b,該通電控制部10a會控制對加熱器(加熱部)8之通電的開啟/關閉,該風量控制部10b會控制藉由送風部5從出口開口(吐出口)4b所吐出之風的風量。又,控制部10具備有帶電粒子生成量控制部10c,該帶電粒子生成量控制部10c會控制以帶電粒子生成部30、40、50所生成之帶電粒子的生成量(參照圖9)。
又,構成為在控制部10中,會被輸入來自開關部(送風模式選擇部)16或開關部(送風模式選擇部)19的訊號。
亦即,構成為在操作開關部(送風模式選擇部)16或開關部(送風模式選擇部)19,選擇了期望的送風模式(例如吐出強風之熱風的模式等)時,來自開關部16或開關部19的訊號會被輸入至控制部10。
並且,是構成為在此來自開關部16或開關部19的訊號被輸入至控制部10後,通電控制部10a、風量控制部10b、及帶電粒子生成量控制部10c會作動,並控制對加熱器(加熱部)8的通電、馬達5b的旋轉數、及帶電粒子的生成量,以成為期望的送風模式。
在本實施形態1中,通電控制部10a是構成為會控制對加熱器(加熱部)8之通電的開啟/關閉,在關閉了對加熱器(加熱部)8之通電時,會吐出冷風。又,是構成為在開啟了對加熱器(加熱部)8之通電時,會進行相對電力較低的通電、與相對電力較高的通電之2種類的通電(參照圖13)。並且,在進行了相對電力較低的通電時,將會吐出相對溫度較低的熱風,在進行了相對電力較高的通電時,將會吐出相對溫度較高的熱風。再者,能夠構成為在以相對較低的電力通電時,每秒會通電600W的電力,且在以相對較高的電力通電時,每秒會通電1200W的電力。
又,如圖13所示,風量控制部10b是構成為會控制馬達5b的旋轉數,藉由停止馬達5b的旋轉(停止馬達5b的驅動),以送風部5所進行的送風就會被停止。又,是構成為藉由以相對較少的旋轉數來使馬達5b驅動,而使送風部5進行相對較少之量的送風。另外,是構成為藉由以相對較多的旋轉數來使馬達5b驅動,而使送風部5進行相對較多之量的送風。
再者,在進行相對較少之量的送風時,將風量設定成1m3 /分以下(例如0.7m3 /分)是較理想的。如此一來,能夠提高吹風時之髮尾的保持性(參照圖10)。另一方面,在進行相對較多之量的送風時,使風量變得比1m3 /分更大(例如1.3m3 /分)是較理想的。如此一來,在進行髮尾以外之部位的整髮或乾燥時,能夠更有效率地進行。此風量例如能夠從出口開口(吐出口)4b的面積及從出口開口(吐出口)4b所吐出之風的流速(平均速度)等來求出。
又,在圖13中,雖然例示了送風部5所進行的送風量為2階段切換,但如在本實施形態1中所示,在風量以強風、中風、弱風的3階段來切換時,只要以對應於各模式的旋轉數來控制馬達5b的旋轉數即可。
又,能夠構成為1m3 /分以下之風量的選擇或比1m3 /分更大之風量的選擇,是藉由以3階段來切換的開關部16來進行。例如,能夠在弱風模式時,設定成1m3 /分以下之風量,在中風模式及強風模式時,設定成比1m3 /分更大之風量。再者,也能夠構成為在強風、中風、弱風之任一模式中,都會成為比1m3 /分更大之風量,並在操作了另外設置的開關部時,會成為1m3 /分以下之風量。
又,是構成為帶電粒子生成量控制部10c會控制施加於電壓施加電路12、13的電壓,藉由將施加的電壓相對地降低,來使帶電粒子的生成量變少。又,是構成為藉由將施加的電壓相對地提高,來使帶電粒子的生成量變多。施加於此電壓施加電路12、13的電壓能夠例如在-1kV~-3kV的範圍內適當設定。
在此,在本實施形態1的吹風機1中,是構成為能夠對應於毛髮的乾燥、護理等的用途或進行乾燥、護理等之毛髮的部位(髮尾或髮根部等)來選擇各種模式。並且,是構成為在選擇了各模式時,會進行如圖12所示的控制。
具體來說,在使比1m3 /分更大之風量吐出的模式中選擇了熱風模式時,風量控制部10b會控制成使馬達5b的旋轉數變多。又,通電控制部10a會控制成使對加熱器(加熱部)8之通電提高。並且,帶電粒子生成量控制部10c會控制成使帶電粒子的生成量變多。
又,在使比1m3 /分更大之風量吐出的模式中選擇了冷風模式時,風量控制部10b會控制成使馬達5b的旋轉數變多。又,通電控制部10a會控制成使對加熱器(加熱部)8之通電成為關閉。並且,帶電粒子生成量控制部10c會控制成使帶電粒子的生成量變多。
又,在使比1m3 /分更大之風量吐出的模式中選擇了冷熱模式時,風量控制部10b會控制成使馬達5b的旋轉數變多。又,通電控制部10a會控制成使對加熱器(加熱部)8之通電以規定的周期交互地重複提高與關閉。並且,帶電粒子生成量控制部10c會控制成使帶電粒子的生成量變多。再者,在此模式中,會將對加熱器(加熱部)8之通電的周期拉長為較長的12秒,將對加熱器(加熱部)8之通電提高的時間t1設定成5秒,將對加熱器(加熱部)8之通電成為關閉的時間t2設定成7秒(參照圖13)。
另一方面,在使1m3 /分以下之風量吐出的模式中選擇了熱風模式時,風量控制部10b會控制成使馬達5b的旋轉數變少。又,通電控制部10a會控制成使對加熱器(加熱部)8之通電降低。並且,帶電粒子生成量控制部10c會控制成使帶電粒子的生成量變多。
又,在使1m3 /分以下之風量吐出的模式中選擇了冷風模式時,風量控制部10b會控制成使馬達5b的旋轉數變少。又,通電控制部10a會控制成使對加熱器(加熱部)8之通電成為關閉。並且,帶電粒子生成量控制部10c會控制成使帶電粒子的生成量變多。 又,在使1m3 /分以下之風量吐出的模式中選擇了冷熱模式時,風量控制部10b會控制成使馬達5b的旋轉數變少。又,通電控制部10a會控制成使對加熱器(加熱部)8之通電以規定的周期交互地重複提高與關閉。並且,帶電粒子生成量控制部10c會控制成交互地重複帶電粒子之生成量多的狀態與少的狀態。再者,在此模式中,會將對加熱器(加熱部)8之通電的周期縮短為相對較短的8秒,將對加熱器(加熱部)8之通電提高的時間t3設定成2秒(3秒以下),將對加熱器(加熱部)8之通電成為關閉的時間t4設定成6秒(參照圖13)。
又,是構成為帶電粒子生成量控制部10c在對加熱器(加熱部)8之通電成為開啟時的全程中,會使帶電粒子的生成量變多,且在對加熱器(加熱部)8之通電成為關閉時的全程中,會使帶電粒子的生成量變少。
另外,在本實施形態1中,是構成為在以相對較短的周期重複對加熱器(加熱部)8之通電時,在該周期內,會使對加熱器(加熱部)8通電的通電時間在3秒以下,並且使輸入至加熱器(加熱部)8的電力與通電時間的乘積成為1000W·s以上。
因此,會變成本實施形態1之通電控制部10a具有第1通電控制模式,該第1通電控制模式在藉由開關部(送風模式選擇部)19選擇了冷熱模式的狀態下,會控制成使在規定的周期內對加熱器(加熱部)8通電的通電時間在3秒以下,並且使輸入至加熱器(加熱部)8的電力與通電時間的乘積成為1000W·s以上。
再者,使對加熱器(加熱部)8通電的通電時間在3秒以下的話,在以手保持髮尾的狀態下吹熱風時,能夠抑制由於熱度而變得無法以手保持髮尾的情況。
又,使輸入至加熱器(加熱部)8的電力與通電時間的乘積在1000W·s以上的話,將變得能夠使熱風溫度在60℃以上(直順毛髮等之護理所需的頭髮溫度),並能夠對毛髮賦與護理效果。
因此,利用本實施形態1的吹風機1,在使1m3 /分以下之風量吐出的模式中選擇冷熱模式的話,能夠更容易地進行髮尾的護理。
再者,在本實施形態1中,風量控制部10b具有第1送風控制模式,該第1送風控制模式會控制成使從出口開口(吐出口)4b所吐出之風的風量成為1m3 /分以下。並且,是構成為在第1送風控制模式動作時,會使第1通電控制模式動作。
又,在本實施形態1中,帶電粒子生成量控制部10c具有第1帶電粒子生成量控制模式與第2帶電粒子生成量控制模式,該第2帶電粒子生成量控制模式會生成與第1帶電粒子生成量控制模式不同之量的帶電粒子。並且,是構成為在已使第1通電控制模式動作的狀態下,會使第1帶電粒子生成量控制模式與第2帶電粒子生成量控制模式動作。另外,是構成為在對加熱器(加熱部)8通電的時間當中的至少一部分時間中,會使第2帶電粒子生成量控制模式作動。
此時,是構成為將以第2帶電粒子生成量控制模式所生成之帶電粒子的量,變得比以第1帶電粒子生成量控制模式所生成之帶電粒子的量更多。亦即,是構成為在已吹過會使得毛髮的電阻値變大之冷風的狀態時(毛髮正在乾燥時或毛髮溫度低時),所生成之帶電粒子的量會變少。
如此,在本實施形態1中,是構成為對應於毛髮表面之導電性的變化,來控制所生成之帶電粒子的量,藉此能夠更加穩定地進行靜電的去除。
如以上所說明,在本實施形態1中,吹風機(加熱送風裝置)1具備有:殼體3,設置有從入口開口(吸入口)4a到出口開口(吐出口)4b的風洞(送風流路)4,並構成外廓;送風部5,設置於殼體3內,使從入口開口(吸入口)4a吸入的空氣從出口開口(吐出口)4b吐出;及加熱器(加熱部)8,設置於殼體3內,加熱藉由送風部5所送風的風。
又,吹風機(加熱送風裝置)1具備有:開關部(送風模式選擇部)19,選擇冷熱模式,該冷熱模式會使熱風與冷風從出口開口(吐出口)4b以規定的周期交互地吐出;及通電控制部10a,控制對加熱器(加熱部)8之通電的開啟/關閉。
並且,通電控制部10a具有第1通電控制模式,該第1通電控制模式在藉由開關部(送風模式選擇部)19選擇了冷熱模式的狀態下,會控制成使在規定的周期內對加熱器(加熱部)8通電的通電時間在3秒以下,並且使輸入至加熱器(加熱部)8的電力與通電時間的乘積成為1000W·s以上。
如此一來,能夠在相對較短的時間得到直順毛髮等之護理所需的頭髮溫度(能夠切斷毛髮纖維彼此之氫鍵的頭髮溫度),髮尾的整髮也變得容易進行,而變得能夠使毛髮的護理效果更加提升。
又,吹風機(加熱送風裝置)1亦可更具備有風量控制部10b,該風量控制部10b會控制藉由送風部5從出口開口(吐出口)4b所吐出之風的風量。並且,亦可構成為此風量控制部10b具有第1送風控制模式,該第1送風控制模式會控制成使從出口開口(吐出口)4b所吐出之風的風量成為1m3 /分以下。
另外,亦可構成為在第1送風控制模式動作時,會使第1通電控制模式動作。
如此一來,由於吹風而使得髮尾飄動(過於分散)的情況會被抑制,變得能夠將熱更加穩定地傳達至髮尾,能夠使毛髮的護理效果更加提升。
又,亦可構成為吹風機(加熱送風裝置)1更具備有:帶電粒子生成部30、40、50,設置於殼體3內,並生成帶電粒子;及帶電粒子生成量控制部10c,控制以帶電粒子生成部30、40、50所生成之帶電粒子的生成量。
並且,亦可構成為帶電粒子生成量控制部10c具有第1帶電粒子生成量控制模式與第2帶電粒子生成量控制模式,該第2帶電粒子生成量控制模式會生成與第1帶電粒子生成量控制模式不同之量的帶電粒子。
另外,亦可構成為在已使第1通電控制模式動作的狀態下,會使第1帶電粒子生成量控制模式與第2帶電粒子生成量控制模式動作,且,在對加熱器(加熱部)8通電的時間當中的至少一部分時間中,會使第2帶電粒子生成量控制模式作動。
如此一來,能夠配合毛髮的狀態來使帶電粒子的產生量變化,而變得能夠使帶電粒子對毛髮的附著狀態更加穩定。又,變得能夠更確實地進行靜電的去除。
此時,能夠使以第2帶電粒子生成量控制模式所生成之帶電粒子的量,比以第1帶電粒子生成量控制模式所生成之帶電粒子的量更多。
如此一來,能夠配合毛髮的溫度來使帶電粒子的產生量變化,即便是毛髮表面的導電性已變化時,也變得能夠使帶電粒子對毛髮的附著狀態更加穩定。又,變得能夠更確實地進行靜電的去除。
以上,雖已針對本揭示之較佳實施形態作了說明,但本揭示不限定於上述實施形態1,可有各種的變形。
例如,如圖14所示,也能夠將本揭示適用於作為加熱送風裝置之附梳子的吹風機1B。
附梳子的吹風機1B是形成為棒狀,使用者會抓握握持部1a,使設置於前端部1g的梳子部23接觸頭髮來進行整髮(梳理頭髮)。在梳子部23中,突出設置有複數個刷毛23a。
構成外壁(構成外廓)的殼體3B是使複數個分割體接合所構成,在其內部形成有風洞(送風流路)9B,在此風洞9B內收容有各種電氣零件。
又,在握持部1a之接近梳子部23的部分安裝有罩蓋20B,該罩蓋20B會構成膨出之形狀的外壁(構成外廓),在藉由此罩蓋20B與殼體3B所形成的風洞9B內,收容有金屬微粒子生成部30、40與霧氣生成部50。
在罩蓋20B中,形成有朝向刷毛23a被開放的排出口20a、20b,以金屬微粒子生成部30、40所生成的金屬微粒子及以霧氣生成部50所生成的霧氣,將會從此排出口20a、20b被放出至外部,而作用於頭髮或皮膚。再者,在金屬微粒子生成部30、40及霧氣生成部50中,會從電路部24被施加電壓。
又,是構成為在風洞9B設有風扇5B及馬達7B,該風扇5B會使空氣流W產生,該馬達7B會使此風扇5B旋轉,且能夠將以金屬微粒子生成部30、40所生成的金屬微粒子及以霧氣生成部50所生成的霧氣,順著分歧流Wp加以排出。
馬達7B及風扇5B收容於風洞9B內,該風洞9B是形成於外殼3B內。馬達7B是藉由驅動電路所旋轉驅動,該驅動電路被包含於電路部24中。
在外殼3B的基端側(在圖14為下側)形成有開口部1h,該開口部1h會成為空氣的吸入口,在風扇5B旋轉後,空氣會從外部透過開口部1h流入至風洞9B內,而形成通過該風洞9B內朝向梳子部23被排出的空氣流W。空氣流W會從吹出孔(吐出口)23b被吹出,該吹出孔(吐出口)23b形成於梳子部23之刷毛23a的根部。
另外,為了抑制由於使用者的帶電而使金屬微粒子的放出受到阻礙的情況,而使帶電部(帶電賦與板)1f露出於握持部1a之表面。
又,會設置遮蔽壁22B,來抑制以霧氣生成部50所生成的霧氣到達金屬微粒子生成部30、40。
即便將本揭示適用於這種附梳子的吹風機(加熱送風裝置)1B,也能夠發揮與上述實施形態1同樣的作用、效果。
又,在上述實施形態1中,作為離子產生部,雖然例示了生成金屬微粒子及負離子的金屬微粒子生成部,但亦可使用不生成金屬微粒子,而僅生成負離子的裝置。
又,對於生成正離子的離子生成裝置,也能夠適用本揭示。如此,生成正離子的話,在使用於接合有假髮等之人工毛的毛髮時會是有效的。這是因為由於假髮等之人工毛容易帶負電,所以透過供給正離子,就能夠抑制靜電產生的緣故。
又,在上述實施形態1中,雖然例示了形成2個金屬微粒子吹出口(離子放出口)的例子,但也能夠形成3個以上的金屬微粒子吹出口(離子放出口)。
又,在上述實施形態1中,雖然例示了藉由分歧流來吹出金屬微粒子及霧氣的例子,但即便在沒有分歧流時,也能夠將金屬微粒子及霧氣從對應的吹出口吹出。
又,也能夠構成為會放出護髮劑,該護髮劑會對毛髮賦與護髮效果,並且藉由在毛髮相對較乾燥的狀態時減少產生量來提升護髮效果。作為這種護髮劑,例如可以舉含有油成分的藥劑。含有油成分的藥劑中,存在有一種藉由對毛髮表面的少量附著來提升護髮效果的藥劑。
又,亦可構成為具備環境溫度檢測部,該環境溫度檢測部會檢測環境溫度(外部空氣溫度:使用者所在場所的室溫、氣溫等),並對應於環境溫度檢測部檢測到的環境溫度,來使對加熱部的通電量或通電時間變化。
又,亦可構成為對應於使用者的髮質(粗細或長度等),來使帶電微粒子的供給量或供給時間變化。
又,罩蓋、殼體或其他細部的規格(形狀、大小、佈局等)也能夠適當地變更。
本揭示之加熱送風裝置由於能夠在相對較短的時間得到護理所需的頭髮溫度,所以除了人用吹風機以外,亦可適用於例如寵物用吹風機等的用途。
1、1B‧‧‧吹風機(加熱吹風裝置)
1a‧‧‧握持部
1b‧‧‧本體部
1c‧‧‧根部
1d、1g‧‧‧前端部
1e‧‧‧連結部
1f‧‧‧帶電部(帶電賦與板)
1h‧‧‧開口部
2‧‧‧電源線
3‧‧‧殼體
3B‧‧‧外殼
3a‧‧‧外筒
3b‧‧‧貫通孔
4、9B‧‧‧風洞(送風流路)
4a‧‧‧入口開口(吸入口)
4b‧‧‧出口開口(吐出口)
4c‧‧‧離子流路
5‧‧‧送風部
5a、5B‧‧‧風扇
5b、7B‧‧‧馬達
6‧‧‧內筒
6a‧‧‧筒狀部
6b‧‧‧支撐肋
6c‧‧‧凸緣部
6d‧‧‧遮蔽板(分隔部)
8‧‧‧加熱器(加熱部)
9‧‧‧空洞
10‧‧‧控制部
10a‧‧‧通電控制部
10b‧‧‧風量控制部
10c‧‧‧帶電粒子生成量控制部
12、13‧‧‧電壓施加電路(高電壓電路)
14‧‧‧顯示部
16、19‧‧‧開關部(送風模式選擇部)
16a、19a‧‧‧操作件
17‧‧‧導線
20、20B‧‧‧罩蓋
20a、20b‧‧‧金屬微粒子吹出口(帶電粒子放出口)
20c‧‧‧霧氣吹出口(帶電粒子放出口)
20d‧‧‧周邊部
20e、221、221A‧‧‧壁部
20f‧‧‧外側吹嘴
21、21A‧‧‧內側吹嘴
22B‧‧‧遮蔽壁
23‧‧‧梳子部
23a‧‧‧刷毛
23b‧‧‧吹出孔(吐出口)
24‧‧‧電路部
30、40‧‧‧金屬微粒子生成部(離子產生部:帶電粒子生成部)
50‧‧‧霧氣生成部(離子產生部:帶電粒子生成部)
81‧‧‧框體
82‧‧‧網孔
210、210A‧‧‧本體部
211、211A‧‧‧安裝片部
212A‧‧‧溝部
220、220A‧‧‧樑部
231、232、231A、232A‧‧‧窗部
g1‧‧‧間隙
W‧‧‧空氣流
W1‧‧‧主空氣流
W2、W3、Wp‧‧‧分歧流
圖1是本揭示之實施形態1的加熱送風裝置的側面圖。
圖2是本揭示之實施形態1的加熱送風裝置的正面圖。
圖3是本揭示之實施形態1的加熱送風裝置的截面圖。
圖4是顯示本揭示之實施形態1的加熱送風裝置之上側內部的平面圖。
圖5A是顯示本揭示之實施形態1的內側吹嘴的立體圖。
圖5B是顯示本揭示之實施形態1的內側吹嘴的正面圖。
圖6A是顯示內側吹嘴之變形例的立體圖。
圖6B是顯示內側吹嘴之變形例的正面圖。
圖7是說明通過圖5A、圖5B所示之內側吹嘴的風之流動的圖。
圖8是說明通過圖6A、圖6B所示之內側吹嘴的風之流動的圖。
圖9是顯示本揭示之實施形態1的加熱送風裝置之電氣系統的一部分的方塊圖。
圖10是顯示風量與髮尾的保持性之關係的特性圖。
圖11是顯示投入能量與熱風溫度之關係的特性圖。
圖12是說明各送風模式中之加熱部的通電狀態及帶電粒子的生成量的圖。
圖13是顯示熱風模式及冷熱模式中之送風部、加熱部的動作、帶電粒子的產生狀態的特性圖。
圖14是顯示加熱送風裝置之變形例的截面圖。

Claims (4)

  1. 一種加熱送風裝置,具備: 殼體,設置有從吸入口到吐出口的送風流路,並構成外廓; 送風部,設置於前述殼體內,使從前述吸入口吸入的空氣從前述吐出口吐出; 加熱部,設置於前述殼體內,加熱藉由前述送風部所送風的風; 送風模式選擇部,選擇冷熱模式,該冷熱模式會使熱風與冷風從前述吐出口以規定的周期交互地吐出;及 通電控制部,控制對前述加熱部之通電的開啟/關閉, 且,前述通電控制部具有第1通電控制模式,該第1通電控制模式在藉由前述送風模式選擇部選擇了前述冷熱模式的狀態下,會控制成使在前述規定的周期內對前述加熱部通電的通電時間在3秒以下,並且使輸入至前述加熱部的電力與前述通電時間的乘積成為1000W·s以上。
  2. 如請求項1之加熱送風裝置,其更具備風量控制部,該風量控制部會控制藉由前述送風部從前述吐出口所吐出之風的風量, 前述風量控制部具有第1送風控制模式,該第1送風控制模式會控制成使從前述吐出口所吐出之風的風量成為1m3 /分以下, 且構成為在前述第1送風控制模式動作時,會使前述第1通電控制模式動作。
  3. 如請求項1之加熱送風裝置,其更具備: 帶電粒子生成部,設置於前述殼體內,並生成帶電粒子;及 帶電粒子生成量控制部,控制以前述帶電粒子生成部所生成之帶電粒子的生成量, 前述帶電粒子生成量控制部具有第1帶電粒子生成量控制模式與第2帶電粒子生成量控制模式,該第2帶電粒子生成量控制模式會生成與前述第1帶電粒子生成量控制模式不同之量的帶電粒子, 在已使前述第1通電控制模式動作的狀態下,前述第1帶電粒子生成量控制模式與前述第2帶電粒子生成量控制模式會動作, 且,在對前述加熱部通電的時間當中的至少一部分時間中,前述第2帶電粒子生成量控制模式會作動。
  4. 如請求項3之加熱送風裝置,其中以前述第2帶電粒子生成量控制模式所生成之帶電粒子的量,比以前述第1帶電粒子生成量控制模式所生成之帶電粒子的量更多。
TW107105976A 2017-03-01 2018-02-22 加熱送風裝置 TWI750327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7-038400 2017-03-01
JP2017038400A JP6820534B2 (ja) 2017-03-01 2017-03-01 加熱送風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834584A true TW201834584A (zh) 2018-10-01
TWI750327B TWI750327B (zh) 2021-12-21

Family

ID=6122645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7105976A TWI750327B (zh) 2017-03-01 2018-02-22 加熱送風裝置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20180249803A1 (zh)
EP (1) EP3369337B1 (zh)
JP (1) JP6820534B2 (zh)
CN (1) CN108523371B (zh)
TW (1) TWI750327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3827696B1 (en) * 2018-09-19 2022-06-29 LG Electronics Inc. Dryer
JP2020062401A (ja) * 2018-10-12 2020-04-23 ヤーマン株式会社 ドライヤー及びドライヤー用アタッチメント
JP7199025B2 (ja) * 2019-04-09 2023-01-05 パナソニックIpマネジメント株式会社 加熱送風システム
KR102290795B1 (ko) * 2019-07-25 2021-08-17 문재화 헤어 드라이어
JP2022115324A (ja) 2021-01-28 2022-08-09 パナソニックIpマネジメント株式会社 加熱送風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2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162230A (ja) 1974-11-12 1976-05-29 Nissan Motor Haikigasujokasochi
JPH0739883B2 (ja) * 1985-03-23 1995-05-01 松下電工株式会社 風温制御装置
JPH01190305A (ja) * 1988-01-26 1989-07-31 Matsushita Electric Works Ltd ヘアードライヤ
JP3153643B2 (ja) * 1991-08-27 2001-04-09 松下電工株式会社 ヘアドライヤー
CN2448173Y (zh) * 2000-11-20 2001-09-19 邵康华 臭氧电吹风
DE10232253A1 (de) * 2002-07-17 2004-02-05 Gennadiy Zakidyshev Haartrockner mit einer aufgeteilten Luftkamera
JP4131169B2 (ja) * 2002-12-27 2008-08-13 松下電工株式会社 ヘアードライヤー
KR100707845B1 (ko) * 2004-09-27 2007-04-13 마츠시다 덴코 가부시키가이샤 정전무화 헤어드라이어
ITMI20052379A1 (it) * 2005-12-13 2007-06-14 Elchim Spa Asciugacapelli dotato di un dispositivo di sicurezza
JP4420059B2 (ja) * 2007-04-24 2010-02-24 パナソニック電工株式会社 ヘアードライヤ
JP2009131407A (ja) * 2007-11-29 2009-06-18 Izumi Products Co ドライヤー
JP5147659B2 (ja) * 2008-11-28 2013-02-20 パナソニック株式会社 ヘアドライヤ
WO2011100711A2 (en) * 2010-02-12 2011-08-18 Farouk Systems, Inc. Hair dryer
JP2012196365A (ja) * 2011-03-23 2012-10-18 Panasonic Corp ヘアドライヤー
JP2012239535A (ja) * 2011-05-17 2012-12-10 Sharp Corp ヘアドライヤ
JP2013063238A (ja) * 2011-08-29 2013-04-11 Panasonic Corp 加熱送風装置
JP5261550B2 (ja) * 2011-08-30 2013-08-14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イオン送出装置及びそれを備えた空気調節装置、理美容機器
JP5504227B2 (ja) * 2011-09-08 2014-05-28 パナソニック株式会社 加熱送風装置
JP5863404B2 (ja) * 2011-11-10 2016-02-16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ヘアケア装置
JP2013123525A (ja) * 2011-12-14 2013-06-24 Panasonic Corp 送風装置
JP2014108120A (ja) * 2012-11-30 2014-06-12 Panasonic Corp 加熱送風装置
JP2015019854A (ja) * 2013-07-19 2015-02-02 株式会社テスコム ヘアドライヤ
JP6508624B2 (ja) * 2014-04-11 2019-05-08 パナソニックIpマネジメント株式会社 加熱送風装置
TWI617260B (zh) * 2014-08-25 2018-03-11 達仕康股份有限公司 吹風機
KR20160096888A (ko) * 2015-02-06 2016-08-17 탁월한아이디어발전소 협동조합 헤어드라이기
JP6447869B2 (ja) * 2015-03-13 2019-01-09 パナソニックIpマネジメント株式会社 髪ケア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18143283A (ja) 2018-09-20
JP6820534B2 (ja) 2021-01-27
EP3369337B1 (en) 2019-09-04
EP3369337A1 (en) 2018-09-05
US20180249803A1 (en) 2018-09-06
CN108523371A (zh) 2018-09-14
CN108523371B (zh) 2022-07-26
TWI750327B (zh) 2021-12-2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750327B (zh) 加熱送風裝置
JP6508624B2 (ja) 加熱送風装置
CN100488401C (zh) 具有负离子发生器的头发干燥器
EP1707069B1 (en) Hair dryer with minus ion generator
JP4980998B2 (ja) 髪ケア装置
JP7407433B2 (ja) 加熱送風システム
JP5374253B2 (ja) イオン発生装置及びそれを備えた美容装置
JP2014108120A (ja) 加熱送風装置
JP2011005147A (ja) イオン発生装置及びそれを備えた美容装置
JP2013063238A (ja) 加熱送風装置
TW201034598A (en) Hair care device
JP2014231021A (ja) ヘアケア装置
JP5820971B2 (ja) 髪ケア装置
KR20160145333A (ko) 참빗 헤어드라이기
WO2022163258A1 (ja) 加熱送風装置
WO2021140735A1 (ja) 髪ケア装置
JP7199025B2 (ja) 加熱送風システム
JP5081797B2 (ja) 加熱送風装置
JP2013111225A (ja) ヘアケア装置
JP2004222751A (ja) ヘアードライヤー
JP2013081646A (ja) イオン生成装置および当該イオン生成装置を備える髪ケア装置
EP1618807A2 (en) Hood hairdryer fitted with ion generator
JP5123832B2 (ja) 髪ケア装置
JP5173766B2 (ja) 髪ケア装置
JP2003061736A (ja) ブラシ付きヘアードライヤ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