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1831386A - 送料器和零件供給裝置 - Google Patents

送料器和零件供給裝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1831386A
TW201831386A TW106117410A TW106117410A TW201831386A TW 201831386 A TW201831386 A TW 201831386A TW 106117410 A TW106117410 A TW 106117410A TW 106117410 A TW106117410 A TW 106117410A TW 201831386 A TW201831386 A TW 201831386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parts
groove
component
conveying path
guide grooves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611741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I626204B (zh
Inventor
古田光
神戶祐二
赤岩誠
保苅德善
折橋英樹
山本篤史
皆川恭弘
木內勇希
百瀨陽介
竹下敦希
Original Assignee
大伸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大伸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大伸股份有限公司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62620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626204B/zh
Publication of TW20183138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831386A/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GTRANSPORT OR STORAGE DEVICES, e.g. CONVEYORS FOR LOADING OR TIPPING, SHOP CONVEYOR SYSTEMS OR PNEUMATIC TUBE CONVEYORS
    • B65G47/00Article or material-handling devices associated with conveyors; Methods employing such devices
    • B65G47/02Devices for feeding articles or materials to conveyors
    • B65G47/04Devices for feeding articles or materials to conveyors for feeding articles
    • B65G47/12Devices for feeding articles or materials to conveyors for feeding articles from disorderly-arranged article piles or from loose assemblages of articles
    • B65G47/14Devices for feeding articles or materials to conveyors for feeding articles from disorderly-arranged article piles or from loose assemblages of articles arranging or orientating the articles by mechanical or pneumatic means during feeding
    • B65G47/1407Devices for feeding articles or materials to conveyors for feeding articles from disorderly-arranged article piles or from loose assemblages of articles arranging or orientating the articles by mechanical or pneumatic means during feeding the articles being fed from a container, e.g. a bowl
    • B65G47/1414Devices for feeding articles or materials to conveyors for feeding articles from disorderly-arranged article piles or from loose assemblages of articles arranging or orientating the articles by mechanical or pneumatic means during feeding the articles being fed from a container, e.g. a bowl by means of movement of at least the whole wall of the container
    • B65G47/1421Vibratory movement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GTRANSPORT OR STORAGE DEVICES, e.g. CONVEYORS FOR LOADING OR TIPPING, SHOP CONVEYOR SYSTEMS OR PNEUMATIC TUBE CONVEYORS
    • B65G47/00Article or material-handling devices associated with conveyors; Methods employing such devices
    • B65G47/02Devices for feeding articles or materials to conveyors
    • B65G47/04Devices for feeding articles or materials to conveyors for feeding articles
    • B65G47/12Devices for feeding articles or materials to conveyors for feeding articles from disorderly-arranged article piles or from loose assemblages of articles
    • B65G47/14Devices for feeding articles or materials to conveyors for feeding articles from disorderly-arranged article piles or from loose assemblages of articles arranging or orientating the articles by mechanical or pneumatic means during feeding
    • B65G47/1407Devices for feeding articles or materials to conveyors for feeding articles from disorderly-arranged article piles or from loose assemblages of articles arranging or orientating the articles by mechanical or pneumatic means during feeding the articles being fed from a container, e.g. a bowl
    • B65G47/1442Devices for feeding articles or materials to conveyors for feeding articles from disorderly-arranged article piles or from loose assemblages of articles arranging or orientating the articles by mechanical or pneumatic means during feeding the articles being fed from a container, e.g. a bowl by means of movement of the bottom or a part of the wall of the container
    • B65G47/1457Rotating movement in the plane of the rotating part
    • B65G47/1464Rotating movement in the plane of the rotating part using the centrifugal effect to arrange or orientate the articl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GTRANSPORT OR STORAGE DEVICES, e.g. CONVEYORS FOR LOADING OR TIPPING, SHOP CONVEYOR SYSTEMS OR PNEUMATIC TUBE CONVEYORS
    • B65G27/00Jigging conveyors
    • B65G27/02Jigging conveyors comprising helical or spiral channels or conduits for elevation of material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GTRANSPORT OR STORAGE DEVICES, e.g. CONVEYORS FOR LOADING OR TIPPING, SHOP CONVEYOR SYSTEMS OR PNEUMATIC TUBE CONVEYORS
    • B65G2201/00Indexing codes relating to handling devices, e.g. conveyors, characterised by the type of product or load being conveyed or handled
    • B65G2201/02Articl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GTRANSPORT OR STORAGE DEVICES, e.g. CONVEYORS FOR LOADING OR TIPPING, SHOP CONVEYOR SYSTEMS OR PNEUMATIC TUBE CONVEYORS
    • B65G2812/00Indexing codes relating to the kind or type of conveyors
    • B65G2812/03Vibrating conveyors
    • B65G2812/0384Troughs, tubes or the like
    • B65G2812/0388Troughs, tubes or the like characterised by the configuration
    • B65G2812/0392Screw-, spiral- or ring-shaped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Feeding Of Articles To Conveyors (AREA)
  • Jigging Conveyors (AREA)

Abstract

本發明係在於提高零件的供給速度;本發明之送料器具備零件容納器(61)和對零件容納器的軸線周圍賦予旋轉振動之旋轉振動機,零件容納器(61)具有內底部(62)和內周部(63),內底部(62)具備圓錐台狀的內面(62a)、且具備形成於該內面上並向外周側延伸之零件引導槽(62b、62c、62d、62e、62f、62g),內周部(63)具備倒圓錐台狀的內面(63a)、且具備形成於該內面上並從位於與內底部的邊界位置之登入口(63s)慢慢上昇之零件輸送路(63b),零件引導槽對零件以限制為標準姿態之狀態進行引導。

Description

送料器和零件供給裝置
本發明係有關於送料器和零件供給裝置,特別是有關於構成送料器之零件容納器的零件引導結構。
通常情況下,如圖6中(a)和(b)所示,送料器4具有將碗型的零件容納器41搭載於旋轉振動機40上之結構。零件容納器41具有內底部42和內周部43,其中,內底部42具有能夠積存大量零件且能夠使零件向外周側移動之圓錐台狀內面42a,內周部43具有設置於該內底部42外周之倒圓錐狀內面43a。該內周部43上設有形成為圍繞軸線的螺旋狀零件輸送路43b。當上述零件容納器41藉由旋轉振動機40接收到沿著圍繞軸線的旋轉方向且朝向輸送方向的斜上方之振動時,在該振動的作用下,配置在內底部42的圓錐狀內面42a上的多個零件P慢慢向外周移動。如此而到達內周部43的內周最下部的零件從上述內周部43上的零件輸送路43b的登入口(登山口)呈螺旋狀地慢慢向上方移動。
另外,送料器4透過組裝入圖示的零件供給裝置10而被使用。於此,在零件供給裝置10中,直線送料器5的振動體51經由微小的間隙而配置於零件容納器41的外周,上述零件輸送路43b與設置於振動體51的直線狀零件輸送路51b連接。在零件輸送路51b中,呈標準姿態排列的零件P以排成一列之狀態被輸送,並從供給端53被供給至未圖示的檢查裝置或安裝機等。
作為先前的零件容納器,已知有如以下的專利文獻1所示,以防止因帶電導致的零件輸送不良為目的,而使設於內底部上的多個零件引導用的槽在中途合流(匯合)該一結構。另外,還已知有如以下的專利文獻2所示之結構,亦即,以實現順利的零件合流為目的,而構成為設有從內底部連續至內周部的多條螺旋狀零件輸送路且多條零件輸送路在內周部上合流該一結構。進而,已知有如以下的專利文獻3所示之結構,即,為了減少零件彼此之間的附著,而使內底部上的螺旋形狀或放射狀的槽部形成為曲面狀,從而配置於該槽部內部的兩個零件的側面之間呈難以緊貼之姿態該一結構。 [先前技術文獻] [專利文獻] 專利文獻1:日本公報、特開2002-240922號 專利文獻2:日本公報、特開2005-343601號 專利文獻3:日本公報、特開2011-184156號
但是,在上述先前的零件容納器中係構成為:在內底部42上移動至外周的零件P於內周部43的零件輸送路43b上慢慢向上方移動之過程中,在零件輸送路43b上一邊向外周側的零件輸送方向之間隙中插入其他零件,一邊將堆積於其他零件上之零件、以與標準姿態不同的姿態被輸送之零件等慢慢排除,並使該被排除的零件落下至內底部42後再次從最下部上昇至零件輸送路43b上。因此,最終在零件輸送路43b上標準姿態的零件P呈一列而被輸送。但是,由於在上述零件P的輸送過程中零件輸送路43b上的零件輸送密度降低,因此,近年來,尤其在小型的零件供給方面存在要求強烈、零件P的供給速度難以提高該一問題。
進一步詳細說明,內周部43上的零件輸送路43b,為了應對由於隨著朝向下游側(上方側)螺旋的半徑慢慢增加所導致之零件輸送密度的降低、或者由於上述零件P的分選過程(排除)導致之零件輸送密度的降低,而設置為在接近登入口的零件輸送路43b的上游部上,大量零件以重疊的狀態且以高輸送密度而被輸送。如此設置時,雖然零件最開始被以高輸送密度進行輸送,但是大量零件是以無秩序重疊的姿態被輸送,因此,在之後的分選過程中很多零件被排除,由此最終零件P在以標準姿態排成一列之狀態下被輸送時,成為各零件P之間在輸送方向上產生很多間隙的輸送形態,從而零件的輸送密度大大降低之情況較多。
因此,本發明係為了解決上述問題點,其課題係在於透過抑制輸送過程中的輸送密度的降低而提高零件的供給速度。
鑒於上述實際情況,本發明之送料器係一種具備零件容納器和對該零件容納器的軸線周圍賦予旋轉振動之旋轉振動機之送料器,其特徵在於,具有內底部和內周部,所述內底部具備圓錐台狀的內面、且具備形成於該內面上並向外周側延伸之零件引導槽,所述內周部具備倒圓錐台狀的內面、且具備形成於該內面上並從位於與所述內底部的邊界位置之登入口(登山口)慢慢上昇之零件輸送路;所述零件輸送路具有零件排列機構,該零件排列機構用於在所述零件容納器受到所述旋轉振動時將沿所述零件輸送路被輸送的所述零件統一為標準姿態;所述零件引導槽在所述零件容納器受到所述旋轉振動時,對所述零件以限制為所述標準姿態之狀態進行引導;被所述零件引導槽進行了引導限制的所述標準姿態的所述零件被導入所述登入口。
在本發明中,較佳係所述零件輸送路構成為:在包括所述登入口的上游部,能夠以在所述零件輸送路的寬度方向和上下方向的至少一方向重疊之狀態接收所述零件,所述內底部構成為:能夠將透過所述零件引導槽的引導限制而採取了所述標準姿態的所述零件以在所述至少一方向重疊之狀態導入所述登入口。
在該情況下,較佳係所述零件輸送路構成為:在包括所述登入口的上游部,能夠以在所述零件輸送路的寬度方向和上下方向該兩方向上重疊之狀態接收所述零件,所述內底部構成為:能夠將透過所述零件引導槽的引導限制而採取了所述標準姿態的所述零件以在所述兩方向上重疊之狀態導入所述登入口。
在本發明中,較佳係構成有多條將透過所述零件引導槽的引導限制而採取了所述標準姿態的所述零件分別送至所述登入口之零件路徑,並且,所述多條零件路徑在與所述登入口的跟前鄰接的位置處合流。
在該情況下,所述多條零件路徑存在從相對於所述登入口在寬度方向相互偏離的位置合流之情形,也存在從相對於所述登入口在上下方向相互偏離的位置合流之情形。尤其是,較佳係從相對於所述登入口在寬度方向和上下方向兩方向上相互偏離的位置合流。
在本發明中,較佳係所述零件輸送路構成為圍繞所述軸線的旋渦狀,所述零件引導槽構成為:在從所述零件的前進方向觀察時,具有與所述零件輸送路相同的旋轉方向的圍繞所述軸線之旋渦狀。在此,構成為旋渦狀係指:沿著圍繞軸線旋轉的方向前進,同時向外周側前進之延伸狀態,也包括圍繞所述軸線觀察時具有未滿一周的長度(範圍)之情形。
在本發明中,較佳係所述內底部構成如下零件路徑,亦即,多個所述零件引導槽形成為圍繞所述軸線相互並行的旋渦狀並在所述內底部內相互合流之後朝向所述登入口該一零件路徑。另外,較佳係上述多個零件引導槽彼此形成在圍繞軸線的方位不同的範圍內。
在本發明中存在下述情況,亦即,所述內底部具有相對於圍繞軸線的圓的切線方向之傾斜角相對較小的第一所述零件引導槽、以及所述傾斜角大於該第一零件引導槽的第二所述零件引導槽,並且具有所述第一零件引導槽和所述第二零件引導槽交叉的交叉部。在此,在所述交叉部中,較佳係構成為所述零件能夠從第一零件引導槽和所述第二零件引導槽的至少一方朝向另一方轉移,尤其較佳係構成為所述零件能夠從雙方分別向另一方轉移。
在本發明中,較佳係所述零件引導槽設置為遍及圍繞所述軸線的整個周部。在此,即可以設置為單一的零件引導槽遍及圍繞所述軸線的整個周部,也可以利用多個零件引導槽而最終遍及圍繞所述軸線的整個周部設置有零件引導槽。尤其是,較佳係所述零件引導槽具有在半徑方向上鄰接的多個槽部分。
在上述各情況下,較佳係從所述零件引導槽的內周側至所述零件輸送路的登入口之路徑不構成於未設有所述零件引導槽的非槽形成區域。該情況下,較佳係在半徑方向上鄰接的多個槽部分之間的間隙小於所述槽部分的寬度,尤其較佳係所述間隙不具有所述零件能夠通過的尺寸。在此,存在多個所述零件引導槽圍繞軸線相互並行設置之情形,該情況下,所述間隙設置於構成所述多個槽部分的多個零件引導槽之間。尤其較佳係:在半徑方向上鄰接的多個所述槽部分或所述零件引導槽之間的間隙小於以下間隔,亦即,所述零件在所述旋轉振動下於所述內底部的內面上能夠穩定地採取任一姿態而通過之間隔。
在本發明中,較佳係所述零件具有延長的形狀,所述標準姿態係使所述零件的延長方向與所述零件輸送路和所述零件引導槽的延伸方向一致之姿態。尤其是,較佳係所述零件具有長方體狀的外形。
在本發明中,較佳係所述零件引導槽具備槽底部,該槽底部具有小於所述零件的所述延長方向的長度且大於所述零件的寬度之寬度,並能夠容納採取所述標準姿態的所述零件的整體。該情況下,較佳係所述槽底部的內底面具有與所述標準姿態的所述零件的相對外表面對應之面形狀。例如,若相對的外表面為平坦面、凸曲面、凹曲面,則內底面也較佳係為平坦面、凹曲面、凸曲面。尤其是,當槽底部的內底面為平坦面時,為了進一步提高零件的姿態穩定性,較佳係該內底面為水平面。
該情況下,較佳係所述零件引導槽具有槽側部,該槽側部設置於所述槽底部的至少外周側的側部,並且,具備相對於所述槽底部的內底面曲折並與所述內底面之間形成非連續的面邊界之內側面。藉由該非連續的面邊界,所述零件和所述內側面卡合,以分別限定所述零件的外周側的輸送位置和所述零件的輸送姿態。在此,所述內側面較佳係為斜向上的傾斜面。進而,所述內側面更較佳係不僅如上所述設置在外周側,而且還分別設置在所述槽底部的兩側的所述槽側部。
依本發明,能夠獲得透過抑制輸送過程中的輸送密度的降低而能夠提高零件的供給速度該一出色效果。
以下,參照圖式對本發明之實施方式詳細地進行說明。首先,參照圖1至圖3對本發明送料器之實施方式上所搭載之輸送體、即零件容納器的形狀、構造進行說明。另外,在以下實施方式的說明中,關於圖示零件容納器以外的送料器的構造,視為可採用如圖6所示在先前的旋轉振動機上搭載有零件容納器之一般結構。另外,關於包含送料器的零件供給裝置之構造,也與上述相同。在此,省略對如上所述通常可採用的構造之說明。
本發明實施方式之零件容納器61能夠利用鋁、鋁合金等金屬及其他材質呈一體地設置。但是,根據需要亦可以如下方式設置:將安裝於沿後述零件輸送路63c設置的零件分選區域之分選塊64和安裝於與直線送料器等下游側裝置連接的部分之連接塊65(構成零件輸送路63c的出口63d。)等作為獨立部件而形成,並以能夠裝卸之方式安裝於零件容納器61(的外周緣),藉此,可以根據情況適當地進行更換等而能夠容易地形成複雜的構造部分。
零件容納器61係具有:固定在與圖6所示旋轉振動機40相同的旋轉振動機的振動盤上之安裝部61a、以及設置於該安裝部61a上的碗狀輸送部61b。安裝部61a經由槽部等安裝結構,利用未圖示的安裝工具等而牢固地緊貼固定於旋轉振動機的上述振動盤上。旋轉振動機對零件容納器61賦予以軸線61x為中心的旋轉振動。該旋轉振動呈以軸線61x為中心在規定的微小角度範圍內往復振動之振動形態。在該振動形態下,在朝向一旋轉方向旋轉之去程期間,具有以朝向斜上方之方式向軸線61x的上方移動之振動成分,在朝向另一旋轉方向旋轉之返程期間,具有以朝向斜下方返回之方式向軸線61x的下方移動之振動成分。透過對零件容納器61賦予如上的旋轉振動,能夠使配置在零件容納器61內部的零件以軸線61x為中心而向上述一旋轉方向移動。
輸送部61b於朝向上方的容器內部具有內底部62和內周部63,其中,內底部62具有以軸線61x為中心的圓錐台狀(也包括圓錐狀的情形。以下相同。)內面62a,內周部63設於該內底部62的外周側,由以從周圍圍繞內底部62之方式形成的圓周狀壁構成,且具有以軸線61x為中心的倒圓錐台狀內面63a。
在此,通常內周部63的外周緣高度高於內底部62的頂部,但是並沒有特別限定。內底部62通常設為零件積存區域,是收容大量零件的部分。內底部62的上述內面62a相對於水平面之傾斜角較佳係在1°~10°的範圍內,尤其較佳係在3°~7°的範圍內。另外,內周部63的上述內面63a相對於水平面之傾斜角較佳係在20°~80°的範圍內,尤其較佳係在30°~60°的範圍內。通常,較佳係內底部62的內面62a的傾斜角小於內周部63的內面63a的傾斜角。
如此,在內底部62中,即使投入大量零件,在旋轉振動之作用下零件慢慢向外周部移動,從而也能夠抑制過量的零件集中於後述外周緣槽部62h或位於零件引導槽最外周的槽部分。另外,在內周部63中,透過抑制後述零件輸送路63b、63c朝向下游測時的半徑的增大,能夠抑制圍繞軸線61x的輸送路長度的增加,因此能夠避免零件的輸送密度降低。
於本實施方式中,在上述內底部62的外周部,圍繞軸線61x呈旋渦狀形成的第一零件引導槽62b、62c、62d形成於內面62a上。於本實施方式中,以相互並行之方式形成有多個(在圖示例子中為三個)第一零件引導槽62b、62c、62d。即,於本實施方式中,在圓錐台狀內面62a上以相互並行之形態形成有多條旋渦狀的第一零件引導槽62b、62c、62d。
在圖示例子之情形下,第一零件引導槽62b、62c、62d遍及圍繞軸線61x的整個周部,且形成為從上方觀察時從內周側向外周側呈逆時針旋轉的旋渦狀且向下方前進的螺旋狀。在本實施方式中,第一零件引導槽62b、62c、62d分別形成為從始端62bs、62cs、62ds至終端62bt、62ct、62dt圍繞軸線61x各呈規定的角度範圍(在圖示例子中為一周半)。在圖示例子中,多個第一零件引導槽在圍繞軸線61x的旋轉對稱位置形成為具有旋轉對稱性的形狀。另外,多個第一零件引導槽62b、62c、62d構成為作為整體遍及圍繞軸線61x的整個周部,且多個(在圖示例子中至少為四個)槽部分在半徑方向上鄰接配置。
另外,圍繞軸線61x設有多個第一零件引導槽,實現了對由於內底部62內的零件偏置等而導致之零件輸送路63b、63c上的零件輸送密度隨時間變動之情況進行抑制該一效果。
另外,在內底部62的外周部形成有第二零件引導槽62e、62f、62g,其中,第二零件引導槽62e、62f、62g從上方觀察時朝向與第一零件引導槽相同的方向圍繞軸線61x形成為旋渦狀或螺旋狀。在本實施方式中,形成有多個(在圖示例子中為三個)第二零件引導槽62e、62f、62g。該等第二零件引導槽係形成為:從始端62es、62fs、62gs至終端62et、62ft、62gt為止於圍繞軸線61x的規定角度範圍(在圖示例子中為90°的範圍)內,遍及第一零件引導槽的從內周側至外周側的範圍。在圖示例子中,多個第二零件引導槽在圍繞軸線61x的旋轉對稱位置形成為具有旋轉對稱性的形狀。
另外,圍繞軸線61x設有多個第二零件引導槽,實現了對由於內底部62內的零件偏置等而導致之零件輸送路63b、63c上的零件輸送密度隨時間變動之情況進行抑制該一效果。
第二零件引導槽62e、62f、62g分別形成為與上述多個第一零件引導槽62b、62c、62d交叉。關於第一零件引導槽和第二零件引導槽的交叉部,對於各個第二零件引導槽62e、62f、62g,多個(三個)第一零件引導槽62b、62c、62d全都交叉。另外,關於零件容納器61,在圖4(a)中示出了沿圖1(a)所示IVa-IVa線的剖面形狀,另外,在圖4(b)中示出了沿圖1(a)所示IVb-IVb線的剖面形狀。
在此,第一零件引導槽62b、62c、62d均形成為:從上述始端62bs、62cs、62ds起沿逆時針方向前進,與多個第二零件引導槽62g、62f、62e依次交叉後,在多個第二零件引導槽62g、62f、62e的終端62gt、62ft、62et或與該終端於順時針方向側鄰接的位置具有終端62bt、62ct、62dt。
另外,第二零件引導槽62f、62g的終端62ft、62gt連接於外周緣槽部62h,該外周緣槽部62h位於上述第一零件引導槽62b、62c、62d中最外周的部分和內底部62與內周部63的邊界線BR(參照圖2的雙點劃線)之間。該外周緣槽部62h從第二零件引導槽62g、62f的終端62gt、62ft開始,經由位於其逆時針方向側的第一零件引導槽62d、62c的槽部分,沿著圍繞軸線61x的邊界線BR斷續地設置於其內周側,並最終具有與零件輸送路63b的登入口(登山口)63s及其跟前的第二零件引導槽62e的外周部連接之終端62i。
另外,如圖2中陰影線所示,上述零件輸送路63b由平坦的輸送面(陰影面)和豎立設置於該輸送面外周側的外側面(與陰影面的外周側鄰接的陡峭傾斜面)構成,其中,上述輸送面具有比處於標準姿態的零件寬度寬的寬度。該零件輸送路63b形成為俯視時與第一零件引導槽62b、62c、62d和第二零件引導槽62e、62f、62g方向相同(向下游側逆時針旋轉)的旋渦狀。但是,與呈朝向下方的螺旋狀的第一和第二零件引導槽62b、62c、62d、62e、62f、62g相反,零件輸送路63b形成為朝向上方的螺旋狀。
另外,如圖2中虛線所示,在零件輸送路63b的下游側,設置有輸送面的寬度被窄小化或形成為凹槽結構的零件輸送路63c。另外,上游側的零件輸送路63b和63c的區別或各輸送路的形成範圍等,並不特別限定於圖示例子。總之,在本實施方式中,零件輸送路63b隨著從寬幅的登入口63s開始向下游側前進而寬度漸漸被窄小化。由此,設置有構成為僅使後述處於標準姿態的零件通過零件輸送路63b而使其他處於不同姿態的零件慢慢落下之零件分選機構。另外,在零件輸送路63c上也設有用於檢測並排除處於不同姿態的零件之零件分選機構、用於分離上下重疊的零件並使其再次匯合而排成一列之零件排列結構等零件分選機構。
但是,只要透過具有某些用於使零件排列為標準姿態之零件分選機構,而在零件輸送路63b、63c的出口63d、或在設置於與該出口63d連接之其他輸送機上的後續輸送路之出口處最終能夠供給以標準姿態排成一列的零件,則本實施方式之零件輸送路63b、63c亦可為任意構成。
當利用上述旋轉振動機對零件容納器61賦予了圍繞軸線61x的上述旋轉振動時,內底部62的內面62a上的零件在上述第一零件引導槽62b、62c、62d或上述第二零件引導槽62f、62g的內部前進,並從終端62bt、62ct、62dt、62ft、62gt進一步在沿上述邊界線BR斷續設置的外周緣槽部62h或位於上述第一零件引導槽62d、62c最外周的槽部分中前進,最終經由外周緣槽部62h的終端62i被導入至上述零件輸送路63b的登入口63s。另外,上述內面62a上的零件透過在上述第二零件引導槽62e的內部前進,而從其終端62et直接被導入至上述零件輸送路63b的登入口63s。
在此,經由內底部62的外周緣槽部62h或第二零件引導槽的終端到達零件輸送路63b的登入口63s為止的所有零件路徑基本為下坡,因此零件容易沿槽的延伸方向前進,但是,在上述旋轉振動之作用下零件跳起而零件容易離開槽底部,因而零件的姿態容易變化。另一方面,由於零件輸送路63b、63c為上坡,因此,雖然前進速度相對下降,但是零件即使受到上述旋轉振動之作用也不易從輸送面脫離,故零件的姿態變得不易變化。因此,若在內底部62內預先使零件統一為標準姿態,則在零件輸送路63b、63c上即使不賦予姿態的限制作用,也容易維持零件的標準姿態。
形成於內底部62的內面62a上的第一零件引導槽62b、62c、62d和第二零件引導槽62e、62f、62g均構成為利用後述的槽形狀而能夠以標準的姿態輸送零件。尤其是,第一零件引導槽62b、62c、62d能夠對所有零件以可靠地限制為標準姿態之狀態進行引導。藉此,大量零件以上述標準姿態被導入至零件輸送路63b的登入口63s。零件輸送路63b在靠近登入口63s的上游部,沿輸送方向和與之垂直的寬度方向(半徑方向)都具有平坦的輸送面,藉此,以在寬度方向(半徑方向)和上下方向多個零件重疊之形態而順利地輸送大量零件。
隨著在零件輸送路63b上沿輸送方向呈旋渦狀及螺旋狀地前進,零件被推壓向外周側,藉此進行外周側輸送列的整齊排列化,而且,零件輸送路63b的寬度漸漸變窄,藉此在寬度方向或上下方向重疊配置的多餘的零件被抖落。被抖落的零件下落至上述邊界線BR內側的內底部62。下落至內底部62的零件被再次限制為標準姿態後呈逆時針旋轉地被輸送,並被導入至上述登入口63s。
另外,來自零件輸送路63b、63c的零件向內底部62下落的位置係構成為:下落的零件容易受到姿態的限制作用之位置(零件引導槽)或通過該位置後被導入至上述登入口63s。例如,在靠近登入口63s的零件輸送路63b的上游部,在其內周側鄰接有第一零件引導槽62b。另外,在零件輸送路63b之比與第一零件引導槽62b的終端62bt外周側鄰接的部位更位於下游側之輸送路部分,在其內周側鄰接有外周緣槽部62h。該外周緣槽部62h若呈逆時針旋轉地前進,則與第一零件引導槽62d合流。在零件輸送路63b之位於其進一步下游側的輸送路部分,當與其內周側鄰接的外周緣槽部62h呈逆時針旋轉地前進時,則與第一零件引導槽62c合流。因此,從零件輸送路63b的任意部位下落至內底部62的零件都必定受到限制為標準姿態的限制作用,然後最終經由外周緣槽部62h的終端62i而再次被導入登入口63s。
在上述交叉部,如圖2(b)所示,第一零件引導槽62b、62c、62d的延伸方向Fb、Fc、Fd相對於圍繞軸線61x的圓的切線方向之傾斜角θ1相對較小。相對於此,第二零件引導槽62e、62f、62g的延伸方向Fe、Ff、Fg相對於圍繞軸線61x的圓的切線方向之傾斜角θ2相對較大。即,θ1<θ2。由於該傾斜角的不同,在上述第一零件引導槽62b、62c、62d內,零件的前進力相對大,另外,被輸送的零件的姿態穩定性高。相對於此,在上述第二零件引導槽62e、62f、62g內,零件的前進力相對小,另外,被輸送的零件的姿態穩定性低。另外,透過對上述零件容納器61賦予以軸線61x為中心的上述旋轉振動,而在圍繞軸線61x的圓的切線方向上產生前進力。但是,認為接受到上述前進力的零件的移動方向在離心力作用下而變為相對於上述切線方向稍微向外周側傾斜之方向。
另外,沿上述第一零件引導槽62b、62c、62d輸送時的零件的引導距離長,而沿上述第二零件引導槽62e、62f、62g輸送時的零件的引導距離短。由此,在內底部62設置有經過引導速度和引導距離不同的多個零件引導槽之路徑。由此,能夠減少由於內底部62內的零件偏置而導致之零件向登入口63s的導入量隨時間變動之情況。
另外,由於零件向送料器的投入通常多是利用料斗等間歇性地進行,因此,為了緩和零件投入時的變動,對內底部62的零件導入量隨時間變動之情況進行抑制的作用也很重要。另外,關於第一零件引導槽62b、62c、62d的引導距離長該一設置,由於在一時投入大量零件時能夠使零件的分佈向引導方向分散,因此,在避免由於過量的零件投入量導致零件姿態無法控制等事態該一方面也很重要。
進而,在上述第一零件引導槽62b、62c、62d中,由於上述傾斜角θ1小,前進力作用於接近槽的延伸方向之方向,因此零件被保持在槽內的概率高。相對於此,在上述第二零件引導槽62e、62f、62g中,由於上述傾斜角θ2大,前進力產生於與槽的延伸方向不同之方向,因此零件被保持在槽內的概率低。因此,構成為:在位於上述交叉部的逆時針方向側之上述第一零件引導槽62b、62c、62d的下游側部分中不存在零件之情形下,當處於上述第二零件引導槽62e、62f、62g上的零件被導入上述交叉部時,存在朝向該交叉部下游側的上述第一零件引導槽62b、62c、62d(即,更接近於上述前進力的方向之方向)前進之情形,藉此上述第一零件引導槽62b、62c、62d內的零件能夠增加。
其結果是,由於構成為零件有效地從因引導距離短而零件可收容數量小的第二零件引導槽向因引導距離長而零件可收容數量大的第一零件引導槽轉移,因此,能夠緩和零件向零件可收容數量小的第二零件引導槽集中,從而零件能夠以標準姿態可靠地被導入零件輸送路63b。
但是,與上述相反,在位於上述交叉部的逆時針方向側之上述第二零件引導槽62e、62f、62g的下游側部分中不存在零件之情形下,當處於上述第一零件引導槽62b、62c、62d上的零件被導入上述交叉部時,也可能朝向該交叉部下游側的上述第二零件引導槽62e、62f、62g(即,外周側)前進。
尤其是,在第二零件引導槽62e、62f、62g中,如圖2(a)和圖5(c)所示,即使在上述交叉部,外周側的槽側部62s也構成為階梯狀,且該階梯狀的槽側部62s呈連續且朝向槽的延伸方向延伸。另外,在內周側形成為:透過將槽底部62t直接由朝著非槽形成區域62k的內面62a而向側方上側傾斜之面構成,由此在內周側的槽側部不會產生錯層。藉此,交叉部處的第一零件引導槽62b、62c、62d和第二零件引導槽62e、62f、62g各自的零件的通過動作、以及兩零件引導槽之間的零件的轉移動作(尤其是從第二零件引導槽向第一零件引導槽的轉移動作)能夠順利地進行。
另外,上述非槽形成區域62k係指:內底部62的內面62a中的、形成有上述第一零件引導槽62b、62c、62d和第二零件引導槽62e、62f、62g以及外周緣槽部62h的部分以外的內面區域。
在上述交叉部處,上述外周側的階梯狀槽側部62s(參照圖2(a))也在槽的延伸方向上連續形成,由此,在第二零件引導槽62e、62f、62g內前進的零件存在能夠沿該階梯狀槽側部62s以短的引導距離到達上述外周緣槽部62h或登入口63s之情況。該情況下,在與沿引導距離長的第一零件引導槽62b、62c、62d移動的零件引導量隨時間之變動(對應於第一零件引導槽62b、62c、62d內沿槽延伸方向的零件的空間變動)不同的週期或時間內,產生第二零件引導槽62e、62f、62g內的零件引導量的變動,因此,能夠抑制零件相對於零件輸送路63b的導入量隨時間變動之情況。
另外,該時間上變動的抑制作用,可以如上所述透過第一零件引導槽和第二零件引導槽分別設置多個而產生,另外,亦可透過設置彼此呈不同形態的第一零件引導槽和第二零件引導槽而產生,進而,亦可透過在第一零件引導槽和第二零件引導槽之間設置零件能夠轉移的交叉部而產生。
另外,在本實施方式中,從第一零件引導槽62b、62d的終端62bt、62dt導出的零件,經由第二零件引導槽62g、62f的外周部而從其終端62gt、62ft到達上述外周緣槽部62h,並且,經過前述路徑後最終被導入登入口63s。另外,僅經過第二零件引導槽62f、62g而移動的零件也到達外周緣槽部62h,並且,經過前述路徑後最終被導入登入口63s。但是,第二零件引導槽62e的終端62et直接連接於登入口63s。另外,上述外周緣槽部62h的終端62i具有比第二零件引導槽62e的終端62et的槽底部更高一層的槽底部,並且,在登入口63s的正前方位置處從外周側與第二零件引導槽62e的終端62et合流。
在此,沿上述第二零件引導槽62e直接從內周側導入的零件與通過外周緣槽部62h的終端62i而從外周側導入的零件,以彼此在寬度方向的內外重疊、且根據情況由於上述槽底部的高度之差而在上下方向也重疊之形態,被供給至零件輸送路63b的登入口63s。由此,透過經過各個零件引導槽而被調整為標準姿態的零件幾乎不改變姿態,而以在零件輸送路63b的寬度方向和上下方向重疊配置之形態被導入登入口63s。但是,從第一零件引導槽62c的終端62ct導出的零件的一部分,不僅能夠被導入上述外周緣槽部62h,而且也能夠被導入第二零件引導槽62e的外周部。
在本實施方式中,如圖5(a)所示,被上述零件容納器61輸送的零件P整體形狀構成為長方體狀。圖示例子的零件P為SMD(表面貼裝器件)的方形片式元件。在此,零件P具有圖5的沿左右方向延長之形狀。零件P的該延長方向E的長度PL大於與上述延長方向垂直的方向的寬度PW和厚度PT中任意一者。在圖示例子之情況下,PL>PW>PT。此時,厚度PT的值最小,且相對於長度PL和寬度PW任意一者的值為一半以下,因此,在不考慮上述延長方向E的朝向之情況下,內底部62的內面62a上的零件P之姿態實際上為圖示例子之姿態和對該姿態進行裡外翻轉後之姿態兩者中的任意一種。
在本實施方式中,零件P的標準姿態係使上述延長方向E與零件輸送路63b的輸送方向一致之姿態,在考慮上述延長方向E的正反兩個朝向之情況下,加上裡外翻轉合計共包括四種姿態。另外,零件P的輸送姿態的數量一共有十二種,但是,由於厚度PT小,因此,在考慮只採用使圖示的裡外任意一表面與輸送面或槽底部相對之姿態之情況下,實際上合計共可採用八種姿態。
在內底部62中,上述零件P從較之形成有上述第一零件引導槽62b、62c、62d和第二零件引導槽62e、62f、62g之引導槽形成區域的內周側,經過遍及圍繞軸線61x的整個周部的上述引導槽形成區域後,直接或者經由沿上述邊界線BR內側的外周緣槽部62h或第一零件引導槽62d、62c最外周的槽部分,最終被導入零件輸送路63b的登入口63s。
另外,上述零件P構成為僅經過上述非槽形成區域62k而無法從較之上述第一零件引導槽62b、62c、62d和第二零件引導槽62e、62f、62g之形成區域的內周側到達零件輸送路63b的登入口63s。亦即,在設於內底部62外周部的上述第一零件引導槽62b、62c、62d和第二零件引導槽62e、62f、62g的形成區域,不存在上述零件P能夠通過的非槽形成區域62k。更具體而言,在上述第一零件引導槽62b、62c、62d和第二零件引導槽62e、62f、62g之間,不存在零件P實際上能夠通過的上述寬度PW以上的間隙區域。另外,嚴格來說也可能存在各零件引導槽之間的間隙大於上述厚度PT之情形,但由於該間隙形成為長及第一零件引導槽的幾周的範圍,因此實際上零件P不可能不下落至第一零件引導槽而通過。
而且,在本實施方式中,如上所述第一零件引導槽和第二零件引導槽交叉,因此上述間隙本身並未從內底部62的內周側至外周緣槽部62h或登入口63s的範圍一直連續。藉此,能夠避免未受到上述第一零件引導槽62b、62c、62d和第二零件引導槽62e、62f、62g的姿態限制作用的零件P被導入至零件輸送路63b上。
接著,對用於使上述零件P成為標準姿態的第一零件引導槽62b、62c、62d的槽構造進行說明。如圖5(b)所示,第一零件引導槽62b、62c、62d具有槽底部62p和設置於該槽底部62p寬度方向兩側的槽側部62q、62r(參照圖中的第一零件引導槽62d所標注的符號),其中,槽底部62p具有窄於零件P的上述延長方向E的長度PL且寬於零件P的寬度PW之寬度。
槽底部62p具有與圖5(a)所示處於標準姿態的零件p的底面相對應之面形狀,在圖示例子中為平坦面。另外,在圖示例子中,槽底部62p形成為呈水平面。進而,構成槽底部62p的外周側(下側)和內周側(上側)的槽側部62q和62r之內側面,形成為相對於槽底部62p傾斜且朝向斜上方之傾斜面。在此,槽底部62p和槽側部62q、62r之間的面邊界不連續,而是具有邊界線能夠明確識別的曲折不連續的面邊界。在圖示例子中,槽側部62q、62r的內側面為相對於水平面傾斜40°~50°左右的傾斜面。另外,上述內側面較佳係為平坦的傾斜面。
透過上述的構成,一旦以標準姿態配置在第一零件引導槽62b、62c、62d內部的零件P1(參照圖中左側的第一零件引導槽62b和第一零件引導槽62c所標注的符號)的外表面和與其相對的槽底部62p的接觸面積變大,並且槽底部62p和槽側部62q、62r之間的邊界係藉由面的曲折而形成之棱線狀不連續面邊界,因此,零件P1很難爬上槽側部62q、62r,因而提高了處於標準姿態的上述零件P1的姿態穩定性。
另一方面,處於非標準姿態的其他不同姿態的零件P2(參照圖中左側的第一零件引導槽62b所標注的符號),由於上述延長方向E朝向寬度方向,因此成為從槽底部62p離開之姿態。亦即,零件P2之上述延長方向E的端部或其附近將爬上槽側部62q、62r的傾斜面上或槽外的內面62a上,零件P2的外表面變為從槽底部62p離開之狀態,因而該零件P2的姿態極其不穩定。因此,零件P2的姿態不持久,在上述旋轉振動之作用下容易變化為上述標準姿態。另外,透過使槽側部62q、62r形成為傾斜面,處於其他不同姿態的零件變得容易變化為標準的姿態,並且,配置在非槽形成區域62k上等的外部的零件能夠順利地進入零件引導槽內。
另外,上述專利文獻1或3所載之內底部上的槽,有的槽的內面整體形成為凹曲面狀,有的由從槽底部至槽側部(尤其是外周側的槽側部)的輪廓呈連續的曲面構成,因此,零件P的角部與槽的內面為點接觸或線接觸之狀態,接觸點的位置也容易變化,因而受到上述旋轉振動時的零件P的姿態不穩定。因此,若設置如上的槽部,則零件P的姿態變得容易變化。另外,在圖6所示先前的零件容納器41中,內底部42上形成有所謂的被稱為 “誘入槽”的槽42b。但是,此般槽42b僅使零件P從內周側向外周側移動,被導入零件輸送路43b登入口的零件P的姿態散亂不齊。
根據本實施方式之上述構造的第一零件引導槽62b、62c、62d,一部分進入槽內的零件P全部為上述的標準姿態。具體而言,一部分以其他不同姿態進入槽內的零件P透過上述旋轉振動在短時間內被變換為標準的姿態。另外,一旦以標準姿態被收納在第一零件引導槽62b、62c、62d內的零件P,即使受到上述旋轉振動,也基本不存在飛出至槽外或變化為其他不同姿態之情況。因此,大量的零件保持著標準姿態沿槽的延伸方向向下游側(外周側)移動。另外,能夠構成為:當在一定程度上抑制相對於零件容納器61的零件供給量的變動時,則使被導入零件輸送路63b的登入口63s的所有零件P都為標準的姿態。
另外,第二零件引導槽62e、62f、62g的槽構造如圖5(c)所示,軸線61x的相反側(即,外周側)的槽側部62s構成為階梯狀。另外,槽底部62t以從上述槽側部62s側(外周側)朝向其相反側(內周側)慢慢接近非槽形成區域62k的內面62a上之方式向側旁的上側傾斜,且最終在軸線61x側(內周側)的槽側部形成以相對於非槽形成區域62k內面62a的微小面角度之差構成之棱線狀邊界。亦即,第二零件引導槽62e、62f、62g的結構係為:在外周側的槽側部62s設有錯層,但在內周側的槽側部僅具有面邊界的棱線而未設有錯層。
另外,在第二零件引導槽62e、62f、62g中,與上述的第一零件引導槽同樣地,在外周側的槽側部62s和槽底部62t之間設有藉由曲折而構成為棱線狀的不連續面邊界。由此,在零件P與槽側部62s能夠抵接之狀態下,能夠使其輸送姿態穩定。
在具有上述結構的第二零件引導槽62e、62f、62g中,如上所述,當上述槽側部62s的錯層遍及槽的全長而連續設置時,其錯層量構成如下:亦即,在第二零件引導槽的內周部或與第一零件引導槽62b、62c、62d的交叉部低,而在該交叉部之間的第一零件引導槽間的間隙部分或第二零件引導槽的外周部變深。但是,亦可構成為不同於上述的情況,在上述交叉部內上述槽側部62s的錯層變得不存在。無論哪種情況,在第二零件引導槽62e、62f、62g中,零件都能夠被限制為使上述延長方向E朝向槽的延伸方向之標準姿態。
但是,第二零件引導槽62e、62f、62g的槽構造如上所述,由於在內周側的槽側部未設置錯層,因此有可能產生下述情況:在槽寬變大至接近零件P的上述延長方向E的長度PL的內周部或外周部,對於零件P的姿態的限制作用降低,或者,在大量的零件P流入第二零件引導槽內時等,因在槽內多個零件P相互接觸而導致零件P的姿態被打亂。
另外,第一零件引導槽62b、62c、62d的始端62bs、62cs、62ds或終端62bt、62ct、62dt的附近、以及外周緣槽部62h的主要部分,能夠構成為與第二零件引導槽62e、62f、62g的上述剖面具有相同的剖面結構。
透過將如上所述構成的零件容納器61搭載固定於旋轉振動機上並賦予上述旋轉振動,由此,在本實施方式之送料器中,被投入內底部62的內面62a上的大量零件P被第一零件引導槽62b、62c、62d和第二零件引導槽62e、62f、62g沿著槽的延伸方向限制為標準的姿態,並且到達外周側的外周緣槽部62h或第一零件引導槽62d、62c最外周的槽部分、或者第二零件引導槽62e的外周部,最終以標準的姿態被導入零件輸送路63b的登入口63s。此時,被導入登入口63s的零件P幾乎全部呈標準姿態,因此,大量的零件P在以標準姿態於寬度方向或上下方向重疊之狀態下沿零件輸送路63b被輸送。
在零件輸送路63b上,在一邊受到上述旋轉振動一邊被輸送之過程中,若在配置於最外周側的零件的外周側輸送列中零件之間產生輸送方向的間隙,則以在寬度方向或上下方向上重疊的零件從內周側或上方側進入該間隙之形態進行排列化。另外,由於零件輸送路63b的寬度隨著朝向下游側而逐漸窄小化,因此,透過零件從輸送面落下,上述外周側輸送列以外的多餘的零件輸送路63b上的零件P的數量逐漸減少。此時,如上所述幾乎所有零件P都以標準的姿態被導入至零件輸送路63b上,因此,即使在上述外周側輸送列上排列化正在進行之過程中,如上所述在零件輸送路上零件也很難產生姿態變化,因而餘留的上述外周側輸送列內的零件P幾乎都保持著標準的姿態。
亦即,即使在上述旋轉振動下發生零件向零件的外周側輸送列中插入之情況,而且,由於零件輸送路63c的輸送路的構造(例如,局部輸送面的寬度被窄小化、或在輸送面上設置有錯層的結構)而使得寬度方向或上下方向的零件P的重疊被消除,在剩餘的零件P的排列狀態的輸送列中也幾乎只餘下標準姿態的零件,其他不同姿態的零件P幾乎不存在。
因此,即使經過在零件輸送路63c或其下游側的直線送料器等後續輸送路上設置之、用於排除其他不同姿態的零件之分選區域,在零件P的排列狀態的輸送列中也變得很難產生空隙,因此,能夠維持零件P的高輸送密度,並能夠提高輸送速度。
另外,實際上,相對於上述外周側輸送列以重疊於內周側或上方之形態配置的多餘的零件P,與上述外周側輸送列中的零件P相比,由於與輸送面或輸送側面的接觸量少因而姿態穩定性低。因此,若該多餘的零件P被長時間保存於輸送途中,則有可能由於某些原因而導致標準姿態變化為其他的不同姿態,並在零件輸送路的下游側被導入上述外周側輸送列中,如此的話,本實施方式之效果將明顯受到阻礙。為了避免該種情況的發生,零件輸送路63b、63c需要與以往一樣從上游側開始具備零件排列機構。
以往,係基於零件的排列作用始終是由零件輸送路43b、43c實現的,形成於內底部42的誘入槽42b只要能夠對零件輸送路43b的登入口以呈堆積如山之狀態供給大量零件即可該一想法,而設計了先前的零件容納器41。但是,在本實施方式中,在內底部62上使零件P成為標準的姿態,並將大量零件P以基本為標準姿態的形態呈堆積如山之狀態供給至零件輸送路63b的登入口63s,藉此,能夠提高最終透過經過零件輸送路63b、63c而呈排列狀態時的零件的輸送密度,使其高於以前。藉此,透過減少在供給途中被排除的零件的數量本身,能夠提高零件的供給速度。在本實施方式中,也能夠使零件的供給速度為先前的1.5倍左右。
另外,在希望最終僅供給採取如圖5(a)所示的標準姿態的零件P時,較佳係變更姿態,而非排除採取與其裡外相反的另一標準姿態的零件P。亦即,在送料器之情況下於零件輸送路63b、63c上、在零件供給裝置之情況下於零件輸送路63b、63c上或直線送料器等其他輸送機的後續輸送路上,利用習知的姿態的翻轉機構等,將處於上述另一標準姿態的零件變換為圖示的標準姿態而進行供給即可。如此,能夠進一步抑制最終的輸送密度的降低。
在本實施方式中,相對於零件輸送路63b的登入口63s,經過第二零件引導槽62e而供給的零件P被從內周側的低位置導入,而從第一零件引導槽62c的終端62ct或外周緣槽部62h供給的零件P被從設於終端62i外周側的高位置導入。此時,從內周側(低位置側)導入的零件P和從外周側(高位置側)導入的零件P都被限制為呈標準的姿態。如此,由於在內周側(低位置側)和外周側(高位置側)分別被限制為標準姿態的零件P被導入登入口63s,因此,與將零件P邊呈一列地導入邊推向導入方向之情況相比,導入時的零件P的姿態很難產生變化,並且,能夠在零件輸送路63b的寬度方向和上下方向重疊大量的零件P而導入,因而能夠提高零件輸送路63b上的上游部的零件輸送密度。因此,在零件輸送路63b上,為應對在下游側發生輸送密度的降低等,能夠預先格外提高上游部的零件P的輸送密度。
另外,在圖示例子中係使兩個零件路徑在登入口63s處合流,但亦可使三個以上的零件路徑合流。另外,亦可透過同一高度的內周側和外周側的零件路徑的合流,以寬度方向具有重疊之狀態將大量零件導入登入口63s,或者,透過設置暗溝結構等而構成多個呈槽底部彼此位於垂直方向的上下該一關係的零件路徑,並且,透過該等零件路徑的合流,以上下方向具有重疊之形態將大量的零件導入登入口63s。
在本實施方式中,透過使第一零件引導槽62b、62c、62d和第二零件引導槽62e、62f、62g分別在圍繞軸線61x的相互不同的位置(方位或角度的從始端至終端的範圍)處呈多個設置,或者,透過設置具有彼此不同的構造(導程角或形成範圍)的第一零件引導槽62b、62c、62d和第二零件引導槽62e、62f、62g,進而,透過設置相互交叉的第一零件引導槽62b、62c、62d和第二零件引導槽62e、62f、62g,並在交叉部構成為能夠根據情況而通過同一零件引導槽或轉移至不同的零件引導槽,從而能夠提高上述的輸送密度,而且能夠抑制由於內底部62的內面62a上的零件偏置等引起之相對於零件輸送路63b的零件導入量隨時間變動之情況。尤其是,第一零件引導槽62b、62c、62d和第二零件引導槽62e、62f、62g透過彼此具有不同的引導距離、引導速度、引導方向、槽構造等,能夠進一步提高上述針對隨時間變動情況的抑制作用。
另外,在本實施方式中,透過構成為在零件輸送路63b的登入口63s跟前鄰接的位置處,使分別將零件以標準姿態的狀態進行供給之多個零件路徑發生合流,由此,在向零件輸送路63b的登入口63s導入零件時,能夠不改變零件的姿態而維持零件姿態不變且以多個零件相互重合之狀態供給到零件輸送路63b上。亦即,能夠不打亂被零件引導槽限制後的零件的標準姿態而向零件輸送路63b上供給大量的零件。
進而,在本實施方式中,在第一及第二零件引導槽中,透過在具有能夠與標準姿態的零件外表面面接觸之面形狀的槽底部62p、62t和其至少一側(外周側)的槽側部62q、62r、62s之間具有非連續的面邊界,藉此,尤其是能夠避免形成為將槽底部和外周側的槽側部之間連續的面結構時所產生之、起因於零件從槽底部離開的狀態的姿態穩定性的降低,並能夠提高處於標準姿態的零件的姿態穩定性,因此,能夠將零件確實地限制為標準的姿態而導入零件輸送路63b。
另外,在本實施方式中,在內底部62的外周部設有引導槽形成區域,該引導槽形成區域係透過在內底部62的內周部和沿著內底部62與內周部63的邊界線BR的外周緣槽部62h之間形成有第一及第二零件引導槽而構成。在該引導槽形成區域,以不存在零件P能夠通過的非槽形成區域62k之方式形成有第一及第二零件引導槽。藉此,若零件P未被第一及第二零件引導槽限制為標準的姿態,則不會到達外周緣槽部62h或登入口63s,其結果是也不會被導入零件輸送路63b。因此,只有透過第一及第二零件引導槽而受到限制為標準姿態的限制作用的零件P被導入零件輸送路63b,因此,能夠進一步抑制上述零件輸送路63c的下游部中的零件P的輸送密度降低,並能夠進一步提昇零件P的供給速度的提高效果。
另外,本發明之送料器的零件容納器和送料器不限定於上述實施方式的構成,只要在本發明之技術思想範圍內,當然可以進行各種變更。
61‧‧‧零件容納器
61a‧‧‧安裝部
61b‧‧‧輸送部
61x‧‧‧軸線
62‧‧‧內底部
62a‧‧‧(內底部的)內面
62b、62c、62d‧‧‧第一零件引導槽
62bs、62cs、62ds‧‧‧始端
62bt、62ct、62dt‧‧‧終端
62e、62f、62g‧‧‧第二零件引導槽
62es、62fs、62gs‧‧‧始端
62et、62ft、62gt‧‧‧終端
62h‧‧‧外周緣槽部
62i‧‧‧終端
62k‧‧‧非槽形成區域
62p、62t‧‧‧槽底部
62q、62r、62s‧‧‧槽側部
63‧‧‧內周部
63a‧‧‧(內周部的)內面
63b、63c‧‧‧零件輸送路
63s‧‧‧(零件輸送路63b的)登入口
64‧‧‧分選塊
65‧‧‧連接塊
圖1(a)係本發明送料器之實施方式之零件容納器之頂視圖。 圖1(b)係本發明送料器之實施方式之零件容納器之正面圖。 圖2(a)係顯示零件容納器的各區域的邊界以及零件輸送路之俯視圖。 圖2(b)係模式化顯示零件引導槽的延伸方向相對於圍繞軸線的圓的切線方向之關係之說明圖。 圖3係零件容納器之立體圖。 圖4(a)係顯示沿圖1的IVa-IVa線之剖面之概略剖視圖。 圖4(b)係顯示沿圖1的IVb-IVb線之剖面之概略剖視圖。 圖5(a)係顯示零件P之立體圖。 圖5(b)係對從圖1的中心沿IVa-IVa線朝向圖示右側外周之範圍之剖面形狀進行放大顯示之放大剖視圖。 圖5(c)係顯示第二零件引導槽的附近之剖面部分之放大部分剖視圖。 圖6(a)係顯示使用先前送料器之零件供給裝置的例子之頂視圖。 圖6(b)係顯示使用先前送料器之零件供給裝置的例子之正面圖。

Claims (15)

  1. 一種送料器,具備零件容納器和對該零件容納器的軸線周圍賦予旋轉振動之旋轉振動機,所述送料器之特徵在於: 所述零件容納器具有內底部和內周部,所述內底部具備圓錐台狀的內面、且具備形成於該內面上並向外周側延伸之零件引導槽,所述內周部具備倒圓錐台狀的內面、且具備形成於該內面上並從位於與所述內底部的邊界位置之登入口慢慢上昇之零件輸送路; 所述零件輸送路具有零件排列機構,該零件排列機構用於在所述零件容納器受到所述旋轉振動時將沿所述零件輸送路被輸送的所述零件統一為標準姿態; 所述零件引導槽在所述零件容納器受到所述旋轉振動時,對所述零件以限制為所述標準姿態之狀態進行引導; 被所述零件引導槽進行了引導限制的所述標準姿態的所述零件被導入所述登入口。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送料器,其中, 所述零件輸送路係構成為:在包括所述登入口的上游部,能夠以在所述零件輸送路的寬度方向和上下方向的至少一方向重疊之狀態接收所述零件; 所述內底部係構成為:能夠將透過所述零件引導槽的引導限制而採取了所述標準姿態的所述零件以在所述至少一方向重疊之狀態導入所述登入口。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所述之送料器,其中, 所述零件輸送路係構成為:在包括所述登入口的上游部,能夠以在所述零件輸送路的寬度方向和上下方向該兩方向上重疊之狀態接收所述零件; 所述內底部係構成為:能夠將透過所述零件引導槽的引導限制而採取了所述標準姿態的所述零件以在所述兩方向上重疊之狀態導入所述登入口。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至3項任一項所述之送料器,其中, 構成有多條將透過所述零件引導槽的引導限制而採取了所述標準姿態的所述零件分別送至所述登入口之零件路徑,並且,所述多條零件路徑在與所述登入口的跟前鄰接的位置處合流。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4項所述之送料器,其中, 所述多條零件路徑從相對於所述登入口在寬度方向和上下方向兩方向上相互偏離的位置合流。
  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2、3或5項所述之送料器,其中, 所述零件輸送路係構成為圍繞所述軸線的旋渦狀, 所述零件引導槽係構成為:在從所述零件的前進方向觀察時,具有與所述零件輸送路相同的旋轉方向的圍繞所述軸線之旋渦狀。
  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6項所述之送料器,其中, 所述內底部構成下述零件路徑,該下述零件路徑係指多個所述零件引導槽形成為圍繞所述軸線相互並行的旋渦狀並在所述內底部內相互合流之後朝向所述登入口該一零件路徑。
  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7項所述之送料器,其中, 所述多個零件引導槽彼此形成在圍繞所述軸線的方位不同的範圍內。
  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7或8項所述之送料器,其中, 所述內底部具有相對於圍繞所述軸線的圓的切線方向之傾斜角相對較小的第一所述零件引導槽、以及所述傾斜角大於該第一零件引導槽的第二所述零件引導槽,並且具有所述第一零件引導槽和所述第二零件引導槽交叉的交叉部。
  10.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2、3、5、7或8項所述之送料器,其中, 所述零件具有延長的形狀, 所述標準姿態係使所述零件的延長方向與所述零件輸送路和所述零件引導槽的延伸方向一致之姿態。
  11.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0項所述之送料器,其中, 所述零件引導槽具備槽底部,該槽底部具有小於所述零件的所述延長方向的長度且大於所述零件的寬度之寬度,並能夠容納採取所述標準姿態的所述零件的整體。
  1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1項所述之送料器,其中, 所述槽底部的內底面具有與所述標準姿態的所述零件的相對外表面對應之面形狀。
  1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1或12項所述之送料器,其中, 所述零件引導槽具有槽側部,該槽側部設置於所述槽底部的至少外周側的側部,並且,具備相對於所述槽底部的內底面曲折並與所述內底面之間形成非連續的面邊界之內側面。
  1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3項所述之送料器,其中,所述內側面為斜向上的傾斜面。
  15. 一種零件供給裝置,其特徵在於, 具備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2、3、5、7、8、11、12或14項所述之送料器、以及 直線送料器,該直線送料器具有與該送料器的所述零件輸送路出口連接的後續輸送路。
TW106117410A 2017-02-17 2017-05-25 送料器和零件供給裝置 TWI626204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7-027691 2017-02-17
JP2017027691A JP6243560B1 (ja) 2017-02-17 2017-02-17 パーツフィーダ及び部品供給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I626204B TWI626204B (zh) 2018-06-11
TW201831386A true TW201831386A (zh) 2018-09-01

Family

ID=6057036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6117410A TWI626204B (zh) 2017-02-17 2017-05-25 送料器和零件供給裝置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JP (1) JP6243560B1 (zh)
KR (1) KR101879538B1 (zh)
CN (1) CN108455230B (zh)
TW (1) TWI626204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7004914B2 (ja) * 2018-11-14 2022-01-21 シンフォニアテクノロジー株式会社 ボウルフィーダ
KR20200115093A (ko) * 2019-03-29 2020-10-07 신포니아 테크놀로지 가부시끼가이샤 부품 피더 및 부품 피더용 에어 분출 장치
US20210379546A1 (en) * 2020-06-09 2021-12-09 Seoul Viosys Co., Ltd. Led mixer using vibratory bowl feeder

Family Cites Familie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6435860A (en) * 1987-07-31 1989-02-06 Showa Denko Kk Manufacture of electrode
JP2894128B2 (ja) * 1992-12-10 1999-05-24 神鋼電機株式会社 振動部品整列装置
JP3814882B2 (ja) * 1996-07-26 2006-08-30 神鋼電機株式会社 部品整送装置
JP3525664B2 (ja) * 1996-12-24 2004-05-10 神鋼電機株式会社 振動パーツフィーダ
JP4734733B2 (ja) * 2000-12-12 2011-07-27 シンフォニアテクノロジー株式会社 振動部品搬送機
JP4287328B2 (ja) * 2004-06-01 2009-07-01 株式会社ダイシン 振動式部品供給装置
JP2011184156A (ja) * 2010-03-10 2011-09-22 Sinfonia Technology Co Ltd ワーク供給装置
CN204324315U (zh) * 2014-12-10 2015-05-13 深圳市高士达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可实现多轨道、均匀分料功能的振动盘
CN105129377A (zh) * 2015-06-24 2015-12-09 中山市兴全自动化设备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手机耳塞送料的自动排序振动盘
CN105129376A (zh) * 2015-06-24 2015-12-09 中山市兴全自动化设备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玩具枪枪嘴配件送料的选向排序振动盘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18131314A (ja) 2018-08-23
JP6243560B1 (ja) 2017-12-06
TWI626204B (zh) 2018-06-11
CN108455230A (zh) 2018-08-28
CN108455230B (zh) 2020-04-10
KR101879538B1 (ko) 2018-07-1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626204B (zh) 送料器和零件供給裝置
US4830172A (en) Rotary feeder
TR201807337T4 (tr) Besleme ünitesi.
JP6453900B2 (ja) 供給ユニット
WO2016002703A1 (ja) 振動式部品搬送装置
JP6367357B2 (ja) 供給ユニット
US3457693A (en) Automatic sorting apparatus and method of sorting
JPH09221217A (ja) 部品整送装置
JP2010131519A (ja) ネジの仕分け装置
JPH0127928B2 (zh)
JP6187673B2 (ja) 整列供給装置及び整列方法
JP6482933B2 (ja) 整列装置および整列・搬送装置
CN207292568U (zh) 圆辊式胶囊调头机
JP3689347B2 (ja) 部品供給装置
TWM558128U (zh) 振動送料盤之橫向出料篩選結構
JPH11292255A (ja) 楕円振動パーツフィーダ
JP2017024905A (ja) 振動式部品搬送装置
TWM448479U (zh) 振動送料盤
JPH0524632A (ja) 偏平円柱形状の部品用振動部品整送装置
JP4987424B2 (ja) 二重集合シュートおよびこれを備えた組合せ秤
JPH08282827A (ja) 部品整送装置
JP4114912B2 (ja) アキシャルリード型電子部品用搬送装置
JPH09226926A (ja) 振動パーツフィーダ
JPH0427858Y2 (zh)
JP6277486B2 (ja) 硬貨処理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