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1826627A - 電路基板用電連接器 - Google Patents

電路基板用電連接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1826627A
TW201826627A TW106122413A TW106122413A TW201826627A TW 201826627 A TW201826627 A TW 201826627A TW 106122413 A TW106122413 A TW 106122413A TW 106122413 A TW106122413 A TW 106122413A TW 201826627 A TW201826627 A TW 201826627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connector
blades
blade
arm
circuit board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612241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I722213B (zh
Inventor
永田雅一
松澤敦史
Original Assignee
日商廣瀨電機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日商廣瀨電機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日商廣瀨電機股份有限公司
Publication of TW20182662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82662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72221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722213B/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2/00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rinted circuits, e.g. printed circuit boards [PCB],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e.g. terminal strips, terminal blocks; Coupl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rinted circuits,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Termina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ntact with, or insertion into, printed circuits,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 H01R12/70Coupling devices
    • H01R12/7005Guiding, mounting, polarizing or locking means; Extractors
    • H01R12/7011Locking or fixing a connector to a PCB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2/00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rinted circuits, e.g. printed circuit boards [PCB],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e.g. terminal strips, terminal blocks; Coupl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rinted circuits,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Termina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ntact with, or insertion into, printed circuits,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 H01R12/70Coupling devices
    • H01R12/71Coupling devices for rigid printing circuits or like structures
    • H01R12/712Coupling devices for rigid printing circuits or like structures co-operating with the surface of the printed circuit or with a coupling device exclusively provided on the surface of the printed circuit
    • H01R12/716Coupling device provided on the PCB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2/00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rinted circuits, e.g. printed circuit boards [PCB],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e.g. terminal strips, terminal blocks; Coupl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rinted circuits,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Termina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ntact with, or insertion into, printed circuits,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 H01R12/70Coupling devices
    • H01R12/91Coupling devices allowing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coupling parts, e.g. floating or self aligning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02Contact members
    • H01R13/04Pins or blades for co-operation with sockets
    • H01R13/08Resiliently-mounted rigid pins or blad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40Securing contact members in or to a base or case; Insulating of contact member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40Securing contact members in or to a base or case; Insulating of contact members
    • H01R13/405Securing in non-demountable manner, e.g. moulding, riveting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40Securing contact members in or to a base or case; Insulating of contact members
    • H01R13/42Securing in a demountable manner
    • H01R13/422Securing in resilient one-piece base or case, e.g. by friction; One-piece base or case formed with resilient locking means
    • H01R13/4223Securing in resilient one-piece base or case, e.g. by friction; One-piece base or case formed with resilient locking means comprising integral flexible contact retaining finger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46Bases; Cas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2/00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rinted circuits, e.g. printed circuit boards [PCB],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e.g. terminal strips, terminal blocks; Coupl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rinted circuits,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Termina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ntact with, or insertion into, printed circuits,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 H01R12/70Coupling devices
    • H01R12/71Coupling devices for rigid printing circuits or like structures
    • H01R12/72Coupling devices for rigid printing circuits or like structures coupling with the edge of the rigid printed circuits or like structures
    • H01R12/73Coupling devices for rigid printing circuits or like structures coupling with the edge of the rigid printed circuits or like structures connecting to other rigid printed circuits or like structures
    • H01R12/735Printed circuits including an angle between each other
    • H01R12/737Printed circuits being substantially perpendicular to each other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43/00Apparatus or process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anufacturing, assembling, maintaining, or repairing of line connectors or current collectors or for joining electric conductors
    • H01R43/26Apparatus or process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anufacturing, assembling, maintaining, or repairing of line connectors or current collectors or for joining electric conductors for engaging or disengaging the two parts of a coupling device

Landscapes

  • Coupling Device And Connection With Printed Circuit (AREA)

Abstract

本發明的課題係在於提供以最小限度的橫方向可動量,針對所有的葉片,可將導電條構件的連接部配設至對應電路部之電路基板用電連接器。
用以解決課題之手段為,在電路基板用電連接器(1),形成於殼體(10)的收容部(17)係與各葉片(20A~20D)相對應地具有用來收容各葉片(20A~20D)的前部之收容溝(17A~17D),複數個前述葉片(20A~20D)中的至少一個係被固定保持在相對應的收容溝(17A~17D),其他的葉片在各自的相對應之收容溝內可移動。

Description

電路基板用電連接器
本發明係關於電路基板用電連接器。
一種電連接器,為複數個端子各自在一端部具有與對象連接器接觸的接觸部、在另一端部具有焊接至電路基板的連接部之電路基板用電連接器,各端子的連接部之位置形成為可變,在焊接至電路基板前的自由狀態,即使複數個端子的連接部位置從電路基板的面偏移存在,當連接器配置於電路基板上而連接部抵接於電路基板的面時,也能夠因應前述偏移的電連接器為眾所皆知。
作為該電路基板用電連接器,例如,在專利文獻1揭示有對對象連接器的嵌合方向和端子對電路基板之方向呈直角之所謂的直角型電連接器。此專利文獻1之端子,具有與對象連接器的端子接觸之接觸部的嵌合部所延伸的方向和在下端具有焊接至電路基板的連接部之腳部所延伸的方向相互呈直角,將嵌合部與腳部以L字狀的彎曲部連結而全體成為直角狀。此呈直角狀的端子係被製作成全長不同的兩種端子,全長較短的端子之彎曲部是位於全長較長的端子之彎曲部的內側,兩端子的嵌合部彼此、 及腳部彼此形成為平行,兩端子的接觸部位於殼體的前面開口,且兩端子的連接部彼此位於殼體的底壁下面。
專利文獻1之端子的接觸部係一體地具有從上下夾壓對象連接器的對象接觸銷的上下一對彈性接觸片,藉由以雙方的彈性接觸片的局部相互地接近的方式賦予形狀的突出部,形成喉部。該喉部係在對對象接觸銷的插入方向呈直角的寬度方向(專利文獻1的Fig.3、Fig.4中,對紙面呈直角的方向)的兩側位置,殼體的預壓軌道以使喉部擴張的方式被壓入,作為其反作用力,在前述喉部產生夾壓該預壓軌道之方向的預壓。對象接觸銷係在前述寬度方向中央位置,亦即,在寬度方向上前述預壓軌道間,插入至前述喉部。該對象接觸銷係上下方向尺寸較前述預壓軌道大,所以,使喉部進一步擴張,喉部以前述預壓以上的接觸壓,對該對象接觸銷接觸。
前述喉部之與預壓軌道接觸的上下接觸點是朝前後偏移,上方的接觸點是對下方的接觸點靠近前面開口側。因此,在對象接觸銷被插入前的狀態,在前後方向上位置偏移的兩個接觸點自預壓軌道所接收的擴張力會作為耦合力發揮作用,其結果,將腳部進而將連接部朝下方壓下的力矩作用於端子。
在該專利文獻1,即使長短兩種的端子之連接部彼此對電路基板上,在上下方向上位於若干不一致的位置,藉由前述力矩,使得兩種端子的連接部成為可動,因此,利用以前述力矩按壓於電路基板,能夠使對電路基板 之位置一致,藉此,能夠迴避焊接不良。
[先前技術文獻] [專利文獻]
[專利文獻1]美國專利第8435052號說明書
在專利文獻1,兩種端子的連接部,其位置均未被固定,朝高度方向、橫方向皆可移動,即使在自由狀態下,對電路基板,於上下方向上處於不一致的位置,若被作成與電路基板接觸的狀態的話,則藉由前述力矩也能夠一致位於電路基板上。
但,兩種端子之連接部皆為可動,因此,在配置到電路基板的面上之前的高度位置不同。當與電路基板的面接觸時,在與電路基板的面呈直角的高度方向處於一致,但,雙方的連接部,均在與電路基板的面呈平行的橫方向,因與前述電路基板的面接觸之前的高度位置的差異,造成面接觸於電路基板的瞬間的位置、和藉由朝電路基板按壓而向橫方向移動形成穩定時的位置不同。並且,在複數個連接器間,因製品上參差不齊,所以前述連接部的高度方向可動量與橫方向可動量不同的結果,即使在高度方向以位移相同量的方式朝電路基板按壓,對在前述橫方向的位置之正規位置的差異量也不同。這在將連接器朝電路基板自動安裝之情況,無法決定連接部的位置,這一 點會造成缺失。
在專利文獻1之連接器,當進行自動安裝時,即使以兩個連接部中的其中一方為基準而配置於電路基板的對應電路部(襯墊),並使另一方在其橫方向可動量內收納於對應電路部,呈為基準的前述其中一方的連接部本身之位置無法形成一定而存在有橫方向可動量,因此,前述其中一方的連接部之位置對對應電路部無法決定,就算收納於對應電路部內,也會有偏移前述橫方向可動量之情況,因此,另一方的連接部,在該其中一方的連接部之橫方向可動量重疊於該另一方的連接部本身的橫方向可動量之狀態下,位於該另一方的連接部之對應電路部。如此,另一方的連接部無法一定被收納於對應電路部。盡管如此,為了另一方的連接部收納於對應電路部,也必須將對應電路部增大成另一方的連接部能夠以前述重疊的橫方向可動量位於對應電路部內。於是,當端子的數量變多時,會需要增大各對應電路部本身,並且也需要使對應電路部彼此處於分離預定距離,所以,必須將對應電路部彼此間距離,亦即,將對應電路部的排列間距增大。這是意指配置於對應電路上的連接部亦即,端子彼此間的距離變大,導致連接器的大型化。針對在殼體排列複數個葉片,該葉片是將成為端子的導電條構件排列保持於絕緣板之電路基板用電連接器,於各葉片的導電條構件之連接部彼此間,存在有相同前述情事。
本發明係有鑑於前述情事而開發完成的發 明,其課題係在於提供以最小限度的橫方向可動量,針對所有的葉片,可將導電條構件的連接部配設至對應電路部之電路基板用電連接器。
本發明之電路基板用電連接器,係在絕緣板併設保持複數個導電條構件而形成葉片,於在內部形成有用來收容複數個葉片的收容部之殼體的前部,形成有用對象連接器進行插拔的嵌合部,於殼體的底部,形成有安裝至電路基板之安裝面,導電條構件係在成為其前端部的一端部形成有用來與對象連接器的對應端子接觸之接觸部,在另一端部形成有用來焊接至電路基板的對應電路部之連接部,該連接部朝殼體外突出。
在該電路基板用電連接器,在本發明,形成於前述殼體的收容部係與各葉片相對應地具有用來收容各葉片的前部之收容溝,複數個前述葉片中的至少一個係被固定保持在相對應的收容溝內,其他的葉片在各自的相對應之收容溝內可移動。
若依據這樣結構的本發明,複數個葉片中的一個係固定保持於殼體的收容溝內,因此,此葉片的導電條構件之連接部會處於對殼體固定之一定位置。因此,當將殼體保持而讓連接器到達電路基板的安裝位置時,容易使處於前述一定位置的連接部到達對應電路部的正規位置,以此正規位置為基準,包含鄰接的葉片之其他的葉片 的連接部係僅需將該連接部本身的可動量作為自正規位置對對應電路部之偏移加以考量即可,能夠對對應電路部,朝考量了前述偏移之預定範圍的位置正確地進行配置,不需要將對應電路部形成較大。又,因將被固定保持的葉片之連接部作為基準即可,所以,連接器安裝至電路基板時的配置作業變得容易。
又,一個葉片處於對殼體固定之一定位置,所以,容易將該一個葉片的連接部對電路基板之對應電路部配置於正規位置,因此,其他的葉片之連接部也在預定範圍到達對應電路部。
本發明亦適用於在導電條構件的接觸部延伸之方向與連接部延伸的方向之間存在有角度的連接器。在該連接器,在本發明,複數個葉片係由所保持的導電條構件之長度在各個葉片不同之複數種葉片所構成,前述導電條構件係具有朝插拔方向呈直線狀延伸之臂部和經由彎曲部與該臂部的後端連結並朝底部向下延伸之腳部,在臂部的前端部,形成有用來與對象連接器的對應端子接觸之接觸部,在腳部的下端,形成有焊接於電路基板的對應電路部之連接部,各種葉片係具有保持臂部的臂部用葉片與保持腳部的腳部用葉片,臂部用葉片與腳部用葉片的葉片板面彼此形成有角度而以導電條構件的彎曲部予以連結,複數種葉片係設定各種葉片的導電條構件之臂部及腳部的長度,使得相互的臂部用葉片彼此、及腳部用葉片彼此具有間隔的方式依次存在,形成於殼體的收容溝係形成為容許 各種葉片的臂部用葉片分別自後方插入。
本發明係藉由葉片的臂部用葉片與腳部用葉片呈直角且被固定保持於收容溝內的葉片以外之其他葉片朝對象連接器的插拔方向可移動,亦可適用於所謂的直角型連接器。
本發明係如以上所述,因在將一個葉片保持著複數個導電條構件之複數個葉片收容於殼體內的連接器,以殼體固定保持一個葉片,且將其他葉片可動地保持,所以,前述被固定保持的葉片之導電條構件的連接部是處於對殼體固定之一定位置,當進行將連接器自動安裝至電路基板等的安裝時,以前述一定位置的連接部為基準,對電路基板的對應電路部,容易且正確地配置於正規位置,因此,安裝作業變得簡單,並且其他的葉片之連接部也在預定範圍配置於對應電路部,可正確地進行安裝。
1‧‧‧公連接器
2‧‧‧母連接器
10‧‧‧殼體
14A‧‧‧上段導引部
14B‧‧‧下段導引部
16A‧‧‧上段區塊部接收空間
16B‧‧‧下段區塊部接收空間
17‧‧‧收容空間
17A‧‧‧第一收容溝
17B‧‧‧第二收容溝
17C‧‧‧第三收容溝
17D‧‧‧第四收容溝
20A~20D‧‧‧葉片
20A-1~20D-1‧‧‧臂部用葉片
20A-2~20D-2‧‧‧腳部用葉片
30A~30D‧‧‧公端子(導電條構件)
31A~31D‧‧‧臂部
31A-1~31D-1‧‧‧公接觸部
32A~32D‧‧‧彎曲部
33A-1~33D-1‧‧‧連接部
70‧‧‧殼體
75A‧‧‧上段區塊部
75B‧‧‧下段區塊部
76A‧‧‧上段被導引部
76B‧‧‧下段被導引部
80A~80D‧‧‧母端子
圖1係從斜上方側觀看本發明的實施形態之公電連接器及母電連接器之斜視圖,顯示連接器嵌合前的狀態之外觀。
圖2係從斜下方側觀看圖1的公電連接器及母電連接器之斜視圖,顯示連接器嵌合前的狀態之外觀。
圖3係連接器嵌合前的狀態之公電連接器及母電連接器之對連接器寬度方向呈直角的面的斷面圖,其中,(A)為母電連接器的區塊部的位置之斷面,(B)為母電連接器的被導引部的位置之斷面。
圖4係連接器嵌合狀態之公電連接器及母電連接器之對連接器寬度方向呈直角的面的斷面圖,其中,(A)為母電連接器的區塊部的位置之斷面,(B)為母電連接器的被導引部的位置之斷面。
圖5係顯示公電連接器的殼體之一部分的斜視圖,(A)為從斜上方觀看、(B)為從斜下方觀看之外觀。
圖6係顯示公電連接器的第一葉片的斜視圖,(A)為從斜上方觀看、(B)為從斜下方觀看之外觀。
以下,依據圖面說明本發明的實施形態。
圖1係從斜上方側觀看本發明的實施形態之公電連接器1(以下僅稱為[公連接器1])及母電連接器2(以下僅稱為[母連接器2])之斜視圖,顯示連接器嵌合前的狀態之外觀。圖2係從斜下方側觀看圖1的公連接器1及母連接器2之斜視圖,顯示連接器嵌合前的狀態之外觀。本實施形態之公連接器1及母連接器2分別係藉由焊接來安裝於相對應的電路基板(未圖示)之電路基板用電連接器,藉由相互地嵌合連接,構成電連接器組裝體。又,公連接器1係與作為對象連接器的母連接器2進行插拔的方 向(前後方向)和焊接於電路基板之連接部配置於該電路基板的方向亦即,形成有連接部的端子之腳部所延伸的方向(上下方向)成為直角之所謂的直角型電連接器。又,在本實施形態,對前後方向及上下方向的雙方呈直角的方向稱為[連接器寬度方向]。
圖3(A)、(B)及圖4(A)、(B)係公連接器1及母連接器2之對連接器寬度方向呈直角的面之斷面圖,其中,圖3(A)、(B)為顯示連接器嵌合前的狀態,圖4(A)、(B)為顯示連接器嵌合狀態。又,圖3(A)及圖4(A)係顯示連接器寬度方向之母連接器2的後述的區塊部75A、75B的位置之斷面圖,圖3(B)及圖4(B)係顯示連接器寬度方之母連接器2的後述的被導引部76A、77B的位置之斷面圖。在圖3(A)、(B)及圖4(A)、(B),端子的斷面及屏蔽板的斷面之剖面線被省略。
公連接器1係從前方供母連接器2嵌合連接,具有:以電性絕緣材料製作成略長方體外形之殼體10;被收容於該殼體10的四種葉片20A、20B、20C、20D;及用來將殼體10固定安裝至電路基板之安裝構件60。
在本實施形態,形狀不同之四種的葉片20A、20B、20C、20D(後述的第一葉片20A、第二葉片20B、第三葉片20C、第四葉片20D)係如圖3(A)、(B)所示,具有略橫L字狀的斷面,以葉片20A、20B、20C、20D的順序,在上下方向及前後方向上變大。一組的葉片 20A、20B、20C、20D(以下,可因應需要,稱為「葉片組」)係以該葉片20A、20B、20C、20D的順序,排列保持成位於上方及後方。各葉片20A、20B、20C、20D係如後述般,具有以連接器寬度方向(葉片寬度方向)作為端子排列方向進行排列之公端子30A、30B、30C、30D。如圖1及圖2所示,殼體10係在連接器寬度方向的中央位置上,對與該連接器寬度方向呈直角的平面(假想面)形成面對稱之結構(參照圖5(A)、(B)),在連接器寬度方向上的前述平面的兩側,各分別保持一個葉片組。
殼體10係如圖1及圖2所示,具有上壁11、底壁12及以側端將兩者連結的側壁13,上壁11與底壁12係朝較側壁13更前方突出(在圖中的左方向)。又,在被上壁11、底壁12及側壁13所包圍的空間內,從上方依序形成後述的上段隔壁18A、中段隔壁18B及下段隔壁18C(因應需要,總稱為[隔壁18A、18B、18C])。上段隔壁18A及下段隔壁18C的前端係在前後方向上位於與側壁13的前端相同位置,中段隔壁18B的前端係位於較側壁13的前端更前方(參照圖5(A)、(B))。殼體10,其位於較側壁13及隔壁18A、18B、18C更前方之部分形成為用來進行與母連接器2之嵌合連接的嵌合部。
在前述嵌合部,在上壁11與中段隔壁18B之間的空間內,第一葉片20A的前端側部分位於上部,第二葉片20B的前端側部分位於下部。在第一葉片20A的前端側部分之上面,公端子30A的公接觸部31A-1露出,在第二 葉片20B的前端側部分之上面,公端子30B的公接觸部31B-1露出(參照圖3(A)、(B))。在上壁11與第一葉片20A的前端側部分之間,形成有用來接收母連接器2的後述的第一端子保持壁71A的第一連接空間10A。在第二葉片20B的前端側部分的正上方,沿著前述第二葉片20B形成有用來接收母連接器2的後述的第二端子保持壁71B的第二連接空間10B。
又,在第一葉片20A與第二連接空間10B之間,形成有與母連接器2的後述的母側上段嵌合區域相對應的公側上段嵌合區域。在該公側上段嵌合區域,形成有:在連接器寬度方向的外側位置,從上段隔壁18A朝前方延伸的上段導引部14A;在連接器寬度方向的內側位置,從上段隔壁18A朝前方延伸的上段限制部15A;及在上段導引部14A與上段限制部15A之間,用來接收母連接器2的後述的上段區塊部75A之上段區塊部接收空間16A。
在前述嵌合部,在中段隔壁18B與底壁12之間的空間內,第三葉片20C的前端側部分位於上部,第四葉片20D的前端側部分位於下部。在第三葉片20C的前端側部分之下面,公端子30C的公接觸部31C-1露出,在第四葉片20D的前端側部分之下面,公端子30D的公接觸部31D-1露出(參照圖3(A)、(B))。在第三葉片20C的前端側部分的正下方,沿著前述第三葉片20C形成有用來接收母連接器2的後述的第三端子保持壁71C的第三連接空間10C。在底壁12與第四葉片20D的前端側部分之間,形成 有用來接收母連接器2的後述的第四端子保持壁71D的第四連接空間10D。
又,在第三連接空間10C與第四葉片20D之間,形成有與母連接器2的後述的母側下段嵌合區域相對應的公側下段嵌合區域。在該公側下段嵌合區域,形成有:在連接器寬度方向的外側位置,從下段隔壁18C朝前方延伸的下段導引部14BB;在連接器寬度方向的內側位置,從下段隔壁18C朝前方延伸的下段限制部15B;及在下段導引部14B與下段限制部15B之間,用來接收母連接器2的後述的下段區塊部75B之下段區塊部接收空間16B。
導引部14A、14B係前端部呈前端細形狀,用來將母連接器2之後述的區塊部75A、75B朝區塊部接收空間16A、16B內進行導引。又,該導引部14A、14B之內側面(在連接器寬度方向上與限制部15A、15B相對向的面)係作為用來限制導入到區塊部接收空間16A、16B內之前述區塊部75A、75B朝連接器寬度方向外側之移動的限制面發揮功能。
上段限制部15A係朝前後方向觀看時的斷面形狀呈L字狀,並具備:具有對連接器寬度方向呈直角之板面,且朝上下方向延伸的縱壁部;及具有對上下方向呈直角的板面,且從該縱壁部的上端朝連接器寬度方向外側延伸之橫壁部。該縱壁部的內側面(在連接器寬度方向上,位於內側的板面)係在連接器嵌合狀態,作為限制母連接器2的後述的中央壁73朝連接器寬度方向外側移動之限制 面來發揮功能。
下段限制部15B係具有縱壁部與橫壁部,呈將前述上段限制部15A上下顛倒之形狀。亦即,朝前後方向觀看的斷面形狀呈倒L字狀。該縱壁部的內側面(在連接器寬度方向上,位於內側的板面)係在連接器嵌合狀態,作為限制母連接器2的後述的中央壁73朝連接器寬度方向外側移動之限制面來發揮功能。
在本實施形態,導引部14A、14B、限制部15A、15B及區塊部接收空間16A、16B是形成於連接器寬度方向上之端子排列範圍內,所以,能夠謀求公連接器1在連接器寬度方向上的小型化。又,因上段導引部14A、上段限制部15A及上段區塊部接收空間16A,係在上下方向,於公側上段嵌合區域的範圍內,位於相互地重複的位置,又,下段導引部14B、下段限制部15B及下段區塊部接收空間16B,係在上下方向,於公側下段嵌合區域的範圍內,位於相互重覆的位置,所以,能夠避免殼體10進而避免公連接器1朝上下方向大型化。
如圖1及圖2所示,在殼體10的側壁13之下部,設有連接器寬度方向外側突出的安裝部13A,該安裝部13A朝前後方向延伸,在該安裝部13A設有以金屬板構件所製作的安裝構件60,其朝較底壁12更下方突出。
如圖3(A)、(B)所示,殼體10在較前述的嵌合部更後部形成有用來收容葉片20A~20D之作為收容部的收容空間17,該收容空間17朝前後方向貫通。又,收容 空間17係如圖3(A)、(B)所示,在殼體10的後半部(在圖3(A)、(B)中的右半部)的範圍朝下方開放。
如圖3(B)及圖5(A)、(B)所示,殼體10係在收容空間17內,從上方依序設置上段隔壁18A、中段隔壁18B、下段隔壁18C。該收容空間17係在上壁11與上段隔壁18A之間形成有第一收容溝17A,在上段隔壁18A與中段隔壁18B之間形成有第二收容溝17B,在中段隔壁18B與下段隔壁18C之間形成有第三收容溝17C,在下段隔壁18C與底壁12之間形成有第四收容溝17D。如圖3(B)所示,各收容溝17A~17D各自收容有葉片20A~20D之後述的臂部用葉片20A-1~20D-1。
上段隔壁18A係藉由以具有對連接器寬度方向呈直角的板面且朝前後方向延伸的複數個上段連結壁部18A-3(參照圖5(A)、(B))將板面彼此在上下方向相面對的上段上部隔壁18A-1與上段下部隔壁18A-2連結所形成。該上段連結壁部18A-3係形成於連接器寬度方向之上段導引部14A與上段限制部15A之間。上段上部隔壁18A-1係在與上段導引部14A的上部相同高度位置朝前後方向延伸,上段下部隔壁18A-2係在與上段導引部14A的下部相同高度位置朝前後方向延伸。上段上部隔壁18A-1、上段下部隔壁18A-2及上段連結壁部18A-3係延伸至殼體10的後端附近。
中段隔壁18B係作為單一的壁部,在上下方向上之收容空間17的中央位置,朝該前後方向延伸。如前述 般,中段隔壁18B係前端位於較側壁13更前方,換言之,位於較收容空間17更前方,並且後端位於較上段隔壁18A的後端更前方。
下段隔壁18C係藉由以具有對連接器寬度方向呈直角的板面且朝前後方向延伸的複數個下段連結壁部18A-3,將板面彼此在上下方向相面對的下段上部隔壁18C-1與下段下部隔壁18C-2連結所形成。該下段連結壁部18C-3係形成於連接器寬度方向之下段導引部14B與下段限制部15B之間。下段上部隔壁18C-1係在與下段導引部14B的上部相同高度位置朝前後方向延伸,下段下部隔壁18C-2係在與下段導引部14B的下部相同高度位置朝前後方向延伸。下段上部隔壁18C-1、下段下部隔壁18C-2及下段連結壁部18C-3係延伸至殼體10的後端附近。
又,殼體10係在連接器寬度方向中央位置,形成具有與側壁13平行的板面之中央壁10E。該中央壁10E係在上下方向及前後方向上的尺寸與側壁13大致相同,藉由在上下方向及前後方向延伸於收容空間17的全區域範圍,將該收容空間17在連接器寬度方向上予以對分。又,該中央壁10E係藉由朝上下方向延伸,將上壁11、上段上部隔壁18A-1、上段下部隔壁18A-2、中段隔壁18B、下段上部隔壁18C-1、下段下部隔壁18C-2及底壁12連結。
如圖3(A)、(B)所示,殼體10係設有複數個彈性卡止片19A~19D,這些彈性卡止片19A~19D是用來限制各葉片20A~20D各別在前後方向上的移動。該彈性卡 止片19A~19D分別以形成為在收容溝17A~17D內朝上下方向可彈性變形的單臂懸樑狀的方式設置,分別用來限制各葉片20A~20D在前後方向上的移動。在本實施形態,是由在第一收容溝17A內從上壁11的下面延伸而用來限制第一葉片20A的移動之複數個第一彈性卡止片19A、從上段下部隔壁18A-2的下面延伸而用來限制第二葉片20B的移動之複數個第二彈性卡止片19B、從下段上部隔壁18C-1的上面延伸而用來限制第三葉片20C的移動之複數個第三彈性卡止片19C及從底壁12的上面延伸而用來限制第四葉片20D的移動之複數個第四彈性卡止片19D所構成。
圖5(A)係顯示從斜上方觀看公連接器1的殼體10之一部分的外觀的斜視圖,圖5(B)係顯示從斜下方觀看公連接器1的殼體10之一部分的外觀的斜視圖。在此圖5(A)、(B),省略殼體10的上壁11及正前側的側壁13之圖式。
第一彈性卡止片19A係如圖3(A)、(B)及圖5(A)、(B)所示,在上壁11之靠近前端的位置,朝前方延伸至上段上部隔壁18A-1的前端位置附近的兩個第一前方卡止片19A-1;及在上壁11之靠近後端的位置,朝後方延伸至上段上部隔壁18A-1的後端位置附近的一個第一後方卡止片19A-2。如圖3(A)所示,第一前方卡止片19A-1及第一後方卡止片19A-2係在前後方向,不具有重複範圍而相互地分離設置。又,如圖5(A)所示,在連接器寬度方向,第一後方卡止片19A-2設在兩個第一前方卡止 片19A-1彼此之間的位置。
第二彈性卡止片19B係具有:在上段下部隔壁18A-2的前後方向中間位置,朝前方延伸至中段隔壁18B的前端位置附近的兩個第二前方卡止片19B-1;及在較該第二前方卡止片19B-1更後方位置,朝後方延伸至中段隔壁18B的後端位置附近的一個第二後方卡止片19B-2。如圖3(A)所示,第二前方卡止片19B-1及第二後方卡止片19B-2係在前後方向,不具有重複範圍而相互地分離設置。又,在連接器寬度方向,第二後方卡止片19B-2設在兩個第二前方卡止片19B-1彼此之間的位置。
第三彈性卡止片19C係在下段上部隔壁18C-1的前後方向中間位置,朝前方延伸至該下段上部隔壁18C-1的前端位置附近之兩個第三前方卡止片19C-1;及在較該第三前方係止片19C-1更後方位置,朝後方延伸至該下段上部隔壁18C-1的後端位置附近之一個第三後方卡止片19C-2。如圖3(A)所示,第三前方卡止片19C-1及第三後方卡止片19C-2係在前後方向,其基部彼此相互處於具有重複範圍。又,在連接器寬度方向,第三後方卡止片19C-2是位於兩個第三前方卡止片19C-1彼此之間的位置。
第四彈性卡止片19D係具有:從底壁12的後端位置朝前方延伸至下段下部隔壁18C-2的前端位置附近之兩個第四前方卡止片19D-1;及從下段下部隔壁18C-2的前端位置朝後方延伸至底壁12的後端位置附近之一個第四後方係卡片19D-2。如圖3(A)所示,第四前方卡止片19D- 1及第四後方卡止片19D-2係在前後方向,除了其基部以外的其他部分彼此相互處於具有重複範圍。又,在連接器寬度方向,第四後方卡止片19D-2設在兩個第四前方卡止片19d-1彼此之間的位置。
四種葉片20A~20D係藉由以絕緣板將複數個端子併設保持來製作。該等四種葉片20A~20D係絕緣板及端子的長度相互不同,但,基本結構相同,因此,首先,針對第一葉片20A的結構進行說明,關於第二葉片20B、第三葉片20C及第四葉片20D的結構,以與其他葉片不同之點為中心進行說明。
圖6(A)係從斜上方觀看公連接器1的第一葉片20A之斜視圖,圖6(B)係從斜下方觀看公連接器1的第一葉片20A之斜視圖。如圖6(A)、(B)所示,第一葉片20A係具有:排列於連接器寬度方向之複數個作為導電條構件的公端子30;設置成覆蓋端子的排列範圍之屏蔽板40A;及藉由一體模具成形來保持公端子30A及屏蔽板40A之絕緣板50A。
所有的公端子30A係以相同形狀進行製作,但其中一部分的公端子30A作為訊號端子使用,另一部分的公端子30A作為接地端子使用。公端子30A係為將金屬帶條片朝板厚方向彎曲而製作之導電條構件,具有:朝前後方向(連接器插拔方向)呈直線狀延伸之臂部31A;在該臂部31A的後端,朝下方彎曲成直角之彎曲部32A;及經由該彎曲部32A,與臂部31A連結,向殼體10的底部,朝 下方延伸之腳部33A。
臂部31A係如圖3(A)所示,沿著後述的臂部用絕緣板50A-1的上面朝前後方向延伸,藉由臂部用絕緣板50A-1固定保持於其全長範圍。如圖6(A)所示,該臂部31A的上面(板面)之大部分係從臂部用絕緣板50A-1的上面露出,該臂部31A的前端側部分之上面(露出面)是形成作為與設在母連接器2的母端子80(參照圖1及圖2)接觸的公接觸部31A-1。
腳部33A係如圖3(B)所示,沿著後述的腳部用絕緣板50A-2的後面(圖3(B)的右側面)朝上下方向延伸,藉由腳部用絕緣板50A-2固定保持於其全長範圍。該腳部33A的後面(板面)的大部分係自腳部用絕緣板50A-2的後面露出。該腳部33A的下端部係彎曲成直角並朝後方延伸,形成作為焊接於電路基板(未圖示)的對應電路部之連接部33A-1。
如圖6(B)所示,屏蔽板40係具有:與公端子30A的臂部31A對應設置之臂部用屏蔽板40A-1;及與公端子30A的腳部33A對應設置之腳部用屏蔽板40A-2。臂部用屏蔽板40A-1係沿著後述的臂部用絕緣板50A-1的下面設置,在前後方向上延伸於臂部31A的大致全長範圍,並且在連接器寬度方向(端子排列方向)上延伸於遍及端子排列範圍全區域。
腳部用屏蔽板40A-2係如圖6(B)所示,沿著後述的腳部用絕緣板50A-2的前面(圖3(B)的左側面) 設置,在上下方向上延伸於腳部33A的大致全長範圍,並且在連接器寬度方向(端子排列方向)上延伸於遍及端子排列範圍全區域。
在本實施形態,臂部用屏蔽板40A-1及腳部用屏蔽板40A-2係在連接器寬度方向之作為接地端子的公端子30A相對應的位置,具有朝該公端子30A側突出之突出部分,藉由以該突出部分與前述公端子30A接觸,形成為可與該公端子30A電性導通。
絕緣板50A係如圖3(A)、(B)及圖6(A)、(B)所示,具有:與公端子30A的臂部31A對應設置之臂部用絕緣板50A-1;及與公端子30A的腳部33A對應設置之腳部用絕緣板50A-2。
臂部用絕緣板50A-1係樹脂製的板狀構件,如圖3(A)、(B)及圖6(A)、(B)所示,在前後方向上延伸於臂部31A的大致全長範圍,並且在連接器寬度方向(端子排列方向)上延伸於遍及端子排列範圍全區域。該臂部用絕緣板50A-1係如圖6(A)、(B)所示,在其上面及下面,於前後方向上的四個位置,形成有延伸於連接器寬度方向全區域範圍之保持部51A-1~54A-1。具體而言,在臂部用絕緣板50A-1的前端位置形成有前端保持部51A-1,在前方的中間位置形成有前方中間保持部52A-1,在後方的中間位置形成有後方中間保持部53A-1,在後端位置形成有後端保持部54A-1。該保持部51A-1~54A-1係覆蓋端子30A的臂部31A之上面及臂部用屏蔽板40A-1之下 面,藉此,臂部31A及臂部用屏蔽板40A-1藉由臂部用絕緣板50A-1能夠更確實地被保持。在本實施形態,前方中間保持部52A-1係在前後方向上,位於與殼體10之第一前方卡止片19A-1的前端部相對應的位置,後端保持部54A-1係在前後方向上,位於與殼體10的第一後方卡止片19A-2之後端部相對應的位置。
又,如圖6(A)所示,臂部用絕緣板50A-1係具有:從前方中間保持部52A-1的上面朝上方突出並朝連接器寬度方向延伸的兩個前方卡止突出部55A;及從後端保持部54A-1的上面朝上方突出並朝連接器寬度方向延伸之一個後方卡止突出部56A。兩個前方卡止突出部55A係在連接器寬度方向上,形成於與殼體10的兩個第一前方卡止片19A-1(參照圖3(A)、圖5(A)及圖6(A))相對應的位置。後方卡止突出部56A係如圖6(A)所示,在後端保持部54A-1的連接器寬度方向上,形成於大部分的中間區域(除了兩端區域外的區域)的範圍,在連接器寬度方向上,與殼體10的第一後方卡止片19A-2(參照圖3(A)、圖5(A)及圖6(A))相對應的位置。
如後述般,藉由前方卡止突出部55A與第一前方卡止片19A-1的前端卡止,限制臂部用葉片20A-1進而限制第一葉片20A朝後方移動預定量以上的距離(參照圖3(A))。又,藉由後方卡止突出部56A與第一後方卡止片19A-2的後端卡止,限制臂部用葉片20A-1進而限制第一葉片20A朝前方移動預定量以上的距離(參照圖3 (A))。在本實施形態,在前後方向上的卡止突出部55A、56A彼此間的距離係設定成較在前後方向上的彈性卡止片19A-1、19A-2的前端(自由端)彼此間的距離若干大。亦即,於卡止突出部55A、56A與彈性卡止片19A-1、19A-2之間,在前後方向上存在有間隙(晃動),臂部用葉片20A-1進而第一葉片20A可在該間隙的範圍,可自由地朝前後方向移動。
又,臂部用絕緣板50A-1係具有:從前方中間保持部52A-1的下面朝下方突出並朝連接器寬度方向延伸的前方限制突出部;及從後端保持部54A-1的下面朝下方突出並朝連接器寬度方向延伸之後方限制突出部。臂部用葉片20A-1係對上段上部隔壁18A-1(參照圖3(A))的上面,以該等限制突出部A進行抵接,藉此,阻止臂部用葉片20A-1在前後方向上的全長範圍與上段上部隔壁18A-1的上面接觸。其結果,如後述般,當臂部用葉片20A-1在第一收容溝17A內傾斜移動時,即使伴隨有在前後方向上之移動,臂部用葉片20A-1與上段上部隔壁18A-1的上面之摩擦變小,對該移動不會造成任何的阻礙。
腳部用絕緣板50A-2係樹脂製的板狀構件,如圖3(A)、(B)及圖6(A)、(B)所示,在上下方向上延伸於腳部33A的大致全長範圍,並且在連接器寬度方向(端子排列方向)上延伸於遍及端子排列範圍全區域。該腳部用絕緣板50A-2係在其前面及後面,於上下方向上的三個位置,形成有延伸於連接器寬度方向全區域範圍之 保持部51A-2~53A-2。具體而言,在腳部用絕緣板50A-2的上端位置形成有上端保持部51A-2,在中間位置形成有中間保持部52A-2,在下端位置形成有下端保持部53A-2。該保持部51A-2~53A-2係覆蓋端子30A的腳部33A之後面及腳部用屏蔽板40A-2之前面,藉此,腳部33A及腳部用屏蔽板40A-2藉由腳部用絕緣板50A-2能夠更確實地被保持。
第一葉片20A係藉由一體模具成形,以臂部用絕緣板50A-1保持複數個端子30A的臂部31A及臂部用屏蔽板40A-1,以腳部用絕緣板50A-2保持複數個端子30A的腳部33A及腳部用屏蔽板40A-2。如此所製作的第一葉片20A,具有臂部31A、臂部用屏蔽板40A-1及臂部用絕緣板50A-1之臂部用葉片20A-1和具有腳部33A、腳部用屏蔽板40A-2及腳部用絕緣板50A-2之腳部用葉片20A-2係相互呈直角,被端子30A的彎曲部32A所連結。
第二葉片20B係如圖3(B)所示,呈將第一葉片20A的臂部用葉片20A-1在前後方向縮短並且將腳部用葉片20A-2在上下方向縮短的形狀。換言之,第二葉片20B的公端子之臂部、腳部、屏蔽板、絕緣板分別是較第一葉片20A的公端子30A之臂部31A、腳部33A、屏蔽板40A-1、40A-2及絕緣板50A-1、50A-2短。
第三葉片20C係如圖3(B)所示,呈將第二葉片20B的臂部用葉片20B-1在前後方向縮短並且將腳部用葉片20B-2在上下方向縮短的形狀。換言之,第三葉片20C的公端子之臂部、腳部、屏蔽板、絕緣板分別是較第二葉片 20B的公端子之臂部、腳部、屏蔽板及絕緣板短。又,該第三葉片20C係在公端子的連接部朝前方延伸的點、臂部用絕緣板的卡止突出部朝下方突出的點及臂部用絕緣板的限制突出部朝上方突出的點,與第二葉片20B不同。
第四葉片20D係呈將第三葉片20C的臂部用葉片20C-1在前後方向縮短並且將腳部用葉片20C-2在上下方向縮短的形狀。換言之,第四葉片20D的公端子之臂部、腳部、屏蔽板、絕緣板分別是較第三葉片20C的公端子之臂部、腳部、屏蔽板及絕緣板短。
其次,說明關於連接器1的組裝。連接器1係藉由將四種的葉片20A~20D依照第四葉片20D、第三葉片20C、第二葉片20B、第一葉片20A的順序,從後方安裝至殼體10的方式加以組裝。
首先,藉由將安裝構件60朝殼體10的安裝部13A(參照圖1及圖2)從上方壓入來進行安裝。安裝構件60的安裝,可在葉片20A~20D安裝後進行,亦可同時進行。又,安裝構件60可藉由從下方的壓入來進行安裝,亦可藉由與殼體10的一體模具成形來進行安裝。
其次,使第四葉片20D的臂部用葉片20D-1沿著殼體10的下段下部隔壁18C-2之下面並朝前方移動,插入至第四收容溝17D。在該插入過程,臂部用葉片20D-1的前方卡止突出部55D抵接於第四後方卡止片19D-2,使該第四後方卡止片19D-2朝下方彈性變形,藉此容許臂部用葉片20D-1的進一步插入。
且,若臂部用葉片20D-1進一步插入,前方卡止突出部55D到達較第四後方卡止片19D-2的前端更前方位置的話,第四後方卡止片19D-2返回至自由狀態。其結果,如圖3(B)所示,第四後方卡止片19D-2的前端在前方卡止突出部55D的後方與該前方卡止突出部55D卡止,阻止臂部用葉片20D-1、進而阻止第四葉片20D朝後方移動。又,此時,如圖3(A)所示,第四前方卡止片19D-1的後端,在後方卡止突出部56D的前方與該後方卡止突出部56D卡止,阻止臂部用葉片20D-1、進而阻止第四葉片20D朝前方移動。因此,臂部用葉片20D-1係在前後方向上不會產生間隙(晃動)地被固定。又,臂部用葉片20D-1係藉由第四前方卡止片19D-1及第四後方卡止片19D-2從下側朝下段下部隔壁18C-2的下面按壓,在上下方向上也被固定。亦即,第四葉片20D係藉由殼體10予以固定保持。如圖3(A)所示,公端子30D的連接部33D-1係位於較殼體10的底壁12之底面更下方。
其次,藉由與前述第四葉片20D的安裝相同要領,將第三葉片20C的臂部用葉片20C-1、第二葉片20B的臂部用葉片20B-1、第一葉片20A的臂部用葉片20A-1依此順序分別從後方插入至第三收容溝17C、第二收容溝17B、第一收容溝17A,藉此將各葉片20C、20B、20A安裝至殼體10。其結果,葉片20A~20D係在臂部用葉片20A-1~20D-1彼此在上下方向上隔著間隔依序存在、且腳部用葉片20A-2~20D-2彼此在前後方向上隔著間隔依序存在的 狀態下,保持於殼體10。又,如圖3(A)所示,各葉片20A~20C的公端子30A~30C的連接部33A-1~33C-1係位於較殼體10的底壁12之底面更下方。
在葉片20A~20C朝殼體10的安裝完成之狀態,臂部用葉片20A-1~20C-1係前方卡止突出部55A~55C和前方卡止片19A-1~19C-1、及後方卡止突出部56A~56C和後方卡止片19A-2~19C-2在前後方向上,處於隔著若干的間隙可卡止的位置,且亦在上下方向上隔著若干的間隙位於限制突出部和與其相對向的隔壁18A、18B的面之間。因此,葉片20A~20C係在前述間隙(晃動)的範圍內,自由地於前後方向及上下方向,若干的移動被容許,這一點與被固定地保持的第四葉片20D不同。
本實施形態之連接器1係以下述的要領,安裝於電路基板之安裝面。首先,在保持著連接器1的殼體10之狀態下,使電路基板的安裝面與殼體10的底壁12相對面,將各葉片20A~20D的連接部33A-1~33D-1安裝於安裝面上之對應電路部上。在本實施形態,因第四葉片20D係藉由殼體10予以固定保持,所以,連接部33D-1係處於對殼體10已被固定之一定位置。因此,能夠容易使處於此一定位置的連接部33D-1容易到達前述對應電路部的正規位置。亦即,在本實施形態,以此正規位置為基準,針對其他的葉片20A~20C的連接部33A-1~33C-1,將相當於其連接部33A-1~33C-1本身在前後方向的可動量之距離,考量作為從對對應電路部之正規位置的偏移即可。其結果,可 對對應電路部,朝考量了前述偏移之預定範圍的位置正確地進行配置,使得不需要將對應電路部形成較大。又,因將被固定保持的第四葉片20D之連接部33D-1的位置作為基準即可,所以,連接器安裝至電路基板時,能夠容易且正確地進行配置作業。
在本實施形態,作成為固定保持第四葉片20D,但,亦可取代此結構,將其他的葉片20A、20B、20C中的其中一個葉片予以固定保持,當朝電路基板進行安裝時,以該葉片的位置作為基準即可。又,在本實施形態,作成為僅固定保持第四葉片20D,但,亦可取代此結構,將兩個或三個葉片固定,當朝電路基板進行安裝時,以被固定保持的葉片中的至少一個的位置作為基準即可。
又,即使在將連接器1配置於前述安裝面之前,使所有的葉片20A~20D之連接部33A-1~33D-1的高度位置一致之情況,在將該連接器1配置於安裝面上後,葉片20A~20D也不會進行後述的傾斜移動,連接部33A-1~33D-1的高度位置一致之狀態被持續維持。
另外,即使在將連接器1配置於前述安裝面之前,使所有的葉片20A~20D之連接部33A-1~33D-1的高度位置因製造誤差造成參差不齊之情況,在本實施形態,如後述般,當將連接器1配置到安裝面上時,連接部33A-1~33D-1的高度位置不一致狀態也被自動地進行位置修正。
若將連接器1配置於安裝面上的話,藉由葉片 20A~20C的連接部33A-1~33C-1抵接於前述對應電路部而從該對應電路部接收朝向上方的抵接力,使得具有較其他連接部位於更下方的連接部之葉片係形成為在殼體10的收容空間17內,臂部用葉片的後部被舉起之傾斜姿勢。
例如,在連接部33A-1~33D-1中,僅第一葉片20A的連接部33A-1位於較其他連接部33B-1~33D-1更下方的情況,該連接部33A-1接收來自於對應電路部的前述抵接力,使得朝上方被舉起相當於高度位置之偏移的量之距離。其結果,第一葉片20A因應連接部33A-1被舉起的量之距離,在收容空間17內成為前述傾斜姿勢。此第一葉片20A的傾斜移動係在第一收容溝17A內之上下方向的晃動範圍內亦即,在形成於第一彈性卡止片19A及上段上部隔壁18A-1與臂部用葉片20A-1之間的間隙的範圍內進行。如此,藉由第一葉片20A成為傾斜姿勢,使得該連接部33A-1與其他連接部33B-1~33D-1之高度位置一致。
在此,說明了關於一種葉片的連接部之高度位置偏移的情況,但,複數種葉片的連接部之高度位置分別偏移之情況亦相同。亦即,在朝電路基板的安裝面配置前的狀態,具有位於最上位的連接部之葉片以外的葉片係藉由因前述抵接力而成為前述傾斜姿勢,使得所有的連接部33A-1~33D-1之高度位置在前述最上位的連接部之位置一致。
如此,藉由所有的連接部33A-1~33D-1之高度位置一致,能夠使該所有的連接部33A-1~33D-1確實地接 觸於對應電路部。又,藉由將該連接部33A-1~33D-1焊接於對應電路部,使得針對所有的連接部33A-1~33D-1能夠確保良好的焊接狀態。又,安裝構件60被焊接於電路基板之對應部。
又,在本實施形態,各臂部用葉片20A-1~20C-1係在收容溝17A~17C內,於前述晃動的範圍內,可朝上下方向自由地移動,臂部用葉片20A-1~20C-1即使傾斜也不會接收到外力,因此,在配置於安裝面上的連接部33A-1~33C-1不會產生殘留應力。因此,在焊接部位也不會產生殘留應力,因此,能夠確實地維持良好的焊接狀態。
又,在本實施形態,在臂部用葉片20A-1~20D-1形成有限制突出部,阻止了收容溝17A~17D的內面與該臂部用葉片20A-1~20D-1之板面在全長範圍接觸。因此,該臂部用葉片20A-1~20D-1中,臂部用葉片20A-1~20C-1藉由因前述抵接力、來自於彈性卡止片的彈力等在收容溝17A~17C內移動,使得當與彈性卡止片19A~19C相反側的板面接近收容溝17A~17C的內面時,該臂部用葉片20A-1~20C-1僅以限制突出部與前述內面抵接。其結果,臂部用葉片20A-1~20C-1與收容溝17A~17C的內面之摩擦力變小,所以,當臂部用葉片20A-1~20C-1在上下方向上移動時,使伴隨有前後方向的移動,對該移動不會造成任何的阻礙。
其次,依據圖1、圖2及圖3(A)、(B),說 明母連接器2的結構。此母連接器2係朝後方(圖1、圖2及圖3(A)、(B)中的右側)嵌合連接於公連接器1。該母連接器2係具有:適合於連接器1的嵌合部之長方體外形的殼體70;排列保持於該殼體70之作為複數個對象端子的母端子80;及保持於該殼體70的安裝構件90。母連接器2之結構係與公連接器1相對應,在連接器寬度方向的中央位置,對與該連接器寬度方向呈直角的平面(假想面)形成為面對稱。
殼體70係如圖1及圖2所示,具備有:具有對上下方向呈直角的板面且朝連接器寬度方向延伸之四個端子保持壁71A、71B、71C、71D;具有對該連接器寬度方向呈直角的板面且朝上下方向延伸,用來將前述四個端子保持壁71A、71B、71C、71D的連接器寬度方向端部彼此連結之兩個側壁72;及對該側壁72平行,且在連接器寬度方向中央位置朝上下方向延伸,用來將前述四個端子保持壁71A、71B、71C、71D連結之中央壁73。
端子保持壁71A、71B、71C、71D係配置成從上方依序相互地平行,分別與公連接器的葉片20A、20B、20C、20D對應設置。以下,當需要區別端子保持壁71A、71B、71C、71D時,分別稱為「第一端子保持壁71A」、「第二端子保持壁71B」、「第三端子保持壁71C」、「第四端子保持壁71D」。
第一端子保持壁71A成為殼體70的上壁,用來保持母端子80的端子保持溝71A-1從下面凹陷,並且朝前 後方向延伸,排列形成於連接器寬度方向。該第一端子保持壁71A中,自上面突出且朝前後方向延伸的突條部71A-2是排列形成於連接器寬度方向,藉由該突條部71A-2提升強度。
第二端子保持壁71B是與前述第一端子保持壁71A同樣地,用來保持母端子80的端子保持溝71B-1從下面凹陷,並且朝前後方向延伸,排列形成於連接器寬度方向。
第三端子保持壁71C是呈使前述第二端子保持壁71B上下顛倒的形狀,在其上面排列形成有端子保持溝71C-1。第四端子保持壁71D是成為殼體70的底壁,呈使前述第一端子保持壁71A上下顛倒的形狀,在其上面排列形成有端子保持溝71D-1,並且在其下面排列形成有該突條部71D-2。
在側壁72之前部,設有連接器寬度方向外側突出的安裝部72A,該安裝部72A朝上下方向延伸,在該安裝部72A設有以金屬板構件所製作的安裝構件90,其朝較殼體10的前端面更前方突出。中央壁73係在連接器寬度方向中央位置,於上下方向及前後方向延伸於殼體70的全區域範圍,藉此在連接器寬度方向上將嵌合部對分。
在第一端子保持壁71A與第二端子保持壁71B之間,形成有沿著該第一端子保持壁71A的下面延伸,用來接收公連接器1的第一葉片20A的前端部之上段葉片接收空間74A;和在該上段葉片接收空間74A的下方,與公連 接器1的公側上段嵌合區域相對應的母側上段嵌合區域。在該母側上段嵌合區域,形成有:在該母側上段嵌合區域的連接器寬度方向中央區域,從第二端子保持壁71B的上面朝上方突出,並且朝前後方向延伸的上段區塊部75A;在連接器寬度方向上的該上段區塊部75A的外側,朝前後方向貫通之形成為空間的上段被導引部76A;及在連接器寬度方向上之該上段區塊部75A的內側,朝前後方向貫通之形成為空間的上段被限制部77A。
上段區塊部75A係具有:從第二端子保持壁71B的上面朝上方突出之角柱狀的上段角柱部75A-1;及從該上段角柱部75A-1的上面突出,並且朝前後方向延伸之上段支承部75A-2。該上段區塊部75A係藉由具有對上下方向成較大的厚度尺寸與第二端子保持壁71B形成為一體,來補強該第二端子保持壁71B。又,上段角柱部75A-1,連接器寬度方向外側的側面是作為在連接器嵌合狀態,與公連接器1的上段導引部14A的內側面抵接而接收在連接器寬度方向的移動之限制的被限制面。上段支承部75A-2係藉由在連接器嵌合狀態,將公連接器1的第一葉片20A從下方支承,使在上下方向上之該第一葉片20A的位置穩定。
上段被導引部76A係為在連接器嵌合狀態,從後方接收公連接器1的上段導引部14A並加以收容之空間。形成該上段被導引部76A的側壁72之內壁面係作為與上段導引部14A的外側面抵接而接收在連接器寬度方向的移動 之限制的被限制面。
上段被限制部77A係為在連接器嵌合狀態,從後方接收公連接器1的限制部15A並加以收容之空間。形成該上段被限制部77A的中央壁73之側面係作為與前述限制部15A的縱壁部的側面抵接而接收在連接器寬度方向的移動之限制的被限制面。
在第二端子保持壁71B與第三端子保持壁71C之間,形成有用來接收公連接器1的第二葉片20B、第三葉片20C及中段隔壁18B各自的前端側部分之中段葉片接收空間74B。
在第三端子保持壁71C與第四端子保持壁71D之間,形成有沿著該第四端子保持壁71D的上面延伸,用來接收公連接器1的第四葉片20D的前端部之下段葉片接收空間74C;和在該下段葉片接收空間74C的下方,與公連接器1的公側下段嵌合區域相對應的母側下段嵌合區域。在該母側下段嵌合區域,形成有:在該母側下段嵌合區域的連接器寬度方向中央區域,從第三端子保持壁71C的下面朝下方突出,並且朝前後方向延伸的下段區塊部75B;在連接器寬度方向上的該下段區塊部75B的外側,朝前後方向貫通之形成為空間的下段被導引部76B;及在連接器寬度方向上之該下段區塊部75B的內側,朝前後方向貫通之形成為空間的下段被限制部77B。
下段區塊部75B係呈將上段區塊部75A上下顛倒之形狀,具有下段角柱部75B-1及下段支承部75B-2, 但,因下段角柱部75B-1係連接器寬度方向尺寸較上段區塊部75A的上段角柱部75A-1小的這一點,使得形狀不同。下段支承部75B-2係藉由在在連接器嵌合狀態,將公連接器1的第四葉片20D從上方支承,能夠使在上下方向上的該第四葉片20D之位置穩定。
下段被導引部76B及下段被限制部77B分別呈將上段被導引部76A及上段被限制部77A上下顛倒之形狀,但,如前述般,因下段支承部75B-2寬度變窄的這部分,使得連接器寬度方向尺寸較該上段被導引部76A及上段被限制部77A大的這一點,使形狀不同。
如此,在本實施形態,下段區塊部75B、下段被導引部76B及下段被限制部77B是以與上段區塊部75A、上段被導引部76A及上段被限制部77A不同的連接器寬度尺寸所形成,因此,能夠確實地防止將母連接器2在上下顛倒的錯誤姿勢嵌合至公連接器1之所謂的誤嵌合。
在本實施形態,因區塊部75A、75B、被導引部76A、76B及被限制部77A、77B是形成於連接器寬度方向上之端子排列範圍內,所以,能夠謀求母連接器2在連接器寬度方向上的小型化。又,因上段區塊部75A、被導引部76A及上段被限制部77A,係在上下方向,於母側上段嵌合區域的範圍內,位於相互地重複的位置,又,下段區塊部75B、下段被導引部76B及下段被限制部77B,係在上下方向,於母側下段嵌合區域的範圍內,位於相互重覆的位置,所以,能夠避免殼體70進而避免母連接器2朝上 下方向大型化。
母端子80係與公連接器1的葉片20A~20D相對應,在上下方向上設置成四列,分別從前方朝端子保持壁71A~71D的端子保持溝71A-1~71D-1內壓入並被保持。在各列的複數個母端子80,包含有訊號端子和接地端子,在各列中,該訊號端子及該接地端子是以與連接器1的訊號端子及接地端子相對應的順序排列。在本實施形態,為了說明上的方便,當需要針對每列區別母端子80時,將該母端子80從上方的列依序稱為[第一母端子80A]、[第二母端子80B]、[第三母端子80C]、[第四母端子80D],並且對母端子80的各部之符號也附加「A」、「B」、「C」、「D」。
母端子80係將金屬帶狀片朝板厚方向彎曲而製作,如圖3(A)、(B)所示,具有:朝前後方向延伸的彈性臂部81;與該彈性臂部81連續,且在殼體10的前部被壓入保持的被保持部82;及在該被保持部82的後端(圖3(A)、(B)中的左端)呈直角彎曲並延伸,焊接於電路基板的對應電路部(未圖示)之連接部83。
彈性臂部81A~81D係在板厚方向(圖3(A)、(B)中的上下方向)可彈性變形,在其自由端部,彎曲形成有可與公連接器1的公端子30A~30D彈性接觸之母接觸部81A-1~81D-1。具體而言,如圖3(A)、(B)所示,彈性臂部81A、81B的母接觸部81A-1、81B-1形成為朝下方突出,母接觸部81C-1、81D-1形成為朝上方突出。 又,該彈性臂部81A~81D係以具有間隙的方式位於相對應的端子保持壁71A~71D的端子保持溝71A-1~71D-1的溝底之間,在連接器嵌合狀態,在前述間隙的範圍內可朝上下方向彈性變形。
連接部83A~83D係如圖3(A)、(B)所示,位於較殼體70的前面更前方(圖3(A)、(B)中的左側),連接部83A、83B朝上方延伸,又連接部83C、83D朝下方延伸。
安裝構件90係用來將母連接器2固定安裝至電路基板之構件,以金屬板構件所製作,如圖1、圖2所示,朝較殼體70的前面更前方突出並被殼體70的側壁72之安裝部72A所保持。
這樣結構的母連接器2係配置於電路基板(未圖示)的安裝面上,母端子80A~80D的連接部83A~83D分別焊接於電路基板的對應電路部,並且安裝構件90焊接於電路基板的對應部,藉此安裝至電路基板。
其次,說明關於公連接器1與母連接器2的嵌合動作。首先,以前述的要領,將公連接器1及母連接器2分別安裝於相對應的電路基板的安裝面。又,如圖1、圖2及圖3(A)、(B)所示,在公連接器1的前方位置,使母連接器2的嵌合部與公連接器1的嵌合部相面對。
其次,如圖1、圖2及圖3(A)、(B)中的箭號所示,使母連接器2朝公連接器1向後方移動,讓母連接器2的嵌合部嵌合至公連接器1的嵌合部。具體而言,首 先,藉由朝母連接器2的被導引部76A、76B將公連接器1之分別對應的導引部14A、14B從後方進入,將母連接器2朝正規的嵌合位置導引。
又,在連接器嵌合過程,母連接器2之區塊部75A、75B的被限制面抵接於公連接器1的導引部14A、14B之限制面(內側面),母連接器2的被導引部76A、76B之被限制面抵接於公連接器1的導引部14A、14B之限制面(外側面),母連接器2的被限制部77A、77B之被限制面抵接於公連接器1的限制部15A、15B之限制面,藉此,母連接器2在連接器寬度方向上的移動被限制,維持於正規的嵌合位置。
若在正規的嵌合位置,連接器嵌合動作進行的話,則公連接器1的第一葉片20A之臂部用葉片20A-1的前端側部分是從後方進入到母連接器2的上段葉片接收空間74A。又,公連接器1的葉片20B、20C及中段隔壁18B各自的前端側部分,從後方進入到母連接器2的中段葉片接收空間74B。第四葉片20D之臂部用葉片20D-1的前端側部分,被插入至母連接器2的下段葉片接收空間74C。
其結果,臂部用葉片20A-1~葉片20D-1之公端子30A~30D的公接觸部31A-1~31D-1抵接於母端子80A~80D的彈性臂部81A~81D之母接觸部81A-1~81D-1,使該彈性臂部81A彈性變形,並且藉由接觸壓與該母接觸部81A-1~81D-1接觸而形成電性導通。
又,在連接器嵌合過程,母連接器2的區塊部 75A、75B分別從前方進入到公連接器1的區塊部接收空間16A、16B。其結果,上段區塊部75A的上段支承部75A-2從下方支承公連接器1的第一葉片20A之臂部用葉片20A-1,並且下段區塊部75B的下段支承部75B-2從下方支承公連接器1的第四葉片20D之臂部用葉片20D-1。
在連接器嵌合狀態,第一葉片20A的臂部用葉片20A-1,從彈性變形的第一母端子80A之彈性臂部81A,接收朝向下方之反作用力。但,如前述般,上段區塊部75A的上段支承部75A-2從下方支承臂部用葉片20A-1,所以,朝向下方之該臂部用葉片20A-1的移動被阻止。其結果,第一公端子30A與第一母端子80A之穩定的彈性接觸狀態被維持。又,上段支承部75A-2係形成作為上段區塊部75A的一部分,因此,成為以上段區塊部75A全體接收前述反作用力。如此,在本實施形態,因藉由上下方向尺寸大且強度高的上段區塊部75A可充分地抗衡前述反作用力,所以,能夠防止殼體10破損,並且能夠確實地維持第一公端子30與第一母端子80A之彈性接觸狀態。
又,與此同樣地,第四葉片20D的臂部用葉片20D-1從第四母端子80D的彈性臂部81D接收朝向上方的反作用力,但,因藉由下段區塊部75B抗衡前述反作用力,所以,能夠防止殼體10破損,並且能夠確實地維持第四公端子30D與第四母端子80D之穩定的彈性接觸狀態。
又,在連接器嵌合狀態,第二葉片20B的臂部用葉片20B-1,從第二母端子80B之彈性臂部81B,接收朝 向下方之反作用力,並且,第三葉片20C的臂部用葉片20C-1,從第三母端子80C之彈性臂部81C,接收朝向上方之反作用力。第二葉片20B的臂部用葉片20B-1係被中段隔壁18B的上面所支承,另外,第三葉片20C的臂部用葉片20C-1係被中段隔壁18B的下面所支承。因此,因臂部用葉片20B-1所接收之朝向下方之反作用力與臂部用葉片20C-1所接收之朝向上方之反作用力相互抵銷,所以,能夠確實地維持第二公端子30B與第二母端子80B、第三公端子30C與第三母端子80C各自的彈性接觸狀態。
在本實施形態,母連接器1設為直角型電連接器,但,本發明亦適用於將對電路基板呈直角的方向設為連接器插拔方向之電連接器。
在本實施形態,說明了關於公連接器1係設在連接器寬度方向配設有兩個葉片組,但,葉片組的數量不限於此,至少設有一個葉片組即可。例如,在僅設有一個葉片組之情況,可將公連接器作成為僅具有一個單位嵌合部(與一個葉片組對應之嵌合部)之結構,亦即,將本實施形態的公連接器1在連接器寬度方向作成一半之結構。又,在設有三個以上的葉片組之情況,可作成為具有與葉片組數量相同數量之單位嵌合部之結構,亦即,將與組數量相同數量的前述設有一個葉片組的情況之公連接器在連接器寬度方向連結之形狀。又,關於母連接器,亦與前述公連接器同樣地,可作成使單位嵌合部增減之結構。
又,在本實施形態,公連接器1與母連接器2 係具有相同數量的單位嵌合部,但,亦可取代此結構,使公連接器與母連接器的單位嵌合部之數量不同。例如,在公連接器及母連接器中的一方的連接器具有三個單位嵌合部之情況,可準備具有一個單位嵌合部之另一方的連接器三個,將該等連接器嵌入於前述一方的連接器,亦可準備具有一個單位嵌合部的另一方的連接器、具有兩個單位嵌合部的另一方的連接器各一個,將該等連接器嵌合於前述一方的連接器。又,在一方的連接器具有複數個單位嵌合部之情況,亦可為不需要將所另一方的連接器嵌合於所有的單位嵌合部,而是將另一方的連接器僅嵌合於一部分的單位嵌合部,不使用剩餘的單位嵌合部。
又,在公連接器,可因應單位嵌合部的增減,設置導引部來取代限制部,或設置限制部來取代導引部。此時,在母連接器,位於與公連接器的導引部對應的位置之空間作為被導引部、位於與公連接器的限制部對應的位置之空間作為被被限制部使用。
在本實施形態,以公連接器係將形狀不同的四種葉片設成層狀為例進行了說明,但,葉片的種類不限於此,至少兩種即可,與本實施形態同樣地,能夠將各種葉片設成層狀。

Claims (3)

  1. 一種電路基板用電連接器,係在絕緣板併設保持複數個導電條構件而形成葉片,於在內部形成有用來收容複數個葉片的收容部之殼體的前部,形成有用於對象連接器進行插拔的嵌合部,於殼體的底部,形成有安裝至電路基板之安裝面,導電條構件係在成為其前端部的一端部形成有用來與對象連接器的對應端子接觸之接觸部,在另一端部形成有用來焊接至電路基板的對應電路部之連接部,該連接部朝殼體外突出的電路基板用電連接器,其特徵為:形成於前述殼體的收容部係與各葉片相對應地具有用來收容各葉片的前部之收容溝,前述複數個葉片中的至少一個係被固定保持在相對應的收容溝內,其他的葉片在各自的相對應之收容溝內可移動。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電路基板用電連接器,其中,複數個葉片係由所保持的導電條構件之長度在各葉片上不同之複數種葉片所構成,前述導電條構件係具有朝插拔方向呈直線狀延伸之臂部;和經由彎曲部與該臂部的後端連結且朝底部向下延伸之腳部,在臂部的前端部,形成有用來與對象連接器的對應端子接觸之接觸部,在腳部的下端,形成有用來焊接至 電路基板的對應電路部之連接部,各種葉片係具有保持有臂部的臂部用葉片和保持有腳部的腳部用葉片,臂部用葉片與腳部用葉片的葉片板面彼此是以形成有角度的方式藉由導電條構件的彎曲部連結,複數種葉片係設定各種葉片的導電條構件之臂部及腳部的長度,使相互的臂部用葉片彼此、腳部用葉片彼此隔著間隔依次存在,形成於殼體的收容溝係形成為容許各種葉片的臂部用葉片分別從後方插入。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之電路基板用電連接器,其中,葉片係臂部用葉片與腳部用葉片呈直角,且被固定保持於收容溝內的葉片以外之其他葉片朝對象連接器的插拔方向可移動。
TW106122413A 2016-09-13 2017-07-04 電路基板用電連接器 TWI722213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6178685A JP6761311B2 (ja) 2016-09-13 2016-09-13 回路基板用電気コネクタ
JP2016-178685 2016-09-13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826627A true TW201826627A (zh) 2018-07-16
TWI722213B TWI722213B (zh) 2021-03-21

Family

ID=6156042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6122413A TWI722213B (zh) 2016-09-13 2017-07-04 電路基板用電連接器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10236608B2 (zh)
JP (1) JP6761311B2 (zh)
CN (1) CN107819216B (zh)
TW (1) TWI722213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6761311B2 (ja) * 2016-09-13 2020-09-23 ヒロセ電機株式会社 回路基板用電気コネクタ
JP2019140046A (ja) * 2018-02-15 2019-08-22 住友電装株式会社 コネクタ、コネクタ装置
JP7076298B2 (ja) * 2018-06-21 2022-05-27 ヒロセ電機株式会社 ライトアングル電気コネクタ
JP7076297B2 (ja) * 2018-06-21 2022-05-27 ヒロセ電機株式会社 ライトアングル電気コネクタ
DE102018118405B3 (de) * 2018-07-30 2019-12-05 Ims Connector Systems Gmbh Steckverbinder sowie Steckverbindung mit einem solchen Steckverbinder
JP7164374B2 (ja) * 2018-09-25 2022-11-01 ヒロセ電機株式会社 回路基板用電気コネクタ及び回路基板用電気コネクタの製造方法
KR102628684B1 (ko) 2018-12-03 2024-01-25 몰렉스 엘엘씨 차폐된 단자들을 가진 커넥터
JP2021158082A (ja) * 2020-03-30 2021-10-07 ヒロセ電機株式会社 回路基板用電気コネクタ、相手側電気コネクタおよび電気コネクタ組立体
CN213756424U (zh) * 2020-11-04 2021-07-23 苗玉霞 一种太阳能地插驱赶器

Family Cites Families (3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FR2638291B1 (fr) * 1988-10-26 1990-12-07 Labinal Perfectionnements aux boitiers de connexions electriques
US4952172A (en) * 1989-07-14 1990-08-28 Amp Incorporated Electrical connector stiffener device
JP2516117Y2 (ja) * 1990-09-28 1996-11-06 日本電気株式会社 プリント基板エッジ搭載用コネクタ
FR2818025B1 (fr) * 2000-12-13 2003-05-30 Fci France Connecteur
JP2003031324A (ja) * 2001-07-18 2003-01-31 Jst Mfg Co Ltd 電気コネクタ組立体
JP2004146271A (ja) * 2002-10-25 2004-05-20 Fci Asia Technology Pte Ltd 複数段式電気コネクタ
JP3946157B2 (ja) * 2003-03-27 2007-07-18 ヒロセ電機株式会社 伝送基板及びこれとコネクタとを接続して成るコネクタ組立体
TW568416U (en) * 2003-05-07 2003-12-21 Hon Hai Prec Ind Co Ltd Modular connector
JP2006073555A (ja) * 2004-08-31 2006-03-16 Hirose Electric Co Ltd 伝送回路基板構造及び伝送回路基板そしてこれを有するコネクタ
US7163421B1 (en) * 2005-06-30 2007-01-16 Amphenol Corporation High speed high density electrical connector
US20070111598A1 (en) * 2005-11-14 2007-05-17 Quilici James E Electrical connector assemblies and methods of fabrication
US7195519B1 (en) * 2006-03-30 2007-03-27 Tyco Electronics Corporation Modular connector assembly with adjustable distance between contact wafers
US7465188B2 (en) * 2006-12-19 2008-12-16 Intel Corporation Compact PCB connector
US20080203547A1 (en) * 2007-02-26 2008-08-28 Minich Steven E Insert molded leadframe assembly
CN201038377Y (zh) * 2007-03-08 2008-03-19 丞泰塑胶制品(深圳)有限公司 电连接器
US7651371B2 (en) * 2007-11-15 2010-01-26 Hon Hai Precision Ind. Co., Ltd. Electrical connector with ESD protection
US7758380B2 (en) * 2008-05-16 2010-07-20 Hon Hai Precision Ind. Co., Ltd. Stacked electrical connector with improved shell for EMI protection
EP2342781A1 (en) 2008-10-27 2011-07-13 Fci Connector with floating terminals
CN201355673Y (zh) * 2008-12-02 2009-12-02 富士康(昆山)电脑接插件有限公司 电连接器
CN201413880Y (zh) * 2009-02-05 2010-02-24 蔡周贤 插座构造
TWM406821U (en) * 2009-02-27 2011-07-01 Molex Inc Connector assembly and electrical connector
CN201498630U (zh) * 2009-05-11 2010-06-02 富士康(昆山)电脑接插件有限公司 电连接器
CN101944677A (zh) * 2009-07-08 2011-01-12 连展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高速连接器
TWM385845U (en) * 2010-03-23 2010-08-01 Chang Nai Chien Built-in USB 3.0 female connector
JP5582893B2 (ja) * 2010-07-06 2014-09-03 ホシデン株式会社 面実装用マルチコネクタ及び電子機器
US8475208B2 (en) * 2011-11-21 2013-07-02 Tyco Electronics Corporation Electrical connector configured to shield cable-termination regions
CN203339365U (zh) * 2013-05-29 2013-12-11 东莞首开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插接器簧片防退结构
CN203774514U (zh) * 2014-02-28 2014-08-13 凡甲电子(苏州)有限公司 电连接器
JP6423310B2 (ja) * 2015-04-28 2018-11-14 ヒロセ電機株式会社 ライトアングル電気コネクタ
JP6761311B2 (ja) * 2016-09-13 2020-09-23 ヒロセ電機株式会社 回路基板用電気コネクタ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819216A (zh) 2018-03-20
US10236608B2 (en) 2019-03-19
JP2018045828A (ja) 2018-03-22
JP6761311B2 (ja) 2020-09-23
TWI722213B (zh) 2021-03-21
US20180076547A1 (en) 2018-03-15
CN107819216B (zh) 2020-12-2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201826627A (zh) 電路基板用電連接器
TWI709284B (zh) 母型電氣連接器、公型電氣連接器及具有該等連接器的電氣連接器組裝體
US10128614B2 (en) Movable connector
TWI569519B (zh) Electrical connector assembly, plug connector and socket connector
KR101241686B1 (ko) 보드간 컨넥터
JP6423310B2 (ja) ライトアングル電気コネクタ
TWI549388B (zh) 連接器
CN109962356B (zh) 电路基板用l型电连接器及其制造方法
TW201301667A (zh) 連接器組件
CN110247213B (zh) 中间电连接器及电连接器组装体
US20170222372A1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with metallic shielding plate unitarily formed with verticla board
JP6192567B2 (ja) フローティング型コネクタ
US7736155B2 (en) Connector
JP2006012625A (ja) 基板対基板コネクタ
KR20180050741A (ko) 커넥터 및 커넥터 시스템
JP7266464B2 (ja) フローティングコネクタ、コネクタ、フローティングコネクタアセンブリ
CN110635295A (zh) 直角电连接器
CN111435770B (zh) 连接器连结结构以及连接器连结体
JP7412862B2 (ja) 回路基板用電気コネクタ及び回路基板付電気コネクタ
WO2022054443A1 (ja) 表面実装コネクタ
JP7315340B2 (ja) 可動コネクタ及びコネクタ組立体
JP2024068366A (ja) 回路基板用電気コネクタおよび回路基板付電気コネクタ
JP2023060695A (ja) コネクタ及びコネクタセット
CN116683213A (zh) 电连接器
JP2020107556A (ja) 中継コネク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