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1823093A - 電動輔助系統及電動輔助車輛 - Google Patents

電動輔助系統及電動輔助車輛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1823093A
TW201823093A TW106136778A TW106136778A TW201823093A TW 201823093 A TW201823093 A TW 201823093A TW 106136778 A TW106136778 A TW 106136778A TW 106136778 A TW106136778 A TW 106136778A TW 201823093 A TW201823093 A TW 201823093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electric
acceleration
sensor
assist
electric assist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613677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I703070B (zh
Inventor
蓮見光晴
Original Assignee
日商山葉發動機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日商山葉發動機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日商山葉發動機股份有限公司
Publication of TW20182309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82309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70307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703070B/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LPROPULSION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SUPPLYING ELECTRIC POWER FOR AUXILIARY EQUIPMENT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ELECTRODYNAMIC BRAKE SYSTEMS FOR VEHICLES IN GENERAL; MAGNETIC SUSPENSION OR LEVITATION FOR VEHICLES; MONITORING OPERATING VARIABLES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ELECTRIC SAFETY DEVICES FOR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 B60L15/00Methods, circuits, or devices for controlling the traction-motor speed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 B60L15/10Methods, circuits, or devices for controlling the traction-motor speed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for automatic control superimposed on human control to limit the acceleration of the vehicle, e.g. to prevent excessive motor current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LPROPULSION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SUPPLYING ELECTRIC POWER FOR AUXILIARY EQUIPMENT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ELECTRODYNAMIC BRAKE SYSTEMS FOR VEHICLES IN GENERAL; MAGNETIC SUSPENSION OR LEVITATION FOR VEHICLES; MONITORING OPERATING VARIABLES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ELECTRIC SAFETY DEVICES FOR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 B60L15/00Methods, circuits, or devices for controlling the traction-motor speed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 B60L15/20Methods, circuits, or devices for controlling the traction-motor speed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for control of the vehicle or its driving motor to achieve a desired performance, e.g. speed, torque, programmed variation of speed
    • B60L15/2009Methods, circuits, or devices for controlling the traction-motor speed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for control of the vehicle or its driving motor to achieve a desired performance, e.g. speed, torque, programmed variation of speed for braking
    • B60L15/2018Methods, circuits, or devices for controlling the traction-motor speed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for control of the vehicle or its driving motor to achieve a desired performance, e.g. speed, torque, programmed variation of speed for braking for braking on a slop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LPROPULSION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SUPPLYING ELECTRIC POWER FOR AUXILIARY EQUIPMENT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ELECTRODYNAMIC BRAKE SYSTEMS FOR VEHICLES IN GENERAL; MAGNETIC SUSPENSION OR LEVITATION FOR VEHICLES; MONITORING OPERATING VARIABLES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ELECTRIC SAFETY DEVICES FOR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 B60L15/00Methods, circuits, or devices for controlling the traction-motor speed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 B60L15/20Methods, circuits, or devices for controlling the traction-motor speed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for control of the vehicle or its driving motor to achieve a desired performance, e.g. speed, torque, programmed variation of speed
    • B60L15/2072Methods, circuits, or devices for controlling the traction-motor speed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for control of the vehicle or its driving motor to achieve a desired performance, e.g. speed, torque, programmed variation of speed for drive off
    • B60L15/2081Methods, circuits, or devices for controlling the traction-motor speed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for control of the vehicle or its driving motor to achieve a desired performance, e.g. speed, torque, programmed variation of speed for drive off for drive off on a slop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LPROPULSION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SUPPLYING ELECTRIC POWER FOR AUXILIARY EQUIPMENT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ELECTRODYNAMIC BRAKE SYSTEMS FOR VEHICLES IN GENERAL; MAGNETIC SUSPENSION OR LEVITATION FOR VEHICLES; MONITORING OPERATING VARIABLES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ELECTRIC SAFETY DEVICES FOR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 B60L50/00Electric propulsion with power supplied within the vehicle
    • B60L50/20Electric propulsion with power supplied within the vehicle using propulsion power generated by humans or animal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WCONJOINT CONTROL OF VEHICLE SUB-UNITS OF DIFFERENT TYPE OR DIFFERENT FUNCTION; CONTROL SYSTEMS SPECIALLY ADAPTED FOR HYBRID VEHICLES; ROAD VEHICLE DRIVE CONTROL SYSTEMS FOR PURPOSES NOT RELATED TO THE CONTROL OF A PARTICULAR SUB-UNIT
    • B60W30/00Purposes of road vehicle drive control systems not related to the control of a particular sub-unit, e.g. of systems using conjoint control of vehicle sub-units
    • B60W30/18Propelling the vehicle
    • B60W30/188Controlling power parameters of the driveline, e.g. determining the required power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WCONJOINT CONTROL OF VEHICLE SUB-UNITS OF DIFFERENT TYPE OR DIFFERENT FUNCTION; CONTROL SYSTEMS SPECIALLY ADAPTED FOR HYBRID VEHICLES; ROAD VEHICLE DRIVE CONTROL SYSTEMS FOR PURPOSES NOT RELATED TO THE CONTROL OF A PARTICULAR SUB-UNIT
    • B60W40/00Estimation or calculation of non-directly measurable driving parameters for road vehicle drive control systems not related to the control of a particular sub unit, e.g. by using mathematical models
    • B60W40/02Estimation or calculation of non-directly measurable driving parameters for road vehicle drive control systems not related to the control of a particular sub unit, e.g. by using mathematical models related to ambient conditions
    • B60W40/06Road conditions
    • B60W40/076Slope angle of the road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MRIDER PROPULSION OF WHEELED VEHICLES OR SLEDGES; POWERED PROPULSION OF SLEDGES OR SINGLE-TRACK CYCLES; TRANSMISSION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UCH VEHICLES
    • B62M6/00Rider propulsion of wheeled vehicles with additional source of power, e.g. combustion engine or electric motor
    • B62M6/40Rider propelled cycles with auxiliary electric motor
    • B62M6/45Control or actuating devices therefor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MRIDER PROPULSION OF WHEELED VEHICLES OR SLEDGES; POWERED PROPULSION OF SLEDGES OR SINGLE-TRACK CYCLES; TRANSMISSION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UCH VEHICLES
    • B62M6/00Rider propulsion of wheeled vehicles with additional source of power, e.g. combustion engine or electric motor
    • B62M6/40Rider propelled cycles with auxiliary electric motor
    • B62M6/45Control or actuating devices therefor
    • B62M6/50Control or actuating devices therefor characterised by detectors or sensors, or arrangement thereof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PMEASURING LINEAR OR ANGULAR SPEED, ACCELERATION, DECELERATION, OR SHOCK; INDICATING PRESENCE, ABSENCE, OR DIRECTION, OF MOVEMENT
    • G01P3/00Measuring linear or angular speed; Measuring differences of linear or angular speeds
    • G01P3/42Devices 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electric or magnetic means
    • G01P3/44Devices 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electric or magnetic means for measuring angular speed
    • G01P3/48Devices 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electric or magnetic means for measuring angular speed by measuring frequency of generated current or voltage
    • G01P3/481Devices 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electric or magnetic means for measuring angular speed by measuring frequency of generated current or voltage of pulse signals
    • G01P3/487Devices 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electric or magnetic means for measuring angular speed by measuring frequency of generated current or voltage of pulse signals delivered by rotating magnet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LPROPULSION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SUPPLYING ELECTRIC POWER FOR AUXILIARY EQUIPMENT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ELECTRODYNAMIC BRAKE SYSTEMS FOR VEHICLES IN GENERAL; MAGNETIC SUSPENSION OR LEVITATION FOR VEHICLES; MONITORING OPERATING VARIABLES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ELECTRIC SAFETY DEVICES FOR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 B60L2200/00Type of vehicles
    • B60L2200/12Bik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LPROPULSION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SUPPLYING ELECTRIC POWER FOR AUXILIARY EQUIPMENT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ELECTRODYNAMIC BRAKE SYSTEMS FOR VEHICLES IN GENERAL; MAGNETIC SUSPENSION OR LEVITATION FOR VEHICLES; MONITORING OPERATING VARIABLES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ELECTRIC SAFETY DEVICES FOR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 B60L2240/00Control parameters of input or output; Target parameters
    • B60L2240/10Vehicle control parameters
    • B60L2240/12Speed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LPROPULSION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SUPPLYING ELECTRIC POWER FOR AUXILIARY EQUIPMENT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ELECTRODYNAMIC BRAKE SYSTEMS FOR VEHICLES IN GENERAL; MAGNETIC SUSPENSION OR LEVITATION FOR VEHICLES; MONITORING OPERATING VARIABLES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ELECTRIC SAFETY DEVICES FOR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 B60L2240/00Control parameters of input or output; Target parameters
    • B60L2240/10Vehicle control parameters
    • B60L2240/14Acceleration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LPROPULSION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SUPPLYING ELECTRIC POWER FOR AUXILIARY EQUIPMENT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ELECTRODYNAMIC BRAKE SYSTEMS FOR VEHICLES IN GENERAL; MAGNETIC SUSPENSION OR LEVITATION FOR VEHICLES; MONITORING OPERATING VARIABLES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ELECTRIC SAFETY DEVICES FOR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 B60L2240/00Control parameters of input or output; Target parameters
    • B60L2240/10Vehicle control parameters
    • B60L2240/14Acceleration
    • B60L2240/16Acceleration longitudinal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LPROPULSION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SUPPLYING ELECTRIC POWER FOR AUXILIARY EQUIPMENT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ELECTRODYNAMIC BRAKE SYSTEMS FOR VEHICLES IN GENERAL; MAGNETIC SUSPENSION OR LEVITATION FOR VEHICLES; MONITORING OPERATING VARIABLES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ELECTRIC SAFETY DEVICES FOR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 B60L2240/00Control parameters of input or output; Target parameters
    • B60L2240/10Vehicle control parameters
    • B60L2240/14Acceleration
    • B60L2240/18Acceleration lateral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LPROPULSION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SUPPLYING ELECTRIC POWER FOR AUXILIARY EQUIPMENT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ELECTRODYNAMIC BRAKE SYSTEMS FOR VEHICLES IN GENERAL; MAGNETIC SUSPENSION OR LEVITATION FOR VEHICLES; MONITORING OPERATING VARIABLES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ELECTRIC SAFETY DEVICES FOR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 B60L2240/00Control parameters of input or output; Target parameters
    • B60L2240/10Vehicle control parameters
    • B60L2240/14Acceleration
    • B60L2240/20Acceleration angular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LPROPULSION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SUPPLYING ELECTRIC POWER FOR AUXILIARY EQUIPMENT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ELECTRODYNAMIC BRAKE SYSTEMS FOR VEHICLES IN GENERAL; MAGNETIC SUSPENSION OR LEVITATION FOR VEHICLES; MONITORING OPERATING VARIABLES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ELECTRIC SAFETY DEVICES FOR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 B60L2240/00Control parameters of input or output; Target parameters
    • B60L2240/60Navigation input
    • B60L2240/64Road conditions
    • B60L2240/642Slope of road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LPROPULSION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SUPPLYING ELECTRIC POWER FOR AUXILIARY EQUIPMENT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ELECTRODYNAMIC BRAKE SYSTEMS FOR VEHICLES IN GENERAL; MAGNETIC SUSPENSION OR LEVITATION FOR VEHICLES; MONITORING OPERATING VARIABLES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ELECTRIC SAFETY DEVICES FOR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 B60L2260/00Operating Modes
    • B60L2260/40Control modes
    • B60L2260/44Control modes by parameter estimation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LPROPULSION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SUPPLYING ELECTRIC POWER FOR AUXILIARY EQUIPMENT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ELECTRODYNAMIC BRAKE SYSTEMS FOR VEHICLES IN GENERAL; MAGNETIC SUSPENSION OR LEVITATION FOR VEHICLES; MONITORING OPERATING VARIABLES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ELECTRIC SAFETY DEVICES FOR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 B60L9/00Electric propulsion with power supply external to the vehicle
    • B60L9/16Electric propulsion with power supply external to the vehicle using ac induction motors
    • B60L9/18Electric propulsion with power supply external to the vehicle using ac induction motors fed from dc supply lin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JCYCLE SADDLES OR SEATS; AUXILIARY DEVICES OR ACCESSORIES SPECIALLY ADAPTED TO CYCLES AND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e.g. ARTICLE CARRIERS OR CYCLE PROTECTORS
    • B62J43/00Arrangements of batteries
    • B62J43/10Arrangements of batteries for propulsion
    • B62J43/13Arrangements of batteries for propulsion on rider-propelled cycles with additional electric propulsion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MRIDER PROPULSION OF WHEELED VEHICLES OR SLEDGES; POWERED PROPULSION OF SLEDGES OR SINGLE-TRACK CYCLES; TRANSMISSION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UCH VEHICLES
    • B62M6/00Rider propulsion of wheeled vehicles with additional source of power, e.g. combustion engine or electric motor
    • B62M6/80Accessories, e.g. power sources; Arrangements thereof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10/00Road transport of goods or passengers
    • Y02T10/60Other road transportation technologies with 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effect
    • Y02T10/64Electric machine technologies in electromobility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10/00Road transport of goods or passengers
    • Y02T10/60Other road transportation technologies with 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effect
    • Y02T10/70Energy storage systems for electromobility, e.g. batterie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10/00Road transport of goods or passengers
    • Y02T10/60Other road transportation technologies with 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effect
    • Y02T10/72Electric energy management in electromobility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ransportat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Automation & Control Theory (AREA)
  • Mathematical Phys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lectric Propulsion And Braking For Vehicles (AREA)

Abstract

本發明提供一種於傾斜路行駛時產生適當之輔助力之電動輔助系統(51)等。用於電動輔助車輛(10)之電動輔助系統具有:電動馬達(53),其產生用以輔助電動輔助車輛之騎乘者之人力之輔助力;控制裝置(170),其控制使電動馬達產生之輔助力之大小;及加速度感測器(38),其輸出表示電動輔助車輛之行進方向之加速度Gx之加速度信號。控制裝置基於來自外部之信號而獲取表示電動輔助車輛之行駛速度之速度資訊,基於速度資訊及加速度信號而檢測出路面之傾斜角,並使電動馬達產生與傾斜角對應之大小之輔助力。

Description

電動輔助系統及電動輔助車輛
本發明係關於一種電動輔助系統及具備該電動輔助系統之電動輔助車輛。
已知有藉由電動馬達輔助騎乘者踩蹬踏板之力之電動輔助腳踏車。電動輔助腳踏車係使電動馬達產生與騎乘者施加至踏板之人力對應之輔助力,將人力與輔助力合併所得之驅動力傳遞至驅動輪。藉由利用電動馬達輔助人力,可減輕騎乘者之負擔(例如專利文獻1)。 [先前技術文獻] [專利文獻] [專利文獻1]日本專利特開平09-226664號公報
[發明所欲解決之問題] 騎乘者利用電動輔助腳踏車沿傾斜路上行或下行時,行駛負載可能因路面之梯度之變化而增減。要求電動輔助腳踏車於行駛負載增加之情形時產生更大之輔助力,於減少之情形時產生更小之輔助力。 然而,對於先前之電動輔助腳踏車,於產生與行駛負載對應之輔助力之方面具有改善之餘地。例如上坡時,有輔助力不足,騎乘者感覺踏板較重之情況。又,下坡時,有騎乘者感覺輔助力略大、加速較大之情況。於此種情形時,騎乘者藉由手動切換變更輔助力之強度之運行模式(輔助模式),以獲得所需要之輔助力之方式進行調整。 只要可相應於行駛負載之增減而使電動馬達產生適當之輔助力,則可提供更適合於騎乘者之乘車感覺之控制。 本發明提供一種於上行或下行之傾斜路之行駛時產生適當之輔助力之電動輔助系統及具備該電動輔助系統之電動輔助車輛。 [解決問題之技術手段] 本發明之用於電動輔助車輛之例示性之電動輔助系統具備:電動馬達,其產生用以輔助上述電動輔助車輛之騎乘者之人力之輔助力;控制裝置,其控制使上述電動馬達產生之上述輔助力之大小;及加速度感測器,其輸出表示上述電動輔助車輛之行進方向之加速度Gx之加速度信號;上述控制裝置基於來自外部之信號而獲取表示上述電動輔助車輛之行駛速度之速度資訊;上述控制裝置基於上述速度資訊及上述加速度信號而檢測出上述路面之傾斜角,並使上述電動馬達產生與上述傾斜角對應之大小之輔助力。 關於電動輔助系統之控制裝置,無論電動輔助車輛停止或行駛中,均基於速度資訊及加速度信號檢測出路面之傾斜角。繼而,使電動馬達產生與傾斜角對應之大小之輔助力。 控制裝置於例如檢測到傾斜為上行方向之情形時,傾斜角越大則使輔助力變得越大。藉此,可於感到負載更大之上坡中之開始踩蹬時適當地輔助騎乘者之人力。又,於檢測到傾斜為下行方向之情形時,傾斜角越大則使輔助力變得越小。藉此,下坡時不會產生較大之輔助力,因此可抑制下坡時之加速。 於上行之傾斜路上,由於使輔助力變大,故而電力消耗較先前變大。然而,於下行之傾斜路之傾斜路上,若檢測到為下行,則控制裝置會減少輔助力。下行時,可較先前抑制電池之電力消耗。結果,可提昇騎乘者之舒適性並且使電池之電力消耗為與先前相同之程度即可。 進而,利用作為行進方向之第1方向之加速度Gx及速度V,檢測出路面之傾斜角。加速度感測器為僅行進方向之單軸感測器即可,因此可更便宜地獲取。 於一實施形態中,上述電動輔助系統進而具備輸出與上述電動輔助車輛之移動速度對應之信號之速度感測器,上述控制裝置基於自上述速度感測器接收到之與上述移動速度對應之信號而獲取上述速度資訊,上述控制裝置基於上述速度資訊及上述加速度信號而檢測出上述路面之傾斜角。 控制裝置利用電動輔助車輛之行駛中自加速度感測器輸出之加速度信號及自速度感測器輸出之速度信號,檢測出路面之傾斜角。速度感測器一般被搭載,相對較便宜。因此,無需使用高性能且高價之陀螺儀感測器及加速度感測器求出路面之傾斜角,能以整體上便宜之構成算出傾斜角。 於一實施形態中,上述電動馬達具有轉子,且進而具備檢測上述電動馬達之旋轉之上述轉子之位置之位置檢測感測器,上述控制裝置基於上述位置檢測感測器之輸出求出上述轉子之旋轉速度ω,將上述旋轉速度ω乘以常數而獲取上述速度資訊。即便為不具有速度感測器之車輛、或即便速度感測器發生故障之情形時,亦可自電動馬達之旋轉速度獲取速度資訊。 於一實施形態中,上述電動輔助車輛包含具有複數個變速檔之變速機構,輸出表示當前選擇之變速檔之資料,上述電動馬達具有轉子,且進而具備檢測旋轉之上述轉子之位置之位置檢測感測器,上述控制裝置係獲取表示上述變速檔之資料,基於上述位置檢測感測器之輸出求出上述轉子之旋轉速度ω,基於上述旋轉速度ω及表示上述變速檔之資料而獲取上述速度資訊。即便為不具有速度感測器之車輛、或即便速度感測器發生故障之情形時,亦可自電動馬達之旋轉速度獲取速度資訊。 於一實施形態中,上述電動輔助車輛具有檢測上述騎乘者之踏力扭矩之扭矩感測器,上述控制裝置於上述踏力扭矩大於預定之閾值之情形時,獲取上述速度資訊,且檢測出上述路面之傾斜角。 若於騎乘者不踩蹬踏板而沿下行之傾斜路下行時算出速度資訊,則儘管實際之車速V並非零,但有所算出之車速變成零之可能性。藉由於踏力扭矩超出閾值時(騎乘者踩蹬踏板時)獲取速度資訊,可獲取準確之速度資訊。 於一實施形態中,上述控制裝置藉由算出上述行進方向之速度V之時間微分值(dV/dt),自上述行進方向之加速度Gx減去上述時間微分值(dV/dt),並將相減結果除以重力加速度G,而檢測出上述路面之傾斜角。藉由利用由行駛產生之行進方向之實際之加速度與重力加速度,可精度良好地算出傾斜角。 於一實施形態中,上述控制裝置亦可藉由對將上述相減結果除以重力加速度G所得之相除結果進行反正弦轉換,而檢測出上述路面之傾斜角。或者,上述控制裝置具有將複數個角度之各者與每一角度之正弦函數之計算值建立對應關係之表,上述控制裝置藉由將上述相減結果除以重力加速度G並參照上述表,而獲取與相除結果對應之角度,將上述角度視為上述路面之傾斜角檢測出。將來自加速度感測器之加速度Gx與速度V之微分值(即加速度值)之差除以重力加速度G所得之值係傾斜角之正弦。利用該關係,控制裝置可精度良好地算出路面之傾斜角。 本發明之例示性之電動輔助車輛具備上述任一電動輔助系統、及輸出與上述電動輔助車輛之移動速度對應之信號之速度感測器。因此,可獲得直接具有上述任一電動輔助系統之優點之電動輔助車輛。 本發明之用於電動輔助車輛之例示性之電動輔助系統具備:電動馬達,其產生用以輔助電動輔助車輛之騎乘者之人力之輔助力;控制裝置,其控制使上述電動馬達產生之上述輔助力之大小;及加速度感測器,其輸出表示上述電動輔助車輛之行進方向即第1方向之加速度Gx及與上述第1方向及路面之兩者垂直之第2方向之加速度Gz之至少一者的加速度信號;上述控制裝置利用上述加速度信號檢測出上述電動輔助車輛處於停止狀態,進而基於上述停止狀態下輸出之上述加速度信號檢測出上述路面之傾斜角,於上述騎乘者開始踩蹬時,使上述電動馬達產生與上述傾斜角對應之大小之輔助力。 利用感測器之輸出信號檢測出電動輔助車輛為完全停止之狀態,於停止狀態下檢測出傾斜角。藉此,能以較高之精度檢測出傾斜角,可產生適當之輔助力,可改善要求輔助之坡道發動時之騎乘容易性。 例如於檢測到為向上行方向之坡道發動之情形時,傾斜角越大則使輔助力變得越大。藉此,可於感到負載更大之上坡中之開始踩蹬時適當地輔助騎乘者之人力。又,於檢測到為向下行方向之坡道發動之情形時,傾斜角越大則使輔助力變得越小。藉此,下坡時不會產生較大之輔助力,因此可抑制下坡時之加速。 又,由於僅利用加速度感測器進行停止狀態之判定及傾斜角之檢測,故而無需設置各種感測器,可抑制成本之增加。進而可減少搭載感測器之空間,簡化構成。 於一實施形態中,上述控制裝置進而具備停止檢測電路,該停止檢測電路係基於自上述加速度感測器輸出之上述加速度信號而檢測出上述電動輔助車輛處於上述停止狀態。 於一實施形態中,上述停止檢測電路於表示上述第1方向之加速度Gx及上述第2方向之加速度Gz之至少一者的加速度信號滿足預定之停止判定條件之情形時,檢測出上述電動輔助車輛停止。 於一實施形態中,上述停止判定條件包含上述加速度信號之信號位準之範圍所相關之條件、及處於上述信號位準之範圍內之時間所相關之條件。 於一實施形態中,上述加速度感測器係輸出表示上述第1方向之加速度Gx之第1加速度信號及表示上述第2方向之加速度Gz之第2加速度信號的雙軸加速度感測器或三軸加速度感測器,且上述停止檢測電路關於上述第1加速度信號及上述第2加速度信號之各者保持上述停止判定條件。 又,本發明之用於電動輔助車輛之其他例示性之電動輔助系統具有:電動馬達,其產生用以輔助電動輔助車輛之騎乘者之人力之輔助力;控制裝置,其控制使上述電動馬達產生之輔助力之大小;及加速度感測器,其輸出加速度信號,該加速度信號表示上述電動輔助車輛之行進方向即第1方向之加速度Gx、以及與上述第1方向及上述路面之兩者垂直之第2方向之加速度Gz之至少一者。上述控制裝置自輸出用以檢測上述電動輔助車輛為停止中或行駛中之檢測信號之至少一種感測器接收上述檢測信號,根據上述檢測信號檢測出上述電動輔助車輛處於停止狀態,基於上述停止狀態下輸出之上述加速度信號檢測出路面之傾斜角,於上述騎乘者開始踩蹬時,使上述電動馬達產生與上述傾斜角對應之大小之輔助力。 利用感測器之輸出信號檢測出電動輔助車輛為完全停止之狀態,於停止狀態下檢測出傾斜角。藉此,能以較高之精度檢測出傾斜角,可產生適當之輔助力,可改善要求輔助之坡道發動時之騎乘容易性。 例如於檢測到為向上行方向之坡道發動之情形時,傾斜角越大則使輔助力變得越大。藉此,可於感到負載更大之上坡中之開始踩蹬時適當地輔助騎乘者之人力。又,於檢測出為向下行方向之坡道發動之情形時,傾斜角越大則使輔助力變得越小。藉此,下坡時不會產生較大之輔助力,因此可抑制下坡時之加速。 於一實施形態中,上述控制裝置進而具備停止檢測電路,該停止檢測電路係基於自上述至少一種感測器輸出之上述檢測信號而檢測出上述電動輔助車輛停止。 於一實施形態中,上述至少一種感測器係速度感測器、扭矩感測器、曲柄旋轉感測器及檢測上述電動馬達之旋轉之霍爾感測器中之一種或複數種,上述停止檢測電路於上述檢測信號滿足預定之停止判定條件之情形時,檢測出上述電動輔助車輛停止。 於一實施形態中,於上述至少一種感測器為檢測上述電動輔助車輛之速度之速度感測器時,上述停止檢測電路於上述檢測信號滿足未達預定之速度之上述停止判定條件之情形時,檢測出上述電動輔助車輛停止。 於一實施形態中,上述電動輔助系統進而具備安裝踏板之曲柄軸,於上述至少一種感測器為檢測藉由上述踏板之踩踏而施加至上述曲柄軸之扭矩之扭矩感測器時,上述停止檢測電路於上述檢測信號滿足未達預定之扭矩值之上述停止判定條件之情形時,檢測出上述電動輔助車輛停止。 於一實施形態中,上述電動輔助系統進而具備安裝踏板之曲柄軸,於上述至少一種感測器為檢測上述曲柄軸之旋轉之曲柄旋轉感測器時,上述停止檢測電路於上述檢測信號滿足預定之期間內之曲柄軸之旋轉為0次之上述停止判定條件之情形時,檢測出上述電動輔助車輛停止。 於一實施形態中,於上述至少一種感測器為霍爾感測器時,上述停止檢測電路於上述檢測信號滿足預定之期間內之上述電動馬達之旋轉為0次之上述停止判定條件之情形時,檢測出上述電動輔助車輛停止。 於一實施形態中,上述控制裝置具備:梯度運算電路,其基於上述停止狀態下輸出之上述加速度信號算出上述傾斜角;輔助力運算電路,其決定與上述傾斜角對應之輔助力之大小;及馬達驅動電路,其於上述騎乘者開始踩蹬時,使上述電動馬達產生由上述輔助力運算電路決定之輔助力;且上述梯度運算電路藉由進行使用重力加速度G之arcsin(Gx/G)或arccos(Gz/G)之運算,而算出上述傾斜角。 於一實施形態中,上述加速度感測器係輸出表示上述第1方向之加速度Gx之第1加速度信號、及表示上述第2方向之加速度Gz之第2加速度信號的雙軸加速度感測器或三軸加速度感測器。 於一實施形態中,上述控制裝置具備:梯度運算電路,其基於上述停止狀態下輸出之上述加速度信號算出上述傾斜角;輔助力運算電路,其決定與上述傾斜角對應之輔助力之大小;及馬達驅動電路,其於上述騎乘者開始踩蹬時,使上述電動馬達產生由上述輔助力運算電路決定之輔助力;且上述梯度運算電路藉由進行使用重力加速度G之arcsin(Gx/G)、arccos(Gz/G)及arctan(Gx/Gz)之至少一個運算,而算出上述傾斜角。 於一實施形態中,上述輔助力運算電路預先保持表示上述傾斜角之大小與上述輔助力之大小之對應關係之規則,利用由上述梯度運算電路算出之上述傾斜角及上述規則,決定上述輔助力之大小。 於一實施形態中,上述電動輔助系統進而具備開關,該開關用以供上述騎乘者選擇行駛中之輔助力之大小不同之複數種運行模式之一種,上述輔助力運算電路針對上述每一運行模式預先保持上述規則,於上述騎乘者開始踩蹬時,利用由上述梯度運算電路算出之上述傾斜角及與由上述開關選擇之運行模式對應之規則,決定上述輔助力之大小。 於一實施形態中,上述輔助力運算電路預先保持以上述傾斜角之大小為輸入、以上述輔助力之大小為輸出之函數作為上述規則。 於一實施形態中,上述函數為階梯狀之不連續函數、線性連續函數、非線性連續函數之至少一種。 於一實施形態中,上述輔助力運算電路預先保持將上述傾斜角之大小與上述輔助力之大小建立對應關係之表。 於一實施形態中,上述梯度運算電路係利用已進行低通濾波器處理之上述第1加速度信號及上述第2加速度信號算出上述傾斜角。 於一實施形態中,上述控制裝置將上述騎乘者至多踩蹬5次為止視為上述開始踩蹬時,使上述電動馬達產生與上述傾斜角對應之大小之輔助力。 於一實施形態中,上述控制裝置將上述騎乘者踩蹬3次為止視為上述開始踩蹬時,使上述電動馬達產生與上述傾斜角對應之大小之輔助力。 於一實施形態中,上述控制裝置於上述傾斜角為向上述電動輔助車輛之行進方向之仰角之情形時,於上述騎乘者開始踩蹬時,上述傾斜角越大,則使上述電動馬達產生越大之輔助力。 於一實施形態中,上述控制裝置於上述傾斜角為向上述電動輔助車輛之行進方向之俯角之情形時,於上述騎乘者開始踩蹬時,上述傾斜角越大,則使上述電動馬達產生越小之輔助力。 本發明之例示性之電動輔助車輛具備上述任一項所記載之電動輔助系統。 又,本發明之例示性之電動輔助車輛具備上述各種態樣之電動輔助系統及上述至少一種感測器。 [發明之效果] 根據本發明之例示性之實施形態,於電動輔助車輛為完全停止之狀態時,使用加速度感測器之檢測信號檢測出傾斜角。若為停止狀態,則能以較高之精度檢測出傾斜角,因此可產生適當之輔助力。藉此,可改善要求輔助之坡道發動時之騎乘容易性。
以下,一面參照隨附圖式,一面對本發明之電動輔助系統及電動輔助車輛之實施形態進行說明。列舉電動輔助腳踏車作為電動輔助車輛之實施形態進行說明。以下之說明中提及之「傾斜角」、「傾斜角」等之「傾斜」係指關於電動輔助腳踏車之行進方向(前進方向)之路面之斜率,即上行方向及下行方向(所謂間距方向)之傾斜。要注意與關於相對於前進方向之左右方向(所謂軋製方向)之斜率不同。 (實施形態1) 一般而言,電動輔助腳踏車之騎乘者開始踩蹬踏板時感到負載較大。尤其上坡中之開始踩蹬時,騎乘者必須以較大之力踩蹬踏板。因此,於上坡中之發動時,必須使電動馬達動作而產生輔助力。另一方面,於下坡中之發動時,多數情況下無需較大之輔助力。 本揭示之例示性之實施形態之電動輔助腳踏車係於停車之狀態下算出傾斜角,產生與傾斜角之大小對應之輔助力。 圖1係表示本實施形態之電動輔助腳踏車1之側視圖。電動輔助腳踏車1具有於下文詳細敍述之驅動單元51。電動輔助腳踏車1係本發明之電動輔助車輛之一例。驅動單元51係本發明之電動輔助系統之一例。 電動輔助腳踏車1具有於前後方向上延伸之車體框架11。車體框架11包含頭管12、下管5、托架6、後下叉7、座位管16、後上叉19。頭管12配置於車體框架11之前端。把手桿13可旋轉地插入至頭管12。把手14固定於把手桿13之上端部。於把手桿13之下端部固定有前叉15。於前叉15之下端部,可旋轉地支持有作為轉向輪之前輪25。於前叉15設置有制動前輪25之刹車8。於頭管12之前方位置設置有前籃21。於前叉15設置有頭燈22。 下管5自頭管12朝向後下方傾斜延伸。座位管16自下管5之後端部朝向上方延伸。後下叉7自座位管16之下端部朝向後方延伸。托架6將下管5之後端部、座位管16之下端部、後下叉7之前端部連接。 於座位管16插入座位柱17,於座位柱17之上端部設置有供騎乘者就座之鞍座27。後下叉7之後方部可旋轉地支持作為驅動輪之後輪26。於後下叉7之後方部設置有制動後輪26之刹車9。又,於後下叉7之後方部設置有停車時使車輛保持豎立之支架29。後上叉19自座位管16之上部朝向後下方傾斜延伸。後上叉19之下端部連接於後下叉7之後方部。後上叉19支持設置於鞍座27之後方之載物台24,並且支持覆蓋後輪26之上部之擋泥板18。於擋泥板18之後方部設置有尾燈23。 於配置於車體框架11之車輛中央部附近之托架6設置有驅動單元51。驅動單元51包含電動馬達53、曲柄軸57、控制器70、加速度感測器38。於托架6搭載有對電動馬達53等供給電力之電池56。電池56亦可支持於座位管16。 曲柄軸57於左右方向上貫通並支持於驅動單元51。於曲柄軸57之兩端部設置有曲柄臂54。於曲柄臂54之前端可旋轉地設置有踏板55。 控制器70係控制電動輔助腳踏車1之動作之控制裝置。典型而言,控制器70係可進行數位信號處理之微控制器、信號處理處理器等半導體積體電路。騎乘者腳踩踏板55而使其旋轉時產生之曲柄軸57之旋轉輸出經由鏈條28傳遞至後輪26。控制器70以產生與曲柄軸57之旋轉輸出對應之輔助力之方式控制電動馬達53。自電動馬達53輸出之輔助力經由鏈條28傳遞至後輪26。再者,亦可使用皮帶、軸等代替鏈條28。 電動輔助腳踏車中存在將人力及輔助力傳遞至曲柄軸57,並將其等之合力經由鏈條28等傳遞至後輪26者。本揭示之技術可應用於以鏈條28等合成人力及輔助力之電動輔助腳踏車(圖1),亦可應用於以曲柄軸57合成人力及輔助力之電動輔助腳踏車。 本實施形態中,控制器70接收自後述之感測器群中之一個或複數個輸出之檢測信號,並基於該檢測信號,檢測出電動輔助腳踏車1當前為停止中或行駛中。若檢測出電動輔助腳踏車1處於停止狀態,則控制器70基於停止狀態下自加速度感測器輸出之加速度信號檢測出路面之傾斜角,於騎乘者開始踩蹬時使電動馬達產生與傾斜角對應之大小之輔助力。檢測加速度感測器之加速度信號之精度於停止中要高於行駛中。即,利用停止狀態下之加速度信號檢測出之傾斜角之精度更高。由於可產生與傾斜角對應之適當之輔助力,故而可改善要求輔助之坡道發動時之騎乘容易性。 為了檢測出電動輔助腳踏車1當前為停止中或行駛中而可利用之感測器群例如為速度感測器、扭矩感測器、曲柄旋轉感測器及檢測電動馬達之旋轉之霍爾感測器、加速度感測器。 以下,對控制器70之具體構成、產生控制器70之動作所利用之信號之感測器群進行詳細說明。 圖2係主要表示控制器70之構成之硬體方塊圖。圖2中亦示有控制器70之周邊環境。作為周邊環境,例如示有對控制器70輸出信號之各種感測器、及接收利用控制器70進行之動作之結果而被驅動之電動馬達53。 首先,由控制器70之周邊環境進行說明。 如上所述,控制器70包含於驅動單元51。圖2中示有同樣地包含於驅動單元51之加速度感測器38、扭矩感測器41、曲柄旋轉感測器42、電動馬達53及馬達驅動電路85。 加速度感測器38係檢測電動輔助腳踏車1之車輛本體之加速度之數毫米見方之微小電子零件。加速度感測器38例如為壓阻型、靜電電容型或熱偵測型之三軸加速度感測器。三軸加速度感測器能以1個測定出正交之三軸(X軸、Y軸、Z軸)之各方向之加速度。 再者,本說明書中,正交之三軸(X軸、Y軸、Z軸)並非絕對座標系,而為相對座標。更具體而言,正交之三軸(X軸、Y軸、Z軸)之方向分別為搭載有加速度感測器38之電動輔助腳踏車1之前後方向、左右方向、及上下方向。再者,電動輔助腳踏車1之前方向與其行進方向一致,上下方向與垂直於路面之方向一致。因此,有於平坦路上行駛中之電動輔助腳踏車1之X軸、Y軸、Z軸與於傾斜路上行駛中之電動輔助腳踏車1之X軸、Y軸、Z軸不一致之情況。 再者,為了使加速度感測器38能夠測定電動輔助腳踏車1之前後方向、左右方向、及上下方向之加速度值而考慮各種方法。例如以加速度感測器38之X軸、Y軸及Z軸分別與車輛之前後方向、左右方向、及上下方向一致之方式將加速度感測器38安裝於驅動單元51即可。此種加速度感測器38之安裝方式意味著將加速度感測器38載置於水平面。 加速度感測器38載置於未圖示之電子電路基板上。於該電子基板亦配置有用以將來自電池之電力輸送至電動輔助腳踏車1之各電子零件之電源部、馬達驅動電路85、及控制器70等包含各種IC(integrated circuit,積體電路)晶片之控制部。為構成上述電子電路基板之控制部之一零件。 上述電子電路基板受尺寸約束等,可能以垂直地豎立之狀態配置於驅動單元51內。於該情形時,加速度感測器38不再為載置於水平面之狀態。因此,必須減去相當於加速度感測器38對驅動單元51之安裝角度之量之偏移而進行輸出。換言之,必須進行檢測方向修正。由於檢測方向修正之具體處理內容公知,故而省略本說明書中之詳細說明。藉由預先修正加速度感測器38之輸出值,可測定加速度感測器38之X軸、Y軸及Z軸之輸出值作為電動輔助腳踏車1之前後方向、左右方向、及上下方向之加速度值。 再者,加速度感測器38更佳為設置於接近電動輔助腳踏車1之重心之位置。由圖1可理解,由於驅動單元51配置於踏板55之附近,故而可以說加速度感測器38配置於電動輔助腳踏車1之重心之附近。 為了不受關於電子電路基板之設置方向之約束,亦考慮將加速度感測器38與電子電路基板設為獨立個體。藉由將兩者設為獨立個體,可使設置加速度感測器38之位置精度更良好地接近於電動輔助腳踏車1靜止時之重心。 三軸加速度感測器為加速度感測器38之一例。加速度感測器38只要能夠測定X軸之加速度Gx及Z軸方向之加速度Gz之至少一者即可。亦可採用能夠測定X軸之加速度Gx及Z軸方向之加速度Gz之至少一者之雙軸加速度感測器。再者,亦可使用複數個加速度感測器分別檢測不同之軸方向之加速度。例如於不使用Z軸方向之加速度Gz之情形時,加速度感測器38只要僅輸出X軸方向之加速度Gx、或輸出X軸方向及Y軸方向之各加速度Gx及Gy即可。 扭矩感測器41將騎乘者施加至踏板55之人力(踏力)作為於曲柄軸57產生之扭矩而檢測。經檢測出之扭矩之大小以電壓信號之振幅之大小之形式輸出。扭矩感測器41亦可具有將電壓信號換算成扭矩之扭矩運算電路(未圖示)。扭矩運算電路例如將所輸出之類比電壓信號轉換為數位電壓信號。經檢測出之扭矩之大小以數位電壓信號之值之大小之形式輸出。如上所述,扭矩感測器41可輸出類比信號,亦可輸出數位信號。 曲柄旋轉感測器42檢測曲柄軸57之旋轉角。例如曲柄旋轉感測器42以每一特定之角度檢測曲柄軸57之旋轉,輸出矩形波信號或正弦波信號。若利用所輸出之信號,則可算出曲柄軸57之旋轉角及旋轉速度。曲柄旋轉感測器42亦可具有根據所輸出之信號算出曲柄軸57之旋轉角及旋轉速度之運算電路。 馬達驅動電路85例如為反相器。馬達驅動電路85將具有與來自控制器70之馬達電流指令值對應之振幅、頻率、流向等之電流自電池56供給至電動馬達53。被供給該電流之電動馬達53旋轉,產生所決定之大小之輔助力。輔助力經由動力傳遞機構31傳遞至後輪26。動力傳遞機構31係例如使電動馬達53之旋轉減速之減速機(未圖示)、鏈條28、及設置於後輪26之具有複數個變速檔之變速機構(未圖示)之統稱。藉由以上之構成,可輔助電動輔助腳踏車1之騎乘者之人力。變速機構可輸出表示當前所選擇之變速檔之資料。 再者,電動馬達53之旋轉係藉由由霍爾感測器46進行檢測。霍爾感測器46檢測電動馬達53之旋轉之轉子(未圖示)產生之磁場並輸出與磁場之強度或極性對應之電壓信號。根據自霍爾感測器46輸出之電壓信號,可獲知因旋轉而變化之轉子之位置。霍爾感測器46為位置檢測感測器。藉由利用霍爾感測器46,可求出轉子之旋轉速度。 控制器70接收自扭矩感測器41及曲柄旋轉感測器42分別輸出之檢測信號、及自操作盤60輸出之操作信號,決定輔助力之大小。控制器70將用以產生所決定之大小之輔助力之馬達電流指令值傳送至馬達驅動電路85。其結果為,電動馬達53旋轉,電動馬達53之驅動力傳遞至後輪。藉此,於騎乘者之人力上增加電動馬達53之驅動力。 再者,於自各種感測器輸出之檢測信號為類比信號之情形時,可設置A/D轉換電路(未圖示),該A/D轉換電路於檢測信號輸入至控制器70之前,一般而言將類比信號轉換為數位信號。A/D轉換電路可設置於各感測器內,亦可設置於驅動單元51內之各感測器與控制器70之間之信號路徑上。或者,A/D轉換電路亦可設置於控制器70內。 本實施形態中,若控制器70檢測出電動輔助腳踏車1處於停止狀態,其後檢測出騎乘者開始踩蹬停止狀態之電動輔助腳踏車1,則使電動馬達53產生與停止位置之傾斜角對應之大小之輔助力。與傾斜角對應之大小之輔助力可根據當前選擇之輔助模式而變動。輔助模式可由騎乘者操作操作盤60而選擇。 操作盤60安裝於電動輔助腳踏車1之把手14,藉由例如有線電纜而與控制器70連接。操作盤60將表示騎乘者進行之操作之操作信號傳送至控制器70,又,自控制器70接收用於提示騎乘者之各種資訊。 圖3係例示性之操作盤60之外觀圖。操作盤60安裝於例如把手14之左握把之附近。 操作盤60具備顯示面板61、輔助模式操作開關62及電源開關65。 顯示面板61為例如液晶面板。於顯示面板61上顯示自控制器70提供之包含電動輔助腳踏車1之速度、電池56之剩餘容量、使輔助比率變動之範圍所相關之資訊、輔助模式及其他行駛資訊的資訊。 顯示面板61具有速度顯示區域61a、電池剩餘容量顯示區域61b、輔助比率變動範圍顯示區域61c及輔助模式顯示區域61d。顯示面板61作為將該等資訊等報告給騎乘者之報告裝置發揮功能,雖然於該例中係顯示資訊,但亦可輸出聲音而報告給騎乘者。 於速度顯示區域61a以數字顯示電動輔助腳踏車1之車速。於本實施形態之情形時,電動輔助腳踏車1之車速係使用設置於前輪25之速度感測器35進行檢測。 於電池剩餘容量顯示區域61b,基於自電池56輸出至控制器70之電池剩餘容量之資訊,以區段顯示電池56之剩餘容量。藉此,騎乘者可直觀地掌握電池56之剩餘容量。 於輔助比率變動範圍顯示區域61c,以區段顯示使控制器70設定之輔助比率變動之範圍。又,亦可於該變動範圍內進而顯示當前執行中之輔助比率。 於輔助模式顯示區域61d顯示騎乘者操作輔助模式操作開關62而選擇之輔助模式。輔助模式為例如“強”、“標準”、“自動經濟(AutoECO)”。於騎乘者操作輔助模式操作開關62而選擇輔助模式關閉之情形時,於輔助模式顯示區域61d顯示為“無輔助”。 輔助模式操作開關62係用於供騎乘者選擇上述複數種輔助模式(包含輔助模式關閉)之一種之開關。於選擇複數種輔助模式之一種時,設置於操作盤60之內部之微電腦(未圖示)將特定出所選擇之輔助模式之操作信號傳送至控制器70。 電源開關65係切換電動輔助腳踏車1之電源之導通/斷開之開關。騎乘者按下電源開關65,而切換電動輔助腳踏車1之電源之導通/斷開。 操作盤60進而具備將騎乘者所需之資訊以聲音發送之揚聲器63及以光發送之燈64。例如,於藉由控制器70檢測出自停止狀態起之開始踩蹬時,電動輔助腳踏車1使與該位置之傾斜角對應之大小之輔助力產生。此時,藉由聲音之輸出及/或光之閃爍等,向騎乘者報告檢測到開始踩蹬、及不僅施加有正常之輔助力且施加有與傾斜角對應之輔助力。所謂「正常之輔助力」係指根據騎乘者施加至踏板55之踏力而施加之輔助力。藉此,騎乘者可辨識出產生有較正常之輔助力大之輔助力。又,亦可藉由使例如把手14及/或鞍座27產生振動,而向騎乘者報告檢測到開始踩蹬、及施加有與傾斜角對應之輔助力。 又,於施加對應於傾斜角之輔助力時,亦可使揚聲器63產生電動輔助腳踏車1周圍之人可聽見之音量之聲音、或使頭燈22及尾燈23點亮或閃爍。藉此,電動輔助腳踏車1周圍之人可辨識出電動輔助腳踏車1開始啟動、及電動輔助腳踏車1產生較正常之輔助力大之輔助力。 電動馬達53之輔助力相對於曲柄旋轉輸出,按照“強”、“標準”、“自動經濟”之順序變小。 於輔助模式為“標準”之情形時,電動馬達53於電動輔助腳踏車1發動、平坦路行駛或上坡行駛時產生輔助力。於輔助模式為“強”之情形時,電動馬達53與“標準”之情形時同樣地,於電動輔助腳踏車1發動、平坦路行駛或上坡行駛時產生輔助力。電動馬達53於輔助模式為“強”之情形時,相對於相同之曲柄旋轉輸出,產生較“標準”之情形時大之輔助力。於輔助模式為“自動經濟”之情形時,電動馬達53根據行駛狀況而使輔助力之大小適當變化。即,輔助力之大小如「強」或「標準」所示般不固定。於輔助模式為“無輔助”之情形時,電動馬達53不產生輔助力。 如此,相對於曲柄旋轉輸出之輔助力對應於上述輔助模式而變化。於該例中,將輔助模式切換為4個階段。然而,輔助模式之切換可為3個階段以下,亦可為5個階段以上。 其次,再次參照圖2,對控制器70之內部構成進行說明,其後對控制器70之動作進行說明。 控制器70具有平均化電路80、停止檢測電路81、梯度運算電路82、及輔助力運算電路83。於本實施形態中,將控制器70設為整合有複數個電路之積體電路進行說明。然而,該構成為一例。亦可使用1個信號處理處理器藉由軟體處理實現1個或複數個電路所實現之處理。 平均化電路80係將自加速度感測器38輸出之各軸方向之檢測信號平滑化之數位濾波器電路。平均化電路80例如可藉由計算複數個檢測信號之移動平均值而使檢測信號平滑化。亦可使用其他平滑化演算法。再者,本實施形態中雖然設置有平均化電路80,但本案發明中並非必須設置平均化電路80。 停止檢測電路81判定電動輔助腳踏車1是否滿足預定之車輛停止條件。於判定為滿足該車輛停止條件時,停止檢測電路81將表示電動輔助腳踏車1當前停止之信號輸出至梯度運算電路82。 考慮各種車輛停止條件。以下表示車輛停止條件之例(A)~(C)。本實施形態中,各車輛停止條件設為於複合性地滿足閾值條件(0)~(7)之情形時成立。再者,閾值條件(0)~(7)之數值為一例。可根據開發電動輔助腳踏車1時設想之騎乘者之性別、年齡、銷售設想地域等而變動。 閾值條件: (0)連續3秒以上 (1)-100 mG<Gx<100 mG (2)-100 mG<Gy<100 mG (3)-100 mG<Gz<100 mG (4)由速度感測器所獲得之速度<2 km/h (5)扭矩感測器檢測出之扭矩值<10 Nm (6)曲柄感測器檢測出之每單位時間之轉數<5 rpm (7)馬達之每單位時間之轉數<100 rpm 車輛停止條件: (A)同時滿足閾值條件(0)與閾值條件(1)或(4)。 (B)同時滿足閾值條件(0)、閾值條件(1)、及閾值條件(2)~(7)中之1個或複數個。 (C)同時滿足閾值條件(0)、閾值條件(4)、及閾值條件(1)~(3)、(5)~(7)中之1個或複數個。 閾值條件(6)表示曲柄軸57之每單位時間之轉數,亦可換算成曲柄軸57於單位時間內旋轉之角度。上述例中,只要替換為曲柄感測器於1分鐘內檢測到之曲柄軸57之旋轉角度<1800度即可。又,關於閾值條件(7)之電動馬達53之每單位時間之轉數亦相同。再者,本說明書中,有時將「每單位時間之轉數」簡稱為「轉數」。 同時滿足車輛停止條件(A)中之閾值條件(0)及(1)之條件可僅使用加速度感測器38之檢測信號進行判斷。又,車輛停止條件(B)亦可包含可僅使用加速度感測器38之檢測信號進行判斷之條件。只要同時滿足上述條件,則可以說電動輔助腳踏車1停止。本案發明亦可包含僅利用加速度感測器38判定電動輔助腳踏車1之停止狀態之態樣。由於可減少停止狀態之判定所需要之感測器之數量,故而可實現構成之簡化及驅動單元51之成本之降低。 梯度運算電路82係利用加速度感測器38輸出之檢測信號運算電動輔助腳踏車1之當前位置之梯度(傾斜角)θ。本實施形態中,梯度運算電路82係於自停止檢測電路81接收到表示電動輔助腳踏車1當前停止之信號時運算傾斜角θ。由於不會一直運算傾斜角,故而可抑制運算負載,可降低對電池56之剩餘量之影響。 考慮各種運算梯度運算電路82之傾斜角θ之方法。若將重力加速度記作「G」,將X軸方向之加速度記作「Gx」,將Z軸方向之加速度記作「Gz」,則傾斜角θ可藉由下述數式(i)~(iii)之任一者而求出。 (i)θ=arcsin(Gx/G) (ii)θ=arccos(Gz/G) (iii)θ=arctan(Gx/Gz) 由數式(i)~(iii)可知,由於已知重力加速度G,故而只要獲得X軸方向之加速度Gx及Z軸方向之加速度Gz之至少一者,則梯度運算電路82可求出傾斜角θ。其中,於獲得兩個加速度Gx及Gz之情形時,可利用上述數式(i)~(iii)中之2個或3個數式求出傾斜角θ。梯度運算電路82亦可利用所獲得之複數個傾斜角θ求出1個傾斜角。例如亦可求出所獲得複數個傾斜角θ之平均值而用作傾斜角。由以上之說明可知,梯度運算電路82只要使用上述數式(i)~(iii)之至少一者求出傾斜角即可。 此處,例如對上述(iii)進行具體說明。於以下之例中,加速度感測器38至少可檢測出X軸方向之加速度Gx、及Z軸方向之加速度Gz。 圖4A係平坦路上之電動輔助腳踏車1之靜負載相關圖。又,圖4B係傾斜角θ之傾斜路上之電動輔助腳踏車1之靜負載相關圖。圖4A及圖4B中,將電動輔助腳踏車1之質量記作「M」,將重力加速度記作「G」,將X軸方向之加速度Gx記作「α」,將傾斜角記作「θ0 」。 參照圖4A。於將電動輔助腳踏車1視為存在於其重心位置之質點時,於鉛垂下方向上對電動輔助腳踏車1施加重力M・G。加速度感測器38由於始終受到重力之影響,故而於靜止之狀態下檢測出作用於鉛垂下方向(例如Z軸之負方向)之重力加速度G。 於電動輔助腳踏車1處於靜止狀態時,電動輔助腳踏車1於鉛垂上方向上受到來自地面之阻力M・G,抵消鉛垂下方向之重力M・G。由於電動輔助腳踏車1為對抗重力而靜止之狀態,故而於抵消重力加速度之上方向上加速。即,加速度感測器38於鉛垂上方向上(Z軸之正方向)檢測到加速度G。 圖4B中,情況亦相同。於電動輔助腳踏車1沿傾斜路靜止之情形時,電動輔助腳踏車1為對抗向沿傾斜路下行之方向之重力的分力(M・G・sinθ0 )而靜止之狀態。若將沿傾斜路下行之方向設為負,則此時之加速度為-G・sinθ0 。於傾斜路上靜止之電動輔助腳踏車1以抵消向沿傾斜路下行之方向之加速度(G・sinθ0 )之方式,於沿傾斜路上行之方向上以大小G・sinθ0 加速。即,加速度為+G・sinθ0 。基於此種關係,傾斜角θ0 可藉由以下之式而求出。 tanθ0 =M・G・sinθ0 /M・G・cosθ0 =(X軸方向之加速度值)/(Z軸方向之加速度值) =Gx/Gz 藉此,如上述數式(iii)所示,獲得傾斜角。該數式亦可應用於如下時,即,求出在電動輔助腳踏車1之電源斷開之狀態下,騎乘者剛按下電源開關65而接通電源後之傾斜路之傾斜角之時。 再者,由上述說明可理解,於車輛為靜止狀態且加速度Gx之符號為正時,可判斷電動輔助腳踏車1相對於傾斜路朝向上行方向,反之,於加速度Gx之符號為負時,可判斷電動輔助腳踏車1相對於傾斜路朝向下行方向。一般而言,於上坡中之開始踩蹬時,騎乘者需要更大之輔助力。梯度運算電路82亦可僅於加速度Gx為正值時進行傾斜角θ之運算。 為了以對應於傾斜角之輔助比率使電動馬達53旋轉,輔助力運算電路83進行運算及控制信號之輸出。本實施形態中,輔助力運算電路83具有進行複數種處理之區塊。具體而言,輔助力運算電路83具有輔助比率決定區塊83a、馬達電流指令值運算區塊83b、及馬達電流指令值修正區塊83c。各區塊可作為輔助力運算電路83內之運算內核而安裝,亦可作為電腦程式之次常式或程式庫而安裝。 輔助比率決定區塊83a接收梯度運算電路82運算出之傾斜角θ之資料、及特定出由騎乘者使用操作盤60選擇之輔助模式之資料,決定輔助比率。「輔助比率」係指由電動馬達53所產生之輔助力相對於由施加至踏板55之騎乘者之人力所產生之曲柄旋轉輸出的比率。曲柄旋轉輸出係因施加至踏板55之騎乘者之人力而產生於曲柄軸57之扭矩與曲柄軸57之旋轉速度之積。再者,輔助比率亦可稱為驅動輔助比率。 圖5A表示示出可選擇之每一輔助模式1~N(N:2以上之整數)之傾斜角θ與輔助比率之關係的非線性函數Fs-1~Fs-N。傾斜角θ與輔助比率之關係可表示為針對每一輔助模式不同之非線性函數。輔助比率決定區塊83a於未圖示之非揮發性記憶體中保持各函數之數式資料。 輔助比率決定區塊83a自複數個數式資料中選擇與由騎乘者選擇之輔助模式對應之數式資料。而且,輔助比率決定區塊83a基於梯度運算電路82運算之傾斜角θ之資料,決定與傾斜角θ對應之輔助比率。 圖5A所示之每一輔助模式之傾斜角θ與輔助比率之關係係自開始踩蹬處於停止狀態之電動輔助腳踏車1起應用至滿足一定條件為止。「一定條件」例如為自開始踩蹬起至踩蹬5次為止。於滿足一定條件後,可應用正常行駛時應用之輔助比率決定處理。圖5A所示之輔助比率高於正常行駛時應用之輔助比率。正常行駛時應用之輔助比率決定處理無需根據傾斜角而決定,可僅根據所選擇之輔助模式而決定。 再者,保持於輔助比率決定區塊83a之非揮發性記憶體中之資料亦可並非非線性函數之數式資料。例如亦可將記載有輸出之傾斜角θ之各值與對應之輔助比率之關係之表保持於非揮發性記憶體。 馬達電流指令值運算區塊83b接收表示扭矩感測器41檢測之踏板扭矩之大小之值、表示曲柄旋轉感測器42檢測之曲柄軸57之旋轉速度之大小之值、及表示由騎乘者所選擇之輔助模式之資料,運算應電動馬達53中流動之電流指令值。根據上述輔助比率之定義,由電動馬達53產生之輔助力之大小係由曲柄旋轉輸出之大小、及對應於由騎乘者選擇之輔助模式而應用之輔助比率而決定。為了獲取曲柄旋轉輸出之大小,馬達電流指令值運算區塊83b利用扭矩感測器41檢測出之踏板扭矩之大小及曲柄旋轉感測器42檢測出之曲柄軸57之旋轉速度之大小。 進而,馬達電流指令值運算區塊83b接收來自速度感測器35之速度資料。其原因為,在日本,若車速達到特定值以上(例如時速10 km以上),則以使電動輔助腳踏車1之輔助力降低之方式施加限制。又,馬達電流指令值運算區塊83b亦接收表示動力傳遞機構31中所包含之變速機構之變速檔之資料。馬達電流指令值運算區塊83b於例如當前之變速檔為預定檔以下之低速檔時,亦可將電動馬達53中流動之電流設定得更低。藉此,可抑制由電動馬達53所產生之輔助力之大小,可防止飛出。 馬達電流指令值運算區塊83b自霍爾感測器46之輸出信號獲取電動馬達53之旋轉速度或每單位時間之轉數。其原因在於,為了使電動馬達53產生所需之輔助力,馬達電流指令值運算區塊83b必須獲知當前之旋轉速度或轉數。 馬達電流指令值運算區塊83b產生用以產生所需之輔助力之馬達電流之指令值,並送至馬達電流指令值修正區塊83c。 馬達電流指令值修正區塊83c接收輔助比率決定區塊83a決定之輔助比率並自馬達電流指令值運算區塊83b接收馬達電流之指令值。馬達電流指令值修正區塊83c判定由馬達電流之指令值產生之輔助力是否與接收到之輔助比率吻合。此時,由於必須獲取曲柄旋轉輸出之大小,故而馬達電流指令值修正區塊83c利用扭矩感測器41檢測出之踏板扭矩之大小、及曲柄旋轉感測器42檢測出之曲柄軸57之旋轉速度之大小。 於判定結果為輔助力與所接收到之輔助比率不吻合之情形時,馬達電流指令值修正區塊83c修正馬達電流指令值以使輔助力與所接收到之輔助比率吻合,從而將正確之指令值輸出至馬達驅動電路85。 藉由以上之處理,輔助力運算電路83可以對應於傾斜角之輔助比率使電動馬達53旋轉而獲得所需之輔助力。 可考慮輔助比率決定區塊83a決定輔助比率時之傾斜角θ與輔助比率之各種關係。以下說明複數個示例。 圖5B係表示傾斜角θ與輔助比率之關係之第2例。第2例中,傾斜角θ與輔助比率之關係係藉由階梯狀之函數表示。又,圖5C係表示傾斜角θ與輔助比率之關係之第3例。第3例中,傾斜角θ與輔助比率之關係係藉由線性函數表示。任一函數均可代替針對圖5A之每一輔助模式設置之非線性函數而採用。 圖6係表示驅動單元51之處理順序之流程圖。 於步驟S10中,控制器70判定自動輔助切換是否有效。控制器70僅於自動輔助切換有效之情形時進入下一步驟S11。步驟S10中相當於「否(No)」之情形時之處理係設想騎乘者固定輔助模式之情形。於此種情形時,無需違背該意願而使電動輔助腳踏車1動作。自動輔助切換是否有效可藉由硬體按鈕進行切換,亦可藉由例如軟體處理進行設定。後者之例只要判定是否為藉由長按電源按鈕65而禁止加速切換之鎖定模式即可。再者,亦可代替判斷自動輔助切換是否有效、或對該判斷加重,進行是否容許對應於傾斜角之輔助比率之變更之設定。該設定之切換亦可藉由硬體按鈕或軟體處理而得以實現。 步驟S11中,控制器70之輔助力運算電路83自各種感測器、例如速度感測器35、扭矩感測器41、曲柄旋轉感測器42接收檢測信號。 步驟S12中,停止檢測電路81判定是否滿足車輛停止條件。於滿足車輛停止條件之情形時,處理進入步驟S13,於不滿足之情形時,處理返回至步驟S10。 步驟S13中,梯度運算電路82基於加速度感測器38之檢測信號算出傾斜角。傾斜角之運算係基於上述式(i)~(iii)之任一式而進行。 步驟S14中,輔助力運算電路83進行對應於傾斜角之輔助比率決定處理。 步驟S15中,若輔助力運算電路83基於扭矩感測器41、曲柄旋轉感測器42等之檢測信號而檢測出踏板被踩蹬,則使與所決定之輔助比率對應之輔助力產生。 步驟S16中,輔助力運算電路83判定踏板開始踩蹬次數是否達到上限。上限例如為5次。再者,只要將任一踏板55到達下死點時計為1次即可。於踏板開始踩蹬次數達到上限之情形時,處理進入步驟S17。於未達上限之情形時,處理返回至S15。繼而,輔助力運算電路83以使與所決定之輔助比率對應之輔助力產生之方式向馬達驅動電路85傳送控制信號。 步驟S17中,驅動單元51自輔助比率更高之傾斜路上之發車時應用之輔助模式轉變為正常行駛模式。具體而言,輔助力運算電路83將此前之輔助比率變更為與所設定之行駛模式對應之輔助比率。其後,處理返回至步驟S10。 上述步驟S13中,梯度運算電路82係於車輛停止狀態下算出傾斜角θ,因此與行駛時相比,重疊於加速度感測器38之檢測信號之雜訊較少。因此,梯度運算電路82可以較高之精度算出傾斜角θ。由於可藉由加速度感測器38檢測角度,故而無需設置更高價之陀螺儀感測器及角度計算用運算電路等而運算角度。藉此,可簡化構成,可削減各種零件數量,可削減零件之設置空間。其結果為,可降低驅動單元51之製造成本,其結果為,可實現電動輔助腳踏車1之製造成本之降低。 上述步驟S16中,將踏板開始踩蹬次數之上限設為例如5次而進行說明。然而,該數值為一例。踏板開始踩蹬次數之上限可未達5次,亦可多於5次。例如可為3次,亦可為7次。或者,亦可將踏板開始踩蹬次數之上限設為至多5次,根據傾斜角之大小而變更上限。例如傾斜角越大,則可將上限越增加為3次、4次、5次,傾斜角越小,則可將踏板開始踩蹬次數之上限越減少為3次、2次。 又,步驟S17中,若自輔助比率相對較大之傾斜路發車時之輔助模式突然轉變為輔助比率相對較小之正常行駛模式,則有騎乘者感覺到不適感之可能性。因此,輔助力運算電路83亦可將輔助比率以按預定之變化量變化之方式進行變更。 預定之變化量越小,則越順利地變更輔助比率,因此越不易引起騎乘者之不適感。 此前,對電動輔助腳踏車1停止於傾斜路、電動輔助腳踏車1沿傾斜路上行時使輔助比率相對變大之技術進行說明。然而,亦可於電動輔助腳踏車1沿傾斜路下行時亦變更輔助比率。但是,沿傾斜路下行時,只要使輔助比率小於正常行駛模式而減小輔助力即可。 圖7係表示電動輔助腳踏車1沿傾斜路下行時應用之傾斜角θ與輔助比率之關係的非線性函數之例。於電動輔助腳踏車1沿傾斜路下行時,傾斜角越大,則使輔助比率越小即可。其原因在於,騎乘者開始踩蹬時所需之踏力較小即可。若傾斜角成為預定之角度θT 以上(例如3度以上),則亦可將輔助比率設為0而停止由電動馬達53所獲得之輔助力之產生。 圖8A及圖8B係表示可使輔助比率具有幅度之每一輔助模式之傾斜角θ與輔助比率之關係之例。可分配於各輔助模式之輔助比率之幅度於每一輔助模式中以帶狀表示。圖8A表示沿傾斜路上行時之傾斜角θ與輔助比率之關係,圖8B表示沿傾斜路下行時之傾斜角θ與輔助比率之關係。 於圖8A之例中,於輔助模式1中,上行之傾斜角θ與輔助比率之關係設定為向下凸起之非線性函數。於輔助模式2中,上行之傾斜角θ與輔助比率之關係設定為線性函數。於輔助模式N中,上行之傾斜角θ與輔助比率之關係設定為向上凸起之非線性函數。任一例均於傾斜角θ為向電動輔助腳踏車1之行進方向之仰角之情形時,於開始踩蹬時,傾斜角越大,則使電動馬達53產生越大之輔助力。但是,由圖8A可知,即便傾斜角(仰角)θ變大,由於對應於傾斜角θ之輔助比率設定有上限,故而所產生之輔助力亦設有上限。 又,於圖8B之例中,於輔助模式1中,下行之傾斜角θ與輔助比率之關係設定為向上凸起之非線性函數。於輔助模式2中,下行之傾斜角θ與輔助比率之關係設定為線性函數。於輔助模式N中,下行之傾斜角θ與輔助比率之關係設定為向下凸起之非線性函數。任一例均於傾斜角θ為向電動輔助腳踏車1之行進方向之俯角之情形時,於開始踩蹬時,傾斜角越大,則使電動馬達53產生越小之輔助力。但是,角度θT 以上係將輔助比率設為0,因此不會產生輔助力。即,即便傾斜角(俯角)θ變大,當為某固定之傾斜角θT 以上時,輔助比率變成0,因此亦可以說所產生之輔助力設有下限。 進而,藉由如圖8A及圖8B之例所示般使輔助比率具有幅度,只要輔助比率未達上限值或下限值,則始終可設定較當前之輔助比率高或低之輔助比率。例如,當前之輔助模式設定為最強力之「強」(圖3),該情形時輔助比率之上限設為「2」。於當前之輔助比率為「1.5」時,可對應於某傾斜角θa 之大小而將輔助比率設為「1.6」,亦可設為「1.9」。 或者,亦可對應於輔助模式而使輔助比率之變化量不同。例如當為某傾斜角θb 時,亦可於「強」時將當前之輔助比率「1.5」變更為「1.7」,於「弱」時將當前之輔助比率「1.0」變更為「1.15」,於「經濟」時將當前之輔助比率「0.8」變更為「0.9」。 (實施形態2) 於實施形態1中,對在停車之狀態下算出傾斜角、產生與傾斜角之大小對應之輔助力之電動輔助腳踏車進行了說明。 例示性之第2實施形態之電動輔助腳踏車無論為停車之狀態或行駛中,均精度良好地算出路面之傾斜角,產生與傾斜角之大小對應之輔助力。藉此,可實現產生更適於騎乘者之感覺之輔助力之電動輔助腳踏車。為了算出路面之傾斜角,電動輔助腳踏車利用其速度及加速度。以下,具體進行說明。 圖9係主要表示本實施形態之電動輔助腳踏車10之控制器170之構成的硬體方塊圖。電動輔助腳踏車1與電動輔助腳踏車10之不同點為控制器中所包含之梯度運算電路之處理之內容。以下,對電動輔助腳踏車10所具有之梯度運算電路182進行詳細敍述。 再者,電動輔助腳踏車10之外觀與圖1所示之電動輔助腳踏車1之外觀相同。又,圖9所示之構成中,以下特別提及之構成以外之其他構成及動作與圖2所示之電動輔助腳踏車1之構成及動作共通。關於共通之構成及動作之說明引用實施形態1之說明,省略再次之說明。再者,如圖9所示,加速度感測器38之檢測信號經過平均化電路80之處理而被送至梯度運算電路182。為方便記載,以下以梯度運算電路182自加速度感測器38接收檢測信號進行說明,省略對平均化電路80之提及。 梯度運算電路182利用加速度感測器38輸出之檢測信號中之表示行進方向之加速度之檢測信號而運算電動輔助腳踏車10之當前位置之梯度(傾斜角)θ。若僅限於本實施形態之構成,則加速度感測器可為僅檢測行進方向之加速度之單軸加速度感測器。與能夠輸出關於複數個軸之加速度之加速度感測器相比,單軸加速度感測器可更便宜地獲取。 梯度運算電路182進行傾斜角θ之運算之時刻為任意。可為行駛中,亦可為停止中。可一直進行運算,亦可以一定之時間間隔、例如2、3秒運算1次。若使進行運算之時間間隔變長,則可抑制運算負載,可降低電池56之電力消耗。但是,若過長地取時間間隔,則由於傾斜角之更新需要時間,故而可能有與傾斜角及人力對應之輔助力之追隨需要時間之情形。 說明運算梯度運算電路82之傾斜角θ之方法。 圖10A係假定電動輔助腳踏車10靜止於傾斜角θ之傾斜路時之電動輔助腳踏車10之靜負載相關圖。圖10A中,將電動輔助腳踏車10之質量記作「M」,將重力加速度記作「G」,將傾斜角記作「θ」。 如實施形態1中一面參照圖4B一面進行說明般,電動輔助腳踏車10於傾斜角θ之路面上處於靜止狀態時,對電動輔助腳踏車10施加有與向沿傾斜路下行之方向之重力之分力(-M・G・sinθ)相反之力。該力於沿傾斜路上行之方向(圖中之實線之箭頭之方向)上為大小M・G・sinθ(圖10A中記載為「+M・G・sinθ」)。此時,電動輔助腳踏車10之加速度感測器38輸出於沿傾斜路上行之方向上+G・sinθ之加速度信號。 圖10B表示行駛於傾斜路上之電動輔助腳踏車1之加速度感測器38輸出「+α」之加速度信號。 若對沿傾斜路上行之方向進行觀察,則如上所述,即便於電動輔助腳踏車10靜止之情形時,加速度感測器38亦輸出+Gsinθ之加速度信號。因此,可以說圖10B所示之加速度信號「+α」包含電動輔助腳踏車10於斜面方向上實際加速行駛時之行駛加速度β、及+Gsinθ之加速度信號。α、β及sinθ之關係如式(1)所示。 α=β+G・sinθ ・・・(1) 其結果為,傾斜角θ可藉由式(2)獲得。 θ=sin-1 {(α-β)/G} ・・・(2) 式(2)中,「+α」作為自加速度感測器38輸出之加速度Gx而獲得。又,電動輔助腳踏車10之實際之加速度β係藉由例如電動輔助腳踏車10之車速V之時間微分運算而獲得。車速V可使用速度感測器35進行檢測。式(2)更一般而言如式(3)所示般表現。再者,重力加速度G約為9.8(m/s2 ),為常數。 θ=sin-1 {(Gx-dV/dt)/G} ・・・(3) 控制器170之梯度運算電路182可藉由進行式(3)之右邊中括弧內之運算並對運算結果進行反正弦轉換,而算出傾斜角θ。具體而言,梯度運算電路182自加速度感測器38獲取運算所需之加速度Gx。又,梯度運算電路182自速度感測器35接收速度資料,檢測車速V。「速度資料」可為表示車速V之值之資料,亦可為用於算出車速之車速脈衝信號。 對利用車速脈衝信號檢測車速V之處理之一例進行說明。速度感測器35可為使用例如霍爾感測器構成之單脈衝車速感測器。於前輪25設置有1個磁鐵。若磁鐵隨著前輪25旋轉而旋轉,則霍爾元件於前輪25每旋轉一圈時檢測磁鐵之磁場,輸出1個脈衝信號。梯度運算電路182可藉由將前輪25之周長L(已知)除以獲得連續之2個脈衝之時間間隔T而檢測出車速V。再者,前輪25每旋轉一圈時輸出之脈衝數為一例。作為其他例,亦可為2個、4個、24個、30個。若前輪25每旋轉一圈時輸出之脈衝數設為N個,則車速V可藉由V=L/(N・T)而獲得。再者,速度感測器35亦可設置於後輪26。即,速度感測器35可設置於任一車輪。 一面參照表示本發明者實測之結果之圖11A~圖11C,一面說明藉由上述處理算出(推斷)之傾斜角θ具有較高之精度。 圖11A係表示電動輔助腳踏車10之車速V之變化之曲線圖。本發明者使用24脈衝車速感測器測量車速。又,圖11B係表示電動輔助腳踏車10之行進方向之加速度Gx之變化之曲線圖。 圖11C係推斷之路面之傾斜角之曲線圖(實線)、及實測之路面之傾斜角之曲線圖(虛線)。傾斜角之推斷係將由車速V之時間微分獲得之加速度及加速度Gx代入式(3)中而進行。由圖11C可理解,除一部分區間以外,推斷之傾斜角之曲線圖與實測之傾斜角之曲線圖大致一致。根據本實施形態之處理,可以說能夠以充分高之精度推斷傾斜角。 控制器170之輔助比率決定區塊83a接收梯度運算電路82算出之傾斜角θ之資料、及特定出由騎乘者使用操作盤60選擇之輔助模式之資料,決定輔助比率。輔助比率之決定方法與實施形態1相同。只要輔助比率決定區塊83a自複數個數式資料中選擇與由騎乘者選擇之輔助模式對應之數式資料即可。輔助比率決定區塊83a基於梯度運算電路82運算之傾斜角θ之資料決定對應於傾斜角θ之輔助比率。 本實施形態中,亦規定如圖5A~圖5C所示之每一輔助模式之傾斜角θ與輔助比率之關係。輔助比率決定區塊83a可應用所決定之輔助比率直至下一次更新傾斜角θ之推斷值為止。 圖12係表示電動輔助腳踏車10之驅動單元51之處理順序之流程圖。圖12中,對與圖6所示之各步驟相同之步驟標註相同之編號。關於已說明之步驟之內容,引用實施形態1之說明。再者,如圖9所示,本實施形態之驅動單元51除具有控制器170以外,亦具有加速度感測器38、電動馬達53、馬達驅動電路85、霍爾感測器46等。 步驟S21中,梯度運算電路182自加速度感測器38接收表示行進方向之加速度之檢測信號。步驟S22中,梯度運算電路182接收加速度感測器38之檢測信號,獲取車速V。再者,亦可交換步驟S21及步驟S22之順序。 步驟S23中,梯度運算電路182進行式(3)之運算,算出傾斜角θ。 步驟S24中,輔助力運算電路83使與所決定之輔助比率對應之輔助力產生。 藉由上述處理,控制器170可使電動馬達53產生與推斷之傾斜角對應之大小之輔助力。例如於傾斜角θ大於0、即於行進方向上存在上行之傾斜之情形時,傾斜角θ越大,則使輔助力變得越大。藉此,可於感到負載更大之上坡中適當地輔助騎乘者之人力。又,於傾斜角θ小於0、即於行進方向上存在下行之傾斜之情形時,傾斜角θ之絕對值越大,則使輔助力變得越小。藉此,可抑制下坡中產生較大之輔助力,抑制下坡中之加速。 於沿傾斜路上下行時,若進行本實施形態之處理,則於上行之傾斜路上,由於使輔助力變大,故而電池56之電力消耗較先前變大。然而,於下行之傾斜路之傾斜路上,若檢測到為下行,則控制器170立即減少輔助力。藉此,下行時可較先前抑制電池56之電力消耗。結果,可提昇騎乘者之舒適性並且使電池56之電力消耗為與先前相同之程度即可。再者,抑制後之輔助力之大小典型為零。 根據本實施形態,即便使用相對較便宜之速度感測器35及加速度感測器38,亦可以充分高之精度求出傾斜角。由於無需使用高價之陀螺儀感測器及角度計算用運算電路,故而可抑制電動輔助腳踏車10之製造成本之上升。 傾斜角θ之運算方法並不限定於上述式(3)。梯度運算電路82亦可算出式(4)所示之sinθ。 sinθ=(Gx-dV/dt)/G ・・・(4) 為了由式(4)獲取傾斜角,預先準備將複數個角度之各者與對應於各角度之正弦函數之計算值建立對應關係之表,保持於例如梯度運算電路182之內部緩衝器(未圖示)中。梯度運算電路82使用式(4)右邊之運算結果並參照該表,結果獲取1個角度。梯度運算電路82將該角度視為傾斜角檢測出。 上述式(3)之例中,梯度運算電路182利用速度感測器35之輸出求出車速V。以下,說明算出車速V之其他例(變化例)。 (車速V之算出方法之變化例1) 於一定條件下,可由電動馬達53之旋轉求出車速V。如上所述,若利用霍爾感測器46則可獲得電動馬達53之旋轉速度。梯度運算電路182可利用自霍爾感測器46輸出之電壓信號,獲知電動馬達53之旋轉速度。即便於在電動輔助腳踏車10未設置速度感測器35之情形時、或速度感測器35發生故障之情形時,亦可求出車速V。 下述式(5)表示後輪26為驅動輪且具有可選擇變速檔之變速機構的電動輔助腳踏車10中之電動馬達53之旋轉速度ω與車速V之關係。 V=(旋轉速度ω)×(驅動單元51內之齒輪比) ×(當前選擇之變速檔之齒輪比) ×(後輪外周長) ・・・(5) 於式(5)之右邊,驅動單元51內之齒輪比及後輪外周長為已知。另一方面,變速檔由於為騎乘者每次進行選擇而未知。若附加下述任一條件,則可由電動馬達53之旋轉速度ω求出車速V。 第1條件為電動輔助腳踏車10不存在變速檔。於第1條件下,無需設置「變速檔」之項,可設定與「變速檔」對應之常數值。其結果為,式(5)之右邊簡化為旋轉速度ω與常數之積。 第2條件為變速機構中存在檢測當前選擇之變速檔之檢測機構,且已知所選擇之各變速檔之齒輪比。如實施形態1中所說明般,馬達電流指令值運算區塊83b可接收表示動力傳遞機構31中所包含之變速機之變速檔之資料。藉由梯度運算電路182接收表示變速檔之資料,可獲知所選擇之變速檔。 於第2條件下,於梯度運算電路182中預先保持記載有各變速檔與齒輪比之對應關係之表。若使用表示變速檔之資料並參照表,則可求出當前選擇之變速檔之齒輪比。若將所獲得之齒輪比之資訊代入式(5)中,則可由該時間點之電動馬達53之旋轉速度ω獲取車速V。 亦可對第1條件、及第2條件之各者增加踏力扭矩之檢測值為閾值以上之必要條件。其原因在於,於上述第1及第2條件下,即便為行駛中,亦有行駛速度變成0之情形,騎乘者可能會混亂。例如在日本,法律上,於在下行之傾斜路等上騎乘者未踩蹬踏板之情形時,要求停止電動馬達53之旋轉。於此情形時,儘管電動輔助腳踏車之車速V顯然並非零,但因旋轉速度ω為0而有式(5)之運算結果變成0之情況。 因此,增加自扭矩感測器41輸出之踏力扭矩大於預定之閾值之必要條件。於騎乘者未踩蹬踏板之期間中,踏力扭矩變成預定之閾值以下。該期間中,梯度運算電路182停止車速V之算出,其結果為,亦停止傾斜角之算出。藉此,可避免對騎乘者造成混亂。於停止傾斜角之算出之期間中,亦可將表示該事實之文字顯示於顯示面板61上、或與文字一起及/或代替文字而發出聲音從而通知騎乘者。 再者,多數情況下於後輪26之後輪轂內設置有單向離合器(未圖示)。亦可設置檢測是否嚙合有單向離合器之感測器,於檢測到嚙合之期間中,梯度運算電路182進行式(5)之運算。 (車速V之算出方法之變化例2) 可能有與梯度運算電路182不同之運算電路或微電腦利用速度感測器35之檢測信號進行車速V之檢測處理之情形。例如有設置於操作盤60內部之微電腦(未圖示)進行車速V之檢測處理之情形。其原因在於,將速度資訊顯示於操作盤60(圖3)之速度顯示區域61a。於此種情形時,梯度運算電路182亦可由該微電腦獲取表示車速V之資訊。梯度運算電路182自身無需算出車速V。 (車速V之算出方法之變化例3) 亦考慮利用可利用GPS(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全球定位系統)獲取位置資訊之GPS單元(未圖示)之方法。梯度運算電路182可自設置於電動輔助腳踏車10之GPS單元逐次獲取位置資訊,自位置資訊之時間變化算出車速V。於GPS單元自身可自位置資訊算出移動速度之資訊之情形、或可利用自構成GPS之衛星(GPS衛星)放射之信號波中之載波之都蔔勒效應算出速度之情形時,梯度運算電路182亦可接收GPS單元算出之移動速度之資訊,用作車速V之資訊。上述移動速度之算出方法為公知,因此省略詳細之說明。 上述變化例並不相互排斥,可同時採用複數個。 以上,對本發明之例示性之實施形態進行了說明。 如上所述,本發明之用於電動輔助車輛(電動輔助腳踏車1)之例示性之電動輔助系統(驅動單元51)具有:電動馬達53,其產生用以輔助電動輔助車輛之騎乘者之人力之輔助力;控制裝置(控制器70、170),其控制使電動馬達53產生之輔助力之大小;及加速度感測器38,其輸出表示電動輔助車輛之行進方向之加速度Gx之加速度信號。控制裝置基於來自外部之信號獲取表示電動輔助車輛之行駛速度之速度資訊。控制裝置基於速度資訊及加速度信號檢測出路面之傾斜角,使電動馬達53產生與傾斜角對應之大小之輔助力。 無論電動輔助車輛停止或行駛中,電動輔助系統之控制裝置均基於速度資訊及加速度信號檢測出路面之傾斜角(θ0 、θ)。繼而,使電動馬達53產生與該傾斜角對應之大小之輔助力。 控制裝置例如於檢測到傾斜為上行方向之情形時,傾斜角越大則使輔助力變得越大。藉此,可於感到負載更大之上坡中之開始踩蹬時適當地輔助騎乘者之人力。又,於檢測到傾斜為下行方向之情形時,傾斜角越大則使輔助力變得越小。藉此,下坡時不會產生較大之輔助力,因此可抑制下坡時之加速。 於上行之傾斜路上,由於使輔助力變大,故而電力消耗較先前變大。然而,於下行之傾斜路之傾斜路上,若檢測到為下行,則控制裝置會減少輔助力。下行時可較先前抑制電池56之電力消耗。結果,可提昇騎乘者之舒適性並且使電池56之電力消耗為與先前相同之程度即可。 進而,控制裝置利用作為行進方向之第1方向之加速度Gx及速度V而檢測出路面之傾斜角。加速度感測器38可為僅行進方向之單軸感測器,因此可更便宜地獲取。 於一實施形態中,電動輔助系統進而具有輸出與電動輔助車輛之移動速度對應之信號之速度感測器35。控制裝置(控制器170)基於自速度感測器35接收到之與移動速度對應之信號而獲取速度資訊。控制裝置基於速度資訊及加速度信號而檢測出路面之傾斜角θ。 控制裝置利用電動輔助車輛之行駛中自加速度感測器38輸出之加速度信號、及自速度感測器35輸出之速度信號而檢測出路面之傾斜角θ。速度感測器35一般被搭載,相對較便宜。因此,無需使用高性能且高價之陀螺儀感測器及加速度感測器求出路面之傾斜角,能以整體上便宜之構成算出傾斜角。 於一實施形態中,關於電動輔助系統,電動馬達53進而具有轉子及檢測電動馬達53之旋轉之轉子之位置之位置檢測感測器(霍爾感測器46)。控制裝置基於位置檢測感測器之輸出求出轉子之旋轉速度ω,將旋轉速度ω乘以常數而獲取速度資訊。即便為不具有速度感測器35之車輛、或即便速度感測器35發生故障之情形時,亦可由電動馬達53之旋轉速度獲取速度資訊。 於一實施形態中,電動輔助車輛包含具有複數個變速檔之變速機構,輸出表示當前選擇之變速檔之資料。電動馬達53具有轉子,且進而具有檢測旋轉之轉子之位置之位置檢測感測器(霍爾感測器46)。控制裝置獲取表示變速檔之資料,基於位置檢測感測器之輸出求出轉子之旋轉速度ω,基於旋轉速度ω及表示變速檔之資料獲取速度資訊。即便為不具有速度感測器35之車輛、或即便速度感測器35發生故障之情形時,亦可由電動馬達53之旋轉速度獲取速度資訊。 於一實施形態中,電動輔助車輛具有檢測騎乘者之踏力扭矩之扭矩感測器41。控制裝置於踏力扭矩大於預定之閾值之情形時,獲取速度資訊,且檢測出路面之傾斜角。 若於騎乘者不踩蹬踏板而沿下行之傾斜路下行時算出速度資訊,則儘管實際之車速V並非零,但有所算出之車速變成零之可能性。藉由於踏力扭矩超出閾值時(騎乘者踩蹬踏板時)獲取速度資訊,可獲取準確之速度資訊。 於一實施形態中,控制裝置藉由算出行進方向之速度V之時間微分值(dV/dt),自行進方向之加速度Gx減去時間微分值(dV/dt),將相減結果除以重力加速度G,而檢測出路面之傾斜角。藉由利用因行駛而產生之行進方向之實際之加速度及重力加速度,可精度良好地算出傾斜角。 於一實施形態中,控制裝置亦可藉由對將相減結果除以重力加速度G所得之相除結果進行反正弦轉換,而檢測出路面之傾斜角。或者,控制裝置具有將複數個角度之各者與每一角度之正弦函數之計算值建立對應關係之表。控制裝置藉由將相減結果除以重力加速度G並參照表,而獲取對應於相除結果之角度,將角度視為路面之傾斜角檢測出。將來自加速度感測器38之加速度Gx與速度V之微分值(即加速度值)之差除以重力加速度G所得之值為傾斜角之正弦。利用該關係,控制裝置可精度良好地算出路面之傾斜角。 本發明之例示性之電動輔助車輛具有上述任一電動輔助系統及輸出與電動輔助車輛之移動速度對應之信號之速度感測器35。因此,可獲得直接具有上述任一電動輔助系統之優點之電動輔助車輛。 本發明之用於電動輔助車輛(電動輔助腳踏車1)之例示性之電動輔助系統(驅動單元51)具有:電動馬達53,其產生用以輔助電動輔助車輛之騎乘者之人力之輔助力;控制裝置(控制器70),其控制使電動馬達53產生之輔助力之大小;及加速度感測器38,其輸出表示電動輔助車輛之行進方向即第1方向之加速度Gx、及與第1方向及路面之兩者垂直之第2方向之加速度Gz之至少一者的加速度信號。控制裝置利用加速度信號檢測出電動輔助車輛處於停止狀態,進而基於停止狀態下輸出之加速度信號檢測出路面之傾斜角,於騎乘者開始踩蹬時,使電動馬達53產生與傾斜角θ0 對應之大小之輔助力。 電動輔助系統利用感測器之輸出信號檢測出電動輔助車輛為完全停止之狀態,於停止狀態下檢測出傾斜角θ0 。藉此,能以較高之精度檢測出傾斜角θ0 ,可產生適當之輔助力,從而可改善要求輔助之坡道發動時之騎乘容易性。 例如於檢測出為向上行方向之坡道發動之情形時,傾斜角θ0 越大則使輔助力變得越大。藉此,可於感到負載更大之上坡中之開始踩蹬時適當地輔助騎乘者之人力。又,於檢測出為向下行方向之坡道發動之情形時,傾斜角θ0 越大則使輔助力變得越小。藉此,下坡時不會產生較大之輔助力,因此可抑制下坡時之加速。 又,電動輔助系統僅利用加速度感測器38進行停止狀態之判定及傾斜角之檢測,因此無需設置各種感測器,可抑制成本之增加。進而可減少搭載感測器之空間,簡化構成。 於一實施形態中,控制裝置進而具有停止檢測電路81,該停止檢測電路81係基於自加速度感測器38輸出之加速度信號而檢測出電動輔助車輛處於停止狀態。 於一實施形態中,停止檢測電路81於表示第1方向之加速度Gx、及第2方向之加速度Gz之至少一者之加速度信號滿足預定之停止判定條件之情形時,檢測出電動輔助車輛停止。 於一實施形態中,停止判定條件包含加速度信號之信號位準之範圍所相關之條件、及處於信號位準之範圍內之時間所相關之條件。 於一實施形態中,加速度感測器38係輸出表示第1方向之加速度Gx之第1加速度信號、及表示第2方向之加速度Gz之第2加速度信號的雙軸加速度感測器或三軸加速度感測器。停止檢測電路81關於第1加速度信號、及第2加速度信號之各者保持停止判定條件。 又,本發明之用於電動輔助車輛(電動輔助腳踏車1)之其他例示性之電動輔助系統(驅動單元51)具有:電動馬達53,其產生用以輔助電動輔助車輛之騎乘者之人力之輔助力;控制裝置(控制器70),其控制使電動馬達53產生之輔助力之大小;及加速度感測器38,其輸出表示電動輔助車輛之行進方向即第1方向之加速度Gx、及與第1方向及路面之兩者垂直之第2方向之加速度Gz之至少一者的加速度信號。控制裝置自輸出用以檢測出電動輔助車輛為停止中或行駛中之檢測信號的至少一種感測器35、41、42、53接收檢測信號,自檢測信號檢測出電動輔助車輛處於停止狀態。控制裝置基於停止狀態下輸出之加速度信號檢測出路面之傾斜角,於騎乘者開始踩蹬時,使電動馬達53產生與傾斜角對應之大小之輔助力。 控制裝置利用感測器之輸出信號檢測出電動輔助車輛為完全停止之狀態,於停止狀態下檢測出傾斜角。藉此,能以較高之精度檢測出傾斜角,可產生適當之輔助力,從而可改善要求輔助之坡道發動時之騎乘容易性。 例如於檢測出為向上行方向之坡道發動之情形時,傾斜角越大則使輔助力變得越大。藉此,可於感到負載更大之上坡中之開始踩蹬時適當地輔助騎乘者之人力。又,於檢測出為向下行方向之坡道發動之情形時,傾斜角越大則使輔助力越小。藉此,下坡時不會產生較大之輔助力,可抑制下坡時之加速。 於一實施形態中,控制裝置進而具有停止檢測電路81,該停止檢測電路81係基於自至少一種感測器輸出之檢測信號而檢測出電動輔助車輛停止。 於一實施形態中,至少一種感測器係速度感測器35、扭矩感測器41、曲柄旋轉感測器42及檢測電動馬達53之旋轉之霍爾感測器46中之一種或複數種,停止檢測電路81於檢測信號滿足預定之停止判定條件之情形時,檢測出電動輔助車輛停止。 於一實施形態中,於至少一種感測器為檢測電動輔助車輛之速度之速度感測器35時,停止檢測電路81於檢測信號滿足未達預定之速度之停止判定條件之情形時,檢測出電動輔助車輛停止。 於一實施形態中,電動輔助系統進而具有安裝踏板之曲柄軸。於至少一種感測器為檢測藉由踏板之踩踏而施加至曲柄軸之扭矩之扭矩感測器41時,停止檢測電路81於檢測信號滿足未達預定之扭矩值之停止判定條件之情形時,檢測出電動輔助車輛停止。 於一實施形態中,電動輔助系統進而具有安裝踏板之曲柄軸。於至少一種感測器為檢測曲柄軸之旋轉之曲柄旋轉感測器時,停止檢測電路81於檢測信號滿足預定之期間內之曲柄軸之旋轉為0次之停止判定條件之情形時,檢測出電動輔助車輛停止。 於一實施形態中,於至少一種感測器為霍爾感測器時,停止檢測電路81於檢測信號滿足預定之期間內之電動馬達53之旋轉為0次之停止判定條件之情形時,檢測出電動輔助車輛停止。 於一實施形態中,控制裝置具有:梯度運算電路82,其基於停止狀態下輸出之加速度信號算出傾斜角;輔助力運算電路83,其決定與傾斜角對應之輔助力之大小;及馬達驅動電路,其於騎乘者開始踩蹬時,使電動馬達53產生由輔助力運算電路83決定之輔助力。梯度運算電路82藉由進行使用重力加速度G之arcsin(Gx/G)或arccos(Gz/G)之運算而算出傾斜角。 於一實施形態中,加速度感測器38係輸出表示第1方向之加速度Gx之第1加速度信號、及表示第2方向之加速度Gz之第2加速度信號的雙軸加速度感測器38或三軸加速度感測器38。 於一實施形態中,控制裝置具有:梯度運算電路82,其基於停止狀態下輸出之加速度信號算出傾斜角;輔助力運算電路83,其決定與傾斜角對應之輔助力之大小;及馬達驅動電路,其於騎乘者開始踩蹬時,使電動馬達53產生由輔助力運算電路83決定之輔助力。梯度運算電路82藉由進行使用重力加速度G之arcsin(Gx/G)、arccos(Gz/G)及arctan(Gx/Gz)之至少一個運算而算出傾斜角。 於一實施形態中,輔助力運算電路83預先保持表示傾斜角之大小與輔助力之大小之對應關係之規則,利用藉由梯度運算電路82所算出之傾斜角及規則,決定輔助力之大小。 於一實施形態中,電動輔助系統進而具有用以供騎乘者選擇行駛中之輔助力之大小不同之複數種運行模式之一種之開關。輔助力運算電路83針對每一運行模式預先保持規則,於騎乘者開始踩蹬時,利用藉由梯度運算電路82所算出之傾斜角、及與藉由開關所選擇之運行模式對應之規則,決定輔助力之大小。 於一實施形態中,輔助力運算電路83預先保持以傾斜角之大小為輸入、以輔助力之大小為輸出之函數作為規則。 於一實施形態中,函數為階梯狀不連續函數、線性連續函數、非線性連續函數之至少一者。 於一實施形態中,輔助力運算電路83預先保持將傾斜角之大小與輔助力之大小建立對應關係之表。 於一實施形態中,梯度運算電路82利用已進行低通濾波器處理之第1加速度信號及第2加速度信號算出傾斜角。 於一實施形態中,控制裝置將騎乘者至多踩蹬5次為止視為開始踩蹬時,使電動馬達53產生與傾斜角θ0 對應之大小之輔助力。 於一實施形態中,控制裝置將騎乘者踩蹬3次為止視為開始踩蹬時,使電動馬達53產生與傾斜角對應之大小之輔助力。 於一實施形態中,控制裝置於傾斜角θ0 為向電動輔助車輛之行進方向之仰角之情形時,於騎乘者開始踩蹬時,傾斜角越大,則使電動馬達53產生越大之輔助力。 於一實施形態中,控制裝置於傾斜角θ0 為向電動輔助車輛之行進方向之俯角之情形時,於騎乘者開始踩蹬時,傾斜角越大,則使電動馬達53產生越小之輔助力。 本發明之例示性之電動輔助車輛具有上述任一項所記載之電動輔助系統。 又,本發明之例示性之電動輔助車輛具有上述各種態樣之電動輔助系統及至少一種感測器。 [產業上之可利用性] 本發明對於具有加速度感測器且對人力施加輔助力而被驅動之車輛尤其有用。
1‧‧‧電動輔助腳踏車
5‧‧‧下管
6‧‧‧托架
7‧‧‧後下叉
8‧‧‧刹車
9‧‧‧刹車
10‧‧‧電動輔助腳踏車
11‧‧‧車體框架
12‧‧‧頭管
13‧‧‧把手桿
14‧‧‧把手
15‧‧‧前叉
16‧‧‧座位管
17‧‧‧鞍管
18‧‧‧擋泥板
19‧‧‧後上叉
21‧‧‧前籃
22‧‧‧頭燈
23‧‧‧尾燈
24‧‧‧載物台
25‧‧‧前輪
26‧‧‧後輪
27‧‧‧鞍座
28‧‧‧鏈條
29‧‧‧支架
31‧‧‧動力傳遞機構
35‧‧‧速度感測器
38‧‧‧加速度感測器
41‧‧‧扭矩感測器
42‧‧‧曲柄旋轉感測器
46‧‧‧霍爾感測器
51‧‧‧驅動單元
53‧‧‧電動馬達
54‧‧‧曲柄臂
55‧‧‧踏板
56‧‧‧電池
57‧‧‧曲柄軸
60‧‧‧顯示裝置
61‧‧‧顯示面板
61a‧‧‧速度顯示區域
61b‧‧‧電池剩餘容量顯示區域
61c‧‧‧輔助比率變動範圍顯示區域
61d‧‧‧輔助模式顯示區域
62‧‧‧輔助模式操作開關
63‧‧‧揚聲器
64‧‧‧燈
65‧‧‧電源開關
70‧‧‧控制器
80‧‧‧平均化電路
81‧‧‧停止檢測電路
82‧‧‧梯度運算電路
83‧‧‧輔助力運算電路
83a‧‧‧輔助比率決定區塊
83b‧‧‧馬達電流指令值運算區塊
83c‧‧‧馬達電流指令值修正區塊
85‧‧‧馬達驅動電路
170‧‧‧控制器
182‧‧‧梯度運算電路
Fs-1~Fs-N‧‧‧非線性函數
M・G‧‧‧重力
S10~S17、S21~S24‧‧‧步驟
+α‧‧‧加速度信號
θ‧‧‧傾斜角
θ0‧‧‧傾斜角
θT‧‧‧角度
圖1係表示本發明之例示性之實施形態之電動輔助腳踏車1之側視圖。 圖2係主要表示控制器70之構成之硬體方塊圖。 圖3係例示性之操作盤60之外觀圖。 圖4A係平坦路上之電動輔助腳踏車1之靜負載相關圖。 圖4B係傾斜角θ之傾斜路上之電動輔助腳踏車1之靜負載相關圖。 圖5A係表示示出可選擇之每一輔助模式1~N(N:2以上之整數)之傾斜角θ與輔助比率之關係的非線性函數Fs-1~Fs-N之圖。 圖5B係表示傾斜角θ與輔助比率之關係之第2例之圖。 圖5C係表示傾斜角θ與輔助比率之關係之第3例之圖。 圖6係表示電動輔助腳踏車1之驅動單元51之處理順序之流程圖。 圖7係表示電動輔助腳踏車1沿傾斜路下行時應用之傾斜角θ與輔助比率之關係的非線性函數之例。 圖8A係表示沿傾斜路上行時之傾斜角θ與輔助比率之關係之圖。 圖8B係表示沿傾斜路下行時之傾斜角θ與輔助比率之關係之圖。 圖9係主要表示控制器170之構成之硬體方塊圖。 圖10A係假定電動輔助腳踏車10靜止於傾斜角θ之傾斜路上時之電動輔助腳踏車10之靜負載相關圖。 圖10B係表示沿傾斜路行駛之電動輔助腳踏車1之加速度感測器38輸出「+α」之加速度信號之圖。 圖11A係表示電動輔助腳踏車10之車速V之變化之曲線圖。 圖11B係表示電動輔助腳踏車10之行進方向之加速度Gx之變化之曲線圖。 圖11C係推斷之路面之傾斜角之曲線圖(實線)及實測之路面之傾斜角之曲線圖(虛線)。 圖12係表示電動輔助腳踏車10之驅動單元51之處理順序之流程圖。

Claims (36)

  1. 一種電動輔助系統,其係用於電動輔助車輛者,且具備: 電動馬達,其產生用以輔助上述電動輔助車輛之騎乘者之人力之輔助力; 控制裝置,其控制使上述電動馬達產生之上述輔助力之大小;及 加速度感測器,其輸出表示上述電動輔助車輛之行進方向之加速度Gx之加速度信號; 上述控制裝置基於來自外部之信號而獲取表示上述電動輔助車輛之行駛速度之速度資訊;且 上述控制裝置基於上述速度資訊及上述加速度信號而檢測出上述路面之傾斜角,並使上述電動馬達產生與上述傾斜角對應之大小之輔助力。
  2. 如請求項1之電動輔助系統,其進而具備輸出與上述電動輔助車輛之移動速度對應之信號之速度感測器, 上述控制裝置基於自上述速度感測器接收到之與上述移動速度對應之信號而獲取上述速度資訊, 上述控制裝置基於上述速度資訊及上述加速度信號而檢測出上述路面之傾斜角。
  3. 如請求項1之電動輔助系統,其中上述電動馬達具有轉子,且 進而具備檢測上述電動馬達之旋轉之上述轉子之位置之位置檢測感測器, 上述控制裝置基於上述位置檢測感測器之輸出而求出上述轉子之旋轉速度ω,將上述旋轉速度ω乘以常數而獲取上述速度資訊。
  4. 如請求項1之電動輔助系統,其中上述電動輔助車輛包含具有複數個變速檔之變速機構,輸出表示當前選擇之變速檔之資料, 上述電動馬達具有轉子,且進而具備檢測旋轉之上述轉子之位置之位置檢測感測器, 上述控制裝置係 獲取表示上述變速檔之資料, 基於上述位置檢測感測器之輸出而求出上述轉子之旋轉速度ω,且 基於上述旋轉速度ω及表示上述變速檔之資料而獲取上述速度資訊。
  5. 如請求項3或4之電動輔助系統,其中上述電動輔助車輛具有檢測上述騎乘者之踏力扭矩之扭矩感測器,且 上述控制裝置於上述踏力扭矩大於預定之閾值之情形時,獲取上述速度資訊,且檢測出上述路面之傾斜角。
  6. 如請求項2至5中任一項之電動輔助系統,其中上述控制裝置係藉由 算出上述行進方向之速度V之時間微分值(dV/dt), 自上述行進方向之加速度Gx減去上述時間微分值(dV/dt), 將相減結果除以重力加速度G,而檢測出上述路面之傾斜角。
  7. 如請求項1之電動輔助系統,其中上述控制裝置係藉由對將上述相減結果除以重力加速度G所得之相除結果進行反正弦轉換,而檢測出上述路面之傾斜角。
  8. 如請求項1之電動輔助系統,其中上述控制裝置具有將複數個角度之各者與每一角度之正弦函數之計算值建立對應關係之表,且 上述控制裝置藉由將上述相減結果除以重力加速度G,並參照上述表,而獲取與相除結果對應之角度,將上述角度視為上述路面之傾斜角而檢測出。
  9. 一種電動輔助車輛,其具備: 如請求項1至8中任一項之電動輔助系統;及 速度感測器,其輸出與上述電動輔助車輛之移動速度對應之信號。
  10. 一種電動輔助系統,其係用於電動輔助車輛者,且具備: 電動馬達,其產生用以輔助上述電動輔助車輛之騎乘者之人力之輔助力; 控制裝置,其控制使上述電動馬達產生之上述輔助力之大小;及 加速度感測器,其輸出加速度信號,上述加速度信號表示上述電動輔助車輛之行進方向即第1方向之加速度Gx、以及與上述第1方向及路面之兩者垂直之第2方向之加速度Gz之至少一者;且 上述控制裝置利用上述加速度信號檢測出上述電動輔助車輛處於停止狀態,進而基於上述停止狀態下輸出之上述加速度信號檢測出上述路面之傾斜角,於上述騎乘者開始踩蹬時,使上述電動馬達產生與上述傾斜角對應之大小之輔助力。
  11. 如請求項10之電動輔助系統,其中上述控制裝置進而具備停止檢測電路,該停止檢測電路係基於自上述加速度感測器輸出之上述加速度信號而檢測出上述電動輔助車輛處於上述停止狀態。
  12. 如請求項11之電動輔助系統,其中上述停止檢測電路於表示上述第1方向之加速度Gx及上述第2方向之加速度Gz之至少一者之加速度信號滿足預定之停止判定條件之情形時,檢測出上述電動輔助車輛停止。
  13. 如請求項12之電動輔助系統,其中上述停止判定條件包含上述加速度信號之信號位準之範圍所相關之條件、及進入上述信號位準之範圍內之時間所相關之條件。
  14. 如請求項13之電動輔助系統,其中上述加速度感測器係輸出表示上述第1方向之加速度Gx之第1加速度信號及表示上述第2方向之加速度Gz之第2加速度信號的雙軸加速度感測器或三軸加速度感測器,且 上述停止檢測電路關於上述第1加速度信號及上述第2加速度信號之各者保持上述停止判定條件。
  15. 一種電動輔助系統,其係用於電動輔助車輛者,且具備: 電動馬達,其產生用以輔助電動輔助車輛之騎乘者之人力之輔助力; 控制裝置,其產生控制流經上述電動馬達之電流之信號,控制使上述電動馬達產生之上述輔助力之大小;及 加速度感測器,其輸出加速度信號,上述加速度信號表示上述電動輔助車輛之行進方向即第1方向之加速度Gx、以及與上述第1方向及路面之兩者垂直之第2方向之加速度Gz之至少一者; 上述控制裝置自輸出用以檢測上述電動輔助車輛為停止中或行駛中之檢測信號的至少一種感測器接收上述檢測信號, 上述控制裝置根據上述檢測信號檢測出上述電動輔助車輛處於停止狀態,進而基於上述停止狀態下輸出之上述加速度信號而檢測出上述路面之傾斜角,於上述騎乘者開始踩蹬時,使上述電動馬達產生與上述傾斜角對應之大小之輔助力。
  16. 如請求項15之電動輔助系統,其中上述控制裝置進而具備停止檢測電路,該停止檢測電路係基於自上述至少一種感測器輸出之上述檢測信號而檢測出上述電動輔助車輛停止。
  17. 如請求項16之電動輔助系統,其中上述至少一種感測器係速度感測器、扭矩感測器、曲柄旋轉感測器及檢測上述電動馬達之旋轉之霍爾感測器中之一種或複數種,且 上述停止檢測電路於上述檢測信號滿足預定之停止判定條件之情形時,檢測出上述電動輔助車輛停止。
  18. 如請求項17之電動輔助系統,其中於上述至少一種感測器為檢測上述電動輔助車輛之速度之速度感測器時, 上述停止檢測電路於上述檢測信號滿足未達預定之速度之上述停止判定條件之情形時,檢測出上述電動輔助車輛停止。
  19. 如請求項17或18之電動輔助系統,其進而具備安裝踏板之曲柄軸, 於上述至少一種感測器為檢測藉由上述踏板之踩踏而施加至上述曲柄軸之扭矩之扭矩感測器時, 上述停止檢測電路於上述檢測信號滿足未達預定之扭矩值之上述停止判定條件之情形時,檢測出上述電動輔助車輛停止。
  20. 如請求項17至19中任一項之電動輔助系統,其進而具備安裝踏板之曲柄軸, 於上述至少一種感測器為檢測上述曲柄軸之旋轉之曲柄旋轉感測器時, 上述停止檢測電路於上述檢測信號滿足預定之期間內之曲柄軸之旋轉為0次之上述停止判定條件之情形時,檢測出上述電動輔助車輛停止。
  21. 如請求項17至20中任一項之電動輔助系統,其中於上述至少一種感測器為霍爾感測器時,上述停止檢測電路於上述檢測信號滿足預定之期間內之上述電動馬達之旋轉為0次之上述停止判定條件之情形時,檢測出上述電動輔助車輛停止。
  22. 如請求項10至21中任一項之電動輔助系統,其中上述控制裝置具備: 梯度運算電路,其基於上述停止狀態下輸出之上述加速度信號算出上述傾斜角; 輔助力運算電路,其決定與上述傾斜角對應之輔助力之大小;及 馬達驅動電路,其於上述騎乘者開始踩蹬時,使上述電動馬達產生由上述輔助力運算電路決定之輔助力;且 上述梯度運算電路藉由進行使用重力加速度G之arcsin(Gx/G)或arccos(Gz/G)之運算,而算出上述傾斜角。
  23. 如請求項10至21中任一項之電動輔助系統,其中上述加速度感測器係輸出表示上述第1方向之加速度Gx之第1加速度信號、及表示上述第2方向之加速度Gz之第2加速度信號的雙軸加速度感測器或三軸加速度感測器。
  24. 如請求項23之電動輔助系統,其中上述控制裝置具備: 梯度運算電路,其基於上述停止狀態下輸出之上述加速度信號算出上述傾斜角; 輔助力運算電路,其決定與上述傾斜角對應之輔助力之大小;及 馬達驅動電路,其於上述騎乘者開始踩蹬時,使上述電動馬達產生由上述輔助力運算電路決定之輔助力;且 上述梯度運算電路藉由進行使用重力加速度G之arcsin(Gx/G)、arccos(Gz/G)及arctan(Gx/Gz)之至少一個運算,而算出上述傾斜角。
  25. 如請求項24之電動輔助系統,其中上述輔助力運算電路預先保持表示上述傾斜角之大小與上述輔助力之大小之對應關係之規則,利用由上述梯度運算電路算出之上述傾斜角及上述規則,決定上述輔助力之大小。
  26. 如請求項25之電動輔助系統,其進而具備開關,上述開關用以供上述騎乘者選擇行駛中之輔助力之大小不同的複數種運行模式之一種,且 上述輔助力運算電路針對上述每一運行模式預先保持上述規則,於上述騎乘者開始踩蹬時,利用由上述梯度運算電路算出之上述傾斜角及與由上述開關選擇之運行模式對應之規則,決定上述輔助力之大小。
  27. 如請求項25或26之電動輔助系統,其中上述輔助力運算電路預先保持以上述傾斜角之大小為輸入、以上述輔助力之大小為輸出之函數作為上述規則。
  28. 如請求項25或26之電動輔助系統,其中上述函數係階梯狀之不連續函數、線性連續函數、非線性連續函數中之至少一者。
  29. 如請求項25或26之電動輔助系統,其中上述輔助力運算電路預先保持將上述傾斜角之大小與上述輔助力之大小建立對應關係之表。
  30. 如請求項23至29中任一項之電動輔助系統,其中上述梯度運算電路係利用已進行低通濾波器處理之上述第1加速度信號及上述第2加速度信號算出上述傾斜角。
  31. 如請求項10至30中任一項之電動輔助系統,其中上述控制裝置係將上述騎乘者至多踩蹬5次為止視為上述開始踩蹬時,使上述電動馬達產生與上述傾斜角對應之大小之輔助力。
  32. 如請求項31之電動輔助系統,其中上述控制裝置係將上述騎乘者踩蹬3次為止視為上述開始踩蹬時,使上述電動馬達產生與上述傾斜角對應之大小之輔助力。
  33. 如請求項10至32中任一項之電動輔助系統,其中上述控制裝置於上述傾斜角為向上述電動輔助車輛之行進方向之仰角之情形時,於上述騎乘者開始踩蹬時,上述傾斜角越大,則使上述電動馬達產生越大之輔助力。
  34. 如請求項10至32中任一項之電動輔助系統,其中上述控制裝置於上述傾斜角為向上述電動輔助車輛之行進方向之俯角之情形時,於上述騎乘者開始踩蹬時,上述傾斜角越大,則使上述電動馬達產生越小之輔助力。
  35. 一種電動輔助車輛,其具備如請求項10至34中任一項之電動輔助系統。
  36. 一種電動輔助車輛,其具備: 如請求項15至21中任一項之電動輔助系統;及 上述至少一種感測器。
TW106136778A 2016-12-28 2017-10-25 電動輔助系統及電動輔助車輛 TWI703070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5)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6-255870 2016-12-28
JP2016255870 2016-12-28
WOPCT/JP2017/034146 2017-09-21
??PCT/JP2017/034146 2017-09-21
PCT/JP2017/034146 WO2018123160A1 (ja) 2016-12-28 2017-09-21 電動補助システムおよび電動補助車両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823093A true TW201823093A (zh) 2018-07-01
TWI703070B TWI703070B (zh) 2020-09-01

Family

ID=6270713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6136778A TWI703070B (zh) 2016-12-28 2017-10-25 電動輔助系統及電動輔助車輛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Link
US (1) US11014626B2 (zh)
EP (2) EP3564109B1 (zh)
JP (1) JP6843156B2 (zh)
CN (1) CN110114265B (zh)
TW (1) TWI703070B (zh)
WO (1) WO2018123160A1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423636A (zh) * 2019-03-20 2021-09-21 布鲁布拉克有限责任公司 用于改善在自行车上的骑车人的表现的系统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7060974B2 (ja) * 2018-02-07 2022-04-27 ヤマハ発動機株式会社 電動補助自転車及びその駆動システム
JP7131940B2 (ja) * 2018-03-29 2022-09-06 株式会社シマノ 人力駆動車用制御装置
JP7223510B2 (ja) * 2018-04-09 2023-02-16 株式会社シマノ 人力駆動車両の制御装置
US11001152B2 (en) * 2018-09-26 2021-05-11 GM Global Technology Operations LLC Powertrain architectures and control algorithms for intelligent electric scooters
JP2020142739A (ja) * 2019-03-08 2020-09-10 太陽誘電株式会社 モータ駆動制御装置及び電動アシスト車
KR102643491B1 (ko) * 2019-05-02 2024-03-04 현대자동차주식회사 차량의 댐퍼 제어 시스템 및 방법
JP7324646B2 (ja) * 2019-07-31 2023-08-10 株式会社シマノ 人力駆動車用の制御装置
EP3782895B1 (de) * 2019-08-20 2022-06-08 Amprio GmbH Elektrofahrrad
CN114423673B (zh) * 2019-09-30 2023-04-04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跨骑式车辆、跨骑式车辆的控制方法以及存储介质
JP7324694B2 (ja) 2019-11-25 2023-08-10 株式会社シマノ 人力駆動車用の判別装置および人力駆動車用の制御装置
US11225301B2 (en) 2019-12-18 2022-01-18 Honda Motor Co., Ltd. Providing movement assistance to electric cycle on inclined structures
JP7039545B2 (ja) * 2019-12-27 2022-03-22 ヤマハ発動機株式会社 電動補助自転車、その駆動システム、及び制御方法
US11029225B1 (en) * 2019-12-27 2021-06-08 Shimano Inc. Electronic device, crank assembly with electronic device and drive train including crank assembly with electronic device
JP7299412B2 (ja) * 2020-03-26 2023-06-27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電動アシスト装置及び自転車
CN111452630A (zh) * 2020-04-14 2020-07-28 江西精骏电控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新能源汽车电机控制器及其控制方法
DE102020113387B4 (de) * 2020-05-18 2021-12-30 Dr. Ing. H.C. F. Porsche Aktiengesellschaft Elektrisch angetriebenes Kleinstfahrzeug
DE102021121417A1 (de) * 2020-08-31 2022-03-03 Shimano Inc. Steuervorrichtung für ein vom menschen angetriebenes fahrzeug, steuersystem für ein vom menschen angetriebenes fahrzeug, und verfahren zum einstellen des steuerzustands der steuervorrichtung
CN112265601A (zh) * 2020-12-01 2021-01-26 浙江一通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两轮电动车辅助爬坡控制方法及爬坡辅助系统
CN116568912A (zh) 2020-12-16 2023-08-08 日产自动车株式会社 内燃机的控制方法以及内燃机的控制装置
DE102021104523B3 (de) * 2021-02-25 2022-03-31 HeartGo GmbH Landfahrzeug
CN113157009B (zh) * 2021-04-13 2022-09-02 普华鹰眼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一种智能机器人底盘电机转速控制方法
CN113147994B (zh) * 2021-05-25 2022-03-18 浙江绿源电动车有限公司 一种助力电动自行车姿态速度力矩控制方法
DE102021210230A1 (de) * 2021-09-15 2023-03-16 Brose Antriebstechnik GmbH & Co. Kommanditgesellschaft, Berlin Antriebsvorrichtung für ein Elektrofahrrad mit elektronischer Kadenzsteuerung
TWI779912B (zh) * 2021-10-29 2022-10-01 智盟能源股份有限公司 自行車電子換檔及具車輛姿態感測之裝置
CN113911255B (zh) * 2021-10-30 2023-10-24 赫星(厦门)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智能自行车助力装置
US20230294670A1 (en) * 2022-03-18 2023-09-21 GM Global Technology Operations LLC Intelligent companion applications and control systems for electric scooters
DE102022202975A1 (de) * 2022-03-25 2023-09-28 Robert Bosch Gesellschaft mit beschränkter Haftung Verfahren zum Steuern einer von einem Motor eines elektrischen Fahrrades bereitgestellten motorischen Unterstützung
CN114872823A (zh) * 2022-05-13 2022-08-09 中电海康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助力电踏车控制方法、装置、结构、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WO2024067971A1 (de) * 2022-09-29 2024-04-04 Zf Friedrichshafen Ag Verfahren zum steuern einer antriebsvorrichtung für ein fahrrad und steuerungsvorrichtung zur durchführung des verfahrens

Family Cites Families (2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3641055B2 (ja) 1996-02-22 2005-04-20 ヤマハ発動機株式会社 電動補助自転車
JP2001088770A (ja) * 1999-09-24 2001-04-03 Mitsubishi Heavy Ind Ltd 電動アシスト自転車
JP4364365B2 (ja) * 1999-10-25 2009-11-18 ヤマハ発動機株式会社 電動補助機能付車両の制御方法および装置
JP2004306818A (ja) * 2003-04-08 2004-11-04 Sony Corp 電動アシスト自転車及びその制御方法
JP2007223579A (ja) * 2006-02-22 2007-09-06 Sofutoronikusu Kk 電動モータ付自転車とそれを制御するプログラム
US20130179016A1 (en) * 2009-07-02 2013-07-11 Stephen William Gale Power Assisted Vehicles
JP5842105B2 (ja) * 2010-04-19 2016-01-13 パナソニックIpマネジメント株式会社 電動アシスト自転車
JP5793667B2 (ja) * 2010-09-29 2015-10-14 パナソニックIpマネジメント株式会社 車両用電源装置
TW201226259A (en) * 2010-12-31 2012-07-01 J D Components Co Ltd Pedaling assistance power supply system of a bicycle
DE102011083072A1 (de) * 2011-09-20 2013-03-21 Robert Bosch Gmbh Verfahren zum automatischen Ansteuern des Elektromotors eines Fahrrads und entsprechende Steuervorrichtung
CN103419889A (zh) * 2012-05-21 2013-12-04 童国林 一种电动助力自行车的助力控制机构
JP5655989B2 (ja) * 2012-06-28 2015-01-21 株式会社村田製作所 補助動力付き移動機器の制御装置、および、その制御装置を備えた補助動力付き移動機器
DE102012212526B4 (de) * 2012-07-18 2022-12-22 Robert Bosch Gmbh Verfahren zur Betriebszustandsüberwachung für ein Fahrzeug sowie Fahrzeug und Baugruppe
JP2014088156A (ja) * 2012-10-31 2014-05-15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前照灯用光軸制御装置
JP6228442B2 (ja) 2012-12-14 2017-11-08 ヤマハ発動機株式会社 駆動ユニット及び電動補助自転車
JP2015189451A (ja) * 2014-03-28 2015-11-02 日本電産コパル株式会社 電動アシスト自転車
JP6318784B2 (ja) * 2014-04-04 2018-05-09 ソニー株式会社 回転数検出装置及び回転数検出方法並びにプログラム
JP5774748B1 (ja) 2014-04-28 2015-09-09 株式会社シマノ 変速制御装置
JP6226826B2 (ja) * 2014-06-26 2017-11-08 ヤマハ発動機株式会社 電動補助自転車
JP6365067B2 (ja) * 2014-07-28 2018-08-01 アイシン精機株式会社 電動4輪駆動車両の制御装置
JP2018511510A (ja) * 2015-02-13 2018-04-26 シヴィライズド・サイクルズ・インコーポレーティッド 電気自転車の変速機システム、方法、および装置
JP6453097B2 (ja) * 2015-02-18 2019-01-16 日本電産コパル株式会社 車両の電動アシスト制御システム及び車両
DE102015206037B3 (de) * 2015-04-02 2016-08-11 Schaeffler Technologies AG & Co. KG Vorrichtung und Verfahren zum automatischen Schalten eines Schaltgetriebes eines Fahrrades, sowie Verwendung der Vorrichtung
JP6068560B2 (ja) * 2015-06-03 2017-01-25 株式会社シマノ 自転車用制御装置
JP6499028B2 (ja) * 2015-06-25 2019-04-10 株式会社シマノ 変速装置を制御する自転車の変速制御装置、および、変速機を備える自転車の変速制御システム
JP5950268B1 (ja) * 2016-01-31 2016-07-13 サーチウェア株式会社 自転車の制御システム
CN106080943A (zh) * 2016-08-23 2016-11-09 江西吕布科技有限公司 自行车助力方法及系统
JP6875254B2 (ja) * 2017-11-02 2021-05-19 株式会社シマノ ブレーキ制御装置およびブレーキシステム
JP7048388B2 (ja) * 2018-03-29 2022-04-05 株式会社シマノ 人力駆動車用制御装置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423636A (zh) * 2019-03-20 2021-09-21 布鲁布拉克有限责任公司 用于改善在自行车上的骑车人的表现的系统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3564109B1 (en) 2023-01-25
EP3564109A1 (en) 2019-11-06
CN110114265A (zh) 2019-08-09
EP4169824A1 (en) 2023-04-26
WO2018123160A1 (ja) 2018-07-05
TWI703070B (zh) 2020-09-01
EP3564109A4 (en) 2020-01-15
US20190315433A1 (en) 2019-10-17
CN110114265B (zh) 2022-01-21
JPWO2018123160A1 (ja) 2019-10-31
JP6843156B2 (ja) 2021-03-17
US11014626B2 (en) 2021-05-2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703070B (zh) 電動輔助系統及電動輔助車輛
US11440618B2 (en) Electric assist system and electric assist vehicle
US11577615B2 (en) Electric assist system and electric assist vehicle
JP6805269B2 (ja) 電動補助システムおよび電動補助車両
TWI678313B (zh) 電動輔助自行車及驅動系統
JP5134527B2 (ja) 自動二輪車のバンク角検知装置およびヘッドランプ装置
US11130545B2 (en) Bicycle control device and bicycle suspension system including bicycle control device
US11124266B2 (en) Human-powered vehicle control device
US20210107581A1 (en) Human-powered vehicle control device
US20220242521A1 (en) Electric motor-assisted bicycle and motor control apparatus
JP7171953B2 (ja) 電動補助システムおよび電動補助車両
JP7158446B2 (ja) 電動補助自転車及びモータ制御装置
JP2015112329A (ja) パワーアシスト装置、歩行支援機及びパワーアシスト方法
JP2024056153A (ja) 制御装置、支援システム、リーン車両、及び制御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