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1821376A - 生物活性碳處理裝置 - Google Patents
生物活性碳處理裝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TW201821376A TW201821376A TW106132901A TW106132901A TW201821376A TW 201821376 A TW201821376 A TW 201821376A TW 106132901 A TW106132901 A TW 106132901A TW 106132901 A TW106132901 A TW 106132901A TW 201821376 A TW201821376 A TW 201821376A
- Authority
- TW
- Taiwan
- Prior art keywords
- oxygen
- permeable membrane
- activated carbon
- water
- membrane module
- Prior art date
Links
Classifications
-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2—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3/00—Biological 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or sewage
- C02F3/02—Aerobic processes
- C02F3/08—Aerobic processes using moving contact bodies
- C02F3/085—Fluidized bed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1—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OR APPARATUS IN GENERAL
- B01D—SEPARATION
- B01D63/00—Apparatus in general for separation processes using semi-permeable membrane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1—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OR APPARATUS IN GENERAL
- B01F—MIXING, e.g. DISSOLVING, EMULSIFYING OR DISPERSING
- B01F21/00—Dissolving
-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2—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3/00—Biological 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or sewage
- C02F3/02—Aerobic processes
- C02F3/10—Packings; Fillings; Grids
- C02F3/105—Characterized by the chemical composition
- C02F3/106—Carbonaceous materials
-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2—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3/00—Biological 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or sewage
- C02F3/02—Aerobic processes
- C02F3/12—Activated sludge processes
- C02F3/20—Activated sludge processes using diffusers
-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2—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3/00—Biological 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or sewage
- C02F3/02—Aerobic processes
- C02F3/12—Activated sludge processes
- C02F3/20—Activated sludge processes using diffusers
- C02F3/208—Membrane aeration
-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2—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2203/00—Apparatus and plants for the biological 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or sewage
- C02F2203/006—Apparatus and plants for the biological 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or sewage details of construction, e.g. specially adapted seals, modules, connections
-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2—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3/00—Biological 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or sewage
- C02F3/02—Aerobic processes
- C02F3/10—Packings; Fillings; Grids
- C02F3/104—Granular carriers
-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2—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3/00—Biological 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or sewage
- C02F3/02—Aerobic processes
- C02F3/12—Activated sludge processes
- C02F3/26—Activated sludge processes using pure oxygen or oxygen-rich gas
-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W—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WASTEWATER TREATMENT OR WASTE MANAGEMENT
- Y02W10/00—Technologies for wastewater treatment
- Y02W10/10—Biological 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or sewage
Landscapes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Environmental & Geological Engineering (AREA)
- Biodiversity & Conservation Biology (AREA)
- Microbiology (AREA)
- Hydrology & Water Resources (AREA)
- Water Supply & Treatment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General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Materials Engineering (AREA)
- Separation Using Semi-Permeable Membranes (AREA)
- Biological Treatment Of Waste Water (AREA)
- Aeration Devices For Treatment Of Activated Polluted Sludge (AREA)
Abstract
在反應槽(3)內使氧透過膜模組(2a~2c)被設成多層。來自鼓風機(B)的含氧氣體是透過配管(8、9、10)依序流通氧透過膜模組(2a~2c),從配管(11)被排出。原水是從複數噴嘴(5)朝反應槽(3)的底部流出,在反應槽(3)內形成活性碳等的生物載體的流動床(F)。處理水是從溝槽(6)透過流出口(7)流出。
Description
[0001] 本發明,是有關於將有機性排水進行好氧性生物處理的生物活性碳處理裝置。
[0002] 好氧性生物處理方法因為是便宜所以多被用作為有機性廢水的處理法。在本方法中,氧需要朝被處理水溶解,通常是由散氣管所產生的曝氣進行。 [0003] 由散氣管所產生的曝氣是溶解效率是5-20%程度而較低。且,因為需要由施加於設置散氣管的水深的水壓以上的壓力進行曝氣,所以為了由高壓將多量的空氣送風,鼓風機的電費是問題。通常,好氧性生物處理的電費的2/3以上是為了氧溶解被使用。 [0004] 深層曝氣槽,因為可以減小裝置的必要面積,進一步氧的溶解效率較高,多被用在用地面積小的工場和都市部的生物處理裝置。但是,水深是5m以上,例如10m程度的生物處理用深層曝氣槽,是從最底部曝氣的情況,需要高壓鼓風機且鼓風機的效率差,具有電力成本變高的缺點。且,也有使用泛用的中壓鼓風機從曝氣槽的中間部曝氣,藉由迴旋流而將槽整體攪拌、混合的情況。但是,在此方法中與全面曝氣相比,氧的溶解效率較低,電力成本變高。 [0005] 膜曝氣生物反應器(MABR),是可以無氣泡的發生地進行氧溶解。在MABR中,因為由比施加於水深的水壓更低的壓力的空氣通氣即可,所以鼓風機的必要壓力較低,且,氧的溶解效率較高。 [0006] 在電子零件製造工程排水的生物活性碳處理裝置中,將貧營養細菌附著在活性碳流動床使增殖,藉由預曝氣供給氧而進行生物處理。且,在淨水領域、高度處理等中,除了活性碳之外將無菸煤和微細砂粒子使用在載體,將在固定床被預曝氣的原水作為對象處理以外,也被採用藉由將活性碳和無菸煤、微細砂等直接曝氣來供給氧的方法。 [0007] 但是在預曝氣中因為溶存氧濃度具有8~8.5mg/L的上限,所以需要此以上的氧的高濃度的原水是無法處理。雖也有欲嘗試藉由將處理水返送將原水稀釋,將循環量增加來供給多量的氧,但是需要很大的泵動力,且仍無顯著效果,因此只可適用在原水TOC濃度10mg/L程度以下的極薄的廢液。 [0008] 在將生物載體直接曝氣的方式中可以供給多量的氧。但是,附著的生物是藉由由曝氣所產生的激烈攪亂而剝離,無法保持充分的生物量,而具有處理成為不穩定、處理效率較低的問題點。因此,處理效率是遠比預曝氣更低,且需要10倍大的裝置。 [0009] 在日本特開昭64-90093號中,在生物活性碳裝置中揭示了,曝氣手段是使用多孔性的中空線膜,可以將曝氣量大幅地減少。但是,此方法因為也由微細的氣泡在槽內將氧溶解,所以愈深層,鼓風機壓力愈大,且,溶解效率也大幅地下降。 [0010] 在日本特開平11-333481號、日本特開平11-333487號中揭示了,將氣體透過膜作為生物的載體使用的生物處理裝置及在其後段具備好氧性過濾床的裝置,但在好氧性過濾床中使用散氣用鼓風機散氣,散氣成本很高。 [0011] 在日本專利4907992號中揭示了,對於在氣體分離膜表面形成生物膜且進行水處理的MABR,使用非多孔性的氣體分離膜,但是將氣體分離膜作為固定載體使用,在低濃度排水的處理中,與通常的生物活性碳處理相比較,具有處理速度慢的課題。 [0012] [專利文獻1]日本特開昭64-90093號公報 [專利文獻2]日本特開平11-333481號公報 [專利文獻3]日本特開平11-333487號公報 [專利文獻4]日本專利4907992號公報
[0013] 本發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種生物活性碳處理裝置,不會將附著在活性碳的生物剝離,且藉由供給多量的氧,而可以將高濃度的有機性排水由高負荷處理。 [0014] 本發明的生物活性碳處理裝置,是在內部形成有生物載體的流動床,進行有機性排水的生物處理。該裝置,是具備:反應槽、及朝該反應槽內的下部供給原水的原水供給手段、及被設置在該反應槽內的氧透過膜模組、及朝該氧透過膜模組供給含氧氣體的含氧氣體供給手段、及從該反應槽的上部將處理水取出的處理水取出手段,氧透過膜模組,是具備非多孔性的氧透過膜。 [0015] 在本發明中,氧透過膜,是將被供給的含氧氣體中的氧透過槽內,並且在槽內不會發生氣泡者較佳。 [0016] 在本發明的一態樣的生物活性碳處理裝置中,前述氧供給手段,是具備鼓風機,該鼓風機的壓力是比由前述反應槽的水深所發生的水壓更小。 [0017] 在本發明的一態樣的生物活性碳處理裝置中,前述生物載體是活性碳。 [發明的效果] [0018] 在本發明中,因為藉由在活性碳等的生物載體的流動床設置非多孔性的氧透過膜(氧溶解膜),使供給氧量變多,所以成為對象的原水的有機性排水濃度是無上限。 [0019] 在本發明中,因為將生物載體由流動床運轉,所以不會被激烈攪亂地曝露。因此,因為可以將多量的生物穩定地維持,所以負荷可以較高。 [0020] 在本發明中,因為使用氧溶解膜,所以與預曝氣、直接曝氣相比較的話,氧的溶解動力小。 [0021] 由此可知,依據本發明的話,從低濃度至高濃度為止的有機性排水可高負荷且便宜地處理。
[0023] 以下,參照圖面對於本發明進一步詳細說明。 [0024] 本發明的生物活性碳處理裝置,是對於將污水(下水道)、紙漿、化學、食品、汽車製造工程等的有機性排水處理最佳的好氧性生物處理裝置,在反應槽內配置氧透過膜模組。第1圖(a)是顯示本發明的一例的生物活性碳處理裝置1A的縱剖面圖、第1圖(b)是其噴嘴的立體圖。此生物活性碳處理裝置1A,是具備在反應槽3內被上下多層配置的複數個的氧透過膜模組2。在此實施例中,氧透過膜模組2雖是被設成3層,但是氧透過膜模組2是2~8層,特別是2~4層較佳。 [0025] 原水,是藉由配管4及複數噴嘴5被供給至反應槽3的底部,並形成活性碳的流動床F。貫通流動床F的處理水,是從溝槽6越流,從流出口7流出。 [0026] 氧透過膜模組2,因為是具備非多孔質的氧透過膜,將透過膜的氧溶解在反應槽3內的被處理水,所以在反應槽3內不會產生氣泡。 [0027] 在第1圖中,來自鼓風機B的空氣等的含氧氣體,是藉由配管8而被供給至最下層的氧透過膜模組2c的上部,從氧透過膜模組2c的下部流出,透過配管9被供給至從上第2層的氧透過膜模組2b的上部,從氧透過膜模組2b的下部流出,透過配管10被供給至最上層的氧透過膜模組2a的上部。從氧透過膜模組2b的下部流出的氣體,是透過配管11被排出。 [0028] 氧透過膜模組2,是橫跨活性碳流動床F的上下方向的大致全域地存在較佳。且,氧透過膜模組2,是從反應槽3的俯視看,不偏地被配置在反應槽3內的全域較佳。 [0029] 在第1圖中,雖從複數噴嘴5將原水朝反應槽3內的底部流出,但是如第2圖,在反應槽3內的底部配置衝孔金屬板等的透水板12,在該透水板12的上側形成:粗砂利等的大徑粒子層13、及其上側的細的砂利等的小徑粒子層14也可以。原水,是從配管4藉由噴嘴16朝透水板12的下側的收容室15流出,通過透水板12、大徑粒子層13及小徑粒子層14,在反應槽3內形成活性碳的流動床F。又,即使不是衝孔金屬板等的透水板也可以。 [0030] 對於含氧氣體朝氧透過膜模組2的流通形態的別例參照第3~5圖如下說明。 [0031] 在第3圖的生物處理裝置中,來自鼓風機B的含氧氣體,是藉由配管8被供給至最下層的氧透過膜模組2c的上部,從其下部流出,被供給至從下第2層的氧透過膜模組2b的下部,從其上部流出,接著被供給至最上層的氧透過膜模組2a的下部,從其上部透過配管11被排出。 [0032] 在第4圖的生物處理裝置中,來自鼓風機B的含氧氣體,是藉由配管8被供給至最下層的氧透過膜模組2c的下部,從其上部流出,被供給至從下第2層的氧透過膜模組2b的下部,從其上部流出,接著被供給至最上層的氧透過膜模組2a的下部,從其上部透過配管11被排出。 [0033] 在第5圖的生物處理裝置中,含氧氣體,是並列地流動於各氧透過膜模組2a~2c。即,來自鼓風機B的含氧氣體,是藉由配管8被供給至各氧透過膜模組2a、2b、2c的上部,從分別的下部流出,透過配管11被排出。 [0034] 又,如第1~3圖,含氧氣體是被供給至最下層的氧透過膜模組2c的上部,從該氧透過膜模組2c的下部流出,其後,在朝上側的氧透過膜模組2b、2a依序流動的生物處理裝置中,氧透過膜模組2c內的凝縮水容易脫出。 [0035] 如第4圖,含氧氣體是在氧透過膜模組2a~2c內朝上方地流動的情況,氧透過膜模組內的凝縮水是成為容易蒸發。尤其是,藉由將乾燥度高的氣體作為含氧氣體流動,凝縮水就成為容易蒸發。 [0036] 如第1~4圖,在將含氧氣體從最下層的氧透過膜模組2c依序朝上層側的氧透過膜模組2b、2a流通的生物處理裝置中,反應槽3內的被處理水的流動因為是上向流,所以BOD濃度愈高的原水側的被處理水,愈多的氧被供給,就可以成為對應負荷的氧供給量。 [0037] 如第5圖,含氧氣體是並列地流通各氧透過膜模組2a~2c的情況,含氧氣體的壓力損失減少,成為節能。又,在第5圖中,藉由愈下層側的氧透過膜模組使含氧氣體流通量愈多,就可以成為對應負荷的氧供給量。 [0038] 在第1~5圖的其中任一,愈上層側的氧透過膜模組,膜面積愈小,或是膜的充填密度愈低也可以。 [0039] 又,在第3~5圖中,也具有如第2圖的透水板12、大徑粒子層13及小徑粒子層14的底部構造也可以。 [0040] 氧透過膜模組2的氧透過膜,是中空線膜、平膜、螺膜皆可以,但是中空線膜較佳。膜的材質可以使用通常被使用在MABR的矽、聚乙烯、聚醯亞胺、聚亞胺酯等,但是矽最佳。使用強度高,且將多孔中空線塗抹在無孔聚合物的複合材料膜也可以。 [0041] 中空線膜,較佳是內徑0.05~4mm、特別是0.2~1mm,厚度0.01~0.2mm、特別是0.02~0.1mm。內徑比其更小的話通氣壓力損失變大,大的話表面積變小,氧的溶解速度會下降。厚度比上述範圍更小的話,物理的強度變小,而容易斷裂。相反地,厚度比上述範圍更大的話,氧透過阻力變大,氧溶解效率會下降。 [0042] 中空線膜的長度是0.5~3m程度,特別是1~2m程度較佳。中空線膜太長的話,生物膜是多量地附著的情況,會發生:斷裂、呈團子狀凝固使表面積變小、氧溶解效率下降、壓力損失變大等的問題。中空線膜太短的話,成本變高。平膜、螺膜的長度也由同樣的理由為0.5~1.5m較佳。 [0043] 膜的必要面積,是可以供給在處理所必要的氧量的充分量。例如,原水是CODcr50mg/L,滯留時間30分鐘的情況,矽製的100μm厚的中空線膜的話,流動的活性碳部分的容積需要每1m3
是240m2
以上。 [0044] 膜的面積,是每槽容積300m2
以上,1000 m2
/m3
以下較佳。膜面積大的話,氧供給量變多,高負荷成為可能,但是膜成本上昇。每單位容積的膜面積過大的話,膜會成為團子狀態,效率下降。膜是朝流動方向設置較佳。例如,在水深10m的槽中,將長度2m的膜上下設置4層較佳。 [0045] 對於氧透過膜模組的構造的一例參照第6~11圖如下說明。 [0046] 第6圖的氧透過膜模組20是使用中空線膜17作為氧透過膜。在此實施例中,中空線膜17是朝上下方向配列,各中空線膜17的上端是與上部插頭18連接,下端是與下部插頭19連接。中空線膜17的內部,是各別與上部插頭18及下部插頭19內連通。各插頭18、19是中空管狀,與大致水平方向平行地複數根配列。又,使用平膜和螺膜的情況時,也朝上下方向配列。 [0047] 各插頭18的一端或是兩端是與岐管18A連結,各插頭19的一端或是兩端是與岐管19A連結較佳。朝氧透過膜模組20的上部供給含氧氣體,從氧透過膜模組20的下部排出的情況,含氧氣體是從上部插頭18通過中空線膜17朝下部插頭19流動,在這期間氧是透過中空線膜17溶解在反應槽3內的水。相反地,朝氧透過膜模組20的下部供給含氧氣體,從上部排出的情況,含氧氣體是朝下部插頭19被供給,通過中空線膜17從上部插頭18被排出。 [0048] 第7圖,是顯示被配置於框架22內的氧透過膜模組20的一例的前視圖。此框架22,是具有:各別被立設在4隅的4條的柱22a、及被架設在各柱22a的上端彼此之間的上樑22b、及被架設在各柱22b的下部彼此之間的下樑22c、及被安裝於各柱22a的下端面的底座托板22d。氧透過膜模組20是藉由將氧透過膜模組20的岐管13、14保持在框架22而被設於框架22內。 [0049] 具備此框架22的氧透過膜模組20,是容易在反應槽3內上下多層地設置。即,將上側的氧透過膜模組20的底座托板22d載置在下側的氧透過膜模組20的框架22上,就可以將上側的氧透過膜模組20配置。 [0050] 在本發明的一態樣中,將中空線膜被朝上下方向配列的中空線膜模組作成高度1~2m程度的高度低的膜模組,將此2層以上,較佳是4層以上層疊。 [0051] 如此將中空線膜的長度縮短,藉由將降低了高度中空線膜模組多層地層疊,就可以由較低壓力將氧溶解。 [0052] 朝中空線膜送風的含氧氣體的壓力,是比中空線膜的壓力損失略高的程度,例如高5~20%程度的壓力是對於成本最佳。 [0053] 供給至中空線膜的壓力是可以與水深無關地決定。因為通常的散氣裝置是需要水深以上的壓力,所以本發明是反應槽的水深是愈深愈有利。 [0054] 藉由上下方向的模組的配管連接,而從膜內的凝縮水和生物槽朝膜內溶分解的碳酸氣體的影響是不同。因此,考慮壓損、凝縮水、碳酸氣體的配管連接構造較佳。 [0055] 在上述實施例中,如第6、7圖,將中空線膜17設成上下方向,原水(被處理水)雖是沿著中空線膜17朝上下方向流動,但是至少一部分的氧透過膜模組,是如第8圖使用具有:水平的X方向的中空線膜17b、及上下方向(Z方向)的中空線膜17a,的氧透過膜模組也可以。又,如第9圖,將中空線膜17a、17b呈平紋織狀編組也可以。 [0056] 第10圖,是顯示具備這種X、Z方向的中空線膜17(17a、17b)的氧透過膜模組的一例的立體圖。此氧透過膜模組30,是具有:朝Z方向延伸的平行的1對的插頭31、31、及朝與其垂直交叉的X方向延伸的1對的插頭32、32、及中空線膜17。X方向的中空線膜17是被架設在插頭31、31之間,Z方向的中空線膜17是被架設在插頭32、32之間。 [0057] 藉由插頭31、32的端部彼此連結,插頭31、32是成為方形框狀。在此氧透過膜模組30的一態樣中,在插頭31、32的兩端內部設有端部管塞等的閉塞構件(圖示略),使插頭31、32內被遮斷。含氧氣體是被供給至一方的插頭31,通過中空線膜17,流入另一方的插頭31。且,含氧氣體是被供給至一方的插頭32,通過中空線膜17,另一方的插頭32。 [0058] 在此氧透過膜模組30的別的一態樣中,一方的一條插頭31及一方的一條插頭32是連通。且,另一方的一條插頭31及另一方的一條插頭32是連通。在該一方的插頭31、32、及該另一方的插頭31、32的連結部分的內部設有端部管塞等的閉塞構件(圖示略),使該一方的插頭31、32、及該另一方的插頭31、32內被遮斷。含氧氣體是被供給至該一方的插頭31、32,通過中空線膜17,流入該另一方的插頭31、32。 [0059] 這些的中空線膜,在第6圖~第10圖中雖各由1條的單線構成,但是由數條單線~100條單線程度組成的線束也可以。 [0060] 在本發明中,在反應槽內的下部設置曝氣裝置也可以。 [0061] 接著說明,在本發明所使用的生物載體、含氧氣體、其他處理條件的最佳例。 [0062] <生物載體> 生物載體,是活性碳最佳。 [0063] 活性碳的充填量是反應槽的容積的40~60%程度,特別是50%程度較佳。此充填量愈多,生物量愈多且活性愈高,但是太多的話有可能流出。因此,充填量50%程度且20~50%程度活性碳相膨脹的LV通水是良好。通水LV是0.5mm活性碳時7~15m/hr程度。又,活性碳以外的凝膠狀、多孔質材、非多孔質材等也可以由同樣的條件使用。也可以使用例如,聚乙烯醇凝膠、聚丙烯酸醯胺凝膠、聚聚氨酯發泡體、褐藻膠酸鈣凝膠、沸石、塑膠等。但是,載體是使用活性碳的話,藉由由活性碳的吸附作用及生物分解作用所產生的相互作用,可進行廣泛圍的污濁物質的除去。 [0064] 活性碳的平均粒徑是0.2~3mm程度較佳。平均粒徑大的話可高LV,因為可將循環量增加所以成為可高負荷。但是,因為表面積變小,所以生物量變少。平均粒徑小的話,因為低LV就可以流動,所以泵動力成為便宜。且,因為表面積大,所以附著生物量增加。 [0065] 最適粒徑是依據廢水的濃度而被決定,TOC:50mg/L的話0.2~0.4mm程度,TOC:10mg/L的話0.6~1.2mm程度較佳。 [0066] 活性碳的展開率,是20~50%程度較佳。展開率是比20%更低的話,有可能孔堵塞、短路。展開率是比50%更高的話,有可能流出,並且泵動力成本變高。 [0067] 在通常的生物活性碳中,活性碳流動床的膨脹率是10~20%程度,此情況,活性碳的流動狀態是不均一地上下左右流動。其結果同時設置的膜會藉由活性碳而被刮除,而消耗。為了防止此,在本發明中,活性碳有必要充分地流動,膨脹率是設成20%以上較佳。因此,活性碳的粒徑是比通常的生物活性碳更小較佳。又,活性碳,是椰殼碳、石碳、木碳等也可以。形狀雖是球狀碳較佳,但是通常的粒狀碳和破碎碳也可以。 [0068] <含氧氣體> 含氧氣體是包含空氣、富氧空氣、純氧等、氧的氣體即可。通氣的氣體是通過過濾器將微細粒子除去較佳。 [0069] 通氣量是生物反應所必要的氧量的等量至2倍程度較佳。比其少的話氧不足,在處理水中會殘存BOD和氨,比其多的話。因為通氣量過多且壓力損失變高,所以會減損經濟性。 [0070] 通氣壓力是比由規定的通氣量所發生的中空線的壓力損失略高的程度較佳。 [0071] <被處理水的流速> 被處理水的流速是LV10m/hr以上,處理水不循環,由一次處理較佳。 [0072] 將LV提高的話,氧溶解速度是與其成正比例地提高。在LV50m/hr中氧是溶解10m/hr的2倍左右。LV較高的情況時,使用粒徑大的活性碳,展開率不要太大較佳。考慮生物量、氧溶解速度的話,最適LV範圍是10~30m/hr程度。 [0073] <滯留時間> 以槽負荷成為1~2kg-TOC/m3
/day的方式設定滯留時間較佳。 [0074] <鼓風機> 鼓風機,是吐出風壓是水深的水壓以下就很充分。但是,需要是配管等壓損以上。通常,配管阻力是1~2kPa程度。 [0075] 5m的水深的情況,通常是使用0.55MPa程度以下的輸出的泛用鼓風機,在更深的水深中是使用高壓鼓風機。 [0076] 在本發明中,5m以上的水深也可以使用0.5MPa以下的壓力的泛用鼓風機,使用0.1MPa以下的低壓鼓風機較佳。 [0077] 含氧氣體的供給壓的條件,是比中空線膜的壓力損失更高,比水深壓力更低,進一步膜不會被水壓壓壞。因為平膜、螺膜的膜的壓損與水壓相比較可以忽視,所以非常低的壓力即可,如5kPa程度以上,水壓以下,最好是20kPa以下。 [0078] 中空線膜的情況,壓力損失會依據內徑及長度而變化。因為通氣的空氣量是每膜1m2
為20mL~100mL/day,所以膜長度是成為2倍的話,空氣量是成為2倍,膜徑即使成為2倍,空氣量也只是2倍。因此,膜的壓力損失是與膜長度正比例,與直徑成反比例。 [0079] 壓力損失的值,是內徑50μm、長度2m的中空線時,3~20kPa程度。 [0080] 依據本發明人的實驗的話被認定,將通氣壓力由11~140kPa、通氣量由240~460mL/min變化的結果,氧溶解速度是幾乎不變化。 [0081] 在本發明中,氧溶解效率是30~100%,特別是40~60%較佳。 [0082] 雖使用特定的態樣詳細說明了本發明,但是本行業者明顯不需遠離本發明的意圖及範圍,就可進行各式各樣的變更。 本案,是援用依據2016年12月1日申請的日本專利申請第2016-234233號的整體。
[0083]
B‧‧‧鼓風機
F‧‧‧活性碳流動床
1A~1E‧‧‧生物處理裝置
2,2a~2c,20,30‧‧‧氧透過膜模組
3‧‧‧反應槽
4‧‧‧配管
5‧‧‧噴嘴
6‧‧‧溝槽
7‧‧‧流出口
8~11‧‧‧配管
12‧‧‧透水板
13‧‧‧大徑粒子層
14‧‧‧小徑粒子層
15‧‧‧收容室
16‧‧‧噴嘴
17,17a,17b‧‧‧中空線膜
18‧‧‧上部插頭
18A‧‧‧岐管
19‧‧‧下部插頭
19A‧‧‧岐管
22‧‧‧框架
22a‧‧‧柱
22b‧‧‧上樑
22c‧‧‧下樑
22d‧‧‧底座托板
30‧‧‧滯留時間
31,32‧‧‧插頭
[0022] [第1圖]實施例的生物活性碳處理裝置的構成圖。 [第2圖]實施例的生物活性碳處理裝置的縱剖面圖。 [第3圖]實施例的生物活性碳處理裝置的縱剖面圖。 [第4圖]實施例的生物活性碳處理裝置的縱剖面圖。 [第5圖]實施例的生物活性碳處理裝置的縱剖面圖。 [第6圖]氧供給透過膜模組的側面圖、及氧供給透過膜模組的立體圖。 [第7圖]中空線膜模組的前視圖。 [第8圖]說明中空線膜的配列的立體圖。 [第9圖]顯示中空線膜模組中的中空線膜的配列的前視圖、及其側面圖。 [第10圖]中空線膜模組的立體圖。
Claims (3)
- 一種生物處理裝置, 是在內部形成有生物載體的流動床的有機性排水的生物處理裝置,具備: 反應槽、及 朝該反應槽內的下部供給原水的原水供給手段、及 被設置在該反應槽內的氧透過膜模組、及 朝該氧透過膜模組供給含氧氣體的含氧氣體供給手段、及 從該反應槽的上部將處理水取出的處理水取出手段, 氧透過膜模組,是具備非多孔性的氧透過膜。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的生物處理裝置,其中, 前述氧供給手段,是具備鼓風機,該鼓風機的壓力是比由前述反應槽的水深所發生的水壓更小。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或2項的生物處理裝置,其中, 前述生物載體是活性碳。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2016234233A JP6451724B2 (ja) | 2016-12-01 | 2016-12-01 | 生物活性炭処理装置 |
JP2016-234233 | 2016-12-01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TW201821376A true TW201821376A (zh) | 2018-06-16 |
TWI732945B TWI732945B (zh) | 2021-07-11 |
Family
ID=6224153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TW106132901A TWI732945B (zh) | 2016-12-01 | 2017-09-26 | 生物活性碳處理裝置及生物活性碳處理方法 |
Country Status (7)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11034602B2 (zh) |
EP (1) | EP3549917A4 (zh) |
JP (1) | JP6451724B2 (zh) |
KR (1) | KR20190085916A (zh) |
CN (1) | CN110023252A (zh) |
TW (1) | TWI732945B (zh) |
WO (1) | WO2018100841A1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6610688B2 (ja) * | 2018-02-20 | 2019-11-27 | 栗田工業株式会社 | 好気性生物処理装置 |
WO2021163184A1 (en) * | 2020-02-11 | 2021-08-19 | Bl Technologies, Inc. | Process and apparatus for nitritation using membrane aerated biofilm reactor |
KR102561953B1 (ko) | 2022-09-21 | 2023-08-01 | 금호건설 주식회사 | 생물활성탄 공정을 이용한 수처리장치 |
Family Cites Families (3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DE1804462A1 (de) | 1968-10-22 | 1970-05-27 | Siemens Ag | Verfahren zum Herstellen epitaktischer Schichten halbleitender Verbindungen |
JPS5143252B2 (zh) | 1972-05-13 | 1976-11-20 | ||
JPS5768195A (en) * | 1980-10-13 | 1982-04-26 | Mitsubishi Rayon Co Ltd | Method for biochemical purification of water using film-like matter |
DE3544383A1 (de) * | 1985-07-17 | 1987-01-29 | Ivan Sekoulov | Verfahren zur biologischen und/oder physikalischen elimination unerwuenschter wasserinhaltsstoffe aus wasser mittels gefluteter biofilmreaktoren u. anlage zur durchfuehrung des verfahrens |
DE3544382A1 (de) * | 1985-12-14 | 1987-06-19 | Ivan Prof Dr Ing Sekoulov | Verfahren zur sauerstoffversorgung von bioreaktoren und vorrichtung zur durchfuehrung des verfahrens und die anwendung der vorrichtung |
JPS6490093A (en) * | 1987-10-01 | 1989-04-05 | Komatsu Mfg Co Ltd | Apparatus for treating waste water |
JP2774843B2 (ja) * | 1989-11-28 | 1998-07-09 | 日東電工株式会社 | スパイラル型脱気膜モジュール |
EP0470377B1 (en) * | 1990-07-09 | 1995-05-24 | Dainippon Ink And Chemicals, Inc. | Diaphragm for gas-liquid contact, gas-liquid contact apparatus and process for producing liquid containing gas dissolved therein |
JP2565431B2 (ja) * | 1991-06-20 | 1996-12-18 | 株式会社荏原製作所 | 有機性汚水の処理方法および装置 |
JPH07199B2 (ja) * | 1992-11-09 | 1995-01-11 | 逸雄 三賢 | 有機性汚水の処理方法 |
JPH0760272A (ja) * | 1993-08-30 | 1995-03-07 | Kurita Water Ind Ltd | 流動床式生物処理装置 |
DE19528871C2 (de) * | 1994-08-24 | 1997-08-14 | Forschungszentrum Juelich Gmbh | Begasungs-Rohrmodul mit selektiv gasdurchlässiger Schlauchmembranen und damit versehene Reaktoren für Zellkulturtechnik sowie Wirbelschicht-Reaktoren für Zellkultivierung |
JPH11333487A (ja) | 1998-05-22 | 1999-12-07 | Nissin Electric Co Ltd | 微生物保持担体 |
JPH11333481A (ja) | 1998-05-22 | 1999-12-07 | Nissin Electric Co Ltd | 微生物保持装置 |
CA2271170C (en) * | 1999-05-05 | 2006-07-11 | Craig L. Glassford | A gas/liquid mixing apparatus and method |
JP3743771B2 (ja) * | 2002-01-25 | 2006-02-08 | 広島県 | 無動力排水処理方法 |
US6531058B1 (en) * | 2002-05-13 | 2003-03-11 | Juan Carlos Josse | Biological fluidized bed apparatus |
US7118672B2 (en) * | 2003-02-13 | 2006-10-10 | Zenon Technology Partnership | Membrane supported bioreactor for municipal and industrial wastewater treatment |
JP2004314062A (ja) * | 2003-03-31 | 2004-11-11 | Kansai Paint Co Ltd | 有機物含有排水の処理装置及び処理方法 |
JP2005034739A (ja) * | 2003-07-15 | 2005-02-10 | Mitsubishi Rayon Co Ltd | 排水処理方法 |
JP4907992B2 (ja) | 2003-10-30 | 2012-04-04 | 三菱レイヨン株式会社 | 中空糸膜モジュール、中空糸膜モジュールユニット、及び水処理方法 |
JP2006087310A (ja) * | 2004-09-21 | 2006-04-06 | Japan Organo Co Ltd | 膜型バイオリアクターおよびそれを用いた液体処理方法 |
CN101198555A (zh) * | 2005-06-15 | 2008-06-11 | 财团法人电力中央研究所 | 微生物活性控制物质供给方法及其装置以及利用该装置的环境净化方法及生物反应器 |
TWI306842B (en) | 2005-12-27 | 2009-03-01 | Dev Center Biotechnology | Organic pollutant treatment device and the method thereof |
JP2008221070A (ja) * | 2007-03-09 | 2008-09-25 | Kurita Water Ind Ltd | 気液接触装置及び気液接触方法 |
JP2010537799A (ja) | 2007-08-23 | 2010-12-09 | ダウ グローバル テクノロジーズ インコーポレイティド | ブライン精製 |
JP5092968B2 (ja) * | 2008-07-24 | 2012-12-05 | 栗田工業株式会社 | ガス溶解水供給装置及びガス溶解水の製造方法 |
CN101514049B (zh) * | 2009-03-26 | 2011-01-05 | 浙江大学 | 旋转式中空纤维微孔膜无泡充氧装置及其方法 |
CN102531153B (zh) | 2011-12-21 | 2014-06-25 | 大连大学 | 一体式无泡曝气膜生物反应器 |
CN104591374B (zh) | 2013-11-04 | 2017-06-06 | 侯双成 | 一种新的向水中充氧的装置 |
JP6246610B2 (ja) * | 2014-02-12 | 2017-12-13 | 三機工業株式会社 | 散気装置 |
-
2016
- 2016-12-01 JP JP2016234233A patent/JP6451724B2/ja active Active
-
2017
- 2017-09-13 CN CN201780074427.8A patent/CN110023252A/zh active Pending
- 2017-09-13 WO PCT/JP2017/033058 patent/WO2018100841A1/ja unknown
- 2017-09-13 EP EP17876390.0A patent/EP3549917A4/en not_active Withdrawn
- 2017-09-13 KR KR1020197010737A patent/KR20190085916A/ko not_active Application Discontinuation
- 2017-09-13 US US16/464,541 patent/US11034602B2/en active Active
- 2017-09-26 TW TW106132901A patent/TWI732945B/zh active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TWI732945B (zh) | 2021-07-11 |
US11034602B2 (en) | 2021-06-15 |
EP3549917A4 (en) | 2020-07-08 |
CN110023252A (zh) | 2019-07-16 |
JP2018089564A (ja) | 2018-06-14 |
JP6451724B2 (ja) | 2019-01-16 |
WO2018100841A1 (ja) | 2018-06-07 |
EP3549917A1 (en) | 2019-10-09 |
US20200180984A1 (en) | 2020-06-11 |
KR20190085916A (ko) | 2019-07-19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TW201821376A (zh) | 生物活性碳處理裝置 | |
JP6281652B1 (ja) | 好気性生物処理装置 | |
JP6601517B2 (ja) | 好気性生物処理装置の運転方法 | |
TW201940687A (zh) | 好氧生物處理裝置 | |
JP2019005755A (ja) | 生物活性炭処理装置 | |
JP6938875B2 (ja) | 生物処理装置 | |
JP6938876B2 (ja) | 生物処理装置 | |
JP3263267B2 (ja) | 浄化槽 | |
WO2019163424A1 (ja) | 好気性生物処理装置及びその運転方法 | |
JP6858146B2 (ja) | 好気性生物処理装置及びその運転方法 | |
JP2019025483A (ja) | 生物活性炭処理装置 | |
JP2019005756A (ja) | 生物活性炭処理装置 | |
JP2019005757A (ja) | 生物活性炭処理装置 | |
WO2019163422A1 (ja) | 好気性生物処理装置の運転方法 | |
TWI856004B (zh) | 好氧生物處理裝置 | |
JP6610688B2 (ja) | 好気性生物処理装置 | |
JP6558455B1 (ja) | 好気性生物処理装置 | |
JP6652147B2 (ja) | 好気性生物処理装置 | |
JP2018047405A (ja) | 生物処理装置 | |
JP2018075538A (ja) | 生物処理装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