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1807126A - 兩面黏著薄片 - Google Patents

兩面黏著薄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1807126A
TW201807126A TW106110341A TW106110341A TW201807126A TW 201807126 A TW201807126 A TW 201807126A TW 106110341 A TW106110341 A TW 106110341A TW 106110341 A TW106110341 A TW 106110341A TW 201807126 A TW201807126 A TW 201807126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adhesive
adhesive sheet
adhesive layer
sheet
support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611034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I719180B (zh
Inventor
三浦迪
平野千春
宮田壮
Original Assignee
琳得科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琳得科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琳得科股份有限公司
Publication of TW20180712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80712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71918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719180B/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27/00Layered products comprising a layer of synthetic resin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9DYES; PAINTS; POLISHES; NATURAL RESINS; ADHESIVES; COMPOSITION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PPLICATIONS OF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C09JADHESIVES; NON-MECHANICAL ASPECTS OF ADHESIVE PROCESSES IN GENERAL; ADHESIVE PROCESSES NOT PROVIDED FOR ELSEWHERE; USE OF MATERIALS AS ADHESIVES
    • C09J7/00Adhesives in the form of films or foils
    • C09J7/20Adhesives in the form of films or foil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carrier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27/00Layered products comprising a layer of synthetic resin
    • B32B27/36Layered products comprising a layer of synthetic resin comprising polyester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JWORKING-UP; GENERAL PROCESSES OF COMPOUNDING; AFTER-TREATMENT NOT COVERED BY SUBCLASSES C08B, C08C, C08F, C08G or C08H
    • C08J5/00Manufacture of articles or shaped materials containing macromolecular substances
    • C08J5/18Manufacture of films or sheet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9DYES; PAINTS; POLISHES; NATURAL RESINS; ADHESIVES; COMPOSITION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PPLICATIONS OF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C09JADHESIVES; NON-MECHANICAL ASPECTS OF ADHESIVE PROCESSES IN GENERAL; ADHESIVE PROCESSES NOT PROVIDED FOR ELSEWHERE; USE OF MATERIALS AS ADHESIVES
    • C09J133/00Adhesives based on homopolymers or copolymers of compounds having one or more unsaturated aliphatic radicals, each having only one carbon-to-carbon double bond, and at least one being terminated by only one carboxyl radical, or of salts, anhydrides, esters, amides, imides, or nitriles thereof; Adhesives based on derivatives of such polymer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9DYES; PAINTS; POLISHES; NATURAL RESINS; ADHESIVES; COMPOSITION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PPLICATIONS OF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C09JADHESIVES; NON-MECHANICAL ASPECTS OF ADHESIVE PROCESSES IN GENERAL; ADHESIVE PROCESSES NOT PROVIDED FOR ELSEWHERE; USE OF MATERIALS AS ADHESIVES
    • C09J2301/00Additional features of adhesives in the form of films or foils
    • C09J2301/10Additional features of adhesives in the form of films or foils characterized by the structural features of the adhesive tape or sheet
    • C09J2301/12Additional features of adhesives in the form of films or foils characterized by the structural features of the adhesive tape or sheet by the arrangement of layers
    • C09J2301/124Additional features of adhesives in the form of films or foils characterized by the structural features of the adhesive tape or sheet by the arrangement of layers the adhesive layer being present on both sides of the carrier, e.g. double-sided adhesive tape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9DYES; PAINTS; POLISHES; NATURAL RESINS; ADHESIVES; COMPOSITION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PPLICATIONS OF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C09JADHESIVES; NON-MECHANICAL ASPECTS OF ADHESIVE PROCESSES IN GENERAL; ADHESIVE PROCESSES NOT PROVIDED FOR ELSEWHERE; USE OF MATERIALS AS ADHESIVES
    • C09J2301/00Additional features of adhesives in the form of films or foils
    • C09J2301/30Additional features of adhesives in the form of films or foils characterized by the chemical, physicochemical or physical properties of the adhesive or the carrier
    • C09J2301/312Additional features of adhesives in the form of films or foils characterized by the chemical, physicochemical or physical properties of the adhesive or the carrier parameters being the characterizing feature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Materials Engineering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Medicinal Chemistry (AREA)
  • Polymers & Plastics (AREA)
  • Adhesive Tapes (AREA)
  • Adhesives Or Adhesive Processes (AREA)
  • Laminated Bodies (AREA)

Abstract

提供一種兩面黏著薄片,其係在支撐體之兩面分別具有第1黏著劑層及第2黏著劑層之兩面黏著薄片,其中,前述支撐體包含聚乳酸,且前述支撐體之厚度為1.5μm以下。該兩面黏著薄片,即使為薄膜化,亦可充分展現高的黏著力,而殘膠分離現象之抑制效果優異。

Description

兩面黏著薄片
本發明係關於兩面黏著薄片。
黏著薄片之黏著力係除了黏著劑之組成、極性以外,亦取決於支撐體上之黏著劑之塗佈量,亦即,所形成之黏著劑層之厚度。也就是說,一般而言黏著劑層越厚的黏著薄片,黏著薄片之黏著力越高。
標籤、膠帶等之黏著薄片所具有的黏著劑層之厚度雖因應於黏著薄片之用途來適當設定,但顧及黏著力的降低,因此,不太能進行減薄達低於10μm。
然而,近年來,於電子機器或光學機器等中係期望薄型化,對於使用於如此之電子機器或光學機器之構件的接合,或加工時之暫時性接著等的黏著薄片係要求薄膜化的同時亦具有高黏著力之特性。
為了對應於如此之要求,提案有各種的黏著薄片。
例如,於專利文獻1中係揭示有一種兩面黏著膠帶,其係於厚度為0.002~0.012mm之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酯 (PET)薄膜等之支撐體的兩面具有黏著劑層,總厚為0.003mm以上、未達0.03mm,破斷強度為2~26MPa/10mm寬。
[先前技術文獻] [專利文獻]
[專利文獻1]日本特開2005-105212號公報
另外,有時會將經薄型化之電子機器或光學機器等所具備之2個構件介隔著兩面黏著薄片來接合。為了對應於機器之薄膜化的要求,而接合的2個構件間之間隙為狹窄的情況居多。因此,對使用於接合之兩面黏著薄片要求更加的薄膜化。
作為對應於兩面黏著薄片之更加的薄膜化之要求的手段係考慮構成兩面黏著薄片之黏著劑層或支撐體之各層的薄膜化。
但,在將黏著劑層進一步薄膜化的情況,會引起黏著力的降低,而有2個構件之接合成為不充分的疑慮。
另一方面,支撐體之薄膜化係在支撐體之製造或強度的點上有所限制。例如,於專利文獻1記載的兩面接著薄片中,將作為支撐體使用之PET薄膜的厚度設為未達2μm一事,就成形的觀點而言極為困難。
又,作為兩面黏著薄片之薄膜化的手段,亦考慮有不具備支撐體(芯材),而是設為具有以2片剝離材挾持黏著劑層的構造之兩面黏著薄片,來減低支撐體(芯材)的厚度之方法。
然而,若將支撐體(芯材)省略,則在將2片剝離材之其中一方的剝離材進行剝離時,無法以剝離材原本應剝離的特定界面作剝離,黏著劑層會凝聚破壞,而容易發生在雙方的剝離材一部分附著並殘留黏著劑層之所謂的「殘膠分離現象」。
另外,於專利文獻1中係並未進行用來一邊維持兩面接著薄片之黏著力一邊更加的薄膜化,及避免伴隨著黏著劑層之薄膜化而來之「殘膠分離現象」的探討。
本發明係鑑於上述問題點而完成者,其目的為提供即使為薄膜化,亦可充分展現高的黏著力,而殘膠分離現象之抑制效果優異的兩面黏著薄片。
本發明者們發現於支撐體之兩面具有黏著劑層的兩面黏著薄片中,藉由使用包含聚乳酸之支撐體,並且將該支撐體之厚度調整為特定值以下,而可解決上述課題。
亦即,本發明係提供下述[1]~[8]者。
[1]一種兩面黏著薄片,其係在支撐體之兩面分別具有第1黏著劑層及第2黏著劑層之兩面黏著薄片,其中 前述支撐體包含聚乳酸,且前述支撐體之厚度為1.5μm以下。
[2]如上述[1]之兩面黏著薄片,其中前述支撐體之膜強度為1~300mN。
[3]如上述[1]或[2]之兩面黏著薄片,其中前述聚乳酸之含量係相對於前述支撐體之全質量為70~100質量%。
[4]如上述[1]~[3]中任一項之兩面黏著薄片,其中第1黏著劑層及第2黏著劑層之至少一者為由包含丙烯酸系樹脂之丙烯酸系黏著劑所形成之層。
[5]如上述[1]~[4]中任一項之兩面黏著薄片,其中第1黏著劑層及第2黏著劑層之個別之厚度係各自獨立為0.5~3.0μm。
[6]如上述[1]~[5]中任一項之兩面黏著薄片,其中相對於第1黏著劑層及第2黏著劑層之合計厚度100,前述支撐體之厚度之比例為5.0~70.0。
[7]如上述[1]~[6]中任一項之兩面黏著薄片,其中介隔前述兩面黏著薄片而貼附於2個被黏著體時之前述兩面黏著薄片之總厚為6.0μm以下。
[8]如上述[1]~[7]中任一項之兩面黏著薄片,其中在23℃、50%RH(相對濕度)之環境下,貼附於不鏽鋼板(SUS304鋼板、120號研磨)後且經過24小時後依據JIS Z0237:2000所測量之黏著力為1.5N/25mm以上。
本發明之兩面黏著薄片係即使為薄膜化,亦可充分展現高的黏著力,而殘膠分離現象之抑制效果優異。
1、2‧‧‧兩面黏著薄片
11‧‧‧支撐體
12a‧‧‧第1黏著劑層
12b‧‧‧第2黏著劑層
13a、13b‧‧‧剝離材
[第1圖]係顯示本發明之一樣態之兩面黏著薄片的構造之該兩面黏著薄片的剖面圖。
於本說明書中,構成兩面黏著薄片之各層的厚度及兩面黏著薄片的總厚度係意味著藉由反射光之分光解析所測定之值,具體而言係根據實施例記載的方法所測定之值。
於本說明書中,質量平均分子量(Mw)之值係意味著以凝膠滲透層析(GPC)法所測定之標準聚苯乙烯換算之值,具體而言係根據實施例記載的方法所測定之值。
於本說明書中,例如「(甲基)丙烯酸酯」係意指丙烯酸酯及甲基丙烯酸酯兩者之用語,其他類似用語亦相同。
[兩面黏著薄片之構造]
本發明之兩面黏著薄片係只要是在支撐體之兩面分別具有第1黏著劑層及第2黏著劑層(以下,亦統稱為「黏 著劑層」)者,則無特別限定。
第1圖係顯示本發明之一樣態之兩面黏著薄片的構造之該兩面黏著薄片的剖面圖。
作為本發明之一樣態之兩面黏著薄片,可列舉例如,具有如第1圖(a)所示之在支撐體11的兩面,分別直接層合有第1黏著劑層12a及第2黏著劑層12b的構造之兩面黏著薄片1。
又,就操作性的觀點而言,亦可設為如第1圖(b)所示般,在第1黏著劑層12a及第2黏著劑層12b之表面上,分別進一步層合有剝離材13a、13b的兩面黏著薄片2。
又,作為本發明之一樣態之兩面黏著薄片,亦可為具有在第1黏著劑層12a及第2黏著劑層12b之任一者的表面上,層合兩面施行了剝離處理之剝離材,並捲成捲狀的構造之兩面黏著薄片。
也就是說,本發明之一樣態的兩面黏著薄片亦可為在第1黏著劑層及第2黏著劑層之一方或雙方的表面上進一步層合剝離材的構造。
作為介隔本發明之兩面黏著薄片來貼附2個被著體時之該兩面黏著薄片的總厚,就製成亦可使用於間隙為窄之2個部位之接合的兩面黏著薄片之觀點而言,較佳為6.0μm以下,更佳為5.0μm以下,再更佳為4.0μm以下,又再更佳為3.5μm以下,特佳為3.0μm以下。
本發明之兩面黏著薄片係即使薄膜化達6.0μm以下, 亦可充分展現高的黏著力,亦可有效地抑制殘膠分離現象。
另一方面,就製成展現優異的黏著力,並且有效地抑制殘膠分離現象的兩面黏著薄片之觀點而言,介隔本發明之兩面黏著薄片來貼附2個被著體時之該兩面黏著薄片的總厚,較佳為1.5μm以上,更佳為1.7μm以上,再更佳為2.0μm以上。
另外,於本說明書中,「經薄膜化之兩面黏著薄片」係意味著介隔兩面黏著薄片來貼附於2個被黏著體時之兩面黏著薄片之總厚被調整為6.0μm以下的兩面黏著薄片。
再者,於本說明書中,「介隔兩面黏著薄片來貼附2個被著體時之兩面黏著薄片的總厚」係意味著扣除貼附於被著體時被去除的剝離材等之層的厚度後之兩面黏著薄片的厚度,例如,意指於第1圖所示之兩面黏著薄片1中係以「Z1」所示的厚度,於兩面黏著薄片2中係以「Z2」所表示的厚度。
也就是說,於「介隔兩面黏著薄片來貼附2個被著體時之兩面黏著薄片的總厚」中,雖不包含第1圖(b)所示之兩面黏著薄片2所具有之剝離材13a、13b的厚度,但是,例如,在貼附於被著體時也不被去除之支撐體及黏著劑層以外之層的厚度係包含在內。
作為在貼附於被著體時也不被去除之支撐體及黏著劑層以外之層係可列舉例如:底漆層、抗靜電層、及紫外線 吸收層等,此等之層,較佳係設置於支撐體與第1黏著劑層或第2黏著劑層之間。
於本發明之一樣態之兩面黏著薄片中,相對於第1黏著劑層及第2黏著劑層之合計厚度100,支撐體之厚度的比例較佳為5.0~70.0,更佳為5.2~50.0,再更佳為5.5~40.0,又再更佳為6.0~30.0,特佳為6.2~20.0。
若該比例為上述範圍內,則可製成展現優異的黏著力,並且可有效地抑制殘膠分離現象之兩面黏著薄片。又,可抑制在貼附時或剝離時容易發生之兩面黏著薄片的破裂。
以下,針對構成本發明之一樣態之兩面黏著薄片的支撐體、黏著劑層(第1及第2黏著劑層),以及剝離材之詳細內容進行說明。
<支撐體>
本發明之兩面黏著薄片所具有之支撐體係包含聚乳酸,且厚度為1.5μm以下者。
作為使用於一般之黏著薄片的支撐體之構成樹脂之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酯(PET)或聚胺基甲酸酯等的泛用樹脂,在通常之成形方法中,要成形厚度薄達1.5μm以下一事本身係有困難。
又,即使藉由特殊的成形方法,使用PET或聚胺基甲酸酯等之泛用樹脂而得到厚度1.5μm以下之支撐體,也 因使用該支撐體而無法展現黏著力之提昇效果。
另一方面,包含聚乳酸之支撐體由於自我支撐性為高,因此可成形厚度薄達1.5μm以下。
又,本發明者們發現在包含聚乳酸之支撐體的兩面設置黏著劑層的兩面黏著薄片係黏著力之提昇效果非常高,尤其,即使薄膜化,亦可展現高的黏著力,根據該見解,而完成本發明之兩面黏著薄片。
尤其,包含聚乳酸之支撐體由於即使將厚度薄膜化達1.5μm以下,自我支撐性亦高,且具有適度的柔軟性。
因此,可推測於該支撐體的兩面設置經薄膜化之黏著劑層的兩面黏著薄片,在貼附於被著體時,起因於對於被著體之表面的追隨性優異,而即使將黏著劑層薄膜化,亦可展現優異的黏著力。
進而,在一般之PET薄膜等之支撐體的兩面具有黏著劑層的兩面黏著薄片係因支撐體而區分成2個黏著劑層,另一方之黏著劑層的黏著力會隨著一方之黏著劑層的柔軟性等而變化一事係難以推測。
也就是說,各自的黏著劑層之黏著力,基本上僅取決於各自之黏著劑層的構造或特性,因另一方之黏著劑層的構造或特性所受到的影響極微小者。
另一方面,本發明之兩面黏著薄片由於包含聚乳酸之支撐體薄膜化達1.5μm以下,因此,例如,依據一方之黏著劑層所具有之柔軟性等的特性,介隔著支撐體,而有助於另一方之黏著劑層之黏著力的提昇。
其結果,可推測,本發明之兩面黏著薄片,即使在經薄膜化的情況,亦可展現兩面皆優異的黏著力。
又,本發明之兩面黏著薄片係具有作為構造之支撐體,因此,可有效地抑制殘膠分離現象。
作為本發明所使用之支撐體的厚度雖為1.5μm以下,但較佳為1.2μm以下,更佳為1.0μm以下,再更佳為0.8μm以下,又再更佳為0.6μm以下,特佳為0.4μm以下。
使用厚度超過1.5μm之支撐體的兩面黏著薄片係由於支撐體本身為硬,因此對於被著體之表面的追隨性降低,其結果,容易引起黏著力的降低。
另外,支撐體的厚度,其下限值雖無限制,但就製成可有效地抑制殘膠分離現象的兩面黏著薄片之觀點而言,及抑制貼附時或剝離時可能產生的兩面黏著薄片之破斷之觀點而言,較佳為0.01μm以上,更佳為0.05μm以上,再更佳為0.10μm以上。
於本發明中,「聚乳酸」係指具有以下述式(I)所表示之構造單位(1)的聚合物,該聚合物亦可具有構造單位(1)以外之構造單位。
另外,構造單位(1)係可為來自L-乳酸之構 造單位,亦可為來自D-乳酸之構造單位。
也就是說,聚乳酸係可為L-乳酸之均聚物的聚-L-乳酸,亦可為D-乳酸之均聚物的聚-D-乳酸,亦可為L-乳酸與D-乳酸之共聚物。
此等之中,作為聚乳酸較佳為L-乳酸與D-乳酸之共聚物。
在使用L-乳酸與D-乳酸之共聚物的情況,作為該共聚物中之來自L-乳酸之構造單位、與來自D-乳酸之構造單位的莫耳比率([L-乳酸]/[D-乳酸]),較佳為10/90~90/10,更佳為20/80~80/20,再更佳為30/70~70/30,又再更佳為40/60~60/40。
藉由設為該莫耳比率為上述範圍之共聚物,而可適當地維持結晶性,包含該共聚物之支撐體係可以具有適當的硬度的方式進行調整。其結果,在將所得之黏著薄片貼附於被著體時,對於被著體之表面的追隨性優異,而容易展現優異的黏著力。
作為聚乳酸之質量平均分子量(Mw),較佳為2萬~50萬,更佳為5萬~40萬,再更佳為7萬~30萬。
本發明之一樣態所使用之支撐體亦可在不損及本發明之效果的範圍內,含有聚乳酸以外之樹脂或添加劑等。
作為支撐體中所能含有之聚乳酸以外的樹脂係可列舉例如: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酯、聚對苯二甲酸丁二酯、聚萘 二甲酸乙二酯等之聚酯系樹脂、胺基甲酸酯丙烯酸酯等之胺基甲酸酯系樹脂、聚乙烯系樹脂、聚丙烯系樹脂、聚氯乙烯系樹脂、聚偏二氯乙烯系樹脂、聚乙烯醇系樹脂、乙烯-乙酸乙烯酯共聚物、聚苯乙烯系樹脂、聚碳酸酯系樹脂、丙烯酸系樹脂、降莰烯系樹脂、環烯烴樹脂等。
作為於支撐體中所能含有的添加劑係可列舉例如:紫外線吸收劑、光安定劑、抗氧化劑、抗靜電劑、助滑劑、抗結塊劑、著色劑等。
本發明之一樣態所使用的支撐體係只要包含聚乳酸者即可,例如,不僅是將包含聚乳酸之樹脂組成物成形而成的支撐體,亦可為將由聚乳酸以外之樹脂、紙類、或鋁、銅等之金屬箔所構成的支撐體以包含聚乳酸之樹脂組成物疊層而成之支撐體等。
但,就製造厚度1.5μm以下之支撐體的觀點而言,作為本發明之一樣態所使用的支撐體,較佳係將包含聚乳酸之樹脂組成物成形而成的單一層之支撐體。
又,前述樹脂組成物亦可在不損及本發明之效果的範圍內,包含聚乳酸以外之樹脂成分、或各種添加劑。
本發明之一樣態所使用的支撐體中所包含之聚乳酸的含量,就製成即使為薄膜化亦可充分展現高的黏著力的兩面黏著薄片之觀點,及就製造厚度1.5μm以下之支撐體之觀點而言,相對於該支撐體之全質量(100質量%),較佳為70~100質量%,更佳為80~100質量%,再更佳為90~100質量%,又再更佳為95~100質量%。
尤其,於本發明之一樣態所使用的支撐體中所包含之L-乳酸與D-乳酸之共聚物的含量,相對於該支撐體之全質量(100質量%),較佳為60~100質量%,更佳為70~100質量%,再更佳為80~100質量%,又再更佳為90~100質量%,特佳為95~100質量%。
作為本發明之一樣態所使用的支撐體之膜強度,就製成即使為薄膜化亦可充分展現高的黏著力的兩面黏著薄片之觀點,較佳為1~300mN,更佳為3~250mN,再更佳為5~200mN,又再更佳為10~130mN,特佳為15~90mN。
若支撐體之膜強度為上述範圍內,則即使於該支撐體的兩面設置經薄膜化之黏著劑層的兩面黏著薄片之情況,在貼附於被著體時,對於被著體之表面的追隨性亦優異,容易展現優異的黏著力。
另外,於本說明書中,支撐體之膜強度係意味著依據JIS Z1707(1997)所測定之值,具體而言係根據實施例記載之方法及條件所測定之值。
<第1黏著劑層及第2黏著劑層>
本發明之兩面黏著薄片係在支撐體之兩面分別具有第1黏著劑層及第2黏著劑層。
作為第1黏著劑層及第2黏著劑層之各自的厚度,各自獨立地,較佳為0.5~3.0μm,更佳為0.7~2.0μm,再更佳為0.8~1.8μm,又再更佳為0.9~1.6μm。
本發明之兩面黏著薄片係由於具有包含聚乳酸且厚度為1.5μm以下之支撐體,因此即使將各黏著劑層的厚度薄膜化達3.0μm以下,亦可製成可充分展現高的黏著力之兩面黏著薄片。
又,作為第1黏著劑層及第2黏著劑層之合計的厚度,較佳為1.0~6.0μm,更佳為1.4~4.0μm,再更佳為1.6~3.6μm,又再更佳為1.8~3.2μm。
作為第1黏著劑層及第2黏著劑層之形成材料的黏著劑係只要即使將黏著劑層予以薄膜化亦可充分展現高的黏著力者則無特別限制,可列舉例如包含1種以上之由丙烯酸系樹脂、胺基甲酸酯系樹脂、橡膠系樹脂、矽酮系樹脂、乙烯基醚系樹脂、聚酯系樹脂、及聚烯烴系樹脂中選出的黏著性樹脂的黏著劑。
但,就不論環境皆可充分維持高的黏著力之觀點而言,該黏著性樹脂,較佳為紫外線非硬化型樹脂。
另外,於本說明書中,紫外線非硬化型樹脂係意味著不具有可藉由紫外線之照射而進行聚合之聚合性官能基的樹脂。
又,該黏著劑亦可在不損及本發明之效果的範圍內,含有例如交聯劑、增黏劑、紫外線吸收劑、抗氧化劑、防腐劑、防黴劑、可塑劑、消泡劑及濕潤性調整劑等之黏著劑用添加劑。
但,就不論環境皆可充分維持高的黏著力之觀點而言,該黏著劑係具有聚合性官能基之寡聚物成分的含量越 少越好。
具有聚合性官能基之寡聚物成分的含量,相對於黏著劑中所包含之黏著性樹脂100質量份,較佳為未達5質量份,更佳為未達1質量份,再更佳為未達0.01質量份,又再更佳為未達0.001質量份。
又,黏著劑層係於支撐體或剝離材塗佈黏著劑所形成,但是,為了容易形成厚度薄的黏著劑層,亦可將黏著劑以有機溶劑進行稀釋來製成黏著劑之溶液。
作為該有機溶劑雖可列舉例如:甲苯、乙酸乙酯、甲基乙基酮等,但亦可直接使用在黏著劑層中所包含之樹脂的合成時所使用的有機溶劑。
作為黏著劑之溶液的固體成分濃度,較佳為5~60質量%,更佳為10~40質量%。
於本發明之一樣態之兩面黏著薄片中,就成為即使將所形成之黏著劑層予以薄膜化亦可充分展現高的黏著力之觀點而言,較佳係第1黏著劑層及第2黏著劑層之至少一方由包含丙烯酸系樹脂之丙烯酸系黏著劑所形成之層,更佳係第1黏著劑層及第2黏著劑層雙方由該丙烯酸系黏著劑所形成之層。
另外,丙烯酸系黏著劑,就即使將所形成之黏著劑層予以薄膜化亦可不論環境皆能充分維持高的黏著力之觀點而言,較佳為紫外線非硬化型丙烯酸系黏著劑。
也就是說,黏著劑中所包含之丙烯酸系樹脂,較佳為紫外線非硬化型丙烯酸系樹脂。
作為本發明之一樣態所使用的丙烯酸系黏著劑,就即使將所形成之黏著劑層予以薄膜化亦可充分展現高的黏著力之觀點而言,作為丙烯酸系樹脂,較佳係包含具有來自具有碳數1~20之烷基的烷基(甲基)丙烯酸酯之構造單位(a1)及來自含官能基之單體之構造單位(a2)的丙烯酸系共聚物(A)。
又,該丙烯酸系黏著劑,較佳係與丙烯酸系共聚物(A)一起含有交聯劑(B),亦可在不損及本發明之效果的範圍內,含有上述之黏著劑用添加劑。
以下,針對在適宜作為第1黏著劑層及第2黏著劑層的形成材料之黏著劑的丙烯酸系黏著劑中所包含之丙烯酸系共聚物(A)及交聯劑(B)進行說明。
(丙烯酸系共聚物(A))
丙烯酸系共聚物(A)係具有來自具有碳數1~20之烷基的烷基(甲基)丙烯酸酯(以下,亦稱為「單體(a1')」)之構造單位(a1)及來自含官能基之單體(以下,亦稱為「單體(a2')」)之構造單位(a2)。
另外,丙烯酸系共聚物(A)亦與構造單位(a1)及(a2)一起具有來自單體(a1')及(a1')以外之其他單體(a3')之構造單位(a3)。
丙烯酸系共聚物(A1)之共聚合的形態係無特別限定,可為嵌段共聚物、無規共聚物、接枝共聚物之任一者。
丙烯酸系共聚物(A)係可單獨使用,亦可併用2種以上。
但,丙烯酸系共聚物(A1),較佳為不具有聚合性官能基之紫外線非硬化型丙烯酸系共聚物。
作為單體(a1')所具有之烷基的碳數,較佳為1~16,更佳為1~12,再更佳為4~8,又再更佳為4~6。
作為單體(a1')係可列舉例如:甲基(甲基)丙烯酸酯、乙基(甲基)丙烯酸酯、丙基(甲基)丙烯酸酯、n-丁基(甲基)丙烯酸酯、異丁基(甲基)丙烯酸酯、t-丁基(甲基)丙烯酸酯、n-戊基(甲基)丙烯酸酯、n-己基(甲基)丙烯酸酯、n-庚基(甲基)丙烯酸酯、n-辛基(甲基)丙烯酸酯、2-乙基己基(甲基)丙烯酸酯、月桂基(甲基)丙烯酸酯、十三烷基(甲基)丙烯酸酯、硬脂基(甲基)丙烯酸酯等。
此等之單體(a1')係可單獨使用,亦可併用2種以上。
於本發明之一樣態中,作為單體(a1'),較佳為n-丁基(甲基)丙烯酸酯、2-乙基己基(甲基)丙烯酸酯,更佳為n-丁基(甲基)丙烯酸酯。
構造單位(a1)之含量,相對於丙烯酸系共聚物(A)之全構造單位(100莫耳%),較佳為50~98莫耳%,更佳為60~97莫耳%,再更佳為70~96莫耳%,又再更佳為80~93莫耳%。
作為單體(a2'),可列舉例如:含羥基之單體、含羧基之單體、含環氧基之單體、含胺基之單體、含氰基之單體、含酮基之單體、含烷氧矽烷基之單體等。
此等之單體(a2')係可單獨使用,亦可併用2種以上。
於本發明之一樣態中,作為單體(a2'),較佳為含羧基之單體。
作為含羧基之單體,雖可列舉(甲基)丙烯酸、琥珀酸、馬來酸、富馬酸、衣康酸、及此等之衍生物等,但較佳為(甲基)丙烯酸、琥珀酸、及此等之衍生物,更佳為琥珀酸單(2-丙烯醯氧乙基)酯及丙烯酸2-羧乙基酯。
構造單位(a2)之含量,相對於丙烯酸系共聚物(A)之全構造單位(100莫耳%),較佳為2~50莫耳%,更佳為3~40莫耳%,再更佳為4~30莫耳%,又再更佳為7~20莫耳%。
於本發明之一樣態中,丙烯酸系共聚物(A),作為構造單位(a2),較佳係具有來自琥珀酸單(2-丙烯醯氧乙基)酯及丙烯酸2-羧乙基酯之任一者的構造單位(a2-1)。
構造單位(a2)中之構造單位(a2-1)之含有比例,相對於構造單位(a2)之全量(100莫耳%),較佳為60~100莫耳%,更佳為70~100莫耳%,再更佳為80~100莫耳%,又再更佳為90~100莫耳%,特佳為100莫耳%。
又,構造單位(a2-1)之含量,相對於丙烯酸系共聚物(A)之全構造單位(100莫耳%),較佳為2~45莫耳%,更佳為3~35莫耳%,再更佳為4~25莫耳%,又再更佳為7~20莫耳%。
作為單體(a3')係可列舉例如:環己基(甲基)丙烯酸酯、苄基(甲基)丙烯酸酯、異莰基(甲基)丙烯酸酯、二環戊基(甲基)丙烯酸酯、二環戊烯基(甲基)丙烯酸酯、二環戊烯基氧乙基(甲基)丙烯酸酯、醯亞胺(甲基)丙烯酸酯等之具有環狀構造的(甲基)丙烯酸酯、乙酸乙烯酯、丙烯腈、苯乙烯等。
此等之單體(a3')係可單獨使用,亦可併用2種以上。
構造單位(a3)之含量,相對於丙烯酸系共聚物(A)之全構造單位(100質量%),較佳為0~20莫耳%,更佳為0~10莫耳%,再更佳為0~5莫耳%,又再更佳為0~1莫耳%。
作為丙烯酸系共聚物(A)之質量平均分子量(Mw),較佳為5萬~150萬,更佳為15萬~130萬,再更佳為25萬~110萬,又再更佳為35萬~90萬。
作為本發明之一樣態所使用的丙烯酸系黏著劑中之丙烯酸系共聚物(A)的含量,相對於該丙烯酸系黏著劑之有效成分的全量(100質量%),較佳為50~100質量%,更佳為60~99.99質量%,再更佳為70~99.90質量%,又再更佳為80~99.00質量%,特佳為90~ 98質量%。
另外,本發明之一樣態所使用之丙烯酸系黏著劑亦可含有丙烯酸系共聚物(A)以外的黏著性樹脂。
但,丙烯酸系共聚物(A)以外之黏著性樹脂的含量,相對於該丙烯酸系黏著劑中所包含之丙烯酸系共聚物(A)100質量份,較佳為0~100質量份,更佳為0~60質量份,再更佳為0~30質量份,又再更佳為0~15質量份,特佳為0~10質量份。
(交聯劑(B))
本發明之一樣態所使用之丙烯酸系黏著劑,較佳係與丙烯酸系共聚物(A)一起含有交聯劑(B)。
作為交聯劑(B)係可列舉例如:異氰酸酯系交聯劑、環氧系交聯劑、氮丙啶系交聯劑、金屬螯合系交聯劑、胺系交聯劑、胺基樹脂系交聯劑等。
此等之交聯劑(B)係可單獨使用,亦可併用2種以上。
於本發明之一樣態中,就即使於經薄膜化之黏著劑層中亦可充分展現高的黏著力之觀點而言,作為交聯劑(B),較佳係包含異氰酸酯系交聯劑。
本發明之一樣態所使用的丙烯酸系黏著劑中之交聯劑(B)的含量,相對於丙烯酸系共聚物(A)之100質量份,較佳為0.01~8質量份,更佳為0.05~5質量份,再更佳為0.1~3質量份。
<剝離材>
本發明之一樣態的兩面黏著薄片,較佳係具有在第1黏著劑層及第2黏著劑層之至少一方的表面上進一步層合剝離材的構造。
另外,本發明之兩面黏著薄片,由於具有包含聚乳酸之支撐體,因此在如第1圖(b)所示之兩面黏著薄片2般的構造之情況,可有效地抑制在將一方之剝離材去除時可能產生之殘膠分離現象。
作為所使用之剝離材雖無特限制,但就操作容易度的觀點而言,較佳係將剝離劑塗佈於基材上的剝離薄片。剝離薄片係可為在基材之兩面塗佈剝離劑並加以剝離處理者,亦可為僅在基材之單面塗佈剝離劑並加以剝離處理者。
作為剝離材用基材係可列舉例如:玻璃紙、塗佈紙、塗料紙等之紙基材;於此等之紙基材上疊層聚乙烯等之熱塑性樹脂而成的層壓紙;又,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酯、聚對苯二甲酸丁二酯、聚萘二甲酸乙二酯等之聚酯薄膜、聚丙烯或聚乙烯等之聚烯烴薄膜等之塑膠薄膜等。
作為剝離劑係可列舉例如:包含烯烴系樹脂、異戊二烯系樹脂、丁二烯系樹脂等之橡膠系彈性體、長鏈烷基系樹脂、醇酸系樹脂、氟系樹脂、矽酮系樹脂等之樹脂的剝離劑。
另外,如第1圖(b)所示之兩面黏著薄片2 般地,在使用2片剝離材13a、13b的情況,剝離材13a、13b係可使用彼此相同者,亦可使用相異者。但,較佳係以使剝離材13a與剝離材13b的剝離力之差為不同的方式進行調整,使用剝離力為重的剝離材(重剝離材)、與相較於該重剝離材而剝離力較輕的剝離材(輕剝離材)之2種。
又,在使用於兩面塗佈有剝離劑並經剝離處理的剝離材之情況,較佳係以使該剝離材之各個面的剝離力之差為不同的方式加以調整後者。
作為剝離薄片之厚度雖可無特別限制地適當選擇,但通常為10~200μm,較佳為25~150μm,更佳為35~80μm。
[兩面黏著薄片之製造方法]
本發明之兩面黏著薄片之製造方法並無特別限定。
例如,若為第1圖(a)之兩面黏著薄片1,則可於支撐體11之其中一面上,塗佈黏著劑,使其乾燥來形成第1黏著劑層12a之後,於支撐體11之另一面上,相同地塗佈黏著劑,使其乾燥來形成第2黏著劑層12b而製作。
又,若為第1圖(b)之兩面黏著薄片2,則可依以下的(ia)~(iiia)的程序來製作。
(ia)在剝離材13a之施行了剝離處理的面上,塗佈黏著劑,使其乾燥來形成第1黏著劑層12a,並貼合支撐 體11,而製作單面黏著薄片。
(iia)在另外準備的剝離材13b之施行了剝離處理之面上,相同地塗佈黏著劑,使其乾燥來形成第2黏著劑層12b。
(iiia)將上述(ia)所製作之單面黏著薄片之支撐體11的表面、與上述(iia)所形成之第2黏著劑層12b之露出的表面分別貼合,而得到兩面黏著薄片2。
另外,作為第1圖(b)之兩面黏著薄片2之製造方法,亦可依以下的(ib)~(iiib)的程序來製作。
(ib)在剝離材13a之施行了剝離處理之面上,塗佈黏著劑,使其乾燥來形成第1黏著劑層12a。
(iib)在另外準備的剝離材13b之施行了剝離處理之面上,相同地塗佈黏著劑,使其乾燥來形成第2黏著劑層12b。
(iiib)於支撐體11之兩面分別貼合第1黏著劑層12a之露出的表面、與第2黏著劑層12b之露出的表面,而得到兩面黏著薄片2。
於上述之兩面黏著薄片之製造方法中,由於所使用之支撐體11其厚度非常薄,因此為了提昇支撐體11之操作性,亦可使用應用薄片(application sheet)。
於本說明書中,「應用薄片」係意味著為了提昇搬送或貼附為困難的程度之非常薄的芯材或黏著薄片的操作性,而為了支撐該芯材或黏著薄片所貼附的薄片。
於上述之兩面黏著薄片之製造過程中,亦可以在支撐體11直接層合此應用薄片的狀態來與黏著劑層貼合,其後,將應用薄片剝離,在剝離後之支撐體11的表面,貼合另一黏著劑層,而製作兩面黏著薄片。
另外,較佳係在將黏著劑塗佈於支撐體或剝離材時,為了容易形成厚度薄的黏著劑層,如上述般地,將黏著劑以有機溶劑進行稀釋來製成黏著劑之溶液的形態。
作為在支撐體上或剝離材上塗佈黏著劑的方法係可列舉例如:旋轉塗佈法、噴塗法、棒塗法、刀塗法、輥塗佈法、刮刀塗佈法、模具塗佈法、凹版塗佈法等之周知的方法。
較佳係為了防止溶劑或低沸點成分之殘留,並且在摻合有交聯劑的情況下進行交聯(反應)來展現黏著性,而在支撐體上或剝離材上塗佈黏著劑來形成塗膜之後,進行加熱處理。
作為加熱處理之溫度條件,較佳為70~150℃,更佳為80~120℃。作為加熱處理之處理時間,較佳為30秒~5分鐘,更佳為40~180秒。
[兩面黏著薄片之物性]
本發明之兩面黏著薄片係即使為薄膜化,亦可展現充分高的黏著力,而殘膠分離現象之抑制效果優異。
針對本發明之一樣態之兩面黏著薄片,作為在 23℃、50%RH(相對濕度)之環境下,貼附於不鏽鋼板(SUS304鋼板、120號研磨)後且經過24小時後依據JIS Z0237:2000所測定之黏著力,較佳為1.5N/25mm以上,更佳為2.0N/25mm以上,再更佳為2.5N/25mm以上,又再更佳為3.0N/25mm以上,特佳為4.5N/25mm以上。
另外,於本說明書中,上述黏著力係指依據JIS Z0237:2000所測定之值,具體而言係意味著後述之實施例記載之方法及條件所測定之值。
[實施例]
於以下之實施例的記載中所顯示之各種物性值係如以下般測定之值。
(1)質量平均分子量(Mw)
利用下述之裝置及條件進行測定,並以標準聚苯乙烯換算所求出之值。
裝置名:「HLC-8220GPC」(TOSOH股份有限公司製)
管柱:依序連結「TSKgelGMHXL」、「TSKgelGMHXL」、及「TSKgel2000HXL」(均為TOSOH股份有限公司製)而成者
展開溶劑:四氫呋喃
注入量:80μl
測定溫度:40℃
流速:1.0mL/min
檢測器:示差折射計
(2)厚度測定
兩面黏著薄片之各層的厚度及總厚係以反射式膜厚計(Filmetrics股份有限公司製,製品名「F20」)進行測定。
具體而言係使用前述反射式膜厚計,測定裁切成10mm×100mm之兩面黏著薄片的任意7個部位之膜厚,算出所測定之7個部位的膜厚之值當中去除最大值及最小值之5個部位之膜厚的值之平均值,將該平均值作為測定對象之兩面黏著薄片之各層的厚度或總厚。
(3)支撐體之膜強度
依據JIS Z 1707(1997)進行測定。
具體而言係藉由蠕變計(CREEP METER;股份有限公司山電製,RE2-33005B),將直徑1.0mm、前端形狀半徑0.5mm之半圓形的針以速度30mm/分,對於成為測定對象之支撐體的表面垂直地刺入,將直到該針貫穿為止之期間顯示出的最大應力作為膜強度(mN)。另外,此等以外之測定條件係依據JIS Z1707(1997)。
對於成為對象之支撐體,進行3次上述測定,來分別算出膜強度,並將3次之平均值作為該支撐體的膜強度。
製造例1
(PLA薄膜之製作)
使聚乳酸樹脂(PURAC公司製,製品名「PURASORB(R)PDL20」,L-乳酸與D-乳酸之共聚物,[L-乳酸]/[D-乳酸]=50/50(莫耳比))溶解於乙醇中,而調製樹脂成分濃度5質量%之聚乳酸乙醇溶液。
接著,作為應用薄片,準備聚烯烴系薄膜(ZEON股份有限公司製,製品名「ZEONOR」,厚度50μm),於該應用薄片上,以使乾燥後成為特定之厚度的方式,來塗佈上述之聚乳酸乙醇溶液,以100℃,進行2分鐘乾燥,而製作層合於應用薄片上的聚乳酸薄膜。
另外,聚乳酸薄膜係分別製作出其厚度為0.2μm、0.5μm、0.7μm、1.0μm、及2.0μm者。
將實施例及比較例所使用之支撐體及黏著劑的詳細內容顯示於下。
<支撐體>
‧PLA薄膜(0.2):
製造例1所製作之厚度為0.2μm的聚乳酸薄膜(膜強度=40mN)。
‧PLA薄膜(0.5):
製造例1所製作之厚度為0.5μm的聚乳酸薄膜(膜強度=45mN)。
‧PLA薄膜(0.7):
製造例1所製作之厚度為0.7μm的聚乳酸薄膜(膜強度=97mN)。
‧PLA薄膜(1.0):
製造例1所製作之厚度為1.0μm的聚乳酸薄膜(膜強度=230mN)。
‧PLA薄膜(2.0):
製造例1所製作之厚度為2.0μm的聚乳酸薄膜(膜強度=480mN)。
‧PET薄膜(0.5):
厚度為0.5μm的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酯(PET)薄膜(膜強度=180mN)。
‧PET薄膜(6.0):
厚度為6.0μm的PET薄膜(膜強度=2040mN)。
‧聚胺基甲酸酯薄膜(6.0):
除了將厚度從2μm變更成6.0μm以外,根據專利文獻2之段落的製造例4之記載來製作之厚度為6.0μm的聚胺基甲酸酯薄膜(膜強度=1540mN)。
<黏著劑>
‧黏著劑(1):
將由n-丁基丙烯酸酯(BA)及琥珀酸單(2-丙烯醯氧乙基)酯(2AOE)聚合而成之丙烯酸系共聚物(BA/2AOE=90/10(莫耳比)、Mw=28萬)100質量份(固體成分質量份)、及異氰酸酯系交聯劑(TOSOH股 份有限公司製,製品名「CORONATE L」)0.45質量份(固體成分質量份)進行混合,並以乙酸乙酯進行稀釋的固體成分濃度13質量%之丙烯酸系黏著劑之溶液。
‧黏著劑(2):
將由n-丁基丙烯酸酯(BA)及丙烯酸(AAc)聚合而成之丙烯酸系共聚物(BA/AAc=96/4(莫耳比)、Mw=100萬)100質量份(固體成分質量份)、增黏樹脂(Harima Chemicals股份有限公司製,製品名「HARIESTER TF」)50質量份(固體成分質量份)、及異氰酸酯系交聯劑(TOSOH股份有限公司製,製品名「CORONATE L」)0.1質量份(固體成分質量份)進行混合,並以乙酸乙酯進行稀釋的固體成分濃度13質量%之丙烯酸系黏著劑之溶液。
‧黏著劑(3):
將由n-丁基丙烯酸酯(BA)、2-乙基己基丙烯酸酯(2EHA)、丙烯酸(AAc)、及4-羥丁基丙烯酸酯(4HBA)聚合而成之丙烯酸系共聚物(BA/2EHA/AAc/4HBA=70/30/3/0.05(質量比)、Mw=44萬)100質量份(固體成分質量份)、增黏樹脂(荒川化學工業股份有限公司製,製品名「PENSEL D125」)30質量份(固體成分質量份)、及異氰酸酯系交聯劑(TOSOH股份有限公司製,製品名「CORONATE L」)2質量份(固體成分質量份)進行混合,並以乙酸乙酯進行稀釋的固體成分濃度13質量%之丙烯酸系黏著劑之溶 液。
實施例1~6、比較例2~5
於重剝離薄片(LINTEC股份有限公司製,製品名「SP-PET381031」、以矽酮系剝離劑剝離處理後之厚度38μm之PET薄膜)的剝離處理面上,塗佈表1所示之種類的黏著劑,以100℃進行1分鐘乾燥,而形成表1所示之厚度的第1黏著劑層。
接著,於露出之第1黏著劑層的表面貼合表1所示之種類的支撐體,而得到單面黏著薄片。
另外,在使用各種PLA薄膜作為支撐體的情況,為了操作性之維持,而以在PLA薄膜上殘留有所層合之應用薄片的狀態,將未層合應用薄片之側之PLA薄膜的表面與第1黏著劑層貼合,之後,將應用薄片去除,而得到單面黏著薄片。
又,另外準備於輕剝離薄片(LINTEC股份有限公司製,製品名「SP-PET381130」、以矽酮系剝離劑剝離處理後之厚度38μm之PET薄膜)的剝離處理面上,塗佈與第1黏著劑層之形成所使用之種類相同的黏著劑之表1所示之種類的黏著劑,以100℃進行1分鐘乾燥,而形成表1所示之厚度的第2黏著劑層。
接著,將上述之單片黏著薄片之支撐體側的表面、與第2黏著劑層的表面分別貼合,而製作依序層合有重剝離薄片、第1黏著劑層、支撐體、第2黏著劑層、輕剝離薄 片的構造之兩面黏著薄片(P)。
又,於兩面黏著薄片(P)之製作過程中,將上述「重剝離薄片」取代成「輕剝離薄片」(LINTEC股份有限公司製,製品名「SP-PET381130」),除此之外,相同地一併製作依序層合有輕剝離薄片、第1黏著劑層、支撐體、第2黏著劑層、輕剝離層的構造之兩面黏著薄片(Q)。
比較例1
於重剝離薄片(LINTEC股份有限公司製,製品名「SP-PET381031」)的剝離處理面上,塗佈黏著劑(1),以100℃進行1分鐘乾燥,而形成厚度2μm的黏著劑層。
接著,於所形成之該黏著劑層露出的表面層合輕剝離薄片(LINTEC股份有限公司製,製品名「SP-PET381130」),而製作依序層合有重剝離薄片、黏著劑層、輕剝離薄片的構造之兩面黏著薄片(P')。
又,於兩面黏著薄片(P')之製作過程中,將上述「重剝離薄片」取代成「輕剝離薄片」(LINTEC股份有限公司製,製品名「SP-PET381130」),除此之外,相同地一併製作依序層合有輕剝離薄片、第1黏著劑層、支撐體、第2黏著劑層、輕剝離薄片的構造之兩面黏著薄片(Q)。
使用實施例及比較例所製作之兩面黏著薄片 (P)或(P')及兩面黏著薄片(Q),進行以下的評估。 將此等之結果顯示於表1。
(評估1)黏著力測定
針對實施例及比較例所製作之「兩面黏著薄片(P)或(P')」,將輕剝離薄片進行剝離,在露出的黏著劑層之表面,貼附厚度25μm之聚酯薄膜之後,切割成25mm×300mm,而製作試驗片。
接著,在23℃、50%RH(相對濕度)環境下,將該試驗片之重剝離薄片進行剝離,將所露出的黏著劑層的表面貼附於作為被著體之不鏽鋼板(SUS304鋼板、120號研磨),在相同環境下靜置24小時。
接著,依據JIS Z0237:2000,藉由180°撕裂法,以拉伸速度300mm/分來測定在相同環境下貼附後經過24小時後的黏著力。
(評估2)殘膠分離試驗
針對實施例及比較例所製作之「兩面黏著薄片(Q)」,在將一方之輕剝離薄片進行剝離時,進行20次在輕剝離薄片與黏著劑層之界面的殘膠分離之發生的有無之確認,利用以下之基準進行評估。
A:於所確認之20次中全部皆無發生殘膠。
B:於所確認之20次中發生1次殘膠分離。
C:於所確認之20次中發生2次以上殘膠分離。
依據表1,得知實施例1~6所製作之兩面黏著薄片雖將黏著劑層予以薄膜化,但不易發生殘膠分離現象,具有優異的黏著力。
另一方面,比較例1所製作之兩面黏著薄片係成為殘膠分離現象發生頻率高的結果。又,比較例2~5所製作之兩面黏著薄片,其殘膠分離現象之發生雖可抑制,但伴隨著將黏著劑層薄膜化,相較於實施例所製作之兩面黏著薄片,其無法得到充分的黏著力。
[產業上之可利用性]
本發明之兩面黏著薄片係即使為薄膜化,亦可展現充分高的黏著力,而殘膠分離現象之抑制效果優異。
因此,本發明之兩面黏著薄片,例如,於要求薄型化之攜帶型電子機器或光學機器中,適於間隙為窄的部位之2個構件之接合,或加工時之暫時性的接著等之用途中。
1、2‧‧‧兩面黏著薄片
11‧‧‧支撐體
12a‧‧‧第1黏著劑層
12b‧‧‧第2黏著劑層
13a、13b‧‧‧剝離材

Claims (8)

  1. 一種兩面黏著薄片,其係在支撐體之兩面分別具有第1黏著劑層及第2黏著劑層之兩面黏著薄片,其中前述支撐體包含聚乳酸,且前述支撐體之厚度為1.5μm以下。
  2. 如請求項1之兩面黏著薄片,其中前述支撐體之膜強度為1~300mN。
  3. 如請求項1或2之兩面黏著薄片,其中前述聚乳酸之含量係相對於前述支撐體之全質量為70~100質量%。
  4. 如請求項1或2之兩面黏著薄片,其中第1黏著劑層及第2黏著劑層之至少一者為由包含丙烯酸系樹脂之丙烯酸系黏著劑所形成之層。
  5. 如請求項1或2之兩面黏著薄片,其中第1黏著劑層及第2黏著劑層之個別之厚度係各自獨立為0.5~3.0μm。
  6. 如請求項1或2之兩面黏著薄片,其中相對於第1黏著劑層及第2黏著劑層之合計厚度100,前述支撐體之厚度之比例為5.0~70.0。
  7. 如請求項1或2之兩面黏著薄片,其中介隔前述兩面黏著薄片而貼附於2個被黏著體時之前述兩面黏著薄片之總厚為6.0μm以下。
  8. 如請求項1或2之兩面黏著薄片,其中在23℃、50%RH(相對濕度)之環境下,貼附於不鏽鋼板(SUS304鋼 板、120號研磨)後且經過24小時後依據JIS Z0237:2000所測量之黏著力為1.5N/25mm以上。
TW106110341A 2016-03-29 2017-03-28 兩面黏著薄片 TWI719180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6-065499 2016-03-29
JP2016065499 2016-03-29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807126A true TW201807126A (zh) 2018-03-01
TWI719180B TWI719180B (zh) 2021-02-21

Family

ID=5996457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6110341A TWI719180B (zh) 2016-03-29 2017-03-28 兩面黏著薄片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JP (1) JP6204636B1 (zh)
KR (1) KR20180088918A (zh)
CN (1) CN108473829B (zh)
TW (1) TWI719180B (zh)
WO (1) WO2017170446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7247557B2 (ja) 2018-11-30 2023-03-29 株式会社リコー 回路基板、回路基板の製造方法、撮像装置
KR20210120622A (ko) * 2020-03-27 2021-10-07 현대모비스 주식회사 차량 램프용 통기부재 및 이의 제조방법

Family Cites Familie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4646508B2 (ja) 2003-10-01 2011-03-09 日東電工株式会社 両面接着テープ又はシート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TWI455966B (zh) * 2007-09-10 2014-10-11 Teijin Ltd 薄膜
US8748543B2 (en) * 2008-09-29 2014-06-10 Teijin Limited Polylactic acid film
CN103228713A (zh) * 2010-11-26 2013-07-31 日东电工株式会社 聚乳酸系薄膜或片
JP5864987B2 (ja) * 2011-09-30 2016-02-17 リンテック株式会社 両面粘着シート
JP6126435B2 (ja) * 2013-03-29 2017-05-10 リンテック株式会社 粘着シート
WO2015056499A1 (ja) * 2013-10-15 2015-04-23 日東電工株式会社 粘着シート
CN104263272A (zh) * 2014-09-25 2015-01-07 无锡市天聚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蔬菜和水果用捆绑胶带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6204636B1 (ja) 2017-09-27
CN108473829B (zh) 2020-04-14
KR20180088918A (ko) 2018-08-07
WO2017170446A1 (ja) 2017-10-05
TWI719180B (zh) 2021-02-21
CN108473829A (zh) 2018-08-31
JPWO2017170446A1 (ja) 2018-04-0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617641B (zh) 感溫性黏著劑
TWI646169B (zh) 感溫性黏合劑、感溫性黏合片及感溫性黏合帶
JP5820619B2 (ja) 粘着テープ
TWI589657B (zh) 感溫性黏著劑
JP6677644B2 (ja) 両面粘着テープ
JP6695959B2 (ja) 粘着シート、及び磁気ディスク装置
JP2010037413A (ja) 両面粘着シート、発泡体の固定方法および積層体
TW201020110A (en) Method for peeling a film, manufacturing process for optical film, apparatus for peeling a film, and device for manufacturing an optical film
JP2015212359A (ja) 基材レス両面粘着シート
JP2017160417A (ja) 粘着シート
JP6546910B2 (ja) 感温性粘着剤
TW202106838A (zh) 感溫性黏著劑
JP2012188479A (ja) 両面粘着テープ
JP2019156940A (ja) 感温性粘着シートおよび積層体
JP2007326899A (ja) 粘着剤組成物、粘着シート及び粘着剤付着型機能性フィルム
KR102655512B1 (ko) 감온성 점착제, 감온성 점착 시트 및 감온성 점착 테이프
TW201807126A (zh) 兩面黏著薄片
JP2011256319A (ja) 粘着シート
JP2008024865A (ja) 粘着フィルム、粘着シール及びシール絵本
JP5684341B2 (ja) 感圧転写粘着テープ
CN109852267B (zh) 粘合片
TWI740022B (zh) 感溫性黏著劑
KR102652136B1 (ko) 감온성 점착제, 감온성 점착 시트 및 감온성 점착 테이프
JP2018083917A (ja) 粘着テープ
JP3628791B2 (ja) 両面接着シー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