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1804337A - 虛擬實境環境下的通信方法及裝置 - Google Patents

虛擬實境環境下的通信方法及裝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1804337A
TW201804337A TW106118716A TW106118716A TW201804337A TW 201804337 A TW201804337 A TW 201804337A TW 106118716 A TW106118716 A TW 106118716A TW 106118716 A TW106118716 A TW 106118716A TW 201804337 A TW201804337 A TW 201804337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user
client
user group
virtual reality
virtual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611871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I749015B (zh
Inventor
張哲
Original Assignee
阿里巴巴集團服務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阿里巴巴集團服務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阿里巴巴集團服務有限公司
Publication of TW20180433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80433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74901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749015B/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Q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SYSTEMS OR METHODS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6Q30/00Commerce
    • G06Q30/06Buying, selling or leasing transactions

Landscapes

  • Business, Economics & Management (AREA)
  • Accounting & Taxation (AREA)
  • Finance (AREA)
  • Development Economics (AREA)
  • Economics (AREA)
  • Marketing (AREA)
  • Strategic Management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Business, Economics & Management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Information Transfer Between Computers (AREA)

Abstract

本申請案實施例公開了虛擬實境環境下的通信方法及裝置,所述方法包括:伺服器為預置的第一資料物件建立虛擬實境環境空間;所述虛擬實境環境空間用於多個第一客戶端以及至少一個第二客戶端的接入,其中,所述第一客戶端為訪問所述虛擬實境環境空間的第一使用者對應的客戶端,所述第二客戶端為與所述第一資料物件存在關聯的第二使用者對應的客戶端;確定至少一個使用者組,每個使用者組內包括至少一個第一使用者以及至少一個第二使用者;為所述使用者組中的使用者建立通信連接,以便在接收到所述使用者組內的使用者客戶端提交的通信訊息時,將所述通信訊息提供給該使用者組內的其他使用者的客戶端。通過本申請案實施例,可以提高使用者之間進行交流的效率,節省系統傳輸資源。

Description

虛擬實境環境下的通信方法及裝置
本申請案涉及虛擬實境技術領域,特別是涉及虛擬實境環境下的通信方法及裝置。
虛擬實境技術是一種可以創建和體驗虛擬世界的電腦模擬系統,它利用電腦生成一種模擬環境,是一種多源資訊融合的互動式三維動態視景和實體行為的系統模擬,使使用者沉浸到該環境中。隨著虛擬實境技術的發展,已經在多個領域進行應用。例如,在電子商務領域,通過虛擬實境,可以為使用者提供店鋪列表,使用者可以通過控制手柄選擇進入某家店鋪,並將該店鋪中相關的資料物件資訊通過三維立體的形式展示給使用者,使得使用者獲得線上下實體店鋪中購物的體驗。
在通過虛擬實境進行購物的過程中,為了更接近線上下實體店鋪購物,促進商品的購買轉化率,商家通常還在店鋪內安排“導購員”角色,用於與買家使用者在虛擬店鋪中進行溝通,如果買家使用者在購物過程中有關於店鋪或者商品的疑問,則可以向“導購員”進行諮詢。但是,在虛擬實境環境中,同一時間段內進入同一店鋪的買家使 用者數量可能是非常多的,因此,導購員需要同時服務的使用者數量也遠多於現實的線下實體店鋪。這就導致現有技術中經常出現以下情況:某買家使用者進入虛擬店鋪後並向導購員發起諮詢後,需要等待很長時間才能收到導購員的回應,可能並不是因為導購員不線上或者不願意回應,而是因為導購員同時服務的人數太多,某買家使用者在提問時,導購員可能正在為其他使用者解答問題。另外,對於進入同一店鋪的不同買家使用者而言,部分提問的問題可能會具有一定的相似性,導購員的解答也可能會比較相似,但是,在現有技術中,導購員需要一一解答每個買家使用者提出的諮詢問題,時間成本較高,並且也會佔用大量的系統傳輸資源。
本申請案提供了虛擬實境環境下的通信方法及裝置,可以提高使用者之間進行交流的效率,節省系統傳輸資源。
本申請案提供了如下方案:一種虛擬實境環境下的通信方法,包括:伺服器為預置的第一資料物件建立虛擬實境環境空間;所述虛擬實境環境空間用於多個第一客戶端以及至少一個第二客戶端的接入,其中,所述第一客戶端為訪問所述虛擬實境環境空間的第一使用者對應的客戶端,所述第二客戶端為與所述第一資料物件存在關聯的第二使用者對 應的客戶端;確定至少一個使用者組,每個使用者組內包括至少一個第一使用者以及至少一個第二使用者;為所述使用者組中的使用者建立通信連接,以便在接收到所述使用者組內的使用者客戶端提交的通信訊息時,將所述通信訊息提供給該使用者組內的其他使用者的客戶端。
一種虛擬實境環境下的通信方法,包括:第一客戶端向伺服器提交進入目標虛擬實境環境空間的通知訊息,所述虛擬實境環境空間由伺服器為預置的第一資料物件建立,用於多個第一客戶端以及至少一個第二客戶端的接入,以便所述伺服器確定至少一個使用者組,每個使用者組內包括至少一個第一客戶端以及至少一個第二客戶端,並為所述使用者組建立群組即時通信連接,以便在接收到所述使用者組內的使用者客戶端提交的通信訊息時,將所述通信訊息提供給該使用者組內的其他使用者的客戶端;其中,所述第一客戶端為訪問所述虛擬實境環境空間的第一使用者對應的客戶端,所述第二客戶端為與所述第一資料物件存在關聯的第二使用者對應的客戶端;將通信訊息提交到伺服器,以便所述伺服器將所述通信訊息提供給該使用者組內的其他各使用者的客戶端。
一種虛擬實境環境下的通信方法,包括:第一客戶端向伺服器提交進入目標虛擬實境環境空間的通知訊息,所述虛擬實境環境空間由伺服器為預置的第 一資料物件建立,用於多個第一客戶端以及至少一個第二客戶端的接入,以便所述伺服器確定至少一個使用者組,每個使用者組內包括至少一個第一客戶端以及至少一個第二客戶端,並為所述使用者組建立群組即時通信連接,以便在接收到所述使用者組內的使用者客戶端提交的通信訊息時,將所述通信訊息提供給該使用者組內的其他使用者的客戶端;其中,所述第一客戶端為訪問所述虛擬實境環境空間的第一使用者對應的客戶端,所述第二客戶端為與所述第一資料物件存在關聯的第二使用者對應的客戶端;接收伺服器轉發的通信訊息,其中,所述通信訊息由所述第一客戶端所在的使用者組內的其他使用者的客戶端發送。
一種虛擬實境環境下的通信方法,包括:第二客戶端接收伺服器提供的所在虛擬實境環境空間內生成的使用者組資訊,所述使用者組內包括至少一個第一客戶端;所述第一客戶端為訪問所述虛擬實境環境空間的第一使用者對應的客戶端,所述第二客戶端為與所述第一資料物件存在關聯的第二使用者對應的客戶端;在接收到選擇加入目標使用者組的訊息後,提交到伺服器,以便所述伺服器將所述第二客戶端對應的第二使用者加入到該目標使用者組;接收伺服器轉發的通信訊息,其中,所述通信訊息由所述第二客戶端所在的使用者組內的其他使用者的客戶端發送; 將第二使用者的通信訊息提交到伺服器,以便所述伺服器將所述通信訊息提供給該使用者組內的其他使用者的客戶端。
一種虛擬實境環境下的通信方法,包括:伺服器為預置的第一資料物件建立虛擬實境環境空間;所述虛擬實境環境空間用於多個第一客戶端的接入,其中,所述第一客戶端為訪問所述虛擬實境環境空間的第一使用者對應的客戶端;確定至少一個使用者組,每個使用者組內包括至少一個第一使用者;為所述使用者組中的使用者建立通信連接,以便在接收到所述使用者組內的使用者客戶端提交的通信訊息時,將所述通信訊息提供給該使用者組內的其他使用者的客戶端。
一種虛擬實境環境下的資訊提供方法,包括:伺服器為預置的第一資料物件建立虛擬實境環境空間;所述虛擬實境環境空間用於多個第一客戶端的接入,其中,所述第一客戶端為訪問所述虛擬實境環境空間的第一使用者對應的客戶端;所述第一資料物件關聯多個第二資料物件;確定至少一個使用者組,每個使用者組內包括至少一個第一使用者;向同一使用者組內各使用者對應的客戶端提供模型形象資訊,所述模型形象用於展示該使用者組關聯的目標第 二資料物件,以便在所述虛擬實境環境空間中提供所述模型形象對所述目標第二資料物件的展示資訊。
一種虛擬實境環境下的資訊提供方法,包括:第一客戶端向伺服器提交進入目標虛擬實境環境空間的通知訊息,所述虛擬實境環境空間由伺服器為預置的第一資料物件建立,用於多個第一客戶端的接入,以便所述伺服器確定至少一個使用者組,每個使用者組內包括至少一個第一使用者;其中,述第一客戶端為訪問所述虛擬實境環境空間的第一使用者對應的客戶端;接收伺服器提供的虛擬模型形象資訊,所述虛擬模型形象用於展示該使用者組關聯的目標第二資料物件,以便在所述虛擬實境環境空間中提供所述虛擬模型形象對所述目標第二資料物件的展示資訊。
一種虛擬實境環境下的使用者資訊處理方法,包括:伺服器為預置的資料物件建立虛擬實境環境空間;所述虛擬實境環境空間中包括多個第一客戶端以及至少一個第二客戶端,所述第一客戶端為所述虛擬實境環境空間的訪問者使用者客戶端,所述第二客戶端為所述虛擬實境環境中預置的使用者客戶端;確定至少一個使用者組,每個使用者組內包括至少一個第一客戶端以及至少一個第二客戶端。
一種虛擬實境環境下的通信裝置,應用於伺服器,包括:第一空間建立單元,用於為預置的第一資料物件建立 虛擬實境環境空間;所述虛擬實境環境空間用於多個第一客戶端以及至少一個第二客戶端的接入,其中,所述第一客戶端為訪問所述虛擬實境環境空間的第一使用者對應的客戶端,所述第二客戶端為與所述第一資料物件存在關聯的第二使用者對應的客戶端;第一使用者組確定單元,用於確定至少一個使用者組,每個使用者組內包括至少一個第一使用者以及至少一個第二使用者;第一通信連接建立單元,用於為所述使用者組中的使用者建立通信連接,以便在接收到所述使用者組內的使用者客戶端提交的通信訊息時,將所述通信訊息提供給該使用者組內的其他使用者的客戶端。
一種虛擬實境環境下的通信裝置,應用於第一客戶端,包括:第一通知單元,用於向伺服器提交進入目標虛擬實境環境空間的通知訊息,所述虛擬實境環境空間由伺服器為預置的第一資料物件建立,用於多個第一客戶端以及至少一個第二客戶端的接入,以便所述伺服器確定至少一個使用者組,每個使用者組內包括至少一個第一客戶端以及至少一個第二客戶端,並為所述使用者組建立群組即時通信連接,以便在接收到所述使用者組內的使用者客戶端提交的通信訊息時,將所述通信訊息提供給該使用者組內的其他使用者的客戶端;其中,所述第一客戶端為訪問所述虛擬實境環境空間的第一使用者對應的客戶端,所述第二客 戶端為與所述第一資料物件存在關聯的第二使用者對應的客戶端;通信訊息提交單元,用於將通信訊息提交到伺服器,以便所述伺服器將所述通信訊息提供給該使用者組內的其他各使用者的客戶端。
一種虛擬實境環境下的通信裝置,應用於第一客戶端,包括:第二通知單元,用於向伺服器提交進入目標虛擬實境環境空間的通知訊息,所述虛擬實境環境空間由伺服器為預置的第一資料物件建立,用於多個第一客戶端以及至少一個第二客戶端的接入,以便所述伺服器確定至少一個使用者組,每個使用者組內包括至少一個第一客戶端以及至少一個第二客戶端,並為所述使用者組建立群組即時通信連接,以便在接收到所述使用者組內的使用者客戶端提交的通信訊息時,將所述通信訊息提供給該使用者組內的其他使用者的客戶端;其中,所述第一客戶端為訪問所述虛擬實境環境空間的第一使用者對應的客戶端,所述第二客戶端為與所述第一資料物件存在關聯的第二使用者對應的客戶端;通信訊息接收單元,用於接收伺服器轉發的通信訊息,其中,所述通信訊息由所述第一客戶端所在的使用者組內的其他使用者的客戶端發送。
一種虛擬實境環境下的通信裝置,應用於第二客戶端,包括: 使用者組資訊接收單元,用於接收伺服器提供的所在虛擬實境環境空間內生成的使用者組資訊,所述使用者組內包括至少一個第一客戶端;所述第一客戶端為訪問所述虛擬實境環境空間的第一使用者對應的客戶端,所述第二客戶端為與所述第一資料物件存在關聯的第二使用者對應的客戶端;選擇訊息提交單元,用於在接收到選擇加入目標使用者組的訊息後,提交到伺服器,以便所述伺服器將所述第二客戶端對應的第二使用者加入到該目標使用者組;通信訊息接收單元,用於接收伺服器轉發的通信訊息,其中,所述通信訊息由所述第二客戶端所在的使用者組內的其他使用者的客戶端發送;通信訊息提交單元,用於將第二使用者的通信訊息提交到伺服器,以便所述伺服器將所述通信訊息提供給該使用者組內的其他使用者的客戶端。
一種虛擬實境環境下的通信裝置,應用於伺服器,包括:第二空間建立單元,用於為預置的第一資料物件建立虛擬實境環境空間;所述虛擬實境環境空間用於多個第一客戶端的接入,其中,所述第一客戶端為訪問所述虛擬實境環境空間的第一使用者對應的客戶端;第二使用者組確定單元,用於確定至少一個使用者組,每個使用者組內包括至少一個第一使用者;第二通信連接建立單元,用於為所述使用者組中的使 用者建立通信連接,以便在接收到所述使用者組內的使用者客戶端提交的通信訊息時,將所述通信訊息提供給該使用者組內的其他使用者的客戶端。
一種虛擬實境環境下的資訊提供裝置,應用於伺服器,包括:第三空間建立單元,用於為預置的第一資料物件建立虛擬實境環境空間;所述虛擬實境環境空間用於多個第一客戶端的接入,其中,所述第一客戶端為訪問所述虛擬實境環境空間的第一使用者對應的客戶端;所述第一資料物件關聯多個第二資料物件;第三使用者組確定單元,用於確定至少一個使用者組,每個使用者組內包括至少一個第一使用者;模型形象資訊提供單元,用於向同一使用者組內各使用者對應的客戶端提供模型形象資訊,所述模型形象用於展示該使用者組關聯的目標第二資料物件,以便在所述虛擬實境環境空間中提供所述模型形象對所述目標第二資料物件的展示資訊。
一種虛擬實境環境下的資訊提供裝置,應用於第一客戶端,包括:第三通知單元,用於向伺服器提交進入目標虛擬實境環境空間的通知訊息,所述虛擬實境環境空間由伺服器為預置的第一資料物件建立,用於多個第一客戶端的接入,以便所述伺服器確定至少一個使用者組,每個使用者組內包括至少一個第一使用者;其中,述第一客戶端為訪問所 述虛擬實境環境空間的第一使用者對應的客戶端;模型形象資訊接收單元,用於接收伺服器提供的虛擬模型形象資訊,所述虛擬模型形象用於展示該使用者組關聯的目標第二資料物件,以便在所述虛擬實境環境空間中提供所述虛擬模型形象對所述目標第二資料物件的展示資訊。
一種虛擬實境環境下的使用者資訊處理裝置,應用於伺服器,包括:第四空間建立單元,用於為預置的資料物件建立虛擬實境環境空間;所述虛擬實境環境空間中包括多個第一客戶端以及至少一個第二客戶端,所述第一客戶端為所述虛擬實境環境空間的訪問者使用者客戶端,所述第二客戶端為所述虛擬實境環境中預置的使用者客戶端;第四使用者組確定單元,用於確定至少一個使用者組,每個使用者組內包括至少一個第一客戶端以及至少一個第二客戶端。
根據本申請案提供的具體實施例,本申請案公開了以下技術效果:通過本申請案實施例,可以由伺服器為預置的第一資料物件(例如,可以是店鋪物件等)建立虛擬實境環境空間,並根據接入的多個第一客戶端以及至少一個第二客戶端對應的使用者,生成多個使用者組,同一使用者組內的各個使用者之間可以共用通信訊息。其中,第一客戶端為訪問所述虛擬實境環境空間的第一使用者對應的客戶端, 例如,可以是買家或者消費者使用者的客戶端等。所述第二客戶端為與所述第一資料物件存在關聯的第二使用者對應的客戶端,例如,可以是某店鋪內的導購員客戶端,等等。這樣,如果第一使用者有問題需要向第二使用者諮詢,則直接在使用者組內發送通信訊息即可,第二客戶端在收聽到之後,可以進行回復,回復的通信訊息也可以被該使用者組內的各個使用者客戶端都接收到。這樣,可以使得同一第二客戶端能夠同時服務更多的第一使用者,而不會導致第一使用者的長時間等待,並且,由於組內任意使用者提出的問題以及第二使用者做出的解答都可以在使用者組內共用,因此,如果使用者組內其他第一使用者存在類似問題,可以直接從第二使用者對其他第一使用者的解答過程中獲得答案,而不必再進行提問,因此,也可以節省系統傳輸資源。
當然,實施本申請案的任一產品並不一定需要同時達到以上所述的所有優點。
901‧‧‧第一空間建立單元
902‧‧‧第一使用者組確定單元
903‧‧‧第一通信連接建立單元
1001‧‧‧第一通知單元
1002‧‧‧通信訊息提交單元
1101‧‧‧第二通知單元
1102‧‧‧通信訊息接收單元
1201‧‧‧使用者組資訊接收單元
1202‧‧‧選擇訊息提交單元
1203‧‧‧通信訊息接收單元
1204‧‧‧通信訊息提交單元
1301‧‧‧第二空間建立單元
1302‧‧‧第二使用者組確定單元
1303‧‧‧第二通信連接建立單元
1401‧‧‧第三空間建立單元
1402‧‧‧第三使用者組確定單元
1403‧‧‧模型形象資訊提供單元
1501‧‧‧第三通知單元
1502‧‧‧模型形象資訊接收單元
1601‧‧‧第四空間建立單元
1602‧‧‧第四使用者組確定單元
為了更清楚地說明本申請案實施例或現有技術中的技術方案,下面將對實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圖作簡單地介紹,顯而易見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圖僅僅是本申請案的一些實施例,對於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來講,在不付出進步性勞動的前提下,還可以根據這些附圖獲得其他的附圖。
圖1是本申請案實施例提供的第一方法的流程圖; 圖2是本申請案實施例提供的第二方法的流程圖;圖3是本申請案實施例提供的第三方法的流程圖;圖4是本申請案實施例提供的第四方法的流程圖;圖5是本申請案實施例提供的第五方法的流程圖;圖6是本申請案實施例提供的第六方法的流程圖;圖7是本申請案實施例提供的第七方法的流程圖;圖8是本申請案實施例提供的第八方法的流程圖;圖9是本申請案實施例提供的第一裝置的示意圖;圖10是本申請案實施例提供的第二裝置的示意圖;圖11是本申請案實施例提供的第三裝置的示意圖;圖12是本申請案實施例提供的第四裝置的示意圖;圖13是本申請案實施例提供的第五裝置的示意圖;圖14是本申請案實施例提供的第六裝置的示意圖;圖15是本申請案實施例提供的第七裝置的示意圖;圖16是本申請案實施例提供的第八裝置的示意圖。
下面將結合本申請案實施例中的附圖,對本申請案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進行清楚、完整地描述,顯然,所描述的實施例僅僅是本申請案一部分實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實施例。基於本申請案中的實施例,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所獲得的所有其他實施例,都屬於本申請案保護的範圍。
在本申請案實施例中,可以由伺服器為預置的第一資料物件(例如,可以是店鋪物件等)建立虛擬實境環境空 間,為了能夠在虛擬實境環境下提高使用者之間進行交流的實現效率,節省系統傳輸資源,可以根據接入的多個第一客戶端以及至少一個第二客戶端對應的使用者,生成多個使用者組,同一使用者組內的各個使用者之間可以共用通信訊息。其中,第一客戶端為訪問所述虛擬實境環境空間的第一使用者對應的客戶端,例如,可以是買家或者消費者使用者的客戶端等。所述第二客戶端為與所述第一資料物件存在關聯的第二使用者對應的客戶端,例如,可以是某店鋪內的導購員客戶端,等等。這樣,如果第一使用者有問題需要向第二使用者諮詢,則直接在使用者組內發送通信訊息即可,第二客戶端在收聽到之後,可以進行回復,回復的通信訊息也可以被該使用者組內的各個使用者客戶端都接收到。這樣,可以使得同一第二客戶端能夠同時服務更多的第一使用者,而不會導致第一使用者的長時間等待,並且,由於組內任意使用者提出的問題以及第二使用者做出的解答都可以在使用者組內共用,因此,如果使用者組內其他第一使用者存在類似問題,可以直接從第二使用者對其他第一使用者的解答過程中獲得答案,而不必再進行提問,因此,也可以節省系統傳輸資源。
在上述實現方式中,涉及到的實體包括:伺服器、第一客戶端以及第二客戶端,下面分別從各個實體的角度出發,對具體的實現方式進行詳細介紹。
實施例一
該實施例一首先從伺服器的角度提供了一種虛擬實境環境下的通信方法,參見圖1,該方法具體可以包括以下步驟:
S101:伺服器為預置的第一資料物件建立虛擬實境環境空間;所述虛擬實境環境空間用於多個第一客戶端以及至少一個第二客戶端的接入,其中,所述第一客戶端為訪問所述虛擬實境環境空間的第一使用者對應的客戶端,所述第二客戶端為與所述第一資料物件存在關聯的第二使用者對應的客戶端;其中,預置的第一資料物件可以是指店鋪物件等。具體的,該第一資料物件通常可以與第二使用者相關聯,其中,所謂的第二使用者可以是指商家、賣家店鋪中的導購員等,商家或者賣家在發佈第二資料物件(例如,商品物件、服務物件等)時,通常可以首先創建第一資料物件,然後再在第一資料物件下創建具體的第二資料物件,因此,第一資料物件與第二使用者之間,也由於對應同樣的商家或賣家使用者,而具有關聯關係。在為具體的第一資料物件建立起虛擬實境環境空間後,第一客戶端以及第二客戶端都可以接入到該虛擬實境環境空間中。
S102:確定至少一個使用者組,每個使用者組內包括至少一個第一使用者以及至少一個第二使用者;在本申請案實施例中,可以將接入到同一虛擬實境環境空間的多個第一使用者以及第二使用者確定為多個使用者組。具體在確定使用者組時,可以採用聚類或者分類的 方式來實現。
其中,在聚類的方式下,伺服器可以首先根據所述第一使用者的特徵,對訪問同一虛擬實境環境空間的第一使用者進行聚類,生成至少一個使用者組,然後,在該使用者組中加入至少一個第二使用者。
具體實現時,對於伺服器而言,當第一使用者進入到某個虛擬實境環境空間時,伺服器能夠感知到該事件,因此,同一虛擬空間內有哪些第一使用者,對於伺服器而言是已知的。進而,伺服器就可以對同一虛擬空間內的多個第一使用者進行聚類,生成至少一個使用者組。具體實現時,也可以在第一個第一使用者進入到某虛擬空間時,就開始執行聚類操作。例如,接收第一客戶端訪問所述虛擬實境環境空間的請求,根據第一使用者的特徵確定匹配的使用者組,將該第一使用者加入到所述相匹配的使用者組。如果所述虛擬實境環境空間內不存在與該第一使用者的特徵相匹配的使用者組時,可以成立新的使用者組,並在該新的使用者組中加入至少一個第二使用者,並根據所述第一使用者的特徵確定該使用者組的匹配條件。
具體在對第一使用者進行聚類時,可以有多種實現方式,例如,在一種方式下,由於系統中通常可以記錄第一使用者的使用者特徵,該使用者特徵可以是通過第一使用者在系統中的歷史行為資料等分析獲得。例如,在具體實現時,根據第一使用者在歷史購物、瀏覽、收藏等行為資料,可以為第一使用者打上多種標籤,例如,某第一使用 者的標籤有“學生族”、“糾結狂”等,另一第一使用者的標籤為“家庭主婦”,等等。以上資訊通常可以保存在第一使用者資訊資料庫中,這樣,對於同一虛擬空間中的多個第一使用者,就可以根據帶有同一標籤等條件,被聚類為同一個使用者組。例如,某第一使用者A與第一使用者B都帶有“糾結狂”標籤,則可以將該第一使用者A與第一使用者B聚類為同一使用者組,等等。在上述聚類方式下,還可以將使用者組內各第一使用者的共同標籤,作為對應使用者組的標籤,等等。當然,在具體實現時,還可以考慮更多的聚類條件,具體可以根據實際的聚類精度的需求等而定,這裡不再詳述。
在聚類得到使用者組後,具體在使用者組中加入至少一個第二使用者時,也可以有多種方式,例如,一種方式下,可以將所述使用者組的資訊提供給所述第一資料物件關聯的至少一個第二客戶端,然後,根據第二客戶端提交的選擇結果,將對應的第二使用者加入到被選擇的使用者組。或者,在另一種實現方式下,還可以是自動對第二使用者的特徵進行判斷,如果與某使用者組相匹配,則可以將該第二使用者加入到該使用者組中。
另一種建立使用者組的方式可以為:預先為同一虛擬實境環境空間建立多個使用者組,所述使用者組包括加入條件資訊以及分配的第二使用者,也就是說,對於一個同一虛擬實境環境空間中存在多少個使用者組,以及各個使用者組的加入條件,都可以是預先設定的,並且,第二使 用者也可以預先加入到使用者中。這樣,具體在接收到第一客戶端訪問所述虛擬實境環境空間的請求時,可以判斷所述第一客戶端是否符合某使用者組的加入條件,如果符合,則將對應的第一使用者加入到該使用者組中。這樣,第一使用者加入到某使用者組後,就可以與該使用者組內分配的第二使用者進行交流。
總之,在同一虛擬空間內,可以得到多個使用者組,並且,伺服器可以對使用者組的資訊進行記錄,例如,記錄的使用者組的資訊可以如表1所示:
Figure TW201804337AD00001
S103:為所述使用者組中的使用者建立通信連接,以便在接收到所述使用者組內的使用者客戶端提交的通信訊息時,將所述通信訊息提供給該使用者組內的其他使用者 的客戶端。
在生成使用者組後,就可以以使用者組為單位,建立群組即時通信連接,使得同一使用者組內的各個客戶端之間可以通過通信訊息進行相互交流。對於伺服器而言,可以在接收到所述使用者組內的任一客戶端提交的語音或文字等通信訊息時,將所述通信訊息提供給該使用者組內的其他各客戶端。例如,某使用者組內包括第一使用者A、B、C、D,以及第二使用者甲,則當第一使用者A發送了通信訊息時,該訊息可以首先被發送到伺服器,伺服器在收到該訊息後,可以首先確定出該第一使用者A所在的使用者組,以及該使用者組內的其他客戶端,然後,再將收到的訊息發送到該使用者組內的各個客戶端,使得第一使用者B、C、D,以及第二使用者甲都可以接收到第一使用者A發送的通信訊息。這樣,同一使用者組內的各個客戶端之間就可以相互交流。
在具體實現時,在虛擬實境環境下,當使用者接入到某虛擬實境環境空間後,除了可以看到該虛擬實境環境空間內陳列的第二資料物件等,通常還可以在該虛擬實境環境空間內提供該空間內其他的使用者的虛擬形象,虛擬形象的位置可以根據使用者在虛擬實境環境空間中的位置而定,隨著使用者通過操作控制手柄等改變自己的位置,其對應的虛擬形象在虛擬空間中的位置也可以發生變化。因此,對於第一使用者而言,就像在實際的線下實體店鋪內一樣,除了可以看到店鋪內的第二資料物件,還可以看到 店內的其他顧客。但是,在虛擬實境環境下,同一時間在同一虛擬空間內的第二使用者數量眾多,如果將如此多的第二使用者的虛擬形象都展示在面積有限的虛擬空間內,往往是不現實的,並且,由於人物過多,難以辨別區分,也使得提供的資訊失去了本應有的意義。因此,在本申請案實施例中,在生成使用者組後,在某第一客戶端的虛擬空間中顯示其他使用者的虛擬形象資訊時,可以僅將該第一使用者所在使用者組內的使用者對應的虛擬形象展示在虛擬實境環境空間內,其他使用者的虛擬形象則不再展示。也就是說,一個第一使用者可以在虛擬實境環境空間內看到與其屬於同一使用者組的各個使用者的虛擬形象,這些虛擬形象同樣可以根據第一使用者的操作改變其在虛擬空間中的位置。其中,由於各使用者具有各自的帳號、昵稱等資訊,因此,還可以在虛擬形象的頭頂等位置,展示出對應使用者的帳號、昵稱等資訊,使得各個虛擬形象的身份得以區分。
另外需要說明的是,由於第一使用者與虛擬實境環境空間的對應關係並不是固定不變的,可能會不斷的有第一使用者接入或者離開某使用者組,因此,各個使用者組內包含的第一使用者及其數量並不是固定的,可以隨著第一使用者的進入或者離開而更新。相應的,對於某第一客戶端而言,在虛擬空間內展示的組內各個第一使用者的虛擬形象也可能在不斷發生變化,有的虛擬形象可能會隨著第一使用者離開該虛擬空間而消失,而隨著其他第一使用者 進入該虛擬空間,還可以有新的虛擬形象出現,等等。具體實現時,對於伺服器而言,當有新使用者加入某使用者組時,可以將該新使用者在所述虛擬空間中的位置資訊,提供給該使用者組內的各使用者對應的客戶端,以便該使用者組內的客戶端在所述虛擬空間內增加顯示該新使用者對應的虛擬形象。當某使用者離開所在的使用者組時,將該使用者從所在的使用者組中刪除,並通知給該使用者組內的其他客戶端,以便其他客戶端將該使用者對應的虛擬形象從所述虛擬空間中刪除。
需要說明的是,在虛擬空間內展示同使用者組內各客戶端對應的虛擬形象的情況下,在有第二客戶端加入後,同樣也可以在虛擬空間內展示出該第二客戶端對應的虛擬形象。並且,第一使用者的虛擬形象與第二使用者的虛擬形象可以是不同的。例如,為了與第一使用者進行區分,還可以將第二客戶端對應的虛擬形象展示為“機器人”形象等等,這樣,第一使用者如果發現虛擬空間內出現了“機器人”形象,則可以獲知,已經有第二客戶端加入了該使用者組。
另外,為了使得使用者在虛擬實境環境中獲得更逼真的體驗,還可以進行一些優化。例如,在所述虛擬實境環境空間中向目標客戶端提供其所在使用者組內其他各使用者的虛擬形象時,由於使用者在虛擬實境環境空間中具有“視角”的概念,因此,在具體實現時,還可以確定出該目標客戶端對應的使用者視角資訊,然後,可以根據所述 視角以及其所在使用者組內其他各使用者對應的客戶端在所述虛擬實境環境空間中的位置資訊,在該目標客戶端對應的虛擬實境環境空間中提供位於其視角範圍內的其他各使用者的虛擬形象。當使用者視角發生變化時,也可以更新虛擬實境環境空間中顯示的其他各使用者的虛擬形象。
或者,使用者組內的使用者進行通信時,可以較佳採用語音通信的方式,相應的,通信訊息可以是語音通信訊息,此時,伺服器在接收到所述使用者組內的使用者客戶端提交的語音通信訊息時,還可以確定訊息發送者的位置資訊,在將所述語音通信訊息提供給該使用者組內的其他使用者的客戶端時,還可以提供所述訊息發送者的位置資訊,以便在所述虛擬實境環境空間中向某目標客戶端提供所述語音通信訊息時,可以首先確定出所述語音通信訊息相對於該目標客戶端所在位置的聲音來源方向以及距離,然後,根據所述來源方向以及距離,在所述虛擬實境環境空間中確定所述語音通信訊息在該客戶端中播放時各聲道的音量。也就是說,對於同一使用者組內的不同使用者而言,在收到組內某使用者的語音通信訊息時,根據各自在虛擬實境環境空間內的位置的不同,聽到的聲音的音量以及方位可以是不同的,這樣可以更接近在真實環境中聽到的效果。
在實際應用中,根據生成的使用者組,除了可以實現群組即時通信之外,由於使用者組內的第二使用者通常具有相同的特徵,例如,都是“家庭主婦”等等,因此,伺 服器還可以推薦同一使用者組內的各個第二使用者相互加對方為好友,也就是說,伺服器可以向第二客戶端提供添加好友使用者的推薦資訊,所述被推薦的物件為與該第二使用者屬於同一使用者組的其他第二使用者。
實施例二
該實施例二主要從第一使用者(買家使用者、消費者使用者等)客戶端的角度,提供了一種虛擬實境環境下的通信方法,參見圖2,該方法具體可以包括以下步驟:S201:第一客戶端向伺服器提交進入目標虛擬實境環境空間的通知訊息,所述虛擬實境環境空間由伺服器為預置的第一資料物件建立,用於多個第一客戶端以及至少一個第二客戶端的接入,以便所述伺服器確定至少一個使用者組,每個使用者組內包括至少一個第一客戶端以及至少一個第二客戶端,並為所述使用者組建立群組即時通信連接,以便在接收到所述使用者組內的使用者客戶端提交的通信訊息時,將所述通信訊息提供給該使用者組內的其他使用者的客戶端;其中,所述第一客戶端為訪問所述虛擬實境環境空間的第一使用者對應的客戶端,所述第二客戶端為與所述第一資料物件存在關聯的第二使用者對應的客戶端;S202:將通信訊息提交到伺服器,以便所述伺服器將所述通信訊息提供給該使用者組內的其他各使用者的客戶端。
實施例三
在上述實施例二中,主要從第一客戶端作為通信訊息的發送者的角度進行的保護,另外,第一客戶端在被加入到某使用者組後,還可以僅接收其他成員客戶端發送的通信訊息,此時,參見圖3,該實施例三還提供了一種虛擬實境環境下的通信方法,該方法可以包括:S301:第一客戶端向伺服器提交進入目標虛擬實境環境空間的通知訊息,所述虛擬實境環境空間由伺服器為預置的第一資料物件建立,用於多個第一客戶端以及至少一個第二客戶端的接入,以便所述伺服器確定至少一個使用者組,每個使用者組內包括至少一個第一客戶端以及至少一個第二客戶端,並為所述使用者組建立群組即時通信連接,以便在接收到所述使用者組內的使用者客戶端提交的通信訊息時,將所述通信訊息提供給該使用者組內的其他使用者的客戶端;其中,所述第一客戶端為訪問所述虛擬實境環境空間的第一使用者對應的客戶端,所述第二客戶端為與所述第一資料物件存在關聯的第二使用者對應的客戶端;S302:接收伺服器轉發的通信訊息,其中,所述通信訊息由所述第一客戶端所在的使用者組內的其他使用者的客戶端發送。
實施例四
該實施例四主要從第二使用者(可以是商家使用者、賣家使用者等店鋪內的導購員等)客戶端的角度,提供了一種虛擬實境環境下的通信方法,參見圖4,該方法具體可以包括以下步驟:S401:第二客戶端接收伺服器提供的所在虛擬實境環境空間內生成的使用者組資訊,所述使用者組內包括至少一個第一客戶端;所述第一客戶端為訪問所述虛擬實境環境空間的第一使用者對應的客戶端,所述第二客戶端為與所述第一資料物件存在關聯的第二使用者對應的客戶端;S402:在接收到選擇加入目標使用者組的訊息後,提交到伺服器,以便所述伺服器將所述第二客戶端對應的第二使用者加入到該目標使用者組;S403:接收伺服器轉發的通信訊息,其中,所述通信訊息由所述第二客戶端所在的使用者組內的其他使用者的客戶端發送;S404:將第二使用者的通信訊息提交到伺服器,以便所述伺服器將所述通信訊息提供給該使用者組內的其他使用者的客戶端。
以上實施例二至實施例四是與實施例一相對應的,只是描述的角度有所不同,因此,相關的具體實現可以參見前述實施例一中的介紹,這裡不再贅述。
實施例五
在該實施例五中,使用者組中也可以只有第一使用 者,同一使用者組內的各個第一使用者之間可以互相交流,通過這種方式,也能夠從一定程度上達到促進交易達成等效果。具體的,參見圖5,該實施例五提供了一種虛擬實境環境下的通信方法,該方法具體可以包括以下步驟:S501:伺服器為預置的第一資料物件建立虛擬實境環境空間;所述虛擬實境環境空間用於多個第一客戶端的接入,其中,所述第一客戶端為訪問所述虛擬實境環境空間的第一使用者對應的客戶端;S502:確定至少一個使用者組,每個使用者組內包括至少一個第一使用者;S503:為所述使用者組中的使用者建立通信連接,以便在接收到所述使用者組內的使用者客戶端提交的通信訊息時,將所述通信訊息提供給該使用者組內的其他使用者的客戶端。
當然,在實際應用中,所述虛擬實境環境空間還用於至少一個第二客戶端的接入,所述第二客戶端為與所述第一資料物件存在關聯的第二使用者對應的客戶端。此時,還可以將第二使用者加入到使用者組中。具體的,可以將所述使用者組的資訊提供給所述第一資料物件關聯的至少一個第二客戶端,根據第二客戶端提交的選擇結果,將對應的第二使用者加入到被選擇的使用者組。
其中,同一個虛擬空間內通常可以包括多個使用者組,在向第二客戶端提供使用者組資訊時,可以按照一定 的順序對使用者組進行排序後,再提供給第二客戶端。例如,可以根據使用者組生成的先後順序來提供,或者,在另一種實現方式下,還可以確定出第二使用者加入使用者組後,對使用者組內影響力資訊,然後,按照該影響力資訊對所述使用者組進行排序後,提供給所述同一虛擬空間關聯的至少一個第二客戶端。
也就是說,在具體實現時,第一使用者加入使用者組的最終目的通常是提升使用者組內的第二資料物件轉化率、提升轉化的速度、提升好評率,等等,因此,可以根據第一使用者對使用者組的影響力,對使用者組進行排序。由於第二客戶端在選項使用者組時,通常可能會較佳選擇排名靠前的使用者組,因此,可以使得影響力更高的使用者組優先獲得被選擇的機會。
其中,在確定第二使用者對某使用者組的影響力資訊時,可以以具體某指標為依據進行計算。例如,可以計算影響力資訊時,可以考慮使用者組內各第一使用者的因素,還可以考慮各使用者組內關聯的第二資料物件(例如,店鋪中的商品物件等)因素,其中,使用者組內的第二資料物件可以根據使用者組內的第一使用者所關注的第二資料物件而定。也就是說,在第一使用者進入到某虛擬空間後,通常可以對其關注的第二資料物件進行選擇,因此,對於一個使用者組而言,其中包括多個第一使用者,並且,每個第一使用者還可以對應各自關注的第二資料物件,由此,使用者組可以由多個<第一使用者,第二資料 物件>對組成。對於各使用者組的影響力,除了與第一使用者的特徵有關,還可能與具體的第二資料物件有關,因此,在進行統計的過程中,還可以考慮第二資料物件的因素。
在這種情況下,為了確定上述影響力,可以確定同一使用者組內包括的各第一使用者關聯的第二資料物件資訊,然後針對同一使用者組內每一第一使用者及關聯的第二資料物件,根據第一使用者的特徵以及第二資料物件的特徵,以及在相似第一使用者以及相似第二資料物件下的歷史瀏覽特徵資訊,確定在有第二使用者參與情況下,對該第二資料物件的轉化率提升程度期望值,將各第一使用者及關聯的第二資料物件對應的所述轉化率提升程度期望值進行相加,獲得第二使用者加入所述使用者組後,對該使用者組的影響力資訊。
具體從演算法角度而言,可以將系統輸入設定為:第一使用者id、使用者組列表(每個使用者組內包括:使用者組內的第一使用者id列表,以及使用者組內的第二資料物件id清單),以及離線積累的大量瀏覽記錄。其中,每條瀏覽記錄中可以包括:第一使用者id、第二資料物件id、第一使用者各種特徵(等級、各資料物件類目下的消費資源數目等等)、第二資料物件的各種特徵(包括價格等資源資訊、同類目資料物件數量、性價比等)、該次瀏覽的特徵(從看見到完成購物流程耗費總時長、中間瀏覽過的其他資料物件的數量、是否下單等等)、以及有 無第二使用者(也即導購員等)參與,等等。系統輸出則為:在有第二使用者參與後,能夠給使用者組帶來的第二資料物件轉化率(從瀏覽到下單的轉化)提升程度期望值。
具體的演算法可以有多種,例如,其中一種方式下,可以是:首先根據第一使用者id從使用者資料庫中獲取使用者的各種特徵資訊,根據第二資料物件id從第二資料物件資料庫中獲取資料物件的各種特徵;然後,對於每一對<第一使用者id,第二資料物件id>,可以利用協同過濾等演算法,獲得相似的使用者和相似的資料物件下的瀏覽特徵表現,例如,可以為<第一使用者id,第二資料物件id,第二資料物件的資源資訊,成交與否,有無第二使用者參與>的列表,並統計該使用者組在有第二使用者參與的情況下,轉化率的提升程度期望值。具體的計算公式可以為:有第一使用者參與情況下的轉化率期望值-無第一使用者參與情況下的轉化率期望值
其中,有第一使用者參與情況下的轉化率期望值=第二資料物件的資源資訊×有第二使用者參與情況下的成交筆數/有第二使用者參與的總筆數
無第一使用者參與情況下的轉化率期望值=第二資料物件的資源資訊×無第二使用者參與情況下的成交筆數/無第二使用者參與的總筆數
然後,再將使用者組內各<第一使用者id,第二資料物件id>對應的成交轉化率的提升程度期望值相加,即可得到該使用者組在有第二使用者參與情況下,成交轉化率的提升程度期望值。
當然,在實際應用中,還可以對上述演算法進行多種優化,這裡不再詳述。總之,針對生成的各個使用者組,都可以根據歷史資料分析等方式,預測出第二使用者加入後,在成交轉化率方面帶來的提升程度期望值,進而,可以利用該提升程度期望值,作為第二使用者對該使用者組的影響力,並對各個使用者組進行排序後,再提供給第二客戶端。
其中,同一個使用者組內可以僅允許一個第二客戶端加入,當某第二客戶端加入到某使用者組後,可以為該使用者組添加某標識,以提示其他第二客戶端,該使用者組已經有第二客戶端加入,則其他第二客戶端可以不再選擇加入該使用者組。同一第二客戶端可以同時加入多個使用者組。
當然,在實際應用中,還可以採用自動的方式,將第二使用者加入到使用者組中。例如,具體可以是確定與所述第二使用者的特徵相匹配的目標使用者組,然後,將所述第二使用者加入到所述目標使用者組。
關於該實施例五中其他步驟的具體實現,可以參見前述實施例一中的介紹,這裡不再贅述。
實施例六
在該實施例六中,提供了一種虛擬實境環境下的資訊提供方法,參見圖6,該方法可以包括以下步驟:
S601:伺服器為預置的第一資料物件建立虛擬實境環境空間;所述虛擬實境環境空間用於多個第一客戶端的接入,其中,所述第一客戶端為訪問所述虛擬實境環境空間的第一使用者對應的客戶端;所述第一資料物件關聯多個第二資料物件;
S602:確定至少一個使用者組,每個使用者組內包括至少一個第一使用者;前述步驟S601與S602與實施例五中的S501與S502可以是相同的,這裡不再詳述。
S603:向同一使用者組內各使用者對應的客戶端提供模型形象資訊,所述模型形象用於展示該使用者組關聯的目標第二資料物件,以便在所述虛擬實境環境空間中提供所述模型形象對所述目標第二資料物件的展示資訊。
在建立起使用者組後,在該實施例六中,還可以向同一使用者組內各使用者對應的客戶端提供模型形象資訊,由於該使用者組可能會關聯一些第二資料物件(例如,使用者組內的第一使用者在進入虛擬空間後選擇了某第二資料物件正在查看,則該第二資料物件就成為該使用者組關聯的第二資料物件),因此,為了更好的向第一使用者提供第二資料物件的資訊,還可以提供模型形象,其可以用於展示該使用者組關聯的目標第二資料物件,這樣,就可 以在虛擬實境環境空間中提供所述模型形象對所述目標第二資料物件的展示資訊。
上述模型形象資訊可以有多種提供的時機,例如,可以是由第一使用者發起請求,也就是說,在接收到第一客戶端對目標第二資料物件進行展示的請求時,向該第一客戶端所在使用者組內各使用者對應的客戶端提供模型形象資訊。或者,也可以是伺服器按照一定的策略進行自動提供,例如,按照一定的時間間隔,或者,在整點時,向同一使用者組內各使用者對應的客戶端提供模型形象資訊,並根據該使用者組內各使用者關注的第二資料物件,確定所述目標第二資料物件。再者,在另一種實現方式下,虛擬實境環境空間還可以用於第三客戶端接入,該第三客戶端對應的第三使用者可以是專職模型,或者願意成為虛擬空間中的模型的普通使用者,等等。因此,還可以在第三客戶端接入時,提供模型形象。例如,可以在接收到第三客戶端的接入請求時,獲得該第三客戶端對應的第三使用者的身形以及動作資料,並確定關聯的目標使用者組,然後,根據所述第三使用者的身形以及動作資料生成虛擬模型形象,並向該目標使用者組內各使用者對應的客戶端提供虛擬模型形象資訊。
其中,在根據第一使用者的請求或者伺服器的策略提供模型形象資訊時,模型形象的來源可以有多種。例如,其中一種方式下,可以預先錄製一範本,範本中可以對模型形象的身形、動作等進行定義,這樣,在具體需要提供 模型形象時,就可以根據該範本中定義的資訊來提供。
或者,在另一種方式下,由於接入到同一虛擬實境環境空間中的第三使用者數量可能會比較多,因此,還可以從已接入的第三客戶端中,確定一目標第三客戶端,並確定與目標第三客戶端對應的目標第三使用者,並獲得所述目標第三使用者的身形、動作資料,這樣,就可以根據所述目標第三使用者的身形、動作資料生成虛擬模型形象。
其中,關於第三使用者的身形資料可以由第三客戶端上傳到伺服器,或者,還可以是由伺服器預先與第三客戶端建立連接,第三使用者可以通過第三客戶端向伺服器提供其動作的視頻等,由伺服器對第三使用者進行身形、動作等資料的捕捉。其中,為了使得捕捉的資料更準確,第三使用者在做動作的過程中,還可以在身體多個部分攜帶感測器,這樣,錄製視頻的過程中,就可以通過這種感測器準確的捕捉到使用者的身形、動作等資料。這樣,就可以根據這些捕捉到的資料,生成虛擬模型形象。
具體實現時,在提供了具體的虛擬模型形象後,具體在所述虛擬實境環境空間中提供所述虛擬模型形象對所述目標第二資料物件的展示資訊時,還可以根據所述目標第二資料物件對應的三維圖像,對所述虛擬模型形象以及所述目標第二資料物件的三維圖像進行合成,在所述虛擬實境環境空間中提供合成後的資訊。例如,假設目標第二資料物件是某服裝,虛擬模型形象是模型人物形象,則通過合成,可以獲得模型人物穿著該服裝之後的效果。
當然,在實際應用中,模型形象還可以是真實的第三使用者,例如,第三使用者可以預先錄製視頻,在接入到虛擬實境環境空間後,可以提交該視頻,然後,在虛擬實境環境空間中提供模型形象對所述目標第二資料物件的展示資訊時,還可以將第二資料物件的三維圖像,與視頻中的第三使用者的形象進行合成,獲得第三使用者實際穿著某服裝之後的視覺效果。
另外,為了使得第一使用者在虛擬實境環境空間內可以全方位的觀看到第二資料物件的模型展示效果,還可以在虛擬實境環境空間內包括虛擬行進通道資訊,這樣,在所述虛擬實境環境空間中提供合成後的資訊時,可以在所述虛擬實境環境空間中提供所述合成後的資訊在所述通道上行進的動畫資訊。也就是說,使得第一使用者獲得線上下實體店鋪中觀看模型走“秀”的效果。
在上述方式下,如果採用第三使用者提前錄製視頻的方式提交模型形象資訊的方式下,第三使用者錄製視頻時所行走的路線,可以與虛擬實境環境空間中的行進通道的線路相同或者相似,這樣,在虛擬實境環境空間中的行進通道中展示時,可以獲得更逼真的展示效果,否則可能會出現模型形象走到了“貨架”等不合理的位置。
當然,在本申請案實施例中,同樣可以為所述使用者組中的使用者建立通信連接,以便在接收到所述使用者組內的使用者客戶端提交的通信訊息時,將所述通信訊息提供給該使用者組內的其他使用者的客戶端。另外,由於虛 擬實境環境空間還用於至少一個第二客戶端的接入,因此,還可以將至少一個第二使用者加入到所述使用者組中。關於具體的實現方式,可以參見前述實施例中的介紹,這裡不再贅述。
實施例七
該實施例七是與實施例六相對應的,從第一使用者客戶端的角度提供了一種虛擬實境環境下的資訊提供方法,參見圖7,該方法可以包括以下步驟:S701:第一客戶端向伺服器提交進入目標虛擬實境環境空間的通知訊息,所述虛擬實境環境空間由伺服器為預置的第一資料物件建立,用於多個第一客戶端的接入,以便所述伺服器確定至少一個使用者組,每個使用者組內包括至少一個第一使用者;其中,述第一客戶端為訪問所述虛擬實境環境空間的第一使用者對應的客戶端;S702:接收伺服器提供的虛擬模型形象資訊,所述虛擬模型形象用於展示該使用者組關聯的目標第二資料物件,以便在所述虛擬實境環境空間中提供所述虛擬模型形象對所述目標第二資料物件的展示資訊。
關於該實施例七中各步驟的具體實現,可以參見實施例六中的介紹,這裡不再贅述。
實施例八
在該實施例八中,可以針對虛擬實境環境空間中接入 的第一客戶端以及第二客戶端,生成多個使用者組,每個使用者組中可以包括至少一個第一客戶端以及至少一個第二客戶端,通過這種方式,可以便於對虛擬實境環境空間內的使用者進行管理。
參見圖8,該實施例八提供了一種虛擬實境環境下的使用者資訊處理方法,該方法可以包括:S801:伺服器為預置的資料物件建立虛擬實境環境空間;所述虛擬實境環境空間中包括多個第一客戶端以及至少一個第二客戶端,所述第一客戶端為所述虛擬實境環境空間的訪問者使用者客戶端,所述第二客戶端為所述虛擬實境環境中預置的使用者客戶端;S802:確定至少一個使用者組,每個使用者組內包括至少一個第一客戶端以及至少一個第二客戶端。
關於該實施例八中各步驟的具體實現,可以參見前述各實施例中的介紹,這裡不再贅述。
與實施例一相對應,本申請案實施例還提供了一種虛擬實境環境下的通信裝置,該裝置應用於伺服器,參見圖9,該裝置可以包括:第一空間建立單元901,用於為預置的第一資料物件建立虛擬實境環境空間;所述虛擬實境環境空間用於多個第一客戶端以及至少一個第二客戶端的接入,其中,所述第一客戶端為訪問所述虛擬實境環境空間的第一使用者對應的客戶端,所述第二客戶端為與所述第一資料物件存在關聯的第二使用者對應的客戶端; 第一使用者組確定單元902,用於確定至少一個使用者組,每個使用者組內包括至少一個第一使用者以及至少一個第二使用者;第一通信連接建立單元903,用於為所述使用者組中的使用者建立通信連接,以便在接收到所述使用者組內的使用者客戶端提交的通信訊息時,將所述通信訊息提供給該使用者組內的其他使用者的客戶端。
其中,所述第一使用者組確定單元902具體可以用於:根據所述第一使用者的特徵,對訪問同一虛擬實境環境空間的第一使用者進行聚類,生成至少一個使用者組,並在該使用者組中加入至少一個第二使用者。
其中,具體在該使用者組中加入至少一個第二使用者時,可以包括:使用者組資訊提供單元,用於將所述使用者組的資訊提供給所述第一資料物件關聯的至少一個第二客戶端;選擇結果接收單元,用於根據第二客戶端提交的選擇結果,將對應的第二使用者加入到被選擇的使用者組。
在一種實現方式下,第一使用者組確定單元902具體可以用於:接收第一客戶端訪問所述虛擬實境環境空間的請求,根據第一使用者的特徵確定匹配的使用者組,將該第一使用者加入到所述相匹配的使用者組。
當所述虛擬實境環境空間內不存在與該第一使用者的 特徵相匹配的使用者組時,成立新的使用者組,在該新的使用者組中加入至少一個第二使用者,並根據所述第一使用者的特徵確定該使用者組的匹配條件。
具體實現時,所述裝置還可以包括:使用者組標籤確定單元,用於根據同一使用者組內各第一使用者的共同特徵,確定使用者組的標籤;標籤資訊提供單元,用於向所述第二客戶端提供的所述使用者組的資訊中,包括所述使用者組的標籤資訊。
另一種實現方式下,所述第一使用者組確定單元902具體可以用於:預先為同一虛擬實境環境空間建立多個使用者組,所述使用者組包括加入條件資訊以及分配的第二使用者;在接收到第一客戶端訪問所述虛擬實境環境空間的請求時,判斷所述第一客戶端是否符合某使用者組的加入條件,如果符合,則將對應的第一使用者加入到該使用者組中。
具體實現時,該裝置還可以包括:位置資訊確定單元,用於確定所述同一使用者組內各使用者對應的客戶端在所述虛擬實境環境空間中的位置資訊;位置資訊提供單元,用於向各使用者的客戶端提供所在使用者組內其他各使用者客戶端的位置資訊,以便按照所述位置資訊,在所述虛擬實境環境空間中顯示其所在使用者組內其他各使用者的虛擬形象。
另外,還可以包括: 視角資訊確定單元,用於在所述虛擬實境環境空間中向目標客戶端提供其所在使用者組內其他各使用者的虛擬形象時,確定該目標客戶端對應的使用者視角資訊;虛擬形象提供單元,用於根據所述視角以及其所在使用者組內其他各使用者對應的客戶端在所述虛擬實境環境空間中的位置資訊,在該目標客戶端對應的虛擬實境環境空間中提供位於其視角範圍內的其他各使用者的虛擬形象。
其中,第一客戶端第二使用者對應的虛擬形象與第一使用者的虛擬形象不同。
另外,在一種較佳方式中,所述通信訊息包括語音通信訊息,所述裝置還可以包括:發送者位置確定單元,用於接收到所述使用者組內的使用者客戶端提交的語音通信訊息時,確定訊息發送者的位置資訊;發送者位置提供單元,用於在將所述語音通信訊息提供給該使用者組內的其他使用者的客戶端時,還提供所述訊息發送者的位置資訊,以便在所述虛擬實境環境空間中向某目標客戶端提供所述語音通信訊息時,確定所述語音通信訊息相對於該目標客戶端所在位置的聲音來源方向以及距離,根據所述來源方向以及距離,在所述虛擬實境環境空間中確定所述語音通信訊息在該客戶端中播放時各聲道的音量。
另外,該裝置還可以包括: 推薦資訊提供單元,用於向第一客戶端提供添加好友使用者的推薦資訊,所述被推薦的物件為與該第一使用者屬於同一使用者組的其他第一使用者的資訊。
其中,所述預置的第一資料物件包括店鋪物件,所述虛擬實境環境空間包括為所述店鋪物件建立的虛擬實境店鋪。
與實施例二相對應,本申請案實施例還提供了一種虛擬實境環境下的通信裝置,應用於第一客戶端,參見圖10,該裝置可以包括:第一通知單元1001,用於向伺服器提交進入目標虛擬實境環境空間的通知訊息,所述虛擬實境環境空間由伺服器為預置的第一資料物件建立,用於多個第一客戶端以及至少一個第二客戶端的接入,以便所述伺服器確定至少一個使用者組,每個使用者組內包括至少一個第一客戶端以及至少一個第二客戶端,並為所述使用者組建立群組即時通信連接,以便在接收到所述使用者組內的使用者客戶端提交的通信訊息時,將所述通信訊息提供給該使用者組內的其他使用者的客戶端;其中,所述第一客戶端為訪問所述虛擬實境環境空間的第一使用者對應的客戶端,所述第二客戶端為與所述第一資料物件存在關聯的第二使用者對應的客戶端;通信訊息提交單元1002,用於將通信訊息提交到伺服器,以便所述伺服器將所述通信訊息提供給該使用者組內的其他各使用者的客戶端。
與實施例三相對應,本申請案實施例還提供了一種虛擬實境環境下的通信裝置,應用於第一客戶端,參見圖11,該裝置可以包括:第二通知單元1101,用於向伺服器提交進入目標虛擬實境環境空間的通知訊息,所述虛擬實境環境空間由伺服器為預置的第一資料物件建立,用於多個第一客戶端以及至少一個第二客戶端的接入,以便所述伺服器確定至少一個使用者組,每個使用者組內包括至少一個第一客戶端以及至少一個第二客戶端,並為所述使用者組建立群組即時通信連接,以便在接收到所述使用者組內的使用者客戶端提交的通信訊息時,將所述通信訊息提供給該使用者組內的其他使用者的客戶端;其中,所述第一客戶端為訪問所述虛擬實境環境空間的第一使用者對應的客戶端,所述第二客戶端為與所述第一資料物件存在關聯的第二使用者對應的客戶端;通信訊息接收單元1102,用於接收伺服器轉發的通信訊息,其中,所述通信訊息由所述第一客戶端所在的使用者組內的其他使用者的客戶端發送。
與實施例四相對應,本申請案實施例還提供了一種虛擬實境環境下的通信裝置,應用於第二客戶端,參見圖12,該裝置可以包括:使用者組資訊接收單元1201,用於接收伺服器提供的所在虛擬實境環境空間內生成的使用者組資訊,所述使用者組內包括至少一個第一客戶端;所述第一客戶端為訪 問所述虛擬實境環境空間的第一使用者對應的客戶端,所述第二客戶端為與所述第一資料物件存在關聯的第二使用者對應的客戶端;選擇訊息提交單元1202,用於在接收到選擇加入目標使用者組的訊息後,提交到伺服器,以便所述伺服器將所述第二客戶端對應的第二使用者加入到該目標使用者組;通信訊息接收單元1203,用於接收伺服器轉發的通信訊息,其中,所述通信訊息由所述第二客戶端所在的使用者組內的其他使用者的客戶端發送;通信訊息提交單元1204,用於將第二使用者的通信訊息提交到伺服器,以便所述伺服器將所述通信訊息提供給該使用者組內的其他使用者的客戶端。
與實施例五相對應,本申請案實施例還提供了一種虛擬實境環境下的通信裝置,應用於伺服器,參見圖13,該裝置可以包括:第二空間建立單元1301,用於為預置的第一資料物件建立虛擬實境環境空間;所述虛擬實境環境空間用於多個第一客戶端的接入,其中,所述第一客戶端為訪問所述虛擬實境環境空間的第一使用者對應的客戶端;第二使用者組確定單元1302,用於確定至少一個使用者組,每個使用者組內包括至少一個第一使用者;第二通信連接建立單元1303,用於為所述使用者組中的使用者建立通信連接,以便在接收到所述使用者組內 的使用者客戶端提交的通信訊息時,將所述通信訊息提供給該使用者組內的其他使用者的客戶端。
其中,所述虛擬實境環境空間還用於至少一個第二客戶端的接入,所述第二客戶端為與所述第一資料物件存在關聯的第二使用者對應的客戶端;所述裝置還包括:使用者組資訊提供單元,用於將所述使用者組的資訊提供給所述第一資料物件關聯的至少一個第二客戶端;使用者組選擇單元,用於根據第二客戶端提交的選擇結果,將對應的第二使用者加入到被選擇的使用者組。
其中,使用者組資訊提供單元具體可以用於:影響力資訊確定子單元,用於確定第二使用者加入所述使用者組後,對所述使用者組的影響力資訊;排序子單元,用於按照所述影響力資訊對所述使用者組進行排序後,提供給所述第一資料物件關聯的至少一個第二客戶端。
其中,所述第一資料物件關聯多個第二資料物件,所述影響力資訊確定子單元包括:資料物件確定子單元,用於確定同一使用者組內包括的各第一使用者關聯的第二資料物件資訊;第一計算子單元,用於針對同一使用者組內每一第一使用者及關聯的第二資料物件,根據第一使用者的特徵以及第二資料物件的特徵,以及在相似第一使用者以及相似第二資料物件下的歷史瀏覽特徵資訊,確定在有第二使用 者參與情況下,對該第二資料物件的轉化率提升程度期望值;第二計算子單元,用於將各第一使用者及關聯的第二資料物件對應的所述轉化率提升程度期望值進行相加,獲得第二使用者加入所述使用者組後,對該使用者組的影響力資訊。
其中,所述虛擬實境環境空間還用於至少一個第二客戶端的接入,所述第二客戶端為與所述第一資料物件存在關聯的第二使用者對應的客戶端;所述裝置還可以包括:使用者組確定單元,用於確定與所述第二使用者的特徵相匹配的目標使用者組;加入單元,用於將所述第二使用者加入到所述目標使用者組。
與實施例六相對應,本申請案實施例還提供了一種虛擬實境環境下的資訊提供裝置,應用於伺服器,參見圖14,該裝置具體可以包括:第三空間建立單元1401,用於為預置的第一資料物件建立虛擬實境環境空間;所述虛擬實境環境空間用於多個第一客戶端的接入,其中,所述第一客戶端為訪問所述虛擬實境環境空間的第一使用者對應的客戶端;所述第一資料物件關聯多個第二資料物件;第三使用者組確定單元1402,用於確定至少一個使用者組,每個使用者組內包括至少一個第一使用者; 模型形象資訊提供單元1403,用於向同一使用者組內各使用者對應的客戶端提供模型形象資訊,所述模型形象用於展示該使用者組關聯的目標第二資料物件,以便在所述虛擬實境環境空間中提供所述模型形象對所述目標第二資料物件的展示資訊。
具體實現時,模型形象資訊提供單元1403具體可以用於:接收到第一客戶端對目標第二資料物件進行展示的請求時,向該第一客戶端所在使用者組內各使用者對應的客戶端提供模型形象資訊。
或者,模型形象資訊提供單元1403具體可以用於:按照預置的策略,向同一使用者組內各使用者對應的客戶端提供模型形象資訊,並根據該使用者組內各使用者關注的第二資料物件,確定所述目標第二資料物件。
其中,模型形象資訊提供單元1403具體在提供模型形象資訊時,可以用於:根據預先錄製的範本提供虛擬模型形象。
或者,該裝置還可以包括:記錄單元,用於記錄接入所述虛擬實境環境空間的第三使用者列表;模型形象資訊提供單元1403具體在提供模型形象資訊時,可以用於:從已接入的第三客戶端中,確定與目標第三客戶端對應的目標第三使用者;獲得所述目標第三使用者的身形以 及動作資料,並根據所述目標第三使用者的身形以及動作資料生成虛擬模型形象。
另一種方式下,模型形象資訊提供單元1403具體可以用於:在接收到第三客戶端的接入請求時,獲得該第三客戶端對應的第三使用者的身形及動作資料,並確定關聯的目標使用者組;根據所述第三使用者的身形資料生成虛擬模型形象,並向該目標使用者組內各使用者對應的客戶端提供虛擬模型形象資訊。
其中,模型形象資訊提供單元1403具體在所述虛擬實境環境空間中提供所述模型形象對所述目標第二資料物件的展示資訊時,可以用於:根據所述目標第二資料物件對應的三維圖像,對所述模型形象以及所述目標第二資料物件的三維圖像進行合成,在所述虛擬實境環境空間中提供合成後的資訊。
另外,所述虛擬實境環境空間內包括虛擬行進通道資訊,所述模型形象資訊提供單元1403在所述虛擬實境環境空間中提供合成後的資訊時,具體可以用於:在所述虛擬實境環境空間中提供所述合成後的資訊在所述通道上行進的動畫資訊。
另外,在該實施例中,該裝置還可以包括:通信連接建立單元,用於為所述使用者組中的使用者建立通信連接,以便在接收到所述使用者組內的使用者客戶端提交的通信訊息時,將所述通信訊息提供給該使用者 組內的其他使用者的客戶端。
其中,所述虛擬實境環境空間還用於至少一個第二客戶端的接入,所述第二客戶端為與所述第一資料物件存在關聯的第二使用者對應的客戶端;所述裝置還包括:加入單元,用於將至少一個第二使用者加入到所述使用者組中。
與實施例七相對應,本申請案實施例還提供了一種虛擬實境環境下的資訊提供裝置,該裝置應用於第一客戶端,參見圖15,具體可以包括:第三通知單元1501,用於向伺服器提交進入目標虛擬實境環境空間的通知訊息,所述虛擬實境環境空間由伺服器為預置的第一資料物件建立,用於多個第一客戶端的接入,以便所述伺服器確定至少一個使用者組,每個使用者組內包括至少一個第一使用者;其中,述第一客戶端為訪問所述虛擬實境環境空間的第一使用者對應的客戶端;模型形象資訊接收單元1502,用於接收伺服器提供的虛擬模型形象資訊,所述虛擬模型形象用於展示該使用者組關聯的目標第二資料物件,以便在所述虛擬實境環境空間中提供所述虛擬模型形象對所述目標第二資料物件的展示資訊。
與實施例八相對應,本申請案實施例還提供了一種虛擬實境環境下的使用者資訊處理裝置,應用於伺服器,參見圖16,具體可以包括: 第四空間建立單元1601,用於為預置的資料物件建立虛擬實境環境空間;所述虛擬實境環境空間中包括多個第一客戶端以及至少一個第二客戶端,所述第一客戶端為所述虛擬實境環境空間的訪問者使用者客戶端,所述第二客戶端為所述虛擬實境環境中預置的使用者客戶端;第四使用者組確定單元1602,用於確定至少一個使用者組,每個使用者組內包括至少一個第一客戶端以及至少一個第二客戶端。
通過本申請案實施例,可以由伺服器為預置的第一資料物件(例如,可以是店鋪物件等)建立虛擬實境環境空間,並根據接入的多個第一客戶端以及至少一個第二客戶端對應的使用者,生成多個使用者組,同一使用者組內的各個使用者之間可以共用通信訊息。其中,第一客戶端為訪問所述虛擬實境環境空間的第一使用者對應的客戶端,例如,可以是買家或者消費者使用者的客戶端等。所述第二客戶端為與所述第一資料物件存在關聯的第二使用者對應的客戶端,例如,可以是某店鋪內的導購員客戶端,等等。這樣,如果第一使用者有問題需要向第二使用者諮詢,則直接在使用者組內發送通信訊息即可,第二客戶端在收聽到之後,可以進行回復,回復的通信訊息也可以被該使用者組內的各個使用者客戶端都接收到。這樣,可以使得同一第二客戶端能夠同時服務更多的第一使用者,而不會導致第一使用者的長時間等待,並且,由於組內任意使用者提出的問題以及第二使用者做出的解答都可以在使 用者組內共用,因此,如果使用者組內其他第一使用者存在類似問題,可以直接從第二使用者對其他第一使用者的解答過程中獲得答案,而不必再進行提問,因此,也可以節省系統傳輸資源。
通過以上的實施方式的描述可知,本領域的技術人員可以清楚地瞭解到本申請案可借助軟體加必需的通用硬體平臺的方式來實現。基於這樣的理解,本申請案的技術方案本質上或者說對現有技術做出貢獻的部分可以以軟體產品的形式體現出來,該電腦軟體產品可以儲存在儲存媒體中,如ROM/RAM、磁碟、光碟等,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電腦設備(可以是個人電腦,伺服器,或者網路設備等)執行本申請案各個實施例或者實施例的某些部分所述的方法。
本說明書中的各個實施例均採用遞進的方式描述,各個實施例之間相同相似的部分互相參見即可,每個實施例重點說明的都是與其他實施例的不同之處。尤其,對於系統或系統實施例而言,由於其基本相似於方法實施例,所以描述得比較簡單,相關之處參見方法實施例的部分說明即可。以上所描述的系統及系統實施例僅僅是示意性的,其中所述作為分離部件說明的單元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上分開的,作為單元顯示的部件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單元,即可以位於一個地方,或者也可以分佈到多個網路單元上。可以根據實際的需要選擇其中的部分或者全部模組來實現本實施例方案的目的。本領域普通技術人 員在不付出進步性勞動的情況下,即可以理解並實施。
以上對本申請案所提供的虛擬實境環境下的通信方法及裝置,進行了詳細介紹,本文中應用了具體個例對本申請案的原理及實施方式進行了闡述,以上實施例的說明只是用於幫助理解本申請案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同時,對於本領域的一般技術人員,依據本申請案的思想,在具體實施方式及應用範圍上均會有改變之處。綜上所述,本說明書內容不應理解為對本申請案的限制。

Claims (42)

  1. 一種虛擬實境環境下的通信方法,其特徵在於,包括:伺服器為預置的第一資料物件建立虛擬實境環境空間;所述虛擬實境環境空間用於多個第一客戶端以及至少一個第二客戶端的接入,其中,所述第一客戶端為訪問所述虛擬實境環境空間的第一使用者對應的客戶端,所述第二客戶端為與所述第一資料物件存在關聯的第二使用者對應的客戶端;確定至少一個使用者組,每個使用者組內包括至少一個第一使用者以及至少一個第二使用者;為所述使用者組中的使用者建立通信連接,以便在接收到所述使用者組內的使用者客戶端提交的通信訊息時,將所述通信訊息提供給該使用者組內的其他使用者的客戶端。
  2.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確定至少一個使用者組,包括:根據所述第一使用者的特徵,對訪問同一虛擬實境環境空間的第一使用者進行聚類,生成至少一個使用者組,並在該使用者組中加入至少一個第二使用者。
  3.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在 該使用者組中加入至少一個第二使用者,具體包括:將所述使用者組的資訊提供給所述第一資料物件關聯的至少一個第二客戶端;根據第二客戶端提交的選擇結果,將對應的第二使用者加入到被選擇的使用者組。
  4.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生成至少一個使用者組,包括:接收第一客戶端訪問所述虛擬實境環境空間的請求,根據第一使用者的特徵確定匹配的使用者組;將該第一使用者加入到所述相匹配的使用者組。
  5.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4項所述的方法,其中,還包括:當所述虛擬實境環境空間內不存在與該第一使用者的特徵相匹配的使用者組時,成立新的使用者組,在該新的使用者組中加入至少一個第二使用者,並根據所述第一使用者的特徵確定該使用者組的匹配條件。
  6.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方法還包括:根據同一使用者組內各第一使用者的共同特徵,確定使用者組的標籤;向所述第二客戶端提供的所述使用者組的資訊中,包 括所述使用者組的標籤資訊。
  7.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確定至少一個使用者組,包括:預先為同一虛擬實境環境空間建立多個使用者組,所述使用者組包括加入條件資訊以及分配的第二使用者;在接收到第一客戶端訪問所述虛擬實境環境空間的請求時,判斷所述第一客戶端是否符合某使用者組的加入條件,如果符合,則將對應的第一使用者加入到該使用者組中。
  8.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1至7項任一項所述的方法,其中,還包括:確定所述同一使用者組內各使用者對應的客戶端在所述虛擬實境環境空間中的位置資訊;向各使用者的客戶端提供所在使用者組內其他各使用者客戶端的位置資訊,以便按照所述位置資訊,在所述虛擬實境環境空間中顯示其所在使用者組內其他各使用者的虛擬形象。
  9.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8項所述的方法,其中,還包括:在所述虛擬實境環境空間中向目標客戶端提供其所在使用者組內其他各使用者的虛擬形象時,確定該目標客戶 端對應的使用者視角資訊;根據所述視角以及其所在使用者組內其他各使用者對應的客戶端在所述虛擬實境環境空間中的位置資訊,在該目標客戶端對應的虛擬實境環境空間中提供位於其視角範圍內的其他各使用者的虛擬形象。
  10.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8項所述的方法,其中,第一客戶端第二使用者對應的虛擬形象與第一使用者的虛擬形象不同。
  11.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1至7項任一項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通信訊息包括語音通信訊息,所述方法還包括:接收到所述使用者組內的使用者客戶端提交的語音通信訊息時,確定訊息發送者的位置資訊;在將所述語音通信訊息提供給該使用者組內的其他使用者的客戶端時,還提供所述訊息發送者的位置資訊,以便在所述虛擬實境環境空間中向某目標客戶端提供所述語音通信訊息時,確定所述語音通信訊息相對於該目標客戶端所在位置的聲音來源方向以及距離,根據所述來源方向以及距離,在所述虛擬實境環境空間中確定所述語音通信訊息在該客戶端中播放時各聲道的音量。
  12.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1至7項任一項所述的方法,其中,還包括: 向第一客戶端提供添加好友使用者的推薦資訊,所述被推薦的物件為與該第一使用者屬於同一使用者組的其他第一使用者的資訊。
  13.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1至7項任一項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預置的第一資料物件包括店鋪物件,所述虛擬實境環境空間包括為所述店鋪物件建立的虛擬實境店鋪。
  14. 一種虛擬實境環境下的通信方法,其特徵在於,包括:第一客戶端向伺服器提交進入目標虛擬實境環境空間的通知訊息,所述虛擬實境環境空間由伺服器為預置的第一資料物件建立,用於多個第一客戶端以及至少一個第二客戶端的接入,以便所述伺服器確定至少一個使用者組,每個使用者組內包括至少一個第一客戶端以及至少一個第二客戶端,並為所述使用者組建立群組即時通信連接,以便在接收到所述使用者組內的使用者客戶端提交的通信訊息時,將所述通信訊息提供給該使用者組內的其他使用者的客戶端;其中,所述第一客戶端為訪問所述虛擬實境環境空間的第一使用者對應的客戶端,所述第二客戶端為與所述第一資料物件存在關聯的第二使用者對應的客戶端;將通信訊息提交到伺服器,以便所述伺服器將所述通信訊息提供給該使用者組內的其他各使用者的客戶端。
  15. 一種虛擬實境環境下的通信方法,其特徵在於,包括:第一客戶端向伺服器提交進入目標虛擬實境環境空間的通知訊息,所述虛擬實境環境空間由伺服器為預置的第一資料物件建立,用於多個第一客戶端以及至少一個第二客戶端的接入,以便所述伺服器確定至少一個使用者組,每個使用者組內包括至少一個第一客戶端以及至少一個第二客戶端,並為所述使用者組建立群組即時通信連接,以便在接收到所述使用者組內的使用者客戶端提交的通信訊息時,將所述通信訊息提供給該使用者組內的其他使用者的客戶端;其中,所述第一客戶端為訪問所述虛擬實境環境空間的第一使用者對應的客戶端,所述第二客戶端為與所述第一資料物件存在關聯的第二使用者對應的客戶端;接收伺服器轉發的通信訊息,其中,所述通信訊息由所述第一客戶端所在的使用者組內的其他使用者的客戶端發送。
  16. 一種虛擬實境環境下的通信方法,其特徵在於,包括:第二客戶端接收伺服器提供的所在虛擬實境環境空間內生成的使用者組資訊,所述使用者組內包括至少一個第一客戶端;所述第一客戶端為訪問所述虛擬實境環境空間的第一使用者對應的客戶端,所述第二客戶端為與所述第一資料物件存在關聯的第二使用者對應的客戶端; 在接收到選擇加入目標使用者組的訊息後,提交到伺服器,以便所述伺服器將所述第二客戶端對應的第二使用者加入到該目標使用者組;接收伺服器轉發的通信訊息,其中,所述通信訊息由所述第二客戶端所在的使用者組內的其他使用者的客戶端發送;將第二使用者的通信訊息提交到伺服器,以便所述伺服器將所述通信訊息提供給該使用者組內的其他使用者的客戶端。
  17. 一種虛擬實境環境下的通信方法,其特徵在於,包括:伺服器為預置的第一資料物件建立虛擬實境環境空間;所述虛擬實境環境空間用於多個第一客戶端的接入,其中,所述第一客戶端為訪問所述虛擬實境環境空間的第一使用者對應的客戶端;確定至少一個使用者組,每個使用者組內包括至少一個第一使用者;為所述使用者組中的使用者建立通信連接,以便在接收到所述使用者組內的使用者客戶端提交的通信訊息時,將所述通信訊息提供給該使用者組內的其他使用者的客戶端。
  18.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17項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 虛擬實境環境空間還用於至少一個第二客戶端的接入,所述第二客戶端為與所述第一資料物件存在關聯的第二使用者對應的客戶端;所述方法還包括:將所述使用者組的資訊提供給所述第一資料物件關聯的至少一個第二客戶端;根據第二客戶端提交的選擇結果,將對應的第二使用者加入到被選擇的使用者組。
  19.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18項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將所述使用者組的資訊提供給所述第一資料物件關聯的至少一個第二客戶端,包括:確定第二使用者加入所述使用者組後,對所述使用者組的影響力資訊;按照所述影響力資訊對所述使用者組進行排序後,提供給所述第一資料物件關聯的至少一個第二客戶端。
  20.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19項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第一資料物件關聯多個第二資料物件,所述確定第二使用者加入所述使用者組後,對所述使用者組的影響力資訊,包括:確定同一使用者組內包括的各第一使用者關聯的第二資料物件資訊;針對同一使用者組內每一第一使用者及關聯的第二資 料物件,根據第一使用者的特徵以及第二資料物件的特徵,以及在相似第一使用者以及相似第二資料物件下的歷史瀏覽特徵資訊,確定在有第二使用者參與情況下,對該第二資料物件的轉化率提升程度期望值;將各第一使用者及關聯的第二資料物件對應的所述轉化率提升程度期望值進行相加,獲得第二使用者加入所述使用者組後,對該使用者組的影響力資訊。
  21.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17項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虛擬實境環境空間還用於至少一個第二客戶端的接入,所述第二客戶端為與所述第一資料物件存在關聯的第二使用者對應的客戶端;所述方法還包括:確定與所述第二使用者的特徵相匹配的目標使用者組;將所述第二使用者加入到所述目標使用者組。
  22. 一種虛擬實境環境下的資訊提供方法,其特徵在於,包括:伺服器為預置的第一資料物件建立虛擬實境環境空間;所述虛擬實境環境空間用於多個第一客戶端的接入,其中,所述第一客戶端為訪問所述虛擬實境環境空間的第一使用者對應的客戶端;所述第一資料物件關聯多個第二資料物件; 確定至少一個使用者組,每個使用者組內包括至少一個第一使用者;向同一使用者組內各使用者對應的客戶端提供模型形象資訊,所述模型形象用於展示該使用者組關聯的目標第二資料物件,以便在所述虛擬實境環境空間中提供所述模型形象對所述目標第二資料物件的展示資訊。
  23.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22項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向該同一使用者組內各使用者對應的客戶端提供模型形象資訊,包括:接收到第一客戶端對目標第二資料物件進行展示的請求時,向該第一客戶端所在使用者組內各使用者對應的客戶端提供模型形象資訊。
  24.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22項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向該同一使用者組內各使用者對應的客戶端提供模型形象資訊,包括:按照預置的策略,向同一使用者組內各使用者對應的客戶端提供模型形象資訊,並根據該使用者組內各使用者關注的第二資料物件,確定所述目標第二資料物件。
  25.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23或24項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提供模型形象資訊,包括:根據預先錄製的範本提供虛擬模型形象。
  26.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23或24項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方法還包括:記錄接入所述虛擬實境環境空間的第三使用者列表;所述提供模型形象資訊,包括:從已接入的第三客戶端中,確定與目標第三客戶端對應的目標第三使用者;獲得所述目標第三使用者的身形以及動作資料,並根據所述目標第三使用者的身形以及動作資料生成虛擬模型形象。
  27.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22項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向該同一使用者組內各使用者對應的客戶端提供模型形象資訊,包括:在接收到第三客戶端的接入請求時,獲得該第三客戶端對應的第三使用者的身形及動作資料,並確定關聯的目標使用者組;根據所述第三使用者的身形資料生成虛擬模型形象,並向該目標使用者組內各使用者對應的客戶端提供虛擬模型形象資訊。
  28.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22項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在所述虛擬實境環境空間中提供所述模型形象對所述目標第二資料物件的展示資訊,包括: 根據所述目標第二資料物件對應的三維圖像,對所述模型形象以及所述目標第二資料物件的三維圖像進行合成,在所述虛擬實境環境空間中提供合成後的資訊。
  29.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28項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虛擬實境環境空間內包括虛擬行進通道資訊,所述在所述虛擬實境環境空間中提供合成後的資訊,包括:在所述虛擬實境環境空間中提供所述合成後的資訊在所述通道上行進的動畫資訊。
  30.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22項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虛擬實境環境空間內包括虛擬行進通道資訊,包括:在所述虛擬實境環境空間中,提供在所述通道上行進的動畫資訊。
  31.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22項所述的方法,其中,還包括:為所述使用者組中的使用者建立通信連接,以便在接收到所述使用者組內的使用者客戶端提交的通信訊息時,將所述通信訊息提供給該使用者組內的其他使用者的客戶端。
  32.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22項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虛擬實境環境空間還用於至少一個第二客戶端的接入,所 述第二客戶端為與所述第一資料物件存在關聯的第二使用者對應的客戶端;所述方法還包括:將至少一個第二使用者加入到所述使用者組中。
  33. 一種虛擬實境環境下的資訊提供方法,其特徵在於,包括:第一客戶端向伺服器提交進入目標虛擬實境環境空間的通知訊息,所述虛擬實境環境空間由伺服器為預置的第一資料物件建立,用於多個第一客戶端的接入,以便所述伺服器確定至少一個使用者組,每個使用者組內包括至少一個第一使用者;其中,述第一客戶端為訪問所述虛擬實境環境空間的第一使用者對應的客戶端;接收伺服器提供的虛擬模型形象資訊,所述虛擬模型形象用於展示該使用者組關聯的目標第二資料物件,以便在所述虛擬實境環境空間中提供所述虛擬模型形象對所述目標第二資料物件的展示資訊。
  34. 一種虛擬實境環境下的使用者資訊處理方法,其特徵在於,包括:伺服器為預置的資料物件建立虛擬實境環境空間;所述虛擬實境環境空間中包括多個第一客戶端以及至少一個第二客戶端,所述第一客戶端為所述虛擬實境環境空間的訪問者使用者客戶端,所述第二客戶端為所述虛擬實境環 境中預置的使用者客戶端;確定至少一個使用者組,每個使用者組內包括至少一個第一客戶端以及至少一個第二客戶端。
  35. 一種虛擬實境環境下的通信裝置,其特徵在於,應用於伺服器,包括:第一空間建立單元,用於為預置的第一資料物件建立虛擬實境環境空間;所述虛擬實境環境空間用於多個第一客戶端以及至少一個第二客戶端的接入,其中,所述第一客戶端為訪問所述虛擬實境環境空間的第一使用者對應的客戶端,所述第二客戶端為與所述第一資料物件存在關聯的第二使用者對應的客戶端;第一使用者組確定單元,用於確定至少一個使用者組,每個使用者組內包括至少一個第一使用者以及至少一個第二使用者;第一通信連接建立單元,用於為所述使用者組中的使用者建立通信連接,以便在接收到所述使用者組內的使用者客戶端提交的通信訊息時,將所述通信訊息提供給該使用者組內的其他使用者的客戶端。
  36. 一種虛擬實境環境下的通信裝置,其特徵在於,應用於第一客戶端,包括:第一通知單元,用於向伺服器提交進入目標虛擬實境環境空間的通知訊息,所述虛擬實境環境空間由伺服器為 預置的第一資料物件建立,用於多個第一客戶端以及至少一個第二客戶端的接入,以便所述伺服器確定至少一個使用者組,每個使用者組內包括至少一個第一客戶端以及至少一個第二客戶端,並為所述使用者組建立群組即時通信連接,以便在接收到所述使用者組內的使用者客戶端提交的通信訊息時,將所述通信訊息提供給該使用者組內的其他使用者的客戶端;其中,所述第一客戶端為訪問所述虛擬實境環境空間的第一使用者對應的客戶端,所述第二客戶端為與所述第一資料物件存在關聯的第二使用者對應的客戶端;通信訊息提交單元,用於將通信訊息提交到伺服器,以便所述伺服器將所述通信訊息提供給該使用者組內的其他各使用者的客戶端。
  37. 一種虛擬實境環境下的通信裝置,其特徵在於,應用於第一客戶端,包括:第二通知單元,用於向伺服器提交進入目標虛擬實境環境空間的通知訊息,所述虛擬實境環境空間由伺服器為預置的第一資料物件建立,用於多個第一客戶端以及至少一個第二客戶端的接入,以便所述伺服器確定至少一個使用者組,每個使用者組內包括至少一個第一客戶端以及至少一個第二客戶端,並為所述使用者組建立群組即時通信連接,以便在接收到所述使用者組內的使用者客戶端提交的通信訊息時,將所述通信訊息提供給該使用者組內的其 他使用者的客戶端;其中,所述第一客戶端為訪問所述虛擬實境環境空間的第一使用者對應的客戶端,所述第二客戶端為與所述第一資料物件存在關聯的第二使用者對應的客戶端;通信訊息接收單元,用於接收伺服器轉發的通信訊息,其中,所述通信訊息由所述第一客戶端所在的使用者組內的其他使用者的客戶端發送。
  38. 一種虛擬實境環境下的通信裝置,其特徵在於,應用於第二客戶端,包括:使用者組資訊接收單元,用於接收伺服器提供的所在虛擬實境環境空間內生成的使用者組資訊,所述使用者組內包括至少一個第一客戶端;所述第一客戶端為訪問所述虛擬實境環境空間的第一使用者對應的客戶端,所述第二客戶端為與所述第一資料物件存在關聯的第二使用者對應的客戶端;選擇訊息提交單元,用於在接收到選擇加入目標使用者組的訊息後,提交到伺服器,以便所述伺服器將所述第二客戶端對應的第二使用者加入到該目標使用者組;通信訊息接收單元,用於接收伺服器轉發的通信訊息,其中,所述通信訊息由所述第二客戶端所在的使用者組內的其他使用者的客戶端發送;通信訊息提交單元,用於將第二使用者的通信訊息提交到伺服器,以便所述伺服器將所述通信訊息提供給該使 用者組內的其他使用者的客戶端。
  39. 一種虛擬實境環境下的通信裝置,其特徵在於,應用於伺服器,包括:第二空間建立單元,用於為預置的第一資料物件建立虛擬實境環境空間;所述虛擬實境環境空間用於多個第一客戶端的接入,其中,所述第一客戶端為訪問所述虛擬實境環境空間的第一使用者對應的客戶端;第二使用者組確定單元,用於確定至少一個使用者組,每個使用者組內包括至少一個第一使用者;第二通信連接建立單元,用於為所述使用者組中的使用者建立通信連接,以便在接收到所述使用者組內的使用者客戶端提交的通信訊息時,將所述通信訊息提供給該使用者組內的其他使用者的客戶端。
  40. 一種虛擬實境環境下的資訊提供裝置,其特徵在於,應用於伺服器,包括:第三空間建立單元,用於為預置的第一資料物件建立虛擬實境環境空間;所述虛擬實境環境空間用於多個第一客戶端的接入,其中,所述第一客戶端為訪問所述虛擬實境環境空間的第一使用者對應的客戶端;所述第一資料物件關聯多個第二資料物件;第三使用者組確定單元,用於確定至少一個使用者組,每個使用者組內包括至少一個第一使用者; 模型形象資訊提供單元,用於向同一使用者組內各使用者對應的客戶端提供模型形象資訊,所述模型形象用於展示該使用者組關聯的目標第二資料物件,以便在所述虛擬實境環境空間中提供所述模型形象對所述目標第二資料物件的展示資訊。
  41. 一種虛擬實境環境下的資訊提供裝置,其特徵在於,應用於第一客戶端,包括:第三通知單元,用於向伺服器提交進入目標虛擬實境環境空間的通知訊息,所述虛擬實境環境空間由伺服器為預置的第一資料物件建立,用於多個第一客戶端的接入,以便所述伺服器確定至少一個使用者組,每個使用者組內包括至少一個第一使用者;其中,述第一客戶端為訪問所述虛擬實境環境空間的第一使用者對應的客戶端;模型形象資訊接收單元,用於接收伺服器提供的虛擬模型形象資訊,所述虛擬模型形象用於展示該使用者組關聯的目標第二資料物件,以便在所述虛擬實境環境空間中提供所述虛擬模型形象對所述目標第二資料物件的展示資訊。
  42. 一種虛擬實境環境下的使用者資訊處理裝置,其特徵在於,應用於伺服器,包括:第四空間建立單元,用於為預置的資料物件建立虛擬實境環境空間;所述虛擬實境環境空間中包括多個第一客 戶端以及至少一個第二客戶端,所述第一客戶端為所述虛擬實境環境空間的訪問者使用者客戶端,所述第二客戶端為所述虛擬實境環境中預置的使用者客戶端;第四使用者組確定單元,用於確定至少一個使用者組,每個使用者組內包括至少一個第一客戶端以及至少一個第二客戶端。
TW106118716A 2016-07-22 2017-06-06 虛擬實境環境下的通信方法及裝置 TWI749015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201610586556.2 2016-07-22
CN201610586556.2 2016-07-22
CN201610586556.2A CN107645530B (zh) 2016-07-22 2016-07-22 虚拟现实环境下的通信方法及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804337A true TW201804337A (zh) 2018-02-01
TWI749015B TWI749015B (zh) 2021-12-11

Family

ID=6099192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6118716A TWI749015B (zh) 2016-07-22 2017-06-06 虛擬實境環境下的通信方法及裝置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CN (1) CN107645530B (zh)
TW (1) TWI749015B (zh)
WO (1) WO2018014788A1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800473B (zh) * 2022-12-13 2023-04-21 黑洞創造有限公司 元宇宙物件紀錄暨同框再紀錄系統及元宇宙物件紀錄暨同框再紀錄方法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8977255B2 (en) 2007-04-03 2015-03-10 Apple Inc. Method and system for operating a multi-function portable electronic device using voice-activation
DK179496B1 (en) 2017-05-12 2019-01-15 Apple Inc. USER-SPECIFIC Acoustic Models
CN108833367A (zh) * 2018-05-25 2018-11-16 链家网(北京)科技有限公司 虚拟现实场景中的语音信息传输方法及装置
CN109450771B (zh) * 2018-09-26 2022-05-17 深圳壹账通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添加好友的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1352678B (zh) * 2018-12-20 2024-05-07 阿里巴巴集团控股有限公司 信息处理方法及装置
CN110322377A (zh) * 2019-06-28 2019-10-11 德普信(天津)软件技术有限责任公司 基于虚拟现实的教学方法及系统
CN113064955B (zh) * 2020-08-26 2022-02-25 视伴科技(北京)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地理标记信息的方法及装置
CN114338573B (zh) * 2020-09-30 2023-10-20 腾讯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一种交互数据处理方法、装置以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15348313A (zh) * 2022-08-16 2022-11-15 中国银行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信息处理方法及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2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11177628A (ja) * 1997-12-15 1999-07-02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広域環境用3次元仮想空間共有システム
US6466975B1 (en) * 1999-08-23 2002-10-15 Digital Connexxions Corp.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virtual population mutual relationship management using electronic computer driven networks
JP2001236418A (ja) * 2000-02-22 2001-08-31 Matsushita Electric Works Ltd インターネット住空間vrシステムを用いたビジネス方法とそのための記録媒体
TW200504548A (en) * 2003-07-23 2005-02-01 Chinese Internet World Intelligence Network Corp On-line shopping method
US20070063999A1 (en) * 2005-09-22 2007-03-22 Hyperpia, Inc.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providing an online lobby
TWM360522U (en) * 2009-02-03 2009-07-01 li-he Yao Information exchange device using wireless channel
US8396744B2 (en) * 2010-08-25 2013-03-12 The Nielsen Company (Us), Llc Effective virtual reality environments for presentation of marketing materials
CN102170361A (zh) * 2011-03-16 2011-08-31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基于虚拟现实的网络会议方法
CN202094930U (zh) * 2011-06-15 2011-12-28 北京朗玛数联科技有限公司 具组队视频和聊天室功能的游戏系统
TWM447553U (zh) * 2012-06-13 2013-02-21 Univ Southern Taiwan 互動式購物裝置
CN102946343B (zh) * 2012-10-15 2015-12-16 腾讯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访问音视频社区虚拟房间的方法和系统
CN103617029A (zh) * 2013-11-20 2014-03-05 中网一号电子商务有限公司 一种3d即时通讯系统
TWM491308U (zh) * 2014-05-06 2014-12-01 Shandong Goerxon Prec Industry Co Ltd 虛擬會議系統
US20160225046A1 (en) * 2014-05-28 2016-08-04 Gil Hoon Chang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consolidating orders
WO2015183000A1 (ko) * 2014-05-28 2015-12-03 장길훈 주문 통합 방법 및 장치
TW201546739A (zh) * 2014-06-10 2015-12-16 zhi-rong Peng 以電信整合iBeacon室內定位技術與資訊物流雲端平台的消費服務系統及其方法
CN105469291A (zh) * 2014-09-04 2016-04-06 口碑控股有限公司 用户信息提供方法及装置
TWM521784U (zh) * 2015-12-14 2016-05-11 Nat Taichung University Science & Technology 結合體感操作之虛實整合購物系統
CN105678531A (zh) * 2016-01-25 2016-06-15 邓展鸣 一种基于移动终端的网购通信方法
CN106875244A (zh) * 2016-12-19 2017-06-20 乐视控股(北京)有限公司 一种虚拟现实购物方法、装置和电子设备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800473B (zh) * 2022-12-13 2023-04-21 黑洞創造有限公司 元宇宙物件紀錄暨同框再紀錄系統及元宇宙物件紀錄暨同框再紀錄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645530B (zh) 2021-04-20
CN107645530A (zh) 2018-01-30
WO2018014788A1 (zh) 2018-01-25
TWI749015B (zh) 2021-12-1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749015B (zh) 虛擬實境環境下的通信方法及裝置
KR102217262B1 (ko) 라이브커머스 서비스 제공 시스템 및 방법
US20080091692A1 (en) Information collection in multi-participant online communities
KR20160067839A (ko) 동료 보조 전자 상거래 쇼핑을 위한 장치 및 방법
KR101530122B1 (ko) 소셜 네트워크 서비스 제공방법 및 이를 위한 서버
CN103577995A (zh) 借助于在线服务的产品的同步评价
CN114270390A (zh) 具有动态响应目标的多通道通信平台
CN108985849A (zh) 一种基于物联网的智慧场景化用户互动体验营销系统
KR20030061817A (ko) 분산 컴퓨터에서의 정보의 검색·수집·배신 방법
Mladenow et al. Collaboration and locality in crowdsourcing
Mufadhol et al. Digital marketing techniques for business intelligence systems use automated chatbot machine learning
KR102053980B1 (ko) 소셜 네트워크 서비스 및 컨텐츠 제공 방법
CN105610797A (zh) 基于交易型视频播放器的数据收集与分析系统
JP2005018212A (ja) ネットワーク上の情報コンテンツに対するユーザの反応を把握する情報収集方法及びシステム
JP2013105185A (ja) 情報収集サーバ、情報収集方法および情報収集プログラム
CN105900078B (zh) 用于信号和数据路由的系统和方法
WO2012079292A1 (zh) 通过网络调查获得品牌排序并引导品牌消费的方法及系统
Sharma How business-to-business and business-to-consumer marketers can future-proof their digital marketing strategies
Nagi et al. The mediating role of Customer Engagement i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Content Marketing and Electronic Word of Mouth: A case of online food ordering and delivery applications in Egypt
Schöni Digital marketing in retail: what are the benefits a Swiss premium department store could reap when adapting to the changing environment of digitization? A maturity model
CN116911940A (zh) 信息处理方法及计算机系统
WO2019221842A1 (en) Interactive system for shopping place and implementation method thereof
Armawan et al. Utilization of social media application in regency SMEs performance
TWM555514U (zh) 銷售系統及其銷售裝置
Sharma et al. Second Life and E-Marketing in an Online Social Network: The Implementation in China Market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