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1738065A - 射出成形機 - Google Patents
射出成形機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TW201738065A TW201738065A TW106110166A TW106110166A TW201738065A TW 201738065 A TW201738065 A TW 201738065A TW 106110166 A TW106110166 A TW 106110166A TW 106110166 A TW106110166 A TW 106110166A TW 201738065 A TW201738065 A TW 201738065A
- Authority
- TW
- Taiwan
- Prior art keywords
- body portion
- guide
- crosshead
- link
- main body
- Prior art date
Links
Classification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9—WORKING OF PLASTICS; WORKING OF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IN GENERAL
- B29C—SHAPING OR JOINING OF PLASTICS; SHAPING OF MATERIAL IN A PLASTIC STATE,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FTER-TREATMENT OF THE SHAPED PRODUCTS, e.g. REPAIRING
- B29C45/00—Injection moulding, i.e. forcing the required volume of moulding material through a nozzle into a closed mould; Apparatus therefor
- B29C45/17—Component parts, details or accessories; Auxiliary operations
- B29C45/64—Mould opening, closing or clamping devices
- B29C45/66—Mould opening, closing or clamping devices mechanical
- B29C45/661—Mould opening, closing or clamping devices mechanical using a toggle mechanism for mould clamping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2—CASTING; POWDER METALLURGY
- B22D—CASTING OF METALS; CASTING OF OTHER SUBSTANCES BY THE SAME PROCESSES OR DEVICES
- B22D17/00—Pressure die casting or injection die casting, i.e. casting in which the metal is forced into a mould under high pressure
- B22D17/20—Accessories: Details
- B22D17/26—Mechanisms or devices for locking or opening dies
- B22D17/263—Mechanisms or devices for locking or opening dies mechanically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2—CASTING; POWDER METALLURGY
- B22D—CASTING OF METALS; CASTING OF OTHER SUBSTANCES BY THE SAME PROCESSES OR DEVICES
- B22D17/00—Pressure die casting or injection die casting, i.e. casting in which the metal is forced into a mould under high pressure
- B22D17/20—Accessories: Details
- B22D17/26—Mechanisms or devices for locking or opening die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9—WORKING OF PLASTICS; WORKING OF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IN GENERAL
- B29C—SHAPING OR JOINING OF PLASTICS; SHAPING OF MATERIAL IN A PLASTIC STATE,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FTER-TREATMENT OF THE SHAPED PRODUCTS, e.g. REPAIRING
- B29C45/00—Injection moulding, i.e. forcing the required volume of moulding material through a nozzle into a closed mould; Apparatus therefor
- B29C45/17—Component parts, details or accessories; Auxiliary operations
- B29C45/64—Mould opening, closing or clamping devices
- B29C45/66—Mould opening, closing or clamping devices mechanical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Moulds For Moulding Plastics Or The Like (AREA)
Abstract
本發明的課題在於提供一種能夠抑制十字頭的傾斜且能夠抑制運動轉換機構的破損之射出成形機。本發明的射出成形機具有:肘節機構;馬達,使前述肘節機構作動;運動轉換機構,將前述馬達的旋轉運動轉換成前述肘節機構的十字頭的直線運動;及導件,引導前述十字頭,其中,前述肘節機構係具有:前述十字頭、及可擺動自如地結合於前述十字頭之連桿,前述十字頭係具有:本體部,用於安裝前述運動轉換機構;連桿結合部,供前述連桿可擺動自如地結合;及被引導部,由前述導件所引導,前述被引導部的引導方向的尺寸比前述本體部的引導方向的尺寸長。
Description
本申請主張基於2016年3月25日於日本申請之日本專利申請第2016-062415號之優先權。該日本申請之全部內容藉由參閱援用於本說明書中。
本發明係有關一種射出成形機。
專利文獻1中記載之射出成形機具有:用於安裝固定模之固定模盤、用於安裝可動模之可動模盤、及使可動模盤相對於固定模盤接近、分開之驅動部。驅動部具有:導桿,兩端被肘節座與桿座支撐;十字頭,設置成能夠沿著導桿移動;及連桿機構,連結於十字頭。
專利文獻1:日本特開2009-132087號公報
以往,十字頭的傾斜較大,存在將馬達的旋轉運動轉
換成十字頭的直線運動之運動轉換機構因偏荷載而破損之擔憂。
本發明係鑑於上述課題而完成者,其主要目的為,提供一種能夠抑制十字頭的傾斜且能夠抑制運動轉換機構的破損之射出成形機。
為了解決上述課題,依本發明的一態樣,可提供一種射出成形機,係具有:肘節機構;馬達,使前述肘節機構作動;運動轉換機構,將前述馬達的旋轉運動轉換成前述肘節機構的十字頭的直線運動;及導件,引導前述十字頭,其中,前述肘節機構係具有:前述十字頭、及可擺動自如地結合於前述十字頭之連桿,前述十字頭係具有:本體部,用於安裝前述運動轉換機構;連桿結合部,供前述連桿可擺動自如地結合;及被引導部,由前述導件所引導,前述被引導部的引導方向的尺寸比前述本體部的引導方向的尺寸長。
依本發明的一態樣,提供一種能夠抑制十字頭的傾斜且能夠抑制運動轉換機構的破損之射出成形機。
10‧‧‧合模裝置
12‧‧‧固定壓板
13‧‧‧可動壓板
15‧‧‧肘節座
151‧‧‧肘節座本體部
152‧‧‧臂部
157C‧‧‧第1軸承部(導件)
157D‧‧‧第1軸承部(導件)
158C‧‧‧第2軸承部(導件)
158D‧‧‧第2軸承部(導件)
159C‧‧‧導件單元
159D‧‧‧導件單元
163D‧‧‧滾珠(轉動體)
164D‧‧‧滾珠(轉動體)
19‧‧‧導件
20‧‧‧肘節機構
21‧‧‧十字頭
211‧‧‧本體部
212‧‧‧連桿結合部
213‧‧‧導件插穿部(被引導部)
213C‧‧‧軸部(被引導部)
213D‧‧‧軸部(被引導部)
22‧‧‧第1連桿
23‧‧‧第2連桿
24‧‧‧第3連桿
25‧‧‧合模馬達
26‧‧‧運動轉換機構
27‧‧‧螺桿軸
28‧‧‧螺母
30‧‧‧模具裝置
40‧‧‧射出裝置
50‧‧‧頂出裝置
圖1係表示基於第1實施形態之射出成形機的開模完成時的狀態之圖。
圖2係表示基於第1實施形態之射出成形機的合模時的狀態之圖。
圖3(a)~(c)係表示基於第1實施形態之十字頭之圖。
圖4(a)~(c)係表示基於第1實施形態的第1變形例之十字頭之圖。
圖5(a)(b)係表示基於第1實施形態的第2變形例之十字頭及肘節座之圖。
圖6(a)~(c)係表示基於第2實施形態之十字頭及肘節座之圖。
圖7係從肘節座的後方觀察基於第2實施形態之模厚調整機構之圖。
圖8(a)~(c)係表示基於第2實施形態的變形例之十字頭及肘節座之圖。
以下,參閱附圖對本發明的實施形態進行說明,在各附圖中,對於相同或相應的結構標註相同或相應的符號並省略說明。在各附圖中,X方向、Y方向、Z方向係彼此垂直之方向。X方向表示模開閉方向。合模裝置係臥式之情況下,Z方向表示上下方向,X方向及Y方向表示水平方向。
圖1係表示基於第1實施形態之射出成形機的開模完成時的狀態之圖。圖2係表示基於第1實施形態之射出成形機的合模時的狀態之圖。如圖1及圖2所示,射出成形機具有框架Fr、合模裝置10、射出裝置40、頂出裝置50及控制裝置90。在以下的說明中,將閉模時的可動壓板13的移動方向(圖1及圖2中為右方向)設為前方,將開模時的可動壓板13的移動方向(圖1及圖2中為左方向)設為後方進行說明。
合模裝置10進行模具裝置30的閉模、合模及開模。合模裝置10係模開閉方向沿水平方向的臥式。合模裝置10具有固定壓板12、可動壓板13、肘節座15、繫桿16、肘節機構20、合模馬達25及運動轉換機構26。
固定壓板12固定於框架Fr。在固定壓板12的與可動壓板13對置的面上安裝有固定模32。
可動壓板13沿著舖設於框架Fr上之導件(例如導軌)17可移動自如,且相對於固定壓板12可進退自如。在可動壓板13的與固定壓板12對置的面上安裝有可動模33。
藉由使可動壓板13相對於固定壓板12進退來進行閉模、合模及開模。由固定模32與可動模33構成模具裝置30。
肘節座15是與固定壓板12隔著間隔連結,且沿模開閉方向可移動自如地載置於框架Fr上。另外,肘節座15
亦可以構成為沿著舖設於框架Fr上之導件可移動自如。肘節座15的導件可以與可動壓板13的導件17共用。
另外,本實施形態中,固定壓板12固定於框架Fr,肘節座15相對於框架Fr沿模開閉方向可移動自如,但亦可以構成為肘節座15固定於框架Fr,固定壓板12相對於框架Fr沿模開閉方向可移動自如。
繫桿16是隔著間隔連結固定壓板12與肘節座15。可以使用複數根(例如4根)繫桿16。各繫桿16與模開閉方向平行,且對應於合模力而延伸。在至少1根繫桿16上設有合模力檢測器18。合模力檢測器18藉由檢測繫桿16的變形來檢測合模力,並向控制裝置90發送表示檢測結果之訊號。
另外,合模力檢測器18並不限定於應變儀式,亦可以係壓電式、電容式、液壓式、電磁式等,且其安裝位置亦不限定於繫桿16。
肘節機構20使可動壓板13相對於固定壓板12移動。肘節機構20配設於可動壓板13與肘節座15之間。肘節機構20由十字頭21及一對的連桿群等構成。各連桿群具有藉由銷等可伸縮自如地連結之第1連桿22及第2連桿23。第1連桿22藉由銷等可擺動自如地安裝於可動壓板13,第2連桿23藉由銷等可擺動自如地安裝於肘節座15。第2連桿23透過第3連桿24結合於十字頭21。當十字頭21進退時,第1連桿22及第2連桿23伸縮,使可動壓板13相對於肘節座15進退。
另外,肘節機構20的構造並不限定於圖1及圖2所示之構造。例如圖1及圖2中,節點的數量係5個,但亦可以係4個,第3連桿24的一端部亦可以結合於第1連桿22與第2連桿23的節點。
合模馬達25係安裝於肘節座15,用於使肘節機構20作動。合模馬達25係藉由使十字頭21進退來使第1連桿22及第2連桿23伸縮,而使可動壓板13進退。
運動轉換機構26將合模馬達25的旋轉運動轉換成十字頭21的直線運動。運動轉換機構26包括:螺桿軸27及螺合於螺桿軸27之螺母28。滾珠或滾子亦可以介於螺桿軸27與螺母28之間。
螺母28係可旋轉自如地藉由肘節座15支撐,且與合模馬達25的輸出軸一起旋轉。合模馬達25的輸出軸形成為圓筒狀,螺桿軸27的一端部插入於其內部。螺桿軸27的另一端部固定於十字頭21。驅動合模馬達25使其輸出軸旋轉時,螺母28會旋轉而使螺桿軸27進退,藉此讓十字頭21進退。
另外,螺桿軸27與螺母28的配置並不限定於上述配置。作為螺桿軸27與螺母28的配置,除了上述配置之外,例如,可舉出下述(1)的配置或下述(2)的配置。
(1)螺母28固定於肘節座15,螺桿軸27的一端部栓槽結合於合模馬達25的輸出軸,且螺桿軸27的另一端部可旋轉自如地藉由十字頭21所保持之軸承支撐。該情況下,驅動合模馬達25使其輸出軸旋轉時,螺桿軸27會
一邊旋轉一邊進退,藉此讓十字頭21進退。
(2)螺桿軸27的一端部藉由螺栓等固定於合模馬達25的輸出軸,且螺桿軸27的另一端部螺合於螺母28,螺母28安裝於十字頭21。該情況下,驅動合模馬達25使其輸出軸旋轉時,螺桿軸27會旋轉而使螺母28進退,藉此讓十字頭21進退。
合模裝置10的動作藉由控制裝置90來進行控制。如圖1和圖2所示,控制裝置90具有CPU(Central Processing Unit)91、記憶體等記憶媒體92、輸入介面93及輸出介面94。控制裝置90藉由使CPU91執行記憶於記憶媒體92中之程式來進行各種控制。並且,控制裝置90利用輸入介面93接收來自外部的訊號,並利用輸出介面94向外部發送訊號。控制裝置90控制閉模製程、合模製程、開模製程等。
閉模製程中,藉由驅動合模馬達25來使十字頭21以設定速度前進至閉模完成位置,藉此使可動壓板13前進,且使可動模33與固定模32接觸。十字頭21的位置和速度例如使用合模馬達25的編碼器25a等來檢測。編碼器25a檢測合模馬達25的旋轉,並向控制裝置90發送表示該檢測結果之訊號。
合模製程中,藉由進一步驅動合模馬達25來使十字頭21進一步從閉模完成位置前進至合模位置來產生合模力。合模時,在可動模33與固定模32之間形成模穴空間34,射出裝置40向模穴空間34填充液態的成形材料。藉
由使所填充之成形材料固化而得到成形品。模穴空間34的數量亦可以係複數個,此時,能夠同時得到複數個成形品。
開模製程中,藉由驅動合模馬達25來使十字頭21以設定速度後退至開模完成位置,藉此使可動壓板13後退,使可動模33從固定模32分離。之後,頂出裝置50從可動模33頂出成形品。
圖3係表示基於第1實施形態之十字頭之圖。圖3(a)係從上方觀察基於第1實施形態之十字頭及肘節座之圖。圖3(b)係從側方觀察基於第1實施形態之十字頭之圖。圖3(c)係表示由導件來抑制基於第1實施形態之十字頭的傾斜之狀態之剖面圖。
合模裝置10具有引導十字頭21之導件19。其引導方向係X方向。為了抑制導件19的撓曲,導件19的兩端部亦可以固定於肘節座15等。
如圖3(a)所示,肘節座15係具有:肘節座本體部151、及從肘節座本體部151向前方延伸且在中途向Y方向彎折之臂部152。肘節座本體部151與臂部152可以藉由鑄造等一體成形。導件19的後端部固定於肘節座本體部151,且導件19的前端部固定於臂部152的尖端部。
肘節座本體部151具有在X方向觀察時形成為大致矩形狀之板狀部。板狀部在中央部具有供運動轉換機構26的螺桿軸27插穿之貫穿孔。另外,肘節座本體部151除了板狀部之外,亦可以進一步具有從板狀部的外周緣部向
X方向之單方向(前方)突出之筒狀部。筒狀部在X方向觀察時形成為四角框狀,且在內部形成供十字頭21移動之空間。
在肘節座本體部151的與可動壓板13對置的面(前面)的Z方向中央部,在沿Y方向隔著間隔設有一對臂部152。在肘節座本體部151的Y方向兩端部設有一對臂部152。一對臂部152從肘節座本體部151向X方向之單方向(前方)延伸,且在中途彼此向Y方向內側彎折,利用尖端部保持一對導件19的前端部。各導件19的後端部是藉由肘節座本體部151所保持。各導件19例如形成為圓柱狀且向X方向延伸。
十字頭21具有:本體部211,用於安裝運動轉換機構26;連桿結合部212,從本體部211向Z方向延伸且供第3連桿24可擺動自如地結合;及導件插穿部213,從本體部211向Y方向延伸且供導件19插穿。本體部211、連桿結合部212及導件插穿部213可以藉由鑄造等一體成形。
本體部211係用於安裝運動轉換機構26。例如,在本體部211固定著螺桿軸27。本體部211例如形成為相對於X方向垂直之板狀,且在X方向觀察時形成為矩形狀。在X方向觀察時,是在本體部211的中心部安裝運動轉換機構26。
如圖3(b)所示,連桿結合部212從本體部211向Z方向突出。在連桿結合部212的尖端部藉由銷等可擺動自
如地安裝第3連桿24。連桿結合部212亦可以隔著本體部211設置於Z方向兩側。
連桿結合部212係在Y方向隔著間隔具有複數個相對於Y方向垂直之連桿安裝板。各連桿安裝板是從本體部211的Z方向兩端面向Z方向延伸。在各連桿安裝板的尖端部形成有沿Y方向貫穿連桿安裝板之貫穿孔。藉由在該貫穿孔插穿銷,使第3連桿24透過銷可擺動自如地結合於連桿結合部212。
如圖3(a)及圖3(c)所示,導件插穿部213形成為向X方向延伸之筒狀且具有供導件19插穿之導件插穿孔214,並沿著導件19滑動。導件插穿部213亦可以隔著本體部211設置於Y方向兩側。導件插穿部213設置於本體部211的Y方向兩端面的Z方向中央部。
但是,起因於一對第3連桿24的平衡失衡等,合模時繞Y軸的力矩會作用於十字頭21。作為一對第3連桿24的平衡失衡之原因,可舉出(1)第3連桿24的銷孔的間距誤差、(2)肘節座15的銷孔的移位、(3)固定壓板12的傾斜、(4)肘節座15的傾斜、(5)插入到銷孔之銷的磨損等。
本實施形態中,導件插穿部213的X方向尺寸L1比本體部211的X方向尺寸L2長。由於L1比L2長,相較於L1和L2為相同長度之情形,能夠抑制相對於導件19之導件插穿部213的傾斜,而能夠抑制本體部211的傾斜。因此,能夠抑制安裝於本體部211之運動轉換機構
26的撓曲,而能夠抑制因運動轉換機構26的偏荷載所引起之破損。
導件插穿部213的X方向尺寸L1設定成,使導件插穿部213的傾斜成為既定的容許範圍內,進而使運動轉換機構26的螺桿軸27的撓曲量成為既定的容許範圍內。導件插穿部213的傾斜是與導件插穿部213的X方向尺寸L1成反比,且與導件插穿孔214的直徑和導件19的直徑之差成正比。
例如,導件插穿部213的X方向尺寸L1設定成,使相對於螺母28之螺桿軸27的前端部的傾斜成為既定的容許範圍內。亦即,導件插穿部213的X方向尺寸L1設定成,使螺桿軸27的軸方向一端部與螺桿軸27的軸方向另一端部的傾斜成為既定的容許範圍內。
亦可以以導件插穿部213的X方向中心位置為旋轉中心之十字頭21的繞Y軸的力矩大小成為最小之方式來決定導件插穿部213的配置。能夠減輕施加於導件插穿部213之負荷。導件插穿部213是從本體部211向X方向之兩側突出,但亦可以是從本體部211僅向X方向之單側突出。
圖4係表示基於第1實施形態的第1變形例之十字頭之圖。圖4(a)係從上方觀察基於第1實施形態的第1變形例之十字頭及肘節座之圖。圖4(b)係從側方觀察
基於第1實施形態的第1變形例之十字頭之圖。圖4(c)係表示由導件來抑制基於第1實施形態的第1變形例之十字頭的傾斜之狀態之剖面圖。
十字頭21A具有:本體部211A,用於安裝運動轉換機構26;連桿結合部212A,從本體部211A向Z方向延伸且供第3連桿24可擺動自如地結合;及導件插穿部213A,從本體部211A向Y方向延伸且供導件19插穿。導件插穿部213A具有供導件19插穿之導件插穿孔214A,且沿著導件19滑動。以下,主要對與圖3等所示之十字頭21的差異點進行說明。
本體部211A係用於安裝運動轉換機構26。例如,在本體部211A固定著螺桿軸27。本體部211A例如形成為相對於X方向垂直之板狀,且在X方向觀察時形成為矩形狀。在X方向觀察時,在本體部211A的中心部安裝有運動轉換機構26。
如圖4(b)所示,連桿結合部212A從本體部211向Z方向突出,並且比本體部211更向X方向之單側(前側)突出,並前傾。在連桿結合部212A的尖端部可擺動自如地安裝第3連桿24。如圖4(b)所示,連桿結合部212A亦可以隔著本體部211設置於Z方向兩側。
連桿結合部212A係在Y方向隔著間隔具有複數個相對於Y方向垂直之連桿安裝板。各連桿安裝板亦可以從本體部211A的Z方向兩端面向Z方向延伸,在中途向X方向之單方向(例如前方)傾斜,且比本體部211A更向X
方向之單方向突出。在各連桿安裝板的尖端部,形成有沿Y方向貫穿連桿安裝板之貫穿孔。藉由在該貫穿孔插穿銷,使第3連桿24透過銷可擺動自如地結合於連桿結合部212A。
如圖4(a)及圖4(c)所示,導件插穿部213A形成為向X方向延伸之筒狀,且具有供導件19插穿之導件插穿孔214A。導件插穿部213A是從本體部211比連桿結合部212A更向X方向之單側(前側)突出。因此,平衡較好。導件插穿部213A亦可以隔著本體部211設置於Y方向兩側。導件插穿部213A設置於本體部211A的Y方向兩端面的Z方向中央部。
圖5係表示基於第1實施形態的第2變形例之十字頭及肘節座之剖面圖。圖5(a)係表示基於第1實施形態的第2變形例之十字頭及肘節座的合模時的狀態之圖。圖5(b)係表示基於第1實施形態的第2變形例之十字頭及肘節座的開模完成時的狀態之圖。以下,主要對與上述第1實施形態的差異點進行說明。在圖5中,以二點鏈線來表示上述第1實施形態的肘節座本體部151的位置。
肘節座15B具有肘節座本體部151B及從肘節座本體部151B向前方延伸且在中途向Y方向彎折之臂部152B。導件19B的後端部固定於肘節座本體部151B,且導件19B的前端部固定於臂部152B的尖端部。
肘節座本體部151B具有在X方向觀察時形成為大致矩形狀之板狀部。板狀部在中央部具有供運動轉換機構26的螺桿軸27插穿之貫穿孔。另外,肘節座本體部151B除了板狀部之外,亦可以進一步具有從板狀部的外周緣部向X方向之單方向(前方)突出之筒狀部。筒狀部在X方向觀察時形成為四角框狀,且在內部形成供十字頭21B移動之空間。
在肘節座本體部151B的與可動壓板13對置的面(前面)的Z方向中央部,在Y方向隔著間隔設有一對臂部152B。在肘節座本體部151B的Y方向兩端部設有一對臂部152B。一對臂部152B從肘節座本體部151B向X方向之單方向(前方)延伸,在中途彼此向Y方向內側彎折,利用尖端部保持一對導件19B的前端部。各導件19B的後端部是藉由肘節座本體部151B所保持。各導件19B例如形成為圓柱狀且向X方向延伸。
十字頭21B具有:本體部211B,用於安裝運動轉換機構26(參閱圖1等);連桿結合部,從本體部211B向Z方向延伸且供第3連桿24可擺動自如地結合(參閱圖1等);及導件插穿部213B,從本體部211B向Y方向延伸且供導件19B插穿。
本體部211B係用於安裝運動轉換機構26。例如,在本體部211B固定著螺桿軸27。本體部211B例如形成為相對於X方向垂直之板狀,且在X方向觀察時形成為矩形狀。在X方向觀察時,是在本體部211B的中心部安裝
運動轉換機構26。
連桿結合部係在Y方向隔著間隔具有複數個相對於Y方向垂直之連桿安裝板。各連桿安裝板是從本體部211B的Z方向兩端面向Z方向延伸。各連桿安裝板亦可以從本體部211B的Z方向兩端面向Z方向延伸,在中途向X方向之單方向(例如前方)傾斜,亦可以比本體部211B更向X方向之單方向突出。在各連桿安裝板的尖端部形成有沿Y方向貫穿連桿安裝板之貫穿孔。藉由在該貫穿孔插穿銷,使第3連桿24透過銷可擺動自如地結合於連桿結合部。
導件插穿部213B形成為向X方向延伸之筒狀且具有供導件19B插穿之導件插穿孔214B,並沿著導件19B滑動。導件插穿部213B亦可以隔著本體部211B設置於Y方向兩側,且設置於本體部211B的Y方向兩端面的Z方向中央部。
導件插穿部213B,為了抑制十字頭21B的傾斜,是以本體部211B為基準而向肘節座本體部151B側(後側)突出。導件插穿部213B亦可以以本體部211為基準而向與肘節座本體部151B相反一側(前側)突出,如圖5所示亦可以不突出。
導件插穿部213B的X方向尺寸L1比本體部211B的X方向尺寸L2長。因此相較於L1和L2為相同長度之情形,能夠抑制相對於導件19B之導件插穿部213B的傾斜,能夠抑制本體部211B的傾斜。因此,能夠抑制安裝於本
體部211B之運動轉換機構26的撓曲,能夠抑制因運動轉換機構26的偏荷載而引起之破損。
例如,導件插穿部213B的X方向尺寸L1設定成,使相對於螺母28之螺桿軸27的前端部的傾斜成為既定的容許範圍內。亦即,導件插穿部213B的X方向尺寸L1設定成,使螺桿軸27的軸方向一端部與螺桿軸27的軸方向另一端部的傾斜成為既定的容許範圍內。
肘節座本體部151B的板狀部具有:供導件插穿部213B插入之插入部153B。圖5中,是在Y方向隔著間隔設有一對插入部153B,且在各插入部153B插入不同之導件插穿部213B,但是亦可以是在一個插入部插入複數個導件插穿部213B。
插入部153B例如具有:在肘節座本體部151B的板狀部的與十字頭21B對置的面154B上形成為凹狀且從該對置的面154B向後方偏移之導件安裝面155B。在導件安裝面155B固定著導件19B的後端部。在導件安裝面155B與對置的面154B之間形成有段差面156B。
十字頭21B的X方向可動範圍相同之情況下,藉由在肘節座本體部151B設置插入部153B,如在圖5中由箭頭表示,能夠使肘節座本體部151B的位置向前方移位。因此,能夠縮短肘節座本體部151B與固定壓板12的間隔L(參閱圖1及圖2),且能夠縮短合模裝置的X方向尺寸。
導件插穿部213B插入於插入部153B,以本體部211
為基準沒有向前側突出。因此,十字頭21B的X方向可動範圍是由本體部211B的X方向可動範圍來決定。因此,能夠抑制導件插穿部213B的X方向尺寸L1比本體部211B的X方向尺寸L2長所引起之合模裝置的X方向尺寸的擴展,能夠抑制合模裝置的X方向的擴展。
圖6係表示基於第2實施形態之十字頭及肘節座之圖。圖6(a)係表示基於第2實施形態之十字頭及肘節座的合模時的狀態之圖。圖6(b)係表示基於第2實施形態之十字頭及肘節座的開模完成時的狀態之圖。圖6(c)係由導件來抑制基於第2實施形態之十字頭的傾斜之狀態的剖面圖。在圖6(a)及圖6(b)中,省略圖6(c)所示之後方罩體161C及前方罩體162C的圖示。
肘節座15C具有:肘節座本體部151C、及從肘節座本體部151C向前方延伸且在中途向Y方向彎折之臂部152C。肘節座本體部151C與臂部152C可以藉由鑄造等一體成形。與上述第1實施形態同樣地,在Y方向隔著間隔設有一對(在圖6中只圖示一個)臂部152C。
肘節座本體部151C具有:在X方向觀察時形成為大致矩形狀之板狀部171C及從板狀部171C的外周緣部向X方向之單方向(前方)突出之筒狀部172C。板狀部171C在中央部具有:供運動轉換機構26的螺桿軸27插穿之貫穿孔。筒狀部172C在X方向觀察時形成為四角框狀,且
在內部形成供十字頭21C的本體部211C移動之空間173C。
在肘節座本體部151C(更詳細而言為筒狀部172C)的與可動壓板13對置的面(前面)的Z方向中央部,在Y方向隔著間隔設有一對臂部152C。在肘節座本體部151C的Y方向兩端部設有一對臂部152C。一對臂部152C從肘節座本體部151C向X方向之單方向(前方)延伸,在中途彼此向Y方向內側彎折。
十字頭21C具有:本體部211C,用於安裝運動轉換機構26(參閱圖1等);連桿結合部,從本體部211C向Z方向延伸且供第3連桿24可擺動自如地結合(參閱圖1等);及由設置於本體部211C的Y方向兩端部之肘節座15C所引導之被引導部、即軸部213C。十字頭21C的連桿結合部具有與上述第1實施形態的連桿結合部212或上述第1實施形態的連桿結合部212A相同的構成,因此省略圖示。
本體部211C係用於安裝運動轉換機構26。例如,在本體部211C固定著螺桿軸27。本體部211C例如形成為相對於X方向垂直之板狀,且在X方向觀察時形成為矩形狀。在X方向觀察時,是在本體部211C的中心部安裝運動轉換機構26。
連桿結合部係在Y方向隔著間隔具有複數個相對於Y方向垂直之連桿安裝板。各連桿安裝板是從本體部211C的Z方向兩端面向Z方向延伸。各連桿安裝板亦可以從本
體部211C的Z方向兩端面向Z方向延伸,在中途向X方向之單方向(例如前方)傾斜,亦可以比本體部211C更向X方向之單方向突出。在各連桿安裝板的尖端部形成有沿Y方向貫穿連桿安裝板之貫穿孔。藉由在該貫穿孔插穿銷,使第3連桿24透過銷可擺動自如地結合於連桿結合部。
在Y方向隔著間隔設有一對軸部213C(參閱圖7)。軸部213C插穿於沿X方向貫穿本體部211C的Y方向兩端部的Z方向中央部之貫穿孔,且固定於本體部211C。軸部213C在圖6中是形成為與本體部211C不同個體且與本體部211C連結,但亦可以與本體部211C一體形成。
軸部213C貫穿肘節座15C,且由在X方向隔著間隔設置於肘節座15C之第1軸承部157C及第2軸承部158C所引導。第1軸承部157C設置於肘節座本體部151C,第2軸承部158C設置於臂部152C的前端部。
導件單元159C由第1軸承部157C及第2軸承部158C構成。本實施形態中,第1軸承部157C及第2軸承部158C與申請專利範圍中記載之導件相對應。另外,本實施形態的導件單元159C由2個導件構成,但亦可以由3個以上的導件構成。本實施形態中,導件的與X方向垂直之剖面形狀係連桿狀,亦可以係除去連桿的一部分之形狀,例如可以係橫躺U字狀等。
軸部213C例如包括圓柱狀的直線軸。第1軸承部
157C及第2軸承部158C包括與直線軸接觸之滑動軸承。另外,第1軸承部157C及第2軸承部158C亦可以與後述的變形例同樣地包括滾動軸承。作為該滾動軸承,例如可使用與直線軸接觸之滾珠襯套。
軸部213C貫穿第1軸承部157C及第2軸承部158C且向X方向延伸。第1軸承部157C在本體部211C的X方向之單側(後側)與軸部213C接觸並引導軸部213C。第2軸承部158C在本體部211C的X方向相反一側(前側)與軸部213C接觸並引導軸部213C。
軸部213C的X方向尺寸L1比本體部211C的X方向尺寸L2長。並且,導件單元159C的X方向尺寸L3比本體部211C的X方向尺寸L2長。
在此,導件單元159C的X方向尺寸L3係指,配置於最前側之導件(圖6中為第2軸承部158C)的前端與配置於最後側之導件(圖6中為第1軸承部157C)的後端的尺寸。在導件的數量係3個以上的情況下相同。
由圖6(c)可知,軸部213C的傾斜是由軸部213C與第1軸承部157C的徑方向的間隙、軸部213C與第2軸承部158C的徑方向的間隙及導件單元159C的X方向尺寸L3等來決定。
與軸部213C的傾斜相關之徑方向的間隙與以往相同時,由於與軸部213C的傾斜相關之導件單元159C的X方向尺寸L3比本體部211C的X方向尺寸L2長,能夠比以往抑制軸部213C的傾斜,能夠比以往抑制本體部211C
的傾斜。因此,能夠抑制安裝於本體部211C之運動轉換機構26的撓曲,能夠抑制因運動轉換機構26的偏荷載而引起之破損。
導件單元159C的X方向尺寸L3設定成,使軸部213C的傾斜成為既定的容許範圍內,且使運動轉換機構26的螺桿軸27的撓曲量成為既定的容許範圍內。
例如,導件單元159C的X方向尺寸L3設定成,使相對於螺母28之螺桿軸27的前端部的傾斜成為既定的容許範圍內。亦即,導件單元159C的X方向尺寸L3設定成,使螺桿軸27的軸方向一端部與螺桿軸27的軸方向另一端部的傾斜成為既定的容許範圍內。
由於軸部213C沿X方向貫穿肘節座15C,軸部213C的X方向的移動不會受肘節座15C阻礙。因此,十字頭21C的X方向可動範圍是由本體部211C的X方向可動範圍來決定。因此,能夠抑制軸部213C的X方向尺寸L1比本體部211C的X方向尺寸L2長所引起之合模裝置的X方向尺寸的擴展,能夠抑制合模裝置的X方向的擴展。
軸部213C從肘節座本體部151C向後方突出,該突出量在開模完成時變得最大。如圖6(b)所示,該最大突出量E1設為合模馬達25之從肘節座本體部151C往後方的突出量E2以下。藉此,能夠防止射出成形機的前後長度變長。
軸部213C從肘節座本體部151C向後方突出,且在肘節座本體部151C的後方,軸部213C的後端部沿模開
閉方向移動。因此,為了防止軸部213C的後端部與機械構件或使用者接觸,可以在肘節座本體部151C設置後方罩體161C。後方罩體161C係包括:包圍軸部213C的後端部之筒狀部、及封閉筒狀部的開口部之蓋部。後方罩體161C之從肘節座本體部151C往後方的突出量E3設為合模馬達25之從肘節座本體部151C往後方的突出量E2以下。藉此,能夠防止射出成形機的前後長度變長。
並且,軸部213C從臂部152C向前方突出,且該突出量在合模時變得最大。由於在閉模製程或合模製程中使可動壓板13前進,因此軸部213C不會與可動壓板13接觸。此外,開模製程中可動壓板13後退,但是軸部213C亦後退,因此軸部213C不會阻礙可動壓板13的後退。
軸部213C從臂部152C向前方突出,且在臂部152C的前方,軸部213C的前端部沿模開閉方向移動。因此,為了防止軸部213C的前端部與機械構件或使用者接觸,可以在臂部152C設置前方罩體162C。前方罩體162C係包括:包圍軸部213C的前端部之筒狀部、及封閉筒狀部的開口部之蓋部。前方罩體162C之從臂部152C往前方的突出量E4,是以不阻礙可動壓板13的進退之方式進行設定。
圖7係從肘節座的後方觀察基於第2實施形態之模厚調整機構之圖。在圖7中,省略圖6(c)所示之後方罩體161C的圖示。以下,參閱圖7對模厚調整機構80C進行說明,但是在此之前參閱圖1及圖2對藉由模厚調整機
構80C進行調整之肘節機構20的肘節倍率進行說明。
圖1及圖2所示之肘節機構20放大合模馬達25的驅動力並向可動壓板13傳遞。該放大倍率亦被稱為肘節倍率。肘節倍率是根據第1連桿22與第2連桿23所成之角θ(以下,亦稱為“連桿角度θ”)而改變。連桿角度θ是由十字頭21的位置求出。連桿角度θ為180°時,肘節倍率變得最大。
模具裝置30的厚度因模具裝置30的更換或模具裝置30的溫度變化等而改變之情況下,進行模厚調整,以在合模時得到既定的合模力。模厚調整,係例如以在可動模33與固定模32接觸之模接觸的時刻肘節機構20的連桿角度θ成為既定的角度之方式,調整固定壓板12與肘節座15(更詳細而言為肘節座本體部151)的間隔L。
圖7所示之模厚調整機構80C,是藉由調整固定壓板12與肘節座15C的間隔L來進行模厚調整。模厚調整機構80C例如具有:螺桿軸81C,形成於繫桿16的後端部;螺母82C,藉由肘節座本體部151C可旋轉自如地保持;及驅動齒輪83C,與形成於螺母82C的外周之被動齒輪嚙合。並且,模厚調整機構80C亦可以具有使驅動齒輪83C旋轉之模厚調整馬達。
螺桿軸81C及螺母82C設置於每一個繫桿16。複數個螺桿軸81C及複數個螺母82C與複數個繫桿16對應設置。形成於複數個螺母82C之複數個被動齒輪與驅動齒輪83C進行外接,且驅動齒輪83C是藉由肘節座本體部
151C可旋轉自如地保持。驅動齒輪83C形成為連桿狀,且與驅動齒輪83C內接之複數個滾子84C是藉由肘節座本體部151C可旋轉自如地保持。
藉由驅動模厚調整馬達而使驅動齒輪83C旋轉,使複數個螺母82C進行同步旋轉,調整可旋轉自如地保持各螺母82C之肘節座15C相對於固定壓板12之位置,藉此調整固定壓板12與肘節座15C的間隔L。間隔L利用模厚調整馬達編碼器來檢測。模厚調整馬達編碼器檢測模厚調整馬達的旋轉量和旋轉方向,並向控制裝置90發送表示該檢測結果之訊號。模厚調整馬達編碼器的檢測結果用於肘節座15C的位置和間隔L的監視或控制。
但是,本實施形態中,十字頭21C的軸部213C貫穿肘節座本體部151C。
因此,在模開閉方向觀察時,十字頭21C的軸部213C可以配設於驅動齒輪83C的內側。驅動齒輪83C的內徑設定成,使十字頭21C的軸部213C配設於驅動齒輪83C的內側。
圖8係表示基於第2實施形態的變形例之十字頭及肘節座之圖。圖8(a)係表示基於第2實施形態的變形例之十字頭及肘節座的合模時的狀態之圖。圖8(b)係表示基於第2實施形態的變形例之十字頭及肘節座的開模完成時的狀態之圖。圖8(c)係由導件來抑制基於第2實
施形態的變形例之十字頭的傾斜之狀態的剖面圖。在圖8(a)及圖8(b)中,省略圖8(c)所示之後方罩體161D及前方罩體162D的圖示。以下,主要對與上述第2實施形態的差異點進行說明。
肘節座15D係具有:肘節座本體部151D、及從肘節座本體部151D向前方延伸且在中途向Y方向彎折之臂部152D。肘節座本體部151D與臂部152D可以藉由鑄造等一體成形。與上述第1實施形態同樣地,係在Y方向隔著間隔設有一對(圖8中只圖示一個)臂部152D。
肘節座本體部151D具有:在X方向觀察時形成為大致矩形狀之板狀部171D、及從板狀部171D的外周緣部向X方向之單方向(前方)突出之筒狀部172D。板狀部171D,係在中央部具有供運動轉換機構26的螺桿軸27插穿之貫穿孔。筒狀部172D在X方向觀察時形成為四角框狀,且在內部形成供十字頭21D的本體部211D移動之空間173D。
在肘節座本體部151D(更詳細而言為筒狀部172D)的與可動壓板13對置的面(前面)的Z方向中央部,係在Y方向隔著間隔設有一對臂部152D。一對臂部152D是從肘節座本體部151D向X方向之單方向(前方)延伸,在中途彼此向Y方向內側彎折。
十字頭21D具有:本體部211D,用於安裝運動轉換機構26(參閱圖1等);連桿結合部,從本體部211D向Z方向延伸且供第3連桿24可擺動自如地結合(參閱圖1
等);及由設置於本體部211D的Y方向兩端部之肘節座15D所引導之被引導部、即軸部213D。十字頭21D的連桿結合部具有與上述第1實施形態的連桿結合部212或上述第1實施形態的連桿結合部212A相同的構成,因此省略圖示。
本體部211D係用於安裝運動轉換機構26。例如,在本體部211D固定著螺桿軸27。本體部211D例如形成為相對於X方向垂直之板狀,且在X方向觀察時形成為矩形狀。在本體部211D的中心部安裝運動轉換機構26。
連桿結合部係在Y方向隔著間隔具有複數個相對於Y方向垂直之連桿安裝板。各連桿安裝板是從本體部211D的Z方向兩端面向Z方向延伸。各連桿安裝板亦可以從本體部211D的Z方向兩端面向Z方向延伸,且在中途向X方向之單方向(例如前方)傾斜,亦可以比本體部211D更向X方向之單方向突出。在各連桿安裝板的尖端部形成有沿Y方向貫穿連桿安裝板之貫穿孔。藉由在該貫穿孔插穿銷,使第3連桿24透過銷可擺動自如地結合於連桿結合部。
在Y方向隔著間隔設有一對軸部213D。軸部213D插穿於沿X方向貫穿本體部211D的Y方向兩端部的Z方向中央部之貫穿孔,且固定於本體部211D。軸部213D在圖8中形成為與本體部211D不同個體且與本體部211D連結,但亦可以與本體部211D一體形成。
軸部213D貫穿肘節座15D,且由在X方向隔著間隔
設置於肘節座15D之第1軸承部157D及第2軸承部158D所引導。第1軸承部157D設置於肘節座本體部151D,第2軸承部158D設置於臂部152D的前端部。
導件單元159D由第1軸承部157D及第2軸承部158D構成。本變形例中,第1軸承部157D及第2軸承部158D與申請專利範圍中記載之導件相對應。另外,本變形例的導件單元159D由2個導件構成,但亦可以由3個以上的導件構成。本變形例中,導件的與X方向垂直之剖面形狀係連桿狀,亦可以係除去連桿的一部分之形狀,例如可以係橫躺U字狀等。
軸部213D例如包括滾珠栓槽軸。第1軸承部157D及第2軸承部158D包括與滾珠栓槽軸接觸之滾珠栓槽軸承。滾珠栓槽軸承係滾動軸承的一種,且包括作為轉動體的滾珠163D、164D。另外,滾動軸承作為轉動體亦可以包括滾子。滾動軸承亦可以在內部具有供複數個轉動體循環之循環路。
軸部213D貫穿第1軸承部157D及第2軸承部158D且向X方向延伸。第1軸承部157D在本體部211D的X方向之單側(後側)與軸部213D接觸並引導軸部213D。第2軸承部158D在本體部211D的X方向相反一側(前側),與軸部213D接觸並引導軸部213D。
軸部213D的X方向尺寸L1比本體部211D的X方向尺寸L2長。並且,導件單元159D的X方向尺寸L3比本體部211B的X方向尺寸L2長。
在此,導件單元159D的X方向尺寸L3係指,配置於最前側之導件(圖8中為第2軸承部158D)的前端與配置於最後側之導件(圖8中為第1軸承部157D)的後端的尺寸。在導件的數量係3個以上的情況下相同。
由圖8(c)可知,軸部213D的傾斜是由軸部213D與第1軸承部157D的徑方向的間隙、軸部213D與第2軸承部158D的徑方向的間隙及導件單元159D的X方向尺寸L3等來決定。
依本變形例,與上述第2實施形態相同地,導件單元159D的X方向尺寸L3比本體部211D的X方向尺寸L2長。而且,依本變形例,第1軸承部157D及第2軸承部158D係滾動軸承,因此如圖8(c)所示,能夠縮小與軸部213D的徑方向的間隙。藉由使滾動軸承的轉動體滾動,能夠在第1軸承部157D及第2軸承部158D插穿軸部213D。
依本變形例,由於能夠縮小與軸部213D的傾斜有關之徑方向的間隙,能夠進一步抑制軸部213D的傾斜,能夠進一步抑制本體部211D的傾斜。因此,能夠進一步抑制安裝於本體部211D之運動轉換機構26的撓曲,能夠進一步抑制因運動轉換機構26的偏荷載而引起之破損。
軸部213D從肘節座本體部151D向後方突出,且在肘節座本體部151D的後方,軸部213D的後端部沿模開閉方向移動。因此,為了防止軸部213D的後端部與機械構件或使用者接觸,可以在肘節座本體部151D設置後方
罩體161D。
並且,軸部213D從臂部152D向前方突出,且在臂部152D的前方,軸部213D的前端部沿模開閉方向移動。因此,為了防止軸部213D的前端部與機械構件或使用者接觸,可以在臂部152D設置前方罩體162D。
以上,對射出成形機的實施形態等進行了說明,但本發明並不限定於上述實施形態等,在申請專利範圍中所記載之本發明的宗旨範圍內可加以各種變形、改良。
上述實施形態中,作為合模裝置10,可使用模開閉方向為水平方向之臥式合模裝置,亦可以使用模開閉方向為上下方向之立式合模裝置。立式合模裝置具有下壓板、上壓板、肘節座、肘節機構及繫桿等。下壓板與上壓板中,任意一方可作為固定壓板,且剩餘的一方可作為可動壓板。在下壓板安裝下模,且在上壓板安裝上模。下模與上模構成模具裝置。下模亦可以透過轉台安裝於下壓板。肘節座配設於下壓板的下方。肘節機構配設於肘節座與下壓板之間。繫桿沿鉛垂方向平行,且貫穿下壓板,連結上壓板與肘節座。
上述實施形態的肘節機構20應用於合模裝置10,但是亦可以應用於頂出裝置50。亦即,上述實施形態的肘節機構20係放大合模馬達25的推力者,但是亦可以係放大頂出馬達的推力者。
15‧‧‧肘節座
151‧‧‧肘節座本體部
16‧‧‧繫桿
19‧‧‧導件
152‧‧‧臂部
214‧‧‧導件插穿孔
213‧‧‧導件插穿部(被引導部)
211‧‧‧本體部
212‧‧‧連桿結合部
21‧‧‧十字頭
L2‧‧‧X方向尺寸
L1‧‧‧X方向尺寸
Y‧‧‧方向
Z‧‧‧方向
X‧‧‧方向
Claims (7)
- 一種射出成形機,係具有:肘節機構;馬達,使前述肘節機構作動;運動轉換機構,將前述馬達的旋轉運動轉換成前述肘節機構的十字頭的直線運動;及導件,引導前述十字頭,前述肘節機構係具有:前述十字頭、及可擺動自如地結合於前述十字頭之連桿,前述十字頭係具有:本體部,用於安裝前述運動轉換機構;連桿結合部,供前述連桿可擺動自如地結合;及被引導部,由前述導件所引導,前述被引導部的引導方向的尺寸比前述本體部的引導方向的尺寸長。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射出成形機,其中前述被引導部係具有:供前述導件插穿之導件插穿部,前述導件插穿部的引導方向的尺寸比前述本體部的引導方向的尺寸長。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所述之射出成形機,其中前述連桿結合部是從前述本體部向引導方向突出,前述導件插穿部是從前述本體部比前述連桿結合部更向前述引導方向突出。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射出成形機,其中前述導件是在前述被引導部的引導方向上隔著間隔設有複數個, 前述被引導部係具有:由複數個前述導件所引導之軸部,前述軸部的引導方向的尺寸比前述本體部的引導方向的尺寸長。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4項所述之射出成形機,其中由複數個前述導件構成導件單元,前述導件單元的引導方向的尺寸比前述本體部的引導方向的尺寸長。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4或5項所述之射出成形機,其中前述導件係包括:與前述軸部接觸之軸承部。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6項所述之射出成形機,其中前述軸承部係包括:與前述軸部接觸之轉動體。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2016062415 | 2016-03-25 | ||
JP2016-062415 | 2016-03-25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TW201738065A true TW201738065A (zh) | 2017-11-01 |
TWI762471B TWI762471B (zh) | 2022-05-01 |
Family
ID=5990048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TW106110166A TWI762471B (zh) | 2016-03-25 | 2017-03-27 | 射出成形機 |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 Link |
---|---|
EP (1) | EP3434440B1 (zh) |
JP (1) | JP6751133B2 (zh) |
KR (1) | KR102337561B1 (zh) |
CN (1) | CN108698291B (zh) |
TW (1) | TWI762471B (zh) |
WO (1) | WO2017164421A1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6756795B2 (ja) | 2018-10-03 | 2020-09-16 | ファナック株式会社 | 射出成形機の型締装置 |
Family Cites Families (1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S6112094Y2 (zh) * | 1980-09-22 | 1986-04-16 | ||
JPH07205237A (ja) * | 1994-01-26 | 1995-08-08 | Fanuc Ltd | 射出成形機の型締めユニット |
JP3713356B2 (ja) * | 1997-04-14 | 2005-11-09 | 東洋機械金属株式会社 | 射出成形機の制御方法 |
TW454686U (en) * | 1999-12-21 | 2001-09-11 | Ind Tech Res Inst | Mold locking device for an injection molding machine |
JP3759722B2 (ja) * | 2001-05-14 | 2006-03-29 | 株式会社日本製鋼所 | 射出成形機の型締装置 |
TWM327788U (en) * | 2007-08-02 | 2008-03-01 | Lin Chi Hydraulics Co Ltd | Mold clamping and elbow mechanism for injection molding machine |
JP5064186B2 (ja) | 2007-11-30 | 2012-10-31 | 三菱重工プラスチックテクノロジー株式会社 | 射出成形機 |
JP4168430B1 (ja) * | 2008-01-15 | 2008-10-22 | 株式会社ニイガタマシンテクノ | 竪型射出成形機の型締装置 |
JP5670541B2 (ja) * | 2013-03-26 | 2015-02-18 | ファナック株式会社 | 射出成形機のトグル式型締機構 |
JP6184908B2 (ja) * | 2014-07-01 | 2017-08-23 | 東芝機械株式会社 | 開閉装置および成形装置 |
JP6342248B2 (ja) * | 2014-07-18 | 2018-06-13 | 東芝機械株式会社 | 開閉装置、成形装置および開閉装置の使用方法 |
-
2017
- 2017-03-27 EP EP17770460.8A patent/EP3434440B1/en active Active
- 2017-03-27 CN CN201780011317.7A patent/CN108698291B/zh active Active
- 2017-03-27 JP JP2018507468A patent/JP6751133B2/ja active Active
- 2017-03-27 TW TW106110166A patent/TWI762471B/zh active
- 2017-03-27 WO PCT/JP2017/012487 patent/WO2017164421A1/ja active Application Filing
- 2017-03-27 KR KR1020187023397A patent/KR102337561B1/ko active IP Right Grant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WO2017164421A1 (ja) | 2017-09-28 |
EP3434440A1 (en) | 2019-01-30 |
EP3434440B1 (en) | 2024-05-08 |
CN108698291A (zh) | 2018-10-23 |
KR102337561B1 (ko) | 2021-12-10 |
JP6751133B2 (ja) | 2020-09-02 |
TWI762471B (zh) | 2022-05-01 |
CN108698291B (zh) | 2020-10-09 |
KR20180126457A (ko) | 2018-11-27 |
EP3434440A4 (en) | 2019-08-14 |
JPWO2017164421A1 (ja) | 2019-01-31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US20110142982A1 (en) | Injection molding machine | |
CN111055462B (zh) | 注射成型机 | |
US6524095B1 (en) | Injection molding machine with nozzle touch mechanism | |
TW201738065A (zh) | 射出成形機 | |
WO2020138213A1 (ja) | 射出装置 | |
US8092206B2 (en) | Injection unit for an injection molding machine | |
JP6700067B2 (ja) | 射出成形機 | |
TW201600303A (zh) | 射出成形機 | |
JP4249650B2 (ja) | 射出成形機の射出装置 | |
JP2013184443A (ja) | 射出成形機 | |
JP6977025B2 (ja) | 射出成形機 | |
JP6193146B2 (ja) | 射出成形機の平行度測定方法、射出成形機の計測装置、および射出成形機 | |
JP7158995B2 (ja) | 射出成形機 | |
JP5808286B2 (ja) | 射出成形機の型締装置および射出装置 | |
JP2008080640A (ja) | 射出成形機 | |
TWI613060B (zh) | 射出成形機 | |
JP6158781B2 (ja) | 型締装置 | |
JP4582520B2 (ja) | 射出成形機の射出装置 | |
JP5409533B2 (ja) | 成形装置 | |
JP2011011243A (ja) | ウエッジ式調整機構 | |
JP2022157837A (ja) | 可動金型支持装置の製造方法、及び可動金型支持装置 | |
JP2545022B2 (ja) | 射出成形機の位置検出用ユニット | |
JP2016117242A (ja) | 型締装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