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1711076A - 試料保持具及試料保持具群 - Google Patents

試料保持具及試料保持具群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1711076A
TW201711076A TW105114147A TW105114147A TW201711076A TW 201711076 A TW201711076 A TW 201711076A TW 105114147 A TW105114147 A TW 105114147A TW 105114147 A TW105114147 A TW 105114147A TW 201711076 A TW201711076 A TW 201711076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sample
sample holder
holder
main body
body portion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511414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I700721B (zh
Inventor
Kazunori Ando
Original Assignee
Hitachi High-Tech Science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itachi High-Tech Science Corp filed Critical Hitachi High-Tech Science Corp
Publication of TW20171107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71107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70072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700721B/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N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DETERMINING THEIR CHEMICAL OR PHYSICAL PROPERTIES
    • G01N3/00Investigating strength properties of solid materials by application of mechanical stress
    • G01N3/02Details
    • G01N3/04Chuck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JELECTRIC DISCHARGE TUBES OR DISCHARGE LAMPS
    • H01J37/00Discharge tubes with provision for introducing objects or material to be exposed to the discharge, e.g. for the purpose of examination or processing thereof
    • H01J37/02Details
    • H01J37/20Means for supporting or positioning the objects or the material; Means for adjusting diaphragms or lenses associated with the support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QSCANNING-PROBE TECHNIQUES OR APPARATUS; APPLICATIONS OF SCANNING-PROBE TECHNIQUES, e.g. SCANNING PROBE MICROSCOPY [SPM]
    • G01Q10/00Scanning or positioning arrangements, i.e. arrangements for actively controlling the movement or position of the prob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1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OR APPARATUS IN GENERAL
    • B01LCHEMICAL OR PHYSICAL LABORATORY APPARATUS FOR GENERAL USE
    • B01L3/00Containers or dishes for laboratory use, e.g. laboratory glassware; Droppers
    • B01L3/50Containers for the purpose of retaining a material to be analysed, e.g. test tubes
    • B01L3/508Containers for the purpose of retaining a material to be analysed, e.g. test tubes rigid containers not provided for above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QSCANNING-PROBE TECHNIQUES OR APPARATUS; APPLICATIONS OF SCANNING-PROBE TECHNIQUES, e.g. SCANNING PROBE MICROSCOPY [SPM]
    • G01Q30/00Auxiliary means serving to assist or improve the scanning probe techniques or apparatus, e.g. display or data processing devices
    • G01Q30/20Sample handling devices or method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21/00Microscope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21/00Microscopes
    • G02B21/34Microscope slides, e.g. mounting specimens on microscope slid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1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OR APPARATUS IN GENERAL
    • B01LCHEMICAL OR PHYSICAL LABORATORY APPARATUS FOR GENERAL USE
    • B01L2200/00Solutions for specific problems relating to chemical or physical laboratory apparatus
    • B01L2200/02Adapting objects or devices to another
    • B01L2200/025Align devices or objects to ensure defined positions relative to each other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1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OR APPARATUS IN GENERAL
    • B01LCHEMICAL OR PHYSICAL LABORATORY APPARATUS FOR GENERAL USE
    • B01L2300/00Additional constructional details
    • B01L2300/06Auxiliary integrated devices, integrated components
    • B01L2300/0609Holders integrated in container to position an object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1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OR APPARATUS IN GENERAL
    • B01LCHEMICAL OR PHYSICAL LABORATORY APPARATUS FOR GENERAL USE
    • B01L2300/00Additional constructional details
    • B01L2300/08Geometry, shape and general structure
    • B01L2300/0809Geometry, shape and general structure rectangular shaped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N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DETERMINING THEIR CHEMICAL OR PHYSICAL PROPERTIES
    • G01N2201/00Features of devices classified in G01N21/00
    • G01N2201/10Scanning
    • G01N2201/104Mechano-optical scan, i.e. object and beam moving
    • G01N2201/1042X, Y scan, i.e. object moving in X, beam in Y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Analytical Chemistry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Radiology & Medical Imaging (AREA)
  • Nuclear Medicine, Radiotherapy & Molecular Imaging (AREA)
  • Hematology (AREA)
  • Clinical Laboratory Science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Biochemistry (AREA)
  • Immunology (AREA)
  • Pathology (AREA)
  • Analysing Materials By The Use Of Radiation (AREA)
  • Sampling And Sample Adjustment (AREA)
  • Length Measuring Devices By Optical Means (AREA)

Abstract

本發明係提供一種可藉由根據分別不同的測定原理所得之複數測定裝置,輕易地測定同一試料的同一地方的試料保持具及試料保持具群。 本發明係一種試料保持具,其係使試料(100)的表面露出來進行保持,分別安裝於根據分別不同的測定原理所得之複數測定裝置(200、300)的內部,可分別測定試料的試料保持具(10),其特徵為具備有:主體部(2),其係包圍試料;對準標記(6a~6c),其係分別配置在主體部的表面的2個以上的不同位置,可藉由測定裝置進行檢測;及試料保持部(4),其係配置在主體部的內側,對對準標記的標記面,以可將試料的表面的高度(H)設定為一定的方式保持試料。

Description

試料保持具及試料保持具群
本發明係關於安裝在掃描電子顯微鏡、掃描探針顯微鏡等測定裝置的內部,且用於測定試料的試料保持具及試料保持具群。
各種測定裝置(分析裝置)係根據分別不同的測定原理,來進行試料的測定。例如,在利用懸臂的探針顯微鏡中,除了表面形狀測定以外,可進行電流、黏彈性、摩擦、吸附等物性的映射。另一方面,在利用電子線的掃描電子顯微鏡(SEM)中,係可進行形狀測定和元素映射。此外,在利用光或雷射的光學顯微鏡、光干涉顯微鏡、或雷射顯微鏡中,係可進行表面形狀測定。
但是,為了以藉由分別不同的測定原理所得之複數測定裝置,來測定同一試料的同一地方,必須在將各測定裝置複合化為一台裝置的裝置內設置試料。基於此,開發了一種將SEM(掃描電子顯微鏡)和光學鏡筒配置成V字型,且切換各測定裝置來測定試料的同一地方的裝置(專利文獻1)。該裝置係藉由擺動機構(傾斜機構)來改變 試料面的方向,由此可分別相對SEM和光學鏡筒的軸,使試料面形成為垂直來進行測定。
[先前技術文獻] [專利文獻]
[專利文獻1]日本特開2012-015033號公報
但是,若為專利文獻1記載的技術,難以使軸彼此以μm級對準。亦即,在按SEM的軸和光學顯微鏡的軸為不同的觀察軸上存在2個聚焦點,但是,該聚焦點的對位乃非常困難。具體而言,其係基於必須在使2個聚焦點以μm級進行交叉的同時,使該交叉的位置與試料的觀察(測定)點進行對位,但是,在實際的聚焦動作中,從理想的直進軸進行機械性工作時的偏離、或觀察軸的擺動成為沿著外側的圓弧的移動之故。
此外,若為專利文獻1記載的裝置,雖可進行SEM觀察和光學觀察,但是,並無法進行藉由除此之外的測定原理所為之測定,因此若欲以其他測定裝置進行測定,必須要有另外組入該測定裝置的複合裝置,難以進行臨機應變的應對。
本發明係為了解決上述課題而完成者,目的在提供一種藉由根據分別不同的測定原理所得之複數測定 裝置,可輕易地測定同一試料的同一地方的試料保持具及試料保持具群。
為達成上述目的,本發明之試料保持具係使試料的表面露出來進行保持,分別安裝於根據分別不同的測定原理所得之複數測定裝置的內部,可分別測定前述試料的試料保持具,其特徵為:具備有:主體部,其係包圍前述試料;對準標記,其係分別配置在前述主體部的表面的2個以上的不同位置,可藉由前述測定裝置進行檢測;及試料保持部,其係配置在前述主體部的內側,對前述對準標記的標記面,以可將前述試料的前述表面的高度設定為一定的方式保持前述試料。
根據該試料保持具,以不同的測定裝置,將試料保持具的對準標記的位置座標作為基準,藉此可測定同一試料的同一測定位置。此外,對對準標記的標記面,將試料的表面的高度設定為一定,因此在為了檢測對準標記的標記面而利用測定裝置進行對焦之後,為了觀察試料的位置,可將用以再次進行對焦的高度方向的位移形成為相同狀態,可減少因焦點的再次對準所造成的位置偏離。尤其,若標記面和試料表面的高度差在測定裝置的焦點深度內,若為了檢測標記面而利用測定裝置進行對焦時,試料的表面亦可直接觀察,因此,不需要在檢測到標記面之後為了觀察試料的表面而再次對焦,可使上述位置偏離消除而精 度良好地測定試料的同一地方。
此外,本發明之試料保持具群係具有第1試料保持具、及第2試料保持具的試料保持具群,該第1試料保持具係使試料的表面露出來進行保持,在根據分別不同的測定原理所得之複數測定裝置之中,安裝於第1測定裝置的內部,可測定前述試料,該第1試料保持具具備有:第1主體部,其係包圍前述試料;對準標記,其係分別配置在前述第1主體部的表面的2個以上的不同位置,可藉由前述第1測定裝置進行檢測;及第1試料保持部,其係配置在前述第1主體部的內側,對前述對準標記的標記面,以可將前述試料的前述表面的高度設定為一定的方式保持前述試料,該第2試料保持具係將保持有前述試料的前述第1試料保持具進行保持,並且具備有:第2主體部,其係包圍前述第1試料保持具;及保持具保持部,其係配置在前述第2主體部的內側,保持前述第1試料保持具,在前述測定裝置之中相較於前述第1測定裝置為測定視野較為寬廣的第2測定裝置的內部,安裝前述試料保持具群,藉由檢測前述對準標記,可測定前述試料。
藉由根據不同的測定原理所得之複數測定裝置,雖然有無法固定較小的第1試料保持具的情形,但是可利用較大的第2試料保持具保持第1試料保持具,藉此透過第2試料保持具,將第1試料保持具固定在複數測定裝置的各個。
此外,本發明之試料保持具群係具有第1試 料保持具、及第2試料保持具的試料保持具群,該第1試料保持具係使試料的表面露出來進行保持,在根據分別不同的測定原理所得之複數測定裝置之中,安裝於第1測定裝置的內部,可測定前述試料,該第1試料保持具具備有:第1主體部,其係包圍前述試料;第1對準標記,其係分別配置在前述第1主體部的表面的2個以上的不同位置,可藉由前述第1測定裝置進行檢測;及第1試料保持部,其係配置在前述第1主體部的內側,對前述第1對準標記的標記面,以可將前述試料的前述表面的高度設定為一定的方式保持前述試料,該第2試料保持具係將保持有前述試料的前述第1試料保持具進行保持,並且具備有:第2主體部,其係包圍前述第1試料保持具;第2對準標記,其係分別配置在前述第2主體部的表面的2個以上的不同位置;及保持具保持部,其係配置在前述第2主體部的內側,保持前述第1試料保持具,在前述測定裝置之中相較於前述第1測定裝置為測定視野較為寬廣的第2測定裝置的內部,安裝前述試料保持具群,藉由檢測前述第2對準標記,可測定前述試料。
藉由本發明,可得藉由根據分別不同的測定原理所得之複數測定裝置,可輕易地測定同一試料的同一地方的試料保持具及試料保持具群。
2‧‧‧主體部
2B‧‧‧第2主體部
4‧‧‧試料保持部
4B‧‧‧保持具保持部
6a~6c‧‧‧對準標記
6‧‧‧第2對準標記
10‧‧‧試料保持具
10B‧‧‧第2試料保持具
20‧‧‧第1試料保持具
22‧‧‧第1主體部
22h‧‧‧凹部
24‧‧‧第1試料保持部
26‧‧‧第1對準標記
30‧‧‧試料保持具群
100‧‧‧試料
200、300、400‧‧‧測定裝置
200‧‧‧第2測定裝置
202、302、402‧‧‧載台
204、402p‧‧‧導銷
400‧‧‧第1測定裝置
圖1是本發明之實施形態的試料保持具的平面圖。
圖2是沿著圖1的A-A線的剖面圖。
圖3是被配備在測定裝置且用以載置試料保持具的載台的平面圖。
圖4是示出在複數測定裝置的內部分別安裝試料保持具,且以各自的測定裝置測定試料的態樣的模式圖。
圖5是示出從對準標記的座標,藉由座標變換算出以其他測定裝置之試料的測定位置的座標的方法的模式圖。
圖6是本發明之實施形態的試料保持具群的平面圖。
圖7是沿著圖6的B-B線的剖面圖。
圖8是示出第2試料保持具的保持具保持部的平面圖及剖面圖。
圖9是示出安裝在保持具保持部的第1試料保持具的凹部的底面圖及剖面圖。
圖10是示出在複數測定裝置的內部分別安裝試料保持具群及第1試料保持具,且以各自的測定裝置測定試料的態樣的模式圖。
[實施形態]
以下參照圖示,說明本發明之實施形態。
圖1是本發明之實施形態的試料保持具10的平面 圖,圖2是沿著圖1的A-A線的剖面圖。
試料保持具10係具備有:包圍試料100之有底且為大致矩形框狀的主體部2、分別配置在主體部2的表面的2個以上(在圖1中為3個)的不同位置的對準標記6a~6c、及配置在主體部2的內側並保持試料的試料保持部4。
在此,在本實施形態中,試料保持部4是高度各種不同的複數矩形的間隔件,按照試料100的高度(厚度)來選擇規定高度的試料保持部4,藉由黏著帶等,將試料保持部4固定在主體部2的內側的底面,藉由黏著帶等,將試料100保持在試料保持部4的上表面。因此,可對對準標記6a~6c的標記面,將試料100的表面高度設定為規定的值。具體而言,如圖2所示,在本實施形態中,試料100的表面和主體部2的表面大致成為同一面,從主體部2的表面凹陷的對準標記6a~6c的標記面被設定為從試料100的表面低一定的高度H。對準標記6a~6c為大小(一邊)為數十μm的矩形狀,H為例如10μm左右。
較佳為高度H係設定為當利用測定裝置檢測對準標記6a~6c時,標記面和試料100的表面的高度差成為該測定裝置的焦點深度內。若標記面和試料100的表面的高度差(=H)在該測定裝置的焦點深度內,若為了檢測標記面而利用測定裝置進行對焦時,試料100的表面亦可直接觀察,因此,不需要在檢測到標記面之後為了觀察試料100的表面而再次進行對焦。
一般而言,測定裝置的觀察軸和被觀察物(標記面或試料表面)的垂直度僅稍微偏離90度,若欲再次進行對焦,會稍微朝Z方向移動,且亦朝X方向和Y方向偏離。亦即,即使欲以標記面的XY座標為基準來測定試料100的同一地方,在再次對焦時應成為基準的XY座標亦會偏離。
尤其,如後所述,若使用共同的試料保持具10而利用複數測定裝置200、300來進行測定時,上述垂直度依每個測定裝置200、300而異,因此,再次對焦所造成的誤差被相乘,測定試料100的同一地方變得更為困難。
因此,藉由將標記面和試料100的表面的高度差(=H)設定在該測定裝置的焦點深度內,由於可以相同視野觀察標記面和試料100,因此不需要再次進行對焦。
若測定裝置的視野為200μm×200μm左右,若使高度H為10μm左右即足夠。但是,若在取得標記面的XY座標後,為了觀察試料100的表面而必須再次對焦時,若與試料100的觀察區域的大小的關係而可忽略朝Z方向移動時,標記面和試料100的表面的高度差可為測定裝置的焦點深度外,H的大小亦可大於上述值。當然,以假設H=0為較佳。
其中,若對準標記6a~6c為凹部,標記面即為凹部的底面。
另一方面,圖3是被配備在測定裝置200(參 照圖4)且用以載置試料保持具10的載台202的平面圖。載台202係呈大致矩形,沿著對邊立設有合計3個導銷204(圖3(a))。接著,從各導銷204的內側在載台202載置試料保持具10,使試料保持具10的外周緣抵接於各導銷204,藉此可將試料保持具10定位在載台202上(圖3(b))。
圖4是示出在根據分別不同的測定原理所得之複數測定裝置200、300的內部分別安裝試料保持具10,且利用各自的測定裝置200、300測定試料100的態樣的模式圖。其中,在圖4之例中,測定裝置200、300分別為SEM(掃描電子顯微鏡)及掃描探針顯微鏡。測定裝置300係具備有試料觀察用的光學顯微鏡。
使試料100的表面露出來進行保持的試料保持具10係被保持於各測定裝置200、300的各自的載台202、302,且分別安裝於各測定裝置200、300的內部。
在此,首先,將試料保持具10安裝於測定裝置200的內部,觀察各對準標記6a~6c的(至少一個)標記面作為藉由測定裝置200內的電子線所造成的成像(例如二次電子像),以聚焦(對焦)在標記面的方式,使載台202朝Z方向移動。
接著,在測定裝置200內取得試料100表面的測定裝置的座標和各對準標記6a~6c的座標作為SEM像。具體而言,例如圖3(b)所示,在將藉由測定裝置200所觀察的SEM像的交叉線(十字線)CL對合在對準標記6b 的例如左下角時,可根據從載台202的初始位置朝XY方向的各個的移動量來取得對準標記6b的座標。如上所示,取得對準標記6a(X1、Y1)、對準標記6b(X2、Y2)、對準標記6c(X3、Y3)作為各座標。
其中,若將SEM像的交叉線(十字線)CL對合在對準標記的中心,由於以目視來判斷是否為對準標記的中心,因此定位精度會降低。若對準標記為矩形,若對合在角部,定位精度會提高。此外,若將交叉線(十字線)CL對合在對準標記的左下角,其他對準標記亦全部對合在左下角。
接著,使載台202移動到試料100上欲測定的位置,取得此時的測定位置M的XY座標(Xm、Ym),以測定裝置200測定試料100的掃描電子顯微鏡像。若測定結束,從測定裝置200取出試料保持具10,接著將試料保持具10安裝在測定裝置300的內部,首先,以測定裝置300內的光學顯微鏡觀察各對準標記6a~6c的(至少一個)標記面,且以對焦在標記面的方式,使載台302朝Z方向移動。
其中,若為半導體晶片,係在試料本身具有對準標記,但是若為一般的試料,係難以在試料本身形成對準標記。此外,試料的厚度(高度)亦有各種變化。因此,在本發明中,藉由在試料保持具10設置對準標記6,可特定試料100上欲測定的位置的XY座標。
接著,以測定裝置300內的光學顯微鏡取得 各對準標記6a~6c的座標。取得各座標的方法與上述測定裝置200的情況相同。如上所示,取得對準標記6a(X’1、Y’1)、對準標記6b(X’2、Y’2)、對準標記6c(X’3、Y’3)作為在測定裝置300內的各座標。
接著,根據在測定裝置200的各對準標記6a~6c的座標、和在測定裝置300的各對準標記6a~6c的座標,藉由座標變換來計算在測定裝置300的試料100的測定位置M的座標(X’m、Y’m)。
具體而言,例如圖5所示,在測定裝置200的對準標記6b、6c間的X方向的長度為(X2-X1),在測定裝置300的對準標記6b、6c間的X方向的長度為(X’2-X’1)。因此,可利用在測定裝置300的試料100的測定裝置M的X座標亦即X’m=Xm×(X’2-X’1)/(X2-X1)來求出。測定位置M的Y座標亦即Y’m亦被同樣地求出。
如上所示,在測定裝置300上對測定位置M中的試料100的規定的物性進行映射測定,藉此可藉由不同的測定裝置200、300測定同一試料100的同一測定位置M。
接著,參照圖6~圖9,說明本發明之實施形態的試料保持具群。
圖6是本發明之實施形態的試料保持具群30的平面圖,圖7是沿著圖6的B-B線的剖面圖。
試料保持具群30係具有:第1試料保持具20、及包圍第1試料保持具20來保持第1試料保持具20的第2試 料保持具10B。
第2試料保持具10B係與上述試料保持具10大致相同,具備有:有底且大致矩形框狀的第2主體部2B、分別配置在主體部2的表面的2個以上(在圖1中為3個)的不同位置的第2對準標記6、及被配置在主體部2的內側且保持第1試料保持具20的保持具保持部4B。亦即,試料保持具10B與試料保持具10不同之處係配備保持具保持部4B來替代試料保持部4。保持具保持部4B係從主體部2的內側的底面的3處立設的3個導銷(參照圖8)。
另一方面,第1試料保持具20係具備:包圍試料100的有底圓筒狀的第1主體部22、分別配置在第1主體部22的表面的2個以上(在圖1中為3個)的不同位置的第1對準標記26、及被配置在第1主體部22的內側且保持試料的第1試料保持部24。第1試料保持部24與試料保持部4同樣地為高度各種不同的複數間隔件,按照試料100的高度(厚度)來選擇規定高度的第1試料保持部4,藉由黏著帶等,將試料保持部24固定在第1主體部22的內側的底面,藉由黏著帶等,將試料100保持在第1試料保持部24的上表面。因此,對對準標記26的標記面,可將試料100的表面高度設定為規定的值。具體而言,如圖7所示,在本實施形態中,試料100的表面和從第1主體部22的表面突出的第1對準標記26的標記面被設定為大致同一高度(同一面)。
其中,對準標記26為凸部,標記面為凸部的頂面。
另一方面,第2試料保持具10B的第2對準標記6係從試料100的表面低一定的高度H。
此外,如圖9所示,在第1主體部22的背面,在與保持具保持部4B相對應的位置形成有3處凹部22h。接著,將第1試料保持具20收容於第2試料保持具10B的內部,將作為保持具保持部4B的導銷插入在凹部22h,由此可使第1試料保持具20定位在第2試料保持具10B內來進行保持。
圖10是示出在根據分別不同的測定原理所得之複數測定裝置200、400的內部分別安裝試料保持具群30、第1試料保持具20,且以各自的測定裝置200、400測定試料100的態樣的模式圖。其中,在圖10之例中,測定裝置200為SEM(掃描電子顯微鏡),測定裝置400係以手動使載台402移動的類型的掃描探針顯微鏡,具備試料觀察用的光學顯微鏡。
接著,測定裝置200係測定區域為更廣。測定裝置200、400分別相當於申請專利範圍的「第2測定裝置」、「第1測定裝置」。其中,藉由電動等來驅動載台的測定裝置係相較於藉由手動來驅動載台的測定裝置,一般測定區域為較廣。
在此,首先,將試料保持具群30安裝於測定裝置200的內部的載台202,在進行上述聚焦調整之後,在測定裝置200內取得試料100表面的測定位置的座標、 各對準標記6的座標、及試料100的測定位置M的座標來作為SEM像。接著,測定試料100的掃描電子顯微鏡像。
若在測定裝置200的測定結束,從測定裝置200取出試料保持具群30,接著,將從試料保持具群30取下的第1試料保持具20安裝到測定裝置400的內部,進行上述聚焦調整。接著,取得各標記和測定位置M的位置的XY座標。其中,在載台402立設有與保持具保持部4B同樣的3支導銷402p,將導銷402p插入至凹部22h,藉此可使第1試料保持具20定位在載台402上來進行保持。
其中,對準標記6、26分別由凹部、凸部構成,若換算成試料100表面高度,兩者的差係在Z方向成為H,但是如上所述若為測定裝置200、400的焦點深度內的差即可。
接著,以測定裝置400內的光學顯微鏡,取得各對準標記26的座標。
接著,與試料保持具10的情況(參照圖5)同樣地,根據在測定裝置200的各對準標記6的座標、和在測定裝置400的各對準標記26的座標,藉由座標變換來計算在測定裝置400的試料100的測定位置M的座標(X’m、Y’m)。
如上所示,在測定裝置400上對測定位置M中的試料100的規定的物性進行映射測定,由此可藉由不同的測 定裝置200、400測定同一試料100的同一測定位置M。
其中,測定裝置400係藉由手動來驅動載台402,因此無法如藉由電動等來驅動載台般檢測載台的移動量。因此,在測定裝置400中,在觀察光學顯微鏡時使網格或格子線顯示,以目視來計數網格的刻度,藉此可取得各座標。
此外,測定裝置400係藉由手動來使載台402移動,因此無法檢測載台402的移動量,難以正確地取得各對準標記和測定位置M的位置。因此,在以測定裝置400進行觀察時,在一邊在同一視野內同時觀察全部對準標記一邊取得成為基準的XY座標之後,若設定測定位置M,輕易利用上述網格或格子線的刻度作為取得XY座標的基準。
其中,在測定裝置200中,亦可檢測試料保持具20的對準標記26,可配合測定來選擇所檢測的對準標記。此外,亦可視狀況而不需要試料保持具10B上的對準標記6。此時係檢測對準標記26。接著,藉由根據不同的測定原理所得之複數測定裝置的載台,雖然有無法固定較小的第1試料保持具20的情形,但是藉由以較大的第2試料保持具10B來保持第1試料保持具20,可透過第2試料保持具10B將第1試料保持具20固定在複數測定裝置的各載台。
本發明並非限定於上述實施形態。例如,以根據分別不同的測定原理所得之複數測定裝置而言,除了 上述SEM、掃描探針顯微鏡之外,另外列舉:光干涉顯微鏡、雷射顯微鏡、光學顯微鏡。
此外,對準標記較佳為3個以上,若為2個,較佳為配置在對角位置。此外,對準標記係剖面形狀愈為急陡(剖面呈垂直),藉由上述聚焦調整所得之讀取精度愈為提升。接著,若以機械加工或雷射加工來形成對準標記時,剖面形成為錐狀,讀取誤差會變大,因此較佳為利用以蝕刻製程所形成的點圖案(dot pattern)。
試料保持部4和第1試料保持部24亦可具備藉由螺釘在高度方向進行上下的機構。
保持具保持部4B係除了上述導銷之外,亦可為藉由嵌合、爪等所為之機械式扣合。
此外,若在藉由手動使載台402移動的測定裝置400中,附帶可以一定程度正確地讀取利用手動的移動量的量器(gauge),亦可不必在同一視野內同時觀察全部對準標記,亦可在一個視野中檢測全部對準標記的一部分(例如一處)的位置。測定裝置200等亦同。
此外,試料保持具10B並非侷限於上述圓形狀,亦可為多角形狀。
10‧‧‧試料保持具
100‧‧‧試料
200、300‧‧‧測定裝置
202、302‧‧‧載台

Claims (3)

  1. 一種試料保持具,其係使試料的表面露出來進行保持,分別安裝於根據分別不同的測定原理所得之複數測定裝置的內部,可分別測定前述試料的試料保持具,其特徵為:具備有:主體部,其係包圍前述試料;對準標記,其係分別配置在前述主體部的表面的2個以上的不同位置,可藉由前述測定裝置進行檢測;及試料保持部,其係配置在前述主體部的內側,對前述對準標記的標記面,以可將前述試料的前述表面的高度設定為一定的方式保持前述試料。
  2. 一種試料保持具群,其係具有第1試料保持具、及第2試料保持具的試料保持具群,該第1試料保持具係使試料的表面露出來進行保持,在根據分別不同的測定原理所得之複數測定裝置之中,安裝於第1測定裝置的內部,可測定前述試料,該第1試料保持具具備有:第1主體部,其係包圍前述試料;對準標記,其係分別配置在前述第1主體部的表面的2個以上的不同位置,可藉由前述第1測定裝置進行檢測;及第1試料保持部,其係配置在前述第1主體部的內側,對前述對準標記的標記面,以可將前述試料的前述表 面的高度設定為一定的方式保持前述試料,該第2試料保持具係將保持有前述試料的前述第1試料保持具進行保持,並且具備有:第2主體部,其係包圍前述第1試料保持具;及保持具保持部,其係配置在前述第2主體部的內側,保持前述第1試料保持具,在前述測定裝置之中相較於前述第1測定裝置為測定視野較為寬廣的第2測定裝置的內部,安裝前述試料保持具群,藉由檢測前述對準標記,可測定前述試料。
  3. 一種試料保持具群,其係具有第1試料保持具、及第2試料保持具的試料保持具群,該第1試料保持具係使試料的表面露出來進行保持,在根據分別不同的測定原理所得之複數測定裝置之中,安裝於第1測定裝置的內部,可測定前述試料,該第1試料保持具具備有:第1主體部,其係包圍前述試料;第1對準標記,其係分別配置在前述第1主體部的表面的2個以上的不同位置,可藉由前述第1測定裝置進行檢測;及第1試料保持部,其係配置在前述第1主體部的內側,對前述第1對準標記的標記面,以可將前述試料的前述表面的高度設定為一定的方式保持前述試料,該第2試料保持具係將保持有前述試料的前述第1試料保持具進行保持,並且具備有: 第2主體部,其係包圍前述第1試料保持具;第2對準標記,其係分別配置在前述第2主體部的表面的2個以上的不同位置;及保持具保持部,其係配置在前述第2主體部的內側,保持前述第1試料保持具,在前述測定裝置之中相較於前述第1測定裝置為測定視野較為寬廣的第2測定裝置的內部,安裝前述試料保持具群,藉由檢測前述第2對準標記,可測定前述試料。
TW105114147A 2015-09-01 2016-05-06 試料保持具及試料保持具群 TWI700721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5-171867 2015-09-01
JP2015171867A JP6640497B2 (ja) 2015-09-01 2015-09-01 試料ホルダ及び試料ホルダ群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711076A true TW201711076A (zh) 2017-03-16
TWI700721B TWI700721B (zh) 2020-08-01

Family

ID=5656738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5114147A TWI700721B (zh) 2015-09-01 2016-05-06 試料保持具及試料保持具群

Country Status (7)

Country Link
US (1) US9865425B2 (zh)
EP (1) EP3139398A1 (zh)
JP (1) JP6640497B2 (zh)
KR (1) KR20170027268A (zh)
CN (1) CN106483336B (zh)
SG (1) SG10201605375YA (zh)
TW (1) TWI700721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6782191B2 (ja) * 2017-04-27 2020-11-11 株式会社日立製作所 分析システム
CN109254025B (zh) * 2018-11-02 2023-09-22 内蒙古工业大学 一种用于透射电镜样品粘贴环形载网的装置及方法
JP7229806B2 (ja) * 2019-02-19 2023-02-28 日本電子株式会社 観察方法
EP3751251A1 (de) 2019-06-11 2020-12-16 Anton Paar GmbH Probentransfer mit leichter auffindbarkeit eines zielbereichs
WO2023053373A1 (ja) * 2021-09-30 2023-04-06 株式会社日立ハイテク 解析システム

Family Cites Families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3114288U (zh) * 1977-02-18 1978-09-11
JP3293739B2 (ja) * 1996-06-13 2002-06-17 株式会社日立製作所 走査電子顕微鏡
JP2003257349A (ja) * 2002-02-28 2003-09-12 Hitachi High-Technologies Corp 走査像観察装置用画像調整標準試料台
JP2004363085A (ja) * 2003-05-09 2004-12-24 Ebara Corp 荷電粒子線による検査装置及びその検査装置を用いたデバイス製造方法
US7442624B2 (en) * 2004-08-02 2008-10-28 Infineon Technologies Ag Deep alignment marks on edge chips for subsequent alignment of opaque layers
JP5403852B2 (ja) * 2005-08-12 2014-01-29 株式会社荏原製作所 検出装置及び検査装置
JP2008146990A (ja) * 2006-12-08 2008-06-26 Hitachi High-Technologies Corp 試料固定台、及びそれを備えた荷電粒子線装置、並びに観察/解析対象箇所特定方法
KR100902403B1 (ko) 2007-09-11 2009-06-11 한국기초과학지원연구원 투과전자현미경 3차원 관찰 전용 문 그리드 및 그 제조방법
DE102009020663A1 (de) * 2009-05-11 2010-11-25 Carl Zeiss Ag Mikroskopie eines Objektes mit einer Abfolge von optischer Mikroskopie und Teilchenstrahlmikroskopie
JP5624815B2 (ja) 2010-07-02 2014-11-12 株式会社キーエンス 拡大観察装置及び拡大観察方法
DE102010052674A1 (de) * 2010-11-24 2012-05-24 Carl Zeiss Ag Probenträger mit Justiermarkierung
JP5788719B2 (ja) * 2011-06-09 2015-10-07 株式会社日立ハイテクノロジーズ ステージ装置およびステージ装置の制御方法
JP2013140846A (ja) * 2011-12-28 2013-07-18 Canon Inc 描画装置及び物品の製造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6640497B2 (ja) 2020-02-05
EP3139398A1 (en) 2017-03-08
TWI700721B (zh) 2020-08-01
CN106483336B (zh) 2019-08-23
CN106483336A (zh) 2017-03-08
US20170062175A1 (en) 2017-03-02
JP2017050120A (ja) 2017-03-09
US9865425B2 (en) 2018-01-09
SG10201605375YA (en) 2017-04-27
KR20170027268A (ko) 2017-03-0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700721B (zh) 試料保持具及試料保持具群
US10932865B2 (en) Precision detection method and device for surgical robot positioning system
TWI553770B (zh) 兩基板之對準裝置
JP4839127B2 (ja) 校正用標準部材及びこれを用いた校正方法および電子ビーム装置
KR101344415B1 (ko) 스캐닝 탐침 현미경을 포함하는 측정 시스템 동작 방법 및측정 시스템
JPH1183438A (ja) 光学式測定装置の位置校正方法
KR20080003445A (ko) 레이저 마킹 시스템에서 웨이퍼 처리 시스템을 정렬하는시스템 및 방법
KR102013090B1 (ko) 평면도 측정 방법 및 핀 높이 조정 방법
JP2013142586A (ja) 走査型プローブ顕微鏡の探針形状評価方法
KR20210035859A (ko) 기판 표면에서 Scanning Probe Microscopy(SPM)을 수행하기 위한 시스템 및 방법
JP5121619B2 (ja) プローブ顕微鏡の探針位置合せ方法およびその方法により操作されるプローブ顕微鏡
US9689892B2 (en) Scanning probe microscope
JP4902806B2 (ja) 校正用標準部材
JP2012145422A (ja) 画像プローブの校正方法とタッチプローブ
JP2024516240A (ja) 走査プローブ顕微鏡システム、光学顕微鏡、校正構造体、および走査プローブ顕微鏡デバイスにおける校正の方法
KR100956894B1 (ko) 고정도 광학 측정장치
JP2007315834A (ja) X線透視装置
JPH07134137A (ja) プローブ顕微鏡装置および探針間距離測定方法
US20190383855A1 (en) Data processing device for scanning probe microscope
JP3217602U (ja) 対物ミクロメータおよび硬さ試験機
JPH01321151A (ja) Ccd画素を用いた工具測定調整装置
JP4868309B2 (ja) 探針先端の位置合わせ方法
JP6280281B1 (ja) 検査マスタと、検査マスタ用の基準部材と、光学式3次元測定機の計量トレサビリティー確認方法
JP2003004620A (ja) 走査型プローブ顕微鏡
TW202417845A (zh) 校準掃描探針顯微系統中之光學顯微鏡的方法、校準結構及掃瞄探針顯微裝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