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1637713A - 粒子及其製造方法 - Google Patents

粒子及其製造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1637713A
TW201637713A TW104142668A TW104142668A TW201637713A TW 201637713 A TW201637713 A TW 201637713A TW 104142668 A TW104142668 A TW 104142668A TW 104142668 A TW104142668 A TW 104142668A TW 201637713 A TW201637713 A TW 201637713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capsaicin
particles
particle
matrix
extract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414266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I662991B (zh
Inventor
大島純治
井上英明
星野智子
Original Assignee
大阪瓦斯化學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大阪瓦斯化學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大阪瓦斯化學股份有限公司
Publication of TW20163771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63771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66299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662991B/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NPRESERVATION OF BODIES OF HUMANS OR ANIMALS OR PLANTS OR PARTS THEREOF; BIOCIDES, e.g. AS DISINFECTANTS, AS PESTICIDES OR AS HERBICIDES; PEST REPELLANTS OR ATTRACTANTS; PLANT GROWTH REGULATORS
    • A01N25/00Biocides, pest repellants or attractants, or plant growth regulator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forms, or by their non-active ingredients or by their methods of application, e.g. seed treatment or sequential application; Substances for reducing the noxious effect of the active ingredients to organisms other than pests
    • A01N25/08Biocides, pest repellants or attractants, or plant growth regulator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forms, or by their non-active ingredients or by their methods of application, e.g. seed treatment or sequential application; Substances for reducing the noxious effect of the active ingredients to organisms other than pests containing solids as carriers or diluents
    • A01N25/10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NPRESERVATION OF BODIES OF HUMANS OR ANIMALS OR PLANTS OR PARTS THEREOF; BIOCIDES, e.g. AS DISINFECTANTS, AS PESTICIDES OR AS HERBICIDES; PEST REPELLANTS OR ATTRACTANTS; PLANT GROWTH REGULATORS
    • A01N25/00Biocides, pest repellants or attractants, or plant growth regulator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forms, or by their non-active ingredients or by their methods of application, e.g. seed treatment or sequential application; Substances for reducing the noxious effect of the active ingredients to organisms other than pests
    • A01N25/12Powders or granules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NPRESERVATION OF BODIES OF HUMANS OR ANIMALS OR PLANTS OR PARTS THEREOF; BIOCIDES, e.g. AS DISINFECTANTS, AS PESTICIDES OR AS HERBICIDES; PEST REPELLANTS OR ATTRACTANTS; PLANT GROWTH REGULATORS
    • A01N37/00Biocides, pest repellants or attractants, or plant growth regulators containing organic compounds containing a carbon atom having three bonds to hetero atoms with at the most two bonds to halogen, e.g. carboxylic acids
    • A01N37/18Biocides, pest repellants or attractants, or plant growth regulators containing organic compounds containing a carbon atom having three bonds to hetero atoms with at the most two bonds to halogen, e.g. carboxylic acids containing the group —CO—N<, e.g. carboxylic acid amides or imides; Thio analogues thereof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NPRESERVATION OF BODIES OF HUMANS OR ANIMALS OR PLANTS OR PARTS THEREOF; BIOCIDES, e.g. AS DISINFECTANTS, AS PESTICIDES OR AS HERBICIDES; PEST REPELLANTS OR ATTRACTANTS; PLANT GROWTH REGULATORS
    • A01N65/00Biocides, pest repellants or attractants, or plant growth regulators containing material from algae, lichens, bryophyta, multi-cellular fungi or plants, or extracts thereof
    • A01N65/08Magnoliopsida [dicotyledons]
    • A01N65/38Solanaceae [Potato family], e.g. nightshade, tomato, tobacco or chilli pepper

Landscapes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Zoology (AREA)
  • Plant Pathology (AREA)
  • Dentistry (AREA)
  • Wood Science & Technology (AREA)
  • Agronomy & Crop Science (AREA)
  • Environmental Sciences (AREA)
  • Pest Control & Pesticides (AREA)
  • Toxicology (AREA)
  • Natural Medicines & Medicinal Plants (AREA)
  • Biotechnology (AREA)
  • Microbiology (AREA)
  • Mycology (AREA)
  • Agricultural Chemicals And Associated Chemicals (AREA)
  • Acyclic And Carbocyclic Compounds In Medicinal Compositions (AREA)
  • Addition Polymer Or Copolymer, Post-Treatments, Or Chemical Modifications (AREA)
  • Polymerisation Methods In General (AREA)
  • Polyurethanes Or Polyureas (AREA)

Abstract

一種粒子,其可藉由具備下述第1步驟之製造方法得到,得到該第1步驟是將辣椒素類及/或含有辣椒素類的自辣椒屬之果實萃取的萃取物,於溶劑不存在下,以疏水性的聚合性乙烯單體溶解,調製疏水性溶液,使該疏水性溶液分散於水,於油溶性聚合起始劑的存在下,將聚合性乙烯單體進行自由基聚合而生成聚合物。粒子係具有相分離結構,該相分離結構是由包含聚合物之基質和與基質分離的包含辣椒素類及/或萃取物之結構域所形成。

Description

粒子及其製造方法
本發明是有關粒子及其製造方法,詳言之,係有關含有辣椒素類的粒子及其製造方法。
以往,已知藉由使粒子含有辣椒素類,而賦予粒子源自辣椒素類所具有的辛辣性之忌避性。
例如,已有提議係一種微膠囊,其係含有包含三聚氰胺樹脂之壁膜、與經該壁膜被覆的辣椒素(例如,參照專利文獻1)。專利文獻1中,為了得到上述的微膠囊,係先是以難溶於水的溶劑溶解辣椒素而調製辣椒素溶液,然後,使辣椒素溶液懸浮在含有分散劑的水中,之後加入三聚氰胺預聚物(三聚氰胺/甲醛初期縮合物),藉由原位(in-situ)聚合而合成被覆辣椒素溶液的三聚氰胺樹脂。
[先前技術文獻] [專利文獻]
[專利文獻]日本特開平4-9303號公報
然而,含有辣椒素類的粒子,也有混練在樹脂中使用的情形,此時,粒子需具有即使以混練時施加的剪應力也可不被破壞的可含有辣椒素之優異的強度。
但是,專利文獻1所述之微膠囊製劑的強度低,因此會有在混練時崩壞、辣椒素自粒子釋出的不良。
本發明的目的在於提供一種具有優異強度的粒子及其製造方法。
本發明(1)係一種粒子,其係藉由具備下述第1步驟之製造方法得到的粒子,該第1步驟是於溶劑不存在下,將辣椒素類及/或含有前述辣椒素類的自辣椒屬之果實萃取出的萃取物,以疏水性的聚合性乙烯單體溶解,藉此調製疏水性溶液,使該疏水性溶液分散於水,於油溶性聚合起始劑的存在下,將前述聚合性乙烯單體進行自由基聚合而生成聚合物;前述粒子具有相分離結構,該相分離結構是由包含前述聚合物之基質、和與前述基質分離且包含前述辣椒素類及/或前述萃取物之結構域(domain)所形成。
本發明(2)係包括(1)所述之粒子中之前述辣椒素類及/或前述萃取物為前述萃取物者。
本發明(3)係包括(1)所述之粒子中之前述辣椒素類及/或前述萃取物為前述辣椒素類,前述辣椒素類包含壬酸香草醯胺者。
本發明(4)係包括(1)至(3)中任一項所述之粒子中之前述粒子具有表層部分與較前述表層部分更內側的內側部分,在前述內側部分,前述結構域係分散在前述基質中者。
本發明(5)係包括(4)所述之粒子中之於前述表層部分的辣椒素類之濃度,係比前述內側部分的辣椒素類之濃度高者。
本發明(6)係包括(1)所述之粒子中之前述製造方法進一步具備使疏水性反應成分及親水性反應成分反應而生成反應生成物的第2步驟;前述基質係包含前述聚合物及前述反應生成物者。
本發明(7)係包括(6)所述之粒子中之在前述第1步驟之後實施前述第2步驟,在前述第2步驟中,使前述疏水性反應成分及前述親水性反應成分進行界面聚合,前述粒子係具備核與被覆前述核之殼,前述核係具有由包含前述聚合物之基質和與前述基質分離且包含前述辣椒素類及/或前述萃取物之結構域所形成的相分離結構,前述殼含有前述反應生成物。
本發明(8)係包括(7)所述之粒子中之前述殼具有相分離結構,該相分離結構是由包含前述反應生成物之基質、和與前述基質分離且包含前述壬酸香草醯胺之結構域所形成者。
本發明(9)係一種粒子,其係含有聚合物、辣椒素類及/或含有前述辣椒素類的自辣椒屬之果實萃取 的萃取物,前述粒子具有相分離結構,該相分離結構是由包含前述聚合物之基質、和與前述基質分離且包含前述辣椒素類及/或前述萃取物之結構域所形成,前述粒子具有表層部分與較前述表層部分更內側的內側部分,在前述內側部分,前述結構域係分散在前述基質中。
本發明(10)係包括(9)所述之粒子中之前述辣椒素類及/或前述萃取物為前述萃取物。
本發明(11)係包括(9)所述之粒子中之前述辣椒素類及/或前述萃取物為前述萃取物,前述辣椒素類包含壬酸香草醯胺。
本發明(12)係包括(9)至(11)項中任一項所述之粒子中之於前述表層部分的辣椒素類之濃度,比前述內側部分的辣椒素類之濃度高。
本發明(13)係包括(11)所述之粒子中之具備核及被覆前述核之殼,前述核具有相分離結構,該相分離結構是由包含前述聚合物之基質與包含前述壬酸香草醯胺的結構域所形成,前述核含有疏水性反應成分及親水性反應成分的反應生成物。
本發明(14)係包括(13)所述之粒子中之前述核具有相分離結構,該相分離結構是由包含前述反應生成物之基質和與前述基質分離且包含前述壬酸香草醯胺之結構域所形成者。
本發明(15)係包括(14)所述之粒子中之前述殼的前述壬酸香草醯胺之濃度比前述核的前述壬酸香草醯 胺之濃度低。
本發明(16)係一種粒子的製造方法,其係具備第1步驟,該第1步驟係:將辣椒素類及/或含有前述辣椒素類的自辣椒屬之果實萃取出的萃取物,於溶劑不存在下以疏水性的聚合性乙烯單體溶解,藉此調製疏水性溶液,使該疏水性溶液分散於水,在油溶性聚合起始劑的存在下,將前述聚合性乙烯單體進行自由基聚合,而生成聚合物。
本發明(17)係包括(16)所述之粒子的製造方法中之進一步具備使疏水性反應成分及親水性反應成分反應而生成反應生成物的第2步驟。
本發明(18)係包括(17)所述之粒子的製造方法中之在前述第1步驟之後實施前述第2步驟,在前述第2步驟中,使前述疏水性反應成分及前述親水性反應成分進行界面聚合。
本發明的粒子,其係強度優異,可確實含有辣椒素類。
本發明的粒子之製造方法,可製造強度優異、確實含有辣椒素類的粒子。
而且,本發明的粒子之製造方法,可製造具有核殼結構、強度優異且確實含有辣椒素類之粒子。
1‧‧‧第1粒子
2‧‧‧第2粒子
3‧‧‧內側部分
4‧‧‧表層部分
5‧‧‧基質
5’‧‧‧聚合物(或,聚合物及反應生成物)
6‧‧‧結構域
6’‧‧‧辣椒素類及/或萃取物
10‧‧‧第3粒子
11‧‧‧核
12‧‧‧殻
20‧‧‧第4粒子
第1圖,係表示本發明的粒子之一例的第1粒子及第3粒子之簡略剖面圖。
第2圖,係表示本發明的粒子之另一例的第2粒子之簡略剖面圖。第2圖A係表示於表層部分,結構域係以互為孤立的方式分散在基質中之相的形態;第2圖B係表示於表層部分,辣椒素類及/或萃取物係形成凝聚物,包含凝聚物結構域分散在聚合物中的形態;第2圖C係表示於表層部分,辣椒素類及/或萃取物係形成凝聚物,聚合物固定在包含凝聚物結構域之形態。
第3圖,係表示本發明的另一例之第4粒子的簡略剖面圖。
第4圖,係表示實施例2的粒子之TEM照片的影像處理圖。
第5圖,係表示實施例2的粒子之表層部分的TEM照片之影像處理圖。
第6圖,係表示實施例3的粒子之TEM照片的影像處理圖。
第7圖,係表示實施例3的粒子之表層部分的TEM照片之影像處理圖。
第8圖,係表示實施例8的粒子之TEM照片的影像處理圖。
第9圖,係表示以較第8圖提高之倍率的實施例8的粒子之TEM照片的影像處理圖。
第10圖,係表示實施例10的粒子之TEM照片的影像 處理圖。
第11圖,係表示實施例10的粒子之表層部分的TEM照片之影像處理圖。
第12圖,係表示實施例19的粒子之TEM照片的影像處理圖。
第13圖,係表示實施例19的粒子之表層部分的TEM照片之影像處理圖。
第14圖,係表示實施例25的粒子之TEM照片的影像處理圖。
第15圖,係表示實施例25的粒子之表層部分的TEM照片之影像處理圖。
第16圖,係表示實施例26的粒子之TEM照片的影像處理圖。
第17圖,係表示實施例26的粒子之殼的TEM照片的影像處理圖。
第18圖,係表示實施例2的粒子之SEM照片的影像處理圖。
第19圖,係表示含有實施例2的粒子之混練成形品的SEM照片之影像處理圖。
第20圖,係表示含有實施例2的粒子之混練成形品的SEM照片之影像處理圖。
第21圖,係表示含有實施例15的粒子之混練成形品的SEM照片之影像處理圖。
第22圖,係表示含有實施例16的粒子之混練成形品 的SEM照片之影像處理圖。
第23圖,係表示含有實施例19的粒子之混練成形品的SEM照片之影像處理圖。
第24圖,係表示含有實施例27的粒子之混練成形品的SEM照片之影像處理圖。
第25圖,係表示含有實施例29的粒子之混練成形品的SEM照片之影像處理圖。
第26圖,係表示含有實施例31的粒子之混練成形品的SEM照片之影像處理圖。
第27圖,係表示含有實施例37的粒子之混練成形品的SEM照片之影像處理圖。
第28圖,係表示比較例1的微膠囊之SEM照片的影像處理圖。
第29圖,係表示比較例1的混練成形品之SEM照片的影像處理圖。
第30圖,係表示比較例1的混練成形品之SEM照片的影像處理圖。
本發明的粒子,係包含第1發明的粒子與第2發明的粒子。以下分別說明。
1. 第1發明的粒子
第1發明的粒子,係包含後述的第1圖表示之第1粒子1及第2圖表示之第2粒子2。而且,第1發明的粒子,係不含第3圖的符號12表示之殼(後述)的粒子(僅包含核的 核粒子)。粒子,可藉由具備第1步驟的製造方法得到,該第1步驟係:於溶劑不存在下,以疏水性的聚合性乙烯單體溶解辣椒素類及/或含有辣椒素類的萃取物,調製疏水性溶液,使該疏水性溶液分散於水,於油溶性聚合起始劑的存在下,將聚合性乙烯單體進行自由基聚合,生成聚合物。
辣椒素類,可舉出:辣椒素(N-[(4-羥基-3-甲氧基苯基)甲基]-8-甲基-6-壬烯醯胺)及辣椒素衍生物。辣椒素衍生物,可列舉例如:壬酸香草醯胺(N-香草基壬醯胺,VNA)、癸酸香草醯胺、降二氫辣椒素、二氫辣椒素、均二氫辣椒素、均辣椒素等。此等可單獨使用或併用。辣椒素類,較佳可列舉辣椒素、壬酸香草醯胺,更佳可列舉壬酸香草醯胺。又,辣椒素如同後述,因為與壬酸香草醯胺相比,在常溫的蒸氣壓係較低,故在與樹脂的熔融混練/成形時,可減低對於操作者的刺激性。
又,辣椒素類,例如可藉由含有辣椒素類的萃取物(後述)之精製而得。而且,藉由含有辣椒素類的萃取物之精製而得到的辣椒素類,較佳含有辣椒素作為主成分、含有辣椒素衍生物作為副成分的混合物。
而且,辣椒素類實質係疏水性,例如在室溫(25℃)對於水的溶解度極小,具體上,在室溫(25℃)的溶解度係例如1.00g/水1L以下,較佳的是0.50g/水1L以下。
含有辣椒素類的萃取物,係例如自辣椒屬 的果實萃取出之萃取物(辣椒萃取物),具體上,可舉出:藉由溶劑自辣椒屬的種皮及/或果皮萃取,然後將溶劑餾去,藉此而得的萃取物(辣椒萃取物)等。
辣椒屬,可列舉例如:辣椒、鬼椒(bhut jolokia)、哈瓦那辣椒(habanero)等。
萃取物,例如亦可在辣椒素類之外進一步含有夾雜物。
夾雜物,係混入萃取物的雜質(伴隨辣椒素類的雜質),具體上,可舉出不溶或難溶於水的物質,可列舉例如胡蘿蔔素等色素,例如脂質等。
另一方面,萃取物不含辣椒素類以外的微生物防除劑(殺蟲劑、防蟲劑、防蟻劑、殺菌劑、防腐劑、除草劑、防藻劑等)等活性成分。
萃取物的辣椒素類之含有比例,係例如10質量%以上,並以20質量%以上為佳,而且,係例如未達50質量%,並以40質量%以下為佳。萃取物的夾雜物之含有比例,係例如超過50質量%,進一步係60質量%以上,而且,係例如90質量%以下,並以80質量%以下為佳。
而且,辣椒素類,例如亦可由化學性合成而得到,該種辣椒素類,具體上,可舉出壬酸香草醯胺(所謂合成辣椒素)。此種合成辣椒素(壬酸香草醯胺),因可用較上述的辣椒素低廉的價格取得,故可減少粒子的製造成本。
聚合性乙烯單體,係例如於分子內具有至少1個聚合性的碳-碳雙鍵(具體上為乙烯基等)。
聚合性乙烯單體,可列舉:例如在分子內含有1個聚合性碳-碳雙鍵的第1聚合性乙烯單體、例如在分子內含有2個以上聚合性碳-碳雙鍵的第2聚合性乙烯單體、例如進一步含有官能基的第3聚合性乙烯單體等。
第1聚合性乙烯單體,係在聚合性乙烯單體中作為主成分而含有的主單體。第1聚合性乙烯單體,可列舉例如:(甲基)丙烯酸酯系單體、芳香族乙烯單體、乙烯酯系單體、順丁烯二酸酯系單體、鹵化乙烯、偏二鹵乙烯、含氮乙烯單體等。
(甲基)丙烯酸酯系單體,係甲基丙烯酸酯及/丙烯酸酯,具體上,可舉出:(甲基)丙烯酸甲酯(MMA/MA)、(甲基)丙烯酸乙酯(EMA/EA)、(甲基)丙烯酸正丙酯、(甲基)丙烯酸異丙酯、(甲基)丙烯酸正丁酯、(甲基)丙烯酸異丁酯(i-BMA/i-BA)、(甲基)丙烯酸第三丁酯、(甲基)丙烯酸正戊酯、(甲基)丙烯酸正己酯、(甲基)丙烯酸正庚酯、(甲基)丙烯酸2-乙基己酯、(甲基)丙烯酸正辛酯、(甲基)丙烯酸異壬酯、(甲基)丙烯酸正十二酯(月桂酯)、(甲基)丙烯酸正十八酯(硬脂酯)、(甲基)丙烯酸環己酯等具有烷基部分為直鏈狀、分枝狀或環狀的碳數1至20的烷基部分之(甲基)丙烯酸烷酯等。較佳可舉出以具有碳數1至4的烷基之(甲基)丙烯酸烷酯。更佳可舉出甲基丙烯酸甲酯(MMA)、丙烯酸乙酯(EA)、甲基丙烯酸異丁酯(i-BMA)。
芳香族系乙烯單體,可列舉例如:苯乙烯、對-甲基苯乙烯、隣-甲基苯乙烯、α-甲基苯乙烯等。較佳可舉出苯乙烯。
乙烯酯系單體,可列舉例如:乙酸乙烯酯、丙酸乙烯酯等。
順丁烯二酸酯系單體,可列舉例如:順丁烯二酸二甲酯、順丁烯二酸二乙酯、順丁烯二酸二丁酯等。
鹵化乙烯,可列舉例如:氯乙烯、氟乙烯等。
偏二鹵乙烯,可列舉例如:偏二氯乙烯、偏二氟乙烯等。
含氮乙烯單體,可列舉例如:(甲基)丙烯腈、N-苯基順丁烯二醯亞胺、乙烯基吡啶等。
第1聚合性乙烯單體,可舉出較佳之(甲基)丙烯酸酯系單體、芳香族乙烯單體,更佳為(甲基)丙烯酸酯系單體。
第1聚合性乙烯單體,可單獨使用或將2種以上併用。較佳可舉出單獨使用(甲基)丙烯酸酯系單體、單獨使用芳香族乙烯單體,更佳可舉出單獨使用(甲基)丙烯酸酯系單體。
相對於聚合性乙烯單體,第1聚合性乙烯單體的調配比例係例如50質量%以上,並以超過50質量%為佳,以55質量%以上為更佳,以60質量%以上為又更佳,以70質量%以上為尤佳,而且,係例如100質量%以 下,並以未達99.5質量%為佳,以未達99質量%為更佳,以未達98質量%為又更佳。
第2聚合性乙烯單體,係可與第1聚合性乙烯單體任意併用的副單體,係可與第1聚合性乙烯單體共聚合的交聯性單體。交聯性單體,可列舉:例如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EGDA/EGDMA)、二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等單或聚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例如1,3-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1.4-丁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1.5-戊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等烷烴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例如三羥甲基丙烷三(甲基)丙烯酸酯、新戊四醇四(甲基)丙烯酸酯等烷烴聚醇聚(甲基)丙烯酸酯;例如(甲基)丙烯酸烯丙酯、(異)三聚氰酸三烯丙酯等烯丙基系單體;例如二乙烯苯等二乙烯系單體等。
第2聚合性乙烯單體,可舉出較佳為單或聚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烷烴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更佳為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EGDMA)、1,4-丁二醇二丙烯酸酯(BGDA)。
第2聚合性乙烯單體,可單獨使用或將2種以上併用。
相對於聚合性乙烯單體,第2聚合性乙烯單體的調配比例係例如0.5質量%以上,並以1質量%以上為佳,2質量%以上為更佳,而且,係例如50質量%以下,以未達50質量%為佳,45質量%以下為更佳,40質量%以下為又更佳,以30質量%以下為尤佳。只要第2聚合性 乙烯單體的調配比例為上述下限以上,即可提高聚合物的交聯密度,因此,可防止粒子彼此熔融接合(固定或凝聚)、粒子的壓壞及與熱可塑性樹脂之熔融混練中的粒子變形。只要第2聚合性乙烯單體的調配比例為上述上限以下,即可防止聚合轉化率的降低、或防止辣椒素類在粒子的含有比例(內包量)之降低。
第3聚合性乙烯單體,係可與第1聚合性乙烯單體任意併用的副單體,而且,係含有可與第1聚合性乙烯單體共聚合的官能基之乙烯單體。含有官能基的乙烯單體,可舉出(甲基)丙烯酸系單體、(甲基)丙烯酸羥基烷酯、含有環氧基之(甲基)丙烯酸酯等。
(甲基)丙烯酸系單體,可列舉例如:丙烯酸、甲基丙烯酸、伊康酸等。
(甲基)丙烯酸羥基烷酯,可列舉例如:(甲基)丙烯酸羥基甲酯、(甲基)丙烯酸羥基乙酯、(甲基)丙烯酸羥基丙酯等。
含有環氧基之(甲基)丙烯酸酯,可列舉例如:(甲基)丙烯酸去水甘油酯等。
第3聚合性乙烯單體,可單獨使用或將2種以上併用。
相對於聚合性乙烯單體,第3聚合性乙烯單體的調配比例,係例如0.5質量%以上,並以1質量%以上為佳,而且,係例如45質量%以下,並以40質量%以下為佳。
聚合性乙烯單體,可單獨使用或將2種以上併用。可舉出較佳之第1聚合性乙烯單體與第2聚合性乙烯單體之組合。更佳可舉出(甲基)丙烯酸酯系單體(第1聚合性乙烯單體)與單或聚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第2聚合性乙烯單體)之組合、芳香族乙烯單體(第1聚合性乙烯單體)與單或聚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第2聚合性乙烯單體)之組合。
在聚合性乙烯單體包含第1聚合性乙烯單體與第2聚合性乙烯單體之組合時,相對於第1聚合性乙烯單體100質量份,第2聚合性乙烯單體的調配比例係例如0.5質量份以上,並以1質量份以上為佳,以2質量份以上更佳,以3質量份以上又更佳,以10質量份以上尤佳,以30質量部以上又尤佳,而且,係例如100質量份以下,以未達50質量份為佳,以45質量份以下更佳。只要第2聚合性乙烯單體的調配比例為上述下限以上,即可提高聚合物的交聯密度,藉此,可防止粒子彼此熔融接合(固定或凝聚)、粒子的壓壞及與熱可塑性樹脂之熔融混練的粒子變形。只要第2聚合性乙烯單體的調配比例為上述上限以下,即可防止聚合轉化率的降低、防止在粒子中的辣椒素類的含有比例(內包量)降低。
而且,上述的聚合性乙烯單體實質係疏水性,例如在室溫(25℃)對於水之溶解度極小,具體上,在室溫(25℃)之溶解度係例如80g/水1L以下,較佳是50g/水1L以下,更佳的是30g/水1L以下。又,聚合性乙 烯單體是將不同種類併用時,聚合性乙烯單體整體(亦即,不同種類的聚合性乙烯單體之混合物)實質是疏水性。
油溶性聚合起始劑,可舉出自由基聚合中通常使用的聚合起始劑,例如二月桂醯基過氧化物、1,1,3,3-四甲基丁基過氧基-2-乙基己酸酯、第三-己基過氧基-2-乙基己酸酯、二異丙基過氧基二碳酸酯、苯甲醯基過氧化物等有機過氧化物;例如2,2’-偶氮雙異丁腈、2,2’-偶氮雙(4-甲氧基-2,4-二甲基戊腈)、2,2’-偶氮雙(2,4-二甲基戊腈)、2,2’-偶氮雙(2-甲基丁腈)等偶氮系化合物等。油溶性聚合起始劑可單獨使用或併用。油溶性聚合起始劑,較佳可舉出有機過氧化物。
相對於聚合性乙烯單體100質量份,油溶性聚合起始劑的調配比例,係例如0.01質量份以上,並以0.1質量份以上為佳,而且,係例如2質量份以下,並以1質量份以下為佳。
而且,欲得第1發明的粒子時,係實施具備第1步驟的製造方法。第1步驟中,首先係在溶劑不存在下,以疏水性的聚合性乙烯單體將辣椒素類及/或萃取物溶解,調製疏水性溶液。
具體上,係調配辣椒素類及/或萃取物與聚合性乙烯單體,不調配溶劑(己烷、甲苯、乙酸乙酯等疏水性有機溶劑),並將該等攪拌至均勻,調製疏水性溶液。
(1)在調配辣椒素類(具體上,係辣椒素或壬酸香草醯胺)與聚合性乙烯單體時,相對於辣椒素類及聚合 性乙烯單體的總量100質量份,辣椒素類的調配比例係例如1質量份以上,並以5質量份以上為佳,以7.5質量份以上為更佳,以10質量份以上為又更佳,以20質量份以上為尤佳,以30質量份以上為最佳,而且,係例如60質量份以下,並以50質量份以下為佳。
只要辣椒素類的調配比例為上述上限以下,即可有效抑制辣椒素類由粒子中漏出。
(2)在調配萃取物與聚合性乙烯單體時,相對於萃取物及聚合性乙烯單體的總量100質量份,萃取物中含有的辣椒素類之調配比例係例如1質量份以上,並以5質量份以上為佳,以8質量份以上為更佳,而且,係例如60質量份以下,以50質量份以下為佳,以30質量份以下為更佳,以20質量份以下為又更佳。
只要萃取物中含有的辣椒素類之調配比例為上述上限以下,即可有效抑制辣椒素類由粒子中漏出。
而且,相對於萃取物及聚合性乙烯單體的總量100質量份,萃取物的調配比例係例如1質量份以上,並以5質量份以上為佳,而且,係例如60質量份以下,並以50質量份以下為佳。
(3)亦可將辣椒素類及萃取物與聚合性乙烯單體併用,並將該等以適宜的比例調配分而調製疏水性溶液。
接著,使疏水性溶液分散於水。
亦即,藉由調配疏水性溶液及水,將疏水 性溶液及水攪拌至均勻,使疏水性溶液分散於水。藉此,即得疏水性溶液的水分散液。
相對於疏水性溶液100質量份,水的調配比例係例如超過100質量份,並以150質量份以上為佳,而且,係例如1000質量份以下,並以500質量份以下為佳。
在疏水性溶液的分散於水時,係以調配分散劑及界面活性劑為佳。
作為分散劑,可列舉:例如聚乙烯醇(PVA)、聚乙烯吡咯啶酮、明膠、阿拉伯膠、羥基乙基纖維素、羥基丙基纖維素、羧基甲基纖維素、陽離子化澱粉、聚丙烯酸及其鈉鹽、苯乙烯順丁烯二酸共聚物及其鈉鹽等水溶性聚合物;例如第三磷酸鈣、膠質氧化矽、蒙脫石、碳酸鎂、氫氧化鋁、氧化鋅等無機系分散劑等。
分散劑之中,較佳可舉出PVA、第三磷酸鈣。
相對於疏水性溶液100質量部分,分散劑的調配比例係例如0.1質量份以上,並以1.0質量份以上為佳,而且,係例如10質量份以下,並以5質量份以下為佳。
為了有效地防止自由基聚合中粒子的凝聚,界面活性劑是以與上述的分散劑併用為佳,具體上可舉出:十二基苯磺酸鈉、月桂基硫酸鈉、二-2-乙基己基磺基琥珀酸鈉、十二基二苯醚磺酸鈉、壬基二苯醚磺酸鈉、萘磺酸甲醛縮合物鈉鹽等陰離子系界面活性劑;例如聚氧乙烯月桂醚、聚氧乙烯壬基苯醚、聚氧乙烯單硬脂酸酯、 聚氧乙烯山梨醇酐單油酸酯、聚氧乙烯聚氧丙烯嵌段共聚物等非離子系界面活性劑等。界面活性劑,可單獨使用或併用。較佳可舉出陰離子系界面活性劑及非離子系界面活性劑的組合。
相對於疏水性溶液100質量份,界面活性劑的調配比例係例如0.0001質量份以上,並以0.001質量份以上為佳,而且,係例如0.5質量份以下,並以0.1質量份以下為佳。
該等分散劑及界面活性劑,例如可在疏水性溶液及水的調配前或調配後調配,以在與疏水性溶液調配之前便調配在水中為佳。藉此,調製分散劑及界面活性劑的水溶液。
其次,在油溶性聚合起始劑的存在下,將已分散於水的疏水性溶液之聚合性乙烯單體進行自由基聚合,生成聚合物。
油溶性起始劑,例如係調配在與水調配前的疏水性溶液中。或者,調配在已調配該等水與疏水性溶液之後的水分散液中。以調配在與水調配前的疏水性溶液中為佳,以調配在即將與水調配之前的疏水性溶液中更佳。
而且,該自由基聚合,因是以維持水分散液的懸浮狀態之方式一邊攪拌水分散液一邊進行,故可懸浮聚合。而且,因作為自由基聚合原料的單體僅存在於疏水性相(油相),故可原位(in situ)聚合。
自由基聚合,例如可將水分散液藉由例如 加熱而起始反應。
加熱條件,可依油溶性聚合起始劑的種類而適宜選擇,加熱溫度係例如30℃以上,並以40℃以上為佳,而且,係例如100℃以下,加熱時間係例如3小時以上,並以5小時以上為佳,而且,係例如48小時以下,並以12小時以下為佳。而且,也可加熱至預定溫度後,將該溫度維持預定時間,然後,重複進行加熱及維持溫度,藉此而階段性的進行加熱。
然後,將聚合後的懸浮液例如藉由放冷等而冷卻。
藉此,可得到分散有粒子的懸浮液。
粒子,係略呈球狀,其平均粒徑係例如1μm以上,並以5μm以上為佳,而且,係例如1000μm以下,並以100μm以下為佳。又,可求得中位徑粒子作為平均粒徑。
而且,雖係於後文詳述,惟如參照第1圖及第2圖,辣椒素類及/或萃取物對於聚合物是不相溶(不溶解),而在粒子整體中形成辣椒素類及/或萃取物之相和與聚合物之相為互相分離的相分離結構。
粒子的辣椒素類之濃度,係例如1質量%以上,並以5質量%以上為佳,而且,係例如40質量%以下,並以35質量%以下為佳。粒子的辣椒素類之濃度,例如可藉由HPLC計算出。
粒子的萃取物之濃度,係例如1質量%以 上,並以5質量%以上為佳,而且,係例如60質量%以下,並以50質量%以下為佳。
1.1 第1粒子
第1圖表示的第1粒子1,係第1發明的粒子之一例,其係具有由包含聚合物之基質5,與分散在基質5中、包含辣椒素類及/或萃取物之結構域6所形成的相分離結構(二相結構)。在此相分離結構中,基質5與結構域6是互相分離。
基質5,係形成介質或連續相的聚合物相。
結構域6,係分散在基質5中包含辣椒素類及/或萃取物之相(辣椒素相及/或萃取物相)。又,在調製(1)疏水性溶液時係調配辣椒素類與聚合性乙烯單體時,結構域6係僅包含辣椒素類。另一方面,在調製(2)疏水性溶液時係調配萃取物與聚合性乙烯單體時,及在調製(3)疏水性溶液時係調配辣椒素類及萃取物與聚合性乙烯單體時,結構域6,係包含辣椒素類及夾雜物。又,「結構域6」,係指以10μm以下的大小與基質5分離(微相分離)之相。結構域6的形狀並無特別的限制,因此,結構域6係包括棒狀結構域、不定形結構域等。
1.2 第1粒子的效果
第1粒子1,係含有辣椒素類。因此,當有害動物啃咬時,可發揮忌避之效。
而且,第1粒子1,係於整體具有相分離結構,該相分離結構係由包含聚合物之基質、與包含辣椒素 類及/或萃取物且與基質分離之結構域所形成。因此,第1粒子1的強度優異,可確實的含有辣椒素類。具體上,第1粒子1的耐壓壞性優異。
第1粒子1,因其強度優異,故在與後述的樹脂(熱可塑性樹脂、熱可塑性彈性體、熱硬化性樹脂等)調配時,可進一步在與樹脂混練成形為成形品時,防止第1粒子1崩壞,而防止辣椒素類自第1粒子1中釋出。
相對於此,專利文獻1所述之微膠囊製劑,因耐壓壞性(機械強度)及/或熔融混練中的剪切強度低,在與熱可塑性樹脂等的熔融混練時,微膠囊製劑會崩壞,故未能製造分散有微膠囊製劑的樹脂。因此,需預先調製母料(master batch)再實施熔融混練。
另一方面,將第1粒子1熔融混練至熱可塑性樹脂等中時,因第1粒子1的剪切強度高,故可防止崩壞(壓壞)。因此,不需預先調製母料,可將第1粒子1直接熔融混練至樹脂中。
1.3 第2粒子2
第2圖表示的第2粒子2,係第1發明的粒子之另一例,第2粒子2具有內側部分(內部)3及表層部分(表層)4,在該等部分之區域(間)形成界面。第2粒子2中,表層部分4中的辣椒素類之濃度係較內側部分3的辣椒素類之濃度高。
內側部分3,係略呈球狀,其平均粒徑(直徑)係例如1μm以上,並以5μm以上為佳,而且,係例 如1000μm以下,並以100μm以下為佳。
內側部分3,具有與第1粒子相同的相分離結構(由基質5與結構域6形成的2相結構)。
內側部分3的結構域6之存在,可由後述的TEM影像清楚的確認。不過,倍率為例如5000倍以下時,有未能確認結構域6存在的情形。
表層部分4,係形成幾乎被覆內側部分3的表面(外面)之全部面之層狀。而且,表層部分4可明確的與內側部分3區分。表層部分4的平均厚度(第2粒子2之徑方向長度的平均值),係例如0.5μm以上,並以1μm以上為佳,而且,係例如50μm以下,並以25μm以下為佳。
而且,表層部分4包括下述形態:如第2A圖所示,係以相分離的辣椒素類及/或萃取物為不凝聚而相互孤立之方式分散在基質5中之相(結構域6)的形態(第1形態);如第2B圖及第2C圖所示,係辣椒素類及/或萃取物6’為互不孤立而呈凝聚體7形成結構域6的形態。而且,辣椒素類及/或萃取物6’呈凝聚體7而形成結構域6的形態,具體上係包括下述形態:如第2B圖表示的凝聚體7分散在聚合物5’中的形態(第2形態),如第2C圖表示的聚合物5’固定凝聚體7(結構域6)之形態(第3形態)。於第3形態,雖然在後文說明的TEM影像中,連續相的聚合物5’並不明確,惟有形成使凝聚體7(結構域6)固定的薄膜狀接著劑層作為連續相。並且,雖然在第2圖中未具圖示,惟表層部分4也可包括基質5係與結構域6形成相互貫通 之結構的形態。
如第2B圖及第2C圖表示,第2形態及第3形態中,表層部分4的表面,係具有凹凸面。
第3形態中,如第2C圖表示,表層部分4的內側面,即內側部分3的表面,係具有凹凸面。
1.4 第2粒子的效果
第2粒子,可發揮與第1粒子相同的效果。
並且,在第2粒子中,因為表層部分4的辣椒素類之濃度(每單位體積的含量)比內側部分3的辣椒素類之濃度高,故就忌避性而言,第2粒子2比第1粒子1優異。具體上,在表層部分4以較內側部分3高的濃度存在的辣椒素類,在有害動物啃咬粒子時,係自粒子以高濃度釋出,藉此,第2粒子2係發揮較第1粒子1相對高的對於有害動物忌避效果。
2. 第2發明的粒子
第2發明的粒子,係包括第1圖表示的第3粒子10及第3圖表示的第4粒子20。
第2發明的粒子,可藉由具備上述第1步驟與使疏水性反應成分及親水性反應成分反應而生成反應生成物的第2步驟之製造方法得到。
(疏水性反應成分及親水性反應成分)
疏水性反應成分及親水性反應成分,係藉由複加成或聚縮合(縮合聚合)等反應,而使粒子含有反應生成物的2個原料成分。
疏水性反應成分,係藉由與親水性反應成分進行複加成或聚縮合而生成反應生成物的油溶性化合物,可列舉例如:聚異氰酸酯、聚羧酸氯化物、聚磺酸氯化物等。
聚異氰酸酯,可列舉例如:二苯基甲烷二異氰酸酯、甲苯二異氰酸酯等芳香族聚異氰酸酯(芳香族二異氰酸酯),例如六亞甲二異氰酸酯等脂肪族聚異氰酸酯(脂肪族二異氰酸酯),例如異佛酮二異氰酸酯(IPDI)、氫化伸苯二甲基二異氰酸酯、氫化二苯甲烷二異氰酸酯等脂環族聚異氰酸酯(脂環族二異氰酸酯脂),例如伸苯二甲基二異氰酸酯、四甲基伸苯二甲基二異氰酸酯等芳香脂肪族聚異氰酸酯(芳香脂肪族二異氰酸酯)等。
而且,也可舉出上述的聚異氰酸酯之多聚物,具體上,可舉出二聚物、三聚物(含三聚異氰酸酯基的聚異氰酸酯、環狀三聚物)、五聚物、七聚物等。較佳的三聚物,具體上可舉出IPDI的三聚物。
另外,也可舉出上述聚異氰酸酯之改質物(多聚物除外),可列舉例如:三羥甲基丙烷的IPDI加成物等多元醇改質聚異氰酸酯等。
聚羧酸氯化物,可列舉例如:癸二酸二氯化物、己二酸二氯化物、壬二酸二氯化物、對苯二甲酸二氯化物、1,3,5-苯三甲酸二氯化物等。
聚磺酸氯化物,可列舉例如:苯磺醯基二氯化物等。
疏水性反應成分,可單獨使用或併用。
疏水性反應成分,可舉出較佳之聚異氰酸酯,更佳為二異氰酸酯的環狀三聚物。
親水性反應成分,係含有活性羥基的化合物,該種含有活性羥基的化合物,可列舉例如:具有胺基、羥基等活性羥基的化合物,具體上,可列舉例如:聚胺、多元醇、水等。
聚胺,可列舉:例如伸乙二胺、伸丙二胺、六亞甲二胺、二胺基甲苯、伸苯二胺、哌等二胺;例如二伸乙三胺(DETA)、三伸乙四胺、四伸乙五胺、五伸乙六胺等3價以上的聚胺等。可舉出較佳之3價以上的聚胺,並以二伸乙三胺為更佳。
多元醇,可列舉:例如乙二醇、丙二醇、1,4-丁二醇、1,6-己二醇、新戊二醇、二乙二醇、三乙二醇、二丙二醇、環己烷二甲醇、聚乙二醇、聚丙二醇等二醇;例如甘油、三羥甲基丙烷等三醇;例如新戊四醇等四醇等。
親水性反應成分,可單獨使用或併用。
親水性反應成分,可舉出較佳之聚胺、多元醇,並以聚胺為更佳。
相對於疏水性反應成分、辣椒素類及/或萃取物與聚合性乙烯單體的總量,疏水性反應成分之調配比例係例如0.1質量%以上,並以1質量%以上為佳,而且,係例如30質量%以下,並以25質量%以下為佳,以20質量%以下更佳,以15質量%以下又更佳。
為了提高複加成的反應速度,也可將二丁基錫二月桂酸酯等觸媒與疏水性反應成分及親水性反應成分併用。
第2步驟,可在適宜的時期實施。第2步驟,可例如在(1)第1步驟之前、第1步驟途中、(2)第1步驟之後實施。
2.1 第3粒子
欲得第3粒子10時,可例如在(1)第1步驟之前或第1步驟途中實施第2步驟。
又,第1步驟中,可適合使用壬酸香草醯胺作為辣椒素類及/或萃取物。
在此方法中,係將疏水性反應成分預先調配在疏水性溶液中,將親水性反應成分預先調配在水分散液中。
亦即,對辣椒素類及/或萃取物與聚合性乙烯單體預先調配疏水性反應成分。藉此,調製疏水性溶液。
在疏水性反應成分為聚異氰酸酯時,相對於疏水性反應成分的異氰酸酯基之親水性反應成分的活性氫基(親水性反應成分為聚胺時,係胺基),親水性反應成分的調配合比例係當量比(異氰酸酯基/胺基)成為例如0.4以上,較佳為0.6以上的比例,而且,係成為例如1.2以下,較佳為1.0以下。
而且,將親水性反應成分預先調配在例如 自由基聚合之前的水分散液中。
藉此,一邊進行第2步驟,一邊進行第1步驟。亦即,一邊使疏水性反應成分與親水性反應成分複加成或聚縮合而生成反應生成物,並且在其後加熱,藉此促進生成上述的反應生成物。而且,以上述的加熱,可由聚合性乙烯單體的自由基聚合生成聚合物。
較佳的是,一併進行第2步驟的複加成或聚縮合、與第1步驟的自由基聚合。
第2步驟的複加成或聚縮合之反應時間,係例如1小時以上,並以2小時以上為佳,而且,係例如10小時以下,並以5小時以下為佳。
遂而,疏水性反應成分與親水性反應成分之反應生成物(具體上,係複加成物),與聚合性乙烯單體的聚合物,係形成第1圖表示的基質5。此種基質5,係將結構域6分散。而且,基質5係具有反應生成物與聚合物為相溶(或不相溶)的形態。
而且,具備上述的基質5與結構域6之第3粒子10,亦是第2發明的粒子之一例。
第3粒子10,係略呈球狀,其平均粒徑是例如1μm以上,並以5μm以上為佳,而且,係例如1000μm以下,並以100μm以下為佳。
又,上述的第2步驟時,也可用適宜的比例調配消泡劑等添加劑。
2.2 第3粒子的效果
第3粒子10,可發揮與第1粒子1相同的效果。
依據第3粒子10,基質5係含有疏水性反應成分與親水性反應成分的反應生成物(複加成物),與聚合性乙烯單體的聚合物。亦即,基質5可由物性互為不同的反應生成物與聚合物組成。因此,可兼具反應生成物所具有的靱性與聚合物所具有的剛性。其結果是,第3粒子10的靱性及強度優異,可更確實的含有辣椒素類。
2.3 第3粒子的變形例
第3粒子10中,也可形成殼,該殼包含藉由由疏水性反應成分及親水性反應成分進行界面聚合而得的反應生成物。
2.4 第4粒子
欲得第4粒子20時,係例如在(2)第1步驟之後實施第2步驟。
在此方法中,係在第1步驟結束後,實施第2步驟。
又,在第1步驟中,可適合使用壬酸香草醯胺作為辣椒素類及/或萃取物。
具體上,係將疏水性反應成分預先調配在疏水性溶液中,另一方面,將親水性反應成分調配在聚合後的懸浮液中。
詳言之,係在聚合後,將親水性反應成分調配在高溫(例如40℃以上,較佳為50℃以上,而以60℃以上為更佳)的懸浮液中。
又,上述的第2步驟時,也可用適宜的比例調配消泡劑等添加劑。
又,親水性反應成分,係轉移至懸浮液的水相,同時與存在聚合物內的疏水性反應成分進行界面聚合。亦即,在聚合性乙烯單體的聚合物之表面進行界面聚合。
藉此,如第3圖表示,界面聚合的反應生成物形成殼12。殼12,係例如被覆包含聚合性乙烯單體的聚合物。
因此,疏水性反應成分及親水性反應成分,係殼之形成成分,具體上,疏水性反應成分為疏水性殼形成成分,親水性反應成分為親水性殼形成成分。
疏水性反應成分及親水性反應成分的調配比例,係與上述(1)的方法之調配比例相同。
如第3圖表示,該第4粒子20具備殼12與核11。
第4粒子20,係以具有僅包含核11與殼12之核殼結構為佳。
核11,係具有包含基質5與結構域6的相分離結構,該基質5係包含聚合性乙烯單體的聚合物,該結構域6係與基質5分離且包含辣椒素類及/或萃取物。較佳的核11,係具有僅包含基質5與結構域6的相分離結構,該基質5包含聚合物,該結構域6包含壬酸香草醯胺。
殼12,係具有包含基質5與結構域6之相 分離結構,該基質5包含疏水性反應成分及親水性反應成分的界面聚合之反應生成物(複加成物),該結構域6係與基質5分離且包含辣椒素類及/或萃取物。較佳的殼12,係具有僅包含基質5與結構域6的相分離結構,該基質5包含反應生成物(複加成物),該結構域6包含壬酸香草醯胺。
第4粒子20,係略呈球狀,其平均粒徑係例如1μm以上,並以5μm以上為佳,而且,係例如1000μm以下,並以100μm以下為佳。
核11,係略呈球狀,其平均粒徑(直徑)係例如1μm以上,並以5μm以上為佳,而且,係例如1000μm以下,並以100μm以下為佳。
殼12,係被覆核11的全部表面。殼12的厚度,係例如0.005μm以上,並以0.03μm以上為佳,而且,係例如400μm以下,並以200μm以下為佳。
如第3圖表示,第4粒子20中,殼12中的辣椒素類及/或萃取物之濃度係較核11中的辣椒素類及/或萃取物之濃度低。具體上,殼12中的壬酸香草醯胺之濃度係較核11中的壬酸香草醯胺之濃度低。
相對於核11中的辣椒素類及/或萃取物(宜為壬酸香草醯胺)之濃度,殼12中的辣椒素類及/或萃取物(宜為壬酸香草醯胺),以質量基準計,係例如90%以下,以70%以下為佳,以未達50%為更佳,而且,係例如10%以上。
2.5 第4粒子的效果
第4粒子20,可發揮與第1粒子1相同的效果。
另一方面,在第1圖表示的第3粒子10中,因表層部分4的辣椒素類及/或萃取物之濃度與內側部分3的辣椒素類及/或萃取物之濃度相同,故不能發揮其後說明的緩慢作用,並且也不能調控忌避性之緩急。
不過,在第3圖表示的第4粒子20中,殼12中的辣椒素類及/或萃取物之濃度,還有尤其是壬酸香草醯胺的濃度,係低於核11中的壬酸香草醯胺之濃度。
此處,第2圖表示的第2粒子2中,不僅表層部分4的辣椒素類的濃度高,尤其是辣椒素(N-[(4-羥基-3-甲氧基苯基)甲基]-8-甲基-6-壬烯醯胺)的濃度,而且辣椒素的分子量及熔點也分別高於第4粒子20所含有的壬酸香草醯胺之分子量及熔點。因此,辣椒素在常溫的蒸氣壓係較壬酸香草醯胺之常溫的蒸氣壓低,由此可推測揮發性為低。其結果是,即使表層部分4的辣椒素之濃度比內側部分3的辣椒素之濃度高,也可一定程度的抑制對於處理第2粒子2的操作者之刺激性。
另一方面,因適合含在第4粒子20的壬酸香草醯胺之分子量及熔點係分別低於適合含在第2粒子2的辣椒素之分子量及熔點,故壬酸香草醯胺的常溫中之蒸氣壓係較辣椒素在常溫的蒸氣壓高,由此可推測揮發性為高。因此,不容易抑制對於處理第4粒子20的操作者之刺激性。不過,在第4粒子20中,因殼12中的壬酸香草醯 胺之濃度比核11中的壬酸香草醯胺之濃度低,故可抑制對於處理第4粒子20的操作者之刺激性。
可緩和對於處理第4粒子20的操作者(具體上,係將第4粒子20與熱可塑性樹脂進行熔融混練/成形的操作者)之刺激性(殼12的緩和作用),並防止其處理性之降低,另一方面,當有害動物啃咬粒子,而有害動物的牙齒到達核11時,將迅速地釋出辣椒素,而可提高對於有害動物的忌避性(忌避選擇性)(核11的速效性)。
所以,可藉由區分使用第2圖表示的第2粒子2(表層部分4的辣椒素類之濃度比內側部分3的辣椒素類之濃度高的粒子)及第3圖表示的第4粒子20(殼12中的辣椒素類之濃度比核11中的辣椒素類之濃度低的粒子),而調控忌避性的緩急。
2.6 第4粒子的變形例
雖然未以圖表示,但第4粒子20也可具有殼12,該殼12不含有包含辣椒素類及/或萃取物的結構域6。
亦即,殼12係例如僅包含藉由疏水性反應成分及親水性反應成分的界面聚合所生成之反應生成物,實質上不含有上述的辣椒素類及/或萃取物。
若依據此種變形例,殼12可將核11所含有的辣椒素類及/或萃取物確實的內包。因此,可更加緩和例如對於操作者的刺激性。
3. 本發明的粒子之使用
含粒子的懸浮液,可離心脫水,然後視需要而清洗後 乾燥,或直接進行噴霧乾燥,製劑化成粉劑等劑型。
而且,如此而製劑化的粒子,因含有辣椒素類,故在有害動物啃咬粒子時,可使辣椒素類自粒子中釋出,藉此發揮對於動物的忌避效果。因此,粒子可使用作為忌避性粒子,具體上係可使用作為有害動物忌避性粒子,並以作為鼠忌避性粒子為佳。成為忌避對象的有害動物,可列舉例如:鼠、猪、鹿等。
而且,因為辣椒素類亦進一步具有抗菌作用、防蟲作用,故含有該種辣椒素類的本發明之粒子,也可使用作為例如抗菌劑、防蟲劑等。
上述的粒子,可適用於各種工業製品上,例如可添加在室內室外的塗料、樹脂(熱可塑性樹脂及熱硬化性樹脂)、橡膠(包含熱可塑性彈性體)、纖維、油灰(putty)、接著劑、勾縫劑(joint mixture)、密封劑、建材、填縫劑(caulking agent)、木材處理劑、土壤處理劑、造紙工程的白水、顏料、印刷版用處理液、冷卻用水、印墨、切削油、化妝用品、不織布、紡絲油、皮革等。又,相對於此等工業製品之辣椒素類含量,係例如10mg/kg至100g/kg(製品質量)。
而且,可將粒子與熱可塑性樹脂混練(具體上,係熔融混練)調製成形材料,接著,由調製的成形材料成形為成形品,賦予該成形品有害動物忌避性(鼠忌避性)。
熱可塑性樹脂,可列舉例如:聚烯烴系樹脂(例如聚乙烯、聚丙烯、乙烯/乙酸乙烯酯共聚物(EVA) 等)、氯乙烯樹脂、聚苯乙烯系樹脂(聚苯乙烯、丙烯腈/苯乙烯共聚物(AS樹脂)、甲基丙烯酸甲酯/苯乙烯共聚物(MS樹脂)、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ABS樹脂)等)、丙烯酸系樹脂、乙酸乙烯酯系樹脂、矽系樹脂、氟系樹脂、聚酯系樹脂、聚醯胺系樹脂、聚碳酸酯樹脂等。樹脂可單獨使用或併用。熱可塑性樹脂,可舉出較佳之聚烯烴樹脂、氯乙烯樹脂,並以聚乙烯樹脂為更佳。
在將粒子與熱可塑性樹脂熔融混練、成形為成形品時,首先,將粒子與熱可塑性樹脂視所需以及將公知的添加劑一同乾摻(Dry blend)。
以相對於熱可塑性樹脂100質量份,辣椒素類的含有比例例如成為0.01質量份以上,較佳為0.1質量份以上,而且係例如成為5.0質量份以下,較佳為2.0質量份以下之方式,將粒子與熱可塑性樹脂進行乾摻,調製混合物。然後,將混合物投入例如擠出機、揑揉機等混練機中,將粒子與熱可塑性樹脂進行熔融混練。或者,也可係不進行乾摻,而用定量進料器將粒子與熱可塑性樹脂分別供應至混練機中而施行熔融混練。混練的溫度,係例如130℃以上,並以180℃以上為佳,而且,係例如250℃以下,並以240℃以下為佳,混練滯留時間,係例如1分鐘以上,並以3分鐘以上為佳,而且,係例如20分鐘以下,並以10分鐘以下為佳。
混練後,將混練物成形為顆粒狀後,將之供應至例如射出成形機、擠出成形機、吹塑成形(blow molding)機、充氣成形(inflation molding)機等成形機中,成形為所希望的形狀。又,若成形機具備混練功能,也可省略上述的熔融混練。
而且,也可使用兼設擠出機/射出成形機的擠出/射出成形機,連續進行混練及成形。
而且,可與熱可塑性樹脂進行相同的操作,將粒子與熱可塑性彈性體混練(具體上,係熔融混練),調製成形材料,接著,由所調製的成形材料成形為成形品,賦予此成形品有害動物忌避性(鼠忌避性)。熱可塑性彈性體,具體上,可舉出聚胺酯系彈性體、聚酯系彈性體、聚烯烴系彈性體、丙烯酸系彈性體、苯乙烯系彈性體等。熱可塑性彈性體,可單獨使用或併用。熱可塑性彈性體的調配比例,係與上述的熱可塑性樹脂之調配比例相同。
而且,將粒子調配在熱硬化性樹脂並成形,可賦予其成形品有害動物忌避性(鼠忌避性)。
熱硬化性樹脂,具體上可舉出:環氧樹脂、胺酯樹脂、不飽和聚酯樹脂、醇酸樹脂、三聚氰胺樹脂、酚樹脂、尿素樹脂、矽樹脂等。樹脂,可單獨使用或併用。
在將粒子調配在熱硬化性樹脂中,成形為成形品時,首先,係利用各種攪拌機、揑揉機將粒子與視需要的公知添加劑一同混合至硬化前之液狀樹脂。其次,將含有所得的粒子之液狀樹脂藉由預定的成形方法進行成形。粒子的調配比例是與熱可塑性樹脂時相同。
[實施例]
以下記載中使用的調配比例(含有比例)、物性值、參數等具體的數值,係記載於上述「實施發明的形態」中,可以對應於該等的調配比例(含有比例)、物性值、參數等所記載之上限值(定義為「以下」、「未達」之數值)或下限值(定義為「以上」、「超過」之數值)替代。
各實施例及比較例中使用的成分之詳情如下述。
‧辣椒素:N-[(4-羥基-3-甲氧基苯基)甲基]-8-甲基-6-壬烯醯胺,分子量305、熔點66℃、對水之溶解度:0.33g/L(25℃),和光純藥公司製
‧辣椒萃取物:約含有30%辣椒素類、約含有70%夾雜物,Alps藥品公司製
‧VNA:壬酸香草醯胺(N-香草基壬醯胺),分子量293、熔點54℃、對水之溶解度:幾乎不溶解,東京化成工業公司製
‧i-BMA:甲基丙烯酸異丁酯,對水之溶解度:0.6g/L(25℃),日本觸媒公司製
‧MMA:甲基丙烯酸甲酯,商品名「Light Ester M」(Light Ester為註冊商標),對水之溶解度:16g/L(25℃)
‧EA:丙烯酸乙酯,對水之溶解度:20g/L(25℃),和光純藥公司製
‧苯乙烯:對水之溶解度:0.3g/L(25℃),和光特級試藥,和光純藥公司製
‧EGDMA: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商品名「Light Ester EG」(Light Ester為註冊商標),對水之溶解度:0.58g/L(25℃),共榮社化學公司製
‧T-1890:商品名「VESTANAT T 1890/100」,異佛酮二異氰酯之三聚異氰酸酯體(IPDI之三聚物),Evonik Industries公司製
‧PEROYL L:商品名,二月桂醯基過氧化物,日油公司製
‧PERBUTYL O:商品名,第三-己基過氧基-2-乙基己酸酯,日油公司製
‧V-70:商品名,2,2’-偶氮雙(2,4-二甲基戊腈),和光純藥公司製
‧PLONON 208:商品名,聚氧乙烯聚氧丙烯嵌段共聚物,日油公司製
‧PVA-217:商品名「Kuraray Poval 217」,部分皂化聚乙烯醇,Kuraray公司製
‧DEMOL NL:商品名,β-萘磺酸甲醛縮合物鈉鹽之41%水溶液,花王公司製
‧SMA 1000P:商品名,苯乙烯/順丁烯二酸酐共聚物,川原油化公司製
‧DETA:二伸乙三胺,和光一級試藥,和光純藥工業公司製
‧Nopco 8034L:消泡劑,San Nopco公司製
‧對苯二甲酸二辛酯:對苯二甲酸二2-乙基己酯,和光特級試藥,和光純藥公司製
‧三聚氰胺:和光特級試藥,和光純藥公司製
‧甲醛37%水溶液:福馬林,和光特級試藥,和光純藥公司製
‧氫氧化鈉:和光特級試藥,和光純藥公司製
實施例1
(藉由懸浮聚合(自由基聚合)調製含有辣椒素之粒子)
藉由在200mL的容器中,裝入辣椒素20g、i-BMA56g、EGDMA 24g及PEROYL L 0.5g,在室溫(25℃)攪拌,調製成均勻的疏水性溶液。
另外,藉由在500mL的燒杯中,裝入去離子水258.26g、DEMOL NL 0.24g、PLONON 208之1%水溶液1g、PVA217之10%水溶液40g,在室溫(25℃)攪拌,調製成均勻的水溶液。
接著,加入疏水性溶液,在500mL燒杯的水溶液中,藉由T.K.均質混合機MARK2.5型(PRIMIX公司製)以旋轉數2000rpm攪拌5分鐘,藉此使疏水性溶液分散在水溶液中,調製成水分散液。
然後,將水分散液移入裝設有攪拌器、回流冷卻器、溫度計及導氮管的500mL之四口燒瓶,在氮氣流下,一邊藉由直徑6cm的攪拌器以犁100rpm(圓周速率18.9m/分鐘)攪拌,一邊以水浴將四口燒瓶昇溫,進行懸浮聚合(自由基聚合)。
懸浮聚合,係以到達55℃之時間點開始聚合,然後,連續以60±2℃進行1小時、以70±2℃進行3小時。
接著,將水浴昇溫,使反應液的溫度昇溫至80±2℃,熟成3小時。
然後,藉由將反應液冷卻至30℃以下,得到含有含辣椒素且中位徑40μm的粒子之懸浮液。又,粒子的中位徑,係藉由雷射繞射散射式粒徑分布測定裝置LA-920(堀場製作所公司製)測定。以下的實施例及比較例之中位徑也是以相同的方法測定。
而且,辣椒素在粒子的含有比例是20%。辣椒素的含有比例,係以HPLC的分析求得。以下的實施例及比較例之含有比例也是以相同的方法測定。
實施例2至10
(藉由懸浮聚合(自由基聚合)調製含有辣椒素的粒子)
除了依照表1之記載變更調配處方及聚合條件以外,其餘以與實施例1相同之方式處理,得到粒子之懸浮液。
實施例11
(併行實施自由基聚合(第1步驟)及複加成(第2步驟),調製含有辣椒素的粒子)
藉由在200mL的容器中裝入辣椒萃取物30g、苯乙烯52g、EGDMA 13g、T-1890 5g、PEROYL L 0.24g及PERBUTYL O 0.44g,在室溫(25℃)攪拌,調製成均勻的疏水性溶液。
另外,藉由在500mL的燒杯中,裝入去離子水252.08g、DEMOL NL 0.24g、PLONON 208之1%水溶液1g、PVA217之10%水溶液40g,在室溫攪拌,調製成均勻的水溶液。
接著,加入疏水性溶液,在500mL燒杯的水溶液中,藉由T.K.均質混合機MARK2.5型(PRIMIX公司製)以旋轉數2000rpm攪拌5分鐘,藉此使疏水性溶液分散在水溶液中,調製成水分散液。
然後,將水分散液移入裝設有攪拌器、回流冷卻器、溫度計及導氮管的500mL之四口燒瓶,在氮氣流下,一邊藉由直徑6cm的攪拌器以轉速100rpm(圓周速率18.9m/分鐘)攪拌,一邊將DETA的10%水溶液6g添加在水分散液中。以水浴將四口燒瓶昇溫,實施界面聚合與懸浮聚合(自由基聚合)。
到達70℃時開始懸浮聚合,然後,以80±2℃實施3小時。
接著,將水浴昇溫,使反應液的溫度昇溫至90±2℃,熟成3小時。
然後,藉由將反應液冷卻至30℃以下,得到含有粒子之懸浮液,該粒子係具有包含聚尿素之殼、含有辣椒素、中位徑15μm者。
而且,辣椒素在粒子中的含有比例是9%。
實施例12至23
(藉由懸浮聚合(自由基聚合)調製含有VNA的粒子)
除了依照表2之記載變更調配處方及聚合條件以外,其餘以與實施例1相同之方式處理,得到粒子之懸浮液。
實施例25、27、29、31及32
(併行實施自由基聚合(第1步驟)及複加成(第2步 驟),調製含有VNA的粒子)
除了依照表3及表4之記載變更調配處方及聚合條件以外,其餘以與實施例11相同之方式處理,得到含有VNA的粒子之懸浮液。
實施例24、26、28、30及33至40
(依序實施自由基聚合(第1步驟)及複加成(第2步驟),調製具有核殼構造的粒子)
除了依照表3及表4之記載變更調配處方及聚合條件以外,其餘以與實施例11相同之方式處理,得到含有VNA的緩釋性粒子之懸浮液。
如表3及表4的DETA水溶液之添加時間處所示,DETA水溶液並非添加在昇溫前的水分散液中,而是添加在70±1℃實施懸浮聚合3小時之後的懸浮液中添加DETA水溶液,並且,在70±1℃實施界面聚合(複加成)4小時。亦即,依序實施第1步驟及第2步驟。
比較例1
(藉由原位(in-situ)聚合,調製具有包含三聚氰胺樹脂之壁膜與壁膜所被覆的辣椒素之微膠囊)
藉由在裝設有攪拌器、回流冷卻器及溫度計的500mL之四口燒瓶中,裝入氫氧化鈉0.5%水溶液390g,於攪拌下添加SMA1000P 10g,昇溫至60℃,使其分散溶解,調製成苯乙烯/順丁烯二酸/順丁烯二酸鈉共聚物(SNA-Na)3%水溶液400g。
其次,藉由在200mL的燒杯中裝入對苯二 甲酸二辛酯(溶劑)67.5g、辣椒素64g,在室溫中攪拌,調製成辣椒素溶液131.5g。
在500mL的燒杯中,裝入上述所調製的SMA-Na3%水溶液150g、辣椒素溶液131.5g,藉由T.K.均質混合機MARK2.5型(PRIMIX公司製)以旋轉數3000rpm攪拌10分鐘,藉此調製成水分散液。然後,將調製的分散液移入裝設有攪拌器、回流冷卻器及溫度計的500mL之四口燒瓶中,藉由直徑9cm的攪拌器以旋轉數120rpm攪拌。
併行下述操作:在裝設有攪拌器、回流冷卻器及溫度計的500mL之四口頸燒瓶中裝入去離子水15g、甲醛37%水溶液99g、三聚氰胺36g,攪拌下,添加氫氧化鈉(10%)水溶液約0.7mL,將pH調整成9至10。昇溫至70℃後使其反應10分鐘,調製成三聚氰胺預聚物50%水溶液150g。將此三聚氰胺預聚物水溶液150g加入上述的500mL之四口燒瓶中,以檸檬酸10%水溶液將pH調整至4.5。其次,昇溫至70℃,反應4小時後,藉由將反應液冷卻至30℃以下,得到含有微膠囊之懸浮液,該微膠囊係具有包含三聚氰胺樹脂的壁膜與壁膜所被覆的辣椒素、中位徑11μm者。
辣椒素在微膠囊中的含有比例是32%。
(評估)
1. DTA(示差熱分析)
以60篩目濾布將實施例1至3中得到的粒子之懸浮液過濾後,以室溫乾燥1天,得到包含粒子之粉劑。
利用示差熱測定裝置(島津製作所公司製DTG-60A),以5℃/分鐘的昇溫速度對所得粉劑實施示差熱分析(DTA)。求出對應於由所得的DTA曲線所讀取之吸熱譜峰的溫度。將其結果表示於表1中。
實施例1及2中的37℃,可認為是i-BMA交聯聚合物的玻璃轉移溫度。而且,實施例3中的98℃,可認為是苯乙烯交聯聚合物的玻璃轉移溫度。而且,實施例1中的67℃及實施例2中的68℃,均是近似於辣椒素的熔點(66℃)之溫度,實施例3中的66℃,則與辣椒素的熔點(66℃)為相同的溫度。
所以,實施例1至3的任何粒子,均表示具有由包含聚合物的基質與包含辣椒素的結構域所形成之相分離結構。
如果具有包含聚合物的基質與包含辣椒素的結構域係彼此相溶而形成之均勻相,則在實施例1及實施例2中,聚合物的玻璃轉移溫度與辣椒素的熔點應為相同溫度,或應可測定到i-BMA聚合物的玻璃轉移溫度在向較37℃高的溫度(具體上,係37℃與辣椒素的熔點66℃之間)偏移,而在實施例3中,應可測定到苯乙烯聚合物的玻璃轉移溫度向較98℃低的溫度(具體上,係98℃與辣椒素的熔點66℃之間)偏移,但在上述的結果中,並未能觀察到上述聚合物的玻璃轉移溫度之偏移。
所以,可知實施例1至3的任一例,均具有由包含聚合物之基質與包含辣椒素(或萃取物)之結構域所 形成的相分離結構。
2. TEM(穿透式電子顯微鏡)觀察
分別將實施例2、3、8、10、19、25及26的懸浮液結凍乾燥,接著分散在含有胺的雙酚型液狀環氧樹脂中,然後,使其硬化。接著,用超薄切片機將硬化物切斷露出剖面,以四氧化鋨將該剖面染色,再視需要以四氧化釕染色,藉由用超薄切片機將此切出超薄切片,調製成試樣。以穿透式電子顯微鏡(日立製作所公司製H-7100)進行試樣的TEM觀察。
將實施例2的TEM照片之影像處理圖表示於第4圖及第5圖。將實施例3的TEM照片之影像處理圖表示於第6圖及第7圖。將實施例8的TEM照片之影像處理圖表示於第8圖及第9圖。將實施例10的TEM照片之影像處理圖表示於第10圖及第11圖。將實施例19的TEM照片之影像處理圖表示於第12圖及第13圖。將實施例25的TEM照片之影像處理圖表示於第14圖及第15圖。將實施例26的TEM照片之影像處理圖表示於第16圖及第17圖。
由第4圖至第13圖可知,第1粒子1之形態的實施例8(參照第8圖及第9圖)及實施例19(參照第12圖及第13圖)的粒子,與第2粒子2之形態的實施例2(參照第4圖及第5圖)、實施例3(參照第6圖及第7圖))及實施例10(參照第10圖及第11圖)的粒子,均具有相分離結構,該結構是由包含聚合物之基質5和與基質5分離且包 含辣椒素類及/或萃取物之結構域6所形成。
並且可知,在第1粒子1的形態之實施例8的粒子(參照第8圖及第9圖)及實施例19(參照第12圖及第13圖)之粒子整體,而且在具有內側部分3及表層部分4的第2粒子2的形態之實施例2(參照第4圖及第5圖)、實施例3(參照第6圖及第7圖)及實施例10(參照第10圖及第11圖)中之內側部分3,係具有結構域6分散在基質5的分散結構。
詳言之,可知在實施例8及實施例19中,係如第9圖及第13圖表示,於粒子整體中,結構域6,係不凝聚而以互為孤立的方式分散在包含聚合物之基質5中。
而且,如第5圖表示,在實施例2的表層部分4中,包含辣椒素的結構域6係不凝聚而以互為孤立的方式分散在包含聚合物之基質5中。
如第7圖表示,可知在實施例3的表層部分4中,辣椒素6’,係互不孤立的形成凝聚體7,聚合物係作為薄膜狀的接著劑層將凝聚體7固定。並且,在實施例3中,內側部分3的表面與表層部分4的表面之兩面係具有凹凸面。
如第11圖表示,可知在實施例10的表層部分4中,萃取物6’係互不孤立的成為凝聚體7而形成結構域6,該結構域6係分散在聚合物5’中。在實施例10中,表層部分4的表面係具有凹凸面。
另一方面可知,第3粒子的形態之實施例25(參照第14圖及第15圖),係具有相分離結構,該相分離結構係由包含聚合物及反應生成物(聚尿素)的基質5,與分散在基質5中之包含VNA的結構域6所形成者。
另一方面可知,第4粒子的形態之實施例26(參照第16圖及第17圖)係具有核11與殼12。而且,核11具有相分離結構,其係由包含聚合物的基質5,與分散在基質5中且包含VNA的結構域6所形成者。並且可知,殼12係具有相分離結構,其係由包含反應生成物(聚尿素)的基質5,與分散在基質5中且包含VNA的結構域6所形成者。亦可知殼12中的VNA之濃度係較核11中的VNA之濃度低。
3. 耐壓壞性(壓壞強度)
利用微小壓縮試驗機(島津製作所公司製MCTN-500)對實施例2、10及比較例1的粒子測定1個粒子的壓壞強度。在顯微鏡下分別選擇10個粒子作為實施例2、10及比較例1的試料,使其載重後以後述式計算出壓壞強度,求得其平均值。
St=2.8/π d2
St:壓壞強度(Kgf/mm2)
P:載重(Kgf)
d:粒徑(mm)
將實施例2及10的結果表示於表1中。而且,比較例 1的壓壞強度之平均值係0.022MPa。
與和實施例2幾乎含有相同濃度的辣椒素類之比較例1相比,實施例2之壓壞強度明顯較高,具體上,係表示3.4倍的壓壞強度。
4. 混練耐性(強度)
(1)實施例1至40的混練耐性(強度)
(包含實施例1至40的粒子之粉劑與聚乙烯之混練及成形)
用60篩目的濾布將各實施例中得到的粒子之懸浮液過濾後,以室溫乾燥1天,得到包含粒子之粉劑。
然後,將所得的粉劑與高密度聚乙烯(HDPE)(商品名「HI-ZEX6300M,熔體流動速率0.11g/10分鐘,Prime Polymer公司製)以相對於HDPE 100質量份使辣椒素的含有比例成為0.5質量份之方式進行乾摻,將該等投入二軸擠出/射出成形併設機(DSM Xplore MC15M,DSM公司製)中,以220℃熔融混練5分鐘,得到股,接著,以熔融狀態直接射出成形,藉此而得短箋型成形品(尺寸:10mm×76mm×4mm)。
(2)比較例1的混練耐性(強度)
(包含比較例1的微膠囊之粉劑與聚乙烯的混練及成形)
除了將比較例1中得到的懸浮液之乾燥品碎解,得到微膠囊以外,其餘以與實施例1相同之方式處理,得到短箋型成形品。
在比較例1中,確認到在熔融混練時肇因於對苯二甲酸二辛酯(溶劑)的霧化之臭氣。亦即,在熔融混練時,微膠囊受到破壞。
5. SEM(掃描型電子顯微鏡)觀察
(1)實施例2、15、16、19、27、29、31及37的粒子,及該粒子與聚乙烯的混練成形品
將實施例2、15、16、19、27、29、31及37各別的懸浮液滴至試料台,然後,將水餾去之後,以掃描型電子顯微鏡日立TM-100(日立高科技公司製)觀察所得的粒子之SEM。
而且,進行與上述相同的操作,將上述的混練耐性評估所得到的實施例2之混練成形品的表面進行SEM觀察。
將實施例2的粒子之SEM照片的影像處理圖表示於第18圖中。將含有實施例2的粒子之混練成形品的SEM照片之影像處理圖表示於第19圖及第20圖中。將含有實施例15的粒子之混練成形品的SEM照片之影像處理圖表示於第21圖中。將含有實施例16的粒子之混練成形品的SEM照片之影像處理圖表示於第22圖中。將含有實施例19的粒子之混練成形品的SEM照片之影像處理圖表示於第23圖中。將含有實施例27的粒子之混練成形品的SEM照片之影像處理圖表示於第24圖中。將含有實施例29的粒子之混練成形品的SEM照片之影像處理圖表示於第25圖中。將含有實施例31的粒子之混練成形品的SEM 照片之影像處理圖表示於第26圖中。將含有實施例37的粒子之混練成形品的SEM照片之影像處理圖表示於第27圖中。
如由第18圖至第27圖可知,在實施例2、15、16、19、27、29、31及37的混練成形品中,粒子係可以維持其外形形狀的狀態存在。
(2)比較例1的微膠囊及混練成形品
對於比較例1的懸浮液,進行與上述的實施例2之SEM觀察相同的處理,以進行SEM觀察。
而且,將上述的混練耐性評估所得到的比較例1之混練成形品的表面進行與上述相同的操作,進行SEM觀察。
將比較例1的微膠囊之SEM照片的影像處理圖表示於第28圖中。將比較例1的混練成形品之SEM照片的影像處理圖表示於第29圖及第30圖中。
如由第28圖至第30圖可知,在比較例1的混練成形品中,完全未觀察到粒子1,而且,僅觀察到凹部為粒子1曾經存在的痕跡。
因此可知,比較例1的微膠囊之強度比實施例2的粒子低。
6. 油灰(putty)接合的調製
(含粒子的油灰之調製)
以60篩目的濾布將實施例1中得到的粒子之懸浮液過濾後,以室溫乾燥1天,得到包含粒子的粉劑。
然後,將得到的粉劑與空調配管用油灰(因幡電工製)以使相對於油灰100質量份辣椒素的含有比例成為0.3質量份之方式進行乾摻,以130℃左右將該等混練,得到含有辣椒素的油灰。
又,上述發明雖然是提供作為本發明的例示之實施形態,但此等僅是例示,不應作限制性的解釋。後述申請專利範圍中係包括可由該技術領域業者得知的本發明之變形例。
[產業上之可利用性]
粒子可使用作為忌避性粒子。
1‧‧‧第1粒子
3‧‧‧內側部分
4‧‧‧表層部分
5‧‧‧基質
6‧‧‧結構域
10‧‧‧第3粒子

Claims (18)

  1. 一種粒子,其係藉由具備下述第1步驟之製造方法得到的粒子,該第1步驟是:藉由將辣椒素類及/或含有前述辣椒素類的自辣椒屬之果實萃取出的萃取物,於溶劑不存在下,以疏水性的聚合性乙烯單體溶解,調製疏水性溶液,使該疏水性溶液分散於水,於油溶性聚合起始劑的存在下,將前述聚合性乙烯單體進行自由基聚合而生成聚合物;前述粒子具有相分離結構,該相分離結構是由包含前述聚合物之基質、和與前述基質分離且包含前述辣椒素類及/或前述萃取物之結構域所形成者。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粒子,其中,前述辣椒素類及/或前述萃取物為前述萃取物。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粒子,其中,前述辣椒素類及/或前述萃取物為前述辣椒素類,前述辣椒素類包含壬酸香草醯胺。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至3項中任一項所述之粒子,其中,前述粒子具有表層部分與較前述表層部分更內側的內側部分;在前述內側部分,前述結構域係分散在前述基質中。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4項所述之粒子,其中,前述表層 部分的辣椒素類之濃度比前述內側部分的辣椒素類之濃度高。
  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粒子,其中,前述製造方法進一步具備使疏水性反應成分及親水性反應成分反應而生成反應生成物的第2步驟;前述基質係包含前述聚合物及前述反應生成物。
  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6項所述之粒子,其中,在前述第1步驟之後實施前述第2步驟,在前述第2步驟中,使前述疏水性反應成分及前述親水性反應成分進行界面聚合,前述粒子係具備核與被覆前述核之殼,前述核係具有相分離結構,該相分離結構係由包含前述聚合物之基質和與前述基質分離且包含前述辣椒素類及/或前述萃取物之結構域所形成者,前述殼含有前述反應生成物。
  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7項所述之粒子,其中,前述殼係具有相分離結構,該相分離結構係由包含前述反應生成物之基質和與前述基質分離且包含前述辣椒素類及/或前述萃取物之結構域所形成者。
  9. 一種粒子,其含有聚合物、辣椒素類及/或含有前述辣椒素類之自辣椒屬之果實萃取的萃取物;前述粒子係具有相分離結構,該相分離結構係由包含前述聚合物之基質、和與前述基質分離且包含前述辣椒素類及/或前述萃取 物之結構域所形成者;前述粒子係具有表層部分與較前述表層部分更內側的內側部分;在前述內側部分,前述結構域係分散在前述基質中。
  10.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9項所述之粒子,其中,前述辣椒素類及/或前述萃取物為前述萃取物。
  11.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9項所述之粒子,其中,前述辣椒素類及/或前述萃取物為前述辣椒素類,前述辣椒素類包含壬酸香草醯胺。
  1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9至11項中任一項所述之粒子,其中,前述表層部分的辣椒素類之濃度,係比前述內側部分的辣椒素類之濃度高。
  1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1項所述之粒子,其具備核及被覆前述核之殼;前述核係具有相分離結構,該相分離結構係由包含前述聚合物之基質與前述包含壬酸香草醯胺之結構域所形成者;前述核含有疏水性反應成分及親水性反應成分的反應生成物。
  1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3項所述之粒子,其中,前述核係具有相分離結構,該相分離結構係由包含前述反應生成物之基質,和與前述基質分離bm包含前述壬酸香草 醯胺之結構域所形成者。
  1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4項所述之粒子,其中,前述殼的前述壬酸香草醯胺之濃度,係比前述核的前述壬酸香草醯胺之濃度低。
  16. 一種粒子的製造方法,其係具備第1步驟,該第1步驟係:藉由將辣椒素類及/或含有前述辣椒素類的自辣椒屬之果實萃取出的萃取物,於溶劑不存在下,以疏水性的聚合性乙烯單體溶解,調製疏水性溶液,使該疏水性溶液分散於水,在油溶性聚合起始劑的存在下,將前述聚合性乙烯單體進行自由基聚合而生成聚合物。
  1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6項所述之粒子的製造方法,其進一步具備使疏水性反應成分及親水性反應成分反應而生成反應生成物的第2步驟。
  1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7項所述之粒子的製造方法,其中,在前述第1步驟之後實施前述第2步驟,在前述第2步驟中,使前述疏水性反應成分及前述親水性反應成分進行界面聚合。
TW104142668A 2014-12-18 2015-12-18 粒子及其製造方法 TWI662991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4256718 2014-12-18
JP2014-256718 2014-12-18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637713A true TW201637713A (zh) 2016-11-01
TWI662991B TWI662991B (zh) 2019-06-21

Family

ID=5612675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4142668A TWI662991B (zh) 2014-12-18 2015-12-18 粒子及其製造方法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JP (1) JP6051343B2 (zh)
TW (1) TWI662991B (zh)
WO (1) WO2016098878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18095813A (ja) * 2016-12-16 2018-06-21 大阪ガスケミカル株式会社 ポリオレフィン系樹脂組成物、成形体、および、ポリオレフィン系樹脂組成物の製造方法
JP2019073583A (ja) * 2017-10-12 2019-05-16 株式会社日本触媒 有機微粒子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5306202A (ja) * 1992-04-27 1993-11-19 Nippon Kayaku Co Ltd 動物忌避重合性樹脂組成物及びその硬化成型物
JPH0776502A (ja) * 1993-09-07 1995-03-20 Mikasa Kagaku Kogyo Kk 有害動物忌避組成物
JP3765524B2 (ja) * 1999-07-05 2006-04-12 矢崎総業株式会社 防鼠性塩化ビニル樹脂組成物
JP2006282571A (ja) * 2005-03-31 2006-10-19 Dainippon Jochugiku Co Ltd 水中防汚材
AU2011360928A1 (en) * 2010-11-10 2013-06-20 Battelle Memorial Institute Self-assembling polymer particle release system
JP5763570B2 (ja) * 2011-03-11 2015-08-12 大阪ガスケミカル株式会社 徐放性粒子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JP5873790B2 (ja) * 2011-12-28 2016-03-01 大阪ガスケミカル株式会社 徐放性粒子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WO2014010435A1 (ja) * 2012-07-13 2014-01-16 日本エンバイロケミカルズ株式会社 抗生物活性粒子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JP5984295B2 (ja) * 2012-09-13 2016-09-06 平岡織染株式会社 放射線遮蔽シート
JP6646950B2 (ja) * 2014-06-05 2020-02-14 大阪ガスケミカル株式会社 木材保存剤および木材保護塗料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I662991B (zh) 2019-06-21
JP6051343B2 (ja) 2016-12-27
JPWO2016098878A1 (ja) 2017-04-27
WO2016098878A1 (ja) 2016-06-2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6911014B2 (ja) カプセル化
JP5763570B2 (ja) 徐放性粒子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CA2896514C (en) Microcapsule particles
WO2014024971A1 (ja) マイクロカプセルの製造方法、及び、マイクロカプセル
RU2012123005A (ru) Водные дисперсии полимеров
CN103764270A (zh) 囊封的极性物质和制备方法
US10808090B2 (en) Method and composition to ensure degradation of plastic films in an anaerobic environment, such as a landfill
CN102000536A (zh) 高囊芯含量聚脲复合囊壁胶囊及其制造方法
TW201713408A (zh) 機能表現粒子及其製造方法
TW201637713A (zh) 粒子及其製造方法
WO2015126847A1 (en) Microcapsules
TW201012856A (en) Method for producing single-hole hollow polymer microparticles
JP6355486B2 (ja) 徐放性粒子、その製造方法、成形材料および成形品
JP2014087786A (ja) マイクロカプセルの製造方法及びマイクロカプセル
CN102481262A (zh) 使用蜡状物质的包封
CN103889895B (zh) 碳纳米纤维聚集体、热塑性树脂组合物和热塑性树脂组合物的制造方法
CN104226191A (zh) 乙基纤维素多孔颗粒的常温制备方法
CN101537333B (zh) 可重分散亚微米聚合物中空胶囊及其制备方法
JP2016006024A5 (zh)
JPH02293041A (ja) 水溶性物質内包マイクロカプセルの製法
WO2008132051A1 (de) Thermoreaktive zusammensetzung und verfahren zur herstellung
JP6741487B2 (ja) 粒子、混合物、混練物、成形体および粒子の製造方法
JP2015164722A (ja) コアシェル構造のマイクロカプセル
JP2014223608A (ja) マイクロカプセルの製造方法及びマイクロカプセル
JP7228393B2 (ja) 防藻性粒子、その製造方法および防藻性塗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