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1623187A - 儲水物質混合物及由其製備的建築板 - Google Patents

儲水物質混合物及由其製備的建築板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1623187A
TW201623187A TW104142611A TW104142611A TW201623187A TW 201623187 A TW201623187 A TW 201623187A TW 104142611 A TW104142611 A TW 104142611A TW 104142611 A TW104142611 A TW 104142611A TW 201623187 A TW201623187 A TW 201623187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gypsum
water storage
additive
storage material
humidity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414261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Gudrun Reichenauer
Christian Balzer
Winfried Spickermann
Stephan Duckwitz
Original Assignee
Saint Gobain Rigips Gmbh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aint Gobain Rigips Gmbh filed Critical Saint Gobain Rigips Gmbh
Publication of TW20162318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623187A/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4CEMENTS; CONCRETE; ARTIFICIAL STONE; CERAMICS; REFRACTORIES
    • C04BLIME, MAGNESIA; SLAG; CEMENTS; COMPOSITIONS THEREOF, e.g. MORTARS, CONCRETE OR LIKE BUILDING MATERIALS; ARTIFICIAL STONE; CERAMICS; REFRACTORIES; TREATMENT OF NATURAL STONE
    • C04B28/00Compositions of mortars, concrete or artificial stone, containing inorganic binders or the reaction product of an inorganic and an organic binder, e.g. polycarboxylate cements
    • C04B28/14Compositions of mortars, concrete or artificial stone, containing inorganic binders or the reaction product of an inorganic and an organic binder, e.g. polycarboxylate cements containing calcium sulfate cement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4CEMENTS; CONCRETE; ARTIFICIAL STONE; CERAMICS; REFRACTORIES
    • C04BLIME, MAGNESIA; SLAG; CEMENTS; COMPOSITIONS THEREOF, e.g. MORTARS, CONCRETE OR LIKE BUILDING MATERIALS; ARTIFICIAL STONE; CERAMICS; REFRACTORIES; TREATMENT OF NATURAL STONE
    • C04B2111/00Mortars, concrete or artificial stone or mixtures to prepare them, characterised by specific function, property or use
    • C04B2111/00241Physical properties of the materials not provided for elsewhere in C04B2111/00
    • C04B2111/00267Materials permeable to vapours or gase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4CEMENTS; CONCRETE; ARTIFICIAL STONE; CERAMICS; REFRACTORIES
    • C04BLIME, MAGNESIA; SLAG; CEMENTS; COMPOSITIONS THEREOF, e.g. MORTARS, CONCRETE OR LIKE BUILDING MATERIALS; ARTIFICIAL STONE; CERAMICS; REFRACTORIES; TREATMENT OF NATURAL STONE
    • C04B2111/00Mortars, concrete or artificial stone or mixtures to prepare them, characterised by specific function, property or use
    • C04B2111/00474Uses not provided for elsewhere in C04B2111/00
    • C04B2111/00612Uses not provided for elsewhere in C04B2111/00 as one or more layers of a layered structure
    • C04B2111/0062Gypsum-paper board like material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W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WASTEWATER TREATMENT OR WASTE MANAGEMENT
    • Y02W30/00Technologies for solid waste management
    • Y02W30/50Reuse, recycling or recovery technologies
    • Y02W30/91Use of waste materials as fillers for mortars or concrete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eramic Engineering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Inorganic Chemistry (AREA)
  • Materials Engineering (AREA)
  • Structural Engineering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Building Environments (AREA)
  • Drying Of Gases (AREA)

Abstract

本發明關於一種石膏基底儲水物質混合物,其包含透過吸收水份來影響吸濕特性的第一添加物,用來提昇被動濕度調節作用,以提供舒適的室內氣候感受。

Description

儲水物質混合物及由其製備的建築板
本發明係有關一種儲水物質混合物及其用途,有關於一種由該物質混合物所組成的建築板及其用途,且有關於一種用來製備它們的方法。
建築行業的主要目標是提供舒適的住宿。相關調查指出,讓人感到舒適的室內氣候,是當相對大氣濕度介於35%至65%的範圍內,而室內溫度介於約19℃到約25℃的範圍內(“舒適之窗”) ,例如請參見RWE 科特布斯Bau-Handbuch [RWE 科特布斯土木工程手冊](第11版),科特布斯出版社。
近年來,為了減少與室內裝修相關的施工時間和成本,使用涉及到石膏或石膏纖維板的輕量施工方法已經變得越來越普遍。然而,許多建築材料包括石膏板所顯現的問題在於,相較於其他的濕度範圍,它們的儲水量在這個“舒適之窗”中是明顯的低,因此,對於室內濕度的被動調控具有比較輕微的潛能。其結果就是,典型夏季條件下可能很快就發生過高的含濕量,而典型的冬季條件下只有非常低的濕度或是乾燥,可能會產生令人感覺不愉快的空氣,最後則導致室內濕度迅速成為並非讓人感到舒適的室內氣候。除了不舒適的感覺,如書、畫及諸如此類之物品,它們對於濕度敏感,而且可能也會受到這些不同條件的結果而有顯著影響。
疊加於季節曲線上得到的絕對濕度,在夏季具有最大值,在冬季具有最小值,其呈現短暫的波動,這可能會持續一天到一個星期,而有需要進一步要求對於室內的濕度調節。
如果要讓室內濕度維持在讓人舒適的範圍內,不得已就只好使用空調。然後,傳統石膏板的缺點是,空氣調節系統必須設計成能夠不僅處理平均季節曲線,也可以處理暫時從一天至一週的濕度波峰,意即,用以提供加濕和乾燥的空氣調節系統必須是較大的設計,於是導致更高的採購和營運成本。此外,除濕所相對應升高的成本也必須考慮在內。
過去一直不乏存在一些建議,其針對改變此種情況,並通過有意義的加入添加物以提高石膏板的儲水量,意即,吸濕和排濕能力。
這方面應該牢記的是,建築材料以利用乾無灰泥建築之室內整修為例,其常規使用壽命為幾年甚至是幾十年的量級。
通過吸濕和排濕所進行的調整也經常被稱為濕度調節(moisture buffering)。本文件中一致使用術語儲水量來描述此一現象。
對於添加物的添加是有限制的,特別是在石膏基底的建築材料的情況,即乾砌牆片材、石膏纖維板、以及石膏灰泥和石膏油灰,添加物必須不會對於製程方面造成任何顯著的影響,舉例來說,反應動力之變化會對於例如在板的製程期間之硬化行為具有負面影響,或者,對於建築材料特性方面,例如機械強度的降低或防火性能的損害。這意味著添加物的添加量是受限的,以有利於添加物具有最高可能性的吸收力。
日本專利JPH08-012408A揭露一種混合物包含有100份的石膏、3至80份的碳酸矽酸鉀粉末、水和其它添加劑,其被模製而成並予以硬化,再進一步處理以產生一建築板。在硬化期間,矽酸鉀粉末被轉化成碳酸鈣和矽膠,可以賦予建築板濕度調節特性。由於反應過程發生於相對可變的局部邊界條件下,轉化為矽膠將不可避免地持續進行,這導致具有寬的孔體積和孔徑, 而此部份的相關細節於日本專利JPH08-012408A並未提供。
日本專利JPH09-059052A揭露了一種石膏板,其中的「B型」矽膠的加入是作為濕度調節添加物。日本專利JPH09-059052並未進一步說明B型矽膠;日本專利JP2000345627則揭露了一種石膏基底的底層地板,其說明具有5至8奈米之平均孔徑的B型矽膠。
日本專利JP2002178444揭露了一種具有裝飾層之結構材料用作室內裝修板,特別是石膏板,其中包含各種濕度調節添加物,特別是添加矽藻土、矽膠、矽酸鉀、海泡石、沸石、白洲(Shirasu)(一種火山岩)、高嶺土氧化鋁、氧化鋁、木炭或活性炭。然而,添加活性碳或木炭的缺點是,將有機材料導入石膏板可能會降低不可燃性;此外,活性碳和木炭對於機械強度具有負面影響。日本專利JP2002178444也對於具有異常顆粒大小的物理參數隻字未提,其內容僅和石膏板的機械性能相關,而不是濕度調節。
日本專利JPH10-046789A揭露了一種石膏建築板,其中矽膠和石膏的混合層被配置在石膏板。矽膠具有可逆的濕度行為,並且其特徵在於它的平均孔徑在任何情況下都不小於3奈米,較佳不小於4奈米且不超過12奈米。雖然不小於3奈米的較小平均孔徑已被揭露,但此文件已經整體引導本領域技術人員推得具有至少4奈米的平均孔徑之矽膠,其對應於「B型」矽膠。而在日本專利JPH10-046789中未發現有關孔體積的描述。
鑑於上述情況,本發明所欲解決的問題是提供一種石膏基底的建築材料,其相較於現有技術中所描述的建築材料,能夠具有改良的被動濕度調節,用以讓人感到舒適的室內氣候。
前述問題的解決方法是藉由一種具有請求項第1項所述特徵之石膏基底儲水物質混合物,以及藉由一種根據請求項第12項所述之建築板。獨立項的內容是根據請求項第11項所述請求保護該石膏基底儲水物質混合物的用途,以及根據請求項第13項請求保護該建築板的用途。此外,更請求保護具有請求項第14項所述特徵之該建築板的製備方法。本發明中較好的進一步發展之特徵在於則是在附屬項所包含的特徵。
本發明乃提供一種如請求項所述之石膏基底儲水物質混合物。
本發明也提供一種如請求項所述之石膏基底儲水物質混合物的用途。
本發明也提供一種如請求項所述之建築板。
本發明也提供一種如請求項所述之建築板的用途。
本發明也提供一種如請求項所述之石膏基底儲水物質混合物之製備方法。
根據本發明所提供之石膏基底儲水物質混合物,包含透過吸收水份來影響吸濕特性的第一添加物,其中第一添加物為至少90%的無機材料所構成之抗老粉末或粒狀材料,較佳者,無機材料實質上為基於非晶質二氧化矽之材料,其具有2.5至3.5奈米且較佳為2.5至3奈米的平均孔徑d 、以及0.3至1.2立方公分/克的比孔體積Vpore 。特別較佳者,實質上為非晶質二氧化矽之材料為矽膠。
非晶質二氧化矽也稱為二氧化矽(silica)。而實質上為非晶質二氧化矽在此定義為在總二氧化矽中的非晶質二氧化矽之質量比例是超過90%。
比孔體積Vpore 乃由DIN66134:1998-2所決定,是在77K並在0.9的相對壓力p/p0下,使用N2吸附測定每單位質量所吸收的體積。平均孔徑是由比孔體積Vpore 和BET表面積SBET 來計算(測定根據為DIN ISO9277)如下:式(1)
在本發明人的經驗中,這種測量或計算方法的準確量為±0.1奈米。
第一添加物是一種容易接近介孔洞的粉末或粒狀材料,即根據IUPAC定義具有小於50奈米的孔徑,以晶內或晶間孔隙的形式來存在。其內表面是親水性的。
為了獲得感到舒適的範圍內之濕度調節特性,已經證實的是,添加物能夠實現可逆的吸收和釋放於舒適之窗內,從而提供被動濕度調節。關鍵因素是包含孔徑和孔體積的兩個特徵參數。本發明人已經說明,孔徑只在很窄的平均孔徑範圍內對於被動濕度調節提供了所期望的效果,根據式(1)來決定,其平均孔徑範圍是從2.5奈米到3.5奈米,較佳為2.5奈米至3奈米。根據先前技術,一般矽膠具有大約4.5 / 5奈米至8奈米的「B型」孔徑,並提供一種可逆作用的儲水能力,但只有在大約70%的相對濕度時,即在舒適之窗之外。當平均孔徑小於2.5奈米,水份的儲存會發生在相對濕度低於舒適之窗的下限值,使得具有較小平均孔徑的矽膠在所需範圍內的濕度調節方面沒有造成效果。
再者,窄的孔徑範圍所提供的一個重要因素是,孔徑大小和孔體積的兩個特徵參數不會改變或僅造成不明顯的改變,使得其老化的時效會超過石膏基底建築材料的常規使用壽命,即乾的混合物或預形成的建築板,可以是數年或數十年的量級。也就是說,此添加物是抗老化的。
根據發明人的研究,已揭露對於老化時效超過其常規使用壽命的石膏基底建築材料的抗老化能力於實驗室中進行測試。在本發明人的實驗中,假如第一添加物於50℃和75%的相對大氣濕度下、歷時12週的人工老化後,能抗老化超過石膏基底建築材料的常規使用壽命,則可謂抗老化,例如在氣候室中,第一添加物的平均孔徑大小不超過3.5奈米較佳為3奈米的上限值,或者不低於2.5奈米的下限值。
根據本發明人的研究,已證明抗老化對於平均孔徑之變化只顯露一段較短的時間(例如於所述條件下為4週),然後這種變化會逐漸持續而趨向最終值。實驗發現,這種過程會在12週後結束。根據本發明人的研究,經常發現添加物對於不是前述老化所引起的抗老化而造成平均孔徑上的變化,而老化後添加物的值與未老化添加物的值之乘積,其結果是離開期望範圍的濕度調節。
非晶質二氧化矽合理上具有相對於非晶質二氧化矽和氧化鋁的質量總和為1-10%的氧化鋁(Al2 O3 )含量。非晶質二氧化矽的老化行為可以因而有利地穩定化。
合理上,第一添加物或粒狀材料組成大於98%的無機材料,特別較佳是完全為無機材料。
較佳的是,在石膏基底儲水物質混合物中,第一添加物相對於此物質混合物的乾質量之所占比例為1至30%,較佳為5至15%,特別較佳為9至11%。
石膏基底儲水物質混合物可包含額外的複數添加物,以影響儲水特性。這些添加物特別是活性炭、石油焦炭、沸石、有機介孔材料(根據IUPAC的介孔尺寸所定義)及其混合物。再者,石膏基底儲水物質混合物更包含一般的填料,例如被用於對於石膏灰泥或石膏基底建築板的製備。
在一個較佳實施例中,石膏基底儲水物質混合物更包含PCM材料。以這種方式所提供的材料,除了被動濕度調節,還允許可逆的熱累積,從而可產生被動熱調節。
根據本發明所提供的石膏基底儲水物質混合物可以特別用於室內被動濕度調節之石膏材料。
根據本發明所提供的石膏基底儲水物質混合物也可以使用來製備建築板。建築板特別是包括石膏纖維板、乾砌牆片材、無紡布強化石膏板、開孔石膏板、以及由此產生的再加工製品。
根據本發明所提供之建築板的第一添加物的質量比例,建築板根據DIN661341998-2的比孔體積,也就是說,在77K且在0.9的相對壓力p/p0下,使用N2吸附測定每單位質量所吸收的體積,其數值介於0.008立方公分/克(於乾質量中具有1%的添加物含量)和0.240立方公分/克之間。
一種儲水建築板之製備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     將作為基本成份之石膏稱重 -     將第一添加物稱重,其中第一添加物為至少90%的無機材料所構成之抗老化粉末或粒狀材料,無機材料較佳是基於實質上為非晶質二氧化矽,且第一添加物具有2.5至3.5奈米且較佳為2.5至3奈米的平均孔徑、以及0.3至1.2立方公分/克的比孔體積 -      將基本成份和第一添加物相互混合,以形成乾混合物 -     添加適當比例的水; -     攪拌物質混合物,以產生一個均勻塊材; -     將塊材施加至一背襯幅材; -     硬化塊材,以產生一連續幅材; -     將連續幅材切割成複數板材; -     乾燥這些板材。
於一種較佳的儲水建築板之製備方法中,更包含使用額外的添加物和/或成分,例如PCM材料,這是另一種可能,在將第一添加物稱重之後,以提供稱出的一種或多種的額外的添加物和/或填料,隨後和基本成份、第一添加物、一種或多種額外的添加物和/或填料相互混合,以產生一乾混合物。
根據本發明的建築板是用於室內調節濕度。
底下藉由具體實施例詳加說明本發明,且將相同的元件以相同的圖式符號進行標記。在圖式中:
由下表所示組成所構成之材料是用於根據本發明之具體實施例和比較例,同時並研究其相關的吸濕特性。
表1
以100%石膏不加入第一添加劑之傳統商業石膏建築板作為第一比較例。第二比較例中則使用硬化板體型式製作的材料,其添加10%比例的水於取自供應商Upagchem的傳統商業矽膠Upasil®40的乾質量中。複合材料的孔徑和孔體積是於其生產後及於前述在50℃和75%的相對大氣濕度、歷時12週的人工老化後來直接決定。
於測量純的、且尚未老化的Upasil® 40,決定孔徑尺寸為3.8奈米;比較尚未老化之前具有孔徑尺寸5.0奈米的複合材料、以及老化之後具有10.9奈米孔徑尺寸來強調老化過程的最嚴重影響,並額外呈現具有非抗老化添加物僅能產生具有值得考慮之老化影響的複合材料。
實施例中的材料係使用兩種習知商用矽膠的相同方法來生產,其為供應商BASF SE的KC Trockenperlen® WS與KC Trockenperlen® H系列的矽膠,且孔體積與尺寸於老化前後決定。KC Trockenperlen® WS與KC Trockenperlen® H各具有相對於穩定乾燥質量3%重量百分比的三氧化二鋁;測量純的、且未老化之 KC Trockenperlen® WS與KC Trockenperlen® H分別揭示出2.8以及2.6奈米的孔徑尺寸(見表一),於根據公式(1)的測量方法之誤差範圍內,這些材料並沒有於基於此製造複合材料或是如上述的人為老化過程中顯露出可量測的老化影響。
於相對個別複合材料的特殊孔體積的基礎,其可以在個別添加物內容下、相對於表一的狀態值的老化添加物之質量來計算出特定孔體積:式 (2)
對應於DIN 66134:1998-2大約每克0.01立方公分的石膏陣列之孔體積,於此例子中導引至根據式(2)所計算出、相對於等量純添加物(不具有複合材料成份)之複合材料中的純添加物的孔體積之系統偏差。於此所提及的實施例,其對應的誤差小於15%的包含於複合材料中之添加物的特定孔體積,其值係根據式(2)來決定,並呈現於表一之最底下欄位。
第1圖係顯示藉由DIN 66138:2008-09針對表一中的四種材料之水氣擴散的等溫線,其顯示出典型濕度吸收與釋放的滯後值,其係於濕潤空氣(純化5.0的氮氣)、25°C下所進行的重力測量。測量之前,測試樣品會於40°C之下,於無水氣的氮氣流進行乾燥12小時,所有測試實驗中,樣品的重量約為2 公克,複合材料的紙板層都先行去除。於總重量改變低於0.03重量百分比持續165分鐘作為判斷平衡的準則。
平衡所使用的準確度為0.01毫克,而濕度感應器的準確度則為百分之一的相對濕度。
100%石膏而不具有任何影響濕度儲存特性之添加物的習知石膏板(比較例1、星號),其曲線顯示出於百分之35至百分之65的濕度(見第2圖),相較於藉由虛線表示的於35%至65%的相對濕度內的舒適之窗(comfort window),其單位質量的水氣吸收率僅有非常低、概略為0.25重量百分比的變化,僅於相當高濕度範圍下才有濕度吸收的改善。比較例2(鑽石符號)則表現出非常優於不具添加物的石膏板之水氣吸收率,但是針對孔徑為10.9奈米的矽膠材料直到相對濕度為65%都沒有特別的效果,因此其為舒適之窗的上濕度極限。一旦超過此範圍,每單位質量的水氣吸收率則僅有概略0.5重量百分比,因此,比較例2證實了在預期範圍內廣泛的無效。
相對的,實施例1(圓形符號)與實施例2(方形符號)分別具有孔徑2.9與2.8奈米(老化前後,件表一),其精準地於舒適範圍內呈現出特別高的水氣吸收率以及釋放能力,其可分別具有水氣吸收差異為2.4與3.1重量百分比(見第2圖),因此其相對於不具有添加物的石膏板1分別具有10或12倍以及相對於比較例2具有5或6倍的單位質量之被動儲存潛力。
第2圖則整理四種材料於舒適之窗的吸濕差。
第3圖係顯示前述第1、2實施例中藉由諾得測試(Nordtest)測量每單位區域之吸濕量,濕氣曲線係於測試腔體中,維持恆溫25°C、並施加相對濕度33%維持16小時、然後施加相對濕度高維持8小時來決定,並且依序重複循環數次;這些設定係模擬一天當中的濕度變化。於腔體內的濕度曲線係繪示於第3圖中的連續線,為使其更加清楚,其僅顯示前三個循環周期;濕度調整可以藉由16小時測量值來清楚看出其為33%。
於測試腔體中,本發明的實施例係以板狀型態導入,具有典型的石膏板厚度12毫米、表面積0.28平方公尺以及每平方公尺10公斤的基重(basis weight),板材的角落以及側邊上皆貼上防水薄膜,且直接連接於荷重裝置,來決定出重量改變與濕氣的吸收與釋放的關係,此特性值繪示於第3圖中,以單位面積的吸濕量-克/平方公尺-來標示。
由單位面積之吸濕量曲線可以清楚看出,實施例1、2所呈現之良好的動力吸濕量;實施例1、2都能迅速地將環境中的濕氣吸收或是釋放,來對應於外部設定的濕氣曲線;藉此曲線,尤其是由此兩實施例所呈現的曲線也沒有顯示為漸近線的特徵,因此,其可清楚看出仍舊具有濕氣吸收的能力,換句話說,濕氣吸收的能力並未枯竭。外部濕氣曲線由高相對濕度狀態轉換至低相對濕度狀態時,實施例1、2會立即由吸附轉換至解吸,且反之亦然。
同時,由此單位面積的吸濕量曲線也能清楚了解到濕氣的吸附與釋放為可逆的;尤其內容的研究,諾得測試於兩實施例中接對應了5個循環進行了120小時,此些研究也確認了根據本發明之實施例1、2的實際適用性,用以針對內部環境舒適感知的被動濕氣調節。
第4圖顯示根據本發明所揭露之材料所建構的測試室、對比於比較室經過35天所測得的相對濕度,於此測試中,根據本發明所揭露的材料係為包含有重量百分比10%之KC Trockenperlen H的石膏板,也係為實施例2的材料,此實施例的材料以標準的石膏板設計來安裝於房間,而不具有額外的濕氣儲存能力於相同且相鄰的參考室;水氣擴散薄片作為阻礙層而設置於測試室與參考室之間,如此一來,每一房間內所測量的相對濕度則不會相互干擾。
於此時驗中,溫度與濕度感應器係定位於每一個測試室與參考室內,藉以持續性地監控溫度與濕度,並於每一個測試室與參考室維持每小時60立方公尺的氣體交換率,而沒有主動控制其溫度與濕度。
由第4圖中可清楚看出,使用實施例2的材料所建構的房間,更常落入於藉由圖中的陰影區域所定義舒適之窗之35%至65%的相對濕度內;於測試室內,與參考室相比較,實施例2於實驗過程中有相當大的比例吸收與釋放濕氣來維持相對濕度於舒適之窗範圍內,此外,利用實施例2所建構的房間,藉由房間的牆壁來吸收或釋放水氣的能力降低因濕度改變的量測比率,並且降低整個實驗的上下邊界。於此例子中,藉由實施例2所建構的房間提供了更加穩定的環境。
藉由實施例2之材料所提供的穩定環境更進一步地繪示於第5圖中,第5圖繪示介於第4圖所描繪之實驗中的第16天至30天,測試室所測量的濕度並沒有落於舒適之窗所定義的30%至65%的範圍之外,反而於參考室內,於5個位置相對濕度會落於舒適之窗的範圍外,其為延長期限的3倍。實施例2相當成功的降低所測量房間內的濕度之變化,並且增進處於舒適之窗的時間總量。
第6圖比較本發明之材料與參考板的濕度阻障效能,這裡再次以實施例2作為材料,於實驗中,2公斤的實施例2之樣品與參考板置放於分開的房間內,針對溫度與濕度持續監控10小時,於此期間內,每一個房間與周圍環境並沒有主動的空氣交換。
於實驗的1小時,使用水氣鍋爐於30分鐘內來蒸發1公斤的水,如此大量的水蒸氣將使得每一房間內所測量的相對濕度快速上升,並且允許實施例2以及參考石膏板展現吸收水氣的能力,使得相對濕度的等級再度降回舒適區域作為其特徵。
於兩個房間初始測量之後,第6圖清楚的顯示出實施例2比參考石膏板更快速地降低了房間內的濕度,如此一來,可得知實施例2可增進水氣吸收的能力。
於包含實施例2的房間內,相對濕度可以降低至相當於於實驗中的釋放蒸氣2小時前的狀態,而參考石膏板則僅能回到大概9小時前的水準;因此,相較於參考石膏板,實施例2藉由其複合材料而可以明顯增進相對濕度的緩衝變化之能力。
第7圖顯示根據本發明所揭露板材相對於參考板於模擬辦公室環境的溫度與相對濕度,於此時驗中,測試室與參考室與第6圖中的配置相同,但是其溫度與濕度的量測持續了好幾天,且房間與其周圍環境存在有每小時15立方公尺的空氣交換率,其約略等於每一小時交換房間內的一半氣體;此外,其也並沒有使用於0.5小時蒸發1公斤的水蒸氣,而是於周一至周五間的早上8點至下午6點之間來模擬而使用每小時20克的水蒸氣交換,藉以模擬典型的辦公室環境。
第7圖中繪示了實施例2調節結合外部空調以及水蒸氣源的存在之房間內的濕度的能力,於實驗過程中,包含實施例2的模擬辦公室環境中所測量的相對濕度,並沒有落於舒適之窗的範圍外,反而是包含有參考板的態樣,其相對濕度會於四個狀況下會高於65%之外。
第7圖的結果與第4圖所描繪的有相當大的雷同,於此例子中,其清楚了描述實施例2可以在具有水蒸氣與濕氣源的環境中不會降低其能力,而能降低量測房間內之相對濕度的變化性,如此一來,第7圖所繪示的實施例2相對於參考石膏板,具有能提供辦公室環境更舒適濕度的技術上的優點。
第1圖顯示根據本發明和兩個比較材料的兩種材料之水氣擴散的等溫線。
第2圖顯示第1圖的四種材料於35%至65%的相對濕度內的舒適之窗中之每單位質量的吸濕差。
第3圖顯示根據本發明藉由諾得測試(Nordtest)測量第1圖中的兩種材料之每單位區域之吸濕量。
第4圖繪示根據本發明所揭露之材料所建構的測試室、對比於參考室經過35天所測得的相對濕度。
第5圖著重於第4圖中所呈現的部份結果。
第6圖比較根據本發明之材料與參考板的濕度阻障效能。
第7圖顯示根據本發明所揭露之板材相對於參考板於模擬辦公室環境的溫度與相對濕度。

Claims (14)

  1. 一種石膏基底儲水物質混合物,包含透過吸收水份來影響吸濕特性的一第一添加物,其特徵在於該第一添加物為至少90%的無機材料所構成之粉末或粒狀材料,係於50℃和75%的相對大氣濕度下、歷時12週的人工老化後,能抗老化超過一石膏基底建築材料的常規使用壽命,且該第一添加物具有2.5至3.5奈米且較佳為2.5至3奈米的平均孔徑、以及0.3至1.2立方公分/克的比孔體積。
  2. 如請求項第1項所述之石膏基底儲水物質混合物,其特徵在於該無機材料係實質上為基於非晶質二氧化矽之材料。
  3. 如請求項第1或2項所述之石膏基底儲水物質混合物,其特徵在於該非晶質二氧化矽為矽膠。
  4. 如請求項第1至3項所述之石膏基底儲水物質混合物,其特徵在於該非晶質二氧化矽具有含量為1-10%之氧化鋁。
  5. 如請求項第1至4項所述之石膏基底儲水物質混合物,其特徵在於該第一添加物為大於90%的無機材料所構成,特別較佳是完全為無機材料。
  6. 如請求項第1至5項所述之石膏基底儲水物質混合物,其特徵在於該第一添加物相對於該物質混合物的乾質量之所占比例為1至30重量百分比,較佳為5至15重量百分比,特別較佳為9至11重量百分比。
  7. 如請求項第1-7項中任一項所述之石膏基底儲水物質混合物,其特徵在於該石膏基底儲水物質混合物包含額外的複數添加物,該些添加物係選自活性炭、石油焦炭、沸石、有機介孔材料及其混合物所組成的群組。
  8. 如請求項第1-7項中任一項項所述之石膏基底儲水物質混合物,其特徵在於該石膏基底儲水物質混合物更包含氧化鋁。
  9. 如請求項第1-8項中任一項所述之石膏基底儲水物質混合物,其特徵在於該石膏基底建築材料於35%至65%的相對濕度下,其每單位質量的吸濕差係大於2重量百分比,較佳為大於2.5重量百分比,特別較佳為大於3重量百分比。
  10. 如請求項第1-9項中任一項所述之石膏基底儲水物質混合物,其用途係作為用於室內被動濕度調節之石膏材料。
  11. 一種建築板,包含如請求項第1-9項中任一項所述之石膏基底儲水物質混合物。
  12. 如請求項第11項所述之建築板,其用途係用以進行室內之被動濕度調節。
  13. 一種儲水建築板之製備方法,其特徵在於是透過下列步驟: - 將作為基本成份之石膏稱重; -將第一添加物稱重,其中該第一添加物為至少90%的無機材料所構成之抗老化粉末或粒狀材料,該無機材料較佳係實質上為基於非晶質二氧化矽,且該第一添加物具有2.5至3.5奈米且較佳為2.5至3奈米的平均孔徑、以及0.3至1.2立方公分/克的比孔體積; - 將該基本成份和該第一添加物相互混合,以形成一乾混合物; - 添加適當比例的水; - 攪拌該物質混合物,以產生一個均勻塊材; - 將該塊材施加至一背襯幅材; - 硬化該塊材,以產生一連續幅材; - 將該連續幅材切割成複數板材; - 乾燥該些板材。
  14. 如請求項第13項所述之儲水建築板之製備方法,其特徵在於: 將一種或多種額外的添加物和/或填料稱重; 將該基本成份、該第一添加物、該一種或多種額外的添加物和/或填料相互混合,以產生一乾混合物。
TW104142611A 2014-12-19 2015-12-18 儲水物質混合物及由其製備的建築板 TW201623187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DE102014018799.3A DE102014018799A1 (de) 2014-12-19 2014-12-19 Feuchtespeicherndes Stoffgemisch und Bauplatte daraus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623187A true TW201623187A (zh) 2016-07-01

Family

ID=5507099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4142611A TW201623187A (zh) 2014-12-19 2015-12-18 儲水物質混合物及由其製備的建築板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DE (2) DE102014018799A1 (zh)
TW (1) TW201623187A (zh)
WO (1) WO2016097042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606733B (zh) * 2019-06-21 2021-10-08 中建材创新科技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石膏板及其制备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1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2940785A1 (de) * 1979-10-08 1981-04-16 Hoechst Ag, 6000 Frankfurt Schaumgips, verfahren zu seiner herstellung, seine verwendung und daraus bestehendes bauelement
US4499197A (en) * 1982-03-24 1985-02-12 W. R. Grace & Co. Co-gel catalyst manufacture
GB2172277B (en) * 1985-03-13 1989-06-21 Hokkaido Electric Power Preparation process of desulfurizing and denitrating agents
US4826516A (en) * 1986-09-18 1989-05-02 Daiken Kogyo Kabushiki Kaisha Moisture-remover and moisture-removing apparatus
JP3524963B2 (ja) 1994-06-30 2004-05-10 クリオン株式会社 調湿石膏ボード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JPH0959052A (ja) 1995-08-19 1997-03-04 Dantani Plywood Co Ltd 調湿性石膏ボード
JP3485730B2 (ja) 1996-07-31 2004-01-13 ニチハ株式会社 吸放湿ボード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JPH1171161A (ja) * 1997-08-26 1999-03-16 Noritake Co Ltd 石膏材
CN1278759C (zh) * 1998-04-02 2006-10-11 东陶机器株式会社 调湿功能材料及其制造方法
JP2000345627A (ja) 1999-06-04 2000-12-12 Dantani Plywood Co Ltd 床下調湿材
JP3212591B1 (ja) * 2000-07-14 2001-09-25 クリオン株式会社 調湿建材
JP2002095730A (ja) * 2000-07-21 2002-04-02 Midori Anzen Co Ltd 脱臭材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JP2002178444A (ja) 2000-12-14 2002-06-26 Dantani Plywood Co Ltd 化粧単板貼り調湿性防火建材
FR2934283B1 (fr) * 2008-07-22 2010-09-24 Ahlstroem Oy Dalle acoustique perforee depolluante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16097042A1 (en) 2016-06-23
DE112015005651T5 (de) 2017-10-19
DE102014018799A1 (de) 2016-06-2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Feng et al. Metal-organic framework MIL-100 (Fe) as a novel moisture buffer material for energy-efficient indoor humidity control
KR101149065B1 (ko) 포름알데히드 흡착과 수분 흡방습이 가능한 수열합성 건축내장용 패널 및 그 제조방법
JP2009023864A (ja) 機能性建材
KR101289273B1 (ko) 친환경 융복합 축열 기능을 가진 친환경 내장 마감재 조성물
TW201623187A (zh) 儲水物質混合物及由其製備的建築板
JP6584115B2 (ja) 化学物質を吸着・吸収する複合体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CN208918185U (zh) 一种建筑节能墙板
Qin et al. Novel MOF-based autonomous humidity control materials for energy-efficient indoor moisture regulation
AU2019328764A1 (en) Multifunctional system for passive heat and water management
KR20120102294A (ko) 친환경 융복합 축열 기능을 가진 친환경 내장 마감재 조성물의 제조 방법
RU2776843C1 (ru) Строительная смесь или покрытие для внутренних работ
Zhang et al. Recent progress on hygroscopic materials for indoor moisture buffering
JP3457738B2 (ja) 吸湿性塩化物含有調湿建材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JP4088683B2 (ja) 調湿材料の性能の評価方法
JP2948133B2 (ja) 調湿建材
JP2004285611A (ja) 断熱調湿材とそれを用いる建築材
JPH0959052A (ja) 調湿性石膏ボード
JP2004082691A (ja) 調湿部材及び部屋
Latif et al. Moisture buffer potential of wall assemblies incorporating hemp-lime
JP2004251735A (ja) 居住環境の乾燥防止目的で使用する調湿材料の性能評価方法及びその指標値
JP5794443B1 (ja) 調湿建材
JP4682334B2 (ja) 排湿外壁構造
JP2006219346A (ja) 調湿用成形体とその製造方法
JP2004285716A (ja) 機能性建材
Lehtimaa The effect of functional cloth on the properties of wood's moisture buffering capaci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