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1610147A - 培養容器 - Google Patents

培養容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1610147A
TW201610147A TW104120299A TW104120299A TW201610147A TW 201610147 A TW201610147 A TW 201610147A TW 104120299 A TW104120299 A TW 104120299A TW 104120299 A TW104120299 A TW 104120299A TW 201610147 A TW201610147 A TW 201610147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pressing member
cell culture
bubble discharge
liquid
container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412029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I548740B (zh
Inventor
小尾奈緒子
大西厚史
伊賀敏洋
Original Assignee
日本寫真印刷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日本寫真印刷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日本寫真印刷股份有限公司
Publication of TW20161014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61014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54874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548740B/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12BIOCHEMISTRY; BEER; SPIRITS; WINE; VINEGAR; MICROBIOLOGY; ENZYMOLOGY; MUTATION OR GENETIC ENGINEERING
    • C12MAPPARATUS FOR ENZYMOLOGY OR MICROBIOLOGY; APPARATUS FOR CULTURING MICROORGANISMS FOR PRODUCING BIOMASS, FOR GROWING CELLS OR FOR OBTAINING FERMENTATION OR METABOLIC PRODUCTS, i.e. BIOREACTORS OR FERMENTERS
    • C12M29/00Means for introduction, extraction or recirculation of materials, e.g. pump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12BIOCHEMISTRY; BEER; SPIRITS; WINE; VINEGAR; MICROBIOLOGY; ENZYMOLOGY; MUTATION OR GENETIC ENGINEERING
    • C12MAPPARATUS FOR ENZYMOLOGY OR MICROBIOLOGY; APPARATUS FOR CULTURING MICROORGANISMS FOR PRODUCING BIOMASS, FOR GROWING CELLS OR FOR OBTAINING FERMENTATION OR METABOLIC PRODUCTS, i.e. BIOREACTORS OR FERMENTERS
    • C12M29/00Means for introduction, extraction or recirculation of materials, e.g. pumps
    • C12M29/20Degassing; Venting; Bubble trap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12BIOCHEMISTRY; BEER; SPIRITS; WINE; VINEGAR; MICROBIOLOGY; ENZYMOLOGY; MUTATION OR GENETIC ENGINEERING
    • C12MAPPARATUS FOR ENZYMOLOGY OR MICROBIOLOGY; APPARATUS FOR CULTURING MICROORGANISMS FOR PRODUCING BIOMASS, FOR GROWING CELLS OR FOR OBTAINING FERMENTATION OR METABOLIC PRODUCTS, i.e. BIOREACTORS OR FERMENTERS
    • C12M1/00Apparatus for enzymology or microbiology
    • C12M1/34Measuring or testing with condition measuring or sensing means, e.g. colony counter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12BIOCHEMISTRY; BEER; SPIRITS; WINE; VINEGAR; MICROBIOLOGY; ENZYMOLOGY; MUTATION OR GENETIC ENGINEERING
    • C12MAPPARATUS FOR ENZYMOLOGY OR MICROBIOLOGY; APPARATUS FOR CULTURING MICROORGANISMS FOR PRODUCING BIOMASS, FOR GROWING CELLS OR FOR OBTAINING FERMENTATION OR METABOLIC PRODUCTS, i.e. BIOREACTORS OR FERMENTERS
    • C12M23/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e.g. recesses, hinges
    • C12M23/02Form or structure of the vessel
    • C12M23/12Well or multiwell plate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12BIOCHEMISTRY; BEER; SPIRITS; WINE; VINEGAR; MICROBIOLOGY; ENZYMOLOGY; MUTATION OR GENETIC ENGINEERING
    • C12MAPPARATUS FOR ENZYMOLOGY OR MICROBIOLOGY; APPARATUS FOR CULTURING MICROORGANISMS FOR PRODUCING BIOMASS, FOR GROWING CELLS OR FOR OBTAINING FERMENTATION OR METABOLIC PRODUCTS, i.e. BIOREACTORS OR FERMENTERS
    • C12M23/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e.g. recesses, hinges
    • C12M23/38Caps; Covers; Plugs; Pouring mean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12BIOCHEMISTRY; BEER; SPIRITS; WINE; VINEGAR; MICROBIOLOGY; ENZYMOLOGY; MUTATION OR GENETIC ENGINEERING
    • C12MAPPARATUS FOR ENZYMOLOGY OR MICROBIOLOGY; APPARATUS FOR CULTURING MICROORGANISMS FOR PRODUCING BIOMASS, FOR GROWING CELLS OR FOR OBTAINING FERMENTATION OR METABOLIC PRODUCTS, i.e. BIOREACTORS OR FERMENTERS
    • C12M41/00Means for regulation, monitoring, measurement or control, e.g. flow regulation
    • C12M41/46Means for regulation, monitoring, measurement or control, e.g. flow regulation of cellular or enzymatic activity or functionality, e.g. cell viability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1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OR APPARATUS IN GENERAL
    • B01LCHEMICAL OR PHYSICAL LABORATORY APPARATUS FOR GENERAL USE
    • B01L2200/00Solutions for specific problems relating to chemical or physical laboratory apparatus
    • B01L2200/06Fluid handling related problems
    • B01L2200/0647Handling flowable solids, e.g. microscopic beads, cells, particl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1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OR APPARATUS IN GENERAL
    • B01LCHEMICAL OR PHYSICAL LABORATORY APPARATUS FOR GENERAL USE
    • B01L2300/00Additional constructional details
    • B01L2300/08Geometry, shape and general structure
    • B01L2300/0809Geometry, shape and general structure rectangular shaped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1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OR APPARATUS IN GENERAL
    • B01LCHEMICAL OR PHYSICAL LABORATORY APPARATUS FOR GENERAL USE
    • B01L2300/00Additional constructional details
    • B01L2300/08Geometry, shape and general structure
    • B01L2300/0848Specific forms of parts of containers
    • B01L2300/0854Double wall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1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OR APPARATUS IN GENERAL
    • B01LCHEMICAL OR PHYSICAL LABORATORY APPARATUS FOR GENERAL USE
    • B01L3/00Containers or dishes for laboratory use, e.g. laboratory glassware; Droppers
    • B01L3/50Containers for the purpose of retaining a material to be analysed, e.g. test tubes
    • B01L3/508Containers for the purpose of retaining a material to be analysed, e.g. test tubes rigid containers not provided for above
    • B01L3/5085Containers for the purpose of retaining a material to be analysed, e.g. test tubes rigid containers not provided for above for multiple samples, e.g. microtitration plates
    • B01L3/50853Containers for the purpose of retaining a material to be analysed, e.g. test tubes rigid containers not provided for above for multiple samples, e.g. microtitration plates with covers or lids

Landscapes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Bioinformatics & Cheminformatics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Zoology (AREA)
  • Wood Science & Technology (AREA)
  • Biotechnology (AREA)
  •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AREA)
  • Microbiology (AREA)
  • Biomedical Technology (AREA)
  • Biochemistry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Genetics & Genomics (AREA)
  • Clinical Laboratory Science (AREA)
  • Analytical Chemistry (AREA)
  • Cell Biology (AREA)
  • Medicinal Chemistry (AREA)
  • Apparatus Associated With Microorganisms And Enzymes (AREA)

Abstract

本發明的課題在於去除培養容器中的彎液面而能進行正確的觀察。 細胞培養容器1係具備有容器本體7與按壓構件9。容器本體7係具有用以收容細胞培養液C之凹部7。按壓構件9係可取下地嵌合至凹部7的上側之構件。按壓構件9係具有:下表面23a,係在被嵌合的狀態下抵接至細胞培養液C的上表面;以及氣泡排出部13,係可將細胞培養液C內的氣泡排出至外部。

Description

培養容器
本發明係有關於一種培養容器,尤其有關於一種用以收容使用於顯微鏡觀察的培養液之培養容器。
在醫學及生物的領域中,廣泛地進行細胞與細菌的培養。
此外,為了使用配合目的的容器來進行培養,係開發各種形狀及尺寸的培養容器。
然而,當容器之用以收容培養液之凹部的內徑為例如16.5mm以下時,容器中的培養液的液面因為表面張力而彎曲之現象(以下稱為彎液面(meniscus))在顯微鏡觀察中會產生問題。亦即,在以光學顯微鏡觀察細胞或細菌時,因為起因於彎液面的透鏡功效導至影像劣化。因此,難以進行凹部的中心部以外的觀察。
為了解決此種問題,在專利文獻1所揭示的細胞培養容器中,使彎液面控制用平板漂浮於容器中。
[先前技術文獻]
[專利文獻]
專利文獻1:日本特開平5-181068號公報
在專利文獻1所記載的細胞培養容器中,實際於彎液面控制用平板的設計、取下等有許多技術性問題,因此該細胞培養容器並不實用。
本發明的課題在於去除培養容器中的彎液面,藉此可正確地觀察。
以下說明用以解決課題之手段的複數種形態。這些形態能因應需要任意地組合。
本發明的實施形態之一為一種培養容器,係具備有容器本體與按壓構件。
容器本體係具有用以收容培養液之凹部。
按壓構件係可取下地嵌合至凹部的上側。按壓構件係具有:下表面,係在被嵌合的狀態下抵接至培養液的上表面;以及氣泡排出部,係可將培養液內的氣泡排出至外部。
在該容器中,在將培養液收容於容器本體的凹部的狀 態下,按壓構件係被嵌入至凹部的上側。如此,按壓構件的下表面係抵接至培養液的上表面,藉此消除彎液面。在此狀態下,培養液內的氣泡係從按壓構件的氣泡排出部被排出至外部。結果,能正確地觀察培養容器中的細胞。
按壓構件的下表面亦可至少局部性地具有用以將培養液內的氣泡朝氣泡排出部誘導之傾斜面。
在該容器中,培養液內的氣泡係被按壓構件的下表面的傾斜面誘導至氣泡排出部。因此,氣泡不易滯留於按壓構件的下表面附近。
按壓構件的下表面亦可至少局部性地經過親水化處理。
在該容器中,氣泡不易滯留於按壓構件的下表面附近。
亦可於按壓構件進一步形成有液體供給部,該液體供給部係用以將液體注入至培養液內,藉此使培養液內的氣泡移動至氣泡排出部側。
在該容器中,當液體從液體供給部被注入至培養液內時,培養液內的氣泡係移動至氣泡排出部側。因此,氣泡不易滯留於按壓構件的下表面附近。
凹部的底部亦可具有形成有複數個微孔(micro well)之第一部分。在此情形中,按壓構件的下表面係抵接至培養液的上表面。
藉由防止彎液面,能正確地觀察在複數個微孔內成長 的球狀體(spheroid)。
凹部的底部亦可具有未形成有複數個微孔之第二部分。在此情形中,按壓構件的氣泡排出部係與第二部分對應設置。
由於在底部中與複數個微孔對應的位置未形成氣泡排出部,因此能正確地觀察在複數個微孔成長的球狀體。
在本發明的培養容器中,藉由去除彎液面而可正確地觀察。
1‧‧‧細胞培養容器
3、103‧‧‧容器本體
5、5A‧‧‧具有按壓構件的板
5a、11a‧‧‧本體
5b‧‧‧框
7、107‧‧‧凹部
9、109‧‧‧按壓構件
11‧‧‧蓋子
11b、19、119、125‧‧‧筒狀部
12‧‧‧緩衝構件
13、43、47、51、55、59、63、123b、123c‧‧‧氣泡排出部
15‧‧‧第一卡合部
16‧‧‧第二卡合部
17、117‧‧‧底部
19a‧‧‧內周面
23、23A、41、45、49、53、57、61、123‧‧‧下表面部
23a、41a、45a、49a、53a、 57a、61a、123a‧‧‧下表面
25‧‧‧筒狀部
25a‧‧‧外周面
27‧‧‧凸緣部
31、52‧‧‧液體供給部
43a、51a‧‧‧第一槽
43b、52a‧‧‧第二槽
71‧‧‧銷
73‧‧‧孔
123A‧‧‧按壓部
123B‧‧‧突出部
131‧‧‧微孔構件
131a‧‧‧微孔
c‧‧‧種細胞
C‧‧‧細胞培養液
S‧‧‧球狀體
θ‧‧‧角度
圖1係細胞培養容器的容器本體的立體圖。
圖2係細胞培養容器之具有按壓構件的板的立體圖。
圖3係細胞培養容器之具有按壓構件的板的立體圖。
圖4係細胞培養容器的剖視圖。
圖5係細胞培養容器的一部分的俯視圖(第一實施形態)。
圖6係圖5的Ⅵ-Ⅵ剖視圖。
圖7係圖5的Ⅶ-Ⅶ剖視圖。
圖8係細胞培養容器的一部分的俯視圖(第二實施形態)。
圖9係圖8的Ⅸ-Ⅸ剖視圖。
圖10係細胞培養容器的一部分的俯視圖(第三實施形態)。
圖11係圖10的XI-XI剖視圖。
圖12係細胞培養容器的一部分的俯視圖(第四實施形態)。
圖13係圖12的XIII-XIII剖視圖。
圖14係細胞培養容器的一部分的俯視圖(第五實施形態)。
圖15係圖14的XV-XV的剖視圖。
圖16係細胞培養容器的一部分的俯視圖(第六實施形態)。
圖17係圖16的XVII-XVII剖視圖。
圖18係細胞培養容器的一部分的俯視圖(第七實施形態)。
圖19係圖18的XIX-XIX剖視圖。
圖20係細胞培養容器的剖視圖(第八實施形態)。
圖21係細胞培養容器的剖視圖(第九實施形態)。
圖22係細胞培養容器的剖視圖。
圖23係細胞培養容器的剖視圖。
圖24係細胞培養容器的剖視圖。
圖25係按壓構件的俯視圖。
圖26係按壓構件的俯視圖(第十實施形態)。
圖27係細胞培養容器的剖視圖(第十一實施形態)。
圖28係細胞培養容器的容器本體的剖視圖(第十二實 施形態)。
圖29係細胞培養容器的剖視圖(第十三實施形態)。
圖30係細胞培養容器的容器本體的立體圖(第十五實施形態)。
1.第一實施形態
(1)整體構造
使用圖1至圖3說明作為本發明實施形態之一的培養容器之細胞培養容器1。
圖1係細胞培養容器的容器本體的立體圖。圖2及圖3係細胞培養容器之具有按壓構件的板的立體圖。
如圖所示,細胞培養容器1係具備有容器本體3與具有按壓構件的板5。容器本體3係在平面觀視時為長方形狀,且具有用以收容作為培養液的細胞培養液C之複數個凹部(孔)7。容器本體3為厚度薄的透明性構件,例如為透明塑膠製。容器本體3為公知之物,例如為一般的孔板(well plate)。
具有按壓構件的板5為與容器本體3對應的長方形形狀,並具有與凹部7對應的複數個按壓構件9。具有按壓構件的板5為厚度薄的透明性構件,例如為透明塑膠製。具有按壓構件的板5係具有平板狀的本體5a與形成於具有按壓構件的板5的外周面之框5b。於具有按壓構件的板5 的本體5a設置有複數個按壓構件9。按壓構件9為可取下地嵌合至凹部7的上側之構件。
此外,圖2所示的具有按壓構件的板5係具有6×4之合計24個按壓構件9,圖3所示的具有按壓構件的板5A係具有6×1之合計6個按壓構件9。圖3所示的具有按壓構件的板5A係相對於圖1所示的容器本體3使用四個。
圖4係細胞培養容器的剖視圖。如圖4所示,在具有按壓構件的板5被嵌入至容器本體3的狀態下,複數個按壓構件9分別進入至複數個凹部7內,並將置入有細胞培養液C的凹部7予以密封。藉此,能抑制細胞培養液C因為揮發而減少。對於小徑的凹部而言,抑制細胞培養液C因為揮發而減少的情形是重要的。
此外,雖未圖示,於細胞培養中,從細胞培養容器1的上方(亦即從具有按壓構件的板5的上方)蓋上蓋子。蓋子係覆蓋容器本體3以及具有按壓構件的板5的上部。藉此,防止對於細胞培養液的交叉污染(cross contamination)。
細胞培養容器1中的細胞的觀察係使用各種顯微鏡從各凹部7的下方進行。具體而言,由於細胞大多成為接著於凹部7的底部之狀態,因此在此種狀態下觀察細胞。然而,在進行浮游培養之情形,亦有觀察浮游在細胞培養液C內的細胞之情形。
(2)詳細構造
接著,使用圖5至圖7詳細說明凹部7與按壓構件9的構造及兩者的關係。圖5係細胞培養容器的一部分的俯視圖。圖6係圖5的Ⅵ-Ⅵ剖視圖。圖7係圖5的Ⅶ-Ⅶ剖視圖。
按壓構件9係具有在被嵌合的狀態下抵接至細胞培養液C的上表面之下表面23a(係容後述)。再者,按壓構件9係具有可將細胞培養液C內的氣泡排出至外部之氣泡排出部13。在本實施形態中,氣泡排出部13為形成於筒狀部25的外周面且與下表面23a(係容後述)的外周側與按壓構件9的外部連通之凹部。
凹部7係具有底部17與筒狀部19。筒狀部19的內周面19a係於縱剖面中大略筆直地延伸。
按壓構件9主要係具有下表面部23與筒狀部25。下表面部23係平面觀視為圓形狀的平板。筒狀部25係以些微間隙嵌入至凹部7的筒狀部19內。亦即,筒狀部25的外周面25a係在接近筒狀部19的內周面19a的狀態下與內周面19a相對向。於筒狀部25的下端連接有下表面部23的外周緣。
按壓構件9係進一步具有凸緣(flange)部27。在本實施 形態中,為了方便說明,雖然凸緣部27係作為固定於具有按壓構件的板5的本體5a之構件予以說明,但亦可與本體5a一體成形。凸緣部27係從筒狀部25朝外周側延伸,並置放於凹部7的筒狀部19的上表面。如此,由於在按壓構件9設置有凸緣部27,因此容易將按壓構件9從凹部7取下。
如圖所示,於按壓構件9的一部分形成有氣泡排出部13。氣泡排出部13為可將細胞培養液C內的氣泡排出至外部之構造。在本實施形態中,氣泡排出部13為筒狀部25的外周面25a的一部分被切除而形成之凹部,如圖7所示,該凹部7係從下表面部23的下表面23a延伸至細胞培養容器1的外部。此外,在本實施形態中,凸緣部27係平面觀視被切除呈圓弧狀。
如此,於按壓構件9設置有氣泡排出部13,藉此能藉由按壓構件9消除彎液面,並能防止氣泡滯留。因此,能正確且廣面積地觀察細胞,亦即能在及於凹部7的外周緣的廣範圍中觀察細胞。
雖然下表面部23的下表面23a為平面形狀,但並非是水平,而是呈傾斜(參照圖7的角度θ)。更具體而言,下表面23a係以氣泡排出部13附近成為最高之方式傾斜。藉此,位於下表面23a附近之氣泡係沿著下表面23a被誘導至氣泡排出部13。
此外,下表面23a的傾斜角度θ係1度至30度,更佳為1度至5度。
於下表面部23的下表面23a施予親水化處理。因此,氣泡不易滯留於下表面23a附近。親水化處理係能使用公知技術(例如親水性聚合物的塗布)。此外,藉由親水化處理而防止以浮游培養所培養的細胞附著於下表面部23的下表面23a。
於按壓構件9形成有液體供給部31。液體供給部31係用以將液體注入至細胞培養液C內,藉此使細胞培養液C內的氣泡移動至氣泡排出部13側。在本實施形態中,液體供給部31為筒狀部25的外周面25a的一部分被切除而形成之凹部,該凹部係從下表面部23的下表面23a延伸至細胞培養容器1的外部。
此外,液體供給部31係形成於在徑方向與氣泡排出部13相對向的位置。亦即,液體供給部31係配置於下表面23a之最低的位置。當液體從液體供給部31注入至細胞培養液C內時,細胞培養液C內的氣泡係移動至氣泡排出部13側。因此,氣泡不易滯留於按壓構件9的下表面23a附近。於液體供給例如使用吸量管(pipette)。
再者,氣泡排出部13與液體供給部31係可進行吸量管所為之插入播種。藉此,於將按壓構件9蓋上後,能調 整細胞整體的數量及成長狀況。
如上所述,由於按壓構件9的下表面部23抵接至細胞培養液C的上表面,因此消除彎液面問題。再者,由於下表面部23的外周緣係延伸至凹部7的內周面19a附近,因此增大觀察面積。
以往在例如直徑7mm左右的凹部中能不受彎液面的影響進行觀察之範圍為直徑1mm至3mm左右,然而在本實施形態中除了按壓構件9的厚度之外,可在直徑5mm左右的範圍進行觀察。藉此,能確認在習知中藉由推測所判斷的區域,而可正確地觀察經時變化及狀態。
直條縫隙(slit)所形成之按壓構件9的開口部分的面積相對於下表面部23的面積為1%至50%,較佳為3%至30%。藉此,能確保不會對細胞觀察造成不良影響之廣觀察面積,且能將細胞培養液C及氣泡從下表面部23的下方移除。
再者,能藉由氣泡排出部13將細胞培養液C內的氣泡排出至細胞培養容器1的外部。此外,藉由下表面23a的傾斜與親水化處理以及液體供給部31,能確實且迅速地進行氣泡的排出。
簡單地說明將按壓構件9嵌入至凹部7之動作。首先,將細胞培養液C注入至凹部7內。此時的細胞培養液C的 量係例如按壓構件9的下表面23a抵接至細胞培養液的上表面之位置。接著,將按壓構件9嵌入至凹部7。於是,例如如圖7所示,細胞培養液C的液面係成為被下表面23a按壓之狀態。並且,細胞培養液C的一部分係進入至氣泡排出部13以及液體供給部31內。
此外,下表面23a的傾斜亦可省略,或亦可為其他形狀。例如下表面23a亦可為氣泡排出部附近的傾斜角度較大之二階段的傾斜面。此外,下表面23a的親水化處理亦可省略,或亦可局部性地進行。再者,液體供給部31亦可省略,或亦可為其他形狀。
針對上述實施形態中的按壓構件及凹部的尺寸,說明具體例。此外,以下的具體例雖例示有彎液面變明顯之孔的尺寸,但本發明並未限定於該等數值。
一般而言,以容器本體的種類而言,有6、12、24、48、96、384孔。在24孔之情形中,按壓構件的內徑為8.0mm至14.0mm,按壓構件的縱方向長度(不包含凸緣)為3.0mm至10.0mm,按壓構件的外徑為8.0mm至14.0mm,凹部的底面內徑為14.0mm至17.0mm。在96孔之情形中,按壓構件的內徑為4.0mm至5.0mm,按壓構件的縱方向長度(不包含凸緣)為3.0mm至10.0mm,按壓構件的外徑為4.0mm至5.0mm,凹部的底面內徑為5.0mm至7.0mm。
2.第二實施形態
以下使用圖8及圖9說明第二實施形態。圖8係細胞培養容器的一部分的俯視圖。圖9係圖8的Ⅸ-Ⅸ剖視圖。
此外,按壓構件及凹部的基本構成係與前述實施形態相同。以下以不同點為中心進行說明。
按壓構件9係具有在被嵌合的狀態下抵接至細胞培養液C的上表面之下表面41a(係容後述)。再者,按壓構件9係具有可將細胞培養液C內的氣泡排出至外部之氣泡排出部43。在本實施形態中,氣泡排出部43為形成於下表面部41的外周緣且呈圓弧狀延伸並朝上下方向貫通之複數個槽。具體而言,氣泡排出部43係具有圖右側之一對第一槽43a以及圖左側之一對第二槽43b。圖右側之一對第一槽43a係延伸遍及下表面部41的圖右側半部的外周緣整體。此外,圖左側之一對第二槽43b係延伸遍及下表面部41的圖左側半部的外周緣整體。
如此,於按壓構件9設置有氣泡排出部43,藉此藉由按壓構件9消除彎液面,並防止氣泡滯留。因此,能正確且廣面積地觀察細胞,亦即能在達至凹部7的外周緣的廣範圍中觀察細胞。
下表面部41的下表面41a係具有被分割成圖示左右兩部分且從圖示左右中心分別朝左右兩側傾斜之平面形狀 (參照圖9的角度θ)。更具體而言,下表面41a的圖右側部分係以一對第一槽43a的中間附近成為最高之方式傾斜。下表面41a的圖左側部分係以一對第二槽43b的中間附近成為最高之方式傾斜。藉此,位於下表面41a附近的氣泡係沿著下表面41a被誘導至一對第一槽43a與一對第二槽43b。
簡單地說明將按壓構件9嵌入至凹部7之動作。首先,將細胞培養液C注入至凹部7內。此時的細胞培養液C的量係例如按壓構件9的下表面41a抵接至細胞培養液C的上表面之位置。接著,將按壓構件9嵌入至凹部7。於是,例如如圖9所示,細胞培養液C的液面係成為被下表面41a按壓之狀態。在此情形中,細胞培養液C的一部分係進入至氣泡排出部43的第一槽43a與第二槽43b。此外,在圖9中,雖然細胞培養液的液面係位於第一槽43a與第二槽43b中,但細胞培養液C係可超過第一槽43a與第二槽43b且局部地溢出至下表面部41的上側。
本實施形態所能獲得的功效係與第一實施形態所能獲得的功效相同。
此外,作為氣泡排出部的槽的數量、位置以及形狀可因應需要變更。此外,形成於下表面部的氣泡排出部亦可非為槽形狀,而可為孔形狀。
下表面23a的形狀並未限定於前述實施形態。下表面 亦可為整體呈水平延伸之平面,或亦可為與各槽對應而形成的複數個傾斜平面。
3.第三實施形態
以下使用圖10及圖11說明第三實施形態。圖10係細胞培養容器的一部分的俯視圖。圖11係圖10的XI-XI剖視圖。
此外,按壓構件及凹部的基本構成係與前述實施形態相同。以下以不同點為中心進行說明。
按壓構件9係具有在被嵌合的狀態下抵接至細胞培養液C的上表面之下表面45a(係容後述)。再者,按壓構件9係具有可將細胞培養液C內的氣泡排出至外部之氣泡排出部47。在本實施形態中,氣泡排出部47為形成於下表面部41的左右中心且呈直線狀延伸之槽。具體而言,在圖中,氣泡排出部47係從下表面部41的外周緣延伸至外周緣。
如此,於按壓構件9設置有氣泡排出部47,藉此藉由按壓構件9消除彎液面,並防止氣泡滯留。因此,能正確且廣面積地觀察細胞,亦即能在達至凹部7的外周緣的廣範圍中觀察細胞。
下表面部45的下表面45a係具有被分割成圖示左右兩 部分且從圖示左右中心分別朝左右兩側傾斜之平面形狀(參照圖11的角度θ)。更具體而言,下表面45a的圖右側部分係以氣泡排出部47附近成為最高之方式傾斜。下表面45a的圖左側部分係以氣泡排出部47附近成為最高之方式傾斜。藉此,位於下表面45a附近的氣泡係沿著下表面45a被誘導至氣泡排出部47。
本實施形態所能獲得的功效係與第一實施形態至第二實施形態所能獲得的功效相同。
此外,作為氣泡排出部的槽的數量、位置以及形狀可因應需要變更。此外,形成於下表面部的氣泡排出部亦可非為槽形狀而為孔形狀。
下表面45a的形狀並未限定於前述實施形態。下表面亦可為整體呈水平延伸之平面。
4.第四實施形態
以下使用圖12及圖13說明第四實施形態。圖12係細胞培養容器的一部分的俯視圖。圖13係圖12的XIII-XIII剖視圖。
此外,按壓構件及凹部的基本構成係與前述實施形態相同。以下以不同點為中心進行說明。
按壓構件9係具有在被嵌合的狀態下抵接至細胞培養液C的上表面之下表面49a(係容後述)。再者,按壓構件9 係具有可將細胞培養液C內的氣泡排出至外部之氣泡排出部51。在本實施形態中,氣泡排出部51為形成於下表面部49的外周緣且呈圓弧狀延伸之槽。具體而言,在圖中,氣泡排出部51係具有圖右側之一對第一槽51a。一對第一槽51a係延伸遍及下表面部49的外周緣的圖右側半部整體。
如此,於按壓構件9設置有氣泡排出部51,藉此防止氣泡滯留。因此,能正確且廣面積地觀察細胞,亦即能在達至凹部7的外周緣的廣範圍中觀察細胞。
雖然下表面部49的下表面49a為平面形狀,但亦可非為水平而是呈傾斜(參照圖13的角度θ)。更具體而言,下表面49a係以氣泡排出部51的一對第一槽51a彼此的中間附近成為最高之方式傾斜。藉此,位於下表面49a附近的氣泡係沿著下表面49a被誘導至氣泡排出部51。
於按壓構件9形成有液體供給部52。液體供給部52係用以將液體注入至細胞培養液C內,藉此使細胞培養液C內的氣泡移動至氣泡排出部51側。在本實施形態中,液體供給部52為形成於下表面部49的外周緣且呈圓弧狀延伸之槽。具體而言,在圖中,液體供給部52係具有圖左側的一對第二槽52a。一對第二槽52a係延伸遍及下表面部49的外周緣的圖左側半部整體。
此外,液體供給部52形成於在徑方向與氣泡排出部51相對向的位置。亦即,液體供給部52的一對第二槽52a彼此的中間係成為下表面49a之最低的位置。當液體從液體供給部52注入至細胞培養液C內時,細胞培養液C內的氣泡係移動至氣泡排出部51側。因此,氣泡不易滯留於按壓構件9的下表面49a附近。於液體供給例如使用吸量管。
本實施形態所能獲得的功效係與第一實施形態至第三實施形態所能獲得的功效相同。
此外,下表面49a的傾斜亦可省略,或亦可為其他形狀。此外,下表面49a的親水化處理亦可省略,或亦可局部性地進行。再者,液體供給部52亦可省略,或亦可為其他形狀。
5.第五實施形態
以下使用圖14及圖15說明第五實施形態。圖14係細胞培養容器的一部分的俯視圖。圖15係圖14的XV-XV的剖視圖。
此外,按壓構件及凹部的基本構成係與前述實施形態相同。以下以不同點為中心進行說明。
按壓構件9係具有在被嵌合的狀態下抵接至細胞培養 液C的上表面之下表面53a(係容後述)。再者,按壓構件9係具有可將細胞培養液C內的氣泡排出至外部之氣泡排出部55。在本實施形態中,氣泡排出部55為形成於下表面部53的外周緣且呈圓弧狀延伸之槽。具體而言,氣泡排出部55係從下表面部53的圖右側半部的外周緣延伸之槽。
如此,於按壓構件9設置有氣泡排出部55,藉此藉由按壓構件9消除彎液面,並防止氣泡滯留。因此,能正確且廣面積地觀察細胞,亦即能在達至凹部7的外周緣的廣範圍中觀察細胞。
雖然下表面部53的下表面53a為平面形狀,但亦可非為水平而是呈傾斜(參照圖15的角度θ)。更具體而言,下表面53a係以氣泡排出部55的中間附近成為最高之方式傾斜。藉此,位於下表面53a附近的氣泡係沿著下表面53a被誘導至氣泡排出部55。
本實施形態所能獲得的功效係與第一實施形態至第四實施形態所能獲得的功效相同。
作為氣泡排出部的槽的數量、位置以及形狀可因應需要變更。此外,形成於下表面部的氣泡排出部亦可非為槽形狀,而可為孔形狀。
下表面部的下表面的形狀並未限定於前述實施形態。下表面亦可為整體呈水平延伸之平面。
6.第六實施形態
以下使用圖16及圖17說明第六實施形態。圖16係細胞培養容器的一部分的俯視圖。圖17係圖16的XVII-XVII剖視圖。
此外,按壓構件及凹部的基本構成係與前述實施形態相同。以下以不同點為中心進行說明。
按壓構件9係具有在被嵌合的狀態下抵接至細胞培養液C的上表面之下表面57a(係容後述)。再者,按壓構件9係具有可將細胞培養液C內的氣泡排出至外部之氣泡排出部59。在本實施形態中,氣泡排出部59為形成於下表面部57的外周緣且呈圓弧狀延伸之複數個槽。具體而言,形成有合計四條的槽。
如此,於按壓構件9設置有氣泡排出部59,藉此藉由按壓構件9消除彎液面,並防止氣泡滯留。因此,能正確且廣面積地觀察細胞,亦即能在達至凹部7的外周緣的廣範圍中觀察細胞。
下表面部57的下表面57a為水平延伸之平端面。
此外,在本實施形態中,能將複數個氣泡排出部59的任一者作為液體供給部來使用。
本實施形態所能獲得的功效係與第一實施形態至第五實施形態所能獲得的功效相同。
此外,作為氣泡排出部的槽的數量、位置以及形狀可因應需要變更。此外,形成於下表面部的氣泡排出部亦可非為槽形狀,而可為孔形狀。
7.第七實施形態
以下使用圖18及圖19說明第七實施形態。圖18係細胞培養容器的一部分的俯視圖。圖19係圖18的XIX-XIX剖視圖。
此外,按壓構件及凹部的基本構成係與前述實施形態相同。以下以不同點為中心進行說明。
按壓構件9係具有在被嵌合的狀態下抵接至細胞培養液C的上表面之下表面61a(係容後述)。再者,按壓構件9係具有可將細胞培養液C內的氣泡排出至外部之氣泡排出部63。
在本實施形態中,氣泡排出部63為筒狀部25的外周面25a的一部分被切除而形成之凹部,該凹部係從下表面部61的下表面61a延伸至細胞培養容器1的外部。此外,在本實施形態中,凸緣部27係平面觀視被切除呈直線狀。
如此,於按壓構件9設置有氣泡排出部63,藉此能藉由按壓構件9消除彎液面,並能防止氣泡滯留。因此,能 正確且廣面積地觀察細胞,亦即能在達至凹部7的外周緣的廣範圍中觀察細胞。
雖然下表面部61的下表面61a為平面形狀,但並非是水平,而是呈傾斜(參照圖19的角度θ)。更具體而言,下表面61a係以氣泡排出部63附近成為最高之方式傾斜。藉此,位於下表面61a附近之氣泡係沿著下表面61a被誘導至氣泡排出部63。
本實施形態所能獲得的功效係與第一實施形態至第六實施形態所能獲得的功效相同。
8.第八實施形態
在第一實施形態至第七實施形態中,雖然下表面部23、53、61係配置於較遠離底部17之位置,但該位置並無特別限定。
以下使用圖20說明第九實施形態。圖20係細胞培養容器的剖視圖。此外,按壓構件及凹部的基本構成係與前述實施形態相同。以下以不同點為中心進行說明。
從圖可清楚得知,下表面部23A係配置成接近底部17。該構造可應用於第一實施形態至第八實施形態的任一個實施形態,且該等實施形態能獲得相同功效。
9.第九實施形態
雖然在第一實施形態至第八實施形態中將本發明應用於觀察培養液內的細胞之容器,但本發明亦可應用於其他種類的容器。
使用圖21至圖24說明球狀體形成用的細胞培養容器。圖21至圖24係細胞培養容器的剖視圖。圖25係按壓構件的俯視圖。
此外,按壓構件及凹部的基本構成係與前述實施形態相同。以下以不同點為中心進行說明。
圖21係顯示細胞培養容器的容器本體103。容器本體103係上側開口之容器,用以保持細胞培養液C。細胞培養液C係包含有多數個種細胞c。
於凹部107的底部117設置有微孔構件131。微孔構件131為具有複數個微孔131a之構件。具體而言,微孔構件131係於上表面(相當於第一部分)具有多個微孔131a。微孔131a的直徑為例如30μm至1500μm,較佳為50μm至300μm。微孔131a的深度係例如為30μm至1500μm,較佳為50μm至300μm。
在本實施形態中,微孔構件131係設置於底部117的中心,且該微孔構件131的上表面係配置於較遠離底部117的上方。因此,在底部117中,微孔構件131的外周側係成為比微孔構件131的上表面還低之面(相當於第二部分)。
如圖22所示,按壓構件109係插入至容器本體103的 凹部107內。如圖22及圖25所示,按壓構件109係具有圓板狀的下表面部123。下表面部123的下表面123a係配置成接近微孔構件131的上表面(形成有微孔131a之部分)。下表面部123的下表面123a與微孔構件131的上表面之間的尺寸只要比球狀體S的直徑還短即可,例如為0μm至300μm。此外,在下表面部123中,於比微孔構件131還外周側的部分形成有複數個氣泡排出部123b。亦即,氣泡排出部123b係對應底部117的第二部分(無微孔131a的部分)而設置。氣泡排出部123b為點狀的貫通孔。因此,比下表面部123還下方的空間(例如複數個微孔131a、微孔構件131的周圍)中的氣泡容易排出至外部。
首先,進行種細胞c的播種。具體而言,如圖21所示,將細胞培養液C注入至凹部107內。細胞培養液C係由液體的培養基(culture media)以及均勻地擴散於培養基的種細胞c所構成之懸浮液。種細胞c係具有附著性,例如為人類骨肉瘤細胞(human osteosarcoma cell)等癌細胞或肝細胞。培養基係可使用適合附著性細胞的培養之公知之物。在上述情形中,各個種細胞c係下降並著床至微孔131a。
接著,如圖22所示,按壓構件109被嵌入至凹部107。
接著,如圖23所示,在微孔131a內,複數個種細胞c凝聚,藉此形成球狀體S。在該細胞培養容器中,下表面部123係在凹部107內配置於複數個微孔131a的上方,並 以在微孔131a內成長的球狀體S不會從該微孔131a脫離之方式限制移動。因此,在細胞培養容器中穩定地形成球狀體S。
亦可使用未圖示的管及泵(pump),設置用以將培養基供給至凹部107內部以及從凹部107內部排出之裝置。藉此,能通過流入口將新的培養基注入至凹部107內,且通過流出口排出細胞培養容器內的培養基。亦即,於種細胞c在微孔131a中形成球狀體S時,進行凹部107內的培養基交換。
在上述培養基交換中,雖然在凹部107內產生培養基的流動,然而,由於此時藉由下表面部123按壓球狀體S,因此球狀體S不會從微孔131a掉出。因此,防止球狀體S的流出。
藉由前述培養基交換,由於培養基循環,在培養中亦對細胞供給養分及氧氣,因此細胞健康地成長。如此,能形成需要較長培養期間之大的球狀體S,且能長期間保存所形成的球狀體S。此外,藉由培養基交換,去除未變成球狀體S的無用細胞及衰老廢物。
如圖24所示,減少細胞培養液C直至在比下表面部123還上側未存在細胞培養液C後,從容器本體103的下方觀察球狀體S。此時,下表面部123的下表面123a抵接 至細胞培養液C的上表面,藉此消除彎液面。如此,能在容器本體103中正確地觀察在複數個微孔131a所成長的球狀體S。
此外,由於在下表面部123中之與複數個微孔131a對應的位置未形成氣泡排出部,因此能正確地觀察在複數個微孔131a成長的球狀體S。
10.第十實施形態
雖然在第九實施形態中氣泡排出部為複數個孔,然而氣泡排出部的形態並未限定於此。
使用圖26說明按壓構件的其他實施形態。圖26係按壓構件的俯視圖。此外,按壓構件及凹部的基本構成係與前述實施形態相同。以下以不同點為中心進行說明。
在下表面部123中,於比微孔構件131更外周側的部分形成有複數個氣泡排出部123c。氣泡排出部123c為朝圓周方向延伸的弧狀貫通槽。
作為形成於下表面部的氣泡排出部之貫通孔的形狀、個數以及位置並無特別限定。此外,氣泡排出部並未限定於形成於下表面部之貫通孔。氣泡排出部亦可為形成於按壓構件109的筒狀部125與容器本體103的筒狀部119之間的切口、直條縫隙、貫通孔。
由於在下表面部123中之與複數個微孔131a對應之位 置(亦即中心部及半徑方向中間部)未形成氣泡排出部,因此能正確地觀察在複數個微孔131a所成長的球狀體S。
11.第十一實施形態
雖然在第九實施形態中按壓構件的下表面部為平坦的形狀,但是下表面部的形狀並無特別限定。
使用圖27說明按壓構件109的其他實施形態。圖27係細胞培養容器的剖視圖。此外,按壓構件及凹部的基本構成係與前述實施形態相同。以下以不同點為中心進行說明。
如圖所示,按壓構件109的下表面部係具有平坦的按壓部123A與環狀的突出部123B。按壓部123A係配置成接近於微孔構件131的上表面。環狀的突出部123B係形成於按壓部123A的外周緣並朝下方延伸。亦即,突出部123B係以包圍微孔構件131的外周側之方式配置。於突出部123B的底面形成有複數個氣泡排出部123b。氣泡排出部123b的形狀為點狀或弧狀的貫通孔或該等的組合。
由於在下表面部中之與複數個微孔131a對應的位置(亦即按壓部123A)未形成氣泡排出部,因此能正確地觀察在複數個微孔131a成長的球狀體S。
12.第十二實施形態
尤其在第八實施形態至第十一實施形態中,謀求正確 地管理按壓構件的下表面部與其下方的構件之間的尺寸。然而,由於按壓構件係按壓至培養容器的培養基來使用,因此認為會有按壓構件因為浮力而浮起之問題。
因此,使用圖28,說明用以解決此種課題之構造。圖28係細胞培養容器的剖視圖。
如圖所示,於具有按壓構件的板5的上方配置有蓋子11。蓋子11係覆蓋具有按壓構件的板5的上側整體。蓋子11係具有平坦的本體11a與沿著本體11a的外周緣朝下方延伸之筒狀部11b。於蓋子11的本體11a與具有按壓構件的板5的凸緣部27之間配置有緩衝構件12。緩衝構件12係彈簧、橡膠、海綿等彈性構件。
緩衝構件12係在具有按壓構件的板5與蓋子11之間被壓縮,藉此產生彈性力。藉此,防止具有按壓構件的板5上浮,而能固定於容器本體3內。藉此,例如即使在形成球狀體之情形,亦能充分縮短微孔與網目(mesh)之間的間隙,藉此能獲得球狀體固定功效。
13.第十三實施形態
在第十二實施形態中,雖然藉由蓋子本身的重量壓縮彈性構件,但亦可藉由其他構造壓縮彈性構件。
因此,使用圖29,說明用以解決此種課題的構造。圖29係細胞培養容器的剖視圖。
基本構造係與第十二實施形態相同。
在本實施形態中,於容器本體3的外周部形成有第一卡合部15,並於蓋子11的筒狀部11b形成有第二卡合部16。第一卡合部15與第二卡合部16係彼此卡合,藉此蓋子11不會從容器本體3脫離。
在本實施形態中,緩衝構件12係在具有按壓構件的板5與蓋子11之間被壓縮,藉此產生彈性力。藉此,防止具有按壓構件的板5上浮,而能固定於容器本體3內。藉此,例如即使在形成球狀體之情形,亦能充分縮短微孔與網目之間的間隙,藉此能獲得固定球狀體的功效。
14.第十四實施形態
雖然在第十二實施形態與第十三實施形態中使用蓋子及緩衝構件來防止具有按壓構件的板5的上浮,但亦可藉由其他手段來防止上浮。例如能增加具有按壓構件的板5的重量來防止浮力的浮動。具體而言,局部使用金屬製材料,藉此增加具有按壓構件的板5本身的重量。或者,於具有按壓構件的板5的局部附加配重。
15.第十五實施形態
說明以複數個按壓構件順暢地嵌入至複數個凹部之方式於兩者設置定位構造的實施形態。
使用圖30說明此種實施形態。圖30係細胞培養容器的容器本體的立體圖。
此外,基本構造係與第一實施形態至第十四實施形態相同。以下以不同點為中心進行說明。
於容器本體3的上側角落立設有複數個銷71。具體而言,銷71係配置於容器本體3之形成有凹部7的本體部分的外側部分的四個角落。
於具有按壓構件的板5之與銷71對應的位置形成有孔73。具體而言,孔73係形成於框5b的四個角落。
將具有按壓構件的板5嵌入至容器本體3時,藉由銷71與孔73進行定位,藉此複數個按壓構件9順暢地嵌入至凹部7。
此外,銷與孔的數量並未限定於前述實施形態。再者,容器本體3與具有按壓構件的板5之定位構造並未限定於銷與孔。
16.實施形態的共通事項
上述第一實施形態至第十五實施形態係具有下述共通的構成及功能。
培養容器(例如細胞培養容器1)係具備有容器本體(例如容器本體3、容器本體103)與按壓構件(例如按壓構件9、按壓構件109)。
容器本體係具有用以收容培養液(例如細胞培養液C)之凹部(例如凹部7、凹部107)。
按壓構件係可取下地嵌入至凹部的上側。按壓構件係具有:下表面(例如下表面23a、下表面41a、下表面45a、下表面49a、下表面53a、下表面57a、下表面61a、下表面123a),係在被嵌入的狀態下抵接至培養液的上表面;以及氣泡排出部(例如氣泡排出部13、氣泡排出部43、氣泡排出部47、氣泡排出部51、氣泡排出部55、氣泡排出部59、氣泡排出部63、氣泡排出部123b、氣泡排出部123c),係可將培養液內的氣泡排出至外部。
在該容器中,在已將培養液收容於容器本體的凹部的狀態下,按壓構件被嵌入至凹部的上側。如此,按壓構件的下表面抵接至培養液的上表面,藉此消除彎液面。在該狀態下,培養液內的氣泡係從按壓構件的氣泡排出部排出至外部。如此,能在培養容器中正確地觀察細胞。
17.其他實施形態
以上雖已說明本發明的複數個實施形態,然而本發明並未限定於上述實施形態,在未逸離發明的精神之範圍內可進行各種變更。尤其是本發明中所記載的複數個實施形態及變化例能因應需要任意地組合。
凹部及按壓構件的俯視時的形狀以及該等的組合並未限定於前述實施形態。
凹部及按壓構件的數量係未限定於前述實施形態。
按壓構件的下表面的親水化處理係可部分性地或全面性地進行,亦並非一定要進行。
將按壓構件的下表面設置成傾斜面之設計係可部分性地或全面性地進行,亦並非一定要進行。
在前述實施形態中,已說明使用細胞培養液的細胞培養容器作為培養容器的一例。然而,在本發明的培養容器中,亦可培養例如動物細胞、植物細胞、菌種、細菌。
[產業可利用性]
本發明可廣泛地應用於用以收容使用於顯微鏡觀察的培養液之培養容器。
3‧‧‧容器本體
7‧‧‧凹部
9‧‧‧按壓構件
19‧‧‧筒狀部
13‧‧‧氣泡排出部
19a‧‧‧內周面
23‧‧‧下表面部
23a‧‧‧下表面
25‧‧‧筒狀部
25a‧‧‧外周面
31‧‧‧液體供給部
C‧‧‧細胞培養液
θ‧‧‧角度

Claims (7)

  1. 一種培養容器,係具備有:容器本體,係具有用以收容培養液之凹部;以及按壓構件,係可取下地嵌合至前述凹部的上側,並具有:下表面,係在被嵌合的狀態下抵接至前述培養液的上表面;以及氣泡排出部,係可將前述培養液內的氣泡排出至外部。
  2. 如請求項1所記載之培養容器,其中前述按壓構件的前述下表面係至少局部性地具有用以將前述培養液內的氣泡朝前述氣泡排出部誘導之傾斜面。
  3. 如請求項1或2所記載之培養容器,其中前述按壓構件的前述下表面係至少局部性地經過親水化處理。
  4. 如請求項1或2所記載之培養容器,其中於前述按壓構件進一步形成有液體供給部,該液體供給部係用以將液體注入至前述培養液內,藉此使前述培養液內的氣泡移動至前述氣泡排出部側。
  5. 如請求項3所記載之培養容器,其中於前述按壓構件進一步形成有液體供給部,該液體供給部係用以將液體注入至前述培養液內,藉此使前述培養液內的氣泡移動至前述氣泡排出部側。
  6. 如請求項1所記載之培養容器,其中前述凹部的底部係具有形成有複數個微孔之第一部分;前述按壓構件的前述下表面係抵接至前述培養液的上表面。
  7. 如請求項6所記載之培養容器,其中前述凹部的底部係具有未形成有前述複數個微孔之第二部分;前述按壓構件的前述氣泡排出部係與前述第二部分對應設置。
TW104120299A 2014-06-24 2015-06-24 培養容器 TWI548740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4129567 2014-06-24
JP2014181097A JP5768174B1 (ja) 2014-06-24 2014-09-05 培養容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610147A true TW201610147A (zh) 2016-03-16
TWI548740B TWI548740B (zh) 2016-09-11

Family

ID=5418710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4120299A TWI548740B (zh) 2014-06-24 2015-06-24 培養容器

Country Status (7)

Country Link
US (1) US10138454B2 (zh)
EP (1) EP3109313A4 (zh)
JP (1) JP5768174B1 (zh)
KR (1) KR102230694B1 (zh)
CN (1) CN106103692B (zh)
TW (1) TWI548740B (zh)
WO (1) WO2015198866A1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613293B (zh) * 2016-08-17 2018-02-01 Timing Pharmaceutical Co Ltd 白樺茸菌絲體培養瓶裝置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023480B (zh) * 2016-12-14 2022-11-11 株式会社日立高新技术 培养仪器
JP7247520B2 (ja) * 2018-10-30 2023-03-29 東洋製罐グループホールディングス株式会社 培養容器、培養方法、及び輸送方法
SG11202106479YA (en) 2018-12-19 2021-07-29 Amgen Inc Apparatus for resolving imaging problems caused by the meniscus
JP7380053B2 (ja) * 2019-10-09 2023-11-15 株式会社リコー 蓋付き容器
KR200494877Y1 (ko) * 2020-01-13 2022-01-13 주식회사 랩투랩 배양 기구
JP7470349B2 (ja) 2020-08-12 2024-04-18 国立大学法人 東京大学 腎臓濾過機能再現装置、腎臓濾過機能評価装置、及び腎臓濾過機能評価方法
US20240052281A1 (en) * 2020-12-30 2024-02-15 Amogreentech Co., Ltd. Air bubble removal device for removing air bubbles from medium and medium circulating cell cultivation system including the same
KR20240013520A (ko) 2022-07-22 2024-01-30 주식회사 큐리오시스 세포 이미징 시 왜곡현상 및 결로현상의 발생을 방지하여 깨끗한 이미지를 얻을 수 있는 세포 배양 용기 및 그 제조 방법

Family Cites Families (2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321330A (en) * 1980-04-04 1982-03-23 Baker Fraser L Tissue culture device
JP2589299B2 (ja) 1987-01-28 1997-03-12 富士通株式会社 単語音声認識装置
JPH0518960Y2 (zh) * 1987-05-22 1993-05-19
JP3133786B2 (ja) 1991-08-20 2001-02-13 ホーヤ株式会社 顕微鏡観察する方法
DE29817223U1 (de) * 1998-09-24 1998-11-19 Marotzki Stefan Dr Vorrichtung zur Aufnahme einer Zellkultur
GB0110120D0 (en) * 2001-04-25 2001-06-20 Medical Res Council Modified sample plate cover and associated method
WO2003066907A1 (en) * 2002-02-05 2003-08-14 Genome Therapeutics Corporation Seal for microtiter plate and methods of use thereof
US20080207465A1 (en) * 2002-10-28 2008-08-28 Millipore Corporation Assay systems with adjustable fluid communication
FI115060B (fi) * 2003-04-22 2005-02-28 Chip Man Technologies Oy Analyysi- ja kasvatuslaitteisto
TWI270576B (en) * 2003-05-13 2007-01-11 Cesco Bioengineering Co Ltd Cell-cultivating device and method
JP2006023644A (ja) * 2004-07-09 2006-01-26 Nikon Corp 顕微鏡観察用容器
EP1882736A4 (en) * 2005-05-17 2012-05-02 Kuraray Co RECIPIENT CELL CULTURE
US8968679B2 (en) 2005-05-19 2015-03-03 Emd Millipore Corporation Receiver plate with multiple cross-sections
JP2007104975A (ja) * 2005-10-14 2007-04-26 Toyo Seikan Kaisha Ltd 培養容器および培養方法
JP4878195B2 (ja) * 2006-03-30 2012-02-15 株式会社 ジャパン・ティッシュ・エンジニアリング 培養組織の包装容器
WO2008106515A1 (en) * 2007-02-27 2008-09-04 The Board Of Trustees Of The University Of Illinois Insert device for multiwell plate
JP5493869B2 (ja) * 2007-05-30 2014-05-14 株式会社ニコン 培養容器
CN102015997B (zh) * 2008-05-05 2016-08-10 威尔森沃尔夫制造公司 细胞容器
US8999703B2 (en) * 2008-05-05 2015-04-07 Daniel P. Welch Cell container
USH2268H1 (en) * 2009-01-30 2012-04-03 The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 As Represented By The Secretary Of The Navy Microtiter plate to mitigate cell distribution bias from meniscus edge
EP2409766A1 (de) * 2010-07-23 2012-01-25 F. Hoffmann-La Roche AG Verfahren zur Hydrophilisierung von Oberflächen fluidischer Komponenten und derartige Komponenten enthaltende Bauteile
EP2617807B1 (en) 2010-09-14 2020-10-21 Agc Techno Glass Co., Ltd. Culture substrate
NO2625261T3 (zh) * 2010-10-08 2018-07-28
JP6113999B2 (ja) * 2012-10-18 2017-04-12 株式会社クラレ 化合物のスクリーニング方法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613293B (zh) * 2016-08-17 2018-02-01 Timing Pharmaceutical Co Ltd 白樺茸菌絲體培養瓶裝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103692B (zh) 2021-08-13
US20170067006A1 (en) 2017-03-09
TWI548740B (zh) 2016-09-11
KR20170020739A (ko) 2017-02-24
EP3109313A4 (en) 2017-04-05
US10138454B2 (en) 2018-11-27
JP5768174B1 (ja) 2015-08-26
EP3109313A1 (en) 2016-12-28
KR102230694B1 (ko) 2021-03-22
CN106103692A (zh) 2016-11-09
WO2015198866A1 (ja) 2015-12-30
JP2016026474A (ja) 2016-02-1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548740B (zh) 培養容器
KR102353140B1 (ko) 배양용기
US4321330A (en) Tissue culture device
JP6855508B2 (ja) インペラぐらつきの低減された細胞培養のための容器およびスピナーフラスコ
WO2019014627A1 (en) HANDLING ELEMENTS FOR MICROCAVITY CELL CULTURE CONTAINER
US20200131461A1 (en) Cell culture vessel
US20100029000A1 (en) Assembly and methods for cell or tissue culture and treatment
CN111094535A (zh) 细胞培养容器
US20130344579A1 (en) Imaging chamber for supporting multiple investigation of cells and tissues by various techniques
JP2020523008A (ja) 培養皿のための蓋
US20240091778A1 (en) Cell culture vessel
KR101706153B1 (ko) 미세유체칩 기반 세포 배양 시스템
US20200148989A1 (en) Cell culture vessel for 3d culture and methods of culturing 3d cells
JP6981013B2 (ja) 細胞容器
US11060054B2 (en) Specimen container
CN209602552U (zh) 一种在普通载玻片上接种细胞的固定装置
US10606058B2 (en) Microscope slide for liquid cultures
US20170067008A1 (en) Medium retaining chamber and chamber system for growth and microscopic observations of cultured cells
CN211665114U (zh) 一种适用于3d培养干细胞的培养瓶
JPH0633499U (ja) 培養用容器
CN109652311A (zh) 一种将细胞直接接种在载玻片的限定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