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1607762A - 光學裝置構成用部件之回收方法及光學裝置構成用積層體之再加工性評價方法 - Google Patents
光學裝置構成用部件之回收方法及光學裝置構成用積層體之再加工性評價方法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TW201607762A TW201607762A TW104121382A TW104121382A TW201607762A TW 201607762 A TW201607762 A TW 201607762A TW 104121382 A TW104121382 A TW 104121382A TW 104121382 A TW104121382 A TW 104121382A TW 201607762 A TW201607762 A TW 201607762A
- Authority
- TW
- Taiwan
- Prior art keywords
- optical device
- transparent adhesive
- adhesive material
- constituting
- acrylate
- Prior art date
Links
Classifications
-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9—DYES; PAINTS; POLISHES; NATURAL RESINS; ADHESIVES; COMPOSITION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PPLICATIONS OF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C09J—ADHESIVES; NON-MECHANICAL ASPECTS OF ADHESIVE PROCESSES IN GENERAL; ADHESIVE PROCESSES NOT PROVIDED FOR ELSEWHERE; USE OF MATERIALS AS ADHESIVES
- C09J5/00—Adhesive processes in general; Adhesive processes not provided for elsewhere, e.g. relating to primers
- C09J5/06—Adhesive processes in general; Adhesive processes not provided for elsewhere, e.g. relating to primers involving heating of the applied adhesive
-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F—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CARBON-TO-CARBON UNSATURATED BONDS
- C08F290/00—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by polymerising monomers on to polymers modified by introduction of aliphatic unsaturated end or side groups
- C08F290/02—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by polymerising monomers on to polymers modified by introduction of aliphatic unsaturated end or side groups on to polymers modified by introduction of unsaturated end groups
- C08F290/04—Polymers provided for in subclasses C08C or C08F
- C08F290/046—Polymers of unsaturated carboxylic acids or derivatives thereof
-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9—DYES; PAINTS; POLISHES; NATURAL RESINS; ADHESIVES; COMPOSITION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PPLICATIONS OF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C09J—ADHESIVES; NON-MECHANICAL ASPECTS OF ADHESIVE PROCESSES IN GENERAL; ADHESIVE PROCESSES NOT PROVIDED FOR ELSEWHERE; USE OF MATERIALS AS ADHESIVES
- C09J133/00—Adhesives based on homopolymers or copolymers of compounds having one or more unsaturated aliphatic radicals, each having only one carbon-to-carbon double bond, and at least one being terminated by only one carboxyl radical, or of salts, anhydrides, esters, amides, imides, or nitriles thereof; Adhesives based on derivatives of such polymers
-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9—DYES; PAINTS; POLISHES; NATURAL RESINS; ADHESIVES; COMPOSITION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PPLICATIONS OF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C09J—ADHESIVES; NON-MECHANICAL ASPECTS OF ADHESIVE PROCESSES IN GENERAL; ADHESIVE PROCESSES NOT PROVIDED FOR ELSEWHERE; USE OF MATERIALS AS ADHESIVES
- C09J133/00—Adhesives based on homopolymers or copolymers of compounds having one or more unsaturated aliphatic radicals, each having only one carbon-to-carbon double bond, and at least one being terminated by only one carboxyl radical, or of salts, anhydrides, esters, amides, imides, or nitriles thereof; Adhesives based on derivatives of such polymers
- C09J133/04—Homopolymers or copolymers of esters
- C09J133/06—Homopolymers or copolymers of esters of esters containing only carbon, hydrogen and oxygen, the oxygen atom being present only as part of the carboxyl radical
-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9—DYES; PAINTS; POLISHES; NATURAL RESINS; ADHESIVES; COMPOSITION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PPLICATIONS OF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C09J—ADHESIVES; NON-MECHANICAL ASPECTS OF ADHESIVE PROCESSES IN GENERAL; ADHESIVE PROCESSES NOT PROVIDED FOR ELSEWHERE; USE OF MATERIALS AS ADHESIVES
- C09J151/00—Adhesives based on graft polymers in which the grafted component is obtained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carbon-to-carbon unsaturated bonds; Adhesives based on derivatives of such polymers
- C09J151/003—Adhesives based on graft polymers in which the grafted component is obtained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carbon-to-carbon unsaturated bonds; Adhesives based on derivatives of such polymers grafted on to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unsaturated carbon-to-carbon bonds
-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9—DYES; PAINTS; POLISHES; NATURAL RESINS; ADHESIVES; COMPOSITION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PPLICATIONS OF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C09J—ADHESIVES; NON-MECHANICAL ASPECTS OF ADHESIVE PROCESSES IN GENERAL; ADHESIVE PROCESSES NOT PROVIDED FOR ELSEWHERE; USE OF MATERIALS AS ADHESIVES
- C09J201/00—Adhesives based on unspecified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9—DYES; PAINTS; POLISHES; NATURAL RESINS; ADHESIVES; COMPOSITION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PPLICATIONS OF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C09J—ADHESIVES; NON-MECHANICAL ASPECTS OF ADHESIVE PROCESSES IN GENERAL; ADHESIVE PROCESSES NOT PROVIDED FOR ELSEWHERE; USE OF MATERIALS AS ADHESIVES
- C09J4/00—Adhesives based on organic non-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having at least one polymerisable carbon-to-carbon unsaturated bond ; adhesives, based on monomers of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f groups C09J183/00 - C09J183/16
- C09J4/06—Organic non-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having at least one polymerisable carbon-to-carbon unsaturated bond in combination with a macromolecular compound other than an unsaturated polymer of groups C09J159/00 - C09J187/00
-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9—DYES; PAINTS; POLISHES; NATURAL RESINS; ADHESIVES; COMPOSITION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PPLICATIONS OF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C09J—ADHESIVES; NON-MECHANICAL ASPECTS OF ADHESIVE PROCESSES IN GENERAL; ADHESIVE PROCESSES NOT PROVIDED FOR ELSEWHERE; USE OF MATERIALS AS ADHESIVES
- C09J5/00—Adhesive processes in general; Adhesive processes not provided for elsewhere, e.g. relating to primers
-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9—DYES; PAINTS; POLISHES; NATURAL RESINS; ADHESIVES; COMPOSITION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PPLICATIONS OF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C09J—ADHESIVES; NON-MECHANICAL ASPECTS OF ADHESIVE PROCESSES IN GENERAL; ADHESIVE PROCESSES NOT PROVIDED FOR ELSEWHERE; USE OF MATERIALS AS ADHESIVES
- C09J7/00—Adhesives in the form of films or foils
- C09J7/20—Adhesives in the form of films or foil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carriers
- C09J7/29—Laminated material
-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N—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DETERMINING THEIR CHEMICAL OR PHYSICAL PROPERTIES
- G01N3/00—Investigating strength properties of solid materials by application of mechanical stress
- G01N3/08—Investigating strength properties of solid materials by application of mechanical stress by applying steady tensile or compressive forces
-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1/00—Optical elem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material of which they are made; Optical coatings for optical elements
- G02B1/10—Optical coatings produced by application to, or surface treatment of, optical elements
- G02B1/14—Protective coatings, e.g. hard coatings
-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5/00—Optical elements other than lenses
- G02B5/30—Polarising elements
- G02B5/3025—Polarisers, i.e. arrangements capable of producing a definite output polarisation state from an unpolarised input state
- G02B5/3033—Polarisers, i.e. arrangements capable of producing a definite output polarisation state from an unpolarised input state in the form of a thin sheet or foil, e.g. Polaroid
-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F—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CARBON-TO-CARBON UNSATURATED BONDS
- C08F285/00—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by polymerising monomers on to preformed graft polymers
-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9—DYES; PAINTS; POLISHES; NATURAL RESINS; ADHESIVES; COMPOSITION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PPLICATIONS OF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C09J—ADHESIVES; NON-MECHANICAL ASPECTS OF ADHESIVE PROCESSES IN GENERAL; ADHESIVE PROCESSES NOT PROVIDED FOR ELSEWHERE; USE OF MATERIALS AS ADHESIVES
- C09J2301/00—Additional features of adhesives in the form of films or foils
- C09J2301/40—Additional features of adhesives in the form of films or foils characterized by the presence of essential components
- C09J2301/416—Additional features of adhesives in the form of films or foils characterized by the presence of essential components use of irradiation
-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9—DYES; PAINTS; POLISHES; NATURAL RESINS; ADHESIVES; COMPOSITION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PPLICATIONS OF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C09J—ADHESIVES; NON-MECHANICAL ASPECTS OF ADHESIVE PROCESSES IN GENERAL; ADHESIVE PROCESSES NOT PROVIDED FOR ELSEWHERE; USE OF MATERIALS AS ADHESIVES
- C09J2301/00—Additional features of adhesives in the form of films or foils
- C09J2301/50—Additional features of adhesives in the form of films or foils characterized by process specific features
- C09J2301/502—Additional features of adhesives in the form of films or foils characterized by process specific features process for debonding adherents
-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9—DYES; PAINTS; POLISHES; NATURAL RESINS; ADHESIVES; COMPOSITION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PPLICATIONS OF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C09J—ADHESIVES; NON-MECHANICAL ASPECTS OF ADHESIVE PROCESSES IN GENERAL; ADHESIVE PROCESSES NOT PROVIDED FOR ELSEWHERE; USE OF MATERIALS AS ADHESIVES
- C09J2451/00—Presence of graft polymer
-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N—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DETERMINING THEIR CHEMICAL OR PHYSICAL PROPERTIES
- G01N2203/00—Investigating strength properties of solid materials by application of mechanical stress
- G01N2203/0001—Type of application of the stress
- G01N2203/0003—Steady
-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N—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DETERMINING THEIR CHEMICAL OR PHYSICAL PROPERTIES
- G01N2203/00—Investigating strength properties of solid materials by application of mechanical stress
- G01N2203/0014—Type of force applied
- G01N2203/0016—Tensile or compressive
- G01N2203/0017—Tensile
-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N—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DETERMINING THEIR CHEMICAL OR PHYSICAL PROPERTIES
- G01N2203/00—Investigating strength properties of solid materials by application of mechanical stress
- G01N2203/0058—Kind of property studied
- G01N2203/0091—Peeling or tearing
-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P—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OR PROCESSING OF GOODS
- Y02P20/00—Technologies relating to chemical industry
- Y02P20/50—Improvements relating to the production of bulk chemicals
- Y02P20/582—Recycling of unreacted starting or intermediate materials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Polymers & Plastics (AREA)
- Medicinal Chemistry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Analytical Chemistry (AREA)
- Biochemistry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Immunology (AREA)
- Pathology (AREA)
- Adhesives Or Adhesive Processes (AREA)
- Devices For Indicating Variable Information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AREA)
- Laminated Bodies (AREA)
Abstract
本發明提出一種自經由透明黏著材將2個光學裝置構成用部件暫時貼合而成之光學裝置構成用積層體,將2個光學裝置構成用部件剝離而回收光學裝置構成用部件之新穎之方法。
本發明提出一種光學裝置構成用部件之回收方法,其將具備經由交聯前之狀態之透明黏著材將2個光學裝置構成用部件貼合而成之構成之光學裝置構成用積層體設為回收原料,該透明黏著材係加熱至60~100℃則會軟化、藉由光照射而交聯之透明黏著材,該光學裝置構成用部件之回收方法具備如下步驟:將光學裝置構成用積層體之至少透明黏著材加熱至60~100℃,並且將光學裝置構成用積層體豎起,並沿著位於該光學裝置構成用積層體之上側端緣部之透明黏著材之端緣部搭掛線狀部件,並且藉由該線狀部件施加荷重,藉此將上述透明黏著材分斷,而製作附著有經分斷之單側透明黏著材之2個光學裝置構成用部件。
Description
本發明係關於一種自經由透明黏著材將2個光學裝置構成用部件暫時貼合而成之光學裝置構成用積層體將2個光學裝置構成用部件剝離而回收光學裝置構成用部件之方法。
近年來,為了提高圖像顯示裝置之視認性,進行有利用黏著劑或接著劑等樹脂填充液晶顯示器(LCD)、電漿顯示器(PDP)或電致發光顯示器(ELD)等之圖像顯示面板與配置於其前表面側(視認側)之保護面板或觸控面板部件之間之空隙,而抑制入射光或來自顯示圖像之出射光於空氣層界面上之反射。
例如於專利文獻1中,作為具備於透明兩面黏著片之至少單側積層有圖像顯示裝置構成用部件而成之構成之圖像顯示裝置構成用積層體之製造方法,揭示有如下方法:於將藉由紫外線而進行1次交聯後之黏著片貼合於圖像顯示裝置構成用部件後,隔著圖像顯示裝置構成用部件對黏著片照射紫外線而使其2次硬化。
於以如上方式利用黏著材貼合圖像顯示裝置構成用部件而一體化之情形時,存在於貼合作業時產生位置偏移或捲入氣泡或異物等作業錯誤之情況。因此,為了修正該錯誤,存在需要進行再剝離等對用於此種目的之黏著材要求再剝離性(再加工性)之情況。尤其是不具有彎曲性之板狀部件彼此之積層體不易於暫時貼合後分離,於貼合難以
貼合之大型畫面之部件或高價之部件之情形等時,要求具備再加工性之黏著材。
先前,作為具備再剝離性(再加工性)之黏著材,例如於專利文獻2中,提出有使用特定之丙烯酸系三嵌段共聚物、不需要化學交聯、黏著性能與耐久性能優異且不會產生糊劑殘留而能以適當之剝離強度進行剝離之光學膜用黏著劑作為適合於圖像顯示裝置之黏著劑。
又,於專利文獻3中,作為特徵在於以可對觸控面板與顯示裝置之顯示面中之至少任一面進行再剝離之方式構成且光學上具有各向同性之兩面黏著片,揭示有藉由使顯示裝置側黏著劑層對顯示裝置之顯示面之黏著力小於觸控面板側黏著劑層對觸控面板之貼合面之黏著力而發揮之可再剝離之構成。
進而,於專利文獻4中,揭示有於內部具備成為能以與黏著材及被接著體之貼合面不同之面進行剝離之界面(「內部剝離界面」)之構成的黏著片作為可再剝離之黏著材。
[專利文獻1]日本專利第4971529號公報
[專利文獻2]日本專利第5203964號公報
[專利文獻3]日本專利特開2004-231723號公報
[專利文獻4]國際公開2010/137523
於使用黏著材將2個圖像顯示裝置構成用部件暫時貼合後剝離之情形時,先前,進行有將板材或線材等插入至2個圖像顯示裝置構成用部件之間而強制剝離。然而,於此種方法中,於將圖像顯示裝置構成用部件剝離時,可能會損傷圖像顯示裝置構成用部件。
又,於假定以如上方式進行剝離之情形時,亦存在自一開始起則將黏著材之接著力預先設計為較低而容易剝離之情況。然而,於此種情形時,由於黏著材之接著強度較低,故而會導致自接著界面產生發泡等之可能性增高之問題。
又,不具有彎曲性之板狀部件彼此之積層體不易於暫時貼合後分離,於貼合難以貼合之大型畫面之部件或高價之部件之情形等時,存在要求具備暫時貼合後分離之操作容易性、即“再加工性”之黏著材之情況。因此,要求可客觀地對光學裝置構成用積層體之“再加工性”進行評價之光學裝置構成用積層體之再加工性評價方法。
因此,本發明提出一種自經由透明黏著材將2個光學裝置構成用部件暫時貼合而成之光學裝置構成用積層體將2個光學裝置構成用部件剝離而回收光學裝置構成用部件之新穎之方法,並且提出一種光學裝置構成用積層體之再加工性評價方法。
本發明提出一種光學裝置構成用部件之回收方法,其將具備經由交聯前之狀態之透明黏著材將2個光學裝置構成用部件貼合而成之構成之光學裝置構成用積層體設為回收原料,該透明黏著材係進行加熱則會軟化、藉由光照射而交聯之透明黏著材,且該光學裝置構成用部件之回收方法具備如下步驟:對光學裝置構成用積層體之至少透明黏著材進行加熱,並且沿著該光學裝置構成用積層體之透明黏著材之端緣部搭掛線狀部件,並且藉由該線狀部件施加荷重,藉此將上述透明黏著材分斷,而製作附著有經分斷之單側透明黏著材之2個光學裝置構成用部件。
又,本發明提出一種光學裝置構成用積層體之再加工性評價方法,其特徵在於:將具備經由交聯前之狀態之透明黏著材將2個光學裝置構成用部件貼合而成之構成之光學裝置構成用積層體設為評價對
象,該透明黏著材係進行加熱則會軟化、藉由光照射而交聯之透明黏著材,且該光學裝置構成用積層體之再加工性評價方法係對光學裝置構成用積層體之至少透明黏著材進行加熱,並且沿著該光學裝置構成用積層體之透明黏著材之端緣部搭掛線狀部件,並且藉由該線狀部件施加荷重,藉此將上述透明黏著材分斷成2部分,此時,測量藉由線狀部件而施加之荷重之大小及至被分斷之經過時間。
根據本發明所提出之光學裝置構成用部件之回收方法,可自經由透明黏著材將2個光學裝置構成用部件暫時貼合而成之光學裝置構成用積層體將2個光學裝置構成用部件剝離而回收光學裝置構成用部件。
又,根據本發明所提出之光學裝置構成用積層體之再加工性評價方法,可客觀地且簡單、廉價地對暫時貼合後分離之操作容易性、即光學裝置構成用積層體之“再加工性”之程度進行評價。
1‧‧‧透明黏著材
1a‧‧‧端緣部
1A‧‧‧單側透明黏著材
2‧‧‧光學裝置構成用部件
3‧‧‧光學裝置構成用部件
4‧‧‧光學裝置構成用積層體
4a‧‧‧上側端緣部
5‧‧‧線狀部件
6‧‧‧台座
6A‧‧‧支柱
7‧‧‧皮帶
8‧‧‧鉤
9‧‧‧支持帶
10‧‧‧鉤
11‧‧‧重物
12‧‧‧黏著材料
13‧‧‧支持體
圖1係表示於本發明之光學裝置構成用部件之回收方法以及光學裝置構成用積層體之再加工性評價方法中設為回收原料或評價對象之光學裝置構成用積層體之一例的圖,(A)係其立體圖,(B)係分解立體圖,(C)係側視圖。
圖2係表示本發明之光學裝置構成用部件之回收方法以及光學裝置構成用積層體之再加工性評價方法之一例之一系列之流程的圖,(A)係表示將光學裝置構成用積層體豎起並搭掛有線狀部件之狀態的圖,(B)係表示於線狀部件之兩端分別懸掛有重物之狀態的圖,(C)係表示經分斷之狀態的圖。
圖3係表示於本發明之光學裝置構成用部件之回收方法以及光學裝置構成用積層體之再加工性評價方法中設為回收原料或評價對象之
光學裝置構成用積層體之另一例的圖,(A)係其側視圖,(B)係前視圖。
圖4係表示懸掛有光學裝置構成用積層體之狀態之一例的前視圖。
圖5係表示懸掛有光學裝置構成用積層體之狀態之一例的側視圖。
圖6係表示懸掛有光學裝置構成用積層體、搭掛有線狀部件並懸掛有重物之狀態之一例的側視圖。
圖7係表示自圖6之狀態分斷為附著有單側透明黏著材之2個光學裝置構成用部件之狀態的側視圖。
圖8(A)、(B)係表示本發明之光學裝置構成用部件之回收方法以及光學裝置構成用積層體之再加工性評價方法之另一例之一系列之流程的圖,即係表示將光學裝置構成用積層體垂直地豎起、搭掛線狀部件並於線狀部件之兩端分別懸掛重物而進行分斷之步驟的側視圖。
圖9(A)、(B)係表示本發明之光學裝置構成用部件之回收方法以及光學裝置構成用積層體之再加工性評價方法之另一例之一系列之流程的圖,即係表示將光學裝置構成用積層體垂直地豎起、搭掛線狀部件並於線狀部件之兩端分別懸掛重物而進行分斷之步驟的側視圖。
圖10(A)~(C)係表示自附著有單側透明黏著材之光學裝置構成用部件將單側透明黏著材剝離之方法之一例的步驟圖。
圖11(A)~(C)係表示自附著有單側透明黏著材之光學裝置構成用部件將單側透明黏著材剝離之方法之另一例的步驟圖。
繼而,基於實施形態例對本發明進行說明。但是,本發明並不限定於以下所說明之實施形態。
作為本實施形態之一例而說明之光學裝置構成用部件之回收方法(稱為「本回收方法」)以及光學裝置構成用積層體之再加工性評價方法(稱為「本再加工性評價方法」)係將具備經由交聯前之狀態之透明黏著材(稱為「本透明黏著材」)1將2個光學裝置構成用部件2、3貼合而成之構成之光學裝置構成用積層體4設為回收原料或評價對象之方法,該透明黏著材係進行加熱則會軟化、藉由光照射而交聯之透明黏著材(稱為「本透明黏著材」)。
(光學裝置構成用部件)
於本回收方法及本再加工性評價方法中,作為構成設為回收原料或評價對象之光學裝置構成用積層體4之光學裝置構成用部件2、3,只要為用以構成光學裝置且可經由黏著材而貼合之部件即可。
作為該光學裝置,例如可列舉電腦、移動終端(PDA)、遊戲機、電視(TV)、汽車導航、觸控面板、手寫板、太陽電池部件等光學裝置。但是,並不限定於該等。
作為光學裝置構成用部件2、3之具體例,例如可列舉觸控面板、圖像顯示面板、表面保護面板、相位差膜、偏光膜等,可為該等之中之任一種,亦可為該等之中之2種以上已經積層而成之積層體。但是,並不限定於該等。
(本透明黏著材)
本透明黏著材即便為交聯前之狀態亦具備貼合光學裝置構成用部件之功能,且具備進行加熱則會軟化之性質,且具有可藉由光照射而交聯之性能,且較佳為處於未交聯狀態。
本透明黏著材較佳為具備加熱至60℃~100℃則會軟化之性質。
藉由具備該性質,藉由將本透明黏著材加熱至60℃以上而容易分離。又,本透明黏著材可於低於60℃之低溫之溫度區域中保持形狀,因此於常態下之貼合前之狀態下,成為保管穩定性或裁斷等處理
之操作性優異者。
另一方面,若不加熱至高於100℃之高溫則不會軟化,則可能會因超過100℃之加熱而損傷光學裝置構成用部件。
因此,就上述觀點而言,本透明黏著材較佳為加熱至60~100℃則會軟化,其中尤佳為具備加熱至63℃以上或者98℃以下則會軟化之性質者,其中尤佳為尤其是具備加熱至65℃以上或者95℃以下則會軟化之性質者。
又,若本透明黏著材為已經交聯之狀態,則不僅難以藉由加熱而使其軟化,如下所述,亦難以藉由搭掛線狀部件並以一定之力進行牽拉而將該透明黏著材分斷。因此,作為回收原料或評價對象之光學裝置構成用積層體中之本透明黏著材必須為未交聯狀態。
本透明黏著材於貼合光學裝置構成用部件之前之狀態下,既可為片狀,亦可為液狀或凝膠狀。就操作性及貼合效率之觀點而言,較佳為片狀。
本透明黏著材既可為單層,亦可為多層。
於本透明黏著材為多層之情形時,作為整體,只要具備上述性質即可,即:即便為交聯前之狀態亦具備貼合光學裝置構成用部件之功能、且具備進行加熱則會軟化之性質、且具有可藉由光照射而交聯之性能、且為未交聯狀態即可;其中之至少一層只要具備進行加熱則會軟化之性質即可。
本透明黏著材之總厚度較佳為50μm~1mm,更佳為75μm以上或者500μm以下。
若本透明黏著材之總厚度為50μm以上,則不僅可追隨高印刷階差等凹凸部,亦容易將線狀部件搭掛於黏著材之端緣部,故而於回收性優異之方面較佳。另一方面,若總厚度為1mm以下,則可響應對光學裝置等之薄壁化之要求。
進而,就亦將先前之圖像顯示裝置中之周緣之隱蔽層之印刷高度相對較高、具體而言80μm左右之階差填埋之觀點而言,本透明黏著材之總厚度更佳為75μm以上,尤其是進而較佳為100μm以上。另一方面,就響應薄壁化之要求之觀點而言,較佳為500μm以下,尤其是進而較佳為350μm以下。
於製成多層構成之情形時,各最外層之厚度與中間層之厚度之比率較佳為1:1~1:20,其中進而較佳為1:2~1:10。
若中間層之厚度為上述範圍,則積層體中之黏著材層之厚度之貢獻不會變得過大,且不會因過分柔軟而導致裁斷或處理之作業性劣化,從而較佳。
又,若最外層為上述範圍,則對凹凸或彎曲之面之追隨性並不差,而可維持對被接著體之接著力或潤濕性,從而較佳。
本透明黏著材較佳為於交聯前之狀態下滿足如下(1)及(2)。
(1)對於包含交聯前之上述透明黏著材之厚度150μm之片材,於依據JIS-Z-0237而進行之保持力測定中,對SUS板之溫度40℃下之偏移長度未達5mm。
(2)對於包含交聯前之上述透明黏著材之厚度150μm之片材,於依據JIS-Z-0237而進行之保持力測定中,對SUS板之溫度80℃下之偏移長度為10mm以上。
如上述(1)所述,若於交聯前之狀態下溫度40℃下之偏移長度未達5mm,則可於加熱前之通常狀態下發揮優異之形狀穩定性或加工適性。
又,如上述(2)所述,若於交聯前之狀態下溫度80℃下之偏移長度為10mm以上,則不僅可於例如2~4英吋之尺寸相對較小之積層體中藉由加熱至60℃~100℃而將貼合後之部件容易地分離,即便於例如7英吋以上之相對較大之尺寸之積層體中,亦可藉由加熱至60℃~
100℃而將貼合後之部件容易地分離。
本透明黏著材較佳為於交聯前之狀態下滿足如下(3)及(4)。
(3)將包含交聯前之上述透明黏著材之厚度150μm之黏著片重疊於鈉鈣玻璃,並使2kg之輥往返1次而進行輥壓接,緊接著於23℃下以剝離角180°、剝離速度60mm/分鐘自鈉鈣玻璃將上述黏著片剝離時之180°剝離力為5N/cm以上。
(4)將包含交聯前之上述透明黏著材之厚度150μm之黏著片重疊於鈉鈣玻璃,並使2kg之輥往返1次而進行輥壓接,緊接著於85℃下以剝離角180°、剝離速度60mm/分鐘自鈉鈣玻璃將上述黏著片剝離時之180°剝離力未達2N/cm。
如上述(3)所述,若於交聯前之狀態下溫度23℃下之180°剝離力為5N/cm以上,則可於通常狀態、即室溫狀態下顯現出可剝離之程度之接著性(稱為“黏性”),只要具備此種黏性,則容易進行貼合時之定位,而於作業上非常便利。
又,如上述(4)所述,若於交聯前之狀態下溫度85℃下之180°剝離力未達2N,則可對貼合後之部件賦予加熱時之優異之再剝離性。
本透明黏著材較佳為於交聯後滿足如下(5)及(6)。
(5)於將包含交聯前之上述透明黏著材之厚度150μm之黏著片重疊於鈉鈣玻璃,並使2kg之輥往返1次而進行輥壓接,然後以波長365nm之光到達2000mJ/cm2之方式對上述透明黏著劑層照射光而使上述透明黏著材交聯之狀態下,於溫度23℃下以剝離角180°、剝離速度60mm/分鐘自鈉鈣玻璃將上述黏著片剝離時之180°剝離力為5N/cm以上。
(6)於將包含交聯前之上述透明黏著材之厚度150μm之黏著片重疊於鈉鈣玻璃,並使2kg之輥往返1次而進行輥壓接,然後以波長365nm之光到達2000mJ/cm2之方式對上述透明黏著劑層照射光而使上述
透明黏著材交聯之狀態下,於溫度85℃下以剝離角180°、剝離速度60mm/分鐘自鈉鈣玻璃將上述黏著片剝離時之180°剝離力為3N/cm以上。
如上述(5)所述,若於交聯後之狀態下溫度23℃下之180°剝離力為5N/cm以上,則可保證經貼合之積層體對常態下之剝離等之可靠性,因此較佳。
又,如上述(6)所述,若於交聯後之狀態下溫度85℃下之180°剝離力為3N/cm以上,則可製成耐久性優異之積層體。
(本透明黏著材、黏著組合物)
本透明黏著材於光硬化前之狀態下藉由加熱而軟化,且較佳為具有流動性,因此即便於經暫時貼合之積層體因作業錯誤等而必須剝離時,亦可藉由加熱而將貼合部分容易地分離。
因此,根據本透明黏著材,無須降低黏著劑層之剝離力,且可同時實現部件貼合後之對剝離或發泡之較高之可靠性及再剝離性。
關於對形成此種透明黏著材較佳之黏著組合物,於下文中進行敍述。
本回收方法係具備如下步驟之方法:對作為回收原料之上述光學裝置構成用積層體4之透明黏著材1進行加熱,並且沿著該光學裝置構成用積層體4之透明黏著材1之端緣部搭掛線狀部件5,並藉由上述線狀部件5施加荷重,藉此將上述透明黏著材1分斷,而製作附著有經分斷之單側透明黏著材1A之2個光學裝置構成用部件2、3。
再者,搭掛線狀部件5之步驟與對透明黏著材1進行加熱之步驟既可為先進行其中一者,亦可為同時進行。又,藉由上述線狀部件5施加荷重之步驟與對透明黏著材1進行加熱之步驟既可為先進行其中一者,亦可為同時進行。
於搭掛線狀部件5之步驟中,較佳為將作為回收原料之上述光學裝置構成用積層體4豎起,並對上述光學裝置構成用積層體4之透明黏著材1進行加熱,並且沿著該光學裝置構成用積層體4之透明黏著材1之端緣部搭掛線狀部件5。
將作為回收原料之光學裝置構成用積層體4豎起之方法可為任意之方法。例如,既能如圖2(A)~(C)所示,以自兩側支持光學裝置構成用積層體4而使其成為垂直之方式固定,亦可如圖4及圖6所示,懸掛光學裝置構成用積層體4而使其垂直。
此時,例如如圖2(A)~(C)所示,使用具備於上表面隔開適當間隔而豎立設置之複數根支柱6A、6A‧‧之台座6,將光學裝置構成用積層體4豎著立起,並置於台座6之上表面之支柱6A、6A之間,而利用支柱6A、6A彼此支持並固定。但是,並不限定於此種方法。
此時,只要可將光學裝置構成用積層體4豎起,則支持方法為任意。例如既可利用擋書板般之支持部件支持,亦可機械地支持,亦可採用其他方法。
另一方面,如圖3~圖5所示,亦可於光學裝置構成用積層體4之左右兩側分別捲上皮帶7、7,並將該皮帶7、7搭掛於鉤8、8,從而懸掛光學裝置構成用積層體4而使其垂直豎立。
此時,為了於分斷後亦可懸掛光學裝置構成用部件2、3,較佳為對於大一圈之光學裝置構成用部件3,如上所述,於左右兩側分別捲上皮帶7、7,並將該皮帶7、7搭掛於鉤8、8,另一方面,對於小一圈之光學裝置構成用部件2,將支持帶9分別貼合於光學裝置構成用部件2之側面之左右兩側,並將該支持帶9搭掛於鉤10、10以進行支持。
支持帶9較佳為具有耐熱性之黏著帶。例如可例示於玻璃布基材積層矽系黏著材而成之構成之黏著帶等。
再者,於將上述光學裝置構成用積層體4垂直地豎起時,光學裝
置構成用部件2、3之上側端緣與透明黏著材1之上側端部成為同一平面或者較之光學裝置構成用部件2、3之上側端緣而以透明黏著材1之上側端部較低而成為凹槽部均可。
作為對光學裝置構成用積層體4之至少透明黏著材1進行加熱之方法,例如,除可列舉將光學裝置構成用積層體4整體放入加熱爐等加熱裝置內而對整體進行加熱之方法以外,亦可列舉利用乾燥機或熱風槍等對光學裝置構成用積層體4進行局部加熱之方法、或藉由電阻加熱使線狀部件5自身發熱而對透明黏著材1進行局部加熱之方法。其中,就作業之簡便性之方面而言,較佳為對光學裝置構成用積層體整體進行加熱之方法。但是,並不限定於該等加熱方法。
對光學裝置構成用積層體4之至少透明黏著材1進行加熱之溫度較佳為設為60~100℃。其原因在於:若加熱至60℃以上,則容易使上述透明黏著材1軟化而將其分斷,另一方面,若為低於100℃以下之低溫,則對光學裝置構成用部件2、3造成熱損傷之可能性較低。
作為將光學裝置構成用積層體4豎起,並沿著位於該光學裝置構成用積層體4之上側端緣部4a之透明黏著材1之端緣部1a搭掛線狀部件5並藉由線狀部件5施加荷重之方法,例如可列舉如下方法:如圖2(A)~(C)或者圖3~6所示,以沿著位於光學裝置構成用積層體4之上側端面4a之透明黏著材層1之端緣部1a重疊之方式搭掛線狀部件5而使線狀部件5之兩端下垂,並以一定之力使該兩端沿垂直下方向下降。
於對透明黏著材1進行加熱而使其軟化之狀態下搭掛線狀部件5並以一定之力向垂直下方向牽拉,藉此可使線狀部件5於透明黏著材1之層內緩慢下降,從而可在不施加不合適之力之下將透明黏著材1分斷。
此處,作為以一定之力使線狀部件5之兩端部沿垂直下方向下降之方法,例如,既可機械拉伸,例如如圖2(B)、(C)或者圖6所示,亦
可於線狀部件5之兩端部附加重物11。根據該方法,只要預先附加放置重物11即可,因此亦無須使用特別之機械或裝置則可簡單且廉價地進行回收。
又,例如如圖8、圖9所示,亦可預先將線狀部件5之一端固定於框架等固定壁,將該線狀部件5沿著位於光學裝置構成用積層體4之上側端面4a之透明黏著材1之端緣部1a搭掛而使線狀部件5之另一端下垂,並於該另一端懸掛重物11等且以一定之力沿垂直下方向牽拉。
此時,如圖8所示,既可將線狀部件5之一端固定於位於較光學裝置構成用積層體4之上側端面4a更靠上方之固定壁,並將該線狀部件5搭掛於透明黏著材1之另一端側之角部,又,如圖9所示,亦可將線狀部件5之一端固定於位於較光學裝置構成用積層體4之上側端面4a更靠下方之固定壁,並以密接於透明黏著材1之端緣部1a之方式搭掛該線狀部件5。
(線狀部件)
作為線狀部件5,例如可列舉包含纖維之線狀部件、如釣線般包含合成樹脂之線狀部件、如鋼琴線般之金屬製線、包含碳纖維等之線狀部件等。但是,並不限定於該等。
其中,就不會損傷光學裝置構成用部件之觀點而言,較佳為包含纖維之線狀部件、如釣線般包含合成樹脂之線狀部件、包含碳纖維等之線狀部件等。
線狀部件5之直徑相對於透明黏著材1之厚度較佳為0.1~1.5倍,其中,較佳為透明黏著材1之厚度之0.3倍以上或者1.0倍以下之範圍之直徑,其中較佳為0.5倍以上或者0.9倍以下之範圍之直徑。
(分斷)
如上所述,藉由將光學裝置構成用積層體4豎起,將線狀部件5搭掛於該光學裝置構成用積層體4之透明黏著材1之端緣部1a,並對該
光學裝置構成用積層體5之至少透明黏著材1進行加熱並向下牽拉線狀部件5,如圖2(C)或者圖7所示,可藉由線狀部件5將包含上述透明黏著材1之層分斷成2層,從而可分離成分別附著有單側透明黏著材1A、1A之2個光學裝置構成用部件2、3。
(透明黏著材分離)
繼而,如圖10所示,只要自附著有單側透明黏著材1A之光學裝置構成用部件2(3)將單側透明黏著材1A剝離,則可回收光學裝置構成用部件2(3)。
此時,自附著有單側透明黏著材1A之光學裝置構成用部件2(3)將單側透明黏著材1A剝離之方法為任意。例如,使用刮刀般之部件強制剝離、使用溶劑進行化學剝離均可。又,如圖10(A)~(C)所示,只要將黏著材料12重疊接著於附著有單側透明黏著材1A之光學裝置構成用部件2(3)之單側透明黏著材1A,一面剝離黏著材料12,一面剝離單側透明黏著材1A即可。
若黏著材料12為具有橡膠彈性之黏著材,則如圖10(C)所示,可將黏著材料12沿與單側透明黏著材及光學裝置構成用部件之黏著界面之面方向平行之方向、即剪切方向拉伸,藉此一面將黏著材料12剝離,一面將單側透明黏著材1A剝離。
此時,亦可視需要於貼合黏著材料12之前或者貼合之後對單面透明黏著材1A照射紫外線而使其硬化,然後自光學裝置構成用部件2(3)將黏著材料12及單側透明黏著材1A剝離。藉由於去除單側透明黏著材1A之前預先使單側透明黏著材1A硬化,具有降低糊劑殘留於光學裝置構成用部件2(3)表面之效果。
如圖11所示,亦可於將不具有橡膠彈性之片材或膜狀之支持體13重疊貼合於附著有單側透明黏著材1A之光學裝置構成用部件2(3)之單側透明黏著材1A後,將該支持體13與單面透明黏著材1A一併自光學
裝置構成用部件2(3)剝離。此時,亦可視需要對單側透明黏著材1A進行紫外線照射而使其硬化。
此處,上述支持體13只要至少具有對單側透明黏著材1A之接著力高於單側透明黏著材1A對光學裝置構成用部件2(3)之剝離力之接著力,則可使用任意之材料。例如既可為PET膜等,亦可為膠帶等附黏著之支持體。
於自光學裝置構成用部件2(3)將單側透明黏著材1A剝離後,亦可視需要利用乙醇等有機溶劑將殘留於光學裝置構成用部件2(3)之剝離面之黏著材成分溶解並去除。如此,可將光學裝置構成用部件2(3)作為新的材料而利用。
本再加工性評價方法係將上述光學裝置構成用積層體4設為評價對象,與上述回收方法同樣地,對透明黏著材1進行加熱,並且藉由線狀部件5對光學裝置構成用積層體4施加荷重,藉此將上述透明黏著材1分斷成2部分,此時,測量藉由線狀部件5而施加之荷重之大小及自剛開始藉由線狀部件5施加荷重起至被分斷之經過時間,並可將該等之值作為基準而對光學裝置構成用積層體之再加工性進行評價。
例如,可將沿垂直下方向牽拉線狀部件5之力之大小與至被分斷之經過時間之積作為基準而對光學裝置構成用積層體之再加工性進行評價。
又,例如,可將分斷所耗之目標時間設定為15分鐘,並以若可於目標時間內分斷則設為合格之方式對光學裝置構成用積層體之再加工性進行評價。
作為形成本透明黏著材1,即,即便於未交聯狀態下亦具備接著性、加熱至60~100℃則會軟化、藉由光照射而交聯之透明黏著材之
黏著組合物,可列舉如下黏著組合物A、B等作為較佳之例。
可自該等黏著組合物A、B形成黏著材層,並視需要積層其他黏著材層或光硬化層,藉此製作本透明黏著材。
但是,作為形成本透明黏著材之黏著組合物,並不限定於如下黏著組合物A、B。
再者,於將本透明黏著材製成多層之透明兩面黏著片之情形時,與上述單層之情形同樣地,最外層較佳為兼具凹凸追隨性與耐發泡可靠性,因此較佳為使用黏著組合物,例如黏著組合物A、B形成。
另一方面,中間層無助於與圖像顯示裝置構成部件之黏著,故而較佳為具有不會損害透明性且不會阻礙最外層之2次硬化反應之程度之透光性且具有提高切斷性及操作性之性質。
形成中間層之基礎聚合物之種類只要為透明樹脂,則並未特別限定。形成中間層之基礎聚合物與最外層之基礎聚合物既可為相同之樹脂,亦可為不同之樹脂。其中,就確保透明性或製作容易度、進而防止光於積層交界面上折射之觀點而言,較佳為使用與最外層之基礎聚合物相同之丙烯酸系樹脂。
中間層及其他樹脂層既可具有活性能量線硬化性,亦可不具有活性能量線硬化性。例如既能以藉由紫外線交聯而硬化之方式形成,亦能以藉由熱而硬化之方式形成。又,尤其是亦能以不進行後硬化之方式形成。但是,若考慮到與最外層之密接性等,則較佳為以進行後硬化之方式形成,尤佳為以進行紫外線交聯之方式形成。
此時,若交聯起始劑之含量增多,則透光率降低,故而較佳為以較中間層中之交聯起始劑於外層之含有率更低之含有率包含紫外線交聯劑。
於將本透明黏著材製成多層之透明兩面黏著片之情形時,作為
積層構成,具體而言,例如可列舉:將黏著組合物A、B與其他黏著組合物積層而成之2種2層構成、或隔著中間樹脂層而於正面及背面配置有黏著組合物A、B之2種3層構成、或將黏著組合物A、B、中間樹脂組合物、及其他黏著組合物依序積層而成之3種3層構成等。
作為黏著組合物A,可列舉含有包含具備巨單體作為枝成分之接枝共聚物之丙烯酸系共聚物(A1)、交聯劑(B1)、及光聚合起始劑(C1)之樹脂組合物。
再者,關於黏著組合物A之詳細之組成及特性,引用日本專利特願2014-045936之段落[0018]~[0091]之記載內容。
上述丙烯酸系共聚物(A1)係具備巨單體作為枝成分之接枝共聚物。
(主幹成分)
上述丙烯酸系共聚物(A1)之主幹成分較佳為包含含有源自(甲基)丙烯酸酯之重複單元之共聚物成分。
構成上述丙烯酸系共聚物(A1)之主幹成分之共聚物之玻璃轉移溫度較佳為-70~0℃。
此時,所謂構成主幹成分之共聚物成分之玻璃轉移溫度,係指僅使組成丙烯酸系共聚物(A1)之主幹成分之單體成分共聚合而獲得之聚合物之玻璃轉移溫度。具體而言,意指根據自該共聚物各成分之均聚物所獲得之聚合物之玻璃轉移溫度與構成比率並藉由Fox之計算式而算出之值。
再者,所謂Fox之計算式,係藉由以下之式而求出之計算值,可使用聚合物手冊〔Polymer Hand Book,J.Brandrup,Interscience,1989〕所記載之值而求出。
1/(273+Tg)=Σ(Wi/(273+Tgi))
[式中,Wi表示單體i之重量分率,Tgi表示單體i之均聚物之Tg(℃)]
構成上述丙烯酸系共聚物(A1)之主幹成分之共聚物成分之玻璃轉移溫度會影響室溫狀態下之黏著組合物A之柔軟性或黏著組合物A對被接著體之潤濕性、即接著性,故而為了使黏著組合物A於室溫狀態下獲得適當之接著性(黏性),該玻璃轉移溫度較佳為-70℃~0℃,其中尤佳為-65℃以上或者-5℃以下,其中尤佳為-60℃以上或者-10℃以下。
但是,即便該共聚物成分之玻璃轉移溫度為相同之溫度,亦可藉由調整分子量而調整黏彈性。例如藉由縮小共聚物成分之分子量,可使共聚物成分更柔軟化。
作為上述丙烯酸系共聚物(A1)之主幹成分所含有之(甲基)丙烯酸酯單體,例如可列舉:丙烯酸2-乙基己酯、丙烯酸正辛酯、丙烯酸異辛酯、丙烯酸正丁酯、丙烯酸乙酯、甲基丙烯酸甲酯、丙烯酸甲酯等。該等亦可使用具有親水基或有機官能基等之丙烯酸羥基乙酯、甲基丙烯酸羥基乙酯、丙烯酸羥基丙酯、甲基丙烯酸羥基丙酯、丙烯酸、甲基丙烯酸、丙烯酸縮水甘油酯、丙烯醯胺、N,N-二甲基丙烯醯胺、丙烯腈、甲基丙烯腈等。
又,亦可適當使用可與上述丙烯酸系單體或甲基丙烯酸系單體共聚合之乙酸乙烯酯或烷基乙烯基醚、羥基烷基乙烯基醚等各種乙烯系單體。
又,丙烯酸系共聚物(A1)之主幹成分較佳為含有疏水性之(甲基)丙烯酸酯單體與親水性之(甲基)丙烯酸酯單體作為構成單元。
若丙烯酸系共聚物(A1)之主幹成分僅由疏水性單體構成,則可確認到濕熱變白之傾向,故而較佳為亦將親水性單體導入至主幹成分而
防止濕熱變白。
具體而言,作為上述丙烯酸系共聚物(A1)之主幹成分,可列舉疏水性之(甲基)丙烯酸酯單體、親水性之(甲基)丙烯酸酯單體、及巨單體之末端之聚合性官能基無規共聚而成之共聚物成分。
此處,作為上述疏水性之(甲基)丙烯酸酯單體,例如可列舉:(甲基)丙烯酸正丁酯、(甲基)丙烯酸正己酯、(甲基)丙烯酸正辛酯、(甲基)丙烯酸正壬酯、(甲基)丙烯酸正癸酯、(甲基)丙烯酸2-乙基己酯、(甲基)丙烯酸2-甲基己酯、(甲基)丙烯酸異辛酯、(甲基)丙烯酸異壬酯、(甲基)丙烯酸異癸酯、(甲基)丙烯酸乙酯、(甲基)丙烯酸正丙酯、(甲基)丙烯酸異丙酯、(甲基)丙烯酸第三丁酯、(甲基)丙烯酸異丁酯、(甲基)丙烯酸異酯、(甲基)丙烯酸環己酯、(甲基)丙烯酸二環戊烯基氧基乙酯、甲基丙烯酸甲酯、乙酸乙烯酯等。
作為上述親水性之(甲基)丙烯酸酯單體,例如可列舉:丙烯酸甲酯、(甲基)丙烯酸、(甲基)丙烯酸四氫糠酯、(甲基)丙烯酸2-羥基乙酯、甲氧基聚乙二醇(甲基)丙烯酸酯、琥珀酸2-(甲基)丙烯醯氧基乙酯、鄰苯二甲酸2-(甲基)丙烯醯氧基乙酯、六氫鄰苯二甲酸2-(甲基)丙烯醯氧基丙酯、N,N-二甲基丙烯醯胺、羥乙基丙烯醯胺等。
(枝成分:巨單體)
關於丙烯酸系共聚物(A1),重要的是導入巨單體作為接枝共聚物之枝成分,且含有源自巨單體之重複單元。
所謂巨單體,係具有末端之聚合性官能基與高分子量骨架成分之高分子單體。
巨單體之玻璃轉移溫度(Tg)較佳為高於構成上述丙烯酸系共聚物(A1)之共聚物成分之玻璃轉移溫度。
具體而言,由於巨單體之玻璃轉移溫度(Tg)會影響黏著組合物A之加熱熔融溫度(熱熔溫度),故而巨單體之玻璃轉移溫度(Tg)較佳為
30℃~120℃,其中進而較佳為40℃以上或者110℃以下,其中進而較佳為50℃以上或者100℃以下。
若為此種玻璃轉移溫度(Tg),則可藉由調整分子量而保持優異之加工性或保管穩定性,並且能以於80℃附近熱熔之方式進行調整。
所謂巨單體之玻璃轉移溫度,係指該巨單體本身之玻璃轉移溫度,且可利用示差掃描熱量計(DSC)進行測定。
又,為了可於室溫狀態下維持枝成分彼此靠近而作為黏著組合物進行物理性交聯般之狀態,並且可藉由加熱至適當之溫度而使上述物理性交聯解開而獲得流動性,亦較佳為調整巨單體之含量。
就該觀點而言,巨單體較佳為於丙烯酸系共聚物(A1)中以5質量%~30質量%之比率含有,其中較佳為6質量%以上或者25質量%以下,其中較佳為8質量%以上或者20質量%以下。
巨單體之高分子量骨架成分較佳為包含丙烯酸系聚合物或乙烯系聚合物。
作為上述巨單體之高分子量骨架成分,例如可列舉:聚苯乙烯、苯乙烯及丙烯腈之共聚物、聚(第三丁基苯乙烯)、聚(α-甲基苯乙烯)、聚乙烯甲苯、聚甲基丙烯酸甲酯等。
作為上述巨單體之末端聚合性官能基,例如可列舉:甲基丙烯醯基、丙烯醯基、乙烯基等。
(丙烯酸系共聚物(A1)之物性)
上述丙烯酸系共聚物(A1)較佳為於溫度130℃、頻率0.02Hz下之複黏度為100~800Pa‧s,更佳為150~700Pa‧s,進而較佳為170~600Pa‧s。
上述丙烯酸系共聚物(A1)於溫度130℃下之複黏度會影響使該透明兩面黏著材熱熔後使用時之黏著組合物A之流動性,故而若該複黏度為100~800Pa‧s,則可保持優異之熱熔適性。
為了將上述丙烯酸系共聚物(A1)之複黏度調整為上述範圍,例如可列舉對構成丙烯酸系共聚物(A1)之主幹成分之共聚物成分之玻璃轉移溫度進行調整之方法。可列舉較佳為調整為-70℃~0℃、其中較佳為調整為-65℃以上或者-5℃以下、其中較佳為調整為-60℃以上或者-10℃以下並且對該共聚物成分之分子量進行調整而調整黏彈性之方法。但是,並不限定於該方法。
作為交聯劑(B1),例如可適當選擇環氧系交聯劑或異氰酸酯系交聯劑、包含氧雜環丁烷化合物、矽烷化合物、丙烯酸系化合物等之交聯劑。其中,就反應性或所獲得之硬化物之強度之方面而言,較佳為具有3個以上之(甲基)丙烯醯基之多官能(甲基)丙烯酸酯。
於將圖像顯示裝置構成部件貼合而使其等一體化後,使交聯劑(B1)於黏著材中交聯,藉此使該片材顯現出高溫環境下之較高之凝聚力以代替損失熱熔性,從而可獲得優異之耐發泡可靠性。
作為此種多官能(甲基)丙烯酸酯,例如除可列舉1,4-丁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甘油二(甲基)丙烯酸酯、甘油縮水甘油醚二(甲基)丙烯酸酯、1,6-己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1,9-壬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三環癸烷二甲醇二(甲基)丙烯酸酯、雙酚A聚乙氧基二(甲基)丙烯酸酯、雙酚A聚丙氧基二(甲基)丙烯酸酯、雙酚F聚乙氧基二(甲基)丙烯酸酯、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乙氧基化三羥甲基丙烷三(甲基)丙烯酸酯、ε-己內酯改性異氰尿酸三(2-羥基乙基)酯三(甲基)丙烯酸酯、季戊四醇三(甲基)丙烯酸酯、丙氧基化季戊四醇三(甲基)丙烯酸酯、乙氧基化季戊四醇三(甲基)丙烯酸酯、季戊四醇四(甲基)丙烯酸酯、丙氧基化季戊四醇四(甲基)丙烯酸酯、乙氧基化季戊四醇四(甲基)丙烯酸酯、二季戊四醇六(甲基)丙烯酸酯、聚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異氰尿酸三(丙烯醯氧基乙基)酯、季戊四醇四(甲基)丙烯酸酯、
二季戊四醇六(甲基)丙烯酸酯、二季戊四醇五(甲基)丙烯酸酯、三季戊四醇六(甲基)丙烯酸酯、三季戊四醇五(甲基)丙烯酸酯、羥基特戊酸新戊二醇酯二(甲基)丙烯酸酯、羥基特戊酸新戊二醇酯之ε-己內酯加成物之二(甲基)丙烯酸酯、三羥甲基丙烷三(甲基)丙烯酸酯、三羥甲基丙烷聚乙氧基三(甲基)丙烯酸酯、二(三羥甲基)丙烷四(甲基)丙烯酸酯等紫外線硬化型之多官能單體類之外,亦可列舉聚酯(甲基)丙烯酸酯、(甲基)丙烯酸環氧酯、(甲基)丙烯酸胺基甲酸酯、聚醚(甲基)丙烯酸酯等多官能丙烯酸低聚物類。
於上述所列舉之例中,就提高對被接著體之密接性或抑制濕熱變白之效果之觀點而言,較佳為含有羥基等極性官能基之多官能單體或者低聚物。
其中,較佳為使用具有羥基之多官能(甲基)丙烯酸酯。
因此,就防止濕熱變白之觀點而言,作為上述丙烯酸系共聚物(A1)、即接枝共聚物之主幹成分,較佳為含有疏水性之丙烯酸酯單體與親水性之丙烯酸酯單體,進而,作為交聯劑(B),較佳為使用具有羥基之多官能(甲基)丙烯酸酯。
交聯劑(B1)之含量並未特別限制。作為標準,相對於丙烯酸系共聚物(A1)100質量份,較佳為0.5~20質量份之比率,其中較佳為1質量份以上或者15質量份以下之比率,其中較佳為2質量份以上或者10質量份以下之比率。
藉由於上述範圍內含有交聯劑(B1),可同時實現未交聯狀態下之本透明黏著材之形狀穩定性與交聯後之黏著材之耐發泡可靠性。但是,亦可根據與其他要素之平衡而超出該範圍。
光聚合起始劑(C1)發揮作為上述交聯劑(B1)之交聯反應中之反應起始助劑之功能。光聚合起始劑可適當使用當前公知者。其中,就控
制交聯反應之容易程度之觀點而言,較佳為由波長380nm以下之紫外線感應之光聚合起始劑。
光聚合起始劑根據自由基產生機構而大體分類為2類,即大體分為:可使光聚合性起始劑本身之單鍵斷鍵分解而產生自由基之斷鍵型光聚合起始劑、及可由經光激發之起始劑與體系中之氫供與體形成激發錯合物而使氫供與體之氫轉移之脫氫型光聚合起始劑。
該等中之斷鍵型光聚合起始劑於藉由光照射而產生自由基時分解而成為另一種化合物,若受到一次激發,則會失去作為反應起始劑之功能。因此,不會作為活性種殘留於交聯反應結束後之黏著材中,從而不可能會對黏著材帶來意外之光劣化等,故而較佳。
另一方面,脫氫型之光聚合起始劑於藉由照射紫外線等活性能量線而產生自由基之反應時,不會產生如斷鍵型光聚合起始劑之分解物,因此於在反應結束後不易成為揮發成分而可降低對被接著體之損害之方面有用。
作為上述斷鍵型光起始劑,例如可列舉:2,2-二甲氧基-1,2-二苯乙烷-1-酮、1-羥基環己基苯基酮、2-羥基-2-甲基-1-苯基-丙烷-1-酮、1-(4-(2-羥基乙氧基)苯基)-2-羥基-2-甲基-1-丙烷-1-酮、2-羥基-1-[4-{4-(2-羥基-2-甲基-丙醯基)苄基}苯基]-2-甲基-丙烷-1-酮、寡(2-羥基-2-甲基-1-(4-(1-甲基乙烯基)苯基)丙酮)、苯基乙醛酸甲酯、2-苄基-2-二甲基胺基-1-(4-嗎啉基苯基)丁烷-1-酮、2-甲基-1-[4-(甲硫基)苯基]-2-嗎啉基丙烷-1-酮、2-(二甲基胺基)-2-[(4-甲基苯基)甲基]-1-[4-(4-嗎啉基)苯基]-1-丁酮、雙(2,4,6-三甲基苯甲醯基)-苯基氧化膦、2,4,6-三甲基苯甲醯基二苯基氧化膦或其等之衍生物等。
作為上述脫氫型光起始劑,例如可列舉:二苯甲酮、4-甲基-二苯甲酮、2,4,6-三甲基二苯甲酮、4-苯基二苯甲酮、3,3'-二甲基-4-甲氧基二苯甲酮、2-苯甲醯基苯甲酸甲酯、苯甲醯基甲酸甲酯、雙(2-苯
基-2-側氧基乙酸)氧雙伸乙酯、4-(1,3-丙烯醯基-1,4,7,10,13-五側氧基十三烷基)二苯甲酮、噻噸酮、2-氯噻噸酮、3-甲基噻噸酮、2,4-二甲基噻噸酮、2-甲基蒽醌、2-乙基蒽醌、2-第三丁基蒽醌、2-胺基蒽醌或其衍生物等。
但是,作為光聚合起始劑,並不限定於上述所列舉之物質。黏著組合物A既可使用斷鍵型光聚合起始劑及脫氫型光聚合起始劑之任一種,亦可將兩者組合並使用。
光聚合起始劑(C1)之含量並未特別限制。作為標準,相對於丙烯酸系共聚物(A1)100質量份,較佳為以0.1~10質量份之比率含有,其中較佳為以0.5質量份以上或者5質量份以下之比率含有,其中較佳為以1質量份以上或者3質量份以下之比率含有。
藉由將光聚合起始劑(C1)之含量設為上述範圍,可獲得對活性能量線之適當之反應感度。
黏著組合物A亦可含有通常之黏著組合物中所調配之公知之成分作為上述以外之成分。例如,可視需要適當含有黏著賦予樹脂或抗氧化劑、光穩定劑、金屬減活劑、抗老化劑、吸濕劑等各種添加劑。
又,亦可視需要適當含有反應觸媒(三級胺系化合物、四級銨系化合物、月桂酸錫化合物等)。
作為黏著組合物B,可列舉含有基礎聚合物(A2)、交聯劑(B2)、及光聚合起始劑(C2)之樹脂組合物,該基礎聚合物(A2)含有玻璃轉移溫度(Tg)未達0℃之單體a1、玻璃轉移溫度(Tg)為0℃以上且未達80℃之單體a2、及玻璃轉移溫度(Tg)為80℃以上之單體a3以a1:a2:a3=10~40:90~35:0~25之莫耳比率共聚合而成且重量平均分子量為50000~400000之(甲基)丙烯酸酯共聚物或者乙烯系共聚物。
再者,關於黏著組合物B之詳細之組成及特性,引用日本專利特願2014-32074之段落[0014]~[0072]之記載內容。
再者,所謂基礎聚合物,係構成黏著組合物B之主成分之樹脂之意義。雖並非要界定具體之含量,但作為標準,係占黏著組合物B所含之樹脂之50質量%以上、其中占80質量%以上、其中占90質量%以上(包含100質量%)之樹脂(再者,於基礎聚合物為2種以上之情形時,其等之合計量相當於上述含量)。
基礎聚合物(A2)較佳為(甲基)丙烯酸酯共聚物或者乙烯系共聚物。
就同時實現室溫狀態下之形狀保持性與熱熔性之觀點而言,上述(甲基)丙烯酸酯共聚物或者乙烯系共聚物之重量平均分子量較佳為50000~400000,其中進而較佳為60000以上或者350000以下,其中進而較佳為70000以上或者300000以下。
丙烯酸酯系共聚物可藉由適當選擇為了對其進行調整而使用之丙烯酸系單體或甲基丙烯酸系單體之種類、組成比率、進而聚合條件等而適當調整玻璃轉移溫度(Tg)或分子量等物性。
此時,作為構成丙烯酸酯共聚物之丙烯酸系單體,例如可列舉丙烯酸2-乙基己酯、丙烯酸正辛酯、丙烯酸異辛酯、丙烯酸正丁酯、丙烯酸乙酯等作為主原料。
該等之外,亦可根據賦予凝聚力或賦予極性等目的而使具有各種官能基之(甲基)丙烯酸系單體與上述丙烯酸系單體共聚合。
作為該具有官能基之(甲基)丙烯酸系單體,例如可列舉:甲基丙烯酸甲酯、丙烯酸甲酯、丙烯酸羥基乙酯、丙烯酸、丙烯酸縮水甘油酯、N-取代丙烯醯胺、丙烯腈、甲基丙烯腈、含氟丙烯酸烷基酯、含有機矽氧烷基之丙烯酸酯等。
另一方面,作為乙烯系共聚物,可列舉:可與上述丙烯酸系單體或甲基丙烯酸系單體共聚合之乙酸乙烯酯或亦由烷基乙烯基醚、羥基烷基乙烯基醚等各種乙烯系單體適當聚合而成之乙烯系共聚物。
作為本黏著片之基礎聚合物(A2),較佳為玻璃轉移溫度(Tg)未達0℃之單體A、玻璃轉移溫度(Tg)為0℃以上且未達80℃之單體B、及玻璃轉移溫度(Tg)為80℃以上之單體C以A:B:C=10~40:90~35:0~25之莫耳比率共聚合而成之(甲基)丙烯酸酯共聚物或者乙烯系共聚物。
此時,單體A、B及C之各玻璃轉移溫度(Tg)係自該單體製作聚合物時(均聚物化)之各玻璃轉移溫度(Tg)之意義。
上述單體A例如較佳為具備具有碳數4以上之側鏈之烷基結構之(甲基)丙烯酸酯單體。
此時,碳數4以上之側鏈既可為包含直鏈者,亦可為包含分支之碳鏈者。
更具體而言,上述單體A較佳為具有碳數4~10之直鏈烷基結構之(甲基)丙烯酸酯單體或者具有碳數6~18之分支烷基結構之(甲基)丙烯酸酯單體。
此處,作為「具有碳數4~10之直鏈烷基結構之(甲基)丙烯酸酯單體」,可列舉:丙烯酸正丁酯、丙烯酸正己酯、丙烯酸正辛酯、丙烯酸正壬酯、丙烯酸正癸酯等。
另一方面,作為「具有碳數6~18之分支烷基結構之(甲基)丙烯酸酯單體」,可列舉:丙烯酸2-乙基己酯、甲基丙烯酸2-乙基己酯、丙烯酸2-甲基己酯、丙烯酸異辛酯、丙烯酸異壬酯、丙烯酸異癸酯、甲基丙烯酸異癸酯等。
上述單體B較佳為碳數4以下之(甲基)丙烯酸酯單體、於側鏈具有環狀骨架之(甲基)丙烯酸酯單體、碳數4以下之乙烯系單體、或於側
鏈具有環狀骨架之乙烯系單體。
其中,上述單體B尤佳為側鏈之碳數為4以下之乙烯系單體。
此處,作為「碳數4以下之(甲基)丙烯酸酯單體」,可列舉:丙烯酸甲酯、甲基丙烯酸乙酯、丙烯酸正丙酯、甲基丙烯酸正丙酯、丙烯酸異丙酯、甲基丙烯酸異丙酯、甲基丙烯酸正丁酯、丙烯酸第三丁酯、丙烯酸異丁酯、甲基丙烯酸異丁酯等。
作為「於側鏈具有環狀骨架之(甲基)丙烯酸酯單體」,可列舉:丙烯酸異酯、丙烯酸環己酯、甲基丙烯酸環己酯、1,4-環己烷二甲醇單丙烯酸酯、甲基丙烯酸四氫糠酯、丙烯酸苄酯、甲基丙烯酸苄酯、丙烯酸苯氧基乙酯、甲基丙烯酸苯氧基乙酯、丙烯酸2-羥基-3-苯氧基丙酯、3,3,5-三甲基環己醇丙烯酸酯、環狀三羥甲基丙烷甲縮醛丙烯酸酯、4-乙氧基化異丙苯基苯酚丙烯酸酯、丙烯酸二環戊烯基氧基乙酯、甲基丙烯酸二環戊烯基氧基乙酯、丙烯酸二環戊烯酯等。
作為「碳數4以下之乙烯系單體」,可列舉:乙酸乙烯酯、丙酸乙烯酯、丁酸乙烯酯、正丙基乙烯醚、異丙基乙烯醚、正丁基乙烯醚、異丁基乙烯醚等。
作為「於側鏈具有環狀骨架之乙烯系單體」,可列舉:苯乙烯、環己基乙烯醚、降基乙烯醚、降烯基乙烯醚等。其中,尤佳為側鏈之碳數為4以下之乙烯系單體或側鏈之碳數為4以下之丙烯酸酯單體。
上述單體C較佳為側鏈之碳數為1以下之(甲基)丙烯酸酯單體或於側鏈具有環狀骨架之(甲基)丙烯酸酯單體。
此處,作為「側鏈之碳數為1以下之(甲基)丙烯酸酯單體」,可列舉:甲基丙烯酸甲酯、丙烯酸、甲基丙烯酸等。
作為「於側鏈具有環狀骨架之(甲基)丙烯酸酯單體」,可列舉:甲基丙烯酸異酯、丙烯酸3,3,5-三甲基環己基甲酯、丙烯酸二環戊
酯、甲基丙烯酸二環戊酯、甲基丙烯酸二環戊烯酯等。
基礎聚合物(A2)只要包含單體A、單體B、單體C以A:B:C=10~40:90~35:0~25之莫耳比率共聚合而成之(甲基)丙烯酸酯共聚物或者乙烯系共聚物,則可將Tan δ之峰值調整至0~20℃,且可於通常狀態、即室溫狀態下保持片狀之形狀,並且可顯現出可剝離之程度之接著性(稱為“黏性”)。又,若加熱至可熱熔之溫度,則會顯現出流動性,從而可追隨貼合面之階差部而填充至各個角落。
因此,就該觀點而言,構成基礎聚合物(A2)之(甲基)丙烯酸酯共聚物或者乙烯系共聚物中之單體A、單體B、及單體C之莫耳比率較佳為A:B:C=10~40:90~35:0~25,其中較佳為13~40:87~35:0~23,其中較佳為15~40:85~38:2~20。
又,就與上述相同之觀點而言,構成基礎聚合物(A2)之(甲基)丙烯酸酯共聚物或者乙烯系共聚物中之單體A、單體B、及單體C之莫耳比率較佳為B>A>C。
藉由於本黏著片中使交聯劑(Y)交聯,可使本黏著片顯現出高溫環境下之較高之凝聚力,從而可獲得優異之耐發泡可靠性。
作為此種交聯劑(Y),例如可適當選擇包含環氧系交聯劑或異氰酸酯系交聯劑、氧雜環丁烷化合物、矽烷化合物、丙烯酸系化合物等之交聯劑。其中,就反應性或所獲得之硬化物之強度之方面而言,較佳為具有2個以上之(甲基)丙烯醯基之多官能(甲基)丙烯酸酯,其中較佳為具有3個以上之(甲基)丙烯醯基之多官能(甲基)丙烯酸酯。
作為此種多官能(甲基)丙烯酸酯,例如除可列舉1,4-丁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甘油二(甲基)丙烯酸酯、1,6-己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1,9-壬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三環癸烷二甲醇二(甲基)丙烯酸酯、雙酚A聚乙氧基二(甲基)丙烯酸酯、雙酚A聚丙氧基二(甲基)丙烯
酸酯、雙酚F聚乙氧基二(甲基)丙烯酸酯、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乙氧基化三羥甲基丙烷三(甲基)丙烯酸酯、ε-己內酯改性異氰尿酸三(2-羥基乙基)酯三(甲基)丙烯酸酯、季戊四醇三(甲基)丙烯酸酯、丙氧基化季戊四醇三(甲基)丙烯酸酯、乙氧基化季戊四醇三(甲基)丙烯酸酯、季戊四醇四(甲基)丙烯酸酯、丙氧基化季戊四醇四(甲基)丙烯酸酯、乙氧基化季戊四醇四(甲基)丙烯酸酯、二季戊四醇六(甲基)丙烯酸酯、聚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異氰尿酸三(丙烯醯氧基乙基)酯、季戊四醇四(甲基)丙烯酸酯、二季戊四醇六(甲基)丙烯酸酯、二季戊四醇五(甲基)丙烯酸酯、三季戊四醇六(甲基)丙烯酸酯、三季戊四醇五(甲基)丙烯酸酯、羥基特戊酸新戊二醇酯二(甲基)丙烯酸酯、羥基特戊酸新戊二醇酯之ε-己內酯加成物之二(甲基)丙烯酸酯、三羥甲基丙烷三(甲基)丙烯酸酯、三羥甲基丙烷聚乙氧基三(甲基)丙烯酸酯、二(三羥甲基)丙烷四(甲基)丙烯酸酯等紫外線硬化型之多官能單體類之外,亦可列舉聚酯(甲基)丙烯酸酯、(甲基)丙烯酸環氧酯、(甲基)丙烯酸胺基甲酸酯、聚醚(甲基)丙烯酸酯等多官能丙烯酸低聚物類。
於上述所列舉之例中,就提高對被接著體之密接性或耐熱性、抑制濕熱變白之效果之觀點而言,較佳為含有極性官能基之多官能單體或者低聚物。其中,較佳為使用具有異三聚氰酸環骨架之多官能(甲基)丙烯酸酯。
交聯劑(Y)之含量並未特別限制。作為標準,相對於基礎聚合物(A2)100質量份,較佳為0.5~20質量份之比率,其中較佳為1質量份以上或者15質量份以下之比率,其中較佳為2質量份以上或者10質量份以下之比率。
藉由於上述範圍內含有交聯劑(Y),可同時實現未交聯狀態下之本黏著片之形狀穩定性與交聯後之黏著片之耐發泡可靠性。但是,亦
可根據與其他要素之平衡而超出該範圍。
光聚合起始劑(Z)發揮作為上述交聯劑(Y)之交聯反應中之反應起始助劑之功能。可適當使用以活性能量線作為誘因而產生自由基之有機過氧化物或光聚合起始劑等。其中,就控制交聯反應之容易程度之觀點而言,較佳為光聚合起始劑、尤其是由波長380nm以下之紫外線感應之光聚合起始劑。
另一方面,由長於波長380nm之波長之光感應之光聚合起始劑於即便為難以使紫外線透過之光學裝置構成用部件積層體亦可光硬化之方面及所感應之光可充分到達本黏著片之深部之方面較佳。
光聚合起始劑根據自由基產生機構而大體分類為2類,即大體分為:可使光聚合性起始劑本身之單鍵斷鍵分解而產生自由基之斷鍵型光聚合起始劑、及可由經光激發之起始劑與體系中之氫供與體形成激發錯合物而使氫供與體之氫轉移之脫氫型光聚合起始劑。
該等中之斷鍵型光聚合起始劑於因光照射而產生自由基時分解而成為另一種化合物,若受到一次激發,則失去作為反應起始劑之功能。因此,不會作為活性種殘留於交聯反應結束後之黏著片中,從而不可能對黏著片造成意外之光劣化等,故而較佳。
另一方面,脫氫型光聚合起始劑於藉由照射紫外線等活性能量線而產生自由基之反應時,不會產生斷鍵型光聚合起始劑般之分解物,因此於在反應結束後不易成為揮發成分而可降低對被接著體之損害之方面有用。
作為上述斷鍵型光聚合起始劑,例如可列舉:安息香丁醚、苯偶醯二甲基縮酮、2-羥基苯乙酮、雙(2,4,6-三甲基苯甲醯基)-苯基氧化膦、二苯基-2,4,6-三甲基苯甲醯基氧化膦或其等之衍生物等。
作為上述脫氫型光聚合起始劑,例如可列舉:二苯甲酮、米其
勒酮、2-乙基蒽醌、噻噸酮或其衍生物等。
但是,作為光聚合起始劑,並不限定於上述所列舉之物質。黏著組合物B既可單獨使用斷鍵型光聚合起始劑及脫氫型光聚合起始劑之任一種或者將2種以上混合後使用,亦可將兩者組合並使用。
光聚合起始劑(Z)之含量並未特別限制。作為標準,相對於基礎聚合物(A2)100質量份,較佳為以0.1~10質量份之比率含有,其中較佳為以0.5質量份以上或者5質量份以下之比率含有,其中較佳為以1質量份以上或者3質量份以下之比率含有。藉由將光聚合起始劑(Z)之含量設為上述範圍,可獲得對活性能量線之適當之反應感度。
黏著組合物B亦可含有通常之黏著組合物中所調配之公知之成分作為上述以外之成分。例如,可視需要適當含有黏著賦予樹脂或抗氧化劑、光穩定劑、金屬減活劑、抗老化劑、吸濕劑等各種添加劑。
又,亦可視需要適當含有反應觸媒(三級胺系化合物、四級銨系化合物、月桂酸錫化合物等)。
一般而言,所謂「片材」,於JIS之定義上係指較薄且其厚度小於長度與寬度之比之平坦的製品,一般而言,所謂「膜」,係指相比於長度及寬度而厚度極小且最大厚度任意地限定之較薄之平坦的製品,通常係指以輥之形態被供給者(日本工業標準JIS K6900)。但是,片材與膜之交界並不確定,於本發明中無須於語言上對兩者進行區別,因此於本發明中,於稱為「膜」之情形時設為亦包含「片材」,於稱為「片材」之情形時設為亦包含「膜」。
又,於如圖像顯示面板、保護面板等般表達為「面板」之情形時,包含板體、片材及膜。
於本說明書中,於記載為「X~Y」(X、Y為任意之數字)之情形
時,只要未特別限定,則包含「X以上且Y以下」之意義,並且亦包含「較佳為大於X」或者「較佳為小於Y」之意義。
又,於記載為「X以上」(X為任意之數字)之情形時,只要未特別限定,則包含「較佳為大於X」之意義,於記載為「Y以下」(Y為任意之數字)之情形時,只要未特別限定,則亦包含「較佳為小於Y」之意義。
以下,藉由實施例進而詳細地進行說明。但是,本發明並不限定於該等。
於作為主成分(A)之由數量平均分子量2400之聚甲基丙烯酸甲酯巨單體15重量份、丙烯酸丁酯81重量份及丙烯酸4重量份無規共聚而成之丙烯酸酯共聚物(A-1)(重量平均分子量23萬)1kg中均勻混合作為交聯劑(B)之甘油二甲基丙烯酸酯(G101P共榮社化學公司製造)(B-1)100g、作為光聚合起始劑(C)之2,4,6-三甲基二苯甲酮及4-甲基二苯甲酮之混合物(Esacure TZT Lanberti公司製造)(C-1)15g,製作黏著組合物1。
利用經剝離處理之2片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酯膜(稱為「剝離膜」,三菱樹脂公司製造DIAFOIL MRV-V06厚度100μm/三菱樹脂公司製造DIAFOIL MRQ厚度75μm)夾持上述黏著組合物1,並使用貼合機以厚度成為150μm之方式成形為片狀,而製作黏著片1。
對180mm×238mm×厚度1mm之鈉鈣玻璃之周緣部實施長邊側上寬度17mm、短邊側上寬度21mm、厚度40μm之白色之印刷(全光線透過率0%),製作於周緣部具有40μm之印刷階差之評價用玻璃基板。該評價用玻璃基板係於貼合面具有階差部及平坦面部之圖像顯示裝置構成用部件之代替品。
作為貼合於該評價用玻璃基板之評價用被接著體,製作將偏光板(Sanritz公司製造之「HLC2-5618」)預先整面貼合於玻璃板上(150×200mm×t0.5mm)之單面者。
將上述黏著片1之一剝離膜剝離,並利用手壓輥將露出之黏著面以覆蓋該印刷階差部之方式貼合於上述評價用玻璃基板之具有印刷階差之面。繼而,將剩餘之剝離膜剝離,將上述評價用被接著體之偏光板面於減壓下(絕對壓力5kPa)下加壓貼合於露出之黏著面,並實施高壓釜處理(60℃、0.2MPa、20分鐘)而進行最終貼合,製作評價用積層體1。
再者,丙烯酸酯共聚物(A-1)係具備由丙烯酸丁酯、丙烯酸、巨單體之末端之聚合性官能基即甲基丙烯醯基無規共聚而成之主鏈作為軟鏈段且具備包含聚甲基丙烯酸甲酯巨單體之側鏈成分作為硬鏈段之接枝共聚物。
構成丙烯酸酯共聚物(A-1)之主幹成分之共聚物成分之玻璃轉移溫度(以使該共聚物成分聚合物化而獲得之聚合物之理論值所求出之玻璃轉移溫度)為-50℃。
構成丙烯酸酯共聚物(A-1)之枝成分之聚甲基丙烯酸甲酯巨單體之數量平均分子量為2400,該巨單體之玻璃轉移溫度為60℃,且該巨單體於丙烯酸酯共聚物(A-1)中以15質量%之比率含有。
於作為主成分(A)之由丙烯酸2-乙基己酯55質量份、乙酸乙烯酯40質量份及丙烯酸5質量份無規共聚而成之乙烯系共聚物(A-2)(重量平均分子量:17萬)1kg中均勻混合作為交聯劑之(2,4,6-三側氧基-1,3,5-三氮雜環己烷-1,3,5-三基)三伸乙基三丙烯酸酯(B-2)(東亞合成製造ARONIX M315)75g與作為光聚合起始劑之Esacure KTO46(C-2)(Lanberti公司製造)15g,而製作黏著組合物2。繼而,使用該黏著
組合物2,除此以外,以與實施例1相同之方式製作評價用積層體2。
依據樣本1之製作例製作評價用積層體,自該積層體之評價用玻璃基板側以波長365nm之累計光量成為2000mJ/cm2之方式照射紫外線而使黏著片硬化而製成評價用積層體3。
再者,對於與樣本3對應之黏著片,對於樣本1中製作之黏著片1以波長365nm之紫外線成為2000mJ且波長365nm之累計光量成為2000mJ/cm2之方式照射紫外線而使黏著片而製成黏著片3。
依據專利4971529號公報之實施例3製作黏著片4。
即,於使丙烯酸2-乙基己酯75質量份、乙酸乙烯酯20質量份及丙烯酸5質量份無規共聚而成之上述丙烯酸酯共聚物(A-4)1kg中混合添加作為交聯劑(B)之壬二醇二丙烯酸酯(Viscoat 260大阪有機化學公司製造)(B-4)50g及作為光聚合起始劑(C)之4-甲基二苯甲酮(C-3)10g而製作黏著組合物4。
利用經剝離處理之2片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酯膜(三菱樹脂公司製造DIAFOIL MRV-V06厚度100μm/三菱樹脂公司製造DIAFOIL MRQ厚度75μm)夾持上述黏著組合物4,並使用貼合機以厚度成為150μm之方式成形為片狀。繼而,隔著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酯膜以波長365nm之紫外線達到1000mJ/cm2之方式對黏著層照射紫外線而使交聯劑局部反應,從而製作黏著片4(厚度150μm)。
繼而,使用該黏著片4並以與實施例1相同之方式製作評價用積層體4。
經由經剝離處理之2片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酯膜(三菱樹脂公司製造DIAFOIL MRV-V06厚度100μm/三菱樹脂公司製造DIAFOIL MRQ
厚度75μm)並使用貼合機以厚度成為150μm之方式將於樣本4中製備之黏著組合物4成形為片狀,而製成黏著片5。不對黏著片5照射光而直接製作依據樣本4之製作例之評價用積層體,而製成評價用積層體5。
(保持力)
對於所製作之黏著片1~5,依據JIS-Z-0237進行保持力測定。即,對於實施例及比較例中製作之黏著片1~5,裁剪為40mm×50mm並將單面之脫模膜剝離,利用手壓輥背面貼合襯底用之PET膜(三菱樹脂製DIAFOIL S-100,厚度38μm),然後將其裁剪為寬度25mm×長度100mm之短條狀而製成試驗片。
繼而,將剩餘之脫模膜剝離,並利用手壓輥以貼合面積成為20mm×20mm之方式貼合於SUS板(120mm×50mm×厚度1.2mm)。
其後,使試驗片於40℃之環境下固化15分鐘,然後將500gf(4.9N)之重物沿垂直方向安裝並搭掛於試驗片並靜置30分鐘,然後測定30分後之SUS與試驗片之貼合位置向下方偏移之長度(mm)即偏移量。此時,對於重物掉落者,測定重物之掉落時間(分鐘)。此時,若40℃下之試驗片之偏移長度為5mm以下,則提示具有充分之保持力且加工性及保管穩定性優異。
再者,表中之「<0.5mm」意指偏移長度未達0.5mm而幾乎無偏移之狀態。
同樣地亦於80℃之環境下進行上述試驗,並測定靜置30分鐘後之貼合位置之偏移長度或者重物之掉落時間。此時,關於80℃下之偏移長度為10mm以上或者於30分鐘以內掉落者,可謂藉由加熱之再剝離性優異。
(透明性)
將黏著材1~5之一脫模膜剝離並將露出之黏著面輥壓接於鈉鈣玻璃(厚82mm×53mm×0.5mm)。繼而將剩餘之脫模膜剝離,並輥貼合於鈉鈣玻璃(厚82mm×53mm×0.5mm),然後實施高壓釜處理(80℃、表壓力0.2MPa、20分鐘)而進行最終貼合,製作積層體。
對於上述積層體,使用HAZE METER(日本電色工業股份有限公司製造NDH5000)測定全光線透過率(依據JIS K7361-1)以及霧度值(依據JIS K7136)。
(接著力)
將黏著片1、2、4、5之一脫模膜剝離,並貼合50μm之PET膜(三菱樹脂製造DIAFOIL T100厚度50μm)作為襯底膜。
將上述積層品裁剪為長度150mm、寬度10mm,然後將剩餘之脫模膜剝離並將露出之黏著面輥壓接於鈉鈣玻璃。對貼合品實施高壓釜處理(80℃、表壓力0.2MPa、20分鐘)而進行最終貼合,從而製成硬化前之剝離力測定試樣。
又,對於以與上述相同之順序製作之試樣,自襯底膜側以365nm之累計光量成為2000mJ/cm2之方式照射紫外線而使黏著片硬化,並於23℃、50%RH下固化15小時而製成硬化後之剝離力測定試樣。
(加工適性)
於積層有脫模膜之情況下使用Thompson衝壓機並利用50mm×80mm之Thompson刀將黏著片1~5切斷為100片,並觀察端部之形狀。將確認到端部之壓扁或糊劑滲出且20片以上之脫模膜隆起之情況評價為「×」,將無20片以上之情況判定為「○」。
(考察)
樣本1、2及5之黏著片由於80℃下之保持力之偏移量較大且加熱流動性較高,故而於下述再剝離性評價中,任一者均為貼合部件於15分鐘以內快速分離而再加工性優異者。又,樣本1~4之黏著片由於40℃下之保持力較高,因此於加熱前形狀被穩定地保持,結果加工適性亦優異。進而,樣本1、2之黏著片由於具有光硬化性,故而可藉由對貼合品進行光照射而將部件牢固地接著。
相對於此,樣本3及4之黏著片由於為藉由紫外線實施了1次交聯之黏著材,故而即便進行加熱亦無法獲得充分之加熱流動性,從而無法將貼合後之部件分離。
樣本5之黏著片係於未對樣本4之黏著組合物實施紫外線交聯之狀態下直接使用者。加熱流動性較高且再剝離容易,但40℃下之保持力亦較低且即便於常溫下黏著片亦會流動,因此確認到因黏膩性或滲出糊劑所導致之裁剪不良,從而加工適性較差。
對於所製作之評價用積層體1~5,於溫度80℃下保存15分鐘而對試樣進行預熱。
如圖2所示,於經預熱之積層體之部件之間自一長邊側搭掛作為線狀部件之尼龍線(0.21mmΦ),並於線之兩端垂直地吊起各1kg之重物。如此對評價用積層體之黏著片施加合計2kg之荷重,並確認線是否通過黏著片而使貼合部件分離。
此時,測量藉由線狀部件5而施加之荷重之大小及開始藉由線狀部件5施加荷重起至被分斷之經過時間,將該等之值作為基準並以如下方式進行評價。
即,將可於15分鐘以內使黏著片分斷而使部件分離之情況判定為○,將線通過耗時15分鐘以上或者線未通過而無法分離之情況判定為×。
如圖10(A)~(C)所示,自如上述般分離之附著有單側透明黏著材1A之光學裝置構成用部件2(3)將黏著材料12重疊接著於附著有單側透明黏著材1A之光學裝置構成用部件2(3)之單側透明黏著材1A,並將黏著材料12沿與單側透明黏著材及光學裝置構成用部件之黏著界面之面方向平行之方向,即剪切方向拉伸,藉此一面剝離黏著材料12一面剝離單側透明黏著材1A。
1‧‧‧透明黏著材
1a‧‧‧端緣部
2‧‧‧光學裝置構成用部件
3‧‧‧光學裝置構成用部件
4‧‧‧光學裝置構成用積層體
4a‧‧‧上側端緣部
Claims (11)
- 一種光學裝置構成用部件之回收方法,其將具備經由交聯前之狀態之透明黏著材將2個光學裝置構成用部件貼合而成之構成之光學裝置構成用積層體設為回收原料,該透明黏著材係於加熱則會軟化、且藉由光照射而交聯之透明黏著材,且該光學裝置構成用部件之回收方法具備如下步驟:對光學裝置構成用積層體之至少透明黏著材進行加熱,並且沿著該光學裝置構成用積層體之透明黏著材之端緣部搭掛線狀部件,並且藉由該線狀部件施加荷重,藉此將上述透明黏著材分斷,而製作附著有經分斷之單側透明黏著材之2個光學裝置構成用部件。
- 如請求項1之光學裝置構成用部件之回收方法,其中將上述透明黏著材加熱至60~100℃。
- 如請求項1或2之光學裝置構成用部件之回收方法,其中將上述光學裝置構成用積層體豎起,並沿著位於該光學裝置構成用積層體之上側端緣部之透明黏著材之端緣部搭掛線狀部件,並且於線狀部件之端部懸掛重物,藉此藉由線狀部件施加荷重。
- 如請求項1至3中任一項之光學裝置構成用部件之回收方法,其將黏著材料重疊接著於附著有經分斷之單側透明黏著材之光學裝置構成用部件之透明黏著材,並將該黏著材料沿與單側透明黏著材及光學裝置構成用部件之黏著界面之面方向平行之方向即剪切方向拉伸,藉此將上述透明黏著材自光學裝置構成用部件剝離。
- 如請求項1至4中任一項之光學裝置構成用部件之回收方法,其中上述透明黏著材滿足如下(1)及(2):(1)對於包含交聯前之上述透明黏著材之厚度150μm之片材, 於依據JIS-Z-0237而進行之保持力測定中,對SUS板之溫度40℃下之偏移長度未達5mm;(2)對於包含交聯前之上述透明黏著材之厚度150μm之片材,於依據JIS-Z-0237而進行之保持力測定中,對SUS板之溫度80℃下之偏移長度為10mm以上。
- 如請求項1至5中任一項之光學裝置構成用部件之回收方法,其中上述透明黏著材滿足如下(3)及(4):(3)將包含交聯前之上述透明黏著材之厚度150μm之黏著片重疊於鈉鈣玻璃,並使2kg之輥往返1次而進行輥壓接,緊接著於23℃下以剝離角180°、剝離速度60mm/分鐘自鈉鈣玻璃將上述黏著片剝離時之180°剝離力為5N/cm以上;(4)將包含交聯前之上述透明黏著材之厚度150μm之黏著片重疊於鈉鈣玻璃,並使2kg之輥往返1次而進行輥壓接,緊接著於85℃下以剝離角180°、剝離速度60mm/分鐘自鈉鈣玻璃將上述黏著片剝離時之180°剝離力未達2N/cm。
- 如請求項1至6中任一項之光學裝置構成用部件之回收方法,其中上述透明黏著材滿足如下(5)及(6):(5)於將包含交聯前之上述透明黏著材之厚度150μm之黏著片重疊於鈉鈣玻璃,並使2kg之輥往返1次而進行輥壓接,然後以波長365nm之光到達2000mJ/cm2之方式對上述透明黏著劑層照射光而使上述透明黏著材交聯之狀態下,於溫度23℃下以剝離角180°、剝離速度60mm/分鐘自鈉鈣玻璃將上述黏著片剝離時之180°剝離力為5N/cm以上;(6)於將包含交聯前之上述透明黏著材之厚度150μm之黏著片重疊於鈉鈣玻璃,並使2kg之輥往返1次而進行輥壓接,然後以波長365nm之光到達2000mJ/cm2之方式對上述透明黏著劑層照 射光而使上述透明黏著材交聯之狀態下,於溫度85℃下以剝離角180°、剝離速度60mm/分鐘自鈉鈣玻璃將上述黏著片剝離時之180°剝離力為3N/cm以上。
- 如請求項1至7中任一項之光學裝置構成用部件之回收方法,其中上述透明黏著材係由含有丙烯酸系共聚物(A1)、交聯劑(B)、及光聚合起始劑(C)之黏著組合物形成之透明黏著材,該丙烯酸系共聚物(A1)包含具備巨單體作為枝成分之接枝共聚物。
- 如請求項1至7中任一項之光學裝置構成用部件之回收方法,其中上述透明黏著材係由含有基礎聚合物(A2)、交聯劑(B)、及光聚合起始劑(C)之黏著組合物形成之透明黏著材,該基礎聚合物(A2)含有玻璃轉移溫度(Tg)未達0℃之單體a1、玻璃轉移溫度(Tg)為0℃以上且未達80℃之單體a2、及玻璃轉移溫度(Tg)為80℃以上之單體a3以a1:a2:a3=10~40:90~35:0~25之莫耳比率共聚合而成且重量平均分子量為50000~400000之(甲基)丙烯酸酯共聚物或者乙烯系共聚物。
- 如請求項1至9中任一項之光學裝置構成用部件之回收方法,其中上述光學裝置構成用部件包含由觸控面板、圖像顯示面板、表面保護面板及偏光膜所組成之群中之任一種或者2種以上之組合。
- 一種光學裝置構成用積層體之再加工性評價方法,其特徵在於:將具備經由交聯前之狀態之透明黏著材將2個光學裝置構成用部件貼合而成之構成之光學裝置構成用積層體設為評價對象,該透明黏著材係加熱時則會軟化、且藉由光照射而交聯之透明黏著材,且該光學裝置構成用積層體之再加工性評價方法係對光學裝置 構成用積層體之至少透明黏著材進行加熱,並且沿著該光學裝置構成用積層體之透明黏著材之端緣部搭掛線狀部件,並且藉由該線狀部件施加荷重,藉此將上述透明黏著材分斷成2部分,此時,測量藉由線狀部件而施加之荷重之大小及至被分斷之經過時間。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2014136087 | 2014-07-01 | ||
JP2014-136087 | 2014-07-01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TW201607762A true TW201607762A (zh) | 2016-03-01 |
TWI635960B TWI635960B (zh) | 2018-09-21 |
Family
ID=5501929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TW104121382A TWI635960B (zh) | 2014-07-01 | 2015-07-01 | 光學裝置構成用部件之回收方法及光學裝置構成用積層體之再加工性評價方法 |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10280337B2 (zh) |
JP (1) | JP6241547B2 (zh) |
KR (1) | KR101859093B1 (zh) |
CN (1) | CN106463077B (zh) |
TW (1) | TWI635960B (zh) |
WO (1) | WO2016002763A1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11530338B2 (en) | 2017-08-09 | 2022-12-20 | Lintec Corporation | Method for dismantling adhesive structure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8)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2017155083A (ja) * | 2016-02-29 | 2017-09-07 | セメダイン株式会社 | 取付キット及び剥離方法 |
KR20180034188A (ko) * | 2016-09-27 | 2018-04-04 | 엘지엠엠에이 주식회사 | 광학필름 제조용 도프용액 및 이를 이용한 광학필름 |
WO2018101252A1 (ja) * | 2016-12-02 | 2018-06-07 | 三菱ケミカル株式会社 | 光硬化性組成物、粘着シート、粘着シート積層体、硬化物、画像表示装置構成用積層体及び画像表示装置 |
JP2019008156A (ja) * | 2017-06-26 | 2019-01-17 | デクセリアルズ株式会社 | 画像表示装置の透明保護パネル又は画像表示部材の再生方法 |
KR102610160B1 (ko) | 2018-05-14 | 2023-12-05 |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 표시 장치 및 표시 장치의 제조 방법 |
KR102526293B1 (ko) * | 2019-01-25 | 2023-04-26 | 주식회사 엘지화학 | 표면 보호 필름 및 이를 이용한 유기 발광 전자 장치 제조 방법 |
CN113390916A (zh) * | 2021-07-14 | 2021-09-14 | 郑州轻工业大学 | 一种卷烟接嘴胶玻璃化转变温度的测定方法 |
CN114755257B (zh) * | 2022-04-21 | 2023-08-08 | 中策橡胶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使用差示扫描量热仪测试电子辐照胎体帘布预交联的方法和设备 |
Family Cites Families (17)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H05203964A (ja) | 1992-01-24 | 1993-08-13 | Canon Inc | 強誘電性液晶素子 |
JPH1195210A (ja) * | 1997-09-16 | 1999-04-09 | Optrex Corp | 偏光膜剥離方法およびその装置 |
JP2003288028A (ja) | 2001-12-25 | 2003-10-10 | Canon Inc | 画像表示装置の分解方法、画像表示装置の製造方法、支持体の製造方法、画像表示部の製造方法、加工材料の製造方法、および画像表示装置 |
JP2004184677A (ja) * | 2002-12-03 | 2004-07-02 |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 表示パネル分離方法と表示パネル分離装置 |
JP4493273B2 (ja) | 2003-01-29 | 2010-06-30 | 日東電工株式会社 | 両面粘着シートおよびタッチパネル付き表示装置 |
WO2008065982A1 (fr) | 2006-12-01 | 2008-06-05 | Kuraray Co., Ltd. | Adhésif sensible à la pression pour films optiques |
JP5291973B2 (ja) * | 2007-07-17 | 2013-09-18 | デクセリアルズ株式会社 | 表示装置の製造方法 |
US20120064338A1 (en) | 2009-05-26 | 2012-03-15 | Mitsubishi Plastics, Inc. | Adhesive material having removability |
KR20160141876A (ko) | 2009-10-16 | 2016-12-09 | 데쿠세리아루즈 가부시키가이샤 | 표시 장치 및 그 제조 방법, 그리고 투명 수지 충전제 |
KR101162558B1 (ko) | 2010-09-06 | 2012-07-05 | 미쓰비시 쥬시 가부시끼가이샤 | 화상 표시 장치 구성용 적층체의 제조 방법, 및 이 적층체를 사용하여 이루어지는 화상 표시 장치 |
JP2013003299A (ja) * | 2011-06-15 | 2013-01-07 | Takatori Corp | 表示パネルの再生装置及び再生方法 |
JP5580806B2 (ja) | 2011-11-01 | 2014-08-27 | 東京エレクトロン株式会社 | 剥離装置、剥離システム、剥離方法、プログラム及びコンピュータ記憶媒体 |
JP6220495B2 (ja) | 2012-03-01 | 2017-10-25 | 三菱ケミカル株式会社 | 画像表示装置用透明両面粘着シート及びこれを用いた画像表示装置 |
TW201420718A (zh) * | 2012-09-20 | 2014-06-01 | Mitsubishi Rayon Co | 光硬化型黏著劑組成物、硬化物、黏著片及顯示面板與其製造方法 |
KR101718746B1 (ko) | 2012-10-05 | 2017-03-22 | 미쓰비시 쥬시 가부시끼가이샤 | 재박리성을 구비한 양면 점착 시트 및 이의 재박리 방법 |
KR102149419B1 (ko) | 2013-07-19 | 2020-08-31 |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 디스플레이 모듈의 리워킹 장치 및 이를 이용한 디스플레이 모듈의 리워킹 방법 |
CN103950269B (zh) | 2014-04-23 | 2016-03-30 |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偏光片剥离装置 |
-
2015
- 2015-06-30 US US15/322,897 patent/US10280337B2/en active Active
- 2015-06-30 CN CN201580032228.1A patent/CN106463077B/zh active Active
- 2015-06-30 WO PCT/JP2015/068799 patent/WO2016002763A1/ja active Application Filing
- 2015-06-30 JP JP2016531387A patent/JP6241547B2/ja active Active
- 2015-06-30 KR KR1020167035140A patent/KR101859093B1/ko active IP Right Grant
- 2015-07-01 TW TW104121382A patent/TWI635960B/zh active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11530338B2 (en) | 2017-08-09 | 2022-12-20 | Lintec Corporation | Method for dismantling adhesive structure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WO2016002763A1 (ja) | 2016-01-07 |
US20170152404A1 (en) | 2017-06-01 |
CN106463077B (zh) | 2019-05-17 |
KR20170010801A (ko) | 2017-02-01 |
TWI635960B (zh) | 2018-09-21 |
CN106463077A (zh) | 2017-02-22 |
US10280337B2 (en) | 2019-05-07 |
JPWO2016002763A1 (ja) | 2017-04-27 |
JP6241547B2 (ja) | 2017-12-06 |
KR101859093B1 (ko) | 2018-05-17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TW201607762A (zh) | 光學裝置構成用部件之回收方法及光學裝置構成用積層體之再加工性評價方法 | |
CN105524567B (zh) | 双面带有粘合剂的光学薄膜及其卷曲抑制方法、以及使用其的图像显示装置的制造方法 | |
TWI674198B (zh) | 圖像顯示裝置構成用積層體之製造方法 | |
JP6904448B2 (ja) | 光硬化型粘着シート、粘着シート及び画像表示装置 | |
TWI623600B (zh) | 黏著片材及積層體與其製造方法 | |
TWI728711B (zh) | 光硬化型黏著片材、黏著片材及圖像顯示裝置 | |
JP6977761B2 (ja) | 粘着シート及びこれを用いた画像表示装置 | |
TWI818232B (zh) | 透明雙面黏著片及黏著片積層體 | |
JP2021050343A (ja) | 透明両面粘着シートを用いた画像表示装置構成用積層体の製造方法 | |
TW201529781A (zh) | 黏著劑樹脂組合物 | |
TW201438904A (zh) | 透明雙面接著性片材、使用其之圖像顯示裝置構成用積層體、該積層體之製造方法、及使用該積層體而成之圖像顯示裝置 | |
TW202140723A (zh) | 透明雙面黏著片及黏著片積層體 | |
JP2017173479A (ja) | 画像表示装置構成用積層体及び画像表示装置の製造方法 | |
JP2015157884A (ja) | 透明両面粘着シート及び画像表示装置 | |
JP7305939B2 (ja) | 粘着シート、積層体及び積層体の製造方法 | |
TWI700676B (zh) | 圖像顯示裝置用積層體之製造方法 | |
JP2014156603A (ja) | 再剥離性を有する多層両面粘着シー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