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1546499A - 邊緣發光型背光用反射薄膜及使用其之背光 - Google Patents

邊緣發光型背光用反射薄膜及使用其之背光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1546499A
TW201546499A TW104112973A TW104112973A TW201546499A TW 201546499 A TW201546499 A TW 201546499A TW 104112973 A TW104112973 A TW 104112973A TW 104112973 A TW104112973 A TW 104112973A TW 201546499 A TW201546499 A TW 201546499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particles
diameter
film
reflective film
particle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411297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I662299B (zh
Inventor
Shotaro Tanaka
Ryuichi Wakahara
Yusuke Tsukamura
Original Assignee
Toray Industries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oray Industries filed Critical Toray Industries
Publication of TW20154649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54649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66229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662299B/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1LIGHTING
    • F21VFUNCTIONAL FEATURES OR DETAILS OF LIGHTING DEVICES OR SYSTEMS THEREOF; STRUCTURAL COMBINATIONS OF LIGHTING DEVICES WITH OTHER ARTICL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F21V7/00Reflectors for light sources
    • F21V7/22Reflectors for light sources characterised by materials, surface treatments or coatings, e.g. dichroic reflector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1LIGHTING
    • F21SNON-PORTABLE LIGHTING DEVICES; SYSTEMS THEREOF; VEHICLE LIGHT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 EXTERIORS
    • F21S2/00Systems of lighting devices, not provided for in main groups F21S4/00 - F21S10/00 or F21S19/00, e.g. of modular construction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1LIGHTING
    • F21KNON-ELECTRIC LIGHT SOURCES USING LUMINESCENCE; LIGHT SOURCES USING ELECTROCHEMILUMINESCENCE; LIGHT SOURCES USING CHARGES OF COMBUSTIBLE MATERIAL; LIGHT SOURCES USING SEMICONDUCTOR DEVICES AS LIGHT-GENERATING ELEMENTS; LIGHT SOUR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F21K9/00Light sources using semiconductor devices as light-generating elements, e.g. using light-emitting diodes [LED] or lasers
    • F21K9/60Optical arrangements integrated in the light source, e.g. for improving the colour rendering index or the light extraction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1LIGHTING
    • F21VFUNCTIONAL FEATURES OR DETAILS OF LIGHTING DEVICES OR SYSTEMS THEREOF; STRUCTURAL COMBINATIONS OF LIGHTING DEVICES WITH OTHER ARTICL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F21V7/00Reflectors for light source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5/00Optical elements other than lenses
    • G02B5/02Diffusing elements; Afocal element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5/00Optical elements other than lenses
    • G02B5/08Mirror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 G02F1/1335Structural association of cells with optical devices, e.g. polarisers or reflectors
    • G02F1/1336Illuminating device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Nonlinear Science (AREA)
  • Mathematical Physics (AREA)
  • Crystallography & Structural Chemistry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Planar Illumination Modules (AREA)
  • Optical Elements Other Than Lenses (AREA)
  • Laminated Bodies (AREA)
  • Liquid Crystal (AREA)
  • Electromagnetism (AREA)

Abstract

本發明之課題在於提供不易損傷的邊緣發光型背光用反射薄膜及使用其之背光,其解決手段為使用一種邊緣發光型背光用反射薄膜,其具有材薄膜及含有粒徑為25~50μm的粒子與粒徑為1~15μm的粒子之含粒子層,並於至少一面具有符合以下(i)~(iii)的要件之凸部:(i)具有直徑為25~50μm的凸部;(ii)未與直徑為25~50μm的凸部接觸而獨立存在且直徑為25~50μm的凸部的個數每0.64mm2為10~100個;(iii)直徑為25~50μm的凸部連續接觸之凸部的集合體所含的凸部的個數每0.64mm2為10個以下。

Description

邊緣發光型背光用反射薄膜及使用其之背光
本發明係關於背光用反射薄膜及使用其之背光。
在液晶顯示器中使用照射液晶胞的背光。以往,根據液晶顯示器的種類,而在較小的液晶監視器中採用邊緣發光(edge light)方式的背光,而在較大的液晶電視中採用直下型的背光。近年來,由於液晶電視的薄型化,大型液晶電視中亦採用邊緣發光方式的背光,與此同時也正全力地進行關於邊緣發光方式的背光的開發。再者,為了低耗電化以及無水銀化,逐漸採用發光二極體(以下簡稱為LED)作為光源。就此等的背光用反射薄膜而言,一般可使用藉由氣泡而形成的多孔質的白色薄膜(例如:專利文獻1)。
又,邊緣發光方式的背光中會使用導光板作為光學構件。如第1圖所示,在背光內部,導光板2與反射薄膜1通常會接觸而進行配置,反射薄膜1具有將通過導光板2往反射薄膜側照射的光反射而使背光的亮度提升之功能。關於導光板,在以往的筆記型電腦或桌上型電腦顯示器中,到25吋型左右的尺寸已相當足夠,但在電視中,要求30~60吋型。因此,以由丙烯酸系樹 脂、混合丙烯酸系樹脂與苯乙烯系樹脂的樹脂、苯乙烯系樹脂、玻璃等構成的板作為基板,藉由對其實施點印刷、或是使用模具或輥進行成型,而已開發出如第2圖所示之具有凸部5的導光板2。又,藉由對如上面所示之基板實施雷射加工、或是使用模具或輥進行成型,而已開發出如第3圖所示之具有凹部的導光板2。
如上述之大型、薄型的邊緣發光型背光的開發中,藉由導光板與反射薄膜接觸而配置,會有如下述之問題發生,改善此問題就成為課題。亦即,有下述問題:導光板與反射薄膜未均勻地密接,產生面狀、線狀、點狀的光學不均之問題(特別是將明顯看到點狀的部分稱為白點不均);因導光板與反射薄膜相互摩擦,而在導光板上受到損傷,產生光學不均之問題;而課題就是要改善這些問題。就改善這些課題的反射薄膜技術而言,已提出具有特定高度的凸部之反射薄膜(專利文獻2)。
先前技術文獻 專利文獻
專利文獻1 日本特開平8-262208號公報
專利文獻2 國際公開第2011/105294號小冊
近年來,隨著技術更加的進步,在顯示器設計、背光設計上發生各式各樣的變化。
特別是在光源使用LED的邊緣發光方式的背光中,使用LED燈條,但關於設置此LED燈條的位置,相對於以往設置在顯示器的4邊,就削減LED燈條數量及LED數量來降低成本之目的來看,由長邊2邊、短邊2邊改變配置成長邊1邊和短邊1邊。
又,關於導光板,為了減少導光板的樹脂量來降低成本之目的以及使顯示器薄型化之目的,以往為3mm以上的厚度者變成比3mm更薄的厚度,例如2.5mm、2mm、1mm或比它還低的厚度,來實現薄型化。
此外,背光以往都會使用多片擴散薄膜或稜鏡薄膜這樣的光學薄膜,但由於降低成本與顯示器薄型化的要求,而設計成減少光學薄膜的片數。
從上述的設計變化,反射薄膜所要求的性能變得更高。
例如,在因點亮光源(例如:LED)時的發熱而背光內部的溫度上升時,通常導光板會發生熱變形。特別是在邊緣發光方式中,根據上述的光源位置的變化,而在距離接近LED光源的部分與距離LED光源遠的部分中會有背光內部的溫度梯度變得更大的傾向。為了此溫度梯度,導光板的熱膨脹或熱收縮的程度亦對每個部分產生梯度,因而導致在導光板面內產生尺寸差,變得容易變形而使其起伏。而且,此導光板的變形會因導光板的厚度變得越小而越明顯。
此時,導光板若維持平面性,則與導光板接觸的反射薄膜於面內會以大致均一的負重與導光板接觸 而嵌入背光。然而,若是導光板變形,則會變成以局部較大的負重與導光板接觸而嵌入背光的狀態。此時在按壓的負重大的位置上,導光板與反射薄膜會互相強力地磨擦,反射薄膜亦容易產生損傷。在像這樣反射薄膜本身的表面產生凹陷狀的損傷或條紋狀的損傷的情況下,光從導光板進入反射薄膜時,反射薄膜的損傷部分會產生陰影,此陰影會在畫面上造成光學不均而被看見。
這樣的光學不均會藉由利用一般用在背光上的多片擴散薄膜或稜鏡薄膜等光學片來減輕。在近年的背光設計中,從背光的成本降低與顯示器的薄型化之要求來看,已設計成減少光學薄膜的片數,因此減輕光學不均變得困難。
於是尋求一種改善反射薄膜本身產生的凹陷狀的損傷或條紋狀的損傷這樣的缺陷之反射薄膜,但在以往的反射薄膜中,改善不夠充分。
本發明係鑑於此先前技術的問題點,而欲改善邊緣發光型背光用反射薄膜中反射薄膜表面之凹陷狀的損傷或條紋狀的損傷這樣的反射薄膜的品質缺陷,並欲提供一種能夠藉由減少損傷來改善背光的光學不均之反射薄膜。
本發明為了解決該課題,而採用下列任一種手段。
(1)一種邊緣發光型背光用反射薄膜,其具有基材薄膜及含有粒徑為25~50μm的粒子與粒徑為1~15μm的粒子之含粒子層, 其至少一面符合以下(i)~(iii)的要件:(i)具有直徑為25~50μm的凸部;(ii)未與直徑為25~50μm的凸部接觸而獨立存在且直徑為25~50μm的凸部的個數每0.64mm2為10~100個;(iii)直徑為25~50μm的凸部連續接觸之凸部的集合體所含的凸部的個數每0.64mm2為10個以下。
(2)如(1)之邊緣發光型背光用反射薄膜,其中符合(i)~(iii)要件的面為含粒子層的面。
(3)如(1)或(2)記載之邊緣發光型背光用反射薄膜,其中符合(i)~(iii)要件的面的SRz為15~60μm。
(4)一種邊緣發光型背光,其使用如(1)~(3)中任一項記載之邊緣發光型背光用反射薄膜。
若依據本發明,則在於反射薄膜的至少一面具有擁有特定特徵的凸部之情況下,能夠改善因反射薄膜表面的凹陷狀的損傷或條紋狀的損傷等造成的反射薄膜缺陷之問題。
藉此,本發明中所得到的反射薄膜在使用於具備LED光源的邊緣發光方式的背光及照明用面光源時,能夠使光學不均變得更少。
1‧‧‧反射薄膜
2‧‧‧導光板
3‧‧‧發光二極體
4‧‧‧背面殼體
5‧‧‧導光板的凸部
6‧‧‧導光板的凹部
7‧‧‧背面殼體的凹部
第1圖顯示以LED為光源之大型邊緣發光型背光的一種實施態樣之示意圖。
第2圖具有凸部的導光板、反射薄膜與背面殼體之關係示意圖。
第3圖具有凹部的導光板、反射薄膜與背面殼體之關係示意圖。
實施發明之形態
本發明針對前述課題、也就是能夠改善邊緣發光型背光中反射薄膜表面的凹陷狀的損傷或條紋狀的損傷這樣的反射薄膜的品質缺陷之反射薄膜,專心研究探討,結果清楚調查出在於反射薄膜的至少一面具有特定凸部之情況下會解決前述課題。
下面針對本發明之反射薄膜進行詳細的說明。本發明之反射薄膜具有基材薄膜及含粒子層。
<反射薄膜的基本構成>
<<基材薄膜>>
就基材薄膜而言,並沒有特殊的限定,可列舉銀或鋁的沈積薄膜、銀箔或鋁箔的層合薄膜、白色薄膜、多層積層薄膜等。基材薄膜在作為液晶顯示器用背光或照明用途的反射薄膜使用時,可見光的反射率高的基材薄膜較為良好。因此,能夠使用在內部含有氣泡及/或非相溶的粒子之薄膜。就薄膜而言,較佳使用熱塑性樹脂薄膜。就此等的熱塑性樹脂薄膜而言,並沒有受到限定,但較佳使用多孔質的未延伸或是經雙軸延伸的聚丙烯薄膜、或多孔質的未延伸或是經延伸的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酯薄膜等之聚烯烴系或聚酯系的薄膜。尤其是從成形性或生產性的點來看,較佳使用聚酯系薄膜。
日本特開平8-262208號公報的第[0034]~[0057]段、日本特開2002-90515號公報的第[0007]~[0018]段、日本特開2002-138150號公報的第[0008]~[0034]段等已詳細揭示此等熱塑性樹脂薄膜之製造方法。
其中,基於前述的理由,日本特開2002-90515號公報中所揭示的多孔質雙軸延伸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酯薄膜可較佳使用作為本發明中之基材薄膜。再者,從耐熱性或反射率的點來看,較佳為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酯與聚對萘二甲酸乙二酯的混合物、或由此等的共聚物所得到之多孔質白色雙軸延伸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酯薄膜。為了使熱塑性樹脂薄膜本身的阻燃性提升,特佳為含有無機粒子的多孔質雙軸延伸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酯薄膜。相對於熱塑性樹脂薄膜的總質量而言,無機粒子較佳為2質量%以上,更佳為7質量%以上,再更佳為10質量%以上,最佳為30質量%以上。
本發明之基材薄膜的構成只要根據使用的用途或要求的特性適當地進行選擇即可,並沒有特殊的限定。具體而言,可例示具有至少1層以上的構成之單層及2層以上的複合薄膜,較佳為其至少1層以上含有氣泡及/或無機粒子。
單層構成的薄膜是指僅由單一層構成的薄膜,該層含有無機粒子及/或氣泡。
又,2層構成的薄膜是指將A層與B層積層而成之具有A層/B層的構成的薄膜,於此等A層及B 層的至少1層中含有無機粒子及/或氣泡。還有,相對於基材薄膜的總質量、即2層的總質量而言,無機粒子的含有率較佳為2質量%以上,更佳為7質量%以上,再更佳為10質量%以上,最佳為30質量%以上。
再者,3層構成的薄膜是指具有A層/B層/A層或A層/B層/C層的結構之薄膜,於此等各層的至少1層中含有無機粒子及/或氣泡。與2層構成的薄膜相同,無機粒子相對於基材薄膜的總質量而言,較佳為2質量%以上,更佳為7質量%以上,再更佳為10質量%以上,最佳為30質量%以上。在3層構成的情況下,從生產性的觀點來看,係以B層含有氣泡為最佳。
該基材薄膜中含有的無機微粒的數量平均粒徑較佳為0.3~2.0μm。
又,就該無機粒子而言,可使用碳酸鈣、碳酸鎂、碳酸鋅、氧化鈦、氧化鋅、氧化鈰、氧化鎂、硫酸鋇、硫化鋅、磷酸鈣、二氧化矽、氧化鋁、雲母、鈦雲母、滑石、黏土、高嶺土、氟化鋰、氟化鈣等。
接著針對前述基材薄膜之中的3層構成的熱塑性樹脂薄膜之製造方法進行說明,但是本發明並未受限於此例。
首先,將作為非相溶聚合物的聚甲基戊烯以及作為低比重劑的聚乙二醇、聚對苯二甲酸丁二酯與聚伸丁二醇的共聚物加入至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酯中。將其充分混合,使其乾燥,並供給至已加熱至270~300℃的 溫度的擠壓機B。藉由常用方法,將包含BaSO4、CaCO3、TiO2等無機物及/或有機物的添加劑的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酯供給至擠壓機A。然後,在T字模3層噴嘴內,以將擠壓機B的聚合物配置於內層(B層)、將擠壓機A的聚合物配置於兩邊表層(A層)的方式積層成A層/B層/A層的構成的3層。
以下說明基材薄膜較佳的製造方法。將聚合物熔融而成的片材在轉筒(drum)表面溫度10~60℃的轉筒上以靜電力密接冷卻固化,得到未延伸薄膜。將該未延伸薄膜導向已加熱至80~120℃的輥群,於縱軸方向上縱向延伸2.0~5.0倍,以20~50℃的輥群加以冷卻。接著,一面以夾具夾持此經縱向延伸的薄膜的兩端,一面導向拉幅機,於已加熱至90~140℃的氣體環境中,在垂直於縱軸的方向上進行橫向延伸。此時,延伸倍率係以在縱向、橫向上分別延伸2.5~4.5倍為佳,但其面積倍率(縱向延伸倍率×橫向延伸倍率)較佳為9~16倍。亦即,若面積倍率小,則會有所得到的薄膜的氣泡的量、孔的量不夠的情況。又,若面積倍率過大,則延伸時容易產生破損,會有製膜性下降的情況。為了對如此進行而經雙軸延伸的薄膜賦予平面性、尺寸穩定性,於拉幅機內進行150~230℃的熱固定,均一地緩慢冷卻,再冷卻至室溫後,以捲取機捲取,得到基材熱塑性樹脂薄膜。還有,基材薄膜的厚度係以成為例如30μm以上、較佳為100以上、另一方面為1,000μm以下的範圍為佳。
<<含粒子層>>
本發明之反射薄膜具有含粒子層。含粒子層係以鄰接於基材薄膜而存在為佳。就含粒子層的形成方法而言,並沒有特殊的限定,但可列舉以下的方法。
(I)於基材薄膜的至少一面貼合含有粒子的樹脂層、或是塗布含有粒子的塗液,將其乾燥之方法。
(II)藉由熔融擠壓來製造基材薄膜時,藉由與含有粒子的樹脂原料一起擠出而積層含粒子層之方法。
含粒子層的較佳厚度為0.1μm以上、500μm以下。若為0.1μm以上,則反射薄膜表面不易受到凹陷狀的損傷或條紋狀的損傷等,故而較佳;若為500μm以下,則能夠將含粒子層良好地形成於基材薄膜表面,而且,反射薄膜變得不易產生捲曲等,平面性變好,故而較佳。
<<位於反射薄膜面的凸部>>
凸部存在於本發明之反射薄膜之至少一面。凸部可由含粒子層所含的粒子生成。此處,將複數個凸部相接而成者稱為凸部的集合體。當計算凸部的數量時,不會將其集合體視為1個凸部來計算,而是作為注目的集合體中之凸部的個數。
反射薄膜的任一面皆具有凸部,藉以使防止反射薄膜表面的凹陷或條紋等傷痕,還有防止反射薄膜貼附在導光板所產生的不均之效果顯現。凸部的存在及大小能夠藉由以電子顯微鏡觀察反射薄膜的表面來確認。
本發明之反射薄膜於至少一面具有完全符合以下要件之凸部,以下,將該面稱為「具有特徵的面」。
(i)具有直徑為25~50μm的凸部。
(ii)未與直徑為25~50μm的凸部接觸而獨立存在之直徑為25~50μm的凸部的個數每0.64mm2為10~100個。
(iii)直徑為25~50μm的凸部連續接觸之凸部的集合體所含的凸部的個數每0.64mm2為10個以下。
具有特徵的面較佳為含粒子層的面。具有特徵的面存在直徑25~50μm的凸部。藉此而使防止反射薄膜表面的凹陷或條紋等傷痕,以及防止反射薄膜貼附在導光板所產生的光線不均之效果顯現,故而較佳。
又,在具有特徵的面中,直徑25~50μm的凸部係以盡量不與其他直徑為25~50μm的凸部接觸而獨立存在為佳。在此,「直徑25~50μm的凸部不與其他直徑為25~50μm的凸部接觸而獨立存在」是指透過後述的方法以電子顯微鏡觀察時,1個直徑25~50μm的凸部不會與其他的直徑25~50μm的凸部接觸。在此「接觸」是指以後述的方法觀察2個凸部時,從凸部的最外側部分到另一個凸部的最外側部分為止的最短距離在0.005μm以下之情況。亦即,從凸部的最外側部分到其他的凸部的最外側部分為止的最短距離大於0.005μm的情況,視為未接觸。
不與直徑為25~50μm的其他凸部接觸而獨立存在之直徑為25~50μm的凸部的個數在0.64mm2中為10~100個。下限較佳為15個以上,更佳為20個以上。 上限較佳為75個以下,更佳為50個以下。在不與直徑為25~50μm的其他凸部接觸而獨立存在之直徑為25~50μm的凸部的個數超過上述範圍的情況下,有防止反射薄膜表面的凹陷之效果或防止條紋等傷痕之效果不會顯現之情況。
在本發明中,亦有形成直徑為25~50μm的凸部連續接觸之凸部的集合體之情況。此處,「連續接觸之凸部的集合體」是指2個以上的凸部接觸而存在者,「接觸」與否的判斷是以與上述方法同樣的方法進行判斷。
在這樣的直徑為25~50μm的凸部連續接觸之凸部的集合體中,凸部的集合體所含的凸部的個數係以每0.64mm2為10個以下為佳。此處,「直徑為25~50μm的凸部連續接觸的個數為10個以下」是指在藉由複數個凸部連續接觸而形成凸部的集合體時,構成1個集合體之凸部的個數每0.64mm2為10個以下。
在凸部的集合體中,凸部的個數若每0.64mm2為10個以下,則在形成含粒子層的步驟中可抑制條紋狀的缺陷的產生。
具有特徵的面在表面粗度測定下的SRz較佳為15~60μm。SRz的下限較佳為15μm以上,更佳為20μm以上,再更佳為25μm以上。SRz的上限較佳為60μm以下,更佳為50μm以下,再更佳為45μm以下。SRz若太小,則有防止反射薄膜表面的凹陷或條紋等傷痕下降之情況,還有防止反射薄膜貼附在導光板所產生的不均之 效果下降的情況。SRz若太大,則有反射薄膜表面的凹陷或條紋等傷痕容易變得明顯之情況。在使形成凸部的粒子的粒徑增大的情況下,SRz會變得過大,而有在形成含粒子層的步驟中於反射薄膜表面產生條紋狀的缺陷、或在含粒子層形成後粒子脫落而於反射薄膜表面產生凹陷之情況。
就形成具有特徵的面的凸部之方法而言,並沒有特殊的限定,但例如可列舉以下的方法。
以上述(I)之方法製造含粒子層時,藉由在適當的溶媒(有機溶劑等)中混合適當的黏結劑樹脂與粒子,將所得到的混合物塗布於基材薄膜後予以乾燥,而在含粒子層形成粒狀的凸部之方法。
以上述(II)之製法製造含粒子層時,有下述方法:以藉由熔融擠壓來製造薄膜之步驟,於形成含粒子層的樹脂內事先捏合粒子,與形成基材薄膜的樹脂一起擠壓出來,並以延伸步驟在含粒子層形成凸部之方法。
在此等之中,就能夠經濟上達成高性能的點來看,以將混合物塗布在基材薄膜上之方法為佳。
<<含粒子層的粒子>>
粒子的材質並沒有特殊的限定,可使用有機系、無機系任一者。又,關於形狀,可選擇球狀粒子、其他形狀的粒子之任一者。為了賦予本發明之凸部的特徵,較佳為球狀粒子。就有機系粒子而言,可使用丙烯酸系樹脂粒子、聚矽氧系樹脂粒子、耐綸系樹脂粒子、苯乙烯系樹脂粒子、聚乙烯系樹脂粒子、聚丙烯系樹脂粒子、 苯并胍胺系樹脂粒子、胺基甲酸酯系樹脂粒子、聚酯系樹脂粒子等。就無機系粒子而言,可使用二氧化矽、氫氧化鋁、氧化鋁、氧化鋅、硫化鋇、矽酸鎂、及此等的混合物等。
藉由塗布設置含粒子層的情況,通常會在塗布液中包含黏結劑樹脂。在使用後述的丙烯酸單體、或包含丙烯酸單體與紫外線吸收劑的共聚物之黏結劑樹脂之情況下,從黏結劑樹脂與粒子的折射率差的關係、粒子分散性、塗布性等來看,以使用丙烯酸系樹脂粒子、聚乙烯系樹脂粒子、聚矽氧系樹脂粒子、耐綸系樹脂粒子、胺基甲酸酯系樹脂粒子、聚酯系樹脂粒子為佳。再者,從對導光板的耐損傷性來看,更佳為聚乙烯系樹脂粒子、耐綸系樹脂粒子。又,在白點不均的點下,較佳的粒子為耐綸系樹脂粒子,最佳為耐綸12樹脂粒子及/或包含耐綸6與耐綸12的共聚物之樹脂粒子。另一方面,就形成含粒子層的步驟中產生的條紋狀的缺陷不易產生的粒子而言,較佳為聚乙烯系樹脂粒子。還有,亦可從此等的粒子之中組合2種以上之粒子材質不同的粒子來使用。
在本發明中,含粒子層中含有粒徑為25~50μm的粒子與粒徑為1~15μm的粒子。藉由在含粒子層中含有粒徑為25~50μm的粒子,能夠適當地形成直徑25~50μm的凸部,故而較佳。
又,藉由含有粒徑為1~15μm的粒子,直徑25~50μm的凸部盡量不與直徑25~50μm的其他凸部接觸 而獨立存在,易於使獨立存在的凸部的個數在本發明的範圍內。亦即,在含有粒徑為1~15μm的粒子的情況下,直徑25~50μm的凸部與由粒徑為1~15μm的粒子所形成的凸部接觸的機會變多,因而使與直徑25~50μm的其他凸部接觸變難。為了有效地使直徑25~50μm的凸部與直徑25~50μm的其他凸部接觸變難的效果顯現,較佳為含有粒徑為1~5μm的粒子,更佳為含有1~3μm的粒子。
此處,粒子的粒徑係觀察粒子,粒子內接於4邊,畫出面積最小的正方形或長方形,為正方形的情況則採用1邊的長度,為長方形的情況則採用長邊的長度。
在本發明之含粒子層中,係以組合2種以上之粒徑不同的粒子來使用為佳。藉由組合2種以上之粒徑不同的粒子來使用,能夠有效地形成含有粒徑為25~50μm的粒子與粒徑為1~15μm的粒子之含粒子層。
粒子的添加量並沒有特殊的限定,但相對於含粒子層整體而言,較佳為17質量%以上,更佳為19質量%以上;另一方面,較佳為90質量%以下,更佳為60質量%以下,再更佳為56質量%以下。此等的粒子的添加量為在組合2種以上的粒子來使用時,合計2種以上的所有粒子的量。添加量不管是過少的情況或是過多的情況,皆會有防止反射薄膜表面的凹陷或條紋等傷痕之效果下降的情況。又,在添加量過多的情況下,在形成含粒子層的步驟中條紋狀的缺陷會產生,因此會有在使用反射薄膜前的階段中就已經造成問題的情況。
又,相對於含粒子層整體而言,粒徑25~50μm以上的粒子的添加量較佳為7質量%以上55質量%以下,更佳為9質量%以上,再更佳為12質量%以上,更佳為40質量%以下。又,相對於含粒子層整體而言,粒徑1~15μm的粒子的添加量較佳為10質量%以上35質量%以下。上限更佳為24質量%以下,再更佳為16質量%以下。
粒徑25~50μm以上的粒子與粒徑為1~15μm的粒子之較佳的質量比率(前者粒子的質量/後者粒子的質量)為0.61以上6.49以下,更佳為0.63以上5.5以下,再更佳為0.63以上2.5以下,再更佳為0.75以上2.5以下。
<<含粒子層的粒子以外的樹脂>>
在藉由塗液的塗布將含粒子層設置在基材薄膜的至少一面上的情況下,黏結劑樹脂並沒有特殊的限定,但可列舉例如:聚酯樹脂、聚胺基甲酸酯樹脂、丙烯酸樹脂、甲基丙烯酸樹脂、聚醯胺樹脂、聚乙烯樹脂、聚丙烯樹脂、聚氯乙烯樹脂、聚偏二氯乙烯樹脂、聚苯乙烯樹脂、聚乙酸乙烯酯樹脂、氟系樹脂、聚矽氧樹脂等。此等的樹脂即使是在以塗布以外的方法來設置含粒子層時,也適合作為粒子以外的樹脂來使用。又,此等的樹脂可單獨使用,或是使用2種以上。其中,從耐熱性、粒子的分散性、塗液的塗布性、所得到的反射薄膜的光澤性的點來看,較佳使用聚酯樹脂、聚胺基甲酸酯樹脂、丙烯酸樹脂及甲基丙烯酸樹脂。
就含粒子層的耐光性這樣的點,係以含粒子層中包含紫外線吸收劑、光穩定化劑為佳。就紫外線吸收劑、光穩定劑而言,有無機系與有機系。關於所含有的形態,並沒有特殊的限定,可將形成這樣的含粒子層之樹脂與紫外線吸收劑或光穩定化劑混合。另一方面,在要防止紫外線吸收劑或光穩定化劑從含粒子層滲出之情況下,可與含粒子層所含的樹脂的單體共聚合。又亦可使其與所含的樹脂進行化學鍵結。
就無機系紫外線吸收劑而言,一般已知有氧化鈦、氧化鋅、氧化鈰,其中從不會滲出、經濟性、耐光性、紫外線吸收性、光觸媒活性優異這樣的點來看,較佳使用選自包含氧化鋅、氧化鈦及氧化鈰之群組中的至少1種。這樣的紫外線吸收劑亦有視需要地併用數種之情形。其中,從經濟性、紫外線吸收性、光觸媒活性這樣的點來看,最佳為氧化鋅或是氧化鈦。
又,就有機系紫外線吸收劑而言,可列舉苯并三唑、二苯基酮等。尤其是因為苯并三唑在結構內含有氮,所以亦具有作為阻燃劑的作用,因此能夠適當地使用,但並未特別限定於此等。此等的紫外線吸收劑只會吸收紫外線,無法捕捉因紫外線照射所產生的有機自由基,因此會有因該自由基導致鏈鎖反應而使基材的熱塑性樹脂薄膜劣化之情況。為了捕捉此等的自由基等,可適當地併用光穩定化劑,就這樣的光穩定化劑而言,較佳使用受阻胺系化合物(HALS)。
不論是無機系、有機系,只要紫外線吸收劑具有粒子的形狀的情況下,亦能夠將其作為粒徑為25~50μm的粒子或粒徑為1~15μm的粒子來使用。
此處,就用於固定這樣的有機系紫外線吸收劑或光穩定化劑而能夠進行共聚合之單體而言,丙烯酸系、苯乙烯系等乙烯基系單體的通用性高,經濟上亦為較佳。在這樣的單體之中,苯乙烯系乙烯基單體具有芳香族環,因此有易於黃變的傾向。就耐光性這樣的點來看,最佳使用與丙烯酸系單體的共聚合。
又,就苯并三唑經反應性乙烯基單體取代而成者而言,可使用2-(2’-羥基-5’-甲基丙烯醯氧基乙基苯基)-2H-苯并三唑(商品名:RUVA-93);大塚化學(股)製)。又,就受阻胺系化合物與反應性乙烯基單體鍵結而成者而言,可使用4-甲基丙烯醯氧基-2,2,6,6-四甲基哌啶(「Adekastab」(註冊商標)LA-82」;(股)ADEKA製)。
在本發明中,就這樣的有機系紫外線吸收劑而言,可使用含有苯并三唑、二苯基酮等有機紫外線吸收劑之樹脂;或是將苯并三唑系、二苯基酮系的單體共聚合而成之樹脂;而且可以使用此等中含有及/或共聚合有受阻胺(HALS)系反應性單體等光穩定劑而成之樹脂。
包含這樣的將苯并三唑系、二苯基酮系反應性單體共聚合而成之樹脂、還有將受阻胺(HALS)系反應性單體與該等共聚合而成之樹脂等之有機紫外線吸收樹脂由於紫外線吸收效果高,因而更佳,其中,苯并三唑由於在結構內含有氮而亦具有作為阻燃劑的作用,因而為特佳。
關於此等的製造方法等,已詳細揭示在日本特開2002-90515號公報的第[0019]~[0039]段中。又,可使用包含丙烯酸單體與紫外線吸收劑的共聚物作為有效成分之「HALSHYBRID」(註冊商標)((股)日本觸媒製)。
<<使用塗布之含粒子層之形成方法>>
當藉由塗布而在基材薄膜的至少一面上形成含粒子層時,能夠採用任意的方法。例如可列舉:使用凹版塗布、輥塗布、旋轉塗布、逆塗布、逆吻式塗布(reverse kiss coat)、棒塗布、網版塗布(screen coat)、刮刀塗布、氣動刮刀塗布、狹縫式模塗布、唇式塗布(lip coat)及浸漬等的各種塗布方法,將在溶劑中含有黏結劑樹脂與粒子而成的塗液在基材薄膜製造時塗布或是塗布在結晶配向完成後的基材薄膜上之方法等。將前者的塗布方法稱為在線塗布(in-line coating),將後者的塗布方法稱為離線塗布(off-line coating)。在對塗布有效寬度的限制少,想要靈活地應對製品寬度的變化之情況下,能夠最佳地使用逆吻式塗布。
能夠用於混合構成含粒子層的黏結劑樹脂與粒子之溶劑為具有溶解黏結劑樹脂的性質之液體。在基材薄膜表面上塗布塗液後,溶劑會氣化。就溶劑而言,可列舉甲苯、二甲苯、苯乙烯等芳香族烴類;丙酮、甲基乙基酮、甲基異丁基酮、環己酮等酮類;甲醇、異丙醇、異丁醇等醇類;氯苯、鄰二氯苯等氯化芳香族烴類;單氯甲烷、單氯乙烷等氯化脂肪族烴類;乙酸甲酯、乙酸乙酯、乙酸丁酯等酯類;乙基醚、1,4-二烷等醚類、 乙二醇單甲基醚等二醇醚類;環己烷等脂環式烴類;正己烷等脂肪族烴類等。其中,較佳為芳香族烴系、酮系、酯系的有機溶劑。
只要是會將黏結劑樹脂等溶解者,則沒有特殊的限定,但從溶解性、通用性、成本的點來看,較佳為甲基乙基酮、甲基異丁基酮、環己酮、乙酸甲酯、乙酸乙酯、乙酸丁酯。又,就能夠調整乾燥速度的點來看,係以混合沸點不同的2種以上的溶劑來使用為佳。
<<能用於基材薄膜及含粒子層之其他添加劑>>
這樣的基材薄膜及含粒子層可包含各種添加劑。就這樣的添加劑而言,例如有螢光增白劑、交聯劑、耐熱穩定劑、耐氧化穩定劑、有機的潤滑劑、抗靜電劑、成核劑、染料、顏料、填充劑、分散劑、阻燃劑及偶合劑等。
<反射薄膜的用途>
本發明之反射薄膜係可用於邊緣發光型背光,但其中,能夠適當地使用於邊緣發光方式的液晶顯示器用背光、以及看板或自動販賣機等的照明用面光源。
除此之外,亦能夠適當地作為構成各種面光源的反射薄膜或要求反射特性之太陽能電池模組的密封薄膜或底座(back seat)使用。此外,亦能夠作為代替紙的產品,也就是卡片、標籤、密封紙、宅配單、影像列印機用影像接受紙(receiver paper)、噴墨、條碼印表機用影像接受紙、海報、地圖、無塵紙、顯示板、白板、熱 轉印、平版印刷、電話卡、IC卡等用在各種印刷紀錄之接受片材的基材、壁紙等的建材、屋內外所使用的照明器具或間接照明器具;搭載於汽車、鐵道、飛機等的構件;電路材料用等的電子元件來使用。
<邊緣發光型背光>
<<邊緣發光型背光的構成>>
本發明之反射薄膜適合用於邊緣發光型背光。邊緣發光型背光係例如可依序將本發明之反射薄膜、導光板組裝至殼體中而成,反射薄膜係以含粒子層一側與導光板相對向的方式進行組裝。又,於導光板的邊緣部分設置有LED等光源。再者,於導光板的前面(與反射薄膜為相反側)亦可設置有擴散薄膜、稜鏡薄膜等光學薄膜。
藉由在這樣的邊緣發光型背光中使用本發明之反射薄膜,能夠得到不會產生光學不均之優質的背光。
就更有效地發揮本發明的效果之以LED為光源的液晶顯示器用背光的尺寸(矩形的對角線長度)而言,其為76.2cm(30吋)以上,較佳為88.9cm(35吋)以上,更佳為101.6cm(40吋)以上,最佳為127cm(50吋)以上。
又,導光板係以在邊緣發光型背光中的導光板的表面上設置3μm以上的凹部或凸部為佳,以設置10μm以上的凹部或凸部為更佳。
還有,導光板的表面的凹凸的定義如下。
(i)從液晶電視取出配置在反射薄膜上部的導光板。
(ii)將前述導光板切成5cm見方,取出任意的5片。
(iii)使用Keyence公司製雷射顯微鏡VK-9700,將物鏡的倍率設定在20倍進行觀察,將高度或深度經檢測在1μm以上的部分視為表面凹凸。
就導光板的材質而言,可使用丙烯酸系樹脂、混合丙烯酸系樹脂與苯乙烯系樹脂之樹脂、苯乙烯系樹脂、玻璃等。
就生產能力的點來說,已施予點印刷之如第2圖所示之具有凸部的導光板2為較佳。又,具有因雷射加工造成的凹部之導光板、或是藉由使用模具或輥予以成型而具有凸狀部或凹狀部之導光板,由於在點印刷部的光吸收等的損失不易產生,因此就背光亮度高的點來說為較佳。
實施例
以下,藉由實施例而更詳細地說明本發明。本發明並未受到此等實施例的限定。首先將測定法及評定法表示於下方。
(1)含粒子層所含的粒子的材質
使用實體顯微鏡(Nikon製、SMZ1500),適當地以總合倍率20~200倍進行調節,觀察含粒子層的表面,同時以金屬製的夾具採樣凸部所含的粒子,作為測定對象試料。
進一步對所得到的試料予以切斷處理,以顯微FT-IR法對粒子的中心附近進行測定。
針對25μm以上的凸部2處以及針對15μm以下的凸部2處進行上述之粒子採樣、切斷處理、使用顯微FT-IR法的測定。
接著,由透過上述所得到之顯微FT-IR的紅外光吸收波形來決定凸部所含的粒子的材質。
將顯微FT-IR法中使用的裝置名與測定條件等表示於下方。
裝置:顯微紅外分光分析裝置IRμs(SPECTRA-TECH公司製)
條件:光源 碳化矽棒發熱體(Globar)
檢測器 Narrow.MCT(HgCdTe)
檢測波數範圍 4000~650cm-1
沖洗 氮氣
測定模式 穿透法
分解能 8cm-1
累積次數 512次
數據校正:基線校正。
(2)含粒子層的質量
將反射薄膜切成長100mm×寬100mm後測量質量。將該數值定為質量1。接著,以含粒子層在上面的方式將反射薄膜放置於質量秤(Yamato製、件號SD-12、使用範圍500g~12kg、刻度值50g、型式認證第D9812號、精密度等級0級)的盤子上。此時,先在反射薄膜的四個角的背面貼上雙面膠,固定質量秤的盤子與反射薄膜。接著,將經浸漬甲基乙基酮的不織布(「HAIZE GAUZE」、NT-4、25cm×25cm、4折、經銷處:川本產業股份有限公司)折成2折,以將底面為10mm×10mm的方柱狀金屬 棒的一側的底面覆蓋的方式而使用橡皮筋綑綁住金屬棒。接著,以綑綁有不織布的金屬棒之已蓋上不織布的面,在秤的刻度變成1.5~2.5kg之負重下,摩擦已固定在質量秤的盤子上之反射薄膜的含粒子層。摩擦時,分成每一長100mm×寬10mm的範圍來回摩擦10次,一面將此操作往橫向移動,一面重複10次,藉以摩擦長100mm×寬100mm的含粒子層的整面。接著,剝下雙面膠,從重量秤的盤子取下反射薄膜,放置在室溫下使甲基乙基酮蒸發後,測量質量。將該數值定為質量2。計算(質量1-質量2)而求得含粒子層的質量。
(3)含粒子層中的粒子量比例
刮下約10mg分量的含粒子層後,正確地測量質量。將該質量定為質量3。接著,秤取25ml的MEK,與刮下的含粒子層一起裝入附蓋的容量50ml且直徑35mm的圓柱狀玻璃瓶中。接著,在玻璃瓶中置入攪拌子,進行攪拌24hr,之後取出攪拌子。接著,將濾紙(MILLIPORE公司製、「OMNIPORE」、CAT NO.JGWP02500)切成直徑21mm的圓形後測量質量,將該數值定為質量4。測定後,將濾紙放置於漏斗(股份有限公司桐山製作所製、SB-21、21 )中,將該漏斗安裝在減壓過濾用的吸濾瓶中後,將玻璃瓶的液體放在漏斗中,進行減壓過濾。將過濾操作後的濾紙放置在設定於90℃的加熱板上,將甲基乙基酮乾燥後,測量過濾操作後的濾紙的質量。將該數值定為質量5。以下式算出含粒子層中的粒子量比例。
含粒子層中的粒子量比例=(質量5-質量4)÷質量3。
(4)SRz
使用(股)小坂研究所製微細形狀測定機Surfcorder ET4000A,以下面的條件測定反射薄膜表面的SRz。針對隨機選出的3處進行測定,將該等的平均值定為SRz。
測定端:鑽石製、尖端R=2μm
測定力:100μN
測定長度:1mm
測定速度:0.1mm/秒
截止(cutoff)的設定:R+W。
(5)粒徑為25~50μm的粒子及粒徑為1~15μm的粒子的存在
在隨機選擇的位置切斷反射薄膜,由掃描式電子顯微鏡((股)日立製作所製S-3400N)首先以倍率1,000倍觀察截面。粒子內接於4邊,畫出面積最小的正方形或長方形,為正方形的情況則採用1邊的長度,為長方形的情況則採用長邊的長度。藉由此方法,針對隨機選出的500個的粒子測量各個的粒徑。
還有,無法在1面影像中觀察到500個粒子時,再於反射片的不同位置,拍攝已切斷之另一截面的影像,測量總計500個粒子的粒徑。在500個粒子之中,各個粒徑範圍的粒子若有1個以上,則視為有各個粒徑範圍的粒子存在。還有,在表2中,粒子存在的情況記載為「有」,不存在的情況則記載為「無」。
(6)未與直徑為25~50μm的凸部接觸而獨立存在之直徑為25~50μm的凸部的個數
對反射薄膜的表面使用掃描式電子顯微鏡((股)日立製作所製S-3400N),首先以倍率100倍、加速電壓7.50kV,觀察凸部的輪廓。還有,在倍率100倍下的影像的視野為1.27mm×0.885mm。選擇該影像的中心0.8mm×0.8mm,計算未與直徑為25~50μm的凸部接觸而獨立存在之直徑為25~50μm的凸部的個數。此處,凸部的直徑係從SEM影像的凸部的輪廓,輪廓內接於4邊,畫出面積最小的正方形或長方形,為正方形的情況則採用1邊的長度作為凸部的直徑,為長方形的情況則採用長邊的長度作為凸部的直徑。
還有,凸部是否「接觸」的判斷係根據下面的操作來判斷。
以在倍率100倍下拍攝的影像中之50μm成為10mm的方式,用紙印出影像。以萬能投影機(型號:V-16A、(股)Nikon製、觀察限度0.001mm)觀察印出來的紙。此時,萬能投影機中的0.001mm在以100倍拍攝的影像中相當為0.005μm。針對影像所含的所有凸部,測量從粒子的最外側部分到其他凸部的最外側部分為止之最短的距離,在列印出來的紙上為0.001mm以下(亦即在以100倍拍攝的影像中相當於0.005μm以下)的情況下,判斷為凸部「接觸」。又,測量從凸部的最外側部分到其他凸部的最外側部分為止之最短的距離,在列印出來的紙上為大於0.001mm(亦即在以100倍拍攝的影像中相當為大於0.005μm的距離)的情況下,判斷為凸部未「接觸」。
在不同的5個地方對反射薄膜的表面進行測定,將5個地方的平均定為未與直徑為25~50μm的凸部接觸而獨立存在之直徑為25~50μm的凸部的個數。還有,將平均值四捨五入至小數點以下。
此處,凸部的直徑係凸部內接於4邊,畫出面積最小的正方形或長方形,為正方形的情況則採用1邊的長度,為長方形的情況則採用長邊的長度。
(7)直徑為25~50μm的凸部連續接觸之凸部的集合體所含的凸部的個數
使用掃描式電子顯微鏡((股)日立製作所製S-3400N),首先以倍率100倍觀察反射薄膜的表面。還有,在倍率100倍下的影像的視野為1.27mm×0.885mm。選擇該影像的中心0.8mm×0.8mm,計算直徑為25~50μm的凸部連續接觸之凸部的集合體所含的凸部的個數。還有,於所得到的影像中觀察到複數個集合體時,針對所有的集合體計算各個集合體所含的凸部的個數。還有,以與上述方法同樣的方法進行接觸與否的判斷。
以10個直徑為25~50μm的凸部連續之集合體作為對象進行測定,求出連續接觸之凸部的個數的平均。在表2中,凸部的個數的平均值在10個以下的情況記載為「10個以下」,超過10個的情況記載為「超過10個」。
(8)粒子的分散性評定
量取25ml之實施例、比較例中製作的塗液,裝入附蓋的容量50ml的玻璃瓶(直徑35mm的圓柱狀),在蓋上 蓋子的狀態下靜置24小時。以目視觀察經過24小時後之裝入玻璃瓶的塗液,進行下面的判定。
AA級:於液層未觀察到分離、或是於液相觀察到分離(分離成粒子少的相與粒子多的相),但粒子少的相的高度為液體整體高度的3分之1以下。
A級:於液相觀察到分離(分離成粒子少的相與粒子多的相),粒子少的相的高度大於液體整體高度的3分之1但在5分之4以下。
B級:於液相觀察到分離(分離成粒子少的相與粒子多的相),粒子少的相的高度大於液體整體高度的5分之4。
(9)反射薄膜的損傷
在長50mm×寬50mm且厚度為3mm的壓克力板的一面上黏貼3個磁鐵(經銷處 股份有限公司Mitsuya、「BISIX」(註冊商標)COLOR MAGNET、圓形、 20mm商品、件號:BX4-13-YL(黃))。黏貼的位置係位於各個磁鐵互相接觸並連接各個磁鐵中心的線為正三角形且該正三角形的中心為壓克力板中心之位置。黏貼係使用雙面膠。以磁鐵的磁石面在壓克力板的一側而磁鐵的樹脂面在與壓克力板為相反方向的方式配置磁鐵。
接著,將32吋液晶顯示器(Hisense Japan(股)製、32型液晶TV(型號:LHD32K15JP))分解,取出以LED為光源之邊緣發光型背光(以下稱為「背光A」)。再來,取出一面設置有凸型的導光板(壓克力板、4mm厚),切成50mm×100mm。
接著,在導光板設置有凸部的面之一側,將切成50mm×100mm的反射薄膜以與積層有含粒子層的面接觸的方式重疊。
然後,將早先已黏貼磁鐵的壓克力板以前述壓克力板的2角分別與重疊的反射薄膜及導光板的2角重疊的方式,從反射薄膜的上方開始重疊堆放。在重疊堆放時,使磁鐵的樹脂面與反射薄膜接觸。
再來,在早先未黏貼磁鐵的一側的壓克力板上放置砝碼。砝碼係以重疊放置4個直徑34mm、厚度13mm的100g砝碼之情況與放置直徑48mm、厚度45mm的750g砝碼之情況之兩種方式進行。
接著,手持未重疊堆放反射薄膜的壓克力板一側的端部,在與壓克力板相反的方向,耗費3秒鐘沿著反射薄膜的厚度方向的垂直方向拉50mm。此時,反射薄膜與黏貼有磁鐵的壓克力板一起在導光板上移動。
進行上述操作後取出反射薄膜,在已點亮三波長螢光燈(TOSHIBA LIGHTING & TECHNOLOGY(股)製、FHF32EX-N-H、Hf「(MELOLINE)」(以日文文字表示的註冊商標。)螢光燈、三波長形晝白色)的房間的桌上放置反射薄膜。此時,反射薄膜放在螢光燈的正下方,使含粒子層成為桌子的相反面,觀察反射薄膜的傷痕。以使反射薄膜面與從反射薄膜之放置有壓克力板的部分拉向眼睛的直線形成的角度成為45度的方式進行觀察。依據以下的基準,判斷為A、B、C、D級。
A級:不管是在400g砝碼下或是在750g砝碼下皆未看到傷痕
B級:在400g砝碼下看不到傷痕,但在750g砝碼下看到細微的傷痕
C級:在400g砝碼下看到細微的傷痕,在750g砝碼下明顯看到傷痕
D級:不管是在400g砝碼下或是在750g砝碼下皆明顯看到傷痕。
(10)導光板刮削的評定
從背光A取出一面設置有凸部的導光板(壓克力板、4mm厚),在所得到的導光板之設置有凸部的面之一側,以與反射薄膜之積層有含粒子層的面接觸的方式進行積層後,施加50gf/cm2、175gf/cm2的負重後進行積層,將反射薄膜試料以1m/min的線速度往反射薄膜的厚度方向的垂直方向拉。之後,使用Keyence公司製雷射顯微鏡VK-9710,以20倍的物鏡倍率、顯示倍率100%顯示,觀察於導光板的凸部產生的傷痕的程度。然後以下面的基準進行評定。
A級:在任何負重下皆未觀察到傷痕。
B級:在175gf/cm2的負重下觀察到傷痕,但在50gf/cm2的負重下未觀察到傷痕。
(實施例1)
將「HALSHYBRID」(註冊商標)UV-G720T(丙烯酸系共聚物、濃度40質量%的溶液、(股)日本觸媒製)180g、乙酸乙酯236.4g、包含直徑在25~50μm的範圍內的粒子 之耐綸樹脂粒子(TORAY(股)製SP20、體積平均粒徑30μm)12g、包含直徑在1~15μm的範圍內的粒子之丙烯酸樹脂粒子(積水化成品工業(股)製「TECHPOLYMER」(註冊商標)MBX5、體積平均粒徑5μm)16g混合、攪拌,製備塗液。使用Metaba#20,將此塗液塗布在300μm厚的多孔質雙軸延伸之由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酯構成的白色薄膜(基材薄膜、TORAY股份有限公司製「Lumirror」(註冊商標)E6SQ)的單面上,以120℃、1分鐘的乾燥條件設置塗布層。
(實施例2)
將「HALSHYBRID」(註冊商標)UV-G720T(丙烯酸系共聚物、濃度40質量%的溶液、(股)日本觸媒製)180g、乙酸乙酯236.4g、包含直徑在25~50μm的範圍內的粒子之聚乙烯樹脂粒子(分子量200×104、熔點136℃、體積平均粒徑30μm)12g、包含直徑在1~15μm的範圍內的粒子之丙烯酸樹脂粒子(積水化成品工業(股)製「TECHPOLYMER」(註冊商標)MBX5、體積平均粒徑5μm)16g予以攪拌而製備塗液。使用Metaba#20,將此塗液塗布在300μm厚的多孔質雙軸延伸之由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酯構成的白色薄膜(基材薄膜、TORAY股份有限公司製「Lumirror」(註冊商標)E6SQ)的單面上,以120℃、1分鐘的乾燥條件設置塗布層。由IV[η](dl/g)換算聚乙烯樹脂粒子的分子量,依據ASTM D 3418算出熔點。
(實施例3)
將「HALSHYBRID」(註冊商標)UV-G720T(丙烯酸系共聚物、濃度40質量%的溶液、(股)日本觸媒製)180g、乙酸乙酯236.4g、實施例2中使用的聚乙烯樹脂粒子12g、包含直徑在1~15μm的範圍內的粒子之耐綸樹脂粒子(TORAY(股)製SP500、體積平均粒徑5μm)16g予以攪拌而準備塗液。使用Metaba#20,將此塗液塗布在由300μm厚的多孔質之雙軸延伸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酯構成的白色薄膜(基材薄膜、TORAY股份有限公司製「Lumirror」(註冊商標)E6SQ)的單面上,以120℃、1分鐘的乾燥條件設置塗布層。
(實施例4)
將「HALSHYBRID」(註冊商標)UV-G720T(丙烯酸系共聚物、濃度40質量%的溶液、(股)日本觸媒製)180g、乙酸乙酯236.4g、含有直徑在25~50μm的範圍內的粒子之耐綸樹脂粒子(TORAY(股)製SP20、體積平均粒徑30μm)12g、含有直徑在1~15μm的範圍內的粒子之聚乙烯樹脂粒子(分子量180×104、熔點136℃、體積平均粒徑5μm)16g予以攪拌而製備塗液。使用Metaba#20,將此塗液塗布在300μm厚的多孔質雙軸延伸之由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酯構成的白色薄膜(基材薄膜、TORAY股份有限公司製「Lumirror」(註冊商標)E6SQ)的單面上,以120℃、1分鐘的乾燥條件設置塗布層。由IV[η](dl/g)換算聚乙烯樹脂粒子的分子量。又,依據ASTM D 3418算出熔點。
(實施例5)
將「HALSHYBRID」(註冊商標)UV-G720T(丙烯酸系共聚物、濃度40質量%的溶液、(股)日本觸媒製)180g、乙酸乙酯236.4g、實施例2中使用的聚乙烯樹脂粒子12g、實施例4中使用的聚乙烯樹脂粒子16g予以攪拌而製備塗液。使用Metaba#20,將此塗液塗布在300μm厚的多孔質雙軸延伸之由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酯構成的白色薄膜(基材薄膜、TORAY股份有限公司製「Lumirror」(註冊商標)E6SQ)的單面上,以120℃、1分鐘的乾燥條件設置塗布層。
(實施例6)
將「HALSHYBRID」(註冊商標)UV-G720T(丙烯酸系共聚物、濃度40質量%的溶液、(股)日本觸媒製)180g、乙酸乙酯236.4g、包含直徑在25~50μm的範圍內的粒子之耐綸樹脂粒子(TORAY(股)製SP20、體積平均粒徑30μm)12g、包含直徑在1~15μm的範圍內的粒子之耐綸樹脂粒子(TORAY(股)製SP500、體積平均粒徑5μm)16g予以攪拌而製備塗液。使用Metaba#20,將此塗液塗布在300μm厚的由多孔質雙軸延伸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酯構成的白色薄膜(基材薄膜、TORAY股份有限公司製「Lumirror」(註冊商標)E6SQ)的單面上,以120℃、1分鐘的乾燥條件設置塗布層。
(實施例7)
將「HALSHYBRID」(註冊商標)UV-G720T(丙烯酸系共聚物、濃度40質量%的溶液、(股)日本觸媒製)110g、乙酸乙酯278.4g、包含直徑在25~50μm的範圍內的粒子 之耐綸樹脂粒子(TORAY(股)製SP20、體積平均粒徑30μm)40g、包含直徑在1~15μm的範圍內的粒子之耐綸樹脂粒子(TORAY(股)製SP500、體積平均粒徑5μm)16g予以攪拌而製備塗液。使用Metaba#20,將此塗液塗布在300μm厚的由多孔質雙軸延伸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酯構成的白色薄膜(基材薄膜、TORAY股份有限公司製「Lumirror」(註冊商標)E6SQ)的單面上,以120℃、1分鐘的乾燥條件設置塗布層。
(實施例8)
將「HALSHYBRID」(註冊商標)UV-G720T(丙烯酸系共聚物、濃度40質量%的溶液、(股)日本觸媒製)110g、乙酸乙酯278.4g、包含直徑在25~50μm的範圍內的粒子之耐綸樹脂粒子(體積平均粒徑40μm)40g、包含直徑在1~15μm的範圍內的粒子之耐綸樹脂粒子(TORAY(股)製SP500、體積平均粒徑5μm)16g予以攪拌而製備塗液。使用Metaba#20,將此塗液塗布在300μm厚的由多孔質雙軸延伸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酯構成的白色薄膜(基材薄膜、TORAY股份有限公司製「Lumirror」(註冊商標)E6SQ)的單面上,以120℃、1分鐘的乾燥條件設置塗布層。
(實施例9)
將「HALSHYBRID」(註冊商標)UV-G720T(丙烯酸系共聚物、濃度40質量%的溶液、(股)日本觸媒製)202.5g、乙酸乙酯222.9g、包含直徑在25~50μm的範圍內的粒子之耐綸樹脂粒子(TORAY(股)製SP20、體積平均粒徑30μm)9g、包含直徑在1~15μm的範圍內的粒子之耐綸樹 脂粒子(TORAY(股)製SP10、體積平均粒徑10μm)10g予以攪拌而製備塗液。使用Metaba#20,將此塗液塗布在300μm厚的由多孔質雙軸延伸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酯構成的白色薄膜(基材薄膜、TORAY股份有限公司製「Lumirror」(註冊商標)E6SQ)的單面上,以120℃、1分鐘的乾燥條件設置塗布層。
(實施例10)
將「HALSHYBRID」(註冊商標)UV-G720T(丙烯酸系共聚物、濃度40質量%的溶液、(股)日本觸媒製)207.5g、乙酸乙酯219.9g、包含直徑在25~50μm的範圍內的粒子之耐綸樹脂粒子(TORAY(股)製SP20、體積平均粒徑30μm)7g、包含直徑在1~15μm的範圍內的粒子之耐綸樹脂粒子(TORAY(股)製SP10、體積平均粒徑10μm)10g予以攪拌而製備塗液。使用Metaba#20,將此塗液塗布在300μm厚的由多孔質雙軸延伸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酯構成的白色薄膜(基材薄膜、TORAY股份有限公司製「Lumirror」(註冊商標)E6SQ)的單面上,以120℃、1分鐘的乾燥條件設置塗布層。
(實施例11)
將「HALSHYBRID」(註冊商標)UV-G720T(丙烯酸系共聚物、濃度40質量%的溶液、(股)日本觸媒製)107.5g、乙酸乙酯724.4g、包含直徑在25~50μm的範圍內的粒子之耐綸樹脂粒子(體積平均粒徑50μm)22g、包含直徑在1~15μm的範圍內的粒子之耐綸樹脂粒子(TORAY(股)製SP500、體積平均粒徑5μm)35g予以攪拌而製備塗液。 使用Metaba#40,將此塗液塗布在300μm厚的由多孔質雙軸延伸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酯構成的白色薄膜(基材薄膜、TORAY股份有限公司製「Lumirror」(註冊商標)E6SQ)的單面上,以120℃、1分鐘的乾燥條件設置塗布層。
(實施例12)
將「HALSHYBRID」(註冊商標)UV-G720T(丙烯酸系共聚物、濃度40質量%的溶液、(股)日本觸媒製)207.5g、乙酸乙酯219.9g、包含直徑在25~50μm的範圍內的粒子之耐綸樹脂粒子(體積平均粒徑25μm)7g、包含直徑在1~15μm的範圍內的粒子之耐綸樹脂粒子(TORAY(股)製SP10、體積平均粒徑10μm)10g予以攪拌而製備塗液。使用Metaba#20,將此塗液塗布在300μm厚的由多孔質雙軸延伸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酯構成的白色薄膜(基材薄膜、TORAY股份有限公司製「Lumirror」(註冊商標)E6SQ)的單面上,以120℃、1分鐘的乾燥條件設置塗布層。
(實施例13)
將「HALSHYBRID」(註冊商標)UV-G720T(丙烯酸系共聚物、濃度40質量%的溶液、(股)日本觸媒製)87.5g、乙酸乙酯736.4g、耐綸樹脂粒子(體積平均粒徑60μm)55g、耐綸樹脂粒子(體積平均粒徑2μm)10g予以攪拌而製備塗液。使用Metaba#40,將此塗液塗布在300μm厚的由多孔質雙軸延伸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酯構成的白色薄膜(基材薄膜、TORAY股份有限公司製「Lumirror」(註冊商標)E6SQ)的單面上,以120℃、1分鐘的乾燥條件設置塗布層。
(實施例14)
將「HALSHYBRID」(註冊商標)UV-G720T(丙烯酸系共聚物、濃度40質量%的溶液、(股)日本觸媒製)37.5g、乙酸乙酯321.9g、耐綸樹脂粒子(體積平均粒徑20μm)55g、耐綸樹脂粒子(體積平均粒徑15μm)30g予以攪拌而製備塗液。使用Metaba#20,將此塗液塗布在300μm厚的由多孔質雙軸延伸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酯構成的白色薄膜(基材薄膜、TORAY股份有限公司製「Lumirror」(註冊商標)E6SQ)的單面上,以120℃、1分鐘的乾燥條件設置塗布層。
(實施例15)
將「HALSHYBRID」(註冊商標)UV-G720T(丙烯酸系共聚物、濃度40質量%的溶液、(股)日本觸媒製)102.5g、乙酸乙酯282.9g、包含直徑在25~50μm的範圍內的粒子之耐綸樹脂粒子(體積平均粒徑25μm)35g、包含直徑在1~15μm的範圍內的粒子之耐綸樹脂粒子(TORAY(股)製SP500、體積平均粒徑5μm)24g予以攪拌而製備塗液。使用Metaba#20,將此塗液塗布在300μm厚的由多孔質雙軸延伸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酯構成的白色薄膜(基材薄膜、TORAY股份有限公司製「Lumirror」(註冊商標)E6SQ)的單面上,以120℃、1分鐘的乾燥條件設置塗布層。
(比較例1)
將「HALSHYBRID」(註冊商標)UV-G720T(丙烯酸系共聚物、濃度40質量%的溶液、(股)日本觸媒製)210g、乙酸乙酯218.4g、包含直徑在25~50μm的範圍內的粒子 之耐綸樹脂粒子(TORAY(股)製SP20、體積平均粒徑30μm)6g、包含直徑在1~15μm的範圍內的粒子之耐綸樹脂粒子(TORAY(股)製SP500、體積平均粒徑5μm)10g予以攪拌而製備塗液。使用Metaba#20,將此塗液塗布在300μm厚的由多孔質雙軸延伸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酯構成的白色薄膜(基材薄膜、TORAY股份有限公司製「Lumirror」(註冊商標)E6SQ)的單面上,以120℃、1分鐘的乾燥條件設置塗布層。
(比較例2)
將「HALSHYBRID」(註冊商標)UV-G720T(丙烯酸系共聚物、濃度40質量%的溶液、(股)日本觸媒製)62.5g、乙酸乙酯306.9g、耐綸樹脂粒子(TORAY(股)製SP20、體積平均粒徑30μm)65g、耐綸樹脂粒子(TORAY(股)製SP500、體積平均粒徑5μm)10g予以攪拌而製備塗液。使用Metaba#20,將此塗液塗布在300μm厚的由多孔質雙軸延伸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酯構成的白色薄膜(基材薄膜、TORAY股份有限公司製「Lumirror」(註冊商標)E6SQ)的單面上,以120℃、1分鐘的乾燥條件設置塗布層。
(比較例3)
將「HALSHYBRID」(註冊商標)UV-G720T(丙烯酸系共聚物、濃度40質量%的溶液、(股)日本觸媒製)175g、乙酸乙酯239.4g、丙烯酸樹脂粒子(積水化成品工業(股)製SSX-127、體積平均粒徑27μm)30g予以攪拌而製備塗液。使用Metaba#20,將此塗液塗布在300μm厚的由多孔質雙軸延伸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酯構成的白色薄膜(基 材薄膜、TORAY股份有限公司製「Lumirror」(註冊商標)E6SQ)的單面上,以120℃、1分鐘的乾燥條件設置塗布層。
(比較例4)
將「HALSHYBRID」(註冊商標)UV-G720T(丙烯酸系共聚物、濃度40質量%的溶液、(股)日本觸媒製)100g、乙酸乙酯284.4g、耐綸樹脂粒子(TORAY(股)製SP20、體積平均粒徑30μm)6g、耐綸樹脂粒子(TORAY(股)製SP500、體積平均粒徑5μm)54g予以攪拌而製備塗液。使用Metaba#20,將此塗液塗布在300μm厚的由多孔質雙軸延伸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酯構成的白色薄膜(基材薄膜、TORAY股份有限公司製「Lumirror」(註冊商標)E6SQ)的單面上,以120℃、1分鐘的乾燥條件設置塗布層。
(比較例5)
將「HALSHYBRID」(註冊商標)UV-G720T(丙烯酸系共聚物、濃度40質量%的溶液、(股)日本觸媒製)12.5g、乙酸乙酯336.9g、耐綸樹脂粒子(TORAY(股)製SP20、體積平均粒徑30μm)60g、耐綸樹脂粒子(TORAY(股)製SP500、體積平均粒徑5μm)35g予以攪拌而製備塗液。使用Metaba#20,將此塗液塗布在300μm厚的由多孔質雙軸延伸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酯構成的白色薄膜(基材薄膜、TORAY股份有限公司製「Lumirror」(註冊商標)E6SQ)的單面上,以120℃、1分鐘的乾燥條件設置塗布層。
將設置有各實施例及各比較例所得到的塗布層之基材薄膜作為反射薄膜進行評定。實施例的塗布層 相當於含粒子層。還有,即便實施例所記載的體積平均粒徑不是在25~50μm、1~15μm的範圍時,粒子存在粒度分布,因此含粒子層中存在粒徑為25~50μm的粒子、粒徑為1~15μm的粒子。
於表1中記載粒子材質、含粒子層中之粒子的比例、含粒子層每1m2的質量。
於表2中記載SRz、粒徑為25~50μm的粒子的存在、粒徑為1~15μm的粒子的存在、未與直徑為25~50μm的凸部接觸而獨立存在且直徑為25~50μm的凸部的個數、直徑為25~50μm的凸部連續接觸之凸部的集合體所含的凸部的個數是否為10個以下之判定。
於表3中記載粒子的分散性、反射薄膜的損傷、導光板刮削的評定、白點不均評定的結果。
具有本發明之特徵的實施例的反射薄膜,其反射薄膜損傷的評定結果都較比較例的反射薄膜還要良好。

Claims (4)

  1. 一種邊緣發光型背光用反射薄膜,其具有基材薄膜及含有粒徑為25~50μm的粒子與粒徑為1~15μm的粒子之含粒子層,其至少一面符合以下(i)~(iii)的要件:(i)具有直徑為25~50μm的凸部;(ii)未與直徑為25~50μm的凸部接觸而獨立存在且直徑為25~50μm的凸部的個數每0.64mm2為10~100個;(iii)直徑為25~50μm的凸部連續接觸之凸部的集合體所含的凸部的個數每0.64mm2為10個以下。
  2. 如請求項1之邊緣發光型背光用反射薄膜,其中符合(i)~(iii)要件的面為含粒子層的面。
  3. 如請求項1或2之邊緣發光型背光用反射薄膜,其中符合(i)~(iii)要件的面的SRz為15~60μm。
  4. 一種邊緣發光型背光,其使用如請求項1至3中任一項之邊緣發光型背光用反射薄膜。
TW104112973A 2014-04-25 2015-04-23 邊緣發光型背光用反射薄膜及使用其之背光 TWI662299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4091198 2014-04-25
JP2014-091198 2014-04-25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546499A true TW201546499A (zh) 2015-12-16
TWI662299B TWI662299B (zh) 2019-06-11

Family

ID=5433252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4112973A TWI662299B (zh) 2014-04-25 2015-04-23 邊緣發光型背光用反射薄膜及使用其之背光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JP (1) JP5835532B1 (zh)
KR (1) KR102350562B1 (zh)
CN (1) CN106233167B (zh)
TW (1) TWI662299B (zh)
WO (1) WO2015163363A1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3683965B2 (ja) 1995-01-27 2005-08-17 三井化学株式会社 光反射体及びそれを用いた光反射装置
KR100407413B1 (ko) * 1999-07-19 2003-11-28 마쯔시다덴기산교 가부시키가이샤 반사판 및 그 제조방법, 및 반사판을 구비한 반사형표시소자 및 그 제조방법
EP1231487A4 (en) * 1999-10-21 2003-06-04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REFLECTION PLATE, RELATED PRODUCTION PROCESS, DISPLAY ELEMENT AND DISPLAY DEVICE
CN1170174C (zh) * 2000-04-17 2004-10-06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反射板、反射型液晶显示器件及其制造方法、光学部件、显示装置、照明装置、显示板和波动部件
JP4090283B2 (ja) * 2002-06-07 2008-05-28 三井化学株式会社 反射体及びそれを用いたサイドライト型バックライト装置
EP2447602B1 (en) * 2006-06-23 2015-05-27 Toray Industries, Inc. White reflection film
JP2009069742A (ja) * 2007-09-18 2009-04-02 Toray Ind Inc 光学用シート
JP5089461B2 (ja) * 2008-04-01 2012-12-05 ソニーケミカル&インフォメーションデバイス株式会社 半透過型反射フィルム、液晶ディスプレイ用バックライト、及び、半透過型反射フィルムの製造方法
KR100960556B1 (ko) * 2008-05-27 2010-06-03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광학시트 및 이를 이용한 액정표시장치
JP5645490B2 (ja) * 2009-06-17 2014-12-24 恵和株式会社 半透過性反射シート及びこれを用いたバックライトユニット
JP5286219B2 (ja) * 2009-09-30 2013-09-11 富士フイルム株式会社 防眩フィルム及びその製造方法、反射防止フィルム、偏光板、並びに画像表示装置
MX2012009190A (es) 2010-02-24 2012-08-31 Toray Industries Pelicula reflectora blanca para luz posterior de bordes iluminados y luz posterior que usa la misma.
KR20120140351A (ko) * 2011-06-21 2012-12-31 도레이첨단소재 주식회사 액정디스플레이의 백라이트 유니트용 반사시트 및 그 제조방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WO2015163363A1 (ja) 2017-04-20
CN106233167A (zh) 2016-12-14
TWI662299B (zh) 2019-06-11
KR20160145684A (ko) 2016-12-20
JP5835532B1 (ja) 2015-12-24
WO2015163363A1 (ja) 2015-10-29
KR102350562B1 (ko) 2022-01-14
CN106233167B (zh) 2018-11-1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6485758B2 (ja) 液晶ディスプレイのエッジライト型バックライト用白色反射フィルム及びそれを用いたバックライト
US9625120B2 (en) White reflective film for edge-light type backlight, and liquid crystal display backlight using same
TW527507B (en) White film for surface light source
TW200946969A (en) Light-diffusing sheet and backlight device using same
US20090296024A1 (en) Light diffuser plate with primer layer, process for producing the same, laminated optical member, surface light source apparatus and liquid crystal display
TW200918955A (en) Uneven-surface film and light diffusing sheet
TWI684050B (zh) 上方用光擴散片及具備其之背光單元
JP2019101142A (ja) 光反射シートおよび光学部材
JP2008302547A (ja) 感光性粘着樹脂用保護ポリエステルフィルム
WO2016204234A1 (ja) 反射フィルムおよび面光源装置用反射ユニット
TWI697698B (zh) 白色反射薄膜及液晶顯示器用背光
TWI662299B (zh) 邊緣發光型背光用反射薄膜及使用其之背光
JP2017134380A (ja) エッジライト型バックライト用反射フィルム及びそれを用いた液晶ディスプレイ用バックライト
JP2018125117A (ja) エッジライト型バックライト用白色反射フィルム及びそれを用いた液晶ディスプレイ用バックライト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MM4A Annulment or lapse of patent due to non-payment of fe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