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1543070A - 成像鏡頭 - Google Patents

成像鏡頭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1543070A
TW201543070A TW103116487A TW103116487A TW201543070A TW 201543070 A TW201543070 A TW 201543070A TW 103116487 A TW103116487 A TW 103116487A TW 103116487 A TW103116487 A TW 103116487A TW 201543070 A TW201543070 A TW 201543070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lens
imaging
lens group
object side
focal length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311648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I526712B (zh
Inventor
Rong-Shun Syu
Original Assignee
Sintai Optical Shenzhen Co Ltd
Asia Optical Co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intai Optical Shenzhen Co Ltd, Asia Optical Co Inc filed Critical Sintai Optical Shenzhen Co Ltd
Priority to TW10311648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TWI526712B/zh
Priority to US14/702,820 priority patent/US9612419B2/en
Publication of TW20154307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54307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52671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526712B/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9/00Optical objectives characterised both by the number of the components and their arrangements according to their sign, i.e. + or -
    • G02B9/60Optical objectives characterised both by the number of the components and their arrangements according to their sign, i.e. + or - having five components only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13/00Optical objectives specially designed for the purposes specified below
    • G02B13/001Miniaturised objectives for electronic devices, e.g. portable telephones, webcams, PDAs, small digital cameras
    • G02B13/0015Miniaturised objectives for electronic devices, e.g. portable telephones, webcams, PDAs, small digital cameras characterised by the lens design
    • G02B13/002Miniaturised objectives for electronic devices, e.g. portable telephones, webcams, PDAs, small digital cameras characterised by the lens design having at least one aspherical surface
    • G02B13/0045Miniaturised objectives for electronic devices, e.g. portable telephones, webcams, PDAs, small digital cameras characterised by the lens design having at least one aspherical surface having five or more lense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B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FOR TAKING PHOTOGRAPHS OR FOR PROJECTING OR VIEWING THEM; 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EMPLOYING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ACCESSORIES THEREFOR
    • G03B19/00Cameras
    • G03B19/02Still-picture cameras
    • G03B19/12Reflex cameras with single objective and a movable reflector or a partly-transmitting mirror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Lenses (AREA)

Abstract

一種成像鏡頭沿著光軸從物側至像側依序包括一第一透鏡群、一光圈及一第二透鏡群。第一透鏡群沿著光軸從物側至像側依序包括一第一透鏡及一第二透鏡,第一透鏡具有負屈光力,第二透鏡具有正屈光力。第二透鏡群沿著光軸從物側至像側依序包括一第三透鏡、一第四透鏡、一第五透鏡及一第六透鏡,第三透鏡具有負屈光力且包括一凹面,此凹面朝向物側,第四透鏡具有正屈光力,第五透鏡具有負屈光力,第六透鏡具有正屈光力。成像鏡頭滿足以下條件:0.23□f/TL□0.45,其中f為成像鏡頭之有效焦距,TL為第一透鏡之物側面至一成像面於光軸上之距離。

Description

成像鏡頭
本發明係有關於一種成像鏡頭。
現今的消費型數位相機之發展趨勢是不斷朝向小型化發展,使得可交換鏡頭數位單眼相機也需往小型化發展。習知的數位單眼相機之成像鏡頭體機較大,已經無法滿足現今的需求,需要有另一種新架構的成像鏡頭,才能同時滿足小型化、大光圈、高解析度的需求。
有鑑於此,本發明之主要目的在於提供一種成像鏡頭,其鏡頭總長度短小、光圈較大、具備高解析度,但是仍具有良好的光學性能。
本發明之成像鏡頭沿著光軸從物側至像側依序包括一第一透鏡群、一光圈及一第二透鏡群。第一透鏡群沿著光軸從物側至像側依序包括一第一透鏡及一第二透鏡,第一透鏡具有負屈光力,第二透鏡具有正屈光力。第二透鏡群沿著光軸從物側至像側依序包括一第三透鏡、一第四透鏡、一第五透鏡及一第六透鏡,第三透鏡具有負屈光力且包括一凹面,此凹面朝向物側,第四透鏡具有正屈光力,第五透鏡具有負屈光力,第六透鏡具有正屈光力。成像鏡頭滿足以下條件:0.23f/TL0.45,其中f為成像鏡頭之有效焦距,TL為第一透鏡之物側面至一成像面於光軸上之距離。
其中第一透鏡群滿足以下條件:|f/f1|1;其中,f為成像鏡頭之有效焦距,f1為第一透鏡群之有效焦距。
其中第二透鏡群滿足以下條件:|(f2-f)/f|0.093;其中,f2為第二透鏡群之有效焦距,f為成像鏡頭之有效焦距。
其中第一透鏡群及第二透鏡群滿足以下條件:0.04|f2/f1|1;其中,f1為第一透鏡群之有效焦距,f2為第二透鏡群之有效焦距。
其中第一透鏡群至少包括一非球面透鏡,第二透鏡群至少包括一非球面透鏡。
其中第二透鏡群至少包括二凸透鏡。
其中於近距離對焦時第二透鏡群沿著光軸方向移動。
其中於近距離對焦時第五透鏡及第六透鏡一起群沿著光軸方向移動。
本發明之成像鏡頭沿著光軸從物側至像側依序包括一第一透鏡群、一光圈及一第二透鏡群。第一透鏡群由一第一透鏡組成,此第一透鏡具有負屈光力。第二透鏡群沿著光軸從物側至像側依序包括一第三透鏡、一第四透鏡、一第五透鏡及一第六透鏡,第三透鏡具有負屈光力且包括一凹面,此凹面朝向物側,第四透鏡具有正屈光力,第五透鏡具有負屈光力,第六透鏡具有正屈光力。成像鏡頭滿足以下條件:0.23f/TL0.45,其中f為成像鏡頭之有效焦距,TL為第一透鏡之物側面至一成像面於光軸上之距離。
其中第一透鏡群滿足以下條件:|f/f1|1;其中,f為成像鏡頭之有效焦距,f1為第一透鏡群之有效焦距。
其中第二透鏡群滿足以下條件:|(f2-f)/f|0.093;其中,f2為第二透鏡群之有效焦距,f為成像鏡頭之有效焦距。
其中第一透鏡群及第二透鏡群滿足以下條件: 0.04|f2/f1|1;其中,f1為第一透鏡群之有效焦距,f2為第二透鏡群之有效焦距。
其中第一透鏡為一非球面透鏡,第二透鏡群至少包括一非球面透鏡。
其中第二透鏡群至少包括二凸透鏡。
其中於近距離對焦時第二透鏡群沿著光軸方向移動。
其中於近距離對焦時第五透鏡及第六透鏡一起群沿著光軸方向移動。
為使本發明之上述目的、特徵、和優點能更明顯易懂,下文特舉較佳實施例並配合所附圖式做詳細說明。
1、2、3‧‧‧成像鏡頭
G11、G21、G31‧‧‧第一透鏡群
G12、G22、G32‧‧‧第二透鏡群
L11、L21、L31‧‧‧第一透鏡
L12、L22、L32‧‧‧第二透鏡
L13、L23、L33‧‧‧第三透鏡
L14、L24、L34‧‧‧第四透鏡
L15、L25、L35‧‧‧第五透鏡
L16、L26、L36‧‧‧第六透鏡
ST1、ST2、ST3‧‧‧光圈
IMA1、IMA2、IMA3‧‧‧成像面
OA1、OA2、OA3‧‧‧光軸
S11、S12、S13、S14、S15、S16、S17‧‧‧面
S18、S19、S110、S111、S112、S113‧‧‧面
S21、S22、S23、S24、S25、S26、S27‧‧‧面
S28、S29、S210、S211、S212、S213‧‧‧面
S31、S32、S33、S34、S35、S36、S37‧‧‧面
S38、S39、S310、S311、S312、S313‧‧‧面
第1圖係依據本發明之成像鏡頭之第一實施例的透鏡配置示意圖。
第2A圖係第1圖之成像鏡頭之縱向像差圖。
第2B圖係第1圖之成像鏡頭之場曲圖。
第2C圖係第1圖之成像鏡頭之畸變圖。
第3圖係依據本發明之成像鏡頭之第二實施例的透鏡配置示意圖。
第4A圖係第3圖之成像鏡頭之縱向像差圖。
第4B圖係第3圖之成像鏡頭之場曲圖。
第4C圖係第3圖之成像鏡頭之畸變圖。
第5圖係依據本發明之成像鏡頭之第三實施例的透鏡配置示意圖。
第6A圖係第5圖之成像鏡頭之縱向像差圖。
第6B圖係第5圖之成像鏡頭之場曲圖。
第6C圖係第5圖之成像鏡頭之畸變圖。
請參閱第1圖,第1圖係依據本發明之成像鏡頭之第一實施例的透鏡配置示意圖。成像時,來自物側之光線最後成像於一成像面IMA1上。成像鏡頭1沿著光軸OA1從物側至像側依序包括一第一透鏡群G11、一光圈ST1及一第二透鏡群G12。第一透鏡群G11沿著光軸OA1從物側至像側依序包括一第一透鏡L11及一第二透鏡L12。第一透鏡L11為凸凹透鏡具有負屈光力,其物側面S11為凸面,像側面S12為凹面,物側面S11為球面表面,像側面S12為非球面表面。第二透鏡L12為凸凹透鏡具有正屈光力,其物側面S13為凸面,像側面S14為凹面,物側面S13與像側面S14皆為球面表面。第二透鏡群G12沿著光軸OA1從物側至像側依序包括一第三透鏡L13、一第四透鏡L14、一第五透鏡L15及一第六透鏡L16。第三透鏡L13為凹凸透鏡具有負屈光力,其物側面S16為凹面,像側面S17為凸面,物側面S16為球面表面,像側面S17為非球面表面。第四透鏡L14為凹凸透鏡具有正屈光力,其物側面S18為凹面,像側面S19為凸面,物側面S18為球面表面,像側面S19為球面表面。第五透鏡L15為凹凸透鏡具有負屈光力,其物側面S110為凹面,像側面S111為凸面,物側面S110與像側面S111皆為球面表面。第六透鏡L16為凹凸透鏡具有正屈光力,其物側面S112為凹面,像側面S113為凸面,物側面S112為非球面表面,像側面S113為非球面表面。成像鏡頭1於近距離對焦時,第五透鏡L15及第六透鏡L16一起沿著光軸OA1之方向移動。
另外,為使本發明之成像鏡頭能保持良好的光學性能,第一實施例中的成像鏡頭1需滿足底下四條件:0.23f1/TL10.45 (1)
|f1/f11|1 (2)
|(f12-f1)/f1|0.093 (3)
0.04|f12/f11|1 (4)
其中,f1為成像鏡頭1之有效焦距,TL1為第一透鏡L11之物側面S11至成像面IMA1於光軸OA1上之距離,f11為第一透鏡群G11之有效焦距,f12為第二透鏡群G12之有效焦距。
利用上述透鏡、光圈ST1之設計,使得成像鏡頭1能縮短鏡頭總長度、縮小光圈值、有效的修正像差、提升鏡頭解析度。
表一為第1圖中成像鏡頭1之各透鏡之相關參數表,表一資料顯示本實施例之成像鏡頭1之有效焦距等於14.3mm、光圈值等於2.45、鏡頭總長度等於43.96mm。
表一中各個透鏡之非球面表面凹陷度z由下列公式所得到:
z=ch2/{1+[1-(k+1)c2h2]1/2}+Ah4+Bh6+Ch8+Dh10+Eh12
其中: c:曲率; h:透鏡表面任一點至光軸之垂直距離; k:圓錐係數; A~E:非球面係數。
表二為表一中各個透鏡之非球面表面之相關參數表,其中k為圓錐係數(Conic Constant)、A~E為非球面係數。
第一實施例之成像鏡頭1,其有效焦距f1=14.3mm,第一透鏡L11之物側面S11至成像面IMA1於光軸OA1上之距離TL1=43.96mm,第一透鏡群G11之有效焦距f11=-47.38mm,第二透鏡群G12之有效焦距f12=14.5mm,由上述資料可得到f1/TL1=0.36、|f1/f11|=0.30、|(f12-f1)/f1|=0.014、|f12/f11|=0.31,皆能滿足上述條件(1)至條件(4)之要求。
另外,第一實施例之成像鏡頭1的光學性能也可達到要求,這可從第2A至第2C圖看出。第2A圖所示的,是第一實施例之成像鏡頭1的縱向像差(Longitudinal Aberration)圖。第2B圖所示的,是第一實施例之成像鏡頭1的場曲(Field Curvature)圖。第2C圖所示的,是第一實施例之成像鏡頭1的畸變(Distortion)圖。
由第2A圖可看出,第一實施例之成像鏡頭1對波長為0.486μm、0.588μm、0.656μm之光線所產生的縱向像差值介於-0.01mm至0.03mm之間。由第2B圖可看出,第一實施例之成像鏡頭1對波長為0.588μm之光線,於子午(Tangential)方向與弧矢(Sagittal)方向之場曲介於-0.08mm至0.04mm之間。由第2C圖可看出,第一實施例之成像鏡頭1對波長為0.588μm之光線所產生的畸變介於-9%至0%之間。顯見第一實施例之成像鏡頭1之縱向像差、場曲、畸變都能被有效修正,從而得到較佳的光學性能。
請參閱第3圖,第3圖係依據本發明之成像鏡頭之第二實 施例的透鏡配置示意圖。成像時,來自物側之光線最後成像於一成像面IMA2上。成像鏡頭2沿著光軸OA2從物側至像側依序包括一第一透鏡群G21、一光圈ST2及一第二透鏡群G22。第一透鏡群G21沿著光軸OA2從物側至像側依序包括一第一透鏡L21及一第二透鏡L22。第一透鏡L21為凸凹透鏡具有負屈光力,其物側面S21為凸面,像側面S22為凹面,物側面S21為球面表面,像側面S22為非球面表面。第二透鏡L22為凸凹透鏡具有正屈光力,其物側面S23為凸面,像側面S24為凹面,物側面S23與像側面S24皆為球面表面。第二透鏡群G22沿著光軸OA2從物側至像側依序包括一第三透鏡L23、一第四透鏡L24、一第五透鏡L25及一第六透鏡L26。第三透鏡L23為雙凹透鏡具有負屈光力,其物側面S26為非球面表面,像側面S27為球面表面。第四透鏡L24為雙凸透鏡具有正屈光力,其物側面S28與像側面S29皆為球面表面。第五透鏡L25為凹凸透鏡具有負屈光力,其物側面S210為凹面,像側面S211為凸面,物側面S210與像側面S211皆為球面表面。第六透鏡L26為凹凸透鏡具有正屈光力,其物側面S212為凹面,像側面S213為凸面,物側面S212與像側面S213皆為非球面表面。成像鏡頭2於近距離對焦時,第二透鏡群G22沿著光軸OA2之方向移動。
另外,為使本發明之成像鏡頭能保持良好的光學性能,第二實施例中的成像鏡頭2需滿足底下四條件:0.23f2/TL20.45 (5)
|f2/f21|1 (6)
|(f22-f2)/f2|0.093 (7)
0.04|f22/f21|1 (8)
其中,f2為成像鏡頭2之有效焦距,TL2為第一透鏡L21之物側面S21至成像面IMA2於光軸OA2上之距離,f21為第一透鏡群G21 之有效焦距,f22為第二透鏡群G22之有效焦距。
利用上述透鏡、光圈ST2之設計,使得成像鏡頭2能縮短鏡頭總長度、縮小光圈值、有效的修正像差、提升鏡頭解析度。
表三為第3圖中成像鏡頭2之各透鏡之相關參數表,表三資料顯示本實施例之成像鏡頭2之有效焦距等於14.31mm、光圈值等於2.45、鏡頭總長度等於44.88mm。
表三中各個透鏡之非球面表面凹陷度z由下列公式所得到:
z=ch2/{1+[1-(k+1)c2h2]1/2}+Ah4+Bh6+Ch8+Dh10+Eh12
其中: c:曲率; h:透鏡表面任一點至光軸之垂直距離; k:圓錐係數; A~E:非球面係數。
表四為表三中各個透鏡之非球面表面之相關參數表,其中k為圓錐係數(Conic Constant)、A~E為非球面係數。
第二實施例之成像鏡頭2,其有效焦距f2=14.31mm,第一透鏡L21之物側面S21至成像面IMA2於光軸OA2上之距離TL2=44.88mm, 第一透鏡群G21之有效焦距f21=-85mm,第二透鏡群G22之有效焦距f22=15.4mm,由上述資料可得到f2/TL2=0.32、|f2/f21|=0.17、|(f22-f2)/f2|=0.076、|f22/f21|=0.18,皆能滿足上述條件(5)至條件(8)之要求。
另外,第二實施例之成像鏡頭2的光學性能也可達到要求,這可從第4A至第4C圖看出。第4A圖所示的,是第二實施例之成像鏡頭2的縱向像差(Longitudinal Aberration)圖。第4B圖所示的,是第二實施例之成像鏡頭2的場曲(Field Curvature)圖。第4C圖所示的,是第二實施例之成像鏡頭2的畸變(Distortion)圖。
由第4A圖可看出,第二實施例之成像鏡頭2對波長為0.486μm、0.546μm、0.588μm之光線所產生的縱向像差值介於-0.04mm至0.01mm之間。由第4B圖可看出,第二實施例之成像鏡頭2對波長為0.588μm之光線,於子午(Tangential)方向與弧矢(Sagittal)方向之場曲介於-0.09mm至0.06mm之間。由第4C圖可看出,第二實施例之成像鏡頭2對波長為0.588μm之光線所產生的畸變介於-10%至0%之間。顯見第二實施例之成像鏡頭2之縱向像差、場曲、畸變都能被有效修正,從而得到較佳的光學性能。
請參閱第5圖,第5圖係依據本發明之成像鏡頭之第三實施例的透鏡配置示意圖。成像時,來自物側之光線最後成像於一成像面IMA3上。成像鏡頭3沿著光軸OA3從物側至像側依序包括一第一透鏡群G31、一光圈ST3及一第二透鏡群G32。第一透鏡群G31沿著光軸OA3從物側至像側依序包括一第一透鏡L31及一第二透鏡L32。第一透鏡L31為凸凹透鏡具有負屈光力,其物側面S31為凸面,像側面S32為凹面,物側面S31與像側面S32皆為非球面表面。第二透鏡L32為凸凹透鏡具有正屈光力,其物側面S33為凸面,像側面S34為凹面,物側面S33與像側面S34皆為球面表面。第二透鏡群G32沿著光軸OA3從物側至像側依序包括一第 三透鏡L33、一第四透鏡L34、一第五透鏡L35及一第六透鏡L36。第三透鏡L33為凹凸透鏡具有負屈光力,其物側面S36為凹面,像側面S37為凸面,物側面S36與像側面S37皆為球面表面。第四透鏡L34為雙凸透鏡具有正屈光力,其物側面S38與像側面S39皆為球面表面。第五透鏡L35為雙凹透鏡具有負屈光力,其物側面S310與像側面S311皆為球面表面。第六透鏡L36為雙凸透鏡具有正屈光力,其物側面S312與像側面S13皆為非球面表面。成像鏡頭3於近距離對焦時,第五透鏡L35及第六透鏡L36一起沿著光軸OA3之方向移動。
另外,為使本發明之成像鏡頭能保持良好的光學性能,第三實施例中的成像鏡頭3需滿足底下四條件:0.23f3/TL30.45 (9)
|f3/f31|1 (10)
|(f32-f3)/f3|0.093 (11)
0.04|f32/f31|1 (12)
其中,f3為成像鏡頭3之有效焦距,TL3為第一透鏡L31之物側面S31至成像面IMA3於光軸OA3上之距離,f31為第一透鏡群G31之有效焦距,f32為第二透鏡群G32之有效焦距。
利用上述透鏡、光圈ST3之設計,使得成像鏡頭3能縮短鏡頭總長度、縮小光圈值、有效的修正像差、提升鏡頭解析度。
表五為第5圖中成像鏡頭3之各透鏡之相關參數表,表五資料顯示本實施例之成像鏡頭3之有效焦距等於14.33mm、光圈值等於2.44、鏡頭總長度等於44.368mm。
表五中各個透鏡之非球面表面凹陷度z由下列公式所得到:z=ch2/{1+[1-(k+1)c2h2]1/2}+Ah4+Bh6+Ch8+Dh10+Eh12其中:c:曲率;h:透鏡表面任一點至光軸之垂直距離; k:圓錐係數;A~E:非球面係數。
表六為表五中各個透鏡之非球面表面之相關參數表,其中k為圓錐係數(Conic Constant)、A~E為非球面係數。
第三實施例之成像鏡頭3,其有效焦距f3=14.33mm,第一透鏡L31之物側面S31至成像面IMA3於光軸OA3上之距離TL3=44.368mm,第一透鏡群G31之有效焦距f31=-35.03mm,第二透鏡群G32之有效焦距f32=14.4mm,由上述資料可得到f3/TL3=0.32、|f3/f31|=0.41、|(f32-f3)/f3|=0.005、|f32/f31|=0.41,皆能滿足上述條件(9)至條件(12)之要求。
另外,第三實施例之成像鏡頭3的光學性能也可達到要求,這可從第6A至第6C圖看出。第6A圖所示的,是第三實施例之成像鏡頭3的縱向像差(Longitudinal Aberration)圖。第6B圖所示的,是第三實施例之成像鏡頭3的場曲(Field Curvature)圖。第6C圖所示的,是第三實施例之成像鏡頭3的畸變(Distortion)圖。
由第6A圖可看出,第三實施例之成像鏡頭3對波長為0.486μm、0.588μm、0.656μm之光線所產生的縱向像差值介於-0.01mm至0.06mm之間。由第6B圖可看出,第三實施例之成像鏡頭3對波長為0.588μm之光線,於子午(Tangential)方向與弧矢(Sagittal)方向之場曲介於-0.07mm至0.05mm之間。由第6C圖可看出,第三實施例之成像鏡頭3對波長為0.588μm之光線所產生的畸變介於-11%至0%之間。顯見第三實施例之成像鏡頭3之縱向像差、場曲、畸變都能被有效修正,從而得到較佳的光學性能。
上述實施例中,第一透鏡群包括一第一透鏡及一第二透鏡,然而可以了解到,若第一透鏡群改為由一第一透鏡組成,亦應屬本發明之範疇。
雖然本發明已以較佳實施例揭露如上,然其並非用以限定本發明,任何於其所屬技術領域中具有通常知識者,在不脫離本發明之精神和範圍內,仍可作些許的更動與潤飾,因此本發明之保護範圍當視後附之申請專利範圍所界定者為準。
1‧‧‧成像鏡頭
G11‧‧‧第一透鏡群
G12‧‧‧第二透鏡群
L11‧‧‧第一透鏡
L12‧‧‧第二透鏡
L13‧‧‧第三透鏡
L14‧‧‧第四透鏡
L15‧‧‧第五透鏡
L16‧‧‧第六透鏡
ST1‧‧‧光圈
OA1‧‧‧光軸
IMA1‧‧‧成像面
S11、S12、S13、S14、S15‧‧‧面
S16、S17、S18、S19、S110‧‧‧面
S111、S112、S113‧‧‧面

Claims (16)

  1. 一種成像鏡頭,沿著光軸從物側至像側依序包括:一第一透鏡群,該第一透鏡群沿著該光軸從該物側至該像側依序包括一第一透鏡以及一第二透,該第一透鏡具有負屈光力,該第二透鏡具有正屈光力;一光圈;以及一第二透鏡群,該第二透鏡群沿著該光軸從該物側至該像側依序包括一第三透鏡、一第四透鏡、一第五透鏡以及一第六透鏡,該第三透鏡具有負屈光力且包括一凹面,該凹面朝向該物側,該第四透鏡具有正屈光力,該第五透鏡具有負屈光力,該第六透鏡具有正屈光力;該成像鏡頭滿足以下條件:0.23f/TL0.45其中,f為該成像鏡頭之有效焦距,TL為該第一透鏡之物側面至一成像面於該光軸上之距離。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成像鏡頭,其中該第一透鏡群滿足以下條件:|f/f1|1其中,f為該成像鏡頭之有效焦距,f1為該第一透鏡群之有效焦距。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成像鏡頭,其中該第二透鏡群滿足以下條件:|(f2-f)/f|0.093其中,f2為該第二透鏡群之有效焦距,f為該成像鏡頭之有效焦距。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成像鏡頭,其中該第一透鏡群以及該第二透鏡群滿足以下條件:0.04|f2/f1|1其中,f1為該第一透鏡群之有效焦距,f2為該第二透鏡群之有效焦距。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成像鏡頭,其中該第一透鏡群至少包括一非球面透鏡,該第二透鏡群至少包括一非球面透鏡。
  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成像鏡頭,其中該第二透鏡群至少包括二凸透鏡。
  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成像鏡頭,於近距離對焦時該第二透鏡群沿著該光軸方向移動。
  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成像鏡頭,於近距離對焦時該第五透鏡以及該第六透鏡一起沿著該光軸方向移動。
  9. 一種成像鏡頭,沿著光軸從物側至像側依序包括:一第一透鏡群,該第一透鏡群由一第一透鏡組成,該第一透鏡具有負屈光力;一光圈;以及一第二透鏡群,該第二透鏡群沿著該光軸從該物側至該像側依序包括一第三透鏡、一第四透鏡、一第五透鏡以及一第六透鏡,該第三透鏡具有負屈光力且包括一凹面,該凹面朝向該物側,該第四透鏡具有正屈光力,該第五透鏡具有負屈光力,該第六透鏡具有正屈光力;該成像鏡頭滿足以下條件:0.23f/TL0.45 其中,f為該成像鏡頭之有效焦距,TL為該第一透鏡之物側面至一成像面於該光軸上之距離。
  10.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9項所述之成像鏡頭,其中該第一透鏡群滿足以下條件:|f/f1|1其中,f為該成像鏡頭之有效焦距,f1為該第一透鏡群之有效焦距。
  11.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9項所述之成像鏡頭,其中該第二透鏡群滿足以下條件:|(f2-f)/f|0.093其中,f2為該第二透鏡群之有效焦距,f為該成像鏡頭之有效焦距。
  1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9項所述之成像鏡頭,其中該第一透鏡群以及該第二透鏡群滿足以下條件:0.04|f2/f1|1其中,f1為該第一透鏡群之有效焦距,f2為該第二透鏡群之有效焦距。
  1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9項所述之成像鏡頭,其中該第一透鏡為一非球面透鏡,該第二透鏡群至少包括一非球面透鏡。
  1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9項所述之成像鏡頭,其中該第二透鏡群至少包括二凸透鏡。
  1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9項所述之成像鏡頭,於近距離對焦時該第二透鏡群沿著該光軸方向移動。
  1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9項所述之成像鏡頭,於近距離對焦時該第五透鏡以及該第六透鏡一起沿著該光軸方向移動。
TW103116487A 2014-05-09 2014-05-09 成像鏡頭 TWI526712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3116487A TWI526712B (zh) 2014-05-09 2014-05-09 成像鏡頭
US14/702,820 US9612419B2 (en) 2014-05-09 2015-05-04 Lens assembly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3116487A TWI526712B (zh) 2014-05-09 2014-05-09 成像鏡頭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543070A true TW201543070A (zh) 2015-11-16
TWI526712B TWI526712B (zh) 2016-03-21

Family

ID=5436772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3116487A TWI526712B (zh) 2014-05-09 2014-05-09 成像鏡頭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US (1) US9612419B2 (zh)
TW (1) TWI526712B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346058A (zh) * 2016-05-06 2017-11-14 信泰光学(深圳)有限公司 环景镜头
TWI764764B (zh) * 2021-06-22 2022-05-11 佳凌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光學成像鏡頭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613482B (zh) 2017-01-25 2018-02-01 大立光電股份有限公司 光學影像鏡片系統組、取像裝置及電子裝置
CN109001886B (zh) * 2017-06-06 2021-09-10 宁波舜宇车载光学技术有限公司 光学镜头
CN108152917B (zh) * 2017-12-18 2020-07-17 瑞声光学解决方案私人有限公司 摄像光学镜头
US10598896B2 (en) * 2017-12-18 2020-03-24 AAC Technologies Pte. Ltd. Camera optical lens
CN108267843B (zh) * 2017-12-18 2020-07-17 瑞声光学解决方案私人有限公司 摄像光学镜头
JP2020052349A (ja) * 2018-09-28 2020-04-02 富士フイルム株式会社 撮像レンズ及び撮像装置
CN110908088B (zh) * 2019-12-27 2021-07-30 诚瑞光学(常州)股份有限公司 摄像光学镜头

Family Cites Families (1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2946182A1 (de) * 1978-11-15 1980-05-29 Nippon Kogaku Kk Photographisches weitwinkelobjektiv
JPS62160412A (ja) * 1986-01-08 1987-07-16 Asahi Optical Co Ltd マクロレンズ
US5523888A (en) * 1993-09-03 1996-06-04 Canon Kabushiki Kaisha Zoom lens
JP3753842B2 (ja) * 1997-08-21 2006-03-08 フジノン株式会社 超広角レンズ系
US5880879A (en) * 1997-08-26 1999-03-09 Nikon Corporation Objective lens system utilizing diffractive optical element
JP2004318098A (ja) 2003-03-31 2004-11-11 Konica Minolta Photo Imaging Inc ズームレンズ装置
US7440195B2 (en) * 2003-03-31 2008-10-21 Konica Minolta Camera, Inc. Zoom lens system and imaging device having the same
JP5466603B2 (ja) * 2010-09-14 2014-04-09 富士フイルム株式会社 レトロフォーカス型広角レンズおよびこれを備えたカメラ
JP2013037081A (ja) * 2011-08-04 2013-02-21 Sony Corp 撮像レンズ及び撮像装置
JP5675575B2 (ja) * 2011-12-15 2015-02-25 オリンパスイメージング株式会社 インナーフォーカスレンズ系及びそれを備えた撮像装置
JP5642891B2 (ja) * 2011-12-27 2014-12-17 富士フイルム株式会社 撮像レンズおよび撮像装置
WO2013161197A1 (ja) * 2012-04-24 2013-10-31 株式会社ニコン ズームレンズ及びこれを有する光学機器
JP5811043B2 (ja) * 2012-06-12 2015-11-11 コニカミノルタ株式会社 広角レンズ,撮像光学装置及びデジタル機器
JP6253012B2 (ja) * 2012-12-27 2017-12-27 パナソニックIpマネジメント株式会社 インナーフォーカスレンズ系、交換レンズ装置及びカメラシステム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346058A (zh) * 2016-05-06 2017-11-14 信泰光学(深圳)有限公司 环景镜头
TWI764764B (zh) * 2021-06-22 2022-05-11 佳凌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光學成像鏡頭
US11982876B2 (en) 2021-06-22 2024-05-14 Calin Technology Co., Ltd. Optical imaging lens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9612419B2 (en) 2017-04-04
US20150323768A1 (en) 2015-11-12
TWI526712B (zh) 2016-03-2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526712B (zh) 成像鏡頭
TWI491915B (zh) 廣角鏡頭
TWI476436B (zh) 成像鏡頭
TWI529413B (zh) 成像鏡頭
TWI518357B (zh) 成像鏡頭
US10133034B2 (en) Projection lens assembly
US20200192060A1 (en) Optical system for image pickup, and image pickup device
TWI476433B (zh) 影像擷取裝置及其轉接鏡頭
CN105759407B (zh) 成像镜头
TW201939088A (zh) 成像鏡頭(二十四)
TWI491913B (zh) 成像鏡頭
TWI556004B (zh) 成像鏡頭
TWI690725B (zh) 成像鏡頭(十六)
TWI522645B (zh) 成像鏡頭
TW201706657A (zh) 廣角鏡頭
CN107402429B (zh) 成像镜头
TWI709783B (zh) 廣角鏡頭(二十八)
TWI595260B (zh) 成像鏡頭
TWI518358B (zh) 成像鏡頭
TWI504926B (zh) 微小型鏡頭
TWI529418B (zh) 變焦鏡頭
TWI683148B (zh) 望遠鏡頭
CN115308877B (zh) 一种大广角低畸变的全画幅无人机成像镜头
TWI704373B (zh) 成像鏡頭(三十四)
TWI679445B (zh) 成像鏡頭(十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