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764764B - 光學成像鏡頭 - Google Patents

光學成像鏡頭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764764B
TWI764764B TW110122721A TW110122721A TWI764764B TW I764764 B TWI764764 B TW I764764B TW 110122721 A TW110122721 A TW 110122721A TW 110122721 A TW110122721 A TW 110122721A TW I764764 B TWI764764 B TW I764764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lens
object side
image side
refractive power
mirror group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1012272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2300980A (zh
Inventor
曾詠傑
Original Assignee
佳凌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佳凌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佳凌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to TW110122721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TWI764764B/zh
Priority to CN202110741789.6A priority patent/CN115508980A/zh
Priority to US17/406,873 priority patent/US11982876B2/en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76476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764764B/zh
Publication of TW20230098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2300980A/zh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9/00Optical objectives characterised both by the number of the components and their arrangements according to their sign, i.e. + or -
    • G02B9/64Optical objectives characterised both by the number of the components and their arrangements according to their sign, i.e. + or - having more than six component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13/00Optical objectives specially designed for the purposes specified below
    • G02B13/001Miniaturised objectives for electronic devices, e.g. portable telephones, webcams, PDAs, small digital cameras
    • G02B13/0015Miniaturised objectives for electronic devices, e.g. portable telephones, webcams, PDAs, small digital cameras characterised by the lens design
    • G02B13/002Miniaturised objectives for electronic devices, e.g. portable telephones, webcams, PDAs, small digital cameras characterised by the lens design having at least one aspherical surface
    • G02B13/0045Miniaturised objectives for electronic devices, e.g. portable telephones, webcams, PDAs, small digital cameras characterised by the lens design having at least one aspherical surface having five or more lense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13/00Optical objectives specially designed for the purposes specified below
    • G02B13/06Panoramic objectives; So-called "sky lenses" including panoramic objectives having reflecting surface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13/00Optical objectives specially designed for the purposes specified below
    • G02B13/18Optical objectives specially designed for the purposes specified below with lenses having one or more non-spherical faces, e.g. for reducing geometrical aberration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5/00Optical elements other than lenses
    • G02B5/20Filters
    • G02B5/208Filters for use with infrared or ultraviolet radiation, e.g. for separating visible light from infrared and/or ultraviolet radiation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Lenses (AREA)

Abstract

一種光學成像鏡頭,沿著一光軸從一物側至一像側依序包括有一第一鏡群、一光圈以及一第二鏡群。該第一鏡群具有負屈折力,該第一鏡群包含有一第一鏡片、一第二鏡片以及一第三鏡片,該第一鏡片為負屈折力,該第二鏡片為負屈折力,該第三鏡片為正屈折力。該第二鏡群具有正屈折力,該第二鏡群包含有一第四鏡片、一第五鏡片以及一第六鏡片,其中該第四鏡片為正屈折力,該第五鏡片為負屈折力,該第六鏡片為正屈折力。透過上述鏡群結構之設計,除了可達到高畫質和低畸變的需求,還可縮小體積以維持投影鏡頭整體的輕薄。

Description

光學成像鏡頭
本發明係與光學鏡頭有關;特別是指一種光學成像鏡頭。
近年來,隨著具有攝影功能之可攜式電子產品的興起,光學系統的需求日漸提高。一般光學系統的感光元件不外乎是感光耦合元件(Charge Coupled Device, CCD)或互補性氧化金屬半導體元件(Complementary Metal-Oxide Semiconductor Sensor, CMOS Sensor)兩種,且隨著半導體製程技術的精進,使得感光元件的畫素尺寸縮小,光學系統逐漸往高畫素領域發展。此外,車用鏡頭隨著外在應用環境溫度變化,鏡頭品質對於溫度的需求也隨之提高,因此,對成像品質的要求也日益增加。
然而,既有的光學成像鏡頭已無法滿足現有的需求,因此,如何提供一種可有效降低像差、提升光學成像品質是本發明人苦心研究的方向之一。
有鑑於此,本發明之目的在於提供一種光學成像鏡頭,具有良好成像品質與低畸變的優點。
緣以達成上述目的,本發明提供的一種光學成像鏡頭,沿著一光軸從一物側至一像側依序包括有一第一鏡群、一光圈以及一第二鏡群。該第一鏡群具有負屈折力,該第一鏡群包含有由該物側至該像側沿該光軸排列之一第一鏡片、一第二鏡片以及一第三鏡片,該第一鏡片、該第二鏡片與該第三鏡片至少其中二者相互接觸,其中該第一鏡片為具有負屈折力之透鏡,該第一鏡片之物側面為凸面,該第一鏡片之像側面為凹面,且該第一鏡片之物側面與像側面之至少一者為球面;該第二鏡片為具有負屈折力之凸凹透鏡,該第二鏡片之物側面為凸面,該第二鏡片之像側面為凹面,且該第二鏡片之物側面與像側面之至少一者為非球面;該第三鏡片為具有正屈折力之透鏡,該第三鏡片之物側面為凹面,該第三鏡片之像側面為凸面,且該第三鏡片之物側面與像側面之至少一者為非球面。該第二鏡群相反該第一鏡群位於該光圈之另一側,該第二鏡群具有正屈折力,該第二鏡群包含有由該物側至該像側沿該光軸排列之一第四鏡片、一第五鏡片以及一第六鏡片,其中該第四鏡片為具有正屈折力之雙凸透鏡,該第四鏡片之物側面與像側面之至少一者為球面;該第五鏡片為具有負屈折力之雙凹透鏡,該第五鏡片之物側面與像側面之至少一者為非球面;該第六鏡片為具有正屈折力之雙凸透鏡,該第六鏡片之物側面與像側面之至少一者為非球面。
本發明之效果在於,透過上述鏡群結構之設計,除了可達到高畫質和低畸變的需求之外,光學成像鏡頭內的透鏡限制在六片,除可縮小體積以達到維持投影鏡頭整體的輕薄之外,另有容易製造以及便於組裝的實質功效。
為能更清楚地說明本發明,茲舉較佳實施例並配合圖式詳細說明如後。請參考圖1A,為本發明第一實施例之光學成像鏡頭100,其沿著一光軸Z從一物側至一像側依序包括有:一第一鏡群C1、一光圈ST以及一第二鏡群C2,該光圈ST用以减少雜散光,有助于提升成像品質。
該第一鏡群C1具有負屈折力,該第一鏡群包含有由該物側至該像側沿該光軸Z排列之一第一鏡片L1、一第二鏡片L2以及一第三鏡片L3,在本實施例中,該第一鏡片L1、該第二鏡片L2與該第三鏡片L3至少其中二者相互接觸;在第一實施例中,該第一鏡片L1與該第二鏡片L2相接觸,且該第二鏡片L2與該第三鏡片L3相接觸,而上述該第一鏡片L1、該第二鏡片L2與該第三鏡片L3相互接觸之設計的好處在於不影響該第一鏡片L1、該第二鏡片L2以及該第三鏡片L3之光學參數與組合後的光學參數的條件下,可進一步利用鏡片的物理結構達到固定上述鏡片L1~L3彼此之間間距,進而達到增加光學穩定度之效果。
該第一鏡片L為具有負屈折力之凸凹透鏡,該第一鏡片L1之物側面S1為凸面,該第一鏡片L1之像側面S2為圓弧狀之凹面,在本實施例中,該第一鏡片L1朝該像側之一面部分凹入成該像側面S2,且該光軸Z通過該物側面S1與該像側面S2;該第一鏡片L1之物側面S1與像側面S2之至少一者為球面,在本實施例中,該第一鏡片L1之物側面S1與像側面S2均為球面。
該第二鏡片L2為具有負屈折力之凸凹透鏡,該第二鏡片L2之物側面S3為朝該物側略微凸出且具有反曲點的凸面,且該第二鏡片L2之物側面S3與該第一鏡片L1之像側面S2相接觸,能夠固定該第一鏡片L1與該第二鏡片L2彼此之間的間距,該第二鏡片L2之像側面S4則為圓弧狀之凹面,在本實施例中,該第二鏡片L2朝該像側之一面部分凹入成該像側面S4,且該光軸Z通過該物側面S3與該像側面S4;該第二鏡片L2之物側面S3與像側面S4之至少一者為非球面,在本實施例中,該第二鏡片L2之物側面S3與像側面S4均為非球面。
該第三鏡片L3為具有正屈折力之凹凸透鏡,該第三鏡片L3之物側面S5為凹面,且第三鏡片L3之物側面S5與該第二鏡片L2之像側面S4相接觸,能夠固定該第二鏡片L2與該第三鏡片L3彼此之間的間距,該第三鏡片L3之像側面S6為凸面,且該第三鏡片L3之物側面S5與像側面S6之至少一者為非球面,在本實施例中,該第三鏡片L3之物側面S5與像側面S6均為非球面。
該第二鏡群C2具有正屈折力,該第二鏡群C2包含有由該物側至該像側沿該光軸Z依序排列之一第四鏡片L4、一第五鏡片L5以及一第六鏡片L6。
該第四鏡片L4為具有正屈折力之雙凸透鏡,即該第四鏡片L4的物側面S8以及像側面S9均為凸面,且該第四鏡片L4之物側面S8與像側面S9之至少一者為球面,在本實施例中,該第四鏡片L4之物側面S8與像側面S9均為球面。
該第五鏡片L5為具有負屈折力之雙凹透鏡,即該第五鏡片L5的物側面S10以及像側面S11均為凸面,且該第五鏡片L5的物側面S10與像側面S11之至少一者為非球面,在本實施例中,該第五鏡片L5的物側面S10與像側面S11均為非球面。
該第六鏡片L6為具有正屈折力之雙凸透鏡,即該第六鏡片L6的物側面S12以及像側面S13均為凸面,且第六鏡片L6的物側面S12具有反曲點,而該第六鏡片L6之物側面S12與像側面S13之至少一者為非球面,在本實施例中,該第六鏡片L6之物側面S12與像側面S13均為非球面。
另外,該光學成像鏡頭100進一步包括有一紅外線濾光片L7。該紅外線濾光片L7係靠近於該第六鏡片L6,且該紅外線濾光片L7位於該第六鏡片L6與成像面Im之間。
為使得本發明之該光學成像鏡頭100保持良好的光學性能以及較高的成像品質,該光學成像鏡頭100還滿足以下條件: (1) 0.05<F/TTL<0.075; (2) -0.29<F/f123<-0.25,-0.45<F/f1<-0.1,-0.4<F/f2<-0.1,0.05<F/f3<0.15; (3) 0.45<f1/f2<2.5,-0.7<f2/f3<-0.25; (4) 0.27<F/f456<0.35,0.25<F/f4<0.35,-0.4<F/f5<-0.3,0.45<F/f6<0.35; (5) -1.5<f6/f5<-0.8,-1.5<f4/f5≤-0.8; (6) -0.9≤f456/f123≤-0.8。
其中,TTL為該光學成像鏡頭100的總長,F為該光學成像鏡頭100的焦距,f1為該第一鏡片L1的焦距;f2為該第二鏡片L2的焦距;f3為該第三鏡片L3的焦距;f4為該第四鏡片L4的焦距;f5為該第五鏡片L5的焦距;f6為該第六鏡片L6的焦距;f123為該第一鏡群C1的焦距;f456為該第二鏡群C2的焦距。
下表一為本發明第一實施例之光學成像鏡頭100的數據,包括有:光學成像鏡頭100的焦距F(或稱有效焦距)、光圈值Fno、全視角HFOV、TTL為該光學成像鏡頭100的總長、各鏡片的曲率半徑R、各表面與下一表面在光軸Z上的距離、各鏡片的折射率Nd、各鏡片的焦距f以及第一鏡群C1與第二鏡群C2的焦距;其中焦距、曲率半徑和距離的單位為mm。下文中所列舉的數據資料並非用以限定本發明,任何所屬技術領域中具有通常知識者在參照本發明之後,當可對其參數或設定作適當的更動,惟其仍應屬於本發明之範疇內。 表一
焦距F=1.46 mm ;光圈值Fno=2.4;全視角HFOV=210度;TTL=24.3mm;1/2像高=2.3mm
表面編號 曲率半徑(R) 距離 折射率Nd 阿貝數vd 焦距f(mm) 備註
S1 23.470 3.04 1.73 54.6 -4.468 第一鏡片
S2 4.600 2.86        
S3 31.935 1.20 1.53 56 -8.39 第二鏡片
S4 2.164 2.07        
S5 -13.956 2.33 1.64 23.5 12.565 第三鏡片
S6 -5.460 3.50        
ST   0.54       光圈
S8 5.127 1.47 1.59 67.7 4.626 第四鏡片
S9 -5.341 0.70        
S10 29.870 0.80 1.64 23.5 -3.779 第五鏡片
S11 2.229 0.17        
S12 3.227 2.14 1.53 56 3.665 第六鏡片
S13 -3.708 2.5        
S14 0.00E+00 0.4 1.516 64   紅外線濾光片
S15 0.00E+00 0.10        
S16 0.00E+00 0.50 1.516 64   保護玻璃
Im 0 0        
藉由上述表一可知,第一實施例的光學成像鏡頭100的焦距F=1.46mm,光圈值Fno=2.4,全視角HFOV=210度,TTL=24.3mm;其中該第一鏡片L1之焦距f1=-4.468mm,該第二鏡片L2之焦距f2=-8.39mm,該第三鏡片L3之焦距f3=12.565mm,該第四鏡片L4之焦距f4=4.626mm,該第五鏡片L5之焦距f5=-3.779mm,該第六鏡片L6之焦距f6=3.665mm,該第一鏡片L1、該第二鏡片L2與該第三鏡片L3形成該第一鏡群C1的焦距f123=-5.567mm,該第四鏡片L4、該第五鏡片L5與該第六鏡片L6形成該第二鏡群C2的焦距f456=4.773mm。
依據上述之詳細參數,前述之條件式於第一實施例之詳細數值如下: (1) F/TTL=0.06; (2) F/f123=-0.262,F/f1=-0.326,F/f2=-0.174,F/f3=0.116; (3) f1/f2=0.532,f2/f3=-0.667; (4) F/f456=0.305,F/f4=0.315,F/f5=-0.386,F/f6=0.398; (5) f6/f5=-0.969,f4/f5=-1.224; (6) f456/f123=-0.857。
如此,該第一鏡群C1與該第二鏡群C2均滿足前述該光學成像鏡頭100所設定第(1)至(6)點的條件。
另外,第一實施例之光學成像鏡頭100當中該第二鏡片L2的物側面S3及像側面S4、該第三鏡片L3的物側面S5及像側面S6、該第五鏡片L5的物側面S10及像側面S11,以及該第六鏡片L6的物側面S12及像側面S13之非球面表面輪廓形狀Z由下列公式得到:
Figure 02_image001
其中: Z:非球面表面輪廓形狀; c:曲率半徑之倒數; h:表面之離軸半高; k:圓錐係數; A4、A6、A8、A10、A12、A14及A16:表面之離軸半高h的各階係數。
本第一實施例之光學成像鏡頭100當中該第二鏡片L2的物側面S3及像側面S4、該第三鏡片L3的物側面S5及像側面S6、該第五鏡片L5的物側面S10及像側面S11,以及該第六鏡片L6的物側面S12及像側面S13的圓錐係數k及A4、A6、A8、A10、A12、A14及A16各階係數,如下表二所示: 表二
表面編號 K A4 A6 A8 A10 A12 A14 A16
S3 1.6967E+01 1.3215E-02 -4.1772E-03 5.0964E-04 -3.2685E-05 1.0990E-06 -1.5327E-08 0
S4 -8.6180E-01 2.2838E-02 -6.5923E-03 -1.6780E-03  9.0416E-04  -1.3778E-04  7.7412E-06 0
S5 1.5089E+00 -2.9804E-03 -1.4921E-03 2.7789E-04 -1.5097E-05 0 0 0
S6 9.4873E-02 -1.8610E-03 5.6357E-05 2.3677E-05 -3.0834E-06 0 0 0
S10 -5.2694E+01 -3.4777E-02 5.8285E-03 -2.7855E-03 1.1560E-03 -2.4825E-04 1.9991E-05 0
S11 -2.7395E-01 -2.2714E-02 -1.1071E-02 4.9890E-03 -1.1088E-03 1.1076E-04 -4.8653E-06 0
S12 1.0798E-01 1.9440E-02 -2.0170E-02 7.1119E-03 -1.4448E-03 1.6045E-04 -8.3158E-06 0
S13 -1.2445E+00 4.3046E-03 -9.0553E-04 -1.4316E-04 1.8485E-04 -3.2159E-05 1.6306E-06 0
以下以光學模擬數據來驗證該光學成像鏡頭100的成像品質。圖1B為本發明之第一實施例的像散場曲(Astigmatic field curves),圖1C為本發明之第一實施例的畸變圖,圖1D為本發明之第一實施例的縱向球差曲線。在圖1B中,曲線S為弧矢(sagittal)方向的數據,而曲線T為子午(tangential)方向的數據,且圖1C及圖1D所顯示出的圖形均在標準的範圍內,由此可驗證本實施例的光學成像鏡頭100透過上述設計,可有效地提升成像品質以及降低畸變。
請參圖2A所示,為本發明第二實施例之光學成像鏡頭200,其沿著該光軸Z從該物側至該像側依序包括有該第一鏡群C1、該光圈ST以及該第二鏡群C2,
該第一鏡群C1具有負屈折力,該第一鏡群C1包含有由該物側至該像側沿該光軸Z排列之上述第一鏡片L1、上述第二鏡片L2以及上述第三鏡片L3,在第二實施例中,該第二鏡片L2與該第三鏡片L3相接觸。
該第一鏡片L為具有負屈折力之凸凹透鏡,該第一鏡片L1之物側面S1為凸面,該第一鏡片L1之像側面S2為弧狀之凹面,在本實施例中,該第一鏡片L1朝該像側之一面部分凹入成該像側面S2,且該光軸Z通過該物側面S1與該像側面S2;該第一鏡片L1之物側面S1與像側面S2之至少一者為球面,在本實施例中,該第一鏡片L1之物側面S1與像側面S2均為球面。
該第二鏡片L2為具有負屈折力之凸凹透鏡,該第二鏡片L2之物側面S3為朝該物側凸出的凸面而不具有反曲點,且該第二鏡片L2之物側面S3與該第一鏡片L1之像側面S2不會相互接觸,該第二鏡片L2之像側面S4則為圓弧狀之凹面,在本實施例中,該第二鏡片L2朝該像側之一面部分凹入成該像側面S4,且該光軸Z通過該物側面S3與該像側面S4;該第二鏡片L2之物側面S3與像側面S4之至少一者為非球面,在本實施例中,該第二鏡片L2之物側面S3與像側面S4均為非球面。
該第三鏡片L3為具有正屈折力之凹凸透鏡,該第三鏡片L3之物側面S5為凹面,且該第三鏡片L3之物側面S5與該第二鏡片L2之像側面S4相接觸,能夠固定該第二鏡片L2與該第三鏡片L3彼此之間的間距,該第三鏡片L3之像側面S6為凸面,且該第三鏡片L3之物側面S5與像側面S6之至少一者為非球面,在本實施例中,該第三鏡片L3之物側面S5與像側面S6均為非球面。
該第二鏡群C2具有正屈折力,該第二鏡群C2包含有由該物側至該像側沿該光軸Z排列之上述第四鏡片L4、上述第五鏡片L5以及上述第六鏡片L6。
該第四鏡片L4為具有正屈折力之雙凸透鏡,即該第四鏡片L4的物側面S8以及像側面S9均為凸面,且該第四鏡片L4之物側面S8與像側面S9之至少一者為球面,在本實施例中,該第四鏡片L4之物側面S8與像側面S9均為球面。
該第五鏡片L5為具有負屈折力之雙凹透鏡,即該第五鏡片L5的物側面S10以及像側面S11均為凸面,且該第五鏡片L5的物側面S10與像側面S11之至少一者為非球面,在本實施例中,該第五鏡片L5的物側面S10與像側面S11均為非球面。
該第六鏡片L6為具有正屈折力之雙凸透鏡,即該第六鏡片L6的物側面S12以及像側面S13均為凸面,且第六鏡片L6的物側面S12具有反曲點,而該第六鏡片L6之物側面S12與像側面S13之至少一者為非球面,在本實施例中,該第六鏡片L6之物側面S12與像側面S13均為非球面。
另外,該光學成像鏡頭200進一步包括有上述紅外線濾光片L7。該紅外線濾光片L7係靠近於該第六鏡片L6,且該紅外線濾光片L7位於該第六鏡片L6與成像面Im之間。
為使得本發明之該光學成像鏡頭200保持良好的光學性能以及較高的成像品質,該光學成像鏡頭200滿足以下條件: (1) 0.05<F/TTL<0.075; (2) -0.29<F/f123<-0.25,-0.45<F/f1<-0.1,-0.4<F/f2<-0.1,0.05<F/f3<0.15; (3) 0.45<f1/f2<2.5,-0.7<f2/f3<-0.25; (4) 0.27<F/f456<0.35,0.25<F/f4<0.35,-0.4<F/f5<-0.3,0.45<F/f6<0.35; (5) -1.5<f6/f5<-0.8,-1.5<f4/f5≤-0.8; (6) -0.9≤f456/f123≤-0.8。
其中,TTL為該光學成像鏡頭200的總長,F為該光學成像鏡頭200的焦距,f1為該第一鏡片L1的焦距;f2為該第二鏡片L2的焦距;f3為該第三鏡片L3的焦距;f4為該第四鏡片L4的焦距;f5為該第五鏡片L5的焦距;f6為該第六鏡片L6的焦距;f123為該第一鏡群C1的焦距;f456為該第二鏡群C2的焦距。
以下表三為本發明第二實施例之光學成像鏡頭200的數據,包括有:光學成像鏡頭200的焦距F(或稱有效焦距)、光圈值Fno、全視角HFOV、TTL為該光學成像鏡頭200的總長、各鏡片的曲率半徑R、各表面與下一表面在光軸Z上的距離、各鏡片的折射率Nd、各鏡片的焦距f以及第一鏡群C1與第二鏡群C2的焦距;其中焦距、曲率半徑和距離的單位為mm。下文中所列舉的數據資料並非用以限定本發明,任何所屬技術領域中具有通常知識者在參照本發明之後,當可對其參數或設定作適當的更動,惟其仍應屬於本發明之範疇內。 表三
焦距F=1.5 mm ;光圈值Fno=2.45;全視角HFOV=212度;TTL=21.57mm;1/2像高=2.3mm
表面編號 曲率半徑(R) 距離 折射率Nd 阿貝數vd 焦距f(mm) 備註
S1 25.301 1.48 1.73 54.1 -8.789 第一鏡片
S2 5.000 1.94        
S3 22.102 1.24 1.54 55.9 -4.653 第二鏡片
S4 2.235 2.20        
S5 -7.358 2.13 1.66 20.4 15.535 第三鏡片
S6 -4.802 3.43        
ST   0.34       光圈
S8 5.712 1.39 1.59 67.7 4.868 第四鏡片
S9 -5.379 0.87        
S10 17.087 0.80 1.66 20.4 -4.247 第五鏡片
S11 2.385 0.17        
S12 3.555 2.06 1.54 55.9 3.704 第六鏡片
S13 -3.737 2.5        
S14 0.00E+00 0.4 1.516 64   紅外線濾光片
S15 0.00E+00 0.10        
S16 0.00E+00 0.50 1.516 64   保護玻璃
Im 0 0        
藉由上述表三可知,第二實施例的光學成像鏡頭200的焦距F=1.5mm,光圈值Fno=2.45,全視角HFOV=212度,TTL=21.57mm;其中該第一鏡片L1之焦距f1=-8.789mm,該第二鏡片L2之焦距f2=-4.653mm,該第三鏡片L3之焦距f3=15.535mm,該第四鏡片L4之焦距f4=4.868mm,該第五鏡片L5之焦距f5=-4.247mm,該第六鏡片L6之焦距f6=3.704mm,該第一鏡片L1、該第二鏡片L2與該第三鏡片L3形成該第一鏡群C1的焦距f123=-5.384mm,該第四鏡片L4、該第五鏡片L5與該第六鏡片L6形成該第二鏡群C2的焦距f456=4.689mm。
依據上述之詳細參數,前述之條件式於第二實施例之詳細數值如下: (1) F/TTL=0.695; (2) F/f123=-0.278,F/f1=-0.17,F/f2=-0.322,F/f3=0.096; (3) f1/f2=1.88,f2/f3=-0.299; (4) F/f456=0.319,F/f4=0.308,F/f5=-0.353,F/f6=0.404; (5) f6/f5=-0.872,f4/f5=-1.146; (6) f456/f123=-0.87。
如此,該第一鏡群C1與該第二鏡群C2均滿足前述該光學成像鏡頭200所設定第(1)至(6)點的條件。
另外,第二實施例之光學成像鏡頭200當中該第二鏡片L2的物側面S3及像側面S4、該第三鏡片L3的物側面S5及像側面S6、該第五鏡片L5的物側面S10及像側面S11,以及該第六鏡片L6的物側面S12及像側面S13之非球面表面輪廓形狀Z由下列公式得到:
Figure 02_image001
其中: Z:非球面表面輪廓形狀; c:曲率半徑之倒數; h:表面之離軸半高; k:圓錐係數; A4、A6、A8、A10、A12、A14及A16:表面之離軸半高h的各階係數。
本第二實施例之光學成像鏡頭200當中該第二鏡片L2的物側面S3及像側面S4、該第三鏡片L3的物側面S5及像側面S6、該第五鏡片L5的物側面S10及像側面S11,以及該第六鏡片L6的物側面S12及像側面S13的圓錐係數k及A4、A6、A8、A10、A12、A14及A16各階係數,如下表四所示: 表四
表面編號 k A4 A6 A8 A10 A12 A14 A16
S3 2.3289E+01 1.0431E-02 -2.8450E-03 3.3052E-04 -2.0541E-05 6.7989E-07 -9.6097E-09 0
S4 -8.1525E-01 1.4252E-02 -3.0831E-03 -1.9041E-03 8.1155E-04 -1.1980E-04 6.9074E-06 0
S5 5.0096E+00 -6.6553E-03 -1.4014E-03 3.6629E-04 -1.9375E-05 0 0 0
S6 1.5481E-01 -2.6656E-03 1.9991E-04 1.5488E-05 -1.2769E-06 0 0 0
S10 9.2871E+00 -3.2864E-02 4.0061E-03 -2.3661E-03 1.2833E-03 -3.4313E-04 3.7097E-05 0
S11 -2.6090E-01 -2.0686E-02 -1.3833E-02 6.5354E-03 -1.5696E-03 1.8839E-04 -9.5839E-06 0
S12 1.9120E-01 1.9440E-02 -2.0170E-02 7.1119E-03 -1.4448E-03 1.6045E-04 -8.3158E-06 0
S13 -1.3436E+00 4.7169E-03 -7.5456E-04 -1.5775E-04 1.7470E-04 -3.2159E-05 1.6306E-06 0
以下以光學模擬數據來驗證該光學成像鏡頭200的成像品質。圖2B為本發明之第二實施例的像散場曲(Astigmatic field curves),圖2C為本發明之第二實施例的畸變圖,圖2D為本發明之第二實施例的縱向球差曲線。在圖2B中,曲線S為弧矢(sagittal)方向的數據,而曲線T為子午(tangential)方向的數據,且圖2C及圖2D所顯示出的圖形均在標準的範圍內,由此可驗證本實施例的光學成像鏡頭200透過上述設計,可有效地提升成像品質以及降低畸變。
以上所述僅為本發明較佳可行實施例而已,需注意的是,上述表格所列的數據資料並非用以限定本發明,任何所屬技術領域中具有通常知識者在參照本發明後,當可對其參數或設定做適當的更動,惟其乃應屬於本發明之範疇內。舉凡應用本發明說明書及申請專利範圍所為之等效變化,理應包含在本發明之專利範圍內。
[本發明] 100,200:光學成像鏡頭 C1:第一鏡群 C2:第二鏡群 L1:第一鏡片 L2:第二鏡片 L3:第三鏡片 L4:第四鏡片 L5:第五鏡片 L6:第六鏡片 L7:紅外線濾光片 L8:保護玻璃 Im:成像面 ST:光圈 Z:光軸 S1,S3,S5,S8,S10,S12:物側面 S2,S4,S6,S9,S11,S13:像側面
圖1A為本發明第一實施例之光學成像鏡頭的結構示意圖。 圖1B為本發明第一實施例之光學成像鏡頭的像散場曲圖。 圖1C為本發明第一實施例之光學成像鏡頭的畸變圖。 圖1D為本發明第一實施例之光學成像鏡頭的縱向球差曲線圖。 圖2A為本發明第二實施例之光學成像鏡頭的結構示意圖。 圖2B為本發明第二實施例之光學成像鏡頭的像散場曲圖。 圖2C為本發明第二實施例之光學成像鏡頭的畸變圖。 圖2D為本發明第二實施例之光學成像鏡頭的縱向球差曲線圖。
100:光學成像鏡頭
C1:第一鏡群
C2:第二鏡群
L1:第一鏡片
L2:第二鏡片
L3:第三鏡片
L4:第四鏡片
L5:第五鏡片
L6:第六鏡片
L7:紅外線濾光片
L8:保護玻璃
Im:成像面
ST:光圈
Z:光軸
S1,S3,S5,S8,S10,S12:物側面
S2,S4,S6,S9,S11,S13:像側面

Claims (20)

  1. 一種光學成像鏡頭,沿著一光軸從一物側至一像側依序包括有一第一鏡群、一光圈以及一第二鏡群,其中:該第一鏡群具有負屈折力,該第一鏡群包含有由該物側至該像側沿該光軸排列之一第一鏡片、一第二鏡片以及一第三鏡片,該第一鏡片、該第二鏡片與該第三鏡片至少其中二者相互接觸,其中;該第一鏡片為具有負屈折力之透鏡,該第一鏡片之物側面為凸面,該第一鏡片之像側面為凹面,且該第一鏡片之物側面與像側面之至少一者為球面;該第二鏡片為具有負屈折力之透鏡,該第二鏡片之物側面為凸面,該第二鏡片之像側面為凹面,且該第二鏡片之物側面與像側面之至少一者為非球面;該第三鏡片為具有正屈折力之透鏡,該第三鏡片之物側面為凹面,該第三鏡片之像側面為凸面,且該第三鏡片之物側面與像側面之至少一者為非球面;該第二鏡群具有正屈折力,該第二鏡群包含有由該物側至該像側沿該光軸依序排列之一第四鏡片、一第五鏡片以及一第六鏡片,其中:該第四鏡片為具有正屈折力之雙凸透鏡,該第四鏡片之物側面與像側面之至少一者為球面;該第五鏡片為具有負屈折力之雙凹透鏡,該第五鏡片之物側面與像側面之至少一者為非球面;該第六鏡片為具有正屈折力之雙凸透鏡,該第六鏡片之物側面與像側面之至少一者為非球面;其中該光學成像鏡頭滿足以下條件:0.05<F/TTL<0.075,其中F 為該光學成像鏡頭的焦距,TTL為該光學成像鏡頭的總長。
  2. 一種光學成像鏡頭,沿著一光軸從一物側至一像側依序包括有一第一鏡群、一光圈以及一第二鏡群,其中:該第一鏡群具有負屈折力,該第一鏡群包含有由該物側至該像側沿該光軸排列之一第一鏡片、一第二鏡片以及一第三鏡片,該第一鏡片、該第二鏡片與該第三鏡片至少其中二者相互接觸,其中;該第一鏡片為具有負屈折力之透鏡,該第一鏡片之物側面為凸面,該第一鏡片之像側面為凹面,且該第一鏡片之物側面與像側面之至少一者為球面;該第二鏡片為具有負屈折力之透鏡,該第二鏡片之物側面為凸面,該第二鏡片之像側面為凹面,且該第二鏡片之物側面與像側面之至少一者為非球面;該第三鏡片為具有正屈折力之透鏡,該第三鏡片之物側面為凹面,該第三鏡片之像側面為凸面,且該第三鏡片之物側面與像側面之至少一者為非球面;該第二鏡群具有正屈折力,該第二鏡群包含有由該物側至該像側沿該光軸依序排列之一第四鏡片、一第五鏡片以及一第六鏡片,其中:該第四鏡片為具有正屈折力之雙凸透鏡,該第四鏡片之物側面與像側面之至少一者為球面;該第五鏡片為具有負屈折力之雙凹透鏡,該第五鏡片之物側面與像側面之至少一者為非球面;該第六鏡片為具有正屈折力之雙凸透鏡,該第六鏡片之物側面與像側面之至少一者為非球面;其中該光學成像鏡頭滿足以下條件:-0.29<F/f123<-0.25,其中F 為該光學成像鏡頭的焦距,f123為該第一鏡群的焦距。
  3. 一種光學成像鏡頭,沿著一光軸從一物側至一像側依序包括有一第一鏡群、一光圈以及一第二鏡群,其中:該第一鏡群具有負屈折力,該第一鏡群包含有由該物側至該像側沿該光軸排列之一第一鏡片、一第二鏡片以及一第三鏡片,該第一鏡片、該第二鏡片與該第三鏡片至少其中二者相互接觸,其中;該第一鏡片為具有負屈折力之透鏡,該第一鏡片之物側面為凸面,該第一鏡片之像側面為凹面,且該第一鏡片之物側面與像側面之至少一者為球面;該第二鏡片為具有負屈折力之透鏡,該第二鏡片之物側面為凸面,該第二鏡片之像側面為凹面,且該第二鏡片之物側面與像側面之至少一者為非球面;該第三鏡片為具有正屈折力之透鏡,該第三鏡片之物側面為凹面,該第三鏡片之像側面為凸面,且該第三鏡片之物側面與像側面之至少一者為非球面;該第二鏡群具有正屈折力,該第二鏡群包含有由該物側至該像側沿該光軸依序排列之一第四鏡片、一第五鏡片以及一第六鏡片,其中:該第四鏡片為具有正屈折力之雙凸透鏡,該第四鏡片之物側面與像側面之至少一者為球面;該第五鏡片為具有負屈折力之雙凹透鏡,該第五鏡片之物側面與像側面之至少一者為非球面;該第六鏡片為具有正屈折力之雙凸透鏡,該第六鏡片之物側面與像側面之至少一者為非球面;其中該光學成像鏡頭滿足以下條件:0.27<F/f456<0.35,其中F為 該光學成像鏡頭的焦距,f456為該第二鏡群的焦距。
  4. 一種光學成像鏡頭,沿著一光軸從一物側至一像側依序包括有一第一鏡群、一光圈以及一第二鏡群,其中:該第一鏡群具有負屈折力,該第一鏡群包含有由該物側至該像側沿該光軸排列之一第一鏡片、一第二鏡片以及一第三鏡片,該第一鏡片、該第二鏡片與該第三鏡片至少其中二者相互接觸,其中;該第一鏡片為具有負屈折力之透鏡,該第一鏡片之物側面為凸面,該第一鏡片之像側面為凹面,且該第一鏡片之物側面與像側面之至少一者為球面;該第二鏡片為具有負屈折力之透鏡,該第二鏡片之物側面為凸面,該第二鏡片之像側面為凹面,且該第二鏡片之物側面與像側面之至少一者為非球面;該第三鏡片為具有正屈折力之透鏡,該第三鏡片之物側面為凹面,該第三鏡片之像側面為凸面,且該第三鏡片之物側面與像側面之至少一者為非球面;該第二鏡群具有正屈折力,該第二鏡群包含有由該物側至該像側沿該光軸依序排列之一第四鏡片、一第五鏡片以及一第六鏡片,其中:該第四鏡片為具有正屈折力之雙凸透鏡,該第四鏡片之物側面與像側面之至少一者為球面;該第五鏡片為具有負屈折力之雙凹透鏡,該第五鏡片之物側面與像側面之至少一者為非球面;該第六鏡片為具有正屈折力之雙凸透鏡,該第六鏡片之物側面與像側面之至少一者為非球面;其中該光學成像鏡頭滿足以下條件:-0.9
    Figure 110122721-A0305-02-0021-1
    f456/f123
    Figure 110122721-A0305-02-0021-2
    -0.8,其中 f456為該第二鏡群的焦距,f123為該第一鏡群的焦距。
  5. 一種光學成像鏡頭,沿著一光軸從一物側至一像側依序包括有一第一鏡群、一光圈以及一第二鏡群,其中:該第一鏡群具有負屈折力,該第一鏡群包含有由該物側至該像側沿該光軸排列之一第一鏡片、一第二鏡片以及一第三鏡片,該第一鏡片、該第二鏡片與該第三鏡片至少其中二者相互接觸,其中;該第一鏡片為具有負屈折力之透鏡,該第一鏡片之物側面為凸面,該第一鏡片之像側面為凹面,且該第一鏡片之物側面與像側面之至少一者為球面;該第二鏡片為具有負屈折力之透鏡,該第二鏡片之物側面為凸面,該第二鏡片之像側面為凹面,且該第二鏡片之物側面與像側面之至少一者為非球面;該第三鏡片為具有正屈折力之透鏡,該第三鏡片之物側面為凹面,該第三鏡片之像側面為凸面,且該第三鏡片之物側面與像側面之至少一者為非球面;該第二鏡群具有正屈折力,該第二鏡群包含有由該物側至該像側沿該光軸依序排列之一第四鏡片、一第五鏡片以及一第六鏡片,其中:該第四鏡片為具有正屈折力之雙凸透鏡,該第四鏡片之物側面與像側面之至少一者為球面;該第五鏡片為具有負屈折力之雙凹透鏡,該第五鏡片之物側面與像側面之至少一者為非球面;該第六鏡片為具有正屈折力之雙凸透鏡,該第六鏡片之物側面與像側面之至少一者為非球面;其中該光學成像鏡頭滿足以下條件:-0.45<F/f1<-0.1,其中F為 該光學成像鏡頭的焦距,f1為該第一鏡片的焦距。
  6. 一種光學成像鏡頭,沿著一光軸從一物側至一像側依序包括有一第一鏡群、一光圈以及一第二鏡群,其中:該第一鏡群具有負屈折力,該第一鏡群包含有由該物側至該像側沿該光軸排列之一第一鏡片、一第二鏡片以及一第三鏡片,該第一鏡片、該第二鏡片與該第三鏡片至少其中二者相互接觸,其中;該第一鏡片為具有負屈折力之透鏡,該第一鏡片之物側面為凸面,該第一鏡片之像側面為凹面,且該第一鏡片之物側面與像側面之至少一者為球面;該第二鏡片為具有負屈折力之透鏡,該第二鏡片之物側面為凸面,該第二鏡片之像側面為凹面,且該第二鏡片之物側面與像側面之至少一者為非球面;該第三鏡片為具有正屈折力之透鏡,該第三鏡片之物側面為凹面,該第三鏡片之像側面為凸面,且該第三鏡片之物側面與像側面之至少一者為非球面;該第二鏡群具有正屈折力,該第二鏡群包含有由該物側至該像側沿該光軸依序排列之一第四鏡片、一第五鏡片以及一第六鏡片,其中:該第四鏡片為具有正屈折力之雙凸透鏡,該第四鏡片之物側面與像側面之至少一者為球面;該第五鏡片為具有負屈折力之雙凹透鏡,該第五鏡片之物側面與像側面之至少一者為非球面;該第六鏡片為具有正屈折力之雙凸透鏡,該第六鏡片之物側面與像側面之至少一者為非球面;其中該光學成像鏡頭滿足以下條件:-0.4<F/f2<-0.1,其中F為該 光學成像鏡頭的焦距,f2為該第二鏡片的焦距。
  7. 一種光學成像鏡頭,沿著一光軸從一物側至一像側依序包括有一第一鏡群、一光圈以及一第二鏡群,其中:該第一鏡群具有負屈折力,該第一鏡群包含有由該物側至該像側沿該光軸排列之一第一鏡片、一第二鏡片以及一第三鏡片,該第一鏡片、該第二鏡片與該第三鏡片至少其中二者相互接觸,其中;該第一鏡片為具有負屈折力之透鏡,該第一鏡片之物側面為凸面,該第一鏡片之像側面為凹面,且該第一鏡片之物側面與像側面之至少一者為球面;該第二鏡片為具有負屈折力之透鏡,該第二鏡片之物側面為凸面,該第二鏡片之像側面為凹面,且該第二鏡片之物側面與像側面之至少一者為非球面;該第三鏡片為具有正屈折力之透鏡,該第三鏡片之物側面為凹面,該第三鏡片之像側面為凸面,且該第三鏡片之物側面與像側面之至少一者為非球面;該第二鏡群具有正屈折力,該第二鏡群包含有由該物側至該像側沿該光軸依序排列之一第四鏡片、一第五鏡片以及一第六鏡片,其中:該第四鏡片為具有正屈折力之雙凸透鏡,該第四鏡片之物側面與像側面之至少一者為球面;該第五鏡片為具有負屈折力之雙凹透鏡,該第五鏡片之物側面與像側面之至少一者為非球面;該第六鏡片為具有正屈折力之雙凸透鏡,該第六鏡片之物側面與像側面之至少一者為非球面;其中該光學成像鏡頭滿足以下條件:0.05<F/f3<0.15,其中F為該 光學成像鏡頭的焦距,f3為該第三鏡片的焦距。
  8. 一種光學成像鏡頭,沿著一光軸從一物側至一像側依序包括有一第一鏡群、一光圈以及一第二鏡群,其中:該第一鏡群具有負屈折力,該第一鏡群包含有由該物側至該像側沿該光軸排列之一第一鏡片、一第二鏡片以及一第三鏡片,該第一鏡片、該第二鏡片與該第三鏡片至少其中二者相互接觸,其中;該第一鏡片為具有負屈折力之透鏡,該第一鏡片之物側面為凸面,該第一鏡片之像側面為凹面,且該第一鏡片之物側面與像側面之至少一者為球面;該第二鏡片為具有負屈折力之透鏡,該第二鏡片之物側面為凸面,該第二鏡片之像側面為凹面,且該第二鏡片之物側面與像側面之至少一者為非球面;該第三鏡片為具有正屈折力之透鏡,該第三鏡片之物側面為凹面,該第三鏡片之像側面為凸面,且該第三鏡片之物側面與像側面之至少一者為非球面;該第二鏡群具有正屈折力,該第二鏡群包含有由該物側至該像側沿該光軸依序排列之一第四鏡片、一第五鏡片以及一第六鏡片,其中:該第四鏡片為具有正屈折力之雙凸透鏡,該第四鏡片之物側面與像側面之至少一者為球面;該第五鏡片為具有負屈折力之雙凹透鏡,該第五鏡片之物側面與像側面之至少一者為非球面;該第六鏡片為具有正屈折力之雙凸透鏡,該第六鏡片之物側面與像側面之至少一者為非球面;其中該光學成像鏡頭滿足以下條件:0.45<f1/f2<2.5,其中f1為該 第一鏡片的焦距,f2為該第二鏡片的焦距。
  9. 一種光學成像鏡頭,沿著一光軸從一物側至一像側依序包括有一第一鏡群、一光圈以及一第二鏡群,其中:該第一鏡群具有負屈折力,該第一鏡群包含有由該物側至該像側沿該光軸排列之一第一鏡片、一第二鏡片以及一第三鏡片,該第一鏡片、該第二鏡片與該第三鏡片至少其中二者相互接觸,其中;該第一鏡片為具有負屈折力之透鏡,該第一鏡片之物側面為凸面,該第一鏡片之像側面為凹面,且該第一鏡片之物側面與像側面之至少一者為球面;該第二鏡片為具有負屈折力之透鏡,該第二鏡片之物側面為凸面,該第二鏡片之像側面為凹面,且該第二鏡片之物側面與像側面之至少一者為非球面;該第三鏡片為具有正屈折力之透鏡,該第三鏡片之物側面為凹面,該第三鏡片之像側面為凸面,且該第三鏡片之物側面與像側面之至少一者為非球面;該第二鏡群具有正屈折力,該第二鏡群包含有由該物側至該像側沿該光軸依序排列之一第四鏡片、一第五鏡片以及一第六鏡片,其中:該第四鏡片為具有正屈折力之雙凸透鏡,該第四鏡片之物側面與像側面之至少一者為球面;該第五鏡片為具有負屈折力之雙凹透鏡,該第五鏡片之物側面與像側面之至少一者為非球面;該第六鏡片為具有正屈折力之雙凸透鏡,該第六鏡片之物側面與像側面之至少一者為非球面;其中該光學成像鏡頭滿足以下條件:-0.7<f2/f3<-0.25,其中f2為 該第二鏡片的焦距,f3為該第三鏡片的焦距。
  10. 一種光學成像鏡頭,沿著一光軸從一物側至一像側依序包括有一第一鏡群、一光圈以及一第二鏡群,其中:該第一鏡群具有負屈折力,該第一鏡群包含有由該物側至該像側沿該光軸排列之一第一鏡片、一第二鏡片以及一第三鏡片,該第一鏡片、該第二鏡片與該第三鏡片至少其中二者相互接觸,其中;該第一鏡片為具有負屈折力之透鏡,該第一鏡片之物側面為凸面,該第一鏡片之像側面為凹面,且該第一鏡片之物側面與像側面之至少一者為球面;該第二鏡片為具有負屈折力之透鏡,該第二鏡片之物側面為凸面,該第二鏡片之像側面為凹面,且該第二鏡片之物側面與像側面之至少一者為非球面;該第三鏡片為具有正屈折力之透鏡,該第三鏡片之物側面為凹面,該第三鏡片之像側面為凸面,且該第三鏡片之物側面與像側面之至少一者為非球面;該第二鏡群具有正屈折力,該第二鏡群包含有由該物側至該像側沿該光軸依序排列之一第四鏡片、一第五鏡片以及一第六鏡片,其中:該第四鏡片為具有正屈折力之雙凸透鏡,該第四鏡片之物側面與像側面之至少一者為球面;該第五鏡片為具有負屈折力之雙凹透鏡,該第五鏡片之物側面與像側面之至少一者為非球面;該第六鏡片為具有正屈折力之雙凸透鏡,該第六鏡片之物側面與像側面之至少一者為非球面;其中該光學成像鏡頭滿足以下條件:0.25<F/f4<0.35,其中F為該 光學成像鏡頭的焦距,f4為該第四鏡片的焦距。
  11. 一種光學成像鏡頭,沿著一光軸從一物側至一像側依序包括有一第一鏡群、一光圈以及一第二鏡群,其中:該第一鏡群具有負屈折力,該第一鏡群包含有由該物側至該像側沿該光軸排列之一第一鏡片、一第二鏡片以及一第三鏡片,該第一鏡片、該第二鏡片與該第三鏡片至少其中二者相互接觸,其中;該第一鏡片為具有負屈折力之透鏡,該第一鏡片之物側面為凸面,該第一鏡片之像側面為凹面,且該第一鏡片之物側面與像側面之至少一者為球面;該第二鏡片為具有負屈折力之透鏡,該第二鏡片之物側面為凸面,該第二鏡片之像側面為凹面,且該第二鏡片之物側面與像側面之至少一者為非球面;該第三鏡片為具有正屈折力之透鏡,該第三鏡片之物側面為凹面,該第三鏡片之像側面為凸面,且該第三鏡片之物側面與像側面之至少一者為非球面;該第二鏡群具有正屈折力,該第二鏡群包含有由該物側至該像側沿該光軸依序排列之一第四鏡片、一第五鏡片以及一第六鏡片,其中:該第四鏡片為具有正屈折力之雙凸透鏡,該第四鏡片之物側面與像側面之至少一者為球面;該第五鏡片為具有負屈折力之雙凹透鏡,該第五鏡片之物側面與像側面之至少一者為非球面;該第六鏡片為具有正屈折力之雙凸透鏡,該第六鏡片之物側面與像側面之至少一者為非球面;其中該光學成像鏡頭滿足以下條件:-0.4<F/f5<-0.3,其中F為該 光學成像鏡頭的焦距,f5為該第五鏡片的焦距。
  12. 一種光學成像鏡頭,沿著一光軸從一物側至一像側依序包括有一第一鏡群、一光圈以及一第二鏡群,其中:該第一鏡群具有負屈折力,該第一鏡群包含有由該物側至該像側沿該光軸排列之一第一鏡片、一第二鏡片以及一第三鏡片,該第一鏡片、該第二鏡片與該第三鏡片至少其中二者相互接觸,其中;該第一鏡片為具有負屈折力之透鏡,該第一鏡片之物側面為凸面,該第一鏡片之像側面為凹面,且該第一鏡片之物側面與像側面之至少一者為球面;該第二鏡片為具有負屈折力之透鏡,該第二鏡片之物側面為凸面,該第二鏡片之像側面為凹面,且該第二鏡片之物側面與像側面之至少一者為非球面;該第三鏡片為具有正屈折力之透鏡,該第三鏡片之物側面為凹面,該第三鏡片之像側面為凸面,且該第三鏡片之物側面與像側面之至少一者為非球面;該第二鏡群具有正屈折力,該第二鏡群包含有由該物側至該像側沿該光軸依序排列之一第四鏡片、一第五鏡片以及一第六鏡片,其中:該第四鏡片為具有正屈折力之雙凸透鏡,該第四鏡片之物側面與像側面之至少一者為球面;該第五鏡片為具有負屈折力之雙凹透鏡,該第五鏡片之物側面與像側面之至少一者為非球面;該第六鏡片為具有正屈折力之雙凸透鏡,該第六鏡片之物側面與像側面之至少一者為非球面;其中該光學成像鏡頭滿足以下條件:0.45<F/f6<0.35,其中F為該 光學成像鏡頭的焦距,f6為該第六鏡片的焦距。
  13. 一種光學成像鏡頭,沿著一光軸從一物側至一像側依序包括有一第一鏡群、一光圈以及一第二鏡群,其中:該第一鏡群具有負屈折力,該第一鏡群包含有由該物側至該像側沿該光軸排列之一第一鏡片、一第二鏡片以及一第三鏡片,該第一鏡片、該第二鏡片與該第三鏡片至少其中二者相互接觸,其中;該第一鏡片為具有負屈折力之透鏡,該第一鏡片之物側面為凸面,該第一鏡片之像側面為凹面,且該第一鏡片之物側面與像側面之至少一者為球面;該第二鏡片為具有負屈折力之透鏡,該第二鏡片之物側面為凸面,該第二鏡片之像側面為凹面,且該第二鏡片之物側面與像側面之至少一者為非球面;該第三鏡片為具有正屈折力之透鏡,該第三鏡片之物側面為凹面,該第三鏡片之像側面為凸面,且該第三鏡片之物側面與像側面之至少一者為非球面;該第二鏡群具有正屈折力,該第二鏡群包含有由該物側至該像側沿該光軸依序排列之一第四鏡片、一第五鏡片以及一第六鏡片,其中:該第四鏡片為具有正屈折力之雙凸透鏡,該第四鏡片之物側面與像側面之至少一者為球面;該第五鏡片為具有負屈折力之雙凹透鏡,該第五鏡片之物側面與像側面之至少一者為非球面;該第六鏡片為具有正屈折力之雙凸透鏡,該第六鏡片之物側面與像側面之至少一者為非球面;其中該光學成像鏡頭滿足以下條件:-1.5<f6/f5<-0.8,其中f5為 該第五鏡片的焦距,f6為該第六鏡片的焦距。
  14. 一種光學成像鏡頭,沿著一光軸從一物側至一像側依序包括有一第一鏡群、一光圈以及一第二鏡群,其中:該第一鏡群具有負屈折力,該第一鏡群包含有由該物側至該像側沿該光軸排列之一第一鏡片、一第二鏡片以及一第三鏡片,該第一鏡片、該第二鏡片與該第三鏡片至少其中二者相互接觸,其中;該第一鏡片為具有負屈折力之透鏡,該第一鏡片之物側面為凸面,該第一鏡片之像側面為凹面,且該第一鏡片之物側面與像側面之至少一者為球面;該第二鏡片為具有負屈折力之透鏡,該第二鏡片之物側面為凸面,該第二鏡片之像側面為凹面,且該第二鏡片之物側面與像側面之至少一者為非球面;該第三鏡片為具有正屈折力之透鏡,該第三鏡片之物側面為凹面,該第三鏡片之像側面為凸面,且該第三鏡片之物側面與像側面之至少一者為非球面;該第二鏡群具有正屈折力,該第二鏡群包含有由該物側至該像側沿該光軸依序排列之一第四鏡片、一第五鏡片以及一第六鏡片,其中:該第四鏡片為具有正屈折力之雙凸透鏡,該第四鏡片之物側面與像側面之至少一者為球面;該第五鏡片為具有負屈折力之雙凹透鏡,該第五鏡片之物側面與像側面之至少一者為非球面;該第六鏡片為具有正屈折力之雙凸透鏡,該第六鏡片之物側面與像側面之至少一者為非球面;其中該光學成像鏡頭滿足以下條件:-1.5<f4/f5
    Figure 110122721-A0305-02-0031-3
    -0.8,其中f4為 該第四鏡片的焦距,f5為該第五鏡片的焦距。
  15. 如請求項1至14中任一項所述之光學成像鏡頭,其中該第一鏡片之物側面與像側面均為球面。
  16. 如請求項1至14中任一項所述之光學成像鏡頭,其中該第二鏡片之物側面與像側面均為非球面。
  17. 如請求項1至14中任一項所述之光學成像鏡頭,其中該第三鏡片之物側面與像側面均為非球面。
  18. 如請求項1至14中任一項所述之光學成像鏡頭,其中該第四鏡片之物側面與像側面均為球面。
  19. 如請求項1至14中任一項所述之光學成像鏡頭,其中該第五鏡片之物側面與像側面均為非球面。
  20. 如請求項1至14中任一項所述之光學成像鏡頭,其中該第六鏡片之物側面與像側面均為非球面。
TW110122721A 2021-06-22 2021-06-22 光學成像鏡頭 TWI764764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10122721A TWI764764B (zh) 2021-06-22 2021-06-22 光學成像鏡頭
CN202110741789.6A CN115508980A (zh) 2021-06-22 2021-07-01 光学成像镜头
US17/406,873 US11982876B2 (en) 2021-06-22 2021-08-19 Optical imaging lens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10122721A TWI764764B (zh) 2021-06-22 2021-06-22 光學成像鏡頭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I764764B true TWI764764B (zh) 2022-05-11
TW202300980A TW202300980A (zh) 2023-01-01

Family

ID=8259432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10122721A TWI764764B (zh) 2021-06-22 2021-06-22 光學成像鏡頭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11982876B2 (zh)
CN (1) CN115508980A (zh)
TW (1) TWI764764B (zh)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201543070A (zh) * 2014-05-09 2015-11-16 Sintai Optical Shenzhen Co Ltd 成像鏡頭
US20170168271A1 (en) * 2015-12-15 2017-06-15 Young Optics Inc. Optical lens
TW202022424A (zh) * 2018-12-14 2020-06-16 光芒光學股份有限公司 鏡頭及其製造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1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6119368A (ja) * 2004-10-21 2006-05-11 Konica Minolta Opto Inc 広角光学系、撮像レンズ装置、モニタカメラ及びデジタル機器
JP4947700B2 (ja) * 2006-09-21 2012-06-06 富士フイルム株式会社 広角撮像レンズ、撮像装置、およびカメラモジュール
CN101359087B (zh) * 2007-08-02 2010-06-02 鸿富锦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 广角镜头及使用该广角镜头的车辆装置
KR100961124B1 (ko) * 2008-04-04 2010-06-07 삼성전기주식회사 초광각 광학계
JP2010160479A (ja) * 2008-12-10 2010-07-22 Fujinon Corp 撮像レンズおよびこの撮像レンズを用いた撮像装置
JP5272858B2 (ja) * 2009-04-03 2013-08-28 株式会社リコー 広角レンズおよび撮像装置
KR101917228B1 (ko) * 2011-08-17 2019-01-29 엘지이노텍 주식회사 촬상 렌즈
TWI533018B (zh) * 2013-08-28 2016-05-11 揚明光學股份有限公司 定焦鏡頭
CN107703604A (zh) * 2016-08-09 2018-02-16 中强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光学镜头
TWI700514B (zh) * 2016-10-28 2020-08-01 光芒光學股份有限公司 光學鏡頭
TWI620957B (zh) * 2017-06-07 2018-04-11 大立光電股份有限公司 攝像系統鏡頭組、取像裝置及電子裝置
TWI641865B (zh) * 2017-09-27 2018-11-21 大立光電股份有限公司 光學成像鏡組、取像裝置及電子裝置
JP7135597B2 (ja) * 2017-10-19 2022-09-13 株式会社リコー 結像光学系、撮像装置および携帯情報端末装置
TWI768063B (zh) * 2018-06-15 2022-06-21 光芒光學股份有限公司 鏡頭及其製造方法
CN111352221B (zh) * 2018-10-10 2021-09-10 浙江舜宇光学有限公司 光学透镜组
CN109407279B (zh) * 2018-12-12 2021-09-14 江西联创电子有限公司 广角镜头及成像设备
TW202102890A (zh) * 2019-07-05 2021-01-16 光芒光學股份有限公司 光學鏡頭及其製造方法
US11391925B2 (en) * 2020-04-26 2022-07-19 Young Optics Inc. Optical lens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201543070A (zh) * 2014-05-09 2015-11-16 Sintai Optical Shenzhen Co Ltd 成像鏡頭
US20170168271A1 (en) * 2015-12-15 2017-06-15 Young Optics Inc. Optical lens
TW202022424A (zh) * 2018-12-14 2020-06-16 光芒光學股份有限公司 鏡頭及其製造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220404581A1 (en) 2022-12-22
TW202300980A (zh) 2023-01-01
US11982876B2 (en) 2024-05-14
CN115508980A (zh) 2022-12-2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687737B (zh) 廣角鏡頭
TWI432772B (zh) 光學影像擷取透鏡組
TWI422900B (zh) 光學攝影鏡頭組
TWI460465B (zh) 光學影像鏡頭系統組
TWI424187B (zh) 拾像光學系統
TWI391701B (zh) 取像光學鏡頭
US8379325B2 (en) Photographing optical lens assembly
TWI421561B (zh) 光學攝影透鏡組
TWI402555B (zh) 攝影用光學系統
JP5513641B1 (ja) 撮像レンズ
WO2012132456A1 (ja) 撮像レンズおよび撮像装置
TWI418842B (zh) 攝像用光學鏡頭
TW201314254A (zh) 攝影鏡頭組
KR101717208B1 (ko) 소형 촬영 렌즈계
TW201312152A (zh) 拾像光學透鏡組
JP7396788B2 (ja) 撮像レンズ
CN109613681B (zh) 摄像光学镜头
JP7116777B2 (ja) 撮像光学レンズ
JP2014182298A (ja) 撮像レンズ
JP2015138174A (ja) 撮像レンズ
CN111142221A (zh) 摄像光学镜头
CN110488465B (zh) 摄像镜头
CN110045485B (zh) 摄像光学镜头
JP2015161760A (ja) 撮像レンズ
TWI793570B (zh) 光學成像系統、取像模組及電子裝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