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793570B - 光學成像系統、取像模組及電子裝置 - Google Patents

光學成像系統、取像模組及電子裝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793570B
TWI793570B TW110113430A TW110113430A TWI793570B TW I793570 B TWI793570 B TW I793570B TW 110113430 A TW110113430 A TW 110113430A TW 110113430 A TW110113430 A TW 110113430A TW I793570 B TWI793570 B TW I793570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lens
imaging system
optical imaging
image side
object side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1011343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2232185A (zh
Inventor
劉興晨
黃國顏
游家志
Original Assignee
鴻海精密工業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鴻海精密工業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鴻海精密工業股份有限公司
Publication of TW20223218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223218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79357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793570B/zh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13/00Optical objectives specially designed for the purposes specified below
    • G02B13/18Optical objectives specially designed for the purposes specified below with lenses having one or more non-spherical faces, e.g. for reducing geometrical aberration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9/00Optical objectives characterised both by the number of the components and their arrangements according to their sign, i.e. + or -
    • G02B9/62Optical objectives characterised both by the number of the components and their arrangements according to their sign, i.e. + or - having six components only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13/00Optical objectives specially designed for the purposes specified below
    • G02B13/001Miniaturised objectives for electronic devices, e.g. portable telephones, webcams, PDAs, small digital cameras
    • G02B13/0015Miniaturised objectives for electronic devices, e.g. portable telephones, webcams, PDAs, small digital cameras characterised by the lens design
    • G02B13/002Miniaturised objectives for electronic devices, e.g. portable telephones, webcams, PDAs, small digital cameras characterised by the lens design having at least one aspherical surface
    • G02B13/0045Miniaturised objectives for electronic devices, e.g. portable telephones, webcams, PDAs, small digital cameras characterised by the lens design having at least one aspherical surface having five or more lense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Lenses (AREA)

Abstract

本申請提供一種光學成像系統、取像模組及電子裝置。所述光學成像系統包括具有正屈折力的第一透鏡、第二透鏡、第三透鏡、具有負屈折力第四透鏡、第五透鏡及具有負屈折力的第六透鏡,所述光學成像系統滿足以下條件式:-3mm-1<FNO/f6<-0.1mm-1,-0.065mm/°<f6/FOV<-0.03mm/°;其中,FNO為所述光學成像系統的光圈數,f6為所述第六透鏡的焦距,FOV為所述光學成像系統的最大視場角。上述的光學成像系統能夠在較大的視野範圍獲得清晰度較高的成像,成像品質較好,可避免場曲的產生。

Description

光學成像系統、取像模組及電子裝置
本申請涉及光學成像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光學成像系統、取像模組及電子裝置。
一般的六片式透鏡組相較於五片式透鏡組,可提升透鏡組的解像能力,但其屈折力配置過於集中,導致系統場曲(Field Curvature)的產生,光線的彙聚能力及修正系統畸變也不甚理想,尚未能滿足高階成像品質。
鑒於上述狀況,有必要提供一種光學成像系統、取像模組及電子裝置,以解決上述問題。
本申請的實施例提供了一種光學成像系統,由物側到像側依次包括具有正屈折力的第一透鏡、第二透鏡、第三透鏡、具有負屈折力的第四透鏡、第五透鏡及具有負屈折力的第五透鏡,所述光學成像系統滿足以下條件式:-3mm-1<FNO/f6<-0.1mm-1,-0.065mm/°<f6/FOV<-0.03mm/°;其中,FNO為所述光學成像系統的光圈數,f6為所述第六透鏡的焦距,FOV為所述光學成像系統的最大視場角。
上述的光學成像系統藉由平衡光圈數、第六透鏡的焦距及視場角之間的關係,能夠使得在較大的視野範圍獲得清晰度較高的成像,成像品質較好,且藉由具有正屈折力與負屈折力的透鏡分散排列,可避免場曲的產生,能夠滿足高階成像品質。
本申請的實施例還提出了一種取像模組,包括:上述的光學成像系統;及感光元件,所述感光元件設置在所述光學成像系統的像側。
本申請的實施例還提出了一種電子裝置,包括:殼體;及如上述的取像模組,所述取像模組安裝在所述殼體上。
L0:虛擬面
L1:第一透鏡
L2:第二透鏡
L3:第三透鏡
L4:第四透鏡
L5:第五透鏡
L6:第六透鏡
L7:濾光片
STO:光闌
IMA:成像面
S3、S5、S7、S9、S11、S13、S15:物側面
S4、S6、S8、S10、S12、S14、S16:像側面
10:光學成像系統
20:感光元件
200:電子裝置
210:殼體
圖1示出本申請第一實施例的光學成像系統的結構圖。
圖2示出本申請第一實施例的光學成像系統的類比MTF對視場角性能資料圖。
圖3示出本申請第一實施例的光學成像系統的場曲及畸變曲線圖。
圖4示出本申請第二實施例的光學成像系統的結構圖。
圖5示出本申請第二實施例的光學成像系統的類比MTF對視場角性能資料圖。
圖6示出本申請第二實施例的光學成像系統的場曲及畸變曲線圖。
圖7示出本申請第三實施例的光學成像系統的結構圖。
圖8示出本申請第三實施例的光學成像系統的類比MTF對視場角性能資料圖。
圖9示出本申請第三實施例的光學成像系統的場曲及畸變曲線圖。
圖10示出本申請實施例的取像模組的結構示意圖。
圖11示出本申請實施例的電子裝置的結構示意圖。
請參見圖1,本申請的實施例提出了一種光學成像系統10,從物側至像側依次包括光闌STO、具有正屈折力的第一透鏡L1、第二透鏡L2、第三透鏡L3、具有負屈折力的第四透鏡L4、第五透鏡L5、具有負屈折力的第六透鏡L6及濾光片L7。
第一透鏡L1具有物側面S3與像側面S4,第二透鏡L2具有物側面S5與像側面S6,第三透鏡L3具有物側面S7與像側面S8,第四透鏡具有物側面S9與像側面S10,第五透鏡L5具有物側面S11與像側面S12,第六透鏡L6具有物側面S13與像側面S14。在圖1中,為了設計需要,還需要設置一虛擬面L0,虛擬面L0與第一透鏡L1的物側面S1相接。
所述光學成像系統10滿足以下條件式:-3mm-1<FNO/f6<-0.1mm-1,-0.065mm/°<f6/FOV<-0.03mm/°;其中,FNO為光學成像系統10的光圈數,f6為第六透鏡L6的焦距,FOV為光學成像系統10的最大視場角。
上述的光學成像系統10通過平衡光圈數、第六透鏡L6的有效焦距及視場角之間的關係,能夠使得在較大的視野範圍獲得清晰度較高的成像,成像品質較好,且通過具有正屈折力與負屈折力的透鏡分散排列,可避免場曲的產生,能夠滿足高階成像品質。
在一些實施例中,第一透鏡L1的像側面S4為凸面;第三透鏡L3的像側面S8為凸面;第六透鏡L6的像側面S14在近光軸處為凹面,第六透鏡L6的物側面S13與像側面S14均為非球面,且其物側面S13與像側面S14中的至少一者具有至少一反曲點。
在一些實施例中,光學成像系統10滿足以下條件式:0.5mm-1<tan(HFOV)/SD11<1.5mm-1;其中,HFOV為光學成像系統10的最大視場角的一半,SD11為第一透鏡L1的物側面S3的有效半直徑。
滿足上述關係的第一透鏡L1,可使光學成像系統10展現更大的視場角與短總長的特點,同時有利於結構的緊密排布,實現小型化的特點。當tan(HFOV)/SD11<0.5時,第一透鏡L1的物側面S3的有效半直徑過大,不利於光學成像系統10頭部口徑小型化,當tan(HFOV)/SD11>時,光學成像系統10的視場角太大,光學成像系統10收集光線的能力不足,導致光學成像系統10成像品質不佳。
在一些實施例中,光學成像系統10滿足以下條件式: 1.12<SD22/SD12<1.2;其中,SD22為第二透鏡L2的像側面S6的有效半直徑,SD12為第一透鏡L1的像側面S4的有效半直徑。
滿足上述關係式時,有利於光學成像系統10的前端頭部口徑尺寸做小,實現小型化的特點。
在一些實施例中,光學成像系統10滿足以下關係式:1.3<(CT1+CT2)/(T12+T23)<1.6;其中,CT1為第一透鏡L1的物側面S3至第一透鏡L1的像側面S4在光軸上的距離,CT2為第二透鏡L2的物側面S5至第二透鏡L2的像側面S6在光軸上的距離,T12為第一透鏡L1的像側面S4與第二透鏡L2的物側面S5在光軸上的距離,T23為第二透鏡L2的像側面S6與第三透鏡L3的物側面S7在光軸上的距離。
滿足上述關係時,可使三個透鏡在組裝時有足夠的空間,避免第一透鏡L1與第二透鏡L2或第二透鏡L2與第三透鏡L3之間產生碰撞,此外,CT1與CT2的增加,有利於光學成像系統10的頭部深度加大,同時降低光學系統敏感度。
在一些實施例中,光學成像系統10滿足以下關係式:35<vd3-vd2<40;其中,vd2為第二透鏡L2的阿貝數,vd3為第三透鏡L3的阿貝數。
合理選擇透鏡材料,能有效修正光學成像系統10的色差,提高光學成像系統10的成像清晰度,從而提升光學成像系統10的成像品質。
在一些實施例中,光學成像系統10滿足以下條件式:1.4<|RS7+RS8|/RS7-RS8|<2.0;其中,RS7為第四透鏡L4的物側面S9在近光軸處的曲率半徑,RS8為第四透鏡L4的像側面S10在近光軸處的曲率半徑。
第四透鏡L4的曲率半徑可影響第四透鏡L4的彎曲程度;滿足上述條件式時,可有效校正光學成像系統10的邊緣像差,抑制像散的產生,減小周邊視角的主光線射入像面的角度。
在一些實施例中,光學成像系統10滿足以下條件式:1.7<|R5|/CT3<2.0;其中,R5為第三透鏡L3的物側面S7在近光軸處的曲率半徑,CT3為第三透鏡L3的物側面S7至第三透鏡L3的像側面S8在光軸上的距離。
藉由滿足條件式的限定,可近一步彙聚光線,使第三透鏡L3面型平滑,可降低不同視場光線入射角及出射角的偏差,從而降低敏感度;而通過設置較厚的第三透鏡L3可以減小加工難度且降低厚度公差敏感度,提升良率。
在一些實施例中,光學成像系統10還包括光闌STO。光闌STO可以設置在任意一個透鏡的表面上,或設置在第一透鏡L1之前,或設置在任意兩個透鏡之間。例如,在圖1中,光闌STO設置在設於第一透鏡L1的物側面S3,該光闌的種類可為耀光光闌(Glare Stop)或視場光闌(Field Stop)等,用以減少雜散光,有助於提升影像品質。
在一些實施例中,光學成像系統10還包括濾光片L7,濾光片L7具有物側面S15與像側面S16,濾光片L7設置在第五透鏡L5的像側,濾光片L7可以為紅外濾光片,以濾除例如可見光等其他波段的光線,而僅讓紅外光透過,以使光學成像系統10能夠在昏暗的環境及其他特殊的應用場景下也能成像。
第一實施例
請繼續參見圖1,本實施例中的光學成像系統10中,從物側至像側包括光闌STO、具有正屈折力的第一透鏡L1、第二透鏡L2、第三透鏡L3、具有負屈折力的第四透鏡L4、第五透鏡L5、具有負屈折力的第六透鏡L6及濾光片L7。
第一透鏡L1的物側面S3在近光軸處為凸面,像側面S4在近光軸處為凸面。第二透鏡L2的物側面S5在近光軸處為凸面,像側面S6在近光軸處為凹面。第三透鏡L3的物側面S7在近光軸處為凹面,像側面S8在近光軸處為凸面。第四透鏡L4的物側面S9在近光軸處為凹面,像側面S10在近光軸處為凸面。第五透鏡L5的物側面S11在近光軸處為凹面,像側面S12在近光軸處為凸面。第六透鏡L6的物側面S13在近光軸處為凸面,像側面S14在近光軸處為凹面,第六透鏡L6的物側面S13與像側面S14均為非球面,且其物側面S13與像側面S14中的至少一者具有至少一反曲點。
當光學成像系統10用於成像時,被攝物發出或反射的光線從物側方向進入光學成像系統10,並依次穿過光闌STO、第一透鏡L1、第二透鏡L2、第三透鏡L3、第四透鏡L4、第五透鏡L5、第六透鏡L6及紅外濾光片L7,最終彙聚到成像面IMA上。
表1示出了本實施例的光學成像系統10的特性,焦距、折射率及阿貝數的參考波長為555nm,曲率半徑、厚度與半直徑的單位均為毫米(mm)。
Figure 110113430-A0305-02-0007-1
Figure 110113430-A0305-02-0008-2
其中,EFL為光學成像系統10的有效焦距,FNO為光學成像系統10的光圈數,FOV為光學成像系統10的視場角。
Figure 110113430-A0305-02-0008-3
Figure 110113430-A0305-02-0009-4
需要說明的是,光學成像系統10的第一透鏡至第六透鏡的物側面與像側面均為非球面,對於這些非球面的表面,非球面表面的非球面方程為:
Figure 110113430-A0305-02-0009-5
其中,Z表示透鏡面中與Z軸平行的高度,r表示從頂點起的徑向距離,c表示頂點處表面的曲率,k表示圓錐常數,K4、K6、K8、K10、K12、K14分別表示4階、6階、8階、10階、12階對應階次的非球面係數。在本申請實施例中,第一透鏡至第五透鏡的物側面與像側面均為非球面,各非球面的表面對應的圓錐常數k與非球面係數如表2所示。
圖2為本實施例中的光學成像系統10的類比MTF對視場角性能資料圖,參考波長為550nm。其中,橫坐標表示Y場偏移角度,即光學系統10的視場相對於光軸所成的角度,單位為度;縱坐標表示OTF係數;S1與T1表示空間頻率為139p/mm下的曲線,能夠反映光學系統10的反差特性及解析度特性。圖3由左至右依次為本實施例中光學成像系統10的場曲曲線圖及畸變曲線圖,參考波長為550nm。由圖2與圖3的曲線可得知,光學成像系統10弧矢場曲值及子午場曲值被控制在-0.2mm~0.2mm之間,透鏡的製作更容易,降低製作成本;光學成像系統10的畸變被控制在0~17%以內,即光學成像系統10所成圖像的變形較小。由此,光學成像系統10反映類比MTF上有良好的數值,光學成像系統10具備良好的成像性能。
第二實施例
請參見圖4,本實施例中的光學成像系統10中,從物側至像側包括光闌STO、具有正屈折力的第一透鏡L1、第二透鏡L2、第三透鏡L3、具有負屈折力的第四透鏡L4、第五透鏡L5、具有負屈折力的第六透鏡L6及濾光片L7。
第一透鏡L1的物側面S3在近光軸處為凸面,像側面S4在近光軸處為凸面。第二透鏡L2的物側面S5在近光軸處為凸面,像側面S6在近光軸處為凹面。第三透鏡L3的物側面S7在近光軸處為凹面,像側面S8在近光軸處為凸面。第四透鏡L4的物側面S9在近光軸處為凹面,像側面S10在近光軸處為凸面。第五透鏡L5的物側面S11在近光軸處為凹面,像側面S12在近光軸處為凸面。第六透鏡L6的物側面S13在近光軸處為凸面,像側面S14在近光軸處為凹面,第六透鏡L6的物側面S13與像側面S14均為非球面,且其物側面S13與像側面S14中的至少一者具有至少一反曲點。
當光學成像系統10用於成像時,被攝物發出或反射的光線從物側方向進入光學成像系統10,並依次穿過光闌STO、第一透鏡L1、第二透鏡L2、第三透鏡L3、第四透鏡L4、第五透鏡L5、第六透鏡L6及紅外濾光片L7,最終彙聚到成像面IMA上。
表3示出了本實施例的光學成像系統10的特性,焦距、折射率及阿貝數的參考波長為555nm,曲率半徑、厚度與半直徑的單位均為毫米(mm)。
Figure 110113430-A0305-02-0010-6
Figure 110113430-A0305-02-0011-7
其中,EFL為光學成像系統10的有效焦距,FNO為光學成像系統10的光圈數,FOV為光學成像系統10的視場角。
Figure 110113430-A0305-02-0011-8
圖5為本實施例中的光學成像系統10的類比MTF對視場角性能資料圖,參考波長為550nm。其中,橫坐標表示Y場偏移角度,即光學成像系統10的視場相對於光軸所成的角度,單位為度;縱坐標表示OTF係數;S1與T1表示空間頻率為139p/mm下的曲線,能夠反映光學系統10的反差特性及解析度特性。圖6由左至右依次為本實施例中光學成像系統10的場曲曲線圖及畸變曲線圖,參考波長為550nm。由圖5與圖6的曲線可得知,光學成像系統10弧矢場曲值及子午場曲值被控制在-0.2mm~0.2mm之間,透鏡的製作更容易,降低製作成 本;光學成像系統10的畸變被控制在0~17%以內,即光學成像系統10所成圖像的變形較小。由此,光學成像系統10反映類比MTF上有良好的數值,光學成像系統10具備良好的成像性能。
第三實施例
請參見圖7,本實施例中的光學成像系統10中,從物側至像側包括光闌STO、具有正屈折力的第一透鏡L1、第二透鏡L2、第三透鏡L3、具有負屈折力的第四透鏡L4、第五透鏡L5、具有負屈折力的第六透鏡L6及濾光片L7。
第一透鏡L1的物側面S3在近光軸處為凸面,像側面S4在近光軸處為凸面。第二透鏡L2的物側面S5在近光軸處為凸面,像側面S6在近光軸處為凹面。第三透鏡L3的物側面S7在近光軸處為凹面,像側面S8在近光軸處為凸面。第四透鏡L4的物側面S9在近光軸處為凹面,像側面S10在近光軸處為凸面。第五透鏡L5的物側面S11在近光軸處為凹面,像側面S12在近光軸處為凸面。第六透鏡L6的物側面S13在近光軸處為凸面,像側面S14在近光軸處為凹面,第六透鏡L6的物側面S13與像側面S14均為非球面,且其物側面S13與像側面S14中的至少一者具有至少一反曲點。
當光學成像系統10用於成像時,被攝物發出或反射的光線從物側方向進入光學成像系統10,並依次穿過光闌STO、第一透鏡L1、第二透鏡L2、第三透鏡L3、第四透鏡L4、第五透鏡L5、第六透鏡L6及紅外濾光片L7,最終彙聚到成像面IMA上。
表5示出了本實施例的光學成像系統10的特性,焦距、折射率及阿貝數的參考波長為555nm,曲率半徑、厚度與半直徑的單位均為毫米(mm)。
Figure 110113430-A0305-02-0012-9
Figure 110113430-A0305-02-0013-10
其中,EFL為光學成像系統10的有效焦距,FNO為光學成像系統10的光圈數,FOV為光學成像系統10的視場角。
Figure 110113430-A0305-02-0013-11
圖8為本實施例中的光學成像系統10的類比MTF對視場角性能資料圖,參考波長為550nm。其中,橫坐標表示Y場偏移角度,即光學成像系統10的視場相對於光軸所成的角度,單位為度;縱坐標表示OTF係數;S1與T1表示空間頻率為139p/mm下的曲線,能夠反映光學成像系統10的反差特性及解析度特性。
圖9由左至右依次為本實施例中光學成像系統10的場曲曲線圖及畸變曲線圖,參考波長為550nm。
由圖8與圖9的曲線可得知,光學成像系統10弧矢場曲值及子午場曲值被控制在-0.2mm~0.2mm之間,透鏡的製作更容易,降低製作成本;光學成像系統10的畸變被控制在0~17%以內,即光學成像系統10所成圖像的變形較小。由此,光學成像系統10反映類比MTF上有良好的數值,光學成像系統10具備良好的成像性能。
表7示出了第一實施例至第三實施例的光學成像系統中FNO/f6、f6/FOV、tan(HFOV)/SD11、SD22/SD12、(CT1+CT2)/(T12+T23)、vd3-vd2、|RS7+RS8|/|RS7-RS8|與|R5|/CT3的值。
Figure 110113430-A0305-02-0014-12
請參見圖10,本申請實施例的光學成像系統10可應用於本申請實施例的取像模組100。取像模組100包括感光元件20及上述任一實施例的光學成像系統10。感光元件20設置在光學成像系統10的像側。
感光元件20可以採用互補金屬氧化物半導體(MMOS,Complementary Metal Oxide Semiconductor)影像感測器或者電荷耦合元件(CCD,Charge-coupled Device)。
請參見圖11,本申請實施例的取像模組100可應用於本申請實施例的電子裝置200。電子裝置200包括殼體210及取像模組100,取像模組100安裝在殼體210上。
本申請實施例的電子裝置200包括但不限於為行車記錄儀、智慧手機、平板電腦、筆記型電腦、電子書籍閱讀器、便攜多媒體播放機(PMP)、便攜電話機、視頻電話機、數碼靜物相機、移動醫療裝置、可穿戴式設備等支援成像的電子裝置。
綜上所述,本發明符合發明專利要件,爰依法提出專利申請。惟,以上所述者僅為本發明之較佳實施例,舉凡熟悉本案技藝之人士,在爰依本發明精神所作之等效修飾或變化,皆應涵蓋於以下之如申請專利範圍內。
L0:虛擬面
L1:第一透鏡
L2:第二透鏡
L3:第三透鏡
L4:第四透鏡
L5:第五透鏡
L6:第六透鏡
L7:濾光片
STO:光闌
IMA:成像面
S3、S5、S7、S9、S11、S13、S15:物側面
S4、S6、S8、S10、S12、S14、S16:像側面
10:光學成像系統

Claims (9)

  1. 一種光學成像系統,由物側到像側依次包括具有正屈折力的第一透鏡、第二透鏡、第三透鏡、具有負屈折力的第四透鏡、第五透鏡及具有負屈折力的第六透鏡,所述光學成像系統滿足以下條件式:-3mm-1<FNO/f6<-0.1mm-1,-0.065mm/°<f6/FOV<-0.03mm/°,0.5mm-1<tan(HFOV)/SD11<1.5mm-1;其中,FNO為所述光學成像系統的光圈數,f6為所述第六透鏡的焦距,FOV為所述光學成像系統的最大視場角,HFOV為所述光學成像系統的最大視場角的一半,SD11為所述第一透鏡的物側面的有效半直徑。
  2. 如請求項1所述之光學成像系統,其中所述第一透鏡的像側面為凸面;所述第三透鏡的像側面為凸面;所述第六透鏡的像側面在近光軸處為凹面,所述第六透鏡的物側面與像側面均為非球面,且其物側面與像側面中的至少一者具有至少一反曲點。
  3. 如請求項1所述之光學成像系統,其中所述光學成像系統滿足以下條件式:1.12<SD22/SD12<1.2;其中,SD22為所述第二透鏡的像側面的有效半直徑,SD12為所述第一透鏡的像側面的有效半直徑。
  4. 如請求項1所述之光學成像系統,其中所述光學成像系統滿足以下關係式:1.3<(CT1+CT2)/(T12+T23)<1.6;其中,CT1為所述第一透鏡的物側面至所述第一透鏡的像側面在光軸上的距離,CT2為所述第二透鏡的物側面至所述第二透鏡的像側面在光軸上的距離,T12為所述第一透鏡的像側面與所述第二透鏡的物側面在光軸上的距離,T23為所述第二透鏡的像側面與所述第三透鏡的物側面在光軸上的距離。
  5. 如請求項1所述之光學成像系統,其中所述光學成像系統滿足以下關係式:35<vd3-vd2<40;其中,vd2為所述第二透鏡的阿貝數,vd3為所述第三透鏡的阿貝數。
  6. 如請求項1所述之光學成像系統,其中所述光學成像系統滿足以下條件式:1.4<|RS7+RS8|/|RS7-RS8|<2.0;其中,RS7為所述第四透鏡的物側面在近光軸處的曲率半徑,RS8為所述第四透鏡的像側面在近光軸處的曲率半徑。
  7. 如請求項1所述的光學成像系統,其中所述光學成像系統滿足以下條件式:1.7<|R5|/CT3<2.0;其中,R5為所述第三透鏡的物側面在近光軸處的曲率半徑,CT3為所述第三透鏡的物側面至所述第三透鏡的像側面在光軸上的距離。
  8. 一種取像模組,包括:如請求項1至7中任意一項所述的光學成像系統;及感光元件,所述感光元件設置在所述光學成像系統的像側。
  9. 一種電子裝置,包括:殼體;及如請求項8所述的取像模組,所述取像模組安裝在所述殼體上。
TW110113430A 2021-02-09 2021-04-14 光學成像系統、取像模組及電子裝置 TWI793570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180593.4A CN115079373A (zh) 2021-02-09 2021-02-09 光学成像系统、取像模组及电子装置
CN202110180593.4 2021-02-09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2232185A TW202232185A (zh) 2022-08-16
TWI793570B true TWI793570B (zh) 2023-02-21

Family

ID=8270376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10113430A TWI793570B (zh) 2021-02-09 2021-04-14 光學成像系統、取像模組及電子裝置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20220252829A1 (zh)
CN (1) CN115079373A (zh)
TW (1) TWI793570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769784B (zh) * 2021-04-14 2022-07-01 新鉅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成像透鏡組及攝像模組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201312154A (zh) * 2011-09-15 2013-03-16 Largan Precision Co Ltd 光學影像拾取鏡組
US20200241244A1 (en) * 2017-11-23 2020-07-30 Largan Precision Co., Ltd. Optical imaging lens assembly, image capturing unit and electronic device
US20200341242A1 (en) * 2019-04-24 2020-10-29 Largan Precision Co.,Ltd. Optical lens assembly, image capturing unit and electronic device
CN111983783A (zh) * 2020-09-11 2020-11-24 南昌欧菲精密光学制品有限公司 光学系统、摄像模组及电子设备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201312154A (zh) * 2011-09-15 2013-03-16 Largan Precision Co Ltd 光學影像拾取鏡組
US20200241244A1 (en) * 2017-11-23 2020-07-30 Largan Precision Co., Ltd. Optical imaging lens assembly, image capturing unit and electronic device
US20200341242A1 (en) * 2019-04-24 2020-10-29 Largan Precision Co.,Ltd. Optical lens assembly, image capturing unit and electronic device
CN111983783A (zh) * 2020-09-11 2020-11-24 南昌欧菲精密光学制品有限公司 光学系统、摄像模组及电子设备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2232185A (zh) 2022-08-16
CN115079373A (zh) 2022-09-20
US20220252829A1 (en) 2022-08-1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434096B (zh) 光學攝像透鏡組
TWI432772B (zh) 光學影像擷取透鏡組
TWI435138B (zh) 影像拾取光學系統
WO2022033326A1 (zh) 光学系统、镜头模组和电子设备
CN113156619A (zh) 光学系统、摄像模组及电子设备
CN112433340A (zh) 光学系统、镜头模组和电子设备
CN113433656B (zh) 一种成像系统、镜头模组及电子设备
WO2022061676A1 (zh) 光学镜头、取像模组及电子装置
CN116027527B (zh) 光学镜头、摄像模组及电子设备
TWI793570B (zh) 光學成像系統、取像模組及電子裝置
WO2021087669A1 (zh) 光学系统、取像装置及电子装置
CN110967805B (zh) 光学摄像镜头组、取像模组及电子装置
CN114740599B (zh) 光学系统、摄像模组和电子设备
CN214845997U (zh) 光学系统、摄像模组及电子设备
WO2022160121A1 (zh) 光学成像镜头、取像装置及电子设备
WO2022151157A1 (zh) 光学系统、取像模组及电子设备
WO2022120678A1 (zh) 光学系统、取像模组及电子设备
WO2022056934A1 (zh) 光学成像系统、取像模组和电子装置
CN114326022A (zh) 光学系统、摄像模组及电子设备
JP2022128394A (ja) 光学イメージングシステム、撮像モジュール及び電子装置
CN113625432A (zh) 一种大光圈定焦镜头和图像拾取装置
CN114911027A (zh) 光学成像系统、取像模组及电子装置
TWI764718B (zh) 光學成像系統、攝像模組及電子裝置
TWI845838B (zh) 光學成像系統、取像模組及電子裝置
TWI765684B (zh) 光學成像系統、取像模組及電子裝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