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768063B - 鏡頭及其製造方法 - Google Patents
鏡頭及其製造方法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TWI768063B TWI768063B TW107120644A TW107120644A TWI768063B TW I768063 B TWI768063 B TW I768063B TW 107120644 A TW107120644 A TW 107120644A TW 107120644 A TW107120644 A TW 107120644A TW I768063 B TWI768063 B TW I768063B
- Authority
- TW
- Taiwan
- Prior art keywords
- lens
- positive
- negative
- image
- diopter
- Prior art date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13/00—Optical objectives specially designed for the purposes specified below
- G02B13/001—Miniaturised objectives for electronic devices, e.g. portable telephones, webcams, PDAs, small digital cameras
- G02B13/0015—Miniaturised objectives for electronic devices, e.g. portable telephones, webcams, PDAs, small digital cameras characterised by the lens design
- G02B13/002—Miniaturised objectives for electronic devices, e.g. portable telephones, webcams, PDAs, small digital cameras characterised by the lens design having at least one aspherical surface
- G02B13/0045—Miniaturised objectives for electronic devices, e.g. portable telephones, webcams, PDAs, small digital cameras characterised by the lens design having at least one aspherical surface having five or more lenses
-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13/00—Optical objectives specially designed for the purposes specified below
- G02B13/18—Optical objectives specially designed for the purposes specified below with lenses having one or more non-spherical faces, e.g. for reducing geometrical aberration
-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13/00—Optical objectives specially designed for the purposes specified below
- G02B13/001—Miniaturised objectives for electronic devices, e.g. portable telephones, webcams, PDAs, small digital cameras
- G02B13/0055—Miniaturised objectives for electronic devices, e.g. portable telephones, webcams, PDAs, small digital cameras employing a special optical element
- G02B13/006—Miniaturised objectives for electronic devices, e.g. portable telephones, webcams, PDAs, small digital cameras employing a special optical element at least one element being a compound optical element, e.g. cemented elements
-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9/00—Optical objectives characterised both by the number of the components and their arrangements according to their sign, i.e. + or -
- G02B9/60—Optical objectives characterised both by the number of the components and their arrangements according to their sign, i.e. + or - having five components only
-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9/00—Optical objectives characterised both by the number of the components and their arrangements according to their sign, i.e. + or -
- G02B9/62—Optical objectives characterised both by the number of the components and their arrangements according to their sign, i.e. + or - having six components only
-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9/00—Optical objectives characterised both by the number of the components and their arrangements according to their sign, i.e. + or -
- G02B9/64—Optical objectives characterised both by the number of the components and their arrangements according to their sign, i.e. + or - having more than six component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Lenses (AREA)
Abstract
一種鏡頭,包含具屈光度的4到7片透鏡,D1為最遠離鏡頭成像面的透
鏡表面直徑,DL為最靠近鏡頭成像面的透鏡表面直徑,LT為最遠離鏡頭成像面的透鏡表面,到最靠近鏡頭成像面的透鏡表面,在鏡頭光軸上的長度,其中鏡頭滿足下列條件:(1)6mm<DL<20mm,1.5<LT/DL<2.4且D1/DL>0.6或(2)6mm<DL<20mm,1.25<LT/DL<1.7且D1/DL>0.4。
Description
本發明關於一種鏡頭及其製造方法。
近年來隨科技的進展,鏡頭的種類日漸多元,應用於車輛上的車載鏡頭是一種常見的鏡頭。目前對於薄型化及光學性能的要求也越來越高,要滿足這樣需求的鏡頭,大致上需要具低成本、高解析度、大光圈、大靶面、長焦段和輕量化等特點。因此,目前需要一種兼顧輕量化,且能提供較低的製造成本、長焦段及較佳的成像品質的取像鏡頭設計。
「先前技術」段落只是用來幫助了解本發明內容,因此在「先前技術」段落所揭露的內容可能包含一些沒有構成所屬技術領域中具有通常知識者所知道的習知技術。在「先前技術」段落所揭露的內容,不代表該內容或者本發明一個或多個實施例所要解決的問題,在本發明申請前已被所屬技術領域中具有通常知識者所知曉或認知。
本發明的其他目的和優點可以從本發明實施例所揭露的技術特徵中得到進一步的了解。
根據本發明的一個觀點,提供一種鏡頭,包含具屈光度的4到7片透鏡。D1為最遠離鏡頭成像面的透鏡表面直徑,DL為最靠近鏡頭成像面的透鏡
表面直徑,LT為最遠離鏡頭成像面的透鏡表面,到最靠近鏡頭成像面的透鏡表面,在鏡頭光軸上的長度,其中鏡頭滿足下列條件:(1)6mm<DL<20mm,1.5<LT/DL<2.4且D1/DL>0.6或(2)6mm<DL<20mm,1.25<LT/DL<1.7且D1/DL>0.4。藉由本實施例兩個透鏡組和後透鏡組包含非球面透鏡,且鏡頭的透鏡數介於4~7片,達到輕量化、較低的製造成本、大靶面及較佳的成像品質的取像鏡頭設計。
根據本發明的另一個觀點,提供一種鏡頭,包含兩鏡片構成的結合透鏡、球面透鏡和非球面透鏡。結合透鏡包括曲率半徑實質相同的對應鄰近表面,非球面透鏡比結合透鏡更靠近鏡頭成像面,非球面透鏡與鏡頭成像面之間至多包含一片透鏡,鏡頭包含具屈光度的4到7片透鏡。DFOV為鏡頭的對角視場角,DL為最靠近鏡頭成像面的透鏡表面直徑,LT為最遠離鏡頭成像面的透鏡表面,到最靠近鏡頭成像面的透鏡表面,在鏡頭光軸上的長度,其中鏡頭滿足下列條件:40度<DFOV<60度,6mm<DL<20mm,1.5<LT/DL<2.4。藉由本實施例包含球面透鏡、結合透鏡和非球面透鏡,且鏡頭的透鏡數介於4~7片,達到輕量化、較低的製造成本、長焦段、大靶面及較佳的成像品質的取像鏡頭設計。
根據本發明的又一個觀點,提供一種鏡頭,包含兩鏡片構成的結合透鏡、球面透鏡和非球面透鏡。結合透鏡包括曲率半徑實質相同的對應鄰近表面,非球面透鏡比結合透鏡更靠近鏡頭成像面,非球面透鏡與鏡頭成像面之間至多包含一片透鏡,鏡頭包含具屈光度的4到7片透鏡。結合透鏡中至少一片透鏡和非球面透鏡的阿貝數都大於60,非球面透鏡面對鏡頭成像面的表面,在鏡頭光軸的形狀為向鏡頭成像面凸起。藉由本實施例包含球面透鏡、結合透鏡和非球面透鏡,且鏡頭的透鏡數介於4~7片,達到輕量化、較低的製造成本、長焦段、大靶面及較佳的成像品質的取像鏡頭設計。
藉由本發明實施例的設計,可提供一種能兼顧可使光學鏡頭兼具良好的光學成像品質與輕量化的特性,且能提供較低的製造成本及較佳的成像品質的取像鏡頭設計。再者,本發明實施例光學鏡頭4~7片鏡片、鏡頭到感測器(Sensor)的距離(TTL)小於25mm和最大含機構外徑小於14mm的設計,因此能夠提供具大光圈、高解析度(5百萬畫素)、輕量化、長焦段(EFL=12mm)和大靶面(1/2.5吋)等特點,且能提供較低的製造成本及較佳的成像品質的光學鏡頭設計。
本發明的其他目的和優點可以從本發明所揭露的技術特徵中得到進一步的了解。為讓本發明之上述和其他目的、特徵和優點能更明顯易懂,下文特舉實施例並配合所附圖式,作詳細說明如下。
10a、10b、10c、10d、10e:鏡頭
12:光軸
14:光圈
16:濾光片
18:成像面
20:第一透鏡組
30:第二透鏡組
L1-L7:透鏡
S1-S17:表面
P、Q:轉折點
D:表面直徑
OS:影像放大側
IS:影像縮小側
圖1為依本發明一實施例之鏡頭10a的示意圖。
圖2至圖3分別為鏡頭10a的光線扇形圖和縱向球差圖。
圖4為依本發明一實施例之鏡頭10b的示意圖。
圖5至圖6分別為鏡頭10b的光線扇形圖和縱向球差圖。
圖7為依本發明一實施例之鏡頭10c的示意圖。
圖8至圖9分別為鏡頭10c的光線扇形圖和縱向球差圖。
圖10為依本發明一實施例之鏡頭10d的示意圖。
圖11至圖12分別為鏡頭10d的光線扇形圖和縱向球差圖。
圖13為依本發明一實施例之鏡頭10e的示意圖。
圖14至圖15分別為鏡頭10e的光線扇形圖和縱向球差圖。
有關本發明之前述及其他技術內容、特點與功效,在以下配合參考圖式之實施例的詳細說明中,將可清楚的呈現。以下實施例中所提到的方向用語,例如:上、下、左、右、前或後等,僅是參考附加圖式的方向。因此,使用的方向用語是用來說明並非用來限制本發明。另外,下列實施例中所使用的用語“第一”、“第二”是為了辨識相同或相似的元件而使用,幷非用以限定該元件。
本發明所謂的光學元件,係指元件具有部份或全部可反射或穿透的材質所構成,通常包含玻璃或塑膠所組成。例如是透鏡、稜鏡或是光圈。
當鏡頭應用在取像系統中時,影像放大側係指在光路上靠近被拍攝物所處的一側,影像縮小側則係指在光路上較靠近感光元件的一側。
一透鏡的物側面(或像側面)具有位於某區域的凸面部(或凹面部),是指該區域相較於徑向上緊鄰該區域的外側區域,朝平行於光軸的方向更為「向外凸起」(或「向內凹陷」)而言。
圖1是本發明第一實施例的鏡頭架構示意圖。請參照圖1,在本實施例中,鏡頭10a有一鏡筒(未繪示),鏡筒裡由第一側(影像放大側OS)往第二側(影像縮小側IS)排列包含了第一透鏡L1、第二透鏡L2、第三透鏡L3、光圈14及第四透鏡L4、第五透鏡L5和第六透鏡L6。第一透鏡L1、第二透鏡L2和第三透鏡L3構成具有負屈光度的第一透鏡組(例如為前組)20,第四透鏡L4、第五透鏡L5和第六透鏡L6構成具有正屈光度的第二透鏡組(例如為後組)30。再者,影像縮小側IS可設置濾光片16以及影像感測器(圖中未顯示),鏡頭10a的可見光有效焦距上成像面標示為18,濾光片16位於第二透鏡組30與可見光有效焦距上成像面18之間。於本實施例中,第一透鏡L1至第六透鏡L6屈光度分別為正、負、正、負、正、正,且第六透鏡為非球面玻璃透鏡。在一實施例中,非球面玻璃透鏡可以用非球面塑膠透鏡取代。另外,兩透鏡相鄰的兩面有大致相同(曲率半徑差異小於
0.005mm)或完全相同(實質相同)的曲率半徑且形成結合透鏡、膠合透鏡、雙合透鏡(doublet)或三合透鏡(triplet),例如本實施例的第一透鏡L1及第二透鏡L2、第四透鏡L4及第五透鏡L5可分別構成兩個結合透鏡,但本發明實施例並不以此為限制。本發明各具體實施例之影像放大側OS均分別設於各圖之左側,而影像縮小側IS均設於各圖之右側,將不予重覆說明之。
本發明所指光圈14是指一孔徑光欄(Aperture Stop),光圈為一獨立元件或是整合於其他光學元件上。於本實施例中,光圈是利用機構件擋去周邊光線並保留中間部份透光的方式來達到類似的效果,而前述所謂的機構件可以是可調整的。所謂可調整,是指機構件的位置、形狀或是透明度的調整。或是,光圈也可以在透鏡表面塗佈不透明的吸光材料,並使其保留中央部份透光以達限制光路的效果。
各透鏡係定義有表面直徑。舉例而言,如圖1所示,表面直徑是指該於光軸12兩端的鏡面轉折點P、Q於垂直光軸12方向上的距離(例如表面直徑D)。再者,於本實施例中,表面S1的直徑為10mm,表面S11的直徑為6.2mm。
上述的公式(1)中,Z為光軸方向之偏移量(sag),c是密切球面(osculating sphere)的半徑之倒數,也就是接近光軸處的曲率半徑的倒數,k是二次曲面係數(conic),r是非球面高度,即為從透鏡中心往透鏡邊緣的高度。表二的A-G分別代表非球面多項式的4、6、8、10、12、14、16階項係數值。然而,下文中所列舉的資料並非用以限定本發明,任何所屬領域中具有通常知識者在參
照本發明之後,當可對其參數或設定作適當的更動,惟其仍應屬於本發明的範疇內。
S1的間距為表面S1到S2在光軸12的距離,S2的間距為表面S2到S3在光軸12的距離,S13間距為表面S13到可見光有效焦距上成像平面18在光軸12的距離。
表中表面有出現的*係指該表面為非球面表面,而若未標示即為球面之意。
曲率半徑是指曲率的倒數。曲率半徑為正時,透鏡表面的球心在透鏡的影像縮小側方向。曲率半徑為負時,透鏡表面的球心在透鏡的影像放大側方向。而各透鏡之凸凹可見上表。
本發明的光圈值係以F/#來代表,如上表所標示者。本發明鏡頭應用在投影系統時,成像面是光閥表面。而當鏡頭應用在取像系統中時,成像面則係指感光元件表面。
當鏡頭應用在取像系統中時,影像高度IMH係指在成像面的影像對角線(image circle)長度的1/2,如上表所標示者。
本發明中,鏡頭的總長係以LT來表示,如上表所標示者。更明確的說,本實施例的總長是指鏡頭10a最接近影像放大側的光學表面S1與最接近影像縮小側的光學表面S11之間,沿光軸12量測的距離,如上表所標示者。鏡頭的鏡頭總長(LT)小於23mm。
於本實施例中,視場角DFOV是指最接近影像放大端的光學表面S1的收光角度,亦即以對角線量測所得之視野(field of view),如上表所標示者。
圖2至圖3為本實施例鏡頭10a的成像光學模擬數據圖。圖2為可見光之光線扇形圖(ray fan plot),其中X軸為光線通過入瞳的位置,Y軸為主光線投射至像平面(例如成像面18)的位置的相對數值。圖3為鏡頭10a的縱向球差(Longitudinal Aberration)圖,而圖中從左至右所示的三個曲線分別是由波長為:0.486um、0.588um、0.656um的入射光所產生的。圖2至圖3模擬數據圖所顯示出的圖形均在標準的範圍內,由此可驗證本實施例之鏡頭10a確實能夠兼具良好的光學成像品質的特性。
本發明一實施例之鏡頭包含兩透鏡組,前組例如可使用兩個透鏡,以具有收光能力,但其並不限定。鏡頭的光圈值約大於等於2.6。後組包含結合透鏡(膠合透鏡、雙合透鏡)及非球面透鏡以修正像差和色差,雙合透鏡的兩個透鏡間沿光軸的最小距離小於0.05mm。雙合透鏡(doublet lens)例如可為三合透鏡(triplet lens)取代而不限定。雙合透鏡、膠合透鏡、結合透鏡、三合透鏡都包含曲率半徑實質相同或相近的對應鄰近表面。鏡頭具屈光度的透鏡總片數為4~7片,且鏡頭具有至少阿貝數大於60的兩片透鏡。
於一實施例中,鏡頭的透鏡表面可符合6mm<DL<20mm,於另一實施例可符合6.5mm<DL<19mm,於又另一實施例可符合7mm<DL<18mm,其中DL為最靠近鏡頭成像面的透鏡表面直徑,藉以讓進入鏡頭的影像光收斂到接近影像感測器的大小,以在有限空間中取得較佳的光學效果。
於一實施例中,鏡頭可符合0.6<D1/DL且1.5<LT/DL<2.4,於另一實施例可符合0.62<D1/DL且1.55<LT/DL<2.35,於又另一實施例可符合0.64<D1/DL且1.6<LT/DL<2.3,藉以提供影像感測器對應鏡頭總長的較佳設計範圍,其中D1為最遠離鏡頭成像面的透鏡表面直徑,DL為最靠近鏡頭成像面的透鏡表面直徑,LT為鏡頭最接近影像放大側的光學表面與最接近影像縮小側的光學表面之間,沿光軸量測的距離。
於一實施例中,鏡頭可符合0.4<D1/DL且1.25<LT/DL<1.7,於另一實施例可符合0.42<D1/DL且1.27<LT/DL<1.68,於又另一實施例可符合0.44<D1/DL且1.29<LT/DL<1.66,藉以提供影像感測器對應鏡頭總長的較佳設計範圍,其中D1為最遠離鏡頭成像面的透鏡表面直徑,DL為最靠近鏡頭成像面的透鏡表面直徑,LT為鏡頭最接近影像放大側的光學表面與最接近影像縮小側的光學表面之間,沿光軸量測的距離。
以下將說明本發明的鏡頭的第二實施例的設計。圖4是本發明第二實施例的鏡頭10b架構示意圖。第一透鏡L1和第二透鏡L2構成具有負屈光度的第一透鏡組(例如為前組)20,第三透鏡L3、第四透鏡L4和第五透鏡L5構成具有正屈光度的第二透鏡組(例如為後組)30。於本實施例中,鏡頭10b的第一透鏡L1至第五透鏡L5的屈光度分別為正、負、負、正、正,全部透鏡均為玻璃透鏡,且第五透鏡L5為非球面透鏡,於本實施例中,非球面透鏡由玻璃模造所製成。在一實施例中,非球面玻璃透鏡可以用非球面塑膠透鏡取代。本實施例的第三透鏡L3及第四透鏡L4構成結合透鏡,但本發明實施例並不以此為限制。再者,於本實施例中,表面S1的直徑為11.12mm,表面S10的直徑為8.68mm。鏡頭10b中的透鏡及其周邊元件的設計參數如表三所示。
表四列出本發明的第二實施例中,鏡頭的非球面透鏡表面的各階非球面係數及二次曲面係數值。
S1的間距為表面S1到S2在光軸12的距離,S2的間距為表面S2到S3在光軸12的距離,S12間距為表面S12到可見光有效焦距上成像平面18在光軸12的距離。鏡頭具有至少阿貝數大於60的兩片透鏡。
圖5至圖6為本實施例鏡頭10b的成像光學模擬數據圖。圖5為可見光之光線扇形圖(ray fan plot),其中X軸為光線通過入瞳的位置,Y軸為主光線投射至像平面(例如成像面18)的位置的相對數值。圖6為鏡頭10b的縱向球差(Longitudinal Aberration)圖,而圖中從左至右所示的三個曲線分別是由波長為:0.486um、0.588um、0.656um的入射光所產生的。圖5至圖6模擬數據圖所顯示出的圖形均在標準的範圍內,由此可驗證本實施例之鏡頭10b確實能夠兼具良好的光學成像品質的特性。
以下將說明本發明的鏡頭的第三實施例的設計。圖7是本發明第三實施例的鏡頭10c架構示意圖。第一透鏡L1構成具有正屈光度的第一透鏡組(例如為前組)20,第二透鏡L2、第三透鏡L3、第四透鏡L4和第五透鏡L5構成具有正屈光度的第二透鏡組(例如為後組)30。於本實施例中,鏡頭10c的第一透鏡L1至第五透鏡L5的屈光度分別為正、正、負、正、負,全部透鏡均為玻璃透鏡,且第五透鏡L5為非球面透鏡,於本實施例中,非球面透鏡由玻璃模造所製成。在一實施例中,非球面玻璃透鏡可以用非球面塑膠透鏡取代。本實施例的第二透鏡L2及第三透鏡L3構成結合透鏡,但本發明實施例並不以此為限制。再者,於本
實施例中,表面S1的直徑為4.64mm,表面S10的直徑為9.58mm。鏡頭10c中的透鏡及其周邊元件的設計參數如表五所示。
表六列出本發明的第三實施例中,鏡頭的非球面透鏡表面的各階非球面係數及二次曲面係數值。
S1的間距為表面S1到S2在光軸12的距離,S2的間距為表面S2到S3在光軸12的距離,S12間距為表面S12到可見光有效焦距上成像平面18在光軸12的距離。鏡頭具有至少阿貝數大於60的兩片透鏡。
圖8至圖9為本實施例鏡頭10c的成像光學模擬數據圖。圖8為可見光之光線扇形圖(ray fan plot),其中X軸為光線通過入瞳的位置,Y軸為主光線投射至像平面(例如成像面18)的位置的相對數值。圖9為鏡頭10c的縱向球差(Longitudinal Aberration)圖,而圖中從左至右所示的三個曲線分別是由波長為:0.486um、0.588um、0.656um的入射光所產生的。圖8至圖9模擬數據圖所顯示出的圖形均在標準的範圍內,由此可驗證本實施例之鏡頭10c確實能夠兼具良好的光學成像品質的特性。
以下將說明本發明的鏡頭的第四實施例的設計。圖10是本發明第四實施例的鏡頭10d架構示意圖。於本實施例中,鏡頭10d的第一透鏡L1至第五透鏡L5的屈光度分別為正、負、正、正、負,全部透鏡均為玻璃透鏡,且第五透鏡L5為非球面透鏡,於本實施例中,非球面透鏡由玻璃模造所製成。在一實施例中,非球面玻璃透鏡可以用非球面塑膠透鏡取代。本實施例的第二透鏡L2及第三透鏡L3構成結合透鏡,但本發明實施例並不以此為限制。再者,於本實施例中,表面S1的直徑為4.74mm,表面S10的直徑為9.0mm。鏡頭10d中的透鏡及其周邊元件的設計參數如表七所示。
表八列出本發明的第四實施例中,鏡頭的非球面透鏡表面的各階非球面係數及二次曲面係數值。
S1的間距為表面S1到S2在光軸12的距離,S2的間距為表面S2到S3在光軸12的距離,S12間距為表面S12到可見光有效焦距上成像平面18在光軸12的距離。鏡頭具有至少阿貝數大於58的兩片透鏡。
圖11至圖12為本實施例鏡頭10d的成像光學模擬數據圖。圖11為可見光之光線扇形圖(ray fan plot),其中X軸為光線通過入瞳的位置,Y軸為主光線投射至像平面(例如成像面18)的位置的相對數值。圖12為鏡頭10d的縱向球差(Longitudinal Aberration)圖,而圖中從左至右所示的三個曲線分別是由波長為:0.486um、0.588um、0.656um的入射光所產生的。圖11至圖12模擬數據圖所顯示出的圖形均在標準的範圍內,由此可驗證本實施例之鏡頭10d確實能夠兼具良好的光學成像品質的特性。
以下將說明本發明的鏡頭的第五實施例的設計。圖13是本發明第五實施例的鏡頭10e架構示意圖。於本實施例中,鏡頭10e的第一透鏡L1至第七
透鏡L7的屈光度分別為負、正、正、負、正、正、負,全部透鏡均為球面玻璃透鏡。第一透鏡L1、第二透鏡L2和第三透鏡L3構成具有正屈光度的第一透鏡組(例如為前組)20,第四透鏡L4、第五透鏡L5、第六透鏡L6和第七透鏡L7構成具有正屈光度的第二透鏡組(例如為後組)30。本實施例的第一透鏡L1及第二透鏡L2構成結合透鏡,但本發明實施例並不以此為限制。再者,於本實施例中,表面S1的直徑為6.0mm,表面S13的直徑為9.2mm。鏡頭10e中的透鏡及其周邊元件的設計參數如表九所示。
S1的間距為表面S1到S2在光軸12的距離,S2的間距為表面S2到S3在光軸12的距離,S16間距為表面S16到可見光有效焦距上成像平面18在光軸12的距離。鏡頭具有至少阿貝數大於60的兩片透鏡。
圖14至圖15為本實施例鏡頭10e的成像光學模擬數據圖。圖14為可見光之光線扇形圖(ray fan plot),其中X軸為光線通過入瞳的位置,Y軸為主光線投射至像平面(例如成像面18)的位置的相對數值。圖15為鏡頭10e的縱向球差(Longitudinal Aberration)圖,而圖中從左至右所示的三個曲線分別是由波長為:0.486um、0.588um、0.656um的入射光所產生的。圖14至圖15模擬數據圖所顯示出的圖形均在標準的範圍內,由此可驗證本實施例之鏡頭10e確實能夠兼具良好的光學成像品質的特性。
藉由本發明實施例的設計,可提供一種能兼顧可使光學鏡頭兼具良好的光學成像品質與輕量化的特性,且能提供較低的製造成本及較佳的成像品質的取像鏡頭設計。再者,本發明實施例光學鏡頭4~7片鏡片、鏡頭到感測器(Sensor)的距離(TTL)小於約25mm和最大含機構外徑小於約14mm的設計,因此能夠提供具大光圈、高解析度(5百萬畫素)、輕量化、長焦段(EFL=12mm)和大靶面(1/2.5吋)等特點,且能提供較低的製造成本及較佳的成像品質的光學鏡頭設計。
以上各具體實施例中所列出的表格中的參數僅為例示之用,而非限制本發明。雖然本發明已以較佳實施例揭露如上,然其並非用以限定本發明,任何熟習此技藝者,在不脫離本發明之精神和範圍內,當可作些許之更動與潤飾,因此本發明之保護範圍當視後附之申請專利範圍所界定者為準。另外,本發明的任一實施例或申請專利範圍不須達成本發明所揭露之全部目的或優點或特點。摘要部分和標題僅是用來輔助專利文件搜尋之用,並非用來限制本發明之權利範圍。
10a:鏡頭
12:光軸
14:光圈
16:濾光片
18:成像面
20:第一透鏡組
30:第二透鏡組
L1-L6:透鏡
S1-S14:表面
P、Q:轉折點
D:表面直徑
OS:影像放大側
IS:影像縮小側
Claims (10)
- 一種鏡頭,包含:具屈光度的透鏡數為大於3且小於8,D1為該鏡頭最遠離一鏡頭成像面的一透鏡表面的兩轉折點之間的距離,DL為該鏡頭最靠近該鏡頭成像面的一透鏡表面的兩轉折點之間的距離,LT為該鏡頭最遠離該鏡頭成像面的該透鏡表面,到該鏡頭最靠近該鏡頭成像面的該透鏡表面,在該鏡頭一光軸上的長度,其中該鏡頭滿足下列條件:(1)6mm<DL<20mm,1.5<LT/DL<2.4且D1/DL>0.6或(2)6mm<DL<20mm,1.25<LT/DL<1.7且D1/DL>0.4;及其中該鏡頭滿足下列條件之一:(1)自影像放大側至影像縮小側的透鏡屈光度依序為正、負、正、負、正、正,(2)自影像放大側至影像縮小側的透鏡屈光度依序為正、負、負、正、正,(3)自影像放大側至影像縮小側的透鏡屈光度依序為正、正、負、正、負,(4)自影像放大側至影像縮小側的透鏡屈光度依序為正、負、正、正、負,(5)自影像放大側至影像縮小側的透鏡屈光度依序為負、正、正、負、正、正、負。
- 一種鏡頭,包含:由兩鏡片構成的一結合透鏡,該結合透鏡包括曲率半徑實質相同的對應鄰近表面;以及一球面透鏡和一非球面透鏡,其中該鏡頭具屈光度的透鏡數為小於8,該非球面透鏡比該結合透鏡更靠近一鏡頭成像面,該非球面透鏡與該鏡頭成像面之間至多包含一片透鏡,DFOV為該鏡頭的對角視場角,DL為該鏡頭最靠近該鏡頭成像面的一透鏡表面的兩轉折點之間的距離,LT為該鏡頭最遠離該鏡頭成像 面的一透鏡表面,到該鏡頭最靠近該鏡頭成像面的該透鏡表面,在該鏡頭一光軸上的長度,且該鏡頭滿足下列條件:40度<DFOV<60度,6mm<DL<20mm,1.5<LT/DL<2.4。
- 一種鏡頭,包含:由兩鏡片構成的一結合透鏡,該結合透鏡包括曲率半徑實質相同的對應鄰近表面;以及一球面透鏡和一非球面透鏡,其中該鏡頭具屈光度的透鏡數為小於8,該非球面透鏡比該結合透鏡更靠近一鏡頭成像面,該非球面透鏡與該鏡頭成像面之間至多包含一片透鏡,該結合透鏡中至少一片透鏡和該非球面透鏡的阿貝數都大於60,該非球面透鏡面對該鏡頭成像面的表面,在該鏡頭一光軸的形狀為向該鏡頭成像面凸起;其中該鏡頭滿足下列條件之一:(1)自影像放大側至影像縮小側的透鏡屈光度依序為正、負、正、負、正、正,(2)自影像放大側至影像縮小側的透鏡屈光度依序為正、負、負、正、正,(3)自影像放大側至影像縮小側的透鏡屈光度依序為正、正、負、正、負,(4)自影像放大側至影像縮小側的透鏡屈光度依序為正、負、正、正、負,(5)自影像放大側至影像縮小側的透鏡屈光度依序為負、正、正、負、正、正、負。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至3項任一項所述之鏡頭,其中該鏡頭的光圈值(F/#)大於等於2.6。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至3項任一項所述之鏡頭,其中該鏡頭包含至少2片阿貝數大於58的透鏡。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至3項任一項所述之鏡頭,其中該鏡頭符合下列條件之一:(1)該鏡頭還包含一光圈,在該影像縮小側和該光圈之間,包 含該非球面透鏡,(2)該鏡頭還包含一光圈,在該影像縮小側和該光圈之間,包含該結合透鏡,該結合透鏡的兩鄰近表面的曲率半徑差異小於0.005mm,(3)所有透鏡的材料均由玻璃所構成。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至3項任一項所述之鏡頭,其中該鏡頭的鏡頭總長(LT)小於25mm。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至3項任一項所述之鏡頭,其中該鏡頭滿足下列條件之一:(1)自影像放大側至影像縮小側依序為凹凸、凸凹、凹凸、雙凹、雙凸和非球面透鏡,(2)自影像放大側至影像縮小側依序為凹凸、凸凹、雙凹、雙凸和非球面透鏡,(3)自影像放大側至影像縮小側依序為平凸、雙凸、雙凹、雙凸和非球面透鏡,(4)自影像放大側至影像縮小側依序為凹凸、雙凹、凹凸、雙凸和非球面透鏡,(5)自影像放大側至影像縮小側依序為雙凹、雙凸、平凸、雙凹、雙凸、雙凸和凸凹透鏡。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所述之鏡頭,其中該鏡頭滿足下列條件之一:(1)自影像放大側至影像縮小側的透鏡屈光度依序為正、負、正、負、正、正,(2)自影像放大側至影像縮小側的透鏡屈光度依序為正、負、負、正、正,(3)自影像放大側至影像縮小側的透鏡屈光度依序為正、正、負、正、負,(4)自影像放大側至影像縮小側的透鏡屈光度依序為正、負、正、正、負,(5)自影像放大側至影像縮小側的透鏡屈光度依序為負、正、正、負、正、正、負。
- 一種鏡頭製造方法,包含:提供一鏡筒;以及將由兩鏡片構成的一結合透鏡、一球面透鏡和一非球面透鏡置入並固定於該鏡筒內,其中該結合透鏡包括曲率半徑實質相同的對應鄰近表面; 其中該鏡頭具屈光度的透鏡數為小於8,該非球面透鏡比該結合透鏡更靠近一鏡頭成像面,該非球面透鏡與該鏡頭成像面之間至多包含一片透鏡,DFOV為該鏡頭的對角視場角,DL為該鏡頭最靠近該鏡頭成像面的一透鏡表面的兩轉折點之間的距離,LT為該鏡頭最遠離該鏡頭成像面的一透鏡表面,到該鏡頭最靠近該鏡頭成像面的該透鏡表面,在該鏡頭一光軸上的長度,且該鏡頭滿足下列條件:40度<DFOV<60度,6mm<DL<20mm,1.5<LT/DL<2.4,其中該鏡頭更滿足下列條件之一:(1)自影像放大側至影像縮小側的透鏡屈光度依序為正、負、正、負、正、正,(2)自影像放大側至影像縮小側的透鏡屈光度依序為正、負、負、正、正,(3)自影像放大側至影像縮小側的透鏡屈光度依序為正、正、負、正、負,(4)自影像放大側至影像縮小側的透鏡屈光度依序為正、負、正、正、負,(5)自影像放大側至影像縮小側的透鏡屈光度依序為負、正、正、負、正、正、負。
Priority Applications (3)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TW107120644A TWI768063B (zh) | 2018-06-15 | 2018-06-15 | 鏡頭及其製造方法 |
US16/160,987 US20190384042A1 (en) | 2018-06-15 | 2018-10-15 | Lens assembly |
US17/218,210 US11808927B2 (en) | 2018-06-15 | 2021-03-31 | Lens assembly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TW107120644A TWI768063B (zh) | 2018-06-15 | 2018-06-15 | 鏡頭及其製造方法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TW202001332A TW202001332A (zh) | 2020-01-01 |
TWI768063B true TWI768063B (zh) | 2022-06-21 |
Family
ID=6883991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TW107120644A TWI768063B (zh) | 2018-06-15 | 2018-06-15 | 鏡頭及其製造方法 |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 Link |
---|---|
US (2) | US20190384042A1 (zh) |
TW (1) | TWI768063B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4114609B (zh) * | 2020-09-01 | 2024-06-21 | 扬明光学股份有限公司 | 投影镜头 |
US11428378B1 (en) * | 2021-04-12 | 2022-08-30 | Young Optics Inc. | Vehicle lamp device and projection lens for vehicle lamp |
TWI764764B (zh) * | 2021-06-22 | 2022-05-11 | 佳凌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光學成像鏡頭 |
TWI784660B (zh) * | 2021-08-09 | 2022-11-21 | 今國光學工業股份有限公司 | 六片式光學鏡頭模組 |
Citations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20040240080A1 (en) * | 2003-05-27 | 2004-12-02 | Konica Minolta Opto, Inc. | Small imaging lens and imaging apparatus |
JP2011059597A (ja) * | 2009-09-14 | 2011-03-24 | Olympus Imaging Corp | 変倍光学系及びそれを有する撮像装置 |
US20170059817A1 (en) * | 2015-08-24 | 2017-03-02 | Fujifilm Corporation | Imaging lens and imaging apparatus |
CN106680970A (zh) * | 2016-12-02 | 2017-05-17 | 舜宇光学(中山)有限公司 | 一种无人机镜头 |
CN107894652A (zh) * | 2017-12-20 | 2018-04-10 | 信华精机有限公司 | 一种大光圈小畸变光学镜头 |
TW201910851A (zh) * | 2017-08-14 | 2019-03-16 | 佳能企業股份有限公司 | 光學鏡頭 |
Family Cites Families (7)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2015068910A (ja) * | 2013-09-27 | 2015-04-13 | ソニー株式会社 | 撮像レンズおよび撮像装置 |
CN108604001B (zh) * | 2016-02-24 | 2020-12-15 | 松下知识产权经营株式会社 | 变焦透镜系统、具有变焦透镜系统的摄像装置及具有摄像装置的车辆 |
CN106338815B (zh) * | 2016-10-28 | 2019-03-15 | 浙江舜宇光学有限公司 | 摄像镜头及装配有该摄像镜头的摄像装置 |
CN113189743A (zh) * | 2016-11-15 | 2021-07-30 | 宁波舜宇车载光学技术有限公司 | 光学镜头 |
WO2018173585A1 (ja) * | 2017-03-22 | 2018-09-27 | ソニー株式会社 | 投射レンズおよび投影装置 |
TWM553425U (zh) * | 2017-07-12 | 2017-12-21 | 先進光電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窄邊框光學成像系統 |
CN109507782B (zh) * | 2017-09-15 | 2021-05-11 | 信泰光学(深圳)有限公司 | 成像镜头 |
-
2018
- 2018-06-15 TW TW107120644A patent/TWI768063B/zh active
- 2018-10-15 US US16/160,987 patent/US20190384042A1/en not_active Abandoned
-
2021
- 2021-03-31 US US17/218,210 patent/US11808927B2/en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20040240080A1 (en) * | 2003-05-27 | 2004-12-02 | Konica Minolta Opto, Inc. | Small imaging lens and imaging apparatus |
JP2011059597A (ja) * | 2009-09-14 | 2011-03-24 | Olympus Imaging Corp | 変倍光学系及びそれを有する撮像装置 |
US20170059817A1 (en) * | 2015-08-24 | 2017-03-02 | Fujifilm Corporation | Imaging lens and imaging apparatus |
CN106680970A (zh) * | 2016-12-02 | 2017-05-17 | 舜宇光学(中山)有限公司 | 一种无人机镜头 |
TW201910851A (zh) * | 2017-08-14 | 2019-03-16 | 佳能企業股份有限公司 | 光學鏡頭 |
CN107894652A (zh) * | 2017-12-20 | 2018-04-10 | 信华精机有限公司 | 一种大光圈小畸变光学镜头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US20190384042A1 (en) | 2019-12-19 |
US20210215916A1 (en) | 2021-07-15 |
TW202001332A (zh) | 2020-01-01 |
US11808927B2 (en) | 2023-11-07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TWI703345B (zh) | 鏡頭及其製造方法 | |
TWI720172B (zh) | 光學鏡頭 | |
TWI768063B (zh) | 鏡頭及其製造方法 | |
TWI436124B (zh) | 成像用光學鏡頭組 | |
TW201802518A (zh) | 光學鏡頭 | |
TWI823882B (zh) | 鏡頭及其製造方法 | |
TWI687716B (zh) | 變焦鏡頭 | |
TWI688788B (zh) | 取像鏡頭及其製造方法 | |
TWI781987B (zh) | 鏡頭及其製造方法 | |
TW201816461A (zh) | 光學鏡頭 | |
CN110554478A (zh) | 镜头及其制造方法 | |
CN117761874A (zh) | 定焦镜头 | |
CN110320637B (zh) | 镜头及其制造方法 | |
CN110687658A (zh) | 镜头及其制造方法 | |
TW202102890A (zh) | 光學鏡頭及其製造方法 | |
TWI735245B (zh) | 光學鏡頭及其製造方法 | |
TWI742307B (zh) | 取像鏡頭及其製造方法 | |
TWI761625B (zh) | 鏡頭及其製造方法 | |
TWI766975B (zh) | 鏡頭及其製造方法 | |
TWI628458B (zh) | 光學鏡頭 | |
TWI760698B (zh) | 投影鏡頭及其製造方法 | |
TWI801326B (zh) | 光學鏡頭 | |
TWI797452B (zh) | 光學鏡頭及其製造方法 | |
TWI821225B (zh) | 鏡頭及其製造方法 | |
TWI684784B (zh) | 光學鏡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