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1509842A - 強化玻璃板的割劃方法 - Google Patents

強化玻璃板的割劃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1509842A
TW201509842A TW103122281A TW103122281A TW201509842A TW 201509842 A TW201509842 A TW 201509842A TW 103122281 A TW103122281 A TW 103122281A TW 103122281 A TW103122281 A TW 103122281A TW 201509842 A TW201509842 A TW 201509842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cutting
glass sheet
tempered glass
cut line
line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312228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I588107B (zh
Inventor
Hiroyuki Nakatsu
Hisahiro Takeuchi
Kiyotaka Kinoshita
Original Assignee
Nippon Electric Glass Co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13135008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6011476B2/ja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13135012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5988043B2/ja
Application filed by Nippon Electric Glass Co filed Critical Nippon Electric Glass Co
Publication of TW20150984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50984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58810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588107B/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3GLASS; MINERAL OR SLAG WOOL
    • C03BMANUFACTURE, SHAPING, OR SUPPLEMENTARY PROCESSES
    • C03B33/00Severing cooled glass
    • C03B33/02Cutting or splitting sheet glass or ribbons; Apparatus or machines therefor
    • C03B33/04Cutting or splitting in curves, especially for making spectacle lens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6HAND CUTTING TOOLS; CUTTING; SEVERING
    • B26DCUTTING; DETAILS COMMON TO MACHINES FOR PERFORATING, PUNCHING, CUTTING-OUT, STAMPING-OUT OR SEVERING
    • B26D3/00Cutting work characterised by the nature of the cut made; Apparatus therefor
    • B26D3/08Making a superficial cut in the surface of the work without removal of material, e.g. scoring, incising
    • B26D3/085On sheet material

Abstract

本發明的強化玻璃板的割劃方法是沿著成為有效面部(Ga)與非有效面部(Gb)的邊界的裁斷預定線(CL),形成割劃線(S)時,藉割劃滾輪(H),形成從非有效面部(Gb)朝著裁斷預定線(CL)一邊彎曲並順利合流的預備割劃線(RS)之後,形成與此連接的割劃線(S)。並且,藉著割劃滾輪(H),以此非有效面部(Gb)為起始端(SS)朝向割劃線(S)延伸,並形成其終端(SE)不與割劃線(S)合流的輔助割劃線(HS)。另外,割劃線的深度在有效面部與非有效面部的邊界之中的沿著角隅部的彎曲位置處形成比其他的位置更深。

Description

強化玻璃板的割劃方法
本發明是有關藉割劃刀刃的移動,形成用於裁斷強化玻璃板的割劃線的強化玻璃板的割劃方法。
如習知,強化玻璃板是藉離子交換法或風冷強化法來強化表層部,在其板厚方向的表面側及裏面側,形成有壓縮應力作用的壓縮應力層。並且,在兩側的壓縮應力層之間,形成有拉伸應力作用的拉伸應力層。如上述的強化玻璃板與通常的玻璃板比較,相對於作用在表層部的拉伸應力破壞強度可大幅地提升。
將此強化玻璃板裁成製品尺寸的場合,例如,廣泛使用如以下的手法。亦即,使割劃滾輪行走,沿著裁斷預定線的表面推壓強化玻璃板,形成割劃線(參閱專利文獻1)。並且,該割劃線包含朝著強化玻璃板的板厚方向延伸,成為用於裁斷該強化玻璃板的起始點的中間龜裂。隨後,使彎曲力矩作用在割劃線的周邊,彎折強化玻璃板,獲得製品尺寸的強化玻璃板。
[先前技術文獻] [專利文獻]
專利文獻1:日本專利特開2012-031018號公報
但是,強化玻璃板是例如採用作為近年來急速普及之行動電話、平板PC等顯示器的防護玻璃。在此,採用於該等製品的強化玻璃板是和自以往大量所製造的矩形的強化玻璃板不同,會有其外圍輪廓的一部份或者全部以曲線構成的形狀的場合。
具有上述外圍輪廓的強化玻璃板是如第23圖表示,以具有彎曲之角隅部C的大致矩形的強化玻璃板為代表例(以下,稱此形狀為代表性形狀)。獲得以上形狀的場合,以往是從大面積的強化玻璃板裁出小面積的矩形強化玻璃板G之後,對其角隅部C實施研磨,將該角隅部C形成R形狀,藉以使用獲得代表性形狀的手法。
但是,使用該習知手法的場合,由於角隅部C的研磨需要相當多的時間,除了容易使得生產性不良之外,對實施研磨的研磨器也會造成大的負擔。另外,起因於作用在強化玻璃板G的拉伸應力層的拉伸應力,在研磨實施時也會導致強化玻璃板G的破裂。因此,作為用於獲得代表性形狀的強化玻璃板,或者其他具有包括曲線的外圍輪廓的強化玻璃板的手法,可嘗試採用如以下的新的手 法。
亦即,該新的手法是如第24圖的白色鏤空箭頭表示,相對於從大面積的強化玻璃板裁出的小面積的強化玻璃板G,藉割劃滾輪H,從裁斷後所廢棄的非有效面部Gb開始形成預備割劃線RS。並且,使得該預備割劃線RS在點J與成為裁出對象的有效面部Ga,及與圍繞該有效面部Ga的非有效面部Gb的邊界的封閉環狀的裁斷預定線CL合流。之後,使割劃滾輪H沿著該裁斷預定線CL行走,藉此和預備割劃線RS連接將割劃線S形成封閉環狀。
並且,有將彎曲力矩作用於形成完成後之預備割劃線RS及割劃線S的周邊,彎折裁斷強化玻璃板G成有效面部Ga與非有效面部Gb,藉此將預定的形狀裁出成有效面部Ga的手法。根據此一新的手法,可適當避免上述習知的手法所產生的問題。
但是,即使根據此一新的手法,仍殘餘有未能解決的問題。即,如第25圖(將第24圖表示L部放大的放大圖)以白色鏤空箭頭表示,使得預備割劃線S與裁斷預定線CL在點J合流之後,與該預備割劃線RS連接開始割劃線S的形成時,在點J產生有急速轉換割劃滾輪H的進行方向的必要。
因此,在轉換割劃滾輪H的進行方向時,對於該滾輪H造成強制旋轉,起因於此,會在點J的附近產生朝著多方向延伸的龜裂K。其結果,在彎折強劃玻璃板 G時,不會沿著割劃線S,而是沿著龜裂K之中,朝著與割劃線S不同方向延伸的龜裂K,裁斷強劃玻璃板G,如第26圖表示,會在有效面部Ga有容易產生裁切殘餘W的問題。
再者,以上的問題是如上述,不僅在從矩形的強化玻璃板裁切出具有包括曲線的外圍輪廓的有效面部的場合,在從具有任意形狀(矩形以外)的強化玻璃板裁切出有效面部的場合,也會產生同樣的問題。
有鑒於上述狀況的本發明,以在從強化該玻璃板裁切出具有包括曲線的外圍輪廓的有效面部時,抑制該有效面部裁切殘餘的產生為第一的技術課題。
又,上述新的手法,進一部也會有如以下的問題。即,在強化玻璃板G之形成完成後的割劃線S上,除了朝縱向及橫向呈直線形延伸的直線位置處之外,包括沿著有效面部Ga的四處角隅部C彎曲的彎曲位置處。
因此,彎折裁斷有效面部Ga與非有效面部Ga時,除了對割劃線S之中,施加沿著直線位置處執行彎折用的彎曲力矩,並有使得沿著四處的彎曲位置處執行彎折用的彎曲力矩,朝著對應各彎曲位置處的方向作用的必要,因此必須同時朝著多方向彎折強化玻璃板G。其結果,在執行彎折時,會使得有效面部Ga與非有效面部Gb相對的裁斷面彼此接觸,導致破裂的產生等使得裁斷面品質大為降低等的狀況。
並且,以上的問題也會如上述,不僅是在從矩形的強化玻璃板裁出具有包括曲線的外圍輪廓線之有效面部的場合產生,從具有任意形狀(矩形以外)的強化玻璃板裁出有效面部的場合,同樣會產生的問題。
有鑑於上述實情的本發明是以將強化玻璃板彎折裁斷成:具有包括曲線的外圍輪廓的有效面部,及圍繞該有效面部的非有效面部時,儘可能地抑制有效面部與非有效面部之相對的裁斷面彼此的接觸為第二的技術課題。
又,上述的新的手法中,進一步會有以下的問題。即,如上述,在彎折裁斷強化玻璃板G時,除了對割劃線S之中,施加沿著直線位置處執行彎折用的彎曲力矩,並有使得沿著四處的彎曲位置處執行彎折用的彎曲力矩,朝著對應各彎曲位置處的方向作用的必要。起因於此,單存僅使得彎曲力矩作用於割劃線S的周邊時,在四處的彎曲位置處,會有不能適當分離有效面部Ga與非有效面部Gb等,順利地實施有效面部Ga的裁出等問題。
另外,以上的問題是如上述,不僅是在從強化玻璃板裁出具有代表性形狀的有效面部的場合會產生,例如在裁出代表性形狀的外圍輪廓的直線的一部份或全部被置換成視為大致直線的曲線的形狀等的場合,也同樣會產生的問題。
有鑑於上述實情的本發明是以從強化玻璃板裁出具有彎曲角隅部的大致矩形形狀的有效面部時,可順 利地裁出該有效面部為第三的技術課題。
為解決上述第一的技術課題所研創而成的本發明,係沿著成為具有包括曲線的外圍輪廓的有效面部及圍繞該有效面部的非有效面部的邊界的封閉環狀的裁斷預定線,藉割劃旋轉刀刃的行走,形成用於將強化玻璃板裁斷成上述有效面部與上述非有效面部的割劃線的強化玻璃板的割劃方法,其特徵為:藉上述割劃旋轉刀刃,形成從上述非有效面部朝著上述裁斷預定線彎曲並順利合流的預備割劃線之後,與該預備割劃線連接形成上述割劃線。在此,所謂「朝著裁斷預定線彎曲並順利合流」,包括:在預備割劃線與裁斷預定線連接的狀態下合流的場合;在預備割劃線與裁斷預定線合流的點中,預備割劃線的切線與裁斷預定線所成角的角度在10°以下的場合或者預備割劃線的切線與裁斷預定線的切線所成角的角度在10°以下的場合。
根據以上的方法,由於預備割劃線一邊朝著裁斷預定線彎曲並順利地合流,因此與該預備割劃線連接開始割劃線的形成時,不須急速地轉換割劃旋轉刀刃的進行方向。藉此,在預備割劃線與裁斷預定線合流的點(以下,稱合流點)的附近,即使假如產生龜裂的場合,該龜裂容易形成與裁斷預定線(在割劃線的形成完成後,該割劃線)平行延伸的狀態。其結果,在裁斷強劃玻璃板時, 即使沿著該龜裂裁斷該強劃玻璃板,仍可在有效面部抑制裁切殘餘的產生。
上述的方法中,上述預備割劃線的起始端以位在上述非有效面部中的上述強劃玻璃板的邊緣部為佳。
如上述,伴隨著預備割劃線的形成,在從成為預備割劃線起始端的邊緣部到終端(割劃線的起始端)為止的全長,可以將形成於強化玻璃板的板厚方向的中間龜裂,形成適合裁斷的深度。因此,即使在與預備割劃線連接形成割劃線時,同樣可形成適合於強化玻璃板之裁斷深度的中間龜裂,可容易裁斷強化玻璃板。
上述的方法中,上述預備割劃線的曲率半徑是以5mm以上,並以20mm以下為佳。
如上述,設曲率半徑為5mm以上時,可更為適當避免割劃旋轉刀刃之進行方向的急速轉換。並設曲率半徑為20mm以下時,可防止跨長距離接近的狀態來形成預備割劃線與割劃線。藉此,可適當地避免在裁斷強化玻璃板時,應沿著原來割劃線所形成的裁斷部(割斷部),被沿著預備割劃線形成,或一邊來往於割劃線與預備割劃線之間形成等情況的發生。
上述的方法中,上述裁斷預定線包括直線的場合,上述割劃線是以該直線與上述裁斷預定線合流為佳。並且,上述裁斷預定線僅以曲線構成的場合,上述預備割劃線是以上述裁斷預定線的曲線之中,在曲率成為最小的位置與該裁斷預定線合流為佳。
如此一來,即使在合流點的附近產生龜裂的場合,該龜裂可更容易形成與裁斷預定線平行延伸的狀態。
上述的方法中,以使得上述割劃旋轉刀刃朝著與上述邊緣部成正交的方向行走,形成上述預備割劃線的起始端為佳。
如此一來,割劃旋轉刀刃變得容易鉤掛於邊緣部,因此在預備割劃線中,形成適合於強化玻璃板之裁斷深度的中間龜裂上,變得更為有利。
上述的方法中,上述有效面部具備有已彎曲角隅部的大致矩形的形狀,上述割劃線的深度是以在上述有效面部與上述非有效面部的邊界之中的沿著上述角隅部的彎曲位置處形成比其他位置處更深為佳。在此,所謂「具有已彎曲的角隅部的大致矩形」不僅是上述的代表性形狀,並包括將代表性形狀的外圍輪廓的直線的一部份或全部置換成視為大致直線的曲線的形狀。
如此一來,對強化玻璃板之割劃線的形成完成之後,在彎折裁斷該強化玻璃板時,可以有效面部與非有效面部的邊界(形成完成後的割劃線)之中的沿著角隅部的彎曲位置處比其他的位置處小的彎曲力矩,裁斷強化玻璃板。藉此,彎曲位置處與其他的位置處比較,容易執行有效面部與非有效面部的分離,因此可順利地從強化玻璃板實施有效面部的裁出。
上述的方法中,將上述有效面部與上述非有 效面部的邊界之中,設形成於上述其他位置處的上述割劃線的深度為形成在上述強化玻璃板的壓縮應力層的厚度的3倍以上,且小於上述強化玻璃板之板厚的60%為佳。
如此一來,有效面部與非有效面部的邊界之中,在其他的位置處,可避免從割劃線(包括於該割劃線的中間龜裂)產生的龜裂(以下,稱分斷裂痕)朝著強化玻璃板的板厚方向自行移動。另一方面,有效面部與非有效面部的邊界之中的沿著角隅部的彎曲位置處,形成比其他位置處更深的割劃線,因此容易引起分斷裂痕的自行移動。並且,在產生分斷裂痕自行移動的場合,該分斷裂痕會因為作用於拉伸應力層的拉伸應力,進展至其進展方向(板厚方向)之前端部的壓縮應力層為止,成為裁斷強化玻璃板的大致全厚度或全厚度的狀態。因此,割劃線的形成完成之後,在彎折裁斷強化玻璃板時,對於彎曲位置處,可極為容易執行有效面部與非有效面部的分離。其結果,可更為順利地從強化玻璃板實施有效面部的裁出。並且,在彎曲位置處,分斷裂痕會自行移動而成為裁斷大致全厚度或全厚度的狀態,另一方面,其他位置處是在僅形成割劃線的未裁斷的狀態下,因此可防止例如正在進行強化玻璃板的搬運中等,在意外的時間點使得有效面部與非有效面部完全分離,而使該等的相對的裁斷面彼此摩擦,降低裁斷面的品質的情況的發生。
上述的方法中,沿著上述角隅部的彎曲位置處之中,曲率半徑是以越小的彎曲位置處形成越深的上述 割劃線為佳。
如此一來,曲率半徑越小的彎曲位置處,越是容易引起分斷裂痕的自行移動,強化玻璃板的大致全厚或全厚成為容易裁斷的狀態,因此可更為適當執行彎曲位置處之有效面部與非有效面部的分離。
上述的方法中,在形成上述割劃線時,以使得上述割劃旋轉刀刃推壓上述強化玻璃板的推壓力,在上述有效面部與上述非有效面部的邊界之中的沿著上述角隅部的彎曲位置處比上述其他的位置處更大為佳。
如此一來,在形成上述割劃線時,有效面部與非有效面部的邊界之中的沿著角隅部的彎曲位置處和其他的位置處比較,可形成較深的割劃線。
上述的方法中,在形成上述割劃線時,以使得上述割劃旋轉刀刃移動的移動速度,在上述有效面部與上述非有效面部的邊界之中的沿著上述角隅部的彎曲位置處比上述其他的位置處緩慢為佳。
如此一來,有效面部與非有效面部的邊界之中的沿著角隅部的彎曲位置與其他位置處比較,可確實地使割劃旋轉刀刃推壓於強化玻璃板的推壓力作用。因此,在彎曲位置處,容易形成更深的割劃線,以致於容易促進分斷裂痕的自行移動。
上述的方法中,以藉著割劃刀刃的移動,以上述非有效面部為起始端朝上述割劃線延伸,並使其終端形成與上述割劃線不合流的輔助割劃線為佳。
如此一來,在割劃線及輔助割劃線的形成完成之後,執行沿割劃線的彎折之前,只要直行沿著輔助割劃線的彎折,即可伴隨著沿輔助割劃線形成裁斷部(割斷部)。此時,裁斷部進一步在該輔助割劃線的終端側,進展至割劃線為止,且輔助割劃線的起始端側則進展到強化玻璃板的非有效面部的邊緣部為止。藉此,在強化玻璃板的非有效面部,形成有從割劃線連接至邊緣部為止的裁斷部。此外,到達割劃線的裁斷部在其後,沿著該割劃線逐漸進展。藉由該等持續執行沿著輔助割劃線的彎折,在執行沿割劃線的彎折時,對於非有效面部,可將裁斷部所分斷的兩側位置處朝著對應其各個方向的分別獨立地彎折。此外,對於沿著割劃線裁斷部已進展的位置處,朝著對應該位置處的方向來彎折強化玻璃板本身變得沒有必要。亦即,伴隨著沿割劃線彎折的執行,同時朝著多方向彎折強化玻璃板變得沒有必要,而可限定少的彎折方向。其結果,盡可能地抑制有效面部與非有效面部之相對裁斷面彼此的接觸。又,在形成輔助割劃線時,該輔助割劃線的終端,由於不與割劃線合流,因此可避免起因於作用在強化玻璃板的拉伸應力層的拉伸應力,從輔助割劃線產生的龜裂朝著有效面部進展的狀況發生。
上述的方法中,上述輔助割劃線的起始端是以位在上述強化玻璃板的上述非有效面部的邊緣部為佳。
如此一來,從成為輔助割劃線起始端的邊緣部跨終端為止的全長,可將該輔助割劃線形成適合於藉彎 折來裁斷的深度。因此,可更為確實地執行沿輔助割劃線的彎折。
上述的方法中,上述割劃刀刃為旋轉刀刃,並設上述輔助割劃線的終端與上述割劃線的分開距離為上述旋轉刀刃直徑的0.5倍以上,且是3倍以下為佳。
如此一來,在形成輔助割劃線時,可避免從該輔助割劃線朝著產生龜裂的有效面部的進展。又,輔助割劃線的終端與割劃線的分開距離過長的場合,沿輔助割劃線執行彎折時,在該輔助割劃線的終端側,裁斷部不朝向割劃線,而會有朝著意料外的方向進展。但是,分開距離在上述範圍的場合,可適當防止以上狀況的發生。
上述的方法中,以形成複數的上述輔助割劃線為佳。
輔助割劃線的數量越多,在沿著該輔助割劃線執行彎折之後,非有效面部會因形成在該非有效面部的裁斷部而形成更為多數分斷的狀態。因此,在沿著輔助割劃線執行彎折後,接著沿割劃線執行彎折時,在進行以裁斷部分斷後之所有非有效面部的各彎曲時,可限定更少的彎折方向。其結果,當形成複數輔助割劃線,在沿著割劃線執行彎折時,可進一步適當抑制有效面部與非有效面部相對的裁斷面彼此的接觸。並在沿著割劃線執行彎折之後,除去非有效面部時,也可以容易分開不使得分斷成多數之非有效面部的各裁斷面與有效面部的裁斷面接觸。藉此,在除去非有效面部時,也可適當抑制裁斷面彼此的接 觸。
上述的方法中,上述割劃線以包括成直線形延伸的直線位置處,朝著上述割劃線的直線位置處形成上述輔助割劃線為佳。
如此一來,沿著割劃線裁斷強化玻璃板時,可適當避免在有效面部之裁切殘餘的產生。
上述的方法中,以將上述輔助割劃線形成直線形,並相對於上述割劃線沿著垂直方向形成為佳。
如此一來,沿著割劃線裁斷強化玻璃板時,在有效面部避免裁切殘餘的產生上,更為有利。
上述的方法中,以使得上述預備割劃線與上述裁斷預定線的點合流的點和上述割劃線的終端分開為佳。
如此一來,形成割劃線的終端時,在合流點的附近,不會有朝著與割劃線不同方向延伸的龜裂產生之虞。因此,在有效面部可更為有效抑制裁切殘餘的產生。
又,為解決上述第二的技術課題所研創而成的本發明,係沿著成為具有包括曲線的外圍輪廓的有效面部及圍繞該有效面部的非有效面部的邊界的封閉環狀的裁斷預定線,藉著使割劃刀刃移動,形成用於將強化玻璃板裁斷成上述有效面部與上述非有效面部的割劃線的強化玻璃板的割劃方法,其特徵為:藉著使上述割劃刀刃移動,形成以上述非有效面部為起始端朝著上述割劃線延伸,並使其終端不與上述割劃線合流的輔助割劃線。
根據上述方法,在割劃線及輔助割劃線的形成完成之後,在沿著割劃線執行彎折之前,只要沿輔助割劃線執行彎折,即可伴隨此著輔助割劃線形成裁斷部(割斷部)。此時,進一步裁斷部在該輔助割劃線的終端側,進展到割劃線為止,輔助割劃線的起始端側則進展至強化玻璃板的非有效面部的邊緣部為止。藉此,在強化玻璃板的非有效面部,形成從割劃線連接到邊緣部為止的裁斷部。此外,到達割劃線的裁斷部在其後,沿著該割劃線逐漸進展。由此,在沿著輔助割劃線執行彎折後,接著沿割劃線執行彎折時,對於非有效面部,可將裁斷部所分斷的兩側位置處分別朝著與其分別對應的方向獨立彎折。此外,對於沿著割劃線裁斷部已進展的位置處,朝著對應該位置處的方向來彎折強化玻璃板本身變得沒有必要。亦即,伴隨著沿割劃線彎折的執行,同時朝著多方向彎折強化玻璃板變得沒有必要,而可限定少的彎折方向。其結果,盡可能地抑制有效面部與非有效面部之相對裁斷面彼此的接觸。又,在形成輔助割劃線時,該輔助割劃線的終端,由於不與割劃線合流,因此可避免起因於作用在強化玻璃板的拉伸應力層的拉伸應力,從輔助割劃線產生的龜裂朝著有效面部進展的狀況發生。
上述的方法中,上述輔助割劃線的起始端是以位在上述強化玻璃板的上述非有效面部的邊緣部為佳。
如此一來,由於上述強化玻璃板之割劃方法相關的說明,針對與此對應的樣態也可獲得已說明之事項 相同的作用暨效果。
上述的方法中,上述割劃刀刃為旋轉刀刃,並設上述輔助割劃線的終端與上述割劃線的分開距離為上述旋轉刀刃直徑的0.5倍以上,且是3倍以下為佳。
如此一來,由於上述強化玻璃板之割劃方法相關的說明,針對與此對應的樣態也可獲得已說明之事項相同的作用暨效果。
上述的方法中,以形成複數的上述輔助割劃線為佳。
如此一來,由於上述強化玻璃板之割劃方法相關的說明,針對與此對應的樣態也可獲得已說明之事項相同的作用暨效果。
上述的方法中,上述割劃線以包括成直線形延伸的直線位置處,朝著上述割劃線的直線位置處形成上述輔助割劃線為佳。
如此一來,由於上述強化玻璃板之割劃方法相關的說明,針對與此對應的樣態也可獲得已說明之事項相同的作用暨效果。
上述的方法中,以將上述輔助割劃線形成直線形,並相對於上述割劃線沿著垂直方向形成為佳。
如此一來,由於上述強化玻璃板之割劃方法相關的說明,針對與此對應的樣態也可獲得已說明之事項相同的作用暨效果。
上述的方法中,上述有效面部具備有已彎曲 之角隅部的大致矩形的形狀,上述割劃線的深度是以在上述有效面部與上述非有效面部的邊界之中的沿著上述角隅部的彎曲位置處形成比其他的位置處更深為佳。
如此一來,由於上述強化玻璃板之割劃方法相關的說明,針對與此對應的樣態也可獲得已說明之事項相同的作用暨效果。
上述的方法中,將上述有效面部與上述非有效面部的邊界之中,設形成於上述其他位置處的上述割劃線的深度為形成在上述強化玻璃板的壓縮應力層的厚度的3倍以上,且小於上述強化玻璃板之板厚的60%為佳。
如此一來,由於上述強化玻璃板之割劃方法相關的說明,針對與此對應的樣態也可獲得已說明之事項相同的作用暨效果。
上述的方法中,沿著上述角隅部的彎曲位置處之中,曲率半徑是以越小的彎曲位置處形成越深的上述割劃線為佳。
如此一來,由於上述強化玻璃板之割劃方法相關的說明,針對與此對應的樣態也可獲得已說明之事項相同的作用暨效果。
上述的方法中,在形成上述割劃線時,以使得上述割劃刀刃推壓上述強化玻璃板的推壓力,在上述有效面部與上述非有效面部的邊界之中的沿著上述角隅部的彎曲位置處比上述其他的位置處更大為佳。
如此一來,由於上述強化玻璃板之割劃方法 相關的說明,針對與此對應的樣態也可獲得已說明之事項相同的作用暨效果。
上述的方法中,在形成上述割劃線時,以使得上述割劃刀刃移動的移動速度,在上述有效面部與上述非有效面部的邊界之中的沿著上述角隅部的彎曲位置處比上述其他的位置處緩慢為佳。
如此一來,由於上述強化玻璃板之割劃方法相關的說明,針對與此對應的樣態也可獲得已說明之事項相同的作用暨效果。
並且,為解決上述第三的技術課題所研創而成的本發明,係沿著具有已彎曲角隅部的大致矩形狀的有效面部,及圍繞該有效面部的非有效面部的邊界,移動割劃刀刃,藉此將強化玻璃板形成用於裁斷上述有效面部與上述非有效面部的割劃線之強化玻璃板的割劃方法,其特徵為:上述割劃線的深度在上述有效面部與上述非有效面部的邊界之中的沿著上述角隅部的彎曲位置處是形成比其他位置處更深。在此,所謂「具有已彎曲的角隅部的大致矩形」不僅是上述的代表性形狀,並包括將代表性形狀的外圍輪廓的直線的一部份或全部置換成視為大致直線的曲線的形狀。
根據上述方法,對強化玻璃板之割劃線的形成完成之後,在彎折裁斷該強化玻璃板時,可以有效面部與非有效面部的邊界(形成完成後的割劃線)之中的沿著角隅部的彎曲位置處比其他的位置處小的彎曲力矩,裁斷 強化玻璃板。藉此,彎曲位置處與其他的位置處比較,容易執行有效面部與非有效面部的分離,因此可順利地從強化玻璃板實施有效面部的裁出。
上述的方法中,將上述有效面部與上述非有效面部的邊界之中,設形成於上述其他位置處的上述割劃線的深度為形成在上述強化玻璃板的壓縮應力層的厚度的3倍以上,且小於上述強化玻璃板之板厚的60%為佳。
如此一來,由於上述強化玻璃板之割劃方法相關的說明,針對與此對應的樣態也可獲得已說明之事項相同的作用暨效果。
上述的方法中,沿著上述角隅部的彎曲位置處之中,曲率半徑是以越小的彎曲位置處形成越深的上述割劃線為佳。
如此一來,由於上述強化玻璃板之割劃方法相關的說明,針對與此對應的樣態也可獲得已說明之事項相同的作用暨效果。
上述的方法中,在形成上述割劃線時,以使得上述割劃刀刃推壓上述強化玻璃板的推壓力,在上述有效面部與上述非有效面部的邊界之中的沿著上述角隅部的彎曲位置處比上述其他的位置處更大為佳。
如此一來,由於上述強化玻璃板之割劃方法相關的說明,針對與此對應的樣態也可獲得已說明之事項相同的作用暨效果。
上述的方法中,在形成上述割劃線時,以使 得上述割劃刀刃移動的移動速度,在上述有效面部與上述非有效面部的邊界之中的沿著上述角隅部的彎曲位置處比上述其他的位置處緩慢為佳。
如此一來,由於上述強化玻璃板之割劃方法相關的說明,針對與此對應的樣態也可獲得已說明之事項相同的作用暨效果。
如上述,根據本發明,從強化玻璃板裁出具有包括曲線的外圍輪廓的有效面部時,可抑制該有效面部之裁切殘餘的產生。並且,儘可能地抑制有效面部與非有效面部之相對的裁斷面彼此的接觸。此外,可順利實施有效面部的裁出。
G‧‧‧強化玻璃板
Ga‧‧‧有效面部
Gb‧‧‧非有效面部
E‧‧‧強化玻璃板的邊緣部
A‧‧‧壓縮應力層
DOL‧‧‧壓縮應力層的厚度
B‧‧‧拉伸應力層
CL‧‧‧裁斷預定線
T1~T4‧‧‧裁斷預定線(割劃線)的直線位置處
C1~C4‧‧‧裁斷預定線(割劃線)的直線位置處
K1~K4‧‧‧裁斷預定線的大致直線位置處
RS‧‧‧預備割劃線
S‧‧‧割劃線
SE‧‧‧割劃線的終端
HS‧‧‧輔助割劃線
HSS‧‧‧輔助割劃線的起始端
HSE‧‧‧輔助割劃線的終端
MC‧‧‧中間龜裂
X‧‧‧直線位置處之中間龜裂的深度
Y‧‧‧彎曲位置處之中間龜裂的深度
Z‧‧‧彎曲位置處之中間龜裂的深度
CR‧‧‧分斷龜裂
J‧‧‧預備割劃線與裁斷預定線的合流點
TL1‧‧‧預備割劃線的切線
TL2‧‧‧裁斷預定線的切線
α‧‧‧預備割劃線的切線與裁斷預定線形成的角度
β‧‧‧預備割劃線的切線與裁斷預定線的切線形成的角度
θ1‧‧‧預備割劃線與邊緣部形成的角度
D1‧‧‧割劃線的終端與合流點的分開距離
H‧‧‧割劃滾輪
HD‧‧‧割劃滾輪的直徑
D2‧‧‧輔助割劃線的終端與割劃線的分開距離
F‧‧‧推壓力
V‧‧‧行走速度
C‧‧‧角隅部
第1圖為本發明第一實施形態相關之強化玻璃板的割劃方法中,表示成為實施該方法之對象的強化玻璃板的上視圖。
第2圖表示本發明第一實施形態相關之強化玻璃板的割劃方法中,形成在成為實施該方法之對象的強化玻璃板的壓縮應力層與拉伸應力層的圖。
第3a圖表示本發明第一實施形態相關之強化玻璃板的割劃方法的上視圖。
第3b圖為第3a圖中,將預備割劃線的附近放大的放大圖。
第4a圖表示本發明第一實施形態相關之強化玻璃板的割劃方法的上視圖。
第4b圖為第4a圖中,將合流點的附近放大的放大圖。
第5a圖表示割劃線的形成樣態的圖。
第5b圖表示割劃線的形成樣態的圖。
第5c圖表示割劃線的形成樣態的圖。
第6圖表示本發明第一實施形態相關之強化玻璃板的割劃方法中,形成輔助割劃線的樣態的上視圖。
第7圖表示本發明第一實施形態相關之強化玻璃板的割劃方法中,形成輔助割劃線的樣態的上視圖。
第8a圖表示形成於強化玻璃板的中間龜裂的圖。
第8b圖表示形成於強化玻璃板的中間龜裂的圖。
第8c圖表示形成於強化玻璃板的中間龜裂的圖。
第9圖表示本發明第一實施形態相關之強化玻璃板的割劃方法的作用的上視圖。
第10圖表示本發明第一實施形態相關之強化玻璃板的割劃方法的作用的上視圖。
第11圖表示本發明第一實施形態相關之強化玻璃板的割劃方法的作用的上視圖。
第12圖表示本發明第一實施形態相關之強化玻璃板的割劃方法的作用的上視圖。
第13圖表示本發明第二實施形態相關之強化玻璃板的割劃方法中,將預備割劃線的附近放大的放大圖。
第14圖表示本發明第三實施形態相關之強化玻璃板的割劃方法中,將預備割劃線的附近放大的放大圖。
第15圖表示本發明第四實施形態相關之強化玻璃板的割劃方法中,將預備割劃線的附近放大的放大圖。
第16圖表示本發明第五實施形態相關之強化玻璃板的割劃方法中,將預備割劃線的附近放大的放大圖。
第17圖表示本發明第六實施形態相關之強化玻璃板的割劃方法中,成為實施該方法之對象的強化玻璃板的上視圖。
第18圖表示本發明第七實施形態相關之強化玻璃板的割劃方法的上視圖。
第19圖表示本發明第八實施形態相關之強化玻璃板的割劃方法的上視圖。
第20圖表示本發明第九實施形態相關之強化玻璃板的割劃方法的上視圖。
第21圖表示本發明第十實施形態相關之強化玻璃板的割劃方法的上視圖。
第22圖表示比較例相關之強化玻璃板的割劃方法的上視圖。
第23圖表示強化玻璃板的割劃方法的上視圖。
第24圖表示習知的強化玻璃板的割劃方法的上視圖。
第25圖表示習知的強化玻璃板的割劃方法中,將合流點的附近放大的放大圖。
第26圖表示實施習知強化玻璃板的割劃方法之後,將裁斷後的強化玻璃板的有效面部放大的放大圖。
以下,針對本發明的實施形態參閱添附圖示加以說明。再者,以下說明的各實施形態相關之強化玻璃板的割劃方法中,成為實施該方法的對象的強化玻璃板是僅表示其一構成例,如後述,本發明相關之強化玻璃板的割劃方法,不僅是以此強化玻璃板為對象。
第1圖為本發明第一實施形態相關之強化玻璃板的割劃方法中,表示成為實施該方法之對象的強化玻璃板G的上視圖,第2圖是表示形成在該強化玻璃板G的壓縮應力層A與拉伸應力層B的圖。如該等的圖表示,強化玻璃板G具有矩形的形狀。並在板厚方向的表面側及裏面側,形成有壓縮應力作用的壓縮應力層A,並在兩壓縮應力層A之間,形成有拉伸應力作用的拉伸應力層B。
在此,本實施形態中,作用於兩壓縮應力層A的壓縮應力的大小分別為710MPa,兩壓縮應力層A的厚度DOL分別為20.8μm。又,作用於拉伸應力層B的拉伸應力的大小為21.4MPa。並且,強化玻璃板G的尺寸(橫×縱×厚)為150mm×90mm×0.7mm。再者,第2圖為 佔據強化玻璃板G板厚之壓縮應力層A的厚度DOL較實際比例放大的圖示。
在此,強化玻璃板G(成為強化玻璃板G根本的玻璃板)的玻璃組成是以含有質量%之SiO2:50~80%、Al2O3:5~25%、B2O3:0~15%、Na2O:1~20%、K2O:0~10%的組成為佳。如此一來,可獲得離子交換性能與抗失透明性雙方皆優異的強化玻璃板G。
另外,強化玻璃板G是成為裁出的對象,且由具有代表性形狀的有效面部Ga與圍繞該有效面部Ga,並在強化玻璃板G的裁斷後所廢棄的非有效面部Gb所構成。並且,封閉環狀的裁斷預定線CL是成為有效面部Ga與非有效面部Gb的邊界。亦即,本實施形態中,作為具有包括區線的外圍輪廓的有效面部Ga是以裁出代表性形狀的對象。
有效面部Ga,其尺寸(橫×縱×厚)為120mm×60mm×0.7mm。又,該有效面部Ga與非有效面部Gb之邊界的裁斷預定線CL(後述之割劃線S的形成完成後為該割劃線S)是以沿著有效面部Ga的四處的各角隅部的彎曲位置處C1~C4及彼此連結該等彎曲位置處C1~C4的四處的直線位置處T1~T4所構成。在此,各彎曲位置處C1~C4的曲率半徑,針對C1及C2是成為10mm,針對C3及C4則是成為5mm。亦即,C3及C4是比C1及C2的曲率半徑小。在此,本實施形態在有效面部Ga與非有效面部Gb的邊界之中,其他的位置處為直線位置處 T1~T4構成。
以下,針對本發明第一實施形態相關之強化玻璃板的割劃方法,參閱添附的圖示說明。再者,本實施形態及以後說明的其他實施形態是使用割劃滾輪H作為形成預備割劃線RS、割劃線S及輔助割劃線HS的割劃旋轉刀刃(割劃刀刃)。
首先,如第3a圖、第3b圖白色鏤空箭頭表示,以強化玻璃板G的邊緣部E作為起始端,從非有效面部Gb開始預備割劃線RS的形成。該預備割劃線RS的起始端是將割劃滾輪H鉤掛於邊緣部E,並朝著與該邊緣部E正交的方向行走所形成。
接著,一邊逐漸轉換割劃滾輪H的進行方向,並使得預備割劃線RS朝向裁斷預定線CL接近。並且,預被割劃線RS與裁斷預定線CL是一邊將預備割劃線RS彎曲並順利地與裁斷預定線CL合流使其與位在直線位置處T1上的合流點接觸。藉此,完成預備割劃線RS的形成。
在此,預備割劃線RS的曲率半徑是設在5mm以上,且在20mm以下。本實施形態是設預備割劃線RS的曲率半徑為10mm。又,本實施形態中,形成預備割劃線RS時的割劃滾輪H的行走速度設為15mm/s,割劃滾輪H推壓強化玻璃板G表面的推壓力設成9.4N。另外,本實施形態中,預備割劃線RS是包括起始端附近的直線位置處與終端附近之曲線位置處的曲線位置處雙方的 構成。又,終端附近的曲線位置處是以一定的曲率半徑彎曲。
預備割劃線RS的形成完成時,如第4a圖的白色鏤空箭頭表示,使割劃滾輪H沿著裁斷預定線CL行走,和預備割劃線RS連接,開始將強化玻璃板G裁斷成有效面部Ga與非有效面部Gb用之割劃線S的形成。亦即,預備割劃線RS的終端(合流點J)是成為割劃線S的形成開始的起始端。
並且,以合流點J為割劃線S的起始端,將割劃線S形成封閉環狀。此時,如第4b圖表示,使割劃線S的終端SE與合流點J分開地形成割劃線S。再者,合流點J與割劃線S的終端SE分開的距離D1是以0.05~1mm為佳。
在此,針對形成封閉環狀的割劃線S時的形成樣態詳述如下。並且,裁斷預定線CL之中,由於在各直線位置處T1~T4形成割劃線S的樣態,所有皆相同,因此以該等為代表,僅針對在直線位置處T1形成割劃線S的樣態說明。又,各彎曲位置處C1~C4之中,對於C1與C2是形成相同的割劃線S的樣態,同樣地對於C3與C4也是形成相同的割劃線S的樣態,以該等為代表,僅針對在C1形成割劃線S的樣態與在C3形成割劃線S的樣態說明。
第5a圖~第5c圖是分別表示割劃滾輪H在裁斷預定線CL之中,直線位置處T1(T2、T3、T4)上、 彎曲位置處C1(C2)上、彎曲位置處C3(C4)上行走的樣態的圖。如該等的圖表示,裁斷預定線CL之中,割劃滾輪H在彎曲位置處C1上、C3上行走的行走速度V(移動速度)為相同,並且比在直線位置處T1上行走的行走速度V慢。又,割劃滾輪H在彎曲位置處C1上及C3上行走時,該割劃滾輪H推壓強化玻璃板G的推壓力F為相同,且在直線位置處T1上行走時,比該割劃滾輪H推壓強化玻璃板G的推壓力F大。
再者,本實施形態中,形成割劃線S時的割劃滾輪H的行走速度V是設裁斷預定線CL之中,在直線位置處T1~T4上為100mm/s,在彎曲位置處C1~C4上為20mm/s。又,設割劃滾輪H推壓強化玻璃板G表面的推壓力F在直線位置處T1~T4上為8.5N,在彎曲位置處C1~C4上為9.4N。
並且,割劃線S的形成完成時,藉割劃滾輪H,如第6圖表示,從強化玻璃板G的非有效面部Gb的邊緣部E,朝向形成完成之割劃線S的各直線位置處T2~T4,分別形成輔助割劃線S(本實施形態中為3條)。在此,朝向各直線位置處T2~T4形成輔助割劃線HS的樣態為所有皆相同,所以該等為代表,僅針對朝向直線位置處T2形成輔助割劃線HS的樣態說明。
如第7圖表示,將割劃滾輪H鉤掛於邊緣部E,並朝著與該邊緣部E正交的方向行走,開始輔助割劃線HS的形成。並且,將該輔助割劃線HS形成從位於邊 緣部E的起始端HSS到終端HSE為止的全長呈直線形延伸,並使其終端HSE不與直線位置處T2合流地完成輔助割劃線HS的形成。此時,如第7圖表示,設輔助割劃線HS的終端HSE與割劃線S的直線位置處T2的分開距離D2為割劃滾輪H的直徑HD的0.5倍以上,且為3倍以下。又,輔助割劃線HS是相對於直線位置處T2沿垂直方向形成。
再者,本實施形態中,設朝向各直線位置處T2~T4,形成輔助割劃線HS時的割劃滾輪H的行走速度為15mm/s,並設割劃滾輪H推壓強化玻璃板G表面的推壓力為10N。又,割劃滾輪H的直徑HD為2mm,設輔助割劃線HS的終端HSE與割劃線S的直線位置處T2的分開距離D2為2mm。
以下,針對本發明第一實施形態相關之強化玻璃板的割劃方法的作用暨效果說明。
該第一實施形態相關之強化玻璃板的割劃方法是使預備割劃線RS朝著裁斷預定線CL的直線位置處T1一邊彎曲並順利合流,並設其曲率半徑(=10mm)微5mm以上。因此,和預備割劃線RS連接,開始割劃線S的形成時,可適當避免割劃滾輪H之進行方向的急速轉換。
藉此,在合流點J的附近,假如即使有龜裂產生的場合,該龜裂容易形成與裁斷預定線CL(割劃線S)平行延伸的狀態。其結果,在彎折裁斷(割斷)強化 玻璃板G時,即使沿著該龜裂裁斷該強化玻璃板G,在有效面部Ga仍可抑制裁切殘餘的產生。
並設預備割劃線S的曲率半徑(=10mm)為20mm以下時,可防止在跨長距離接近的狀態下形成預備割劃線RS與割劃線S。藉此,可適當防止在裁斷強化玻璃板G時,沿著原來割劃線RS應形成的裁斷部(割斷部),被沿著預備割劃線RS形成,或一邊來往於割劃線S與預備割劃線RS之間形成等情況的發生。
另外,預備割劃線RS的起始端藉著位於強化玻璃板G的邊緣部E,伴隨著預備割劃線RS的形成,可以使形成於強化玻璃板G的板厚方向的中間龜裂,從成為預備割劃線RS的起始端的邊緣部E到成為終端的合流點J為止的全長,形成適合裁斷的深度。
因此,在與預備割劃線RS連接,形成割劃線S時,同樣可形成適合裁斷強化玻璃板G的深度的中間龜裂MC,而容易裁斷強化玻璃板G。此外,使割劃滾輪H行走在與邊緣部E正交的方向,形成預備割劃線RS的起始端時,容易將割劃滾輪H鉤掛於該邊緣部E,在形成適合裁斷深度的中間龜裂MC上,更為有利。
又,藉割劃線S的終端SE與合流點J的分離,形成割劃線S的終端SE時,在合流點J的附近會有朝著與割劃線S不同方向延伸的龜裂產生之虞。為此,在有效面部Ga,可更為提升抑制裁切殘餘產生的效果。
此外,第一實施形態相關之強化玻璃板的割 劃方法是如第5a圖~第5c圖表示,在有效面部Ga與非有效面部Gb的邊界(形成完成後的割劃線S)之中,彎曲位置處C1、C3與直線位置處T1比較,包括於割劃線S,形成較深的朝強化玻璃板G的板厚方向延伸的中間龜裂MC。再者,形成於直線位置處T1的中間龜裂MC的深度X為形成於強化玻璃板G的壓縮應力層A的厚度DOL的3倍以上,且形成小於強化玻璃板G的板厚的60%。
並且,如上述在彎曲位置處C1、C3可形成比直線位置處T1深的中間龜裂MC是起因於如第5a圖~第5c圖表示,(1)在形成割劃線S時,使得割劃滾輪H推壓強化玻璃板G的推壓力F,在沿著角隅部的彎曲位置處C1、C3比直線位置處T1大,(2)使得割劃滾輪H在彎曲位置處C1、C3上行走的行走速度V比在直線位置處T1上行走的行走速度V慢,藉此可確實地使推壓力F作用。
藉此,在有效面部Ga與非有效面部Gb的邊界之中,沿著角隅部的彎曲位置處C1~C4可以較直線位置處T1~T4小的彎曲力矩,彎折裁斷強化玻璃板G。藉此,彎曲位置處C1~C4和直線位置處T1~T4比較,執行有效面部Ga與非有效面部Gb的分離變得容易。因此,可順利地實施從強化玻璃板G之有效面部Ga的裁出。
在此,第8a圖~第8c圖是分別表示有效面部Ga與非有效面部Gb的邊界之中,形成於直線位置處T1(T2、T3、T4)、彎曲位置處C1(C2)、彎曲位置處C3 (C4)的中間龜裂MC的圖。如第8a圖表示,在直線位置處T1形成割劃線S時,可容易避免從中間龜裂MC產生的分斷龜裂CR朝著強化玻璃板G的厚度方向自行移動等狀況的發生。另一方面,沿著角隅部的彎曲位置處C1、C3被割劃滾輪H以較直線位置處T1更強力地推壓,形成更深的中間龜裂MC,因此如第8b圖、第8c圖以白色鏤空箭頭表示,容易引起分斷龜裂CR的自行移動。
並且,在分斷龜裂CR自行移動產生的場合,分斷龜裂CR會因作用於拉伸應力層B的拉伸應力,進展至其進展方向(板厚方向)的前端側的壓縮應力層A為止,成為強化玻璃板G的大致全厚度或者裁斷全厚度的狀態。因此,割劃線S的形成完成後,在彎折裁斷強化玻璃板G時,對於彎曲位置處C1~C4,可更為容易執行有效面部Ga與非有效面部Gb的分離。
其結果,可更為順利地實施從強化玻璃板G裁出有效面部Ga。另外,彎曲位置處C1~C4在分斷龜裂CR自行移動,成為裁斷大致全厚度或全厚度的狀態,另一方面直線位置處T1~T4則是在僅形成有中間龜裂MC的未裁斷的狀態下。因此,可防止例如在強化玻璃板G的搬運中等,會在意外的時間使有效面部Ga與非有效面部Gb完全分離,使得該等相對的裁斷面彼此摩擦,導致裁斷面品質降低的狀況的發生。
又,該第一實施形態相關之強化玻璃板的割 劃方法中,曲率半徑(=5mm)相對較小的彎曲位置處C3及C4相對於曲率半徑(=10mm)相對較大的彎曲位置處C1及C2,可形成較深的中間龜裂MC。由此,彎曲位置處C3及C4較彎曲位置處C1及C2容易引起分斷龜裂CR的自行移動。因此,彎曲位置處C3及C4更容易形成裁斷強化玻璃板G的大致全厚度或全厚度的狀態,可適當執行彎曲位置處C1~C4之有效面部Ga與非有效面部Gb的分離。
再者,本實施形態中,在有效面部Ga與非有效面部Gb的邊界之中,形成於直線位置處T1(T2、T3、T4)、彎曲位置處C1(C2)、彎曲位置處C3(C4)的中間龜裂MC的深度(第5a圖~第5c圖及第8a圖~第8c圖以符號X、Y、Z表示的深度)是分別為直線位置處T1(T2、T3、T4):X=120μm、彎曲位置處C1(C2):Y=130μm、彎曲位置處C3(C4):Z=150μm(在強化玻璃板G的裁斷後測量)。
在此,將形成於直線位置處T1~T4的中間龜裂MC的深度X,設定在形成於強化玻璃板G的壓縮應力層A的厚度DOL的3倍以上,並小於強化玻璃板G的板厚的60%的條件是藉:(1)壓縮應力層A的厚度DOL;(2)作用於壓縮應力層A的壓縮應力的大小;(3)拉伸應力層B的厚度;(4)根據作用於拉伸應力層B的拉伸應力的大小而有不同等,在變更該等(1)~(4)的條件的場合,進行適當割劃滾輪H的行走速度V及割劃滾輪 H推壓強化玻璃板G之推壓力F等的設定。例如,一邊變更行走速度V及推壓力F並進行試裁切,分配最適當的設定。
又,在彎曲位置處C1~C4中,用於形成比直線位置處T1~T2深的中間龜裂MC的條件是將割劃滾輪H推壓強化玻璃板G的推壓力F設定成在彎曲位置處C1~C4比直線位置處T1~T4大的條件。並且,推壓力F的大小在彎曲位置處C1~C4中,以較直線置處位T1~T4增加5%以上為佳,並以增加10%以上更佳。又,割劃滾輪H的行走速度V是設彎曲位置處C1~C4相對於直線位置處T1~T4的60%以下為佳,更佳者為40%以下。
另外,彎曲位置處C1~C4中,即使推壓力F的大小及行走速度V為相同,曲率半徑相對較小的彎曲位置處C3及C4相對於曲率半徑相對較大的彎曲位置處C1及C2,自然會形成較深的中間龜裂MC。
又,該第一實施形態相關之強化玻璃板的割劃方法是在預備割劃線RS、割劃線S及輔助割劃線HS的形成完成之後,裁切出強化玻璃板G的有效面部Ga時,如第9圖表示,在沿著割劃線S執行彎折之前,如同圖的白色鏤空箭頭表示,使彎曲力矩作用於輔助割劃線HS及預備割劃線RS的周邊,並沿著該等執行彎折,即可獲得如以下的作用暨效果。
在此,對於各輔助割劃線HS及預備割劃線RS,分別沿著各彎折的所有執行樣態皆相同。因此,以該 等為代表,僅針對從強化玻璃板G的邊緣部E,沿著割劃線S的朝向直線部T1延伸的輔助割劃線HS,執行彎折的樣態說明。
沿著輔助割劃線HS執行彎折時,如第10圖表示,伴隨此沿著輔助割劃線HS形成裁斷部CU(割斷部)。此時,如同圖表示,裁斷部CU在輔助割劃線HS的終端HSE側,進一步進展至割劃線S。藉此,在強化玻璃板G的非有效面部Gb形成從割劃線S連接至邊緣部E為止的裁斷部CU。
此外,到達割劃線S的裁斷部CU在其後,沿著該割劃線S持續進展。藉此,持續沿著輔助割劃線HS及預備割劃線RS彎折的執行,如第11圖表示,在沿著割劃線S(彎曲位置處C1~C4)執行彎折時,對於非有效面部Gb,可將裁斷部CU所分斷的各非有效面部Gb1~Gb4如白色鏤空箭頭表示,朝著分別對應的方向分別獨立地彎折。
除此之外,針對沿著割劃線S裁斷部CU已進展的位置處,朝著對應該等位置處的方向彎折強化玻璃板G已無必要。亦即,伴隨沿著割劃線S彎折的執行,同時朝著多方向彎折強化玻璃板G已無必要,因此可限定較少的彎折方向。其結果,可盡可能抑制有效面部Ga與非有效面部Gb相對之裁斷面彼此的接觸。
又,在形成輔助割劃線HS時,由於該輔助割劃線HS的終端HSE不與割劃線S合流,可避免起因於作 用在強化玻璃板G的拉伸應力層A的拉伸應力,從輔助割劃線HS產生的龜裂朝著有效面部Ga進展的狀況的發生。
再者,此一效果,將輔助割劃線HS的終端HSE與割劃線S的分開距離D2(=2mm)設定為割劃滾輪H的直徑HD(=2mm)的0.5倍以上,且在3倍以下,可進一步提升。亦即,藉此在形成輔助割劃線HS時,可更適當地避免從該輔助割劃線H產生的龜裂朝有效面部Ga的進展。並且,當輔助割劃線HS的終端HSE與割劃線S的分開距離D2過長的場合,沿著輔助割劃線HS執行彎折時,在該輔助割劃線HS的終端HSE側,會有裁斷部CU不朝向割劃線S而朝著意外的方向進展。但是分開距離D2在割劃滾輪H的直徑HD的0.5倍以上,且為3倍以下的場合,則可適當防止該等狀況的發生。
另外,輔助割劃線HS的起始端HSS是位在強化玻璃板G的非有效面部Gb的邊緣部E,所以跨由成為輔助割劃線HS的起始端HSS的邊緣部E到終端HSE為止的全長,可形成藉彎折來裁斷該輔助割劃線HS之適當的深度。因此,可確實沿著輔助割劃線HS執行彎折。
此外,形成複數輔助割劃線及預備割劃線RS,藉此沿著該等線執行彎折之後,非有效面部Gb藉著形成在該非有效面部Gb的裁斷部CU,成為分斷為4個的狀態。因此,沿著割劃線S(彎曲位置處C1~C4)執行彎折之後,如第12圖表示,將各非有效面部Gb1~Gb4朝 著沿有效面部Ga的對角線方向移動,即使在除去時,仍可以容易分開地使分斷為4個的各非有效面部Gb1~Gb4的各個裁斷面與有效面部Ga的裁斷面不致接觸。
並且,藉著將輔助割劃線HS朝向割劃線S的直線位置處T2~T4形成,及從強化玻璃板G的非有效面部Gb的邊緣部E跨其終端為止的全長成直線狀,且沿著垂直於割劃線S的直線位置處T2~T4的方向形成輔助割劃線HS,也可獲得以下的效果。亦即,沿著割劃線S裁斷強化玻璃板G時,在有效面部Ga可適當避免裁切殘餘的產生。
以下,針對本發明第二實施形態相關之強化玻璃板的割劃方法,參閱添附的圖示加以說明。並且,該第二實施形態及在以後說明的第三~第十實施形態相關之強化玻璃板的割劃方法的說明中,針對在上述第一實施形態相關之強化玻璃板的割劃方法已說明的元件,對各實施形態用於說明的圖面賦予相同的符號並省略重複的說明。
第13圖是在本發明第二實施形態相關之強化玻璃板的割劃方法中,將預備割劃線的附近放大的放大圖。該第二實施形態相關之強化玻璃板的割劃方法與上述第一實施形態相關之強化玻璃板的割劃方法不同的點在於成為實施該方法之對象的強化玻璃板G中,有效面部Ga的形狀不同的點。有效面部Ga是僅以曲線構成其外圍輪廓(僅圖示一部份),伴隨著此僅以曲線構成裁斷預定線CL。
以下,針對本發明第二實施形態相關之強化玻璃板的割劃方法及其作用暨效果加以說明。並且,以下的說明是僅針對與上述第一實施形態相關之強化玻璃板的割劃方法不同的點說明。
該第二實施形態相關之強化玻璃板的割劃方法是使得預備割劃線RS在裁斷預定線CL之中,曲率成為最小的位置(本實施形態中為合流點J)與該裁斷預定線CL連接地使該預備劃線RS彎曲並順利合流。藉如此的方法,也可獲得與上述第一實施形態相關之強化玻璃板的割劃方法相同的作用暨效果。
以下,針對本發明第三實施形態相關之強化玻璃板的割劃方法及其作用暨效果,參閱添附的圖示加以說明。並且,以下的說明是僅針對與上述第一實施形態相關之強化玻璃板的割劃方法不同的點說明。
第14圖是在本發明第三實施形態相關之強化玻璃板的割劃方法中,將預備割劃線的附近放大的放大圖。該第三實施形態相關之強化玻璃板的割劃方法與上述第一實施形態相關之強化玻璃板的割劃方法不同的點是預備割劃線RS與裁斷預定線CL在合流點J形成角度的點。
在此,本實施形態是在合流點J中,預備割劃線RS的切線TL1與裁斷預定線CL是形成角度α,α的大小是以10°以下為佳。藉如此的方法,也可獲得與上述第一實施形態相關之強化玻璃板的割劃方法相同的作用暨 效果。
以下,針對本發明第四實施形態相關之強化玻璃板的割劃方法及其作用暨效果,參閱添附的圖示加以說明。並且,以下的說明是僅針對與上述第一實施形態相關之強化玻璃板的割劃方法不同的點說明。
第15圖是在本發明第四實施形態相關之強化玻璃板的割劃方法中,將預備割劃線的附近放大的放大圖。該第四實施形態相關之強化玻璃板的割劃方法與上述第一實施形態相關之強化玻璃板的割劃方法不同的點在於成為實施該方法的對象的強化玻璃板G中,有效面部Ga的形狀不同的點,及預備割劃線RS與裁斷預定線CL在合流點J形成角度的點。
有效面部Ga是僅以曲線構成其外圍輪廓(僅圖示一部份),伴隨著此僅以曲線構成裁斷預定線CL。該第四實施形態相關之強化玻璃板的割劃方法是使得預備割劃線RS在裁斷預定線CL之中,以曲率成為最小的位置(本實施形態中為合流點J),一邊彎曲並順利地與裁斷預定線CL合流。
在此,本實施形態是在合流點J中,預備割劃線RS的切線TL1與裁斷預定線CL的切線TL2是形成角度β,β的大小是以10°以下為佳。藉如此的方法,也可獲得與上述第一實施形態相關之強化玻璃板的割劃方法相同的作用暨效果。
以下,針對本發明第五實施形態相關之強化 玻璃板的割劃方法及其作用暨效果,參閱添附的圖示加以說明。並且,以下的說明是僅針對與上述第一實施形態相關之強化玻璃板的割劃方法不同的點說明。
第16圖是在本發明第五實施形態相關之強化玻璃板的割劃方法中,將預備割劃線的附近放大的放大圖。該第五實施形態相關之強化玻璃板的割劃方法與上述第一實施形態相關之強化玻璃板的割劃方法不同的點在於不使割劃滾輪H不朝著與邊緣部E正交的方向行走,形成預備割劃線RS起始端的點。
在此,本實施形態是使割劃滾輪H相對於強化玻璃板G的邊緣部E,僅以角度θ1朝著傾斜方向行走,以形成預備割劃線RS的起始端。並且,θ1的大小是以90±45°的範圍內(45°≦θ1≦135°)為佳。藉如此的方法,也可獲得與上述第一實施形態相關之強化玻璃板的割劃方法相同的作用暨效果。
以下,針對本發明第六實施形態相關之強化玻璃板的割劃方法,參閱添附的圖示加以說明。並且,以下的說明是僅針對與上述第一實施形態相關之強化玻璃板的割劃方法不同的點說明。
第17圖表示本發明第六實施形態相關之強化玻璃板的割劃方法中,成為實施該方法之對象的強化玻璃板G的上視圖。並且,第17圖表示的強化玻璃板G的尺寸(橫×縱×厚)是與上述第一實施形態相關的強化玻璃板G相同。該第六實施形態相關之強化玻璃板的割劃方法與 上述第一實施形態相關之強化玻璃板的割劃方法不同的點在於成為有效面部Ga與非有效面部Gb的邊界之裁斷預定線CL的構成不同的點。
本實施形態與上述第一實施形態不同,裁斷 預定線CL是由:沿著角隅部的彎曲位置處C1~C4,及將該等彼此連結且曲率半徑極大之視為大致直線的大致直線位置處K1~K4所構成。大致直線位置處K1~K4分別是以一樣的曲率彎曲的圓弧,設由該圓弧的弦到圓弧上最突出的位置處為止的距離為1mm以下(以設500μm為佳),可視為大致直線。在此,本實施形態中,有效面部Ga與非有效面部Gb的邊界之中,大致直線部為K1~K4構成其他的位置處。藉此,圍繞裁斷預定線CL的有效面部Ga是與上述第一實施形態相同,具備有已彎曲的角隅部之大致矩形的形狀。
以下,針對本發明第六實施形態相關之強化玻璃板的割劃方法及其作用暨效果加以說明。
該第六實施形態相關之強化玻璃板的割劃方法中,在大致直線位置處K1~K4形成割劃線S的樣態是與上述第一實施形態中,在直線位置處T1~T4形成割劃線S的樣態相同。並且,在彎曲位置處C1~C4形成割劃線S的樣態也和上述第一實施形態相同。因此,藉此第六實施形態相關之強化玻璃板的割劃方法,也可獲得與上述第一實施形態相關之強化玻璃板的割劃方法相同的作用暨效果。
以下,針對本發明第七~第十實施形態相關之強化玻璃板的割劃方法及其作用暨效果,參閱添附的圖示加以說明。並且,以下的說明是僅針對與上述第一實施形態相關之強化玻璃板的割劃方法不同的點說明。
第18圖~第21圖表示本發明第七~第十實施形態相關之強化玻璃板的割劃方法的上視圖。該等各實施形態相關之強化玻璃板的割劃方法與上述第一實施形態相關之強化玻璃板的割劃方法共同與不同的點在於新形成輔助割劃線HS以取代預備割劃線RS的點。並且,第18圖~第21圖中,省略形成輔助割劃線HS用之割劃滾輪H的圖示。
第18圖表示第七實施形態相關之強化玻璃板的割劃方法是從強化玻璃板G的非有效面部Gb的邊緣部E,朝向割劃線S的直線位置處T1形成新的輔助割劃線HS。形成該新的輔助割劃線HS的樣態是與朝著各直線位置處T2~T4所形成的輔助割劃線HS相同。
第19圖表示第八實施形態相關之強化玻璃板的割劃方法中,所有的輔助割劃線HS並非從強化玻璃板G的非有效面部Gb的邊緣部E沿著與各直線位置處T1~T4垂直的方向形成,而是使該輔助割劃線HS與各直線位置處T1~T4形成傾斜角θ2。並且,朝向直線位置處T1及T3形成的輔助割劃線HS與朝向直線位置處T2及T4形成的輔助割劃線HS是成相反方向的傾斜。在此,該傾斜角θ2的值可設成15°~85°,並以設30°~70°度為佳。
第20圖表示第九實施形態相關之強化玻璃板的割劃方法中,所有的輔助割劃線HS並非從強化玻璃板G的非有效面部Gb的邊緣部E朝向各直線位置處T1~T4,而是朝向各彎曲位置處C1~C4形成。
第21圖表示第十實施形態相關之強化玻璃板的割劃方法中,各輔助割劃線HS是從強化玻璃板G的非有效面部Gb的邊緣部E朝著直線位置處T2的兩端,或朝向直線位置處T4的兩端形成。
根據該等第七~第十實施形態相關之強化玻璃板的割劃方法,也可獲得與上述第一實施形態相關之強化玻璃板的割劃方法相同的作用暨效果。並且,該等的實施形態是以強化玻璃板G的面的中心為基準在點對稱的位置形成各輔助割劃線HS。
在此,第七及第八實施形態的場合,在沿著輔助割劃線HS執行彎折時,裁斷部CU是與上述第一實施形態的場合同樣地形成。另一方面,第九實施形態的場合,沿著輔助割劃線HS執行彎折時,在裁斷部CU到達割劃線S之後,沿著各彎曲位置處C1~C4進展。並且,第十實施形態的場合,沿著輔助割劃線HS執行彎折時,在裁斷部CU到達割劃線S之後,沿著各彎曲位置處C1~C4及各直線位置處T1~T4進展。
另外,第七實施形態的場合,沿著割劃線S執行彎折之後,在除去裁斷部CU所分斷的各非有效面部Gb時,與第一實施形態同樣地除去。又,第八實施形態 的場合,沿著割劃線S執行彎折之後,在除去裁斷部CU所分斷的各非有效面部Gb時,首先將沿著彎曲位置處C2及C4的非有效面部Gb朝著沿有效面部Ga的對角線(C2與C4連結的對角線)的方向除去。之後,沿著有效面部Ga的對角線(連結C1~C3的對角線)的方向除去沿彎曲位置處C1及C3的非有效面部Gb。此外,第九及第十實施形態的場合,沿著割劃線S執行彎折之後,在除去裁斷部CU所分斷的各非有效面部Gb時,除去使得有效面部Ga與非有效面部Gb相對的裁斷面之中,呈直線狀延伸的位置處彼此分開。
再者,本發明相關之強化玻璃板的割劃方法不僅限於上述各實施形態已說明的樣態。例如,上述各實施形態針對從矩形的強化玻璃板裁切出有效面部的場合已作說明,但是從任意形狀(矩形以外)的強化玻璃板裁切出有效面部的場合也可運用於本發明。並且,本發明相關之強化玻璃板的割劃方法中,對於成為實施該方法為對象的強化玻璃板的尺寸,也不僅限於上述各實施形態的說明,對於具有任意尺寸的強化玻璃板皆可運用於本發明。
又,上述的各實施形態中,預備割劃線的起始端雖是成為位於強化玻璃板的邊緣部的樣態,但不限於此,也可以非有效面部的任意位置作為預備割劃線的起始端。並且,上述的各實施形態中,雖已說明以使得割劃線的終端與合流點分開為佳,但並非如此,也可以使割劃線的終端與合流點一致。
另外,上述的各實施形態中,預備割劃線雖是包括直線位置處與曲線位置處雙方的構成,但也可僅以曲線位置處構成。並且,上述的各實施形態中,預備割劃線是以一定的曲率半徑彎曲。但是,不限於此,例如,也可以形成和預備割劃線的起始端附近比較,終端附近的曲率半徑大等,曲率半徑在途中變化的預備割劃線。
另外,上述的各實施形態中,預備割劃線在裁斷預定線包括直線的場合,形成以該直線合流的樣態,裁斷預定線僅以曲線構成的場合,形成該曲線之中,以曲率成為最小的位置合流的樣態。但是,不限於此,即使裁斷預定線包括直線的場合,仍可以曲線合流,或者在曲線成為最小的位置以外合流。
又,上述第一、第三、第五、第七~第十實施形態中,成為有效面部與非有效面部邊界的裁斷預定線是以彎曲位置處和使該等彎曲位置處彼此連結的直線位置處所構成。並且,第六實施形態是以彎曲位置處和使該等彎曲位置處彼此連結的大致直線位置處構成。但是,不限於該等,上述第一、第三、第五、第七~第十實施形態,也可僅以四處之直線位置處的一部份置換成大致直線位置處來構成裁斷預定線。
此外,上述的各實施形態中,有效面部與非有效面部的邊界之中,在沿著角隅部的彎曲位置處雖是促使分斷龜裂的自行移動,但並非有使分斷龜裂自行移動的必要。例如,在彎曲的位置處,只比其他位置處(上述的 實施形態為直線位置處或大致直線位置處)形成較深的中間龜裂即可,不使得分斷龜裂自行移動,即可適當執行彎曲位置處之有效面部與非有效面部的分離。
又,上述的各實施形態是使輔助割劃線的起始端成為位在強化玻璃板之非有效面部的邊緣部的樣態。但是,並非有以邊緣部為起始端的必要,也可以非有效面部的任意位置為起始端。並且,在上述的場合,以輔助割劃線的起始端在邊緣部的附近為佳。
另外,雖在上述第一~第六實施形態中形成有三條的輔助割劃線,在上述第七~第十實施形態中形成有四條的輔助割劃線,但是也可以進一步增加輔助割劃線的條數。此時輔助割劃線的條數越多,在沿著該輔助割劃線執行彎折之後,非有效面部可藉著形成在該非有效面部的裁斷面,成為分斷成更多數的狀態。因此,在沿著輔助割劃線執行彎折時,接著在進行裁斷部所分斷之各非有效面部的彎折時,可將彎折限定在更少的方向。
又,針對輔助割劃線的條數與上述各實施形態比較,也可僅形成少的條數。但是,從防止有效面部與非有效面部相對之裁斷面彼此接觸的觀點,輔助割劃線以形成2條以上為佳。並且,輔助割劃線僅形成2條的場合,在從矩形的強化玻璃板裁切出具有代表性形狀的有效面部時,在該矩形的強化玻璃板之分別平行的兩邊,以各形成一條的輔助割劃線,並形成使該等相對為佳。
除此之外,在上述的各實施形態中,輔助割 劃線雖是由其起始端跨終端為止的全長形成為直線形,但也可形成大致直線之曲線的輔助割劃線。
再者,本發明相關之強化玻璃板的割劃方法,假設可應用在如以下的場合。亦即,有從強化玻璃板,例如裁切出具有橢圓形狀的有效面部的場合。此時,有效面部與非有效面部的邊界之中,在曲率越大的位置處,將中間龜裂形成越深。如此一來,曲率大的位置處與曲率小的位置處比較,有效面部與非有效面部的分離變得容易,可順利地設定從強化玻璃板之有效面部的裁切。
[實施例]
作為本發明的實施例是藉上述本發明第一實施形態相關之強化玻璃板的割劃方法與下述比較例相關之強化玻璃板的割劃方法,在強化玻璃板上形成預備割劃線及割劃線。並使彎曲力矩作用在已形成的預備割劃線及割劃線的周邊,使強化玻璃板彎折成有效面部與非有效面部後裁斷(割斷)。之後,檢驗在有效面部是否有裁切殘餘。
以下,實施例的實施樣態是與上述第一實施形態相關之強化玻璃板的割劃方法相同,因此僅針對比較例的實施樣態說明。比較例的說明中,針對在上述第一實施形態相關之強化玻璃板的割劃方法已說明的元件,在比較例用於說明的圖示上,賦予相同的符號並省略重複的說明。
比較例中,如第22圖表示,使割劃滾輪H朝著與裁斷預定線CL的直線位置處T1正交的方向行走,藉此將預備割劃線RS與裁斷預定線CL上的直線位置處T1及彎曲位置處C1的連接部合流。隨後,將割劃滾輪H的進行方向轉換90°,並和預備割劃線RS連接,沿著裁斷預定線CL將割劃線S形成封閉環狀。再者,預備割劃線及形成割劃線S時的割劃滾輪H的行走速度與割劃滾輪H推壓於強化玻璃板G表面的推壓力,所有皆與上述第一實施形態相關之強化玻璃板的割劃方法相同。
以下表示檢驗的結果(有效面部有無裁切殘餘)。實施例在有效面部Ga,可防止裁切殘餘的產生。另一方面,比較例在合流點J的附近有角狀突出的裁切殘餘。由此可假設:相對於比較例和預備割劃線RS連接,在割劃線S的形成開始時,急速地轉換割劃滾輪H的進行方向,實施例則是使割劃滾輪H行走,使得預備割劃線RS一邊彎曲並順利地與裁斷預定線合流。
從以上說明,根據本發明相關之強化玻璃板的割劃方法,可推知在從強化玻璃板裁切出具有包括曲線的外圍輪廓的有效面部時,可抑制該有效面部之裁切殘餘的產生。
C1~C4‧‧‧裁斷預定線(割劃線)的直線位置處
CL‧‧‧裁斷預定線
E‧‧‧強化玻璃板的邊緣部
G‧‧‧強化玻璃板
Ga‧‧‧有效面部
Gb‧‧‧非有效面部
H‧‧‧割劃滾輪
J‧‧‧預備割劃線與裁斷預定線的合流點
RS‧‧‧預備割劃線
T1~T4‧‧‧裁斷預定線(割劃線)的直線位置處

Claims (7)

  1. 一種強化玻璃板的割劃方法,係沿著成為具有包括曲線的外圍輪廓的有效面部及圍繞該有效面部的非有效面部的邊界的封閉環狀的裁斷預定線,藉著使割劃旋轉刀刃行走,形成用於將強化玻璃板裁斷成上述有效面部與上述非有效面部的割劃線的強化玻璃板的割劃方法,其特徵為:藉上述割劃旋轉刀刃,形成從上述非有效面部朝著上述裁斷預定線彎曲並順利合流的預備割劃線之後,與該預備割劃線連接形成上述割劃線。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記載的強化玻璃板的割劃方法,其中,上述有效面部具備具有已彎曲之角隅部的矩形的形狀,上述割劃線的深度是在上述有效面部與上述非有效面部的邊界之中的沿著上述角隅部的彎曲位置處形成比其他的位置更深。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或第2項記載的強化玻璃板的割劃方法,其中,藉著使割劃刀刃移動,形成以上述非有效面部為起始端而朝著上述割劃線延伸,且其終端不與上述割劃線合流的輔助割劃線。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記載的強化玻璃板的割劃方法,其中,上述預備割劃線與上述裁斷預定線合流的點是與上述割劃線的終端分離。
  5. 一種強化玻璃板的割劃方法,係沿著成為具有包 括曲線的外圍輪廓的有效面部及圍繞該有效面部的非有效面部的邊界的封閉環狀的裁斷預定線,藉著使割劃刀刃移動,形成用於將強化玻璃板裁斷成上述有效面部與上述非有效面部的割劃線的強化玻璃板的割劃方法,其特徵為:藉著使割劃刀刃移動,形成以上述非有效面部為起始端而朝著上述割劃線延伸,且其終端不與上述割劃線合流的輔助割劃線。
  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5項記載的強化玻璃板的割劃方法,其中,上述有效面部具備有已彎曲之角隅部的矩形的形狀,上述割劃線的深度是在沿著上述角隅部的彎曲位置處形成比其他的位置更深。
  7. 一種強化玻璃板的割劃方法,係藉著沿具有已彎曲之角隅部的矩形的有效面部及圍繞該有效面部的非有效面部的邊界,移動割劃刀刃,形成用於將強化玻璃板裁斷成上述有效面部與上述非有效面部的割劃線的強化玻璃板的割劃方法,其特徵為:上述割劃線的深度是在上述有效面部與上述非有效面部的邊界之中的沿著上述角隅部的彎曲位置處形成比其他的位置更深。
TW103122281A 2013-06-27 2014-06-27 Strengthen the glass cutting method TWI588107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3135010 2013-06-27
JP2013135008A JP6011476B2 (ja) 2013-06-27 2013-06-27 強化ガラス板のスクライブ方法
JP2013135012A JP5988043B2 (ja) 2013-06-27 2013-06-27 強化ガラス板のスクライブ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509842A true TW201509842A (zh) 2015-03-16
TWI588107B TWI588107B (zh) 2017-06-21

Family

ID=5214202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3122281A TWI588107B (zh) 2013-06-27 2014-06-27 Strengthen the glass cutting method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20160115068A1 (zh)
KR (1) KR20160022798A (zh)
CN (1) CN105189379A (zh)
TW (1) TWI588107B (zh)
WO (1) WO2014208700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5153707A1 (en) * 2014-04-04 2015-10-08 Corning Incorporated Method and system for scoring glass sheet
CN109715570B (zh) * 2016-10-14 2021-09-28 日本电气硝子株式会社 玻璃板的制造方法
JP2019043011A (ja) * 2017-08-31 2019-03-22 三星ダイヤモンド工業株式会社 端材分離方法
JP2019043010A (ja) * 2017-08-31 2019-03-22 三星ダイヤモンド工業株式会社 端材分離方法
CN109437540B (zh) * 2018-12-29 2021-07-20 重庆市合川区金星玻璃制品有限公司 一种玻璃切割装置
KR20200086140A (ko) * 2019-01-08 2020-07-16 코닝 인코포레이티드 유리 라미네이트 물품 및 그의 제조 방법
DE102019209221B4 (de) * 2019-06-26 2022-05-05 Trumpf Werkzeugmaschinen Gmbh + Co. Kg Verfahren zum zerteilenden Schneiden eines plattenförmigen Werkstücks

Family Cites Familie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3710495B2 (ja) * 1993-06-03 2005-10-26 三星ダイヤモンド工業株式会社 スクライブ装置
JP3632254B2 (ja) * 1995-09-27 2005-03-23 日本板硝子株式会社 ホイルカッタおよび脆性材料板の切断方法
KR20050095733A (ko) * 2004-03-27 2005-09-30 엘지.필립스 엘시디 주식회사 유리기판의 절단 휠 및 이를 이용한 액정표시소자의제조방법
JP5171522B2 (ja) * 2008-09-30 2013-03-27 三星ダイヤモンド工業株式会社 脆性材料基板のスクライブ方法
WO2011002089A1 (ja) * 2009-07-03 2011-01-06 旭硝子株式会社 脆性材料基板の割断方法及び割断装置並びにその割断方法により得られる車両用窓ガラス
JP2012031018A (ja) 2010-07-30 2012-02-16 Asahi Glass Co Ltd 強化ガラス基板及び強化ガラス基板の溝加工方法と強化ガラス基板の切断方法
JP5373856B2 (ja) * 2011-06-22 2013-12-18 三星ダイヤモンド工業株式会社 ガラス基板のスクライブ方法
WO2013084877A1 (ja) * 2011-12-07 2013-06-13 旭硝子株式会社 強化ガラス板の切断方法、および強化ガラス板切断装置
JP2014051048A (ja) * 2012-09-07 2014-03-20 Mitsuboshi Diamond Industrial Co Ltd 脆性材料基板のスクライブ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14208700A1 (ja) 2014-12-31
US20160115068A1 (en) 2016-04-28
KR20160022798A (ko) 2016-03-02
CN105189379A (zh) 2015-12-23
TWI588107B (zh) 2017-06-2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588107B (zh) Strengthen the glass cutting method
US11084752B2 (en) Method for breaking out a sheet of glass
TWI494284B (zh) 強化玻璃之機械劃割及分離
JP6071024B2 (ja) 薄いガラス板を製造する方法
TWI593637B (zh) 用於從玻璃帶體分離出玻璃片的分離裝置及方法
WO2004039549A1 (ja) 脆性材料基板のスクライブ方法及びその装置
TWI644873B (zh) 刻劃用刀輪及刻劃裝置
JP5988043B2 (ja) 強化ガラス板のスクライブ方法
JP2015027933A (ja) 強化ガラス板のスクライブ方法
WO2014208679A1 (ja) 強化ガラス板のスクライブ方法、及び強化ガラス板の切断方法
CN109715570B (zh) 玻璃板的制造方法
JP2014051048A (ja) 脆性材料基板のスクライブ方法
TWI666182B (zh) Breaking method and processing device for brittle material substrate
CN114929636A (zh) 玻璃板的制造方法
JP5416381B2 (ja) 脆性材料基板の分断方法
TWI487680B (zh) The method and scribing device of glass substrate
JP6011476B2 (ja) 強化ガラス板のスクライブ方法
JP5971474B2 (ja) 化学強化ガラスの割断方法
JP6014490B2 (ja) 分断方法、及び分断装置
TWI625314B (zh) 劃線工具、劃線工具之製造方法及劃線之形成方法
CN110948326B (zh) 研磨刀具及用于显示面板的研磨方法、显示面板及装置
TW201341325A (zh) 玻璃基材的切割方法及由該切割方法製得的玻璃基板
KR101648010B1 (ko) 스크라이브 라인 형성 방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MM4A Annulment or lapse of patent due to non-payment of fe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