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1446597A - 份料容器壓縮裝置 - Google Patents

份料容器壓縮裝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1446597A
TW201446597A TW103109659A TW103109659A TW201446597A TW 201446597 A TW201446597 A TW 201446597A TW 103109659 A TW103109659 A TW 103109659A TW 103109659 A TW103109659 A TW 103109659A TW 201446597 A TW201446597 A TW 201446597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container
receiving
handle
receiving portion
compression device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310965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Takahiro Maruyama
Shin Matsuyama
Hiroki Yokoyama
Original Assignee
Thermos Kk
Suntory Holdings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hermos Kk, Suntory Holdings Ltd filed Critical Thermos Kk
Publication of TW20144659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446597A/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DCONTAINERS FOR STORAGE OR TRANSPORT OF ARTICLES OR MATERIALS, e.g. BAGS, BARRELS, BOTTLES, BOXES, CANS, CARTONS, CRATES, DRUMS, JARS, TANKS, HOPPERS, FORWARDING CONTAINERS; ACCESSORIES, CLOSURES, OR FITTINGS THEREFOR; PACKAGING ELEMENTS; PACKAGES
    • B65D83/00Containers or packages with special means for dispensing contents
    • B65D83/0055Containers or packages provided with a flexible bag or a deformable membrane or diaphragm for expelling the contents
    • B65D83/0072Containers or packages provided with a flexible bag or a deformable membrane or diaphragm for expelling the contents the contents of a flexible bag being expelled by a piston or a movable bottom or partition provided in the container or the package
    • AHUMAN NECESSITIES
    • A47FURNITURE; DOMESTIC ARTICLES OR APPLIANCES; COFFEE MILLS; SPICE MILLS; SUCTION CLEANERS IN GENERAL
    • A47JKITCHEN EQUIPMENT; COFFEE MILLS; SPICE MILLS; APPARATUS FOR MAKING BEVERAGES
    • A47J31/00Apparatus for making beverages
    • A47J31/40Beverage-making apparatus with dispensing means for adding a measured quantity of ingredients, e.g. coffee, water, sugar, cocoa, milk, tea
    • A47J31/407Beverage-making apparatus with dispensing means for adding a measured quantity of ingredients, e.g. coffee, water, sugar, cocoa, milk, tea with ingredient-containing cartridges; Cartridge-perforating mea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DCONTAINERS FOR STORAGE OR TRANSPORT OF ARTICLES OR MATERIALS, e.g. BAGS, BARRELS, BOTTLES, BOXES, CANS, CARTONS, CRATES, DRUMS, JARS, TANKS, HOPPERS, FORWARDING CONTAINERS; ACCESSORIES, CLOSURES, OR FITTINGS THEREFOR; PACKAGING ELEMENTS; PACKAGES
    • B65D77/00Packages formed by enclosing articles or materials in preformed containers, e.g. boxes, cartons, sacks or bags
    • B65D77/10Container closures formed after filling
    • B65D77/20Container closures formed after filling by applying separate lids or covers, i.e. flexible membrane or foil-like covers
    • B65D77/2024Container closures formed after filling by applying separate lids or covers, i.e. flexible membrane or foil-like covers the cover being welded or adhered to the container
    • B65D77/2028Means for opening the cover other than, or in addition to, a pull tab
    • B65D77/2032Means for opening the cover other than, or in addition to, a pull tab by peeling or tearing the cover from the container
    • B65D77/2036Means for opening the cover other than, or in addition to, a pull tab by peeling or tearing the cover from the container the seal having a stress concentrating portion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Food Science & Technology (AREA)
  • Details Of Rigid Or Semi-Rigid Containers (AREA)
  • Apparatus For Making Beverages (AREA)
  • Closures For Containers (AREA)

Abstract

為了提供一種份料容器壓縮裝置,能夠防止份料容器的誤放置,即使在誤放置的情況下也不致污染周圍而能安全地使用。在將份料容器(8)配置在作為裝置主體的飲用口主體(10)的接受部(51),藉由擠壓動作將份料容器(8)的內容物擠出的份料容器壓縮裝置,係具有傾斜配置份料容器(8)的接受部(51),並且在份料容器(8)的前側設有作為易開封部的剝離誘導部(65)。由於份料容器(8)呈前後非對稱的形狀,接受部(51)設有允許份料容器(8)的前側對準接受部(51)而配置並防止份料容器(8)的後側對準接受部(51)而誤配置的中央部按壓鉤(53),藉由中央部按壓鉤(53)防止在份料容器(8)誤放置時的噴出,在誤放置時得不到正常放置時的效果,因此,能夠讓使用者察覺到誤放置而防止誤放置。

Description

份料容器壓縮裝置
本發明係關於壓縮份料容器而將內容物擠出的份料容器壓縮裝置。
以往,作為這種裝置已知有一種液體提供裝置(例如,參照專利文獻1),其將穿刺體設置在份料保持具而構成連通操作機構,該穿刺體在收納於份料保持具的凹部空間內的份料容器處穿孔,透過連通孔使容器主體的收容空間和液體容納部連通;又已知有一種液體提供裝置(例如,參照專利文獻2),其將刀具設置在份料保持具而構成連通操作機構,該刀具用來破壞份料容器的口部的密封蓋。
上述以往的液體提供裝置,都是將穿刺體、刀具設置在份料保持具,為了構成用於使這些構件動作的連通操作機構會使構造變得複雜,使用後的清洗困難,並且由於使用穿刺體和刀具而有弄傷手的虞慮。
考慮到這個問題,有人提出一種液體提供裝置(例如,參照專利文獻3),其在容器主體的口部貼合 密封蓋而構成密封的份料容器設置,設置具有能夠收納前述份料容器的凹部空間的份料保持具,在前述份料保持具的前述凹部空間的底部形成有讓前述凹部空間和配置在其下方的液體容納部連通的連通孔,設有透過前述連通孔讓前述容器主體的容納空間和前述液體容納部連通的連通操作機構。前述連通操作機構,設有能夠壓縮收納在前述凹部空間內的前述份料容器的加壓機構,在前述份料容器形成剝離誘導部,該剝離誘導部藉由前述加壓機構所進行的前述份料容器的壓縮操作,將前述密封蓋的一部分剝離而使內容物能漏出,在將前述份料容器收納在前述凹部空間的狀態下,前述剝離誘導部位於前述底部側且面對前述連通孔。
專利文獻1:日本特表2008-520298號公報
專利文獻2:日本專利4485869號公報
專利文獻3:日本特開2012-135518號公報
上述專利文獻的份料容器,由於其形狀為卵形狀而呈前後對稱形,份料容器可能被誤放置在裝置,當弄錯剝離誘導部等的朝向時可能導致內容物噴出。尤其是在卵形狀的情況下,前後方向弄錯的可能性加大。若不使用正確的擠壓方法則可能導致內容物從份料容器向周圍飛 濺而弄髒衣服等。
所欲解決的問題點是為了提供一種份料容器壓縮裝置,能夠防止份料容器的誤放置,即使在誤放置的情況下也不致污染周圍而能安全地使用。
請求項1的份料容器壓縮裝置,是將份料容器配置在裝置主體的接受部並藉由擠壓動作將該份料容器的內容物擠出之份料容器壓縮裝置,其特徵在於,具有用於配置前述份料容器的前述接受部,在前述份料容器的前側設有易開封部,前述份料容器呈前後非對稱的形狀,前述接受部設有誤配置防止部,該誤配置防止部允許前述份料容器的前側對準前述接受部而配置,並防止前述份料容器的後側對準前述接受部而配置。
請求項2的份料容器壓縮裝置,前述接受部設有誤配置防止部,該誤配置防止部,允許前述易開封部朝下之前述份料容器的前側對準前述接受部,在將前述份料容器的後側對準前述接受部時,藉由使前述份料容器的後側和前述接受部的接觸面積比前述份料容器的前側和前述接受部的接觸面積更小,而能夠了解發生誤配置。
請求項3的份料容器壓縮裝置,前述接受部於左右具有接受鉤部且於中央具有前述誤配置防止部,設定成當配置於前述接受鉤部時使前述份料容器的前述前側位於比前述誤配置防止部更下方。
請求項4的份料容器壓縮裝置,在將前述份料容器的後側對準前述接受部時,前述誤配置防止部抵接在前述份料容器的側面。
請求項5的份料容器壓縮裝置,是將份料容器配置在裝置主體的接受部後轉動把手,由該把手進行擠壓而將前述份料容器的內容物擠出之份料容器壓縮裝置,其特徵在於,具有用於配置前述份料容器的前述接受部,在前述份料容器的前側設有易開封部,前述接受部比中心更靠前述把手側,前述接受部構成為,當前述份料容器誤配置在而轉動前述把手時,使前述份料容器落入前述把手的相反側。
請求項6的份料容器壓縮裝置,前述接受部於左右具有接受鉤部且於中央具有前述誤配置防止部,設定成當配置在前述接受鉤部時使前述份料容器的一部分位於比前述誤配置防止部更下方。
請求項7的份料容器壓縮裝置,前述份料容器具有大致平坦的底面部,以前述底面部朝向前述把手側傾斜的方式配置在前述接受部。
請求項8的份料容器壓縮裝置,前述裝置主體能作為飲用口及栓體使用,且能夠從設於前述把手的相反側的孔飲用飲料。
根據請求項1的發明,藉由誤配置防止部變 得不能將份料容器的以前後方向相反的方式配置,因此能夠防止誤配置。另外,在請求項1中,在將前側朝斜下側配置在接受部時,也能夠防止誤配置。
根據請求項2的發明,藉由使份料容器的後側和接受部的接觸面積比前述份料容器的前側和前述接受部的接觸面積更小,能讓使用者了解發生誤配置。
根據請求項3的發明,由於能夠利用左右的接受鉤部和誤配置防止部來夾持份料容器的前側,即使從上方壓縮而將份料容器擠破的情況,份料容器也難以翹起。
根據請求項4的發明,藉由使誤配置防止部抵接於前述份料容器的側面,能夠縮小份料容器和接受部的接觸面積。
根據請求項5的發明,若誤配置份料容器,當把手轉動時份料容器落入把手相反側而無法擠破或難以擠破,因此使用者容易察覺到誤配置。
根據請求項6的發明,由於能夠利用左右的接受鉤部和誤配置防止部來夾持份料容器的一部分,即使從上方壓縮而將份料容器擠破的情況,份料容器也難以翹起。
根據請求項7的發明,將份料容器傾斜配置在接受部,藉由把手的轉動將大致平坦且傾斜配置的底面部擠壓,因此變得容易擠壓份料容器而能夠防止該份料容器的誤配置。另外,在請求項7中,呈傾斜配置的份料容器在誤配置時變得容易落入。
根據請求項8的發明,能夠將孔作為流路使用,而能夠將裝置作為飲料用容器使用。
1‧‧‧份料容器壓縮裝置
8‧‧‧份料容器
10‧‧‧飲用口主體(裝置主體)
51‧‧‧接受部
53‧‧‧中央部按壓鉤(誤配置防止部)
58‧‧‧飲用孔(孔)
65‧‧‧剝離誘導部(易開封部)
66‧‧‧底面部
圖1為表示本發明的實施例1的剖面圖。
圖2為表示實施例1的側視圖。
圖3為表示實施例1的鎖定機構的放大剖面圖。
圖4為表示實施例1的鎖定機構的局部剖面放大立體圖。
圖5為表示實施例1的把手的主要部分的立體圖。
圖6為表示實施例1的把手安裝部周圍的側視圖。
圖7為表示實施例1的把手轉動狀態的剖面圖。
圖8為說明實施例1的份料容器壓擠狀態的剖面圖。
圖9為表示實施例1的接受部周圍的立體圖。
圖10為表示實施例1的容器以剖面視且從下方觀察接受部的立體圖。
圖11為說明實施例1的份料容器擠壓狀態的立體圖。
圖12為表示實施例1的裝置主體的立體圖。
圖13為表示實施例1的蓋體側防水構件的剖面圖。
圖14為表示實施例1的份料容器,圖14(A)為份料容器的俯視圖,圖14(B)為份料容器的立體圖,圖14(C)為份料容器的縱剖面圖,圖14(D)為份料容器的 側視圖,圖14(E)為份料容器的立體圖。
圖15為說明將呈水平狀態誤配置的份料容器擠壓的狀態的剖面圖。
圖16為在橫向狀態誤配置份料容器的狀態的立體圖。
圖17為說明將凸緣接合部放入接受部下方而誤配置的份料容器擠壓的狀態的剖面圖。
圖18為說明將本發明的實施例2的份料容器擠壓的狀態的剖面圖。
關於本發明的適宜實施方式,參照附圖加以說明。但,以下所說明的實施方式不是用來限定申請專利範圍中所記載的本發明的內容。另外,以下所說明的構造不一定構成本發明的必須要件。
〔實施例1〕
以下,根據圖1~圖14,對本發明運用於份料容器壓縮裝置的實施例1加以說明。份料容器壓縮裝置1能夠配置或裝設在可手持的金屬製有底的容器2上。在本例中,可拆裝地裝設在容器2的上部開口3。
前述容器2,是將內筒5和外筒4的上部開口3的緣接合成一體,且將內筒5和外筒4之間的空間設計成真空隔熱層6而構成隔熱雙層構造,在外筒4的上部內 周形成有用於螺合份料容器壓縮裝置(以下,稱為壓縮裝置)1的第一母螺紋部7。藉由該壓縮裝置1壓縮份料容器8。
前述壓縮裝置1包括:都是合成樹脂製的作為裝置主體之飲用口主體10、外嵌在該飲用口主體10的環部11、在該環部11的下部外裝於前述容器2的上部開口3的肩構件12、以及可轉動地安裝在該肩構件12一側的把手13。
前述飲用口主體10,其圓筒狀的上方突出壁14和下部圓筒部16是用合成樹脂一體成型,該上方突出壁14與該中心軸線同軸狀地被覆在前述上部開口3上,該下部圓筒部16透過直徑往下變小的錐狀筒部15而連續設置在該上方突出壁14的下方,在前述飲用口主體10形成有與前述中心軸線平行且連通內外的連通路17。如此,藉由上方突出壁14、錐狀筒部15以及下部圓筒部16的內壁形成連通路17的內壁,且藉由該連通路17連通外部和容器2的內部。另外上方突出壁14的上端成為口部14A、即飲用口,該口部14A的左右適宜作為飲用口。
另外,前述下部圓筒部16的外周設有用於螺合前述第一母螺紋部7的第一公螺紋18。再者,在下部圓筒部16的下端周面設置由橡膠墊片等構成的飲用口主體側防水構件19,且該飲用口主體側防水構件19呈剖面大致ㄈ字形。另外,飲用口主體側防水構件19為以前述中心軸線為中心的環狀,被嵌裝在以前述中心軸線為中心 呈環狀地設置在下部圓筒部16的下端周面之飲用口主體側安裝部20,成為使外周能抵接於形成在上部開口3的下部的小徑部3A。
前述肩構件12具有:抵接於上部開口3的上部的覆蓋部21、以及從該覆蓋部21往下垂直設置的圓筒部22,前述肩構件12與前述飲用口主體10分開成型。另外,在圓筒部22的內面設置環狀的嵌合突起23,在前述上部開口3的外周環狀的嵌合凹部24,藉由將前述嵌合突起23嵌合在嵌合凹部24,使肩構件12以固定狀態裝設在前述上部開口3。再者,前述嵌合凹部24形成在外筒4的外周。
另外,在前述環部11的上部向內設置環狀的嵌合突起26,在前述上方突出壁14的外周設置環狀的嵌合凹部27,藉由在嵌合凹部27嵌合前述嵌合突起26,使環部11以固定狀態裝設在前述上方突出壁14的下部。在該裝設狀態下,環部11覆蓋肩構件12的上部,並且在上部開口3和環部11的內面之間形成有間隙25。
在前述肩構件12的外周一側設置把手用的安裝接受部31。該安裝接受部31朝斜上方突出設置左右一對的安裝臂部32、32,以與這些安裝臂部32、32的下部連續的方式往外側突出設置左右的卡合臂部33、33,如圖2所示,安裝臂部32和卡合臂部33呈連續且大致L字形。另外,卡合臂部33形成為前端側變低。而且,前述把手13的轉動中心軸34設置在左右一對的安裝臂部 32、32之間,且該轉動中心軸34的中心位於前述上部開口3的上方。
前述把手13一體地包括:配置在前述左右的安裝接受部31、31之間的把手13的安裝部35、以及設置在該安裝部35的前端的大致L字形的把手主體36,前述安裝部35通過前述轉動中心軸34可轉動地連結在前述安裝臂部32。而且,相對於把手主體36的屈曲方向,把手13的安裝部35以朝相反方向的方式一體設置在前述把手主體36。
另外,把手主體36包括:卡合在前述卡合臂部33的把手基部36K、以及從該把手基部36K的前端向下方延伸設置的把手前端部36S,在把手基部36K和把手前端部36S之間設置屈曲部36C。另外,在把手安裝部35和把手基部36K的左右寬度方向兩側,大致對應於安裝接受部31的寬度形成有左右的凹部橫壁37、37,亦即,在把手13中,形成有凹部橫壁37、37的部分之左右寬度比其他部分窄,且在左右的安裝接受部31、31之間配置前述安裝臂部32和把手基部36K。
在作為固定使用位置的初期位置,前述把手前端部36S朝下,在卡合臂部33的前端部36S隔著間隙存在把手基部36K的把手邊界部38。在初期位置,由於具有固定把手13的鎖定機構40的鎖定構件41,使其鎖定而能夠在把手邊界部38保持一定間隙。另外,如圖9所示,把手邊界部38設置在前述凹部橫壁37的前端側。
前述鎖定機構40,係在肩構件12的外周具有作為鎖定卡止部的向下突起42,該向下突起42設置在前述安裝接受部31的下方。具體說來,在前述肩構件12的外周大致水平地突出設置橫片39,在該橫片39的前端側下部,以左右隔著間隔的方式設置一對的前述向下突起42、42。另外,從前述把手基部36K遍及把手前端部36S的上部,形成有讓基端和下部開口的凹處43,在該凹處43配置前述鎖定構件41。該鎖定構件41包括:插通安裝軸部44的大致筒狀的軸插通部45、以及往上凸的大致弓形的彎曲部46。在該彎曲部46的長邊方向的大致中央的上部設置前述軸插通部45,在前述彎曲部46的基端側(飲用口主體10側)穿設作為前述卡止接受部的透孔47,在該透孔47使前述向下突起42卡止或脫離。該向下突起42成為長邊朝左右方向的板片狀。而且,在軸插通部45鬆插嵌安裝軸部44,在凹處43的兩側將該安裝軸部44安裝在把手13。如此,以安裝軸部44為中心將鎖定構件41可轉動自如地設置在把手13的凹處43。再者,凹處43僅下部開口,其前後左右封閉。另外,彎曲部46的下表面形成為順沿把手13的下表面的彎曲狀。
另外,鎖定機構40具有對鎖定構件41施以旋轉彈壓的彈壓手段48。該彈壓手段48為外裝在前述軸插通部45的扭力螺旋彈簧,朝使前述透孔47卡止在前述向下突起42的方向的彈壓。具體說來,彈壓手段48的端部48A、48B藉由彈壓凹處43和鎖定構件41的背面46U 來保持卡止狀態。再者,在前述凹處43形成有:當鎖定構件41轉動時使前述彎曲部46的前端抵接之基端側抵接接受部49,前述彎曲部46的前端上部為前端側抵接部50。而且,由前述彎曲部46的前端側構成鎖定構件41的操作部46S,在該操作部46S設置突起部46D,複數個突起部46D配置成沿左右排列。再者,前述彈壓手段48的一端48A卡合在前述操作部46S的前端側背面46U。另外,在前述彎曲部46的基端側,一體地設置向上彎曲的護蓋部46K。該護蓋部46K形成為以前述安裝軸部44為中心的圓弧狀,護蓋部46K以覆蓋的方式遮蓋前述彈壓手段48。如此,如圖7等所示,在轉動把手13時等,藉由護蓋部46K使彈壓手段48不易被看見。
再者,在前述向下突起42的外側的緣部局部地設有作為導引部的傾斜部42A,在該傾斜部42A使前述彎曲部46的基端側端部46T卡合。該基端側端部46T形成為除去角部的大致彎曲狀,若將非鎖定狀態的把手往13初期位置側轉動,在該傾斜部42A使基端側端部46T抵接卡合,反抗彈壓手段48的彈壓使鎖定構件41轉動,當基端側端部46T通過向下突起42的下部後,藉由彈壓手段48的彈壓使透孔47卡止在向下突起42。又前述傾斜部42A以從上方向下方靠近內側(飲用口主體10側)的方式傾斜。另外,在前述向下突起42的內側形成有上下方向的縱緣部42B。而且,如圖4等所示,前述透孔47的外緣部47A對應前述傾斜部42A而形成傾斜,該透孔 47的內緣部47B對應前述縱緣部42B而形成為沿上下方向。
具體說來,如圖1所示,向下突起42卡止在透孔47的狀態成為把手13的鎖定狀態。在此若將操作部46S往上推,對抗彈壓手段48的彈壓使鎖定構件41朝非鎖定方向轉動,在彎曲部46的前端側抵接部50抵接於抵接接受部49之前把手13成為非鎖定狀態,因此能夠將把手13往上轉動。另一方面,如圖5所示,在不操作鎖定構件41的狀態,藉由彈壓手段48使彎曲部46的基端側上表面46J抵接在把手基部36K的左右的下緣36G、36G,而使鎖定構件41定位。在該定位狀態,若將把手13往下側轉動,彎曲部46的基端側端部46T被傾斜部42A導引,將透孔47卡止在向下突起42,使把手13固定在初期位置。
在此情況,如圖3和圖4等所示,在前述橫片39上設有由橡膠墊片等構成的把手彈壓用彈性構件57。該彈性構件57一體包括:被夾持固定在前述橫片39的上表面和前述肩構件12的下緣的基部57A、以及凸狀曲面的抵接部57B,且為了容許該抵接部57B的變形在該抵接部57B和基部57A之間設有空間。而且,在把手13的鎖定狀態下,前述把手安裝部35和把手主體36之間的屈曲部35C的內面壓接在前述抵接部57B,如圖3等所示,使抵接部57B彈性變形,利用該抵接部57B的彈性恢復力,如圖4的箭頭Y所示將把手13往上方轉動彈 壓。如此,使把手13不往下方轉動,而保持鎖定構件41和向下突起42的卡止狀態。另外,在該卡止狀態下,前述向下突起42的縱緣部42B抵接在透孔47的內緣部47B。
再者,如圖1和圖2所示,在把手13的初期位置,前述彎曲部46的下表面形成為與前述把手前端部36S的下表面連續的彎曲狀。
在前述飲用口主體10內設有:將份料容器8裝設成拆裝自如的接受部51,在該接受部51的上部呈傾斜地配置份料容器8。另外,接受部51位於比前述轉動中心軸34更下方。再者,接受部51設置在飲用口主體10的一側、即把手13側,從前述下部圓筒部16的內面一側朝內側設置橫方向的伸出部52。該伸出部52的面積為下部圓筒部16的內周的剖面積的1/2左右,該伸出部52的內緣52F形成為往外側凹陷,位於比飲用口主體10的中央更外側。又藉由前述伸出部52構成接受板。
另外,在前述伸出部52的左右方向的中央設置中央部按壓鉤53,將在左右夾持該中央部按壓鉤53的接受鉤部54、54突出設置在飲用口主體10的中央側。該接受鉤部54形成為以從把手13側往中央側變高的方式傾斜,且該接受鉤部54的上表面54J的角度相對水平為20-70度,較佳為50度。另外,接受鉤部54的前端形成為彎曲狀。這時,將前述角度設定成使前述上表面54J的延長線與前述內筒5的內周面交叉,藉由將前述角度設定成 20度以上,內容物能夠不與下部圓筒部16強烈碰撞而往容器2內噴出。另外,若角度超過70度,依份料容器8的形狀可能無法在把手前端部36S豎起的狀態下擠破份料容器8,因此該角度較佳為小於70度。如此般由於能夠在把手前端部36S豎起的狀態下擠破份料容器8,因此能夠從傾斜方向擠破份料容器8。
中央部按壓鉤53具有與接受鉤部54的上表面54J隔著間隔且大致平行的下表面53K,並且具有按壓份料容器8的縱槽部69的附近的按壓部55,當擠破份料容器8時可防止份料容器8上浮,且該按壓部55形成為往上,另外,按壓部55的下端55K形成為尖銳狀。另外,在接受鉤部54的上表面54J的基端和伸出部52之間形成有段差部56。而且,前述中央部按壓鉤53為突起狀的誤配置防止部,且該中央部按壓鉤53的前端卡合且卡入份料容器8的縱槽部69。另外,在前述飲用口主體10的下部圓筒部16和前述接受部51之間設有孔、即飲用口孔58,該飲用口孔58構成前述連通路17的一部分。
在此,對份料容器8的一例加以說明。前述份料容器8,是在合成樹脂製的容器主體61的開口部周圍設置凸緣部62,將由鋁積層膜等的樹脂片所成形的密封蓋63藉由熱熔接等貼合在該凸緣部62的平坦的上表面,藉由在前述容器主體61內形成收納空間64。另外,將容器主體61形成為於上下方向伸縮自如的蛇腹筒狀,並且將作為易開封部的剝離誘導部65形成在份料容器8 的前側,該剝離誘導部65經由前述把手13所進行的份料容器8的壓縮操作,能夠從容器主體61使密封蓋63的一部分剝離而讓收納物漏出。而且,份料容器8形成為前後非對稱的形狀。另外,本實施例的份料容器8的凸緣部62形成為左右對稱的形狀。
又容器主體61形成為從開口部朝底面部逐漸變小,藉由在容器主體61設置段差部67,使容器主體61形成為前述段差部67的上部比下部小,利用該段差部67使容器主體61形成為蛇腹筒狀。又底面部66雖形成為平坦表面狀,但也可為圓形或四角形。另外,底面部66形成為與凸緣部62稍具有夾角,基於份料容器8容積效率的觀點該夾角較佳為15度以下。
另外,在份料容器8,如圖14(A)~(D)所示,在容器主體61的側面形成有往內側突出的尖銳突出部68,又形成有剝離誘導部65,當經由把手13的操作欲使容器主體61收縮時,隨著容器主體61內的內壓上升產生將密封蓋63往外側推開的力,使密封蓋63的一部分從尖銳突出部68剝離。另外,藉由將前述尖銳突出部68往內側突出,在該尖銳突出部68的外表面縱設有往內側凹陷的縱槽部69,在容器主體61中前述縱槽部69的兩側往外側突出。又前述縱槽部69為份料容器8側的卡合部。
對應前述把手13,將缺口部70設置在前述飲用口主體10的口部14A。該缺口部70包括:切除上方突 出壁14的一部分而構成的主體側缺口部79A、以及切除環部11的一部分而構成的環部側缺口部70B。該環部側缺口部70B形成為使前述環部11的上緣和外周形凹陷的凹部狀。前述缺口部70形成為比前述把手13的寬度更寬,如圖7所示,藉由設置缺口部70,能夠旋轉把手13直到把手前端部36S接近上方突出壁14的另一側上端的接近位置。在該接近位置,前述屈曲部36C接近前述缺口部70的底部。
如此,藉由將把手13往上方旋轉,將配置在接受部51的份料容器8用把手13的把手基部36K的上表面36J按壓,藉由該上表面36J構成形成在彎曲面的按壓面。再者,在把手基部36K抵接於上方突出壁14的上端的位置,在前述上表面36J和中央部按壓鉤53之間形成有間隙。
如圖1所示,在前述飲用口主體10的上部,可拆裝地設置具有防水功能的蓋體71。該蓋體71是將合成樹脂製的蓋上部72和蓋下部73設置成一體。
前述蓋上部72一體地包括頂板部74和外周部75,該頂板部74由有頂筒狀部所構成,將其插入飲用口主體10而封閉前述連通路17;該外周部75是從該頂板部74的周圍往下方延伸設置。
另外,前述蓋下部73,在筒狀部76的上端設置水平朝外的凸緣部77,在筒狀部76內的上側以將該筒狀部76封閉的方式設置蓋中封閉板78,在前述筒狀部76 的下端周面設置由橡膠墊片等構成的蓋體用防水彈性構件、即蓋體側防水構件79,蓋體側防水構件79剖面呈大致ㄈ字形。該蓋體側防水構件79為以中心軸線為中心的環狀,且為嵌裝在蓋體側安裝部80,其蓋體側安裝部80以中心軸線為中心被環狀地設置在為蓋下部73的下端周面的蓋體防水彈性構件安裝部,並且成為將外周能夠抵接在前述飲用口主體10的下部圓筒部16的內周面的方式。
如圖13所示,前述蓋體側防水構件79其剖面呈大致ㄈ字形。該蓋體側防水構件79的內周凹部79A以密合狀態外嵌且定位在前述蓋體側安裝部80,成為防止脫落。另外,在蓋體側防水構件79的外周面上下形成有與前述下部圓筒部16密合的彎曲凸部79B、79B。該蓋體側防水構件79的彎曲凸部79B剖面成為波紋狀,嵌合在前述飲用口主體10的下部圓筒部16的內周面的狀態下之彎曲凸部79B於上側變形而壓緊該內周面。
另外,同樣的,前述飲用口主體側防水構件19也具有與蓋體側防水構件79同一構造。該內周凹部79A以密合狀態外嵌且定位在飲用口主體側安裝部20,成為防止脫落。另外,在前述飲用口主體側防水構件19的外周面上下具有與前述小徑部3A密合的彎曲凸部19B、19B。
而且,利用超聲波熔接、黏著劑或強制嵌合等方法將凸緣部77固定在前述頂板部74的下表面而使蓋上部72和蓋下部73一體化。另外,在上方突出壁14 的外表面設置第二公螺紋部81,在前述蓋體71的外周部75的內面形成有與該第二公螺紋部81螺合的第二母螺紋部82,藉由公螺紋部81和母螺紋部82的螺合,在飲用口主體10可拆裝地設置蓋體71。
以下,對前述壓縮裝置1的使用方法加以說明。卸下蓋體71,且以該容器主體61位於接受部51的方式配置前述份料容器8。在該配置狀態,剝離誘導部65面對連通路17(圖8)。即,在前述配置狀態是位於接受鉤部54、54之間,於剝離誘導部65之下形成有下方空間83。該下方空間83由比接受部51下方的下部圓筒部16和容器2的內部空間所構成。
另外,如圖8所示,在配置狀態,凸緣部62的上表面的向下傾斜的延長線101,通過蓋體側防水構件80的下方朝向內筒5的內周面。而且,在前述延長線101上的易開封部之前方(斜下方)設有內容物噴出時的飛散空間102。再者,凸緣部62的上表面為配置狀態的份料容器8的底部的表面。另外,凸緣部62以與前述接受鉤部54的上表面54J相同的角度配置。
而且,如圖8所示,以將份料容器8朝下的狀態將份料容器8的凸緣部62的一側(前側)載置在左右的接受鉤部54、54的上表面54J,並且將凸緣部62的左右方向中央插入配置在中央部按壓鉤53的下表面53K之下時,凸緣部62的另一側(圖8中為右側)配置成與上方突出壁14的內面接觸或接近。這時,凸緣部62的另 一側在上方突出壁14的上端側配置成位於該上端的下方。另外,在配置狀態,份料容器8的易開封部位於左右分離的接受鉤部54、54之間。再者,前述上方突出壁14的把手相反側為位於接受部51的後方的後方壁14K。
再者,如圖9和圖12等所示,在前述後方壁14K形成有接受前述凸緣部62的上表面的膨出部14B。該膨出部14B包括用來載置配置狀態的凸緣部62的上表面之載置面14S。該載置面14S與前述接受鉤部54的上表面54J朝同一方向傾斜,且該載置面14S俯視時具有上方突出壁14的內周1/2以下的尺寸,該尺寸較佳為1/3以上。另外,膨出部14B的兩端14T形成為尖銳。而且,在後方壁14K側,載置面14S支承配置狀態的凸緣部62的上表面的緣側。
如此,在將份料容器8配置在接受部51的狀態下,卡合部55卡入位於容器主體61的左右中央的縱槽部69,凸緣部62的前側藉由左右兩側的接受鉤部54支承,凸緣部62的後側藉由載置面14S載置並支承,藉此穩定地支承份料容器8。
另一方面,如圖15所示,以大致水平狀態將份料容器8載置在前述中央部按壓鉤53上時,例如雖與前後方向吻合但與把手13接觸的角度不同而用把手13將份料容器8推出導致無法擠壓,或即使用把手13將份料容器8擠壓也由於擠壓量不足導致無法開封,或落入連通路17無法開封,造成無法使內容物噴出。另外,即使如 圖16那樣橫向放置份料容器8,也無法將份料容器8放置在接受部51。再者,在圖16中雖表示將份料容器8的前後在平面轉動90度的橫向狀態,即使90度以外,只要份料容器8的前後不是位於正確的方向,就無法將份料容器8放置在接受部51。
如此,在將份料容器8以水平狀態或橫向等方式誤放置的情況,由於使用者能夠察覺到該誤放置,不僅不會錯誤使用,而且份料容器8不會被擠破,因此不會由於不小心擠破造成對衣服等周圍的污染。這時的落入不是完全地落下,而是指位置降低至無法擠破的程度。再者,如圖17所示,即使是在前述左右的接受鉤部54的下側放置份料容器8的凸緣部62的情況,由於份料容器8擠破後的噴出方向與正常狀態相同,其內容物不會噴出至外部。這時,由於份料容器8的位置位於相對下側,因此,不能用把手13擠破份料容器8。由於使用者不能得到當初目的的擠破效果,能夠察覺到誤放置。
另一方面,若以前後顛倒狀態將份料容器8放置在接受部51和後方壁14K,則中央部按壓鉤53抵接在容器主體61的側面,凸緣部62對接受部51的的卡合變得不足,具體說來,剝離誘導部65朝下的凸緣部62的平坦上表面和左右的鉤接受部54、54的上表面54J、54J的接觸面積,比正確配置狀態的圖8時小,若在該狀態把手13與份料容器8碰觸,則份料容器8會從左右的鉤接受部54脫離而落入連通路17,或變得難以擠破,進而能 夠防止在誤配置狀態擠破份料容器8。這些情形原因包括:中央部按壓鉤53未充分地插入縱槽部69,或受份料容器8的形狀限制使份料容器8不能前後對稱地放置。
接著,使用者操作鎖定構件41而解除把手13的鎖定,將把手13往上方轉動。如圖8所示,在把手前端部36S大致成為垂直的位置,把手13的上表面36J與份料容器8的底面部66碰觸,若進一步以將把手前端部36S向下轉的方式施力,底面部66以與凸緣部62大致平行地被按壓擠扁,使容器主體61內的壓力上升,藉此使密封蓋63的剝離誘導部65由容器主體61剝離,將內容物向斜下方噴出。再者,該噴出方向大致在凸緣部62的延長線上或稍下方。
這時,把手13以轉動中心軸34為中心進行轉動,使用者操作把手前端部36S。由於比該操作部位更接近轉動中心軸34的上表面36J按壓份料容器8,利用槓原理能夠用小的力擠出內容物。另外,由於利用下壓把手前端部36S的動作按壓容器主體61,因此容易施力。
如此,例如,能夠將熱水收納在前述容器2,且將濃縮汁收納在份料容器8,在需要時通過把手13的操作將份料容器8內的濃縮汁混入熱水中而得到熱飲,或將濃縮飲料收納在份料容器8,在需要時通過把手13的操作將份料容器8內的濃縮飲料混入水中而得到冷飲,或將咖啡收納在容器2並將牛奶和砂糖等收納在份料容器8中,在需要時將牛奶和砂糖混入咖啡而飲用。再者,其收 納物除液體以外,例如也可為砂糖等的顆粒狀,較佳為液體、顆粒狀等具有流動性者。
如此般在本實施例,在將份料容器8配置在作為裝置主體的飲用口主體10的接受部51並藉由擠壓動作將該份料容器8的內容物擠出之份料容器壓縮裝置,具有用於配置份料容器8的接受部51,在份料容器8的前側設有作為易開封部的剝離誘導部65,份料容器8呈前後非對稱的形狀,接受部設有作為誤配置防止部的中央部按壓鉤53,該中央部按壓鉤53允許份料容器8的前側對準接受部51而配置並防止份料容器8的後側對準接受部51而配置。因此,即使將份料容器8配置在中央部按壓鉤53之上,或配置在左右的接受鉤部54之下,或前後相反配置,由於不會擠破份料容器8,或其擠壓量與當初目的不同,因此使用者不僅能夠察覺誤放置,而且能夠不污染衣服等周圍且安全地使用製品。
另外,如此般在本實施例,接受部51設有作為誤配置防止部中央部按壓鉤53,該中央部按壓鉤53,允許作易開封部的的剝離誘導部65朝下之份料容器8的凸緣部62前側對準接受部51;並在將份料容器8的凸緣部62後側對準接受部51時,使份料容器8的後側和接受部51的接觸面積比前側和接受部51的接觸面積更小,而能夠讓使用者了解發生誤配置。
另外,如此般在本實施例,在將份料容器8配置在作為裝置主體的飲用口主體10的接受部51並藉由 擠壓動作將該份料容器8的內容物擠出之份料容器壓縮裝置,具有用以配置份料容器8的接受部51,在份料容器8的前側具有作為易開封部的剝離誘導部65,接受部51比中心更靠把手13的相反側,且接受部51構成為,在份料容器8被誤配置而轉動把手13時,該份料容器8會落入把手13的相反側,因此若誤配置份料容器8,在把手13的轉動時份料容器8會落入把手13相反側的連通路17而無法被擠破或難以擠破,因此使用者容易察覺發生誤放置。
另外,如此般在本實施例,份料容器8具有大致平坦的底面部66,以底面部66朝向把手13側傾斜的方式配置在接受部51,如此般將份料容器8傾斜配置在接受部51,藉由把手13的轉動將大致平坦且傾斜配置的底面部66壓破,因此易於壓破份料容器8,能夠防止該份料容器8的誤配置。另外,在請求項1中,以前側朝斜下側的方式配置在接受部51時能夠防止誤配置,在請求項2中,傾斜配置的份料容器8在誤配置時變得易落下。
另外,如此般在本實施例,裝置主體的飲用口主體10可作為飲用口和栓體使用,能夠從設置在把手13的相反側的孔、即連通路17飲用飲料,能夠將飲用口孔58作為流路使用,可將裝置作為飲料用容器使用。
作為實施例的效果,在將份料容器8配置在接受部51並藉由擠壓動作將該份料容器8的內容物擠出 之份料容器壓縮裝置,具有用以傾斜配置份料容器8的接受部51,在份料容器8的前側具有作為易開封部的剝離誘導部65,份料容器8被配置在位於接受部51的後方的後方壁14K和接受部51之間,在將份料容器8的前側配置在接受部51時在剝離誘導部65之下具有下方空間83,因此利用接受部51和其後方的後方壁14K這2個部位接受施加在份料容器8的壓縮力。如此,可均衡良好地保持份料容器8,藉由壓縮能夠確實地使底面的密封蓋63鼓起,能夠使份料容器8的內容物從易開封部噴出。
另外,在份料容器8的底部的表面的延長線101上,在剝離誘導部65的前端設有噴出份料容器8的內容物時的飛散空間102,因此噴出的內容物難以向上方飛濺。
另外,接受部51在左右具有接受鉤部54、54且在中央具有中央部按壓鉤53,當配置在接受鉤部54、54時使份料容器8的一部分、即凸緣部62位於比中央部按壓鉤53更下方,因此,能夠利用接受鉤部54、54和中央部按壓鉤53來夾持份料容器8的凸緣部62,即使在從上方壓縮而將份料容器8壓破的情況,份料容器8也難以翹起。
另外,在後方壁14K設有:使上方突出壁14的內周局部性鼓起而成的膨出部14B,且在膨出部14B設置載置面14S,因此能夠利用該載置面14S穩定地支承凸緣部62。
另外,作為實施例上的效果,在作為裝置主體的飲用口主體10設有:用以配置份料容器8的接受部51及可轉動的把手13之份料容器壓縮裝置,份料容器8具有作為易開封部的剝離誘導部65,藉由把手13的轉動動作能將配置在接受部51的份料容器8施以壓縮,由於能夠利用槓桿原理而藉由把手13壓破份料容器8,不僅便利性佳,與旋轉式相比能夠使尺寸小型化。另外,在攜帶時能夠利用把手13因此便利性佳。
另外,由於份料容器8被傾斜配置在接受部,當其內容物噴出時不易飛散。這時,不僅凸緣接合部62,連底面部66也被傾斜配置。
另外,接受部51位於比把手13的轉動中心軸34更下方,藉由用在比接受部51更上方具有轉動中心軸34的把手13按壓份料容器8,能夠利用把手13的按壓力進行壓縮而易於施力。
另外,在容器2上配置或裝設作為裝置主體的飲用口主體10,因此在份料容器8內加入濃縮飲料的情況,利用水或熱水稀釋所擠出的飲料,如果是水的話,根據需要可加入冰而作成飲料。
另外,在接受部51的上部設置作為飲用口的口部14A而能夠飲用容器2內的飲料,因此能夠直接飲用飲料而更加提昇便利性。
另外,將具有防水功能的蓋體71設置在作為裝置主體的飲用口主體10的上部,因此蓋上蓋體71能夠 攜帶所作成的飲料,更加提昇便利性。
另外,把手13利用鎖定機構40固定在初期位置,因此,可固定把手13而邊攜帶邊飲用飲料。
另外,將鎖定機構40安裝在把手13的下部,不僅易於把手13的鎖定解除的操作,而且對外觀的影響小,因此其外觀設計性優異。
另外,在作為飲用口的口部14A,由於將缺口部70形成在把手13的轉動位置,不僅能夠降低把手13的轉動中心,而且份料容器8也能夠配置在更深的位置。因此,不僅外觀設計性佳而且節省空間。
此外,作為實施例的效果,將飲用口主體10和環部11可拆裝地設置在容器2,因此,能夠拆下飲用口主體10和環部11進行清洗。在前述環部11,由於在把手13的轉動位置形成有環部側缺口部70B,能夠寬廣地確保把手13的轉動範圍。另外,若將非鎖定狀態的把手13轉動至初期位置,鎖定機構40可自動地鎖定,具體說來,向下突起42能夠卡止在透孔47而成為鎖定狀態。另外,由於鎖定狀態的鎖定構件41被大致收納在凹處43,因此把手13的外觀設計性優異。另外,由於在鎖定構件41設有突起部46D,藉由觸摸突起部46D可得知操作部46S的位置。再者,藉由蓋上蓋體71能夠遮蔽缺口部70。另外,由於將凹處43設置在把手13的下部,因此能夠收納鎖定機構40。
〔實施例2〕
在圖18,將本發明的實施例2中與前述實施例1相同的部分賦予相同的符號,並省略其詳細說明。在本例中,底面部66相對於凸緣接合部62為不平行而具有夾角。具體說來,以底面部66之與剝離誘導部65的相反側接近凸緣部62的方式形成傾斜,若向壓縮方向轉動把手13,彎曲的上表面36J能夠以大致平行的按壓方式壓縮底面部66。
又本發明不限定於以上的實施例,在本發明的要旨的範圍內可進行各種變形實施。例如,在實施例中,雖表示為大致圓筒狀的容器和裝置主體,但也可為方型。另外,易開封部不限定於實施例之物,可以使用各種之物。再者,將一體設置在把手的轉動中心軸可轉動地安裝在容器主體亦可。另外,在請求項1中,不限於把手,也能利用在先前技術中所載的習知方式等將份料容器擠破。
1‧‧‧份料容器壓縮裝置
2‧‧‧容器
3‧‧‧上部開口
3A‧‧‧小徑部
4‧‧‧外筒
5‧‧‧內筒
6‧‧‧真空隔熱層
8‧‧‧份料容器
10‧‧‧飲用口主體(裝置主體)
11‧‧‧環部
12‧‧‧肩構件
13‧‧‧把手
14‧‧‧上方突出壁
14B‧‧‧膨出部
14K‧‧‧後方壁
14S‧‧‧載置面
17‧‧‧連通路
33‧‧‧卡合臂部
34‧‧‧轉動中心軸
35‧‧‧安裝部
36‧‧‧把手主體
36C‧‧‧屈曲部
36J‧‧‧上表面
36S‧‧‧把手前端部
40‧‧‧鎖定機構
41‧‧‧鎖定構件
42‧‧‧向下突起
42A‧‧‧傾斜部
46D‧‧‧突起部
47‧‧‧透孔
52‧‧‧伸出部
53‧‧‧中央部按壓鉤(誤配置防止部)
54‧‧‧接受鉤部
54J‧‧‧上表面
55‧‧‧按壓部
55K‧‧‧下端
58‧‧‧飲用孔(孔)
61‧‧‧容器主體
62‧‧‧凸緣部
66‧‧‧底面部
69‧‧‧縱槽部
79‧‧‧蓋體側防水構件
79B‧‧‧彎曲凸部
80‧‧‧蓋體側安裝部
83‧‧‧下方空間
101‧‧‧延長線
102‧‧‧飛散空間

Claims (8)

  1. 一種份料容器壓縮裝置,是將份料容器配置在裝置主體的接受部並藉由擠壓動作將該份料容器的內容物擠出之份料容器壓縮裝置,其特徵在於,具有用於配置前述份料容器的前述接受部,在前述份料容器的前側設有易開封部,前述份料容器呈前後非對稱的形狀,前述接受部設有誤配置防止部,該誤配置防止部允許前述份料容器的前側對準前述接受部而配置,並防止前述份料容器的後側對準前述接受部而配置。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的份料容器壓縮裝置,其中,前述接受部設有誤配置防止部,該誤配置防止部,允許前述易開封部朝下之前述份料容器的前側對準前述接受部,在將前述份料容器的後側對準前述接受部時,藉由使前述份料容器的後側和前述接受部的接觸面積比前述份料容器的前側和前述接受部的接觸面積更小,而能夠了解發生誤配置。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或2項的份料容器壓縮裝置,其中,前述接受部於左右具有接受鉤部且於中央具有前述誤配置防止部,設定成當配置於前述接受鉤部時使前述份料容器的前述前側位於比前述誤配置防止部更下方。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3項中任一項的份料容器壓 縮裝置,其中,在將前述份料容器的後側對準前述接受部時,前述誤配置防止部抵接在前述份料容器的側面。
  5. 一種份料容器壓縮裝置,是將份料容器配置在裝置主體的接受部後轉動把手,由該把手進行擠壓而將前述份料容器的內容物擠出之份料容器壓縮裝置,其特徵在於,具有用於配置前述份料容器的前述接受部,在前述份料容器的前側設有易開封部,前述接受部比中心更靠前述把手側,前述接受部構成為,當前述份料容器誤配置而轉動前述把手時,使前述份料容器落入前述把手的相反側。
  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5項的份料容器壓縮裝置,其中,前述接受部於左右具有接受鉤部且於中央具有前述誤配置防止部,設定成當配置在前述接受鉤部時使前述份料容器的一部分位於比前述誤配置防止部更下方。
  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5或6項的份料容器壓縮裝置,其中,前述份料容器具有大致平坦的底面部,以前述底面部朝向前述把手側傾斜的方式配置在前述接受部。
  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5或6項的份料容器壓縮裝置,其中,前述裝置主體能作為飲用口及栓體使用,且能夠從設於前述把手的相反側的孔飲用飲料。
TW103109659A 2013-03-14 2014-03-14 份料容器壓縮裝置 TW201446597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3051359A JP5552178B1 (ja) 2013-03-14 2013-03-14 ポーション容器圧縮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446597A true TW201446597A (zh) 2014-12-16

Family

ID=5141681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3109659A TW201446597A (zh) 2013-03-14 2014-03-14 份料容器壓縮裝置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Link
US (1) US20140263441A1 (zh)
JP (1) JP5552178B1 (zh)
KR (1) KR20140113454A (zh)
CN (1) CN104042128A (zh)
TW (1) TW201446597A (zh)
WO (1) WO2014142227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D821146S1 (en) 2016-05-04 2018-06-26 Hardy Steinmann Portable beverage container
USD815901S1 (en) 2016-05-04 2018-04-24 Hardy Steinmann Portable beverage container
USD849482S1 (en) * 2017-09-15 2019-05-28 Helen Of Troy Limited Vessel with enclosure

Family Cites Familie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6143171U (ja) * 1984-08-23 1986-03-20 サントリー株式会社 二液収納容器
US5514394A (en) * 1994-07-29 1996-05-07 Lenahan; Robert F. Cereal package
JP4473399B2 (ja) * 2000-03-10 2010-06-02 サンフーズジャパン株式会社 ハンドジューサー
JP4485869B2 (ja) * 2004-07-21 2010-06-23 日本クラウンコルク株式会社 混合用容器蓋
JP5005201B2 (ja) * 2005-08-30 2012-08-22 株式会社吉野工業所 混合栓
NL1031955C2 (nl) * 2006-03-09 2007-09-11 Weasy Pack Internat Ltd Portieverpakking en halfvloeibaar product.
MX343926B (es) * 2010-08-13 2016-11-29 Douwe Egberts Bv Dispositivo, sistema y método para preparar bebida adecuada para consumo desde cápsula.
JP5564737B2 (ja) * 2010-12-27 2014-08-06 サントリー食品インターナショナル株式会社 液体提供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KR20140113454A (ko) 2014-09-24
CN104042128A (zh) 2014-09-17
US20140263441A1 (en) 2014-09-18
JP2014176452A (ja) 2014-09-25
WO2014142227A1 (ja) 2014-09-18
JP5552178B1 (ja) 2014-07-1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RU2331559C9 (ru) Усовершенствование сосудов, состоящих из двух частей
JP2006103781A (ja) 飲料容器のキャップ構造
JP4802590B2 (ja) 開封機能付キャップ及び包装体
TWI583602B (zh) Drink container and cap structure
TW201446597A (zh) 份料容器壓縮裝置
KR20110041584A (ko) 내습성이 강한 첨가제 첨가 가능한 용기마개
JP5498601B1 (ja) 飲料用容器の肩部材を有する栓本体取付構造
US20130119087A1 (en) Beverage container with secondary internal dispensing chamber
JP5546660B1 (ja) ポーション容器圧縮装置
CN109292248B (zh) 容器的封帽
KR101516372B1 (ko) 이종물질 혼합용 용기
TW200540077A (en) Plastic container
TWI669250B (zh) 附防止開封功能的容器及防止開封構件
TWI566998B (zh) 附設開啟手段之容器
JP2008179390A (ja) 片開きボトル
JP5608254B2 (ja) 飲料用容器の栓体
JP5546661B1 (ja) ポーション容器圧縮装置
KR101063259B1 (ko) 액상 식품용 용기 캡
US20210130050A1 (en) Flip-top closure for container
JP5699236B1 (ja) ポーション容器圧縮装置
JP2018122888A (ja) 開封具付き蓋体
CN214030017U (zh) 装有饮用原料的瓶盖
JP6014078B2 (ja) 飲料用容器
KR20220135302A (ko) 액상 수용이 가능한 이중캡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수납용기
KR101836574B1 (ko) 개폐가 용이한 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