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1446136A - 電動捲線器 - Google Patents

電動捲線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1446136A
TW201446136A TW103107543A TW103107543A TW201446136A TW 201446136 A TW201446136 A TW 201446136A TW 103107543 A TW103107543 A TW 103107543A TW 103107543 A TW103107543 A TW 103107543A TW 201446136 A TW201446136 A TW 201446136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elastic member
support shaft
adjustment
adjustment member
electric reel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310754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I603674B (zh
Inventor
Atsushi Kawamata
Original Assignee
Shimano Kk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imano Kk filed Critical Shimano Kk
Publication of TW20144613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44613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60367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603674B/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KANIMAL HUSBANDRY; AVICULTURE; APICULTURE; PISCICULTURE; FISHING; REARING OR BREEDING ANIM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NEW BREEDS OF ANIMALS
    • A01K89/00Reels
    • A01K89/015Reels with a rotary drum, i.e. with a rotating spool
    • A01K89/017Reels with a rotary drum, i.e. with a rotating spool motor-driven
    • A01K89/0171Spring motors
    • A01K89/0172Spring motors actuated in response to pull on line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KANIMAL HUSBANDRY; AVICULTURE; APICULTURE; PISCICULTURE; FISHING; REARING OR BREEDING ANIM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NEW BREEDS OF ANIMALS
    • A01K89/00Reels
    • A01K89/015Reels with a rotary drum, i.e. with a rotating spool
    • A01K89/0183Drive mechanism details
    • A01K89/01911Drive mechanism details with feed roller

Landscapes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Environmental Sciences (AREA)
  • Animal Husbandry (AREA)
  • Biodiversity & Conservation Biology (AREA)

Abstract

本發明之目的在於可對調整電動捲線器之馬達之輸出之調整構件進行細微之調整操作。電動捲線器100包含捲線器本體1、支持軸36a、捲線筒10、馬達12、調整構件5、第1彈性構件46、及捲線器控制部70。支持軸36a設置於殼體構件36,該殼體構件36包含於捲線器本體1。捲線筒10可旋轉地設置於捲線器本體1。馬達12設置於捲線器本體1,且旋轉驅動捲線筒10。調整構件5具有支持軸36a能貫通之貫通孔5f,且旋動自如地由支持軸支持36a。第1彈性構件46於調整構件5之第1側,分別直接或間接地接觸於殼體構件36、調整構件5及支持軸36a而配置於其等之間。捲線器控制部70根據調整構件5之旋動位置而調整馬達12之輸出。

Description

電動捲線器
本發明係關於一種電動捲線器,尤其係關於一種將釣線向前方捲出之電動捲線器。
對於電動捲線器,於捲線器本體設置有桿或者旋轉體形態之馬達輸出調整用之調整構件(例如專利文獻1)。捲線器本體包含:框架,其具有手柄側之第1側板、及與第1側板對向配置之第2側板;第1側罩,其覆蓋第1側板之外側;及水深顯示部,其載置於框架。專利文獻1之調整構件係於第1側板與第2側板之間設置於水深顯示部之後部。調整構件旋動自如地設置於水深顯示部之後部。調整構件形成為大致圓筒形狀,具有兩端被支持於水深顯示部之旋轉軸。藉由對該調整構件進行旋動操作而可調整馬達之輸出。
[先前技術文獻] [專利文獻]
[專利文獻1]日本專利特開2012-090645號公報
電動捲線器之調整構件與作為機械之只是調整馬達之輸出的調整構件不同。即,就電動捲線器用馬達之輸出之調整而言,為引魚上鉤而必需細微之調整。垂釣者非常重視調整構件之可細微地調整之感覺,細微之調整感覺亦影響到垂釣者之收穫。
於先前之藉由旋動操作而對馬達之輸出進行調整之調整構件中,若調整構件之旋轉過於平順,則無法對調整構件進行細微之調整操作。
本發明之課題在於可對調整電動捲線器之馬達之輸出之調整構件進行細微之調整操作。
本發明之電動捲線器包含捲線器本體、支持軸、捲線筒、馬達、調整構件、第1彈性構件、及控制部。支持軸設置於捲線器本體。捲線筒可旋轉地設置於捲線器本體。馬達設置於捲線器本體,且旋轉驅動捲線筒。調整構件包含支持軸能貫通之貫通孔,且旋動自如地由支持軸支持。第1彈性構件於調整構件之第1側,分別直接或間接地接觸於捲線器本體、調整構件及支持軸而配置於其等之間。控制部根據調整構件之旋動位置而對馬達之輸出進行調整。
於該電動捲線器中,調整構件由支持軸隔著第1彈性構件支持。第1彈性構件於調整構件之第1側,直接或間接地接觸於捲線器本體、調整構件及支持軸而配置,調整構件由支持軸隔著第1彈性構件支持。此處,可使調整構件與捲線器本體及支持軸不直接接觸而隔著第1彈性構件接觸。因此,可藉由使由與第1彈性構件之接觸而產生之摩擦阻力變化來對調整構件之旋轉進行調整,從而可對調整構件進行細微之調整操作。
電動捲線器亦可進而具備第1墊圈構件,該第1墊圈構件配置於第1彈性構件與捲線器本體之間。第1彈性構件隔著第1墊圈構件而間接地接觸於捲線器本體。於該情形時,第1彈性構件並非接觸於捲線器本體,而是接觸於表面較捲線器本體更光滑之第1墊圈構件,故而摩擦阻力易於變為固定。因此,調整構件之調整操作變得更平順,可對調整構件進行更細微之調整操作。
調整構件亦可於第1側具有與第1彈性構件接觸及滑動之第1接觸面。第1接觸面係相對於捲線器本體及支持軸之任一者均傾斜之錐形面。於該情形時,第1彈性構件於錐形面接觸於調整構件,故而第1彈性構件可承受朝向調整構件之軸向及徑向之力。
貫通孔與上述支持軸隔開間隙而配置,第1接觸面亦可設置於貫通孔之第1側。於該情形時,調整構件不直接接觸於支持軸,故而第1彈性構件之摩擦阻力穩定。
支持軸亦可自捲線器本體突出而被懸臂支持。於該情形時,支持軸被懸臂支持,故而調整構件之配置之自由度變高。
電動捲線器亦可進而具備螺絲構件,該螺絲構件具有大直徑之頭部,且可旋入支持軸之前端。調整構件藉由螺絲構件之頭部而防止脫離。於該情形時,可藉由螺絲構件之旋入量而調整第1彈性構件之彈性變形量,從而可調整摩擦力。
電動捲線器亦可進而具備第2彈性構件,該第2彈性構件於調整構件之與第1側相反之第2側,分別直接或間接地接觸於螺絲構件、調整構件及支持軸而配置於其等之間。於該情形時,調整構件係兩端藉由第1彈性構件與第2彈性構件支持,故而可進行更細微之調整操作。
第1彈性構件及第2彈性構件之至少一者亦可為O形環。於該情形時,可利用市售之O形環支持調整構件,故而可低成本地實現支持構造。
電動捲線器亦可進而具備第2墊圈構件,該第2墊圈構件配置於頭部與第2彈性構件之間。第2彈性構件隔著第2墊圈構件而間接地接觸於螺絲構件之頭部。於該情形時,即便於調整構件之第2側,第2彈性構件亦接觸於第2墊圈構件,故而於被懸臂支持之支持軸,即便於第2側,作用於調整構件之摩擦阻力亦變為固定,從而調整構件之調整操作變得更平順,可進行更細微之調整操作。
調整構件亦可具有第2接觸面,該第2接觸面與第2彈性構件接觸及滑動。第2接觸面係相對於螺絲構件之頭部及支持軸之任一者均傾斜之錐形面。於該情形時,第2彈性構件於錐形面接觸於調整構件,故而第2彈性構件可承受朝向調整構件之軸向及徑向之力。
貫通孔與支持軸隔開間隙而配置,第2接觸面亦可設置於貫通孔之第2側。於該情形時,於貫通孔之兩側設置有第1接觸面與第2接觸面,故而第1彈性構件及第2彈性構件可穩定地支持調整構件。
支持軸亦可兩端被支持於捲線器本體。於該情形時,調整構件係兩端被支持於捲線器本體,故而可自手柄側及手柄之相反側這兩個方向對調整構件進行操作。
電動捲線器亦可進而具備第2彈性構件,該第2彈性構件於調整構件之與第1側相反之第2側,分別直接或間接地接觸於捲線器本體、調整構件及支持軸而配置其等之間。於該情形時,兩端被支持之調整構件於第1側與第2側,係兩端被支持於第1彈性構件及第2彈性構件,故而可對調整構件進行更細微之調整操作。
第1彈性構件及第2彈性構件之至少一者亦可為O形環。於該情形時,可利用市售之O形環支持調整構件,故而可低成本地實現支持構造。
電動捲線器亦可進而具備第2墊圈構件,該第2墊圈構件配置於捲線器本體與第2彈性構件之間。第2彈性構件隔著第2墊圈構件而間接地接觸於捲線器本體。於該情形時,即便於調整構件之第2側,第2彈性構件亦接觸於第2墊圈構件,故而於兩端被支持之支持軸,即便於第2側,作用於調整構件之摩擦阻力亦變為固定,從而調整構件之調整操作變得更平順,可對調整構件進行細微之調整操作。
調整構件亦可具有第2接觸面,該第2接觸面與第2彈性構件接觸及滑動。第2接觸面係相對於捲線器本體及支持軸之任一者均傾斜之 錐形面。於該情形時,第2彈性構件於錐形面接觸於調整構件,故而第2彈性構件可承受朝向調整構件之軸向及徑向之力。
貫通孔與支持軸隔開間隙而配置,第2接觸面亦可設置於貫通孔之第2側。於該情形時,於貫通孔之兩側設置有第1接觸面與第2接觸面,故而第1彈性構件及第2彈性構件可穩定地支持調整構件。
調整構件亦可進而具有第1間隔件,該第1間隔件於貫通孔中至少設置於第1接觸面與第1彈性構件之間。於該情形時,第1彈性構件與第1間隔件接觸,故而於第1側,作用於調整構件之摩擦力更易變為固定。
調整構件亦可進而具有第2間隔件,該第2間隔件於貫通孔中至少設置於第2接觸面與第2彈性構件之間。於該情形時,第2彈性構件與第2間隔件接觸,故而於第2側,作用於調整構件之摩擦力更易變為固定。
調整構件亦可進而具有第3間隔件,該第3間隔件於貫通孔中設置於支持軸與貫通孔之間。於該情形時,於包含第1接觸面及第2接觸面在內之貫通孔之整體設置有間隔件,故而可精度佳地形成間隔件。
調整構件亦可自使馬達停止之操作起始位置旋動。電動捲線器進而具備旋動限制部,該旋動限制部限制調整構件自操作起始位置之旋動及向操作起始位置之旋動。於該情形時,自操作起始位置之旋動被限制,故而調整構件難以違背使用者之意圖自調整起始位置旋動,從而馬達不易意外旋轉。
旋動限制部亦可限制向操作起始位置之旋動。於該情形時,調整構件難以違背使用者之意圖而向調整起始位置旋動,從而馬達難以意外停止。
旋動限制部亦可具有卡合部與定位銷。卡合部設置於捲線器本體及調整構件之一者,且包含與操作起始位置對應之卡合凹部。定位 銷設置於捲線器本體及調整構件之另一者,且朝向卡合部被彈推而卡合於卡合部。該情形時,於限制旋動之情形時,藉由被彈推之定位銷,定位銷卡合於卡合部而限制旋動,故而於限制旋動時可獲得卡嗒感,使用者較易認識到被限制旋動。
卡合部亦可進而具有:圓弧凹部,其鄰接於卡合凹部而設置,且以支持軸之軸心作為中心形成為圓弧狀;及突出部,其設置於卡合凹部與圓弧凹部之間。於該情形時,藉由設置於卡合凹部與圓弧凹部之分界部分之突出部而限制調整構件之旋動。
卡合部亦可設置於捲線器本體,定位銷亦可設置於調整構件。於該情形時,於移動之調整構件設置有定位銷,故而可獲得卡嗒感。
根據本發明,可藉由由與第1彈性構件之接觸而產生之摩擦阻力來對調整構件之旋轉進行調整,從而可對調整構件進行細微之調整操作。
1‧‧‧捲線器本體
2‧‧‧手柄
2a‧‧‧手柄臂
2b‧‧‧手柄把手
3‧‧‧星形釣力閥
4‧‧‧水深顯示部
5、105、205‧‧‧調整構件
5a‧‧‧操作突起
5b‧‧‧溝槽
5c‧‧‧限制突起
5d‧‧‧檢測器收容部
5e‧‧‧定位收容部
5f、205f‧‧‧貫通孔
5g、205g‧‧‧第1接觸面
5h、205h‧‧‧第2接觸面
6‧‧‧開關操作部
7‧‧‧框架
7a‧‧‧第1側板
7b‧‧‧第2側板
7c‧‧‧第1連結構件
7d‧‧‧第2連結構件
7e‧‧‧第3連結構件
7f‧‧‧圓形開口
7g‧‧‧釣竿安裝部
8a‧‧‧第1側罩
8b‧‧‧第2側罩
8c‧‧‧第1凸座部
8d‧‧‧第2凸座部
8e‧‧‧開口
9‧‧‧前罩
10‧‧‧捲線筒
10a‧‧‧捲線筒主體部
10b‧‧‧第1凸緣部
10c‧‧‧第2凸緣部
11‧‧‧離合器操作構件
12‧‧‧馬達
13‧‧‧捲線筒驅動機構
14‧‧‧捲線筒軸
15‧‧‧連接器
16‧‧‧離合器機構
16a‧‧‧離合器銷
16b‧‧‧離合器凹部
17‧‧‧捲線筒支持部
18a‧‧‧第1軸承
18b‧‧‧第2軸承
18c‧‧‧第3軸承
19a‧‧‧側板本體
19b‧‧‧機構安裝板
19c‧‧‧凸座部
20‧‧‧離合器控制機構
21‧‧‧投釣控制機構
22‧‧‧均勻捲線機構
23‧‧‧引曳機構
24‧‧‧第1旋轉傳遞機構
25‧‧‧第2旋轉傳遞機構
26‧‧‧殼體
30‧‧‧驅動軸
31‧‧‧驅動齒輪
32‧‧‧小齒輪
34‧‧‧檢測器
34a、234a‧‧‧第1磁體
34b、234b‧‧‧第2磁體
35‧‧‧相位檢測部
35a‧‧‧霍耳元件
35b‧‧‧標記
36、236‧‧‧殼體構件
36a、236a‧‧‧支持軸
36b‧‧‧陰螺紋孔
36c‧‧‧卡合凹部
36d‧‧‧圓弧凹部
36e‧‧‧突出部
36f‧‧‧基板收容空間
37‧‧‧單向離合器
37a‧‧‧內座圈
38‧‧‧引曳板
39‧‧‧引曳座具
40‧‧‧離合器凸輪
40a‧‧‧凸輪部
41‧‧‧離合器撥叉
41a‧‧‧圓弧部
42‧‧‧離合器板
42a‧‧‧(離合器板之)卡合部
42b‧‧‧安裝部
43a‧‧‧第1接觸板
43b‧‧‧第2接觸板
44、58‧‧‧盤簧
46、246‧‧‧第1彈性構件
47、247‧‧‧第2彈性構件
49‧‧‧導引軸
50、250‧‧‧第1墊圈構件
52、252‧‧‧第2墊圈構件
54‧‧‧螺絲構件
54a‧‧‧螺絲構件之頭部
55‧‧‧旋動限制部
56‧‧‧(旋動限制部之)卡合部
57‧‧‧定位銷
57a‧‧‧定位銷之頭部
59‧‧‧間隔件
59a‧‧‧第1間隔件
59b‧‧‧第2間隔件
59c‧‧‧第3間隔件
60‧‧‧第1齒輪構件
61‧‧‧第2齒輪構件
62‧‧‧第3齒輪構件
63‧‧‧往復式繞線凸輪軸
63a‧‧‧非圓形部
64‧‧‧釣線導件
65‧‧‧襯套
70‧‧‧捲線器控制部(控制部之一例)
72‧‧‧顯示器
74a‧‧‧主電路基板
74b‧‧‧副電路基板
76‧‧‧馬達驅動電路
78‧‧‧捲線筒感測器
80‧‧‧蜂鳴器
82‧‧‧其他輸入輸出部
100、300‧‧‧電動捲線器
228‧‧‧擋圈
236g‧‧‧收納凹部
236h‧‧‧支持軸之頭部
236i‧‧‧軸部
C‧‧‧旋轉中心
圖1係本發明之一實施形態之電動捲線器之立體圖。
圖2係電動捲線器之俯視圖。
圖3係沿圖2之切斷線III-III之剖面圖。
圖4係圖3之IV部之放大圖。
圖5係電動捲線器之一部分之分解立體圖。
圖6係水深顯示部之立體圖。
圖7係沿圖2之切斷線VII-VII之剖面圖。
圖8係將第1側罩及機構安裝板拆除後之狀態之電動捲線器之左側視圖。
圖9係調整構件之前視圖。
圖10係說明霍耳元件之特性之模式圖。
圖11係表示霍耳元件之特性之曲線圖。
圖12係表示電動捲線器之控制系統之構成之方塊圖。
圖13係相當於第1實施形態之變化例之圖4之圖。
圖14係相當於第2實施形態之圖2之圖。
圖15係第2實施形態之調整構件之剖面圖。
<第1實施形態> <電動捲線器之整體構成>
於圖1、圖2、圖3、圖4及圖5中,本發明之第1實施形態之電動捲線器100係小型之電動捲線器,其藉由自外部電源供給之電力而驅動,並且於內部具有作為手捲之雙軸承捲線器而使用時之電源。又,電動捲線器100係具有根據線捲出長度或線捲取長度而顯示釣組之水深之水深顯示功能之捲線器。
電動捲線器包括:捲線器本體1,其可安裝於釣竿且具有水深顯示部4;手柄2;捲線筒10;離合器操作構件11;馬達12;捲線筒驅動機構13(參照圖5);及離合器機構16(參照圖3)。又,電動捲線器100進而具備調整構件5、第1彈性構件46(參照圖4)、第2彈性構件47(參照圖4)、第1墊圈構件50(參照圖4)、第2墊圈構件52(參照圖4)、螺絲構件54(參照圖4)、旋動限制部55(參照圖6)、及捲線器控制部70(參照圖12)。手柄2可旋轉地設置於捲線器本體1。捲線筒10可旋轉地設置於捲線器本體1。離合器操作構件11係用以將離合器機構16進行開閉操作者,可移動地設置於捲線器本體1之後部。馬達12設置於捲線器本體1,旋轉驅動捲線筒10。離合器機構16可藉由離合器操作構件11之操作,而切換為能將手柄2之旋轉傳遞至捲線筒10之離合器打開狀態、與無法將手柄2之旋轉傳遞至捲線筒10之離合器閉合狀態。調整構件5可旋動地設置於捲線器本體1。調整構件5係用以根據旋動位置 而調整馬達12之輸出之構件。檢測器34設置於調整構件5,用以檢測調整構件5之旋動位置而設置。相位檢測部35可檢測檢測器34之相對於相位檢測部35之相對性的旋轉相位。捲線筒驅動機構13根據手柄2及馬達12之驅動力而驅動捲線筒10。捲線器控制部70具有根據調整構件5之旋動位置而將馬達12之輸出調整為複數階段之馬達控制部之功能。例如,捲線筒10之旋轉速度根據調整構件5之旋動位置而被調整為複數階段。又,例如,作用於釣線之張力根據調整構件5之旋動位置而被調整為複數個階段。捲線器控制部70亦具有顯示控制水深顯示部4之顯示控制功能。
<捲線器本體>
捲線器本體1具備框架7、第1側罩8a、第2側罩8b、前罩9(參照圖7)、及上述之水深顯示部4。框架7係例如合成樹脂或金屬製之一體形成之構件。框架7具有第1側板7a、第2側板7b、以及連結第1側板7a與第2側板7b之第1連結構件7c、第2連結構件7d及第3連結構件7e。第2側板7b與第1側板7a於左右方向(圖2中為左右方向)隔開間隔而配置。第1側罩8a覆蓋框架7之手柄2安裝側。第2側罩8b覆蓋框架7之手柄2安裝側之相反側。前罩9覆蓋框架7之前部。
第1側板7a具有:側板本體19a;及機構安裝板19b,其與側板本體19a隔開間隔而配置,且用以安裝各種機構。側板本體19a如圖5所示具有凸座部19c。於凸座部19c上無法旋轉地安裝有襯套65。機構安裝板19b係用以安裝以下所示之各種機構而設置。機構安裝板19b以螺絲緊固固定於側板本體19a之外側面。如圖3及圖5所示,於側板本體19a與第1側罩8a之間設置有:捲線筒驅動機構13;離合器控制機構20,其控制離合器機構16;引曳機構23(參照圖5),其對捲線筒10之線捲出方向之旋轉進行制動。於第1側罩8a設置有對捲線筒10進行制動之投釣控制機構21。投釣控制機構21係按壓後述之捲線筒軸14之兩 端而對捲線筒10進行制動之機構。
於第1側板7a與第2側板7b之間設置有捲線筒10、離合器機構16、及用以將釣線均勻地捲繞至捲線筒10之均勻捲線機構22。均勻捲線機構22如圖7所示具有:往復式繞線凸輪軸63,其形成有交叉之螺旋狀溝槽;釣線導件64,其藉由往復式繞線凸輪軸63之旋轉,而於捲線筒10之前方沿與捲線筒軸14平行之軸向往返移動。往復式繞線凸輪軸63之手柄2側之端部如圖5所示,旋轉自如地經由襯套65被支持於凸座部19c。
於第2側板7b,如圖3所示,形成有捲線筒10能通過之圓形開口7f。於圓形開口7f定芯安裝有捲線筒支持部17,該捲線筒支持部17將捲線筒10之捲線筒軸14之第1端(圖3中為左端)旋轉自如地支持。捲線筒支持部17以螺絲緊固固定於第1側板7a之外側面。於捲線筒支持部17收納有第1軸承18a,該第1軸承18a支持捲線筒軸14之第1端。
第1連結構件7c連結第1側板7a及第2側板7b之下部。第2連結構件7d連結捲線筒10之前部。第1連結構件7c為板狀部分,於其左右方向之大致中央部分,一體形成有用以安裝於釣竿之釣竿安裝部7g。再者,釣竿安裝部7g亦可與框架7為不同體。第2連結構件7d係大致圓筒狀部分,於其內部收容有馬達12(參照圖2及圖7)。第3連結構件7e係連結捲線器本體1之後部之彎曲為圓弧狀之大致板狀部分。
於第1側罩8a,如圖2所示向外側突出形成有用以將驅動軸30旋轉自如地支持之第1凸座部8c。於第1凸座部8c之後方,向外側突出形成有支持捲線筒軸14之第2端之第2凸座部8d。
第2側罩8b例如以螺絲緊固於第2側板7b之外緣部。於第2側罩8b之前部下表面,如圖3所示朝下安裝有電源纜線連接用之連接器15。
手柄2設置於第1側罩8a側。手柄2如圖1及圖2所示具有手柄臂2a、及安裝於手柄臂2a之前端之手柄把手2b。手柄2安裝於第1側板7a 側。將手柄2可一體旋轉地連結於驅動軸30,該驅動軸30旋轉自如地被支持於捲線器本體1。
前罩9例如於第1側板7a及第2側板7b之前部外側面之上下兩個部位被以螺絲緊固固定。於前罩9形成有釣線通過用之橫向較長之開口(未圖示)。前罩9覆蓋水深顯示部4之後述之殼體構件36之前下表面。
水深顯示部4能顯示釣組之水深,該釣組能安裝於釣線之前端。水深顯示部4如圖1及圖7所示,具有載置於第1側板7a及第2側板7b之上部之殼體構件36。殼體構件36以螺絲緊固固定於第1側板7a及第2側板7b之外側面。水深顯示部4具有開關操作部6,該開關操作部6具有用以進行顯示操作之複數個(例如3個)操作按鈕。
於殼體構件36之內部,如圖7所示收納有捲線器控制部70、包含水深顯示用之液晶顯示器之顯示器72、主電路基板74a、副電路基板74b、及馬達驅動電路76。捲線器控制部70包含例如微電腦。於主電路基板74a搭載有顯示器72、捲線器控制部70、馬達驅動電路76。於副電路基板74b搭載有相位檢測部35。副電路基板74b與主電路基板74a電性連接。副電路基板74b相對於主電路基板74a正交而配置於殼體構件36之後部。
殼體構件36係兩側分別沿第1側板7a及第2側板7b向後方延伸。如圖4所示,於殼體構件36之第1側板7a側之後部形成有下部開口之基板收容空間36f。於該基板收容空間36f收容有副電路基板74b。殼體構件36之第2側板7b側之後部覆蓋第2側板7b之上部及第2側罩8b之上部。
<捲線筒>
捲線筒10係可一體旋轉地安裝於捲線筒軸14。捲線筒10如圖3所示具有筒狀之捲線筒主體部10a、以及一體形成於捲線筒主體部10a之兩側之大直徑之第1凸緣部10b及第2凸緣部10c。第1凸緣部10b設置於 第1側板7a側,第2凸緣部10c設置於第2側板7b側。捲線筒軸14藉由壓入等適當之固定方法而固定於捲線筒主體部10a之內周部。
捲線筒軸14之第1端如上述般,於捲線筒支持部17藉由第1軸承18a支持。捲線筒軸14之第2端(圖3中為右端),於第1側罩8a之第2凸座部8d藉由第2軸承18b支持。
於捲線筒軸14之較捲線筒固定部分更靠第2軸承18b側,沿徑向貫通而安裝有構成離合器機構16之離合器銷16a。
<離合器機構>
離合器機構16如圖3所示具有:離合器銷16a;及離合器凹部16b,其沿徑向呈十字狀凹陷而形成於小齒輪32之圖3左側端面。小齒輪32構成離合器機構16,並且構成捲線筒驅動機構13之後述之第1旋轉傳遞機構24。小齒輪32沿捲線筒軸14方向,於圖3所示之離合器打開位置與較離合器打開位置更靠右側之離合器閉合位置之間移動。於離合器打開位置,離合器銷16a卡合於離合器凹部16b而將小齒輪32之旋轉傳遞至捲線筒軸14,離合器機構16成為離合器打開狀態。於該離合器打開狀態下,小齒輪32與捲線筒軸14可一體旋轉。又,於離合器閉合位置,離合器凹部16b自離合器銷16a分離,而不將小齒輪32之旋轉傳遞至捲線筒軸14。因此,離合器機構16成為離合器閉合狀態,捲線筒10可自由旋轉。
<離合器控制機構>
離合器控制機構20係用以藉由離合器操作構件11之於圖7中以實線表示之離合器打開位置與圖7中以二點鏈線表示之離合器閉合位置之間的擺動,而將離合器機構16切換為離合器打開狀態與離合器閉合狀態而設置。離合器控制機構20如圖5所示具有:離合器凸輪40,其繞捲線筒軸14旋動至第1位置與第2位置;離合器撥叉41,其卡合於離合器凸輪40;及離合器板42,其連結離合器凸輪40與離合器操作構件 11。離合器板42與離合器凸輪40一體地旋動。離合器凸輪40旋動自如地被支持於機構安裝板19b。離合器凸輪40具有用以藉由旋動而使離合器撥叉41移動之一對凸輪部40a。
離合器撥叉41係用以使小齒輪32沿捲線筒軸向移動至離合器閉合位置與離合器打開位置而設置。離合器撥叉41具有與離合器凸輪40之凸輪部40a卡合之凸輪座部(未圖示)、及與小齒輪32卡合之圓弧部41a,若離合器凸輪40自第1位置旋動至第2位置,則離合器撥叉41自離合器打開位置移動至捲線筒軸向外側(圖5中為右側)之離合器閉合位置。藉此,小齒輪32移動至軸向外側(圖5中為右側),小齒輪32與離合器銷16a之卡合被解除,離合器機構16成為離合器閉合狀態。離合器撥叉41由安裝於機構安裝板19b之一對導引軸49沿軸向引導。離合器撥叉41由安裝於導引軸49之一對盤簧44朝向離合器打開位置彈推。因此,若離合器凸輪40自第2位置旋動至第1位置,則離合器撥叉41自離合器閉合位置恢復至離合器打開位置,小齒輪32恢復至離合器打開位置。再者,離合器凸輪40之自第2位置向第1位置之恢復動作可藉由未圖示之離合器恢復機構實現,亦可藉由於離合器閉合狀態下手柄2向線捲取方向旋轉而實現。
離合器板42係用以藉由離合器操作構件11之擺動使離合器凸輪40旋動而設置。離合器板42係將例如金屬板折彎而形成。離合器板42具有:卡合部42a,其卡合於離合器凸輪40;安裝部42b,其自卡合部42a沿徑向延伸後朝向離合器操作構件11折彎。卡合部42a係與離合器凸輪40之旋動連動地旋動。安裝部42b固定於離合器操作構件11。
<離合器操作構件>
離合器操作構件11係用以將離合器機構16切換操作為離合器打開狀態與離合器閉合狀態之構件。離合器操作構件11如圖1所示,於第1側板7a與第2側板之間能向相對於釣竿安裝部7g接近及分離之方向移 動地設置於捲線器本體1之後部。於該實施形態中,離合器操作構件11係能繞捲線筒10之軸擺動地設置。離合器操作構件11於圖7中以實線表示之離合器打開位置與以二點鏈線表示之離合器閉合位置之間擺動。於第1側板7a之後部及第2側板7b之後部之內側面,如圖5所示分別安裝有第1接觸板43a及第2接觸板43b。第1接觸板43a及第2接觸板43b係聚縮醛等滑動性較高之合成樹脂製構件。第1接觸板43a及第2接觸板43b分別可裝卸地嵌入於第1側板7a及第2側板7b。
<捲線筒驅動機構>
捲線筒驅動機構13向線捲取方向驅動捲線筒10。又,於捲取時,使捲線筒10產生制動力而防止釣線之切斷。捲線筒驅動機構13如圖8所示具備:馬達12,其係藉由未圖示之滾柱離合器形態之反轉防止部而被禁止向線捲取方向旋轉;第1旋轉傳遞機構24;及第2旋轉傳遞機構25。第1旋轉傳遞機構24使馬達12之旋轉減速而傳遞至捲線筒10。第2旋轉傳遞機構25使手柄2之旋轉經由第1旋轉傳遞機構24加速而傳遞至捲線筒10。
第1旋轉傳遞機構24如圖8所示具有連結於馬達12之輸出軸之未圖示之行星減速機構。於行星減速機構之殼體26之內側面形成有未圖示之內齒輪,且內齒輪之輸出藉由形成於殼體26之外周面之第1齒輪構件60傳遞至捲線筒10。具體而言,第1旋轉傳遞機構24進而具有:第1齒輪構件60;第2齒輪構件61,其嚙合於第1齒輪構件60;小齒輪32,其嚙合於第2齒輪構件61。第2齒輪構件61及小齒輪32如圖5所示配置於機構安裝板19b與側板本體19a之外側面之間。第2齒輪構件61係用以將第1齒輪構件60之旋轉對準旋轉方向而傳遞至小齒輪32之中間齒輪。第2齒輪構件61經由滾珠軸承旋轉自如地被支持於側板本體19a之凸座部19c及機構安裝板19b。如圖5及圖8所示,往復式繞線凸輪軸63可一體旋轉地連結於第2齒輪構件61。於往復式繞線凸輪軸63 之第1側板7a側之端部形成有非圓形部63a,第2齒輪構件61與非圓形部63a卡合而使往復式繞線凸輪軸63旋轉。
小齒輪32係藉由安裝於側板本體19a之第3軸承18c,而繞捲線筒軸14旋轉自如且軸向移動自如地安裝於第2側板7b。小齒輪32藉由離合器控制機構20控制,沿軸向於離合器打開位置與離合器閉合位置之間,在捲線筒軸14之外周側移動。小齒輪32卡合於離合器撥叉41並沿捲線筒軸14方向移動。
第2旋轉傳遞機構25如圖5及圖8所示具有:驅動軸30,其係可一體旋轉地連結著手柄2;驅動齒輪31;第3齒輪構件62;及引曳機構23。
驅動軸30圖5如所示,旋轉自如地被支持於機構安裝板19b及第1側罩8a之第1凸座部8c。驅動軸30藉由滾柱型之單向離合器37而被支持於第2側罩8b之第1凸座部8c。驅動軸30藉由單向離合器37而被禁止線捲出方向之旋轉。驅動齒輪31旋轉自如地安裝於驅動軸30。驅動齒輪31藉由引曳機構23而被制動線捲出方向之旋轉。藉此,捲線筒10之線捲出方向之旋轉被制動。
第3齒輪構件62係用以將手柄2之旋轉傳遞至捲線筒10而設置。第3齒輪構件62可一體旋轉地連結於行星減速機構之托架。第3齒輪構件62與驅動齒輪31嚙合而將手柄2之旋轉傳遞至行星減速機構之托架。傳遞至托架之旋轉經由第1齒輪構件60及第2齒輪構件61而傳遞至小齒輪32。自第3齒輪構件62至第2齒輪構件61之減速比大致為「1」。
引曳機構23如圖5所示,具有可一體旋轉地連結於單向離合器37之內座圈37a且藉由內座圈37a按壓之引曳板38。引曳板38可一體旋轉地連結於驅動軸30。引曳板38隔著引曳座具39按壓驅動齒輪31。引曳機構23之引曳力(按壓引曳板38之按壓力)係藉由螺合於驅動軸30之星形釣力閥3進行調整。
<調整構件>
調整構件5係用以將馬達12之輸出調整為複數階段(例如為10階段以上,該實施形態中為31階段)而設置於捲線器本體1。調整構件5如圖3所示設置於第1側板7a之側板本體19a與第1側罩8a之間。於該實施形態中,如圖4及圖6所示,調整構件5旋動自如地安裝於支持軸36a,該支持軸36a立設於水深顯示部4之殼體構件36之後部之外側面。調整構件5係第1側(圖4中為左側)與殼體構件36對向而配置。第2側(圖4中為右側)與第1側罩8a對向而配置。
調整構件5以安裝於支持軸36a之狀態配置於第1側板7a與第1側罩8a之間。調整構件5係第1側(圖4中為左側)與殼體構件36對向而配置。第2側(圖4中為右側)與第1側罩8a對向而配置。
支持軸36a於前端面具有螺絲構件54所螺合之陰螺紋孔36b。螺絲構件54係用以防止調整構件5自支持軸36a脫離而設置。螺絲構件54具有大直徑之頭部54a。
旋動限制部55限制調整構件5之自操作起始位置之旋動,且限制調整構件5之朝向操作起始位置之旋動。操作起始位置係藉由調整構件5使馬達12卡止之位置。且該操作起始位置係用以使馬達12之旋轉停止之位置。旋動限制部55具有:卡合部56,其設置於殼體構件36;定位銷57,其設置於調整構件5。卡合部56於支持軸36a之周圍,具有形成於殼體構件36之外側面之一對圓弧凹部36c、一對卡合凹部36d、及突出部36e。一對圓弧凹部36c與一對卡合凹部36d分別隔開180°間隔而形成。卡合凹部36d係呈球狀凹陷而形成,且與圓弧凹部36c鄰接而配置。卡合凹部36d對應於操作起始位置而設置。圓弧凹部36c呈與調整構件5之旋動中心為同芯之圓弧而形成,且對應於調整構件5之旋動角度而設置。調整構件5之旋動角度於該實施形態中,例如為自80°至120°之範圍。於該實施形態中旋動角度為100°。惟調整構件5之旋 動角度並非限定於此。突出部36e於卡合凹部36d與圓弧凹部36c之間,較卡合凹部36d及圓弧凹部36c更突出而形成。突出部36e係用以限制調整構件5之旋動而設置。
調整構件5之旋動角度較大,則於馬達12之輸出調整之每1階段可分配之角度變大,因此,可於各個階段穩定地進行輸出之調整操作。然而,若調整構件5之旋動角度變得過大,則難以迅速地進行跨及複數個階段之操作。又,根據捲線器本體之形狀,存在無法將旋動角度增大之情形。於該等限制下,較佳為將調整構件5之旋動角度設定為最大限度之角度。
調整構件5係例如合成樹脂製之大致環狀之構件。調整構件5如圖6所示於外周面具有朝徑向突出之操作突起5a。於除操作突起5a以外之調整構件5之外周面,於圓周方向隔開間隔而形成用以防滑之沿軸向之多個溝槽5b。於調整構件5之外側面,沿軸向突出而形成有用以限制調整構件5之旋動範圍之限制突起5c。第1側罩8a具有用以使調整構件5較第1側罩8a更突出之俯視矩形形狀之開口8e。限制突起5c接觸於開口8e之內側面而限制調整構件5之旋動範圍。
如圖9所示,於調整構件5之與殼體構件36對向之內側面,沿圓周方向隔開間隔而形成一對檢測器收容部5d與一對定位收容部5e,該一對檢測器收容部5d收容檢測器34,該一對定位收容部5e收容用以將調整構件5定位於操作起始位置之一對定位銷57。一對檢測器收容部5d與一對定位收容部5e分別以180°間隔呈圓形凹陷而形成。
如圖6所示,定位銷57進退自如地安裝於一對定位收容部5e。定位銷57由一對盤簧58朝向殼體構件36彈推。盤簧58收容於定位收容部5e。定位銷57具有半球形狀之頭部57a,且頭部57a卡合於卡合凹部36d及圓弧凹部36c。藉由設置該定位銷57及卡合凹部36d,可將調整構件5確實地定位於操作起始位置。又,由於在卡合凹部36d與圓弧凹 部36c之間形成突出部36e,因此,定位於操作起始位置之調整構件5難以違背使用者之意圖而自調整起始位置旋動。藉此,馬達12不易意外地旋轉。
調整構件5如圖4所示具有貫通孔5f,該貫通孔5f形成於中心部,且隔著第1彈性構件46及第2彈性構件47而旋動自如地由支持軸支持36a。又調整構件5具有:第1接觸面5g,其形成於貫通孔5f之第1側;及第2接觸面5h,其形成於貫通孔5f之第2側。第1接觸面5g與第1彈性構件46接觸及滑動。第2接觸面5h與第2彈性構件47接觸及滑動。第1接觸面5g係相對於構成捲線器本體1之殼體構件36及支持軸36a之任一者均傾斜之錐形面。第2接觸面5h係相對於螺絲構件54之頭部54a及支持軸36a之任一者均傾斜之錐形面。於第1實施形態中,錐形面係相對於支持軸36a傾斜30度至60度,較佳為40度至50度而形成為圓錐狀。
第1彈性構件46及第2彈性構件47使用例如NBR(nitrile butadiene rubber,丁腈橡膠)或矽酮橡膠製之O形環。第1彈性構件46於調整構件5之第1側,分別直接或間接地接觸於殼體構件36之外側面、調整構件5及支持軸36a而配置於其等之間。於第1實施形態中,第1彈性構件46隔著第1墊圈構件50而間接地接觸於殼體構件36。又,第1彈性構件46直接接觸於支持軸36a及第1接觸面5g。第2彈性構件47於調整構件5之第2側,分別直接或間接地接觸於螺絲構件54之頭部54a、調整構件5及支持軸36a而配置其等之間。於第1實施形態中,第2彈性構件47隔著第2墊圈構件52間接地接觸於頭部54a。又,第2彈性構件47直接接觸於支持軸36a及第2接觸面5h。
<檢測器>
檢測器34如圖4、圖6及圖9所示安裝於調整構件5。具體而言,如上述般,藉由接著等適當之固定方法而固定於調整構件5之一對檢測器收容部5d。檢測器34具有分別固定於一對檢測器收容部5d之第1 磁體34a與第2磁體34b。第1磁體34a及第2磁體34b分別沿調整構件5之軸向被磁化。第2磁體34b向與第1磁體34a相反之方向被磁化。於該實施形態中,第1磁體34a係與殼體構件36對向之側被磁化為N極,且檢測器收容部5d之底面側被磁化為S極。相反地,第2磁體係與殼體構件36對向之一側被磁化為S極,且檢測器收容部5d之底面側被磁化為N極。藉由如此般以磁通方向成為相反之方式配置軸向磁化之第1磁體34a與第2磁體34b,而可藉由軸向磁化之簡單之第1磁體34a及第2磁體34b獲得與徑向磁化之磁體同樣地反應之檢測器34。
<相位檢測部>
相位檢測部35係搭載於副電路基板74b之霍耳元件35a,該副電路基板74b如上述般配置於水深顯示部4之殼體構件36之內部。霍耳元件35a如圖7所示,對準於調整構件5之旋轉中心C而配置。藉由如此般配置霍耳元件35a,霍耳元件35a可檢測藉由第1磁體34a與第2磁體34b而產生之磁通方向之變化。其結果,可使用霍耳元件35a檢測根據調整構件5之旋動而變化之磁通方向,從而可檢測調整構件5之旋轉相位。霍耳元件35a如圖10所示,若將徑向磁化之檢測器34之N極位於以例如半圓形顯示於霍耳元件35a之標記35b側時作為0°,則於檢測器34為0°之位置,如圖11所示輸出電壓變為最小。若檢測器34自0°向逆時針方向相對於霍耳元件35a進行相對旋轉,則輸出電壓逐漸上升,當檢測器34接近360°時輸出電壓成為最大,當檢測器34恢復至0°則輸出電壓又恢復為最小。藉此,可於自0°至360°之範圍內,藉由霍耳元件35a檢測調整構件5之旋轉相位。但是,於該實施形態中,例如於自50°至150°左右之範圍內使用霍耳元件35a之輸出電壓。但是,霍耳元件35a之輸出電壓之角度範圍並非限定於此。例如為自230°至330°之範圍等,可根據霍耳元件之輸出特性而適當選擇。
<控制系統>
電動捲線器100如圖12所示具有捲線器控制部70,該捲線器控制部70控制馬達12及顯示器72。捲線器控制部70係控制部之一例。捲線器控制部70包括包含CPU(Central Processing Unit,中央處理單元)之微電腦。於捲線器控制部70連接有作為相位檢測部35之霍耳元件35a、開關操作部6之各開關、及捲線筒感測器78。又,於捲線器控制部70連接有作為控制對象之顯示器72、馬達驅動電路76、蜂鳴器80、及其他輸入輸出部82。捲線筒感測器78具有對安裝於捲線筒10之未圖示之磁體進行檢測之一對舌簧開關(或霍耳元件)。一對舌簧開關係於捲線筒10之旋轉方向上並列地配置。於該實施形態中,一對舌簧開關設置於捲線器本體1之捲線筒支持部17。藉由捲線筒感測器78,可檢測捲線筒10之旋轉數(旋轉位置)及旋轉方向。馬達驅動電路76對馬達12進行PWM(Pulse Width Modulation)(脈寬調變)驅動。即,使占空比變化而驅動馬達12。蜂鳴器80收納於殼體構件36之內部。蜂鳴器80當釣組到達釣棚位置,或到達海底時鳴動。其他輸入輸出部82包含例如無線通訊部等。無線通訊部可與外部之顯示裝置雙向地通訊水深資料等各種資料。
<電動捲線器之操作>
於以此方式構成之電動捲線器100中,當進行垂釣時,垂釣者藉由握持釣竿之手之大拇指對離合器操作構件11進行下壓操作。藉此,離合器機構16自離合器打開狀態切換至離合器閉合狀態,從而捲線筒10成為自由旋轉狀態,藉由釣組之自身重量而將釣線捲出至海中。
於釣組上掛有魚而捲取釣線時,利用握持釣竿之手之大拇指之指尖對離合器操作構件11進行上推操作。若對離合器操作構件11進行上推操作,則離合器機構16切換至離合器打開狀態,而可藉由手柄2及馬達12使捲線筒10向線捲取方向旋轉。
於藉由馬達12捲取釣線時,利用握持釣竿之手或操作手柄2之手 對調整構件5進行操作。此時,調整構件配置於第1側板7a與第1側罩8a之間,因此,配置於捲線器本體1之後部之離合器操作構件11與調整構件5被配置得較近。因此,可進行大拇指壓撥操作而利用手之指尖對調整構件5進行操作。因此,變得易於對調整構件5與離合器操作構件11進行聯合操作。又,當進行投釣而釣線之捲繞量變少時,可經由離合器操作構件11進行大拇指壓撥操作,故而可使投釣中之大拇指壓撥操作無關於釣線之捲繞量而穩定地進行。
若對調整構件5進行旋動操作,則檢測器34與調整構件5一同旋動,相位檢測部35之霍耳元件35a之輸出電壓變化。根據該輸出電壓之變化,捲線器控制部70對馬達驅動電路76進行控制而根據調整構件5之旋動位置對馬達12之輸出進行調整。此時,不使用旋轉編碼器或電位計等旋轉檢測器而檢測調整構件5之旋轉相位,故而即便將調整構件5所調整之階段增加至10階段以上,亦能以低成本抑制調整構件5之安裝部分之體積之增加。
又,調整構件5隔著第1彈性構件46及第2彈性構件47由支持軸支持36a,故而藉由第1彈性構件46及第2彈性構件47產生之摩擦阻力作用於調整構件5。藉此,可藉由由與第1彈性構件46及第2彈性構件47之接觸而產生之摩擦阻力來對調整構件5之旋轉進行調整,從而可對調整構件5進行細微之調整操作。
<第1實施形態之變化例>
於圖13中,第1實施形態之變化例之調整構件105進而具有間隔件59,該間隔件59配置於第1接觸面5g與第1彈性構件46之間。間隔件59設置於第2接觸面5h與第2彈性構件47之間、及貫通孔與支持軸36a之間。間隔件係例如鋁合金等金屬製,與調整構件105之合成樹脂製之部分,例如藉由嵌入成形而與第1磁體34a及第2磁體34b一併一體形成。於該情形時,第1彈性構件46及第2彈性構件47與為金屬製且表面 光滑之間隔件59接觸,故而於調整構件105之第1側及第2側,作用於調整構件105之摩擦力更易變為固定。
<第2實施形態>
於圖14中,於第2實施形態之電動捲線器300中,調整構件205設置於殼體構件236之後部,該殼體構件236包含於捲線器本體1。如圖15所示,殼體構件236於後部具有可收納調整構件205之收納凹部236g。支持軸236a係兩端被殼體構件236支持。支持軸236a具有大直徑之頭部236h、及支持調整構件205之軸部236i。支持軸236a自殼體構件236之一端側安裝。支持軸236a藉由擋圈228防止自殼體構件236脫離。與第1實施形態同樣,第1接觸面205g及第2接觸面205h係貫通孔錐形面。又,第1彈性構件246隔著第1墊圈構件250而間接地接觸於殼體構件236之收納凹部236g之一壁面。第2彈性構件247隔著第2墊圈構件252而間接地接觸於殼體構件236之收納凹部236g之另一壁面。
即便為該第2實施形態,亦發揮與第1實施形態同樣的作用效果。
<其他實施形態>
以上,對本發明之一實施形態進行了說明,但本發明並非限定於上述實施形態,可於不脫離發明之主旨之範圍內進行各種變更。尤其是,本說明書中記載之複數個實施形態及變化例可根據需要任意組合。
(a)於第1實施形態中,將調整構件5配置於第1側板7a與第1側罩8a之間,於第2實施形態中,將調整構件205設置於殼體構件236之後部,但本發明並非限定於此。調整構件亦可設置於捲線器本體之任意位置。例如,亦可將調整構件配置於第2側板與第2側罩之間。
(b)於上述實施形態中,例示霍耳元件作為旋轉相位檢測部,但本發明並非限定於此。例如,亦可使用旋轉編碼器或電位計。
(d)於上述實施形態中,將卡合部56設置於捲線器本體1(殼體構件36),將定位銷57設置於調整構件5,但相反地,亦可將定位銷設置於捲線器本體1(殼體構件36),且將卡合部設置於調整構件。
(e)於上述實施形態中,使第1彈性構件46(或246)與殼體構件36(或236)隔著第1墊圈構件50(或250)間接地接觸,但亦可使第1彈性構件46直接接觸於殼體構件36。此種情況於第2彈性構件47(或247)亦同樣,亦可使第2彈性構件47(或247)直接接觸於螺絲構件54之頭部54a或殼體構件236。
(f)於上述實施形態中,設置有第1彈性構件46與第2彈性構件47,但亦可僅設置任一彈性構件。
<特徵>
上述實施形態可如下述般表現。
(A)電動捲線器100(或300)具備捲線器本體1、支持軸36a(或236a)、捲線筒10、馬達12、調整構件5(或205)、第1彈性構件46(或246)、及捲線器控制部70。支持軸36a(或236a)設置於殼體構件36(或236),該殼體構件36(或236)包含於捲線器本體1。捲線筒10可旋轉地設置於捲線器本體1。馬達12設置於捲線器本體1,且旋轉驅動捲線筒10。調整構件5(或205)具有支持軸36a(或236a)可貫通之貫通孔5f(或205f),且旋動自如地由支持軸36a(或236a)支持。第1彈性構件46(或246)於調整構件5(或205)之第1側,分別直接或間接地接觸於殼體構件36(或236)、調整構件5(或205)及支持軸36a(或236a)而配置於其等之間。捲線器控制部70根據調整構件5(或205)之旋動位置而對馬達12之輸出進行調整。
於該電動捲線器100(或300)中,調整構件5(或205)隔著第1彈性構件46(或246)由支持軸支持36a(或236a)。第1彈性構件46(或246)於調整構件5(或205)之第1側,直接或間接地接觸於殼體構件36(或236)、調 整構件5(或205)及支持軸36a(或236a)而配置,調整構件5(或205)隔著第1彈性構件46(或246)由支持軸36a(或236a)支持。此處,可使調整構件5(或205)與殼體構件36(或236)及支持軸36a(或236a)不直接接觸而隔著第1彈性構件46(或246)接觸。因此,可藉由使由與第1彈性構件46(或246)之接觸而產生之摩擦阻力變化來對調整構件5(或205)之旋轉進行調整,從而可對調整構件5(或205)進行細微之調整操作。
(B)電動捲線器100(或300)亦可進而具備第1墊圈構件50(或250),該第1墊圈構件50(或250)配置於第1彈性構件46(或246)與殼體構件36(或236)之間。第1彈性構件46(或246)隔著第1墊圈構件50(或250)而間接地接觸於殼體構件36(或236)。於該情形時,第1彈性構件46(或246)不與殼體構件36(或236)接觸而是與表面較殼體構件36(或236)更光滑之第1墊圈構件50(或250)接觸,故而摩擦阻力易變為固定。因此,調整構件5(或205)之調整操作變得更平順,從而可對調整構件5(或205)進行更細微之調整操作。
(C)調整構件5(或205)亦可於第1側具有第1接觸面5g(205g),該第1接觸面5g(205g)與第1彈性構件46(或246)接觸及滑動。第1接觸面5g(或205g)係相對於殼體構件36(或236)及支持軸36a(236a)之任一者均傾斜之錐形面。於該情形時,第1彈性構件46(或246)於錐形面接觸於調整構件5(或205),故而第1彈性構件46(或246)可承受調整構件5(或205)之朝向軸向及徑向之力。
(D)貫通孔5f(205f)係與支持軸36a(236a)隔開間隙而配置,第1接觸面5g設置於貫通孔5f(205f)之第1側。於該情形時,調整構件5(或205)不直接接觸於支持軸36a(236a),故而第1彈性構件46(或246)之摩擦阻力穩定。
(E)支持軸36a亦可自殼體構件36突出而被懸臂支持。於該情形時,由於支持軸36a被懸臂支持,故而調整構件5之配置自由度變高。
(F)電動捲線器100亦可進而具備螺絲構件54,該螺絲構件54具有大直徑之頭部54a,且可旋入支持軸36a之前端。調整構件5藉由螺絲構件54之頭部54a而防止脫離。於該情形時,可藉由螺絲構件54之旋入量而調整第1彈性構件46之彈性變形量,從而可對摩擦力進行調整。
(G)電動捲線器100亦可於調整構件5之與第1側相反之第2側進而具備第2彈性構件47,該第2彈性構件47係分別直接或間接地接觸於螺絲構件54、調整構件5及支持軸而配置於其等之間。於該情形時,調整構件5係兩端被支持於第1彈性構件46與第2彈性構件47,故而可進行更細微之調整操作。
(H)第1彈性構件46及第2彈性構件47之至少一者亦可為O形環。於該情形時,可利用市售之O形環支持調整構件5,故而能以低成本實現支持構造。
(I)電動捲線器100亦可進而具備第2墊圈構件52,該第2墊圈構件52配置於頭部54a與第2彈性構件47之間。第2彈性構件47隔著第2墊圈構件52而間接地接觸於螺絲構件54之頭部54a。於該情形時,即便於調整構件5之第2側,第2彈性構件47亦與第2墊圈構件52接觸,故而於被懸臂支持之支持軸36a,即便於第2側,作用於調整構件5之摩擦阻力亦易變為固定。因此,調整構件5之調整操作變得更平順,從而可進行細微之調整操作。
(J)調整構件5亦可具有第2接觸面5h,該第2接觸面5h與第2彈性構件47接觸及滑動。第2接觸面5h係相對於螺絲構件54之頭部54a及支持軸36a之任一者均傾斜之錐形面。於該情形時,第2彈性構件47於錐形面接觸於調整構件5,故而第2彈性構件47可承受調整構件5之朝向軸向及徑向之力。
(K)貫通孔5f與支持軸36a隔開間隙而配置,第2接觸面5h亦可設 置於貫通孔5f之第2側。於該情形時,於貫通孔5f之兩側設置有第1接觸面5g與第2接觸面5h,故而第1彈性構件46及第2彈性構件47可穩定地支持調整構件5。
(L)支持軸236a亦可係兩端被支持於殼體構件236。於該情形時,調整構件205係兩端被支持於殼體構件236,故而可對調整構件205自手柄2側及手柄2之相反側之兩個方向進行操作。
(M)電動捲線器300亦可於調整構件205之與第1側相反之第2側進而具備第2彈性構件247,該第2彈性構件247分別直接或間接地接觸於殼體構件236、調整構件205及支持軸236a而配置其等之間。於該情形時,兩端被支持之調整構件205於第1側與第2側係兩端被支持於第1彈性構件246及第2彈性構件247,故而可對調整構件205進行更細微之調整操作。
(N)第1彈性構件246及第2彈性構件247之至少一者亦可為O形環。於該情形時,可利用市售之O形環支持調整構件205,故而能以低成本實現支持構造。
(O)電動捲線器300亦可進而具備第2墊圈構件252,該第2墊圈構件252配置於殼體構件236與第2彈性構件247之間。第2彈性構件247隔著第2墊圈構件252間接地接觸於殼體構件236。於該情形時,即便於調整構件205之第2側,第2彈性構件247亦與第2墊圈構件252接觸,故而於兩端被支持之支持軸236a,即便於第2側,作用於調整構件5之摩擦阻力亦易變為固定。因此,調整構件5之調整操作變得更平順,從而可進行細微之調整操作。
(P)調整構件205亦可具有第2接觸面205h,該第2接觸面205h與第2彈性構件247接觸及滑動。第2接觸面205h係相對於殼體構件236及支持軸236a之任一者均傾斜之錐形面。於該情形時,第2彈性構件247於錐形面接觸於調整構件205,故而第2彈性構件247可承受調整構件205 之朝向軸向及徑向之力。
(Q)貫通孔205f亦可與支持軸236a隔開間隙而配置,第2接觸面205h亦可設置於貫通孔205f之第2側。於該情形時,於貫通孔205f之兩側設置有第1接觸面205g與第2接觸面205h,故而第1彈性構件246及第2彈性構件247可穩定地支持調整構件205。
(R)調整構件105亦可進而具有第1間隔件59a,該第1間隔件59a於貫通孔5f至少設置於第1接觸面5g與第1彈性構件46之間。於該情形時,第1彈性構件46與間隔件59接觸,故而於第1側,作用於調整構件105之摩擦力更易變為固定。
(S)調整構件105亦可具有第2間隔件59b,該第2間隔件59b於貫通孔5f至少設置於第2接觸面5h與第2彈性構件47之間。於該情形時,於第2側,作用於調整構件105之摩擦力更易變為固定。
(T)調整構件105亦可具有第3間隔件59c,該第3間隔件59c於貫通孔5f設置於支持軸36a與貫通孔5f之間。於該情形時,於包含第1接觸面5g及第2接觸面5h在內之貫通孔5f之整體設置有間隔件,故而可精度較好地形成間隔件。
(U)調整構件5亦可自使馬達12停止之操作起始位置旋動。電動捲線器100進而具備旋動限制部55,該旋動限制部55限制調整構件5之自操作起始位置之旋動及朝向操作起始位置之旋動。於該情形時,自操作起始位置之旋動受限制,故而調整構件5變得難以違背使用者之意圖而自調整起始位置旋動,從而馬達12難以意外地旋轉。
(V)旋動限制部55亦可限制朝向操作起始位置之旋動。於該情形時,調整構件5難以違背使用者之意圖而自調整起始位置旋動,從而馬達12難以意外地停止。
(W)旋動限制部55亦可具有卡合部56、及定位銷57。卡合部56具有設置於殼體構件36、且與操作起始位置對應之卡合凹部36d。定位 銷57設置於調整構件5,且被朝向卡合部56彈推而卡合於卡合部56。於該情形時,於限制旋動之情形時,藉由被彈推之定位銷57,而定位銷57卡合於卡合部56而限制旋動,故而於限制旋動時獲得卡嗒感,從而使用者易於認識到旋動受限制。
(X)卡合部56亦可進而具有:圓弧凹部36c,其鄰接於卡合凹部36d而設置,且以支持軸36a之軸心作為中心形成為圓弧狀;突出部36e,其設置於卡合凹部36d與圓弧凹部36c之間。於該情形時,藉由設置於卡合凹部36d與圓弧凹部36c之分界部分之突出部36e而限制調整構件5之旋動。
(Y)卡合部56亦可設置於殼體構件36,定位銷57亦可設置於調整構件5。於該情形時,由於在移動之調整構件5設置有定位銷57,故而可獲得卡嗒感。
5‧‧‧調整構件
5d‧‧‧檢測器收容部
5f‧‧‧貫通孔
5g‧‧‧第1接觸面
5h‧‧‧第2接觸面
8a‧‧‧第1側罩
8e‧‧‧開口
34‧‧‧檢測器
34a‧‧‧第1磁體
34b‧‧‧第2磁體
35‧‧‧相位檢測部
36‧‧‧殼體構件
36a‧‧‧支持軸
36b‧‧‧陰螺紋孔
36c‧‧‧卡合凹部
36d‧‧‧圓弧凹部
36f‧‧‧基板收容空間
46‧‧‧第1彈性構件
47‧‧‧第2彈性構件
50‧‧‧第1墊圈構件
52‧‧‧第2墊圈構件
54‧‧‧螺絲構件
54a‧‧‧螺絲構件之頭部
74b‧‧‧副電路基板

Claims (25)

  1. 一種電動捲線器,其具備:捲線器本體;支持軸,其設置於上述捲線器本體;捲線筒,其可旋轉地設置於上述捲線器本體;馬達,其設置於上述捲線器本體,且旋轉驅動上述捲線筒;調整構件,其具有上述支持軸可貫通之貫通孔,且旋動自如地被支持於上述支持軸;第1彈性構件,其於上述調整構件之第1側,分別直接或間接地接觸於上述捲線器本體、上述調整構件及上述支持軸而配置於其等之間;及控制部,其根據上述調整構件之旋動位置而調整上述馬達之輸出。
  2. 如請求項1之電動捲線器,其進而具備配置於上述第1彈性構件與上述捲線器本體之間之第1墊圈構件,且上述第1彈性構件隔著上述第1墊圈構件而間接地接觸於上述捲線器本體。
  3. 如請求項1之電動捲線器,其中上述調整構件於上述第1側具有與上述第1彈性構件接觸及滑動之第1接觸面,且上述第1接觸面係相對於上述捲線器本體與上述支持軸之任一者均傾斜之錐形面。
  4. 如請求項3之電動捲線器,其中上述貫通孔係與上述支持軸隔開間隙而配置,且上述第1接觸面設置於上述貫通孔之上述第1側。
  5. 如請求項1之電動捲線器,其中上述支持軸自上述捲線器本體突 出而被懸臂支持。
  6. 如請求項5之電動捲線器,其進而具備具有大直徑之頭部且可旋入至上述支持軸之前端之螺絲構件,且上述調整構件藉由上述螺絲構件之頭部而防止脫離。
  7. 如請求項6之電動捲線器,其於上述調整構件之與上述第1側相反之第2側進而具備第2彈性構件,該第2彈性構件分別直接或間接地接觸於上述螺絲構件、上述調整構件及上述支持軸而配置於其等之間。
  8. 如請求項7之電動捲線器,其中上述第1彈性構件及上述第2彈性構件之至少一者為O形環。
  9. 如請求項7之電動捲線器,其進而具備配置於上述頭部與上述第2彈性構件之間之第2墊圈構件,且上述第2彈性構件隔著上述第2墊圈構件而間接地接觸於上述螺絲構件之上述頭部。
  10. 如請求項7之電動捲線器,其中上述調整構件具有與上述第2彈性構件接觸及滑動之第2接觸面,且上述第2接觸面係相對於上述螺絲構件之頭部與上述支持軸之任一者均傾斜之錐形面。
  11. 如請求項10之電動捲線器,其中上述貫通孔係與上述支持軸隔開間隙而配置,且上述第2接觸面設置於上述貫通孔之上述第2側。
  12. 如請求項1之電動捲線器,其中上述支持軸係兩端被支持於上述捲線器本體。
  13. 如請求項12之電動捲線器,其於上述調整構件之與上述第1側相反之第2側進而具備第2彈性構件,該第2彈性構件分別直接或間接地接觸於上述捲線器本體、上述調整構件及上述支持軸而配 置於其等之間。
  14. 如請求項13之電動捲線器,其中上述第1彈性構件及上述第2彈性構件之至少一者為O形環。
  15. 如請求項13之電動捲線器,其進而具備配置於上述捲線器本體與上述第2彈性構件之間之第2墊圈構件,且上述第2彈性構件隔著上述第2墊圈構件而間接地接觸於上述捲線器本體。
  16. 如請求項13之電動捲線器,其中上述調整構件具有與上述第2彈性構件接觸及滑動之第2接觸面,且上述第2接觸面係相對於上述捲線器本體與上述支持軸之任一者均傾斜之錐形面。
  17. 如請求項16之電動捲線器,其中上述第2接觸面設置於上述貫通孔之上述第2側。
  18. 如請求項10、11、16及17中任一項之電動捲線器,其中上述調整構件進而具有第1間隔件,該第1間隔件於上述貫通孔中至少設置於上述第1接觸面與上述第1彈性構件之間。
  19. 如請求項10、11、16及17中任一項之電動捲線器,其中上述調整構件進而具有第2間隔件,該第2間隔件於上述貫通孔中至少設置於上述第2接觸面與上述第2彈性構件之間。
  20. 如請求項1至17中任一項之電動捲線器,其中上述調整構件進而具有第3間隔件,該第3間隔件於上述貫通孔中設置於上述支持軸與上述貫通孔之間。
  21. 如請求項1至17中任一項之電動捲線器,其中上述調整構件自使上述馬達停止之操作起始位置旋動,且該電動捲線器進而具備旋動限制部,該旋動限制部限制上述調整構件之自上述操作起始位置之旋動。
  22. 如請求項21之電動捲線器,其中上述旋動限制部限制朝向上述操作起始位置之旋動。
  23. 如請求項21之電動捲線器,其中上述旋動限制部具有:卡合部,其設置於上述捲線器本體及上述調整構件之一者,且具有與上述操作起始位置對應之卡合凹部;及定位銷,其設置於上述捲線器本體及上述調整構件之另一者,且朝向上述卡合部被彈推而卡合於上述卡合部。
  24. 如請求項23之電動捲線器,其中上述卡合部進而具有:圓弧凹部,其鄰接於上述卡合凹部而設置,且以上述支持軸之軸心作為中心而形成為圓弧狀;及突出部,其設置於上述卡合凹部與上述圓弧凹部之間。
  25. 如請求項23之電動捲線器,其中上述卡合部設置於上述捲線器本體,且上述定位銷設置於上述調整構件。
TW103107543A 2013-05-01 2014-03-05 Electric reel TWI603674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3096362A JP6133677B2 (ja) 2013-05-01 2013-05-01 電動リール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446136A true TW201446136A (zh) 2014-12-16
TWI603674B TWI603674B (zh) 2017-11-01

Family

ID=5179960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3107543A TWI603674B (zh) 2013-05-01 2014-03-05 Electric reel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JP (1) JP6133677B2 (zh)
KR (1) KR102146084B1 (zh)
CN (1) CN104126556B (zh)
TW (1) TWI603674B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718271B (zh) * 2016-04-15 2021-02-11 日商島野股份有限公司 電動捲線器的馬達控制裝置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6514066B2 (ja) * 2015-08-11 2019-05-15 株式会社シマノ 両軸受リール
CN105104319B (zh) * 2015-08-29 2020-06-23 滕州市奥科电器有限公司 大扭矩电动鱼线轮
EP3768625B1 (en) 2018-03-23 2023-09-06 Milwaukee Electric Tool Corporation Fish tape assembly
JP7122167B2 (ja) * 2018-06-11 2022-08-19 シマノコンポネンツ マレーシア エスディーエヌ.ビーエッチディー. 両軸受リール
CN219135961U (zh) * 2019-04-12 2023-06-06 米沃奇电动工具公司 拉线组件
JP7355522B2 (ja) * 2019-05-15 2023-10-03 シマノコンポネンツ マレーシア エスディーエヌ.ビーエッチディー. 両軸受リール

Family Cites Families (1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283025A (en) * 1979-12-17 1981-08-11 Whisenhunt Kelsie C Motorized attachment for a fishing reel
JPH06229487A (ja) * 1992-12-08 1994-08-16 Gijutsu Kaihatsu Sogo Kenkyusho:Kk 管継手
JP3157139B2 (ja) * 1993-12-28 2001-04-16 ダイワ精工株式会社 魚釣用電動リール
JP2965237B2 (ja) * 1994-02-10 1999-10-18 ダイワ精工株式会社 魚釣用電動リール
JP3472516B2 (ja) * 1999-10-15 2003-12-02 ダイワ精工株式会社 魚釣用電動リール
JP2003259779A (ja) * 2002-03-13 2003-09-16 Shimano Inc 電動リールのスイッチ操作部
JP2004024061A (ja) * 2002-06-24 2004-01-29 Daiwa Seiko Inc 魚釣用電動リール
JP2005168995A (ja) * 2003-12-15 2005-06-30 Toshiba Corp 洗浄機器
JP2005176702A (ja) * 2003-12-18 2005-07-07 Daiwa Seiko Inc 魚釣用リール
JP2005302655A (ja) * 2004-04-15 2005-10-27 Alps Electric Co Ltd 回転操作型入力装置
JP2007206027A (ja) * 2006-02-06 2007-08-16 Alps Electric Co Ltd 回転操作型入力装置
JP2007228859A (ja) * 2006-02-28 2007-09-13 Daiwa Seiko Inc 魚釣用リール
JP4978413B2 (ja) * 2007-10-15 2012-07-18 パナソニック株式会社 回転操作部品及びこれを用いた入力装置
JP5382701B2 (ja) * 2009-04-09 2014-01-08 株式会社シマノ 電動リールのモータ制御装置
JP4954339B2 (ja) * 2010-06-28 2012-06-13 グローブライド株式会社 魚釣用電動リール
JP5885056B2 (ja) * 2011-08-25 2016-03-15 グローブライド株式会社 魚釣用リール
TWI505312B (zh) * 2011-11-04 2015-10-21 Tokyo Cosmos Electric Rotary operation of the electronic components of the bearing structure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718271B (zh) * 2016-04-15 2021-02-11 日商島野股份有限公司 電動捲線器的馬達控制裝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I603674B (zh) 2017-11-01
JP6133677B2 (ja) 2017-05-24
KR102146084B1 (ko) 2020-08-19
KR20140130624A (ko) 2014-11-11
CN104126556A (zh) 2014-11-05
CN104126556B (zh) 2017-12-15
JP2014217278A (ja) 2014-11-2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603674B (zh) Electric reel
TWI583306B (zh) Double bearing type reel
JP6153714B2 (ja) 電動リール
JP2014217278A5 (zh)
JP2014100078A5 (zh)
JP2014100079A5 (zh)
KR102138735B1 (ko) 전동 릴
KR20140064605A (ko) 전동 릴
JP6342218B2 (ja) 電動リールのモータ制御装置
JP2016010319A (ja) 魚釣用電動リール
JP2014113142A5 (zh)
JP6132894B2 (ja) 電動リール
TWI604790B (zh) 電動捲線器的馬達控制裝置
JP2015002689A5 (zh)
JP2017123873A (ja) 電動リール
KR102228646B1 (ko) 전동 릴의 모터 제어 장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