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126556B - 电动渔线轮 - Google Patents

电动渔线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4126556B
CN104126556B CN201410142886.3A CN201410142886A CN104126556B CN 104126556 B CN104126556 B CN 104126556B CN 201410142886 A CN201410142886 A CN 201410142886A CN 104126556 B CN104126556 B CN 104126556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lastomeric element
adjustment part
support shaft
electric fishing
fishing ree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10142886.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4126556A (zh
Inventor
川俣敦史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imano Inc
Original Assignee
Shimano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imano Inc filed Critical Shimano Inc
Publication of CN10412655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12655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412655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126556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KANIMAL HUSBANDRY; AVICULTURE; APICULTURE; PISCICULTURE; FISHING; REARING OR BREEDING ANIM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NEW BREEDS OF ANIMALS
    • A01K89/00Reels
    • A01K89/015Reels with a rotary drum, i.e. with a rotating spool
    • A01K89/017Reels with a rotary drum, i.e. with a rotating spool motor-driven
    • A01K89/0171Spring motors
    • A01K89/0172Spring motors actuated in response to pull on line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KANIMAL HUSBANDRY; AVICULTURE; APICULTURE; PISCICULTURE; FISHING; REARING OR BREEDING ANIM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NEW BREEDS OF ANIMALS
    • A01K89/00Reels
    • A01K89/015Reels with a rotary drum, i.e. with a rotating spool
    • A01K89/0183Drive mechanism details
    • A01K89/01911Drive mechanism details with feed roller

Landscapes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Environmental Sciences (AREA)
  • Animal Husbandry (AREA)
  • Biodiversity & Conservation Biology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电动渔线轮,使用于调整电机的输出力的调整部件能够进行微细化的调整操作。电动渔线轮具有渔线轮主体、支承轴、卷线筒、电机、调整部件、第1弹性部件和渔线轮控制部。支承轴设置在包含于渔线轮主体中的盒体部件上。卷线筒设置在渔线轮主体上且能相对转动。电机设置在渔线轮主体上,用于驱动卷线筒转动。调整部件具有能够使支承轴贯通的通孔,并被支承在支承轴上,且能够相对其转动。第1弹性部件在调整部件的第1侧,分别与盒体部件、调整部件及支承轴呈直接或间接地接触配置。渔线轮控制部根据调整部件的转动位置调整电机的输出力。

Description

电动渔线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电动渔线轮,特别是指一种将渔线向前方放出的电动渔线轮。
背景技术
在电动渔线轮中,在渔线轮主体上设置有手柄或为转动件形态的电机输出力调整用调整部件(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渔线轮主体具有:框架,其具有手柄侧的第1侧板及面向该第1侧板设置的第2侧板;第1侧罩,其覆盖第1侧板的外方;水深显示部,其被放置在框架上。专利文献1中的调整部件位于第1侧板和第2侧板之间,并设置在水深显示部的后部。调整部件设置在水深显示部的后部,且能相对其转动。调整部件形成为大致的圆筒状,并具有转动轴,该转动轴的两端被支承在水深显示部上。通过对该调整部件进行转动操作,能够调整电机的输出力。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发明专利公开公报特开2012-090645号
电动渔线轮的调整部件与单纯用于调整电机的输出力的机械式的调整部件不同。即,电动渔线轮用的电机的输出力的调整,由于在钓鱼人与鱼搏击时需要对其进行微细的调整。调整部件能够进行微细化的调整感觉对钓鱼人非常重要,该微细化的调整感觉也会对钓鱼人的钓鱼结果产生影响。
现有技术中,通过转动操作调整电机的输出力的调整部件中,调整部件的转动过于顺滑时,不能够进行调整部件的微细化的调整操作。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对用于调整电动渔线轮的电机输出力的调整部件进行微细化调整操作的电动渔线轮。
本发明的电动渔线轮具有渔线轮主体、支承轴、卷线筒、电机、调整部件、第1弹性部件和渔线轮控制部。支承轴设置在渔线轮主体上。卷线筒设置在渔线轮主体上且能相对转动。电机设置在渔线轮主体上,用于驱动卷线筒转动。调整部件具有能够使支承轴贯通的通孔,并被支承在支承轴上,且能够相对其转动。第1弹性部件在调整部件的第1侧,分别与渔线轮主体、调整部件及支承轴呈直接或间接地接触配置。渔线轮控制部根据调整部件的转动位置调整电机的输出力。
该电动渔线轮中,调整部件通过第1弹性部件被支承在支承轴上。第1弹性部件在调整部件的第1侧,分别与渔线轮主体、调整部件及支承轴之间呈直接或间接地接触配置,调整部件通过第1弹性部件被支承在支承轴上。从而,调整部件能够通过第1弹性部件与渔线轮主体及支承轴接触而不是直接接触。因此,通过使与第1弹性部件接触而产生的摩擦阻力发生变化,能够调整调整部件的转动,从而能够使调整部件进行微细化的调整操作。
本发明的电动渔线轮,优选,还具有第1垫圈部件,该第1垫圈部件配置在第1弹性部件和渔线轮主体之间。第1弹性部件介于第1垫圈部件而与渔线轮主体间接接触。在这种情况下,由于第1弹性部件与表面较渔线轮主体滑动性更好的第1垫圈部件接触而不是与渔线轮主体接触,因此能够容易地使摩擦阻力一定。因此,使调整部件的调整操作更顺滑,能够使调整部件进行更加微细化的调整操作。
本发明的电动渔线轮,优选,调整部件具有在第1侧与第1弹性部件接触及相对滑动的第1接触面。第1接触面为相对于渔线轮主体和支承轴中的任意一个都倾斜的倾斜面。在这种情况下,由于第1弹性部件通过斜面与调整部件接触,使调整部件的朝轴向及径向的力能够由第1弹性部件承接。
本发明的电动渔线轮,优选,通孔以与支承轴之间保持有间隙的方式配置,第1接触面,设置在通孔的第1侧。在这种情况下,由于调整部件并不与支承轴直接接触,从而使第1弹性部件的摩擦阻力稳定。
本发明的电动渔线轮,优选,支承轴可由渔线轮主体突出且被单侧支承。在这种情况下,由于支承轴被单侧支承,从而能够提高调整部件配置的自由度。
本发明的电动渔线轮,优选,该电动渔线轮还具有螺丝部件,该螺丝部件具有大径的头部,并能够螺合在支承轴的顶端上。调整部件通过螺丝部件的头部防脱落。在这种情况下,通过螺丝部件的螺入量能够调整第1弹性部件的弹性变形量,从而能够调整摩擦力。
本发明的电动渔线轮,优选,该电动渔线轮还具有第2弹性部件,该第2弹性部件在调整部件的与第1侧相反的第2侧上,分别与螺丝部件、调整部件及支承轴呈直接或间接性地接触配置。在这种情况下,调整部件由于被第1弹性部件和第2弹性部件支承其两端,因此能够进行更加微细的调整操作。
本发明的电动渔线轮,优选,第1弹性部件和第2弹性部件中的至少任意一方为O型圈。在这种情况下,利用市场上销售的O型圈能够支承调整部件,因此能够实现使支承结构低成本化。
本发明的电动渔线轮,优选,电动渔线轮还具有第2垫圈部件,该第2垫圈部件配置在头部和第2弹性部件之间。第2弹性部件介于第2垫圈部件而与螺丝部件的头部间接接触。在这种情况下,即使在调整部件的第2侧,也使第2弹性部件与第2垫圈部件接触,因此对于被单侧支承的支承轴而言,即使在第2侧也能够使摩擦阻力容易地保持一定。因此,调整部件的调整操作更顺滑,并能够进行更加微细化的调整操作。
本发明的电动渔线轮,优选,调整部件具有与第2弹性部件接触及相对滑动的第2接触面。第2接触面为相对于螺丝部件的头部和支承轴的任意一个都倾斜的倾斜面。在这种情况下,第2弹性部件由于通过斜面与调整部件接触,从而能够使第2弹性部件承受调整部件的轴向及径向的力。
本发明的电动渔线轮,优选,通孔以与支承轴之间存在间隙的方式配置,第2接触面设置在通孔的第2侧上。在这种情况下,由于在通孔的两侧设置第1接触面和第2接触面,能够使第1弹性部件及第2弹性部件稳定地支承调整部件。
本发明的电动渔线轮,优选,支承轴其两端被支承在渔线轮主体上。在这种情况下,由于支承轴其两端被支承在渔线轮主体上,从而在手柄侧及与手柄相反侧的双方向上都能够操作调整部件。
本发明的电动渔线轮,优选,该电动渔线轮还具有第2弹性部件,该第2弹性部件在调整部件的与第1侧相反的第2侧上,分别与渔线轮主体、调整部件及支承轴呈直接或间接性地接触配置。在这种情况下,被支承两端的调整部件由于其两端在第1侧和第2侧被支承在第1弹性部件和第2弹性部件上,因此使调整部件能够进行更加微细化调整操作。
本发明的电动渔线轮,优选,第1弹性部件和第2弹性部件中的至少任意一方为O型圈。在这种情况下,利用市场上销售的O型圈能够支承调整部件,因此能够实现使支承结构低成本化。
本发明的电动渔线轮,优选,该电动渔线轮还具有第2垫圈部件,该第2垫圈部件配置在渔线轮主体和第2弹性部件之间。第2弹性部件介于第2垫圈部件而与渔线轮主体间接接触。在这种情况下,即使在调整部件的第2侧,也使第2弹性部件与第2垫圈部件接触,因此对于被两端支承的支承轴而言,即使在第2侧也能够使作用在调整部件上的摩擦阻力容易地保持一定。因此,调整部件的调整操作更顺滑,并能够进行更加微细化的调整操作。
本发明的电动渔线轮,优选,调整部件具有与第2弹性部件接触及相对滑动的第2接触面。第2接触面为相对于渔线轮主体和支承轴的任意一个都倾斜的倾斜面。在这种情况下,由于第2弹性部件通过斜面与调整部件接触,能够使第2弹性部件承受调整部件的轴向及径向的力。
本发明的电动渔线轮,优选,通孔以与支承轴之间存在间隙的方式配置,第2接触面设置在通孔的第2侧上。在这种情况下,由于在通孔的两侧设置第1接触面和第2接触面,能够使第1弹性部件及第2弹性部件稳定地支承调整部件。
本发明的电动渔线轮,优选,调整部件还至少具有位于通孔内的第1垫片,该第1垫片设置在第1接触面和第1弹性部件之间。在这种情况下,由于第1弹性部件与第1垫片接触,因此在第1侧作用在调整部件上的摩擦力更容易保持一定。
本发明的电动渔线轮,优选,调整部件还至少具有位于通孔内的第2垫片,该第2垫片设置在第2接触面和第2弹性部件之间。在这种情况下,由于第2弹性部件与第2垫片接触,因此在第2侧作用在调整部件上的摩擦力更容易保持一定。
本发明的电动渔线轮,优选,调整部件还具有位于通孔内的第3垫片,该第3垫片设置在支承轴和通孔之间。在这种情况下,由于包含有第1接触面及第2接触面的通孔的整体上设置有垫片,从而能够使垫片具有较高的精度。
本发明的电动渔线轮,优选,调整部件可由使电机停止的操作开始位置开始转动。电动渔线轮还具有转动限制部,该转动限制部用于限制调整部件由操作开始位置的转动及限制朝向操作开始位置的转动。在这种情况下,由于限制该调整部件由操作开始位置的转动,使调整部件不会违反使用者意图而由调整开始位置转动,从而能够限制电机无意中被转动。
本发明的电动渔线轮,优选,转动限制部限制向操作开始位置的转动。在这种情况下,使调整部件不会违反使用者意图而向调整开始位置转动,从而能够限制电机无意中被停止。
本发明的电动渔线轮,优选,转动限制部具有接合部和定位销。接合部具有接合凹部,该接合凹部设置在渔线轮主体上,并与操作开始位置相对应。定位销设置在调整部件上,并以朝接合部加载的方式接合在接合部上。在这种情况下,在对转动进行限制时,通过使被加载的定位销卡合在接合部上,以限制该调整部件转动,因此,在进行转动限制时会获得点击感,从而使使用者很容易知道在进行转动限制。
本发明的电动渔线轮,优选,接合部还具有与接合凹部邻接设置的圆弧凹部和突出部,其中,圆弧凹部为以支承轴的轴心为中心的圆弧状,突出部设置在接合凹部和圆弧凹部之间。在这种情况下,通过设置在接合凹部和圆弧凹部之间的边界部分上的突出部限制调整部件的转动。
本发明的电动渔线轮,优选,接合部设置在渔线轮主体上,定位销设置在调整部件上。在这种情况下,由于定位销设置在移动的调整部件上,从而能够获得点击感。
本发明的效果
采用本发明,通过与第1弹性部件接触而产生的摩擦阻力能够调整调整部件的转动,从而使调整部件能够进行微细化的调整操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一个实施方式的电动渔线轮的立体图;
图2为电动渔线轮的俯视图;
图3为沿图2中III-III线剖切的剖视图;
图4为图3的Ⅳ部的放大图;
图5为电动渔线轮的一部分的分解立体图;
图6为水深显示部的立体图;
图7为沿图2中Ⅶ-Ⅶ线剖切的剖视图;
图8为卸下第1侧罩及机构安装板状态的电动渔线轮的左侧视图;
图9为调整部件的主视图;
图10为霍尔元件的特性的说明示意图;
图11为表示霍尔元件的特性的图表;
图12为表示电动渔线轮的控制系统的结构框图;
图13为第1实施方式的变形实施例的相当于图4的图;
图14为第2实施方式的相当于图2的图;
图15为第2实施方式的调整部件的剖视图。
附图标记说明
1渔线轮主体;2手柄;4水深显示部;5、105、205调整部件;5f、205f通孔;5g、205g第1接触面;5h、205h第2接触面;7框架;7a第1侧板;7b第2侧板;7g钓竿安装部;8a第1侧罩;8b第2侧罩;10卷线筒;12电机;14卷线筒轴;34检测件;34a、234a第1磁铁;34b、234b第2磁铁;35相位检测部;35a霍尔元件;36、236盒体部件;36a、236a支承轴;36d圆弧凹部;36c接合凹部;36e突出部;46、246第1弹性部件;47、247第2弹性部件;50、250第1垫圈部件;52、252第2垫圈部件;54螺丝部件;54a头部;55转动限制部;57定位销;59a第1垫片;59b第2垫片;59c第3垫片;70渔线轮控制部(控制部的一个例子);100、300电动渔线轮。
具体实施方式
第1实施方式
电动渔线轮的整体结构
如图1、2、3、4及5所示,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的电动渔线轮100为小型的电动渔线轮,该电动渔线轮100由来自于外部电源的电力驱动,而且,在其内部也具有电源,该电源在双轴承渔线轮作为手摇轮使用时进行相应的供电。另外,该电动渔线轮100具有根据放线长度或者收线长度显示钓钩组件所处的水深的水深显示功能。
电动渔线轮具有渔线轮主体1、手柄2、卷线筒10、离合器操作部件11、电机12、卷线筒驱动机构13(参照图5)和离合器机构16(参照图3),其中,渔线轮主体1具有可安装在钓竿上的水深显示部4。另外,电动渔线轮100还具有调整部件5、第1弹性部件46(参照图4)、第2弹性部件47(参照图4)、第1垫圈部件50(参照图4)、第2垫圈部件52(参照图4)、螺丝部件54(参照图4)、转动限制部55(参照图6)、渔线轮控制部70(参照图12)。手柄2设置在渔线轮主体1上且可转动。卷线筒10设置在渔线轮主体1上且可转动。离合器操作部件11为操作使离合器机构16连接/断开的部件,并能够移动到渔线轮主体1的后部。电机12设置在渔线轮主体1上,用于驱动卷线筒10转动。离合器机构16可通过对离合器操作部件11的操作切换离合器接合状态和离合器分离状态,该离合器接合状态是指,可将手柄2的转动传递给卷线筒10的状态,离合器分离状态是指,不能将手柄2的转动传递给卷线筒10的状态。调整部件5设置在渔线轮主体1上且可相对其转动。调整部件5根据转动位置调整电机12的输出力。检测件34设置在调整部件5上,用于检测出调整部件5的转动位置。相位检测部35能够检测出检测件34相对于相位检测部35的转动相位。卷线筒驱动机构13根据手柄2及电机12的驱动力,驱动卷线筒10转动。渔线轮控制部70具有电机控制部的功能,其根据调整部件5的转动位置将电机12的输出力调整为多个级别。例如,根据调整部件5的转动位置将卷线筒10的转动速度调整为多个级别。另外,例如,根据调整部件5的转动位置将作用在渔线上的张力调整为多个级别。渔线轮控制部70还具有用于对水深显示部4进行显示控制的显示控制功能。
渔线轮主体
渔线轮主体1具有框架7、第1侧罩8a、第2侧罩8b、前罩9(参照图7)和前述的水深显示部4。框架7例如为由合成树脂或金属制的形成为一体的部件。框架7具有第1侧板7a、第2侧板7b、连接第1侧板7a和第2侧板7b的第1连接部件7c、第2连接部件7d及第3连接部件7e。第2侧板7b与第1侧板7a在左右方向(图2的左右方向)间隔隔开设置。第1侧罩8a覆盖框架7的手柄2安装侧。第2侧罩8b覆盖相对于框架7的手柄2安装侧的相反侧。前罩9覆盖框架7的前部。
第1侧板7a具有侧板主体19a和机构安装板19b,该机构安装板19b与侧板主体19a间隔隔开设置,并用于安装各种的机构。如图5所示,侧板主体19a具有凸缘部19c。在凸缘部19c上安装有轴衬65且不能相对其转动。机构安装板19b用于安装以下所示的各种的机构。机构安装板19b被螺丝固定在侧板主体19a的外侧面上。如图3及图5所示,在侧板主体19a和第1侧罩8a之间设置有,卷线筒驱动机构13、控制离合器机构16的离合器控制机构20、对卷线筒10朝放线方向的转动进行制动的卸力机构23(参照图5)。在第1侧罩8a上设置有用于制动卷线筒10的抛饵控制机构21。抛饵控制机构21为通过按压后述的卷线筒轴14的两端对卷线筒10进行制动的机构。
在第1侧板7a和第2侧板7b之间设置有卷线筒10、离合器机构16和匀线机构22,其中匀线机构22用于将渔线均匀地卷绕在卷线筒10上。如图7所示,匀线机构22具有往复式绕线凸轮轴63和渔线导臂64,该往复式绕线凸轮轴63由呈交叉的螺旋状槽形成,该渔线导臂64通过往复式绕线凸轮轴63的转动而在卷线筒10的前方且与卷线筒轴14平行的轴向方向上往复移动。如图5所示,往复式绕线凸轮轴63的手柄2侧的端部通过轴衬65被支承在凸缘部19c上,且能够相对其转动。
如图3所示,在第2侧板7b上形成有可使卷线筒10穿过的圆形开口7f。在圆形开口7f上以调整双方中心轴重合的方式安装有卷线筒支承部17,该卷线筒支承部17对卷线筒10的卷线筒轴14的第1端(图3左端)进行支承,且能够相对转动。卷线筒支承部17被螺丝固定在第1侧板7a的外侧面上。在卷线筒支承部17上收装有第1轴承18a,该第1轴承18a支承卷线筒轴14的第1端。
第1连接部件7c连接第1侧板7a及第2侧板7b的下部。第2连接部件7d连接卷线筒10的前部。第1连接部件7c为板状部分,其左右方向的大致中间部分与钓竿安装部7g形成为一体,该钓竿安装部7g用于安装钓竿。钓竿安装部7g与框架7也可为相互独立的制件。第2连接部件7d为大致圆筒状的部分,在其内部收装有电机12(参照图2及图7)。第3连接部件7e为连接渔线轮主体1的后部的大致板状的部分,且其呈圆弧状的弯曲状。
如图2所示,在第1侧罩8a上形成有第1凸缘部8c,该第1凸缘部8c形成为向外方的突出状,并用于支承驱动轴30,且该驱动轴30能够相对其转动。在第1凸缘部8c的后方形成有第2凸缘部8d,该第2凸缘部8d形成为向外方的突出状,并用于支承卷线筒轴14的第2端。
第2侧罩8b例如通过螺丝固定在第2侧板7b的外边缘部上。如图3所示,在第2侧罩8b的前部下表面上安装有用于连接电源线的接线器15,该接线器15朝下设置。
手柄2设置在第1侧罩8a侧。如图1及图2所示,手柄2具有手柄臂2a和安装在手柄壁2a的顶端上的手柄把手2b。手柄2安装在第1侧板7a侧。手柄2连接在驱动轴30上且可与之一体转动,该驱动轴30被支承在渔线轮主体1上且可相对其转动。
前罩9例如由螺丝固定在第1侧板7a及第2侧板7b的前部外侧面的上下2处上。在前罩9上形成有用于使渔线通过的横向较长的开口(未图示)。前罩9覆盖水深显示部4的后述的盒体部件36的前下表面。
水深显示部4可显示安装在渔线的头端上的钓钩组件的水深。如图1及图7所示,水深显示部4具有放置在第1侧板7a及第2侧板7b的上部的盒体部件36。盒体部件36被螺丝固定在第1侧板7a及第2侧板7b的外侧面上。水深显示部4具有开关操作部6,该开关操作部6具有用于显示操作的多个(例如3个)操作按钮。
如图7所示,在盒体部件36的内部收装有渔线轮控制部70、由显示水深用的液晶显示器形成的显示器72、主电路基板74a、副电路基板74b和电机驱动电路76。渔线轮控制部70例如由微型计算机构成。在主电路基板74a上搭载有显示器72、渔线轮控制部70和电机驱动电路76。在副电路基板74b上搭载有相位检测部35。副电路基板74b与主电路基板74a电连接。副电路基板74b呈相对于主电路基板74a的垂直状并配置在盒体部件36的后部。
盒体部件36,其两侧分别沿着第1侧板7a及第2侧板7b向后方延伸。如图4所示,在盒体部件36的第1侧板7a侧的后部上形成有下部开口的基板收装空间36f。在该基板收装空间36f内收装有副电路基板74b。盒体部件36的第2侧板7b侧的后部覆盖第2侧板7b的上部及第2侧罩8b的上部。
卷线筒
卷线筒10安装在卷线筒轴14上,且能够与之一体转动。如图3所示,卷线筒10具有筒状的卷线体部10a、一体形成在卷线体部10a的两侧的大径的第1法兰部10b及第2法兰部10c。第1法兰部10b设置在第1侧板7a侧,第2法兰部10c设置在第2侧板7b侧。卷线筒轴14通过压入卷线体部10a的内周部等的适宜的固定方式被固定。
卷线筒轴14的第1端通过如前所述的卷线筒支承部17中的第1轴承18a支承。卷线筒轴14的第2端(图3右端),通过第2轴承18b支承在第1侧罩8a的第2凸缘部8d上。在相对于卷线筒轴14的卷线筒固定部分的第2轴承18b侧,构成离合器机构16的离合销16a沿径向贯穿安装在卷线筒轴14上。
离合器机构
如图3所示,离合器机构16具有离合销16a和离合凹部16b,该离合凹部16b在小齿轮32的图3中左侧端面上沿径向方向形成,为下凹的十字形状。小齿轮32构成离合器机构16,又构成卷线筒驱动机构13的后述第1转动传递机构24。小齿轮32沿着卷线筒轴14的轴线方向在图3所示的离合器接合位置和相对于离合器接合位置的右侧的离合器分离位置之间移动。在离合器接合位置,离合销16a与离合凹部16b卡合,小齿轮32的转动传递给卷线筒轴14,离合器机构16呈离合器接合状态。在该离合器接合状态下,小齿轮32能与卷线筒轴14一起转动。另外,在离合器分离位置,离合凹部16b离开离合销16a,小齿轮32的转动不能传递给卷线筒轴14。因此,离合器机构16呈离合器分离状态,卷线筒10能自由转动。
离合器控制机构
离合器控制机构20用于控制离合器机构16以使其在接合状态和分离状态之间切换,具体为,使离合器操作部件11在图7中实线所示的接合位置和图7中双点划线所示的分离位置之间摆动。如图5所示,离合器控制机构20具有:离合器凸轮40,其围绕卷线筒轴14在第1位置和第2位置之间转动;离合器拨叉41,其与离合器凸轮40卡合;离合器板42,其连接离合器凸轮40和离合器操作部件11。离合器板42与离合器凸轮40一体转动。离合器凸轮40被支承在机构安装板19b上且能够相对其转动。离合器凸轮40具有通过其转动使离合器拨叉41移动的一对的凸轮部40a。
离合器拨叉41用于使小齿轮32在卷线筒轴方向上在离合器分离位置和离合器接合位置之间移动。离合器拨叉41具有与离合器凸轮40的凸轮部40a卡合的凸轮承接部(未图示)和与小齿轮32卡合的圆弧部41a,在使离合器凸轮40由第1位置向第2位置转动时,离合器拨叉41由离合器接合位置向卷线筒轴方向外侧(图5右侧)的离合器分离位置移动。由此,使小齿轮32向轴向外侧(图5右侧)移动,从而解除小齿轮32和离合销16a之间的卡合,使离合器机构16为离合器分离状态。离合器拨叉41通过安装在机构安装板19b上的一对的引导轴49将其沿轴向引导。离合器拨叉41通过安装在引导轴49上的一对的螺旋弹簧44向离合器接合位置加载。因此,在将离合器凸轮40由第2位置向第1位置转动时,离合器拨叉41由离合器分离位置恢复至离合器接合位置,并且使小齿轮32恢复至离合器接合位置。离合器凸轮40的由第2位置向第1位置的返回动作,通过未图示的离合器返回机构实现,也可在离合器分离状态下通过使手柄2向卷线方向转动实现。
离合器板42用于通过离合器操作部件11的摆动使离合器凸轮40转动。离合器板42例如由对金属板折曲而形成。离合器板42具有:接合部42a,其与离合器凸轮40卡合;安装部42b,其由接合部42a沿径向延伸后朝离合器操作部件11折曲。接合部42a随着离合器凸轮40的转动而转动。安装部42b固定在离合器操作部件11上。
离合器操作部件
离合器操作部件11对离合器机构16在离合器接合状态和离合器分离状态之间进行切换操作。如图1所示,离合器操作部件11在第1侧板7a和第2侧板7b之间,在渔线轮主体1的后部,在接近/离开钓竿安装部7g的方向上移动。在本实施方式中,离合器操作部件11能够绕着卷线筒10摆动。离合器操作部件11在图7的由实线所示的离合器接合位置和由双点划线所示的离合器分离位置之间摆动。如图5所示,在第1侧板7a的后部及第2侧板7b的后部的内侧面上分别安装有第1接触板43a及第2接触板43b。第1接触板43a及第2接触板43b为聚甲醛等的滑动性较高的合成树脂制的部件。第1接触板43a及第2接触板43b分别嵌合在第1侧板7a和第2侧板7b上,且可拆卸。
卷线筒驱动机构
卷线筒驱动机构13用于驱动卷线筒10使其在卷线方向上转动。另外,在卷线时,在卷线筒10上产生制动力,以防止渔线发生断线。如图8所示,卷线筒驱动机构13具有:电机12,其通过未图示的滚柱式离合器形态的防逆转部,禁止其向卷线方向的转动;第1转动传递机构24;第2转动传递机构25。第1转动传递机构24使电机12的转动减速并向卷线筒10传递。第2转动传递机构25介于第1转动传递机构24使手柄2的转动增速并向卷线筒10传递。
如图8所示,第1转动传递机构24具有未图示的行星齿轮减速机构,该行星齿轮减速机构与电机12的输出轴连接。在行星齿轮减速机构的壳体26的内侧面上形成有未图示的内齿齿轮,内齿齿轮的输出力通过形成在壳体26的外周面上的第1齿轮部件60向卷线筒10传递。具体地,第1转动传递机构24还具有第1齿轮部件60、与第1齿轮部件60啮合的第2齿轮部件61和与第2齿轮部件61啮合的小齿轮32。如图5所示,第2齿轮部件61及小齿轮32配置在机构安装板19b的外侧面和侧板主体19a的外侧面之间。第2齿轮部件61为用于对第1齿轮部件60的转动的转动方向进行调整而将此转动传递到小齿轮32上的中间齿轮。第2齿轮部件61通过滚动轴承被支承在侧板主体19a的凸缘部19c及机构安装板19b上,且能够相对其转动。如图5及图8所示,在第2齿轮部件61上连接有横向凸轮轴63,且能够一体转动。在横向凸轮轴63的第1侧板7a侧的端部上形成非圆形部63a,第2齿轮部件61与非圆形部63a卡合而使横向凸轮轴63转动。
小齿轮32通过安装于侧板主体19a上的第3轴承18c安装在第2侧板7b上,并能够绕着卷线筒轴14转动且沿其轴向移动。小齿轮32通过离合器控制机构20控制,在离合器接合位置和离合器分离位置之间,在轴向沿卷线筒轴14的外周侧移动。小齿轮32与离合器拨叉41卡合并沿卷线筒轴14的轴向移动。
如图5及图8所示,第2转动传递机构25具有与手柄2连接且可一体转动的驱动轴30、驱动齿轮31、第3齿轮部件62和卸力机构23。
如图5所示,驱动轴30被支承在机构安装板19b及第1侧罩8a的第1凸轮部8c上,且能够相对转动。驱动轴30通过滚子型单向超越离合器37被支承在第2侧罩8b的第1凸缘部8c上。驱动轴30通过单向超越离合器37禁止其向放线方向转动。驱动齿轮31安装在驱动轴30上且能够相对转动。驱动齿轮31通过卸力机构23对其向放线方向的转动进行制动。由此,对卷线筒10朝放线方向的转动进行制动。
第3齿轮部件62用于将手柄2的转动向卷线筒10传递。第3齿轮部件62连接在行星齿轮减速机构的支架上,且可与之一体转动。第3齿轮部件62与驱动齿轮31啮合,并将手柄2的转动向行星齿轮减速机构的支架传递。向支架传递的转动通过第1齿轮部件60及第2齿轮部件61向小齿轮32传递。由第3齿轮部件62到第2齿轮部件61的减速比大致为1。
如图5所示,卸力机构23具有制动垫板38,该制动垫板38连接在单向超越离合器37的内圈37a上且能够与之一体转动,而且该制动垫板38通过内圈37a被按压。卸力板38连接在驱动轴30上且可与之一体转动。卸力板38通过卸力垫片39按压驱动齿轮31。卸力机构23的制动力(按压卸力板38的按压力)通过螺合在驱动轴30上的星形卸力装置3进行调整。
调整部件
调整部件5设置在渔线轮主体1上,用于将电机12的输出力调整为多个等级(例如,10个等级以上,在本实施方式中为31个等级)。如图3所示,调整部件5设置在第1侧板7a的侧板主体19a和第1侧罩8a之间。如图4及图6所示,在本实施方式中,调整部件5安装在支承轴36a上,且能够相对转动,该支承轴36a呈竖起状设置在水深显示部4的盒体部件36的后部的外侧面上。调整部件5使其第1侧(图4左侧)面向盒体部件36设置,使其第2侧(图4右侧)面向第1侧罩8a设置。
调整部件5在其安装在支承轴36a上的状态下位于第1侧板7a和第1侧罩8a之间。
支承轴36a具有位于其顶端面上的内螺纹孔36b,螺丝部件54螺合在该内螺纹孔36b内。螺丝部件54用于防止调整部件5从支承轴36a上脱落。螺丝部件54具有大径的头部54a。
转动限制部55用于限制调整部件5由操作开始位置的转动,而且用于限制调整部件5朝操作开始位置的转动。操作开始位置为通过调整部件5将电机12锁定的位置,即,用于使电机12的转动停止的位置。转动限制部55具有设置在盒体部件36上的接合部56和设置在调整部件5上的定位销57。接合部56具有位于支承轴36a周围且形成在盒体部件36的外侧面上的,一对的圆弧凹部36c、一对的接合凹部36d、突出部36e。一对的圆弧凹部36c和一对的接合凹部36d分别呈180°的间隔隔开。接合凹部36d形成为球状的下凹部,并与圆弧凹部36c邻接配置。接合凹部36d对应于操作开始位置设置。圆弧凹部36c由与调整部件5的转动中心同心的圆弧形成,并与调整部件5的转动角度对应设置。调整部件5的转动角度,在本实施方式中例如为80°~120°的范围。在本实施方式中,转动角度为100°。但是,调整部件5的转动角度并不局限于此。突出部36e在接合凹部36d和圆弧凹部36c之间呈相对于接合凹部36d及圆弧凹部36c的突出状。突出部36e用于限制调整部件5的转动。
由于调整部件5在转动角度较大的情况下,分配到电机12的输出力调整的每个等级的角度为尽可能的大角度,因此能够在各等级进行稳定地输出力的调整操作。然而,当调整部件5的转动角度过大时,不能迅速地进行跨越多个等级的操作。另外,存在由于渔线轮主体的形状不能进行大的转动角度的情况。在上述的限制中,优选,以最大限制角度设定调整部件5的转动角度。
调整部件5例如为合成树脂制的大致环状的部件。如图6所示,调整部件5具有位于其外周面上且沿径向突出的操作突起5a。在除操作突起5a以外的调整部件5的外周面上形成有沿轴向的多个槽5b且该多个槽5b在周向间隔隔开设置,该多个槽5b用于防滑。在调整部件5的外侧面上形成有沿轴向突出的限制突起5c,用于限制调整部件5的转动范围。第1侧罩8a具有俯视呈矩形的开口8e,该开口8e使调整部件5从第1侧罩8a突出。限制突起5c与开口8e的内侧面接触,限制调整部件5的转动范围。
如图9所示,在调整部件5的面向盒体部件36的内侧面上沿周向间隔隔开设置有一对的检测件收装部5d和一对的定位收装部5e,该一对的检测件收装部5d用于收装检测件34,该一对的定位收装部5e用于收装一对的定位销57,该定位销57用于定位调整部件5的操作开始位置。一对的检测件收装部5d和一对的定位收装部5e分别形成为圆形的下凹状,并分别保持180°的间隔。
如图6所示,定位销57安装在一对的定位收装部5e上且能够进入和退出。定位销57通过一对的螺旋弹簧58向盒体部件36加载。螺旋弹簧58被收装在定位收装部5e内。定位销57具有半球状的头部57a,并且头部57a接合在接合凹部36d及圆弧凹部36c上。通过设置该定位销57及接合凹部36d,将调整部件5切实地定位在操作开始位置上。另外,由于在接合凹部36d和圆弧凹部36c之间形成有突出部36e,使被定位在操作开始位置的调整部件5不会违反使用者意图而由调整位置开始转动。由此,电机12难以产生不经意的转动。
如图4所示,调整部件5具有形成在中心部上的通孔5f,该通孔5f通过第1弹性部件46及第2弹性部件47支承支承轴36a,且该支承轴能够相对其转动。另外,调整部件5具有形成在通孔5f的第1侧上的第1接触面5g和形成在第2侧上的第2接触面5h。第1接触面5g与第1弹性部件46接触且相对滑动。第2接触面5h与第2弹性部件47接触且相对滑动。第1接触面5g为相对于构成渔线轮主体1的盒体部件36和支承轴36a中的任意一个都倾斜的倾斜面。第2接触面5h为相对于螺丝部件54的头部54a和支承轴36a中的任意一个都倾斜的倾斜面。在第1实施方式中,倾斜面为相对于支承轴36a呈30°~60°的倾斜,优选呈40°~50°倾斜的锥状。
第1弹性部件46及第2弹性部件47例如为由NBR(丁腈橡胶)或硅酮橡胶制的O型圈。第1弹性部件46在调整部件5的第1侧,分别与盒体部件36的外侧面、调整部件5及支承轴36a呈直接或间接地接触。在第1实施方式中,第1弹性部件46通过第1垫圈部件50与盒体部件36间接接触。另外,第1弹性部件46与支承轴36a及第1接触面5g直接接触。第2弹性部件47在调整部件5的第2侧,分别与螺丝部件54的头部54a、调整部件5及支承轴36a呈直接或间接地接触。在第1实施方式中,第2弹性部件47通过第2垫圈部件52与头部54a间接接触。另外,第2弹性部件47与支承轴36a及第2接触面5h直接接触。
检测件
如图4、图6及图9所示,检测件34安装在调整部件5上。具体地,将检测件34通过粘结等的适当的固定方式固定在如前所述的调整部件5的一对的检测件收装部5d上。检测件34具有分别固定在一对的检测件收装部5d上的第1磁铁34a和第2磁铁34b。第1磁铁34a和第2磁铁34b分别沿调整部件5的轴向磁化。第2磁铁34b与第1磁铁34a呈相反侧的磁化。在该实施方式中,第1磁铁34a在面向盒体部件36侧为N极,在检测件收装部5d的底面侧为S极。相反侧的第2磁铁34b,在面向盒体部件36侧为S极,在检测件收装部5d的底面侧为N极。通过使上述的沿轴向磁化的第1磁铁34a和第2磁铁34b配置为相反的磁极方向,能够通过沿轴向磁化的简单的第1磁铁34a和第2磁铁34b得到与沿径向磁化的磁铁相同反应的检测件34。
相位检测部
相位检测部35为搭载在副电路基板74b上的霍尔元件35a,该副电路基板74b配置在如前所述的水深显示部4的盒体部件36的内部。如图7所示,霍尔元件35a以与调整部件5的转动中心C重合的方式配置。通过配置如上所述的霍尔元件35a,能够由霍尔元件35a检测出第1磁铁34a和第2磁铁34b产生的磁力线的方向变化。由此,使用霍尔元件35a检测出通过转动调整部件5而变化的磁力线方向,从而能够检测出调整部件5的转动相位。如图10所示,霍尔元件35a,设定以下情况为0°,即,将沿径向磁化的检测件34的N极设置在霍尔元件35a上的例如由半圆形表示的标记35b侧时的情况,在这种情况下,将检测件34设置在该0°的位置,此时霍尔元件35a的如图11所示的输出电压最小。将检测件34由0°沿逆时针方向相对于霍尔元件35a转动时,输出电压逐步上升,在接近360°时输出电压为最大,返回至0°时又恢复至最小。由此,在由0°~360°的范围内通过霍尔元件35a检测出调整部件的转动相位。但在本实施方式中,例如使用50°~150°左右角度范围内的霍尔元件35a的输出电压。但霍尔元件35a的输出电压的角度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例如,根据霍尔元件的输出特性适当选择230°~330°的角度范围等。
控制系统
如图12所示,电动渔线轮100具有用于控制电机12及显示器72的渔线轮控制部70。渔线轮控制部70为控制部的一个例子。渔线轮控制部70通过包含有CPU(中央处理单元)的微型计算机构成。在渔线轮控制部70上连接有作为相位检测部35的霍尔元件35a、开关操作部6的各开关及卷线筒传感器78。另外,在渔线轮控制部70上连接有作为控制对象的显示器72、电机驱动电路76、蜂鸣器80和其他的输入输出部82。卷线筒传感器78具有一对的引线开关(或霍尔元件),该引线开关用于检测安装在卷线筒10上的未图示的磁铁。一对的引线开关在卷线筒10的转动方向上排列设置。在本实施方式中,一对的引线开关设置在渔线轮主体1的卷线筒支承部17上。通过卷线筒传感器78能够检测出卷线筒10的转速(转动位置)及转动方向。电机驱动电路76对电机12进行PWM(脉冲宽度调制)驱动。即,使占空比变化的方式驱动电机12。蜂鸣器80被收装在盒体部件36的内部。蜂鸣器80在钓钩组件到达鱼群位置时,或到达海底位置时会发出鸣响。其他的输入输出部82例如由无线通信部等构成。无线通信部能够将外部的显示装置和水深数据等的各种的数据双向通信。
电动渔线轮的操作
在上述结构的电动渔线轮100中,在进行钓鱼时,钓鱼人通过把持钓竿的手的拇指对离合器操作部件11进行按下操作。由此,离合器机构16由离合器接合状态切换为离合器分离状态,从而使卷线筒10为自由转动状态,此时通过钓钩组件的自重使渔线放入海中。
在鱼上钩而上卷渔线时,用把持钓竿的手的拇指的指尖进行上拨离合器操作部件11的操作。在对离合器操作部件11进行上拨操作的情况下,使离合器机构16切换为离合器接合状态,此时通过把手2及电机12能够使卷线筒10在卷线方向上转动。
在通过电机12卷绕渔线时,通过把持钓竿的手或操作手柄2的手操作调整部件5。在这种情况下,由于调整部件5配置在第1侧板7a和第1侧罩8a之间,使配置在渔线轮主体1的后部上的离合器操作部件11和调整部件5呈接近状态。因此,进行由拇指控制卷线轴放线的操作时,能够由手的指尖对调整部件5进行操作。因此,很容易对调整部件5和离合器操作部件11进行联合操作。另外,在进行抛饵时,渔线的卷绕量减少,由于通过离合器操作部件11进行由拇指控制卷线轴放线的操作,从而使抛饵中的由拇指控制卷线轴放线的操作与渔线的卷绕量无关而能够稳定的进行。
对调整部件5进行转动操作时,检测件34与调整部件5一起转动,而使相位检测部35的霍尔元件35a的输出电压变化。通过该输出电压的变化,渔线轮控制部70控制电机驱动电路76,并根据调整部件5的转动位置调整电机12的输出力。这种情况下,由于不需使用旋转编码器或电位器等的转动检测器就能检测调整部件5的转动相位,所以即使调整部件5调整10等级以上的更多的等级,也能够抑制调整部件5的安装部分的体积的增加而实现低成本。
另外,由于调整部件5通过第1弹性部件46及第2弹性部件47被支承在支承轴36a上,因此,由第1弹性部件46及第2弹性部件47产生的摩擦阻力作用在调整部件5上。由此,能够通过第1弹性部件46及第2弹性部件47产生的摩擦阻力调整调整部件5的转动,从而使调整部件5能够进行微细化的调整操作。
第1实施方式的变形实施例
在图13中,第1实施方式的变形例的调整部件105还具有配置在第1接触面5g和第1弹性部件46之间的垫片59。垫片59设置在第2接触面5h和第2弹性部件47之间,以及设置在通孔和支承轴36a之间。垫片例如为铝合金等的金属制件,例如通过镶嵌成形,连同第1磁铁34a及第2磁铁34b与调整部件105的合成树脂制的部分一起形成为一体。在这种情况下,由于第1弹性部件46及第2弹性部件47与金属制的表面光滑的垫片59接触,在调整部件105的第1侧及第2侧上,作用在调整部件105上的摩擦力更容易保持一定。
第2实施方式
在图14中,第2实施方式的电动渔线轮300中,调整部件205设置在包含于渔线轮主体1中的盒体部件236的后部上。如图15所示,盒体部件236具有位于其后部上的能够收装调整部件205的收装凹部236a。支承轴236a其两端被支承在盒体部件236上。支承轴236a具有大径的头部236h和支承调整部件205的轴部236i。支承轴236a由盒体部件236的一端侧安装。支承轴236a通过止动垫圈228防止其从盒体部件236上脱落。与第1实施方式相同,第1接触面205g及第2接触面205h也为通孔斜面。另外,第1弹性部件246通过第1垫圈部件250与盒体部件236的收装凹部236g的一侧的壁面间接接触。第2弹性部件247通过第2垫圈部件252与盒体部件236的收装凹部236g的另一侧的壁面间接接触。
上述的第2实施方式能够达到与第1实施方式同样的作用效果。
其他的实施方式
以上只是对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进行的说明,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尤其是本说明书中的多个实施方式以及改进的实施方式根据需要能够任意组合。
(a)在第1实施方式中,将调整部件5配置在第1侧板7a和第1侧罩8a之间,在第2实施方式中,将调整部件205设置在盒体部件236的后部上,但本发明并不局限于此。调整部件也可设置在渔线轮主体的任意的位置上。例如,可将调整部件配置在第2侧板和第2侧罩之间。
(b)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以作为转动相位检测部的霍尔元件为例进行的说明,但本发明并不局限于此。例如,也可使用旋转编码器或电位器。
(d)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将接合部56设置在渔线轮主体1(盒体部件36)上,并将定位销57设置在调整部件5上,但并不局限于此,也可与上述相反,将定位销设置在渔线轮主体1(盒体部件36)上,将接合部设置在调整部件上。
(e)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使第1弹性部件46(或246)和盒体部件36(或236)介于第1垫圈部件50(或250)间接接触,但并不局限于此,也可使第1弹性部件46与盒体部件36直接接触。第2弹性部件47(或247)也与上述同样,也可使第2弹性部件47(或247)与螺丝部件54的头部54a或盒体部件236直接接触。
(f)在上述实施方式中,设置有第1弹性部件46和第2弹性部件47,但并不局限于此,也可只设置任意一方的弹性部件。
特征
上述实施方式可以按照下述方式进行表述。
(A)电动渔线轮100(或300)具有渔线轮主体1、支承轴36a(或236a)、卷线筒10、电机12、调整部件5(或205)、第1弹性部件46(或246)和渔线轮控制部70。支承轴36a(236a)设置在包含于渔线轮主体1中的盒体部件36(或236)上。卷线筒10设置在渔线轮主体1上且能相对转动。电机12设置在渔线轮主体1上,用于驱动卷线筒10转动。调整部件5(或205)具有能够使支承轴36a(或236a)贯通的通孔5f(或205f),并被支承在支承轴36a(236a)上,且能够相对其转动。第1弹性部件46(或246)在调整部件5(或205)的第1侧,分别与盒体部件36(或236)、调整部件5(或205)及支承轴36a(236a)呈直接或间接地接触配置。渔线轮控制部70根据调整部件5(或205)的转动位置调整电机12的输出力。
该电动渔线轮100(或300)中,调整部件5(或205)通过第1弹性部件46(或246)被支承在支承轴36a(236a)上。第1弹性部件46(或246)在调整部件5(或205)的第1侧,分别与盒体部件36(或236)、调整部件5(或205)及支承轴36a(236a)之间呈直接或间接地接触配置,调整部件5(或205)通过第1弹性部件46(或246)被支承在支承轴36a(236a)上。从而,调整部件5(或205)能够通过第1弹性部件46(或246)与盒体部件36(或236)及支承轴36a(236a)接触而不是直接接触。因此,通过使与第1弹性部件46(或246)接触而产生的摩擦阻力发生变化,能够调整调整部件5(或205)的转动,从而能够使调整部件5(或205)进行微细的调整操作。
(B)电动渔线轮100(或300)还具有第1垫圈部件50(或250),该第1垫圈部件50(或250)配置在第1弹性部件46(或246)和盒体部件36(或236)之间。第1弹性部件46(或246)介于第1垫圈部件50(或250)而与盒体部件36(或236)间接接触。在这种情况下,由于第1弹性部件46(或246)与表面较盒体部件36(或236)滑动性更好的第1垫圈部件50(或250)接触而非与盒体部件36(或236)接触,因此能够使摩擦阻力容易地保持一定。因此,使调整部件5(或205)的调整操作更顺滑,并能够使调整部件5(或205)进行更加微细化的调整操作。
(C)调整部件5(或205)具有在第1侧与第1弹性部件46(或246)接触及相对滑动的第1接触面5g(或205g)。第1接触面5g(或205g)为相对于盒体部件36(或236)和支承轴36a(或236a)中的任意一个都倾斜的倾斜面。在这种情况下,由于第1弹性部件46(或246)通过斜面与调整部件5(或205)接触,使调整部件5(或205)的朝轴向及径向的力能够由第1弹性部件46(或246)承接。
(D)通孔5f(205f)以与支承轴36a(236a)之间保持有间隙的方式配置,第1接触面5g,设置在通孔5f(205f)的第1侧。在这种情况下,由于调整部件5(或205)并不与支承轴36a(236a)直接接触,从而使第1弹性部件46(或246)的摩擦阻力稳定。
(E)支承轴36a可由盒体部件36突出且被单侧支承。在这种情况下,由于支承轴36a被单侧支承,从而能够提高调整部件5配置的自由度。
(F)电动渔线轮100还具有螺丝部件54,该螺丝部件54具有大径的头部54a,并能够螺合在支承轴36a的顶端上。调整部件5通过螺丝部件54的头部54a防脱落。在这种情况下,通过螺丝部件54的螺入量能够调整第1弹性部件46的弹性变形量,从而能够调整摩擦力。
(G)电动渔线轮100还具有第2弹性部件47,该第2弹性部件47在调整部件5的与第1侧相反的第2侧上,分别与螺丝部件54、调整部件5及支承轴呈直接或间接性地接触配置。在这种情况下,调整部件5由于被第1弹性部件46和第2弹性部件47支承其两端,因此能够进行更加微细的调整操作。
(H)第1弹性部件46和第2弹性部件47中的至少任意一方为O型圈。在这种情况下,利用市场上销售的O型圈能够支承调整部件5,因此能够实现使支承结构低成本化。
(I)电动渔线轮100还具有第2垫圈部件52,该第2垫圈部件52配置在头部54a和第2弹性部件47之间。第2弹性部件47介于第2垫圈部件52而与螺丝部件54的头部54a间接接触。在这种情况下,即使在调整部件5的第2侧,也使第2弹性部件47与第2垫圈部件52接触,因此对于被单侧支承的支承轴36a而言,即使在第2侧也能够使摩擦阻力容易地保持一定。因此,调整部件5的调整操作更顺滑,并能够进行更加微细化的调整操作。
(J)调整部件5具有与第2弹性部件47接触及相对滑动的第2接触面5h。第2接触面5h为相对于螺丝部件54的头部54a和支承轴36a的任意一个都倾斜的倾斜面。在这种情况下,第2弹性部件47由于通过斜面与调整部件5接触,从而能够使第2弹性部件47承受调整部件5的轴向及径向的力。
(K)通孔5f以与支承轴36a之间存在间隙的方式配置,第2接触面5h设置在通孔5f的第2侧上。在这种情况下,由于在通孔5f的两侧设置第1接触面5g和第2接触面5h,能够使第1弹性部件46及第2弹性部件47稳定地支承调整部件5。
(L)支承轴236a其两端被支承在盒体部件236上。在这种情况下,由于支承轴236a其两端被支承在盒体部件236上,从而在手柄2侧及与手柄2相反侧的双方向上都能够操作调整部件205。
(M)电动渔线轮300还具有第2弹性部件247,该第2弹性部件247在调整部件205的与第1侧相反的第2侧上,分别与盒体部件236、调整部件205及支承轴236a呈直接或间接性地接触配置。在这种情况下,被支承两端的调整部件205,由于其两端在第1侧和第2侧被支承在第1弹性部件246和第2弹性部件247上,因此使调整部件205能够进行更加微细化调整操作。
(N)第1弹性部件246和第2弹性部件247中的至少任意一方为O型圈。在这种情况下,利用市场上销售的O型圈能够支承调整部件205,因此能够实现使支承结构低成本化。
(O)电动渔线轮300还具有第2垫圈部件252,该第2垫圈部件252配置在盒体部件236和第2弹性部件247之间。第2弹性部件247介于第2垫圈部件252而与盒体部件236间接接触。在这种情况下,即使在调整部件205的第2侧,也使第2弹性部件247与第2垫圈部件252接触,因此对于被两端支承的支承轴236a而言,即使在第2侧也能够使作用在调整部件5上的摩擦阻力容易地保持一定。因此,调整部件205的调整操作更顺滑,并能够进行更加微细化的调整操作。
(P)调整部件205具有与第2弹性部件247接触及相对滑动的第2接触面205h。第2接触面205h为相对于盒体部件236和支承轴236a的任意一个都倾斜的倾斜面。在这种情况下,由于第2弹性部件247通过斜面与调整部件205接触,能够使第2弹性部件247承受调整部件205的轴向及径向的力。
(Q)通孔205f以与支承轴236a之间存在间隙的方式配置,第2接触面205h设置在通孔205f的第2侧上。在这种情况下,由于在通孔205f的两侧设置第1接触面205g和第2接触面205h,能够使第1弹性部件246及第2弹性部件247稳定地支承调整部件205。
(R)调整部件105还至少具有位于通孔5f内的第1垫片59a,该第1垫片59a设置在第1接触面5g和第1弹性部件46之间。在这种情况下,由于第1弹性部件46与第1垫片59接触,因此在第1侧作用在调整部件105上的摩擦力更容易保持一定。
(S)调整部件105还至少具有位于通孔5f内的第2垫片59b,该第2垫片59b设置在第2接触面5h和第2弹性部件47之间。在这种情况下,在第2侧作用在调整部件105上的摩擦力更容易保持一定。
(T)调整部件105还具有位于通孔5f内的第3垫片59c,该第3垫片59c设置在支承轴36a和通孔5f之间。在这种情况下,由于包含有第1接触面5g及第2接触面5h的通孔5f的整体上设置有垫片,能够使垫片具有较高的精度。
(U)调整部件5可由使电机12停止的操作开始位置开始转动。电动渔线轮100还具有转动限制部55,该转动限制部55用于限制调整部件5由操作开始位置的转动及限制朝向操作开始位置的转动。在这种情况下,由于限制该调整部件由操作开始位置的转动,使调整部件5不会违反使用者意图而由调整开始位置转动,从而能够限制电机12无意中被转动。
(V)转动限制部55限制向操作开始位置的转动。在这种情况下,使调整部件5不会违反使用者意图而向调整开始位置转动,从而能够限制电机12无意中被停止。
(W)转动限制部55具有接合部56和定位销57。接合部56具有接合凹部36d,该接合凹部36d设置在盒体部件36上,并与操作开始位置相对应。定位销57设置在调整部件5上,并以朝接合部56加载的方式接合在接合部56上。在这种情况下,在对转动进行限制时,通过使被加载的定位销57卡合在接合部56上,以限制调整部件5转动,因此,在进行转动限制时会获得点击感,从而使使用者很容易知道在进行转动限制。
(X)接合部56还具有与接合凹部36d邻接设置的圆弧凹部36c和突出部36e,其中,圆弧凹部36c为以支承轴36a的轴心为中心的圆弧状,突出部36e设置在接合凹部36d和圆弧凹部36c之间。在这种情况下,通过设置在接合凹部36d和圆弧凹部36c之间的边界部分上的突出部36e限制调整部件5的转动。
(Y)接合部56设置在盒体部件36上,定位销57设置在调整部件5上。在这种情况下,由于定位销57设置在移动的调整部件5上,从而能够获得点击感。

Claims (27)

1.一种电动渔线轮,其特征在于,
具有:渔线轮主体;支承轴,其设置在所述渔线轮主体上;卷线筒,其以能够转动的方式设置在所述渔线轮主体上;电机,其设置在所述渔线轮主体上,用于驱动所述卷线筒转动;调整部件,其具有能够使所述支承轴贯通的通孔,并被支承在所述支承轴上,且能够相对其转动;第1弹性部件,其在所述调整部件的第1侧,分别与所述渔线轮主体、所述调整部件和所述支承轴呈直接或间接地接触;控制部,其根据所述调整部件的转动位置调整所述电机的输出力。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动渔线轮,其特征在于,
还具有位于所述第1弹性部件和所述渔线轮主体之间的第1垫圈部件,所述第1弹性部件介于所述第1垫圈部件而与所述渔线轮主体间接接触。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动渔线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调整部件具有在所述第1侧上与所述第1弹性部件接触及相对滑动的第1接触面,所述第1接触面为相对于所述渔线轮主体和所述支承轴中的任意一个都倾斜的倾斜面。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动渔线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调整部件具有在所述第1侧上与所述第1弹性部件接触及相对滑动的第1接触面,所述第1接触面为相对于所述渔线轮主体和所述支承轴中的任意一个都倾斜的倾斜面。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动渔线轮,其特征在于,
所述通孔以与所述支承轴之间保持有间隙的方式配置,所述第1接触面设置在所述通孔的所述第1侧上。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动渔线轮,其特征在于,
所述通孔以与所述支承轴之间保持有间隙的方式配置,所述第1接触面设置在所述通孔的所述第1侧上。
7.根据权利要求1~6中任意一项所述的电动渔线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支承轴由所述渔线轮主体突出,且被单侧支承。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动渔线轮,其特征在于,具有大径的头部,还具有螺纹接合在所述支承轴的顶端上的螺丝部件,
所述调整部件通过所述螺丝部件的头部防脱落。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电动渔线轮,其特征在于,
还具有第2弹性部件,所述第2弹性部件在所述调整部件的与所述第1侧相反的第2侧上,分别与所述螺丝部件、所述调整部件和所述支承轴呈直接或间接地接触。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电动渔线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1弹性部件和所述第2弹性部件中至少一方为O型圈。
11.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电动渔线轮,其特征在于,
还具有配置在所述头部和所述第2弹性部件之间的第2垫圈部件,所述第2弹性部件介于所述第2垫圈部件而与所述螺丝部件的所述头部间接接触。
12.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电动渔线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调整部件具有与所述第2弹性部件接触及相对滑动的第2接触面,
所述第2接触面为相对于所述螺丝部件的头部和所述支承轴的任意一个都倾斜的倾斜面。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电动渔线轮,其特征在于,
所述通孔以与所述支承轴之间保持有间隙的方式配置,所述第2接触面设置在所述通孔的所述第2侧上。
14.根据权利要求1~6中任意一项所述的电动渔线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支承轴,其两端被支承在所述渔线轮主体上。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电动渔线轮,其特征在于,
还具有第2弹性部件,所述第2弹性部件在所述调整部件的与所述第1侧相反的第2侧上,分别与所述渔线轮主体、所述调整部件及所述支承轴呈直接或间接性地接触配置。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电动渔线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1弹性部件和所述第2弹性部件中的至少一方为O型圈。
17.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电动渔线轮,其特征在于,
还具有第2垫圈部件,所述第2垫圈部件配置在所述渔线轮主体和所述第2弹性部件之间,所述第2弹性部件介于所述第2垫圈部件而与所述渔线轮主体间接接触。
18.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电动渔线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调整部件具有与所述第2弹性部件接触及相对滑动的第2接触面,
所述第2接触面为相对于所述渔线轮主体和所述支承轴中的任意一个都倾斜的倾斜面。
19.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电动渔线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2接触面设置在所述通孔的所述第2侧上。
20.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电动渔线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调整部件还至少具有位于所述通孔内的第1垫片,所述第1垫片设置在所述第1接触面和所述第1弹性部件之间。
21.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电动渔线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调整部件还至少具有位于所述通孔内的第2垫片,所述第2垫片设置在所述第2接触面和所述第2弹性部件之间。
2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动渔线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调整部件还具有位于所述通孔内的第3垫片,所述第3垫片设置在所述支承轴和所述通孔之间。
2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动渔线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调整部件由使电机停止的操作开始位置开始转动,
所述电动渔线轮还具有转动限制部,所述转动限制部用于限制所述调整部件由所述操作开始位置的转动。
24.根据权利要求23所述的电动渔线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转动限制部用于限制朝向所述操作开始位置的转动。
25.根据权利要求23所述的电动渔线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转动限制部具有接合部和定位销,
所述接合部具有接合凹部,所述接合凹部设置在所述渔线轮主体及所述调整部件中的一方上,并与所述操作开始位置相对应,
所述定位销设置在所述渔线轮主体及所述调整部件中的另一方上,并以朝所述接合部加载的方式接合在所述接合部上。
26.根据权利要求25所述的电动渔线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接合部还具有与所述接合凹部邻接设置的圆弧凹部和突出部,
所述圆弧凹部为以所述支承轴的轴心为中心的圆弧状,
所述突出部设置在所述接合凹部和所述圆弧凹部之间。
27.根据权利要求25或26所述的电动渔线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接合部设置在所述渔线轮主体上,所述定位销设置在所述调整部件上。
CN201410142886.3A 2013-05-01 2014-04-10 电动渔线轮 Active CN104126556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3-096362 2013-05-01
JP2013096362A JP6133677B2 (ja) 2013-05-01 2013-05-01 電動リール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126556A CN104126556A (zh) 2014-11-05
CN104126556B true CN104126556B (zh) 2017-12-15

Family

ID=5179960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10142886.3A Active CN104126556B (zh) 2013-05-01 2014-04-10 电动渔线轮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JP (1) JP6133677B2 (zh)
KR (1) KR102146084B1 (zh)
CN (1) CN104126556B (zh)
TW (1) TWI603674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6514066B2 (ja) * 2015-08-11 2019-05-15 株式会社シマノ 両軸受リール
CN105104319B (zh) * 2015-08-29 2020-06-23 滕州市奥科电器有限公司 大扭矩电动鱼线轮
JP6758074B2 (ja) * 2016-04-15 2020-09-23 株式会社シマノ 電動リールのモータ制御装置
WO2020219289A1 (en) * 2019-03-22 2020-10-29 Milwaukee Electric Tool Corporation Fish tape assembly
EP3768625B1 (en) 2018-03-23 2023-09-06 Milwaukee Electric Tool Corporation Fish tape assembly
JP7122167B2 (ja) * 2018-06-11 2022-08-19 シマノコンポネンツ マレーシア エスディーエヌ.ビーエッチディー. 両軸受リール
JP7355522B2 (ja) * 2019-05-15 2023-10-03 シマノコンポネンツ マレーシア エスディーエヌ.ビーエッチディー. 両軸受リール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856013A (zh) * 2009-04-09 2010-10-13 株式会社岛野 电动渔线轮的电机控制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1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283025A (en) * 1979-12-17 1981-08-11 Whisenhunt Kelsie C Motorized attachment for a fishing reel
JPH06229487A (ja) * 1992-12-08 1994-08-16 Gijutsu Kaihatsu Sogo Kenkyusho:Kk 管継手
JP3157139B2 (ja) * 1993-12-28 2001-04-16 ダイワ精工株式会社 魚釣用電動リール
JP2965237B2 (ja) * 1994-02-10 1999-10-18 ダイワ精工株式会社 魚釣用電動リール
JP3472516B2 (ja) * 1999-10-15 2003-12-02 ダイワ精工株式会社 魚釣用電動リール
JP2003259779A (ja) * 2002-03-13 2003-09-16 Shimano Inc 電動リールのスイッチ操作部
JP2004024061A (ja) * 2002-06-24 2004-01-29 Daiwa Seiko Inc 魚釣用電動リール
JP2005168995A (ja) * 2003-12-15 2005-06-30 Toshiba Corp 洗浄機器
JP2005176702A (ja) * 2003-12-18 2005-07-07 Daiwa Seiko Inc 魚釣用リール
JP2005302655A (ja) * 2004-04-15 2005-10-27 Alps Electric Co Ltd 回転操作型入力装置
JP2007206027A (ja) * 2006-02-06 2007-08-16 Alps Electric Co Ltd 回転操作型入力装置
JP2007228859A (ja) * 2006-02-28 2007-09-13 Daiwa Seiko Inc 魚釣用リール
JP4978413B2 (ja) * 2007-10-15 2012-07-18 パナソニック株式会社 回転操作部品及びこれを用いた入力装置
JP4954339B2 (ja) * 2010-06-28 2012-06-13 グローブライド株式会社 魚釣用電動リール
JP5885056B2 (ja) * 2011-08-25 2016-03-15 グローブライド株式会社 魚釣用リール
TWI505312B (zh) * 2011-11-04 2015-10-21 Tokyo Cosmos Electric Rotary operation of the electronic components of the bearing structure

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856013A (zh) * 2009-04-09 2010-10-13 株式会社岛野 电动渔线轮的电机控制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14217278A (ja) 2014-11-20
TWI603674B (zh) 2017-11-01
CN104126556A (zh) 2014-11-05
KR102146084B1 (ko) 2020-08-19
KR20140130624A (ko) 2014-11-11
JP6133677B2 (ja) 2017-05-24
TW201446136A (zh) 2014-12-1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126556B (zh) 电动渔线轮
TWI583306B (zh) Double bearing type reel
KR102097355B1 (ko) 전동 릴
KR102099663B1 (ko) 전동 릴
KR102138735B1 (ko) 전동 릴
JP2014100078A5 (zh)
JP2014100079A5 (zh)
JP2014217278A5 (zh)
JP2015027286A (ja) 電動リールのモータ制御装置
JP2014113142A5 (zh)
CN104222034B (zh) 电动渔线轮的电机控制装置
JP2016019551A (ja) 電動リール
JP2015002689A5 (zh)
JP2017123873A (ja) 電動リール
CN104253573B (zh) 电动渔线轮的电机控制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