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1439410A - 固定金屬件 - Google Patents

固定金屬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1439410A
TW201439410A TW102126878A TW102126878A TW201439410A TW 201439410 A TW201439410 A TW 201439410A TW 102126878 A TW102126878 A TW 102126878A TW 102126878 A TW102126878 A TW 102126878A TW 201439410 A TW201439410 A TW 201439410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wall
engaging portion
concrete panel
target portion
proximal end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212687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I589761B (zh
Inventor
Katsukiyo Shimomura
Tatsuo Katashige
Original Assignee
Kashiwabara Corp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Kashiwabara Corp Co Ltd filed Critical Kashiwabara Corp Co Ltd
Publication of TW20143941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43941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58976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589761B/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4BUILDING
    • E04GSCAFFOLDING; FORMS; SHUTTERING; BUILDING IMPLEMENTS OR AIDS, OR THEIR USE; HANDLING BUILDING MATERIALS ON THE SITE; REPAIRING, BREAKING-UP OR OTHER WORK ON EXISTING BUILDINGS
    • E04G5/00Component parts or accessories for scaffolds
    • E04G5/04Means for fastening, supporting, or bracing scaffolds on or against building constructions
    • E04G5/046Means for fastening, supporting, or bracing scaffolds on or against building constructions for fastening scaffoldings on wall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Architectur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Civil Engineering (AREA)
  • Structural Engineering (AREA)
  • Joining Of Building Structures In Genera (AREA)
  • Finishing Walls (AREA)

Abstract

固定金屬件1具備:基端側部件10,其從目的部位203插入,並卡合於外壁的背面側;擴張部件13,其卡合於外壁部件的目的部位側的端面。

Description

固定金屬件
本發明關於一種固定金屬件,其例如可用於將連結鷹架與建築物的牆壁連結件等固定在建築物的外壁。
迄今為止,在建築工地現場有時會構築鷹架以包圍住建築物的外壁。鷹架係以稱作牆壁連結件之連結部件與建築物連結,據此來防止鷹架的屈曲、因偏心負載所引起的倒塌、以及因風負載所引起的倒塌等。
作為用於將牆壁連結件固定在建築物的金屬件,例如已知有專利文獻1、2所公開者。在專利文獻1中,係將插入到輕質氣泡混凝土(Autoclaved Lightweight Concrete)板之目的部位的金屬片焊接固定在建築物的構造體即角鋼上,並在該金屬片上固定有由固定件與長螺帽構成的牆壁連結金屬件。然後,將牆壁連結件的端部擰入長螺帽以固定於建築物。
在專利文獻2中,係將牆壁連結金屬件的支撐片插入到輕質氣泡混凝土板之目的部位並螺固於建築物的構造體即H型鋼,再將牆壁連結件的端部固定於該支撐片。
〔專利文獻〕
[專利文獻1]日本專利特開平6-57942號公報
[專利文獻2]日本專利特開2011-80235號公報
然而,若如專利文獻1將金屬片焊接於角鋼,則需要焊接裝置並且牆壁連結金屬件的固定作業煩雜。
專利文獻2的金屬件由於螺固於H型鋼,因而有不需要焊接裝置的優點,但是因為H型鋼位於外壁的背面側,因此必需在安裝外壁之前先固定,隨後再將外壁安裝於H型鋼,其作業煩雜。
此外,除了牆壁連結件以外也有將各種部件固定在建築物之外壁的情形,此時期望能有良好的作業性。
本發明係有鑒於上述問題而完成,其目的在於:例如將牆壁連結件等部件固定於建築物的外壁時,不需要使用焊接裝置,並且無須進行煩雜的作業,就能夠確實地完成固定。
為達成上述目的,在本發明中係將固定金屬件插入到相鄰接之外壁部件的目的部位,使固定金屬件卡合於外壁部件之背面側,並且亦卡合於該些外壁部件的正面側或該些外壁部件的端部。
第一方面的發明的特徵在於:一種固定金屬件,其用於將部件固定於建築物的外壁,該固定金屬件具備第一卡合部及第二卡合部。該第一卡合部從形成在第一外壁部件與第二外壁部件之間的目的部位插入到達該第一外壁部件及該第二外壁部件的背面側,並卡合於該第一外壁部件及該第二外壁部件的背面側。該第二卡合部卡合於上述第一外壁部件之正面側或目的部位側的端面、以及上述第二外壁部件之正面側或目的部位側的端面。
藉由這樣的結構,使第一卡合部從正面側插入第一外壁部件與第二外壁部件的目的部位,並卡合於外壁部件的背面側。並且,使第二卡合部卡合於外壁部件的正面側或外壁部件的端 面,從而使固定金屬件相對於外壁部件至少以兩個位置進行固定。據此,固定金屬件不藉由焊接或螺固就能夠固定於外壁部件。此外,由於第一卡合部能夠插入目的部位,因此,可以在安裝外壁部件之後再固定固定金屬件,其作業不煩瑣。
第二方面的發明的特徵在於:在第一方面的發明中,該固定金屬件使用於將牆壁連結件固定於建築物的外壁,該牆壁連結件用於將鷹架連結於建築物。
第三方面的發明的特徵在於:在第一或第二方面的發明中,上述第一卡合部形成為:從往上述目的部位插入的方向觀看時,具有長邊和短邊,上述第一卡合部的短邊尺寸設定為比上述目的部位的寬度短,上述第一卡合部的長邊尺寸設定為比上述目的部位的寬度長。
藉由這樣的結構,將第一卡合部插入目的部位時,調整第一卡合部的位置,使短邊方向與目的部位的寬度方向一致,從而使第一卡合部的長邊方向與目的部位的延伸方向一致。此時,由於短邊方向的尺寸比目的部位的寬度短,因此能夠容易地將第一卡合部從目的部位插入至外壁部件的背面側。將第一卡合部插入至外壁部件的背面側後,轉動第一卡合部使第一卡合部的短邊方向與目的部位的寬度方向交差。據此,由於第一卡合部的長邊方向比目的部位的寬度方向長,因此第一卡合部的長邊方向兩側與第一外壁部件及第二外壁部件的背面側抵接而卡合。
第四方面的發明的特徵在於:在第一至第三中的任一方面的發明中,該固定金屬件具備調整部,其調整上述第一卡合部與上述第二卡合部之間的間隔。
藉由這樣的結構,能夠因應外壁部件的厚度來調整第一卡 合部與第二卡合部的間隔,因此一種固定金屬件可以使用在多種外壁部件。
第五方面的發明的特徵在於:在第一至第四中的任一方面的發明中,上述第二卡合部係在插入至上述目的部位之狀態下與上述第一外壁部件及上述第二外壁部件之端面卡合,上述固定金屬件具備使上述第二卡合部往上述目的部位的寬度方向擴張的擴張單元。
藉由這樣的結構,若在第二卡合部插入於目的部位之狀態下透過擴張單元使第二卡合部擴張,則能夠使第二卡合部咬入第一外壁部件與第二外壁部件的端面。
第六方面的發明的特徵在於:在第五方面的發明中,上述擴張單元具備導引部件,該導引部件具有將上述第二卡合部往擴張方向導引的導引面。
藉由這樣的結構,由於第二卡合部受導引面往擴張方向導引,因此能夠確實地使第二卡合部擴張。
第七方面的發明的特徵在於:在第六方面的發明中,該固定金屬件具備將上述第二卡合部往上述導引面按壓的按壓部件。上述導引部件與上述按壓部件設置為:擰合於外周面形成有螺紋之棒材的該螺紋。上述第二卡合部配置於上述導引部件與上述按壓部件之間。
藉由這樣的結構,導引部件擰合於棒材的螺紋,從而能夠使導引部件相對於棒材不移動而成為固定狀態,在該狀態下,若旋轉按壓部件使按壓部件接近導引部件,則設置在導引部件與按壓部件之間的第二卡合部受按壓部件往導引面按壓。
根據第一方面的發明,由於具備有從第一外壁部件與第二外壁部件的目的部位插入,並卡合於外壁部件之背面側的第一 卡合部、以及具備有卡合於外壁部件之正面側或目的部位側之端面的第二卡合部,因此,不需要使用焊接裝置,並且無須進行煩雜的作業,就能夠將各種部件確實地固定於建築物。
根據第二方面的發明,能夠將牆壁連結件確實地固定於建築物。
根據第三方面的發明,由於使第一卡合部的短邊尺寸比目的部位的寬度短,並且使第一卡合部的長邊尺寸比目的部位的寬度長,因此,以短邊方向與目的部位的寬度方向一致的方式將第一卡合部插入至目的部位後,使第一卡合部轉動以使第一卡合部的短邊方向與目的部位的寬度方向交差,從而第一卡合部卡合於外壁部件。據此,能夠容易且確實地將第一卡合部卡合於外壁部件。
根據第四方面的發明,由於能夠調整第一卡合部與第二卡合部的間隔,因此一種固定金屬件可以使用在多種外壁部件,從而降低成本。
根據第五方面的發明,由於能夠在第二卡合部插入於目的部位之狀態下使第二卡合部往目的部位寬度方向擴張,因此能夠使第二卡合部咬入第一外壁部件與第二外壁部件的端面而牢固地卡合。
根據第六方面的發明,由於具備導引部件,該導引部件具有將第二卡合部往擴張方向導引的導引面,因此能夠確實地使第二卡合部擴張,從而使第二卡合部咬合於第一外壁部件與第二外壁部件的端面。
根據第七方面的發明,由於能夠藉由在按壓部件擰合於棒材之螺紋的狀態下使按壓部件旋轉,從而往導引面按壓第二卡合部以使第二卡合部擴張,因此能夠獲得良好的作業性。
1‧‧‧牆壁連結用金屬錨固件(固定金屬件)
10‧‧‧基端側部件(第一卡合部)
11‧‧‧螺紋棒材(調整部)
12‧‧‧錐形螺帽(導引部件)
12b‧‧‧導引面
13‧‧‧擴張部件(第二卡合部)
14‧‧‧長螺帽(按壓部件)
16‧‧‧卡合片(第二卡合部)
100‧‧‧牆壁連結件
201‧‧‧第一混凝土面板(第一外壁部件)
202‧‧‧第二混凝土面板(第二外壁部件)
203‧‧‧目的部位
圖1 係第一實施方式之牆壁連結用金屬錨固件的立體圖。
圖2係第一實施方式之牆壁連結用金屬錨固件的立體分解圖。
圖3 係圖1中的III-III線剖視圖。
圖4係第一實施方式之牆壁連結用金屬錨固件的縱向剖視圖。
圖5係將牆壁連結用金屬錨固件插入至目的部位之狀態的剖視圖。
圖6係將牆壁連結用金屬錨固件卡合於外壁部件背面側之狀態的、與圖5相當的圖。
圖7係將牆壁連結用金屬錨固件卡合於外壁部件端面之狀態的、與圖5相當的圖。
圖8係表示牆壁連結用金屬錨固件之使用狀態的、與圖5相當的圖。
圖9係表示牆壁連結用金屬錨固件使用後之狀態的、與圖5相當的圖。
圖10係第二實施方式之牆壁連結用金屬錨固件的立體圖。
圖11係第二實施方式的、與圖5相當的圖。
圖12係第二實施方式的、與圖7相當的圖。
圖13係第三實施方式之牆壁連結用金屬錨固件的立體圖。
圖14係第三實施方式的、與圖4相當的圖。
圖15係第三實施方式的、與圖5相當的圖。
圖16係第三實施方式的、與圖7相當的圖。
圖17係表示將第三實施方式之牆壁連結用金屬錨固件固定於外壁部件之狀態的圖。
圖18係第四實施方式之牆壁連結用金屬錨固件的立體圖。
圖19係第四實施方式的、與圖4相當的圖。
圖20係第四實施方式之變形例的牆壁連結用金屬錨固件的立體圖。
圖21係從長螺帽側觀看別的変形例之牆壁連結用金屬錨固件時的俯視圖。
下面,參照圖示對本發明的實施方式進行詳細的說明。此外,以下較佳實施方式的說明是本質上的示例,並沒有意圖對本發明、其應用對象或其用途的範圍加以限制。
(第一實施方式)
圖1係第一實施方式之牆壁連結用金屬錨固件(固定金屬件)1的立體圖。如圖8所示,該牆壁連結用金屬錨固件1用來將連結鷹架與建築物之牆壁連結件100固定於外壁。該牆壁連結用金屬錨固件1係在安裝於建築物之外壁的狀態下使用。建築物的外壁由複數個混凝土面板組合構成,在此實施方式中係圖示出該些混凝土面板中的第一混凝土面板(第一外壁部件)201與第二混凝土面板(第二外壁部件)202。第一混凝土面板201或第二混凝土面板202係安裝於建築物的梁或柱子等。第一混凝土面板201與第二混凝土面板202之間設有間隙,目的部位203由該間隙所形成。目的部位203的寬度係在圖5~圖9的左右方向上。目的部位203係在紙面的正面方向與背面方向上延伸。
由於圖8所示的牆壁連結件100係從以往即普遍地被使用之既有物,故省略詳細說明。牆壁連結件100的基端部設有與牆壁連結用金屬錨固件1之螺紋部分擰合的外螺紋部。
亦如圖2所示,牆壁連結用金屬錨固件1至少具備有基端 側部件(第一卡合部)10、螺紋棒材(調整部)11、錐形螺帽12、擴張部件(第二卡合部)13、長螺帽(按壓部件)14。基端側部件10由具有充分強度之金屬製塊材所構成,基端側部件10形成為:從形成在第一混凝土面板201與第二混凝土面板202之間的目的部位203插入到達第一混凝土面板201與第二混凝土面板202的背面側,並卡合於第一混凝土面板201與第二混凝土面板202的背面側。
如圖3所示,基端側部件10形成為:從往目的部位203插入的方向觀看時,呈具有長邊和短邊之大致矩形。基端側部件10的短邊尺寸設定為比目的部位203的寬度短。該短邊方向的尺寸設定是為了讓基端側部件10能夠插入目的部位203。另一方面,基端側部件10的長邊尺寸設定為比目的部位203的寬度長。該長邊方向的尺寸設定是為了在將基端側部件10插入目的部位203後,藉由轉動基端側部件10而使基端側部件10的長邊方向兩側抵接於第一混凝土面板201與第二混凝土面板202的背面側。
如圖1或圖2所示,基端側部件10在與第一混凝土面板201及第二混凝土面板202接觸的部位分別形成有第一臺階部21與第二臺階部22。第一臺階部21的側面21a由相對於長邊方向傾斜地延伸之面所構成,該側面21a抵接於第一混凝土面板201的端面201a(表示於圖5等中)。第一臺階部21的底面21b由平坦面所構成,該底面21b抵接於第一混凝土面板201的背面201b,從而基端側部件10卡合於第一混凝土面板201的背面側。
第二臺階部22的側面22a,係由相對於長邊方向傾斜地延伸並且與上述第一臺階部21的側面21a平行地延伸之面所構成,該側面22a抵接於第二混凝土面板202的端面202a。第二 臺階部22的側面22a與第一臺階部21的側面21a的間隔尺寸設定為與目的部位203的寬度大致相等。
第二臺階部22的底面22b由平坦面所構成,該底面22b抵接於第二混凝土面板202的背面202b,從而基端側部件10卡合於第二混凝土面板202的背面側。也就是說,在基端側部件10的長邊方向兩側形成有第一臺階部21與第二臺階部22,該些臺階部21,22的形成使得基端側部件10的長邊方向中央部的厚度比兩側的厚度大。
如圖4所示,基端側部件10的中心部形成有螺紋孔10a。螺紋棒材11的一端部擰入該螺紋孔10a內,基端側部件10係以焊接等方式固定於螺紋棒材11的一端部而不會相對地轉動。
螺紋棒材11由外周面形成有螺紋之棒材所構成。螺紋棒材11的長度係對應於第一混凝土面板201與第二混凝土面板202的厚度而改變,厚度大則增加螺紋棒材11的長度,厚度小則縮短螺紋棒材11的長度。
錐形螺帽12具有的螺紋孔12a係與螺紋棒材11擰合。錐形螺帽12相對於螺紋棒材11之位置係根據錐形螺帽12的擰入量而可無段地改變。
錐形螺帽12的外周面係在使擴張部件13擴張時朝向擴張方向導引擴張部件13的導引面12b。也就是說,導引面12b由錐面所構成,越往錐形螺帽12靠近基端側部件10的一側該錐面的直徑就越大。導引面12b形成於錐形螺帽12的整個周面。
擴張部件13由與基端側部件10同樣的金屬製塊材所構成。擴張部件13的中心部形成有貫穿該擴張部件13的插孔13a,螺紋棒材11插入且穿過該插孔13a。擴張部件13配置於錐形螺帽12的直徑較小一側。也就是說,擴張部件13與基端 側部件10之間夾有錐形螺帽12,擴張部件13位於基端側部件10的相反側。
插孔13a靠近基端側部件10的一側由錐孔部13b所構成。錐孔部13b的直徑越靠近基端側部件10就越大。錐孔部13b的直徑設定為:錐形螺帽12中,只有靠近擴張部件13之一側的大約半邊螺帽能插入,錐形螺帽12靠近基端側部件10之一側的大約半邊螺帽則無法插入。
如圖1或圖2所示,在擴張部件13形成有縫13C。該縫13C使得擴張部件13能夠擴張。縫13C由擴張部件13靠近基端側部件10之一側起深入地形成至靠近長螺帽14之一側的端面13d附近,並且由擴張部件13的一側面13e起延伸到達另一側面13f。該縫13C的形成使得擴張部件13分為以下兩個部分,即,一側部分13A與另一側部分13B。該些一側部分13A與另一側部分13B處於只以擴張部件13靠近長螺帽14之一側的一部分連結之狀態,因此,當力沿著使得一側部分13A與另一側部分13B的間隔變寬的方向上作用於一側部分13A與另一側部分13B時,一側部分13A與另一側部分13B會變形(擴張)而使得一側部分13A與另一側部分13B的間隔變寬。
基端側部件10與擴張部件13的間隔,係能夠以錐形螺帽12擰合於螺紋棒材11之狀態下透過旋轉錐形螺帽12來調整。
長螺帽14係六角螺母,螺紋棒材11擰合於長螺帽14之螺紋孔。如圖5所示,長螺帽14的長度設定為:在已將牆壁連結用金屬錨固件1固定於第一混凝土面板201與第二混凝土面板202之狀態下,長螺帽14的端部從目的部位203朝外側突出。長螺帽14從目的部位203朝外突出之部分未擰合有螺紋棒材11,是以能夠將牆壁連結件100的外螺紋部擰合於該長螺帽14從目的 部位203朝外突出之部分。
上述錐形螺帽12的外部尺寸、擴張前之擴張部件13的外部尺寸、以及長螺帽14的外徑係設定為比目的部位203的寬度尺寸短。
接著,對使用如上述般構成之牆壁連結用金屬錨固件1之情形進行說明。牆壁連結用金屬錨固件1係在第一混凝土面板201與第二混凝土面板202固定於柱子等之後,再往第一混凝土面板201與第二混凝土面板202固定。
首先,如圖5所示,將基端側部件10從形成在第一混凝土面板201與第二混凝土面板202之間的目的部位203插入到達第一混凝土面板201與第二混凝土面板202的背面側。此時,設定基端側部件10的朝向,使基端側部件10的短邊方向與目的部位203的寬度方向一致。據此,由於基端側部件10的短邊尺寸比目的部位203的寬度尺寸短,因此基端側部件10的插入作業容易進行。
隨著基端側部件10的插入,螺紋棒材11、錐形螺帽12、擴張部件13以及長螺帽14的一部分也插入目的部位203中。此時,使錐形螺帽12與擴張部件13處於比第一混凝土面板201與第二混凝土面板202之厚度方向上的中央部位更靠近正面之位置。
隨後,如圖6所示,使基端側部件10繞螺紋棒材11的中心線轉動,以使基端側部件10的短邊方向與目的部位203的寬度方向交差。此時,由於在基端側部件10形成有第一臺階部21與第二臺階部22,因此第二混凝土面板202的背面側的角落部位嵌於第一臺階部21,而第一混凝土面板201的背面側的角落部位嵌於第二臺階部22。在此狀態下,第一臺階部21的底面 21b抵接於第二混凝土面板202的背面202b,從而基端側部件10卡合於第二混凝土面板202的背面側,第二臺階部22的底面22b抵接於第一混凝土面板201的背面201b,從而基端側部件10卡合於第一混凝土面板201的背面側。並且,第一臺階部21的側面21a抵接於第二混凝土面板202的端面202a,第二臺階部22的側面22a抵接於第一混凝土面板201的端面201a,從而能夠限制基端側部件10轉動以防止基端側部件10過度轉動。
其次,如圖7所示,以圖中未示之工具將長螺帽14鎖入。由於長螺帽14抵接於擴張部件13,因此若對於螺紋棒材11擰入長螺帽14,則會將擴張部件13往錐形螺帽12的導引面12b按壓。也就是說,長螺帽14即為按壓部件。由於錐形螺帽12擰合於螺紋棒材11,因此不會因擴張部件13的按壓力而移動。是以,隨著鎖入長螺帽14,擴張部件13會一邊在錐形螺帽12的導引面12b上滑動,一邊往靠近基端側部件10之一側移動。擴張部件13的一側部分13A與另一側部分13B由於該動作而被導引面12b往相互分離的方向導引,擴張部件13因而擴張。據此,擴張部件13的一側部分13A咬入第一混凝土面板201的端面201a而卡合,另一側部分13B咬入第二混凝土面板202的端面202a而卡合。
由於牆壁連結用金屬錨固件1的兩個部位卡合於第一混凝土面板201與第二混凝土面板202,因此牆壁連結用金屬錨固件1即使不固定於梁或柱子,也能夠在穩定之狀態下固定於第一混凝土面板201與第二混凝土面板202。
然後,如圖8所示,將牆壁連結件100的外螺紋部擰合於牆壁連結用金屬錨固件1的長螺帽14,從而能夠將牆壁連結用金屬錨固件1固定於建築物的外壁。
鷹架撤去之後,如圖9所示,自螺紋棒材11鬆開並取下長螺帽14。基端側部件10或擴張部件13等則保持原狀態留下。目的部位203以填縫劑等進行處理。
如上述說明,根據第一實施方式之牆壁連結用金屬錨固件1,係使基端側部件10從目的部位203插入並卡合於第一混凝土面板201與第二混凝土面板202的背面側,並且使擴張部件13插入目的部位203並卡合於第一混凝土面板201與第二混凝土面板202靠近目的部位203之一側的端面201a,202a。據此,不需要使用焊接裝置,並且無須進行煩雜的作業,就能夠將牆壁連結用金屬錨固件1確實地固定於建築物。
此外,基端側部件10的短邊尺寸比目的部位203的寬度短,並且基端側部件10的長邊尺寸比目的部位203的寬度長。據此,以短邊方向與目的部位203的寬度方向一致的方式將基端側部件10插入至目的部位203後,使基端側部件10轉動以使基端側部件10的短邊方向與目的部位203的寬度方向交差,從而使基端側部件10卡合於第一混凝土面板201與第二混凝土面板202。是以,能夠容易且確實地將基端側部件10卡合於第一混凝土面板201與第二混凝土面板202。
此外,由於能夠在未擴張的狀態下將擴張部件13插入於目的部位203之後,再使擴張部件13往目的部位203寬度方向擴張,因此,能夠使擴張部件13咬入第一混凝土面板201與第二混凝土面板202的端面201a、202a而牢固地卡合。
此外,由於能夠調整基端側部件10與擴張部件13的間隔,因此一種牆壁連結用金屬錨固件1可以使用在多種外壁部件,從而降低成本。
(第二實施方式)
圖10示出本發明的第二實施方式之牆壁連結用金屬錨固件1。相對於第一實施方式,該第二實施方式之牆壁連結用金屬錨固件1僅有長螺帽14的構造不同,其他部分則相同。因此,以下對與第一實施方式不同的部分進行詳細說明。
長螺帽14之外周面在中心線方向上的中途處形成有作為弱化部位的槽14a。長螺帽14能夠以槽14a為界分割為基端側部分14A與頂端側部分14B。
圖11係相當於第一實施方式之圖5的圖。在該狀態下,長螺帽14的槽14a位於第一混凝土面板201與第二混凝土面板202的正面附近。
圖12係相當於第一實施方式之圖7的圖。使擴張部件13卡合於第一混凝土面板201與第二混凝土面板202後,彎折長螺帽14的頂端側部分14B,或者進一步施加鎖緊力,從而擰斷形成槽14a之部分,使頂端側部分14B從基端側部分14A分離。然後,將牆壁連結件100的外螺紋部擰合於長螺帽14的基端側部分14A。
因此,第二實施方式之牆壁連結用金屬錨固件1也能夠起到與第一實施方式同樣的作用和效果。
(第三實施方式)
圖13係顯示本發明的第三實施方式之牆壁連結用金屬錨固件1。相對於第一實施方式,該第三實施方式之牆壁連結用金屬錨固件1之長螺帽14的構造不同,並且,錐形螺帽12與擴張部件13之配置也不同。以下,對與第一實施方式不同的部分進行詳細說明。
長螺帽14係與第二實施方式中的相同。在第三實施方式之牆壁連結用金屬錨固件1中,如圖14等所示,具備作為止擋部 件之防松螺帽15。防松螺帽15擰合於螺紋棒材11。
並且,擴張部件13與錐形螺帽12相對於第一實施方式中的係翻轉來使用。也就是說,擴張部件13配置為:縫13C的開口側位於基端側部件10的相反側。擴張部件13的端面13d抵接於防松螺帽15。防松螺帽15使得擴張部件13不會往基端側部件10側移動。
並且,錐形螺帽12配置於擴張部件13之縫13C的開口側。錐形螺帽12的導引面12b越靠近基端側部件10直徑就越小。
如圖15~圖17所示,第三實施方式也能夠與第一實施方式同樣地固定牆壁連結用金屬錨固件1,因此能夠起到與第一實施方式同樣的作用和效果。
(第四實施方式)
圖18係顯示本發明的第四實施方式之牆壁連結用金屬錨固件1。該第四實施方式之牆壁連結用金屬錨固件1與第一實施方式之差異在於:設置卡合片(第二卡合部)16來取代錐形螺帽12與擴張部件13。以下,對與第一實施方式不同的部分進行詳細說明。
卡合片16係卡合於第一混凝土面板201之正面側、以及第二混凝土面板202之正面側。卡合片16大致呈矩形,長度設定為比目的部位203的寬度長。卡合片16之中心部形成有供螺紋棒材11插入且穿過的插孔16a。
將牆壁連結用金屬錨固件1固定於第一混凝土面板201與第二混凝土面板202時,與第一實施方式同樣地插入基端側部件10至目的部位203,並且,使卡合片16抵接於第一混凝土面板201與第二混凝土面板202的正面。在該狀態下鎖入長螺帽14,則卡合片16卡合於第一混凝土面板201與第二混凝土面板 202的正面側。在該實施方式中,由於能夠以在厚度方向上夾持第一混凝土面板201與第二混凝土面板202的方式來固定牆壁連結用金屬錨固件1,所以固定強度提高。
因此,第四實施方式之牆壁連結用金屬錨固件1也能夠起到與第一實施方式同樣的作用和效果。
此外,亦可如圖20所示第四實施方式之変形例般,縮短螺紋棒材11。該變形例適用於第一混凝土面板201與第二混凝土面板202較薄之情形。
此外,亦可如圖21所示變形例般,在螺紋棒材11供長螺帽14擰合之一側的端面設置用來顯示基端側部件10之方向的記號部19。該記號部19由沿著與基端側部件10之長度方向相同的方向上延伸的線構成。據此,作業人員即使不觀看基端側部件10,也能夠僅從外壁部件的外側觀看螺紋棒材11的端面而掌握基端側部件10的方向,也就是說能夠掌握基端側部件10是否已經卡合於外壁部件的背面側。在該變形例中,由於只要觀看記號部19就能夠掌握基端側部件10的卡合狀態,因此省略基端側部件10的第一臺階部21與第二臺階部22。又,記號部19除了線以外也能夠由箭頭或各種圖形、文字等構成。
此外,在上述各實施方式中,對本發明之固定金屬件係牆壁連結用金屬錨固件1的情形進行了說明,但不限於此。在建築物的外壁部件固定各種部件之情形下,能夠使用本發明之固定金屬件。
上述實施方式在各種方面上僅不過是示例,不得對其作限定的解釋。並且,在申請專利範圍之均等範圍內的變形或變更,均屬於本發明之範圍。
〔產業上之可利用性〕
如上述說明,本發明之固定金屬件,例如能夠使用於將連結鷹架與建築物之牆壁連結件等固定於外壁時之情形。
1‧‧‧牆壁連結用金屬錨固件(固定金屬件)
10‧‧‧基端側部件(第一卡合部)
11‧‧‧螺紋棒材(調整部)
12‧‧‧錐形螺帽(導引部件)
12b‧‧‧導引面
13‧‧‧擴張部件(第二卡合部)
13A‧‧‧一側部分
13B‧‧‧另一側部分
13C‧‧‧縫
13d‧‧‧端面
13e‧‧‧側面
13f‧‧‧側面
14‧‧‧長螺帽(按壓部件)
21‧‧‧第一臺階部
21a‧‧‧側面
21b‧‧‧底面
22‧‧‧第二臺階部
22a‧‧‧側面
22b‧‧‧底面

Claims (7)

  1. 一種固定金屬件,其用於將部件固定於建築物的外壁,該固定金屬件的特徵在於具備:第一卡合部,其從形成在第一外壁部件與第二外壁部件之間的目的部位插入到達該第一外壁部件及該第二外壁部件的背面側,並卡合於該第一外壁部件及該第二外壁部件的背面側;以及第二卡合部,其卡合於上述第一外壁部件之正面側或目的部位側的端面、以及上述第二外壁部件之正面側或目的部位側的端面。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固定金屬件,其特徵在於:該固定金屬件係在將牆壁連結件固定於建築物的外壁時使用,該牆壁連結件用於將鷹架連結於建築物。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或第2項之固定金屬件,其特徵在於:上述第一卡合部形成為:從往上述目的部位插入的方向觀看時,具有長邊和短邊,上述第一卡合部的短邊尺寸設定為比上述目的部位的寬度短,上述第一卡合部的長邊尺寸設定為比上述目的部位的寬度長。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固定金屬件,其特徵在於具備:調整部,其調整上述第一卡合部與上述第二卡合部之 間的間隔。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固定金屬件,其特徵在於:上述第二卡合部係在插入至上述目的部位之狀態下與上述第一外壁部件及上述第二外壁部件之端面卡合,上述固定金屬件具備使上述第二卡合部往上述目的部位的寬度方向擴張的擴張單元。
  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5項之固定金屬件,其特徵在於:上述擴張單元具備導引部件,該導引部件具有將上述第二卡合部往擴張方向導引的導引面。
  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6項之固定金屬件,其特徵在於:該固定金屬件具備將上述第二卡合部往上述導引面按壓的按壓部件,上述導引部件與上述按壓部件設置為:擰合於外周面形成有螺紋之棒材的該螺紋,上述第二卡合部配置於上述導引部件與上述按壓部件之間。
TW102126878A 2013-04-03 2013-07-26 固定金屬件 TWI589761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3077668 2013-04-03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439410A true TW201439410A (zh) 2014-10-16
TWI589761B TWI589761B (zh) 2017-07-01

Family

ID=5165770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2126878A TWI589761B (zh) 2013-04-03 2013-07-26 固定金屬件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JP (1) JP6242381B2 (zh)
TW (1) TWI589761B (zh)
WO (1) WO2014162371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138397B (zh) * 2018-09-28 2020-12-15 浙江广安建设有限公司 一种悬挑式脚手架及其搭建方法
CN109707149B (zh) * 2019-01-28 2020-11-13 中核华辰建筑工程有限公司 脚手架及其搭建方法
CN112576028A (zh) * 2020-12-05 2021-03-30 中冶天工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外脚手架固定施工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3998294A (en) * 1976-02-04 1976-12-21 Moeller Melvin A Connecting device adapted to maintain an object at a selected distance from a wall
JPS5811050U (ja) * 1981-07-06 1983-01-24 ナショナル住宅産業株式会社 足場ひかえ装置
JPS58156942U (ja) * 1982-04-15 1983-10-20 ナショナル住宅産業株式会社 足場、壁つなぎ金具
IT1295415B1 (it) * 1997-10-06 1999-05-12 Giovanni Giuseppe Serra Dispositivo per l'ancoraggio rapido di impalcature, ponteggi e opere provvisionali per l'edilizia, in particolare aventi struttura tubolare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14162371A1 (ja) 2014-10-09
TWI589761B (zh) 2017-07-01
JP6242381B2 (ja) 2017-12-06
JPWO2014162371A1 (ja) 2017-02-1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589761B (zh) 固定金屬件
US10640985B2 (en) Device for fastening a panel-shaped component in a receiving groove of a carrying rail
KR20160041968A (ko) 앵커 볼트
US9470254B2 (en) Combination having an anchor for panel-like components, and a fixing arrangement
TW201713824A (zh) 帽型鋼板樁之縱向連接構造、縱向連接帽型鋼板樁單元、及鋼製壁
JP4657926B2 (ja) 鋼材の取付方法
JP2004245399A (ja) 二鋼材締結構造と、その締結構造に用いる締結部品
JP5906270B2 (ja) 足場つなぎ部材用の取り付け治具
JP2006214577A (ja) 薄鋼板用ドリルねじ
KR101533829B1 (ko) 다기능 빔 클램프
JP5349948B2 (ja) 棒鋼接合装置
JP2008075415A (ja) ねじ鉄筋の接続方法
JP2010090570A (ja) 杭頭接合構造
JP6383684B2 (ja) 建造物
JP2019019649A (ja) 連結固定金具、連結固定装置、連結固定方法、壁下地構造及び壁下地構造の施工方法
JP4721420B2 (ja) 木造建築物における木製筋交い材取付構造
JP2009092229A (ja) 螺具の補助材
JP2005325560A (ja) アンカーボルト位置決め用ナットの緩み防止用部材
JP5060148B2 (ja) 螺軸固定構造
JP2005314977A (ja) リップ付きc形鋼への部材取付用補助金具
KR20180124239A (ko) 알루미늄 프로파일의 연결구
JP5221225B2 (ja) パイプジョイント
JP2007278010A (ja) 高負荷用鉄筋締結具
JP3107191U (ja) パイプ連結具
JP3145986U (ja) 壁パネル取付金具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MM4A Annulment or lapse of patent due to non-payment of fe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