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1437290A - 偶氮化合物或其鹽類 - Google Patents

偶氮化合物或其鹽類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1437290A
TW201437290A TW103122132A TW103122132A TW201437290A TW 201437290 A TW201437290 A TW 201437290A TW 103122132 A TW103122132 A TW 103122132A TW 103122132 A TW103122132 A TW 103122132A TW 201437290 A TW201437290 A TW 201437290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group
parts
formula
azo compound
salt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312213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I483997B (zh
Inventor
Takuma Fujita
Original Assignee
Sumitomo Chemical Co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08133812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2009280691A/ja
Application filed by Sumitomo Chemical Co filed Critical Sumitomo Chemical Co
Publication of TW20143729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43729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48399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483997B/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7ORGANIC CHEMISTRY
    • C07DHETEROCYCLIC COMPOUNDS
    • C07D213/00Heterocyclic compounds containing six-membered rings, not condensed with other rings, with one nitrogen atom as the only ring hetero atom and three or more double bonds between ring members or between ring members and non-ring members
    • C07D213/02Heterocyclic compounds containing six-membered rings, not condensed with other rings, with one nitrogen atom as the only ring hetero atom and three or more double bonds between ring members or between ring members and non-ring members having three double bonds between ring members or between ring members and non-ring members
    • C07D213/04Heterocyclic compounds containing six-membered rings, not condensed with other rings, with one nitrogen atom as the only ring hetero atom and three or more double bonds between ring members or between ring members and non-ring members having three double bonds between ring members or between ring members and non-ring members having no bond between the ring nitrogen atom and a non-ring member or having only hydrogen or carbon atoms directly attached to the ring nitrogen atom
    • C07D213/60Heterocyclic compounds containing six-membered rings, not condensed with other rings, with one nitrogen atom as the only ring hetero atom and three or more double bonds between ring members or between ring members and non-ring members having three double bonds between ring members or between ring members and non-ring members having no bond between the ring nitrogen atom and a non-ring member or having only hydrogen or carbon atoms directly attached to the ring nitrogen atom with hetero atoms or with carbon atoms having three bonds to hetero atoms with at the most one bond to halogen, e.g. ester or nitrile radicals, directly attached to ring carbon atoms
    • C07D213/62Oxygen or sulfur atoms
    • C07D213/63One oxygen atom
    • C07D213/64One oxygen atom attached in position 2 or 6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7ORGANIC CHEMISTRY
    • C07DHETEROCYCLIC COMPOUNDS
    • C07D213/00Heterocyclic compounds containing six-membered rings, not condensed with other rings, with one nitrogen atom as the only ring hetero atom and three or more double bonds between ring members or between ring members and non-ring members
    • C07D213/02Heterocyclic compounds containing six-membered rings, not condensed with other rings, with one nitrogen atom as the only ring hetero atom and three or more double bonds between ring members or between ring members and non-ring members having three double bonds between ring members or between ring members and non-ring members
    • C07D213/04Heterocyclic compounds containing six-membered rings, not condensed with other rings, with one nitrogen atom as the only ring hetero atom and three or more double bonds between ring members or between ring members and non-ring members having three double bonds between ring members or between ring members and non-ring members having no bond between the ring nitrogen atom and a non-ring member or having only hydrogen or carbon atoms directly attached to the ring nitrogen atom
    • C07D213/60Heterocyclic compounds containing six-membered rings, not condensed with other rings, with one nitrogen atom as the only ring hetero atom and three or more double bonds between ring members or between ring members and non-ring members having three double bonds between ring members or between ring members and non-ring members having no bond between the ring nitrogen atom and a non-ring member or having only hydrogen or carbon atoms directly attached to the ring nitrogen atom with hetero atoms or with carbon atoms having three bonds to hetero atoms with at the most one bond to halogen, e.g. ester or nitrile radicals, directly attached to ring carbon atoms
    • C07D213/72Nitrogen atom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7ORGANIC CHEMISTRY
    • C07DHETEROCYCLIC COMPOUNDS
    • C07D213/00Heterocyclic compounds containing six-membered rings, not condensed with other rings, with one nitrogen atom as the only ring hetero atom and three or more double bonds between ring members or between ring members and non-ring members
    • C07D213/02Heterocyclic compounds containing six-membered rings, not condensed with other rings, with one nitrogen atom as the only ring hetero atom and three or more double bonds between ring members or between ring members and non-ring members having three double bonds between ring members or between ring members and non-ring members
    • C07D213/04Heterocyclic compounds containing six-membered rings, not condensed with other rings, with one nitrogen atom as the only ring hetero atom and three or more double bonds between ring members or between ring members and non-ring members having three double bonds between ring members or between ring members and non-ring members having no bond between the ring nitrogen atom and a non-ring member or having only hydrogen or carbon atoms directly attached to the ring nitrogen atom
    • C07D213/60Heterocyclic compounds containing six-membered rings, not condensed with other rings, with one nitrogen atom as the only ring hetero atom and three or more double bonds between ring members or between ring members and non-ring members having three double bonds between ring members or between ring members and non-ring members having no bond between the ring nitrogen atom and a non-ring member or having only hydrogen or carbon atoms directly attached to the ring nitrogen atom with hetero atoms or with carbon atoms having three bonds to hetero atoms with at the most one bond to halogen, e.g. ester or nitrile radicals, directly attached to ring carbon atoms
    • C07D213/78Carbon atoms having three bonds to hetero atoms, with at the most one bond to halogen, e.g. ester or nitrile radicals
    • C07D213/84Nitrile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9DYES; PAINTS; POLISHES; NATURAL RESINS; ADHESIVES; COMPOSITION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PPLICATIONS OF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C09BORGANIC DYES OR CLOSELY-RELATED COMPOUNDS FOR PRODUCING DYES, e.g. PIGMENTS; MORDANTS; LAKES
    • C09B29/00Monoazo dyes prepared by diazotising and coupling
    • C09B29/34Monoazo dyes prepared by diazotising and coupling from other coupling components
    • C09B29/36Monoazo dyes prepared by diazotising and coupling from other coupling components from heterocyclic compounds
    • C09B29/3604Monoazo dyes prepared by diazotising and coupling from other coupling components from heterocyclic compounds containing only a nitrogen as heteroatom
    • C09B29/3617Monoazo dyes prepared by diazotising and coupling from other coupling components from heterocyclic compounds containing only a nitrogen as heteroatom containing a six-membered heterocyclic with only one nitrogen as heteroatom
    • C09B29/3621Monoazo dyes prepared by diazotising and coupling from other coupling components from heterocyclic compounds containing only a nitrogen as heteroatom containing a six-membered heterocyclic with only one nitrogen as heteroatom from a pyridine ring
    • C09B29/3626Monoazo dyes prepared by diazotising and coupling from other coupling components from heterocyclic compounds containing only a nitrogen as heteroatom containing a six-membered heterocyclic with only one nitrogen as heteroatom from a pyridine ring from a pyridine ring containing one or more hydroxyl groups (or = O)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Optical Filters (AREA)
  • Pyridine Compounds (AREA)
  • Organic Low-Molecular-Weight Compounds And Preparation Thereof (AREA)

Abstract

一種以式(I)表示之偶氮化合物或其鹽類。□[式(I)中,A表示具有2個以上鹵素原子、甲基、甲氧基、硝基、磺基、胺磺醯基及N-取代胺磺醯基所構成族群中至少1種基之苯基,或,具有1個以上擇自於鹵素原子、甲基、甲氧基、硝基、磺基、胺磺醯基及N-取代胺磺醯基所構成族群中至少1種基之萘基。R1表示氫原子、C1-12脂肪族烴基、C7-20芳烷基,或C6-20芳基。R2表示C1-5脂肪族烴基或三氟甲基。]

Description

偶氮化合物或其鹽類
本發明係關於作為染料有用之偶氮化合物或其鹽類。
染料使用於液晶顯示面板、電致發光、電漿顯示面板等顯示裝置,作為彩色濾光片之著色劑使用。染料,於例如專利文獻1記載以式(d-1)表示之偶氮化合物。
[先前技術文獻]
[專利文獻]
[專利文獻1]日本特開2006-124634號
[專利文獻2]日本特表2003-510398號公報
[專利文獻3]日本特公平7-88633號公報
[專利文獻4]日本特開2007-99840號公報
[專利文獻5]日本特開平10-332930號公報
然而,習知之化合物,有時對於溶劑之溶解性不夠。
本案發明人等,為了更加改良偶氮化合物或其鹽類之溶解性,探討之 結果達成本發明。
即,本發明提供以下[1]~[6]。
[1]一種偶氮化合物或其鹽類,該偶氮化合物係以式(I)表示。
[式(I)中,A表示具有擇自於鹵素原子、甲基、甲氧基、硝基、磺基、胺磺醯基及N-取代胺磺醯基所構成族群中至少1種基2個以上之苯基,或具有擇自於鹵素原子、甲基、甲氧基、硝基、磺基、胺磺醯基及N-取代胺磺醯基所構成族群中至少1種基1個以上之萘基。
R1表示氫原子、C1-12脂肪族烴基、C7-20芳烷基或C6-20芳基。
R2表示C1-5脂肪族烴基或三氟甲基。]
[2]如[1]之偶氮化合物或其鹽類,其中,A為具有至少1個N-取代胺磺醯基之苯基或萘基。
[3]如[1]或[2]之偶氮化合物或其鹽類,其中,前述N-取代胺磺醯基為-SO2NHR3基,Ra為C1-12脂肪族烴基(C1-12脂肪族烴基所含之氫原子,可取代為烷氧基或羥基,C1-12脂肪族烴基所含亞甲基,可取代為-O-)、C6-20芳基、C7-20芳烷基或C2-10醯基。
[4]一種如[1]~[3]中任一項之偶氮化合物或其鹽類之二元體。
[5]一種偶氮化合物或其鹽類,該偶氮化合物係以式(II)表示:
[式(II)中,A1表示可具有擇自於鹵素原子、甲基、甲氧基、及羧基所構成之族群中至少1種基1個或2個之間伸苯基或對伸苯基。
R11表示可經取代之C8-20脂肪族烴基、可經取代之C7-20芳烷基或可經取代之C6-20芳基。
R12表示可經取代之C1-5脂肪族烴基或三氟甲基。
R13表示氫原子、胺甲醯基或氰基]。
[6]如申請專利範圍第5項之偶氮化合物或其鹽類,其中,以式(II)表示之偶氮化合物或其鹽類,為以式(III)表示之偶氮化合物或其鹽類。
[式(III)中,R11、R12及R13與式(II)中同。
R14及R15,各自獨立表示氫原子、鹵素原子、甲基或甲氧基。
R16、R17、及R18,各自獨立,表示氫原子、鹵素原子、甲基、甲氧基或羧基,但R16、R17及R18其中至少之一表示羧基。]
又,有時,以式(I)表示之偶氮化合物或其鹽類,以下簡稱為「偶氮化合物(I)」,以式(II)表示之偶氮化合物或其鹽類,以下簡稱為「偶氮化合物(II)」。以其他化學式表示之化合物或其鹽類,有時也同樣簡稱。
(實施發明之最佳形態)
首先,說明以式(I)表示之本發明之偶氮化合物(偶氮化合物(I))。
以式(I)表示之本發明之偶氮化合物或其鹽類,特徵在於:以A表示之芳香環部為具2個以上取代基之苯基或具1個以上取代基之萘基。
以式(I)表示之吡啶酮(pyridine)環之部分,除了烯醇(enol)型外,也包含酮型。藉此構造,本發明之偶氮化合物或其鹽類,對於溶劑顯示高溶解性。又,本發明之偶氮化合物或其鹽類,於其較佳態樣中,耐光性亦優異,亦 極為適於利用穿透光之顏色顯示。
本發明係關於以式(I)表示之偶氮化合物或其鹽類。
[式(I)中,A表示具有擇自於鹵素原子、甲基、甲氧基、硝基、磺基、胺磺醯基及N-取代胺磺醯基所構成族群中至少1種基2個以上之苯基,或具有擇自於鹵素原子、甲基、甲氧基、硝基、磺基、胺磺醯基及N-取代胺磺醯基所構成族群中至少1種基1個以上之萘基。
R1表示氫原子、C1-12脂肪族烴基、C7-20芳烷基或C6-20芳基。
R2表示C1-5脂肪族烴基或三氟甲基。
以式(I)表示之化合物或其鹽類,也可2個於任意位置鍵結形成二元體。]
本發明之偶氮化合物或其鹽類,藉由具有磺基、硫烷基(sulfanyl)、N-取代胺磺醯基,可兼具水溶性及油溶性。為了使油溶性提升,於式(I)中,A宜具有1個以上N-取代胺磺醯基。
A之中,具有磺基之苯基之具體例,例如僅具有磺基者,例如:具有1個磺基之苯基(2-、3-或4-磺苯基)、具2個磺基之苯基(2,4-二磺苯基等);具有磺基及1種其他取代基者,例如:甲基-磺苯基(4-甲基-2-磺苯基、4-甲基-3-磺苯基、2-甲基-3-磺苯基、2-甲基-5-磺苯基、2-甲基-4-磺苯基、3-甲基-4-磺苯基等)、二甲基-磺苯基(4,6-二甲基-2-磺苯基、2,4-二甲基-6-磺苯基等)、甲氧基-磺苯基(4-甲氧基-2-磺苯基、4-甲氧基-3-磺苯基、2-甲氧基-3-磺苯基、2-甲氧基-4-磺苯基等)、羥基-磺苯基(2-羥基-3-磺苯基、2-羥基-4-磺苯基、2-羥基-5-磺苯基等);及具有磺基及2種以上其他取代基者,例如:羥基-硝基-磺苯基(2-羥基-3-硝基-5-磺苯基等)等。其中,從水溶性之觀點,以具磺基及甲基之苯基較佳,2-甲基-4-磺苯基及3-甲基-4-磺苯基更佳。
具磺基之萘基A之具體例,例如:具1個磺基之萘基(5-、6-、7-或8-磺基-2-萘基、4-、5-、6-或7-磺基-1-萘基等)、具2個磺苯基之萘基(6,8-、4,8-、5,7-或3,6-二磺基-2-萘基、3,6-或4,6-二磺基-1-萘基等)、及具3個磺基之萘基(3,6,8-或4,6,8-三磺基-2-萘基等)等。具磺基及1種其他取代基者,例如:甲基-磺萘基(4-甲基-2-磺萘基、4-甲基-3-磺萘基、2-甲基-3-磺萘基、2-甲基-5-磺萘基等)、二甲基-磺萘基(4,6-二甲基-2-磺萘基、2,4-二甲基-6-磺萘基等)、甲氧基-磺萘基(4-甲氧基-2-磺萘基、4-甲氧基-3-磺萘基、2-甲氧基-3-磺萘基、2-甲氧基-4-磺萘基等)、羥基-磺萘基(2-羥基-3-磺萘基、2-羥基-4-磺萘基、2-羥基-5-磺萘基等);及具有磺基及2種以上其他取代基者,例如:羥基-硝基-磺萘基(2-羥基-3-硝基-5-磺苯基等)等。該等之中,以具2個磺苯基之萘基(也稱為二磺萘基)較佳,二磺基-2-萘基更佳,6,8-二磺基-2-萘基更佳。
具有胺磺醯基或N-取代胺磺醯基之苯基或萘基之例,例如於具磺基之苯基或萘基之例中,將磺基取代為胺磺醯基或N-取代胺磺醯基者。N-取代胺磺醯基,例如N-取代胺磺醯基,可以式-SO2NHR3表示。R3表示C1-12脂肪族烴基(該C1-12脂肪族烴基所含之氫原子,可取代為烷氧基或羥基,C1-12脂肪族烴基所含之亞甲基可取代為-O-)、C6-20芳基、C7-20芳烷基或C2-10醯基。
R3之脂肪族烴基,可為直鏈狀、分支鏈狀或環狀任一者。脂肪族烴基之碳數不含取代基之碳數,其數通常為1~12,較佳為6~11。R3之脂肪族烴基,例如:可取代為甲基、乙基、正丙基、異丙基、正丁基、異丁基、第二丁基、第三丁基、甲基丁基(1,1,3,3-四甲基丁基等)、甲基己基(1-甲基己基、1,5-二甲基己基等)、乙基己基(2-乙基己基等)、環戊基、環己基、甲基環己基(2-甲基環己基等)、環己基烷基等。脂肪族烴基,例如:烷氧基丙基(3-(2-乙基己氧基)丙基等)、四氫呋喃烷基(2-四氫呋喃甲基等)、縮水甘油基、羥基丙基(2-羥基丙基、3-羥基丙基等)等。
R3之芳基可無取代,也可具脂肪族烴基或羥基等取代基。前述芳基之碳數,包含取代基之碳數計算,通常為6~20,較佳為6~10。該等芳基例如苯基、羥基苯基(4-羥基苯基等)、三氟甲基苯基(4-三氟甲基苯基等)等 取代或無取代苯基等。
R3之芳烷基之烷基部分,可為直鏈狀、分支鏈狀或環狀任一者。芳烷基之碳數,通常為7~20,較佳為7~10。該芳烷基,以苄基、苯基丙基(1-甲基-3-苯基丙基等)、苯基丁基(3-胺基-1-苯基丁基等)等苯基烷基為代表。
R3之醯基可無取代,也可鍵結有脂肪族烴基、烷氧基等取代基。醯基之碳數,係包含取代基之碳數計算,其數通常為2~10,較佳為6~10。前述醯基例如乙醯基、苯甲醯基、甲氧基苯甲醯基(對甲氧基苯甲醯基等)等。
前述R3從使油溶性更提高之觀點,宜為甲基丁基(1,1,3,3-四甲基丁基等)、甲基己基(1,5-二甲基己基等)、乙基己基(2-乙基己基等)、甲基環己基(2-甲基環己基等)、苯基丙基(1-甲基-3-苯基丙基等)、苯基丁基(3-胺基-1-苯基丁基等)、烷氧基丙基(3-(2-乙基己氧基)丙基等)等具分支碳之脂肪族烴,或芳烷基較佳。
R1表示氫原子、C1-12脂肪族烴基、C7-20芳烷基或C6-20芳基。
R1之脂肪族烴基,可為直鏈狀、分支鏈狀或環狀任一者。脂肪族烴基之碳數包含全部取代基之碳數,其數通常為1~12,較佳為2~11。R1之脂肪族烴基,包含例如:正辛基、甲基己基(1,5-二甲基己基等)、乙基己基(2-乙基己基等)、環辛基、甲基環己基(2,2-二甲基環己基等)、環己基烷基等。R1之脂肪族烴基,可取代為C1-6烷氧基等取代基。該取代脂肪族烴基,例:烷氧基丙基(3-(2’-乙基己氧基)丙基等)等。R1脂肪族烴基末端可取代為羧基。該取代脂肪族烴基,例:8-(羧基)辛基等。
R1之芳烷基之烷基部分,可為直鏈狀、分支鏈狀或環狀其中任一者。芳烷基之碳數,通常為7~20,較佳為7~10。該芳烷基,例如:苄基、苯基丁基(3-胺基-1-苯基丁基等)等苯基烷基。
R1之芳基可無取代,也可具有脂肪族烴基或羧基等取代基。前述芳基之碳數,係包含取代基之碳數計算,通常為6~20,較佳為6~10。該等芳基,例如:苯基、羧基苯基(2-羧基苯基等)、三氟甲基苯基(4-三氟甲基苯基等)等無取代或取代苯基等。
R2表示C1-5脂肪族烴基或三氟甲基。從分光濃度及色相之觀點,以甲基較佳。
又,本說明書中,Ca-b意指碳數為a以上、b以下。
若併用2種偶氮化合物(I),相較於單獨使用1種時,油溶性較大。因此,從油溶性之觀點,使用偶氮化合物(I)之2種以上組合作為液晶顯示裝置之色素,亦為較佳態樣。油溶性提升之組合例,例如:具2個N-取代胺磺醯基之偶氮化合物(二胺磺醯基)與具1個磺基及1個N-取代胺磺醯基之偶氮化合物(單胺磺醯基)之組合。
又,單胺磺醯基相較於二胺磺醯基,於溶解性之觀點尤佳。
從提高油溶性之觀點,R1宜從上述例中選擇體積較大之基。藉由選擇體積大的基,能減低偶氮色素之堆疊交互作用(stacking interaction),提高油溶性。又,藉由選擇體積大的基,能保護偶氮基,提高耐光性。前述體積大的R1,例如:2-乙基己基等分支的脂肪族烴基(尤其3級脂肪族烴基)、三氟甲基等鍵結有2個以上(尤其3個以上)鹵素原子之脂肪族烴基等。
偶氮化合物(I)或其鹽類,亦可2個於任意位置鍵結形成二元體。二元體,例如:式(I-A)表示之化合物及式(I-B)表示之化合物。
(式(I-A)及式(I-B)中,R1、R2及A與上述表示相同意涵。
R’1與R1表示相同意思。R’2與R2表示相同意思。A’與A表示相同意思。
R”1及Z,各自獨立表示C1-12伸烷基。
A2及A3各自獨立,表示可具取代基之2價C6-14芳香族烴基。)
2價之C6-14芳香族烴基,例如:伸苯基及伸萘基等,伸苯基較佳。
2價之C6-14芳香族烴基之取代基,例如:鹵素原子、C1-8烷基、C1-8烷氧基、硝基、磺基、胺磺醯基及N-取代胺磺醯基等。
鹵素原子,例如:氟原子、氯原子、溴原子及碘原子等,氟原子、氯原子或溴原子較佳。
C1-8烷基,例如:甲基、乙基、丙基、異丙基、丁基、異丁基、第二丁基、第三丁基、戊基及己基等,碳數1~4之烷基較佳,碳數1~2之烷基更佳,甲基尤佳。
C1-8烷氧基,例如:甲氧基、乙氧基、丙氧基、異丙氧基、丁氧基、異丁氧基、第二丁氧基、第三丁氧基、戊氧基及己氧基等,碳數1~4之烷氧基較佳,碳數1~2之烷氧基更佳,甲氧基尤佳。
N-取代胺磺醯基,以-SO2NHR3基較佳。R3與上述表示相同意涵。
R”1及Z之C1-12伸烷基,例如:亞甲基、伸乙基、正伸丙基、異伸丙基、正伸丁基、異伸丁基、第二伸丁基、第三伸丁基、甲基伸丁基(1,1,3,3-四甲基伸丁基等)、甲基伸己基(1-甲基伸己基、1,5-二甲基伸己基等)、乙基伸己基(2-乙基伸己基等)等。正伸丁基尤佳。
偶氮化合物(I)之中,A為具磺基時之較佳例,例如:式(I-1)~式(I-57)、式(I-208)~式(I-213)。
式(I)中,具N-取代胺磺醯基之較佳例,例如:式(I-58)~式(I-178)、式(I-180)~式(I-207)。
本發明不限於偶氮化合物(I),也包含其鹽類。鹽例如:磺酸鹽或羧酸鹽等。又,形成該等鹽之陽離子不特別限定,若考慮對於溶劑之溶解性,如鋰鹽、鈉鹽、鉀鹽之鹼金屬鹽;銨鹽;及乙醇胺鹽、烷胺鹽之有機胺鹽等較佳。尤其,鹼金屬鹽(較佳為鈉鹽)在包含於偏光膜基材時為有用。又,有機胺鹽在包含於硬化性樹脂組成物時有用,又,因係非金屬鹽,故於重視絕緣性之領域亦為有用。
本發明之偶氮化合物,如在染料領域為人所熟知,可藉由將重氮鹽(diazonium)與吡啶酮類偶聯而製造。例如,可將式(a)表示之胺類(重氮成分)藉由亞硝酸、亞硝酸鹽或亞硝酸酯予以重氮化而得之以式(b)表示之化合物,作為前述重氮鹽使用。
A-NH2 (a)
(式(a)及(b)中,A與式(I)中者表示相同意涵。X-表示無機或有機陰離子。)
前述無機或有機陰離子,例如:氟化物離子、氯化物離子、溴化物離子、碘化物離子、過氯酸離子、次亞氯酸離子、CH3-COO-、Ph-COO-等,較佳為氯化物離子、溴化物離子、CH3-COO-
又,可藉由將以式(b)表示之重氮鹽與以式(c)表示之吡啶酮類(偶聯成分)通常於水性溶劑中於20~60℃反應,製造偶氮化合物(I)。
(式(c)中,R1及R2,與式(I)中者表示相同意涵)
具胺磺醯基或N-取代胺磺醯基之目的化合物(I),也可使用具有胺磺醯基或N-取代胺磺醯基之胺類(a)製造,使用具磺基之胺類(a)進行偶聯反應後,將磺基予以磺醯胺化而製造。例如,先合成於式(I)具磺基之化合物(以下,稱為「偶氮磺酸(I)」),藉由亞硫醯鹵化物將磺基(-SO3H)予以鹵化碸化(-SO2X;X為鹵素原子),得到鹵化碸化合物,接著與胺(以下有時稱為「反應性胺」)反應,藉此將磺基予以磺醯胺化,得到磺醯胺化合物(偶氮化合物(I))。
偶氮磺酸(I)之較佳例,例如:式(I-1)~(1-3),較佳為式(I-1)及(I-2)。亞硫醯鹵化物化合物,例如亞硫醯氟、亞硫醯氯、亞硫醯溴、亞硫醯碘等,較佳為亞硫醯氯、亞硫醯溴等,尤佳為亞硫醯氯。亞硫醯鹵化物化合物之使用量,相對於偶氮磺酸(I)1莫耳,例如為約1~10莫耳。又,反應系中帶有水時,宜過量使用亞硫醯鹵化物。
鹵化碸化,通常係於溶劑中進行。溶劑例如:1,4-二烷等醚類(尤佳為 環狀醚類);氯仿、二氯甲烷、四氯化碳、1,2-二氯乙烷、二氯乙烯、三氯乙烯、全氯乙烯、二氯丙烷、氯戊烷、1,2-二溴乙烷等鹵化烴類等。溶劑之使用量,相對於偶氮磺酸(I)1質量份,例如使用約3質量份以上(較佳為5質量份以上)、10質量份以下(較佳為8質量份以下)。
又,鹵化碸化宜併用N,N-二烷基甲醯胺(例如、N,N-二甲基甲醯胺、N,N-二乙基甲醯胺等)。使用N,N-二烷基甲醯胺時,其使用量相對於亞硫醯鹵化物化合物1莫耳,例如約0.05~1莫耳。將偶氮磺酸(I)與N,N-二烷基甲醯胺於溶劑中預先混合後,若添加亞硫醯鹵化物化合物,能抑制發熱。
鹵化碸化之反應溫度,例如0℃以上,較佳為30℃以上、70℃以下,更佳為60℃以下。反應時間約例如0.5小時以上,較佳為3小時以上、8小時以下,更佳為5小時以下。
如上述製備之鹵化碸化合物,可先離析後與反應性胺反應,也可不離析而維持反應混合物之狀態與反應性胺反應。又,離析時,例如可將反應混合物與水混合,並濾取析出之結晶。取得之鹵化碸化合物之結晶,與反應性胺反應前,可視需要水洗及乾燥。
前述反應性胺,例如1級胺,該1級胺以式H2N-R3表示(R3與前述同)。
H2N-R3之具體例,包含正丙胺、正丁胺、正己胺、二甲基己胺(1,5-二甲基己胺等)、四甲基丁胺(1,1,3,3-四甲基丁胺等)、乙基己胺(2-乙基己胺等)、胺基苯基丁烷(3-胺基-1-苯基丁烷等)、異丙氧基丙胺等。反應性胺之使用量,相對於鹵化碸化合物1莫耳,通常約為2莫耳以上、10莫耳以下,較佳為7莫耳以下。
鹵化碸化合物與反應性胺之添加順序不特別限定,多於鹵化碸化合物中添加(滴加)反應性胺。又,鹵化碸化合物與反應性胺之反應,通常係於溶劑中進行。溶劑,可使用與製備鹵化碸化合物時同樣之溶劑。
又,鹵化碸化合物與反應性胺之反應,較佳為:於鹼性觸媒存在下進行。鹼性觸媒,例如3級胺(三乙胺、三乙醇胺等脂肪族3級胺;吡啶、甲基吡啶等芳香族3級胺)、及2級胺(二乙胺、哌啶等脂肪族2級胺)等。其中,3級胺、尤以三乙胺等脂肪族3級胺較佳。鹼性觸媒之使用量,相對於反應性胺(與鹵化碸反應之前述胺),通常為約1.1莫耳以上、6莫耳以下,較佳為 1.1莫耳以上、5莫耳以下。
對於鹵化碸化合物添加反應性胺及鹼性觸媒時,鹼性觸媒之添加時點不特別限定,在反應性胺之添加前及添加後均可,也可與反應性胺在同時點添加。又,可預先與反應性胺混合後添加,也可與反應性胺分別添加。
鹵化碸化合物與反應性胺之反應溫度,例如0℃以上、50℃以下,較佳為0℃以上、30℃以下。又,反應時間通常約1~5小時。
從反應混合物取得目的化合物磺醯胺化合物(偶氮化合物(I))之方法,不特別限定,可採公知之各種手法。例如,將反應混合物與酸(乙酸)及水一起混合,並濾取析出之結晶較佳。前述酸及水,先製備酸之水溶液後使用較佳,多為將反應混合物添加於該酸之水溶液。反應混合物之添加溫度通常為10℃以上,較佳為20℃以上、50℃以下,更佳為30℃以下。又,添加後,宜於同溫度攪拌約0.5~2小時。濾取之結晶,通常以水等清洗,接著乾燥。又,視需要,可以再結晶等公知手法進一步精製。
本發明之偶氮化合物或其鹽類,對於溶劑呈高溶解性。溶劑,例如:水或有機溶劑。前述有機溶劑有各種種類,例如:宜使用具羰基之溶劑。前述具羰基之溶劑,例如:三甲基乙酸乙酯、乙醯基乙酸乙酯、二丙酮醇(diacetone alcohol)等,較佳為二丙酮醇。
本發明之偶氮化合物或其鹽類,由於對於溶劑呈高溶解性,因此,可用於利用反射光或穿透光顯示顏色之纖維材料、液晶顯示裝置等。又,本發明之偶氮化合物或其鹽類,當測定吸收光譜時,於400~450nm之波長區域具極大吸收,因此,作為黃色染料使用較佳。
其次,說明以式(II)表示之本發明之偶氮化合物(偶氮化合物(II))。
以式(II)表示之本發明之偶氮化合物或其鹽類,特徵在於:鍵結於吡啶酮偶氮化合物之偶氮基的苯環,對於偶氮基在間位或對位具羧基,且吡啶酮環中之氮原子上之取代基R1具有碳數較多之烴基。又,以式(II)及(III)表示之吡啶酮環之部分,除了烯醇型,也包含酮型。藉此構造,本發明之偶氮 色素化合物或其鹽類,呈高溶解性、耐熱性、及耐光性。又,本發明之偶氮化合物或其鹽類呈高溶解性之溶劑,可擇自於例如羥基羧酸酯類(乳酸乙酯等)、羥基酮類(二丙酮醇等)、醚類(丙二醇單甲醚、丙二醇單甲醚乙酸酯等)等低揮發性之溶劑。
以下詳細說明式(II)。式(II)中,A1表示具有1個或2個擇自於鹵素原子、甲基、甲氧基、及羧基所構成族群中至少1種基之間或對伸苯基。A1以無取代之間或對伸苯基或具甲基、甲氧基或羧基之間或對伸苯基較佳。本發明之偶氮化合物或其鹽類,藉由在特定部位具有羧基,能兼顧溶解性、耐熱性、及耐光性。為了提升溶解性,式(II)中,A1以具有1個以上甲基較佳。
R11表示可經取代之C8-20脂肪族烴基、可經取代之C7-20芳烷基,或可經取代之C6-20芳基。
R11之脂肪族烴基,可為直鏈狀、分支鏈狀或環狀中任一者。脂肪族烴基之碳數包含取代基之全部碳數,其數通常為8~20,較佳為8~12。R11脂肪族烴基包含:例如正辛基、甲基己基(1,5-二甲基己基等)、乙基己基(2-乙基己基等)、環辛基、甲基環己基(2,2-二甲基環己基等)、環己基烷基等。R11之脂肪族烴基,可取代為例如C1-8烷氧基等取代基。該取代脂肪族烴基例:烷氧基丙基(3-(2’-乙基己氧基)丙基等)等。R11之脂肪族烴基,末端可取代為羧基。該取代脂肪族烴基,例如:8-(羧基)辛基等。
R11之芳烷基之烷基部分,可為直鏈狀、分支鏈狀或環狀中任一者。
芳烷基之碳數通常為7~20,較佳為7~10。該芳烷基,以苄基、苯基丁基(3-胺基-1-苯基丁基等)等苯基烷基為代表。
R11之芳基可無取代,也可具有脂肪族烴基或羧基等取代基。前述芳基之碳數,包含取代基之碳數計算,通常為6~20,較佳為6~10。該等芳基例如苯基、羧基苯基(2-羧基苯基等)、三氟甲基苯基(4-三氟甲基苯基等)等無取代或取代苯基等。
R12表示可經取代之C1-5脂肪族烴基或三氟甲基。從色濃度及色相之觀點,以甲基較佳。
R13表示氫原子、胺甲醯基或氰基。R13為氫原子或具氰基之本發明偶氮化合物或其鹽類,能呈現尤高之色濃度。
又,本發明中,Ca-b意指碳數為a以上、b以下。
前述A1從提升色濃度、溶解性、耐熱性、及耐光性等之觀點,也可進一步限定。尤其,從提高對於溶劑之溶解性的觀點,希望A1上之偶氮基與羧基,位在對位或間位,且於偶氮基之鄰位不具有羧基。亦即,例如式(III)表示之化合物。
式(III)中,R14及R15,各自獨立表示氫原子、鹵素原子、甲基或甲氧基。從色濃度之方面,以氫原子或甲基較佳。
R16、R17、及R18,各自獨立表示氫原子、鹵素原子、甲基、甲氧基或羧基。且,R16、R17、及R18至少其中之一表示羧基。藉由對於該部位導入羧基,能提升溶劑溶解性。更佳為:R16、R17、及R18其中之一表示羧基。
又,本發明之偶氮化合物或其鹽類,除了式(II)及(1I1)表示者,更包含其互變異構物。式(II)及(III)表示之化合物,可在任意位置形成2元體以上之多元體。
若併用2種以上偶氮化合物(II),相較於單獨使用1種之情形,對於有機溶劑之溶解量大。因此從溶解性之觀點,組合2種以上偶氮化合物(II)作為液晶顯示裝置之色素,亦為較佳態樣。使溶解性提升之組合例,例如:具2個羧基之偶氮化合物(二羧酸)與具有1個羧基之偶氮化合物(單羧酸)之組合。
又,由於單羧酸相較於二羧酸,分子量較低,因此,從色濃度之觀點尤佳。
本發明之偶氮化合物,藉由對於R11選擇體積大的基,能減低偶氮色素之堆疊,提高溶解性。又,藉由選擇體積大的基,能保護偶氮基,提高耐光性。前述高體積之R11,例如:2-乙基己基等分支的脂肪族烴基(尤其3級脂肪族烴基)等。
式(II)之較佳例,例如:式(II-301)~(II-326)。
以式(II)表示之化合物中,從提高色濃度、溶解性、耐熱性、及耐光性等之觀點,更佳為式(III)表示之偶氮化合物。
式(III)之較佳例為式(III-1)~(III-40)。
本發明不限於式(II)及(III)表示之化合物,尚包含其鹽。鹽例如:羧酸鹽。又,形成該等鹽之陽離子不特別限定,若考慮對於溶劑之溶解性,如鋰鹽、鈉鹽、鉀鹽之鹼金屬鹽;銨鹽;及乙醇胺鹽、烷胺鹽之有機胺鹽等較佳。尤其,鹼金屬鹽(較佳為鈉鹽),於含有在偏光膜基材時為有用。又,有機胺鹽於含有在樹脂硬化性化合物時為有用,又,由於為非金屬鹽,於重視絕緣性之領域亦為有用。
本發明之偶氮化合物,如在染料領域為人所熟知,可藉由將重氮鹽與吡啶酮類偶聯而製造,例如,可將式(a)表示之胺類(重氮成分)藉由亞硝酸、亞硝酸鹽或亞硝酸酯予以重氮化得到之以式(b)表示之化合物,作為前述重氮鹽使用。
HOOC-A 1 -NH 2 (a)
(式(a)及(b)中,A1表示與式(II)中相同意涵。X-表示無機或有機陰離子。)
前述無機或有機陰離子,例如:氟化物離子、氯化物離子、溴化物離子、碘化物離子、過氯酸離子、次亞氯酸離子、CH3-COO-、Ph-COO-等,較佳為氯化物離子、溴化物離子、CH3-COO-
又,可藉由將式(b)表示之重氮鹽與式(c)表示之吡啶酮類(偶聯成分),通常於水性溶劑中於20~60℃反應,製造偶氮化合物(II)。
(式(c)中,R11~R13與前述表示相同意涵。)
從反應混合物取得目的化合物偶氮化合物之方法不特別限定,可採用公知之各種手法(酸析、鹽析等)。濾取之結晶通常以水等清洗,接著乾燥。又,視需要,也可以再結晶等公知手法進一步精製。
式(c)表示之吡啶酮類,可使用公知之製造法製造。例如,可使用專利文獻1、專利文獻3或昭49-40474號公報揭示之手法。
本發明之偶氮化合物(I)或其鹽類,對於溶劑呈高溶解性。本發明之偶氮化合物(II)或其鹽類,對於溶劑呈高溶解性。
(實施例)
以下舉實施例對於本發明更具體說明,本發明不限於以下實施例。又, 實施例及比較例中之「%」及「份」,如無特別記載,為質量%及質量份。
實施例1
於以式(a-1)表示之鄰甲苯胺-4-磺酸四水合物25.0份中添加水250份及N-甲基吡咯啶酮50份後,於冰冷下,以30%氫氧化鈉水溶液調整為pH7~8。以下操作於冰冷下進行。添加亞硝酸鈉18.4份,攪拌30分鐘。將35%鹽酸64.8份少量逐步加入使成褐色溶液後,攪拌2小時。將醯胺基硫酸16.7份溶解於水170份後之水溶液添加於反應溶液並攪拌,得到含有重氮鹽之懸浮液。
於以式(c-1)表示之1-丁基-3-氰基-4-甲基-6-羥基吡啶-2-酮19.3份中加入水173份及N-甲基吡咯啶酮19份後,於冰冷下,以30%氫氧化鈉水溶液調整為pH8~9。
以下操作於冰冷下進行。將前述吡啶酮水溶液攪拌成無色溶液後,一面以30%氫氧化鈉水溶液調整為pH8~9,一面花費2小時以泵浦滴加含有重氮鹽之懸浮液。滴加結束後,再攪拌2小時,得暗色溶液。將精製鹽140份加入反應溶液,並攪拌5小時。過濾,將得到之黃色固體於減壓於60℃乾燥,得到式(I-36)表示之偶氮化合物35.8份(產率91%)。
以質量分析決定化合物(I-36)之構造。質量分析裝置使用JMS-700(日 本電子(股)公司製)。
質量分析:離子化模式=FD+:m/z=460
將得到之偶氮化合物(I-36)0.35g溶於N,N-二甲基甲醯胺,使體積為250cm3,將其中的2cm3以水稀釋成體積為100cm3(濃度:0.028g/L),使用分光光度計(石英比色皿,比色皿之長度為1cm)測定吸收光譜。該化合物,於λmax=441nm顯示吸光度為3.1(任意單位)。
實施例2
於配備冷卻管及攪拌裝置之燒瓶中,投入偶氮化合物(I-36)5.0份、氯仿50份及N,N-二甲基甲醯胺2.1份,於攪拌下維持20℃以下之狀態,滴加亞硫醯氯3.5份。滴加結束後,升溫至50℃,於同溫度維持5小時使反應,之後冷卻至20℃。冷卻後之反應溶液,於攪拌下維持於20℃以下之狀態,滴加2-乙基己胺8.0份及三乙胺15份之混合液。之後,於同溫度攪拌5小時攪拌使反應。其次將得到之反應混合物以旋轉蒸發器將溶劑餾去後,加入少量甲醇後劇烈攪拌。將該混合物一面攪拌一面添加於乙酸29份及離子交換水300份之混合液中,使結晶析出。分濾析出之結晶,以離子交換水充分清洗,於60℃進行減壓乾燥,得到以式(I-111)表示之偶氮化合物5.0份(產率78%)。
化合物(I-111)之構造以質量分析決定。質量分析裝置使用JMS-700(日本電子(股)公司製)。
質量分析:離子化模式=FD+:m/z=571
將得到之偶氮化合物(I-111)0.35g溶於乳酸乙酯使體積為250cm3,其中的2cm3以離子交換水稀釋成體積為100cm3(濃度:0.028g/L),使用分光光度計(石英比色皿,光路長;1cm)測定吸收光譜。該化合物,於λmax=434nm顯示吸光度為2.5(任意單位)。
實施例3
於以式(a-2)表示之間甲苯胺-4-磺酸25.0份中添加水200份與N-甲基吡咯啶酮50份後,於冰冷下,以30%氫氧化鈉水溶液調整為pH7~8。以下操作於冰冷下進行。添加亞硝酸鈉27.6份並攪拌30分鐘。將35%鹽酸97.3份少量逐步加入使成褐色溶液後,攪拌2小時。將醯胺基硫酸25.1份溶於水250份後之水溶液加入反應溶液並攪拌,得到含有重氮鹽之懸浮液。
於以式(c-1)表示之1-丁基-3-氰基-4-甲基-6-羥基吡啶-2-酮28.9份中加入水260份及N-甲基吡咯啶酮28.9份後,於冰冷下,以30%氫氧化鈉水溶液調整為pH8~9。
以下操作於冰冷下進行。攪拌前述吡啶酮水溶液使成無色溶液後,一面以30%氫氧化鈉水溶液調整為pH8~9,一面花費2小時以泵浦滴加含有重氮鹽之懸浮液。滴加結束後,再攪拌2小時,得暗色溶液。將精製鹽140份加入反應溶液,攪拌5小時。過濾,將得到之黃色固體於減壓於60℃乾燥,得到以式(I-35)表示之偶氮化合物46.7份(產率79%)。
化合物(I-35)之構造藉由質量分析決定。質量分析裝置使用JMS-700(日本電子(股)公司製)。
質量分析:離子化模式=FD+:m/z=460
將得到之偶氮化合物(I-35)0.35g溶解於N,N-二甲基甲醯胺使體積成 為250cm3,其中的2cm3以水稀釋,使體積成為100cm3(濃度:0.028g/L),使用分光光度計(石英比色皿,比色皿長度為1cm)測定吸收光譜。該化合物於λmax=435nm顯示吸光度為3.2(任意單位)。
實施例4
於配備冷卻管及攪拌裝置之燒瓶中,投入偶氮化合物(I-35)5.0份、氯仿50份及N,N-二甲基甲醯胺2.1份,於攪拌下維持20℃以下之狀態,滴加亞硫醯氯3.5份。滴加結束後,升溫至50℃,於同溫度維持5小時使反應,之後冷卻至20℃。冷卻後之反應溶液於攪拌下維持為20℃以下之狀態,滴加四氫呋喃胺8.0份及三乙胺15份之混合液。之後,於同溫度攪拌5小時使反應。其次,將得到之反應混合物以旋轉蒸發器餾去溶劑後,添加少量甲醇後劇烈攪拌。將該混合物一面攪拌一面添加於乙酸29份及離子交換水300份之混合液中,使結晶析出。分濾析出之結晶,以離子交換水充分清洗,於60℃減壓乾燥,得到以式(I-151)表示之偶氮化合物5.7份(產率90%)。
化合物(I-151)之構造以質量分析決定。質量分析裝置使用JMS-700(日本電子(股)公司製)。
質量分析:離子化模式=FD+:m/z=543
將得到之偶氮化合物(I-151)0.35g溶解於乳酸乙酯使體積為250cm3,將其中之2cm3以離子交換水稀釋使體積為100cm3(濃度:0.028g/L),使用分光光度計(石英比色皿,光路長;1cm)測定吸收光譜。該化合物,於λmax=438nm顯示吸光度為2.6(任意單位)。
實施例5
於配備冷卻管及攪拌裝置之燒瓶中,投入偶氮化合物(I-35)5份、甲氧基環戊烷30份及N,N-二丁基甲醯胺5.8份,於攪拌下維持20℃以下之狀態,滴加亞硫醯氯4份。滴加結束後,升溫至40℃,於同溫度維持5小時 使反應,之後冷卻至20℃。冷卻後之反應溶液,於攪拌下維持20℃以下之狀態,滴加1-胺基-2-丙醇3.7份及三乙胺4份之混合液。之後,於同溫度攪拌5小時使反應。其次,將得到之反應混合物以旋轉蒸發器餾去溶劑後,添加少量甲醇後劇烈攪拌。將該混合物一面攪拌一面添加於乙酸29份及離子交換水300份之混合液中,使結晶析出。分濾析出之結晶,以離子交換水充分清洗,於60℃減壓乾燥,得到以式(I-184)表示之偶氮化合物4.2份(產率74%)。
化合物(I-184)之構造以質量分析決定。質量分析裝置使用JMS-700(日本電子(股)公司製)。
質量分析:離子化模式=FD+:m/z=517
將得到之偶氮化合物(I-184)0.35g溶解於乳酸乙酯使體積為250cm3,將其中之2cm3以離子交換水稀釋使體積成為100cm3(濃度:0.028g/L),使用分光光度計(石英比色皿,光路長;1cm)測定吸收光譜。該化合物於λmax=432nm顯示吸光度為2.4(任意單位)。
實施例6
於配備冷卻管及攪拌裝置之燒瓶中,投入偶氮化合物(I-35)3份、四氫呋喃45份及N,N-二甲基甲醯胺1.3份,於攪拌下維持20℃以下之狀態,滴加亞硫醯氯2.4份。滴加結束後,升溫至40℃,於同溫度攪拌5小時使反應,之後冷卻至20℃。將冷卻後之反應溶液於攪拌下維持20℃以下之狀態,滴加乙二胺5.8份及三乙胺4份之混合液。之後,於同溫度攪拌5小時使反應。其次,將得到之反應混合物以旋轉蒸發器餾去溶劑後,加入少量甲醇後劇烈攪拌。將該混合物一面攪拌一面加入乙酸20份及離子交換水200份之混合液中,使結晶析出。分濾析出之結晶,以離子交換水充分清洗,以60℃減壓乾燥,得到以式(I-204)表示之偶氮化合物1.5份(產率48%)。
化合物(I-204)之構造以質量分析決定。質量分析裝置使用JMS-700(日本電子(股)公司製)。
質量分析:離子化模式=FD+:m/z=860
將得到之偶氮化合物(I-204)0.35g溶於乳酸乙酯使體積為250cm3,將其中之2cm3以離子交換水稀釋,使體積成為100cm3(濃度:0.028g/L),使用分光光度計(石英比色皿,光路長;1cm)測定吸收光譜。該化合物,於λmax=430nm顯示吸光度為2.5(任意單位)。
實施例7
於以式(a-2)表示之間甲苯胺-4-磺酸10.0份中添加水200份後,於冰冷下,以30%氫氧化鈉水溶液調整為pH7~8。以下操作於冰冷下進行。添加亞硝酸鈉11.1份並攪拌30分鐘。少量逐步添加35%鹽酸39.0份使成褐色溶液後,攪拌2小時。將醯胺基硫酸10.1份溶於水101份後之水溶液加入反應溶液中並攪拌,得到含有重氮鹽之懸浮液。
於以式(c-2)表示之1,4-雙[1-(3-氰基-4-甲基-6-羥基吡啶-2-酮)]-丁烷9.5份中加入水85份及及N-甲基吡咯啶酮10份後,於冰冷下,以30%氫氧化鈉水溶液調整為pH8~9。
以下操作於冰冷下進行。攪拌前述吡啶酮水溶液使成無色溶液後,一面以30%氫氧化鈉水溶液調整為pH8~9,一面花費2小時以泵浦滴加含有 重氮鹽之懸浮液。滴加結束後,再攪拌2小時,得到黃色懸浮液。過濾,將得到之黃色固體於減壓下於60℃乾燥,得到以式(I-210)表示之化合物18.6份(產率92.8%)。
化合物(I-210)之構造以質量分析決定。質量分析裝置使用JMS-700(日本電子(股)公司製)。
質量分析:離子化模式=FD+:m/z=750
將得到之化合物(I-210)0.35g溶於N,N-二甲基甲醯胺使體積成為250cm3,將其中之2cm3以水稀釋,使體積成為100cm3(濃度:0.028g/L),使用分光光度計(石英比色皿,比色皿之長度為1cm)測定吸收光譜。該化合物於λmax=435nm顯示吸光度為3.1(任意單位)。
實施例8
於配備冷卻管及攪拌裝置之燒瓶中,投入化合物(I-210)5.0份、乙腈50份及N,N-二甲基甲醯胺1.5份,於攪拌下維持於20℃以下之狀態,滴加亞硫醯氯3.7份。滴加結束後,升溫至40℃,於同溫度維持2小時使反應,之後冷卻至20℃。將冷卻後之反應溶液一面攪拌一面注入冰水150份中之後,攪拌30分鐘。分濾析出之黃色結晶,以自來水充分清洗,於60℃減壓乾燥2小時。另外準備配備冷卻管及攪拌裝置之燒瓶,投入1-胺基-2-丙醇2.0份及N-甲基吡咯啶酮20份,於攪拌下維持於20℃以下之狀態,將先前調整之黃色結晶花費1小時投入。投入黃色固體後,將液溫升溫至室溫後,將反應溶液攪拌30分鐘。於反應溶液添加甲醇40份並攪拌後,將該混合溶液一面攪拌一面加入乙酸29份及離子交換水300份之混合液中,使結晶析出。分濾析出之結晶,以離子交換水充分清洗,於60℃減壓乾燥,得到以式(I-198)表示之化合物3.9份(產率69%。)。
化合物(I-198)之構造以質量分析決定。質量分析裝置使用JMS-700(日本電子(股)公司製)。
質量分析:離子化模式=FD+:m/z=864
將得到之化合物(1-198)0.35g溶解於乳酸乙酯,使體積為250cm3,將其中之2cm3以離子交換水稀釋使體積成為100cm3(濃度:0.028g/L),使用分光光度計(石英比色皿,光路長;1cm)測定吸收光譜。該化合物於λmax=433nm顯示吸光度為2.6(任意單位)。
比較例1
以專利文獻1記載之方法,合成下述偶氮化合物。將偶氮化合物(d-1)0.35g溶解於乳酸乙酯使體積為250cm3,將其中的2cm3以離子交換水稀釋使體積為100cm3(濃度:0.028g/L),並使用分光光度計(石英比色皿,光路長;1cm)測定吸收光譜。該化合物於λmax=425nm顯示吸光度為2.2(任意單位)。
<對於溶劑之溶解度之評價>
以下列方式求出實施例1~8及比較例1之偶氮化合物對於溶劑之溶解度。
於50mL之樣本管中,將各偶氮化合物與二丙酮醇混合,使得各成為1%(W/V)及3%(W/V)之混合比例,於密封後於40℃以超音波振盪機振盪10分鐘。接著,於室溫放置30分鐘後,過濾並確認不溶物之有無。
於製備為1%(W/V)之混合溶液中,有不溶物者定為溶解度1%以下(×), 於製備為1%(W/V)之混合溶液中,無不溶物且於製備為3%(W/V)之混合溶液中有不溶物者之溶解度定為1~不滿3%(△),於製備為3%(W/V)之混合溶液中無不溶物者定為溶解度3%以上(○)。結果如表1所示。
從表1之結果可知,本發明之化合物兼具高溶解性及高分光濃度。
實施例9
於以式(a-3)表示之4-胺基苯甲酸5.0份中加入水25份後,於冰冷下,以30%氫氧化鈉水溶液調節為pH7~8。以下操作於冰冷下進行。加入亞硝酸鈉7.6份並攪拌30分鐘。少量逐步加入35%鹽酸22.8份使成褐色溶液後,攪拌2小時。將醯胺基硫酸6.9份溶解於水69份後之水溶液加入反應溶液並攪拌,得到含有重氮鹽之懸浮液。
於以式(c-3)表示之1-(2-乙基己基)-3-氰基-4-甲基-6-羥基吡啶-2-酮10.5份中加入N-甲基吡咯啶酮105份及水53份後,於冰冷下以30%氫氧化鈉水溶液調整為pH8~9。
以下操作於冰冷下進行。攪拌前述吡啶酮水溶液使成無色溶液後,一面以30%氫氧化鈉水溶液調整為pH8~9,一面花費2小時以泵浦滴加含有重氮鹽之懸浮液。滴加結束後,再攪拌2小時,得到褐色懸浮液。過濾,將得到之黃色固體於減壓下於60℃乾燥,得到以式(III-1)表示之偶氮化合物10.9份(產率73%)。
偶氮化合物式(III-1)之構造以1H-NMR、13C-NMR及質量分析決定。NMR裝置使用ECA-500(日本分光社製),質量分析裝置使用MS-700(日本電子(股)公司製)。
1H-NMR(500MHz、δ值(ppm、TMS基準)、DMSO);0.84-0.88(6H、m)、1.19-1.33(8H、m)、1.77(1H、m)、2.51(3H、s)、3.71-3.79(2H、m)、7.76(2H、br.d、J=8.8Hz)、7.97(2H、br.d、J=8.8Hz)、13.81(1H、br.s)、14.3(1H、br.s)
13C-NMR(125MHz、δ值(ppm、TMS基準)、DMSO):10.30、13.93、16.43、21.03、22.47、23.26、28.01、29.91、36.83、43.12、101.54、114.88、117.12、123.97、128.22、130.87,144.64、159.16、160.23、160.56、166.54、171.98
質量分析:離子化模式=FD+:m/z=410
將得到之偶氮化合物(III-1)0.35g溶於乳酸乙酯使體積為250cm3,將 其中之2cm3以乳酸乙酯稀釋使體積成為100cm3(濃度:0.028g/L),使用分光光度計(石英比色皿,比色皿之長度為1cm)測定吸收光譜。該化合物於λmax=431nm吸光度顯示2.4(任意單位)。
實施例10
於以式(a-3)表示之4-胺基苯甲酸5.0份中加入水25份後,於冰冷下,以30%氫氧化鈉水溶液調整為pH7~8。以下操作於冰冷下進行。加入亞硝酸鈉7.6份並攪拌30分鐘。少量逐步加入35%鹽酸22.8份使成褐色溶液後,攪拌2小時。將醯胺基硫酸6.9份溶於水69份後之水溶液加入反應溶液並攪拌,得到含有重氮鹽之懸浮液。
於以式(c-4)表示之1-[3’-丙基(2”-乙基己氧基)]-3-氰基-4-甲基-6-羥基吡啶-2-酮12.9份中加入N-甲基吡咯啶酮129份及水64份後,於冰冷下,以30%氫氧化鈉水溶液調整為pH8~9。
以下操作於冰冷下進行。攪拌前述吡啶酮水溶液使成無色溶液後,一面以30%氫氧化鈉水溶液調整為pH8~9,一面花費2小時以泵浦滴加含有重氮鹽之懸浮液。滴加結束後,再攪拌2小時得到褐色懸浮液。過濾,將得到之黃色固體於減壓下於60℃乾燥,得到以式(III-6)表示之偶氮化合物12.5份(產率73%)。
偶氮化合物(III-6)之構造以質量分析決定。質量分析裝置使用JMS-700(日本電子(股)公司製)。
質量分析:離子化模式=FD+:m/z=468
將得到之偶氮化合物(III-6)0.35g溶於乳酸乙酯使體積成為250cm3,將其中之2cm3以乳酸乙酯稀釋使體積成為100cm3(濃度:0.028g/L),使用分光光度計(石英比色皿,比色皿之長度為1cm)測定吸收光譜。該化合物,於λmax=431nm顯示吸光度為2.2(任意單位)。
實施例11
於以式(a-4)表示之3-胺基苯甲酸5.0份中添加水25份後,於冰冷下,以30%氫氧化鈉水溶液調整為pH7~8。以下操作於冰冷下進行。加入亞硝酸鈉7.6份並攪拌30分鐘。少量逐步添加35%鹽酸22.8份使成褐色溶液後,攪拌2小時。將醯胺基硫酸6.9份溶解於水69份溶解後之水溶液加入反應溶液並攪拌,得到含有重氮鹽之懸浮液。
於以式(c-3)表示之1-(2-乙基己基)-3-氰基-4-甲基-6-羥基吡啶-2-酮10.5份中加入N-甲基吡咯啶酮105份及水53份後,於冰冷下,以30%氫氧化鈉水溶液調整為pH8~9。
以下操作於冰冷下進行。攪拌前述吡啶酮水溶液使成無色溶液後,一面以30%。氫氧化鈉水溶液調整為pH8~9,一面花費2小時以泵浦滴加含有重氮鹽之懸浮液。滴加結束後,再攪拌2小時得到褐色懸浮液。過濾,將得到之黃色固體於減壓下於60℃乾燥,得到式(III-11)表示之偶氮化合物12.3份(產率82%)。
偶氮化合物(III-11)之構造以質量分析決定。質量分析裝置使用JMS-700(日本電子(股)公司製)。
質量分析:離子化模式=FD+:m/z=410
將得到之偶氮化合物(III-11)0.35g溶解於乳酸乙酯使體積成為250cm3,將其中之2cm3以乳酸乙酯稀釋使體積成為100cm3(濃度:0.028g/L),使用分光光度計(石英比色皿,比色皿之長度為1cm)測定吸收光譜。該化合物於λmax=427nm顯示吸光度為2.0(任意單位)。
比較例2
於以式(a-3)表示之4-胺基苯甲酸45.1份中加入水225份後,於冰冷下,以30%之氫氧化鈉水溶液調整為pH7~8。以下操作於冰冷下進行。添加亞硝酸鈉68.0份並攪拌30分鐘。少量逐步添加35%鹽酸205.4份,使成褐色溶液後,攪拌2小時。將醯胺基硫酸61.8份溶解於水618.4份後之水 溶液加入反應溶液中並攪拌,得到含有重氮鹽之懸浮液。
於以式(c-1)表示之1-丁基-3-氰基-4-甲基-6-羥基吡啶-2-酮63.0份中加入水629.7份後,於冰冷下,以30%氫氧化鈉水溶液調整為pH8~9。
以下操作於冰冷下進行。攪拌前述吡啶酮水溶液使成無色溶液後,一面以30%氫氧化鈉水溶液調整為pH8~9,一面花費2小時以泵浦滴加含有重氮鹽之懸浮液。滴加結束後,再攪拌2小時得到暗色溶液。將精製鹽140份加入反應溶液中,攪拌5小時。過濾,將得到之黃色固體於減壓下於60℃乾燥,得到以式(d-2)表示之偶氮化合物98.4份(產率79%。)。
偶氮化合物(d-2)之構造以質量分析決定。質量分析裝置使用JMS-700(日本電子(股)公司製)。
質量分析:離子化模式=FD+:m/z=354
將得到之偶氮化合物(d-2)0.35g溶解於乳酸乙酯使體積成為250cm3,將其中之2cm3以乳酸乙酯稀釋使體積成為100cm3(濃度:0.028g/L),使用分光光度計(石英比色皿,比色皿之長度為1cm)測定吸收光譜。該化合物於λmax=431nm顯示吸光度為2.5(任意單位)。
比較例3
於以式(a-4)表示之4-胺基苯甲酸異丁酯10.0份中加入水50份後,於冰冷下,以30%氫氧化鈉水溶液調整為pH7~8。以下操作於冰冷下進行。 加入亞硝酸鈉10.7份,攪拌30分鐘。少量逐步添加35%鹽酸32.3份使成褐色溶液後,攪拌2小時。將醯胺基硫酸9.7份溶於水97.4份後之水溶液加入反應溶液並攪拌,得到含有重氮鹽之懸浮液。
於以式(c-1)表示之1-丁基-3-氰基-4-甲基-6-羥基吡啶-2-酮9.9份加入水99.2份後,於冰冷下,以30%氫氧化鈉水溶液調整為pH8~9。
以下操作於冰冷下進行。攪拌前述吡啶酮水溶液使成無色溶液後,一面以30%氫氧化鈉水溶液調整為pH8~9,一面花費2小時以泵浦滴加含有重氮鹽之懸浮液。滴加結束後,再攪拌2小時得到暗色溶液。將精製鹽140份加入反應溶液,攪拌5小時。過濾,將得到之黃色固體於減壓下於60℃乾燥,得到以式(d-3)表示之偶氮化合物15.9份(產率75%)。
偶氮化合物(d-3)之構造以質量分析決定。質量分析裝置使用JMS-700(日本電子(股)公司製)。
質量分析:離子化模式=FD+:m/z=410
將得到之偶氮化合物(d-3)0.35g溶解於乳酸乙酯使體積成為250cm3,將其中之2cm3以乳酸乙酯稀釋使體積成為100cm3(濃度:0.028g/L),使用分光光度計(石英比色皿,比色皿之長度為1cm)測定吸收光譜。該化合物於λmax=430nm顯示吸光度為2.5(任意單位)
比較例4
於以式(a-5)表示之2-胺基-3-甲基苯甲酸15.9份中加入水79.3份 後,於冰冷下以30%氫氧化鈉水溶液調整為pH7~8。以下操作於冰冷下進行。加入亞硝酸鈉21.7份並攪拌30分鐘。少量逐步添加35%鹽酸65.5份使成褐色溶液後,攪拌2小時。將醯胺基硫酸19.7份溶於水197.3份後之水溶液加入反應溶液並攪拌,得到含有重氮鹽之懸浮液。
於以式(c-1)表示之1-丁基-3-氰基-4-甲基-6-羥基吡啶-2-酮20.1份中添加水200.9份後,於冰冷下,以30%氫氧化鈉水溶液調整為pH8~9。
以下操作於冰冷下進行。攪拌前述吡啶酮水溶液使成無色溶液後,一面以30%氫氧化鈉水溶液調整為pH8~9,一面花費2小時以泵浦滴加含有重氮鹽之懸浮液。滴加結束後,再攪拌2小時得到暗色溶液。將精製鹽140份加入反應溶液,攪拌5小時。過濾,將得到之黃色固體於減壓下於60℃乾燥,得到以式(d-4)表示之偶氮化合物28.5份(產率74%。)。
偶氮化合物(d-4)之構造以質量分析決定。質量分析裝置使用JMS-700(日本電子(股)公司製)。
質量分析:離子化模式=FD+:m/z=368
將得到之偶氮化合物(d-4)0.35g溶解於乳酸乙酯使體積成為250cm3,將其中之2cm3以乳酸乙酯稀釋成體積為100cm3(濃度:0.028g/L),使用分光光度計(石英比色皿,比色皿之長度為1cm)測定吸收光譜。該化合物於λmax=425nm顯示吸光度為2.0(任意單位)。
比較例5
以專利文獻1(日本特表2003-510398號公報)之實施例17記載之方 法,合成下述偶氮化合物。將偶氮化合物(d-5)0.35g溶解於乳酸乙酯使體積成為250cm3,將其中之2cm3以離子交換水稀釋成體積為100cm3(濃度:0.028g/L),使用分光光度計(石英比色皿,光路長;1cm)測定吸收光譜。該化合物於λmax=422nm顯示吸光度為2.1(任意單位)。
<對於溶劑之溶解度之評價>
以下列方式求出實施例9~11、及比較例2~5之偶氮化合物對於溶劑之溶解度:於50mL樣本管中,將各偶氮化合物與表2所示溶劑混合,使得各成為1%(W/V)及3%(W/V)之混合比例,密封後於40℃以超音波振盪機振盪10分鐘。接著,於室溫放置30分鐘後,過濾並確認不溶物之有無。
於製備為1%(W/V)之混合溶液中,有不溶物者定為溶解度1%以下(×),於製備為1%(W/V)之混合溶液中,無不溶物且於製備為3%(W/V)之混合溶液中有不溶物者之溶解度定為1~不滿3%(△),於製備為3%(W/V)之混合溶液中無不溶物者定為溶解度3%以上(○)。結果如表2所示。
表2
從表2之結果可得知,藉由於特定部位導入羧基及長鏈烷基,能提高偶氮化合物之溶解性。以下實施例使用之成分如下,以下有時省略表示。
(III-1)著色劑:於實施例1所合成之偶氮化合物
(A-1)著色劑:Solvent Yellow162(BASF社製)
(d-1)著色劑:於比較例1合成之偶氮化合物
(d-4)著色劑:於比較例4合成之偶氮化合物
(F-1)樹脂:HN-122(田岡化學工業社製)
(G-1)溶劑:N,N-二甲基甲醯胺
實施例12(著色組成物1之製備)
混合(II-1)0.51質量份、(F-1)1.19質量份、(G-1)8.30質量份得到著色組成物1。
[塗佈膜之形成]
其次,於玻璃(#1737;Corning)上,以旋塗法塗佈上述得到之著色組成物1後,於100℃以3分鐘時間使揮發成分揮發,形成著色組成物1之塗佈膜。
[評價1]耐熱性評價方法
將上述實施例12得到之著色組成物1之塗佈膜於230℃加熱120鐘,使用測色機(OSP-SP-200;OLYMPUS社製)測定加熱前後之色差 (△Eab*)。
[評價2]耐光性評價方法
在上述實施例12得到之著色組成物1之塗佈膜上,配置紫外線遮斷濾片[「COLORED OPTICAL GLASS L38」(HOYA(股)製),遮斷380nm以下之光。],以耐光性試驗機(SUNTEST CPS+:東洋精機社製)照射氙燈光線48小時。
其次,使用測色機(OSP-SP-200;OLYMPUS社製)測定耐光性試驗前後之色差(△Eab*)。
[塗佈膜之評價]
對於得到之塗佈膜,以上列評價1~2之方法實施耐熱性及耐光性之評價,結果,耐熱性評價之色差(△Eab*)為4.4、耐光性評價之色差(△Eab*)為0.2。
比較例6
[著色組成物2之製備]
將實施例12之著色劑(III-1)變更為著色劑(A-1),除此以外與實施例12同樣混合,得到著色組成物2。
[塗佈膜之形成及評價]
與實施例12同樣進行,製作塗佈膜並實施評價,結果於耐熱性評價之色差(△Eab*)為4.8,於耐光性評價之色差(△Eab*)為0.6。
比較例7
[著色組成物3之製備]
將實施例12之著色劑(III-1)變更為著色劑(d-1),除此以外,與實施例12同樣混合,得到著色組成物3。
[塗佈膜之形成及評價]
與實施例5同樣進行,製作塗佈膜並實施評價,結果於耐熱性評價之色差(△Eab*)為38.3,於耐光性評價之色差(△Eab*)為1.6。
比較例8
[著色組成物4之製備]
將實施例12之著色劑(III-1)變更為著色劑(d-4),除此以外,與實施例12同樣混合,得到著色組成物4。
[塗佈膜之形成及評價]
與實施例12同樣進行,製作塗佈膜並實施評價,結果於耐熱性評價之色差(△Eab*)為33.9,於耐光性評價之色差(△Eab*)為35.4。
從上述結果可知:本發明之偶氮化合物相較於習知之偶氮化合物,溶解性、耐熱性及耐光性提升。
[產業利用性]
本發明之偶氮化合物或其鹽類由於呈高溶解性,可理想地應用於液晶顯示面板、電致發光、電漿顯示面板等顯示裝置使用之彩色濾光片之著色劑。

Claims (2)

  1. 一種偶氮化合物或其鹽類,該偶氮化合物係以式(II)表示: (式(II)中,A1表示可具有1個或2個擇自於鹵素原子、甲基、甲氧基及羧基所構成族群中之基作為取代基之間或對伸苯基;R11表示可經取代之C8-20脂肪族烴基、可經取代之C7-20芳烷基或可經取代之C6-20芳基;R12表示可經取代之C1-5脂肪族烴基或三氟甲基;R13表示氫原子、胺甲醯基或氰基]。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偶氮化合物或其鹽類,其中,以式(II)表示之偶氮化合物或其鹽類,為以式(III)表示之偶氮化合物或其鹽類: [式(III)中,R11、R12及R13與式(II)中同;R14及R15各自獨立,表示氫原子、鹵素原子、甲基或甲氧基;R16、R17、及R18,各自獨立表示氫原子、鹵素原子、甲基、甲氧基或羧基,但R16、R17及R18至少其中之一表示羧基]。
TW103122132A 2008-05-14 2009-05-05 偶氮化合物或其鹽類 TWI483997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8126863 2008-05-14
JP2008133812A JP2009280691A (ja) 2008-05-22 2008-05-22 アゾ化合物又はその塩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437290A true TW201437290A (zh) 2014-10-01
TWI483997B TWI483997B (zh) 2015-05-11

Family

ID=41602739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3122132A TWI483997B (zh) 2008-05-14 2009-05-05 偶氮化合物或其鹽類
TW98114827A TWI470031B (zh) 2008-05-14 2009-05-05 偶氮化合物或其鹽類

Family Applications After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98114827A TWI470031B (zh) 2008-05-14 2009-05-05 偶氮化合物或其鹽類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KR (1) KR101644916B1 (zh)
TW (2) TWI483997B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7091261B1 (en) * 1999-07-29 2006-08-15 Mitsui Chemicals, Inc. Yellow hue compound and aqueous ink for ink-jet recording system using the same
GB9922136D0 (en) * 1999-09-20 1999-11-17 Avecia Ltd Compounds, compositions and use
KR20030090664A (ko) * 2001-03-09 2003-11-28 시바 스페셜티 케미칼스 홀딩 인크. 피리돈 염료, 이의 제조방법 및 유색 플라스틱 또는중합체성 칼라 입자를 제조하기 위한 이의 용도
JP4794945B2 (ja) * 2005-08-23 2011-10-19 富士フイルム株式会社 熱硬化性組成物、カラーフィルタ及びその製造方法、並びに画像記録材料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I470031B (zh) 2015-01-21
KR20090118856A (ko) 2009-11-18
TWI483997B (zh) 2015-05-11
KR101644916B1 (ko) 2016-08-02
TW201000567A (en) 2010-01-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5572987B2 (ja) アゾ化合物又はその塩
CN101585807B (zh) 偶氮化合物或其盐
TWI495692B (zh) 黑色二色性染料
TW201035677A (en) Colored photosensitive resin composition
JP2009013290A (ja) アゾ化合物又はその塩
KR101796612B1 (ko) 디피로메텐계 금속 착체 화합물, 이를 포함하는 착색 조성물, 및 상기 착색 조성물을 포함하는 컬러 필터
KR101787338B1 (ko) 칼라 필터용 착색 감광성 수지 조성물
TWI429715B (zh) Azo compounds and salts thereof
TWI483997B (zh) 偶氮化合物或其鹽類
TWI793217B (zh) 黃色系化合物、含有該化合物之著色組合物、彩色濾光片用著色劑及彩色濾光片
TW201630895A (zh) 化合物、彼之製法、及含彼之著色劑
CN101493652A (zh) 有色光敏组合物,和使用该组合物的彩色滤光器阵列和固态图像拾取装置
KR101815879B1 (ko) 칼라 필터용 착색 감광성 수지 조성물
JP2009013293A (ja) アゾ化合物又はその塩
JP2009013291A (ja) アゾ化合物又はその塩
JP5564201B2 (ja) アゾ化合物又はその塩、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US1010433A (en) Blue trisazo dye.
JP2016147943A (ja) アゾ系二色性色素
TW202128886A (zh) 二苯并哌喃色素、含有該色素之著色組合物、彩色濾光片用著色劑及彩色濾光片
JP2009013292A (ja) アゾ化合物又はその塩
JPS60260653A (ja) ベンゾ(チオ)キサンテン系化合物及び該化合物を含有する液晶組成物
JP4116111B2 (ja) オキソノール染料の製造方法
US644239A (en) Black disazo dye.
US476371A (en) Fabriken
TW201137050A (en) Pyridone complex compou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