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1431061A - 有機發光二極體顯示器 - Google Patents

有機發光二極體顯示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1431061A
TW201431061A TW102148069A TW102148069A TW201431061A TW 201431061 A TW201431061 A TW 201431061A TW 102148069 A TW102148069 A TW 102148069A TW 102148069 A TW102148069 A TW 102148069A TW 201431061 A TW201431061 A TW 201431061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electrode
organic
emitting diode
light emitting
auxiliary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214806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Young-Woo Song
Jin-Koo Chung
Original Assignee
Samsung Displa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amsung Displa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amsung Display Co Ltd
Publication of TW20143106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431061A/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0/00Organic light-emitting devices
    • H10K50/80Constructional details
    • H10K50/805Electrodes
    • H10K50/82Cathodes
    • H10K50/824Cathodes combined with auxiliary electrode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0/00Organic light-emitting devices
    • H10K50/80Constructional details
    • H10K50/84Passivation; Containers; Encapsulation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9/00Integrated devices, or assemblies of multiple devices, comprising at least one organic light-emitting element covered by group H10K50/00
    • H10K59/10OLED displays
    • H10K59/12Active-matrix OLED [AMOLED] displays
    • H10K59/122Pixel-defining structures or layers, e.g. bank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2102/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relating to the organic devices covered by this subclass
    • H10K2102/301Details of OLEDs
    • H10K2102/302Details of OLEDs of OLED structures
    • H10K2102/3023Direction of light emission
    • H10K2102/3026Top emission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Electroluminescent Light Sources (AREA)
  • Devices For Indicating Variable Information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AREA)

Abstract

一種有機發光二極體顯示器,其包含基板;位於基板上的第一電極;位於第一電極上的有機發射層;位於有機發射層上的第二電極;位於第二電極上且相對於第一電極的有機層;以及接觸第二電極且相鄰於有機層的輔助電極。

Description

有機發光二極體顯示器 【0001】
本文所描述的技術大體上係涉及一種有機發光二極體(OLED)顯示器。
【0002】
顯示裝置是顯示影像的裝置,目前有機發光二極體(OLED)顯示器備受矚目。
【0003】
由於有機發光二極體顯示器具有自發光特性,從而不像液晶顯示器(LCD),不需獨立光源,可減少有機發光二極體顯示器的厚度和重量物。此外,由於有機發光二極體顯示器具有高品質的特性,例如低功耗、高亮度、及高反應速率,使有機發光二極體顯示器適合用在移動電子裝置中。
【0004】
常見的有機發光二極體顯示器包含第一電極、設置在第一電極上的有機發射層、以及設置在有機發射層上的第二電極。
【0005】
有機發光二極體顯示器被分類為前向發射式(front emission type)、後向發射式(rear emission type)、以及雙向發射式(dual emission type)。在前向發射式有機發光二極體顯示器具有其中有機發光構件之第二電極形成在有機發光構件以薄膜狀形成之基板之整體區域上的結構,以減少或最小化由有機發射層產生之光之亮度的衰退。
【0006】
然而,由於形成為薄膜的第二電極是形成在前向發射式有機發光二極體顯示器中之基板之整體區域上,電壓降因為第二電極之電阻而發生在通過第二電極以驅動有機發射層之驅動電源中。
【0007】
上述揭露在先前技術部分中的資訊僅用於增強對所描述技術之背景的理解,因此其可能包含不構成現有技術中已為國內所屬技術領域中知悉 的前案之資訊。
【0008】
本文所描述的技術致力於提供可減小或最小化通過薄與大尺寸之電極以驅動有機發射層之功率的電壓降。
【0009】
根據本發明之一態樣之有機發光二極體顯示器包含:基板;位於基板上的第一電極;位於第一電極上的有機發射層;位於有機發射層上的第二電極;位於第二電極上且對應第一電極的有機層;以及接觸第二電極且相鄰於有機層的輔助電極。
【0010】
有機層可接觸第二電極。
【0011】
有機層可包含 8-羥基喹啉鋰(LiQ)。
【0012】
輔助電極可位在第二電極上。
【0013】
複數個第一電極可彼此分離,且可位在基板上,而第二電極可設置遍及基板。
【0014】
複數個有機層可彼此分離,且可位在第二電極上。
【0015】
複數個輔助電極可彼此分離,且可在複數個有機層中相鄰之有機層之間。
【0016】
複數個輔助電極的每一個可在基板上以第一方向延伸。
【0017】
複數個輔助電極可在基板上以與第一方向相交的第二方向排列。
【0018】
複數個輔助電極可包含:在基板上以第一方向延伸,且以與第一方向相交之第二方向排列的複數個第一次級輔助電極;以及以第二方向延伸,且以第一方向排列的複數個第二次級輔助電極。
【0019】
複數個第一次級輔助電極與複數個第二次級輔助電極可形成網狀結構。
【0020】
有機發光二極體顯示器可進一步包含薄膜電晶體,薄膜電晶體包含在基板上的主動層、在主動層上的閘極電極、以及耦合主動層和第一電極的汲極電極,而輔助電極可包含與主動層、閘極電極、或汲極電極中之至少其一位在相同層之第一輔助電極部分;與第一電極位在相同層,並與第一輔助電極部分耦合之第二輔助電極部分;以及耦合第二輔助電極部分與第二電極之第三輔助電極部分。
【0021】
第二輔助電極部分之端部可為錐形,第二電極可設置遍及基板,且與第二輔助電極部分之端部分離,而第三輔助電極部分可具有到第二輔助電極部分之斜坡。
【0022】
有機發射層可設置遍及基板,且可與第二輔助電極部分之端部分離。
【0023】
複數個有機層可彼此分離,且可位在第二電極上以部分暴露相鄰於第二輔助電極部分之端部的第二電極。
【0024】
複數個該輔助電極之每一個中之第三輔助電極部分可位在有機層之間。
【0025】
在第三輔助電極部分與有機層之間之附著力可較有機層與第二電極之間之附著力弱。
【0026】
輔助電極之第三輔助電極部分可包含鎂 (Mg)。
【0027】
輔助電極與有機層之間之附著力可較有機層與第二電極之間之附著力弱。
【0028】
輔助電極可包含鎂(Mg)。
【0029】
根據部分之例示性實施例,提供可減小或最小化通過薄與大尺寸之電極以驅動有機發射層之功率之電壓降的有機發光二極體顯示器。
1000、1002、1003...有機發光二極體顯示器
A...區域
A1、A2...主動層
AE...輔助電極
C...電容器
CE1、CE2...電容器電極
D1、D2...汲極電極
DA1-DAm...資料線
DD...資料驅動器
DW...資料線路
ED...端部
ELVDD...第一電源
ELVDDL...驅動電源線
ELVSS...第二電源
G1、G2...閘極電極
GD...閘極驅動器
GW...閘極線路
OE1...第一電極
OE2...第二電極
OL...有機發射層
OLED...有機發光二極體
PE...像素
S1、S2...源極電極
SAE1、SAE2...次級輔助電極
SC1-SCn...掃描線
SE1、SE2、SE3...輔助電極部分
SUB...基板
T1、T2...薄膜電晶體
WAL...有機層
【0030】
第1圖係為顯示根據本發明之第一實施例之有機發光二極體(OLED)顯示器的圖。
【0031】
第2圖係為第1圖中區域「A」的布局圖。
【0032】
第3圖係為沿III-III線截取之第2圖的剖面圖。
【0033】
第4圖係為顯示根據第二實施例之有機發光二極體顯示器的圖。
【0034】
第5圖係為根據第三實施例之有機發光二極體顯示器的剖面圖 。
【0035】
下文中本發明將藉參照其中顯示發明之例示性實施例之圖式更加完整的描述於下文中。如所屬技術領域中之通常知識者將理解的,所述之實施例可以各種不同方式修改,而皆不偏離本發明精神或範疇。
【0036】
附圖與描述僅被視作為說明性質而非限制。整份說明書中相似的參考編號表示相似的構件。
【0037】
此外,如附圖中所示之個別結構構件的尺寸和厚度是為便於描述,而任意的表示,但本發明不必然限於所繪。
【0038】
在附圖中,為清楚起見而誇大了層、膜、面板、區域等的厚度。在附圖中,為了更易於理解和便於描述,而誇大部分層與區域的厚度。但應理解的是,當構件,如層、膜、區域或基板被稱為「在…上(on)」另一構件時,其可直接在另一構件上或亦可存在中間構件。
【0039】
此外,除非明確說明為相反,單字「包括(comprise)」以及變形如「包括(comprises)」或「包括(comprising)」,將理解為意在包括規定的構件,而不排除任何其它構件。此外,於說明書中,目標部分的上部係表示目標部分的上部或下部,而不意味目標部分總是以重力方向為基礎地位於上側。
【0040】
下文中,根據第一例示性實施例之有機發光二極體(OLED)顯示器將參照第1圖至第3圖而描述。
【0041】
第1圖顯示根據第一例示性實施例的有機發光二極體顯示器。
【0042】
如第1圖所示,根據第一例示性實施例的有機發光二極體顯示器1000包含基板SUB、閘極驅動器GD、閘極線路GW、資料驅動器DD、資料線路DW、有機層(於第2圖中所示)、輔助電極AE、以及像素PE。在此,像素PE是顯示影像的單元(例如,最小單元(minimum unit)或最小單元(smallest unit)),且有機發光二極體顯示器1000藉由複數個像素PE顯示影像。
【0043】
基板SUB可以由玻璃、石英、陶瓷、及/或塑料等所製作的透明絕緣基板形成。然而,第一例示性實施例不侷限於此,基板SUB可以由不銹鋼形成的金屬基板形成。此外,當基板SUB是由塑料所製作時,有機發光二極體顯示器1000可具有可撓的特性、可伸縮的特性、或可捲曲的特性。
【0044】
閘極驅動器GD可對應來自例如時序控制器之外部控制電路(未繪示)所施加之控制訊號,依序地施加掃描訊號至閘極線路GW。隨後,像素PE可由掃描訊號所選擇,且依序地接收資料訊號。
【0045】
閘極線路GW設置(或配置)在基板SUB上且於第一方向上延伸。閘極線路GW包含掃描線SC1至SCn,且掃描線SCn與閘極驅動器GD連接,以自其接收掃描訊號。
【0046】
根據第一例示性實施例之有機發光二極體顯示器1000的閘極線路GW包含掃描線SCn,但根據另一例示性實施例之有機發光二極體顯示器的閘極線路可進一步包含附加的掃描線、初始化電源線、及發射控制線等。在這個例子中,有機發光二極體顯示器可為具有6Tr-2Cap(即六個薄膜電晶體及兩個電容器)結構之主動矩陣(AM)型有機發光二極體。
【0047】
資料驅動器DD可對應來自例如時序控制器之外源施加之控制訊號施加資料訊號至在資料線路DW中的資料線DA1至DAm。當掃描訊號施加至掃描線SCn時,施加至資料線DAm的資料訊號可施加至由掃描訊號選擇之所選像素PE。隨後,像素PE以對應於資料訊號的電壓充電且發射具有對應亮度的光。
【0048】
資料線路DW可設置(或配置)在閘極線路GW上、或在閘極線路GW與基板SUB之間,且資料線路DW在與第一方向相交之第二方向上延伸。資料線路DW包含資料線DAm與驅動電源線ELVDDL。資料線DAm與資料驅動器DD連接,且可接收來自資料驅動器DD的資料訊號。驅動電源線ELVDDL與外部第一電源ELVDD連接,且可自其接收驅動電源。
【0049】
隨後將詳細描述有機層WAL(於第2圖中所示)。
【0050】
輔助電極AE是設置(或配置)在第二電極OE2上,且因而與第二電極OE2接觸,且在基板SUB上延伸於第二方向上。提供複數個輔助電極AE,而複數個輔助電極AE以像素PE插設於其間地相互分離,且複數個輔助電極AE各設置(或配置)在相鄰像素PE之間。複數個輔助電極AE各排列在與第二方向相交的第一方向上。隨後將進一步詳細描述輔助電極AE。
【0051】
像素PE可包含設置(或配置)在相鄰輔助電極AE之間之閘極線路GW與資料線路DW相交區域中的有機發光構件。像素PE可發射具有對應於對應資料訊號之驅動電流之亮度的光,且可包含控制流至有機發光構件之驅動電流的複數個薄膜電晶體及至少一個電容器。複數個薄膜電晶體及至少一個電容器可分別和閘極線路GW與資料線路DW連接,且有機發光構件可與複數個薄膜電晶體和至少一個電容器連接。有機發光構件可連接在第一電源ELVDD與第二電源ELVSS之間。
【0052】
第2圖係為第1圖中區域「A」的布局圖。第3圖係為沿III-III線截取之第2圖的剖面圖。
【0053】
如第2圖與第3圖所示,像素PE包含像素電路,而像素電路包含連接在第一電源ELVDD與第二電源ELVSS之間的有機發光二極體OLED、連接在有機發光二極體OLED與第一電源ELVDD之間以控制施加至有機發光二極體OLED之驅動電源的兩個薄膜電晶體、以及一個電容器。
【0054】
像素電路包含第一薄膜電晶體T1、第二薄膜電晶體T2、以及電容器C。
【0055】
第一薄膜電晶體T1連接在驅動電源線ELVDDL與有機發光二極體OLED的第一電極OE1之間,且在像素PE的發光期間,自第一電源ELVDD施加對應於資料訊號的驅動電源至有機發光二極體OLED。亦即,第一薄膜電晶體T1用作為像素PE的驅動電晶體。
【0056】
第一薄膜電晶體T1包含第一源極電極S1、第一汲極電極D1、第一主動層A1、以及第一閘極電極G1。
【0057】
第一源極電極S1與驅動電源線ELVDDL連接,第一汲極電極D1以第一主動層A1插設其間地與第一源極電極S1分離(拉開距離),且而後與有機發光二極體OLED連接。第一源極電極S1與第一汲極電極D1形成在與第一主動層A1不同之層中,但第一源極電極S1與第一汲極電極D1可形成在與第一主動層A1相同之層中。在此例子中,雜質可注入於第一源極電極S1與第一汲極電極D1中。
【0058】
第一主動層A1設置(或配置)在第一源極電極S1與第一汲極電極D1之間。第一主動層A1可由多晶矽或氧化物半導體所形成。氧化物半導體可包含以鋅(Zn)、鎵(Ga)、錫(Sn)、或銦(In)作為基礎的氧化物、或為其錯合氧化物之氧化鋅(ZnO)、氧化銦鎵鋅(InGaZnO4)、氧化銦鋅(Zn-In-O)、或氧化鋅錫(Zn-Sn-O)中至少一個。當第一主動層A1是由氧化物半導體形成時,可額外地提供保護層以保護在例如高溫之外在環境的條件下,可能為脆弱的氧化物半導體。第一主動層A1可劃分為通道區域、源極區域、以及汲極區域中被隔開,且源極區域與汲極區域可分別被注入雜質。
【0059】
第一閘極電極G1設置(或配置)在第一主動層A1上,且與第二薄膜電晶體T2的第二汲極電極D2連接。
【0060】
第二薄膜電晶體T2與資料線DAm和第一薄膜電晶體T1耦合。當掃描訊號自SCn掃描線施加時,第二薄膜電晶體T2傳輸自資料線DAm施加的資料訊號至像素PE。亦即,第二薄膜電晶體T2用作為像素PE的切換電晶體。
【0061】
第二薄膜電晶體T2包含第二源極電極S2、第二汲極電極D2、第二主動層A2、以及第二閘極電極G2。
【0062】
第二源極電極S2與資料線DAm連接,而第二汲極電極D2與第一薄膜電晶體T1的第一閘極電極G1連接。第二源極電極S2與第二汲極電極D2形成在與第二主動層A2不同之層中,但第二源極電極S2與第二汲極電極D2可形成在與第二主動層A2相同之層中。在此例子中,第二源極電極S2與第二汲極電極D2可被注入雜質。
【0063】
第二主動層A2設置(或配置)在第二源極電極S2與第二汲極電極D2之間。第二主動層A2與第一主動層A1形成在基板SUB上的相同層中,且可由相同的材料形成。第二主動層A2可由多晶矽或氧化物半導體形成。第二主動層A2可劃分為通道區域、源極區域、以及汲極區域,且其可分別被注入雜質。
【0064】
第二閘極電極G2設置(或配置)在第二主動層A2上,且與掃描線SCn 連接。
【0065】
電容器C包含第一電容器電極CE1與第二電容器電極CE2,且其以絕緣層插設於其中地彼此相對設置(或配置)。第二電容器電極CE2與驅動電源線ELVDDL連接,而第一電容器電極CE1與第二汲極電極D2和第一閘極電極G1連接。
【0066】
有機發光二極體OLED包含第一電極OE1、設置(或配置)在第一電極OE1上的有機發射層、以及設置(或配置)在有機發射層OL上的第二電極OE2。為有機發光二極體OLED的陽極之第一電極OE1與經由像素電路耦合至第一電源ELVDD的驅動電源線ELVDDL連接,而為有機發光二極體OLED的陰極之第二電極OE2,且第二電極OE2是與第二電源ELVSS連接。
【0067】
複數個第一電極OE1提供遍及基板SUB,而複數個第一電極OE1彼此分離,且設置(或配置)在基板SUB上。第二電極OE2設置(或配置)遍及基板SUB。
【0068】
當驅動電源從第一電源ELVDD藉由像素電路而施加及共用電源從第二電源ELVSS而施加時,有機發光二極體OLED的有機發射層OL發射具有對應流至有機發光二極體OLED之驅動電流之亮度的光。有機發光二極體OLED之有機發射層OL可由低聚物有機材料(polymer organic material)或高聚物有機材料,例如聚3,4-乙烯二氧噻吩(poly3,4-ethylene dioxythiophene),所形成。此外,有機發射層OL可能形成為包含發射層、電洞注入層(HIL)、電洞傳輸層(HTL)、電子傳輸層(ETL)、以及電子注入層(EIL)之至少其一之多層。當多層包含發射層、電洞注入層、電洞傳輸層、電子傳輸層、以及電子注入層之所有時,電洞注入層可設置(或配置)在為正極電極的第一電極OE1上,且電洞傳輸層、發射層、電子傳輸層、以及電子注入層可依序地堆疊於其上。有機發射層OL可包含發射紅色光的紅色有機發射層、發射綠色光的綠色有機發射層、以及發射藍色光的藍色有機發射層,且紅色有機發射層、綠色有機發射層、以及藍色有機發射層可分別形成在紅色像素、綠色像素、以及藍色像素中以實現彩色的影像。此外,有機發射層OL可包含紅色有機發射層、綠色有機發射層、以及藍色有機發射層之層一起於紅色像素、綠色像素、以及藍色像素中、以及可提供紅色濾波器、綠色濾波器、以及藍色濾波器在個別之像素中以實現彩色的影像。或者,發射白色光的白色有機發射層可形成在所有之紅色像素、綠色像素、以及藍色像素中,且紅色濾波器、綠色濾波器、以及藍色濾波器可提供在個別之像素中以實現彩色的影像。當彩色的影像是使用白色有機發射層及彩色濾波器實現時,因為不需要用於沉積紅色有機發射層、綠色有機發射層、以及藍色有機發射層至個別之像素,亦即紅色像素、綠色像素、以及藍色像素的沉積光罩,故其可增加(或提升)影像的解析度。
【0069】
當第二薄膜電晶體T2瞬間地開啟時,電源從驅動電源線ELVDDL施加至電容器C的第二電容器電極CE2,且與此同時,電源透過第二薄膜電晶體T2從資料線DAm施加至第一電容器電極CE1,因此電容器C被充電。充入電容器C的電量與自資料線DAm施加的電壓成比例。此外,當第二薄膜電晶體T2在關閉的狀態時,第一薄膜電晶體T1的閘極電位根據在充入電容器C的電位而增加。當閘極電位超過臨界電壓時,第一薄膜電晶體T1開啟。隨後,施加至驅動電源線ELVDDL的電壓透過第一薄膜電晶體T1施加至有機發光二極體OLED,於是機發光二極體OLED發光。
【0070】
像素PE的結構不侷限於上述的描述,而是可提供各種地修改,而這樣的修改可為由所屬技術領域中具有通常知識者輕易地了解及製作。
【0071】
有機層WAL與輔助電極AE設置(或配置)在第二電極OE2上。
【0072】
有機層WAL在對應於第一電極OE1之第二電極OE2上與第二電極OE2接觸。提供複數個有機層WAL,且複數個有機層WAL彼此分離,並設置(或配置)在第二電極OE2上。有機層WAL可包含對金屬具有弱的附著力之透明有機材料的8-羥基喹啉鋰(LiQ)。有機層WAL可使用微機電系統(MEMS)製程,例如黃光微影製程,形成在第二電極OE2上。有機層WAL與輔助電極AE之間之附著力可較有機層WAL與第二電極OE2之間之附著力弱。
【0073】
輔助電極AE在第二電極OE2上接觸第二電極OE2同時與有機層WAL相鄰。提供複數個輔助電極AE,且複數個輔助電極AE彼此分離,並設置(或配置)在相鄰的有機層WAL之間。複數個輔助電極AE分別在基板SUB上於第二方向上延伸,且於第一方向上排列。輔助電極AE可包含鎂(Mg)。由於輔助電極AE可包含鎂且有機層WAL可包含8-羥基喹啉鋰,輔助電極AE與有機層WAL之間之附著力可較為透明電極之第二電極OE2與有機層WAL之間之附著力弱。
【0074】
輔助電極AE可使用所謂金屬自圖樣化技術(metal self-patterning technology)形成。舉例來說,當彼此分離的複數個有機層WAL形成在第二電極OE2上,而後沉積用以形成輔助電極AE的沉積材料時,有機層WAL與輔助電極AE的形成材料之間不會發生化學吸引力,因而導致其間發生弱的附著力。因此,輔助電極AE的形成材料僅附著設置(或配置)在有機層WAL間之第二電極OE2,並從而形成接觸第二電極OE2的輔助電極AE。
【0075】
如所述,根據第一例示性實施例之有機發光二極體顯示器1000中,對應第一電極OE1設置(或配置)之相鄰於有機層WAL的輔助電極AE與第二電極OE2接觸,以使在輔助電極AE所設置(或配置)的位置之第二電極OE2整體加厚。因此,第二電極OE2可導致片電阻的衰退(或降低),而據此通過薄與大尺寸之第二電極OE2以驅動有機發射層之之第二電源ELVSS的電壓降可被減少(或最小化)。亦即,有機發光二極體顯示器1000可為大尺寸,同時減少(或最小化)電壓降。
【0076】
下文中,根據第二例示性實施例之有機發光二極體顯示器將參照第4圖而描述。
【0077】
下文中,將僅提取與描述與第一例示性實施例有所區別的特徵構件,而自描述省略的構件可實質上與第一例示性實施例中之構件相同。此外,在第二例示性實施例中,為了便於描述,相同的組成構件將使用相同於第一例示性實施例的參考符號描述。
【0078】
第4圖顯示根據第二例示性實施例的有機發光二極體顯示器。
【0079】
如第4圖所示,根據第二例示性實施例之有機發光二極體顯示器1002的複數個輔助電極AE包含複數個第一次級輔助電極SAE1與複數個第二次級輔助電極SAE2。
【0080】
複數個第一次級輔助電極SAE1在基板SUB上於第二方向上延伸,且其排列於第一方向上。
【0081】
複數個第二次級輔助電極SAE2是在基板SUB上於第一方向上延伸,且其排列於第二方向上。
【0082】
亦即,複數個第一次級輔助電極SAE1與複數個第二次級輔助電極SAE2設置(或配置)在基板SUB上之相鄰像素PE之間,並形成網狀結構。
【0083】
如所述,根據第二例示性實施例之有機發光二極體顯示器1002中,設置(或配置)相鄰於對應第一電極OE1而設置(或配置)之有機層WAL的輔助電極AE,包含第一次級輔助電極SAE1及與第二電極OE2接觸之第二次級輔助電極SAE2。第一次級輔助電極SAE1與第二次級輔助電極SAE2形成網狀結構,因此在輔助電極AE所設置(或配置)的位置之第二電極OE2變為整體較第一例示性實施例之有機發光二極體顯示器1000的第二電極OE2厚。因此,通過為具有大區域之薄電極之第二電極OE2以驅動有機發光二極體顯示器1002之第二電源ELVSS的電壓降可被減少(或最小化)。亦即,可減少(或最小化)有機發光二極體顯示器1002之大尺寸電極的電壓降。
【0084】
下文中,根據第三例示性實施例之有機發光二極體顯示器將參照第5圖而描述。
【0085】
下文中,將僅提取與描述與第一例示性實施例有所區別的特徵構件,而自描述省略的構件可實質上與第一例示性實施例中之構件相同。此外,在第三例示性實施例中,為了便於描述,相同的組成構件將使用相同於第一例示性實施例的參考符號而描述。
【0086】
第5圖係為根據第三實施例之有機發光二極體顯示器的剖面圖。
【0087】
如第5圖所示,第三例示性實施例之有機發光二極體顯示器1003的輔助電極AE包含第一輔助電極部分SE1、第二輔助電極部分SE2、以及第三輔助電極部分SE3。
【0088】
第一輔助電極部分SE1設置(或配置)在基板SUB上與第一汲極電極D1相同的層上,並可由與第一汲極電極D1相同之材料製作。第一輔助電極部分SE1可設置(或配置)在與第一閘極電極G1、第一汲極電極D1、以及/或第一主動層A1之至少其一相同的層上,並可由與其相同之材料製作。
【0089】
第二輔助電極部分SE2設置(或配置)在與第一電極OE1相同的層上,並可由與其相同之材料製作。第二輔助電極部分SE2藉由形成在絕緣層之通孔而連接第一輔助電極部分SE1。第二輔助電極部分SE2的端部ED是倒錐形。第二輔助電極部分SE2可具有其中氧化銦錫、銀、以及氧化銦錫之層係以氧化銦錫/銀/氧化銦錫(ITO)或氧化鋅鋁(AZO)/銀/氧化銦錫之順序疊層之多層結構,在此例子中,第二輔助電極部分SE2的端部ED可藉由形成為厚之銀層的厚度且使用不同之蝕刻速率而形成為倒錐形。
【0090】
有機發射層OL與第二電極OE2分別形成遍及基板SUB,且因為第二輔助電極部分SE2的端部ED為倒錐形,第二電極OE2與有機發射層OL各與第二輔助電極部分SE2之端部ED分離,同時亦設置(或配置)遍及基板SUB。
【0091】
第三輔助電極部分SE3與第二輔助電極部分SE2和第二電極OE2連接。第三輔助電極部分SE3以斜坡形成在第二輔助電極部分SE2之端部ED。第三輔助電極部分SE3可包含鎂(Mg)。由於第三輔助電極部分SE3可包含鎂,且有機層WAL可包含8-羥基喹啉鋰,第三輔助電極部分SE3與有機層WAL之間之附著力可能較為透明電極之第二電極OE2與有機層WAL之間之附著力弱。
【0092】
第三輔助電極部分SE3可使用金屬自圖樣化技術以斜坡形成(或沉積)。舉例來說,當彼此分離之複數個有機層WAL形成在第二電極OE2上且隨後沉積材料以斜坡沉積以形成第三輔助電極部分SE3時,有機層WAL與第三輔助電極部分SE3的形成材料之間不產生化學吸引力,而導致其間產生弱附著力。因此,第三輔助電極部分SE3的形成材料僅附著設置(或配置)在有機層WAL之間之第二電極OE2,並從而形成與第二電極OE2接觸的第三輔助電極部分SE3。
【0093】
第三輔助電極部分SE3設置(或配置)於相鄰之有機層WAL之間。
【0094】
有機層WAL對應第一電極OE1,且在第二電極OE2上與第二電極OE2接觸。提供複數個有機層WAL,且複數個有機層WAL是分別彼此分離,並設置(或配置)在第二電極OE2上,以部分暴露相鄰於第二輔助電極部分SE2之端部ED之第二電極OE2。由於第二輔助電極部分SE2之端部ED是倒錐形,因此複數個有機層WAL可設置(或配置)在第二電極OE2上,以部分地暴露相鄰於第二輔助電極部分SE2之端部ED的第二電極OE2。
【0095】
如所述,根據第三例示性實施例之有機發光二極體顯示器1003中,輔助電極AE相鄰於對應第一電極OE1而設置(或配置)之有機層WAL,且包含第一輔助電極部分SE1、第二輔助電極部分SE2、以及第三輔助電極部分SE3,並與第二電極OE2接觸,以使位於輔助電極AE所設置的位置之第二電極OE2變為整體加厚。因此,第二電極OE2可導致片電阻的退化(或降低),而據此通過薄與大尺寸之第二電極OE2以驅動有機發射層之第二電源ELVSS的電壓降可被減少(或最小化)。亦即,有機發光二極體顯示器1003之大尺寸電極的電壓降可被減少(或最小化)。
【0096】
此外,根據第三例示性實施例之有機發光二極體顯示器1003中,輔助電極AE未設置(或配置)在第二電極OE2上,因此有機發光二極體顯示器1003的整體孔徑比相較於有機發光二極體顯示器1000進一步提升,因而提供增加(或提升)的影像品質。
【0097】
儘管本揭露已結合目前認為可行之示例性實施例而進行描述,但是應當理解的是本發明不侷限於所揭露的實施例,而是相反的,意在涵蓋包含於所附之申請專利範圍之精神與範疇內之各種修改及均等物,及它們的的等效配置。
1000...有機發光二極體顯示器
A1...主動層
AE...輔助電極
D1...汲極電極
DAm...資料線
ELVDDL...驅動電源線
G1...閘極電極
OE1...第一電極
OE2...第二電極
OL...有機發射層
OLED...有機發光二極體
S1...源極電極
SUB...基板
WAL...有機層
T1...薄膜電晶體

Claims (20)

  1. 【第1項】
    一種有機發光二極體(OLED)顯示器,其包含:
    一基板;
    一第一電極,位於該基板上;
    一有機發射層,位於該第一電極上;
    一第二電極,位於該有機發射層上;
    一有機層,位於該第二電極上且相對於該第一電極;以及
    一輔助電極,接觸該第二電極且相鄰於該有機層。
  2. 【第2項】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有機發光二極體顯示器,其中該有機層接觸該第二電極。
  3. 【第3項】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所述之有機發光二極體顯示器,其中該有機層包含8-羥基喹啉鋰(LiQ)。
  4. 【第4項】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所述之有機發光二極體顯示器,其中該輔助電極位在該第二電極上。
  5. 【第5項】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4項所述之有機發光二極體顯示器,其中複數個該第一電極彼此分離,且位在該基板上,而該第二電極設置遍及該基板。
  6. 【第6項】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5項所述之有機發光二極體顯示器,其中複數個該有機層彼此分離,且位在該第二電極上。
  7. 【第7項】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6項所述之有機發光二極體顯示器,其中複數個該輔助電極彼此分離,且在複數個該有機層中相鄰之該有機層之間。
  8. 【第8項】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7項所述之有機發光二極體顯示器,其中複數個該輔助電極中的每一個在該基板上以一第一方向延伸。
  9. 【第9項】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8項所述之有機發光二極體顯示器,其中複數個該輔助電極在該基板上以與該第一方向相交之一第二方向排列。
  10. 【第10項】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7項所述之有機發光二極體顯示器,其中複數個該輔助電極包含:
    複數個第一次級輔助電極,在該基板上以一第一方向延伸,且以與該第一方向相交之一第二方向排列;以及
    複數個第二次級輔助電極,以該第二方向延伸,且以該第一方向排列。
  11. 【第11項】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0項所述之有機發光二極體顯示器,其中該複數個第一次級輔助電極與該複數個第二次級輔助電極形成一網狀結構。
  12. 【第12項】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所述之有機發光二極體顯示器,其進一步包含一薄膜電晶體,該薄膜電晶體包含在該基板上之一主動層、在該主動層上之一閘極電極、以及耦合該主動層和該第一電極之一汲極電極,
    其中該輔助電極包含:
    一第一輔助電極部分,與該主動層、該閘極電極、或該汲極電極中之至少其一位在相同層、
    一第二輔助電極部分,與該第一電極位在相同層,並與該第一輔助電極部分耦合、以及
    一第三輔助電極部分,耦合該第二輔助電極部分與該第二電極。
  13. 【第13項】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2項所述之有機發光二極體顯示器,其中該第二輔助電極部分之一端部為錐形,該第二電極設置遍及該基板,與該第二輔助電極部分之該端部分離,而該第三輔助電極部分具有到該第二輔助電極部分之一斜坡。
  14. 【第14項】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3項所述之有機發光二極體顯示器,其中該有機發射層設置遍及該基板,且與該第二輔助電極部分之該端部分離。
  15. 【第15項】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3項所述之有機發光二極體顯示器,其中複數個該有機層彼此分離,且位在該第二電極上以部分暴露相鄰於該第二輔助電極部分之該端部之該第二電極。
  16. 【第16項】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5項所述之有機發光二極體顯示器,其中複數個該輔助電極中之每一個之該第三輔助電極部分係位在該有機層之間。
  17. 【第17項】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6項所述之有機發光二極體顯示器,其中在該第三輔助電極部分與該有機層之間之一附著力係較該有機層與該第二電極之間之一附著力弱。
  18. 【第18項】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7項所述之有機發光二極體顯示器,其中該輔助電極之該第三輔助電極部分包含鎂(Mg)。
  19. 【第19項】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有機發光二極體顯示器,其中該輔助電極與該有機層之間之一附著力係較該有機層與該第二電極之間之一附著力弱。
  20. 【第20項】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9項所述之有機發光二極體顯示器,其中該輔助電極包含鎂(Mg)。
TW102148069A 2013-01-02 2013-12-24 有機發光二極體顯示器 TW201431061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KR1020130000181A KR20140088369A (ko) 2013-01-02 2013-01-02 유기 발광 표시 장치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431061A true TW201431061A (zh) 2014-08-01

Family

ID=5101612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2148069A TW201431061A (zh) 2013-01-02 2013-12-24 有機發光二極體顯示器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8957413B2 (zh)
KR (1) KR20140088369A (zh)
CN (1) CN103915478A (zh)
TW (1) TW201431061A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601283B (zh) * 2015-09-14 2017-10-01 Japan Display Inc Display device
US11063107B2 (en) 2014-08-05 2021-07-13 Samsung Display Co., Ltd. Display apparatus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2917382A4 (en) 2012-11-06 2016-07-06 Oti Lumionics Inc METHOD OF DEPOSITING A CONDUCTIVE COATING ON A SURFACE
KR102072798B1 (ko) * 2013-06-11 2020-02-04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보조 전극을 포함하는 유기 발광 소자
JP2016062885A (ja) * 2014-09-22 2016-04-25 ソニー株式会社 表示装置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ならびに電子機器
JP6487173B2 (ja) * 2014-10-08 2019-03-20 株式会社ジャパンディスプレイ 表示装置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KR102312557B1 (ko) * 2014-10-22 2021-10-13 엘지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유기 발광 표시 장치
KR102355605B1 (ko) * 2014-11-20 2022-01-26 엘지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유기발광다이오드 표시장치 및 그 제조방법
KR102378360B1 (ko) * 2015-05-12 2022-03-25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유기 발광 표시 장치
JP7016535B2 (ja) 2015-10-26 2022-02-07 オーティーアイ ルミオニクス インコーポレーテッド パターン化されたコーティングを含む表面およびデバイス上のコーティングをパターン化する方法
KR102440114B1 (ko) * 2015-10-27 2022-09-05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표시 장치
WO2018033860A1 (en) 2016-08-15 2018-02-22 Oti Lumionics Inc. Light transmissive electrode for light emitting devices
JP2018060600A (ja) * 2016-09-30 2018-04-12 パイオニア株式会社 発光装置
KR20180079097A (ko) * 2016-12-30 2018-07-10 엘지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유기 발광 표시 장치
CN108336107A (zh) * 2017-01-19 2018-07-27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有机发光二极管(oled)阵列基板及其制备方法、显示装置
KR102563713B1 (ko) 2017-04-26 2023-08-07 오티아이 루미오닉스 인크. 표면의 코팅을 패턴화하는 방법 및 패턴화된 코팅을 포함하는 장치
CN107170900B (zh) 2017-05-12 2019-11-22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Oled基板及其制备方法、显示装置
KR20200006569A (ko) 2017-05-17 2020-01-20 오티아이 루미오닉스 인크. 패턴화 코팅 위에 전도성 코팅을 선택적으로 증착시키는 방법 및 전도성 코팅을 포함하는 디바이스
CN107221291B (zh) * 2017-07-31 2019-04-23 上海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基板、显示面板及其驱动方法、显示装置
KR102382487B1 (ko) * 2017-09-15 2022-04-01 엘지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유기발광 다이오드 표시장치
KR102392503B1 (ko) * 2017-11-07 2022-04-29 엘지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유기발광 표시장치
KR102423799B1 (ko) * 2017-11-07 2022-07-22 엘지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유기발광 표시장치
KR102449131B1 (ko) * 2017-12-06 2022-09-28 엘지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유기발광 표시장치
KR102439307B1 (ko) * 2018-01-29 2022-09-02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유기발광표시장치 및 그 제조방법
US11751415B2 (en) 2018-02-02 2023-09-05 Oti Lumionics Inc. Materials for forming a nucleation-inhibiting coating and devices incorporating same
KR20200093737A (ko) * 2019-01-28 2020-08-06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표시 장치 및 이의 제조 방법
WO2020178804A1 (en) 2019-03-07 2020-09-10 Oti Lumionics Inc. Materials for forming a nucleation-inhibiting coating and devices incorporating same
CN117500334A (zh) 2019-06-26 2024-02-02 Oti照明公司 包括具有光衍射特征的光透射区域的光电设备
US11832473B2 (en) 2019-06-26 2023-11-28 Oti Lumionics Inc. Optoelectronic device including light transmissive regions, with light diffraction characteristics
KR20220045202A (ko) 2019-08-09 2022-04-12 오티아이 루미오닉스 인크. 보조 전극 및 파티션을 포함하는 광전자 디바이스
KR102410165B1 (ko) * 2019-10-22 2022-06-20 한양대학교 산학협력단 뉴런 거동 모방 전자 시냅스 소자 및 이의 제조 방법
US11532799B2 (en) 2019-10-22 2022-12-20 Iucf-Hyu (Industry-University Cooperation Foundation Hanyang University) Neuron behavior-imitating electronic synapse device and method of fabricating the same
CN111063813B (zh) * 2019-12-05 2021-02-02 深圳市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oled器件结构及其制备方法
JP2023553379A (ja) 2020-12-07 2023-12-21 オーティーアイ ルミオニクス インコーポレーテッド 核形成抑制被膜及び下地金属被膜を用いた導電性堆積層のパターニング
JPWO2023012571A1 (zh) * 2021-08-05 2023-02-09

Family Cites Familie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917159B2 (en) 2003-08-14 2005-07-12 Eastman Kodak Company Microcavity OLED device
KR100683737B1 (ko) * 2004-12-13 2007-02-15 삼성에스디아이 주식회사 전계발광 디스플레이 장치
KR100707602B1 (ko) * 2005-10-20 2007-04-13 삼성에스디아이 주식회사 유기 전계 발광 표시장치 및 그의 제조방법
KR100768191B1 (ko) * 2005-11-12 2007-10-17 삼성에스디아이 주식회사 유기 발광 표시 장치의 제조방법 및 유기 발광 표시장치
KR101574211B1 (ko) * 2008-09-05 2015-12-07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유기 전계 발광 소자
KR101779475B1 (ko) 2010-06-22 2017-09-19 엘지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유기전계발광소자 및 이의 제조방법
KR101193195B1 (ko) 2010-07-02 2012-10-19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유기 발광 표시 장치
US9287339B2 (en) * 2010-10-28 2016-03-15 Samsung Display Co., Ltd. Organic light emitting display device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the same
KR101407587B1 (ko) * 2011-06-02 2014-06-13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유기 발광 표시장치 및 그 제조방법
US8963137B2 (en) * 2011-09-02 2015-02-24 Lg Display Co., Ltd. Organic light-emitting display device and method of fabricating the same

Cited B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1063107B2 (en) 2014-08-05 2021-07-13 Samsung Display Co., Ltd. Display apparatus
US11107873B2 (en) 2014-08-05 2021-08-31 Samsung Display Co., Ltd. Display apparatus
TWI754294B (zh) * 2014-08-05 2022-02-01 南韓商三星顯示器有限公司 顯示設備
US11925075B2 (en) 2014-08-05 2024-03-05 Samsung Display Co., Ltd. Display apparatus
TWI601283B (zh) * 2015-09-14 2017-10-01 Japan Display Inc Display device
US9947896B2 (en) 2015-09-14 2018-04-17 Japan Display Inc. Display device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140183502A1 (en) 2014-07-03
KR20140088369A (ko) 2014-07-10
CN103915478A (zh) 2014-07-09
US8957413B2 (en) 2015-02-1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201431061A (zh) 有機發光二極體顯示器
US11158698B2 (en) Organic light-emitting diode display
US9865667B2 (en) Organic light-emitting diode display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of
TWI712168B (zh) 有機發光二極體顯示器
US20220077436A1 (en) Organic light-emitting diode display including a storage capacitive plate and a driving voltage line formed on the same layer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of
US20180294325A1 (en) Organic light-emitting diode display
US10340324B2 (en) Organic light-emitting diode display
US8901563B2 (en) Organic light-emitting display device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the same
CN103824543B (zh) 发光元件与显示装置
US20160163769A1 (en) Organic light emitting display device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the same
KR102119159B1 (ko) 유기 발광 표시 장치
KR20150016777A (ko) 유기 발광 표시 장치
KR102240760B1 (ko) 유기 발광 표시 장치 및 그 제조 방법
CN111326673B (zh) 显示装置
KR101949861B1 (ko) 유기 발광 표시 장치 및 유기 발광 표시 장치의 제조 방법
US20140097419A1 (en) Organic light emitting diode display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the same
TWI782374B (zh) 顯示面板、包含顯示面板的顯示裝置、及製造顯示面板的方法
US11758777B2 (en) Flexible display device including connection member disposed on buffer layer
US11626473B2 (en) Organic light-emitting diode display device having a second electrode with improved electrical contact with a connection electrode in a contact area
US11856830B2 (en) Display device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same
US20230403888A1 (en) Emissive display device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of
KR20240040176A (ko) 표시 장치 및 그 제조 방법
KR20210042880A (ko) 유기 발광 표시 장치 및 그 제조 방법
KR20160012783A (ko) 유기전계 발광표시장치 및 그 제조방법
CN118102779A (zh) 显示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