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1420900A - 連結具 - Google Patents

連結具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1420900A
TW201420900A TW102123467A TW102123467A TW201420900A TW 201420900 A TW201420900 A TW 201420900A TW 102123467 A TW102123467 A TW 102123467A TW 102123467 A TW102123467 A TW 102123467A TW 201420900 A TW201420900 A TW 201420900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hook
shaft
shaft portion
coupling device
ring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212346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I516686B (zh
Inventor
Hitoshi Kaneko
Original Assignee
Ykk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Ykk Corp filed Critical Ykk Corp
Publication of TW20142090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42090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51668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516686B/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BDEVICES FOR FASTENING OR SECURING CONSTRUCTIONAL ELEMENTS OR MACHINE PARTS TOGETHER, e.g. NAILS, BOLTS, CIRCLIPS, CLAMPS, CLIPS OR WEDGES; JOINTS OR JOINTING
    • F16B45/00Hooks; Eyes
    • F16B45/02Hooks with pivoting or elastically bending closing member
    • F16B45/036Hooks with pivoting or elastically bending closing member with an elastically bending closing member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BDEVICES FOR FASTENING OR SECURING CONSTRUCTIONAL ELEMENTS OR MACHINE PARTS TOGETHER, e.g. NAILS, BOLTS, CIRCLIPS, CLAMPS, CLIPS OR WEDGES; JOINTS OR JOINTING
    • F16B45/00Hooks; Eyes
    • F16B45/02Hooks with pivoting or elastically bending closing member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Hooks, Suction Cups, And Attachment By Adhesive Means (AREA)
  • Slide Fasteners, Snap Fasteners, And Hook Fasteners (AREA)

Abstract

本發明的連結具(100)是藉安裝體(10)的軸支部(15)軸支著鈎(50)的軸部(60),使得鈎(50)與安裝體(10)自由轉動地卡合,並在安裝體(10)的軸支部(15)設有至少承接鈎(50)的軸部(60)的空間(AO15)。在鈎(50)上一體或另體設有封閉該鈎(50)的缺口的防止脫落構造(80),該防止脫落構造(80)具有配置在安裝體(10)的軸支部(15)的空間(AO15)內的端部(81),該端部(81)與鈎(50)的軸部(60)一起被軸支部(15)所圍繞。

Description

連結具
本發明是關於連結具。
可轉動連結的兩個構件,典型是由鈎及環所構成的連結具,自以往即被使用於種種的用途,例示性/代表性有相對於皮包主體連結著皮包帶子的用途。一般是藉著環自由轉動地軸支著鈎,以確保鈎與環間的自由轉動連結。在鈎上,被連結物,例如在皮包主體具有通過固定環的缺口,多數是在鈎上設有封閉其缺口的金屬製或樹脂製的防止脫落構造。
專利文獻1揭示有如同文獻的第1圖表示在鈎構件12自由旋轉地連結有止動器14,如同文獻的第4圖至第6圖可理解鈎構件12的插入部22被壓入到止動器14的插座30,在此過程如同文獻的第6圖表示使插座30彈性變形,並如同文獻的第5圖表示止動器14本身也會彈性變形。再者,如同文獻的第1圖表示,鈎構件12具有底座16、從底座16側開口的鈎主體18及封閉鈎主體18的口用的封閉舌片20,在同文獻的段落[0009]有著鈎 構件12為塑膠成型品的說明。
專利文獻2中,揭示有在扣環5的主體19突設頸部21,頸部21的前端設有頭部22,相對於皮帶連結構件4的嵌著孔13插入有扣環5的頭部22,藉皮帶連結構件4的皮帶支撐桿11的擴張部12收容扣環5的主體19的頸部21。如同文獻的第3圖表示,頭部22具有橢圓形狀,如第2圖表示同樣有嵌著孔13的出口,對應此,尤其在扣環5與皮帶連結構件4的正交狀態可牢固進行該等的連結在同文獻中有所揭示。
〔先前技術文獻〕 〔專利文獻〕
專利文獻1:日本特開平6-315406號公報
專利文獻2:日本特開2008-45683號公報
以往的連結具,尤其是設置在鈎的防止脫落構造對外力的耐受度弱。
本發明有關的連結具是藉安裝體的軸支部軸支著鈎的軸部使上述鈎與上述安裝體自由轉動地卡合,並在上述安裝體的上述軸支部設有至少承接上述鈎的上述軸 部的空間的連結具,在上述鈎上一體或另體設有封閉該鈎的缺口的防止脫落構造,該防止脫落構造具有配置在上述安裝體的上述軸支部的上述空間內的端部,該端部與上述鈎的上述軸部一起被上述軸支部所圍繞。可以安裝體的軸支部來保護防止脫落構造的端部。
防止脫落構造的上述端部的寬度是以在上述空間的寬度以下或上述軸部的寬度以下為佳。藉此,可抑制因與鈎成一體或另體的防止脫落構造導致對鈎與安裝體間之轉動上的阻礙。
上述軸支部的上述空間為貫穿上述軸支部的軸孔,上述軸部插入的上述軸孔的入口的開口徑比另一方出口的開口徑大,上述軸部以包括朝著規定上述軸孔的上述入口側的上述軸支部之內周圍側面側隆起的軸狀隆起部,上述軸支部的上述內周圍側面可在上述軸狀隆起部的外圍側面上滑動為佳。藉此,可簡單地將軸部插入軸孔,並抑制鈎與安裝體間的震顫。
以在上述鈎上設置朝著從上述鈎與上述安裝體間的轉軸分開的方向延伸的至少一個著位面,且上述安裝體的上述軸支部可著位於上述著位面上為佳。可獲得安裝體上的鈎的轉動及鈎上的安裝體轉動的穩定化。
上述鈎以結合著上述軸部,並具備設有上述缺口的鈎主體,至少一個上述著位面是設置在上述鈎主體與上述軸部之間為佳。藉此,可獲得安裝體上的鈎的轉動及鈎上的安裝體轉動的穩定化。
在上述鈎的上述軸部以設有上述鈎朝著鈎前端側隆起的隆起部,至少一個上述著位面是設置在上述隆起部為佳。可進一步提升安裝體與鈎間的轉動穩定性。
上述防止脫落構造是以相對於上述鈎成一體結合的彈簧,具有被上述安裝體的上述軸支部所圍繞的基部與封閉上述鈎的上述缺口而從上述基部延伸的延伸部,至少一個上述著位面是設置在上述基部與上述延伸部之間為佳。可更為提升安裝體與鈎間的轉動穩定性。
上述防止脫落構造是以具備卡止於上述鈎的上述軸部的至少一個線狀端部的線狀彈簧,相對於上述軸部卡止的上述線狀端部的位移被以上述軸支部所限制為佳。
在上述線狀端部的延長線上存在有上述軸支部的內周圍側面為佳。
上述軸部的外圍側面至少設有兩個缺口,該缺口是以預定間隔設置在圍繞該軸部的方向,相對於該兩個缺口所夾持的上述軸部的安裝部卡止上述線狀端部為佳。可藉兩個缺口適當地確保卡止於軸部的安裝部之線狀端部的配置空間,此時,可避免或至少可降低因線狀端部造成安裝體轉動上的阻礙。
上述防止脫落構造是以相對於上述鈎成一體結合的彈簧,並具有:被上述安裝體的上述軸支部所圍繞的基部,及封閉上述鈎的上述缺口而從上述基部延伸的延伸部為佳。上述防止脫落構造的上述基部是以包括比上述 延伸部的寬度窄的部份為佳。
上述基部在沿著上述鈎與上述安裝體的轉軸具有第1基部及第2基部,上述軸部在沿著上述轉軸具有第1軸部及第2軸部,配置在與上述轉軸正交的相同平面內的上述第2基部與上述第2軸部的總寬度是比配置在與上述轉軸的相同平面內的上述第1基部與上述第1軸部的總寬度更寬為佳。可使得基部與軸部共同作用來引導安裝體的轉動,並可獲得鈎與安裝體間之震顫的防止。
根據本發明,可提升設置在鈎的防止脫落構造對外力的耐受度。
10‧‧‧環
11‧‧‧環框體
12‧‧‧掛桿
13‧‧‧基桿
14‧‧‧結合部
15‧‧‧軸支部
50‧‧‧鈎
51‧‧‧鈎主體
51h‧‧‧著位面
51j‧‧‧弧形延伸部
51k‧‧‧彎曲部
51m‧‧‧鈎基端
51n‧‧‧鈎前端
52‧‧‧卡合槽
60‧‧‧鈎軸部
61‧‧‧下部軸部
62‧‧‧上部軸部
64‧‧‧安裝部
68‧‧‧隆起部
68h‧‧‧著位面
70‧‧‧頭部
80‧‧‧防止脫落片
81‧‧‧端部/固定端部
82‧‧‧端部/自由端部
83a‧‧‧一端橫棒部
83b‧‧‧第1縱棒部
83c‧‧‧連接棒部
83d‧‧‧第2縱棒部
83e‧‧‧另一端橫棒部
88a‧‧‧防止脫落基部
88a1‧‧‧上部基部
88a2‧‧‧下部基部
88b‧‧‧防止脫落延伸部
88b1‧‧‧第1胴體部
88b2‧‧‧第2胴體部
88d‧‧‧彎曲部
88h‧‧‧著位面
100‧‧‧連結具
AX‧‧‧軸線
AO15‧‧‧軸孔
第1圖為本發明第1實施形態有關連結具的概略分解透視圖,表示將裝設防止脫落片的鈎安裝於環之前的狀態。
第2圖為本發明第1實施形態有關組裝後之連結具的概略透視圖。
第3圖表示本發明第1實施形態有關組裝後之連結具的概略剖面構成的模式圖。
第4圖表示本發明第1實施形態有關連結具的鈎藉著環所軸支處之構成的概略模式圖。
第5圖為本發明第2實施形態有關連結具的概略分解透視圖,表示將防止脫落片一體化後的鈎安裝在環之前的狀態。
第6圖為本發明第2實施形態有關組裝後之連結具的概略透視圖。
第7圖表示本發明第2實施形態有關組裝前之鈎的概略側視圖,鈎主體的缺口開啟之組裝前的通常狀態。
第8圖表示本發明第2實施形態有關組裝後之連結具的概略剖面構成的模式圖。
以下,一邊參閱圖式,針對本發明的實施形態說明。各實施形態並非成各個獨立,且無需多加說明,該業者應可適當加以組合,並可藉此組合得以掌握其相乘效果。實施形態間的重複說明,原則上予以省略。
參閱圖示是以發明說明為主要目的,可適當加以簡化。該等的圖中為適當圖示在鈎及環間為通常一致之轉軸的轉軸AX。為方便說明,在與轉軸AX正交的任意平面內,有稱接近轉軸AX的方向為內側/半徑方向內側,並稱從轉軸AX遠離的方向為外側/半徑方向外側的場合。又,稱沿著轉軸AX的方向為「縱向」,稱與轉軸AX正交的方向為「橫向」的場合。並有對應「縱向」掌握「高度」,且對應「橫向」掌握「寬度」加以說明的場合。表示上下左右的方向的用語雖是使用以圖示的前面顯 示方向為前提,但是為維持說明的一貫性,也有不使用如上述的場合。
<第1實施形態>
參閱第1圖至第4圖針對第1實施形態說明。第1圖是將裝設防止脫落片的鈎安裝於環之前的連結具的概略分解透視圖。第2圖為組裝後的連結具的概略透視圖。第3圖表示組裝後的連結具的概略縱剖面構成的模式圖。第4圖表示鈎藉著環所軸支處之構成的概略模式圖。並且,第1圖至第4圖表示具體的構成僅為本記載的一例,當然也可考慮其他種種的變形樣態。
如第1圖及第2圖表示,連結具100,具備:環封閉的環(安裝體)10;環的一部份缺口的扣環狀的鈎50;及閉合鈎50的缺口而安裝在鈎50上的線材所成的防止脫落片(防止脫落構造)80,鈎50被環10所軸支,使得鈎50相對於環10且環10相對於鈎50在轉軸AX的周圍轉動自如。再者,環10及鈎50是使用聚醯胺、聚酯、聚丙烯、聚對苯二甲酸丁二醇酯的樹脂材料,藉模具成形所製造,防止脫落片80是藉金屬線材的彎曲/裁斷加工所製造。連結具100也可僅單純稱為扣環。
環10及鈎50為任意物品的安裝體/保持體,例示/典型的場合,安裝於環10的物品為皮包的皮帶,安裝於鈎50的物品是固定在皮包主體的環。皮包的皮帶穿過環10,使得皮包主體的環鈎掛於鈎50,藉此將皮包的 皮帶和固定在皮包的環透過連結具100彼此連結。再者,皮包的皮帶是插穿於環10被保持,皮包的環則是透過鈎50的防止脫落片80的推壓而進入到鈎50的環內被鈎50所保持。並且,安裝於環10、鈎50的被安裝物為任意的種類,例如也可將其他的鈎掛於環10,並將其他的鈎掛於鈎50。
環10構成為可適合於扁平之肩背帶等的插穿,明顯地由縱寬窄且橫寬較寬的環框體11所構成,環框體11設有和環框體11相同的縱寬窄且橫寬較寬的環開口RO11,將肩背帶等插穿於環開口RO11。環框體11的外圍形狀進行倒角,賦予所有的角成圓形,藉此,可避免接觸時產生疼痛等。
環框體11的具體構成為任意,在此為單一樹脂材料的成形品,具備橫向長且呈縱向排列的掛桿12與基桿13。掛桿12為肩背帶等鈎掛的桿部。基桿13是與掛桿12成對的桿部,設有可確保與鈎50卡合的軸支構造。基桿13是由其中央朝著橫端形成弧形翹曲的形狀,亦即,其橫向中央是較其橫向兩端部以從掛桿12分開的樣態翹曲。基桿13的橫向兩端是透過一對結合部14(14m、14n)個別地結合於掛桿12的一對橫端部。掛桿12構成比基桿13薄的扁平狀,一邊維持著其扁平的樣態成大致直線延伸。藉以上的構成,容易進行扁平之肩背帶等的滑動。
在基桿13的橫向中央,一體設置有自由轉軸 支著鈎50的軸支部15。軸支部15上,設有沿著轉軸AX成縱向延伸的軸孔(空間)AO15,在該軸孔AO15的橫向兩鄰,相對於軸孔AO15連續,換言之即不間斷地設置開縫SL16及開縫SL17,使得貫穿基桿13的軸孔AO15、開縫SL16及開縫SL17橫向連續著。軸孔AO15被設置用於承接後述的鈎軸部60。軸孔AO15為具有入口及出口的孔,在軸孔AO15的入口,從其頭部70側插入鈎50,將頭部70及鈎軸部60插入軸孔AO15使鈎50的頭部70從軸孔AO15的出口伸出為止,藉此結合環10與鈎50。開縫SL16、SL17設置可容許軸孔AO15的開口徑擴大並容許頭部70的軸孔AO15通過之用。再者,從環10軸支著鈎50的觀點來看,軸孔AO15並非必須通過基桿13,可考慮其他的種種樣態。也可包括鈎50的頭部70及鈎軸部60作為鈎50的插入部。軸孔AO15的入口是設置在鄰接於軸支部15的鈎50的下面,軸孔AO15的出口是設置在鄰接於軸支部15的掛桿12的上面。
軸支部15是圍繞著軸孔AO15的裙部,其側面顯示形狀是構成下方呈寬幅的斜錐形。藉著軸支部15構成為裙狀,可兼具有鈎50安裝於環10時的操作及鈎50安裝於環之後的轉動穩定性。如第3圖表示,軸支部15的最大厚度被設定成小於後述鈎軸部60的高度H60,使其製造誤差等不致為鈎50與環10的組裝所影響,但不限於此,也可設定使軸支部15的最大厚度與鈎軸部60的高度H60一致。並以軸支部15構成裙部為基準,軸孔 AO15也和軸支部15同樣形成斜錐形,開口徑沿著轉軸AX從上方向下方緩緩變寬。
再者,環10的具體構成為任意,不一定必須為樹脂等的一體成型品。例如,也可以金屬棒構成掛桿12,將其鑲嵌成形或後安裝於其他的環框體。進一步說明時,環10為安裝體的一例,原本即不需要是封閉的環。
鈎50具備環上設有缺口的鈎主體51及從鈎主體51沿著轉軸AX縱向依序連續的鈎軸部(軸部)60及頭部70。鈎50的鈎開口FO51是被鈎主體51所圍繞,並藉著上述的缺口形成部份開放。鈎主體51對應環的缺口具有鈎基端51m與鈎前端51n,鈎基端51m與鈎前端51n間的缺口被以上述防止脫落片80所封閉。
鈎主體51在鈎基端51m與鈎前端51n之間,具有沿著轉軸AX縱向延伸成弧形的弧形延伸部51j,及隨著其延伸而彎曲並朝著反方向延伸到鈎前端51n的彎曲部51k。鈎前端51n設有防止脫落片80的自由端卡合的卡合槽52,掛於鈎50的物品,例如將固定在皮包主體的環壓入至鈎主體51與防止脫落片80的間隙可抑制從鈎50內的脫離。
鈎軸部60是結合於鈎主體51的鈎基端51m側的一部份,從此沿著轉軸AX成縱向延伸。頭部70透過鈎軸部70結合於鈎主體51,與鈎軸部60同樣地,沿著轉軸AX成縱向延伸。如第3圖表示鈎軸部60的右半部是被設置在鈎主體51的鈎基端51m的環10可著位的 著位面51h,鈎軸部60的左半部並未直接與鈎主體51的鈎基端51m結合。著位面51h是被設置在鈎主體51與鈎軸部69之間,朝著與從轉軸AX分開的方向一致的半徑方向外側延伸的平坦片,在圍繞鈎軸部60/轉軸AX的周圍方向佔有預定範圍。
頭部70是比設置在鈎軸部60上的鈎軸部60的寬度寬的部份,較鈎軸部60朝著與從轉軸AX分開的方向一致的半徑方向外側隆起,藉此,可避免鈎50從環10的脫落。再者,頭部70為上面顯示呈橢圓形,藉此,也藉著開縫SL16、SL17的作用,構成可壓入並可通過環10的基桿13的軸孔AO15。又,頭部70是構成較鈎軸部60更低背,如第3圖表示,其高度H70為溝軸部60的高度H60以下。
鈎軸部60是沿著轉軸AX延伸的圓柱形部份,鈎主體51側比頭部70側更為擴徑,明顯具有大徑的下部軸部(第2軸部)61及小徑的上部軸部(第1軸部)62,下部軸部61比上部軸部62朝著與從轉軸AX分開的方向一致的半徑方向外側更為隆起,將此稱為軸狀隆起部。上部軸部62的頭部70側的外圍側面62k具有作為引導環10的轉動之引導面的功能,環10的軸支部15的內周圍側面可在上部軸部62的頭部70側的外圍側面62k上滑動。下部軸部61的外圍側面61k具有作為引導環10的轉動之引導面的功能,環10的軸支部15的內周圍側面可在下部軸部61的外圍側面61k上滑動。如上述,以使 得鈎軸部60的外圍側面的至少一部份具有引導環10的轉動的引導面的功能為佳。軸支部15的內周圍側面在鈎軸部60的外圍側面上滑動來穩定鈎50與環10間的轉動。
鈎軸部60的外圍側面設有對應防止脫落片80的一組安裝端的一組的缺口63(63p、63q)。稱以缺口63的組從橫向所夾持之橫向一定寬度的部份為安裝部64。安裝部64上,在縱向的同一直線上隔著間隔設有朝橫向貫穿同部份的貫穿孔(保持孔)的組。在安裝部64的各貫穿孔,插入並卡止著防止脫落片80的各安裝端。安裝部64的貫穿孔的中心間的間隔H80為鈎軸部60的高度H60以下。
從防止脫落片80的各安裝端卡止的觀點來看,安裝部64的貫穿孔並無貫穿安裝部64的必要,也可將其上位概念化而僅稱為「卡止部」。但是,根據其貫穿樣態可提高防止脫落片80對鈎軸部60之安裝的穩定性。缺口部63是以跨下部軸部61與上部軸部62間的樣態成縱向連續設置。
如第3圖表示,在下部軸部61之下,一體設置有朝著鈎主體51的鈎前端51n側隆起的隆起部68。在隆起部68設有和鈎主體51的著位面51h實質上位在同一面內的著位面68h,藉此,和不具著位面的場合比較,可以使環10的轉動穩定化。著位面51h及著位面68h是分別朝著與從轉軸AX分開的方向一致的半徑方向外側延伸的平坦面,在圍繞軸部60/轉軸AX的周圍方向佔有不同 的範圍。又,藉著對鈎軸部60具有隆起部68,也可提升其構造的強度。
防止脫落片80為線性彈簧所構成,使得防止脫落片80在安裝於鈎50的狀態下從鈎基端側51m側朝著鈎前端51n側延伸。防止脫落片80在與鈎50的鈎軸部60的關係為基端,具有固定於鈎軸部60的固定端部(端部)81。防止脫落片80再進一步與鈎軸部60的關係中為另一端,具有與固定端部81成對的自由端部(端部)82。
防止脫落片80是在被彈推後封閉鈎50的缺口的狀態下相對於鈎50安裝,此時,其自由端部82被收容在鈎主體51的鈎前端51n的卡合槽52內。又,此時,在防止脫落片80產生扭曲,將防止脫落片80朝向弧形延伸部51j側推壓脫離時,防止脫落片80會自律地在固定端部81周圍軸動,使得自由端部82再次為卡合槽所收容。再者,如上述,在防止脫落片80並無一定需具備彈性,也可將防止脫落片80自由軸動地安裝在鈎50上。
防止脫落片80的具體構成為任意,但是本例中,預定長的金屬線是在4處彎曲所成,明顯為一端橫棒部(線狀端部)83a、第1縱棒部83b、連接棒部83c、第2縱棒部83d及另一端橫棒部(線狀端部)83e的連續。一端橫棒部83a及另一端橫棒部83e是橫向成直線延伸,插入鈎軸部60的安裝部64的各貫穿孔。第1縱棒部83b與第2縱棒部83d一邊保持著預定間隔並朝著縱向平行延 伸。連接棒部83c是朝橫向成直線延伸,連接第1縱棒部83b與第2縱棒部83d的前端間。再者,各棒部間設有成大致90°彎曲的彎曲部。在相對於鈎50安裝防止脫落片80的狀態下,一端橫棒部83a的延長線上存在有軸支部15的內周圍側面,針對另一端橫棒部83e也適用於同樣的說明,藉此,可藉軸支部15適當阻止朝著與從一端橫棒部83a及另一端橫棒部83e的轉軸AX分開的方向一致的半徑方向外側的位移。
在防止脫落片80安裝於鈎50之前的狀態,一端橫棒部83a及另一端橫棒部83e為非同軸,並在包括一端橫棒部83a與連接棒部83c的第1平面及包括另一端橫棒部83e與連接棒部83c的第2平面之間具有角度差。另一方面,鈎50的鈎軸部60的安裝部64的貫穿孔的組是位在沿著轉軸AX縱向的同一直線上。因此,對鈎50的鈎軸部60的安裝部64安裝防止脫落片80而朝著鈎50內擰入防止脫落片80時,在防止脫落片80產生扭曲,可以使防止脫落片80的自由端部82恒定成為推壓鈎主體51的鈎前端51n的彈推狀態。藉此,可確保防止脫落片80自律性地軸動,只要防止脫落片80不被壓入鈎50內即可維持著鈎封閉的狀態。再者,防止脫落片80軸動的轉軸是對應防止脫落面80的各安裝端而存在。
連結具100的組裝應可從上述的說明中理解。例示性說明時即如下述。首先將防止脫落片80安裝於鈎50。此時,首先,在防止脫落片80的自由端部82 配置於鈎50的安裝槽52的狀態,將防止脫落片80的一端橫棒部83a插入鈎軸部60的安裝部64的一方貫穿孔,接著一邊扭轉防止脫落片80並將防止脫落片80的另一端橫棒部83e插入鈎軸部60的安裝部64的另一方貫穿孔。
接著,將鈎50從頭部70側插入到環10的軸支部15的軸孔AO15,卡合/連結環10與鈎50。由於在基桿13的軸孔AO15的側邊設置開縫SL16、SL17,所以鈎50的頭部70通過軸孔AO15時將軸孔AO15擴徑,可確保其通過,使得具有比軸孔AO15更寬幅部份的頭部70從軸孔AO15突出。軸孔AO15的入口的開口直徑比軸孔AO15的出口的開口直徑更寬,對軸孔AO15之頭部70及軸部60的插入變得容易。
如上述進行組裝時,鈎軸部60被環10的軸支部15所圍繞,將頭部70是位於環10的環開口RO11內並配置在軸支部15上。在鈎軸部60一體設置頭部70時鈎軸部60朝著軸孔AO15的插入變得不容易,但是可以簡便的樣態來迴避鈎50從環10自然的脫落。亦即,頭部70具有作為鈎50從環10防止脫落的功能。再者,該防止脫落的具體樣態為任意,並非僅限於此一例中。
本實施形態中,防止脫落片80的固定端部81和鈎50的鈎軸部60一起被環10的軸支部15所圍繞。藉此,即使不論任何的外力作用於防止脫落片80,都可阻止防止脫落片80從鈎50的脫落。例示性說明時,假如在防止脫落片80產生使第1縱棒部83b與第2縱棒部83d 的間隔擴張的力時,藉著該等與環10的軸支部15的衝突,阻止其間隔進一步地擴大,可阻止一端橫棒部83a與另一端橫棒部83e從鈎軸部60的安裝部64的貫穿孔脫落。
本實施形態中,不會因配置在環10的軸支部15的軸孔AO15內的防止脫落片80的固定端部81而阻礙環10與鈎50間的轉動,可適當確保軸支部15在鈎軸部60周圍的轉動。如第4圖表示,防止脫落片80的固定端部81的寬度W80在軸孔AO15的入口的直徑RAO15以下,防止脫落片80的固定端部81在環10的軸支部15內非接觸於軸支部15的內周圍側面。再者,只要確保環10與鈎50間的轉動,固定端部81也可以抵接於軸支部15的內周圍側面。
此外,如第4圖表示,環10的軸支部15內的防止脫落片80的固定端部81的寬度W80小於環10的軸支部15內的鈎50的鈎軸部60的寬度W60,藉此,並非防止脫落片80的固定端部81,而是可確保鉤軸部60的下部軸部61的外圍側面61k抵接於軸支部15的內周圍側面的狀態,其結果,可確保軸支部15在鈎軸部60周圍的良好轉動。
本實施形態中,在鈎主體51的鈎基端51m設有環10可著位的著位面51h。藉此,可使環10相對於鈎50的轉動的穩定化。並且,本實施形態中,進一步設置位在與該著位面51h實質上相同面內的著位面。在此,將 位在與鈎主體51的著位面51h實質上相同面內的著位面68h設置在鈎軸部60的隆起部68。因此,藉著位於相同面內的複數著位面,可以使環10相對於鈎50的轉動更為穩定化。
本實施形態中,防止脫落片80為金屬線所成,以朝著封閉鈎50的姿勢彈推的樣態安裝在鈎50。以上的場合,會有起因於防止脫落片80內積蓄著變形,外力施加於防止脫落片80時使得防止脫落片80從鈎50脫落之虞。本實施形態中,如上述藉環10的軸支部15來限制防止脫落片80的固定端部81的位移,因此如上述,即使防止脫落片80以彈推狀態被裝設於鈎50的場合仍可阻止防止脫落片80從鈎50的脫落。
本實施形態中,進一步扭轉防止脫落片80而裝設在鈎50時,即使防止脫落片80的固定端部81對鈎50造成損傷,仍可利用環10的軸支部15抑制其損傷的露出。藉此,可避免外觀檢查時不良品的產生而謀求連結具100成品率的提升。
<第2實施形態>
參閱第5圖至第8圖針對第2實施形態說明。第5圖為連結具的概略分解透視圖,表示將防止脫落片一體化後的鈎安裝在環之前的狀態。第6圖為組裝後的連結具的概略透視圖。第7圖為組裝前的鈎的概略側視圖,表示鈎主體的缺口打開之組裝前的通常狀態。第8圖表示組裝後的 連結具的概略剖面構成的模式圖。
本實施形態中,對應第1實施形態的防止脫落片80的固定端部81之防止脫落片80的端部81是與鈎50的鈎軸部60一起被環10的軸支部15所圍繞。藉此,可提升防止脫落片80對外力的耐受度。
本實施例是與第1實施形態不同,防止脫落片80相對於鈎50並非另體的線形彈簧,而是與鈎50設置成一體。即使是如上述的場合仍可獲得與第1實施形態同樣的效果。又,根據本實施形態,與第1實施形態比較,可減少零件數,並可省略將另體的防止脫落片安裝在鈎的步驟,可期待總成本的減少。
如第5圖表示,防止脫落片80是沿著轉軸AX成縱向延伸的構件,相對於鈎50,詳細而言是相對於其鈎軸部60與頭部70成一體地結合,相對於鈎軸部60從橫向結合在其頭部70側的部份。防止脫落片80是從頭部70側依序連續著防止脫落基部(基部)88及防止脫落延伸部(延伸部)88b所構成。防止脫落延伸部88b是由彎曲後結合的第1胴體部88b1與第2胴體部88b2所成。防止脫落基部88a是透過間隙OP55配置在鈎50的鈎軸部60的側邊,防止脫落88b是從封閉鈎50的鈎主體51的缺口的防止脫落基部88a向下方延伸。
防止脫落基板88a與鈎軸部60共同作用來引導鈎軸部60周圍之軸支部15的轉動,明顯地,其外圍側面88k具有作為引導軸支部15在鈎軸部60周圍轉動之引 導面的功能,軸支部15的內周圍側面可滑動於外圍側面88k上。防止脫落基部88a是連續對應於鈎軸部60的上部軸部62,且與其共同作用來引導軸支部15的轉動的上部基部(第1基部)88a1,及對應於鈎軸部60的下部軸部61,且與其共同作用來引導軸支部15的轉動的下部基部(第2基部)88a2所成。
上部基部88a1是沿著轉軸AX成縱向延伸的棒狀部份,下部基部88a2是存在於和轉軸AX正交的平面的半圓形的平板部。如第5圖表示,上部基部88a1的寬度W88a1是比第1胴體部88b1與第2胴體部88b2的寬度W88bc更充分狹窄,藉此,可一邊扭轉防止脫落片80容易地將鈎50裝設於環10。再者,如第5圖等所明確顯示,上部基部88a1的寬度W88a1較鈎軸部60的寬度更為充份狹窄。
以防止脫落基部88a的上部基部88a1與鈎軸部60的上部軸部62,構成對應第1實施形態已說明的上部軸部的軸構造,並以防止脫落基部88a的下部基部88a2與鈎軸部60的下部軸部61,構成對應第1實施形態已說明的下部軸部的軸構造。根據明顯說明,本形態有關的鈎軸部60為欠缺第1實施形態的鈎軸部60的左半部,使防止脫落片88具有其欠缺的構造。再者,第8圖表示的組裝後的狀態中,上部基部88a1是位在與上部軸部62及轉軸AX正交的相同平面內。
如第5圖表示,在防止脫落基部88a的下部 基部88a2與防止脫落延伸部88b的第1胴體部88b1之間,設有位在與鈎主體51的著位面51h實質相同平面內的著位面88h,藉此,可以使環10相對於鈎50轉動的穩定化。著位面51h及著位面88h分別為朝著與從轉軸AX分開的方向一致的半徑方向外側延伸的平坦面,在圍繞轉軸AX的周圍方向佔有不同的範圍。如上述不限於鈎50的鈎軸部60,也可以在防止脫落片80設置著位面。
第1胴體部88b1與第2胴體部88b2為扁平部份,在兩者之間設有彎曲部88d。藉彎曲部88d的設置,以人的手指推壓防止脫落片80時,手指最地接觸彎曲部88d,即可抑制手指與鈎前端51h最初的接觸。藉此,可適當確保人、的手指對防止脫落片80的推壓容易性。並且,第2胴體部88b2配置在比第1胴體部88b1接近鈎主體51側,藉此。可抑制掛於鈎50上的物品從鈎50的脫落。
關於鈎50對環10的安裝是將鈎50從頭部70側插入環10的軸支部15的軸孔AO15時,如第7圖表示,在通常狀態將位於鈎主體51的環外的防止脫落片80一邊扭入鈎主體51的環內來進行。藉此,從與第7圖及第8圖的對比可明確得知,鈎主體51的缺口被封閉,且上述的間隙OP55被封閉。
對位於第8圖表示鈎主體51環內的彈性位移後的防止脫落片80,賦予彈性恢復至位在第7圖表示鈎主體51環外的彈性位移前的狀態的力,藉此,可確保藉 著防止脫落片80對自律性鈎主體51的缺口的封閉動作。使用時的防止脫落片80的軸動中心,可說明為位在防止脫落片80的基部88a與延伸部88b的接觸位置,但是如第8圖表示的防止脫落片80的基部88a並未抵接於鈎軸部60的下部軸部61,而是在防止脫落片80的基部88a與鈎軸部60的下部軸部61之間具有間隙的場合,防止脫落片80的基部88a本身也應有些微的軸動。
本實施形態中,區分為以防止脫落片80的防止脫落基部88a作為連結具100組裝時的扭轉部份,並以防止脫落片80的延伸部88b作為連結具100的使用時賦予外力的部份。藉此,防止脫落基部88a明顯地使上部基部88a1比延伸部88b更細而可確保扭轉的容易性,並可充份確保防止脫落延伸部88b有著充分的寬度,在使用時可抑制起因於其扭轉等掛於鈎上的物品從鈎上的脫落。
本實施形態中,藉配置在環10的軸支部15之軸孔AO15內的防止脫落片80的防止脫落基部88a不會阻礙環10與鈎50間的轉動。與其說防止脫落基部88a是與鈎軸部60共同作用並引導環10轉動的構成,藉此,可使環10與鈎50間的轉動順暢化。
本實施形態中,軸支部15的軸孔AO15的開口徑是隨著從鈎主體51分離而階段性地變窄,明顯如第8圖表示,軸支部15具有:圍繞位於相同平面的下部軸部61與下部基部88a2的部份的開口徑W15q,及圍繞位於相同平面的上部軸部62與上部基部88a1的部份的開口 徑W15p,在此符合W15p<W15q。藉此,減少軸孔AO15內的多餘空間,將環10的軸支部15夾持於鈎50的頭部70與鈎主體51之間時,藉著環10的軸支部15可確保適當保持防止脫落基部88a與鈎軸部60的樣態,以謀求鈎50與環10間的震顫降低。再者,位於相同平面的下部軸部61與下部基部88a2的總寬度是與上述開口徑W15p一致。位於相同平面的上部軸部62與上部基部88a1的總寬度則是與上述開口徑W15q一致。
根據上述的揭示時,該業者可針對各實施形態施以種種的變更。環並非必需是封閉的環,只要是以任意的樣態安裝任意的物品即包括所有的物品/構造。鈎的具體形狀為任意,只要是具有缺口環的物品/構造皆包含其中。防止脫落片的具體構成為任意,並非以可自律性封閉鈎的缺口的構成為必要。申請專利範圍所加入的符號為參考之用,並非以作為限定解釋申請專利範圍為目的加以參閱之用。
10‧‧‧環
11‧‧‧環框體
12‧‧‧掛桿
13‧‧‧基桿
14‧‧‧結合部
14n‧‧‧結合部
14m‧‧‧結合部
15‧‧‧軸支部
50‧‧‧鈎
51‧‧‧鈎主體
51h‧‧‧著位面
51j‧‧‧弧形延伸部
51k‧‧‧彎曲部
51m‧‧‧鈎基端
51n‧‧‧鈎前端
52‧‧‧卡合槽
60‧‧‧鈎軸部
61‧‧‧下部軸部
62‧‧‧上部軸部
64‧‧‧安裝部
68‧‧‧隆起部
68h‧‧‧著位面
70‧‧‧頭部
80‧‧‧防止脫落片
81‧‧‧端部/固定端部
82‧‧‧端部/自由端部
83a‧‧‧一端橫棒部
83b‧‧‧第1縱棒部
83c‧‧‧連接棒部
83d‧‧‧第2縱棒部
83e‧‧‧另一端橫棒部
100‧‧‧連結具
AX‧‧‧軸線
AO15‧‧‧軸孔
FO51‧‧‧鈎開口
RO11‧‧‧環開口
SL16‧‧‧開縫
SL17‧‧‧開縫

Claims (15)

  1. 一種連結具,係藉安裝體(10)的軸支部(15)軸支著鈎(50)的軸部(60)使上述鈎(50)與上述安裝體(10)自由轉動地卡合,並在上述安裝體(10)的上述軸支部(15)設有至少承接上述鈎(50)的上述軸部(60)的空間(AO15)的連結具(100),在上述鈎(50)上一體或另體設有封閉該鈎(50)的缺口的防止脫落構造(80),該防止脫落構造(80)具有配置在上述安裝體(10)的上述軸支部(15)的上述空間(AO15)內的端部(81),該端部(81)與上述鈎(50)的上述軸部(60)一起被上述軸支部(15)所圍繞。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記載的連結具,其中,防止脫落構造(80)的上述端部(81)的寬度是在上述空間(AO15)的寬度以下或上述軸部(60)的寬度以下。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記載的連結具,其中,上述軸支部(15)的上述空間(AO15)為貫穿上述軸支部(15)的軸孔(AO15),上述軸部(60)插入的上述軸孔(AO15)的入口的開口徑比另一方出口的開口徑大,上述軸部(60)包括朝著規定上述軸孔(AO15)的上述入口側的上述軸支部(15)之內周圍側面側隆起的軸狀隆起部(61),上述軸支部(15)的上述內周圍側面可在上述軸狀隆起部(61)的外圍側面上滑動。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記載的連結具,其中,上述軸支部(15)的上述空間(AO15)為貫穿上述軸支部 (15)的軸孔(AO15),上述軸部(60)插入的上述軸孔(AO15)的入口的開口徑比另一方出口的開口徑大,上述軸部(60)包括朝著規定上述軸孔(AO15)的上述入口側的上述軸支部(15)之內周圍側面側隆起的軸狀隆起部(61),上述軸支部(15)的上述內周圍側面可在上述軸狀隆起部(61)的外圍側面上滑動。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至第4項中任一項記載的連結具,其中,在上述鈎(50)上設置朝著從上述鈎(50)與上述安裝體(10)間的轉軸(AX)分開的方向延伸的至少一個著位面(51h、68h、88h),且上述安裝體(10)的上述軸支部(15)可著位於上述著位面(51h、68h、88h)上。
  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5項記載的連結具,其中,上述鈎(50)結合著上述軸部(60),並具備設有上述缺口的鈎主體(51),至少一個上述著位面(51h)是設置在上述鈎主體(51)與上述軸部(60)之間。
  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5項記載的連結具,其中,在上述鈎(50)的上述軸部(60)設有上述鈎(50)朝著鈎前端(51n)側隆起的隆起部(68),至少一個上述著位面(68h)是設置在上述隆起部(68)。
  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6項記載的連結具,其中,在上述鈎(50)的上述軸部(60)設有上述鈎(50)朝著鈎前端(51n)側隆起的隆起部(68),至少一個上述著位 面(68h)是設置在上述隆起部(68)。
  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5項記載的連結具,其中,上述防止脫落構造(80)是相對於上述鈎(50)成一體結合的彈簧,具備藉上述安裝體(10)的上述軸支部(15)所圍繞的基部(88a),及封閉上述鈎(50)的上述缺口而從上述基部(88a)延伸的延伸部(88b),至少一個上述著位面(88h)是設置在上述基部(88a)與上述延伸部(88b)之間。
  10.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至第4項中任一項記載的連結具,其中,上述防止脫落構造(80)具備卡止於上述鈎(50)的上述軸部(60)的至少一個線狀端部(83a、83e)的線狀彈簧,相對於上述軸部(60)卡止的上述線狀端部(83a、83e)的位移為上述軸支部(15)所限制。
  11.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0項記載的連結具,其中,在上述線狀端部(83a、83e)的延長線上存在有上述軸支部(15)的內周圍側面。
  1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0項記載的連結具,其中,上述軸部(60)的外圍側面至少設有兩個缺口(63p、63q),該缺口是以預定間隔設置在圍繞該軸部(60)的方向,相對於該兩個缺口(63p、63q)所夾持的上述軸部(60)的安裝部(64)卡止上述線狀端部(83a、83e)。
  1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至第4項中任一項記載的連結具,其中,上述防止脫落構造(80)是相對於上述鈎 (50)成一體結合的彈簧,具有:被上述安裝體(10)的上述軸支部(15)所圍繞的基部(88a),及封閉上述鈎(50)的上述缺口而從上述基部(88a)延伸的延伸部(88b)。
  1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3項記載的連結具,其中,上述防止脫落構造(80)的上述基部(88a)包括比上述延伸部(88b)的寬度窄的部份。
  1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3項記載的連結具,其中,上述基部(88a)在沿著上述鈎(80)與上述安裝體(10)的轉軸(AX)具有第1基部(88a1)及第2基部(88a2),上述軸部(60)在沿著上述轉軸(AX)具有第1軸部(62)及第2軸部(61),配置在與上述轉軸(AX)正交的相同平面內的上述第2基部(88a2)與上述第2軸部(61)的總寬度比配置在與上述轉軸(AX)的相同平面內的上述第1基部(88a1)與上述第1軸部(62)的總寬度更寬。
TW102123467A 2012-07-20 2013-07-01 Link with TWI516686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PCT/JP2012/068498 WO2014013617A1 (ja) 2012-07-20 2012-07-20 連結具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420900A true TW201420900A (zh) 2014-06-01
TWI516686B TWI516686B (zh) 2016-01-11

Family

ID=4994846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2123467A TWI516686B (zh) 2012-07-20 2013-07-01 Link with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JP (1) JP6069322B2 (zh)
CN (1) CN104640471B (zh)
TW (1) TWI516686B (zh)
WO (1) WO2014013617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4743654U (zh) * 2015-06-29 2015-11-11 香港多耐福有限公司 一种旋转钩扣
CN206390414U (zh) * 2016-12-29 2017-08-11 香港多耐福有限公司 一种旋转钩扣
US11045063B2 (en) * 2018-02-12 2021-06-29 Geerpres, Inc. Super absorbent and dispensing mop
CN108402647A (zh) * 2018-03-16 2018-08-17 安徽省宿州市龙华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一种防脱落的万向钢丝吊轮
CN109882220A (zh) * 2019-04-08 2019-06-14 安徽理工大学 一种松软煤层工作面导轨式钢丝网传输装置及使用方法
CN111006287B (zh) * 2020-01-03 2021-11-19 宁波方太厨具有限公司 一种防脱挂钩组件及应用有该防脱挂钩组件的吸油烟机
JP7477553B2 (ja) * 2022-03-23 2024-05-01 日本甜菜製糖株式会社 アタッチメント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583435U (ja) * 1992-04-20 1993-11-12 吉田工業株式会社 ナス環
JP2607253Y2 (ja) * 1993-10-12 2001-05-28 株式会社ニフコ ベルトの連結具
JP2001025403A (ja) * 1999-05-11 2001-01-30 Ykk Corp 合成樹脂製ナス環
JP2002031122A (ja) * 2000-07-13 2002-01-31 Tano Kimiko 茄子環、及び茄子環付き吊り具
JP4895719B2 (ja) * 2006-08-17 2012-03-14 Ykk株式会社 連結具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WO2014013617A1 (ja) 2016-06-30
JP6069322B2 (ja) 2017-02-01
WO2014013617A1 (ja) 2014-01-23
CN104640471B (zh) 2017-06-20
CN104640471A (zh) 2015-05-20
TWI516686B (zh) 2016-01-1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516686B (zh) Link with
TWI592106B (zh) 用於提升抗扭強度的拉鍊頭組合結構及其滑動件
EP1629751B1 (en) Synthetic resin clip and hanger with synthetic resin clips
JPH09319A (ja) 長尺物連結具
TWI338565B (en) Connector
TWI241171B (en) Buckle
TWI414251B (zh) buckle
US4524495A (en) Separable fastener
CN110973781B (zh) 饰品用紧固部件、饰品用紧固件以及饰品
US9861167B2 (en) Ornament holder
EP3515227A1 (en) Clasp for securing personal item
JP6746377B2 (ja) 連結具
JP2008002574A (ja) 合成樹脂製のなす環
BR112017022752B1 (pt) Parte posterior do botão e botão
TWI500397B (zh) buckle
JP5656973B2 (ja) コードエンドパーツ
WO2006036344A2 (en) Safety pin with arcuate pin bar
JP3439181B2 (ja) ハンガー
KR200387187Y1 (ko) 혁대
EP3721736A1 (en) Garment hanging loop, particularly of the chain type
KR102441183B1 (ko) 장신구용 잠금 부재, 장신구용 잠금쇠, 장신구, 및 장신구용 잠금 부재의 조립 세트
JP6709033B2 (ja) チューブ保持具
JPH03178611A (ja) ハンガーのフック及びハンガーのフック取付アダプタ
JP2007044181A (ja) ブレスレット
US20100258598A1 (en) Garment hang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