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1418868A - 相機用焦點平面快門、及具備前述快門的數位相機 - Google Patents

相機用焦點平面快門、及具備前述快門的數位相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1418868A
TW201418868A TW102130289A TW102130289A TW201418868A TW 201418868 A TW201418868 A TW 201418868A TW 102130289 A TW102130289 A TW 102130289A TW 102130289 A TW102130289 A TW 102130289A TW 201418868 A TW201418868 A TW 201418868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blade
front blade
setting
driving
exposure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213028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Kohei Nishimura
Original Assignee
Nidec Copal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idec Copal Corp filed Critical Nidec Copal Corp
Publication of TW20141886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418868A/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B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FOR TAKING PHOTOGRAPHS OR FOR PROJECTING OR VIEWING THEM; 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EMPLOYING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ACCESSORIES THEREFOR
    • G03B9/00Exposure-making shutters; Diaphragms
    • G03B9/08Shutters
    • G03B9/10Blade or disc rotating or pivoting about axis normal to its plane
    • G03B9/18More than two member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B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FOR TAKING PHOTOGRAPHS OR FOR PROJECTING OR VIEWING THEM; 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EMPLOYING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ACCESSORIES THEREFOR
    • G03B9/00Exposure-making shutters; Diaphragms
    • G03B9/08Shutter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B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FOR TAKING PHOTOGRAPHS OR FOR PROJECTING OR VIEWING THEM; 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EMPLOYING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ACCESSORIES THEREFOR
    • G03B9/00Exposure-making shutters; Diaphragms
    • G03B9/08Shutters
    • G03B9/10Blade or disc rotating or pivoting about axis normal to its plane
    • G03B9/14Two separate members moving in opposite direction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B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FOR TAKING PHOTOGRAPHS OR FOR PROJECTING OR VIEWING THEM; 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EMPLOYING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ACCESSORIES THEREFOR
    • G03B9/00Exposure-making shutters; Diaphragms
    • G03B9/08Shutters
    • G03B9/10Blade or disc rotating or pivoting about axis normal to its plane
    • G03B9/24Adjusting size of aperture formed by members when fully open so as to constitute a virtual diaphragm that is adjustable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B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FOR TAKING PHOTOGRAPHS OR FOR PROJECTING OR VIEWING THEM; 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EMPLOYING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ACCESSORIES THEREFOR
    • G03B9/00Exposure-making shutters; Diaphragms
    • G03B9/08Shutters
    • G03B9/36Sliding rigid plate
    • G03B9/40Double plate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B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FOR TAKING PHOTOGRAPHS OR FOR PROJECTING OR VIEWING THEM; 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EMPLOYING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ACCESSORIES THEREFOR
    • G03B9/00Exposure-making shutters; Diaphragms
    • G03B9/66Means for cocking shutter separate from means for releasing shutter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3/00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comprising electronic image sensors; Control thereof
    • H04N23/50Constructional details
    • H04N23/55Optical par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electronic image sensors; Mounting thereof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B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FOR TAKING PHOTOGRAPHS OR FOR PROJECTING OR VIEWING THEM; 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EMPLOYING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ACCESSORIES THEREFOR
    • G03B9/00Exposure-making shutters; Diaphragms
    • G03B9/08Shutters
    • G03B9/36Sliding rigid plate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ultimedia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Shutters For Cameras (AREA)
  • Studio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發明提供一種相機用焦點平面快門、及具備前述快門的相機,該相機用焦點平面快門,可切換常開方式的攝影與常閉方式的攝影,且相較於先前,可縮短攝影間隔。

Description

相機用焦點平面快門、及具備前述快門的數位相機
本發明關於一種相機用焦點平面快門、及具備前述快門的數位相機。
於數位相機用焦點平面快門中,存在具備前葉片與後葉片之快門。此種焦點平面快門,先前具有與使用底片(film)之相機用焦點平面快門實質上相同的構成,前葉片用驅動機構是由前葉片用驅動構件與前葉片用驅動彈簧所構成,後葉片用驅動機構是由後葉片用驅動構件與後葉片用驅動彈簧所構成,前葉片與後葉片直接連結於前葉片用驅動構件與後葉片用驅動構件,攝影時,該等兩個驅動構件利用前葉片用驅動彈簧與後葉片用驅動彈簧的彈力而依次旋轉,前葉片打開曝光開口,後葉片於其後關閉該曝光開口,藉此,使電荷耦合元件(Charge Coupled Device,CCD)等攝影元件的受光面曝光。
並且,由前葉片與後葉片所實行的上述曝光動作結束後,在後葉片覆蓋曝光開口之狀態下,攝影資訊自攝影元件經由資訊處理電路而傳送至記憶裝置。之後,立刻進行設 定動作,該設定動作是藉由以下操作來進行:自初始位置被旋轉之設定構件,使該等兩個驅動構件對抗上述各個驅動彈簧的賦能力(彈力)並反轉至設定位置。於設定完成狀態亦即攝影待機狀態中,此種焦點平面快門的後葉片自曝光開口後退。
又,於保持上述兩個驅動構件不旋轉直到下一次攝影時進行曝光動作為止之構成中,存在稱為卡止型之構成與稱為直接型之構成。卡止型是使各驅動構件於設定位置,被各個卡止構件所卡止。因此,設定構件,能以於設定動作結束後立刻復位至初始位置之方式構成、或以當相機釋放時於前葉片的打開動作之前復位至初始位置之方式構成。並且,由前葉片與後葉片所實行的上述曝光動作,可藉由各個卡止構件,由各個電磁鐵所操作,而依次解除各驅動構件的卡止來進行。
另一方面,直接型,其以下述方式構成:上述兩個驅動構件分別具備鐵片構件,設定構件利用設定動作使該等驅動構件旋轉,直到該等鐵片構件成為接觸未勵磁之各個電磁鐵之狀態為止。因此,設定構件在之後亦保持該狀態而不復位至初始位置,並在下一次攝影時,藉由按下相機的釋放按鈕,勵磁各個電磁鐵,吸附並保持該等鐵片構件後,復位至初始位置。並且,前葉片與後葉片的曝光動作,可藉由之後各個電磁鐵消磁,依次解除各鐵片構件的吸附保持力來進行。
此種焦點平面快門,無論是以卡止型之方式構成或以直接型之方式構成,於攝影待機狀態中,均成為曝光開口 是藉由前葉片所關閉的、所謂常閉(normally closed,NCL)的狀態,且採用此種焦點平面快門之數位相機一般具備光學取景器(optical viewfinder)。
另外,最近要求具備焦點平面快門之數位相機與具備鏡頭快門(lens shutter)之數位相機同樣具備使用液晶顯示裝置等之電子取景器,如先前般,僅具備光學取景器之數位相機減少,兼具光學取景器與電子取景器兩者之相機、或僅具備電子取景器之相機不斷增多。並且,已知當採用電子取景器時,除攝影用攝影元件以外,還具備電子取景器用攝影元件,但通常使一個攝影元件兼作兩個功能使用。
然而,當使一個攝影元件兼作此種兩個功能使用時,需要以下述方式構成:於設定狀態中,不僅使後葉片,亦使前葉片成為自曝光開口後退之狀態,攝影時按下釋放按鈕後,於其初始階段中,使前葉片作動成為覆蓋曝光開口之狀態,並於下一階段中,使前葉片與後葉片依次進行曝光動作。亦即,於設定動作時,需要使其成為所謂的常開(normally open,NOP)狀態,該常開狀態是使後葉片自關閉曝光開口之狀態動作至打開之狀態,而不使前葉片自打開曝光開口之狀態動作至關閉之狀態。
因此,日本特開2001-222059中記載有如以下的裝置:為使此種動作成為可能,以直接連結於前葉片之前葉片用第1驅動構件、由前葉片用驅動彈簧直接賦能之前葉片用第2驅動構件兩者,構成上述前葉片用驅動機構;於上述設定動作時,僅使前葉片用第2驅動構件動作至設定位置,並 使前葉片保持為曝光開口打開狀態,從而使得可利用電子取景器觀察被攝物體像,攝影時按下釋放按鈕後,於其初始階段中,會使設定構件自設定位置復位至初始位置,於其復位過程中,會利用弱於前葉片用驅動彈簧之彈簧(以下,稱為前葉片用設定彈簧)的賦能力使前葉片用第1驅動構件旋轉,而使前葉片動作至曝光開口的關閉狀態,並於下一階段中,前葉片用第2驅動構件隨著前葉片用第1驅動構件使前葉片進行曝光動作,繼而,後葉片用驅動構件使後葉片進行曝光動作。
然而,日本特開2001-222059所記載之焦點平面快門是以下述方式構成:攝影時按下釋放按鈕後,於其初始階段中,設定構件復位至初始位置時,於該復位動作即將停止時,使上述前葉片用第1驅動構件動作,從而使前葉片進行關閉動作。並且,此時,利用上述前葉片用設定彈簧的賦能力,使前葉片用第1驅動構件一口氣自前葉片完全打開曝光開口之狀態,旋轉至完全關閉之狀態。因此,若不採取一些對策,則當停止此種關閉動作時,前葉片上將產生較大的彈回(bound),在該彈回平息之前,無法開始前葉片的曝光動作。因此,日本特開2003-222928中記載有以下事項:設定構件自設定位置復位至初始位置時,於該動作的初始階段中,使前葉片用第1驅動構件動作,從而提前使前葉片開始關閉動作。
然而,日本特開2003-222928中所記載之焦點平面快門的構成,自批量生產方面來看,未必可說為較佳,其中,該構成是用以於攝影之際按下釋放按鈕時,可於設定構件復 位至其初始位置之階段,旋轉前葉片用第1驅動構件。因此,日本特開2007-298544中記載有以下構成的焦點平面快門:於設定構件復位至其初始位置之過程中,前葉片用第1驅動構件自最初便間接地追隨設定構件,使前葉片進行關閉動作,並在設定構件完全復位至其初始位置之前解除該追隨關係,藉此,當設定構件於初始位置上停止時,使得彈回較小且前葉片適宜地停止,亦對批量生產極為有利。
另外,最近的相機正逐漸推進多功能化,即便是以如上述般使兩個快門葉片動作來進行攝影之方式而構成之焦點平面快門,亦要求以下事項:可於攝影前通過攝影者選擇,利用常開方式與常閉方式中的任一種來進行攝影。
然而現在,於相機所使用之焦點平面快門中,例如存在一種快門,該快門如依據本案申請人的提案之日本特開2011-113060所記載,可切換常開方式的攝影與常閉方式的攝影。
另外,於具備如日本特開2001-222059、日本特開2003-222928及日本特開2007-298544所記載的先前的焦點平面快門之數位相機之情形中,例如,如第11圖所示,是以下述方式而構成:曝光動作結束後,當處於後葉片覆蓋曝光開口之狀態時,將攝影資訊自攝影元件傳送至記憶裝置,該傳送結束後,使設定構件旋轉而進行設定動作,並使後葉片進行打開動作,藉此,使曝光開口完全打開。並且,將攝影資訊自攝影元件傳送至記憶裝置後,開始設定動作之理由是因為:如眾所周知般,若曝光動作結束後立刻開始設定動作, 則於攝影資訊的傳送中,自曝光開口入射之光會照在攝影元件上,從而損壞攝影資訊。
又,即便於日本特開2011-113060中記載之可切換常開方式的攝影與常閉方式的攝影之焦點平面快門中,亦以下述方式構成:曝光動作結束後,當處於後葉片覆蓋曝光開口之狀態時,將攝影資訊自攝影元件傳送至記憶裝置,該傳送結束後,使設定構件旋轉而進行設定動作,並使後葉片進行打開動作;並且,將攝影資訊自攝影元件傳送至記憶裝置之後,開始設定動作。
又,此種焦點平面快門中的設定動作,是設定構件利用相機本體側的構件得以旋轉而進行,但是此時,由於是以使前葉片用第2驅動構件與後葉片用驅動構件對抗上述賦能力(彈力)較大的前葉片用驅動彈簧與後葉片用驅動彈簧的賦能力,而自曝光動作結束位置旋轉至設定位置之方式構成設定構件,因此,於該設定動作中,相較於曝光動作所需之時間等,需要絕對長的時間。
根據上述情況,關於具有此種構成之先前的焦點平面快門,其自曝光動作結束直到獲得下一攝影待機狀態(設定完成狀態)為止之時間,不能僅考慮設定動作所需之時間便決定,亦需要確保攝影資訊的可傳送時間,因此必須延長該部分的時間,對於欲於攝影結束後立刻進行下一次攝影之情形、或進行連拍模式的攝影之情形等而言,未必可說是較佳的構成。
本發明是為解決此種問題點而完成,其目的在於提供一種相機用焦點平面快門、及具備前述快門的數位相機,該相機用焦點平面快門,於可切換常開方式的攝影與常閉方式的攝影之類型的焦點平面快門中,可幾乎不考慮攝影資訊的可傳送時間便決定自曝光動作結束直到進行下一次攝影為止之時間,進而亦可提高連拍速度。
為達成上述目的,本發明的相機用焦點平面快門,可切換常開方式的攝影與常閉方式的攝影,並且,該相機用焦點平面快門的特徵在於具備:前葉片用驅動手段,其可於常開方式的攝影中,於設定構件位於設定位置時使前葉片自曝光開口後退,設定構件復位動作至初始位置時使前葉片覆蓋曝光開口,並可於常閉方式的攝影中,自設定構件位於設定位置時直到設定構件復位至初始位置並開始曝光動作之間,使前葉片覆蓋曝光開口;後葉片用第1驅動構件,其於設定構件的設定動作時被卡止構件卡止,使後葉片預先保持覆蓋曝光開口之狀態,並在設定構件即將到達設定位置之前,解除利用該卡止構件之卡止後,使後葉片自曝光開口後退;及,後葉片用第2驅動構件,其利用設定構件的設定動作而旋轉至設定方向,並於曝光動作時使後葉片用第1驅動構件旋轉至曝光動作方向,而使後葉片覆蓋曝光開口。
又較佳為,於本發明的相機用焦點平面快門中,是以下述方式構成:於常閉方式的攝影中的前述設定構件的設 定動作時,前述前葉片利用前述前葉片用驅動手段完全覆蓋曝光開口之時序,位於解除利用前述卡止構件卡止前述後葉片用第1驅動構件之前。
又較佳為,於本發明的相機用焦點平面快門中,是以下述方式構成:前述設定構件具有第1壓動部,前述卡止構件具有第1被壓動部,且前述設定構件在其設定動作即將結束之前,該第1壓動部按壓該第1被壓動部,藉此解除利用前述卡止構件對前述後葉片用第1驅動構件的卡止。
又較佳為,於本發明的相機用焦點平面快門中,是以下述方式構成:前述設定構件進一歩具有第2壓動部,前述前葉片用驅動手段具有第2被壓動部,且前述設定構件,於常閉方式的攝影中,於設定動作時該第2壓動部按壓該第2被壓動部,藉此利用前述前葉片用驅動手段使前述前葉片覆蓋曝光開口。
又較佳為,於本發明的相機用焦點平面快門中,前述前葉片用驅動手段具有被抑制部,該被抑制部,藉由與抑制手段的抵接和抵接的解除,可抑制向前述前葉片關閉曝光開口之方向旋轉和解除該抑制;並且,藉由抑制向前述前葉片關閉曝光開口的方向的旋轉和解除該抑制,來切換常開方式的攝影與常閉方式的攝影。
又較佳為,於本發明的相機用焦點平面快門中,前述前葉片用驅動手段包含:前葉片用第2驅動構件,其被前葉片用驅動彈簧賦能至曝光動作方向;及,前葉片用第1驅動構件,其與前述前葉片連結,並被設定彈簧賦能至曝光動 作方向的相反側。
又較佳為,於本發明的相機用焦點平面快門中,前述抑制手段具有抑制構件,該抑制構件,可動作至以下方向:對由前述前葉片用第1驅動構件所產生的向前述前葉片關閉曝光開口的方向的旋轉進行抑制之方向、及解除該抑制之方向;前述抑制構件,於常開方式的攝影時,在利用前述設定構件之設定動作結束後,對由前述前葉片用第1驅動構件所產生的向前述前葉片關閉曝光開口的方向的旋轉解除抑制,於前述前葉片用第1驅動構件向前述前葉片關閉曝光開口的方向旋轉後且在曝光動作前,往對由前述前葉片用第1驅動構件所產生的向前述前葉片關閉曝光開口的方向的旋轉進行抑制之方向,進行動作,並於曝光動作即將結束之前,對由前述前葉片用第1驅動構件所產生的向前述前葉片打開曝光開口的方向的旋轉進行制動,並且,於曝光動作結束時,抑制由前述前葉片用第1驅動構件所產生的向前述前葉片關閉曝光開口的方向的旋轉。
又較佳為,於本發明的相機用焦點平面快門中,前述抑制手段為電磁裝置,前述抑制構件為該電磁裝置的可作往復動作的可動元件。
又較佳為,於本發明的相機用焦點平面快門中,前述抑制手段具有:彈簧,其可將前述抑制構件動作至,對由前述前葉片用第1驅動構件所產生的向前述前葉片關閉曝光開口的方向的旋轉進行抑制之方向;及,電磁裝置,其可朝向解除該抑制之方向動作、及將朝向解除該抑制之方向動作 加以解除,其中,該朝向解除該抑制之方向動作是對抗彈簧的賦能力而進行,該彈簧可將前述抑制構件動作至,對由前述前葉片用第1驅動構件所產生的向前述前葉片關閉曝光開口的方向的旋轉進行抑制之方向。
又較佳為,於本發明的相機用焦點平面快門中,前述抑制構件亦具有於曝光動作結束時抑制前述前葉片用第1驅動構件彈回之功能。
又較佳為,於本發明的相機用焦點平面快門中,前述卡止構件亦具有於曝光動作結束時抑制前述後葉片用第1驅動構件彈回之功能。
又,本發明的數位相機,藉由具備如上所述的各相機用焦點平面快門,可快速進行下一次攝影,又可進行適宜的連拍。
根據本發明的相機用焦點平面快門,由於在可切換常開方式的攝影與常閉方式的攝影之類型的焦點平面快門中,由後葉片用第1驅動構件、及後葉片用第2驅動構件,構成後葉片用驅動機構,其中,該後葉片用第1驅動構件是於利用後葉片用設定彈簧的彈力旋轉時,使後葉片打開曝光開口,該後葉片用第2驅動構件是於利用後葉片用驅動彈簧的彈力旋轉時,使後葉片用第1驅動構件對抗後葉片用設定彈簧的彈力並旋轉,而使後葉片關閉曝光開口;並且,於設定動作開始時,利用卡止構件卡止後葉片用第1驅動構件的旋轉,僅使後葉片用第2驅動構件對抗驅動彈簧的彈力並旋轉,於設定動作的最後階段,藉由解除該卡止,可利用後葉 片用設定彈簧的彈力旋轉後葉片用第1驅動構件,因此,存在以下優點:可不考慮自攝影元件至記憶裝置之攝影資訊的傳送時間便開始設定動作,相較於先前,可更快速進行下一次攝影,相較於先前,亦不會失去拍照機會(photo opportunity)。又,從而存在以下優點:當進行連續攝影時,可獲得更加細分之逐幀(frame-by-frame)照片,且可提高連拍速度。
詳細而言,於常開方式的攝影中,由於自快門設定動作開始直到快門設定動作即將結束之前,可利用後葉片保持將畫框遮光之狀態,因此,可於設定動作過程中,將攝影之圖像資料自攝影元件傳送至記憶體,可縮短自攝影直到資料納入為止之一系列的序列時間,即便於資料傳送時間較長的攝影元件中,亦可實現幀速(frame speed)的高速化。又,即便於常閉方式的攝影中,藉由以使前葉片完全覆蓋曝光開口之時序位於卡止構件解除後葉片的卡止之前之方式構成,因此,於快門設定中途。可在不打開畫框的情況下,於設定動作過程中,將攝影的圖像資料自攝影元件傳送至記憶體,可縮短自攝影至資料納入為止的一系列的序列時間,即便於資料傳送時間較長的攝影元件中,亦可實現幀速的高速化。
因此,根據本發明,可獲得一種相機用焦點平面快門、及具備前述快門的數位相機,該相機用焦點平面快門,於可 切換常開方式的攝影與常閉方式的攝影之類型的焦點平面快門中,可實現幀速高速化,可幾乎不考慮攝影資訊的可傳送時間便決定自曝光動作結束直到進行下一次攝影為止之時間。
並且,根據圖式,於下述詳細說明與較佳實施例中,顯現本發明的技術特徵與效果。
1‧‧‧快門底板
1a、2a、3a‧‧‧開口部
1b、1c‧‧‧長孔
1d、1e、1f、1g、1h、1i、1j、1k‧‧‧軸
1p‧‧‧短孔
2‧‧‧中間板
3‧‧‧輔助底板
4、4'、5‧‧‧緩衝構件
6、7‧‧‧鐵芯構件
8‧‧‧前葉片用第1驅動構件
8a‧‧‧被抑制部
8b、9a、11b、15a、17b‧‧‧被壓動部
8c、11c‧‧‧驅動銷
9‧‧‧前葉片用第2驅動構件
9b、12a‧‧‧安裝部
9c、12b、15b、15c、15e‧‧‧壓動部
10、14‧‧‧鐵片構件
10a、14a‧‧‧軸部
10b、14b‧‧‧頭部
10c、14c‧‧‧鐵片部
11‧‧‧後葉片用第1驅動構件
11a‧‧‧被卡止部
12‧‧‧後葉片用第2驅動構件
13‧‧‧滾筒
15‧‧‧設定構件
15-1‧‧‧具有被壓動部15a之臂狀的部分
15-2‧‧‧具有壓動部15b、壓動部15c及制動部15d之部分
15-3‧‧‧其他部分
15d‧‧‧制動部
15f‧‧‧抵接部
16‧‧‧抑制手段
16a‧‧‧永久磁鐵轉子
16b‧‧‧抑制構件
16c‧‧‧定子框
16c-1‧‧‧伸出部
16c-2‧‧‧窗
16c-21、16c-22‧‧‧側端部
16d‧‧‧線圈
16e‧‧‧軛
16f‧‧‧磁性體棒
17‧‧‧卡止構件
17a‧‧‧卡止部
17c‧‧‧擋止銷
18、19、25、26‧‧‧臂
20、21、22、23‧‧‧板葉片
27、28、29、30‧‧‧板葉片
31‧‧‧擋止部
第1圖是繪示本發明的實施例的相機用焦點平面快門中,常開方式或使用電子快門來代替前葉片之常閉方式的曝光動作剛剛結束之後的狀態之平面圖。
第2圖是放大繪示第1圖的左側約一半部分之平面圖。
第3圖是繪示於自第2圖的狀態開始設定動作之初始階段中,前葉片保持自曝光開口後退之狀態,且後葉片覆蓋曝光開口之狀態之平面圖。
第4圖是繪示比第3圖的狀態更進一步推進設定動作,後葉片第1驅動構件利用卡止手段之卡止被解除,且後葉片開始打開曝光開口之中途的狀態之平面圖。
第5圖是繪示利用常開方式或使用電子快門來代替前葉片之常閉方式之設定動作完成,且曝光開口完全打開之狀態之平面圖。
第6圖是繪示於常開方式的攝影中,自第5圖的狀態按下相機的釋放按鈕後,於曝光動作之前,前葉片第1驅動構件利用抑制手段之抑制被解除,前葉片朝向曝光動作開始位 置移動之過程中的狀態之平面圖。
第7圖是繪示自第6圖的狀態,前葉片朝向曝光動作開始位置的移動結束,設定構件復位至初始位置,且抑制手段動作至抑制前葉片第1驅動構件之位置,曝光動作即將開始之前的狀態之平面圖。
第8圖是繪示自第7圖的狀態,前葉片與後葉片開始曝光動作後之狀態之平面圖。
第9圖是繪示自第8圖的狀態,前葉片與後葉片進行曝光動作之中途,前葉片第1驅動構件被抑制手段制動之狀態之平明圖。
第10圖是繪示自第9圖的狀態,前葉片與後葉片即將結束曝光動作之前,前葉片第1驅動構件被抑制手段與設定構件制動之狀態之平面圖。
第11圖是繪示本實施例的相機用焦點平面快門中,自利用常開方式之設定動作的完成狀態,直到相機的釋放按鈕按下、曝光動作、設定動作為止之各主要構成手段的動作序列之說明圖,且為繪示攝影資訊的傳送與快門設定動作的動作序列之時序圖。
第12圖是對本實施例的相機用焦點平面快門中,常閉方式的曝光動作剛剛結束之後的狀態下的左側約一半部分,進行放大繪示之平面圖。
第13圖是繪示於本實施例的相機用焦點平面快門中,自第12圖的狀態開始利用常閉方式之設定動作之初始階段中,當後葉片覆蓋曝光開口時,前葉片開始覆蓋曝光開口之中途 的狀態之平面圖。
第14圖是繪示比第13圖的狀態更進一步推進設定動作,前葉片覆蓋曝光開口後,後葉片第1驅動構件利用卡止手段之卡止被解除,後葉片開始打開曝光開口之中途的狀態之平面圖。
第15圖是繪示利用常閉方式之設定動作完成,前葉片覆蓋曝光開口,後葉片自曝光開口後退之狀態之平面圖。
第16圖是繪示自第15圖的狀態,按下相機的釋放按鈕後,於曝光動作之前,設定構件復位至初始位置之狀態之平面圖。
第17圖是繪示自第16圖的狀態,前葉片與後葉片開始曝光動作後之狀態之平面圖。
第18圖是繪示自第17圖的狀態,前葉片與後葉片即將結束曝光動作之前,前葉片第1驅動構件被設定構件制動,後葉片第1驅動構件被卡止手段制動之狀態之平面圖。
第19圖是繪示本實施例的相機用焦點平面快門中,自利用常閉方式之設定動作的完成狀態,直到相機的釋放按鈕按下、曝光動作、設定動作為止之各主要構成手段的動作序列之說明圖,且為繪示攝影資訊的傳送與快門設定動作的動作序列之時序圖。
第20圖是繪示於本實施例的相機用焦點平面快門中,利用使用電子快門來代替前葉片之方式之攝影狀態之說明圖,為繪示自第5圖的狀態,按下相機的釋放按鈕後,設定構件復位至初始位置,曝光動作即將開始之前的狀態之平面圖。
第21圖是繪示自第20圖的狀態,後葉片開始曝光動作後之狀態之平面圖。
第22圖是繪示於本實施例的相機用焦點平面快門中,自利用使用電子快門來代替前葉片之方式之設定動作的完成狀態,直到相機的釋放按鈕按下、曝光動作、設定動作為止之各主要構成手段的動作序列之說明圖,且為繪示攝影資訊的傳送與快門設定動作的動作序列之時序圖。
第23圖是繪示先前的相機用焦點平面快門中,自常開方式的設定動作的完成狀態,直到相機的釋放按鈕按下、曝光動作、設定動作為止之各主要構成手段的動作序列之說明圖,且為繪示攝影資訊的傳送與快門設定動作的動作序列之時序圖。
以下,利用圖示之實施例說明本發明的實施形態。該等實施例將本發明應用於直接型焦點平面快門的構成中,但本發明亦可應用於以卡止型之方式構成的焦點平面快門。又,熟悉此技藝者根據下述說明可容易地理解這一點。
[實施例]
首先,主要使用第1圖和第2圖來說明本發明的實施例的構成。第1圖是繪示常開方式或使用攝影元件的電子快門來代替前葉片之方式的曝光動作剛剛結束之後的狀態之平面圖,第2圖是放大繪示第1圖的左側約一半部分之平面圖。再者,於本實施例的說明中,是以下述事項作為前提進行說明:當將本實施例的焦點平面快門組入相機時,第1圖 的表面側(面前側)為被攝物體側(攝影鏡頭側),第1圖的背面側為攝影元件側。然而,如眾所周知般,當為數位相機時,亦可使第1圖的表面側作為攝影元件側,使第1圖的背面側作為被攝物體側。
於第1圖中,於快門底板1的大致中央部,形成有使矩形為橫長狀之曝光用開口部1a。又,如眾所周知般,於快門底板1的背面側,空出特定間隔,依次安裝有中間板2與輔助底板3,於快門底板1與中間板2之間構成前葉片用的葉片室,並於中間板2與輔助底板3之間構成後葉片用的葉片室。又,於中間板2與輔助底板3上,亦形成有與開口部1a類似,但形狀和大小略有不同之開口部2a、3a。並且,作為用以使被攝物體光通過之快門單元的曝光開口的形狀,有時亦會以該等開口部1a、2a、3a中的兩個以上來形成,但於本實施例中,曝光開口的形狀僅由開口部1a的形狀決定。
再者,本實施例的快門底板1為合成樹脂製造。又,為能夠看見中間板2與輔助底板3的一部分,第1圖故意將快門底板1中的與開口部1a鄰接之部分區域破斷繪示。進一步,於第1圖和第2圖中,中間板2的外形形狀是以虛線表示,與此相對,由於輔助底板3的外形形狀與快門底板1的外形大致相同,因此並未繪示,此情形在第3圖至第10圖、第12圖至第18圖、第20圖和第21圖中亦同。
於快門底板1上,開口部1a左側的區域中,形成有圓弧狀的兩個長孔1b、1c,於長孔1b的兩端部和長孔1c的上方端部,安裝有平面形狀大致呈C字狀之眾所周知之橡膠 製緩衝構件4、4’、5。又,由於中間板2的形狀為與形成有長孔1b、1c之區域不重疊,但輔助底板3為薄板構件,且與形成有長孔1b、1c之區域重疊,因此,實際上,於與該等長孔1b、1c重疊之位置上,形成有形狀大致相同之未圖示之長孔。
於快門底板1的表面側亦即被攝物體側,豎立設置有軸1d、1e、1f及1g,其中,軸1g短於其他軸1d、1e及1f。又,於快門底板1的背面側亦即攝影元件側,豎立設置有軸1h、1i、1j及1k,其中,軸1h、1i於上述軸1d、1e上同心地豎立設置。又,於快門底板1的表面側,設置有擋止(stopper)部31。進一步,於快門底板1的表面側中的緩衝構件4的附近且以軸1g為中心之圓周上,設置有圓弧狀的短孔1p。
於快門底板1的表面側,實際上除此以外亦豎立設置有複數個柱,於該等柱的前端,如日本特開2007-298544所記載之支撐板與印刷線路板,是將支撐板置於快門底板1側而安裝,並於該支撐板的快門底板1側,安裝有分別由鐵芯構件與線軸(bobbin)所構成之前葉片用電磁鐵與後葉片用電磁鐵,其中,該鐵芯構件大致呈U字形,並使兩個腳部的前端為磁極部;該線軸纏繞線圈,並嵌裝於鐵芯構件的一個腳部上。然而,該等電磁鐵的構成和對支撐板的安裝構成為眾所周知,且由於若將該等電磁鐵的構成全部圖示,則會難以理解其他構成構件,因此,除第1圖和第2圖以外,於第3圖至第10圖、第12圖至第18圖、第20圖和第21圖中,亦僅將該等電磁鐵的鐵芯構件6、7用一點鏈線表示。
於豎立設置於快門底板1的表面側之上述軸1d上,分別可旋轉地安裝有前葉片用第1驅動構件8與前葉片用第2驅動構件9,並將前葉片用第1驅動構件8置於快門底板1側,該前葉片用第1驅動構件8與前葉片用第2驅動構件9構成前葉片用驅動機構,且均為合成樹脂製造。再者,其中,關於前葉片用第1驅動構件8的形狀,相較於第1圖和第2圖,第4圖中繪示的形狀更容易理解。
首先,前葉片用第1驅動構件8具有:被抑制部8a、被壓動部8b、及驅動銷8c。該等部位中,被壓動部8b與驅動銷8c,是以表面側與背面側重疊之方式形成,形成於背面側之驅動銷8c,插入至快門底板1的上述長孔1b中。並且,此驅動銷8c,根側部位的剖面呈圓形,其圓弧面可抵接上述緩衝構件4。又,前端側部位的剖面呈炮彈形,如後所述,於葉片室內與前葉片連結,將其最前端部插入至未圖示之長孔中,該長孔形成於輔助底板3上且具有與長孔1b大致相同之形狀。再者,驅動銷8c的根側部位的剖面亦可為D形。又,驅動銷8c的前端側部位的剖面形狀亦可為橢圓形。又,被抑制部8a,形成為曲率和緩的凹面形狀。
另一方面,前葉片用第2驅動構件9,具有被壓動部9a、較厚地形成於被攝物體側之安裝部9b、及壓動部9c,如眾所周知般,利用未圖示之前葉片用驅動彈簧的彈力而以向逆時針方向(第2圖中以軸1d為中心之箭頭A方向)旋轉之方式受到賦能,於安裝部9b的內部,如眾所周知般,容置有鐵片構件10與未圖示之壓縮彈簧。其中,在前葉片用第2 驅動構件9向逆時針方向(第2圖中以軸1d為中心之箭頭A方向)旋轉時,壓動部9c為對設置於前葉片用第1驅動構件8之上述被壓動部8b進行按壓之部分。
又,鐵片構件10,於軸部10a的一端具有呈圓盤狀之頭部10b,於另一端安裝有鐵片部10c。又,此鐵片構件10,以使鐵片部10c自安裝部9b內突出之方式,被位於安裝部9b內且嵌裝於軸部10a之上述壓縮彈簧所彈壓,但頭部10b接觸安裝部9b的邊緣,藉此,維持第1圖和第2圖所示之狀態。
於豎立設置於快門底板1的表面側之上述軸1e上,分別可旋轉地安裝有後葉片用第1驅動構件11與後葉片用第2驅動構件12,並將後葉片用第1驅動構件11置於快門底板1側,該後葉片用第1驅動構件11與後葉片用第2驅動構件12構成後葉片用驅動機構,且均為合成樹脂製造。
首先,後葉片用第1驅動構件11具有:被卡止部11a、被壓動部11b、及驅動銷11c。形成於背面側之驅動銷11c,插入至快門底板1的上述長孔1c中。並且,此驅動銷11c,根側部位的剖面呈圓形,其圓弧面可抵接上述緩衝構件5。又,前端側部位的剖面呈炮彈形,如後所述,於葉片室內與後葉片連結,將其最前端部插入至未圖示之長孔中,該長孔形成於輔助底板3上且具有與長孔1c大致相同的形狀。再者,驅動銷11c的根側部位的剖面亦可為D形。又,驅動銷11c的前端側部位的剖面形狀亦可為長圓形。
另一方面,後葉片用第2驅動構件12,具有較厚地形成於被攝物體側之安裝部12a、與形成於快門底板1側之壓 動部12b,並於快門底板1側的面上,安裝有作為被壓動部的滾筒13。又,如眾所周知般,此後葉片用第2驅動構件12,利用未圖示之後葉片用驅動彈簧的彈力而以向逆時針方向(第2圖中以軸1e為中心之箭頭C方向)旋轉之方式受到彈壓,在進行該旋轉時,壓動部12b為對上述後葉片用第1驅動構件11的被壓動部11b進行按壓之部位。
於此後葉片用第2驅動構件12的安裝部12a的內部,亦容置有鐵片構件14與未圖示之壓縮彈簧。並且,鐵片構件14,於軸部14a的一端具有呈圓盤狀之頭部14b,於另一端安裝有鐵片部14c。又,此鐵片構件14,以使鐵片部14c自安裝部12a內突出之方式,被位於安裝部12a內且嵌裝於軸部14a之上述壓縮彈簧所彈壓,但頭部14b接觸安裝部12a的邊緣,藉此,維持第1圖和第2圖所示之狀態。
於豎立設置於快門底板1的表面側之上述軸1f上,可旋轉地安裝有由合成樹脂製成的設定構件15。此設定構件15具有:被壓動部15a,其被未圖示之相機本體側的構件所按壓;壓動部15b,其按壓前葉片用第2驅動構件9的上述被壓動部9a;壓動部15c,其按壓安裝於後葉片用第2驅動構件12之上述滾筒13;及,制動部15d,其具有可撓性,被前葉片用第2驅動構件9的上述被壓動部9a按壓而被壓彎;除此以外,於快門底板1側的面上,以圍繞軸1f之方式形成厚壁部(thick wall part),於該厚壁部上,形成有壓動部15e。進一步,設定構件15於具有被壓動部15a之臂狀的部分15-1上,具有抵接部15f。
並且,此設定構件15,利用未圖示之復位彈簧而以向順時針方向(第2圖中以軸1f為中心之箭頭E方向)旋轉之方式受到彈壓,但第1圖和第2圖是繪示抵接部15f抵接已設置於快門底板1之擋止部31,而使利用此種復位彈簧的彈力向順時針方向(第2圖中以軸1f為中心之箭頭E方向)旋轉停止之狀態。以下,將設定構件15的此位置稱為初始位置。
再者,於本實施例中,設定構件15僅將具有被壓動部15a和抵接部15f之臂狀的部位15-1用金屬製構件來構成,並將具有壓動部15b、壓動部15c及制動部15d之部分15-2用軟性的合成樹脂製構件來構成,於合成樹脂製構件15-2的快門底板1側的面上,用螺絲(省略符號)安裝金屬製構件15-1,同時,將部分15-3一體成形為合成樹脂製構件,藉此,來將連同其他部分15-3(形成有壓動部15e之厚壁部)之三者製作成一個部件。亦可僅用合成樹脂材料來製作本實施例中的設定構件15,但若考慮批量生產方面,則不容易用相同的合成樹脂材料製作此種形狀的部件。例如,雖然被壓動部15a是被相機本體側的構件反復強力地按壓的部位,但其被設置於細長臂狀部位的前端,因此,需要使臂狀部分在強度上能夠承受。又,為使其他部分不具有可撓性而僅使制動部15d具備可撓性,需要高超的成形加工技術。因此,當實際批量生產設定構件15時,最佳為如本實施例般,僅使具有被壓動部15a之臂狀的部分15-1為金屬製造,使具有制動部15d之部分15-2為軟性的合成樹脂製造,並使連同其他部位15-3之三者一體化為一個部件。
於快門底板1的表面側,利用圖示省略之螺絲,安裝有抑制手段16。本實施例的抑制手段16為電磁裝置,其是使日本特開2005-173132號公報等中所記載之眾所周知的電流控制式致動器的構成變化而得,將棒狀的抑制構件16b以與永久磁鐵轉子16a的旋轉軸呈垂直之方式,與永久磁鐵轉子16a形成為一體,其中,該棒狀的抑制構件16b,是由合成樹脂製成,且前端面形成為可與第1圖和第2圖中的前葉片用第1驅動構件8的被抑制部8a表面接觸之曲率和緩的凸面形狀,以能夠抑制前葉片用第1驅動構件8自第1圖和第2圖的位置向順時針方向旋轉。
更詳細而言,抑制手段16具有:永久磁鐵轉子16a、抑制構件16b、定子框16c、線圈16d、軛16e、及磁性體棒16f。
定子框16c,呈將圓筒形的一端封堵之杯狀,於與未圖示之板狀定子框之間,構成永久磁鐵轉子16a的容置室。並且,於容置室內使永久磁鐵轉子16a成為軸承狀態,於形成於容置室的外側之溝槽內,以圍繞兩者的軸承部之方式纏繞線圈16d,藉此一體化。並且,如上操作之後,於定子框16c上,嵌裝有圓筒形的軛16e。
於定子框16c上形成有窗16c-2,抑制構件16b自該窗向外部突出,利用永久磁鐵轉子16a,可僅於窗16c-2的側端部16c-21與16c-22之間的特定角度範圍內作往復旋轉。又,如第2圖所示,於定子框16c中,以與永久磁鐵轉子16a的旋轉軸平行之方式,自被攝物體側插入有4根磁性體棒16f(為方便起見,僅於1根上標有符號)。進一步,於定子框16c 上,形成有伸出部16c-1,抑制手段16藉由用未圖示之螺絲螺接該伸出部16c-1而安裝於快門底板1上。再者,如眾所周知般,磁性體棒16f並非限定於4根。
永久磁鐵轉子16a於徑向磁化,若對線圈16d反向通電,則永久磁鐵轉子16a向逆時針方向旋轉,並藉由抑制構件16b的側面抵接窗16c-2的側端部16c-22而停止。又,若對線圈16d正向通電,則永久磁鐵轉子16a向順時針方向旋轉,並藉由抑制構件16b的側面抵接窗16c-2的側端部16c-21而停止。
並且,於抑制構件16b的側面抵接窗16c-2的側端部16c-22時,即便切斷供給至線圈16d之電流,亦利用於永久磁鐵轉子16a與4根磁性體棒16f之間發揮作用之永久磁鐵轉子13a的磁力,而於永久磁鐵轉子13a上賦有向逆時針方向旋轉之力,從而使抑制構件16b的側面抵接窗16c-2的側端部16c-22之狀態得以維持;又,於抑制構件16b的側面接觸窗16c-2的側端部16c-21時,即便切斷供給至線圈16d之電流,基於與上述相同之理由,而於永久磁鐵轉子16a上賦有向順時針方向旋轉之力,從而使抑制構件16b的側面抵接窗16c-2的側端部16c-21之狀態得以維持。
再者,例如,第11圖的時序圖所記載之「抑制手段」的「+ON」是指以下狀態:如上所述,發出用以使永久磁鐵轉子16a向順時針方向旋轉之控制訊號,對線圈16d正向供給電流;「-ON」是指以下狀態:發出用以使永久磁鐵轉子16a向逆時針方向旋轉之控制訊號,對線圈16d反向供給電流。並 且,「OFF」表示不發出任何訊號,且未對線圈16d通電之狀態。並且,這一點在其他時序圖中亦同。
再者,於抑制構件16b的側面抵接窗16c-2的側端部16c-22之狀態中,抑制構件16b進入前葉片用第1驅動構件8的被抑制部8a的動作軌跡內之圓弧狀的長孔1b的上方端部側。又,當驅動銷8c位於抵接緩衝構件4之位置時,於抑制構件16b的側面抵接窗16c-2的側端部16c-22之狀態中,抑制構件16b的前端面可與前葉片用第1驅動構件8的被抑制部8a表面接觸。
於豎立設置於快門底板1的被攝物體側的表面之上述軸1g上,可旋轉地安裝有由合成樹脂製成的卡止構件17。此卡止構件17具有:卡止部17a,其藉由卡合於後葉片用第1驅動構件11的被卡止部11a,來卡止後葉片用第1驅動構件11向順時針方向旋轉;被壓動部17b,其被設定構件15的壓動部15e所按壓;及,擋止銷17c;並利用未圖示之彈簧而以向逆時針方向旋轉之方式受到彈壓。第1圖和第2圖是繪示藉由擋止銷17c抵接已設置於快門底板1之孔1p的邊緣來停止卡止構件17的旋轉之狀態。
繼而,說明快門底板1的背面側的構成。首先,配置於快門底板1與中間板2之間之前葉片,是由臂18、臂19及4個板葉片20、21、22、23所構成,該臂18相對於快門底板1的上述軸1h可旋轉地安裝一端,該臂19相對於快門底板1的上述軸1j可旋轉地安裝一端,該等4個板葉片20、21、22、23朝向該等臂的自由端也就是另一端部依次置於樞軸 上,且板葉片23為前葉片的狹縫形成葉片。並且,如眾所周知般,前葉片用第1驅動構件8的驅動銷8c的前端部,嵌合於臂18上所形成之未圖示之長孔中。
又,於快門底板1的軸1j上,嵌裝有未圖示之扭轉線圈彈簧即前葉片用設定彈簧,將其一端鉤掛至快門底板1上所設置之未圖示之彈簧鉤掛部,將另一端鉤掛至臂19的孔(無符號)中,以使臂19向順時針方向(第2圖中以軸1j為中心之箭頭B方向)旋轉之方式而進行彈壓。因此,此前葉片用設定彈簧,是以經由前葉片間接地使前葉片用第1驅動構件8向順時針方向旋轉之方式而進行彈壓。再者,將其彈力設定為弱於上述前葉片用驅動彈簧的彈力,該上述前葉片用驅動彈簧,是以使前葉片用第2驅動構件9向逆時針方向旋轉之方式進行彈壓。
亦已知此種前葉片用設定彈簧,並非如本實施例般構成,而是於快門底板1的表面側,將一端鉤掛至快門底板1上,並將另一端鉤掛至前葉片用第1驅動構件8上,或者,將一端鉤掛至前葉片用第2驅動構件9上,並將另一端鉤掛至前葉片用第1驅動構件8上。因此,本發明並不排斥如該等般構成。然而,若如本實施例般構成,則可使前葉片用設定彈簧兼用作發揮眾所周知的防鬆彈簧(為使前葉片的構成部件之間無鬆動,且使狹縫形成葉片在曝光動作開始位置上的姿勢為固定而鉤掛於臂19上之彈簧)對前葉片的作用,因此有利。
另一方面,配置於中間板2與輔助底板3之間之後 葉片,是由臂25、臂26及4個板葉片27、28、29、30所構成,該臂25相對於快門底板1的上述軸1i可旋轉地安裝一端,該臂26相對於快門底板1的上述軸1k可旋轉地安裝一端,該等4個板葉片27、28、29、30是朝向該等臂的自由端即另一端部依次置於樞軸上,且板葉片30為後葉片的狹縫形成葉片。並且,如眾所周知般,後葉片用第1驅動構件11的驅動銷11c的前端部,嵌合於臂25上所形成之未圖示之長孔中。
又,於快門底板1的軸1k上,嵌裝有未圖示之扭轉線圈彈簧也就是後葉片用設定彈簧,將其一端鉤掛至快門底板1的未圖示之彈簧鉤掛部上,並將另一端鉤掛至臂26的孔(無符號)上,以使臂26向順時針方向(第2圖中以軸1k為中心之箭頭D方向)旋轉之方式而賦能。因此,此後葉片用設定彈簧,是以經由後葉片間接地使後葉片用第1驅動構件11向順時針方向旋轉之方式而賦能,但其賦能力弱於鉤掛至後葉片用第2驅動構件12上之上述未圖示之後葉片用驅動彈簧的賦能力。並且,此後葉片用設定彈簧亦兼用作發揮眾所周知的後葉片的防鬆彈簧(為使後葉片的狹縫形成葉片在曝光動作開始位置上的姿勢為固定而鉤掛於臂26上之彈簧)的作用,但即便是以直接鉤掛至後葉片用第1驅動構件11上之方式構成亦無妨。再者,為方便起見,僅於第2圖中繪示箭頭A至E。
繼而,使用上述的構成說明中所使用之第2圖、與第3圖至第22圖來說明本實施例的動作。再者,第11圖、 第19圖及第22圖,是以容易理解之方式,繪示將自按下相機的釋放按鈕直到獲得下一次攝影待機狀態為止的過程作為1個週期之主要構成構件的動作時序之圖表。
正如已說明般,第2圖繪示曝光動作剛剛結束之後的狀態。此時,前葉片用第2驅動構件9,利用未圖示之眾所周知的前葉片用驅動彈簧而以向逆時針方向旋轉之方式受到賦能,其壓動部9c與未圖示之前葉片用設定彈簧的賦能力對抗,而按壓前葉片用第1驅動構件8的被壓動部8b,並使前葉片用第1驅動構件8的驅動銷8c與緩衝構件4接觸,藉此此停止狀態維持。並且,此時,前葉片的4個葉片20~23,成為重疊狀態並容納於開口部1a的上方位置。
另一方面,後葉片用第2驅動構件12,利用未圖示之眾所周知的後葉片用驅動彈簧,以使其壓動部12b與未圖示之後葉片用設定彈簧的賦能力對抗,而按壓後葉片用第1驅動構件11的被壓動部11b,使後葉片用第1驅動構件11向逆時針方向旋轉之方式而受到賦能,但後葉片用第1驅動構件11的驅動銷11c與緩衝構件5接觸,因此,維持此停止狀態。又,此時,後葉片的4個板葉片27至30進入展開狀態而覆蓋開口部1a。並且,卡止構件17,藉由擋止銷17c抵接快門底板1上所設置之孔1p的邊緣,來阻止由未圖示之彈簧的賦能力所導致之向逆時針方向的旋轉,若後葉片用第1驅動構件11欲向順時針方向旋轉,則藉由卡止部17a卡止被卡止部11a,可阻止該旋轉。
又,此時,設定構件15位於初始位置,一方的壓動 部15b遠離前葉片用第2驅動構件9的被壓動部9a,另一方的壓動部15c遠離後葉片用第2驅動構件12上所安裝之滾筒13。
攝影時,前葉片與後葉片的曝光動作結束,進入此種第2圖所示之狀態後,立刻經由資訊處理電路將攝影資訊自攝影元件傳送至記憶裝置,但於相機所具備之控制電路中,預先設定有攝影資訊的可傳送時間。並且,先前是如第23圖所示,經過攝影資訊的可傳送時間後,使設定構件自初始位置開始設定動作。其原因是:先前的常開方式的焦點平面快門,是利用其設定動作,使後葉片成為自開口部1a完全後退之狀態,但不使前葉片為完全覆蓋開口部1a之狀態,因此,若於攝影資訊的可傳送時間中便開始設定動作,則會導致於攝影資訊的傳送中光照到攝影元件上,產生模糊現象從而擾亂攝影資訊。
然而,本實施例的焦點平面快門,於常開方式的攝影時,如第11圖所示,即便於攝影資訊可傳送時間中,便使設定構件15開始設定動作,亦能使得後葉片保持覆蓋開口部1a之狀態,光不能照到攝影元件,並於經過攝影資訊可傳送時間後,且設定構件的設定動作即將結束之前,使後葉片進行打開動作,並使開口部1a為完全打開狀態。又,於常閉方式的攝影時,如第19圖所示,即便於攝影資訊可傳送時間中便使設定構件15開始設定動作,亦能使得後葉片保持覆蓋開口部1a之狀態,光不能照到攝影元件,並於經過攝影資訊可傳送時間後,且前葉片完全覆蓋曝光開口、設定構件的設定 動作即將結束之前,使後葉片進行打開動作,並使開口部1a為完全打開狀態。因此,利用本實施例的焦點平面快門,進行常開方式/常閉方式中的任一種攝影時,自按下相機的釋放按鈕,直到攝影結束,並獲得下一次攝影待機狀態為止之一系列的攝影週期(T),遠遠短於第23圖的先前例的攝影週期(t),並能快速進行下一次攝影。
因此,以下具體地說明本實施例的焦點平面快門可適宜地進行此種動作之情形。
曝光動作結束並獲得第2圖的狀態後,於本實施例的情形中,如上所述,將立刻開始設定動作,該設定動作可藉由以下操作來進行:未圖示之相機本體側的構件,將設定構件15的被壓動部15a向下方按壓,並對抗未圖示之復位彈簧的賦能力,從而使設定構件15向逆時針方向旋轉。
此處,本實施例的相機用焦點平面快門,可於攝影前,藉由操作相機所具備之未圖示之選擇手段,選擇常開方式的攝影模式與常閉方式的攝影模式來進行攝影。又,除利用前葉片與後葉片進行曝光動作之攝影模式以外,進一步亦可藉由操作上述選擇手段,來選擇使用攝影元件的電子快門來代替前葉片並利用電子快門與後葉片進行曝光動作之攝影模式。
因此,於本實施例的動作說明之際,依次說明常開方式的攝影模式下的動作、常閉方式中利用前葉片與後葉片進行曝光動作之攝影模式下的動作、及利用攝影元件的電子快門與後葉片進行曝光動作之攝影模式下的動作。
因此,首先,使用各個動作階段中的第2圖至第10圖的平面圖與繪示主要的構成手段的動作關係之第11圖的時序圖,來說明常開方式的攝影模式下的動作,其是使快門葉片完全打開曝光開口之狀態為初始位置(攝影待機狀態),且攝影時,即便按下釋放按鈕,快門葉片亦不會立刻動作,而於攝影的最後階段,自其初始位置起動。
於本實施例的焦點平面快門的常開方式的攝影模式中,由於是使用電子取景器來攝影,因此,於具備未圖示之可動鏡之相機的情形中,可動鏡為上升狀態(up state)。又,於第2圖所示之曝光動作剛剛結束之後的狀態中,抑制手段16,當抑制構件16b的側面抵接窗16c-2的側端部16c-22之狀態下,切斷對線圈16d的通電。抑制構件16b進入前葉片用第1驅動構件8的被抑制部8a的動作軌跡內之圓弧狀的長孔1b的上方端部側,且抑制構件16b的前端面,與位於抵接緩衝構件4之位置上之前葉片用第1驅動構件8的被抑制部8a表面接觸。藉此,成為由前葉片用第1驅動構件8所產生的向前葉片關閉曝光開口的方向的旋轉得以抑制之狀態。
於常開方式的攝影模式中,自第2圖所示之曝光動作剛剛結束之後的狀態,立刻開始設定動作。設定構件15開始旋轉後,設定構件15的壓動部15b按壓前葉片用第2驅動構件9的被壓動部9a,使前葉片用第2驅動構件9與未圖示之前葉片用驅動彈簧的賦能力對抗,並開始向順時針方向旋轉。此時,向前葉片用第1驅動構件8,賦予利用未圖示之設定彈簧經由前葉片而向順時針方向旋轉之力,但藉由抑制構 件16b的前端面抵接位於第2圖的位置上之前葉片用第1驅動構件8的被抑制部8a而停止。
幾乎與設定構件15的壓動部15b按壓前葉片用第2驅動構件9的被壓動部9a同時,設定構件15的另一方的壓動部15c按壓後葉片用第2驅動構件12上所安裝之滾筒13,使後葉片用第2驅動構件12與未圖示之後葉片用驅動彈簧的賦能力對抗,並開始向順時針方向旋轉。此時的狀態示於第3圖。
由於獲得第3圖的狀態後,設定構件15亦繼續向逆時針方向旋轉,因此,使得後葉片用第2驅動構件12,在滾筒13被壓動部15c按壓,並與未圖示之後葉片用驅動彈簧的賦能力對抗而向順時針方向旋轉,但後葉片用第1驅動構件11,由於被卡止部11a由卡止構件17的卡止部17a所卡止,因此,直到設定構件15的壓動部15e按壓卡止構件17的被壓動部17b,使卡止構件17與未圖示之彈簧的賦能力對抗而向順時針方向旋轉,從而卡止部17a解除被卡止部11a的卡止為止,不可利用未圖示之後葉片用設定彈簧的賦能力,使被壓動部11b追隨後葉片用第2驅動構件12的壓動部12b向順時針方向旋轉。因此,於後葉片的4個板葉片27~30覆蓋開口部1a之狀態下,僅後葉片用第2驅動構件12繼續向順時針方向旋轉。
之後,前葉片用第2驅動構件9與後葉片用第2驅動構件12上所安裝之鐵片構件10、14的鐵片部10c、14c,相繼接觸前葉片用電磁鐵與後葉片用電磁鐵的鐵芯構件6、7 的磁極部,但此時,攝影資訊向上述記憶裝置的傳送已經結束。又,於鐵片構件10、14的鐵片部10c、14c接觸鐵芯構件6、7的磁極部時,設定構件15的壓動部15e按壓卡止構件17的被壓動部17b,使卡止構件17與未圖示之彈簧的賦能力對抗而向順時針方向旋轉,從而解除與後葉片用第1驅動構件11的被卡止部11a的卡合。
設定構件15之後亦稍許地旋轉後停止,且於該過程中,由於鐵片構件10、14的鐵片部10c、14c與未圖示之壓縮彈簧的賦能力對抗,而被壓入至安裝部9b、12a內,因此,成為這種狀態:軸部10a、14a的一部分在相反側出現,且頭部10b、14b遠離安裝部9b、12a。又,由於後葉片用第1驅動構件11,得以解除利用卡止構件17之卡止後,利用未圖示之後葉片用設定彈簧的賦能力而向順時針方向旋轉,因此,後葉片的4個板葉片27~30,一邊增大鄰接之葉片彼此的重合一邊向下方移動,並打開開口部1a。第4圖繪示如上所述地後葉片的4個板葉片27~30打開開口部1a之過程。
如此一來,當設定構件15於該設定位置上停止時,後葉片用第1驅動構件11亦於被壓動部11b抵接後葉片用第2驅動構件12的壓動部12b後而停止,從而使開口部1a完全打開。該狀態為第5圖所示之設置完成狀態也就是下一次攝影的待機狀態,直到進行下一次攝影為止,使設定構件15與未圖示之復位彈簧的賦能力對抗,並利用相機本體側的構件來維持此狀態。故而,於此狀態中,由於開口部1a完全打開,因此,只要不切斷相機的電源,便可用電子取景器觀察被攝 物體像。
再者,本實施例是以直接型焦點平面快門之方式而構成,但即便於以卡止型焦點平面快門之方式而構成之情形中,於設置完成後,亦不使設定構件15立刻復位至初始位置,而需要與本實施例的情形同樣地停留於設定位置上。其原因是:自以下說明可知,若使設定構件15復位至初始位置,則會導致前葉片的4個板葉片20~23開始動作並覆蓋開口部1a,從而在下一次攝影之前,不能利用電子取景器觀察被攝物體像。
繼而,說明於此種設置完成狀態中,進行下一次攝影之情形。於第5圖所示之狀態中,若一邊用電子取景器觀察被攝物體像一邊按下相機的釋放按鈕,則於開始實際攝影(曝光動作)之前,前葉片用電磁鐵與後葉片用電磁鐵成為勵磁狀態(第11圖中的ON),從而鐵片構件10、14被鐵芯構件6、7所吸附保持。又,此時,向抑制手段16的線圈16d供給正向的電流。永久磁鐵轉子16a於第5圖中向順時針方向旋轉,並藉由以下動作而停止:抑制構件16b向前葉片用第1驅動構件8的被抑制部8a的動作軌跡外後退,抑制構件16b的前端面遠離前葉片用第1驅動構件8的被抑制部8a,且抑制構件16b的側面抵接窗16c-2的側端部16c-21。之後,切斷對抑制手段16的線圈16d的通電。藉此,成為對由前葉片用第1驅動構件8所產生的向前葉片關閉曝光開口的方向的旋轉解除抑制之狀態。並且,前葉片用第1驅動構件8,利用未圖示之前葉片用設定彈簧的賦能力,從而向順時針方向旋 轉。因此,前葉片的4個板葉片20~23一邊縮小鄰接之葉片彼此的重合一邊覆蓋開口部1a。第6圖繪示如上所述地前葉片的4個板葉片20~23覆蓋開口部1a的一半以上之狀態。
若前葉片用第1驅動構件8自第6圖所示之狀態進一步向順時針方向旋轉,且前葉片的4個板葉片20~23完全覆蓋開口部1a,則前葉片用第1驅動構件8,於被壓動部8b抵接前葉片用第2驅動構件9的壓動部9c且驅動銷8c抵接緩衝構件4’後停止。
繼而,由於未圖示之相機本體側的構件解除對設定構件15的被壓動部15a的推壓力,因此,設定構件15,利用未圖示之復位彈簧的彈力而向順時針方向旋轉,並復位至初始位置。
於該復位動作的初始階段,設定構件15,由於壓動部15b遠離前葉片用第2驅動構件9的被壓動部9a,且壓動部15c遠離後葉片用第2驅動構件12上所安裝之滾筒13,因此,前葉片用第2驅動構件9與後葉片用第2驅動構件12,利用未圖示之前葉片用驅動彈簧與後葉片用驅動彈簧的彈力而向逆時針方向旋轉,但由於鐵片構件10、14被鐵芯構件6、7所吸附保持,因此,稍許地旋轉後,其等之安裝部9b、12a抵接鐵片構件10、14的頭部10b、14b而使該旋轉停止。
由於利用此種後葉片用第2驅動構件12的稍許的旋轉,亦使後葉片用第1驅動構件11的被壓動部11b被後葉片用第2驅動構件12的壓動部12b所按壓,並與未圖示之後葉片用設定彈簧的彈力對抗而稍許地旋轉,因此,亦使後葉片 的4個板葉片27~30稍許向上方移動,但於開始覆蓋開口部1a之前停止。對前葉片用第1驅動構件8、前葉片、前葉片用第2驅動構件9、後葉片用第1驅動構件11、後葉片、及後葉片用第2驅動構件12而言,如此獲得之位置為曝光動作開始位置。
又,幾乎與設定構件15自設定位置復位至初始位置同時,對抑制手段16的線圈16d供給反方向的電流。因此,永久磁鐵轉子16a於第6圖中向逆時針方向旋轉,抑制構件16b進入至前葉片用第1驅動構件8的被抑制部8a的動作軌跡內之圓弧狀的長孔1b的上方端部側。之後,切斷對抑制手段16的線圈16d的通電。第7圖繪示如上所述地前葉片的4個板葉片20~23完全覆蓋開口部1a且抑制構件16b進入至被抑制部8a的動作軌跡內之狀態。
設定構件15復位至初始位置後,以與被攝物體光的亮度相對應之特定的時間間隔,將前葉片用電磁鐵與後葉片用電磁鐵依次消磁(第11圖中的OFF)。因此,首先,前葉片用電磁鐵消磁後,喪失鐵芯構件6對鐵片構件10的吸引力,從而使前葉片用第2驅動構件9利用未圖示之前葉片用驅動彈簧的彈力而向逆時針方向迅速旋轉,但此時,由於前葉片用第2驅動構件9的壓動部9c按壓前葉片用第1驅動構件8的被壓動部8b,使前葉片用第1驅動構件8與未圖示之前葉片用設定彈簧彈力對抗而向逆時針方向旋轉,因此,前葉片的4個板葉片20~23,一邊增大鄰接之葉片彼此的重合一邊向上方移動,並利用狹縫形成葉片23的下端邊緣打開開 口部1a。
若前葉片用電磁鐵消磁後,經過特定時間後,後葉片用電磁鐵消磁,則喪失鐵芯構件7對鐵片構件14的吸引力,從而使後葉片用第2驅動構件12利用未圖示之後葉片用驅動彈簧的彈力而向逆時針方向迅速旋轉。此時,由於後葉片用第2驅動構件12的壓動部12b按壓後葉片用第1驅動構件11的被壓動部11b,並使後葉片用第1驅動構件11與後葉片用設定彈簧的彈力對抗而向逆時針方向旋轉,因此,後葉片的4個板葉片27~30,一邊縮小鄰接之葉片彼此的重合一邊向上方移動,並利用狹縫形成葉片30的上端邊緣關閉開口部1a。因此,其後,前葉片與後葉片利用該等狹縫形成葉片23、30之間所形成之狹縫,將攝影元件的攝影面自下向上連續地曝光,此種曝光動作中途的狀態示於第8圖。
進入如此進行之曝光動作的最後階段後,首先,前葉片用第2驅動構件9所壓動之前葉片用第1驅動構件8的驅動銷8c抵接抑制構件16b的側面。因此,前葉片用第1驅動構件8被制動。第9圖繪示前葉片用第1驅動構件8接受此種制動時的狀態。
前葉片用第2驅動構件9所壓動之前葉片用第1驅動構件8的驅動銷8c,抵接抑制構件16b的側面後,一邊被制動一邊進一步使永久旋轉子16a對抗該旋轉力而向順時針方向旋轉。此時,抑制構件16b藉由一邊保持其側面抵接前葉片用第1驅動構件8的驅動銷8c之狀態一邊向順時針方向旋轉,而向被抑制部8a的動作軌跡外後退,但永久磁鐵轉子 16a上所賦予之向逆時針方向旋轉之力維持。
又,由於幾乎與此同時,前葉片用第2驅動構件9的被壓動部9a抵接設定構件15的制動部15d,因此,前葉片用第2驅動構件9,一邊使該制動部15d彎曲一邊被制動。繼而,由於後葉片用第1驅動構件11的被卡止部11a抵接卡止構件17的卡止部17a,因此,後葉片用第2驅動構件12,一邊使卡止構件17與未圖示之彈簧的彈力對抗而向順時針方向旋轉一邊被制動。
第10圖繪示前葉片用第2驅動構件9處於一邊接受此種制動一邊旋轉的最後階段,且為使後葉片用第2驅動構件12接受此種制動,而使被卡止部11a抵接卡止構件17的卡止部17a時的狀態。
並且,緊接著此第10圖所示之狀態,前葉片用第2驅動構件9的被壓動部9a遠離設定構件15的制動部15d,之後前葉片用第1驅動構件8的驅動銷8c抵接緩衝構件4,藉此,前葉片用的兩個驅動構件8、9與前葉片的動作停止。此時,前葉片用第1驅動構件8的驅動銷8c遠離抑制構件16b的側面。因此,永久旋轉子16a利用所賦予之旋轉力而向逆時針方向旋轉,並藉由抑制構件16b的側面抵接窗16c-2的側端部16c-22來使其停止。此時,抑制構件16b的前端面與前葉片用第1驅動構件8的被抑制部8a表面接觸。藉此,成為前葉片用第1驅動構件8的彈回得以靜止,且由前葉片用第1驅動構件8所產生的向前葉片關閉曝光開口的方向的旋轉得以抑制之狀態。
繼而,至此為止,由卡止構件17所制動之後葉片用第1驅動構件11的被卡止部11a按壓卡止構件17的卡止部17a,使卡止構件17於順時針方向上旋轉後,進入卡止構件17利用未圖示之彈簧的彈力而向逆時針方向旋轉之狀態後,則後葉片用第1驅動構件11的驅動銷11c抵接緩衝構件5,從而後葉片用的兩個驅動構件11、12與後葉片的動作停止。又,藉由卡止構件17向逆時針方向旋轉,卡止構件17的卡止部17a與後葉片用第1驅動構件11的被卡止部11a卡合。藉此,後葉片用第1驅動構件11的彈回得以靜止,從而曝光動作結束。此時的狀態示於第2圖。
另外,本實施例中的卡止構件17的本來的作用在於:開始設定動作後,直到攝影資訊自攝影元件傳送結束為止,為利用後葉片的4個板葉片27~30覆蓋開口部1a,而卡止後葉片用第1驅動構件11。因此,本發明的卡止構件,亦可並非如本實施例般構成,而形成如下:於後葉片用第1驅動構件11如上所述地停止並結束之前不接觸,而於停止並結束後,可利用例如相機本體側的構件,來卡止後葉片用第1驅動構件11向順時針方向的旋轉。然而,於本實施例的情形中,為使得亦可不具備專用的制動構件,而如上所述地構成卡止構件17,並使其亦具有於曝光動作的最後階段制動後葉片用的兩個驅動構件11、12旋轉之作用。
又,於曝光動作結束時,藉由驅動銷11c抵接緩衝構件5,可能後葉片用第1驅動構件11會彈回,且後葉片的狹縫形成葉片30的上端邊緣會暫時進入開口部1a,而將攝影 元件再次曝光。於此種情形,先前會單獨具備抑制彈回之構件,或與制動構件兼用,但於本實施例的情形中,由於即便後葉片用第1驅動構件11彈回,卡止構件17的卡止部17a會卡止後葉片用第1驅動構件11的被卡止部11a,因此,亦可不特別具備抑制彈回之構件。
如上所述,後葉片用的兩個驅動構件11、12與後葉片的停止之狀態,為第1圖和第2圖所示之曝光動作剛剛結束之後的狀態,之後,攝影資訊經由資訊處理電路自攝影元件而被傳送至記憶裝置後,攝影結束,但正如以上所說明般,於本實施例的情形中,於該傳送中,進行設定動作。因此,本實施例,直到可進行下一次攝影為止之時間變短,尤其是用於可進行連拍之數位相機中較為有利。
再者,本實施例的設定動作是藉由如上所述,利用相機本體側的構件直接按壓被壓動部15a,而使設定構件15與未圖示之復位彈簧的彈力對抗而旋轉來進行,但本發明的焦點平面快門並非限定於此種構成。如眾所周知般,亦能以下述方式構成:於快門底板1上,安裝放置由相機本體側的構件所操作之另一個設置用構件,使設定構件15經由該構件而旋轉;此時,用以使設定構件15復位至初始位置之復位彈簧,亦可如本實施例般,鉤掛於設定構件15上,亦可鉤掛於此種另一個設置用構件上。
另外,正如以上所述,本發明亦能以卡止型焦點平面快門之方式實施,但上述實施例是作為直接型焦點平面快門而構成。並且,於實施例的說明中,說明了以下事項:以 卡止型焦點平面快門之方式而構成時,設定構件不在設定動作結束後使設定構件立刻復位至初始位置,而需要與實施例中的設定構件的情形同樣地,於攝影的初始階段且開始曝光動作之前,復位至初始位置。因此,僅在此說明中,亦能將本發明以卡止型焦點平面快門之方式而實施,雖然認為可充分理解,但為慎重起見,簡單說明使實施例的構成為卡止型焦點平面快門之情形的構成。
首先,於前葉片用第2驅動構件9與後葉片用第2驅動構件12上,並不如本實施例般安裝鐵片構件10、14,取而代之形成各個被卡止部。並且,於第5圖的設置完成狀態中,使該等驅動構件9、12旋轉,直到即將超過該等被卡止部被各個卡止構件所卡止之位置,按下相機的釋放按鈕,於設定構件15如本實施例般復位至初始位置時的初始階段,被各個卡止構件所卡止。並且,之後,直到設定構件15復位至初始位置為止之動作,與上述實施例的情形完全相同。
另一方面,為解除上述各卡止構件的卡止而設置之兩個卡止解除構件,於設定構件15如上所述地開始向初始位置復位動作之前,與各個彈簧的賦能力對抗,並被前葉片用電磁鐵與後葉片用電磁鐵所吸附保持。並且,之後,設定構件15如上所述地動作,並復位至第7圖所示之初始位置後,依次切斷對上述各電磁鐵的通電。藉此,由於上述各卡止解除構件,利用上述各個彈簧的彈力而動作,並解除上述各卡止構件之卡止,因此,前葉片用第2驅動構件9與後葉片用驅動構件12,依次開始曝光動作。並且,於設定動作時,與 設定構件15的動作聯動,使上述兩個卡止解除構件接觸各個電磁鐵。再者,已知有各種用以獲得此種動作之構成,且日本特開2001-215555中亦記載有其一例。
繼而,使用各個動作階段中的第12圖至第18圖的平面圖、與繪示主要的構成手段的動作關係之第19圖的時序圖,來說明常閉方式的攝影模式下的動作,其是使快門葉片封閉曝光開口之狀態為初始位置(攝影待機狀態),且攝影時按下釋放按鈕後,快門葉片立刻自其初始位置起動。
由於在本實施例的焦點平面快門中的常閉方式的攝影模式中,是使用光學取景器來攝影,因此,於具備未圖示之可動鏡之相機的情形中,可動鏡為下降狀態(down state),從而可利用光學取景器觀察被攝物體像。又,不對抑制手段16的線圈16d通電,而使永久磁鐵轉子16a維持在抑制構件16b的側面抵接窗16c-2的側端部16c-21之狀態。因此,維持對由前葉片用第1驅動構件8所產生的向前葉片關閉曝光開口的方向的旋轉的抑制解除狀態。
自第12圖所示之曝光動作剛剛結束之後的狀態,設定構件15開始旋轉後,設定構件15的壓動部15b按壓前葉片用第2驅動構件9的被壓動部9a,使前葉片用第2驅動構件9與未圖示之前葉片用驅動彈簧的彈力對抗而開始向順時針方向旋轉。前葉片用第1驅動構件8,一邊使被壓動部8b追隨前葉片用第2驅動構件9的壓動部9c,一邊利用未圖示之前葉片用設定彈簧的賦能力,而向順時針方向旋轉。因此,前葉片的4個板葉片20~23,一邊縮小鄰接之葉片彼此的重合 一邊覆蓋開口部1a。第13圖繪示如上所述地前葉片的4個板葉片20~23覆蓋開口部1a的一半以上之狀態。
幾乎與設定構件15的壓動部15b按壓前葉片用第2驅動構件9的被壓動部9a同時,設定構件15的另一個壓動部15c按壓後葉片用第2驅動構件12上所安裝之滾筒13,使得後葉片用第2驅動構件12與未圖示之後葉片用驅動彈簧的彈力對抗而開始向順時針方向旋轉。此時的狀態亦繪示於第13圖。
由於獲得第13圖的狀態後,設定構件15亦繼續向逆時針方向的旋轉,因此,後葉片用第2驅動構件12的滾筒13由壓動部15c按壓,而與未圖示之後葉片用驅動彈簧的賦能力對抗而向順時針方向旋轉,但後葉片用第1驅動構件11,由於被卡止部11a由卡止構件17的卡止部17a所卡止,因此,直到設定構件15的壓動部15e按壓卡止構件17的被壓動部17b,使卡止構件17與未圖示之彈簧的彈力對抗而向順時針方向旋轉,從而卡止部17a解除被卡止部11a的卡止為止,不可利用未圖示之後葉片用設定彈簧的彈力,使被壓動部11b追隨後葉片用第2驅動構件12的壓動部12b向順時針方向旋轉。因此,於後葉片的4個板葉片27~30覆蓋開口部1a之狀態下,僅後葉片用第2驅動構件12繼續向順時針方向旋轉。
之後,前葉片的4個板葉片20~23完全覆蓋開口部1a後,則前葉片用第2驅動構件9與後葉片用第2驅動構件12上所安裝之鐵片構件10、14的鐵片部10c、14c,相繼接觸前葉片用電磁鐵與後葉片用電磁鐵的鐵芯構件6、7的磁極 部,但此時,攝影資訊向上述記憶裝置的傳送已經結束。又,於鐵片構件10、14的鐵片部10c、14c接觸鐵芯構件6、7的磁極部時,設定構件15的壓動部15e按壓卡止構件17的被壓動部17b,使卡止構件17與未圖示之彈簧的彈力對抗而向順時針方向旋轉,從而解除與後葉片用第1驅動構件11的被卡止部11a的卡合。第14圖繪示如上所述地卡止構件17的被壓動部17b解除與後葉片用第1驅動構件11的被卡止部11a的卡合之狀態。
設定構件15之後亦稍許地旋轉後停止,且於該過程中,由於鐵片構件10、14的鐵片部10c、14c與未圖示之壓縮彈簧的彈力對抗,而被壓入至安裝部9b、12a內,因此,成為這種狀態:軸部10a、14a的一部分在相反側出現,且頭部10b、14b遠離安裝部9b、12a。又,由於後葉片用第1驅動構件11,得以解除利用卡止構件17之卡止後,利用未圖示之後葉片用設定彈簧的彈力而向順時針方向旋轉,因此,後葉片的4個板葉片27~30,一邊增大鄰接之葉片彼此的重合一邊向下方移動,並打開開口部1a。第14圖繪示如上所述地後葉片的4個板葉片27~30打開開口部1a之過程。
如此一來,成為這種狀態:當設定構件15於該設定位置上停止時,後葉片用第1驅動構件11亦於被壓動部11b抵接後葉片用第2驅動構件12的壓動部12b後而停止,且前葉片的4個板葉片20~23完全覆蓋開口部1a,而後葉片的4個板葉片27~30自開口部1a向下方完全後退。該狀態為第15圖所示之設置完成狀態也就是下一次攝影的待機狀態,直 到進行下一次攝影為止,使設定構件15與未圖示之復位彈簧的彈力對抗,並利用相機本體側的構件來維持此狀態。
因此,繼而,說明於此種設置完成狀態中,進行下一次攝影之情形。於第15圖所示之狀態中,若一邊用光學取景器觀察被攝物體像一邊按下相機的釋放按鈕,則於開始實際的攝影(曝光動作)之前,前葉片用電磁鐵與後葉片用電磁鐵成為勵磁狀態(第19圖中的ON),從而使鐵片構件10、14被鐵芯構件6、7所吸附保持。繼而,由於未圖示之相機本體側的構件解除對設定構件15的被壓動部15a的推壓力,因此,設定構件15,利用未圖示之復位彈簧的彈力而向順時針方向旋轉,並復位至初始位置。
於該復位動作的初始階段,設定構件15,由於壓動部15b遠離前葉片用第2驅動構件9的被壓動部9a,且壓動部15c遠離後葉片用第2驅動構件12上所安裝之滾筒13,因此,前葉片用第2驅動構件9與後葉片用第2驅動構件12利用未圖示之前葉片用驅動彈簧與後葉片用驅動彈簧的彈力而向逆時針方向旋轉,但由於鐵片構件10、14被鐵芯構件6、7所吸附保持,因此,稍許地旋轉後,其等之安裝部9b、12a抵接鐵片構件10、14的頭部10b、14b而使該旋轉停止。
由於利用此種前葉片用第2驅動構件9的稍許的旋轉,亦使前葉片用第1驅動構件8的被壓動部8b被前葉片用第2驅動構件9的壓動部9c所按壓,並與未圖示之前葉片用設定彈簧的彈力對抗而稍許地旋轉,因此,亦使前葉片的4個葉片20~23稍許向上方移動,但於開始打開開口部1a之前 停止。又,由於利用後葉片用第2驅動構件12的稍許的旋轉,亦使後葉片用第1驅動構件11的被壓動部11b被後葉片用第2驅動構件12的壓動部12b所按壓,並與未圖示之後葉片用設定彈簧的彈力對抗而稍許地旋轉,因此,亦使後葉片的4個板葉片27~30稍許向上方移動,但於開始覆蓋開口部1a之前停止。對前葉片用第1驅動構件8、前葉片、前葉片用第2驅動構件9、後葉片用第1驅動構件11、後葉片、後葉片用第2驅動構件12而言,如此獲得之位置為曝光動作開始位置。第16圖繪示以下狀態:設定構件15復位至初始位置,前葉片的4個板葉片20~23於開始打開開口部1a之前停止,且後葉片的4個板葉片27~30於開始覆蓋開口部1a之前停止。
設定構件15復位至初始位置後,以與被攝物體光的亮度相對應之特定的時間間隔,將前葉片用電磁鐵與後葉片用電磁鐵依次消磁(第19圖中的OFF)。因此,首先,前葉片用電磁鐵消磁後,喪失鐵芯構件6對鐵片構件10的吸引力,從而使前葉片用第2驅動構件9利用未圖示之前葉片用驅動彈簧的彈力而向逆時針方向迅速旋轉,但此時,由於前葉片用第2驅動構件9的壓動部9c按壓前葉片用第1驅動構件8的被壓動部8b,使前葉片用第1驅動構件8與未圖示之前葉片用設定彈簧的彈力對抗而向逆時針方向旋轉,因此,前葉片的4個板葉片20~23,一邊增大鄰接之葉片彼此的重合一邊向上方移動,並利用狹縫形成葉片23的下端邊緣打開開口部1a。
若前葉片用電磁鐵消磁後,經過特定時間後,若後葉片用電磁鐵消磁,則喪失鐵芯構件7對鐵片構件14的吸引力,從而使後葉片用第2驅動構件12與未圖示之後葉片用驅動彈簧的彈力對抗而向逆時針方向迅速旋轉。此時,由於後葉片用第2驅動構件12的壓動部12b按壓後葉片用第1驅動構件11的被壓動部11b,並使後葉片用第1驅動構件11與後葉片用設定彈簧的彈力對抗而向逆時針方向旋轉,因此,後葉片的4個板葉片27~30,一邊縮小鄰接之葉片彼此的重合一邊向上方移動,並利用狹縫形成葉片30的上端邊緣打開開口部1a。因此,其後,前葉片與後葉片利用該等狹縫形成葉片23、30之間所形成之狹縫,將攝影元件的攝影面自下向上連續地曝光,此種曝光動作中途的狀態示於第17圖。
進入如此進行之曝光動作的最後階段後,首先,由於前葉片用第2驅動構件9的被壓動部9a抵接設定構件15的制動部15d,因此,前葉片用第2驅動構件9,一邊使該制動部15d彎曲一邊被制動。繼而,由於後葉片用第1驅動構件11的被卡止部11a抵接卡止構件17的卡止部17a,因此,後葉片用第2驅動構件12,一邊使卡止構件17與未圖示之彈簧的彈力對抗而向順時針方向旋轉一邊被制動。第18圖繪示前葉片用第1驅動構件8處於一邊接受此種制動一邊旋轉的最後階段,且為使後葉片用第2驅動構件12接受此種制動,而使被卡止部11a抵接卡止構件17的卡止部17a時的狀態。
並且,緊接著此第18圖所示之狀態,前葉片用第2驅動構件9的被壓動部9a遠離設定構件15的制動部15d,之 後前葉片用第1驅動構件8的驅動銷8c抵接緩衝構件4,藉此,前葉片用的兩個驅動構件8、9與前葉片的動作停止。
繼而,至此為止,由卡止構件17所制動之後葉片用第1驅動構件11的被卡止部11a按壓卡止構件17的卡止部17a,使卡止構件17於順時針方向上旋轉後,進入卡止構件17利用未圖示之彈簧的彈力而向逆時針方向旋轉之狀態後,則後葉片用第1驅動構件11的驅動銷11c抵接緩衝構件5,從而後葉片用的兩個驅動構件11、12與後葉片的動作停止。又,藉由卡止構件17向逆時針方向旋轉,卡止構件17的卡止部17a與後葉片用第1驅動構件11的被卡止部11a卡合。藉此,後葉片用第1驅動構件11的彈回得以靜止,從而曝光動作結束。此時的狀態示於第12圖。
繼而,使用各個動作階段中的第20圖和第21圖的平面圖、與繪示主要的構成手段的動作關係之第22圖的時序圖,來說明使用電子快門來代替前葉片之方式的攝影模式下的動作,其是於本實施例的相機用焦點平面快門中,在攝影時按下釋放按鈕後,不使前葉片動作,而藉由電子控制電路控制攝影元件,從而開始攝影,並藉由後葉片封閉曝光開口,從而結束攝影。
由於在本實施例的焦點平面快門中的使用電子快門來代替前葉片之方式中,是使用電子取景器來攝影,因此,於具備未圖示之可動鏡之相機的情形中,可動鏡為上升狀態。又,不對抑制手段16的線圈16d通電,而使永久磁鐵轉子16a維持在抑制構件16b的側面抵接窗16c-2的側端部 16c-22之狀態。抑制構件16b進入前葉片用第1驅動構件8的被抑制部8a的動作軌跡內之圓弧狀的長孔1b的上方端部側,且抑制構件16b的前端面,與位於抵接緩衝構件4之位置上之前葉片用第1驅動構件8的被抑制部8a表面接觸。因此,維持由前葉片用第1驅動構件8所產生的向前葉片關閉曝光開口的方向的旋轉得以抑制之狀態。
由於在使用電子快門之方式的攝影模式中,自第2圖所示之曝光動作剛剛結束之後的狀態直到第5圖所示之設置完成狀態為止,與常開方式的攝影模式下的動作相同,因此,省略說明。
繼而,說明於此種設置狀態中,進行下一次攝影之情形。於第5圖所示之狀態中,若一邊用電子取景器觀察被攝物體像一邊按下相機的釋放按鈕,則於開始實際的攝影(曝光動作)之前,後葉片用電磁鐵成為勵磁狀態(第22圖中的ON),從而鐵片構件14被鐵芯構件7所吸附保持。
繼而,由於未圖示之相機本體側的構件解除對設定構件15的被壓動部15a的推壓力,因此,設定構件15,利用未圖示之復位彈簧的彈力而向順時針方向旋轉,並復位至初始位置。
於該復位動作的初始階段,設定構件15,由於壓動部15b遠離前葉片用第2驅動構件9的被壓動部9a,且壓動部15c遠離後葉片用第2驅動構件12上所安裝之滾筒13,因此,前葉片用第2驅動構件9與後葉片用第2驅動構件12,利用未圖示之前葉片用驅動彈簧與後葉片用驅動彈簧的彈力 而向逆時針方向旋轉。其中,前葉片用第2驅動構件9於壓動部9c抵接前葉片用第1驅動構件8的被壓動部8a後停止。又,後葉片用第2驅動構件12,由於鐵片構件14被鐵芯構件7所吸附保持,因此,稍許地旋轉後,於安裝部12a抵接鐵片構件14的頭部14b後而停止。
由於利用此種後葉片用第2驅動構件12的稍許的旋轉,亦使後葉片用第1驅動構件11的被壓動部11b被後葉片用第2驅動構件12的壓動部12b所按壓,並與未圖示之後葉片用設定彈簧的彈力對抗而稍許地旋轉,因此,亦使後葉片的4個板葉片27~30稍許向上方移動,但於開始覆蓋開口部1a之前停止。對前葉片用第2驅動構件9、後葉片用第1驅動構件11、後葉片、後葉片用第2驅動構件12而言,如此獲得之位置為曝光動作開始位置。第20圖繪示使設定構件15復位至初始位置之曝光動作即將開始之前的狀態。
設定構件15復位至初始位置後,代替前葉片之電子快門為ON,電子控制電路控制攝影元件,藉此開始攝影。並且,經過對應被攝物體的亮度而決定之特定時間後,後葉片用電磁鐵被消磁(第22圖中的OFF)。
後葉片用電磁鐵消磁後,喪失鐵芯構件7對鐵片構件14的吸引力,後葉片用第2驅動構件12利用未圖示之後葉片用驅動彈簧的彈力而向逆時針方向迅速旋轉。此時,後葉片用第2驅動構件12,由於壓動部12b按壓後葉片用第1驅動構件11的被壓動部11b,使後葉片用第1驅動構件11與後葉片用設定彈簧的彈力對抗而向逆時針方向旋轉,因此, 後葉片的4個板葉片27~30,一邊縮小鄰接之葉片彼此的重合一邊向上方移動,並利用狹縫形成葉片30的上端邊緣打開開口部1a。此種曝光動作中途的狀態示於第21圖。
進入如此進行之曝光動作的最後階段後,由於後葉片用第1驅動構件11的被卡止部11a抵接卡止構件17的卡止部17a,因此,後葉片用第2驅動構件12,一邊使卡止構件17與未圖示之彈簧的彈力對抗而向順時針方向旋轉一邊被制動。繼而,至此為止,由卡止構件17所制動之後葉片用第1驅動構件11的被卡止部11a按壓卡止構件17的卡止部17a,使卡止構件17於順時針方向上旋轉後,進入卡止構件17利用未圖示之彈簧的彈力而向逆時針方向旋轉之狀態後,則後葉片用第1驅動構件11的驅動銷11c抵接緩衝構件5,從而後葉片用的兩個驅動構件11、12與後葉片的動作停止。又,幾乎與後葉片用第1驅動構件11的驅動銷11c對緩衝構件5的抵接同時,代替前葉片之電子快門為OFF。又,藉由卡止構件17向逆時針方向旋轉,卡止構件17的卡止部17a卡合於後葉片用第1驅動構件11的被卡止部11a。藉此,後葉片用第1驅動構件11的彈回得以靜止,從而曝光動作結束。此時的狀態與第2圖相同。
根據本實施例的相機用焦點平面快門,於可切換常開方式/常閉方式之類型的焦點平面快門中,於常開方式的攝影中,由於自快門設定動作開始直到快門設定動作即將結束之前,可保持利用後葉片將畫框遮光之狀態,因此,可於設置中途,將攝影之圖像資料自攝影元件傳送至記憶體,可縮 短自攝影直到資料納入為止之一系列的序列時間,即便於資料傳送時間較長的攝影元件中,亦可實現幀速的高速化。又,於常閉方式的攝影中,由於使設定構件15以下述方式構成,亦即,使設定動作時藉由壓動部15b按壓前葉片用第2驅動手段9的被壓動部9a從而前葉片完全覆蓋曝光開口之時序,位於藉由壓動部15e按壓被壓動部17b從而卡止構件17解除後葉片的卡止之前,藉此,使前葉片完全覆蓋曝光開口之時序位於卡止構件解除後葉片的卡止之前,因此,於快門設置中途,可在不打開畫框的情況下,於設定動作過程中,將所攝影的圖像資料自攝影元件傳送至記憶體,可縮短自攝影直到資料納入為止之一系列的序列時間,即便於資料傳送時間較長的攝影元件中,亦可實現幀速的高速化。
因此,根據本實施例,可獲得一種相機用焦點平面快門、及具備前述快門的數位相機,該相機用焦點平面快門,於可切換常開方式的攝影與常閉方式的攝影之類型的焦點平面快門中,可實現幀速高速化,可幾乎不考慮攝影資訊的可傳送時間便決定自曝光動作結束直到進行下一次攝影為止之時間。
進一步,根據本實施例,抑制構件16,於常開方式的攝影時,利用設定構件15所實行之設定動作結束後,動作至對由前葉片用第1驅動構件8所產生的向前葉片關閉曝光開口的方向的旋轉進行解除抑制之方向,而解除對由前葉片用第1驅動構件8所產生的向前葉片關閉曝光開口的方向旋轉的抑制,並於前葉片用第1驅動構件向前葉片關閉曝光開 口之方向旋轉後且在曝光動作前,動作至對由前葉片用第1驅動構件8所產生的向前葉片關閉曝光開口的方向的旋轉進行抑制之方向。因此,可對由前葉片用第1驅動構件8所產生的向前葉片打開曝光開口的方向的旋轉進行制動,並對因曝光動作結束時前葉片用第1驅動構件8的驅動銷8c抵接緩衝構件4而產生之前葉片用第1驅動構件8的彈回進行抑制,這樣,就可加快設定動作。因此,本變化例,直到可進行下一次攝影為止之時間變短,尤其是用於可進行連拍之數位相機中較為有利。
因此,即便根據本變化例,亦可獲得一種相機用焦點平面快門、及具備前述快門的數位相機,該相機用焦點平面快門可實現幀速高速化,可幾乎不考慮攝影資訊的可傳送時間便決定自曝光動作結束直到進行下一次攝影為止之時間。
再者,於上述各實施例中,利用相機本體側的開關來切換常開方式與常閉方式。然而,亦可不如上所述地進行操作,而於連拍模式中,根據連拍速度來選擇或組合常開方式與常閉方式。
總之,是因為:於常開方式中,需要使前葉片自釋放開始如第6圖所示地動作至曝光動作開始位置,但於常閉方式中,由於無需此種動作,因此,1個週期的時間變短,連拍速度變快。
再者,於本實施例中,以電磁裝置構成抑制手段16,並將抑制構件16b以電磁裝置的可作往復動作的可動元件之方 式而構成,但本發明的相機用焦點平面快門的抑制手段16,並非限定於此種構成。例如,亦可使抑制手段16具有以下部分而構成:彈簧,其可將抑制構件16b動作至,對由前葉片用第1驅動構件8所產生的向前葉片關閉曝光開口的方向的旋轉進行抑制之方向;及,電磁裝置,其可朝向解除該抑制之方向動作、及將朝向解除該抑制之方向動作解除,其中,該朝向解除該抑制之方向動作是對抗彈簧的賦能力而進行,該彈簧可將抑制構件16b動作至,對由前葉片用第1驅動構件8所產生的向前葉片關閉曝光開口的方向的旋轉進行抑制之方向。
又,可使用永久磁鐵轉子或電磁圈來構成電磁裝置,該電磁裝置可解除對抗彈簧的賦能力之朝向解除該抑制之方向的動作、及朝向解除該抑制之方向的動作,其中,該彈簧可將抑制構件16b動作至,對由前葉片用第1驅動構件8所產生的向前葉片關閉曝光開口的方向的旋轉進行抑制之方向。
1‧‧‧快門底板
1a、2a‧‧‧開口部
1b、1c‧‧‧長孔
1d、1e、1f、1g、1h、1i、1j、1k‧‧‧軸
1p‧‧‧短孔
2‧‧‧中間板
4、4'、5‧‧‧緩衝構件
6、7‧‧‧鐵芯構件
8‧‧‧前葉片用第1驅動構件
8a‧‧‧被抑制部
8b、9a、11b、15a、17b‧‧‧被壓動部
8c、11c‧‧‧驅動銷
9‧‧‧前葉片用第2驅動構件
9b、12a‧‧‧安裝部
9c、12b、15b、15c、15e‧‧‧壓動部
10、14‧‧‧鐵片構件
10a、14a‧‧‧軸部
10b、14b‧‧‧頭部
10c、14c‧‧‧鐵片部
11‧‧‧後葉片用第1驅動構件
11a‧‧‧被卡止部
12‧‧‧後葉片用第2驅動構件
13‧‧‧滾筒
15‧‧‧設定構件
15-1‧‧‧具有被壓動部15a之臂狀的部分
15-2‧‧‧具有壓動部15b、壓動部15c及制動部15d之部分
15-3‧‧‧其他部分
15d‧‧‧制動部
15f‧‧‧抵接部
16‧‧‧抑制手段
16a‧‧‧永久磁鐵轉子
16b‧‧‧抑制構件
16c‧‧‧定子框
16c-1‧‧‧伸出部
16c-2‧‧‧窗
16c-21、16c-22‧‧‧側端部
16d‧‧‧線圈
16e‧‧‧軛
16f‧‧‧磁性體棒
17‧‧‧卡止構件
17a‧‧‧卡止部
17c‧‧‧擋止銷
18、19、25、26‧‧‧臂
20、21、22、23‧‧‧板葉片
27、28、29、30‧‧‧板葉片
31‧‧‧擋止部

Claims (12)

  1. 一種相機用焦點平面快門,其切換常開方式的攝影與常閉方式的攝影,並且,具備:前葉片用驅動手段,其可於常開方式的攝影中,設定構件位於設定位置時使前葉片自曝光開口後退,設定構件復位動作至初始位置時使前葉片覆蓋曝光開口,並可於常閉方式的攝影中,自設定構件位於設定位置時直到設定構件復位至初始位置並開始曝光動作之間,使前葉片覆蓋曝光開口;後葉片用第1驅動構件,其於設定構件的設定動作時被卡止構件卡止,使後葉片預先保持覆蓋曝光開口之狀態,並在設定構件即將到達設定位置之前,解除利用該卡止構件之卡止後,使後葉片自曝光開口後退;及,後葉片用第2驅動構件,其利用設定構件的設定動作而旋轉至設定方向,並於曝光動作時使後葉片用第1驅動構件旋轉至曝光動作方向,而使後葉片覆蓋曝光開口。
  2. 如請求項1所述之相機用焦點平面快門,其中,前述相機用焦點平面快門是以下述方式構成:於常閉方式的攝影中的前述設定構件的設定動作時,前述前葉片利用前述前葉片用驅動手段完全覆蓋曝光開口之時序,位於解除利用前述卡止構件卡止前述後葉片用第1驅動構件之前。
  3. 如請求項1或2所述之相機用焦點平面快門,其中,該相機用焦點平面快門是以下述方式構成:前述設定構件具有第1壓動部,前述卡止構件具有第1被壓動部,且前述設定構件在其設定動作即將結束之前,該第1壓動部按壓該第1被壓 動部,藉此解除利用前述卡止構件對前述後葉片用第1驅動構件的卡止。
  4. 如請求項1或2所述之相機用焦點平面快門,其中,該相機用焦點平面快門是以下述方式構成:前述設定構件進一步具有第2壓動部,前述前葉片用驅動手段具有第2被壓動部,且前述設定構件於常閉方式的攝影中,於設定動作時該第2壓動部按壓該第2被壓動部,藉此利用前述前葉片用驅動手段使前述前葉片覆蓋曝光開口。
  5. 如請求項1或2所述之相機用焦點平面快門,其中,前述前葉片用驅動手段具有被抑制部,該抑制部,藉由與抑制手段的抵接和抵接的解除,可抑制向前述前葉片關閉曝光開口的方向的旋轉和解除該抑制;並且,藉由抑制向前述前葉片關閉曝光開口的方向的旋轉和解除該抑制,來切換常開方式的攝影與常閉方式的攝影。
  6. 如請求項1或2所述之相機用焦點平面快門,其中,前述前葉片用驅動手段包含:前葉片用第2驅動構件,其被前葉片用驅動彈簧彈壓至曝光動作方向;及,前葉片用第1驅動構件,其與前述前葉片連結,並被設定彈簧彈壓至曝光動作方向的相反側。
  7. 如請求項6所述之相機用焦點平面快門,其中,前述抑制手段具有抑制構件,該抑制構件,可動作至以下方向:對由前述前葉片用第1驅動構件所產生的向前述前葉片關閉曝光開口的方向的旋轉進行抑制之方向、及解除該抑制之方向; 前述抑制構件,於常開方式的攝影時,在利用前述設定構件之設定動作結束後,對由前述前葉片用第1驅動構件所產生的向前述前葉片關閉曝光開口的方向的旋轉解除抑制,於前述前葉片用第1驅動構件向前述前葉片關閉曝光開口的方向旋轉後且在曝光動作前,往對由前述前葉片用第1驅動構件所產生的向前述前葉片關閉曝光開口的方向的旋轉進行抑制之方向,進行動作,並於曝光動作即將結束之前,對由前述前葉片用第1驅動構件所產生的向前述前葉片打開曝光開口的方向的旋轉進行制動,並且,於曝光動作結束時,抑制由前述前葉片用第1驅動構件所產生的向前述前葉片關閉曝光開口的方向的旋轉。
  8. 如請求項7所述之相機用焦點平面快門,其中,前述抑制手段為電磁裝置,前述抑制構件為該電磁裝置的可作往復動作的可動元件。
  9. 如請求項7所述之相機用焦點平面快門,其中,前述抑制手段具有:彈簧,其可將前述抑制構件動作至,對由前述前葉片用第1驅動構件所產生的向前述前葉片關閉曝光開口的方向的旋轉進行抑制之方向;及,電磁裝置,其可朝向解除該抑制之方向動作、及將朝向解除該抑制之方向動作加以解除,其中,該朝向解除該抑制之方向動作是對抗彈簧的賦能力而進行,該彈簧可將前述抑制構件動作至,對由前述前葉片用第1驅動構件所產生的向前述前葉片關閉曝光開口的方向的旋轉進行抑制之方向。
  10. 如請求項7或8所述之相機用焦點平面快門,其中,前述抑制構件亦具有於曝光動作結束時抑制前述前葉片用第1驅動構件彈回之功能。
  11. 如請求項1或2所述之相機用焦點平面快門,其中,前述卡止構件亦具有於曝光動作結束時抑制前述後葉片用第1驅動構件彈回之功能。
  12. 一種數位相機,其具備如請求項1或2所述之相機用焦點平面快門。
TW102130289A 2012-08-24 2013-08-23 相機用焦點平面快門、及具備前述快門的數位相機 TW201418868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2185908A JP5802627B2 (ja) 2012-08-24 2012-08-24 カメラ用フォーカルプレンシャッタ、及びそれを備えたデジタルカメラ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418868A true TW201418868A (zh) 2014-05-16

Family

ID=5015000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2130289A TW201418868A (zh) 2012-08-24 2013-08-23 相機用焦點平面快門、及具備前述快門的數位相機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9581881B2 (zh)
JP (1) JP5802627B2 (zh)
CN (1) CN104583860B (zh)
TW (1) TW201418868A (zh)
WO (1) WO2014030696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6623458B2 (ja) * 2016-06-29 2019-12-25 セイコーホールディングス株式会社 羽根駆動装置及び光学機器
JP6627151B2 (ja) * 2017-03-06 2020-01-08 セイコーホールディングス株式会社 撮像装置および羽根駆動装置
CN110506233B (zh) * 2017-03-30 2021-04-20 富士胶片株式会社 摄像装置及摄像装置的控制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1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4306910B2 (ja) 2000-02-01 2009-08-05 日本電産コパル株式会社 デジタルカメラ用フォーカルプレンシャッタ
JP4605846B2 (ja) 2000-02-08 2011-01-05 日本電産コパル株式会社 電子カメラ
JP3995488B2 (ja) 2002-01-31 2007-10-24 日本電産コパル株式会社 デジタルスチルカメラ用フォーカルプレンシャッタ
JP3914112B2 (ja) * 2002-07-29 2007-05-16 日本電産コパル株式会社 デジタルスチルカメラ用フォーカルプレンシャッタ
JP2005173132A (ja) 2003-12-10 2005-06-30 Nidec Copal Corp カメラ用羽根駆動装置
JP5020506B2 (ja) * 2005-11-30 2012-09-05 日本電産コパル株式会社 デジタルカメラ用フォーカルプレンシャッタ
JP4931471B2 (ja) * 2006-04-27 2012-05-16 日本電産コパル株式会社 デジタルカメラ用フォーカルプレンシャッタ
JP4931986B2 (ja) 2009-11-30 2012-05-16 日本電産コパル株式会社 デジタルカメラ用フォーカルプレンシャッタ
JP5479085B2 (ja) * 2009-12-28 2014-04-23 日本電産コパル株式会社 デジタルカメラ用フォーカルプレンシャッタ、及びそれを備えたデジタルカメラ
JP2011158890A (ja) * 2010-01-06 2011-08-18 Panasonic Corp フォーカルプレーンシャッタ装置および撮像装置
JP2012014146A (ja) * 2010-01-15 2012-01-19 Panasonic Corp フォーカルプレーンシャッタ装置および撮像装置
JP2011164331A (ja) * 2010-02-09 2011-08-25 Olympus Imaging Corp デジタルカメラ
JP5502534B2 (ja) * 2010-03-11 2014-05-28 日本電産コパル株式会社 デジタルカメラ用フォーカルプレンシャッタ。
JP5704889B2 (ja) * 2010-10-29 2015-04-22 日本電産コパル株式会社 カメラ用フォーカルプレンシャッタ
JP5637900B2 (ja) 2011-02-25 2014-12-10 日本電産コパル株式会社 カメラ用フォーカルプレンシャッタ、及びそれを備えたデジタルカメラ
CN103299237B (zh) * 2011-08-24 2016-04-27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焦面快门装置和摄像装置
JP5957757B2 (ja) * 2011-10-21 2016-07-27 パナソニックIpマネジメント株式会社 シャッタチャージ装置及び撮像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150229817A1 (en) 2015-08-13
WO2014030696A1 (ja) 2014-02-27
JP2014044273A (ja) 2014-03-13
JP5802627B2 (ja) 2015-10-28
CN104583860A (zh) 2015-04-29
US9581881B2 (en) 2017-02-28
CN104583860B (zh) 2017-10-3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5637900B2 (ja) カメラ用フォーカルプレンシャッタ、及びそれを備えたデジタルカメラ
JP4931986B2 (ja) デジタルカメラ用フォーカルプレンシャッタ
US6749348B2 (en) Focal-plane shutter for digital still camera
JP6147652B2 (ja) カメラ用フォーカルプレンシャッタ、及びそれを備えたデジタルカメラ
JP4667657B2 (ja) デジタルカメラ用フォーカルプレンシャッタ
CN103998982B (zh) 焦平面快门和设置有该焦平面快门的光学设备
TW201418868A (zh) 相機用焦點平面快門、及具備前述快門的數位相機
JP4652166B2 (ja) カメラ用羽根駆動装置
JP6162443B2 (ja) 撮像装置及びフォーカルプレーンシャッタ
JP5641852B2 (ja) デジタルカメラ用フォーカルプレンシャッタ
JP6313176B2 (ja) カメラ用フォーカルプレンシャッタ、及びそれを備えたデジタルカメラ
JP7038108B2 (ja) フォーカルプレンシャッタ及びこれを備える撮像装置
JP6235240B2 (ja) 撮像装置及びフォーカルプレーンシャッタ
JP2011137986A (ja) デジタルカメラ用フォーカルプレンシャッタ、及びそれを備えたデジタルカメラ
JP2008096769A (ja) カメラ用シャッタ装置
JP4619027B2 (ja) カメラ用羽根駆動装置
JPS62128675A (ja) 電子ビユ−フアインダを備えた電子カメラにおけるフオ−カルプレ−ンシヤツタの羽根作動制御装置
JP6683516B2 (ja) フォーカルプレンシャッタ、及び撮像装置
JP2005024640A (ja) カメラ用羽根駆動機構
JPH0412494Y2 (zh)
JP2005024639A (ja) カメラ用羽根駆動機構
JP6061564B2 (ja) シャッタ装置を有する撮像機器
JP6031019B2 (ja) カメラ用フォーカルプレンシャッタ、及びそれを備えたデジタルカメラ
JP2020067581A (ja) フォーカルプレンシャッタ、及び撮像装置
JP2004302106A (ja) デジタルスチルカメ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