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1418759A - 成像透鏡 - Google Patents

成像透鏡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1418759A
TW201418759A TW102133268A TW102133268A TW201418759A TW 201418759 A TW201418759 A TW 201418759A TW 102133268 A TW102133268 A TW 102133268A TW 102133268 A TW102133268 A TW 102133268A TW 201418759 A TW201418759 A TW 201418759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lens
imaging lens
preferred
imaging
focal length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213326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I525337B (zh
Inventor
Ho-Sik You
Original Assignee
Samsung Electro Mech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amsung Electro Mech filed Critical Samsung Electro Mech
Publication of TW20141875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41875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52533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525337B/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9/00Optical objectives characterised both by the number of the components and their arrangements according to their sign, i.e. + or -
    • G02B9/62Optical objectives characterised both by the number of the components and their arrangements according to their sign, i.e. + or - having six components only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13/00Optical objectives specially designed for the purposes specified below
    • G02B13/001Miniaturised objectives for electronic devices, e.g. portable telephones, webcams, PDAs, small digital cameras
    • G02B13/0015Miniaturised objectives for electronic devices, e.g. portable telephones, webcams, PDAs, small digital cameras characterised by the lens design
    • G02B13/002Miniaturised objectives for electronic devices, e.g. portable telephones, webcams, PDAs, small digital cameras characterised by the lens design having at least one aspherical surface
    • G02B13/0045Miniaturised objectives for electronic devices, e.g. portable telephones, webcams, PDAs, small digital cameras characterised by the lens design having at least one aspherical surface having five or more lense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13/00Optical objectives specially designed for the purposes specified below
    • G02B13/18Optical objectives specially designed for the purposes specified below with lenses having one or more non-spherical faces, e.g. for reducing geometrical aberration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Lenses (AREA)

Abstract

於此揭露一種成像透鏡(lens),包括:一第一透鏡,具有正(+)倍率(power);一第二透鏡,具有正(+)倍率;一第三透鏡,具有正(+)倍率或負(-)倍率;一第四透鏡,具有正(+)倍率或負(-)倍率;一第五透鏡,具有正(+)倍率或負(-)倍率;一第六透鏡,具有負(-)倍率。

Description

成像透鏡
本發明是有關於一種成像透鏡。
有關邇來可攜式終端(portable terminal)如行動電話、個人數位助理(personal digital assistant,PDA)、及類似物的科技發展,可攜式終端已被使用為多整合性裝置(multi-convergence devices)如音樂、電影、電視、遊戲及類似物,以及單純的通話功能。領前多整合性發展之最典型的產品可能就是照相模組(camera module)。
一般而言,精密照相模組(compact camera module,CCM)的尺寸小,且使用在包含相照手機、PDA、及智慧手機之可攜式行動通訊裝置與各種資訊科技(information technology,IT)裝置如玩具相機(toy camera)及類似物。
依照習知技術之配置於相照模組的透鏡之例子中,四個或五個透鏡係被使用以利實現高畫素。然而,由於畫素尺寸變小,故很難實現效能。
本發明係被實現以致力於提供一種具有優良光學特 性的成像透鏡。
根據本發明之一較佳實施例,提出一種成像透鏡(lens),包括一第一透鏡,具有正(+)倍率(power);一第二透鏡,具有正(+)倍率;一第三透鏡,具有正(+)倍率或負(-)倍率;一第四透鏡,具有正(+)倍率或負(-)倍率;一第五透鏡,具有正(+)倍率或負(-)倍率;一第六透鏡,具有負(-)倍率;其中第一透鏡、第二透鏡、第三透鏡、第四透鏡、第五透鏡、及第六透鏡係依序從一物側而被設置。
第一透鏡係被形成以成為凸(convex)向物側。
第三及第四透鏡之至少一可被形成以具有30或更少的阿貝數(Abbe number)。
第五透鏡可被形成而凸向一成像面側(image surface side)。
第五透鏡可被形成而具有正(+)倍率且凸向物側。
第五透鏡可被形成而具有正(+)倍率且凹(concave)向物側。
第五透鏡可被形成而具有負(-)倍率且凹向物側。
第六透鏡可被形成而具有一反曲點(point of inflection)位在其朝向一成像面側之一表面。
第六透鏡可被形成而凹向一成像面側。
當假設朝向物側之第一透鏡之一入射面(incident surface)至一成像面之長度為TTL且整個成像透鏡的焦長(focal length)為F時,則可滿足0.95<TTL/F<1.45之條件式。
當假設朝向物側之第一透鏡之一入射面至一成像面之長度為TTL且整個成像透鏡的焦長為F時,則可滿足1.15<TTL/F<1.45之條件式。
當假設第一及第二透鏡的一合成焦長為F12且整個成像透鏡的焦長為F時,則可滿足0.5<F/F12<2.5之條件式。
當假設第三及第四透鏡的一合成焦長為F34且整個成像透鏡的焦長為F時,則可滿足-2.5<F/F34<-0.4之條件式。
第三透鏡可被形成而具有負(-)倍率,第四透鏡可被形成而具有正(+)倍率。
第三透鏡可被形成而具有負(-)倍率,第四透鏡可被形成而具有負(-)倍率。
第三透鏡可被形成而具有正(+)倍率,第四透鏡可被形成而具有負(-)倍率。
第三透鏡可被形成而具有正(+)倍率,第四透鏡可被形成而具有正(+)倍率。
成像透鏡可更包括一孔徑光欄(aperture stop),相較第一至第五透鏡之任何一者,孔徑光欄被放置而較靠近物側或一成像面側。
孔徑光欄可被放置在朝向物側之第一透鏡之一表面及朝向物側之第三透鏡之一表面之間。
當假設第一透鏡之焦長為F1且整個成像透鏡的焦 長為F時,則可滿足0<F/F1<1.5之條件式。
當假設第三透鏡之焦長為F3且整個成像透鏡的焦長為F時,則可滿足0.2<F/F3<2.5之條件式。
當假設第五透鏡之焦長為F5、第六透鏡之焦長為F6、及整個成像透鏡的焦長為F時,則可滿足0.3<F/F5+F/F6<6.0之條件式。
當假設朝向物側之第一透鏡之一入射面至一成像面之長度為TTL、且一影像高度為ImgH時,則可滿足0.35<TTL/2ImgH<0.95之條件式。
當假設成像透鏡之一視場(field of view)為FOV時,則可滿足65<FOV<88之條件式。
當假設第一及第二透鏡之阿貝數之平均為v12且第三及第四透鏡之阿貝數之平均為v34時,則可滿足10<v12-v34<45之條件式。
當假設第三透鏡之焦長為F3、第四透鏡之焦長為F4、及整個成像透鏡的焦長為F時,則可滿足0<|F/F3|+|F/F4|<3之條件式。
當假設朝向物側之第一透鏡之一入射面至一成像面之長度為TTL且整個成像透鏡的焦長為F時,則可滿足0.95<TTL/F<1.35之條件式。
當假設朝向一成像面側之第一透鏡之一表面的曲率半徑(radius of curvature)為r12且整個成像透鏡的焦長為F時,則 可滿足0.15<r12/F<0.9之條件式。
當假設第一透鏡之焦長為F1且第三透鏡之焦長為F3時,則可滿足0<|F1/F3|<25之條件式。
當假設朝向物側之第五透鏡之一表面的曲率半徑為r9且朝向一成像面側之第五透鏡之一表面的曲率半徑為r10時,則可滿足0<|(r9-r10)/(r9+r10)|<6之條件式。
當假設整個成像透鏡的焦長為F、第一透鏡之焦長為F1、及第二透鏡之焦長為F2時,則可滿足0.2<|F/F1|+|F/F2|<4之條件式。
當假設第一透鏡之焦長為F1、第二透鏡之焦長為F2、第三透鏡之焦長為F3、及第四透鏡之焦長為F4時,則可滿足0<(|F1|+|F2|)/(|F3|+|F4|)<30之條件式。
當假設整個成像透鏡的焦長為F、第四透鏡之焦長為F4、第五透鏡之焦長為F5、第六透鏡之焦長為F6時,則可滿足0.20<|F/F4|+|F/F5|+|F/F6|<7.5之條件式。
當假設整個成像透鏡的焦長為F、及朝向物側之第一透鏡之一表面與朝向一成像面側之第六透鏡之一表面在一光學軸(optical axis)上之一距離為DL時,則可滿足0.7<DL/F<1.2之條件式。
當假設第四透鏡之阿貝數為v4及第五透鏡之阿貝數為v5時,則可滿足42<v4+v5<115之條件式。
第五透鏡可被形成而具有一反曲點位在其朝向物側 之一表面及其朝向一成像面側之至少一者。
第五透鏡可具有負(-)倍率。
第五透鏡可被形成而凹向物側。
為了對本發明之上述及其他方面有更佳的瞭解,下文特舉較佳實施例,並配合所附圖式,作詳細說明如下:
100、200、300、400、500、600、700、800、900、1000、1100、1200、1300、1400、1500、1600、1700、1800、1900‧‧‧成像透鏡
105、205、305、405、505、605、705、805、905、1005、1105、1205、1305、1405、1505、1605、1705、1805、1905‧‧‧孔徑光欄
110、210、310、410、510、610、710、810、910、1010、1110、1210、1310、1410、1510、1610、1710、1810、1910‧‧‧第一透鏡
120、220、320、420、520、620、720、820、920、1020、1120、1220、1320、1420、1520、1620、1720、1820、1920‧‧‧第二透鏡
130、230、330、430、530、630、730、830、930、1030、1130、1230、1330、1430、1530、1630、1730、1830、1930‧‧‧第三透鏡
140、240、340、440、540、640、740、840、940、1040、1140、1240、1340、1440、1540、1640、1740、1840、1940‧‧‧第四透鏡
150、250、350、450、550、650、750、850、950、1050、 1150、1250、1350、1450、1550、1650、1750、1850、1950‧‧‧第五透鏡
160、260、360、460、560、660、760、860、960、1060、1160、1260、1360、1460、1560、1660、1760、1860、1960‧‧‧及第六透鏡
170、270、370、470、570、670、770、870、970、1070、1170、1270、1370、1470、1570、1670、1770、1870、1970‧‧‧濾鏡
180、280、380、480、580、680、780、880、980、1080、1180、1280、1380、1480、1580、1680、1780、1880、1980‧‧‧光接收元件
第1圖繪示依照本發明第一較佳實施例之成像透鏡之內部結構的側剖面示意圖。
第2圖及第3圖繪示依照本發明第一較佳實施例之像差(aberration)特性的圖。
第4圖繪示依照本發明第二較佳實施例之成像透鏡之內部結構的側剖面示意圖。
第5圖及第6圖繪示依照本發明第二較佳實施例之像差特性的圖。
第7圖繪示依照本發明第三較佳實施例之成像透鏡之內部結構的側剖面示意圖。
第8圖及第9圖繪示依照本發明第三較佳實施例之像差特性的圖。
第10圖繪示依照本發明第四較佳實施例之成像透鏡之內部結構的側剖面示意圖。
第11圖及第12圖繪示依照本發明第四較佳實施例之像差特性的圖。
第13圖繪示依照本發明第五較佳實施例之成像透鏡之內部結構的側剖面示意圖。
第14圖及第15圖繪示依照本發明第五較佳實施例之像差特性的圖。
第16圖繪示依照本發明第六較佳實施例之成像透鏡之內部結構的側剖面示意圖。
第17圖繪示依照本發明第六較佳實施例之像差特性的圖。
第18圖繪示依照本發明第七較佳實施例之成像透鏡之內部結構的側剖面示意圖。
第19圖繪示依照本發明第七較佳實施例之像差特性的圖。
第20圖繪示依照本發明第八較佳實施例之成像透鏡之內部結構的側剖面示意圖。
第21圖繪示依照本發明第八較佳實施例之像差特性的圖。
第22圖繪示依照本發明第九較佳實施例之成像透鏡之內部結構的側剖面示意圖。
第23圖繪示依照本發明第九較佳實施例之像差特性的圖。
第24圖繪示依照本發明第十較佳實施例之成像透鏡之內部結構的側剖面示意圖。
第25圖繪示依照本發明第十較佳實施例之像差特性的圖。
第26圖繪示依照本發明第十一較佳實施例之成像透鏡之內部結構的側剖面示意圖。
第27圖繪示依照本發明第十一較佳實施例之像差特性的圖。
第28圖繪示依照本發明第十二較佳實施例之成像透鏡之內部結構的側剖面示意圖。
第29圖繪示依照本發明第十二較佳實施例之像差特性的圖。
第30圖繪示依照本發明第十三較佳實施例之成像透鏡之內部結構的側剖面示意圖。
第31圖繪示依照本發明第十三較佳實施例之像差特性的圖。
第32圖繪示依照本發明第十四較佳實施例之成像透鏡之內部結構的側剖面示意圖。
第33圖繪示依照本發明第十四較佳實施例之像差特性的圖。
第34圖繪示依照本發明第十五較佳實施例之成像透鏡之內部結構的側剖面示意圖。
第35圖繪示依照本發明第十五較佳實施例之像差特性的圖。
第36圖繪示依照本發明第十六較佳實施例之成像透鏡之內部結構的側剖面示意圖。
第37圖繪示依照本發明第十六較佳實施例之像差特性的圖。
第38圖繪示依照本發明第十七較佳實施例之成像透鏡之內部結構的側剖面示意圖。
第39圖繪示依照本發明第十七較佳實施例之像差特性的圖。
第40圖繪示依照本發明第十八較佳實施例之成像透鏡之內部結構的側剖面示意圖。
第41圖繪示依照本發明第十八較佳實施例之像差特性的圖。
第42圖繪示依照本發明第十九較佳實施例之成像透鏡之內部結構的側剖面示意圖。
第43圖繪示依照本發明第十九較佳實施例之像差特性的圖。
本發明之目的、特徵及優點,下文特舉較佳實施例, 並配合所附圖式,作詳細說明如下。圖式中,相同的參考數字用於指定相同或相仿的元件,並省略多餘的說明。再者,於底下的說明中,所稱「第一」、「第二」、「一側」、「另一側」及相似用語者,係用以區別出特定的元件,而此類的元件其構造應不受此種名稱之限制。再者,於本發明之的說明中,當相關技藝之細部說明被視為會混淆本發明之意旨時,其說明係予省略。
於此,將配合所附圖式詳細說明本發明較佳實施例如下。
<第一實施例>
第1圖繪示依照本發明第一較佳實施例之成像透鏡之內部結構的側剖面示意圖。
請參照第1圖,依照本發明第一較佳實施例之成像透鏡100係被配置而包含依序從一物側被設置之第一透鏡110、第二透鏡120、第三透鏡130、第四透鏡140、第五透鏡150、及第六透鏡160。此外,依照本發明第一較佳實施例之成像透鏡100可更包含一孔徑光欄(aperture stop)105。相較第一透鏡110至第六透鏡160之任何一者,孔徑光欄105被放置而較靠近物側或一成像面側。
首先,為了取得物體(主題)的影像,對應至物體之影像資訊的光係依序穿過第一透鏡110、孔徑光欄105、第二透鏡120、第三透鏡130、第四透鏡140、第五透鏡150、第六透鏡160、及一濾鏡170,然後入射至光接收元件180。
此處,第一透鏡110係被形成而具有正(+)倍率,且具有凸(convex)向物側的形狀。
再者,第二透鏡120係被形成而具有正(+)倍率。
更者,第三透鏡130係被形成而具有負(-)倍率。
此外,第四透鏡140係被形成而具有正(+)倍率。
此處,第三透鏡130與第四透鏡140之至少一者係被形成以具有小於30的阿貝數(Abbe number)(V),從而使得顯著地減少色差(chromatic aberration)成為可能。然而,本發明並不需要被限制於此。舉例來說,第三透鏡130與第四透鏡140之至少一者係被形成以具有介於20至30之範圍的阿貝數(V),從而使得更加顯著地減少色差成為可能。
再者,第五透鏡150可被形成而具有正(+)倍率且具有凸向物側及成像面側的形狀。於此例中,第五透鏡150可被形成而具有反曲點(point of inflection)位在其朝向物側之一表面及其朝向一成像面側之一表面之至少之一者。
再者,第六透鏡160係被形成而具有負(-)倍率,且具有反曲點位在其朝向一成像面側之一表面。
此處,第一透鏡110、第二透鏡120、第三透鏡130、第四透鏡140、第五透鏡150、第六透鏡160可被形成為如非球面。然而,本發明並不限於此。
此外,相較第一透鏡110至第五透鏡150之任何一者,孔徑光欄105可被設置而較靠近物側或成像面側,並選擇性 收集入射光以調整焦長。此處,作為一個例子,相較第一透鏡110,孔徑光欄105可設置而較靠近物側或成像面側。此外,作為另一個例子,孔徑光欄105可被設置在朝向物側之第一透鏡110之一表面及朝向物側之第三透鏡130之一表面之間。然而,依照本發明第一較佳實施例之孔徑光欄105的位置並不限於依照此例及另例所述之位置。
此外,濾鏡170例如是紅外線濾光鏡(infrared cut filter)。然而,依照本發明第一較佳實施例之濾鏡170的種類並不限於此。
此處,紅外線濾光鏡用於阻卻(cut)從外部光線排放的幅射熱,以不被傳送至光接收元件180。
亦即,紅外線濾光鏡具有可經其傳送可見光線並反射紅外光線之結構,以將紅外光線排除至外面。
此外,光接收元件180具有影像形成於其上之一表面,且可被配置影像感測器以轉換對應至主題影像的光學訊號為電訊號。此處,影像感測器可為電荷藕合元件(charge coupled device,CCD)或互補式金氧半導體(complementary metal oxide semiconductor,CMOS)感測器。然而,依照本發明第一較佳實施例之光接收元件並不限於此。
依照本發明第一較佳實施例之成像透鏡100具有之光學特性如以下表格1所示。
[表格1]
如上述表格1所示,依照本發明第一較佳實施例之成像透鏡100之第一透鏡110(L1)、第二透鏡120(L2)、第三透鏡 130(L3)、第四透鏡140(L4)、第五透鏡150(L5)、及第六透鏡160(L6)的所有表面為非球面。
此外,上述表格1所述之“-”數值意指其值未被定義。
再者,S1意指決定依照本發明第一較佳實施例之成像透鏡110之光總量的表面,而S1之註記欄位中所述之光欄(Stop)意指用來調整光總量的孔徑光欄105(S1)。
此處,雖然孔徑光欄105係設置在朝向物側之第一透鏡110的表面,依照本發明第一較佳實施例之孔徑光欄105的位置並不限於此。再者,依照本發明第一較佳實施例之成像透鏡100並不需要被限定在包含孔徑光欄105。
以下表格2顯示依照本發明第一較佳實施例之非球面透鏡之非球常數值(aspheric constant value)。
如上述表格1及表格2所示,孔徑光欄105(S1)被用來調整光總量之S1係平面的,致使其並不具有非球面常數值。
再者,S14及S15其等係濾鏡170、及S16其係對應至光接收元件180的影像感測器,係平面的,致使其等並不具有非球面常數值。
更者,依照本發明第一較佳實施例之非球面常數值可由以下方程式1所計算。
Z:從透鏡的頂點(apex)在光學軸(optical axis)方向上的長度
c:透鏡的基本曲率
Y:垂直於光學軸之方向上的長度
K:圓錐常數(conic constant)
A,B,C,D,E:非球面常數
再者,當假設依照本發明第一較佳實施例之整個成像透鏡100的焦長(focal length)為F,且第一透鏡110、第二透鏡 120、第三透鏡130、第四透鏡140、第五透鏡150、及第六透鏡160的焦長分別為F1、F2、F3、F4、F5、及F6時,相對的數值係由下述表格3所表示。
依照本發明第一較佳實施例之成像透鏡100中,當假設朝向物側之第一透鏡110之一入射面(incident surface)至一成像面之長度為TTL且整個成像透鏡100的焦長為F時,則滿足下列條件式。
0.95<TTL/F<1.35 (1)
上述條件式(1)係依照本發明第一較佳實施例之TTL與成像透鏡100的倍率的關係式。上述條件式(1)係被滿足,從而使得形成望遠形式(telephoto form)之成像透鏡100成為可能。
再者,依照本發明第一較佳實施例,當假設朝向物 側之第一透鏡110之一入射面至一成像面之長度為TTL且整個成像透鏡100的焦長為F時,則滿足下列條件式。
1.15<TTL/F<1.45 (2)
上述條件式(2)係被滿足,從而使得形成具有良好市場能力(marketability)、能更容易確保光學效能、且薄型之成像透鏡100成為可能。
此外,依照本發明第一較佳實施例,當假設第一透鏡110及第二透鏡120的一合成焦長為F12且整個成像透鏡100的焦長為F時,則滿足下列之條件式。
0.5<F/F12<2.5 (3)
上述條件式(3)係依照本發明第一較佳實施例之第一透鏡110及第二透鏡120的倍率的關係式。當成像透鏡100被設計而具有小於或大於上述條件式(3)之值時,軸向效能(axial performance)會劣化,導致市場能力降低,且難以確保光學效能。
因此,上述條件式(3)係被滿足,以使軸向效能增進,從而使得形成具有良好市場能力且能更容易確保光學效能的成像透鏡100成為可能。
此外,依照本發明第一較佳實施例之成像透鏡100中,當假設第三透鏡130及第四透鏡140的一合成焦長為F34且整個成像透鏡100的焦長為F時,則滿足下列條件式。
-2.5<F/F34<-0.4 (4)
上述條件式(4)係依照本發明第一較佳實施例之第 三透鏡130及第四透鏡140的倍率的關係式。當成像透鏡100被設計而具有小於或大於上述條件式(4)之值時,會產生色差(chromatic aberration)及偏軸差(off-axis aberration)。
因此,上述條件式(4)係被滿足,以使色差及偏軸差可被校正,從而使得形成具有良好市場能力且能更容易確保光學效能的成像透鏡100成為可能。
此外,依照本發明第一較佳實施例之成像透鏡100中,當假設第一透鏡110之焦長為F1且整個成像透鏡100的焦長為F時,則滿足下列條件式。
0<F/F1<1.5 (5)
上述條件式(5)係依照本發明第一較佳實施例之第一透鏡110的倍率的關係式。當成像透鏡100被設計而具有小於或大於上述條件式(5)之值時,光學倍率會降低,致使靈敏度(sensitivity)降低。
因此,上述條件式(5)係被滿足,以避免光學倍率降低,從而使得形成具有良好靈敏度的成像透鏡100成為可能。
此外,依照本發明第一較佳實施例之成像透鏡100中,當假設第三透鏡130之焦長為F3且整個成像透鏡100的焦長為F時,則滿足下列之條件式。
0.2<F/F3<2.5 (6)
上述條件式(6)係依照本發明第一較佳實施例之第三透鏡130的倍率的關係式。當成像透鏡100被設計而具有小於 或大於上述條件式(6)之值時,光學倍率會分散(disperse),致使靈敏度降低。
因此,上述條件式(6)係被滿足,以避免光學倍率分散,從而使得形成具有良好靈敏度的成像透鏡100成為可能。
此外,依照本發明第一較佳實施例之成像透鏡100中,當假設第五透鏡150之焦長為F5、第六透鏡160之焦長為F6、及整個成像透鏡100的焦長為F時,則滿足下列之條件式
0.3<F/F5+F/F6<6.0 (7)
上述條件式(7)係依照本發明第一較佳實施例之第五透鏡150及第六透鏡160的倍率的關係式。上述條件式(7)係被滿足,從而使得形成望遠形式之成像透鏡100成為可能。
此外,依照本發明第一較佳實施例之成像透鏡100中,當假設朝向物側之第一透鏡110之一入射面至一成像面之長度為TTL、且一影像高度為ImgH時,則滿足下列之條件式。
0.35<TTL/2ImgH<0.95 (8)
上述條件式(8)係依照本發明第一較佳實施例之TTL與成像透鏡100之倍率的關係式。上述條件式(8)係被滿足,從而使得形成薄型之成像透鏡100成為可能。
此外,依照本發明第一較佳實施例之成像透鏡100中,當假設成像透鏡100之一視場(field of view)為FOV時,則滿足下列之條件式。
65<FOV<88 (9)
上述條件式(9)係依照本發明第一較佳實施例之視場與成像透鏡100之倍率的關係式。上述條件式(9)係被滿足,從而使得形成薄型及擬廣角(pseudo-wide angle)形式之成像透鏡100成為可能。
此外,依照本發明第一較佳實施例之成像透鏡100中,當假設第一透鏡110及第二透鏡120之阿貝數之平均為v12且第三透鏡130及第四透鏡140之阿貝數之平均為v34時,則滿足下列之條件式。
10<v12-v34<45 (10)
上述條件式(10)係依照本發明第一較佳實施例之第一透鏡110與第二透鏡120、第三透鏡130與第四透鏡140之色散(dispersion)的關係式。上述條件式(10)係被滿足,從而使得有效降低色差成為可能。
此外,依照本發明第一較佳實施例之成像透鏡100中,當假設第三透鏡130之焦長為F3、第四透鏡140之焦長為F4、及整個成像透鏡100的焦長為F時,則滿足下列之條件式。
0<|F/F3|+|F/F4|<3 (11)
上述條件式(11)係依照本發明第一較佳實施例之第三透鏡130與第四透鏡140之光學倍率的關係式。上述條件式(11)係被滿足,從而使得降低像差(aberration)成為可能。
此外,依照本發明第一較佳實施例之成像透鏡100中,當假設朝向一成像面側之第一透鏡110之一表面的曲率半徑 (radius of curvature)為r12且整個成像透鏡100的焦長為F時,則滿足下列條件式。
0.15<r12/F<0.9 (12)
上述條件式(12)係依照本發明第一較佳實施例之第一透鏡110之曲率半徑之倍率的關係式。上述條件式(12)係被滿足,從而使得形成具有優良光學特性的成像透鏡100成為可能。
此外,依照本發明第一較佳實施例之成像透鏡100 中,當假設第一透鏡110之焦長為F1且第三透鏡130之焦長為F3時,則滿足下列條件式。
0<|F1/F3|<25 (13)
上述條件式(13)係依照本發明第一較佳實施例之第一透鏡110及第三透鏡130之倍率的關係式。上述條件式(13)係被滿足,從而使得形成具有優良光學特性的成像透鏡100成為可能。
此外,依照本發明第一較佳實施例之成像透鏡100中,當假設朝向物側之第五透鏡150之一表面的曲率半徑為r9且朝向一成像面側之第五透鏡150之一表面的曲率半徑為r10時,則滿足下列條件式。
0<|(r9-r10)/(r9+r10)|<6 (14)
上述條件式(14)係依照本發明第一較佳實施例之第五透鏡150之倍率的關係式。上述條件式(14)係被滿足,從而使得形成具有正(+)倍率之第五透鏡150成為可能。
此外,依照本發明第一較佳實施例之成像透鏡100中,當假設整個成像透鏡100的焦長為F、第一透鏡110之焦長為F1、及第二透鏡120之焦長為F2時,則滿足下列條件式。
0.2<|F/F1|+|F/F2|<4 (15)
上述條件式(15)係依照本發明第一較佳實施例用於決定整個成像透鏡100之倍率的關係式。上述條件式(15)係被滿足,從而使得形成具有優良光學特性的成像透鏡100成為可能。
此外,依照本發明第一較佳實施例之成像透鏡100中,當假設第一透鏡110之焦長為F1、第二透鏡120之焦長為F2、第三透鏡130之焦長為F3、及第四透鏡140之焦長為F4時,則滿足下列條件式。
0<(|F1|+|F2|)/(|F3|+|F4|)<30 (16)
上述條件式(16)係依照本發明第一較佳實施例之第一透鏡110、第二透鏡120、第三透鏡130、第四透鏡140之倍率的關係式。上述條件式(16)係被滿足,從而使得形成具有優良光學特性的成像透鏡100成為可能。
此外,依照本發明第一較佳實施例之成像透鏡100中,當假設整個成像透鏡100的焦長為F、第四透鏡140之焦長為F4、第五透鏡150之焦長為F5、第六透鏡160之焦長為F6時,則滿足下列條件式。
0.20<|F/F4|+|F/F5|+|F/F6|<7.5 (17)
上述條件式(17)係依照本發明第一較佳實施例之第 五透鏡150、第六透鏡160、第七透鏡170、第八透鏡180之倍率的關係式。上述條件式(17)係被滿足,從而使得形成具有優良光學特性的成像透鏡100成為可能。
此外,依照本發明第一較佳實施例之成像透鏡100中,當假設整個成像透鏡100的焦長為F、及朝向物側之第一透鏡110之一表面與朝向一成像面側之第六透鏡160之一表面在一光學軸(optical axis)上之一長度為DL時,則滿足下列條件式。
0.7<DL/F<1.2 (18)
上述條件式(18)係被滿足,從而使得形成小型(compact)的成像透鏡100成為可能。
此外,依照本發明第一較佳實施例之成像透鏡100中,當假設第四透鏡140之阿貝數為v4及第五透鏡150之阿貝數為v5時,則滿足下列條件式。
42<v4+v5<115 (19)
上述條件式(19)係依照本發明第一較佳實施例之第四透鏡140及第五透鏡150之色散的關係式。上述條件式(19)係被滿足,從而使得形成具有優良光學特性的成像透鏡100成為可能。
第2圖及第3圖繪示依照本發明第二較佳實施例之像差特性的圖。於第2圖及第3圖中,像差特性係藉由複數個顏色代表複數個波長而被顯示。
此處,第2圖的圖,係依照本發明第一較佳實施例 藉由量測縱向球面像差(longitudinal spherical aberration)、散光場曲率(astigmatic field curve)、及變形(distortion)而被取得。再者,第3圖的圖,係依照本發明第一較佳實施例藉由量測彗星像差(coma aberration)而被取得。
如第2圖所示,藉由量測縱向球面像差所取得的圖,顯示依據各波長的縱向球面像差。此處,可鑑別的是由於所顯示的是各波長係鄰近一垂直軸,故縱向球面像差的特性是很優良的。
此外,藉由量測散光場曲率所取得的圖,係依據作為垂直軸之從物側視之的成像面高度(ANGLE)及作為水平軸之焦點(FOCUS)位置,顯示x軸光之直接成份(X)及y軸光之直接成份(Y)的像差特性。此處,可鑑別的是由於所顯示的是X及Y係相互鄰近,故成像不會模糊,且不會出現解析度降低的現象。
此外,藉由量測變形所取得的圖,係依據從物側視之的成像面高度(ANGLE)顯示變形特性,其等係為水平軸。此處,可鑑別的是由於變形程度主要係位在變形的-1至+1之間,其係水平軸,故並無實質上變形。
如第3圖所示,藉由量測彗星像差所取得的圖,係顯示依照成像面高度並依據各波長的正切(tangential)及弧矢(sagittal)的像差特性。此處,可鑑別的是由於所顯示的是各波長係鄰近一水平軸,故出現少量橫向(transversal)色差。
<第二實施例>
第4圖繪示依照本發明第二較佳實施例之成像透鏡之內部結構的側剖面示意圖。
請參照第4圖,依照本發明第二較佳實施例之成像透鏡200係被配置而包含依序從一物側被設置之第一透鏡210、第二透鏡220、第三透鏡230、第四透鏡240、第五透鏡250、及第六透鏡260。此外,依照本發明第二較佳實施例之成像透鏡200可更包含一孔徑光欄205。相較第一透鏡210至第六透鏡260之任何一者,孔徑光欄205被放置而較靠近物側或一成像面側。
首先,為了取得物體(主題)的影像,對應至物體之影像資訊的光係依序穿過第一透鏡210、孔徑光欄205、第二透鏡220、第三透鏡230、第四透鏡240、第五透鏡250、第六透鏡260、及一濾鏡270,然後入射至光接收元件280。
此處,第一透鏡210係被形成而具有正(+)倍率,且具有凸向物側的形狀。
再者,第二透鏡220係被形成而具有正(+)倍率。
再者,第三透鏡230及第四透鏡240之各個可被形成而具有負(-)倍率,然本發明並不需要被限於此。舉例來說,再者,第三透鏡230及第四透鏡240之各個可被形成而具有正(+)倍率。
此處,第三透鏡230與第四透鏡240之至少一者係被形成以具有小於30的阿貝數(V),從而使得顯著地減少色差成為可能。然而,本發明並不需要被限制於此。舉例來說,第三透 鏡230與第四透鏡240之至少一者係被形成以具有介於20至30之範圍的阿貝數(V),從而使得更加顯著地減少色差成為可能。
再者,第五透鏡250可被形成而具有正(+)倍率且具有凸向物側及成像面側的形狀。於此例中,第五透鏡250可被形成而具有反曲點位在其朝向物側之一表面及其朝向一成像面側之一表面之至少之一者。
再者,第六透鏡260係被形成而具有負(-)倍率、凹向成像面側、且具有反曲點位在其朝向一成像面側之一表面。
此處,第一透鏡210、第二透鏡220、第三透鏡230、第四透鏡240、第五透鏡250、第六透鏡260可被形成為如非球面。然而,本發明並不限於此。
此外,相較第一透鏡210至第五透鏡250之任何一者,孔徑光欄205可被設置而較靠近物側或成像面側,並選擇性收集入射光以調整焦長。此處,作為一個例子,相較第一透鏡210,孔徑光欄205可設置而較靠近物側或成像面側。此外,作為另一個例子,孔徑光欄205可被設置在朝向物側之第一透鏡210之一表面及朝向物側之第三透鏡230之一表面之間。然而,依照本發明第二較佳實施例之孔徑光欄205的位置並不限於依照此例及另例所述之位置。
此外,濾鏡270例如是紅外線濾光鏡。然而,依照本發明第二較佳實施例之濾鏡270的種類並不限於此。
此處,紅外線濾光鏡用於阻卻從外部光線排放的幅 射熱,以不被傳送至光接收元件280。
亦即,紅外線濾光鏡具有可經其傳送可見光線並反射紅外光線之結構,以將紅外光線排除至外面。
此外,光接收元件280具有影像形成於其上之一表面,且可被配置影像感測器以轉換對應至主題影像的光學訊號為電訊號。此處,影像感測器可為CCD或CMOS感測器。然而,依照本發明第二較佳實施例之光接收元件並不限於此。
依照本發明第二較佳實施例之成像透鏡200具有之光學特性如以下表格4所示。
如上述表格4所示,依照本發明第二較佳實施例之成像透鏡200之第一透鏡210(L1)、第二透鏡220(L2)、第三透鏡230(L3)、第四透鏡240(L4)、第五透鏡250(L5)、及第六透鏡260(L6)的所有表面為非球面。
此外,上述表格4所述之“-”數值意指其值未被定義。
再者,S1意指決定依照本發明第二較佳實施例之成像透鏡200之光總量的表面,而S1之註記欄位中所述之光欄意指用來調整光總量的孔徑光欄205(S1)。
此處,雖然孔徑光欄205係設置在朝向物側之第一透鏡210的表面,依照本發明第二較佳實施例之孔徑光欄205的位置並不限於此。再者,依照本發明第二較佳實施例之成像透鏡200並不需要被限定在包含孔徑光欄205。
以下表格5顯示依照本發明第二較佳實施例之非球 面透鏡之非球常數值。
如上述表格4及表格5所示,孔徑光欄205(S1)被用來調整光總量之S1係平面的,致使其並不具有非球面常數值。
再者,S14及S15其等係濾鏡270、及S16其係對應至光接收元件280的影像感測器,係平面的,致使其等並不具有非球面常數值。
再者,當假設依照本發明第二較佳實施例之整個成像透鏡200的焦長為F,且第一透鏡210、第二透鏡220、第三透鏡230、第四透鏡240、第五透鏡250、及第六透鏡260的焦長分 別為F1、F2、F3、F4、F5、及F6時,相對的數值係由下述表格6所表示。
依照本發明第二較佳實施例之成像透鏡200中,當假設朝向物側之第一透鏡210之一入射面至一成像面之長度為TTL且整個成像透鏡200的焦長為F時,則滿足下列條件式。
0.95<TTL/F<1.35 (1)
上述條件式(1)係依照本發明第二較佳實施例之TTL與成像透鏡200的倍率的關係式。上述條件式(1)係被滿足,從而使得形成望遠形式之成像透鏡200成為可能。
再者,依照本發明第二較佳實施例,當假設朝向物側之第一透鏡210之一入射面至一成像面之長度為TTL且整個成像透鏡200的焦長為F時,則滿足下列條件式。
1.15<TTL/F<1.45 (2)
因此,上述條件式(2)係被滿足,從而使得形成具有良好市場能力、能更容易確保光學效能、且薄型之成像透鏡200成為可能。
此外,依照本發明第二較佳實施例,當假設第一透鏡210及第二透鏡220的一合成焦長為F12且整個成像透鏡200的焦長為F時,則滿足下列之條件式。
0.5<F/F12<2.5 (3)
上述條件式(3)係依照本發明第二較佳實施例之第一透鏡210及第二透鏡220的倍率的關係式。當成像透鏡200被設計而具有小於或大於上述條件式(3)之值時,軸向效能會劣化,導致市場能力降低,且難以確保光學效能。
因此,上述條件式(3)係被滿足,以使軸向效能增進,從而使得形成具有良好市場能力且能更容易確保光學效能的成像透鏡200成為可能。
此外,依照本發明第二較佳實施例之成像透鏡200中,當假設第三透鏡230及第四透鏡240的一合成焦長為F34且整個成像透鏡200的焦長為F時,則滿足下列條件式。
-2.5<F/F34<-0.4 (4)
上述條件式(4)係依照本發明第二較佳實施例之第三透鏡230及第四透鏡240的倍率的關係式。當成像透鏡200被設計而具有小於或大於上述條件式(4)之值時,色差及偏軸差沒有 被適當地校正,致使市場能力降低,且難以確保光學效能。
因此,上述條件式(4)係被滿足,從而使得形成具有良好市場能力且能更容易確保光學效能的成像透鏡200成為可能。
此外,依照本發明第二較佳實施例之成像透鏡200中,當假設第一透鏡210之焦長為F1且整個成像透鏡200的焦長為F時,則滿足下列條件式。
0<F/F1<1.5 (5)
上述條件式(5)係依照本發明第二較佳實施例之第一透鏡210的倍率的關係式。當成像透鏡200被設計而具有小於或大於上述條件式(5)之值時,光學倍率會降低,致使靈敏度降低。
因此,上述條件式(5)係被滿足,以避免光學倍率降低,從而使得形成具有良好靈敏度的成像透鏡200成為可能。
此外,依照本發明第二較佳實施例之成像透鏡200中,當假設第三透鏡230之焦長為F3且整個成像透鏡200的焦長為F時,則滿足下列之條件式。
0.2<F/F3<2.5 (6)
上述條件式(6)係依照本發明第二較佳實施例之第三透鏡230的倍率的關係式。當成像透鏡200被設計而具有小於或大於上述條件式(6)之值時,光學倍率會分散,致使靈敏度降低。
因此,上述條件式(6)係被滿足,以避免光學倍率分散,從而使得形成具有良好靈敏度的成像透鏡200成為可能。
此外,依照本發明第二較佳實施例之成像透鏡200中,當假設第五透鏡250之焦長為F5、第六透鏡260之焦長為F6、及整個成像透鏡200的焦長為F時,則滿足下列之條件式
0.3<F/F5+F/F6<6.0 (7)
上述條件式(7)係依照本發明第二較佳實施例之第五透鏡250及第六透鏡260的倍率的關係式。上述條件式(7)係被滿足,從而使得形成望遠形式之成像透鏡200成為可能。
此外,依照本發明第二較佳實施例之成像透鏡200中,當假設朝向物側之第一透鏡210之一入射面至一成像面之長度為TTL、且一影像高度為ImgH時,則滿足下列之條件式。
0.35<TTL/2ImgH<0.95 (8)
上述條件式(8)係依照本發明第二較佳實施例之TTL與成像透鏡200之倍率的關係式。上述條件式(8)係被滿足,從而使得形成薄型之成像透鏡200成為可能。
此外,依照本發明第二較佳實施例之成像透鏡200中,當假設成像透鏡200之一視場為FOV時,則滿足下列之條件式。
65<FOV<88 (9)
上述條件式(9)係依照本發明第二較佳實施例之視場與成像透鏡200之倍率的關係式。上述條件式(9)係被滿足,從而使得形成薄型及擬廣角形式之成像透鏡200成為可能。
此外,依照本發明第二較佳實施例之成像透鏡200 中,當假設第一透鏡210及第二透鏡220之阿貝數之平均為v12且第三透鏡230及第四透鏡240之阿貝數之平均為v34時,則滿足下列之條件式。
10<v12-v34<45 (10)
上述條件式(10)係依照本發明第二較佳實施例之第一透鏡210與第二透鏡220、第三透鏡230與第四透鏡240之色散的關係式。上述條件式(10)係被滿足,從而使得有效降低色差成為可能。
此外,依照本發明第二較佳實施例之成像透鏡200中,當假設第三透鏡230之焦長為F3、第四透鏡240之焦長為F4、及整個成像透鏡200的焦長為F時,則滿足下列之條件式。
0<|F/F3|+|F/F4|<3 (11)
上述條件式(11)係依照本發明第二較佳實施例之第三透鏡230與第四透鏡240之光學倍率的關係式。上述條件式(11)係被滿足,從而使得降低像差成為可能。
此外,依照本發明第二較佳實施例之成像透鏡200中,當假設朝向一成像面側之第一透鏡210之一表面的曲率半徑為r12且整個成像透鏡200的焦長為F時,則滿足下列條件式。
0.15<r12/F<0.9 (12)
上述條件式(12)係依照本發明第二較佳實施例之第一透鏡210之曲率半徑之倍率的關係式。上述條件式(12)係被滿足,從而使得形成具有優良光學特性的成像透鏡200成為可能。
此外,依照本發明第二較佳實施例之成像透鏡200中,當假設第一透鏡210之焦長為F1且第三透鏡230之焦長為F3時,則滿足下列條件式。
0<|F1/F3|<25 (13)
上述條件式(13)係依照本發明第二較佳實施例之第一透鏡210及第三透鏡230之倍率的關係式。上述條件式(13)係被滿足,從而使得形成具有優良光學特性的成像透鏡200成為可能。
此外,依照本發明第二較佳實施例之成像透鏡200中,當假設朝向物側之第五透鏡250之一表面的曲率半徑為r9且朝向一成像面側之第五透鏡250之一表面的曲率半徑為r10時,則滿足下列條件式。
0<|(r9-r10)/(r9+r10)|<6 (14)
上述條件式(14)係依照本發明第二較佳實施例之第五透鏡250之倍率的關係式。上述條件式(14)係被滿足,從而使得形成具有正(+)倍率之第五透鏡250成為可能。
此外,依照本發明第二較佳實施例之成像透鏡200中,當假設整個成像透鏡200的焦長為F、第一透鏡210之焦長為F1、及第二透鏡220之焦長為F2時,則滿足下列條件式。
0.2<|F/F1|+|F/F2|<4 (15)
上述條件式(15)係依照本發明第二較佳實施例用於決定整個成像透鏡200之倍率的關係式。上述條件式(15)係被滿 足,從而使得形成具有優良光學特性的成像透鏡200成為可能。
此外,依照本發明第二較佳實施例之成像透鏡200中,當假設第一透鏡210之焦長為F1、第二透鏡220之焦長為F2、第三透鏡230之焦長為F3、及第四透鏡240之焦長為F4時,則滿足下列條件式。
0<(|F1|+|F2|)/(|F3|+|F4|)<30 (16)
上述條件式(16)係依照本發明第二較佳實施例之第一透鏡210、第二透鏡220、第三透鏡230、第四透鏡240之倍率的關係式。上述條件式(16)係被滿足,從而使得形成具有優良光學特性的成像透鏡200成為可能。
此外,依照本發明第二較佳實施例之成像透鏡200中,當假設整個成像透鏡200的焦長為F、第四透鏡240之焦長為F4、第五透鏡250之焦長為F5、第六透鏡260之焦長為F6時,則滿足下列條件式。
0.20<|F/F4|+|F/F5|+|F/F6|<7.5 (17)
上述條件式(17)係依照本發明第二較佳實施例之第五透鏡250、第六透鏡260、第七透鏡270、第八透鏡280之倍率的關係式。上述條件式(17)係被滿足,從而使得形成具有優良光學特性的成像透鏡200成為可能。
此外,依照本發明第二較佳實施例之成像透鏡200中,當假設整個成像透鏡200的焦長為F、及朝向物側之第一透鏡210之一表面與朝向一成像面側之第六透鏡260之一表面在一 光學軸上之一長度為DL時,則滿足下列條件式。
0.7<DL/F<1.2 (18)
上述條件式(18)係被滿足,從而使得形成小型(compact)的成像透鏡200成為可能。
此外,依照本發明第二較佳實施例之成像透鏡200中,當假設第四透鏡240之阿貝數為v4及第五透鏡250之阿貝數為v5時,則滿足下列條件式。
42<v4+v5<115 (19)
上述條件式(19)係依照本發明第二較佳實施例之第四透鏡240及第五透鏡250之色散的關係式。上述條件式(19)係被滿足,從而使得形成具有優良光學特性的成像透鏡200成為可能。
第5圖及第6圖繪示依照本發明第二較佳實施例之像差特性的圖。於第5圖及第6圖中,像差特性係藉由複數個顏色代表複數個波長而被顯示。
此處,第5圖的圖,係依照本發明第二較佳實施例藉由量測縱向球面像差、散光場曲率、及變形而被取得。再者,第6圖的圖,係依照本發明第二較佳實施例藉由量測彗星像差而被取得。
如第5圖所示,藉由量測縱向球面像差所取得的圖,顯示依據各波長的縱向球面像差。此處,可鑑別的是由於所顯示的是各波長係鄰近一垂直軸,故縱向球面像差的特性是很優 良的。
此外,藉由量測散光場曲率所取得的圖,係依據作為垂直軸之從物側視之的成像面高度(ANGLE)及作為水平軸之焦點(FOCUS)位置,顯示x軸光之直接成份(X)及y軸光之直接成份(Y)的像差特性。此處,可鑑別的是由於所顯示的是X及Y係相互鄰近,故成像不會模糊,且不會出現解析度降低的現象。
此外,藉由量測變形所取得的圖,係依據從物側視之的成像面高度(ANGLE)顯示變形特性,其等係為水平軸。此處,可鑑別的是由於變形程度主要係位在變形的-1至+1之間,其係水平軸,故並無實質上變形。
如第6圖所示,藉由量測彗星像差所取得的圖,係顯示依照成像面高度並依據各波長的正切及弧矢的像差特性。此處,可鑑別的是由於所顯示的是各波長係鄰近一水平軸,故出現少量橫向色差。
<第三實施例>
第7圖繪示依照本發明第三較佳實施例之成像透鏡之內部結構的側剖面示意圖。
請參照第7圖,依照本發明第三較佳實施例之成像透鏡300係被配置而包含依序從一物側被設置之第一透鏡310、第二透鏡320、第三透鏡330、第四透鏡340、第五透鏡350、及第六透鏡360。此外,依照本發明第三較佳實施例之成像透鏡300可更包含一孔徑光欄305。相較第一透鏡310至第六透鏡360之 任何一者,孔徑光欄305被放置而較靠近物側或一成像面側。
首先,為了取得物體(主題)的影像,對應至物體之影像資訊的光係依序穿過第一透鏡310、孔徑光欄305、第二透鏡320、第三透鏡330、第四透鏡340、第五透鏡350、第六透鏡360、及一濾鏡370,然後入射至光接收元件380。
此處,第一透鏡310係被形成而具有正(+)倍率,且具有凸向物側的形狀。
再者,第二透鏡320係被形成而具有正(+)倍率。
再者,第三透鏡330係被形成而具有正(+)倍率。
更者,第四透鏡340係被形成而具有負(-)倍率。
此處,第三透鏡330與第四透鏡340之至少一者係被形成以具有小於30的阿貝數(V),從而使得顯著地減少色差成為可能。然而,本發明並不需要被限制於此。舉例來說,第三透鏡330與第四透鏡340之至少一者係被形成以具有介於20至30之範圍的阿貝數(V),從而使得更加顯著地減少色差成為可能。
再者,第五透鏡350可被形成而具有正(+)倍率且具有凸向物側及成像面側的形狀。於此例中,第五透鏡350可被形成而具有反曲點位在其朝向物側之一表面及其朝向一成像面側之一表面之至少之一者。
再者,第六透鏡360係被形成而具有負(-)倍率、凹向成像面側、且具有反曲點位在其朝向一成像面側之一表面。
此處,第一透鏡310、第二透鏡320、第三透鏡330、 第四透鏡340、第五透鏡350、第六透鏡360可被形成為如非球面。然而,本發明並不限於此。
此外,相較第一透鏡310至第五透鏡350之任何一者,孔徑光欄305可被設置而較靠近物側或成像面側,並選擇性收集入射光以調整焦長。此處,作為一個例子,相較第一透鏡310,孔徑光欄305可設置而較靠近物側或成像面側。此外,作為另一個例子,孔徑光欄305可被設置在朝向物側之第一透鏡310之一表面及朝向物側之第三透鏡330之一表面之間。然而,依照本發明第三較佳實施例之孔徑光欄305的位置並不限於依照此例及另例所述之位置。
此外,濾鏡370例如是紅外線濾光鏡。然而,依照本發明第三較佳實施例之濾鏡370的種類並不限於此。
此處,紅外線濾光鏡用於阻卻從外部光線排放的幅射熱,以不被傳送至光接收元件380。
亦即,紅外線濾光鏡具有可經其傳送可見光線並反射紅外光線之結構,以將紅外光線排除至外面。
此外,光接收元件380具有影像形成於其上之一表面,且可被配置影像感測器以轉換對應至主題影像的光學訊號為電訊號。此處,影像感測器可為CCD或CMOS感測器。然而,依照本發明第三較佳實施例之光接收元件並不限於此。
依照本發明第三較佳實施例之成像透鏡300具有之光學特性如以下表格7所示。
如上述表格7所示,依照本發明第三較佳實施例之成像透鏡300之第一透鏡310(L1)、第二透鏡320(L2)、第三透鏡 330(L3)、第四透鏡340(L4)、第五透鏡350(L5)、及第六透鏡360(L6)的所有表面為非球面。
此外,上述表格7所述之“-”數值意指其值未被定義。
再者,S1意指決定依照本發明第三較佳實施例之成像透鏡300之光總量的表面,而S1之註記欄位中所述之光欄意指用來調整光總量的孔徑光欄305(S1)。
此處,雖然孔徑光欄305係設置在朝向物側之第一透鏡310的表面,依照本發明第三較佳實施例之孔徑光欄305的位置並不限於此。再者,依照本發明第三較佳實施例之成像透鏡300並不需要被限定在包含孔徑光欄305。
以下表格8顯示依照本發明第三較佳實施例之非球面透鏡之非球常數值。
如上述表格7及表格8所示,孔徑光欄305(S1)被用來調整光總量之S1係平面的,致使其並不具有非球面常數值。
再者,S14及S15其等係濾鏡370、及S16其係對應至光接收元件380的影像感測器,係平面的,致使其等並不具有非球面常數值。
再者,當假設依照本發明第三較佳實施例之整個成像透鏡300的焦長為F,且第一透鏡310、第二透鏡320、第三透鏡330、第四透鏡340、第五透鏡350、及第六透鏡360的焦長分別為F1、F2、F3、F4、F5、及F6時,相對的數值係由下述表格9所表示。
依照本發明第三較佳實施例之成像透鏡300中,當假設朝向物側之第一透鏡310之一入射面至一成像面之長度為TTL且整個成像透鏡300的焦長為F時,則滿足下列條件式。
0.95<TTL/F<1.35 (1)
上述條件式(1)係依照本發明第三較佳實施例之TTL與成像透鏡300的倍率的關係式。上述條件式(1)係被滿足,從而使得形成望遠形式之成像透鏡300成為可能。
再者,依照本發明第三較佳實施例,當假設朝向物側之第一透鏡310之一入射面至一成像面之長度為TTL且整個成像透鏡300的焦長為F時,則滿足下列條件式。
1.15<TTL/F<1.45 (2)
因此,上述條件式(2)係被滿足,從而使得形成具有良好市場能力、能更容易確保光學效能、且薄型之成像透鏡300成為可能。
此外,依照本發明第三較佳實施例,當假設第一透鏡310及第二透鏡320的一合成焦長為F12且整個成像透鏡300的焦長為F時,則滿足下列之條件式。
0.5<F/F12<2.5 (3)
上述條件式(3)係依照本發明第三較佳實施例之第一透鏡310及第二透鏡320的倍率的關係式。當成像透鏡300被 設計而具有小於或大於上述條件式(3)之值時,軸向效能會劣化,導致市場能力降低,且難以確保光學效能。
因此,上述條件式(3)係被滿足,以使軸向效能增進,從而使得形成具有良好市場能力且能更容易確保光學效能的成像透鏡300成為可能。
此外,依照本發明第三較佳實施例之成像透鏡300中,當假設第三透鏡330及第四透鏡340的一合成焦長為F34且整個成像透鏡300的焦長為F時,則滿足下列條件式。
-2.5<F/F34<-0.4 (4)
上述條件式(4)係依照本發明第三較佳實施例之第三透鏡330及第四透鏡340的倍率的關係式。當成像透鏡300被設計而具有小於或大於上述條件式(4)之值時,會產生色差及偏軸差,致使市場能力降低,且難以確保光學效能。
因此,上述條件式(4)係被滿足,以使色差及偏軸差可被校正,從而使得形成具有良好市場能力且能更容易確保光學效能的成像透鏡300成為可能。
此外,依照本發明第三較佳實施例之成像透鏡300中,當假設第一透鏡310之焦長為F1且整個成像透鏡300的焦長為F時,則滿足下列條件式。
0<F/F1<1.5 (5)
上述條件式(5)係依照本發明第三較佳實施例之第一透鏡310的倍率的關係式。當成像透鏡300被設計而具有小於 或大於上述條件式(5)之值時,光學倍率會降低,致使靈敏度降低。
因此,上述條件式(5)係被滿足,以避免光學倍率降低,從而使得形成具有良好靈敏度的成像透鏡300成為可能。
此外,依照本發明第三較佳實施例之成像透鏡300中,當假設第三透鏡330之焦長為F3且整個成像透鏡300的焦長為F時,則滿足下列之條件式。
0.2<F/F3<2.5 (6)
上述條件式(6)係依照本發明第三較佳實施例之第三透鏡330的倍率的關係式。當成像透鏡300被設計而具有小於或大於上述條件式(6)之值時,光學倍率會分散,致使靈敏度降低。
因此,上述條件式(6)係被滿足,以避免光學倍率分散,從而使得形成具有良好靈敏度的成像透鏡300成為可能。
此外,依照本發明第三較佳實施例之成像透鏡300中,當假設第五透鏡350之焦長為F5、第六透鏡360之焦長為F6、及整個成像透鏡300的焦長為F時,則滿足下列之條件式
0.3<F/F5+F/F6<6.0 (7)
上述條件式(7)係依照本發明第三較佳實施例之第五透鏡350及第六透鏡360的倍率的關係式。上述條件式(7)係被滿足,從而使得形成望遠形式之成像透鏡300成為可能。
此外,依照本發明第三較佳實施例之成像透鏡300中,當假設朝向物側之第一透鏡310之一入射面至一成像面之長度為TTL、且一影像高度為ImgH時,則滿足下列之條件式。
0.35<TTL/2ImgH<0.95 (8)
上述條件式(8)係依照本發明第三較佳實施例之TTL與成像透鏡300之倍率的關係式。上述條件式(8)係被滿足,從而使得形成薄型之成像透鏡300成為可能。
此外,依照本發明第三較佳實施例之成像透鏡300中,當假設成像透鏡300之一視場為FOV時,則滿足下列之條件式。
65<FOV<88 (9)
上述條件式(9)係依照本發明第三較佳實施例之視場與成像透鏡300之倍率的關係式。上述條件式(9)係被滿足,從而使得形成薄型及擬廣角形式之成像透鏡300成為可能。
此外,依照本發明第三較佳實施例之成像透鏡300中,當假設第一透鏡310及第二透鏡320之阿貝數之平均為v12且第三透鏡330及第四透鏡340之阿貝數之平均為v34時,則滿足下列之條件式。
10<v12-v34<45 (10)
上述條件式(10)係依照本發明第三較佳實施例之第一透鏡310與第二透鏡320、第三透鏡330與第四透鏡340之色散的關係式。上述條件式(10)係被滿足,從而使得有效降低色差成為可能。
此外,依照本發明第三較佳實施例之成像透鏡300中,當假設第三透鏡330之焦長為F3、第四透鏡340之焦長為 F4、及整個成像透鏡300的焦長為F時,則滿足下列之條件式。
0<|F/F3|+|F/F4|<3 (11)
上述條件式(11)係依照本發明第三較佳實施例之第三透鏡330與第四透鏡340之光學倍率的關係式。上述條件式(11)係被滿足,從而使得降低像差成為可能。
此外,依照本發明第三較佳實施例之成像透鏡300中,當假設朝向一成像面側之第一透鏡310之一表面的曲率半徑為r12且整個成像透鏡300的焦長為F時,則滿足下列條件式。
0.15<r12/F<0.9 (12)
上述條件式(12)係依照本發明第三較佳實施例之第一透鏡310之曲率半徑之倍率的關係式。上述條件式(12)係被滿足,從而使得形成具有優良光學特性的成像透鏡300成為可能。
此外,依照本發明第三較佳實施例之成像透鏡300中,當假設第一透鏡310之焦長為F1且第三透鏡330之焦長為F3時,則滿足下列條件式。
0<|F1/F3|<25 (13)
上述條件式(13)係依照本發明第三較佳實施例之第一透鏡310及第三透鏡330之倍率的關係式。上述條件式(13)係被滿足,從而使得形成具有優良光學特性的成像透鏡300成為可能。
此外,依照本發明第三較佳實施例之成像透鏡300中,當假設朝向物側之第五透鏡350之一表面的曲率半徑為r9且 朝向一成像面側之第五透鏡350之一表面的曲率半徑為r10時,則滿足下列條件式。
0<|(r9-r10)/(r9+r10)|<6 (14)
上述條件式(14)係依照本發明第三較佳實施例之第五透鏡350之倍率的關係式。上述條件式(14)係被滿足,從而使得形成具有正(+)倍率之第五透鏡350成為可能。
此外,依照本發明第三較佳實施例之成像透鏡300中,當假設整個成像透鏡300的焦長為F、第一透鏡310之焦長為F1、及第二透鏡320之焦長為F2時,則滿足下列條件式。
0.2<|F/F1|+|F/F2|<4 (15)
上述條件式(15)係依照本發明第三較佳實施例用於決定整個成像透鏡300之倍率的關係式。上述條件式(15)係被滿足,從而使得形成具有優良光學特性的成像透鏡300成為可能。
此外,依照本發明第三較佳實施例之成像透鏡300中,當假設第一透鏡310之焦長為F1、第二透鏡320之焦長為F2、第三透鏡330之焦長為F3、及第四透鏡340之焦長為F4時,則滿足下列條件式。
0<(|F1|+|F2|)/(|F3|+|F4|)<30 (16)
上述條件式(16)係依照本發明第三較佳實施例之第一透鏡310、第二透鏡320、第三透鏡330、第四透鏡340之倍率的關係式。上述條件式(16)係被滿足,從而使得形成具有優良光學特性的成像透鏡300成為可能。
此外,依照本發明第三較佳實施例之成像透鏡300中,當假設整個成像透鏡300的焦長為F、第四透鏡340之焦長為F4、第五透鏡350之焦長為F5、第六透鏡360之焦長為F6時,則滿足下列條件式。
0.20<|F/F4|+|F/F5|+|F/F6|<7.5 (17)
上述條件式(17)係依照本發明第三較佳實施例之第五透鏡350、第六透鏡360、第七透鏡370、第八透鏡380之倍率的關係式。上述條件式(17)係被滿足,從而使得形成具有優良光學特性的成像透鏡300成為可能。
此外,依照本發明第三較佳實施例之成像透鏡300中,當假設整個成像透鏡300的焦長為F、及朝向物側之第一透鏡310之一表面與朝向一成像面側之第六透鏡360之一表面在一光學軸上之一長度為DL時,則滿足下列條件式。
0.7<DL/F<1.2 (18)
上述條件式(18)係被滿足,從而使得形成小型(compact)的成像透鏡300成為可能。
此外,依照本發明第三較佳實施例之成像透鏡300中,當假設第四透鏡340之阿貝數為v4及第五透鏡350之阿貝數為v5時,則滿足下列條件式。
42<v4+v5<115 (19)
上述條件式(19)係依照本發明第三較佳實施例之第四透鏡340及第五透鏡350之色散的關係式。上述條件式(19)係 被滿足,從而使得形成具有優良光學特性的成像透鏡300成為可能。
第8圖及第9圖繪示依照本發明第三較佳實施例之像差特性的圖。於第8圖及第9圖中,像差特性係藉由複數個顏色代表複數個波長而被顯示。
此處,第8圖的圖,係依照本發明第三較佳實施例藉由量測縱向球面像差、散光場曲率、及變形而被取得。再者,第9圖的圖,係依照本發明第三較佳實施例藉由量測彗星像差而被取得。
如第8圖所示,藉由量測縱向球面像差所取得的圖,顯示依據各波長的縱向球面像差。此處,可鑑別的是由於所顯示的是各波長係鄰近一垂直軸,故縱向球面像差的特性是很優良的。
此外,藉由量測散光場曲率所取得的圖,係依據作為垂直軸之從物側視之的成像面高度(ANGLE)及作為水平軸之焦點(FOCUS)位置,顯示x軸光之直接成份(X)及y軸光之直接成份(Y)的像差特性。此處,可鑑別的是由於所顯示的是X及Y係相互鄰近,故成像不會模糊,且不會出現解析度降低的現象。
此外,藉由量測變形所取得的圖,係依據從物側視之的成像面高度(ANGLE)顯示變形特性,其等係為水平軸。此處,可鑑別的是由於變形程度主要係位在變形的-1至+1之間,其係水平軸,故並無實質上變形。
如第9圖所示,藉由量測彗星像差所取得的圖,係顯示依照成像面高度並依據各波長的正切及弧矢的像差特性。此處,可鑑別的是由於所顯示的是各波長係鄰近一水平軸,故出現少量橫向色差。
<第四實施例>
第10圖繪示依照本發明第四較佳實施例之成像透鏡之內部結構的側剖面示意圖。
請參照第10圖,依照本發明第四較佳實施例之成像透鏡400係被配置而包含依序從一物側被設置之第一透鏡410、第二透鏡420、第三透鏡430、第四透鏡440、第五透鏡450、及第六透鏡460。此外,依照本發明第四較佳實施例之成像透鏡400可更包含一孔徑光欄405。相較第一透鏡410至第六透鏡460之任何一者,孔徑光欄405被放置而較靠近物側或一成像面側。
首先,為了取得物體(主題)的影像,對應至物體之影像資訊的光係依序穿過第一透鏡410、孔徑光欄405、第二透鏡420、第三透鏡430、第四透鏡440、第五透鏡450、第六透鏡460、及一濾鏡470,然後入射至光接收元件480。
此處,第一透鏡410係被形成而具有正(+)倍率,且具有凸向物側的形狀。
再者,第二透鏡420係被形成而具有正(+)倍率。
再者,第三透鏡430及第四透鏡440係被形成而具有正(+)倍率或負(-)倍率。
此處,第三透鏡430與第四透鏡440之至少一者係被形成以具有小於30的阿貝數(V),從而使得顯著地減少色差成為可能。然而,本發明並不需要被限制於此。舉例來說,第三透鏡430與第四透鏡440之至少一者係被形成以具有介於20至30之範圍的阿貝數(V),從而使得更加顯著地減少色差成為可能。
再者,第五透鏡450可被形成而具有正(+)倍率且具有凹向物側且凸向成像面側的形狀。於此例中,第五透鏡450可被形成而具有反曲點位在其朝向物側之一表面及其朝向一成像面側之一表面之至少之一者。
再者,第六透鏡460係被形成而具有負(-)倍率、凹向成像面側、且具有反曲點位在其朝向一成像面側之一表面。
此處,第一透鏡410、第二透鏡420、第三透鏡430、第四透鏡440、第五透鏡450、第六透鏡460可被形成為如非球面。然而,本發明並不限於此。
此外,相較第一透鏡410至第五透鏡450之任何一者,孔徑光欄405可被設置而較靠近物側或成像面側,並選擇性收集入射光以調整焦長。此處,作為一個例子,相較第一透鏡410,孔徑光欄405可設置而較靠近物側或成像面側。此外,作為另一個例子,孔徑光欄405可被設置在朝向物側之第一透鏡410之一表面及朝向物側之第三透鏡430之一表面之間。然而,依照本發明第四較佳實施例之孔徑光欄405的位置並不限於依照此例及另例所述之位置。
此外,濾鏡470例如是紅外線濾光鏡。然而,依照本發明第四較佳實施例之濾鏡470的種類並不限於此。
此處,紅外線濾光鏡用於阻卻從外部光線排放的幅射熱,以不被傳送至光接收元件480。
亦即,紅外線濾光鏡具有可經其傳送可見光線並反射紅外光線之結構,以將紅外光線排除至外面。
此外,光接收元件480具有影像形成於其上之一表面,且可被配置影像感測器以轉換對應至主題影像的光學訊號為電訊號。此處,影像感測器可為CCD或CMOS感測器。然而,依照本發明第四較佳實施例之光接收元件並不限於此。
依照本發明第四較佳實施例之成像透鏡400具有之光學特性如以下表格10所示。
如上述表格10所示,依照本發明第四較佳實施例之成像透鏡400之第一透鏡410(L1)、第二透鏡420(L2)、第三透鏡430(L3)、第四透鏡440(L4)、第五透鏡450(L5)、及第六透鏡460(L6)的所有表面為非球面。
此外,上述表格10所述之“-”數值意指其值未被定義。
再者,S1意指決定依照本發明第四較佳實施例之成像透鏡400之光總量的表面,而S1之註記欄位中所述之光欄意指用來調整光總量的孔徑光欄405(S1)。
此處,雖然孔徑光欄405係設置在朝向物側之第一透鏡410的表面,依照本發明第四較佳實施例之孔徑光欄405的位置並不限於此。再者,依照本發明第四較佳實施例之成像透鏡 400並不需要被限定在包含孔徑光欄405。
以下表格11顯示依照本發明第四較佳實施例之非球面透鏡之非球常數值。
如上述表格10及表格11所示,孔徑光欄405(S1)被用來調整光總量之S1係平面的,致使其並不具有非球面常數值。
再者,S14及S15其等係濾鏡470、及S16其係對應至光接收元件480的影像感測器,係平面的,致使其等並不具有非球面常數值。
再者,當假設依照本發明第四較佳實施例之整個成像透鏡400的焦長為F,且第一透鏡410、第二透鏡420、第三透鏡430、第四透鏡440、第五透鏡450、及第六透鏡460的焦長分別為F1、F2、F3、F4、F5、及F6時,相對的數值係由下述表格12所表示。
依照本發明第四較佳實施例之成像透鏡400中,當假設朝向物側之第一透鏡410之一入射面至一成像面之長度為TTL且整個成像透鏡400的焦長為F時,則滿足下列條件式。
0.95<TTL/F<1.35 (1)
上述條件式(1)係依照本發明第四較佳實施例之TTL與成像透鏡400的倍率的關係式。上述條件式(1)係被滿足,從而使得形成望遠形式之成像透鏡400成為可能。
再者,依照本發明第四較佳實施例,當假設朝向物側之第一透鏡410之一入射面至一成像面之長度為TTL且整個成像透鏡400的焦長為F時,則滿足下列條件式。
1.15<TTL/F<1.45 (2)
因此,上述條件式(2)係被滿足,從而使得形成具有良好市場能力、能更容易確保光學效能、且薄型之成像透鏡400成為可能。
此外,依照本發明第四較佳實施例,當假設第一透鏡410及第二透鏡420的一合成焦長為F12且整個成像透鏡400的焦長為F時,則滿足下列之條件式。
0.5<F/F12<2.5 (3)
上述條件式(3)係依照本發明第四較佳實施例之第一透鏡410及第二透鏡420的倍率的關係式。當成像透鏡400被設計而具有小於或大於上述條件式(3)之值時,軸向效能會劣化,導致市場能力降低,且難以確保光學效能。
因此,上述條件式(3)係被滿足,以使軸向效能增進,從而使得形成具有良好市場能力且能更容易確保光學效能的成像透鏡400成為可能。
此外,依照本發明第四較佳實施例之成像透鏡400中,當假設第三透鏡430及第四透鏡440的一合成焦長為F34且整個成像透鏡400的焦長為F時,則滿足下列條件式。
-2.5<F/F34<-0.4 (4)
上述條件式(4)係依照本發明第四較佳實施例之第三透鏡430及第四透鏡440的倍率的關係式。當成像透鏡400被設計而具有小於或大於上述條件式(4)之值時,色差及偏軸差沒有被適當地校正,致使市場能力降低,且難以確保光學效能。
因此,上述條件式(4)係被滿足,從而使得形成具有良好市場能力且能更容易確保光學效能的成像透鏡400成為可能。
此外,依照本發明第四較佳實施例之成像透鏡400中,當假設第一透鏡410之焦長為F1且整個成像透鏡400的焦長為F時,則滿足下列條件式。
0<F/F1<1.5 (5)
上述條件式(5)係依照本發明第四較佳實施例之第一透鏡410的倍率的關係式。當成像透鏡400被設計而具有小於或大於上述條件式(5)之值時,光學倍率會降低,致使靈敏度降低。
因此,上述條件式(5)係被滿足,以避免光學倍率降低,從而使得形成具有良好靈敏度的成像透鏡400成為可能。
此外,依照本發明第四較佳實施例之成像透鏡400中,當假設第三透鏡430之焦長為F3且整個成像透鏡400的焦長為F時,則滿足下列之條件式。
0.2<F/F3<2.5 (6)
上述條件式(6)係依照本發明第四較佳實施例之第三透鏡430的倍率的關係式。當成像透鏡400被設計而具有小於 或大於上述條件式(6)之值時,光學倍率會分散,致使靈敏度降低。
因此,上述條件式(6)係被滿足,以避免光學倍率分散,從而使得形成具有良好靈敏度的成像透鏡400成為可能。
此外,依照本發明第四較佳實施例之成像透鏡400中,當假設第五透鏡450之焦長為F5、第六透鏡460之焦長為F6、及整個成像透鏡400的焦長為F時,則滿足下列之條件式
0.3<F/F5+F/F6<6.0 (7)
上述條件式(7)係依照本發明第四較佳實施例之第五透鏡450及第六透鏡460的倍率的關係式。上述條件式(7)係被滿足,從而使得形成望遠形式之成像透鏡400成為可能。
此外,依照本發明第四較佳實施例之成像透鏡400中,當假設朝向物側之第一透鏡410之一入射面至一成像面之長度為TTL、且一影像高度為ImgH時,則滿足下列之條件式。
0.35<TTL/2ImgH<0.95 (8)
上述條件式(8)係依照本發明第四較佳實施例之TTL與成像透鏡400之倍率的關係式。上述條件式(8)係被滿足,從而使得形成薄型之成像透鏡400成為可能。
此外,依照本發明第四較佳實施例之成像透鏡400中,當假設成像透鏡400之一視場為FOV時,則滿足下列之條件式。
65<FOV<88 (9)
上述條件式(9)係依照本發明第四較佳實施例之視 場與成像透鏡400之倍率的關係式。上述條件式(9)係被滿足,從而使得形成薄型及擬廣角形式之成像透鏡400成為可能。
此外,依照本發明第四較佳實施例之成像透鏡400中,當假設第一透鏡410及第二透鏡420之阿貝數之平均為v12且第三透鏡430及第四透鏡440之阿貝數之平均為v34時,則滿足下列之條件式。
10<v12-v34<45 (10)
上述條件式(10)係依照本發明第四較佳實施例之第一透鏡410與第二透鏡420、第三透鏡430與第四透鏡440之色散的關係式。上述條件式(10)係被滿足,從而使得有效降低色差成為可能。
此外,依照本發明第四較佳實施例之成像透鏡400中,當假設第三透鏡430之焦長為F3、第四透鏡440之焦長為F4、及整個成像透鏡400的焦長為F時,則滿足下列之條件式。
0<|F/F3|+|F/F4|<3 (11)
上述條件式(11)係依照本發明第四較佳實施例之第三透鏡430與第四透鏡440之光學倍率的關係式。上述條件式(11)係被滿足,從而使得降低像差成為可能。
此外,依照本發明第四較佳實施例之成像透鏡400中,當假設朝向一成像面側之第一透鏡410之一表面的曲率半徑為r12且整個成像透鏡400的焦長為F時,則滿足下列條件式。
0.15<r12/F<0.9 (12)
上述條件式(12)係依照本發明第四較佳實施例之第一透鏡410之曲率半徑之倍率的關係式。上述條件式(12)係被滿足,從而使得形成具有優良光學特性的成像透鏡400成為可能。
此外,依照本發明第四較佳實施例之成像透鏡400中,當假設第一透鏡410之焦長為F1且第三透鏡430之焦長為F3時,則滿足下列條件式。
0<|F1/F3|<25 (13)
上述條件式(13)係依照本發明第四較佳實施例之第一透鏡410及第三透鏡430之倍率的關係式。上述條件式(13)係被滿足,從而使得形成具有優良光學特性的成像透鏡400成為可能。
此外,依照本發明第四較佳實施例之成像透鏡400中,當假設朝向物側之第五透鏡450之一表面的曲率半徑為r9且朝向一成像面側之第五透鏡450之一表面的曲率半徑為r10時,則滿足下列條件式。
0<|(r9-r10)/(r9+r10)|<6 (14)
上述條件式(14)係依照本發明第四較佳實施例之第五透鏡450之倍率的關係式。上述條件式(14)係被滿足,從而使得形成具有正(+)倍率之第五透鏡450成為可能。
此外,依照本發明第四較佳實施例之成像透鏡400中,當假設整個成像透鏡400的焦長為F、第一透鏡410之焦長為F1、及第二透鏡420之焦長為F2時,則滿足下列條件式。 0.2<|F/F1|+|F/F2|<4 (15)
上述條件式(15)係依照本發明第四較佳實施例用於決定整個成像透鏡400之倍率的關係式。上述條件式(15)係被滿足,從而使得形成具有優良光學特性的成像透鏡400成為可能。
此外,依照本發明第四較佳實施例之成像透鏡400中,當假設第一透鏡410之焦長為F1、第二透鏡420之焦長為F2、第三透鏡430之焦長為F3、及第四透鏡440之焦長為F4時,則滿足下列條件式。
0<(|F1|+|F2|)/(|F3|+|F4|)<30 (16)
上述條件式(16)係依照本發明第四較佳實施例之第一透鏡410、第二透鏡420、第三透鏡430、第四透鏡440之倍率的關係式。上述條件式(16)係被滿足,從而使得形成具有優良光學特性的成像透鏡400成為可能。
此外,依照本發明第四較佳實施例之成像透鏡400中,當假設整個成像透鏡400的焦長為F、第四透鏡440之焦長為F4、第五透鏡450之焦長為F5、第六透鏡460之焦長為F6時,則滿足下列條件式。
0.20<|F/F4|+|F/F5|+|F/F6|<7.5 (17)
上述條件式(17)係依照本發明第四較佳實施例之第五透鏡450、第六透鏡460、第七透鏡470、第八透鏡480之倍率的關係式。上述條件式(17)係被滿足,從而使得形成具有優良光學特性的成像透鏡400成為可能。
此外,依照本發明第四較佳實施例之成像透鏡400中,當假設整個成像透鏡400的焦長為F、及朝向物側之第一透鏡410之一表面與朝向一成像面側之第六透鏡460之一表面在一光學軸上之一長度為DL時,則滿足下列條件式。
0.7<DL/F<1.2 (18)
上述條件式(18)係被滿足,從而使得形成小型的成像透鏡400成為可能。
此外,依照本發明第四較佳實施例之成像透鏡400中,當假設第四透鏡440之阿貝數為v4及第五透鏡450之阿貝數為v5時,則滿足下列條件式。
42<v4+v5<115 (19)
上述條件式(19)係依照本發明第四較佳實施例之第四透鏡440及第五透鏡450之色散的關係式。上述條件式(19)係被滿足,從而使得形成具有優良光學特性的成像透鏡400成為可能。
第11圖及第12圖繪示依照本發明第四較佳實施例之像差特性的圖。於第11圖及第12圖中,像差特性係藉由複數個顏色代表複數個波長而被顯示。
此處,第11圖的圖,係依照本發明第四較佳實施例藉由量測縱向球面像差、散光場曲率、及變形而被取得。再者,第12圖的圖,係依照本發明第四較佳實施例藉由量測彗星像差而被取得。
如第11圖所示,藉由量測縱向球面像差所取得的圖,顯示依據各波長的縱向球面像差。此處,可鑑別的是由於所顯示的是各波長係鄰近一垂直軸,故縱向球面像差的特性是很優良的。
此外,藉由量測散光場曲率所取得的圖,係依據作為垂直軸之從物側視之的成像面高度(ANGLE)及作為水平軸之焦點(FOCUS)位置,顯示x軸光之直接成份(X)及y軸光之直接成份(Y)的像差特性。此處,可鑑別的是由於所顯示的是X及Y係相互鄰近,故成像不會模糊,且不會出現解析度降低的現象。
此外,藉由量測變形所取得的圖,係依據從物側視之的成像面高度(ANGLE)顯示變形特性,其等係為水平軸。此處,可鑑別的是由於變形程度主要係位在變形的-1至+1之間,其係水平軸,故並無實質上變形。
如第12圖所示,藉由量測彗星像差所取得的圖,係顯示依照成像面高度並依據各波長的正切及弧矢的像差特性。此處,可鑑別的是由於所顯示的是各波長係鄰近一水平軸,故出現少量橫向色差。
<第五實施例>
第13圖繪示依照本發明第五較佳實施例之成像透鏡之內部結構的側剖面示意圖。
請參照第13圖,依照本發明第五較佳實施例之成像透鏡500係被配置而包含依序從一物側被設置之第一透鏡510、 第二透鏡520、第三透鏡530、第四透鏡540、第五透鏡550、及第六透鏡560。此外,依照本發明第五較佳實施例之成像透鏡500可更包含一孔徑光欄505。相較第一透鏡510至第六透鏡560之任何一者,孔徑光欄505被放置而較靠近物側或一成像面側。
首先,為了取得物體(主題)的影像,對應至物體之影像資訊的光係依序穿過第一透鏡510、孔徑光欄505、第二透鏡520、第三透鏡530、第四透鏡540、第五透鏡550、第六透鏡560、及一濾鏡570,然後入射至光接收元件580。
此處,第一透鏡510係被形成而具有正(+)倍率,且具有凸向物側的形狀。
再者,第二透鏡520係被形成而具有正(+)倍率。
更者,第三透鏡530及第四透鏡540係被形成而具有正(+)倍率或負(-)倍率。
此處,第三透鏡530與第四透鏡540之至少一者係被形成以具有小於30的阿貝數(V),從而使得顯著地減少色差成為可能。然而,本發明並不需要被限制於此。舉例來說,第三透鏡530與第四透鏡540之至少一者係被形成以具有介於20至30之範圍的阿貝數(V),從而使得更加顯著地減少色差成為可能。
再者,第五透鏡550可被形成而具有正(+)倍率且具有凹向物側及成像面側的形狀。於此例中,第五透鏡550可被形成而具有反曲點位在其朝向物側之一表面及其朝向一成像面側之一表面之至少之一者。
再者,第六透鏡560係被形成而具有負(-)倍率、凹向影像面側、且具有反曲點位在其朝向一成像面側之一表面。
此處,第一透鏡510、第二透鏡520、第三透鏡530、第四透鏡540、第五透鏡550、第六透鏡560可被形成為如非球面。然而,本發明並不限於此。
此外,相較第一透鏡510至第五透鏡550之任何一者,孔徑光欄505可被設置而較靠近物側或成像面側,並選擇性收集入射光以調整焦長。此處,作為一個例子,相較第一透鏡510,孔徑光欄505可設置而較靠近物側或成像面側。此外,作為另一個例子,孔徑光欄505可被設置在朝向物側之第一透鏡510之一表面及朝向物側之第三透鏡530之一表面之間。然而,依照本發明第五較佳實施例之孔徑光欄505的位置並不限於依照此例及另例所述之位置。
此外,濾鏡570例如是紅外線濾光鏡。然而,依照本發明第五較佳實施例之濾鏡570的種類並不限於此。
此處,紅外線濾光鏡用於阻卻從外部光線排放的幅射熱,以不被傳送至光接收元件580。
亦即,紅外線濾光鏡具有可經其傳送可見光線並反射紅外光線之結構,以將紅外光線排除至外面。
此外,光接收元件580具有影像形成於其上之一表面,且可被配置影像感測器以轉換對應至主題影像的光學訊號為電訊號。此處,影像感測器可為CCD或CMOS感測器。然而, 依照本發明第五較佳實施例之光接收元件並不限於此。
依照本發明第五較佳實施例之成像透鏡500具有之光學特性如以下表格13所示。
如上述表格13所示,依照本發明第五較佳實施例之成像透鏡500之第一透鏡510(L1)、第二透鏡520(L2)、第三透鏡530(L3)、第四透鏡540(L4)、第五透鏡550(L5)、及第六透鏡560(L6)的所有表面為非球面。
此外,上述表格13所述之“-”數值意指其值未被定義。
再者,S1意指決定依照本發明第五較佳實施例之成像透鏡510之光總量的表面,而S1之註記欄位中所述之光欄意指用來調整光總量的孔徑光欄505(S1)。
此處,雖然孔徑光欄505係設置在朝向物側之第一透鏡510的表面,依照本發明第五較佳實施例之孔徑光欄505的位置並不限於此。再者,依照本發明第五較佳實施例之成像透鏡500並不需要被限定在包含孔徑光欄505。
以下表格14顯示依照本發明第五較佳實施例之非球面透鏡之非球常數值。
如上述表格13及表格14所示,孔徑光欄505(S1)被用來調整光總量之S1係平面的,致使其並不具有非球面常數值。
再者,S14及S15其等係濾鏡570、及S16其係對應至光接收元件580的影像感測器,係平面的,致使其等並不具有非球面常數值。
再者,當假設依照本發明第五較佳實施例之整個成像透鏡500的焦長為F,且第一透鏡510、第二透鏡520、第三透鏡530、第四透鏡540、第五透鏡550、及第六透鏡560的焦長分別為F1、F2、F3、F4、F5、及F6時,相對的數值係由下述表格15所表示。
依照本發明第五較佳實施例之成像透鏡500中,當假設朝向物側之第一透鏡510之一入射面至一成像面之長度為TTL且整個成像透鏡500的焦長為F時,則滿足下列條件式。
0.95<TTL/F<1.35 (1)
上述條件式(1)係依照本發明第五較佳實施例之TTL與成像透鏡500的倍率的關係式。上述條件式(1)係被滿足,從而使得形成望遠形式之成像透鏡500成為可能。
再者,依照本發明第五較佳實施例,當假設朝向物側之第一透鏡510之一入射面至一成像面之長度為TTL且整個成像透鏡500的焦長為F時,則滿足下列條件式。
1.15<TTL/F<1.45 (2)
上述條件式(2)係被滿足,從而使得形成具有良好市場能力、能更容易確保光學效能、且薄型之成像透鏡500成為可能。
此外,依照本發明第五較佳實施例,當假設第一透鏡510及第二透鏡520的一合成焦長為F12且整個成像透鏡500的焦長為F時,則滿足下列之條件式。
0.5<F/F12<2.5 (3)
上述條件式(3)係依照本發明第五較佳實施例之第一透鏡510及第二透鏡520的倍率的關係式。當成像透鏡500被設計而具有小於或大於上述條件式(3)之值時,軸向效能會劣化,導致市場能力降低,且難以確保光學效能。
因此,上述條件式(3)係被滿足,以使軸向效能增進,從而使得形成具有良好市場能力且能更容易確保光學效能的成像透鏡500成為可能。
此外,依照本發明第五較佳實施例之成像透鏡500中,當假設第三透鏡530及第四透鏡540的一合成焦長為F34且整個成像透鏡500的焦長為F時,則滿足下列條件式。
-2.5<F/F34<-0.4 (4)
上述條件式(4)係依照本發明第五較佳實施例之第三透鏡530及第四透鏡540的倍率的關係式。當成像透鏡500被設計而具有小於或大於上述條件式(4)之值時,色差及偏軸差沒有被適當地校正,致使市場能力降低,且難以確保光學效能。
因此,上述條件式(4)係被滿足,從而使得形成具有良好市場能力且能更容易確保光學效能的成像透鏡500成為可能。
此外,依照本發明第五較佳實施例之成像透鏡500中,當假設第一透鏡510之焦長為F1且整個成像透鏡500的焦長為F時,則滿足下列條件式。
0<F/F1<1.5 (5)
上述條件式(5)係依照本發明第五較佳實施例之第一透鏡510的倍率的關係式。當成像透鏡500被設計而具有小於或大於上述條件式(5)之值時,光學倍率會降低,致使靈敏度降低。
因此,上述條件式(5)係被滿足,以避免光學倍率降低,從而使得形成具有良好靈敏度的成像透鏡500成為可能。
此外,依照本發明第五較佳實施例之成像透鏡500中,當假設第三透鏡530之焦長為F3且整個成像透鏡500的焦長為F時,則滿足下列之條件式。
0.2<F/F3<2.5 (6)
上述條件式(6)係依照本發明第五較佳實施例之第三透鏡530的倍率的關係式。當成像透鏡500被設計而具有小於或大於上述條件式(6)之值時,光學倍率會分散,致使靈敏度降低。
因此,上述條件式(6)係被滿足,以避免光學倍率分散,從而使得形成具有良好靈敏度的成像透鏡500成為可能。
此外,依照本發明第五較佳實施例之成像透鏡500中,當假設第五透鏡550之焦長為F5、第六透鏡560之焦長為F6、及整個成像透鏡500的焦長為F時,則滿足下列之條件式
0.3<F/F5+F/F6<6.0 (7)
上述條件式(7)係依照本發明第五較佳實施例之第五透鏡550及第六透鏡560的倍率的關係式。上述條件式(7)係被滿足,從而使得形成望遠形式之成像透鏡500成為可能。
此外,依照本發明第五較佳實施例之成像透鏡500中,當假設朝向物側之第一透鏡510之一入射面至一成像面之長度為TTL、且一影像高度為ImgH時,則滿足下列之條件式。
0.35<TTL/2ImgH<0.95 (8)
上述條件式(8)係依照本發明第五較佳實施例之TTL與成像透鏡500之倍率的關係式。上述條件式(8)係被滿足,從而使得形成薄型之成像透鏡500成為可能。
此外,依照本發明第五較佳實施例之成像透鏡500中,當假設成像透鏡500之一視場為FOV時,則滿足下列之條件式。
65<FOV<88 (9)
上述條件式(9)係依照本發明第五較佳實施例之視場與成像透鏡500之倍率的關係式。上述條件式(9)係被滿足,從而使得形成薄型及擬廣角形式之成像透鏡500成為可能。
此外,依照本發明第五較佳實施例之成像透鏡500中,當假設第一透鏡510及第二透鏡520之阿貝數之平均為v12且第三透鏡530及第四透鏡540之阿貝數之平均為v34時,則滿足下列之條件式。
10<v12-v34<45 (10)
上述條件式(10)係依照本發明第五較佳實施例之第一透鏡510與第二透鏡520、第三透鏡530與第四透鏡540之色散(dispersion)的關係式。上述條件式(10)係被滿足,從而使得有效降低色差成為可能。
此外,依照本發明第五較佳實施例之成像透鏡500中,當假設第三透鏡530之焦長為F3、第四透鏡540之焦長為F4、及整個成像透鏡500的焦長為F時,則滿足下列之條件式。
0<|F/F3|+|F/F4|<3 (11)
上述條件式(11)係依照本發明第五較佳實施例之第三透鏡530與第四透鏡540之光學倍率的關係式。上述條件式(11)係被滿足,從而使得降低像差(aberration)成為可能。
此外,依照本發明第五較佳實施例之成像透鏡500中,當假設朝向一成像面側之第一透鏡510之一表面的曲率半徑為r12且整個成像透鏡500的焦長為F時,則滿足下列條件式。
0.15<r12/F<0.9 (12)
上述條件式(12)係依照本發明第五較佳實施例之第一透鏡510之曲率半徑之倍率的關係式。上述條件式(12)係被滿足,從而使得形成具有優良光學特性的成像透鏡500成為可能。
此外,依照本發明第五較佳實施例之成像透鏡500中,當假設第一透鏡510之焦長為F1且第三透鏡530之焦長為F3時,則滿足下列條件式。
0<|F1/F3|<25 (13)
上述條件式(13)係依照本發明第五較佳實施例之第一透鏡510及第三透鏡530之倍率的關係式。上述條件式(13)係被滿足,從而使得形成具有優良光學特性的成像透鏡500成為可能。
此外,依照本發明第五較佳實施例之成像透鏡500中,當假設朝向物側之第五透鏡550之一表面的曲率半徑為r9且朝向一成像面側之第五透鏡550之一表面的曲率半徑為r10時,則滿足下列條件式。
0<|(r9-r10)/(r9+r10)|<6 (14)
上述條件式(14)係依照本發明第五較佳實施例之第五透鏡550之倍率的關係式。上述條件式(14)係被滿足,從而使得形成具有正(+)倍率之第五透鏡550成為可能。
此外,依照本發明第五較佳實施例之成像透鏡500中,當假設整個成像透鏡500的焦長為F、第一透鏡510之焦長為F1、及第二透鏡520之焦長為F2時,則滿足下列條件式。
0.2<|F/F1|+|F/F2|<4 (15)
上述條件式(15)係依照本發明第五較佳實施例用於決定整個成像透鏡500之倍率的關係式。上述條件式(15)係被滿足,從而使得形成具有優良光學特性的成像透鏡500成為可能。
此外,依照本發明第五較佳實施例之成像透鏡500中,當假設第一透鏡510之焦長為F1、第二透鏡520之焦長為F2、第三透鏡530之焦長為F3、及第四透鏡540之焦長為F4時, 則滿足下列條件式。
0<(|F1|+|F2|)/(|F3|+|F4|)<30 (16)
上述條件式(16)係依照本發明第五較佳實施例之第一透鏡510、第二透鏡520、第三透鏡530、第四透鏡540之倍率的關係式。上述條件式(16)係被滿足,從而使得形成具有優良光學特性的成像透鏡500成為可能。
此外,依照本發明第五較佳實施例之成像透鏡500中,當假設整個成像透鏡500的焦長為F、第四透鏡540之焦長為F4、第五透鏡550之焦長為F5、第六透鏡560之焦長為F6時,則滿足下列條件式。
0.20<|F/F4|+|F/F5|+|F/F6|<7.5 (17)
上述條件式(17)係依照本發明第五較佳實施例之第五透鏡550、第六透鏡560、第七透鏡570、第八透鏡580之倍率的關係式。上述條件式(17)係被滿足,從而使得形成具有優良光學特性的成像透鏡500成為可能。
此外,依照本發明第五較佳實施例之成像透鏡500中,當假設整個成像透鏡500的焦長為F、及朝向物側之第一透鏡510之一表面與朝向一成像面側之第六透鏡560之一表面在一光學軸(optical axis)上之一長度為DL時,則滿足下列條件式。
0.7<DL/F<1.2 (18)
上述條件式(18)係被滿足,從而使得形成小型的成像透鏡500成為可能。
此外,依照本發明第五較佳實施例之成像透鏡500中,當假設第四透鏡540之阿貝數為v4及第五透鏡550之阿貝數為v5時,則滿足下列條件式。
42<v4+v5<115 (19)
上述條件式(19)係依照本發明第五較佳實施例之第四透鏡540及第五透鏡550之色散的關係式。上述條件式(19)係被滿足,從而使得形成具有優良光學特性的成像透鏡500成為可能。
第14圖及第15圖繪示依照本發明第二較佳實施例之像差特性的圖。於第14圖及第15圖中,像差特性係藉由複數個顏色代表複數個波長而被顯示。
此處,第14圖的圖,係依照本發明第五較佳實施例藉由量測縱向球面像差、散光場曲率、及變形而被取得。再者,第15圖的圖,係依照本發明第五較佳實施例藉由量測彗星像差而被取得。
如第14圖所示,藉由量測縱向球面像差所取得的圖,顯示依據各波長的縱向球面像差。此處,可鑑別的是由於所顯示的是各波長係鄰近一垂直軸,故縱向球面像差的特性是很優良的。
此外,藉由量測散光場曲率所取得的圖,係依據作為垂直軸之從物側視之的成像面高度(ANGLE)及作為水平軸之焦點(FOCUS)位置,顯示x軸光之直接成份(X)及y軸光之直接成份 (Y)的像差特性。此處,可鑑別的是由於所顯示的是X及Y係相互鄰近,故成像不會模糊,且不會出現解析度降低的現象。
此外,藉由量測變形所取得的圖,係依據從物側視之的成像面高度(ANGLE)顯示變形特性,其等係為水平軸。此處,可鑑別的是由於變形程度主要係位在變形的-1至+1之間,其係水平軸,故並無實質上變形。
如第15圖所示,藉由量測彗星像差所取得的圖,係顯示依照成像面高度並依據各波長的正切及弧矢的像差特性。此處,可鑑別的是由於所顯示的是各波長係鄰近一水平軸,故出現少量橫向色差。
<第六實施例>
第16圖繪示依照本發明第六較佳實施例之成像透鏡之內部結構的側剖面示意圖。
請參照第16圖,依照本發明第六較佳實施例之成像透鏡600具有之光學特性如以下表格16所示。
如上述表格16所示,依照本發明第六較佳實施例之成像透鏡600之第一透鏡610(L1)、第二透鏡620(L2)、第三透鏡630(L3)、第四透鏡640(L4)、第五透鏡650(L5)、及第六透鏡660(L6)的所有表面為非球面。
此外,上述表格16所述之“-”數值意指其值未被定義。
再者,S1意指決定依照本發明第六較佳實施例之成像透鏡600之光總量的表面,而S1之註記欄位中所述之光欄意 指用來調整光總量的孔徑光欄605(S1)。
此處,雖然孔徑光欄605係設置在朝向物側之第一透鏡610的表面,依照本發明第六較佳實施例之孔徑光欄605的位置並不限於此。再者,依照本發明第六較佳實施例之成像透鏡600並不需要被限定在包含孔徑光欄605。
以下表格17顯示依照本發明第六較佳實施例之非球面透鏡之非球常數值。
如上述表格16及表格17所示,孔徑光欄605(S1)被用來調整光總量之S1係平面的,致使其並不具有非球面常數 值。
再者,S14及S15其等係濾鏡670、及S16其係對應至光接收元件680的影像感測器,係平面的,致使其等並不具有非球面常數值。
第17圖繪示依照本發明第六較佳實施例之像差特性的圖。於第17圖中,像差特性係藉由複數個顏色代表複數個波長而被顯示。
此處,第17圖的圖,係依照本發明第六較佳實施例藉由量測縱向球面像差、散光場曲率、及變形而被取得。
<第七實施例>
第18圖繪示依照本發明第七較佳實施例之成像透鏡之內部結構的側剖面示意圖。
請參照第18圖,依照本發明第七較佳實施例之成像透鏡700具有之光學特性如以下表格18所示。
如上述表格18所示,依照本發明第七較佳實施例之成像透鏡700之第一透鏡710(L1)、第二透鏡720(L2)、第三透鏡730(L3)、第四透鏡740(L4)、第五透鏡750(L5)、及第六透鏡760(L6)的所有表面為非球面。
此外,上述表格18所述之“-”數值意指其值未被定義。
再者,S1意指決定依照本發明第七較佳實施例之成像透鏡700之光總量的表面,而S1之註記欄位中所述之光欄意指用來調整光總量的孔徑光欄705(S1)。
此處,雖然孔徑光欄705係設置在朝向物側之第一透鏡710的表面,依照本發明第七較佳實施例之孔徑光欄705的位置並不限於此。再者,依照本發明第七較佳實施例之成像透鏡700並不需要被限定在包含孔徑光欄705。
以下表格19顯示依照本發明第七較佳實施例之非球面透鏡之非球常數值。
如上述表格18及表格19所示,孔徑光欄705(S1)被用來調整光總量之S1係平面的,致使其並不具有非球面常數值。
再者,S14及S15其等係濾鏡770、及S16其係對應至光接收元件780的影像感測器,係平面的,致使其等並不具有非球面常數值。
第19圖繪示依照本發明第七較佳實施例之像差特性的圖。於第19圖中,像差特性係藉由複數個顏色代表複數個波長而被顯示。
此處,第19圖的圖,係依照本發明第七較佳實施例藉由量測縱向球面像差、散光場曲率、及變形而被取得。
<第八實施例>
第20圖繪示依照本發明第八較佳實施例之成像透鏡之內部結構的側剖面示意圖。
請參照第20圖,依照本發明第八較佳實施例之成像透鏡800具有之光學特性如以下表格20所示。
如上述表格20所示,依照本發明第八較佳實施例之成像透鏡800之第一透鏡810(L1)、第二透鏡820(L2)、第三透鏡830(L3)、第四透鏡840(L4)、第五透鏡850(L5)、及第六透鏡860(L6)的所有表面為非球面。
此外,上述表格20所述之“-”數值意指其值未被定義。
再者,S1意指決定依照本發明第八較佳實施例之成像透鏡800之光總量的表面,而S1之註記欄位中所述之光欄意指用來調整光總量的孔徑光欄805(S1)。
此處,雖然孔徑光欄805係設置在朝向物側之第一 透鏡810的表面,依照本發明第八較佳實施例之孔徑光欄805的位置並不限於此。再者,依照本發明第八較佳實施例之成像透鏡800並不需要被限定在包含孔徑光欄805。
以下表格21顯示依照本發明第八較佳實施例之非球面透鏡之非球常數值。
如上述表格20及表格21所示,孔徑光欄805(S1)被用來調整光總量之S1係平面的,致使其並不具有非球面常數值。
再者,S14及S15其等係濾鏡870、及S16其係對 應至光接收元件880的影像感測器,係平面的,致使其等並不具有非球面常數值。
第21圖繪示依照本發明第八較佳實施例之像差特性的圖。於第21圖中,像差特性係藉由複數個顏色代表複數個波長而被顯示。
此處,第21圖的圖,係依照本發明第八較佳實施例藉由量測縱向球面像差、散光場曲率、及變形而被取得。
<第九實施例>
第22圖繪示依照本發明第九較佳實施例之成像透鏡之內部結構的側剖面示意圖。
請參照第22圖,依照本發明第九較佳實施例之成像透鏡900具有之光學特性如以下表格22所示。
如上述表格22所示,依照本發明第九較佳實施例之成像透鏡900之第一透鏡910(L1)、第二透鏡920(L2)、第三透鏡930(L3)、第四透鏡940(L4)、第五透鏡950(L5)、及第六透鏡960(L6)的所有表面為非球面。
此外,上述表格22所述之“-”數值意指其值未被定義。
再者,S1意指決定依照本發明第九較佳實施例之成像透鏡900之光總量的表面,而S1之註記欄位中所述之光欄意指用來調整光總量的孔徑光欄905(S1)。
此處,雖然孔徑光欄905係設置在朝向物側之第一透鏡910的表面,依照本發明第九較佳實施例之孔徑光欄905的位置並不限於此。再者,依照本發明第九較佳實施例之成像透鏡 900並不需要被限定在包含孔徑光欄905。
以下表格23顯示依照本發明第九較佳實施例之非球面透鏡之非球常數值。
如上述表格22及表格23所示,孔徑光欄905(S1)被用來調整光總量之S1係平面的,致使其並不具有非球面常數值。
再者,S14及S15其等係濾鏡970、及S16其係對應至光接收元件980的影像感測器,係平面的,致使其等並不具有非球面常數值。
第23圖繪示依照本發明第九較佳實施例之像差特性的圖。於第23圖中,像差特性係藉由複數個顏色代表複數個波長而被顯示。
此處,第23圖的圖,係依照本發明第九較佳實施例藉由量測縱向球面像差、散光場曲率、及變形而被取得。
<第十實施例>
第24圖繪示依照本發明第十較佳實施例之成像透鏡之內部結構的側剖面示意圖。
請參照第24圖,依照本發明第十較佳實施例之成像透鏡1000具有之光學特性如以下表格24所示。
如上述表格24所示,依照本發明第十較佳實施例之成像透鏡1000之第一透鏡1010(L1)、第二透鏡1020(L2)、第三透鏡1030(L3)、第四透鏡1040(L4)、第五透鏡1050(L5)、及第六透鏡1060(L6)的所有表面為非球面。
此外,上述表格24所述之“-”數值意指其值未被定義。
再者,S1意指決定依照本發明第十較佳實施例之成像透鏡1000之光總量的表面,而S1之註記欄位中所述之光欄意指用來調整光總量的孔徑光欄1005(S1)。
此處,雖然孔徑光欄1005係設置在朝向物側之第一透鏡1010的表面,依照本發明第十較佳實施例之孔徑光欄1005的位置並不限於此。再者,依照本發明第十較佳實施例之成像透鏡1000並不需要被限定在包含孔徑光欄1005。
以下表格25顯示依照本發明第十較佳實施例之非球面透鏡之非球常數值。
如上述表格24及表格25所示,孔徑光欄1005(S1)被用來調整光總量之S1係平面的,致使其並不具有非球面常數值。
再者,S14及S15其等係濾鏡1070、及S16其係對應至光接收元件1080的影像感測器,係平面的,致使其等並不具有非球面常數值。
第25圖繪示依照本發明第十較佳實施例之像差特 性的圖。於第25圖中,像差特性係藉由複數個顏色代表複數個波長而被顯示。
此處,第25圖的圖,係依照本發明第十較佳實施例藉由量測縱向球面像差、散光場曲率、及變形而被取得。
<第十一實施例>
第26圖繪示依照本發明第十一較佳實施例之成像透鏡之內部結構的側剖面示意圖。
請參照第26圖,依照本發明第十一較佳實施例之成像透鏡1100具有之光學特性如以下表格26所示。
如上述表格26所示,依照本發明第十一較佳實施例之成像透鏡1100之第一透鏡1110(L1)、第二透鏡1120(L2)、第三透鏡1130(L3)、第四透鏡1140(L4)、第五透鏡1150(L5)、及第六透鏡1160(L6)的所有表面為非球面。
此外,上述表格26所述之“-”數值意指其值未被定義。
再者,S1意指決定依照本發明第十一較佳實施例之成像透鏡1100之光總量的表面,而S1之註記欄位中所述之光欄意指用來調整光總量的孔徑光欄1105(S1)。
此處,雖然孔徑光欄1105係設置在朝向物側之第一透鏡1110的表面,依照本發明第十一較佳實施例之孔徑光欄1105的位置並不限於此。再者,依照本發明第十一較佳實施例之成像透鏡1100並不需要被限定在包含孔徑光欄1105。
以下表格27顯示依照本發明第十一較佳實施例之 非球面透鏡之非球常數值。
如上述表格26及表格27所示,孔徑光欄1105(S1)被用來調整光總量之S1係平面的,致使其並不具有非球面常數值。
再者,S14及S15其等係濾鏡1170、及S16其係對應至光接收元件1180的影像感測器,係平面的,致使其等並不具有非球面常數值。
第27圖繪示依照本發明第十一較佳實施例之像差特性的圖。於第27圖中,像差特性係藉由複數個顏色代表複數 個波長而被顯示。
此處,第27圖的圖,係依照本發明第十一較佳實施例藉由量測縱向球面像差、散光場曲率、及變形而被取得。
<第十二實施例>
第28圖繪示依照本發明第十二較佳實施例之成像透鏡之內部結構的側剖面示意圖。
請參照第28圖,依照本發明第十二較佳實施例之成像透鏡1200具有之光學特性如以下表格28所示。
如上述表格28所示,依照本發明第十二較佳實施例之成像透鏡1200之第一透鏡1210(L1)、第二透鏡1220(L2)、第三透鏡1230(L3)、第四透鏡1240(L4)、第五透鏡1250(L5)、及第六透鏡1260(L6)的所有表面為非球面。
此外,上述表格28所述之“-”數值意指其值未被定義。
再者,S1意指決定依照本發明第十二較佳實施例之成像透鏡1200之光總量的表面,而S1之註記欄位中所述之光欄意指用來調整光總量的孔徑光欄1205(S1)。
此處,雖然孔徑光欄1205係設置在朝向物側之第一透鏡1210的表面,依照本發明第十二較佳實施例之孔徑光欄1205的位置並不限於此。再者,依照本發明第十二較佳實施例之成像透鏡1200並不需要被限定在包含孔徑光欄1205。
以下表格29顯示依照本發明第十二較佳實施例之非球面透鏡之非球常數值。
[表格29]
如上述表格28及表格29所示,孔徑光欄1205(S1)被用來調整光總量之S1係平面的,致使其並不具有非球面常數值。
再者,S14及S15其等係濾鏡1270、及S16其係對應至光接收元件1280的影像感測器,係平面的,致使其等並不具有非球面常數值。
第29圖繪示依照本發明第十二較佳實施例之像差特性的圖。於第29圖中,像差特性係藉由複數個顏色代表複數個波長而被顯示。
此處,第29圖的圖,係依照本發明第十二較佳實施 例藉由量測縱向球面像差、散光場曲率、及變形而被取得。
<第十三實施例>
第30圖繪示依照本發明第十三較佳實施例之成像透鏡之內部結構的側剖面示意圖。
請參照第30圖,依照本發明第十三較佳實施例之成像透鏡1300具有之光學特性如以下表格30所示。
如上述表格30所示,依照本發明第十三較佳實施例之成像透鏡1300之第一透鏡1310(L1)、第二透鏡1320(L2)、第三透鏡1330(L3)、第四透鏡1340(L4)、第五透鏡1350(L5)、及第六透鏡1360(L6)的所有表面為非球面。
此外,上述表格30所述之“-”數值意指其值未被定義。
再者,S1意指決定依照本發明第十三較佳實施例之成像透鏡1300之光總量的表面,而S1之註記欄位中所述之光欄意指用來調整光總量的孔徑光欄1305(S1)。
此處,雖然孔徑光欄1305係設置在朝向物側之第一透鏡1310的表面,依照本發明第十三較佳實施例之孔徑光欄1305的位置並不限於此。再者,依照本發明第十三較佳實施例之成像透鏡1300並不需要被限定在包含孔徑光欄1305。
以下表格31顯示依照本發明第十三較佳實施例之非球面透鏡之非球常數值。
如上述表格30及表格31所示,孔徑光欄1305(S1)被用來調整光總量之S1係平面的,致使其並不具有非球面常數值。
再者,S14及S15其等係濾鏡1370、及S16其係對應至光接收元件1380的影像感測器,係平面的,致使其等並不具有非球面常數值。
第31圖繪示依照本發明第十三較佳實施例之像差特性的圖。於第31圖中,像差特性係藉由複數個顏色代表複數個波長而被顯示。
此處,第31圖的圖,係依照本發明第十三較佳實施例藉由量測縱向球面像差、散光場曲率、及變形而被取得。
<第十四實施例>
第32圖繪示依照本發明第十四較佳實施例之成像透鏡之內部結構的側剖面示意圖。
請參照第32圖,依照本發明第十四較佳實施例之成像透鏡1400具有之光學特性如以下表格32所示。
如上述表格32所示,依照本發明第十四較佳實施例之成像透鏡1400之第一透鏡1410(L1)、第二透鏡1420(L2)、第三透鏡1430(L3)、第四透鏡1440(L4)、第五透鏡1450(L5)、及第六透鏡1460(L6)的所有表面為非球面。
此外,上述表格32所述之“-”數值意指其值未被定義。
再者,S1意指決定依照本發明第十四較佳實施例之成像透鏡1400之光總量的表面,而S1之註記欄位中所述之光欄意指用來調整光總量的孔徑光欄1405(S1)。
此處,雖然孔徑光欄1405係設置在朝向物側之第一透鏡1410的表面,依照本發明第十四較佳實施例之孔徑光欄1405的位置並不限於此。再者,依照本發明第十四較佳實施例之成像透鏡1400並不需要被限定在包含孔徑光欄1405。
以下表格33顯示依照本發明第十四較佳實施例之非球面透鏡之非球常數值。
如上述表格32及表格33所示,孔徑光欄1405(S1)被用來調整光總量之S1係平面的,致使其並不具有非球面常數值。
再者,S14及S15其等係濾鏡1470、及S16其係對應至光接收元件1480的影像感測器,係平面的,致使其等並不具有非球面常數值。
第33圖繪示依照本發明第十四較佳實施例之像差特性的圖。於第33圖中,像差特性係藉由複數個顏色代表複數個波長而被顯示。
此處,第33圖的圖,係依照本發明第十四較佳實施例藉由量測縱向球面像差、散光場曲率、及變形而被取得。
<第十五實施例>
第34圖繪示依照本發明第十五較佳實施例之成像透鏡之內部結構的側剖面示意圖。
請參照第34圖,依照本發明第十五較佳實施例之成像透鏡1500具有之光學特性如以下表格34所示。
如上述表格34所示,依照本發明第十五較佳實施例之成像透鏡1500之第一透鏡1510(L1)、第二透鏡1520(L2)、第三透鏡1530(L3)、第四透鏡1540(L4)、第五透鏡1550(L5)、及第六透鏡1560(L6)的所有表面為非球面。
此外,上述表格34所述之“-”數值意指其值未被定義。
再者,S1意指決定依照本發明第十五較佳實施例之成像透鏡1500之光總量的表面,而S1之註記欄位中所述之光欄意指用來調整光總量的孔徑光欄1505(S1)。
此處,雖然孔徑光欄1505係設置在朝向物側之第一透鏡1510的表面,依照本發明第十五較佳實施例之孔徑光欄1505的位置並不限於此。再者,依照本發明第十五較佳實施例之成像透鏡1500並不需要被限定在包含孔徑光欄1505。
以下表格35顯示依照本發明第十五較佳實施例之非球面透鏡之非球常數值。
如上述表格34及表格35所示,孔徑光欄1505(S1)被用來調整光總量之S1係平面的,致使其並不具有非球面常數值。
再者,S14及S15其等係濾鏡1570、及S16其係對應至光接收元件1580的影像感測器,係平面的,致使其等並不具有非球面常數值。
第35圖繪示依照本發明第十五較佳實施例之像差特性的圖。於第35圖中,像差特性係藉由複數個顏色代表複數個波長而被顯示。
此處,第35圖的圖,係依照本發明第十五較佳實施例藉由量測縱向球面像差、散光場曲率、及變形而被取得。
<第十六實施例>
第36圖繪示依照本發明第十六較佳實施例之成像 透鏡之內部結構的側剖面示意圖。
請參照第36圖,依照本發明第十六較佳實施例之成像透鏡1600具有之光學特性如以下表格36所示。
如上述表格36所示,依照本發明第十六較佳實施例之成像透鏡1600之第一透鏡1610(L1)、第二透鏡1620(L2)、第三透鏡1630(L3)、第四透鏡1640(L4)、第五透鏡1650(L5)、及第六透鏡1660(L6)的所有表面為非球面。
此外,上述表格36所述之“-”數值意指其值未被定義。
再者,S1意指決定依照本發明第十六較佳實施例之成像透鏡1600之光總量的表面,而S1之註記欄位中所述之光欄意指用來調整光總量的孔徑光欄1605(S1)。
此處,雖然孔徑光欄1605係設置在朝向物側之第一透鏡1610的表面,依照本發明第十六較佳實施例之孔徑光欄1605的位置並不限於此。再者,依照本發明第十六較佳實施例之成像透鏡1600並不需要被限定在包含孔徑光欄1605。
以下表格37顯示依照本發明第十六較佳實施例之非球面透鏡之非球常數值。
如上述表格36及表格37所示,孔徑光欄1605(S1)被用來調整光總量之S1係平面的,致使其並不具有非球面常數值。
再者,S14及S15其等係濾鏡1670、及S16其係對應至光接收元件1680的影像感測器,係平面的,致使其等並不具有非球面常數值。
第37圖繪示依照本發明第十六較佳實施例之像差特性的圖。於第37圖中,像差特性係藉由複數個顏色代表複數個波長而被顯示。
此處,第37圖的圖,係依照本發明第十六較佳實施例藉由量測縱向球面像差、散光場曲率、及變形而被取得。
<第十七實施例>
第38圖繪示依照本發明第十七較佳實施例之成像透鏡之內部結構的側剖面示意圖。
請參照第38圖,依照本發明第十七較佳實施例之成像透鏡1700具有之光學特性如以下表格38所示。
如上述表格38所示,依照本發明第十七較佳實施例之成像透鏡1700之第一透鏡1710(L1)、第二透鏡1720(L2)、第三透鏡1730(L3)、第四透鏡1740(L4)、第五透鏡1750(L5)、及第六透鏡1760(L6)的所有表面為非球面。
此外,上述表格38所述之“-”數值意指其值未被定義。
再者,S1意指決定依照本發明第十七較佳實施例之成像透鏡1700之光總量的表面,而S1之註記欄位中所述之光欄意指用來調整光總量的孔徑光欄1705(S1)。
此處,雖然孔徑光欄1705係設置在朝向物側之第一透鏡1710的表面,依照本發明第十七較佳實施例之孔徑光欄1705的位置並不限於此。再者,依照本發明第十七較佳實施例之成像透鏡1700並不需要被限定在包含孔徑光欄1705。
以下表格39顯示依照本發明第十七較佳實施例之非球面透鏡之非球常數值。
如上述表格38及表格39所示,孔徑光欄1705(S1)被用來調整光總量之S1係平面的,致使其並不具有非球面常數值。
再者,S14及S15其等係濾鏡1770、及S16其係對應至光接收元件1780的影像感測器,係平面的,致使其等並不具有非球面常數值。
第39圖繪示依照本發明第十七較佳實施例之像差特性的圖。於第39圖中,像差特性係藉由複數個顏色代表複數個波長而被顯示。
此處,第39圖的圖,係依照本發明第十七較佳實施例藉由量測縱向球面像差、散光場曲率、及變形而被取得。
<第十八實施例>
第40圖繪示依照本發明第十八較佳實施例之成像透鏡之內部結構的側剖面示意圖。
請參照第40圖,依照本發明第十八較佳實施例之成 像透鏡1800具有之光學特性如以下表格40所示。
如上述表格40所示,依照本發明第十八較佳實施例 之成像透鏡1800之第一透鏡1810(L1)、第二透鏡1820(L2)、第三透鏡1830(L3)、第四透鏡1840(L4)、第五透鏡1850(L5)、及第六透鏡1860(L6)的所有表面為非球面。
此外,上述表格40所述之“-”數值意指其值未被定義。
再者,S1意指決定依照本發明第十八較佳實施例之成像透鏡1800之光總量的表面,而S1之註記欄位中所述之光欄意指用來調整光總量的孔徑光欄1805(S1)。
此處,雖然孔徑光欄1805係設置在朝向物側之第一透鏡1810的表面,依照本發明第十八較佳實施例之孔徑光欄1805的位置並不限於此。再者,依照本發明第十八較佳實施例之成像透鏡1800並不需要被限定在包含孔徑光欄1805。
以下表格41顯示依照本發明第十八較佳實施例之非球面透鏡之非球常數值。
如上述表格40及表格41所示,孔徑光欄1805(S1)被用來調整光總量之S1係平面的,致使其並不具有非球面常數值。
再者,S14及S15其等係濾鏡1870、及S16其係對應至光接收元件1880的影像感測器,係平面的,致使其等並不具有非球面常數值。
第41圖繪示依照本發明第十八較佳實施例之像差特性的圖。於第41圖中,像差特性係藉由複數個顏色代表複數個波長而被顯示。
此處,第41圖的圖,係依照本發明第十八較佳實施例藉由量測縱向球面像差、散光場曲率、及變形而被取得。
<第十九實施例>
第42圖繪示依照本發明第十九較佳實施例之成像透鏡之內部結構的側剖面示意圖。
請參照第42圖,依照本發明第十九較佳實施例之成像透鏡1900具有之光學特性如以下表格42所示。
如上述表格42所示,依照本發明第十九較佳實施例之成像透鏡1900之第一透鏡1910(L1)、第二透鏡1920(L2)、第 三透鏡1930(L3)、第四透鏡1940(L4)、第五透鏡1950(L5)、及第六透鏡1960(L6)的所有表面為非球面。
此外,上述表格42所述之“-”數值意指其值未被定義。
再者,S1意指決定依照本發明第十九較佳實施例之成像透鏡1900之光總量的表面,而S1之註記欄位中所述之光欄意指用來調整光總量的孔徑光欄1905(S1)。
此處,雖然孔徑光欄1905係設置在朝向物側之第一透鏡1910的表面,依照本發明第十九較佳實施例之孔徑光欄1905的位置並不限於此。再者,依照本發明第十九較佳實施例之成像透鏡1900並不需要被限定在包含孔徑光欄1905。
以下表格43顯示依照本發明第十九較佳實施例之非球面透鏡之非球常數值。
如上述表格42及表格43所示,孔徑光欄1905(S1)被用來調整光總量之S1係平面的,致使其並不具有非球面常數值。
再者,S14及S15其等係濾鏡1970、及S16其係對應至光接收元件1980的影像感測器,係平面的,致使其等並不具有非球面常數值。
第43圖繪示依照本發明第十九較佳實施例之像差特性的圖。於第43圖中,像差特性係藉由複數個顏色代表複數個波長而被顯示。
此處,第43圖的圖,係依照本發明第十九較佳實施例藉由量測縱向球面像差、散光場曲率、及變形而被取得。
依據本發明較佳實施例,成像透鏡係被形成而具有良好的光學特性,以使其具有高解析度、易於被輕薄化、且具有改善的色差。
綜上所述,雖然本發明已以較佳實施例揭露如上,然其並非用以限定本發明。本發明所屬技術領域中具有通常知識者,在不脫離本發明之精神和範圍內,當可作各種之更動與潤 飾。因此,本發明之保護範圍當視後附之申請專利範圍所界定者為準。
100‧‧‧成像透鏡
105‧‧‧孔徑光欄
110‧‧‧第一透鏡
120‧‧‧第二透鏡
130‧‧‧第三透鏡
140‧‧‧第四透鏡
150‧‧‧第五透鏡
160‧‧‧及第六透鏡
170‧‧‧濾鏡
180‧‧‧光接收元件

Claims (36)

  1. 一種成像透鏡(lens),包括:一第一透鏡,具有正(+)倍率(power);一第二透鏡,具有正(+)倍率;一第三透鏡,具有正(+)倍率或負(-)倍率;一第四透鏡,具有正(+)倍率或負(-)倍率;一第五透鏡,具有正(+)倍率或負(-)倍率;一第六透鏡,具有負(-)倍率;以及其中該第一透鏡、該第二透鏡、該第三透鏡、該第四透鏡、該第五透鏡、及該第六透鏡係依序從一物側而被設置。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成像透鏡,其中該第一透鏡係被形成以成為凸(convex)向該物側。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成像透鏡,其中該第三及該第四透鏡之至少一者係被形成以具有30或更少的阿貝數(Abbe number)。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成像透鏡,其中該第五透鏡係被形成而凸向一成像面側(image surface side)。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成像透鏡,其中該第五透鏡係被形成而具有正(+)倍率且凸向該物側。
  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成像透鏡,其中該第五透鏡係被形成而具有正(+)倍率且凹(concave)向該物側。
  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成像透鏡,其中該第五透鏡 係被形成而具有負(-)倍率且凹向該物側。
  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成像透鏡,其中該第五透鏡係被形成而具有一反曲點(point of inflection)位在其朝向該物側之一表面及其朝向一成像面側之一表面之至少之一者。
  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成像透鏡,其中該第六透鏡係被形成而具有一反曲點位在其朝向一成像面側之一表面。
  10.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成像透鏡,其中該第六透鏡係被形成而凹向一成像面側。
  11.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成像透鏡,其中當假設朝向該物側之該第一透鏡之一入射面(incident surface)至一成像面之長度為TTL且整個該成像透鏡的焦長(focal length)為F時,則滿足0.95<TTL/F<1.45之條件式。
  1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成像透鏡,其中當假設朝向該物側之該第一透鏡之一入射面至一成像面之長度為TTL且整個該成像透鏡的焦長為F時,則滿足1.15<TTL/F<1.45之條件式。
  1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成像透鏡,其中當假設該第一及該第二透鏡的一合成焦長為F12且整個該成像透鏡的焦長為F時,則滿足0.5<F/F12<2.5之條件式。
  1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成像透鏡,其中當假設該第三及該第四透鏡的一合成焦長為F34且整個該成像透鏡的焦長為F時,則滿足-2.5<F/F34<-0.4之條件式。
  1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成像透鏡,其中該第三透鏡係被形成而具有負(-)倍率,該第四透鏡係被形成而具有正(+)倍率。
  1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成像透鏡,其中該第三透鏡係被形成而具有負(-)倍率,及該第四透鏡係被形成而具有負(-)倍率。
  1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成像透鏡,其中該第三透鏡係被形成而具有正(+)倍率,及該第四透鏡係被形成而具有負(-)倍率。
  1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成像透鏡,其中該第三透鏡係被形成而具有正(+)倍率,及該第四透鏡係被形成而具有正(+)倍率。
  1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成像透鏡,更包括一孔徑光欄(aperture stop),相較該第一至該第五透鏡之任何一者,該孔徑光欄被放置而較靠近該物側或一成像面側。
  20.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9項所述之成像透鏡,其中該孔徑光欄係被放置在朝向該物側之該第一透鏡之一表面及朝向該物側之該第三透鏡之一表面之間。
  21.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成像透鏡,其中當假設該第一透鏡之焦長為F1且整個該成像透鏡的焦長為F時,則滿足0<F/F1<1.5之條件式。
  2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成像透鏡,其中當假設該 第三透鏡之焦長為F3且整個該成像透鏡的焦長為F時,則滿足0.2<F/F3<2.5之條件式。
  2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成像透鏡,其中當假設該第五透鏡之焦長為F5、該第六透鏡之焦長為F6、及整個該成像透鏡的焦長為F時,則滿足0.3<F/F5+F/F6<6.0之條件式。
  2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成像透鏡,其中當假設朝向該物側之該第一透鏡之一入射面至一成像面之長度為TTL、且一影像高度為ImgH時,則滿足0.35<TTL/2ImgH<0.95之條件式。
  2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成像透鏡,其中當假設該成像透鏡之一視場(field of view)為FOV時,則滿足65<FOV<88之條件式。
  2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成像透鏡,其中當假設該第一及該第二透鏡之阿貝數之平均為v12且該第三及該第四透鏡之阿貝數之平均為v34時,則滿足10<v12-v34<45之條件式。
  2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成像透鏡,其中當假設該第三透鏡之焦長為F3、該第四透鏡之焦長為F4、及整個該成像透鏡的焦長為F時,則滿足0<|F/F3|+|F/F4|<3之條件式。
  2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成像透鏡,其中當假設朝向該物側之該第一透鏡之一入射面至一成像面之長度為TTL且整個該成像透鏡的焦長為F時,則滿足0.95<TTL/F<1.35之條件式。
  2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成像透鏡,其中當假設朝向一成像面側之該第一透鏡之一表面的曲率半徑(radius of curvature)為r12且整個該成像透鏡的焦長為F時,則滿足0.15<r12/F<0.9之條件式。
  30.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成像透鏡,其中當假設該第一透鏡之焦長為F1且該第三透鏡之焦長為F3時,則滿足0<|F1/F3|<25之條件式。
  31.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成像透鏡,其中當假設朝向該物側之該第五透鏡之一表面的曲率半徑為r9且朝向一成像面側之該第五透鏡之一表面的曲率半徑為r10時,則滿足0<|(r9-r10)/(r9+r10)|<6之條件式。
  3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成像透鏡,其中當假設整個該成像透鏡的焦長為F、該第一透鏡之焦長為F1、及該第二透鏡之焦長為F2時,則滿足0.2<|F/F1|+|F/F2|<4之條件式。
  3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成像透鏡,其中當假設該第一透鏡之焦長為F1、該第二透鏡之焦長為F2、該第三透鏡之焦長為F3、及該第四透鏡之焦長為F4時,則滿足0<(|F1|+|F2|)/(|F3|+|F4|)<30之條件式。
  3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成像透鏡,其中當假設整個該成像透鏡的焦長為F、該第四透鏡之焦長為F4、該第五透鏡之焦長為F5、該第六透鏡之焦長為F6時,則滿足0.20<|F/F4|+|F/F5|+|F/F6|<7.5之條件式。
  3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成像透鏡,其中當假設整個該成像透鏡的焦長為F、及朝向該物側之該第一透鏡之一表面與朝向一成像面側之該第六透鏡之一表面在一光學軸(optical axis)上之一距離為DL時,則滿足0.7<DL/F<1.2之條件式。
  3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成像透鏡,其中當假設該第四透鏡之阿貝數為v4及該第五透鏡之阿貝數為v5時,則滿足42<v4+v5<115之條件式。
TW102133268A 2012-09-14 2013-09-13 成像透鏡 TWI525337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KR20120102380 2012-09-14
KR1020130093090A KR20140035810A (ko) 2012-09-14 2013-08-06 촬상 렌즈
KR1020130107710A KR101505740B1 (ko) 2012-09-14 2013-09-09 촬상 렌즈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418759A true TW201418759A (zh) 2014-05-16
TWI525337B TWI525337B (zh) 2016-03-11

Family

ID=5064553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2133268A TWI525337B (zh) 2012-09-14 2013-09-13 成像透鏡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KR (2) KR20140035810A (zh)
CN (1) CN104133283B (zh)
TW (1) TWI525337B (zh)

Cited B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9316817B2 (en) 2014-07-16 2016-04-19 Ability Opto-Electronics Technology Co. Ltd. Six-piece lens assembly for capturing images
CN105572852A (zh) * 2014-11-03 2016-05-11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摄影镜头和摄影装置
TWI559028B (zh) * 2014-07-21 2016-11-21 先進光電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光學成像系統
TWI622793B (zh) * 2014-06-17 2018-05-01 Samsung Electro-Mechanics Co., Ltd. 透鏡模組
US10133030B2 (en) 2014-06-17 2018-11-20 Samsung Electro-Mechanics Co., Ltd. High resolution lens module
TWI664461B (zh) * 2016-02-15 2019-07-01 先進光電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光學成像系統
CN111367048A (zh) * 2020-03-31 2020-07-03 玉晶光电(厦门)有限公司 光学成像镜头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01719876B1 (ko) 2014-11-11 2017-03-24 삼성전기주식회사 촬상 광학계
KR101709836B1 (ko) 2014-11-17 2017-02-23 삼성전기주식회사 촬상 광학계
KR101681383B1 (ko) 2014-11-18 2016-11-30 삼성전기주식회사 렌즈 모듈
KR102009431B1 (ko) * 2014-12-05 2019-10-21 삼성전기주식회사 촬상 광학계
CN104808321B (zh) * 2015-01-23 2017-05-10 玉晶光电(厦门)有限公司 光学成像镜头及应用此镜头的电子装置
KR101762006B1 (ko) * 2015-07-24 2017-07-26 삼성전기주식회사 촬상 광학계 및 서로 다른 화각을 가진 복수의 촬상 광학계가 장착된 모바일 기기
CN105204138B (zh) * 2015-09-08 2017-11-24 浙江舜宇光学有限公司 摄像镜头
CN108983397B (zh) * 2015-09-23 2020-11-27 大立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影像撷取镜组及取像装置
KR102564885B1 (ko) * 2015-11-02 2023-08-08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단초점 렌즈 광학계 및 그를 포함하는 촬상 장치
KR102296115B1 (ko) 2015-11-26 2021-09-01 삼성전기주식회사 촬상 광학계
KR101813336B1 (ko) * 2015-11-26 2017-12-28 삼성전기주식회사 촬상 광학계
KR101690479B1 (ko) * 2016-03-07 2016-12-28 주식회사 세코닉스 고해상도 촬상 렌즈 시스템
KR20170109468A (ko) * 2016-03-21 2017-09-29 주식회사 에이스솔루텍 촬영 렌즈 광학계
KR101901698B1 (ko) * 2016-05-11 2018-09-27 삼성전기 주식회사 촬상 광학계
KR101914041B1 (ko) * 2016-08-03 2018-11-02 주식회사 코렌 옵티칼 렌즈 어셈블리 및 이를 포함한 전자 장치
TWI616676B (zh) * 2016-08-22 2018-03-01 大立光電股份有限公司 影像鏡片組、取像裝置及電子裝置
KR20180040262A (ko) * 2016-10-12 2018-04-20 삼성전기주식회사 촬상 광학계
CN106405796B (zh) * 2016-11-15 2019-08-09 浙江舜宇光学有限公司 光学成像系统及摄像装置
TWI612329B (zh) * 2016-11-21 2018-01-21 新鉅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六片式顯微鏡鏡片組
JP6815210B2 (ja) * 2017-01-26 2021-01-20 株式会社タムロン 結像光学系及び撮像装置
CN106646832B (zh) * 2017-02-17 2022-11-22 浙江舜宇光学有限公司 摄像镜头
WO2018149064A1 (zh) 2017-02-17 2018-08-23 浙江舜宇光学有限公司 摄像镜头
TWI629531B (zh) * 2017-10-25 2018-07-11 大立光電股份有限公司 取像透鏡組、取像裝置及電子裝置
KR101933422B1 (ko) 2017-10-27 2018-12-28 삼성전기 주식회사 촬상 광학계
US10935759B2 (en) 2017-11-08 2021-03-02 Samsung Electro-Mechanics Co., Ltd. Optical imaging system
KR102118491B1 (ko) * 2017-11-08 2020-06-03 삼성전기주식회사 촬상 광학계
KR102067455B1 (ko) * 2017-12-04 2020-01-20 삼성전기주식회사 촬상 광학계
KR102423974B1 (ko) 2017-12-04 2022-07-22 삼성전기주식회사 촬상 광학계
CN108445605B (zh) * 2018-03-13 2020-07-17 瑞声光学解决方案私人有限公司 摄像光学镜头
CN108319001B (zh) * 2018-03-13 2021-09-24 瑞声光学解决方案私人有限公司 摄像光学镜头
CN108267847B (zh) * 2018-03-13 2020-07-17 瑞声光学解决方案私人有限公司 摄像光学镜头
CN108363174B (zh) * 2018-03-13 2020-06-16 瑞声光学解决方案私人有限公司 摄像光学镜头
CN108363176B (zh) * 2018-03-13 2020-07-17 瑞声光学解决方案私人有限公司 摄像光学镜头
CN109613680B (zh) * 2018-12-31 2020-11-27 诚瑞光学(常州)股份有限公司 摄像光学镜头
KR102126412B1 (ko) * 2019-08-26 2020-06-24 삼성전기주식회사 촬상 광학계
CN110658608B (zh) * 2019-08-29 2021-08-03 福建福光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12mm大孔径、昼夜两用定焦镜头
CN111025561B (zh) * 2019-12-23 2021-09-28 诚瑞光学(常州)股份有限公司 摄像光学镜头
CN113126260B (zh) * 2021-04-30 2022-09-20 广东旭业光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高清成像镜头及摄像装置
WO2023279362A1 (zh) * 2021-07-09 2023-01-12 欧菲光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光学系统、取像模组及电子设备

Family Cites Familie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6225717A (ja) * 1985-07-26 1987-02-03 Asahi Optical Co Ltd 広域色収差補正レンズ系
JP2008250136A (ja) * 2007-03-30 2008-10-16 Fujinon Corp 撮像レンズおよび撮像装置
CN101377566B (zh) * 2007-08-29 2011-01-12 亚洲光学股份有限公司 变焦镜头
JP5426313B2 (ja) * 2009-10-15 2014-02-26 日立マクセル株式会社 撮像レンズ系
CN102109662A (zh) * 2009-12-25 2011-06-29 佛山普立华科技有限公司 取像镜头
TWI432823B (zh) * 2011-06-10 2014-04-01 Largan Precision Co Ltd 影像拾取透鏡組
TWI460465B (zh) * 2012-04-20 2014-11-11 Largan Precision Co Ltd 光學影像鏡頭系統組

Cited By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622793B (zh) * 2014-06-17 2018-05-01 Samsung Electro-Mechanics Co., Ltd. 透鏡模組
US10133030B2 (en) 2014-06-17 2018-11-20 Samsung Electro-Mechanics Co., Ltd. High resolution lens module
US10545317B2 (en) 2014-06-17 2020-01-28 Samsung Electro-Mechanics Co., Ltd. High resolution lens module
US11520121B2 (en) 2014-06-17 2022-12-06 Samsung Electro-Mechanics Co., Ltd. High resolution lens module
US9316817B2 (en) 2014-07-16 2016-04-19 Ability Opto-Electronics Technology Co. Ltd. Six-piece lens assembly for capturing images
TWI559028B (zh) * 2014-07-21 2016-11-21 先進光電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光學成像系統
CN105572852A (zh) * 2014-11-03 2016-05-11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摄影镜头和摄影装置
CN105572852B (zh) * 2014-11-03 2020-03-03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摄影镜头和摄影装置
TWI664461B (zh) * 2016-02-15 2019-07-01 先進光電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光學成像系統
CN111367048A (zh) * 2020-03-31 2020-07-03 玉晶光电(厦门)有限公司 光学成像镜头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I525337B (zh) 2016-03-11
KR20140035810A (ko) 2014-03-24
KR20140035829A (ko) 2014-03-24
CN104133283A (zh) 2014-11-05
KR101505740B1 (ko) 2015-03-25
CN104133283B (zh) 2017-09-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525337B (zh) 成像透鏡
JP5877183B2 (ja) 撮像レンズ
CN107065143B (zh) 镜头模块
US9709774B2 (en) Imaging lens
KR101586025B1 (ko) 촬상 렌즈
KR101980642B1 (ko) 촬상 렌즈
KR20170018622A (ko) 촬상 광학계
KR101933960B1 (ko) 촬상 렌즈
KR20150072511A (ko) 촬영 렌즈 광학계
TWI617830B (zh) 成像鏡頭
TW201326882A (zh) 攝像鏡頭
KR20140089004A (ko) 촬상 렌즈 시스템
KR101729470B1 (ko) 촬영 렌즈 광학계
KR20110137091A (ko) 촬영 렌즈 광학계
KR20120089116A (ko) 촬영 렌즈 광학계
KR101853498B1 (ko) 촬상 렌즈
CN108431663B (zh) 用于拍摄图像的标准到远摄镜头系统
WO2021063103A1 (zh) 光学镜头、摄像头模组和终端
KR20190053067A (ko) 촬상 광학계
CN113568143A (zh) 光学系统、取像模组及电子设备
KR101932235B1 (ko) 촬영 렌즈 광학계
KR101676425B1 (ko) 촬상 렌즈
CN117492185B (zh) 光学成像镜头、摄像模组及终端设备
KR101791180B1 (ko) 촬상 렌즈
US20230280568A1 (en) Optical syste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