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6646832B - 摄像镜头 - Google Patents

摄像镜头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6646832B
CN106646832B CN201710085722.5A CN201710085722A CN106646832B CN 106646832 B CN106646832 B CN 106646832B CN 201710085722 A CN201710085722 A CN 201710085722A CN 106646832 B CN106646832 B CN 106646832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ens
imaging
focal length
effective focal
satisfie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10085722.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6646832A (zh
Inventor
李明
贺凌波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ejiang Sunny Optic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ejiang Sunny Optic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ejiang Sunny Optics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ejiang Sunny Optic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710085722.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6646832B/zh
Publication of CN10664683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646832A/zh
Priority to US16/067,081 priority patent/US11262537B2/en
Priority to PCT/CN2017/088356 priority patent/WO2018149064A1/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664683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646832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13/00Optical objectives specially designed for the purposes specified below
    • G02B13/001Miniaturised objectives for electronic devices, e.g. portable telephones, webcams, PDAs, small digital cameras
    • G02B13/0015Miniaturised objectives for electronic devices, e.g. portable telephones, webcams, PDAs, small digital cameras characterised by the lens design
    • G02B13/002Miniaturised objectives for electronic devices, e.g. portable telephones, webcams, PDAs, small digital cameras characterised by the lens design having at least one aspherical surface
    • G02B13/0045Miniaturised objectives for electronic devices, e.g. portable telephones, webcams, PDAs, small digital cameras characterised by the lens design having at least one aspherical surface having five or more lense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Lense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摄像镜头,该摄像镜头包括沿着光轴从物侧至像侧依次设置的第一透镜、第二透镜、第三透镜、第四透镜、第五透镜、第六透镜。第一透镜、第二透镜和第五透镜具有正光焦度,第三透镜和第六透镜具有负光焦度。摄像镜头的总有效焦距f与摄像镜头的入瞳直径EPD满足f/EPD≤1.7。

Description

摄像镜头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摄像镜头以及装配有这种摄像镜头的摄像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手机市场对高像素手机镜头需求增大,由于手机厚度减薄,限制了镜头总长,从而增加了手机镜头设计的难度。目前光学系统常用的感光元件有电耦合器件(charge-coupled device, CCD)及互补式金属氧化物半导体(complementarymetal-oxide semiconductor,CMOS)图像传感器的性能提高及尺寸减小,对应的摄像镜头也需满足高成像品质及小型化的要求。
为了满足小型化的要求,现有镜头通常配置的F数均在2.0或2.0 以上,如申请号为CN201310360753.9的专利所示,其配置的F数均为2.2,实现镜头减小尺寸的同时具有良好的光学性能。但是随着智能手机等便携式电子产品的不断发展,对成像镜头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特别是针对光线不足(如阴雨天、黄昏等)、手抖等情况,故此2.2或 2.2以上的F数已经无法满足更高阶的成像要求。
发明内容
本申请旨在提供一种适用于便携式电子产品且具有超薄大孔径、良好的成像质量和低敏感度的摄像装置。
根据本申请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摄像镜头。该摄像镜头可包括沿着光轴从物侧至像侧依次设置的第一透镜、第二透镜、第三透镜、第四透镜、第五透镜、第六透镜。其中,第一透镜、第二透镜和第五透镜可具有正光焦度,第三透镜和第六透镜可具有负光焦度。摄像镜头的总有效焦距f与摄像镜头的入瞳直径EPD可满足:f/EPD≤1.7,例如f/EPD≤1.69。
根据本申请的实施方式,第一透镜的物侧面可为凸面。
根据本申请的实施方式,第五透镜的物侧面可为非球面,且可具有至少一个反曲点。
根据本申请的实施方式,第六透镜的物侧面和像侧面可均为非球面,且物侧面和像侧面中的至少一个可具有至少一个反曲点。
根据本申请的实施方式,从第一透镜的物侧面至成像面之间的总长度TTL与成像面上有效像素区域对角线的长度的一半ImgH可满足: TTL/ImgH≤1.7,例如,TTL/ImgH≤1.69。
根据本申请的实施方式,第三透镜的有效焦距f3与总有效焦距f 可满足:-3.0<f3/f≤-1.5,例如,-2.66≤f3/f≤-1.5。
根据本申请的实施方式,第五透镜的有效焦距f5与总有效焦距f 可满足:0<f/f5<1.2,例如,0.46≤f/f5≤1.09。
根据本申请的实施方式,第六透镜的有效焦距f6与总有效焦距f 可满足:-1.5<f/f6<-0.4,例如,-1.42≤f/f6≤-0.45。
根据本申请的实施方式,第一透镜的有效焦距f1与总有效焦距f 可满足:f/f1≤0.7,例如,f/f1≤0.66。
根据本申请的实施方式,第二透镜的有效焦距f2与第五透镜的有效焦距f5可满足:0<f2/f5<1.5,例如,0.20≤f2/f5≤1.37。
根据本申请的实施方式,第一透镜的中心厚度CT1与第二透镜的中心厚度CT2可满足:0.5<CT1/CT2<1.5,例如,0.69≤CT1/CT2≤1.42。
根据本申请的实施方式,第四透镜的中心厚度CT4与第六透镜的中心厚度CT6可满足:0.5<CT4/CT6<1.5,例如,0.54≤CT4/CT6≤1.27。
根据本申请的实施方式,第五透镜的中心厚度CT5与第六透镜的中心厚度CT6可满足:CT6/CT5≤1,例如,CT6/CT5≤0.98。
根据本申请的实施方式,第一透镜的物侧面的曲率半径R1与第一透镜的像侧面的曲率半径R2可满足:R1/R2≤1,例如,R1/R2≤0.90。
根据本申请的实施方式,第二透镜的物侧面的曲率半径R3与第三透镜的像侧面的曲率半径R6可满足:0.5<R3/R6<1.5,例如,0.67≤R3/R6≤1.11。
根据本申请的实施方式,第六透镜的物侧面的曲率半径R11与第六透镜的像侧面的曲率半径R12可满足:(R11-R12)/(R11+R12)<1,例如, (R11-R12)/(R11+R12)≤0.59。
根据本申请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摄像镜头。该摄像镜头可包括沿着光轴从物侧至像侧依次设置的第一透镜、第二透镜、第三透镜、第四透镜、第五透镜和至少一个后续透镜。其中,第一透镜、第二透镜和第五透镜可具有正光焦度,第三透镜可具有负光焦度。第五透镜的有效焦距f5与摄像镜头的总有效焦距f可满足:0<f/f5<1.2,例如, 0.46≤f/f5≤1.09。
根据本申请的实施方式,第一透镜的物侧面可为凸面。
根据本申请的实施方式,第五透镜的物侧面可为非球面,且可具有至少一个反曲点。
根据本申请的实施方式,从第一透镜的物侧面至成像面之间的总长度TTL与成像面上有效像素区域对角线的长度的一半ImgH可满足: TTL/ImgH≤1.7,例如,TTL/ImgH≤1.69。
根据本申请的实施方式,第三透镜的有效焦距f3与总有效焦距f 可满足:-3.0<f3/f≤-1.5,例如,-2.66≤f3/f≤-1.5。
根据本申请的实施方式,第一透镜的有效焦距f1与总有效焦距f 可满足:f/f1≤0.7,例如,f/f1≤0.66。
根据本申请的实施方式,第二透镜的有效焦距f2与第五透镜的有效焦距f5可满足:0<f2/f5<1.5,例如,0.20≤f2/f5≤1.37。
根据本申请的实施方式,第一透镜的中心厚度CT1与第二透镜的中心厚度CT2可满足:0.5<CT1/CT2<1.5,例如,0.69≤CT1/CT2≤1.42。
根据本申请的实施方式,第一透镜的物侧面的曲率半径R1与第一透镜的像侧面的曲率半径R2可满足:R1/R2≤1,例如,R1/R2≤0.90。
根据本申请的实施方式,第二透镜的物侧面的曲率半径R3与第三透镜的像侧面的曲率半径R6可满足:0.5<R3/R6<1.5,例如,0.67≤R3/R6≤1.11。
根据本申请的实施方式,至少一个后续透镜可包括第六透镜,第六透镜可具有负光焦度。
根据本申请的实施方式,第六透镜的物侧面和像侧面可均为非球面,且物侧面和像侧面中的至少一个可具有至少一个反曲点。
根据本申请的实施方式,第六透镜的有效焦距f6与总有效焦距f 可满足:-1.5<f/f6<-0.4,例如,-1.42≤f/f6≤-0.45。
根据本申请的实施方式,第四透镜的中心厚度CT4与第六透镜的中心厚度CT6可满足:0.5<CT4/CT6<1.5,例如,0.54≤CT4/CT6≤1.27。
根据本申请的实施方式,第五透镜的中心厚度CT5与第六透镜的中心厚度CT6可满足:CT6/CT5≤1,例如,CT6/CT5≤0.98。
根据本申请的实施方式,第六透镜的物侧面的曲率半径R11与第六透镜的像侧面的曲率半径R12可满足:(R11-R12)/(R11+R12)<1,例如, (R11-R12)/(R11+R12)≤0.59。
根据本申请的另一方面,还提供了一种摄像镜头。该摄像镜头可包括沿着光轴从物侧至像侧依次设置的第一透镜、第二透镜、第三透镜、第四透镜、第五透镜、第六透镜。其中,第一透镜、第二透镜和第五透镜可具有正光焦度,第三透镜和第六透镜可具有负光焦度。第六透镜的有效焦距f6与摄像镜头的总有效焦距f可满足:-1.5<f/f6<-0.4,例如,-1.42≤f/f6≤-0.45。
根据本申请的实施方式,第一透镜的物侧面可为凸面。
根据本申请的实施方式,第五透镜的物侧面可为非球面,且可具有至少一个反曲点。
根据本申请的实施方式,第六透镜的物侧面和像侧面可均为非球面,且物侧面和像侧面中的至少一个可具有至少一个反曲点。
根据本申请的实施方式,从第一透镜的物侧面至成像面之间的总长度TTL与成像面上有效像素区域对角线的长度的一半ImgH可满足: TTL/ImgH≤1.7,例如,TTL/ImgH≤1.69。
根据本申请的实施方式,第三透镜的有效焦距f3与总有效焦距f 可满足:-3.0<f3/f≤-1.5,例如,-2.66≤f3/f≤-1.5。
根据本申请的实施方式,第六透镜的有效焦距f6与总有效焦距f 可满足:-1.5<f/f6<-0.4,例如,-1.42≤f/f6≤-0.45。
根据本申请的实施方式,第一透镜的有效焦距f1与总有效焦距f 可满足:f/f1≤0.7,例如,f/f1≤0.66。
根据本申请的实施方式,第二透镜的有效焦距f2与第五透镜的有效焦距f5可满足:0<f2/f5<1.5,例如,0.20≤f2/f5≤1.37。
根据本申请的实施方式,第一透镜的中心厚度CT1与第二透镜的中心厚度CT2可满足:0.5<CT1/CT2<1.5,例如,0.69≤CT1/CT2≤1.42。
根据本申请的实施方式,第四透镜的中心厚度CT4与第六透镜的中心厚度CT6可满足:0.5<CT4/CT6<1.5,例如,0.54≤CT4/CT6≤1.27。
根据本申请的实施方式,第五透镜的中心厚度CT5与第六透镜的中心厚度CT6可满足:CT6/CT5≤1,例如,CT6/CT5≤0.98。
根据本申请的实施方式,第一透镜的物侧面的曲率半径R1与第一透镜的像侧面的曲率半径R2可满足:R1/R2≤1,例如,R1/R2≤0.90。
根据本申请的实施方式,第二透镜的物侧面的曲率半径R3与第三透镜的像侧面的曲率半径R6可满足:0.5<R3/R6<1.5,例如,0.67≤R3/R6≤1.11。
根据本申请的实施方式,第二透镜的物侧面的曲率半径R3与第三透镜的像侧面的曲率半径R6可满足:0.5<R3/R6<1.5,例如,0.67≤R3/R6≤1.11。
根据本申请的实施方式,第六透镜的物侧面的曲率半径R11与第六透镜的像侧面的曲率半径R12可满足:(R11-R12)/(R11+R12)<1,例如, (R11-R12)/(R11+R12)≤0.59。
摄像装置根据本申请的另一方面,还提供了一种摄像镜头。该摄像镜头可包括沿着光轴从物侧至像侧依次设置的第一透镜、第二透镜、第三透镜、第四透镜、第五透镜和至少一个后续透镜。其中,第一透镜、第二透镜和第五透镜可具有正光焦度,第三透镜可具有负光焦度。第二透镜的有效焦距f2与第五透镜的有效焦距f5可满足:0<f2/f5<1.5,例如,0.20≤f2/f5≤1.37。
根据本申请的实施方式,第一透镜的物侧面可为凸面。
根据本申请的实施方式,第五透镜的物侧面可为非球面,且可具有至少一个反曲点。
根据本申请的实施方式,从第一透镜的物侧面至成像面之间的总长度TTL与成像面上有效像素区域对角线的长度的一半ImgH可满足: TTL/ImgH≤1.7,例如,TTL/ImgH≤1.69。
根据本申请的实施方式,第三透镜的有效焦距f3与总有效焦距f 可满足:-3.0<f3/f≤-1.5,例如,-2.66≤f3/f≤-1.5。
根据本申请的实施方式,第一透镜的有效焦距f1与总有效焦距f 可满足:f/f1≤0.7,例如,f/f1≤0.66。
根据本申请的实施方式,第一透镜的中心厚度CT1与第二透镜的中心厚度CT2可满足:0.5<CT1/CT2<1.5,例如,0.69≤CT1/CT2≤1.42。
根据本申请的实施方式,第一透镜的物侧面的曲率半径R1与第一透镜的像侧面的曲率半径R2可满足:R1/R2≤1,例如,R1/R2≤0.90。
根据本申请的实施方式,第二透镜的物侧面的曲率半径R3与第三透镜的像侧面的曲率半径R6可满足:0.5<R3/R6<1.5,例如,0.67≤R3/R6≤1.11。
根据本申请的实施方式,至少一个后续透镜可包括第六透镜,第六透镜可具有负光焦度。
根据本申请的实施方式,第六透镜的物侧面和像侧面可均为非球面,且物侧面和像侧面中的至少一个可具有至少一个反曲点。
根据本申请的实施方式,第四透镜的中心厚度CT4与第六透镜的中心厚度CT6可满足:0.5<CT4/CT6<1.5,例如,0.54≤CT4/CT6≤1.27。
根据本申请的实施方式,第五透镜的中心厚度CT5与第六透镜的中心厚度CT6可满足:CT6/CT5≤1,例如,CT6/CT5≤0.98。
根据本申请的实施方式,第六透镜的物侧面的曲率半径R11与第六透镜的像侧面的曲率半径R12可满足:(R11-R12)/(R11+R12)<1,例如, (R11-R12)/(R11+R12)≤0.59。
根据本申请的另一方面,还提供了一种可装配有上述摄像镜头的摄像装置。
附图说明
通过参照以下附图进行的详细描述,本申请的实施方式的以上及其它优点将变得显而易见,附图旨在示出本申请的示例性实施方式而非对其进行限制。在附图中:
图1示出了本申请的实施例1的摄像镜头的示意性结构图;
图2A示出了实施例1的摄像镜头的轴上色差曲线;
图2B示出了实施例1的摄像镜头的象散曲线;
图2C示出了实施例1的摄像镜头的畸变曲线;
图2D示出了实施例1的摄像镜头的倍率色差曲线;
图3示出了本申请的实施例2的摄像镜头的示意性结构图;
图4A示出了实施例2的摄像镜头的轴上色差曲线;
图4B示出了实施例2的摄像镜头的象散曲线;
图4C示出了实施例2的摄像镜头的畸变曲线;
图4D示出了实施例2的摄像镜头的倍率色差曲线;
图5示出了本申请的实施例3的摄像镜头的示意性结构图;
图6A示出了实施例3的摄像镜头的轴上色差曲线;
图6B示出了实施例3的摄像镜头的象散曲线;
图6C示出了实施例3的摄像镜头的畸变曲线;
图6D示出了实施例3的摄像镜头的倍率色差曲线;
图7示出了本申请的实施例4的摄像镜头的示意性结构图;
图8A示出了实施例4的摄像镜头的轴上色差曲线;
图8B示出了实施例4的摄像镜头的象散曲线;
图8C示出了实施例4的摄像镜头的畸变曲线;
图8D示出了实施例4的摄像镜头的倍率色差曲线;
图9示出了本申请的实施例5的摄像镜头的示意性结构图;
图10A示出了实施例5的摄像镜头的轴上色差曲线;
图10B示出了实施例5的摄像镜头的象散曲线;
图10C示出了实施例5的摄像镜头的畸变曲线;
图10D示出了实施例5的摄像镜头的倍率色差曲线;
图11示出了本申请的实施例6的摄像镜头的示意性结构图;
图12A示出了实施例6的摄像镜头的轴上色差曲线;
图12B示出了实施例6的摄像镜头的象散曲线;
图12C示出了实施例6的摄像镜头的畸变曲线;
图12D示出了实施例6的摄像镜头的倍率色差曲线;
图13示出了本申请的实施例7的摄像镜头的示意性结构图;
图14A示出了实施例7的摄像镜头的轴上色差曲线;
图14B示出了实施例7的摄像镜头的象散曲线;
图14C示出了实施例7的摄像镜头的畸变曲线;
图14D示出了实施例7的摄像镜头的倍率色差曲线;
图15示出了本申请的实施例8的摄像镜头的示意性结构图;
图16A示出了实施例8的摄像镜头的轴上色差曲线;
图16B示出了实施例8的摄像镜头的象散曲线;
图16C示出了实施例8的摄像镜头的畸变曲线;
图16D示出了实施例8的摄像镜头的倍率色差曲线;
图17示出了本申请的实施例9的摄像镜头的示意性结构图;
图18A示出了实施例9的摄像镜头的轴上色差曲线;
图18B示出了实施例9的摄像镜头的象散曲线;
图18C示出了实施例9的摄像镜头的畸变曲线;
图18D示出了实施例9的摄像镜头的倍率色差曲线;
图19示出了本申请的实施例10的摄像镜头的示意性结构图;
图20A示出了实施例10的摄像镜头的轴上色差曲线;
图20B示出了实施例10的摄像镜头的象散曲线;
图20C示出了实施例10的摄像镜头的畸变曲线;
图20D示出了实施例10的摄像镜头的倍率色差曲线;
图21示出了本申请的实施例11的摄像镜头的示意性结构图;
图22A示出了实施例11的摄像镜头的轴上色差曲线;
图22B示出了实施例11的摄像镜头的象散曲线;
图22C示出了实施例11的摄像镜头的畸变曲线;
图22D示出了实施例11的摄像镜头的倍率色差曲线;
图23示出了本申请的实施例12的摄像镜头的示意性结构图;
图24A示出了实施例12的摄像镜头的轴上色差曲线;
图24B示出了实施例12的摄像镜头的象散曲线;
图24C示出了实施例12的摄像镜头的畸变曲线;
图24D示出了实施例12的摄像镜头的倍率色差曲线。
图25示出了本申请的实施例13的摄像镜头的示意性结构图;
图26A示出了实施例13的摄像镜头的轴上色差曲线;
图26B示出了实施例13的摄像镜头的象散曲线;
图26C示出了实施例13的摄像镜头的畸变曲线;
图26D示出了实施例13的摄像镜头的倍率色差曲线。
图27示出了本申请的实施例14的摄像镜头的示意性结构图;
图28A示出了实施例14的摄像镜头的轴上色差曲线;
图28B示出了实施例14的摄像镜头的象散曲线;
图28C示出了实施例14的摄像镜头的畸变曲线;以及
图28D示出了实施例14的摄像镜头的倍率色差曲线。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更好地理解本申请,将参考附图对本申请的各个方面做出更详细的说明。应理解,这些详细说明只是对本申请的示例性实施方式的描述,而非以任何方式限制本申请的范围。在说明书全文中,相同的附图标号指代相同的元件。表述“和/或”包括相关联的所列项目中的一个或多个的任何和全部组合。
应注意,在本说明书中,第一、第二、第三等的表述仅用于将一个特征与另一个特征区分开来,而不表示对特征的任何限制。因此,在不背离本申请的教导的情况下,下文中讨论的第一透镜也可被称作第二透镜或第三透镜。
在附图中,为了便于说明,已稍微夸大了透镜的厚度、尺寸和形状,但应理解各部件的尺寸不由附图限制,而是可在一定的范围内适当调整。具体来讲,附图中所示的球面或非球面的形状通过示例的方式示出。即,球面或非球面的形状不限于附图中示出的球面或非球面的形状。附图仅为示例而并非严格按比例绘制。
在这里,近轴区域是指光轴附近的区域。第一透镜是最靠近物体的透镜而第六透镜是最靠近感光元件的透镜。在本文中,每个透镜中最靠近物体的表面称为物侧面,每个透镜中最靠近成像面的表面称为像侧面。
还应理解的是,用语“包括”、“包括有”、“具有”、“包含”和/或“包含有”,当在本说明书中使用时表示存在所陈述的特征、整体、步骤、操作、元件和/或部件,但不排除存在或添加一个或多个其它特征、整体、步骤、操作、元件、部件和/或它们的组合。此外,当诸如“...中的至少一个”的表述出现在所列特征的列表之后时,修饰整个所列特征,而不是修饰列表中的单独元件。此外,当描述本申请的实施方式时,使用“可以/可”表示“本申请的一个或多个实施方式”。并且,用语“示例性的”旨在指代示例或举例说明。
除非另外限定,否则本文中使用的所有用语(包括技术用语和科学用语)均具有与本申请所属领域普通技术人员的通常理解相同的含义。还应理解的是,用语(例如在常用词典中定义的用语)应被解释为具有与它们在相关技术的上下文中的含义一致的含义,并且将不被以理想化或过度正式意义解释,除非本文中明确如此限定。
以下对本申请的特征、原理和其他方面进行详细描述。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摄像镜头。根据本申请的示例性实施方式的摄像镜头可包括沿着光轴从物侧至像侧依次设置的第一透镜、第二透镜、第三透镜、第四透镜、第五透镜、第六透镜,并且该摄像镜头可具有总有效焦距f和入瞳直径EPD。
在示例性实施方式中,第一透镜、第二透镜和第五透镜可具有正光焦度,第三透镜和第六透镜可具有负光焦度。摄像镜头的总有效焦距 f与摄像镜头的入瞳直径EPD之间可满足f/EPD≤1.7,更具体地,满足f/EPD≤1.69。通过合理地选择各透镜的焦距并适当地调整摄像镜头的总有效焦距和入瞳直径,能够使摄像镜头尽可能地薄,同时具有大孔径、低敏感度,还能够使摄像系统尽可能地小型化。
在示例性实施方式中,第一透镜的物侧面可为凸面。
在示例性实施方式中,第五透镜的物侧面可为非球面,且可具有至少一个反曲点。
在示例性实施方式中,第六透镜的物侧面和像侧面可均为非球面,且物侧面和像侧面中的至少一个可具有至少一个反曲点。
在示例性实施方式中,从第一透镜的物侧面至成像面之间的总长度 TTL与成像面上有效像素区域对角线的长度的一半ImgH可满足TTL/ImgH≤1.7,更具体地,满足TTL/ImgH≤1.69。这样设计的摄像镜头在加大通光量的过程中,使摄像系统具有大光圈优势,增强暗环境下的成像效果,同时减小边缘视场的像差。
在示例性实施方式中,第三透镜的有效焦距f3与总有效焦距f可满足-3.0<f3/f≤-1.5,更具体地,满足-2.66≤f3/f≤-1.5。具有这种配置的摄像镜头能够合理地分配第三透镜的光焦度,降低公差敏感性,并维持摄像系统小型化。
在示例性实施方式中,第五透镜的有效焦距f5与总有效焦距f可满足0<f/f5<1.2,更具体地,满足0.46≤f/f5≤1.09,从而有助于缩短摄像系统总长,降低摄像系统敏感度,同时兼顾高像质和良好的工艺性。
在示例性实施方式中,第六透镜的有效焦距f6与总有效焦距f可满足-1.5<f/f6<-0.4,更具体地,满足-1.42≤f/f6≤-0.45,从而有助于矫正系统的色差。其中,在摄像镜头中,f/f6的值太大则不利于色差的矫正,太小则第五透镜工艺性不好。满足-1.5<f/f6<-0.4摄像镜头能够兼顾画质和工艺性。
在示例性实施方式中,第一透镜的有效焦距f1与总有效焦距f可满足f/f1≤0.7,更具体地,满足f/f1≤0.66。第一透镜的有效焦距和总有效焦距的这种配置有利于组装,可以分散外部视场的主光线焦度有助于,同时能够矫正球差。
在示例性实施方式中,第二透镜的有效焦距f2与第五透镜的有效焦距f5可满足0<f2/f5<1.5,更具体地,满足0.20≤f2/f5≤1.37。适当地配置分配第二透镜和第五透镜的光焦度,可有效减小整个摄像系统的像差,并且降低摄像系统的敏感性。
在示例性实施方式中,第一透镜的中心厚度CT1与第二透镜的中心厚度CT2可满足0.5<CT1/CT2<1.5,更具体地,满足0.69≤CT1/CT2≤ 1.42。第一透镜和第二透镜的这种配置能够用第二透镜来弥补第一透镜高级像差的矫正效果,从而有利于保证镜片成型工艺性和组装的稳定性。
在示例性实施方式中,第四透镜的中心厚度CT4与第六透镜的中心厚度CT6可满足:0.5<CT4/CT6<1.5,更具体地,满足0.54≤CT4/CT6≤1.27。另外,第五透镜的中心厚度CT5与第六透镜的中心厚度CT6可满足CT6/CT5≤1,更具体地,满足CT6/CT5≤0.98。第四透镜、第五透镜和第六透镜的这种配置有助于镜片尺寸分布均匀,保证组装稳定性,并且减小整个摄像系统的像差,缩短摄像系统的总长。
在示例性实施方式中,第一透镜的物侧面的曲率半径R1与第一透镜的像侧面的曲率半径R2可满足R1/R2≤1,更具体地,满足R1/R2≤ 0.90,从而有助于减少球差以及象散的产生。
在示例性实施方式中,第二透镜的物侧面的曲率半径R3与第三透镜的像侧面的曲率半径R6可满足0.5<R3/R6<1.5,更具体地,满足0.67 ≤R3/R6≤1.11。第二透镜和第三透镜配合,可以矫正系统的色差,但是,当第二透镜和第三透镜的曲率半径偏差过大时,不利于色差的矫正,过于接近时,则不利于单色像差的矫正。当第二透镜的物侧面的曲率半径 R3与第三透镜的像侧面的曲率半径R6满足0.5<R3/R6<1.5时,能够实现各种像差的平衡。
在示例性实施方式中,第六透镜的物侧面的曲率半径R11与第六透镜的像侧面的曲率半径R12可满足(R11-R12)/(R11+R12)<1,更具体地,满足(R11-R12)/(R11+R12)≤0.59,从而有助于修正摄像系统的整体像差。
本申请还提供了另一种摄像镜头。该摄像镜头可包括沿着光轴从物侧至像侧依次设置的第一透镜、第二透镜、第三透镜、第四透镜、第五透镜和至少一个后续透镜。第一透镜、第二透镜和第五透镜可具有正光焦度,第三透镜可具有负光焦度。第五透镜的有效焦距f5与摄像镜头的总有效焦距f可满足0<f/f5<1.2,更具体地,满足0.46≤f/f5≤ 1.09,从而有助于缩短摄像系统总长,降低摄像系统敏感度,同时兼顾高像质和良好的工艺性。
在另一示例性实施方式中,第一透镜的物侧面可为凸面。
在另一示例性实施方式中,第五透镜的物侧面可为非球面,且可具有至少一个反曲点。
在另一示例性实施方式中,从第一透镜的物侧面至成像面之间的总长度TTL与成像面上有效像素区域对角线的长度的一半ImgH可满足 TTL/ImgH≤1.7,更具体地,满足TTL/ImgH≤1.69。这样配置的摄像镜头在加大通光量的过程中,使摄像系统具有大光圈优势,增强暗环境下的成像效果,同时减小边缘视场的像差。
在另一示例性实施方式中,第三透镜的有效焦距f3与总有效焦距f 可满足-3.0<f3/f≤-1.5,更具体地,满足-2.66≤f3/f≤-1.5。具有这种配置的摄像镜头能够合理地分配第三透镜的光焦度,降低公差敏感性,并维持摄像系统小型化。
在另一示例性实施方式中,第一透镜的有效焦距f1与总有效焦距f 可满足f/f1≤0.7,更具体地,满足f/f1≤0.66。第一透镜的有效焦距和总有效焦距的这种配置有利于组装,可以分散外部视场的主光线焦度有助于,同时能够矫正球差。
在另一示例性实施方式中,第二透镜的有效焦距f2与第五透镜的有效焦距f5可满足0<f2/f5<1.5,更具体地,满足0.20≤f2/f5≤1.37。适当地配置分配第二透镜和第五透镜的光焦度,可有效减小整个摄像系统的像差,并且降低摄像系统的敏感性。
在另一示例性实施方式中,第一透镜的中心厚度CT1与第二透镜的中心厚度CT2可满足0.5<CT1/CT2<1.5,更具体地,满足0.69≤CT1/CT2≤1.42。第一透镜和第二透镜的这种配置能够用第二透镜来弥补第一透镜高级像差的矫正效果,从而有利于保证镜片成型工艺性和组装的稳定性。
在另一示例性实施方式中,第一透镜的物侧面的曲率半径R1与第一透镜的像侧面的曲率半径R2可满足R1/R2≤1,更具体地,满足R1/R2≤0.90,从而有助于减少球差以及象散的产生。
在另一示例性实施方式中,第二透镜的物侧面的曲率半径R3与第三透镜的像侧面的曲率半径R6可满足0.5<R3/R6<1.5,更具体地,满足 0.67≤R3/R6≤1.11。第二透镜和第三透镜配合,可以矫正系统的色差,但是,当第二透镜和第三透镜的曲率半径偏差过大时,不利于色差的矫正,过于接近时,则不利于单色像差的矫正。当第二透镜的物侧面的曲率半径R3与第三透镜的像侧面的曲率半径R6满足0.5<R3/R6<1.5时,能够实现各种像差的平衡。
在另一示例性实施方式中,至少一个后续透镜可包括第六透镜,第六透镜可具有负光焦度。
在另一示例性实施方式中,第六透镜的物侧面和像侧面可均为非球面,且物侧面和像侧面中的至少一个可具有至少一个反曲点。
在另一示例性实施方式中,第六透镜的有效焦距f6与总有效焦距f 可满足-1.5<f/f6<-0.4,更具体地,满足-1.42≤f/f6≤-0.45。其中,在摄像镜头中,f/f6的值太大则不利于色差的矫正,太小则第五透镜工艺性不好。满足-1.5<f/f6<-0.4摄像镜头能够兼顾画质和工艺性。
在另一示例性实施方式中,第四透镜的中心厚度CT4与第六透镜的中心厚度CT6可满足0.5<CT4/CT6<1.5,更具体地,满足0.54≤CT4/CT6≤1.27。第五透镜的中心厚度CT5与第六透镜的中心厚度CT6可满足 CT6/CT5≤1,更具体地,满足CT6/CT5≤0.98。第四透镜、第五透镜和第六透镜的这种配置有助于镜片尺寸分布均匀,保证组装稳定性,并且减小整个摄像系统的像差,缩短摄像系统的总长。
在另一示例性实施方式中,第六透镜的物侧面的曲率半径R11与第六透镜的像侧面的曲率半径R12可满足(R11-R12)/(R11+R12)<1,更具体地,满足(R11-R12)/(R11+R12)≤0.59,从而有助于修正摄像系统的整体像差。
本申请还提供了另一种摄像镜头。该摄像镜头可包括沿着光轴从物侧至像侧依次设置的第一透镜、第二透镜、第三透镜、第四透镜、第五透镜、第六透镜。第一透镜、第二透镜和第五透镜可具有正光焦度,第三透镜和第六透镜可具有负光焦度。第六透镜的有效焦距f6与摄像镜头的总有效焦距f可满足-1.5<f/f6<-0.4,更具体地,满足-1.42≤f/f6≤-0.45。在摄像镜头中,f/f6的值太大则不利于色差的矫正,太小则第五透镜工艺性不好。满足-1.5<f/f6<-0.4摄像镜头能够兼顾画质和工艺性。
在另一示例性实施方式中,第一透镜的物侧面可为凸面。
在另一示例性实施方式中,第五透镜的物侧面可为非球面,且可具有至少一个反曲点。
在另一示例性实施方式中,第六透镜的物侧面和像侧面可均为非球面,且物侧面和像侧面中的至少一个可具有至少一个反曲点。
在另一示例性实施方式中,从第一透镜的物侧面至成像面之间的总长度TTL与成像面上有效像素区域对角线的长度的一半ImgH可满足 TTL/ImgH≤1.7,更具体地,满足TTL/ImgH≤1.69。这样配置的摄像镜头在加大通光量的过程中,使摄像系统具有大光圈优势,增强暗环境下的成像效果,同时减小边缘视场的像差。
在另一示例性实施方式中,第三透镜的有效焦距f3与总有效焦距f 可满足-3.0<f3/f≤-1.5,更具体地,满足-2.66≤f3/f≤-1.5。具有这种配置的摄像镜头能够合理地分配第三透镜的光焦度,降低公差敏感性,并维持摄像系统小型化。
在另一示例性实施方式中,第六透镜的有效焦距f6与总有效焦距f 可满足-1.5<f/f6<-0.4,更具体地,满足-1.42≤f/f6≤-0.45,从而有助于矫正系统的色差。其中,在摄像镜头中,f/f6的值太大则不利于色差的矫正,太小则第五透镜工艺性不好。满足-1.5<f/f6<-0.4摄像镜头能够兼顾画质和工艺性。
在另一示例性实施方式中,第一透镜的有效焦距f1与总有效焦距f 可满足f/f1≤0.7,更具体地,满足f/f1≤0.66。第一透镜的有效焦距和总有效焦距的这种配置有利于组装,可以分散外部视场的主光线焦度有助于,同时能够矫正球差。
在另一示例性实施方式中,第二透镜的有效焦距f2与第五透镜的有效焦距f5可满足0<f2/f5<1.5,更具体地,满足0.20≤f2/f5≤1.37。适当地配置分配第二透镜和第五透镜的光焦度,可有效减小整个摄像系统的像差,并且降低摄像系统的敏感性。
在另一示例性实施方式中,第一透镜的中心厚度CT1与第二透镜的中心厚度CT2可满足0.5<CT1/CT2<1.5,更具体地,满足0.69≤CT1/CT2≤1.42。第一透镜和第二透镜的这种配置能够用第二透镜来弥补第一透镜高级像差的矫正效果,从而有利于保证镜片成型工艺性和组装的稳定性。
在另一示例性实施方式中,第四透镜的中心厚度CT4与第六透镜的中心厚度CT6可满足0.5<CT4/CT6<1.5,更具体地,满足0.54≤CT4/CT6≤1.27。第五透镜的中心厚度CT5与第六透镜的中心厚度CT6可满足 CT6/CT5≤1,更具体地,满足CT6/CT5≤0.98。第四透镜、第五透镜和第六透镜的这种配置有助于镜片尺寸分布均匀,保证组装稳定性,并且减小整个摄像系统的像差,缩短摄像系统的总长。
在另一示例性实施方式中,第一透镜的物侧面的曲率半径R1与第一透镜的像侧面的曲率半径R2可满足R1/R2≤1,更具体地,满足R1/R2≤0.90,从而有助于减少球差以及象散的产生。
在另一示例性实施方式中,第二透镜的物侧面的曲率半径R3与第三透镜的像侧面的曲率半径R6可满足0.5<R3/R6<1.5,更具体地,满足 0.67≤R3/R6≤1.11。第二透镜和第三透镜配合,可以矫正系统的色差,但是,当第二透镜和第三透镜的曲率半径偏差过大时,不利于色差的矫正,过于接近时,则不利于单色像差的矫正。当第二透镜的物侧面的曲率半径R3与第三透镜的像侧面的曲率半径R6满足0.5<R3/R6<1.5时,能够实现各种像差的平衡。
在另一示例性实施方式中,第二透镜的物侧面的曲率半径R3与第三透镜的像侧面的曲率半径R6可满足0.5<R3/R6<1.5,更具体地,满足 0.67≤R3/R6≤1.11。第二透镜和第三透镜配合,可以矫正系统的色差,但是,当第二透镜和第三透镜的曲率半径偏差过大时,不利于色差的矫正,过于接近时,则不利于单色像差的矫正。当第二透镜的物侧面的曲率半径R3与第三透镜的像侧面的曲率半径R6满足0.5<R3/R6<1.5时,能够实现各种像差的平衡。
在另一示例性实施方式中,第六透镜的物侧面的曲率半径R11与第六透镜的像侧面的曲率半径R12可满足(R11-R12)/(R11+R12)<1,更具体地,满足(R11-R12)/(R11+R12)≤0.59,从而有助于修正摄像系统的整体像差。
本申请还提供了另一种摄像镜头。该摄像镜头可包括沿着光轴从物侧至像侧依次设置的第一透镜、第二透镜、第三透镜、第四透镜、第五透镜和至少一个后续透镜。第一透镜、第二透镜和第五透镜可具有正光焦度,第三透镜可具有负光焦度。第二透镜的有效焦距f2与第五透镜的有效焦距f5可满足0<f2/f5<1.5,更具体地,满足0.20≤f2/f5≤1.37。适当地配置分配第二透镜和第五透镜的光焦度,可有效减小整个摄像系统的像差,并且降低摄像系统的敏感性。
在另一示例性实施方式中,第一透镜的物侧面可为凸面。
在另一示例性实施方式中,第五透镜的物侧面可为非球面,且可具有至少一个反曲点。
在另一示例性实施方式中,从第一透镜的物侧面至成像面之间的总长度TTL与成像面上有效像素区域对角线的长度的一半ImgH可满足 TTL/ImgH≤1.7,更具体地,满足TTL/ImgH≤1.69。这样配置的摄像镜头在加大通光量的过程中,使摄像系统具有大光圈优势,增强暗环境下的成像效果,同时减小边缘视场的像差。
在另一示例性实施方式中,第三透镜的有效焦距f3与总有效焦距f 可满足-3.0<f3/f≤-1.5,更具体地,满足-2.66≤f3/f≤-1.5。具有这种配置的摄像镜头能够合理地分配第三透镜的光焦度,降低公差敏感性,并维持摄像系统小型化。
在另一示例性实施方式中,第一透镜的有效焦距f1与总有效焦距f 可满足f/f1≤0.7,更具体地,满足f/f1≤0.66。第一透镜的有效焦距和总有效焦距的这种配置有利于组装,可以分散外部视场的主光线焦度有助于,同时能够矫正球差。
在另一示例性实施方式中,第一透镜的中心厚度CT1与第二透镜的中心厚度CT2可满足0.5<CT1/CT2<1.5,更具体地,满足0.69≤CT1/CT2≤1.42。第一透镜和第二透镜的这种配置能够用第二透镜来弥补第一透镜高级像差的矫正效果,从而有利于保证镜片成型工艺性和组装的稳定性。
在另一示例性实施方式中,第一透镜的物侧面的曲率半径R1与第一透镜的像侧面的曲率半径R2可满足R1/R2≤1,更具体地,满足R1/R2≤0.90,从而有助于减少球差以及象散的产生。第二透镜和第三透镜配合,可以矫正系统的色差,但是,当第二透镜和第三透镜的曲率半径偏差过大时,不利于色差的矫正,过于接近时,则不利于单色像差的矫正。当第二透镜的物侧面的曲率半径R3与第三透镜的像侧面的曲率半径 R6满足0.5<R3/R6<1.5时,能够实现各种像差的平衡。
在另一示例性实施方式中,第二透镜的物侧面的曲率半径R3与第三透镜的像侧面的曲率半径R6可满足0.5<R3/R6<1.5,更具体地,满足 0.67≤R3/R6≤1.11。第二透镜和第三透镜配合,可以矫正系统的色差,但是,当第二透镜和第三透镜的曲率半径偏差过大时,不利于色差的矫正,过于接近时,则不利于单色像差的矫正。当第二透镜的物侧面的曲率半径R3与第三透镜的像侧面的曲率半径R6满足0.5<R3/R6<1.5时,能够实现各种像差的平衡。
在另一示例性实施方式中,至少一个后续透镜可包括第六透镜,第六透镜可具有负光焦度。
在另一示例性实施方式中,第六透镜的物侧面和像侧面可均为非球面,且物侧面和像侧面中的至少一个可具有至少一个反曲点。
在另一示例性实施方式中,第四透镜的中心厚度CT4与第六透镜的中心厚度CT6可满足0.5<CT4/CT6<1.5,更具体地,满足0.54≤CT4/CT6≤1.27。第五透镜的中心厚度CT5与第六透镜的中心厚度CT6可满足 CT6/CT5≤1,更具体地,满足CT6/CT5≤0.98。第四透镜、第五透镜和第六透镜的这种配置有助于镜片尺寸分布均匀,保证组装稳定性,并且减小整个摄像系统的像差,缩短摄像系统的总长。
在另一示例性实施方式中,第六透镜的物侧面的曲率半径R11与第六透镜的像侧面的曲率半径R12可满足(R11-R12)/(R11+R12)<1,更具体地,满足(R11-R12)/(R11+R12)≤0.59,从而有助于修正摄像系统的整体像差。
根据本申请的摄像镜头具有超薄大光圈,良好的成像质量且公差敏感性低,利于加工制造,同时满足小型化。
根据本申请的另一方面,还提供了一种可装配有上述摄像镜头的摄像装置。
根据本申请的上述实施方式的摄像镜头可采用多片镜片,例如在本申请中采用6片,但应理解这只是示例而非限制。通过合理分配各透镜的光焦度、中心厚度、面型、各透镜之间的轴上间距等,可提供一种具有大孔径、低敏感度且小型化的超薄摄像镜头。在本申请的实施方式中,各透镜的镜面中的至少一个为非球面镜面。非球面透镜的特点是:从透镜中心到周边曲率是连续变化的。与从透镜中心到周边有一定曲率的球面透镜不同,非球面透镜具有更佳的曲率半径特性,具有改善歪曲像差及改善像散像差的优点,能够使得视野变得更大而真实。采用非球面透镜后,能够尽可能地消除在成像的时候出现的像差,从而改善成像质量。
然而,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在未背离本申请要求保护的技术方案的情况下,可改变镜头的构成数量,来获得下面描述的各个结果和优点。例如,虽然在第一实施方式中的描述中采用由6个透镜为例进行了描述,但是该摄像镜头不限于包括6个透镜。如果需要,该摄像镜头还可包括其它数量的透镜。
下面参照图1至图28D进一步描述可适用于上述实施方式的摄像镜头的具体实施例。
实施例1
以下参照图1至图2D描述本申请上述实施方式的摄像镜头的实施例 1。
如图1所示,摄像镜头的实施例1包括第一透镜E1、第二透镜E2、第三透镜E3、第四透镜E4、第五透镜E5和第六透镜E6。其中,第一透镜E1具有物侧面S1和像侧面S2,第二透镜E2具有物侧面S3和像侧面 S4,第三透镜E3具有物侧面S5和像侧面S6,第四透镜E4具有物侧面 S7和像侧面S8,第五透镜E5具有物侧面S9和像侧面S10,以及第六透镜E6具有物侧面S11和像侧面S12。在该实施例中,第一透镜E1可具有正光焦度,且其物侧面S1可为凸面;第二透镜E2可具有正光焦度;第三透镜E3可具有负光焦度;第四透镜E4可具有正光焦度或负光焦度;第五透镜E5可具有正光焦度,且第五透镜E5的物侧面S9为非球面,且具有至少一个反曲点;以及第六透镜E6可具有正光焦度,且第六透镜E6的物侧面S11和像侧面S12均为非球面,且物侧面S11和像侧面 S12中的至少一个具有至少一个反曲点。该摄像镜头还可包括光阑(未示出)以及用于滤除红外光的、具有物侧面S13和像侧面S14的滤光片 E7。在本实施例的摄像镜头中,还可设置有光圈STO以调解进光量。来自物体的光依次穿过各表面S1至S14并最终成像在成像表面S15上。
下表1中示出了实施例1中的各透镜的有效焦距f1至f6、摄像镜头的总有效焦距f、摄像透镜的总长度TTL以及摄像镜头的成像面S15上有效像素区域对角线的长度的一半ImgH。
f<sub>1</sub>(mm) 11.10 f(mm) 3.51
f<sub>2</sub>(mm) 3.86 TTL(mm) 4.35
f<sub>3</sub>(mm) -7.83 ImgH(mm) 3.0
f<sub>4</sub>(mm) 74.67
f<sub>5</sub>(mm) 7.61
f<sub>6</sub>(mm) -5.93
表1
摄像镜头的总有效焦距f被选择为3.51mm。在该实施方式中,入瞳直径EPD的直径可被选择为与摄像镜头的总有效焦距f之间满足: f/EPD=1.45。
参照表1,从第一透镜E1的物侧面S1至成像面S15之间的总长度TTL与成像面S15上有效像素区域对角线的长度的一半ImgH之间满足:TTL/ImgH=1.45。第三透镜E3的有效焦距f3与总有效焦距f之间满足:f3/f=-2.23。第五透镜的有效焦距f5与总有效焦距f之间满足: f/f5=0.46。第六透镜的有效焦距f6与总有效焦距f满足:f/f6=-0.59。第一透镜的有效焦距f1与总有效焦距f之间满足:f/f1=0.32。第二透镜的有效焦距f2与第五透镜的有效焦距f5之间满足:f2/f5=0.51。
表2示出了该实施例中的各透镜的表面类型、曲率半径、中心厚度、材料和圆锥系数。
面号 表面类型 曲率半径 厚度 材料 圆锥系数
OBJ 球面 无穷 无穷
STO 球面 无穷 -0.3770
S1 非球面 1.5191 0.4675 1.55,56.1 -8.5969
S2 非球面 1.8062 0.1019 -10.5441
S3 非球面 2.0576 0.5716 1.55,56.1 -3.7682
S4 非球面 79.0509 0.0300 -65.9000
S5 非球面 6.3545 0.2300 1.67,20.4 28.2817
S6 非球面 2.8287 0.3229 -10.1462
S7 非球面 48.2463 0.3563 1.67,20.4 -65.9000
S8 非球面 无穷 0.2380 0.0000
S9 非球面 4.1590 0.4677 1.55,56.1 2.7060
S10 非球面 无穷 0.1857 0.0000
S11 非球面 2.1333 0.4000 1.55,56.1 -1.6215
S12 非球面 1.2016 0.3974 -5.3447
S13 球面 无穷 0.2100 1.52,64.2
S14 球面 无穷 0.3711
S15 球面 无穷
表2
表3示出了可用于该实施例中的各非球面透镜的各非球面S1-S12的高次项系数A4、A6、A8、A10、A12、A14和A16
面号 A4 A6 A8 A10 A12 A14 A16
S1 2.6739E-01 -3.7634E-01 4.3618E-01 -3.5682E-01 1.4740E-01 -2.3167E-02 0.0000E+00
S2 1.1841E-01 -3.4473E-01 2.4724E-01 -5.6581E-02 0.0000E+00 0.0000E+00 0.0000E+00
S3 -1.3165E-02 -8.5006E-02 -6.2127E-02 2.5555E-01 -1.4567E-01 2.2964E-02 0.0000E+00
S4 1.7166E-03 -1.1179E-01 2.4133E-01 -3.1109E-01 2.1183E-01 -5.7100E-02 0.0000E+00
S5 -4.0384E-02 -5.0967E-02 1.8731E-01 -4.8985E-01 4.7852E-01 -1.5657E-01 0.0000E+00
S6 6.0851E-02 -1.5953E-01 7.0884E-01 -1.7152E+00 2.1387E+00 -1.3194E+00 3.3783E-01
S7 -4.1852E-02 -2.3168E-01 4.6754E-01 -6.5346E-02 -1.0080E+00 1.3240E+00 -5.3046E-01
S8 1.5104E-02 -6.6008E-01 1.5241E+00 -1.9961E+00 1.5313E+00 -6.1059E-01 9.5909E-02
S9 2.3957E-01 -6.1189E-01 6.6268E-01 -5.4439E-01 2.7473E-01 -6.9879E-02 6.8041E-03
S10 2.2586E-01 -1.4768E-01 -7.2534E-02 1.1840E-01 -5.8454E-02 1.3218E-02 -1.1390E-03
S11 -4.1301E-01 2.8639E-01 -1.3346E-01 4.2048E-02 -8.8144E-03 1.1514E-03 -7.0038E-05
S12 -2.1811E-01 1.5349E-01 -9.3954E-02 3.7414E-02 -8.4592E-03 9.8662E-04 -4.6285E-05
表3
参照表2和表3,第一透镜E1的中心厚度CT1与第二透镜E2的中心厚度CT2之间满足:CT1/CT2=0.82。第四透镜E4的中心厚度CT4与第六透镜E6的中心厚度CT6之间满足:CT4/CT6=0.89。第五透镜E5的中心厚度CT5与第六透镜E6的中心厚度CT6之间满足: CT6/CT5=0.86。第一透镜E1的物侧面S1的曲率半径R1与第一透镜 E1的像侧面S2的曲率半径R2之间满足:R1/R2=0.84。第二透镜E2的物侧面S3的曲率半径R3与第三透镜E3的像侧面S6的曲率半径R6之间满足:R3/R6=0.73。第六透镜E6的物侧面S11的曲率半径R11与第六透镜E6的像侧面S12的曲率半径R12之间满足: (R11-R12)/(R11+R12)=0.28。
图2A示出了实施例1的摄像的轴上色差曲线,其表示不同波长的光线经由光学系统后的会聚焦点偏离。图2B示出了实施例1的摄像的象散曲线,其表示子午像面弯曲和弧矢像面弯曲。图2C示出了实施例1的摄像的畸变曲线,其表示不同视角情况下的畸变大小值。图2D示出了实施例1的摄像的倍率色差曲线,其表示光线经由摄像后在成像面上的不同的像高的偏差。综上所述并参照图2A至图2D可以看出,根据实施例1 的摄像镜头在保证小型化的情况下可获得较好的成像效果。
实施例2
以下参照图3至图4D描述本申请的摄像镜头的实施例2。除了摄像镜头的各镜片的参数之外,例如除了各镜片的曲率半径、中心厚度、材料、圆锥系数、有效焦距、轴上间距、各镜面的高次项系数等之外,在本实施例2及以下各实施例中描述的摄像镜头与实施例1中描述的摄像镜头的布置结构相同。为了简洁起见,将省略部分与实施例1相似的描述。
图3示出了根据本申请实施例2的摄像镜头的结构示意图。如图3 所示,根据实施例2的摄像镜头包括分别具有物侧面和像侧面的第一至第六透镜E1-E6。
下表4中示出了实施例2中的各透镜的有效焦距f1至f6、摄像镜头的总有效焦距f、摄像透镜的总长度TTL以及摄像镜头的成像面S15上有效像素区域对角线的长度的一半ImgH。
f<sub>1</sub>(mm) 10.40 f(mm) 3.63
f<sub>2</sub>(mm) 4.06 TTL(mm) 4.50
f<sub>3</sub>(mm) -6.55 ImgH(mm) 2.93
f<sub>4</sub>(mm) 1068.88
f<sub>5</sub>(mm) 3.64
f<sub>6</sub>(mm) -2.96
表4
摄像镜头的总有效焦距f被选择为3.63mm。在该实施方式中,入瞳直径EPD的直径可被选择为与摄像镜头的总有效焦距f之间满足: f/EPD=1.42。
回到表4,从第一透镜E1的物侧面S1至成像面S15之间的总长度TTL与成像面S15上有效像素区域对角线的长度的一半ImgH之间满足:TTL/ImgH=1.42。第三透镜E3的有效焦距f3与总有效焦距f之间满足:f3/f=-1.80。第五透镜E5的有效焦距f5与总有效焦距f之间满足:f/f5=1.00。第六透镜的有效焦距f6与总有效焦距f满足:f/f6=-1.23。第一透镜E1的有效焦距f1与总有效焦距f之间满足:f/f1=0.35。第二透镜E2的有效焦距f2与第五透镜的有效焦距f5之间满足:f2/f5=1.12。
表5示出了该实施例中的各透镜的表面类型、曲率半径、中心厚度、材料和圆锥系数。
Figure BDA0001227327910000221
Figure BDA0001227327910000231
表5
表6示出了可用于该实施例中的各非球面透镜的各非球面S1-S12的高次项系数A4、A6、A8、A10、A12、A14和A16
面号 A4 A6 A8 A10 A12 A14 A16
S1 2.2477E-01 -2.9478E-01 3.2705E-01 -2.6013E-01 1.0749E-01 -1.7414E-02 0.0000E+00
S2 8.5938E-02 -2.8421E-01 2.0954E-01 -4.9848E-02 0.0000E+00 0.0000E+00 0.0000E+00
S3 3.9459E-03 -8.3696E-02 -1.1296E-01 3.0230E-01 -1.7349E-01 2.7478E-02 0.0000E+00
S4 -2.1857E-03 -8.0539E-02 9.3588E-02 -5.5527E-02 1.3605E-02 -1.8650E-03 0.0000E+00
S5 -5.2677E-02 -2.9572E-02 2.0648E-01 -4.0036E-01 3.1193E-01 -8.5189E-02 0.0000E+00
S6 -6.1711E-02 1.1373E-01 -2.0292E-01 3.9073E-01 -5.5648E-01 4.2047E-01 -1.1217E-01
S7 -1.3346E-01 9.4884E-02 -3.2765E-01 8.0165E-01 -1.1531E+00 8.3252E-01 -2.4073E-01
S8 -7.6429E-02 -4.0453E-02 9.7751E-02 -9.5634E-02 2.3289E-02 1.6145E-02 -7.3816E-03
S9 9.5320E-03 -6.4321E-02 -7.7295E-03 7.1788E-02 -6.9885E-02 2.6176E-02 -3.3601E-03
S10 2.7632E-02 -1.3592E-02 -3.0166E-02 4.8469E-02 -2.5551E-02 5.6488E-03 -4.4486E-04
S11 -4.7617E-01 3.1158E-01 -9.3644E-02 1.6034E-02 -1.8758E-03 1.6614E-04 -7.9864E-06
S12 -1.9690E-01 1.1252E-01 -3.4365E-02 5.2823E-03 -2.0505E-04 -4.2595E-05 3.9153E-06
表6
参照表5和表6,第一透镜E1的中心厚度CT1与第二透镜E2的中心厚度CT2之间满足:CT1/CT2=0.99。第四透镜E4的中心厚度CT4与第六透镜E6的中心厚度CT6之间满足:CT4/CT6=1.25。第五透镜 E5的中心厚度CT5与第六透镜E6的中心厚度CT6之间满足: CT6/CT5=0.40。第一透镜E1的物侧面S1的曲率半径R1与第一透镜 E1的像侧面S2的曲率半径R2之间满足:R1/R2=0.79。第二透镜E2的物侧面S3的曲率半径R3与第三透镜E3的像侧面S6的曲率半径R6之间满足:R3/R6=0.84。第六透镜E6的物侧面S11的曲率半径R11与第六透镜E6的像侧面S12的曲率半径R12之间满足: (R11-R12)/(R11+R12)=0.43。
图4A示出了实施例3的摄像的轴上色差曲线,其表示不同波长的光线经由光学系统后的会聚焦点偏离。图4B示出了实施例2的摄像的象散曲线,其表示子午像面弯曲和弧矢像面弯曲。图4C示出了实施例2的摄像的畸变曲线,其表示不同视角情况下的畸变大小值。图4D示出了实施例2的摄像的倍率色差曲线,其表示光线经由摄像后在成像面上的不同的像高的偏差。综上所述并参照图4A至图4D可以看出,根据实施例2 的摄像镜头在保证小型化的情况下可获得较好的成像效果。
实施例3
以下参照图5至图6D描述本申请的摄像镜头的实施例3。图5示出了根据本申请实施例3的摄像镜头的结构示意图。如图5所示,根据实施例3的摄像镜头包括分别具有物侧面和像侧面的第一至第六透镜 E1-E6。
下表7中示出了实施例3中的各透镜的有效焦距f1至f6、摄像镜头的总有效焦距f、摄像透镜的总长度TTL以及摄像镜头的成像面S15上有效像素区域对角线的长度的一半ImgH。
f<sub>1</sub>(mm) 14.88 f(mm) 3.54
f<sub>2</sub>(mm) 3.53 TTL(mm) 4.35
f<sub>3</sub>(mm) -7.83 ImgH(mm) 2.94
f<sub>4</sub>(mm) -79.63
f<sub>5</sub>(mm) 6.48
f<sub>6</sub>(mm) -5.98
表7
摄像镜头的总有效焦距f被选择为3.54mm。在该实施方式中,入瞳直径EPD的直径可被选择为与摄像镜头的总有效焦距f之间满足: f/EPD=1.45。
参照表7,从第一透镜E1的物侧面S1至成像面S15之间的总长度TTL与成像面S15上有效像素区域对角线的长度的一半ImgH之间满足:TTL/ImgH=1.45。第三透镜E3的有效焦距f3与总有效焦距f之间满足:f3/f=-2.22。第五透镜E5的有效焦距f5与总有效焦距f之间满足:f/f5=0.55。第六透镜的有效焦距f6与总有效焦距f满足:f/f6=-0.59。第一透镜E1的有效焦距f1与总有效焦距f之间满足:f/f1=0.24。第二透镜E2的有效焦距f2与第五透镜的有效焦距f5之间满足:f2/f5=0.55。
表8示出了该实施例中的各透镜的表面类型、曲率半径、中心厚度、材料和圆锥系数。
面号 表面类型 曲率半径 厚度 材料 圆锥系数
OBJ 球面 无穷 无穷
STO 球面 无穷 -0.3551
S1 非球面 1.5424 0.4573 1.55,56.1 -8.9633
S2 非球面 1.7040 0.1111 -11.4399
S3 非球面 1.8898 0.5379 1.55,56.1 -4.7901
S4 非球面 79.0508 0.0300 90.7000
S5 非球面 6.3545 0.2300 1.67,20.4 31.1983
S6 非球面 2.8288 0.3925 -14.0501
S7 非球面 7.9622 0.3106 1.67,20.4 -31.8997
S8 非球面 6.8177 0.2379 -45.9374
S9 非球面 3.5431 0.4677 1.55,56.1 1.0683
S10 非球面 无穷 0.1857 0.0000
S11 非球面 2.0822 0.4016 1.55,56.1 -1.6680
S12 非球面 1.1852 0.3972 -5.2158
S13 球面 无穷 0.2100 1.52,64.2
S14 球面 无穷 0.3805
S15 球面 无穷
表8
表9示出了可用于该实施例中的各非球面透镜的各非球面S1-S12的高次项系数A4、A6、A8、A10、A12、A14和A16
面号 A4 A6 A8 A10 A12 A14 A16
S1 2.6009E-01 -4.1343E-01 5.2487E-01 -4.7909E-01 2.2854E-01 -4.2417E-02 0.0000E+00
S2 1.5165E-01 -4.7969E-01 3.7451E-01 -9.4700E-02 0.0000E+00 0.0000E+00 0.0000E+00
S3 1.1974E-02 -1.0931E-01 -1.8674E-01 4.9270E-01 -2.8267E-01 3.9864E-02 0.0000E+00
S4 3.2817E-02 -2.1234E-01 3.2641E-01 -2.8899E-01 1.2458E-01 -2.1778E-02 0.0000E+00
S5 -2.2324E-02 -2.0048E-01 6.0913E-01 -1.0525E+00 8.1850E-01 -2.2742E-01 0.0000E+00
S6 4.4479E-02 -6.8243E-02 2.9461E-01 -6.8547E-01 7.5107E-01 -4.2491E-01 1.3360E-01
S7 -1.1958E-01 -7.0963E-02 4.7639E-01 -8.3777E-01 5.8516E-01 -9.5746E-02 -5.2987E-02
S8 -9.2198E-02 -3.0567E-01 8.0705E-01 -1.0154E+00 7.0811E-01 -2.5077E-01 3.4298E-02
S9 2.0705E-01 -5.7692E-01 6.3336E-01 -5.0008E-01 2.3864E-01 -5.7270E-02 5.2163E-03
S10 2.5363E-01 -2.3722E-01 3.9697E-02 4.3435E-02 -3.0985E-02 8.1429E-03 -7.7354E-04
S11 -3.8322E-01 2.5958E-01 -1.4348E-01 5.7523E-02 -1.4169E-02 1.9202E-03 -1.1072E-04
S12 -2.0460E-01 1.4052E-01 -8.7233E-02 3.4523E-02 -7.6812E-03 8.8504E-04 -4.1376E-05
表9
参照表8和表9,第一透镜E1的中心厚度CT1与第二透镜E2的中心厚度CT2之间满足:CT1/CT2=0.85。第四透镜E4的中心厚度CT4与第六透镜E6的中心厚度CT6之间满足:CT4/CT6=0.77。第五透镜 E5的中心厚度CT5与第六透镜E6的中心厚度CT6之间满足: CT6/CT5=0.86。第一透镜E1的物侧面S1的曲率半径R1与第一透镜 E1的像侧面S2的曲率半径R2之间满足:R1/R2=0.91。第二透镜E2的物侧面S3的曲率半径R3与第三透镜E3的像侧面S6的曲率半径R6之间满足:R3/R6=0.67。第六透镜E6的物侧面S11的曲率半径R11与第六透镜E6的像侧面S12的曲率半径R12之间满足: (R11-R12)/(R11+R12)=0.27。
图6A示出了实施例3的摄像的轴上色差曲线,其表示不同波长的光线经由光学系统后的会聚焦点偏离。图6B示出了实施例3的摄像的象散曲线,其表示子午像面弯曲和弧矢像面弯曲。图6C示出了实施例3的摄像的畸变曲线,其表示不同视角情况下的畸变大小值。图6D示出了实施例3的摄像的倍率色差曲线,其表示光线经由摄像后在成像面上的不同的像高的偏差。综上所述并参照图6A至图6D可以看出,根据实施例3 的摄像镜头在保证小型化的情况下可获得较好的成像效果。
实施例4
以下参照图7至图8D描述本申请的摄像镜头的实施例4。图7示出了根据本申请实施例4的摄像镜头的结构示意图。如图7所示,根据实施例4的摄像镜头包括分别具有物侧面和像侧面的第一至第六透镜 E1-E6。
下表10中示出了实施例4中的各透镜的有效焦距f1至f6、摄像镜头的总有效焦距f、摄像透镜的总长度TTL以及摄像镜头的成像面S15 上有效像素区域对角线的长度的一半ImgH。
f<sub>1</sub>(mm) 8.07 f(mm) 3.62
f<sub>2</sub>(mm) 4.61 TTL(mm) 4.50
f<sub>3</sub>(mm) -7.64 ImgH(mm) 2.93
f<sub>4</sub>(mm) -109.26
f<sub>5</sub>(mm) 5.16
f<sub>6</sub>(mm) -4.17
表10
摄像镜头的总有效焦距f被选择为3.62mm。在该实施方式中,入瞳直径EPD的直径可被选择为与摄像镜头的总有效焦距f之间满足: f/EPD=1.40。
参照表10,从第一透镜E1的物侧面S1至成像面S15之间的总长度TTL与成像面S15上有效像素区域对角线的长度的一半ImgH之间满足:TTL/ImgH=1.40。第三透镜E3的有效焦距f3与总有效焦距f之间满足:f3/f=-2.11。第五透镜E5的有效焦距f5与总有效焦距f之间满足:f/f5=0.70。第六透镜的有效焦距f6与总有效焦距f满足:f/f6=-0.87。第一透镜E1的有效焦距f1与总有效焦距f之间满足:f/f1=0.45。第二透镜E2的有效焦距f2与第五透镜的有效焦距f5之间满足:f2/f5=0.89。
表11示出了该实施例中的各透镜的表面类型、曲率半径、中心厚度、材料和圆锥系数。
面号 表面类型 曲率半径 厚度 材料 圆锥系数
OBJ 球面 无穷 无穷
STO 球面 无穷 -0.4032
S1 非球面 1.5892 0.5251 1.55,56.1 -7.8433
S2 非球面 2.1945 0.1154 -16.8410
S3 非球面 2.4344 0.4518 1.55,56.1 -8.6727
S4 非球面 66.3110 0.0200 -99.0000
S5 非球面 6.4192 0.2400 1.67,20.4 29.5985
S6 非球面 2.8004 0.3511 1.9974
S7 非球面 8.2060 0.3000 1.67,20.4 50.8270
S8 非球面 7.2689 0.2928 -18.6779
S9 非球面 5.3250 0.6414 1.55,56.1 -7.2713
S10 非球面 -5.7292 0.2396 0.0000
S11 非球面 2.4642 0.4353 1.55,56.1 -1.6474
S12 非球面 1.1094 0.3472 -5.6805
S13 球面 无穷 0.2100 1.52,64.2
S14 球面 无穷 0.3303
S15 球面 无穷
表11
表12示出了可用于该实施例中的各非球面透镜的各非球面S1-S12 的高次项系数A4、A6、A8、A10、A12、A14和A16
Figure BDA0001227327910000271
Figure BDA0001227327910000281
表12
参照表11和表12,第一透镜E1的中心厚度CT1与第二透镜E2 的中心厚度CT2之间满足:CT1/CT2=1.16。第四透镜E4的中心厚度 CT4与第六透镜E6的中心厚度CT6之间满足:CT4/CT6=0.69。第五透镜E5的中心厚度CT5与第六透镜E6的中心厚度CT6之间满足: CT6/CT5=0.68。第一透镜E1的物侧面S1的曲率半径R1与第一透镜 E1的像侧面S2的曲率半径R2之间满足:R1/R2=0.72。第二透镜E2的物侧面S3的曲率半径R3与第三透镜E3的像侧面S6的曲率半径R6之间满足:R3/R6=0.87。第六透镜E6的物侧面S11的曲率半径R11与第六透镜E6的像侧面S12的曲率半径R12之间满足: (R11-R12)/(R11+R12)=0.38。
图8A示出了实施例4的摄像的轴上色差曲线,其表示不同波长的光线经由光学系统后的会聚焦点偏离。图8B示出了实施例4的摄像的象散曲线,其表示子午像面弯曲和弧矢像面弯曲。图8C示出了实施例4的摄像的畸变曲线,其表示不同视角情况下的畸变大小值。图8D示出了实施例4的摄像的倍率色差曲线,其表示光线经由摄像后在成像面上的不同的像高的偏差。综上所述并参照图8A至图8D可以看出,根据实施例4 的摄像镜头在保证小型化的情况下可获得较好的成像效果。
实施例5
以下参照图9至图10D描述本申请的摄像镜头的实施例5。图9示出了根据本申请实施例5的摄像镜头的结构示意图。如图9所示,根据实施例5的摄像镜头包括分别具有物侧面和像侧面的第一至第六透镜 E1-E6。
下表13中示出了实施例5中的各透镜的有效焦距f1至f6、摄像镜头的总有效焦距f、摄像透镜的总长度TTL以及摄像镜头的成像面S15 上有效像素区域对角线的长度的一半ImgH。
Figure BDA0001227327910000282
Figure BDA0001227327910000291
表13
摄像镜头的总有效焦距f被选择为4.19mm。在该实施方式中,入瞳直径EPD的直径可被选择为与摄像镜头的总有效焦距f之间满足: f/EPD=1.69。
参照表13,从第一透镜E1的物侧面S1至成像面S15之间的总长度TTL与成像面S15上有效像素区域对角线的长度的一半ImgH之间满足:TTL/ImgH=1.69。第三透镜E3的有效焦距f3与总有效焦距f之间满足:f3/f=-1.66。第五透镜E5的有效焦距f5与总有效焦距f之间满足:f/f5=0.51。第六透镜的有效焦距f6与总有效焦距f满足:f/f6=-0.72。第一透镜E1的有效焦距f1与总有效焦距f之间满足:f/f1=0.27。第二透镜E2的有效焦距f2与第五透镜的有效焦距f5之间满足:f2/f5=0.44。
表14示出了该实施例中的各透镜的表面类型、曲率半径、中心厚度、材料和圆锥系数。
面号 表面类型 曲率半径 厚度 材料 圆锥系数
OBJ 球面 无穷 无穷
STO 球面 无穷 -0.3548
S1 非球面 1.6755 0.4603 1.55,56.1 -9.3574
S2 非球面 1.8922 0.0942 -12.6499
S3 非球面 1.9469 0.4985 1.55,56.1 -5.2304
S4 非球面 105.7840 0.0200 99.0000
S5 非球面 6.6084 0.2437 1.67,20.4 30.5031
S6 非球面 2.6861 0.5676 -11.0603
S7 非球面 -28.4489 0.3580 1.67,20.4 -99.0000
S8 非球面 -39.5489 0.4102 -99.0000
S9 非球面 4.5182 0.6626 1.55,56.1 2.0194
S10 非球面 无穷 0.1403 0.0000
S11 非球面 2.0492 0.3870 1.55,56.1 -1.7742
S12 非球面 1.1642 0.4569 -4.6097
S13 球面 无穷 0.2100 1.52,64.2
S14 球面 无穷 0.4400
S15 球面 无穷
表14
表15示出了可用于该实施例中的各非球面透镜的各非球面S1-S12 的高次项系数A4、A6、A8、A10、A12、A14和A16
面号 A4 A6 A8 A10 A12 A14 A16
S1 2.1571E-01 -2.9551E-01 3.4320E-01 -2.9290E-01 1.3190E-01 -2.3351E-02 0.0000E+00
S2 1.0747E-01 -3.5371E-01 2.6941E-01 -6.6671E-02 0.0000E+00 0.0000E+00 0.0000E+00
S3 1.1203E-02 -8.6778E-02 -1.6050E-01 3.8597E-01 -2.2231E-01 3.5668E-02 0.0000E+00
S4 2.8125E-02 -1.5560E-01 1.9979E-01 -1.3264E-01 3.7573E-02 -3.7275E-03 0.0000E+00
S5 -3.7980E-02 -8.6519E-02 2.5509E-01 -3.6593E-01 2.4537E-01 -5.8941E-02 0.0000E+00
S6 3.5300E-02 -3.1999E-02 2.3818E-01 -6.0338E-01 7.9363E-01 -5.3196E-01 1.5874E-01
S7 -9.1126E-02 -1.3433E-02 4.5264E-02 1.5632E-03 -1.2897E-01 1.5149E-01 -5.8013E-02
S8 -8.6111E-02 -8.3967E-02 2.2980E-01 -2.7410E-01 1.8765E-01 -6.6204E-02 8.9178E-03
S9 4.9445E-02 -1.5397E-01 1.0833E-01 -4.6839E-02 9.9180E-03 -6.1760E-05 -2.0620E-04
S10 1.4749E-01 -1.5839E-01 7.8615E-02 -2.4766E-02 4.2600E-03 -2.5013E-04 -9.1906E-06
S11 -2.7675E-01 1.4002E-01 -5.4719E-02 1.6171E-02 -3.0421E-03 3.2098E-04 -1.4797E-05
S12 -1.5863E-01 8.7255E-02 -3.9819E-02 1.2660E-02 -2.4004E-03 2.4046E-04 -9.7909E-06
表15
参照表14和表15,第一透镜E1的中心厚度CT1与第二透镜E2 的中心厚度CT2之间满足:CT1/CT2=0.92。第四透镜E4的中心厚度 CT4与第六透镜E6的中心厚度CT6之间满足:CT4/CT6=0.92。第五透镜E5的中心厚度CT5与第六透镜E6的中心厚度CT6之间满足: CT6/CT5=0.58。第一透镜E1的物侧面S1的曲率半径R1与第一透镜 E1的像侧面S2的曲率半径R2之间满足:R1/R2=0.89。第二透镜E2的物侧面S3的曲率半径R3与第三透镜E3的像侧面S6的曲率半径R6之间满足:R3/R6=0.72。第六透镜E6的物侧面S11的曲率半径R11与第六透镜E6的像侧面S12的曲率半径R12之间满足: (R11-R12)/(R11+R12)=0.28。
图10A示出了实施例5的摄像的轴上色差曲线,其表示不同波长的光线经由光学系统后的会聚焦点偏离。图10B示出了实施例5的摄像的象散曲线,其表示子午像面弯曲和弧矢像面弯曲。图10C示出了实施例 5的摄像的畸变曲线,其表示不同视角情况下的畸变大小值。图10D示出了实施例5的摄像的倍率色差曲线,其表示光线经由摄像后在成像面上的不同的像高的偏差。综上所述并参照图10A至图10D可以看出,根据实施例5的摄像镜头在保证小型化的情况下可获得较好的成像效果。
实施例6
以下参照图11至图12D描述本申请的摄像镜头的实施例6。图11 示出了根据本申请实施例6的摄像镜头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1所示,根据实施例6的摄像镜头包括分别具有物侧面和像侧面的第一至第六透镜 E1-E6。
下表16中示出了实施例6中的各透镜的有效焦距f1至f6、摄像镜头的总有效焦距f、摄像透镜的总长度TTL以及摄像镜头的成像面S15 上有效像素区域对角线的长度的一半ImgH。
f<sub>1</sub>(mm) 8.47 f(mm) 4.02
f<sub>2</sub>(mm) 4.02 TTL(mm) 4.89
f<sub>3</sub>(mm) -6.33 ImgH(mm) 2.90
f<sub>4</sub>(mm) -91.30
f<sub>5</sub>(mm) 4.30
f<sub>6</sub>(mm) -3.22
表16
摄像镜头的总有效焦距f被选择为4.02mm。在该实施方式中,入瞳直径EPD的直径可被选择为与摄像镜头的总有效焦距f之间满足: f/EPD=1.69。
参照表16,从第一透镜E1的物侧面S1至成像面S15之间的总长度TTL与成像面S15上有效像素区域对角线的长度的一半ImgH之间满足:TTL/ImgH=1.69。第三透镜E3的有效焦距f3与总有效焦距f之间满足:f3/f=-1.57。第五透镜E5的有效焦距f5与总有效焦距f之间满足:f/f5=0.93。第六透镜的有效焦距f6与总有效焦距f满足:f/f6=-1.25。第一透镜E1的有效焦距f1与总有效焦距f之间满足:f/f1=0.47。第二透镜E2的有效焦距f2与第五透镜的有效焦距f5之间满足:f2/f5=0.93。
表17示出了该实施例中的各透镜的表面类型、曲率半径、中心厚度、材料和圆锥系数。
Figure BDA0001227327910000311
Figure BDA0001227327910000321
表17
表18示出了可用于该实施例中的各非球面透镜的各非球面S1-S12 的高次项系数A4、A6、A8、A10、A12、A14和A16
面号 A4 A6 A8 A10 A12 A14 A16
S1 2.0362E-01 -2.0936E-01 1.9264E-01 -1.2176E-01 2.8163E-02 0.0000E+00 0.0000E+00
S2 3.2682E-02 -1.2982E-01 9.6800E-03 6.3973E-02 -2.3086E-02 0.0000E+00 0.0000E+00
S3 -1.4265E-02 -8.4748E-02 -5.3072E-02 2.1970E-01 -1.3880E-01 2.6512E-02 0.0000E+00
S4 -9.2427E-02 8.5162E-02 5.7113E-02 -1.6685E-01 1.0573E-01 -2.1740E-02 0.0000E+00
S5 -1.0913E-01 1.6123E-01 1.1795E-01 -5.1866E-01 4.4651E-01 -1.2247E-01 0.0000E+00
S6 2.5796E-02 1.9937E-02 1.6256E-01 -5.0539E-01 6.7948E-01 -4.4557E-01 1.3523E-01
S7 -8.4372E-02 8.5616E-03 2.5136E-02 -3.1947E-02 -1.4227E-02 4.1367E-02 -2.1033E-02
S8 -8.5224E-02 4.1471E-03 4.2059E-02 -4.9234E-02 3.0148E-02 -8.1953E-03 3.5630E-04
S9 1.1904E-02 -6.8191E-02 2.6457E-02 -4.6326E-04 -6.9459E-03 2.4688E-03 -2.3845E-04
S10 1.2407E-01 -1.4655E-01 6.8235E-02 -1.7742E-02 1.8394E-03 5.6371E-05 -1.5933E-05
S11 -1.6319E-01 1.7212E-02 2.3457E-02 -9.8900E-03 1.7281E-03 -1.4558E-04 4.8255E-06
S12 -1.1820E-01 5.1571E-02 -1.2928E-02 2.0351E-03 -2.0694E-04 1.2922E-05 -3.8470E-07
表18
参照表17和表18,第一透镜E1的中心厚度CT1与第二透镜E2 的中心厚度CT2之间满足:CT1/CT2=1.16。第四透镜E4的中心厚度 CT4与第六透镜E6的中心厚度CT6之间满足:CT4/CT6=1.27。第五透镜E5的中心厚度CT5与第六透镜E6的中心厚度CT6之间满足: CT6/CT5=0.40。第一透镜E1的物侧面S1的曲率半径R1与第一透镜 E1的像侧面S2的曲率半径R2之间满足:R1/R2=0.73。第二透镜E2的物侧面S3的曲率半径R3与第三透镜E3的像侧面S6的曲率半径R6之间满足:R3/R6=1.02。第六透镜E6的物侧面S11的曲率半径R11与第六透镜E6的像侧面S12的曲率半径R12之间满足: (R11-R12)/(R11+R12)=0.48。
图12A示出了实施例6的摄像的轴上色差曲线,其表示不同波长的光线经由光学系统后的会聚焦点偏离。图12B示出了实施例6的摄像的象散曲线,其表示子午像面弯曲和弧矢像面弯曲。图12C示出了实施例 6的摄像的畸变曲线,其表示不同视角情况下的畸变大小值。图12D示出了实施例6的摄像的倍率色差曲线,其表示光线经由摄像后在成像面上的不同的像高的偏差。综上所述并参照图12A至图12D可以看出,根据实施例6的摄像镜头在保证小型化的情况下可获得较好的成像效果。
实施例7
以下参照图13至图14D描述本申请的摄像镜头的实施例7。图13 示出了根据本申请实施例7的摄像镜头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3所示,根据实施例7的摄像镜头包括分别具有物侧面和像侧面的第一至第六透镜 E1-E6。
下表19中示出了实施例7中的各透镜的有效焦距f1至f6、摄像镜头的总有效焦距f、摄像透镜的总长度TTL以及摄像镜头的成像面S15 上有效像素区域对角线的长度的一半ImgH。
f<sub>1</sub>(mm) 9.74 f(mm) 3.57
f<sub>2</sub>(mm) 4.47 TTL(mm) 4.50
f<sub>3</sub>(mm) -7.98 ImgH(mm) 2.93
f<sub>4</sub>(mm) 1065.02
f<sub>5</sub>(mm) 3.26
f<sub>6</sub>(mm) -2.51
表19
摄像镜头的总有效焦距f被选择为3.57mm。在该实施方式中,入瞳直径EPD的直径可被选择为与摄像镜头的总有效焦距f之间满足: f/EPD=1.31。
参照表19,从第一透镜E1的物侧面S1至成像面S15之间的总长度TTL与成像面S15上有效像素区域对角线的长度的一半ImgH之间满足:TTL/ImgH=1.31。第三透镜E3的有效焦距f3与总有效焦距f之间满足:f3/f=-2.23。第五透镜E5的有效焦距f5与总有效焦距f之间满足:f/f5=1.09。第六透镜的有效焦距f6与总有效焦距f满足:f/f6=-1.42。第一透镜E1的有效焦距f1与总有效焦距f之间满足:f/f1=0.37。第二透镜E2的有效焦距f2与第五透镜的有效焦距f5之间满足:f2/f5=1.37。
表20示出了该实施例中的各透镜的表面类型、曲率半径、中心厚度、材料和圆锥系数。
Figure BDA0001227327910000331
Figure BDA0001227327910000341
表20
表21示出了可用于该实施例中的各非球面透镜的各非球面S1-S12 的高次项系数A4、A6、A8、A10、A12、A14和A16
面号 A4 A6 A8 A10 A12 A14 A16
S1 7.2814E-02 -2.0392E-02 -2.4482E-02 3.9197E-02 -2.6431E-02 5.7520E-03 0.0000E+00
S2 -1.6138E-03 -7.4411E-05 1.4807E-06 -4.5526E-09 0.0000E+00 0.0000E+00 0.0000E+00
S3 -1.3211E-03 -1.2803E-03 1.1458E-02 -6.7174E-03 1.4194E-03 -1.0437E-04 0.0000E+00
S4 -1.5944E-01 2.8828E-01 -3.9975E-01 2.8641E-01 -9.9606E-02 1.3064E-02 0.0000E+00
S5 -1.6232E-01 4.4640E-01 -6.4412E-01 4.4884E-01 -1.2832E-01 8.8391E-03 0.0000E+00
S6 -8.8903E-02 3.1048E-01 -5.1546E-01 5.2320E-01 -3.7464E-01 1.7773E-01 -3.5717E-02
S7 -4.7718E-02 -5.5925E-02 7.1818E-02 1.0843E-01 -3.5852E-01 3.1454E-01 -9.6696E-02
S8 -1.2860E-01 5.0599E-02 -6.2675E-03 -3.5995E-03 -1.8871E-02 1.9280E-02 -5.0733E-03
S9 4.8055E-02 -9.9529E-02 5.6328E-02 -2.9915E-03 -1.6182E-02 7.1634E-03 -8.9316E-04
S10 7.2756E-02 -8.6325E-02 4.3771E-02 -1.2925E-02 3.9540E-03 -9.1541E-04 8.1803E-05
S11 -7.7515E-01 6.8771E-01 -4.6253E-01 2.2127E-01 -6.3194E-02 9.4971E-03 -5.8077E-04
S12 -2.7271E-01 1.9681E-01 -9.0041E-02 2.6307E-02 -4.6893E-03 4.4824E-04 -1.7365E-05
表21
参照表20和表21,第一透镜E1的中心厚度CT1与第二透镜E2 的中心厚度CT2之间满足:CT1/CT2=0.69。第四透镜E4的中心厚度 CT4与第六透镜E6的中心厚度CT6之间满足:CT4/CT6=1.16。第五透镜E5的中心厚度CT5与第六透镜E6的中心厚度CT6之间满足: CT6/CT5=0.37。第一透镜E1的物侧面S1的曲率半径R1与第一透镜 E1的像侧面S2的曲率半径R2之间满足:R1/R2=0.74。第二透镜E2的物侧面S3的曲率半径R3与第三透镜E3的像侧面S6的曲率半径R6之间满足:R3/R6=0.71。第六透镜E6的物侧面S11的曲率半径R11与第六透镜E6的像侧面S12的曲率半径R12之间满足: (R11-R12)/(R11+R12)=0.59。
图14A示出了实施例7的摄像的轴上色差曲线,其表示不同波长的光线经由光学系统后的会聚焦点偏离。图14B示出了实施例7的摄像的象散曲线,其表示子午像面弯曲和弧矢像面弯曲。图14C示出了实施例 7的摄像的畸变曲线,其表示不同视角情况下的畸变大小值。图14D示出了实施例7的摄像的倍率色差曲线,其表示光线经由摄像后在成像面上的不同的像高的偏差。综上所述并参照图14A至图14D可以看出,根据实施例7的摄像镜头在保证小型化的情况下可获得较好的成像效果。
实施例8
以下参照图15至图16D描述本申请的摄像镜头的实施例8。图15 示出了根据本申请实施例8的摄像镜头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5所示,根据实施例8的摄像镜头包括分别具有物侧面和像侧面的第一至第六透镜 E1-E6。
下表22中示出了实施例8中的各透镜的有效焦距f1至f6、摄像镜头的总有效焦距f、摄像透镜的总长度TTL以及摄像镜头的成像面S15 上有效像素区域对角线的长度的一半ImgH。
f<sub>1</sub>(mm) 8.67 f(mm) 3.73
f<sub>2</sub>(mm) 3.82 TTL(mm) 4.58
f<sub>3</sub>(mm) -6.17 ImgH(mm) 2.90
f<sub>4</sub>(mm) 44.59
f<sub>5</sub>(mm) 18.68
f<sub>6</sub>(mm) -8.28
表22
摄像镜头的总有效焦距f被选择为3.73mm。在该实施方式中,入瞳直径EPD的直径可被选择为与摄像镜头的总有效焦距f之间满足: f/EPD=1.69。
参照表22,从第一透镜E1的物侧面S1至成像面S15之间的总长度TTL与成像面S15上有效像素区域对角线的长度的一半ImgH之间满足:TTL/ImgH=1.69。第三透镜E3的有效焦距f3与总有效焦距f之间满足:f3/f=-1.65。第五透镜E5的有效焦距f5与总有效焦距f之间满足:f/f5=0.20。第六透镜的有效焦距f6与总有效焦距f满足:f/f6=-0.45。第一透镜E1的有效焦距f1与总有效焦距f之间满足:f/f1=0.43。第二透镜E2的有效焦距f2与第五透镜的有效焦距f5之间满足:f2/f5=0.20。
表23示出了该实施例中的各透镜的表面类型、曲率半径、中心厚度、材料和圆锥系数。
面号 表面类型 曲率半径 厚度 材料 圆锥系数
OBJ 球面 无穷 无穷
STO 球面 无穷 -0.3360
S1 非球面 1.5609 0.4674 1.55,56.1 -6.9517
S2 非球面 2.0819 0.1168 -9.5777
S3 非球面 2.7472 0.4861 1.70,53.2 -10.6221
S4 非球面 -81.9170 0.0200 -67.2799
S5 非球面 8.7657 0.2500 1.67,20.4 64.2740
S6 非球面 2.7711 0.3265 -9.5125
S7 非球面 20.8501 0.4500 1.67,20.4 -99.0000
S8 非球面 68.8479 0.3994 -98.7284
S9 非球面 10.2061 0.5000 1.55,56.1 -4.3639
S10 非球面 无穷 0.0500 0.0000
S11 非球面 1.8221 0.5000 1.55,56.1 -1.4798
S12 非球面 1.1732 0.4082 -4.8986
S13 球面 无穷 0.2100 1.52,64.2
S14 球面 无穷 0.3920
S15 球面 无穷
表23
表24示出了可用于该实施例中的各非球面透镜的各非球面S1-S12 的高次项系数A4、A6、A8、A10、A12、A14和A16
面号 A4 A6 A8 A10 A12 A14 A16
S1 2.0076E-01 -2.2608E-01 2.2175E-01 -1.6453E-01 4.7321E-02 0.0000E+00 0.0000E+00
S2 3.9842E-02 -2.4026E-01 1.7726E-01 -5.1089E-02 1.4397E-02 0.0000E+00 0.0000E+00
S3 -1.3972E-02 -1.5303E-01 9.1109E-02 1.0408E-01 -1.0575E-01 2.5879E-02 0.0000E+00
S4 -3.2089E-01 9.6744E-01 -1.5830E+00 1.3591E+00 -6.0617E-01 1.1216E-01 0.0000E+00
S5 -3.8035E-01 1.3061E+00 -2.0688E+00 1.4988E+00 -4.0915E-01 4.3655E-03 0.0000E+00
S6 -1.9658E-02 1.7071E-01 1.9720E-01 -1.4319E+00 2.5116E+00 -1.9926E+00 6.5847E-01
S7 -1.0091E-01 3.1107E-02 -1.4940E-02 2.1906E-01 -6.0979E-01 6.2261E-01 -2.3750E-01
S8 -6.4941E-02 -1.0053E-01 2.8604E-01 -3.4819E-01 2.4994E-01 -9.5387E-02 1.3886E-02
S9 1.7109E-01 -3.7995E-01 3.8296E-01 -2.9215E-01 1.3697E-01 -3.2422E-02 2.8937E-03
S10 9.6775E-02 -4.6047E-02 -2.9660E-02 3.0648E-02 -1.0847E-02 1.7547E-03 -1.0780E-04
S11 -4.3821E-01 3.5566E-01 -1.8263E-01 6.3557E-02 -1.4429E-02 1.8705E-03 -1.0272E-04
S12 -1.8979E-01 1.2922E-01 -6.4916E-02 2.1199E-02 -4.0919E-03 4.1857E-04 -1.7479E-05
表24
参照表23和表24,第一透镜E1的中心厚度CT1与第二透镜E2 的中心厚度CT2之间满足:CT1/CT2=0.96。第四透镜E4的中心厚度 CT4与第六透镜E6的中心厚度CT6之间满足:CT4/CT6=0.90。第五透镜E5的中心厚度CT5与第六透镜E6的中心厚度CT6之间满足: CT6/CT5=1.00。第一透镜E1的物侧面S1的曲率半径R1与第一透镜 E1的像侧面S2的曲率半径R2之间满足:R1/R2=0.75。第二透镜E2的物侧面S3的曲率半径R3与第三透镜E3的像侧面S6的曲率半径R6之间满足:R3/R6=0.99。第六透镜E6的物侧面S11的曲率半径R11与第六透镜E6的像侧面S12的曲率半径R12之间满足: (R11-R12)/(R11+R12)=0.22。
图16A示出了实施例8的摄像的轴上色差曲线,其表示不同波长的光线经由光学系统后的会聚焦点偏离。图16B示出了实施例8的摄像的象散曲线,其表示子午像面弯曲和弧矢像面弯曲。图16C示出了实施例 8的摄像的畸变曲线,其表示不同视角情况下的畸变大小值。图16D示出了实施例8的摄像的倍率色差曲线,其表示光线经由摄像后在成像面上的不同的像高的偏差。综上所述并参照图16A至图16D可以看出,根据实施例8的摄像镜头在保证小型化的情况下可获得较好的成像效果。
实施例9
以下参照图17至图18D描述本申请的摄像镜头的实施例9。图17 示出了根据本申请实施例9的摄像镜头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7所示,根据实施例9的摄像镜头包括分别具有物侧面和像侧面的第一至第六透镜 E1-E6。
下表25中示出了实施例9中的各透镜的有效焦距f1至f6、摄像镜头的总有效焦距f、摄像透镜的总长度TTL以及摄像镜头的成像面S15 上有效像素区域对角线的长度的一半ImgH。
f<sub>1</sub>(mm) 15.37 f(mm) 3.63
f<sub>2</sub>(mm) 3.59 TTL(mm) 4.50
f<sub>3</sub>(mm) -7.33 ImgH(mm) 2.93
f<sub>4</sub>(mm) 110.83
f<sub>5</sub>(mm) 7.59
f<sub>6</sub>(mm) -5.58
表25
摄像镜头的总有效焦距f被选择为3.63mm。在该实施方式中,入瞳直径EPD的直径可被选择为与摄像镜头的总有效焦距f之间满足: f/EPD=1.45。
参照表25,从第一透镜E1的物侧面S1至成像面S15之间的总长度TTL与成像面S15上有效像素区域对角线的长度的一半ImgH之间满足:TTL/ImgH=1.45。第三透镜E3的有效焦距f3与总有效焦距f之间满足:f3/f=-2.02。第五透镜E5的有效焦距f5与总有效焦距f之间满足:f/f5=0.48。第六透镜的有效焦距f6与总有效焦距f满足:f/f6=-0.65。第一透镜E1的有效焦距f1与总有效焦距f之间满足:f/f1=0.24。第二透镜E2的有效焦距f2与第五透镜的有效焦距f5之间满足:f2/f5=0.47。
表26示出了该实施例中的各透镜的表面类型、曲率半径、中心厚度、材料和圆锥系数。
面号 表面类型 曲率半径 厚度 材料 圆锥系数
OBJ 球面 无穷 无穷
STO 球面 无穷 -0.3363
S1 非球面 1.6195 0.4551 1.55,56.1 -9.5323
S2 非球面 1.8069 0.0888 -13.1740
S3 非球面 1.9342 0.5209 1.55,56.1 -5.2692
S4 非球面 119.5070 0.0200 -99.0000
S5 非球面 6.6919 0.2400 1.67,20.4 30.5014
S6 非球面 2.7886 0.4150 -10.7209
S7 非球面 12.0880 0.3000 1.67,20.4 86.7918
S8 非球面 14.3019 0.3008 43.8979
S9 非球面 4.1471 0.5087 1.55,56.1 -3.5057
S10 非球面 无穷 0.2523 0.0000
S11 非球面 2.2906 0.4986 1.55,56.1 -2.8718
S12 非球面 1.2079 0.3533 -5.4551
S13 球面 无穷 0.2100 1.52,64.2
S14 球面 无穷 0.3365
S15 球面 无穷
表26
表27示出了可用于该实施例中的各非球面透镜的各非球面S1-S12 的高次项系数A4、A6、A8、A10、A12、A14和A16
Figure BDA0001227327910000381
Figure BDA0001227327910000391
表27
参照表26和表27,第一透镜E1的中心厚度CT1与第二透镜E2 的中心厚度CT2之间满足:CT1/CT2=0.87。第四透镜E4的中心厚度 CT4与第六透镜E6的中心厚度CT6之间满足:CT4/CT6=0.60。第五透镜E5的中心厚度CT5与第六透镜E6的中心厚度CT6之间满足: CT6/CT5=0.98。第一透镜E1的物侧面S1的曲率半径R1与第一透镜 E1的像侧面S2的曲率半径R2之间满足:R1/R2=0.90。第二透镜E2的物侧面S3的曲率半径R3与第三透镜E3的像侧面S6的曲率半径R6之间满足:R3/R6=0.69。第六透镜E6的物侧面S11的曲率半径R11与第六透镜E6的像侧面S12的曲率半径R12之间满足: (R11-R12)/(R11+R12)=0.31。
图18A示出了实施例9的摄像的轴上色差曲线,其表示不同波长的光线经由光学系统后的会聚焦点偏离。图18B示出了实施例9的摄像的象散曲线,其表示子午像面弯曲和弧矢像面弯曲。图18C示出了实施例 9的摄像的畸变曲线,其表示不同视角情况下的畸变大小值。图18D示出了实施例9的摄像的倍率色差曲线,其表示光线经由摄像后在成像面上的不同的像高的偏差。综上所述并参照图18A至图18D可以看出,根据实施例9的摄像镜头在保证小型化的情况下可获得较好的成像效果。
实施例10
以下参照图19至图20D描述本申请的摄像镜头的实施例10。图19 示出了根据本申请实施例10的摄像镜头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9所示,根据实施例10的摄像镜头包括分别具有物侧面和像侧面的第一至第六透镜E1-E6。
下表28中示出了实施例10中的各透镜的有效焦距f1至f6、摄像镜头的总有效焦距f、摄像透镜的总长度TTL以及摄像镜头的成像面S15 上有效像素区域对角线的长度的一半ImgH。
Figure BDA0001227327910000392
Figure BDA0001227327910000401
表28
摄像镜头的总有效焦距f被选择为3.60mm。在该实施方式中,入瞳直径EPD的直径可被选择为与摄像镜头的总有效焦距f之间满足: f/EPD=1.43。
参照表28,从第一透镜E1的物侧面S1至成像面S15之间的总长度TTL与成像面S15上有效像素区域对角线的长度的一半ImgH之间满足:TTL/ImgH=1.43。第三透镜E3的有效焦距f3与总有效焦距f之间满足:f3/f=-2.05。第五透镜E5的有效焦距f5与总有效焦距f之间满足:f/f5=0.49。第六透镜的有效焦距f6与总有效焦距f满足:f/f6=-0.56。第一透镜E1的有效焦距f1与总有效焦距f之间满足:f/f1=0.26。第二透镜E2的有效焦距f2与第五透镜的有效焦距f5之间满足:f2/f5=0.51。
表29示出了该实施例中的各透镜的表面类型、曲率半径、中心厚度、材料和圆锥系数。
面号 表面类型 曲率半径 厚度 材料 圆锥系数
OBJ 球面 无穷 无穷
STO 球面 无穷 -0.3359
S1 非球面 1.6609 0.4528 1.55,56.1 -10.8607
S2 非球面 1.9290 0.0807 -14.0168
S3 非球面 1.9907 0.5247 1.55,56.1 -5.9212
S4 非球面 94.9518 0.0200 99.0000
S5 非球面 6.5686 0.2400 1.67,20.4 29.7205
S6 非球面 2.7775 0.3601 -8.1785
S7 非球面 10.1791 0.3000 1.67,20.4 -99.0000
S8 非球面 7.7457 0.2976 -43.1867
S9 非球面 3.3278 0.6314 1.55,56.1 -1.3390
S10 非球面 18.3092 0.2686 0.0000
S11 非球面 1.5955 0.4257 1.55,56.1 -9.5062
S12 非球面 0.9963 0.3526 -4.8109
S13 球面 无穷 0.2100 1.52,64.2
S14 球面 无穷 0.3357
S15 球面 无穷
表29
表30示出了可用于该实施例中的各非球面透镜的各非球面S1-S12 的高次项系数A4、A6、A8、A10、A12、A14和A16
面号 A4 A6 A8 A10 A12 A14 A16
S1 2.5486E-01 -4.0089E-01 5.0336E-01 -4.4822E-01 2.0821E-01 -3.7890E-02 0.0000E+00
S2 1.1133E-01 -3.9883E-01 3.1532E-01 -8.0459E-02 0.0000E+00 0.0000E+00 0.0000E+00
S3 1.0324E-02 -1.0705E-01 -1.5714E-01 4.2576E-01 -2.5380E-01 4.1708E-02 0.0000E+00
S4 1.7138E-02 -1.6351E-01 1.7455E-01 -8.3290E-02 1.0102E-02 9.0263E-04 0.0000E+00
S5 -2.8568E-02 -7.4119E-02 1.7467E-01 -2.7808E-01 2.1195E-01 -5.5361E-02 0.0000E+00
S6 3.5974E-02 -8.6180E-02 6.1266E-01 -1.5495E+00 2.0042E+00 -1.3307E+00 3.7605E-01
S7 -8.5958E-02 -1.0683E-01 5.0662E-01 -8.3592E-01 6.6803E-01 -2.2473E-01 6.5556E-03
S8 -1.0003E-01 -1.0877E-01 4.0526E-01 -5.7612E-01 4.5250E-01 -1.8258E-01 2.8737E-02
S9 1.0672E-02 -5.2665E-02 1.3064E-03 2.9400E-02 -2.9236E-02 1.1040E-02 -1.4259E-03
S10 -8.8698E-02 1.9425E-01 -2.2013E-01 1.3013E-01 -4.5764E-02 8.7261E-03 -6.7323E-04
S11 -3.7767E-01 2.0474E-01 -6.8193E-02 1.3118E-02 -4.7172E-04 -2.4526E-04 2.7613E-05
S12 -2.0468E-01 1.3591E-01 -7.1099E-02 2.4392E-02 -4.8510E-03 5.0379E-04 -2.1199E-05
表30
参照表29和表30,第一透镜E1的中心厚度CT1与第二透镜E2 的中心厚度CT2之间满足:CT1/CT2=0.86。第四透镜E4的中心厚度 CT4与第六透镜E6的中心厚度CT6之间满足:CT4/CT6=0.70。第五透镜E5的中心厚度CT5与第六透镜E6的中心厚度CT6之间满足:CT6/CT5=0.67。第一透镜E1的物侧面S1的曲率半径R1与第一透镜 E1的像侧面S2的曲率半径R2之间满足:R1/R2=0.86。第二透镜E2的物侧面S3的曲率半径R3与第三透镜E3的像侧面S6的曲率半径R6之间满足:R3/R6=0.72。第六透镜E6的物侧面S11的曲率半径R11与第六透镜E6的像侧面S12的曲率半径R12之间满足: (R11-R12)/(R11+R12)=0.23。
图20A示出了实施例10的摄像的轴上色差曲线,其表示不同波长的光线经由光学系统后的会聚焦点偏离。图20B示出了实施例10的摄像的象散曲线,其表示子午像面弯曲和弧矢像面弯曲。图20C示出了实施例 10的摄像的畸变曲线,其表示不同视角情况下的畸变大小值。图20D示出了实施例10的摄像的倍率色差曲线,其表示光线经由摄像后在成像面上的不同的像高的偏差。综上所述并参照图20A至图20D可以看出,根据实施例10的摄像镜头在保证小型化的情况下可获得较好的成像效果。
实施例11
以下参照图21至图22D描述本申请的摄像镜头的实施例11。图21 示出了根据本申请实施例11的摄像镜头的结构示意图。如图21所示,根据实施例11的摄像镜头包括分别具有物侧面和像侧面的第一至第六透镜E1-E6。
下表31中示出了实施例11中的各透镜的有效焦距f1至f6、摄像镜头的总有效焦距f、摄像透镜的总长度TTL以及摄像镜头的成像面S15 上有效像素区域对角线的长度的一半ImgH。
f<sub>1</sub>(mm) 5.18 f(mm) 3.44
f<sub>2</sub>(mm) 5.73 TTL(mm) 4.50
f<sub>3</sub>(mm) -7.06 ImgH(mm) 2.93
f<sub>4</sub>(mm) -55.14
f<sub>5</sub>(mm) 6.93
f<sub>6</sub>(mm) -6.44
表31
摄像镜头的总有效焦距f被选择为3.44mm。在该实施方式中,入瞳直径EPD的直径可被选择为与摄像镜头的总有效焦距f之间满足: f/EPD=1.41。
参照表31,从第一透镜E1的物侧面S1至成像面S15之间的总长度TTL与成像面S15上有效像素区域对角线的长度的一半ImgH之间满足:TTL/ImgH=1.41。第三透镜E3的有效焦距f3与总有效焦距f之间满足:f3/f=-2.05。第五透镜E5的有效焦距f5与总有效焦距f之间满足:f/f5=0.50。第六透镜的有效焦距f6与总有效焦距f满足:f/f6=-0.53。第一透镜E1的有效焦距f1与总有效焦距f之间满足:f/f1=0.66。第二透镜E2的有效焦距f2与第五透镜的有效焦距f5之间满足:f2/f5=0.83。
表32示出了该实施例中的各透镜的表面类型、曲率半径、中心厚度、材料和圆锥系数。
Figure BDA0001227327910000421
Figure BDA0001227327910000431
表32
表33示出了可用于该实施例中的各非球面透镜的各非球面S1-S12 的高次项系数A4、A6、A8、A10、A12、A14和A16
面号 A4 A6 A8 A10 A12 A14 A16
S1 1.8045E-01 -1.6289E-01 1.9575E-01 -1.7919E-01 9.8751E-02 -2.4280E-02 0.0000E+00
S2 -1.3027E-02 3.1911E-04 -3.8831E-06 1.8058E-08 0.0000E+00 0.0000E+00 0.0000E+00
S3 -5.0582E-02 4.9321E-03 -6.5847E-04 7.1569E-05 -3.6097E-06 6.4584E-08 0.0000E+00
S4 1.5609E-01 -6.6280E-01 9.6162E-01 -7.3416E-01 2.7854E-01 -4.0538E-02 0.0000E+00
S5 1.8373E-01 -7.1171E-01 9.7783E-01 -7.4997E-01 3.1750E-01 -5.4158E-02 0.0000E+00
S6 6.0821E-02 -1.4954E-01 1.7555E-02 2.0826E-01 -2.7998E-01 1.6328E-01 -3.5971E-02
S7 -8.6299E-02 1.7656E-01 -6.5281E-01 1.4672E+00 -1.9313E+00 1.3121E+00 -3.6060E-01
S8 -5.5763E-02 -2.3628E-01 5.8463E-01 -7.2321E-01 4.8584E-01 -1.6450E-01 2.1409E-02
S9 1.6363E-01 -3.5083E-01 3.4673E-01 -2.2219E-01 7.6267E-02 -1.2786E-02 8.2439E-04
S10 4.4983E-02 -3.7452E-02 -6.3937E-03 7.4432E-03 -1.8060E-03 1.8308E-04 -6.7829E-06
S11 -2.9604E-01 1.1092E-01 -3.2902E-03 -6.9610E-03 1.8320E-03 -1.9147E-04 7.3505E-06
S12 -1.0114E-01 1.2897E-02 1.1415E-02 -5.2562E-03 9.3169E-04 -7.5842E-05 2.3274E-06
表33
参照表32和表33,第一透镜E1的中心厚度CT1与第二透镜E2 的中心厚度CT2之间满足:CT1/CT2=1.42。第四透镜E4的中心厚度 CT4与第六透镜E6的中心厚度CT6之间满足:CT4/CT6=0.61。第五透镜E5的中心厚度CT5与第六透镜E6的中心厚度CT6之间满足: CT6/CT5=0.67。第一透镜E1的物侧面S1的曲率半径R1与第一透镜 E1的像侧面S2的曲率半径R2之间满足:R1/R2=0.50。第二透镜E2的物侧面S3的曲率半径R3与第三透镜E3的像侧面S6的曲率半径R6之间满足:R3/R6=1.11。第六透镜E6的物侧面S11的曲率半径R11与第六透镜E6的像侧面S12的曲率半径R12之间满足: (R11-R12)/(R11+R12)=0.26。
图22A示出了实施例11的摄像的轴上色差曲线,其表示不同波长的光线经由光学系统后的会聚焦点偏离。图22B示出了实施例11的摄像的象散曲线,其表示子午像面弯曲和弧矢像面弯曲。图22C示出了实施例 11的摄像的畸变曲线,其表示不同视角情况下的畸变大小值。图22D示出了实施例11的摄像的倍率色差曲线,其表示光线经由摄像后在成像面上的不同的像高的偏差。综上所述并参照图22A至图22D可以看出,根据实施例11的摄像镜头在保证小型化的情况下可获得较好的成像效果。
实施例12
以下参照图23至图24D描述本申请的摄像镜头的实施例12。图23 示出了根据本申请实施例12的摄像镜头的结构示意图。如图23所示,根据实施例12的摄像镜头包括分别具有物侧面和像侧面的第一至第六透镜E1-E6。
下表34中示出了实施例12中的各透镜的有效焦距f1至f6、摄像镜头的总有效焦距f、摄像透镜的总长度TTL以及摄像镜头的成像面S15 上有效像素区域对角线的长度的一半ImgH。
f<sub>1</sub>(mm) 9.44 f(mm) 4.53
f<sub>2</sub>(mm) 6.72 TTL(mm) 5.60
f<sub>3</sub>(mm) -12.02 ImgH(mm) 3.9
f<sub>4</sub>(mm) -90.30
f<sub>5</sub>(mm) 9.03
f<sub>6</sub>(mm) -7.64
表34
摄像镜头的总有效焦距f被选择为4.53mm。在该实施方式中,入瞳直径EPD的直径可被选择为与摄像镜头的总有效焦距f之间满足: f/EPD=1.56。
参照表34,从第一透镜E1的物侧面S1至成像面S15之间的总长度TTL与成像面S15上有效像素区域对角线的长度的一半ImgH之间满足:TTL/ImgH=1.56。第三透镜E3的有效焦距f3与总有效焦距f之间满足:f3/f=-2.66。第五透镜E5的有效焦距f5与总有效焦距f之间满足:f/f5=0.50。第六透镜的有效焦距f6与总有效焦距f满足:f/f6=-0.59。第一透镜E1的有效焦距f1与总有效焦距f之间满足:f/f1=0.48。第二透镜E2的有效焦距f2与第五透镜的有效焦距f5之间满足:f2/f5=0.74。
表35示出了该实施例中的各透镜的表面类型、曲率半径、中心厚度、材料和圆锥系数。
Figure BDA0001227327910000441
Figure BDA0001227327910000451
表35
表36示出了可用于该实施例中的各非球面透镜的各非球面S1-S12 的高次项系数A4、A6、A8、A10、A12、A14和A16
面号 A4 A6 A8 A10 A12 A14 A16
S1 1.1330E-01 -8.4442E-02 5.2580E-02 -2.3090E-02 3.7929E-03 3.8768E-06 0.0000E+00
S2 3.9898E-02 -7.3937E-02 2.8210E-02 -3.1341E-03 0.0000E+00 0.0000E+00 0.0000E+00
S3 -1.8630E-02 -2.1047E-02 1.2102E-03 1.6797E-02 -6.6670E-03 4.7573E-04 0.0000E+00
S4 -3.8337E-02 3.0617E-02 8.1343E-03 -3.1964E-02 1.6760E-02 -2.7832E-03 0.0000E+00
S5 -4.2102E-02 2.9734E-02 3.1108E-02 -8.7360E-02 5.4781E-02 -1.0643E-02 0.0000E+00
S6 9.4176E-03 2.1702E-02 -3.1957E-02 5.0928E-02 -6.1059E-02 3.7624E-02 -7.9506E-03
S7 -3.7761E-02 -2.8461E-02 4.8482E-02 -2.5484E-02 -3.7226E-03 7.0683E-03 -1.7827E-03
S8 -1.6458E-02 -8.5384E-02 1.1000E-01 -7.1866E-02 2.5985E-02 -4.9328E-03 3.7221E-04
S9 6.7282E-02 -7.5371E-02 3.4792E-02 -9.9435E-03 1.4845E-03 -8.2935E-05 -6.7084E-07
S10 5.6654E-02 -1.4648E-02 -7.5234E-03 4.9574E-03 -1.2651E-03 1.5359E-04 -7.1518E-06
S11 -1.5859E-01 5.3923E-02 -1.3956E-02 2.6143E-03 -2.9977E-04 1.8545E-05 -4.7676E-07
S12 -6.6760E-02 2.1536E-02 -5.7162E-03 1.0109E-03 -1.0365E-04 5.5370E-06 -1.1920E-07
表36
参照表35和表36,第一透镜E1的中心厚度CT1与第二透镜E2 的中心厚度CT2之间满足:CT1/CT2=1.30。第四透镜E4的中心厚度 CT4与第六透镜E6的中心厚度CT6之间满足:CT4/CT6=0.54。第五透镜E5的中心厚度CT5与第六透镜E6的中心厚度CT6之间满足: CT6/CT5=0.93。第一透镜E1的物侧面S1的曲率半径R1与第一透镜 E1的像侧面S2的曲率半径R2之间满足:R1/R2=0.69。第二透镜E2的物侧面S3的曲率半径R3与第三透镜E3的像侧面S6的曲率半径R6之间满足:R3/R6=0.87。第六透镜E6的物侧面S11的曲率半径R11与第六透镜E6的像侧面S12的曲率半径R12之间满足: (R11-R12)/(R11+R12)=0.28。
图24A示出了实施例12的摄像的轴上色差曲线,其表示不同波长的光线经由光学系统后的会聚焦点偏离。图24B示出了实施例12的摄像的象散曲线,其表示子午像面弯曲和弧矢像面弯曲。图24C示出了实施例 12的摄像的畸变曲线,其表示不同视角情况下的畸变大小值。图24D示出了实施例12的摄像的倍率色差曲线,其表示光线经由摄像后在成像面上的不同的像高的偏差。综上所述并参照图24A至图24D可以看出,根据实施例12的摄像镜头在保证小型化的情况下可获得较好的成像效果。
实施例13
以下参照图25至图26D描述本申请的摄像镜头的实施例13。图25 示出了根据本申请实施例13的摄像镜头的结构示意图。如图25所示,根据实施例13的摄像镜头包括分别具有物侧面和像侧面的第一至第六透镜E1-E6。
下表37中示出了实施例13中的各透镜的有效焦距f1至f6、摄像镜头的总有效焦距f、摄像透镜的总长度TTL以及摄像镜头的成像面S15 上有效像素区域对角线的长度的一半ImgH。
f<sub>1</sub>(mm) 17.32 f(mm) 4.86
f<sub>2</sub>(mm) 4.46 TTL(mm) 5.85
f<sub>3</sub>(mm) -8.24 ImgH(mm) 3.5
f<sub>4</sub>(mm) -90.38
f<sub>5</sub>(mm) 9.44
f<sub>6</sub>(mm) -7.29
表37
摄像镜头的总有效焦距f被选择为4.86mm。在该实施方式中,入瞳直径EPD的直径可被选择为与摄像镜头的总有效焦距f之间满足: f/EPD=1.67。
参照表37,从第一透镜E1的物侧面S1至成像面S15之间的总长度TTL与成像面S15上有效像素区域对角线的长度的一半ImgH之间满足:TTL/ImgH=1.67。第三透镜E3的有效焦距f3与总有效焦距f之间满足:f3/f=-1.69。第五透镜E5的有效焦距f5与总有效焦距f之间满足:f/f5=0.51。第六透镜的有效焦距f6与总有效焦距f满足:f/f6=-0.67。第一透镜E1的有效焦距f1与总有效焦距f之间满足:f/f1=0.28。第二透镜E2的有效焦距f2与第五透镜的有效焦距f5之间满足:f2/f5=0.47。
表38示出了该实施例中的各透镜的表面类型、曲率半径、中心厚度、材料和圆锥系数。
面号 表面类型 曲率半径 厚度 材料 圆锥系数
OBJ 球面 无穷 无穷
STO 球面 无穷 -0.4058
S1 非球面 2.0316 0.4872 1.55,56.1 -10.4261
S2 非球面 2.3676 0.1214 -13.1399
S3 非球面 2.3950 0.5918 1.55,56.1 -5.0182
S4 非球面 132.1826 0.0342 99.0000
S5 非球面 7.9158 0.2581 1.67,20.4 30.0123
S6 非球面 3.2046 0.7604 -11.2462
S7 非球面 34.4736 0.3652 1.67,20.4 -99.0000
S8 非球面 21.8533 0.4675 -9.4065
S9 非球面 5.1611 0.7844 1.55,56.1 1.6737
S10 非球面 无穷 0.2266 0.0000
S11 非球面 2.4873 0.5688 1.55,56.1 -1.7568
S12 非球面 1.4073 0.3320 -4.1963
S13 球面 无穷 0.2100 1.52,64.2
S14 球面 无穷 0.6400
S15 球面 无穷
表38
表39示出了可用于该实施例中的各非球面透镜的各非球面S1-S12 的高次项系数A4、A6、A8、A10、A12、A14和A16
面号 A4 A6 A8 A10 A12 A14 A16
S1 1.3454E-01 -1.3783E-01 1.1448E-01 -7.0079E-02 2.2832E-02 -2.9379E-03 0.0000E+00
S2 5.8545E-02 -1.3713E-01 7.2457E-02 -1.2578E-02 0.0000E+00 0.0000E+00 0.0000E+00
S3 5.8281E-03 -3.3577E-02 -4.6839E-02 7.9174E-02 -3.3012E-02 3.9627E-03 0.0000E+00
S4 1.9196E-02 -7.3152E-02 6.7932E-02 -3.2749E-02 7.0339E-03 -5.6865E-04 0.0000E+00
S5 -2.0335E-02 -4.0708E-02 7.8928E-02 -7.7342E-02 3.5932E-02 -6.0305E-03 0.0000E+00
S6 2.0385E-02 -7.2363E-03 4.5119E-02 -7.9655E-02 6.7191E-02 -2.7136E-02 4.9264E-03
S7 -5.5188E-02 -1.2608E-02 3.0587E-02 -2.4440E-02 1.3802E-03 5.9061E-03 -2.0483E-03
S8 -5.7221E-02 -2.6753E-02 4.8786E-02 -3.8113E-02 1.5858E-02 -3.0860E-03 1.8823E-04
S9 2.4329E-02 -4.3138E-02 1.4517E-02 -1.1782E-03 -1.4637E-03 0.000553831 -5.81488E-05
S10 2.8774E-02 -1.7553E-03 -1.3946E-02 7.6020E-03 -2.0708E-03 0.000295005 -1.69238E-05
S11 -1.8404E-01 7.5705E-02 -2.4455E-02 5.7729E-03 -8.5239E-04 6.9831E-05 -2.4496E-06
S12 -8.8640E-02 3.5723E-02 -1.1299E-02 2.3836E-03 -2.9616E-04 1.9412E-05 -5.1790E-07
表39
参照表38和表39,第一透镜E1的中心厚度CT1与第二透镜E2 的中心厚度CT2之间满足:CT1/CT2=0.82。第四透镜E4的中心厚度 CT4与第六透镜E6的中心厚度CT6之间满足:CT4/CT6=0.64。第五透镜E5的中心厚度CT5与第六透镜E6的中心厚度CT6之间满足: CT6/CT5=0.73。第一透镜E1的物侧面S1的曲率半径R1与第一透镜 E1的像侧面S2的曲率半径R2之间满足:R1/R2=0.86。第二透镜E2的物侧面S3的曲率半径R3与第三透镜E3的像侧面S6的曲率半径R6之间满足:R3/R6=0.75。第六透镜E6的物侧面S11的曲率半径R11与第六透镜E6的像侧面S12的曲率半径R12之间满足: (R11-R12)/(R11+R12)=0.28。
图26A示出了实施例13的摄像的轴上色差曲线,其表示不同波长的光线经由光学系统后的会聚焦点偏离。图26B示出了实施例13的摄像的象散曲线,其表示子午像面弯曲和弧矢像面弯曲。图26C示出了实施例 13的摄像的畸变曲线,其表示不同视角情况下的畸变大小值。图26D示出了实施例13的摄像的倍率色差曲线,其表示光线经由摄像后在成像面上的不同的像高的偏差。综上所述并参照图26A至图26D可以看出,根据实施例13的摄像镜头在保证小型化的情况下可获得较好的成像效果。
实施例14
以下参照图27至图28D描述本申请的摄像镜头的实施例14。图27 示出了根据本申请实施例14的摄像镜头的结构示意图。如图27所示,根据实施例14的摄像镜头包括分别具有物侧面和像侧面的第一至第六透镜E1-E6。
下表40中示出了实施例14中的各透镜的有效焦距f1至f6、摄像镜头的总有效焦距f、摄像透镜的总长度TTL以及摄像镜头的成像面S15 上有效像素区域对角线的长度的一半ImgH。
f<sub>1</sub>(mm) 13.01 f(mm) 3.71
f<sub>2</sub>(mm) 3.73 TTL(mm) 4.54
f<sub>3</sub>(mm) -7.53 ImgH(mm) 2.93
f<sub>4</sub>(mm) -37.94
f<sub>5</sub>(mm) 6.16
f<sub>6</sub>(mm) -6.21
表40
摄像镜头的总有效焦距f被选择为3.71mm。在该实施方式中,入瞳直径EPD的直径可被选择为与摄像镜头的总有效焦距f之间满足: f/EPD=1.47。
参照表40,从第一透镜E1的物侧面S1至成像面S15之间的总长度TTL与成像面S15上有效像素区域对角线的长度的一半ImgH之间满足:TTL/ImgH=1.47。第三透镜E3的有效焦距f3与总有效焦距f之间满足:f3/f=-2.03。第五透镜E5的有效焦距f5与总有效焦距f之间满足:f/f5=0.60。第六透镜的有效焦距f6与总有效焦距f满足:f/f6=-0.60。第一透镜E1的有效焦距f1与总有效焦距f之间满足:f/f1=0.29。第二透镜E2的有效焦距f2与第五透镜的有效焦距f5之间满足:f2/f5=0.61。
表41示出了该实施例中的各透镜的表面类型、曲率半径、中心厚度、材料和圆锥系数。
面号 表面类型 曲率半径 厚度 材料 圆锥系数
OBJ 球面 无穷 无穷
STO 球面 无穷 -0.3762
S1 非球面 1.5995 0.4754 1.55,56.1 -8.6458
S2 非球面 1.8471 0.0957 -12.2455
S3 非球面 2.0097 0.5339 1.55,56.1 -5.0249
S4 非球面 120.0358 0.0200 99.0000
S5 非球面 6.6971 0.2400 1.67,20.4 30.1374
S6 非球面 2.8309 0.4106 -12.5357
S7 非球面 15.9885 0.3200 1.67,20.4 61.9693
S8 非球面 9.7269 0.2656 3.0752
S9 非球面 3.3644 0.5296 1.55,56.1 0.4904
S10 非球面 无穷 0.1873 0.0000
S11 非球面 2.0850 0.3953 1.55,56.1 -1.6484
S12 非球面 1.2047 0.4347 -5.1724
S13 球面 无穷 0.2100 1.52,64.2
S14 球面 无穷 0.4179
S15 球面 无穷
表41
表42示出了可用于该实施例中的各非球面透镜的各非球面S1-S12 的高次项系数A4、A6、A8、A10、A12、A14和A16
Figure BDA0001227327910000491
Figure BDA0001227327910000501
表42
参照表41和表42,第一透镜E1的中心厚度CT1与第二透镜E2 的中心厚度CT2之间满足:CT1/CT2=0.89。第四透镜E4的中心厚度 CT4与第六透镜E6的中心厚度CT6之间满足:CT4/CT6=0.81。第五透镜E5的中心厚度CT5与第六透镜E6的中心厚度CT6之间满足: CT6/CT5=0.75。第一透镜E1的物侧面S1的曲率半径R1与第一透镜 E1的像侧面S2的曲率半径R2之间满足:R1/R2=0.87。第二透镜E2的物侧面S3的曲率半径R3与第三透镜E3的像侧面S6的曲率半径R6之间满足:R3/R6=0.71。第六透镜E6的物侧面S11的曲率半径R11与第六透镜E6的像侧面S12的曲率半径R12之间满足: (R11-R12)/(R11+R12)=0.27。
图28A示出了实施例14的摄像的轴上色差曲线,其表示不同波长的光线经由光学系统后的会聚焦点偏离。图28B示出了实施例14的摄像的象散曲线,其表示子午像面弯曲和弧矢像面弯曲。图28C示出了实施例 14的摄像的畸变曲线,其表示不同视角情况下的畸变大小值。图28D示出了实施例14的摄像的倍率色差曲线,其表示光线经由摄像后在成像面上的不同的像高的偏差。综上所述并参照图28A至图28D可以看出,根据实施例14的摄像镜头在保证小型化的情况下可获得较好的成像效果。
本申请还提出了一种摄像装置,其感光元件可以是电耦合器件 (CCD)或互补式金属氧化物半导体(CMOS)。摄像装置可以是诸如数码相机的独立摄像设备,也可以是集成在诸如手机等移动电子设备上的摄像模块。该摄像装置装配有如上各实施例所述的摄像镜头。
以上参照附图对本申请的示例性实施例进行了描述。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理解,上述实施例仅是为了说明的目的而所举的示例,而不是用来限制本申请的范围。凡在本申请的教导和权利要求保护范围下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等,均应包含在本申请要求保护的范围内。

Claims (15)

1.摄像镜头,包括沿着光轴从物侧至像侧依次设置的第一透镜、第二透镜、第三透镜、第四透镜、第五透镜、第六透镜,
其特征在于,所述摄像镜头中具有光焦度的透镜的数量是六,所述第一透镜、所述第二透镜和所述第五透镜具有正光焦度,所述第三透镜、所述第四透镜和所述第六透镜具有负光焦度,其中,
所述第三透镜的有效焦距f3与所述摄像镜头的总有效焦距f满足-3.0<f3/f≤-1.5,所述第五透镜的中心厚度CT5与所述第六透镜的中心厚度CT6满足:CT6/CT5≤0.75,以及,所述摄像镜头的总有效焦距f与所述摄像镜头的入瞳直径EPD满足f/EPD≤1.7。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摄像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透镜的物侧面为凸面。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摄像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五透镜的物侧面为非球面,且具有至少一个反曲点。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摄像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六透镜的物侧面和像侧面均为非球面,且所述物侧面和所述像侧面中的至少一个具有至少一个反曲点。
5.如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摄像镜头,其特征在于,从所述第一透镜的物侧面至成像面之间的总长度TTL与所述成像面上有效像素区域对角线的长度的一半ImgH满足TTL/ImgH≤1.7。
6.如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摄像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五透镜的有效焦距f5与所述总有效焦距f满足0<f/f5<1.2。
7.如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摄像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六透镜的有效焦距f6与所述总有效焦距f满足-1.5<f/f6<-0.4。
8.如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摄像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透镜的有效焦距f1与所述总有效焦距f满足f/f1≤0.7。
9.如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摄像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透镜的有效焦距f2与所述第五透镜的有效焦距f5满足0<f2/f5<1.5。
10.如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摄像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透镜的中心厚度CT1与所述第二透镜的中心厚度CT2满足0.5<CT1/CT2<1.5。
11.如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摄像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四透镜的中心厚度CT4与所述第六透镜的中心厚度CT6满足:0.5<CT4/CT6<1.5。
12.如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摄像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透镜的物侧面的曲率半径R1与所述第一透镜的像侧面的曲率半径R2满足:R1/R2≤1。
13.如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摄像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透镜的物侧面的曲率半径R3与所述第三透镜的像侧面的曲率半径R6满足:0.5<R3/R6<1.5。
14.如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摄像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六透镜的物侧面的曲率半径R11与所述第六透镜的像侧面的曲率半径R12满足(R11-R12)/(R11+R12)<1。
15.一种摄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摄像装置装配有如权利要求1至14中任一项所述的摄像镜头。
CN201710085722.5A 2017-02-17 2017-02-17 摄像镜头 Active CN106646832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0085722.5A CN106646832B (zh) 2017-02-17 2017-02-17 摄像镜头
US16/067,081 US11262537B2 (en) 2017-02-17 2017-06-15 Camera lens assembly including six lenses each having refractive power
PCT/CN2017/088356 WO2018149064A1 (zh) 2017-02-17 2017-06-15 摄像镜头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0085722.5A CN106646832B (zh) 2017-02-17 2017-02-17 摄像镜头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646832A CN106646832A (zh) 2017-05-10
CN106646832B true CN106646832B (zh) 2022-11-22

Family

ID=5884608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10085722.5A Active CN106646832B (zh) 2017-02-17 2017-02-17 摄像镜头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6646832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8149064A1 (zh) * 2017-02-17 2018-08-23 浙江舜宇光学有限公司 摄像镜头
TWI626488B (zh) 2017-03-28 2018-06-11 大立光電股份有限公司 影像擷取光學鏡頭、取像裝置及電子裝置
CN107436477B (zh) * 2017-09-07 2022-10-28 浙江舜宇光学有限公司 光学成像镜头
CN108761742A (zh) * 2018-08-20 2018-11-06 浙江舜宇光学有限公司 光学成像系统
CN109656000A (zh) * 2019-02-02 2019-04-19 浙江舜宇光学有限公司 摄像镜头组
CN110187471B (zh) * 2019-05-10 2021-08-20 诚瑞光学(常州)股份有限公司 摄像光学镜头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570279A (zh) * 2013-10-23 2015-04-29 三星电机株式会社 镜头模块
CN106338815A (zh) * 2016-10-28 2017-01-18 浙江舜宇光学有限公司 摄像镜头及装配有该摄像镜头的摄像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5915462B2 (ja) * 2012-08-28 2016-05-11 ソニー株式会社 撮像レンズおよび撮像装置
KR20140035810A (ko) * 2012-09-14 2014-03-24 삼성전기주식회사 촬상 렌즈
KR101719874B1 (ko) * 2014-06-17 2017-03-24 삼성전기주식회사 렌즈 모듈
TWI536067B (zh) * 2014-10-03 2016-06-01 先進光電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光學成像系統
TWI585449B (zh) * 2015-05-19 2017-06-01 先進光電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光學成像系統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570279A (zh) * 2013-10-23 2015-04-29 三星电机株式会社 镜头模块
CN106338815A (zh) * 2016-10-28 2017-01-18 浙江舜宇光学有限公司 摄像镜头及装配有该摄像镜头的摄像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646832A (zh) 2017-05-1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6950681B (zh) 摄像镜头
CN107436481B (zh) 摄像透镜组
CN107741630B (zh) 光学成像镜头
CN107643586B (zh) 摄像透镜组
CN107490841B (zh) 摄像透镜组
CN108873255B (zh) 光学成像系统
CN107272161B (zh) 光学成像镜头
CN106896481B (zh) 成像镜头
CN107462977B (zh) 光学成像镜头
CN107219613B (zh) 光学成像镜头
CN107621682B (zh) 光学成像镜头
CN108089317B (zh) 光学成像镜头
CN107167900B (zh) 光学成像镜头
CN107153257B (zh) 光学成像系统
CN106646832B (zh) 摄像镜头
CN111399174B (zh) 成像镜头
CN107219610B (zh) 成像镜头
CN107664830B (zh) 光学成像镜头
CN107436477B (zh) 光学成像镜头
CN107167902B (zh) 光学成像镜头
CN114114635A (zh) 摄像镜头组
CN112748545B (zh) 光学成像镜头
CN111123478A (zh) 摄像镜头组
CN112684593A (zh) 光学成像镜头
CN210572973U (zh) 摄像镜头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