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1416184A - 扭矩工具 - Google Patents

扭矩工具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1416184A
TW201416184A TW101139643A TW101139643A TW201416184A TW 201416184 A TW201416184 A TW 201416184A TW 101139643 A TW101139643 A TW 101139643A TW 101139643 A TW101139643 A TW 101139643A TW 201416184 A TW201416184 A TW 201416184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rotating body
teeth
wall
block
blocks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113964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I476076B (zh
Inventor
Yi-Min Wu
Original Assignee
Matatakitoyo Tool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atatakitoyo Tool Co Ltd filed Critical Matatakitoyo Tool Co Ltd
Priority to TW10113964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TW201416184A/zh
Priority to JP2013170474A priority patent/JP6349537B2/ja
Publication of TW20141618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41618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47607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476076B/zh

Links

Abstract

一種具可變的最小空轉角度的扭矩工具,是在中空驅動體裡面容納轉體,在驅動體與轉體彼此面對面的部位安排複數連續的齒與一組卡掣塊,透過一選擇器決定單一卡掣塊嚙合齒取得最小空轉角度,或者釋放所有的卡掣塊與齒逐一嚙合,對原來的最小空轉角度產生縮減功效,進而改變驅動體繞著轉體空轉的幅度大小。

Description

扭矩工具
本發明是一種扭矩工具,尤指一種具可變的最小空轉角度的扭矩工具。
常見的扭矩工具,多為扭矩扳手或扭矩起子,利用旋轉動能驅使一工件同向旋轉,進而執行鎖緊或旋鬆動作之一。此處所稱工件,譬如螺絲、螺栓或連接桿。
無論是扭矩扳手或扭矩起子,通常會將一轉體置入一中空的驅動體裡面,在轉體與驅動體面對面的部位安排一卡掣構造,透過卡掣構造決定驅動體單向繞著轉體空轉,反向帶動轉體隨著驅動體同步旋轉。
此處所稱驅動體,就扭矩扳手而言,通常是指中空的頭部;若在扭矩起子,則驅動體是指中空的起子本體。
此處所稱轉體,泛指一種在中空的頭部或起子本體裡面自由旋轉的圓形體。
該卡掣構造包括複數齒與至少一卡掣塊,這些齒連續地突出於驅動體環繞轉體的內面,而卡掣塊活動地安排在轉體面對連續齒的部位。當然,卡掣構造也有其他選擇,就是將這些齒連續地突出於圓形轉體外圓周面,並將卡掣塊活動地實施在驅動體面對連續齒的部位。因此,這項卡掣構造會衍生許多不同實施態樣。
警如美國第4,147,076號專利案的卡掣塊(Double Pawl Element)中央轉動連接於轉體(Pawl Carrier),透過一選擇機構(Ratchet Drive Selector Mechanism)決定二成形於卡掣塊旁邊的爪之一與驅動體內面對應的齒保持嚙合關係。同類型的卡掣塊,可見於美國第4,261,233號專利案。
又如美國第6,655,238號專利案,將卡掣塊(Pawl)連同一彈性件(Spring)安裝在驅動體(Head)面對轉體(Engaging Ring)外圓周面連續齒處,借助彈力讓卡掣塊嚙合轉體對應的齒為常態。同樣的卡掣塊,還取得臺灣證書第M241173號專利案。
或像美國第5,074,174號專利案揭露二單片型卡掣塊(Ratchet Member)分別樞接在驅動體(A Recess Disposed On One Side Of The Body)不影響轉體(A Plurality Of Socket Member)轉動的部位,手動操作一選擇機構(Cam)決定任一卡掣塊偏向轉體擺動,致使卡掣塊尖端嚙合轉體對應的齒。同類型的卡掣塊,可見於臺灣公開第200812759號專利案。
前述單向空轉,起點是指上開專利案所揭露的卡掣塊落入任一齒谷(即毗鄰二齒之間的凹陷部位)形成咬合狀態,界定為一嚙合位置。空轉的終點是指卡掣塊落入下一個齒谷形成咬合狀態,視為新的嚙合位置,並將原來的嚙合位置到新的嚙合位置之間的方位泛稱為一解除位置。
倘若卡掣塊沒有越過齒尖,就不能移到新的嚙合位置,只能回到原來的嚙合位置。換句話說,以單齒 的寬度為基本幅度,驅動體必須繞著轉體旋轉越過一個齒,讓卡掣塊從原來的嚙合位置來到下一個嚙合位置,才能完成最小的空轉角度。
為了瞭解最小的空轉角度,以下會將數值代入算式,取得更為直觀的概念。假設有24個連續的齒,驅動體必須繞著轉體旋轉的最小角度,依算式360°÷24等於15°。
當然,卡掣塊越過N個齒取得轉動幅度,即為最小空轉角度N倍。也就是說,在24個連續的齒條件下,驅動體單向繞著轉體空轉必須是最小空轉角度的整數倍數,如2倍、3倍…N倍,取得30°、45°乃至於15°N倍等更大的轉幅,才能讓卡掣塊來到新的嚙合位置與下一個齒維持咬合狀態,利於驅動體反向帶動轉體同步旋轉。
這樣的設計,不符合所有人的使用習慣,陸續研發出36個或72個連續的齒數,取得最小空轉角度降為10°或5°的縮減效果。
甚至陷入齒數增減的死胡同,誤以為將齒數增加到90~180齒,使最小空轉角度縮減為4°~2°之間,就能迎合所有人的使用習慣,如美國第6,666,111號專利案(同時取得臺灣第592903號專利案)。
但是,增加的齒數卻搭配單一卡掣件,產生最小空轉角度依然固定不變,還是存在前述有關扭矩工具不符個人習慣而感到彆扭的弊端,仍舊要準備多柄不同齒數的扭矩工具來使用,非常不方便。
因此,在齒數固定不變的條件下,如何讓扭矩工 具的最小空轉角度擁有變化,就成為本發明亟待解決的課題。
有鑑於此,本發明人深入探討先前技術之問題,憑藉多年從事相關產業之研發與製造之經驗,積極尋求解決之道,終於成功地開發出一種具可變的最小空轉角度的扭矩工具,以改善習用物之問題。
本發明主要目的之一在於:採用多個卡掣塊,在齒數固定不變的條件下,讓扭矩工具的最小空轉角度擁有變化性。
本發明主要目的之一在於:扭矩工具增設有選擇器,可以變換不同的最小空轉角度來使用。
緣於上述目的之達成,本發明的扭矩工具,是在一中空的驅動體裡面容納一轉體,透過一卡掣構造決定驅動體單向繞著轉體空轉且反向帶動轉體隨著驅動體同步旋轉。
其中,該卡掣構造包括複數齒與一組卡掣塊,這些齒連續地突出於驅動體環繞轉體的內面,這些卡掣塊活動地安排在轉體面對連續齒的部位並依彈力朝向齒運動。或者,這些齒連續地突出於圓形轉體外圓周面,並將卡掣塊活動地實施在驅動體面對連續齒的部位並依彈力朝向齒運動。
此處所稱嚙合關係,是指卡掣塊局部落入兩齒之間的齒谷,使卡掣塊與對應的齒彼此相抵,宛如牙齒般相互咬合的連接關係。因此,卡掣塊離開原來的齒 谷且未落入下一個齒谷,即為嚙合關係的解除狀態。
為了保證縮減後的角度一致性,乃以卡掣塊的數量為基礎,將最小空轉角度分成若干等分,故每個縮減後的角度平均值應符合下列算式為佳:最小空轉角度×1/卡掣塊數目
考慮到卡掣塊間隔距離過短,不僅活動範圍容易受到干涉,甚至於影響驅動體或轉體的結構強度,因此,合適的間隔距離應加上最小空轉角度N倍,換算成下列公式,算式中的N為整數,如1、2、3…N。
最小空轉角度N倍+(最小空轉角度×1/卡掣塊數目)
當驅動體受力相對轉體順著單一方向空轉時,每個卡掣塊在一嚙合位置及一解除位置之間位移而能與齒逐一嚙合,其他卡掣塊與齒依序解除嚙合關係,在齒數固定不變的條件下,讓扭矩工具的最小空轉角度擁有變化,完成縮減最小空轉角度之目的與效能。
這項最小空轉角度的縮減,在手動式扭矩扳手方面,就是降低握柄相對頭部來回擺動的幅度;對手動式扭矩扳手來說,能夠減少手部握緊起子本體轉動幅度。
當然,這個扭矩工具還有一選擇器,能夠釋放全部的卡掣塊,獲得最小空轉角度的縮減效能。這個選擇器也能收起多餘的卡掣塊,只保留一個卡掣塊靈活地朝向齒運動,回到原來的最小空轉角度使用狀態,具備不同的最小空轉角度變換使用效能。
如此一來,這種扭矩工具視個人習慣或遭遇環境可以決定空轉角度,勿庸準備多柄不同齒數的扭矩工 具替換使用,不僅省時方便,還能避免製作過多扭矩工具的弊端發生。
以下,基於圖式詳述相關實施例目的、構造及特徵,相信本發明採用之技術、手段及功效,當可由之得一深入而具體的瞭解。
第1圖表現一柄扭矩扳手20的局部外貌。一個扁平的頭部21,成形於扭矩扳手20端部而可充當驅動體使用。一個圓的轉體30,局部突出頭部21上方且鑲嵌一個C形扣環23,扣環23與一安裝於頭部21的控制機構40相抵,阻止轉體30沿圖面縱向掉落。一根方柱24,穿過且局部滯留在轉體30裡面,在方柱24底端伸出頭部21處嵌入一鋼珠25,可在方柱24底端退往頭部21期間,相對增加方柱24逐漸突出轉體30頂端的長度。
圖中的方柱24局部露出頭部21下方,亦可退縮地反向突出於頭部21上方。至於方柱24停滯於轉體30的構造,非本發明訴求之標的,不予贅述。
第2圖的頭部21擁有中空的階梯狀內部空間,分別是一段大直徑的容納槽28與一段小直徑的容納孔29,足以容納轉體30與局部控制機構40,並在頭部21底面平貼一環形墊片26,允許另個扣環23嵌入一道凹陷於轉體30底部的溝槽31而與墊片26相抵,阻止轉體30離開頭部21。
圖中的控制機構40由一選擇器與一卡掣構造50 組成。該選擇器是一盤體41,其中央為孔洞設計,配合墊片26分別套在二突出於轉體30上、下方的小直徑段32、33,對頭部21內部空間致生封閉作用,支持轉體30成形於兩小直徑段32、33之間的一個大直徑段34能夠在容納孔29裡面自由轉動。該盤體41以接觸頭部21一面為底面42,底面42成形一圈環壁43,環壁43外部直徑小於頭部21的容納槽28內部直徑,在環壁43置入容納槽28期間,允許盤體41受力相對頭部21來回轉動。
卡掣構造50由複數齒51與一組卡掣塊60組成。這些齒51成形於頭部21容納孔29內面,彼此連續地環繞在圓形轉體30外圓周面。本實施例以兩個卡掣塊60為一組,安排在轉體30大直徑段34面對頭部21內面連續齒51的部位。
接著看到第3圖,齒51的數量不變,如何以二卡掣塊60落實最小空轉角度的縮減功能。
首先,該頭部21內面有36個連續的齒51,頭部21繞著轉體30空轉的最小角度為360°÷36=10°,相當於齒51的寬度w(即毗鄰二齒谷之間隔距離)。
每根卡掣塊60一端視為根部65,能夠銜接於轉體30外表且靈活擺動。卡掣塊60另端界定為一尖端66,接收一彈性件18的作用力,使尖端66往外偏擺而與對應的齒51相觸為常態。
二卡掣塊60以根部65的軸心c1為起點,轉體30的圓心c2為終點,順著半徑方向劃出二條相交的虛擬線段f同時夾有一角度β,相當於八倍最小空轉 角度α加上縮減後角度θ(即1/2最小空轉角度α),列成算式如下:10°×8+(10°×1/2)=85°才不會對二卡掣塊60的偏擺造成影響。
所有的卡掣塊60呈現釋放狀態。其中,第一卡掣塊60移至嚙合位置,落入任一齒谷而與對應的齒51形成嚙合關係。同時,第二卡掣塊60位於解除位置,依彈性觸及齒51且解除嚙合關係。
當頭部21受力沿著單一方向(即逆時鐘方向)相對轉體空轉,連帶第一卡掣塊60離開嚙合位置,令第二卡掣塊60接著落入齒谷而與齒51維持嚙合關係。此刻的頭部21,致生最小空轉角度的縮減功能,可以反向(即順時鐘方向)驅使轉體同步旋轉,或是讓頭部21繼續空轉運動,使第二個卡掣塊60進入解除位置,直到第一卡掣塊60重新落入下一個齒谷而與齒51回復嚙合關係,完成最小空轉角度的動作。
至於控制機構中,各元件彼此間的聯結關係,會配合圖式詳述如下。
每一卡掣塊60如第5圖般類似於矩形塊,在緊鄰根部65的端部外表形成一圓弧面61,毗鄰尖端66的端部外表形成一斜面62,自斜面62高端到圓弧面61延伸一長邊63,在斜面62低端與圓弧面61之間銜接一短邊64。
再看到第4圖的盤體41,環壁43擁有不同的厚度,將二內徑較大的部位視為薄壁部44,這些薄壁部44被二厚壁部45隔開。二厚壁部45擁有較小的內徑, 其中之一厚壁部45透過一斜坡46銜接旁邊的薄壁部44,另個厚壁部45中間部位凹設二相通的球窩47,在二球窩47之間隆起一厚度低於厚壁部45的分隔丘48。
配合第6、7圖來看,該環壁43環繞轉體30的大直徑段34外圍,且二厚壁部45相隔距離比大直徑段34直徑稍大,令盤體41相對頭部21自轉而能繞著轉體30進行圓周運動。
該轉體30的大直徑段34面對球窩47處凹陷一定位槽52,槽內依序容納一個彈簧53和一顆球體54,球體54借助彈性作用力而頂住對面的球窩47,限制盤體41相對頭部21不再轉動,取得暫時性的定位效果。
該大直徑段34外圍還有二個爪槽35,每個爪槽35擁有數個壁面,分別是一斜壁36與一弧壁37,以及一銜接於斜壁36和弧壁37之間的平壁38,合圍成一個類似於卡掣塊60的空間。該爪槽35的弧壁37中心點直線通過轉體30圓心,與另個爪槽35自弧壁37中心點到轉體30圓心的虛擬直線,彼此相交形成角度θ 4相當於85°,才能保證二卡掣塊60的根部65置入對應的爪槽35弧壁37內,使根部65軸心與弧壁37中心點重疊在一起,避免二卡掣塊60的偏擺運動受到干擾。
每個爪槽35在斜壁36與平壁38鄰接處凹設一簧槽56,允許彈性件18一端進入簧槽56且抵住槽底,另端頂住卡掣塊60的短邊64,提供卡掣塊60偏擺接 觸齒51所需的彈性作用力。
值得注意的是,第7圖的盤體41處於一單齒保留位置,故第二卡掣塊60被厚壁部45內面壓入爪槽35中,第一卡掣塊60面對薄壁部44而呈自由狀態,能夠以尖端66與對應的齒51維持嚙合關係。
此刻的使用情況同於一般扳手。也就是說,該頭部21受力順著第7圖逆時鐘方向繞著轉體30旋轉時,連續的齒51會推開活動的卡掣塊60形成空轉,讓第一卡掣塊60離開齒谷而邁入解除位置,越過齒尖來到下一個嚙合位置,完成最小空轉角度10°而與齒形成嚙合關係。當然,該頭部21繞著轉體30旋轉最小空轉角度N倍是被允許的。
當頭部21沿第7圖順時鐘方向迴轉時,齒51與第一卡掣塊60維持咬合狀態,能夠將頭部21的動能順利地傳遞到轉體30,使轉體30隨著頭部21同向旋轉。
想要變換不同的最小空轉角度相當簡單,只要操作盤體41相對頭部21轉動一定角度,讓球體54如同第8圖般越過分隔丘48來到旁邊的球窩47,同時移開厚壁部45不再壓制第二卡掣塊60,進而釋放所有的卡掣塊60且能依彈性觸及對應的齒51。
這些卡掣塊60是自由的,而且第一卡掣塊60與齒51維持嚙合關係,第二卡掣塊60來到解除位置。
當頭部21受力相對轉體30單向旋轉二分之一最小空轉角度(亦即5°)時,第二卡掣塊60來到下一個嚙合位置,允許頭部21沿第8圖順時鐘方向迴轉,透 過第二卡掣塊60與齒51的嚙合關係,驅使轉體30同向旋轉。此刻的第一卡掣塊60仍舊在解除位置。
當頭部21完成最小空轉角度(亦即10°)的旋轉時,第一卡掣塊60落入下一個嚙合位置而與齒51維持咬合狀態,同樣允許頭部21迴轉驅使轉體30同向旋轉。此刻,第二卡掣塊60回到解除位置。
如此,這些卡掣塊60各自在嚙合位置與解除位置之間位移,按照先後順序以單一卡掣塊60嚙合對應的齒,同時解除其他卡掣塊60與齒的嚙合關係,能夠在齒數固定不變的條件下,產生不同的最小空轉角度變化,令36齒擁有72齒的使用態樣,達到最小空轉角度之縮減目的與效能。
想要回到原來的最小空轉角度非常簡單,只要操作盤體41回到第7圖所示的方位,靠著薄壁部44銜接斜坡46的曲度迫使第二卡掣塊60往轉體30方向偏擺,直到厚壁部45內面壓制第二卡掣塊60退入爪槽35為止。
故而,頭部21相對轉體30空轉的最小角度,端視個人習慣或遭遇環境來選擇,勿庸準備多柄不同齒數的扭矩工具,有效地解決先前技術的困擾。
根據上述構造,尚能衍生其他實施例。如第9圖扭矩工具,不同於前述實施例之處在於:三個卡掣塊60為一組,每個卡掣塊60根部65銜接於轉體30外表而能靈活擺動,剩餘部位接收彈性件18的作用力,使尖端66往外偏擺為常態而觸及對應的齒51。
從圖中不難理解,充當驅動體的頭部21內面有 24個連續的齒51圍繞在轉體30外圍,故頭部21繞著轉體30空轉的最小角度為360°÷24=15°,相當於齒51的寬度w(即毗鄰二齒谷之間隔距離),可擴大轉動幅度至最小空轉角度N倍。
其中,第一卡掣塊60尖端66與齒51維持咬合狀態,以其根部65軸心c1為起點,轉體30圓心c2為終點,順著半徑方向劃出一條虛擬線段f,相交於轉體30圓心c2到第二卡掣塊60軸心c1的另條虛擬線段f而形成一角度β 1,與第二、第三卡掣塊60軸心c1齊聚轉體30圓心c2的兩條虛擬線段f之間的角度β 2剛好相等。
換個角度來看,第一、第三卡掣塊60間的角度範圍,等於六倍最小空轉角度α加上三分之二最小空轉角度θ 1、θ 2。
前述角度β 1為三倍最小空轉角度α加上1/3最小空轉角度θ 1,依算式15°×3+(15°×1/3)=50°,故第一、第二卡掣塊60之間相隔範圍是50°。
同樣的,角度β 2亦為三倍最小空轉角度α加上1/3最小空轉角度θ 2。其中,角度θ 2為縮減後的最小空轉角度相當於5°。
當頭部21相對轉體30沿著第9圖逆時鐘方向空轉5°時,第二卡掣塊60與齒51維持嚙合關係,允許頭部21沿第9圖順時鐘方向迴轉,驅使轉體30同向旋轉。此刻,第一、第三卡掣塊60都在解除位置。
當頭部21空轉到10°時,換成第三卡掣塊60與齒51維持嚙合關係,允許頭部21迴轉帶動轉體30同向 旋轉。此刻,第一、第二卡掣塊60都在解除位置。
空轉角度達到15°時,與原來的最小空轉角度α相符,故第一卡掣塊60來到下一個嚙合位置,令尖端66與齒51維持嚙合關係,方便頭部21連帶轉體30迴轉執行旋鬆或鎖緊作業。此刻,第二、第三卡掣塊60與齒51解除嚙合關係。
上述實施例僅為說明本發明,非為限制本發明。熟習此技藝者從上述實施例衍生之各種變化、修改與應用均在本發明之範疇內。
18‧‧‧彈性件
20‧‧‧扭矩扳手
21‧‧‧頭部
23‧‧‧扣環
24‧‧‧方柱
25‧‧‧鋼珠
26‧‧‧墊片
28‧‧‧容納槽
29‧‧‧容納孔
30‧‧‧轉體
31‧‧‧溝槽
32、33‧‧‧小直徑段
34‧‧‧大直徑段
35‧‧‧爪槽
36‧‧‧斜壁
37‧‧‧弧壁
38‧‧‧平壁
40‧‧‧控制機構
41‧‧‧盤體
42‧‧‧底面
43‧‧‧環壁
44‧‧‧薄壁部
45‧‧‧厚壁部
46‧‧‧斜坡
47‧‧‧球窩
48‧‧‧分隔丘
50‧‧‧卡掣構造
51‧‧‧齒
52‧‧‧定位槽
53‧‧‧彈簧
54‧‧‧球體
56‧‧‧簧槽
60‧‧‧卡掣塊
61‧‧‧圓弧面
62‧‧‧斜面
63‧‧‧長邊
64‧‧‧短邊
65‧‧‧根部
66‧‧‧尖端
α、β、β 1、β 2、θ、θ 1、θ 2、θ 4‧‧‧角度
c1‧‧‧軸心
c2‧‧‧圓心
f‧‧‧虛擬線段
w‧‧‧寬度
第1圖是本發明扭矩扳手第一實施例的立體圖。
第2圖是沿第1圖A-A線局部剖開的平面圖。
第3圖是扭矩扳手關於卡掣構造的平面圖。
第4圖是單獨的盤體另個角度的立體圖。
第5圖是單獨的卡掣塊立體圖。
第6圖是單獨的轉體俯視圖
第7圖是沿第2圖B-B線剖開的平面圖。
第8圖是第7圖的後續動作示意圖。
第9圖是扭矩工具第二實施例的局部示意圖。
18‧‧‧彈性件
21‧‧‧頭部
30‧‧‧轉體
51‧‧‧齒
60‧‧‧卡掣塊
65‧‧‧根部
66‧‧‧尖端
α、β、θ‧‧‧角度
c1‧‧‧軸心
c2‧‧‧圓心
f‧‧‧虛擬線段
w‧‧‧寬度

Claims (10)

  1. 一種扭矩工具,是在一中空的驅動體裡面容納一轉體,透過一控制機構決定驅動體單向繞著轉體空轉且反向帶動轉體隨著驅動體同步旋轉;其中,該控制機構有一卡掣構造,卡掣構造包括複數齒與一組卡掣塊,選擇下列構造之一實施於扭矩工具:1)這些齒連續地突出於驅動體環繞轉體的內面,這些卡掣塊活動地安排在轉體面對連續齒的部位,依彈力朝向齒運動而在一嚙合位置與一解除位置之間位移;2)這些齒連續地突出於圓形轉體外圓周面,這些卡掣塊活動地安裝在驅動體面對連續齒的部位,依彈力朝向齒運動而在一嚙合位置與一解除位置之間位移;當驅動體相對轉體順著單一方向空轉時,這些卡掣塊與齒逐一嚙合,其他卡掣塊則與齒解除嚙合關係,在齒數固定不變的條件下,達到最小空轉角度之縮減目的和效能。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扭矩工具,其中,二相鄰的卡掣塊間隔範圍應符合下列算式:最小空轉角度N倍+(最小空轉角度×1/卡掣塊數目)。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或2項所述的扭矩工具,其中,該控制機構還有一選擇器,能夠釋放全部的卡掣塊,或是收起多餘的卡掣塊,只保留一個卡 掣塊靈活地朝向齒運動,擁有原來的最小空轉角度的使用效能。
  4. 一種扭矩工具,包括:一轉體,該轉體周圍有多個爪槽;一驅動體,該驅動體內部中空而能套在轉體外部,驅動體繞著轉體作圓周運動;一控制機構,包括:複數齒,這些齒連續地突出於驅動體環繞轉體的內面;一組卡掣塊,每個卡掣塊局部置入轉體對應的爪槽中,使二相鄰的卡掣塊間隔範圍滿足下列算式:最小空轉角度N倍+(最小空轉角度×1/卡掣塊數目);以及一組彈性件,每個彈性件一端與轉體相抵,其另端頂住卡掣塊往外偏擺而與齒相觸為常態;當驅動體相對轉體順著單一方向空轉時,這些卡掣塊與齒逐一嚙合,其他卡掣塊則與齒解除嚙合關係,在齒數固定不變的條件下,讓反轉的頭部以縮減的最小空轉角度帶動轉體同步作動。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4項所述的扭矩工具,其中,每個爪槽有一斜壁與一弧壁,在斜壁和弧壁之間銜接一平壁;每個卡掣塊一端為可依彈力擺動嚙合齒的尖端,其另端界定為能夠置入爪槽弧壁的根部,根部軸心與弧壁中心點重疊,使卡掣塊相對轉體靈活擺動。
  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5項所述的扭矩工具,其中,該控制機構還有一選擇器,選擇器有一環壁,環壁介於驅動體內面與轉體外部之間而形成若干薄壁部與厚壁部;當薄壁部面對卡掣塊時,釋放所有的卡掣塊與齒逐一嚙合致生縮減的最小空轉角度;當厚壁部面對卡掣塊時,多餘的卡掣塊退入爪槽,只保留單一卡掣塊嚙合齒回復原來的最小空轉角度。
  7. 一種扭矩工具,包括:一轉體,該轉體周圍有多個爪槽;一驅動體,該驅動體內部中空而能套在轉體外部,驅動體繞著轉體作圓周運動;一控制機構,包括:一選擇器,選擇器有一介於驅動體內面與轉體外部之間的環壁,環壁內面形成若干薄壁部與厚壁部;複數齒,這些齒連續地突出於驅動體環繞轉體的內面;以及一組卡掣塊,每個卡掣塊局部置入轉體對應的爪槽中,其餘部位依彈力往外偏擺,而且相鄰二卡掣塊的間隔範圍應滿足下列算式:最小空轉角度N倍+(最小空轉角度×1/卡掣塊數目);當薄壁部面對卡掣塊時,釋放所有的卡掣塊與齒逐一嚙合致生縮減的最小空轉角度;當厚壁部面對卡掣塊時,多餘的卡掣塊退入爪槽,只保 留單一卡掣塊嚙合齒回復原來的最小空轉角度。
  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7項所述的扭矩工具,其中,每個爪槽有一斜壁與一弧壁,在斜壁和弧壁之間銜接一平壁;每個卡掣塊一端為可依彈力擺動嚙合齒的尖端,其另端界定為能夠置入爪槽弧壁的根部,根部軸心與弧壁中心點重疊,使卡掣塊相對轉體靈活擺動。
  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7或8項所述的扭矩工具,其中,每個厚壁部介於二薄壁部之間,在厚壁部與薄壁部鄰接處銜接一斜坡,其中之一厚壁部凹設二相通的球窩,藉由一分隔丘隔開二球窩,任一球窩被一彈性突出轉體外表的球體頂住,限制盤體相對頭部不再轉動。
  10.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9項所述的扭矩工具,其中,該轉體面對球窩處凹陷一定位槽,槽底與球體之間有一彈簧。
TW101139643A 2012-10-26 2012-10-26 扭矩工具 TW201416184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1139643A TW201416184A (zh) 2012-10-26 2012-10-26 扭矩工具
JP2013170474A JP6349537B2 (ja) 2012-10-26 2013-08-20 トルク工具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1139643A TW201416184A (zh) 2012-10-26 2012-10-26 扭矩工具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416184A true TW201416184A (zh) 2014-05-01
TWI476076B TWI476076B (zh) 2015-03-11

Family

ID=5078724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1139643A TW201416184A (zh) 2012-10-26 2012-10-26 扭矩工具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JP (1) JP6349537B2 (zh)
TW (1) TW201416184A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505916B (zh) * 2013-11-22 2015-11-01 用於狹窄空間的扳手
TWI552834B (zh) * 2015-10-28 2016-10-11 A method for preparing the rotor and a torque tool for making the rotor using the method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505918B (zh) * 2013-11-22 2015-11-01 具可變的空轉角度的扭矩工具
US10105828B2 (en) 2015-09-14 2018-10-23 Yeo-Ming WANG Wrench structure for small-distance operations
US11708995B2 (en) * 2018-09-28 2023-07-25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oration Air-conditioning apparatus

Family Cites Families (2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112693A (en) * 1937-06-16 1938-03-29 Independent Pneumatic Tool Co Portable hammer wrench
DE2365124A1 (de) * 1973-12-29 1975-07-10 Elora Werkzeugfabrik Erich Rau Knarre fuer steckschluesseleinsaetze
US4147076A (en) * 1977-10-31 1979-04-03 The Wright Tool And Forge Company Reversing-ratchet socket wrench
US4261233A (en) * 1979-02-05 1981-04-14 Thorsen Tool Company Ratchet wrench of the socket drive type
JPS6061162U (ja) * 1983-09-29 1985-04-27 トツプ工業株式会社 タ−ンバックル用回動締付工具
JPS6097261U (ja) * 1983-12-12 1985-07-02 佐藤 敏子 衝撃ラチエツトレンチ
DE3382421D1 (de) * 1983-12-13 1991-10-31 John Brent Moetteli Ratschenschluessel.
JPS62277271A (ja) * 1986-03-15 1987-12-02 アウト―カー―ラック ペーター クワズニ アクチェンゲゼルシャフト ラチエツトスパナ
DE3610508A1 (de) * 1986-03-15 1987-09-17 Kurt Grzanna Ratschenschluessel
WO1989002345A1 (en) * 1987-09-15 1989-03-23 Wolter, Peter Ratchet spanner
DE3818470A1 (de) * 1988-05-31 1989-03-02 Mueller Hans Joachim Schraubenschluessel mit einer ratsche ausgeruestet, zwecks freien rueckhubes des handgriffes
US5074174A (en) * 1989-09-02 1991-12-24 Dae Sam Co., Ltd. Socket wrench
DE20015483U1 (de) * 2000-09-07 2000-11-16 Liao Yung Chung Ratschenwerkzeug
JP4873209B2 (ja) * 2001-04-17 2012-02-08 京都機械工具株式会社 ラチェットレンチ
WO2004018155A1 (en) * 2002-08-21 2004-03-04 Xact-Design & Engineering Pty Ltd Torque transmission mechanism
TWM241173U (en) * 2002-10-01 2004-08-21 Chih-Ching Hsien Structure for ratchet wrench with high torsion value
TW592903B (en) * 2002-10-08 2004-06-21 Chih-Ching Hsien Method of making ratchets having 90 to 180 teeth and ratchets having 90 to 180 teeth
US6655238B1 (en) * 2002-11-07 2003-12-02 Chih-Ching Hsien Reinforcement teeth structure for ratchet
US20040089108A1 (en) * 2002-11-11 2004-05-13 Chuck Chang Wrench having a locking device with a smaller driving angle
DE20219894U1 (de) * 2002-12-23 2003-03-06 Hsien Chih Ching Kostengünstiger Ratschenschlüssel mit kleinem Drehwinkel
JP3104593U (ja) * 2004-04-13 2004-09-30 国珍 劉 ラチェットドライバー構造
TW200812759A (en) * 2006-09-11 2008-03-16 Stand Tools Entpr Co Ltd Revolving screwdriver capable of aiming ratchet phase
US20100162857A1 (en) * 2008-12-27 2010-07-01 Chuck Chang Wrenc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505916B (zh) * 2013-11-22 2015-11-01 用於狹窄空間的扳手
TWI552834B (zh) * 2015-10-28 2016-10-11 A method for preparing the rotor and a torque tool for making the rotor using the method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6349537B2 (ja) 2018-07-04
TWI476076B (zh) 2015-03-11
JP2014083679A (ja) 2014-05-1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201416184A (zh) 扭矩工具
CN103846841B (zh) 扭矩工具
JPH05228848A (ja) 損失運動逆転装置付きラチェットレンチ
US20140366690A1 (en) Pawl structure for ratchet wrenches and the wrenches using the same
TWI522209B (zh) 棘輪扳手工具
US9302373B2 (en) Wrench with pivotable ratcheting open end wrench head
TWM483144U (zh) 棘輪扳手結構
TWM598208U (zh) 棘輪扳手之結構
TWM456259U (zh) 棘輪扳手之制齒結構
US20150336245A1 (en) Screwdriver
CN203622290U (zh) 棘轮扳手
TW201315575A (zh) 棘輪扳手結構
TWI755939B (zh) 棘動扳手
TWI720933B (zh) 掌上型工具組
TWI500485B (zh) 棘輪扳手結構
CN203380825U (zh) 一种多头棘轮套筒扳手
TWM505378U (zh) 扳手結構
TWI382895B (zh) 棘輪手工具的換向結構
TW201300203A (zh) 旋轉扳手結構
US9021920B2 (en) Geared clickless socket wrench
TWI529034B (zh) Ratchet wrench structure
TWM477346U (zh) 可切換轉向的棘輪扳手
TWI602659B (zh) 扳手
CN204053901U (zh) 一种棘轮扳手卡掣结构
CN209850781U (zh) 一种内齿式棘轮螺丝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