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1412553A - 偏光片保護用聚酯薄膜、偏光板及液晶顯示裝置 - Google Patents

偏光片保護用聚酯薄膜、偏光板及液晶顯示裝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1412553A
TW201412553A TW102128197A TW102128197A TW201412553A TW 201412553 A TW201412553 A TW 201412553A TW 102128197 A TW102128197 A TW 102128197A TW 102128197 A TW102128197 A TW 102128197A TW 201412553 A TW201412553 A TW 201412553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layer
polarizer
resin
polyester film
film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212819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I522246B (zh
Inventor
Mitsuharu Nakatani
Harunobu Kuroiwa
Original Assignee
Toyo Boseki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oyo Boseki filed Critical Toyo Boseki
Publication of TW20141255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41255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52224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522246B/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5/00Optical elements other than lenses
    • G02B5/30Polarising elements
    • G02B5/3025Polarisers, i.e. arrangements capable of producing a definite output polarisation state from an unpolarised input state
    • G02B5/3033Polarisers, i.e. arrangements capable of producing a definite output polarisation state from an unpolarised input state in the form of a thin sheet or foil, e.g. Polaroid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1/00Optical elem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material of which they are made; Optical coatings for optical elements
    • G02B1/10Optical coatings produced by application to, or surface treatment of, optical elements
    • G02B1/16Optical coatings produced by application to, or surface treatment of, optical elements having an anti-static effect, e.g. electrically conducting coating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27/00Layered products comprising a layer of synthetic resin
    • B32B27/36Layered products comprising a layer of synthetic resin comprising polyester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JWORKING-UP; GENERAL PROCESSES OF COMPOUNDING; AFTER-TREATMENT NOT COVERED BY SUBCLASSES C08B, C08C, C08F, C08G or C08H
    • C08J5/00Manufacture of articles or shaped materials containing macromolecular substances
    • C08J5/18Manufacture of films or sheet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KUse of inorganic or non-macromolecular organic substances as compounding ingredients
    • C08K5/00Use of organic ingredients
    • C08K5/16Nitrogen-containing compounds
    • C08K5/29Compounds containing one or more carbon-to-nitrogen double bond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KUse of inorganic or non-macromolecular organic substances as compounding ingredients
    • C08K5/00Use of organic ingredients
    • C08K5/16Nitrogen-containing compounds
    • C08K5/34Heterocyclic compounds having nitrogen in the ring
    • C08K5/3467Heterocyclic compounds having nitrogen in the ring having more than two nitrogen atoms in the ring
    • C08K5/3477Six-membered rings
    • C08K5/3492Triazines
    • C08K5/34922Melamine; Derivatives thereof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LCOMPOSITIONS OF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 C08L67/00Compositions of polyesters obtained by reactions forming a carboxylic ester link in the main chain; Compositions of derivatives of such polymer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LCOMPOSITIONS OF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 C08L67/00Compositions of polyesters obtained by reactions forming a carboxylic ester link in the main chain; Compositions of derivatives of such polymers
    • C08L67/02Polyesters derived from dicarboxylic acids and dihydroxy compound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9DYES; PAINTS; POLISHES; NATURAL RESINS; ADHESIVES; COMPOSITION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PPLICATIONS OF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C09JADHESIVES; NON-MECHANICAL ASPECTS OF ADHESIVE PROCESSES IN GENERAL; ADHESIVE PROCESSES NOT PROVIDED FOR ELSEWHERE; USE OF MATERIALS AS ADHESIVES
    • C09J129/00Adhesives based on homopolymers or copolymers of compounds having one or more unsaturated aliphatic radicals, each having only one carbon-to-carbon double bond, and at least one being terminated by an alcohol, ether, aldehydo, ketonic, acetal, or ketal radical; Adhesives based on hydrolysed polymers of esters of unsaturated alcohols with saturated carboxylic acids; Adhesives based on derivatives of such polymers
    • C09J129/02Homopolymers or copolymers of unsaturated alcohols
    • C09J129/04Polyvinyl alcohol; Partially hydrolysed homopolymers or copolymers of esters of unsaturated alcohols with saturated carboxylic acid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1/00Optical elem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material of which they are made; Optical coatings for optical elements
    • G02B1/10Optical coatings produced by application to, or surface treatment of, optical elements
    • G02B1/14Protective coatings, e.g. hard coating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 G02F1/1335Structural association of cells with optical devices, e.g. polarisers or reflector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 G02F1/1335Structural association of cells with optical devices, e.g. polarisers or reflectors
    • G02F1/133528Polarisers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Medicinal Chemistry (AREA)
  • Polymers & Plastics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aterials Engineering (AREA)
  • Nonlinear Science (AREA)
  • Mathematical Physics (AREA)
  • Crystallography & Structural Chemistry (AREA)
  • Polarising Elements (AREA)
  • Laminated Bodies (AREA)
  • Liquid Crystal (AREA)
  • Compositions Of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AREA)

Abstract

本發明係提供與偏光片之接著性優異、高穿透率之偏光片保護用聚酯薄膜。本發明係一種偏光片保護用聚酯薄膜,其至少於單面具有與偏光片之易接著層的聚酯薄膜,且前述易接著層,係含有聚酯系樹脂(A)與聚乙烯醇系樹脂(B)與交聯劑(C),前述聚酯系樹脂(A)之酸價為20KOHmg/g以下,前述聚乙烯醇系樹脂(B)之皂化度為60~85莫耳%,在與前述聚酯薄膜之前述單面為相反面之波長400~700nm之光的平均絕對反射率為6%以下。

Description

偏光片保護用聚酯薄膜、偏光板及液晶顯示裝置
本發明係關於使用於保護偏光片之偏光片保護用聚酯薄膜。詳言之,係關於穿透率高,且與偏光片之接著性優異之偏光片保護用聚酯薄膜。
液晶顯示裝置中,係因其影像形成方式,而將偏光板配置在形成液晶面板表面之玻璃基板的兩側。偏光板,一般而言,具有以下構成:在包含聚乙烯醇系薄膜與碘等的二色性材料而構成之偏光片的兩面,介隔聚乙烯醇系樹脂等親水性接著劑而貼合偏光片保護薄膜。作為用於偏光片之保護的保護薄膜,自以往,從光學特性或透明性的觀點,係使用了三乙醯基纖維素薄膜。
但是,三乙醯基纖維素的耐久性不足,若將使用三乙醯基纖維素薄膜作為偏光片保護薄膜的偏光板於高溫或高濕下使用,會有偏光度、色相等偏光板的性能低落的情形。又,為了因應近年顯示器的薄型化,係尋求偏光板之薄膜化,但從維持水分阻隔特性的觀點,三乙醯基纖維素薄膜之薄膜化有其極限。於是,有提案使用聚酯薄膜作為具有耐久性及水分阻隔性之偏光片保護薄膜(參照專利文獻1~5)。
作為偏光片保護薄膜使用之三乙醯基纖維素 薄膜,係於表面實施有鹼處理等,與親水性接著劑有著極高的親和性。所以,由三乙醯基纖維素薄膜而構成的保護薄膜,係與塗布有親水性接著劑的偏光片有極高的接著性。但是,聚酯薄膜係與親水性接著劑之接著性不足,尤其是藉由延伸處理而具有配向性之聚酯薄膜的情形,此傾向會更為顯著。於是,於專利文獻1~3及5,係提案為了提升與偏光片或塗布於偏光片之親水性接著劑的接著性,而於聚酯薄膜設置易接著層。
[先前技術文獻] [專利文獻]
[專利文獻1]日本特開平8-271733號公報
[專利文獻2]日本特開平8-271734號公報
[專利文獻3]日本特開2009-157361號公報
[專利文獻4]日本特開2010-277028號公報
[專利文獻5]日本特開2011-8170號公報
聚酯薄膜對水的親和性低,而具有芳香族二羧酸作為二羧酸成分的聚酯薄膜,此傾向特別顯著。又,藉由延伸而具有結晶配向性之聚酯薄膜,與水之親和性更低。另一方面,偏光片或塗布於偏光片上之接著劑,係以聚乙烯醇系樹脂為主成分,具有高親水性。因如此之性質的差異,聚酯薄膜與偏光片或該接著劑間的親和性低,兩者難以牢固地接著。所以,即使是專利文獻 1~3及5所揭示之具有易接著層之聚酯薄膜,與三乙醯基纖維素薄膜相比,仍未能獲得足夠的接著性。因此,將以習知之聚酯薄膜為保護薄膜的偏光板,作為顯示器構件而長時間使用之時,保護薄膜/偏光片間會產生浮起或剝離,且由於偏光片內之水分量的改變而有偏光特性下降、透白等可視性惡化的情形。
又,相較於通常作為偏光片保護薄膜所使用的三乙醯基纖維素薄膜,將聚酯薄膜作為偏光片保護薄膜使用之偏光板,係由於聚酯薄膜之折射率高於三乙醯基纖維素薄膜,而有因表面反射所致之光散射多、穿透率降低的問題。
在如此之現狀下,本發明之課題係提供一種偏光片保護用聚酯薄膜,其具備使聚酯薄膜與偏光片或在偏光片上所塗布之接著劑等的聚乙烯醇系樹脂層間牢固地接著之構件,且光之穿透率高。
本案發明人等為了解決上述課題反覆進行努力研究及探討,而構想出:在聚酯薄膜與聚乙烯醇系樹脂層之間,設置含有與聚酯薄膜之親和性高的聚酯系樹脂、和與聚乙烯醇系樹脂層之親和性高的聚乙烯醇系樹脂、和交聯劑之層。但是本案發明人等發現:若僅是單純地組合此等成分,係無法充分發揮藉由各成分而使聚酯薄膜與聚乙烯醇系樹脂層密合之機能。於是,本案發明人等日夜反覆進行研究的結果發現:於上述構想中,作為聚酯樹脂採用具有一定之酸價的聚酯樹脂,並且, 作為聚乙烯醇系樹脂採用具有一定之皂化度的聚乙烯醇系樹脂,藉此,則能夠有效發揮藉由各成分之分別與親和性高之樹脂層的接著作用。
本案發明人等基於上述見解更進一步反覆進行研究的結果發現:藉由採用與羥基之反應性高的交聯劑,能使聚酯薄膜與偏光片或接著劑等聚乙烯醇系樹脂層更牢固地接著。
又發現:將設置有與上述偏光片之易接著層的面為相反面之,波長400~700nm之絕對反射率的平均反射率控制為6%以下,藉此,則可提供高穿透率之偏光片保護用聚酯薄膜。本案發明人等基於該等見解,更進一步反覆進行探討、考察,而完成了本發明。
以下顯示本發明之代表例。
第1項
一種偏光片保護用聚酯薄膜,係於單面具有與偏光片之易接著層的聚酯薄膜,前述易接著層係含有聚酯系樹脂(A)與聚乙烯醇系樹脂(B)與交聯劑(C),且前述聚酯系樹脂(A)之酸價為20KOHmg/g以下,前述聚乙烯醇系樹脂(B)之皂化度為60~85莫耳%,與前述聚酯薄膜之前述單面為相反面之波長400~700nm之光的平均絕對反射率為6%以下。
第2項
如第1項之偏光片保護用聚酯薄膜,其中,在前述相反面,具有折射率低於聚酯薄膜之低折射率層。
第3項
如第1或2項之偏光片保護用聚酯薄膜,其中,前述低折射率層,係選自包含硬塗層、防眩層及抗反射層之群組中的至少一種之機能層。
第4項
如第1至3項中任一項之偏光片保護用聚酯薄膜,其中,前述聚酯樹脂(A)係於二羧酸成分中含有1~15莫耳%之5-磺基間苯二甲酸成分。
第5項
如第1至4項中任一項之偏光片保護用聚酯薄膜,其中,前述交聯劑(C)係異氰酸酯化合物或三聚氰胺化合物。
第6項
如第1至5項中任一項之偏光片保護用聚酯薄膜,其中,前述易接著層中,聚酯系樹脂(A)、聚乙烯醇系樹脂(B)及交聯劑(C)之質量比滿足下式;0.8≦(A)/(B)≦5
2≦((A)+(B))/(C)≦50。
第7項
一種偏光板,其係於偏光片之兩面具有偏光片保護薄膜而成之偏光板,至少其中之一方之偏光片保護薄膜係如第1至6項中任一項之偏光片保護用聚酯薄膜。
第8項
一種影像顯示裝置,具有至少1片如第7項之偏光板。
本發明之偏光片保護用聚酯薄膜,與偏光片或在其上塗布之接著劑所代表之聚乙烯醇系樹脂層間之接著性優異。又,本發明之聚酯薄膜之光的穿透率也高,可合適地作為偏光片之保護薄膜。藉由使用如此之本發明之聚酯薄膜作為偏光片之保護薄膜,能更低廉地製造比以往的耐久性及水阻隔性更優異之偏光板。又,本發明之偏光板的耐久性優異,所以能比以往更為薄膜化。因此藉由利用本發明之偏光板,能將液晶顯示器更為薄型化。
[實施發明之形態]
(聚酯薄膜)
本發明中作為基材使用之聚酯薄膜,係主要由聚酯樹脂構成之薄膜。在此,「主要由聚酯樹脂構成之薄膜」,係由含有50質量%以上之聚酯樹脂的樹脂組成物所形成的薄膜,當與其他聚合物摻混的時,係意指含有50質量%以上的聚酯樹脂,當與其他單體共聚合時,係意指含有50莫耳%以上之聚酯結構單元。較佳為,聚酯薄膜含有聚酯樹脂90質量%以上,更佳為95質量%以上,又更佳為100質量%。
作為聚酯樹脂,材料係無特別限定,但可使用二羧酸成分與二醇成分縮聚而形成之共聚物、或其摻混樹脂。作為二羧酸成分,可列舉例如:對苯二甲酸、 間苯二甲酸、鄰苯二甲酸、2,5-萘二羧酸、2,6-萘二羧酸、1,4-萘二羧酸、1,5-萘二羧酸、二苯基羧酸、二苯氧基乙烷二羧酸、二苯基碸羧酸、蒽二羧酸、1,3-環戊烷二羧酸、1,3-環己烷二羧酸、1,4-環己烷二羧酸、六氫對苯二甲酸、六氫間苯二甲酸、丙二酸、二甲基丙二酸、琥珀酸、3,3-二乙基琥珀酸、戊二酸、2,2-二甲基戊二酸、己二酸、2-甲基己二酸、三甲基己二酸、庚二酸、壬二酸、二聚酸、癸二酸、辛二酸、十二烷二羧酸等。
作為構成聚酯樹脂之二醇成分,可列舉例如:乙二醇、丙二醇、六亞甲基二醇、新戊二醇、1,2-環己烷二甲醇、1,4-環己烷二甲醇、十亞甲基二醇、1,3-丙二醇、1,4-丁二醇、1,5-戊二醇、1,6-己二醇、2,2-雙(4-羥基苯基)丙烷、雙(4-羥基苯基)碸等。
構成聚酯樹脂之二羧酸成分與二醇成分,可分別使用1種或2種以上。又,也可適當添加偏苯三甲酸等其他的酸成分或三羥甲基丙烷等其他的羥基成分。
作為聚酯樹脂,具體而言可列舉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聚對苯二甲酸丙二醇酯、聚對苯二甲酸丁二醇酯、聚萘二甲酸乙二醇酯等,該等之中從物性與成本之均衡性的觀點,較佳為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醇酯。又,為了控制偏光性等光學特性,含有其他共聚合成分或其他聚合物亦為理想的態樣。從控制聚酯薄膜之光學特性的觀點,作為理想的共聚合成分可列舉二乙二醇或於側鏈具有降莰烯之共聚合成分等。
本發明之聚酯薄膜係作為偏光片保護用薄膜 使用,所以較佳為具有高透明性。本發明之偏光片保護用聚酯薄膜之透明性,其全光線穿透率為90%以上較佳,91%以上更佳,92%以上又更佳。又,霧度為3%以下較佳,2.5%以下更佳,2%以下又更佳,1.5%以下尤佳。聚酯薄膜之全光線穿透率,可依例如後述之實施例記載之方法測定。惟,具有後述之防眩層之本發明的聚酯薄膜,因其特性而無此限制。
為了改善聚酯薄膜之滑動性、捲繞性等操作性,有時會使薄膜中含有鈍性粒子,但為了保持高透明性,較佳為使薄膜中的鈍性粒子之含量儘量少。因此,較佳為僅於薄膜表層含有粒子之多層構成、或是使薄膜中實質上不含粒子,而只於聚酯薄膜的至少單面所積層之易接著層含有微粒。
又,「實質上不含粒子」,例如為無機粒子之情形,係意指在以螢光X射線分析定量分析來自粒子之元素時為50ppm以下,較佳為10ppm以下,最佳為檢測極限以下之含量。此係由於,即使不積極地於基材薄膜中添加粒子,仍會有來自外來異物之污染成分、在原料樹脂或是薄膜之製造步驟中之管線或裝置附著之污垢剝離,而混入薄膜中的情形。
又,當基材薄膜係為多層構成的情形,實質上於內層不含鈍性粒子,而僅於最外層含有鈍性粒子之二種三層構成,係能夠兼顧透明性與加工性而較佳。
本發明中,薄膜厚度並無特別限定,但為了將顯示器的薄型化而使偏光板之厚度變薄的情形,薄膜 厚度較佳為200μm以下,更佳為100μm以下。另一方面,在保持作為保護膜之機械強度方面,薄膜厚度較佳為10μm以上,更佳為12μm以上,又更佳為20μm以上。
成為基材之聚酯薄膜,可為單層也可為積層了2種以上之層者。又,若於可發揮本發明效果之範圍內,則可視需要使薄膜中含有各種添加劑。作為添加劑,可列舉例如:抗氧化劑、耐光劑、抗凝膠化劑、有機濕潤劑、抗靜電劑、紫外線吸收劑、界面活性劑等。當薄膜係具有積層構成的情形,亦較佳視需要因應各層之機能含有添加劑。例如,為了防止偏光片之光劣化,於內層添加紫外線吸收劑等亦為較佳態樣。
聚酯薄膜,可藉由例如將上述聚酯樹脂熔融擠壓為薄膜狀,使其以澆鑄滾筒冷卻固化而形成薄膜之方法等而獲得。作為本發明之聚酯薄膜,可使用無延伸薄膜、延伸薄膜之任一者,但從所謂機械強度或耐藥品性之耐久性的觀點,較佳為延伸薄膜。當聚酯薄膜為延伸薄膜之情形,其延伸方法不特別限定,可以採用縱單軸延伸法、橫單軸延伸法、縱橫逐次雙軸延伸法、縱橫同時雙軸延伸法等。
(易接著層)
本發明之聚酯薄膜,為了提升與偏光片及在其單面或兩面所設置之水系接著劑等聚乙烯醇系樹脂層之接著性,係於其至少單面積層由含有酸價為20KOHmg/g以下之聚酯系樹脂(A)、皂化度為60~85莫耳%之聚乙烯醇系樹脂(B)、及交聯劑(C)之樹脂組成物所形成的易接著層。
雖不是由於受到理論的拘束,但可推測由於將酸價為20KOHmg/g以下之特定聚酯系樹脂(A)、與皂化度為60~85莫耳%之特定聚乙烯醇系樹脂(B)與交聯劑(C)組合,聚酯系樹脂與聚乙烯醇系樹脂會在易接著層中各自形成各別的分域(domain)單元,而形成一般也稱為海島結構的相分離結構。可推測藉由採取如此之分域單元的分離結構,而所謂由聚酯系樹脂所構成的分域所帶來之與聚酯薄膜的接著性,以及由聚乙烯醇系樹脂所構成的分域所帶來之與聚乙烯醇系樹脂層的接著性的二種機能,係彼此不損害而理想地兼顧。可推測交聯劑(C),之係將聚乙烯醇系樹脂(B)交聯、凝聚,以促進並維持該分域結構之形成。以下詳細說明關於易接著層之各組成。
(聚酯系樹脂(A))
本發明之易接著層使用之聚酯系樹脂(A),係將二羧酸成分與二醇成分縮聚而成的共聚物,作為二羧酸成分及二醇成分可使用前述材料。從提升與聚酯薄膜基材之接著性的觀點,較佳將與聚酯薄膜中之二羧酸成分具有相同或類似結構、性質的二羧酸成分當作聚酯系樹脂(A)之二羧酸成分。是以,例如採用芳香族二羧酸作為聚酯薄膜的二羧酸成分的情形,較佳使用芳香族二羧酸作為聚酯系樹脂(A)之二羧酸成分。作為如此之芳香族二羧酸成分,最佳為對苯二甲酸及間苯二甲酸。亦可相對於總二羧酸成分於10莫耳%以下之範圍添加其他的芳香族二羧酸而使其共聚合。
又,作為聚酯系樹脂(A)之二醇成分,較佳將 乙二醇及分支的二醇作為構成成分。係認為因具有分支結構,而有助於在易接著層之應力緩和,能理想地發揮密合性。前述分支之二醇成分,係可列舉例如:2,2-二甲基-1,3-丙二醇、2-甲基-2-乙基-1,3-丙二醇、2-甲基-2-丁基-1,3-丙二醇、2-甲基-2-丙基-1,3-丙二醇、2-甲基-2-異丙基-1,3-丙二醇、2-甲基-2-正己基-1,3-丙二醇、2,2-二乙基-1,3-丙二醇、2-乙基-2-正丁基-1,3-丙二醇、2-乙基-2-正己基-1,3-丙二醇、2,2-二-正丁基-1,3-丙二醇、2-正丁基-2-丙基-1,3-丙二醇、及2,2-二-正己基-1,3-丙二醇等。
前述分支之二醇成分之莫耳比,相對於全部二醇成分,下限較佳為10莫耳%,尤佳為20莫耳%。另一方面,上限較佳為80莫耳%,更佳為70莫耳%,尤佳為60莫耳%。又,視需要,也可併用二乙二醇、丙二醇、丁二醇、己二醇或1,4-環己烷二甲醇等。
於本發明所使用之聚酯系樹脂(A),從與聚乙烯醇系樹脂(B)之相溶性之觀點,較佳為使用水溶性或水分散性樹脂。為了聚酯系樹脂之水溶性化或水分散化,較佳為使含有磺酸鹽基、羧酸鹽基等親水性基之化合物共聚合。其中,又從使聚酯系樹脂(A)保持低酸價而一面控制與交聯劑之反應性一面賦予親水性的觀點,較佳為具有磺酸鹽基之二羧酸成分。作為具有磺酸鹽基之二羧酸成分,可列舉例如:磺基對苯二甲酸、5-磺基間苯二甲酸、4-磺基萘間苯二甲酸-2,7-二羧酸及5-(4-磺基苯氧基)間苯二甲酸或其鹼金屬鹽,其中又較佳為5-磺基間苯 二甲酸。具有磺酸鹽基之二羧酸成分,較佳為聚酯樹脂(A)之二羧酸成分中1~15莫耳%,更佳為1.5~12莫耳%,又更佳為2~10莫耳%。當具有磺酸鹽基之二羧酸成分為上述下限以上的情形,係適於聚酯系樹脂之水溶性化或水分散化。又,當具有磺酸鹽基之二羧酸成分為上述上限以下的情形,係與聚酯薄膜基材間之接著性為理想。
聚酯系樹脂(A)係與交聯劑(C)之反應基即羧酸基較少為較佳。係認為由於藉由減少與交聯劑有反應性之羧基,而與交聯劑之反應性下降,結果能夠與聚乙烯醇系樹脂不完全混合地,維持以經交聯之聚乙烯醇系樹脂所形成之分域結構。從如此的觀點,聚酯系樹脂(A)之酸價為20KOHmg/g以下,較佳為15KOHmg/g以下,更佳為10KOHmg/g以下,又更佳為8KOHmg/g以下,再更佳為5KOHmg/g以下。聚酯系樹脂(A)之酸價,係可由藉由後述之滴定法或NMR等之成分分析的結果,而理論性地求得。
為了將聚酯系樹脂(A)之酸價控制為上述範圍,較佳係減少為了水溶性化或水分散化之羧酸鹽基之導入量、或採用羧酸鹽基以外之親水性基、或降低聚酯系樹脂之羧酸末端濃度。作為降低聚酯系樹脂之羧酸末端濃度之方法,較佳採用將羧酸末端基末端修飾之聚酯系樹脂、或採用聚酯系樹脂之數量平均分子量大的聚酯系樹脂。因此,聚酯系樹脂(A)之數量平均分子量較佳為5000以上,更佳為6000以上,又更佳為10000以上。又,作為聚酯系樹脂(A)之構成成分,係較佳為降低具有3個 以上的羧基的酸成分之含量。
聚酯系樹脂(A)之玻璃轉移溫度不特別限定,較佳為20~90℃,30~80℃更佳。玻璃轉移溫度若為上述下限以上,則係對於防沾黏性(block resistance)為理想,若玻璃轉移溫度為上述上限以下,則係對於與聚酯薄膜基材之接著性為理想。
易接著層中,聚酯系樹脂(A)之含量,較佳為40質量%以上90質量%以下,45質量%以上85%質量%以下更較佳,50質量%以上80質量%以下又更佳。聚酯系樹脂(A)之含量若為上述下限以上,則與聚酯薄膜基材之接著性理想,若為上述上限以下,則與偏光片、水系樹脂之接著性理想。
(聚乙烯醇系樹脂(B))
聚乙烯醇系樹脂不特別限定,但可列舉例如:將聚乙酸乙烯酯皂化而得之聚乙烯醇;其衍生物;進一步與和乙酸乙烯酯具有共聚合性之單體之共聚物的皂化物;使聚乙烯醇進行縮醛化、胺甲酸酯化、醚化、接枝化、磷酸酯化等的改性聚乙烯醇;等。作為前述單體,可列舉馬來酸(酐)、富馬酸、巴豆酸、衣康酸、(甲基)丙烯酸等不飽和羧酸及其酯類;乙烯、丙烯等α-烯烴、(甲基)烯丙基磺酸(鈉)、磺酸鈉(單烷基馬來酸鹽)、烷基馬來酸二磺酸鈉、N-羥甲基丙烯醯胺、丙烯醯胺烷基磺酸鹼鹽、N-乙烯基吡咯啶、N-乙烯基吡咯啶衍生物等。此等聚乙烯醇系樹脂可以僅使用1種,也可以併用2種以上。
作為於本發明所使用之聚乙烯醇系樹脂(B) ,係例示乙烯醇-乙酸乙烯酯共聚物、乙烯醇-乙烯基丁縮醛共聚物、乙烯-乙烯醇共聚物,該等之中,較佳為乙烯醇-乙酸乙烯酯共聚物、乙烯-乙烯醇共聚物。聚乙烯醇系樹脂(B)之聚合度不特別限定,但從塗布液黏性之觀點,聚合度為3000以下較佳。
乙烯醇之共聚合比例係以皂化度來表示。本發明之聚乙烯醇系樹脂(B)之皂化度較佳為60莫耳%以上85莫耳%以下,65莫耳%以上83莫耳%以下更佳,68莫耳%以上80莫耳%以下又更佳,70莫耳%以上而未滿80莫耳%又更較佳,71莫耳%以上78莫耳%以下又更較佳,73莫耳%以上75莫耳%以下尤佳。聚乙烯醇系樹脂(B)之皂化度若為上述下限以上,則能更適於與交聯劑(C)形成交聯結構。又,聚乙烯醇系樹脂(B)之皂化度若為上述上限以下(或未滿),則能發揮與聚酯系樹脂(A)之更理想的相溶性。乙烯醇系樹脂之皂化度,可藉由乙酸乙烯酯等共聚合單元之水解所耗費之鹼消費量、利用NMR之組成分析而求得。
作為聚乙烯醇系樹脂(B)之含量,較佳為易接著層中的10質量%以上60質量%以下,15質量%以上55%質量%以下更佳,20質量%以上50質量%以下又更佳。若聚乙烯醇系樹脂(B)之含量為上述下限以上,則與偏光片、水系樹脂之接著性理想,若為上述上限以下,則與聚酯薄膜基材之接著性理想。
(交聯劑(C))
作為交聯劑(C),只要是與羥基有交聯性者並不特別 限定,可列舉三聚氰胺系、異氰酸酯系、碳二醯亞胺系、唑啉系、環氧系等化合物。從塗布液之經時安定性之觀點,較佳為三聚氰胺系、異氰酸酯系、碳二醯亞胺系、唑啉系之化合物。再者,交聯劑,係以適於與聚乙烯醇系樹脂(B)之羥基進行交聯反應之三聚氰胺系化合物或是異氰酸酯系化合物較佳。茲認為由於相對於碳二醯亞胺系交聯劑係與羧基反應,而三聚氰胺系化合物或是異氰酸酯系化合物係與羥基反應,因此更適於與具有作為官能基之羥基的聚乙烯醇系樹脂(B)形成交聯結構的原故。其中,又從適於與聚乙烯醇系樹脂之羥基形成交聯反應而且透明性優異的觀點,使用異氰酸酯系化合物尤佳。又,為了促進交聯反應,也可視須要適當使用觸媒等。
作為異氰酸酯化合物,可使用低分子或高分子之二異氰酸酯或是3價以上之聚異氰酸酯。可列舉例如:作為異氰酸酯化合物,可列舉:2,4-甲苯二異氰酸酯、2,6-甲苯二異氰酸酯、4,4’-二苯基甲烷二異氰酸酯、2,4’-二苯基甲烷二異氰酸酯、2,2’-二苯基甲烷二異氰酸酯、1,5-萘二異氰酸酯、1,4-萘二異氰酸酯、伸苯基二異氰酸酯、四甲基苯二甲基二異氰酸酯、4,4’-二苯醚二異氰酸酯、2-硝基二苯基-4,4’-二異氰酸酯、2,2’-二苯基丙烷-4,4’-二異氰酸酯、3,3’-二甲基二苯基甲烷-4,4’-二異氰酸酯、4,4’-二苯基丙烷二異氰酸酯、3,3’-二甲氧基二苯基-4,4’-二異氰酸酯等芳香族二異氰酸酯類、苯二甲基二異氰酸酯等芳香族脂肪族二異氰酸酯類、異佛酮二異 氰酸酯及4,4-二環己基甲烷二異氰酸酯、1,3-雙(異氰酸酯甲基)環己烷等脂環族二異氰酸酯類、六亞甲基二異氰酸酯、及2,2,4-三甲基六亞甲基二異氰酸酯等脂肪族二異氰酸酯類、及該等異氰酸酯化合物之3聚物。再者,可列舉將過量之該等異氰酸酯化合物與乙二醇、丙二醇、三羥甲基丙烷、甘油、山梨醇、乙二胺、單乙醇胺、二乙醇胺、三乙醇胺等低分子活性氫化合物、或聚酯多元醇類、聚醚多元醇類、聚醯胺類等高分子活性氫化合物反應而獲得之高分子的含末端異氰酸酯基之化合物。
作為用於本發明之交聯劑(C),封端異氰酸酯系化合物亦較佳。藉由添加封端異氰酸酯系化合物,而能更理想地提高塗布液之經時安定性。
封端化異氰酸酯系化合物,可將上述異氰酸酯化合物與封端化劑利用以往周知之方法進行加成反應來製備並獲得。作為異氰酸酯封端化劑,可列舉例如:苯酚、甲酚、二甲酚、間苯二酚、硝基苯酚、氯苯酚等苯酚類;硫苯酚、甲硫基苯酚等硫苯酚類;乙肟、甲乙酮肟、環己酮肟等肟類;甲醇、乙醇、丙醇、丁醇等醇類;氯乙醇、1,3-二氯-2-丙醇等鹵素取代醇類;第三丁醇、第三戊醇等3級醇類;3,5-二甲基吡唑、3-甲基吡唑、4-溴-3,5-二甲基吡唑、4-硝基-3,5-二甲基吡唑等吡唑系化合物;1,2,4-三唑等三唑系化合物;ε-己內醯胺、δ-戊內醯胺、γ-丁內醯胺、β-丙基內醯胺等內醯胺類;芳香族胺類;醯亞胺類;乙醯基丙酮、乙醯乙酸酯、丙二酸乙酯、丙二酸二酯(丙二酸二甲酯、丙二酸二乙酯、丙 二酸二正丁酯、丙二酸二2-乙基己酯)等活性亞甲基化合物;硫醇類;亞胺類;尿素類;二芳基化合物類;重亞硫酸鈉等。
作為交聯劑(C)之含量,於易接著層中為2質量%以上50質量%以下較佳,5質量%以上40%質量%以下更佳,8質量%以上30質量%以下又更佳。交聯劑(C)之含量若為上述下限以上,則適於聚乙烯醇系樹脂之交聯形成,若為上述上限以下,則適於展現由於黏結劑樹脂的接著性效果。
聚酯系樹脂(A)與聚乙烯醇系樹脂(B)之摻合比(A)/(B),以質量比計係較佳為0.8~5,1~4更佳,2~4又更佳,2.5~3.5尤佳。(A)/(B)若為上述下限以上,則與聚酯薄膜基材之接著性理想,若為上述上限以下,則與偏光片、水系樹脂之接著性理想。
聚酯系樹脂(A)及聚乙烯醇系樹脂(B),與交聯劑(C)之摻合比((A)+(B))/(C),以質量比計係較佳為2~50,5~40更佳,8~30又更佳。((A)+(B))/(C)若為上述下限以上,則適於展現由於黏結劑樹脂成分的接著性效果,若為上述上限以下,則由於相分離之接著性效果為理想。
本發明之易接著層藉由採用上述組成,因而對於偏光片、水性接著劑,尤其是聚乙烯醇系之偏光片、水性接著劑,展現與三乙醯基纖維素同樣高的接著性。具體而言,藉由後述之接著性試驗之對於水系接著劑進行1次剝離後的殘存面積為90%以上較佳,更佳為95% 以上,又更佳為100%,連續5次剝離後之殘存面積為75%以上較佳,更佳為85%以上,又更佳為95%以上,連續10次剝離後之殘存面積為50%以上較佳,更佳為80%以上,又更佳為90%以上,再更佳為93%以上,尤佳為95%以上。
(添加劑)
本發明之易接著層中,在不妨礙本發明效果之範圍內也可添加周知之添加劑,例如界面活性劑、抗氧化劑、觸媒、耐熱安定劑、耐候安定劑、紫外線吸收劑、有機之易滑劑、顏料、染料、有機或無機之粒子、抗靜電劑、核劑等。
本發明中,為了更提高易接著層之防沾黏性,於易接著層添加粒子亦為較佳態樣。作為於本發明使易接著層中含有之粒子,可列舉例如:氧化鈦、硫酸鋇、碳酸鈣、硫酸鈣、二氧化矽、氧化鋁、滑石、高嶺土、黏土等或此等之混合物、更進一步併用其他一般的無機粒子,例如磷酸鈣、雲母、鋰膨潤石(hectorite)、氧化鋯、氧化鎢、氟化鋰、氟化鈣、其他等之無機粒子、或苯乙烯系、丙烯酸系、三聚氰胺系、苯胍胺系、矽酮系等之有機聚合物系粒子等。
易接著層中之粒子的平均粒徑(根據SEM之個數基準的平均粒徑。以下相同),較佳為0.04~2.0μm,更佳為0.1~1.0μm。鈍性粒子之平均粒徑若未滿0.04μm,則由於對薄膜表面之凹凸的形成不充分,而會有薄膜之滑動性或捲繞性等操作性下降,且貼合時之加工性下降 的情形。反之,若超過2.0μm,則易發生粒子脫落而不佳。易接著層中之粒子濃度,較佳為固體成分中之1~20質量%,5~15質量%又更佳。
本發明中,易接著層之厚度可於0.001~2μm之範圍適當設定,但為兼具加工性與接著性,較佳為0.01~1μm之範圍,更佳為0.02~0.8μm,又更佳為0.05~0.5μm。易接著層之厚度若未滿0.01μm,則接著性不足。易接著層之厚度若超過2μm,則會有發生沾黏(blocking)之情形。
(低折射率層)
為了提高本發明之偏光片保護用聚酯薄膜之光穿透率,與設有易接著層之面為相反之面的波長400~700nm之光之平均絕對反射率較佳為6%以下。平均絕對反射率更佳為5%以下,又更佳為4.5%以下。平均絕對反射率若大於6%,則欲穿透的可見光於薄膜表面的反射增大,穿透率下降。另一方面,若為6%以下,則於薄膜表面的反射受到抑制,而可提供高穿透率的偏光片保護用聚酯薄膜。
用於將平均絕對反射率控制於上述範圍內之方法並不特別限定,但較佳為在與本發明之聚酯薄膜之設有易接著層的面為相反的面積層低折射率層。低折射率層,係指較基材之聚酯薄膜之折射率低的層,更詳言之,係折射率為1.60以下之層。若折射率為1.55以下,則更佳。折射率之下限無特別限制,實用上較佳為1.20以上,1.25以上更佳。
作為於前述低折射率層所使用之材料,並不特別限定,但聚酯系樹脂、聚胺甲酸酯系樹脂、丙烯酸系樹脂、聚乙烯醇系樹脂、聚碳酸酯系樹脂、含氟樹脂、矽酮系樹脂等係適於使用。該等樹脂,也可為藉由乾燥、熱、化學反應、或是照射電子束、放射線、紫外線中之任一者而聚合及/或反應之樹脂化合物,可以使用已知的材料。該等之中,聚胺甲酸酯系樹脂、丙烯酸系樹脂、含氟樹脂之折射率比較低,可適於使用。
(聚胺甲酸酯樹脂)
於低折射率層所使用之胺甲酸酯樹脂,作為構成成分,較佳為至少含有多元醇成分、聚異氰酸酯成分,更進一步視需要含有鏈延長劑。胺甲酸酯樹脂,係以此等構成成分為主,而藉由胺甲酸酯鍵被共聚合之高分子化合物。
作為多元醇成分,可列舉多元羧酸(例如:丙二酸、琥珀酸、己二酸、癸二酸、富馬酸、馬來酸、對苯二甲酸、間苯二甲酸等)或此等之酸酐與多元醇(例如:乙二醇、二乙二醇、三乙二醇、丙二醇、丁二醇、1,3-丁二醇、1,4-丁烷二醇、2,3-丁二醇、新戊二醇、1,6-烷二醇等)之反應獲得之聚酯多元醇類、聚乙二醇、聚丙二醇、聚乙丙二醇、聚四亞甲醚二醇、聚六亞甲基醚二醇等多元醚多元醇類、聚碳酸酯多元醇類、聚烯烴多元醇類、丙烯酸基多元醇類等。其中,胺甲酸酯樹脂之構成成分的多元醇成分,較佳為含有耐熱、耐加水分解性優異的脂肪族系聚碳酸酯多元醇。本發明之光學用途中, 從防止黃變的觀點,亦較佳為使用脂肪族系聚碳酸酯多元醇。
(聚酯樹脂)
作為低折射率層所使用之聚酯樹脂,可列舉以下之物。聚酯樹脂之數量平均分子量較佳為15000以上。數量平均分子量低時,由於末端之羧酸基增加,而會促進水解,不僅無法獲得於高溫高濕下之密合性,亦會使與基材薄膜之密合性下降。又,上述數量平均分子量更佳為20000以上,更進一步,只要能夠製造,較佳為較高者。但是數平均分子量若增大,則會有對於塗布液之溶解性降低的情形,因而上述數量平均分子量較佳為60000以下。
聚酯樹脂,作為酸成分,可列舉對苯二甲酸、間苯二甲酸、鄰苯二甲酸、鄰苯二甲酸酐、2,6-萘二羧酸、1,4-環己烷二羧酸、己二酸、癸二酸、偏苯三甲酸、均苯四酸、二聚酸、5-磺基間苯二甲酸鈉、4-磺基萘-2,7-二羧酸鈉等。作為二醇成分,可列舉乙二醇、丙二醇、1,4-丁二醇、新戊二醇、二乙二醇、1,6-己二醇、1,4-環己烷二甲醇、二甲苯二醇、雙酚A之環氧乙烷加成物等。
聚酯樹脂,可使用溶解或分散於水、或水溶性有機溶劑(例如:含有未滿50質量%之醇、烷基賽路蘇、酮系、醚系之水溶液)、或有機溶劑(例如:甲苯、乙酸乙酯等)者。
在將聚酯樹脂作為水系塗液而使用之情形, 係使用水溶性或水分散性之聚酯樹脂,但為了如此的水溶性化或水分散化,較佳為使含有磺酸鹽基之化合物、含有羧酸鹽基之化合物共聚合。所以,除了使用前述二羧酸成分以外,為了對於聚酯賦予水分散性,較佳為於1~10莫耳%之範圍使用5-磺基間苯二甲酸、其鹼金屬鹽,可列舉例如,磺基對苯二甲酸、5-磺基間苯二甲酸、4-磺基萘間苯二甲酸-2,7-二羧酸及5-(4-磺基苯氧基)間苯二甲酸或其鹼金屬鹽。
為了使聚酯樹脂之數量平均分子量成為15000以上且具有抑制沾黏之程度的玻璃轉移溫度,較佳為對於聚酯樹脂導入分支結構。然而,分支結構若增多,則酸價也有提高的傾向。所以,聚酯樹脂係較佳為,具有羧基為3個以上/1分子或羥基為3個以上/1分子之第三成分的莫耳比在總二羧酸成分中為5.0莫耳%以下,更佳為1.0莫耳%以下。
(丙烯酸系樹脂)
低折射率層使用之丙烯酸樹脂,不特別限定,可使用以丙烯酸系、甲基丙烯酸系之單體為代表之包含具有碳-碳雙鍵之聚合性單體的聚合物。此等,可為均聚物或共聚物中之任一者。又,也包括此等聚合物與其他聚合物(例如聚酯、聚胺甲酸酯等)的共聚物。例如,嵌段共聚物、接枝共聚物。或是亦包括:於聚酯溶液、或聚酯分散液中使具有碳-碳雙鍵之聚合性單體聚合而得之聚合物(視情形有時為聚合物之混合物)。同樣地,也包括於聚胺甲酸酯溶液、聚胺甲酸酯分散液中,使具有碳- 碳雙鍵之聚合性單體聚合而得之聚合物(視情形有時為聚合物之混合物)。也包括同樣地於其他聚合物溶液、或分散液中使具有碳-碳雙鍵之聚合性單體聚合而得之聚合物(視情形有時為聚合物混合物)。又,為了更有效率地提高全光線穿透率,也可使用折射率低的含氟原子的化合物。
作為上述具有碳-碳雙鍵之聚合性單體,並不特別限定,但作為特別代表性的化合物,可列舉例如:丙烯酸、甲基丙烯酸、巴豆酸、衣康酸、富馬酸、馬來酸、檸康酸之類的含各種羧基之單體類、及此等之鹽;(甲基)丙烯酸2-羥基乙酯、(甲基)丙烯酸2-羥基丙酯、(甲基)丙烯酸4-羥基丁酯、羥基富馬酸單丁酯、羥基衣康酸單丁酯之類的各種含羥基的單體類;(甲基)丙烯酸甲酯、(甲基)丙烯酸乙酯、(甲基)丙烯酸丙酯、(甲基)丙烯酸丁酯、(甲基)丙烯酸月桂酯之類之各種(甲基)丙烯酸酯類;(甲基)丙烯醯胺、二丙酮丙烯醯胺、N-羥甲基丙烯醯胺或(甲基)丙烯腈等之類的各種含氮化合物;苯乙烯、α-甲基苯乙烯、二乙烯基苯、乙烯基甲苯之類的各種苯乙烯衍生物、乙酸乙烯酯、丙酸乙烯酯之類的各種乙烯基酯類;γ-甲基丙烯醯氧丙基三甲氧基矽烷、乙烯基三甲氧基矽烷等之類的各種含矽之聚合性單體類;含磷之乙烯基系單體類;氯乙烯、二偏氯乙烯、氟乙烯、二偏氟乙烯、三氟氯乙烯、四氟乙烯、氯三氟乙烯、六氟丙烯之類的各種鹵化乙烯類;丁二烯之類的各種共軛二烯類。
又,要使低折射率層帶有硬塗性的情形,較佳為使用藉由電子束或紫外線而硬化之丙烯酸樹脂。藉由電子束或紫外線而硬化之丙烯酸樹脂,係指具有丙烯酸酯系之官能基者,例如:較低分子量之聚酯樹脂、聚醚樹脂、丙烯酸樹脂、環氧樹脂、胺甲酸酯樹脂、醇酸樹脂、螺縮醛樹脂、聚丁二烯樹脂、聚硫醇多元烯樹脂、多元醇等多官能化合物之(甲基)丙烯酸酯等寡聚物或預聚物,及作為反應性稀釋劑,可使用含有(甲基)丙烯酸乙酯、(甲基)丙烯酸乙基己酯、苯乙烯、甲基苯乙烯、N-乙烯基吡咯啶等單官能單體及多官能單體,例如:三羥甲基丙烷三(甲基)丙烯酸酯、己二醇(甲基)丙烯酸酯、三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二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季戊四醇三(甲基)丙烯酸酯、二季戊四醇六(甲基)丙烯酸酯、1,6-己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新戊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等者。
為電子束或紫外線硬化型樹脂的情形,在前述樹脂中,可混合使用作為光聚合起始劑之苯乙酮類、二苯基酮類、米氏苯甲醯基苯甲酸酯、α-戊肟酯、四甲基秋蘭姆單硫醚、噻吨酮類,或作為光增感劑之正丁胺、三乙胺、三正丁基膦等。上述光聚合起始劑之添加量,係相對於電子束或紫外線硬化型樹脂100質量份為0.1~10質量份較佳。
作為上述塗膜之硬化方法並不特別限定,但較佳為利用紫外線照射進行。藉由紫外線進行硬化的情形,較佳為使用波長域為190~380nm之紫外線。藉由紫 外線之硬化,例如可利用金屬鹵化物燈、高壓水銀燈、低壓水銀燈、超高壓水銀燈、碳弧燈、黑光螢光燈等進行。作為電子束源之具體例,可列舉Cockcroft-Walton型、Van de graft型、共振變壓器型、絕緣核變壓器型、直線型、Dynamitron型、高頻型等各種電子線加速器。
(含氟樹脂)
作為低折射率層所使用之含氟樹脂,並不特別限定,但以下之物係適於使用。作為含氟樹脂,較佳為例如:1-(甲基)丙烯醯氧基-1-全氟烷基甲烷、1-(甲基)丙烯醯氧基-2-全氟烷基乙烷、1,10-雙丙烯醯氧基-1,1,10,10-四氫全氟癸烷、1,10-雙雙丙烯醯氧基-2,9-二羥基-4,4,5,5,6,6,7,7-八氟癸烷、1,9-雙雙丙烯醯氧基-2,10-二羥基-4,4,5,5,6,6,7,7-八氟癸烷、2,9-雙雙丙烯醯氧基-1,10-二羥基-4,4,5,5,6,6,7,7-八氟癸烷、1,2-二(甲基)丙烯醯氧基-3-全氟烷基丁烷、2-羥基-1H,1H,2H,3H,3H-全氟烷基-2’,2’-雙{(甲基)丙烯醯氧基甲基}丙酸酯、α,ω-二(甲基)丙烯醯氧基甲基全氟烷、α,β,ψ,ω-肆{(甲基)丙烯醯氧基}-αH,αH,βH,γH,γH,χH,χH,ψ H,ωH,ωH-全氟烷等。
(聚乙烯醇樹脂)
作為於低折射率層所使用之聚乙烯醇樹脂,並不特別限定,但可使用與在本說明書之易接著層使用者為相同之物。
為了降低前述低折射率層之折射率,可以使用以往周知之有機或無機微粒。例如氧化矽微粒、有機 樹脂微粒等。又,亦較佳為使用中空二氧化矽微粒。中空二氧化矽微粒,係二氧化矽(二氧化矽、SiO2)形成為近乎球狀,且其外殼內具有中空部的微粒。中空二氧化矽微粒的平均粒徑較佳為10~100nm,更佳為20~60nm。中空二氧化矽微粒之平均粒徑小於10nm的情形,中空二氧化矽微粒之製造困難而不佳。另一方面,平均粒徑大於100nm的情形,光的散射增大,於薄膜中的反射增大,而表面反射率增高。
前述低折射率層之膜厚,較佳為滿足400≦4n‧d(nm)≦700。(式中之n代表低折射率層之折射率,d代表膜厚。),雖即使超過此範圍仍可使用,但藉由滿足此範圍,能良好地抑制表面的反射,而提高穿透率。
前述低折射率層與聚酯薄膜之間也可以具有其他的層,具有使聚酯薄膜與低折射率層密合之增黏(anchor coat)層等也是較佳實施形態。
前述低折射率層,也可為具有硬塗性、防眩性、抗反射性、抗靜電性等之至少1種機能的機能層。於此情形,在機能層與聚酯薄膜之間也可具有其他的層。係機能層之低折射率層,可於聚酯薄膜與低折射率層之間設置其他層,該其他層係與低折射率層為一體,而構成具有硬塗性、防眩性、抗反射性、抗靜電性之至少1種機能的機能層。無論是任何構成,低折射率層係配置於最外層,在提高薄膜之穿透率方面較佳。以下針對機能層說明,但當然不受限於下列所示之構成。
(硬塗層)
關於使低折射率層帶有硬塗性,係如前所述。又,作為硬塗層所使用之樹脂,宜使用前述之藉由電子束或紫外線硬化之樹脂,較佳為藉由電子束或紫外線硬化之丙烯酸樹脂。
(防眩層)
作為對於低折射率層賦予防眩性之方法,可以使用周知技術。例如可於聚酯薄膜上形成凹凸形狀,使外來光線散射,而防止由於外來光線之反射或影像之反射的可見性之下降。作為形成凹凸之方法,有以下方法:塗布含有大粒徑或有凝聚性之粒子的樹脂,於薄膜表面形成凹凸形狀的方法,或藉由在層表面層合具有凹凸之薄膜而轉印凹凸形狀使防眩層形成之方法、不含前述粒子而以奈米壓印形成凹凸之方法,可以組合1種或2種以上來使用。
作為防眩層所使用之樹脂,亦可使用與前述之電子束或紫外線硬化型樹脂相同之物。可從前述記載之樹脂混合1種或2種以上使用。又,為了調整可塑性、表面硬度等物性,也可以混合不因電子束或紫外線硬化之樹脂。不因電子束或紫外線硬化之樹脂,可列舉聚胺甲酸酯、纖維素衍生物、聚酯、丙烯酸樹脂、聚乙烯基丁縮醛、聚乙烯醇、聚氯乙烯、聚乙酸乙烯酯、聚碳酸酯、聚醯胺等。
作為於防眩層使用之粒子的具體例,較佳係可列舉例如二氧化矽粒子、氧化鋁粒子、TiO2粒子等無機化合物之粒子、或聚甲基丙烯酸甲酯粒子、丙烯酸- 苯乙烯共聚物粒子、交聯丙烯酸粒子、三聚氰胺粒子、交聯三聚氰胺粒子、聚碳酸酯粒子、聚氯乙烯粒子、苯代三聚氰胺(Benzoguanamine)粒子、交聯苯胍胺粒子、聚苯乙烯粒子、交聯聚苯乙烯粒子等樹脂粒子。就形狀而言,適於使用表面突起形狀一致的真球狀粒子,但也可以使用滑石、膨潤土等層狀無機化合物等不定形之物。又,也可以併用不同之2種以上的粒子。素材種類可為2種以上、粒徑可為2種以上,並無限制。
於防眩層使用之粒子的粒徑,例如為0.5~10μm,0.5~5μm更佳,0.5~3μm又更佳,0.5~1.5μm再更佳。又,前述粒子之含量,係相對於樹脂為1~50重量%,2~30重量%又更佳。
防眩層之膜厚,係較佳為0.5μm~20μm較理想,1μm~20μm更佳,1μm~10μm又更佳。
本發明之具有防眩層之偏光片保護用聚酯薄膜的霧度,較佳為1~50%。1~30%更佳,1~10%又更佳。
作為在本發明所使用之防眩層,也適合使用日本特開平6-18706、日本特開平10-20103、日本特開2009-227735、日本特開2009-86361、日本特開2009-80256、日本特開2011-81217、日本特開2010-204479、日本特開2010-181898、日本特開2011-197329、日本特開2011-197330、日本特開2011-215393等記載的防眩層。
(防眩性抗反射層)
可於本發明之低折射率層與聚酯薄膜之間積層防眩層,並製成防眩性抗反射層。防眩性抗反射層之積層, 可以使用周知技術。此時藉由防眩層之折射率係高於低折射率層,而能確保本發明之效果。
於本發明所使用之防眩性抗反射層,亦較佳使用日本特開2001-281405、日本特開2004-125958、日本專利4225675、日本特開2009-47938、日本特開2009-157234等揭示之防眩性抗反射層。
(抗反射層)
低折射率層與聚酯薄膜之間,可以從聚酯薄膜側起依序積層中折射率層、高折射率層、或是僅積層高折射率層,而製成抗反射層。作為抗反射層,在不妨礙本發明效果之範圍,除了上述以外亦可使用周知技術進行積層。
(高折射率層、中折射率層)
本發明之聚酯薄膜之抗反射層之高折射率層、中折射率層,係將無機材料、有機材料等予以組合而構成。高折射率層之折射率,宜高於低折射率層,為1.60以上,1.60~1.90較佳。若低於1.60,無法獲得足夠的抗反射效果,若超過1.90,樹脂層難以用濕式塗覆形成。中折射率層之折射率,宜低於高折射率層、高於低折射率層,為1.50~1.65之範圍較佳。
構成高折射率層及中折射率層的材料不特別限定,但可使用無機材料及有機材料。高折射率層及中折射率層之形成方法,可藉由化學蒸鍍(CVD)法、物理蒸鍍(PVD)法,尤其係物理蒸鍍法之一種的真空蒸鍍法或濺鍍法,並使用無機物氧化物之透明薄膜,但較佳為藉 由全濕塗覆之方法。
以濕式塗布形成的情形,高折射率層,較佳為藉由塗布包含含有選自由Ti、Zr、In、Zn、Sn、Al及Sb中之至少1種金屬之氧化物而成之無機微粒、具有3官能以上之聚合性基之硬化性樹脂(本發明之硬塗層使用者也可使用)、溶劑及聚合起始劑的塗布組成物,使溶劑乾燥後,藉由加熱、電離放射線照射或併用兩方法硬化而形成者。當使用硬化性樹脂或起始劑的情形,能藉由於塗布後以熱及/或電離放射線之聚合反應以使硬化性樹脂硬化,而形成高折射率層。中折射率層,除了與高折射率層的折射率不同以外,尤其可使用相同材料等形成。
(無機微粒)
作為上述無機微粒,較佳為金屬(例Ti、Zr、In、Zn、Sn、Sb、Al)之氧化物,從折射率之觀點較佳,氧化鋯之微粒最佳。惟,從導電性之觀點,較佳為使用將Sb、In、Sn中之至少1種金屬之氧化物作為主成分的無機微粒較佳。能藉由改變無機微粒之量,來調整為既定之折射率。層中之無機微粒的平均粒徑,當使用氧化鋯作為主成分的情形,較佳為1~120nm較佳,更佳為5~100nm,10~100nm又更佳。在此範圍內係能抑制霧度,且分散安定性、由於表面之適當凹凸使與上層間之密合性良好而較佳。
將氧化鋯作為主成分的無機微粒,折射率較佳為1.9~2.8,2.1~2.8更佳,2.2~2.8最佳。無機微粒之添 加量,係因各層而有所不同,高折射率層,係相對於高折射率層全體之固體成分為40~90質量%,50~85質量%較佳,60~80質量%更佳。中折射率層中,係相對於中折射率層全體之固體成分為1~60質量%,較佳為3~50質量%。
包含低折射率層、高折射率層而成之抗反射層之厚度,係因抗反射層之結構而異,但較佳為每一層與可見光波長為相同厚度或更小的厚度。例如當展現減少可見光線之反射效果時,係設計為滿足高折射率層之光學膜厚nH‧d為500≦4nH‧d(nm)≦750,及低折射率層之光學膜厚nL‧d為400≦4nL‧d(nm)≦650。惟,nH、nL分別為高折射率層、低折射率層之折射率,d為層之厚度。
作為本發明使用之抗反射層,也可理想地使用日本特開2003-177209、日本特開2008-262187、日本特開2010-170089、日本特開2004-309711、日本特開2011-191735、日本特開2004-322380、日本特開2009-3354、日本特開2010-72039、日本特開2010-256705記載之抗反射層。
本發明之低折射率層中,除了上述記載之物,也可以視需要在不損失發明效果之範圍內含有其他成分。作為其他成分並不限定,可添加例如無機或有機顏料、聚合物、聚合起始劑、聚合抑制劑、抗氧化劑、分散劑、界面活性劑、光安定劑、塗平劑、抗靜電劑、紫外線吸收劑、觸媒、紅外線吸收劑、阻燃劑、消泡劑、 導電性微粒、導電性樹脂等。
本發明之低折射率層,可以僅單獨設置1種記載於上述之機能,也可組合複數種機能。
(偏光片保護用易接著性聚酯薄膜之製造)
關於本發明之偏光片保護用易接著性聚酯薄膜之製造方法,以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醇酯(以下簡稱為PET)薄膜為例說明,但當然不限定於此。
將PET樹脂充分真空乾燥後,供給至擠製機,將約280℃之熔融PET樹脂從T模對旋轉冷卻輥熔融擠製為片狀,並以靜電施加法冷卻固化,而獲得未延伸PET片。前述未延伸PET片,可為單層構成,也可為藉由共擠製法之多層構成。
將所獲得之未延伸PET片施加單軸延伸、或雙軸延伸,以使其結晶配向化。例如雙軸延伸的情形,以加熱到80~120℃的輥往長邊方向延伸為2.5~5.0倍,獲得單軸延伸PET薄膜後,以夾具夾持薄膜之端部,導引到已加熱到80~180℃的熱風區,往寬方向延伸為2.5~5.0倍。又,單軸延伸的情形,於拉幅機內延伸為2.5~5.0倍。延伸後接著導引到140~240℃之熱處理區,進行1~60秒鐘之熱處理,使結晶配向結束。
易接著層,可於薄膜之製造後、或是製造步驟中設置。尤其,從生產性的觀點,較佳為在薄膜製造步驟之任意階段,亦即未延伸或是單軸延伸後之PET薄膜的至少單面,塗布塗布液而形成易接著層。
用於在PET薄膜塗布此塗布液之方法,可使 用周知之任意方法。可列舉例如:逆輥塗法、照相凹版塗布法、輕觸塗布(Kiss coat)法、模塗法、輥刷法、噴塗法、氣刀塗布法、線棒桿塗法、管路刀片(pipe doctor)法、浸塗法、簾塗法等。可以單獨使用該等方法或是組合來塗布。
本發明中,最終所獲得之易接著層之厚度較佳為0.03~0.20g/m2。若未滿0.03g/m2,則接著性下降,若較0.20g/m2厚,則防沾黏性、滑動性下降而不佳。
本發明中,設置低折射率層的情形,也可以與易接著層同樣進行而設置。
(偏光板)
本發明之偏光板,係於偏光片之兩面具有偏光片保護薄膜而成之偏光板,較佳為至少其中一面之偏光片保護薄膜為前述偏光片保護用易接著性聚酯薄膜。而另一偏光片保護薄膜,可為本發明之偏光片保護用易接著性聚酯薄膜,亦較佳使用如三乙醯基纖維素薄膜或丙烯酸薄膜、降莰烯系薄膜所代表之無雙折射之薄膜為理想。
作為偏光片,可列舉例如於聚乙烯醇系薄膜含有碘等二色性材料者。偏光片保護薄膜,係直接或隔著接著劑層而貼合於偏光片,但從提高接著性之觀點,較佳為隔著接著劑而貼合。此時,本發明之易接著層係較佳配置於偏光片面或是接著劑層面。用於使本發明之聚酯薄膜接著之較佳偏光片,可列舉例如:藉由在聚乙烯醇系薄膜使碘、二色性材料染色、、吸附,於硼酸水溶液中單軸延伸,並維持延伸狀態而進行洗滌‧乾燥所 獲得之偏光片。單軸延伸之延伸倍率通常為約4~8倍。聚乙烯醇係適於作為聚乙烯醇系薄膜,可利用「KURARAYVINYLON」[可樂麗(股)製]、「Tohcello VINYLON」[TOHCELLO(股)製]、「日合VINYLON」[日本合成化學(股)製]等市售品。作為二色性材料,可列舉碘、雙偶氮化合物、聚次甲基(polymethine)染料等。
塗布於偏光片之接著劑,從減薄接著劑層之觀點,較佳為水系者,亦即,使接著劑成分溶於水者或分散於水者。例如,可使用將聚乙烯醇系樹脂、胺甲酸酯樹脂等用作為主成分,並為了提高接著性,而視需要摻合了異氰酸酯系化合物、環氧化合物等的組成物。接著劑層之厚度較佳為10μm以下,5μm以下更佳,3μm以下又更佳。
使用聚乙烯醇系樹脂作為接著劑之主成分的情形,除了部分皂化聚乙烯醇、完全皂化聚乙烯醇之外,也可使用如羧基改性聚乙烯醇、乙醯乙醯基改性聚乙烯醇、羥甲基改性聚乙烯醇、胺基改性聚乙烯醇之經改性的聚乙烯醇系樹脂。接著劑中之聚乙烯醇系樹脂的濃度,較佳為1~10質量%,更佳為2~7質量%。
本發明之偏光片保護用聚酯薄膜,較佳為使用在可見側偏光板之可見側、或光源側偏光板之光源側較佳,尤其若使用於光源側偏光板之光源側,則能夠使液晶顯示裝置之亮度提高而較佳。當於光源側偏光板之光源側使用本發明之偏光片保護用聚酯薄膜的情形,係成為光從平均反射率低之側入射的配置,而能夠提高液 晶顯示裝置之亮度。在此,「光源側」,係意指於影像顯示裝置所使用的2片偏光板當中,以影像顯示胞(例如:液晶胞)作為起點的光源側,而「可見側」,係意指與以影像顯示胞作為起點之光源側的相反側。
[實施例]
接著,使用實施例、比較例、及參考例對於本發明詳細說明,但本發明當然不受限於以下之實施例。又,於本發明使用之評價方法如下。
(1)玻璃轉移溫度
依據JIS K7121,使用示差掃描熱量計(精工儀器製、DSC6200),使樹脂樣本10mg以20℃/min跨越25~300℃之溫度範圍升溫,將從DSC曲線所獲得之外插玻璃轉移開始溫度作為玻璃轉移溫度。
(2)數量平均分子量
將樹脂0.03g溶於四氫呋喃10ml,使用GPC-LALLS裝置低角度光散射光度計LS-8000(東曹股份有限公司製、四氫呋喃溶劑、參照:聚苯乙烯),使用管柱溫度30℃、流量1ml/分鐘、管柱(昭和電工公司製shodex KF-802、804、806),測定數量平均分子量。
(3)樹脂組成
將樹脂溶於重氫氯仿,使用Varian公司製核磁共振分析計(NMR)Gemini-200,進行1H-NMR分析,而從其積分比決定各組成之莫耳%比。
(4)酸價
將1g(固體成分)的試樣溶於30ml之氯仿或二甲基甲 醯胺,將酚酞作為指示劑,以0.1N的氫氧化鉀乙醇溶液進行滴定,而求取為了中和試樣每1g之羧基所必要之KOH之量(mg)。
(5)皂化度
依據JIS-K6726,使用氫氧化鈉來定量聚乙烯醇樹脂之殘存乙酸基(莫耳%),將該值作為皂化度(莫耳%)。針對同一樣本測定3次,並將其平均值作為皂化度(莫耳%)。
(6)偏光片保護用聚酯薄膜之全光線穿透率
偏光片保護用聚酯薄膜之全光線穿透率,係依據JIS K 7105,使用濁度計(日本電色製、NDH2000)測定。又,從與偏光片保護薄膜之具有易接著層之面的相反側之面照射光線並測定。
(7)偏光片保護用聚酯薄膜之霧度
偏光片保護聚酯薄膜之霧度,係依據JIS K 7136,使用濁度計(日本電色製、NDH2000)測定。又,從與偏光片保護薄膜之具有易接著層之面的相反側之面照射光線並測定。
(8)PVA接著性
於偏光片保護用聚酯薄膜之易接著層表面,使乾燥後之聚乙烯醇樹脂層之厚度成為如2μm,而以線棒塗布將固體成分濃度調整為5質量%之聚乙烯醇水溶液(可樂麗製PVA117),並於70℃乾燥5分鐘。為了容易判定,係使用於聚乙烯醇水溶液中加了紅色染料者。將製作的評價對象薄膜,於已貼有雙面膠的厚度5mm玻璃板,以與 評價對象之積層薄膜的形成聚乙烯醇樹脂層之面的相反之面,貼附於上述之雙面膠。其次,使用間隙間隔2mm之刀片導具施以貫穿聚乙烯醇樹脂層而到達基材薄膜的100個方格狀的切痕。其次,將黏膠帶(NICHIBAN公司製透明膠帶(註冊商標)CT-24;寬24mm)貼於方格狀的切痕面。在貼合時以橡皮擦推壓殘留於界面的空氣,使其完全密合後,將黏膠帶一股作氣地垂直剝離的作業實施1次、5次、10次。計算聚乙烯醇樹脂層未被剝離之方格的個數,而作為PVA接著性。亦即,將PVA層完全未剝離的情形,定為PVA接著率100,PVA層全部已剝離的情形,定為PVA接著率0。又,1個方格內有部分剝離者,也包括在已剝離的個數。
(9)平均反射率
偏光片保護用積層薄膜之低折射率層之絕對反射率的平均值之測定方法,係於聚酯薄膜之測定背面(易接著層)貼附黑色膠帶(日東電工製、塑膠膠帶No21:黑)。之後,使用分光光度計(島津製作所、UV-3150),以入射角:5°、波長轉換速度:高速(約700nm/min)、取樣間隔:0.5nm、光譜頻寬:1nm,測定低折射率層表面於波長範圍300~800nm之絕對反射率,算出400~700nm之平均值,作為平均折射率。
(10)低折射率層之折射率
設置於本發明之偏光片保護用積層聚酯薄膜的低折射率層之折射率,係以下列方法測定。使乾燥後之厚度如係成為約4μm,而將用於低折射率層之塗布液塗布在 玻璃板,於乾燥、硬化後,將以阿貝折射率計(ATAGO公司製、NAR-4T、測定波長589nm)測定之值作為低折射率層之折射率。
(聚酯樹脂之聚合)
於具備攪拌機、溫度計、及部分回流式冷卻器之不銹鋼製高壓釜中,裝入對苯二甲酸二甲酯194.2質量份、間苯二甲酸二甲酯184.5質量份、二甲基-5-磺基間苯二甲酸鈉14.8質量份、二乙二醇233.5質量份、乙二醇136.6質量份、及四-正丁基鈦酸酯0.2質量份,於160℃至220℃之溫度費時4小時進行酯交換反應。其次升溫到255℃,將反應系徐緩減壓後,於30Pa之減壓下使其反應1小時30分鐘,獲得共聚合聚酯樹脂(A-1)。所獲得之共聚合聚酯樹脂(A-1),係淡黃色透明。測定共聚合聚酯樹脂(A-1)之還原黏度,為0.70dl/g。藉由DSC測得之玻璃轉移溫度為40℃。
以同樣方法,獲得其他組成之共聚合聚酯樹脂(A-2)~(A-5)。將對於該等共聚合聚酯樹脂以1H-NMR測得之組成(莫耳%比)及其他特性,表示於表1。
(聚酯水分散體之製備)
於具備攪拌機、溫度計與回流裝置之反應器,裝入聚酯樹脂(A-1)30質量份、乙二醇正丁醚15質量份,於110℃加熱、攪拌,將樹脂溶解。樹脂完全溶解後,邊攪拌邊將水55質量份緩慢添加到聚酯溶液。添加後,邊攪拌液體,邊冷卻至室溫,而製作固體成分30質量%之乳白色的聚酯水分散體(Aw-1)。同樣地,使用聚酯樹脂(A-2)~(A-5)代替聚酯樹脂(A-1),而製作水分散體,並分別定為聚酯水分散體(Aw-2)~(Aw-5)。
(聚乙烯醇水溶液之製備)
於具備攪拌機與溫度計之容器,裝入水90質量份,邊攪拌邊緩慢添加聚合度500之聚乙烯醇樹脂(可樂麗製)(B-1)10質量份。添加後,邊攪拌液體,邊加熱至95℃,使樹脂溶解。溶解後邊攪拌邊冷卻至室溫,而製得固體 成分10質量%之聚乙烯醇水溶液(Bw-1)。同樣地,使用聚乙烯醇樹脂(B-2)~(B-7)代替聚乙烯醇樹脂(B-1),而製得水溶液,並分別定為(Bw-2)~(Bw-7)。將聚乙烯醇樹脂(B-1)~(B-7)之皂化度表示於表2。
(封端聚異氰酸酯交聯劑之聚合)
於具備攪拌機、溫度計、回流冷卻管之燒瓶,裝入將六亞甲基二異氰酸酯作為原料之具有異氰尿酸酯結構的聚異氰酸酯化合物(旭化成化學製、DuranateTPA)100質量份、丙二醇單甲醚乙酸酯55質量份、聚乙二醇單甲醚(平均分子量750)30質量份,於氮氣環境下,保持於70℃ 4小時。之後,使反應液溫度下降到50℃,滴入甲基乙基酮基肟47質量份。測定反應液之紅外光譜,並確認異氰酸酯基之吸收已消失,而獲得固體成分75質量%之封端聚異氰酸酯水分散液(C-1)。
(聚胺甲酸酯樹脂D-1U之合成)
將以脂肪族系聚碳酸酯多元醇作為構成成分之胺甲酸酯樹脂D-1以如下程序製作。於具備攪拌機、DIMROTH冷卻器、氮氣導入管、矽膠乾燥管、及溫度計的4口燒瓶,投入4,4-二苯基甲烷二異氰酸酯43.75質量份、二羥甲基丁酸12.85質量部、數量平均分子量2000之聚六亞甲基碳酸酯二醇153.41質量份、二丁基二月桂酸錫0.03質量份、及作為溶劑的丙酮84.00質量份,於氮氣環境下於75℃攪拌3小時,確認反應液已達到既定之胺當量。其次,將 此反應液降溫到40℃後,添加三乙胺8.77質量份,而獲得聚胺甲酸酯預聚物溶液。然後,於具備有可高速攪拌的均質分散器之反應容器,添加水450g,調整為25℃,邊以2000min-1攪拌混合,邊添加聚胺甲酸酯預聚物溶液而進行水分散。之後,藉由在減壓下去除丙酮及水的一部分,而製備固體成分35%之水溶性聚胺甲酸酯樹脂。所獲得之以脂肪族系聚碳酸酯多元醇作為構成成分的聚胺甲酸酯樹脂(D-1U)之玻璃轉移點溫度為-30℃。
(低折射率層D-1之形成)
以下列組成製備低折射率層塗布液(D-1)。
(平均粒徑100nm之二氧化矽溶膠、固體成分濃度40質量%)界面活性劑 0.60質量%(矽系、固體成分濃度10質量%)
(低折射率層D-2之形成)
以下列組成製備低折射率層塗布液(D-2)。
(RX2035A、日本CARBIDE製、固體成分46%) (平均粒徑100nm之二氧化矽溶膠、固體成分濃度40質量%)界面活性劑 0.60質量%(矽系、固體成分濃度10質量%)
(低折射率層D-3之形成)
以下列組成製備低折射率層塗布液(D-3)。
(平均粒徑100nm之二氧化矽溶膠、固體成分濃度40質量%)界面活性劑 0.60質量%(矽系、固體成分濃度10質量%)
(硬塗層D-4之形成)
於與在後述之實施例製造的聚酯薄膜之與偏光片接著之面為相反側之面,使用#10線棒,塗布下列組成之硬塗層形成用塗布液,於70℃乾燥1分鐘,而去除溶劑。其次,對已塗布硬塗層的薄膜,使用高壓水銀燈照射300mJ/cm2之紫外線,而獲得具有厚度5μm之硬塗層的偏光片保護薄膜。
硬塗層形成用塗布液
(新中村化學製A-DPH)聚二丙烯酸乙二醇酯 6.80質量%(新中村化學製A-400)光聚合起始劑 1.00質量%(Ciba Specialty Chemicals公司製Irgacure184)
(防眩層D-5之形成)
於與在後述之實施例製造的聚酯薄膜之與偏光片接著之面為相反側之面,使用#5線棒,塗布下列組成之防眩層形成用塗布液,於70℃乾燥1分鐘,而去除溶劑。其次,對已塗布防眩層之薄膜,使用高壓水銀燈照射300mJ/cm2之紫外線,而獲得具有厚度5μm之防眩層(D-5)的偏光片保護薄膜。
防眩層形成用塗布液
(Ciba Specialty Chemicals公司製Irgacure184)
(抗反射層D-6之形成)
於與在後述之實施例製造的聚酯薄膜之與偏光片為接著之面為相反側之面,使用桿塗機,塗布下列組成之中折射率層形成用塗布液,於70℃乾燥1分鐘後,使用高 壓水銀燈,照射400mJ/cm2之紫外線,而獲得乾燥膜厚5μm之中折射率層。然後,於已形成之中折射率層之上,使用桿塗機,以與中折射率層為同樣方法形成下列組成之高折射率層形成用塗布液,再將下列組成之低折射率層形成用塗布液,以與中折射率層同樣的方法於其上形成,積層抗反射層(D-6),而獲得偏光片保護用聚酯薄膜。
中折射率層形成用塗布液(折射率1.52)
(Ciba Specialty Chemicals(股)製、Irgacure184)異丙醇 100重量份
高折射率層形成用塗布液(折射率1.64)
低折射率層形成用塗布液(折射率1.42)
實施例1
(1)易接著層之塗布液之製備
混合下列塗劑,製作聚酯系樹脂(A)/聚乙烯醇系樹脂(B)之質量比為70/30的塗布液。聚酯水分散體使用已分散酸價2KOHmg/g之聚酯樹脂的水分散體(Aw-1),聚乙烯醇水溶液使用已溶解皂化度為74莫耳%之聚乙烯醇的水溶液(Bw-4)。
(平均粒徑100nm之二氧化矽溶膠、固體成分濃度40質量%)
觸媒
(矽系、固體成分濃度10質量%)
(2)偏光片保護用聚酯薄膜之製造
作為薄膜原料聚合物,將固有黏度(溶劑:苯酚/四氯乙烷=60/40)為0.62dl/g,且實質上不含粒子之PET樹脂丸粒,於133Pa之減壓下於135℃乾燥6小時。之後供給至擠製機,以約280℃熔融擠製為片狀,在保持表面溫度為20℃之旋轉冷卻金屬輥上急速冷卻,使其密合固化,而獲得未延伸PET片。
將此未延伸PET片以經加熱之輥群及紅外線加熱器加熱到100℃,之後以有周速差的輥群往長邊方向延伸3.5倍,獲得單軸延伸PET薄膜。
其次,將前述易接著層之塗布液及低折射率層D-1之塗布液以輥塗法塗布於PET薄膜的兩面後,於80℃乾燥15秒鐘。又,調整使最終(雙軸延伸後)乾燥後之塗布量成為0.12g/m2。然後,以拉幅機於150℃往寬方向延伸為4.0倍,並於已固定薄膜之寬方向之長度的狀態,於230℃加熱0.5秒鐘,再於230℃進行3%之寬方向之鬆弛處理10秒鐘,而獲得厚度38μm之偏光片保護用聚酯薄膜。將評價結果表示於表3。
實施例2
除了將易接著層之聚酯水分散體變更為已分散酸價為4KOHmg/g之聚酯樹脂的水分散體(Aw-2)以外,係與實施例1同樣地進行,而獲得偏光片保護用聚酯薄膜。
實施例3
除了將易接著層之聚酯水分散體變更為已分散酸價為6KOHmg/g之聚酯樹脂的水分散體(Aw-3)以外,係與實施例1同樣地進行,而獲得偏光片保護用聚酯薄膜。
實施例4
除了將易接著層之聚乙烯醇水溶液變更為聚乙烯醇之皂化度為79莫耳%之聚乙烯醇水溶液(Bw-3)以外,係與實施例1同樣地進行,而獲得偏光片保護用聚酯薄膜。
實施例5
除了變更為易接著層之聚乙烯醇之皂化度為83莫耳 %之聚乙烯醇水溶液(Bw-2)以外,係與實施例1同樣地進行,而獲得偏光片保護聚酯薄膜。
實施例6
除了將易接著層變更為混合下列塗劑且聚酯系樹脂(A)/聚乙烯醇系樹脂(B)之質量比為60/40以外,係與實施例1同樣地進行,而獲得偏光片保護用聚酯薄膜。
(平均粒徑100nm之二氧化矽溶膠、固體成分濃度40質量%)
觸媒
(矽系、固體成分濃度10質量%)
實施例7
除了將易接著層變更為混合下列塗劑且聚酯系樹脂(A)/聚乙烯醇系樹脂(B)之質量比成為80/20以外,係與實施例1同樣地進行,而獲得偏光片保護用聚酯薄膜。
(平均粒徑100nm之二氧化矽溶膠、固體成分濃度40質量%)
觸媒
(矽系、固體成分濃度10質量%)
實施例8
除了將易接著層變更為混合下列塗劑且使聚酯系樹脂(A)/聚乙烯醇系樹脂(B)之質量比成為50/50以外,係與實施例1同樣地進行,而獲得偏光片保護用聚酯薄膜。
(平均粒徑100nm之二氧化矽溶膠、固體成分濃度40質量%)
觸媒
(矽系、固體成分濃度10質量%)
實施例9
除了將易接著層之塗布液組成改變為如下記以外,係與實施例1同樣地進行,而獲得偏光片保護用聚酯薄膜。
(NIKALAC MX-042三和化學製 固體成分濃度70%)粒子 1.25質量%(平均粒徑100nm之二氧化矽溶膠、固體成分濃度40質量%)界面活性劑 0.5質量%(矽系、固體成分濃度10質量%)
實施例10
除了將易接著層之聚乙烯醇水溶液變更為已溶解聚乙烯醇之皂化度為70莫耳%之聚乙烯醇的水溶液(Bw-5)以外,係與實施例1同樣地進行,而獲得偏光片保護用聚酯薄膜。
實施例11
除了將易接著層之聚乙烯醇水溶液變更為已溶解聚乙烯醇之皂化度為67莫耳%之聚乙烯醇的水溶液(Bw-6)以外,係與實施例1同樣地進行,而獲得偏光片保護用聚酯薄膜。
實施例12
除了將易接著層之塗布液組成變更為如下記以外,係與實施例1同樣地進行,而獲得偏光片保護用聚酯薄膜。
(EPOCROS WS-500、日本觸媒製、固體成分濃度40質量%)粒子 1.25質量%(平均粒徑100nm之二氧化矽溶膠、固體成分濃度40質量%)界面活性劑 0.5質量%(矽系、固體成分濃度10質量%)
實施例13
除了將易接著層之聚酯水分散體變更為已分散酸價為10KOHmg/g之聚酯樹脂的水分散體(Aw-5)以外,係與實施例1同樣地進行,而獲得偏光片保護用聚酯薄膜。
實施例14
除了變更低折射率層之塗布液為D-2以外,係與實施例1同樣地進行,而獲得偏光片保護用聚酯薄膜。
實施例15
除了變更低折射率層之塗布液為D-3以外,係與實施 例1同樣地進行,而獲得偏光片保護用聚酯薄膜。
實施例16
除了在實施例1之低折射率層D-1上形成D-4以外,係與實施例1同樣地進行,而獲得偏光片保護用聚酯薄膜。
實施例17
除了在實施例1之低折射率層D-1上形成D-5以外,係與實施例1同樣地進行,而獲得偏光片保護用聚酯薄膜。
實施例18
除了在實施例1之低折射率層D-1上形成D-6,以外係與實施例1同樣地進行,而獲得偏光片保護用聚酯薄膜。
實施例19
除了將低折射率層D-1之膜厚設為0.06g/m2以外,係與實施例1同樣地進行,而獲得偏光片保護用聚酯薄膜。
實施例20
除了將低折射率層D-1之膜厚設為0.18g/m2以外,係與實施例1同樣地進行,而獲得偏光片保護用聚酯薄膜。
比較例1
除了變更易接著層之塗布液為混合下列塗劑並使得聚酯系樹脂(A)/聚乙烯醇系樹脂(B)之質量比成為100/0以外,係與實施例1同樣地進行,而獲得偏光片保護用聚酯薄膜。
粒子 1.25質量%(平均粒徑100nm之二氧化矽溶膠、固體成分濃度40質量%)
觸媒
(矽系、固體成分濃度10質量%)
比較例2
除了變更易接著層之塗布液為混合下列塗劑並使得聚酯系樹脂(A)/聚乙烯醇系樹脂(B)之質量比成為0/100以外,係與實施例1同樣地進行,而獲得偏光片保護用聚酯薄膜。
(平均粒徑100nm之二氧化矽溶膠、固體成分濃度40質量%)
觸媒
(矽系、固體成分濃度10質量%)
比較例3
除了變更聚酯水分散體為已分散酸價為25KOHmg/g 之聚酯樹脂的水分散體(Aw-4)以外,係與實施例1同樣地進行,而獲得偏光片保護用聚酯薄膜。
比較例4
除了將聚乙烯醇水溶液變更為已溶解皂化度為88莫耳%之聚乙烯醇的水溶液(Bw-1)以外,係與實施例1同樣地進行,而獲得偏光片保護用聚酯薄膜。
比較例5
除了將聚乙烯醇水溶液變更為已溶解皂化度為40莫耳%之聚乙烯醇的水溶液(Bw-7)以外,係與實施例1同樣地進行,而獲得偏光片保護用聚酯薄膜。
比較例6
除了將易接著層之塗布液變更為混合下列塗劑且不使交聯劑混合以外,係與實施例1同樣地進行,而獲得偏光片保護用聚酯薄膜。
(平均粒徑100nm之二氧化矽溶膠、固體成分濃度40質量%)界面活性劑 0.5質量%(矽系、固體成分濃度10質量%)
比較例7
除了未設置低折射率層以外,係與實施例1同樣地進 行,而獲得偏光片保護用聚酯薄膜。
比較例8
除了將低折射率層D-1之膜厚設為0.02g/m2以外,係與實施例1同樣地進行,而獲得偏光片保護用聚酯薄膜。
參考例1
使用TAC薄膜(富士軟片(股)製、厚度80μm、經過皂化處理)作為偏光片保護用薄膜,顯示進行前述接著性試驗之結果。
[產業上之可利用性]
本發明之偏光片保護用易接著性聚酯薄膜,係在與偏光片、水系接著劑有高接著性之同時,穿透率也高,能夠適於作為偏光片保護構件。

Claims (8)

  1. 一種偏光片保護用聚酯薄膜,其係於單面具有與偏光片之易接著層的聚酯薄膜,該易接著層係含有聚酯系樹脂(A)與聚乙烯醇系樹脂(B)與交聯劑(C),該聚酯系樹脂(A)之酸價為20KOHmg/g以下,該聚乙烯醇系樹脂(B)之皂化度為60~85莫耳%,與該聚酯薄膜之該單面為相反面之波長400~700nm之光的平均絕對反射率為6%以下。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偏光片保護用聚酯薄膜,其中,在該相反面具有折射率較該聚酯薄膜低的低折射率層。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或2項之偏光片保護用聚酯薄膜,其中,該低折射率層,係選自包含硬塗層、防眩層及抗反射層之群組中的至少1種之機能層。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至3項中任一項之偏光片保護用聚酯薄膜,其中,該聚酯樹脂(A)係在二羧酸成分中含有1~15莫耳%的5-磺基間苯二甲酸成分。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至4項中任一項之偏光片保護用聚酯薄膜,其中,該交聯劑(C)係異氰酸酯化合物或三聚氰胺化合物。
  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至5項中任一項之偏光片保護用聚酯薄膜,其中,該易接著層中,聚酯系樹脂(A)、聚乙烯醇系樹脂(B)及交聯劑(C)之質量比係滿足下式;0.8≦(A)/(B)≦5 2≦((A)+(B))/(C)≦50。
  7. 一種偏光板,係於偏光片之兩面具有偏光片保護薄膜而成之偏光板,其至少一方的偏光片保護薄膜係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至6項中任一項之偏光片保護用聚酯薄膜。
  8. 一種影像顯示裝置,係具有至少1片如申請專利範圍第7項之偏光板。
TW102128197A 2012-08-07 2013-08-07 偏光片保護用聚酯薄膜、偏光板及液晶顯示裝置 TWI522246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2174970 2012-08-07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412553A true TW201412553A (zh) 2014-04-01
TWI522246B TWI522246B (zh) 2016-02-21

Family

ID=5006807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2128197A TWI522246B (zh) 2012-08-07 2013-08-07 偏光片保護用聚酯薄膜、偏光板及液晶顯示裝置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JP (1) JP5850135B2 (zh)
KR (1) KR101767791B1 (zh)
CN (1) CN104520738B (zh)
TW (1) TWI522246B (zh)
WO (1) WO2014024855A1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708076B (zh) * 2019-01-07 2020-10-21 南韓商東麗先端素材股份有限公司 偏光件保護性聚酯膜及其製造方法,及使用該聚酯膜的偏光板
TWI793248B (zh) * 2018-01-19 2023-02-21 日商東洋紡股份有限公司 易接著性聚酯薄膜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5994469B2 (ja) * 2012-08-07 2016-09-21 東洋紡株式会社 偏光子保護用ポリエステルフィルム
JP6843491B2 (ja) * 2014-02-17 2021-03-17 大日本印刷株式会社 積層体、積層体の製造方法、画像表示装置、画像表示装置の製造方法及び偏光板の光透過率改善方法
JP6734745B2 (ja) * 2015-10-14 2020-08-05 日東電工株式会社 偏光子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JP7195039B2 (ja) * 2015-10-16 2022-12-23 株式会社Adeka 樹脂組成物およびこれを用いた光学フィルム
JP6418197B2 (ja) * 2016-04-21 2018-11-07 三菱ケミカル株式会社 積層ポリエステルフィルム
CN109963712A (zh) * 2016-12-28 2019-07-02 日本瑞翁株式会社
KR102186080B1 (ko) 2017-06-27 2020-12-03 주식회사 엘지화학 접착제 조성물, 이를 포함하는 접착제층을 포함하는 보호필름 및 편광판,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화상표시장치
JP2021509427A (ja) * 2017-12-28 2021-03-25 日東電工株式会社 ガラスユニットの製造方法および粘着シート
JP6580769B2 (ja) * 2018-02-07 2019-09-25 日東電工株式会社 偏光板および画像表示装置
JP7240938B2 (ja) * 2019-04-15 2023-03-16 住友化学株式会社 光学積層体及び画像表示装置
JPWO2021014922A1 (zh) * 2019-07-23 2021-01-28
JP7388190B2 (ja) * 2019-12-27 2023-11-29 三菱ケミカル株式会社 積層造形用サポート材

Family Cites Families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4010563A1 (de) * 1990-04-02 1991-10-10 Basf Ag Copolymerisate auf basis von c(pfeil abwaerts)1(pfeil abwaerts)-c(pfeil abwaerts)8(pfeil abwaerts)-alkylacrylaten und/oder -methacrylaten
JPH08271733A (ja) * 1995-04-03 1996-10-18 Fujimori Kogyo Kk 前面側偏光板の前面側保護シート、その製造法、および該前面側保護シートの偏光素膜側への貼着方法
TWI295303B (en) * 2003-08-21 2008-04-01 Toyo Boseki Optical-use adhesive polyester film and optical-use laminatede film
TW200712579A (en) * 2005-08-12 2007-04-01 Dainippon Printing Co Ltd Protective film for polarizing plate and polarizing plate
JP4895000B2 (ja) * 2005-12-25 2012-03-14 三菱樹脂株式会社 偏光板保護フィルム用基材
JP2007279469A (ja) * 2006-04-10 2007-10-25 Konica Minolta Opto Inc 偏光板及び液晶表示装置
JP2009053675A (ja) * 2007-07-30 2009-03-12 Nippon Synthetic Chem Ind Co Ltd:The 偏光板用接着剤、偏光板、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JP2009157361A (ja) * 2007-12-06 2009-07-16 Nitto Denko Corp 偏光板及び画像表示装置
JP2010224345A (ja) * 2009-03-25 2010-10-07 Nippon Zeon Co Ltd 偏光板の製造方法
JP5451215B2 (ja) * 2009-06-29 2014-03-26 帝人デュポンフィルム株式会社 偏光子支持基材用フィルム
JP5476075B2 (ja) * 2009-09-23 2014-04-23 三菱樹脂株式会社 積層ポリエステルフィルム
JP5568808B2 (ja) * 2009-10-20 2014-08-13 住友化学株式会社 バックライトを備える液晶表示装置および液晶表示装置用光学部材セット
JP5850297B2 (ja) * 2011-03-28 2016-02-03 東洋紡株式会社 偏光子保護用易接着性ポリエステルフィルム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793248B (zh) * 2018-01-19 2023-02-21 日商東洋紡股份有限公司 易接著性聚酯薄膜
TWI708076B (zh) * 2019-01-07 2020-10-21 南韓商東麗先端素材股份有限公司 偏光件保護性聚酯膜及其製造方法,及使用該聚酯膜的偏光板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KR101767791B1 (ko) 2017-08-11
WO2014024855A1 (ja) 2014-02-13
CN104520738A (zh) 2015-04-15
JP5850135B2 (ja) 2016-02-03
JPWO2014024855A1 (ja) 2016-07-25
KR20150039825A (ko) 2015-04-13
TWI522246B (zh) 2016-02-21
CN104520738B (zh) 2017-02-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522246B (zh) 偏光片保護用聚酯薄膜、偏光板及液晶顯示裝置
TWI441849B (zh) Optical laminated polyester film
TWI465495B (zh) 偏光子保護用易接著性聚酯薄膜
US9110244B2 (en) Polyester-based primer composition, optical film and polarizing plate comprising
KR101404875B1 (ko) 이접착성 열가소성 수지 필름
CN102395469B (zh) 叠层聚酯膜
US9771491B2 (en) Laminated film and method for producing same
JP5692225B2 (ja) 易接着性ポリエステルフィルム
CN107075144B (zh) 具有优异耐水性和耐溶剂性的光学膜及包括该光学膜的偏振板
JP7194672B2 (ja) 接着力および耐久性に優れた光学フィルム、およびこれを含む偏光板
JP6597930B1 (ja) 易接着性ポリエステルフィルム
TW201704029A (zh) 光學構件保護用塗佈薄膜
JP6024271B2 (ja) 偏光子保護用アクリル系フィルム、偏光板および液晶表示装置
EP2816085B1 (en) Optical film using a polyester-based primer composition and polarizing plate comprising the polyester-based primer composition
TW202229432A (zh) 易接著性聚酯薄膜
TW202108720A (zh) 易接著性聚酯薄膜
JP2011136481A (ja) 易接着性熱可塑性樹脂フィルム
JP6160038B2 (ja) 偏光子保護用ポリエステルフィルム
JP2019166803A (ja) 易接着性ポリカーボネートフィルム
WO2022196302A1 (ja) 易接着性ポリエステルフィルム
WO2024058011A1 (ja) 易接着性ポリエステルフィル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