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2108720A - 易接著性聚酯薄膜 - Google Patents

易接著性聚酯薄膜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2108720A
TW202108720A TW109124708A TW109124708A TW202108720A TW 202108720 A TW202108720 A TW 202108720A TW 109124708 A TW109124708 A TW 109124708A TW 109124708 A TW109124708 A TW 109124708A TW 202108720 A TW202108720 A TW 202108720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mass
film
easy
polyester
resin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912470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池田友香
惠島明紀
山口洋平
Original Assignee
日商東洋紡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日商東洋紡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日商東洋紡股份有限公司
Publication of TW20210872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2108720A/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JWORKING-UP; GENERAL PROCESSES OF COMPOUNDING; AFTER-TREATMENT NOT COVERED BY SUBCLASSES C08B, C08C, C08F, C08G or C08H
    • C08J7/00Chemical treatment or coating of shaped articles made of macromolecular substances
    • C08J7/04Coating
    • C08J7/043Improving the adhesiveness of the coatings per se, e.g. forming primer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9DYES; PAINTS; POLISHES; NATURAL RESINS; ADHESIVES; COMPOSITION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PPLICATIONS OF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C09JADHESIVES; NON-MECHANICAL ASPECTS OF ADHESIVE PROCESSES IN GENERAL; ADHESIVE PROCESSES NOT PROVIDED FOR ELSEWHERE; USE OF MATERIALS AS ADHESIVES
    • C09J167/00Adhesives based on polyesters obtained by reactions forming a carboxylic ester link in the main chain; Adhesives based on derivatives of such polymers
    • C09J167/02Polyesters derived from dicarboxylic acids and dihydroxy compound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27/00Layered products comprising a layer of synthetic resin
    • B32B27/36Layered products comprising a layer of synthetic resin comprising polyester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JWORKING-UP; GENERAL PROCESSES OF COMPOUNDING; AFTER-TREATMENT NOT COVERED BY SUBCLASSES C08B, C08C, C08F, C08G or C08H
    • C08J5/00Manufacture of articles or shaped materials containing macromolecular substances
    • C08J5/18Manufacture of films or sheet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9DYES; PAINTS; POLISHES; NATURAL RESINS; ADHESIVES; COMPOSITION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PPLICATIONS OF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C09DCOATING COMPOSITIONS, e.g. PAINTS, VARNISHES OR LACQUERS; FILLING PASTES; CHEMICAL PAINT OR INK REMOVERS; INKS; CORRECTING FLUIDS; WOODSTAINS; PASTES OR SOLIDS FOR COLOURING OR PRINTING; USE OF MATERIALS THEREFOR
    • C09D129/00Coating compositions based on homopolymers or copolymers of compounds having one or more unsaturated aliphatic radicals, each having only one carbon-to-carbon double bond, and at least one being terminated by an alcohol, ether, aldehydo, ketonic, acetal, or ketal radical; Coating compositions based on hydrolysed polymers of esters of unsaturated alcohols with saturated carboxylic acids; Coating compositions based on derivatives of such polymers
    • C09D129/02Homopolymers or copolymers of unsaturated alcohols
    • C09D129/04Polyvinyl alcohol; Partially hydrolysed homopolymers or copolymers of esters of unsaturated alcohols with saturated carboxylic acid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9DYES; PAINTS; POLISHES; NATURAL RESINS; ADHESIVES; COMPOSITION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PPLICATIONS OF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C09DCOATING COMPOSITIONS, e.g. PAINTS, VARNISHES OR LACQUERS; FILLING PASTES; CHEMICAL PAINT OR INK REMOVERS; INKS; CORRECTING FLUIDS; WOODSTAINS; PASTES OR SOLIDS FOR COLOURING OR PRINTING; USE OF MATERIALS THEREFOR
    • C09D167/00Coating compositions based on polyesters obtained by reactions forming a carboxylic ester link in the main chain; Coating compositions based on derivatives of such polymer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9DYES; PAINTS; POLISHES; NATURAL RESINS; ADHESIVES; COMPOSITION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PPLICATIONS OF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C09JADHESIVES; NON-MECHANICAL ASPECTS OF ADHESIVE PROCESSES IN GENERAL; ADHESIVE PROCESSES NOT PROVIDED FOR ELSEWHERE; USE OF MATERIALS AS ADHESIVES
    • C09J11/00Features of adhesives not provided for in group C09J9/00, e.g. additives
    • C09J11/02Non-macromolecular additives
    • C09J11/04Non-macromolecular additives inorganic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9DYES; PAINTS; POLISHES; NATURAL RESINS; ADHESIVES; COMPOSITION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PPLICATIONS OF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C09JADHESIVES; NON-MECHANICAL ASPECTS OF ADHESIVE PROCESSES IN GENERAL; ADHESIVE PROCESSES NOT PROVIDED FOR ELSEWHERE; USE OF MATERIALS AS ADHESIVES
    • C09J129/00Adhesives based on homopolymers or copolymers of compounds having one or more unsaturated aliphatic radicals, each having only one carbon-to-carbon double bond, and at least one being terminated by an alcohol, ether, aldehydo, ketonic, acetal, or ketal radical; Adhesives based on hydrolysed polymers of esters of unsaturated alcohols with saturated carboxylic acids; Adhesives based on derivatives of such polymers
    • C09J129/02Homopolymers or copolymers of unsaturated alcohols
    • C09J129/04Polyvinyl alcohol; Partially hydrolysed homopolymers or copolymers of esters of unsaturated alcohols with saturated carboxylic acid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9DYES; PAINTS; POLISHES; NATURAL RESINS; ADHESIVES; COMPOSITION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PPLICATIONS OF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C09JADHESIVES; NON-MECHANICAL ASPECTS OF ADHESIVE PROCESSES IN GENERAL; ADHESIVE PROCESSES NOT PROVIDED FOR ELSEWHERE; USE OF MATERIALS AS ADHESIVES
    • C09J7/00Adhesives in the form of films or foils
    • C09J7/20Adhesives in the form of films or foil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carriers
    • C09J7/22Plastics; Metallised plastics
    • C09J7/25Plastics; Metallised plastics based on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otherwise than by reactions involving only carbon-to-carbon unsaturated bonds
    • C09J7/255Polyester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1/00Optical elem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material of which they are made; Optical coatings for optical elements
    • G02B1/10Optical coatings produced by application to, or surface treatment of, optical element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JWORKING-UP; GENERAL PROCESSES OF COMPOUNDING; AFTER-TREATMENT NOT COVERED BY SUBCLASSES C08B, C08C, C08F, C08G or C08H
    • C08J2367/00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polyesters obtained by reactions forming a carboxylic ester link in the main chain; Derivatives of such polymer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KUse of inorganic or non-macromolecular organic substances as compounding ingredients
    • C08K2201/00Specific properties of additives
    • C08K2201/014Additives containing two or more different additives of the same subgroup in C08K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LCOMPOSITIONS OF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 C08L2203/00Applications
    • C08L2203/20Applications use in electrical or conductive gadget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9DYES; PAINTS; POLISHES; NATURAL RESINS; ADHESIVES; COMPOSITION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PPLICATIONS OF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C09JADHESIVES; NON-MECHANICAL ASPECTS OF ADHESIVE PROCESSES IN GENERAL; ADHESIVE PROCESSES NOT PROVIDED FOR ELSEWHERE; USE OF MATERIALS AS ADHESIVES
    • C09J2203/00Applications of adhesives in processes or use of adhesives in the form of films or foils
    • C09J2203/318Applications of adhesives in processes or use of adhesives in the form of films or foils for the production of liquid crystal display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9DYES; PAINTS; POLISHES; NATURAL RESINS; ADHESIVES; COMPOSITION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PPLICATIONS OF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C09JADHESIVES; NON-MECHANICAL ASPECTS OF ADHESIVE PROCESSES IN GENERAL; ADHESIVE PROCESSES NOT PROVIDED FOR ELSEWHERE; USE OF MATERIALS AS ADHESIVES
    • C09J2301/00Additional features of adhesives in the form of films or foils
    • C09J2301/10Additional features of adhesives in the form of films or foils characterized by the structural features of the adhesive tape or sheet
    • C09J2301/12Additional features of adhesives in the form of films or foils characterized by the structural features of the adhesive tape or sheet by the arrangement of layers
    • C09J2301/122Additional features of adhesives in the form of films or foils characterized by the structural features of the adhesive tape or sheet by the arrangement of layers the adhesive layer being present only on one side of the carrier, e.g. single-sided adhesive tape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9DYES; PAINTS; POLISHES; NATURAL RESINS; ADHESIVES; COMPOSITION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PPLICATIONS OF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C09JADHESIVES; NON-MECHANICAL ASPECTS OF ADHESIVE PROCESSES IN GENERAL; ADHESIVE PROCESSES NOT PROVIDED FOR ELSEWHERE; USE OF MATERIALS AS ADHESIVES
    • C09J2467/00Presence of polyester
    • C09J2467/006Presence of polyester in the substrate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aterials Engineering (AREA)
  • Polymers & Plastics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Medicinal Chemistry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Wood Science & Technology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Inorganic Chemistry (AREA)
  • Laminated Bodies (AREA)
  • Polarising Elements (AREA)
  • Adhesives Or Adhesive Processes (AREA)

Abstract

本發明的課題為提供一種易接著性聚酯薄膜,其係在形成易接著層的組成物中實質上不含有有機錫化合物作為交聯・硬化觸媒,與親水性接著劑及光硬化性接著劑之兩者的密著性優異。 本發明的解決手段為一種易接著性聚酯薄膜,其係在至少單面具有易接著層之聚酯薄膜,前述易接著層係將含有聚酯系樹脂、聚乙烯醇系樹脂及具有氮元素的交聯劑之組成物予以硬化而成,作為易接著層中的組成物之硬化觸媒,實質上不包含有機錫,易接著層表面中藉由ESCA(X射線光電子分析裝置)所分析之表面構成元素中的氮元素之含有率為2.0at%以上3.0at%以下。

Description

易接著性聚酯薄膜
本發明係關於一種易接著性聚酯薄膜,其例如對於用於接著偏光鏡與偏光鏡保護膜的親水性接著劑與光硬化性接著劑之兩者的接著劑,顯示優異的密著性。本發明之易接著性聚酯薄膜係適合作為顯示器等的光學構件之基底薄膜,尤其適合作為偏光鏡保護膜。
於液晶顯示裝置中,基於其影像形成方式,在形成液晶面板表面的玻璃基板之兩側配置偏光板。以往偏光板一般而言多為具有在由聚乙烯醇系薄膜與碘等的二色性材料所成之偏光鏡的兩面,隔著聚乙烯醇系樹脂等的親水性接著劑,貼合偏光鏡保護膜之構成者。作為用於偏光鏡之保護的保護膜,自以往以來從光學特性或透明性之點來看,使用三乙醯基纖維素薄膜。
然而,三乙醯基纖維素係耐久性不充分,若於高溫或高濕下使用採用三乙醯基纖維素薄膜作為偏光鏡保護膜的偏光板,則有偏光度或色相等的偏光板之性能降低的情況。又,為了對應近年來顯示器的薄型化,要求偏光板之薄膜化,但從保持水分阻隔特性之觀點來看,三乙醯基纖維素薄膜之薄膜化係有限度。因此,作為具有耐久性及水分阻隔性的偏光鏡保護膜,有提案使用聚酯薄膜(例如參照專利文獻1)。
作為偏光鏡保護膜使用的三乙醯基纖維素薄膜,係在表面施有鹼處理等,具有與親水性接著劑之極高的親和性。因此,由三乙醯基纖維素薄膜所成之保護膜係與塗布有親水性接著劑的偏光鏡具有極高的接著性。然而,聚酯薄膜係與親水性接著劑的接著性不充分,尤其當為藉由延伸處理而具有配向性之聚酯薄膜時,該傾向變更顯著。因此,為了使與偏光鏡或塗布於偏光鏡的親水性接著劑之接著性提高,於聚酯薄膜上進行如專利文獻1中揭示的易接著層之親水性高的材料所致之表面塗覆。
聚酯薄膜係對於水的親和性低,具有芳香族二羧酸作為二羧酸成分之聚酯薄膜係該傾向尤其顯著。又,藉由延伸而具有結晶配向性的聚酯薄膜,係與水的親和性更低。另一方面,偏光鏡或塗布於偏光鏡上的接著劑,一般而言聚乙烯醇系樹脂為主成分,具有高的親水性。由於如此的性質之差異,作為使聚酯薄膜與偏光鏡或塗布於偏光鏡上的接著劑等之聚乙烯醇系樹脂層強固地接著之手段,使用如專利文獻1所揭示的易接著層中所用之親水性變高的材料。
然而,若提高易接著層的親水性,則尤其在冬季的薄膜卷(film roll)輸送時等,於工廠等的室內與室外之間搬運時等,有因室內的溫度與外部氣體之溫度差而在薄膜卷上附著結露水,引起薄膜表面或其易接著層互相黏貼之黏連困擾的情況。此係與在通常之包含水蒸氣的空氣中之放置後於加壓下所發生的黏連不同之種類,為通過液體的水才發生者。即,為了提高與接著劑的接著性,必須提高親水性,但另一方面,由於會發生因結露水所致的黏連,故兼顧接著性與黏連是極為困難的。為了避免此情況,風乾(seasoning)雖然有效,但是無法完全避免,由於增加風乾步驟而加工變慢,有造成生產性變差之問題。
又最近,作為用於接著偏光鏡與偏光鏡保護膜之接著劑,有提案由含有活性能量線硬化性化合物的組成物所成之接著劑(光硬化性接著劑)。作為光硬化性接著劑之化合物,具體而言以環氧樹脂或胺基甲酸酯樹脂為主成分,由含有光陽離子聚合起始劑之組成物所成的接著劑,藉由活性能量線之照射所致的陽離子聚合而硬化者。於光硬化性接著劑中,由於僅照射活性能量線而硬化,可提高生產性,近年來被廣泛使用(例如參照專利文獻2)。對於薄膜之易接著層,不僅要求適合親水性接著劑,而且亦要求與光硬化性接著劑的適合性。
再者,從易接著層的耐久性之觀點來看,為了使易接著層的交聯反應(易接著層的硬化)加速,多使用有機錫觸媒作為原料。於以往記載包含聚乙烯醇、聚酯及異氰酸酯交聯劑的塗布液之文獻中,未提及含有交聯・硬化觸媒者有很多,但是即使沒有記載通常也有使用。然而,已知有機錫係毒性高,即使微量也對生物造成影響,近年來有機錫化合物之使用係被限制。又,若使用有機錫觸媒,則有光硬化性接著劑與易接著層之密著性降低的傾向。推斷此係因為有機錫觸媒會降低光陽離子觸媒的活性。 [先前技術文獻] [專利文獻]
專利文獻1 日本特開2013-063610號公報 專利文獻2 日本特開2004-245925號公報
[發明所欲解決的課題]
於如此的現狀之下,本發明之目的在於提供一種易接著性聚酯薄膜,其係在形成易接著層的組成物中實質上不含有有機錫化合物作為交聯・硬化觸媒,與親水性接著劑及光硬化性接著劑之兩者的密著性優異。 [用於解決課題的手段]
本發明者為了達成如此之目的而專心致力地檢討,結果完成本發明。即,本發明包含以下之構成。 1.一種易接著性聚酯薄膜,其係在至少單面具有易接著層之聚酯薄膜,前述易接著層係將含有聚酯系樹脂、聚乙烯醇系樹脂及具有氮元素的交聯劑之組成物予以硬化而成,作為易接著層中的組成物之硬化觸媒,實質上不包含有機錫,易接著層表面中藉由ESCA(X射線光電子分析裝置)所分析之表面構成元素中的氮元素之含有率為2.0at%以上3.0at%以下。 2.如上述第1記載之易接著性聚酯薄膜,其中易接著層之水附著後剝離力為2N/cm以下。 3.如上述第1或第2記載之易接著性聚酯薄膜,其係作為偏光鏡保護膜使用。 [發明的效果]
依照本發明,可提供一種易接著性聚酯薄膜,其係與親水性接著劑和光硬化性接著劑之兩者的密著性優異,不使用有機錫觸媒,環境適應性亦優異,可適用於光學用途。
[用於實施發明的形態]
(聚酯薄膜) 本發明中作為基材使用的聚酯薄膜係主要由聚酯樹脂所構成的薄膜。此處,所謂「主要由聚酯樹脂所構成的薄膜」,就是意指由含有50質量%以上的聚酯樹脂之樹脂組成物所形成的薄膜。與其它聚合物摻合時,意指含有50質量%以上的聚酯樹脂,與其它單體共聚合時,意指含有50莫耳%以上的聚酯結構單元。較佳為聚酯薄膜含有90質量%以上的聚酯樹脂,更佳為含有95質量%以上,尤佳為含有100質量%。
聚酯樹脂之材料係沒有特別的限定,可使用將二羧酸成分與二醇成分予以聚縮合而形成的共聚物或其摻合樹脂。作為二羧酸成分,例如可舉出對苯二甲酸、間苯二甲酸、鄰苯二甲酸、2,5-萘二甲酸、2,6-萘二甲酸、1,4-萘二甲酸、1,5-萘二甲酸、二苯基甲酸、二苯氧基乙烷二甲酸、二苯基碸甲酸、蒽二甲酸、1,3-環戊烷二甲酸、1,3-環己烷二甲酸、1,4-環己烷二甲酸、六氫對苯二甲酸、六氫間苯二甲酸、丙二酸、二甲基丙二酸、琥珀酸、3,3-二乙基琥珀酸、戊二酸、2,2-二甲基戊二酸、己二酸、2-甲基己二酸、三甲基己二酸、庚二酸、壬二酸、二聚物酸、癸二酸、辛二酸、十二烷二甲酸等。
作為構成聚酯樹脂之二醇成分,例如可舉出乙二醇、丙二醇、六亞甲基二醇、新戊二醇、1,2-環己烷二甲醇、1,4-環己烷二甲醇、1,10-癸二醇、1,3-丙二醇、1,4-丁二醇、1,5-戊二醇、1,6-己二醇、2,2-雙(4-羥基苯基)丙烷、雙(4-羥基苯基)碸等。
構成聚酯樹脂之二羧酸成分與二醇成分,可各自使用1種或2種以上。又,亦可適宜添加偏苯三甲酸等其它的酸成分或三羥甲基丙烷等其它的羥基成分。
作為聚酯樹脂,具體而言可舉出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酯、聚對苯二甲酸丙二酯、聚對苯二甲酸丁二酯、聚萘二甲酸乙二酯等,於此等之中,從物性與成本的平衡來看,較佳為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酯。又,為了控制偏光性等光學特性,包含其它的共聚合成分或其它的聚合物者亦為較佳的態樣。從控制聚酯薄膜的光學特性之觀點來看,作為較佳的共聚合成分,可舉出二乙二醇或在側鏈具有降
Figure 109124708-003-010-1
烯的共聚合成分等。
本發明之聚酯薄膜,當使用作為偏光鏡用保護膜時,較佳為具有高的透明性。本發明之薄膜的透明性係其全光線透過率較佳為85%以上,更佳為87%以上,尤佳為88%以上,尤更佳為89%以上,特佳為90%以上。又,霧度較佳為3%以下,更佳為2.5%以下,尤佳為2%以下,特佳為1.5%以下。
為了改善聚酯薄膜之滑動性、捲繞性等的操作性,有使薄膜中含有惰性粒子之情況,但為了保持高的透明性,薄膜中的惰性粒子含量較佳為儘可能地少。因此,較佳為僅在薄膜的表層中含有粒子之多層構成,或者在薄膜中實質上不含有粒子,僅在聚酯薄膜之至少單面上所積層的被覆層中含有微粒子。
此外,所謂的「實質上不含有粒子」,就是意指例如於無機粒子之情況,當以螢光X射線分析來定量分析來自粒子的元素時,成為50ppm以下,較佳為成為10ppm以下,最佳為成為檢測極限以下之含量。此係因為即使在基材薄膜中不積極地添加粒子,也有來自外來異物的污染成分、或者原料樹脂或薄膜之製程中的生產線或裝置上附著的污垢剝離,而不可避免地混入薄膜中之情況。
又,使聚酯薄膜成為多層構成時,在內層實質上不含有惰性粒子,僅在最外層含有惰性粒子之兩種三層構成,係可兼顧透明性與加工性而較佳。
於本發明中,聚酯薄膜之厚度係沒有特別的限定,但為了顯示器的薄型化而減薄偏光板之厚度時,薄膜之厚度較佳為200μm以下,更佳為100μm以下。另一方面,從保持作為保護膜的機械強度之觀點來看,薄膜之厚度較佳為10μm以上,更佳為12μm以上,尤佳為20μm以上。
成為基材的聚酯薄膜係可為單層,也可為積層有2種以上之層者。又,只要在達成本發明的效果之範圍內,則視需要可使薄膜中含有各種添加劑。作為添加劑,例如可舉出抗氧化劑、耐光劑、防凝膠化劑、有機濕潤劑、抗靜電劑、紫外線吸收劑、界面活性劑等。於薄膜具有積層構成時,亦較佳為視需要地對應於各層的功能,使其含有添加劑。例如,為了防止偏光鏡之光降解,於內層添加紫外線吸收劑等亦為較佳的態樣。
聚酯薄膜係可依照常見方法製造。例如,藉由將上述的聚酯樹脂熔融擠出成薄膜狀,在澆鑄滾筒上使其冷卻固化而形成薄膜之方法等來獲得。作為本發明中的聚酯薄膜,可使用無延伸薄膜、延伸薄膜之任一者,但從機械強度或耐化學性等耐久性之點來看,較佳為延伸薄膜。於聚酯薄膜為延伸薄膜時,其延伸方法係沒有特別的限定,可採用縱單軸延伸法、橫單軸延伸法、縱橫逐次雙軸延伸法、縱橫同時雙軸延伸法等。將聚酯薄膜延伸時,延伸係可在積層後述的易接著層之前實施,也可在積層易接著層之後實施。亦可在積層易接著層之前於縱或橫向中單軸延伸,在積層被覆層之後,於另一方向中延伸。
(易接著層) 本發明中的聚酯薄膜,為了使與偏光鏡及在其單面或兩面上所設置的親水性接著劑等的聚乙烯醇系樹脂層之接著性提高,較佳為在其至少單面上,積層由含有聚酯系樹脂、聚乙烯醇系樹脂及具有氮元素的交聯劑之樹脂組成物所形成的易接著層。易接著層係可設置在聚酯薄膜之兩面,也可僅設置在聚酯薄膜之單面,在另一面上設置異種的樹脂被覆層。
雖然不受理論所拘束,但是茲認為藉由組合聚酯系樹脂、聚乙烯醇系樹脂及具有氮元素的交聯劑,聚酯系樹脂與聚乙烯醇系樹脂係在易接著層中各自形成不同的疇域(domain)單位,形成一般亦稱為海島結構的相分離結構。茲認為藉由取得如此的疇域單位之分離結構,由聚酯系樹脂所構成的疇域所致之與聚酯薄膜的接著性及由聚乙烯醇系樹脂所構成的疇域所致之與聚乙烯醇系樹脂層的接著性之二個功能係不互相損害,可適宜地兼顧。茲認為由於具有氮元素的交聯劑係對於聚乙烯醇系樹脂進行交聯,而促進、維持該疇域結構之形成。又,茲認為由於交聯劑中的氮元素係容易與光硬化性接著劑的化合物之主成分的胺基甲酸酯樹脂或環氧樹脂等的親水性基形成氫鍵,因此使接著性更為提高。
以下,詳述易接著層之各組成。
(聚酯系樹脂) 本發明中的易接著層所用之聚酯系樹脂係二羧酸成分與二醇成分聚縮合而成的共聚物,作為二羧酸成分及二醇成分,可使用作為前述基材的聚酯薄膜之材料。從使與聚酯薄膜基材的接著性提高之觀點來看,較佳為使用具有與作為基材的聚酯薄膜中之二羧酸成分相同或類似的結構・性質之二羧酸成分作為聚酯系樹脂的二羧酸成分。因此,例如採用芳香族二羧酸作為聚酯薄膜二羧酸成分時,較佳為使用芳香族二羧酸作為聚酯系樹脂的二羧酸成分。作為如此的芳香族二羧酸成分,最佳為苯二甲酸或萘二甲酸。此等係相對於全部二羧酸成分,較佳為以50%以上之範圍使用,更佳為60莫耳%以上,尤佳為70莫耳%。此等之芳香族二羧酸係可使用1種或組合2種以上使用。於此等之芳香族二羧酸以外,亦可併用脂肪族或脂環族等之二羧酸或少量的三羧酸。
又,作為聚酯系樹脂的二醇成分,並沒有特別的限制,可使用以乙二醇為基本的各種二醇。作為直鏈型的二醇,可舉出乙二醇、二乙二醇、三乙二醇、1,3-丙二醇、1,4-丁二醇、1,5-戊二醇、1,6-己二醇等。
又,作為分支的二醇,可舉出2,2-二甲基-1,3-丙二醇、2-甲基-2-乙基-1,3-丙二醇、2-甲基-2-丁基-1,3-丙二醇、2-甲基-2-丙基-1,3-丙二醇、2-甲基-2-異丙基-1,3-丙二醇、2-甲基-2-正己基-1,3-丙二醇、2,2-二乙基-1,3-丙二醇、2-乙基-2-正丁基-1,3-丙二醇、2-乙基-2-正己基-1,3-丙二醇、2,2-二正丁基-1,3-丙二醇、2-正丁基-2-丙基-1,3-丙二醇及2,2-二正己基-1,3-丙二醇等。作為環狀二醇,可舉出環戊烷二醇、環己烷二醇、環庚烷二醇、環己烷二甲醇、環庚烷二甲醇等。作為芳香族二醇,可舉出苯二甲醇、萘二甲醇、雙酚A或雙酚茀等之環氧烷加成物等。
本發明中使用的聚酯系樹脂,從與聚乙烯醇系樹脂的相溶性之點來看,較佳為使用水溶性或水分散性樹脂。為了聚酯系樹脂的水溶性化或水分散化,較佳為使含有磺酸鹽基、羧酸鹽基等的親水性基之化合物共聚合。其中,從將聚酯系樹脂(A)之酸值保持低,一邊控制與交聯劑的反應性,一邊賦予親水性之觀點來看,宜為具有磺酸鹽基的二羧酸成分。作為具有磺酸鹽基的二羧酸成分,例如可舉出磺酸基對苯二甲酸、5-磺酸基間苯二甲酸、4-磺酸基萘間苯二甲酸-2,7-二甲酸及5-(4-磺酸基苯氧基)間苯二甲酸或其鹼金屬鹽,其中較佳為5-磺酸基間苯二甲酸。具有磺酸鹽基的二羧酸成分較佳為聚酯樹脂(A)之二羧酸成分中的1~15莫耳%,更佳為1.5~10莫耳%,尤佳為2~5莫耳%。具有磺酸鹽基的二羧酸成分為上述下限以上時,在聚酯系樹脂的水溶性化或水分散化上較宜。又,具有磺酸鹽基的二羧酸成分為上述上限以下時,在與聚酯薄膜之接著性上較宜。
聚酯系樹脂較佳為與具有氮元素的交聯劑有反應性的羧酸基少者。藉由減少與交聯劑有反應性的羧基,有與交聯劑的反應性降低之情況。作為結果,茲認為聚酯系樹脂係與聚乙烯醇系樹脂不完全地混合,可維持由經交聯的聚乙烯醇系樹脂所形成的疇域結構。基於如此之觀點,聚酯系樹脂之酸值較佳為20mgKOH/g以下,更佳為15mgKOH/g以下,尤佳為10mgKOH/g以下,特佳為8mgKOH/g以下,最佳為5mgKOH/g以下。聚酯系樹脂之酸值係可從後述之滴定法或NMR等之成分分析的結果來理論性地求出。
為了將聚酯系樹脂之酸值控制在上述範圍,較佳為減少水溶性化或水分散化用的羧酸鹽基之導入量,或採用羧酸鹽基以外的親水性基,或減低聚酯系樹脂的羧酸末端濃度。作為減低聚酯系樹脂的羧酸末端濃度之方法,較佳為採用羧酸末端基經末端修飾的聚酯系樹脂,或採用聚酯系樹脂的數量平均分子量大之聚酯系樹脂。因此,聚酯系樹脂之數量平均分子量較佳為5000以上,更佳為6000以上,尤佳為10000以上。又,較佳為將聚酯系樹脂作為構成成分而減低具有3個以上的羧基之酸成分的含量。
聚酯系樹脂之玻璃轉移溫度係沒有特別的限定,但較佳為20~140℃,更佳為30~130℃。若玻璃轉移溫度為上述下限以上,則對於抗黏連性而言為適宜,若玻璃轉移溫度為上述上限以下,則對於與聚酯薄膜的接著性而言為適宜。
將塗布液中的聚酯系樹脂、聚乙烯醇系樹脂及具有氮元素的交聯劑之固體成分的總和當作100質量%時,聚酯系樹脂的含有率之下限較佳為25質量%(固體成分中),更佳為40質量%,尤佳為50質量%,特佳為60質量%。若聚酯系樹脂之含有率為25質量%以上,則即使水附著於薄膜或易接著層,也難以發生黏連,沒有剝離強度變大之虞。另一方面,聚酯樹脂含有率之上限較佳為95質量%,更佳為93質量%,尤佳為90質量%,特佳為85質量%。若聚酯系樹脂之含有率為95質量%以下,則與偏光鏡或親水性接著劑等的聚乙烯醇系樹脂、光硬化性接著劑的胺基甲酸酯系樹脂之接著性良好,即使水附著於薄膜或易接著層,也難以發生黏連,沒有剝離強度變大之虞而較佳。
(聚乙烯醇系樹脂) 聚乙烯醇系樹脂係沒有特別的限定,例如可舉出將聚乙酸乙烯酯予以皂化而得之聚乙烯醇;其衍生物;還有乙酸乙烯酯與具有共聚合性的單體之共聚物的皂化物;將聚乙烯醇予以縮醛化、胺基甲酸酯化、醚化、接枝化、磷酸酯化等之改質聚乙烯醇等。作為前述單體,可舉出馬來酸(酐)、富馬酸、巴豆酸、伊康酸、(甲基)丙烯酸等之不飽和羧酸及其酯類;乙烯、丙烯等之α-烯烴、(甲基)烯丙基磺酸(鈉)、磺酸鈉(馬來酸單烷酯)、二磺酸鈉馬來酸烷酯、N-羥甲基丙烯醯胺、丙烯醯胺烷基磺酸鹼鹽、N-乙烯基吡咯啶酮、N-乙烯基吡咯啶酮衍生物等。此等聚乙烯醇系樹脂係可僅使用1種,也可併用2種以上。
作為本發明所用之聚乙烯醇系樹脂,可例示乙烯醇-乙酸乙烯酯共聚物、乙烯醇-乙烯縮丁醛共聚物、乙烯-乙烯醇共聚物,於此等之中,較佳為乙烯醇-乙酸乙烯酯共聚物、乙烯-乙烯醇共聚物。聚乙烯醇系樹脂之聚合度係沒有特別的限定,但從塗布液黏性之點來看,聚合度較佳為3000以下。
乙烯醇之共聚合比率係以皂化度表示。本發明之聚乙烯醇系樹脂的皂化度較佳為60莫耳%以上90莫耳%以下,更佳為65莫耳%以上83莫耳%以下,尤佳為68莫耳%以上80莫耳%以下,尤較佳為70莫耳%以上且小於80莫耳%,尤更佳為71莫耳%以上78莫耳%以下,特佳為73莫耳%以上75莫耳%以下。若聚乙烯醇系樹脂之皂化度為60莫耳%以上,則可與具有氮元素的交聯劑形成更合適的交聯結構而較佳。又,若聚乙烯醇系樹脂之皂化度為90莫耳%以下,則可與聚酯系樹脂達成更合適的相溶性而較佳。乙烯醇系樹脂之皂化度係可藉由乙酸乙烯酯等之共聚合單元之水解所需要的鹼消耗量或NMR的組成分析而求出。
將塗布液中的聚酯系樹脂、聚乙烯醇系樹脂及具有氮元素的交聯劑之固體成分的總和當作100質量%時,聚乙烯醇系樹脂的含有率之下限較佳為1質量%(固體成分中),更佳為5質量%,尤佳為10質量%,特佳為15質量%,最佳為20質量%。若聚乙烯醇系樹脂之含有率為1質量%以上,則與偏光鏡或親水性接著劑等的聚乙烯醇系樹脂、光硬化性接著劑的胺基甲酸酯系樹脂之密著性良好,即使水附著於薄膜,也難以發生黏連,沒有剝離強度變大之虞而較佳。聚乙烯醇系樹脂之含有率之上限較佳為65質量%,更佳為55質量%,尤佳為50質量%,特佳為45質量%,最佳為40質量%。若聚乙烯醇系樹脂之含有率為65質量%以下,則即使水附著於薄膜,也難以發生黏連,沒有剝離強度變大之虞而較佳。
(具有氮元素的交聯劑) 於本發明中,在塗布層之形成中使用的具有氮元素的交聯劑,由於係使塗布層成為強固者,賦予安定的密著性或水附著時的輕剝離性,因此較佳使用。
作為交聯劑,具有羥基與交聯性,尤其具有氮元素的交聯劑之三聚氰胺系、異氰酸酯系、碳二亞胺系、
Figure 109124708-A0304-12-0059-1
唑啉系等之化合物係適宜作為交聯劑。其中,從塗布液之隨著時間經過的安定性或與聚乙烯醇系樹脂的羥基之反應性來看,較佳為三聚氰胺系化合物或異氰酸酯系化合物。茲認為此係因為:相對於碳二亞胺系交聯劑係為與羧基反應,三聚氰胺系化合物或異氰酸酯系化合物係與羥基反應,因此與具有羥基作為官能基的聚乙烯醇系樹脂更適宜地形成交聯結構。其中,從與聚乙烯醇系樹脂的羥基適宜地形成交聯反應,同時透明性優異之觀點來看,特佳為使用異氰酸酯系化合物。於本發明中,為了使塗膜強度提高,亦可從上述具有氮元素的交聯劑中混合2種以上之交聯劑。又,為了促進交聯反應,亦可使用有機錫以外之觸媒。
作為異氰酸酯化合物,可使用低分子或高分子的二異氰酸酯或3價以上的聚異氰酸酯。例如,作為異氰酸酯化合物,可舉出2,4-甲苯二異氰酸酯、2,6-甲苯二異氰酸酯、4,4’-二苯基甲烷二異氰酸酯、2,4’-二苯基甲烷二異氰酸酯、2,2’-二苯基甲烷二異氰酸酯、1,5-萘二異氰酸酯、1,4-萘二異氰酸酯、伸苯基二異氰酸酯、四甲基苯二甲基二異氰酸酯、4,4’-二苯基醚二異氰酸酯、2-硝基二苯基-4,4’-二異氰酸酯、2,2’-二苯基丙烷-4,4’-二異氰酸酯、3,3’-二甲基二苯基甲烷-4,4’-二異氰酸酯、4,4’-二苯基丙烷二異氰酸酯、3,3’-二甲氧基二苯基-4,4’-二異氰酸酯等之芳香族二異氰酸酯類、苯二甲基二異氰酸酯等之芳香族脂肪族二異氰酸酯類、異佛酮二異氰酸酯及4,4-二環己基甲烷二異氰酸酯、1,3-雙(異氰酸酯甲基)環己烷等之脂環式二異氰酸酯類、六亞甲基二異氰酸酯、及2,2,4-三甲基六亞甲基二異氰酸酯等之脂肪族二異氰酸酯類、及此等之異氰酸酯化合物的三聚物。再者,可舉出使此等之異氰酸酯化合物的過剩量與乙二醇、丙二醇、三羥甲基丙烷、甘油、山梨醇、乙二胺、單乙醇胺、二乙醇胺、三乙醇胺等之低分子活性氫化合物、或聚酯多元醇類、聚醚多元醇類、聚醯胺類等之高分子活性氫化合物反應而得之高分子的含末端異氰酸酯基的化合物。從透明性、接著性、耐濕熱性之點來看,較佳為脂肪族、脂環族異氰酸酯或此等之改質體。使用芳香族異氰酸酯時,有黃變之問題,作為要求高透明性的光學用,有較不佳之情況。又,與脂肪族系比較下,由於成為強硬的塗膜,變得無法緩和各種樹脂等之收縮、膨潤所造成的應力,有密著性降低之情況。
作為用於本發明之交聯劑,亦較佳為封端異氰酸酯系化合物。藉由添加封端異氰酸酯系化合物,可使塗布液之隨著時間經過的安定性更適宜地提高。
封端異氰酸酯系化合物係可藉由習知的方法使上述異氰酸酯化合物與封端化劑進行加成反應而調製。作為異氰酸酯封端化劑,例如可舉出苯酚、甲酚、二甲苯酚、間苯二酚、硝基苯酚、氯苯酚等之酚類;硫酚、甲基硫酚等之硫酚類;丙酮肟、甲基乙基酮肟、環己酮肟等之肟類;3,5-二甲基吡唑、3-甲基吡唑、4-溴-3,5-二甲基吡唑、4-硝基-3,5-二甲基吡唑等之吡唑系化合物;甲醇、乙醇、丙醇、丁醇等之醇類;氯乙醇、1,3-二氯-2-丙醇等之鹵素取代醇類;三級丁醇、三級戊醇等之三級醇類;ε-己內醯胺、δ-戊內醯胺、γ-丁內醯胺、β-丙基內醯胺等之內醯胺類;芳香族胺類;醯亞胺類;乙醯丙酮、乙醯乙酸酯、丙二酸乙酯、丙二酸二酯(丙二酸二甲酯、丙二酸二乙酯、丙二酸二正丁酯、丙二酸二2-乙基己酯)等之活性亞甲基化合物;1,2,4-三唑等三唑系化合物;硫醇類;亞胺類;脲類;二芳基化合物類;亞硫酸氫鈉等。
封端異氰酸酯之解離溫度較佳為130℃以下,更佳為125℃以下,尤佳為120℃以下。封端劑係在塗布液之塗布後的乾燥步驟或線內塗布法時,藉由薄膜製膜步驟中的熱加成而與官能基解離,生成再生異氰酸酯基。因此,與聚乙烯醇系樹脂等的交聯反應係進行,常溫、高溫高濕下的接著性升高。封端異氰酸酯之解離溫度為上述溫度以下時,由於封端劑的解離係充分進行,因此接著性尤其耐濕熱性變良好。解離溫度之下限係為了塗布液的安定化,只要為室溫以上則沒有特別的限定,但較佳為50℃以上,更佳為80℃以上。此外,解離溫度、沸點係可藉由示差熱分析進行測定。
作為封端異氰酸酯所用的解離溫度為130℃以下的封端劑,可舉出吡唑系化合物:3,5-二甲基吡唑、3-甲基吡唑、4-溴-3,5-二甲基吡唑、4-硝基-3,5-二甲基吡唑等,活性亞甲基系:丙二酸二酯(丙二酸二甲酯、丙二酸二乙酯、丙二酸二正丁酯、丙二酸二2-乙基己酯)等,三唑系化合物:1,2,4-三唑等。其中,從耐濕熱性、黃變之點來看,較佳為吡唑系化合物,從反應性之點來看,較佳為活性亞甲基系化合物。又,亞硫酸氫鈉等之亞硫酸氫鹽化合物亦包含於此範圍中,但若鹽殘留在塗布層則有耐水性等降低之情況,因此較佳為注意地使用。
封端異氰酸酯之前驅物的聚異氰酸酯係可導入二異氰酸酯而得。例如,可舉出二異氰酸酯之胺基甲酸酯改質體、脲基甲酸酯改質體、脲改質體、縮二脲改質體、脲二酮改質體、脲亞胺改質體、三聚異氰酸酯改質體、碳二亞胺改質體等。
封端異氰酸酯係為了賦予水溶性或水分散性,可將親水基導入至前驅物的聚異氰酸酯。作為親水基,可舉出(1)二烷基胺基醇之四級銨鹽或二烷基胺基烷基胺之四級銨鹽等、(2)磺酸鹽、羧酸鹽、磷酸鹽等、(3)經烷氧基所單末端封鎖的聚乙二醇、聚丙二醇等。導入有親水性部位時,成為(1)陽離子性、(2)陰離子性、(3)非離子性。其中,由於其它的水溶性樹脂多為陰離子性者,因此較佳為可容易相溶的陰離子性或非離子性。又,由於陰離子性係與其它樹脂的相溶性優異,非離子性係不具有離子性的親水基,因此在為了使耐濕熱性提高上亦較佳。又,陰離子性或陽離子性者由於有與其它樹脂凝聚或自凝聚,影響透明性或外觀性之情況,因此上述之中更佳為非離子性者。
作為陰離子性的親水基,較佳為具有用於導入至聚異氰酸酯的羥基、用於賦予親水性的羧酸基者。例如,可舉出乙醇酸、乳酸、酒石酸、檸檬酸、羥基丁酸、羥基戊酸、羥基三甲基乙酸、二羥甲基乙酸、二羥甲基丙酸、二羥甲基丁酸、具有羧酸基的聚己內酯。為了中和羧酸基,較佳為有機胺化合物。例如可舉出氨、甲胺、乙胺、丙胺、異丙胺、丁胺、2-乙基己胺、環己胺、二甲胺、二乙胺、二丙胺、二異丙胺、二丁胺、三甲胺、三乙胺、三異丙胺、三丁胺、乙二胺等之碳數1至20的直鏈狀、分支狀之1、2或3級胺、
Figure 109124708-A0304-12-0020-6
啉、N-烷基
Figure 109124708-A0304-12-0020-6
啉、吡啶等之環狀胺、單異丙醇胺、甲基乙醇胺、甲基異丙醇胺、二甲基乙醇胺、二異丙醇胺、二乙醇胺、三乙醇胺、二乙基乙醇胺、三乙醇胺等之含羥基的胺等。
作為非離子性的親水基,較佳為經烷氧基所單末端封鎖的聚乙二醇、聚丙二醇之環氧乙烷及/或環氧丙烷之重複單元為3~50,更佳為5~30。重複單元小時,與樹脂的相溶性變差,霧度上升,大時則有高溫高濕下的接著性降低之情況。
封端異氰酸酯係為了提高水分散性,可添加非離子系、陰離子系、陽離子系、兩性界面活性劑。例如,可舉出聚乙二醇、多元醇脂肪酸酯等之非離子系、脂肪酸鹽、烷基硫酸酯、烷基苯磺酸鹽、磺酸基琥珀酸鹽、烷基磷酸鹽等之陰離子系、烷基胺鹽、烷基甜菜鹼等之陽離子系、羧酸胺鹽、磺酸胺鹽、硫酸酯鹽等之界面活性劑等。
又,水以外,亦可含有水溶性的有機溶劑。例如,亦可添加反應所使用過的有機溶劑或將其去除,而添加別的有機溶劑。
作為封端異氰酸酯之含量,係相對於聚乙烯醇系樹脂,較佳為5質量%以上100質量%以下,更佳為15質量%以上70質量%以下。於少的情況中,塗布層之交聯不足,與水溶性樹脂、親水性樹脂或偏光鏡的密著性降低,於多的情況中,聚乙烯醇系樹脂之羥基量減少,常溫下的與水溶性樹脂、親水性樹脂或偏光鏡之接著性降低。
本發明中所較佳使用的活性亞甲基封端異氰酸酯交聯劑係可使異氰酸酯化合物的異氰酸酯基與活性亞甲基化合物反應而合成。
作為活性亞甲基化合物,例如可舉出米氏酸(Meldrum’s acid)、丙二酸二烷酯(例如丙二酸二甲酯、丙二酸二乙酯、丙二酸二正丁酯、丙二酸二-三級丁酯、丙二酸二2-乙基己酯、丙二酸甲基正丁酯、丙二酸乙基正丁酯、丙二酸甲基二級丁酯、丙二酸乙基二級丁酯、丙二酸甲基三級丁酯、丙二酸乙基三級丁酯、甲基丙二酸二乙酯、丙二酸二苄酯、丙二酸二苯酯、丙二酸苄基甲酯、丙二酸乙基苯酯、丙二酸三級丁基苯酯、亞異丙基丙二酸酯等)、乙醯乙酸烷酯(例如乙醯乙酸甲酯、乙醯乙酸乙酯、乙醯乙酸正丙酯、乙醯乙酸異丙酯、乙醯乙酸正丁酯、乙醯乙酸三級丁酯、乙醯乙酸苄酯、乙醯乙酸苯酯等)、2-乙醯乙醯氧基乙基甲基丙烯酸酯、乙醯丙酮、氰基乙酸乙酯等等。於低溫硬化性優異之點上,較佳為丙二酸二甲酯、丙二酸二乙酯。
本發明中所謂較佳使用的三聚氰胺系化合物,係在化合物中具有三聚氰胺骨架的化合物,例如可使用對羥烷基化三聚氰胺衍生物、羥烷基化三聚氰胺衍生物,使醇反應而部分或完全醚化之化合物及此等之混合物。作為用於醚化的醇,適宜使用甲醇、乙醇、異丙醇、正丁醇、異丁醇等。又,作為三聚氰胺化合物,可為單體或二聚物以上之多聚物的任一者,或者也可使用此等之混合物。再者,亦可使用將脲等共縮合於三聚氰胺之一部分者,為了提高三聚氰胺化合物的反應性,亦可使用有機錫觸媒以外之觸媒。
本發明中所謂較佳使用的碳二亞胺系化合物,係具有碳二亞胺基的化合物,係在分子內具有至少一個(-N=C=N-)所示的碳二亞胺基之化合物,可加熱有機異氰酸酯,以脫碳酸反應進行製造。
作為本發明中所較佳使用的碳二亞胺化合物之例,可舉出二苯基碳二亞胺、二環己基碳二亞胺、二-2,6-二甲基苯基碳二亞胺、二異丙基碳二亞胺、二辛基癸基碳二亞胺、二鄰甲苯甲醯基碳二亞胺、二對甲苯甲醯基碳二亞胺、二對硝基苯基碳二亞胺、二對胺基苯基碳二亞胺、二對羥基苯基碳二亞胺、二對氯苯基碳二亞胺、二鄰氯苯基碳二亞胺、二-3,4-二氯苯基碳二亞胺、二-2,5-二氯苯基碳二亞胺、對伸苯基-雙鄰甲苯甲醯基碳二亞胺、對伸苯基-雙-二環己基碳二亞胺、對伸苯基-雙-二對氯苯基碳二亞胺、2,6,2,6-四異丙基二苯基碳二亞胺、六亞甲基-雙-環己基碳二亞胺、伸乙基-雙-二苯基碳二亞胺、伸乙基-雙-二-環己基碳二亞胺、N,N-二鄰三基碳二亞胺、N,N-二苯基碳二亞胺、N,N-二辛基癸基碳二亞胺、N,N-二-2,6-二甲基苯基碳二亞胺、N-三基-N-環己基碳二亞胺、N,N-二-2,6-二異丙基苯基碳二亞胺、N,N-二-2,6-二-三級丁基苯基碳二亞胺、N-甲苯甲醯基-N-苯基碳二亞胺、N,N-二對硝基苯基碳二亞胺、N,N-二對胺基苯基碳二亞胺、N,N-二對羥基苯基碳二亞胺、N,N-二-環己基碳二亞胺、N,N-二對甲苯甲醯基碳二亞胺、N,N-苄基碳二亞胺、N-十八基-N-苯基碳二亞胺、N-苄基-N-苯基碳二亞胺、N-十八基-N-三基碳二亞胺、N-環己基-N-三基碳二亞胺、N-苯基-N-三基碳二亞胺、N-苄基-N-三基碳二亞胺、N,N-二鄰乙基苯基碳二亞胺、N,N-二對乙基苯基碳二亞胺、N,N-二鄰異丙基苯基碳二亞胺、N,N-二對異丙基苯基碳二亞胺、N,N-二鄰異丁基苯基碳二亞胺、N,N-二對異丁基苯基碳二亞胺、N,N-二-2,6-二乙基苯基碳二亞胺、N,N-二-2-乙基-6-異丙基苯基碳二亞胺、N,N-二-2-異丁基-6-異丙基苯基碳二亞胺、N,N-二-2,4,6-三甲基苯基碳二亞胺、N,N-二-2,4,6-三異丙基苯基碳二亞胺、N,N-二-2,4,6-三異丁基苯基碳二亞胺等之單或二碳二亞胺化合物、聚(1,6-六亞甲基碳二亞胺)、聚(4,4-亞甲基雙環己基碳二亞胺)、聚(1,3-伸環己基碳二亞胺)、聚(1,4-伸環己基碳二亞胺)、聚(4,4-二苯基甲烷碳二亞胺)、聚(3,3-二甲基-4,4-二苯基甲烷碳二亞胺)、聚(伸萘基碳二亞胺)、聚(對伸苯基碳二亞胺)、聚(間伸苯基碳二亞胺)、聚(三基碳二亞胺)、聚(二異丙基碳二亞胺)、聚(甲基-二異丙基伸苯基碳二亞胺)、聚(三乙基伸苯基碳二亞胺)、聚(三異丙基伸苯基碳二亞胺)、聚(1,3,5-三異丙基伸苯基-2,4-碳二亞胺)、聚(1,5-二異丙基伸苯基-2,4-碳二亞胺)等之聚碳二亞胺等。
碳二亞胺系化合物係可用習知的技術來合成,一般而言,使用二異氰酸酯化合物的縮合反應。作為二異氰酸酯化合物,並沒有特別的限定,可使用芳香族系、脂肪族系任一者,具體而言,可舉出甲苯二異氰酸酯、二甲苯二異氰酸酯、二苯基甲烷二異氰酸酯、伸苯基二異氰酸酯、萘二異氰酸酯、六亞甲基二異氰酸酯、三甲基六亞甲基二異氰酸酯、環己烷二異氰酸酯、甲基環己烷二異氰酸酯、異佛酮二異氰酸酯、二環己基二異氰酸酯、二環己基甲烷二異氰酸酯等。
碳二亞胺系化合物中所含有的碳二亞胺基之含量係以碳二亞胺當量(用於給予碳二亞胺基1mol的碳二亞胺化合物之重量[g])計,通常為100~1000,較佳為250~800,更佳為300~700之範圍。由於以上述範圍使用,塗膜之耐久性升高。
再者,於不使本發明的效果消失之範圍內,為了提高聚碳二亞胺系化合物的水溶性或水分散性,亦可添加界面活性劑或添加聚環氧烷、二烷基胺基醇之四級銨鹽、羥基烷基磺酸鹽等之親水性單體而使用。
於本發明中,作為含有
Figure 109124708-A0304-12-0059-1
唑啉基的化合物之例,可舉出2-甲氧基-2-
Figure 109124708-A0304-12-0059-1
唑啉、2-乙氧基-2-
Figure 109124708-A0304-12-0059-1
唑啉、2-丙氧基-2-
Figure 109124708-A0304-12-0059-1
唑啉、2-丁氧基-2-
Figure 109124708-A0304-12-0059-1
唑啉、2-戊氧基-2-
Figure 109124708-A0304-12-0059-1
唑啉、2-己氧基-2-
Figure 109124708-A0304-12-0059-1
唑啉、2-庚氧基-2-
Figure 109124708-A0304-12-0059-1
唑啉、2-辛氧基-2-
Figure 109124708-A0304-12-0059-1
唑啉、2-壬氧基-2-
Figure 109124708-A0304-12-0059-1
唑啉、2-癸氧基-2-
Figure 109124708-A0304-12-0059-1
唑啉、2-環戊氧基-2-
Figure 109124708-A0304-12-0059-1
唑啉、2-環己氧基-2-
Figure 109124708-A0304-12-0059-1
唑啉、2-烯丙氧基-2-
Figure 109124708-A0304-12-0059-1
唑啉、2-甲基烯丙氧基-2-
Figure 109124708-A0304-12-0059-1
唑啉、2-巴豆氧基-2-
Figure 109124708-A0304-12-0059-1
唑啉、2-苯氧基-2-
Figure 109124708-A0304-12-0059-1
唑啉、2-甲苯酚基-2-
Figure 109124708-A0304-12-0059-1
唑啉、2-鄰乙基苯氧基-2-
Figure 109124708-A0304-12-0059-1
唑啉、2-鄰丙基苯氧基-2-
Figure 109124708-A0304-12-0059-1
唑啉、2-鄰苯基苯氧基-2-
Figure 109124708-A0304-12-0059-1
唑啉、2-間乙基苯氧基-2-
Figure 109124708-A0304-12-0059-1
唑啉、2-間丙基苯氧基-2-
Figure 109124708-A0304-12-0059-1
唑啉、2-對苯基苯氧基-2-
Figure 109124708-A0304-12-0059-1
唑啉、2-甲基-2-
Figure 109124708-A0304-12-0059-1
唑啉、2-乙基-2-
Figure 109124708-A0304-12-0059-1
唑啉、2-丙基-2-
Figure 109124708-A0304-12-0059-1
唑啉、2-丁基-2-
Figure 109124708-A0304-12-0059-1
唑啉、2-戊基-2-
Figure 109124708-A0304-12-0059-1
唑啉、2-己基-2-
Figure 109124708-A0304-12-0059-1
唑啉、2-庚基-2-
Figure 109124708-A0304-12-0059-1
唑啉、2-辛基-2-
Figure 109124708-A0304-12-0059-1
唑啉、2-壬基-2-
Figure 109124708-A0304-12-0059-1
唑啉、2-癸基-2-
Figure 109124708-A0304-12-0059-1
唑啉、2-環戊基-2-
Figure 109124708-A0304-12-0059-1
唑啉、2-環己基-2-
Figure 109124708-A0304-12-0059-1
唑啉、2-烯丙基-2-
Figure 109124708-A0304-12-0059-1
唑啉、2-甲基烯丙基-2-
Figure 109124708-A0304-12-0059-1
唑啉、2-巴豆基-2-
Figure 109124708-A0304-12-0059-1
唑啉、2-苯基-2-
Figure 109124708-A0304-12-0059-1
唑啉、2-鄰乙基苯基-2-
Figure 109124708-A0304-12-0059-1
唑啉、2-鄰丙基苯基-2-
Figure 109124708-A0304-12-0059-1
唑啉、2-鄰苯基苯基-2-
Figure 109124708-A0304-12-0059-1
唑啉、2-間乙基苯基-2-
Figure 109124708-A0304-12-0059-1
唑啉、2-間丙基苯基-2-
Figure 109124708-A0304-12-0059-1
唑啉、2-對苯基苯基-2-
Figure 109124708-A0304-12-0059-1
唑啉、2,2-雙(2-
Figure 109124708-A0304-12-0059-1
唑啉)、2,2-雙(4-甲基-2-
Figure 109124708-A0304-12-0059-1
唑啉)、2,2-雙(4,4-二甲基-2-
Figure 109124708-A0304-12-0059-1
唑啉)、2,2-雙(4-乙基-2-
Figure 109124708-A0304-12-0059-1
唑啉)、2,2-雙(4,4-二乙基-2-
Figure 109124708-A0304-12-0059-1
唑啉)、2,2-雙(4-丙基-2-
Figure 109124708-A0304-12-0059-1
唑啉)、2,2-雙(4-丁基-2-
Figure 109124708-A0304-12-0059-1
唑啉)、2,2-雙(4-己基-2-
Figure 109124708-A0304-12-0059-1
唑啉)、2,2-雙(4-苯基-2-
Figure 109124708-A0304-12-0059-1
唑啉)、2,2-雙(4-環己基-2-
Figure 109124708-A0304-12-0059-1
唑啉)、2,2-雙(4-苄基-2-
Figure 109124708-A0304-12-0059-1
唑啉)、2,2-對伸苯基雙(2-
Figure 109124708-A0304-12-0059-1
唑啉)、2,2-間伸苯基雙(2-
Figure 109124708-A0304-12-0059-1
唑啉)、2,2-鄰伸苯基雙(2-
Figure 109124708-A0304-12-0059-1
唑啉)、2,2-對伸苯基雙(4-甲基-2-
Figure 109124708-A0304-12-0059-1
唑啉)、2,2-對伸苯基雙(4,4-二甲基-2-
Figure 109124708-A0304-12-0059-1
唑啉)、2,2-間伸苯基雙(4-甲基-2-
Figure 109124708-A0304-12-0059-1
唑啉)、2,2-間伸苯基雙(4,4-二甲基-2-
Figure 109124708-A0304-12-0059-1
唑啉)、2,2-伸乙基雙(2-
Figure 109124708-A0304-12-0059-1
唑啉)、2,2-四亞甲基雙(2-
Figure 109124708-A0304-12-0059-1
唑啉)、2,2-六亞甲基雙(2-
Figure 109124708-A0304-12-0059-1
唑啉)、2,2-八亞甲基雙(2-
Figure 109124708-A0304-12-0059-1
唑啉)、2,2-十亞甲基雙(2-
Figure 109124708-A0304-12-0059-1
唑啉)、2,2-伸乙基雙(4-甲基-2-
Figure 109124708-A0304-12-0059-1
唑啉)、2,2-四亞甲基雙(4,4-二甲基-2-
Figure 109124708-A0304-12-0059-1
唑啉)、2,2-9,9-二苯氧基乙烷雙(2-
Figure 109124708-A0304-12-0059-1
唑啉)、2,2-伸環己基雙(2-
Figure 109124708-A0304-12-0059-1
唑啉)、2,2-二伸苯基雙(2-
Figure 109124708-A0304-12-0059-1
唑啉)等。再者,亦可舉出包含上述化合物作為單體單元之聚
Figure 109124708-A0304-12-0059-1
唑啉化合物等。
將塗布液中的聚酯系樹脂、聚乙烯醇系樹脂及具有氮元素的交聯劑之固體成分的總和當作100質量%時,具有氮元素的交聯劑之含有率的下限較佳為0.1質量%(固體成分中),更佳為1質量%,尤佳為2質量%,特佳為3質量%,最佳為4質量%。若具有氮元素的交聯劑之含有率為0.1質量%以上,則與偏光鏡或親水性接著劑等之聚乙烯醇系樹脂、光硬化性接著劑的胺基甲酸酯系樹脂之密著性良好,即使水附著於聚酯薄膜或易接著層,也不易發生黏連,沒有剝離強度變大之虞。具有氮元素的交聯劑之含有率的上限較佳為60質量%,更佳為40質量%,尤佳為20質量%,特佳為15質量%,最佳為9.4質量%。若具有氮元素的交聯劑之含有率為60質量%以下,則與接著劑層等功能層之接著性良好而較佳。
聚酯系樹脂相對於聚乙烯醇系樹脂的摻合比係以質量比計較佳為1~30,更佳為2~20。若前述摻合比為1以上,則與聚酯薄膜之接著性係適宜,若為30以下,則與偏光鏡或接著劑等的聚乙烯醇系樹脂層之接著性係適宜。
相對於具有氮元素的交聯劑,聚酯系樹脂與聚乙烯醇系樹脂之和係以質量比計較佳為3~20,更佳為7~15。若前述摻合比為3以上,則因黏結劑樹脂成分所致的接著性效果之展現係適宜,若為20以下,則相分離所致的接著性效果係適宜。
本發明中的易接著層係藉由採用上述組成,而對於偏光鏡或親水性接著劑、光硬化性接著劑,顯示高的接著性(密著性)。具體而言,對於後述接著性試驗之親水性接著劑、光硬化性接著劑1次剝離後的殘存面積較佳為90%以上,更佳為95%以上,尤佳為100%。
(有機錫觸媒) 有機錫尤其三丁錫係記載於日本環境部在2000年發表的「被疑為具有內分泌擾亂作用的化學物質之清單」中,由於是以其風險為優先評價的物質中所指定者,故當然要避免其之使用,但今後即使為如此清單中未記載的有機錫,也盡量避免使用,必須儘可能地減少對於人體或環境造成的風險。有機錫係基於上述理由,較佳為不意圖使用作為易接著層的交聯・硬化觸媒。惟,並非否定在不意圖使用下易接著層中存在的100ppm以下之含有。即,於本發明中,所謂的「實質上不包含有機錫作為易接著層中的組成物之硬化觸媒」,就是意指相對於易接著層固體成分全體之質量而言,有機錫為100ppm以下。於本發明中,藉由在易接著層形成用之塗布液中含有上述具有氮元素的交聯劑,即使無觸媒也在加熱時快速地交聯・硬化,所製造的易接著性聚酯薄膜係即使在液體的水之存在下,也沒有發生黏連的問題之虞,但視需要亦可使用錫以外之沒有環境問題的觸媒。例如,作為彼等之觸媒,可舉出乙醯丙酮鋅、丙酸鋅、辛酸鋅等之鋅系化合物、鈦酸四異丙酯、鈦酸四正丁酯等之鈦系化合物、四異丙氧化鋯、四正丁氧化鋯等之鋯系化合物、雙(乙醯丙酮)鉍、2-乙基己酸鉍等之鉍系化合物、對甲苯磺酸等之酸硬化觸媒、胺等。易接著層中的有機錫觸媒之含量的測定係如以下地進行。使用能擦拭薄膜之相應面的易接著層之溶劑,例如使用MEK等擦拭,擦拭結束後,進行相應面的易接著層表面之螢光X射線測定,Si的波峰強度成為擦拭前的百分之一以下的情況。然後,測定擦拭前後的A4薄膜之質量,將其差量當作相應面的易接著層之乾燥後塗布量。溶出相應薄膜的易接著層,藉由依據Tsuyoshi Kawakami等人的YAKUGAKU ZASSHI 130(2)223-235(2010)之方法,算出最終的易接著層中之有機錫觸媒的含量。
若在易接著層中含有有機錫觸媒,則有光硬化性接著劑與易接著層的密著性降低之傾向。此推斷係因為有機錫觸媒降低光陽離子觸媒之活性。
(添加劑) 於本發明之易接著層中,在不妨礙本發明的效果之範圍內,亦可添加眾所周知的添加劑,例如界面活性劑、抗氧化劑、耐熱安定劑、耐候安定劑、紫外線吸收劑、有機的易滑劑、顏料、染料、有機或無機的粒子、抗靜電劑、成核劑等。然而,環境毒性高者除外。
於本發明中,為了使易接著層的抗黏連性更為提高,在易接著層中添加粒子亦為較佳的態樣。於本發明中,作為易接著層中所含有的粒子,例如為氧化鈦、硫酸鋇、碳酸鈣、硫酸鈣、矽石、氧化鋁、滑石、高嶺土、黏土等或此等之混合物,再者,可舉出其它一般的無機粒子,例如與磷酸鈣、雲母、水輝石、氧化鋯、氧化鎢、氟化鋰、氟化鈣等併用等之無機粒子、或苯乙烯系、丙烯酸系、三聚氰胺系、苯并胍胺系、聚矽氧系等之有機聚合物系粒子等。
易接著層中的性粒子之平均粒徑(SEM的個數基準之平均粒徑,以下相同)較佳為0.04~2.0μm,尤佳為0.1~1.0μm。若惰性粒子之平均粒徑為0.04μm以上,則對於薄膜表面之凹凸的形成變容易,故薄膜的滑動性或捲取性等之操作性升高,貼合時的加工性良好而較佳。另一方面,若惰性粒子的平均粒徑為2.0μm以下,則難以發生粒子的脫落而較佳。易接著層中的粒子濃度較佳為固體成分中1~20質量%。
於本發明中,易接著層之厚度係可在0.001~2.00μm之範圍內適宜設定,但為了兼顧加工性與接著性,較佳為0.01~1.00μm之範圍,更佳為0.02~0.80μm,尤佳為0.05~0.50μm。若易接著層之厚度為0.001μm以上,則接著性良好而較佳。若易接著層之厚度為2.00μm以下,則難以發生黏連而較佳。
自以往以來,於具有包含聚酯系樹脂、聚乙烯醇系樹脂及交聯劑的易接著層之聚酯薄膜之中,有許多滿足在通常之包含水蒸氣的環境中放置時的抗黏連性者。然而,於冬季在室外與室內之間搬運時,有結露而在薄膜表面或易接著層表面上附著液體的水之情況,此時之具有包含聚酯系樹脂、聚乙烯醇系樹脂及交聯劑的易接著層之聚酯薄膜係有發生黏連之問題。然而,本發明之易接著性聚酯薄膜,不僅在通常之包含水蒸氣的環境中放置時的抗黏連性,而且關於冬季在室內與室外之間搬運的易接著性聚酯薄膜,即使隨著環境溫度的變化而結露,在薄膜表面或易接著層表面上附著液體的水之情況中,也沒有發生黏連之虞。其可從藉由後述的測定方法之水附著後剝離力為2N/cm以下來確認。更佳為1.5N/cm以下,尤佳為1N/cm以下,特佳為0.5N/cm以下,最佳為0.3N/cm以下。水附著後剝離力小為較佳,但亦較佳為0.01N/cm以上,亦較佳為0.02N/cm以上。
此外,以ESCA(X射線光電子分析裝置)測定易接著性聚酯薄膜之易接著層表面時,若表面構成元素中的氮元素之含有率為2.0at%以上,則與親水性接著劑或光硬化性接著劑的密著性升高因而較佳,即使於液體的水附著之情況中,也不易黏連,剝離強度亦被保持小而較佳。又,若氮元素之含有率為3.0at%以下,則與親水性接著劑或光硬化性接著劑的密著性升高因而較佳。因此,表面構成元素中的氮元素之含有率更佳為2.2at%以上2.8at%以下,尤佳為2.4at%以上2.6at%以下。
使氮元素局部化於表面之手法係沒有特別的限定,但例如可舉出控制經塗布的易接著層乾燥時之溫度與其保持時間。藉由最適宜地設定此等,可有效果地將表面構成元素中的氮元素之含有率控制在設想的範圍內。為了使氮元素局部化於表面,乾燥溫度較佳為75℃以上100℃以下,乾燥時間較佳為5秒以上15秒以下。更佳為乾燥溫度80℃以上95℃以下,乾燥時間為7秒以上13秒以下。乾燥溫度為75℃以上時,熱量充足,存在於易接著層中的氮元素之往易接著層表面的移動變容易充分進行而較佳。乾燥時間為5秒以上時,熱量充足,存在於易接著層中的氮元素之往易接著層表面的移動變容易充分進行而較佳。若乾燥溫度為100℃以下,則熱量不過剩,氮元素之往易接著層表面的移動不過度增加因而較佳。又,若乾燥時間為15秒以下,則熱量不過剩,氮元素之往易接著層表面的移動不過度增加因而較佳。
於本發明中,將含有聚酯系樹脂、聚乙烯醇系樹脂及具有氮元素的交聯劑之組成物予以硬化而成的易接著層,只要積層於聚酯薄膜之至少單面即可,當然亦可將前述易接著層積層於兩面。又,也可僅在聚酯薄膜之單面上積層前述的易接著層,在另一薄膜表面上積層不同組成的樹脂被覆層。本發明中之將含有聚酯系樹脂、聚乙烯醇系樹脂及具有氮元素的交聯劑之組成物予以硬化而成的易接著層,係與由聚乙烯醇系薄膜與碘等之二色性材料所成的偏光鏡、或聚乙烯醇系樹脂等的親水性接著劑、以胺基甲酸酯樹脂等為主成分的光硬化性接著劑之接著性、密著性優異,但對於其它硬塗層等功能層,也具有一定的接著性、密著性。
此外,於本發明中,使用易接著層為將含有聚酯系樹脂、聚乙烯醇系樹脂及具有氮元素的交聯劑之組成物予以硬化而成之表現,係考慮在交聯・硬化後的易接著層中,主要聚乙烯醇的羥基係與交聯劑的官能基反應而交聯・硬化,但正確地表現該交聯・硬化後之組成或化學結構者為極困難或不可能。因此,於經交聯・硬化的易接著層中,聚酯系樹脂、聚乙烯醇系樹脂及具有氮元素的交聯劑大多不是以原樣的化學結構存在。
(偏光鏡保護用易接著性聚酯薄膜之製造) 關於本發明之偏光鏡保護用易接著性聚酯薄膜之製造方法,以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酯(以下簡稱為PET)薄膜為例而說明,但是當然不受此所限定。
充分地真空乾燥PET樹脂後,供給至擠壓機,從T字模將約280℃的熔融PET樹脂以薄片狀熔融擠出在旋轉式冷卻輥上,藉由靜電施加法進行冷卻固化,得到未延伸PET薄片。前述未延伸PET薄片可為單層構成,也可為藉由共擠出法的複層構成。
藉由對於所得之未延伸PET薄片施予單軸延伸、或雙軸延伸,而使其結晶配向化。例如於雙軸延伸之情況,以經加熱到80~120℃的輥,在長度方向中延伸至2.5~5.0倍,得到單軸延伸PET薄膜後,以夾具抓住薄膜的端部,導引至經加熱到80~180℃之熱風區,在寬度方向中延伸至2.5~5.0倍。又,於單軸延伸之情況,在拉幅機內延伸至2.5~5.0倍。於延伸後,接著導入至熱處理區,進行熱處理,完成結晶配向。
熱處理區的溫度之下限較佳為170℃,更佳為180℃。若熱處理區的溫度為170℃以上,則硬化變充分,在液體的水存在下之黏連性變良好而較佳,不需要增長乾燥時間。另一方面,熱處理區的溫度之上限較佳為230℃,更佳為200℃。若熱處理區的溫度為230℃以下,則沒有薄膜的物性降低之虞而較佳。於以偏光鏡保護膜為用途的製程中,為了抑制折射率降低,更佳為在200℃以下進行熱處理。
易接著層係可在薄膜之製造後或在製程中設置。尤其,從生產性之點來看,較佳為在薄膜製程之任意階段,即在未延伸或單軸延伸後的PET薄膜之至少單面上塗布塗布液,形成易接著層。此時,作為塗布液之乾燥條件,較佳為溫度為75℃以上100℃以下,乾燥時間為5秒以上15秒以下。
用於將此塗布液塗布於PET薄膜之方法係可使用眾所周知的任意方法。例如,可舉出逆輥塗布法、凹版塗布法、吻塗法、模塗法、輥刷法、噴塗法、氣刀塗布法、線棒塗布法、管刮法、含浸塗布法、簾幕塗布法等。可單獨或組合此等之方法而塗布。
(偏光板) 本發明之易接著性聚酯薄膜係可適用作為偏光鏡保護膜。一般而言,於偏光鏡之兩面配置偏光鏡保護膜而形成偏光板,但偏光鏡之至少一面的偏光鏡保護膜較佳為前述偏光鏡保護用易接著性聚酯薄膜。另一偏光鏡保護膜亦可為本發明之易接著性聚酯薄膜,亦較佳為使用如以三乙醯基纖維素薄膜或丙烯酸薄膜、降
Figure 109124708-003-010-1
烯系薄膜為代表之無雙折射的薄膜。
作為偏光鏡,例如可舉出在聚乙烯醇系薄膜中包含碘等之二色性材料者。偏光鏡保護膜係與偏光鏡直接或隔著接著劑層貼合,但從接著性提升之點來看,較佳為隔著接著劑貼合。此時,本發明之易接著層較佳為配置於偏光鏡面或接著劑層面。為了接著本發明之聚酯薄膜,作為較佳的偏光鏡,例如可舉出藉由使碘或二色性材料染色・吸附至聚乙烯醇系薄膜,在硼酸水溶液中單軸延伸,保持著延伸狀態進行洗淨・乾燥而得之偏光鏡。單軸延伸的延伸倍率通常為4~8倍左右。作為聚乙烯醇系薄膜,宜為聚乙烯醇,可利用「Kuraray Vinylon」[KURARAY(股)製]、「Tohcello Vinylon」[Tohcello(股)製]、「日合維尼綸」[日本合成化學(股)製]等之市售品。作為二色性材料,可舉出碘、雙偶氮化合物、聚次甲基染料等。
塗布於偏光鏡的接著劑,係於減薄接著劑層時,較佳為水系者,即,較佳為使接著劑成分溶解於水中者或分散於水中者。例如,可使用聚乙烯醇系樹脂、胺基甲酸酯樹脂等作為主成分,為了使接著性提高,視需要使用摻合有異氰酸酯系化合物、環氧化合物等之組成物。接著劑層之厚度較佳為5μm以下,更佳為3μm以下,尤佳為1μm以下。
使用聚乙烯醇系樹脂作為接著劑之主成分時,除了部分皂化聚乙烯醇、完全皂化聚乙烯醇之外,還可使用如羧基改質聚乙烯醇、乙醯乙醯基改質聚乙烯醇、羥甲基改質聚乙烯醇、胺基改質聚乙烯醇之經改質的聚乙烯醇系樹脂。接著劑中的聚乙烯醇系樹脂之濃度較佳為1~10質量%,更佳為2~7質量%。
作為塗布於偏光鏡之接著劑,欲進一步提高生產性時,較佳為使用光硬化性接著劑。硬化後的接著劑層之厚度係可按照偏光板的特性設計而任意地設定,但從接著劑材料費減低之觀點來看,小者為較佳。一般為0.01~20μm,較佳為0.1~10μm,尤佳為0.5~5μm。若接著劑層之厚度為0.01μm以上,則氣泡難以混入接著劑層,密著性及耐久性良好而較佳。若接著劑層為20μm以下,則接著劑的反應率充分,偏光板的耐濕熱性變良好因而較佳。
光硬化性接著劑較佳為以不含芳香環的環氧化合物作為主成分,含有光陽離子硬化性成分(I)與光陽離子聚合起始劑(II)。
光硬化性接著劑較佳為以不含芳香環的環氧化合物作為主成分。不含芳香環的環氧化合物係芳香族系環氧化合物以外之環氧化合物,以下稱為脂肪族系環氧化合物。所謂「環氧化合物」,就是在分子內具有至少1個環氧基的化合物。主成分為脂肪族系環氧化合物係可包含2種以上的環氧化合物。所謂「主成分」,就是指於光硬化性接著劑100質量%中,脂肪族系環氧化合物之含量為50質量%以上。脂肪族系環氧化合物之含量較佳為60質量%以上,更佳為70質量%以上,尤佳為80質量%以上,尤更佳為90質量%以上。
脂肪族系環氧化合物可為具有脂環式環的環氧化合物,亦可為不含脂環式環,僅由直鏈狀烴結構及/或分支鏈狀烴結構所構成之環氧化合物。又,脂肪族系環氧化合物可包含雙鍵等之不飽和鍵,也可進一步包含環氧基所包含的氧原子以外之雜原子(氧原子、氮原子、硫原子、鹵素原子等)。
光陽離子硬化性成分(I) 光陽離子硬化性成分(I)係藉由活性能量線之照射所致的聚合硬化而賦予接著力之成分,較佳為含有以下詳述的第1環氧化合物(I-1)。光陽離子硬化性成分(I)較佳為與第1環氧化合物(I-1)一起,進一步含有以下詳述的第2環氧化合物(I-2)或第3環氧化合物(I-3),更佳為與第1環氧化合物(I-1)一起,進一步至少含有第2環氧化合物(I-2)。光陽離子硬化性成分(I)尤佳為與第1環氧化合物(I-1)一起,進一步含有第2環氧化合物(I-2)及第3環氧化合物(I-3)。
光硬化性接著劑較佳為含有光陽離子聚合起始劑(II)。藉此,可藉由活性能量線之照射所致的陽離子聚合,使光陽離子硬化性成分硬化而形成接著劑層。光陽離子聚合起始劑(II)係藉由如可見光線、紫外線、X射線、電子線的活性能量線之照射,產生陽離子物種或路易士酸,使光陽離子硬化性成分之聚合反應開始。光陽離子聚合起始劑(II)由於因光而觸媒地作用,故即使混合於光陽離子硬化性成分中保存安定性或作業性亦優異。作為可作為光陽離子聚合起始劑(II)使用的藉由活性能量線之照射而產生陽離子物種或路易士酸之化合物,例如可舉出芳香族重氮鹽;芳香族錪鹽或芳香族鋶鹽般的鎓鹽;鐵-芳烴錯合物等。
作為芳香族重氮鹽,例如可舉出苯重氮六氟銻酸鹽、苯重氮六氟磷酸鹽、苯重氮六氟硼酸鹽。
作為芳香族錪鹽,例如可舉出二苯基錪肆(五氟苯基)硼酸鹽、二苯基錪六氟磷酸鹽、二苯基錪六氟銻酸鹽、二(4-壬基苯基)錪六氟磷酸鹽。
作為芳香族鋶鹽,例如可舉出三苯基鋶六氟磷酸鹽、三苯基鋶肆(五氟苯基)硼酸鹽、4,4-雙[二苯基二氫硫基]二苯基硫醚雙六氟磷酸鹽、4,4-雙[二(β-羥基乙氧基)苯基二氫硫基]二苯基硫醚雙六氟銻酸鹽、4,4-雙[二(β-羥基乙氧基)苯基二氫硫基]二苯基硫醚雙六氟磷酸鹽、7-[二(對甲苯甲醯基)二氫硫基]-2-異丙基噻噸酮六氟銻酸鹽、7-[二(對甲苯甲醯基)二氫硫基]-2-異丙基噻噸酮肆(五氟苯基)硼酸鹽、4-苯基羰基-4-二苯基二氫硫基-二苯基硫醚六氟磷酸鹽、4-(對三級丁基苯基羰基)-4-二苯基二氫硫基-二苯基硫醚六氟銻酸鹽、4-(對三級丁基苯基羰基)-4-二(對甲苯甲醯基)二氫硫基-二苯基硫醚肆(五氟苯基)硼酸鹽。
作為鐵-芳烴錯合物,例如可舉出二甲苯-環戊二烯鐵(II)六氟銻酸鹽、異丙苯-環戊二烯鐵(II)六氟磷酸鹽、二甲苯-環戊二烯鐵(II)參(三氟甲基磺醯基)甲基化物(xylene-cyclopentadienyliron(II)tris(trifluoromethylsulfonyl)methanide)。
光陽離子聚合起始劑(II)係可單獨僅使用1種,也可併用2種以上。於上述之中,尤其是芳香族鋶鹽,因為即使在300nm附近的波長區域也具有紫外線吸收特性,所以硬化性優異,可賦予具有良好的機械強度或接著強度之接著劑層,因此可較佳使用。
相對於100質量份的光陽離子硬化性成分全體,光陽離子聚合起始劑(II)之含量較佳為1~10質量份,更佳為2~6質量份。藉由含有1質量份以上的光陽離子聚合起始劑(II),可使光陽離子硬化性成分充分地硬化,可將高的機械強度與接著強度賦予至所得之偏光板。另一方面,若其含量變多,則由於硬化物中的離子性物質增加而硬化物的吸濕性變高,有使偏光板的耐久性能降低之可能性,因此相對於100質量份的光陽離子硬化性成分,光陽離子聚合起始劑(II)之含量較佳為10質量份以下。 [實施例]
接著,使用實施例、比較例及參考例,詳細說明本發明,惟本發明當然不受以下的實施例所限定。又,本發明所用之評價方法係如以下。
(1)玻璃轉移溫度 依據JIS K7121:2012,使用示差掃描熱量計(SEIKO儀器製,DSC6200),於25~300℃之溫度範圍中以20℃/min使10mg的樹脂樣品升溫,將由DSC曲線所得之外插玻璃轉移開始溫度當作玻璃轉移溫度。
(2)數量平均分子量 將0.03g的聚酯樹脂溶於10ml的四氫呋喃中,使用GPC-LALLS裝置低角度光散射光度計LS-8000(東曹股份有限公司製,四氫呋喃溶劑,參考:聚苯乙烯),管柱溫度30℃、流量1ml/分鐘,使用管柱(昭和電工公司製shodex KF-802、804、806),測定數量平均分子量。
(3)聚酯之樹脂組成 將聚酯樹脂溶解於重氯仿中,使用VARIAN公司製核磁共振分析計(NMR)Gemini-200,進行1H-NMR分析,由其積分比來決定各組成的莫耳%比。
(4)聚酯之酸值 將1g(固體成分)的聚酯試料溶解於30ml的氯仿或二甲基甲醯胺中,將酚酞當作指示劑,以0.1N的氫氧化鉀乙醇溶液滴定,求出中和每1g試料的羧基所需要的KOH之量(mg)。
(5)聚乙烯醇之皂化度 依據JIS K6726:1994,使用氫氧化鈉,定量聚乙烯醇樹脂的殘存乙酸基(莫耳%),將其值當作皂化度(莫耳%)。對於相同樣品測定3次,將其平均值當作皂化度(莫耳%)。
(6)聚乙烯醇(PVA)層之形成 於後述的實施例與比較例記載之聚酯薄膜之易接著層與塗布層表面,以線棒塗布經調整至固體成分濃度3質量%的聚乙烯醇水溶液(KURARAY製PVA117),而使乾燥後的聚乙烯醇樹脂層之厚度成為200nm,在80℃乾燥5分鐘。於聚乙烯醇水溶液中,為了使判定變得容易,使用加有紅色染料者。
(7)聚乙烯醇(PVA)密著性 於實施例與比較例記載之聚酯薄膜的易接著層與塗布層上,形成前述PVA層之形成的項目中記載的PVA層。對於形成有PVA的聚酯薄膜,依據JIS K5400:1990的8.5.1之記載,求出PVA層與具有易接著層及塗布層的聚酯薄膜之密著性。
具體而言,使用間隙間隔2mm的切刀引導器,在硬塗層面上形成貫穿PVA層而到達具有易接著層及塗布層的聚酯薄膜的100個方格狀之切傷。接著,將賽璐玢黏著膠帶(NICHIBAN製,405號;24mm寬)貼附於方格狀的切傷面,用橡皮擦擦過而使其完全附著。然後,垂直地從偏光鏡保護膜之PVA層面撕開賽璐玢黏著膠帶,以目視計數從偏光鏡保護膜之PVA層面所剝落的方格數,由下述之式求出硬塗層與具有易接著層及塗布層的聚酯薄膜之密著性。此外,將方格之中部分地剝離者亦計數為經剝落的方格。PVA密著性係將90(%)以上當作合格。 PVA密著性(%)={1‒(經剝落的方格數/100)}×100
(8)光硬化性接著劑層之形成 於後述的實施例與比較例記載之聚酯薄膜的易接著層與塗布層上,使用#3線棒塗布下述組成之光硬化性接著劑層形成用塗布液。接著,於塗布有光硬化性接著劑層之薄膜,使用高壓水銀燈照射500mJ/cm2 的紫外線,得到具有厚度5μm的光硬化性接著劑層之偏光鏡保護膜。 ・光硬化性接著劑層形成用塗布液
3,4-環氧基環己基甲基-3,4’-環氧基環己烷甲酸酯
(DAICEL公司製Celloxide 2021P) 23.81質量%
1,4-環己烷二甲醇二環氧丙基醚
(Nagase Chemtex公司製EX-216L) 23.81質量%
3-乙基-3-[(3-乙基氧雜環丁烷-3-基)甲氧基甲基]氧雜環丁烷
(東亞合成製Aronoxetane DOX221) 47.62質量%
陽離子起始劑
(Sanapro公司製CPI-100P) 4.76質量%
(9)光硬化性接著劑密著性 於實施例與比較例記載之聚酯薄膜的易接著層、塗布層上,形成前述光硬化性接著劑層之形成的項目中記載的光硬化性接著劑層。對於形成有光硬化性接著劑層之具有易接著層或塗布層的聚酯薄膜,依據JIS K5400:1990的8.5.1之記載,求出與光硬化性接著劑層之密著性。
具體而言,使用間隙間隔2mm的切刀引導器,在光硬化性接著劑層面上形成貫穿光硬化性接著劑層而到達薄膜的100個方格狀之切傷。接著,將賽璐玢黏著膠帶(NICHIBAN製,405號;24mm寬)貼附於方格狀的切傷面,用橡皮擦擦過而使其完全附著。然後,垂直地從光硬化性接著劑積層偏光鏡保護膜的光硬化性接著劑層面撕開賽璐玢黏著膠帶,以目視計數從光硬化性接著劑層面所剝落的方格數,由下述之式求出光硬化性接著劑層與薄膜之密著性。此外,將方格之中部分地剝離者亦計數為經剝落的方格。光硬化性接著劑密著性係將90(%)以上當作合格。 光硬化性接著劑密著性(%)={1‒(經剝落的方格數/100)}×100
(10)水附著後剝離力 將後述的實施例與比較例記載之聚酯薄膜在寬度方向中切割成10cm,在長度方向中切割成1.5cm。於所切割的薄膜之易接著層面或塗布層面的端部,重疊寬度方向1.5cm、長度方向1.5cm的薄膜。於相反側的端部之易接著層面或塗布層面之上,滴下0.03g的水滴。然後將在寬度方向中切割成10cm、在長度方向中切割成1.5cm的薄膜之易接著層面或塗布層面彼此予以疊合,從落下水滴之側到重疊薄膜之側,均勻地輥壓而不使空氣進入。然後,將樣品投入烘箱中50℃6小時。所取出的樣品係卸除夾於之間的1.5cm見方之薄膜,以夾頭抓住水未附著之部分,依據JIS K 6854-3:1999,於室溫下使用拉伸試驗機[島津製作所(股)製Autograph,型號AGS-X],以拉伸速度0.3m/min進行剝離試驗,測定5次剝離力(N/cm),取得平均。
(11)抗黏連性 將各薄膜切割成3.5cm見方(縱×橫各自3.5cm)2片,以各樣品的易接著層面或塗布層面相接之方式重疊2片,於垂直於面的方向中將0.5MPa的壓力施加於薄膜之狀態下,在30℃80%之環境下放置1日。然後取出樣品,剝離2片的樣品,評價各自之薄膜狀態。於以下之比較例7中看見接著痕跡,2片薄膜係難以剝離而不良,但於其它的實施例、比較例中,可在不施力下剝離2片的薄膜,完全看不到接著痕跡等。
(12)表面氮元素含有率測定ESCA(X射線光電子分析裝置)測定 實施例與比較例記載之聚酯薄膜的易接著層、塗布層之表面組成係以ESCA(Electron Spectroscopy for Chemical Analysis)測定。於裝置使用K-Alpha+(Thermo Fisher Scientific公司製)。測定條件之詳細係在以下顯示。此外,於解析時,背景之去除係以雪萊(shirley)法進行。又,表面氮元素含有率(at%)係設為3處以上的測定結果之平均值。 ・測定條件 激發X射線:單色化Al Kα線 X射線輸出:12kV、6mA 光電子脫出角度:90° 光點(spot)尺寸:400μmφ 通能(pass energy):50eV 步距(step):0.1eV
(聚酯樹脂之聚合) 於具備攪拌機、溫度計及部分迴流式冷卻器之不銹鋼製高壓釜中,進料194.2質量份的對苯二甲酸二甲酯、184.5質量份的間苯二甲酸二甲酯、14.8質量份的5-鈉磺酸基間苯二甲酸二甲酯、233.5質量份的二乙二醇、136.6質量份的乙二醇及0.2質量份的鈦酸四正丁酯,於160℃至220℃之溫度下花費4小時進行酯交換反應。接著,升溫到255℃為止,將反應系統徐徐地減壓後,於30Pa之減壓下反應1小時30分鐘,得到共聚合聚酯樹脂(A-1)。所得之共聚合聚酯樹脂(A-1)為淡黃色透明。測定共聚合聚酯樹脂(A-1)之對比黏度(reduced viscosity),結果為0.70dl/g。DSC的玻璃轉移溫度為40℃。
以同樣之方法,得到另一組成之共聚合聚酯樹脂(A-2)。表1中顯示對於此等之共聚合聚酯樹脂,以1H-NMR所測定的組成(莫耳%比)及其它特性。
以同樣之方法,得到另一組成之共聚合聚酯樹脂(A-3)。表1中顯示對於此等之共聚合聚酯樹脂,以1H-NMR所測定的組成(莫耳%比)及其它特性。
以同樣之方法,得到另一組成之共聚合聚酯樹脂(A-4)。表1中顯示對於此等之共聚合聚酯樹脂,以1H-NMR所測定的組成(莫耳%比)及其它特性。
以同樣之方法,得到另一組成之共聚合聚酯樹脂(A-5)。表1中顯示對於此等之共聚合聚酯樹脂,以1H-NMR所測定的組成(莫耳%比)及其它特性。
[表1]
A-1 A-2 A-3 A-4 A-5
二羧酸成分 (莫耳%) 對苯二甲酸 49 49 50 50 49
間苯二甲酸 48 48 48 46 42
5-鈉磺酸基間苯二甲酸 3 3 2 4 9
二醇成分 (莫耳%) 乙二醇 40 50 60 20 40
二乙二醇 60 - - - 60
新戊二醇 - 50 - - -
雙酚A環氧丙烷加成物 - - 40 40 -
9,9-雙[4-(2-羥基乙氧基)苯基]茀 - - - 40 -
物性 玻璃轉移溫度(℃) 40 65 80 125 41
數量平均分子量(×1000) 20 15 23 20 19
酸值(mgKOH/g) 2 4 1.5 2 2.1
(聚酯水分散體之調整) 於具備攪拌機、溫度計與迴流裝置之反應器中,置入15質量份的聚酯樹脂(A-1)、15質量份的乙二醇正丁基醚,在110℃加熱、攪拌而溶解樹脂。樹脂完全溶解後,將70質量份的水邊攪拌邊徐徐地添加至聚酯溶液。添加後,邊攪拌液體邊冷卻到室溫為止,製作固體成分15質量%的乳白色聚酯水分散體(Aw-1)。同樣地代替聚酯樹脂(A-1),使用聚酯樹脂(A-2),製作水分散體,當作聚酯水分散體(Aw-2)。對於聚酯樹脂(A-3)、聚酯樹脂(A-4)、聚酯樹脂(A-5),亦進行與聚酯樹脂(A-1)時同樣之操作,分別製作聚酯水分散體(Aw-3)、聚酯水分散體(Aw-4)、聚酯水分散體(Aw-5)。
(聚乙烯醇水溶液之調整) 於具備攪拌機與溫度計之容器中,置入90質量份的水,邊攪拌邊徐徐地添加10質量份的聚合度500之聚乙烯醇樹脂(KURARAY製)(B-1)。添加後,邊攪拌液體,邊加熱到95℃為止,而使樹脂溶解。溶解後,邊攪拌邊冷卻到室溫為止,作成固體成分10質量%的聚乙烯醇水溶液(Bw-1)。同樣地,代替聚乙烯醇樹脂(B-1),使用聚乙烯醇樹脂(B-2),作成水溶液,分別當作(Bw-2)。表2中顯示聚乙烯醇樹脂(B-1)(B-2)之皂化度。
[表2]
B-1 B-2
皂化度(莫耳%) 88 74
(活性亞甲基封端異氰酸酯交聯劑之聚合) 使安裝有攪拌器、溫度計、迴流冷卻管、氮吹入管之4口燒瓶內成為氮氣環境,進料1000質量份的HDI、22質量份為三元醇的三羥甲基丙烷(分子量134),於攪拌下將反應器內溫度保持在90℃1小時,進行胺基甲酸酯化。然後將反應液溫度保持在60℃,添加三聚異氰酸酯化觸媒三甲基苄基銨・氫氧化物,於轉化率成為48%之時間點,添加磷酸而停止反應。然後,過濾反應液後,藉由薄膜蒸餾裝置去除未反應的HDI。
所得之聚異氰酸酯在25℃的黏度為25,000mPa・s,異氰酸酯基含量為19.9質量%,數量平均分子量為1080,異氰酸酯基平均數為5.1。然後,藉由NMR測定,確認胺基甲酸酯鍵、脲基甲酸酯鍵、三聚異氰酸酯鍵之存在。
使安裝有攪拌器、溫度計、迴流冷卻管、氮吹入管、滴液漏斗之4口燒瓶內成為氮氣環境,進料100質量份的上述所得之聚異氰酸酯、42.3份的數量平均分子量400之甲氧基聚乙二醇、76.6份的二丙二醇二甲基醚,在80℃保持6小時。然後將反應溫度冷卻到60℃,添加72質量份的丙二酸二乙酯、0.88質量份的甲醇鈉之28%甲醇溶液,保持4小時後,添加0.86質量份的2-乙基己基酸式磷酸酯。
接著,添加43.3質量份的二異丙胺,於反應液溫度70℃下保持5小時。以氣相層析術分析此反應液,確認二異丙胺的反應率為70%,得到固體成分濃度70質量%之活性亞甲基封端異氰酸酯交聯劑(C-1)。
(吡唑封端異氰酸酯交聯劑之聚合) 於具備攪拌機、溫度計、迴流冷卻管之燒瓶中,加入65.02質量份的以六亞甲基二異氰酸酯作為原料之具有三聚異氰酸酯結構的聚異氰酸酯化合物(旭化成化學製,Duranate TPA),溶解於21.90質量份的N-甲基吡咯啶酮中,添加29.15質量份的3,5-二甲基吡唑(解離溫度:120℃,沸點:218℃)、21.90質量份的數量平均分子量500的聚乙二醇單甲基醚,於氮氣環境下,在70℃保持2小時。然後,滴下3.98質量份的三羥甲基丙烷。測定反應液之紅外光譜,確認異氰酸酯基之吸收已消失後,添加161.15質量份的水,得到固體成分40質量%的封端聚異氰酸酯水分散液(C-2)。該封端異氰酸酯交聯劑的官能基數為5。
(肟封端異氰酸酯交聯劑之聚合) 於具備攪拌機、溫度計、迴流冷卻管之燒瓶中,進料100質量份的以六亞甲基二異氰酸酯作為原料之具有三聚異氰酸酯結構的聚異氰酸酯化合物(旭化成化學製,Duranate TPA)、55質量份的丙二醇單甲基醚乙酸酯、30質量份的聚乙二醇單甲基醚(平均分子量750),於氮氣環境下,在70℃保持4小時。然後,將反應液溫度降低至50℃,滴下47質量份的甲基乙基酮肟。測定反應液之紅外光譜,確認異氰酸酯基之吸收已消失,得到固體成分75質量%的肟封端異氰酸酯交聯劑(C-3)。
(碳二亞胺系交聯劑之聚合) 於具備攪拌機、溫度計、迴流冷卻管之燒瓶中,進料168質量份的六亞甲基二異氰酸酯與220質量份的聚乙二醇單甲基醚(M400,平均分子量400),在120℃攪拌1小時,進一步添加26質量份的4,4’-二環己基甲烷二異氰酸酯與3.8質量份(相對於全部異氰酸酯而言2質量%)作為碳二亞胺化觸媒的3-甲基-1-苯基-2-磷烯-1-氧化物,於氮氣流下在185℃進一步攪拌5小時。測定反應液之紅外光譜,確認波長2200~2300cm-1 之吸收已消失。放置冷卻到60℃為止,添加567質量份的離子交換水,得到固體成分40質量%的碳二亞胺系交聯劑(C-4)。
(三聚氰胺系交聯劑) 作為三聚氰胺系交聯劑,使用DIC公司製Amidir M-3(固體成分濃度75%)(三聚氰胺系交聯劑(C-5))。
(
Figure 109124708-A0304-12-0059-1
唑啉系交聯劑之聚合) 於具備溫度計、氮氣導入管、迴流冷卻器、滴液漏斗及攪拌機之燒瓶中,投入58質量份作為水性介質的離子交換水與58質量份的異丙醇之混合物及4質量份的聚合起始劑(2,2’-偶氮雙(2-甲脒基丙烷)二鹽酸鹽)。另一方面,於滴液漏斗中,投入16質量份作為具有
Figure 109124708-A0304-12-0059-1
唑啉基的聚合性不飽和單體之2-異丙烯基-2-
Figure 109124708-A0304-12-0059-1
唑啉、32質量份的甲氧基聚乙二醇丙烯酸酯(乙二醇的平均加成莫耳數・9莫耳,新中村化學製)及32質量份的甲基丙烯酸甲酯之混合物,於氮氣環境下,在70℃下歷經1小時滴下。滴下結束後,將反應溶液攪拌9小時,冷卻而得到固體成分濃度40質量%之具有
Figure 109124708-A0304-12-0059-1
唑啉基的水溶性樹脂(C-6)。
(環氧系交聯劑) 作為環氧系交聯劑,使用Nagase Chemtex公司製Denacol EX-521(固體成分濃度100%)(環氧系交聯劑(C-7))。
(亞硫酸氫封端異氰酸酯交聯劑之聚合) 於雙酚A的環氧乙烷加成物與馬來酸之聚酯200質量份中,添加34質量份的六亞甲基二異氰酸酯,進行反應,添加73質量份的30質量%之亞硫酸氫鈉水溶液,進行攪拌。然後,以水稀釋,得到亞硫酸氫封端聚異氰酸酯化合物(C-8)。
(實施例1) (1)塗布液之調整 混合下述之塗劑,作成聚酯系樹脂(A-1)/聚乙烯醇系樹脂(B-1)/活性亞甲基封端異氰酸酯交聯劑(C-1)的固體成分比成為92/3/5之塗布液。聚酯水分散體係使用酸值為2mgKOH/g的聚酯樹脂分散成之水分散體(Aw-1),聚乙烯醇水溶液係使用皂化度為88莫耳%的聚乙烯醇溶解成之水溶液(Bw-1)。
32.62質量%
異丙醇 30.00質量%
聚酯水分散體(Aw-1) 33.59質量%
聚乙烯醇水溶液(Bw-1) 1.46質量%
封端異氰酸酯系交聯劑(C-1) 0.40質量%
粒子 0.49質量%
(平均粒徑450nm的矽溶膠,固體成分濃度4質量%)
粒子 1.29質量%
(平均粒徑40nm的矽溶膠,固體成分濃度40質量%)
界面活性劑 0.15質量%
(聚矽氧系,固體成分濃度10質量%)
(2)易接著性聚酯薄膜之製造 作為薄膜原料聚合物,將固有黏度(溶劑:苯酚/四氯乙烷=60/40)為0.62dl/g且實質上不含有粒子的PET樹脂丸粒,在133Pa之減壓下,於135℃乾燥6小時。然後,供給至擠壓機,於約280℃熔融擠出成薄片狀,於經保持在表面溫度20℃的旋轉式冷卻金屬輥上使其急速冷卻密著固化,得到未延伸PET薄片。
接著,以輥塗法將前述塗布液塗布於PET薄膜之單面後,於90℃乾燥10秒鐘。此外,以最終(延伸後)的乾燥後之塗布厚度成為150nm之方式調整。接著以拉幅機,於100℃在寬度方向中延伸至4.0倍,於將薄膜的寬度方向之長度固定的狀態下,以熱定型溫度180℃加熱6秒鐘,進一步於180℃進行6秒鐘3%之寬度方向的鬆弛處理,得到厚度100μm的易接著性聚酯薄膜。表3中顯示評價結果。
表3中顯示對於前述之各項目評價上述之聚酯薄膜的結果。
(實施例2) 除了混合下述之塗劑,以聚酯系樹脂(A-1)/聚乙烯醇系樹脂(B-1)/活性亞甲基封端異氰酸酯交聯劑(C-1)之固體成分比成為83/5/12之方式變更以外,與實施例1同樣地,得到易接著性聚酯薄膜。
33.75質量%
異丙醇 30.40質量%
聚酯水分散體(Aw-1) 30.34質量%
聚乙烯醇水溶液(Bw-1) 2.67質量%
封端異氰酸酯系交聯劑(C-1) 0.95質量%
粒子 0.49質量%
(平均粒徑450nm的矽溶膠,固體成分濃度4質量%)
粒子 1.25質量%
(平均粒徑40nm的矽溶膠,固體成分濃度40質量%)
界面活性劑 0.15質量%
(聚矽氧系,固體成分濃度10質量%)
(實施例3) 除了於塗布液中,將聚酯系樹脂變更為(A-2),將聚酯水分散體變更為(Aw-2)以外,與實施例2同樣地,得到易接著性聚酯薄膜。
(實施例4) 除了於塗布液中,以聚酯系樹脂(A-1)/聚乙烯醇系樹脂(B-1))/活性亞甲基封端異氰酸酯交聯劑(C-1)之固體成分比成為55/20/25之方式變更以外,與實施例1同樣地,得到易接著性聚酯薄膜。
(實施例5) 除了於塗布液中,將聚乙烯醇系樹脂變更為(B-2),將聚乙烯醇水溶液變更為(Bw-2)以外,與實施例4同樣地,得到易接著性聚酯薄膜。
(實施例6) 除了於塗布液中,以聚酯系樹脂(A-1)/聚乙烯醇系樹脂(B-1))/活性亞甲基封端異氰酸酯交聯劑(C-1)/碳二亞胺交聯劑(C-4)之固體成分比成為56/37/5/2之方式變更以外,與實施例1同樣地,得到易接著性聚酯薄膜。
(實施例7) 除了於塗布液中,以聚酯系樹脂(A-1)/聚乙烯醇系樹脂(B-1))/活性亞甲基封端異氰酸酯交聯劑(C-1)/三聚氰胺交聯劑(C-5)之固體成分比成為80/15/4/1之方式變更以外,與實施例1同樣地,得到易接著性聚酯薄膜。
(實施例8) 除了於塗布液中,以聚酯系樹脂(A-1)/聚乙烯醇系樹脂(B-1))/活性亞甲基封端異氰酸酯交聯劑(C-1)/吡唑封端異氰酸酯交聯劑(C-2)之固體成分比成為65/27/6/2之方式變更以外,與實施例1同樣地,得到易接著性聚酯薄膜。
(實施例9) 除了於塗布液中,以聚酯系樹脂(A-1)/聚乙烯醇系樹脂(B-1))/活性亞甲基封端異氰酸酯交聯劑(C-1)/
Figure 109124708-A0304-12-0059-1
唑啉交聯劑(C-6)之固體成分比成為71/18/8/3之方式變更以外,與實施例1同樣地,得到易接著性聚酯薄膜。
(實施例10) 除了於塗布液中,以聚酯系樹脂(A-1)/聚乙烯醇系樹脂(B-1))/活性亞甲基封端異氰酸酯交聯劑(C-1)之固體成分比成為45/45/10之方式變更以外,與實施例1同樣地,得到易接著性聚酯薄膜。
(實施例11) 除了於塗布液中,以聚酯系樹脂(A-1)/聚乙烯醇系樹脂(B-1))/活性亞甲基封端異氰酸酯交聯劑(C-1)之固體成分比成為40/30/30之方式變更以外,與實施例1同樣地,得到易接著性聚酯薄膜。
(實施例12) 除了於塗布液中,以聚酯系樹脂(A-1)/聚乙烯醇系樹脂(B-1))/活性亞甲基封端異氰酸酯交聯劑(C-1)之固體成分比成為25/65/10之方式變更以外,與實施例1同樣地,得到易接著性聚酯薄膜。
(實施例13) 除了混合下述之塗劑,以聚酯系樹脂(A-1)/聚乙烯醇系樹脂(B-1))/三聚氰胺系交聯劑(C-5)/吡唑封端異氰酸酯交聯劑(C-2)之固體成分比成為25/65/8/2之方式變更以外,與實施例1同樣地,得到易接著性聚酯薄膜。
17.50質量%
異丙醇 30.00質量%
聚酯水分散體(Aw-1) 8.91質量%
聚乙烯醇水溶液(Bw-1) 34.67質量%
封端異氰酸酯交聯劑(C-2) 0.27質量%
三聚氰胺交聯劑(C-5) 0.71質量%
粒子 0.49質量%
(平均粒徑450nm的矽溶膠,固體成分濃度4質量%)
粒子 1.25質量%
(平均粒徑40nm的矽溶膠,固體成分濃度40質量%)
界面活性劑 0.15質量%
(聚矽氧系,固體成分濃度10質量%)
對甲苯磺酸 0.06質量%
(實施例14) 除了於塗布液中,以聚酯系樹脂(A-3)/聚乙烯醇系樹脂(B-1)/吡唑封端異氰酸酯交聯劑(C-2)之固體成分比成為85/5/10之方式變更以外,與實施例1同樣地,得到易接著性聚酯薄膜。
(實施例15) 除了於塗布液中,以聚酯系樹脂(A-4)/聚乙烯醇系樹脂(B-1)/吡唑封端異氰酸酯交聯劑(C-2)之固體成分比成為85/5/10之方式變更以外,與實施例1同樣地,得到易接著性聚酯薄膜。
(實施例16) 除了於塗布液中,以聚酯系樹脂(A-5)/聚乙烯醇系樹脂(B-1))/活性亞甲基封端異氰酸酯交聯劑(C-1)之固體成分比成為85/5/10之方式變更以外,與實施例1同樣地,得到易接著性聚酯薄膜。
(比較例1) 除了將塗布液之組成變更為如下述以外,與實施例1同樣地,得到具有塗布層的聚酯薄膜。
28.66質量%
異丙醇 30.00質量%
聚酯水分散體(Aw-1) 27.49質量%
聚乙烯醇水溶液(Bw-1) 10.85質量%
肟封端異氰酸酯交聯劑(C-3) 0.29質量%
粒子 0.49質量%
(平均粒徑450nm的矽溶膠,固體成分濃度4質量%)
粒子 1.59質量%
(平均粒徑40nm的矽溶膠,固體成分濃度40質量%)
界面活性劑 0.15質量%
(聚矽氧系,固體成分濃度10質量%)
觸媒  
(有機錫系化合物,固體成分濃度10質量%) 0.48質量%
(比較例2) 除了於塗布液中,以聚酯系樹脂(A-1)/聚乙烯醇系樹脂(B-1))/活性亞甲基封端異氰酸酯交聯劑(C-1)之固體成分比成為30/5/65之方式變更以外,與實施例1同樣地,得到具有塗布層的聚酯薄膜。
(比較例3) 除了於塗布液中,以聚酯系樹脂(A-1)/聚乙烯醇系樹脂(B-1))/活性亞甲基封端異氰酸酯交聯劑(C-1)之固體成分比成為45/15/40之方式變更以外,與實施例1同樣地,得到具有塗布層的聚酯薄膜。
(比較例4) 除了於塗布液中,以聚酯系樹脂(A-1)/聚乙烯醇系樹脂(B-1))/活性亞甲基封端異氰酸酯交聯劑(C-1)之固體成分比成為95/0/5之方式變更以外,與實施例1同樣地,得到具有塗布層的聚酯薄膜。
(比較例5) 除了於塗布液中,以聚酯系樹脂(A-1)/聚乙烯醇系樹脂(B-1))/活性亞甲基封端異氰酸酯交聯劑(C-1)之固體成分比成為45/45/10之方式變更,於易接著性聚酯薄膜之製造中將熱定型溫度與鬆弛處理溫度從180℃變更為160℃以外,與實施例1同樣地,得到具有塗布層的聚酯薄膜。
(比較例6) 除了於塗布液中,將封端異氰酸酯交聯劑變更為環氧系交聯劑(C-7),以聚酯系樹脂(A-1)/聚乙烯醇系樹脂(B-1)/環氧系交聯劑(C-7)之固體成分比成為45/42/13之方式變更以外,與實施例1同樣地,得到具有塗布層的聚酯薄膜。
(比較例7) 除了於塗布液中,以聚酯系樹脂(A-1)/聚乙烯醇系樹脂(B-1))/活性亞甲基封端異氰酸酯交聯劑(C-1)之固體成分比成為50/50/0之方式變更以外,與實施例1同樣地,得到具有塗布層的聚酯薄膜。
(比較例8) 除了於塗布液中,以聚酯系樹脂(A-1)/聚乙烯醇系樹脂(B-1))/活性亞甲基封端異氰酸酯交聯劑(C-1)之固體成分比成為92/3/5之方式變更,於易接著性聚酯薄膜之製造中將乾燥溫度與時間從90℃10秒變更為70℃20秒℃以外,與實施例1同樣地,得到具有塗布層的聚酯薄膜。
(比較例9) 除了將塗布液之組成變更為如下述以外,與實施例1同樣地,得到具有塗布層的聚酯薄膜。
12.70質量%
異丙醇 30.00質量%
聚酯水分散體(Aw-1) 29.17質量%
聚乙烯醇水溶液(Bw-1) 21.90質量%
封端異氰酸酯交聯劑(C-1) 1.00質量%
封端異氰酸酯(C-8) 2.70質量%
粒子 1.80質量%
(平均粒徑40nm的矽溶膠,固體成分濃度40質量%)
界面活性劑 0.10質量%
(聚矽氧系,固體成分濃度100質量%)
觸媒  
(有機錫系化合物,固體成分濃度10質量%) 0.60質量%
碳酸氫鈉 0.01質量%
碳酸鈉1水合物 0.02質量%
[表3]
化合物之種類 組成比例 (塗布液中固體成分之質量份) 交聯劑之種類 硬化觸媒 製膜條件 (乾燥溫度) 製膜條件 (熱定型溫度) (℃) ESCA N量 (at%) 水附著後剝離力 (N/cm) 抗黏連性 與親水性接著劑 [PVA]之密著性(%) 與光硬化性接著劑 之密著性(%)
聚酯 樹脂 PVA 交聯劑 聚酯 樹脂 PVA 交聯劑 溫度 (℃) 時間 (秒)
實施例1 A-1 B-1 C-1 92 3 5 活性亞甲基 封端異氰酸酯 - 90 10 180 2.0 0.15 沒問題 99 90
實施例2 A-1 B-1 C-1 83 5 12 活性亞甲基 封端異氰酸酯 - 90 10 180 2.2 0.1 沒問題 100 100
實施例3 A-2 B-1 C-1 83 5 12 活性亞甲基 封端異氰酸酯 - 90 10 180 2.2 0.1 沒問題 100 100
實施例4 A-1 B-1 C-1 55 20 25 活性亞甲基 封端異氰酸酯 - 90 10 180 2.8 0.1 沒問題 100 100
實施例5 A-1 B-2 C-1 55 20 25 活性亞甲基 封端異氰酸酯 - 90 10 180 2.6 0.1 沒問題 100 100
實施例6 A-1 B-1 C-1/C-4 56 37 5/2 活性亞甲基封端異氰酸酯 +碳二亞胺 - 90 10 180 2.2 0.1 沒問題 100 100
實施例7 A-1 B-1 C-1/C-5 80 15 4/1 活性亞甲基封端異氰酸酯 +三聚氰胺 - 90 10 180 2.1 0.1 沒問題 100 100
實施例8 A-1 B-1 C-1/C-2 65 27 6/2 活性亞甲基封端異氰酸酯 +吡唑封端異氰酸酯 - 90 10 180 2.2 0.1 沒問題 100 100
實施例9 A-1 B-1 C-1/C-6 71 18 8/3 活性亞甲基封端異氰酸酯 +
Figure 109124708-A0304-12-0059-1
唑啉
- 90 10 180 2.5 0.1 沒問題 100 100
實施例10 A-1 B-1 C-1 45 45 10 活性亞甲基 封端異氰酸酯 - 90 10 180 2.6 0.2 沒問題 100 100
實施例11 A-1 B-1 C-1 40 30 30 活性亞甲基 封端異氰酸酯 - 90 10 180 2.8 0.1 沒問題 100 95
實施例12 A-1 B-1 C-1 25 65 10 活性亞甲基 封端異氰酸酯 - 90 10 180 2.1 1.9 沒問題 100 98
實施例13 A-1 B-1 C-5/C-2 25 65 8/2 三聚氰胺 +吡唑封端異氰酸酯 對甲苯磺酸 90 10 180 2.3 1.5 沒問題 100 100
實施例14 A-3 B-1 C-2 85 5 10 吡唑封端異氰酸酯 - 90 10 180 2.5 0.1 沒問題 100 100
實施例15 A-4 B-1 C-2 85 5 10 吡唑封端異氰酸酯 - 90 10 180 2.8 0.1 沒問題 100 100
實施例16 A-5 B-1 C-2 85 5 10 吡唑封端異氰酸酯 - 90 10 180 2.0 2.0 沒問題 100 99
比較例1 A-1 B-1 C-3 76 20 4 肟 封端異氰酸酯 有機錫 90 10 180 1.5 6 沒問題 80 80
比較例2 A-1 B-1 C-1 30 5 65 活性亞甲基 封端異氰酸酯 - 90 10 180 4.1 0.2 沒問題 80 50
比較例3 A-1 B-1 C-1 45 15 40 活性亞甲基 封端異氰酸酯 - 90 10 180 3.5 0.13 沒問題 80 75
比較例4 A-1 C-1 95 0 5 活性亞甲基 封端異氰酸酯 - 90 10 180 2.0 8 沒問題 30 70
比較例5 A-1 B-1 C-1 45 45 10 活性亞甲基 封端異氰酸酯 - 90 10 160 1.1 8 沒問題 95 40
比較例6 A-1 B-1 C-7 45 42 13 環氧 - 90 10 180 0.1以下 (檢測極限以下) 9 沒問題 45 30
比較例7 A-1 B-1 50 50 - 無交聯劑 - 90 10 180 0.1以下 (檢測極限以下) 10 不良 10 0
比較例8 A-1 B-1 C-1 92 3 5 活性亞甲基 封端異氰酸酯 - 70 20 180 1.0 7 沒問題 75 40
比較例9 A-1 B-1 C-1/C-8 55 27 9/9 活性亞甲基封端異氰酸酯 +亞硫酸氫封端異氰酸酯 有機錫 90 10 180 1.5 3 沒問題 95 85
PVA:聚乙烯醇 [產業上的利用可能性]
依照本發明,可提供一種易接著性聚酯薄膜,其係除了與偏光鏡的密著性之外,對於用於接著偏光鏡與偏光鏡保護膜的親水性接著劑與光硬化性接著劑之兩者的接著劑亦顯示優異的密著性,不使用觸媒而環境適應性亦優異,可適用於光學用途尤其偏光鏡保護膜用途。
無。
無。
無。

Claims (3)

  1. 一種易接著性聚酯薄膜,其係在至少單面具有易接著層之聚酯薄膜,該易接著層係將含有聚酯系樹脂、聚乙烯醇系樹脂及具有氮元素的交聯劑之組成物予以硬化而成,作為易接著層中的組成物之硬化觸媒,實質上不包含有機錫,易接著層表面中藉由ESCA(X射線光電子分析裝置)所分析之表面構成元素中的氮元素之含有率為2.0at%以上3.0at%以下。
  2. 如請求項1之易接著性聚酯薄膜,其中易接著層之水附著後剝離力為2N/cm以下。
  3. 如請求項1或2之易接著性聚酯薄膜,其係作為偏光鏡保護膜使用。
TW109124708A 2019-07-23 2020-07-22 易接著性聚酯薄膜 TW202108720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9-135213 2019-07-23
JP2019135213 2019-07-23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2108720A true TW202108720A (zh) 2021-03-01

Family

ID=7419306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9124708A TW202108720A (zh) 2019-07-23 2020-07-22 易接著性聚酯薄膜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JP (1) JPWO2021014922A1 (zh)
KR (1) KR20220038587A (zh)
CN (1) CN113518811B (zh)
TW (1) TW202108720A (zh)
WO (1) WO2021014922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6997468A (zh) * 2021-03-16 2023-11-03 东洋纺株式会社 易粘接性聚酯薄膜

Family Cites Familie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4306270B2 (ja) 2003-02-12 2009-07-29 住友化学株式会社 偏光板、その製造法、光学部材及び液晶表示装置
JP5109094B2 (ja) * 2011-02-02 2012-12-26 東洋紡株式会社 偏光子保護用易接着性ポリエステルフィルム
JP5760804B2 (ja) * 2011-07-27 2015-08-12 東洋紡株式会社 ポリエステル樹脂成形フィルム
JP5821458B2 (ja) 2011-09-20 2015-11-24 東洋紡株式会社 積層ポリエステルフィルム
JP5940876B2 (ja) * 2012-04-27 2016-06-29 帝人デュポンフィルム株式会社 光学用フィルム
JP5994469B2 (ja) * 2012-08-07 2016-09-21 東洋紡株式会社 偏光子保護用ポリエステルフィルム
KR101767791B1 (ko) * 2012-08-07 2017-08-11 도요보 가부시키가이샤 편광자 보호용 폴리에스테르 필름, 편광판 및 액정표시장치
JP6024271B2 (ja) * 2012-08-08 2016-11-16 東洋紡株式会社 偏光子保護用アクリル系フィルム、偏光板および液晶表示装置
JP6205255B2 (ja) * 2013-11-29 2017-09-27 富士フイルム株式会社 偏光子保護フィルム、偏光板及び画像表示装置
WO2017082130A1 (ja) * 2015-11-13 2017-05-18 東洋紡株式会社 積層ポリエステルフィルム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21014922A1 (ja) 2021-01-28
CN113518811A (zh) 2021-10-19
CN113518811B (zh) 2024-01-02
KR20220038587A (ko) 2022-03-29
JPWO2021014922A1 (zh) 2021-01-2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522246B (zh) 偏光片保護用聚酯薄膜、偏光板及液晶顯示裝置
KR101577513B1 (ko) 편광자 보호용 이접착성 폴리에스테르 필름
JP6444051B2 (ja) 粘着シート
JP5835405B2 (ja) 易接着性ポリエステルフィルム
JP2011140228A (ja) 易接着性熱可塑性樹脂フィルム
TWI793248B (zh) 易接著性聚酯薄膜
JP5880642B2 (ja) 光学用積層ポリエステルフィルム
JP5621642B2 (ja) 易接着性ポリエステルフィルム
JP2011153290A (ja) 易接着熱可塑性樹脂フィルム
JP5773042B2 (ja) 易接着性ポリエステルフィルム
TW202108720A (zh) 易接著性聚酯薄膜
JP6024271B2 (ja) 偏光子保護用アクリル系フィルム、偏光板および液晶表示装置
TW202043041A (zh) 積層聚酯膜
TW202122274A (zh) 積層聚酯膜
JP2020104412A (ja) 易接着性アクリルフィルム
JP2019166803A (ja) 易接着性ポリカーボネートフィルム
TW202210308A (zh) 積層聚酯膜
TW202206292A (zh) 積層聚酯膜
CN117157195A (zh) 抗静电聚酯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