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1408578A - 操作裝置 - Google Patents

操作裝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1408578A
TW201408578A TW102123582A TW102123582A TW201408578A TW 201408578 A TW201408578 A TW 201408578A TW 102123582 A TW102123582 A TW 102123582A TW 102123582 A TW102123582 A TW 102123582A TW 201408578 A TW201408578 A TW 201408578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knob
torsion coil
reference position
coil spring
urging force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212358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I540091B (zh
Inventor
Kazushi Kamiya
Takuro Nagamatsu
Original Assignee
Toyota Jidoshokki Kk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oyota Jidoshokki Kk filed Critical Toyota Jidoshokki Kk
Publication of TW20140857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40857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54009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540091B/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5CONTROLLING; REGULATING
    • G05GCONTROL DEVICES OR SYSTEMS INSOFAR AS CHARACTERISED BY MECHANICAL FEATURES ONLY
    • G05G1/00Controlling members, e.g. knobs or handles; Assemblies or arrangements thereof; Indicating position of controlling members
    • G05G1/08Controlling members for hand actuation by rotary movement, e.g. hand wheels
    • G05G1/10Details, e.g. of discs, knobs, wheels or handl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6HOISTING; LIFTING; HAULING
    • B66FHOISTING, LIFTING, HAULING OR PUSHING,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e.g. DEVICES WHICH APPLY A LIFTING OR PUSHING FORCE DIRECTLY TO THE SURFACE OF A LOAD
    • B66F9/00Devices for lifting or lowering bulky or heavy goods for loading or unloading purposes
    • B66F9/06Devices for lifting or lowering bulky or heavy goods for loading or unloading purposes movable, with their loads, on wheels or the like, e.g. fork-lift trucks
    • B66F9/075Constructional features or details
    • B66F9/20Means for actuating or controlling masts, platforms, or forks
    • GPHYSICS
    • G05CONTROLLING; REGULATING
    • G05GCONTROL DEVICES OR SYSTEMS INSOFAR AS CHARACTERISED BY MECHANICAL FEATURES ONLY
    • G05G1/00Controlling members, e.g. knobs or handles; Assemblies or arrangements thereof; Indicating position of controlling members
    • G05G1/04Controlling members for hand actuation by pivoting movement, e.g. levers
    • G05G1/06Details of their grip part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ransportation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Automation & Control Theory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Structural Engineering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Civil Engineering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Geology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Mechanical Control Devices (AREA)
  • Forklifts And Lifting Vehicles (AREA)

Abstract

本發明的目的在於提供一種能夠以高精度進行操作,並且能夠發揮優異操作感的操作裝置。本發明的拇指旋鈕1係在托部5與旋鈕9之間設置有第1、第2扭力螺旋彈簧21、25。第1扭力螺旋彈簧21係不會由於將旋鈕9從基準位置B繞軸心O朝左方向轉動而變位,而會由於將旋鈕9從基準位置B朝右方向轉動而彈性驅策旋鈕9返回到基準位置B。第2扭力螺旋彈簧25係不會由於將旋鈕9從基準位置B朝右方向轉動而變位,而會由於將旋鈕9從基準位置B朝左方向轉動而彈性驅策旋鈕9返回到基準位置B。

Description

操作裝置
本發明係有關操作裝置。
下述之專利文獻1揭示了習知的操作裝置。該操作裝置係具備電位計(potentiometer)與旋鈕(knob)。電位計係構成為具有能夠相對於殼體繞軸心轉動的檢測部,且能夠藉由信號檢測出以檢測部的基準位置為起點的旋轉角度。電位計的殼體(case)係經由托部(bracket)而與旋鈕連接。旋鈕係能夠使電位計的檢測部同步地轉動。
托部係連接於用以令堆高機(forklift)前後行走的桿(lever)本體,在桿本體還固定有握把(grip)。使用者係握持握把,前後操作桿本體,而能夠令堆高機前後行走。此外,使用者係以握持握把的手的拇指轉動旋鈕,而能夠令牙叉(fork)升降。
[先前技術文獻] [專利文獻]
[專利文獻1]日本國特開2002-220196號公報
然而,就電位計的種類來說,有未內建施力彈簧而無反作用力作用於檢測部的電位計以及內建有施力彈簧而有反作用力作用於檢測部的電位計。若操作裝置中採用的是無反作用力作用於檢測部的電位計,則檢測部會與凸輪(cam)面之間產生間隙,而產生滯後現象(hysteresis)。為此,為了獲得能夠以高精度進行操作的操作裝置,較佳為採用於檢測部具有反作用力的電位計。此外,在採用的是於檢測部具有反作用力的電位計之操作裝置中,為了使旋鈕及檢測部返回到基準位置,必須於操作裝置增設扭力螺旋彈簧。
然而,若僅為了使旋鈕及檢測部返回到基準位置而增設單一扭力螺旋彈簧,則將旋鈕往一方向轉動時的操作力與將旋鈕往另一方向轉動時的操作力便取決於電位計內建的施力彈簧與增設的扭力螺旋彈簧的彈性驅策力之差異。此時,無法任意設定該些操作力,例如將旋鈕往一方向轉動的操作力與旋鈕往另一方向轉動的操作力設為相同。
本發明乃係鑒於上述習知技術情事而研創,以提供能夠以高精度進行操作,並且能夠發揮優異操作感的操作裝置作為應解決之課題。
本發明的操作裝置係具備:電位計,係具有能夠相對於殼體繞軸心轉動的檢測部,且能夠檢測出以該檢測部的基準位置為起點的旋轉角度;托部,係固定該殼體;及 旋鈕,係固定於該托部,且能夠與該檢測部同步旋轉;該操作裝置的特徵為:前述電位計係具有施力彈簧,該施力彈簧係將前述檢測部從前述基準位置朝繞前述軸心的一方向彈性驅策;在前述托部與前述旋鈕之間係設置有第1扭力螺旋彈簧及第2扭力螺旋彈簧,其中該第1扭力螺旋彈簧係不會由於將該旋鈕從該基準位置朝繞該軸心的另一方向轉動而變位,而會由於將該旋鈕從該基準位置朝該一方向轉動而彈性驅策該旋鈕返回該基準位置,該第2扭力螺旋彈簧係不會由於將該旋鈕從該基準位置朝該一方向轉動而變位,而會由於將該旋鈕從該基準位置朝該另一方向轉動而彈性驅策該旋鈕返回該基準位置(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
本發明的操作裝置係由於電位計具有彈性驅策檢測部的施力彈簧,所以檢測部與凸輪面之間不產生間隙,不會產生滯後現象。
此外,該操作裝置係在托部與旋鈕之間設置有第1扭力螺旋彈簧及第2扭力螺旋彈簧。若將旋鈕從基準位置朝一方向轉動,則第1扭力螺旋彈簧便會彈性驅策旋鈕返回到基準位置。該第1扭力螺旋彈簧係不會因為將旋鈕從基準位置朝另一方向轉動而變位。此外,若將旋鈕從基準位置朝另一方向轉動,則第2扭力螺旋彈簧便會彈性驅策旋鈕返回到基準位置。該第2扭力螺旋彈簧係不會因為將旋鈕從基準位置朝一方向轉動而變位。因此, 只要根據電位計的施力彈簧調整第1、第2扭力螺旋彈簧的彈性驅策力,便能夠任意設定將旋鈕朝一方向轉動時的操作力與將旋鈕朝另一方向轉動時的操作力。
因此,本發明的操作裝置係能夠以高精度進行操作,並且能夠發揮優異操作感。
在本發明的操作裝置中係可將朝一方向的操作力與朝另一方向的操作力設定為相等,但亦可刻意設定為相異。例如,該操作裝置用於堆高機時,亦可設定為令牙叉上升時必須要稍大的操作力,令牙叉下降時則稍小的操作力即足夠。
施力彈簧係能夠具有基準彈性驅策力,該基準彈性驅策力在自由狀態下係使檢測部位於繞軸心的初期位置,而在組裝狀態下係在從初期位置朝另一方向旋轉一定角度後的基準位置,將檢測部朝一方向彈性驅策。第1扭力螺旋彈簧係能夠具有第1彈性驅策力,該第1彈性驅策力在組裝狀態下係比基準彈性驅策力大,且在基準位置將旋鈕朝另一方向彈性驅策。第2扭力螺旋彈簧係能夠具有第2彈性驅策力,該第2彈性驅策力在組裝狀態下係比第1彈性驅策力小,且在基準位置將旋鈕朝一方向彈性驅策。基準彈性驅策力、第1彈性驅策力及第2彈性驅策力係以使令旋鈕從基準位置朝一方向轉動時的操作力與令旋鈕從基準位置朝另一方向轉動時的操作力成為相等之方式設定(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此時,能夠將朝一方向的操作力與朝另一方向的操作力設定為相等。此處,「相等」係指不包括因少許誤差所造成的不同。
在托部係能夠形成有沿軸心方向朝旋鈕延伸的固定部。此外,在旋鈕係能夠設置有沿軸心方向朝托部延伸,且在基準位置與固定部對齊排列於徑方向的轉動部。此外,第1扭力螺旋彈簧係能夠一端固定於托部,另一端卡固於固定部及該轉動部。此外,第2扭力螺旋彈簧係能夠一端固定於旋鈕,另一端卡固於固定部及該轉動部(申請專利範圍第3項)。此時,第1扭力螺旋彈簧及第2扭力螺旋彈簧係能夠容易構成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
在托部係能夠形成有以軸心為軸的軸孔。此外,較佳為在軸孔係以能夠旋轉的方式設置有使旋鈕與檢測部同步旋轉的插接頭(plug)(申請專利範圍第4項)。此時,能夠容易地組裝本發明的操作裝置。
較佳為,在殼體及托部之中的至少一方係形成有能夠決定基準位置,繞軸心延伸的長孔(申請專利範圍第5項)。此時,能夠容易設定施力彈簧的基準彈性驅策力。
較佳為,在托部與旋鈕之間係設置有分隔第1扭力螺旋彈簧與第2扭力螺旋彈簧的墊圈(申請專利範圍第6項)。此時,第1扭力螺旋彈簧及第2扭力螺旋彈簧其中一方的變形不會影響到另一方,操作感優異。
較佳為,本發明的操作裝置係在產業車輛中用於以使用者的拇指進行升降裝置之操作(申請專利範圍第7項)。此時,能夠一邊以拇指敏銳地感受操作力的不同,一邊令產業車輛的升降裝置升降。
本發明的操作裝置係能夠以高精度進行操作,並且能夠發揮優異操作感。
1‧‧‧拇指旋鈕(操作裝置)
5‧‧‧電位計
5a‧‧‧殼體
5b‧‧‧檢測部
5f‧‧‧長孔
7‧‧‧托部
7b‧‧‧軸孔
7f‧‧‧固定部
9‧‧‧旋鈕
9h‧‧‧轉動部
19‧‧‧插接頭
21‧‧‧第1扭力螺旋彈簧
21b、25b‧‧‧一端
21c、25c‧‧‧另一端
23‧‧‧墊圈
25‧‧‧第2扭力螺旋彈簧
A‧‧‧初期位置
B‧‧‧基準位置
O‧‧‧軸心
F‧‧‧操作力
F0‧‧‧基準彈性驅策力
F1‧‧‧第1彈性驅策力
F2‧‧‧第2彈性驅策力
第1圖係使用實施例的拇指旋鈕之操作手把(handle)的側視圖。
第2圖係實施例的拇指旋鈕的縱剖面圖。
第3圖係實施例的拇指旋鈕的分解剖面圖。
第4圖(a)係實施例的拇指旋鈕中自由狀態下的電位計的平面圖,(b)係組裝狀態下的電位計的平面圖。
第5圖(a)係實施例的拇指旋鈕中插接頭的底視圖,(b)係插接頭的平面圖。
第6圖係實施例的拇指旋鈕中托部的平面圖。
第7圖係實施例的拇指旋鈕中第1扭力螺旋彈簧的立體圖。
第8圖係實施例的拇指旋鈕中第2扭力螺旋彈簧的立體圖。
第9圖係實施例的拇指旋鈕中旋鈕的底視圖。
第10圖係顯示實施例的拇指旋鈕中施力彈簧、第1扭力螺旋彈簧及第2扭力螺旋彈簧的彈性驅策力之示意圖。
第11圖係顯示實施例的拇指旋鈕中標準位置之平面圖。
第12圖係顯示實施例的拇指旋鈕中將旋鈕從標準位 置往右方向轉動後的狀態之平面圖。
第13圖係顯示實施例的拇指旋鈕中將旋鈕從標準位置往左方向轉動後的狀態之平面圖。
[實施發明之形態]
以下,參照圖式說明本發明的具體實施例。
實施例的操作裝置係具體化為產業車輛之升降撿取車(picking lift)的裝卸操縱桿。如第1圖所示,該裝卸操縱桿係具有作為操作裝置的拇指旋鈕(thumb knob)1與握把3。另外,以下係以自第1圖的右方向觀看的情形作為為拇指旋鈕1的平面圖。
拇指旋鈕1係具備電位計5、托部7及旋鈕9。電位計5的殼體5a係藉由一對螺絲11而連接至托部7。如第2圖及第3圖所示,托部7係藉由螺栓13而與旋鈕9連接。此外,如第1圖所示,托部7係連接至用以令升降撿取車前後行走的桿本體15。在桿本體15連接有臂(arm)17,在臂17固定有握把3。旋鈕9與握把3為同心。
如第2至4圖所示,電位計5係具有沿軸心O方向從殼體5a以圓柱狀延伸的凸部5g。在凸部5g係設有能夠相對於殼體5a繞軸心O轉動的檢測部5b。電位計5係內建有未圖示的施力彈簧,檢測部5b係受該施力彈簧彈性驅策。如第4圖(a)所示,在自由狀態下,施力彈簧係使檢測部5b位於繞軸心O的初期位置A。此外,在殼體5a形成有母連接器(connector)5c,在母連接器5c嵌合著未圖示的公連接器。如第4圖(a)所示,藉由公連接器,將檢 測部5b的以基準位置B為起點的旋轉角度以信號傳送至控制裝置。
如第4圖(a)及第4圖(b)所示,以平面觀看時,電位計5的檢測部5b係具有以軸心O為中心的嵌合孔5d。該嵌合孔5d係形成為內周面的相對向之兩處以彼此往軸心O靠近之方式突出之形狀。
此外,在電位計5的殼體5a形成有分別朝寬度方向突出的突緣5e,在兩突緣5e分別形成有繞軸心O延伸的長孔5f。兩長孔5f係以能夠供第1圖及第2圖中所示的螺絲11插通之方式形成。
如第2圖及第3圖所示,拇指旋鈕1係具備插接頭19。如第5圖(a)及第5圖(b)所示,插接頭19係具有:形成為與軸心O同心的圓柱狀之圓柱部19a、形成在圓柱部19a的電位計5側之第1凸部19b、及形成在圓柱部19a的旋鈕9側之第2凸部19c。第1凸部19b係相當於凸輪面,形成為與電位計5的嵌合孔5d配合之形狀。第2凸部19c的外周面係形成為沿軸心O方向延伸的略四角柱狀,在外周面的一部分係形成有對四角柱的角部修倒角而成的定位面19d。此外,在第2凸部19c係形成有沿軸心O方向延伸的母螺紋19e。
如第3圖及第6圖所示,在托部7係形成有以軸心O為軸心、且同心的第1至第3軸孔7a至7c。位於電位計5側的第1軸孔7a係以與電位計5的凸部5g嵌合之方式形成。位於中央的第2軸孔7b係形成為直徑比第1、第3軸孔7a、7c小,且以能夠讓插接頭19的圓柱部19a轉動之方式 形成。
此外,在托部7係於旋鈕9側凹下設置有繞軸心O形成環狀的第1彈簧槽7d。在第1彈簧槽7d的底面係凹下設置有第1固定孔7e。在托部7的下端係形成有沿軸心O方向朝旋鈕9延伸的固定部7f。第1固定孔7e係位在固定部7f的附近。
此外,如第6圖所示,在托部7的電位計5側係於與電位計5的長孔5f配合的位置,凹下設置有沿軸心O方向延伸的兩個圓孔7g。兩圓孔7g係以能夠讓第1圖及第2圖中所示的螺絲11螺合之方式形成。此外,在托部7的下方係貫穿設置有沿軸心O方向延伸的兩個圓孔7h。兩圓孔7h係以能夠供連接第1圖及第2圖所示的桿本體15所用的螺栓插通之方式形成。
如第2圖及第3圖所示,拇指旋鈕1係具備第1扭力螺旋彈簧21、墊圈23及第2扭力螺旋彈簧25。第2扭力螺旋彈簧25係能夠發揮比第1扭力螺旋彈簧21更大的彈性驅策力。如第7圖所示,第1扭力螺旋彈簧21係由線圈部21a、於托部7側從線圈部21a沿軸心O方向突出的一端21b、及於旋鈕9側從線圈部21a沿徑外方向延伸的另一端21c所構成。如第8圖所示,第2扭力螺旋彈簧25係由線圈部25a、於旋鈕9側從線圈部25a沿軸心O方向突出的一端25b、及於托部7側從線圈部25a沿徑外方向延伸的另一端25c所構成。
如第2圖及第3圖所示,在旋鈕9係形成有能夠讓使用者將拇指靠上的指靠9a。此外,旋鈕9係具有與托 部7的第3軸孔7c嵌合的凸部9b。如第9圖所示,在凸部9b內係凹下設置有沿軸心O方向延伸的略四角柱狀的凹部9e。在凹部9e的內周面的一部分係形成有與插接頭19的定位面19d配合的被定位面9f。此外,在凹部9e內係貫穿設置有沿軸心O方向延伸的螺栓孔9g。
此外,在旋鈕9係於托部7側凹下設置有繞軸心O形成環狀的第2彈簧槽9c。在第2彈簧槽9c的底面係凹下設置有第2固定孔9d。此外,在旋鈕9的下端係形成有沿軸心O方向朝托部7延伸的轉動部9h。第2固定孔9d係位於與轉動部9h拉開距離的位置。在第2彈簧槽9c與轉動部9h之間係凹下設置有長槽9i,長槽9i係能夠容置托部7的固定部7f的前端。
此拇指旋鈕1係以下述的方式組裝。首先,將第1扭力螺旋彈簧21的線圈部21a收容進第6圖中所示的托部7的第1彈簧槽7d,將第1扭力螺旋彈簧21的一端21b插入至第1固定孔7e,將另一端21c卡固於固定部7f的左側。此外,將第2扭力螺旋彈簧25的線圈部25a收容進第9圖所示的旋鈕9的第2彈簧槽9c,將第2扭力螺旋彈簧25的一端25b插入至第2固定孔9d,將另一端25c卡固於轉動部9h的右側。此時,由於第1、第2扭力螺旋彈簧21、25的一端21b、25b在線圈部21a、25a上的位置不同,因此防止了兩者錯用的發生。
在托部7的第1扭力螺旋彈簧21與旋鈕9的第2扭力螺旋彈簧25之間設置墊圈23,將托部7與旋鈕9組合起來。藉此,托部7的固定部7f的前端便收容進旋鈕9的 長槽9i。接著,將插接頭19的第2凸部19c插入至旋鈕9的凹部9e。此時,由於在第2凸部19c形成有定位面19d、在凹部9e形成有被定位面9f,因此插接頭19必與旋鈕9以一定的關係設置。在此狀態下將螺栓13從旋鈕9螺合至插接頭19的母螺紋19e。如此而獲得第1安裝體。
在該第1安裝體中,第1、第2扭力螺旋彈簧21、25的另一端21c、25c係卡固於固定部7f及轉動部9h。在此狀態下,由於第2扭力螺旋彈簧25係能夠發揮比第1扭力螺旋彈簧21更大的彈性驅策力,因此將旋鈕9相對於托部7往右方向操作的操作力係比將旋鈕9相對於托部7往左方向操作的操作力大。
接著,如第4圖(b)所示,先將電位計5的嵌合孔5d僅旋轉一定角度α,再將第1安裝體的插接頭19的第1凸部19b與嵌合孔5d互相嵌合。此時,由於嵌合孔5d及第1凸部19b的形狀特殊,因此第1安裝體必與電位計5以一定的關係設置。在此狀態下將螺絲11插通至電位計5的長孔5f,將螺絲11螺合至托部7的圓孔7g。此時,利用傳送自母連接器5c的信號調整角度α。如此而獲得第2安裝體。
在此第2安裝體中,電位計5的施力彈簧係在從初期位置A往左方向旋轉後的基準位置B,以基準彈性驅策力F0將檢測部5b朝右方向彈性驅策。藉此,如第11圖所示,便獲得標準位置的拇指旋鈕1。在標準位置的拇指旋鈕1中,電位計5的檢測部5b係位於第4圖(b)及第10圖所示的基準位置B。
在拇指旋鈕1的托部7的圓孔7h係有螺栓插通,如第1圖所示,用以令升降撿取車前後行走的桿本體15係藉由兩螺栓連接。使用者係握持握把3,前後操作桿本體15,而能夠令升降撿取車前後行走。此外,使用者係將握持握把3的手的拇指靠在指靠9a上轉動旋鈕9,而能夠令牙叉升降。
如第12圖所示,若使用者為了令牙叉上升而將旋鈕9從標準位置右旋旋轉角度β,則轉動部9h也會右旋旋轉達角度β,但固定部7f不會動。由此,對第1扭力螺旋彈簧21來說,在一端21b插入至托部7的第1固定孔7e之狀態下,另一端21c藉由轉動部9h而右旋旋轉達角度β,因此扭力量增加。由此,如第10圖所示,第1扭力螺旋彈簧21係具有在基準位置B朝左方向彈性驅策旋鈕9,令旋鈕9返回到基準位置B的第1彈性驅策力F1。該第1彈性驅策力F1係比基準彈性驅策力F0大。另一方面,對第2扭力螺旋彈簧25來說,由於一端25b插入至旋鈕9的第2固定孔9d從而右旋旋轉達角度β,且另一端25c也藉由轉動部9h而右旋旋轉達角度β,所以扭力量不變。如此,使用者係能夠以操作力F令牙叉上升。
此外,如第13圖所示,若使用者為了令牙叉下降而將旋鈕9從標準位置左旋旋轉角度β,則轉動部9h也會左旋旋轉達角度β,但固定部7f不會動。由此,對第1扭力螺旋彈簧21來說,由於一端21b插入至托部7的第1固定孔7e且另一端21c亦卡固於固定部7f,皆不會轉動,因此扭力量不變。另一方面,對第2扭力螺旋彈簧25來說 ,在另一端25c卡固於固定部7f之狀態下,一端25b插入至旋鈕9的第2固定孔9d從而左旋旋轉達角度β,因此扭力量增加。由此,如第10圖所示,第2扭力螺旋彈簧25係具有在基準位置B朝右方向彈性驅策旋鈕9,令旋鈕9返回到基準位置B的第2彈性驅策力F2。該第2彈性驅策力F2係比基準彈性驅策力F0小,也比第1彈性驅策力F1小。基準彈性驅策力F0、第1彈性驅策力F1及第2彈性驅策力F2係以使令旋鈕9從基準位置B朝右方向轉動時的操作力F與令旋鈕9從基準位置B朝左方向轉動時的操作力F成為相等之方式設定。如此,使用者係能夠以操作力F令牙叉下降。
由此,在該拇指旋鈕1中係能夠將朝右方向轉動旋鈕9時的操作力F與朝左方向轉動旋鈕9時的操作力F設定為相等。此外,能夠一邊以拇指敏銳地感受如上述操作力F之相等,一邊令升降撿取車的升降裝置升降。
其中,在該拇指旋鈕1中,由於電位計5具有彈性驅策檢測部5b的施力彈簧,所以檢測部5b與第1凸部19b之間不產生間隙,不會產生滯後現象。
因此,該拇指旋鈕1係能夠以高精度進行操作,並且能夠發揮優異操作感。
尤其,在該拇指旋鈕1中,由於採用有分隔第1扭力螺旋彈簧21與第2扭力螺旋彈簧25的墊圈23,因此第1扭力螺旋彈簧21及第2扭力螺旋彈簧25其中一方的變形不會影響到另一方,操作感優異。
此外,在該拇指旋鈕1中,由於採用有使旋鈕 9與檢測部5b同步旋轉的插接頭19,因此組裝也容易。
此外,在該拇指旋鈕1中,由於在電位計5形成有長孔5f,因此容易設定施力彈簧的基準彈性驅策力F0。
以上所述,結合實施例說明了本發明,但本發明並不受上述實施例所限制,在不脫離本發明主旨的範圍內可適當變更適用當自不待言。
[產業上之可利用性]
本發明係可利用在產業車輛等的車輛等。
1‧‧‧拇指旋鈕(操作裝置)
5‧‧‧電位計
5a‧‧‧殼體
5b‧‧‧檢測部
5c‧‧‧母連接器
7‧‧‧托部
7f‧‧‧固定部
9‧‧‧旋鈕
9a‧‧‧指靠
9h‧‧‧轉動部
11‧‧‧螺絲
13‧‧‧螺栓
15‧‧‧桿本體
19‧‧‧插接頭
21‧‧‧第1扭力螺旋彈簧
21c、25c‧‧‧另一端
23‧‧‧墊圈
25‧‧‧第2扭力螺旋彈簧
O‧‧‧軸心

Claims (7)

  1. 一種操作裝置,係具備:電位計,係具有能夠相對於殼體繞軸心轉動的檢測部,且能夠檢測出以該檢測部的基準位置為起點的旋轉角度;托部,係固定該殼體;及旋鈕,係固定於該托部,且能夠與該檢測部同步旋轉;該操作裝置的特徵為:前述電位計係具有施力彈簧,該施力彈簧係將前述檢測部從前述基準位置朝繞前述軸心的一方向彈性驅策;在前述托部與前述旋鈕之間係設置有第1扭力螺旋彈簧及第2扭力螺旋彈簧,其中該第1扭力螺旋彈簧係不會由於將該旋鈕從該基準位置朝繞該軸心的另一方向轉動而變位,而會由於將該旋鈕從該基準位置朝該一方向轉動而彈性驅策該旋鈕返回該基準位置,該第2扭力螺旋彈簧係不會由於將該旋鈕從該基準位置朝該一方向轉動而變位,而會由於將該旋鈕從該基準位置朝該另一方向轉動而彈性驅策該旋鈕返回該基準位置。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操作裝置,其中前述施力彈簧係具有基準彈性驅策力,該基準彈性驅策力在自由狀態下係使前述檢測部位於繞前述軸心的初期位置,而在組裝狀態下係在從該初期位置朝前述另一方向旋轉 一定角度後的前述基準位置,將該檢測部朝前述一方向彈性驅策;前述第1扭力螺旋彈簧係具有第1彈性驅策力,該第1彈性驅策力在組裝狀態下係比該基準彈性驅策力大,且在該基準位置將前述旋鈕朝該另一方向彈性驅策;前述第2扭力螺旋彈簧係具有第2彈性驅策力,該第2彈性驅策力在組裝狀態下係比該第1彈性驅策力小,且在該基準位置將該旋鈕朝該一方向彈性驅策;該基準彈性驅策力、該第1彈性驅策力及該第2彈性驅策力係以使令前述旋鈕從該基準位置朝該一方向轉動時的操作力、與令該旋鈕從該基準位置朝該另一方向轉動時的操作力成為相等之方式設定。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操作裝置,其中在前述托部係形成有沿前述軸心方向朝前述旋鈕延伸的固定部;在前述旋鈕係設置有沿該軸心方向朝該托部延伸,且在前述基準位置與該固定部對齊排列於徑方向的轉動部;前述第1扭力螺旋彈簧係一端固定於該托部,另一端卡固於該固定部及該轉動部;前述第2扭力螺旋彈簧係一端固定於該旋鈕,另一端卡固於該固定部及該轉動部。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項之操作裝置,其中在前述托部係形成有以前述軸心為軸的軸孔;在該軸孔係以能夠旋轉的方式設置有使前述旋鈕 與前述檢測部同步旋轉的插接頭。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4項之操作裝置,其中在前述殼體及前述托部的至少一方係形成有能夠決定前述基準位置,繞前述軸心延伸的長孔。
  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操作裝置,其中在前述托部與前述旋鈕之間係設置有分隔前述第1扭力螺旋彈簧與前述第2扭力螺旋彈簧的墊圈。
  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操作裝置,其中該操作裝置在產業車輛中用於以使用者的拇指進行升降裝置之操作。
TW102123582A 2012-07-10 2013-07-02 操作裝置 TWI540091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2154344A JP5900202B2 (ja) 2012-07-10 2012-07-10 操作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408578A true TW201408578A (zh) 2014-03-01
TWI540091B TWI540091B (zh) 2016-07-01

Family

ID=5011145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2123582A TWI540091B (zh) 2012-07-10 2013-07-02 操作裝置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JP (1) JP5900202B2 (zh)
KR (1) KR101478225B1 (zh)
TW (1) TWI540091B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498369A (zh) * 2020-02-03 2021-10-12 元田技研株式会社 载荷处理装置的操作部单元
TWI796554B (zh) * 2020-03-24 2023-03-21 日商元田技研股份有限公司 載重處理裝置的操作部

Family Cites Familie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660922A (en) * 1979-10-24 1981-05-26 Hitachi Ltd Control operating device
JPH0419761Y2 (zh) * 1987-07-10 1992-05-06
JP3455320B2 (ja) * 1995-02-28 2003-10-14 三菱農機株式会社 作業車輌の位置検出装置
JP3167958B2 (ja) * 1997-05-08 2001-05-21 コナミ株式会社 多方向切替操作装置
JP3751418B2 (ja) * 1997-06-11 2006-03-01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電動パワーステアリング装置
JP4302899B2 (ja) * 2001-01-23 2009-07-29 株式会社豊田自動織機 フォークリフトの操作レバー及びフォークリフト
JP2005346544A (ja) * 2004-06-04 2005-12-15 Toyota Industries Corp 操作レバー装置
JP2010198925A (ja) * 2009-02-25 2010-09-09 Panasonic Electric Works Co Ltd スイッチ装置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498369A (zh) * 2020-02-03 2021-10-12 元田技研株式会社 载荷处理装置的操作部单元
TWI796554B (zh) * 2020-03-24 2023-03-21 日商元田技研股份有限公司 載重處理裝置的操作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5900202B2 (ja) 2016-04-06
KR20140007746A (ko) 2014-01-20
JP2014016848A (ja) 2014-01-30
TWI540091B (zh) 2016-07-01
KR101478225B1 (ko) 2014-12-3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5969407B2 (ja) 操舵角センサ
US8831835B2 (en) Steering system
US20140246267A1 (en) Steering angle sensor and electric power steering device employing the same
TWI700430B (zh) 油門柄裝置
TWI540091B (zh) 操作裝置
JP2013132949A (ja) 操舵装置
JP5861576B2 (ja) ハンドル装置
JP2015006866A (ja) 自動変速機のシフト装置
JP2013203177A (ja) 位置検出装置
TW201739639A (zh) 用於將車輪安裝在自行車車架上的裝置
US8822856B2 (en) Turn signal switch device
JP2016038290A (ja) スロットル開度検出装置
JP4678254B2 (ja) ステアバイワイヤシステム
US20160146631A1 (en) Rotation angle detecting device
JP6798459B2 (ja) ステアリングロック装置
WO2017210837A1 (zh) 一种电动平衡车
CN102045050B (zh) 无触点开关
TWI540092B (zh) 操縱裝置
JP5861908B2 (ja) スイッチ装置
WO2017210835A1 (zh) 一种电动平衡车
JP6054787B2 (ja) 変速操作装置
WO2018105385A1 (ja) 操作レバー装置
WO2017104435A1 (ja) 方向指示機構、および方向指示機構の組立方法
JP5633813B2 (ja) ターンシグナルスイッチ装置
JP7408073B2 (ja) スロットル操作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