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540092B - 操縱裝置 - Google Patents

操縱裝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540092B
TWI540092B TW102123584A TW102123584A TWI540092B TW I540092 B TWI540092 B TW I540092B TW 102123584 A TW102123584 A TW 102123584A TW 102123584 A TW102123584 A TW 102123584A TW I540092 B TWI540092 B TW I540092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moving member
potentiometer
rocking
rotating shaft
guiding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212358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1408579A (zh
Inventor
神谷數司
Original Assignee
豐田自動織機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豐田自動織機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豐田自動織機股份有限公司
Publication of TW20140857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40857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54009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540092B/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DMOTOR VEHICLES; TRAILERS
    • B62D1/00Steering controls, i.e. means for initiating a change of direction of the vehicle
    • B62D1/02Steering controls, i.e. means for initiating a change of direction of the vehicle vehicle-mounted
    • B62D1/04Hand wheels
    • B62D1/043Hand wheels with a device allowing single-hand operation of the steering wheel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DMOTOR VEHICLES; TRAILERS
    • B62D1/00Steering controls, i.e. means for initiating a change of direction of the vehicle
    • B62D1/02Steering controls, i.e. means for initiating a change of direction of the vehicle vehicle-mounted
    • B62D1/16Steering columns
    • B62D1/18Steering columns yieldable or adjustable, e.g. tiltable
    • B62D1/184Mechanisms for locking columns at selected posi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DMOTOR VEHICLES; TRAILERS
    • B62D1/00Steering controls, i.e. means for initiating a change of direction of the vehicle
    • B62D1/02Steering controls, i.e. means for initiating a change of direction of the vehicle vehicle-mounted
    • B62D1/16Steering columns
    • B62D1/18Steering columns yieldable or adjustable, e.g. tiltable
    • B62D1/185Steering columns yieldable or adjustable, e.g. tiltable adjustable by axial displacement, e.g. telescopically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DMOTOR VEHICLES; TRAILERS
    • B62D6/00Arrangements for automatically controlling steering depending on driving conditions sensed and responded to, e.g. control circuits
    • B62D6/06Arrangements for automatically controlling steering depending on driving conditions sensed and responded to, e.g. control circuits responsive only to vehicle vibration dampening arrangement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Transportat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Steering Controls (AREA)
  • Mechanical Control Devices (AREA)
  • Measurement Of Length, Angles, Or The Like Using Electric Or Magnetic Means (AREA)
  • Switches With Compound Operations (AREA)

Description

操縱裝置
本發明係有關操縱裝置。
下述之專利文獻1揭示一種習知的操縱裝置。該操縱裝置係具備框架(frame)、旋轉軸、操作構件、移動構件、導引構件、電位計(potentiometer)及搖動構件。
框架係具有一對支撐部,兩支撐部係以隔著作動空間互相面對的方式形成。旋轉軸係以能夠旋轉的方式受兩支撐部所軸支撐,且於作動空間內的外周面形成有公螺紋。藉由使用者操作操作構件而能夠令旋轉軸旋轉。
移動構件係具有與旋轉軸的公螺紋配合的母螺紋,於作動空間內螺合於旋轉軸。在該移動構件係固定有一對銷(pin),該一對銷嵌合於旋轉軸的公螺紋的螺紋溝。導引構件係設置於框架,係禁止移動構件隨旋轉軸的旋轉而旋轉,同時容許移動構件於作動空間內的軸方向之移動。該導引構件係固定於框架,由能夠將移動構件的兩根銷朝軸方向導引的一對板材所構成。
電位計係固定於框架,能夠檢測出移動構件的移動量。該電位計係具有固定於框架的殼體(case) 及能夠相對於殼體繞轉動軸心轉動的檢測部。搖動構件係設置在移動構件與電位計之間,將移動構件的移動量轉為自身的搖動角度傳遞給電位計。在該操縱裝置中,搖動構件的一端側係與電位計的檢測部固定,另一端側則對其中一根銷從軸方向的前後予以夾持。
在該操縱裝置中,藉由使用者對操作構件進行操作,旋轉軸便會旋轉。藉此,移動構件便會朝旋轉軸的軸方向移動。搖動構件係以與電位計的檢測部固定的一端側為支點,另一端側會隨該移動構件的移動而搖動。由於搖動構件的搖動角度會成為檢測部的轉動量,故電位計便能夠檢測出操作構件的操作量。
先前技術文獻 專利文獻
專利文獻1 日本國特開2006-224815號公報
然而,在上述的習知操縱裝置中,銷係固定在移動構件,且搖動構件對銷從軸方向的前後予以夾持,因此只要固定在框架的電位計的殼體的位置在旋轉軸的徑方向上有偏差,搖動構件與銷的接觸位置便會在旋轉軸的徑方向上偏移,造成從檢測部到接觸位置為止的長度出現偏差。此時,對於移動構件的一定的移動量,搖動構件的搖動角度產生偏差,使檢測部的轉動量也產生偏差,而無法藉由電位計正確地檢測出操作構件的操 作量。為了避免這個問題的發生,上述的習知操縱裝置係必須進行高精度的組裝才行,故組裝效率低。
本發明乃係鑒於上述的習知技術情事而研創,以提供既能夠發揮高組裝效率,亦能夠藉由電位計正確地檢測出操作構件的操作量的操縱裝置做為應解決之課題。
本發明的操縱裝置係具備:框架,係由一對支撐部以隔著作動空間互相面對的方式形成;旋轉軸,係以能夠旋轉的方式受兩該支撐部所軸支撐,且於該作動空間內的外周面形成有公螺紋;操作構件,係由使用者操作,能夠令該旋轉軸旋轉;移動構件,係具有與該公螺紋配合的母螺紋,於該作動空間內螺合於該旋轉軸;導引構件,係設置於該框架,禁止該移動構件隨該旋轉軸的旋轉而旋轉,同時容許該移動構件於該作動空間內的軸方向之移動;電位計,係固定於該框架,能夠檢測出該移動構件的移動量;及搖動構件,係設置在該移動構件與該電位計之間,將該移動構件的該移動量轉為自身的搖動角度傳遞給該電位計;前述電位計係具有固定於前述框架的殼體及能夠相對於該殼體繞轉動軸心轉動的檢測部; 前述搖動構件係一端側與該檢測部結合,且於另一端側形成有作用面;在該移動構件係形成有以能夠讓該作用面滑動的方式在該搖動角度內導引該作用面的導引部(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
在本發明的操縱裝置中,係於搖動構件形成有作用面,且從檢測部到作用面為止的長度為一定。此外,移動構件的導引部係以能夠讓作用面滑動的方式在搖動構件的搖動角度內導引作用面。因此,即使固定於框架的電位計的殼體的位置在旋轉軸的徑方向上具有偏差,而使得作用面與導引部的接觸位置在旋轉軸的徑方向上偏移,從檢測部到作用面為止的長度也不會產生偏差。因此,對於移動構件的一定的移動量,搖動構件的搖動角度係成為一定,檢測部的轉動量亦成為一定,因此能夠藉由電位計正確地檢測出操作構件的操作量。因此,不需要提高組裝精度,組裝效率提升。
因此,本發明的操縱裝置係既能夠發揮高組裝效率,亦能夠藉由電位計正確地檢測出操作構件的操作量。
在本發明的操縱裝置中,電位計係能夠具有繞轉動軸心朝一方向彈性驅策檢測部的施力彈簧。此外,較佳為導引部係具有因施力彈簧而與作用面抵接的第1導引面及與第1導引面相對面的第2導引面(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
當電位計具有如上述彈性驅策的施力彈簧時,只要導引部具有第1導引面,則電位計便能夠正確地檢測出操作構件的操作量。此外,若導引部還具有第2導引面,則即使例如施力彈簧出現破裂等,仍能夠導引作用面。
此外,較佳為導引部係一體形成於移動構件(申請專利範圍第3項)。此時,能夠削減零件個數,能夠進一步提高操縱裝置的生產效率。
本發明的操縱裝置較佳為用於進行產業車輛的操舵(申請專利範圍第4項)。藉此,在該產業車輛中便能夠正確地進行操舵操作。
本發明的操縱裝置係既能夠發揮高組裝效率,亦能夠藉由電位計正確地檢測出操作構件的操作量。
1‧‧‧框架
3‧‧‧旋轉軸
3a‧‧‧公螺紋
5‧‧‧操作構件
7‧‧‧移動構件
7b‧‧‧母螺紋
7i‧‧‧第1導引壁(導引部)
7j‧‧‧第2導引壁(導引部)
9a‧‧‧第1導引桿(導引構件)
9b‧‧‧第2導引桿(導引構件)
11‧‧‧搖動構件
13‧‧‧電位計
13a‧‧‧殼體
13b‧‧‧檢測部
15‧‧‧第1支撐部(支撐部)
17‧‧‧第2支撐部(支撐部)
25‧‧‧作動空間
110‧‧‧作用面
712‧‧‧下表面(第2導引面)
713‧‧‧上表面(第1導引面)
P‧‧‧轉動軸心
第1圖係顯示實施例的操縱裝置的左側面之局部剖面圖。
第2圖係實施例的操縱裝置中第1圖的II-II方向放大剖面圖。
第3圖係實施例的操縱裝置的局部剖面圖。
第4圖係顯示實施例的操縱裝置中移動構件之放大圖。其中,(A)係顯示移動構件的俯視圖,(B)係顯示移動構件的正面圖。
第5圖係顯示實施例的操縱裝置中搖動構件之放大側視圖。
第6圖係顯示實施例的操縱裝置中移動構件於作動空間內朝上方移動時的搖動構件的搖動之放大示意圖。
第7圖係顯示實施例的操縱裝置中移動構件於作動空間內朝下方移動時的搖動構件的搖動之放大示意圖。
以下,參照圖式說明本發明的具體實施例。
(實施例)
如第1圖所示,實施例的操縱裝置係具備框架1、旋轉軸3、操作構件5、移動構件7、第1、第2導引桿9a、9b、搖動構件11及電位計13。第1、第2導引桿9a、9b係分別相當於導引構件(第2導引桿9b請參照第2圖)。此外,在電位計13係有傳遞裝置29連接。此操縱裝置係被採用做為屬於產業車輛的升降撿取車(picking lift)(省略圖示)的操舵裝置。
如第3圖所示,框架1係以水平設置的第1支撐部15及第2支撐部17和垂直延伸的連結桿19構成。在第1支撐部15係除了形成有第1插通孔15a及第2插通孔15b之外,還形成有螺栓孔15c、15d。另一方面,在第2支撐部17則係形成有第1插通孔17a及第2插通孔17b。另外,雖然省略了圖示,但在第1、第2支撐部15、17係形成有分別供第1、第2導引桿9a、9b插通用的插通孔。此外,在第3圖中係省略了操作構件5及電位計13等的圖示。
在第1支撐部15的第1插通孔15a係設置有軸承21a。此外,在第2支撐部17的第1插通孔17a除了設置有軸承21b之外,還設置有密封(seal)材21c。
於第1支撐部15的第2插通孔15b係有連結桿19的上端側插通,於第2支撐部17的第2插通孔15b係有連結桿19下端側插通。該連結桿19的兩端係分別藉由螺帽23a、23b而分別與第1、第2支撐部15、17固定。藉此,第1支撐部15與第2支撐部17係隔著一定的空間上下配置,形成為互相面對的狀態。形成於第1支撐部15與第2支撐部17之間的空間係成為作動空間25。
旋轉軸3的上端側係插通於軸承21a,並且下端側係插通於軸承21b及密封材21c。藉此,旋轉軸3便以能夠旋轉的方式軸支撐於第1、第2支撐部15、17。此外,在旋轉軸3的外周面且是位於作動空間25內的部位形成有公螺紋3a。該公螺紋3a的兩端側係分別有局部被加工成平面狀,在該些局部係形成有朝與旋轉軸3的軸心O正交之方向延伸的銷孔3b、3c。
在銷孔3b係有第1彈簧銷(spring pin)37a被壓入,在銷孔3c係有第2彈簧銷37b被壓入。第1彈簧銷37a係與軸承21a之間隔著一定的間隔,且位在作動空間25中的旋轉軸3的上端側。此外,第2彈簧銷37b係與軸承21b之間隔著一定的間隔,且位在作動空間25中的旋轉軸3的下端側。第1彈簧銷37a與第2彈簧銷37b於旋轉軸3的軸方向上之間隔α係設定為在後 述的搖動構件11搖動時與電位計13能夠檢測出的搖動構件11的搖動角度的範圍相等。
此外,自第1支撐部15突出的旋轉軸3的上端側係施作有軸徑往其前端漸縮的錐形(taper)加工。此外,如第1圖所示,在旋轉軸3的上端側係形成有與後述的操作構件5的臂(arm)51連結的連結部3d。在該連結部3d係施作有滾紋(knurling)加工。此外,旋轉軸3的上端側的前端3e係形成為比連結部3d更小的直徑,並形成為能夠與後述的螺帽23c螺合。
操作構件5係以臂51、舵盤(wheel)52、旋把(knob)53構成。在臂51係除了於中央形成有朝下方延伸的軸筒(boss)部510之外,在寬度方向的端部則形成有朝上方向延伸的連接軸511。在軸筒部510內係形成有插通孔510a、510b及軸孔510c。插通孔510a、510b係隔介軸孔510c而相連通。在插通孔510a係有旋轉軸3的連結部3d嵌入,在軸孔510c係有旋轉軸3的前端3e插通。該前端3e係突出於插通孔510b,在插通孔510b內以螺帽23c固定。藉此,臂51與旋轉軸3便經由軸筒部510而連結。
舵盤52係形成為圓盤狀,配置於臂51的上方。在該舵盤52的周緣係形成有與旋把53進行連接的連接突起520。此外,在舵盤52的下表面係形成有將臂51予以保持的保持面521。在保持面521係形成有在連接突起520內延伸的插通孔522。在該舵盤52中係以保持面521將臂51予以保持,藉此,形成為臂51的連 接軸511插通於插通孔522,且連接軸511的前端自連接突起520突出之狀態。
在旋把53係形成有插通孔530、531及軸孔532。插通孔530、531係隔介軸孔532而相連通。在插通孔530係有連接突起520插通。在軸孔532係有連接軸511插通,且該連接軸511的前端係突出於插通孔531內。在該插通孔531內,連接軸511的前端係藉由螺帽23d而與旋把53固定。如此,在此操作構件5中,使用者透過旋把53使舵盤52旋轉,藉此,該旋轉會藉由臂51傳遞至旋轉軸3。
如第4圖的(A)、(B)所示,移動構件7係略矩形體,形成有上表面700、下表面701、前端面702、後端面703、右端面704及左端面705。在移動構件7的上表面700的中央係形成有延伸至下表面701為止的插通孔7a。在插通孔7a內係形成有與旋轉軸3的公螺紋3a配合的母螺紋7b。藉由令旋轉軸3插通於該插通孔7a,如第1圖所示,移動構件7便於作動空間25內螺合於旋轉軸3。藉此,該移動構件7係形成為能夠隨旋轉軸3的旋轉而一邊與旋轉軸3螺合一邊以旋轉軸3的軸方向於作動空間25內上下移動。
此外,如第4圖的(A)所示,在移動構件7的上表面700係於插通孔7a的周圍形成有圍繞插通孔7a的上面側導引單元7c。該上面側導引單元7c的形狀係形成為以上表面700的左側後方為頂點,一邊以螺旋狀下降一邊延伸至插通孔7a為止的形狀。上面側導引單 元7c的頂點側係比上表面700更往上方突出,在上面側導引單元7c的頂點側係形成有面向移動構件7的前方側且與上表面700垂直地延伸的第1擋止(stop)面7d。
同樣地,在下表面701中的插通孔7a的周圍亦形成有以下表面701的右側後方為頂點,一邊以螺旋狀上升一邊延伸至插通孔7a為止的下面側導引單元7e。下面側導引單元7e的頂點側係比下表面701更往下方突出,在下面側導引單元7e的頂點側係形成有面向移動構件7的前方側且與下表面701垂直地延伸的第2擋止面7f。
移動構件7的右端面704及左端面705於移動構件7的前後方向的中央係分別凹設有半圓狀的滑動面7g、7h。
此外,如第4圖的(B)所示,在移動構件7的前端面702係形成有從前端面702朝前方水平且平行地突出的第1導引壁7i及第2導引壁7j。該些第1、第2導引壁7i、7j相當於本發明的導引部。第1、第2導引壁7i、7j係形成為矩形,且在各前端部係形成有朝移動構件7的左右方向,亦即與旋轉軸3的軸方向正交之方向延伸的滑觸面710、711。各滑觸面710、711係形成為平面狀,形成為能夠與後述的搖動構件11的另一端側滑觸。
如第3圖所示,第1導引壁7i與第2導引壁7j係以第1導引壁7i的下表面712與第2導引壁7j的上表面713相對面之方式配置。第1導引壁7i的下表 面712及第2導引壁7j的上表面713係以與旋轉軸3的軸方向正交之方向水平延伸。在第1導引壁7i與第2導引壁7j之間,亦即在第1導引壁7i的下表面712與第2導引壁7j的上表面713之間係形成有凹部7k。該第2導引壁7j的上表面713係相當於本發明的第1導引面,而第1導引壁7i的下表面712係相當於本發明的第2導引面。
如第1圖所示,第1導引桿9a係與連結桿19同樣插通於第1支撐部15及第2支撐部17,藉由螺帽23e、23f而固定於第1支撐部15及第2支撐部17。第2圖中所示的第2導引桿9b亦與第1導引桿9a同樣,透過未圖示的螺帽而固定於第1支撐部15及第2支撐部17。藉此,導引桿9a、9b係以一邊以左右方向包夾旋轉軸3一邊相對向之狀態固定於框架1。此外,如第2圖所示,第1導引桿9a係形成為與移動構件7的滑動面7h抵接之狀態,第2導引桿9b係形成為與滑動面7g抵接之狀態。藉此,當移動構件7隨旋轉軸3的旋轉而於作動空間25內上下移動時,第1、第2導引桿9a、9b係禁止移動構件7跟著旋轉軸3一同旋轉。
如第5圖所示,搖動構件11係形成為從一端延伸至另一端側的板狀。在搖動構件11的一端側係有銷孔11a形成,在搖動構件11的另一端側係有圓柱狀的凸部11b以與搖動構件11一體化的方式形成。該凸部11b的外周面係成為作用面110。此外,在該搖動構件11中係設定從銷孔11a的中心到凸部11b的中心為止成為距離β。
如第1圖所示,藉由將凸部11b插入至移動構件7的凹部7k,搖動構件11便以其另一端側能夠相對於移動構件7搖動的方式連接於移動構件7。此外,搖動構件11的另一端側係與各滑觸面710、711抵接。
另一方面,搖動構件11的一端側係藉由插通於銷孔11a的固定銷27而結合至傳遞裝置29的後端側。藉此,搖動構件11係配置在移動構件7與傳遞裝置29及電位計13之間(參照第2圖)。
傳遞裝置29係除了於後端側連接有搖動構件11的另一端側之外,於前端側則與電位計13連接。傳遞裝置29係於內部設置有傳動軸(shaft)(省略圖示)等,形成為能夠將搖動構件11的一端側的搖動角度傳遞給電位計13。此外,如第1圖所示,該傳遞裝置29係藉由螺栓31a、31b而固定於托架(bracket)33。該托架33係藉由螺栓31c、31d而固定於第1支撐部15。各螺栓31c、31d係分別插通於第3圖中所示的上述螺栓孔15c、15d。
如第1圖所示,電位計13係具有殼體13a、以能夠相對於殼體13a繞轉動軸心P轉動的方式設置的檢測部13b及繞轉動軸心P朝下方向彈性驅策檢測部13b的施力彈簧(省略圖示)。在電位計13中,根據傳遞裝置29所傳遞的搖動構件11的一端側的搖動角度,檢測部13b係相應地繞轉動軸心P轉動。該轉動軸心P係位在與搖動構件11的銷孔11a的中心的同軸上。在電位計13中,利用檢測部13b的轉動方向及其轉動量,便 能夠檢測出搖動構件11隨移動構件7的移動而搖動的搖動角度。
此外,因為施力彈簧產生的上述彈性驅策力,在凹部7k內,搖動構件11的凸部11b亦即作用面110係形成為被壓抵於第2導引壁7j的上表面713之狀態。
此外,在殼體13a的下方係設置有母連接器13c。在該母連接器13c係連接有具備線纜(cable)35a的公連接器35的一端側。該公連接器35的另一端側係連接至未圖示的升降檢取車的控制裝置。藉此,電位計13與控制裝置係電性連接,形成為能夠將所檢測出的搖動構件11的搖動角度以電信號的形式傳送給控制裝置。
在此操縱裝置中,如第1圖所示,使用者以旋把53令操作構件5右旋旋轉,藉此,旋轉軸3便右旋旋轉。此時,第1、第2彈簧銷37a、37b亦跟著旋轉軸3一同旋轉。此外,移動構件7的各滑動面7g、7h與第1、第2導引桿9a、9b係分別滑觸。因此,藉由旋轉軸3進行右旋旋轉,如第6圖所示,移動構件7便以旋轉軸3的軸方向於作動空間25內朝上方移動。如上述,隨著移動構件7往上方移動,搖動構件11係以藉由固定銷27而結合至傳遞裝置29的一端側即銷孔11a的位置為支點,而以其另一端側會位於比一端側更上方的方式搖動。此時的搖動構件11的另一端側相對於一端側之搖動角度係會對應移動構件7於作動空間25內朝上方移動的作動量而變大。此外,移動構件於作動空間25內持續 朝上方移動會使第1彈簧銷37a與第1擋止面7d抵接。藉此,在此操縱裝置中,便變得無法使操作構件5右旋旋轉。
另一方面,使用者令操作構件5左旋旋轉,藉此,旋轉軸3便左旋旋轉。藉此,如第7圖所示,移動構件7係一邊其各滑動面7g、7h分別與導引桿9a、9b滑觸,一邊以旋轉軸3的軸方向於作動空間25內朝下方移動。隨著移動構件7往下方移動,搖動構件11係以銷孔11a的位置為支點,而以其另一端側會位於比一端側更下方的方式搖動。此時的搖動構件11的另一端側相對於一端側之搖動角度亦會對應移動構件7於作動空間25內朝下方移動的的作動量而變大。此外,移動構件於作動空間25內持續朝下方移動會使第2彈簧銷37b與第2擋止面7f抵接。藉此,在此操縱裝置中,便變得無法令操作構件5左旋旋轉。另外,在第6圖及第7圖中係為了說明之便而省略了傳遞裝置29等的圖示。
搖動構件11的搖動係經由傳遞裝置29而傳遞給電位計13的檢測部13b。此外,檢測部13b係如上所述繞轉動軸心P轉動,藉此,搖動構件11的搖動角度便被檢測出來。在此操縱裝置中,搖動構件11以另一端側比一端側位於更上方的方式搖動時,第1彈簧銷37a與第1擋止面7d係在達到檢測部13b能夠檢測出該搖動角度的上限之位置抵接。同理,搖動構件11以另一端側位於比一端側更下方的方式搖動時,第2彈簧銷37b與第2擋止面7f係在達到檢測部13b能夠檢測出該搖動角度的上限之位置抵接。
藉由檢測部13b所檢測出的搖動構件11的搖動角度傳遞給控制裝置,在此操縱裝置中,便能夠根據使用者令操作構件5右旋旋轉或左旋旋轉的旋轉量,相應地使升降撿取車進行右旋繞或左旋繞。
在此操縱裝置中,係在搖動構件11的一端側形成有銷孔11a,在搖動構件11的另一端側則一體形成有具備作用面110的凸部11b。此外,在此搖動構件11中,係將從銷孔11a的中心到凸部11b的中心為止的距離β設定為一定。藉此,在此操縱裝置中,從檢測部13b到作用面110為止的長度便成為一定。此外,在此操縱裝置中,移動構件7的第1導引壁7i的下表面712及第2導引壁7j的上表面713係以能夠讓作用面110滑動的方式在搖動構件11的搖動角度內導引作用面110。更具體而言,搖動構件11的另一端側係隨移動構件7於作動空間25內上下移動而搖動,藉此,凸部11b係在凹部內左右方向移動。此時,在凹部7k內,第1導引壁7i的下表面712及第2導引壁7j的上表面713與作用面110產生滑動作用,藉此導引凸部11b的移動。此外,搖動構件11的另一端側係一邊滑動於第1、第2導引壁7i、7j的各滑觸面710、711,一邊受該些滑觸面710、711所導引。
因此,在此操縱裝置中,即使例如因為托架33組裝於框架1的組裝誤差等而造成電位計13的殼體13a相對於框架1的位置在旋轉軸3的徑方向上具有偏差,而使得作用面110與第1導引壁7i的下表面712 及第2導引壁7j的上表面713的接觸位置在旋轉軸3的徑方向上偏移,從檢測部13b到作用面110為止的長度也不會產生偏差。因此,在此操縱裝置中,對於移動構件7的一定的移動量,搖動構件11的搖動角度係成為一定。此外,檢測部11b係根據該其另一端側在離銷孔11a的中心有距離β的位置上下搖動時的搖動角度相應地轉動,故檢測部11b的轉動量亦成為一定。由於這些原因,在此操縱裝置中,便能夠藉由電位計13正確地檢測出操作構件5的操作量。因此,在採用此操縱裝置的升降撿取車中便能夠正確地進行操舵操作。
此外,在此操縱裝置中,使搖動構件11的另一端側連接至移動構件7時,不需要透過銷等來連接,只要將凸部11b插通至凹部7k內就已足夠。此處,形成凹部7k的第1、第2導引壁7i、7j係一體形成於移動構件7。因為這些原因,在此操縱裝置中,不需要提高組裝精度,還進一步既削減了零件個數,也使組裝變得容易實施,因此組裝效率提高了。
因此,實施例的操縱裝置係既能夠發揮高組裝效率,亦能夠藉由電位計13正確地檢測出操作構件5的操作量。
尤其是在該操縱裝置中,電位計13係具有繞轉動軸心P朝下方向彈性驅策檢測部13b的施力彈簧。因此,在該操縱裝置中係如上述,在凹部7k內係維持在作用面110被壓抵於第2導引壁7j的上表面713之狀態。因此,在該操縱裝置中,如第6圖所示,移動構 件7於作動空間25內朝上方向移動時,藉由第2導引壁7j的上表面713,凸部11b係抵抗施力彈簧的彈性驅策力而被上推,藉此,作用面110便能夠與第2導引壁7j的上表面713產生滑動作用。藉此,凸部11b係在凹部7k內如上述受到導引。另一方面,如第7圖所示,移動構件7於作動空間25內朝下方向移動時,凸部11b因施力彈簧的彈性驅策力而被下壓,因此作用面110便能夠滑動於第2導引壁7j的上表面713,凸部11b便同樣受到導引。如上述,在該操縱裝置中係亦能夠僅藉由第2導引壁7j的上表面713導引凸部7b。
此處,在該操縱裝置中係除了第2導引壁7j之外還具有第1導引壁7i。藉此,該操縱裝置係即使例如施力彈簧出現破裂等而無法產生如上述的彈性驅策力時,藉由移動構件7於作動空間25內朝下方向移動時第1導引壁7i的下表面712起了將凸部11b下壓的作用,作用面110便能夠與第1導引壁7i的下表面712產生滑動作用,而能夠在凹部7k內導引作用面110。亦即,藉由電位計13具有施力彈簧且具有第1導引壁7i,在該操縱裝置中,移動構件7於作動空間25內朝下方向移動時第1導引壁7i的下表面712起了將凸部11b下壓的作用,並且,凸部11b還受施力彈簧的彈性驅策力而被下壓。因此,移動構件7於作動空間25內朝下方向移動時,作用面110係滑動於第2導引壁7j的上表面713與第1導引壁7i的下表面712。結果,凸部11b便於凹部7k內受到導引。如此,在該操縱裝置中,便能夠長期藉由電位計13正確地檢測出操作構件5的操作量。
以上根據實施例說明了本發明,但本發明並不受上述實施例所限制,能夠在不脫離本發明主旨的範圍內適當變更進行應用當自不待言。
例如,關於框架1並不限定為上述構成,只要是一對支撐部隔著作動空間25互相面對且能夠以使旋轉軸3旋轉的方式軸支撐旋轉軸3,則能夠採用各種構成。關於操作構件5亦同樣並不限定為上述構成,只要是能夠接受使用者操作而令旋轉軸3旋轉,則能夠採用各種構成。
此外,關於施力彈簧,亦可繞轉動軸心P朝上方向彈性驅策檢測部13b。
(產業上的利用可能性)
本發明係能夠利用在產業車輛等的操縱裝置。
1‧‧‧框架
3‧‧‧旋轉軸
3a‧‧‧公螺紋
3e‧‧‧旋轉軸上端側的前端
5‧‧‧操作構件
7‧‧‧移動構件
7h‧‧‧滑動面
7k‧‧‧凹部
9a‧‧‧第1導引桿(導引構件)
11‧‧‧搖動構件
11a‧‧‧銷孔
11b‧‧‧凸部
13‧‧‧電位計
13a‧‧‧殼體
13b‧‧‧檢測部
13c‧‧‧母連接器
15‧‧‧第1支撐部(支撐部)
17‧‧‧第2支撐部(支撐部)
19‧‧‧連結桿
21a、21b‧‧‧軸承
21c‧‧‧密封材
23a、23b、23e、23f‧‧‧螺帽
25‧‧‧作動空間
27‧‧‧固定銷
29‧‧‧傳遞裝置
31a至31d‧‧‧螺栓
33‧‧‧托架
35‧‧‧公連接器
35a‧‧‧連接線
37a‧‧‧第1彈簧銷
37b‧‧‧第2彈簧銷
51‧‧‧臂
52‧‧‧舵盤
53‧‧‧旋把
510‧‧‧軸筒部
510a、510b、522、530、531‧‧‧插通孔
510c、532‧‧‧軸孔
511‧‧‧連接軸
520‧‧‧連接突起
521‧‧‧保持面
710、711‧‧‧滑觸面
712‧‧‧下表面(第2導引面)
713‧‧‧上表面(第1導引面)
O‧‧‧軸心

Claims (5)

  1. 一種操縱裝置,係具備:框架,係由一對支撐部以隔著作動空間互相面對的方式形成;旋轉軸,係以能夠旋轉的方式由兩該支撐部所支撐,且於該作動空間內的外周面形成有公螺紋;操作構件,藉由使用者操作,能旋轉該旋轉軸;移動構件,係具有與該公螺紋配合的母螺紋,於該作動空間內螺合於該旋轉軸;導引構件,係設置於該框架,禁止該移動構件隨該旋轉軸的旋轉而旋轉,同時容許該移動構件於該作動空間內的軸方向之移動;電位計,係固定於該框架,能夠檢測出該移動構件的移動量;及搖動構件,係設置在該移動構件與該電位計之間,將該移動構件的該移動量轉為自身的搖動角度傳遞給該電位計;前述電位計係具有固定於前述框架的殼體及能夠相對於該殼體繞轉動軸心轉動的檢測部;前述搖動構件係一端側與該檢測部結合,且於另一端側形成有朝前述移動構件突出之由圓柱狀的凸部的外周面構成的作用面;在該移動構件係形成有以能夠讓該作用面滑動的方式在該搖動角度內導引該作用面的導引部。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操縱裝置,其中前述導引部具有滑觸面,其係呈平面狀且朝與前述旋轉軸的軸方向正交之方向延伸而能與前述搖動構件的另一端側滑動接觸。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或2項之操縱裝置,其中前述電位計係具有繞前述轉動軸心朝一方向彈性驅策前述檢測部的施力彈簧;前述導引部係具有因該施力彈簧而與前述作用面抵接的第1導引面及與該第1導引面相對面的第2導引面。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或2項之操縱裝置,其中前述導引部係一體形成於前述移動構件。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或2項之操縱裝置,其中該操縱裝置係用於進行產業車輛的操舵。
TW102123584A 2012-07-04 2013-07-02 操縱裝置 TWI540092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2150742A JP5867323B2 (ja) 2012-07-04 2012-07-04 ハンドル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408579A TW201408579A (zh) 2014-03-01
TWI540092B true TWI540092B (zh) 2016-07-01

Family

ID=5010849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2123584A TWI540092B (zh) 2012-07-04 2013-07-02 操縱裝置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JP (1) JP5867323B2 (zh)
KR (1) KR101507932B1 (zh)
TW (1) TWI540092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02479169B1 (ko) * 2020-02-03 2022-12-20 모토다기켄 가부시키가이샤 하중 취급 장치의 조작부 유닛

Family Cites Familie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8104241A (ja) * 1994-10-03 1996-04-23 Iseki & Co Ltd トラクタのステアリングセンサ取付装置
JP3658875B2 (ja) * 1996-07-17 2005-06-08 井関農機株式会社 走行車体の自動操向装置
KR0176060B1 (ko) * 1996-08-21 1999-03-20 오상수 차량의 파워스티어링 보조용 칼럼장치
JP2002267550A (ja) 2001-03-09 2002-09-18 Koyo Seiko Co Ltd トルク検出装置及び舵取装置
JP4641432B2 (ja) * 2005-02-17 2011-03-02 日本輸送機株式会社 ハンドル装置
JP2006300831A (ja) * 2005-04-22 2006-11-02 Tokai Rika Co Ltd 回転角度検出装置
JP2007261508A (ja) * 2006-03-29 2007-10-11 Jtekt Corp 舵角検出装置
JP5822091B2 (ja) * 2011-12-26 2015-11-24 株式会社ジェイテクト 操舵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14012463A (ja) 2014-01-23
JP5867323B2 (ja) 2016-02-24
TW201408579A (zh) 2014-03-01
KR20140005097A (ko) 2014-01-14
KR101507932B1 (ko) 2015-04-0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529043B (zh) 操縱裝置
JP5822091B2 (ja) 操舵装置
JP5811402B2 (ja) 操舵装置
JP2013132949A (ja) 操舵装置
TWI540092B (zh) 操縱裝置
JP6305799B2 (ja) パワーステアリング装置
JP5408497B2 (ja) ラック軸支持装置および車両用操舵装置
JP6845786B2 (ja) パワーステアリング装置
KR101478225B1 (ko) 조작 장치
JP6875963B2 (ja) パワーステアリング装置
JP6303930B2 (ja) コネクタ装置
JP2016004438A (ja) ペダル装置
JP6806649B2 (ja) パワーステアリング装置
JP6325867B2 (ja) ステアリング装置
JP6875962B2 (ja) パワーステアリング装置
JP6077181B2 (ja) センサ装置およびこれに用いられる供回り防止治具
JP2015024790A (ja) 電動パワーステアリング装置
JP5962035B2 (ja) 継手機構、ウォーム減速機、および電動パワーステアリング装置
JP2006209544A (ja) 操作レバーとセンサーの連結構造
JP2013086732A (ja) 車両のステアリング装置
JP2011131723A (ja) ステアリング装置